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

财务公司的发展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1篇

一、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

1.公司理财学在20世纪初期成为一门学科,尽管财务理论的部分比较单薄,大多是对实际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但是具有自己的学科内容。20世纪30、40年代,随着对公司理财理论研究的逐步展开,针对公司财务的各种分析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各种不同观点不断碰撞与求新,以实践引导理论发展的规范研究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公司财务理论,是以定性的逻辑推理和语言描述为主,同时也采用定量化和财务决策模型化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所处理的是在确定性条件下的财务决策问题。对资本的控制需要借助于各种定量方法,因此在这一时期,各种计量模型逐渐应用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上,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2.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证券投资组合选择》成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开端。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成为现代财务理论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事实分界点。马科维茨、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的开创性贡献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找到了发展方向。公司财务研究逐步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公司财务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以投资者理性、无套利和完全市场假设为出发点、以一般均衡分析为手段、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资产定价为核心,逐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体系。

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逐渐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融入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信号理论”等信息经济学概念以及“道德风险”、“委托”等理论概念,以理论创新与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新财务理论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后来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财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经过反复辩驳和大量的实证检验,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产生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结果和一批应用模型,其中几项重要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财务学科的发展对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财务商业实践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深受业界重视和尊重。

二、公司财务理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如果认为该工作已经接近完成或达到完美则是一个错误认识。英国的Richard A Brealey教授与美国的Stewart C. 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作为公司财务原理方面的权威著作之一,对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前瞻性提出了十大极具挑战性的领域。结合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以下领域将成为新热点。

1.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影响

一切与企业存在交易关系的个人和团体都有可能成为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如果所有的交易契约都是完备的,则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得到完备性契约的保护。但是,企业资本要素提供者之外的契约方很难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完备契约关系,契约的不完备是现实常态,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企业无法避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企业与社会的冲突等,因而遇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最大挑战。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契约边界遍及包括政府、供应商、顾客等在内的所有利害关系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采纳利益相关者理论观点,公司财务决策应该是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有效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支持网络,这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企业财务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公司财务研究不能忽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因此,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冲突及其协调问题是公司财务研究的亟待开创的又一重要课题。

2.人力资本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完备契约是企业契约常态,与人力资本不可分割的技术、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要素一道雇佣其他的生产要素,且人力资本要素日益显示出比较优势的地位,这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变迁的现实状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企业,其主要资产是由人力资本而不是实物资本构成的(突出的例子是IT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向公司财务理论家和实证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作为我们大部分的理论模型基础的范例是生产性企业。新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因为它们的主要资产是自治的人而不是无活动性的机器。

虽然人力资本具有机器等一般性资本的特征,但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它只能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企业可以对其非人力资本拥有占有权,而对其人力资本却只能拥有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由企业和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契约来规定。这种契约既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情况,也无法详尽地规定各种情况下契约各方的责任与权利,是一种不完备契约。

现代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控制力却在下降,人力资本的谈判力日渐提高。我们看到,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性、技术性的“人力资本”将日渐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方案在众多企业中酝酿并相继推出,企业经营者所有者化的趋势正逐步形成。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不再倾向于垂直一体化而要求人力资本越来越集中,现代企业正由垂直一体化逐步转变为扁平化和专业化,正由物质资本密集型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价值不是简单契约价值的综合。

在人力资本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却无法控制这些专业化技能很高的员工时,企业很可能因为其离职而引起企业核心资产的流失,处于企业外部的股东名义上保留着剩余索取权,但是实际上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却被优势人力资本提前索取。人力资本攫取的部分企业价值就是人力资本租金。因此,此时讨论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索取权竞争比仅仅讨论剩余索取权或者剩余价值本身更加迫切。这就要求企业改变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等财务决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变化。

为了解决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辛格勒斯(Zingales,2000)提出“基于关键资源建立的特殊投资网络(web of specific investments built around a critical resource)”,即关键资源(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投资的互相补充而形成的公司特有投资组合,企业实质上是围绕关键资源而建立的投资组合,通过契约形式赋予关键人力资本以特权,明确其报酬。当然这种特殊投资网络联结的建立需要时间,体现在企业长期价值上。有很多例子证明给予员工股权不是为了筹资, 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企业作为一个抽象的特殊投资网络,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高度整合创造着公司的凝聚力和成长机会,企业价值正是体现了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高度整合。

由于当前无论是会计还是公司财务,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因此,关于公司财务决策如何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还没有很好的理论依据。

3.新的衍生证券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冲击

公司财务理论研究成果落后于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证券类型的迅速增加,虽然对于衍生证券的一般性认识和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好像还没有给出对这些证券和其他特制的证券的利益本质的系统性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MM理论提出以后,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框架,它是以建立在比较理想的完备市场条件下的公司定价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投资、筹资、兼并和风险管理。这个框架,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十多年来衍生证券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企业在筹资及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发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证券来进行筹资。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原有框架不一致,传统框架认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因此对企业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并没有加以考虑。这导致企业在解决激励问题时采用新的工具,并提出了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迄今已有很多新的构想和新的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逐步从理论方面的考虑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整个企业机制的设计和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但已经有很多的进展和探索。

4.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

传统财务理论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定条件下推导出来的,由于公司财务活动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是非理性的,所以难以通过现实检验。有关研究已经证实,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之一,在财务国际化脚步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对人们的决策心理和理财行为进行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行为财务学试图解释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注重从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资本市场的条件、政府行为等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是,行为财务还没有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公认的、毫无争议的一个研究范式。一方面,行为财务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虽然得益于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行为财务的理论体系。但是,目前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断章取义地从一些投资者的行为片段去组合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虽然可能得出令人感兴趣的结论,但合理性却不能保证。

5.公司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财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风险,Brealey教授与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指出了四种情况下的风险管理策略:第一,当企业扩大生产时,管理人员经常通过权衡改变产品组合或剥离项目以降低失败的成本;第二,通过减少企业的举债,管理人员可将经营风险分散到更大的权益基础之上;第三,绝大多数业务取得保险以防范各类特定风险;第四,管理人员经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防止商品价格、利率及汇率的不利变动。

有关公司风险管理,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了财务风险分析的框架,但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直至后来1998年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引起的金融风波,以及最近次贷问题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意识到以前对风险的认识是不够的。所以这就向各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成为现在很热门的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设想,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DeMarzo and Duffie(1991)说明投资者对公司风险暴露的不知情足以证明公司套期保值的合理性,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理论并没有丰富到可以详细说明最优的风险暴露。

以往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降低风险,但是风险并非越低越好,风险管理的关键不在于降低风险,而是增加价值。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财务公司

一、第三方支付业务概述

(一)第三方支付是什么

第三方支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从狭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各类信息安全技术,建立支付平台实现在各种银行及非银行账户间的划拨和转移资金。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在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这一定义让第三方支付不仅仅是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一个集线上、线下于一体,提供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支付于一体的综合支付服务工具。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历程

在央行对市场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管理之前,支付宝、首信易支付、财付通等平台与电子商务公司捆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陆续进入并占领市场。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兴起,电子支付市场占比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侵占传统行业领域,拓展支付结算市场,开始出现了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他们主要为行业提供资金解决方案,如拉卡拉银联、汇付天下等,但此时的整个行业监管缺失,业务不规范、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直至2010年9月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公布实施,第三方支付才走上有序发展的道路。

(三)第三方支付业务优势

一是高效便捷。第三方支付的媒介通道主要建立在众多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渠道的连接,方便了客户资金字符流转,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二是风险防控。区别于传统的资金支付流转方式,担保支付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可以详细记录交易双方过程,方便事后处理分析,有效地保障资金安全、信用风险等,形成对交易各方的监督,提高交易可信度和透明度。三是创新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一个无限可扩展的开放平台,它可以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整合,开发基于平台综合授信业务,扩展相关供应链融资、客户信用体系建设等增值服务,更好助推互联网金融发展。

(四)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支付机构水平发展不均衡,水平差异较大;二是拥有支付牌照的企分布发展不均衡,业务主要集中在经济强省;三是支付的主要类别: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四是少数第三方支付机构垄断市场份额(如:支付宝);五是市场竞争趋于白日化,小公司生存压力巨大,被大公司整合或者行业外公司吸纳成为趋势。

二、财务公司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1)集团业务布局角度。实现整个集团一盘棋,避免重复投资,实现集约化发展,形成合力,符合集团管控的需要。

(2)集团资金管控角度。网上交易的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集团的资金集中管控。

(3)集团风险管理角度。对集团风险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降低资金风险、运营风险和基础设施风险。

(4)集团品牌形象角度。统一品牌形象,保证集团公司形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集团业务协同角度。客户、供应商等资源可以统一管理与应用,一方面不断增加客户黏性,另一方面不断促进不同板块的产品销售。

(6)集团生态圈打造角度。可以集中的对客户交易记录、资金流向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发展与之相关的精准营销、供应链金融等增值业务,打造产业生态圈。

(7)集团转型发展角度。可以在支持主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未来可派生出供应链金融、企业理财、企业福利等互联网金融新业务。

(8)信息安全角度。避免接入外部支付平台所带来的所有的客户数据、交易信息泄露问题。

三、财务公司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措施建议

(一)转方式,提效率

财务公司作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经营方式较为固定,应该大力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服务的方法和效率。一是要降低进入门槛,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简化业务办理手续提升客户体验度。二是要加强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相较于金融市场上繁多的产品,财务公司的产品较为定式且单一,很难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而资金外部滞留本来就是资金归集大难题。对此,财务公司应该借鉴互联网+思维,大力创新,以合理时限分析归集峰值变化等手段,为客户定制产品;借助互联网金融模式,拓宽服务眼界和边界,发展产业链金融渠道,创新金融产品。

(二)推信息、促发展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处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智能化、二是信息网络化、三是数据化。相当数量的互联网金融都可在社交网络传输信息,利用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另一方面,就是云处理功能,在云计算的保障下相关企业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筛选、重组和标准化,从而提供金融交易所需信息数据及分析。当前财务公司缺乏对于存款单位的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有效利用整合,信息处理相对较弱。财务公司要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就必须推动资金账户的将信息网络化,深度发掘客户信息及业务数据,再将共享信息整合,真正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最终实现财务公司金融产品的创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开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0 前言

我国财务开发的相关领域因为起步阶段落后于国际上同类企业的起步时间,所以在发展阶段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然而随着我国现阶段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增长,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都要求我国的财务开发公司能够对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我国财务开发公司却存在着种种限制性的因素,甚至部分企业自身存在都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连生存问题都十分严重更谈不上对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帮助。所以,为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为了帮助我国的财务开发领域取得与国际同类公司相提并论的程度,适时的进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多年来一线财务开发控制管理的实践经验,在结合相关财务开发控制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有关于我国财务开发控制管理领域的战略规划的阐述,来为我国财务开发行业的经济发展指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道路,从而使得财务开发行业能够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走向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1 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相关经济领域内的现状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的财务开发公司的相关经济领域内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影响着我国的财务开发领域的长远健康发展。要想真正实现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相关经济领域的建设与战略规划,解决这些存在与我国财务开发公司中的主要限制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来自人才资源上的限制,因为我国的财务开发领域发展起步阶段较晚,所以相关的人才梯队的建设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其次就是与财务开发公司相关的经济领域的理论发展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其应用的现实需要,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的经济发展缺乏一个具有战略性的规划。所以,本文将针对我国财务开发企业在经济领域发展缺乏一个战略规划的问题展开相关解决措施的讨论,以求能够帮助相关领域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缺乏相匹配的经济型复合人才

作为整个财务开发公司发展的基石,相关人才的培养对于财务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我国现阶段财务开发公司经济领域的发展打不到相关行业的要求最为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相关人才的极度缺乏,进而制约了相关机构的进一步升级与换代。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产业,企业财务开发公司的发展可以说完全是建立在我国企业快速更新换代基础上得到发展的,而企业财务开发公司的经济发展领域则是一个附属于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的子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母行业财务开发的发展在现阶段也处在一个并不是十分乐观的阶段,更不用说是我国的经济领域,所以,要想提高我国财务开发领域相关经济方面的战略规划实现,加强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其中最为应该值得注意的地方。

(2)对于相关国家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够

国家政策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导向型风向标,如果不能够对国家政策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自然无法对相关行业的战略规划做出有针对的现实引导。随着全球一体化晋城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企业对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国外进行对外交流,在这种大的市场先决条件影响下,自然而然的要求与企业息息相关的财务开发控制领域要加强对于外国的了解程度。我国的很多企业因为涉及到对外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我国的财务开发控制公司能够提供相对应的财务上的指导,能够帮助其加快提升其在国外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的财务开发公司因为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国内环境,对于国外业务的熟悉程度不够,这也就造成了二者之间十分严重的矛盾,所以企业财务开发经济领域相关方面的战略规划要针对经济领域进行规划。

(3)自身的技能素养达不到相关企业的业务需求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现阶段另外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相关从业的技能水平较差,无法满足先关企业赋予其的行业要求,承担不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就无法满足相关的产业升级的要求。在财务开发公司发展之初,在里面担任主要职能任务的大多数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才,相对来说经济领域的人才较少,所以这也就使得我国的财务开发的经济领域得不到专业人才专业技能的有效支持,进而影响到了企业财务公司发展的进一步需求。所以要想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产业支持力度,实现对于经济型和管理型符合人才的训练与吸收是行业进行战略规划的十分重点的影响因素。

2 如何规划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的相关经济发展战略

(1)加强对于国际先进财务开发控制理论的研究与追踪

要想实现我国的财务开发公司经济领域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加强对于国际先进财务开发控制理论的研究与追踪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实现了对国际前沿理论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落后的理论水平。首先,应该定时定期的对国际上的最新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分析,探讨存在于其中的可取之处。其次,针对自身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落实,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同步,进而实现通过理论知识的提高达成企业财务开发控制相关经济领域的战略规划。因为我国相关行业的起步阶段较晚,理论水平较为落后,选择这种办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增强财务开发相关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人才是一个行业进行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所以要想让企业财务开发相关经历领域的战略规划落到实处,开始有关财务开发相关人才梯队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的财务开发相关经济领域的人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对于合理人才梯队的建设,使得人才梯队年龄合理、专业技能搭配能够符合公司的发展。其次就是要注重引进与经济领域相关人才的工作,经济领域在财务开发控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应对其忽视。

(3)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要引导性作用

政府是一个国家进行产业规划的标志性旗杆,关系到企业禅院发展的未来道路,所以要想真正呢个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政府就必要主动的发挥其自身应该担负的责任,加强对于相关行业的产业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从转变传统的财务开发控制行业的审批上入手,使得自身的行政审批流程能够符合企业财务开发的实际需要。其次,政府应该关注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并针对这种趋势做出自己的预判,进而引领整个行业走向正常和健康发展的长远道路。

3 结语

我国的财务开发相关经济领域是关系到我国财务开发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财务开发公司能否正常运作又关系到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说如果缺少了对于我国财务开发相关经济领域的战略规划,必然会导致我国的企业发展陷入一个较为落后的境地,进而影响到我国整个的经济形势。所以,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注重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实现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集团 财务公司 思考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历程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了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申请。从此,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始运用自己的金融机构融通企业内部资金,提高企业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2011年底全国已有13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了财务公司,涉及30多个行业,资产规模为15581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764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公司服务手段已经由简单的“存贷结”发展到资金集中管理、风险综合控制、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服务方式由传统方式发展到业务运行、内部管理与监管信息一体化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风险管理由粗放模式逐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财务公司在中国经济腾飞的25年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依法经营,精益管理,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成绩斐然。

H煤化集团Y财务公司于2009年7月2日揭牌成立,自成立以来,Y财务公司始终坚持“立足集团、服务集团”的经营宗旨,根据银监会赋予的金融功能,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整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Y财务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服务对象逐渐由110余家扩大到330余家。2010年底财务公司资产总额191.91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利润总额5.8亿元,净利润4.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27.56,流动比率39.51%,不良资产及不良贷款均为零,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均为100%,金融案件发生率为零,资本实力雄踞全国同行业前5名。

二、Y财务公司的主要功能

(一)“集中”功能

1.资金集中管理

Y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是资金集中管理,即现金池的建立,将成员单位的多余头寸集中起来,在集团内部有偿调剂使用,提高内部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截至2011年底,在财务公司开户的成员单位数量达345家,结算笔数为18.49万,较去年同期增加4.9万笔,资金集中度在80%以上。

2.存款账户集中

Y财务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集团下属企业进行监控,通过清理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规范账户设立,防止资金的闲置浪费和管理混乱,这样既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增强集团对直属企业的管控。

3.结算业务集中

一般来说集团每个成员在当地银行都有各自留存结算金,当集团成员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成员企业通过银行 办理结算会导致集团整体结算成本高昂,而利用财务公司统一对内清算和对外支付结算,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2009年集团在上千次物资采购招标中节约采购成本6亿多元就充分利用了集中结算的成本优势。

4.有价证券集中

如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承兑和贴现,将成员单位的存量票据盘活,加快资金周转。也可以外转票据或将票据通过银行等机构进行再贴现,实现为集团融资的功能。贴现率大都低于贷款利率,无形中节约了融资费用。承兑汇票在集团财务公司当天就能免费变现,针对近期汇票不断增加的情况,财务公司采取“以票易票”等方式,对外支付纸质银行承兑汇票70亿元,办理票据贴现和转贴现40亿元,有效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

(二)资金管理功能

1.成员间资金调节

Y财务公司将现金池充裕资金以一定的利率发放给资金短缺的成员单位使用,或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调剂,为集团节约息差损失和手续费损失。2010年底,累计发放贷款172.2亿元。集团公司新增贷款利率均下浮10%,仅此一项就节约财务费用4000万元。

2.多样的融资功能

Y财务公司的融资功能主要有中期票据、融资租赁、同业拆借、银团贷款等方式。如通过Y财务公司的银团贷款业务,L煤化工按照同期基准利率拿到了6.8亿元的贷款,HN煤气(集团)公司、B煤业也分别获得6.4亿元和3.53亿元的贷款支持;Z二矿签署了总额为1.98亿元的售后回租合同,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集团公司额度为55亿元的中期票据成功发行,其中30亿元利率为4.87%,25亿元利率为5.26%,按照同期银行存款利率6.65%计算,5年内可为集团公司节省约4.4亿元的利息支出。

3.投资功能

当资金盈余较大,还可适当开展投资业务,以获得更大的增值。主要有有价证券投资和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三)提供相关金融增值服务

Y财务公司的金融增值服务主要有:围绕集团产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充当企业集团和专业银行之间的纽带作用,争取银行优惠贷款;为成员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担保、保险等。

三、Y财务公司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H煤化集团财务公司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出现了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公司功能定位问题

财务公司要集中精力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切忌做“大而全”,不盲目仿效商业银行,要在集团内部见缝插针、拾遗补缺,将其金融服务做得更有针对性,把业务做深做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

(二)财务公司管理问题

1.集团对财务公司的管理问题

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大都限于集团内部,客户均为集团成员单位,因此集团给财务公司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但从法律关系上看二者是平等的法人关系,并且财务公司具有金融牌照,受银监会监管,遵守金融制度、法规,势必产生自、利益权的博弈点。

从整体看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但会降低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自由度,减少单位的银企资源,如不理顺资金管理体制,事事均由集团行政手段干预,则会严重拖累财务公司正常运转。

2.财务公司自身管理上的问题

财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先天不足,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组成人员均为集团内部人员,三会之间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制衡,公司治理制度弱化,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有的“分权与制衡”的目的没有实现,难以有效控制财务公司的运营风险;

“以投换股,以投控股”的投资行为亟待规范。特别是非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意图通过财务公司投资设子公司的方式,变相扩大集团范围,向外做业务,使财务公司的资金风险加大。

(三)财务公司经营运作问题

1.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匮乏

我国财务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就职于集团财务部的员工,缺乏专门的金融人才,使得财务公司不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严重制约了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

2.客户质量千差万别,成员单位贫富不均

H煤化集团结算平台上线的三百多家单位中,排名在前四十家的存款占结算平台资金的60%以上。因此,财务公司要想发展,必须维护重点客户的利益,但大多财务公司认为客户是“自己人”,服务意识淡薄,没有遵循市场规律,重点客户常常游离在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之间。

3.发展空间上受银业挤压较大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最终必然会将集团成员推向市场,企业可以自主选择金融机构,而财务公司却不能自主选择企业;分支机构设立的严格限制,也无法与银行业全能化、综合化、多元化的业务优势相比。

四、财务公司持续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找准定位,构建长期发展规划

财务公司始终要“依托集团、服务集团”,从大局着眼,必须有牺牲局部利益的精神。要建立内部资金结算和资金价格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形成“结算中心”;提供贷款、投资服务,提供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形成“融资中心”;利用自身的金融平台,构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新架构,创新“大资金”的管理方式,构建“1+3”池资金管理模式,即资金管理平台加现金池、票据池、授信池,为企业发行债券、财务咨询提供服务,形成“资本运作中心”;集团对财务公司应提供一定的内部政策支持。

(二)建立新型资本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在集团公司相对控股的基础上,财务公司的股本结构要社会化,监督也要社会化,减少行政干预,找准财务公司与集团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按金融法规办事,建立完善的、规范的内部授权制度、业务流程、考核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等,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建立职责明确、分级决策、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高级人才战略,着重培训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一批既熟悉产业经营又熟悉金融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员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与考核来提升员工的素质,保持财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已经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公司要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模式,针对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把金融服务做专、做精;引入市场化、差异化的资金存贷管理机制,构建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之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共赢。

在保持创新传统融资和资金管理业务优势的同时,要通过增加业务的知识含量增加竞争力,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展财务与融资顾问、保险、票据、年金、证券等业务,特别是在大型机电设备、消费品行业的买方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注重电子金融的发展,把握信息科技发展的规律,以长远战略眼光扎实推进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加快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速度。

五、结论

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财务公司,中国的财务公司也只能在为企业集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金融服务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需求,而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加速,也将成为历史的必然。面对机遇与挑战,H煤化集团财务公司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企业集团的腾飞,实现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和谐发展无疑对同行业财务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杜胜利,王宏淼.财务公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刘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1(10).

[3]严李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J].上海金融,2011(11).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5篇

我国的财务公司是为了配合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配套政策产生。自1987年央行正式批准设立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至今,我国的财务公司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并已由初建时期的较小规模、较单一品种经营,发展到如今的实力日益强大、业务范围日趋合理、规范。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共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逾170家,表内外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元,是银监会成立之初的8倍,所有者权益3500亿元,资本实力是2003年的9倍多;平均资本充足率28%,不良资产率为0.11%。

而作为一类重要而特殊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一直受到监管部门的专业监管。在发展过程中,监管部门对其功能定位也几经调整。由强调提供金融服务到中长期金融服务再到资金集中及财务管理服务,投资业务由快速发展到剥离到再次恢复。2014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修订稿)》的出台,表明监管部门对财务公司的职责定位予以明确,将财务公司服务范围限定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重点发挥其资金集中及财务管理服务职能。

1.国内财务公司监管环境分析

(1)监管政策不断完善,规范财务公司发展。财务公司行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历程,发展定位及监管思路已经明确,监管部门先后印发了多项规章制度对财务公司的业务发展进行规范,对财务公司合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监管内容逐步细化到业务操作层面,有效规范财务公司业务发展。财务公司属于混业经营,受多个主管部门监管。而且,财务公司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其依托不同产业集团,在业务操作层面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监管部门已针对投资、发行金融债券、委托业务出台了专门的制度文件,以规范业务操作及风险,有利于财务公司业务的规范化开展。

(3)金融机构分类监管进一步深化,有助于促进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监管部门深化金融机构分类监管,对财务公司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财务公司在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方面采取不同的监管安排。实施分类管理,业务审批逐步放开,财务公司可在满足监管条件后进行多样化经营。

(4)混业经营特性导致面临多个主管部门的监管。对财务公司行业的监管主要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为了给集团成员单位提供综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监管部门赋予了财务公司混业经营的资质。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大背景下,其混业经营的特性决定了会面临多方监管,包括银监会、人行、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多个政府主管部门。

(5)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过于严格。由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因此对其监管主要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专门针对财务公司出台的制度办法相对较少。财务公司服务范围局限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相对于面向社会公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客户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从而使得财务公司面临着相对严格的政策监管。

2.现阶段财务公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经济持续增长为财务公司加快发展带来战略机遇。“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加速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贯彻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中“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目标,企业集团间兼并重组加快,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得到较快发展,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规模将进一步得到壮大,进而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带来战略机遇。

(2)金融体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财务公司业务拓展提供空间。我国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将为财务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推进外币资金集中,拓展国际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提供空间。同时,财务公司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直接、紧密的金融机构,有望获得更多的监政策倾斜,从而将获取更大的业务空间。

(3)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对财务公司传统存贷业务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对财务公司构建市场化产品定价机制,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产品创新起到积极作用。财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同质性,但其“服务集团”的定位决定了其产品定价与市场定价会存在偏差。自2013年7月20日起,人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一方面会收窄财务公司利差,对财务公司传统存贷业务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有助于财务公司构建市场化的产品定价机制,提升其利率趋势分析决策能力,有助于推动财务公司依赖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优势,挖掘成员单位潜在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4)外汇业务的逐步放开有利于财务公司外汇业务的开展。“十二五”期间,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走出去”,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境外融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境内外资金一体化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外管局通过新规、开展试点等措施积极提供支持。外汇业务的逐步放开有利于财务公司发挥外汇管理职能,对于打通境内外资金管理屏障,降低集团财务成本,提高资金收益、规避汇率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二、现有监管环境下财务公司面临的发展瓶颈

根据上述分析,财务公司依托集团的特性决定了其会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不断壮大,但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走出去”过程中对境内外资金一体化管理的需求又对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也对目前的监管政策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财务公司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瓶颈。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公司;发展策略;建议

在我国实践中,财务公司主要是大型集团公司经有关机构批准(现为银监会),在集团内部设立的子公司,财务公司的设立有助于加强集团内部成员间的资金调度,满足了集团内部集约化管理资金的需求,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与集团的竞争力,为集团发展提供坚固的后盾,而且在促进集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优势

从目前来看,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多为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以及国有企业集团,如中石油、中石化、宝钢等大型集团,从资金来源、业务支持等方面来看企业集团是最好的监护人,以所属企业集团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是财务公司发展的一大优势。

在我国财务公司一般由集团投入资金设立,集团是绝对的控股股东,目前财务公司处于发展壮大时期,它的发展以企业集团为依托,发挥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节约财务费用的主要功能,在具体的业务开展过程中获得了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发展优势显著,这从集团通常将结算中心设在财务公司、而且成员企业也多在财务公司开户等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财务公司存在与发展的优势。

(二)财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理念与各种能力有待提升。我国第一家财务公司在1987年才成立,财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才经历了20多年,而早在1878年美国第一家财务公司HouseholdFinance就开始从事分期付款业务的办理。因此,财务公司在我国起步较晚,历史经验不足。此外,现行很多指导意见都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但是任何经验的消化与本土化都需要时间,在现阶段,财务公司不可避免的面临经营管理理念需要改进、创新能力需要提升等问题。

2、员工结构有待调整和完善。由于财务公司基本是由集团投资设立的,因此内部员工多是从集团财务部等部门直接调派过来,财务公司通过独立外部招聘选拔的员工有限。财务公司的员工多来源于集团公司,有利于发挥其熟悉集团业务的优势,因而有助于开展具体业务,但是必须注意到这部分员工往往非专业的金融人员,对一些专业的金融业务并不熟悉。总体来讲,财务公司内部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而且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具体的财务咨询、融资租赁等业务的开展均可能会受到限制。这也是财务公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不论是员工结构上还是专业能力上都有待调整和提高。

3、各种支持技术有待提高。与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相比,财务公司在金融技术手段等方面有待提高,如结算手段落后,同城结算、银联清算等可利用的结算手段的使用受到限制,需要依托银行办理,有些财务公司因某些原因不能充分利用大型集中数据的信息系统辅助办理各项业务,如有些公司未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大型信息系统。

4、资金来源有待扩展。财务公司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以吸收成员单位的各类存款为主要来源,仅有少数公司采取了同业拆借方式,很少利用发行公司债券等外部筹资方式,资金来源往往局限于集团内部,渠道狭窄。

同时注意到,财务公司的股权结构单一,控股股东基本就是集团公司(控股比例多为80%左右),这种单一的股权结构导致财务公司的工作缺乏集团外部的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

二、关于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策略的建议

财务公司的发展受到外部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公司内部经营理念、员工素质等因素的限制。文章认为,在现行环境中,财务公司基本发展策略的总体方向是:一要关注宏观环境的新趋势,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式。二要继续植根于企业集团。根据集团业务的发展情况做出业务调整,坚持以“为集团服务”为核心经营宗旨和经营特色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保持独立存在性,如发展集团产品消费贷款以及成为成员企业投资咨询顾问等。三要提高财务公司自身实力,整合员工队伍结构,抓住重点业务不放松,必须大力发展成员企业的存贷款等主要业务,其他业务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配合办理。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发展策略:

第一,由于我国财务公司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加之现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各种政策多变等问题,因此财务公司在确定具体的中长期计划时,要对经济环境进行准确预测,充分考虑政策可能的重要变化。根据集团企业及各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重点业务等确定发展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提高对多变形势的适应力。

第二,财务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不同发展方向。对于规模较大的财务公司来讲,其主要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依托,因而在雄厚的资金等资源的支持下可以向大型化公司发展,可以以财务公司为主体,投资控股多种金融子公司,发展多种融资租赁、证券发行与承销等业务,实现行业化发展。对于中等规模或者小规模的财务公司来讲,其资金与实力受到限制,因而应以处理好集团成员各种资金业务为主要业务,向业务专业型或者综合型公司发展,不适宜盲目扩张。对于经营理念落后、不思进取、服务滞后等财务公司,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否则必将遭到淘汰。

第三,处理好与集团的关系。财务公司依托企业集团因此必须服务于集团,保持自身利益与集团利益的一致,实现与集团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金融优势,减少集团企业的行政干预,提高经营的相对独立性。也可以考虑吸引集团外部资金的加入,平衡与企业集团间的控制关系,实现加强外部监督的目标。

第四,坚持为集团服务,并提高自主经营、开拓进取的积极性。财务公司比银行更熟悉集团的产业背景、经营流程、客户与市场等情况,因此财务公司比其他金融机构能更好的满足集团的金融服务需求。保留适应集团发展要求的旧业务,同时根据集团的经营动态开展业务的创新,满足企业集团竞争性发展与战略发展的要求,做集团强有力而且专业化的金融后盾。如对于规模化经营以及创新性要求高的企业集团,其发展前景良好,应以筹资和融资为主要业务,对于以主导产品为经营策略的集团来说则应主要提供该产品相关的消费信贷等业务。

在自主经营与开拓进取上,可借鉴通用汽车财务公司的经验,在坚持为集团产品的零售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也在集团的支持下发挥其金融企业的优势,将服务扩展到批发融资、汽车保险等方面,并且将业务扩展到集团业务之外,如家庭保险与住房抵押贷款等。

第五,要调整员工队伍的构成,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首先,要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审视员工队伍的构成是否达到了“从事金融或财务工作以上的人员应不低于总人数的1/3,5年以上的人员应不低于总人数的2/3”的要求,若不符合要求要进行人员调整或者重组。其次,要做好相关人才的储备工作,以“人才关乎公司生存发展”作为选用、培训员工的原则,选聘业务能力优秀的员工并提供针对性强的后续培训。再次,建设专业化的团队,对公司业务进行研究,加强业务创新能力。最后,要提供多渠道发展路径,从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等方面提供晋升机会,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理念。

第六,提高财务公司整体金融运作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财务公司作为金融计划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需要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各种能力建设,在技术上要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如开发集信贷、结算、财务等为一体的软件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员工智力开发研究新业务、新产品等,提高竞争发展能力。

不论财务公司选择何种发展策略与具体措施,其发展都要配合集团业务发展,也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形成与集团共赢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卫爱华.我国财务公司的现状即市场定位研究[J].东岳论丛,2006(4).

2、伍放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策略初探[J].财政监督,2008(12).

3、李伟.国内外财务公司比较研究[J].财务月刊,2006(5).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管理链条;监督成本;信息化;资金利用率;发展趋势

    一、集团公司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链条长,管理效率低

    在集团公司中,随着各层次公司投资的不断延伸,资本的运作方式呈现出以少控多的特点,评价成功集团公司的规模,是看它控制多少资产。母公司用股权这根指挥棒指导着集团的组建、运转、扩张和紧缩。母公司处于金字塔的塔尖,用一倍的集团母公司资本控制并经营着数倍的其他资本,形成了复杂的组织层次,管理链条过长,导致管理效率低。

    (二)监督环节不当,监督成本过高

    集团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集团总公司与所属子公司之间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结果。既然有产权的分离,就会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在此过程中集团总公司处于委托方,所属子公司处于代理方,代理方要向委托方负责,因此总公司为使子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符合集团整体利益要求,必须对公司财务决策过程实施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免事后造成损失。有时就会因为对于关键环节的把握不当,形成过高的监督成本。

    (三)信息共享性差,财务信息失真,信息化程度不高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的主要支撑和依据,集团母公司不仅是利润或成本中心,更是投资中心和决策中心,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不到位,会造成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甚至财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在各子公司自己处理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人为操纵。

    (四)资金周转不畅,资金利用率低

    对于集团公司来说,随着经营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下属公司不断成立,很多子公司在建立初期其营运资金完全靠母公司支持,但进入较为稳定的持续经营时期后仍然长期依赖母公司提供贷款和占用应付母公司的账款进行周转,影响母公司资金运转的顺畅和集团整体的资金利用率。在一些企业集团中,由于其内部各二级单位都设有财会机构,都开有银行账户,因此都占用一定的闲散资金,使集团中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和闲置,达不到相对合理的配置,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利润率低。

    (五)母子公司目标冲突,各管理层负担失衡

    集团公司内各子公司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从事不同或相近的行业,在生产、技术等诸多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有些情况下,母公司为了资源综合效益的最优化配置,确保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而牺牲个别子公司的利益,这种做法与各子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会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在确保集团目标实施时,母公司集权不利于各子公司管理层积极性的调动,特别是在多元结构中,财权集中于母公司,必然要求集团管理总部对各个方面做出有效的决策,而最高管理层未必具有足够高的素质与能力来做出科学的判断,形成一方面下属公司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总部管理层负担过重的状况。

    随着集团公司的扩张,全球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必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讲,资金管理有了更新的内容。本文结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现代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展望集团公司财务管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二、解决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和发展趋势

    (一)实行资金集团管理,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统一委派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充分考虑资金回报和筹资成本,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同时,要合理运用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把母、子公司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由集团公司统一调配,以保证集团重点项目资金的需要,在各子公司内部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定期结算支付资金占用费。

    为解决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分散管理,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协调的局面,对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实行由集团公司委派制,规定对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必须进入相应子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使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成为实施经营全过程财务监控功能。同时,也使外派会计人员消除了受子公司制约的思想顾虑,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正确、及时地披露存在的问题,从而显着地提高了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实时控制

    1、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体系的制定是指由预算编制委员会来制定企业应该编制哪些预算,这些预算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预算之间的关系以及预算的起点等等。在企业集团中,往往首先由集团来确定全面预算体系并将其嵌入到管理会计平台,然后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下属单位;对于二级单位来说,通过网络接受集团下发的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本单位的内容,然后再下发给下属的基层单位。

    2、编制预算。其是指根据预算体系编制各个预算表。在手工条件下,各种预算表中的数据都是手工填入的,如果目标利润变化了,所有表中数据几乎都需要修改。因此,手工条件下预算编制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主要是制定各种编制规则,并通过定义规则和存储规则将其嵌入到系统中。只要将一些关键数据填入表中,各种计划表中的大部分数据则自动生成,使编制预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3、实时控制。预算控制就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也编制了全面预算,但是,由于没有实现IT环境下的集中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导致预算控制都是事后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未能真正起到控制作用。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某一事件)发生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

    4、预算分析。在网络环境下预算分析是指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按照分析要求自动生成预算分析结果,如异常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等。

    (三)加强投资管理,使企业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

    1、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企业将资本分配于各个投资项目,包括对外投资、技改项目投入等广泛的范围,而项目效益将在未来实现,所以企业的投资项目必然包含风险,应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围绕企业长期效益和总体效益为目的的“投资责任中心”来具体实施各项投资管理工作。例如投资方向的选择,应遵循企业专业化,集团总部综合化的原则。使成员企业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减少交叉经营,避免相互蚕食,在总部综合经营的指导下,相互支持,联手购销。投资决策的确定应注重“经营性投资”方案的确定。“事业性投资”、“福利性投资”应相对控制。在“经营性投资”中获取经济效益。

    2、要搞好投资管理,还必须实施规范的投资工作程序和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结合投资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保护投资资金不受损失和有效的预期收回。

    3、对投资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考核,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而这一切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实现,如建立投资决策模型库,输入投资模型所需的数据后,由计算机自动根据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状况而确定现有资金的投资模式,并利用投资管理模块提供的各种投资模型和实时的投资管理分析模块,确定最佳投资模型,使企业投资效益达到最大化。

    (四)注重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创新

    集团公司网络化的财务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但同时网络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面对网络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为集团迅速、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在巩固原有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对集团财务管理从体制、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财务管理集中化、目标多元化,强化信息分析的作用。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8篇

(一)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非常高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非常普遍,由此造成民营上市公司产生或有负债的可能性很高,关联公司一旦出现债务违约,为其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就可能官司缠身,面临被关联公司债权人追偿的诉讼,可能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

(二)民营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诚信度较低

由于民营企业先天性的不足导致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屡屡出现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许多民营上市公司内部问题被曝光后更加剧了投资者对于民营企业的不信任,比如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问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虚假问题等。

(三)一些重要的行业仍然对民营企业涉足设置过多的限制

像一些高利润垄断性行业,包括金融、石油、电信、铁路、电力等行业设置的进入门槛过高,民营企业根本达不到或者是根本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比如象石油行业上游的原油进出口和开采权就尚未对民营企业开放,只限国资背景的“三桶油”。这一方面限制了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在这些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国内消费者对于垄断行业早已颇有怨言,比如象收费高、服务差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使企业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财务风险包括。

(一)盲目追求高速扩张

通过大量收购兼并,使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民营上市公司的扩张只是一种粗放式的外延扩张,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盲目的扩大规模,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超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就有可能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混乱,投资到一些与主业毫无关联的陌生产业可能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投资失败的风险。

(二)融资困难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主要靠短期融资,流动负债的比例过高,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较高。一旦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主要与民营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长期贷款及很难发行企业长期债券有关,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通常不愿给民营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广大投资者出于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也不愿意购买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因此,民营上市公司除了通过股票直接融资外,间接融资主要采用短期融资方式,以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用新的短期融资偿还旧的短期融资的方式来支撑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维持其资金链的运转,这无疑更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市场竞争激励

我国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一般都是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民营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商品,在扩大了企业销售额的同时会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没有采取风险控制,盲目赊销,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三、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及权利制衡与约束机制

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企业管理层三者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衡来实现。通过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决策制度和监督制度来保证民营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严控制赊销行为,要注意调查客户的信用状况,只有对那些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才允许采用赊销。同时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在发生坏账损失可以及时应对。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和监督,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要提高民营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来防范财务风险

民营上市公司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随意性、家长式的决策方法,通过引入科学的决策模型来进行正确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同时通过密切关注有关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将企业的财务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要加强民营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营运能力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财务公司;电子票据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目前,人民银行正在金融机构中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该系统将纸质票据电子化,目的是形成统一的电子票据交易市场。与传统纸票相比,电子票据具有保有成本和验票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防范假票风险、票据期限和金额优于纸票等优点,对于集团财务公司而言,电票的优势还体现在人行在电票系统中提升了财务公司承兑的信用等级,财务公司承兑的电票也视同银行承兑。因此,集团财务公司应该抓住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电票优势为集团经营服务,同时也增进财务公司与金融同业的沟通合作。

一、电子票据是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财务公司的资产配置中应该保持一定的数量比例

票据是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常用品种,是银行进行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对于集团财务公司而言,如果没有引入票据资产,则成员单位对外付款后,集团现金池也随之减少,而引入票据结算后,财务公司对外支付后虽然现金池减少了,但手中持有票据资产,可以在有资金需求时通过票据资产对外转贴融入资金,满足流动性的需求管理,而且,对于电票来说,由于财务公司承兑等级视同银行承兑,这样更有利于财务公司利用电票进行资金融通。

由于监管原因,笔者所在地区财务公司回购业务暂停进行,使得财务公司可用的融资工具仅有网上信用拆借,但网上拆借的时间短,难以匹配资金需求的期限要求,于是通过电子票据转贴现融入资金就成为财务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因此财务公司有必要在信贷资产配置中设置部分的票据资产,作为资金融通工具使用。

二、借助电票系统提升服务水平,促进集团票据集中管理

集团财务公司可以考虑与成员企业签订《票据服务协议》,财务公司通过将结算系统与电票系统进行联动,为集团成员企业电票业务,根据成员企业的申请,财务公司在电票系统成员企业的开票、贴现、提示付款、收款、对外支付等一切与票据结算相关的业务操作,各成员企业除了月底进行相关账务处理以外,不增加任何业务负担。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结算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而且通过行为,集团财务公司可以有效地实现集团电子票据的统一管理。

票据集中管理除了需要集团强有力的行政管控外,也需要财务公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来促进成员单位自愿集中,后者更能体现了财务公司经营宗旨和作用。电票系统的无纸化管理以及传递的高效性,正好给财务公司提供了票据集中管理的良好切入点,也使得财务公司能以较低成本开展票据集中管理。

三、制定合理的票据定价机制,促进票据业务开展

电票在直贴环节和转贴环节的定价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集团成员单位开展票据贴现的积极性,以及财务公司利用票据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可行性。因此,合理的定价机制能够促进集团财务公司电子票据业务的开展。

在电票的直贴定价方面,可以考虑与贷存比水平结合考虑。例如,假设实现财务公司利润目标需要75%的贷存比,那么当贷存比超过这个水平时,流动性比盈利性重要,转入的电票应该及时出清,定价上可采取在转贴现价格基础上小幅加点的定价方式进行直贴,贴入的电票立即往外贴出,实现流动性回收。当贷存比低于75%时,财务公司可能持有贴入的电票来获取收益,盈利性的考虑优于流动性,定价上可按照市场平均直贴价格水平90%与财务公司同档期贷款利率90%孰低的原则确定贴入价格,这样定价既满足了财务公司盈利的需要且体现了财务公司对集团的服务性,也为后续可能开展的对外转贴留下价格空间。

在电票的转贴定价方面,从收益角度看,只要电票直贴业务的税后收益能够覆盖转贴业务的成本,则业务可行。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当电票直贴后立即开展转贴时,由于营业税的存在,转贴利率必须低于直贴利率才能实现盈利,笔者测算得出转贴利率为直贴利率0.943时为该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二是,当财务公司持有电票一定期限后对外转出票据,对外转贴定价可以等于甚至高于直贴定价,测算结果显示,当电票直贴期限为转贴期限的1.06倍时为收益的盈亏平衡点。因此,如果从收益角度考虑转贴现定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业务收益,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有利于财务公司电票业务的开展。

四、加强跨地区同业联系,促进电票交易市场的发展

目前银行间电票交易在不同区域表现出冷热不均的发展状况,以笔者所在区域为例,虽然该地区金融机构普遍已上线电票系统,但银行对于电票的接受度不高,表现在较少买入电票,或者报出的电票价格买入较高,对于财务公司承兑的电票仍视同商业汇票等,而且同业的电票业务交易并无统一合同版本。而据笔者调研了解,相邻区域银行间市场电票则较为活跃,该地区监管当局也积极推广金融机构电票业务的开展,制定了统一的电票同业交易合同版本,大大降低了同业交易成本,提升了电票业务效率。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财务公司 发展定位 影响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政府为了打破银行市场垄断行为做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重大决定,而利率市场化是进一步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我国金融市场将会进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公司作为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将会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面临巨大的考验。

二、对利率市场化的理论进行分析

金融自由化理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普遍存在于发展国家中,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与爱德华・肖提出的理论。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利率市场化的依据,主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理论而存在。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针对发展国家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出现严重扭曲等问题而提出的具有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资金缺口是影响整个经济体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缺口而导致就业不充分,资金缺口的实质是人为压低市场名义利率或由于实际通货膨胀率较高而致使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分歧过大,有时实际利率甚至还会出现负数的情况。政府通常会对以“配给”的方式进行干预,为市场提供信贷。在政府的干预作用下,出现了低利率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新增收入与投资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拉大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最终使得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进一步激化了供求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三、对财务公司特点和功能进行分析

(一)财务公司特点与功能

财务公司(金融公司)是为企业技术更新、新产品开发与销售而提供服务的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机构,在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中都设立属于企业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与集团内其它公司有平等的地位。财务公司主要负责集团内公司日常资金营运的周转业务具体表现在负责集团日常资金的筹集、调配及投资等事务。财务公司还能行使对成员公司及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功能,对集团成员享有资金具有约束权,有利于促进集团的治理机制。财务公司具有融资功能、投资功能及中介功能,其功能体现有利于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服务。融资功能主要体现在能按照实际业务需要通过发现金融债券、同业拆借等方式从市场中获取资金,也可以从境外中从事借款业务。财务公司的投资功能体现在为成员单位办理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融资租赁、及集团成员单位股权投资等。财务公司的中介功能体现在为成员单位办理投资与贷款委托,为成员单位提供企业证券、咨询、、担保及信用签证等服务。

(二)利率市场化的产生对财务公司带来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给财务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集团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财务公司的影响甚大,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财务公司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优势在于政府放宽了对市场利率的监管,从而使资金成本较低,其服务范围较稳定。财务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能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金规模优势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财务公司的人员较少、成员单位较为集中,其单位资金成本在金融机构中是较低的,从而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财务公司对集团的发展情况了解得最清楚,在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很多产业对金融产品的设计有一定的经验优势。

2、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的负面影响

在市场利率化的背景下,也会对财务公司造成不利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不利于实现财务公司利用存款利获取利润的规模,由于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资金成本较高,传统的业务受到巨大的挑战。金融机构的规模大小是竞争优胜的重要因素,而财务公司隶属集团公司,没有分支机构的支持,筹资渠道不够广,所以财务公司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较大,集团成员可选择的银行机构不断增多,而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多签订的协议中承诺所给价格不会低于其它银行机构的价格,以至于财务公司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存放同业及吸收存款双重的利率波动。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服务机构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财务公司经验不足,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利率市场化影响下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

(一)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的财务公司发展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财务公司的发展较为成熟,发达国家金融服务集团中的财务公司的智能主要是围绕企业的价值而开展。其一,大型集团财务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由于资本投入较大的金融产品具有效益回收期长、终端售价较高的特点,制造业部门的财务公司为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顺利交易提供分期付款等创新服务,从而支持其它企业,但是其业务范围并不仅限于集团内部,财务公司的创新型服务具有显著的社会化及外向型特点[4]。其二,财务公司在为企业提供融资、信贷及租赁等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还参与了收购业务。由于财务公司对本行业的了解程度比一般的金融机构更高,所以财务公司在参与资本运作的活动中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其三,随着科学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公司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为设置分支机构,还能实现信用卡服务与在线服务实现网络化。

(二)国内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

1、组织结构从单一财务转变为多元化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是金融市场更完整的重要体现,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更激烈,我国财务公司将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中,要实现资本投资效益最大化需要依靠股份制,财务公司必须将自身转变为金融控股公司才能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目前各金融机构已开放并完善各金融创新业务,而混业经营是实现财务公司转向金融控股集团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分银行机构之间的合作以扩大业务范围,将财务公司发展为更大的控股公司。

2、业务品种从传统业务转变为创新业务

我国财务公司主要负责集团的存款与贷款业务,其利润来源于存贷差,传统的业务过于单一,已经不能满足集团的资金需求,发展投资银行业业务及外汇业务等创新业务已经成为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财务公司必须注重人才储备工作,由于外汇业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集团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需要设计符合集团需要的金融产品,传统业务转向创新业务的关键在于为集团的发展提供资金并降低其财务成本。价格竞争是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进行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财务公司应利用业务的多元化设计价格合理的金融产品,增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业务的发展需要依靠传统业务,所以应提高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之间的联系。

3、业务范围从国内业务转变为国内国际兼备的业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企业集团跨国经营也成为财务公司发展的新趋势,财务公司已有的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多方位的融资需求,所以应科学合理地将国内业务转为兼备国内外的业务。这就要求财务公司加强境外分支机构的设立,便于管理境外资金,同时还能抓住境外市场带来的机遇,对其存在的风险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与规避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应严格控制财务公司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首先应提高财务公司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其次健全财务公司防范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防控体系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风险规避对财务公司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给财务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务公司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财务公司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根本原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16(01):117-118

[2]史京军.利率市场化对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2,6(30):63-64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中国财务公司 德国财务公司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5月我国第1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以来,财务公司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通过融资、结算、、委托以及外汇业务、承销债券、融资租赁等手段,扩大自身经营范围,不断开拓融资渠道,以市场为导向,集中资金支持大型重点项目,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实力,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市场的不完备阻碍了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表现为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单一,规模偏小,微量交易不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资金流动;缺乏信用工具,影响资金的畅通流动,票据承兑市场上仍表现为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滞后。所有这些会限制财务公司金融业务的开展,也就必然影响财务公司对企业的金融服务。

(二)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尚未最终确定

我国财务公司最初定位为经营部分银行业务和部分信托业务,服务范围限定在集团之内。2000年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把重点放在推进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扩大贸易方面,通过增加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中长期投入,增强企业集团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集团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政策导向,在企业集团按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分户管理下,财务公司运用内部挖潜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这种政策的意图。但随着企业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这项功能的发挥已经失去运行的机制环境。所以,虽然当前财务公司的市场定位有着鲜明的政策性金融导向,但其资金来源却缺乏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来源配置以及政策面的支持,导致财务公司市场定位和功能服务的不和谐。

(三)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备,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

一方面,我国企业财务公司受到央行的金融监管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财务公司金融服务的发挥;另一方面,我国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上不健全、不完善,这直接会引发财务公司经营运作不规范,孕育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四)我国财务公司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财务公司当前存在着乱集资、超范围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无不与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有密切关系。

表现在:既熟悉集团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双料型”人才十分缺乏;从业人员中既懂金融业务,又懂外语,还会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很短缺;“科技含量”较高的“创造型”人才,屈指可数,储备严重不足。

二、德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经验

在德国,公开运作的财务公司应列入金融服务机构行列。财务公司在德国主要有两类:一是由大企业集团投资设立的,但申领了银行业执照,面向全社会开展业务的财务公司,主要有内资的大众、宝马,外资的福特、通用、丰田、IBM、GE等;另一类是业务严格限制在集团内的财务公司,由于业务范围关系,这种财务公司基本不受银行业的监督。例如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于1997年底成立了西门子财务公司(Siemens Finance Services,简称SFS),承担着为所有西门子子公司提供全方位咨询和财务金融方面的支持,并进行资金管理、项目和贸易融资、租赁、财务公司控制等工作,办理西门子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结算、信贷、票据清算、外汇买卖、融资等业务,其客户来自180多个国家。两种类型的财务公司虽然与母公司联系程度不同,具体的运作目标不同,但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从业务开展、政府监管、配套体系等方面看,德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一)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德国具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和资本货币市场,无论是企业的筹资、投资,还是金融机构的运作经营都是在市场调控和政府的金融监管下有序进行,财务公司有宽松的金融运行环境,这一点从财务公司的融资途径可以看出来,只要资信良好,德国财务公司在国内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及时便利地吸收比银行存款成本还要低的资金,而且稳定性好。

(二) 对金融机构实行弹性化管理

德国政府对金融机构实行弹性化管理,宽严不一,不搞“一刀切”。政府对金融机构分类的标准是:资金的来源是否属于自有资金;经营范围是否在本公司成员单位内。政府对用自己的资金优势,运用金融手段服务于母公司的财务公司采取积极态度,把财务公司作为扶持和搞活企业的手段加以支持,所以财务公司不须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而另一类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外部的,经营范围可对社会服务,不但金融机构要经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而且经营的业务品种也要一一审批。由于德国没有同业存放和存款利率的差别,财务公司资金通过选择银行运作,既没有减少银行的资金规模,又促进了银行间的竞争,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水平。

(三)重视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形式是根据母公司的特点和财务公司运行的形式自觉有效地形成,德国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细致的要求和监管。由于经济体制原因和法制的健全,从公司董事会到财务公司都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西门子金融服务公司把风险意识、保护股东利益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心目中,除设立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部门外,各部门都要随时发现风险、评估风险、测量风险、控制风险,定期编制风险报告,把风险及时计算在成本内,并把风险转移到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处理,通过第3方转嫁或对冲出去。

(四)注重员工的培训

在德国非常重视培训,各行各业,无论你处在何等地位,上岗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而且上岗后还要进行定期培训。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严格有效的培训,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虽然我国的国情与德国明显不同,特别在财务公司运作的金融环境等方面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德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一)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现阶段资金来源渠道和融资手段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财务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实际上,我国财务公司的业务对象与德国相比更为集中,也没有对社会公众的存款业务,即使发生问题,对社会经济和国家金融体系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金融监管部门应为财务公司创造出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促使我国财务公司伴随着国家金融体系改革深化和法律体系的健全不断发展。

(二)结合国情和集团的特点设计财务公司的定位

我国拥有财务公司的70家企业集团分布在国民经济10多个行业,大多是工业生产制造和国民经济基础性企业。因此,财务公司进行集团的资金管理和为企业生产服务有其集团需求和环境理由,也与我国企业的发展路径、资金短缺有关。鼓励财务公司要为促销服务,为技改服务,要从生产服务型向销售服务型转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财务公司都可以为促销为技改服务。比如消费信贷,对于我国生产汽车这类最终消费品的集团,其所属的财务公司就需要拓展该项业务,但对于其他产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则不一定适合。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财务公司基本上还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但又兼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样,才有利于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企业集团具体情况相符合

我国财务公司的管理制度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粗不宜细,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则宜宽不宜窄,这样才能使我国财务公司都有条件根据集团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提供集团最为需要的金融服务。集团的领导应该树立其金融观念,意识到财务公司这个金融工具,是有利于集团的发展壮大,并且能够为集团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从而使我国的财务公司能够在集团内部充分发挥作用。

(四)强化风险评估体系和自律管理机制

我国财务公司自1987年诞生,第2年即成立了行业自律组织,并在财协系统形成了从业人员自律、财务公司自律和协会自律管理3个层次的自律体系,对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的自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还是不强的。在这方面,借鉴德国经验,强化自我风险教育,并尽快建立起财务公司自己的科学风险评估体系,不失为促进我国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一个可行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雄胜,陈丽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财务会计协会.财务会计的国际案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财务公司 定位 利率市场化 发展方向

引 言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投资成立,为本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产融结合的产物,在企业集团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放贷款、定期大额存款、经销证券、保险、买卖外汇、财务咨询等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集团发展。

财务公司的业务,大体分为融资、投资和中介三项。融资业务包括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同业拆借;投资业务包括承销成员单位企业债券,对金融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成员单位的产品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等;中介业务包括对成员单位的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咨询、业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保险,成员单位担保,成员单位票据承兑与贴现,以及内部转帐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等。

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集中表现为:一是能够使企业集团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升值。通过集中企业集团内成员单位零星的、临时性的闲置资金,形成期限较长、数额较大的闲置资金,进行整体运营获得较高的收益。二是整体行使外部融资职能。财务公司依靠母公司良好的商业信用,集合众多成员单位的贷款需求,形成大额贷款的需求,达到规模效应,容易申请到较低成本的贷款;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融资,丰富了融资的途径,相应的将外融变成了内融,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形成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平台。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可以向监督机构申请发行财务公司债券,进行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以较低的成本,帮助企业集团进行整体的资金管理、有效配置,在企业集团内部发挥准银行的作用

目前,随着中国企业集团经营发展不断深入和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速,财务公司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财务公司的主流定位和业务类型,结合中国目前金融发展趋势和当前国企改革的实际,试对我国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财务公司概况

(一)美国财务公司

美国的财务公司主要承担以下金融功能:一是清算和结算功能;二是资源配置功能,虽然美国不允许财务公司吸收公众存款,但美国的财务公司以较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形成与商业银行的差异化业务,发挥其资源整合、股份分割、资源转移功能;三是风险管理功能,美国财务公司利用美国金融市场的高水平证券化及全球化风险对冲等独特资源,在风险管理方面独树一帜。

美国的财务公司按照资本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公众拥有型财务公司,其资本由众多个人或零售商提供,一些大型连锁商业银行的财务公司属于此类。二是附属企业集团型财务公司,其资本来自母公司,母公司对其拥有控制权,以业务范围为标准分为内部型和外部型两种――内部型财务公司主要服务于母公司业务,以促进母公司产品服务销售为目标对客户和经销商提供融资,如通用汽车财务公司;外部型财务公司业务基本上与母公司的业务产品无关,更多的是利用母公司的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互通,以实现母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往往广泛涉及资金管理、银行、租赁和保险等领域,如通用电气财务公司。

(二)德国的财务公司

德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导向,实行混业经营,银行业务宽泛,功能强大,金融监管及资信体系非常完备。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德国的财务公司采取的是“类银行化”经营模式,在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充分发挥了其“产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利用其既熟悉行业和企业情况又了解金融市场的优势,发挥其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的金融功能,支撑企业集团的发展。其金融功能主要包括:一是资金的结算和清算功能,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财务公司可以经营银行业务,并且能够通过结算业务的标准化、电子化加速企业集团资金周转和运营效率;二是资源整合和转移功能,通过“资金管理池”、“零余额账户”等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企业集团内外部资源,快速完成资金的归集和支付,实现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资金集中管理;三是风险管理功能,德国财务公司具有较强风险管理意识和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一般都按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标准,通过全球市场将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扮演者企业集团风险管理者的角色。

德国的财务公司按照业务服务范围和是否领取银行营业执照分为外部型和内部型两类。外部型的财务公司一般由大企业集团投资,领取银行业营业执照,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业务,如大众和宝马的汽车银行等;内部型的财务公司不用领取银行业营业执照,但其业务严格限制在企业集团内部,不与企业集团外第三方发生借贷关系,基本不会受到银行业监督,如西门子金融公司。

(三)英国和日本的财务公司

英国的财务公司大多都是信用型财务公司,主要业务是向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分期付款等银行信用,分为工业财务公司和租购公司两类:工业财务公司主要是向工业企业提供融资,协助工业企业发展计划的执行,并获得相应的收益;租购公司主要是经营赊销、租赁、融资租赁、等业务的财务公司。英国的财务公司可以吸收公众和机构存款的,其中银行等同业机构的存款能够占到英国财务公司存款数的40%.

日本服务于企业集团的金融机构一般都直接称为银行。日本的企业集团一般都拥有一个核心银行,核心银行通常持有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股份,形成企业集团产业和金融资本的渗透和融合,对成员企业的战略及重大人事调整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三菱集团的三菱银行、芙蓉集团的富士银行。

二、我国当前财务公司的主要定位和所面临的金融环境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定位

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颁布实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和2006年进行两次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对我国财务公司的界定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内,财务公司定位于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近似于德国的内部型财务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企业集团内部,以加强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为目的,以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为服务对象,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通过融资、结算、、委托以及外汇业务、承销债券、融资租赁等手段,提供内部金融服务;但是与德国内部型财务公司能够开展类似银行业务的业务范围相比,我国的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例如不能对成员单位进行股权投资和开展境外外汇借款业务等;此外,在风险管理业务方面,与德国外部型财务公司以及美国的财务公司相比更是在经营业务范围和资源渠道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二)当前我国金融环境对财务公司的影响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和票据贴现利率水平,利率定价方式的改变,有利于金融机构通过自主定价加强经营管理,有利于客户行使选择权,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以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为业务基础、以固定客户群为服务对象的财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

一是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增强,对成员单位资金的吸引力增加。国内设立财务公司的基本都是资金业务量大的企业集团,也是风险相对较小的战略级客户,商业银行对这些企业集团的资金业务一直趋之若鹜,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凭借资金实力和服务品种等优势,势必通过低成本战略吸引成员单位资金业务向银行转移;而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资金规模较小,来源渠道单一,业务品种有限,在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二是成员单位对财务公司的服务能力要求提高。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间的同业竞争会更趋白热化,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会进一步提升,面对金融市场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成员单位理所应当地会要求财务公司提供同等条件的品种和服务,或者以此为理由脱离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财务公司面临着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服务性价比水平的挑战。

三是企业集团经营效益对财务公司外部融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将更加贴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景气和企业经营效益好坏来实行个性化差别利率定价,这些价格真实地反映了考虑风险溢价等因素后最真实的市场利率。而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也被同业视为企业集团中的一部分,不能单独脱离企业集团来运作。企业集团经整体营状况的好坏、融资利率高低、信用评级等因素都会对财务公司的外部融资带来直接影响。

三、我国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国际化和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财务公司的经营发展应该牢牢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金融功能和业务的准确定位是发展的前提。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不仅是整合集团资源发挥内部信贷市场作用而获取利润的独立法人,更是企业集团总部实现资金战略、财务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重要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兼具“企业集团总部”和“企业实体”的双重角色,充分认识这一特殊性,对财务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是发展的核心。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公司是在与其他金融机构长期充分竞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通过对业务不断地进行创新,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他们在充分发挥母公司企业集团所在行业的特点,利用比较优势建立了自己的服务管理体系,同时,他们也能充分立足于企业集团的产品销售和业务发展,开发出了适合于企业集团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目前大都处于整合企业集团资金资源的初级阶段,应该认真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充分自己的“产业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点,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服务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市场认可。

具体而言,我国财务公司需要从“业务集成、服务进阶和产业覆盖”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一是在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集团全能化以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日趋融合的背景下,财务公司应充分利用其“内部人”的优势,深入了解成员单位业务内容、业务模式、业务前景,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利用在多年市场竞争中积累的产融结合经验,广泛拓展自身金融服务项目和业务范围,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成员单位提供集约化金融服务、集成化金融支持。

二是实现从资金司库管理向“贴身”财务顾问的角色递进,从强调资金集中管理的规模优势,关注集团资金池、票据池及票据管理,向对成员单位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和支持、成为企业集团经营发展的金融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例如,对外向型成员企业提供境外业务金融服务,结合产业特点开发适合企业集团业务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对缺乏外来融资渠道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成员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产业规律,建立符合市场标准的内部信用体系,开展企业集团内部成员资信管理和金融支持;对承担重大项目成员单位,在充分考虑自身能力基础上,充分利用金融企业有效资源建立企业、财务公司、其他金融企业合作共赢的生态圈,主动谋划项目融资方案;对需要上市、并购、重组的成员单位,提供证券发行、基金托管等中间业务服务,以及投融资、资信评估等投行业务咨询,同时适当帮助成员单位开展财富管理,协助企业提高价值创造水平。

三是从企业集团产业特性出发,深入地了解集团各运营链条各个环节中的资金特性,充分挖掘成员单位最深层次的金融需求,为成员单位提供最适合的、覆盖经营业务价值链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例如,对大型制造类企业集团,应以“生产、制造、销售”的业务链条为延伸,整合资金资源提供资金司库服务,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环节提供全套资信评级和融资、结算、票据、保理等服务,同时,还能够以业务关系为纽带,为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其它同类型的制造业企业提供类似的金融服务,从而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在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金融服务功能,有效地提高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竹泉、孙莹、祝兵.全球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探析.《中国科技论坛》,2011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铁道;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可行性

财务公司与资金结算中心相比,前者注重资金融通,而后者则注重资金监控。面对着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将铁道可以尝试着将资金结算中心取缔,由财务公司来代替。这对我国铁路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其次对其向财务公司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说明,仅供参考。

一、我国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各个铁路局都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以便对铁路发展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与控制。从资金结算中心成立之初至今,已经有20多年历史,现如今我国各个铁路局的资金结算中心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这为铁路事业资金的有效利用以及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已经进入到另一个高潮时期,铁路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结算中心方式无法满足铁路资金缺口,同时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呈现出很多风险隐患。再加之,现阶段我国的铁道资金结算中心都是利用“内部银行”的模式,此种模式经过长期发展,凸显了很多弊端,比如内部结算成本越加高,管理效率始终没有提上去,而且一些资金结算中心所进行的只是结算工作,对资金的具体运用管理没有加以重视,另外,内部结算网络过于庞杂,这使得人工成本大大提升。此外,我国的铁路单位数量非常多,地域跨度也十分广,有些铁路单位难以在资金结算中心设立账户,因此有很多资金一直处于体外循环的状态,同时账号不集中,同样影响了管理效率。

正式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各个铁路局可以尝试着取缔资金结算中心,而设立财务公司。这一方面是迎合铁路系统自身发展,满足外部筹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进一步梳理铁路系统内部的资金管理。财务公司解决了法律主体资格的问题,获取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格就意味着其开展有关业务不会再受到内部存贷款和第三方贷款的金融法律限制;与此同时,还可有效规避成员单位与资金结算中心此类虚拟实体结算交易所带来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明晰问题。,财务公司的设立也是金融功能深化和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结果,异常发达的外部金融体系需要财务公司这一机构作为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互联方,资金管理的外包不利于企业决策的执行,而资金结算中心只是解决了资金管理内部化的问题

二、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的可行性

1.具备发展基础

我国铁路系统一直致力于机构改革与资产整合,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铁路系统职能更加强化,同时也有所延伸。与铁路系统相关的企业都具有发展经营的意识,在这其中,政府职能明显弱化,这为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铁道资金结算中心经过发展建设,已经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国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财务公司可以在此基础基础上进行改进,只是使资金管理变得更加灵活,不会出现颠覆性的改变,因此现有的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体系为财务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管理基础。我国为了能够保证铁路事业资金得以合理应用,出台了很多资金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不仅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这为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目前我国铁路系统在资金结算方面应用了大量的信息化设备,使得结算速度大大提高,现如今同一城市的铁路资金结算可能也就几秒钟,而不同城市之间的资金结算也不超过几分钟,因此这为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奠定了硬件与软件基础。

2.目标定位

铁路系统设立财务公司之后,该公司依然归于铁路系统管辖,其发展宗旨依然是“以铁路为依托,发展铁路”,其出发点就是提高铁路系统的发展建设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需要以企业战略为发展规划,始终围绕着企业发展经营目标为经营原则,努力将其发展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结算中心、金融服务中心。

财务公司应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重点突出董事会的职能以及作用,再董事会之下在设立职能委员会,以此来执行财务公司的规划发展目标。依据铁路系统的特点,各个铁路局的财务公司可以由铁道部财务公司直接管理,以此确保全国铁路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资金通融,这对于资金结算中心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升级。

铁道财务公司的目标定位都十分明确,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在制定详细的计划,可以实现平稳的过渡,因此取缔资金结算中心,设立财务公司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仅具有理论、硬件等基础,同时由于铁路设立财务公司并不是盲目进行,具有详细的规划以及明确的目标定位,实施起来尽管很复杂,但是并不困难。再加之,我国铁路建设正面临着资金缺口,传统的资金结算中心,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铁道设立财务公司也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清,李茹.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定位[J].中国商贸,2012(08).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经济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 创新

一、在经济新常态下财务公司面临的挑战

(一)客户选择面窄,信贷投放存在难度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中的优良资产项目竞争空前激烈,可谓是“僧多粥少”。而财务公司客户仅为集团公司内部成员单位,当集团优质资产被外部资金包围时,其可选择的客户面收窄。

在此情况下,行业不景气的成员单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为压缩财务成本,贷款到期归还可能不再提用;效益好的成员单位自有多样融资渠道,且融资成本低,自身有着很强的融资能力,如电力等优质板块等,财务公司贷款可能不存在优势;集团投资计划中的项目未达贷款条件,也无用款需求,导致财务公司信贷投放存在难度。

(二)信贷资产质量偏低,影响利润实现

在现有经济环境下,不少行业收益缩水,如煤炭、港口物流、水泥等行业出现亏损,财务公司关注类贷款比重较大幅度增加,关注类贷款需按3%计提专项准备,计提拨备的增加较大地影响了利润实现。

(三)利率市场化深入,利差空间缩小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利差空间越来越小。自2014年底开始至2016年4月份,央行六次下调基准利率,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财务公司为充分发挥“服务成员单位”作用,基本采用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上浮存款利率政策,存在实际存款利率水平高于外部商业银行,而贷款利率低于外部商业银行的情况。

以福能集团财务公司2015年度利率执行情况为例(如下表):

截取福能集团财务公司2015年1-9月数据,各类存款均按1.3倍利率计算,平均利率达1.73%较上年同期高出0.9%,大幅上升108.43%,按归集50亿元计算,仅此项全年让利成员单位4500万元。

而财务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银行同业存款利率、企业一般存款利率差、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的存贷利差。利率下调使财务公司为实现资金集中度而提供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给成员单位,而随着央行持续的降准降息,货币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资金利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存放同业及同业投资的收益率持续大幅下降,目前同业定期1个月的利率水平已接近活期利率,导致同业存款利息收入大幅下降,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财务公司面临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化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将给金融业带来重大机遇,同时对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集团产融结合需要财务公司做好资金管控、资金运作、投资项目生成推动等工作,方能推进企业集团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产融结合、两化融合,加速企业集团国际化产业布局,这是财务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发展机遇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6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一改革驱动下,财务公司迎来发展新机遇。

(三)自贸区背景下的拓展融资平台新机遇

自贸区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化境内外经济合作的重大举措,成为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对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以福建省为蓝本,随着福建自贸区的挂牌成立,面对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和中央对台政策的推动,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面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已势在必行。

福建与台湾同宗共祖、同根同源,具备充分发挥毗邻台湾地理位置的优势、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的先机。在福厦先行的政策优势下,金融机构以开拓性的步伐,大力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推动闽台同行业对接合作,参与双方市场的互补融合,此时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银行”的财务公司,将在自贸区的新土壤上展现勃勃生机。

(四)金融互联网依托下的延伸融资触角机遇

在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被认为是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 “互联网金融”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议,此举意味着“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金融将从兴起到兴盛。

财务公司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发展网上平台搭建的互联网金融,延展金融服务网络链条,对拉动对外贸易、刺激内在需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凸显出其重要性的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

(五)利率市场化冲击下的“双袖”共挥创机遇

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冲击财务公司以利差为主要盈利手段的盈利模式,压缩盈利空间,但同时由于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规模、整体资金风险乃至集团资金安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财务公司协助集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隐性价值贡献更加凸显。

财务公司相比外部金融机构来说更了解集团所处行业及产品市场,通过产融结合,为成员单位乃上下游企业提供具有更具竞争性的金融服务;同时贷款利率水平大幅度调低,使债务负担较重的成员单位直接降低经营成本,对企业改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支持力度。“双袖”共挥,企业集团发展、财务公司价值提升得以双赢。

三、应对措施――把握经济脉搏 应对新兴挑战

(一)“走出去”与“跟出去”

在“一带一路”的全球机遇下,依托企业集团,深化功能配置,以企业集团“走出去”战略为契机,利用自身金融手段和金融服务优势,延伸服务触角,让财务公司管理资金“跟出去”。

财务公司应依托企业集团优质资源为平台,充分发挥“资金归集平台、资金结算平台、资金监控平台、融资营运、金融服务平台”五大职能,紧密结合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发展动态,在做好传统中间业务和业务的同时,努力创新金融产品,积极申报新业务,加强对企业集团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海外资金运作效率。

(二)“新举措”与“新转型”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银行”,积极发挥在企业集团消化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专业作用,如福能财务公司向福能新能源公司仙游草山风电场项目发放固定资产贷款2.6亿元,使之成为福建省目前唯一的内陆风电场;对石狮热电综合升级改造工程发放技改贷款3000万元,促使鸿山热电实现向工业区内企

业的中压蒸汽集中供热。通过系列举措,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扩大信贷投放量。

在供给侧的改革浪潮中,有许许多多的企业集团通过革新闯出了新路子,以福能集团的发展作为侧影。福能集团通过做好转型升级的‘加减乘除’法,迈出“千亿集团”新步伐:发展热电、风电、光伏,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做“加法”;减人、精管、去库存,做“减法”;资本“淘金”,优质电力资产注入福建南纺而实现借壳上市,做“乘法”;压缩“黑金”,煤炭规模占比从超90%降至7.13%,做“除法”。这一新转型中,福能财务公司详细解读企业集团发展思路,对成员单位的信贷需求进行细分,围绕重点、热点建设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工作,拓宽投放半径。

一系列的金融新举措,在加快企业集团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使得财务公司自身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突破与提升,为财务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新平台”与“新潜力”

自贸区成为促进国际金融业务与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新平台,面对国际化挑战,财务公司唯有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挖掘业务潜力来加以应对。可通过提高跨境资金的使用,陆续开展跨境双向人币资金池归集、跨境资金借款、跨境资金集中收付、跨境电子票务等多种自贸区创新金融新业务,为企业集团吸收境外低成本资金投资主业开辟新通道。

依托福建自贸区的对接政策,在相关利好政策的吸引下,众多企业入驻自贸区。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共新增企业2.6万多户,增长4倍多;注册资本4000多亿元,增长5倍多,其中还不乏外资,特别是台资企业。此时加快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创新,推进分支机构建立、加强股权合作,快速打通本外币资金池,建立便捷的资金管理与结算系统等,可以有效地应对境

外金融业务中临时性、高时效的工作任务。这一系列业务创新为企业集团海外并购创造有利条件,跨出企业集团迈向境外的新步伐。

(四)“互联化”与“多元化”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以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内财务公司业务结构多元化,提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内部银行”优势,“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提高业务依存度。

面对市场利率化的冲击,财务公司要勇于以创新为利器,推动模式转变,拓宽融资渠道。财务公司可通过与大型商业银行搭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资本为纽带,变彼此竞争为相互合作,充分利用外部金融机构的网络优势以及在金融领域的综合优势,大力开展银团贷款等同业合作,在做好传统结算、存款、贷款业务基础上,大力发展电票、各类保函、再贴现、转贴现、同业拆借、投资理财等业务,发挥企业集团“金融超市”作用。

通过自身专业优势和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财务咨询顾问、、证券承销与发行等方式,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致力于集团整体资本优化和融资成本的有效降低,为集团的产业投资与金融资本的顺利对接找到契合点。

四、展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在“海丝”之畔、位“自贸”之区、列“全球金融”之中的财务公司,将乘着机遇春风,积极创新业务、提升服务、华丽转型,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国际金融服务能力,满足集团业务国际化的趋势需求,向综合型金融服务机构转型,成为国际化金融浪潮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发改委:加快淘汰僵尸企业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J].中国新闻网

财务公司的发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ST公司 预测 后续发展能力 “二一二”公司 财务好转公司

经过笔者整理分析发现,公司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被*ST之后的盈利状况主要分为四类:*ST当年未扭亏; 被*ST当年成功扭亏,并在之后年度连续盈利;被*ST当年扭亏,之后年度盈利和亏损情况发生间隔,但没有出现因为连续两年亏损再次被*ST现象;被*ST当年扭亏,之后又连续两年亏损,即发生所谓的“二一二”现象。笔者认为,“二一二”的上市公司,实际上这类公司内部已千疮百孔,对于投资者来说已无投资价值。而有些公司则可以在被*ST之后经过努力而经营状况好转,持续数年盈利,依然具有投资价值。笔者拟把“二一二”公司和摘帽后持续盈利的公司分别作为无药可救和起死回生的两类公司的代表,从财务比率指标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并使用财务困境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力求为探寻财务困境公司的后续发展能力提供信息。

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

近十年财务预警研究方法和模型非常之多,目前用于预测公司是否会发生财务困境的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资产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的管理能力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及回报能力指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总额+ 财务费用) /总资产];财务杠杆指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股本扩张能力指标:留存收益/总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公司的成长性指标:主营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这些指标主要用于区分财务健康公司和发生财务困境的公司,该两类公司并不等同于本研究中的两类公司,即在已经发生财务困境的公司中预测出具有良好后续发展能力和已无力回天的公司。

但是在本研究中,笔者仍使用上述指标,原因在于财务比率可以反映公司的财务运营情况,无论是财务健康公司还是发生困境的公司,以及在发生困境之后能起死回生和发生困境后无力回天的公司,这类公司的财务运营情况均可以由财务比率反映出来。

(二)模型选择

最早提出的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由于单变量预测模型存在局限性,Altman(1968)首次提出采用多元判别分析的方法来建立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此后,学者又提出不同的多变量财务困境预测模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多变量模型有:线性判定模型、条件概率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系统模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但迄今尚无一个规范或实证研究证明哪个预警模型是最优的。目前多元逻辑(Logit)模型的使用较为普遍,该模型不需要自变量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样本等协方差的假设,预测精度较高,本研究采用多元逻辑(Logit)模型。

(三)研究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样本公司范围为沪深两市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的公司。为研究方便,本文假设公司被*ST的当年为t年,并以此为基点依次倒计或顺计亏损前后年份(具体见图1)。由于每年因连续两年亏损而从正常交易到被*ST的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比例不大,而这些公司中发生“二一二”现象和扭亏后连续三年盈利的公司数量也仅占一部分,为保证样本公司数量,只能扩大选择年份(最终选择样本的年份跨度为五年)。本文选取样本公司的标准如下:

1.2004年至2008年五年沪深两市A股因“连续两年亏损”而从“正常交易”到被“*ST”的公司,从中找出“二一二”公司和扭亏后连续三年(扭亏年度包括在内)盈利的公司

2.在(t-3)年1 月1 日前上市,每一家样本公司均有被*ST的前三年(t-3,t-2,t-1),被*ST当年(t)和之后两年(t+1,t+2)的数据;

3.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类公司。笔者从多维角度选取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净利润/总资产,非主营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资产增长率等11个比率分别反映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财务杠杆,资产管理能力,盈利及回报能力,非主营业务回报,股本扩张能力,以及增长能力。本文财务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ST公司的划分及其相关资料来自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和巨潮资讯网,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6.0。研究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类公司,最终样本为88家,其中“二一二”公司27家,扭亏后连续三年盈利(以下简称为财务好转公司)的公司61家(见表1)。

回归结果

逻辑回归模型一般选择50%作为分割点,即如果通过模型计算出来的发生某事件的概率(y=1)大于或等于该事件不发生的概率(y=0),那么就判定该事件发生,否则就判定该事件不发生。但如表1所示,本文的样本是非均衡的,两类公司的比例严重偏离1∶1,如果采用50%作为分割点,就有可能会把所有公司都预测为财务好转公司。为此,我们将分割点定位于样本先验概率(=0.3068),即如果通过逻辑模型计算出来的公司被特别处理的条件概率大于或等于样本先验概率,就将该公司判为“二一二”公司,反之将其判为财务好转公司。

通过对选取88家上市公司的11个财务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限于篇幅,表略) ,本研究分别选出各年度两类公司在10%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的财务指标(见表2),按年度分别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检验各年份选入模型的财务指标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以考察财务因素对ST 的影响,财务模型如下:

其中, Xj分别代表四年中选入模型的六个指标(见表3),当第i个样本点为“二一二”公司时,Yi=1;当第i个样本点为财务好转公司时,Yi= 0, P 表示是“二一二”公司的概率,ε是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回归结果中各年度模型中的变量系数仅有t-2年的资产负债率和t年的资产增长率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其余的系数均不显著。两个伪决定系数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当前模型中自变量,解释了反应变量的变异占反应变量总变异的比例。由表3可以看出,四年的四个模型中伪决定系数都不大,说明方程的拟合性较低。具体地,t-3和 t-1年的伪决定系数较小,Cox & Snell R2分别只有0.061和0.055,Nag elkerke R2分别只有0.086和0.077,说明当前模型中自变量解释了反映变量的变异仅占反应变量总变异的不到1%。相比而言,t-2年和t年的方程拟合度较其余两年有所提高,伪决定系数稍大,Cox & Snell R2分别为0.138和0.15,Nagelkerke R2分别为0.195和0.211。对于Logistic回归而言,通常看到的模型伪决定系数的大小不像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决定系数那么大。

就判别正确率而言(见表4),相对于之前学者对于财务健康公司和财务困境公司的判别正确率,本研究中的总体判别正确率不高。其中,模型对于“二一二”公司的判别正确率较高,四年的判别率分别为70.4%,77.8%,81.5%和70.4%,呈现出现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并且该四年的判别率较高,说明模型对于“二一二”公司的预测能力较高。而对于财务状况好转的公司,四年的判别正确率相差较大,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但是t-3和t-1年的判别率很低,甚至连50%都不到,这与之前回归模型中该两年的方程拟合度很低这一结果相一致。另外两年t和t-2年的判别率在61%上下,同样大幅低于“二一二”公司的判别率。

之前学者对于财务健康公司和财务困境(公司被ST)公司的财务状况研究有结果表明,在公司ST 早期阶段,财务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公司ST 时间的临近,财务指标对ST 的影响逐渐增强。而本研究中显示,在具有不同后续发展能力的*ST公司中(即在已经发生财务困境的公司中),财务指标对具有后续发展能力良好的公司和不良公司的两类公司的影响能力并没有显示出随公司*ST时间的临近而增大这一规律,而是呈现出波动的趋势。四年的伪决定系数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四年的总体判别正确率也同样显示出先上升再下降。

结论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模型分析,本文认为模型的四年的四个模型中伪决定系数都不大,说明方程的拟合性较低。模型的大多数系数不显著。除t-2年的资产负债率和t年的资产增长率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系数均不显著。

判别正确率方面,总体判别率同之前学者对于财务健康公司和财务困境公司的判别正确率相比偏低。模型对于两类公司的判别正确率差异很大。对“二一二”公司判别正确率较高,而对财务状况好转的公司的判别正确率很低,有两个年度的判别率甚至低于50%。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2.陈晓,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