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美学观念;创新;设计战略;波司登公司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企业界现在广泛地讨论着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更快地由“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设计”,即通过优秀的设计来迅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可以摆脱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产品加工的窘迫境地;另一方面改变当前企业之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因此,设计战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所谓设计战略,首先可以被解释为以设计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战略是主体,它和管理p销售等企业发展战略处于同一层面;其次设计也可以作为战略的实施主体,即设计内部如何分步骤地实施战略。无论是哪种解释,设计战略都需服从于企业核心战略目标――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论述的设计战略两者兼有,但因论点和取材的关系将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实现“制造”向“设计”过渡的出发点,也是在大审美经济时代以创新设计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键,只有通过定位明确、梯度清晰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使企业的设计实践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江苏省常熟市波司登公司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常熟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四,社会经济发达,常熟最大的民营企业波司登公司,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的山泾村村办缝纫组。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从事羽绒服装科研、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企业的业绩可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到展现:

2007年,波司登公司与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一起成为全球三大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年产销量近3000万件,员工16000余人,其产品连续12年(1995-2006)全国销量第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服装企业十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波司登”羽绒服市场占有率高达45%。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收入13.4亿元,完成贸易出口额2.9亿美元。“波司登”品牌获“首届中国服装品牌价值大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防寒服领域的领军品牌。

波司登公司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引导企业成为大审美经济时代羽绒行业的时尚先锋。

一p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

(一)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学是以人类审美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人类的任何设计活动均不同程度地具有美的因素,因此,设计美学正是两者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对于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其研究的内容,设计美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第三是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有人又曾概括了西方设计史中美学与设计实践的密切联系,第一:一些美学观念成为艺术设计直接表现对象;第二:著名设计流派和思潮与相应的美学流派和思潮关系密切;第三:某些美学原理和原则指导着设计实践;第四:著名的设计师具有明确的美学理念[注:参见凌继尧《大审美经济中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文,《装饰》,2006第8期,第90页。]。在西方现代设计史诸多实例中功能主义设计是比较典型的,正是基于古希腊美学家苏格拉底“效用即美”的观念,贝伦斯等设计师与德国AEG公司合作,形成了影响世界设计史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潮。

(二)设计美学观念的创新是推动设计实践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诚如上文分析,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它的创新则会给设计实践的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方现代设计五彩缤纷的发展面貌为我们呈现了设计美学创新的力量,工艺美术运动遵循的是自然主义美学理念,新艺术运动是唯美主义观念在设计领域的反映,而“效用即美”的观念成为现代功能主义设计的美学基础。即使是同一设计师在不同阶段也会以不同的美学观念作为其设计创新的动力。如著名建筑师赖特,他一生的设计风格从自然主义p有机主义p中西部草原风格p现代主义等等都体现了他对不同美学风格的追求[注:参见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波司登公司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然也反映了这一规律,他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羽绒服“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理念p生态美学设计理念以及抑菌、保健功能的设计美学理念。由此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在逐渐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引领了整个羽绒行业的时尚化趋势。

(三)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分析

1.只有通过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摆脱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服装与纤维制造业p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产品高度依赖于审美,属于“高审美依赖度产品”。因此,这些行业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羽绒行业于上个世纪七p八十年代兴起并壮大,作为新兴产业,羽绒服一出世便在暖p轻p松p软等特点上超越了棉袄p棉大衣等传统冬季防寒服。到九十年代初,全国已经有数千家羽绒制品企业,市场的极度膨胀迷惑了许多企业,产品始终停留在以“保暖”为目的的初级目标上,没有认识到服装产品只有不断更新设计美学观念才能保持产品的生命力。由此企业间也开始陷入了“反季销售大甩卖”等价格战中,当时企业亏损面达80%。波司登公司率先从这种恶性循环的价格战中醒悟,于1995年提出了“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新观念,开始实施“羽绒时装”设计战略。在形式上借鉴时装简洁p贴身的流行款式,以“轻p薄p美”的外形审美特点替代了过去“厚p重p肿”的形式,选用色彩丰富的进口面料,在制作工艺上则把含绒量由60-70%提高到90%,这样从功能p形式到色彩都体现了“羽绒时装”的设计美学观念。特别是国内首次推出的套裙式与大摆连衣裙式羽绒服,一改羽绒服只能冬季穿的历史,使羽绒裙装成为冬p春p秋三季均可穿着的高档时装。这一设计美学观念的革新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当年一举创下了68万件销售记录,市场占有率达到11.21%,企业也从当时行业的一个小字辈上升为全国第一。

2.在大审美经济形态中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

大审美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形态之后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重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与审美p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经济[注:参见凌继尧著《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在这一经济形态中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实用p审美与体验的价值。大审美经济形态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二十年,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作为“高审美依赖度”行业的羽绒服产业自然是率先感受到了大审美经济形态的热度,因此,波司登公司“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新观念契合了经济审美化的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从不到10%上升到45%就是最好的说明。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营销管理;创新;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59-02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企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在获得高效益的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变得复杂和激烈化。加强营销管理创新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企业的各项成本,而且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占据先机,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机会。

1 营销管理的内涵

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的交换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营销调研、计划、执行与控制来管理目标市场的需求水平、时机和构成,以达到企业目标。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即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进行有效的调解。营销管理的设立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2 营销管理创新的途径

营销管理创新是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的营销新环境,对营销观念、方式、战略等营销因素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期开拓和占领市场的过程。它包括创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营销策略创新及多种营销策略的组合创新等,以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的一切活动。企业在营销管理创新过程中可选择的创新策略很多,应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灵活运用。针对我国企业运营现状及所处的市场新环境,主要应从以下途径实施营销创新。

2.1 营销观念创新

营销观念创新就是企业为适应新营销环境的客观变化,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形成的新的态度、思想和经营哲学。由于营销观念是企业开展各类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支配着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所以,它是企业营销创新的灵魂。新时期我国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确立合作竞争新观念

在很长的时期内,企业营销的重要理念就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力求做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击败业内对手,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在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使得竞争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追求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竞争转向追求高科技等无形资产的竞争,从价格、质量竞争转向信息、人才竞争)。技术的变革使得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合作已成为市场经济下企业家们的共识,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长久地维持其竞争优势已非易事。因此,企业必须确立合作竞争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

2.1.2 确立产品质量新观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多元文化的碰撞,人们的需求个性化倾向日益明显,这要求企业必须有新的产品质量观。企业必须认识到,产品的质量不仅仅指技术质量(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还应该包括消费者的认知质量。认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是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特性及其适应性的心理反应和主观评价.认知质量不同于技术质量,技术质量作为一种富有科学性的可辨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而认知质量则是对产品技术质量或客观质量的主观反映。不同的消费者对相同技术质量的产品可能产生不同的认知质量,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这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文化观等不同而导致的需求各异。只有确立正确的质量观,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2.2 营销策略创新

营销策略创新集中体现为产品创新。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一个企业产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到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信誉的评价。在20世纪中期,一代产品通常意味着20年左右的存在时间,而到90年代,一代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超过七年。80~90年代美国的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为3年,1995年已经缩短为不到2年。2000年后,绝大多数消费品在市场上的生存时间为1年左右,如此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使得企业不得不重视产品创新。在新时期,随着不同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同质化倾向也日益明显,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产品创新的力度,以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从而促进本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客户不同的潜在需求,以赢得更多的忠诚顾客;另一方面企业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自身的优势,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创新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3 营销手段创新

进入21世纪,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消费群体的多元化和单个消费者个性的多样化对于企业营销手段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和全球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营销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和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从而企业在营销手段上进行创新也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营销手段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着重利用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是建立在以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移动新媒体等新媒体的整合营销。它与传统营销最大的区别在于实现简单宣传向卷入度改变。传统营销追求覆盖量,传播路径是单向的,很难探测受众看到广告后的反应。而借助于新媒体,受众接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这能达到让受众卷入广告主具体的营销活动中的目的;其次,企业可尝试利用数据库营销,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为自身打造一个良好的产品信息平台,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3 营销管理创新的意义

3.1 对于消费者的意义

营销管理创新使消费者成为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直接受益者之一,企业在营销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通常都会以市场导向,在原有的营销管理基础之上,进行手段或层面上的改革,但是改革的根本目的仍然是通过管理创新,满足不同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扩大市场份额,赢取更多的市场利润。与此同时,消费者在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也会直接享受到企业提供的各类新式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多的消费体验和乐趣,拓展自己的视野,发现新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高品质服务。从某种程度来说,企业营销管理创新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双方都能各取所需,互相满足。

3.2 对于企业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营销管理创新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营销管理创新能够使企业向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赢取利润,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其次,营销管理创新为企业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企业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再次,企业在营销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所创新出的各种体制,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能体现企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人才加盟,这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其他改革所无法比拟的。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营销国际化、国际竞争内部化已成为现实,另外,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国际企业竞争手段的多样化都使我国企业面临新的巨大挑战。在这种崭新的市场环境中,我国企业必须进行营销管理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从而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都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绿色环保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应时代要求产生的。基于节能理念,建筑工业中也要应用节能技术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还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体现了节能的真正价值所在。本文就主要以节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例子阐述了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节能施工创新技术的重要性

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上的运用,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主要具有以下特征:注重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协调,维持二者的良好邻里关系,做到和睦相处;在施工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提前制定选购方案,材料本身要是节能材料,从采购到运输、加工,整个过程也应该保证是绿色环保的,要实现循环再利用;在施工工作中,选用高素质节能建筑人才,技术使用低能耗、高效率、少污染的技术和措施。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大家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一切以节能减排为目的。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少用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水、建筑能源等,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场所和工作环境。节能减排体现在建筑行业,就是要从图纸设计开始,到使用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全面实现节能目标。建筑相关单位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条款,既保证正常施工运营,又保证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应用节能施工创新技术的优势

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应对时代要求,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加大对太阳、风能的使用,降低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依赖性,促进新技术的推广,有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节能施工技术本身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可以推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起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效果。

2.1 门窗节能技术的优势

(1)采用新型玻璃。有一种低辐射玻璃如果制成中空的,比较适用于北方,冬天可以保暖,夏天可以隔热。它的传热系数是普通单层玻璃的1/4-1/3。这种低辐射玻璃的主要特点是反射率低,这是因为它的表面涂了一层半导体氧化物的薄膜,可大量获得太阳的辐射能,对红外光和可见光的透光率较高。因为对常温下长波红外热的反射率高,因而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2)提高外窗气密性。在门窗框与墙缝间,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采用弹性松软、密闭型材料;在框与扇之间,可以使用橡胶、泡沫密封条等;扇与扇之间之间可以使用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以使用弹性压条等。

(3)门窗节能施工的控制要点。门窗严禁用射钉枪固定;墙体间缝与框之间的填充材料要嵌满压实,表面平整无裂缝;中空玻璃的安装要符合要求规定,弹性止动片要安装在玻璃两侧,间距不大于300mm,压条连续时,第一个弹性片应距槽角50mm。

2.2 屋面节能技术的优势

(1)合理选择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有很多,板状的有水泥聚苯板、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块等,散料浇水泥现场浇筑的有浮石、炉渣、珍珠岩等。在选用屋面保温隔热材料时,又按照有关设计要求和产品规范,选择容重低、吸水率低、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材料保存方面要注意防水防潮,在施工时,如果有必要,可首先进行适配。

(2)倒置式屋面。传统屋面构造中,防水层在保温层上面。所谓倒置式屋面,就是将这两层颠倒。因为在传统工艺中,通常使用水泥珍珠膨胀岩、矿棉岩棉等非增水性材料,如果吸湿,会增加导热系数,因此需要一次建立防水层、保温层、隔气层,复杂了构造,增加了造价。同时由于防水材料位于最上层,老化的加速会导致缩短防水层的寿命,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而加铺的保护层,会增加额外投资。

(3)屋面绿化。经过绿化的屋面,可以降低屋面的表面温度和屋面下的温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物周围环境温度。种植屋面保温效果明显。

(4)屋面保温施工的注意要点。首先,保证基层施工的平整和干燥。其次,板材之间的粘合要牢固,松散材料的铺设要保证厚度、压实、平整。再次,在基层防水层的铺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保温隔热层的施工,还要防止保温隔热层的受潮、受损。然后,保温层厚度的偏差不能超过5%的范围。最后,要在保温层上设置封闭隔离层。

3、实现节能施工技术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几点建议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意识到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国情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严重制约了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当下,对环境的重视,和谐发展观的提出,说明我国已经把节能施工放在了足够的高度。建筑市场上各种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空前发展,能源浪费的情况进一步呈现下降趋势。关于实现节能施工技术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应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加强节能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减排技术还处在幼稚阶段。虽然,国外的节能技术应用已经到达非常成熟的地步,并且依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但是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却不够系统,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供我们学习借鉴。因此,我国的研究人员要在节能理论方面做大量工作,促进我国专业人才的学习,最后为我国建筑工程服务。

(2)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利用。在节能材料的市场,还是国外产品居于主导地位,这就会在无形中提高成本。因此,我国自己必须要研发节能材料,占领市场,降低成本,追逐超额利润。

(3)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其实是我们学习国外的三十年,建筑节能技术也不排除在外。虽然,经过不断地借鉴和学习,,我们的节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更广泛地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洋为中用,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综上,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技术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技术理论和技术层面来讲,都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要求,但是还是要继续推进节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节能材料的研发,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朝向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结语

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造福人类的安居生活,还能够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节能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要大力推广节能施工等创新技术,加大投入,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能减排,还会使建筑行业发展更繁荣,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施工创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不断研发新技术,发展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金奎,史慧芳.窗墙比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 2010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年企业家;成长发展;企业家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56-02

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而青年企业家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尝试把青年企业家成长障碍划分为外部环境障碍和自我内在障碍两个方面。

一、青年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障碍

外部环境障碍包括社会环境障碍和企业文化环境障碍两个方面。

1.传统的人文环境对企业家的认可、鼓励、支持程度还有待于加强,市场交易中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2.企业家市场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企业家的价值还有待于社会公众的充分认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建设还没得到高度重视,非制度因素和制度因素仍然制约着企业家成长和发育。

3.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加强创业和创新教育。学校教育应帮助年轻人形成正确的商业态度,培养年轻人具备批判性的观察事物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与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一个地区的民风民俗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应与实际社会紧密联系,才能使市场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商业态度和工商精神。教育改革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现代工商精神的培养和传承,注重创业和企业创新教育。

4.企业内部缺乏不断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内部管理者安于现状的心理有可能影响到企业家放弃寻求更多可能的创新方案,各个部门之间互不信任,造成内耗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员工职业道德问题会使市场环境受到破坏。所有这些表现都与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难以契合,这样的企业文化环境难以成为企业家追求进取与创新的精神源泉。

影响青年企业家进取与发展的社会环境障碍因素,不是单一的一种因素,而是一种多线式的、交叉网络式的复杂机制所造成的。对青年企业家构成影响的既有间接的渗透式的影响因素,如地域人文传统对青年企业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也有对青年企业家构成直接影响的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如社会体制、法律法规及其价值取向、私人权益和财产保护制度、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现代企业制度、充分竞争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企业家人才市场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企业家的成长和青年企业家的创新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二、青年企业家成长的自身障碍

1.缺乏不断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经营者的重要素质之一。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企业家称为“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社会职业阶层”。“鼓励个性”、“充满好奇”这两项正是创新精神所必须的品质。

2.更注重眼前利益,创业精神不足。理性主义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韦伯的理性主义精神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在严格的簿记和核算的基础上的对金钱的追求,新教伦理造就了美国移民的勤勉刻苦,把创造财富视为一桩严肃事业的资本主义精神,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上海,历史上也是一座移民城市,世界各地、中国各地的冒险家们纷纷涌入上海的十里洋场,为生活、为未来而打拼、奋斗,富有远见和小心勤奋地做着发财梦。激烈的竞争促使人们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中去,松懈和倦怠者将很快被社会淘汰。青年企业家在奋斗精神、创业精神方面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反映到思维观念上,是一种保守的、封闭的思维方式。一部分青年企业家还缺少那种刻苦勤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创业意识和敬业意识。

3.对金钱和财富以及行政权力的青睐程度较高。很多人认为 “金钱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认为“有物质享乐生命才有意义”、 “人活着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一些青年企业家对行政权力的青睐程度较高,认为“有权就有一切”,这样的价值取向严重制约了企业家的成长和发育,说明了市场机制的建构和政府改革还任重而道远,同时也能够从社会心理层面反映青年企业家受“官本位”影响的经营价值取向以及与政府权力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4.对群体主义与责任意识的概念认识不清。公与私,在有些人的观念中,并不是指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而是指公家与自家的关系。自家是指以己为中心构成的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又可以扩大到由单位而形成的社区。自家不是指个人,而是指包括个人在内的一个群体。正是由于这样来划定群己、人我边界,当人们认同一个“私”的单位(自家)时,他不会问为什么,会下意识地将个人与自家联系起来,他认同自家就是自己。虽然这些人也可以把自家扩大到所在的社区,但在对自家认同基础上的行动,不需要也不会进行理性算计,而是依据个人的本能来尽义务,而对于自家以外的事情,则一定会精于理性算计,以从中谋取所有可能的好处。这就是所谓的群体主义的负面效应。相比较来说,把金钱、家庭等放到了较次要的位置,以企业生存与发展为重,把个人的利益放到企业生存与发展之中的价值观念是当代优秀青年企业家所必备的素质。

5.亲情主义价值观念泛化。台湾学者杨国枢等人认为,华人在家族中所集聚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以至于他们在参与家族以外的组织活动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将家族中的结构形态、关系模式及处事方式推广、泛化或带入这些非家族性的团体或组织。待人接物时以特殊主义而不是普遍主义为基础行事,对圈里人和圈外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把这种价值观念泛化到商业伙伴上,反映到企业经营活动中,便是毫无原则的互信、互助、互谅、互让等品格特征。

青年企业家自身存在的创新障碍,如理性主义与创业精神、对金钱财富和行政权力的态度、群体主义和责任意识、法律规范意识与亲情主义等问题和中国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不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工商精神和经济伦理,缺少创业教育等问题,尤其应该得到高度关注。也就是说包括青年企业家群体在内的所有企业家应该注重自身修养,自觉克服创新障碍,而所有的学校教育都应该成为培养工商精神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摇篮。

青年企业家成长的自身障碍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创新特质及其所构成的主要要素诸方面,主要包括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问题、理性主义与创业精神、对金钱、财富和行政权力的态度、群体主义与责任意识及法律规范意识与亲情主义五个方面。尤其应该得到高度关注的是青年企业家自身存在的障碍,如理性主义与创业精神、对金钱财富和行政权力的态度、群体主义和责任意识、法律规范意识与亲情主义等问题和中国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不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工商精神和经济伦理,缺少创业教育等问题。

三、优化青年企业家成长环境的对策思考

1.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作用,推动青年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型步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区域文化创新的自觉意识,在人文环境优化过程中积极发挥领导和引导作用。推进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改革,健全各类法规制度,保护企业家的私有财产和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外部环境,加大企业家人才市场建设工作力度,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营造健全的企业生态,加强创业的宣传教育。

2.区域文化创新,营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文化理念。要进行区域文化创新,必须要实现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的七大转变:一是要弘扬创业文化,实现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思维转变。二是要弘扬创新文化,实现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向勇于创新、大富思进的转变。三是要弘扬合作文化,实现从利己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四是要弘扬信用文化,实现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应的转变、从守财向守信的转变,提高信任度。五是要倡导开放思维与流动意识,实现从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六是要倡导精细意识,实现从浮躁盲从向务实坚定转变。七是要有良好的社会制度文化,政府应着力打造重商、亲商文化,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构建合理的政商关系。

3.积极培养青年企业家的“商性”观念。所谓“商性”即重视“工商”的市场经济文化精神,体现了人们在市场经济规范中注重功利,细心经营,以最大化为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从广义来看也可以说是与市场和商品交易相关的沿袭着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世俗主义的文化精神传统。从“商性”视角来培育企业家乃至青年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更能体现企业经济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4.加快人文科学的建设,提高青年企业家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科学的建设和普及应从三个方面做起:(1)要从思想上重视人文科学的发展,全社会都来关注人文科学的发展,(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人文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应该鼓励高等学校发展人文学科,加大对人文学科的投入,促进人文科学成果的呈现;(3)采取各种方式在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中做好人文科学的普及与传播工作。

5.塑造企业家的社会形象,形成良好的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企业家对国家和企业所作的贡献,突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各级政府把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作为抓先进生产力的具体措施,创造有利于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基础和舆论环境。

6.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作用。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发展需要在职能定位、职能开放等方面作积极的探索,进而提升整个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组织领导青企协工作,需要对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实现整体工作格局、工作节奏系统项目的创新发展。要严格按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健康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手段,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和建功立业的舆论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广大青年企业家铺路搭桥,真正把青年企业家协会办成会员之家,做到既重视青年企业家的作用,又关心青年企业家的成长,更能帮助青年企业家创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浩仁.企业家成长环境和培育机制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看社会责任——2007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5篇

企业家阶层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总体价值的化身,企业文化的代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家也应运而生,他们凭着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胆识,通过艰苦的奋斗和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企业家这一特殊的阶层也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领导、决策能力,而且更主要的取决于企业家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格调、一种价值取向、一种道德情操。它不受时空条件限制,能通过形象感染、舆论宣传而征服人心。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由于通过分析人格,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倾向,心理学家也十分关注人格问题。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亦称“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机构,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

企业家是人类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源动者”,企业家作为一种特定社会阶层的人,必然具有一些特定并稳定的意识倾向、心理结构及行为倾向,如独特的知识能力、品德取向、价值标准及动机等,这些都构成了企业家的人格特质。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现在,英语中企业家一词Entrepreneur意为创建企业并担任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者。并不是一般的企业经理都能称之为企业家,只有那些有创新思想并有创新业绩的企业经理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熊彼特首次提出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把创新分为产品创新、生产方法创新、市场创新、原料创新和组织创新。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应该具有以下能力:1、发现投资的机会;2、获得所需的资源;3、揭示所从事的事业的美好前景;4、有效地组织企业;5、担当风险的胆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家才能通常被视为与劳动、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第四种生产要素,即管理要素。是生产要素中的稀缺资源。正是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

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共有的心理品质,是企业家人生道路选择和事业追求的内在价值取向,是作为企业家所应有和特有的人格特征的内在动力,是支撑企业家创业成功及永续经营的内在动力。

所以,企业家人格除了指企业家性格、气质、能力等思想和行为特征以外,还可以进一步综合、概括化为反映企业家特性的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和支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精神具体体现为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素养、理想信念等。它不仅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也包含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正是这些人格特质造就了企业家,使之能在市场舞台上叱诧风云。

2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和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界定我国民营企业,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

随着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之一,它的发育、成长、壮大对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意义重大;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育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三个不适应:

2.1知识文化底蕴不适应

表现为相当一批民营企业家知识水平不高,文化底蕴不深厚,知识结构不合理,与现代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素质要求距离较大。一些民营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准确吸纳先进文化的精髓,扬弃落后文化的糟粕,还不能把所领导的企业培育成为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2.2经营管理理念不适应

许多企业仍然局限于传统家族式的管理,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现代企业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有的民营企业缺乏市场诚信,法制观念淡漠,社会责任意差,治理企业、处理问题随意性较大。企业内部决策独断,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2.3精神境界不适应

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现代企业家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缺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念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有的精神不振,信仰缺失,经不起不健康的东西的诱惑;有的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小富即安,停滞不前。

提出企业家人格塑造的任务,重视企业家人格塑造的问题,就是要倡导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向适应的企业家精神,建立一种企业家人格培育的机制和氛围。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和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家来说,这个任务尤其重要。

3时代对民营企业家的人格塑造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长除了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之外,更需要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作为保障与推动。可以说,企业家的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它关系到企业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担负着发展企业、振兴企业、实现民族腾飞的重任,强烈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止的发展冲动、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极强的复合素质,是他们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家应具备如下的基本人格要素:

3.1主体精神

企业家的主体精神指的是发展企业家的个性和创造性,鼓励竞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长过程中,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主体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创业主的非公企业家,在他的个人价值取向中首先要具有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主体精神。敢于迎难而上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魄力,也赋予了企业不折不挠的勇气,这种精神让企业家不因困苦而失望,不因环境改变而沮丧,不因遭受挫折而萎靡,是企业家保持旺盛生命力和顽强斗志的源泉;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企业家独特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它更是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的源泉。市场是残酷的,只有具有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成就意识的人,才能创造和拥有一分属于自己的事业。熊彼特讲:“企业家存在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他求的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可见,自主精神是企业家成功的核心特质。

3.2创新精神

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熊彼特曾说:“企业家就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那些人”。纵观中外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正是由于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才敢于大胆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勇于改革经营组织和经营方法,因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先机。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会发展。但是,有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冒险意识,所谓冒险意识是基于创业冲动而产生的开拓精神,它是一种理智的冒险,是经过成熟考虑之后的敢于承担后果和责任的行动。作为非公企业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效地克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依赖心理,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

3.3负责精神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要有强烈的成就需求,更要有深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企业家的责任感要求企业家的行为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我国非公企业家的成长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企业家在把企业做大、做强,成就自我的同时,也应该树立产业报国,回报社会的理想。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非公企业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这也意味着其社会责任的加大。

企业家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家要想赢得尊重,必须从最基本的经营活动做起,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先进的文化理念,不能为了盈利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同时一个企业家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力求对社会带来积极的辐射效应,关心慈善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社会”。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家还肩负着一个特殊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企业群体,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3.4道德精神

企业家的道德是构成企业凝聚力的很重要的部分。可以说,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素质,关系到企业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富是有品德的,需要有品德的人来掌管它,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企业家不仅是经济人,还应当是伦理人,人文精神应追求更高尚的人生意义和人格尊严,企业家应树立一个道德法则及目标,以此来约束和激励自己。

在企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企业家自身素质的修养和管理风格、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产品与经营中的信誉都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和规范。现代化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因而,企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商业道德为前提,“至诚守信、见利思义”应成为企业家行为的重要准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激烈的竞争固然不可避免,竞争中的合作才是最终目标,这也需要企业家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使小的企业与大的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4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的途径

要推进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就要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经营管理能力、民主法制意识显得尤为紧迫。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尊重民营企业家的劳动创造和价值选择

民营企业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和非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有着平等的人格。虽然国家的政策方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给与了充分肯定。但从目前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运行环境还尚待改善。在现实中,歧视、排挤、误解民营企业家的情况还很多,他们应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还有待认可和尊重。这种客观状况,使得民营企业家的人格完善受到许多负面影响。所以,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民营企业家,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充分理解民营企业家的艰苦付出和创造性劳动,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贡献,让民营企业家自强、自立、自尊、自为,这一切是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的基础条件。

4.2以公正公平为原则,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谐因素,概括起来是三个环境的问题:准入环境、融资环境和行政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准入环境方面,2005年国务院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市场准入做了不少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隐性壁垒。如某些资源性的行业设定准入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受到各种限制,很难进入。在融资环境方面,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是针对他们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还很有限,还没有建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事实上存在许多的条条框框和限制,以及长期的思想意识遗留问题,最终造成了现在的融资渠道不畅。另外,民营企业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很弱,在总市值中的比重也很低。在行政环境方面,在某些行业和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行政透明度低、行政效率不高、行政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不少地区民营企业处于商业信息缺失的劣势地位。构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的必要条件。新晨

4.3以独立自强为动力,增强非公企业家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能力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创新能力上。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仅考虑投资、设备和传统生产要素已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获取新知识,新科技、开发创新产品,培养生产创新产品的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要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发挥创新潜能,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同时,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家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创建符合国情适合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管理创新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转型背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概况;理念;研究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向以科技和知识为主体的现代形态转化。创新发展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承担者,也必须实行管理创新模式,以适应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况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紧跟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要摆脱只依靠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企业发展的单一方式,逐步走上国际经济的新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概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如何实现企业从封闭模式到开放模式转型的创新,以及如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下实现管理模式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在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针对深层管理体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从而完成社会转型阶段的企业创新。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理念分析

从形式上看,企业管理创新只是属于创新技术的范围内,但资源配置的创新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资源配置的创新是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人们的需求也有所改变,企业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产品的工艺和理念创新为基础,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工艺的提升是创新改革的重要措施,而产品理念必须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协调不符合社会要求产品的同时,研究制作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产品。只有通过改变技术和服务,实现企业的全面改造,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做铺垫,使产品更受社会欢迎,从而促进企业迅速转型。

与此同时,企业管理的创新主要包括企业流程、文化、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多方面非技术创新。对于管理模式的创新来说,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均为重要内容,只有双管齐下,进行双核心理念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型。企业实施流程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涵的集中体现,其创新转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要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将企业发展与制度优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时,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组织结构,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部门职能,从而集中组织力量,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企业的文化、战略、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战略创新与时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创新理念。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意义

在社会转型的环境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势必会较为陈旧,在运行实施过程中定会产生与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不协调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管理的弊病,从而完成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实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这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效率是企业发展的原则保障,只有提高效率才能保证企业的产品的升级以及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通过创新模式的研究工作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决心,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的全面创新。由此可见,企业创新模式的研究能够促进企业的战略发展,只有实现创新模式的转变,加快企业创新步伐,才能使企业与国际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革新。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高

受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影响,如何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度、组织、历程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管理制度,深入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财产损失和浪费严重,从而影响经营效益的提高。建立内部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就是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因此,企业必须推动全面规范,构建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高。

(二)重视强化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要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水平的有效提高,必须加强对制度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对那些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坚决抵制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从而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实行竞争体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竞争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竞争机制的制定是对优秀员工成绩的鼓励,也是对后进员工的警示和督促,有利于员工时刻保持着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促使员工以积极上进、开拓进取的良好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促进管理模式创新的顺利进行。

(四)重视人才培养,实现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在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在管理模式改革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知识是企业进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只有充分发挥知识资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全面升级,从而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冬兵.社会转型模式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35-39.

[2]张德光.企业管理创新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6-60.

[3]毛雪梦.企业管理理念创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3-31.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7篇

知识经济企业文化创新可持续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在发展经营当中已经不再把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作为主要的市场竞争力,而是向品牌效应和客户服务方面转变,所以企业在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深入了解知识经济的特征,最终实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

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因而有必要以育人来实现企业的复兴,并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亮点:

第一,深入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以人为本中“人”这一关键字所指的具体对象,即企业的全体员工,必须了解到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员工为本,对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充分的关怀,从员工的角度看待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要了解以人为本中的以人的什么为本。人本身就是较为复杂的个体,不仅仅有基本的生存要求,还有精神以及物质的追求,如果仅仅将以人为本看作以人的自然属性为本,那么无疑会导致管理缺失人性化,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往往利用金钱等直接性的奖励来满足员工,而没有发挥出企业文化的作用,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以人为本必须要将人的社会属性作为重点,注重与员工的思想信念的交融,促使员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

二、为企业知识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在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现实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知识创新的环境进行优化,从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创新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创新环境主要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部分。广义则是指宏观的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这些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重大,是企业创新的先决条件;狭义则主要指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即企业处在创新的哪一个阶段等。以上两种环境中,宏观环境具有客观性,企业只能针对其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因此为知识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的重点在于狭义环境的改善。对此,企业可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人员方面,应该让企业的管理者具有正确的创新意识,并组织创新活动,促进企业知识创新的进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企业员工树立创新意识,从而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以完善的创新机制提高员工大胆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在资金方面,企业应该加大对知识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应该与投入力度呈正比,只有当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而提取利润中的一部分投入到知识创新当中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当创新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就会产生较多的创新成果,创新成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让企业进入一个创新促进发展,发展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当中。

三、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人员意识形态的总和,这种思想的凝聚具有企业自身的鲜明特色,主要是从企业的性质、发展任务、服务宗旨以及发展方向中获得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沉淀,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文化中包括员工的价值观念、工作原则、经营理念,以此让员工与企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之所以要建立企业文化的创新精神,主要是为了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进行及时的战略调整和创新,让企业保持时代的先进性,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中站稳脚跟。

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又可称为企业的品牌效应,是人们对企业的总体评价,也是人们对企业文化是否认可的评价指标。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重点是人才、产品以及技术的竞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竞争模式还包括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当中的重点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并且企业形象竞争正在不断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形式。因此企业在进行知识创新时,应该将企业形象的创新作为重点内容。尽管企业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是企业形象的创新具有共同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员工形象,员工形象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以创新意识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岗位工作后获得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回报,并且与企业保持和谐的关系,将自身的发展系身于企业的发展;二是产品形象,产品形象主要指产品的质量、功能以及包装,并保证产品属性与创新的协调;三是营销形象,主要是指客户对企业营销手段的评价,当企业完成针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后赢得客户的信任与依赖;四是社会形象,主要指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总体评价,对此企业应该让社会了解企业发展中创新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并且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以多样化的方式背负应该承受的社会责任,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

尤其主要注意的是企业发展中应该体现绿色形象。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中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主要的准则,因此企业必须以绿色生态性的发展目标从事经营活动,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综上诉述,企业开展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法律制度、国家政策、企业文化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等,在健全规章制度之后最主要的是如何保障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同时还应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采取措施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建立迎合新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创新[J].经济师,2010(7).

[2]燕素娟,齐德义.浅谈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创新[J].山东纺织经济,2012(11).

[3]程仁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创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3(7).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8篇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历史演变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下的子文化,其发展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国企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大庆“铁人”等优秀的精神品质,激励着一代代有志者为共和国的强盛而奋斗不息,宝钢、中石化等一批新兴国有企业的崛起,成为中国的骄傲、世界的亮点。但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国企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并在不同时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企文化(1956年—1978年)

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度匮乏,这一时期,国家建立和实施的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管理全面借用前苏联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行中央集权式管理,经济运行的模式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国有企业建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国有企业文化初步建设的阶段,企业文化带有明显的政治性特征,在高度集权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国有企业文化,即国有企业员工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但是,政企不分、指标至上的经营体制,形成了典型的,使企业缺乏竞争意识与经营管理经验;保守主义与平均主义并存使企业害怕失败,不敢冒险,缺乏创新意识。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企文化(1978年—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自改革开放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前,国有企业管理始终是沿着加强国家管理改革与加强企业管理两条路径推进的。~方面,重点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通过放权让利、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制等改革措施,使企业逐步获得生产经营的自。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由单一的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

由于受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及西方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保守和变革相互冲突的特点,企业通过改革获得了一定的自主经营权,有了市场竞争意识,生产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员工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员工多数按命令行事,缺乏责任感,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并存。此时期我国的企业文化多流于形式,口号式的居多,内容趋同一致,相互模仿的痕迹严重。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新型国企文化(1992年至今)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大大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企业改革也进入了以企业制度创新、配套改革为特征的转换经营机制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真正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首先,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将企业真正推向市场为中心。其次,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面对跨国公司重组、兼并以及随着我国加入WTO的种种压力,国有企业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新的形势对国有企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市场开放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本质要求。综上所述,进入现代企业制度后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成熟,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呈现出适应灵活、多元化的特点,企业以发展为目标,重视学习,主张打破成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企业信奉的价值观是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员工的民主平等意识、开放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个性化倾向的特点突出。

二、国企文化对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于创新的国企文化元素

一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国有企业一贯保持的优良传统,创新需要奉献提供有力保障。对员工而言,拥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能够坚定他们在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克服更多困难,承担更多责任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的热情,才能敢于冒风险去做“未知的尝试”。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没有奉献意识就不会热心于耗费巨大的创新活动。由此可见,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坚定企业的信念,是保障创新发展方向,确保创新顺利实现的文化元素之一。

二是主人翁意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国企建设者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饱满的政治热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现代企业制度执行绩效挂钩后,员工成为了企业真正的“主人”,在员工心目中“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的观念日益增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三是集体主义精神。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到来,个人主义有所抬头,但是多年形成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依然影Ⅱ向着国企的大部分职工,不可否认,集体主义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国有企业进行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集体主义显得越来越重要。集体主义的形成有利于营造创新的合作氛围,能够建立有助于创新的团队精神,同时,有助于全体成员树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增强合作意识,增强企业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阻碍创新的国企文化元素

一是保守主义倾向。国有企业在国家长期的直接管理和庇护下,培育了一切靠政府的依赖心理,养成了循规蹈矩、满足现状的习惯。加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鼓励和要求成员认可的价值观包括:无条件服从、绝对奉献、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这样,企业中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扼杀了,企业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就是墨守成规。这种保守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经营者没有竞争意识,使员工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它的存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是“官本位”文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国有企业,由于受传统文化及长期“政企不分”的影响,滋生了“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是以官为本、以权为纲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把做官、升官作为实现人生的理想或目标。“官本位”文化与企业创新是背道而驰的。在思想上,在“官本位”文化的影Ⅱ向下,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仍然存在权力至上、明哲保身的观念,把官职和既得利益看得极重,而且只对上级负责,形成循规蹈矩的保守心态。在行动上,由于只注重追求个人仕途的升迁,因此不敢探索、求稳怕变、怕担风险、怕负责任,缺乏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官本位”文化在国有企业组织体中渗透和蔓延,必将扼杀企业的活力。

三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及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平均分配都是当时人们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后,分配形式有所转变,各种形式的“工效挂钩”使平均主义在国有企业中有所减少,但作用并不大,未能达到激励的效果。除此之外,当今在国企中奖金平均发,福利平均发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员工的成绩与贡献大小在这期间并无差别,这些类似的因素使国企中“平均主义”有所抬头。“平均主义”对国企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平均主义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维护了集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分配上的平均性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员工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平均主义负效应在企业扎根的直接后果是使企业内部缺少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与氛围,使员工丧失了进取精神、没有了创新的热情、助长偷懒及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无效激励,极大的阻碍了创新的产生和持续发展。

三、建设国有企业创新文化的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和国有企业转制改革,保持发扬国企文化中有利于创新的优秀文化因素,建设国有企业的新型创新文化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首先,要在企业塑造创新价值观

一要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中企业家无疑是第一推动者。国有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企业经营者形成了保守的工作作风。经过国企的不断改革,这种现象虽有所改善,但在国企中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管理方面有所欠映。塑造企业家精神应该从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企业家冒险精神、塑篷企业家实干精神、培育企业家学习意识四方面入手。通过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塑造企业家精神,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确保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时刻把握市场变化动态,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二要提升员工创新意识。创新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创新过程要依赖全体员工为之努力。提升全体成员的创新意识,是企业创新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保证。提升当前国企员工创新意识,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绝对服从模式”。在塑造创新价值观中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使员工主动思考问题,促使员工变被动“服从”为主动思考,改变已有的思维及做事方式,杜绝凡事“盲从”的工作作风,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其次,发扬团队精神。在员工中强调自我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协作意识,是企业建立共同的愿景目标,维系企业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加强利于创新的制度建设

一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在现代国有企业中,物质激励必须公正,避免奖金平均发放的现象。要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物质激励机制,对那些在创新过程有突出贡献且能力出众的人员给予充分的承认及特殊的奖励。物质奖励标准一经制定要予以公布,并确保能长期有效的执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否则就不能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同时要重视精神激励作用。精神激励是一种正面的诱导和鼓励。在国企内部可以通过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参与激励的方式来加强与员工的感情沟通,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员工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二要建立开放互动的交流机制。在国企庞大的体系中,企业存在等级分明的组织结构,其内部实行是“命令与控制”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形成封闭、保守的文化氛围。因此,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就要告别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开放互动的交流机制,倡导员工相互交流,增强合作的目的。首先,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转变观念,允许并接受内部不同的意见与建议,鼓励创新观念的产生,形成新的合作与沟通的关系,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其次,要建立内部人才流动的机制,促进信息、知识、技术在企业快速传播,增添企业活力。再次,提供企业内部交流的平台,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不断更新、完善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营造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一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创新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它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在硅谷浓厚的创业氛围中存在“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奖赏敢于冒风险的人,而不是处罚那些因冒风险而失败的人”的价值观。事实证明,鼓励创新固然重要,但尊重创新活动的客观规律,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鼓励有进取精神的失败者,给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更能激发企业全体成员的创造热情和智慧。但是现实中,真正能够理解创新带来的失败的国企领导并不多,多数企业内部对创新造成的失败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此举很容易挫伤具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行为人员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采取不敢冒险、保守的立场,自觉放弃创新活动的尝试,从而导致企业错失很多机会。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动漫产业 创意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动漫衍生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已成为以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来的动漫娱乐文化产品,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动漫产业已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现在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无烟产业,绿色产业,世界发达国家一向非常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各国争先恐后发展的文化支柱性产业。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早,历史悠久,但是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动漫基地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湖南地区。

义乌市地处长三角地区,动漫产业基础薄弱,主要是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义乌市缺乏动漫创意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制约义乌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 义乌市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政府大力支持,产值迅速增长

早在2008年,义乌市政府下发的《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义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进动漫多媒体文化与玩具、文具等产业的链接。

2012年第七届义乌文博会首次设立动漫馆,展区占地1300多平方米。展示企业有10多家,参展单位展示了最新动漫成就、动漫趋势、动漫作品、动漫人物等。另外,动漫展区还设立了原创动漫衍生产品一条街,展示各种广受市场欢迎的动漫衍生类产品。文博会期间不光有众多动漫作品亮相展示文化产业成果,同时积极营造义乌浓厚的创意文化氛围,打造创意之都,搭建创业平台,设立动漫、创意成果展示。本届展会共实现展览成交额45.17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外贸成交额27.55亿元,同比增长10.69%。本届展会共有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的92395名境内外采购商参会,其中境外采购商为5782人,境外贸易团队36个。

“借助文博会的平台,做强做大义乌文化创意动漫产业,这既有利于义乌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全国动漫延伸产业的迅速提升,设立文博会大型动漫展区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文博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1.2 义乌动漫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

义乌动漫产业基础薄弱,主要是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没有能独立完成制作动画片的公司或企业。义乌动漫产业涉及面比较窄,主要是渗入到其他产业中,比如文具行业、玩具行业、饰品行业、工艺品行业等,以开发生产动漫衍生产品为主,没有独立产业。目前动漫在文具行业、玩具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是购买其他动漫产品的著作权,然后进行产品的开发、生产。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玩具批发市场,义乌动漫玩具产品已经成为新宠。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义乌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玩具集散地,义乌市场已成为全球动漫玩具的重要交易平台。动漫对义乌玩具行业的影响几乎随处可见。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文具市场可以看到,国内外流行的动漫形象出现在各式的文具上,可谓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1.3 义乌动漫产业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义乌动漫产业主要是渗透到其他行业,自身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主要以动漫衍生产业为主。这些衍生产品主要以加工制作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价格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较低。而随着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国外打击中国玩具、文具出口,使得我国中小玩具生产企业感动很大的压力,与动漫制造商合作,联合开发生产是许多文具和玩具生产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另外义乌市玩具、文具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自身的品牌。因为没有品牌,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了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第三,部分玩具、文具企业在自身产品研发与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又缺乏原创性和系统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原创设计团队,大部分停留在加工制作上。部分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不愿承担原创的风险,直接仿冒一些热门动漫形象,导致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

以上这些问题主要症结还是企业缺乏动漫产品设计研发人员,缺乏创新创意人才。

2 因地制宜,培养动漫创意人才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是动漫产业的核心,它始终贯穿于动漫产业的各个环节,而创意的最终载体是人才,创意人才的培养对动漫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义乌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因地制宜,培养动漫创意人才。

2.1 依托义乌市创意园,实现创意人才与企业对接

义乌市创意园以设计改变义乌、让小商品从制造走向创造为宗旨,利用“创意经济”的手段,打造创意产业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集聚的园区,起着服务地方,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义乌市创意园从创办至今在创意机构引进、创意人才培养、创意平台搭建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市前列。这里的企业各有特长,有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功能性设计等。比如,卡通形象的设计就很适合玩具行业协会、笔的外观设计就很适合制笔协会。创意园有能力为义乌广大企业提供专业人才、专业技术的创意设计。通过这个平台,义乌的企业都能在这里找到与企业贴合,迎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在通过“对接”形式不断促成合作的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发展,带动义乌的创意、创新氛围,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流入义乌,助推企业长远繁荣。

2.2 立足本地市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培养创意人才的主要责任。目前义乌唯一的高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开设专门的动漫专业,不过有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涉及到动漫类的相关课程。计算机专业在动漫类课程设置方面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动漫是一个系统工程,中期的制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前期的创意与创作,后期的管理与营销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目前比较缺乏这一部分人才,特别是创意创作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动漫教育要关注市场动向,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能盲目跟风。义乌的动漫产业主要以动漫衍生产品为主,缺乏自身的创意和品牌,对于艺术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在开设相关课程时,我们就要多考虑义乌本地特色,评估义乌当地的动漫产业基本发展方向和新的人才需求情况,理清思路。比如我们开设设计类课程时,应该更注重动漫创意思维的培养,培养动漫人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动漫创意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共同培养

义乌高校动漫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动画制作、影像编辑等技能型人才,而对动画与游戏策划的创意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够。高职院校培养的应该是动漫制作行业所紧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工作内容以制作为主,但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创意创新能力。

2.4 加强创意园、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

依据国内外的人才培养经验,校企合作是当今培养职业型人才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义乌市创意园坐落在义乌工商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意氛围。首先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地理优势,加强学校教师与创意园的联系,教师可以在创意园开设工作室,通过承接企业项目,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意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另外也可以利用创意园与企业对接的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签订合同,包括动漫创意、产品研发等,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创意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加强校企合作,能为助推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3 总结

义乌拥有国际化大市场,有着动漫产品集聚和辐射的平台,适合建立动漫产业基地。高校在制定动漫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紧密联系本地市场,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高职院校动漫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意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动漫教育与产业的对接,推动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金华社科联重点课题〔2012〕20122d119号

参考文献

[1] 张帅,何邵军,毛昕雅.安徽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动漫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0篇

Abstract: Generalized "pseudo-innovation" is harmful than good to the enterprise and society, but the narrow sense of "pseudo-innovation" has the positive initial value to industrial design on the part of companies. By understanding the "pseudo-innovation" means, analyzing the "pseudo-inno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sign, it concludesthe reasons that the positive value of "pseudo-innovation" in China's industrial design is decreasing. According to doing the depth analysis 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s of "pseudo-innovation" in the industrial design, it summarizes the method and meaning that the enterprises use the positive value of "pseudo-innovation" rationally in the industrial design.

关键词: 伪创新;工业设计;价值

Key words: pseudo-innovation;industrial design;value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48-02

0引言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关口,工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超过14%,其中中国制造业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1]。而这些数据是不是就表明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制造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了呢?实际上,近年来,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仍然没有摆脱掉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造成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目前还缺乏与工业发展相符的设计研发能力,从而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致使我国的相关关键技术仍需依赖国外,主要设计也同样依赖跨国公司,尤其表现在汽车、计算机、家电等主要行业。因此,我国大部分产业的工业设计水平依然很低,仍处于“伪创新”阶段。

1伪创新

1.1 “伪创新”的含义“伪创新”,广义地讲,就是假的创新,虚伪的创新,是严重背离科学精神,并且具有危害性的一种社会行为。狭义地讲,“伪创新”就是某种技术、行为的跟风模仿、无科学依据的变化等等,只有所谓创新的外表,没有创新的实质。如果单从广义概念来看,“伪创新”只具有负面的价值和作用,不过,从“伪创新”的狭义概念来看,“伪创新”对社会并非全然负价值,也即可以理解为“伪创新”部分具有社会危害性,部分具有零价值,还有一部分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正面意义,即所谓的微价值。进一步讲,“伪创新”的社会价值无论是“正”、“负”或“零”,都是相对于“创新”而言的。

1.2 伪创新、创新与工业设计的关系评价“伪创新”的价值与意义,首先需要讨论它与“创新”的关系。所谓创新,就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2]。那么,从定义上看,广义的“伪创新”完全是“创新”的反面,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危害性,但从狭义的“伪创新”概念来看,它是“创新”的幼稚期或者“创新补丁”。从大的理论上讲,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具体的,尤其在工业设计上,创新是它的生命推动力。结合狭义“伪创新”概念,那么,“伪创新”是工业设计的阶段性推动力和总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对工业设计有一定的正价值,但总体上是负价值。不过,目前,我国工业设计正处于“伪创新”的正价值递减阶段。

2正价值递减的“伪创新”

2.1 我国工业设计当前发展状况目前,一方面,在我国的知名企业领域,工业设计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伊始开始引入其中,随后逐步走出十几年的萌动期。尤其是新千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大众需求日益增长,国际往来空前频繁,使得大型企业的工业设计在借鉴和学习中快速发展。但是,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领域,它们的工业设计仍处在抄袭和仿制的阶段,在建设项目和设计风格上的主动地或被动地、盲目地追随大型企业或者工业发达国家品牌。综合的说,我国的工业设计还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创新的局面。比如,一些企业把海外销售成功的产品丝毫不加改动地或者稍加“创新”便“吸收”过来,然后冠以自己的品牌便进入国内市场。这些行为造成了它们的创新惰性,也即形成了工业设计“伪创新”,从长期看,它对国家经济会形成的重大的隐形损害。不过,在中小企业的初、中期发展阶段,鉴于我国的工业经济的现实基础,“伪创新”却具有维持了中小企业暂时生命的功用,也就是说目前“伪创新”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正处于正价值阶段,但这个时期只能是短暂的,要快速越过,逐步消除,走入到自主创新阶段,我们把这个过渡期就叫做“伪创新”在我国工业设计中的正价值递减阶段。

2.2“伪创新”在我国工业设计中处于正价值递减阶段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总的来说,大部分领域仍然处在初级发展期,总结起来,“伪创新”在我国中小企业工业设计中处于正价值递减阶段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2.2.1 市场基础薄弱但正逐渐增强前些年,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包括一小部分大型企业的市场基础非常脆弱,企业的工业产品开发没有充足的市场经验和资金支持,更没有创新工业产品投放市场风险的成本,故此,企业一般尽可能参照成熟市场的工业产品款式进行模仿、逆向设计,如此基本上可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不至于因市场投资方向有误造成失败而倒闭,因此,“伪创新”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对我国初级阶段的工业市场经济还是有暂时的正面作用的,但随着国外先进工业经济体的压倒性竞争和我国消费者的观点更新,对模仿工业产品有一定的抵触性,逐渐地,“伪创新”的作用也便朝向负价值方向转移,但还没有达到负价值阶段。

2.2.2 企业对研发逐渐重视当前,我国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在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资金之后,创新意识逐渐有了改观。尽管企业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而且“投资少,见效快”的“伪创新”取向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对于独立研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多数工业产品的生产仍在仿制和抄袭。但是,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使企业有意消除长期形成的短视行为,尽管有些企业还保留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伪创新”具有“资金、人才、时间等资源大量投入后见效快,风险小”的优点,从而导致企业对自主设计研发持观望态度,但整体的方向仍是对“伪创新”进行逐渐消减,这也是“伪创新”目前正处于正价值递减阶段的原因之一。

3正确认识“伪创新”在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中的阶段性价值

3.1 “伪创新”在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正价值目前,表面上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实际上却有着相当滞后的一面:工业经济体大部分规模不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市场经验不成熟;创新能力不强,且对工业设计的创新有心无力。为了使企业生存下去,企业只好在工业产品上大量采用市场流通的成熟方案,模仿或者高程度抄袭,采用换汤不换药的方式进行“创新”,即“伪创新”,如此,使企业避免了工业产品的市场投入风险,提高了企业市场运作的稳定性,那么,在这里,“伪创新”就起到了临时“保姆”作用,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正价值。因此,应该理性看待我国中小企业在特殊时期的 “伪创新”问题。

3.2 “伪创新”在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中的负价值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逐步发展,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不断提高了对工业新产品要求。由于“伪创新”所设计的工业产品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所提供,消费者对它们的印象已有了深深的烙印:“抄袭”、低劣,因此,对“伪创新”工业产品逐步形成了抵触心理,也便拒绝使用“伪创新”工业产品,再加上国家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力度,造成了部分“伪创新”企业经济损失严重,令“伪创新”的危害性慢慢呈现:①浪费社会资源,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极大。②妨碍公平竞争。因为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科技工作者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伪创新”者搞“非法投机”、“短线套现”,破坏了自主创新的公平环境,损害了其他创新者的利益。③败坏社会风气。由于“伪创新”者不切实际的浮躁心态和不择手段的逐利心态驱使,常常做出“移花接木、神气十足”的行为,它挫伤了潜心钻研、开拓创新者的积极性,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3]。显然,“伪创新”在工业设计上的正价值正渐渐转负。因此,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遏制“伪创新”的继续存在。

3.3 合理利用“伪创新”的正价值尽管“伪创新”在工业设计中弊端远远大于益处,但是,它在我国当前特殊时期还是起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正面作用,“不合理”地支撑着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起步、生存、发展。而模仿是“伪创新”的一大特征,从定义上讲,模仿是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4]。所以,当中小企业不具有创新的能力和环境时,“伪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始学习手段,不能全盘否定它的社会经济价值,只要合理利用“伪创新”的阶段性正价值,对企业或者社会都具有正面的意义,但要注意应用方法,如下:

①在企业发展中,控制“伪创新”的运作时段,逐渐舍弃。当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后,大力拓展工业设计的创新行为。②在“伪创新”的实施中,强调模仿的目的——汲取别人的精华,为己吸收、消化,为以后的工业设计创新打下技术上的基础。③对“伪创新”的应用要和“创新”巧妙相结合,尽可能缩短“伪创新”至“创新”的过渡期,以稳定企业的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之,不可否认,狭义的“伪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正价值,它在某时段可能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维他命”,但是,它的社会危害性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要适时合理利用它,但不能推崇它,更不能依赖它,因为,企业的生命在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生命在 “创新”。

参考文献:

[1]“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关[EB/OL].,2010-10-06.

[2]百度百科[EB/OL].baike.省略/view/15381.htm.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义乌,创意,小商品,研究开发

 

义乌小商品市场现在是我国小商品最重要的流通中心,市场里有多达6万多个商位,销售着分属于40余种行业,超过40万种的产品,并在2010年实现了450亿元的成交额。由于其品种齐全、物美价廉的优势,吸引大量的外商来义乌进行采购,外贸出口高速发展。目前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常驻义乌的外商数目已经过万,其经济外向度达到了65%, 每年出口货柜达50余万只,义乌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小商品的集散中心。

然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目前该市已经涌现了以纺织、饰品、文具、玩具为代表的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但相关行业的产品档次总体较低。大多数企业缺乏产品开发能力,主要靠相互模仿抄袭进行生产,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些产品,其附加值和利润空间较低。如果说过去以“聚沙成塔、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尚能够维持企业发展的话,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研究开发,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义乌传统的通过低廉的价格来获取订单的经营模式正面临着种种挑战, 因此创意设计专家认为义乌必须要从发展创意设计手段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这样的企业产品生产模式的转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义乌设计创意产业的总体状况

通过发展设计创意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地的共识,但是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较而言义乌在设计创意产业发展上尚处于落后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义乌的设计创意产业也逐步成长,目前在义乌已经有几百家提供设计服务的公司,诸如本奇设计机构为代表的一些公司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在设计创意行业初具规模的同时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设计创意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实力较差。目前义乌相关行业企业已经拥有百余家研发中心,华鸿集团、新光饰品等企业已经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但是相对于多达两万余家的企业总数而言比例实在过低。而除此之外的林林总总的设计公司可以说是实力良莠不齐,他们的实力弱小----一两台电脑加上两三个员工就是公司的全部了。而设计人员的水平也基本上较低,正规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的很少,其它的多是上过电脑培训班,甚至是师徒制带出来的,因此其设计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2.设计公司以低价招揽生意,同行竞争混乱。设计行业同制造业相比较而言其竞争力在于产品的创意而不是低廉的价格,但是在义乌,设计公司靠彼此压价来争取订单站。为了确保利润空间,它们设计出来的方案基本上是对成功案例进行模仿,所谓的“天下作品一大抄”其原创性自然无从讲起。另一方面义乌的企业主对于设计知识所知甚少,鉴赏设计作品的眼光也比较低,他们会按照通常的做法习惯选择便宜的设计方案,使真正有创意的设计被排斥在外。这造成了一个恶果,那就是好的设计公司被压制,好的设计人才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和提升空间。大部分设计机构依靠订单数量而不是设计理念进行赚钱,这导致设计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低下。因此义乌企业如果需要做高端的设计产品就往往直接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以高额报酬去请设计师。

3.创意产业过于分散。目前义乌大大小小的各类设计公司随处可见,多散乱地分布在各个专业市场边上,一些有设计需求的企业不易找到合适的设计公司。另外设计公司多存在于以点盖面,以片盖全的状况,创意设计公司没有给自己公司内部的创意设计定位、定方向。什么活都敢接,做的设计,没有优秀的创意点子研究开发,没有设计出有特别特色的产品,树立不起行业间的口碑与品牌。另一方面没有对有特长的设计员工在行业内部形成合理的分工,更没有合理的协作精神,这使得义乌的创意设计公司整体水平低下,设计氛围缺乏。

4.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待解决。通过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方向的小产品、小创意、小设计以及工艺材料制造设计而实现的创意相对简单,通常不会有工艺配方等技术秘密,其创意大多通过产品的外观造型形式进行表达,因而容易遭到抄袭、模仿。比如某玩具公司通过一设计工作室开发出了一款新颖的毛绒玩具,并在市场上热销。结果没有几天便有大批一模一样的产品在国际商贸城大量销售而且价格更为低廉,这使得这家玩具企业连产品开发费用都没有收回来。义乌市场经营户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只要有热销产品便纷纷模仿,其结果是企业缺乏通过创意手段开发产品的动力。产品经营企业和创意设计企业都要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政府要创立得力的机构部门去维护企业和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措施。

5.中小企业开发产品门槛较高。目前有不少中小企业主开始有意识通过设计产品的外观造型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是他们发现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某文具企业为了开发新款笔而特地去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结果发现设计费加上开模费用需要十余万元,而笔本身的利润空间有限,担心销量上不去就要赔本,因此开发产品的念头被迫打消。

一直以来义乌企业没有充分重视产品设计,不愿花时间和资金在产品开发上,更喜欢通过抄袭、模仿立刻得到经济回报,这导致义乌小商品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竞争力低的局面长期存在。但是几年前的金融危机使得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客商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使他们已经意识到必须改变目前的经营方式,他们创新意识的增强,对创意产品设计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不少设计公司业务承接量明显增多。义乌设计创意产业如何利用这个良好的发展土壤,开发出设计创意之花,他们目前所要去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地整体提高这一行业的设计创意实力,这将直接关系到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和长期外商对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心目中的地位。

二、采取措施,提高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义乌的特点在于“小”商品,因此相对于大城市的大手笔,义乌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即在庞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现有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通过设计创意产业中的产品设计开发以及采用并研发新型工艺材料的制作来提升产品品味,提高产品现有的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促进义乌创意产业的健康成长:

一、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产品研发团队。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生命力。目前义乌企业普遍缺乏产品研发设计团队。虽然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的缺失暂时可以通过求助于外面的设计公司的方式得以部分弥补,但是一方面设计公司的开发费用高昂,对于企业而言负担较重,另一方面从设计意图贯彻以及产品开发进度方面显然是建立自己的设计团队更为有深度更为有效率。因此政府应当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建立企业专门的产品研发中心,引进设计人才,对于产品开发成绩显著的新产品新开发,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措施进行鼓励。

二、积极提高现有的设计人才的设计创意能力站。政府部门可以会同各设计类的高校,各设计行业协会来开办各类的设计进修班,邀请行业内资深人士来培训现有的设计人才,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研发技能,了解设计趋势,以此来提高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鉴于本地高水平的设计机构缺乏,政府也可以优惠政策引进杭州、上海等地的资深设计机构落户义乌,从而不但使义乌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一流的设计服务,而且也可以带动义乌设计行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积极整合设计资源,形成合力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借鉴“模具一条街”的发展思路,划出一块区域专门用于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义乌企业很方便地找到设计公司,形成要做设计就去某某地的念头,另一方面设计力量的聚集效应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过来,这使得相关的设计机构获得订单的机会比过去更多。而整合资源的更大意义在于可以使创意设计公司走出“以点盖面,以偏盖全”的封闭状态,形成上下游的专业分工,一方面可以使创意设计公司做精某一个领域,另一个方面可以使创意产业的整体设计实力得到提高,形成聚集效应把设计蛋糕做地更大。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会同各行业协会开办知识产权讲座,一方面增强企业申报专利版权尽早保护自己的开发成果的意识;另一个方面也是使企业意识到抄袭、模仿他人产品非长远之计,会有相应的惩罚,促使他们树立产品开发的意识。政府在小商品市场管理上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于侵权产品要给予严厉打击,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五、以校企对接的方式培养义乌本土设计人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义乌本地的高职院校研究开发,里面的艺术专业教师师资力量雄厚,所开设的设计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相关部门可以同学院进行积极的合作,使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便可以参加设计实践,使好的设计投入到生产中去。为此应当出台措施使企业同学院设计专业进行对接,相关企业可以接纳学生利用假期下企业进行设计锻炼,了解义乌市场的实际。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开始从事小商品的设计开发,如有成果则可以为企业所用,而学到毕业时便马上可以为企业所聘用;而企业则可以比较低廉的成本获得设计同时也通过实践来对学生进行考察,达到了有效地减少引进人才的风险的效果,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义乌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的聚集地,如果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以创意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则义乌可以从集散地转变成为引领小商品发展潮流的地。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专家认为假使义乌小商品的附加值能够平均提高若干个百分点,那么其带来的财富相当于再造一个小商品市场,这样的转变将会使义乌小商品更上一个层次,其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陈金花.义乌创意产业之路该怎么走[N].义乌商报,2010-5-19(3).

[2]许名标、彭德红.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江科技,2011,(1)

[3]季慎峰.义乌针织行业现状及思考[J].管理观察,2009,(7).

[4]王虞薇.义乌饰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 现代物业,2011,9(7).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浙中的贫瘠小城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小商品名城,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但繁华背后亦有颇多隐忧。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义乌小商品重重一击,瞬间惊醒:小商品必须尽快转型升级,必须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近年来,义乌建设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如浙江大学义乌技术转移中心、义乌创意园等,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小商品的转型升级。科技中介是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创新扩散,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组织,浙江大学义乌技术转移中心和义乌创意园均归属于科技中介。2009年,义乌市政府出资建设义乌市创意园,旨在发挥创意园的"平台"作用集聚创意人才,助推小商品的转型升级。现已引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设计机构、产品研发科技型企业55家,累计实现创意产值5385.6万元,转化生产产值近8亿元,与一些知名高校联合打造了设计学子实践平台,在助推义乌经济转型与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义乌市创意园为例,分析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功能发挥。

一、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功能

科技中介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之间,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不仅使社会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科技产业,直接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 搭建草根企业与科技精英的对话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科技与经济在功能与体制上的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使得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成为一个很大难题。科技中介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信使的功能,在科技与经济之间逐渐建起了具有服务功能的中间转化体系,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科技中介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咨询,也为中小科技企业孵化提供场所和硬件服务,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移。

义乌中小型的"草根"企业居多,缺乏市场分析力和科技创新力,生命力较为薄弱。科技中介为草根企业和科技精英搭建了对话平台,有效地促进了科技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对等。义乌创意园成立后,先后引入了55家设计类企业,50余家国内知名院校在园内建立设计学子实践基地。创意园俨然成为义乌家门口的"智库"。"草根"企业无需走出义乌,就可以与科技人才、设计人才等直接对话,获取第一手信息。

为增进双方的了解,创意园还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开展开园优惠推广月活动,联合园区企业,为需求企业提供免费或打折设计、咨询服务;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点,主动拜访商户,寻求设计合作;开拓与镇区、街道合作项目,在园区入驻企业、挂牌合作院校和义乌当地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创意园与义乌当地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 整合资源、创新环境,提供专业化服务

科技创新有四个必备要素:开展科研活动的资金、基础设施、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宽松的文化氛围。科技中介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各种专家系统,为企业和与其合作的各方提供专业咨询和项目管理服务,比如为企业提供经营战略、创新战略和创新实施咨询服务,帮助开拓市场,为银行、投资者和政府提供项目咨询和投资决策服务,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还能从创新主体的需要出发,在较大范围内,通过市场手段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并进行优化配置,为创新主体提供和配置优良的创新环境,从而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资源的整合,义乌创意园在入驻单位的选择上,强调专业均衡、业务互补,一方面使入驻企业避免了在相同业务上的价格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也使这些企业能够在业务上形成合力并实现共赢。园区重点推介项目--"设计学子实践基地",致力于整合高校研发资源,构建"高校-创意园-企业"三方联动的产学研平台,旨在营造创意、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创意人才。创意园还经常组织创意沙龙活动,为创新主体提供了优质的创新环境。

(三)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传播科学知识

科技中介以技术进步为依托,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其强大的知识与信息传播功能也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与强化。科技中介就该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获得本专业外的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知识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的保护备显重要。科技中介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宣传知识产权相关内容,提高企业的产权意识。科技中介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组织修订行业技术标准、参与加强市场准入机制建设,可以发挥政府或单个企业发挥不了或发挥不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维护行业利益的作用。[1]义乌创意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大面向园区企业宣传知识产权的力度,鼓励入驻机构对自主研发的产品申请专利保护,树立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同时依托创意园的影响力,带动设计公司申请专利。

二、进一步发挥科技中介功能的途径

义乌创意园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小商品的转型升级才刚刚起步,未来的道路艰辛漫长。科技中介能为义乌"引才"、"引智"、"引技",可见,要继续保持义乌小商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需进一步发挥科技中介的功能。

(一)打造科技中介园,形成科技合力

目前,义乌虽已有科技中介机构,但力量还很薄弱,尚未形成阵势。义乌创意园是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非盈利机构,在义乌已小有名气,但还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国外科技中介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科技中介的发展初期,政府需占主导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科技中介的发展。随着科技中介的不断成熟,政府逐渐退居二线,从宏观层面指导科技中介发展。2011年,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发展的过程离 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环环相扣,流程繁琐,涉及到的单位也较多。各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各不相同,技术供求双方很难沟通、共享信息。所以,政府要挑起建立区域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重任,为中介机构开展中介服务创造硬件支撑系统,并建设科技中介园,提高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义乌地处长三角地区,突出特点是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完善,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经济力量雄厚,这些条件都是打造科技中介园的现实土壤。[2]

(二)进一步发展网络科技中介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逐步实现全球化。与此同时,生产要素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也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中介机构更应该顺应世界潮流,发展网络科技中介。科技中介服务的网络化主要指区域或行业种类主体应用互联网来和征询技术或其它项目、业务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实现虚拟空间中不同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对接,其实体形式与价值则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得到最终体现。最终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创新要素与运行主体的效率和竞争水平。加强这一虚拟科技中介服务形式,一方面将互联网的优势与科技中介行业的性质特征做到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来弥补我国实体科技中介机构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状况,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中介市场的整体发育。

科技中介的网络化在义乌才刚刚起步。义乌创意园建立了专业的网站,但还需进一步开拓和完善。义乌建立网络科技中介,能将全世界的智慧都汇集于网络平台,扩大义乌小商品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促进信息的对等传递。企业有技术难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公布,科研机构和高校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样在网上公布,双向选择的空间更大,达成合作意向的机率也将大大提高。

(三) 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中介从业人员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国有大型企业;工商管理观念;发展创新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6年7月4日,在全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座谈会召开之际,总书记就国有大型企业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清晰地指出了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根本目标,为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强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大型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随着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入,国有大型企业管理理念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经济体制,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后继续发展与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是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国有大型企业改制的概念及意义

国有大型企业改制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也就是改变原有国有大型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得国有大型企业的经济体制更加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有大型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重要作用。国有大型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必须敏锐地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尽快形成国有大型企业的新优势。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指出: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大型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大型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大型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后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职工对国企改革的理解不到位

在国有大型企业改革过程中,部分基层职工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到位,没有完全接受和主动适应因企业改革发展产生的新变化、新要求。一方面,由于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不够准确、透彻,没有逐字逐句思考和消化文件精神;另一方面,存在一定“温水煮青蛙”现象,没有形成市场化竞争的意识和思维,不愿意主动了解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二)干部职工对工作制度流程执行不够到位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初期,对市场化企业管理模式了解不深不透,在学习工商管理模式时,有的选取行业标杆企业的制度流程生搬硬套,有的对原管理方式习以为常、不求改变,导致部分制度、流程不完全符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需要。虽然在国有大型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仍存在工作流程较繁琐、管控模式较落后的状况。同时,部分员工观念没有转变,习惯以老经验、老办法处理问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高,没有将企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仍存在一定“吃大锅饭”的思想,对制度、流程的敬畏度不够高,执行较为随意,监督力度缺乏,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

随着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对信息化管理逐渐有了认识与理解,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逐步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方式。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使用不充分等问题。根据企业实际研制完全符合公司实际的软件较少,大多采用购买业内各类软件的方式,导致软件功能无法完全满足办公需要。同时,这些软件智能化程度低,数据处理的速度慢,工作效率较低。另外,对新的技术接受程度不高,对信息化技术设备投资不够,满足于符合日常工作需要,很少追求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企业优化经营管理分析水平,或提高工作效率等。

(四)企业自身危机意识弱

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后,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所有企业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内部环境来看,国有大型企业对危机的意识不到位,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对市场的了解和理解不深。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前有国家兜底,改革后重回市场化之路,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资源,让市场选择可以生存下来的企业,但市场化带来的巨大危机和挑战对于国有大型企业来讲,还未全面接触和深刻理解。二是缺少自主应对危机的能力。国有大型企业占有特殊地位,国有大型企业能够增加生产,经济发展的大局就会增加主动;国有大型企业能够减少损失,经济发展的大局就会减少被动,国有大型企业在应对危机中理应冲锋在前,承担起主力军的使命。目前市场化进程中,国有大型企业自主应对危机的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依赖政策、等候扶持的思想,对此,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先进管理理念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完成后,新的工商管理思想已经被引入企业内部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有大型企业吸引了知识型人才的加入,对工商管理的观念也进行了相应培训,但是仍存在理论观念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有大型企业高层领导对科学管理理念的学习不够。受年龄和经历影响,国有大型企业领导者接受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经验较少,所具备的管理理念多为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虽然通过不断学习强化,但仍然不够系统不够科学。二是自我实践总结的能力有所欠缺。管理理念的形成过程是先理论指导实践,后实践总结升华为理论。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国有大型企业更擅长理论指导实践,而从实践中提炼出的管理理念较少,很多管理经验常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所以现有的各类管理方式还相对固化。

三、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的发展创新

(一)深化现代化企业工商管理理念,汲取新时代的先进企业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国企改制完成后,工商管理模式已初步发展,但水平还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国企在改制完成后,应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在现有水平上继续深化发展工商管理模式。如坚持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充分认识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目标,加强组织建设、功能建设、制度建设。落实决策程序,规范重大决策行为,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吸取先进企业优点,促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的结合。

(二)促进工商管理观念的转变,强化危机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有大型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冲击,必须牢固树立市场化管理理念,树立国企管理者和员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的全方位管控。现代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掌握人才的企业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国有大型企业应在危机意识下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内部也应构建并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帮助员工不断挑战自我,引导员工不断去开拓新的市场。在现代化的商业竞争中,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更能为企业敲响警钟,让其树立危机意识和标杆意识,不断开拓进取,在市场化竞争中找准方向与目标、抓实核心竞争力,在促进自身成长的同时,为国企良性发展奠定根基。

(三)把创新作为工商管理观念的核心思想

创新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有利于企业脱离习惯的桎梏,真正发挥国企改革改制的重要作用。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一是在观念上永远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时刻居安思危、居优思劣。二是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毅力和实力,敢于打破原有的平衡。三是与时俱进、锐意求新,敏锐把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时转变创新观念,寻求新突破、新发展。创新技术不仅指创新生产与服务技术,还指创新经营与管理技术。生产与服务技术是企业打造名牌、赢得市场的前提和基础,经营与管理技术是企业完善管理、提高效率的强有力手段,两者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创新管理能力要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结合管理经验,不断提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开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多渠道为各类优秀人才发展提供条件,考核聘用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在用人机制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优化人才配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起点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愿景引人关注,改革再出发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期待。发展才是硬道理,国有大型企业要勇做承担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做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的突击队,做“做强做优做大”新征程的践行者,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领跑者。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大型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实践,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云.以改革释放动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N].广西日报,2020-09-17(008).

[2]田莉.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J].信息周刊,2020(01):1.

[3]方刚.基于创新理念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时代经贸,2019(13):69-70.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营销;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40-02

1企业营销的背景

对于经济的发展,企业起着带头的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它们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营销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对于企业的兴衰与发展,毫不夸张地说,企业营销起着主宰的作用。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使我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三十多年以来,无论是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还是经济领域,我们取得的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各方面的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起初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模仿西方先进国家的模式,但又由于我们国家体制与西方的不同,在某些方面又需要我们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经验,所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但是随着不断地学习,我国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导着企业的发展,这里面最重要的也就是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管理策略。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走的是模仿的道路,不可避免地有着很多弊端。进入21世纪,企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经济涉足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有更多的因素注入,这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也才能使中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是瞬息万变,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多次经济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的这次经济危机也使中国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同,总体来说我们国家受到的危害要比西方如美国小一些,这也应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体现。对于大企业而言,无论是从资本、人才还是市场经验而言,都比小企业有着一定的优势,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小企业更需要谨慎面对,但是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目前,中国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的指导方向,企业营销也不例外,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面对挑战,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的策略,是当前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出发,研究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及策略,为企业的营销管理创新做出更好地指导。

2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

所谓企业的营销创新,就是要从营销环境出发,在企业面对一些困难时,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在营销要素的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帮助企业实现变革的过程。我国企业要想在不断发展中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步伐,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寻求营销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营销创新也有着自己的创新原则。

21正确的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创新意识。对于整个营销创新而言,创新观念就像灵魂一样,贯穿于营销创新的整个过程,如果没有正确的创新观念的指导,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优势的营销创新策略,也就使得企业在面对竞争时,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对于正确的创新观念指导企业进行创新的案例有很多,如众所周知的海尔的斜坡理论,海尔以这个理论为指导,进行各方面的营销工作,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营销管理策略。还有就是比较有名的SOHO现代城的案例,SOHO现代城是潘石屹在北京CBD的第一个SOHO建筑,它的成功运作充分体现了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面对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营销创新对一个企业发展生存的重要性,只有创新才能塑造自己的企业品牌,也才能帮助企业培养足够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2活跃的营销思维

只有通过正确的思维活动,企业人员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营销管理策略,所以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一般属性和内在活动的间接反映。现代企业营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好的营销思维才能制定好的营销策略。要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切入营销创新的理念,就是要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建立起营销人员的营销思维,使他们时刻保持这种工作状态。

23规范化的营销制度

营销创新的规范化主要在企业的制度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使企业的人员工作起来有章可循,形成一个精诚团结,充满活力的团队。因此,营销创新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也是一个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企业的凝聚力强,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保障营销人员具有良好的创新观念与精神,激发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3企业营销创新的对策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经济管理;企业领导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经济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符合其所属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一种企业管理手段,它包含了经济学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学中的经济思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包括了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以及生产等多方面的管理。相对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需要进行经济管理创新:首先,要进行管理观念的创新,从管理的思维模式当中寻求对企业的管理创新。其次,通过经济管理的创新,使企业能进行有效地改革和不断地深化,建立更为完善、更为适合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而这些创新和发展,都需要企业的领导人结合实践来制定适合于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领导对于经济管理的创新和实践,成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

一、创新和实践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社会是伴随着人类的每一个创新而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每一次实践而进化的。每一个人,都能深深地理解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这种观念更是让人深信不疑。在经济管理中,创新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个宣言,不是聪明的创意或者发明,也不是创造新的科技、技术,更不是开创新的事业或者开展新的事业。创新在经济管理中必须结合实践,并通过这些实践来成为企业本身的一种资源,为企业创造效益。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彼得・德鲁克在其被世人称为“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就告诉了我们,经济管理必须要求创新,而创新,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正如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教授对该书的评价一样,创新不能停留在观念、思想和制度上,创新需要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否则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二、企业领导在经济管理中的创新和实践

1.企业领导对思维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创新,即在某种程度上去打破一种不再适合企业生存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由于对企业的理解是由内向外来延伸,所以企业往往只会去关注眼前的利益,从而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理解错误,企业想在迅速占有市场之后不被代替并能继续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其核心不在于能够创造多少利润,而是在于能否不断地去创造客户。价值永远只是一种表象,而源源不断的客户才是这种表象所产生和显现的直接原因。同样在其社会层面,我们往往看到,一个能长久不衰的企业,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高效的企业文化以及恒久的社会责任。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带头人,必须要从思维上对企业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使企业拥有其存在的理由,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利润。

2.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实践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对外展示的一个平台,更是企业内部和企业本身对于企业存在价值的体现。企业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获取利润,而是追求企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润的获取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结果。领导者、决策者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办一个企业,准确地去定位企业的使命、责任和愿景,企业才能经久不衰地健康发展。企业领导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唯利是图”的传统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沉淀进行创新与改革,以实践行动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立。

3.企业领导对自身定位的创新和实践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领导的责任永远大于权力,这绝不是一种口号式的宣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勇于和敢于积极承担责任,是作为一个企业领导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领导,确实拥有着巨大的权力,但往往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会很少去运用这些权力。因为作为一名管理者,尽可能地做到少“管”而多“理”,才是其权力实现的精髓所在。企业领导并不是要去领导员工,而是要去领导工作的过程,并用实践行动来带领员工去走过这个过程,用自己的高度执行力来树立员工对于企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如果员工自身在工作的过程中缺少责任和意愿,那么无论企业领导如何去命令,也不会达到最好的工作效果。

4.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的创新和实践

企业的成功依靠的是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发挥的作用,企业内部员工的努力程度,决定了管理绩效的实现程度,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经济管理的核心所在。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很重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完成其战略目标。企业领导需要对组织绩效和个人成就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使其达到有效的平衡,从而达到让企业更好的发展的目的。企业需要盈利、需要利润,甚至于企业追求利润都无可厚非,然而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这些都仅仅只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企业的核心目的。企业领导要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行动来提升企业员工的成就感和对企业、对事业的责任心,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获得利润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5.企业领导对生产的创新和实践

生产是企业在其营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流程,也是最容易通过创新和实践来达到进步和提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的一个环节。企业领导应进入生产的第一线,观摩生产过程、学习生产技术、操作生产流程,与生产线的员工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去了解生产的过程及技术,多思考,多发现,多做实际操作,从而对生产环节及技术进行创新,并使之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带领员工更好地完成生产环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