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经验与借鉴

90年代,为保证德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开始向欧美国家取经,开始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监督模式——教育评估。

1.德国高等教育的评估模式

1.1宗旨和目标

德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大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围绕这一宗旨,德国高等教育评估也制定了相应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1)真实反映各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以方便国家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对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科机构等进行评估分析,为高校的管理层和院系领导做出决策、制定发展计划提供信息源。

(3)使高校找准定位,充分发挥优势和竞争力,以形成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独到特长。

(4)通过高等教育评估,加强领导层、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高校自治能力的提升和内部自我管理机制的完善。

(5)加强公众对高校的认识,增强家长和学生信任度

1.2评估机构

德国的评估组织不是由州政府或高校直接负责,而是由介于两者之间的评估中介组织来进行的。主要包括:

(1)全国性的半官方评估机构。该类机构主要是指独立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高校,但经费资助来自于政府和基金会的全国性质的教育咨询或协调机构。例如:德国科学议会、德国高等学校校长会议等。

(2)州政府授权的地区性评估机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各州相继成立了地区性评估机构,主要负责对本地区大学进行评估。例如:北威州大学评估中心、下萨克森州大学评估中心等。

(3)各州文教部建立的各类学科委员会及评估小组。例如:1997年,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建立的科研委员会专门负责学科评估工作。①

(4)民间评估组织。1994年北德大学协会建立,它是由汉堡大学、基尔大学、不莱梅大学等六所会员大学自愿组成的地区性评估网络,主要负责对各会员大学的同类专业和课程进行评估。

(5)有国际影响力的纸质媒体,如德国著名周刊《明星》、《明镜》等,如《明星》在1999年开展的“大学测评”活动。

1.3评估内容

就德国高等教育评估总体来看,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1)院系评估。主要包括:院系在整个大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院系发展目标、院系管理情况、院系对外合作情况、院系教学内容、院系教师资格、院系学生考试管理、院系教授教学情况、院系设备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等。②

(2)学科评估。评估内容分为学科教学评估和组织机构评估二个方面。教学评估具体涉及学生学习年限、在校生、毕业生人数、课程数量及类别、图书馆及实验室装备情况等;组织机构评估内容具体包括组织内部的人事、决策、财务管理,机构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校外合作情况以及媒体宣传情况等。

(3)科研评估。主要是对各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进行测评,内容涉及各高校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完成情况;各高校著作、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学术报告会的举办情况;科研机构和研究中心的数量和类别;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的情况以及国际会议的举办情况等。

(4)教授资格评估。德国对教授的任命选拔是非常严格的。按照《高等学校总法》(1976)中规定,教授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大学任教资格,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使学生掌握最新学术走向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

1.4评估方法与过程

在德国,虽然各州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各有特色,但评估的方法与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评估方法主要是自我评估和不自主评估。评估的程序上讲,一次完整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4.1自我评估阶段

自我评估目标定位在被评高校自我分析院系、学科等方面上的优势和不足,是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收集基本资料,为下一步的外部评估做好准备。时间间隔为5-8年一次。自我评估具体执行时,分为准备阶段和评估阶段。

(1)准备阶段。

为促进评估工作第一阶段的顺利开展,评估机构与组织将对被评高校院系进行评估宗旨与方针、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评估方法与程序、评估问卷与内容等方面的全面指导,以使被评学校和院系能够尽快成立内部专家评估小组,有针对性地对高校院系工作进行梳理并专门负责准备、整理评估材料。

(2)评估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校内成立的专家评估小组负责。内部专家评估小组在接受评估机构的指导与帮助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被评院系学科机构组织、教学水平与条件、科研能力、师资队伍、学生能力与就业情况以及院系专业特色、优势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收集整理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估机构评估体系的合理性,根据院系实际修改评估指标,撰写自评报告,最后提交高校、院系和评估机构负责人。

1.4.2外部评估阶段

外部评估由评估机构组织,选取相同或者相近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这些评估专家在学科领域内享有声望,具有丰富的评估经验,更重要的是来自其他州甚至国外,与被评高校院系没有人事上或者业务上的关系。专家组外部评估阶段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准备(一般是6周的时间):评估专家组结合评估机构所给的评估方案和要求,认真阅读院系自评报告,熟悉了解被评院系的基本情况,考虑下一阶段的访谈问题和所需要的评估材料。

(2)同行评估(一般是2天时间):专家组进入高校,采用观察法、个人访谈法、小组讨论法等对被评高校校长、院系领导、内部自评专家小组成员、院系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教师和学生等进行了解、检查和现场评估。

(3)交流讨论:评估专家组就进驻学校现场调查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初步的评估报告,结论和建议,并征求学校、院系对该评估报告的意见,讨论交流以达成共识。

(4)撰写报告:专家评估小组将被评高校自评报告与学校现场评估情况相结合,并参考初步评估报告和被评高校院系的意见,撰写出最终评估报告。此报告可提交政府正式全文公布或者评估机构自行决定公开的内容和方式。

1.4.3评估报告执行阶段(时间一般为2-3年)

前两个阶段的评估结束后,被评院系应根据评估报告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和实施措施,并与学校签订改进协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院系整改责任和协议内容,最后撰写执行报告提交学校。

1.4.4后继性评估(时间为5-8年)

院系提交评估结果执行报告后,学校根据院系整改和执行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或申请评估机构进行新一轮评估。相比外部评估阶段,它的时间要短、成本要低、程序要简单,主要目的是检查院系整改和执行评估报告的效果和情况。

2.德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模式的特征与借鉴

尽管德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仍在完善与探索中,但其评估目标与标准、评估机构、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执行等方面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1评估目标与标准的适应性和特色性

欧洲许多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都遵循目标适应性原则,德国也不例外。它在具体评估高校院系时,会根据院系的特色,参考院系意见,对评估标准进行修改。这样为德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学科专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引导。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实行自上而下的评估,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评估所有被评高校,重视共性的要求却忽略了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多地区、多类型、多层次大学的实际发展需求。我们应借鉴德国经验,在评估目标与标准的制定上遵循适应性原则。

2.2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德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属于社会中介组织,独立于政府和高校之外,有利于保证评估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依赖于政府,由政府组织,具有强烈的行政导向性,这使高校疲于应付,评估结果缺乏真实性。我们应加强第三方评估机构和高校质量认证主体的建设,做到评估主体去官僚化、行政化,它既可以接受政府委托对高校进行评估,引导高校发展方向,也可以接受高校委托,对高校内部进行评估,以加强高校内涵建设,保证评估的专业性和指导性。

2.3内外部评估的有机结合性

德国高等教育评估是以内部评估为基础,外部评估为补充,内外部评估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提高被评高校自我管理能力和教学科研质量目标的一种模式。从评估开始时,评估机构就与被评高校院系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使高校明确评估的目的,积极主动展开内部评估,为外部评估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两者有机结合,保证评估目标不偏不倚。③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行政化和官方色彩浓厚,评估机构与被评高校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缺乏沟通交流。高校在不明确评估宗旨与目标的情况下,承受上级评估的压力,只能被动应付准备评估材料,偏离了评估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因此,我国政府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高校内部评估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明确评估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评估,以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宗旨和目的。

2.4评估专家结构的专业性和合理性

评估专家的来源结构、素质和权威性是评估中的关键所在,其人员组成体现着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德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对专家们的选择是非常慎重和严格的。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中专家的选择机制是不合理的,专家多来自政府部门和部属高校,来源范围窄;缺乏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中的权威性人物;专家们评估经验缺乏,很多都是第一次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出现很多专家来自被评高校的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专家评估小组的专业性及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应建立合理的专家选拔机制,确保评估专家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性。

2.5评估结果执行的有效性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2篇

口译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本文根据对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科翻译专业的口译质量评估的基本要素,详细介绍了即将出台的新国标中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参考国际做法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该阶段的口译教学评估的基础要素,即评估的时间、目的、类型和评估的客体。为评估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提高翻译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新国标;口译教学评估;评估基本要素

口译质量评估根据评估的目的可划分为三个领域,即面向教学的口译教学评估、面向职业的口译职业评估和面向研究的口译研究评估。口译教学评估是高等院校评价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评估的内容、模式、方法等都取决于不同层次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阶段性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等。最新的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中指出,翻译本科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国际交流、语言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具体而言,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初步掌握并运用翻译技术和工具,了解语言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和翻译行业的运作流程,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翻译、跨文化交流、语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新国标中还指出,教学质量评价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评价目的,以国家标准为评价制度,且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详见表1)。

新国标的制定和出台为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评估提出了新要求,评估体系的构建应以新国标为指导方针,评估各项工作的开展应紧扣新国标的要求,同时参考国际上较成熟评估模式,明确口译教学评估的时间、目的和类型,以及不同评估阶段的评估客体,形成操作规范。规范化、标准化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能够直观、客观、科学地反应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口译教学评估的目的和评估时间

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将测试分为,课程/成绩测试(achievementtest),用于检查、了解某一阶段内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情况,评估学员的学业情况;诊断测试(diagnostictest),用于发现学员在哪些方面犯错并找出补救办法;水平测试(proficiencytest),用于测量学员或译员的口译实践能力,即评定考生是否达到某一水平,能否胜任口译任务或口译工作;潜能测试(aptitudetest),用于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学习口译并成为一名译员的基本素质和天赋;编班测试(placementtest)用于将学生区分开来,编入适合他们能力和水平的班次,接受相应的培训(Bachman,1990)。评估的目的和时间决定评估的类型(见表2)。

二、评估时间和评估客体

1.入学评估入学评估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译员的潜质的潜能性评估。巴黎高翻学院选择口译学员的标准:自身品质,能否学会有关技能;语言知识水平,包括外语和母语的水平;成为译员的天赋能力。同时学生应具有较好的自然品质,即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口译能力,即理解原文、用译语表述的能力、快速分析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入学考试就是要发现学生以上的潜在能力,确定学员通过学习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的译员。除天赋能力外,学员还应具有丰富的专题知识和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欧洲会议口译硕士”项目通过筛选性的入学考试选拔学员。对报考学员资质有如下要求:学员必须有大学本科学位;在广泛领域和各种语域中A语的水平出色,工作语言(B语和/或C语)掌握良好;国际事务知识面宽广,并通晓工作语言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具有良好的专注力、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学习动力强;能从事有压力的工作;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上评估的客体主要包括学生的双语语言能力、双语理解能力、译语表达能力、百科知识,以及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方向的“入学评估”一般指口笔译的分流评估或核心口译课程为筛选学生进行的口译的潜能评估。翻译本科阶段的“入学评估”可参考以上做法,以新国标为指导,从学生的该阶段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认知能力出发设计评估,检验学生的双语语言基本功、笔译和口译基本功、百科知识、生理和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是否具备成为口译员的潜能。入学评估的评估客体基本包括以下内容(见表3)。

2.阶段性评估阶段性评估是指形成性评估,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中,评估学生的口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习得和培养是否达到了阶段性要求,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考察和评估。新国标指出,翻译本科专业的核心口译课程包括联络口译、交替口译和专题口译。教师可根据口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在课堂、期中和期末对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应紧扣教学大纲,试题的题型、长度和难度应符合该阶段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情况。阶段性评估也可采用档案式评估,以课程为单位,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对口译综合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纪录、调查和研究,记录学生哪些指标表现较好、哪些指标较差。经过长期跟踪,学生能够系统地、科学地提高口译各项技能,并注重各技能之间的衔接与配合。评估的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4)。阶段性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习得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能力短板,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口译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阶段性评估的成绩可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占期末成绩一定的比例,避免期末考试“一次定成败”。阶段性评估能够更为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口译成绩,使学生有机会及时纠正不足,调整学习方法,达到课程要求,培养学习兴趣。

3.结业评估结业评估属于终结性评估,直接对接职业标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水平,是否具备职业要求的译员能力。翻译本科专业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联络口译和交替口译工作。一般来说,硕士阶段学习结束时的考试包括一系列的交传和同传,学生的考试表现能够证明他们很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主考官应明确回答“能否让这个学生在职业译员经常工作的会议中去做交传或同传”这个问题。毕业考试旨在考察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对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个别错误。毕业考试应能说明考生是否具有作为译员的能力。“欧洲会议口译硕士”的学员完成一年学习后,必须通过毕业水平考试才能取得学位。毕业考试主要测试学员的译入语水平、源语理解能力以及各门口译课程教授的口译技能掌握情况,学员只有在考试中展示出足以成为职业译员的水平方可通过。那么,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方向学生的结业评估应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一般难度,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联络口译和交替传译工作?重点测试评估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表5)。

三、结语

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教学评估应以教学质量的新国标为导向,以教学目标为标准,综合评估学生的口译能力。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口译教学评估可分为入学评估、阶段性评估和结业评估三个阶段,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阶段性教学要求,反馈教学质量,完成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三个阶段的评估目标不同,类型不同、评估的客体也不尽相同。入学评估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口译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估一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其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学期内课程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了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职业能力等;结业评估衡量的是学生是否达到本科翻译专业的总体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评估的学生应基本达到口译译员的职业要求,能够胜任一般难度的联络口译和交替口译工作。口译教学评估基本要素的确立,为评估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评估模式构建工作的进步一开展提供了前提。

参考文献:

[1]BachmanL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M].Kent,Ohio:TheKentStateUniversityPress,1990.

[2]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王斌华,穆雷.国外专业口译教学的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翻译专业办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2(5).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87

1 前言

资产评估本质上讲是为特定评估目的,依照相应的程序法规,由专业评估人员使用专门方法,对特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行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我国近些年的重大产权交易不断出现。但我国大多数从业人员未接受系统专业的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这导致了我国资产评估队伍学历低、理论水平较贫乏、专业性较差的现象,一定程度影响我国资产评估结论的质量,阻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进步发展。因此,加快我国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首要课题。

2 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资产评估的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资产评估课程体系的前提是明确其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优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1 扎实的基础课程

资产评估属于一门集综合性、基础性、交叉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其运用需要大量知识积累。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的前提是构建坚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平台,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满足资产评估专业的多学科性。

2.2 较强的实践能力

资产评估是一项具有较强实务性与技术性的服务,其特定决定了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应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资产评估人员是否合格可通过实践能力的强弱来体现,通过资产评估系统理论学习,学生应掌握的时间能力主要包括:独立学习、操作、思考和自我检查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熟练的口语与阅读能力;运用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的能力等。

2.3 高尚的职业素养

资产评估具有公正性、准确性、专业性的行业特点,因此评估人员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素质与执业技能,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能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评估准则做到公正、独立、客观地执业,以独立的第三方角度维护各方当事人利益与合法权益。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应将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外在教育将职业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4 优异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前提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对个体行为进行的概括,同时还是对通识类、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资产评估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资产评估准则,才可满足资产评估行业对人才的需要。若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会导致毕业生无法进入评估行业。所以,高等教育的重点是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加职业素养。

3 中国资产评估专业课程定位

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对专业进行定位,以使资产评估专业有别于其他关联专业。依照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资产评估专业是以会计学为核心基础,结合经管精髓、文理科交融的综合性学科;同时,需要多门学科理论做基础,高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的专业。

3.1 会计学作为核心基础

资产评估的最初设立目的是为会计人员提供计价的依据,因此资产评估与会计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虽已从会计行业脱离成为独立的分支,但会计仍在评估结果与评估依据中起到重要的反映作用。所以,从科学角度着眼于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和审计等专业均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

3.2 文理工知识相互交融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业务不断宽泛,涉及到建筑工程、房地产、机械设备、珠宝文物、无形资产等多个领域。因此,资产评估的学科建设应建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经管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三者间相互交融配合,构建文(为何做)、理(依据什么来做)、工(如何做)互相渗透的课程体系。

3.3 实现课程经管融合

资产评估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知识范围涉及经济、税收、管理、统计和金融等学科。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学的发展建设影响着资产评估的理论建设和发展,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资产评估是反映公共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否被有效配置的一面镜子;同时,资产评估结果与管理学科交融。

4 资产评估课程体系构建

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4.1 资产评估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指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渐向高层研究的提高过程,而资产评估的专业问题也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以掌握基础作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所必备的自然科学、哲学、工具方法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体能教育、道德教育、艺术素养。

4.2 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简历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时,笔者认为应改变传统学科设置方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将跨学科课程纳入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中。采用重组、整合的观点来构建课程体系,可强化各学科知识的交融,最终达到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熟练运用。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和市场营销学等。

4.3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宽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则注重学生的深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资产评估专业教学计划中和核心部分,也是资产评估专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基础。资产评估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原理、审计学、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国际评估准则(双语)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4.4 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为体现模块灵活设置原理,本专业应设置较多专业选修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由性”与“个性化”发展。因此,促进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得到发挥,既提升专业能力,又满足了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要。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财政学、工程经济学、机械与工程识图、有资产管理、房地产评估、财务报告分析、评估师职业规范和珠宝收藏品评估等课程。为适应市场的灵活需求,专业选修课是就业性课程的体现,可供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现不同就业方向的特征。

4.5 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资产评估作为一个综合性强、专业性高的服务活动,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在课程设置中,高校应注重资产评估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立足于现实问题,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探索式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评估理论为依据解决实际评估问题;高校应建设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

5 结语

笔者认为,我国资产评估教育应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而非终极教育。所以,各大高校应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社会需求和评估行业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在规划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控制总课时数;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掌握“做人”的基础教育。

总之,资产评估专业的n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动态工程,需要不断的构建与完善,任重而道远。笔者在此仅对其体系构建进行初探,仍需要今后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玄永生,王建中.中外资产评估准则发展之比较[J].财会月刊,2011,(03).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人才;资产评估人才培养

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标志”,将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平台效应交相辉映,使广西正面临着多重机遇叠加的发展机遇。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企业间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资产抵押等经济行为越来越频繁,对资产评估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广西由于历史等原因,原有的资产评估人员数量和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新需要。因此,进行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人才需求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广西资产评估行业人才培养现状

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队伍素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也不乏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精的优秀人才。但从总体看,这支队伍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资产评估师人才数量少、学历低。至2008年2月,广西注册资产评估师只有438名,与全国将近26,000名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相比,仅占1.67%,与广西的经济规模相比是不适应的,也不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广西注册资产评估师中51%是大专及以下学历,本科学历占47%,硕士只有2人,远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地的资产评估师学历水平。目前,广西资产评估行业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尤其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稀缺。

(二)广西资产评估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开设资产评估专业的广西高校只有广西财经学院一所院校,2008年才开始招生。这种情况制约了评估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不利于高素质评估专业队伍的建设,也不利于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不完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其在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作为一名优秀的资产评估师则需要具备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培养和发现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而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作为发现人才的主渠道,其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当前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存在着一些问题,形成了“有评估经验的,不会考试;会考试的,无评估经验”现象。前者多指从事评估业务的人员,因年龄、专业、应试经验等原因很难取得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后者多指毕业后从事评估行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虽欠缺评估工作经验,但有丰富的考试经验和应试能力,再加之年轻、记忆力强等因素,考起来得心应手,通过率较高。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经验无疑是最重要的,而实行面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点。

(四)后续教育不规范。广西的资产评估作为一种新生的基础性中介服务行业,更需要注册资产评估师不断更新知识、调整偏差,以适应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后续教育培训来实现这一目标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但是,当前的广西资产评估师行业后续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需解决的问题:1、部分人员对后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注册资产评估师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培训的作用。因为培训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所以有的评估机构只有当业务闲暇时才做培训,有的只是在形式上做做样子而已;2、管理不到位,仍然存在培不培训一个样,照样能通过年检的个别现象;3、培训内容不尽合理,针对性不强。有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是新注册的,有的已工作多年,他们的执业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同一内容的培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4、培训方式还不够灵活。“填鸭式”的满膛灌还是主要方式。有的教师讲课呆板,不活泼,不能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学的很累,培训效果不高。

二、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作为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人才,首先要具备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及时地把握时代和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作为一名公正独立的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人员,要具有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动向及趋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理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把握重大资产评估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原则和理念,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要陷于具体事务中。

(二)较高的外语能力。由于北部湾经济圈主要是扩大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需要能够迅速了解东盟各国情况的资产评估人员,因此资产评估人员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还应掌握一门小语种,听说读写应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只有这样,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资产评估人员才能读懂所交易国的文件内容,并能看懂与运用所交易国的资产评估准则,便于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三)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资产评估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的行业。随着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新的评估业务的出现,评估服务领域从广西扩展到整个东盟地区,对评估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估师应具有不断钻研、创新的精神,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还应不断扩展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业判断、综合协调和风险控制等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评估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要重视研究问题,针对新的评估业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办法。

(四)熟练掌握和运用与资产评估相关的法规及北部湾经济区周边国家资产评估标准的能力。作为资产评估人员,要熟悉和精通与资产评估相关的各类法规、依法办事,要理解相关法规的精髓,自觉抵御和坚决杜绝违法乃至犯罪行为,要正确处理好和维护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同时,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国际贸易往来、国际投融资等经济交往日益增多,这就要求资产评估人员不但要熟练运用国内资产评估标准,而且要熟悉和了解国际及周边国家的资产评估标准,运用这些标准正确处理在国内、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资产评估事项,正确维护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

转贴于

三、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思路

(一)创新考试制度。为了使资格考试评价与择优功能发挥最佳,应在适应广西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尤其是美国与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评估师资格考试制度,创新评估师资格考试制度。在现有的会员管理制度之下,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应采用双重考试制度。第一个层次对评估专业基础知识、评估学科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评估基本理论、评估基本技能与职业道德进行测试。这一层次命题偏重于对考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并控制试题难度不偏高,而且稳定;第二个层次侧重专业知识的考核,该层次命题偏重于各专业人才的选拔,难度稳定而偏高。采用双重考试制度不仅可以提高评估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更有助于评估各专业选拔高层次的评估人才。

(二)加快发展评估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评估后备人才需要资产评估高等教育。但目前广西资产评估高等教育仍不完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等等。为了达到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要求,应加快发展资产评估高等教育。

1、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而目前广西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故此,要加强对评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在完善课程体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课程设置原则以及评估人员素质的培养过程和评估行业的特点,既要尊重课程设置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资产评佑行业人才的自身特点。因此,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道德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专题。

2、师资队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的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组建评估培训师资库,吸收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的专家作为评估培训的师资力量,也可以组织高校教师通过外出进修和事务所实践等方式强化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经验。

3、完善培养层次。目前,我国已将资产评估专业纳入高等教育学科目录,但目前人才培养层次还不完善,主要以本科和专科教育为主,远不能适应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和培养资产评估高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在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院校中设立注册资产评估师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高素质的、高层次的资产评估人才,最终形成专科、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层次的资产评估高等教育。

(三)加强评估后续教育。为了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后续教育质量,需要完善培训制度,通过更新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加快培训教材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建立科学的后续教育激励机制等措施,使得后续教育有效、实用。只有通过后续教育使评估人员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新的评估制度和准则,才能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知识素质和执业水平。

(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了达到培养北部湾经济区评估行业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目标,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1、开办行业在职学位教育。广西评估协会和评估机构要加强与有实力、有资格的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办注册资产评估师专业方向的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班和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班。注册资产评估师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系统学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管理和专业课程,同时结合行业特点,增设有助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等具有人文化的课程,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资产评估事务所管理人才。

2、进行校企结合办学。校企结合办学的途径主要有建立资产评估学科建设基地,它是加强行业与高校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加快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推动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通过高校的科学研究和行业业务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行业科学、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也可以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比如,在2009年5月11日广西资产评估协会与广西财经学院举行合作共建“广西资产评估学科建设基地”暨“广西资产评估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这是促进广西资产评估事业发展、建立资产评估专业人才高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高、业务精”资产评估人才的有益尝试。

3、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首先,加强与境外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借助境外资产评估机构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支持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取得境外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进而使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能够承办国际评估业务、取得国际认同;其次,加强与国外评估行业组织及相关国际组织建立正常的合作和交流关系,每年选出一批优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和评估事务所高级管理人员,到境外考察、研修,提升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楠,于金龙.资产评估本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李珍,王淑珍.中国资产评估师专业胜任能力探讨[J].财会通讯,2008.7.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5篇

她就是重庆联交所知识产权交易分所所长、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杨帆。

梦想

2006年,德国哈根大学,博士答辩现场。

杨帆做完博士论文答辩,评委齐齐亮出最高分。

杨帆获得哈根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成为该校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学生。而就在半年前,她刚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

因为成绩优异,杨帆顺理成章成为哈根大学终身研究员,这意味着她拥有了一个永久职位,这是很多留学生梦寐以求的。

在德国任研究员期间,杨帆积极推动中德科技合作,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Edu-Sharing,如今已在中德两国教育系统广泛应用。

2009年10月,杨帆回到重庆探亲,并应潘复生院长之邀,参观了才组建不久的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潘复生和党委书记皮晓青真诚邀请杨帆来重科院,牵头组建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

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就是进行技术转移服务,简单说,就是为企业找项目,为专利找资金。

“作为研究人员,我最明白研究人员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人能用我们的技术,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产生商业价值,让更多的人受益。做技术评估和转移服务,可以帮跟我一样的研究人员实现自己的梦想。”杨帆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梦想是如此的近。

可是,当杨帆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招来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反对。

“你都是德国哈根大学终身研究员了,放弃太可惜了。”

“即使回国发展,也不一定选重庆,重庆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

大家都劝杨帆莫做傻事。

杨帆却有自己的考虑。“在国外,虽然也做了不少项目,但一直没有一个能涵盖专家资源、技术资源、智力资源的共享平台,更别说包括学术、社会、检测、服务这样一个交易的平台,而重科院现在可以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带领一个团队去奋斗,去为更多人圆梦。”杨帆说,“更何况,我是重庆人,重庆需要我,我没有理由拒绝。”

就这样,怀着帮助更多人圆梦的梦想,杨帆下定了决心。2010年,杨帆作为重庆“百人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的一员,被引进到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担任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

搭台

2010年1月,一则有关专利转化的消息引起了杨帆的注意:“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达200万人以上,专利申请受理总数突破500万件,增长的速度居世界前列,但我国拥有的专利技术转化率却不足1%。”

1%意味着什么?意味着99%的专利都没有产生效益。

看了这条消息,杨帆心里有些痛。从事研究多年,她深知科研工作的艰辛,更能体会研究成果被埋没的无奈。

重科院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它的技术来源和企业来源都没有问题。但是,一边是企业拿着钱不知道往哪里投,一边是不少专利迫切期待能实现产业化,却找不到资金。

问题出在哪里?

夜晚,台灯下,杨帆在企业和专利之间重重地打上两个问号。

“信息不对称。”不管是企业还是专利拥有者,都不知道对方的需求,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北京、上海是怎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呢?”杨帆决定先作一番调研。可是,调研的结果却让她有些失望。很多地方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做的工作无非两个方面:建所谓的科技地产,也就是孵化园,让企业入驻;为企业包装项目,申请项目基金。这两种方法并没有解决技术转移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管啥子信息对称不对称嘛,你先要站稳脚。这两种方法比较成熟,也能带来效益,你照着搞就行了。”有人对杨帆说。

“不行,我是学信息工程的,不是搞地产的,更不是搞包装的。”杨帆固执地摇摇头,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找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一天,杨帆无意中点开淘宝网。

“既然可以在网上开店卖东西,那可不可以在网上开店卖知识产权呢?这样大家都能看得见,不就解决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想到这里,杨帆有点兴奋起来:“既然开网站卖知识产权,不如就将网站取名为易智网。”

杨帆的想法引起同事的热烈讨论。

“人们在网上买东西,一般都要看详细的介绍。知识产权这玩意儿,光看卖家的介绍恐怕不够哦!”中心技术评估部部长高超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对头,专利这个东西,买家无法比较,如果要买,肯定想知道这个技术够不够先进,市场潜力好不好,到底值多少钱。”

“这就需要一个评估机构,对专利进行客观评估,引导投标,保证成功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步一步地勾画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框架。

“现在有没有可以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评估的机构?”杨帆问。

如果有,由重科院牵头,这个平台很快就能变为现实。

“国家倒是有评估中心,但主要是对大型项目做决策支持,基本不管个人专利。”

“个人专利一般都通过鉴定中心认证,也就国际领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先进四个标准,没什么意义。因为,即使达到国际领先标准,也并不意味它能顺利进行转化,实现产业化。”

讨论戛然而止。技术评估成了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拦路虎”。

“没有现成的,我们自己研究。”杨帆斩钉截铁地说。

经过研究,杨帆发现,技术评估系统有两个难点需要解决:一是评什么,二是谁来评。

杨帆带领大家从每一个技术问题入手,广泛联系专家,一项一项分析评估要点,最后制订了技术评判标准。

维持技术评估的运作,需要强大的专家团队。除了专家,能不能引进企业家?

杨帆通过协会的引荐,找到一些企业家。可一听明来意,企业家纷纷摇头拒绝。

困难面前,杨帆没有打退堂鼓。她改变操作方式,提出在具体项目评估中邀请企业家参与。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对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又引起业内专家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如今我们已经评估了上百个技术项目,有一些公司成功转化了相关技术,产生间接效益8000余万元。”中心科技发展部部长张鹏说。

强强联合

2012年,易智网的技术转移服务创造了5000万元交易额。但在易智网技术服务交易中,完成交易的方式主要还是在线下,线上交易的并不多。这主要与知识产权交易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交易额有关。

如何让知识产权交易更便捷、更安全、更大众化?重庆联交所这一平台吸引了杨帆的目光。

重庆联交所是国资委指定的进行股权、物权、知识产权交易的平台,虽然它一直在打造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缺乏评估系统、技术来源和企业渠道,而这正是重科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的强项;重庆联交所具备的“互联网竞价交易系统”和“联付通第三方结算系统”,恰恰是易智网所需要的。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专业评估;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06-02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business processes of the internal undergraduate assessment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Using PHP programming language, combined with MySQ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object-oriented design method to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Make the evaluation work can be standardized and efficient,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s internal teaching basic state database.

Key words:the undergraduate assess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专业作为高校的基本办学单元,专业的办学质量及建设成效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可以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发现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为遴选学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推进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奠定基础。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同时,文件也提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当前,各高校已将校内本科专业评估作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专业评估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取传统的人工评估方式,必然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造成专业评估成本过高,同时专业评估还受时间、地点的限制[1]。在本研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校内本科专业评估信息系统,以便能规范高效地对专业建设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评估与反馈等功能化处理。

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 系统功能模块

专业评估信息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各院系共建共享的一个信息平台,涉及用户多、数据量大。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可扩展性、高性能、安全性等因素[2]。系统设计采用基于Web服务的B/S体系结构。由于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有较大差异,且评估测评重点也不尽相同,本系统主要依据大理大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及要求进行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由系统管理、专业管理等7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1.2 系统业务流程

为保证专业评估信息系统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用户分为管理员账号、填报账号、查阅帐号三类,其中管理员账号又分为系统管理员和院系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对其他各类用户角色权限、评估专业信息及指标等进行动态调整管理;院系管理员对本院系受评专业填报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打印输出及审核等操作,审核通过后可提交上报数据,如果审核不通过,则填写退回意见并将表格退回给填报用户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核;填报账号依照填写标准录入本专业相关数据,数据可录入可单条或批量导入,还可对数据进行修改、删除、保存及提交审核等权限;评估专家或相关领导等可通过查阅账号查看各类数据及相关统计结果。系统数据的填报、审核、上报流程如图2所示。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数据库设计

通过前期分析调研,本科专业评估内容包括学科平台、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培养质量等6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 33项“主要观测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评价等级分A、B、C、D四级,对应的权重分别为1.0、0.8、0.6、0.4。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评估结论以评分和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中“主要观测点”的等级及其数量予以J定。

专业评估结论为“通过”的认定标准:评分≥75,其中:重要项目C≤2,所有项目D≤1。

专业评估结论为“不通过”的认定标准:评分1,所有项目D>3。

专业评估系统需包含大量的信息,数据多而繁杂。因此,设计满足系统基本需求、规范性好、逻辑性强的数据库尤为重要。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了数据库,主要包括专业评估内容、等级标准及用户角色权限等3大类的若干表,评估内容的等级、标准判定及分数汇总计算主要由存储过程来完成。

2.2 系统实现

系统设计采用B/S架构,程序设计语言使用PHP技术,后台数据库选用MySQL。实现了各类用户的角色权限分配、受评专业信息和评估指标的动态调整管理,以及评估数据的增删改查和打印输出等功能,基本能满足校内本科专业的评估工作。

3 结束语

通过对本科专业评估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实现的研究表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评估可以保证评估工作得以规范、高效的开展,利于评估数据的分析与反馈利用,对高校的专业建设管理、决策参考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红艳.基于WEB的专业评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赤子:上中旬,2015(23):160-162.

[2] 石玉强,胡燕红,张渭.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评估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 软件导刊,2012,11(4):119-120.

[3] 王素琴. 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系统建设与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2):134-135.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7篇

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对比

互认是评估结果的对等。以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为例,从评估组织、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这三要素进行对比,观察中英在工程教育评估上的特点和共性。

(一)评估组织

在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组织是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ationalBoardofCivilEngineeringAccreditation,NBCEA)。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由当时的建设部根据执业注册工程师制度的需要组织实施。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评估工作针对当时的专业定位(即建筑类专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专业向宽口径方向发展,专业定位也拓展为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2004年7月,建设部颁布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给出了评估委员会章程、评估标准、程序等。同时指出,评估委员会由21~27名委员组成,来自高校和工业界的委员各占一半。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工作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AssuranceAgencyforHigherEducation,简称QAA)负责,该机构提出学历与学位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指南等②。专业评估和工程师资质鉴定则统一委托工程师委员会(Engi-neeringCouncil,EC)负责③。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由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师学会组成的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JointBoardofModerators,JBM)组织实施,该委员会由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英国道路工程师学会(IHE)和英国道路与交通学会(CIHT)联合组成④,其成员一半来自高校,另一半来自工业界。

(二)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评估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互认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国在国际互认中,强调对评估内容的实质性等效。在中国,称为评估标准;在英国,称为鉴定标准。中国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标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智育标准,体现了对未来职业注册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教育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评估标准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20个观测点,见表2。英国《高等教育专业鉴定标准》(UKStandardforProfessionalEngineeringCompetence,AccreditationofHigherEducationProgrammes,EngineeringCouncil)是以工程师注册为导向的工科专业共同遵守的鉴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工程学会制订了针对个别专业的鉴定标准,即从工程一般性标准具体落实到个别专业的特殊性标准。表3列出了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鉴定)标准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从表中可知,中英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基本相同。中国更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但在侧重点上,英国的鉴定标准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效,强调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工程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强调了其他通用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国内办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在不同程度上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相应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学习效果考察和学生能力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对学生能力的评估已成为视察重点。

(三)评估程序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程序执行。(1)申请与审核。各学校志愿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报告,每年一次。(2)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对办学状况、办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对评估指标中各项内容进行鉴别并加以说明,以备审核。(3)视察。视察小组由4~6人组成,进校作不多于4天的现场访问。视察小组需会晤教师和学生,访问图书馆、工作室等,查阅考卷,了解评分策略,审查校内质量保证体系,然后写出视察报告。(4)审核与鉴定。根据审核与视察结果得出评估结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有效期和重新申请的期限。(5)申诉与复议。申请学校如对评估结论持有不同意见,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上级主管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复议决定。在英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高等教育专业鉴定》中规定的程序执行,包括提出申请并被接受,初审书面报告,现场访问,鉴定结论———通过或者不通过。鉴定有效期一般为5年,或短于5年,特别是对新专业点。鉴定结论根据鉴定标准得出。与中国不同的是,没有申诉和复议阶段。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

因为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是完全等效的,1998年5月18日中国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分别签署了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⑤⑥。在这两份协议书中,双方认为NBCEA和JBM所使用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大体一致。双方相互承认由中国NBCEA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JBM鉴定通过的土木结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并认为以上学位符合中国结构工程师注册资格,能达到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资格的学术要求。持有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在提出申请成为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或申请成为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时,享有对等地位。该协议书涵盖的专业点包括已被双方各自评估通过的专业点和在今后的评估或再次评估中获得通过的专业点。

上述两个协议的有效期至2003年止。为延续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2011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与英国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的各学会授权的IStructE签署了关于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⑦,延续中英土木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表明中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与英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实质性等效,开启了中国工程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先河。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还得到新加坡承认。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颁布了经专业工程师委员会(ProfessionalEngineersBoard)鉴定的“专业工程师认可资格通告”,该通告于2009年12月30日颁布执行⑧。该通告给出了获得新加坡认可的工程教育专业点,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在此通告中,中国大陆的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共15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获得认可。这表明中国上述15所评估通过的高校与世界上其他知名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新加坡具有同样被认可的专业教育资质。中国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是目前新加坡承认的中国大陆工程教育唯一的专业学位,这再一次表明国内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经率先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

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ccord)⑨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由美国ABET牵头,旨在确认不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等效,从而实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教育相互认证。《华盛顿协议》的意义在于一国的工程教育得到另一国认可,并被另一国注册工程师机构认同为接受过合格专业教育,可申请成为该国注册工程师。《华盛顿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substantial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任何成员在认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政策、过程以及结果都得到其他所有成员的认可。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其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华盛顿协议》每两年联合其他协议成员共同召开国际工程大会,会议期间除交流和讨论有关重要事项外,还讨论有关预备会员和正式会员的吸纳事宜。《华盛顿协议》规定,各申请组织首先被接纳为预备会员,在成为预备会员2年后才能成为正式会员;正式会员对新会员加入拥有一票否决权;递交预备会员申请的时间在每届国际工程大会前6个月;申请时,必须有《华盛顿协议》的一个或多个正式成员作为联系人和辅导者,并在申请中有至少2个《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为申请预备会员组织提名。协议规定任何签约成员必须为本国(地区)政府授权的、独立的、非政府的专业性社团。目前,《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方有15个(表4),中国、印度、泰国等都在积极准备申请加入该组织。中国拟在2013年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较为成熟的工程教育体系,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增加协议在全球的影响力,促进全球工程技术人员流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美国工程教育评估

《华盛顿协议》的发起单位和牵头单位是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中国要加入《华盛顿协议》,首先应了解美国工程教育评估的方式。在美国,专业认证与职业实践、考试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在认证与考试的衔接上,充分认可专业认证的结论,要求申请执业注册的人员必须拥有通过专业认证院校的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背景。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可免除部分基础科目或全部基础科目的考试,而对未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则要求其必备更长年限的工程实践经验。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美国纽约成立的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Engineers’CouncilforPro-fessionalDevelopment,ECPD)。1936年进行了第一次工程专业质量认证,1946年起开始进行工程与技术专业质量认证,1980年,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为了更加突出认证特点和质量,更名为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ABET)。ABET专业认证的对象是工程教育专业,而不是院校,不是系,也不是学位,但前提条件是该专业点所在院校已通过地区的或全国的院校认证机构认证。其原则是各专业点自愿申请。ABET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是5个“告知”:(1)告知考生和家长,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点是符合合格标准的,以便为将来成为工程师作准备;(2)告知各工学院的院长、管理者和教师,如何正确评价专业点的强项和弱点,以及如何改进;(3)告知用人单位,哪些专业点的毕业生为专业执业作好了准备;(4)告知纳税人,清楚他们的钱用在何处;(5)告知公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会为公众安全着想。ABET专业认证标准见表5,共8个方面。ABET专业教育认证结论有9种:(1)下一轮常规认证(有效期6年);(2)需提交中期报告(典型有效期2年);(3)需进行中期访问(典型有效期2年);(4)需陈述弱项理由(典型有效期2年);(5)报告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6)访问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7)陈述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8)不予认证;(9)终止认证(应学校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评估(认证)

建立中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获得工程教育学历的国际互认,是提升中国工程教育整体质量,实现工程教育“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加入《华盛顿协议》,先要经过“预备”阶段,时间一般是2年,然后才可成为正式签约组织。“预备”阶段所需条件:(1)该组织的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与签约组织的认证体系相比,具有概念上的相似性;(2)该组织确实具有潜在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正式签约状态;(3)有关工程教育专业的等效性在批准该组织成为正式签约组织时生效。为此,2007年中国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组织,旨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创造条件。分委会包括机械类、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试点工作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交通运输类、轻工食品类、水利类、环境类、地矿类、安全类等开始。2012年注册成立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以达到《华盛顿协议》对缔约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民间性”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评估标准确定了7个组成部分,见表6。对上述指标逐一判别,指标结果包括:(1)P(Pass):完全达到标准要求;(2)Pc(Pass/Concern):达到标准要求,但有不确定性;(3)Pw(Pass/Weak-ness):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存在不足;(4)F(Fail):未达到标准要求。最终,认证的结论是: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且没有Pw项);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但有Pw项);不通过认证(指标有F项)。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8篇

资产评估学是一门利用经济学等基本原理,以提供交易资产价值尺度和价值信息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手段和执业标准对资产价值进行专业判断并发表专业价值意见,从而为特定交易提供价格决策参考依据的应用型学科。资产评估的学科依据问题,即资产评估究竟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接关系到资产评估学科的理论框架、体系构建与发展方向,因此一直是资产评估理论界普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重点围绕独立学科的界定标准,对资产评估的学科依据进行论证。

一、独立学科的界定标准

对于独立学科的界定标准问题,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探讨。例如,张敏(2000)指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其标志是发现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形成明确的学科目的和独到的研究方法。吴国盛(2002)认为:“一个学科之所以成为学科,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范式”,此种范式有观念层面和社会建制或社会运作层面两种,其中社会建制方面的范式建构,“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会组织和学术会议的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张永和(2005)提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应该有自己的纯粹性或学术根据地。只有学科的纯粹性存在,它才可能有别于其他学科。准确把握自己的研究范围,是学科存在的前提。辰目(2006)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构成,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明确的专业方向。陈江波(2007)认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需要如下几个要素:一是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这门学科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的规律。二是理论体系,即形成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三是研究方法。而保证学科的发展要求有良好的学术梯队、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现代化的实验室与研究基地、科研项目、立足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方向、规范有序的学科管理制度等。郭翠菊(2010)提出:学科独立的标志往往就是作为一门科学诞生的开始,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产生的标志性著作,这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的宣言,如同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宣告其降生一样。

综合上述学者观点,不难看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可能涉及几个方面,即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具有独特的:①研究对象;②研究范围;③研究方法;④学科目标;⑤理论体系;⑥教育体系;⑦课程体系;⑧培养计划;⑨专业方向;⑩学会组织;专业期刊;标志性著作等。其中,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是获得最普遍认同的前提条件,可视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基本前提;而独特的学科目标、理论体系、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培养计划、专业方向、学会组织、专业期刊、标志性著作等是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及的前提条件,可视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一般前提。

二、资产评估的学科依据之基本前提

(一)资产评估学科的研究对象

资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在分析资产运营环境与资产本身特征的基础上,对特定时点及约束条件下的资产价值进行估算,为交易方提供一个基础价格尺度和价值咨询意见。因此,资产评估作为价格发现机制的补充,为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提供支持,是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中介服务业;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评估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可见,资产评估主要回答的就是资产价值“是什么”的问题。而资产评估学科作为应用经济学科中的年轻学科,正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资产估价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学科,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对象涉及资产估价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方方面面,小至资产评估的定义、特征、功能与作用、评估对象、评估目的、价值类型、评估依据等基本理论知识,大至资产评估的实务操作、风险管理、法律责任、职业道德、人才培养与行业管理等。这些独立的、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相关学科无法替代的。

(二)资产评估学科的研究范围

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某一现象领域的事物,有时为几门学科所共同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从不同角度去研究该事物矛盾的不同方面。资产评估作为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与会计、审计、统计、金融等应用经济学科存在部分研究范围的重叠交叉,但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与此同时,在资产评估学科的特定范围之内,还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分支。首先,根据研究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实务研究、管理研究等。其次,根据资产类型和交易类型,可分为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无形资产评估、资源性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资产类评估领域;又分为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税基评估等交易类评估领域。第三,根据资产评估服务的领域,可分为服务于产权市场的资产评估、服务于资本市场的资产评估、服务于会计核算领域的资产评估等。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9篇

澳大利亚目前专业会计人士缺乏,因此,当前澳大利亚政府给予移民澳洲的专业会计人士额外附加分的优惠政策。国内会计人士只要通过CPA、ICAA、NIA澳大利亚会计三大职业评估机构之一评估,便可以递交移民申请。会计专业除了可以获得60分的职业分以外还可以获得澳洲紧缺职业的额外15分加分。这个优惠政策使得会计专业人士移民澳大利亚更加容易。

按照评分标准,徐小姐的职业分为60分,年龄分为25分,雅思成绩为15分,工作经验分为10分,国内本科学位得5分,加上紧缺职业的15分,徐小姐的得分为130分,大大超过澳洲技术移民120分的通过分数。

对于会计类移民的申请者来说,只要通过澳大利亚相关机构的职业评估,就意味着可以成功移民澳洲。

避免在职业评估中“翻船”

澳洲会计类技术移民的难点在于职业评估,这和其他职业的评估有很大不同。申请者的课程描述如何使主审官相信你所接受的大学教育符合澳洲的教育要求并具备为澳洲作出贡献,也是会计类职业评估的最大难点。

尽管不少申请人的自身条件不错,但由于欠缺准备,往往导致翻船。比如有些申请人本身具有中国会计师执照,并且有会计专业学历,然而由于对澳洲会计师的职业评估要求不甚了解,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递交职业评估申请有些申请人具有专科学历,且通过学习获得了函授或业余专升本会计专业学历,但由于对澳洲会计师职业评估的要求不了解,同时对自身条件信心不足,而不敢评估还有一些人拥有海外机构颁发的会计执照,由于在大学所学的科目同澳洲会计专业所设置的科目不同,又不知道对所学科目进行合理解释,这样都会导致评估不顺利。

因此,申请人需找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从各方面靠拢澳洲标准,这样才能使评估顺利通过。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RAE;学科评估;借鉴

一、引言

英国高等学校的科研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被视为是英国最具权威的两大评估之一。RAE每3~5年一次,首次评估始于1986年,已先后进行了5次评估。

RAE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学科作为评估单元。由于高等学校发展历史的不同和整体水平的悬殊,办学又各有特色,因此,以学校为评估单元很难体现公平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的高校科研评估在具体评估操作过程中都是以学科为评估单元,按照各学科科研质量进行排名的,实际上就是学科科研质量评估。

二、RAE评估的基本情况

1.RAE的评估过程

在正式评估前,RAE会在网上公布各高校参评学科所要提交的材料。材料提交完成以后,每个评估委员会按照网上公布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科研质量进行判断,对参评材料的判断要结合科研表现、战略和科研文化等方面的评价。最终,科研评估结果会在网站上公开,既有科研评估的整体评估结果报告,也有按评估单元、参评学校分类的评估结果报告。

2.RAE评估委员会的构成

RAE评估委员会成员来自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不仅包括学术界的专家,还包括一些工商界的代表,尤其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都会邀请社会人士参加。

3.RAE评估指标的构成

RAE的评估指标包括学科研究成果(权重一般为70%);学科研究环境(权重一般为20%);学科名誉指标(权重一般为10%)[1]。根据各学科的自身特点,权重会有所不同。

(1)学科研究成果

学科研究成果指标用来评价学科以往的研究水平。参评学科需要提交学科参评人员5年内发表的四项研究成果,包括专著、编辑的书、专著的部分章节、期刊论文、会议稿、专利申请、软件、外部报告、网络出版物、演讲、设计和展览等。

(2)学科研究环境

学科研究环境指标主要为了评价学科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参评机构需要提交学科的教师、研究生和科研奖学金、科研经费、科研环境、科研战略计划等信息。

a.教师信息;

b.研究生信息;

c.科研奖学金信息;

d.科研经费信息;

e.科研环境、政策、战略信息。

(3)学科名誉指标

学科名誉指标,是指学科同行以及科研成果使用者、企业和其他外部资助者等社会人士对学科名誉的评价。

4.RAE评估结果

评估组成员根据各学科提交的材料,确定各学科机构的科研质量等级,科研质量等级将决定学科的科研拨款系数。RAE的科研质量等级标准如表1所示。评估结果举例如表2所示。

转贴于

三、RAE评估的特点及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1.评估过程的公开性

RAE的各个环节的信息,都可以直接从RAE的网站(rae.ac.uk/)上查阅得到,充分体现了评估的公开性、透明性。在评估前几年,RAE评估机构就会在网上公布各个高校学科所要提交的资料。同时,每个学科的评估委员会也会公布本学科评估的方法和标准。评估结束后,公布每个高校参评学科的得分情况和提交的参评资料。而在我国,对学科质量的评估,除少数有关人员外,社会对整个过程知之甚少。因此,为了保证学科评估的可靠性,我国可以采用一些公开手段,用网上公示的方法,使评估数据信息公开、可查,加强社会监督。

2.评估成员的广泛性

RAE评估组的成员包括学术专家和社会人士。学术专家除了本国的还有很多海外的,在界定5和5这两个等级时,要参考来自非英国科研机构和学者的意见。社会人士参评有利于学术和应用的结合,能够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对学科进行客观评价。英国RAE评估委员会成员的广泛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特点。我国学科评估的专家组成员主要是了解本学科专业国内外发展前沿,能够对被评估的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做出权威分析的国内专家,还没有能力聘请国外的专家和学者,但应当考虑让部分社会人士参评,以促进学术和应用的结合,使学科更好地体现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评估指标的合理性

首先,RAE指标能够更好地体现质量。RAE只要求每人提交四项科研成果,开始注重考察成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其次,RAE评估的指标还反映了学科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RAE通过科研环境和结构、教师政策信息、科研发展战略等指标来科学地反映学科活力和潜力。这些做法对我国也颇具借鉴的价值。我国目前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会误导各学科点的研究人员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比如,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的一级学科选优评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等,这些评估指标基本都是数量和规模指标,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科质量。鉴于此,我国学科评估也可以限制提交科研成果的数量,评估对象可以提交最有代表性或最优秀的成果,在评估中强调在质量基础上的量化。这样就可以克服在评估中出现的数量多而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我国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都忽略了研究活力和研究潜力指标。因此,我国的学科评估指标的选择应适当考虑研究环境、结构、策略和政策等,这样才能够比较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科的实力和潜力。

4.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RAE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我们采用的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而且更侧重于定性评估的方法。我国的评估虽然一直强调定量和定性的结合,但是仍然偏重于定量。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一直是评估中的难题。我们在定量的研究上比较成熟,但对于如何把握质量标准却一直没有办法。但是纯粹的定量的评估方法又不能真正科学地反映科研水平,尤其对文科评估,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1篇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

2 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2.1 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

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2.2 提高科技管理质量和公众的监督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动因

之所以用立法的形式来规定科技评估制度,是因为各国政府在用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科学研究项目的实践中,意识到随着科技发展的复杂化,科技研究活动的规模日益庞大,它需要越来越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需要,他们关心政府的科学研究投资是否与国家目标一致,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在这种背景下,科技评估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成为了制度化、经常性的工作,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1955年日本经济开始起飞时,为了在较少的财政预算下尽可能多提高科研活动的产出,日本政府和企业把科技评估作为管理和推进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情况,开展各种科技评估工作,从而对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科学研究活动日益复杂,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科技评估再次受到日本朝野各界重视。1983年日本政府决定设立部级的科技评估机构,在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设科技评估分会,其职责是对科技振兴调整费资助的项目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估。同时日本政府所制定的r&d评价方法指南也强调通过对r&d内容与工作绩效的恰当评价,建立能够充分发挥研究人员创造能力、开放、灵活和富于竞争性的r&d环境。日本所建立的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使科技评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3 科技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重要保证

充分重视并保证评估质量是各国评估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科技评估能力建设。它包括:

1.制定评估规范。通过多年评估实践,各国的评估机构都建立了专业的评估规范。规范要求:从事评估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对使用数据的可靠性都要经过论证;评估结果的局限性必须加以说明等等。如美国、韩国在科研项目指南的同时对评估的程序、方法和组织都加以说明。

2.人力资源的建设。由于专家评议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科技评估形式,因而各国十分重视专家网络的建立和严格选择专家。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评估机构十分重视的长期任务,加强评估专家与科学家、管理专家的沟通,加强评估领域的国际交流,探索新评估方法,培训评估人员,使评估机构成为一个学习的组织,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3.加强理论研究。对于科技评估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各国进行科技评估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结合科学计量学、经济计量学方法。由于评估对象的复杂性,目前没有哪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一种评估模型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评估对象和特定的评估目标,并各有其优缺点。

2.4 各国间科技评估活动的交流日益密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undp eo)在领导成员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定期地组织或赞助科技评估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在apec成员国中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等活动。

一些非政府的评估协会,也纷纷活跃在科技评估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成立了评估协会。这些协会的成员主要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评估官员、研究机构或大学的专家教授和一些开展评估服务的咨询公司代表组成。比较活跃的组织包括美国评估协会(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澳大利亚评估协会(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他们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并提供相关培训和评估服务,为各国致力于科技评估工作的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办公室的支持。

3 对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借鉴

我国科技评估活动起步晚,始于1994年,它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主要由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以及各个部委的相关部门来承担各自领域的科技评估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有不足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在分析和了解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和经验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

3.1 对科技评估制度给以立法保障

要使科技评估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需要国家在立法上给以保障。目前,科技部颁布了有关科技评估制度的部门法规用以约束科技部系统内的科技评估工作。我国需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立法、提高科技评估立法的层次,使科技评估工作和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的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一部跨部门的法律,使科技评估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3.2 评估过程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国外评估研究和评估实践的经验表明,评估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越大。我国在评估的实践中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在评估时做到:让评估负责者有充分的权力;让评估管理者尽可能向最高管理层次汇报;让评估执行者独立于接受评估的研究单位,最好还能独立于实施评估的机构。以避免干扰,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3.3 加强评估队伍和组织建设

科技评估活动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专业工作,需要有一支长期、稳定、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工作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和部门三级的科技评估组织体系是顺利、高效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组织保障。同时应当优化评估人员的结构,评估人员不能由单一的技术专家和理论学者组成,应当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应注意吸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和未来的使用者广泛磋商,使科技研究与使用紧密结合,不要将研究和产业化脱节。

3.4 加强评估方法的使用研究

目前用于科技评估的方法较多,这些方法互为补充,但是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们经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对于基础研究,同行评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较为适宜的方法,但由于文献计量等定量指标能够为专家进行评议提供数据参考,所以二者也经常结合起来使用,如德国的现场同行评议就经常在较多定量数据的统计基础上进行。

3.5 注重评估资源建设

首先加强评估人力资源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合格的评估专家,发现合适的咨询专家,建立专家资源库。其次加强评估研究资源建设,收集国内外科技评估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出版专业杂志,建立相关的科技评估专业协会和各种数据库。最后加强多层次的评估组织资源建设,综观国外科技评估组织机构的组成情况,一般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大类,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建设和实践刚刚起步,主要是政府组织,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我国的评估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1] mushin le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r&d projects in korean[j].research policy, 1996,(25):805-818.

[2] chubin d e.grants peer review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evaluation review, 1994,(18):20-30.

[3] koftoff r n.evaluating federal r&d in the united states[a].b bozeman j melkers evaluating r&d impacts:methods and practice[c].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3.163-178.

[4] chubin de. hackett edward j. peerless science: peer review and us.science policy[m].albany:new york,state univeristy of new york,press, 1990.

[5] robert  mcdonald ,george  teac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practices i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al. report presented in oced conference on policy evaluation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r].paris, france, 1997.

[6] masayuki kondo.r&d evaluaton in japanese miti[a]. paper presented in apec symposium on evaluation of s&t programmes among apec member economics[c]. wellington,new,zealand, 1998.

[7] jacques toulemonde. scientific de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uropean evaluation expertise [a].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aluation "capacity development[c].beijing, china, 1999.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2篇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

2 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2.1 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

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2.2 提高科技管理质量和公众的监督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动因

之所以用立法的形式来规定科技评估制度,是因为各国政府在用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科学研究项目的实践中,意识到随着科技发展的复杂化,科技研究活动的规模日益庞大,它需要越来越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需要,他们关心政府的科学研究投资是否与国家目标一致,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在这种背景下,科技评估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成为了制度化、经常性的工作,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1955年日本经济开始起飞时,为了在较少的财政预算下尽可能多提高科研活动的产出,日本政府和企业把科技评估作为管理和推进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情况,开展各种科技评估工作,从而对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科学研究活动日益复杂,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科技评估再次受到日本朝野各界重视。1983年日本政府决定设立部级的科技评估机构,在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设科技评估分会,其职责是对科技振兴调整费资助的项目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估。同时日本政府所制定的r&d评价方法指南也强调通过对r&d内容与工作绩效的恰当评价,建立能够充分发挥研究人员创造能力、开放、灵活和富于竞争性的r&d环境。日本所建立的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使科技评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3 科技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重要保证

充分重视并保证评估质量是各国评估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科技评估能力建设。它包括:

1.制定评估规范。通过多年评估实践,各国的评估机构都建立了专业的评估规范。规范要求:从事评估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对使用数据的可靠性都要经过论证;评估结果的局限性必须加以说明等等。如美国、韩国在科研项目指南的同时对评估的程序、方法和组织都加以说明。

2.人力资源的建设。由于专家评议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科技评估形式,因而各国十分重视专家网络的建立和严格选择专家。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评估机构十分重视的长期任务,加强评估专家与科学家、管理专家的沟通,加强评估领域的国际交流,探索新评估方法,培训评估人员,使评估机构成为一个学习的组织,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3.加强理论研究。对于科技评估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各国进行科技评估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结合科学计量学、经济计量学方法。由于评估对象的复杂性,目前没有哪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一种评估模型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评估对象和特定的评估目标,并各有其优缺点。

2.4 各国间科技评估活动的交流日益密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undp eo)在领导成员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定期地组织或赞助科技评估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在apec成员国中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等活动。

一些非政府的评估协会,也纷纷活跃在科技评估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成立了评估协会。这些协会的成员主要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评估官员、研究机构或大学的专家教授和一些开展评估服务的咨询公司代表组成。比较活跃的组织包括美国评估协会(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澳大利亚评估协会(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他们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并提供相关培训和评估服务,为各国致力于科技评估工作的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办公室的支持。

3 对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借鉴

我国科技评估活动起步晚,始于1994年,它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

,主要由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以及各个部委的相关部门来承担各自领域的科技评估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有不足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在分析和了解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和经验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

3.1 对科技评估制度给以立法保障

要使科技评估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需要国家在立法上给以保障。目前,科技部颁布了有关科技评估制度的部门法规用以约束科技部系统内的科技评估工作。我国需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立法、提高科技评估立法的层次,使科技评估工作和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的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一部跨部门的法律,使科技评估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3.2 评估过程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国外评估研究和评估实践的经验表明,评估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越大。我国在评估的实践中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在评估时做到:让评估负责者有充分的权力;让评估管理者尽可能向最高管理层次汇报;让评估执行者独立于接受评估的研究单位,最好还能独立于实施评估的机构。以避免干扰,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3.3 加强评估队伍和组织建设

科技评估活动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专业工作,需要有一支长期、稳定、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工作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和部门三级的科技评估组织体系是顺利、高效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组织保障。同时应当优化评估人员的结构,评估人员不能由单一的技术专家和理论学者组成,应当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应注意吸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和未来的使用者广泛磋商,使科技研究与使用紧密结合,不要将研究和产业化脱节。

3.4 加强评估方法的使用研究

目前用于科技评估的方法较多,这些方法互为补充,但是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们经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对于基础研究,同行评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较为适宜的方法,但由于文献计量等定量指标能够为专家进行评议提供数据参考,所以二者也经常结合起来使用,如德国的现场同行评议就经常在较多定量数据的统计基础上进行。

3.5 注重评估资源建设

首先加强评估人力资源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合格的评估专家,发现合适的咨询专家,建立专家资源库。其次加强评估研究资源建设,收集国内外科技评估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出版专业杂志,建立相关的科技评估专业协会和各种数据库。最后加强多层次的评估组织资源建设,综观国外科技评估组织机构的组成情况,一般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大类,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建设和实践刚刚起步,主要是政府组织,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我国的评估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1] mushin le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r&d projects in korean[j].research policy, 1996,(25):805-818.

[2] chubin d e.grants peer review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evaluation review, 1994,(18):20-30.

[3] koftoff r n.evaluating federal r&d in the united states[a].b bozeman j melkers evaluating r&d impacts:methods and practice[c].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3.163-178.

[4] chubin de. hackett edward j. peerless science: peer review and us.science policy[m].albany:new york,state univeristy of new york,press, 1990.

[5] robert  mcdonald ,george  teac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practices i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al. report presented in oced conference on policy evaluation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r].paris, france, 1997.

[6] masayuki kondo.r&d evaluaton in japanese miti[a]. paper presented in apec symposium on evaluation of s&t programmes

among apec member economics[c]. wellington,new,zealand, 1998.

[7] jacques toulemonde. scientific de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uropean evaluation expertise [a].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aluation "capacity development[c].beijing, china, 1999.

[8] len early. linking vealuation to policy formulation and budget process: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3篇

    1.1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认识混乱[2]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毕业生在学书面考试成绩即为对该毕业生进行的质量评估,或者仅对教师作教学评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即反映其学生水平高低;另一方面,部分高等医学院校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仅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率和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故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放弃一些不足项目,使评估流于形式,丧失客观性。这样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及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都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1.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方式单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体现多方面标准,而现阶段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仅采用毕业生参加的各类理论考试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虽然部分院校也会在实验室举行实践考试,但这都不能体现毕业生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往往不能用上述方式进行评估。

    2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收集各类信息。

    2.2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能够准确体现被评估者的情况,并且各指标间要求无重复、无矛盾、无因果关系。

    2.3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制定尺度应适中。定量指标易操作且较为准确,但不宜体现被评估者的自身特色;定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比较来把握被评估者发展的趋势,便于指出改进方向,但不如定量指标易操作。所以应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可比性原则通过观察评估结果,可获得明确结论。该结论应能反映出各毕业生的不同属性,使评估者能够就各指标的结果相互比较。

    3评估标准的建立

    新标准应符合上文所提出的四原则,能反映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以上原则,在汇总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对毕业生进行评估从四方面进行:职业价值主要包括了政治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医德医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与人协作能力、同学或同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力;学习和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在校学习总体情况和论文、科技及受表彰情况。

    4评估试运行

    4.1确立评估对象

    从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53名学生作为评估对象。

    4.2确立评估内容及区分评分等级

    评估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习和工作业绩,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评分级别共有5级,分别是优秀(5分)、良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差(1分)。14项评分指标满分为70分。

    4.3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安排在被评估人就业后的第6个月,以便用人单位对被评估人有充分的了解。参加评估人员包括在校期间曾教授过被评估人的各教师和用人单位被评估人的科室主任。其中问卷收集分两部分: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问卷,统一由所在系部主任收集并确认;用人单位的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由医院医教科主任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4.4收集评估问卷

    此次评估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144份。该次评估问卷回收率为94.1%。

    4.5评估结果

    4.6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都达到良好程度,其中政治素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在校学习总体情况领先于其他指标。但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和论文、科研及受表彰情况总体评分稍低,说明这3项有待加强。另外,有少数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表明这2项发展不均衡,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加大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4篇

1.1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认识混乱[2]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毕业生在学书面考试成绩即为对该毕业生进行的质量评估,或者仅对教师作教学评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即反映其学生水平高低;另一方面,部分高等医学院校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仅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率和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故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放弃一些不足项目,使评估流于形式,丧失客观性。这样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及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都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1.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方式单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体现多方面标准,而现阶段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仅采用毕业生参加的各类理论考试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虽然部分院校也会在实验室举行实践考试,但这都不能体现毕业生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往往不能用上述方式进行评估。

2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收集各类信息。

2.2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能够准确体现被评估者的情况,并且各指标间要求无重复、无矛盾、无因果关系。

2.3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制定尺度应适中。定量指标易操作且较为准确,但不宜体现被评估者的自身特色;定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比较来把握被评估者发展的趋势,便于指出改进方向,但不如定量指标易操作。所以应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可比性原则通过观察评估结果,可获得明确结论。该结论应能反映出各毕业生的不同属性,使评估者能够就各指标的结果相互比较。

3评估标准的建立

新标准应符合上文所提出的四原则,能反映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以上原则,在汇总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对毕业生进行评估从四方面进行:职业价值主要包括了政治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医德医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与人协作能力、同学或同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力;学习和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在校学体情况和论文、科技及受表彰情况。

4评估试运行

4.1确立评估对象

从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53名学生作为评估对象。

4.2确立评估内容及区分评分等级

评估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习和工作业绩,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评分级别共有5级,分别是优秀(5分)、良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差(1分)。14项评分指标满分为70分。

4.3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安排在被评估人就业后的第6个月,以便用人单位对被评估人有充分的了解。参加评估人员包括在校期间曾教授过被评估人的各教师和用人单位被评估人的科室主任。其中问卷收集分两部分: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问卷,统一由所在系部主任收集并确认;用人单位的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由医院医教科主任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4.4收集评估问卷

此次评估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144份。该次评估问卷回收率为94.1%。

4.5评估结果

4.6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都达到良好程度,其中政治素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在校学体情况领先于其他指标。但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和论文、科研及受表彰情况总体评分稍低,说明这3项有待加强。另外,有少数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表明这2项发展不均衡,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加大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交通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5篇

1.1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认识混乱[2]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毕业生在学书面考试成绩即为对该毕业生进行的质量评估,或者仅对教师作教学评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即反映其学生水平高低;另一方面,部分高等医学院校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仅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率和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故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放弃一些不足项目,使评估流于形式,丧失客观性。这样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及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都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1.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方式单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体现多方面标准,而现阶段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仅采用毕业生参加的各类理论考试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虽然部分院校也会在实验室举行实践考试,但这都不能体现毕业生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往往不能用上述方式进行评估。

2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收集各类信息。

2.2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能够准确体现被评估者的情况,并且各指标间要求无重复、无矛盾、无因果关系。

2.3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制定尺度应适中。定量指标易操作且较为准确,但不宜体现被评估者的自身特色;定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比较来把握被评估者发展的趋势,便于指出改进方向,但不如定量指标易操作。所以应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可比性原则通过观察评估结果,可获得明确结论。该结论应能反映出各毕业生的不同属性,使评估者能够就各指标的结果相互比较。

3评估标准的建立

新标准应符合上文所提出的四原则,能反映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以上原则,在汇总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对毕业生进行评估从四方面进行:职业价值主要包括了政治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医德医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与人协作能力、同学或同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力;学习和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在校学体情况和论文、科技及受表彰情况。

4评估试运行

4.1确立评估对象

从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53名学生作为评估对象。

4.2确立评估内容及区分评分等级

评估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习和工作业绩,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评分级别共有5级,分别是优秀(5分)、良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差(1分)。14项评分指标满分为70分。

4.3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安排在被评估人就业后的第6个月,以便用人单位对被评估人有充分的了解。参加评估人员包括在校期间曾教授过被评估人的各教师和用人单位被评估人的科室主任。其中问卷收集分两部分: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问卷,统一由所在系部主任收集并确认;用人单位的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由医院医教科主任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4.4收集评估问卷

此次评估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144份。该次评估问卷回收率为94.1%。

4.5评估结果

4.6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都达到良好程度,其中政治素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在校学体情况领先于其他指标。但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和论文、科研及受表彰情况总体评分稍低,说明这3项有待加强。另外,有少数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表明这2项发展不均衡,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加大对个别学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