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篇

根据金融功能观的有关论点,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进行资源的时间和空间配置,而这种基本功能又可分为一些子功能,主要为:清算和结算功能、资源积聚和股份分割、风险管理、信息提供和激励等。与传统商业银行等相比,资本市场具有其独特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融资功能,资本市场那个可以通过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增发等为融资主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需求;二是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借助于市场定价和兼并收购等有效实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三是风险分散功能,与传统银行相比,资本市场并非将万千风险集于一身,而是将风险分散给不同的资本市场参与主体,从而有效实现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分散;四是定价功能,通过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有效实现不同资产的合理化定价;五是财富成长功能,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资本市场可以通过财富效应,让市场参与主体分享宏观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成长所带来的红利。价;五是财富成长功能,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资本市场可以通过财富效应,让市场参与主体分享宏观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成长所带来的红利。

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特有功能,创建开放及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对于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以及金融国际化进程而言,大力而有效地发展资本市场显得至关重要:

1.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与当前中国每年接近10万亿元的信贷规模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相差甚远。要改变当前现状,一方面,中国应该不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允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理财资金等市场主体参与资本市场,为资本市场规模扩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创造需求的同时,扩大资本市场供给,并提高市场供给质量,鼓励一些成长性企业(包括高科技企业)上市,从而实现资本市场的供需平衡。在此基础上,中国监管机构还应该加强监管,尤其在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欺诈等方面的监管,努力实现资本市场的“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从而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2.鼓励兼并收购以及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资本市场可以借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给予不同定价而建立竞争机制,有效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努力将当前资本市场的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变,实现资产定价本身不受监管因素的影响,努力打造资本市场良性发展通道,为资源配置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应该鼓励资本市场兼并收购以及有效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从而实现资本市场存量资源的有效配置。

3.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努力打造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然而,不管是利率市场化,还是汇率的市场化,其仅仅是实现了资金的市场化改革,也即人民币资金在境内和境外的定价,而这仅仅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初级阶段。为何当前石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均是以美元定价,而不是以其它货币进行定价?这与美国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一个国家要真正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必须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只有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才能实现资产的国际化定价。当前中国要实现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努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定价功能:第一,通过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包括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方面有效促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并实现资本市场本身的市场化改革,从而有效实现未来有稳定现金流资产定价的市场化;另一方面,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银行信贷资产,避免银行将万千风险基于一身,从而也有利于降低银行业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第二,中国还应该逐步加快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一方面,借助沪港通、深港通、QFII、RQFII等方式,在实现境外投资主体所持有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扩大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定价,从而促进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向储备货币转变;另一方面,中国在引入境外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吸引优质的境外上市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有效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标的质量,有效吸引更多境内外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从而不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地位。第三,中国还应该充分发挥对石油、矿产等潜在巨大需求等有利因素,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努力改变当前大宗商品交易定价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4.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

如前所述,资本市场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不同就是资本市场可以充分实现风险让不同投资主体承担,这就决定了资本市场在为一些高风险、高成长以及高效益等产业融资方面更具优势。为何20世纪80年代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在美国爆发,而非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发生?这同样与美国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当前,中国在努力打造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民营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民营经济,风险和效益都相对偏高,尤其是对于民营经济而言,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其中就是因为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因而,中国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建设大盘蓝筹股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柜台市场、债券市场等不同类型的市场,为不同的融资主体提供资金需求,从而努力发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潜力。

三、改变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财富成长功能,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2篇

一 资本市场理论概述 要研究投资银行,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资本市场,因为投资银行是伴随资本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没有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反过来理解,如果没有广大投资银行家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彩表演,国际资本市场也不会象今天这样耀眼。 1.1资本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全部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将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从宏观上来分,资本市场可以分为储蓄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市场等。其中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 1.2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1.2.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性功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1.3资本市场的主体 资本市场的主体通常被称为市场参与者,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发行和购买金融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居民家庭、企业、中央政府及其、地方政府以及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包括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国公司以及境外个人投资者。 参与资本市场的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中介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主要提供以下传统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功能。发行各种金融工具; 2.客户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 3.自身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其客户设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3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

    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一个制度安排的初始功能、效率评价以及相关制度设计的顺序必须考虑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成本一收益的比较。在整个金融制度变迁的宏观视角下,我国资本市场作为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其功能与效率评价必须复制于国家效用函数及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资本市场制度的变迁方向要考虑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制度环境的认知反馈。

一、引言

通常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具有普适意义的功能及效率评价标准:对于资本市场承载的功能,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是沿用默顿和博迪的观点,从纯粹技术性的价值中性的角度进行阐述的。例如,较多地认为资本市场具有融通资金功能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此外,还有诸如产权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和反映功能、转制功能、分散风险功能、定价功能与警示功能、激励与约束功能、促进资本的社会化和公众化、分配与再分配功能与转化资本形态的功能。以上对资本市场的功能界定,笔者以为彼此之间并无大的出入与冲突,仅仅是在宏观功能与微观功能、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直接职能与间接职能上的差异。与此一脉相承,在资本市场的效率评价标准方面,孙杰、黄冠华认为资本市场应该是资源配置效率型的,林智乐认为股市的运行效率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市场自身运行的规范性,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价格信号形成的有效性等微观意义上的市场效率,而另一个层面指的是股票市场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一宏观意义上的市场效率。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及其制度设计进行评价,需要将其置于我国渐进式改革中金融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在我国整个转轨过程中,国家作为制度创新和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其效用函数始终左右着制度变迁的方向与轨迹。我们考察资本市场的功能及其效率评价,必须从这一制度的主要推动者的利益及其变化轨迹这一视角来进行分析。

二、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国家效用函数

诺斯指出,统治者或国家提供博弈规则(即制度)都有双重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个目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这两重目的是统一的或基本上是统一的,因为都在国家的成本一收益核算范围内,两者都是他所追求的,只不过一个是直接利益,另一个是间接利益(也可以看作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国家总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也就是实施或容忍一种产权结构能多增加的垄断租金,等于放弃这种产权结构而实施另一种更有效率产权结构,从而提高效率、使国家税收增加的数额或增加额的贴现值。在此笔者假设:如果租金最大化代表统治者的短期效用,社会产出代表统治者的长期效用,那么除非贴现因子足够大,否则国家会首先考虑短期租金最大化。

(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构建的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制度安排具有特殊的背景:由于中央政府没能在分散化的市场经济中建立起来有效的国内征收机构,为了保持渐进式改革中制度变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国家建立起具有垄断性产权的国有银行,动员分散的民间金融资源对国有经济进行支持。但随着这种制度安排方式的持续,其中潜伏着系统性的金融危机:由于国有银行、储蓄者、国有企业之间的双重债权债务关系,国有银行与储蓄者之间的预算硬约束、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由于公有产权所导致的预算软约束,大量不良债权的生成,会导致信用链条的断裂。而作为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制度可以使金融资源的供给者直接与需求者以股权投资形式相联结,从而避免了国有银行充当信用中介所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作为权威主义的构建,资本市场的功能需要服从于制度设计起点的需要,其后的功能动态化展开依赖于制度的展开或演进。也就是说,资本市场是否同时具备诸般功能,要取决于特定制度安排的需要。即不仅要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阶段来考察其规范的动态性,而且还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考虑资本市场的供给主体引入这种制度安排,所寄予资本市场的初始功能,并随着制度环境与参与主体的互动,制度供给主体的效用函数中变量的偏好顺序的动态化而赋予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动态化。从这一角度,我国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嵌入式”的制度安排,在制度构建初期具有着特殊功能——改革承接功能,即作为力不从心的国有垄断银行制度的下家,解决庞大的改革成本问题。

(二)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国家效用函数

国家作为资本市场这一制度安排的供给主体,其收益包括:1、可以通过将分散的民间金融资源引到传统的国有部门,以弥补改革成本,从而减轻国有银行的压力,给国有银行体系的改革留下喘息之机,这是国家的短期迫切利益,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而得以实现;2、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迫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3、可以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而增加社会有效产出,促进经济增长,这是长期的、潜在的利益,通过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而得以实现。这三种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要实现第一种利益,国家就必须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将民间金融资源导人效率低下的国有部门,从而有损于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实现;要实现第三种利益,就要求国家超越自身利益,以权威的第三者身份供给博弈规则,充分发挥市场的自发地资源导向功能(第一种收益与第二种收益之间也存在冲突,见下文分析)。

我们认为在资本市场制度构建初期,国家效用函数中变量的偏好顺序是第一种收益严格偏好于第三种收益。理由是:1、前期累积的巨大改革成本压力(可以通过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与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来衡量);2、资本市场建立初期直接融资比重极低,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无关宏旨,为实现第一种利益而付出的社会产出减少的成本极低;3、资本市场制度的建设无意于着眼长远规划。

因而,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在资本市场制度构建初期被弱化,缘自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而产生的扩大产出效用并不在国家效用函数中占据较大权重。为服务于这一效用函数目标,国家需要在向民间转嫁改革成本与维持投资者的参与约束与保持金融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点。

三、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国家效用函数的外部约束条件与实现方式

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国家效用函数的特殊性体现在:通过资本市场将改革成本向民间转嫁虽然是出于国家租金最大化的目的,但它并非完全属于统治者个人利益,也同时具有将改革稳定推进的功能,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环境下,也是增进社会福利的。正如周业安所认为的,给定特定的环境条件,政府建立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外部规则与社会福利增进可能兼容。有人提出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应遵循效率原则,但我们必须正视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起点,重新定义“效率”的涵义。正如布劳格所说,“经济学家们必须放弃这样的观念,即对于经济变迁存在着纯技术性的价值中立的效率观点。”布罗姆利也认为,“效率计算取决于制度安排的现存结构,……关键的问题不是效率,而是对谁有效率”。评价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时,不可忽视从国家效用函数出发而赋予其的“使改革稳定推进”的标准。

(一)外部约束条件

这种通过资本市场向民间转嫁改革成本的思路,其实现必须具备若干外部约束条件:1、充足的民间储蓄;2、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强有力控制;3、多元化投资工具的匮乏以及对民间金融活动的打击。在第三个约束条件上,应注意的是:在国有垄断银行体制下,由于投资工具的极度匮乏,国家无须考虑储蓄者的退出问题,而资本市场制度下由于投资者可以在参与资本市场与银行储蓄之间进行选择,因而必须在政策制定及制度安排的路径上考虑投资者的参与约束问题。

(二)实现方式

这一制度安排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政府对资本市场的行政干预来实现的,表现在:

1、国有企业享有资本市场融资特权。例如,1997年,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选择企业时,要优先推选符合股票发行和上市条件的国家确定的1000家重点国有企业、120家企业集团以及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特别要优先鼓励和支持优势国有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收购有发展前景但目前还亏损的企业,实行资产优化组合,增强企业实力。”到2002年,95%以上的上市公司系国有控股公司。

2、对股票的发行与上市实行计划额度制。为了保持国家对上市的国有企业的控股地位,国家规定了企业的股票发行额度。大型国有企业在新股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将原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人股。这部分被剥离的资产被假定为一个虚拟的会计实体,并且被假设已经存在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然后从原来的会计实体中剥离出一部分营业收入和费用归虚拟会计实体,并据以确定虚拟会计实体在各个会计期间的利润。这是违背会计实体和会计期间假设的,也说明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实质上的一体化。因此,上市公司向母公司转移利润、母公司挪用募股资金、上市公司为母公司贷款提供担保等一系列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表现都是一脉相承的结果。同时,通过行政方式控制资本市场的规模,可以人为地制造供求不平衡,使投资者可以获得交易性收益,从而一方面使投资者对制度产生依附性,另一方面,投资者收益与上市公司个体特征之间因果性关联不明显,投资者对防止上市公司侵权的制度安排并无强烈需求,因此减少了制度安排的阻力。

四、从“管束均衡”到“博弈均衡”的转换

(一)行政权力介入的自我内生:“管束均衡”

作为一整套制度安排的合成,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需要各种制度安排的彼此衔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确立初衷决定了一个具有健全的基本制度,从而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资本市场是不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的。因此,其不可能作为权威的第三方制定博弈规则,国家既有侵占投资者利益,以向民间转嫁改革成本的激励,又有保护投资者利益,从而维持投资者的信心,防止投资者退出的激励。这看似对立的双重激励导致国家在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供给方面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我国仿效发达国家建立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维护,但因为国家效用函数中的转嫁改革成本这一项收益是通过隧道效应实现,即民间金融资源沿着投资者——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的方向,因此国家无激励供给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实质上处于缺位状态。判断一项规则是否成为制度,关键是其可实施性,即制度必须是可实施的,或可执行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不可实施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是:2001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各级人民法院发出了关于暂不受理上市公司民事赔偿的通知,该通知承认“内幕交易、欺诈、操纵市场等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又指出,“受目前立法及司法条件的局限,尚不具备受理及审理这类案件的条件”。即使目前已经受理,也面临着投资损失难以确定、无法执行等问题。这样,投资者保护制度的缺位,使投资者的部分权益置于“公共领域”(publicdomain),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其进行攫取。

另一方面,国家也有激励去保护投资者,抑制他人对投资者权益进行攫取。由于国家效用函数的实现要求满足投资者的参与约束、防止投资者退出,因此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形下,国家有激励去供给防范上市公司、投机资本等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的制度,如投资基金制度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资本市场上的效用函数行政权力介入保持资本市场自身运行的基本制度的缺位进一步的行政权力介入。“政策市”的形象就此树立:市场过度低迷时政府出面救市以维持投资者的参与约束;市场过热、投机气氛过浓时,政府出于金融稳定的职责为其降温以防止崩盘。资本市场运行中行政权力的深度介入是资本市场制度建立初期行政权力介入所内生。我国资本市场就这样在行政权力的介入下,保持着“管束均衡”。

(二)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互动:博弈均衡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初始作用的结果,国家效用函数的外部约束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1、直接融资在金融活动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对国民经济良性运转的影响日趋凸现;2、大批中国企业到海外发行上市,这将导致优质资源的流失。这导致了国家满足租金最大化效用的成本日益加大,要求调整国家效用函数中变量的偏好次序。同时,正如在国有银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利益、国有银行自身利益的渗透逐渐改变国家的国有垄断银行制度中的效用函数,迫使国家对国有银行体制进行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同时又是上市公司、券商、地方权力、投机资本与普通投资者等各参与主体的学习与知识积累过程,以及对制度环境的认知反馈过程。

1、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张使得投机易收益下降,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开始觉醒,越来越关注国有股东、上市公司行为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对侵权行为的反应日趋强烈,越来越多地使用“用脚投票”的方式发出可置信的威胁。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意愿是国家效用函数的一项重要外在约束条件,其被严重削弱将使资本市场的发展蕴藏着深层次的秩序危机和信心危机。

2、行政权力在资本市场上的过度使用形成的“”关系导致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的不断渗透。黄少安在分析政府以行政力量推动改革的外部性时,认为政治官员在改革中的个人效用在于升迁最大化,但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所具备的强大的财富再分配功能,使得地方权力对资本市场的渗透主要是通过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导致对公共财富的吞噬,使得风险不断向中央累积。

3、国家转嫁改革成本的示范效应,一方面使得投机资本利用资金优势与内幕信息操纵市场,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在国家通过股权渠道向民间转嫁改革成本的示范下,缺乏完善治理结构的激励,生产性努力降低,其行为取向并非表现为对投资者需求的回应,而仅是对行政措施的回应,从而既加剧对中小投资者的掠夺,又使得国家效用函数中第二项收益不能实现。

4、国有券商由于其预算软约束,其通过委托理财业务不断呈现的危机最后由财政收拾残局,有内生出新的改革成本、从而使渐进式改革陷入恶性循环的危险,国家效用函数的实现方式似乎即将为自身所劫持。

以上几方面说明,资本市场的开放性导致各参与主体力量的成长,利益的彰显将导致国家维持原有制度安排思路的成本与阻力日渐增加,相应的制度供给必须考虑各参与主体的反应,并进行相应调整,即制度安排必须实现与制度接受对象的互动。制度的变迁开始打破“管束均衡”,出现“博弈均衡”。资本市场的运行架构从一元化开始走向多元化。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单方面《减持国有股筹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第六条,即“减挣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引起股市暴跌,迫使证监会于2001年10月22日紧急叫停,这反映了行政权力在资本市场上的力有不逮,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黄少安、魏建所提出的“同一轨迹上制度变革的边际效益递减”假说。而考虑了各方利益表达的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推出后股市的稳步上涨,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完成了从“管束均衡”到“博弈均衡”的转换。

(三)从“管束均衡”到“博弈均衡”的理论解释

下面,我们尝试用温加斯特(Weingast)建立、并由青木昌彦(Aoki)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政治交换博弈来解释以上转换。在这个博弈中,有两类参与人:政府和两个参与人A、B(代表公民、选民、利益集团等)。假定政府超出保护私人产权不可侵犯的限制而增进自身利益,为了获取a的额外收益,向A增税。A与B可选择抵制或默认。每人的抵制成本为c,如果B与A合作抵制,政府的侵权行为就失败。如果B不合作,A单独抵制不奏效,政府得逞。政府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效率损失2Δ,由A、B分担。有三种情形:1、如果B和A合作抵制的成本大于侵权导致的效率损失,B的最优策略是默认,A预期到这一点,最优策略也是默认。{侵权,默认,默认}是纳什均衡结果。2、如果政府侵权导致的效率损失大于B与A合作抵制的成本,B会选择与A合作。但如果Δ-c0时任一正数0,当θ>2(c-Δ)/2c+a时,存在A与B共同抵制的可置信威胁,政府放弃侵权符合自身利益。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政府在向民间(A)转嫁改革成本(变相的税收)的同时,控制市场的规模以创造获利机会维持投资者(A)的参与约束,上市公司(B)事不关己甚至可以搭车受益,因此第一种情形成立;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A)利益维护意识增强,认识到政府侵权行为所带来的效率损失Δ增加,同时B的构成发生变化,券商、投机资本、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崛起,政府的侵权行为(减持国有股采取市场定价方式)的实施对象已经难以分辨(A、B都会从中受损),从而引起合作抵制,迫使政府妥协,对各主体的利益予以承认,并尊重其利益表达(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由第一种情形转换到第三种情形。而第二种情形不会出现。因为政府向B支付贿赂的方式将会是以纵容B参与协同侵犯投资者(A)的利益,这将使投资者受到双重掠夺,其参与约束不能维持,因此政府不但没有激励这样做,还会通过投资基金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来抑制这种倾向。

五、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任何一项制度安排的评价,都必须放置到这项制度产生与存在的特定制度背景下。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效率的考量必须将其置于整个金融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国家效用函数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作为权威主义的构建,资本市场制度的功能与效率评价必须具有主体指向,单纯地、局部地论及规范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及其功能、效率是没有意义的。

2、一项制度正常发挥其功能,依赖其他制度的存在并有效实施。即制度的权威主义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我国资本市场上看似在空间上并列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实有着其时间上的继起性,即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必须以其他某项制度的切实有效实施为前置条件。任何一项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都不能被从其所处的背景中摘出而单兵突进。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5篇

一、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

自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走过了十八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只发行A股,在市场层次上仅有主板市场,市场规模较少,只有十几只股票,但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的实质性地突破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资本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的要求,我国在不断深入研究本国的市场实际,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不断地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推出新的品种和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市场的功能。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建立了深圳中小企业板;建立了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推出了LOF、ETF、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权证。

二、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建设的不足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多层次体系还不够健全,还不能满足大批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需要,其功能还不够完善,市场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股价暴涨暴跌的情形时有发生,游资投机获利十分明显,缺乏价值投资理念。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多层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各个层次市场发展的规模和成熟度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资本市场推出了一些产品创新后,仍然存在各个层次发展的规模和成熟度有很大的差距,主板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其他板块产品还有待提高其发展的规模和成熟度。我国资本市场交易体系的层次结构表面上是比较齐全,但各层次不能发挥功能互补的作用,基本上由上证、深证两家证券交易所“一统天下”,其他资本市场产品推出后,其发展的规模还不够大。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全国、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开放型的、机制灵活、功能齐全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具体地说,资本市场应当是包含了各种股票、债券、基金证券,以及期权等全部证券的市场。多层次市场结构的建设,应当突破现有主板市场上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单一的市场结构,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资本市场体系。各个层次的市场之间分工明确。具有明显的递进性,由此形成一个体系健全的“梯级市场”。根据不同层次市场的上市条件和市场规则,建立顺畅的“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促使上市公司“能升能降”,充分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的功能。

(二)目前的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结构突出表现了倒置现象。

我国目前虽然有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地方产权交易所,但这些市场之间层次还不够合理,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结构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比较,结构突出表现了倒置现象。从挂牌公司的数量看,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型,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准高、挂牌公司数量少,处于金字塔顶端,场外市场上市标准低、挂牌公司数量庞大,处于金字塔底端。我国的情况则相反,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目前拥有1500余家上市公司,形成一定规模,但中小企业板块还不能为大量中小企业股权实现流动,因而造成层次功能不够匹配的市场结构,使主板市场形成一定的垄断局面。争取到主板发行和上市的股票也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

(三)多层次体系中的品种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失衡,化解风险的功能弱。

多层次体系中的品种之间还存在明显地割裂,不能很好地化解和降低系统性风险,也不存在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产品,如股指期货,更缺乏化解非系统性风险的产品,如企业债券相对于股票的发展规模太低。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三、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完备的必要性

(一)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表现。

资本市场的存在价值和功效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讲是资本市场在完成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功能时所体现出来的效能。从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多样化出发,资本市场必定要通过市场细分提供多样的投资品种来最大限度、高效率地实现供求均衡才能体现其效率和功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就成为必然。

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各类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包括NASDAQ市场在内的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动密不可分,创新企业获得了巨额的资本推动而成为新兴产业的主导。在美国,资本市场分层在金融工具风险特征、交易组织形式、地理空间三个维度上同时展开,形成了由四个层次构成的一个“金字塔”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分为主板、创业板、电子板、粉纸市场、主流报价市场。从各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不难得出,资本市场越发达的国家,其形成的资本市场体系越庞大越复杂,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越丰富,资本市场的功能越完善。

借鉴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要不断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来构筑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本市场的水平。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板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创业板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三板市场,第四个层次是产权市场。

主板市场属第一个层次,就是表现为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形式的全国性证券市场。主板市场要求的上市门槛比较高,主要为特大型的、大型的、成熟的、业绩好的企业提供融资的机会。

第二个层次为创业板市场,主要交易高技术型、高增长型的股票,上市标准要比主板市场低一些。我们国家从2000年开始就呼吁设立创业板,到现在一直没有设立,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创业板的研究和筹备已经比较成熟。《中国证券报》(2007年7月30日)在头版报道称,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表示,深圳设立创业板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世界上所有的创业板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对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要求,如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的创业板,对盈利就没什么要求。

第三个层次为场外交易市场,也称作柜台交易市场或者电子板交易市场(业内俗称三板市场),就是我们所说的OTC。柜台交易市场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特殊

形式,但一般是证券经纪人或者证券商,不通过证券交易所,将未上市的证券或者已经上市的证券直接与顾客进行买卖。场外交易是通过分散的证券商之间用电讯联系的,近几年发展成网络进行交易。在目前来看,其主要功能是作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早期是退市的公司摘牌后的股票交易所。三板市场为有些非上市公司摘牌后或者达不到上市标准的公司提供挂牌交易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市场层次。

第四个层次为产权市场, 目前很多省份都设立了产权交易市场。比如上海、天津、北京产权交易市场,这是我们国家三个最大的产权交易市场,除此之外,像陕西、河南、辽宁、大连、福建等其他省份,也设立了产权交易市场。产权市场的设立是非常必要,因为产权交易市场它的门槛很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交易都很方便,这也是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

(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应该从证券市场能否最大限度地动员资金并进行有效分配的角度去衡量证券市场的效率。市场失灵和我国证券市场所处的非常时期等主客观因素。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效率低下。为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证券市场需要监管和规范化。

资源配置——这是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从理论上说,由证券市场所实现的所有权的直接市场交换在本质上就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此功能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融资功能或资本集中功能,即证券市场在社会金融体系中,通过在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架设直接的通道,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实现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投资领域的转移。借助证券市场对生产资金的引导,企业和政府方可通过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转让将消费者手中的闲置资金和企业在社会再生产活动中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转化为生产资金或政府公用资金。而且,证券作为名义资本的特性——在一级市场上的产权分割和二级市场上产权的不问断复合,使短期资金沉淀为稳定的长期投资,增强了生产的连续性。因此,证券市场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流动和集中,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和扩大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层含义是指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正是资金这种经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使得实际的和潜在的筹资者在筹资时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竞争关系,其结果是只有那些经营良好的筹资者方能从证券市场上不断筹集到资金。这一根源于投资者自利动机的市场调节机制通过代表收益率或利息率的证券价格的波动,引导资金流向能够提供高收益或高利率的筹资者,即促使资金有效地由低效益的部门向高效益的部门流动,流动的本质就是资源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一步看,基于证券市场公开信息的大量投资者的共同判断,使得投资决策的成本得以降低,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以提高,从而促使投资结构得以优化,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证券市场上资金的有效配置,不仅通过证券投资者对各类证券的投资选择来实现,还通过调节社会资金在各个市场问的流动来实现,市场利率的高低调动着资金自发地进出于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因此,运作良好的证券市场较准确地反映资金供需结构的变动,从而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证券市场效率评判

美国经济学家威斯特和惕尼克将证券市场效率分为“外在效率”和“内在效率”。外在效率,是指证券市场资金分配效率,如果证券市场价格能够根据有关信息作出及时快速的反映,将资金导向高收益的部门,证券市场就是有外在效率的。有效的证券市场能够通过价格反映所有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作出迅速调整。有两个衡量证券市场外在效率的指标:一是价格能否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有关信息能否被充分的披露,从而使投资者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所谓内在效率是指证券市场本身的运行效率,即证券市场能否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小成本为交易者完成每一笔交易,若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则交易者能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交易。内在效率也有两个直接的衡量指标:一是每笔交易的时间,二是每笔交易的费用。

笔者认为,应该从证券市场能否最大限度地动员资金并进行有效分配的角度衡量证券市场的效率。本文仍然套用威斯特和惕尼克的“外在效率”与“内在效率”的概念,将证券市场效率定义为外在效率与内在效率的统一。证券市场的“外在效率”是指证券市场能够有效地动员储蓄,将储蓄转化为资本,并配置于边际效率最高的企业和产业,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此,证券市场的外在效率主要体现于证券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功能上。一般而言,证券市场外在效率的标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券市场能够提供足够的融资工具,满足不同偏好的投融资需要。证券市场首先是一个融资场所,由于每一个投融资者对融资期限、规模及风险和收益的偏好不同,因此,对融资工具的种类、期限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有效的证券市场能够满足各类投融资者对融资工具的选择要求,为投融资双方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从而实现证券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第二,证券市场具有资本动员能力,能够满足融资者大规模资本需要。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能够吸收并提供大规模资本来满足融资者需要。

第三,证券市场能够按效率最高原则实现资源有效分配。作为资金交易的场所,证券市场把各方面的储蓄汇集成资金流润滑着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价格信号将资金导向最有效率的部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有效的证券市场能够按最高边际效率原则在证券市场范围内分配资金,将资金输送到收益最高的部门和产业。

第四,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证券市场适应竞争需要而不断进行调整的能力,证券市场创新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从而提高资金的分配效率,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加。由于创新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使得小企业能够从证券市场获得专门的资金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证券市场的配置效率。

证券市场的“内在效率”是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反映了证券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动员和分配资本的程度。证券市场的内在效率应能体现交易成本最低的市场原则,而交易成本的降低,一方面与提高证券市场的竞争力有关;另一方面与加强证券市场的管理有关。证券市场的内在效率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第一,证券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决定了融资成本,从而决定了企业的融资选择和产业的融资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是优化资源配置,规范企业行为的前提。证券市场交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降低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不仅有助于发挥证券市场融资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第二,证券市场规模。证券市场规模是证券市场所能吸收和容纳证券交易的数量空问,它是一国证券市场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市场规模也是证券市场资本动员能力的体现,证券市场规模扩大可以刺激资本形成,有利于满足产业成长的资本需要。规模扩大意味着证券市场能够吸收大量的资本,用于接纳更多的证券发行,规模扩大也降低了融资成本,激励更多的资本投资于新兴生产项目。

第三,流动性。流动性是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关键,流动性强有助于证券交易者便利地交易他们自己的证券,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时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鼓励长期投资,并使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收益。流动性对证券市场效率的贡献在于高度流动性的市场能够改善资本分配效果,促使经济的长期增长,流动性表明证券变现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资本动员能力和资源配置效果。

二、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原因分析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在论证资本市场合理性和其现实性时,提出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假设。即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市场自身存在缺陷。作为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自然有其缺陷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的失真性。即市场的资源配置信号——证券价格,不能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与其相关的真实信息,从而失去了自发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进而削弱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第二,市场的失效性。即由于证券市场的失真性引起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以及由此引起的整个市场运行的低效率。

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是筹资和优化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许多功能,这些功能彼此间相互影响,任何功能的失灵都会对相关功能作用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证券市场运行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券市场功能作用的发挥,证券信息的失灵不仅直接破坏了资源配置的有机链条,而且影响了其他一系列功能作用的发挥。

而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其特殊的发展环境,发育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非规范性。相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中国的证券市场无论是市场体系,市场结构,市场机制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等都具有明显的非规范性特点。

第二,非协调性。即证券市场的运行不能实现高度的协调、有序和统一。首先,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股票和国债过于集中,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所占比例不高;在利率结构上,没有体现出收益与风险的正比关系;证券市场的运行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规模很小,交易品种也较为单一;证券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个人投资者居多,机构投资者为数很少,且运作不规范。其次,证券市场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作为主要信息供给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不充分,造成市场信息失真、失效;信息供给渠道众多,但合法的、有效的信息太少;而证券终结机构行为失范又使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尚未完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股票发行市场上,存在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外资股同股不同价的问题;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由于信息失真等原因造成股票价格远远偏离企业的真实业绩,价格传导机制受到扭曲。风险监控机制是通过系统的风险检测指标的运用,对市场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测评,及时化解证券市场隐含的各种风险。我国除具有一般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外,还具有新兴证券市场特有的风险。在防范化解证券市场风险方面,目前尚未建立起系统、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

第三,弱有效性。证券市场的非规范性和非协调性,导致证券市场运行的低效率。首先,证券市场基本功能角色失衡,即筹资功能相对于其他功能而言发挥过度,而改制功能不到位,资源配置功能扭曲。其次,证券市场基本功能效率低下,由于证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经济色彩,违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律,造成证券发行的低效率,即证券在一级市场上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配置在效率最高的经济单位,发挥其最大价值。而资源配置总体呈现弱效特征:一是特殊的股权结构设置,使资金通过二级市场的流动,实现优化配置的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二是流通的公众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由于证券市场的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信息的透明度很低,以及散户投资者众多,搜寻信息成本抬高,缺乏对市场投资和风险的理性判断,使证券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股价异常波动和过度投机的现象,证券价格作为资金配置信号的功能被严重扭曲,证券价格严重脱离证券的真实价值,误导资金流向,使证券市场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效率和作为微观层次上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的功能效率大大降低。

三、证券监管——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几点建议

市场失灵使证券市场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导致效率下降,因此,有必要予以纠正。一般而言,将市场失灵置于市场内部,通过“市场机制内部化”的方式予以纠正是市场机制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市场机制内部化”是有限度的,尤其针对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市场本身是很难予以纠正的。因此,证券监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在于依靠监管来尽可能地改善和解决证券市场机制的失灵问题,保证证券市场功能的实现和效率的增进。正是由于证券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和由此引发的证券市场功能的扭曲,才使得政府必须设计并实施适当的管理制度,约束并规范证券市场的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矫正并改善市场机制内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维护并促进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笔者认为,证券监管者在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方针与政策过程中有如下几点应予以考虑:

第一,切实转变发展资本市场的指导思想。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一切举措都要以有利于证券市场发现价格和发挥优化资本资源配置的功能为依归,而不能让一些短期考虑或局部利益的考虑歪曲证券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为各类企业提供平等的融资环境。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第一要义。健全的资本市场也要有各类企业的共同参与,平等竞争才能建立起来。但我国证券市场一直采取了“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的方针。非国有企业即使绩效很好,也难得到上市的机会。少数非国有公司的上市也通常是靠付出巨大代价购买只有很少净资产,甚至完全没有净资产的“空壳公司”才得以实现上市的。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应当迅速纠正。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国企改革;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08-02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业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尚未实现,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本文认为,在日渐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若要将国企改革进一步推向前进,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成果,必须紧紧依靠已经“脱胎换骨”的国内资本市场。

1 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趋向

从中国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根据对国企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寻求与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是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趋向。

从1979年到1992年是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扩大企业自的改革,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和“工资侵蚀利润”等短期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1982 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1983到1984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此后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企业集团和股份制改造的改革试点。虽然承包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承包制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991年9 月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仅靠企业内部转换机制,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股份制改革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制度突破。1992年,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明确,使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阶段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企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尽管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为国企解困是90年代的国企改革的主题。投融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后,国有企业由于高负债率、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逐年增大的情况。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国有企业改革资产重组、规模扩张等的融资需求,此外,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过度负债和财产损失需注入庞大的资金,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已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是必然的出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利用资本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在利用资本市场解决国企改革的融资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让一些企业走出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国企改革的深化要求资本市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有效的金融服务。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国际资本的流动,民间积累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拨改贷”之后,国企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理想的融资平台。此外,资本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是,因为股权分置造成了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加上国企筹资的主要目的不是配置资源,而是解困,使资本市场的成长逐渐扭曲,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的先天缺陷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投资、融资、定价和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渐被弱化,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对资本市场先天缺陷的改革对于国有经济改革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股权分置。2005 年4 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6年末,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中国的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由此进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我国资本市场功能趋于回归

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等一系列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价值的提高,场外资产不断通过上市公司实现资本化化的过程,将是驱使资本市场在逐渐趋于成熟的制度环境下价值回归与功能恢复的过程。

2.1 资源配置与价值发现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被普遍认为是成熟资本市场基本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是通过证券市场的股权流动,通过公司制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资金流、人流、物流流向更有效率的企业和产业,从而达到最佳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获得最大的产出,而这种资源配置又是基于价值发现功能的发挥,没有公正合理的定价,资源的流动失去了必要条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股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一定程度在制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功能的发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平台作用的日益明显,场外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证券化的需求日渐强烈,同时股价估值也没有了制度,促使社会优质资产不断向上市公司流动。在制度性难题得以解决的前提下,非上市公司资产的这种资本化过程必将推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定价功能的逐渐回归,并不断对这其回归效果进行着检验。

2.2 资本市场成为优质资产“吸纳器”:成熟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二者表现为正相关,经济发达则资本市场兴旺,经济萎缩则资本市场疲弱。从我国A股市场的沪深股指来看,股市大的运行轨迹以2001年年中为分水岭,前段是升市,后段是跌市,后段走势与经济大势反差巨大,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并未得到有效体现。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不过是其国有企业集团的融资工具而已,资本市场拥有的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的优质资产十分有限。这产生两个结果,一是证券市场规模非常小。在发达国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登陆证券市场,股市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一般都在130%上下,美国高达150%,而我国上市企业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资本市场的流通市值之和只有GDP的10%左右。二是资本市场公信力不高,国民投资参与率低。在发达国家,参与证券投资的人数比例通常在60%以上,在我国尚不到15%,。

随着制度性问题的有效解除,上市公司的平台作用日益突出,各类非上市公司将其资产注入上司公司平台实现证券化以期获得公司后续发展动力,并可获得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和包含未来获利能力的资产价值。因此,上市公司平台价值的提升,场外资产纷纷向上市公司注入,上市公司将不再是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圈钱工具,而将成为国有企业主业资产的真实拥有者,甚至成为集团本身,真正成为社会优质资产和财富的平台,企业集团的作用将逐渐被上市公司所取代,各行业的龙头和有影响力的公司逐步成为上市公司,促使资本市场成为全社会优质资产的吸纳器;与此同时,证券市场的规模也将实现空前的增长,居民的资本市场的投资参与率也会因为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而大幅提高。因此,使得股市的涨跌对居民消费信心和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行为与消费信心,并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真正实现联动效应,资本市场的经济晴雨表功同样能得到回归。

2.3 资本市场公信力提高:资本市场吸纳社会优质资产也就是场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不再是因为筹资而存在,也不再是“”,其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功能以及经济晴雨表功能的逐渐回归,资本市场市场的公信力不断提高,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逐渐增强,最直接地表现就是涌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将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银行储蓄存款不断攀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居民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不足。而随着能够给投资着带来丰厚回报的优质资产向资本市场涌入的同时,追逐增值的货币资产必然将被吸引到资本市场中,使资本市场曾濒于衰竭的融资功能得以恢复,从而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机遇,反过来货币资金的涌入,又将吸引更多的场外资产进入资本市场。优质资产好比是资本市场的“骨肉”,而货币资产犹如是其“血液”,因此资本市场将在吸纳社会优质资产的同时吸引货币资产,功能逐渐恢复,变得有血有肉,成为一个健康的市场。

3 国企改革必然要与资本市场充分结合

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突破为其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潜力,国企改革在资本市场日渐趋于健康的条件下,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一方面,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趋于一致。非流通股取得了流通权,使中国股市实现了全流通,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原有的非流通股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国有大股东能够享受到资本市场溢价带来的收益,上市公司逐步成为全体股东价值创造工具,大股东的价值取向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取向从原来背离走向了一致。此外,资产收益率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在资本市场上得以放大。通过将资产注入,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使资产获利价值迅速放大。相比之下,非上市公司资产,作为非资本化的资产,即便有很可观的收益率,但却难以被有效定价,真正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要求提高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因为股票价格综合了市场对一个公司未来利润率的预期,它为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提供了一个客观尺度。股票价格的升降可以指示资本的有效配置,并可以奖惩业绩好坏的公司。因此资本市场将对上市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起到一个倒逼的作用,其本质还是市场的竞争机制。国有上市公司不仅仅要从形式上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相互间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各种权能上进行科学划分,并且要在实际运作中形成相互制约、分工明确、权责利相统一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以前之所以股价未能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只是国有企业集团的融资工具而已,企业主要目的是圈钱,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丧失。

此外,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或运用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张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IPO直接进行融资,获取发展资金并实现产权多元化。二是定向增发。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直接以新发股票换取大股东优质资产,这种方式可以使大股东的控股比例将大大提高,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定向增发融资,以现金收购大股东优质资产,这种方式大股东可以获得现金,实现资产收益。三是资产置换。国有大股东以优质资产与上市公司的债务等不良资产进行置换来使优良资产得以上市,并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四是借壳上市。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五是换股吸收合并。换股吸收合并主要是大股东发行集团股票,以发行股票的全部或部分来换股吸收合并上市公司,达到整体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六是股改对价。这种方式仅发生与上市公司的股改过程中,在上市公司股改时,大股东把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作为支付给流通股东对价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中诞生,而且经历过艰难的制度困境,并最终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为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化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趋于成熟的条件下,国企改革必须要寻求与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利用并跟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栋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发展,国有资产管理,,2006年第8期

[2] 陈清泰、吴敬琏、谢伏瞻主编,国企改革攻坚15题,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 余云辉,上市公司“资本自”与证券市场发展,武汉金融, 2007年第7期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资本市场;产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3-0053-04

一、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本市场

(一)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

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特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即如何在产业间配置资源使得产业能够相互协调、平衡发展。二是各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从中可以考察一定产业结构状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本质含义可理解为:实现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合理配置、促进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以及具有较强的结构转换能力。一般而言,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即产业结构升级,指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的形式向较高级的形式的演变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就是技术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淘汰衰退产业、扶持引导新兴产业,加强对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效能和效益的过程。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即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追求产业规模适度、增长速度均衡和产业联系协调。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包括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的均衡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的程度。合理的产业结构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型的产业结构,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关系。经济的发展不应以耗竭环境、损害后代经济发展为代价,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应以损害他国的发展为代价。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使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1、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资本市场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融资功能,资本市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投资资金,为企业的成长、扩张、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增量调整。同时,发展成熟的企业也可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上市配股或发行企业债券方式筹集资金,从而通过优先的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

2、资本市场为产业结构优化提权转换和重组的条件

资本市场为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最为有效的形式。通过采取股份制多元化经营、企业之间的参控股、兼并收购,在制度内实施产业结构存量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也是各生产要素在部门间流动和产权交易的过程。资本市场可以使生产要素摆脱物质形态的制约,既可以进行分割,又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各种权利的连续易,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便利。同时,资本市场的产权界定功能也使得产权具有流动性和可交易性,使产权更加明晰,有利于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

3、资本市场的流动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资本市场的流动是指投资者在金融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之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售持有的金融工具。资本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克服了实物资产流动的限制,有效解决了要素转移的困难。一些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可根据社会需要,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实行兼并和重组。发展资产一体化企业集团,开辟新的经营领域,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及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4、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直接由证券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竞争所反映的证券供求状况所决定,证券的供求反映了证券的投资价值,资源的稀缺程度,还包括有关该证券的所有信息。因此,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可以成为投资者投资的信号,也是资源配置的基本信号,保证资源向最有效率的部门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5、资本市场的信息揭示功能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资本市场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安排,集中大量的信息,这一功能能够帮助资本市场投融资双方的信息沟通,增强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资本市场通过严格的上市制度、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了市场上的交易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对称,保证信息及时、准确披露,保证交易的公开和公正,从而保证资本流向预期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和产业。

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资本市场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那么就应该着重发展资本市场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1、变量选择

(1)资本市场规模指标。资本市场融资额可以反映市场规模的大小。同时,为了克服异方差和误差项序列相关,本文采用比率指标衡量。用资本市场融资率描述资本市场规模。反映资本市场筹资对当年GDP增加值的贡献。即:资本市场融资率CR;(中长期贷款额+股票筹资额+债券筹资额)/GDP值。

(2)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反映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选用“产业结构优化率”(用ISR表示)。本文借鉴国内学者杨琳、李建伟(2002)的研究成果,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提升方式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在1979年以后,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增加值不断提高。因此,考虑相关实际情况,本文中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指标用当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和与当年GDP之比来表示。即:产业结构优化率ISR: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值。

2、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样本期间选取1994~200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根据原始数据笔者计算得到各年度产业结构优化率ISR、资本市场融资率CR的值。数据如表1所示:

(二)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检验

以产业结构优化率ISR(Y)为被解释变量,资本市场融资率CR(X)为解释变量,建立计量模型:Y=α+β*X+μ,其中μ为随即扰动项,表示Y中X无法解释的其他因素,对ISR(Y)和CR(X)进行回归得:Y=77.14342148+0.1806969647*X。参数估计结果和统计检验值如表2所示:

根据样本的资料计算,S.E.=0762162,说明产业结构优化率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平均误差较小。说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率的总变差中,由解释变量资本市场融资率解释的部分占93.9318%,模型的拟和度较高。对于X,t的统计量为13.04892,给定α=0.05,在n-2=11下,临界值,因为t=13.04892>2.2010,所以拒绝,表明资本市场的融资状况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有显著影响。同时,从回归结果看,资本市场融资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资本市场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率就提高0.1807个百分点,可见资本市场总体融资状况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存在长期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的不足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总量效应。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高低的直接因素。因此,我们要重点研究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此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资本市场规模偏小

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增长的速度很快,但是规模还是偏小。一般地,我们更常用资本市场证券化率来衡量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我国的这一指标长期以来不仅低于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也低于一般的新兴国家的市场。通常情况下,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应达到40%~100%,也可以超过100%。虽然最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增幅很大,使得证券率暂时近100%,但是股票市值迅速扩大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因素,尤其是流动性过剩导致股市总市值呈现“虚胖”状态,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是在质的方面仍需要不断地发展;同时,我国股市流通市值仅占股票总市值的三分之一,大多数股票仍然处于不能流通状态,股市充当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仍然不能完全得以体现,所以实际的证券化率并没有这么高。因此,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偏小,还难以满足企业融资和资产重组的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而同时,我国证券市场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很大。

(二)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融资结构不合理。从1994年到2006年,我国企业从银行筹集贷款的总额为547850.59亿元,从股票市场筹集资金总额为18644.45亿元,累计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为5053.19亿元。从总体上来看,虽然银行信用呈下降趋势,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仍以间接金融为主;从直接金融内部来看,股票市场发展较快,而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迟缓。

筹资主体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资本市场主体成分单一,在债券市场上,国债与金融债券占据了绝对份额,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在股票市场上,国家及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比重超过上市公司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占公司股本总额较大比重的国有股长期处于呆滞状态,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调控功能。

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在投资主体的组成中,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缺乏投资的专业知识,在投资中投机倾向严重,容易助长市场的波动。

(三)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强

资本市场除了具有融资功能外,资源配置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如今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重视的是融资功能,对其资源配置功能有所忽视。主要体现在:首先,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投机性较强,市场波动较大,价格信号严重扭曲,一直受过高的换手率、市盈率,严重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等问题的困扰,这使得资本市场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价值、合理配置资源。其次,由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不健全、信息量少,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差异大,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弱,不利于投资者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的规范,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第三,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不完善,这一方面给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带来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又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不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四)资本市场层次单一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求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而有效地为各类企业提供多层次的直接金融服务。从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功能角度分析,资本市场应该是包括风险投资制度、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多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结构,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主板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缺少与之配套的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高度集中化,必然造成大量资金流向传统产业领域的大企业,而由于创新型企业在创业和起步阶段都是中小企业,必然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其正常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样势必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五)中介机构不规范,服务不到位

资本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投资银行在其中作用是最为重要的,企业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企业兼并重组的技术咨询、操作主要由投资银行来完成。而投资银行业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的企业兼并的需要,这已成为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瓶颈。

四、完善资本市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目前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不足,使得通过资本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为了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使之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

虽然这些年我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还是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为了更好地满足更多优质企业融资和资产重组的需要,尤其是促进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应当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具体来说,一方面,扩大上市公司的发行规模,尤其是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鼓励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等活动,努力培育大型优质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扩大各类

基金和各类投资机构入市规模,引导居民投资者以及引导货币市场资金稳定规范进入资本市场,以加大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

(二)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除了具有基本的融资功能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资源配置功能,也就是在现有的存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资金流向产生盈利最多的部门、生产最有效率的部门。而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重视筹资功能,忽视资源配置功能,从而制约了资本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包括规范市场行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退市制度等。

(三)积极调整资本市场结构

1、丰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

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多少,可以反映资本市场的深化程度。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以股票投资为主,债券品种里主要以国债、金融债为主,这样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层次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需要,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我国目前阶段,一方面要大力开发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资本市场的平稳,避免金融工具的使用给资本市场带来过大的风险。首先,要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公司债筹集资金,从制度和环境上给公司债的发行创造好的条件,同时也要完善与其配套的措施;其次,积极鼓励各种投资基金的发行,使中小投资者的储蓄资金通过基金流入资本市场,这样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深化发展;第三,积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积极拓展期货、期权、期指、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手段,从而降低资本市场运行风险,提高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使资本市场稳定有序的运行。

2、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交易体系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融资,尤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其融资需求。而我国目前比较单一的交易体系,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建立国际性、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上市标准(明确各层次资本市场设立的条件、申请程序、批准程序、组织方式运行规则和风险防范制度等),从而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股权流动的便利,使资产重组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第二,建立期货、期权等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中;第三,对股票二级市场的层次结构进行调整,形成多层次的股票二级市场和有利于经济运行发展的层次结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机制。

3、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结构

积极培育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步放开对其入市的限制。既为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还可以改变我国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局面。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规范资本市场投资行为,使其由目前的倾向短线投机向注重价值投资发展,更好的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9篇

【关键词】功能金融观 路径依赖 制度建设

一、引言

在功能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内,资本市场之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得以产生、发展进而在某些国家占据了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其对不确定条件下的资源跨期与跨区配置过程中企业与居民等主体的跨期消费平滑或跨期支出平滑以及风险分担等经济需求的实现有着独特的作用,或者说其能更有效地满足微观主体的经济需要。

二、功能金融观中的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的资金聚集功能

资金积累和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来说,没有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就不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也就缺乏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迁的动力。以股份制为前提的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借助于其独特的资金聚集机制,为一国或地区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注入新的生产要素,扶持瓶颈产业部门,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实现新增资源的倾斜配置。具体而言,其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上市、重点支持基础产业、支出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建立专门的板块,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三是通过配股增发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

(二)资本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

作为一种独特的金融制度,资本市场的出现挖掘和培育了一批具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他们愿意在高风险中追逐高收益。而且,资本市场所固有的有效的风险分散或风险分担机制,一方面为具有不同流动性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股权交易的场所,资本所有权在整个技术生产周期内可以实现不停的转移。发达的资本市场降低了所有权交易的成本,减少了流动性风险,有力地促进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使创新项目的异质性风险可以参与项目的众多投资主体之间进行分散和分担,特别是风险资本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鼓励了人们对创新的投资,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资本市场的存量优化功能

从现实的经济运行来看,一国或地区增量资源的投入往往会受到资金来源的约束,而改变现有资源在不同产业间分布能迅速实现存量结构调整。资本市场在存量调整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支持上。资产重组主观上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自我调整行为,客观上是一种存量资产流动重组的机制。它本身不一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但是资本市场高度的流动性和信息获取及传递的充分性为资产重组提供了最便捷、最经济的场所。

三、浅谈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

(一)股票市场

任何制度都有路径依赖。一是出于挽救国有企业的目的,忽视了股票市场功能提升的问题,弱化了资源配置和制度创新功能,导致了市场功能被扭曲的倾向,把中国股票市场在特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圈钱)当作了股票市场的总目的,把股票市场的主要功能单纯地理解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忽视了多元化风险主体和多元化的金融资产的建设,忽视了增强社会资产的抗风险能力。二是股权分置矛盾及政策性因素困扰导致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集中表现在占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国有股、法人股的流动问题。尽管股权分置改革初步解决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问题,但过了限售期的巨额“大小非”,始终是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阅?死锼怪?#?钊颂浮胺恰鄙?洹H?侵泄?墒型痘?瘴?ㄖ兀?杏?屎突皇致识冀细撸??S捎诜抢硇缘目悍芑蚩只乓?鸸善奔鄹竦拇蠓?ǘ??偌由狭鞫?蕴峁┥系男姓?拗疲?股市场成了泡沫、系统性冲击和风险集聚的场所。

(二)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不成熟及利率市场化改革造成中国债券市场的三大缺陷:一是发行者忽视了债市的可持续发展,如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行大量的长期券,并通过固定利率债券和招标上限的模式,锁定自身成本,转移利率风险,因而导致中长期券定价的扭曲以及整个收益率曲线的扭曲。在稍有利率风险的预期变化情况下,就导致了债市的大幅波动。二是央行、政策性银行和财政部的协调性不足,导致债券多头竞相发行和债券市场的投资预期紊乱。三是市场缺乏对冲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因此对于依靠单边上扬而获利的债券投资机构来说,在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时,投资是相当被动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归结起来,我国债市的风险累积既是债市初级阶段的制度缺陷问题在债市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市场对长期债的非理性定价,投资心理的短期性和盲目性等风险因素的暴露,加剧了投资的难度。

四、结语及政策建议

要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形成法治和产权保护体制。特别是完善股权结构(妥善解决“大小非”问题),市场的进入和推出制度,新股发行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对内部交易的严厉查处制度。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尽快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开发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毕竟,推进直接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和金融市场的分层化,是构建功能更为强大、向实体经济渗透力更强的直接金融体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赵锡军,瞿强.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志武.非理性亢奋.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黄达.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瞿强.比较金融体制—兼论资本市场与市场中介的关系.经济学动态,2002,(11).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0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1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2篇

具体说,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其一,股权分裂的大山。高达2/3的非流通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可流通股并存,既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根源所在,又压得中国资本市场喘不过气来。其二,股票交易所垄断的大山。必须尽快完成多元化、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实现股市结构调整,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假货、赝品充斥“精品店”的被动局面。其三,股市旧文化的大山。十年发展,我们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台湾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庄家、发牌、出局、筹码等近二十种术语在股市中泛滥,使人们技资股市如置身于之中。不仅买股票的人谈到股票投资总是不能理直气壮,而且其投资行为也是以跟风撞大运取性分析和判断。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 结构创新 ;国际金融中心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1-0101-03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一、产品结构创新问题

资本产品不同于基础商品或资产的显著特点,即是其虚拟性、融资性、契约性、未来性和高风险性。产品结构创新源于产品创新,是指不同功能的资本产品新式组合形态,产品结构创新是把双刃剑,既可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又会带来很大风险。产品结构创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是目前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瓶颈。虽然货币期货、认股权证、国债期货、外汇远期和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除国债期货外,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均未形成规模,关键在于尚未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机制,致使市场主体淡化创新需求,缺乏创新动力。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机制,主要应加快建立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研发机制、营销机制、服务机制和竞争机制,推动股指期货、股权期权等衍生产品创新,防范和化解资本市场风险。积极创造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条件,形成创新竞争氛围,并与现货交易市场创新相匹配,建立实时跟踪评价体系,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明确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结算方法的责权利,完善挂钩标的指数,真正反映资本市场基本面及其运行过程。应继续推动权证、上证基金通、大宗债券交易双边报价和上证180ETF等业务创新。

(二)丰富资产证券化品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单一,只有股票、债券等少量品种,企业债券市场滞后,股权融资大大高于债权融资。要改变目前产品结构单一,交易品种少,债权融资比率低等状况,必须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推进企业债券和可转让债券流通市场,丰富债券品种。推进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基金创新,发展储蓄替代类证券、债券借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品种,用流动性更强的证券产品代替单一的银行储蓄,改善储蓄结构,丰富交易品种。鼓励跨市场、跨机构的证券产品创新,拓展证券产品功能,丰富交易品种,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依托,拓展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资产抵押债券等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证券资产的流动性。

(三)保险业改革与创新。应加大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力度,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开展保险资金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支持保险资金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促进保险公司跨业经营,提高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水平。要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内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营业机构,扩大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建立由保险机构参与控股的境内机构投资者。

(四)货币经纪业务发展与创新。货币经纪业务既涵盖债券交易、资金拆借、外汇买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股票和产权指数等交易,也涵盖贵金属、原油、天然气乃至天气指数等交易,包含所有金融产品和市场,成为资本市场必不可少的“剂”。我国目前货币经纪业务范围小、品种单一,仅局限于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亟待向资本市场延伸。要积极发展货币经纪公司,推动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外汇交易、债券交易、衍生产品交易和金融产品交易信息等经纪服务创新。

(五)证券信用交易创新。信用交易不仅是一种买空卖空机制,也是一种交易创新,可使资本市场维持理性波动和必要的流动性。信用交易可发挥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并具有杠杆效应,可成倍放大资金或证券供给。信用交易对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投资机会和风险回避手段,牛市融资,熊市融券。信用交易所引致的买空卖空机制,可弥补单边市的缺陷,推进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创新。要加大信用交易业务风险防范,信用交易应限于成熟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应明确规定信用交易的数量和期限,建立信用账户和证券账户的二级托管制度,建立信用交易专用席位,防止信用交易内幕化及其坐庄行为。强化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和信用评级的管理,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建立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和指标体系,形成规范的内控机制,推动信用交易创新。

二、主体结构创新问题

主体结构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创新体,主要包括供求主体、服务主体、组织主体和监管主体等创新,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培育供求主体。一是培育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促进QDII制度创新。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发起基金,实施混业经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体系。培育具有创业投资潜力的境内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优质投资公司,并最终成为具有跨国经营实力的委托理财机构。二是引导境外战略投资者QFII,促进QFII制度创新。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要与我国资本市场合格机构投资者较少的状况及需要相一致,着力于资本市场主体结构的完善;要与我国资本市场发行体制和交易体制改革及要求相一致,着力于资本市场体制创新;要与我国资本市场风险防范及需求相一致,着力于资本市场运行安全;要与我国资本市场规制建设及要求相一致,着力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发挥QFII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改善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投资结构,提高资本市场供求主体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培育国内非上市公司,使之成为资本市场供求主体。应明确非上市公司的法律地位,按市场供求主体的要求依法治理、规范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对运作规范和业绩良好的非上市公司,可转变为社会募集公司,并择机上市;业绩良好但公众化程度较低的非上市公司,可与上市公司合并,借壳发展,也可通过股权置换方式转变为发起设立公司。

(二)规范服务主体。一是规范服务主体行为。规范服务主体行为过程,既是推进服务主体结构性调整过程,也是服务主体自主选择服务产品或服务工具过程,是实现服务主体结构性调整和服务产品或服务工具优化组合的前提条件。二是发展境外服务主体。发展境外融资服务和外汇风险管理、综合理财等服务主体,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便利服务和外汇避险工具。三是推进农村资本市场服务主体创新。要突破农村信用社单一经营服务格局,逐步形成服务机构多样化、服务产品多元化、服务方式差异化的农村资本市场体系。要加大农村资本市场服务主体的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完善服务主体结构和产品定价机制,降低服务成本。要分离政策性和商业性资本业务,减少商业主体的道德风险,创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三)完善组织主体。完善组织主体功能,就是要解决组织主体功能不健全问题,解决组织主体功能被替代问题,重点完善组织主体的协调功能,形成有序互动机制,提高运行质量、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依法明晰政府监管职能及定位,把微观监管权交给市场组织主体,发挥市场组织主体应有功能。

三、市场体系创新问题

市场体系创新,涵盖产品结构创新和主体结构创新,是放大了的市场结构及创新问题,涉及市场结构建设和调整的诸多层面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三个板块市场。完善沪深证券交易市场结构(A股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健全监管体制,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设功能完善的主板市场。积极推进二板市场建设(中小企业板市场),对上市条件、信息披露核准、融资方式、监管方式等进行创新,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需求。发展三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与产权市场业务相衔接,兼有股权流通和股权融资功能,可为更多创业阶段的新兴企业提供融资和退出通道。应积极推动三个板块市场联动发展与功能创新。

(二)B股市场和A股市场合并。我国B股市场和A股市场分立,而且B股市场规模小,资金筹集和资源配置功能有限,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要依据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创造有利条件,改善资本市场的基础结构,推动运行机制创新,适时推出AB股市场合并的时间表,确立统一的市场功能定位,稳妥推进合并进程。

(三)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拓展柜台交易市场,推出各种股权交易,允许各交易中心产权相互挂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逐步形成产权转让特别是国有产权转让全国统一报价系统,建设层次合理、功能互补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股权私募市场,多种形式的股权私募市场,是风险资本产业产生的基础。积极推进实用性技术及需要的产业化,形成对风险资本的旺盛需求,可有效促进多种形式的股权私募市场的发展。推动私募市场发展与创新,应加大场外交易系统建设,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为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及时融资提供平台。

(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形式金融组织建设,形成定位准确、功能互补、产权明晰、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研究,建立农村金融风险监测数据库和监测分析系统。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加快区域性票据交换中心建设,促进服务“三农”的支付结算工具创新。

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问题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从国际化视角探索资本市场结构创新问题,它以多层次市场微观结构创新为基础,是资本市场结构创新的典型集聚形态或高级形态。

(一)一个中心还是多个中心。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中心城市都在规划金融中心建设,表明各大都市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然而,这种抢滩式建设必然会极大地分散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造成对有限资源的巨大消耗,背离科学发展观及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金融中心发展史表明,一个大国可建设一个或数个不同功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但国际金融中心只能建设一个,只能聚焦在一个特大型经济大都市。国内关于金融中心建设的“多中心论”和 “三国演义论”,反映了对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异同缺乏科学定义,在认知上陷入某种误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毕其功于一役,例如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其无可争议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初步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突出重点,高效利用国内外金融资源和智力资源,不应四面出击,更不可能遍地开花。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近期战略目标。一要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加快创新步伐。着眼于形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吸引国内外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总部集聚上海,完善金融体系,拓展金融市场功能,建立上海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和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加快外资金融业本土化进程,主要是加快与中资银行合作化、人才本土化和金融创新本土化进程。二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和凝聚市场研发实力。创造有利条件,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促进金融衍生品等业务发展,重点推进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建立上海金融产品创新中心。三要构建网上大平台,集中各类服务信息,建立动态金融数据库,开辟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间的互动窗口。四要整合金融监管资源,强化央行上海总部业务监管职能。央行上海总部成立具有“吸引效应”,开始发挥作为国家战略服务平台的作用,有助于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有助于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助于扩大上海金融市场对国际金融业的整体影响力。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长期战略目标。一要加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技术、网络、服务、环保、政策、法制和人力资源等基本要素及质量建设。集聚国际资源,凝聚中国特色,持续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生态环境,形成机构拥有量、开放度和经济影响力三要素指标齐备的综合型国际金融中心。二要比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走离岸金融中心与国内金融中心同步发展之路。提升区域化、全球化竞争实力,探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方向、特色和规律,取长补短,少走弯路,注重差别化战略和创新化建设,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国际金融中心。三要推进人民币金融产品持续创新。依托上海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走人民币产品创新发展之路,使上海首先成为开发、定价、投资、交易人民币产品的金融中心,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为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基础。四要上海、香港、台湾金融服务业和金融中心互动,展开实质性竞争,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及素质的提升。由此促进金融市场的有序分工和自由开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兼容性及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宏.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和经验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99.

[2]邓妍.QFII屯兵上证180ETF[N].财经时报,2006-03-20.

[3]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N].经济日报,2006-06-28.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4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5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