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

光伏产业分析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业链 光伏产业 灰色关联

一、引言

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是形容产品生产过程中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从上游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4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超纯硅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等多个产业环节组成。通过产业链中的各企业紧密合作和系统协同,实现企业以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太阳能电池制造环节是处于产业链中比较核心的位置,与上下游各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本文将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光伏产业链进行了量化分析,目的在于解决光伏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如何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分析对象时序数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关联程度,即两条曲线越相似,其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

(1)在用灰色关联分析时,需要先引入一个参考序列X0(母序列),求出各对象Xi(子序列)对参考序列的关联度。

(2)计算关联系数:设母序列和子序列分别为X0(t)={X0(1),X0(2),……,X0(n)}和Xi(t)={Xi(1),Xi(2),……,Xi(n)},(i=1,2,…,m),则称:

ξi(k)= (1)

为序列X0(t)与Xi(t)在时刻k的关联系数(第i个待评价对象第k个指标的关联系数)

式中,|X0(k)-Xi(k)|=Δi(k)称为时刻k点X0(k)与Xi(k)的绝差;|X0(k)-Xi(k)|=Δmin称为最小绝对差;|X0(k)-Xi(k)|=Δmax称为最大绝对差;ρ∈[0,1]称为分辨系数,一般取ρ=0.5。应该注意,对原始数据计算关联系数时,要做无量纲化和初值化处理,本文利用改进归一化法做无量纲化和初值化处理。

(3)计算关联度

ri=

三、光伏产业链中相关产业灰色关联模型应用

由于收集到的数据有有限,所以选取2006-2007年的光伏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为:多晶硅产业、硅碇产业、太阳能电池产业、光伏工程、光伏应用产品、设备制造业,而基准序列是光伏总销售额和中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说明:以2006年为基准)

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出影响光伏产业销售额和装机容量的各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别求出的比较数列Xik对参考数列X0k、X′0k的关联系数,列成矩阵

由此矩阵可以得出一灰色关联序,单就光伏总计销售额而言,对相关产业各指标关联序为:z2>z3>z4>z5=z6>z1;针对中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而言,对相关产业各指标的关联序为: z4>z2>z3>z5=z6>z1;综合这两方面,取权重各为0.5,即ri=1/2(ri1+ri2),得到总体序为r=[0.6667,0.9725,0.9420,0.9726,0.7802,0.7802]。因此总体序为:z4>z2>z3>z5=z6>z8。

四、应用结果分析

通过对光伏产业链关联度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光伏产业与产业链中相关产业关联度较大的是:光伏工程、硅碇/硅片、太阳电池/组件,说明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明显;而与光伏应用产品、设备制造业、多晶硅材料产业关联度较小,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不大。

我国硅碇/硅片的制造技术比较成熟,是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因组件封装是技术含量低、投资成本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组件封装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其三个产业对光伏产业总销售额带动明显。

我国多晶硅材料产业发展处于初创期,多晶硅提纯技术很低。同时国际多晶硅价格的压力,使得多晶硅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外我国光伏设备制造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部分关键设备完全依赖进口,从而在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

五、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上述模型应用分析可以看出,要保证光伏的快速稳定发展,光伏工程、硅碇/硅片、太阳电池/组件产业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稳定上游产业原材料供给

国际市场多晶硅材料严重短缺,因此受材料供应不足和材料涨价影响,使得下游部分硅碇/硅片企业开工不足。为了保证下游的原材料的供给,对上游多晶硅产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2.加大产业管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大型企业

对太阳能光伏企业,特别是多晶硅制备企业和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引导企业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太阳能光伏产业标准化工作,制定和完善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

3.培育国内市场,支撑光伏工程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并网应用是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通过政策支持建立一批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和光伏工程,拉动国内市场,并且可以在一些发达试点城市允许接受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在资金、税收、电价等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进行重点扶持。

参考文献:

[1]王余,蒋志明.化工主导产业链高级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01).

[2]桂寿平,李超峰,李明.灰关联理论与区域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12).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SWOT;新余

1、S:优势分析

新余市光伏产业具有市场地理区位分布优势。从江西省的的角度讲,江西省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闽中南经济区接壤;从新余市的角度讲,新余市境内不但有沪昆线贯穿全境,还有沪瑞高速公路贯穿东西,更有赣粤高速公路直通南北。新余至上海860KM,广州760KM,长沙280KM,武汉490KM,距省会南昌仅143KM,能为当地从事光伏产业的厂商提供广阔的市场潜力。

其次,新余市的光伏产业具有生产要素优势。硅是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料。作为硅原料的粉石英,江西储量十分丰富、品质较高,原矿洗选后SiO2含量可达99.5%以上。目前以探明保有资源储量2000万吨以上,居全国首位。江西的粉石英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宜春―萍乡一带,距离新余市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廉。

2、W:劣势分析

我国是光伏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依据EPIA的调查,我国(包括台湾地区)光伏厂商在太阳能级硅片,电池,组件和薄膜电池方面均表现不俗,分别占到了18%,59%,55%和22%。在世界十大光伏系统供应厂商中,就有包括中国尚德(Suntech)、中国英利(yingli)、中国晶澳(JA Solar)、中国天合(Triansolar)和台湾昱晶(Gintech)5家中国在内。

与中国光伏企业巨大的产能相矛盾的是国内尚未启动的市场。由于光伏发电在现阶段相对传统火力发电方式而言具有成本劣势。因此,光伏市场的扩大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激励的强大的推动力。

3、O:机遇分析

世界光伏产业自从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公布之后,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Solarbuzz最新年度光伏市场报告,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18.2GW(=18200MWp),相较于2009年增幅139%。以产值来看,2010年光伏产业全球营收达到820亿美金,相较于2009年营收400亿美金增幅105%。同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过去的12个月中成功的募集到了超过100亿美金的股票与债券[15]。在世界光伏产业经历2010年的繁荣之后,若干新兴市场将蓬勃发展,将与德、日、美成为世界光伏市场未来重要的推动力。

从最新政策上来看,2010年开始,由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文件,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设立12个太阳能示范开发区,2012年以后每年国内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MW,并到2020年实现总装机容量20000MWp,一旦国家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和“上网电价政策”出台,形成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的、持续性的政策扶持,将给新余市光伏产业带来爆发性发展的机遇。

4、T:挑战分析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原料依赖进口,国内光伏产品98%依赖出口,两头在外,光伏贸易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汇率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两方面。

所谓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欧洲是世界的主要光伏市场,是我国光伏厂商的主要出口地,其市场规模在2010年占到全球光伏市场的81%。欧元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厂商以人民币或美元计价的利润。

5、政策建议

新余市作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其第二、第三产业应该协调发展。新余市政府应该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服务业,使服务业能给工业提供急需的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持。尤其是新余目前比较缺乏的咨询和中介服务业。要加强金融服务业,改变原来单一的传统低腰贷款融资方式,引入风险投资集群,为中小光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发展契机。

同时,新余市还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打造专业的光伏交易市场,为新余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光伏厂商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余是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光伏基地需要大量各个层次的人才。因此,新余市应该以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为契机,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个方面推进人才战略,综合推动新余光伏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江西看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但要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下[N].决策信息领导,2008年6月

[2]江西光伏产业[D].江西:南昌大学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光伏产业 产业发展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A市作为中国中部的一个内陆地级市,拥有110余万人口,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0多亿元,人均水平居所在省份第一。其第二产业在三产中占比60%以上,工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增速远远高于一、三产业。目前,A市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支柱的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当地省份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之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七年保持在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增长45%以上。2009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连创全省第一。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A市的光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硅片生产、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销售额除受金融危机影响除外,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发展态势。

1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光伏产业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中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光伏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在未来,太阳能是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1.2 A市光伏产业已具有规模优势

中国有条件在太阳能应用这个新兴领域里面打造出世界级规模的企业,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光伏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这个机会很大,光伏产品的生产中国大概占到50%左右,中国新能源光伏领域里面,特别是太阳能的应用可以出现千亿级的光伏企业。

2光伏产业SWOT分析

2.1优势

A市初步建立了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的产业链。拥有了对外合作的有效途径和一批关键人才,在国内已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2.2劣势

在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中,A市作为内陆城市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人才十分有限,以当地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配套能力、生活条件和开放程度,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很难,且要付出巨大代价;光伏产业的后续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后续发展还有较大的资金缺口。

2.3机会

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A市同样具有一些机会,如政策优势,该市光伏产业列为该省重点发展产业,A市现已形成了国内首个“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品”较完整光伏产业链,规模大、技术领先,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竞争力,具备了打造“太阳能硅片之都”和世界重要光伏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在人才保障上,当地高校开设了光伏专业,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技术研发上,成立了国家级“太阳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平台;在用地保障上,高标准规划预留了光伏产业用地5万亩;在用电保障上,市内先有装机容量90万千瓦,规划新增90万千瓦,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用电需要;在融资保障上,新余是“中国金融生态城”,有着优越的投融资环境。

2.4威胁

由于国内市场目前正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攀升需要一定时间,光伏产业还不能摆脱销售出口占多数的情形,因此,面对国外征收反倾销税等壁垒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威胁。

3发展光伏产业策略分析

3.1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A市在光伏产业中首先从硅片生产入手,逐渐发展光伏产业,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整个光伏产业的规模、品种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光伏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延伸产品产业集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国内光伏技术的突破,A市实现了上游突破,即硅料和硅锭生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中,上游的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这是光伏市场的制高点,国内光伏企业在这一环节曾长期依赖国外的技术。为了实现原材料的自给,当地光伏龙头企业1.5万吨硅料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项目。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纯度硅料生产企业之一。

3.2加快研发光伏应用新产品

产业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市场,而市场需要的是应用产品。为此,为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稳步发展,A市光伏产业应加大光伏应用产品的开发创新,如开发更多太阳能应用产品,比如太阳能烘干机、太阳能种子烘干房、太阳能光伏大棚、太阳能水塔、太阳能照明杀虫灯、太阳能光伏用户电源、太阳能屋顶电站、太阳能空调、太阳能汽车等,通过开发光伏产品不断做大光伏市场,带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

一、 引言

2012年以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引领国际光伏市场,2013年之后,中国、日本和美国占据光伏国际市场50%以上绝对主导地位。新兴市场的高速增长必然伴随着政策的调整。本文把握住光伏产业发展脉络,从产品试制到替代化效应,到不可替代性的提出,再到政策促进到政策调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各国不同阶段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效果,提出丰富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分布式系统设备补贴,控制产能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产业退出壁垒,兼顾养老医疗保险与就业情况,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 光伏产业与政策发展历程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工业4.0新经济时代战略竞争的制高点。从第一块实用光伏电池问世,到增强国家能源独立地位和应对地缘政治斗争的手段,光伏产业伴随着政策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年~1973年),研发支持阶段。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利用“光电效应”制成了第一块可实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转化效率实现6%。该阶段的政策以研发资金支持为主,实现技术突破;

第二阶段(1973年~1992年),替代效应市场化阶段。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进而引发石油价格暴涨,促使美国和欧洲政府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可持续资源,缓解能源压力,在此期间太阳能研究经费猛增了十倍,研发效率大大提高,至1980年,单晶硅太阳电池转化效率达20%,多晶硅电池达14.5%。欧美、日本等国家推行“阳光计划”,并加大光伏发电价格、税收、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但是1985年随着油价暴跌,各国政府当年就取消了其中大部分补贴,新能源发展资金微乎其微。这一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市场化发展与石油价格呈负相关,替代效应明显。这一阶段政策表现在政府推动下示范项目的实施,实现试验阶段向市场化初期阶段转变;

第三阶段(1992年~2000年),可再生能源不可替代性的提出。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将利用太阳能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使光伏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意义,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责任和义务,各国纷纷加大光伏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进程。在政府助推项目的同时世界太阳能技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单晶硅光伏电池转化效率突破24%;

第四阶段(2000年~2008年),政策促进阶段。21世纪初,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石油价格相应进入疯狂上涨阶段,从2000年开始的29美元/桶,暴涨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各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法案,对光伏购电进行补偿,大力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多晶硅太阳电池实验最高转换效率提高到20.3%。据EPIA(欧洲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00年~2008年间,累计装机容量增长了近10倍。期间,各国新能源法案纷纷出台,大大促进新能源产业进程,如:德国于2000年出台EEG法案,并于2004年进一步修订该补贴政策,西班牙、意大利相继于2004年出台新能源法案,中国也于2006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阶段各国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光伏政策也以实现目标推进市场化应用为主;

第五阶段(2008年至今),政策调整阶段。此期间主要有三件事情:第一,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国际油价一路猛跌,从2008年7月的150美元,降到2009年4月的40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反弹,2014年6月再次迎来油价暴跌,从80美元被腰斩,跌到了42美元区间;第二,2011年3月,日本受大地震影响引发福岛电站核泄露;第三,2012年,美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手段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尽管石油价格暴跌,部分国家出台政策逐步降低补贴标准,但政府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环境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该阶段各国政策表现不一,中美两国出台政策保护和促进本国市场发展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措施;日本大力发展新能源;欧洲控制新能源发展步伐。在各国能源政策调整中,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仍然以每年平均44.16%的速度增长。石油价格暴跌,导致新能源的发展停顿或长期受阻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

三、 国内外光伏政策对比

光伏是各国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光伏补贴政策成为行业发展的焦点。目前,光伏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台相关的战略政策,明确光伏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未来发展的前景;二是出台相关的市场政策,包括前期建厂土地使用优惠、投资或安装费用补偿,中期融资和贷款政策,后期的税收优惠、出口减免和发电补贴政策。

1. 光伏政策分类。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各国政策也日臻完善,为了促进本国市场的开拓,各国根据国情出台相适应的不同法令和政策,经过十多年光伏政策发展及实施效果对比,可为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提供思路。根据光伏政策种类,可将光伏政策分为以下7个种类:

(1)设备安装补贴。该政策目的是降低市场化应用的初期投资。美国1974年开始颁布能源可持续发展相关法令,2009年开始,为初始安装提供1.5美元/W~5美元/W的投资补贴;2012年韩国补贴安装费用的50%;日本提供系统安装成本价格的1/3,或715美元作为补贴标准。设备安装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大增强美日韩国家用户安装意愿。

(2)分布式上网电价补贴。FiT(上网电价补贴,Feed-inTariff)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定光伏上网电价,统一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电价标准;二是确定补贴价格,即每发1度电可获得的补贴额。德国2000年颁布EEG法案,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固定上网电价制度,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入能源电力体系,促使企业和个人以发电为目的进而扩大产业市场占有率,使得德国可再生能源比率从2000年的6%提高到2013年的25%;韩国97%以上能源依靠进口,因此能源独立意识较强。2002年韩国第一个出台15年的购电补偿协议,2004年开始实施0.713~0.749美元/kwh补贴标准,以每年递减4%进行发放;日本2011年确定光伏电价补贴为0.42美元/kwh,2014年下调为商业项目补贴0.32美元/kwh,住宅项目为0.37美元/kwh。2012年开始实施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2013年8月,中国正式确定分布式光伏补贴为0.42元/kwh,上网电价为0.9元/kwh~1.0元/kwh。

(3)RPS。与欧洲FiT政策不同,美国通过发放绿色电力证书(REC)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RPS),该政策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发电企业应尽的义务,保证绿色能源在总能源系统中占据固定比例;韩国2012年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通过购买REC新能源发电量凭证,取代FiT。

(4)准入门槛。与欧美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相比,日本选用了更为隐蔽的产品准入标准作为本国市场的进入壁垒。在各国光伏产业效率计算中,日本光伏企业表现出平均效率较高,这一结论离不开日本光伏产品准入标准的实施,既保护了本国光伏企业,又控制了规模与需求的关系,同时保证了行业秩序,兼顾了企业收益。中国2011年对多晶硅市场施行准入限制,70多家中只有20家通过审核。

(5)税收优惠。美国为太阳能提供的税收优惠名目众多,自2009年开始颁布1603财政部计划,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例如生产税返还,可再生能源发电税收抵免政策(PTC),加速折旧抵减等。2013年又对商业太阳能安装提供30%的投资赋税优惠,大大促进了美国光伏市场增长;日本也为本国光伏市场推出税收返还政策;韩国光伏市场增长较快,可再生能源比重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1.2%上升到2013年的2.6%,再到2015年的4.3%,但是受本国领土面积限制,韩国能源市场以火力发电和核电为主,再加上欧美对华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更加促进了韩国组件出口欧美,为了鼓励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销量,2011年开始出台出口退税优惠政策。2013年7月18日,中国对原产于美、韩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制裁,对美国多晶硅收取57%的惩罚性关税,对韩国收取2.4%的关税,这一事件更加助长了韩国光伏的出口势头。

(6)贷款优惠。美国2011年提供光伏贷款担保服务,创新的金融模式刺激了美国分布式市场发展,增加了行业吸引力,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日本为了促进市场快速发展,为本国光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7)技术研发支持。2008年韩国政府在未来5年共投资368.4亿美元用于光伏产业研发资金支持,2013年拨款2亿美元开展产业化阶段技术资金,主要围绕基础研究、装置研究与开发以及电池等方面研究。

由于光伏市场不受地域限制,只跟光照强度有关,即使是没有电网的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太阳能发电的优势,除此之外,分布式最能展现即发即用,余电上网自由组合的优势。因此,从各国光伏政策对比中可看出,大部分国家都在政策制定中偏向有利于分布式发展的组合方式。

2. 光伏政策国家比较。德国:德国是工业生产大国,是最早实现光伏市场化的国家之一,其人口密度为238.52人/km2,拥有85.2百万人口,领土面积达35.72万km2,光伏累计装机量达35GW,光伏从业人员2014年为5.6万人,能源净进口达61.68%。为了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比重,德国于2000年颁布EEG法案大大促进了分布式市场的发展,该法案被称为各项政策中推进光伏产业市场化最有力的政策之一,但鉴于德国光照条件限制了光伏发电量,并且随着装机规模的连年扩张,补贴额度增长过快,后期也为德国带来严重的新能源补贴压力,增大国民税收负担,动摇了本国工业产业发展地位,因此德国于2014年修改EEG法案,欧洲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韩国也于2012年取消上网电价补贴政策;

美国:美国是能源消耗大国,2014年一次能源消耗量高达2 298.73百万吨油当量。在国家政治体制下,新能源发展也带有政治色彩。美国是最早国家拨款从事光伏研发投资的国家,也是最早颁布能源可持续发展相关法令的国家,其光伏产业一贯以促进为主,采取强制性政策与多元化的经济激励政策组合模式。2009年以来,1603财政部计划大大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创新的金融模式也有利于产业集聚与缓解补贴压力,但各州相继出台各自的补贴政策,导致各州装机市场发展极具不均衡,例如以加利福尼亚、北卡罗来纳和内华达州为主的大型地面电站,以马萨诸塞、加利福尼亚和新泽西州为主的分布式市场,2012年前美国光伏市场以分布式为主,2012年转变分布式与地面电站各占一半的局面,到2014年分布式仅占到光伏市场的1/3,各州出台的补贴政策加速了美国地面装机市场的扩张;

日本:日本是能源净进口国,人口密度为333.4人/km2,其能源进口比重为80%左右,2011年海啸引发福岛核泄露,这一事故更加坚定了日本能源结构转变的决心,之后这一数字更是高达90%以上。从装机市场来看,日本光伏市场发展最为理想,其中35%为住宅建筑应用,这个比例为中日美德英印六国中最高。从政策比较来看,日本光伏政策贯彻性强,涉及设备安装补贴、上网发电补贴、税收优惠、准入门槛和金融贷款优惠等方面,政策种类较为齐全,发力效果明显,在六国中政策也最为优惠。随着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和政府补贴压力的增大,日本补贴政策略有下降,上网电价补贴从2014的0.27美元/kwh下调到0.22美元/kwh,但仍为六国中补贴力度最大的国家;

韩国:韩国2014年能源净进口占到能源使用量的83.4%,如此高的比重导致较高的能源危机意识,使得韩国能源独立意愿较强。2011年受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影响韩国开始调整本国能源结构,缩减核电站的应用市场。但是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发展受人口与地域限制较明显,光伏产品出口比重较大。自2012年全球光伏产业进入低迷期,韩国中游光伏企业很多退出市场,因此2012年开始,韩国以结构调整与“救市”为目的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刺激光伏市场的发展;

中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能耗比重大,PM10高达80每立方微克,一直承担着较大的世界节能减排任务。在刚刚结束的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中,中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开始凸显。2012年以来中国的光伏政策“救市”效应明显,国家制定了10GW的装机目标以大力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其中新增地面光伏电站并网容量占到90%以上,分布式装机也仅以非住宅建筑为主,在中日美德英印六国的住宅建筑在应用市场占有率排名中中国最低,不足1%,因此,如何制定政策快速启动光伏分布式住宅建筑的任务尤为凸显。

四、 优化能源政策组合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从2013年开始,中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以及行业战略发展,收效颇丰。但是分布式市场始终是光伏市场的主导,为了进一步开拓我国分布式市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借鉴国外政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特提出优化能源政策组合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丰富我国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于出口退税方面,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光伏产品制造大国,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65%左右,2011年以前这一比例为90%,激励产品出口的同时也为我国产业发展带来弊端。很多企业通过出口退税维持企业盈利,也引发国际市场的不满。从生产税优惠到设备安装再到发电税收抵免,多种税收组合有利于释放企业活力,使企业即时享受到分布式发展的切实利益,引导企业转变思路。

其次,提供一定比例分布式系统设备补贴。我国EPC企业大多为国企,设计安装施工也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无暇顾及小型项目,而大型项目安装调试周期较长,使得企业资金周转率较低。分布式系统设备安装具有时效性,大大缩短决策和施工时间,若能提供一定比例的系统安装补贴,将有利于降低用户风险,缩短安装公司设备资金回收期,充分调动分布式市场开拓的积极性。

再次,完善法律手段。从2012年的“双反”可看出,中国在应对国外贸易制裁时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一方面,各企业在加强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应加深了解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资料收集过程,寻求贸易合作的最佳方式,在合同制定以及贸易过程中,注重保护本国贸易,将损失降到最低,习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贸易冲突;另一方面,亟需政府和相关单位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积极应对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确保在开启贸易会谈时,从法律层面上占据主动权。

最后,控制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从2010年开始,全球光伏产量供过于求现象逐年显现,尽管2014年有所缓解,但随着各国多晶硅企业产能的释放,新一轮产业竞争将更加严酷。因此,我国在站稳新能源产业大国地位的同时,加大知识密度含量,控制产能实现供求机制平衡,提高进入壁垒缓解市场压力,分流一部分光伏产业就业人员,同时降低退出壁垒,兼顾养老医疗保险与就业情况,实现产业发展、就业与养老医疗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22):9-14.

[2] 李欣,黄鲁成.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新兴产业形成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3] Arnaud de la Tour, Matthieu Glachant, Yann Ménière.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ec- hnology transfer: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photovoltaic industry[J].Energy Policy Elsevier,2011,39(2):761-770.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5篇

>> 关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浅谈我国光伏产业的理性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危与机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考 浅谈我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前瞻 世贸规则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征收反倾销税举措对黑龙江光伏产业转型发展的影响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与出路 我国光伏产业的兴衰巨变 金融支持我国光伏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的反倾销影响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主要的问题 基于因果关系图的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诸振华. 光伏产业战略性经济发展分析[J]. 时代金融,2013(2):105-110.

[3] 刘星. 中国光伏产业危中有机,发展态势依然明朗[J]. 电气技术,2013 (2):T3-4.

[4] 谭冲.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辽宁光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20):137-139.

[5] 杨灵,李裕丰. 论中国光伏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之对错[J]. 现代商业,2013(1):63-64.

[6] 吴茜薇,王振波.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4.

[7]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光伏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展望[J].电器工业,2013(2): 7-11.

[8] 顾悦. 我国光伏产业危机分析与应对策略[J]. 轻工科技,2013(5):144-145.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6篇

【摘要】2014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新的增长周期,然而由于对光伏产业认识的不全面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其融资存在

>> 我国光伏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的反倾销影响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主要的问题 金融支持我国光伏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探析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原因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及其战略路径的SWOT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反倾销案例分析 基于因果关系图的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现状分析 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内部因素分析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对策 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我国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6-01-05.

[15]谢冬冬.新能源产业融资困境及项目融资模式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8):23-2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育苗工程人文社科项目资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外需主导经济增长模式转型”(2013WYM_0059)。广东省哲学社科共建项目“中国经济转型重塑东亚生产贸易网络的机制及效应”(GD16XYJ33).广东金融学院人才引进科研项目(2013RCYJ002)。

作者简介:张海霞(198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暨南大学国际贸易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东亚经济贸易、光伏产业;通讯作者:孙旭(198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山大W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和产业经济。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转型升级;光伏产业;政府救助

一、引言

近年来,依托太阳能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继IT行业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截至目前,全球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30余万千瓦/年,已经成为继水能、风能之后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自2003年起我国光伏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产品出口至国外,也就是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这与世界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需要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而这给我国光伏产品生产带来了契机,在劳动力成本低及政府补贴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纷纷以战略新兴产业的名义上马光伏项目。我国光伏产业的重点集中在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及出口上,而不是大面积的光伏应用。在2011年欧债危机与欧美“双反”的情况下(近期由于中欧达成光伏产品出口承诺,出口量会出现反弹),严重依赖出口模式的光伏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光伏企业大面积停工甚至破产。基于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尽可能支持光伏企业走出低谷。截至目前,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光伏产业走向基本达成一致:转型支持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光伏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营光伏)为案例,在我国整个光伏产业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通过对东营光伏发展历程的回顾,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规律中政府与市场的激励相容机制,通过对政府救助模式规范性与实证性的分析,探求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着力点及行为边界。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困境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末,我国共有光伏企业达460多家,其中硅片生产商69家,组件生产商349家,电池组件企业42家。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已比较完备。

(一)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核心技术缺乏,高纯度多晶硅依赖进口。硅材料是整个光伏产业的基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没有硅材料的提纯、生产就不会有光伏产业。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80吨猛增至7.9万吨,增长了986.5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6%。虽然我国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纯度多晶硅。

(二)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之首,出口多、应用少。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部分,光伏电池生产也是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补贴政策刺激下,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光伏应用市场大幅扩张,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猛增,对太阳能电池需求猛增。受此因素推动,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5GW占世界产量的39.04%,光伏电池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中心。与我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产量相比,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却很小,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约为20GW,而国内装机量只有5000MW,仅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0%,超过90%的太阳能电池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光伏应用国家。

(三)传统模式受困,光伏应用扶持政策力度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效预期。对比国内外光伏发展政策,我国光伏政策不足之处:第一,虽然我国于2011年7月24日了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规定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每千瓦1元,此外,根据项目核准时间和地点的不同,部分情况实行每千瓦时1.15元。但是该政策并没有规定此标杆上网电价实施的年限,不能给国内光伏市场投资者一个获取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光照条件差异巨大,单一水平的电价无法推动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后,对于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项目的并网规定,该政策都没有涉及。业内担心光伏电站有可能出现类似风电那样无法并网的情况。第三,缺乏国家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缺乏技术扶持和光伏人才培养政策。

国外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市场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支撑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德国的法律环境、日本的技术支持、美国的市场支撑,都有效地促进了该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东营光伏政府救助产业转型案例

东营光伏(简称东营光伏)于2005年在东营成立,注册资金4亿元,公司目前涉足太阳能级硅棒生产、电池片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集成等多个光伏产业环节,2008年在欧交所创业板alternext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第三家在alternext上市的中国企业。东营光伏的发展模式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一致:政府支持―依赖出口―规模扩张―出口受限―产业转型。

(一)企业出口扩张阶段

东营光伏在政策刺激、当地政府支持下,积极出口光伏组建以满足国外光伏应用市场,无论是光伏组件生产还是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遭受欧债危机以及欧盟双反,从2011年开始出口创汇以及电池产量出现明显下降。东营光伏在积极出口创汇的同时,由于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是欧美发达国家,光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最大,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同时2010年以及2011年,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下调对于光伏产品的补贴措施。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展开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先后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和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产品90%出口欧美市场的东营光伏受到重创。根据东营光伏年报显示,2011年其收入为2.12亿欧元,同比2010年2.6亿欧元有所下跌,而运营利润为2710万欧元,同比前一年的2956万欧元也已下降。2011年的净利润则为负数。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东营光伏几条生产线仅在零星生产,而产品也只能经过台湾企业再销往欧美市场,这也使得本来就不高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最终使得东营光伏面临退市清算的可能。

(二)光伏发电转型阶段

在东营光伏依赖出口促进发展的同时,积极进军光伏发电市场,尤其是在受到金融危机及欧美双反的情况下,从积极出口到积极建设光伏电站,东营光伏走出了一条成功转型之路:从光伏组件出口到光伏电站建设。东营光伏于2009年进入光伏发电市场,第一个发电站是总投资4600万元的960KWp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在当时是山东省内规模最大、也是首家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东营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将以960KWp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先导,发展与光伏发电产业配套的服务业和相关产业,促进光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空间,形成有东营特色的光伏产业链及衍生的光伏产品生产与检测设备、原辅材料制造产业基地。随着政府支持光伏发电市场政策的出台以及欧美双反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开始大规模启动。

2010年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并网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由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承建,是山东省首批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2.25亿元,年发电量为948万kWh。该工程环保效益显著,年可节省标准煤3309吨,减排二氧化硫102吨,减排氮氧混合物32吨,减排二氧化碳9000吨,减排可吸入颗粒4吨,减排灰渣1015吨。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创造了多项“第一”。在规模上,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晶体硅并网电站;在产品上,它在国内光伏电站中第一个使用200W高效能电池组件;在工程施工上,它是全国第一个使用地锚式结构作为工程基础的光伏电站;在建设标准上,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欧洲标准建设的光伏电站。被列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中国光伏集团东营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项目,自2010年12月29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24万千瓦时,日均发电2.6万千瓦时。该项目设计年均可向电网输送948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三)当地政府托管阶段

为了保护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紧急出台相关方案,将东营光伏进行托管,2012年11月5日,东营光伏宣布公司所有权重组计划,根据卢森堡大公国法律组建的公开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光伏接下来将进行所有权重组计划来加强公司的发展。另外,东营光伏因为目前的光伏行业危机正在经受着严重的资金流问题和子公司东营光伏归还银行到期贷款及履行其他承诺,因此相应来说东营光伏必须尽快找到其他融资措施。鉴于此,由东营市政府控制的公司提出了购买东营光伏50.38%的股份,东营光伏是中国光伏卢森堡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也是公司的唯一资产,购买对价是1000万美金。经与东营光伏管理层的协商,东营光伏董事会认为该协议可以接受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股东和雇员的利益。东营光伏董事会因此建议在2012年11月5号召集股东会来对此给予批准。其东营光伏的股份交易也将在该信息发出后下一天进行复牌。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政府后,东营光伏依托当地资源积极进行业务转型,转向国内市场,将业务重点转向独立电站的生产和建设,在其战略部署中光伏发电业务占将到公司营业额的40%。东营光伏的选择,正是目前陷入全行业困境的山东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在东营光伏之前,包括力诺光伏、华瀚光伏等,都已转向光伏电站的建设。2012年11月9日,东营光伏(东营光伏)正式通过了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国资控股企业的决定,这也标志着继江西赛维之外,政府直接出手光伏“救市”又添一例。鉴于行业内外交困的现状,目前整个光伏业“国进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而东营光伏“依赖出口―转战国内―国资控股―建光伏电站”的自救路径,在国内光伏行业尤其具有代表性。

东营市政府雪中送炭注入的1000万美元,将使东营光伏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动性,并通过电站项目增加产业多样性,在行业大萧条背景下保持盈利和增长。而就在东营光伏宣布转向光伏电站建设,并希望这一业务能占到公司营业额40%份额前1个月,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联合了补贴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补贴计划,这一总补贴额度超过700亿元的庞大计划,意在通过扩大内需,解决目前光伏企业存在的出口难和产能过剩问题。2013年随着10MW并网光伏电站的启动,东营光伏政府救助后的转型之路正式启动。

四、案例分析及结论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已形成全球共识,回顾德国、日本等国光伏应用的过程,政府扶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光伏发电成本高昂,严重制约着光伏应用市场的扩大,进而限制了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张。从产业政策上来看,由于光伏产业还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因此对产业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必须依靠政府产业政策弥补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的不足。而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扶持政策还十分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光伏市场的扩大,进而造成我国大量太阳能电池产量不得不出口国外。我国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

结论一:东营光伏在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支持以及国外光伏应用市场需求扩大的拉动下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柱企业;但是发展靠出口、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的现状使得其发展受制于国外市场,这种产品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真正发展。

结论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往往存在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在我国光伏行业出口受阻、大量企业破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紧急出台光伏发电政策,启动国内市场的同时真正促进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交由市场决定,但是在政策落实中,地方政府出于考虑财政税收、人员就业、银行贷款质量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对光伏企业进行救市,东营光伏仅是其中一个例子,大多地方政府采取了类似政策,选择支柱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支持,尽量不被破产清算。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投资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06-02

1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行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市场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飞涨的今天,各个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具备永不枯竭、清洁、免维护等多种优势,该产业是世界能源领域的朝阳行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该行业今后的大发展必然引领一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从而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过程。2000年以后,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行业内涌现出了无锡尚德、天威保变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火暴,引发了国内空前的投资热潮,大量的民营企业、国有控股集团从传统行业中转型,以及私人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种投资主体,不顾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经验等条件约束,纷纷加入。大规模的盲目投资促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表象繁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市场、管理和环境等众多风险却被普遍忽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潜在的危机日益凸显。当国外市场需求出现萎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陷入瓶颈。

2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从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市场特点、产业链特点和产业集群分布上看,其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技术风险

目前,由于国内没有掌握提纯技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上游原料主要依赖国际供应。国内多晶硅生产除了中硅公司等在自主研发外,还有一些厂家利用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但这些技术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彻底解决高能耗和尾气处理问题。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都采用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种技术基本上可满足环保要求,但是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了技术封锁,这个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此外,企业一旦管理不善,还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爆炸事件,这也给很多技术不成熟的企业埋下了安全隐患。

技术差距还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在中国提纯单位多晶硅的耗电量是国际厂商的两倍以上。从企业角度看,硅料项目的高风险还体现在投资巨大且项目建设及回收周期长等方面。通常一个硅料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达2年,而要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时间。国内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成熟,使光电转换效率尚未达到将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拉平或接近的程度,一般光伏发电成本在1.5元左右,与传统发电0.43元的上网电价存在较大的差距,也阻碍了国内光伏发电进入商业运营。

(2)市场风险

国内外市场容量限制也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以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为例,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市场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从最初的20美元/公斤一度飙升到了400美元/公斤。受暴利诱惑,国内企业对多晶硅的投资猛增。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虽然国内新能源的供给很大,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却相对较小,目前大部分产能依赖出口,占比高达40%~50%。以光伏电池为例,2008年我国总产量达2300MW(百万瓦),其中97%的产品出口国外,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国际上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多晶硅生产国都对多晶硅生产实行了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上马的众多多晶硅项目,实际上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导致国内市场无序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外市场的任何波动,如通过行业政策或严格的市场准入资质来设置门槛,也会使投资者面临巨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

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产业链较长,而多晶硅的生产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由于技术限制,其产量供应控制在国外少数几个厂家手中。话语权的缺失增加了管理者决策的主观臆测性和管理风险。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设备、人力、经费等的投入到产品的形成,可能遇到的风险还包括:原材料缺乏或价格上扬;生产设备提前报废;对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其对技术掌握初期估计不足;生产经费投入不足;成品的报废率过高;水、电、煤等能源的供应问题等。

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以低成本锁定材料的长期供应,在国际、国内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打开和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在不断扩张产能的前提下保证设备开工率,这就要求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建设具备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确保科技研发,保证技术不断进步,保证扩张经营中资金链不断裂。

(4)政策环境风险

目前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在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也并没有明确国家具体推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具体时间、要求和优惠条款。2009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就一贯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发出产能过剩的警示信号。此后,国家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发文限制多晶硅进口。国内市场尚未大幅启动,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必然受到国际间政治因素的影响制约。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相继调减了光伏补贴计划,严重影响了欧洲企业的发展。2008年,占全球市场1/6份额的西班牙一年安装了250万千瓦光伏电池,超过日本政府的10年阳光计划,而2009年西班牙安装的光伏电池缩减到了50万千瓦。在外需明显不足的同时,欧美抵制中国低价产品倾销的声浪却从轮胎行业蔓延至新能源领域。近期,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德国Q-Cells、美国SunPower等大厂,陆续向当地政府呼吁,重视中国太阳能企业“低价抢单”的状况,希望官方采取保护措施。国内外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又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3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过快与政策配套、技术进步和内部需求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和激化。虽然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陷入了业绩大幅下滑的窘境。但从根本上来讲,多晶硅价格的“过山车式”波动源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从长期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泡沫被挤压有助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我国近期陆续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新能源振兴规划等政策也正在积极制定中。一系列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将有助于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首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将逐步激活内需市场。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能否启动取决于成本。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依然在2元/度以上,大大高于常规火电、水电的成本,也无法和风电、核电竞争。近期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将中等以上规模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纳入补贴范围,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为30~40元/Wp,计划补贴20元/Wp,相当于成本的50%以上,发电单位成本可有效降至1元/度电左右。可以预见,受相关政策的刺激,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

其次,低成本仍是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策略。我国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比重仍相对偏低,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策略应该由产能扩充转移至各项技术的成本竞争,资金实力足、整合度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有机会存活。在次世代的光伏技术威胁下,晶体硅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强化。另外,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消费习惯,各类低成本的光伏技术都将有其应用市场。

最后,从长远看,核心技术仍然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企业成本不断降低,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定价权。过去几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和中国某些行业的经历一样,也在充当着代工的角色:一方面,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这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耗费国内能源和人力只能换取到微薄的代工费。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是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投资角度看,应该密切关注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孟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2010(1):17-18.

[2]程雪涛.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9(5):624-627.

[3]陈雪,宣益民,韩玉阁. 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性能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2009(5):1026-1033.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9篇

一、我国光伏产业融资特性和需求

(一)光伏产业融资特性

光伏产业,作为一种主要的新能源产业,其融资相比传统能源产业具有独特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水平快速壮大提升的外部催化剂(顾海峰,2011)。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要为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陈柳钦,2011)。

由于新能源的可替代性比较大,所以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而新能源产业具有初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使得新能源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所以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徐枫,陈昭豪,2014)。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政府的介入对新能源企业融资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樊长在,何雨格,2012)。新能源融资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政府金融支持和市场化金融支持,从市场化融资途径来看,以商业银行借贷为主要手段的间接融资成为新能源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王玮,2014)。

新能源产业虽然清洁、可持续,但是相比传统能源,依然没有成本优势。新能源项目的成本大部分都来源于初始资本投资风能、光伏和和核能项目的初始资本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几乎均高达90%,而传统的石油项目的相应比例仅为三分之一,因此融资成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成本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Nelson & Shrimali,2014)。相比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成熟,再加上光伏产业初始投资的高风险性,融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国光伏产业取代美国和欧洲受到国际资本的亲睐

201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3GW,年均增长19%。预计2015年至2020年,光伏发电的增长速度将超过风能发电。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15年达到了188.8GW,占全球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的28.9%,光伏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2014年全球光伏融资①总额1347.6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1%。整个亚太地区光伏融资额达827.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61.4%;其中中国光伏融资额为380.4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8.2%,位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国的光伏融资额同比增长45.7%,主要源于中国光伏发电终端市场的规模扩大。美国光伏融资经历两年的低谷期后,2014年反弹至234.1亿美元,同比增加32.7%。而欧洲光伏融资持续下降,2014年融资额仅为181亿美元,与2011年的最高融资额相比,下降75.3%(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欧洲,成为最受国际资本“亲睐”的光伏产业投资市场。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和融资需求

在下游光伏电站环节②,中国自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4和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了10.99GW,10.64GW和15.15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29%,27%和30%。至2015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已高达43.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电站占比84%,分布式电站占比16%,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年增20GW,到2020年实现150GW累计装机容量,目前我国光伏电站投建成本约为7-8元/瓦,则每年需要至少融资1400亿人民币。要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成熟稳健的金融市场,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不可或缺。但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融资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其发展程度和光伏产业融资需求不太相符,?我坏娜谧誓J胶陀邢薜娜谧是?道已经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高玮,2014)。

二、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上中游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使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光伏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存在分化。光伏一度是银行的宠儿,国家扶持,地方政策担保,银行对光伏企业贷款的审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的冒进,光伏上中游制造很快进入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阶段,一些企业负债累累,经营困难甚至倒闭(Zeng et al.,2014)。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板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原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江西赛维LDK公司(下称“赛维”)的破产给放贷银行带来了巨额不良贷款,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并对光伏企业持谨慎态度(Sun et al.,2014),一直到2013年一季度,光伏仍是银行警示的九大类贷款风险限制类行业。很多商业银行由于被光伏组件商“套牢”,对光伏产业下游也不愿贷、不敢贷,即便有少数愿意贷,利率也要上浮15%至30%,还附加各种条款,并且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电站投资额度大、回收期长,亟需中长期贷款(杨振宇,2013)。直到2014年,随着国内光伏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全面走强,部分银行开始对光伏项目贷款有所放松。例如,招商银行目前已经把“光伏电站行业”定为“适度进入类行业”。虽然国家层面一再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目前国内各大银行对光伏产业,尤其是上中游制造业投资持谨慎态度,金融机构难以甄别光伏企业融资时用于产能提升,还是产能单纯扩大。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政府补贴却迟迟不到位

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高达0.9~1.0元/度),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国家共发布了五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只有2013年8月前完成并网的光伏项目纳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目录,已有超过20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未能获得补贴资金(刘继茂,2016)。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已成为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补贴发放的程序及周期冗长。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程序是:由地方财政、价格和能源部门初审,经国家财政部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家审批,然后再由中央财政拨付至地方省市县区级财政,继而发放至发电企业或由电网企业代付。申报程序繁琐,资金调配周期长,企业从申报到拿到补贴的时间有可能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光伏电站没有及时收到电价补贴,就会拖欠组件厂商货款,组件厂商又会进一步向原料供应商传导,最后形成三角债,对整个产业链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导致电站投资收益无法保证也,降低了银行金融业、保险业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无形中增加了光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对光伏电站项目的准确评估

投资是基于对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做出的理性决策,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不确定会影响甚至阻碍对该项目的投资。如图2所示,光伏电站的收益主要来源于长期可预测的稳定的售电收入,售电收入由发电量和国家上网标杆电价共同决定。上网标杆电价由政府政策制定,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发电量受户外光照量、紫外线辐照强度的影响;同时,发电站项目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电站的设计、施工、运维以及所使用的组件设备都影响着光伏电站的质量寿命和长期收益的稳定性。光伏电站需要运营25年左右,因此,产品质量问题是光伏电站能够保持长期盈利的关键。而由于前期国内市场管理混乱以及光伏电站建设求量不求质的盲目扩张,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大量二流乃至三流组件充斥国内市场,功率虚标现象普遍存在。光伏组件衰减现象也较为严重,部分运行1年的电站,光伏组件衰减率已经超过2%~3%,某些甚至超过5%。光伏电站施工过程中若存在电气设备接触不良、密封不良、施工不规范等问题,亦将严重影响光伏电站的长期收益性。同时受到广泛质疑的中国光伏认证制度和体系使得正确评估电站收益变得更加困难。

来源:作者编写。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光伏电站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政策变化风险。当前光伏电站的收益仍很大依赖于政府补贴,从长期看,补贴逐步下降是确定的,政策变化会影响光伏电站收益的稳定性。部分地区还存在补贴收入长期无法到位的风险。第二,电站质量风险。光伏电站暴露在露天环境中,风、水、地面沉降、寒暑、紫外线、自然腐蚀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光伏电站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光伏电站作为新兴行业,现有技术和材料实际并没有经历过时间检验,在成本压力下,电站组件存在较大质量风险。第三,“弃光弃电”风险③。受配套电网建设、调峰能力、区域电网容量、电站自身不符合技术要求等因素影响,光伏发电可能存在不能上网的风险。第四,技术进步风险。光伏发电技术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这会带来电站未来和长期收益的下降(谢冬冬,2014)。作为新兴产业,新进入该行业投融资和保险机构往往对光伏企业项目的内在质量无从了解,对项目的未知越多,则风险越大,因此期待的收益率也就越高,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光伏监管缺失降低了投资热情

光伏电站的设计、规划、安装、组件质量、运行维护以及外部的天气状况都会影响电站的长期收益,要对电站收益进行准确评估,必须掌握相关的数据资料。但是,企业采集数据简单粗犷,刻意隐藏不利数据,行业协会数据缺失严重且更新缓慢,国家也没有建立权威的数据平台,数据的不透明和监管缺失不仅扩大了融资成本,也降低了对光伏产业理解不全面的银行金融乃至保险机构的投资热情。2011年开始的光伏企业陆续破产和持续亏损的现实、国内光伏产品认证体系的不严格、国家光伏行业标准的缺失,都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于国家积极扶持的新兴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

(五)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市场的融资需求

目前光伏企业基本都是在电站建成后,以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个方法耗时较长。为了管控风险,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本金,还需要?Υ?款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意味着,此类投资特别是下游电站投资,必须100%以其他资产覆盖,如投资1亿的项目,准备2000~3000万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准备7000~8000万的额外资产进行全覆盖担保,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传统的融资模式必须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这是光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意味着相对融资总额,要求融入企业必须具有不少于20%的现金和大于80%的可抵押资产。如前所述,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要完成累计装机任务,需要年新增投资至少1400亿元,自有资金仅占20%,80%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则意味着每年有约1120亿元需要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传统金融方式无法解决每年高达1120亿元的融资需求。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绝对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

三、解决光伏产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分析

成熟的金融环境构造成功的光伏产业。补贴力度的大小只能决定产业初始规模,如早期高速发展的德国和正在到来的中国、日本光伏终端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的完善才是决定产业长远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如当前的美国光伏产业。各国光伏产业环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的补贴政策力度远不如德国、中??和日本,但金融的多样化服务远超德国、中国和日本,正是成熟的金融环境使得美国的光伏发电终端市场建设稳健崛起。

(一)以具体差别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光伏制造业做大做强

针对产业饱和、生产过剩、但未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上中游光伏制造产业,通过“光伏领导者计划”,引导支持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和项目,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光伏行业发展秩序,引导落后产能逐步退出。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骨干光伏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系统对行业进行区别对待,对行业的领导者,对行业的龙头企业、优秀企业需要进行重新评估,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支持重点项目的技术研发,实现优势劣汰,培育真正具有国际技术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通过国家相关财政专项基金,以及政策性银行和新设立的投资性基金,加强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各相关银行的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完善并购贷款制度,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以收购标的的资产或股权作担保。支持商业银行完善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授信、管理培训等金融服务。同时,拓展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支付方式。

(二)构建系统协调的光伏电站产业政策,为光伏电站融资减少障碍

首先,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对话沟通,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光伏产业发展及光伏电站建设特点开发多样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小额贷款优惠,资产证券化,延长放贷周期(15~20年)等。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试点地区,成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为核心的融资平台。第二,逐步稳定地下调电价补贴,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以及与火力等传统能源发电价格持平,无需再依赖国家补贴;但要使政策调整具有可预期性,改革电价补贴制度,简化补贴发放程序,提高发放效率,减轻光伏电站的现金流压力。第三,尽快出台光伏电站规范条件,建立严格可追踪的光伏电站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初步建立光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保障组件和电站符合设计预期,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对光伏电站在选址、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环节进行独立客观评估,为金融机构选择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同时,将金融机构对电站的要求,包括电站输出功率,即性能、效率和电量等因素有效融入标准化程序中,为投资方和运营商提供电站筛选和评估的标准,同时也为保险服务提供数据参考依据。第四,建立光伏电站保险和担保机制措施,使电站运营风险可衡量、可核算,为吸引投资和建立退出机制提供支持;成立国家级可再生能源担保机构,或者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提供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担保服务。第五,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力输送通道,敦促电网企业应及时制定配套电网建设方案,协调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做好光伏发电项目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服务等工作,减少“弃光限电”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探讨新融资形式,逐步实现光伏电站市场的资产证券化

要解决光伏产业的投融资需求,一方面要在信贷市场改变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思维,转而将项目未来收益权(售电收益)作为抵押;另一方面,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应该加速网络金融产品和股权类融资产品的创新。从行业特征看,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但其优点在于一次投资,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低,收益长期且稳定(20年电价补贴),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引导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在于风险可控,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波动性和流动性好。但从操作层面看,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资产的标准化。应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将光伏电站资产稳定的现金流进行打包证券化,使其变成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并将该证券放到主要的交易平台进行场内交易。

注 释

①光伏融资不包含研发投入及资本金再投资。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供应链;战略联盟;光伏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32 —02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日本核泄露危机,世界各国都对核电的发展更谨慎,从而对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的追求都大加强,这无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但伴随着这一两年硅等原材料的大幅瀑跌及各国对光伏政策的从严,光伏企业可谓是正处于严冬。我国光伏企业大量靠出口,更加重了我国的光伏企业的困境。

对中国各地区的光伏产业来讲,可谓"海外市场不稳定,国内市场不确定",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方面也在短期内难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各大豪强企业在规模、技术、资本等竞争力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唯有依靠控制或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得以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各省市地区加强光伏供应链条上的各企业的合作,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科学进行光伏产业供应链整合,成为各省市地区提升光伏产业自身竞争力,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突破方向。

一、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在国外良好的政策的趋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段很好的发展时期,带动了中国大量的光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已成为光伏生产应用大国。但随着今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和对中国光伏组件的限制,以及各国对光伏补贴政策的调整。我国大量光伏企业在国外市场都处于低迷的状态,造成我国多晶硅产能过剩,小企业无法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光伏企业洗牌在即,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中国在中下游的优势强于上游。竞争日趋激烈,光伏产业面临整合,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加快,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购并或倒闭,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将面临过度供给所带来的毛利压力。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光伏企业产业链面临局部调整。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五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随着业内厂商对上游利润的逐渐摊薄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下游。上游厂商和风险投资将会加大诸如太阳能电池片与应用系统等中下游环节的资本投入,产业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二、 中国光伏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2]

我国光伏企业已成为国际新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目前国内已形成包括多晶硅制造、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以及系统应用的产业链,并表成以此为核心的完整供应链。

过去几年光伏市场过度扩张,整个光伏产业格局呈倒置漏斗形状,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较少且扩张速度较慢,原料供应成产业发展瓶颈。产业链上游为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企业。下游企业扩张较快,原料供应不足导致短期产能过剩。原料价格上涨、供应不稳定是国内光伏企业所必须共同面对的困难。因此,对光伏产业供应链进行管理是各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三、供应链战略联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各地区提升竞争力分析[3]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何加强供应链通过供应链战略联盟提升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需要恰当的评价指标和合适的评价方法以检验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否得到提升。已有不少学者开展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但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公认较完善的对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对于各地区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光伏产业竞争力变化的评价研究尤为不足。本文设计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一)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变化综合评价

供应链中实施战略联盟会对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构成要素产生影响,特别是光伏核心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核心企业及整个链条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

决定一个产业是否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四个因素进行分析: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二是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以国外需求为主)。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四是光伏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除了上述四种因素外机会和政府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对是光伏企业来说,由于受各国政府政策的驱动,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设计了包含上述5个方面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三)供应链战略联盟对光伏产业竞争力促进作用评价[5]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供应链战略联盟对光伏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具体的评价过程如下:(1)确定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建立权重集。设定Yi对Y的权重分别为ω1,ω2,ω3,ω4,ω5。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设计专家调查表,由行业内的专家将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以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中两个元素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江西;光伏产业;SWOT分析

一、引言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的全球主流学者认为人类在经历了以蒸汽机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石油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未来25至50年时间内,将进入以新能源使用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能源革命与互联网技术、新材料技术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每个建筑都是一个发电厂”的梦想,并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电力共享,从而彻底摒弃给地球带来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的化石能源,使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理念,就是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出版的《关于德国能源转型的十二个见解》,其中第一个见解就是“太阳能和风能决定一切”。在国内,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在出版的《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中认为虽然风光并举的总体方针没错,但是并非每种新能源都能担当“能源革命”的历史重任,能帮助实现“每个建筑都是一座发电厂”美好愿景的主要就是光伏发电。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等政策,在多个层面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

江西作为国家新能源试点的主要地区,具有发展新能源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会,加快发展新能源,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多元、绿色和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光伏产业代表当今世界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方向,作为江西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产业是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和“亮点产业”。江西光伏产业在经历了短暂初生期,快速增长期,调整阵痛期后,面对当前光伏产业的复苏迹象亟待科学分析其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制定合理的产业未来发展战略,对将其培养成为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江西光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西光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生期,在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后遭遇了2011年和2012年的调整阵痛期。当前光伏产业已出现复苏迹象,究竟会如何发展江西光伏产业,取决于对光伏产业的分析认识和策略选择。SWOT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又称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

ties)和威胁(Threats),对企业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定位后,用于在制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借助SWOT分析方法,可以系统地、客观地认识江西光伏产业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产业自然资源储量丰富。江西省拥有丰富的用来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晶硅原料――石英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石英储量将近2000万吨居全国首位,其品质优良二氧化硅含量可达99.5%以上。岩盐探明储量100亿吨以上,萤石探明储量近1000万吨。天然的优质资源禀赋为江西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持续、稳定、安全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2)产业智力资源密集。江西省在光伏产品研发以及相关人才培养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是继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之后,世界第二所在高等学校设立的光伏学院,同时也是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具有完整的实验平台和较强的研发能力。2008年新余学院设立了全国首个光伏专业,培养从事光伏相关产品的生产运行、技术管理、检测和质量控制等人才。南昌理工学院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在光伏组件和电池生产、光伏系统工程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太阳能专业特色职业学院。同时,国家光伏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也落户新余,赛维LDK获批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江西省在光伏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3)产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3年,江西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9.5亿元,并已形成了硅料2.6万吨、硅片7450兆瓦、电池片2235兆瓦、组件3728兆瓦、薄膜电池130兆瓦的生产能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检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的产业监测雷达图显示,江西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水平、竞争能力、创新能力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细分指标中,也只有创新投入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细分指标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或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4)产业集中度高。截止到2012年,江西在册光伏企业达170多家,投产企业70多家,海外上市2家,在建项目60多个,总投资逾千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新余赛维LDK、新余瑞晶太阳能、上饶晶科能源、上饶光电高科、九江旭阳雷迪、南昌LDK太阳能等为龙头企业,以新余、上饶、九江三市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态势,并形成了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装备制造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规模前十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行业总量的75%,行业集中度较高。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1)集群效应尚未显现。虽然江西光伏产业的总体经济规模仅次于江苏,位居全国第二,但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数量不多。光伏企业依然依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的扶持政策等打造中国式的竞争力,导致龙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区域配套协作较少,产业合作深度尚需进一步挖掘。除新余外,其他地市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整体集群效应不够突出。(2)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产品出口”与“技术进口”是江西乃至全国光伏企业共同面临的产业链困境。虽然我国已启动光伏应用市场,但国内光伏产品消费仍十分有限,96%以上的光伏产品以及

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都用于出口,行业发展高度依赖国外市场,这使得光伏产业命运受控于海外,一旦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光伏产业就将面临停滞或倒退的窘境。近几年,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能源政策调整、相关补贴下降以及与欧美等国已发生的多起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贸易纠纷,都会直接影响到江西光伏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精细高档设备仍依赖进口,薄膜电池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另外,在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没有掌握成为江西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痛点。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1)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全球极端气候异常和PM2.5飘升等等现状都为靠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时代敲响了丧钟,能源危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光伏产业前景依然看好。2002~2011十年间,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3%。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则更超乎人们的想像。2003~2007五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3%。用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产业。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各国发展新能源新的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新能源市场的投入。全球有多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形式的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推出新能源政策,补贴太阳能发电,成为光伏发电装机的主力市场。中、韩、印、非等新兴市场也开始启动并迅速崛起。光伏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预计将从2010年的0.2%,发展到2020年的1.3%,到2050年将达到10.8%。(2)中央与地方政府积极扶持。为了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支持光伏发电的国家层面政策。江西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发展规划(2009~2015)》、《促进我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快推进全省光伏发电应用工作方案》等省级支持政策,并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万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纳入项目除享受国家规定电价补贴外,还将享受3元/瓦的省专项资金的初装补贴,超过5 KW部分按1.5元/瓦补贴。列入全省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万家屋顶项目除外),建成并通过验收后,在享受国家补贴基础上,按发电量每度电给予0.2元补贴,补贴期20年。

(四)威胁分析(Threads)。(1)国际欧债危机与美国“双反”同在。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占据全球光伏需求量80%的欧洲市场急剧萎缩。雪上加霜的是占据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10%的美国自2011年10月起,首次对中国新能源发起“双反”调查,这也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近十年来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限制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光伏产业“双反”做出终裁,认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双反”成立,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和14.78%~15.97%反补贴税,对国内光伏市场给予重击,同时引发了在全球范围内光伏贸易争端的连锁反应,使整个产业链陷入混乱。美国之后,欧盟、印度也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2014年1月美国再次展开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7月初裁认定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随后欧洲太阳能代表机构向欧盟控告中国光伏企业违反反倾销协议,涉及赛维与晶科两大光伏产业龙头企业,江西光伏产业复苏之路再次遭遇挑战。(2)国内重复建设严重与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并存。金融危机过后,新兴产业因此受到各方面关注和追捧,一些尤其是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被一些地方作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解决危机之道。国内许多地方都积极上马光伏企业,据了解,全国至少有17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地区的支柱型产业,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省内各市、县的情况也类似,一哄而上,缺乏有序发展。同时,江西省内光伏企业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不仅带来企业相互间的过度竞争,也制约着光伏产业科学发展和整体转型升级。(3)新型太阳电池的潜在威胁。按照技术成熟度分类,市场化最高的晶体硅电池属于第一代太阳电池,而第二代太阳电池中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太阳电池、铜铟镓硒太阳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等薄膜太阳电池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第二代电池以其价格低廉、转化效率高和工艺简单等优势正在挑战晶体硅电池的地位。而第三代新概念太阳电池如叠层太阳电池、热光伏电池、量子点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等等不断的提出,其实验室效率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其他传统太阳电池。江西对于此领域内技术门槛高的太阳电池未完成完成相应的技术储备,也没有进行前瞻性布局,使得江西光伏产业未来很难在太阳电池新老交替过程中保持现有竞争优势。

三、江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战略

运用SWOT分析制定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和消除威胁,寻求未来的可选战略集合,包括:SO(Strengths―Opportunities)策略,考虑优势和机会,努力使这两种因素都趋于最大;WO(Weaknesses―Opportunities)策略,考虑劣势和机会,使劣势趋于最小机会趋于最大;ST(Strengths―

Threats)策略,考虑劣势和威胁,使优势趋于最大威胁趋于最小;WT(Weaknesses―Threats)策略,考虑劣势和威胁,使劣势和威胁因素趋于最小。

(一)SO(Strengths―Opportunities)策略:把握政策红利,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协同创新,提升产业实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发展光伏产业不仅顺应了世界潮流,而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江西光伏产业应抓住当前产业复苏的大好机会,充分利用利用省内矿产资源丰富优势,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链条,加强“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的产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使江西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二)WO(Weaknesses―Opportunities)策略:加快产业集聚,强化自主创新,拓宽海外市场,启动国内市场。江西光伏产业要把握机会,变劣势为优势:一是要加强块状特色经济,在光伏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新余、九江、南昌等地应加强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二是在继续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础上,以太阳能电池高效高质和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方向,推进光伏产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赢取核心竞争优势;三是在积极拓宽海外市场的同时不断挖掘国内市场,降低光伏产业的对外依存度,改变光伏产业“国外节能,国内耗能”的出口创汇模式。

(三)ST(Strengths―Threats)策略:审慎海外设厂,独辟细分市场,加大新技术储备。面对外部威胁,国内光伏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应对:一是要启动海外设厂计划降低欧洲市场比重,分散风险,把主要客户锁定在不受“双反”影响的地区以及付款条件好的客户。但是海外设厂成本到底增加几何,需要具体产地具体分析,不应盲目上马,而应提前布局,如晶科的海外工厂主要是南非工厂,以满足南非市场为主是早有布局,并非针对欧美“双反”。二是要开辟细分市场。光伏企业既有公用事业市场,也有住宅民用市场,应进军已有的并开拓未有的细分市场,针对各类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三是要加大新技术储备,以应对技术新老交替的威胁。

(四)WT(Weaknesses―Threats)策略:合理降低产能,积蓄腾飞力量。在产业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同在,即企业存在内忧外患,面临生存危机之时,企业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科学考察与严格评估自身企业实力和产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坚决淘汰污染重、效益差的产能,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进行设备与产品的更新换代,努力开辟新市场或等待原有市场的复苏。

参考文献:

[1] 王薇. 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探析――以光伏产业为例[J]. 企业经济,2011,08:121-123.

[2] 陈枫楠,王礼茂.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2012,02:287-294.

[3] 柳卸林,高伟,吕萍,程鹏. 从光伏产业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1:116-125.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双反”措施;光伏产业;COMPAS模型;经济效应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L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A790043)

作者简介:宏结(1964-),女,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黄什(1991-),男,重庆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4-0049-07收稿日期:2013-10-16

自2006年美国对华首次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简称“双反”措施)以来,“双反”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摩擦中一种新的、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美国借此抑制中国产业,保护其国内相关方利益并促进产业发展。2012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了其商务部认定的中国输美晶硅光伏电池产品①存在倾销和补贴的肯定性终裁。同年12月,商务部对其10月份做出的反倾销终裁结果做出修改。最终,中国出口美国年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将面临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和14.78%~15.97%的反补贴税②。美国的“双反”措施很快引起了欧盟的响应。2012年9月和11月,欧盟分别对华光伏产品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3年欧委会宣布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③。在两个市场上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直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占中国光伏行业年产值的90%以上。

毫无疑问,以美国为先导的一连串的“双反”措施将给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基本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同时,近年随着中国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采取“双反”措施也折射出美对华“双反”措施由传统产业向新兴制造业扩散和转移的新趋势。与传统产业贸易摩擦不同,由于中美两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国家间产业竞争涉及国家竞争力的竞争。新兴制造业的贸易摩擦更加激烈,表现出涉案产品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总金额大的新特点。因此,对美国涉华光伏“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不仅对中国光伏产业,而且也对中国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和运用“双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一、文献综述

(一)COMPAS模型在贸易政策分析中的相关研究

COMPAS全称Commercial Policy Analysis System,是由Francois等(1997)正式提出,用于对贸易政策进行分析的局部均衡模型。他们根据微观经济的弹性理论,在开放经济体的消费收入问题和局部均衡前提下的关税福利效应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COMPAS模型的完全替代、不完全替代和非线性三种变形。其中第二种是建立在Armington假设基础上的,也称Armington模型,而第三种是第二种的非线性形式。COMPAS模型相对于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而言,所需变量大为减少,模型实用性和灵活性更强。此模型已经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用于终裁的指导性方案中,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也开始效仿。近年,COMPAS模型在学术研究中也开始被运用并取得良好成果。Jung(2004)对COMPAS模型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并用来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美国西红柿产业的产量和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向洪金等(2009)用COMPAS模型对倾销行为的产业损害从同类产品价格、进口竞争行业产出收益和就业等方面进行理论推导,并以2002年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案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和实际数据较吻合的结果。向洪金等(2010)运用COMPAS模型分别对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案和白羽鸡“双反”措施案件的贸易和福利效应进行拟合分析,都得到贸易保护措施保护了国内该产业,但社会总福利受损的结论。

(二)关于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经济效应的研究

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肯定性终裁时隔不久,目前对其经济效应的研究十分有限。Clark(2013)通过对奥巴马政府经济能源政策、“双反”调查内在缺陷和中国应对措施的分析,认为此案对中美经贸关系、美国下游光伏厂商和世界光伏产业均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政府应该避免这样的和宏观政策目标相违背的贸易政策。有作者从大国关税模型视角认为此案会造成光伏产品世界价格下降、中国出口量减少、中美社会净福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韩玉军等(2013)认为此案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虽然会造成我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丧失价格优势、出口额下降、继而造成国内光伏企业和关联产业损失、信贷系统和就业市场受到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光伏行业优胜劣汰、调整发展路径并提升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我国政府在培育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吸取经验教训。廖玫等(2012)、张永(2013)运用GTAP模型对此案经济效应进行拟合分析后得到征收惩罚性关税会对中美光伏产业和中国整体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对美国福利水平有一定正效应而对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产业影响不显著的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回归等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进而得到反倾销、反补贴的各种经济效应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这样的方法不适用对个体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因为:(1)不具有大样本数据的条件,从而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2)对福利效应的分析显得力不从心;(3)无法对该案本身提供及时的评估和指导。而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的COMPAS模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对于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一案,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从原因和应对措施出发,在经济影响方面基本上停留在定性的描述性分析上,并且由于其缺乏实际数据支持而说服力有限。本文将在Francois等和Jung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COMPAS模型的Armington线性形式就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产业救济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对实际贸易数据分析证实模型结果的有效性。

二、COMPAS模型的理论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1.基本假设和理论模型

模型的基本思路:由于征收“双反”税后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会发生变化,两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均衡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通过对比征税前基期和征税后预测期的市场出清状态下各经济要素的存量,得到其变动值,即是“双反”措施的预期经济效应。模型的前提假设:(1)在一国某产品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国家的产品相互间是不完全替代关系,并且其替代弹性为常数,而来源于同一国家的产品是同质的;(2)该国该产品市场的大小变化不会产生对来源于不同国家产品的需求有结构性改变;(3)国民收入、汇率和消费者偏好等其他经济因素在考察期内不变;(4)在考察国市场上,来源于某一国家的该产品的供给,是其自身价格和来自其他国家该产品价格的函数。

根据Armington对产品需求函数的设定,有

QDi=JσiQD(Pip)-σ(1)

对上式两端同时乘以(PiPQD)并同取自然对数可得到市场份额函数

lnPiQDiPQD=σlnJi+(1-σ)ln(PiP)(2)

其中,QDi和Pi表示来源于i国的光伏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P和QD分别表示美国市场上光伏电池产品的价格指数和总需求量,Ii表示常数项,σ表示弹性参数。

同样,采取线性对数形式假设得到来自i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式。

需求函数:lnQDi=KDi+Niiln(Pi)+∑j≠iNij

ln(Pj) (3)

供给函数:lnQ5i=KSi+εSiln(Pi)(4)

其中,KDi和KSi表示常数项,Nii和εSi分别表示对i国光伏电池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Nij表示来自市场上i国光伏电池产品对j国光伏电池价格的交叉需求价格弹性。

当市场完全出清时,有lnQDi=lnQSi (5)

将公式(3)和公式(4)带入公式(5)并化简可得:lnPi=KDi-KSiεSi-NSi+∑i≠jNijεSi-NSilnPj (6)

令i,j=1,2分别表示产地是美国国内和中国。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关于P1和P2的方程组。进行求解就可以求出“双反”税征收前美国市场上产自其国内和进口中国的光伏电池的均衡价格,进一步可以考察其他经济因素的基期值。带入征收“双反”税后的价格:P′2=P2(1+t),就可以求解出考察期各经济要素的均衡值。

COMPAS模型中的一系列弹性参数需要另行估计,包括外生给定的市场总需求弹性、交叉弹性、来自各国的产品供给弹性。而公式(6)中的各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交叉价格需求弹性则可以由输入的参数计算出来。下面给出计算表达式及其推导过程。

根据两阶段消费理论,消费者先根据其收入决定在光伏电池产品上的总支出,再将其分配到不同来源国的光伏电池产品上。即对一国产的光伏电池产品的需求是总支出和各国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函数

QDi=Di(Pi,Pj,j≠i,y)(7)

对价格i求导,可得dDidPj=DiPj+DiyyPj(8)

可简单地表示为

Nij=ηij+ηiyηyj(9)

其中,ηij表示当消费者总支出不变的前提下i对j价格变化的偏价格弹性,ηiy为i的需求量对消费总额y的弹性,ηyj为消费总额y对j价格变化的弹性。

对需求的局部价格弹性进行斯勒茨基分解,得到

ηij=η*ij-θjηij(10)

其中,η*ij表示产品i需求对产品j价格的补偿替代弹性,θj表示j产品的市场份额。

根据艾伦替代弹性定义,有

σij=ηij/θj(11)

其中,σij表示产品i和j的替代弹性。将公式(10)和公式(11)带入公式(9)可以得到

Nij=θjσij+ηiy(ηyj-θj)(12)

对于公式(9),当j=i时,有

Nii=∑ηij+ηiyηyi(13)

将公式(10)和公式(11)带入(13)可得

Nii=∑η*ij+ηiy(ηyi-θj)(14)

由希克斯需求函数的零阶齐次性质可知

∑jη*ij=0(15)

因此有

-∑j≠iη*ij=∑j≠iη*ij(16)

将公式(11)和公式(16)带入公式(14)可得

Nii=-(∑j≠iθjσij)+ηiy(ηyi-θi)(17)

公式(12)和公式(17)称为两阶段预算等式,表达了在两阶段预算模型下,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动怎样对另一种产品或该产品自身的需求量产生影响。

定义在第一阶段消费总额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价格和数量指数P和Q(P),将其带入ηyi,有

ηyi=yPj Pjy=(PQ)Pj Pjy=(PPjQ+QP PPjP)Pjy(18)

相同偏好的假设表明了每种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都为1(ηiy=1),因此如果用NA表示对该产品综合价格指数P的总需求弹性(PPi=QiQ ),则可以将公式(18)化简为

ηyi=(1+NA)θj(19)

其中,NA=QP PQ (20)

将公式(19)带入公式(12)和公式(17)可以得到用总需求函数、市场份额和替代弹性表示的不同产地产品的交叉需求价格弹性和自需求弹性:

Nij=θj(σij+NA)i≠j(21)

Nii=-θiNA-∑j≠iθjσij(22)

2.经济效应公式

征收“双反”税迫使中国涉案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涨、竞争力降低、市场份额减少。对中国涉案产品的贸易抑制效应会引致对美国国内生产商的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即使得其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上升和产量增加。COMPAS模型还可以对“双反”措施对美国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以及税收收入等福利效应进行计算。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根据Jung和向洪金等(2010)的相关研究直接给出以下经济效应公式。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

E=(σ-NA)θ2(ε1+σ)-(σ-NA)θ1=

(σ-NA)θ2ε1+NA+(σ-NA)θ2 (23)

QD1P2=QD1P2+QD1Q QP2PP2=QP(σ-εQ)NAσ(PP2)σ(24)

公式(23)和(24)分别表达了中国涉案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变化对美国市场上其国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和需求量的影响,在市场出清的状态下,需求等于供给,得到行业的产出量。

福利效应:

美国光伏电池生产者福利变化量:

a=P1D1(1+t)ε52ε52(N11+ε51)ct-1+1/2(25)

美国消费者福利变化:-(a+b+c+d)=P2D2[(1+t)N2(N11+ε51)ct-1][(1+t)ε52[ε52(N11+ε51)]ct-1]/2 (26)

美国税收收入变化:c+e=tP2D2(1+t)(ε52+1)[ε52(N22+ε51)Gt]-1(27)

将美国光伏电池生产者福利变化、消费者福利变化和税收收入变化加总可得此次“双反”给美国带来的总福利变化:(b+d)-e=-(a+b+c+d)+a+(c+e)。

3.模型中弹性参数的估计方法

COMPAS模型的计算先要输入一些关键参数:基期关税率、“双反”税率、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的替代弹性、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美国光伏产业的就业人数、基期美国市场上国产和进口光伏电池的总量和总额。在这些参数中,四个弹性参数σ、εS1、εS2、NA需要利用相关历史数据进行估计。本文采取佟苍松(2006)的方法估计Armington弹性σ,模型如下:

美国消费者对进口于中国和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的消费效用CES函数为

U=a[βDσ-1σ1+(1-β)Dσ-1σ2]σσ-1(28)

其中,U为消费组合效用,β为消费者在两阶段消费中第二阶段给国产和进口产品的额度分配比例,其他字母含义和前文COMPAS模型一致。

当消费者对第二阶段支出分配达到使U最大化时,国产和进口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2D1=(β1-β P1P2)σ(29)

将公式(29)取自然对数可得

lnD2D1=σlnβ1-β+σlnP1P2(30)

将公式(30)中lnD2D1作为因变量y,lnP2P1作为自变量x,σln(β1-β)作为常量c,则问题可以转化为用回归的方法进行估计得到σ的值。笔者对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以及美国市场对光伏电池的总需求弹性这三个参数拟用双对数回归的方法估计,在此不作赘述。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搜集和弹性估计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和可计算性,笔者选择HTS编号为8541.40.60.20项下的商品为考察对象,以1999年~2010年作为考察期,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中获得中国输美和世界输美的光伏电池产品的FOB金额和数量(片),从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网站(eia.gov/)获取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品的总销售额(美元)、总销售数量(峰瓦)和总进口数量(峰瓦)等时间序列数据。

笔者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查到征收“双反”税以前,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国的进口税率为0。而“双反”税率则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数据,取反倾销税率和反补贴税率的平均值之和。

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由搜集和处理得到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计算得到。估计中美光伏电池产品替代弹性σ的过程:先统一用未单位标准化的美国从世界和中国进口光伏电池产品数量(片)算得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数量的市场份额,将其乘以美国总进口量(峰瓦)得到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数量D2(峰瓦)。用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品总销售数量(峰瓦)减去总进口数量(峰瓦)得到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在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D1(峰瓦)。用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的年度金额W2(美元)除以数量D2(峰瓦)得到其平均价格的时间序列P2(美元/峰瓦),再以1999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得到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时间序列P1(美元/峰瓦)。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计算得到x和y值的时间序列。对其进行ADF检验发现x和y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于是采用Engle等的两步法,运用Eviews7软件建模得到协整回归模型:

Δyt=0.176-0.814(yt-1-2.55xt-1+1.67)+0.22Δxt

(2.79)(-4.70)(0.216)

R2=0.78DW=1.5F=13.7

协整回归后的残差项通过平稳性、正态分布和异方差检验,回归方程解释了被解释量的78%,F统计量显著。但是Δxt项系数的t统计量不显著,因此我们只能得到y和x的长期协整回归关系:y=2.55x,即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的替代弹性σ=2.55。

(二)COMPAS模型计算结果

表1是此案中COMPAS模型计算输入的基本参数,将其输入专为COMPAS模型建立的 Excel 计算表格中。

表1COMPAS模型输入参数列表

参数名称数值参数名称数值基期关税率(%)0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值(美元)367,650,000“双反”税税率(%)149.52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量(峰瓦)461,400,750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替代弹性2.55基期美国进口中国光伏电池金额(美元)2,684,942,685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1.2基期美国进口中国光伏电池数量(峰瓦)1,978,532,762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供给弹性17.172基期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就业人数100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2.2资料来源:基期关税率、美国进口光伏电池数量和金额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dataweb.usitc.gov/);美国国产光伏电池数量和金额根据USITC数据库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网站(eia.gov/)相关数据整理得出;因为“双反”调查始于2011年年末,故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和进口中国光伏电池产品总金额和数量取2011年度数据;基期美国国内产业就业人数设为100。

得到的结果见表2。

表2COMPAS模型计算结果

经济因素 变化量经济因素变化量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价格(%)7.0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销售收入-63.2%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量(%)8.5消费者剩余(美元)-1,964,290,179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销售收入16.1生产者剩余(美元)17,609,086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就业量9关税收入(美元)548,409,068进口中国光伏电池价格(%)124.6国家总福利(美元)-1,398,272,025进口中国光伏电池数量(%)-83.6资料来源:根据为COMPAS模型设计的Excel表格计算得到。

根据表2的COMPAS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后对两国产生的经济效应:

1.对中国涉案产品的贸易抑制效应:33.1%~265.3%的“双反”从价税,迫使中国出口企业将其出口价格提升:一方面,以弥补被征收额外关税后产生的出口成本上升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为争取在行政复议和日落评议中获得有利地位。价格上涨使得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减少。由于出口金额受出口数量减少(-83.6%)而减少的数额大于因价格上升(124.6%)而增加的金额,总出口金额减少(63.2%)。因此,“双反”措施对中国涉案产品产生明显的贸易抑制效应,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市场份额减少的同时,总体销售收入也大幅降低。

2.对美国光伏产业的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当光伏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化以后,其可变成本相对于固定成本很高,这决定了中国的大型光伏电池产品生产商的供给弹性较高(17.172)。因此“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迫使中国涉案出口商让渡出大量的美国市场份额。这部分市场份额一部分为美国生产商占有,从而对美国光伏产业产生保护效应。对美国光伏电池产品需求的增加引致了产出效应:拉动其价格上涨(7%),推动产出增加(8.5%)和就业增加(9%),产业总收益提升16.1%。

3.对美国的福利效应:美国此次“双反”措施付出了巨大的政策成本。虽然“双反”措施使生产者剩余增加1700余万美元,关税收入也将增加5.4亿美元,但是消费者(包括下游的光伏电池产品应用供应商)将承担因国内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消费减少而造成的高达19.6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损失。三项加总可知最终美国社会总福利将损失近14亿美元。

(三)模型预测分析结果的初步检验

下面根据美国采取“双反”措施前后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的海关统计数据来初步验证模型的预测分析效果。

图12011年和2012年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的

月度数据及其变化率统计图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dataweb.usitc.gov/)相关数据整理得到。2013年3月整理。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11年11月美国开始“双反”调查以来,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在最初的三个月还维持高位④,但随后迅速减少,反映出“双反”措施的调查效应显著。在2012年10月份美国商务部终裁前的数个月内,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在低位震荡,显示出进出口商信心低迷和对仲裁结果的观望态势。随着10月份美国商务部和11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相继做出肯定性终裁,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进一步下行。为了避免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再观察两年数据的同比和环比变化率:2012年的同比变化率,除了在1月和2月为正值,在其他月份均为负值,整个序列成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且4月至10月的同比变化率与模型估计的-63.2%十分接近;2012年的环比变化率除了5月和9月,均小于前一年同期的环比变化率,并且2012年大多数月份数据呈负增长,这和2011年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对中国出口商的贸易抑制效应上,目前的实际数据较好地验证了模型的结果。当然,COMPAS模型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其拟合结果是理想状况下征税后新的市场均衡值,只能代表现实状况下一段时期内市场的走向和大致范围,与现实数据相比难免会有所误差。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持续观察。

四、结论

本文运用可计算的局部均衡COMPAS模型,基于产业数据,对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采取“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升,市场份额减少,销售收入缩水;而对美国光伏产业而言,行业产出、行业收益、市场份额、就业人数等指标均有一定改善,美国初步达到了保护国内光伏产业的初衷;不过“双反”措施也给美国产生了巨大的政策成本,由于消费者下游厂商必须购买价格更高的光伏电池产品而遭受到了大量的福利损失,而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和关税收益并不足以抵补,因而社会总福利水平降低。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来保护国内光伏电池产品生产商。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由于可能产生贸易转移、直接投资效应等经济效应,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产业保护效应,因此“双反”措施能否真正促进美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也需进一步观察。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从此次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中得到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1.“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会给涉案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实施国市场。因此一旦遭受“双反”措施,企业和行业组织应该予以重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利证据,积极应诉,争取终止调查或否定性终裁。如果被征收“双反”税,也可以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争取有利的国际仲裁结果。

2.“双反”措施对实施国标的产业能产生增加行业产出和收益、促进就业等产业保护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重视运用“双反”措施保护和支持国内尚处于幼稚阶段且又受到贸易伙伴国企业倾销和其政府补贴损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注意“双反”措施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双反”措施会扭曲国内市场,使消费者蒙受损失;从长期来看“双反”措施可能产生贸易转移和直接投资效应而抵减产业保护效应。因此,要真正促进产业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高,还应该出台系列产业政策。

3.“双反”措施已经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中一种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手段并被美国频繁使用。美国涉华光伏案件预示着,美国不仅将“双反”措施用于钢铁等传统产业,而且会用在光伏这样具有战略性产业特征的新兴产业,成为战略制高点争夺的手段。因此,中国如何应对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合理地将其用于贸易反制措施,从而对外国滥用“双反”措施打击我国产业的行为形成威慑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当然,在运用“双反”过程中,中国同样应当注意,采取“双反”措施可能给国内消费者造成福利损失(可以给予消费者适当补贴避免国内市场萎缩);也可能引起贸易报复,恶化贸易环境。

①涉案产品为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无论是否组装入模块),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85016100.00、85072080、85414060.20、85414060.30。

②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整理(/cacs)

③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cacs)

④由于国际贸易合同基本上都有一段期间的设定,因此“双反”调查前签订的订单会使得“双反”调查展开的调查效应具有时滞性。但是随着“双反”案情的发展,进出口厂商具有了理性预期,因此初裁和终裁的贸易抑制效应的时滞性会因为进出口商的持续关注和理性预期而减少甚至消除。

参考文献:

韩玉军,李雅菲.2013.美欧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的成因与影响[J].国际贸易 (7): 18-22.

廖玫,张倩. 2012. 惩罚性关税的多重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中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分析[J].江苏商论 (12): 63-68.

佟苍松.2006.Armington弹性的估计与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相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3): 45-48.

向洪金,柯孔林,冯宗宪.2009.反倾销产业损害认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1): 42-52.

向洪金,赖明勇.2010.我国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和福利效应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 (4): 23-31.

张永.2013.美国反倾销申诉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4):16-26.

CLARK D P. 2013.Shedding light on the recent US-China solar dispute[J]. Global Economy Journal, 13(2): 251-259.

FRANCOIS J F,HALL H K.1997.Applied methods for trade policy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NG J.2004.Understanding the compas model: assumptions,structure,and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D]. Florida :University of Florida.

(编校:薛平)

An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AD and CVD Duties Simultaneously

Imposed on China’s Solar Energy Industry by the U.S.

HONG Jie, HUANG Shi

(Business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Beijing 102249, China)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13篇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使得资源能源消耗不断增长,一方面,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另一方面,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能源成为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它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持久性、充足性、免维护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能、风能、潮汐能可用的总量都太小,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核聚变能虽然产生的能量巨大,但有不可控性及安全问题。地热能从理论上看也具有潜力,但是存在技术和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太阳能是人类所知,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的,清洁安全的,能够解决人类未来所需的唯一能源选择。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太阳能发电是一种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兴方式。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

(二)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所需要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从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在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发挥作用。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它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

(三)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的金字塔分布,随着产业链的增加市场容量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硅料特别是高纯度的硅料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利润最高,因此处在上游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明显的高于下游企业。我国光伏产业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今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我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2010年5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此联盟以规范发展、推动应用、引导行业联合创新为核心,研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其中主要包括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始终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行业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内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论文格式根据Solarbuzz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全球光伏系统装置新增容量为2826MW,同比增长62%.光伏产业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在进行政策支持,通过产业自身不断技术创新,企业不断规模化而迅速发展。但是全球光伏发电的补贴却处在下降阶段,这就驱使光伏产业不断寻找科技创新、降低成本的途径。到2012年时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光伏产业的发展。[论/文/网 LunWenData/Com]

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资源的大量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日益减少,同时环境受到破坏,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因此各国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其中发达国家因其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而起步较早,日本、欧美等国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相比较高,因此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20世纪90年代末,“阳光计划”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内开始实行,政府在许多方面采取政策支持,例如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国家税收、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同时,欧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政府的资助下也加大了对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研究。

(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迅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在能源构成中,煤占有着主导的地位,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从环境和能源双重考虑,政府正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年平均日照超过2000小时,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开发潜能。

中国光伏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起初用于空间,70年代后光伏应用扩大到地面,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运而生,每年以400%的速度快速发展,短短5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中国光伏产业取得的进步世界瞩目。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预计2030年之前,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中国光伏产业一方面拥有相对的电池技术、半自动化的设备和人力的最佳生产模式和成本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还不健全,关键技术上有所欠缺,与国外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却相对缓慢。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和业界人士一直共同努力改善“原料、市场、技术和设备”四个都在外的情况,但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到2010年9月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利率已超过20%.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广东省服装贸易的进出口量。据统计,人民币升值1%,服装行业的出口产品的营业利润将下降10.3%,人民币升值到5%到10%的这个阶段,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到10%到60%.人民币的升值还将影响到外资对广东省服装行业的投资积极性。

2.周边地区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运转,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服装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以自创品牌、推行特许加盟等模式来占领市场。加上中西部地区开始重视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建设,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逐步优化,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地区的服装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对广东的服装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国际服装贸易保护主义下导致的贸易壁垒。

自从2005年服装配额取消以来,我国对欧美地区的服装出口大幅度增长,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美国、欧盟启动了“特保”条款,对多种服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

三、广东省服装出口的发展战略措施

(一)提高品牌意识。

高产出、低附加值已经不适合广东服装发展的道路,广东省只有转变服装出口的模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广东省服装企业应逐步认识到其经营规模和竞争力已亟待改善。自己的企业要尽快变革,形成品牌效应,抓住时机融入世界经济舞台。

(二)组建大型服装集团。

采取强强联合、工贸联合、内外贸联合、跨地区联合组建大型服装出口集团,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政策,加大国家资本退出的速度,以此强化企业的市场化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率先允许服装业内外贸的合并,允许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退出,原有的外贸专营权同步转移。

(三)优化产品结构。

建立有效的营销激励机制集中现有优良资产、优势资本和优良技术装备,开发市场适销的特色化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毛利率。对于积压产品、亏损严重的产品要坚决停产,将产品产销率提高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加强营销管理,要把“质量、效率、低耗、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全员的市场意识,增强营销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四)加强地区交流。

广东省无可比拟的地理位置,加强了地区与地区间的优势,包括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加强地区间的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有助于广东省服装业进一步的发展。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内蒙古;太阳能;光伏发电

1 内蒙古背景

1.1 中国能源背景及发展趋势

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属于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是越用越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在呈几何级数的增长,这更加速了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显示,全球石油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足够开采41年,天然气可采量为61年,煤炭可采量为230年。可见化石能源的可采量已经屈指可数了,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中国的能源资源储量形势严峻。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按目前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30年、45年和61年。除太阳能以外,中国各种一次能源资源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能源需求面临着严峻挑战。

1.2 中国太阳能资源及发展规划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对国际组织的承诺,给太阳能利用产业带来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太阳能利用产业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中国能源战略的调整,使得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会。

根据《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即20GW),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也于2010年上报国务院待批,与“十一五”不同,新兴能源产业包括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我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在政策的支持下将迅速成长,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局面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有效改善,预计201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500万千瓦。

1.3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简述

如图1所示,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国界线长达4221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2.3%。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即为内蒙古高原。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 3400小时以上。

图1 内蒙古政区图

2 内蒙古地理、气候情况

2.1 内蒙古地理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省会为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包头市、赤峰、乌兰浩特、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年均气温-1~10℃,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起东经126度29分,西至东经97度10分,北起北纬53度20分,南至北纬37度20分,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国界线长达4221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2.3%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即为内蒙古高原。

2.2 内蒙古气候情况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减到零下32℃,夏季温热而短暂,多数地区仅有一至两个月,部分地区无夏季。最热月份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27℃之间,最高气温为36℃~43℃。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降水量受地形和海洋远近的影响,自东向西由500毫米递减为50毫米左右。蒸发量则相反,自西向东由3000毫米递减到1000毫米左右。与之相应的气候带呈带状分布,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这里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普遍都在2700小时以上,长时达3400小时。

内蒙古位于蒙古高原,全年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云量低,相对的日照时间就长,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内蒙古水平表面太阳辐照度年总量为4.5×105J/(cm2・a),年平均值为4.8×105J/(cm2・a),仅次于青藏高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全国第三位。太阳辐射峰值出现在呼伦贝尔市西南部、兴安盟、通辽市西部、赤峰市等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内蒙东部地区,年总辐照度的区域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不均匀递减。最高地区达6.5~7×105J/(cm2・a)之间,东部太阳总辐照度多在2.8~3.4×105J/(cm2・a)之间。这是由于内蒙古的地势决定的,西部地区地势较高,而且空气干旱,对于太阳光的吸收较弱,而东部地区因为地势较低,空气相对湿润,对太阳光的吸收较多,辐射量较小。内蒙古的直射辐射年总量在2.1~3.9×105J/(cm2・a),年平均直射辐射为2.9×105J/(cm2・a)。直射辐射峰值点一般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南部和兴安盟一带,谷值点分布在赤峰和吉林交界一带,峰值为谷值的2倍。

3 结束语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与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内蒙古已得到了大力发展。伴随相关国家及地方政策的逐步落实,未来内蒙古太阳能光伏产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王呈,范楼珍.通过《BP世界能源统计2008》解读中国能源状况[J].应用能源技术,2009(02).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62-02

一、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定义与应用

产业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 mapping of industry)是指“以产业知识和洞见为基础的、关于产业前景的共识(consensus)”。它不仅包括路线图结果本身,还包括路线图的构建和调整过程;不仅考虑技术变量,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量,综合考察产业发展规律和达致愿景的条件和最优路径。

与以往产业规划方法相比,产业技术路线图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析理念不同,技术路线图不是以现有资源推动为动因,而是以未来市场拉动为动因,产业资源创新必须满足未来市场对产业的需求。二是驱动力不同,以往产业规划以目标驱动为动因,采取非竞争性资源利用战略;而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以市场拉动为动因,采取竞争性能力和机会发展规划。三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集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和信息,提供了全景创意思维情景和方法。四是清晰的时间维度,以确保政策、技术、产品等产业要素协调演进。

技术路线图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摩托罗拉、通用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制定了企业技术发展路线图,随后,技术路线图理论在产业布局及国家或地区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韩国等先后制定了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2008年,中国广东省科技厅最先在国内研究制定了基于地区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意义

光伏产业是低能耗、微污染、高产出的朝阳产业,符合国际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光伏产业还是新兴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趋紧缺,各国都特别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扶持计划。2004年西班牙实施《购电补偿法》,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2008年,德国下议院通过《上网电价法修正案》,刺激光伏发电企业的发展;美国自2005年起施行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中国也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2009年8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金太阳工程”,这标志着中国大规模补贴光伏发电的开始。

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北省拥有天威英利和河北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其在全国光伏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威英利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拥有从硅料生产到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河北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其产品质量和性能都达到同行业最高水平。但是,两企业都面临着“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外销”的发展困境。由于未能掌握高纯硅料生产技术,两企业95%的太阳能硅料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生产的光伏电池95%依赖外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大幅缩减,多晶硅价格暴跌近70%,但由于国内光伏企业的恶性竞争,进口硅料的价格却不断攀高,光伏产品利润锐减。金融危机将河北省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结构弊端暴露无遗,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实现河北省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战略课题。

在此情形下,我们认为,应用技术路线图理论研究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必要而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一,技术路线图理论在指导新兴产业发展上,具有其他产业规划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摩托罗拉、通用等知名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点。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初期,难免出现盲目发展的弊病。研究制定符合光伏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路线图,对于保持河北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其二,能源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要求必须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谋求产业未来发展。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兴能源产业得到更多支持和发展,谁能在新兴能源产业中占据主流尚未可知。在此情形下,河北省光伏产业必须抓住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及自己实际情况,精确定位未来发展愿景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理性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其三,河北省虽然拥有保威英利和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但由于未能掌握硅料制备技术,在光伏产业链上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尽快实现在硅料制备、光伏发电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是提高河北省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而技术路线图理论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对于寻找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口以及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最优路径具有指导作用。其四,正如广东省率先在国内制定区域性产业技术路线图那样,研究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于其他省以至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借鉴价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基本原则

第一,弹性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是封闭的“黑箱系统”和僵化的教条,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遵循路线图制定的一般方法,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以适应特定的研究对象。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充分考虑光伏产业在河北发展的实际,又要考虑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目标,还要充分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光伏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和应对策略。第二,整合原则。如上文所述,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优势源于路线图的制定过程,而不仅仅是路线图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为信息和观点的共享创造了机会,并且提供了一个整体考虑问题和创意思维的方法。要充分实现路线图的好处,可能需要若干次反复过程,正是在路线图的不断整合优化过程中,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战略规划。第三,时间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仅要标明实现产业发展愿景的关键路径,而且要清楚地表明实现路径的时间维度,从而确保政策、资金、技术、产品、服务等要素的协同发展,并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等。第四,协调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需要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多个部门或组织的共同参与,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意愿,在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知识共享,达成并实现共同愿景,推进技术路线图工作健康发展。第五,保密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对特定范围特定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其中可能涉及到相关参与者的核心利益,因此,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应事先明确并签订保密协议,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及结果应根据事先协议在特定范围内公开和共享 [4]。

四、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主要步骤

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体和领域不同,绘制技术路线图的步骤也不尽相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可遵循如下步骤:

1.深入研究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在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时,不仅要充分把握国内外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要认真研究河北省光伏产业的现状。河北省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但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仍属后发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异和差距,需要针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正确选择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

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我们认为,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应遵循以下分析路径: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市场需求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分析产业关键要素项目研发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路径,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可包括以下内容:(1)光伏产业现状分析,包括国内外省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影响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等;(2)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力、产业关联度、产业资源现状、未来产品市场等;(3)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包括未来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相关产业目标要素、国家及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等;(4)光伏产业关键要素分析,包括影响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政策、管理等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要素等;(5)项目研发需求分析,包括突破关键要素瓶颈需要培育和提升的能力、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模式。

3.设计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流程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大致包括准备、开发和修正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选择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产业,界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范围和边界,选择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参与者,成立课题组和组建工作团队,确定工作流程以及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开发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召开头脑风暴系列研讨会,分析判断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目标、阻碍产业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等。修正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研发项目凝练,制定研发投资决策和行动计划,对产业技术路线图进行定期评估与更新等。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