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并不能与景区的快速发展完全同步。本文论述了我国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完善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的建议以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现状;问题;建议

1. 前言

水利工程是水利风景区的重要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风景区的整体规划与运营。在水利工程基础上结合相关风景资源及环境可构建出综合型旅游区域从而供游人进行观光活动,同时也可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上世纪80年代初,水管单位着手开发水利风景区并取得一定成效。截止2012年,水利景区已发展到518个部级风景区,上千个省级及一般风景区。在相关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部级水利风景区于2020年之前应达到1000家上下。当然完成上述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在水利风景区资源不断完善开发过程中,对于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景区也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

2. 水利风景区资源及水利风景区的现状

水利资源现正以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水利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开发。在水利工程规划或新建之时,注重环境保护,把生态景观设计植入其中。将水利风景区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将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实现水利风景区的规模效益。水利风景区的管理不断加强,同时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强化进取服务质量,许多风景区还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针对性地进行广告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3. 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的问题

经历数十年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景区的开发规划让水利风景区从思想和良性循环上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与水利工程的建设相结合,节省投资,各个景区都能高效、有序的规划、建设。然而目前水利风景区存在突出的问题是:景区雷同现象严重,新开发的水利风景区形式单一、缺乏特色,使得游客“窥一斑可知全豹”;其二则是水利风景资源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管理不善,致使一些水库水体遭受污染,加重了水库的病害;对河湖、湿地的过度开发,造成水质下降,湿地面积缩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现目前还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开发,是严重缺乏可持续性的。

3.2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的建议

3.2.1水利风景资源的调研及评价

风景资源是风景区开发的依托和根本,是其内在品质的基础,在景区开发前,应做好深入的调研工作,从而获得风景区开发决策的依据。

相对于其他类型景区水利风景资源构成较为复杂,其核心价值体现与其密度性、整体质量以及多样性方面,因此在对景观评价过程中需对水域风景构成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还要结合工程景观以及周边人文景观进行综合考评。其次要把握风景中的美感、文化底蕴以及景观的功能性从而全面、客观地将其开发价值反映出来。在多元化因素作用下应科学、合理审视开发目标,以规范化方向去进行价值发掘,且不能随意、盲目操作。

3.2.2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中注重文化的作用

景观和文化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有景观与文化相得益彰才能使景观得于延续。景观是水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景观可更为直接地将文化这种抽象性艺术表现出来,同时景观的多样化呈现也使得景观区整体结构更富有层次化,其内涵也得到了扩充。水文化需要载体才能彰显,而景观正是良好的载体。为了让载体更具表达张力就需要保持选材与主体以及周围环境相呼应,将特征性元素反应出来。以和谐为导向,以水文化反映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人与自然保持协调,以此来突出人与环境的亲和力。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水利风景区。缺乏文化要素的景观就是缺乏生命意义的景观。

3.2.3 科学创新的方法规划水利景区

风景资源不仅仅依赖于自然的景观,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相对于自然资源,景观较难通过客观、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随着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得风景资源评价和规划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从感性到理性、从孤立性到系统性、从定性化到定量化不断演进发展。大量的数学方法和基础理论不断应用可以选择最佳的区域和类型配置,体现通用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同时完善水利工程形象及局部构造,丰富景观细节的表现力,达到自然风景和人工景观的高度和谐。

3.2.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资源保护的新技术新理论

风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无法仿制性,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应处理好风景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资源保护是相对于开发而提出的,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实现水利风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和保护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资源的开发应该让环境更加优美,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吸收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新理论,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森林群落自然演替,采用物种更新、景观抚育相结合,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塑造一个多类型的风景线。

4.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能较好地实行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能够较好利用和发挥自身已有的优势和条件,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认真分析,寻求改进之处,同时能较好发挥市场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建设中的个体间关系以及管理中的各层关系把握不够清晰;管理模式相对单一,不能针对自身特有的情况制定适用于当地的水利风景区管理体系。

4.2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4.2.1 处理好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中多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水利工程主体功能和风景化管理的关系,水利风景区建设是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和补充,通过整治环境可进一步促使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同时可增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性,这有利于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将风景区建设、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进行相互协调来扩大社会经济发展效益,而在这种要求下让上述元素彼此间产生相互作用,达到共同发展目标。最终让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群体受益。水利风景区是永恒的公益事业,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应当提倡政府主导,并要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对工程建设、相关规划工作把握其脉络、层次,理清相互关系,让水利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4.2.2 将文化注入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中

在水利风景区中,自然景观可能由于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干扰,但经过大自然若干年的调整后,再次形成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通过开发利用成为水利风景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是能启迪人们与水产生感应的通道,即精神资源,这就是文化,因此,水文化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水利风景区与水文化的关系是:水利风景区既是水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传承、弘扬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水文化可以提升水利风景区的品位。在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名族风俗、文化,突显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在水利风景区的管理中,始终把握文化对于景区的重要性,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坚守文化这一重要的底线。

4.2.3 利用创新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建设和管理水利风景区

随着水利风景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在水利风景区管理模式上结合实际,进行摸索和探讨,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区域和体制优势,实现景区管理和工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任何模式都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管理单体起作用,创新永远是提高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的源泉和动力。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中,要做到: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统筹规划,实现水利工程与风景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拓宽渠道,实行水利风景区建设多元化市场投入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水平。

5. 结论

综上,对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的意义,在规划中做好水利风景资源的评价,高度重视文化对水利风景区的作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理论应贯穿整个规划;我们必须用可持续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对待其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面对问题,积极的提出解决措施,才能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魏传俊. 水利工程[J]. 2011(5):153.

[2]对水库型风景区过渡开发现象的几点思考. 张学俭. 水利发展研究. 2013.09:33-34

[3]水利风景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 廉堰萍,傅华,李贵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J]. 2007(01):75-77.

[4]基于风景资源特色的水利风景开发. 刘晓惠,俞锋. 水环境治理[J]. 2009(02):52-53.

[5]开发水利风景资源,促进水库可持续发展. 杨卫坤. 决策探索[J].2010(7):76-77.

[6]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和规划若干问题. 吴殿廷,周伟,戎鑫等. 水利经济[J]. 2006,24(5):4-6.

[7]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内涵探索. 庄晓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院报(社科版)[J]. 2012, 28(5):28-30.

[8]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河道治理开发新理念研究. 朱涛.. 水利规划与设计[J]. 2013,9:11-13.

[9]水利风景区经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骆彬. 湖南水利水电[J].2013,2:83-85.

[10]水利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钟林生,王婧,詹卫华,向宝惠.中国水利[J],2013,16:55-58

[11]水利工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金文,张阳. 水利经济[J],2009,27(4):51-54.

[12]关于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祁正卫,张淑华,黄河. 中国水利[J].0 2012,2:63-64.

[13]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的思考.马承新.水与社会[J]. 2006,6:56-58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情景化任务驱动;微视频;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43-03

随着Web2.0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有关微学习、微课程、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的研究蓬勃涌现。在这些新型学习方式中,微视频资源的作用举足轻重,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在国内也掀起一股热潮,预计专门的微视频网站将会越来越多。微视频相对于其他资源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学习者利用资源的有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提供资源的策略。祝智庭教授认为微型内容是片段化松散联结的,如何使这些片段成为有意义的联结体是个难点[1]。因此,如何将微视频中的微型内容串成一个知识主题,发挥微学习的优势,辅助传统教学,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金陵学者提出用“学习任务单”解决学习者课前自学的问题,以提高学习效率[2]。本文试图利用情景化的任务驱动策略提高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能使学习者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随机切入进行微学习,又能将所学知识形成一条知识主线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1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1.1 微视频

目前,国内对微视频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视频资源的特点和制作及微视频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凌巍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视频资源的研发与编创的贴近性、针对性、碎片化、整体性、互动性五条原则[3];谢晓华探索了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范福兰、范青等均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探索了将微视频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采取范青对微视频概念的界定,认为微视频教学资源是将课程教学资源划分为每个小的教学知识单元,以3~5分钟的时间呈现,依据教学规律而制作的视频片段资源。

1.2 情景化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效果已经为很多研究者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以任务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5]。情景化任务驱动以设计的学习情景为线索,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引导学习者学习相应资源,在情景中明确学习目标,反思学习效果。

2 研究过程

2.1 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

在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中,笔者采取创建真实情景的方式,将每一个需要学习的微视频嵌入真实情景中需要解决问题的后面,再引起学习者深思,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定位所学知识用途的同时进行学习。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设计过程为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微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5个环节,如图1所示。其中,创设情境和设计任务环节由教师完成,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将情景化的任务给学习者,学习者在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的支持下进行学习,并依据情景化的学习反思及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进而重新学习或者完成学习。

吴军其等认为,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创设具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项目中,主要有两类情景创设方法。

1)工作情景。工作情景反映的是工作中真实的环境或情形,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即将理论或问题解决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免费师范生将来的岗位是中小学教师,他们对于未来的工作情景充满期待和畏惧,对任何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情景都会引起高度重视。用工作情景使得每个知识点都在具体的场景之中,可以使学习者在呈现情景的平台中,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通过手持终端设备进行连续的微学习。

如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实验项目中,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在各中小学普及使用,但有些偏远地区的老教师对这些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并不熟悉,那么免费师范生可能面临两类工作问题:一类是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一类是为老教师培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笔者针对第二类工作问题设计了具体的情景:“目前学校正在承办一场给偏远农村地区老教师进行多媒体系统学习的培训。您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某实验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而且上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这个任务当之无愧应该由您来做。但是要求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部分:让大家明白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能够让各教师掌握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开启、关闭方法及其基本操作;能够让教师学会调节液晶投影机的梯形失真、光圈大小以及聚焦;能够让教师学会使用视频展示台将透明胶片、负片以及书本等材料正常投影出来;能够让教师使用控制面板将电脑、影碟机及视频展示台三路信号切换,分别投影到银幕上。”

2)图像情景。由于实验部分有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但是只有4个学时,因此仅涉及处理图片的最简单工具。根据学习者在简单处理图片时常用的工具,实验课程组将Photoshop软件要讲的工具定位在仿制图章工具、渐变工具、文字工具等常用的工具。以提到的3种工具为例,课程组将用到3种工具的被处理图片集中在一起,引导学习者在观看学习资源时,知道工具的用途和处理图片能够达到的效果,如图2所示。

2.2 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学习案例实施过程及效果

1)实施过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管理实验项目当中,实验课程组根据Office办公软件中最常用但是又比较难的部分进行提炼,组合成整个实验项目。实验课程组将Excel涉及的知识点定为排序、条件格式的使用、自动筛选、Rank函数的使用、高级筛选。

①创设情境。中小学教师经常会利用Excel对学习者的成绩进行排名,筛选不及格的人数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具体的工作情景,并以群论坛为平台给学生,供大家课前预习。在论坛中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更加投入地学习。如:“欢迎您来到实验中学实习,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各科成绩,需对学生成绩进行详细分析。现在各班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来,这里有6个包含各班成绩的Excel工作表,麻烦你按照要求将成绩统计分析完交给教务处李老师,并列出需关注的学生名单。”

②设计任务。在上一步骤所创设的情景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以此为主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设计这些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结合所确定的微内容知识点,设计微观上相互独立、总体上相互联系的一连串任务。在本研究中,笔者所设计的任务如下所示:

为了比较各班教学情况及每名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请求出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wG3iOQos5T4/

若学生平均成绩不及格,则教师需特别关注这些学生,了解其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请统计平均分低于60的学生人数(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4PfiicOiLdc/

将平均分低于60分的标红,并列出这些学生的名单(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

7uuQGKV8zjw/

现需在全校范围内奖励总分前10名的学生,您如何找出这10名学生呢?(提示:使用rank函数)求每个学生的总分在所有学生总分中的名次(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_gb6LV7sWuc/

若某名学生多门课程不及格需引起关注,请列出数学与英语成绩都低于60分的学生名单。在其他区域筛选出“数学”与“外语”均低于60分的学生数据(运用素材成绩表3);http:///programs/view/WWnbg3B9LvU/”

③微学习和协作学习。在情景化的任务设计中,每个任务后面附有演示操作的微视频网址,若学习者能够自主完成当前任务,则可以跳过相应的微视频,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若学习者经过思考后不能自主解决该问题,则点击相应的微视频进行微学习。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其他学习者协作交流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微视频充当学习支架,支撑学习者一步一步掌握知识内容。

④效果评价。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学习策略中并不是教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由学习者自我测评,如下所示:“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上这些技能是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请问您学会了运用公式和函数吗?发现填充柄的好处了吗?学会了countif函数吗?您会用条件格式进行筛选了吗?您发现了哪种函数可以有效地进行排名?您学会利用高级筛选了吗?如果您按照要求能够将工作任务交给李老师,恭喜您通过实习考核了!”教师在设计的情景中为学习者提供反思的线索,学习者依此来反思自己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若未完成则继续该微视频的学习,若完成则继续学习其他内容。

2)实施效果分析。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其中10班为控制组,6班为实验组。以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形式给学习者进行预习之后,问卷显示,72.73%的学习者认为创设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深入学习视频,72.72%的学习者喜欢在创设的真实情景中学习视频。而对于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大部分学习者认为对激发学习视频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所学知识用途都有帮助,如图3所示。

在课堂讲授进行之前,教师首先对学习者预习微视频的效果进行一个小测验,对操作出正确答案的人数进行分析。两个班级各回收有效作业30份,发现实验组都对各个操作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大部分学习者能够进行操作过程中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得出正确结果;控制组很少有人进行积极的尝试,不会做的直接放弃。统计最后得出正确结果的人数,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实验组操作正确人数整体趋势好于控制组,由此可见,采取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资源应用策略是有效果的。

3 结论与反思

在本实验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认真学习了的课前预习资源,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独立的知识单元,在下次学习中快速进入学习情景。相比原来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更能明白知识的用途,带着目的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为教师利用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微视频资源提供了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未来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这种方式更好地用于辅助课堂教学,仍然需要一线教师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2]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6.

[3]凌巍.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视频资源研发及编创策略探微[J].中小学电教,2012(11):70-72.

[4]谢晓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2012(34):4-5.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3篇

1.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重点

(1)园林设计的准备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建设,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优美的景色、宜人的风景。因此,无论是风景区、公园、城市道路还是办公场所、住宅小区等都要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尽量做到园林设计与施工互动操作,这样也能使施工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工作是搞好园林景观工程的关键。具体来说,包括工程项目、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量、工程利弊之处以及施工方案等方面。与此同时,也要确定劳动力的来源以及组织施工团队的职责分工、范围等。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有计划地将电源、水源、道路交通等布置到应有的位置之上。

(2)园林设计的关键性环节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第一,土地格局和自然过程。前者包括地势、山水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后者主要是指园林附近的生物及非生物流,例如植物的成长、动物的运动、风等。整体来看,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生态学、现代地理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结合。第二,技术的使用。其实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直接反映,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摆脱了对特定自然过程的依赖和利用。例如,用电灯取代自然光,用地基和墙体阻隔水流和风等,这些设计从使用角度来看,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是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如果使用过多,则会失去设计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特点。第三,色彩搭配。作为景观设计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之一,色彩能够赋予一个事物最鲜明的特征。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纯度、明度三个基本要素。色彩三要素的组合搭配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画面,给游人以视觉美感,使其从心理上和视觉上对看到的事物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色彩点缀人们的生活,为世界带来五彩缤纷。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运用不同,色彩在人们心理上、生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黄色、红色或者橙色的时候就会联系都火或者阳光,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暖色系。不同的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情绪,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色彩为园林设计服务。第四,生态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原则基础上,从生态平衡角度来针对山景、水景、绿景以及石景等进行综合设计和搭配。第五,经济性。国外的一些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多经济实惠、崇尚朴素,甚至有些设计根本不需要铺张设施,就能够体现出原本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2.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案例

近些年来,山东省城市绿化投资每年都高达5亿元,多处彰显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恐龙公园、潍河公园等建设项目,不仅彰显出了城市特色,也使得该城市的绿化量有了突破性的增加。2011年,山东省全社会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就高达150亿元左右,环比增长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高达16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山东省已经建成了覆盖市、县、镇三级完整的园林城市体系。据民意调查显示,山东居民对其周边绿化满意度高达96%,对创建园林城市的支持率几乎达到了100%,充分表现了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确确实实有了可喜的成效。整体来看,山东省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且园林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绿化发展模式上,山东省园林绿化由量的扩张转到了质的提升,重点强调增强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的内生性,落实绿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法人制、质量监督制和监理制,并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在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养护等环节都提高了科学技术含量。第二,绿化建设模式上,山东省增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节土、节能、节材、节水等措施,使有限的能源和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分配,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绿地植物配置上,山东省开始实行生态型绿化,将植物配置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据研究表明,复层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比单一的草坪要高出50倍以上。因此,在当前城市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中,一般会首先确定植物密度,并形成乔、灌、花、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多样性格局。第四,绿地结构布局上,山东省较为强化绿化的均衡性,加强旧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和提升工作,增加绿地面积,补植大规格苗木,并着力于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绿化水平;第五。在绿地管理上,山东省一直致力于从粗放式管理转移到精细化管理上来,完善植物配置,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二、结语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节能型技术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和了解“环保”这一概念,也越来越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城市风景园林作为保护环境、净化空气重要的项目,其施工建设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目前在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浪费材料、施工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急需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1 节能型技术的概述

节能型技术主要包括主动式节能与被动式节能两种类型,虽然两者的节约对象不同,但都能够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1.1 主动式节能技术

主动式节能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而实现风景园林施工对资源、能源的有效节约。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对于太阳能光板和风车,它们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能够将自身对施工工艺拥有的定量与可控性等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从而使可再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风景园林施工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目前,由于太阳能、风能等节能技术水平有限,在实际施工中应用的相对较少,只能应用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L景布局方面, 因而对于这两种能源的利用和技术的实施还需配备高专业水平人员, 还需不断加大对两者的研究力度与应用技术的改进。

1.2 被动式节能技术

被动式节能技术,作为当代节能型施工技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即是指充分调查和结合施工当地的地质环境、气候、稳定等条件,统筹且有效的规划风景园林的各建设要素,真对应的挖掘并利用施工区域的水和地势等优势,进而将风景园林建设和保护其原有生态环境有效融合。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不仅包含为城市提供优美的观赏风景,更需要给予游客以舒适的体验。由于风景园林内部建筑对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因此,其较多的运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同时,综合分析并把握施工环境和地形,可以帮助被动式节能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

2 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2.1 应用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是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最常利用的一种洁净能源。 结合该工程建筑面积较大等特点,应用太阳能技术可以达到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施工人员通过购买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来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转化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 然后利用各输电线路实现对各机械设备、照明装置等的持续供电。 这种节能型技术不仅清洁无污染,使用方便,而且安全可靠,不需要消耗任何燃料,可以达到较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因此,采用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技术对风景园林进行施工是建设节能型风景园林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风景园林施工基本上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这就为太阳能技术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采用相应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设备运转所需电能,不仅可以有效满足整个风景园林施工对电能的需求,而且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洁净能源,既不受地理因素的制约也不会给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因而该项节能型技术是风景园林施工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2.2 运用新型节能技术以节省材料

对于风景园林工程来说,在施工过程中节约材料,则必然需要从改进施工工艺与技术着手,同时,也可达到增进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目的。举例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连接,传统的搭接技术易过多的使用建筑材料,形成一定的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螺丝连接逐渐引起关注和普遍应用,其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会便于此后的修复,安全系数较高。于引水使用时候,可对水管进行简单的改造,有效的适应循环水,这对于需水量较高的城市风景园林施工工程而言,具有较好的节省水源的作用。因此,风景园林的施工与建设,不可过于简单的遵从于传统工艺,应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技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

2.3 利用生活污水以提供施工水源

节能型技术不仅应用电能、水能亦是常用能源之一,且对于园林施工而言,其对于水的需求更多。大型施工过程中,生活雾水较多,如果只是简单的直接排出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给城市紧张的用水造成负担,因此,城市园林施工单位应努力寻找生活污水循环利用之道,在建筑施工现场配备合适的管道设备,处理和利用生活污水,将生活污水、雨水等用以灌溉植被,促进其生长且凸显其节能环保性能,尤其是通过循环利用污水能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强化园林施工的节能性。

2.4 优化施工方案

针对于风景园林的建设与施工,为取得更好的收益率,需保证节能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因此,首先要科学设计施工方案,融入节能理念的元素,进而为后期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需要将节能环保技术贯穿到整个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保证整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具有节能的特点。风景园林施工面积庞大且工程复杂,因此,施工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连续操作性。施工单位需要将资源等因素考虑到方案的设计之中,使其利用率进一步得到提高,这就是节能型技术能够使风景园林施工方案得到优化的具体表现。

3 结语

综上,节能型风景园林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对城市进行美化。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各种项目繁杂,消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比较多,需要利用节能型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以避免资源浪费。节能、环保和低能耗是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趋势,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自己的实践工作过程中创新和探索,结合节能型技术,对其进行改良和发展,在风景园林相关施工中进行应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实现良好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宾梅.节能技术在园林施工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6(10).

[2]王伶云.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节能型技术的有效应用[J].建筑知识,2016(05).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28-01

景观设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又有对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规划与可持续管理。景观设计以其独特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为对象,来保障社会和环境的改善和提升。高职教育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上,应该围绕职业院校技能教学需求,从课程资源整合上,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实践技能性教育,特别是在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延伸课程调整中,既要增强学科知识的覆盖面,又要反映社会对人才岗位的职业需要,增强叙述适应市场、适合岗位的综合能力。

一、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常见问题

课程教学是保障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目标存在偏差。由于各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侧重点不同,尽管都将实用型人才作为主旨,但在学生景观设计能力,特别是创意能力培养上缺乏针对性,难以胜任景观设计工作,这一方面与课程资源有关,过多的知识性课程使学生难以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存在重复,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荷。二是专业课程门类较多,覆盖面过大。过多的课程分类,以及较广的知识覆盖面,无法从景观设计的专业性上来突显,造成课程综合度太大,专业核心技能变得模糊。三是实习实训环节缺乏全面考核及评价,对于职业院校技能教学,重在围绕景观设计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的完善,由于实习课程监督与考核工作不完善,难以确保学生专业素能的成长。

二、职业教育视野下景观设计课程资源整合对策

根据当前职业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常见问题,从职业教育视角来审视和分析,重点从两个方面来优化课程资源。一方面发挥教师优势,凸显专业特色。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各职业院校要明确学科培养方向,加大师资人才的引进,特别是从景观设计教育体系建设上,不仅要从工艺美术视角来延伸课程,更多的是从景观设计理论和应用实践经验积累上,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专业性,满足人才市场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如构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工作室,以教学、实践融合来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另一方面加大对教学问题的改进力度,提升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景观设计人才要体现学科专业性,要从时代特征需求中明确教学重点,从人才培养定位上来制定特色化教学体系,强调学科与时代、市场的衔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保障教学的首要问题。景观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理念下,要从应用型、创业型高级人才上,凸显技能职业化教育,要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体现岗位能力。从当前景观设计教育现状入手,从学科及专业覆盖上,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特征,加大对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景观设计相关研究及承担具体实训案例中来培养专业认知和岗位能力。如从景观的规划、设计、实施、养护等方面来细化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完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多从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勘查分析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适应性调整

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并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课程模块,实现课程的简化和优化。现代景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较广,既有环境设计、城镇规划、区域规划、园林规划、生态规划内容,还有生态学、景观学、人类学等知识体系,因此,合理的架构各学科比例,凸显核心课程的专业实践能力。景观设计与景观规划都需要从自然与社会、科学与艺术上来渗透创造性思维,并从科学分析、理性思考中来完善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展现。景观实践课作为立足景观设计基础,更需要从城市环境资源综合度、繁复度上来融合科学、技术、艺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统合中来创造生态宜居环境。

三、结语

职业教育下的景观设计教学,要从实践性上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的知识、素质结构及能力培养上,围绕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要强、知识面较快、综合素质较高的方针,注重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特别是从景观设计岗位所需操作技能上,完善文化教育、实践技能教育、专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体系,帮助学生从工程技术原理上,从施工工艺及施工材料选择及应用上做到规范、全面、准确,从差异性、多样性上优化课程教学环境,推进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稳步实现。

参考文献:

[1]汤鑫.依托职业大赛完善高职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融合;资源库;景观设计;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27-03

1 引言

我国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是自20世纪末陆续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其地理位置和老旧的校园布局对于某些高等职业专业的实训教学有一定的制约性。作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其景观除了应具有审美教育、校史教育、思想教育功效[1]和游憩娱乐等功能,还应结合本校专业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地把实训教学功能融入到校园景观建设中。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林业、园林等专业建设为特色,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家重点中专。笔者以校园内的一处景观设计为例,就实训教学与项目融合建设展开探讨。

2 场地分析

2.1 场地现状介绍

案例位于学院西区学生公寓前,北面檠生食堂,西北面为教学林场办公楼和职工公寓。设计面积约2800 m2。地势低洼,原为一处水塘,塘之东北面有一段10 m长的水泥抹面的驳岸;塘中有泉眼,泉水流量虽不大,但终年不断。场地内有大树10多株,灌木球和绿篱若干。场地东北角立有82届毕业生赠送的景石一方,高约4 m,上刻“感恩母校”四字(图1)。

2.2 建设内涵解读

(1)场地拥有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包括景观石、古树及有泉眼的池塘。

(2)场地处于学生公寓和教职工公寓之间,改造建设后要满足学生和教职工闲暇时间游憩使用,要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

(3)学校园林专业的建设需要积累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资料。作为校园内项目,收集全面的设计图纸、施工全过程照片、视频将能极大地方便学生在学习园林工程材料、园林设计,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等课程时进行实地观摩实训。

3 景观方案设计

学校分东西校区,东区有东苑食堂和东湖,西区有西苑食堂,故把该地块起名为“西湖”,即为西湖景观设计。

3.1 功能分区与景点设计

场地分为葫芦形水景区、北侧曲谱铺地区、北侧草坪区、南侧滨水休憩区四部分。葫芦形水面是通过对现状水体进行改造而成,充分保护了原有的泉眼,保证水体具有清澈的水质。北侧曲谱铺地共鸣带和滨水草坪区由亭、石、曲谱铺装组成,保留了场地中全部的大树和人行道上的灌木球,充分考虑了学院职工的休闲需要,职工不需进入学生宿舍区即可在湖边游赏。南侧滨水休憩区由宽边嵌草台阶、坐凳、亲水花架廊组成,是学生课后交流、读书的好去处。

园林主要可分为物质性建构和精神性建构两大部分。前者指建筑、山水、泉石、花木等,后者指文学艺术性的品题,包括园名、景点名、匾额、对联等等[2]。本案设计之八景“西葫蕴秀、古架绿韵、感恩母校、流金岁月、古亭问源、幽泉思源、晨声暮读、友谊之廊”力图引起师生更多的文化共鸣(图2)。

“西葫蕴秀”之 “葫”谐音为“湖”,与东校区的东湖相呼应,葫芦在中国有深远的文化释义,葫芦形的水面既是对原有水形的继承,也是美好与长久的象征。

“古架绿韵”位于东北角,既是分隔学生公寓内外空间的通透围栏,也是消隐现状中已硬化的排污沟面的景观元素。架子是仿博古架形式的混凝土结构,架中用玻璃钢塑造花盆,并与博古架连成一体。盆中置山石、植物,可作为学生盆景课的修剪、观摩训练。

“感恩母校”利用原有的景石形成一处景点,展示老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的感恩之情,倡导尊师重道、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自然的情怀。

“古亭问源”系一六角攒尖亭,混凝土仿木结构,匾刻“问源亭”三字,两侧赋对联一副;阶旁点黄腊石一枚,并赋诗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3)。

“流金岁月”用铜条在水磨石地面上弯成富有韵律的五线谱,连接“感恩母校”和“古亭问源”,寓意宝贵的青春年华将一去不复返,学子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学好专业,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的人格。同时,五线谱上的音符选自歌曲《好大一棵树》,寓意莘莘学子顽强求学和学校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寓意学子们对学院的美好祝愿。

“幽泉思源”系保存原水体的中的泉眼并赋予文化的含意而来。泉边点湖石一枚,题字:思源泉。

“晨声暮读”系宿舍旁临水的宽边大台阶。台阶为嵌草铺地,上置条凳几张,背种绿竹三两丛,面向西湖,近水处植香荷若干,水杉数株。杉竹相衬,形成一处早晚读书的绿色廊道。每每夏秋,颇有“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之感。

“友谊之廊”系宿舍转弯处的下沉亲水半圆花架。圆中草地一圈,卧石一枚,上刻“君子之交”四字,石中清泉汩汩涌出,寓意君子之交淡如水;周边铺地以桂林阳朔料石为主,间铺黑色花岗石并刻与“谊”字相关词语,如高谊、情谊、友谊等,同时以不同的字体如篆书、草书、楷书等来表现。廊架立柱以米黄色石头漆饰面为主调,间贴中国红花岗石板,板上镌刻描写友谊的诗文;柱头下方各嵌投光灯一盏,夜色中光线沿柱泻洒而下,更添意境。绿丝攀柱而上,夏日浓荫,净增清凉惬意(图4)。

3.2 植物设计

由于景观设计的范围有限,一处景观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对景观教育功能的营造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校园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3]。本案利用水景增加水生植物的种类并挂上名称标识能为植物类课程实训提供帮助。

场地北侧已大树成荫,形成了良好的植物环境基础,不必再进行乔木的种植,只需在临水处的葫芦嘴处移来绿篱,点缀开花的灌木,并保留此面已有的水生植物,适当增加些水生美人蕉、风车草等则可。西侧因绿地较狭,驳岸较陡,为了安全,把北侧现有的绿篱带全部移来种植,并适当增加灌木球和三两株小乔木,使视线从西往东看时,乔木能对“感恩母校”景石形成框景。南侧下沉的“友谊之廊”前只需草地,不必种植其他,以使朝北的视线通透,方可使人在廊下隔水欣赏对岸的“问源亭”、“感恩母校”等景致,同时也能吸引对岸的视线欣赏造型独特的廊架和喷泉石,使南北互为对景。廊的两个入口处宜各植乔木、灌木三两株,形成遮掩,是为障景,使人进入廊后看到水面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廊后则种乔木、灌木和花境三两处,对廊架形成庇护的作用,但不宜对廊架有压迫之势,让人坐在廊下有遮而无压抑之感,形成私密空间,故栽植宜略偏向学生公寓一侧。“晨声暮读”面临西湖背靠弧线形叠石台地,近水处及台地中栽水杉几株,林下点缀花境,春绿秋红,夏有浓荫冬能透光,景致多变。

4 实训与项目融合建设的构想

学校环境的建构必须从实际需要和条件出发, 注重适用、有效和可持续性,兼顾减少资源消耗等目标[4]。

4.1 构建多要素的景观影像资源库

全程通过图纸、视频和照片记录“西湖”的现状、设计和建造过程,这些可视化材料能帮助学生在园林设计体验、工程施工流程、技术难点分解等环节充分理解和印证虚拟与实体的关联性。例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是思维抽象活动的综合过程,把真实项目从场地现状展示、场地分析、设计策略构思、方案图纸绘制、施工图纸绘制逐步展示讲解,学生身处实景同步接收这些详细的影像资料,他们对设计的整体理解将会更加容易,教学效果将更好。

根据游憩、文化展示和园林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项目被设计为多要素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包含园建、山石、水电和绿化等分部工程。园林工程施工教学由于具有材料难以重复利用、成品难以处理、占地面积大等特点,很难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施工过程,教学时常需要外出参观并且需碰上施工项目正在M行才能观摩得到,这不利于教学的常态开展。电子资源库和实景的无缝对接将能在一定限度地改良上述问题。

4.2 利用多媒体触摸一体机和网络建设开放性虚拟实训教学点

在北侧曲谱铺地共鸣带设立宣传栏,张贴项目简介、建设前的照片、设计图纸、施工过程照片,设立多媒体触摸一体机,公布微信二维码,在项目地触摸屏幕或扫码即能通过网络了解整个设计和施工细节。本案将成为园林专业一个开放性虚拟实训教学点,其所辐射的受益群体将不仅仅是园林专业的学生。

4.3 打造开放性实训展示课堂

不同于传统的课余兴趣小组活动,校园内应有体现职业特色的一系列实践活动[5]。工程中融入的多种景观元素,有利于开展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例如,把博古架、盆景融入到通透围栏中,教师可带学生在整型实践中领略到盆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和美的表现形式;水中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的相关教学实训可在此开展;园林驳岸融入了自然景石驳岸、条石驳岸、仿木树桩驳岸等形式,对于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均有支撑的作用。当一些课程的实训课在项目地开展,师生教与学的情境也将成为开放性展示课堂,成为学校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5 结语

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强调以实训作为主要教学手段[6],其景观建设在满足展示文化、休憩娱乐需要的基础上应考虑支撑学校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项目设计从支撑实训教学为切入点,对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和精心推敲,能使校园景观建设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对于开设有与人居环境相关专业且远离市区的院校能降低实训教学对交通工具和场地的依赖程度,使不少课程的实训教学在校园内就能完成,同时也能营造更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付春梅,梁敬芝,刘向兵.大学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3):62~63.

[2] 金学智.风景园林品题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8~19.

[3]吴 丹,江 汇.基于教育功能的职业院校校园景观设计[J].规划师,2016(6):92~97.

[4]郭思乐,柯 森,李巧萍,等.学校内部教育环境与学校形象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00,(10):33~38.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黑龙江滨水城镇 防洪与景观建设矛盾处理

1.黑龙江滨水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黑龙江省境内河流分布较广,拥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以及众多的湖泊河道。全省滨水城镇众多、滨水类型多样,绝大部分城市全部滨江河、湖泊、湿地或水库而建。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规模化,全省各地针对各类滨水区域进行了公共绿化、防洪安全建设以及景观建设的规划开发,对黑龙江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综合发展意义重大。

新形势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贯彻省委《关于做好依水而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精神,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黑龙江独特的城市滨水空间资源优势,以水兴业,以业兴城,改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为推动黑龙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服务,是黑龙江滨水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2.黑龙江滨水城镇防洪与景观建设的矛盾

黑龙江滨水城镇建设,由于建设分工的不同,在城市建设中防洪、景观、生态和用地等方面经常出现规划失衡现象。

从防洪角度看,滨水城镇周边河道应建设足够的大型河道护岸及堤防结构等防洪行洪基础设施来保障城镇居住安全,应具备排沙泄洪系统工程避免泥沙在河道湖泊中过量淤积,在大量开发土方工程的角度上破坏了自然景观要素,同时也形成了填筑防洪堤与视觉景观的矛盾。

从景观角度看,滨水城镇的人文景观建设,应尽量保障周边水资源的临水性、和原始性的自然美特征,尽可能运用植物等天然材料进行造景,保持景观的自然生态,促进自然循环,尽量减少建筑设施对自然形态景观要素的破坏,这就造成了自然景观美与河道护岸等防洪设施建设开发的矛盾。

从生态角度看,滨水城镇建设必须开发防洪行洪建设,控制河道湖泊等水土资源流失,为保障滨水城镇周围鱼类、鸟类、昆虫、动物及各种植物等生物的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改善滨水城镇水域的生态环境。同时,景观建设又要强调景观欣赏的个性化和异质性,造成防洪与景观建设的矛盾。

从城建用地看,由于河道湖泊的自然功能与社会功能,历史遗留的古迹建筑景观较多。同时,滨水河道区域又是成为现代化休闲、度假或住宅建筑用地的黄金地带,对于大型防洪设施建设规划形成了建筑物拆迁困难的矛盾,也造成了防洪建设中的河道拓宽与滨河城镇建筑用地资源的矛盾。

3.解决黑龙江滨水城镇防洪与景观建设矛盾的原则

为合理开发滨水城镇建设,实现滨水城镇的安全防洪以及景观建设的科学性,需要本着如下原则进行实施:

3.1 因地制宜原则

滨水城镇的防洪设施规划与景观建设,要根据滨水区域水资源地理分布情况,科学的规划防洪体系工程,合理的布局景观建设,尽量减少防洪工程建筑体量,要在保障安全行洪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原始自然资源造成不必要的工程施工破坏,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景观设置和开发。

3.2 相互融合原则

黑龙江滨水区域地势复杂多样,城镇建设中将防洪工程与人文景观建设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河道或者湖泊原有的地形坡势,融合防洪设施的需要以及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保障防洪泄洪防淤的前提下,巧妙借助天然地貌优势规划景观建设布局,实现防洪与景观功能的协调化。

3.3 功能实效原则

滨水城镇建设,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一体化综合系统的开发。黑龙江滨水城镇建设中,必须注重防洪泄洪,排沙防淤工程设施建设的安全保障功能以及景观开发建设的文化塑造与休闲娱乐功能的实效性,切实做好安全防洪建设与景观布局施工的综合性整体效益的融合。

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滨水城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等景观要素、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生活气息积淀。在滨水城镇的规划与建设中,要尽量实施生态型环境保护措施,优化城镇资源开发,合理调度河道水库湖泊等资源利用,保障滨水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协调滨水城镇防洪与景观生态建设的策略

黑龙江滨水城镇建设中合理协调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统一规划的策略如下:

4.1 优化合理的堤防走向

拓宽河道、清淤通直、修筑堤防等工程措施,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尤为重要。为尽量保留滨水河道的景观价值,防洪规划应在保证城镇防洪安全前提下,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走向,灵活布置堤防走向。沿河尽可能布置蓄水设施,注意河流水系曲折变化。避免河道大面积土方开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2 选择合适的河道断面

根据河道水体地形情况及景观规划要求,采用由直立式挡墙,水平平台和斜坡组合而成的复式断面结构、充分发挥主河槽两岸滩地的使用效率,在洪水期间行洪,平时成为增加河床滩地亲水性和临水性,既可以满足防洪泄洪需要,又可以使河道保持一定的水面宽度和水流深度,保障景观视觉要求。

4.3 规划河床及河道护岸

河道护岸极具自然景观美学价值,同时也是水陆生态系统和水陆景观单元相互流动的通道。为防止洪水对河岸河床的冲刷淤积,应综合考虑防洪要求和景观生态要求,采用自然式、生物式或者结构式护岸护底工程保护河道岸坡,做到既能保证河道防洪安全,又能促使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

4.4 融合防洪与景观建设

滨水城镇的景观建设,为人类休闲游憩提供了条件,也为鱼类、鸟类、动物等提供了生态空间。在安全防洪前提下,将防洪、景观、生态三者有机结合,充分融合防洪工程规划与景观设计的优势特征,在河滩护堤种植草皮、树木等植被,既可以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保障了滨水城镇生态系统的平衡。

4.5 构建立体式防洪堤坝

设置防洪堤坝是预防洪水侵害的有效措施。防洪堤坝往往要占用很大的建设用地,对滨水景观也造成会很大的视觉影响。采用路堤立体结合方式将堤顶加宽成道路,在堤背坡采用缓坡,背面种植草皮小灌木,既便于城镇交通,又利于汛期防汛,还可以绿化空间。还可以降低堤顶高程,减少景观视觉障碍。

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滨水城镇工程建设,成为当前黑龙江城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内容。科学的规划防洪与景观系统工程建设,能够进一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字】生态景观,水网,基本思路,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S27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除了可以改善水系水体的水质,还能够解决水源地的问题,全面发挥景观水网的效益:首先,促进水资源发展模式的创新,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水环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亟需提供治理保护的措施,为城市水资源的治理积累创新的经验;其次是景观水网的工程实施,为人类提供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平台,保证城市的饮水安全,并不断提高城市的特色品位和个性魅力;再次,生态景观水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持工程,尤其是生态重点保护 区域,通过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三者的结合,提高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二.城市生态景观水网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问题的分析,是针对性构建生态景观水网的基础依据,水体恶化、生态污染和水资源枯竭等现实的问题纵横交错,成为目前城市生态水景观发展的绊脚石:

1.河道生态功能逐渐丧失,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与人类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形成强烈的矛盾,某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城市,也逐渐沦落为污染严重的缺水城市。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内城河水质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工业废水和船舶废油等不断排入河道,而水体本身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将制约着河道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2.城市人口的增长、交通网络的扩展和商业项目的启动,大部分河道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被填埋,或者被改为暗沟,使得水系被分割,无法满足景观的水资源畅通要求。

3.为了满足防洪、泄洪和排污的需求,河道往往被人工化和渠道化改造,虽然有利于航运、发电和灌溉等实际需求,但水系将和土地等生态环境分离,对河岸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破坏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阻碍了地下水系循环、地表水系循环和河道的自净等功能的实现,使得水资源污染的程度加重。

三.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思路分析

1.不断加强生态景观水网的重点环节建设

(一)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水网构建工程属于水利规划的一部分,需要与国家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纳入河道污染防治规划当中,以获得生态水网构建构成的资金技术支持,为水网构建工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协作机制的建立,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涉及到水务、环保、园林和房产等领域的内容,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协作机制,使得水网作为一个综合体进行协调性构建,因此必须抓住政策支持的时机,建立生态景观水网构建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管理制度的理顺和各方资源的整合,以便破解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保证生态景观水网构建工程的稳步建设。

(三)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针对生态景观水网构建需要大批量资金的要求,在建设施工之前,要拓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加大融资的力度,一方面是争取银行机构的资金支持,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是利用市场推广的手段,推行生态补偿,将土地开发和水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以便从土地升值中获取足够的建设资金。

(四)制定生态景观水网构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以此作为规划方案细化和完善的参考依据。目前,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的处理等是生态水网构建的工程重点,我们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将工程项目一体化,根据批复的意见和整改要求,不断完善工程规划的方案。

2.构建生态景观水网的格局

(一)提升水系的景观生态效益。现在城市的高密度开发建设,影响生态景观水网的格局,因此,笔者认为要针对城市的生态水资源环境特点,构建水系网络生态格局:

(1)是结合水资源结构所处位置的地理条件,譬如针对淤泥填塞的河道,进行现场的治理和保护,沟通断头的河道,形成水系的流动,并采用继承和再生的方法,调整水资源系统,重新设计结构清晰的水网架构。

(2)是恢复被填埋的河道,改善缺乏绿化的水系生态价值,譬如重新开挖直河,通过以河流水系为轴心的绿化建设,汇集规模比较小而且分散的公园、绿地和园林,使得景观水网形成系统的城市绿化开放空间。

(3)就是利用水网建立相互联系的敞开式绿化空间,发挥水系的综合效益,并发挥水系本身的水网特色。

(二)是治理水污染,恢复生态水景观的生机。

水污染的治理和生态水景观的开发,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据调查,城市90%以上的的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在暴雨季节,所排除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

(1)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水污染河道的问题,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雨污合流排水方式,将雨水和污水分流处理,截留进入河道的污水,减少河道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减缓暴雨季节地表径流冲入河道的速度,通过在公园、广场、湿地、河岸等公共空间设置休闲绿地,发挥绿化植被存蓄雨水和减少径流的作用,发挥其自然排水和水域净化的自然能动性,使得污水处理方式趋向于简单性、高效性的自然需求。

(2)是合理开发土地,增强水空间再生能力。土地是宝贵的资源,与水资源同宗一脉,必须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而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必须以长远的眼光考虑,加强土地的有效监控和科学引导,一方面要加强水系区域生态环境的整治,以便对水系区域的开发内容和容量进行合理掌控,保证水系周边绿地和植被的连续性,同时保证水系的自然属性和周边土地的融合性,也便于为水系的生物提供栖息地,发挥水系的生态廊道功能。另一方面则是重新塑造水系自然的生态环境,譬如增设水系周边的开放空间和文化设施等,创造生动的生态教育基地。

3.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属于人性化的工程项目,工程的最终受益群体和参与群体都是人。因此,要构建生态景观水网,实现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不仅要克服构建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还要改变人们对水资源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目前很多城市水资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比例不断上升,笔者认为一方面要进行水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知识水平,以便在保护水资源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则要对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改善生态水资源环境,以生动的水资源环境建设为例子,达到生态教育的目的,让人们在水资源生态环境中受益,将自身的生活环境融入到水资源生态环境当中,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自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景观水网的建设和发展。

四.结束语

生态景观水网与自然环境存在同宗一脉的长期磨合关系,水网的构建,需要结合自然水资源环境的空间动态和自然模式,通过对城市水资源景观问题的研究,寻找合适的生态景观水网构建的具体方法,以便改善水系水体的水质和解决水源地的问题,全面发挥景观水网的效益。总之,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水资源景观进行优化建设,方可提高水资源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充分发挥生态景观水网的环保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呈荣 黎华寿 基塘系统:现状、问题与前景(被引用 11 次)[期刊论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期

[2]杨晓英 罗兴章 隋国栋 郑正 基于清流水网的流域水污染控制战略和技术体系[期刊论文] 《自然杂志》ISTICPKU-2012年2期

[3]罗燕敏 文常春 城市中生态河涌水网的构筑--论南昌市玉带河整治中生态景观设计(被引用 1 次)[期刊论文] 《规划师》ISTICPKU-2004年11期

[4]吴琼 武汉市城市森林结构规划研究[学位论文], 2009 - 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5]安介生 历史时期江南地区水域景观体系的构成与变迁――基于嘉兴地区史志资料的探讨(被引用2次)[期刊论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PKUCSSCI-2006年4期

[6]仝杰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城镇水景观建设研究――以内蒙古磴口县城为例[学位论文],2010 - 西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9篇

摘要:园林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园林景观生态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本文通过园林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及任务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园林景观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学 任务 发展趋势

引言

园林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 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区域生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资源的经营管理,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在景观这个层次上, 低层次上的生态学研究可以得到必要的综合。园林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1、国内中小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生态和环境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为严重"城市各项功能是否完善!协调是由园林生态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决定着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协调了城市各功能区且起到了过度!融合的作用,提供给可持续发展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构筑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自从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作为城市还原组织的园林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全面展开城市的园林生态系统规划,推动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2、园林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问题的不断复杂化,传统的园林景观生态学已越来越不适应问题的解决。为了保持未来园林景观生态学的活力,园林景观生态学需要发展得更全面和更平衡。发展景观科学遵循的三个途径是:

2.1尺度一致性

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同社会、行政和管理中相关的过程保持尺度一致性。由于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许多土地利用和自然保护问题只有在景观框架下才能有效地解决,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反应在景观尺度上也变得非常重要,因而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景观生态过程研究十分重要。

2.2整体性

即景观科学是:园林景观生态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肚会学;包括设计、规划和管理的各学科;d.决策学的有机统一。当前人类对地球和景观的干扰日益严重,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复杂。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包括公共管理学在内的各学科在景观尺度上同生态学密切合作。尽管园林景观生态学也提出了一些一般原理,但如何在真实的景观中应用这些原理还不甚清楚;同时,由于实际的景观管理需要多部门的协调组织,许多景观模型只是停留在理论水平上。这些迫切需要将传统的园林景观生态学和其他包括设计、规划、管理以及决策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园林景观生态学科研成果和信息在空间规划、决策和实施中的有效性,同时,反过来,提高园林景观生态学在评价各种规划和管理政策效果中的作用。

2.3合作与交流

即决策者、景观研究者和景观使用者之间保持合作和交流。各方之间的合作应该注重景观生态研究中的潜在问题并及早拿出对策,尽量避免对次要问题的过度关注和使用单调的方法。科学家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尽快提出他们的见解,高效生动地传达给公众和决策者。要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不仅是园林景观生态学家之间的交流、园林景观生态学家与其他学科研究者的交流,还要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学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园林景观生态学家与公众的交流。我国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受北美学派的影响很大,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该学派对景观的结构、功能、动态研究上。要使这门学科的发展更具生命力,其应用研究方向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今后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一方面应重视格局一过程研究,但还须同时重视应用研究,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自然环境本底,与北美有着很大的差别,一来现在我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环境中;与此同时,人地关系的矛盾仍将是我们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任何科学研究,如果不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那对它自身的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

3、节约型园林――未来园林景观工程的发展道路

新世纪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得到更多的关注,人类渴望自然的景色,城市呼唤自然的绿色,城市与自然逐渐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良好生态系统,生态化是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态化的园林建设追求的就是一种节约型的园林。节约型园林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园林类型。从目前来看节约型园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节地型园林,所谓的节地就是在减少园林绿化用地的规划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在认真保护城市中原有生态绿地、水面、水系、苗圃、公园前提下,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以最少的改造获得最好的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园林绿地综合效益。②节土型园林,在园林景观工程绿化建设中注重节土是节约型绿化重要途径。其要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少用客土,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整,并将场地所有的肥沃表土收集回用,保护土壤中原有的生物物种。③节水型园林,节水型园林提高园林用水的效率,采用开源节流的办法是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④节能型园林,节能型园林建设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电、热等能源的消耗。⑤节材型园林,就是利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建造能够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的园林。

“节约型园林”是未来园林生态建设的一条只要方向,这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无论是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和运营,都需要广大园林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城市的整体要求,在追求园林艺术的同时合理的配置资源与能源,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实现真正的生态园林。

参考文献:

[1]何再勋. 浅谈园林景观工程园建施工 [J]. 建材与装饰,2011(9).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

一、引言

机制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因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专业背景知识,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当前机制专业英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式单调,多以单纯的阅读翻译为主,对于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弱;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师很少使用录音、影视甚至PPT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了以下结果: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学到的多是“哑巴”英语,缺乏把专业知识准确地表达为书面英语的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生动具体场景,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参与者及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将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目前情景教学法在国内外英语教学中正逐步得到重视和应用,且实践证明该法能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机制专业英语可以且适合结合学生继续深造或工作后常接触到的工程实际构建其情景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与创造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将枯燥的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二、基于工程实际的机制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具体目标

针对机制专业英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工程实际开展机制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通过创设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情景模式,规划其实施过程,实施愉快情景教学,建设情景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并对该模式进行评价与优化,最后将情景教学模式的成果推广到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主要内容

1.基于工程实际的专业英语教学情景选择与设计。教学情景的选择与设计应立足于工程实际应用,且应为前期理论或实践教学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背景,在满足机制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在每个新单元内容教学之前,利用2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教学情景任务可包括如下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预设角色扮演情景主题;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录像或视频放映、声音或动静态图片介绍,模拟并营造生动的视觉、影像、声音及图片环境。

2.情景任务教学过程的规划与实施。其实施可通过“角色分工―情境准备―情景模拟实施―总结完善―资源库建设―评价考核”的过程展开。模拟情境设计好之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制定情景任务,并详细分析实施过程,进行角色分工,引导学生通过e-Learning查找相关资料,准备素材,编设对话内容并演练角色,根据情景的模拟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完善,并将总结出的资料上传网络,建立情景教学资源库或网络互动平台。最后对情景任务实施过程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加入到对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评定中,以改变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

3.情景教学模式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反馈、优化与推广。为了评价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可通过并行设立情景班开展试验与试点,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应用调查、考核成绩比较及四、六级成绩比较等方式,比较其与非情景班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影响,根据反馈结果对其进行优化,最后将情景教学模式的成果推广到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中。

(三)关键问题

1.设计出既能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与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情景与任务,要求突出形式的多样性,并具有新颖性,具有趣味性。

2.规划并实施好专业英语的教学情景与任务,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和策略等进行合理分工、角色准备、扮演实施及总结完善。

(四)技术路线

机制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构建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五)主要方法

1.通过充分调研机制专业学生工作及工程实际应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分析、对比、优选,创设基于工程实际的适合机制专业英语的教学情景及任务,其中强调新颖性、多样性及趣味性。

2.在情景任务的教学过程规划及实施中,通过“角色分工―情境准备―情景模拟实施―总结完善―资源库建设―评价考核”的过程展开,其中强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等。

3.通过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定性或定量评价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结果对情景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推广。

三、结语

为了改变目前专业英语单调的教学方式和以单纯的阅读翻译为主的教学方法,针对机制专业英语具有的理论知识性和实践性都相对较强的特点,文章结合机制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工程实际,通过创设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境、主题情景、实物模型、影像、声音、图片情境等情景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其实施过程,并使学生置身其中,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相联系、基础培养与能力提高相结合、传统专业英语教学与情景模式教学相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荣光,高广娣,葛建兵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浅谈[J].机械管理开发,2013,(3):157-160.

[2]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4-115.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节能型技术;风景园林;施工;应用

节能型园林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许多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Y源,例如,在园林建设中,如果不采取一定的节能技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为了确保节能和园林建设的环境保护,应在园林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做好节能理念和节能技术,在实现节能景观施工效果的同时,又能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1 园林施工及节能型技术概述

1.1 园林施工工程内容

园林施工工作的复杂性高、覆盖面广,在施工时容易受设计图纸、开发商、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毋庸置疑的是,这必将使施工中的许多实际内容出现变化。园林景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人工设计塑造景观,包括水景、假山、道路、绿化带等。无论在哪一个项目建设中,首先都应从整体效果上进行景观设计,同时,也要注重整体效果的实施,合理科学地控制园林施工过程。充分考虑园林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然后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和人力、物力资源,使整个园林施工过程趋于节能。

1.2 节能型技术

节能技术在园林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分为主动节能技术和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节能技术是指利用自然因素之外的其余手段,比如,使用太阳能光伏板和其它机械控制系统,可促使资源实现再生。但在园林施工应用中,主动式节能型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多在园林景观的局部景观结构中使用。被动式节能型技术往往是依托园林建设地的地理环境与园林所在位置的气候条件,针对园林构筑物、植物、地形等展开设计施工。相关主体若能合理应用被动式节能型技术,即可实现节能目的。

2 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对于风景园林来说,不但需要满足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还要体现当地特有的风格,因此,为了保证风景园林的质量达标,既要运用节能型技术,又要在考虑当地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工作,从而有效保证节能型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2.1 雨水收集与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

随着城市的运作与发展,城市内难免会出现许多生活、生产污水。这些污水中通常都存在对土壤与植物等有害的元素与物质,要求这些污水直接排放至污水管道中,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出。但生活污水若直接排放至下水道内,则会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水资源极其短缺。因此,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对生活、生产污水实施回收利用,尽可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作为施工单位,应在充分考虑当前现状的基础上,将设施与管道铺设于园林施工现场。在园林施工中引入城市生活、生产污水,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以供工程使用以及绿化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升园林施工的节能效果。以厦门园林建设为例,在会展广场、五缘湾、国宾馆、环岛路主干道以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沿线绿地运用回用的中水实施浇灌。需强调的是,部分住宅区与单位也建设了中水回用项目,比如,瑞景公园小区在地下室建设了全套污水处理设施;厦大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将再生水用于冲洗道路、清洁校区厕所等。

2.2 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

在园林的建设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大型设备,用电量大,施工环境开放,其面积较大。所以,太阳能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充分利用电池转换后的电能储存,并与机械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和供电设施进行连接,从而提供充分的电能供应。以太阳能在园林景观中应用为例,设置太阳能灯照明系统,使得环境更加和谐。太阳能的照明系统,其优点是绿色环保、无污染、也无噪音。直流供电方式为照明提供能源,整个照明供电系统安全、可靠。不需要架设电力线网络,安装方便、快捷,使用的寿命也比较长,后期维护成本比较低。

2.3 运用喷灌、滴管、微喷灌技术实施绿化浇灌

浇灌植物时可考虑采取滴灌、喷灌、微喷灌技术,提升园林绿化浇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减少人力、机械、水资源的消耗量。实际上,在园林工程方面,滴灌、喷灌技术运用范围较广,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将微喷灌技术引入到植物浇灌上。在绿化带两侧安设微喷灌管道,为了避免对绿化种植产生影响,通常会选用矩形、散式等多元化喷头进行两侧对喷,以促进树木生长,保证绿化苗木的成活。最为关键的是,微喷灌还可美化环境,因为喷灌雾化的水汽可以达到除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以厦门市为例,在BRT桥下特贸与莲前大道旁的绿化带、环岛路维多利亚酒店旁路段、文兴隧道口部分路段、后江埭路以及湖明路等绿化带均已运用了微喷灌技术。该技术的投入与设计都具有一次性,且支持长期使用。其优势主要有:操作便捷、省力、节省时间,可有效防止原先用水浇灌给行人车辆带来的不便,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少水资源浪费。到目前为止,厦门BRT桥上的滴灌系统与T3航站楼前广场绿地雨鸟喷灌系统的应用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3 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节能型园林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3方面的问题:(1)高度关注施工人员的素质,挑选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技能扎实的人员开展施工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2)在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前的实情,确立严谨的标准与操作规范,从而保证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防止发生管理混杂、人员混乱的问题。(3)在选择节能材料时,把材料的使用寿命与性能等纳入到考虑范围内,彰显建筑的节能需求。针对部分景观建设项目,要大力运用节能技术,从而实现节约建筑材料的宗旨。施工时:一方面监管人员要加大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确保使用节能技术的安全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尽量挑选使用寿命长的节能材料。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职业高中(近几年由过去的职业高中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职业高中招生混乱,大多数职业高中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职业高中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职业高中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职业高中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职业高中、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职业高中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职业高中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职业高中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 体制设计 学习地图

2009年国务院对旅游企业明确提出: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这表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和保障。培训是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调查万绿湖景区员工培训现状入手,结合人力资源培训的相关理论,对景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现状

万绿湖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境内,它是华南第一人工湖,又名新丰江水库,1995年开发为万绿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此后,该景区开始占据河源市旅游“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但景区员工具有明显的偏年轻化和非专业化。特别是管理层因学识局限带来的理论认识高度和宏观掌控的能力在将来也必然会影响到景区的升级和发展。

首先,培训内容。目前景区侧重业务操作、岗位要求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对企业文化等内容较忽视,这与岗位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

其次,培训方式。景区以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为主,离职培训采用较少。

再次,培训效果。员工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为80%,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为56%,对外包培训满意度为90%,内部培训的满意度为46%。说明员工比较欢迎外包培训,这跟外包培训中讲师新颖的授课风格、丰富的授课内容等激发了员工的热情有关。

2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培训体制不健全

万绿湖风景区与国内的很多企业一样,为了培训而培训,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随意性;培训课程也缺乏系统性,存在“流行什么培训什么”的误区,由此导致培训的项目零散而不具连贯性;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师有过强的依赖,把培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培训师身上,反而忽视了一次成功的培训应该是由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的。

2.2 培训目标过多

由于培训资金有限,万绿湖景区常对培训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一次培训就能解决诸如员工素质不高、员工业务水平低以及产品销量等问题。当承载的目标过多时,培训反而容易得不偿失。同时,企业对培训的效果的期望值过高、过急,其结果也会打击企业组织培训的积极性。

2.3 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对万绿湖风景区这一类中小企业而言,培训分析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而且将企业为数不多的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花费一部分在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被认为是种浪费。所以,培训的需求就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要求,企业培训什么,员工就学习什么,后者没有选择权。

2.4 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

首先,培训内容计划。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一般由企业领导进行选择,是由上而下的实施过程,导致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课程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没有连续性。

其次,培训师的选择。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师资主要是内部中层管理人员。优势是节省成本,能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指导。劣势在于缺乏培训方法,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广度均非常有限。

2.5 企业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环境

员工在参加培训后,岗位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能同时带来薪酬的增长和晋升机会的增多;企业对员工运用新技术、新服务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培训过后的员工极容易回归原始状态。这说明企业没有形成培训成果的转化环境,培训与成果转化脱节。

3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体制设计

3.1 培训体制类型的选择

万绿湖景区的员工基本处于定岗状态,且企业现有培训预算、教学资源和在岗人员都较为有限,所以该企业的培训体制可选择“能力+岗位任务为主线”。另外,培训体制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及时调整和修正,这样培训体系才能保障培训效果和推进绩效改善。

3.2 制定培训目标的原则

万绿湖风景区还属于扩张期,培训应该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培训的总体目标制定好之后,要将其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阶段目标应设定得更具体,这样即使阶段性目标以后可能会出现变化,但调整都在总目标的框架内进行。每次的培训目标不要太多,要有相关的负责人和资源配置,做到可执行,可落实。

3.3 培训需求分析

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组织者应该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以明确培训需求分析“做什么”及“如何做”的问题。

首先,从组织分析上看,万绿湖风景区属于服务性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素质和态度。

其次,从任务分析看,万绿湖风景区共有十多种不同的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上员工需要执行的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的详细分析就能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结合岗位人员能力的分析,根据培训需求的标准,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培训需求,为针对员工岗位能力提升进行的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人员分析能有效避免员工培训“吃大锅饭”现象。除了对员工进行岗位能力需求与实际能力差距评估或者依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外,还要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

3.4 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

首先,培训师是影响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万绿湖景区的培训师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和储备。一是依托本土高校,引进高校师资和课程资源。其优势在于成本低和培训的针对性强。二是挖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被纳入内部培训师体系,将有助于企业各部门进行常态化培训。

其次,应做好培训过程监督。工作人员应做好培训记录,这是记录培训实施过程的重要工具,是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也是人力资源重要的考核依据。

3.5 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培训成果转化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点,培训的内容必须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提升企业绩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转化率只有10%左右,这也是导致企业领导“培训无用”、“培训走过场”等观点产生的最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万绿湖风景区可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和业务结合转化法两种途径来提升培训后的成果转化,把培训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把培训中学习的风气转化为企业的文化氛围,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葛玉辉.员工培训与开发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 体制设计 学习地图。

2009年国务院对旅游企业明确提出: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这表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和保障。培训是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调查万绿湖景区员工培训现状入手,结合人力资源培训的相关理论,对景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现状。

万绿湖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境内,它是华南第一人工湖,又名新丰江水库,1995 年开发为万绿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此后,该景区开始占据河源市旅游“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但景区员工具有明显的偏年轻化和非专业化。特别是管理层因学识局限带来的理论认识高度和宏观掌控的能力在将来也必然会影响到景区的升级和发展。

首先,培训内容。目前景区侧重业务操作、岗位要求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对企业文化等内容较忽视,这与岗位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

其次,培训方式。景区以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为主,离职培训采用较少。

再次,培训效果。员工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为 80%,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为 56%,对外包培训满意度为 90%,内部培训的满意度为 46%。说明员工比较欢迎外包培训,这跟外包培训中讲师新颖的授课风格、丰富的授课内容等激发了员工的热情有关。

2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培训体制不健全。

万绿湖风景区与国内的很多企业一样,为了培训而培训,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随意性;培训课程也缺乏系统性,存在“流行什么培训什么”的误区,由此导致培训的项目零散而不具连贯性;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师有过强的依赖,把培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培训师身上,反而忽视了一次成功的培训应该是由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的。

2.2 培训目标过多。

由于培训资金有限,万绿湖景区常对培训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一次培训就能解决诸如员工素质不高、员工业务水平低以及产品销量等问题。当承载的目标过多时,培训反而容易得不偿失。同时,企业对培训的效果的期望值过高、过急,其结果也会打击企业组织培训的积极性。

2.3 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对万绿湖风景区这一类中小企业而言,培训分析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而且将企业为数不多的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花费一部分在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被认为是种浪费。所以,培训的需求就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要求,企业培训什么,员工就学习什么,后者没有选择权。

2.4 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

首先,培训内容计划。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一般由企业领导进行选择,是由上而下的实施过程,导致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课程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没有连续性。

其次,培训师的选择。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师资主要是内部中层管理人员。优势是节省成本,能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指导。劣势在于缺乏培训方法,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广度均非常有限。

2.5 企业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环境。

员工在参加培训后,岗位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能同时带来薪酬的增长和晋升机会的增多;企业对员工运用新技术、新服务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培训过后的员工极容易回归原始状态。这说明企业没有形成培训成果的转化环境,培训与成果转化脱节。

3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体制设计。

3.1培训体制类型的选择。

万绿湖景区的员工基本处于定岗状态,且企业现有培训预算、教学资源和在岗人员都较为有限,所以该企业的培训体制可选择“能力+ 岗位任务为主线”。另外,培训体制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及时调整和修正,这样培训体系才能保障培训效果和推进绩效改善。

3.2 制定培训目标的原则。

万绿湖风景区还属于扩张期,培训应该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培训的总体目标制定好之后,要将其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阶段目标应设定得更具体,这样即使阶段性目标以后可能会出现变化,但调整都在总目标的框架内进行。每次的培训目标不要太多,要有相关的负责人和资源配置,做到可执行,可落实。

3.3 培训需求分析。

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组织者应该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以明确培训需求分析“做什么”及“如何做”的问题。

首先,从组织分析上看,万绿湖风景区属于服务性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素质和态度。

其次,从任务分析看,万绿湖风景区共有十多种不同的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上员工需要执行的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的详细分析就能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结合岗位人员能力的分析,根据培训需求的标准,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培训需求,为针对员工岗位能力提升进行的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人员分析能有效避免员工培训“吃大锅饭”现象。除了对员工进行岗位能力需求与实际能力差距评估或者依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外,还要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

3.4 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

首先,培训师是影响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万绿湖景区的培训师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和储备。一是依托本土高校,引进高校师资和课程资源。其优势在于成本低和培训的针对性强。二是挖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被纳入内部培训师体系,将有助于企业各部门进行常态化培训。

其次,应做好培训过程监督。工作人员应做好培训记录,这是记录培训实施过程的重要工具,是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也是人力资源重要的考核依据。

3.5 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培训成果转化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点,培训的内容必须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提升企业绩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转化率只有 10%左右,这也是导致企业领导“培训无用”、“培训走过场”等观点产生的最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万绿湖风景区可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和业务结合转化法两种途径来提升培训后的成果转化,把培训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把培训中学习的风气转化为企业的文化氛围,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葛玉辉.员工培训与开发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能源化学工程前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虚拟仿真;情景教学

目前,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向教育领域快速渗透和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国外在虚拟语言学习环境开发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欧盟有VILL@GE项目,俄罗斯有三维多用户俄语虚拟世界,美国有Languagelab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根据教育部文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开展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国家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把虚拟仿真技术用于语言教学,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创设教学情景。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场景教学的实现将使我们能够把实践教学情景化,学生通过实时观察、漫游、交互等操作,“身临其境”地模拟各种真实的语言活动,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主动的语言输入与输出,从而激发语言习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着力提高教学效率。

1商务英语真实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就情景教学的作用发表了各种观点,充分强调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1964)认为,母语是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如何行为举止而习得,而不是通过学习一系列的语言规则来习得的。情景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生活中的练习,从而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使用语言结构,提高语言能力。Pen-nyUr(1996)认为,在一定情景下,学习者会立即专注于运用语言表达意义,这对学习者而言趣味性更强,且与交际目的的相关性更为明晰。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埃瓦尔德•特尔哈特,2000)。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四个条件的主要内容为: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二、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因为实际情境领域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能使学生掌握高级的知识。三、注重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及互相学习。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建构主义强调主动参与、灵活性、情境性等知识价值要素在知识教育学习中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则是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目的语环境,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敏,2003)。Hutchinson&Waters(1987)指出,专门用途英语的整个过程不在于知道(knowing)或行动(doing),而在于习得(learn-ing)。情景教学正是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使得学习者在现有学习水平、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这种途径向在各种商务场合有效、得体交际的目标靠近。赵淑容(2009)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探讨情景教学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她认为情景教学对于满足不管是客观需求、主观需求还是目的需求与学习需求均有较大贡献度。同时,她认为高校的商务英语学习者绝大多数缺乏企业经历,从未接触过真实的商务场景,对于商务场合如何恰当运用语言、得体行为均所知甚少,情景内容必然也是学习者主观需求。情景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内容可情景化,且教学内容可情景化程度越高,则应用这一方法的效果也就越好。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显然符合这一要求,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可情景化程度高,因此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学者们不仅指出了商务英语情景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他们也非常重视所构建情景的真实性。Halliday(1964)强调要全面地将语言活动和参与者以及相关的要素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真实的情景。Davies&Pearse(2000)也指出,情景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情景语境中人们才能正确理解语言。综上所述,构建真实的商务英语场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商务英语的情景教学在真实性方面做得不近人意。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校里,其教学环境往往缺乏真实性。有的多媒体课室,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条件,无法营造与教学相关的情景和心理氛围,课堂的模拟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建立真实的商务英语实验室,但这种实验室投入成本高,更新周期长,不能满足各种商务场景的变化和需求,而且其真实度也不足。这样的教学环境给商务英语的教学与实践带来种种限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把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商务英语情景教学能为我们提供了低成本且有效的构建真实商务情景的方法。

2虚拟仿真情景教学资源的建设

2.1商务主题和场景设计。本教学资源以剑桥出版社出版的“商务英语”经典教材《剑桥国际商务英语》为基础,参考国内外主流“商务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范围,制定商务场景。针对主要商务场景内容,我们设定14个商务主题,内容涉及FacetoFaceCommunication;WrittenCommunication;EffectiveTelephoning;CompanyStruc⁃ture;InternationalTrade;PaymentinInternationalTrade;DealingwithProblems;BusinessTravel;SalesandPromotion;BusinessMeetings;ManufacturingProcessesandOperations;JobDescrip⁃tionandApplication;BusinessNegotiation;SigningaContract。同时,针对各商务主题,设计不同的场景和任务,形成内容丰富的情景对话。2.2电脑3D虚拟图像构建与视频拍摄。完成教学资源的主题、场景设计和情景对话的文本工作后,交由合作公司做电脑3D图像的场景构建。合作方根据商务对话的场景设计出符合对话内容的虚拟情景,用于视频拍摄,制作商务英语情景教学资源软件。根据不同的对话内容,合作方共设计了80多个3D场景图像。这些3D场景图像不仅用于拍摄视频,还可配备相关设备,营造虚拟仿真场景,用于学生课堂操练和自主学习训练。在完成情景对话文本工作和相关的电脑3D图像构建的基础上,课题组协助合作方寻找物色中方和外方演员,拟定演员的拍摄要求,承担导演、服装和制作等工作。合作方负责拍摄工作。通过双方的合作,做出了两个单元的视频软件。合作双方带着该视频软件参加相关商务英语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做了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一线的老师们都希望能用上该产品,以改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市场的良好反馈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合作双方继续完成视频软件的拍摄和制作工作。在拍摄过程中,外教对文本对话进行了润色,从而保证了语言的准确性。拍摄工作结束后,课题组进行了几轮的校对工作,以确保视频对话的正确性和视频对话与文本内容的一致性。经过后期的补录和修订,完成了该情景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建设。2.3拓展知识。本教学资源除了文本对话。相关3D场景图像以及视频材料之外,还设计了拓展知识部分。该部分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词汇,句型及文化知识和模拟训练内容。相关词汇,句型及文化知识部分供学习者参考和拓展相关商务知识。模拟训练部分设计了相关的情景和人物,供学习者配合3D场景图像进行相关商务英语仿真操练。

3情景教学资源的特色

3.1立体化、仿真性。目前商务英语的教材虽然较多,但大多数教材不够立体化,缺乏配套的自主学习型网络平台、电子图书、多媒体辅助资源(音频、视频素材)等。同时,在商务情景展示的真实性方面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不能给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本教学资源的编写及配套遵循教材“立体化”建设的要求。每一主题的商务活动都设计了相关虚拟场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将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输入方式有效结合,制作场景和课程视频,模拟商务活动情景,呈现真实商务活动,使学习者得以在虚拟仿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商务实践,从而实现有效的商务沟通。根据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本教学资源以虚拟场景展现商务环境,以实战演练突出知识应用,强调实践性学习。同时提供虚拟情景实训系统、64个示范视频、83个3D商务场景等精品语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教学情境真实化,而且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形象化、高效化且立体化。3.2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本教学资源在内容编写方面力求真实反映国际商务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和活动,注重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紧密结合,既重视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输入,又强调语言综合技能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本教学资源选材基本取自真实的商务环境,覆盖国际商务主要活动的各个环节,按照不同的商务主题进行编排。本书共分14单元,每个单元对话丰富,涉及主题场景的不同环节。拓展知识部分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词汇,句型及文化知识及模拟训练。3.3强调实践、趣味性强。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这一特点,本教学资源强调其实践性。充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场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仿真实训,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得学生在一个逼真的环境里遵循一定的商务礼仪、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整个环节中,学生完全成了参与者或主体的角色扮演,发挥了主观性。这种参与式的情景模拟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机遇和挑战,考验着他们的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信心。在步入社会之前,通过参与和体验不同场景、处理不同案例,将强化学生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体验和感受。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一种内驱力。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对象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设备能使商务场景真实化,学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如置身于他们所陌生的真实商务场所,使学习内容极具趣味性,这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和热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4以学生为本。本教学资源的内容、语言及相关活动都根据本科学生的需求和商务英语的特点进行设计。强调培养本科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语言综合技能,重点突出口语能力的训练。本教学资源既注重传授扎实的语言交际技能,又注重与各有关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以英语为工具,服务其商务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组织各项虚拟情境的教学活动,将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与实际的商务环境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教学资源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配合教学过程,使教与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得到极大地延展,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将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使学习者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

4情景教学资源的使用

本教学资源实践性较强,以视频为教学素材,整个课程教学拥有完整的教学流和学习流。教学资源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学习者自主学习。4.1视频学习。本教材含有64个高质量的视频范例,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课程视频放入相关在线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登录平台调取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每个范例视频都是以真实的商务交际情景为参照,交际任务目标明确,学习者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观看练习。4.2模拟演练。学生根据老师布置作业的要求,进入到虚拟情景实训系统中进行模拟练习,并将练习的视频资料以作业的方式提交给老师。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体验式学习,提高积极性,并且能够多接触和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现状,以达到在体验商务中学习语言、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4.3线上教学互动。学生将自己拍摄的课程内容,以提交作业的方式传输到在线教学平台,并将自己在练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进行提问。老师登录平台后检查学生视频,并予以点评和解答,老师可以在视频作业后进行批注点评和纠正。教师通过平台数据,轻松掌握学生的学习结果,老师工作重心也随之发生转移,不再是单一的面授课程知识点,而是课堂上的口语指导和问题答疑,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

5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完全可以通过电子技术,以较低的成本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创设情景,模拟各种真实的语言活动。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场景教学的实现将使我们能够把实践教学情景化,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高教学效率。该情景教学资源配备相应的设备能很好地解决商务英语教学对商务场景真实性的需求,弥补多媒体课室和真实的商务英语实验室的种种不足;将促进“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程跃珍 单位:广州大学

参考文献:

[1]Davies,P.&E.Pearse.SuccessinEnglishTeaching[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2]Halliday,M.A.K.etal.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3]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4]Ur,P.ACourseinLanguageTeaching:Practiceand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5]埃瓦尔德•特尔哈特.建构主义与教学(二)[J].外国教育资料,2000(4).

[6]皮亚杰.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7]李慧.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法初探[A].科教纵横.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