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古籍书库内的环境污染,影响着古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粉尘污染是古籍书库内主要污染。防治生物性污染,可通过古籍书库恒温恒湿等措施;防治化学性污染,可用天然药品替换化学合成药剂等措施;防治粉尘污染,可配置吸尘器等措施。
关键词 古籍书库;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粉尘污染;防治
古籍书库作为储存中华古籍的重要场所,对古籍的保护与中华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古籍书库内的环境污染,却影响着古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一
生物污染,是古籍书库内的主要污染之一。《现代药学名词手册》对生物污染解释为:“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1]变应原是指“进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以后对该物质发生变态反应”[2]的物质,霉菌、尘螨、虫卵等,都属于书库中的生物污染。
霉菌不仅使古籍出现各种不同颜色难以除去的霉斑,还破坏纤维素,使纸张强度下降,变得极易破碎。潮湿、阴暗、通风不良,是霉菌产生的条件。较为常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等。接触、吸入这些霉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反应:曲菌素和交替真菌素的孢子可引起发烧、咳嗽、头痛等;由曲霉菌和曲霉寄生菌族类代谢出来的黄曲霉素,可导致肝癌,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等。螨虫与霉菌一起孽生于古籍之上,也属于生物污染,被认为是“本世纪60年现的一种最强烈的过敏原”[3]其排泄物、分泌物、体壳等均可为过敏原。螨虫导致的疾病有多种,有:疮、酒渣鼻、痤疮、口角炎,脂溢性脱发、瘙痒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肠粘膜溃疡。
由于古籍多使用淀粉质材料粘合,载体多手工宣纸,纤维素含量高,为书虫所喜食。因此自古便有书虫损书的记载,唐代白居易《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说的就是书中蠹鱼。害虫蛀蚀古籍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每一次蜕皮生长,其食量相应增加。到了成虫阶段,便在书籍上产卵繁殖,不仅危害书籍,也影响着读者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古籍上残留的虫卵、排泄物、尸体等,都是致病的病原体。有些书籍在保存的过程中,不仅仅受到书虫损害,亦受到老鼠的咬噬,留在书上的病毒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接触进入人体,则易导致:伤寒、阿米巴痢疾、肠道蛔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结膜炎眼病等。
化学性污染与生物污染相伴随,是古籍书库内的另一种污染。为了延长古籍使用寿命,减少古籍被霉菌、螨虫以及其他生物损害,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化学药剂来防虫。此法减少了虫害,保护了古籍,却也造成了古籍书库中的化学性污染,影响古籍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樟脑丸作为一种经济而实用的防虫药,至今仍被许多单位使用。天然的樟脑丸主要是从樟树的叶子中提取出,价格相对较高。合成樟脑丸则含有萘或者对二氯苯。对二氯苯有毒性,能引起人体中毒症状,如倦怠、头晕、呕吐、恶心、皮肤过敏、四肢麻木等,甚至会影响肝脏、肺及造血功能、刺激呼吸道,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导致记忆力减退及脑细胞减少。接触过多或浓度过高,则易导致皮肤癌和白血病。
部分古籍在未得到专业系统的保管之前,被喷洒有毒的虫药用以防虫,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分解氧化,并不能排除毒药残留的情况。有些虫药如2、4、5一涕含有的杂质二恶英等,都有严重致癌作用。
存放古籍的书库与书柜本身,也是化学性污染的来源。室内装饰装修的人造板材,所用胶黏剂含有甲醛,制造书柜所常使用的油漆涂料及其添加剂和稀释剂、胶黏剂、防水剂、溶剂等,都含有苯、甲苯和二甲苯之类的有机化合物,密闭的古籍书库不利于这些物质的挥发,对人体造成伤害。
生物污染与化学性污染进入人体,除了通过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粉尘传播,粉尘污染也是古籍书库内主要污染。《卫生学大辞典》对粉尘的解释是“能长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4]按粒径分类,粉尘主要分为可吸入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微细粒子三种。可吸入呼吸器官的是可吸入性粉尘,可吸入肺泡的是呼吸性粉尘,而沉降于肺泡中的绝大部分则是微细粒子。古籍书库内所存书籍年代久远,所沉积的粉尘中,不仅携带大量的霉菌和病毒,亦带有保护书籍所使用药品的细小残留物。这些有害物质附着在粉尘上,随空气流动落于体表或进入眼睛,则易导致皮肤过敏、结膜炎等不适症状。若随呼吸进入人体,在肺部长期积累,便导致尘肺病。
二
古籍书库内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古籍的保存与利用,也影响古籍工作者身心健康。针对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有利于古籍事业长久发展。
防治生物性污染的措施之一,是实现古籍书库恒温恒湿,其标准为:“温度16℃(冬季)~22℃(夏季),相对湿度45%(冬季)~60%(夏季)。同时要求温湿度24小时恒定,避免波动范围过大。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要求冬季控制在温湿度的下限范围,夏季控制在温湿度的上限范围。”[5]恒温恒湿不仅能使古籍纸张寿命延长,也可抑制霉菌的繁殖速度。专门的化学消毒室能彻底杀死霉菌病毒。在消毒时,应根据古籍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在防虫害方面,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向古籍书库投放樟脑丸和灵香草等防虫药品驱虫,有效的阻断虫害进入书库的通道,如:通风口、新入库的书籍等。发现虫害立即消灭,杀虫方式应根据不同地区环境与经济情况来灵活选择。目前有效的杀虫法有低温冷冻杀虫法,此法安全便捷,成本低,效果好。但实际操作中,温度需“按照一定的曲线缓慢降温,才能消除玻璃体生物效应,达到100%的致死效果。”[6]时常翻动书页、晾晒函套也可使虫卵和粪便掉落,减少虫害。
防治化学性污染,可用天然药品替换化学合成药剂。工作人员接触和整理过喷洒虫药的古籍后,应对身体进行消毒和清理。长时间在密闭书库作业,可有间隔地离开书库,呼吸新鲜空气,缓解肺部及身体不适。新装修的书库与书柜,不宜立即投入使用,最好是通风透气一年,使室内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浓度降低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后,再进行使用。可利用空气净化器等装置净化空气,科学的应对环境污染。
防治粉尘污染,可配置吸尘器。人工清除古籍书中积灰时,可佩戴头套、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古籍书库进行打扫除尘,避免粉尘堆积。在古籍书库周围种植花草树木,净化周边空气。通风口设置过滤装置,过滤空气中的细微颗粒。雾霾天气进出书库,需防治户外受污染空气进入库内。
参考文献
[1]赵克健,主编.现代药学名词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49.
[2]张俊武,主编.新编实用医学词典[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社,1994.
[3]梁焕国,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会编纂.中国老年百科全书·生理·心理·长寿卷[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413.
[4]王翔朴,王营通,李珏声,主编.卫生学大辞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202.
[5]周崇润.关于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说明[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谈到空气污染,我们总会联想起高耸的烟囱,灰黄的烟雾,诚然,工业生产中的空气污染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当我们关注于工业污染的危害与治理的同时,却不能忽视生活中与我们更为息息相关的室内空气污染。
一、室内环境污染种类及来源
l、室内环境污染种类
室内环境污染一般分为化学性污染源、物理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一般分为挥发性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两类。挥发性有机物包括苯类、醛类及各种挥发性有机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氡氧化物等。物理性污染源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影响,主要包括放射性、氛气、噪声振动、电磁等污染。生物性污染源是指由于生物代谢所产生的生物、化学代谢物污染。
2、室内环境污染来源
(1)甲醛:又称蚁醛,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溶于水,30-40%的水溶液是福尔马林溶液,具有防腐作用。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粘合剂、合成织物等,一般室内甲醛是由人造板、合成的地毯地板、壁布壁纸、合成皮革等合成过程中的树脂胶产生,其对人体具有刺激性、致敏性、制突变性等危害。(2)苯及苯系物:苯系物包括甲苯,乙苯、二甲苯等物质,是无色、芳香、易燃、挥发性液体,一般作溶剂使用。室内苯及苯系物圭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勃合剂中的溶剂部分,比如溶剂型涂料、胶、油漆等。苯及苯系物具有中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危害。(3)氨: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可燃碱性气体,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来源于水泥、合成板材、装饰材料等,具有刺激性、腐蚀性、中毒性。
装修工人为了保证冬天低温情况下,正常工作,在水泥里加入了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里面含有大量氨类物质,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被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
与其他污染气体不尽相同,生活异味,厕所臭气也是氨气的重要来源,也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地方。
(4)、氡:氡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而生成,也是一种放射性气体。近年来对氡的关注主要来自于媒体对石材放射性的报道,人体吸入氡,衰变产生的氨子体呈微粒状。会吸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粒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但并不是说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都会致癌,一般从受到氡的照射到肺癌发病之间可能要经过几年时间。(5)挥发性物质:TVOC是沸点小于260℃的有机物,具有强挥发性,毒性、气味刺激性等特性,部分物质如多环芳烃、抓乙烯等已被列为致癌物。主要来源于嫩烧石油产品、吸烟、装修材料、生活用品等。具有刺激性、过敏性、致癌性。(6)放射线:主要是指天然石材中镭、牡等衰变产生的放射物和氧气,来源于天然石材、室外空气、土壤等。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辐射损伤性。 (7)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具有腐蚀性。室内二氧化硫来源于室外空气、嫩烧、吸烟等。具有刺激性、腐蚀性、促进癌变等危害。(8)微生物;室内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数百万种,来源于家具、宠物等,具有致病性、过敏性等危害。(9)噪声:是指人类主观不需要的声音。来源予交通、工业、建筑、音响、广播、生活等,具有损伤性,对人体的生理、心理有直接影响。
二、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从上面的一一综述不难看出,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想根治深入千家万户的室内空气污染又谈何容易。这里只是探讨一些减缓问题的途径。
1、加强立法,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特别是对建筑商和工程承包商的立法工作,因为室内污染物本身并不是产生污染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元凶是建筑物不合理的运行和维护、错误的设汁和结构以及错误的装修。要严格执行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以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限量标准及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颁布的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这些标准涉及到人造板、内墙涂料、混凝土外加剂和建筑材料等放射性物质,并对氨、甲醛、苯、氡、挥发性有机物5大主要的“室内杀手”进行严格控制,在材料选择、施工和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2、避免或减少室内污染源
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产生的设计和维
护方案,是最理想的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使用原木木材、软木胶合板和装饰板,而不用刨花板、硬木胶合板、中强度纤维板等,可减少室内甲醛散发量。采取集中供热,电取暖和做饭,配备性能可靠的通风系统,可避免燃烧烟气进入室内空气环境。尽量不要在室内吸烟,减少被动吸烟。正确选址或使用透气性差的建筑材料,可避免或减少氡进入室内。正确选择涂料及家具,例如,用水基漆替代油基漆,可以避免或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人室内。
对于已经存在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应采用撤出室内、封闭或隔离等措施,防止散发的污染物进入室内环境。对于新的刨花板和硬木胶合板之类散发大量甲醛的木制品,可在其表面覆盖甲醛吸收剂。
3、淘汰落后装修材料,开发推广绿色装修材料
国家已经颁布涉及人造板、内墙涂料、木器涂料、胶粘剂、地毯、壁纸,木家具、地板革混凝土外加剂和有放射性的建筑装饰材料的10项国家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上述装修材料中氨、甲醛、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氯乙烯单体、可溶性铅、铬、镉、汞、砷等有毒有害元素的限量指标。要极力淘汰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落后的装修材料。绿色装饰材料就是指:安全、无害、低毒、低能耗,技术先进、工艺清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类碳氢化合物,不含汞及其化合物,不使用含铅、铬、镉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要加大各种绿色装饰材料的开发力度,推广水性涂料、天然织物墙纸等已研制出的绿色装修材料。
4、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适量绿化
住房装修时要注意改善室内环境换气条件,尤其要改善厨房、卫生间的通风换气条件以
降低室内烟气污染;注意净化室内空气,治理室内污染必要时也可选用空气净化器,以去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如灰尘、花粉等,杀灭吸附其上的病毒和细菌;同时还可吸附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如香烟烟雾、氨等,提高室内空气清洁度;减少空调的使用,适当开窗引进新鲜空气,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此外,适当地养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污染物,还可以改善室内景观。有资料表明,芦荟、虎尾兰、吊兰、常春藤等都是净化室内空气效果较佳的植物,。它们对房间里的甲醛、硫化氢、三氯、乙烯、苯等有害气体有着很强的吸收消灭能力。
5、积极开展室内环境监测
一、目前城市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大气环境就会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2)水污染: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人,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城市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3)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过程中产生的危害环境的现象。目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生活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本文由收集整理民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等;二是工业固体废物,又称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这些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导致蚊蝇滋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探讨
2.1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手段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可以从以下技术手段着手:一是采用新能源技术,改善我国传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用绿色洁净的新能源,如可以使用洗选煤,降低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力推行使用氢气作为新能源,有效消除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物得排放量;城市汽车发动机推荐用洁净的燃料工作,消除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二是一些高耗能、大气污染严重的老企业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技术手段·,新兴的中小型企业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推广各类烟尘净化技术,倡导清洁生产等。2.2城市水污染的技术性控制对策
对于城市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城市要建立专门的城市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尽可能地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进人城市废水理厂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但工业废水的水质必须满足进人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对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业废水,应在工厂内部先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水质满足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并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3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手段
对于固体废物污染一般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比如可以通过改革城市燃料结构控制工厂原料的消耗,定额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废品的回收率等手段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其次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得固体废弃物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1)压实技术。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固体废弃物都可以进行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一般不宜作压实处理。
2)破碎技术。为了方便固体废弃物进人填埋场,可以预先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废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仅尺寸大小均匀,而且质地也均匀,在填埋过程中比较容易压实。固体废弃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冲击破
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有的低温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3)分选技术。固体废物分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另一种是将不同粒度级别的废弃物加以分离,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异,将其分离开。
4)固化处理技术。固化技术是通向废弃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经过处理的固化产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良好的机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湿、抗冻融特性,固化处理根据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为沉固化、沥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胶质固化等。
5)焚烧和热解技术。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好处是大量有害的废料分解而变成无害的物质。此外,由于固体废弃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渐增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6)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还可以用来从废品和废渣中提取金属,是固化废物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E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广东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如果不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此问题进行处理,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挽回的。对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村水污染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增强对农村水环境的有效保护,进而维护广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广东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乡镇企业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直至1999年,广东就有乡镇企业共84万多个,而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也得到了实现。但是,乡镇企业作为重要的污染来源,对农村水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并且在不断的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对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2000年,广州乡镇企业的固体废弃物、烟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废水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74.2%、57.1%、29,1%、30.6%、23.2%,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由此可知,乡镇企业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成为了最为主要的污染来源。
(二)面源污染
在对点源污染控制的加强过程中,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却被忽略起来,其中造成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水环境污染非常的严重。
1.化肥的使用
广东省磷肥、氮肥以及化肥的施用水平比较的高。其中,1999年每公顷土地化肥施用量就是全国的2.9倍。与此同时,每公顷氮肥的施用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相关资料指出,氮肥利用率比较的低,农作物未被吸收利用的部分就达50%,而碳酸氢铵的利用率则为27%。由于这些物质未被农作物有效吸收,进而通过地表径流进入了江河湖库,促使了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发生,造成了地下水污染。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农田的氮、磷流失以及生活污水是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与中低产农区和田块地下水硝态氮的相比污染程度相比,高产农区和田块的污染程度最高。
2.农药污染
广东省对农药的施用也非常饿普遍,其施用水平逐年增加。但农药的利用率非常的低,通常不足30%,而剩余的未被吸收的农药就会流失到水域及土壤中,对水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调查,水体污染受农药影响的几个方面分别为:在雨水及灌溉水的携带下,农药逐渐向水体迁移;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和农药的大力生产及使用;使用农药时,农药以雾滴的方式在风的影响下,沉降进入水体;农药在大气中残留,在雨水的作用下进入水体。
(三)养殖场的污染
广东自“菜篮子工程”实施后,畜牧业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其中生猪饲养量、家禽饲养量、水产饲养量分别有30%、60%、80%对集约化经营进行了实行,随着集中养殖的不断形成,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就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自2001年,全省就有2746个畜禽养殖场实行了规模化养殖,其中31.8%的畜禽养殖场无法有效的进行畜禽粪便的处理及排放,进而严重的污染了水源和农田。另外,与水产养殖业相关的饵料投放、鱼类粪便、防疫药品等对水库、湖泊造成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
(四)城市污染
城市经济的推动发展及产业升级,使全省的低级产业形成了较大规模。而这些产业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主要包括制革、印染、电镀等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不断向农村地区迁移,直接的破坏了农村的水环境。另外,由于中小城市污染治理的不足,使更多的污染物被运至山区农村,对其进行了填埋,而这给水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是非常的大。
(五)生活污水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2000年,全省建制镇1556个,其中珠江三角洲城镇的发展最为迅速,城镇人口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然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却未进行有效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进行排放,进一步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
(一)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民对于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非常的注重,所以会通过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使农作物产量的增长。为确保农药的有效利用,避免流失造成水环境污染,就要科学定量的对其进行使用,促使化肥品种结构的调整,对农田水土保持的建设进行加强,进而避免肥料流失现象的发生,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垃圾的有效处理
对于垃圾的有效处理,作为政府,必须促使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通过大量的设施投入对垃圾进行清理。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所需的垃圾填埋场、垃圾车、垃圾池等处理设备进行配备。同时,对农民进行教育,能够有效的掌握处理垃圾的良好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垃圾污染的危害,进而通过分类回收、焚烧等方式进行垃圾的有效处理。此外,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对农村环卫队进行建立,通过环境的有效维护,对大量的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对沼气池进行建立,通过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促使环境的有效维护。
(三)养殖业污染的治理
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和污染处理,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能够在维护农民养殖利益的同时,对养殖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通过适宜的政策对其进行处理,在优惠政策的实施下,将养殖户统一到养殖小区中,并对防治污染机制进行建立,能够通过对废水、畜禽养殖粪便的统一处理,对养殖污染进行控制。只有调动起农民进行积极性的投资治理,就能够进一步减轻养殖业对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民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散养的方式成为舍养的方式,这对养殖当中出现的血许多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使农村养殖业能够科学、健康的发展。通过养殖业污染的解决和处理,就要以规划、合理的养殖业规模作为根本,对生态型养殖场进行建立,促使持续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推动。
(四)产业转移的实现
由于经济调整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许多行业都转入了农村及欠发达地区。为了进一步改善这样的状况,就要对经济凋整的整体规划进行加强,将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更为妥善有序地促使产业转移的良好实现。针对已经迁入农村地区并能够造成一定污染的企业,就要促使污染防治处理措施的加强,能够合理选择厂址,在特定区域内对同类生产企业进行集中,在治理设施的共用下,对污染排放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使企业成本和运营费用的降低,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避免环境污染造成重大危害。
(五)宣传力度的加强
对于环境保护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缺陷,部分因素是由于农村干部群众没有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引起的。由于淡薄的环境法制观念,使人们对生活污染环境危害的认识并不充分,不能够重视环境保护的实施,更为注重的只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就要通过宣传等手段,对农村干部及群众进行指导、教育和培训,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手段,对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传进行开展。只有这样,广大农民才能够受到积极的引导,自觉的对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进行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因素非常的多,而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区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促使对环境保护的良好理解和实践,从而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对各方面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才能促使广州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同时对广州农村环境保护和生产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霞.农村水环境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江西化工,2008(4):227-229.
[2]李贵宝,王东盛,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2):29-33.
[3]徐谦.我国化肥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现状综述[J].农村生态环境,1996,12(2):39-43.
[4]刘润堂,许建中.我国污水灌溉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水利,2002,(10):123-125.
据有关资料报道,北京市曾对 1175辆汽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接受测试的车辆仅有52辆全部达到相关标准,占已测总数的6.18%,有93.82%的车内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在车内环境检测的各种有害物质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分别超出标准值6.56倍、14.45倍、80.2倍、17.34倍、3.14倍、6.8倍和17倍。
汽车内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继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后的又一危害公众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汽车内环境污染对驾乘者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的确到了非关注不可的地步。
一、汽车内环境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汽车内环境污染来源。目前车内环境污染主要来自汽车自身、外部侵入二个方面:
(1)汽车自身。汽车内饰材料(塑料、橡胶、织物、油漆涂料等)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释放到车内,造成车内环境污染,特别是长时间在阳光照射下的车内,由于高温加速了有害物质的挥发,车内有害气体浓度会急剧增多,污染更重。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汽车空调长期使用未清洁护理后风道内积累的污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车内,也会造成车内环境污染。
(2)外部侵入。汽车尾气、灰尘等由于开窗或密封不严进入车内造成的污染;司乘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如吸烟、霉菌等;带入车内的各种附加物品造成的污染,如香水、净化剂、除臭剂、清洁剂、靠垫、坐垫、小饰品等。
2.主要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甲醛。一种无色易溶,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严重者发生支气管哮喘。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妊娠综合症、导致儿童得白血病、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等,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甚至导致死亡。
苯、甲苯、二甲苯。工业上统称为“三苯”,均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有毒,对皮肤、粘膜、眼及上呼吸道等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以苯的毒性最大,国际卫生组织确定苯为强致癌物质。经常接触苯,皮肤会变干燥、皲裂、脱屑,甚至出现湿疹、皮炎,长期吸入会破坏人体的循环系统和造血机能,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至发生白血病。女性对苯的吸入反应格外敏感,会导致女性月经异常,妊娠期妇女长期吸入苯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和流产。甲苯、二甲苯具有和苯相似的性质,只是毒性小于苯。
丙酮。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对眼有较强刺激作用,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吸入过量的丙酮轻则引起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重则导致人动作不协调、精神混淆、虚脱、昏迷和死亡。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故易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斥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而导致人体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吸入少量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昏睡、耳鸣、心悸、恶心、呕吐、虚脱、腹痛、全身无力等症状;中度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嘴唇樱红、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意识模糊、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散大、频繁抽搐等,深度中毒者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即使经抢救存活者也有严重的合并症及后遗症。
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甚至痉挛导致窒息。长期低浓度接触,会导致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
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故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是对这二者的总称。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氮氧化物会刺激肺部,降低人体抵抗力。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
二、防范措施
1.制定相关标准。我国目前由于还没有专门针对汽车出台的车内空气污染物质量检测标准(目前所有相关检测均是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等为标准进行),不仅无法遏止污染超标车出厂进入市场,而且当纠纷出现时,致使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无法可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将造成汽车品质良莠不齐,对汽车市场的健康有续发展十分不利。
尽快出台并实施相关法规、标准,将对解决我国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汽车制造技术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作用。
2.生产者。汽车制造企业作为产品生产者,理应把加强环境保护、创建清洁无害化工厂、实现环保生产一致性、为市场提供环境良好汽车作为第一社会责任,以向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为义务,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含有毒物质的零配件,对出厂车辆严格检测各项污染物指标,努力降低污染物浓度,保证出厂的新车车内空气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水平,从根本上消除汽车本身造成的空气污染。而汽车制造企业本身也可因此增加产品的新卖点,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使用者。(1)拆除包装物。新车使用前应拆除所有包装物,以利有害物质散发。有些使用者怕座椅弄脏,使用很长时间也不拆除塑料膜包装,这样会造成车内有害物质长期缓释,使人慢性中毒。
(2)开窗通风。与室内空气污染治理一样,空气交换是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最有效的方法。购买新车后,尽可能地保持车内外空气的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的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严禁在车内吸烟,尽可能保持车内空气新鲜,不能在封闭车窗、车门的状态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
(3)适用装饰。如要车内装饰,建议遵循适用、简洁原则,避免引入新的污染源,防止把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地垫、座套垫装饰到车内;新购买的车内座套等纺织品,先用清水浸泡、漂洗以后再使用。慎用香水、车内空气清新剂等。
(4)合理使用空调。在驾驶新车的半年内,尽量少用或不用空调。如开启空调和暖风时,应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在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或尾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待道路空气改善后,再恢复车内外的空气流通。驾驶者应养成根据车外空气状况适时关闭和开启内外通风模式的习惯。加强对空调系统上的风道、蒸发器等装置的清洁护理,定期清理空调滤网。
(5)采用有效措施净化车内空气。通常可使用车内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器、光触媒技术、放置活性碳、木碳等易吸附性物质,达到净化环境和空气的功效,消除车内污染。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各种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迅速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大气污染问题。而随着我国政府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强,颁布并采取了一些大气污染法律、政策和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环境仍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等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还没有完全被控制。所以,根据这种状况,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状况、特点的前提下,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大气污染问题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现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27-0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吹,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2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2.1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状况
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了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a)芘(BaP),氟化物(F)等不允许超过相应的浓度值。根据这些年来各个城市相应的环境状况公报分析,近年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不大,并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部分污染相对十分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较以往来说有着十分巨大的改善,而且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但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状况、工业发展状况等有许多不同,有些城市和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有些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而酸雨区范围和发生频率相对保持稳定状况,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可被概括为以下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
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分别为99%、93%、81%和97%。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严重。污染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迫使大气污染日见严重。
2.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点
2.2.1含菌量过大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人均绿地面积小,导致大气中的细菌含量越来越高。个别城市街道甚至出现了每立方空气中含菌量达数十万个的情况,在诸如商场、超市等人员十分密集的公共场所当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更是达数百万个,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
2.2.2煤烟型污染占重要地位。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3.9%,所以,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根据预测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废气排放量增长0.55%。比如在2000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38.145×108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占59.3%,生产工艺废气占40.7%。
2.2.3新兴城市和小城市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近几年来,随着新兴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给我国城市化结构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前几年一些小城市和新兴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时未能够做到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放置在均衡的位置上。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甚至出现了酸雨的现象。
2.2.4车辆污染问题的加剧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在由煤烟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有资料报道,我国多数大城市中,机动车排放造成的污染已占城市大气污染的60%以上。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上海机动车排放污染分担率CO为86%。NOx为56%;广州CO为89%,NOx为79%。以上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部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3改善大气污染现状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大气污染现状,应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3.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3.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活动。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3工业化布局要更加科学合理
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3.4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搞好城市绿化是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生物手段。利用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杀菌、滞尘、吸收有毒气体、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比例等功能,有效减少城市大气污染,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大气质量。
保护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根本生存目标,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环保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05,4.
[2] 吴忠标等.城市大气环境概论[D].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3] 张庆阳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研究[J].气象科技,2001,4:6-10.
[4] 李晶等.浅谈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其综合防治[J].云南环境科学,2003,3:43-45.
【关键词】海洋污染;危害;途径;防治措施
0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越来越频繁,航运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船舶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船舶活动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民营个体船舶,船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在船舶防污染方面的投入往往不足,致使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
1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海洋环境的污染物大体可分为三类:1)生活污染物;2)油类污染物;3)物理污染因子(辐射、噪声等)。船舶生活污染物排人海中之后,会逐渐被海洋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掉海水中的氧。当海水中溶解的氧不足时,船舶生活污染物就会发生无氧分解,即发生腐烂,致使海水发臭,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后,由于船舶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和硝酸盐,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致使海水中的澡类大量繁殖。在这些藻类死亡后,枝叶氧化腐烂,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致使高级海洋生物无法生存,海水变黑腐臭。另外,1ml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往往含有几百万个细菌,其中大部分是病原体或是诱发因子,可能会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播,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船舶活动往往会因船舶操作不当或船舶事故而造成海洋油污染事件的发生,当船舶油类污染物入海后,往往会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油膜存在不仅降低了阳光向海水的辐射,削弱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地球上氧气量下降,同时还阻挡了空气中氧向海水中的扩散,破坏了海洋食物链,最终导致生态的失调。因此,海洋污染不仅直接危害着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会破坏海滨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 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途径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事故性和操作性等因素将污染物带入大气或海洋而造成污染。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有:
1)船舶压载水、洗舱水、生活污水、含油舱底水的排放。
2)船舶垃圾和包装有害物质的倾倒。
3)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溢油入海。
4)船舶有毒液体的排放。
5)船舶废气的排放。
3 减少船舶对海洋污染的措施
3.1 加强船舶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法律体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人类在海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活动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海洋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应根据现代海洋污染的表现形式和国际相关海洋防污染条约的规定,在我国现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不断完善我国船舶污染防治立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全面强化海洋环境管理,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通过船员培训教育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船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对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发现,船员的安全意识、防污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致使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船舶海洋污染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污染意识是减少船舶海洋污染事故的有效途径。通过船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船员对防污染设备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国内和国外相关防污染公约和法规的认识,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的强化,使船员充分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是船员能够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技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从而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保护海洋环境。
3.3 加强船舶安全检查,完善船舶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机制
作为船舶污染防治监管的主管机关,海事主管部门应具备配套的、有效的海洋环境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在船舶安全检查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检查船舶防污染设备的配备是否符合标准,还要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性能和结构以及使用情况作详细的检查和记录。除了对防污染设备做严格的检查之外,还要对船员严格检查,一方面严格考察船员对船舶防污染设备操作程序的认识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操作程序或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并要求整改。另一方面还要考察船员对一些国际防污染公约以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使船员能够真正具备防污染知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操作管理技能。此外,海事主管部门还应配备必要的装备和仪器,加强危险品货物运输船舶的现场监督以及船舶防污染设备的专项检查,对于一些违章操作以及违法排放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应加大惩治力度,要求及时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增强船方的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4 建立完善的海洋污染监控系统,提高处理海洋污染事故的能力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船舶污染海洋事故,分析和判断船舶污染事故发生的规模、地点,扩散趋势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将船舶污染损害降到最低,在国家沿海海域建立先进的网络化监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一些船舶将海洋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海的违章操作,还应建立陆-海-空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利用巡逻艇、直升机、卫星等设备加大海洋监控力度,对于一些故意违章操作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和个人,应加大惩处力度,并限时整改,使船员能够真正吸取教训,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为故意违章操作而引起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在做好海洋环境污染监控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做好海洋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以及应急反应体系,一旦海上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能够整合较多的应急资源,建立强大的污染事故处理力量,并且能够自上而下有条不紊、积极有效应对和处理污染事故,使污染的损失能够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海洋占据了地球将近四分之三的面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海洋庞大的资源,但是随着海洋环境不断的被污染,海洋资源也正遭到巨大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人们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个国家尤其是一些沿海发达国家不断采取措施甚至是通过立法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保护海洋环境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真正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承担起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尤其是作为船员,应该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和活动都直接影响着海洋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对船舶防污设备的操作技能,不断改进自己对船舶设备尤其是船舶防污染设备的管理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从而使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环境更清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镇噪声;环境噪声;环境污染;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TB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99-02
一、城镇噪声污染问题
(一)交通噪声污染
城镇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大量的机动车给城镇带来了噪声污染,由于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加之环境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车辆的高音喇叭在城区内得不到有效控制,一些本应报废的车辆依然行驶,环保部门对这方面缺乏监督管理。致使交通噪声得不到有效遏制。从巴彦县巴彦镇近几年交通噪声检测数据看,交通噪声占城市噪声污染的60%~70%。全县交通噪声平均为65~69dB,有的路段噪声高达70dB以上。
(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污染
由于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工业企业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环保第一审批权没有很好的落实,有些工业企业的厂界临近居民区,对居民影响很大。由于环境执法力度不够,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污染物不能实现达标排放,有的环保设施甚至停置不用,造成环境污染。个别单位的噪声超标还很严重。有的单位厂界噪声竟然高达70分贝以上。虽然环保部门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不能实现达标,结果是期限治理成了无期治理。国家新出台的《排污收费制度》虽然在收费标准上有了提高,但还不能做到依法足额收费,治理成本依然高于收费标准。导致一些单位宁可缴排污费也不去治理。
(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污染
近几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开发热火朝天。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改变市容市貌。每年都有大批房屋拆迁,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大搞建筑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噪声污染。近几年巴彦县巴彦镇的建筑施工噪声监测数据表明,大多数建筑施工界噪声都超标。建筑施工单位没有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使噪声任意排放。有的施工单位为了抢时间,赶进度,缩短工期,竟违反环境保护部门关于禁止夜间施工的规定,实行昼夜24小时连续施工,对周围的居民影响极大。
(四)商业、生活噪声污染
商业、生活噪声污染超标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夜间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更为严重。巴彦县大多数临街建筑的居民楼一二层楼均以改变为商品楼,经营的行业多样化。其中娱乐业、饮食服务业、洗浴业等行业噪声超标情况严重。虽然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不准在居民楼内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点、机动车修配厂及其它超标准排放的各类加工厂,但在实际操作中去难以落实。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不产生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未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且未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达标排放噪声是否会干扰他人,却因人而异,比如老人、儿童及病人对环境噪声的承受能力就会差一些。然而,《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目前均没有规定必须听取周围居民的意见,由此造成了在居民稠密区内,特别是居民楼内,虽然产生的噪声能够达标排放并且已通过环保审批,但是,仍然存在噪声扰民的问题。
二、城市噪声污染防治与对策
(一)加大宣传教育粒度,提高环境法制意识
环境宣传教育是开展好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为环保执法制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法制意识,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正确行使职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治理噪声污染的责任感,使企业自觉地安装污染防治设施,彻底杜绝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二)严格执行环保审批制度
对建筑项目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环保审批制度,防止产生新的噪声污染源。项目的布局选址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必须配套设置隔声防噪的污染防治设施。同时,由于噪声污染的特殊性,新建项目排放的噪声必须符合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对原有超标排放噪声的单位进行审查,对污染严重,群众反应强烈的排污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和期限治理。
(三)加强交通噪声的管理
要切实加大对交通噪声的监测,及时掌握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严禁机动车在城区使用高音喇叭,对应报废车辆要强制报废。对新建道路两旁要建设绿化带,植树种草,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减少噪声的污染。
(四)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地开展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
针对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对噪声污染的限期治理工作应突出重点。首先,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位于居民稠密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工业企业优先列入限期治理计划,分期分批地下达有关律法的规定实施处罚。政府要加大噪声污染治理的投资投入,确保噪声污染治理落到实处。
(五)加大增收排污费力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应依法全面足额地征收排污费。对违法单位和业主进行严格处罚,决不姑息,真正做到以收费促进污染治理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开展经营性的城市环境噪声综合整治工作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防治对策
1引言
室内环境既包括办公室、教室、医院等室内环境,又包括图书馆、电影院等各种室内公共场所及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内环境。这里所说的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指居室内的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在此也可定义为: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而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1]。
现代居民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室内建筑的密闭性也越来越好,这导致室内外空气的交换越来越少,室内污染物容易积累,引发室内空气污染。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室内装饰材料和日用电器使用逐渐增多,使室内污染气体含量积累超标。本文旨在通过对室内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污染防治对策与净化技术的研究,全面客观地认识室内空气污染。
2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人为污染,以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物理性污染。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接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严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还可诱发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细胞病变。
(2)无机含氮化合物和氧化剂。氨、氮氧化物。氨是室内臭气的主要来源,具有弱碱性,对接触的组织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可出现流泪、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道窘迫综合症等。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NO对人体肺部有较强的损害作用,浓度越大对人体的伤害越大,其对儿童肺功能和呼吸系统的危害性则更大。
(3)含硫化合物:SO2、H2S、SO2很少单独存在于空气中,往往和可吸入颗粒物(IP)一道进入体内。室内空气中SO2、IP污染主要由燃煤引起的,SO2很少达到呼吸道深部,但如果SO2附在IP上,则可随着IP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当它们到达肺深部时,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则沉积在肺泡内或粘附在肺胞壁上,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
(4) 噪声。噪声是指人们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它属于感觉公害,当声音超过卫生标准时,它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长久接触强噪声会损害听力,甚至会造成耳聋,以及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5) 放射性物质与电磁辐射。某些室内用品中存在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物质。这些辐射体直接照射人体时,会对人体的器官和系统造成伤害。
电磁辐射污染是家用电器以及日常使用的电子用品在工作时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其具有较强的穿透性,能穿过人体组织。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会使免疫和代谢功能降低,诱发疾病。
3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人类活动。
(1) 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以及家具和装修中的使用的物质都能产生挥发性有害气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油漆、泡沫填料、内墙涂料等室内材料中均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
(2)室外污染物的污染。室外大气中污染气体及颗粒物质的超标,加剧了室内空气的污染。这些污染物质能通过门窗以及墙壁渗透到室内,对人体造成危害。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包括烹饪、吸烟及其取暖等,这些人类日常活动会产生CO、NO、SO2以及未完全氧化的烃类等污染气体,这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4室内污染物防治对策分析
4.1污染源控制
消除污染源常被认为是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1)改善室内通风环境。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状况有助于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阶段应选择合理的自然通风以改善室内环境[2]。为了减少室外环境空气污染物对室内的影响,需要掌握适宜的开窗通风的时间。一般来说,在天气正常情况下可以选择每天机动车流量小,室外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进行。
(2)合理选用建筑装潢材料。在装潢材料的选择上,要选用对室内环境危害较小的物质,一般遵循以下3个原则: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和资源利用率高的材料;选用可再生利用的材料;选用低资源消耗的复合型材料。
(3)合理布局室外污染源。对城市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可以降低居民区附近气体中污染物的浓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室外污染气体进入室内造成污染。一般来说,污染源应远离居民区同时大气扩散能力强的区域。
4.2空气环境污染净化技术
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出现了许多新方法。目前,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按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光催化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采用特定的波长照射纳米复合材料,产生强氧化剂,由光催化反应将反应体系吸收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使室内有害气体及异味气体等分解为无臭无害的产物。此技术采用紫外光,它有除臭杀菌的功能。
(2)吸附技术。目前常见的吸附剂有颗粒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活性氧化铝、硅胶等[3]。吸附法法是通过吸收污染物而不能破坏污染物的成分,因此在吸附剂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去除效果较差,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
(3)室内空气污染的生物净化。生物技术基本方法有生物过滤法、生物洗涤法、生物吸收法等。生物吸附法是利用细胞和真菌菌丝巨大比表面积的特点。生物过滤技术是利用生物膜分离技术,是在过滤器中的多孔填料表面覆盖生物膜,废气流经填料床时,通过扩散过程,把污染成分传递到生物膜,并与膜内的微生物相接触而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完全降解为CO2和H2O。
(4)膜分离净化技术。用于分离气体的膜主要有有机聚合膜和无机膜。有机膜分离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其分离系数较高,但有机聚合膜气体通透量低,不能在高温和腐蚀性强的环境中进行分离。无机膜分离技术则广泛应用于空气分离制取富氧、浓氮,其气体分离系数较低,但无机膜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切能在高温和腐蚀性的环境中正常运行[4]。
(5)负离子空气净化。负离子能吸附室内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形成带电的大离子,从而沉降。负离子空气净化技术对设备要求较高,且对空气中低浓度的污染物去除率不高。因此目前负离子空气净化技术还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如何将负离子的发生和污染物的去除结合起来是研究重点。
(6)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技术主要有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是集物理学和化学于一体的全新技术。由于等离子体体系中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并具有较高能量,因此足以使大多数气态有机物中的化学键发生断裂,从而使之降解。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是利用放电等离子产生的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多种自由基活性物质,有效地分解去除了室内气体状污染物质。为提高微粒状物质和气体状物质的去除率,现在多采用等离子体反应器与催化剂联合使用的球状颗粒填充式结构,脉冲放电和沿面放电形式。
(7) 组合技术。室内空气净化方法种类繁多,但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常将不同的技术组合使用,以达到有效净化空气的效果。现在,已有许多采用不同组合技术的室内空气净化器投人生产,它们大致可按照净化技术的不同分为过滤式空气净化器、电子式空气净化器、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纳米光化学空气净化器、化学吸附或化学分解空气净化器等几大类。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不仅要提高公众的室内环境认识,加强自身防范意识,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支持,这对今后解决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韦冬萍.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5):1057~1058.
[2] 汤雷,于丹丹,刘倩.居民室内空气污染的现状与防治[J].科技创业家,2012(5):243.
关键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危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资源供给与需求短缺,经济发展幅度加快,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多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和农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且城市固体废物远多于农村,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增加和固体废物成份的复杂,加大了对环境危害的严重性,对固废处理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给固体废物的处理带来了极大难度。
1 固体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固体废物的概念
目前对于固体废物的概念,国内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来阐释的。《固体废物法》明确指出,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程生活等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对环境带来一定污染的固态、半固态废物物质,这些物质来源非常广泛,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的工业固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等,种类繁多,成份复杂。国内学者周炳炎、郭平和王琪等在《固体废物相关概念的基本特点》(2005)一文中指出,对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废物的贮存、处置和利用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阐释,他们认为固体废物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没有使用价值或丧失使用价值而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容器中的气态物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或物品;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危险废物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依法列入国家危险名录的具有危险性的固体废物,这也是固体废物的来源之一。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固体废物是指由于丧失其原始的利用价值而被丢弃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这些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具有潜在的消极影响,其状态可以是固态、半固态或容器里的气体、液体等。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
固体废物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1.2.1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被丢弃的固体废物,丧失了原始的利用价值,由于处理不当,对其二次利用缺乏技术和对策;
1.2.2无法直接被利用为其他产品的原材料;
1.2.3固体废物形态多样、特性多种、成份复杂;
1.2.4固体废物存在着一定的错位性,也就是说固体废物是放错了时间和地点的无用物,只要能得到合理的存放和处理,就能够“变废为宝”;
1.2.5固体废物拥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的获得程度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程度;
1.2.6固体废物具有鲜明的危害性,这是固废的基本特征,无论废物如何被得到处理,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危害或多或少存在着。
2.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2.1 固体废物污染途径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能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健康。通常,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2.2 固体废物污染危害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
固体废物不加利用,需占地堆放。我国许多城市利用四郊设置垃圾堆放场,侵占大量农田。固体废物及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的结构,并对土壤卫生的活动产生影响。这些有害成分的存在,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2.2.2 污染水体
直接将固体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将后者当成处置固体废物的场所之一,是有违国际公约的。固体废物置于水体,将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并影响谁资源的充分利用,除此之外,固体废物还将缩减江河湖面的有效面积,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有些排污口处形成的灰滩已延伸到航道中心,影响正常的航运。此外,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系造成污染。
2.2.3 污染大气
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细粒状存在的固体废物和垃圾,在大风吹动时会随风飘逸,扩散到其他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和垃圾,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还能释放出有害气体、产生毒气或者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另外,废物填埋时所逸出的沼气、焚烧处理时所排出的二氧化硫、盐酸、粉尘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2.4 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我国生活垃圾、粪便的清运能力不高,无害化处理率低,很大一部分垃圾堆存在于城市的一些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对市容和景观产生“视觉污染”,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这不仅直接破坏了城市、风景区等的整体美观,而且损害了我们国家和国民的形象。
3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危害的防治
3.1 加强管理和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加强管理和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需要坚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三化”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1.1减量
通过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将控制与管理的源头延伸到固体废物的产生源头;对可能过量生产的产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防止固体废物的再生产,推进根本性的社会化固废减量原则。
3.1.2无害化
不仅要将无害化推进到城市固体废物规范控制范围,而且还要讲对有害的固废认识拓展到社会、经济、资源等各个方面。无害化的处理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处理过程中的任务。
3.1.3资源化
对固体废物的处理与防治,要坚持一种“资源化”的原则,要使固体废物得到再生利用。
3.2 制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
固体废物的处理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例如:美国和日本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对不遵守政策与法规的企业和个人提出了强制性的制裁措施。同时,美国还在很多专项法规中,制定了有关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因此,我国应在已有的法律框架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专项法律法规,同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3.3 吸收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物的先进经验
主要是吸收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处理得较好的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知道,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每个国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然而,不同的国家会针对本国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应总结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真正的实现变废为宝。
3.4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观念
正确的消费观念能够有效提高人们正确处理固体废物的意识,绿色消费在环境教育中也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也可以编写《固体废物可持续处理技术消费者手册》等宣传材料来加强我国公民的固体废物识别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以社区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是一个较好的实践。在对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宣传和推广的同时,还可以广泛集中群众的环保意见。为了加强宣传.可以设定一个全国范围的固体废物防治宣传日,如果能够倡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对广大市民进行减少固体废物理念和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5 强化政府的污染防治责任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福利负有公共责任。现行的固废防治法虽然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若干职责,但从总体上看过于原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固废防治法(修订案)》增加了以下内容:政府应当加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宣传教育,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政府应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编制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等规划时,也应统筹考虑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政府应支持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防治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促进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状况等信息,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4 结语
随着“十”的顺利召开,国内日益意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当前,只有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注重加强固体废物的处理,才能更好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孙翔宇.我国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2] 孙佑海.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新发展[J].环境保护,2005(2):20-23.
[3] 关冰冰,宁蕊.浅议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可持续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0):74.
[4] 江东鹏,张宝春,吴海寿.珠海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5).
关键词 井下作业;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TE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8-0092-02
井下作业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油、气、水井施行油气勘探、修理、增产措施、维护正常生产及报废前的善后工作的一切井下施工的统称。由于其工艺复杂、环境状况差异等原因,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污染物种类多,成份复杂。所以,加强井下作业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是油气田开发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1 井下作业主要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井下作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本文对井下作业所特有的,或井下作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总结。
1.1 落地原油
井下作业过程中,造成原油落地的原因很多,其中量大而又经常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油井投产前。油井投产前,由于地面集输管线尚未经建成,射孔替喷时原油进井场内土油池;
2)试油、试采。试油、试采作业所产生的原油部分进井场内土油池;
3)修井作业。修井作业中,压井替喷、不压井作业的跑、冒油,以及在起下钻杆、油管、抽油杆过程中带出的原油;
4)钻杆、油管、抽油杆,在井场放置、清洗而散落在井场内的原油;
5)生产事故。如发生井喷、管线刺漏造成的落地原油。
原油落地后往往与水、砂、泥土形成混合物,在露天暴露时,其中的溶解气、轻烃类会挥发进大气,造成大气污染;渗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特别是有时由于土油池泄漏或大雨造成溢油,使原油流入水域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
1.2 废水
井下作业产生的废水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试油或修井作业时排出的压井卤水、无固相压井液;
2)修井作业,如冲砂等工艺中使用循环水,使用后的水变为含油污水而排放的部分废水;
3)洗井后排出的洗井水。
上述废水的特点是:水中固体含量高、颗粒粒径小;有机物含量高,如灰发酚、硫化物等;矿化度高,腐蚀性大,大量外排对环境危害较大。
1.3 泥浆
泥浆在井下作业中主要用于压井。近年来,由于胜利油田部分油区地层能量的下降和出于油层保护的需要,加上无固相压井液的使用,井下作业中泥浆的使用量逐步减少。但泥浆的成份比较复杂,含有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是盐类、可溶性重金属以及有机硫化物和有机磷化物等。泥浆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更为严重。
1.4 压裂液和酸液
从井口返排出来的压裂废液成分较复杂,含有原油、地层水多种化学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入环境,将会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对人、动物、植物有一定危害。
酸化排出的残液及添加剂中的有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酸化所用的酸液(盐酸、氢氟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排入土壤后会使土壤酸化;酸液与硫化物的积垢作用可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用于配制醋酸的醋酸酐可产生刺激性很强的蒸汽,直接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
2 井下作业环境污染的特点
2.1 污染源分散,排放不规则
油、气资源分布的广阔性,决定了油田开发区内油、水、气井分布的分散性,进行井下作业必然就形成高度分散的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在时间上不连续,且无一定的排污量、无固定的排污口,造成随机性、临时性、突发性排污。
2.2 污染环节多,流动性大
井下作业的工艺复杂、施工类型多、工序差别大,在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流水作业,不同作业工艺都有各自的排污特点,可能造成污染的环节多。实行小分队流动式生产施工,作业的流动性大,给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不能及时治理污染,会给开发区域留下污染隐患。
2.3 污染范围大,涉及面广
由于污染源分散,排污范围大,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污染源处在农田、浅海滩涂、养殖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如发生大面积污染,造成的损害一般较为严重,而且涉及的单位多、面积广,容易引发工农纠纷等。
2.4 污染的种类多,污染物成分复杂
试油、修井作业、压裂、酸化都可能造成污染,泥浆、压裂液等污染物成份复杂,危害性较大。
3 防治井下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防治井下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管理措施是:制订健全、严密的施工作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并严格监督执行,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的环保意识,增强作业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防治井下作业环境污染的切实保障;研究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技术,从根本上防治污染,是最终杜绝井下作业环境污染的途径。目前,防治井下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井下作业污水处理。一是具备进污水处理站条件的污水应进污水处理站;不具备进污水站条件的污水要用罐车拉至污水处理站;二是循环使用;三是作业施工结束,立即组织回收井场器材,清理井场,做到无污染、工完料净场地清、恢复原地貌,向甲方交无污染井。
2)废压裂液的处理。废压裂液应组织回收,重新利用;对于变质压裂液处理后可作活性水使用。
3)残酸的处理。浓度大于10%的废酸液应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方法有自然结晶法、真空浓缩-冷冻结晶法、自然结晶-扩散渗析法;低浓度酸性废水用中和法处理,包括用废水中和、药剂中和、石灰石滤池过滤中和等。
4)泥浆的处理。回收后重复利用;不能重复利用的泥浆要做固化、无害化处理。
5)预防或减少井下作业废气污染的措施:
(1)作业施工前或作业放喷时,放压产生的气体要经流程管线进计量站。
(2)试油、试气施工中产生的气体能进站的要进站处理,不能进站的直接燃烧。
【关键词】垃圾污染;环境的影响;防治对策
1、垃圾的主要来源
垃圾是人们作为废物丢弃的物资,它的产生是伴随着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带来的。垃圾对环境的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大大超过了自然的自净能力。这些废弃物主要来源于:
1.1工业生产
工厂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有毒、有害物质、化工残余物、未经处理就直接露天堆置,填埋或非法倾倒至河边、水源地居民居住地附近,造成资源污染、生态破坏。
1.2生活垃圾
由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处理设施跟不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制品,随意丢弃废纸、废玻璃、乱倒污水现象极为普遍,造成流动垃圾扬尘污染无法控制的根本原因。
1.3医疗垃圾
带有大量的病原体细菌的医疗污水、医疗废弃物、一次性输液器具、注射器等物品不经处理或简单处理,直接排向水体或露天堆置,甚至非法倒卖,致使传染病扩散和流行。
2、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有很大的即时性和潜在性,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多,对生态、对资源存在着毁灭性的破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构成极大的威胁。
2.1对水环境的污染
垃圾在堆置或填埋工程中,产生大量酸性、碱性,有毒物物质,工业、生活排放出来的含汞、铅、镉等废水,渗透到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水体黑臭,地下水浅层不能饮用、水质恶化,全国60%的河流存在的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污染,氟化物严重超标,水体丧失自净功能,影响水生物繁殖和水资源利用。
2.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由于焚烧或长时间的堆放,垃圾腐烂霉变,释放出大量恶臭、含硫等有毒气体、粉尘和细小颗粒物随风飞扬,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超过国家标准,酸雨现象、扬尘污染频频发生。
2.3侵蚀土地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垃圾约30亿吨,约有2万平方米耕地被迫用于堆置存放垃圾。由于缺少管理,人为地造成土地退化,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另外,由于大量塑料袋、废金属等有毒物质直接填埋或遗留土壤中,短时间内难以降解,从而严重腐蚀土地,致使土质硬化、碱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影响弄作业质量的根本原因。
2.4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垃圾中,有毒气体随风飘散,空气中二氧化硫、铅含量浓度升高,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隐患。地下水被垃圾渗透,污染物含量超标,人一旦引用,极易引发腹泻、血吸虫、沙眼等疾病。
2.5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据调查,我国垃圾的70%存在着利用价值,如果全部回收利用,每年可获利100亿元,对于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反之,则会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资源紧张和生态失调局面日趋加重。势必将影响与阻碍经济的顺利可持续发展。
3、防治垃圾污染的对策
防治垃圾污染,关键是从源头抓起,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垃圾排放量,控制垃圾产生量,实施总量控制,遵照“谁污染谁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原则,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惩治污染,改善环境。
3.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
引导企业向“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方向发展,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发展向“节能型”、“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坚决杜绝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建设上马。对垃圾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要本着安全、慎重、企业回收原则,对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不允许浪费丢弃,切实做到物尽其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对确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可进行填埋或焚烧。
3.2加大宣传力度,提倡绿色消费
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3.3实行收费政策
近年来,有些国家对垃圾的产生和处理实行一整套收费制度,采取总量控制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限量内低价收费,超量收取高价,使用经济杠杆控制垃圾的生产,减少排放量,真正达到垃圾减量化、利益化,改善环境的目的。目前,我国也正在积极制定这方面的政策与制度,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与国际接轨。
3.4鼓励垃圾回收,向产业化、法制化发展
从生产者到使用者明确回收的义务和责任,层层相连、环环相扣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从政策上向垃圾回收、利用产业扶持、倾斜,保证和促进垃圾回收和利用制度的推行。奖励回收企业和个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加配套设施、增加回收网、站、点,对排放垃圾企业和个人收取处理费,建立回收、开发、利用一体化的垃圾处理工厂。
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一类项目。环资委提前介入了解情况,先后赴杭州、宁波等8个市开展立法调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站实地考察,听取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收到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后,于9月9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机动车排气是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引起城市灰霾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省各地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至2013年6月底已达1338万辆,全省单位路面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各省之首。机动车排气已成为污染大气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只作了原则规定,难以满足我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有必要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
环资委认为,条例草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实行环保分类标志管理等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可行,建议将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同时,环资委对条例草案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职能部门的职责问题。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建议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环保、公安、交通、质检、工商等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增加商务部门在组织合格油品、机动车强制报废行业管理中的职责。另外,我省不少市、县(市)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承担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的具体工作。为了明确这些机构的法律地位,建议条例草案第四条中,增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负责具体监管工作的规定。
二、关于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问题。环保分类标志管理是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条例草案第十三条增加环保标志管理的核心内容或总体原则,提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环保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分工,细化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求。
三、关于执行排放标准问题。据预测到2015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将达1800万辆,与此相关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将对我省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有必要实行更严格的措施,加快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在用机动车制定分阶段、逐步加严的排放标准和黄标车的认定标准等内容。
四、关于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问题。群众出行方式的选择和机动车使用者的驾驶习惯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有重大影响。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内容。即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和绿色环保活动,对社会公众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倡导绿色出行,并鼓励对机动车违规排放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五、关于对外省牌照车辆的管理问题。条例草案第六条规定“在本省使用的机动车应当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而目前实际情况是,有大量外省牌照的机动车在我省境内长期使用却缺少有效监管,特别是一些外地载货汽车、挂车、专业作业车,是排气污染的重点对象。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在我省营运的外地车辆实行排气污染监管的内容。
六、关于优化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的交通状况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有着密切联系,交通堵塞会增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加剧城市的空气污染。公交车、轻轨等交通出行方式,运输效率高,总污染排放量小。建议条例草案增加优化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内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公报说,该校与其他机构合作,对洛杉矶约1500名居民的动脉血管壁厚度情况做了调查。研究人员每6个月对这些居民的动脉血管壁厚度进行次检测,并将测得结果与户外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联系起来。整个调查共持续约3年,调查显示,住在距高速公路百米范围内居民的动脉血管壁厚度每年增加5.5微米,这一增长速度是所有被测者动脉血管壁平均变厚速度的两倍。由汽车尾气等造成的空气污染是许多工业化国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的原因之一。
太爱干净易患糖尿病
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中,研究者用缺乏部分免疫系统功能的转基因老鼠和细菌接触做实验。他们发现,由于这些老鼠中的80%是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它们肠道内缺乏益生菌,结果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但是当研究者给实验鼠接触一些混合细菌,他们发现老鼠中糖尿病的发生率大幅下降。正常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研究者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哪种益生菌和患糖尿病有关系,以及这种益生菌是怎样抑制I型糖尿病生成的。(华斌)
腿越细 寿越短
对于大腿周长小于46厘米的人来说,他们在接受调查期间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两倍。与此同时,如果男人的腰围超过101厘米,女人腰围超过89厘米的,他们罹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因此,人体下部的脂肪是有益健康的,但具体机理不明。
豆制品可助男性防肺癌
日本厚生劳动省实施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经常食用豆制品的男性罹患肺癌的风险比不怎么食用豆制品的男性低。厚生劳动省一个专题研究小组对45-74岁的男性与女性共约7.6万人实施了最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将调查对象按每天食用豆制品的量分成4组,比较食用量与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食用豆制品量最多一组的男性患肺癌的风险比最少一组的男性要低57%。研究人员说,豆制品对肺癌的预防作用似乎与大豆中富含的异黄酮相关。不过,豆制品对肺癌的预防作用仅限于不吸烟的男性。在吸烟男性以及已戒烟的男性人群中,豆制品食用量的多少未能带来患肺癌风险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吸烟造成的基因层面的损伤难以消除。
(文燕)
研究表明饥饿与过度肥胖会缩短寿命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可延长一些动物机体生命的基因。这种名为PHA-4的基因,揭开了控制食量可以延长动物生命的秘密。但由于人类基因远比一般动物复杂,该发现并不意味着可以生产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有助于科研人员研究人体机能,寻找延长人类生命的长寿之道。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实施的调查中发现,其中海洋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制度、防治法律体制架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吸附机制等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当前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分析
(一)海洋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制度的问题
众所周知,公众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有着一定的作用,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公众可以通过行使自身的权利,来对破坏海洋环境的现象进行诉讼,并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审核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然而,就现阶段海洋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制度的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对公众权利内容不够全面,使得一些居民发现海洋存在着污染的情况却无能为力,从而使始作俑者更肆无忌惮的对海洋进行破坏,因此,对海洋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制度中公众参与内容的完善势在必行。
(二)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的问题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应有着针对性的防治方向,结合不同海洋区域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法律体系架构进行完善,并将其严格的实施下去,从而保证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性 。然而,就现阶段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整体架构缺乏合理性,法律体系架构过于雷同,未能结合实际的海洋区域进行相应的设计。
另外,缺乏对陆源污染的重视,陆源污染作为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方式之一,其中蕴含着多种破坏因素,而陆源污染问题却没有在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中进行充分的体现,影响到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科学性。2013年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内容较少,仅仅修改了第四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内容,删除了第八十条的内容,海洋污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程度加深,污染方式多样,海洋资源的稀缺,以及经历了十余年的经济发展与近年来的深化改革,调整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关系和适用范围及风险评价、责任追究制度上应当进行立法调整。
(三)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生态修复机制的问题
海洋资源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要想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对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生态修复机制进行完善 。而就现阶段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及生态修复机制的运行情况来看,整体运行效率并不高,而且,机制的落实力度严重不足,很多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条例过于形式化,不利于海洋环境防治工作顺利的进行。
二、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海洋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在运行的过程中,民事责任制度还有待完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应赋予公民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诉讼权利,这样在海洋环境防治的工作中,公民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利来行使请求权,从而提升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效率 。公民的环境权主要包括知情权、使用权、环境权、参与权等,公民在海洋环境防治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居民赖以生存的海洋受到污染,给居民的海洋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居民所得到的赔偿不公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诉讼权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居民得到公平的补偿,同时对保护海洋环境不再受到污染和破坏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海洋环境防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其次,应不断的完善海洋环境民事责任制度。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海洋环境侵权属于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责任原则上通常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当然,为了提高民事责任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应重视免责情况的运用,不仅要严格的执行下去,同时要根据其发展趋势不断的对免责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对于一些由于不可抗力出现的重大过错,应属于正当的免责事由。
(二)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的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已经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而在实际中,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视,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导致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运行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
首先,应站在海洋环境保护的角度上对其体系架构进行完善。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是全球的重点工作,而且,在法律上每个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国家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办法,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海洋环境的进化现状,对一些重点海域制定相关的单行法、行政法,不断的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进行完善。例如,渤海、东海、黄海、南海等在不同的海域都存在相同的污染源,而污染来源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应根据这些海域污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对其制定防范措施,从而保证各个海域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运行的合理性。例如,在针对我国南海环境保护中,对其制定了《中国南海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南海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质量。
其次,应重视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对其《条例》进行不断的完善。所谓陆源污染主要是在陆地上所产生的污染,进入到海洋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的污染源,陆源污染与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构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陆源污染不仅具有较多的种类,而且,数量也比其他两种污染源多,并且给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最为严重的,因此,在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架构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陆源污染的防治条例的完善。作者认为,在对《条例》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陆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细致化、具体化、原则化,要将其与《海洋环境保护法》一致,进一步完善《条例》,增强可操作性。同时,在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中,有一些与陆源污染息息相关的法制体系,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都应对其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这样才能充分提升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实施的效率,为海洋环境保护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最后,应加强民事法律的落实力度。以往针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民事法律,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民事法律的落实力度十分不足,针对这类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不仅要对民事法律进行完善,更应加强民事法律的落实力度。
(三)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生态修复机制的完善
所谓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是指海洋资源的受益人或使用人,在合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应资源的时候所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 。在近些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过程中,补偿机制不够全面,还依旧存在一些补偿问题,例如,一些海洋区域的海洋工程等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其污染实施者却未能对其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的缺陷将会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也会让更多的实施者大肆而为之,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完善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法》、《生态补偿法》的修订,结合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海洋工程、船舶污染、陆源污染、海岸工程、倾倒废弃物污染等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在完善法制体系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着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并根据海洋区域的实际资源使用情况确定受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程序、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提升海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率。
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机制,主要指的是利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海洋环境的修复。海洋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态改变,针对于一些小污染小破坏,通过海洋自身的自然修复能力,能够实现良好的修复效果,而针对于一些大污染大破坏,仅仅通过海洋自然修复能力修复是十分缓慢,甚至是出现无法修复的问题,将会给海洋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这里需要对海洋环境的生态修复机制进行完善,才能利用修复机制的实施来加快海洋环境的修复。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机制的运行,应将其作为海洋环境修复的辅助方式,以海洋自然修复能力为主体对受损的海洋环境及其资源进行修复,再进行适当的人工辅助,将受损的海洋环境及其资源进行恢复,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完善。另外,在对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完善,当然,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地区或是先进国家的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机制,例如,建设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建设繁殖场所、栖息场所、建设海底森林等,更好的填补我国当前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机制的空白,从而有效的提升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机制的实施效率,为海洋环境修复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其他配套工作的完善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方面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完善之外,还应注重一些配套工作的完善,才能提升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运行质量。首先,应重点考虑海洋环境污染与相关环境保护法之间社会效益的均衡性,如排污权、环境权之间的平衡,根据不同海洋区域的特点,对于一些没有超标的排污所造成的损害来说,其赔偿机制应当建立在社会化赔偿机制之上,如公害赔偿的商业保险、赔偿基金等,为保证海洋环境做好充足的工作。其次,应该加强执法改革,从以往对海洋环境执法的情况来看,在行政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应不断地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另外,由于海洋大多都是跨越国家的,因此,在海洋环境防治法律上,应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之间签署国际协定、公约等进一步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从而为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为了避免或降低对海洋环境破坏的程度,需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进行完善,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积极做好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完善工作,促进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