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

生态旅游的利弊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弊端;对策

1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旅游业是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生态资源是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与人文环境的质量是吸引游客的最基本条件,一个整体自然风光美好、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区,会给带来游客种种美好感受。但近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尽可能快地发展当地经济,想方设法进行招商引资,却不能对当地的旅游进行很好的规划,更没有考虑怎样保护旅游资源,甚至热衷于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索道,兴建娱乐设施,甚至引入房地产等等,这种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的行径导致不可再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发生日益恶化趋势,严重影响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导致甚生态环境失衡,毁灭祖辈留下的灿烂历史文化遗产。

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关系密切,而又相互冲突,相互矛盾。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环境保护的为前提,旅游区景观被精心保护,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形成良性循环状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因此,旅游开发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环保旅游,才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2 旅游资源开发容易破坏的生态环境

2.1水体容易遭到破坏

在自然资源景区,水体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旅游区的兴建、旅游区日常经营产生的废水、某些游客向水中乱扔垃圾以及毁林开荒导致水流失等情况,都能对旅游区的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2.2 土地容易遭到破坏

旅游区的植被破坏是导致土地污染最主要的因素,譬如肆意乱砍伐景区的原始森林、景区修建任意就地取材以及游客乱攀乱折树木等等,都会对景区的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景区的水土流失。

2.3 空气与噪声遭到污染

游客去景区旅游,必须要乘坐相关的交通工具,景区势必要来往大量的车辆,各种车辆的尾气排向景区的上空,造成污染,甚至形成酸雨降落,对景区的植被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车辆的鸣笛噪声、景区内商贩的高声叫卖、一些大型文娱活动也给景区带来噪声污染。

2.4 人为破坏旅游资源

人为破环旅游资源具体表现两点,一是类似旅游者、旅游建设等旅游本身对景区的的破坏,譬如游客的超负荷活动、游客故意破环旅游资源、景区的一些破坏性建设等。二是景区周边的经济对旅游资源的污染与破坏,譬如景区急功近利的乱开发行径、一些文化艺术生产活动。景区周边兴建的污染性大的工厂排放的废弃物等等。

2.5 景区文化遭到破坏

人文旅游资源景区最大的看点就是文化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景区的开发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给景区特色的人文资源带来消极的影响。

3 我国旅游环境保护存在的弊端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高速发展,一些景区受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十分突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弊端。

3.1 旅游环境法规制度不完善

1985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才起草了旅游法草案,正式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部草案虽然经过十五次易稿,但仍然不属于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上,我国在立法上虽然进步很快,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的管理上仍然不完善,譬如旅游景区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就大肆兴建众多基础建设项目、旅游区的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得不相关部门的监督等等。

3.2 旅游景区过度看重产值而忽视环境

旅游景区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必定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但许多地区的旅游景区目光短浅,不顾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过度重视眼前利益,对景区的保护性投入很少,这种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给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3.3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缺失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载体,而当前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缺乏对旅游景区科学的综合规划及管理,其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日常经营管理等方面管理有时不到位。譬如对景区内的商贩摊点缺乏有效管理、对一些游客在景区进行宿营、野炊等活动不能及时制止等等,这些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4环保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各级财政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投入的保环专项经费与业务费用不足,由于环保部门一些工作上开展不足,一些环保费不能按规定得以征收,同时大量存在治理污染上,欠帐较多的现状,这样就造成众多环保治理项目得不到资金保障,一些环保项目得不到实施,长期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3.5 旅游景区居民生态意识薄弱

我国大量的风景优美的旅游区都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比较原始,其居住地成为旅游景区后,很多居民们生态意识很薄弱,没有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譬如猎杀景区以及周边的一些动物,当作旅游纪念品卖给游客来获得经济收入。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2篇

一、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端

1.引起物价上涨,损伤居民利益

在一般情况下,外来旅游者由于在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高于当地居民,因此他们能出高价购买行、游、住、吃、娱等无形服务产品和以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有形物质商品。在大量旅游者经常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引起旅游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从而损伤当地居民利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要修建或扩充饭店等旅游设施,致使地皮呈现出求大于供的矛盾,因此,旅游接待地地皮价格的上涨也是件必然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初办旅游业的地区修建饭店时,用地投资只占总投资的1%;而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修建饭店的用地投资很快就上涨到总投资的20%。而地价的上涨,又必然给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带来不利,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

2.破坏产业结构,危害经济发展

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旅游从业所得到的个人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批农业劳动力纷纷抛弃农田改行从事旅游服务。这样,旅游业发展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一方面旅游产业大量需求农副产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却是旅游产业致使田地荒芜和农副业产出能力的降低,再加上旅游产业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危害经济发展,殃及社会秩序。这种恶性互动问题如果出现在经济不够发达、旅游产业起步较迟的发展中国家,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会更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当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其原因是:

1)在旅游者队伍中比重最大的消遣型旅游者的度假旅游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那么就会出现旺季旅游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而淡季服务人员过剩和旅游设施闲置,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2)旅游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旅游客源地居民的闲暇时间、可随意支配经济收入、主观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旅游接待地无法控制的。一旦出现不利的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旅游接待地,其经济就必然受到沉重打击。

3)旅游业的发展,受着旅游接待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甚至控制。而旅游业却难以对这些因素予以控制。正因为如此,旅游业是个极其脆弱而又不稳定的产业。一旦那些可能控制旅游业而为旅游业所难以控制的因素出现不利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国家或地区,其旅游产业和整个经济都会遭受较大损失。

3.干扰居民生活,诱发宾主矛盾

旅游社区的扩大和旅游设施的兴起,减少了旅游接待地原有的生产和生活场地。如:农牧民担心侵占了他们的农田和牧场;渔民们害怕污染了他们的渔场和河水;北美部分地区的居民曾抱怨旅游者杀死了他们的鹿,捕走了他们的鱼;而日本的部分农民也曾因修建机场破坏了他们的家园而与开发者们发生矛盾和纠纷。

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加重了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能源、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的激增而严重不足;当地居民深感自己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交通堵塞,人口拥挤,又是停电,又是停水……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觉得,旅游产业的受益者只是少数经营旅游业的人,而大多数居民却没从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自己可爱的家园正逐步演变成外来旅游者及时行乐的场所,一旦游人离去,留给他们的是破坏的环境和肮脏的垃圾,由此产生了对外来旅游者的敌对情绪。

4.改变社会结构,产生社会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营者通过旅游接待得到不少实惠,形成一个以旅游商为首且令人羡慕的社会群体。能否跻身于旅游业供职,成了区分身份高低贵贱的标准之一。而一些本应受到尊重的社会群体或个体,其尊严、声望和地位与旅游者的金钱比,已经降到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层次。在家庭成员中,父母辛苦一个整月的工资收入抵不过儿女三天得到的小费。父母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形象由此崩溃。他们对儿女那老生常谈式的说教,不仅苍白无力,而且往往是加深代沟、激化家庭矛盾的直接原因。

虽然妇女走出家庭从事旅游接待,可改变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在金钱的诱惑下,有些妇女却变成了吸引旅游客源的赚钱机器,其社会地位反倒比过去更低。而那些通过旅游接待确实提高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妇女,其婚姻状况又可能发生变异。世界上许多旅游接待地都曾因此而出现家庭解体的问题,美国夏威夷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从旅游接待地的整体社会结构看,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涌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传统的人际关系。其中有些变化是当地居民既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的。比如,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原本是相互平等的宾主关系,然而,在金钱的驱使下却似乎变成了高低分明的主仆关系。这种现象为当地居民所不忍。诚然,“客人永远是对的”,作为旅游服务行业处理宾主之间人际关系的一条原则无可非议,但是,把它推而广之,运用到旅游社区调解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不仅会使当地居民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排外情绪,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矛盾、冲突和问题。

5.歪曲民族文化,腐蚀社会意识

旅游产业的发展,既可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能使民族文化受到歪曲和冲击。特别是在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变了味,甚至逐渐在消失。比如,传统的节会庆典和当地的宗教仪式,其时间、地点、内容乃至节奏、次序本来都是约定俗成的,然而,为了吸引外来游人,它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搬上“舞台”,其内容往往被压缩甚至被删改,并明显地加快了活动节奏,颠例了活动次序,久而久之,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失去了文化意义和应有价值。至于为了适合旅游者的情趣而生产出来的民族工艺品,有的失去了民族风格,显得不伦不类;有的为突出景点魅力,对文物古迹过分粉饰,使其真实性大大丧失;有的为了同外来异质文化“接轨”,不适当地修改民族舞蹈、民歌民谣,使其民族风韵丧失殆尽……。特别是那些粗制滥造、已不能表现民族风格和制作技艺但却以民族工艺为表现形式的旅游纪念品充斥于市,这对于那些只图价廉而不顾货真的购物者来说也许没有大碍,然而,如果旅游者误以为当地的工艺品就是如此,如果旅游者把它们带回去向亲友或同事们展示,那就会严重地损害和贬低当地工艺品的形象、声誉和价值。

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糟粕也会随着外来旅游者悄然而至,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意识予以腐蚀。如:

表现在价值观念上,当地居民已有人开始以羡慕的眼光观察着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并开始疑虑自身的人生价值;表现在道德观念上,当地有些居民通过观察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开始怀疑传统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有的在外来文化面前自惭形秽;有的热衷于模仿西方旅游者的气魄和服饰,但却因其条件所限难免显露出东施效颦的滑稽。

6.污染自然环境,败坏社会风气

旅游产业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各种旅游设施的过度兴建,不仅有“三废”污染的问题,而且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的布局;旅游者对名胜古迹的触摸攀爬和乱刻乱画,使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及其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旅游者摩育接踵而至,大大地增加了接待地的垃圾处理量,加上一些旅游者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行为,致使当地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昔日那和谐宁静、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已荡然无存;特别是外来旅游者不适当地狩猎、采集、露营、野炊以及为了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接待地居民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开山辟路、大兴土木,都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山火四起,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如果说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可限期得到治理,那么旅游产业对社会风气的败坏却是难以好转的。受外来游人的影响,接待地的社会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且有日趋蔓延之势。有的人以“个性解放”为名,行酗酒、卖淫、吸毒、迷信之实。又有人在金钱的诱惑和纵欲意识的驱使下,肆无忌惮地违法犯罪。

二、旅游产业的社会治理

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既有积极功能,又有消极弊病。无论是积极功能,还是消极弊病,都是有一定条件的。一般地说,旅游产业的功能是主要的、现实的,而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是次要的、潜在的。因此,应当在澄清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和扩大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抵制和清除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使旅游产业沿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因噎废食。鉴于这种认识,许多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都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治理想对策,提措施。如:

有的提出,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过度发展。必须对旅游接待量进行适度控制――在制定旅游规划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在实施旅游规划时,则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力避因旅游产业的超负荷发展而产生社会问题。

有的提出,进行舆论引导,提高承载能力。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通过舆论传媒,引导当地居民,不断提高他们在心理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承受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以便为发展旅游产业尽心尽力。

有的提出,生产健康产品,丰富游览内容。1997年中国旅游工作的主题就是,大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办好’97中国旅游年。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应向游客提供满足人类正当需求的旅游产品,其旅游活动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一切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碍积极健康的东西,必须加以抵制。而力争实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持续发展,将旅游行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则是1999年中国旅游工作的思路和奋斗目标之一。

有的提出,健全管理体制,重视宣传教育。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应利用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对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予以强行治理和控制。特别是要健全和完善全国性、系统性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政策法规,建立和强化专门负责治理和控制的执行、监督和管理机构,严厉惩罚那些违规犯罪的社会群体或个体,把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与此同时,尤其要重视宣传教育,强化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软控制。既要对外来旅游者进行宣传,让其了解旅游接待地的有关的注意事项和政策法规,以便预防由于无知而发生违规行为;更要对旅游从业者和当地居民进行教育,以便提高其思想认识,增强其思想上的免疫力。

自1980年以来,世界旅游组织(WTO)每年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对旅游产业社会功能的发挥和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治理。这些主题分别是:

1980年,旅游为保存文化遗产,为和平及相互了解作贡献。

1981年,旅游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1982年,旅游的骄傲:做文明的客人,文明的主人。

1983年,旅游和度假是所有人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1984年,旅游为国际谅解、和平与合作服务。

1985年,开展青年旅游,文化和历史遗产为和平与友谊服务。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促进力量。

1987年,旅游促进发展。

1988年,旅游:从中获取教益。

1989年,自由旅行,促成世界一家。

1990年,旅游,未获认知的产业,有待开发的服务。

1991年,通讯、信息和教育:旅游发展的动力。

1992年,旅游是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和增进各国人民了解的途径。

1993年,争取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持的永久和谐。

1994年,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

从1992年之后,中国旅游业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作为从全局上树立中国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措施。从中也可看出中国为了弘扬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和治理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做出的努力。中国旅游业的宣传主题分别是:

1992年,中国旅游观光年。

1993年,中国山水风光游。

1994年,中国文化古迹游。

1995年,中国民众风情游。

1996年,中国度假休闲游。

1997年,中国旅游年。

1998年,中国华夏城乡游。

1999年,中国生态环境游。

2000年,中国神州世纪游。

中国旅游业不仅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而且还确定相应的宣传口号。从这些宣传口号里,更可看出中国在弘扬旅游产业社会功能、治理旅游产业社会弊病方面所下的决心。如:

1998年华夏城乡游的口号是:现代城乡,多彩生活。

1999年生态环境游的口号是:反璞归真,怡然自得。

2000年神州世纪游的口号是:文明古国,世纪风采。

1997年5月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通过了世界旅游领导人会议《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马尼拉宣言》。因该宣言是专就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发表的,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权威性的,故全文录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我们来自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私营团体的代表聚集一堂,出席世界旅游组织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联合举办的“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世界领导人会议”;

我们认真讨论了旅游业的社会影响,研究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影响,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效应;

我们相信旅游业将继续不断地为各国和社区带来社会、经济利益,且旅游业并不是造成社会问题或与之相关问题的唯一原因;

我们决心消除产生于旅游业或其相关活动的社会弊病。

在此我们保证:

1.支持社区积极参与符合国家目标和优先项目的旅游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并组织社区的宣传活动,使人们意识到从旅游发展中所获得的利益;

2.通过旅游活动,为人们提供广泛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在边远地区开发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增加农村的收入;

3.旅游发展规划要确保旅游目的地的遗产及其完整性,尊重社会和文化规范,特别是要尊重当地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旅游业可能损害当地社区和社会价值的情况下,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4.与旅游从业人员合作,鼓励他们为旅游目的地树立正确的形象而进行有效的促销,通过教育、信息和交流等方式,使游客意识到当地社会的文化及其对游客的态度;

5.承认人力资源开发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制定有利于吸收当地劳动力资源的长期计划,采取适当措施为妇女和青年广泛而又积极地就业提供机会;

6.通过政府、私营机构和有关方面的联络和沟通,促进并加强国际协调和监督,以便宣传旅游的积极影响并消除旅游的消极影响;

7.进一步调动当地和国际上的力量,消除和控制与旅游业有关的弊病和对人的剥削,特别是对妇女、儿童和其他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剥削;

8.鼓励各国政府在国际和国内颁布法律,加强执法,通过协议采取行动,不让犯罪分子有藏身之地,以铲除旅游过程中不利的社会影响;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3篇

一、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端

1.引起物价上涨,损伤居民利益

在一般情况下,外来旅游者由于在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高于当地居民,因此他们能出高价购买行、游、住、吃、娱等无形服务产品和以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有形物质商品。在大量旅游者经常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引起旅游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从而损伤当地居民利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要修建或扩充饭店等旅游设施,致使地皮呈现出求大于供的矛盾,因此,旅游接待地地皮价格的上涨也是件必然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初办旅游业的地区修建饭店时,用地投资只占总投资的1%;而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修建饭店的用地投资很快就上涨到总投资的20%。而地价的上涨,又必然给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带来不利,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

2.破坏产业结构,危害经济发展

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旅游从业所得到的个人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批农业劳动力纷纷抛弃农田改行从事旅游服务。这样,旅游业发展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一方面旅游产业大量需求农副产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却是旅游产业致使田地荒芜和农副业产出能力的降低,再加上旅游产业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危害经济发展,殃及社会秩序。这种恶性互动问题如果出现在经济不够发达、旅游产业起步较迟的发展中国家,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会更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当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其原因是:

1)在旅游者队伍中比重最大的消遣型旅游者的度假旅游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那么就会出现旺季旅游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而淡季服务人员过剩和旅游设施闲置,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2)旅游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旅游客源地居民的闲暇时间、可随意支配经济收入、主观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旅游接待地无法控制的。一旦出现不利的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旅游接待地,其经济就必然受到沉重打击。

3)旅游业的发展,受着旅游接待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甚至控制。而旅游业却难以对这些因素予以控制。正因为如此,旅游业是个极其脆弱而又不稳定的产业。一旦那些可能控制旅游业而为旅游业所难以控制的因素出现不利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国家或地区,其旅游产业和整个经济都会遭受较大损失。

3.干扰居民生活,诱发宾主矛盾

旅游社区的扩大和旅游设施的兴起,减少了旅游接待地原有的生产和生活场地。如:农牧民担心侵占了他们的农田和牧场;渔民们害怕污染了他们的渔场和河水;北美部分地区的居民曾抱怨旅游者杀死了他们的鹿,捕走了他们的鱼;而日本的部分农民也曾因修建机场破坏了他们的家园而与开发者们发生矛盾和纠纷。

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加重了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能源、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的激增而严重不足;当地居民深感自己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交通堵塞,人口拥挤,又是停电,又是停水……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觉得,旅游产业的受益者只是少数经营旅游业的人,而大多数居民却没从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自己可爱的家园正逐步演变成外来旅游者及时行乐的场所,一旦游人离去,留给他们的是破坏的环境和肮脏的垃圾,由此产生了对外来旅游者的敌对情绪。

4.改变社会结构,产生社会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营者通过旅游接待得到不少实惠,形成一个以旅游商为首且令人羡慕的社会群体。能否跻身于旅游业供职,成了区分身份高低贵贱的标准之一。而一些本应受到尊重的社会群体或个体,其尊严、声望和地位与旅游者的金钱比,已经降到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层次。在家庭成员中,父母辛苦一个整月的工资收入抵不过儿女三天得到的小费。父母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形象由此崩溃。他们对儿女那老生常谈式的说教,不仅苍白无力,而且往往是加深代沟、激化家庭矛盾的直接原因。

虽然妇女走出家庭从事旅游接待,可改变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在金钱的诱惑下,有些妇女却变成了吸引旅游客源的赚钱机器,其社会地位反倒比过去更低。而那些通过旅游接待确实提高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妇女,其婚姻状况又可能发生变异。世界上许多旅游接待地都曾因此而出现家庭解体的问题,美国夏威夷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从旅游接待地的整体社会结构看,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涌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传统的人际关系。其中有些变化是当地居民既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的。比如,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原本是相互平等的宾主关系,然而,在金钱的驱使下却似乎变成了高低分明的主仆关系。这种现象为当地居民所不忍。诚然,“客人永远是对的”,作为旅游服务行业处理宾主之间人际关系的一条原则无可非议,但是,把它推而广之,运用到旅游社区调解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不仅会使当地居民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排外情绪,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矛盾、冲突和问题。

5.歪曲民族文化,腐蚀社会意识

旅游产业的发展,既可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能使民族文化受到歪曲和冲击。特别是在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变了味,甚至逐渐在消失。比如,传统的节会庆典和当地的宗教仪式,其时间、地点、内容乃至节奏、次序本来都是约定俗成的,然而,为了吸引外来游人,它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搬上“舞台”,其内容往往被压缩甚至被删改,并明显地加快了活动节奏,颠例了活动次序,久而久之,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失去了文化意义和应有价值。至于为了适合旅游者的情趣而生产出来的民族工艺品,有的失去了民族风格,显得不伦不类;有的为突出景点魅力,对文物古迹过分粉饰,使其真实性大大丧失;有的为了同外来异质文化“接轨”,不适当地修改民族舞蹈、民歌民谣,使其民族风韵丧失殆尽……。特别是那些粗制滥造、已不能表现民族风格和制作技艺但却以民族工艺为表现形式的旅游纪念品充斥于市,这对于那些只图价廉而不顾货真的购物者来说也许没有大碍,然而,如果旅游者误以为当地的工艺品就是如此,如果旅游者把它们带回去向亲友或同事们展示,那就会严重地损害和贬低当地工艺品的形象、声誉和价值。

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糟粕也会随着外来旅游者悄然而至,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意识予以腐蚀。如:

表现在价值观念上,当地居民已有人开始以羡慕的眼光观察着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并开始疑虑自身的人生价值;表现在道德观念上,当地有些居民通过观察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开始怀疑传统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有的在外来文化面前自惭形秽;有的热衷于模仿西方旅游者的气魄和服饰,但却因其条件所限难免显露出东施效颦的滑稽。

6.污染自然环境,败坏社会风气

旅游产业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各种旅游设施的过度兴建,不仅有“三废”污染的问题,而且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的布局;旅游者对名胜古迹的触摸攀爬和乱刻乱画,使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及其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旅游者摩育接踵而至,大大地增加了接待地的垃圾处理量,加上一些旅游者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行为,致使当地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昔日那和谐宁静、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已荡然无存;特别是外来旅游者不适当地狩猎、采集、露营、野炊以及为了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接待地居民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开山辟路、大兴土木,都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山火四起,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如果说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可限期得到治理,那么旅游产业对社会风气的败坏却是难以好转的。受外来游人的影响,接待地的社会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且有日趋蔓延之势。有的人以“个性解放”为名,行酗酒、卖淫、吸毒、迷信之实。又有人在金钱的诱惑和纵欲意识的驱使下,肆无忌惮地违法犯罪。

二、旅游产业的社会治理

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既有积极功能,又有消极弊病。无论是积极功能,还是消极弊病,都是有一定条件的。一般地说,旅游产业的功能是主要的、现实的,而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是次要的、潜在的。因此,应当在澄清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和扩大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抵制和清除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使旅游产业沿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因噎废食。鉴于这种认识,许多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都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治理想对策,提措施。如:

有的提出,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过度发展。必须对旅游接待量进行适度控制――在制定旅游规划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在实施旅游规划时,则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力避因旅游产业的超负荷发展而产生社会问题。

有的提出,进行舆论引导,提高承载能力。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通过舆论传媒,引导当地居民,不断提高他们在心理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承受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以便为发展旅游产业尽心尽力。

有的提出,生产健康产品,丰富游览内容。1997年中国旅游工作的主题就是,大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办好’97中国旅游年。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应向游客提供满足人类正当需求的旅游产品,其旅游活动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一切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碍积极健康的东西,必须加以抵制。而力争实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持续发展,将旅游行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则是1999年中国旅游工作的思路和奋斗目标之一。

有的提出,健全管理体制,重视宣传教育。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应利用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对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予以强行治理和控制。特别是要健全和完善全国性、系统性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政策法规,建立和强化专门负责治理和控制的执行、监督和管理机构,严厉惩罚那些违规犯罪的社会群体或个体,把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与此同时,尤其要重视宣传教育,强化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软控制。既要对外来旅游者进行宣传,让其了解旅游接待地的有关的注意事项和政策法规,以便预防由于无知而发生违规行为;更要对旅游从业者和当地居民进行教育,以便提高其思想认识,增强其思想上的免疫力。

自1980年以来,世界旅游组织(wto)每年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对旅游产业社会功能的发挥和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治理。这些主题分别是:

1980年,旅游为保存文化遗产,为和平及相互了解作贡献。

1981年,旅游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1982年,旅游的骄傲:做文明的客人,文明的主人。

1983年,旅游和度假是所有人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1984年,旅游为国际谅解、和平与合作服务。

1985年,开展青年旅游,文化和历史遗产为和平与友谊服务。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促进力量。

1987年,旅游促进发展。

1988年,旅游:从中获取教益。

1989年,自由旅行,促成世界一家。

1990年,旅游,未获认知的产业,有待开发的服务。

1991年,通讯、信息和教育:旅游发展的动力。

1992年,旅游是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和增进各国人民了解的途径。

1993年,争取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持的永久和谐。

1994年,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

从1992年之后,中国旅游业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作为从全局上树立中国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措施。从中也可看出中国为了弘扬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和治理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做出的努力。中国旅游业的宣传主题分别是:

1992年,中国旅游观光年。

1993年,中国山水风光游。

1994年,中国文化古迹游。

1995年,中国民众风情游。

1996年,中国度假休闲游。

1997年,中国旅游年。

1998年,中国华夏城乡游。

1999年,中国生态环境游。

2000年,中国神州世纪游。

中国旅游业不仅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而且还确定相应的宣传口号。从这些宣传口号里,更可看出中国在弘扬旅游产业社会功能、治理旅游产业社会弊病方面所下的决心。如:

1998年华夏城乡游的口号是:现代城乡,多彩生活。

1999年生态环境游的口号是:反璞归真,怡然自得。

2000年神州世纪游的口号是:文明古国,世纪风采。

1997年5月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通过了世界旅游领导人会议《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马尼拉宣言》。因该宣言是专就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发表的,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权威性的,故全文录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我们来自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私营团体的代表聚集一堂,出席世界旅游组织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联合举办的“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世界领导人会议”;

我们认真讨论了旅游业的社会影响,研究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影响,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效应;

我们相信旅游业将继续不断地为各国和社区带来社会、经济利益,且旅游业并不是造成社会问题或与之相关问题的唯一原因;

我们决心消除产生于旅游业或其相关活动的社会弊病。

在此我们保证:

1.支持社区积极参与符合国家目标和优先项目的旅游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并组织社区的宣传活动,使人们意识到从旅游发展中所获得的利益;

2.通过旅游活动,为人们提供广泛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在边远地区开发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增加农村的收入;

3.旅游发展规划要确保旅游目的地的遗产及其完整性,尊重社会和文化规范,特别是要尊重当地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旅游业可能损害当地社区和社会价值的情况下,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4.与旅游从业人员合作,鼓励他们为旅游目的地树立正确的形象而进行有效的促销,通过教育、信息和交流等方式,使游客意识到当地社会的文化及其对游客的态度;

5.承认人力资源开发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制定有利于吸收当地劳动力资源的长期计划,采取适当措施为妇女和青年广泛而又积极地就业提供机会;

6.通过政府、私营机构和有关方面的联络和沟通,促进并加强国际协调和监督,以便宣传旅游的积极影响并消除旅游的消极影响;

7.进一步调动当地和国际上的力量,消除和控制与旅游业有关的弊病和对人的剥削,特别是对妇女、儿童和其他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剥削;

8.鼓励各国政府在国际和国内颁布法律,加强执法,通过协议采取行动,不让犯罪分子有藏身之地,以铲除旅游过程中不利的社会影响;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意识;旅游意识主体;旅游业;关系。

自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每年的9月27日确定为“世界旅游日”以来,全球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主题庆祝活动。“旅游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一个个精辟的主题口号生动地阐明了旅游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等在两会上建议设立“中国旅游日”,以此督促国民提高旅游意识,推动政府重视旅游产业,进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旅游正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设立‘中国旅游日’意义深远”。

然而国内旅游业起步不过20余年,人们的出游意识也是在黄金周制度推行以后才逐渐觉醒。旅游是接近自然、抚触人文、放松身心,也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大众对旅游意识却还不甚清晰。只有清晰地认识旅游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旅游的真正意义。

一、旅游意识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那么旅游意识可以理解为对旅游的认识,具体到概念为:旅游意识,就是对旅游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旅游活动的观念和认识,主要包括开发意识、消费意识、经营意识、形象意识等内容[1]。

王秀红在其《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中提到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所称旅游意识指地方政府、旅游者、与旅游相关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人员对旅游的意识。

二、不同旅游主体旅游意识的体现。

不同旅游主体的旅游意识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主要是由各旅游主体在旅游业中所处的位置、利益所决定的。

(一)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旅游意识体现。

政府部门对旅游的意识体现在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中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政策和手段[2]。当政府部门对当地旅游业重视,就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发展旅游,包括地方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当地旅游品牌的树立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提升国民旅游意识,需要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服务。2009年我国186个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重点培养国民的旅游意识以刺激内需[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实施以后,进一步提升了国民旅游意识,刺激了旅游消费;各地也相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比如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指出,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旅游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旅游的关注度,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二)旅游者旅游意识体现。

旅游者的旅游意识应该是对旅游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出游的态度和出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消费意识。就普通公众而言,其旅游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人在拥有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后,感到生活中出现了大片的消费盲区,不知道应当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什么样的新消费项目[4]。虽然近年来外出旅游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体现出其旅游意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关于旅游有句注解:

“旅行是发现,是文明,是博爱,是超越”,而大多数的旅游者往往抱着花了钱就得好好享受的心态。

在旅途过程中对环境不尊重,随意吐痰、丢垃圾、浪费严重;对工作人员不尊重,态度傲慢,不遵守规则,对设施随意破环,不守时,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与旅游的真正内涵相差甚远。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意识;旅游意识主体;旅游业;关系。

自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每年的9月27日确定为“世界旅游日”以来,全球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主题庆祝活动。“旅游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一个个精辟的主题口号生动地阐明了旅游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等在两会上建议设立“中国旅游日”,以此督促国民提高旅游意识,推动政府重视旅游产业,进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旅游正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设立‘中国旅游日’意义深远”。

然而国内旅游业起步不过20余年,人们的出游意识也是在黄金周制度推行以后才逐渐觉醒。旅游是接近自然、抚触人文、放松身心,也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大众对旅游意识却还不甚清晰。只有清晰地认识旅游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旅游的真正意义。

一、旅游意识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那么旅游意识可以理解为对旅游的认识,具体到概念为:旅游意识,就是对旅游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旅游活动的观念和认识,主要包括开发意识、消费意识、经营意识、形象意识等内容[1]。

王秀红在其《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中提到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所称旅游意识指地方政府、旅游者、与旅游相关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人员对旅游的意识。

二、不同旅游主体旅游意识的体现。

不同旅游主体的旅游意识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主要是由各旅游主体在旅游业中所处的位置、利益所决定的。

(一)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旅游意识体现。

政府部门对旅游的意识体现在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中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政策和手段[2]。当政府部门对当地旅游业重视,就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发展旅游,包括地方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当地旅游品牌的树立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提升国民旅游意识,需要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服务。2009年我国186个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重点培养国民的旅游意识以刺激内需[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实施以后,进一步提升了国民旅游意识,刺激了旅游消费;各地也相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比如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指出,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旅游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旅游的关注度,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二)旅游者旅游意识体现。

旅游者的旅游意识应该是对旅游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出游的态度和出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消费意识。就普通公众而言,其旅游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人在拥有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后,感到生活中出现了大片的消费盲区,不知道应当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什么样的新消费项目[4]。虽然近年来外出旅游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体现出其旅游意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关于旅游有句注解:

“旅行是发现,是文明,是博爱,是超越”,而大多数的旅游者往往抱着花了钱就得好好享受的心态。

在旅途过程中对环境不尊重,随意吐痰、丢垃圾、浪费严重;对工作人员不尊重,态度傲慢,不遵守规则,对设施随意破环,不守时,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与旅游的真正内涵相差甚远。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旅游意识;旅游意识主体;旅游业;关系。

自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每年的9月27日确定为“世界旅游日”以来,全球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主题庆祝活动。“旅游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一个个精辟的主题口号生动地阐明了旅游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等在两会上建议设立“中国旅游日”,以此督促国民提高旅游意识,推动政府重视旅游产业,进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旅游正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设立‘中国旅游日’意义深远”。

然而国内旅游业起步不过20余年,人们的出游意识也是在黄金周制度推行以后才逐渐觉醒。旅游是接近自然、抚触人文、放松身心,也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大众对旅游意识却还不甚清晰。只有清晰地认识旅游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旅游的真正意义。

一、旅游意识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那么旅游意识可以理解为对旅游的认识,具体到概念为:旅游意识,就是对旅游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旅游活动的观念和认识,主要包括开发意识、消费意识、经营意识、形象意识等内容[1]。

王秀红在其《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中提到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所称旅游意识指地方政府、旅游者、与旅游相关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人员对旅游的意识。

二、不同旅游主体旅游意识的体现。

不同旅游主体的旅游意识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主要是由各旅游主体在旅游业中所处的位置、利益所决定的。

(一)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旅游意识体现。

政府部门对旅游的意识体现在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中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政策和手段[2]。当政府部门对当地旅游业重视,就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发展旅游,包括地方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当地旅游品牌的树立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提升国民旅游意识,需要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服务。2009年我国186个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重点培养国民的旅游意识以刺激内需[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实施以后,进一步提升了国民旅游意识,刺激了旅游消费;各地也相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比如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指出,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旅游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旅游的关注度,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二)旅游者旅游意识体现。

旅游者的旅游意识应该是对旅游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出游的态度和出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消费意识。就普通公众而言,其旅游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人在拥有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后,感到生活中出现了大片的消费盲区,不知道应当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什么样的新消费项目[4]。虽然近年来外出旅游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体现出其旅游意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关于旅游有句注解:

“旅行是发现,是文明,是博爱,是超越”,而大多数的旅游者往往抱着花了钱就得好好享受的心态。

在旅途过程中对环境不尊重,随意吐痰、丢垃圾、浪费严重;对工作人员不尊重,态度傲慢,不遵守规则,对设施随意破环,不守时,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与旅游的真正内涵相差甚远。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7篇

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这场友谊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正方进行总结陈词。

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我方并不否认外界的要求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但它只能作为一个产考,它并不能最终决定我们的意志,因为一个人,无论他身在何处,他永远能倾听到的是他内心的声音。在开篇立论时我方一辩就给声音下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人要忠于内心的声音,这里的声音指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违背道德底线的,与社会达成共性的原则、信念和意识。”

如果一个人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就必须听从自己内心的信念与原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因此遇到事情,不要因为别人的话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

在辩论过程中我方通过大量的事例、道理,例如:屈原为了内心的高洁品质自投汨罗江、钱学深不顾美国的强行要求毅然回国、布鲁渃为了真理失去生命,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向大家证明了我方的观点,阐述了我方的观点——人要忠于内心的声音。

因此每个人都应有正确的原则,坚定的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不畏艰难困苦,奋勇渐进。

纵观整场辩论赛,我方一不小心攥住了对方辩友的9大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下面我就只列举其中较为严重的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定义的问题:对方辩友在辩论过程中将忠于可以的误解为参考。

2、偷换概念:没有把握这场辩论赛的重心。

3、以偏概全:对方以偏概全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

4、恶意逃避:对方反复对XX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

5、断章取义

6、颠倒主体

战国时期的孟子曾说过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如果一旦你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太过于在意外在的想法和要求,结果只会在众人的意见面前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

面对忠于外在要求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如果对方同学还能告诉大家人要忠于外在要求的话,我只能用斯迈尔斯的一句话来与对方共勉: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不断随着风的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前进的方向。

辩论赛总结陈词(二)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

对方同学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大错小错落一盘。下面我将指出对方同学存在的错误。

1、对方同学告诉我旅游可以调节感情,那我如果失恋了,去旅游就可以挽回我心中的她吗?或者是能再带来一个她吗?如果说旅游可以减少生活中的痛苦,这我相信,但减少痛苦的方法又很多,热衷于游戏的人可以通过沉浸在游戏中、热爱读书的人可以沉迷在书的海洋里、工作的人可以投入在工作中。这与旅游相比难道不更直接有效吗?

2、我方多次强调利与弊不能仅仅从经济方面衡量,而对方同学好像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说经济如何如何。

3、对方同学告诉我去云台山旅游并没有发现旅游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那我请问对方同学,你去旅游时是否要担心危险动物的攻击呢?这些动物都去哪了?难道云台山从来就没有毒蛇之类的动物吗?这难道不是旅游带来的影响吗?

下面我将针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陈词:

一、旅游业是一种联系广泛的行业,所以它有着严重的依赖性。经济是旅游业的生命咽喉,如果我们都没有钱,甚至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让我们去旅游,这无异于让公鸡下蛋了。旅游业还要拥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如果国家爆发了战争,那就呼吁外国人来旅游吧,能增加外汇,进而为战争提供支持,这样可能吗?我想,来的也只有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吧!

二、发展旅游业是对文化的亵渎。每一个文化景点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它是国家的精神,如今,在这些地方人满为患,他们是不是带着高尚的心来学习文化呢?我看应该不是吧!对于广大游客来说,他们的目的是无法揣摩的,也许是为了逃避某个事物,又或者是寂寞、无聊、空虚而来此猎艳。从经济上来说,这样的旅游业成功了,因为它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入,但我们的文化呢?它还能经历多久的摧残、破坏呢?

三、发展旅游业给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摆在眼前的是交通问题,交通堵塞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旅游业功不可没啊。相比于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就更令人头疼了,而旅客的身影不时出现在里面。在旅游区治安问题尤为突出,扒手、强盗层出不穷,旅客提心吊胆,保安时时警惕。还有怎么样整治像“天上人间”这样的酒店也是迫在眉睫啊!

四、发展旅游业严重破坏了环境。本是山清水秀的宝地,为了开发旅游区,大量植被被破坏,动物遭受灭绝,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旅游业带入了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产生形形色色的垃圾,形形色色的垃圾导致形形色色的问题,如果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谢谢!

辩论赛总结陈词(三)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辩友:

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制度则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在一个社会中,道德的力量是很强大、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从内在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公认的标准处事,从而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它与制度相辅相成,是相互推进的关系。但用道德去治理社会,却存在着明显缺陷,特别是道德对权力的约束是无力的;反过来,权力往往借助制定道德规矩来扩张自身的权势。假设道德能够严厉约束一些人的行为,象陈希同、成克杰、薄熙来这样的蛀虫就不会产生。因此,道德与制度相比,道德的作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光靠道德约束很难持久,尤其是对一个握有权力的人来讲,在今天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个人的道德是靠不住的,这是由人的自私、贪欲的本性所决定的,不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的制度来约束,单靠当权者道德自律是根本靠不住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性,对人性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警惕人性之恶。不要相信任何自诩高尚的人,不要相信任何美丽的承诺,不要对道德自律抱有太大的希望。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任何人,包括你和我,拥有权力都有可能会以权谋私,追求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大家都不受专制、独裁的侵害,为了大家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权力与利益相互制约的制度,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包括你我,尤其要限制权力,只有制度才能约束人性的贪欲。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8篇

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这场友谊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正方进行总结陈词。

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我方并不否认外界的要求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但它只能作为一个产考,它并不能最终决定我们的意志,因为一个人,无论他身在何处,他永远能倾听到的是他内心的声音。在开篇立论时我方一辩就给声音下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人要忠于内心的声音,这里的声音指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违背道德底线的,与社会达成共性的原则、信念和意识。”

如果一个人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就必须听从自己内心的信念与原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因此遇到事情,不要因为别人的话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

在辩论过程中我方通过大量的事例、道理,例如:屈原为了内心的高洁品质自投汨罗江、钱学深不顾美国的强行要求毅然回国、布鲁渃为了真理失去生命,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向大家证明了我方的观点,阐述了我方的观点——人要忠于内心的声音。

因此每个人都应有正确的原则,坚定的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不畏艰难困苦,奋勇渐进。

纵观整场辩论赛,我方一不小心攥住了对方辩友的9大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下面我就只列举其中较为严重的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定义的问题:对方辩友在辩论过程中将忠于可以的误解为参考。

2、偷换概念:没有把握这场辩论赛的重心。

3、以偏概全:对方以偏概全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

4、恶意逃避:对方反复对XX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

5、断章取义

6、颠倒主体

战国时期的孟子曾说过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如果一旦你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太过于在意外在的想法和要求,结果只会在众人的意见面前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

面对忠于外在要求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如果对方同学还能告诉大家人要忠于外在要求的话,我只能用斯迈尔斯的一句话来与对方共勉: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不断随着风的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前进的方向。

辩论赛总结陈词(二)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

对方同学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大错小错落一盘。下面我将指出对方同学存在的错误。

1、对方同学告诉我旅游可以调节感情,那我如果失恋了,去旅游就可以挽回我心中的她吗?或者是能再带来一个她吗?如果说旅游可以减少生活中的痛苦,这我相信,但减少痛苦的方法又很多,热衷于游戏的人可以通过沉浸在游戏中、热爱读书的人可以沉迷在书的海洋里、工作的人可以投入在工作中。这与旅游相比难道不更直接有效吗?

2、我方多次强调利与弊不能仅仅从经济方面衡量,而对方同学好像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说经济如何如何。

3、对方同学告诉我去云台山旅游并没有发现旅游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那我请问对方同学,你去旅游时是否要担心危险动物的攻击呢?这些动物都去哪了?难道云台山从来就没有毒蛇之类的动物吗?这难道不是旅游带来的影响吗?

下面我将针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陈词:

一、旅游业是一种联系广泛的行业,所以它有着严重的依赖性。经济是旅游业的生命咽喉,如果我们都没有钱,甚至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让我们去旅游,这无异于让公鸡下蛋了。旅游业还要拥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如果国家爆发了战争,那就呼吁外国人来旅游吧,能增加外汇,进而为战争提供支持,这样可能吗?我想,来的也只有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吧!

二、发展旅游业是对文化的亵渎。每一个文化景点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它是国家的精神,如今,在这些地方人满为患,他们是不是带着高尚的心来学习文化呢?我看应该不是吧!对于广大游客来说,他们的目的是无法揣摩的,也许是为了逃避某个事物,又或者是寂寞、无聊、空虚而来此猎艳。从经济上来说,这样的旅游业成功了,因为它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入,但我们的文化呢?它还能经历多久的摧残、破坏呢?

三、发展旅游业给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摆在眼前的是交通问题,交通堵塞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旅游业功不可没啊。相比于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就更令人头疼了,而旅客的身影不时出现在里面。在旅游区治安问题尤为突出,扒手、强盗层出不穷,旅客提心吊胆,保安时时警惕。还有怎么样整治像“天上人间”这样的酒店也是迫在眉睫啊!

四、发展旅游业严重破坏了环境。本是山清水秀的宝地,为了开发旅游区,大量植被被破坏,动物遭受灭绝,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旅游业带入了形形的人,形形的人产生形形的垃圾,形形的垃圾导致形形的问题,如果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谢谢!

辩论赛总结陈词(三)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辩友:

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制度则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在一个社会中,道德的力量是很强大、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从内在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公认的标准处事,从而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它与制度相辅相成,是相互推进的关系。但用道德去治理社会,却存在着明显缺陷,特别是道德对权力的约束是无力的;反过来,权力往往借助制定道德规矩来扩张自身的权势。假设道德能够严厉约束一些人的行为,象、、这样的蛀虫就不会产生。因此,道德与制度相比,道德的作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光靠道德约束很难持久,尤其是对一个握有权力的人来讲,在今天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个人的道德是靠不住的,这是由人的自私、贪欲的本性所决定的,不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的制度来约束,单靠当权者道德自律是根本靠不住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性,对人性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警惕人性之恶。不要相信任何自诩高尚的人,不要相信任何美丽的承诺,不要对道德自律抱有太大的希望。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任何人,包括你和我,拥有权力都有可能会,追求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大家都不受专制、独裁的侵害,为了大家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权力与利益相互制约的制度,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包括你我,尤其要限制权力,只有制度才能约束人性的贪欲。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9篇

梦见和家人去旅游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和家人去旅游好不好?梦见和家人去旅游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扒拉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和家人去旅游的详细解说吧。

梦见和家人去旅游,表示你工作努力,很有事业心,但是你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所以此梦告诉你该安排一段旅行了,这趟出游将会非常愉快。

梦见旅游,旅游的风光令你很深醉,表示你工作努力,很有事业心,但是你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所以此梦告诉你该安排一段旅行了,这趟出游将会非常愉快。

梦见独自去旅游,将会受到大家的敬重,晚年会很幸福。

打算出门的人梦见和家人去旅游,建议延期外出为佳。

准备考试的人梦见和家人去旅游,意味着未能如愿录取,或作弊取消资格。

创业的人梦见和家人去旅游,代表起步较难,慢慢顺利,北方得财南方贵人。

谈婚论嫁的人梦见和家人去旅游,说明家和万事兴,不听片面之辞可圆满。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经济条件; 人民币升值; 利与弊

自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尽管市场已经对人民币升值形成共识,但在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从容应对。

一、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不适应我国经济与改革的发展要求。央行确定的基准汇率并非市场真实供求均衡的结果,固定的名义汇率已丧失其真正的经济意义。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大幅增加,来自国际上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我国本身经济制度的弊端迫使人民币汇率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和重新选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宣布从即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也预示了人民币走上了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的道路。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011年之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快速攀升态势,通过进口渠道对中国的物价形成了上行压力。为更好地应对输入性通胀,增强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就变得更为迫切。

二、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所谓的人民币的升值其实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即本币对外币的升值。本币升值,一方面是本国经济提升的表现,是国际社会认同本国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并持续看好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本币升值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

1.从国内来看:

(1)从宏观上来看,人民币的升值有助于为我国目前过热的经济降温。由于生产过剩问题长期存在,如何消化生产过剩所带来的市场供求矛盾将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随着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隐性的通货膨胀压力逐步释放,考虑到中国特殊的产业结构状况,在下游环节存在很多产能过剩的产业,消费能力不足,而在上游环节又存在大量进口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过人民币升值使上游环节的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同时,尽量保持低利率环境,可鼓励内部消费。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2011年5月也表示,面对中国的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也越来越有必要。因此,在当下人民币升值应是明智之举。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目前进出口产品结构严重不匹配,出口产品居于前列的附加值较低,当人民币升值后,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客观上可以长期促进我国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从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并且,面对我国现在生产的高污染、高能耗,让人民币继续保持低价位,将会更大程度地加剧中国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

(3)从国民生活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且随着升值引起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促使就业率随之上升。进口越多,说明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长越快,也就意味着就业增长的机会越来越多,涉外经济部门的就业也会随之增长。

(4)从企业发展来看:人民币的升值降低我国企业投资国外的成本,因此会令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此外小幅逐步升值对部分企业利润的侵蚀将被出口商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和利润所淹没。据中国纺织品商会统计,2011年前两个月,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单价,对欧盟提高了28%,对美国提高了15%。这表明,人们最担心会受到升值冲击的纺织品出口,2011年的利润不但不会降低,很可能会因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另外,据调查,2011年一季度,家具、鞋帽、工艺品、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行业的投资增长率分别是101.2%、95.5%、81.5%和79.4%,表明这四个行业的利润有大幅度提高。

2.从国际来看:

人民币的升值首先有利于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降低我国的贸易顺差,从而减少我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同时也减弱国际投机性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为我国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人民币升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尤其对于那些利用国外贷款来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还款付息的压力,盈利状况将得到改善。

(二)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1.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鞋帽企业)和出口相关企业造成很大打击。我国直接和间接与出口相关的行业囊括了1.5亿左右庞大的劳动力大军,这些企业的盈利水平一般在3%~5%左右,因此难以承受人民币的大幅升值,而对那些盈利水平尚可的企业,一旦面对10%的人民币升值,在市场谈判和交易中也会处于劣势。

2.我国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大国,随着人民币升值,重要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技术设备等进口数量的加速增长,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3.人民币升值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短期内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4.人民币的升值将导致海外游客在大陆旅游的花费增加,使来华旅游者及旅游创汇减少。旅游者或者要多支出,或者要降低旅游期间的消费标准,这都可能使他们转往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

三、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从利弊分析中,可以看到,正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不过人民币升值也要考虑时机问题,要看通货膨胀的情况,不能迅猛地升值,从目前来看缓慢升值的条件是存在的。”因此从大的环境分析,人民币的升值在目前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它给我国进出口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进出口企业应该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出口商品高附加值;倡导“绿色”产品,减少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发展加工、易货和补偿等多种贸易方式,促进管理经营方式的国际化。只有这样我国外贸企业才能抓住机遇,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以新的姿态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盖特纳.通胀压力增强人民币加速升值必要性[N].华尔街日报,2011-05-05.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重要意义

1 核心区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

1.1 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核心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原始程度较高。是保护区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特别是新建的保护区,一般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旅游开发,如果核心区完全禁止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使一些地方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缺乏积极性。

有些保护区为了能够开展旅游活动,采取了折衷的办法,在规划中硬性的把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划为实验区或缓冲区,这样做的弊端是:第一,人为的割断了自然生境的连续性,与保护区的区划原则是不相符的。第二,如果这样的规划通过审批,必然会导致大量上马旅游基础设施,对核心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1.2 保护区特别是省级保护区资金问题

投入不足,一直是保护区的一大难题,不但省县级保护区有这样的问题,部级保护区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扰,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工作无法开展,直接影响到了保护的效果,不但基础科研工作进展缓慢,也使一些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和乱捕滥猎事件得不到有效遏制。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投入短时期内不会增加太多,只有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才是根本途径。

1.3 与周边社区群众关系

中国人口众多,人迹罕至的地区已屈指可数,大部分保护区内都有常驻居民,他们都是是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地方,靠山吃山、靠山吃水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保护区一旦建立,禁捕、禁猎、禁采、禁伐,甚至连人都不能进入了。社区群众无法短时间内适应这些改变,绝对的保护只能增加他们的对立情绪,对保护区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核心区生态旅游影响分析

保护区的类型不同,开展旅游活动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里所说的旅游活动指的是以野外徒步为主的休闲、探险旅游。

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湿地、荒漠三种类型,只要不进行大规模的砍伐、开垦,保护好植被,旅游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野生生物类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种类型,旅游活动对动物的影响要大一些,特别是野生动物的繁殖期。但只要规划好游览路线和控制旅游开放季节,就能把这种影响减到最低程度。对野生植物,只要禁止采摘、践踏、砍伐,旅游活动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自然遗迹类的自然保护区更加便于管理,只要不是刻意的去破坏,不会对保护对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开展生态旅游对环境多少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要权衡利弊,本着对保护区的长远发展有利的目的,制定旅游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措施。需要特别关注的几点:

(1)科学论证

根据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自身的生境类型和特点,来论证开展有限的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论证结论是是否开展生态旅游和制定旅游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2)旅游设施的建设

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原有的巡护道路,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这种原始的未加修饰的自然美,更能满足现在人的旅游需要。

(3)旅游人数的控制

旅游人数的控制依据是科学的环境容量测算,同时也考虑到保护区的管理能力,能够使游客的活动都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控制范围之内。

(4)旅游素质的提高

“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游客素质的体现,这需要游客较高的自觉程度以及严格的管理和宣传,在目前国内游客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严格的管理和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5)旅游时间的控制

这里所说的旅游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开展旅游活动的季节和时间,森林草原的防火期不能开展旅游活动的,野生动物的繁殖期也要尽可能的减少旅游活动。第二,游客单次游览时间的控制。这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把游览时间控制在白天时间,尽量避免野外过夜。

当前,在法律法规层面,保护区核心区的开发禁令还是坚冰一块,但旅游开发的现实需求也是存在的,而且随着保护事业大发展,这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的管理者担心一旦放开核心区的开发禁令,会导致开发活动一发不可收拾,使保护区遭到全面的破环,这样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敢用科学的方法去尝试。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这种思想对保护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 英语教学模式 建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2-01

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随着邢台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旅游产业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在旅游业发达国家,针对旅游业的英语教育已从系统和理论研究转型为实用和针对型的语言教学,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反馈于语言教学方面迅速、便捷,已经和旅游业发展成为联系紧密的体系。但当前,邢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已面临英语人才方面的问题和瓶颈,而我校在英语教学为促进邢台生态旅游发展方面也遇到诸多的情况和弊端,难以满足我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教学模式亟需改进。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一)邢台生态旅游产业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计民生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选产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命门之穴。邢台生态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四类:以自然旅游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中国爱情山―天河山”、“世界奇峡―太行奇峡群”等;以历史杰出英贤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扁鹊庙、郭守敬纪念馆等;宗教民俗旅游资源,如:清风楼、开元寺等;以品牌企业和优势特色经济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如:清河羊绒基地、华龙食品基地等。邢台生态旅游业发展至今,已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并且近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发展邢台特色生态旅游产业,使游客能更多地了解邢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使游客在娱乐之中增长才识,在舒适之中增长学识,成为邢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邢台旅游资源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对开放式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英语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邢台生态旅游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和黄金发展期,但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规划上缺乏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不重视英语专业人才的储备,人力资源开发相对滞后,英语人才更是匮乏,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瓶颈也越来越突出,这已严重影响了邢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和瓶颈

我校在英语教学中对于满足邢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足,学生无论在英语口语表达、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无法适应邢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邢台生态旅游产业作为邢台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对英语实践性要求很高。我校的英语教学在师资力量方面优势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完善了邢台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为邢台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对学生运用英语技能适应邢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生在所需求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的同时,对于综合知识的英语运用、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是缺乏,同时,校企合作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初级探索阶段,远没有达到需求与教学反馈,出现严重脱节情况,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更是鲜有建树,没有树立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的观点。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建议

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改善补充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工具,在英语教学中补充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双向互动教学,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科学论证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增加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同时增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满足生态旅游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

3、加强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层次

科学合理制定学生英语实践和实习计划,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落实到位,同时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反馈到英语教学中,实现良性、同步、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避免出现脱节情况。

4、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知识和能力

现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是将生态知识、人文知识、旅游知识进行熟练英语运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单纯的开设某一方面的英语课程教学已难以适应旅游工作的需求。从开展辅助培训和课外实践入手,改善教师知识结构,进而在英语教学中丰富提高学生的知识机构的内容。

5、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

跨文化交际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目标,要树立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的观点,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英语教学要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将人文知识、生态知识、旅游知识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培养跨文化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出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旅游服务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6、强化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出现的实效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熏陶,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实践能力,提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认识周围事物,理解验证教学内容,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针对旅游的英语教学,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边学边用”。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使用英语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展开讨论等,尽可能创设英语听说环境,给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的机会。

当前在英语教学中,亟需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把教授学生英语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以及满足邢台生态旅游特色要求的人文知识、生态知识和生态旅游理念的教学模式融入到现有的英语教学体系当中,以期达到促进邢台生态旅游发展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建构。

【课题项目】邢台学院2013年度校级科研专项课题“英语教学为邢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动力的研究”(编号XTXY13ZX16)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姜希星,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6,(7).

[2]张岩. 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13篇

一、客观审视县情,找准发展定位

当前,__正处在由低水平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推进、由常规发展向快速发展转变的转型时期。20__年以来,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发展指标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同时,冷静客观地分析县情后,我们认识到:

(一)县域经济纵向比增幅很大,横向比发展速度不快。20__年,__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2.9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全市各县区最后,财政收入也由20__年的龙头下滑至全市第二位,增幅下滑到第三位。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较大发展,但活力不够。20__年,__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9亿元,总量列全市各县区首位。但是投资质量不高,特别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社会事业整体进步,统筹发展难度较大。近年来,__重点解决上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但因社会发展程度低、社会资源分布不合理、历史欠账比较多等因素,取得的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认真研究政策,明晰发展利弊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__被列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研究相关政策,明晰利弊,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

(一)从不利的方面看:实施主体功能区政策后,__未来的自身发展将受到限制。

一是发展速度必然减缓。主体功能区定位后,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实行限制资源性开发政策,__的发展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在同等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培育新的增量难度加大。二是资源勘探开发受到限制。我县已发现矿产资源4大类35种,已探明和正在探明的主要矿产只有17种,仅占全县发现矿产总数的49%。三是政策性财政减收较大。近几年__第二产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0%左右,而采矿、制造等加工企业税收在第二产业中占50%以上比重,主体功能区实施将影响到__40%左右的税收收入。四是产业转型、布局调整压力较大。

(二)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国家将对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在生态恢复、生态移民、生态补偿、衰退产业援助、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二是“产业转移”为__科学调整产业布局提供难得的机遇。三是随着机场、高速、铁路的建设,__将逐步处于长__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区域竞争优势明显。特别是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长__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的顺利推进,将使__发展后劲十足。

三、坚持三轮驱动,突出战略重点

__应对主体功能区政策,应该坚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争取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适度转移农村人口,实现三轮驱动,在发展战略上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争取转移支付。争取将一般性转移支付纳入财力性转移支付。一是对资源型城镇当前急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财政支持。二是为地方金融机构开展的促进就业的小额贷款业务提供财政担保。三是建立健全促进再就业的职业培训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保证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在基础设施、运行经费、教师工资方面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五是保证公共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狠抓项目建设,扩充经济总量。20__年,__共组织千万元以上项目158项,总投资达565亿元。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这些项目如期建设投产,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保持投资增长。

(三)加快产业转型,实现科学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接续替代产业转型。要全力做大做强矿泉水、旅游、人参医药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县域经济新的支撑。同时对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实现资源的深度转换。

(四)做大旅游经济,拉动关联产业。围绕长__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合理谋划旅游产业布局,将__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14篇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无论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旅游业的发展带给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各地旅游产业管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逐年递增势头。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预计为1.44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7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1.23万亿元17.1个百分点。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150万人,比2005年增加400万人,超出规划目标(1000万人)15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预计到2015年达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可观的良好局面下,我们应当看到,我国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例如旅游产业的政府职能管理不够科学,绿色环保理念不够先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持续困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职能定位不够科学。我国政府对于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资金的帮助,政策的倾斜上面。但是应当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对于究竟应当如何定位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一个科学、明确的定位。各地政府都在按照国家的大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本地区摸索前进。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政府管得过宽或者政府只能缺失的问题,导致在具体的旅游业发展中出现负面影响。

其次,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理念不够先进。党的十以来,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可见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破坏环境谋取利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注重生态文明,从保护环境中获取长期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而我国的旅游业正是依托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谋取经济效益的行业,这个行业更加应该注重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加入到行业发展理念当中,注重本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业管理方式的两种争议

当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管理方式存在两种争议:一种主张政府主导旅游行业的发展。即政府主导型。另一种是主张由市场去自由决定旅游行业发展,即市场主导型。

(一)政府主导型

即由政府在旅游行业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有效的从整体上调控旅游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旅游业发展的行业发展规划。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一盘棋。

首先,政府主导型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下,政府可以依托行政规划和行政手段,对旅游行业发展制定最优的地区发展规划,可以给予旅游行业发展最大的法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对辖区的旅游行业给予有效的监管。这些都是其他管理模式下不能做到的优势。

其次,政府主导模式的弊端

政府主导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各地政府不能够将大公无私的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而是更多的出发点将是自身的政绩工程出发。符合政绩工程要求的,没问题,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绩工程无关的政府可作为可不作为。同时,政府对旅游业行业的“主导”作用在一些地区变成了“主管”,事无巨细均有政府决定,这就束缚了旅游业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又造成政府资源的紧张和浪费。

(二)市场主导型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开始有了新的定位,就是让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行业发展的好坏完全靠市场的主导。市场主导型理论也正是符合这一理论要求的。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所有权和支配权保持不变,仍归国家所有,而占有权和使用权合并为经营权,交由市场主导,由价值规律起决定性作用,优胜劣汰。

首先,市场主导型的优势所在

市场主导型的优势最主要的体现在旅游资源的市场决定性上。将旅游市场的经营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市场,取决于供求关系,那么旅游业的经营者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追求市场的满意度,这样会给旅游业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市场的主导性,会促使旅游业的发展及时转型,跟上时展变化的脚步,及时灵敏的发现市场的变化,及时的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都是在政府主管下不能充分发挥的优越性。

其次,市场主导型的弊端

企业在市场主导下,按照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会促使一部分企业遭到市场无情的淘汰。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旅游行业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竞争压力,国内的很多企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经营失败,遭到无情的淘汰,会给社会带来人员失业等社会不安定因素以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企业在市场主导下,会盲目以追求利益至上,忽视道德法律底线,而如果政府的监管职能又缺失的话,会给旅游行业的正当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政府职能与旅游业发展探讨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很好,但是要想取得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帮助和扶持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是亟待解决探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发展既不能单纯坚持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也不能盲目坚持市场主导型。而是要将二者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好处结合起来,克服二者的弊端,找到一条更好的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道路。

(一)政府职能要尊重价值规律,坚守政府职能,科学监管

首先,坚持作为政府的统一规划布局职能。为了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手中的行政手段,统一规划布局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行业规划。例如给予本地区充分的调研哪些地区有哪些特色的旅游景区,给予这些景区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给予企业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在旅游景区的布局之上,合理安排旅游发展的配套行业,例如交通运输网的布局要配合景区的布局,为游客游览提供交通便利,例如在景区合理位置布局酒店业,深入挖掘酒店业和旅游业的行业潜力,共同发展。

其次,坚守政府的监管职能。政府在企业正常经营管理中放开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起到政府的监管职能。用行政的手段监督和管理旅游业及旅游业的配套产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帮助企业严格规范各种灾害的预警工作,保障企业在健康有序的条件下经营发展。

再次,坚守放开过多管理的权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可以交由市场主导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交由市场去决定,由价值规律自由调节旅游资源在各行业中的流转,各旅游企业自由决定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政府可以起到帮助和扶植的作用,更多的经营管理权限由企业自行决定承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旅游产业的更快速更健康更合理的发展。

生态旅游的利弊范文第15篇

一、客观审视县情,找准发展定位

当前,××正处在由低水平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推进、由常规发展向快速发展转变的转型时期。20*年以来,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发展指标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同时,冷静客观地分析县情后,我们认识到:

(一)县域经济纵向比增幅很大,横向比发展速度不快。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2.9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全市各县区最后,财政收入也由20*年的龙头下滑至全市第二位,增幅下滑到第三位。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较大发展,但活力不够。20*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9亿元,总量列全市各县区首位。但是投资质量不高,特别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社会事业整体进步,统筹发展难度较大。近年来,××重点解决上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但因社会发展程度低、社会资源分布不合理、历史欠账比较多等因素,取得的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认真研究政策,明晰发展利弊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被列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研究相关政策,明晰利弊,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

(一)从不利的方面看:实施主体功能区政策后,××未来的自身发展将受到限制。

一是发展速度必然减缓。主体功能区定位后,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实行限制资源性开发政策,××的发展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在同等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培育新的增量难度加大。二是资源勘探开发受到限制。我县已发现矿产资源4大类35种,已探明和正在探明的主要矿产只有17种,仅占全县发现矿产总数的49%。三是政策性财政减收较大。近几年××第二产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0%左右,而采矿、制造等加工企业税收在第二产业中占50%以上比重,主体功能区实施将影响到××40%左右的税收收入。四是产业转型、布局调整压力较大。

(二)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国家将对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在生态恢复、生态移民、生态补偿、衰退产业援助、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二是“产业转移”为××科学调整产业布局提供难得的机遇。三是随着机场、高速、铁路的建设,××将逐步处于长××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区域竞争优势明显。特别是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长××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的顺利推进,将使××发展后劲十足。

三、坚持三轮驱动,突出战略重点

××应对主体功能区政策,应该坚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争取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适度转移农村人口,实现三轮驱动,在发展战略上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争取转移支付。争取将一般性转移支付纳入财力性转移支付。一是对资源型城镇当前急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财政支持。二是为地方金融机构开展的促进就业的小额贷款业务提供财政担保。三是建立健全促进再就业的职业培训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保证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在基础设施、运行经费、教师工资方面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五是保证公共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狠抓项目建设,扩充经济总量。2009年,××共组织千万元以上项目158项,总投资达565亿元。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这些项目如期建设投产,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保持投资增长。

(三)加快产业转型,实现科学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接续替代产业转型。要全力做大做强矿泉水、旅游、人参医药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县域经济新的支撑。同时对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实现资源的深度转换。

(四)做大旅游经济,拉动关联产业。围绕长××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合理谋划旅游产业布局,将××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