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襄阳市 少儿舞蹈 市场 现状 对策

1引言

1.1中小学素质发展的需要。我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少儿舞蹈作为集“德智体美”为一身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符合现代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2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少儿舞蹈不仅锻炼身体, 提高人的灵活性,平衡和协调能力。还锻炼意志。通过少儿的训练,能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到临危不乱,处y不危的境界。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人的勇气,机敏,准确度,适应能力可自控力。总之,少儿舞蹈符合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1.3培训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家长从高分教育、升学教育走出来了,他们慢慢的的开始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艺术要求得到了重视,普遍出现了对艺术培训的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因此,我国艺术培训机构前景越来越好,规模将越来越大。

笔者重点研究和分析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推动少儿舞蹈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从2016年11月起,笔者对襄阳市区、郊区及襄阳市乡镇(包括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的7所舞蹈培训机构及幼儿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所涉及到的机构分别为:襄阳市蔚蔚艺术城、襄阳市东俊舞蹈学校、襄阳市君儿艺术学校、襄阳市蓝天幼儿园、襄阳市清华艺术培训班、宜城市舞魅艺术培训中心、南漳县舞飞扬艺术学校等。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舞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以及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相关研究。

2.2.2实地调查法。对襄樊市、襄阳乡镇周边(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以及南漳县和保康县)县及乡镇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教练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实地专访,了解襄阳地区少儿舞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3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涉及培训机构所有者对该行业发展前景的态度、经营管理理念和物力水平;资源配置、教学内容设置;培训人员的教育教学观念、职业操守、教育教学能力等问题。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少儿家长150份、培训中心负责人20份、教练员30份、参加训练的少年儿童2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90%,经检验问卷效度和信度均符合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

3.1.1市场规模。调查得知,目前鄂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襄阳市及其周边乡镇共有少儿舞蹈培训机构40多个,专业舞蹈培训学校10余所,业余的不同形式季节性培训班30多个。与以前相比,少儿舞蹈培训不再仅限于地级市和县城,一些经济较发达、离中心城市不远的乡镇也开办了培训班,襄樊市的周边乡镇就有培训班25个之多,这说明该项目在襄阳地区具有良好的少儿人才基础。

3.1.2项目分类。从培训的舞种看,有体育舞蹈、民族舞、中国舞、现代舞、芭蕾舞、古典舞、肚皮舞、双人舞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笔者随机抽取5个培训机构,其项目设置参差不齐,与创建者经济实力高度关联,主要影响因素有地段选择、房屋租金、师资人力成本等(见表1)。

3.1.3师资现状。近几年来,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项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本地区培养了一批舞蹈后备人才。但是,学校数目的急剧上升,导致师资严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市场发展需求。

表2显示,由于少儿舞蹈培训市场规模的扩大,教师培训机构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一些专业性不高、资质低下并且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教师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2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行业认识层面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消费主体,对青少儿培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为学舞蹈而培训,为参加艺考而培训。未能上升到素质教育、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培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襄阳市只有少部分乡镇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多数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晚,规模普遍偏小。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对教学理念、舞蹈概念以及培训目的有着巨大的偏差,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缺乏对体育舞蹈的推广与传播观念。多数乡镇经济较落后,对少儿舞蹈的认识层面仍停留在物质层面,少儿舞蹈的推广难以进行。

3.2.2消费能力层面。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政府机关或教职工子女的高学历家庭;第二类为父母经商没有时间陪孩子只想为孩子提供优越学习环境的经济条件较好;第三类则为普通市民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子女却对少儿舞蹈有浓厚兴趣,这类家庭目前市场较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会逐渐扩大。因此,襄阳市少儿舞蹈市场消费能力相对稳定,且倾向于高素质和高收入家庭。

3.2.3行业运行层面。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分为长期培训班和短期培训班两种形式。现阶段,部分培训机构在市场开发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未能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和连续性,导致少儿舞蹈培训行业的混乱现象,社会评价良莠不齐。

3.2.4师资水平层面

3.2.4.1教法传统,缺乏创新。目前,襄阳市部分培训机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抑制了襄阳市少儿舞蹈技术的创新发展。

3.2.4.2师资匮乏,学历偏低。教师学历偏低,执教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兼职教师较多,师资不稳定,且大多不具备教师资质,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山区县路途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优秀教师欠缺,使得教学效果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见表2)。

4对策与建议

4.1政府政策干预,统一行业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规定,市场准入制度是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4.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识。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少儿舞蹈在文化知识领域的健康发展。多举办少儿舞蹈的表演活动和比赛节目。另一方面,经营者需合理运用各种宣传途径,提升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口碑。增强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代需求。

4.3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襄阳市居民人均收入不高,消费能力极不均衡,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无法大规模运营。物价部门应该根据定价准则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培训市场秩序。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

4.4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师资水平

4.4.1提高舞蹈文化修养和技术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要了解少儿舞蹈各舞种的文化理论。要增加生活阅历,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还要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律己育人,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谦虚好学、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等优良品德。

4.4.2提高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由于儿童的领会能力比成年人差,教师课堂讲解时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儿话”教学,精于组织,提升儿童学习兴趣。

4.4.3注重课堂质量和内容形式。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形式,不能一昧套用某种教学形式,要勇于创新。抓好少儿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提高少年儿童的运动节奏、平衡和感知觉能力。

4.5科学项目设置,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本机构面对人群是少儿这一实情,从而科学设置相关的项目(比如说音乐舞蹈欣赏课、形体芭蕾等等)。参考国内外成熟培训机构的运营模式,积极创新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正确处理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做好售后服务多沟通家长,多汲取意见,比如意见薄、建议信电话访谈等等。

参考文献:

[1]刘潇.拉丁舞专项学生自我效能感对竞技能力发挥的影响

[D].天津体育学院 2016.

[2]贾丁雪.武汉市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成才率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刘.14周街舞训练对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D].

扬州大学 2016.

[4]陆莹.12周恰恰恰舞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自我效能感影

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

[5]裴支援.乡镇体育舞少儿舞蹈培训的意义与对策蹈培训机

构现状调查研究――以襄阳市为例2012.

[6]何忠,许志琳,陈世高.襄樊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调查分

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8,29(5):60-64.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培训;素质教育;美术高考;培训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95-02

近年来,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的趋势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视。家长们把目光转向了学校之外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特别是美术培训班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又一年暑假将至,家长和孩子们如辛勤蜜蜂般穿梭在各式各样的美术培训班中,至于成效如何?各有得失。通过学习美术完善孩子的品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我的理解,对美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1 对美术培训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美术教育是发掘创造潜能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所谓的美术培训就是着眼于人才全面素质的美术培养,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教学手段,从而切实达到提高少儿艺术素养的目的。其次,现阶段家长对培养孩子审美素质和艺术兴趣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使的美术培训市场越来越火热。最后,有句话说“艺术不是生活,但是艺术可以造就未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教育可以直接关系到智育的发展和德育的培养。因此,通过美术培训,从中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和自身文化素质,成为家长热衷培训的主要原因。

很多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画画”上 ,他们送孩子绘画班学的就是画画,“画得像与不像”成为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评判标准。殊不知儿童美术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它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教学。儿童美术培训就是在规范孩子 的习惯,以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并让他们充分了解美术。这不仅仅在于技法方面 ,还应该包括鉴赏 ,体验等各种方式加以熏陶,让改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 美,并由衷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引领他们走上艺术之路。

2 对少儿美术主要实施素质教育

2.1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影响: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教育。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美术培训成为培养少儿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如何选择适合的途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通常的理解上,人们更愿意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各种技巧,才艺展示便是素质表现的最佳途径。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影响是催生了形形的各种培训机构。在“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的家长们想当然地为孩子积累着中“素质”,例如画画、跳舞、弹琴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表现形式成为家长们的首选。

2.2 美术培训中素质教育的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许多从业者,简单的操作和巨大的回报,使各种培训机构发展迅猛。现在美术培训的内容也是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例如儿童水粉画、儿童国画、线描、写生、手工工艺制作、素描及色彩等科目。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发展的美育,中小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绪,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术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而美术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犹如校外的美术培训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整体。

3 关于当前高考美术热

目前,美术高考生人数逐渐上升,以河南和山东两省为艺术类考生的领头大军。出现这种美术高考热的原因:

(1)高考升学率的刺激;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文化课成绩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一般的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低出很多,程序化的教学和培训能使学生短期内通过专业考试。

(2)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有部分考生由于文化成绩不理想,就直接加入学习美术的行列之中,高考美术降低门槛进入大学,而不是出于兴趣和志向而报考美术的。

(3)社会需求增长的需要,就业相对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文化也有了新的要求。相对而言,在美术的诸专业中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进入大众的生活中去。这也给美术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三面因素造成了目前高考热的现象,很多孩子 都是因为“兴趣”而走上美术之路的。一般而言,这种“兴趣”会伴随其一生。所以,家长们不能盲目跟从,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兴趣的只为考学而学美术。家长可以不懂美术,但对教育要有所了解。每个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修养决定了孩子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而家长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与认同决定 了孩子的未来。

4 美术培训是一把双刃剑

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美术培训机构和家长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特长班,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培训,也各有利弊。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确实为国家建设储备了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越来越多的孩 子的美术才能 得到了培养 和开发,有益于全民审美水平 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美术教育普及机构的一些美术培训班,过分的规范和集中使得艺术的个性遭到扼杀,特别是少年儿童在这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思维模式,对其审美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最后,在美术培训中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锻炼他们的虚心、细心、独立坚韧和自主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 ,不要把成人的世界强加给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面前的一切。学会以孩子的心理和目光去体会、去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因此,针对目前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监管部门首先应在全社会推广美育教育,让家长们对孩子的美育培养“急功近利”的思想完全脱离,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育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让家长理解孩子的生理、年龄的特点,理解绘画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更要让家长真正理解美术,理解艺术,理解审美。社会各界美术教育者和家长们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要有长远眼光!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 朱晓飞.谈少儿素质教育与美术培训[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3] 王朝阳.浅谈校外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J].决策探索,2010.8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一、少儿舞蹈教育可促进少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他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情感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少儿舞蹈教育训练从生理上可以促进少儿的骨骼发育、提高少儿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首先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者,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一般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I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此,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再者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少儿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最后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儿童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二、基础训练是培养和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基础训练就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首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视学舞蹈的少儿,身体缺少“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因此。就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四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三、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是民族舞蹈的培养和训练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培养 途径

一、把加强幼儿教师师德教育放在首位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师德要素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非常重要,这是由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其影响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说,教师总归是“人师”,教师对知识的态度、对人与社会的态度、对工作的责任心等这些师德的要素,甚至兴趣、打扮,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就是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育过程中的以身作则永远具有必然性。用今天的话套到幼儿教育中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幼儿教师敬业乐业,对幼儿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这属于师德要素;二是幼儿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才艺,这属于业务要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师德要素和业务要素是统一的、交融的。教师的职责是育人,而师德具有教育效应和教育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也是业务要素。教师敬业,追求科学精神,严谨笃学,业务精益求精,这也是师德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也具有道德上的意义。

加强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了解教师德育内容和精神;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弟子规》,明白最基本的为人处世原则;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除了爱岗敬业,教师还要爱学生,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心,发现每位学生美好、可爱、纯真的一面。

二、不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

(一)有思想引领的培训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和幼儿观等构成了教师影响幼儿的重要中介。教育思想观念对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意味着有效的幼儿教师培训首先是一种有思想的培训。通过培训,充分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并帮助幼儿教师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教学观、管理观和幼儿观等,这也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内在思想与观念基础。

(二)专业示范性的培训

有效的教师培训离不开高水平的培训教师。当前幼儿教师对培训意见较大的一点是认为培训教师的水平不够,在培训中没有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提升培训质量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培训队伍,目的让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可资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三)有适当内容的培训

有效的幼儿教师培训一定是与适当的培训内容相关的,它至少应有以下要点和含义。

一是培训内容要反映当前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如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幼儿园教师专业质量标准》等文件,各个省区也出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政策等,对这些文件、意见和政策的解读就应该成为培训内容中的重点。

二是培训内容要与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如在幼儿园中实际存在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保育人员,他们对培训内容的具体需求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幼儿园老、中、青教师对培训内容的不同需要上。因此,“差异性”“个性化”和“分类指导”等特质是适当培训内容的应有之义。

三是培训内容是基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的。

(四)形式多样的培训

传统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培训方式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培训教师的讲授和灌输为主,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因此,采用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与形式,尤其是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和积极互动的关系,对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内心自愿的培训

培训对象的参与程度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不少幼儿教师参与培训是迫于外在的压力和要求,而非自愿,这导致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培训敷衍了事。这与当前幼儿教师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和培训费用个人负担等有直接关系。增强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在客观上就要求增加经费投入,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效果,让广大幼儿教师切实感受到培训的有用和有效。如此,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并真正成为培训过程中的主体。

(六)有收获感的培训

培训的实际效果是衡量培训质量最为核心的标准。培训形式和内容等的改进最终还得落脚到培训的实际效能上。理想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让幼儿教师理解并认同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与理论,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技巧,了解幼儿教育的发展前沿和动态以及形成新的情感体验等。培训的收获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还能被幼儿教师真切体会和感受。

三、不断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提升综合素质

加强基本功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基本功又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素质也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只有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素质高,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为下一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基础。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要有爱心和童心,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有良好的才艺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2]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儿 舞蹈 教育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少儿舞蹈艺术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它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闪耀着儿童的心理特征,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奇感、诱惑感和亲近感,从而在儿童中形成一种追求美感的共鸣。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提高国民素质,关键在于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多才能全面的发展。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纳入全面教育之中,使之和谐融为一体,达到“合格+特长”的培养标准。“特长”是指学生具有主体精神,智能得到发展,有一技之长。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双休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特长。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舞蹈教学有多重功能,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舞蹈教育有利于加强少儿的记忆力,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当前我们的舞蹈教学面临学生年龄跨度大,训练时间短,间歇时间长。通常只是每周训练两次,每次就一两个小时。对于这种情况就要靠学生的记忆力了,通过调查,舞蹈跳得好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这说明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

二、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儿的生理素质

少儿舞蹈训练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表现生活的美,歌唱生活,并借此陶冶人的情操。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少儿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基训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都和体育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训练有效提高他们的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动作的协调性训练还助于少儿大脑的发育。形体训练,则有助于少儿形体的健美,培养内在气质。但在舞蹈教育和体育训练中要注意同一个问题,就是运动要适量。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现在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学校要举行活动自然要选拔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好胜,爱表现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为了上台展示才艺,表现自己,他们都会积极地、主动投入活动中,认真做好参赛准备,竞争精神自然形成。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四,舞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舞蹈是众多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愉悦感官的娱乐作用、激励情绪的情感作用和审美的教育作用,在大众娱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儿童舞蹈正是这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儿童的想象和联想,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所描绘的情景,进而将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相结合,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儿童对它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渴求的心理,是儿童愿意接受的教育形式。通过儿童舞蹈的训练,能使孩子们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增强儿童的审美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推动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使她们身体正常发育,动作协调发展,为其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少儿舞蹈教育过程中,少儿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少儿的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这种美育教育方式有助于少儿形成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使少儿形成内外美的统一。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可以通过广泛的舞蹈教育,培养和不断提高少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表现美。

五、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幻是体现儿童的自我世界的璀璨绚丽,是儿童行为在思维领域中的艺术化反映。童幻性通常是界定儿童舞蹈艺术的最显著的标志,因为幻想(又称憧憬)往往是儿童心灵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儿童幻想题材的舞蹈艺术中,他们可以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可以在地穴中作统领蚂蚁的大王,可以是穿行于太空的外星小超人。儿童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现和对于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正是儿童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是构成儿童舞蹈艺术特色的基础。在儿童舞蹈活动中的幻想既是沟通儿童与万物交流的桥梁,又是产生夸张、变形、谐趣、幽默等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脱离本身的模式,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通过舞蹈动律表达现实生活的一种状态和情绪,在舞台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人物和情感对于对现实生活充满热爱。教师应充分发挥舞蹈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功能,大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幼儿的潜能。

总之,加强少年儿童的舞蹈教育,培养他们对舞蹈的感情,是普及舞蹈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中小学了解舞蹈艺术,并且使其形体、行为、举止、性情等方面,会得到良好规范,影响他们一生。但目前在小学教育中只有音乐、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则在少年宫,极少数和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还未普及。为此很多教师,家长呼吁在学校中增加舞蹈课。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也渴望把舞蹈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这一愿望,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热爱舞蹈。兴趣,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基本动力,是儿童与舞蹈保持密切联系、用舞蹈美化人生的前提。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兴趣是能力的源泉,教育者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产生爱好。”作为一名舞蹈教育者要根据儿童好幻想、好奇心强、好提问等心理特征,设计好趣味性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舞蹈的本领,在玩乐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在愉快的心境与环境中与舞蹈建立密切联系,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在愉快的舞蹈学习中提高艺术素养,在舞美的阳光沐浴下,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构,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训;系统

一、培训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由组织提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学习,旨在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最终实现提高组织绩效的活动。

(二)培训的有关理论研究

1、早期培训理论。早期员工培训理论源于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indowTaylor)在199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指出只有通过严格挑选和科学培训,才能获得优秀的人才。该时期的另一个代表是马克思•韦伯(MaxWe-her),他认为在理想的企业组织中,员工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才能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此外,1993年,雨果•芒斯特伯格(HogoMunsterberg)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环境、心理等因素对生产劳动效率的影响,针对公务员、军人的选拔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现代培训理论。培训需求分析理论是麦格希(Mc;Gehee)与赛耶(Thayer)在《企业与工业中的培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对组织的每一层次都进行测量和分析,这些分析对于组织选拔合格员工、设计培训计划有着重要作用。至今国内外学者仍在沿用此理论进行培训需求分析。1965年,保罗•朗格朗第一次提出了持续教育培训与终身教育理念。该创新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掀起终身教育的浪潮。

3、我国培训理论。乔志林比较了培训中常见的模拟方法,对训练模拟、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的实例进行了列举。杨庆芳对西方理论界主要讨论的九种员工培训模式,包括系统培训、咨询型培训、计划培训、持续发展型培训等模式,进行了分析。陆惠文在角色扮演的培训标准、角色学习、角色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培训中提出采用仿真模拟、案例研究、商业游戏、工作轮换、实践团体、师带徒、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吕锋对培训评估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训评估的步骤:1培训需求分析;2明确评估口的;3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4明确培训评估的层次;5调整培训项口;6沟通培训项口结果。总之:对于培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有大量的研究理论。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的培训理论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多是“舶来品”,极少有创新的理论观点。

二、幼儿教师现状及培训问题分析

(一)幼儿教师的现状

1、居高不下的离职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不断增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师范类高校也相继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断扩招,但幼师行业一直处于“僧少粥多”的状态。这一现象的产生都归功于居高不下的离职率,2015年,中国教育报针对131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1.30%的教师有了离职的想法,或已经离职。大量的幼儿教师都在工作几年后相继提交辞职信,离开幼儿教育行业,离开的幼儿教师中又以非编制的人居多。幼教行业的大量离职使得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一度火热。

2、不忍直视的薪酬。尽管幼师行业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但其薪酬却不能与火热的招聘现象成正比。经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一年的工资只有八千到一万左右,超低的薪酬根本无法满足幼儿教师生活支付。而且我国公办幼儿教师队伍有将近16%的非编制人员及临时代课人员,这些编制外人员的薪酬甚至更低。幼儿教师在城市的薪资待遇比农村要高,与其他行业人员薪资相比,却远远低于它们。据调统计,有职友集最新统计,30%的幼儿教师月薪在2000以下,有近一半的幼师月薪在2000-3000之间。月薪在4500以上的幼师仅占总人数的3.3%。幼儿教师不忍直视的薪资待遇问题都已经不在成为新闻了。

3、不可忽视的工作压力。8小时工作制早已人尽皆知,但在对幼师离职原因调查中却发现,8小时的工作时间却远远不能够完成其工作任务。近年来不断有新闻爆出,幼师的工作时间经常达到12小时之久。小孩子充沛的精力和活泼好动的个性使得幼师的工作需要一个强壮的体魄。孩子无尽的哭号不断的冲击着幼师的精神。超长的工作时间、疲惫的身体状况以及压抑的情绪,使得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这些工作压力的不注意往往使得幼儿教师变得情绪化和暴躁化,若纾解不及时,就会造成教学事故。因此,媒体常爆出,幼儿教师虐打儿童事件。

4、浮躁不安的生活氛围。随着经融危机的的日愈加剧,通货膨胀率的不断增加,房价、物价的飞速上涨,从事幼儿教师行业的又大多数是新一代的年轻人,面对持久不涨的工资导致生活质量的不断下降,生活压力在逐渐增加,年轻一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压迫下,心里压力会不断增加,如果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与释放,将会引起许多悲剧发生,这也是生活中许多惨案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对幼师培训问题分析

1、就职培训不充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行业学历参差不齐,拥有高学历的幼儿教师少之又少。据调查,当前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仅占40%左右,幼儿教师中学历大多高职,甚至有近16%的是非专业幼儿教育出身。“僧多粥少”的招聘现象使得各个幼儿园在招到幼儿教师后仅仅只培训半月左右就进入岗位,培训的内容不够全面细致,培训时间过短,规定的合格标准线划的过低,这种不充分的就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化,甚至无法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低学历和不充分的就职培训使得这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达不到职业要求。

2、缺乏在职培训意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从培养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幼儿教育师资的要求来看,幼儿师范教育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方式方法上仍存在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不够等问题。幼儿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片面强调艺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科教学技能,但低学历导致大多幼儿教师不能够达到要求。并且我国目前对于幼师方面缺乏在职培训意识,目前培训只在外资企业中十分重视,国企和私企所谓的培训大多数都是走流程,并没有十分重视,像幼儿园这类教育单位也是一样,培训意识的缺乏使得幼儿教师的在岗培训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一现状导致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得不到提升,工作越来越困难,工作积极性不高。

3、发展培训不到位。幼儿教师就职后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与挫折,例如超长的工作时间,超格的体力劳动,以及压抑的情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发展培训,通过给幼儿教师制定岗前培训和持续培训方案,在培训过程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快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根本没有发展培训这一计划,仅少数拥有培训计划的幼儿园还做得不到位,解决不了本质矛盾,无效的培训不仅浪费幼儿教师的休息时间,甚至使幼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增加幼儿教师的离职率。

三、对幼儿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岗前培训的力度。尽管目前幼儿教师大多处于低学历状态,但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出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也在新添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断招收学员,从根源上解决低学历问题。但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的时间较长,岗前培训是解决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低的最快速的办法。加大岗前培训的力度,完善岗前培训内容,提高岗前培训的合格标准,使应聘幼儿教师职业的人员最大程度满足幼儿教育师资要求,并在岗前培训过程中使幼儿教师慢慢适应幼儿园的文化和孩子们单纯无害的天性,让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真心爱上这份职业,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降低离职率。

(二)提高在职培训意识。在职培训是指企业职工在工作场所以及在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所接受的培训。对职工的在职培训是职前培训的继续和发展,是从低水平或培训的初级阶段迈向中级阶段的重要方法与步骤。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意识缺乏使得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提高对幼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意识是志在必行。补充学能的培训使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学识技能的缺乏在训练中得以补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幼儿园应该组织部分优秀的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激发技能的训练,激励他们高度运用智慧思考,在幼儿园出现紧急事件时,迅速提出处理问题的策略、程序与方法,协助幼儿园解决问题。

(三)增强发展培训的执行进度。发展培训是培养幼儿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在各地幼儿园宣传执行发展培训计划,在发展培训的执行过程中,培训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方式等方面适应新的需要、并能够结合幼儿教育实际去教学,发展培训的完整执行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且在发展培训执行过程中,减少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的不积极情绪,增加幼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打消幼儿教师离开幼儿教育行业的念头,减少幼儿教师的流动率。

(四)增加人文素质培训。人文素质培训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一个企业把员工当作全面发展的人看待的时候进行的。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做得严重不到位,很少有企业给员工进行人文培训。但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面对的是一群对人生、对世界、对未来都充满懵懂的孩童,培养幼儿教师的人文素质,就是要使她(他)们成为一个有良知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是当好一个人民教师的起码条件。人文素质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它不是强迫你要怎样,而是启发你从心灵深处自悟应该怎样,它主张自我修炼,灵魂陶冶,从根木上让人领悟做人的道理。

(五)建立培训基地。拓展培训是一种户外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强调员工去"感受"学习,而不是单在课堂上听讲。建立一个培训基地不仅能够让幼儿教师进行户外拓展培训,亲自感受学习,更能够方便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人文培训等各类培训的执行,使幼儿教师培训成为一个体系,为幼儿园输出拥有专业教学素质、优秀人文素质,高尚道德标准的幼儿教师。

(六)储备学能培训。对幼儿教师树立终生职业思想,对幼儿教师除专业技能培训外,进行储备学能培训,培养和提升幼师的不断学习意识和能力。储备学能培训能够宣扬终生教育的思想,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的需求,让幼儿教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综上所述,虽然由于社会经济因素,使得幼儿教师处于一个奇特的状态中———“僧多粥少”与低薪酬待遇。但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幼儿教师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并制定出教育改革方案,据悉,今年教育局已经出台幼儿教师涨工资的方案,并且是非编制人员与编制人员同工同酬。尽管国家从根本上提出对幼儿教师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对于优秀幼师的培育仍离不开培训,培训工作需要持续进行。

作者:王衡晓园 许阳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森.国内外员工培训理论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2012(2)

[2]陆会文.基于角色的培训[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4)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在职培训; 农村幼儿教师; 专业素养; 提高;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由于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较少,农村幼儿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西部,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当然,很多人也曾针对如何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过多角度的探讨,如政府扶持力度、后备人才培养、教师待遇提高等等。但本人认为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教师待遇等等都是一些长期的政策,要显示出效果还有一个周期性的过程。而在职培训却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办法,能够兼顾长期和短期效应。通过在职培训,老教师可以在短期内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实施到教学经验中去,进而传承给下一代青年教师。因此接下来,本人将从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较低的原因谈起试图从在职培训的角度探讨一下如何提高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偏低的原因

1.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大多学历低,专业培训少。

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是初高中毕业生,也有一些非幼儿教育的中专生和下岗的中小学教师,甚至有托关系进园的小学毕业生。幼儿教育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有很多,如普通话、弹、唱、跳、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由于所受专业培训较少甚至没有,现在园农村教师基本不能具有这些素质。

2.大多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专业理论教育,往往出现情绪化教学。

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专业理论教育,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没有养成教育幼儿的意识,更没有有针对性的育儿方法。因此,他们大都也不具备基本的育儿素质,无法关爱幼儿,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易出现过分溺爱、偏爱和体罚幼儿的现象。

3.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西部文化落后保守,对儿童的评价依旧以其在考试中的表现为标准。这一观念被运用到幼儿园,幼儿教师模仿中小学教育,把对幼儿的教育内容定在读书写字上,形成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且有些老师不会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使得被教育的幼儿素质得不到很好地提高。

4.西部农村文化落后保守,不重视幼儿教育,经济落后,缺乏资金投入。

西部农村文化相当落后,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在正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的重要的作用。再者,西部经济落后的事实决定了有而教育资金的缺乏。而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给予少量财政扶助。资金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的质量。许多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由村组负责,由于经费短缺,无力支撑聘请幼事毕业生,只能用一些初高总毕业生或下岗中小学教师。再者,由于幼儿教师待遇微薄,稍有些育儿经验的幼儿教师又无法忍受经济压力而纷纷跳槽,致使幼儿师资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师资水平难以提升。

二.在职培训的意义及问题

1.由于上述原因,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往往起不到良好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农民幼儿教育意识有所增强,进几年在职教师培训工作陆续进行,但是效果欠佳。因为资金不足,培训次数有限,影响不大。再者,幼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不重视在职培训,只是表面应付,处于被动状态。培训的盲目性致使培训效果甚微。幼儿教师培训没有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而是由城镇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示范,农村幼儿教师观摩,致使他们学而无用,不切实际。还有就是农村幼儿教师本身的问题,他们文化水平低,难以接受在职培训的理论知识内容。

2.在职培训的意义

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专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职进修于研究室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教师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实施严格的教室准入制度,使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从教师队伍“入口”严把质量关,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准,优化教师队伍,同时也提升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我国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进修一直保障不足,机会匮乏,经费更无处落实,致使这些教师的培训、进修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保障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参与进修的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我国很有必要在学前教育立法或教师队伍建设立法中对幼儿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做出明确规定,为其专业成长提供刚性保障。

3.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课程内容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内容针对性不强。幼儿教师培训内容应符合幼儿教师的教学特点,满足幼儿教师的内在需求。然而现实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教师的培训是与中小学教师一起进行,培训内容侧重于中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教学实际联系不大,甚至没有任何联系,幼儿教师希望在培训中解决的难题根本找不到答案,这种培训对于幼儿教师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培训。而在专门为幼儿教师组织的培训中,脱离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实际的培训内容也比比皆是,结果使他们“穿着旧鞋走新路”或者“刚学人家三分像,人家又有新花样”。因此,培训内容应符合农村的特殊条件才能使幼儿教师学以致用,同时,培训课程的开发者也应因地制宜筛选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2)课程传统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现有的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中,灌输式的、注重理论讲解的集中授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授课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教育独具的特色赋予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阶段教师的学习特点。因此,对于幼儿教师的授课,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应选择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方式。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年龄偏大,教龄偏长,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在这种情况下,经验交流,示范观摩应该成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

三.如何搞好在职培训

1.营造宽松、民主的培训氛围

宽松、民主的培训氛围是人力资源利用,组织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培训的前提条件。在轻松的培训氛围中,教师可以敞开胸怀地施展才能,没有顾忌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研讨,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宽松、民主氛围的创设需要真心赏识每一位教师。赏识不仅可以调动每一位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在动机,而且可以形成共同协作、相互学习的民主平等的、和谐健康的培训环境,从而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参与培训的领导要知人善用,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这种氛围的存在;培训中的老教师要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形成取长补短、平等互学的学习风气;最后,引导年轻教师之间相互赏识,提倡公平竞争。

2.调查教师需求,构建课程内容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在职培训课程及内容的建构,努力贯彻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参与培训内容和课程的确定,并将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专业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认识,使教师能用所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觉指导教育实践,贯彻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通过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幼儿教师最希望得到的课程内容是幼教专业知识,但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等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不同。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应根据教师的需求,努力满足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需求。

3.优化在职培训体制,提高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效率

与前两项措施相比较,优化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这一做法是最直接的、最易见效的。前两项措施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要求,在程序上也更严谨和繁杂。而在职培训掌控在幼儿园本身手中,具有自主灵活易变通等特点。在职培训应着重培养园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最终达到提高全园教师师资水平的目的。由于经费不足,更应合理充分利用,使每一分前都用得值。每个幼儿园可着重培养一到三个骨干教师,通过组织理论课程培训、实践课堂观摩、城镇骨干教师下乡考察指导等方式,加强他们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育儿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实际教学和课程设置的能力,学会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和本园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策划具体育儿方案。然后带动不同层次文化水平的教师,根据各个教师具体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并以分层待遇的教师管理制刺激教师求知上进的欲望,以达到他们各子所能达到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提高幼儿教师整体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香云 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教育探索 2010年第12期.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双语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28-02

双语教师是双语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者,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主要中介。新疆的双语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难适应高质量双语教育提出的要求,严重制约着新疆双语教育的广泛实施和开展。随着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学前双语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应具备汉语说写、课程实施、课程研究等多种能力,因此探究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机制非常重要,是不可忽视的。

一、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与教学事实的差距。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丰富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其运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培训学前双语教师的主要目标之一应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师汉语口头能力的提高与汉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实的教育事实是很多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加上还有其他的一些教学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间的沟通依然主要以当地母语交流为主,这不利于双语教师提高自身的汉语口语水平,会使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降低,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培训观念与培训行为的落差。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力度比较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新疆地区学前教师已有的教学观念和专业发展。新疆地区幼儿园在迎接学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封闭,不能及时地了解最新消息,专业引领力量薄弱,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各类课程资源比较匮乏,这些因素和困难都在阻碍着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双语教师展开培训,既能适应学前改革提出的要求,又能适应当地的教育发展实情。但实际上,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民汉”两种文化冲突的文化困境。中华民族的文化汇总在中国文化中,而汉文化则是主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族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却表现出强烈的“拒斥”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的冲突。处在民族文化氛围中的少数民族教师,自然很难适应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这种不适应性是跨文化必定面临的,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由“冲突”走向“融合”的必经之路,但当前两种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困境是不可避免的。

二、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1.职业伦理道德。学前教育职业伦理道德,是每个学前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前教师是除家长外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教师是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言语、行为。因此,学前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对儿童的影响是积极的、乐观的,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2.专业知识。学前教师的教育对象一般是3―6岁的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学前教师应根据《幼儿园工作流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全面培养和教育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注意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而要达到这些教育和培养目标,教师首先应具备相关的理论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并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所需的汉语水平,这些都对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3.保育和教育。幼儿园工作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保育和教育,每一个方面又包含着复杂的环节和烦琐的工作,对于学前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学前双语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在极大程度上认可这份工作,愿意为学前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都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教学态度,能够主动地发挥自身内在动力,实现主体价值,愿意将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做好,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使得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为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三、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策略

1.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民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汉语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根据这一现状,应该改革当前双语教师的培训机制,鼓励新疆地区学生学习汉语,主动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从而方便接受教师的讲解。由于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较小,双语教师应抓住他们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向其讲授正确的汉语文化、民族文化等。同时要提高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教学质量,使其能够将两种语言和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新疆地区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好地与汉族地区接轨,有利于提升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

2.构建快捷、高效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实现新疆地区民族教育质量的较大提高,离不开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关键还在于建立一支立足新疆、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双语师资队伍。因此,首要任务是根据新疆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建一个快捷、高效、实用的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模式。在保证双语教师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为解决新疆高素质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创造条件,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双语教师培养道路,构建学前教育双语教师专科、本科、硕士及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的完整体系。在对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分级教学,逐渐优化培训比例、培训模式、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双语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出适合该地区、该民族的学前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另外,对参加培训结束后的双语教师,还要进行跟踪管理,确保他们具备开展学前双语教学的能力。

3.建立学前双语教师实训基地。以完成学前教育目标为依据,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完善双语教师的实践基地,将汉族和民族的教师吸纳到双语教师实训基地来,进行一系列双语教学培训,从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适当地借鉴国外优秀的培训经验,将双语教师培养与高校进行对接,建立双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新疆当地政府还应积极探索和寻找双语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提高高校在学前双语教师教育培训实践能力的建设力度,建设实践培训基地,为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提供开放的专业支持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建立职前职后的双语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4.加大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学校的投入。承担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院校或单位应根据双语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各地教育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快建设双语教育培训基地,同时要更新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着力打造数字化的培训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方便双语教师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并接受高科技知识的培训,了解如何将现代高科技搬进学前教育课堂,加强远程教育建设,积极开发双语教师的培训教学科研平台,不断加大对培训院校的投入力度,优化培训基地的各项功能。高度重视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的长远建设和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努力把双语培训基地建成面向新疆的双语教师培养、研究、交流、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培养学前双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结语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因素是学前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组织学前双语教师参加培训能够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学前双语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双语运用能力,既了解掌握本民族母语,又能很好地理解汉语,这离不开双语教师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新疆地区应继续加大对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壮大这支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学前双语教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闵兰斌,周兢.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回溯、现状与趋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03).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业余田径训练;少儿综合身体素质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连续3届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2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是甘肃省唯一获此两项殊荣的县。通渭县体校是一所全省重点业余体校和省高原人才开发计划田径训练网点学校,该校连续11次被省体育局评为“全省业余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次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重点业余体校先进集体”,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自1972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运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县级业余体校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运动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业余体校在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既要培养运动员又要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大力加强县级业余体校田径训练。

一、摒弃传统观念,着力解决对田径训练不重视的问题

县级业余体育学校田径训练,是所有体育项目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训练方法。但很多县级业余体育学校对田径训练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思想不明、训练不实、方法不当问题,忽视了田径对提升少儿身体综合素质和少儿体育项目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县级业余体育学校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教练层,都要牢固树立田径训练的“基础”理念,切实把田径训练作为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乃至“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做到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为强化业余田径训练、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中“一刀切”问题

要按照培养人才与提升素质并重的原则,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要把“分类指导”作为重要的训练方法,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的错误训练模式。在分类指导方面,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业余”关系,区分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思路。对于那些身份素质特别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采取“专业化”训练的方式,既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又要强化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为重点,并辅之以必要的专业训练;对于那些只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学生,要设计一套专门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在激发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上狠下功夫。

三、强化科学训练,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不注重阶段性的问题

由于县级业余体育学习的生源都是基层中学和小学的学生,基地上都没有进行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因为必须首先着眼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区别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身体状况开展不同类型的训练,特别是要在“打基础”上狠下功夫,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和运动技术,绝对不能所有的学生都采取一种思路和一种方法。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不同,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科学安排训练,对于10岁以内的学生要多做柔韧性训练,对于10-13岁左右的学生要多做速度性训练,对于14~16岁的学生要进行系统性训练。

四、改进训练方法,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体系不够健全问题

古语讲:过犹则不及。科学、规范、系统的田径训练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因此,教练在开展田径训练过程中必须确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健全和完善符合田径运动实际的训练体系。要全面做好训练预测工作,加强对学生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效应、发展潜力等情况的分析和诊断,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要把训练过程控制作为田径训练的重中之重,把握好素质训练与专项训练、运动负荷与运动强度、练习顺序与间隔时间、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身体训练与心理训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训练体系,不断提高田径训练质量和效率。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后培训;幼儿教师;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27-01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教师在教师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等的集合[1]。在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民办幼儿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民办教师比重在不断增加,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职后培训,是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提高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意义

1.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育是奠基性事业,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

1.2 民办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还很薄弱,普及率较低。2009年,全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只有50.9%,学前1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而现在,民办幼儿园正在蓬勃发展,民办幼儿园增加了学前教育的资本投入,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提升了入园率,民办幼儿教育己成为了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弥补了我国幼教事业资金与教育资源薄弱的缺口,同时也满足了社会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幼儿教育的需求。因此,民办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对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意义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优质的幼儿教育质量是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而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等,而教师的价值取向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素质培养,影响着保教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3.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民办幼儿园要得以发展,保证其教育质量是关键,而保证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调查研究表明,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热情和奉献精神还有待提高;专业学习的自我意识较差;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较欠缺[2]。幼儿教师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社会、语言、自然、健康、艺术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王颖和杨润勇(2009)对某师院师范专业2007届和2008届毕业班学生各500名(范围涉及文理各专业)进行了"关于职前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现状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76.27%的学生认为缺乏必要的从教技能将是自己为师的最大障碍,表现为(1)课堂教学基本功欠缺,其中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讲、写、作、画、演;(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的能力低;(3)创新与科研能力不足;(4)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差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

4.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幼教师资培养是一项基础工作,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经常参加培训有助于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自我学习习惯,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加强对民办幼儿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教学相关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4.1 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可建立相应培训制度,高度重视民办幼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可知,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可据此建立培训体系,比如新手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认证、专家型教师培训制度等,根据不同类型幼儿教师分类培训,以保证各类幼儿教师在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

4.2 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少,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根据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情况,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民办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某区域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培训出来的骨干教师又去培训本园的教师,这样,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4.3 应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民办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借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素养。

4.4 有效开展园本培训。有效开展园本培训可以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园本培训可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制定一系列培训方案,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园本培训,可以加强教师的幼教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与教研能力。通过园本培训,幼儿园利用较低的成本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园本培训具有经济性、实践性、针对性等特点,是幼儿园进行教师培训的良好选择。

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是时代的要求,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培训机构的有效培训策略,更需要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幼儿园和教师群体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继续进行,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兵.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王颖,杨润勇.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33-136.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1篇

民办少儿美术教育 课堂教学 技能训练

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辅助道德、美化生活的功能,它不仅对青少年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完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还在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美术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对少年儿童实施的美术教育。

一、现状描述

笔者在2010年7月至8月这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四川省乐山市民办美术培训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就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办学的发展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和师资情况,进行了专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8月,乐山市经教育局审批的民办学校共49所。其中,美术培训机构有9所,民办美术教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培养目标来分,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培养学习美术兴趣的美术班,如幼少儿的手指画、水彩笔画、蜡笔画、油画棒画、简笔画、想象画、手工制作等,在儿童学习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情感思维,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与创新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另一类为培养美术专业技能的美术班。其主要是针对喜欢美术绘画的青少年或希望通过美术高考进入高校的学员进行专业系统化的培训,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热门专业中都需要具备美术基础。例如,素描、色彩、速写、动画设计、美编、网站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化妆等,所以这类美术培训更多着眼于从个人兴趣、美术高考更或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民办美术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一批业余美术爱好者和美术专业所需要的人材。

二、存在问题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规划纲要》充分肯定了民办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民办教育提出的新期待,也为破解民办美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民办少儿美术教育培训行业在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明显存在扩张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和管理难题。从发展环境上看,政府政策调整的导向,社会教育需求的变化,市场投资方向的趋势,公办教育发展的状况;从自身建设看,美术培训行业的激烈竞争,培训机构的战略定位,培训机构的管理水平,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等,都将是影响民办少儿美术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主要从当前民办美术培训机构的课堂教学这个角度,反思目前美术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育目标重技能训练,轻文化渗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家长送孩子到民办美术教育机构学习美术后,总会问“今天你画了什么?”家长的想法是:孩子要交出一幅作品来,才算是学到了东西,学费才没有白交。目前,民办美术教育机构开设的最基本的课程是:素描、色彩、速写、儿童画、中国画、书法等美术课程,较少有独立的美术欣赏评述课。学生的年龄一般为4至18岁,年龄跨度比较大。培训机构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目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家长要求等进行分班、分层、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主要的目标是教给学生绘画、制作技能,常常采用临摹练习和写生练习这两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得以熟练地掌握这种技能。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在教学时,无论是素描、色彩、速写、还是儿童画、中国画、书法,都非常重视学生美术造型技能的习得――形态、结构、比例、立体感、空间感与质感。当然,长时间的训练下来,学生的美术造型技能的确也会有提高,但是将美术教育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过分重视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等其他功能,必然导致民办美术教育价值的单一,影响民办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阻碍民办美术培训机构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注重多元化,在美术教育价值构建上,更趋向于其综合价值的实现。”那么,从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整体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

2.教学内容重视西方美术课程,忽略本土民间美术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乐山的9所民办美术机构的教学内容以素描、色彩、速写等西方美术课程为主,没有一所民办美术机构开设诸如剪纸、年画、泥塑、刺绣、扎染、蜡染、草竹编织、面具、灯笼与风筝制作等中国民间美术课程。乐山整个民办美术机构的教学内容体系都忽略了中国本土的民间美术。

如何扭转民间美术在当代教育中的尴尬局面,民间美术在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何去何从,应当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民间美术的原发性和与民族学、民俗学、文化生态学的交叉互融日益明显,对于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有利于促进绘画、雕塑与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民间美术的存亡与兴衰,事关民族文化全面复兴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最原始形态和最古老的生发点,一旦断源断根,势必造成美术教育创作血脉与营养的缺失。因此,热爱民族文化的人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持中国原发性艺术的延续。

3.教育评价缺少相应的教育评价与监督体系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这样一种现象:各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之间、机构与教育局之间的联系相当少,仅仅限于年终教育局组织的考评与总结会,各机构之间平时开展的教育交流探讨学习活动形同虚设,由于业务上面的竞争,大家都闭门造车。而公办学校自1985年,就开始实行在职美术教师的学历达标,从20世纪90年代起,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一直实施到现在。目前,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如2010年四川省启动的“国培计划”其中包括“地震灾区小学美术教师培训项目”、“四川省农村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美术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美术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培训,这些举措促进了公办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虽然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不受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教学计划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兴趣性、应时性的优点,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课标,必然也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没有相应的教育评价监督体系,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不能得到正确的导向、诊断和管理。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于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来说,确定办学方向、落实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原因分析

民办少儿美术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

(1)应试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主导地位,美术教育的观念滞后,尤其是社会上工具理性的思想观念对民办美术教育的影响。在现代性的背景中,工具理性似乎代表了理性的全部内容,现代性的增长实际上也就是工具理性的增长,其结果是对理性的工具性理解从此成为人们基本的思维定向,工具理性成为一切社会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工具理性实际上是一种目标定向的理性,在实际操作中则坚持以效率和实用作为准绳。

反观民办少儿美术教育领域,学校办学和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都主要受到工具理性的支配。从工具理性出发,学校和教师的眼光只是局限于美术教育的功利层面,看见的只是学生的“技法”,排斥对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放弃了对美术教育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的思考。自然地,民办美术机构的课堂教学只是局限于不辞辛劳的知识讲解和不厌其烦的技法训练。在由这种工具理性主义所支配的意识中,美术教学只是在功利的意义上被理解,本来属于人的课程教学完全变成了“物”的世界,美术教学所具有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被破坏了,美术教学对人所具有的人文意蕴和精神价值被遮蔽了,美术教学对人来说所具有的归宿感、亲切感和美感被窒息了,美术教学所具有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也被抽象和蒸发掉了。正是工具理性的超常发展和过度张扬,导致了美术教育内部构成和学生人格结构的严重失衡,人性上的不健全和人的个性的不完整构成了现实美术教育最严重的问题。

(2)民办少儿美术机构的课程开设难以规范,不成系统,处于临时应变的状态。

民办少儿美术教育不受美术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的限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是民办少儿美术机构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自主开发美术课程难以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3)从民办美术教育机构自身体制来说,属于社会力量办学,所有的运转经费来源于学费收入,谁为学费买单呢,当然是学生的家长。家长对于学习美术结果的认可态度直接导致民办美术教育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的需要,它肯定会顺从学生家长的口味和市场需要,在较大程度上迎合家长的喜好实施教学。

四、提出建议

调查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的一些建议:

1.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美术技能训练与美术文化传递并重

民办美术机构的课堂教学,不仅仅使学生习得技法特点、方法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材料的名称,还可以让学生简略地了解到美术的起源、美术发展的历史,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美术遗存,“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民办美术教育由于自身体制的原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了解到美术与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科技的关系,领悟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理解到美术所反映的各时期的文化特点与精神风貌,从而丰富和健全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到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中国民间美术素材,丰富民办少儿美术机构的课程体系

无论看哪个阶段,美术教育都与人们的生活与成长密切相关的。美术教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选择中国民间美术作为教学资源。目前,采用较多的民间美术教学形式有以下多种:剪纸,泥塑、年画、刺绣,面具,草藤编织,风筝制作等。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年龄期,学生的逻辑思维仍然需要很多的感性材料来支持,想象力发展的有意性迅速增强且多为有意识、有目的,想象力中的创造成分增多,想象中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也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青少年的美术教学的内容越切合他们自身的身心特征就越容易实现!上述教学形式花钱少,容易出效果,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贴近实际、喜闻乐见的教学,而且教学目的明确,要求不高,审美意识和造型的基本方法简单方便,学生兴趣很高而且容易获得成就感。这样,素描、色彩、速写等西方美术课程将与剪纸、年画、泥塑、刺绣、扎染、蜡染、草竹编织、面具、灯笼与风筝制作等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从关注美术课堂教学结果的即时性转向关注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长期性

“在少儿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基本方法和习惯。”作为家长或者教师不要仅仅看到一堂课里学生画了什么这样一个即时性的结果,应更多关注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学生学习到终身受益的知识。基本的美术素养是指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的。在一节美术课上,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完成美术创作的过程,逐步获得心智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4.要整合公办美术教育和民办美术培训,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与监督机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推进我国民办少儿美术教育的科学发展

中国美术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是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来共同实现的。民办美术培训作为公办美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应该符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美术学科教学的精神,拓展与公办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交流合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加强对民办少儿美术教育的督促检查,给予民办美术教育业务上的全面指导,使校内外的美术教育资源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让学生获得更有内在品质的美术教育。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目前少儿美术培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尽快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民办美术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展现体制机制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特色办学等方面的活力,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美术教育需求,为实现美术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2]高明.美术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2-3.

[4]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剑桥少儿英语;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社区青少年培训;创新;英语学习系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并以德育为主导、以青少年社会性成年化为重点,通过有组织的情景教学、团体辅导等内容和形式进行适于现场讨论和沟通的专门化教育训练活动。

近年来,慈溪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素质培训工作。观海卫镇以社区学院为中心联系中小学与家庭,青少年素质培训呈现整体推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于2010年秋引入剑桥少儿英语培训项目,现已成为社区青少年培训项目中的口碑品牌。目的是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项目在我国社会英语教学中蓬勃发展的十五年间,关于这方面的英语社教研究在数量上还很有限。除了该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法探讨,关于此项目在具体地区的可行性分析、教学现状与前景研究的文献还很缺乏。笔者曾在中学英语学科一线从教7年,从一个由英语教师转成社区教育学院青少年英语项目负责人的视角出发,全面探析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作为英语培训项目之一的剑桥少儿英语项目开展的初衷、教学现状及发展要求。以便有助于发现问题,更好的推行青少年英语课外素质辅导。

一、剑桥少儿英语项目介绍

剑桥少儿英语是由资深的国际权威考试机构——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s Syndicate,简称UCLES),为培养、提高英语为非母语国家少年儿童的英语能力而精心设计的学习系统,它为6-12岁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测评方案,从而使他们走进英语世界迈出恰当的第一步。

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分为Starters、Movers、Flyers三级,喻示着孩子们从刚刚起步Starters经过渐渐前进Movers直至最终起飞Flyers来学习掌握和使用英语,我们简称为一、二、三级。学完每个级别,均可参加考试。社区教育学院以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提供剑桥少儿英语培训课堂。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名小学生参加剑桥少儿英语一、二、三阶段的第二课堂英语学习。它的先进性、适应性、效率性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

二、项目开展可行性分析

2010年初观海卫镇列入宁波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镇以来,按照“8350”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发达、城市功能齐全的示范卫星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文化、教育水平也发生很大变化。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大众化和低龄化以及小学英语教育在全国的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少年儿童的外语教育。

观海卫地区的社会化英语培训项目也从无到有,社会化少儿英语教育培训机构也逐渐多起来。全镇剑桥少儿英语民办培训学校也从无到有发展至两家。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有关精神,整合社区、学校与家庭资源,开办具有培训特色、活动制度化、运作规范的青少年素质培训班。观海卫镇现有在校小学生8500名。其中本地小学生6050名,外地生2450名。社区学院着力完善和丰富家庭与学校教育,旨在弥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盲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面向全镇5所小学,2012年春季班、秋季班共招一、二、三级新生共98名。

三、发展具有社区教育特色的创新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

1.以需要为前提、以适应为特色,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

英语作为信息交流工具逐渐为社区家长所重视。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儿童学习外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项目适应6-12岁少年儿童的心理、认知及年龄特点,充分体现“基础-轻松-有趣-实用-连续”的特点。

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整合学区内符合剑桥少儿英语授课资质的教师资源,负责选送教师到杭州参加剑桥少儿英语教官培训会,并取得授课教官证及口语考官证。要求教官把握儿童可塑性强、心理负担轻、情感因素简单等心理特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设计出创新的剑桥少儿英语授课途径。

2.坚持英语小班化形式在剑桥少儿英语课程中的运用

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在国内引入的目的在于贯彻党中央全教会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培养少儿英语语言和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同时,突出对其知识的自我拓展能力、知识的检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教师教学的互动性。笔者在转职前为本镇中学英语学科教师,深刻了解50人次左右大班授课教学机制对课堂语言学习带来的诸多阻碍。目前绝大多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堂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小班化外语教学。

三年来坚持为剑桥少儿英语课程提供非常高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从办班以来一直控制25人次左右的班额。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流、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旨在通过教学形式中量的强化,来实现最优化教育从而达到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使得课程的开设与义务教育课堂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3.重视学生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社区教育培训功能

在少儿英语教学管理上,我们一直强调重点应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社区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趣味性原则是首要的、最为基本的儿童英语教学原则”。(张志远 2002)。要求教师培养与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堂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来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对2012秋季二级课堂做了一个小调查,对于70%左右的学生感到课堂“非常有趣”这个结果甚感欣慰(见附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强调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我们这个青少年培训项目的初衷。

4.以剑桥少儿英语教材特点为基础,发展社区青少年英语培训新特色

剑桥少儿英语一、二、三级别所要求掌握的词汇和语法项目都是从孩子年龄和心理角度出发,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挑选出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词汇。该套教材体现了当今流行的交际教学法,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他们编排易学、易懂、易掌握的对话,要求整个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导向,使学生能完全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授课和教材备课充分体现交际法的教学思想,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利用教材中大量的听说训练来强化这两种义务教育英语课堂相对弱化的英语语言技能。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儿童的天性。创新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中的完全交际法一改过去把语言按照语法结构分类的方法,而是把语言按照意义分为两类即意念范畴(notions, 比如时间、地点、频率、空间关系、数量等概念)和交际功能范畴(functions, 比如问候、介绍、致谢、道歉、抱怨、邀请、拒绝等。)“互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双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Brown 2001)

从2010年项目引入至今三年间,逐年比对春季班、秋季班的考级成绩,我们可喜的发现学生的听说技能得到了明显进步,其中听、说考查中获全盾学生占15%左右。剑桥英语项目组在回访社区内5所小学三年级以上英语教师时,也得到在校教师的肯定,参加课程培训的学生绝大多数的英语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听说技能。

四、结语

当前,剑桥少儿英语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一种语言启蒙教育已受到了全社会重视,社会和家长都认识到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剑桥少儿英语作为社区青少年培训项目也已在本镇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要更好地结合社区教育的特点,完善并发展创新的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笔者建议应加强对其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使得社区第二课堂少儿英语更好地与义务教育课堂形成互补。

参考文献:

[1]张晶.谈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建立与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3):115-116.

[2]Brown,H.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少儿游泳兴趣培养

游泳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性别、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经常参加游泳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现今,很多家长意识到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专业人士那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游泳是较受家长和少儿欢迎的体育项目,特别在暑期,接受游泳培训的少儿居高不下。对少儿来说,兴趣是少儿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主要动力。

一、兴趣对少儿参与游泳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是指一个人渴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强烈的心理倾向。它能够使人优先对某些事物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地情绪色彩。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表目标。运动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所谓激发功能是指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使人对该类活动的刺激特别敏感,并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体验。对游泳运动感兴趣的人,他能敏感的从其他声音中区分出游泳的排击水声。指向功能是指行为者的活动总是与自己的兴趣有关,如一个有体育兴趣的人,他在闲暇时间会去从事登山、跑步活动而不是去打牌、喝酒。维持和调节功能是在从事活动时,由于兴趣的作用而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遇到困难会鼓励自己克服,而当兴趣发生变化时,活动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少儿对游泳运动有着浓厚兴趣,这对学好游泳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二、少儿游泳学习过程中兴趣容易丧失

少儿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活动兴趣的持续度极易受到内在因素(如情绪、机体状况)和外在因素(如天气、教学方法、游戏的变化、学员间的关系)的影响,他们基本不会考虑后果和其他间接的目的,表现出强烈的随意性、趋新性,这主要是由于少儿总是把他们当前从事的活动当成娱乐方式,因此,游泳教学效果也就随着少儿兴趣的增减而起伏。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不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及教法,不区别对待,一箱情愿的给孩子灌输知识,教学过程中专业有余而趣味性不足,少儿就把游泳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失去兴趣甚至厌烦。更为严重的是,少儿如果在学习过程受到心理和身体的某种严重伤害时,极易产生强烈的防范反应,兴趣消失,在以后看到或参加这类活动时就会激发这种心理活动,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这种心理机制一旦形成,是很难消除的,这必然影响游泳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和质量。父母是孩子的游泳兴趣发展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主体。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时,往往又期望过高;有的家长甚至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更没有认真观察或发现孩子的天赋,只是单方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者“赶趟儿”似的,看别人家孩子在学什么,于是送自家的孩子也去学点什么,在辅导孩子时既不在行又不耐心,常用成人的眼光或按专业的要求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像,横加指责,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孩子在某种情况下,谈不上对游泳兴趣。兴趣具有潜在的转移性。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情感往往是波动变化着的,当情感的元素并未积淀到深沉得可以使自身达到稳定的程度时,那么它的可变性就不可避免。情感是可以变化的,兴趣也是可以转移的。

三、培养少儿游泳兴趣的方法

恰当、长期保持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源于科学的引导和培养,这就使得少儿游泳教学与训练在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教练应钻研游泳技术和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使教学与训练安排符合学员的能力,增强学员的自信心,进而使学员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逐渐转化为对活动目的的兴趣。在游泳业余训练和比赛中应根据儿童特点,减少紧张剧烈长时间的单调练习,增加趣味性、游戏性和竞争性。另外,在游泳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对少儿进行正面引导表扬,塑造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根据少儿身心发育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游泳教学,在进行少儿的身体素质训练时,根据少儿运动系统、循环呼吸系统等的发育特点,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安排少儿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等素质的训练。少儿的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在皮质容易扩散。因此,少儿活泼好动,大部分少儿都喜欢游泳,这对教学十分有利。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教法运用不当,就不可能引起少儿的兴趣,甚至对少儿原有的兴趣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合的方法,来培养少儿学习游泳的兴趣。利用少儿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游泳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人人都能参与。经常参加游泳运动,能改善少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身高等专项身体和一般身体素质,对培养他们心理素质和优秀品质启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彩霞.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02(4)

[2]马晓云.现代生物技术对反兴奋剂的作用及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4篇

对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想要对相关文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必须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二、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反思

少儿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西部农村;幼教师资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17-04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了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战略。有专业的教师,才有高质的教育;要提高教育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教师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2010年11月,笔者在进行“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课题”时,调研了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和甘肃省临夏市的大约三十多所县级、乡(镇)、村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包括小学附属幼儿班),对332名幼儿教师发放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2份。所到之处,除了发放问卷以外,还深入幼儿园班级听课观察,同时与幼教专干、教研员、教师进行座谈,从中了解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些真实情况,发现西部农村幼教师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以促进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了解西部农村幼教师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西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地位堪忧、工资待遇低。问卷对两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拥有教育部门正式编制的有52人,这部分教师都是来自公办幼儿园或是小学附属幼儿园,占15.7%,非正式编制的280人,占84.3%。

图1 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月收入)

如图1所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仅有28人,都是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或从小学借调的小学教师,有正式的编制。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有248人,其中月收入在501~800元的有133名教师,占40.1%。月收入在301~500元之间的共48名教师,占14.5%。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有14人,占4.2%。需要说明的是,有62名幼儿教师没有填写这一问题,出于尊重个人意愿的观点,在此作为缺失数据,没有呈现。

上述数据表明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幼儿教师的身份不能得到认可。同样的工作,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很高,并可以享受各种社会保障,而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在工资待遇较低的情况下,更无法享受医疗及养老等各类保险。这些幼儿教师得不到稳定的保障和待遇,认为自己不受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幼儿园工作只是权宜之计,在幼儿园工作中缺乏相对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必然会导致很多农村专任幼儿教师大量流失,造成西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象。

2.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教龄普遍较短、职称评定情况差。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教龄普遍较短,教龄在五年以下的幼儿教师有198人,占59.7%。这一现象利弊相当,一方面说明超过一半的幼儿教师教学时间不是很长,在教学方面经验还不够丰富;另一方面,这部分幼儿教师有深厚的潜力可待挖掘,她们对现代的教学信息更敏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走访的两个地区中以民办园居多,青海省湟中县仅有一所公办园,而甘肃省临夏市农村仅有两所小学附属幼儿园,其他都是民办园。在民办园中,农村幼儿教师多为聘任制。没有编制就不能进行职称的评定。因此,在调查中发现,82.3%的农村幼儿教师是没有评定职称的。没有职称评定容易导致幼儿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没有自主提高专业素养的动力,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得不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图2 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情况

3.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素质差。问卷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总体以中师学历最多(38.3%),居第二位的是大专(30.1%),接下来依次是高中(14.5%)、本科及以上(5.7%)、初中(4.2%)。《教师法》中规定: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虽然有74.1%的幼儿教师学历达到了《教师法》规定的要求,但是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很多幼儿教师并不是专科幼教出身。调查结果显示,最高学历所学专业为幼儿教育的只有106人,仅占总人数的31.9%。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高中或初中辍学后进幼儿园当幼儿教师的,只是简短的上一个寒暑假培训班,甚至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就进入幼儿园。这对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与幼儿教师进行座谈时,她们也认为自己欠缺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Y老师:我们在教学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尤其是艺术技能,又没有专门学过,所以琴啊、舞蹈啊,这方面是我们比较欠缺的。还有幼儿心理学、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走访的三十多所幼儿园中,我们发现其共同的特点是“小学化”。一方面由于教师专业素质低,缺乏必备的幼教专业知识,导致了她们对游戏化教学内涵理解不够正确,不能把游戏与教学完整的结合到一起,出现了课堂上完全“小学化”,下课后幼儿“再游戏”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一些小学附设幼儿园,为了利用闲置教师资源,将一些小学教师分配到幼儿园中。由于她们的教龄时间都比较长,在无形之中会把小学教育的课堂式教学带到幼儿园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现象,如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注重读、写、算、记等技能的训练,教学形式以端坐静听的集体教学为主等,很多幼儿园还在要求幼儿手背后的坐姿。

4.西部农村地区师幼比例高,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教育部规定:幼儿园在人员配置方面,师幼比例离标准为1?6~7,国家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但是在西部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了赢得更大利润,都会少聘任教师多招收幼儿,因此很多幼儿园实行包班制,一个班仅有一名教师来带,而一个班平均都有四五十名幼儿。平均师幼比例远远超过了教育部所规定的标准。这就使得这些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既要承担教育工作,又要承担保育工作,一天下来,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在下班以后,还要准备教具和备课,一天的工作量在十个小时以上。重复的、大量的工作极易导致幼儿教师对工作产生怠倦情绪。

5.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差。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教育的质量息息相关,专业成长能促进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等。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愿还是很强烈的。S园长:我们也希望给老师们更多的培训机会,她们的素质提高了,我们管理起来也很轻松。W教师:我们也都很希望能多参加一些培训,每个人都想去学习一下,深造自己。参加培训可以学到一些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技能技巧,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原因,工作忙啊,培训的机会也少。

填写调查问卷的332名幼儿教师(包括幼儿园管理者在内)中,认为培训机会很少的教师占到了65.7%。仅有15.1%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机会比较充分。为了防备虚假回答,问卷采用“他我差率”设置了“近三年来参加过几次培训?”这一问题。结果显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58人,占17.5%,参加过3次以下培训的幼儿教师有143人,占43.1%,参加过3~5次的有94人,占28.3%,参加过5次以上培训的只有4人,仅占8.1%,说明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缺少专业成长的机会。

图3 农村幼儿教师近三年参加培训次数

在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缺少专业成长的机会主要有两个,第一主要是由于幼儿教师没机会参加进修班、培训或是去其他园所学习交流,有74.4%的幼儿教师选择了这一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幼儿教师没钱、没时间学习,有55.1%的幼儿教师选择。幼儿教师本身教学任务很重、工作太忙,绝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都是女性,因此还要顾及家庭,使得幼儿教师没有时间去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提升西部农村幼教师资队伍,促进西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幼教师资质量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的农村幼教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为提升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正视挑战与机遇,形成提升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的战略思想。

1.明确西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建立农村幼儿教师激励机制。教师身份与其他职业地位的获得一样,是一种专业资格,更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①政府应建立和完善西部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身份,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合理身份。建立农村幼儿教师激励机制,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在物质层面主要是提高教师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现在正是需要落实这些政策的时刻。尤其对西部农村来说,合理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稳定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向农村幼儿教师提供特殊补助;地方政府保证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可以得到与公办教师相同的社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优秀的农村幼儿教师,才能使优秀农村幼教毕业生愿意回到农村,给农村其他幼儿教师带来新信息和竞争压力,使农村幼儿教师产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精神层面上主要是激发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幼儿教师以人文关怀为主,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处处以幼儿教师为本,在幼儿园的组织管理中、幼儿教师的评估考核中都能体现出激励农村幼儿教师成长,使农村幼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愿意为农村幼儿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2.修订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标准,评定西部农村幼儿教师职称。教师编制是稳定教师队伍,保障教师身份地位最有效的方法。国家在短时期内解决所有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公办编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对西部农村来说,可以采取当地政府给予事业编的政策,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由当地政府制定入编的标准,如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和农村幼儿园规模,幼儿教师教龄达到三年或五年后才有资格申请编制等。评定职称可以鞭策幼儿教师自主学习、促进其专业成长。因此,评定职称对于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在职称评定上,幼儿教师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申请职称。具体指标可以是学历、教龄、工作绩效、科研成果、参加培训的次数,等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为了保证职称评定对幼儿教师的鞭策作用,职称评定应与工资挂钩。职称晋级后,工资待遇提高。

3.严格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准入标准,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在农村,很多幼儿教师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幼师教育,学历层次比较低,也有很多是学历达标了,但专业不对口,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近些年,农村专业幼儿教师比较缺少,可以招收专科、高中毕业生等,但必须经过当地教育部门的严格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在农村幼儿园可以选择幼儿教师的情况下,应该严把幼儿教师“入园关”,新教师必须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理念等。除此之外,新教师的身体状况、相关知识和普通话以及职业信念都需列入考察内容。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出现教师闲置的现象,幼儿园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师资源。但是对于从初中或小学借调来的教师,应该接受严格的幼儿教育培训,避免将“小学化”带到幼儿园教学中。

4.建立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创设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参加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教师的基本权利。尽管国家在“国十条”中指出“要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一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国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尤其是对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来说,由于资金短缺和信息贫乏等原因,缺少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进修与培训机会。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应通力合作,拓宽渠道,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当地高等师范院校应发挥专业带领作用,加强与农村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对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师资现状的调研,深入了解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培训需要,从当地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水平和培训需要开展分类分段、分期分批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应灵活多样,以调动教师的主动参与性。培训可以专题讲座、观摩学习、公开示范课、讨论、集体备课、园本培训、送教下乡、城乡幼儿园“结对子”、远程网络培训等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5.普遍提升西部农村幼儿教师质量,并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在大面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质量基础之上,培养一批优秀的骨干力量,使其在园本教研中起到模范榜样作用,带动全园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由于西部农村幼儿园资金短缺和园所组织管理的原因,幼儿教师不可能全部参加外出的培训。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回来后对其他幼儿教师进行二级培训,既可以节省资金,又可满足农村幼儿教师学习的需求,且不会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活动,可谓一举三得。但是,为了避免“以盲带盲”,必须严格要求骨干幼儿教师,并能够促使其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2]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5).

[3]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