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

商务运营内容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B2C 网站运营 核心环节 工作内容 影响因素

一 引言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可以说是电子商务行业。据易观《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第4季度中国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64.1亿元,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77.3%。整个2011年中国B2C的交易额达到2400.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0.8%,再次现实增长翻番。从规模上看,2011年是中国B2C的一年。

尽管B2C成交额和C2C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也吸引了众多厂商的加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艾瑞通过研究认为,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新成立的B2C电子商务网站要在市场站稳脚跟,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其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是要分析与确定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工作内容、影响运营的关键因素,以此进一步提升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市场占有率与核心竞争力。

二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核心环节分析

行业B2C电子商务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体系结构,其运营的几个核心环节包括:产品、用户体验、推广、物流、供应链。

产品环节。对于构建B2C电子商务网站时应该选择最熟悉并且最容易获得相关资源的产品作为建站对象。当前B2C网站,基本上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现已都有相应的电子商务网站,只要找到网站优势所在就可以建站,相对来说产品卖的人多反而可以证明市场大。所以产品选择是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最主要环节。

用户体验环节。现在很多B2C网站都是使用开源程序搭建,功能与界面风格都差不多,支付流程也都一样,除了价格就没有任何其他竞争力,其实B2C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用户体验环节上。同样是100个用户访问,用户体验好的网站能够转化5个订单,体验差可能一个都没有,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因此转化率是衡量B2C电子商务网站成功率的因素,而非用户访问率。

推广环节。关于B2C的推广无非是搜索引擎推广,包括竞价和SEO、软文推广、论坛推广、E-mail营销、网站广告和CPS,其中SEO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物流环节,目前在我国做 B2C物流已经成为一大瓶颈,主要原因除了价格成本之外,关键一个就是服务,因为对于B2C网站来说只有快递员才是唯一与客户直接面对面接触的人,而现在第三方物流普遍快递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很多用户体验感觉不好,投诉率相当高,用户会直接反映到对网站的认可度上,所以自建物流会是个趋势,除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还有一点就为了提高服务。

供应链环节。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Plan)、获得(Obtain)、存储(Store)、分销(Distribute)、服务(Serve)等活动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Interface),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客户的需求。未来B2C电子商务网站的竞争核心体现在供应链的比拼,也只有这样B2C电子商务网站才有做大的可能。

三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工作内容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应包括网站需求分析和整理、频道内容建设、网站策划、产品维护和改进、部门沟通协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如下:

1.需求分析和整理

对于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人员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网站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站具体的改善建议和方案,并对这些建议和方案进行讨论分析,确认是否具体可行。必要时,还要进行调查取证或分析统计,综合评出这些建议和方案的可取性。

需求创新直接决定了网站的特色,有特色的网站才会更有价值,才会更加吸引用户来访问与购买。网站细节的改变,应当是基于对用户需求把握而产生的。

此外,需求的分析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掌握竞争对手的最新变革并判断其价值。如果能够为用户带来价值话,就应该结合本网站实际加以利用。

2.频道内容建设

频道内容建设是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重要工作。对于网站,内容是最主要的、是其精髓,对一些信息门户网站来说,内容建设更加是网站之根本。

频道内容建设,更多的工作是由专门的编辑人员来完成,内容包括频道栏目规划、信息编辑和上传、信息内容的质量提升等等。编辑人员,做的也是网站运营范畴内的工作,属于网站运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内容建设,是一长期积累的过程。网站内容质量的提升,是编辑人员最终的追求目标。很多的小网站,或部分大型网站,网站编辑人员就承担着网站运营人员的角色。不仅要负责信息的编辑,还要提需求,做方案等等。

3.网站策划

网站策划,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策划文档撰写、业务流程说明等等内容。策划是建设网站的关键,一个网站,只有真正策划好了,最终才会有可能成为好的网站。因为,前期的网站策划涉及更多的市场因素,根据需求进行有效地规划。

4.产品维护和改进

产品的维护和改进工作强调的是产品的维护工作。产品的维护工作,更多应是对客户已购买产品的维护工作,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

在大多数B2C电子商务网站公司,都有比较多的客服人员。很多的时候,客服人员对技术、产品等问题可能不是非常清楚,对客户的不少问题又未能作很好的解答,这时候,就需要运营人员分析和判断问题,或对客户给出合理的说法,或把问题交给技术人员去处理,或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客服人员是运营人员的“顾客”。此外,产品维护还包括制定和改变产品政策、进行良好的产品包装、改进产品的使用体验等等。

5.各部门协调工作

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更多体现的是管理角色。运营人员因为深知整个网站的运营情况,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与技术人员、美工、测试、业务的沟通协调工作,更多地是由运营人员来承担。

作为一名运营人员,沟通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要与不同专业性思维打交道,在沟通的过程中,可能碰上许多的不理解或难以沟通的现象,是属于比较正常的问题。运营人员与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才能处理好来自客户的各种问题与要求。

四 影响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因素分析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影响因素无论对于新用户还是老用户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如何做好这八个方面将直接影响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成效。

1.产品定位

电子商务网站特别是垂直型B2C需要更加专注于前期产品的选择与定位,从而增强网站凝聚力和专业性,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整体运营能力。在产品定位方面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产品的现实购买市场及潜力是否大;二是产品线上销售毛利润是否高;三是网络销售能否提供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价格、服务等)。

2.品牌信用

品牌影响力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本身的品牌影响力;二是销售产品的品牌影响力。网站品牌影响力是投入营销费用加上后续服务逐步建立起来的;产品品牌影响力是产品自身品牌影响力带来的。作为新成立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必须要通过营销和主营产品的选择解决品牌影响力也就是品牌信用的问题。

3.营销推广

营销需要分阶段和根据网站自身情况选择。仅仅依赖一种营销渠道(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网站应该根据产品定位和品牌信用,结合营销预算选择营销渠道。假如资金实力允许,推广前期应选择线下DM直销、线下与线上促销活动结合、线下+实体店相结合、植入式营销等进行整合营销。但最终为提高利润率和营销的ROI,应该将订单完成尽量转移到线上完成,线下仅提供体验体验和品牌推广。

4.网站建设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仅仅做好前期的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网站还需要对用户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合理的设置购买流程、产品分类等,提供给购买用户好的用户体验能有效提高转化率,将营销效果最大化,并节约后续营销成本。如通过Web用户分析数据获得用户浏览行为给产品部、市场部,及时决策提出一些可预见性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图形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增强可用性、易用性,增强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度与依赖性等。

5.物流配送

在完成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后,电子商务网站需要向消费者配送相关物品,物流系统的完善性将为电子商务带来更好的口碑宣传和良好的用户感受。但对于刚成立的电子商务网站而言,建立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较高,因此需要选择较好的物流合作伙伴,并在未来资金实力允许情况下,建立库存运维中心,以提升货物到达率的提高;完善物流信息化平台,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整体运营能力。

6.售后服务

在完成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后,还需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尤其是对单价比较高、功能比较复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用户对网站的信赖程度和信心,能吸引用户后续购买,以达到用户的可持续增长。

7.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

在一个购买周期结束后,网站还需要根据积累起来的用户数据库定期做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了解用户需求及满意度,并改进网站后续服务,提升网站黏性,使用户形成循环购买和好的口碑,进而进一步提升网站销售量降低营销成本,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以上七点是影响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核心因素,另外用户评论对网购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消费者主要通过搜索引擎、博客、社区、比较商品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网站评论系统获得信息,来支持消费者决策,因此购物网站也需要关注用户评论及口碑等相关各项指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前景;更需要关注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中各个环节中的细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和经济形势出现下滑的时代找到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汪勇、魏巍.电子商务网站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2篇

传统电信业务利润急剧下降,电信运营商正在从多方面寻求收入的来源,发展IPTV和移动电视,通过宽带或与广播电视服务提供商合作提供电视类业务正是方兴未艾的热点。

产业链从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电信业务逐渐由传统的封闭业务体系向产业链开放的业务体系发展。目前,独立的内容提供商(CP)和业务提供商(SP)在产业链中的出现已经成为许多具体业务开展的需要,此时,典型的产业链模式为: CP=> SP< =>业务平台< =>网络< =>终端,而现实中的产业链模式可以通过该模式变化得到,如下表所示。

图1所示的IPTV业务产业链中,主要角色包括内容提供商/业务提供商(CP/SP)、业务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业务运营商具有IPTV业务运营资质,通过业务运营平台保证业务的提供和管理运营,起着业务主导的作用;内容提供商为业务运营商提供内容,业务提供商向业务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使得业务中的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内容提供商和业务提供商一般能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获取收入分成; 网络运营商通过提供基础网络和接入网络服务保证业务的传送和质量; 终端用户通过使用终端设备选择和使用业务,并支付相关费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在IPTV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但与广电部门的关系仍然需要理顺,才能真正在IP网络上发展好视频类业务。图2示意了电信运营商在IPTV中的位置。

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的原因

由于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在TV类业务发展中各持己见,从外表上看,似乎电信运营商发展TV类业务是要侵蚀广电部门已有的电视业务市场。然而,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通过在IP网上提供电视业务本身并不能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利润。首先,由于在中国有线电视的资费很低,IP上的TV业务本身也不可能获得可观的定价;其次,尽管交互式电视、高清电视、移动电视对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短期而言,电视业务的收入远远不能抵消它对网络资源的占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电信运营商愿意花大力气发展TV类业务呢?以下四点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 拉动宽带需求:目前宽带业务依靠个人电脑PC发展,但PC普及率很低,如果能通过(机顶盒+电视)发展,则电视庞大的用户量将大大增加使用宽带的用户数。

■ 提供内容消费、拓展增值业务,提高宽带ARPU值:在电视业务的基础上,电信运营商将通过(机顶盒+电视)发展内容消费和宽带增值业务,真正实现宽带用户从量到质的飞跃。

■ 通过Voice+Data+Video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已有的研究显示,Triple Play(三重播放)将大大增加电信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增加对用户的粘着度。

■ 促进电信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信息提供商转型: 电信运营商通过发展宽带TV和宽带增值业务,真正实现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信息提供商的转型。

三大策略

■ 内容管理运营策略

内容管理运营是目前广电部门把握TV类业务最有力的理由。事实上,广电部门在音视频内容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内容审核方面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运作体系,在音视频内容监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在承认广电部门内容审核权基础上与内容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

在实际合作中,以下两种方式是主要的:

内容运营商和业务运营商建立信任关系,内容审核作为相对独立的功能存在。

在该模式下,内容审核在内容提交到业务运营平台前完成,同时,面向业务运营平台的内容提供者只能是具有内容运营牌照的企业。当然,电信运营商也可以根据内容运营商的要求,建立专门的内容审核系统,CP提交的内容通过了内容运营商的审核后才能进入后续流程。

内容运营商和业务运营商互不信任。

在该模式下,内容运营商和业务运营商各自建立自己的业务平台,接口、交互流程和收入模式通过协商解决。

电信运营商在内容管理运营方面可以考虑如下策略:

电信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可能在初期无法直接建立信任关系,但一定要在合作的过程中推动与内容运营商之间的信任关系,这样才能减少重复工作,节省运维总成本。

电信运营商在发展电视类业务时,需要在业务功能方面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谈判与内容运营商在权、责、利方面达成一致。

电信运营商可以以终端的管理维护和业务QoS端到端保证为筹码,争取在谈判中处于更主动的地位。

在手机广播电视和CATV+宽带IP模式中,由于广播网络一般不会由电信运营商建设和运营,内容具有直接审核发送的需要,可以让电视业务和宽带业务有所分离,将直播电视等业务放开给广电发展,并通过反向通道给广电部门做好业务支撑。

■ 业务和网络运营策略

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是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所在,需要电信运营商通过自己的能力建设牢牢把握,可以考虑如下策略:

业务运营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是电信运营商必争的环节,运营商需要通过在业务引擎和业务管理方面的技术能力,保持自身的优势和主导权。

通过业务运营平台和终端的紧耦合,构建安全、灵活、有质量保证的业务环境,取得业务运营的主导权。

通过与网络运营的紧密结合,保障业务的质量,降低整体运维成本。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IPTV业务 IPTV产业链 三网 运营模式

随着IP网络技术、网络传输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市平压缩技术、版权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应产品的成熟,人们又将实现随时随地获得视频信息的希望寄托于IPTV网络,并形象的将该类业务称为IPTV业务。

IPTV(网络电视)融合了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技术,具有视频数字化、播放流媒体化、传输双向IP化、收视(听)互动化和个性化等技术特点。IPTV采用MPEG-4、H.264等视频编解码技术,使IPTV节目信号以IP包的方式,通过互联网IP协议,基于IP宽带传输网络互动地传送或分发给用户,IPTV用户主要以IPTV机顶盒或电脑为接收设备、以电视机或电脑显示器为显示设备。IPTV业务与传统电视业务的最大区别在于交互性和个性化按需收视(听),可实现用户与媒体内容提供商的实质性互动。IPTV技术平台目前能够支持直播电视、时移电视、视频点播、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可视电话、视频会议、互动游戏、在线娱乐、电子节目单、多媒体数据广播、互动广告、信息咨询、远程教育等内容广泛的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PTV已经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消费群体。目前,国内的网络用户在收入水平、文化素养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都处于前列,这个消费群体更容易接受IPTV提出的互动服务概念。IPTV的发展动力,不仅来自光通信技术的进步、IP技术的成熟、网络速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巨大的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动力。 因此 IPTV必将为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广阔的新兴市场。

IPTV要成功地实现产业化运营,必须精心打造一条能够实现资金和信息快速循环的IPTV产业链。IPTV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版权所有者、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和最终用户群等,为此打造合作共赢的IPTV产业链 是势在必行的。同时,IPTV产业化发展需要合作共赢,只有处理好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关系、业务关系和经营管理关系,明确产业链各环节的职责,才能打造合作共赢的IPTV产业链。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关系决定运营管理模式,而适当的运营管理模式又有利于明确和理顺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关系、业务关系和经营管理关系。

电信宽带IP网络是全国统一布局的全程全网,一点接入、全网互联互通,具有完善的宽带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以及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和完善的收费渠道,可以传输、承载并提供丰富多彩的交互式IPTV业务。电信网络运营商积累了宽带IP网络存储、接入认证、带宽管理、计费结算、用户管理等方面的运营经验,电信网络运营商是IPTV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没有电信网络运营商和电信宽带市场的支持,IPTV很难成功实现产业化发展。

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广电内容提供商的关系是IPTV产业链最关键、最核心的关系,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广电内容提供商做到优势互补、利益捆绑、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是IPTV产业成功的关键。电信网络运营商只有依靠广电内容提供商的内容资源优势,来丰富IPTV业务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没有广电内容提供商的参与,IPTV产业链很难形成。

电信网络运营商与IPTV产业链中的设备提供商等其他环节的合作也很重要,设备提供商能否向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IPTV机顶盒,是IPTV产业能否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

用户的消费需求是IPTV发展的最根本动力,IPTV产业链各类运营商应着力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改善付费收视(听)商业模式,确定合理的资费,采取灵活的业务提供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IPTV内容和服务。

IPTV要成功地实现产业化运营,还要求IPTV产业链各环节能够良性化互动,创造出切实可行、优势互补、利益捆绑、合作共赢的业务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

随着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实现三网融合,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内容整合平台,内容提供商负责内容制作与管理,任何够格的内容集成商负责与其相关的内容整合、业务管理和营销、用户管理、计费与收费,网络运营商向内容集成商出租网络资源,网络运营商只负责内容信息的传输和宽带接入,由内容集成商运营内容,向用户出租机顶盒,这种一视同仁运营模式可以最大化内容集成商的潜在收益。

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联手运营内容,合作分成,这种运营模式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寻找到好的内容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并形成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网络运营商负责内容信息的传输、宽带接入、业务管理和营销、用户管理、计费与收费。这种战略伙伴运营模式相比一视同仁运营模式,网络运营商能够从内容捆绑销售中获得更快的收益增长和更多的收益。

自产自营运营模式的要点在于在国家监管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网络运营商向内容提供商购买内容或买断内容生产许可,自己生产内容、自己运营内容,并负责内容信息的传输、宽带接入、业务管理和营销、用户管理、计费与收费。

逐步深入运营模式的要点在于逐步扩大IPTV的业务功能,在IPTV市场导入期,网络运营商首先推出视频点播(VOD)、电子节目指南(EPG)、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业务,在IPTV 市场成长期,网络运营商可逐步推出网络游戏、数字视频录制(DVR)、电视商务等新业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IPTV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收费模式,与目前的宽带上网模式一样,采用包月收费模式,同时在具体内容上再收取部分点播费用。二是广告模式,内容不收费。三是捆绑收费,收费和广告相结合,用户可以灵活选择包月收费或者计次付费等。采用这三种赢利模式获取的收益,由IPTV产业链上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和网络运营商等环节按照预约比例进行分成。为体现IPTV业务的个性化、互动化特色,网络运营商可以采取细分客户群等策略进行精细营销,为不同需求的IPTV用户制定个性化、互动化业务和差异化资费标准。

2007年,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仍然把IPTV圈定为宽带业务发展的重点,中国IPTV商用市场开始启动,不过,由于运营模式仍然不够完善、用户需求尚需进一步发掘等诸多因素,中国IPTV市场仍然处在培育期。 从目前业务发展来看,广播节目的时移、点播受到用户的欢迎;IPTV不仅面向城市高端用户,农村市场也具有旺盛的需求潜力;从厂商角度看,国内商用市场基本为UT思达康、中兴等厂商所把持。为了顺利实现IPTV产业化运营的目标,拥有积极的产业政策、先进的软硬件技术、丰富的节目内容和赢利的运营模式固然非常关键,但同时IPTV产业链各环节积极的共赢合作也十分重要,只有让最合适的环节去做最合适的事,才能够促进IPTV产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

参考文献:

[1]郭世满: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龚智星: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M].中国广播电视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4篇

1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观察和理解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新的视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1997年!1998年以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9年!2000年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进入以企业应用为主体的第三阶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大致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认识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第二部分主要是概括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旨在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第三部分是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从宏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从微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集成人、财、物、信息、时间、环境等要素系统,构建电子商务的完整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构建只是解决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有与无的问题,但缺乏系统性。

2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从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三大方面来构建。即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包括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篇和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篇。

2.1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主要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职能、构成与定义来探讨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应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管理的构成、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范围与任务、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等内容。

(2)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在电子商务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组织管理体制与传统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的联系与区别,确立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以及与管理机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关系、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意义、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优化标准;电子商务的趋势变革、电子商务组织结构的设计思想、电子商务组织结构模式与组织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电子商务的人事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生产与物流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营销管理制度等内容。

(3)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规则。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系统结构,来研究其活动组织要素及其组织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电子商务系统与社会电子商务系统的连接工具、电子商务系统内部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外部的运营与连接、电子商务系统分散网络化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方案等内容。

(4)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电子商务运作流程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程序规范。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来探讨各环节中的运行平台、操作技巧,实现运行管理的科学规范要求。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流网络平台、知识流网络平台、资金流网络平台、物流网络平台、契约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外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内模式、企业流程重组含义及其内容等内容。

2.2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内容是电子商务管理研究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有关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环境、客户等要素系统组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资源管理等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宏观层面,要认识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行动的管理地位,从而实现管理战略素质的培养。电子商务经营战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经营战略分析、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环境、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方法等内容。

(2)电子商务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离不开资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的构成及其利用,来认识各类资源的特征,各类资源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构成、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物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管理、电子商务运营资本含义与特征、企业资本运营原则与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案例分析等内容。

(3)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信息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血液,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成,来探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检索、利用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化目标、信息源的概念、信息源的属性、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集与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等内容。

(4)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是支撑电子商务活动的运动基础,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流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要认识物流的组成与功用,了解物流的运动过程,学习物流运动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的内容及其地位作用、第三方物流业、企业自营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方式、企业物流运作内容与原则、企业物流运作理念与目标、企业物流运作的主要方法等内容。

(5)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资金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柱。对资金的综合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本质内容。因此,要从认识资金流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来探讨资金流的运行过程及网上运行形式和资金流的运行程序及规范。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资金流的构成、网络经济对资金流管理的影响、企业资金流管理体系建设、现代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发展、MRP系统的资金流管理、ERP系统的资金管理等内容。

2.3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方法是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因此,我们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探讨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方法,从资源管理角度来认识和运用ERP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价电子商务活动成效,以达到深化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管理的目的。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ERP系统方法。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实现,它强调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投入品、半成品、成品)、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ERP系统方法主要包括ERP系统方法的形成与发展、ERP的模块结构、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ERP的功能与局限等内容。

(2)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行协调和集成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组成、供应链的特点与功用、供应链管理(SCM)含义、供应链管理(SCM)层次、供应链管理(SCM)原则、供应链管理(SCM)步骤与技术支持等内容。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5篇

1 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观察和理解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新的视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1997年一1998年以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9年一2000年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进入以企业应用为主体的第三阶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大致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认识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第二部分主要是概括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旨在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第三部分是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从宏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从微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集成人、财、物、信息、时间、环境等要素系统,构建电子商务的完整管理体系。

这种体系的构建只是解决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有与无的问题,但缺乏系统性。

2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从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三大方面来构建。即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包括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篇和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篇。

2.1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

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主要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职能、构成与定义来探讨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应包括如下内容。

(1) 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管理的构成、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范围与任务、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等内容。

(2) 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在电子商务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组织管理体制与传统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的联系与区别,确立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以及与管理机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关系、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意义、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优化标准;电子商务的趋势变革、电子商务组织结构的设计思想、电子商务组织结构模式与组织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电子商务的人事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生产与物流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营销管理制度等内容。

(3) 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规则。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系统结构.

原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电子商务系统与社会电子商务系统的连接工具、电子商务系统内部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外部的运营与连接、电子商务系统分散网络化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方案等内容。

(4)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电子商务运作流程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程序规范。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来探讨各环节中的运行平台、操作技巧,实现运行管理的科学规范要求。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流网络平台、知识流网络平台、资金流网络平台、物流网络平台、契约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外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内模式、企业流程重组含义及其内容等内容。

2.2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研究

电子商务管理内容是电子商务管理研究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有关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环境、客户等要素系统组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资源管理等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宏观层面,要认识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行动的管理地位,从而实现管理战略素质的培养。电子商务经营战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经营战略分析、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环境、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方法等内容。

(2) 电子商务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离不开资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的构成及其利用,来认识各类资源的特征,各类资源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构成、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物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管理、电子商务运营资本含义与特征、企业资本运营原则与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案例分析等内容。

(3) 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信息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血液,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成,来探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检括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化目标、信息源的概念、信息源的属性、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集与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等内容。

(4)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是支撑电子商务活动的运动基础,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流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要认识物流的组成与功用,了解物流的运动过程,学习物流运动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的内容及其地位作用、第三方物流业、企业自营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方式、企业物流运作内容与原则、企业物流运作理念与目标、企业物流运作的主要方法等内容。

(5) 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资金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柱。对资金的综合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本质内容。因此,要从认识资金流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来探讨资金流的运行过程及网上运行形式和资金流的运行程序及规范。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资金流的构成、网络经济对资金流管理的影响、企业资金流管理体系建设、现代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发展、MRPII系统的资金流管理、ERP系统的资金管理等内容。

2.3电子向务管理方法研究

电子商务管理方法是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因此,我们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探讨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方法,从资源管理角度来认识和运用ERP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价电子商务活动成效,以达到深化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管理的目的。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ERP系统方法。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实现,它强调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投入品、半成品、成品)、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13。ERP系统方法主要包括ERP系统方法的形成与发展、ERP的模块结构、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ERP的功能与局限等内容。

(2) 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14。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行协调和集成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CM)方法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组成、供应链的特点与功用、供应链管理(CM)含义、供应链管理(SCM)层次、供应链管理(CM)原则、供应链管理(SCM)步骤与技术支持等内容。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管治;管治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全球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1997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电子商务会议上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并界定了电子商务的研究对象就是电子商务活动[1]。那么,如何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管理、如何构建电子商务管理体系,一直是电子商务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现状来探讨和研究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1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观察和理解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新的视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1997年!1998年以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9年!2000年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进入以企业应用为主体的第三阶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大致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认识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第二部分主要是概括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旨在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第三部分是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从宏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从微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集成人、财、物、信息、时间、环境等要素系统,构建电子商务的完整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构建只是解决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有与无的问题,但缺乏系统性。

2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从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三大方面来构建。即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包括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篇和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篇。

2.1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主要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职能、构成与定义来探讨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应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管理的构成、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范围与任务、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等内容。

(2)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在电子商务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组织管理体制与传统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的联系与区别,确立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以及与管理机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关系、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意义、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优化标准;电子商务的趋势变革、电子商务组织结构的设计思想、电子商务组织结构模式与组织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电子商务的人事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生产与物流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营销管理制度等内容。

(3)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规则。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系统结构,来研究其活动组织要素及其组织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电子商务系统与社会电子商务系统的连接工具、电子商务系统内部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外部的运营与连接、电子商务系统分散网络化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方案等内容。

(4)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电子商务运作流程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程序规范。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来探讨各环节中的运行平台、操作技巧,实现运行管理的科学规范要求。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流网络平台、知识流网络平台、资金流网络平台、物流网络平台、契约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外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内模式、企业流程重组含义及其内容等内容。

2.2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内容是电子商务管理研究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有关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环境、客户等要素系统组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资源管理等内容[2]。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宏观层面,要认识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行动的管理地位,从而实现管理战略素质的培养。电子商务经营战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经营战略分析、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环境、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方法等内容。

(2)电子商务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离不开资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的构成及其利用,来认识各类资源的特征,各类资源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构成、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物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管理、电子商务运营资本含义与特征、企业资本运营原则与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案例分析等内容。

(3)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信息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血液,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成,来探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检索、利用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化目标、信息源的概念、信息源的属性、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集与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等内容。

(4)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是支撑电子商务活动的运动基础,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流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要认识物流的组成与功用,了解物流的运动过程,学习物流运动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的内容及其地位作用、第三方物流业、企业自营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方式、企业物流运作内容与原则、企业物流运作理念与目标、企业物流运作的主要方法等内容。

(5)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资金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柱。对资金的综合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本质内容。因此,要从认识资金流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来探讨资金流的运行过程及网上运行形式和资金流的运行程序及规范。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资金流的构成、网络经济对资金流管理的影响、企业资金流管理体系建设、现代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发展、MRP系统的资金流管理、ERP系统的资金管理等内容。

2.3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方法是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因此,我们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探讨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方法,从资源管理角度来认识和运用ERP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价电子商务活动成效,以达到深化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管理的目的。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ERP系统方法。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实现,它强调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投入品、半成品、成品)、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3]。ERP系统方法主要包括ERP系统方法的形成与发展、ERP的模块结构、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ERP的功能与局限等内容。

(2)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4]。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行协调和集成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组成、供应链的特点与功用、供应链管理(SCM)含义、供应链管理(SCM)层次、供应链管理(SCM)原则、供应链管理(SCM)步骤与技术支持等内容。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7篇

笔者认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出路。

一、依据市场成熟度,逐步规划数字电视事业的发展目标。

在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认知不足,运营商的周转资金又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此一新事业的相关技术与服务的推展,应作较为保守而长远的规划。例如:国内地区数字有线电视运营商,系统区域均为独占经营,因此其推动数字电视的原因,乃是以巩固原本收视户为目的,多过于开发新事业的目标。加上数字化有助于杜绝私接户,达到对经营区域内收视户的完全管理,对于数字电视事业的推广目标应放在提升数字机顶盒的安装普及率上,等于只是传统有线电视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并不期望因此而推出许多创新服务内容,所以,比起欧美国家的经营目标,可以说是保守许多。但也因为预期达到的功能较少,因此,该公司在相关软硬件上的投资规模也小了许多。

当下,提升数字机顶盒安装普及率为第一目标。由于数字机顶盒是消费者能否使用到数字电视服务之基本前提,且媒体或渠道事业之经营成效及其特性发挥,均须奠基于其普及率,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运营商,均将提升数字机顶盒安装普及率视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初期的第一目标。如果数字机顶盒的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将推动渠道效用的运作,届时,运营商的经营策略与目标可能就会有所转变。例如:改为免费赠送安装数字机顶盒,而以提供客制化的数字电视服务,或是广告收入作为盈利来源。不过,维持企业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仍是经营渠道市场的最重要工作。

二、学习国外经验,有助于提升运营商数字化认知与内容创新能力。

在国内电视媒体与消费环境逐步数字化的过程中,运营商可以多向国外媒体学习其对数字电视服务的经营规划与内容设计经验。以国内电视媒体运营商目前所推出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来看,多数运营商的数字化认知有待加强,举凡互动、多频道、异步等观念在节目表现形式上的发挥,仍显不足。不管是向国外观摩还是自行研发,运营商加强自身在经营与内容制作上的创新,可以说是为未来数字电视服务的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是一定要逐步加强、累积的。

三、重视效率经营,以维持长期与多频道播出环境的竞争力。

数字有线电视的经营策略,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内容最为重要。然而,不管运营商是提出怎样的产品与服务吸引消费者,维持企业健全的经营体系仍然是投入竞争的最重要基础。尤其在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后,数字技术加上宽带传输网络的连接,将使得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面临更多媒体与频道的相互竞争。在各式各样的媒体、传输渠道与内容中,如何让自己所经营的产品与服务脱颖而出,不会被茫茫媒体大海所淹没,除了保持内容的质量与特殊性之外,善用数字经济的经营原则,更有效率地运用企业资金、设备、人才与资源,然后将重要的资源运用在创作真正的好内容上,对于企业投入长期竞争具有相当大的帮助。

四、依据分析架构,进行竞争力自我评估,以选择适当的策略。

分析架构与评估要素,均与经营数字有线电视事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市场环境竞争态势有关,运营商可依据评估要素以及分析层级架构,一一审视企业本身的表现,并与其他竞争者的情形相比较,以深入了解企业在各个方面上的竞争力程度如何。

了解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之后,才能依据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当的经营目标,选定适用的经营策略形态。例如: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成熟度,有助于预估较实际而准确的经营目标数字,衡量企业的工作绩效;了解自身与竞争对手的资源差异,则有助于选择能有效营造企业优势总体效果的策略形态。或者,运营商也可以反向操作,依据对手的经营策略以及自身的优势,制定出属于该企业可应用的经营策略模式。

目前,依据国内数字电视产业现状和运营商的初步探索,差异化、专业化和资源整合三种经营策略及其可行方案可供运营商参考。当然,各企业仍应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特性,选择适当的策略形态。

(1)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是指运营商提供有差别的产品或服务,使客户感受到他的产品或服务优于竞争者。运营商若要使差异化策略见成效,应该在产品内容、技术性能、客户服务、营销网络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加强。

产品内容差异化是指提供区别于其他运营商,且具创意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或服务;技术性能差异化是指运用优于其他运营商的技术性能,提供差异化的节目内容或服务,例如较多数量频道节目内容;客户服务差异化是指提供比其他运营商更快速、更完善的客户服务,例如提供机顶盒特殊功能操作协助;营销网络差异化是指运用有别于其他运营商的营销网络,推广公司产品服务,例如教育机构、小区团体;企业形象差异化是指营造良好的企业与产品形象,建立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心与支持,例如举办公益活动、发表研发成果。

其中,产品内容差异化是推广数字电视服务的最重要策略。投入发展数字电视的各类媒体运营商,也都尝试在软件内容上,购买或制作更多的新频道与内容,或是在频道的名目上,做各式各样的改变,期望能够区隔市场,建立起企业本身的主力商品形象。

然而,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所谓更多、更新的数字电视节目,其实只是更多不曾见过的国外频道、依据主题重新组合包装的节目套餐。所以在许多消费者看来,数字电视和传统的有线电视差异不大,难以吸引消费者消费。因此,运营商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掌握数字电视特性,持续研发创新节目内容与形态。

例如:针对数字电视的新锐消费者进行实验,开发更多元的服务内容;参考国外节目,设计节目的创新表现形态;掌握数字电视VOD的特殊性能,研发周边相关功能(如虚拟主机、类视频点播技术与服务)。部分运营商选择以教育、学习为主题规划数字频道内容,是相当可行的策略,但仍应该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力求创新,不应只是遵循传统电视教学节目,采用呆板的电视单向传播教学模式。

二是规划节目生命周期,避免内容资源过度滥用。

庞大的节目需求,造成数字电视运营商沉重的成本负担,然而,内容资源过度运用,将使观众对运营商投下资本购制新节目的美意视而不见。对于突破传统电视媒体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数字电视而言,所谓多频道的节目规划,将兼具有电视媒体的大众性娱乐与因特网的互动需求。运营商对数字电视这一新兴媒体的使用和对分级付费制度的执行,应进一步研发适用数字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规划模式,以达到内容资源的最佳经营效益。

(2)专门化策略

专门化策略是指运营商针对某一特定的区隔市场,尽全力提供服务,具体包括:依特殊客户提供服务、依地理位置提供服务、加强特殊客户关系营销、加强特殊技术服务提供、与其他数字电视运营商合作。

依特殊客户提供服务是指针对某一客户人群,规划节目内容与服务,例如儿童频道、妇女频道;依地理位置提供服务是指针对特定区域,推广数字电视服务,例如提供都市交通状况服务、偏远地区电视教学服务;加强特殊客户的关系营销是指利用关系营销,与某一客户人群维持良好的长期关系,例如商业用户、会员制度;加强特殊技术服务提供是指专研某一技术,以提供较专业、优质的内容或服务,例如互动节目、视频点播;与其他数字电视运营商合作是指通过与其他数字电视运营商的合作,加强对特殊客户的服务,例如在偏远地区与其他运营商合作,提供数字电视节目。

(3)资源整合策略

资源整合策略是指运营商结合运用企业内外、同业或跨行业企业的资源,以创造总体效果,具体包括垂直整合加强经营自主、水平整合扩大市场基础、策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跨行业合作创造独特价值、整合营销提高经营效益等。

垂直整合加强经营自主是指通过整合上下游事业,提高整体经营的自主性,例如购并频道商、成立电视节目制作部门;水平整合扩大市场基础是指通过整合其他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扩大未来推广数字机顶盒的市场基础,例如购并独立系统运营商;策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是指通过与相关企业的策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例如数字机顶盒制造企业、节目供应商;跨行业合作创造独特价值是指通过与跨行业企业合作,创造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价值,例如休闲旅游节目提供饭店住宿优惠;整合营销提高经营效益是指运用整合营销策略,提高集团内各种资源的经营效益,例如数字电视与Cable Modem上网服务整合营销。

数字电视事业具有多方面的经营条件需求,运营商若要依靠自身的企业资源投入发展,必定有所不足,资源整合成为必然。然而,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应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性、优劣势,适当地选择策略联盟或是整合购并的对象。只要能掌握到适当的要点,单单只进行垂直或水平整合,也能发挥相当大的效益。反之,若同时进行多种形态的整合工作,其内部的经营管理将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太过庞大的集团组织反而容易造成行政效率上的低落、凌乱,以及成本的浪费。

另外,在此媒体汇流之际,许多新旧企业均有意进行组织革新,具有雄厚实力的媒体集团可利用这一时期进行合作或购并交易的协商,在可供选择的合作对象、资源,以及谈判能力方面,享有时机上的优势。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手机出版 产业链构建 博弈论

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在众多学科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手机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实质上是利益相关方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在遵循产业规则的前提下,博弈各方运用各种策略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了手机出版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正是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本文着重采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对手机出版产业链中参与的各方进行博弈分析,并尝试提出一条较为合理并能最终实现共赢的产业链模型。

一、我国手机出版产业现状

近几年手机已由早期的移动通讯工具逐渐演变成一种多媒体通讯工具。语音通话、文字短信及多媒体彩信、无线上网娱乐、收发电子邮件、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拍照等功能都给手机出版产业提供了发展平台。

当今学界尚未对手机出版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较多学者认为手机出版是指“以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将著作、图画、声频、视频、符号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数字化,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发送到手机移动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的实时传播行为。①”手机出版由于其自身具有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出版界的重视,手机出版的产业链构建也日益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二、理论构架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②任何一种博弈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博弈方、得益和策略。每一种博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博弈方,不同的博弈方采用不同的策略,最终获得不同程度的得益。博弈通常分为无限博弈和有限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又包括动态博弈和静态博弈、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等。

三、手机出版产业链五环节

1、移动运营商。我国三大移动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笔者认为,手机出版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运营商在产业链上占据有利位置,其可以通过版权保护切入手机出版业务,通过优质服务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通过内容开发增强对作者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整合手机阅读产业链。

2、内容服务提供商。“从产业链来讲,手机媒体有一个很大的链条还没做起来,尤其在内容服务提供商这方面。如果他们真正做起来了,对整个产业链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他们提供给用户的内容体验不够丰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表示,要让3G从单纯的技术演变成市场价值,被广大用户接受,关键需要解决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分成矛盾。笔者认为最理想的利益分配方式是渠道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之间三三分成,这样能够保证每一方的积极性。内容提供商是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应该坚持给内容提供商合理的分成,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维持手机出版的价值链,否则对任何参与方都不公平。

3、终端设备制造商。伴随Android系统手机和iPhone手机的销量提升,终端设备制造商为抢占新系统平台用户,在不同手机系统均推出手机阅读客户端,同时智能手机销量的提升也促使用户转变成为手机阅读的最终用户。因此,终端设备制造商已经为手机出版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4、技术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手机出版产业链中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代替了传统出版中的实体书店和印刷厂,尽管国内整个手机出版行业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但并不意味着该产业需要技术提供商参与到内容资源的建设中来。反之,那样很容易导致技术提供商与传统出版单位的立场对立。因此,技术提供商应坚持数字出版技术的角色定位与报业集团、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坚持走电子报纸和电子图书的开发制作路线。与此同时,其还应与终端设备制造商合作,推出基于各类智能手机系统的阅读终端软件,同时开发出非智能手机的相关应用产品,成为进入手机出版领域的技术保障方。

5、最终用户。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数达2.33亿,环比增长7.03%,相比于2009年第4季度,同比增长幅度达44.60%。③庞大的受众群体为手机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四、手机出版产业链构建中的博弈分析

1、移动运营商与终端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从通信行业来说,移动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是相互依存的,但移动运营商一般更具有优势,就好像中国联通规定夏普等手机生产商制造的部分手机打上联通的品牌一样。终端设备制造商在手机上预置移动运营商增值服务相关软件,如彩信群发软件、彩铃下载软件、电子书阅读软件、动漫阅读器等,一方面为最终用户提供了便利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相关移动运营商带来了相对固定的受众群,这种合作博弈的方式可以同时为终端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

2、服务提供商之间以及与最终用户的完全信息博弈。手机出版产业中的服务提供商指无线网络中内容及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目前国内的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三大类:提供短信服务的门户型服务提供商,主要包括网易、中华网等门户型网站;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专项型服务提供商;以短信作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型服务提供商。由于服务提供商面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终端用户,所以他们彼此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完全信息博弈关系。完全信息博弈二者之间处于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竞争关系。服务提供商不能脱离最终用户独自闭门造车,而应根据最终用户的反馈实时调整自己的具体业务和服务内容,从而满足广大最终用户的需求。

除此之外,各类服务提供商之间也存在博弈。要想在手机出版产业分到一杯羹,他们彼此之间就要形成一种共赢的竞争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彼此业务的差异化经营。门户型服务提供商由网站提供的短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文字、新闻、铃声、图片、游戏等,这些需要不断补充素材的服务是门户型服务提供商的特长;专项型服务提供商的代表是腾讯公司,和其他的短信服务商不同,腾讯没有常见的铃声、图片、游戏等业务,只专注于具有垄断优势的QQ衍生短信服务。专业型服务提供商则应把主要盈利点放在不断创新的技术和创意上。细分市场,针对自身的不同优势,制定适合自身的业务模块和发展方向,只有在这种合作化的博弈模式下,才能实现共赢,催进整个手机出版产业的繁荣。

3、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非零和博弈。在手机出版产业目前的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博弈一直是重头戏。目前移动运营商已经开始涉及手机出版产业的内容制造,但多局限于彩铃、短信、手机报等领域。而传统的内容提供商却因为对此产业的不熟悉而采取观望态度。传统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与移动运营商相比无论是在市场走势还是受众需求方面都掌握着更准确的市场动态,所以传统内容提供商在手机出版产业中如何立足是手机出版产业链构建的关键所在。

非零和博弈是一种非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在这种状况下,博弈一方的所得并不与博弈另一方的所失大小相等,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在手机出版产业中,传统出版社拥有版权和编辑权,主动将核心资源信息化,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运营商。此外,运营商通过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从而整合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并且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以合理的形式传递给终端用户。在这种非零和博弈模式下,双方对出版资源进行重组,各取所需,从而实现双赢。

4、最终用户与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动态博弈。动态博弈是指参与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后者可以观察到前者的选择,并据此做出相应的选择。

内容提供商借助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出版平台把自己的部分图书书目及内容发送给最终用户,而最终用户根据自己对图书内容的喜好程度给出相应的互动反馈。随后移动运营商将整合后的回馈统一反馈给内容提供商。最终,内容提供商根据得到的反馈数据调整自己的出版战略。在这种动态的博弈模式下,内容提供商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周期,节约流通成本,降低库存压力,移动运营商也可以在相对有限的出版平台上得到利润的最大化,而最终用户也可以订制适合自己的手机出版物。

四、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的理想模式

我国目前的手机出版产业链仅仅包括三个环节: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在提供网络的同时,完全承担了移动支付功能,并且有意独立完成服务和内容的提供。而本应由技术和平台提供商从事的阅读平台设计工作却由终端设备制造商完成。可见,目前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是不合理的。

产业链环节的缺失导致了某些博弈方跨界操作。移动运营商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手机出版产业的幕后决策者和内容把关人,并且强制性地从最终用户向内容提供商支付的费用中抽取高份额的手续费。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提供商,导致终端设备制造商各自开发的平台之间不兼容,用户们则需要安装不同版本的阅读器,使用起来极不方便。除此之外,不同的图片和排版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显示也不相同,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手机出版产业的发展。

因此,构建我国成熟合理的手机出版产业链,首先就要打破移动运营商的霸主地位,促使各个环节良性、均衡的发展。移动运营商应该根据最终用户的实际需要来提供服务。同时,建立专业的技术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开发适合各种手机的阅读器,补全产业链中缺失的环节。专业的内容提供商,尤其是传统出版单位更要积极地参与到手机出版产业中来,提供高水准的手机出版物,降低出版物的同质化概率。除此之外,实现第三方监管也必不可少。

只有手机出版产业中的博弈各方全部参与其中的产业链才是合理成熟的产业链。技术提供方提供传播渠道,内容提供商负责内容和版权,移动运营则致力于相关内容的转换与整合,第三方监管从全局的角度保障手机出版产业的健康运营。只有做到产业链中的博弈各方相互协作,各司其职,才能催进手机出版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繁荣、稳定,从而最终实现产业链中博弈各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①莫林虎、王一,《手机出版产业现状及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9(5)

②吴学秋,《在“博弈”中“协同”发展》[OL].

③易观智库,《2010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调研》[OL].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9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云计算”有关原理的阐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几种“云计算”商业模式,并结合电信运营商在进行“云计算”运营时的优势与劣势,对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营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供了几种运营模式。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云计算 运营模式

自从云计算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不断深入地探讨,试图将其与当前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企业界也不断地将云计算的理念付诸商业实践。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全球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08年的16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20亿美元,如图1所示。此外,根据预测,2012年云计算的投入将占IT年度投入的25%,到2013年则会占30%以上。Merrill Lynch则认为在2011年将会有1600亿美元的市场。

电信运营商在电信行业处于核心地位,一直保持着明显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而设备提供商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内容服务提供商则处于劣势。在原有产业价值链中,运营商独占巨大资源,掌控着各方利益点,但是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也因此大受影响。电信运营业在全球都由政府严格控制,其商业模式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一条垂直生态链,上游是电信设备制造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下游是用户。在网络融合的背景下,行业里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行业外企业进入,运营商传统的主导地位面临着外来“侵略者”的巨大挑战。目前,移动通信用户数远远大于互联网用户。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无线通信的网络带宽将不再成为问题,把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已经是众望所归。互联网终端的固定性促使其尽快拓展无线网络业务,增加其灵活性,电信业的庞大用户群以及付费的习惯吸引着互联网加快与移动通信的融合进程。在这种情况下,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起来,并引起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热切关注,电信运营商已纷纷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受限于体积和便携性,手机的处理、运算和存储能力的提升都是有瓶颈的。但是“云计算”的概念为此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利用远端“云”的高速处理能力,即使手机本身性能不高,但只要满足与远端“云”的输入输出数据交换,便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我国3G牌照正式发放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均已具备综合信息服务的提供能力。电信运营商要想继续保持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主导优势,担当起工商业信息化的核心平台和中坚力量的角色,云计算就是其开展ICT服务(指中国电信面向政企客户提供的集成服务,外包服务,非基于企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信息互通、应用交互、协同处理平台应用业务等专业服务,知识服务和其他IT服务及应用业务)的有效手段。

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作的必要性

电信运营商若能及时把握云计算带来的机遇,将有助于缓解目前困扰运营商的以下几方面压力:

(一)摆脱沦为“通道”提供商的威胁

从运营商的外部环境看,像APPLE、Google、微软等IT和互联网企业正在不断蚕食运营商的固有领地,原有的电信业务领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新加入者”,通信产业的利润正逐渐向IT领域转移。这些“新加入者”带来的并非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而是一种和传统电信无关的业务或者服务,他们所需的仅仅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若电信运营商不奋起应战,谋求转型,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增加收入来源,极有可能面临沦为“通道”提供商的危险。而借助云计算实力,运营商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超越“通道”提供商的作用向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业务拓展,将自身置于云计算价值链之中。

(二)促进网络结构的优化和整合

如何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和整合,是所有运营商高度关注的问题。云计算可以让运营商在基础网络之上按需扩充计算能力,这种灵活性促进了解决方案的快速提供,允许运营商根据需求大小弹性使用相应的基础网络,还能根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地推出新业务。移动通信、宽带网络、开源技术以及Web2.0等,所有这些都使按需业务更加可靠也更加经济。和企业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比较,云计算系统可以储存更多的数据,可以在节省系统处理能力和桌面软件所需要的硬盘空间的同时为运营商提供无限量的业务接入。

(三)提高数据中心(IDC)运营效率

电信领域虽然已经自然形成了许多数据中心(IDC),但基础架构也变得异常复杂,原来每增添一个新应用就部署一套新系统的方式不仅投资巨大且很难管理。一方面,伴随业务系统的增多,电信运营商对基础架构的控制力和选择能力在弱化;另一方面,设备的运行效率并不高,忙闲不均,影响整体效率。数据中心的运作成本通常接近整个IT预算的25%,如何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模式来运行数据中心,对运营商意义非同小可。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削减对额外硬件、软件和设备的需求,还可减少服务器自动化、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提供和系统安全性这些成本高昂又耗时的功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模型具有更高速的创新性、可伸缩性和对企业核心功能的支持等,从而为运营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降低成本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双重成本

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减少现有网络和平台硬件设施的数量,从而降低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硬件的节省又能大大降低许多运营成本,例如机架占用空间、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制冷和能耗的大幅下降,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从产品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实现的成本节约。因此云计算带来的是资本性支出(Capex)和成本性支出(Opex)的双重下降。以产业合作模式可望将“云海”变为完成转型的“蓝海”。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计算市场商机无限。云计算既为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电信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作,将自身置于云计算产业链中应该成为运营商摆脱内外环境压力、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

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的优劣势分析

(一)电信运营商在进行“云计算”运作的优势

电信运营商本身拥有庞大的IT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都是非常庞大的。这使它可以在企业内部构建企业私有云,按照云计算的架构搭建平台,面向企业内部需求提供云计算服务,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投资和运营的成本。

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的运行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并不是7*24小时满负荷运转。这意味着其数据中心的资源存在闲置,利用率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电信运营商若将这些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打包成云计算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这是对其闲置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这是电信运营商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盈利点。

电信运营商比其他类企业更善于打造一条从终端到网络再到计算的完整链条。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包括企业客户与个人、家庭客户;在规模化的可靠运营方面有丰富经验,具有良好信誉;具有面向企业的全套解决方案,从网络接入、业务提供到售后7*24小时的服务与支持;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实体、电子渠道、大客户精力直销遍布全国;全程全网,数据中心、机房遍布全国;作为互联网的管道商,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宽带与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因此,通过对于客户行为链条的整体支持,电信运营商所构筑的高度耦合的云计算价值链,将成为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最明显体现。

电信运营商具备了提供“云服务”的条件。电信运营商完全掌握了网络接入层面的资源,加上所具有的大型数据中心的资源,因而在提供公共云服务方面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所有的公共云计算服务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因此所有云服务的实现都必须得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支持。若将云计算或公共计算服务比喻成自来水厂或电厂,则电信运营商就相当于掌握了所有的管道或者电缆。只有通过这些管道或电缆,最终用户才能使用上水和电。此外,电信运营商还具有电信牌照带来的通信业务优势、企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以及政府支持方面的优势。电信运营商常年来运营电信传统服务已经具备了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经验,将云服务与目前的一些电信增值服务结合,将会得到最终用户的认可。

(二)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作的劣势

组织结构与文化方面的瓶颈。在过去语音业务为主的业务引擎下,电信运营商已经习惯了行业领导者的角色;在面对信息化业务转型中,传统的组织结构呈现不适应的特征,例如,层层审批、推卸责任的官僚作风,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在这种文化冲突下,容易出现产品升级缓慢,市场嗅觉不够灵敏的现象。

人才结构方面的不足。电信运营商已经习惯的语音业务市场,在客户方面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告诉客户每分钟打电话多少钱,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后,企业的信息化高度复杂,不仅要理解客户企业的运作流程,还需要懂一些IT知识。而不少分公司的员工并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向客户进行演示,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自己也不懂产品,因而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决策。

对企业运作流程不熟悉。在运营商规模优势凸显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由于社会包罗万象,行业众多。而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服务可以说是面向各行各业,因此这必定使他们无法深入大企业中,深入理解企业的内在运作流程。相对于一些IT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个领域,对同一行业的客户,有更深的理解。这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表现为单靠运营商的自己的力量,难以开发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战略调整不易。这也是规模效应带来的劣势。船小好掉头,IT公司可以敏锐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品。而运营商的战略一旦决定,要短期之内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运营模式分析

(一)电信行业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概念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在产业链中,每个企业都处于其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各单元的联系构成的企业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上下游关联企业与企业之间联系构成的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供应商、销售商以及用户等价值链之间的联接关系。当前,电信行业的产业价值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电信行业的产业价值链中,用户是整个链条的中心,和三条链都有直接的关联,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目标和终点。用户通过终端才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由网络提供商提供网络接入服务,通过内容整合商或直接通过内容提供商达到上网的目的。

网络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网络的接入服务,他们拥有或运营移动通信基础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和内容通过接入菜单提供给用户,用户按照数据量付费,服务提供商通过协议和计费系统向用户收费。

内容所有者自己拥有内容,可以直接扮演内容提供商的角色,也可以把内容交给内容提供商,更专注于内容的开发。内容整合商主要是把不同的内容整合到一个特定的网站(即门户网站)上,他们自身并不创造内容。内容提供商拥有可以访问的网站,但并不一定拥有内容,他们通过网站向用户提供可以使用的内容。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内容整合商或者直接获得相应的内容。

终端制造商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等。而终端提供商扮演着零售商和制造商中间桥梁的角色,它可以是OEM委托方的商或者运营商。终端零售商将终端产品卖给消费者,他们可以是传统零售店,也可能是任何角色开展该项业务,这种角色的交叉并不带来价值链的交叉。

(二)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分析

目前,世界上的电信运营商在发展移动互联网实践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运营模式探索前进,与此同时,关于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的理论研究也纷纷展开。根据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控制程度,有人将运营模式分为围墙模式、管道模式和渠道模式三类。

围墙模式,如沃达丰集团在内的众多欧洲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这种模式中,网络、业务运营平台和内容都完全由运营商控制,电信运营商独占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

管道模式,如欧洲移动运营商和记黄埔“3集团”(简称和黄3)。这种模式中,运营商只做网络接入提供商,只做数据传送,不参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渠道模式,如NTTDoCoMo、SKT等。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上的企业采取合作的策略。他们部分参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如网络自建、业务平台部分自建部分通过合作、置于内容部分则大部分是通过与众多的内容提供商合作的方式,自己只承担很小的一部分。

为了比较不同模式下运营商的总收益,这里从两个维度进行考虑。第一个维度是总体市场规模,即从总体产业价值链角度考察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可以产生的总收入;第二个维度是个体运营商在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这两个维度的结果两者相乘,就可得出运营商的绝对收益,分析结果如下:

在围墙模式下,电信运营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加上内容供应数量与质量、营销力度以及市场覆盖面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将会导致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无法做大,从而导致总体市场规模较小。因此,虽然个体运营商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但其绝对收入总额并不高,因此这是一种“小蛋糕*大比例=小份额”的运营模式。

在管道模式下,由于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由相应的角色经营,各司其职,因而整个产业可以获得迅速发展,总体市场规模较大。但是,由于电信运营商只做数据传送,不参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因而只能获得数据流量费收入,在行业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这是一种“大蛋糕*小比例=小份额”的模式。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电信运营商将失去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被逐渐边缘化。

在渠道模式下,电信运营商不仅保证了其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作用,而且由于采用了合作模式,因而齐心协力可以促进价值链的健康发展。因此,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总体市场规模较大,而且电信运营商在行业中所占份额也适中,所以其绝对总收入较高。因此是一种“中蛋糕*中比例=大份额”的模式,符合电信运营商的利益。

电信运营商“云计算”商业模式选择

在云计算环境中,云计算并不是针对特定的应用,而是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这使得上述产业价值链中终端制造商、终端提供商和终端零售商的作用变得无足轻重。此时,其产业价值链如图3所示。

基于以上对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优劣势的分析,结合对其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发现,电信运营商采用渠道模式,进行产业合作,能使其发挥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作用,在行业中获取较大利益。

为此,电信运营商可尝试从以下三种云计算运作模式中进行选择:

搭建平台级的云服务群,向IT公司出租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带宽。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运营牌照,运营商可以建立出庞大的“计算云”,并提供手机通讯接口。IT公司可以把精力放在客户研究和程序编写上。IT公司销售的是云服务。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选购云端的软件类型、流量带宽、计算能力以及存储空间。这个模式是划时代的,现在小IT公司也可以向用户提供了。而且,由于运营商提供了良好的通讯端口,云端的软件可以很好地与手机终端进行整合。低廉的资金门槛和丰富的功能,可以激发出IT公司更多的创意。

IT公司围绕运营商提供的技术规范开发应用,销售给运营商或采取业务分成。在这个模式下,运营商是销售的主体。运营商负责规划行业发展的策略。在运营商指导下,IT公司开发适合各行业应用的软件。经过评审合格的软件,纳入运营商的统一销售体系。IT公司一般会以业务分成的方式,从中获取产品收入。在这个模式下,IT公司与运营商捆绑到一起,因此在宣传、销售、售后服务中会一起出力。当然,IT公司也可以向运营商一次性出售软件版权,这种一次性买断的方式,会比较集中在封闭式的、阶段性的产品应用中。一旦出售完成,后期的持续开发将有可能转移到运营商的手中。这种模式强调的是运营商为主体,因而整体的品牌也会以运营商为主。

面向IT企业、行业客户出租云服务。这种属于混营模式,综合了模式一和模式二的特点。运营商依照自有优势,自己开发一部分的基础应用,可以单独销售;也向IT公司出租云平台;也可以把云平台出租给企业客户。这种模式,业务类型比较复杂,比较考验运营商的运营能力。

参考文献:

1.省略puter.省略/Computing Now/homepage/mostread/MostRead-CO-Cloud Computing Prime Time.pdf

2.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李卓.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电信科学,2009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10篇

固定宽带 能力开放 宽带提速 智能化管理

网络的IP化、宽带化进程促进电信运营商从单一的语音业务向音乐、阅读、游戏、视频、动漫等内容型业务融合发展,它为用户带来价值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精细化地经营宽带网络、实现网络的智能化、服务产业链的上下游一直是电信运营商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当前业务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信运营商提升固网宽带智能化的建议和方法。

1 现状分析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已开始探索企业未来的战略转型,中国电信在2008年10月接手C网伊始,提出了“新三者”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即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中国移动提出了“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服务、友好界面”的十六字方针作为移动互联网战略。中国联通专注做好“智能管道”,加强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电信运营商高度重视管道的价值,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优化网络资源配置,促使网络承载能力更强,速度更快。优化业务体验,通过IDC内容引入、CDN\P2P缓存、互联网内容的协同、导航、加速、适配、转码和重定向等手段,提升内容访问的质量和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快速提供各种基于内容、时间、终端的流量经营产品,做好资费提醒、订购提醒等关怀业务,提供基于客户特征的信息经营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激发,用户数保持高速增长,自2012年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增长超过150%,流量业务的收入成为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的主要增长点。但在有线宽带经营上,电信运营商单纯依靠通道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仍没有改变,运营商大投入、低回报的现象普遍存在。

2 面临的困难

相对于在无线网络流量经营上取得的成就,固定宽带网络的发展却面临着不少困难,网络投入大、收益低的矛盾一直存在。2014年,全国人均带宽不足5M,相对于香港等发达地区尚有不少差距,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在业务需求上,电信运营商缺乏有力的抓手,与OTT商的合作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致使固定宽带业务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互联网内容服务商由于缺乏基础带宽能力的支撑保障,难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宽带体验,高质量精品媒体内容的缺乏反过来又制约了用户对宽带提升的积极性。用户、运营商、互联网CP的困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用户、运营商、互联网CP的困境示意图

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当前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比例大约在20:1,由于移动互联网采用的是按流量计费,固定互联网采用的是按时长包月、包年的经营模式,对比每比特流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线宽带数据流量能带来的效益仅为移动数据流量的1%左右,有线宽带高成本、低价值的发展模式亟需创新。

三是在精细运营上,由于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计费模式,客观上影响电信运营商在流量经营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有线宽带上,电信运营商更多的精力是在进行大颗粒度的流量调度,没有像对移动互联网管道那样进行精细化分析,也无法造就各种商业模式。同时,由于分析手段的匮乏,在客观上造成有线宽带业务远没有移动数据业务发展得快。

相较于腾讯、搜狐、优酷、爱奇艺等占据大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对有线和无线宽带资源的需求以及用户对高品质数据内容的喜爱,当前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模式也亟需创新。

3 宽带能力开放策略探讨

基于以上问题,固定宽带业务急需价值经营转型,积极建设具有开放能力的宽带智能管道是电信运营商构建互联网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创建新型商业模式,开放基础宽带能力,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从而实现产业共赢。

电信运营商基础能力的开放对业务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短信能力的开放促进了行业应用的发展,个人银行账户余额的变动就会有短信及时提醒,这几乎成为金融服务的标配。同时,短信代计费能力的开放让移动增值业务的高速发展持续了10年,给电信运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

而当前高清互联网视频业务、大型3D游戏、各类分享互动类的云应用业务的逐渐普及丰富催生了新的收益增长点,用户追求极致的交互体验驱动着固定宽带提速业务的发展。此时,网络能力开放不仅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挖潜增收,这更是竞争的需要,是产业链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2]。家庭内多人共享带宽、上网时间不固定且长期为高带宽付费意愿不强烈等需求孕育着新的商机,宽带按需提速,基于不同业务对带宽动态调整,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体验的同时又能提高带宽利用率。

3.1 宽带提速的商业模式

固定宽带提速业务的需求来自于多个方面,有自有业务,也有合作业务,并呈现为PC、TV、手机等不同终端的应用。业界将宽带提速商业模式归纳为接入带宽的速率提升和应用结合的速率提升这2类,前者是对用户的带宽整体提升,用户的每一个应用、每一台终端均能平等地分配到带宽,后者则是将提速功能与应用进行融合,在不改变用户基础带宽的情况下,将某类应用流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提升,从而提升该业务流在网络中的传输优先级[3]。开展以“应用通道”为代表的智能管道业务,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善应用体验更容易获得互联网公司和用户的青睐,也是国际主流电信运营商转型的重点措施之一[4-5]。电信运营商在与互联网服务商的合作模式上,一是可以将自身宽带定向提速的能力输出给OTT业务服务商,由它来确定是否需要宽带提速,并由内容提供商统一向电信运营商支付提速带宽流量费用,即后向支付商业模式;二是建立电信运营商和OTT业务服务商的紧耦合关系,由第三方合作方提出带宽需求和服务时长,运营商根据终端用户基础带宽能力来判断是否要给用户进行定向提速,并将结果反馈给合作方。由此,用户获得好的服务品质,并对增值服务支付了费用,该费用由电信运营商和OTT业务服务商按约定分成,即前向支付商业模式。

3.2 宽带能力的开放原理

运营商通过SDK可以将用户的宽带能力、提速能力的业务信息进行封装提供给合作伙伴,实现宽带能力的开放。

在用户选择需要观看的节目并启动点播业务时,OTT业务内容服务商的CP APK通过调用运营商SDK判断是否需要定向提速以及需要提速带宽和提速服务的时间。当CP APK判断用户需要提速,没有订购业务,初始化节目内容定价,弹出订购界面。订购界面内容包括节目内容介绍以及单次点播和包月的定价信息。用户通过点击“订购”按钮来触发订购,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3.3 宽带能力的系统框架

在网络上,宽带提速业务主要涉及到实现用户认证、鉴权、计费的AAA系统和BRAS系统,为实现用户的实时定向提速需要,在现有的网元上增加一套智能提速策略模块,实现用户管理、能力管理、话单管理、资源管理、策略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宽带智能提速能力结构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电信运营商通过对宽带能力的封装和与互联网内容商的合作,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当前运营商全面提速所存在的投资压力、IDC内容压力、消费者信息消费能力限制等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内容方提供高质量数字内容服务时对带宽的需求,满足用户高带宽内容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宽带的价值。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能力的分析,结合用户、互联网行业和电信运营商的需求现状,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在宽带领域发展上,通过宽带能力的输出,使得自身固网的服务能力更加智能,通过能力的开放,加强与互联网内容方、终端厂家的运营合作,从而达成对业务、应用和内容的聚合,实现各方和电信运营商共赢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敏,梁建君,孙丽娟. 能力开放演进与电信运营商的能力开放策略[J]. 通信企业管理, 2011(10): 72-75.

[2] 马琳,陶思璇. 构建智能管道生态环境 推动宽带产业健康发展[J]. 电信技术, 2011(6): 36-37.

[3] 王磊. 宽带提速的驱动因素及实施策略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12(8): 29-32.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11篇

产业链争夺

移动互联将成为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都希望拥有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话语权。

三大运营商,同时拥有固网和移动网络,基础设备优势明显,控制了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基础。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不得不倚赖它们的网络。

运营商的不足在于缺乏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开发经验,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缺少与使用者的互动和个性化内容,而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在搜集、识别消费者偏好并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上的经验是可以移植的。但能否转化成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优势,还有待考察。

手机制造商的优势在于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交互界面,内置相关的应用,帮助消费者更便捷、更具娱乐性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

5大盈利模式

尽管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巨大,但盈利才是各方参与者的最终目的,目前有以下五类盈利模式:

有偿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再向内容商支付相应报酬,消费者的费用包括网络接入费用、通讯费用和内容费用;

免费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收取广告费用,消费者的费用只包含通讯费。

率先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盈利的日本NTT DoCoMo,其i-mode服务的盈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运营商管理大量用户、内容商和广告商的成本不断增加,盈利模式将不断分化。

虚拟运营商模式:广告接入、内容提供和向消费者提供都由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共同负责,虚拟运营商向主要运营商购买通路;

内容平台模式:运营商经营内容平台,或向平台支付技术支持费用,向广告商和用户收费,支付给内容提供者;

第三方服务模式:运营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不是普通用户,而是为第三方提供网络、计费、数据处理等各项服务,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全面的服务。

修补4大脱节

相比于国外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各方参与者在产业链中协调发展,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存在4大脱节,制约了市场发展。

定制手机和运营商官方WAP绑定,但官方WAP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定制手机只内置官方WAP入口,部分手机连接独立WAP不方便,存在菜单复杂、需要经过官方门户跳转等问题。空中网、泡泡网等独立WAP,注重用户细分,并结合传统互联网和社区化发展方向,已成为市场的重要部分。

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开发未能与移动终端的特性相联结。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大多是从PC互联网移植而来,可视电话仿佛成为了惟一亮点,应更多利用手机随时在线、移动性和可定位等特性开发相关应用。

运营商对内容、应用开发者控制力过强。中国运营商更多地强调用户资源和内容提供商的控制,而日本的运营商则通过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支持、网络支持和商务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融合和健康发展。

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之间的定制合作不够深入。运营商手机定制由浅到深可分为:外观/Logo级定制、软件/业务定制、硬件/主板设计定制等,目前国内的定制基本停留在前两个阶段。

以传统优势切入

显然,运营商是市场中最为强势的一方。内容质量的提升、终端向市场需求靠拢,都需要运营商牵线。但是,运营商不一定要事必躬亲,制定行业标准、拥有领先技术等方式,是运营商控制产业链的省力良方。

手机的用户界面、应用导向设计变得重要。手机继PC后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核心,越来越多的软件、硬件、应用程序开始为手机量身打造。手机软、硬件设计在追求技术领先和功能全面的同时,应该适应运营商和用户需要的各类应用。

现在许多企业都迫切想从传统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但事实上,他们不应该忽视自己在原行业中的优势,要以传统优势为切入点。

中小企业单靠移动互联网本身很难盈利,建议采用“移动+线下”的商业模式,移动网络作为产品推广、联系用户、搜集信息的渠道。移动广告方案设计也是一个机会,帮助传统企业将线下商业和移动营销联系起来。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12篇

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始于2005年,之前主要以Wap的方式作为网络支撑。自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3G牌照以来,中国三大运营商加快了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投资与建设步伐。志在以3G技术提升移动互联网业务品质,拓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争夺市场份额。2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69亿人,环比增长7.6%,相比去年同期呈现72.3%增长速度;市场规模达到77.9亿元,同比增长93.8%,环比增长20.9%。同时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也已超过10亿和40亿美元。

以上数据体现出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和市场潜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质量提升、终端接入多样化和用户类型多元化。

2.1网络质量的提升

3G牌照发放后,国内三大运营商寄望于通过3G网络的速度优势,以提升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体验。纷纷致力于3G网络的规模化建设。为弥补3G信号的覆盖问题,采用2G、3G、Wi-Fi互补的方式,在全国多个地市开展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同时,三大运营商均涉足4G网络的测试与试点,为即将到来的4G高速移动互联网积极准备。

2.2终端接入的多样化

在终端方面,智能终端的飞快发展也大力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升级,从炙手可热的iPhone、新机不断的HTC到背水一战的NOKIA都暗示着未来的移动终端竞争,是OS的竞争,也是用户体验的竞争。

IOS、And roid、Windows Phone、Symbian、MeeGo等多种OS间的功能日益趋同,多点触摸、GPS定位、高清摄像、超大存储等硬件设备配置的日益趋同,缩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体验的差异。

并且所有的OS,无论是否开源,都不再局限于手机终端的使用,终端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搭载移动接入设备(SI M卡模块、Wi-Fi模块)的不同类型移动互联网终端,诸如:平板电脑、MP3、手持游戏机、电子阅读器、车载GPS等,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间无缝体验相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大大降低了由于设备局限引起的业务不连贯现象。

2.3用户类型的多元化

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资费门槛较低,手机终端的操作复杂度远远低于个人PC,各种文化层次、年龄层次、收入层次的用户都愿意使用该类业务;用户需求的存在,使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愿意为某类特定人群开发相应的业务,如商务人士适用的移动办公、年轻群体适用的移动多媒体、家庭主妇适用的本地商品价格对比等。业务类型的丰富又进一步促进用户规模的发展,如此良性循环,最终扩大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类型,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3 移动互联网业务特征

移动互现网业务特征可以从业务运营和业务类型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3.1从业务运营角度分析

移动互联网最初只是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典型业务包括互联网浏览等,但自从1999年NTT DoCoMo推出imode服务以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成电信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开展的模式,即基于移动网络接入的集成应用服务模式。随后,由于手机终端功能与系统的不断强大,出现了APPLE等以终端厂商为主导的应用商店型服务模式,使移动互联网更多地作为一个接入渠道,实现类似于互联网的应用功能。由此,业务运营地位的争夺在终端厂家、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之间展开了。

终端厂商,如APPLE、三星、NOKIA都推出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环境获取商店中的应用,其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又可以通过多种网络环境运行和进行数据交互,这种方式基本摆脱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的束缚,实现了业务运营的独立。

终端厂家的这种模式是国内电信运营商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电信运营商采用多种方式来干扰或影响这种商店消费式的运营模式,如自行推出应用商店(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与终端厂家合作定制(中国移动的“心机”)、引入机型合作分成(中国联通引入iPhone)等。

内容提供商除一直致力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老牌企业外,还出现了很多互联网企业涉足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现象,如Google不仅推出了And roid系统和终端,还建立了“电子市场”,最近开始提供基于云概念的Google+服务;Facebook、Twitter等公司也推出了相应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如此复杂的产业环境,如此多维的运营模式中,电信运营商如何发挥优势,在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深思。

3.2从业务类型角度分析

3G网络普及,大大拓展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类型,从早期的Wap资讯类信息的获取,发展到Web形式的多方位业务类型,包括移动lM、移动支付、LBS、移动多媒体、Web浏览、NFC等。

根据服务类别,移动互联网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资讯类、社交类、娱乐类、支付类、服务类、商务类等,具体可参见表1:

Gettag公司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数据》中呈现的一个信息,可说明目前全球手机用户最喜欢使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为:手机游戏、天气资讯、手机地图、社交网络、手机音乐、新闻资讯、娱乐资讯、手机订餐、手机视频。预计到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十大热门应用为:移动汇兑、LBS、移动搜索、移动浏览、移动健康监测、移动支付、NFC、移动广告、移动JM、移动音乐。

正如著名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于2011年2月提出的一个概念“SoLoMo'’一样,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类型的发展方向就是So

SociaI,社交;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Ie,移动网络。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运营的切入点就是Mo,移动网络。

4 电信运营商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4.1优势

国内三大运营商经过近20年的运营与资源积累,在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呈现出以下优势:

(1)庞大的用户规模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移动总用户数达到6.17亿,中国联通总用户数达到3.29亿,中国电信总用户数达到3.51亿。可见在移动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品牌的影响力绝对处于强势的地位。据工信部的数据,到2011年4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9亿,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有9亿多的潜在用户数,这对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稀缺的号码资源

号码资源是电信运营商独有的资源,虽然号码实名制还未正式展开,但至少目前的号码资源仍标识着用户在移动网络的身份,用户的基础信息、使用习惯、关系信息都通过手机终端这一媒介与号码资源进行了绑定,开展用户关系管理、用户数据挖掘的工作由于号码资源 的存在而变得简单。电信运营商如何保护、利用号码资源,是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第一步,也是与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的筹码之一。

(3)雄厚的自有资金

国内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自有资金,在新技术新业务研发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移动互联网运营方面,中国移动斥资在全国成立了基地,包括广东互联网基地、浙江阅读基地、四川音乐基地、上海视频基地、辽宁位置基地、湖南电子商务基地、江苏游戏基地和福建手机动漫基地。各基地业务类型不同,业务领域研发重点不一,推出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各有特色,而这些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是无法实现的。

(4)成熟的网络覆盖

与国外电信运营商对比,国内三大运营商网络覆盖在规模上优势明显。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展的载体是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优良网络的支撑。三大运营商成熟的大规模网络覆盖正是其运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关键。

4.2劣势

与国内外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相比,国内电信运营商存在着以下关键性的不足:

(1)没有专业运营团队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除了几个关键业务以独立的公司模式运营外,大多数业务都由各地市分公司分别运营,相互间信息沟通不够充分,客户体验由于区域的切换而差异明显。而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家由于其业务的专一性,大多设置了专门的运营团队开展业务运营,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分析客户行为,为改善业务体验提供基础数据。

这就是为什么电信运营商有优质的网络、优秀的业务,却得不到用户认可和应有收益的关键所在。

(2)缺乏核心内容源

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自推出Wap服务以来,采用的是由内容提供商提供内容,中国移动提供业务与网络的模式,这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尚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但如今,随着Web访问形式的普及,内容提供商已有能力摆脱电信运营商,自行开展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间接使电信运营商优质内容源减少,提供的业务和资讯无法吸引中高端客户。

(3)创新业务响应慢

国内三大运营商规模庞大,且各省都有分公司,对于项目的投资均采用分级下达的模式,因此每个项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周期较长。而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的特点是创新、小巧、业务导入期短。当新的业务概念出现时,其他业务提供商可以很快将概念商业化,推出具体的产品;而电信运营商由于内部管理流程冗长,很可能错过最佳的业务进入期。

4.3发展建议

总结以上优势和劣势,笔者对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提出几点建议:

(1)网络方面

移动互联网业务依赖高速的网络支撑,目前3G网络的覆盖率以中国电信最高,中国联通次之,中国移动最弱。三大运营商要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务必进一步提升3G网络的覆盖率与稳定性;同时,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了4G网络商用,而我国4G网络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电信运营商应未雨绸缪、大力投入,积极参与4G网络的研究与测试,为未来4G商用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夯实基础。

(2)产业链方面

电信运营商应注重产业链的发展,加大与成熟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力度,并可考虑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让新的内容提供商参与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以提升对方的合作忠诚度。

更进一步来看,电信运营商应更具长远战略眼光,积极与产业链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将新技术、新概念引入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以便主导未来产业链发展。

(3)号码与资费方面

电信运营商应充分利用号码资源,挖掘客户需求,建立从认证、查询、支付、评价一体化的客户账户管理;制定灵活的资费套餐,凸显出自身移动网络的优势与重要性。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13篇

通信行业经历了语音时代、数据时代,现正在快速的迈入视频时代。

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速度、广度、深度、以及获取方式/体验,要求越来越高。而眼睛作为人类感知世界获取信息最主要的器官,有1.2亿个神经细胞,是耳朵的1000倍,相比语音,视频更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

如今,音频已经发展到极致,从5.1声道到22.2声道沉浸式音频已经达到人耳听觉的极限。但视频从黑白到彩色,从标清到高清、4K,未来还将向8K、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发展。相对于语音通讯服务对人们“听”的体验满足度,视频通讯服务对人们“看”的体验满足度还远远不足。

在Ovum的《大视频演进之道――探索电信运营商视频转型商机》白皮书中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预计到2020年,电信运营商4G流量中,约80%为视频内容,增长约10倍。视频正成为拉动运营商流量增长的核心要素,必将成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和蓝海市场。

二、用户快速提高的体验需求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毫无疑问,一个大视频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标清、高清到4K、8K、VR/AR,预计不久的将来TV屏上的4K视频、手机屏上的2K视频将成为主流,随着消费者对视频业务体验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视频应用在垂直行业的迅猛发展,将对视频的基础承载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一,视频是高带宽业务,特别是4K乃至VR,在线收看4K视频需要50-100Mbps稳定带宽、8K视频需要150Mbps左右;而要实现VR 360度环绕全景观看体验,带宽起步就要500Mbps,而随着体验的提升,带宽将进入Gbps、甚至10Gbps量级。

第二,视频是连续性业务,颠覆了以前的带宽收敛模型:从经验数据来看,从业务到城域网汇聚层的收敛比中,互联网上网业务的收敛比为1∶10,而IPTV为主业务的收敛比是1∶2,使得网络带宽的压力剧增,导致网络很容易拥塞。

第三,视频、特别是视频直播业务的实时性,对网络端到端的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VR业务,为了保障用户良好的交互体验(至少要消除头晕感),整个业务端到端时延要求苛刻到了必须小于20毫秒。

在网络之外,相比话音业务简单的业务模式,视频业务的发展还与最前端的商业模式设计、内容的设计到整个视频平台、终端有关。因此如何确保视频业务体验真正得到提升,将会是包括CP、SP、运营商、设备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都面临的考验和挑战。

三、运营商通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生态圈补足内容、终端,将成为视频业务的主导者

随着整个视频产业链技术的成熟与平台能力的提升,用户的视频体验需求正逐步朝着高清化、互动化、浸入式发展,这使得4K、VR等视频业务对传输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逐步提高的视频体验需求,电信运营商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主要责任;另外,在业界对视频业务如何变现都较为困惑的当下,电信运营商基于其网络带宽、多业务绑定、计费能力、线上线下渠道、终端用户等优势,又具有较为可行的商业模式,这使得生态圈众多合作伙伴也愿意和电信运营商一道做大视频业务、做强整个生态圈。

当前,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TOP50电信运营商中,已经超过半数运营商明确将视频作为基础业务。视频,已成为多数信运营商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比与广电、OTT发展视频,电信运营商在联合生态圈合作伙伴发展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尝试在三个方面进行商业模式的差异化设计:

视频/宽带/4G组合设计:从传统的运营商卖话音、卖流量到以视频为核心的服务经营转型。视频是消费者可以感知的业务,消费者会更愿意为视频内容付费,因此可以把宽带用户向视频用户转化,通过内容和宽带的绑定、宽带和移动的绑定,从而将内容的价值转移到传统的固定、移动管道上,实现传统管道的变现和增值。

以体验和内容为中心的设计: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消费者只会为体验更好的视频服务付费,此时,运营商可考虑实现视频业务自身价值的变现。

目前很多运营商推出的包括4K内容、智能推荐、视频通讯、按清晰度付费等,都是体验变现的实际例证。这种变现方式的核心是体验,运营商需要构建自有的融合视频平台和最佳体验的视频网络,聚合量身定制的精彩内容,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视频体验。

从生态开放视角设计:突破视频行业的范围,运营商将视频能力开放给各行业,通过B2B/B2B2C/B2V等多场景业务促进生态发展,并实现能力变现与分成。

这种商业模式设计的核心是通过视频能力开放、联合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做大视频产业,比如平安城市、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广告都是视频走向垂直行业做大视频产业的契合点。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14篇

2007年7月开始,上海电信的IPTV业务将进行全面内容升级,年底前用户数有望达到30万户。

根据调查机构Infonetics Research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只有700万的IPTV用户,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800万。

作为ATIS(Allianc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Solutions)IPTV互操作性论坛的主席、Verizon通信技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丹•奥克拉汉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对Verizon公司的业务及北美地区所需的IPTV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Verizon公司还是大西洋贝尔公司时,奥克拉汉就是该公司Verizon Stargazer系统的技术开发团队领导者,Verizon Stargazer系统是一套用于基于ADSL连接的视频点播系统,而在当前,奥克拉汉担任Verizon公司“FiOS电视”业务的架构师。他对IPTV业务架构“务当务实”的观点,对于全球以及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奥克拉汉认为:无论IPTV信号的传送是通过光纤、DSL,还是通过光纤/铜轴电缆的混合组网方式,电信运营商在开展视频业务时,都仍然会遭遇技术和商业上的挑战。既然电信运营商希望从有线电视运营商手中抢夺用户,那么提供比有线电视运营商更优质的服务和内容,就成了电信运营商必须具备的条件。并且,电信运营商还应当在节目内容的获取、保护方面保持强大的优势,并在节目设置上有所创新。

为了有效地运维IPTV业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将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技术层面,电信运营商既要考虑到家庭用户的网络环境因素――不同的用户家庭网络环境千差万别,必须找到它们的共性,以便很好地将电视业务融入家庭网络之中;还要考虑电视业务和其他更多的业务之间的整合问题,特别是技术上的整合;此外,电信运营商还必考虑端到端的体验质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和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问题。

综合考虑技术、内容,以及网络管理三方面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全面的解决方案,是IPTV业务开展取得成功的关键。电信运营商是选择使用基于WWW还是基于IMS的IPTV业务模式?对于QoS、QoE的考虑如何?这些问题都正在美国运营商Verizon的现有网络中得到体现。

概念大于现实?

尽管电信运营商对于IPTV业务将带来的巨大市场予以了极大的厚望,并怀抱丰富的蓝图构想,全球范围内,固网运营商都在积极开展IPTV业务,但即使到当前,能够在IPTV业务上取得成功的运营商仍然寥寥无几,能够通过IPTV业务盈利的,更是微乎其微。即便香港的电讯盈科在弹丸之地上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发展了大量用户,但是其盈利能力仍然远远低于其他普通基础通信业务(例如移动语音)。

此外,更多的用户在使用IPTV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的业务,仍然是最为基本的特征,只是在显示程度上有所上升(高清电视)、增加了一些互动性能(VoD),但这些性能的优化,都不足以成为杀手级应用。IPTV是否只是运营商为了增加投资,而自我安慰的画饼市场,却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问题的关键也许并不在此。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IPTV业务意味着基于综合IP网络架构下的视频业务提供能力。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正在转型,它们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在一张IP网提供融合的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但是这一转型,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用户们则显然不愿久等,特别是对于IPTV而言,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并不能作为无法提供流畅、QoE较好的视频服务的借口。

对于用户而言,IPTV应该意味着更好的服务性能、更多的互动和选择,以及多类型业务在多类型终端上的无缝衔接,比如,IPTV业务最终将允许用户将视频服务和语音呼叫结合起来,也可以让用户从电视上下载音乐到MP3中,但这些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实现。尽管从长远思维看,IPTV可以混合并提供所有的业务,但就目前而言,IPTV还无法满足用户“突破传统,传送多种业务”的需求。

美国IPTV业务特征

不仅对于最终用户,而且对于电信运营商,IPTV的引入都意味着思维上的巨大改变。首先,IPTV使得个人的参与性得以体现;其次,电信运营商借此突入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利益范畴中;第三,一些行业和国际标准,例如IPTV互操作性论坛公布的一些规范、ITU-T确立的一些标准,都可以帮助IPTV在更为开放的空间中进行规划和实施。

电信运营商在标准的应用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开放的标准可以帮助运营商在提供服务时控制住成本。从美国的情况看,Verizon、AT&T、Qwest等运营商都是从IPTV互操作性论坛建立伊始就活跃其中,该论坛的参与者既来自运营商,也来自很多的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甚至大型系统集成商,既有美国的厂商,也有来自美国以外的厂商。

在终端产品(主要是高清显示设备、支持IPTV业务的相关设备)的准备相对充分之后,通过多种方式采集到的内容(在前期主要是购买制作单位提供的商业化视频内容),都通过一个大范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给消费者。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路线图似乎总是在变化,特别是随着应用需求的转变,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从互动为王,到质量为王,再回归到内容为王,继而出现新的变化。

但总体而言,北美地区运营商(例如Verizon),基本上认同IPTV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运营商尝试借鉴模拟电视时期的普遍经验,例如如何获得普通观众的认可,在内容选择上提高质量等,而后在其上增加一些特色,例如增加频道、紧急报警功能、安全性,以及关闭节目中的字幕等;在第二阶段,因为更多互动功能的引入,而使得最终用户的参与热情增加,例如在当前,通过短消息来参与甚至左右节目进程和种类,就是典型的例子;到第三阶段,更多的人就可以通过IPTV业务参与到节目内容的提供中来,例如做视频博客(Video Blogger)。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仍然处于网络管理(而非内容管理)的概念阶段,或者说是从QoE/QoS的角度来看待视频内容下行的问题。VoD点播严格意义上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当发展到普通用户自己生成内容的第三阶段,电信运营商就真正成为地地道道的视频内容管理服务商了。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最大区别,是节目下行还是节目上行的不同。

IMS和WWW:如何选择?

自2006年IPTV互操作性论坛公布了IPTV框架路线图以来,IPTV推进的总体进度可以说并不令人满意。支持基于IMS接口和支持基于WWW接口的两类厂商在接口选择问题上争辩不休,在这个过程中,IPTV互操作性论坛曾经尝试进行执行决议的投票,但是根本没有获得厂商们的支持。

尽管最终实现的业务,都将是基于IP网络的,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是采用SIP协议,还是采用HTTP的安全登录模式,这个选择至关重要――做出某一种选择,就意味着支持该种技术的厂商阵营将获得利益。

视频业务通过IP、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和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进行分发,是一个互联网协议策略。采用SIP协议,你得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信号,这一信号可以在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上得以体现,人们也就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享受同样的业务,例如通过手机进行VoD点播等。

采用IMS,用户只需一次注册,终端类型特征就能够被记录下来,当用户通过机顶盒注册,系统是不会主动呼叫到你的手机上的;反之,如果用户是使用手机,你也不会使用19Mbps高清节目,而是适合于手机的内容格式。另一个重要的业务是在线状态业务,它可以确保重要来电业务和有针对性的广告业务能够有效传递给终端使用者。

但这种思路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基于IMS、采用SIP协议,对于运营商来说,是未来的必然之路,但是目前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也无法在IPTV业务实现上有很好的体现。甚至有运营商认为,现在探讨基于IMS上的多媒体业务,在商业上还不具有现实意义。

所有主要的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IMS是它们未来网络的方向。尽管ATIS的主要着眼点在北美市场,但是该组织也一直积极参与到ITU-T针对IPTV研究的第13小组的工作中。很多亚洲国家对基于Web方式的IPTV业务很感兴趣,如果用户可以忍耐视频业务缓冲时间,那么你可以不需要一个“可管理的IP网络”,基于IP网络的视频业务已经将我们带到IPTV时代,这些视频业务正在和有线电视、广播电视以及卫星广播展开激烈的竞争。但是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如果在切换频道或者寻找新的节目的时候,不断地出现延迟、缓冲等问题,他们一定会非常恼火。

为了能在市场中获取竞争能力,网络必须是可管理的,但是在WWW网站端到端的全面可管理是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当网络连接性能并不好的时候。因此,WWW方案在管理上有问题,而IMS的问题则是在现阶段难以做好工作,两种方式各有弊病。

Verizon经验值得借鉴

传统上,有线电视运营商只能通过消费者的电话投诉才能获得有关电视业务的质量和内容反馈,如果电信运营商想要通过IPTV业务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他们必须更为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QoE显然独特而重要。IPI标准对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有明确的规范,规范的第一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服务质量的框架,不管采用DSL,还是光纤,甚至是其他形式通道,都要明确是哪些因素在影响视频质量?延迟和抖动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丢包率的影响是多大?IPTV互操作性论坛曾经专门针对IP网络的丢包率及其对视频的影响制定了标准文件,QoSM(QoS Metrics,QoS指标)专门小组的工作主要涉及了以下方面:传输网络中的哪些指标会影响到视频传输?哪些会影响到语音和图像的同步?该小组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绘制QoE的影响情况,或者确定特别针对网络体验的“量度标准”。

如果网络使用的是DSL线路,QoS指标的重要作用在于保持确切的QoE水平。借助于QoS指标,IPTV网络设计人员就可以知道,为了将视频业务有效地分发给用户,需要保证什么样的QoE水平,以及如何实现这一水平。例如,采用较低的QoE,可能允许丢包率上升,并且为此建立更高的丢包回收机制。

一旦电信运营商商建立了IPTV网络并且开始运营,接下来的挑战就转变为内容的集成和安全性。对于大部分电信运营商来说,管理IPTV业务属于新的业务范围,必须针对客户,做出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需求分析,以及业务安排,同时对于通道中的内容管理和版权保护,也变得异常重要。在这方面,美国运营商Verizon的经验值得借鉴。

由于Verizon采用了传统宽带和光纤混合的组网方式,因而在寻求一个合适的IPTV网络方案过程中能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提前利用到IMS的一些特性。混合组网使得Verizon既可以像有线电视运营商那样开展VoD服务,也可以开展语音服务,甚至承载包括视频业务在内的各种应用。具体的情况是,Verizon利用一张现有的单独数据网络处理话音、数据和窄带VoD业务,而用另一张采用了叠加技术的覆盖网提供纯粹的视频广播业务,这样的结果是,在Verizon的网络中可以容纳超过400个固定频道和多个高清频道,这一数量比美国全国的卫星电视频道还要多。

在内容保护方面,Verizon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该公司在网络中使用了和宽带上网环境中一样的条件接收系统(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数字电视广播种接收系统的一种),这使得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数据网络传输,用户要看到内容,惟一的途径就是使用Verizon提供的机顶盒对数据进行解码,而PC机则无法对数据进行解密。换言之,虽然同一用户的电视业务和网上冲浪都是基于IP机制,但是电视业务显然不属于WWW范畴,而仅仅是基于IP网络的SIP业务。

尽管一些家庭既有机顶盒,也有PC机,但是一旦信号进入到家庭,这两者是同处于一个网络之中的。Verizon的做法是,给用户提供路由器(包含4个RJ-45接口和一个MoCA接口),前者用于PC机的数据连接,后者用于电视业务,并且路由器禁止Wi-Fi接入。尽管对于电视而言,接收的信号看上去和普通的数字电视信号没有差别,也没有设置防火墙,但其实这些广播信号是经过系统加密的,PC无法播放,因此,内容拥有者并不用担心PC或者DVD刻录会造成内容泄密。

链接:让宽带网络更智能

商务运营内容范文第15篇

1.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电子商务知识与实际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没能真正消化和理解。兴趣是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最大动力,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知识点都让学生对电子商务失去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是导致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2.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教师并非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大部分只是和电子商务相关,没有系统地学习和了解电子商务,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电子商务教学。因为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开设的时间较晚,因此很多的老师都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降低了教学效果。老师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没有正确认识到商务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理念不符合实际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

3.课程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电子商务课程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分清主次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未能重点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精髓,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问题。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有效地安排课程,只是简单地按照课程的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将现在的发展现状与实际的课程学习结合在一起,理论和实践脱离,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在今后的就业中无法正确地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4.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电子商务教学的需求

电子商务教学不能仅仅只是借助课本知识,还应该与相关的实践结合,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学设施,特别是实训室的建设。教师如果只是在教室中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会严重地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相应的实训和实战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为今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作用

1.在实战中加深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综合技能

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淘宝店运营和阿里巴巴店铺运营等电子商务项目的真正实施操作,采用真实的企业电子商务项目让学生亲自体验整个电子商务的运作流程。该课程的授课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实施。课堂多元化,学生实际工作的工作室是课堂,企业仓库以及产品生产线也是课堂;教师多元化,学长是师傅,老师是师傅,企业技术人员也是师傅。这种多元化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电子商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项目运营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间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以电子商务的实际工作流程为支撑,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是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平台,以电子商务社会服务工作室为依托,学生以项目运营团队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具体实施。真实的企业项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应用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加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准企业化的工作室管理给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提供了一个实习场所,亲身感受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氛围。该课程以实际项目岗位需求为依据设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均结合实际的项目需求进行策划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仅为指导作用,从宏观上给学生提出专业意见,项目团队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实践电子商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形成一个实践->创新->创作->再实践的价值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指明正确的道路。

三、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建设实践

1.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思路

①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是评价学生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具体可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企业实际用人的过程中,态度指标要高于知识和技能。根据当前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的两大就业方向为网络运营和网络销售,其中网络运营是一个综合体系,不同的电商模式需要不同的运营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主要以淘宝网、阿里巴巴中国站以及营销网站为应用案例,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培养学生项目运营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市场调研、网站(店)设计、网站(店)营销、网站(店)店铺推广、数据分析、团队建设等六各模块,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电子商务职业素养。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在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教学项目中以学生就业创业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中的创业环节可以指导学生经营网店,让学生经营网店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运营能力;学生自己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网站,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在不断的调研和分析中逐步定位网站的发展方向;学生在经营网站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当遇到问题时会自主思考寻找办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将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状况与教学活动结合,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要积极给学生创造就业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③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同项目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中利用第三平台搭建电子商务网店,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个综合实践和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但是在后期的市场调研、运营推广、营销策略、客户服务等项目的实践中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④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依靠学生的卷面成绩,更多的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活动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来判定学生的能力。评价内容在教材内容考察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评价的主体也要有相应的改变,不再只是老师参与评价,企业、项目团队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以学生职业生涯为主导选取教学内容

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安排并不只是按照课程的编排顺序来进行,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的企业项目目标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发挥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作用的基础。教师要将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在一起,根据具体的项目设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企业相关电子商务专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要求清晰地反映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和要求,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正确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专业的魅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最后,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成为企业真正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

3.教、学、做、享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①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主要分为实践、实习和创新三大部分,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践篇是指导学生利用第三平台来实现网上开店的电子商务行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网店的类型,结合网络营销环境来推广运营网店,实践篇主要是培养学生网上创业的基础能力,为下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实习篇是依托企业的真实项目培养学生实际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团队协同完成产品网上市场调研、产品优化、网站设计、网站建设和网站运营推广等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下锻炼自身的能力。创新篇主要是在企业真实电子商务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接触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并应用于自己所负责的企业项目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其创新创作意识。养成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②具体项目的设计。教师在确定相应的项目之前,要结合具体的企业项目以及电子商务岗位的具体要求,同时要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不同的企业项目设计不同的实训项目。不同的项目要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项目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自身能力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③任务的执行。具体任务的执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项目内容的目的。同时指导项目团队做好项目实施计划,分解项目内容,指导项目团队协同努力完成项目内容,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定期做分享交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