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校教学管理学习活动适应

一、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与新挑战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主要包括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材管理、考试管理、评估管理等环节。到了新世纪,互联网全面改变了高校教务管理的格局,从打印纸质文件传送存档签阅,到网易163、126、搜狐、新浪等邮箱,再到QQ再到微信,教务管理中的信息传输越来越现代化。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到网络视频的全面不断升级推广,局域网中的封闭式监控系统以及WIFI的使用,直到目前使用的智慧教室,教务管理进一步信息化、网络化。然而,随着慕课、微课的远程传输系统推广,教务管理面临新的适应,学校的很多教学管理制度、条例、办法、细则面临巨大挑战,学校的考勤制度、课堂点名制度、纸质考试制度都需要进一步适应。因为根据最近几年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来的很多课程都会成为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舍、宿舍被窝、教室楼道、公园草坪,利用wiFi信息技术网络,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记本电脑APP,随意学习世界各个大学知名教授的课程,普通大学、学院的教师可能会更多的会成为辅导教师、交流教师、讨论教师、组织教师。强制学生到教室自习的潜规则也将受到挑战。学校的教师、领导特别是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面临巨大挑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选修课程提供了广泛的机会,解决了教室和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通过网络学习的课程。教学和学习的作息时间表必须进行重大变革。虚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发展,可以减少学校的实验室设备投入,节约实验室面积。教材供应机构工作内容需要扩展。

二、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与新挑战

新世纪以来,中小学信息化水平越来越快,全国、全省联网的数字资源、白板逐步取代黑板,教师上课可以直接使用网络资源,教师布置作业、答疑解惑都是通过微信群,也随时和家长进行进行联系,大屏幕显示器的使用、文字和视频的交叉使用,都使得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的活动。但是,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明显落后于中小学,很多高校教室的网络尚未开通,多媒体软件过于落后,教室的结构不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运行。前述已及,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强化,但教学管理中的课程设计评价和教学活动评价却显著落后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水平,课程设计评价仍然以课程内容评价为核心,教学活动评价仍然以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评价为核心。教师备课基本就是准备和筛选教学内容,教案设计基本就是设计语言讲授流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科和部分理工学科教师备课主要是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流程,包括多媒体视频技术设计,作业的布置、交流、批阅都将通过网络。教学管理中,将对教师进行分类,部分教师可能成为辅导交流教师、组织讨论的教师,必须和学生同步学习全国各知名大学教授的课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挑战还包括学校的巨大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概括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挑战者高等学校的投入底线。今年刚刚投入千万元升级改造的网络平台,最多三年就完全不适应新技术的运用需要。网络信息技术公司在商言商,将技术进行模块化、精细化拆分,每一项细微技术都成为讨价还价的筹码。面对网络技术的要价,高校的领导和谈判专家就像得了大病进了医院,任凭屠割,正如进了医院“钱就不是钱”一个道理。

三、高校教学评价的信息化进程与新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国部级、省级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现代化进程发展很快,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高等学校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升本评估、考核验收、学位授权评估以及当前开展的审核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估以及针对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等等,多数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传输,比如本科高校的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等等,都是网络平台自动生成。省级教育信息化机构设立的中小学局域网系统,作为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督导员,随时可以进入中小学课堂,检查、观摩课堂教学活动。学校领导和督导可以通过监控设备检查教学运行活动,没有必要亲自到课堂。而且课堂教学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变得活动化、信息化、互动化,学校老领导、老专家用传统的赫尔巴特、凯洛夫教育学中的教学评价原则进行的评价将会成为笑话。经常性的学习新技术、新思想将会成为现代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被迫要求。特别是以退休老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督导制度将会消亡,因为老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更新速度难以适应需要,青年教师可能逐步成为老教师的老师[1]。20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进入图书馆借阅图书杂志,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代表的各类网络数据库,将使纸质图书杂志仅仅成为图书馆的档案甚至摆设。传统的纸质教材将逐渐退出教学运行过程,电子版的教案和音像教学材料将会随着网络QQ和微信进入课堂。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将图书馆纸质图书期刊阅读量作为评估指标的时代将会结束。传统的现场观摩教学活动逐渐被远程视频播放的教学活动所代替。

四、高校教师教学的信息化进程与新挑战

除了高深的学术造诣,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一样,一口官话、一笔好字,文质彬彬、为人师表[2],然而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视频技术的掌握成为新的素质要求,国家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不仅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培训,而且还通过职称评审中的计算机考试来强制推进。但目前还有很多年龄比较大的教授难以掌握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抽象思维的发展逐步掩盖了动作思维能力,往往50岁的教授学习视频技术制作微课、慕课,还不如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及时参加现代教育新技术培训研修已经成为高校各个年龄层次教师的必修课程。传统教育学中教学论部分以班级上课制为基础的讲授法、讲解法、讲述法、讲演法;练习法、见习法、实习法;实验法、实践法、实训法;谈论法、讨论法、争论法等等教学方法,面领着新的教学形式变革。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的网络远程交流形式、局域网内交流形式、课堂互动交流形式,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将传统备课教案中的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地位提升到教案的核心部分,传统教学方案中的教学过程流程设计,主要是以口头讲解、教材内容和黑板板书为要素的教学过程设计[3],最多就是用尺子画图,或者播放幻灯片。而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下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各种数字技术资源的利用设计,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还包括课外教学活动设计,不仅包括学生课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更包括教师课前对网络视频资源的选配和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此我们建议,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不仅要培训新教师,更要培训老教师,尤其要培训教务处、各学院教学管理干部以及教学督导评估专家。

五、高校图书情报信息化进程与新挑战

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本来是一个学术研究与教学服务相结合的机构[4],20世纪的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系统,主要是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主要任务是采编、流通、资料借阅、文献整理。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使原有的服务系统全面陷入危机。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投资购买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网络平台,然而,图书馆馆员和管理人员的网路知识技能很难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往往是安排家属和子女的机构,家属和子女依赖于家庭主力成员,缺乏学习业绩和工作成就动机,面临新技术存在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因为教师利用图书馆的动机和学生学习动机的限制,图书馆的文献查阅量和图书馆借阅量都严重不足,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失去了存在价值感。其结果是全体馆员都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动力。某高校图书馆引进了CNKI网、万方数据库以及各类文献数据库,图书馆自己的馆员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进入过,甚至有个别人员不知道如何进入。图书馆的所有网络平台都需要依赖网络公司支持,图书馆的职能正在逐步消亡,演变为藏书楼。至于学术研究更是少得可怜,因为很多高校并未将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机构。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2篇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巴班斯基在《教育学》中指出“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的最好的教学方案”。当代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图拉“交互决定论”提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是一个交互决定的过程,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结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期待引向着他们如何去行动,他们行动又改变着他们的期待”。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为切实转变传统教育,以知识记忆、存储为目标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近年来,国家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探索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前提,以互动教学模式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新模式。经过几年来的教育改革和实践,课堂教学的视线已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研究改进教法、努力体现学生在自主生活中求发展”,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明显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而课堂教学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直接决定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高低。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动态化重要手段,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教师利用其信息的大容量和教学形象性、直观性,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使教学中抽象的、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和内容变得易于了解和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采取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育各环节,促进现代教育发展

(一)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境。完善的现代信息网络体系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学校网络体系建设,建置开发满足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互动环境及实用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及资源共享,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充实、修改、完善、提高。

(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现代教育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使教学观念和思想不断更新,顾明远教授指出“教育技术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虽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但却改变了教学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同时有专家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教师支撑”。因此,身处信息大爆发时代的每一位教师,不能停留在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要坚持终身学习,熟悉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两大基石,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用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来丰富教学内容,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积极探索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探究现代教育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发展理念,深入探索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尊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教学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才能实现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向学生的“拓展、质疑、探究”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事实证明,授人以鱼,只能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却管用一辈子。因此,我们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在知识的重难点处为学生营造发现式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参与探求新的知识,教师则注重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与已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探求、发现知识的方法,达到优化“学”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3篇

1、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特点

1.1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掌握最新知识,紧跟前沿的科技,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现代知识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欢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教知识视野的拓宽,给学生传播知识具前沿性和全面性。

1.2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内容,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象字画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理解接受,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3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最丰富的新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1.4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这些课件的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吸收经验,更新完善的应用。

1.5能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交流增强。

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从一定程度上讲,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配合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指导答疑,相互交流,作到教学相长。

2、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还存在认识上和应用中的一些偏差,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1多媒体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变相地重蹈传统的教学模式。

2.2总体质量不高的教学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并非一两天便可轻易完成的。教师如果真正想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花费近乎两倍的备课时间:备课及制作课件(其中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的搜索)。再者,就算是自己完成的课件,可能也会因教师自身制作水平的局限性而影响课件的质量。这样的课件,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不高。而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或是教材中免费赠送的课件,这些课件暂且不说它的质量如何,不说它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单从教学的方式看,就有可能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与进度有很大差异。因为课件是已经制作好的,并非适应于每一个使用它的教师,也并非适应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而有些教师是以课件为主,舍弃自己原先设置的教学方式与进度,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教学的效果便显而易见。

3、克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误区的对策

3.1把握应用多媒体的有效时机,效果的运用要适度。

多媒体一方面能够因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形象生动的情景、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生动的交互方式等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又常常因过量的多彩效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教材,进而关注在媒体上。所以适度使用多媒体,课堂上对多媒体的使用应把握好有效的时机,达到既丰富课堂,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阅读与思考的时间的良好的效果。任何教学工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仍然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各种效果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但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原则,如色彩搭配要合理、画面颜色不宜过多、渐变效果不宜太复杂等。

3.2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体育,多媒体

提到教育技术,很容易让人想到幻灯、投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还有那些为了解决多媒体教室中各种操作故障的技术人员,有许多人把教育技术看作是类似“拧螺丝”的物化技术,甚至有人索性称之为“机器”,在我国教育技术(国内仍称为电化教育)的发展实质上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对于这样一个新兴学科(教育技术学),人们产生一些困惑与误解是在所难免的,这种狭隘的观念多半来自人们对“技术”这个词的片面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它是教育技术在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标志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然而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不是很广泛,学校体育教学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手段,仅仅只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当中的最基本的元素,如录像等。笔者根据二年多的实践经验,并经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学校体育教学。

1.作用

1.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设计了一个篮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篮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1.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动作技术化难而易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时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前面所说的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的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的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免费论文。

1.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健身的一些原理、如何健身等健康知识,但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网络大容量的知识可以部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笔者目前做了一个这方面的网站――“学校体育网”,里面大部分内容为体育教师写的论文以及从网上收录的运动健身方面的常识,内容较比较全面,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提出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询答案,学生也可以自己就体育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在网上查询,这一过程就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1.5利用互联网技术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在留言板、论坛中向老师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实验证明,这种交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能反映出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以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和体育教师。

1.6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资源共享,在网上教师通过留言板、论坛等进行论文交流、体育课件交流、教学经验交流等,通过交流,共同提高,并且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进行整理,充分利用,服务教学。笔者自己制作的一个网站的论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有会员400多人,绝大多数是体育教师,大家在此畅谈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改革、课件制作交流等问题,并且也有教师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论文,这样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1.7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

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互联网上放一些互动性的Flash教学课件,可以间接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笔者就在自己网站上放了一些体育基本原理、篮球基本战术、足球基本战术等Flash课件,学生可以在线欣赏、观看,这样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互动教学。

1.8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现代体育教学管理

目前各个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校运会,而校运会的编排、准备工作对体育教师而言工作量都非常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运动会的编排,可以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例如我校的校运会,共有22个学院,运动员人数达2000多人,如果进行常规的编排,可能要十几个人编排一个星期,而今年的编排只是笔者一个人用了3――4天时间进行编排,大大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每年的体育达标、期末考试体育教师都要进行成绩换算、统计,笔者用ACCESS数据库自己制作了一个学校体育教学系统,里面内容包括教研组管理、教师备课系统、学生体育达标、体育课成绩管理、运动队管理、体育器材管理等,例如对于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只要输入体育单项的成绩,其对应的分数、总分、是否达标、平均分等全部都算出来了,这样使学校体育的管理也充分利用上了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免费论文。

2.现状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技术和程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笔者和网上的讨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为只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一点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就是体育创新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对此乐此不疲。如笔者曾参加过一次体育教学创新课的观摩活动,从内容及教学过程来看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无异,只是在中间加入了一个播放录像片的过程,就称之为体育创新课,相比之下,另一名教师的上课内容及过程确有创新的地方,但因为没有“放录像”的内容而没被评上创新课。

同时也有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比较狭隘,在网上有网友提出,体育课到底需不需要课件?在他们认为体育教学由于受场地及条件的限制,很难在体育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即使应用也无非是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几个录像或几个课件,这就算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部内容了。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包含录像、电视等元素,但这些只是简单的应用,而互动性的多媒体课件、网站却很少应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重要课题,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将全世界的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目前涉及到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散乱,没有人进行整理,笔者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发现涉及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网站寥寥无几,大多是个人网站,内容比较少、单一,且体育互动性的多媒体课件更是寥寥无几,体育教学相关的软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利用学校的网络硬件,建立了一个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网站――学校体育网,内容全部是围绕学校体育教学当中需要用到的资源,同时利用空余时间制作了一些课件及软件,效果非常明显,从建站至今,每天访问量达1000人,最高达2000多人。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也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更需要网络这个媒体。

3.对策

3.1硬件设施的投入和观念的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如果没有这些设备,计算机辅助教学无法实施,因此,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在在硬件设施上进行投入。而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计算机还停留在打字等办公用途,校园网还停留在校园内的文件共享,这些根本没有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主要是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因此,要进行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必须跟上,同时观念必须更新。

3.2教学软件的开发

目前涉及到体育方面的教学软件、课件开发比较少,原因是体育课件的可操作性不强,体育课大多数是在室外上课,这就制约了体育教学课件的开发,因此开发体育教学课件应考虑到体育课的特点,开发出符合体育教学的课件。

3.3网络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是K12系列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大大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3.4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在俱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条件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会使用计算机、会利用互联网、会制作简单的体育教学课件等。免费论文。

4.小结

4.1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通过现代教学管理软件,可以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4.2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但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方法手段之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讲解、示范等教学活动。

4.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能更多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学校体育教学。

4.4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资料:

1.冒剑秋,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李民,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网络在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3.闲石,什么是教育技术;

4.阮智勇,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 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学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是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议题,下面主要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进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现代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不仅包括学科的专业性,而且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其主要有内在的专业性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精神[1]。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了,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专业信念、专业道德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且还应该不断摄取新的知识,更新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及较强的教育能力,并努力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和角色,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者和促进者。

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主要工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依据。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将会给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现代教育意识的形成。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意识的形成,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以及教学设计的方法等主要是指导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和新课标的要求下,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以及意识下才能将教育技术科学、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根据教学实际的需求,寻找以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源,并能够在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下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使信息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到教育中,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网络平台,能够通过QQ、MSN、E-mail等网络工具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上的合作交流,从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并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够有利于构建探究学习环境,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方法,比如每一个学期为教师布置利用假期找到下册的教材进行研究文本,并且还应该做到通读,研究,然后把研究得出的结论以及研究过程的心得总结成专题或者论文的形式,或者自己选择科研的课题,研究教学预案,并做好课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和科研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技术、远程通讯等技术进行教育信息搜索、处理以及交流等,从而促进教学科研的成效性,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寻找相关的课件,或者自己采用进行制作课件,并且还可以采用Excel、PowerPoint等对研究的成果以及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合作能力提高。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对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QQ群组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当教师在备课时遇到难题,则可以通过网络或者QQ进行及时进行讨论研究,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参与讨论中,提出自己比较创新的观点,为教学提供极大的方便,并且通过讨论交流还能够散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从而能达到共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的主要条件之一,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并且在现代教育的技术的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也是教师的一项专业的技能,因此只有具有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巧,才能有效地实施在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Word进行备课,采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信息以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采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电子文稿等,并且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下载多媒体资料以及搜索相关的资源等,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总结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仅给教师带来挑战,而且也为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机遇,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现代教育意识,不断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外语教师 专业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94-03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它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是强调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系统和技术总称。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外语教育始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研究及美国依利诺斯大学建立的PLATO系统。至此,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广泛用于外语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实施及评价等领域。21世纪的外语教学将是一个以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新时期。计算机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已渗透到教学、测试和研究等诸方面。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模式,以实现终生学习、远程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外语教育各层面是显而易见的,并将是未来语言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化

由于客观因素,我国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1994年桂诗春指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没有离开它的襁褓时期。原因一是计算机普及程度,二是外语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熟悉和接受程度,并且而后者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前者。时过近20年,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学术界相关的研究大幅增加。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强调“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在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2000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以倡导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为基本理念。2007年针对我国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王守仁指出,在进入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二语习得理论及相关学科和理论为指导,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他指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 “大学英语教师要自觉成为学习型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同步发展,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方能应对挑战,胜任工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下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新技术下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也呈上升的趋势,由原先比较注重外语教师知识能力要求、关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互动发展到逐渐关注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的心理认知发展、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探索在外语教育领域中实现良性互动的教与学状态。

二、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和内涵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对外语教师专业化的研究首先是从对它的实质和内涵探索开始的。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于1966年已明确定论。因此教师必须顺应社会变革与发展,不断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自身整体教学素养和能力为己任。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经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到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个阶段。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教师发展可以理解为“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的两种模式。前者强调“工具性专业发展”,注重教师强调教师在教学技能技巧、专业知识诸方面的提高。对于外语教师而言,他们只有具备适应发展所需要的熟练言语技能和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方能成为合格的外语教师,这种静态的“外在观”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只需采用语言技能,教学技能等集体培训就可以完成。后者强调教师“主体性专业发展”,它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持续发展性,以教师主动、自主为主要特点,以提升自身专业结构和内在需求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一名非职业教师转化为一名职业教师由原来的“传”、“帮”、“代”的师徒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强调在“终身教育”的前提下,教师主动地去发展自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充当教育主体作用外,还必须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相关的教学理论,凝练自身教学理念,在教学发展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以实现教学相长。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扩大。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加强调要强化自身内部发展意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依托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自主、自觉地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动态过程。

三、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认知问题

随着新技术高度发展及语言教学进入“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师认知资源得以扩大。教师认知是指教师相信他们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信念,并通过这种信念来协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它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选择注意能力、教师知觉、教师思维,以及教学专长的构成与发展阶段等。教师认知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教师在教学实践和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持何种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发展。学术界对教师认知或是思维的关注源于对教学活动认识的转变。在强调“过程―结果”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模式下,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一种外显行为过程,随着认知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及“信息加工过程”理论的发展,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认知活动的结构和规律是如何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重视。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必须关注教师是如何积极习得和使用知识以及影响习得和使用知识的环境因素的研究。教学是一种“高度认知的行为”,教师有自己的知识,对教学有自己的观念、看法,是具有反思精神的决策者。教师被认为是教学中的“思想者”,也就是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理论解释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思维和决策,教师思维为教师教学行为作出理论框架和解释方案。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对语言学科、语言学习特点的认识及语言教学的反思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成效。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外语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加关注语言学习方式、环境的变革,深刻领会语言的“工具性”及“人文性”的本质特征和语言的艺术一工艺教学观。语言教师在认知领域必须关注语言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新技术平台三大因素的变革,并在教学行动研究中自主地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动态的反思,主动依托现代技术信息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涉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及合作特征。在新信息技术下,学习活动是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这个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过程,学习是自主性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基于新技术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中的“传送带”,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在现代技术下予以重新的定位。Kook认为,在现代技术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帮促者、课程开发者和学术顾问。钟志贤也认为,教师应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角色。因此,教师必须依托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在现代新技术下,只有当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需求的认识成为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或者说当教学“生态”发生变化,“心态”也同步得以升华并自觉运用于实践时,那么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成为可能。

四、现代新技术下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包括对外语教师在内的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侧面、学科种类差异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理论知识、学科知识及教学法知识等。作为语言教师,张正东指出,必须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语言教学论及个人实践知识。除此之外,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是由舒尔曼于1986年针对学科知识如何转化为教学知识提出来的,所以PCK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教师转化学科知识为教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关于PCK内容陈述,不同学者提出的内涵不尽相同,同时对PCK的研究历经从静态到动态,再到整合技术的TPCK的过程。例如P.Tamir认为:PCK包括学生及其学习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及评价知识;K.F.Cochran等认为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学习情境知识,PCK位于四个部分知识交叉的中心位置。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对学科教学知识认识的不断深入,P. Mishra等提出整合信息技术的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Know ledge)模式。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C.Angeli等人又于2009年提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ICT-TPCK内涵模式。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知识要求是随着现代技术整合于教学实践的强弱、社会发展需求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知识体系的要求处在动态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中。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能力要求同样是顺应新技术发展需要提出的。日本文部省、日本教育工学会2002年提出,21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三个能力是:以全球性的视野为基础而行动;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生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工作所必然要求的素质和能力。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技术下教师发展的能力需求强调整合信息技术于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或者说教师的ET能力是所要求能力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代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是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外语教学成效显著。为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充分整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现代语言理论,语言教师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反思,提高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过程中加快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教师的ET能力起最关键的作用。ET能力包括那些在现代教育技术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各因素的总称。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语言教学必须强调“整体教育技术”,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教育的最优化,它需要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如何实现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下语言教学现今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中强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被理解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信息资源、平台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振宜,戴正南.中国外语教育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1991(1)

[2]桂诗春.关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94(4)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5]贾爱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6]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7]高强,朱玉山.《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师教育》述评[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

[8]王莉梅,等.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新进展――2007全国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述评[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9]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教师教育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

[10]谢赛,胡惠阂.PCK及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J].教育科学,2010(26)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7篇

一、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技术具有专业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先进的技术。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把现代科学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强调教育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同,两者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为社会培养高科技人才,其作用不可忽视。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发挥作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大。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1.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往高校教学与初高中教学模式基本一样,教师讲解主要内容,学生进行笔记。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教学过程一般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现代教育技术走进高校课堂,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进行教学,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教学方法。

2.增加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信息共享性增强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除了能够在教室中学习外,还能通过网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提交作业等。目前,各高校正在发展网络课程,例如尔雅课程,学生不需要在教室上课,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学习就能完成学业。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高等教育的地域限制,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中的新发展。同时学生也不再需要苦抄笔记,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电子邮件或网络平台等方式发送给学生,学生在上课时能够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听讲上,避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学生听课现象的发生。

3.学生自主选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现在多数高校实施学分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学分制选课系统,学生可以自由选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除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各高校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各高校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有些高校购进了大量的硬件设备,但是没有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些精确的设备和仪器不能发挥它们本来的作用。其次,各高校强调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没有构建完整的体系,对教育技术的使用也没有较合理的管理。因此,某些学校出现了滥用教育技术的现象,不仅没有促进教育的发展,反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四、新时期高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8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如何在课堂上展现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并辅助、优化物理教学,则是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笔者一直致力于学习、挖掘与整合现代教学技术,并对诸多物理实验教学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物理实验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实验中的观察有一定的角度和范围,要让学生在教室中观察,就必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角度,才能发挥实验演示的功效。例如,在单摆的振动图像教学中,演示实验通过漏斗摆动,漏出的沙子流在匀速拉动的木板上形成曲线来反映单摆的振动图像。一直以来,教师在进行演示时,往往由于木板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学生只能看到摆动的漏斗而看不到沙子形成的曲线。演示完后,由于不能把木板竖起来,教师就手托木板在教室中走动,让学生观察,费时费力,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实验操作与图像有机结合。

当多媒体教室装备了实物投影仪后,笔者改进了这一实验。利用投影仪把真实的实验过程投放到屏幕上,全体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边做实验边讲解,学生则看着流出的沙子怎样一步步形成曲线,这样就完成了从具体的物理过程到物理图像的思维跨越,学生深刻理解了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这一措施使对实验现象的剖析与实验同步,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视听和谐统一,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能使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现,也适合学生特有的认知方式。例如对于《原子物理》中粒子的散射、核外电子的跃迁,以及天体间的环绕运动等内容,学生无法在教室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进行演示,传统教学只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对这些物理过程进行模拟。这样,自然界中和实验室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大至宇宙空间星球运动,小至原子内部粒子运动的表现,都可随时随地、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是一种突破,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感知领域,提高了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是动态的,有些现象往往不易观察。例如,认识水波的特性,需要学生观察干涉图样。常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分批围在讲桌前,学生各自观察,感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没有观察到需要观察的现象。当投影仪进入教室后,笔者借助于投影仪,将水波的干涉条纹清晰地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大家同时观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效果获得极大的提升。

再如,对于“干涉图样中出现的一条条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一需要学生特别关注的要点,由于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太高,课堂上就非常有必要在屏幕上将一条条线描绘出来,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但由于多媒体投影幕布只能用于展示,不能即时标注,总令人感到有所欠缺。笔者运用电子白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子白板可以对动画、视频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笔者利用“瞬间暂停”功能,把动态的画面在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观察讨论,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对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再运用“局部放大”和“聚光灯”功能,放大观察对象,集中观察范围。对“干涉图样中出现的一条条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一要点,笔者利用了电子白板的“即时书写”功能,带领学生将各个加强点找出来并直接在画面上描点、连线。之后,再寻找各个减弱点、描点、连线……简单的描点、连线,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克服了教学的难点,提升了观察的有效性和视频的播放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物理问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抽象,再加以分析。因此,物理教学就要呈现很多的图景和板画。为克服板画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学生目光在屏幕和黑板间移动的缺点,使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笔者利用了电子白板。例如,在《受力分析》教学中,为提高直观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笔者分别截取了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的几个对应视频画面,先进行示范分析。由于电子板书与手写板书有机结合,在示范讲解、板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在白板上对问题进行启发分析,一边写一边讲解,同时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一做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关注程度,同时也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师生在共同思考、演算的交互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的身体语言也得以充分发挥。之后,利用白板的“即时书写”功能,让学生们用多媒体笔直接在白板上对视频截取画面动手“写写画画”。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教学理念。

借助于“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笔者又开始了新的整合,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磁场问题,由于场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以前教学中是通过小磁针来研究磁场的,而当前配备的传感器能直接对磁场进行测量,场的强弱也能通过表格和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非常直观、灵敏、精确。再如力传感器,能清晰显示各个瞬间力的大小及力的变化,解决了以前力学教学中的很多问题。笔者期望通过努力挖掘,熟练掌握各种传感器的使用,将其整合进课堂教学中,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能。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一场触及基础课程结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的全面而深刻的重大变革。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专业化程度和创造性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在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还要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重在“悟万物之理”,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方便地观察到真实的物理现象、生活实际。教师则借助于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上升为物理规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的科学发展,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内在需要,只有领会精髓、更新观念、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才能变“要我改”的被动角色为积极参与的“我要改”的主动角色,自觉地去吸取、研究、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给学生创造一个立体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在各方面综合发展。

当前,教育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学校硬件不断升级。而过硬的“软件”需要教师来实现。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挖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清梅,胡扬洋,邢红军.物理高端备课:构建U-S合作的桥梁: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12):55-60.

[2] 邢红军,陈清梅,胡扬洋.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知识中国化的实践范本[J].现代大学教育,2013(10):97-105.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9篇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积极探索一条让教育技术更好服务于我国教育的途径,以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教育技术 发展现状 措施

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围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进入到普及和实施阶段。虽然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概述

所谓教育技术就是指把适当的技术手段运用于教育领域当中,不仅包括物质手段,还包括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以及教学的仪器设备和教具:教育技术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化理论、方法技巧及组织管理技术。教育技术是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按照教学媒体的发展,可以把教育技术划分为三个阶段:

(1)教育传统技术。

(2)教育媒体技术。

(3)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构成现代化教育的一个有机部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既是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也是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教育技术现状

从90年代起,全国多数师范院校都新增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使我国得教育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技术的网络化。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Intemet应用的急剧发展。

(2)教育技术的多媒体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的主流,教育技术走向多媒体化。

(3)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呈现多样性。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多媒体应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五种:基于传统多媒体的“常规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放手系统的“远距离教学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

尽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教育技术有较大发展。绝大多数学校有了电化教育机构。并配置了大量的电化教育设备。全国电化教育队伍的总人数也有五十多万之众。然而教育技术在普通学校未能很好地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未能在教育现代化方面达到期望值。客观地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助于人们开拓思路。进而采取扎实的措施将教育技术现代化推向新阶段。教育技术未能发挥出巨大作用’其主要原因如下:

(1)偏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软硬比例失调

说到信息技术教育,在很多地区的教育行政计划中,直接与其挂钩的是买了多少台电脑,建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当网络兴起后,铺设光纤、建校园网和局域网就成了新一轮的竞争。反观软件建设,却不受重视,软硬件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2)教师信息化水平低下,多媒体教学只辅教而不辅学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教师会简单应用,更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课件。任课教师只有充分吃透了教材,并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将自己的知识融于课件制作当中,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合格课件。也只有当教师熟练掌握课件的使用,明白自己的真正目标,才能使课件的效果发挥出来。而我们现在的多媒体课件主要侧重于如何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师为中心,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辅“教”,不是如何辅“学”,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

(3)设备配置率低,使用率低

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情况是,很多的地方配置了电脑的硬件设备甚至是校园网局域网,但使用率低,机子成了摆设,而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

3、现状成因分析

3.1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方面

目前,大部分老师的计算机水平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及时地更新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知识体系不完善,欠缺教学设计及微格教学系统方面的知识,这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上课质量。第三,获得知识的渠道窄,绝大部分是通过职前培训。而短期培训和在职进修的机会少。最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困难,绝大多数老师认为非常有必要掌握这种理论。但运用的方法不甚明确,

3.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方面

(1)使用的频率偏低。只有9%的老师经常使用,绝大部分老师还是遵循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授课方式。

(2)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只有少部分教师是为了自己的教学需要。而大部分是为了公开教学。

(3)对教育媒体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主要是为了让教学更直观。

(4)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这是导致教师无法运用现代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瓶颈。

(5)操作不熟悉,缺少相应操作技巧对教师选用媒体的影响很大。

4、改进现状的措施

4.1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

教育现代化不光是购置机器设备。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培训,没有全体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将只能成为空谈。加强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主要体现在:

(1)普及常规教育技术媒体技术:

(2)大力宣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3)让教师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4.2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学管理

要有效地进行现代化教学,既要有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更要为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提供周到的服务,在这方面各学校的电教机构责无旁贷,应在技术指导、设备保障及软件供应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在教育经费紧张,教学设备配备不全的情况下,可采用如下管理方案:

(1)将常规设备固定到教室。

(2)多媒体播放设备统一调度、公管共用。

在媒体的选择上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教学管理因素和成本效益因素,绝不要赶时髦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4.3加强软件和课件的制作与交流

电教软件及多媒体课件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关键所在,在课件的制作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电教机构要有专人负责课件制作技术的研究和制作服务,并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

(2)对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定期组织观摩评比。引入奖励机制。

(3)对时向教师提供最新软件及课件的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10篇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可归纳为:

(1)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2)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3)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中的主导或支柱产业。

(4)地域、部门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也发起了全球性的冲击,新的教育革命是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的国家,都要面临的挑战。要在这次冲击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着眼未来,立足现实,找住机遇,创造自己的优势,我国教育领域要高度重视这场革命,及时把握住刚刚开始的历史机遇,及早研究对策,做好思想、人才和技术上的准备,以赢得未来教育的主动权。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也是知识创造的目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其社会投资主要是人才的投资。人才的质量将成为一个企业、部门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关键。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微软公司的崛起、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都说明了知识与拥有知识的人才的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学校必须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思想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思考能力、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学校必须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二、深刻理解教育技术内涵,抢占当代教育的制高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见1998年5月16日《中国高教育报》“制高点专题新闻”发刊词《勇立潮头》)因此,学校必须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何谓“制高点”?站立其中,可以纵观全貌,总揽全局,控制大局。教育技术之所以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制高点”者,兵家必争之地也。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这就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必争之地。在战争中,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将军是个懦弱的将军,在教育战线,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领导和教师是不称职的。

抢占制高点是一场攻坚战。在战争中抢占制高点要有一支英勇的尖刀班、先锋队。在抢占教育改革制高点中,这个尖刀班、先锋队就是全国1000多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开展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以及开展各项教育技术应用实验的学校,还有各级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和广大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教师。因此,每一位教育部门的领导、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都应具有勇立潮头,敢当尖兵的气概,都要意识到自己作为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的尖兵、先锋队所担负的时代责任感。

在战争中,要抢占制高点是要流血牺牲、付出代价的。在教育改革中攻占制高点,不会丢掉性命,牺牲的仅是旧的观念、旧的方法,但输入的是新鲜的血液。

抢占制高点是要有策略、要讲战术的。所以攻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也要注意运用策略和方法,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每个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尤其是要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

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曾对教育技术作出新的定义。这一定义对推动我国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这里,我们强调:

1.教育技术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

2.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3.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与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开发。

4.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要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要使教育技术真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造性人才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其关键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遭教育新模式

创造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创造思维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思维有两个层次,一是科学创造层次,如科学家、发明家提出新的学说、发明新的产品等。二是个体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发展层次,对于中小学生,其创造性并不是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要完成一项具确“特殊意义的产品(一

种理论。思想或一种成品),而是指对学习者个体自我潜在智能有意义的开发和发展。这种层次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第一层次的基础。

创造能力是指实现创造思维所提出的新思想并形成社会或物质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在信息社会中,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个性的知识结构的品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有助于创造教学的软件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学试验,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开展专题研究,探讨创造教育的规律。其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是核心。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

(2)要真正发挥教育技术优势

(3)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

(4)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

(5)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墓础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与学理论的支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学习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被动反应者,忽视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怎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和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育中注重“三个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三个发展就是指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全体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体素质,防止片面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个性发展是要“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通常可用四个L来表达:

(1)学会认知(1earning to know),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来培育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2)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要重视建造可供学生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3)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商学习(也称合作学习)。

(4)学会生存(1earning to be),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重视发展性教学,建立“知识。能力一情操”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四大支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素质教育思想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但同时我们还必须遵循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规律。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注意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积极把认知学习理论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中。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因此,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他说明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一1980)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他还认为,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是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 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

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他说明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一1980)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

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他还认为,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是个体在认

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

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

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遣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摆脱把信息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的观念,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遣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摆脱把信息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的观念,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的课程相干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时,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我们可以利

用CD一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3)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4)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5)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协商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系统这类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事物,通过教师的调控,教师可以监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可以互相通话、教师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述观点。对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络对远程资源的查询、分析和利用,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培养信息应用能力。

(6)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创造作品。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汉字输入、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中,用文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对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作出归纳、概括,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物理问题的探讨。利用作图、作曲工具,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用集成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访问”和“表达”,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平等意识、积极参与和探索的精神。

(三)努力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四个基本要素。建构有利于创造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要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3)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涵义;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教育适应性很强、服务范围广的开放教育体系,不仅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着深刻地影响,甚至引起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等进行交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

2.文本教育技术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用来传递和交流。人类的文化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记载并保存,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书籍成为教育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文本教材得到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教育能力,扩大了教育时空的自由度,而且也丰富了教育形式,为学校教育、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公元1027年,北宋的御用大夫王唯一设计制造了刻有经脉俞穴的铜制人体模型,并编写了《铜人俞穴针灸图经》,用于当时的医官教育。这是我国早期的直观教育技术,也是最早的教学模型。直观教育避免了文字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直观形象地反映复杂的客观事物,可使学生较容易地获得感性经验的认识。公元14—16世纪,随着班级集体教学的产生和制度化,直观教学在欧美国家开始了实践和理论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直观教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在直观教学理论的推动下,直观教育技术和教具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模型、标本、教具、挂图和实物等。

3.视听教育技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幻灯、电影、投影、无线广播等很快用于教育教学。这些现代化传播媒体的运用,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映像,这种映像与学生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相联系,便产生了所谓的替代学习的“视听教育”的想法。实验结果表明,视听教育可使学生增加知识量35%,可提高学习成绩20.5%。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家伊嘉戴尔撰写了《视听教学法》专著,提出了早期的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从理论方面系统分析了视听教育的价值,强调了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4.网络教育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教育技术空前的发展并焕发出勃勃生机。90年代初美国开始组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目前互联网用户遍及世界各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适应性强、服务范围广的开放教育体系,不仅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着深刻地影响,而且引起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体制的变革。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指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2)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等多种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3)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强调对新型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4)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多媒体化

多媒体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 (1)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多重感观刺激;信息量大、质量高、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易于操作。(2)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是以CD_ROM光盘作存储介质的电子出版物。例如: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电子刊物等,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声音、图形、甚至活动画面的配合,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具有辅助教学功能。

2.网络化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据最近的报道,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5亿,而且还在逐渐递增。Internet的远程、宽带、广域通迅、共享等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肯定会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且将引起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这种优质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全民教育。

3.人工智能化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由于具有“教学决策”模块、“学生模型”模块和“自然语言接口”模块,因而具有能与人类优秀教师相媲美的功能:(1)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2)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3)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人机对话。

4.应用模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12篇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可归纳为:

(1)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2)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3)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中的主导或支柱产业。

(4)地域、部门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也发起了全球性的冲击,新的教育革命是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的国家,都要面临的挑战。要在这次冲击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着眼未来,立足现实,找住机遇,创造自己的优势,我国教育领域要高度重视这场革命,及时把握住刚刚开始的历史机遇,及早研究对策,做好思想、人才和技术上的准备,以赢得未来教育的主动权。江主席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也是知识创造的目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其社会投资主要是人才的投资。人才的质量将成为一个企业、部门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关键。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微软公司的崛起、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都说明了知识与拥有知识的人才的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学校必须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思想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思考能力、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学校必须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二、深刻理解教育技术内涵,抢占当代教育的制高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见1998年5月16日《中国高教育报》“制高点专题新闻”发刊词《勇立潮头》)因此,学校必须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何谓“制高点”?站立其中,可以纵观全貌,总揽全局,控制大局。教育技术之所以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制高点”者,兵家必争之地也。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这就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必争之地。在战争中,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将军是个懦弱的将军,在教育战线,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领导和教师是不称职的。

抢占制高点是一场攻坚战。在战争中抢占制高点要有一支英勇的尖刀班、先锋队。在抢占教育改革制高点中,这个尖刀班、先锋队就是全国1000多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开展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以及开展各项教育技术应用实验的学校,还有各级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和广大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教师。因此,每一位教育部门的领导、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都应具有勇立潮头,敢当尖兵的气概,都要意识到自己作为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的尖兵、先锋队所担负的时代责任感。

在战争中,要抢占制高点是要流血牺牲、付出代价的。在教育改革中攻占制高点,不会丢掉性命,牺牲的仅是旧的观念、旧的方法,但输入的是新鲜的血液。

抢占制高点是要有策略、要讲战术的。所以攻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也要注意运用策略和方法,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每个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尤其是要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

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曾对教育技术作出新的定义。这一定义对推动我国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这里,我们强调:

1.教育技术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

2.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3.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与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开发。

4.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要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要使教育技术真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造性人才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其关键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遭教育新模式

创造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创造思维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思维有两个层次,一是科学创造层次,如科学家、发明家提出新的学说、发明新的产品等。二是个体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发展层次,对于中小学生,其创造性并不是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要完成一项具确“特殊意义的产品(一

种理论。思想或一种成品),而是指对学习者个体自我潜在智能有意义的开发和发展。这种层次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第一层次的基础。

创造能力是指实现创造思维所提出的新思想并形成社会或物质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在信息社会中,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个性的知识结构的品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有助于创造教学的软件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学试验,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开展专题研究,探讨创造教育的规律。其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是核心。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

(2)要真正发挥教育技术优势

(3)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

(4)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

(5)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墓础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与学理论的支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学习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被动反应者,忽视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怎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和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育中注重“三个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三个发展就是指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全体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体素质,防止片面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个性发展是要“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国际求学网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求学网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通常可用四个L来表达:

(1)学会认知(1earning to know),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来培育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2)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要重视建造可供学生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3)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商学习(也称合作学习)。

(4)学会生存(1earning to be),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重视发展性教学,建立“知识。能力一情操”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四大支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素质教育思想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但同时我们还必须遵循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规律。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注意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积极把认知学习理论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中。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因此,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他说明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一1980)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他还认为,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是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 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

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他说明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一1980)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

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他还认为,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是个体在认

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

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

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遣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摆脱把信息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的观念,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遣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摆脱把信息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的观念,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的课程相干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时,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我们可以利

用CD一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3)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4)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5)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协商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系统这类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事物,通过教师的调控,教师可以监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可以互相通话、教师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述观点。对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络对远程资源的查询、分析和利用,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培养信息应用能力。

(6)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创造作品。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汉字输入、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中,用文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对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作出归纳、概括,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物理问题的探讨。利用作图、作曲工具,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用集成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访问”和“表达”,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平等意识、积极参与和探索的精神。

(三)努力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四个基本要素。建构有利于创造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要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3)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13篇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教育技术的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很多县级市或乡镇的学校都已经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而且很多老师也开始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可以说多媒体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效果也非常显著。有了多媒体电子屏的使用,学校可以将重要通知显示在电子屏上,便于学生和老师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徜徉。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作用就体现在教学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以往教师在上课时,尤其是文字量较多的课堂,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写板书和记笔记上,课堂效率很低。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减少课堂上的无效时间量,从而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更充实。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革新,它的发展也会对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利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导的网络技术开辟新的教育空间,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共享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育的跨地域交流与共享。此外,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以往地理老师讲解地球公转自转和昼夜交替的相关知识点时,只能依靠画图或地球仪,现在教师可以使用专业的动态3D模型,使学生更直观、生动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教育技术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会改变教育自身,也会改变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为了更好地应用教育技术,技术人员必须学会相关的技术,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所以教育技术的运用也是对教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机遇和挑战,能够适应时展潮流、时时学习的人,便可以很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生活实际中,那些固步自封的守旧者则会被时代淘汰,从而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虽然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滥用的问题,削弱了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影响师生互动;滥用多媒体,把语文课变成美术欣赏课、历史课、电影课甚至聊天课,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与涵泳。例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孔乙己》一课时,播放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电影和视频资料,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时常发出笑声,但除了背景资料与简单的评价结论外,学生对这篇小说的语言几乎没有感性的认识,更谈不上对“踱”、“排”、“笼”、“罩”、“大约的确”等字词的体味,仅了解故事的梗概而已。其次,部分教师不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细节,在使用教育技术时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多媒体课件的颜色搭配问题、文字大小问题和内容条理性等问题。

3如何正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前面我们提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技术上的滥用等问题。为避免这种事件再次发生,教师应当学会怎样恰当准确的使用教育技术。事实上,能否用好信息技术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多么绚丽高超,而在于使用理念,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下面笔者将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说明。首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古诗词、文言文、抒情性散文的教学,可以设计成诵读赏析课,在多媒体的运用上侧重于朗读。针对议论文的教学,可以设计成导读课,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或提供相近、相反的观点与材料,供学生辨析思考。针对说明文的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关于事物或事理的图片、短文,以此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的思路方法。针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通过适当的视频、动画等刺激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感悟主题,品味语言。其次,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好的技术永远离不开生活,只有源自生活的技术才是真实和贴切的,才是学生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再次,注意引用素材的经典性,经典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冲刷的,因此经典的素材是值得推敲的。其次,注意技术性,多媒体的使用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尽量达到量少、质美、情真的效果,还应注意可操作性、适度性和适时性,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协调性。色彩和字体的搭配、图片和文字的搭配、背景音乐、视频和内容的搭配等。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14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AECT94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涵义包括三方面:一是“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二是“教育技术”涉及的不仅仅是各种现代教育媒体,而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有可操作的要素,它包括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其基本要素有教学人员、教学媒体、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等。三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 术,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存储、传递和运用所进行的一切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是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技术。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又主要指对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显著的特征是技术的综合化和多媒体化。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教育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信号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学习资源系列化。

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化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这种形势下,信息资料的收集、组织、管理、建设、开发和利用显得更加重要,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特征,要求教学科研信息资料具有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作为图书资料加工的专业部门,信息资源的深加工将是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新课题。为了配合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走向数字图书馆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1.硬件方面

硬件是基础,只有把硬件搞上去,才具备了服务的条件。所以应采用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应采用现代化的布线方案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使师生可以自由地在图书馆随时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查询自己所需资料。

2.软件方面

在软件方面应适时更新,采用先进的、完善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师生需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读者可以随时通过图书馆主页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直接找到所要借阅书籍的位置:预约最新资料,享受跟踪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随时通知读者各种信息,如图书超期、预约书籍可以借阅等提示信息。而这些都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也是旧的传统软件所不具备的功能。

(2)新书目网上。读者历来关心到馆的新书情况,以前我们都是由阅览室自己打印出来张贴在图书馆门口,但不到图书馆的读者就无法知晓,如果能将到馆的新书及时到网上,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的新书资讯,一定会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我们可将图书馆分编好的新书按学科分类,每月定期到网上。制作“新书介绍”网页,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直接制作就可以办到。

(3)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提高自身服务质量。Internet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新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新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它是跨越时空限制的多媒体信息知识宝库,也是永远开放的信息资料库。随着Internet交互式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虚拟教学、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的开展。网上信息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检索和使用方法各不相同,而且不太稳定,地址变动比较大,这些对用户来说有时不大方便,而且浪费时间。图书馆可以开发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和建立网上教育信息数据库,和基于Internet的信息检索系统和教育信息资源导航库,将网上有关信息合理组织起来,为师生提供更直接的信息资源。

(4)专业化网上信息服务。针对学校重点科研方向和重大课题,可建立专门的专业网站,定期动态报道专业化信息资源的更新情况及学术动态,并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与科研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5)利用网络和软件平台,提供参考咨询服务。采编部门可以通过在网上征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来权衡下一步的数目采编计划。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大家目前科研和学习迫切需要的书籍;另一方面,也使图书馆的经费使用恰当,提高图书利用率。

(6)先进的集成管理系统,也为实现图书馆整体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电子阅览室上机计费管理、图书借阅超期罚款管理甚至门禁管理等,与以前的手工管理相比,大大节约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7)新的集成管理系统也为各个院系资料室、电教室、电教中心的资源利用和共享提供了平台。新的系统是把全校各个资料室、电教中心和图书馆用网络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馆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训

随着电子信息资源数量和品种的剧增和日渐复杂,计算机、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备基本的图书情报知识技能和传统的素质外,图书馆员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网络通讯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要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组织、控制和提供利用的能力,以及对网上信息资源的识别、组织和筛选能力;能够对各种形式和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适用性评估、转换和进行深层开发、加工,以便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新的服务内容;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会一些常用课件的制作等。

4.为读者服务

应以服务读者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宗旨,使所有资源的利用以便捷读者为指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配书光盘,编目时应和相应的书目记录捆绑,以便读者查询:摆放时应按财产号排列,最好存放在电子阅览室。这样,可以方便读者上机随时查看、拷贝。这些光盘中,有些就是现成的课件,利用它们可以避免教师因制作某些课件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

(2)其他光盘数据库,应放在扩展性能好的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上以便读者在校园网上随时查阅,方便了广大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也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效益。

(3)可以成立课件制作室,专门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方法的转变,许多教师都要利用多媒体CAl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自己的授课更加丰富、精彩。如果高校图书馆能成立一个课件制作室,专门承接教师需要制作的课件,这将大大增进教学的优化速度。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纪之交,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龙头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计算机的普及为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前提,以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媒介,特别是Internet的蛹起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形成了全球性的信息网络,正加速全球信息化进程,对整个世界形成全方位的冲击i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成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梢然兴起。在这当代教育的制高点,必须要作新的思考。

一、知识经济呼唤教育要深刻变革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0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8e Based E-conomy)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可归纳为:

(1)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2)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3)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中的主导或支柱产业。

(4)地域、部门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也发起了全球性的冲击,新的教育革命是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的国家,都要面临的挑战。在这次冲击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着眼未来,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创造自己的优势,我国教育领域要高度重视这场革命,及时把握住刚刚开始的历史机遇,及早研究对策,做好思想、人才和技术上的准备,以赢得未来教育的主动权。江主席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也是知识创造的目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其社会投资主要是人才的投资。人才的质量将成为一个企业、部门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关键。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微软公司的崛起、比尔·盖获成为世界首富,都说明了知识与拥有知识的人才的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学校必须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思想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思考能力、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学校必须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二、深刻理解教育技术内涵,抢占当代教育的制高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见1998年5月16日《中国高教育报》“制高点专题新闻”发刊词《勇立潮头》)因此,学校必须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创造意识,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何谓“制高点”?站立其中,可以纵观全貌,总揽全局,控制大局。教育技术之所以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制高点”者,兵家必争之地也。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这就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必争之地。在战争中,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将军是个懦弱的将军,在教育战线,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领导和教师都是不称职的。

抢占制高点是一场攻坚战。在战争中抢占制高点要有一支英勇的尖刀班、先锋队。在抢占教育改革制高点中,这个尖刀班、先锋队就是全国1000多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开展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以及开展各项教育技术应用实验的学校,还有各级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和广大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教师。因此,每一位教育部门的领导、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都应具有勇立潮头,敢当尖兵的气概,都要意识到自己作为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的尖兵、先锋队所担负的时代责任感。

在战争中,要抢占制高点是要流血牺牲、付出代价的。在教育改革中攻占制高点,不会丢掉性命,牺牲的仅是旧的观念、旧的方法,但输人的是新鲜的血液。

抢占制高点是要有策略、要讲战术的。所以攻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也要注意运用策略和方法,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每个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尤其是要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用理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曾对教育技术作出新的定义。这一定义对推动我国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这里,我们强调:

1.教育技术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

2.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3.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与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开发。

4.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要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要使教育技术真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造性人才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其关键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新模式

创造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创造思维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思维有两个层,一是科学创造层次,如科学家、发明家提出新的学说、发明新的产品等。二是个体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发展层次,对于中小学生,其创造性并不是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要完成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产品(一种理论、思想或一种成品),而是指对学习者个体自我潜在智能有意义的开发和发展。这种层次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第一层次的基础。

创造能力是指实现创造思维所提出的新思想并形成社会或物质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在信息社会中,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个性的知识结构的品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有助于创造教学的软件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学试验,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开展专题研究,探讨创造教育的规律。其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是核心。

教学模式是在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

(2)要真正发挥教育技术优势

(3)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

(4)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

(5)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与学理论的支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学习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环境作出被动反应者,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办目标。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怎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和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育中注重“三个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三个发展就是指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全体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体素质,防止片面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据目的”。个性发展是要“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IESC0)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通常可用四个L来表达:

(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来培育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要重视建造可供学生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3)学会合作(Learning to 1ivetogether),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商学习(也称合作学习)。

(4)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重视发展性教学,建立“知识一能力一情操”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四大支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素质教育思想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但同时我们还必须遵循学习者学习的必理规律。随省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注意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积极把认知学习理论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中。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面观点的有力工具。因此,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造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摆脱把信息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的观念,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利用多媒体倍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目的或有关的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的课程相干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时,不是把大时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我们可以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3)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4)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5)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协商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系统这类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事物,通过教师的调控,教师可以监看到学生给予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述观点。对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络对远程资源的查询、分析和利用,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培养信息应用能力。

(6)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创造作品。例如学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作出归纳、概括,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物理问题的探讨。利用作用、作曲工具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利用集成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访问”和“表达”,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控求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平等意识、积极参与和探索的精神。

(三)努力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四个基本要素。建构有利于创造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要实现教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3)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拐杖的培养,尤其要得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4)媒体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的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四、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对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基于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应注意保证学生参与和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保证资源提供、组织协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和意义建构。对于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即:

(1)分析学科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设计、选择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和资源

(3)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和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包含多种教学环境与资源,通常包括:适合于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用的多媒体综合教室,适合于个别化学习、以CAI网络为基础的电子阅览室,适合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适合于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的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地区性内联网络系统和基于英特网的远程教学系统等。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关注“学”的的设计,而不是“教”的环境的设计。对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关键还必须选择使用教与学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有常规音像材料、数字化音像资料(CD、VCD、DVD、LD等音像材料)、CAI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基于网络的软件等。我们在利用这些环境和资源时,不能只停留在演示播放的水平上,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做好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设计。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为教师的指导性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可以有如下多种方式:

(1)集中讲授方式

(2)集中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方式

(3)非集中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方式

(4)小组协作学习方式

(5)远程自主学习方式

(6)远程同步协作学习方式

对于上述的不同教学方式,我们要通过对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保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

教师指导性的活动主要有:

(1)交代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具体学习要求。

(2)指导学生对情境的观察,通过语言和动作指导观察的重点、特征部位等。

(3)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

(4)组织学生进行多的协商讨论活动。

(5)组织学生通过语:述观点。

(6)组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意义建构。

(7)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分析。

(8)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9)强化记忆,促进迁移。对重点问题给予强调,帮助记忆。联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自有主参与性学习活动主要有:

(1)观察情境,对教学资源提供的情境,进行积极的观察,并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反应。

(2)实际操作,通过人机交互操作,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查询检索,对所得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

(3)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观察,对学习资源的选择分析后,深人思考,发现并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4)通过学习资源进一步的研究,或进行仿真实验,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索。

(5)环绕待探索的问题,与教师学生进行参与协商讨论。

(6)在协商过程中,积极通过语言文字(计算机汉字输入)表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