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

安全文化内涵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1篇

企业安全是行为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的统一体。在一个企业里,行为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三者集体表征着一个企业的安全水平,而企业的安全水平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表现。这其中既有我们最直观的安全文化,也有内涵深刻的安全文化,总之,都反映着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涵。

一、企业安全文化之人文文化内涵

人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物质财富,离开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无从谈起,一个不能容纳人的综合发展的企业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在众多的社会责任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的责任,包括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和一定的发展需要等,由此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文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之人文内涵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人文领域的表现,它是尊重人的生命的文化,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预防,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全我们的生命,由此可见,企业安全文化体现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企业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营造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当然,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性的效果。

另外,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上。

二、企业安全文化之科技文化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通过器物层向我们直观地传递信息的,在企业内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机器设备、标牌标记等等,这其中无不凝聚着科技的因素。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产设备,就没有安全科技;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用在恰当的地方,就丧失了科技安全,也不会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在科技视野中是以企业科技安全和企业安全科技来体现的。

其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提高企业科技安全水平。企业科技安全考察企业是否能够抵御国内外同行企业以科技手段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或企图,考察企业科技系统是否不受重大破坏和危害,考察科技能否发挥对企业安全的保障作用。

其二,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可以避免事故,实现本质安全化。企业安全科技主要是指通过科技的发展来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水平。

因此,企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安全要得到保障必然要发展科技,要弘扬科技文化,由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就是要建设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企业安全文化之生态文化内涵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41-01

企业安全是行为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的统一体。在一个企业里,行为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三者集体表征着一个企业的安全水平,而企业的安全水平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表现。这其中既有我们最直观的安全文化,也有内涵深刻的安全文化,总之,都反映着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涵。

一、企业安全文化之人文文化内涵

人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物质财富,离开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无从谈起,一个不能容纳人的综合发展的企业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在众多的社会责任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的责任,包括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和一定的发展需要等,由此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文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之人文内涵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人文领域的表现,它是尊重人的生命的文化,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预防,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全我们的生命,由此可见,企业安全文化体现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企业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营造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当然,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性的效果。

另外,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上。

二、企业安全文化之科技文化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通过器物层向我们直观地传递信息的,在企业内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机器设备、标牌标记等等,这其中无不凝聚着科技的因素。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产设备,就没有安全科技;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用在恰当的地方,就丧失了科技安全,也不会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在科技视野中是以企业科技安全和企业安全科技来体现的。

其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提高企业科技安全水平。企业科技安全考察企业是否能够抵御国内外同行企业以科技手段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或企图,考察企业科技系统是否不受重大破坏和危害,考察科技能否发挥对企业安全的保障作用。

其二,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可以避免事故,实现本质安全化。企业安全科技主要是指通过科技的发展来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水平。

因此,企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安全要得到保障必然要发展科技,要弘扬科技文化,由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就是要建设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企业安全文化之生态文化内涵

生态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控制自然的欲望不断加强。尤其是走过工业化道路以后,导致地球生态质量急剧恶化,使人类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反过来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说到底,生态文化就是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文化,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启迪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境界,是引导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也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安全文化最终要在生态文化上有所体现。企业生态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表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现代化,在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工业企业也不得不考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生产后留下的剩余物的处理问题。

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和生态文化应该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工业生产在注意安全、效益,向人们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的同时,必须保护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否则,人类将受到惩罚,企业必然面临危机,而且是灾难性的危机。于是,我们提出“绿色设计”的理念,提出企业要建设生态文化的发展宗旨。我国正在走工业化道路,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这都随之带来工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三废的灾难及噪声、振动、放射物、化学毒物、油污、臭气、浓烟等扰民害民问题,应该按照法定的“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企业自行解决。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考虑,必须要有安全的伦理道德,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来解决工业“三废”污染问题,这就要求发展生态文化,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怀中.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

所谓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安全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本文探讨的“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安全的精神文化。

二、问题

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设施、行为视觉识别系统还不够到位、不够规范化、体系化、系统化。

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不到位。一些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不清楚、不了解。

三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不知如何建。

三、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六个加大:

(一)加大基层班组主体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安全文化主体的引导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让全体员工搞好安全,“明确定位,让车间(科室)、班组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一是安全文化向车间(科室)、班组建设延伸。企业每年设计一些大型并具有影响力、声势浩大的安全活动,让员工感受到安全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力。二是在班组开展安全文化竞赛活动中,形成竞争机制,将基层班组自觉搞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活动制度。要在活动上的实效、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让班组安全活动实行制度化、大众化,开展一些以安全为主题的互动游戏,增强班组成员间团结协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安全设施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笔者认为,企业要特别重视安全文化设施及安全标识系统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种安全设施购置到位;确保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与安全设施建设同步发展;确保新建、改建、扩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审查验收。

(三)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不断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企业要不断地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宣传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律、法规。除建有安全文化长廊外,还应在家属楼、公共场所等地制作一些醒目大气的标语、安全宣传漫,教育职工遵章守纪,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画等,在设计上要突出“教育与美化”效果。

(四)加大安全理念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企业生产经营能否确保安全,关键是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为能否遵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能否自觉控制自己不良行为,如果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做到遵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自觉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话,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就必须加大对员工安全理念教育力度。一是加大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起自己的培训实作基地,购置、补充各种教学器材,收集资料、图片、实物,不断充实教育内容。二是抓好分类培训,对新员工、班组长、管理层分别进行培训,让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三是要让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定期培训与日常培训、理论培训与实作培训等安全理念教育经常化。

(五)加大安全制度建设力度,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一是建立一套结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将文化理念融入到安全管理中,建立完善适合本单位实际、责任明确、覆盖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做到细化、量化、人性化,使员工自觉遵守和践行安全理念,并统一编印成册,全面贯彻落实。二是提倡班组、员工写总结、提建议等制度,让班组在生产现场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和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三是将各工种岗位技术规程、班组安全规章制度等制成小手册发到员工手中。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en aspects of security awareness of the connotation of plain paper, safety education peers in hope from the ten aspects hold safety consciousness, safety education and beneficial to provide new ideas, enhance safety education the pertinence and operability.

Keywords: safety consciousness, safe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X9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职工思想中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搞好安全教育就不得不对安全意识的内涵有所了解,以下是笔者就此进行的浅显的探讨。

安全意识的内涵

2.1安全政治意识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保护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对全体劳动者的劳动保护,也是从人的角度保护生产力,这是安全政治意识最根本的内涵。

其次,安全政治意识的内涵应关联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国家不同时期安全生产形势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如同志提出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将长期内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再次,安全政治意识的内涵应关联到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即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

另外,安全政治意识的内涵是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有待于我们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升华。

2.2安全经济意识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搞好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这是安全经济意识的基本内涵。必要的安全投入有了保障,才能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消除或控制事故隐患,有效监控危险源(点),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更快地发展经济。同时,经济发展了,必须反哺安全工作,必须从企业产品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之于安全,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础。

2.3安全文化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从文化的角度去把握和强化安全意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重要有机成分,有其语言外壳。如:“安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说法,反映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文化意识,“安全是天字号的大事”、“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安全工作贵在做细做实”,反映了正确的安全文化意识。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向职工灌输正确的安全文化意识,纠正错误的安全文化意识。同时,企业安全文化需要不断从安全生产实践中去挖掘、培养、提高。

2.4安全科技意识

现代化的生产中,科学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搞生产、管安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必须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了许多研究方向和学科,如安全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等。当前,许多企业利用这些学科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还缺少主动性,因此大力提倡安全科技意识显得比较迫切。

2.5安全标准意识

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企业标准化。安全工作作为企业整个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方面,必须实行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体系化,这是安全标准意识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企业的标准化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发展的潮流之一,国家安全法规、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在企业内的表现形式将逐步被企业安全标准所取代,即企业将制定系统的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安全工作标准来实现安全工作的运作。安全标准意识将逐步发展,为人们所接受,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

2.6安全法制意识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方略,搞好安全生产也需要依靠健全的安全法制来规范,企业全体员工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法制意识。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规比较全面,2002年又颁布、实施了规范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这是安全法制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标志,将为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法制意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必须和社会舆论相配合进行深入的普法宣传,不断提高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安全法制意识,服务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2.7安全道德意识

“以德治国”的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可以应用于当今社会。即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之作为“依法治国”的补充。同样,在全社会尤其在企业员工中树立牢固的安全道德意识,必能弥补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促进安全生产。

安全道德意识寓于职业道德之中,对企业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是对职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企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每个人都应有对自己、对同志、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以强烈的安全道德意识去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自觉地搞好安全生产。

2.8安全实践意识

实践出真知,安全意识的树立和强化是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完成的。同时,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的安全意识又会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善于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安全生产的规律,又要善于利用这些规律指导生产,以最小的安全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效益。这是研究安全实践意识的目的,也是强化安全实践意识的要求。

强化安全意识要特别重视企业自身安全生产实践中发生的事故案例,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比纯粹的说教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这是强化安全实践意识的必然要求。

2.9安全开放意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对安全生产提出的要求是树立安全开放意识。安全开放意识要求同行业间、企业间、国家间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交流互动的关系,促进安全生产技术的交流,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手段的更新。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期、经济体制转轨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事故损失严重。回顾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也有这样的历史阶段,只有认真吸取他们的教训,才能少走弯路,更好地保护生产力,更快地发展生产力。

2.10安全全局意识

安全全局意识在企业内部的反映是确立安全工作在企业整个工作格局中的地位。“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原则是对安全在企业整个工作格局中地位的反映。安全工作关系到生产力的保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只有合理地定位安全工作,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使安全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安全全局意识更广泛的含义是安全工作在全国整个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合理定位。近几年来,一次死亡数十人、上百人,伴随着巨大经济损失的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在全社会引起极大震动,安全生产工作在国家整个政治经济格局中越来越引人注目。只有把安全工作放到保护劳动者、发展生产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局中去全盘考虑,才能更自觉主动地搞好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涵闸施工;安全监测;监测周期

中图分类号:TV66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水利工程中,需要在其隐蔽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兴建2-4座涵闸工程建筑,在施工涵闸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及当地的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保证涵闸自身所承受的载荷。对于涵闸来说,除了上述的因素,影响其建筑安全及稳定性的因素还包括:随着涵闸周围的环境的变化,涵闸自身会发生一系列的倾斜、裂缝等变形变化。针对上述变形,可以采用安全监测技术来获得变形的相关数据,在涵闸的施工过程中为施工质量保驾护航。涵闸施工的安全监测主要是指在涵闸施工期间,对涵闸建筑本身和涵闸基础及涵闸的周边环境的变形(这种变形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变形、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建筑物的倾斜变形、建筑物的挠度变形及周边地形变形等)进行测量,来获取科学精准的测量观测数据,并对测量观测结果进行全面、专业的分析,通过分析,对有可能存在的对于涵闸建筑的危害做出预判,方便施工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涵闸进行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发生严重的建筑施工事故。现有的常用涵闸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涵闸外部的变形监测,另一种为涵闸内部的变形监测。其中涵闸外部的变形监测的监测数据应用于变形的几何分析,分析确定变形量(主要指变形量的方向和大小);涵闸的内部的变形监测主要从物理学的方面进行分析,并加以判断。本文着重讲述的是涵闸的外部变形的安全监测在涵闸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一、简述涵闸的变形监测的内容

涵闸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技术部门按照相关涵闸的规范并结合涵闸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综合提出的。在涵闸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随着安全监测的数据结果,实时的做出施工上的变动。涵闸工程的施工安全监测主要有七个具体监测工作:(1)观测涵闸涵首和涵闸涵洞的水平位移变形;(2)观测涵闸涵首和涵闸涵洞的沉降位移变形;(3)观测涵闸涵洞的相对错动量变形;(4)观测涵闸的连接缝的错动量变形;(5)观测涵闸裂缝的变形;(6)观测涵闸周边相邻地形的变形;(7)要定期对涵闸进行巡检。

二、简述涵闸的安全监测方案和方案的实施要求

涵闸的变形监测方案的确定,要参照上述七条监测工作,并结合涵闸施工的地理情况,施工的总进度安排来确定涵闸的变形监测方案。实施该方案时要注意涵闸变形监测的方法的选择和监测的精度、监测的整体布局、监测的周期等要求,进行监测的实施工作,这样才会使监测的结果有效及准确。(1)涵闸安全监测的监测方法的选择。①测量水平位移变形的方法主要有导线测量法、基准线测量法和小角测量法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涵闸的测量方法还包括GPS卫星定位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精确度非常高,对采取后续技术保障措施非常有帮助。②测量垂直位移变形的方法主要是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这种测量方法主要是参考国家规定的二级及以上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在不具备上述的测量方法的工程中,也可以用液体静力水准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在条件允许的工程施工中还是要优先选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案。③连接缝或者裂缝的变形观测方法主要是采用瓦尺精密量具直接测量,得出测量数据。涵闸的安全变形监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预判和确定监测变形点的测量数据,如果测量变形的数据精确度不高,会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变形点的实际变形量,影响后续的技术保障方案的选择。因此,安全变形监测的数据要尽量做到精确。(2)涵闸的安全监测的监测网的布局。变形监测网主要由监测基准点、监测工作基点和实际监测点构成,在水平高度系统的确立,前两种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的确定,和实际监测点的实际位置在布局涵闸的安全监测网时,要多加留意。涵闸的安全监测网的分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基准点监测网;另一种为工作基点监测网。基准点监测网测量的是变形点的相对变形量;工作基点监测网测量的是变形点的绝对变形量。在监测点的位置的选择上,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要兼顾“重点突出,全面顾及”的原则。(3)涵闸的安全监测的周期。涵闸的安全监测周期主要由变形处的类型、大小、变形速度及涵闸的施工进度等决定。一般情况下,在涵闸建设初期,监测点的监测周期要短且频繁;随着涵闸施工的陆续进行,监测点的监测周期可以适当延长。一旦发现涵闸某处出现变形,就要在变形处密集的设置监测点,以便观察变形处的情况。在确定安全监测周期后,轻易不要改变此周期,否则整个安全监测的数据结果都会受到影响。(4)涵闸的安全监测的具体实施过程。涵闸安全监测的具体实施过程的编写是监测方案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此实施过程旨在落实安全监测方案的每一步运作过程,包含了实施监测人员和实施监测设备等,同时还要随时落实监测实施的过程报告,尽可能的详细记录,以备查验。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有目的的“重复监测”。例如,要同样的监测仪器,同样的监测人员,同样的监测地点和同样的监测环境等,在这些同样的施工状态下,监测的数据结果才会消除测量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保持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在记录监测的数据之外,还应对监测的外部环境进行记录,这样可以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得出客观的结论。

三、涵闸的安全监测数据的处理

通过大量的变形监测后获得的监测数据,必须通过科学、专业的整理和分析,只有这样才会对变形处的变形程度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整理分析测量数据结果,有两个方面:(1)对涵闸变形处的监测资料的核检和筛查、整理和编写。经过核检,可以保证监测资料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有目的的筛查,这样可以避免干扰数据的出现;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编写,以供进一步的数据分析。(2)监测点的变形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当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监测点形变过程的物理曲线法和监测点形变过过程的回归分析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的反应监测点的形变数据结果。

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方涵 综合造价 结构优化

一、概况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首都罗安达,西滨大西洋,北及东北邻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邻纳米比亚,东南邻赞比亚。由于连年战乱使安哥拉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2002年内战结束后,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目前安哥拉正处于战后重建时期,基础设施、市政工程、民用住房及商业公建等建筑行业百废俱兴。

由于处于战后经济恢复发展阶段,安哥拉国内物资匮乏,各种物资需大量进口。本文以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市某住房项目为依托,该项目为中国大型国企在安哥拉承揽的大型社会住房项目,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本文以该项目市政工程的雨水方涵为切入点,通过对当地材料综合造价分析、结构精细化设计等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当地的特殊情况开展了结构优化设计工作。

二、 市政雨水方涵设计指导思想

“结构设计是这样的一门艺术:使用材料--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只能估算;建立模型--这些结构计算模型只能近似分析;承受外力--这些外力不能准确得知;在建筑功能、安全、经济中寻找平衡”[1] 。这段经典的描述说出结构设计的本质,但怎样的结构设计成果才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呢?经济合理地用材,设计一个易于施工的结构,最大限度安全、经济、合理地满足规范、业主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这样的结构设计才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雨水方涵是城市主要的雨水排水设施之一,根据设计要求在发生较大暴雨时,不发生大面积渍水,避免由暴雨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该项目为中国知名大型国企在安哥拉总承包的大型社会住房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中共规划设计约11km雨水方涵。影响雨水方涵设计经济性的因素很多,不仅仅要有合理的断面型式(包括单双孔的确定,高宽比的确定等)、经济的流速、根据管线综合确定的合理埋深和水力坡降等,结构的精细设计非常重要,基于以上原则,以下从结构设计方面谈谈方涵的优化设计工作。

根据工艺要求,该项目雨水方涵有单孔和双孔两种结构形式,覆土深度从2m到6m不等,其特点是结构形式单一,工程量较大。由于该项目实施地点位于非洲西部的安哥拉,当地建筑材料匮乏,所需材料均要从国内船运至现场,运输费用及时间周期的成本等因素,很多方面均有别于国内常规的市政工程,因此通过对材料、结构模型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计算,做出经济合理的设计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当地材料综合造价分析、结构精细化设计,结合当地的特殊情况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材料综合造价对比分析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初到安哥拉经过市场调研,给人的最深印象是“物资匮乏,物价奇高”。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该项目的建设规模,材料的价格变化对结构设计及成本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结构设计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学科,这就要求该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不能完全按照常规的、惯性的思维来做设计,而是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综合比选、灵活地运用设计思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主要材料组成的。一般来说配筋率越高,混凝土截面越小;而配筋率越低,混凝土截面越大。在设计中,根据两种材料价格比的变化,结构的经济配筋率也应相应地做出调整。在国内,钢筋的均价约为4000元/吨,C25混凝土约为300元/m3,钢筋与混凝土的体积均价比为104:1。在安哥拉,钢筋(按17%的运费估算)的均价约为4680元/吨,C25混凝土约为2000元/ m3,钢筋与混凝土的体积均价比为18:1。国内与现场的均价比相差甚远。根据这一特点,在保证结构设计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深入地分析配筋率的变化对造价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设计优化工作。

在国内板的经济配筋率一般在0.3%~0.8%之间,考虑安哥拉当地材料价格比国内有较大变化的现实条件,合理增大配筋率,减少混凝土用量,就可以降低造价。因此,结合当地混凝土、钢筋及人工的价格,通过简化次要因素、加入成本函数,建立了一个求方涵结构经济配筋率的公式,经计算得出方涵的经济配筋率在0.6%~1.2%之间。以此经济配筋率为依据,合理优化设计,从而降低了雨水方涵的工程造价。

以2.8mmx1.8mm方涵为例,板厚为250mm,采用0.9%的配筋率时,每延米所需的混凝土为2.55 m3,钢筋为0.023m3,造价为:5939.6元;当采用0.5%的配筋率时,相同的荷载作用下,方涵结构的厚度为335mm,每延米所需的混凝土为3.53 m3,钢筋为0.018 m3,造价为:7717.1元。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加大结构的配筋率看似“浪费”了钢筋,实质上却是通过减少更多的混凝土的用量而降低了综合造价。采用这种结合现场材料价格算得的经济配筋率,每延米的方涵可节省综合造价:1777.5元,10km即可节省1778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四、结构分析及优化

该项目雨水方涵共有四种结构形式,第一种为1.8m高单孔方涵、宽度2m到3.8m;第二种为2.4m高单孔方涵、宽度为4m;第三种为1.8m高双孔方涵、单孔宽度从2.8m到3.0m;第四种为2.6m高双孔方涵、单孔宽度从3.0m到3.4m。

方涵的覆土深度从2m到6m不等。雨水方涵在纵向上的埋深是变化的,单孔和双孔方涵上的覆土深度变化分别每超过1m和0.5m时,就对方涵的截面和配筋进行调整,选择经济合理的断面和配筋。这种细化的结构设计比不考虑覆土深度变化的设计节省了20%~30%的成本。

为了能更准确地分析方涵结构受力及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有限元模型[2-4]进行详细的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如下。通过查看应力云图中结构应力的变化确定受力钢筋截断的位置,优化配筋。通过这种精确合理的分析来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达到设计最优的原则。

五、结论

身处工程一线的设计师,更能充分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并深切感受到工程成本的压力,通过打破固有的、惯性的、粗放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模式,在充分了解各种结构材料的当地现场价格的前提下,采用综合造价最优的配筋率,并根据结构受力特点,细化了计算模型、优化了配筋,实现了市政工程中雨水方涵结构设计更加经济、更加合理。

1)通过建筑材料综合造价分析,结构设计时调整配筋率,在满足规范要求和使用功能安全的前提下,使综合造价降低了约20%。

2)经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根据结构云图中结构应力的变化合理位置主筋截断、优化配筋,科学计算更精确合理达到设计最优的原则,节省成本20%~30%,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结构动力与静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M]. Edward L. Wilson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 康清梁.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7篇

1.从安全文化内涵解读高校校园安全文化。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亦是如此。校园安全文化是高校教学、日常生活等过程能够安全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2.从校园文化内涵解读高校校园安全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校内以领导、教职工,尤其是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和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的培育。校园文化包含了学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特征;学生参与的文化组织活动,如俱乐部、社团等,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情境和文化氛围。它不仅包括学校内的建筑景观、植物绿化这些具体的内容,也包括校园风气、校园精神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这些抽象的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涵盖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校园安全文化包含在校园文化之内。校园文化中与安全有关的那些观点、价值论、行为方式、环境设施等具体和抽象的内容都是校园安全文化的体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打造平安学校的相关过程中,创造和总结沉淀下来的工作习惯、管理制度、工作心态和发生现象等的总和。它是以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内容载体或教育手段,有很多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校园安全文化如同文化一样,是柔性渗透的,对促进校园安全具有潜移默化又深远长久的教化作用。通过解读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安全教育具有以下四大特点:第一,继承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全体人类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而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安全建设的重点,更是成为重中之重。高校长期以来的发展经验中包含了丰富的安全建设相关经验,为进一步建设高效安全文化奠定良好基础。第二,特殊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相对缺乏社会经验,遇到可能性伤害时的反抗和自保能力相当有限甚至不足。然而高校的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又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认清安全建设对象主体的特殊性。第三,社会性。高校的学生已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青年受各种影响做出的各种举动,和针对青年的恶意事件,此类高校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就等同于社会相应现象的缩影。因此,社会安全的建设和高校安全的建设需要同时进行互相作用。第四,先导性。正如第三点所说的那样,高校青年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也是培育社会先进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安全建设在社会安全建设层面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高校需要担起引导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责任。

二、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措施

前文曾提及,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长久的教化、影响作用,因此,对于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文化,都必须要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文化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舍弃不良的文化或引导正确的文化传播。做到真正有效阻断不良信息、不良文化的传播、泛滥,避免它们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负面影响。

1、应特别重视网络安全文化管理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用全新的平台获取爆炸式的各种信息实现即时交流。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国外不法分子也发现了可以利用网络对我国实行文化渗透这一新的文化殖民渠道。对于易受影响的青年学生而言,高校需要格外注意网络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四大内容:首先,高校须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抵挡黑客入侵、把关网上信息,避免的或不当的信息出现在网络上;维护网络建设安全,避免关键的设备、重要的系统或相关环节脱离我国的有效实际把控;保证信息用品安全,针对进口的设备或软件,须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对于这些技术和产品的评估体系,验证它们是否符合我国高校的相关安全要求。其次,高校须要有效阻断影响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信息流传。具体而言,包括不法分子通过自建相关的网站或网页、以及发送不明内容链接的邮件信息等方式散布政治谣言,捏造有关诋毁、污蔑国家政权或国家制度的虚假信息,或、传播有害信息鼓吹颠覆政权、国家制度以及煽动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还包括利用网络叫嚣抵触政府相关处分,意图抗拒法律法规制裁等等。再次,高校须要有效阻断破坏社会秩序的信息流传。包括暴力血腥、色情在内的,与人们普遍三观相违背的不良信息,都是重点管制对象。必须禁止这些不良信息的流传,同时对信息来源的相关网站或网页及链接严厉打击并禁止。最后,高校须要有效阻断侵害他人人身或财产等权益的信息流传。网络的高度自由化导致很多未经他人或组织机构同意就有相关的信息被匿名挪用甚至顶替冒用,如文章、图片的抄袭挪用等,这些侵犯他人的名誉、隐私、肖像、姓名权益的非法信息都需要严格管理监控。

2、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

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顾名思义,重点就是关于安全的教育,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完善和发展高效安全文化的意义十分重大。近年间高校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惨痛的现实让人们明白必须重视学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工作和安全设备建设工程。学校也必须时常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加深和提醒人们对“安全”的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广大师生学习和掌握安全规范,改变错误心态。安全教育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学效果如何。安全教育的指向对象是以学生为主的校内所有人员,教育目的是让每个在校人员用正确的心态在安全的环境中自觉遵守相关要求,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实现良好顺利的校园生活。安全的内涵不仅仅包括生产、生活中安全操作,还包括生理层面健康生活和心理层面的快乐生活。因此,在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对心态的教育。与此同时,要从价值观、责任心、思想观念等方面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安全的重要性,使广大师生充分认知并明白物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安全,首先从根本上树立安全意识观念的目标。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的安全教学,用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办法传授相关的安全理论、自救手段、安全标识等,还可以通过借助道具模拟遇害逃生等方式验收安全教育成果,做到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实现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目标。

3、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闸涵规范化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095-01

中小型闸涵的防汛调度,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调度运用计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结合工程现状和管理运用经验,参照水文气象预报情况,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兴利服从防洪的原则,进行具体的调度运用。汛前,结合闸涵实际情况调整闸前水位,做好防洪准备。汛后放水闸关闸蓄水,若水位超过兴利需水水位,泄洪闸提闸放水。防御标准内洪水,按防汛组织分工到岗,对重点部位24h不间断巡查,密切注意汛情变化,及时、准确向上级防指报告。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立即上报上级防指,实施联合调度。

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内容

1.组织管理: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陪备、精神文明、规章制度、档案管理五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2.安全管理:在安全鉴定、设备等级、水行政管理、确权划界、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防汛抢险、安全生产七个方面做出了要求。

3.运行管理:包括管理细则、技术图表、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工程观测、土工建筑物的养护修理、混凝土建筑物的养护修理、闸门养护修理、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现代化、控制运用诸多方面的标准。

4.经济管理:对费用收取、财务管理、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土地资源利用四个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

二、闸涵工程概述

闸涵工程又被称为水闸或涵洞,它是水利工程中的引水与泄水闸门工程,对调节水利工程蓄水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的闸涵一般都位于河道与堤防低水位处,具有挡水与泄水功用。我国将水利工程的闸涵工程按照水闸等级及其单位时间泄洪量分为五个类别,最高等级闸涵工程水闸每秒时间内的最大泄洪量高达5000立方米,该类水闸工程具有较高的防护工程价值,而且水利工程整体规模较大,社会效益重大。第二类的水闸工程的泄洪量要低于第一类别,泄洪量约在1000立方米到5000立方米之间,该类闸涵工程规模相对小于第一类别工程水闸,防护对象的重要性也较高。第三类的水闸泄洪量在100立方米到1000立方米之间,第四水闸工程泄洪量在20到100之间,而第五类别的水闸工程单位时间的泄洪量一般小于20立方米,主要应用于小型河道的水利调整,而且该水闸工程不可应用与具有明显汛期的河道水利工程中,一般应用较少。

三、中小型水利工程闸涵规范化管理方法

1.加强制度建设,走向规范管理。工程管好管不好,关键因素是人,水利工程管理走向规范化,重在规范人的行为,这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首先要有较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清、岗位明、要达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责任,没有空位,不留死角。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工程检查制度、维修养护制度、防汛责任制、学习培训制度、工作总结等各种制度。制度制定后,是否能执行和落实是关键。为保证执行效果,监督检查不能少。

2.加大施工各环节的材料质量管理。材料的使用贯穿着闸涵各分部工程及环节,因此材料质量把关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的选购与验收、材料的配置混合、材料施工应用等众多方面的管理。在进行原材料的选购与验收环节,原材的质量规格验收是关键,材料验收员要熟识材料性能与工程应用规格,并及时进行抽样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达标。在材料使用中做到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验数量及时,以保证材料质量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工程维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严格按照工程维修养护标准,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对闸涵和附属建筑物,经常养护,随时维修,使其处于安全和完整的运行状态。一般可分为经常性的养护维修,岁修,大修和抢修。闸涵需设置相应的工程维护标准,每年安排一定的工程维修项目。对小的工程项目,能自行解决的,由管理所职工严格按照工程维护标准进行及时处理,定期清除杂草,保持整洁,汛前对闸前进行清淤,经常疏通下游渠道杂物,确保排水畅通;比较大的工程项目,由管理所做出工程计划,报上级水管部门批准,待资金到位,由专业施工队施工,涵闸技术人员负责监督施工质量,竣工后由主管部门验收。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的涵闸工程,汛前应组织突击施工,尽快修复。属于工程量大的项目,分级列入基建计划,防洪工程应力争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主体功能;遭到毁坏的与闸涵防汛密切相关的交通、电力以及防汛专用通信等基础设施,按照部门职责,尽快组织修复,确保汛前投入正常运用。针对上年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应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防汛抢险物资,做到合理调配,并尽可能多筹多储多备。

4.做好拦河闸涵和穿堤闸涵的安全调度。要强化规范化管理,安排专人负责闸涵的科学、适时调度。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水情变化,洪水来临前,拦河闸要及时开启,泄水前要通知有关各方做好准备,穿堤闸涵要根据河道的水位适时启闭,确保洪水不倒灌,内涝能排出。修订完善河道防洪预案。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河道防洪预案进行修订完善。要建立防洪组织指挥体系、预警预报体系,明确抢险工作程序等防汛工作体系,并抓好落实。认真做好河道清淤除障工作。要抓紧查清河道内阻水障碍情况及设障单位和个人,并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期清除,确保河道行洪通畅。另外,中小闸涵还要逐步建立与上级防汛指挥部、沿河各有关水利部门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改进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和完善洪水预报系统,沿岸地区的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库、防洪调度系统,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支持。要建立专家库,具体负责提供相关专业的技术咨询。当发生水旱灾害时,统一调度,及时派出专家组,分类指导防汛工作。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9篇

>> 日本“新的海洋立国”战略:内涵与外延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IT立国战略的推进与成效分析 日本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日本《体育立国战略》述评 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执行力 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与现实影响 日本的FTA战略 日本的战略逻辑 详解《日本体育立国战略》 绥芬河:小城的内涵与外延 中医肛肠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因材施教的内涵与外延 论集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侨易”的内涵与外延 教师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金融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绿色医院的内涵与外延 关于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论“陶艺”的内涵与外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9]高之国,张海文.国际海洋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10]李秀石.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J].日本学刊,2013,(3).

[11]张骁天.日本低潮线和离岛保全的相关法律制度研究[J].国际法研究,2015,4.

[12]李明杰.评日本众议院通过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N]中国海洋报,2010-05-25.

[13]庄玉友译,金永明校.日本《海洋基本法》中译本[J].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1).

[14]日本防卫省预算申请创新高重点关注离岛防卫[N/OL].2015-08-20.中新网.

[17]郭锐.美日同盟强化的战略指向及地缘影响[J].东北亚学刊,2015,(4).

[18]解析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N/OL].2015-05-04.北京日报.http?押//.cn/html/2015-05/04/content_276646.htm

[19]日本推价值观外交对付中国[N/OL].2013-01-20.新华新闻.http?押///world/2013-01/20/c_124253346_2.htm

[20]安倍重启“地球仪外交”,孤行不反省[N/OL].2015-01-20,人民日报海外版.

[21]安倍“地球仪外交”暂停脚步[N/OL].2015-08-23,东北亚日报.

[22]安倍晋三联大演讲再次表明入常愿望[N/OL].2013-09-27.新浪新闻中心.http?押//.cn/w/p/2013-09-27/101928315814.shtml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路桥涵;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55-01

在公路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桥涵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寿命对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提高桥涵的使用年限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对公路桥涵进行养护以及维修能够有效的提高桥涵的年限,从而还能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的增长。

一、公路桥涵出现损害的原因

(一)桥涵的基础建筑不稳固

基础建筑的质量对公路桥涵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关的桥涵设计部门在设计时没有认真调查水文、地质的情况,同时又没有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解,这样也就导致了桥涵的位置以及结构出现了问题,不能进行正确的施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

(二)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相关的施工团队在进行公路桥涵的工作时,常常会将混凝土结构置于施工现场而忘记进行相应的保护,这样就使得混凝土结构表面的保护层被大气中的水、氧气等氧化,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的化学反应,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病害,更严重的还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对公路桥涵的安全问题有着严重影响。

(三)钢筋被锈蚀

一旦公路桥涵的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裂缝病害,达到0.3mm的话就会使得钢筋被锈蚀,所产生的氧化物会因为体积变大而造成混凝土开裂,这样就会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同时还会使得有害物质对钢筋进行进一步的腐蚀,使桥涵的安全性受到更严重的威胁。

二、如何加强公路桥涵的养护工作

(一)根据桥涵的养护制度进行工作

相关的工作部门要根据桥涵的养护制度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养护工作,每对公路桥涵进行一次检查工作,都需要真实的填写好每一次的检查记录,并且还要将记录资料进行整理、保存。不仅如此,对于出现损害较严重的桥涵,还要做长期的监测,真实的了解该公路桥涵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要对出现损害的地方做好标识,以便相关的部门日后能够正常的开展检查工作,更好地了解该公路桥涵的情况,并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还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对出现问题的公路桥涵进行管理以及监督,使其能够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了如指掌,减少出现失误的机会。

(二)对公路桥涵管理系统当中的资料进行及时更新

相关工作部门在日常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对公路桥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特别是桥涵损害的记录,使桥涵的资料管理系统能够成为一个动态的数据资料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桥涵的损害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公路桥涵出现损害的可能性,使桥涵的资料管理系统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三)对公路的栏杆、人行道进行及时的养护

对公路桥涵进行养护的同时,也需要对路面上的栏杆结构以及人行通道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一旦发现有脱落或者是松动的情况,就需要立即进行养护工作,要立即安装新的栏杆设备,并且还要将损害的部分移除,以保证车辆、行人能够安全的通过。

(四)对涵洞进行日常养护的工作

对公路涵洞进行日常的养护工作,能够有效的延长公路桥涵的使用年限,要适当的增加沉淀池的数量,并且还要能够将跌水井进行结构方面的加强,同时还要能够在涵洞的洞口的位置适当地修建一些钢筋栅栏。一旦发现涵洞出现鼓肚、倾斜的情况,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原因,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不仅如此,如果出现了涵洞沉降问题的话,则需要及时的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对涵洞进行适当的维修,然后进行及时的养护的工作,这样就能够保证涵洞铺底结构的安全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公路的安全性问题。

三、如何加强公路桥涵的维修工作

(一)对公路桥涵的基础结构进行维修工作

由于公路桥涵的基础结构是整个公路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就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维修工作。对于出现剥落、风化现象的桥涵结构要先将表面的材料清理干净,然后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等进行修复;而对于出现裂缝的结构则需要对其进行更换,要选用类似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保证新的砖体和旧的砖体吻合,保证桥涵结构的美观性。

(二)对公路桥涵的伸缩缝进行维修工作

我国的公路桥涵结构中,最容易受到损害的部分就是伸缩缝地带,如果对此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工作的话,带来的恶性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当桥涵的伸缩缝受到损害的时候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维修工作,要定期的将伸缩缝内部的杂物进行清理,同时还要对伸缩缝周围的橡胶皮、铁皮检查,看其有没有出现老化甚至是脱落的问题,一旦发现这类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其能够正常的工作。

(三)对公路桥涵的支座进行维修工作

相关的工作部门要对桥涵的支座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周期通常为半年一次,主要检查支座的组件有没有缺失,清洁工作是否有正常进行,材料有没有被腐蚀或者是老化,同时还要检查支座有没有脱空或者是断裂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现以上问题的话,就需要及时的进行的清洁工作,并且还要将老化了的材料进行更换,保证支座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

四、结语

公路桥涵在使用的过程中,和其他的建筑物一样,都存在着使用生命周期,时间越长,出现的问题也就会越多,因此就需要在公路桥涵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对公路桥涵进行养护与维修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公路桥涵的使用生命周期,才能有效的降低资金的使用,保证其能够进行安全运作,并且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11篇

1矿业企业内涵式发展的概念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两种模式。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事物质的规定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概念的范围。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即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实现管理更科学,运行机制更灵活,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框架,再在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特色如建设企业文化。内涵式与外延式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内涵式发展为企业外延式发展提供了保障,内涵式发展为企业积累了资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得企业有能力进行外部收购资源、兼并其他企业等外延式发展的能力。同时,外延式发展成果要靠内涵式发展来保障。我国的发展方式已经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更注重发展的内涵,注重“质”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矿业提供了我国原材料供应的80%,能源供应的93%[1]。矿山企业由于自身属于资源型企业的固有属性,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内涵式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开采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矿业企业内涵式发展途径

通过对矿业企业发展的分析,矿业企业的内涵式发展途径主要有:①大力提高企业的采选科技水平,包括加强资源的“探边摸底”等资源的综合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等;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③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④培育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⑤适时调整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开展运营转型工作,提升资源利用及盈利水平。

2.1提高企业的采选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传统产业的矿业,目前我国矿业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矿业企业的采选工艺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率、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指标,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要降低采选成本,优化采选工艺,提高采选效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技术创新。

2.1.1高效的采矿技术露天陡帮开采、适应大型化机械设备的间断-连续采矿及高台阶采矿,解决难爆矿岩的破碎块度问题和爆破减振问题的穿孔爆破技术等[2];地下矿山的连续采矿技术、无废采矿技术。由于易采资源耗竭,勘探深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多地开采深部矿体和难采矿体,深井开采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深部开采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控制、预报与防治技术,深部开采的采、掘技术,深部开采通风与降温技术将是技术研究重点[2-4]。

2.1.2选矿技术选矿技术重点是提高选矿回收率及对难选矿体及伴生矿体的选矿,降低选矿能耗,提高自动化水平。如分级浮选、浮选柱的应用、铁矿石磁化培烧提高选矿指标、MLA及自动在线检测技术应用等。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作为生产“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状况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矿业企业本身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条件艰苦,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的特点,以及由于受20世纪90年代矿业不景气的影响,各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才年龄断层的情况,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矿业人才特别是采、地、测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为保障企业协调、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建立高效的培训、培养机制矿业本身由于是艰苦行业,地处偏远,大中专生难以留住,所以引进人才的成本较高,为此,企业必须大力培养自身人才。同时,真正具有远识的人才往往把企业的培训放在自身择业条件的首要位置,企业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就必须要求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人才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所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依据企业人才开发战略的规划,建立人才发展梯队,把企业的目标和企业人才的目标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赢,对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人才成本有重要意义[5]。

2.2.2建立灵活有效地用人和激励机制企业要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在企业内部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加薪、升级机会。企业要从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从制订切合矿业企业实际的绩效标准出发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月度、季度、年终综合三项考核机制,同时明确各自不同的绩效考核目的和重点。建立真正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绩效考核办法,要以业绩和效益为分配基础,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通过考核,在增加员工成就感的同时,也将各负责人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有效地传递下去,以形成项目团队合力,提升项目团队凝聚力。

2.3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矿山特别是地下矿山作为安全高风险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考验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标准化,加强安全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方法,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从技术上,以相关技术规范为指导,对采矿设计、施工技术等进行安全论证及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预知危险并提出预防措施;从制度上,建立安全事前问责及事后追究制度,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发展及现场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完善,以适应企业的新变化,对制度应严格执行;从管理上,要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及安全应急机制,要以作业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和落脚点;从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形成“全员重安全,全员抓安全”的氛围。

2.4培育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和行为规划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挂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矿山企业由于地处偏僻等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员工对企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要利用这种优势,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及使命感,提升企业形象,这将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

2.5适时调整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开展运营转型工作,提升资源利用及盈利水平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流程的过程[6]。企业组织机构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会存在对新情况、新问题有些不适应,办事效率变低,造成企业内耗。为此,企业应围绕核心竞争力重新优化管理流程。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矿山目前的管理流程、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减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的不必要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内耗。流程再造或流程优化是运营转型工作的一部分。运营转型是指企业管理层发动的,为了实现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有意识开展地彻底、持久的运营变革[7]。通过对支撑业绩的职工能力、观念、制度和流程的持续改善来实现根本转变。运营转型的实质是实施精益管理,是以运营系统为核心,以优化管理架构和提高人员理念和能力为支撑;以建立目标倒逼机制、实现挑战性目标为动力,以高标准、高要求的管理动作为基础;以推行现代管理工具和理念为手段;以强化专业协同提升处理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不断巩固完善为工作模式,建立管理规范、基础扎实、快速响应、协同力强的管理体系,深度挖掘和高效集成经营内在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扩大经营效果,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2000年以来,矿业行业市场比较景气,许多矿业企业大规模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了一些调整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原先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不适应目前的生产经营要求,必须针对目前的生产情况和市场情况对企业运营的管理架构、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调整,使得管理体制机制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减少企业内部“浪费”,使其最大限度地促进矿山的生产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12篇

准确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目前在安全文化的认识上有四个误区:一是认为安全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安全工作所有要素,将安全文化当成个筐,没有体现安全文化的特点;二是片面夸大安全文化作用,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最高阶段,是万能灵药,有了安全文化不再需要安全规章制度,完全可依靠员工的自愿自觉实现安全;三是等同于一般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四是东拼西凑任意拔高,故弄玄虚神秘化。

安全文化的内涵有哪些?“安全文化”由于没有统一严格精确的定义,所以其具体内涵也不一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界定的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安全素质和对待安全的态度;我国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г颉饭赜诎踩文化的定义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从以上两种说法可看出,安全文化内涵主要指态度、素质及行为表现。

企业要做好安全工作,首先是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其次是一套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再其次是良好的安全文化。将安全文化内容囊括安全工作所有相关要素,泛化了安全文化,看似全面,但实际抹杀了其本身的特征和意义,导致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利于有的放矢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安全理念、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

安全文化的意义是什么?一些咨询机构和专家片面夸大安全文化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错误理解杜邦布拉德利曲线(该曲线是一个指导企业通过安全文化改进以帮助持续提高安全业绩的工具),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员工完全自觉自愿遵章守纪,安全文化取代制度管理,不再需要制度管理,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观点。即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达到了布拉德利曲线的最高阶段,依然离不开制度管理,文化自觉和制度约束同时存在,并发挥着不同作用。以杜邦为例,杜邦在推进安全文化的同时也在推进杜邦HSE管理体系,其并未以安全文化取代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必要的制度约束是自觉自愿行动的前提,无安全制度为支撑,安全文化将是空中楼阁。

安全文化主要针对两大难题:一是企业并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并不认同所有事故都是可预防的观点,安全未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安全与生产进度、成本、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牺牲安全;二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缺乏真正的解决办法,需通过理念、氛围和恰当的方法改变员工心理认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安全变为企业从上到下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动,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企业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权利和尊严,建立主动关心、互相关怀、沟通顺畅、关系和谐、朝气蓬勃的企业氛围,管理层为生产一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指导,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遵章守纪避免不安全行为,从上到下更好地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企业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感到困惑,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或按惯常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推进,达不到预期效果。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停留在唱高调喊口号上,未理解安全理念的丰富和深刻,重形式轻效果,所请咨询公司套用现成模式,照搬其他企业的安全理念,脱离企业的实际编撰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甚至总结出一些虚无缥缈,玄而又玄的概念,凌空虚蹈,缺少具体内容。也有一些企业在提炼安全文化时过分注重包装拔高,制造概念,堆砌词藻,实际内容肤浅而空洞。

一些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编写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手册等宣传资料,安全文化建设无实质性效果。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是写和说,而是少说多做,通过领导层的行动产生示范效应。安全理念不能只在公司文件、宣传栏和员工手册体现,而需通过恰当方法让全体员工发自内心认同并身体力行。

安全文化本身并不空洞,包括组织及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态度、认识、能力和行为习惯,安全理念、安全氛围和行为安全内容深刻丰富,而且都有具体细致各具特色的方法,如杜邦的安全理念、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区域安全和安全行为观察,日本企业的健康KY、危险预知训练、安全体验感知、安全确认、虚惊事件分享,以及国内一些企业的安全喊话、安全叮嘱、领导带班等。安全文化是贯穿企业各层级的安全价值观,影响个人和群体对于安全的态度和认识;同时又体现在企业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的一言一行当中,在杜邦、巴斯夫、康明斯、通用汽车等卓越安全文化企业中,能够亲身感受到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对安全发自内心的关注及良好的安全素质与态度。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一体化教学 内涵

目前,在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如何把握一体化教学内涵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浅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内涵一:一体化学习体现的是“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

学生是工人,学校是工厂,学生边学边干中学会实践本领。这种理念和工厂中“终身学习,提高技能”不谋而合,这样学生在校学业完成后顺利对接工厂里的工作,就业即能上岗。

内涵二:一体化课程来源于行业企业情况分析。

课程安排要符合行业企业情况,是对企业情况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整合,提高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够用性。因此技工院校教师要深入行业企业内部调研,密切关注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措施,不断设计、改进、完善课程体系,多渠道开发校本教材,项目选题、内容安排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实际,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内涵三:一体化课程由专家访谈会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

由行业企业内专家、校内专家一起对一体化课程的内容探讨完善,选择优化典型工作任务,使教学实践和工作实践的思路一致,方法手段多样。

内涵四:一体化课程按照职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排序。

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职业者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也是分阶段不断提高跃升的。因此一体化课程的安排要符合这个自然规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顺序排序,这样不仅效果好,与企业职工能力发展情况相一致,而且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企业工作中去。

内涵五: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情境是模拟完整的工作过程。

一体化课程解决的是实际的工作任务,学习过程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是解决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个人分工与团队意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进步。

内涵六: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基于工作过程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具体行为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行动是导向,工作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学习的内容融合在过程中,不可分割地成为一体。

内涵七:一体化学习材料包括有工作页、说明书、网络信息以及参考教材,原用教材为辅助。

一体化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项目与工作任务的过程。因此学习材料必然是与工作任务相关的资料,工作任务书、说明书以及一些其他参考材料(包括培训教材等),学生原有的教材可以作为辅助材料使用。

内涵八:一体化教学场地包含校内学习工作场地(实境耦合)和校外实习基地。

一体化教学场地不仅限于校内的一体化教室。在教学场地学生得到与工厂基本一致的工作环境,学习过程自然就是工作过程。

内涵九:一体化学生管理仿照企业架构管理模式搭建班级管理模式,仿效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元素进入课堂。

对一体化教学中的学生管理完全仿照企业架构下的管理模式。车间主任、生产调度、班组长等一应俱全,按企业管理要求进行具体事务的管理,将企业的文化理念渗透其中,课堂真正变成工作地,企业文化校园化,使学生感受浓烈的职业氛围。

内涵十:一体化考核评价实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对于考核评价,过程性与终结性并重,学生在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终结性考核是对学生最终能力水平的认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对学业成果的有力检验。在项目完成后的总结阶段可以采用讨论法,通过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内涵十一:一体化教师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是技术工人与教育者的工学结合。

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企业工作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一体化教师们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经常深入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与调研,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做到技能人才与教育者的完美结合。

内涵十二:一体化教学管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教学控制系统,以工作任务导向决定师生管理走向。

一体化教学管理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教育工作,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师生之间的关系完全由工作任务的最终取向决定,所以说工作任务的导向决定管理的走向。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53-03

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90”后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的新鲜血液,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状况对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笔者对“90”后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开展了调查与分析。

1概念界定

《国家安全学》对“国家安全”概念的解释:“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而以国家安全意识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的并不太多,不同学者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其中,罗迪对国家安全意识的概念如此界定:是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情感态度、认知以及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备的观念意识的总和,是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综合这些文献资料,结合现实,本文笔者认为国家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态度与认知,及其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行动意识、法律意识、学习意识的集合。国家安全意识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概念理解、事实认知、形势判断、价值取向及主观预期等。

2调查对象与方法说明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问卷调查选取了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川渝两地六所高校的800名“90”后大学生,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18份,有效问卷716份,有效回收率为8975%。调查对象中,男生487人,女生229人;党员105人,团员608人,群众3人。访谈调查选取了30位学生来进行。基于国家安全的内涵,多元文化背景与中日中美多方局势复杂化的现实,我们从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理解、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对目前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对我国国家安全存在的威胁的认识,对维护国家安全影响因素的认识,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学习意识、法制意识、行动意识等方面来开展现实调查,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当前严峻的政治局势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与探讨。

3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结果

3.1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调查中,96.79%的学生都选择了国家安全非常重要,关系到国家与人民的生死存亡,有2.9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有0.28%的学生认为只在战争年代重要,在和平年代无所谓,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2对国家安全的理解

学生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就是国家完整,国家利益不受到侵犯。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有69%的学生认为国家安全包括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各个方面,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已经认识到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元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国家安全内涵已不仅仅是政治与军事安全,国家安全涵盖到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同时,有31%的学生对其内涵的认识只针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认为国家安全只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环境安全等几个方面,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对于国家安全内涵的各个要素哪个方面最重要,有25%的学生选择了军事安全,有21%的学生选择了政治安全,17%的学生选择了经济安全,有15%的学生选择了文化安全,有6%的学生选择了科技安全,8%的学生选择了信息安全,8%的学生选择了环境安全。

由图2可见,对于国家安全内涵的各个方面,学生关注度最高的依然是军事安全,其次是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紧随其后,而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科技安全则相对靠后。

3.3对目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与认识

对目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有480人选择了B项“面临一定的威胁,但还是比较安全”,占总人数的67%,有122人选择“不太安全,形势复杂”,占总人数的17%,另外,分别有57人选择A和D,即“很安全,形势乐观”和“很不安全,时刻面临各种威胁”,各占总人数比例的8%,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能够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同时,对国家安全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对我国所处的复杂形势和面临的威胁有一定担心,但也仍有少部分学生对安全形势过于乐观。笔者在访谈中,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对于安全形势缺乏必要的了解与思考,有个别学生表示:即使是在问题引发中日局势日渐紧张的阶段,我国国家安全也不必担心。

此外,在我国所处的安全威胁方面,问卷调查中该题目为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在学生眼中所看到的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安全威胁,634名学生选择了军事安全,541名学生选择了政治安全,448名学生选择了经济安全,392名学生选择了环境安全。

而选择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三种安全威胁的学生则相对较少,319人选择文化安全,256人选择科技安全,207人选择信息安全。这反映出大学生对于我国所面临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传统的安全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中日局势日益紧张的阶段,学生对军事安全威胁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在访谈中,不少学生都谈到,最关心也最担忧的是所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对于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这两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也较为关注,但是,对于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及信息安全威胁则关注度较低。

此外,“近年来在我国非常流行的日韩影视作品、服饰、饮食文化,对我国国家安全是否有影响”,有33%学生认为肯定有影响,有50%认为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产生根本性的威胁,17%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用担心,不会有影响。对于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及信息安全威胁的具体内容理解不够全面与深入。

3.4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3.4.1责任意识

在“大学生是否有责任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上,98.3%的学生都表示维护国家安全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为国家安全贡献绵薄之力,只有1.7%的学生认为维护国家安全离自己很遥远,维护国家安全应该是政府部门、国家安全机关的责任。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3.4.2忧患意识

从前面图3可知,92%的学生都认识到我国目前面临有安全威胁,绝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安全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对我国所处的复杂形势和面临的威胁有一定担心。

3.4.3防范意识

调查中,有49.1%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并不存在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11.4%的学生认为身边存在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39.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有可能存在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而有33.3%的学生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事件集中在反日游行的事件、等组织发送的反动言论信件、势力的一些宣传等。41.67%的学生曾经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收到过组织等敌对势力的反华言论,收到过这些言论宣传的学生,大部分对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持“看看并不会影响自己”的态度,并且,部分学生在此题目上表现出曾收到反动言论,但在上一题中却认为自己没有遇到过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说明警惕性不高。

对于这种言论的危害,有16.8%的学生认识到组织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进行反华宣传等对我国国家安全会造成严重危害,有58.3%的学生认为可能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有16%的学生认为不会有危害,另有89%的学生则选择了“不清楚”。以上这些,表现出当前大学生对于我国国家安全的防范意识还较为欠缺,对身边可能存在的国家安全隐患,防范意识很不够。

3.4.4法制意识

我国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保障相对缺乏,只有《宪法》、《国防法》、《国家安全法》涉及国家安全。调查中,有28%的学生表示没听说过《国家安全法》,57%的学生表示只是听说过,但并不清楚这一法律的内容,这说明大学生对于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知之甚少,关于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薄弱。

3.4.5行动意识

关于“如果你遇到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26%的学生选择了“应该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21%的学生选择了“立即报告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39%的学生选择了“应该报告,但不知道怎么做,找谁报告”,13%的学生选择了“知道该报告,但怕被报复,所以就不敢报告”,1%的学生选择“找自己信任的人商量再做决定”。

对于“如果你遇到不明身份的人在公众场所(如公交车)进行反动言论宣传,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15%的学生选择了“立即站出来制止”,38%的学生选择了“报警,请公安部门处理”,25%的学生选择了“置之不理,自己离开”,22%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怎么办,原地观望”。

由以上两项结果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知道应该采取行动,具有一定的行动意识,但是对于具体行动方面则较为茫然。

3.4.6学习意识

关于目前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现状,大学生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8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国家安全知识及意识方面需要加强,愿意学习。25%的学生则认为目前所在高校没有开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75%的学生表示目前自己所在高校的教育已经包含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而认为“学校教育已经包含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学生对教育现状的评价,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由上图可见,仅有7%的学生认为已经做得很好,32%的学生选择良好,37%的学生选择一般,16%的学生选择较差,另有8%的学生则选择了极差。这反映出目前学生对高校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满意度较低。

此外,有6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专门开设课程来进行,2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并且,学生对教育形式也提出了很多建议。

4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分析总结,总的来讲,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并加以改善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4.1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识,并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都有着正确的认识,能够将国家安全与国家、人民的生死存亡紧密联系,并且,能够认识到在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安全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同时,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都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愿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绵薄之力。

4.2大学生对我国国家安全现阶段形势有着客观、正确的判断,同时有较强的忧患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安全形势基本上都有客观、正确的判断,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局势盲目乐观,认识不够深入与全面。而且,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忧患意识。

4.3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及我国面临的各种威胁理解不够全面与深刻,欠缺必要的防范意识

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内涵的理解基本正确,但部分学生表现出局限性与片面性。在中日局势日趋紧张的现阶段,学生对军事安全威胁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对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视程度高,而对于文化、科技、信息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我国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同时,由于“90”后大学生的特点,加之教育引导不够,大学生的国家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欠缺。

4.4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较为薄弱,行动意识较模糊

大学生对于已有的国家安全相关法律制度知之甚少,对于应有的法制建设缺乏思考,这说明他们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制意识薄弱。而他们有爱国热情,希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有一定的行动意识,知道应该为维护安全努力,但在具体的行动内容上不知所措,行动意识较模糊。

4.5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及其维护的相关知识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愿望,目前学习的途径单一,效果不好,他们支持专门开设课程开展学习,针对国家安全知识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诸多建议,也希望从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与能力,这说明他们对于国家安全及其维护的相关知识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4.6高校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亟待加强

多元化文化背景、多元化价值观、高速发展又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安全问题本身的敏感性、复杂性,使“90”后大学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表现出有热情关注却又无所适从的矛盾,也存在诸多的困惑。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高校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满意度低。这说明高校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安全文化内涵范文第15篇

校园安全 文化体系 范畴 重构

一、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特性

文化体系是反映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状态的各类实物载体和符号载体的内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指在学校办学活动中,为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以及公私财物安全、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而由校内外各类对象共同塑造、践行并对师生员工产生濡染的各类活动状态、实物载体和符号载体的内容总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征,是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更是社会安全文化体系在校园的延伸和拓展。

在研究和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过程中,要深入认识和了解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就必须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相关要素进行归类划分,这样就产生了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范畴。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范畴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创生主体在长期创生校园安全文化的体验的基础上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是对校园安全文化属性所作的主观概括,是在主客观互动基础上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相关要素所作的归类。

日常生活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范畴,范畴的构建具有动态性。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界定,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1]。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和核电工业的崛起,人类开始形成了以预知预控观为核心的超前预知的安全文化。这一过程反映到哲学层面上就是人们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2]。校园安全文化作为社会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范畴并非静态存在,而是要不断与时俱进,随着人们对社会安全文化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解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安全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人类安全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社会大众的安全认识迅速提升,不断推动着社会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发展。目前,人们对于社会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以下三个体系:形态体系、场域体系和对象体系。从形态体系来看,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从对象体系来看,文化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来衡量的,不同的对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从场域体系来看,安全文化建设总是针对一定的空间来讲的,不同空间场域的安全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差异性和典型性[3]。然而,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校园安全文化范畴的研究文献的分析能够发现,目前学界对于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狭隘性。这种狭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窄化了校园安全文化的体系范畴。目前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研究文献都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是一个由形态体系、场域体系、对象体系有机构成的复合体系,仅把校园安全文化看成一个由不同层次有机构成的单维体系——形态体系,几乎未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场域体系和对象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窄化了校园安全文化的场域体系。现有研究文献基本都是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范围局限于校园的内部场域。这种认识局限导致了长期以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一直实行封闭式安全文化创生模式,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空间范围还应涉及家庭、社区等场域,以及大众传媒等因素,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未能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等场域间的深度合作。

窄化了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现有研究文献基本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对象局限于学校内部场域的成员。在谈及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时,都是基于学校内部场域的人员群体,纯粹把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看成校园决策者、管理者、安全工作者、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校内人员的事情,完全忽略了学生家长、社区人员、校园周边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作用。

上述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当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实施中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盲区。误区在于仅仅从校园场域内部着手,依靠校园内部的对象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策略都是基于校园内部场域,一定程度上把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孤立于社会安全文化建设之外,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安全文化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前提作用和指导支持作用。盲区在于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完整性,在对象上的开放性,在形态上与外部的关联性,没有充分发挥校园外部场域各类对象体系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重构

构建适合我国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范畴,能为我国校园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奠定范畴基础,能为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实施和管理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随着社会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不断发展,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内涵亦需与时俱进,进行重构。基于安全文化的理论视角,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体系内涵,需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1.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核心层,体现着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思想灵魂。制度层面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中间层,是校园安全文化思想灵魂的文字表征,体现着校园安全文化的规范性和约束性。物质层面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表现层,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物质载体和实践折射。

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主要指校园安全观念文化,主要包含两大系统: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5]。信念系统主要指校园内部场域的安全对象,包括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所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准则等。价值系统主要指校园内部场域的安全对象所具有的安全道德、安全审美、安全传统、安全风俗、安全习惯等。校园的安全观念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升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制度管理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校园安全行为文化主要指在校园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和影响下,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是校园安全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表现着校园安全观念文化。校园安全管理文化,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对校园组织和校园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影响和作用,集中体现了校园观念文化和物态文化对学校各类人员的要求。校园安全管理文化主要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其中安全管理手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管理、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等。

校园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安全物态文化。校园安全物态文化是形成校园安全观念文化和管理文化的条件和基础,体现了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安全认识和安全态度,反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校园安全行为文化的塑造成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为教育教学的设计、方式和手段的本质安全性;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技术工具、设施设备、仪器装置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性,教育教学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条件的安全性等。

2.校园安全文化的场域体系

校园安全文化的场域体系主要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所涵盖的空间范围。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场域体系区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分为外部场域的安全文化和内部场域的安全文化。校园外部场域的安全文化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社会大众通过法律、政策、舆论等对校园安全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教育行政、学生家庭、所属社区、校园周边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机构等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具体支持。校园内部场域的安全文化,主要指校园内部承载不同功能的教学区、实验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从学校层次来看,可以分为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所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从区域环境来看,可以分为城区学校、郊区学校、农村学校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从行业类别来看,可以分为职业院校、普通院校、成人院校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不同场域体系的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近年来,我国校园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外部环境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分配体制的渐进改革,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化、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当前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这些因素形成的冲击波是对校园外部场域安全文化构建的巨大挑战,使校园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和易变。内部环境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校与外部的联系更为密切,使学校内部场域的对象体系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更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维护和改善校园的安全,仅从校园内部场域的诸因素着手,已经无法有效保证校园的安全。

从系统论分析,校园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安全运转有赖于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紧密配合与相互支持。校园内部场域和外部场域的要素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其中学校内部场域的诸要素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仅仅依靠学校场域诸要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家庭、社区等外部场域要素的共同承担和协同配合,使三者在安全教育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补协调,发挥校园安全内外部环境的整体育人效应。

3.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是指校园安全文化总是针对具体的人员群体而言的,是对某一特定群体的衡量。从空间场域来看,这些人员群体涵盖校内场域和校外场域。依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对象所属的空间场域,可以将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分为内部对象体系和外部对象体系。内部对象体系主要指校内场域的人员群体,具体包括校园法人代表或决策者、各级管理人员、安全专职人员、教师、学生、职工及其他人员。外部对象体系主要指校外场域的人员群体,主要包括学生家长、社区人员、校园周边人群等。

校园安全文化对象体系所处的场域不同,所要求的安全文化的内涵、层次、水平也就不同。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内部对象体系的安全素质既是实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手段,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外部对象体系的安全素质,是实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辅助途径和辅助手段,旨在通过外部对象体系安全素质的培养来促进内部对象体系的安全素质,即外部对象体系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服务于内部对象体系的,是加强内部体系安全素质的一种途径或手段。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内部对象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外部对象体系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麦成.论范畴构建的不确定性.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2] 朱翔天.安全文化的哲学解读.安全生产与监督,2008(3).

[3] 罗云.现代安全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