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

物流信息概述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字: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分析;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采购系统管理包括采购订单维护、采购合同维护和采购订单结案三个部分。采购订单维护可以通过编号查询采购订单的制单日期、经手人以及订单的具体 执行情况,也可以通过添加生成新的订单。 采购合同维护是采购订单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采购人员通过添加合同编号、对应的订单编号、供应商名称、付款方式、收货时间、总价、合同签订时间以及相互之间约定的罚金比率和预付金额来生成新的采购合同,系统将自动添加到采购合同明细表中。同时.也可以通过输入合同编号来查询已生成合同的具体项目。采购订单结案中,采购人员可以添加订单编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需求数量、物料规格、单价、需求时间以及供应商名称来生成采购订单的明细,

2.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把数据在组织中的流动过程抽象出来,专门考虑业务处理中的数据处理模式,目的在于发现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它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程图(DFD)。数据流程图是现有数据流程的抽象,它舍弃了具体的组织结构、物流、场所等信息,仅从信息流动的角度考虑业务执行的过程。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应按业务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数据流程图。对于每个具体业务,再进一步细化,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流程图描绘更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

图形符号 名称 符号说明

实体 记述系统以外的数据提供数据获得的组织机构个人,框内为实体名称

处理 记述某种业务的手工或计算机处理,其中PM记述处理标号,C记述处理名称

数据存储 记述与处理有关的数据存储,DN记述存储的标号,S记述存储数据的名称

数据流 记述数据流的流动方向,FM技术数据流名称

表2.1数据流图符号说明

采购管理系统对物料采购提供从物料请购单、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到货接收、直至验收入库全过程的跟踪管理,监督和控制采购合同及订单的执行,控制物料储备趋于合理。对供应商实行供应商档案、供货历史等信息管理。其数据流程图如图所示图2.2采购管理数据流程图

图2.3采购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

图2.4采购订单处理数据流程图

图2.5采购收货处理数据流程图

3.数据库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的特点 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从实际的人、物、事和概念中抽取所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 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 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描述概念模型的工具E-R模型。

如下图做出E-R图

图3.1采购管理ER图

4.功能实现

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基本信息维护、信息查询、设备信息管理等三项功能。相对应有如下3个模块。

1.基本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是用来对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对供应商信息和采购员信息进行更新,便于查询最新的信息,有助于采购设备。例如,某一个供应商不再为学校供应设备了,应及时将该供应商信息删除,购买设备时不再考虑该供应商。

2.信息查询模块。对库存信息进行查询,为制定采购计划提供参考以及为审核采购计划提供依据。对供应信息进行查询,可以为选择供应商提供参考,以最低价来购买设备,降低购买设备的成本。

3.设备信息管理模块。首先要制定设备采购计划,通过审核后,开始向供应商传递设备采购订单,所以设备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都需要留档。设备购买回来后,验收合格后需填写入库单,方可入库。入库单作为设备入库的原始单据,需妥善保管,以便后期的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曾垂璧,李慧敏.集成化ERP管理模式[J].北京:科研管理,2006

[2]侯书森,孔淑红.企业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3]沈小静,谭广魁,唐长虹.采购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范罡.采购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2

[5]康善村.采购技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6]王魁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军事物流;信息资源;信息标准;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art of the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andard system,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ard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ilitary logistics op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standard documents.

Key words: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standard; standard system

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是军事物流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建立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是以标准化为技术管理手段,分析现有军事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标准,形成规范统一的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确保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效果。

1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概述

1.1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含义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对军事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定义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或标准、明确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方法、提供信息资源标准化工具等。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包括:军事物流信息资源元数据、数据元、数据模型和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

元数据标准化主要是对数据外部特征进行统一规范描述,包括数据标识、内容、质量等信息,便于用户发现数据资源。数据元标准化是对数据内部基本元素的名称、定义、表示等进行规范,主要用于数据集成、共享。数据模型标准化是对数据组织方式的规范化描述,便于对数据组织有一致的、准确的理解。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是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分类和编码,避免对同一信息采用多种不同的分类与编码方法,造成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困难。

1.2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的作用

(1)统一军事物流业务信息术语和概念

在军事物流各种业务管理活动中,需要使用很多军事物流信息术语、概念,在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含义和用法等存在不同的理解。信息资源标准化就是要规定业务中相关信息术语、概念的含义和范围,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做到无歧义的理解和表达,对规范军事物流业务、提高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具有一定作用。

(2)优化和规范业务信息分类与编码

在军事物流领域中,各种管理对象都存在着分类的需求,但各具体部门、人员由于业务应用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类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和编码,已有的信息分类和编码,有些不符合信息分类和编码的标准化原则。因此,优化规范军事物流信息分类和编码,不仅能够提高业务管理水平,而且便于信息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

(3)为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提供数据规范

在军事物流信息系统中,由于各业务对数据应用范围和要求的不同,存在着同一数据集,建立的数据模型不一致,或者对于同一数据,数据的名称、定义、长度、表示等不一致或相互矛盾,就会使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协同工作。信息标准化规范了数据的组成、结构、相互关系,保证了不同系统的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含义和格式的一致性,能真正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1.3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关系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是对军事物流业务信息的科学总结,是军事物流业务信息的规范;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指导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为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提供数据规范,同时通过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来检验信息标准。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与军事物流业务、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

2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按照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的分类,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由数据元、信息分类和编码、数据模型标准等构成,标准体系框架见图2所示。

(1)数据元标准

这类标准是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的基础标准,包括应用于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的人员、机构、物资、设施类的基础数据元标准,以及军事物流业务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元数据标准。

人员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人员个体信息,包括人员个体的基本情况、政治面貌、教育及培训情况、婚姻及社会关系情况等数据元。

机构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单个机构信息,包括人员编制、人员现有情况、地理位置、人员变动、历史沿革等数据元。

物资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单件物资信息,包括物资基本数据(如名称、代码、规格等)、管理数据(如生产厂家、储备方式、包装要求、编配要求、储存要求等)、技术数据(如尺寸、材料、颜色、战术技术指标等)等数据元。

设施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军用设施信息,包括仓库、站台、铁路专用线、道路及建筑物等数据元。

军用物资采购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军用物资采购管理的信息,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等数据元。

军交运输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运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物资,以及运输工具、技术装备和管理等信息,包括物资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输方法等数据元。

军事仓储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包括物资入库、出库、盘点管理等数据元。

物资配送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物资配送管理信息,包括配送计划、拣选方式、配送路线等数据元。

(2)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这类标准是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标准,包括军事物流机构和保障对象、军用物资与装备等军事物流公用基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以及军用物资采购筹措、运输配送、物资储存等物流业务管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军事物流机构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保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单位信息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军队单位代码、部队类别代码、机构等级代a、供应性质代码、供应保障类别代码、机构类型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军用物资装备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和装备的通用属性和专用属性信息的代码。主要包括:军用物资与装备代码、危险性质代码、包装类型代码、包装材料代码、包装层次及规格代码、储存条件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采购筹措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在采购和筹措环节产生的信息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采购机构分类代码、提货方式分类代码、采购方式分类代码、采购任务来源分类代码、采购任务属性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运输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和装备在运输环节产生的信息的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军事运输计划性质代码、军事运输对象类别代码、军事运输等级代码、军事运输任务性质代码、军事运输方式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物资储存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和装备在仓储环节产生的信息的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仓库级别代码、仓库类别代码、储存性质代码、库房性质代码、库房类型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3)数据模型标准

数据模型是整个信息资源规划的最核心的内容,数据模型标准规定数据模型的组成、命名规则,以及描述内容、方法和要求等,主要用于规范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表结构和表间关系。数据模型标准规定了军事物流业务应用数据模型的编制方法和组成关系,进行信息资源规划时,应遵循的数据模型标准。

军事物流数据模型标准是指经过军事物流信息资源规划以后,得出面向军事物流各种业务主题的,反映军事物流稳定信息资源的主题数据库和一组规范化基本表结构。

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是军事物流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通过对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分析后所形成的实体按主题进行分组。军事物流主题数据库标准可按业务主题划分,即物资采购筹措数据库、军事仓储数据库、军交运输数据库、物流配送数据库等。

基本表结构是在主题数据库形成以后,通过对主题数据库进行概要定义形成概要数据模型,再经过不断细化、完善过程,并按规范化的理论与方法,经过一步步的分析得出的一组规范化基本表。基本表是军事物流最稳定的基础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标准具有面向业务主题、信息共享、数据满足一数一源、结构满足范式要求的特征。

3 军事物流单证标准及应用

3.1 军事物流单证标准

物流单证是物流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单据、票据、凭证的总称,是物流过程中主要数据载体,物流单证是串联物流数据、衔接物流环节、实现集中管控的关键。物流单证种类繁多,如:计划类单证、采购类单证、储存类单证、运输类单证、配送类单证等,每一类单证,由于物资种类的不同,使用单证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了实现物流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物流数据融会贯通,物流信息共享,就必须实现物流单证标准。

军事物流单证标准是指为规范化军事物流单证的管理,统一单证技术要求、单证的编制规范而制定的各类军事业务单证标准。军事物流单证标准打破了军事物流活动中各专业界限,能实现军事物流信息共享以及军事物流业务状态实时监控,有利于提高军事物流管理水平。

3.2 军事物流单证信息服务

军事物流单证信息服务包括物流单证信息跟踪和物流业务的状态跟踪。单证信息跟踪通过军事物流单证的信息查询,确定军事物流单证的详细状态情况,主要针对军事物流单证的日常信息查询,以及物流单证异常单证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军事物流单证的信息查询的内容包括单证准备、发送、传输、接收、回执等各个过程经由的节点和时间信息。

物流业务状态信息跟踪是以军事物流各环节产生的各种单证信息为依据,对单证的业务状态提供跟踪服务。物流单证的业务状态跟踪以单证ID来实现,单证ID贯穿于军事物流活动全过程,按照物流环节的实际发生顺序,如军用物资采购、军交运输、军事仓储、配送来跟踪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单证,按照唯一标识(ID)随机查询不同环节军事物流活动的单证信息。物流业务状态信息跟踪服务能获取包括计划单、采购单、合同、调拨单、入库单、出库单、包装清单、提货单和运输提报单等军事物流信息。

4 结 论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是军事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通过建立军事物流数据元、信息分类代码、数据模型标准构成的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为军事物流业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术语和数据标准,能实现军事物流信息的查询和军事物流业务状态跟踪,实现军事物流业务间流程无缝衔接和军事物流的可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于代军. 军事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研究[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晓明. 军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论文集[M].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2.

[3] 李瑛.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研究[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4] 肖明. 信息资源管理[M]. 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3篇

基于本体概念设计产品信息模型

1功能模型

1.1功能的表示

采用功能黑箱表达功能,功能黑箱的功能语义表示如图2所示。

1.2功能本体的构建

采用概念设计产品的功能本体模型对产品的功能语义进行描述,构建功能本体模型如图3所示。功能本体模型主要包括三个类:“功能”、“功能输入输出关系”和“功能间关系”。

(1)“功能”用来描述概念设计目标、功能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与其它概念的关系,其属性包括功能名称、功能描述、功能类型、父功能、子功能、功能输入输出、功能关系、功能输入流、功能输出流、功能相关结构和功能相关原理等。其中,功能名称必须唯一;功能类型引用功能术语集中的标准功能术语;父功能和子功能表示功能分解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功能输入输出用于描述功能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功能关系用于描述两个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输入流和功能输出流分别表示与功能相关的输入流和输出流,引用流术语集中的标准流术语;功能相关原理表示实现功能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效应,通过该属性实现功能层到原理层的映射;功能相关结构表示实现功能的结构,通过该属性实现功能层到结构层的映射;

(2)“功能输入输出关系”用于表示系统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唯一确定而且能再现的相互关系。其属性包括输入输出关系名称、动词描述、数学描述、表格描述和输入输出关系相关功能。动词描述表示用动词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数学描述表示用数学等式或逻辑形式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表格描述表示用曲线或表格形式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3)“功能间关系”用于描述功能之间的关系。其属性包括功能关系名、有关系的功能和功能关系类型。功能关系类型描述了功能间关系的类型,功能间关系的类型包括时序关系(先后关系)、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逻辑或、逻辑与、逻辑非)等。

2原理模型

2.1原理的表示

物理原理的表示在传统的元模型中通常采用原理目录的方式,可以把原理目录以关系数据的形式存储到数据库中,但对计算机智能设计,应该以知识的形式进行存储。将传统原理目录方式与本体建模技术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原理目录模型,它不仅能够很好的以目录形式表达出物理原理而且能够支持智能设计。

2.2原理本体的构建

采用概念设计产品的原理本体模型对产品的原理语义进行描述,构建原理本体模型如图4所示。原理本体模型主要包括两个类:“原理”和“物理原理”。

(1)“原理”用来描述实现某一功能的物理原理或物理效应。其属性包括原理名称、原理类型、所用物理原理、原理相关结构和原理相关功能。其中,原理名称必须唯一;原理类型引用功能术语集中的标准功能术语;所用物理原理用于表示实现某一功能的物理原理或物理效应;原理相关结构表示实现原理的结构,通过该属性实现原理层到结构层的映射;原理相关功能表示原理所实现的功能,它与功能类的属相关原理互为逆属性,通过该属性实现原理层到结构层的映射。物理原理类用于形式化的表示物理学中的物理定律;

(2)“物理原理”包括六个属性,分别是物理原理名称、物理原理描述、物理原理公式、原理输入单位、原理输出单位和物理应用实例。其中,物理原理名称必须唯一;物理原理描述是对物理原理的描述信息;物理原理公式表示物理原理所使用的公式或定律;原理输入单位和原理输出单位表示物理原理的输入和输出物理量;物理应用实例描述了物理原理的特殊应用,它可以为原理的选择提供参考。

结构模型

1结构的表示

结构是实现预定功能的载体,结构信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结构自身的几何信息,另一部分是结构的相互关系信息,主要是产品的组成关系和装配关系等。其中装配关系与装配特征间具有比较明确的对应关系,能够在工程应用中根据实际建立具体的装配关系与装配特征间的稳定映射,并且装配特征的计算机表示具有可实现性。同时,装配特征在产品详细设计中被分配给每一个实体部件和零件,最后成为零件关键特征。因此增加装配特征描述机构间装配结构设计信息,能够为后续的产品结构详细设计提供较完整的信息支持。

2结构本体的构建

采用概念设计产品的结构本体模型对产品的结构语义进行描述,构建的结构本体模型如图5所示。结构本体模型主要包括三个类:“结构”、“机构”和“装配特征”。

(1)“结构”用于形式化的描述实现某一功能的物理结构。其属性包括结构名称、结构描述、结构输入、结构输出、结构类型、所用的机构、结构相关原理和结构相关功能。其中,结构名称必须唯一;结构输入和结构输出用设计领域中抽象的测量实体表示,例如,质量、长度、力、速度等;结构类型,引用功能术语集中的标准功能术语;所用的机构表示实现某一功能的机构;结构相关原理表示结构所对应的原理,它与原理类的属性“原理相关结构”互为逆属性,通过该属性实现结构层到原理层的映射;结构相关功能表示结构所对应的功能,它与功能类的属性“功能相关结构”互为逆属性,通过该属性实现结构层到功能层的映射;

(2)“机构”用于形式化的表示实现功能的机构。机构类包括三个属性,分别是机构名称、机构间装配特征和对应的机构。机构名称取值参考机构目录类中的属性“执行机构”的取值;机构间装配特征描述机构之间的装配关系,装配特征使用装配特征名、装配特征描述和装配特征简图来描述;对应的机构表示具体所使用的机构,引用“机构目录”中的机构,本文使用邹慧君编制的机构目录。

(3)“装配特征”在产品设计中被分配给每一个实体部件和零件,最后成为零件关键特征。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包含装配特征的结构模型,使装配特征能够被传递到后续详细设计阶段的零件结构信息中,从而提高概念设计与后续设计阶段的产品信息共享与重用。

实例分析

以机械手的概念设计为例,说明如何使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产品信息模型,实现对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的支持。机械手搬运工件功能分解和映射关系如图6所示。根据机械手搬运工件设计任务要求,首先分析产生总功能“搬运工件”,然后将总功能进行功能分解成子功能“抓住工件”、“夹持工件”、“定位工件”、“释放工件”和“回位”。其中子功能“抓住工件”,将其继续进行功能分解,直到不能再进行分解的功能元:“力的转换”、“力的连接”、“力的传导”、“力的放大”。其中“力的放大”,在功能术语集中可以找到功能动词“改变”,物理原理本体库中有与特殊功能对应的杠杆效应、斜面效应、楔效应、滑轮效应、曲杆效应等许多物理效应可供映射选择。物理效应映射之后,就进入到机构目录中找到与物理效应对应的机构。用功能黑箱的功能语义表示功能模型,主要考虑能量流的输入与输出以及功能语义动词的选取。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前言

本文介绍一种概率统计的方法,在故障发生时,监控后台利用系统配置描述文件(system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过程层网络拓扑、链路告警等信息给出通信过程中所有设备发生问题的概率。运维人员依据统计的结果,按照概率的高低,对设备进行有序地排查,可极大缩减故障定位、恢复的时间。

1 故障诊断原理

1.1 过程层二次回路的物理通信设备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二次回路中光纤交换机承担着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与保护、测控等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工作,是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过程层有多种组网方式,图 1 是实际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组网方式,其中除了保护装置点对点直接获取GOOSE、SV 数据外,测控、录波等设备采用组网方式通信。

图1 过程层组网结构

1.2 站控层的链路状况告警信息

过程层装置间通过GOOSE、SV报文进行通信,报文接收方根据报文有效时间的 2 倍时长判断通信状态,并将状态通过制造报文规范送监控后台。若某个发送装置通信异常,多个接收装置都会向监控后台发送断链告警,监控后台就可根据多个断链告警综合诊断出故障的通信单元。

1.3 故障诊断的流程

图 2 描述了后台收到断链告警后故障诊断的流程。首先通过分析 SCD 文件建立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虚拟连接关系;然后根据过程层智能终端、保护测控、交换机之间的组网信息,构建出物理网络拓扑,并将信息间虚拟连接关系映射到物理网络;最后结合实时的断链告警信息给出所有通信单元故障的概率。

图2 故障诊断流程

2 构建过程层信息虚回路技术

在IEC 61850标准SCD文件中没有规定装置的板卡、端口以及此端口上接收哪些信息。在国内最新的工程实施规范中,丰富了装置访问点多物理端口 PhysConn 的描述,规定中端口的描述应为“端口号C板卡号”。另外规定在Inputs/Extref 元素的 InAddr 中端口号与虚端子之间采用“:”符号分离。如需要多端口输入同一信号,可增加多端口描述,之间采用“/”符号分离。过程层装置间通过 GOOSE、SV 报文交互的应用信息可以用[组播地址 MAC,应用标识 APPID]来唯一标识,交互关系在 SCD 文件中进行详细描述,SCD 文件中定义了如下信息:

(1)发送端 GOOSE、SV 报告控制块,以及报告控制块对应的数据集 DataSet;

(2)接收端 Inputs 关联了发送端数据的详细信息;

(3)GOOSE、SV 发送时对应的组播地址 MAC和应用标识 APPID 等信息。通过上述 3 组信息,可以构建过程层信息的收发装置以及信息虚回路表。构建过程如下:

1)导入 SCD 文件;

2)读取信息发送装置的 GSE、SMV、DataSet以及 FCDA,并构建 FCDA 与 GSE、SMV 的关联关系;

3)检索,构建 GSE、SMV 对应的网络配置信息;

4)检索 GOIN、SVIN 为前缀的 LN 中的 Inputs信息,得到发送者的 FCDA 以及接收者的板卡、端口信息;

5)根据步骤 1)―3)获取的相关信息,建立收发装置间的信息虚回路。

表 1 是信息虚回路表的一个示例,其中端口信息的表示方法参见第 3 节。

3 构建过程层网络拓扑技术

3.1 通信单元建模

由图 1 可知,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具有 2 种通信模式:1)通过光纤以太网交换机组网进行通信;2)通过光纤直连的点对点通信。2 种模式都可以等效为图 3 所示的通信模式。

通信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包括 5 个方面,即保护(测控)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光纤交换机、光纤。除了光纤是单纯的信息传输设备外,其他都是信息的处理或转发设备,它们可以抽象成2类模型:

(1)端口模型 PORT

过程层通信中除了光纤链路外,信息处理(转发)设备都可以用端口模型来表示,PORT 包含 3 个属性:[device_id, slot_id, fiber_id]。device_id 用来表示此端口所在的设备编号或设备标识,例如装置的IEDName;slot_id 用来表示此端口所在的板卡插件编号或标识;fiber_id用来表示板卡上具体的光纤口编号。

(2)光纤链路模型 LINKER

光纤两端连接了端口,所以 LINKER 包含了 2个属性:[PORT1, PORT2]

3.2 二次回路的物理拓扑

根据 3.1 节的模型,将 PORT 抽象为节点,光纤链路抽象为路径,则可通过无向图来描述设备的连接关系。由于交换机内部端口之间是联通的,可以将交换机整体抽象成一个端口模型。

图 4 的无向图抽象地表达了图 1 所描述的过程层 GOOSE 网络拓扑关系。

图4 网络拓扑抽象图

在计算机实现时,通过树数据结构来表示图 4的无向图,终端设备(保护、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是树中的叶子,交换机是树的中间节点。由图 4 可知,每 2 个端点之间的路径是确定的。例如,端点 2 和端点 13 之间通信的路径为 c-b,涉及的端口为②、①和?。图 4 所有的端口和路径如表 2 所示。

3.3 虚回路到物理通信路径的映射

将表 1 中所有发送者端口信息、接收者端口信息使用 PORT 模型表示出来,通过查找表 2 就能获得虚回路到物理通信路径的映射。若某条虚回路发生通信故障,则表 2 路径集合、端口集合中的路径、端口都有可能是故障点。

4 故障点的概率统计算法

对于保护、智能终端等装置故障导致的通信异常,有如下 3 种可能性:

(1)装置故障。例如装置电源出现异常时,装置所有对外的通信都将出现异常。

(2)板卡故障。当通信板卡出现异常时,此板卡上所有光纤口通信都会出现异常。

(3)光纤口故障。单个光纤网口出现异常时,该光纤口上所有的通信出现异常。可归纳出如下 2 类集合,这 2 类集合将有助于准确的定位故障点:

1)装置板卡的端口集合(SLOT_PORTS),具体表示为{PORT1, PORT2,…, PORTN};

2)装置的端口集合(DEVICE_PORTS),具体表示为{PORT1, PORT2,…, PORTN}。

在以上集合基础上,图 2 中的故障诊断分析算法如下:

1)获取所有的 GOOSE 断链、SV 断链的告警事件,假设有 m 条。

2)解析告警事件,找到事件所属的信息 MAC、APPID、源端口 PORT、目标端口 PORT。

3)查询表 2,得到路径集合、途径的端口集合。

4)循环处理其他的断链告警事件。

5)统计集合中路径、端口出现的次数 n。根据出现的次数,计算某个端口、路径出现故障的概率p=n/m。

6)运行人员根据故障发生概率的大小依次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排查。若交换机对应的端口故障概率最高,则还需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SNMP)具体定位是交换机的哪个光纤网口故障还是交换机故障。

5 结论

本文将过程层二次回路中通信单元进行了抽象、建模,构建了过程层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将设备间通信的 GOOSE、SV 信息流映射到了实际的物理路径;最后通过所有的断链告警信息综合统计推断各个通信单元发生故障的概率。该方法简单、可靠,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投资;过程层的网络架构越复杂,优势就越明显。

参考文献: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5篇

电子商务开题报告ƪһ 一、对指导教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关于本体,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384-322 b.c.)。它在哲学中的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在人工智能界,最早给出本体定义的是Neches等人,他们将本体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Neches认为:本体定义了组成主题领域的词汇表的基本术语及其关系,以及结合这些术语和关系来定义词汇表外延的规则。后来在信息系统、知识系统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本体,并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其中最著名并被引用得最为广泛的定义是由Gruber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可见本体是描述知识模型的重要手段,它为领域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提供了共同理解。

随着近年来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如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突发疫情等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系统运行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和及时有效地处理有着迫切而现实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网页形式存储的应急案例数据量呈指数趋势上升,大量应急案例信息以网页形式积累,我们面临着数据海洋,知识贫乏的窘境: 1)缺乏合理知识表达,对于应急案例表达,至今没有形成得到公认的、完备的知识模型结构;2)信息交互性差,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分布的体系,应急案例信息由不同机构和维护,其描述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导致彼此间应急案例信息交互困难。决策者在面临海量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其对信息查准、查全的要求,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更准确的数据和更迅捷的速度作出大量精确、及时的决策是应急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利用本体对应急案例进行知识表示供决策者或领域专家选用,对于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地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综述

1、关于本体的概念、应用及发展状况的相关文献综述

东野广升、李克的《Ontology 简论》和高茂庭、王正欧的《Ontology 及其应用》介绍了Ontology(本体)产生的原因,探讨了Ontology(本体)的概念、构成及类型,重点分析了Ontology(本体)的用途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我对Ontology(本体)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孙雨生、詹萌的《国内外本体论技术研究与进展》介绍了Ontology 的概念、Ontology 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尤其是当前国内的研究状况,指明本体构建与基于本体论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是信息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

陆科进、李新颖在《基于Ontology 的文本信息抽取》中提出了一种基于Ontology 的信息抽取方法对需要信息抽取的领域,抽出它的关键词和信息片,并将其组织成为数据库的元组属性值以方便查找,并用IT公司的招聘和应聘实例验证了Ontology 在信息抽取方面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

现有的大多数本体都是通过手工构建的,然而,本体的构建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过程,近年来如何半自动地构建领域本体的研究越来越多。张莉、姜浩在《领域本体半自动化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中提出了基于中文分词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半自动领域本体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本体构建的效率,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李万龙、房巍、郑山红在《基于本体的信息整合关键技术研究》中概述了本体的概念、表示语言、构建工具以及本体在信息整合当中的作用,介绍了现有的本体构建方法。设计了基于本体的信息整合方法,并对其使用环境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典型文献主要解释了本体的概念,阐述了本体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方法和建模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以上文献使我对本题的概念以及本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基于本体的应急案例的相关文献综述

面对越来越多人为的和自然的灾难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在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广泛的关注。郑晓军,王奕首,滕弘飞在《应急系统开发与应用》中综述了目前应急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现有的应急系统大体分为三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A I)的应急系统、基于多智能体(Multi2Agent)的应急系统以及基于综合方法的应急系统。并讨论了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大部分应急案例的描述形式主要是图表和文本的形式,不利于预案和案例的检索和作为智能检索的复用;案例的存储缺乏语义关系,每个案例都是显得非常独立,不能很好利用其中所存在的语义关系。蒋鹏的《基于本体构建的应急案例库的研究》提出了应急案例库的语义化方案,提出应急案例本体(Emergency Case Ontology,简称ECO)的构建方法。并用OWL语言对应急案例库进行描述,在这些应急案例之间建立起语义关系,让计算机可以更好的理解应急案例,从而提高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效率。

为了对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急预警并及时有效的处理,谢红薇、周慧和李娟莉在《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模型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模型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该模型首先使用本体来描述应急知识领域中的案例,再在领域知识的指导下抽取Web资源中的相关案例并构建其案例库,供决策者或领域专家选用。

张英菊,仲秋雁,叶鑫,裘江南,曲晓飞的《CBR的应急案例通用表示与存储模式》针对目前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辅助决策研究中只能对某一特定类型应急案例进行案例表示和案例推理的局限,设计了一种基于应急概念树-突发事件本体模型-事件元模型的三层架构的通用应急案例表示与存储模式,为4大类突发事件应急案例的表示、存储与推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证明了该通用模式的实用性。

李华在《基于本体的应急领域知识表示与复用研究》中提出将知识管理理念和本体工程方法引入应急领域,在指导和规划应急系统建设的同时实现对应急领域知识的管理。重点研究了应急领域知识的表示和复用,对于如何实现应急领域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基于语义去搜索和推理决策者所需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语义导航的方式展示,给出重要提示和类似案例的关联,以辅助其迅速决策,并在决策过程产生新的应急领域知识。

王文俊,杨鹏,董存祥的《应急案例本体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研究了网页应急案例知识表示模型,提出了应急案例本体模型( ECOM)。其中,以扩展的ABC模型为上层本体,实现与其他领域知识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应急案例应用层本体

电子商务开题报告篇二 论文课题:

浅析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京东为例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众多的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物流配送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的文献就关于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的研究做了不同观点的阐述与分析。人们对物流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观念陈旧、商业环境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和物流人才严重缺乏。更提出我国物流瓶颈形成的原因包括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网络无法解决物流问题;目前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信息网、轻物流网的倾向比较严重;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和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的落后,以及物流人才的匮乏。针对以上种种提出建立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树立物流信用体系,提高科技含量的对策。长期以来物流瓶颈问题一直都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能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上完成,唯独是物流,它是商品的物理移动过程。

分析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更有的学者深入的着重于我国b2c电子商务模式企业的物流配送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包立军、章扬、李旺彦在《我国b2c物流配送瓶颈问题及分析》一文中认为b2c模式下物流配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分散且距离远近不同,面对庞大和分散的消费者,电子商务运营商要想抓住每一个客户,除了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外,更要能让消费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享受到商品或服务带给他们的乐趣和福利。概括b2c企业主要有邮政体系配送(特别是ems体系)的物流模式、网站自建配送的物流模式和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以及网站与传统商业结合的模式。并指出了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应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物流行业联盟及信息交流、适当发展自建物流和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的配送方式的相应对策。文献主要观点是支持b2c企业发展第三利润源,将企业的物流配送外包。毕竟就现阶段我国b2c企业在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需面对的顾客数量极多,要做到具有快速及时、准确无误、安全优质高效、低成本是极为复杂的。我国b2c企业,大部分着重于在网站上的销售业绩,能有效的进行电子商务经营,为实现最大利润化目的在资金的问题上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物流配送外包,将物流配送系统的各大问题交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从而专注于商品的销售。

无可厚非发展第三利润源对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一条不错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但是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要取得长期的发展,必须要有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相匹配,提出b2c物流配送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物流管理柔性化、物流服务系列化、配送流程自动化和物流配送信息化。阐述b2c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水平不一,经营模式各不相同,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企业自营配送模式、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配送模式以及共同配送模式。着重提出b2c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企业规模、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比如企业自营配送模式适合与a企业,并不代表它就适应于b企业,或许b企业更多的适应于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适合的配送模式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b2c企业物流配送探讨的文献大致分为三类: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的剖析优化物流体系、在物流瓶颈剖析的基础上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及针对企业的自身经营选择相适应模式的研究。b2c企业要能长期发展就要把住消费者这一关,为零散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是我国b2c企业物流配送的当务之急,必须从物流配送这一关做起,毕竟网上购物能与客户面对面的就只有配送这一关,能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初步认知也在这一点上。增加便利性的服务是旗下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当务之事。

国外的文献对b2c电子商务的探讨要更丰富和深入,但更多的文献只是着重于分析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的开发,对b2c企业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细述,而极少的文献会就关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做专题的论述。纵使有有关于物流配送的文献,但主要是结合其本国、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论,各国的经济发展不一,物流配送模式的建立与运作也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就已经普遍得到重视,发展至今,物流配送体系已相对的成熟。如美国的亚马逊书店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书店,物流是亚马逊促销的手段、开源节流是亚马逊促销成功的保证、完善的物流系统是亚马逊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近XX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各国的物流配送模式都结合了其本国的国情,故此论述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亦要从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国外较为成熟的物流体系对我国b2c企业物流配送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启示。

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高效的现代物流的基础上不同,我国的电子商务是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道路上。因此,本文尝试以从现实的约束为条件建立理论,从b2c配送模式选择、物流配送等基层作业实施以及物流配送的系统化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增值性的物流服务,从而引出:第四方物流,并且结合国内各大b2c企业网站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以及国家政策对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影响,以便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现行约束条件下的选择以及这个选择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带来的影响,为我国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

研究目标: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活跃,b2c电子商务企业随之而崛起,网上购物成为了百姓购物的新方式。随着新生购物方式的诞生,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纵观全球,国外在物流以及物流配送研究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已基本上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体系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其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导致了电子商务高效快捷的优势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在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当中,物流对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最大,这是因为在b2c模式下,由于分散客户所需商品较少,且所购商品一般为低价小件商品,这样物流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这导致b2c的配送相比b2b更难做。并且绝大部分b2c商家都没有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完善长期的合作关系,缺乏规模优势,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本该比起c2c应成为优势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成本没有体现出来,有时还因为企业自身的问题,变为了劣势。

面对如此的形式,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应如何提出对策,抓住机遇,寻找出路,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电子商务企业的地位,本课题以制约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因素进行浅析,并为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运作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

文献综述

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物流发展相对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我国电子商务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资料收集法,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分析资料

2、归纳法,通过收集资料,归纳出各个文献中的观点和类别

3、引用分析法,引用文献中的方法和工具,对研究的内容进行阐述

4、案例分析法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本课题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包括对b2c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概述、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发展史与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了制约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因素分析,包括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阐述、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剖析、b2c企业物流配送的外包分析、b2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分析和b2c物流配送基层作业分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瓶颈的解决对策,包括b2c物流配送基层作业效率、增值性物流服务和第四方物流;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研究计划和方案

XX.01.17~XX.02.02 :网上查阅、寻找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XX.03.03~XX.04.06 :根据所选课题继续查阅资料,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完成论文初稿。

XX.04.07~XX.05.04 :根据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完成论文终稿。

参考文献

[1]丁立言 张泽 .物流配送[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年.

[2]陈晓 .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问题 [j]. 山西:山西科技 . XX第一期.

[3]李云芝 张贵荣 . 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j]. 北京:情报杂志 . XX年.

[4] 张润彤 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年.

[5] 杨路明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

[6] 吕廷杰. 电子商务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年.

[7] 王芸. 电子商务法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8] 赵林度.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XX年.

[9] 潘军.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XX年.

[10] 姚国章. 新编电子商务案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

[11] 吴军等.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XX年.

[12] 刘萍. 电子商务物流[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年.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6篇

MFM是20世纪80年代由丹麦科学家MortenLind提出,是一种基于守恒原理、面向目标的层次化系统建模方法,可以描述如核动力装置等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设计目的及其实现手段,是一种通用的知识表示方法。如图1所示,MFM运用符号学方法从系统的目标、功能以及物理部件三个角度描述复杂系统[4-5]。多层流模型使用如下基本概念[6-7]:1)目标:指一个系统预期实现的设计意图,是多层流模型中最核心的概念。2)功能:是具有相同或相似输入和输出关系的物理部件的高度抽象。功能是实现系统目标的手段,表示系统或部件在实现某个目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常用的六个基本功能:源:描述系统向外提供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能力。传输:描述物质、能量或信息从系统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障碍:与传输功能相反,障碍功能描述阻止物质、能量或信息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存储:描述系统存储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能力。平衡:描述系统在其入口和出口间保持物质或能量平衡的能力。阱:描述系统吸收物质和能量的能力。3)流:功能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方式连接形成流。4)关系:MFM中使用三种常用的关系将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示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实现关系:连接物理部件到功能,表示该功能通过物理部件实现。达成关系:连接功能到目标,表示该功能达成指定的目标。条件关系:连接目标到功能,表示完成该功能要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MFM的通用推理规则中,功能单元之间的知识是唯一对应的,例如传输与存储功能满足以下因果关系[8]:传输功能的高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出端相连的存储功能处于高警报状态;传输功能的低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出端相连的存储功能处于低警报状态;存储功能的高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入端相连的传输功能处于低警报状态;存储功能的低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入端相连的传输功能处于高警报状态;再加上当传输与存储功能都处于正常时的推理关系,此时传输与存储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系统MFM描述了系统运行的目的性和功能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缺乏系统知识因而难以提取故障诊断规则的问题。然而在应用通用的MFM推理规则进行故障诊断时,由于故障征兆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确定的,因此只有当故障征兆与特定的推理规则完全匹配时才能准确识别故障,在证据不足时,利用通用的MFM推理规则进行故障诊断就容易出现漏诊。

2不确定性故障诊断技术

2.1不确定性知识表示

如图3所示,首先对MFM进行扩充,将功能状态处理为具有不确定性的因果对应关系,即功能的某一状态将有可能导致另一功能处于不同的状态,同时引入影响因子用来描述原因与征兆之间的因果依存程度,表示原因事件导致结果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基于MFM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中涉及如下基本概念:1)状态变量Si:表示功能单元i的状态,可以为多状态,在本文中假定(除障碍功能外)所有功能具有如下三种状态:Si=H,高状态;Si=OK,正常状态;Si=L,低状态。障碍功能仅具有两种状态:Si=OK,正常状态;Si=N,泄露状态。2)故障:指设备不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本文故障划分为两种模式:部件状态Bi:指所分析功能的物理部件失效。系统故障Xi:指非所分析功能的物理部件失效导致的故障,在MFM中包含以下三种类型:上游功能故障:由于上游功能的异常而导致的故障状态。3)影响因子Pij:表示某一事件i的发生引起结果事件j发生的概率。0≤Pij≤1,Pij=0表示事件完全独立,Pij=1表示事件完全相关。影响因子可综合部件故障发生概率、部件的物理特性、运行经验和专家经验设定。

2.2不确定性知识推理

采用贝叶斯理论作为不确定性推理方法,通过计算给定故障征兆下各故障原因的发生概率,实现故障诊断功能。不确定知识推理使用如下基本概念:1)因果子树:以树形结构描述导致某一功能状态的直接原因。根据MFM所描述的因果关系,建立以各功能状态为顶事件的因果子树。2)状态监测:根据仪表和测量系统确定功能单元的实际运行状态。3)因果树:由相关的因果子树连接而成的树形结构,用于描述导致某一功能状态的原因。在生成因果树时需注意系统具有非自反性,即事件不能成为自己的原因。因此在形成因果树时,需要断开逻辑环路,避免在底事件到顶事件的因果路径中存在重复事件。4)证据E: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称为证据。设系统由n个功能单元组成,各功能状态为Si,则E可用下式表达:

3算例分析

3.1系统描述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不确定性故障诊断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本文以两环路压水堆冷却剂系统为例,其中具有稳压器的环路称为A环路,另一侧称为B环路[10-11],系统结构如图7所示。

3.2系统建模

系统MFM物质流和能量流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3.3仿真分析

根据所建立的MFM功能单元间的因果关系,确定故障原因、故障模式、功能单元间的影响因子以及警报阈值。1)确定故障原因:选取六个典型事故,故障ID及名称如表1所示。2)确定因果关系:根据改进的MFM规则,确定功能单元状态之间不确定性因果关系。3)确定功能阈值:警报阈值设定对故障诊断结果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设置较小的警报阈值可以较早发现故障,故障集较小,但诊断结果容易受到环境干扰,适用于解决较低约定层次的诊断问题;设置较大的警报阈值,警报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但容易忽视某些设备和系统信息,难以进行精确诊断,适用于解决较高约定层次的诊断问题。本文中采用正常值的±1%作为报警阈值,即增幅超过1%引发高警报状态,降幅超过1%引发低警报状态。本研究采用取自RELAP5/Mod2的事故仿真数据,其中21个系统参数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数据采集频率为1秒,故障导入时间定义为0秒。

4结论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本体系统模型 城建档案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的建模工具,迅速成为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知识工程,软件复用,信息系统间异构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等。特别是在信息检索领域,本体提供了一种对信息和知识进行规范化描述和建模方法,在构建智能化的检索系统、构建语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体的基本知识

2.1本体的定义

本体是由Neches与Fikes在1991年提出的,是领域术语及其关系的外在形式化表示,术语及其联系是现实世界的提取。本体作为一种服务方式作用于领域知识的抽取、描述、传递与共享。本体能使智能更加清晰地理解相关的元素、关系以及概念,使知识表示更加合理与方便,帮助人们作出更恰当的选择。

2.2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本体是把现实世界中的某个应用领域抽象成一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在传统信息检索技术中融入本体,既能够发挥概念信息检索的优势,又可以克服概念信息检索的局限性,即它不能对概念关系进行处理。由于本体能够对概念关系进行处理,并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概念语义,所以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会得到提高。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是对需求集合和信息集合进行了匹配与选择,并在其中加入了本体的元素。

三、本体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中的应用

利用本体理论指导并开发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目的是使城建档案管理的过程信息化、现代化,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城建档案为核心,以馆藏档案资源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用本体理论来建立档案信息的检索模型,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档案查询服务方式相融合。它不仅做到了统一、完整,而且还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还能够做到较为准确的查询,充分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1本体知识在城建档案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由于城建档案系统数据量大且复杂繁琐,为减少数据检索时间,提高数据的匹配效率,故引入本体知识来改善检索的效率。信息检索过程涉及 3个方面: 用户任务 (用户需求 )、文献的逻辑表示 (文档替代物 )、相关性判断。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信息检索系统一般不直接进行用户需求和文档的相关性分析,而是使用表现形式既简单又相似的需求替代物和文档替代物进行相关性匹配 。

文档替代物,如关键词向量,可以通过人工标引或者自动标引获得,生成之后一般不再更新;需求替代物,如查询表达式,一般由用户或者检索系统辅助构造而成。文档替代物是档案的元数据,文档类的替代物是文档类的元数据。从检索效率的角度来看 , 标引能显著提高全文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能缩短检索时间。检索结果可以是题名、知识、概念含义水平上的信息或全文等多种形式。城建档案文本标引工作至少应该包含主题标引和实体关系标引两个方面 , 因为文本内部既包含主题信息,又包含实体关系信息,这是两类不同类型的信息,文本信息检索系统应该提供这两类信息的检索入口。

到目前为止,主题标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 被广泛用于信息检索系统之中,实体关系标引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

城建档案信息检索引入本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变关键词 (或者主题词 ) 匹配为基于语义的匹配,使系统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上有更好的保证。然而,现有的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系统在标引过程中对本体的利用过于简单,只是借助于领域本体,判断文档所属的领域,对文档按领域进行分类。领域本体能否在标引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有没有必

要对标引功能进行相应的改造,例如,使用本体描述档案文档,用本体作为档案文档的替代物,这些都有待继续进行研究。

在标引过程中,本体技术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但是,应该将领域本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特定领域内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简称概念关系本体;一类是反映特定领域内实体之间关系的本体,简称实体关系本体。这两类领域本体的作用不同。

实体关系标引属于信息抽取技术,可视为信息检索技术的一个深化。在标引过程中,实体关系本体可以充当信息抽取框架。实体关系标引的过程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标引系统对城建档案进行主题标引,识别文本中所包含的主题,并根据文本主题将文本按照领域进行归类。

2. 利用文本的领域归属信息从文本中识别出命名实体。

3. 利用信息抽取模板将特定的描述信息与实体联系起来。

4.在实体识别的基础之上标注出实体之间的关系。

对文本信息检索系统而言,没有必要使用本体形式的文档替代物,因为文档的多个主题词之间的概念关系比较简单。文档主题词只是某些概念关系本体上的几个概念节点 ,用标引词向量作为文档替代物就可以了。

3.2系统流程

图1城建档案管理流程图[4]

3.3模式特色

该系统模式主要有以下特色

1.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完全根据城建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功能分析、系统架构甚至是界面设计,档案馆工作人员对系统的使用不存在过长的熟悉时间。

2.实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瘦管理”,用户无须过多的了解SQL Server 2000的使用和管理技术就可以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3.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C/S)模式),全部数据管理采用开放式数据结构/接口设计,用于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方便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功能扩充。

4.系统在档案管理中广泛采用了报表技术,实现了对用户编目时所需的资料文件内容的打印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5.数据库实现了对图片和文件的存储,在方便了档案文件的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6.通过使用OLE技术,工作人员可以系统的将处理结构进行有自己特色的二次加工。

7.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系统,解决存量档案的电子化工作,建立了法规标准体系。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8篇

1.1宏观仿真(Macro-simulation)

描述公铁联运系统各要素及其规律的细节程度较低,主要通过集聚行为来对物流及交通流进行描述,仅仅对车流在路段和节点的流入流出行为进行描述,而对两种运输方式的切换及列车、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的行为等细节行为不进行描述。常见的宏观仿真软件有TransCAD、TRIPS、CUBE、VISUM及EMME等。

1.2中观仿真(Med-simulation)

能够较高程度的对系统要素及其规律进行描述,以列车或者货车组成的队列为基本单元,在对车流在路段和节点流入流出行为进行描述的同时,能够对两种运输方式的切换及列车、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简单的近似描述。常见的中观仿真软件有CONTRAM、TISI和INTEGRATION等。

1.3微观仿真(Micro-simulation)

描述公铁联运系统各要素及其规律的细节程度较高,对于物流和交通流以单个列车、车辆为基本单位进行描述,对两种运输方式的切换及列车、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常见的微观仿真软件有Corsim、Paramics、Trans-Modeler、AIMSUN、SimTraffic、VISSIM、MITSIM及Synchro等。

1.4次微观仿真(Submicroscopic-simulation)

描述公铁联运系统各要素及其规律的细节程度最高。例如:次微观仿真模型在对运输方式切换行为进行描述的同时,还要对车辆承载量的改变对车速的和费用的影响等进行描述。

2公铁联运物流仿真平台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2.1公铁联运物流工程仿真平台的建立

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及信息技术,以公铁联运物流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集成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现代物流运筹规划、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工业现场总线通讯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等学科和技术,建立针对公铁联运物流的高连接性、精确性、集成性、动态性、实时性的要求,区别于一般物流概念的学习实验室或演示实验室,建立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应用为背景的公铁联运物流工程仿真平台。

2.2不同运输环节的无缝连接

采用基于XML的EDI技术协调公铁联运的各个环节,完成两种不同运输环节的无缝衔接,深入研究公铁联运信息的传输效率及跨地区传输,进而实现跨区域的实时信息传输、远程数据分布式和集中式处理的结合以及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

2.3公铁联运的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

通过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对公铁联运多式联运的信息集成服务进行研究,达到物流过程中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协同联动,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集聚效应,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2.4公铁联运物流安全控制与研究

建立基于GIS的公铁联运物流安全监控系统,根据该系统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数据,建立预警数据库,对数据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识别、诊断和决策。

3结束语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9篇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信息技术逐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信息化与网络化己成为各个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在企业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要研究、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必须进行概括与抽象(即理想化或模型化),以便揭示客观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将其作为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模型是现实世界本质的反映或科学的抽象,反映事物的固有特性及其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关于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的形式表达,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需要把现实世界抽象到数字世界与信息世界。

一、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涉及的范围及其特征

煤矿的开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从信息来源看,可将其分为内部数据源和外部信息源。内部数据源是指煤矿日常生产和销售活动有关的数据,主要包括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数据、采掘工程数据,以及安全与调度、设施与耗材、通风、运输等生产数据,还包括财务、劳动与人事、原材料消耗等运营数据;外部信息源是指国家政策、法规、上级单位指令、原材料市场、矿产品市场等信息。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针对煤矿这一特殊的空间系统,它的对象主体是煤层及其围岩等地质实体。从涉及的专业角度看,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包括地质、测量、水文、资源量/储量、三量(开采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等。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上看,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以图的形式纪录、分析和传递;另一类以文字资料、表格的形式纪录、分析与传递。煤矿地质测量信息除具有一般的空间性和海量性外,还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是信息数据的隐蔽性。煤矿数据对地质实体的表达,是一个从隐式到显式的过程。例如:煤田的形成和分布主要是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的,通过重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地层(岩层和煤层)空间分布的数据;通过钻井、测井等方法可获得岩石物理特征以及煤层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煤矿的范围、资源储量等情况。其次是信息数据的时间序列。煤矿数据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从资源勘查、矿井开拓到生产,由于矿山实体的层次逐步细化,地质体客观现象、规律的准确程度逐步提高,数据量越来越大。在资源勘查阶段,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物探获取数据。矿井开拓阶段,主要是补充钻探与测量资料、井筒资料及井下巷道实际揭露的数据。生产阶段主要通过各种岩巷、煤巷、井下物探和钻孔,以及相应的工程测量获得数据。第三是信息数据的关联性。煤矿地质实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煤层和围岩、两个相邻或不相邻地层、构造与煤矿瓦斯等都具有关联性。第四是信息数据的多源性。煤矿数据的多源性,主要表现在数据获取方式上的多样性,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距。遥感、摄影测量可获取整个煤田、矿区的数据;勘查、地面测量及井下测量可得到矿区规划、矿井设计所需的数据;而各种井巷工程、井下物探可获得矿山日常生产数据。此外,同一地质特征可充当不同的角色,比如断层,可以是井田的边界,也可以是采区的边界。

从地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大体可分为基础信息、专题信息和综合信息:基础信息是矿区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包括各种井下和地面测量控制点、高程点、水系、地形、地貌、地物、地名以及某些属性信息等。MGIS的基础信息具有空间性、统一性、精确性、基础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专题信息是指各种专业性信息,如采矿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包括地层结构、煤层储量与分布、井巷设施、采掘工作面、机电运输、瓦斯、水文等。MGIS的专题信息具有专业性、统计性、空间定位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专题信息是基础信息的拓展,基础信息是专题信息的公共空间定位基础平台。

综合信息是在完善基础信息和专题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特殊应用提取、生成的综合性信息,包括矿区环境规划、矿区交通运输规划、矿区土地整治规划等。MGIS的综合信息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空间分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是基础信息、专题信息的拓展。

综上所述,从勘探到生产,随着煤矿基础数据信息的增加,对地质体控制程度、精度和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数据是海量数据,无论是地物、地貌等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煤矿系统的运作,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煤矿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有效地管理、利用煤矿基础数据,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是煤矿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数据模型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10篇

1.前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信息技术逐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信息化与网络化己成为各个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在企业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要研究、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必须进行概括与抽象(即理想化或模型化),以便揭示客观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将其作为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模型是现实世界本质的反映或科学的抽象,反映事物的固有特性及其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关于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的形式表达,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需要把现实世界抽象到数字世界与信息世界。

2.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涉及的范围及其特征

煤矿的开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从信息来源看,可将其分为内部数据源和外部信息源。内部数据源是指煤矿日常生产和销售活动有关的数据,主要包括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数据、采掘工程数据,以及安全与调度、设施与耗材、通风、运输等生产数据,还包括财务、劳动与人事、原材料消耗等运营数据;外部信息源是指国家政策、法规、上级单位指令、原材料市场、矿产品市场等信息。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针对煤矿这一特殊的空间系统,它的对象主体是煤层及其围岩等地质实体。从涉及的专业角度看,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包括地质、测量、水文、资源量/储量、三量(开采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等。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上看,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以图的形式纪录、分析和传递;另一类以文字资料、表格的形式纪录、分析与传递。煤矿地质测量信息除具有一般的空间性和海量性外,还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是信息数据的隐蔽性。煤矿数据对地质实体的表达,是一个从隐式到显式的过程。例如:煤田的形成和分布主要是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的,通过重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地层(岩层和煤层)空间分布的数据;通过钻井、测井等方法可获得岩石物理特征以及煤层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地质条件进本文由收集整理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煤矿(区)的范围、资源/储量等情况。其次是信息数据的时间序列。煤矿数据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从资源勘查、矿井开拓到生产,由于矿山实体的层次逐步细化,地质体客观现象、规律的准确程度逐步提高,数据量越来越大。在资源勘查阶段,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物探获取数据。矿井开拓阶段,主要是补充钻探与测量资料、井筒资料及井下巷道实际揭露的数据。生产阶段主要通过各种岩巷(石门、上下山)、煤巷、井下物探和钻孔,以及相应的工程测量获得数据。第三是信息数据的关联性。煤矿地质实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煤层和围岩、两个相邻或不相邻地层、构造与煤矿瓦斯等都具有关联性。第四是信息数据的多源性。煤矿数据的多源性,主要表现在数据获取方式上的多样性,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距。遥感、摄影测量可获取整个煤田、矿区的数据;勘查、地面测量及井下测量可得到矿区规划、矿井设计所需的数据;而各种井巷工程、井下物探可获得矿山日常生产数据。此外,同一地质特征可充当不同的角色,比如断层,可以是井田的边界,也可以是采区的边界。

从地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是矿区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要素的图形信息、属性信息、统计信息以及时空关系的总称。大体可分为基础信息、专题信息和综合信息:基础信息是矿区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包括各种井下和地面测量控制点、高程点、水系、地形、地貌、地物、地名以及某些属性信息等。mgis的基础信息具有空间性、统一性、精确性、基础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专题信息是指各种专业性信息,如采矿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包括地层结构、煤层储量与分布、井巷设施、采掘工作面、机电运输、瓦斯、水文等。mgis的专题信息具有专业性、统计性、空间定位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专题信息是基础信息的拓展,基础信息是专题信息的公共空间定位基础平台。

综合信息是在完善基础信息和专题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特殊应用提取、生成的综合性信息,包括矿区环境规划、矿区交通运输规划、矿区土地整治规划等。mgis的综合信息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空间分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是基础信息、专题信息的拓展。

综上所述,从勘探到生产,随着煤矿基础数据信息的增加,对地质体控制程度、精度和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数据是海量数据,无论是地物、地貌等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煤矿系统的运作,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煤矿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有效地管理、利用煤矿基础数据,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是煤矿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3.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是有关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之形式表达。选择与建立数据模型的目的,是希望用最佳的方式反映本部门的业务对象及信息流程,并为用户提供访问数据库的逻辑接口。数据模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数据描述,它是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dbm)的。每一种数据模型都是以不同的数据抽象与表达能力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有不同的处理数据联系的方式。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可能的拓扑关系的组织和管理。它的数据量大,应用面广,数据模型相当复杂。因此,虽然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许多商业化软件,但gsi至今没有统一、完善的数据模型。一般从软件工程开发的基本过程(用户需求、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出发,将gsi数据模型按层次分为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关于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抽象概念集;逻辑数据模型表示概念数据模型中数据实体(或纪录)及其间关系;物理模型是数据抽象的最低层,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物理组织,空间存储方法和数据库总体存储结构等。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分类与编码主要考虑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11篇

1.前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信息技术逐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信息化与网络化己成为各个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在企业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要研究、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必须进行概括与抽象(即理想化或模型化),以便揭示客观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将其作为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模型是现实世界本质的反映或科学的抽象,反映事物的固有特性及其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关于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的形式表达,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需要把现实世界抽象到数字世界与信息世界。

2.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涉及的范围及其特征

煤矿的开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从信息来源看,可将其分为内部数据源和外部信息源。内部数据源是指煤矿日常生产和销售活动有关的数据,主要包括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数据、采掘工程数据,以及安全与调度、设施与耗材、通风、运输等生产数据,还包括财务、劳动与人事、原材料消耗等运营数据;外部信息源是指国家政策、法规、上级单位指令、原材料市场、矿产品市场等信息。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针对煤矿这一特殊的空间系统,它的对象主体是煤层及其围岩等地质实体。从涉及的专业角度看,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包括地质、测量、水文、资源量/储量、三量(开采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等。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上看,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以图的形式纪录、分析和传递;另一类以文字资料、表格的形式纪录、分析与传递。煤矿地质测量信息除具有一般的空间性和海量性外,还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是信息数据的隐蔽性。煤矿数据对地质实体的表达,是一个从隐式到显式的过程。例如:煤田的形成和分布主要是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的,通过重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地层(岩层和煤层)空间分布的数据;通过钻井、测井等方法可获得岩石物理特征以及煤层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地质条件进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煤矿(区)的范围、资源/储量等情况。其次是信息数据的时间序列。煤矿数据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从资源勘查、矿井开拓到生产,由于矿山实体的层次逐步细化,地质体客观现象、规律的准确程度逐步提高,数据量越来越大。在资源勘查阶段,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物探获取数据。矿井开拓阶段,主要是补充钻探与测量资料、井筒资料及井下巷道实际揭露的数据。生产阶段主要通过各种岩巷(石门、上下山)、煤巷、井下物探和钻孔,以及相应的工程测量获得数据。第三是信息数据的关联性。煤矿地质实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煤层和围岩、两个相邻或不相邻地层、构造与煤矿瓦斯等都具有关联性。第四是信息数据的多源性。煤矿数据的多源性,主要表现在数据获取方式上的多样性,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距。遥感、摄影测量可获取整个煤田、矿区的数据;勘查、地面测量及井下测量可得到矿区规划、矿井设计所需的数据;而各种井巷工程、井下物探可获得矿山日常生产数据。此外,同一地质特征可充当不同的角色,比如断层,可以是井田的边界,也可以是采区的边界。

从地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是矿区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要素的图形信息、属性信息、统计信息以及时空关系的总称。大体可分为基础信息、专题信息和综合信息:基础信息是矿区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包括各种井下和地面测量控制点、高程点、水系、地形、地貌、地物、地名以及某些属性信息等。mgis的基础信息具有空间性、统一性、精确性、基础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专题信息是指各种专业性信息,如采矿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包括地层结构、煤层储量与分布、井巷设施、采掘工作面、机电运输、瓦斯、水文等。mgis的专题信息具有专业性、统计性、空间定位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专题信息是基础信息的拓展,基础信息是专题信息的公共空间定位基础平台。

综合信息是在完善基础信息和专题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特殊应用提取、生成的综合性信息,包括矿区环境规划、矿区交通运输规划、矿区土地整治规划等。mgis的综合信息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空间分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是基础信息、专题信息的拓展。

综上所述,从勘探到生产,随着煤矿基础数据信息的增加,对地质体控制程度、精度和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数据是海量数据,无论是地物、地貌等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煤矿系统的运作,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煤矿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有效地管理、利用煤矿基础数据,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是煤矿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3.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是有关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之形式表达。选择与建立数据模型的目的,是希望用最佳的方式反映本部门的业务对象及信息流程,并为用户提供访问数据库的逻辑接口。数据模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数据描述,它是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dbm)的。每一种数据模型都是以不同的数据抽象与表达能力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有不同的处理数据联系的方式。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可能的拓扑关系的组织和管理。它的数据量大,应用面广,数据模型相当复杂。因此,虽然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许多商业化软件,但gsi至今没有统一、完善的数据模型。一般从软件工程开发的基本过程(用户需求、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出发,将gsi数据模型按层次分为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关于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抽象概念集;逻辑数据模型表示概念数据模型中数据实体(或纪录)及其间关系;物理模型是数据抽象的最低层,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物理组织,空间存储方法和数据库总体存储结构等。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分类与编码主要考虑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12篇

一.实习目的结合两年系统的物流理论的学习,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实习的内容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三.公司概况1. 公司简介始建于1985年的嘉里大通物流,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的国际货运企业。母公司嘉里物流联网总部设于香港,是亚太地区最具领导地位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一。全球范围内,嘉里物流联网投巨资建设庞大的服务网络,分公司结合策略联盟及海外,网络遍及全球。欧洲、东南亚等重点区域都设有全资子公司。五,职位:操作员操作的描述狭义的概念:所谓操作就是操控运输作业。亦即负责将客户委托的货物从客户指定的提货地点按照最合理有效的方式运达客户指定的收货地点。在我们日常的运作当中,我们通常将一次运输业务称之为一个承运过程,那么操作就是贯穿整个承运过程的操控作业。这个操作概念在目前的物流行业中是比较普遍的,而且还会继续存在很多年。广义的概念:所谓操作就是操控信息作用于物流服务。亦即通过收集、整理各种信息,指令、监督物流各环节的运作流程,以满足客户的各种物流需求。这种操作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次承运过程,也不仅仅局限于货物本身的操控,它更加注重的是信息的操控,然后通过信息的操作作用于货物的操控以及其他客户提出的需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朝着这个趋势行进的。操作的意义:在现代物流企业里,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操作是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是信息化的物流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所在,而通过上述我们对于操作的描述,可以看出操作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如果我们把物流行业看作是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那么操作就应该是这台计算机的cpu。我们在这里之所以要首先强调操作对于物流企业的核心意义,一方面是提高大家对于操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本文以下的内容也是基于这个核心意义而展开论述的。工作流程:去客户处取货返回有客户签字的运单或出库清单(客户)去客户处送货返回收件人签字的运单或出库清单去托运单位发货返回托运单位的托运单据和相关财务票据去托运单位提货返回相关财务单据及仓库入库人员的交接签字指令单取货入库返回有交货人和入库人双方签字的入库单取货出库返回有出库人和提货人双方签字的出库单中转入库返回有交货人和入库人双方签字的入库单,并返回有入库人签字的清单明细(托运件拆分明细)派送出库返回有出库人和提货人双方签字的出库单,并返回客户签字的运单签收联或派送出库单运单件包装单返回单件所包内容及体积、重量、包装人等的包装记录单合票件包装单返回合票后的体积、重量包装人等的包装记录单(没有进行合并包装的时候,返回数据不变)托运件包装单返回合并包装后的单件体积、重量、包装人等的记录单总体实习的收获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认识理论其中的意义。同时这次实践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作为物流公司的所要面对的困难,它正面临批次越来越多而批量却越来越小的问题,造成物流管理上的一个难点;产前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在供应链的管理上如何把握住这三块之间的关系;而且国内的物流利润太低,如何把利润搞上去等等问题。我明白到国内许多物流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想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必须更多的向西方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真正走出美丽的象牙塔,感受外面的世界,才真正体会到社会竞争的现实性和残酷性。曾经的我们如井底蛙、笼中鸟,丝毫感受不到社会工作的复杂与艰辛。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现在想想真不应该。我们学到的知识好少。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业虽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就业前景非常可观。但是,它又是一种艰辛的行业,社会上需求更多的是实际操作人员,而管理层人才往往需求较少。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我们今后就业、择业非常有帮助。志当存高远,事应求卓越。此次实习还存在很多遗憾,我们只认识了一些皮毛,初步了解了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在这里感谢学校和公司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在这几个月中我获益匪浅,我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增长了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我认为我出色的完成了我的实习。我彻底的利用了这几个月,在这几个多月里,我对工作这个概念有了真正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真正的独立生活。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13篇

Abstrac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y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ir economic benefits and equipments are low, scales are small, thus, there are few property to mortgage, besides, their credit rank is also low. In the train of financing,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this thesis mainly use game theory to analyze the credit financing between bank and enterprise, in order to find method so solve this problem.

Key words: association between bank and enterprise; minor logistics enterprises; financing; game theory

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正式登陆A股。随着顺丰在资本市场上的亮相,人们又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了国内的物流企业。物流作为服务性产业,它的飞速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的发展水平已被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在短短几年内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中小物流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虽然我国将物流业提升到国家经济基础产业的高度来发展,但是现实中物流业的发展却受制于资金短缺及融资困难,融资难成为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银企关系基本理论

1.1 银企关系。广义的银企关系既包含资金交易关系,又包括市场交易关系的衍生物――债权关系、股权关系、账户关系、账户处理中介关系、人事参与关系、顾问关系等。本文的银企关系比较狭窄,“银行”只包括商业银行,“企业”特指的是中小企业,仅是从传统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即商业银行是以获取贷款利息为目的,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企业则利用贷款进行生产经营或规模扩建,使资产增值,获取利润,最终实现银企互利共赢的资金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

1.2 银企关系理论。论述银企关系的典型代表理论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主要内容围绕交易双方之间信息分布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展开,出现了银企关系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引发“道德风险”。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近年来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银企博弈模型,从博弈论角度论述银企关系,考察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系融资理论认为银行和客户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金融交易联系,在联系中会发生相互间的私人信息传递;中小企业信贷难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反映资产质量的通常是一些很难被验证和获取的软信息,而关系银行具有获取软信息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小银行的优势就更为突出。虽然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关系融资理论,但共同之处大多集中在对银企地位、信息不对称、成本与收益方面。

2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截至2015年,全国的物流行业A股上市公司仅有20多家,说明中小型的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却创造了极大的社会价值。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仅2015年一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迅速,大约2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有超过30万家的单位从事物流活动,物流岗位吸纳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 000万人,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但物流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来看,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脉”,物流企业在每个时期都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持。数据显示,在2007~2015年间,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金融资金总需求规模达到7.67万亿元。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行业特征,决定了其相对于其他的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的融资困境更为严重。

2.1 依赖内源股权融资。在新的融资体制下,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逐渐确立和发展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其发挥的实际作用有限,仅有少数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解决。在现阶段,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着股权融资比例偏高,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主要指内源性股权融资。以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运输仓储类上市公司为例,借助资产负债率考察中小物流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资产负债率均值介于38.39%~52.6%之间,离散程度较低,而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70%左右,由此推断出现阶段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负债水平整体较低,资本结构以权益资本为主。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融资的条件又较为严格,这就大大限制了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规模。

2.2 间接融资渠道不畅。由于中小物流企业贷款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抵押物匮乏,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极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银行贷款成本过高,利润较低。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导致银行信贷额度偏紧,风险意识增强,出现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结构中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等固定资产比重小,可抵押的资源匮乏,而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一些中介费用,比如资产评估费、公证费、担保?M、咨询费等会占到很高的比例,导致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3 基于银企关系视角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的博弈论分析

博弈即在多决策主体之间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

博弈论内容包括博弈的参与人、博弈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博弈战略、博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支付函数、博弈结果和博弈均衡。我们可以按照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以及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将博弈进行组合(如表1所示)。

本文将从这四类博弈出发,分别分析这四种情况下银行与中小物流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以找到使银行和中小企业都满意的双赢条件;同时做出如下假设:博弈双方即银行与中小企业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完全信息状况下,假设市场中只有一家银行和一家中小物流企业,代表资金的供给方和资金的需求方。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向银行贷款,此时银企之间的博弈将会出现以下情形,具体见表2。

银行选择贷款,企业选择还贷,银企实现双赢;银行选择贷款,企业选择不还贷,则银行遭受损失,而企业因此获利;银行选择不贷款,双方均无收益。

假设收益矩阵中r >r ,可以得出的纳什均衡解为0,0。银企在博弈过程中,企业将不还贷作为最优策略,特别是在投资失败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机率更高。由于在完全信息状况下,银行会预先想到企业的决策,为避免贷款的风险和损失,银行将不贷款作为最优策略。这样的纳什均衡是没有经济效率的。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当中小物流企业需要融资时,能够顺利从银行得到资金,形成双赢的局面,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3.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奕图如图1所示。

假设:中小物流企业根据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本金为L,贷款利率为r。银行要对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信用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再选择是否发放贷款。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收益矩阵如表3所示。

通过逆向归纳法得知上述博弈的均衡为第二种情况的收益集(Lr,R),即银行发放贷款,中小物流企业按期还贷。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经营出现问题或者为了获得短期而高额的收益R+L+Lr,会拖欠银行的贷款。如果银行选择与欠款中小物流企业进行斗争,当成本C>Lr 时,银行就会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由于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经营状况又令人堪忧,大多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银行为了规避信贷风险而选择不给中小物流企业发放贷款,因此,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

3.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银行与企业在信息上往往是不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分析假设的博弈双方是理性的;市场上存在两种企业,即信用好和信用差的企业,而信用好的企业还贷积极,信用差的企业还贷不积极。

由于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并不知道企业信用好还是差。假定企业信用良好的概率是p,信用差的概率是l-p,同时银行也知道这个概率,银行利率为r,申请贷款额为a,信用好的企业获得收益为R ,信用差的企业获得收益为

R ,并假设R >R ,同时,如果银行选择不发放贷款,银行将款项用于无风险投资如购买国债,其收益为R 且R

从表4可知,银行与信用好的中小物流企业信贷博弈的均衡是R ,ar,与信用差的中小物流企业信贷博弈的均衡是R ,-ar-a,显而易见,ar>-ar-a,因此银行的最优选择是将款项贷给信用好的中小物流企业。我们可以在收益和概率已知的情况下,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银行的期望收益(如表5所示)。

当K >K 时,银行才会选择给中小物流企业贷款,否则银行会将款项投资到资本市场上,赚取无风险收益。即当p×ar

+1-p×-ar-a>R 时,也就是,当p> 时,银行才会向中小物流企业提供贷款。

3.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相比较,由于行动有先后之分,后行动者在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后,推断其类型并修正先验概率,选择自己的最优方案。先行动者知道后行动者能观察到自己的行动,所以也会选择传递利己的信号。在银企关系中,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假设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市场中同时存在信用好和信用差的企业,先验概率分别为p和1-p。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清楚自己的信用状况而银行却无法判断,只能通过观察企业的行动做出判断。但是银行知道这个概率,银行利率为r,申请贷款的本金为a,信用好企业的收益率为R ,信用差企业的收益率为R ,并假设R >R 。

银企不完全信息?犹?博弈图如图2所示:

假设好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放贷的概率为m,不放贷的概率为1-m。差企业申请贷款,银行放贷的概率为n,不放贷的概率为1-n。根据先验概率和观察到的企业的行动,银行放贷的概率P =pm+1-pn。在银行已经放贷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法则,银行得到企业是好企业的后验概率为:p g= ,企业是差企业的后验概率为p b= ,当p g>p b时,化简得p> 。即,当p> 时,银行认为企业是好企业,当p< 时,银行认为企业是差企业。

当好企业先验概率p

= =p

4 解决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通?^上述不同条件下银企博弈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4.1 内部角度之一:加强自身建设――重视信用建设――培养良好的银企关系。中小物流企业如何在融资困境中寻求突破,打破瓶颈?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小,可抵押的资产匮乏,因此应该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入,适度扩大规模,以满足银行的严格要求;同时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积极建立通畅的科学信息传导机制,使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接收到企业的信息,并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调查成本和不确定性风险。通过自身的建设,企业和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银企双赢。

4.2 内部角度之二: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灵活运用多种融资方式。中小物流企业短短几年成为了经济领域的有生力量,它的快速发展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注入,那么中小物流企业就应该除了利用银行信贷之外,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物流领域的项目,例如引进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寻求适合自己的股权融资模式,引导中小物流企业与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合作,积极吸纳企业外部资金,实现多元化融资。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14篇

1.文字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

1.1理解概念,举一反三。

生物中的一些概念,需要反复推敲、充分理解。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可以转换为以下文字信息:①酶是细胞产物;②酶是一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数量及结构不发生改变;③蛋白质类的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能被蛋白酶水解,能与双缩脲试剂显色反应呈紫色;④少数酶是RNA,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1.2把握关键,化繁为简。

例如: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内皮素拮抗剂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隐藏信息为:“细胞膜受体本质是糖蛋白,与信息交流有关”,正确选项为C。

2.文字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

常见的图像类型有结构图、示意图、坐标图、概念图等,将一些文字信息转换为图像,可加深学生对题意或概念的理解.

2.1文字转换为示意图。

文字转换为示意图,能使题意直观化。例如: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至少穿过几层生物膜?解析:线粒体为2层膜,叶绿体也为2层膜,题中文字信息可转换为,图像直观明了,问题迎刃而解,答案为:4层。

2.2文字转换为概念图。

通过画概念图能把文字所表述的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要明了地表达出来,可以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2.3文字转换为坐标曲线图。

物流信息概述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模式;嬗变;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8-0106-0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江苏高校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C-b/2013/01/025);2014年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大数据时代信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帅(1984-),男,北京人,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发展规划处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张世明(1983-),男,哈尔滨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亚当斯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思维与实践。

一、 数据及其时代特征

有记载的数字使用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数字的使用是人类抽象思维进步的标志,数字使得量的概念有了准确(甚至是精确)的描述与规定,并可以使用这些抽象符号进行逻辑关系的串接,形成可确信的结果。于是人们掌握了一种工具,可以在逻辑关系内部利用数字对量的变动结果、变化过程、变化的趋势做出可信的结论,这就是数学。数学成为一门学科后,其突出特征是准确性和逻辑性,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今的数据则大大超越了量的概念,有了独到的特征。

第一,数据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甚至是事物本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事物的特征包括事物本身都成为了信息,事物的运动就是信息的流动。由于信息运载的便利性,用数字定义的信息,其标识与传输都是最为便利的。因此,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数字对事物特征或事物本身进行抽象规定,使事物的世界变成抽象世界中的数字世界,数字也就转化为了数据。

第二,数据是逻辑关系中的数字。数学的准确性是靠逻辑性完成和保证的,因为单个数字只是孤立的量的规定,准确则是要对事物整体的性质特征与运动变化做出一致性描述,实质是用逻辑体系抽象概括事物的系统特征或运动。事物的系统特征或运动过程由事物的各个特征或运动的每个阶段组成;逻辑体系则是由一个个数据组成。因此,数据的设置是为了形成有逻辑关系的数据体系,不与别的数据构成逻辑联系的孤立数据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数据的逻辑关系一般有三种样式:一是明确的数学关系;二是用以描述事物特征体系或事物运动全过程的抽象的数据体系;三是数据间的可能性逻辑关系。

第三,数据具有网络效应。数据不仅以逻辑的形式存在,也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网络效应指网络中的事物间交融引发新的事物关系或新事物出现的现象。事物间的联系构成网络,使用数据与数据逻辑体系对事物进行抽象标识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会通过抽象的数学方法得到一个逻辑体系内的数据与另一个体系内的数据之间或者数据逻辑体系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新数据逻辑体系的出现,即数据的网络效应。

数据的规模使用对社会生产与人类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生产的角度,数据所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了生产技术和产品全方位的发展与革命性的进步。一方面,以数据使用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不仅使信息类产业和生产部门有了超越工业其它部门的发展速度,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到几乎每一个传统的生产行业和最终产品中;不仅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技术水准,而且还加速了技术的新生旧汰与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社会的交往水平与规模;物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发展带动了传统工业产品彼此之间的“智慧”连结,提升了人机交互的技术水平;整个产品世界和人类生活世界的联系水平更为发达。

从人类行为活动的角度看,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切行为方式。相关技术的进步大大改进了人们的交际、交往、交易的条件,交易效率的提升使人们彼此间发生联系的活动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并在过程中引发依赖交易条件改进的新行为活动模式。

数据的规模使用与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定量分析思维和定性分析思维。

二、 大数据时代定量分析思维及其嬗变

量的分析是人类思维能力进步过程中分化出的一类深刻的抽象方法。以明确的数字符号规范量的规定方式,从而有了固定的量的概念。这种固定最大的价值在于抽象后的逻辑环节与逻辑路线是明确且反复可检验的。定量分析因其准确、精确的特征而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其嬗变过程为:

使用数字符号并进行计算。使用数字符号对不同的量进行对应规定,并规定计量单位,通过逻辑的计算方法形成数字关系,得出数据结果。既可以对存在事物进行某些特征的准确概括,也可以对事物的某些发展趋势做出精确推断。

使用数据系统定义事物特征或复杂事物及其运动。以数字符号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物本身进行抽象的对应设定,按照事物特征之间、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先前的对应数字进行串联,形成数据逻辑体系,即对应事物及其运动特征的数据系统描述模式。当量的分析方法超越纯粹的数字计算用来描述更多事物关系时,对知识的传承便有了革命性的意义。人类知识的传递经过语言和文字概括阶段后,准确性和可储存性已经大为进步,但语言和文字在传递过程一定存在因理解差异而产生的变异。而对知识体系进行数据关系对应后,因其不可违背的逻辑关系,从而大大增加了传递的准确性和历史一致性。

数据间的构造性关系抽象。如前文所述,数据体系是用数字对应事物特征或事物本身,遵照事物运动过程的内在逻辑规定形成的数据逻辑体系,其来源是事物本身。但随着数学工具的发展,数据间的逻辑计算方式越来越复杂,逐渐出现了单纯数据之间、数据体系之间的构造性逻辑计算关系。由于其并非来源于真实的事物特征及其运动过程,因而可能影响定量分析的精准度。

数据体系对事物运动及其特征体系的对应准确性也有瓶颈,表现在事物的所有特征不能被完全数字化标识;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逻辑关系的认知受到生产力、思想认识水平的制约;外界环境对事物运动过程影响的不确定性等,这些都影响着人们对事物运动及其特征体系的全面准确认知。数据体系往往只能是对一类相对独立的逻辑关系的准确对应,在更广泛的条件约束下,准确性则会降低。为此,人们对已知逻辑关系的数据体系构成进行检验,采集更多发生的数据,通过数学计算方法检验描述事物逻辑关系的数据关系,以提高其对应描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量分析在经历最初的数字符号运算关系阶段后,逐步发展到使用数字符号对应事物特征与事物运动并通过逻辑关系建立数据体系以描述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阶段,大大提升了认识准确性。但数据的规模使用与计算方法的更新也使得人们对定量分析对数据产生了准确性迷信。当下,一切的学科都在使用数学工具,社会科学甚至包括人类的行为、心理、历史变迁都在使用数据进行逻辑概括或计算。然而,定量分析方法并不完美,一旦迷信数学工具,只追求数据间的某些逻辑计算关系,并套用在真实事物运动关系上,反而会增加人们对事物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的判断的不准确程度。

三、大数据时代定性分析思维及其嬗变

定性分析思维完全立足于现实事物特征及其运动实践,它是人们从事物本身及其运动实践出发,用语言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概括,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总结,对事物的运动规律进行归纳所形成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判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推理。定性分析思维一直保持从实践中来的逻辑路线,其中不断发展的是逻辑思考的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特征是:(1)只在逻辑层次进行抽象,逻辑的起点与节点是对事物特征及其运动环节的语言概括;(2)对同一事物运动,因所处环境不同,理解的角度、观点、水平的差异,可总结的逻辑线条多,差异性大,无法形成精准的标准;(3)定性分析的工具――逻辑思考方法,没有明确的正确与错误、简单与复杂、低级与高级之分,定性分析的结果自然也如此。定性分析思维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1)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特征与事物运动本质的基础性分析。定性分析使用逻辑的方法与观点对事物及其运动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全面分析和综合,从事物及其运动现象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规律与本质,并用语言对相关概念给予归纳表述,对认识的结果有积累,有分类;(2)只有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所分辨出的事物高与低、长与短、大与小等量的概念才能使用相应指标进行定量分析;(3)定量分析的方法、手段并不能达到描述全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水平,只有定性分析模式才有希望更多的探究一个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因此,定性思维模式对人们鉴定和判别事物属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与评估价值。

大数据时代,定性分析受到单一流程化与概率方法的影响,其认识事物的角度受到局限,认识事物的全面深刻程度受到影响。

一是受到单一流程化思路的影响,使定性分析的路线与结果受到制约。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能力是使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形成认识论体系。这是抽象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实现的。逻辑思维的步骤与路线就是流程。因为逻辑思维路线的多样性,流程也是多样的。数据涌现的时代会使数据逻辑关系的影响不断增加。数据逻辑关系的主要特征是每一个环节间依靠数学运算关系进行连接,一旦出现错误,计算过程就会停止,逻辑就会中断。当反映数据逻辑关系路线的流程思路大量进入生产生活活动,就会造成思维领域单一僵化的流程化、程序化,影响着人们的思考与行为活动创新。定性分析的突出特征是没有确定的标准以检验方法与结果的对错,这不是定性分析的缺陷,恰是其能对事物及其运动过程有更丰富和深度认识的保证。而定性分析的逻辑路线,用语言描述的概念特征及其组合或排列、排序方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理解角度,其组合与排列方式必有不同,因此定性分析面对大数据时代单一流程化思路,思维效果会受到影响。

二是受到概率判断思路的影响,使定性分析的创新性受到约束。概率是通过大量重复,对每种情况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从而得出每种情况出现的比例。一般对发生频率高的事件会认为是必然事件,对发生频率非常低的事件会认为是小概率事件,在概率学范畴小概率事件通常又被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是一种数学工具,用来对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情况做出一定程度判定,但概率不是精确地必然,大概率事件不是必然发生事件,小概率事件也不是完全不发生事件,其准确程度在单次事件中是无法确认的。然而大数据时代对数学工具的推崇以及丰富的数据资源使概率判断的思维有了丰厚的土壤,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习惯,导致人们根据事件在历史上发生过的频次(概率)去推测未来的结果,而不是分析当前事物的特点是不是具有与历史完全不同的新规律,这对人们认知事物和创新分析造成约束。

结语

人类的思维活动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同时人类思维自身的发展也受到自然界与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当前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数据的广泛使用带来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的思维方式也受到影响,不仅有方法上、工具上的进步,使人类认知能力与认知准确性大幅提升,也存在对不同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分析其嬗变过程,有利于人们正确认知与把握数据使用的两面性,在合理范围内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