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

交通工程的前景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产园林;技术交底

随着人们对居住空间要求的不断提高,居民住宅地产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地产景观建设成了地产开发的重要内容。因为地产园林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公共性和艺术性,而且施工对象大部分都是活体,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交底措施,通过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班(组)长向下一级具体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交待清楚该工程的具体施工任务、重点对象、操作重点和工程建设标准等内容,达到保证地产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的目的。基于此,探讨和分析地产园林景观施工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分析技术交底的具体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地产园林技术交底及其主要目的

技术交底,是指地产工程的各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在正式的工程建设之前,对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施工人员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深度和不同范围的技术底与说明。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所有工程项目建设参与人员熟悉并了解该项工程(其承担建设施工内容)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点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等,使施工各方对自身建设内容有一个相对详细的了解,达到心中有数,能够较好地避免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操作错误,进而达到保证工程建设周期和建设质量的目的。

2地产园林景观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2.1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内容是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就设计意图、图纸技术要求、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事项以及重点部位等进行相关的技术说明与解释[1]。2.2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授权项目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对工程建设概况和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说明与解释;二是对主要的施工方法,重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三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开展的特殊技术处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四是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五是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要求、施工管理、施工设备和劳动力组织与安排等;六是总包与分包单位间的相互协调及重要问题的处理流程等。2.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工长进行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一是工程项目的主要情况、园林建设的地形、地貌及需要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二是工程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需要达到的设计效果;三是园林工程的具体组织和设计及具体的施工步骤;四是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做法和对应的工艺技术标准,重点部位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可采取的办法;五是施工的具体进度要求、工序衔接及施工任务安排等;六是施工的相关质量标准及安全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2.4工长向各个班组长以及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一是主要针对各个施工班组的主要施工负责内容及主要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对应的标准;二是各个分部及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三是园林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通病及可以采取的预防技术;四是安全施工交底,并开展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工作。

3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主要方法

3.1会议交底采用会议交底方式的技术交底包括: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施工单位向项目部的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的技术交底。在进行技术交底前,交底人员必须充分准备相关的交底技术资料,并在交底会议上进行技术性的介绍与说明;同时,针对技术交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者表述不清晰的内容提出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并最终落实。3.2书面技术交底采用书面技术交底方法的主要是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或工长向各个施工班组长、工人进行的技术交底。该种技术交底方法是产生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来源,在施工完成之后应该全部归档,是后续技术责任落实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出现重大的质量事故时,是判定技术责任人的重要依据。3.3施工样板技术交底对于施工过程中首次用到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等,为了保证整体施工建设质量,地产园林景观工程中的部分分项工程应该采取样板交底的方法,即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技术要求及具体的施工方法,以相类似的施工工艺或者引进相关技术的方式,在满足施工要求及景观工程验收规范的基础上,在景观园区中的一个局部范围内做出达到优良标准的样板,以此作为其他工人学习和参考的对象,让其他的施工人员都能够了解整个施工过程中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结构的具体特点和性能,掌握具体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保证景观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率。3.4岗位技术交底一个具体的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操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工种、工序及岗位构成的。例如,园林景观中的绿化工程,不仅只是最终的植被覆盖,还包括乔木、灌木和草坪的种植,事前的地块分割、整理和基肥配制等多个分项工种。只有多个分项工程相互配合、衔接,才能保证最终的景观工程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保证各个分项工程的岗位操作质量都满足相关要求,按此能够保证最终的建设质量。有些施工单位通过制定工人施工岗位责任制,并制定对应的操作工艺和流程,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书面的方式向工人进行岗位技术交底,提出具体的施工操作要求。以上所有交底内容交底后均应签字存档,并整理成册保存。

4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具体应用

4.1铺装工程的技术交底

4.1.1材料的选择铺装用材料必须厚度一致,且不得存在边角碰缺情况,重要的几何尺寸要使用红外线切割。当使用石材进行铺装时,所有的石材不得存在明显的色差与射线。铺装施工前要进行试铺及排版,样板确认后方能大面积铺装。4.1.2线性控制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操作,并在整个铺装施工中要保证铺地与周围景观的相对位置关系。4.1.3标高控制通过使用水平仪对各个标高控制点进行密集的复测,保证高差满足设计要求。4.2木平台施工技术交底对于地产园林景观中经常使用的木平台,其主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技术交底。4.2.1排水要求对基层施工标高进行严格控制,并在基层施工中添加暗沟,保证木平台在下雨时能够及时将雨水排出。在安装平台的面板时,要采取挂线控制平整度的施工技术措施。4.2.2线形控制使用全站仪坐标对整个线形轮廓进行整体控制,且木平台中的所有缝隙都要使用预制的木楔进行卡缝处理。4.2.3颜差较大的木料不得在景观工程中使用,必须在保证材料颜色基本一致之后再统一进行安装。4.3软景工程技术交底软景,是指通过绿化、水体等造型而形成的景观,常规的地产园林的软景主要包括入口、行车道及地产中心区域的绿化造景。4.3.1入口在小区入口的设计过程中,其重点通常是要在入口区域形成围合感。例如,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气候,选择当地的树种,营造强烈的阵列感。这样,在技术交底时,应该要求树木的种植施工要满足营造阵列感、立体感的需要,不得随意种植,以免影响设计效果。4.3.2车行道在车行道设计过程中,通常考虑到挡土墙等硬景的存在而使绿化种植空间受限,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尤为重视绿化空间层次的控制和保证。因此,在施工技术交底时要对此予以重视,要求施工过程中保证绿化(灌木)的空间层次感。

5园林景观水景施工交底

通常,地产园林景观的主入口是整个工程的门面。例如,设置有该地产的标志背景墙、入口水景。当使用石材制作标志时,其材料控制与铺装施工材料控制方法一致,要求材料必须厚度一致,且不得存在边角碰缺情况,重要的几何尺寸要使用红外线切割。当使用石材进行铺装时,所有的石材不得存在明显的色差与射线。铺装过程中要杜绝出现通缝、贯穿缝等情况。同时,要严格做好材料的现场验收工作,设置专门的岗位在材料的供应源头控制好质量,并及时与甲方沟通,保证所有石材达到设计要求[2]。此外,要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操作,并在整个铺装施工中保证铺地与周围景观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标高控制的方式,使用水平仪对各个标高控制点进行密集的复测,保证高差满足设计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建议对石材角做小海棠角,从而有效避免崩角问题,并按照顺序对自然面锈石的侧面铺贴厚度进行控制。若景观的主入口使用了水景,就要针对入口水景进行技术交底:在铺装过程中采取分线调整、模数调整及大板切割的方法,有效地避免出现边长过小石材的情况;采取斜向拉水平的方法对铺装层进行控制,严禁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从而避免出现积水问题;要对砂浆的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选择使用含碱量较低的水泥,在将花岗岩板背面清洗干净之后,在水池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先预先刷上一道河胶水泥浆,然后在挂贴水泥砂浆中加入比例为30%的膉胶泥,充分搅拌后,将之刷在花岗岩背面,最后再将花岗岩粘贴在水池壁上,并轻轻敲击其四周,使膉胶泥砂浆四周饱满、密实。在擦洗干净之后,做好对应的保护工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红外线仪进行水平控制,并在完工放水前要进行细致打磨,保证其整体绝对水平。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保证各分项工程按照规定实施技术交底,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陈澍.浅析地产景观施工技术交底模式及具体应用[J].低碳世界,2016(14):87-89.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宁;交通;历史;现状;规划;体会

一、引言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同时居住有汉、畲、苗、藏、回、侗、黎8个民族。畲族历史悠久,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景宁,与当地的汉族兄弟生聚教训,共启山林,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洞宫山脉,其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别属于瓯江、飞云江两水系支流之源,东邻青田、文成县,南接泰顺、寿宁县(福建省),西靠庆元县、龙泉市,北连云和县、丽水市,距省会城市杭州约259公里,属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第三层次内,是温州港口与浙西南的后花园。

二、景宁畲族自治县交通发展历史和现状

清朝同治《景宁县志》曾记载着:“景宁山谷遐阻,行于羊肠萦绕,斗折蛇行,商贾罕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景宁地处山区,大山环绕,交通历来闭塞,人们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后全靠手提肩挑人扛、爬山涉水地运进景宁。在公路未开发前,瓯江一级支流小溪是景宁的主要航道,但历代只在丰水期放筏开船运输物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重视交通发展,扶持交通建设,交通情况发生巨变。

景宁公路发展的源头是1929年浙江省政府公布“浙江省公路线网计划”云和至景宁的公路项目。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五”规划期间,浙江省政府规划云和经景宁至寿宁省道公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景宁掀起山区公路建设的第二轮高潮,先后建成庆(元)景(宁)青(田)公路大都至大顺路段、交见圩至庆元路段以及东塘至家地、白鹤至大漈、茶亭至黄湖等乡级公路。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以后,景宁掀起公路建设的第三轮高潮。利用以工代赈和世行贷款等扶贫资金来建设山区公路,景宁交通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从以前单向的通路建设向路网建设转变。“九五”规划以来,景宁交通建设从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首先是对县内省道公路提高技术等级进行改造和县乡公路“砂改油”以提高通行能力,其次是建设通高山公路和到行政村的简易公路。1995年12月,景宁实现了乡乡通汽车。“十五”规划以来,景宁县实施省交通“六大工程”,进行公路标准化改造,增加公路密度,提高乡村公路技术等级,提高公路安全舒适性,扩大公路覆盖面。到了2002年,景宁建成了至泰顺的二级公路。2004年,景宁基本完成了通乡、村公路的等级化、标准化和主要县道、乡道的“砂改油”,完成了31个村的准四级公路改造。“十一五”期间,景宁县以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大力度建设,交通事业迎来新发展,交通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公路里程大幅增加,公路等级大面积提升。五年累计投入15.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2倍。大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交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完成了县内干线公路砂改油,提升乡村公路等级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9858万元,修建康庄公路,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7%,路面硬化率92%,直接受益达251个村;库区公路复建工程进展顺利,省级文明公路创建工程基本完成。云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融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区位优势将得到显著提升。

三、景宁畲族自治县交通发展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景宁畲族自治县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推进综合交通网络等四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

1、完善交通道路网。努力构建“一高二纵一横一连四通道”公路交通主骨架,提高公路网密度和等级。全面完成龙丽温(泰)高速公路云景段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景文段,全面融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实现接轨温州,对接海西区发展。实施省道提升工程,完成52省道岚头岭段改建,争取实施56省道改建工程(文成西坑至景宁)、52省道景宁县城过境段。完善县道建设,完成沙湾交见圩至龙泉叶村改建工程,实施庆景青公路景宁大均至交溪口段,争取实施家地至庆元上店段公路。完善县内农村公路网,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快金钟大桥等库区、景区交通设施建设,完成丽水水阁至民族工业园公路建设。

2、完善公共交通和站场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客货运一体化建设,建成县客运交通服务中心,建设乡镇客货运一体站,增加农村客运班次,适时开通“康庄小巴”,提高农村客货运能力。至2015年,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争取达到90%以上。加强公路养护设施及基层运管站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投入,提高公路养护能力,适时启动重点景区运管站建设。加快港航中心建设,完成航道、航标、安保监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实施好水上康庄工程,继续推进瓯江小溪流域撤渡建桥。

四、景宁畲族自治县交通调查体会

在这次家乡交通调查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定位为扶贫和旅游的云景高速公路是浙江省目前高速公路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建成后将把云和、景宁等几个浙西南欠发达县纳入全省四小时经济圈,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由交通发展而产生的时空距离的缩短,将使景宁与温州、杭州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及技术上的联系进一步密切,这对长期形成的传统山区思想观念及封闭偏远的山区形象将产生深刻的冲击,并使景宁长期累积的水电能源优势、畲族风情旅游优势及民族经济政策优势形成强势。(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客源分析;游客量预测;有无分析法

1.引言

随着张家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景区内存在的问题如发展极不平衡等越来越突出。武陵源核心景区保护压力巨大,交通设施运行饱和。新修建的杨家界索道使得由西部进入景区的游客能更加便捷的进入核心景区,而且也能进一步完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交通体系欠完善状态。为了满足景区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缓解景区游客紧急疏散所带来的压力。杨家界索道配套工程(杨家界索道站与外界的连接公路)的建设将使得杨家界风景区西部对外连接通道更为顺畅合理,为武陵源核心景区扩容减压,也进一步开发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一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杨家界索道配套工程的建设,对完善区域交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适应区域交通量不断增长,发展武陵源区旅游业等具有重要意义。交通量预测是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中的重要内容,是进行交通量现状评价、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而预测游客量是预测交通量的前提,也是索道站运营收入计算的前提,是财务评价的前提。

2.项目概况

杨家界索道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可以改善杨家界索道交通瓶颈,可以完善杨家界景区配套设施,可以保证游客方便、快捷的进出入杨家界景区。目前进出景区原有道路是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低、路况差。设计杨家界索道配套工程((杨家界索道站与外界的连接公路))路线起于杨家界景区香芷溪服务区,由东向西至杨家界景区门票站,经门票站至中湖坪,与中湖至天子山公路(规划)呈T交叉,向南沿县道X020老路,经兴隆至永定区教字垭镇,与S228呈T型交叉,路线全长14.558公里,主要控制点为:杨家界景区香芷溪服务区,中湖坪,青龙垭隧道,兴隆,永定区教字垭镇,对接省道S228及张桑高速公路。

3.区域路网及五大门票站对外通道情况分析

3.1区域路网现状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周边目前有原S306、原S228、原S305、梨子坪隧道公路(阳和至黄龙洞公路),以及常张高速公路、张花高速公路。

进入武陵源核心景区可以由以下几条路径:(1)由常张高速公路阳和互通经梨子坪隧道公路至黄龙洞景区,再经原S306至索溪峪门票站、梓木岗门票站及森林公园门票站;(2)由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互通经原S306至梓木岗门票站、森林公园门票站及索溪峪门票站;(3)由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互通经原S228转原X020,经中湖乡至杨家界门票站;(4)经原S305经天子山镇至天子山门票站。

3.2区域规划路网

根据《湖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周边将形成以G241、G353、S305、S306、S309、S310等为主的干线公路网。

根据《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周边将形成以常张高速公路、张花高速公路、张桑高速公路,以及桑植至龙山高速公路和张家界至安化高速公路等为主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张家界至桑植高速公路将从景区西侧经过,在教字垭镇设武陵源西互通,经X020(新增省道S305)可至中湖乡,在中湖乡经新增省道S306可至森林公园门票站。

3.3五大门票站对外通道情况分析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目前有五大门票站,分别是:索溪峪门票站、梓木岗(水绕四门)门票站、天子山门票站、杨家界门票站、森林公园门票站。

由于门票站所处位置及周边进出道路网的不同,游客进入各门票站所选择的路径也不同。下面以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收费站至各门票站路径、距离为例进行分析。

(1)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收费站至索溪峪门票站,需经原S306,全程约29.5km,行程约41分钟。选择自市区经S306路径的主要是在张家界市区住宿、乘坐火车或飞机的游客。自常德方向走高速公路的游客,会选择在阳和互通下高速,经梨子坪隧道至黄龙洞。

(2)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收费站至梓木岗(水绕四门)门票站,需经原S306,全程约27.9km,行程约41分钟。

(3)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收费站至天子山门票站,需经原S228,再经X020,全程约52km,行程约1小时23分。一般情况下,经天子山门票站进入景区的都是来自桑植县城方向的游客,少量是来自石门方向的游客,张家界市区方向的游客一般不会选择此门票站进入景区。

(4)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收费站至天杨家界门票站,需经原S228,再经X020至中湖乡,全程约33.9km,行程约50分钟。

(5)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西收费站至森林公园门票站,需经原S306,全程约24.1km,行程约35分钟。

4.客源市场分析

4.1客源分析

2012年武陵源区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11.3万人次,同比增长5.6%,其中接待境外游客7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从接待景点来看,区管门票站接待人次数为649.3万人次,同比增长5.3%;黄龙洞景点接待人次数为98.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宝峰湖景点接待人次数为68.2万人次,同比增长31.7%;百龙电梯景点接待人次数为264.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天子山景点接待人次数为240.9万人次,同比下降3.4%;黄石寨索道景点接待人次数为140.6万人次,同比下降7.3%。

武陵源区2012年全年实现门票收入125271.9万元,同比增长3.7%,实现旅游总收入70.91亿元,同比增长7.8%。从景点门票收入来看,区管门票站门票收入72523.7万元,同比增长3.2%;黄龙洞景点7482.6万元,同比增长5.7%;宝峰湖景点4828.4万元,同比增长19.4%;百龙电梯景点15011.2万元,同比增长14.4%;天子山索道11697.2万元,同比增长1.7%;黄石寨索道景点9358.0万元,同比下降13.0%。

4.2客源统计分析

(1)旅游客流量统计

根据《张家界统计年鉴》,武陵源风景区2002年~2011年景点接待人数见表1。

此外,根据景区门票公司客流量统计表,2010年-2014年武陵源风景区内各门票站客流量统计如表2。

(2)客流量分析

根据2010-2014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各门票站客流统计数据,2010-2014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各门票站客流比例及年均客流量增长率见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杨家界的旅游人数正在逐年快速增长,客流量平均增长率较其他四大门票站非常高。

5.游客量预测

5.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总量预测

根据上述分析及统计资料,并结合国内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大环境等因素综合,最近两年武陵源风景区各门票站游客数量增长速度平稳,特别是2014年增长21.9%。本论文以2014年武陵源风景区游客人数313.59万人为基数,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武陵源风景区远景游客总量,预测结果见表4。

5.2无配套工程情况下杨家界索道游客量预测

目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中进入杨家界风景区的比例较小,但近几年增长迅猛,2010年通过杨家界门票站进入景区的游客仅5480人次,2011年达到9441人次,增长近73%,2012年增长47.5%,2013年增长39.9%。在杨家界索道工程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后,2014年通过门票站进入杨家界景区的游客人数已增至37169人次,增长比例高达134.9%,占总杨家界风景区旅游人数的30%,而杨家界索道新建成第一年,其年接待量已达36万人次,2015年截至4月中旬,已接待游客32万人次。本论文在充分分析杨家界风景区游客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旅游规划,以及统筹考虑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旅游线路及五大门票站客流吸引强度的基础上,以2014年杨家界索道游客接待量为预测基年数据,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杨家界索道远景游客量。无配套工程情况下预测结果见表5。

5.3有配套工程情况下杨家界索道游客量预测

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区域路网格局,特别是张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自张桑高速公路武陵源西互通下高速,直接经本项目至杨家界门票站将更加方便快捷。

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消除张家界、桑植至杨家界景区的交通瓶颈,改善景区对外交通体系,推动景区的可持续、均衡发展。同时,增强核心景区客流疏散能力,平衡东西部客流数量,从而实现旅游高峰期游客快捷分流,减轻景区保护压力。所以,综合考虑路网、旅游路径、道路交通条件、游客接待能力等等各项指标,预测在有配套工程情况下的游客量。

有配套工程情况下杨家界索道游客量预测结果见表6。

5.4 对比分析

通过在有无配套工程情况下杨家界索道游客量预测分析结果可以得知,有配套工程情况下,预测特征年年份的预测游客人数接近无配套工程情况下的两倍。平均年增长率也远高于无配套工程情况下的平均增长率。综合对比结果,杨家界索道配套工程的建设是有必要的,能够增加旅游景区的旅游收入,加快杨家界旅游景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6.结束语

杨家界索道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能满足消除景区交通"瓶颈"、完善景区对外交通体系的要求,而且能够大大增加旅游区内的游客量,发展张家界旅游经济,完善张家界旅游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

[2]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办法》,2010年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4篇

城市建设将实施150个项目,力争完成投资4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景观整治、立面再造、电线下地、道路改造、广告清理、城市保洁、景区提升和公交优先等领域,将在“9·8”和国庆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年底取得全面成效。这是记者从昨日下午召开的市城市建设战役动员大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这150个项目具体包括: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工程29个,城市景观综合整治工程6个,市政道路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26个,电力、通讯等架空线路下地工程21个,市容市貌整治工程17个,城市绿化美化工程12个,景区公共设施提升工程5个,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7个,一级城市综合体建设工程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升工程1个,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工程9个,公交优先项目2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5个。

副市长林同志在会上作了部署,要求通过大干150天,全面实施150个项目,使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观,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景观得到较大提升,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建设改造一批道路

计划实施路、大道、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其中路改造工程预计总投资1300多万元,计划年内完成。项目改造完成后,将提升火车站南北向进出道路的交通状况。路、路等市政工程,两条道路均计划年内建成,既为保障性住房万景公寓提供出入道路,又完善片区路网。

将投入810万元,计划建设改造路、路面、雨水口改造工程。海沧区计划年底前打通路,完成引道、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新城区路、等道路建设。将实施新建和大修的主干道路面沥青化,提高道路设施完好率,主城区街巷道路铺装率达到100%。将实施国道324线、大道二期等干道路面改造工程。

大力实施绿化美化

按照“长效分步、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大幅度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全面加强中心城区的公共绿地、河岸、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的绿化和改造提升。结合城市环境景观综合整治,拆违建绿、拆违透绿。实施绿化、美化景观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约1.39亿元。主要包括:高铁沿线景观整治、隧道顶公园及道路景观工程、海域人造沙滩及滨海绿化工程、西堤沿线绿化景观及步行系统、片区排洪整治工程、环岛路滨海公园、东坪山公园等工程。

350辆公交车将更新

将对目前在运营的超过6年年限的公交车辆全部给予报废更新,总计将更新350辆公交车,其中150辆以上选用CNG新能源公交车。针对火车站、轮渡、医院、大专院校、大型居住区、公交主枢纽等主要人流集散区域的客流需求情况及运营情况,拟于近期将1路、厦30路、37路、99路等4条岛内线路服务时间延长到凌晨,等8条进出岛线路服务时间延长到23:30。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昨日同时表示,今年新投放的公交车辆将按照“主干线车、清洁能源车、BRT车”等不同功能喷涂不同车身颜色,逐步实现全市公交车颜色整齐划一,即形成BRT车蓝色、清洁能源车绿色、普通公交黄色的三色主基调,与此同时将全面清理公交广告等。

在停车场站建设上,将在年内完成3595个道路机动车停车位的划定设置。

主要道路电线将下地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5篇

通过绿化景观建设。充分挖掘和弘扬三国文化,彰显优美山水特色,把旅游快速通道建成市的旅游经济长廊、三国文化长廊、绿色生态长廊和兼具三国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景观大道。

二、绿化景观建设内容

道路两侧各30米范围内绿化树木的栽植,绿化景观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行道树的栽植。沿线山体植树绿化和被破坏山体的支护、修复及绿化覆盖,公园、湿地、游园、植物园和石景、水景等节点景观建设。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要求

分步实施的原则,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要严格遵循整体设计。重点抓好方案设计、评审、工程预算、招投标、建设、施工监理等6个环节的工作。力争整个绿化景观建设在年月份以前开工,年月份以前全面完成。

(一)方案设计。要请大院设计。展现三国文化和山水园林特色。道路绿化设计施工图年月日以前完成,所有节点景观工程施工设计必须在年月日前完成,并交付使用。

(二)方案评审。由市建设局、市园林局负责邀请省、咸宁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土木工程等系列的专家参与方案评审。

(三)工程预算。要委托有资质的预算单位。报市政府审定。

(四)工程招投标。提高投标入围门槛。严格控制资质租用和挂靠。投标单位的资质必须为园林景观建设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并提高投标保证金额度,确保工程全过程由中标单位亲自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必须在年月上中旬按建设内容和标段要求依次进行。

(五)绿化、景观建设用地。旅游快速通道绿化用地由各相关镇、办事处负责。产权共同享有的办法,给予适当补偿;景观建设用地采取征用的办法,地面附属物需拆除的实行评估补偿。

(六)业主单位和施工时间要求。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由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市建设局3家单位作为业主单位。

市林业局:负责完成快速通道道路两侧各30米范围内的绿化树木栽植和沿线山体植树绿化、湿地建设。

市交通局:负责完成行道树和道路两侧被破坏山体的支护、修复及绿化覆盖工作。行道树的栽植在年月份以前完工。被破坏山体的支护、修复及绿化覆盖在年-月份完工。

市建设局:负责完成道路两侧游园、植物园、牌楼、小品、景观附属物、石景、山景、水景等景观节点建设。游园和植物园的建设在年月份以前完成。月份以前全面完工。

各业主单位在招投标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督促施工单位组织开工建设。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后。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城司、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文体局和办事处、开发区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专班:

协调工作专班:负责对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进行协调。人员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和蒲圻办事处、开发区党委书记组成。

质量监督专班:负责建设施工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理、监督。确保施工质量。人员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技术人员和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土木工程系列的专家组成。

工程进度督查专班:负责按时间进度要求。定期编发工程建设简报,通报工程进度。人员由各业主单位和城司安排人员组成。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6篇

南京城西干道始建于1996年,在使用不到20年的时候就作全线拆除改造,作为优化南京市综合交通布局的重要工程,新的城西干道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原道路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原有的高架改隧道,结合绿化量的大量增加,城西干道将会变身生态景观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城西干道改造的景观附属工程,质量必须单位在高起点上,同时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也存在一系列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就将从景观配置角度、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三方面分析该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从景观配置角度分析

根据规划要求,城西干道不单单是简单的交通公路,综合改造后,它将成为“山水城林融一体”的生态景观路,两侧的行道树法桐、香樟及中分带榉树均要求为胸径大于15公分的大树,同时在景观配置上还有大量岛头置石的运用,及微地形处理,以此创建城西干道全新“林荫大道”形象,并使道路景观体现自然山水之美。

从景观角度出发,本工程施工重点、难点为:①大树移植②微地形处理③岛头置石

1.大树移植措施

(1)移植前的准备:大树应切根与修剪。切根按预定起挖土球的规格小10CM,以树干为中心分年度环形交替对切。切根时间可在春季树木萌芽前、夏季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和秋季落叶前根部生长高峰期进行。修剪必须因树、因时、因地、因运输条件、种植条件等综合考虑方法和强度。

(2)移植时间:应选在所移植树种最适合的期间进行。

(3)移植根盘或土球规格:按地径的2π(约6.3)倍作为根系或土球直径。生长正常的落叶树在移植季节可用带毛球、灌泥浆移植。常绿树、生长略差的落叶树或非移植季节的落叶树一律采用带泥球法进行移植。生长较弱、移植难度大的,必须放大泥球或用硬材包装法。

(4)大树起挖:必须拉好浪风绳作临时固定,其中一根必须在主风向上位,其余均匀分布均衡受力。起吊入穴培好土前,同样要采取浪风绳临时固定办法。

(5)起吊运输:起吊绳必须兜底通过重心,树梢以小于45°角倾斜挂在起吊钩上。软包装的泥球和起吊绳索接触处须填木板或汽车轮胎保护泥球均衡受力,不使吊绳勒进泥球。

(6)大树种植、及养护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外,还须注意:

①大树种植严格按原生长方位种植。

②泥球在运输起吊中如有松散漏底时须在树穴中漏底相应部位填土后再吊入树穴,务使根与土密切接合。

③大树起吊、挖、运中严密保护树干和骨干枝,勿使伤皮,可用软性包装缠干枝,起吊时严禁吊绳结缚树干起吊。

④大树移植养护须专人专管二年以上。高温时应喷水保湿,并注意根部是否积水;冬季采取防寒措施,并视枝条、树叶的细微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微地形处理

为了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城西干道绿化带在整地时根据位置特点将局部地表地表做成“龟背状”、“主次峰形”及楔状,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

3.岛头置石的处理

城西干道景观绿化工程中还运用了大量置石以丰富园林景观,在道路转角、绿地岛头等地方摆放山石,使道路景观体现自然山水之美。

技术要点:

选用景石的石种、块面、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

景石装运应轻装、轻吊、轻卸。必要时用草包或塑料材料绑扎,防止损伤。

景石运到施工现场后,对景石的石种、质地、形态、纹理、石色进行挑选和清理,除去表面尘土、尘埃和杂物,分别堆放备用。

施工应先放样,基础施工根据放样位置和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必要时应采取预埋铁件进行钩、托等多种技术施工,确保牢固。

景石堆置和散置,其造型应体现自然,位置定点、石料选择、纹理、折皱处理应与环境相协调。

局部勾缝,勾缝砂浆应先调色,使之干燥后与石料色泽相近。

二、从场地条件分析

城西干道为南京市交通要道,在整个改造过程中都担负着重要的交通任务,施工时不能作现场封闭处理,施工中的交通疏导及安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重点分析

①由于本工程地处城市干道,施工时必须加强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②该地区交通流量非常大,现场情况十分复杂,这将给我工程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运输带来很大影响。为防止交通拥堵,要配合交管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2)措施方案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制定并落实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和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佩戴安全帽,购买统一的具有反光效果的工作制服,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需要。按时足额交纳劳动保险费用。

执行安全教育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及记录制、安全技术交底制、班前检查制、大中型机械设备安装实行验收制、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实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与事故报告制、危急情况停工制、持证上岗制。

根据施工进度情况不断调整施工布置,合理安排,力求始终保持现场的清洁有序。为防止堵塞严重,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车辆进出时间,尽量避开车辆高峰期,大型机动车及运土车安排在夜间进出场,专人现场指挥交通,同时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和通道,尽量减小施工操作面,局部围挡。

三、从施工条件分析

1.与各参建单位的配合

(1)重点分析

本工程为外环境绿化工程,根据现场情况及道路施工主体节点安排,本工程与多家参建单位存在交叉施工,施工中的交叉配合是整个工程质量、工期成败的关键,也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2)措施方案

项目部生产调度室设立现场协调小组,做好与其他分包单位的交流沟通工作,选派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解决与各专业分包单位存在的技术、进度、质量问题,重点是:接口技术协调,作业场地协调,作业条件协调等。

2.成品保护

(1)重点分析

由于交叉施工现象严重,施工中的必须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措施方案

①对于自有施工成品的保护

a.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职工思想上引起重视。

b.成立成品保护小组,设专人分区域进行管理。施工完一段保护一段。保护方式以现场巡逻管理为主,复杂地段予以围护。

c.合理安排工序、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先施工人员设备流动少的地带,出入口处最后施工,灌木、地被从中心外施工。

②对于其他承包商施工成品的保护

a.加强成品保护教育,让员工理解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别人。

b.在开工前及时准备各种技术资料,熟悉施工现场,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踏勘现场,对照图纸,会同业主及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确定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如电力、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管线,并做出明显标识,便于施工时采取保护避让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园林改造;施工技术;管理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Caoxian South Lake Park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was briefly analyzed and sorted, available in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reference.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s used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local people's leisure life, and bring about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n the region.

Keywords: landscape renov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项目概况:

工程初期本公园东南岸杂草丛生,岸边原有树木基本枯死;而西北岸之前几年已得到初步改造,东南岸的现况对于整个公园来说极不协调。我们根据整体规划,对整个公园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以达到视觉和功能上的统一协调。

总平面图

1、河岸施工

1.1河岸清理工作

东南岸改造初期必须先处理掉原有的杂草,枯树及生活垃圾,用预制板打桩护坡,再用挖机进行适当的挖、填,以达到公园河岸线的自然效果,此后才能进入更深一步的改造工程。

1.2河岸的护坡

预制板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在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大大节省了施工的时间。

本护坡工程采用预制水泥板护坡,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打入淤泥底部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护坡主要是防止滑坡,减少雨水和风浪对岸土的冲刷,以保证岸坡的稳定,维护园林地形地貌。本工程使用吊机将预制板吊至预定的位置后缓缓放入水底,然后用挖机的压力使预制板下沉,当预制板到达一定深度不再下沉后,挖机停止工作。

河岸围护

2景石施工

2.1 风景石的园林用途

景石是一种点布独立不具备山形但以奇特的形状为审美特征的石质观赏品。点风景石已成为自然与生活的美学主张。

景石的外型沉稳美观,具有各种不同形状大小供设计搭配使用,解决大量使用沙石、模板及其他挡土墙、重力墙、护坡施工所需耗材的问题,景观石可提供足够的重力及稳定性来抵抗边坡所带来的压力,并展现出自然的风貌。

石料种类:用于点风景石的石料有湖石。它包括太湖石、仲宫石、房山石、英德石和宣石。

2.2 摆放景石的技术要求

摆放景石要有主有从,主次分明,组景时要求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石的间距远近不等。群置有墩配、剑配和卧配三种方式,不论采用何种配置方式,均要注意主从分明、层次清晰、疏密有致、虚实相间。 点风景石时要注意石身之形状和纹理,宜立则立,宜卧则卧,纹理和背向需要一致。其选石多半应选具有“透、漏、瘦、皱、丑”特点的具有观赏性的石材。点风景石所用的山石材料较少。结构比较简单,施工也相对简单。

本工程将景石结合了预制板挡土、护坡,作为种植床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我们使用吊机将景石运至河岸边后,在石头底部事先用砂石护垫,并用水泥砂浆填满石头间空隙,使石头稳定牢靠,避免石头风化掉入河水中。

景石摆放

3 水景平台

3. 1水景平台园林用途

水景平台能更好的展现园林湖池风景,更方便游人临水驻足观景。这类平台从岸上跨入水中,和水面很接近,视线也可不受阻挡,临水观景十分方便。

3 .2 水景平台的布置的技术要求

水景平台的布置,一般在临水的建筑如亭、榭、廊等与水面的交接地带。但在堤岸、岛屿边和作为最佳观景点的湖边凸岸前,都可以设置水景平台。前方水体空间狭小的地方不适宜设置水景平台。

本工程根据湖驳岸情况,在水面比较广阔、纵深条件比较好的东岸和南岸中部选定两处地点建造水景平台。我们在填埋压实的垫层基础上打入梅花分部的水泥桩,并用砂石护垫做防水层和保护层,然后分布钢筋绑扎成网,现浇混凝土,充分保证了水景平台基础的安全性。在平台混凝土养护周期结束后,安装景观护栏和防腐木平台,以便游客驻足欣赏水景。

水景平台搭建

4园路、园桥

4 .1 园路

园路是贯穿着公园的交通网络,是联系各个景区和景点的纽带,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路的走向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设计风格,同时对园林的通信、光照、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从实用功能还是从美观方面均对园路设计有一定的要求。

园路最主要的功能是组织交通,园路设计应该以满足园林的交通任务为前提,园路承担着园林对游客集散疏导的交通任务,同时还是园林建设和管理等工作的运输通道,对于大型公园,由于园路工作交通量大,有时要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本工程园路依据公园河岸线曲线,环绕南湖公园,蜿蜒曲折,中间连接园桥、水景平台、树阵广场、花坛等景观,把公园各个景区连为一体。园路铺装采用工字型铺地,铺装材料为火烧面花岗岩,道路清晰防滑。园路在河岸边设置挡土墙,与驳岸分隔开来,起到排水挡土的作用。

环湖园路

4 .2 园桥

园桥是园林中的桥,是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有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的作用。

本工程的园桥跨度小,为直线形式的钢板结构平台,配以汉白玉栏杆,简朴雅致。园桥驳岸两边建造桥台基础,搭建工字型钢板作为桥梁。园桥坚固耐用,连接环湖园路,与公园的整体设计融入一体。

园桥

5绿化种植

5.1 植物搭配

公园植物的种植,需要通过合理的配置方法,充分发挥公园植物本身的色彩、形体、欣赏等各种功能,将公园的植物与周边景区相互融合,并让公园的游客体会到公园植物配置的美感,提高公园的品味。

本工程在进行广场、花坛植物配置时,种植雪松、栾树、枫树等乔灌木,根据布局、道路、地形等条件,有密有梳、有序有断、自然有趣。河岸植物配置时,打破景石枯燥、生硬的线条,配置迎春、垂柳,遮挡石岸,使其柔美多变,配置藤本植物或花灌木,增添活泼气氛。并在驳岸水边搭配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使其形成富有层次感的湖水。

5.2 植物养护

公园植物种植后需要加强修剪和养护的管理。本工程对公园内的大小乔灌木进行打桩绑扎,避免大风大雨树木倒塌砸伤游客;树木枝条要及时修剪,使其生长健壮,整齐美观,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提高观赏性;地被花卉要及时浇水施肥,清除残花枯叶;草坪勤浇水修剪,除杂草。根据季节的变换性,合理制定养护计划。

6 小结

公园的改造施工应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美观、经济等因素,力求为公园注入新活力、添彩特色。在公园的改造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完善,进一步补充增加专业知识。

南湖公园作为曹县一道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优化了曹县绿地系统公园功能及单调的城市景观格局,同时也优化了城市居住环境。让曹县环岛公园的改造重新焕发其新的景观特色,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游览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周代红.景观工程施工详图绘制与实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孟兆祯等.园林工程.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8篇

中国大学生薪酬排名榜_20xx大学生专业就业率排名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计算出了各高校毕业生毕业五年后的平均薪酬。其中,清华大学 毕业生平均薪酬14918元位居榜首。

20xx大学生专业就业率排名

NO.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毕业生/年:100000人以上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替代人脑的一些脑力运算工作,还成为了信息时代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NO.2 通信工程

毕业生/年:30000—5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重点院校推荐

重点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NO.3 电子信息工程

毕业生/年:80000—10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重点院校推荐

重点高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安徽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疆大学。

NO.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毕业生/年:30000—5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重点院校推荐

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NO.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生/年:80000—10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9篇

1.1安全性原则

景观设计应服从于道路交通安全性原则,将保证行车安全作为景观设计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在规划路线景观布局时,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景观不妨碍司乘人员的视线范围和意识判断,并通过错落有致的景观分布降低司乘人员的疲劳感,提高行车安全。

1.2生态化原则

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应遵循生态化原则,这就要求将生态、自然、人文等理念有效融入滨海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去。特别是注意保护滨海特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将江苏沿海地区的滩涂、自然保护区、港口等景观与公路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使用当地建材、植物物种和文化资源,减少人为干扰的因素,提高公路和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程度。

1.3多元性原则

公路生态景观是由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共同组成的、具有物质功能和美学形式及环境生态效益的景观表现,是充分导入了生态设计理念的、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公路景观。临海高等级公路设计应对自然生态景观和社会人文景观给予同等重视。自然生态景观中包括地形地貌景观、水资源景观、植物景观、生态敏感区景观,在临海高等级公路设计中,可以充分的典型景观有海滩风貌景观、滨海防护林景观等,而在社会人文景观中,主要包括民俗民风景观、历史文脉景观、现代科技景观等多个子类型。在临海高等级公路设计中,可以利用的人文景观有港口风貌、岸线设施和渔业生态等。

2江苏临海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做法

2.1公路道路两侧绿化的优化设计

以工程建设的总要求及其高等级公路视点快速移动变化等方面的特点,以两到四公里作为基本单位,各个单位以某一树种作为最主要的景观树种,重点突出树的树冠、色泽、质地及其相应的季相变化。景观系列的变化最好以一到五个树种作为限度,树的胸径应在8cm附近。如果公路两侧原有的景致可以加以利用,则可采用灌木来代替乔木以开阔驾驶员的视野,同时强化绿化带的通透程度以更好的展现公路两侧的景观。对于非景观林带来说则应以沿线各地区的相应要求为依据,同时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经济林树种、速丰林树种以及景观林带进行恰当的选取。此外,还应改变“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绿化形式,将行道树改为景点的绿化树。通过对路侧的乔木、灌木及藤蔓植物等植被的相应位置进行合理安排,结合“露、透、封、诱”等相关手法,确保公路成为一条流动的美妙的滨海风景线。

2.2边坡防护绿化的优化设计

由于沿海地区温度较大,雨水气候偏多,因此,临海高等级公路路段的边坡经常会出现坍塌、破碎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工程防护坡面会同原始自然环境形成反差,还会对公路环境的景观带来破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公路景观绿化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尽可能采取加固同绿化相结合的边坡防护形式,同时,结合路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花池墙、阶梯栅栏等的新型的防护结构形式进行相应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临海高等级公路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还可选择一些爬藤类植物来进行岩石及陡坡的垂直性绿化。使用植草对大面积的土的表面进行覆盖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相当好的措施,但其缺点在于后期养护工作量会相对较大。

2.3中央分隔带绿化的优化设计

中央分隔带不仅仅具有景观绿化效果,更为重要的在于,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相对车辆发生冲突,并消除驾驶人员在会车时的心理恐惧感。因此,中央分隔带设计时应重点从视觉防眩的角度进行考虑,特别应注意所选用的景观设计方案必须有效地降低司乘人员的视觉疲劳感。具体来说,应以灌木和草皮为主要植被,并适当进行某些开花植物的点缀。尽量选择枝叶较为繁茂的、冠层隙较少的灌木,以实现夜间行车过程中遮光功能的实现,遮断对面及其侧面汽车以及其它方向所投射过来的灯光,最大程度地减轻驾驶人员的目眩。中央分隔带通常分为整体式及分离式两种形式。通常来说,一般路段多使用整体式,而隧道前后等路段应尽量采用分离式的分隔带。其中弯道、竖曲线中央分隔带应当作为考虑的重点,应对植物的种植密度、植物的高度以及高度的变换位置进行仔细的推敲,尽可能将夜间行车的大灯眩光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可通过在一定距离进行植物品种的变换来进一步丰富中央分隔带在视觉方面的景观,或通过有色植物对前方重要的结构物进行提示,以便于驾驶员更好地对道路条件变化的进行识别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2.4互通式立交景观的优化设计

临海高等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交景观的设计过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观设计过程,而是需要以互通式立交的空间特性为依据,结合立交的功能、相关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以及同周围环境相协调等相关因素,采用互通式的立交结构、桥梁造型以及土方工程确保连续自然视觉空间的形成。从功能上来看,设计互通景观的目标不仅是使其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还应最大限度地提高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效能。具体来说,互通式立交绿化应做到乔灌、草木相互间的结合,根据诱导树、矮树及主树的类型对其进行合理的布置。弯道外侧的植物应做到视觉的诱导,分流端部的矮树则应遵循不对行车视线造成影响的原则,立交内部的空地则应适当进行乔木的栽植,而合流通视区则不得进行植树。对于靠近城市的互通式立交,应通过立交内部的空地及其地形条件设置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硬质景观;而郊外的环境互通式立交则应尽量追求同周边环境间相互融合的自然生态景观。选择互通式立交绿化的树种及草种时应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其种植的目的进行考虑,优先使用本地植物。

3结论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旅游交通;建设;美学

一般认为,行,即交通,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其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连接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纽带,另一方面它在景(区)点布局中还具有引导游览的功能,因为如此,决定了交通消费对于游客而言具有不可选择或选择余地很小的刚性,从而使交通业成为旅游产业中主要的创收方式之一。交通对于旅游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旅游交通的研究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旅游交通的研究更有待深入。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4—2009),输入关键词“旅游交通”,得期刊文章125篇,并对历年文章数统计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旅游交通的研究2005年以后逐渐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有限。对于国内旅游交通的研究状况,卢松认为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笔者认为较妥: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不同层面的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区域旅游影响,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这四大类研究中,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研究主要从景观的角度探讨了风景道的规划和评价,部分涉及到了旅游美学。笔者认为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旅游交通的建设,前人有了一定的开拓,但研究的空间还非常大,许多内容更值得深入探讨,因为旅游交通的美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景观上,还包括若干方面内容。

一、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

交通,是人或物在空间上的一种位移现象。这种活动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交通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兴起后,还包括交通企业服务及交通管理等内容。也就是说,交通的内涵包含了两大方面因素,一是硬件方面的,包括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一是软件方面的,包括企业服务和管理。

旅游交通,指为游客服务的交通或者主要为旅游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交通。旅游交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共交通,所谓公共交通指服务对象和凭借该交通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性。笔者在这里提出公共交通的概念,是因为目前较多的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实际是对公共交通的研究。公共交通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线路,二是网络,三是安全,四是经济,五是舒适。线路指实现人与物位移的充分条件,解决的是有无问题,网络则是多了选择的余地,这二者都主要解决的是通达的问题。安全、经济和舒适其实也是满足位移实现的基本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公共交通还不能称之为旅游交通。旅游交通,除满足前述一般公共交通之五条基本功能外,还有更高的要求,即旅游审美。

长期以来,我们讲“行”是旅游的要素之一,其实这样的观点一定程度将“旅”和“游”对立起来,也就造成了“旅长游短”、“旅苦游乐”的格局。俗话说,“旅游是自找罪受”,主要讲的就是交通环节的苦恼。在现在大多数人出行仍然选择汽车和火车的情况下,如不在交通环节加以改善,旅游企业将很难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

“行即是游”,“旅”“游”有机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思路。也就是说,游客的良好体验和感受,不仅仅是在景区景点进行,还包括在整个行程之中。这就要求,旅游交通不能只满足一般位移上的功能和要求,它必须具有审美的特质,成为游客感受、体验和观赏的对象。由此,旅游交通相对一般公共交通而言就具有了其鲜明的个性,即它的审美性。

二、旅游交通建设应具有的美学意义

(一)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

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交通硬件方面,包括线路、设施和工具等内容,二是管理和服务,就前者而言其美学内涵是不仅是工程的产物,还应该是艺术品,就后者而言,交通管理和服务要充分地以人为本,体现真诚的人文关怀。纵观古今,许多工程品成为了艺术品,如李春修建之赵州桥,诗词中描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放近一点如许多造型独特线条优美的大桥,如厦门之海沧大桥,杭州之杭州湾大桥,重庆之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石门大桥等。游客购买旅游产品,试图通过对产品的消费体验美的感受,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和贴心的交通服务是他们整个旅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旅游满意度和旅游审美质量。

(二)旅游交通审美的必要性

1、满足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审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游客出行的重要动机。传统观点认为,游客的审美主要在观赏景物时完成。而且更认为这个景物主要指景区(点)内的景观。这不免有失偏颇。实际,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说,从行程开始的那一瞬间开始,游客即希望获得美的感受,这个美的感受除了观景,以及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等外,还包括行得舒服一点。舒服就是一种审美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看到的交通景观,也可能是正在体验的交通工具,以及感受优质的交通服务。总而言之,如能将行的问题解决好,使行本身变为一种游览,一种对美的体验,则旅游的内涵将大大丰富。

2、相对“缩短”“行程”。旅游交通大致可分为五类: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特种。其中,选择航空的舒适度最高,且在时间花费上最少,但价格昂贵,只能为少数经济支付较强的人选取。水运舒适度较高,也较经济,但花费时间太长,且其开展容易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特种交通主要为景区内交通,在此不予讨论。相比较之下,铁路和公路则是人们出行选择的主要交通方式,这一方面可能和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有关系,另一方面则主要是考虑节约旅游成本。但这样的选择,往往导致身心疲惫而感觉旅途“漫长”,因为相对而言,这两种交通方式,在其过程中,观景机会少,总体服务质量较差。这就是典型的行和游的对立。如果我们在进行旅游交通建设时,能够考虑到交通本身就是旅游审美的组成部分,则游客的满意度将大大提升。这样,从心理上来说,人们就会觉得“行程”、“缩短”了。

3、是旅游景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景区内的交通,不管是?i游道也好,还是公路、水运,或者特种交通,在起着连接景点,导引游客游览作用的同时,其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景观,而且这种景观和景区其他的景观是协调的,是整个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的是,现在许多景区内的交通组织,仍然只发挥这些交通设施一般交通功能,即实现位移的转换,交通设施单调,生硬,与整个景区不协调。如一些自然景区内,大量使用不锈钢管建设?i游道旁的护栏,或者在开发景区交通后,许多生态久久不予恢复,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整个景区的审美内涵。所以,旅游交通尤其是景区内的交通,在建设上应充分考虑设施、管理和服务的美学内涵

4、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交通,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帮助人和物实现空间上的位移,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交通还可以附加其他的作用,更认为交通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应考虑其文化性和美学意义。这一点已为现代交通建设者认同。正是因为对文化的重视,国家交通部于2006年成立了22个交通文化子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较系统地从行业文化、系统文化、专业文化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在实际的道路修建过程中,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也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交通的景观性、生态型和文化性,努力将一些合乎条件的交通设施打造成为风景线。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云南思小(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保腾(保山—腾冲)高速公路,陕西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等,这些公路都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较好地注意到了生态、景观和服务等方面,让人体验到了“行即是游”的理念。

三、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原则

旅游审美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游客的感受、体验、理解、融汇和升华。从旅游交通来说,影响审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基本功能,交通景观和交通服务。所以,旅游交通审美原则也和这三者密切相关。

(一)交通规划树立“旅游意识”

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为凸显旅游交通的旅游功能,这就要求在交通建设的第一个环节,即规划上,要树立“旅游意识”,明确该项交通设施是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树立这样的意识要求业主和规划部门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舒适度和审美性。目前,在许多景区建设中,忽视旅游交通旅游功能的情况非常普遍,如通往景区的道路,只简单地把交通设施看作是实现位移的一种载体。一般情况,除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外,基本上没有景观建设。景区内的交通设施也非常粗放,大量使用水泥浇铸的柱子,使用木板的地方,其造型也较单一。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园林中对于园内道路的处理。但是,完成这些内容,首要的是,在道路规划之初就要对旅游交通有“旅游意识”。

(二)交通基本功能充分保证

这是旅游交通审美的前提。交通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人与物空间上的位移,但这种功能的发挥必须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畅达,二是安全。很难想象,如果某一种旅游交通方式经常淤塞,或者安全事故频发,它给游客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有多大。这在一些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譬如,当旅游旺季到来,景区的停车场车满为患,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甚至一些地方在办旅游节时,其交通堵塞情况一直从景区沿着县内公路蔓延到高速公路上,使堵在路上的人苦不堪言,让想去的人望而生畏,极大地影响了办节效果。也使人无法对这样交通设施产生美感。

(三)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

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主要指旅游交通设施在视觉上给旅游者留下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交通设施外部形态方面。具体说来包括交通线形、构筑物形态、材料使用和生态等方面。交通线形指道路线条的美,这主要表现在景区内内交通的组织。传统园林中有“曲径通幽”之说,即是对交通线形美化的精确概括。构筑物的形态包括桥梁、涵洞、隧道和边坡护栏等,这些构筑物通过艺术的处理完全可以进行美化,譬如,隧道洞口的装饰以及洞内灯光设施的设计,另外,桥梁形态处理得好可以直接产生美感,如一些水乡古镇的桥梁等。材料对于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表现在颜色方面,还体现在材料的使用要求与环境协调。另外,旅游交通设施的生态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很大程度是人和自然的一种交流,旅游交通应该尽量创造自然的氛围。

(四)旅游交通设施的文化

旅游审美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更是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旅游产品的灵魂,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认同旅游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应尽量体现出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将和这条道路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地方性知识信息表现在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包括各种标识牌的处理和相关小品建设。也就是说,交通设施的建设已不单纯是工程上的问题,它应该体现出历史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目前,部分交通设施已注意到了这些要素性问题,重庆“南滨路”的打造,就较好的吸收了一些老重庆的文化元素,如“黄葛晚渡”和火锅特色。

(五)旅游交通服务的人文化

人们在论及旅游审美时,会主要关注可以实际感受的景观,然而,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对象。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印象,在一次旅行中,也许我们看到的风景并不如期待的那样美好,但是由于一路有了一个让人感觉非常好的导游的陪伴和服务,我们同样觉得这次旅游是非常惬意的。据此而言,旅游交通建设除了硬件设施以外,理所当然还包括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交通服务应尽量做到人文化,即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中心进行管理,提升服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目前,在相关交通服务人员中,空乘总体给人留下较好形象,其他形式的交通服务较差,应该予以改进。

总而言之,打造“美”的交通设施,需要具有“旅游意识”,要充分保证旅游交通的基本功能,要对旅游交通设施进行美化,并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同时,要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这样旅游交通才会从旅游的一个环节变为旅游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攀升等.旅游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马莹.旅游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10月.

[3]崔莉.旅游交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4]赵瑜等.旅游交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6月.

[5]刘文杰.路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2月.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旅游交通;建设;美学 

        一般认为,行,即交通,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其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连接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纽带,另一方面它在景(区)点布局中还具有引导游览的功能,因为如此,决定了交通消费对于游客而言具有不可选择或选择余地很小的刚性,从而使交通业成为旅游产业中主要的创收方式之一。交通对于旅游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旅游交通的研究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旅游交通的研究更有待深入。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4—2009),输入关键词“旅游交通”,得期刊文章125篇,并对历年文章数统计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旅游交通的研究2005年以后逐渐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有限。对于国内旅游交通的研究状况,卢松认为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笔者认为较妥: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不同层面的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区域旅游影响,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这四大类研究中,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研究主要从景观的角度探讨了风景道的规划和评价,部分涉及到了旅游美学。笔者认为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旅游交通的建设,前人有了一定的开拓,但研究的空间还非常大,许多内容更值得深入探讨,因为旅游交通的美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景观上,还包括若干方面内容。

        一、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

        交通,是人或物在空间上的一种位移现象。这种活动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交通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兴起后,还包括交通企业服务及交通管理等内容。也就是说,交通的内涵包含了两大方面因素,一是硬件方面的,包括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一是软件方面的,包括企业服务和管理。

        旅游交通,指为游客服务的交通或者主要为旅游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交通。旅游交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共交通,所谓公共交通指服务对象和凭借该交通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性。笔者在这里提出公共交通的概念,是因为目前较多的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实际是对公共交通的研究。公共交通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线路,二是网络,三是安全,四是经济,五是舒适。线路指实现人与物位移的充分条件,解决的是有无问题,网络则是多了选择的余地,这二者都主要解决的是通达的问题。安全、经济和舒适其实也是满足位移实现的基本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公共交通还不能称之为旅游交通。旅游交通,除满足前述一般公共交通之五条基本功能外,还有更高的要求,即旅游审美。

        长期以来,我们讲“行”是旅游的要素之一,其实这样的观点一定程度将“旅”和“游”对立起来,也就造成了“旅长游短”、“旅苦游乐”的格局。俗话说,“旅游是自找罪受”,主要讲的就是交通环节的苦恼。在现在大多数人出行仍然选择汽车和火车的情况下,如不在交通环节加以改善,旅游企业将很难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

        “行即是游”,“旅”“游”有机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思路。也就是说,游客的良好体验和感受,不仅仅是在景区景点进行,还包括在整个行程之中。这就要求,旅游交通不能只满足一般位移上的功能和要求,它必须具有审美的特质,成为游客感受、体验和观赏的对象。由此,旅游交通相对一般公共交通而言就具有了其鲜明的个性,即它的审美性。

        二、旅游交通建设应具有的美学意义

        (一)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

        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交通硬件方面,包括线路、设施和工具等内容,二是管理和服务,就前者而言其美学内涵是不仅是工程的产物,还应该是艺术品,就后者而言,交通管理和服务要充分地以人为本,体现真诚的人文关怀。纵观古今,许多工程品成为了艺术品,如李春修建之赵州桥,诗词中描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放近一点如许多造型独特线条优美的大桥,如厦门之海沧大桥,杭州之杭州湾大桥,重庆之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石门大桥等。游客购买旅游产品,试图通过对产品的消费体验美的感受,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和贴心的交通服务是他们整个旅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旅游满意度和旅游审美质量。

        (二)旅游交通审美的必要性

        1、满足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审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游客出行的重要动机。传统观点认为,游客的审美主要在观赏景物时完成。而且更认为这个景物主要指景区(点)内的景观。这不免有失偏颇。实际,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说,从行程开始的那一瞬间开始,游客即希望获得美的感受,这个美的感受除了观景,以及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等外,还包括行得舒服一点。舒服就是一种审美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看到的交通景观,也可能是正在体验的交通工具,以及感受优质的交通服务。总而言之,如能将行的问题解决好,使行本身变为一种游览,一种对美的体验,则旅游的内涵将大大丰富。

        2、相对“缩短”“行程”。旅游交通大致可分为五类: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特种。其中,选择航空的舒适度最高,且在时间花费上最少,但价格昂贵,只能为少数经济支付较强的人选取。水运舒适度较高,也较经济,但花费时间太长,且其开展容易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特种交通主要为景区内交通,在此不予讨论。相比较之下,铁路和公路则是人们出行选择的主要交通方式,这一方面可能和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有关系,另一方面则主要是考虑节约旅游成本。但这样的选择,往往导致身心疲惫而感觉旅途“漫长”,因为相对而言,这两种交通方式,在其过程中,观景机会少,总体服务质量较差。这就是典型的行和游的对立。如果我们在进行旅游交通建设时,能够考虑到交通本身就是旅游审美的组成部分,则游客的满意度将大大提升。这样,从心理上来说,人们就会觉得“行程”、“缩短”了。

        3、是旅游景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景区内的交通,不管是歩游道也好,还是公路、水运,或者特种交通,在起着连接景点,导引游客游览作用的同时,其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景观,而且这种景观和景区其他的景观是协调的,是整个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的是,现在许多景区内的交通组织,仍然只发挥这些交通设施一般交通功能,即实现位移的转换,交通设施单调,生硬,与整个景区不协调。如一些自然景区内,大量使用不锈钢管建设歩游道旁的护栏,或者在开发景区交通后,许多生态久久不予恢复,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整个景区的审美内涵。所以,旅游交通尤其是景区内的交通,在建设上应充分考虑设施、管理和服务的美学内涵

        4、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交通,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帮助人和物实现空间上的位移,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交通还可以附加其他的作用,更认为交通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应考虑其文化性和美学意义。这一点已为现代交通建设者认同。正是因为对文化的重视,国家交通部于2006年成立了22个交通文化子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较系统地从行业文化、系统文化、专业文化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在实际的道路修建过程中,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也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交通的景观性、生态型和文化性,努力将一些合乎条件的交通设施打造成为风景线。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云南思小(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保腾(保山—腾冲)高速公路,陕西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等,这些公路都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较好地注意到了生态、景观和服务等方面,让人体验到了“行即是游”的理念。

       三、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原则

        旅游审美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游客的感受、体验、理解、融汇和升华。从旅游交通来说,影响审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基本功能,交通景观和交通服务。所以,旅游交通审美原则也和这三者密切相关。

        (一)交通规划树立“旅游意识”

        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为凸显旅游交通的旅游功能,这就要求在交通建设的第一个环节,即规划上,要树立“旅游意识”,明确该项交通设施是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树立这样的意识要求业主和规划部门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舒适度和审美性。目前,在许多景区建设中,忽视旅游交通旅游功能的情况非常普遍,如通往景区的道路,只简单地把交通设施看作是实现位移的一种载体。一般情况,除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外,基本上没有景观建设。景区内的交通设施也非常粗放,大量使用水泥浇铸的柱子,使用木板的地方,其造型也较单一。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园林中对于园内道路的处理。但是,完成这些内容,首要的是,在道路规划之初就要对旅游交通有“旅游意识”。

        (二)交通基本功能充分保证

        这是旅游交通审美的前提。交通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人与物空间上的位移,但这种功能的发挥必须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畅达,二是安全。很难想象,如果某一种旅游交通方式经常淤塞,或者安全事故频发,它给游客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有多大。这在一些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譬如,当旅游旺季到来,景区的停车场车满为患,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甚至一些地方在办旅游节时,其交通堵塞情况一直从景区沿着县内公路蔓延到高速公路上,使堵在路上的人苦不堪言,让想去的人望而生畏,极大地影响了办节效果。也使人无法对这样交通设施产生美感。

        (三)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

        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主要指旅游交通设施在视觉上给旅游者留下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交通设施外部形态方面。具体说来包括交通线形、构筑物形态、材料使用和生态等方面。交通线形指道路线条的美,这主要表现在景区内内交通的组织。传统园林中有“曲径通幽”之说,即是对交通线形美化的精确概括。构筑物的形态包括桥梁、涵洞、隧道和边坡护栏等,这些构筑物通过艺术的处理完全可以进行美化,譬如,隧道洞口的装饰以及洞内灯光设施的设计,另外,桥梁形态处理得好可以直接产生美感,如一些水乡古镇的桥梁等。材料对于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表现在颜色方面,还体现在材料的使用要求与环境协调。另外,旅游交通设施的生态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很大程度是人和自然的一种交流,旅游交通应该尽量创造自然的氛围。

        (四)旅游交通设施的文化

        旅游审美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更是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旅游产品的灵魂,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认同旅游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应尽量体现出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将和这条道路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地方性知识信息表现在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包括各种标识牌的处理和相关小品建设。也就是说,交通设施的建设已不单纯是工程上的问题,它应该体现出历史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目前,部分交通设施已注意到了这些要素性问题,重庆“南滨路”的打造,就较好的吸收了一些老重庆的文化元素,如“黄葛晚渡”和火锅特色。

        (五)旅游交通服务的人文化

        人们在论及旅游审美时,会主要关注可以实际感受的景观,然而,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对象。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印象,在一次旅行中,也许我们看到的风景并不如期待的那样美好,但是由于一路有了一个让人感觉非常好的导游的陪伴和服务,我们同样觉得这次旅游是非常惬意的。据此而言,旅游交通建设除了硬件设施以外,理所当然还包括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交通服务应尽量做到人文化,即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中心进行管理,提升服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目前,在相关交通服务人员中,空乘总体给人留下较好形象,其他形式的交通服务较差,应该予以改进。

        总而言之,打造“美”的交通设施,需要具有“旅游意识”,要充分保证旅游交通的基本功能,要对旅游交通设施进行美化,并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同时,要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这样旅游交通才会从旅游的一个环节变为旅游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攀升等.旅游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马莹.旅游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10月.

[3]崔莉.旅游交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4]赵瑜等.旅游交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6月.

[5]刘文杰.路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2月.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旅游交通;建设;美学

一般认为,行,即交通,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其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连接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纽带,另一方面它在景(区)点布局中还具有引导游览的功能,因为如此,决定了交通消费对于游客而言具有不可选择或选择余地很小的刚性,从而使交通业成为旅游产业中主要的创收方式之一。交通对于旅游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旅游交通的研究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旅游交通的研究更有待深入。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4—2009),输入关键词“旅游交通”,得期刊文章125篇,并对历年文章数统计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旅游交通的研究2005年以后逐渐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有限。对于国内旅游交通的研究状况,卢松认为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笔者认为较妥: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不同层面的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区域旅游影响,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这四大类研究中,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研究主要从景观的角度探讨了风景道的规划和评价,部分涉及到了旅游美学。笔者认为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旅游交通的建设,前人有了一定的开拓,但研究的空间还非常大,许多内容更值得深入探讨,因为旅游交通的美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景观上,还包括若干方面内容。

一、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

交通,是人或物在空间上的一种位移现象。这种活动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交通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兴起后,还包括交通企业服务及交通管理等内容。也就是说,交通的内涵包含了两大方面因素,一是硬件方面的,包括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一是软件方面的,包括企业服务和管理。

旅游交通,指为游客服务的交通或者主要为旅游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交通。旅游交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共交通,所谓公共交通指服务对象和凭借该交通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性。笔者在这里提出公共交通的概念,是因为目前较多的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实际是对公共交通的研究。公共交通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线路,二是网络,三是安全,四是经济,五是舒适。线路指实现人与物位移的充分条件,解决的是有无问题,网络则是多了选择的余地,这二者都主要解决的是通达的问题。安全、经济和舒适其实也是满足位移实现的基本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公共交通还不能称之为旅游交通。旅游交通,除满足前述一般公共交通之五条基本功能外,还有更高的要求,即旅游审美。

长期以来,我们讲“行”是旅游的要素之一,其实这样的观点一定程度将“旅”和“游”对立起来,也就造成了“旅长游短”、“旅苦游乐”的格局。俗话说,“旅游是自找罪受”,主要讲的就是交通环节的苦恼。在现在大多数人出行仍然选择汽车和火车的情况下,如不在交通环节加以改善,旅游企业将很难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

“行即是游”,“旅”“游”有机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思路。也就是说,游客的良好体验和感受,不仅仅是在景区景点进行,还包括在整个行程之中。这就要求,旅游交通不能只满足一般位移上的功能和要求,它必须具有审美的特质,成为游客感受、体验和观赏的对象。由此,旅游交通相对一般公共交通而言就具有了其鲜明的个性,即它的审美性。

二、旅游交通建设应具有的美学意义

(一)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

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交通硬件方面,包括线路、设施和工具等内容,二是管理和服务,就前者而言其美学内涵是不仅是工程的产物,还应该是艺术品,就后者而言,交通管理和服务要充分地以人为本,体现真诚的人文关怀。纵观古今,许多工程品成为了艺术品,如李春修建之赵州桥,诗词中描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放近一点如许多造型独特线条优美的大桥,如厦门之海沧大桥,杭州之杭州湾大桥,重庆之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石门大桥等。游客购买旅游产品,试图通过对产品的消费体验美的感受,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和贴心的交通服务是他们整个旅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旅游满意度和旅游审美质量。

(二)旅游交通审美的必要性

1、满足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审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游客出行的重要动机。传统观点认为,游客的审美主要在观赏景物时完成。而且更认为这个景物主要指景区(点)内的景观。这不免有失偏颇。实际,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说,从行程开始的那一瞬间开始,游客即希望获得美的感受,这个美的感受除了观景,以及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等外,还包括行得舒服一点。舒服就是一种审美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看到的交通景观,也可能是正在体验的交通工具,以及感受优质的交通服务。总而言之,如能将行的问题解决好,使行本身变为一种游览,一种对美的体验,则旅游的内涵将大大丰富。

2、相对“缩短”“行程”。旅游交通大致可分为五类: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特种。其中,选择航空的舒适度最高,且在时间花费上最少,但价格昂贵,只能为少数经济支付较强的人选取。水运舒适度较高,也较经济,但花费时间太长,且其开展容易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特种交通主要为景区内交通,在此不予讨论。相比较之下,铁路和公路则是人们出行选择的主要交通方式,这一方面可能和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有关系,另一方面则主要是考虑节约旅游成本。但这样的选择,往往导致身心疲惫而感觉旅途“漫长”,因为相对而言,这两种交通方式,在其过程中,观景机会少,总体服务质量较差。这就是典型的行和游的对立。如果我们在进行旅游交通建设时,能够考虑到交通本身就是旅游审美的组成部分,则游客的满意度将大大提升。这样,从心理上来说,人们就会觉得“行程”、“缩短”了。

3、是旅游景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景区内的交通,不管是歩游道也好,还是公路、水运,或者特种交通,在起着连接景点,导引游客游览作用的同时,其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景观,而且这种景观和景区其他的景观是协调的,是整个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的是,现在许多景区内的交通组织,仍然只发挥这些交通设施一般交通功能,即实现位移的转换,交通设施单调,生硬,与整个景区不协调。如一些自然景区内,大量使用不锈钢管建设歩游道旁的护栏,或者在开发景区交通后,许多生态久久不予恢复,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整个景区的审美内涵。所以,旅游交通尤其是景区内的交通,在建设上应充分考虑设施、管理和服务的美学内涵

4、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交通,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帮助人和物实现空间上的位移,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交通还可以附加其他的作用,更认为交通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应考虑其文化性和美学意义。这一点已为现代交通建设者认同。正是因为对文化的重视,国家交通部于2006年成立了22个交通文化子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较系统地从行业文化、系统文化、专业文化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在实际的道路修建过程中,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也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交通的景观性、生态型和文化性,努力将一些合乎条件的交通设施打造成为风景线。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云南思小(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保腾(保山—腾冲)高速公路,陕西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等,这些公路都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较好地注意到了生态、景观和服务等方面,让人体验到了“行即是游”的理念。 转贴于

三、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原则

旅游审美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游客的感受、体验、理解、融汇和升华。从旅游交通来说,影响审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基本功能,交通景观和交通服务。所以,旅游交通审美原则也和这三者密切相关。

(一)交通规划树立“旅游意识”

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为凸显旅游交通的旅游功能,这就要求在交通建设的第一个环节,即规划上,要树立“旅游意识”,明确该项交通设施是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树立这样的意识要求业主和规划部门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舒适度和审美性。目前,在许多景区建设中,忽视旅游交通旅游功能的情况非常普遍,如通往景区的道路,只简单地把交通设施看作是实现位移的一种载体。一般情况,除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外,基本上没有景观建设。景区内的交通设施也非常粗放,大量使用水泥浇铸的柱子,使用木板的地方,其造型也较单一。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园林中对于园内道路的处理。但是,完成这些内容,首要的是,在道路规划之初就要对旅游交通有“旅游意识”。

(二)交通基本功能充分保证

这是旅游交通审美的前提。交通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人与物空间上的位移,但这种功能的发挥必须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畅达,二是安全。很难想象,如果某一种旅游交通方式经常淤塞,或者安全事故频发,它给游客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有多大。这在一些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譬如,当旅游旺季到来,景区的停车场车满为患,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甚至一些地方在办旅游节时,其交通堵塞情况一直从景区沿着县内公路蔓延到高速公路上,使堵在路上的人苦不堪言,让想去的人望而生畏,极大地影响了办节效果。也使人无法对这样交通设施产生美感。

(三)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

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主要指旅游交通设施在视觉上给旅游者留下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交通设施外部形态方面。具体说来包括交通线形、构筑物形态、材料使用和生态等方面。交通线形指道路线条的美,这主要表现在景区内内交通的组织。传统园林中有“曲径通幽”之说,即是对交通线形美化的精确概括。构筑物的形态包括桥梁、涵洞、隧道和边坡护栏等,这些构筑物通过艺术的处理完全可以进行美化,譬如,隧道洞口的装饰以及洞内灯光设施的设计,另外,桥梁形态处理得好可以直接产生美感,如一些水乡古镇的桥梁等。材料对于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表现在颜色方面,还体现在材料的使用要求与环境协调。另外,旅游交通设施的生态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很大程度是人和自然的一种交流,旅游交通应该尽量创造自然的氛围。

(四)旅游交通设施的文化

旅游审美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更是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旅游产品的灵魂,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认同旅游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应尽量体现出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将和这条道路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地方性知识信息表现在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包括各种标识牌的处理和相关小品建设。也就是说,交通设施的建设已不单纯是工程上的问题,它应该体现出历史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目前,部分交通设施已注意到了这些要素性问题,重庆“南滨路”的打造,就较好的吸收了一些老重庆的文化元素,如“黄葛晚渡”和火锅特色。

(五)旅游交通服务的人文化

人们在论及旅游审美时,会主要关注可以实际感受的景观,然而,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对象。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印象,在一次旅行中,也许我们看到的风景并不如期待的那样美好,但是由于一路有了一个让人感觉非常好的导游的陪伴和服务,我们同样觉得这次旅游是非常惬意的。据此而言,旅游交通建设除了硬件设施以外,理所当然还包括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交通服务应尽量做到人文化,即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中心进行管理,提升服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目前,在相关交通服务人员中,空乘总体给人留下较好形象,其他形式的交通服务较差,应该予以改进。

总而言之,打造“美”的交通设施,需要具有“旅游意识”,要充分保证旅游交通的基本功能,要对旅游交通设施进行美化,并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同时,要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这样旅游交通才会从旅游的一个环节变为旅游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攀升等.旅游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马莹.旅游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10月.

[3]崔莉.旅游交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4]赵瑜等.旅游交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6月.

[5]刘文杰.路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2月.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3篇

1.1景观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应做到景观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流畅。此阶段容易出现设计图纸中的消防道路不能满足消防规范,人车混流导致的交通组织不合理,小区出入口的设置不能满足物业日常管理的需求,以及康体娱乐设施、停车位、垃圾站等位置布置不合理引起的扰民现象。要注意控制软硬景比例以及控制景观成本造价。一些景观设计师为追求景观的大气好看,侧重于对硬质景观空间的组织设计,设计大面积的铺张广场和人工湖。不仅增加项目的景观造价成本,而且忽略了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导致项目效果一般。因此,在总体设计布局时,软硬景比例控制在3:7或者2:8。最后还应注意室外景观设计是否存在缺漏项,如地库采光井、地下车库入口及非机动车出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它凸出地面需要装饰处理的构筑物等。

1.2景观扩初图设计阶段

景观扩初设计是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纽带。在景观方案通过审查后,景观设计单位容易忽视与各专业工作交接,景观设计管理者应组织景观设计单位与各专业工程师对工作范围上需衔接之事进行确认。例如,应与建筑工程师联络,确保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特色互相配合;应与项目各专业工程师协调有关结构设施、户外照明设施、水景循环系统、地下管线等相关问题;应与室内设计师协调,确保室内及室外设计在物料、空间处理及特色方面互相配合。接下来对于设计单位提供的扩初图纸应审核其与景观方案效果相关的所有技术参数,软景设计风格及配置手法,保证其不偏离设计方案。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景观行业的不成熟、规范以及设计单位设计水平的良莠不齐,导致一些景观单位在方案深化过程中容易忽视经济技术指标,使得景观项目后期无法验收。因此,在此阶段应核算确认方案的软硬景面积比例,计算绿化面积及地面停车位数量等指标,复核是否满足建筑规划指标要求。

1.3景观施工图

景观施工图是保证项目落地施工的重要环节。对景观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地产景观设计管理者需组织相关专业设计师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把握设计效果,控制设计意图在后期设计过程中不偏离原有方案。该阶段设计管理中主要把控以下几点:

1.3.1统一协调各专业,保证图纸的完整正确性。

由于景观分为园林、绿化、水电、结构4部分,由不同专业施工图设计师完成。常常造成彼此独立设计,忽视其它专业的相关性。最后完成的设计图纸出现冲突或者分专业设计交接界面存在缺漏项。例如,井盖位置的不合理性,由于给排水设计师未结合园建设计出现管井一半在硬铺上、一半在绿化上,因此施工图审查的时候应注意管井的位置,避免管井与构筑物、道路等冲突。

1.3.2审核施工图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直接塑造园林景观立面形象的重要工作。竖向设计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景观设计师需要复核施工图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是否能够满足园林道路场地、建筑及其它建设工程对地形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保证排水系统通畅,使地面不积水。还应结合竖向地形复核地库顶板区域的覆土深度及结构荷载值,绿化种植设计应结合覆土深度综合考虑。笔者参与的项目在审图期间发现,设计师在小区内大量种植深根树种以及覆土深度要求较高的大树,而忽略地库结构荷载,造成地库超荷载。

1.3.3软景设计部分。

软景设计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尽量使用乡土树种,目前许多景观设计师盲目跟风,使用一些非本土树种,且造价昂贵,最后效果不佳。另外,还应注意审核软景施工图中的植物拉丁学名,标注是否正确。绿化施工图设计时设计师常常忽略标注植物拉丁名或者植物拉丁名书写错误,图纸中应同时体现植物的中文学名及拉丁文学名。因为不同地区对同一种植物的称呼不尽相同,使用拉丁名统一标准,不容易混淆树种。

1.4施工配合阶段

1.4.1施工图纸技术交底。

通常从方案到景观施工图出图,施工单位未参与其中,容易导致施工单位对图纸的理解吸收不够,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所以,在施工开展之前,应会同景观设计单位,各专业设计师及工程师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将项目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成果通过图文形式传达给施工单位。协助施工单位熟悉和正确理解图纸,争取将设计图纸以最佳的方式来实现。

1.4.2材料样品确认。

景观设计管理者应会同景观设计单位做好硬质铺装材料样板,以及大型乔木的确样工作,这是施工品质保证的手段之一。对于灯具、小品、雕塑、花钵、铁艺、康体设施等需要进行二次设计的子项,在制作、购买前也应由甲方景观设计师及设计单位共同商定样式,做好确样工作。

1.4.3现场把控调整,优化设计细节。

地产景观设计师不仅要做到对图纸的审查把控,还应定期到项目现场设计巡检,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指导施工单位,优化设计细节。毕竟景观设计师对空间的想象以及预测会受到各种局限,而亲临现场能够发现新的设计条件,让景观设计图纸得到更好地实施。地产景观设计师在感受现场空间,应注意项目的地形堆坡以及植物配置。地形堆坡是项目施工的基础,设计师需结合现场周边环境,对施工单位初整的地形进行复核提升。植物配置方面,由于植物进场时,不同植物品种形态各异,即使是同种植物之间也无法保证形态冠幅高度完全一致,因此,现场种植效果不能完全表达植物配置图纸所传达的意图。要求景观设计师在绿植施工过程中亲临现场,感受种植效果,必要时现场调整设计方案。

2结语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情景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80-03

[作者简介] 陈小鹏 1976― ,男,江西新余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张波 1970― ,女,吉林敦化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会计,本文通讯作者,联系方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花江校区 管理系11207办公室。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技之长的职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重视实验教学的建立和完善,以职业导向驱动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实现“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产业能力,办社会满意的教育”[1]。

“基础会计学”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此学生步入专业门槛、从事专业工作和研究的公共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经历,刚刚入门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一般都难以理解会计中的专业术语、概念和基本方法。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动手操作来掌握其技能,从功能而言,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本途径。[2]高校在培养方案中,通常借助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来达到技能培养目标。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会计专业实习生存在大量不能找到实习单位的“失习”者,这要求会计专业社会实习教学转为校园“内部化”[2]。

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就“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旨在通过情景式教学法,模拟现实工作的基本环节,营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将实践教学内部化,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情景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与独立学院教学的结合

一 情景式教学法的内涵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 Treicher 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记住听到内容的20%,记住看到内容的30%,记住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记住所说内容的70%,亲身经历可以记住知识的80%,教授他人可以记住知识的90%。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渐渐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情景式教学法又称为情境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声音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感性体验,从而使他们理解抽象知识或掌握复杂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3]这种方法实施的过程如下:

基于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如教学器具、相关知识点的背景素材、案例、图片、视频等,也可以在教学前联系好实地场所,带领学生体验实地场所的情景、操作实际工作的设备,以直观地理解和感悟场景,形成必要的知识镜像。通过教师对知识启发、引申和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找到答案,理解知识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辨的良好习惯。

二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往往是我国高考独木桥上的“战败者”。经过我们的观察总结,独立学院学生在传统考试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持久性弱、学习自律性较差、独立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在传统课堂学习之外表现出兴趣多样性、性格外向化、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强、乐于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文艺特长等优点。

三 情景式教学法与独立学院教学的结合

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以传统教师主讲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效果不理想。采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点在课堂前部分展现,将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由“讲授”的角色变为“教练”的角色,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实际工作等场景,以“动手练”来体会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设置场景、各种角色扮演、实物展示、案例研讨、虚拟工作目标驱动等具有情景式教学法特点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和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四 情景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应用的评价

对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合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系统的结果分析表明,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后,学生对课堂设计的满意度、学习的自觉性、过程的积极性指标上,均比非情景式教学法对照组的评价高。

情景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考核采用非闭卷技能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运用项目组编写的情景式教学实训教材,针对建账、记账、审核、报表编制、装订凭证的等业务单元逐项考核,结果表明,学生对原理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过程参与度方面表现较突出。

三、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法的过程

一 教师“双备”,按教学目标设置情景

情景式教学法脱离不了情景,要求教师教学前结合情景式教学法,对“备学生”和“备课”的“双备”要求做好情景设置。此类情景包括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场所、人物、事件、器具等。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适合的教学场地、案例、故事、PPT素材、教学器具、人物、角色等。针对“基础会计学”教学,教师所展现的情景要能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社会新闻事件、案例、道具、人物角色设计等,在课堂前部分进行背景的铺垫,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记账方法”定义和分类为例,通过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目的是归纳出记账方法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交易和事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的含义和差别。具体过程如下:

1.情景设置一。课前联系某学生由其准备家庭某月份日常开支记录情况,或由学生准备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开支记录。

步骤一 教师请学生介绍其家庭或其个人某月一定时期收支的记账情况,展示记账用的实物及具体内容。假设,学生甲提出其个人9月1日―9月10日的收支记录为:收到父母给的学费5000元,生活费2000元,学费5000全部交给了学校,饭卡充值了500元,买东西花费了400元,截至9月10日,学生甲的银行卡里有1000元,手中有现金100元。

步骤二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甲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甲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有哪些元素?这个方法有什么特点?

步骤三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记账方法的概念,即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与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方式。

2.情景设置二。教师请学生都拿出手机,现场上网下载一个记账手机APP,要求学生就“步骤一”中的日常开支在手机上进行记录。

步骤四 教师提出问题:使用时兴的网络记账手机APP和学生甲个人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二者都是一种记账方法,只是采用的介质和工具不同。

步骤五 教师进一步总结:上述记账方法仅设置了部分账户,反映了该学生收到款项和开支款项的交易,该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即通过设置部分账户,记录交易涉及的资金变化的一个方面。

3.情景设置三。在学生甲前述的基础上,假设9月10日,学生甲从银行ATM上取款200元,准备9月11日交班费。

步骤六 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这笔业务,需要记账吗?引导学生讨论该业务的性质,并归纳得出“交易”“事项”的概念和区别:“交易”与“事项”都是“经济业务”,但“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如购买产品、销售产品等。“事项”范围更广泛,“事项”不仅指发生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像“交易”,也发生在一个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如企业的生产车间到仓库领用原材料等。“事项”包括了“交易”,“交易”只是会计主体的一种外部“事项”。

步骤七 教师提问:会计记账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还是“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易”和“事项”是否该记账。教师总结:如果仅记录“交易”不记录“事项”,则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信息不完整,所以会计应该记账的业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

步骤八 教师归纳:针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事项,需要记账。继续提问:如通过前述的记账方法,应该如何记账呢?教师引导学生在纸面或手机APP上进行操作,并当场展示其操作结果供学生讨论。

步骤九 教师在前述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复式记账法”的做法,引导学生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做比较。教师最后总结:复式记账法是对一笔“交易”或“事项”涉及资金变化的两个方面进行记录,不仅对外的“交易”需要记录,对内的“事项”也需要记录,而且可以根据记录检验其正确性。

4.情景设置四。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由纸质记账凭证记录的会计分录和账簿记录,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教师介绍:今后会计的工作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录“经济业务”,这是会计记账的主要“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会计核算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

三 教师归纳知识点

教师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对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阐述“记账方法”“交易”“事项”“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并比较“交易”和“事项”的差别,归纳会计记账工作需要记录“交易”和“事项”的要求,对比“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得出二者的优缺点。

四、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 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情景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它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方法而偏离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情景营造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并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情景选择需要和课程知识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知识的递进关系,得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理解。

二 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带着“真情”去营造场景

要实现情景式教学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带着“真情”对待课堂。教师在课外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和准备,细心留意身边的素材,有针对性地探寻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做法。掌握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点精心运用素材、场地,将热点、兴趣等融入到情景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 改善教学条件以适应情景式教学法的需要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首先需要将大班教学分散成小班制,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次,为展示会计工作需要的场景和实物资料,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第三,为便于学生校内操作,可运用模拟工作场景开展教学,这需要有全套会计工作业务所需的实物资料、器具和财务教学软件做配套。最后,为更加贴近真实工作情景,可以穿插着将一些教学场所安排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校内公司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的会计工作场所。

四 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定位为“教练”

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讲授”转向“教练”的角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上的具体做法,还需要结合知识点营造情景,掌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技能,掌控课程整体进度与知识衔接的关系,是兼作“导演”和“演员”于一体的“教练”。教师的“教练”角色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但又不能失去指导作用,以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 要兼顾课堂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在传统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的授课模式下,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一个整体班级,教学的效率较高。但在情景式教学方法下,教师预设的情景为各种理论和因素提供了共处的空间,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情景分析的不确定性。[2]这需要教师在情景预设之前,较充分的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外延,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广泛的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对学生分析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反馈信息,把握课堂的进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兼顾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我所理解的本科应用型转型[EB/OL]. 2014-04-28 ..

[2] 帅先富.会计专业全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0 3 :111-112.

交通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5篇

景观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长期以来,桥梁设计总是优先考虑功能性,以满足设计条件的工程构造设计为主,常常由于工期紧、经费少的困扰、行政命令的干涉、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少考虑立交桥景观问题。即使考虑,也只是附带一下或者只考虑附属结构部分或表面的装饰。对景观设计本质理解不够,难以作出全面的综合性考虑,更不要说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景观设计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对这类公共建筑的适用性、文化性、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景观设计愈来愈受到重视。事实上,在规划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要同时对功能和视觉方面的造型进行考虑了。而且,景观设计应贯穿于构造设计的全过程,也就是说,跨高速分离式立交桥的设计是构造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综合,两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技术、经济、美观的完美体现。还需要指出的是,一座重要的跨高速立交桥的设计要在结构技术和美学方面取得成功,要走社会化竞争的道路,通过公开的方案投标与比选,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景观设计实施

如前所述,桥梁这类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物,将形成永久性的人文景观,影响甚远,利害关系复杂,因而在桥梁景观设计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根据桥梁美学设计的原则,周密而科学地进行景观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立交桥建设的突飞猛进,这一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而贯彻景观设计始终的关键问题是,景观设计方针的确定。所谓景观设计方针是指,在对建桥要求与目的、桥位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原有的环境景观等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建桥指导方针与目标,即建一座什么规模、什么形态、什么风格的桥梁?它与周围环境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而建成后的新景观是否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桥梁景观建设是一个新兴建设项目,过去一直附属于桥梁结构设计,目前还没有可供遵循的建设法规和设计程序。近年来,桥梁景观建设项目增多,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桥梁景观设计流程。该程序与现行基本建设工程采用的三阶段设计程序相似,但由于景观设计的特殊性,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事实上,跨高速分离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可以与之呼应,区别是建设单位在景观设计中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明确景观建设方针、目标、原则以及具体范围和项目。从根本上说,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满通功能,因此工程建设必须遵照国家制定的法规和程序来进行。相对而言,桥梁景观建设只能依托工程建设开展的桥梁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的深度、范围、项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比选性,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建设要求和财力,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适当增减。在此前提下,景观设计单位只能在建设单位提出的方针、目标、原则下进行审美创造,否则,所完成的设计方案将无法实现。所以,景观设计单位在接受任务之后,应先制定景观设计大纲,报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开始方案设计。

(2)对立交桥的景观设计应对桥型审美特征进行分析论证,阐述景观设计艺术风格及表现方法、景观设计项目和预期达到的审美效果。大纲报送建设单位批准,得到结构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在桥位周边环境调查中,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桥位周边气候、地形地物特点、珍稀动植物及地矿资源、建设规划等。这是涂装色彩设计、灯饰设计,特别是周边景观设计所必需的前期工作。

(3)建设单位掌握景观设计方案的最终审定权。景观建设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建设单位投入巨资进行景观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建设单位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建筑专家、美学家、桥梁专家、环保专家、社会各界代表参加方案审查。重大决策,如桥型方案、涂装色彩方案、夜景方案等还须报请政府机构审定。协调桥梁结构设计单位与桥梁景观设计单位的关系。在选择桥型方案时,建设单位应把景观设计单位提出的艺术造型方案送达结构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分析,并把共同审定的桥型方案纳入施工图设计。

(4)景观设计预想方案是实施设计大纲的结果,也是开展初步设计的基础。景观设计单位至少应提出两个艺术造型方案、色彩设计方案、灯饰夜景方案、周边景观设计方案,并把这些方案及相关的景观效果说明,一并提交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景观评审专家组进行审查。

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