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

动物医学免疫学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83-01

随着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了新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构建。紧接着,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海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相继开设了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国内其他水产高等院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该专业建设,但截至目前,仅有上述2所高等院校获批开设此专业。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那么,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所对应的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与传统的水产养殖专业有何区别和变化,值得从事相关教研工作的教师不断思考。笔者作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现将关于水生动物免疫学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中的教学措施总结如下。

1 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教学导向

2009年,农业部在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执行。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增设水生动物类。我国的执业兽医体制正在与国际接轨[2],培养与之适应的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是各高校的责任。水生动物免疫学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基础理论考试内容,在日常授课中应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作为一定导向,并与之适应。

此前,大连海洋大学仅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水生动物免疫学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不适于本科生教学,更无法贴近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针对以上问题,大连海洋大学水生动物医学教研室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进行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考核评级体系,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希望通过更贴合实际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更多合格的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

2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无论是兽医免疫学还是水生动物免疫学,其基础理论、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主要来源于目前完善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然而,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相对于人类以及家畜,其差异十分明显。笼统地照搬人医以及兽医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内容应用于水生动物医学的免疫学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为初学者打好理论基础,致使其在以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中难以提高。

为此在水生动物免疫学的讲授过程中,在借鉴基础医学理论的同时,结合水生动物医学的专业特色,详细讲述不同分类地位的水生动物免疫学特点,以及其免疫学研究成果,同时对相应物种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综述。当然,有学者认为关于水生动物免疫学最新研究的讲解更适合研究生教学。但笔者认为,在本科生教学中高度总结,合理归纳,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生活,并非笼统照搬实验结果和学术概念,会取得较好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研究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要求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创新学习。

3 采取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水生动物免疫学的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并且对学生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储备要求较高。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厌倦、懈怠。因此,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正式课程授课之前,需要提前让学生复习基础生物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相应的案例教学,结合案例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3]。例如,在讲授免疫球蛋白的基础理论时,引入目前在鱼类疾病防控中利用灭活疫苗来防控草鱼出血病。对草鱼在注射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灭活疫苗后会引起怎样的免疫应答进行拓展讲解,以及引入鱼类的主要抗体类型、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联系等。

通过引入实际相关案例,提出问题,通过现场教学探讨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将抽象的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学生的W习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相关理论知识,体会到免疫学的实用之处和独特魅力。

4 利用互联网思维,引入微课教学

伴随数字信息化及全球化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球教育资源程度日益提高。其中“微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时间灵活、形式多样、内容短小精强、主题突出[4]。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自主学习的时间远多于课堂时间,利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水生动物免疫学微课教学,顺应当前高教改革背景,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水生动物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

目前,笔者通过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开设了水生动物免疫学微课教学课程。学生通过教学内容少、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内容更加精简、更容易掌握的微课形式,利用碎

片化时间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提升显著。例如:在讲授鱼类适用性免疫系统时,由于学生学习了鱼类主要免疫球蛋白IgM的微课视频,虽然学习时间较短,但形式非常新颖,学生对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以及鱼类免疫系统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区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水产动物养殖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各种病害频发,免疫防治目前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的热点,被认为是控制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6]。可见,水生动物免疫学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水生动物免疫学方向的专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新专业的迫切需求下,构建更符合实际、更高效的专业教学已刻不容缓。如何有效地进行新专业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就业能力,是目前相关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7-10]。

6 参考文献

[1] 韩存志.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香山科学会议第173次学术讨论会[J].中国基础科学,2002(3):5-8.

[2] 但学明,刘丽,孙媛,等.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兽医杂志,2014(3):99-101.

[3] 温建新,任慧英,刘文华,等.应用型高校兽医免疫学教学方法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340-5341.

[4] 程志波.大学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5(1):48-51.

[5] 李文坚.微课开放大学一种新的教学形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231-232.

[6] 肖克宇.水产动物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7] 王蓓,王忠良,蔡双虎,等.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特色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71-73.

[8] 王蓓,鲁义善,蔡双虎,等.英国《动物免疫学》教学模式对我国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7(6):1-3.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物免疫学;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14-02

引言:

《动物免疫学》、《兽医免疫学》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免疫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所有学科,而动物免疫学作为免疫学的一个分支,也已渗透到兽医学及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兽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含:

1.免疫诊断。例如,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血清学检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疫病的诊断。

2.免疫预防。疫苗免疫已经成为防控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3.免疫治疗。例如,对发病个体进行抗血清被动免疫的紧急预防治疗。然而,由于《动物免疫学》具有理论抽象难懂、知识点分散繁多等课程特点,加之与《兽医传染病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渗透交叉,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

自主学习教学法基于美国心理学家Carl R. Rogers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引导学习者独立、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免疫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对免疫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主要根据切身经历的中美高校兽医学院《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通过比较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为我们《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通过采用问答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笔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SU)学习工作期间,选修过兽医学院的《兽医免疫学》与生物学院的《免疫学》两门课程。与国内的《动物免疫学》课程相比,美国《兽医免疫学》课程,明显更加强调互动教学。最简单的一点,国内上《动物免疫学》时,虽然老师也会提醒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按教材满堂灌,学生预习与否对上课影响不大,因此,造成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然而,在美国《兽医免疫学》或者《免疫学》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免疫学相关问题的探讨。老师会通过连续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根据预习所自学内容分析、讨论这些问题,这一问答教学方式使得课前预习变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前预习,很难跟上教学进程。因此,课前预习已成为美国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二、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增强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美国本科生学习《兽医免疫学》和《免疫学》课程时,教师主要是通过实例教学完成重点免疫学知识讲解。常用的实例来源包括:

1.最新发表在免疫学相关顶级杂志上的研究内容。通过最新研究结果探讨,讲解课程上要介绍免疫学知识,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兴趣并加深理解。

2.通过给学生提前发放将要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经典文献或者案例供学生自学,再在课堂上进行特定案例探讨。

3.通过介绍由于免疫学相关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实例介绍免疫学知识点。具体案例如:(1)在谈到先天性免疫缺陷(SCID)时,通过讲述气泡男孩David Vetter因为患有SCID,在与世隔绝的气泡内生活了12年的故事,使大家对SCID留下深刻的印象。(2)在谈到疫苗的作用时,通过讲述1979年天花消灭以及2012年牛瘟扑灭的例子,说明疫苗免疫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3)德国医学家Emil Von Behring因为发现抗体并建立血清疗法而在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免疫学家Bruce A. Beutler与法国生物学家Jules A. Hoffmann由于在天然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与加拿大免疫学家Ralph M. Steinman关于树突状细胞在获得性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而共同分享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介绍这些伟大的科研成就,提高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免疫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三、通过任务安排使学生自主完成部分教学内容

KSU本科生在《兽医免疫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与国内学生相比,所需自主参与完成的教学任务明显较多。例如,任课教师会选择部分重要知识点,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安排3―5名学生为一小组,完成某一知识点的自主教学任务,组内人员分工完成相关资料查询、教学课件准备,并以PPT形式向所有学生口头汇报。其他学生可在课堂上提问,由该组学生解答。任课老师需在他们完成自主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帮助,并做相应的补充,以获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需要自主选择一个较为感兴趣的免疫学相关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等资料,写一份关于该问题或者知识点的综述报告,老师会根据综述报告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并打分。自主教学与综述报告都是期末最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兽医专业本科教育需要积极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特别是近几年许多高校都从海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师资力量上,双语专业课教学已经完全可能实现。为推进我校兽医专业本科生的双语教学改革,建议先采用小班试点制,对部分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实践。双语专业课试点班的顺利进行需满足如下要求:

1.试点班学生必须主观支持对《动物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试点班学生还应该具有较为良好的英语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2.专业课教学必须采用双语教材,可以选用较为权威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教材,并辅以现有的中文教材。

3.试点班任课老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与外语水平,可以侧重在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教师中选择合适的专业课老师进行试验性教学。

4.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上教师可多采用问答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部分教学工作,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创造性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五、小结

有效进行问答教学、实例教学、自主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必将有助于提高《动物免疫学》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一方法的有效实施要求学生必须积极配合,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同时,对任课教师自身的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切实做好《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根据生源水平、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与中国学生目前更加适应的传统教学法等相互结合,循序渐进地改善《动物免疫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汉春.动物免疫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8-9.

[2]朱建中.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科研意识的引导[J].基础医学教育,2002,4(4):299-299.

[3]雷程红,余佳琳,姚刚,等.案例教学在《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66-68.

[4]余祖华,丁轲,程相朝,等.任务教学法在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7):966-968.

[5]李任峰,王三虎,田香勤.动物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3):150-153.

Enlightenment From the Teaching-learning Model of Veterinary Immunology in United States

CHEN Nan-hua,ZHU Jian-zhong *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3篇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性基础学科,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免疫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课在免疫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免疫学实验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免疫学实验课不同专业医学生免疫学是医学科学的前沿学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个领域。免疫学知识更新快,技术发展快,涉及学科广,是推动现代生命科学的支柱性学科,并且是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并掌握好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免疫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免疫学实验课的开展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因此,开展并安排好免疫学实验课,对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现阶段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免疫学实验。各专业学生均采用统一的实验课教材,缺乏对医学生专业不同的针对性实验课设置,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导致了免疫学实验与将来的实际运用严重脱节。因此免疫学教学迫切需要对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验课方案,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让各专业医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学实验课调整,可以将实验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课时的1/3用来安排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免疫学实验,使新学者对免疫学的经典理论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实验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2/3的课时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使不同医学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更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一、基础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是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因此要尤其重视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本专业的学生特点,免疫学实验课应多设计完整的系统性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独立开展一个小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实验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个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老师进行探讨,选择几个可行性方案,并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来共同解决同一个科学问题。例如,可以设计抗体的制备实验。第一步,选择佐剂开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弗氏完全佐剂(CFA),铝剂,蛋白佐剂等;第二步,动物的免疫,可以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等实验动物;第三步,血液的采集,可以有尾静脉取血法,眼外眶采备血法;第四步,血清的分离;第五步,抗体的检测,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体的滴度和抗体的亲和力等。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之间获得的结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抗体的制备原理和特点。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如何将免疫学实验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相关联,对他们而言比单纯掌握一种实验技能更有意义。实验教学中应以具体的临床疾病或相应的动物模型为例开展,不但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疾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超敏反应是临床上的常见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对本专业学生针对性地设计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模型的实验。以钥孔血蓝蛋白(KLH)为致敏原,首先皮下免疫刺激机体淋巴细胞产生初次免疫应答,7天后,在小鼠脚掌以KLH冲击免疫,通过测量小鼠脚掌厚度来检测小鼠二次免疫应答引起的超敏反应的强度。以此为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超敏反应原理的理解。三、医学检验专业近年来,医学检验发展迅速,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临床疾病诊断和监测的准确性,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依赖性。因此,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实验动手能力及对实验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设计临床上最常用到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实验,让学生综合采用ELISA,金标免疫层析法和化学发光法来检测阴性标本和不同数量级的阳性标本。由于不同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的异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同时还了解了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四、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实验课程的重点应该安排在如何预防疾病方面。预防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疫苗。因此,疫苗的研发和制备应该在本专业学生免疫学实验课程中占有绝对的分量。可以设计蛋白质疫苗的原核重组表达、纯化与免疫效果分析实验。让学生从引物的设计开始,到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蛋白质诱导表达与纯化,进而免疫实验动物以检测蛋白疫苗的效果。考虑到实验周期长所带来的具体实施上的问题,可以根据课时对实验课方案进行调整,先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实验线路,再对其中的具体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五、药学专业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主的生物制药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三大类,药学专业学生正是从事生物制药行业的主力军,因此免疫学实验课设置可以将重点放在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方面。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区别,达不到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设计免疫学实验课内容,不断更新完善实验教学方案,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免疫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艳峰,曹雪涛.关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子志,2011,27(5):468-470.

[2]罗红,杨光,孙文平,刘辉.改革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三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84-85.

[3]王艳,杨静,冯承恩.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273-274.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3.007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3-0014-03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也是紧密联系实际的重要应用学科。《医学免疫学》研究深入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对免疫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的研发,同时带动了应用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1]。因此,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医学生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医学免疫学》的内容较为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强,需要记忆的专业名词和英文缩写较多,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理论和新技术又发展迅速,《医学免疫学》便成为医学生难学课程之一。有报道显示,临床医学本科生中96.6%的学生认为《医学免疫学》重要,近50%的学生认为难理解,66%的学生认为难记忆[2]。这种对学习《医学免疫学》产生畏惧心理的情况在中医院校尤为普遍,这和中医院校普遍《医学免疫学》课程学时较少,学生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有着密切的关系[3]。因此,如何帮助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提高《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水平是一个迫切且重要的任务。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合并为一门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医学免疫学》部分30学时,主要讲述基础免疫、超敏反应及部分免疫学应用。此外在七年制专业中开设了临床免疫学的选修课,共36学时,主要讲述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等。基础免疫部分课时相对西医院校较少。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免疫学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我们认为,仅仅依靠课堂照本宣科的讲解、课后做大量习题等方法都不是有效的方法,无法让学生建立免疫学思维,不能了解免疫学的博大精深。要让学生真正学懂免疫学,并能灵活运用免疫学知识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培养对免疫学的兴趣是最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深入钻研免疫学知识及持久学习的动力,并能激发学生灵感,激发巨大的潜能。如何让学生对抽象和系统的免疫学产生兴趣,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绪论引导学生进入免疫学殿堂

《医学免疫学》绪论部分是引导学生进入免疫学殿堂的一把重要的钥匙。能否对免疫全书所要阐述的内容产生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激发学习免疫的兴趣,绪论的讲解至为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一些自然现象(活的有机体不出现腐烂、瘟疫不会感染同一个人两次)入手,引入免疫一词;进而通过输血反应、器官移植排斥、正常机体不会出现肿瘤等现象归纳出免疫的概念与功能;随后介绍免疫功能的执行者(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等);接下来按免疫反应的时间线引入免疫反应的两种执行方式(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同时告诉学生免疫功能的执行也可能导致相关疾病的出现等。通过以上通俗但较为全面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免疫学有了概括性但较为系统的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免疫过程具体细节的兴趣,也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有了大体的了解,以消除学习免疫的畏惧心理。同时在绪论中我们还应该对学生明确说明,在免疫学的整个过程中,那些章节可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免疫分子相关章节),如何克服这样的困难,使学生在开始的学习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加强免疫过程生物学意义的了解

很多时候,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时,只是告诉现象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如此而已。学生往往记住了这些现象和结果,但却忽略了产生这些现象和结果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只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述MHC分子时,学生感到迷惑的是为什么机体需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但多达二十余种不一样的MHC的分子。这时,就需要我们结合MHC分子的功能进一步讲解这些分子同时存在的生物学意义(结合更多的抗原),才能使学生明白生命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必要性。同样,讲解MHC基因的多态性也需要强调其生物学意义。再如,T细胞活化分化为效应细胞的过程中为什么有Th1、Th2、Th17等多种分化方向。在常规的讲述中,主要强调T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环境中会分化为不同细胞类型,但这样的解释其实难以让学生信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之所以这样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即之所以分化为这些亚群,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消灭相应的抗原。如Th分化为Th1,表面上是局部有IFN-γ,但本质上是因为胞内菌感染导致巨噬细胞释放IFN-γ,IFN-γ促进Th分化为Th1,而Th1恰恰是消灭胞内感染微生物最有效的效应T细胞。同样,分化为Th2是因为Th2是防御寄生虫感染的最有效的效应细胞。此外,讲述淋巴滤泡中的抗体的同种型转换也同样强调了转换的生物学意义。如转换为IgG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调理作用,转换为IgE是为了活化肥大细胞,转换为IgA是为了能穿越黏膜上皮细胞。生物学意义分析是理解免疫学精髓的重要手段,在免疫学教学的绝大多数章节都可以运用。

3勾勒免疫反应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医学免疫学》全书本质上是围绕着一件事情展开,即免疫系统对“非己”成分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这必然导致某些内容在多处反复出现,这种反复出现的好处是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同时也会给前面相关章节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医学免疫学》教材是按照抗原、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顺序编排的。在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章节中,涉及到多种免疫应答过程,这些免疫组分的学习顺序与其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时间上的顺序可能是无关的,例如,免疫分子中的补体的激活既可以发生于早期的固有免疫反应,也可以发生于后期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此外,免疫反应发生的空间位置在教材中体现较少。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免疫反应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认识,我们在教学中较为注重强调免疫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即免疫反应的三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用一句话来表示:什么人(细胞、分子)在什么时间(早期、晚期)和什么地方(次级免疫器官或组织、免疫效应组织)在干什么(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例如,在绪论中,我们不仅强调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前后、层次关系,还通过一张图片强调了T、B淋巴细胞在整个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的时间与空间。固有免疫阶段,树突状细胞在感染位点捕获抗原通过淋巴管引流至附近的淋巴结中;与此同时,血循环中的初始T细胞在经过淋巴结时,如果能识别此抗原,反应进入适应性免疫阶段。初始T细胞在淋巴结T细胞区识别抗原,并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该效应T细胞离开淋巴结,进入循环,并在感染所在部位的血管中迁出,清除感染处的抗原。对于B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也应当做出说明,但这一运行规律最好在讲述B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时结合淋巴滤泡详细讲述为好。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

4.1比喻教学法的应用

通过用比喻将抽象的免疫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可引用的比喻非常多,熟练运用比喻法将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免疫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例如,可将免疫系统比喻为一个国家的军队,军队的作用包括发现入侵的敌人及国家内部的叛乱分子并将他们予以消灭;人体的免疫也是如此,发现并消灭入侵者(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自身的叛乱分子(肿瘤细胞)。还有将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在淋巴结中的增殖和分化比喻为在训练营中扩军(增殖)和训练(获得战斗力)等。

4.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免疫反应众多奇妙之处,均可用来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MHC时,首先设疑:“讲其它分子,没有涉及到分子的基因结构,而在MHC分子中则要深入了解MHC基因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在讲完MHC基因结构之后,引出MHC分子的多基因性,并提出MHC基因的等位基因共表达特点,再次设疑:“为什们需要多基因且等位基因共表达合成具有结构相似且功能相同的MHC分子呢?”引导学生结合MHC分子的功能考虑MHC基因这样设计的必要性。在讲解MHC基因的多态性时,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不仅是每个个体需要多种MHC分子,而且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MHC分子也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引出MHC基因多基因性、等位基因共显性表达、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从而使学生能对本章的了解不仅局限于MHC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还能了解到生物体设计出这些规则的生物学意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这一章的讲解时,很多同学往往恍然大悟,深深感到大自然的奇妙,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4.3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医学免疫学》中有许多微观、抽象的内容,如果仅仅通过文字、简单描述,难以使学生真正想象出免疫反应微观形象及相互联系,相反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免疫反应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进而提高学习兴趣[4]。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制作图片和一些简单的动画和录像。由于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和录像需要较多的时间、课时较少、动画和录像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较差等原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较少采用,而是多用于课后的复习。以图片为主的幻灯片动画演示是我们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方式。例如,在III型超敏反应的讲解中,幻灯片上首先出现血管;随后血管中出现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淀于血管基底膜上,随后补体出现激活,并释放补体片段;然后出现补体片段募集的中性粒细胞,最后演示中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导致血管的损伤。整个过程通过在同一张幻灯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不断添加后续的重要的细胞和分子,并最终揭示反应的结果,整个演示过程伴随教师的深入讲解。再如,讲解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从血管中迁出的过程中黏附分子的作用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当我们把这一过程制作成PPT动画后,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白细胞被选择素选择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进而与趋化因子结合活化整合素,并通过整合素与其配基牢固结合后穿越血管内皮的整个过程。这样的动画显示直观、形象并富有趣味。这样的授课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比单纯的图片要更加形象生动,易理解。我们主要利用IllustratorCS软件绘制矢量图,并输出为png格式,在输出png格式时选择透明背景。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矢量图片不随图片的放大而模糊;二是png格式进入幻灯片演示文稿中时,只有示教元素本身而不带有背景,可以避免杂乱的背景带来的视觉干扰。总之,我们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尝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充分激发了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使之能够将各章学到的免疫学知识加以整合,建立较为牢固、完善的免疫学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及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雪涛.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1):17-30.

[2]任德莲,高燕,邬于川.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35-137.

[3]汤琳,詹瑧.中医院校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71-272.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强制免疫

当前,如何开展非强制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是每一位兽医防治机构和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必须看到,畜牧兽医部门强调强制免疫的同时,非强制免疫工作经已弱化了。许多防治战线同志熟悉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强制疫病,却不太熟悉新城疫、鸡传支、马立克、法氏囊、伪狂犬、细小、乙脑、链球菌、羊痘、鸭瘟等非强制免疫疫病。非强制免疫疫病品种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如鸡新城疫、鸡传支、伪狂犬、羊痘等病的发病死亡率都很高。因此,继续推进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要重视非强制免疫工作;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有利于畜牧兽医部门树立权威,能够促进强制免疫工作的开展。

一、要充分认识非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1.非强制免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动物防疫法第四条把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列入管理范围,可见,政府动物防疫工作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规定的禽流感、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4种疫病。近年来,农业部、省市县防疫指挥部多次发文部署落实非强制免疫工作,涉及狂犬病、乙脑、病毒性腹泻病、链球菌病等等非强制免疫疫病品种。农业部、省市农业部门一刻也没有放松非强制免疫工作,要求各级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

2.有助于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

近年来,羊痘曾经流行,鸡传支时常侵害鸡场,大肠杆菌严重影响蛋鸭产蛋率,伪狂犬病在猪场挥之不去,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常损失;狂犬病、乙脑、链球等还是人畜共患病。随着强制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强制免疫工作逐渐上升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畜牧兽医部门应当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为养殖户提供科技服务,做好非强制免疫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3.有助于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养殖户不会信任只懂得强制免疫工作的畜牧兽医部门。只有全面指导兽医技术的业务部门才能树立权威,引导防治工作科学发展,为养殖户减少疫病损失。非强制免疫与强制免疫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当前非强制免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服务跟不上

许多防疫人员熟悉4种强制免疫疫病,但不太了解非强制免疫疫病的防控。也经常出现非强制免疫干扰强制免疫工作的情形,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在安排免疫程序时经常出现这种矛盾。畜牧兽医部门不重视非强制免疫的技术指导,没有重视技术培训与窗口建设。养殖户面对的技术信息复杂,且真假难辨,防控手段普遍落后。

2.疫苗制品购买难

把疫苗经营推向市场以后,一些地方监管缺失,经营放任自流,冷链设施、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疫苗质量堪忧。一些地方采取畜牧兽医部门“零”利润经营方式回避生物制品监管问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难调动广大编外兽医技术人员服务积极性。

三、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了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谨提出以下思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加强技术培训

对所有兽医人员包括各级技术人员、基层防疫员、规模养殖场进行非强制免疫方面的技术培训。深入普及科学免疫程序,妥当处理好强制免疫与非强制免疫的关系。让技术人员掌握非强制免疫疫病科学的免疫技术、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对养殖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技术指导是各级兽医部门践行科学发观展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2.建立服务窗口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6篇

当前,如何开展非强制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是每一位兽医防治机构和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必须看到,畜牧兽医部门强调强制免疫的同时,非强制免疫工作经已弱化了。许多防治战线同志熟悉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强制疫病,却不太熟悉新城疫、鸡传支、马立克、法氏囊、伪狂犬、细小、乙脑、链球菌、羊痘、鸭瘟等非强制免疫疫病。非强制免疫疫病品种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如鸡新城疫、鸡传支、伪狂犬、羊痘等病的发病死亡率都很高。因此,继续推进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要重视非强制免疫工作;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有利于畜牧兽医部门树立权威,能够促进强制免疫工作的开展。

1要充分认识非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1.1非强制免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动物防疫法第四条把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列入管理范围,可见,政府动物防疫工作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规定的禽流感、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4种疫病。近年来,农业部、省市县防疫指挥部多次发文部署落实非强制免疫工作,涉及狂犬病、乙脑、病毒性腹泻病、链球菌病等等非强制免疫疫病品种。农业部、省市农业部门一刻也没有放松非强制免疫工作,要求各级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

1.2有助于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近年来,羊痘曾经流行,鸡传支时常侵害鸡场,大肠杆菌严重影响蛋鸭产蛋率,伪狂犬病在猪场挥之不去,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常损失;狂犬病、乙脑、链球等还是人畜共患病。随着强制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强制免疫工作逐渐上升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畜牧兽医部门应当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为养殖户提供科技服务,做好非强制免疫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1.3有助于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养殖户不会信任只懂得强制免疫工作的畜牧兽医部门。只有全面指导兽医技术的业务部门才能树立权威,引导防治工作科学发展,为养殖户减少疫病损失。非强制免疫与强制免疫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当前非强制免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技术服务跟不上。许多防疫人员熟悉4种强制免疫疫病,但不太了解非强制免疫疫病的防控。也经常出现非强制免疫干扰强制免疫工作的情形,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在安排免疫程序时经常出现这种矛盾。畜牧兽医部门不重视非强制免疫的技术指导,没有重视技术培训与窗口建设。养殖户面对的技术信息复杂,且真假难辨,防控手段普遍落后。

2.2疫苗制品购买难。把疫苗经营推向市场以后,一些地方监管缺失,经营放任自流,冷链设施、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疫苗质量堪忧。一些地方采取畜牧兽医部门“零”利润经营方式回避生物制品监管问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难调动广大编外兽医技术人员服务积极性。

3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了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谨提出以下思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3.1加强技术培训。对所有兽医人员包括各级技术人员、基层防疫员、规模养殖场进行非强制免疫方面的技术培训。深入普及科学免疫程序,妥当处理好强制免疫与非强制免疫的关系。让技术人员掌握非强制免疫疫病科学的免疫技术、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对养殖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技术指导是各级兽医部门践行科学发观展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免疫;思考

随着云南省蒙自市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疫队伍得到壮大,动物整体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的饲养方式、基层防疫体系、防疫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计划免疫程序或强制免疫措施的有效落实,给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留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免疫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蒙自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计58人,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14人,分别占10.3%、65.5%、24.2%;从职称上看,有副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21人,助理兽医师12人,技术员24人,分别占1.7%、36.2%、20.7%、41.4%。86个村委会登记在册村级动物防疫员174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69人、初高中78人、小学24人,分别占1.7%、39.7%、44.8%、13.8%。全市乡镇拥有防疫用车4辆,电脑13台,冰箱188L15台、326L12台;村级配有冰箱92L86台,疫苗冷藏包174个。

200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存栏129.38万头(只、羽),除鸡以外的其他畜禽基本为农户散养;全年累计免疫注射畜禽429.81万头(只、羽),其中猪牛羊免疫116.59万头、家禽免疫307.29万羽、犬猫免疫5.93万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覆盖率均能达到95%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行政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侧重畜牧业宏观数量的发展,对基础免疫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免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造成平时只重视抓畜牧业生产发展和项目推广,而防控免疫宣传、组织管理却不到位。

2.2制度不健全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防控策略、计划、方案等与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农村动物防疫中的计划免疫程序得不到组织和实施。

2.3资金投入不足

(1)村级防疫部门没有固定的兽医(防疫)室,防疫专用设备设施不全或破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免疫质量无法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用低廉的报酬承担了最繁重最基础的免疫工作,却没有社会保障,报酬低,而少数强制免疫病种规定不能收费,政府补助(免疫注射补助每头、只0.01~0.10元/次)又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

2.4时间紧、任务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当前农村畜牧业生产的全能指导员,不但要做好责任区内畜禽免疫工作,还要承担畜牧业科技推广、动物医疗保健和疫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规定的任务,容易出现一些新补栏畜禽未及时补免的空白点。

2.5养殖户防疫观念淡薄

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但养殖面广,由于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农户缺乏防疫主动性,部分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无整体防控意识,村级动物防疫员主动上门服务不予支持、不配合甚至还阻扰免疫工作。

2.6动物流动性大

农村散养畜禽动态性强,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极易发生免疫遗漏现象。

3做好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行政组织力度

(1)乡镇必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组织、宣传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在规划、推广、实施各类项目时,必须把防疫免疫工作放在首位,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

(2)全市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市到乡、乡到村的兽医分片联系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和扩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的情况出现,应将免疫密度、质量等防疫内容与基层领导年度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4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这三门学科整合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关系密切。为了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如下的改革和探讨。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并且复杂,特别是医学免疫学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枯燥,学生较难理解,如果要让学生在这有限的几十个学时内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就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医学微生物学这部分内容,因为这些微生物个体微小、种类繁多、结构比较简单,我们肉眼看不到,所以,学生对它们缺少感观认识,再加上知识点比较零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1]。根据这种情况,调整了教学内容顺序,如微生物各论教学:以往是按照细菌、真菌、病毒这个顺序依次讲授各个病原体,但是目前我们是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为主线进行讲授,如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经节肢动物传播的病原体、经接触传播的病原体等。这样琐碎内容系统化,学生乐于接受且记得牢固[2]。人体寄生虫学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医学蠕虫学和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稍加了解,讲授的重点是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及其致病性等方面,至于其流行特点和防治原则了解一点则可,这样,教学重点突出了,学生感到清楚明白。医学免疫学这部分内容,由于免疫学这些年飞速发展,并渗透到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及其广泛。可是大部分学生反应免疫学抽象难懂,根据这种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免疫学基础只重点介绍免疫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补体等。这些内容简单,但却是临床免疫学的基础,临床免疫部分重点介绍一些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内容如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及免疫学防治和诊断等。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对比讲解式教学法

本门课程中医学微生物学部分细菌、病毒的种类繁多、特点复杂,学生易懂但是难记,容易混淆,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每种细菌或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单调、贫乏,学生会觉得无趣,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对比讲解法,如针对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讲解。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知识点也掌握好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2.2 启发式教学法

传统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枯燥,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3],这就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现在使用比较多的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有PBL法等,把问题或病例讨论作为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4],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进入活跃状态。如在讲授超敏反应时可以提出为什么病人在医院注射青霉素前需要做皮试?为什么注射青霉素后需要在医院观察15-20分钟才能离开?再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学习上,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快,记得牢。如在讲解狂犬病病毒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狂犬病病人发病时候的临床表现,让学生对狂犬病病人有个大体了解,然后提出问题如人被狗咬了一定会得狂犬病吗?被疯狗咬伤后该如何处理?这样学生为了解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来,提高了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3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融合了文字、图像、动画等,避免了传统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兴趣的缺点[5]。人体寄生虫学部分是经典形态学科,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实验诊断、流行特点等,传统寄生虫学授课模式是以教师在黑板写字、绘图并配以挂图为主,由于直观性差,缺少鲜明生动的动态效果,并且教学信息量少,进度慢,学生难教难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寄生虫图像真实,又配以动画及合适的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视觉、听觉并用,其效果远比挂图要好,并且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医学微生物学部分也有许多形态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其形象、直观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各种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部分中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是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同时又是重点内容,在多媒体教学时,可运用示意图并配以简易动画来展示每条途径,直观形象,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其内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效果,使知识获得全面表达,加深了学生对课题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6]。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按照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维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178.

[2]刘维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法探讨[J].中医药学刊,1999,35(5):41-42.

[3]张业霞,王宗军.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3):311.

[4]魏薇,李群.关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安徽医药,2007,11(3):275.

[5]张玉玮.医学多媒体教学的三大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1,9(3):148.

[6]南克勉,吕少文.多媒体技术在医学CAI课件中应用特性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4):226-228.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免疫;思考

随着云南省蒙自市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疫队伍得到壮大,动物整体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的饲养方式、基层防疫体系、防疫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计划免疫程序或强制免疫措施的有效落实,给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留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免疫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蒙自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计58人,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14人,分别占10.3%、65.5%、24.2%;从职称上看,有副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21人,助理兽医师12人,技术员24人,分别占1.7%、36.2%、20.7%、41.4%。86个村委会登记在册村级动物防疫员174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69人、初高中78人、小学24人,分别占1.7%、39.7%、44.8%、13.8%。全市乡镇拥有防疫用车4辆,电脑13台,冰箱188L15台、326L12台;村级配有冰箱92L86台,疫苗冷藏包174个。

200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存栏129.38万头(只、羽),除鸡以外的其他畜禽基本为农户散养;全年累计免疫注射畜禽429.81万头(只、羽),其中猪牛羊免疫116.59万头、家禽免疫307.29万羽、犬猫免疫5.93万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覆盖率均能达到95%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行政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侧重畜牧业宏观数量的发展,对基础免疫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免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造成平时只重视抓畜牧业生产发展和项目推广,而防控免疫宣传、组织管理却不到位。

2.2制度不健全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防控策略、计划、方案等与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农村动物防疫中的计划免疫程序得不到组织和实施。

2.3资金投入不足

(1)村级防疫部门没有固定的兽医(防疫)室,防疫专用设备设施不全或破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免疫质量无法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用低廉的报酬承担了最繁重最基础的免疫工作,却没有社会保障,报酬低,而少数强制免疫病种规定不能收费,政府补助(免疫注射补助每头、只0.01~0.10元/次)又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

2.4时间紧、任务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当前农村畜牧业生产的全能指导员,不但要做好责任区内畜禽免疫工作,还要承担畜牧业科技推广、动物医疗保健和疫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规定的任务,容易出现一些新补栏畜禽未及时补免的空白点。

2.5养殖户防疫观念淡薄

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但养殖面广,由于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农户缺乏防疫主动性,部分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无整体防控意识,村级动物防疫员主动上门服务不予支持、不配合甚至还阻扰免疫工作。

2.6动物流动性大

农村散养畜禽动态性强,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极易发生免疫遗漏现象。

3做好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行政组织力度

(1)乡镇必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组织、宣传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在规划、推广、实施各类项目时,必须把防疫免疫工作放在首位,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

(2)全市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市到乡、乡到村的兽医分片联系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和扩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的情况出现,应将免疫密度、质量等防疫内容与基层领导年度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程序,严格动物检疫员出证行为,对没有耳标、防疫档案的动物不予出具产地检疫证,不准进入流通环节,同时采取强制免疫等措施,让出村动物免疫率达100%,真正做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

3.3建立基层防疫长效机制

(1)建议成立兽医协会,发挥行业指导、交流、服务、协调、维权和自律的作用,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活动,促进兽医(防疫)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2]。

(2)改变村级防疫以家代室的局面,设立村级兽医(防疫)室。村级兽医室主要承担动物计划免疫程序的推广、免疫标识的配戴、防疫档案的建立、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有利于免疫专用设备设施的保管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实施,能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

3.4建立科学合理检查机制

根据周边的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和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计划中的免疫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对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等主要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免疫密度要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者、疫苗领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3.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完善设备。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不断增加对动物防疫的投入,建立村级兽医(防疫)室;完善更新乡、村防疫设备和器械,特别应补充和更新村级已坏冷藏(冰箱、合格的疫苗冷藏包等)设备,彻底杜绝使用无效疫苗的现象发生,以提高免疫质量。

(2)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可根据防疫工作量和当地收入水平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每月定额补助标准和动物免疫密度、质量等情况核定免疫补助(按头、只计算)标准,月均收入应定在800~1 000元,并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尽快出台有关村级动物防疫员社会养老保险等政策,将退休人员纳入农村低保[3],提高其社会地位,解决后顾之忧,有利于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加大免疫补助投入。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急防疫、疫情监测等防疫物质和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公共卫生范畴列入财政预算,完善和落实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全面实现禽流感、猪瘟、蓝耳病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不收费,对狂犬病、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免疫少收或不收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负担,调动养殖户参与动物防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制定完善的计划或方案,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水平较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免疫工作科学规范。

3.7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以村、组为单位,逐步推行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约免疫,让养殖户看到搞好动物防疫不仅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和死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养殖户支持、配合、主动要求防疫的局面。

3.8免疫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疫苗使用前查看疫苗有效期、批号等情况,禁止使用过期、无批号、破损、颜色异常的疫苗。

(2)稀释弱毒疫苗时,一定要用专用稀释液严格按比例稀释,一次稀释量不能太多,时间不易太长,一般夏天不超过2h,冬天不超过4h[4]。

(3)接种弱毒菌苗前后1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4]。

(4)疫苗使用前应摇匀,但避免剧烈摇动,接种时掌握好剂量,不多不少。

(5)注射器等接种用具须进行消毒处理,用过的废弃物要收集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6)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每次都要记录,及时掌握区域内应免数量和免疫日期,以保证有计划地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真正发挥免疫记录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春芳.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6):13.

[2]冉刚忠,孙家刚.乡村兽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10,319(16):21-22.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免疫;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2-0018-02

随着云南省蒙自市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疫队伍得到壮大,动物整体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的饲养方式、基层防疫体系、防疫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计划免疫程序或强制免疫措施的有效落实,给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留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免疫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蒙自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计58人,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14人,分别占10.3%、65.5%、24.2%;从职称上看,有副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21人,助理兽医师12人,技术员24人,分别占1.7%、36.2%、20.7%、41.4%。86个村委会登记在册村级动物防疫员174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69人、初高中78人、小学24人,分别占1.7%、39.7%、44.8%、13.8%。全市乡镇拥有防疫用车4辆,电脑13台,冰箱188L15台、326L12台;村级配有冰箱92L86台,疫苗冷藏包174个。

200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存栏129.38万头(只、羽),除鸡以外的其他畜禽基本为农户散养;全年累计免疫注射畜禽429.81万头(只、羽),其中猪牛羊免疫116.59万头、家禽免疫307.29万羽、犬猫免疫5.93万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覆盖率均能达到95%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行政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侧重畜牧业宏观数量的发展,对基础免疫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免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造成平时只重视抓畜牧业生产发展和项目推广,而防控免疫宣传、组织管理却不到位。

2.2制度不健全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防控策略、计划、方案等与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农村动物防疫中的计划免疫程序得不到组织和实施。

2.3资金投入不足

(1)村级防疫部门没有固定的兽医(防疫)室,防疫专用设备设施不全或破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免疫质量无法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用低廉的报酬承担了最繁重最基础的免疫工作,却没有社会保障,报酬低,而少数强制免疫病种规定不能收费,政府补助(免疫注射补助每头、只0.01~0.10元/次)又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

2.4时间紧、任务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当前农村畜牧业生产的全能指导员,不但要做好责任区内畜禽免疫工作,还要承担畜牧业科技推广、动物医疗保健和疫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规定的任务,容易出现一些新补栏畜禽未及时补免的空白点。

2.5养殖户防疫观念淡薄

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但养殖面广,由于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农户缺乏防疫主动性,部分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无整体防控意识,村级动物防疫员主动上门服务不予支持、不配合甚至还阻扰免疫工作。

2.6动物流动性大

农村散养畜禽动态性强,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极易发生免疫遗漏现象。

3做好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行政组织力度

(1)乡镇必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组织、宣传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在规划、推广、实施各类项目时,必须把防疫免疫工作放在首位,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

(2)全市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市到乡、乡到村的兽医分片联系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和扩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的情况出现,应将免疫密度、质量等防疫内容与基层领导年度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程序,严格动物检疫员出证行为,对没有耳标、防疫档案的动物不予出具产地检疫证,不准进入流通环节,同时采取强制免疫等措施,让出村动物免疫率达100%,真正做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

3.3建立基层防疫长效机制

(1)建议成立兽医协会,发挥行业指导、交流、服务、协调、维权和自律的作用,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活动,促进兽医(防疫)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2]。

(2)改变村级防疫以家代室的局面,设立村级兽医(防疫)室。村级兽医室主要承担动物计划免疫程序的推广、免疫标识的配戴、防疫档案的建立、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有利于免疫专用设备设施的保管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实施,能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

3.4建立科学合理检查机制

根据周边的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和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计划中的免疫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对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等主要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免疫密度要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者、疫苗领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3.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完善设备。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不断增加对动物防疫的投入,建立村级兽医(防疫)室;完善更新乡、村防疫设备和器械,特别应补充和更新村级已坏冷藏(冰箱、合格的疫苗冷藏包等)设备,彻底杜绝使用无效疫苗的现象发生,以提高免疫质量。

(2)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可根据防疫工作量和当地收入水平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每月定额补助标准和动物免疫密度、质量等情况核定免疫补助(按头、只计算)标准,月均收入应定在800~1 000元,并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尽快出台有关村级动物防疫员社会养老保险等政策,将退休人员纳入农村低保[3],提高其社会地位,解决后顾之忧,有利于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加大免疫补助投入。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急防疫、疫情监测等防疫物质和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公共卫生范畴列入财政预算,完善和落实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全面实现禽流感、猪瘟、蓝耳病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不收费,对狂犬病、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免疫少收或不收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负担,调动养殖户参与动物防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制定完善的计划或方案,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水平较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免疫工作科学规范。

3.7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以村、组为单位,逐步推行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约免疫,让养殖户看到搞好动物防疫不仅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和死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养殖户支持、配合、主动要求防疫的局面。

3.8免疫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疫苗使用前查看疫苗有效期、批号等情况,禁止使用过期、无批号、破损、颜色异常的疫苗。

(2)稀释弱毒疫苗时,一定要用专用稀释液严格按比例稀释,一次稀释量不能太多,时间不易太长,一般夏天不超过2h,冬天不超过4h[4]。

(3)接种弱毒菌苗前后1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4]。

(4)疫苗使用前应摇匀,但避免剧烈摇动,接种时掌握好剂量,不多不少。

(5)注射器等接种用具须进行消毒处理,用过的废弃物要收集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6)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每次都要记录,及时掌握区域内应免数量和免疫日期,以保证有计划地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真正发挥免疫记录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春芳.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6):13.

[2]冉刚忠,孙家刚.乡村兽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10,319(16):21-22.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1篇

【摘要】临床检验为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技术的研发为临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机遇,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了样本用量,实现了疾病准确、快速、无创的诊断。同时也需正视存在的困难,对复杂的数据行合理和有效的应用,以减轻患者负担,控制成本。同时加强基础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让从业者加强各种技术的培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临床免疫检验的要求。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免疫检验;实践;探索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连接环节。免疫学检验是以免疫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各种具有敏感特性的标记技术,对各种病理和生理的免疫学指标行特异性、超微量地分析,包括细胞的、体液的诊治及预后评估[1]。就免疫学检验进行准确定位,是临床医生依据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防控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实施与探索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免疫学概念

临床免疫学属重要的免疫学分支部分,为免疫学应用到临床医学的途径。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性,为临床及时、科学的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在疾病的治疗、监测、确诊、预后中均发挥重要的引导及参考作用[2]。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多种免疫学技术已被普遍开展应用,如流式细胞式和免疫细胞检测及分类技术、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及各种肽类物质、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的检测技术等[3]。随着目前检验项目在临床的不断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自身都对临床检验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各种免疫学技术均需紧跟医疗科技发展步伐,更全面、迅速的发展,以尽快的与临床应用适宜,进而开展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崭新局面。

2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基础均需有相应的理论,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等均为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而这些技巧中,理论基础为DNA的双螺旋。同时免疫学的抗体理论与抗原对多种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标记技术、沉淀、凝集等的发展进展[4]。近年来,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渗透及免疫学的飞速积习难改展,使免疫学在理论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3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多学科交融临床免疫学经典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技术、溶血技术、中和技术、沉淀技术、凝集技术等。以上技术为临床免疫学基础,在临床免疫学传统及现代的理论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以上技术或其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技术至今仍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但生命科学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间渐较难明确区分和界定,形成广泛的渗透和交叉的局面,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适体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染色质沉淀技术等免疫学新技术,使免疫应用范围和理论不断拓展。另外,临床免疫检验中,组织学、细胞学中的显微镜技术也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由普通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对抗原进行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荧光显微镜与荧光标记技术联合进行检测。且电子显微镜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细胞的行为可直接行动态观察。以上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免疫学技术得到了较大丰富,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及方向[5]。同时免疫学检测数据显著多,用日益复杂,有效分析数据和正确应用结果显得较为重要故临床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渐趋深入。

3.2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临床免疫学检测具有同步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与传统手工操作有较大的区别,如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等,毛细管电泳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生物芯片技术使整个检验医学检测实现了大规模、平行化、高通量的要求。同时,组学技术、后基因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免疫学需要。

4免疫学检验定义

4.1临床免疫学中免疫学检验为重要组织部分以基础免疫学理论作指导,临床免疫学对免疫学方法及技术不断创新,在对疾病研究,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肿瘤、传染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发机制、诊治、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免疫学分支学科,是基础免疫学内容与临床免疫学内容的中间环节,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研究的相关技术方法。

4.2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定义依据免疫学原理,特别是抗体与抗原反应原理,对各种敏感标记进行利用,如荧光素、发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异地、超微量的对各种病理和生理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细胞的和体液应用,行疾病诊治和评估的一组医学临床检验项目[6]。其要点为即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加以利用,又可对免疫学参数的各种内容进行检测。

5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5.1定位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医疗单位中,尚未设立免疫学检验专业,无专业的检验设备,无实验室,无固定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被分散在微生物实验室和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对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5.2质量管理分析虽免疫学检验中大部分项目在各大医学中已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但在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的环节中,仍较为薄弱。对于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在质控品和标准品上,国内尚未做到有效统一,虽部分有供应,但项目不全,价格昂贵[7]。故多数试验室质量控制不达标,导致检验质量不稳定。目前,尚普遍存在试剂缺乏统一的现象,检验结果中的假阴性、假阳性较难杜绝,为质量管理及标准化检查带来了一定难度[8]。同时,专业的免疫学检验人员较少,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带头人,同时也缺乏娴熟操作的技术人员[9]。此外,还存在研究内容与临床缺乏有效结合等,在疾病诊治中未发挥有效作用[10]。

6发展建议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2篇

李燕琼 沈必成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新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增多,微生物与免疫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内容抽象、琐碎,学习和记忆起来都比较困难,而且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非常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掌握理解。

【关键词】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微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类院校中是西医的一门基础课程,以往的教学由于把其作为必修的考查课,重视不足。但是目前出现了很多由新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SARS和禽流感等,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很大,也使《微生物与免疫学》这门课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门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如介绍了正气和脾虚与免疫的关系,都与中医存在一定的联系。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中医院校促进中西医的结合,中医类学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现代医学,以及传承传统的中医医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质量一定要提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

2教学现状

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果教学的知识没有实用的价值,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掌握程度也低。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性太强,实际操作很少,学生便不能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仅仅一味的灌输知识是很枯燥的,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单纯地教授理论性知识,脱离实际,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很差。因此,要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能将其用于现实。

3改革方法

3.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微生物与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与很多专业学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同的专业由于其方向定位不同,在应用这门学科时侧重点也不一样。在具体的教学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把所有内容都泛泛地讲一遍,学生不能抓住重点,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由于一般微生物与免疫学的课时设置的较少,根据传统的由微生物开始,再讲免疫学的教学顺序,容易造成学生认为免疫是因为微生物的感染而引起误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改变课程的顺序,从免疫学开始讲起,之后再讲生物学,虽然开始可能会难点,但能使内容更有条理,加强学生对免疫学的掌握和理解。

3.2增加互动

目前我国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以“填鸭式”为主,即课堂上几乎都是老师将教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学生没有互动。随着教育的发展,虽然已经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很多缺点,但现在还是以这一方法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现代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加之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需要教授的内容量也随之增加,相应的每堂课中的知识很多,导致学生还没跟上上一堂的内容,下堂课又开始了,最后完全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应先制定好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拟定相应的讨论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可以与学生产生互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拓宽知识面,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动力去学习。

3.3结合实际教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与很多学科都有联系,内容较多,前后章节的连贯性较差,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其课程内容相对抽象,一味的照本宣科,不仅使教学单调枯燥,且与实际脱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正是由于微生物与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很密切,在现实中的能够体现其课程内容的例子很多,在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结合现有的事例讲述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在讲述免疫能力时,可以举例:现实中存在很多的传染病,尤其是在冬天感冒多发期的时候,但是有的人就不会感冒,为什么呢?不是他们没有接触到病毒,而是因为他们的免疫力较强,接触到的病毒被他们体内的免疫细胞除掉了,然后再讲免疫细胞如何能够清除病毒。虽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这会让学生认识到其内容的实用性,而且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便能产生学习的兴趣。

3.4归纳总结

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内容本身不难,但是很零散、抽象,容易产生混淆。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当课程讲完一个阶段之后,将所有知识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出总结性的问题,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找出它们共有的规律和相异之处。这样能使学生积极地总结思考,增强学习的激情。同时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对之前知识的记忆,总结之后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了解同种类型之间的相同性,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这样,便使零散琐碎的知识点得到了归纳整合,加深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结语

微生物与免疫学是西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一般院校都将其作为考查课看待,重视程度低。但这门课程与很多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同时现在出现的很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都与之存在密切的关系,必须加强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改进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多,教师在教授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需要和思维,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提高学习效率。针对目前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差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法。首先,根据具体的专业设置,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侧重自身的专业内容;其次,增加课堂互动,传统的教学大多是老师的独角戏,很少能跟学生产生互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第三,在教学时,将内容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四,在讲了一部分内容之后,及时的对所学知识就行归纳总结,由于微生物与免疫学的课程内容繁琐,且前后的连贯性较差,如不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记忆起来难度很大。采用这些方法,不但能加强学生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掌握,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玲,何汉文.中等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3).

[2]张易祥,采克俊.独立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3篇

1医学免疫学教学引入仿真教学法的必要性

仿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高度融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解答问题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传统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侧重于将教材知识点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忽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接触到的医学免疫学是一些抽象概念的简单堆积,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仿真教学法可以通过精选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将学生带入现场,深入角色,以案例或仿真场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采用仿真教学法,将各知识点应用于仿真场景中,可实现由“静态学习”向“动态学习”的转变。

2仿真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首先是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仿真教学导入方式,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式导入方式,如肆虐千年的天花是如何被消灭的?人体每天正常代谢死亡的细胞去了哪里?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得肿瘤类疾病?这3个问题可以解决“绪论”部分所讲的三大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也可以选择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基础上导入新课的过渡式导入方式,如抗原讲完后为什么不讲抗体而讲免疫球蛋白,从而引出抗体与免疫球蛋白间的关系。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创作对所学内容有启发意义的漫画、诗词、歌曲音乐等导入方式,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其次是创设仿真场景。创设仿真场景是把教材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切实体会到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创设的仿真教学场景(如注射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型肝炎,能否用来预防其他类型的肝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探求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备课时应有意识地对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仿真教学场景,使学生乐于接受。

3仿真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采用比喻法进行仿真教学。

医学免疫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内容太过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到,甚至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比喻法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比如,可将免疫应答过程比喻为一场战争,抗原为导火索,当导火索消除了,战争也就结束了;将中枢免疫器官比做培养士兵的军校,外周免疫器官为战场,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就是海、陆、空三军等,而免疫应答的结果就在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实施仿真教学法,学生既能系统掌握知识,又能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因此反映良好。

(2)配合表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讲解免疫应答过程时由学生分别表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首先让表演者明确自己的角色,牢记自己的职责。表演结束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实践证明,表演时学生情绪高涨,使所学知识得以内化。通过创设情境和比喻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通过游戏和表演使学生产生切身体会,能够有效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3)借助多媒体开展仿真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一方面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整体过程局部化、静态过程动态化;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拓展了教学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免疫应答等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再配合精炼的解说,使抽象复杂问题具体化,静止刻板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知识传播快速、便捷,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而教学量大的问题。

4结语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免疫检验;历史;解决方法

1 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与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现当代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而言,已成为现代医院诊疗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已直接影响到临床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最终地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在整个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免疫检验标本从采集到结果的检验需经历的环节较多,这就对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争端方法的熟悉程度及综合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建立与发展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自建立至今已经历了一百个春秋。自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很多学者专家开始从免疫动物或者携带有传染病病毒的患者血清中发现有能够治愈患者疾病的特异性结合病原体或其一系列的衍生产物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及为我们现在所熟识的抗体。就现代医学理念来讲,将能够引起人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物质统称为抗原。正是由于抗原以及抗体的发现,才促使现代医学专家学者开始对人类或动物体外抗原刺激体内反应产生抗体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随着免疫学理论以及分子生物学还有其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临床免疫学检验继能够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3 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

3.1标本采集与设备管理的优化

作为检验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来说,检验人员首先需要做到对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密切注意整个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样本采集的时间、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和方法、采血的姿势、抗凝剂和稳定剂的选用情况。免疫检验工作,首先要求检验人员注意对整个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工作。不同的采样试验对所采集的标本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以病人血清为标本的免疫检验而言,采集血清的时间应在清晨被采集者未进食前为宜,保持针筒的干燥性,抽血完成后需要马上除去针头并将所采集到的血液注入到干燥的试管内,注意在整个注血过程中采样人员的注血速度不宜过快,不能对所采样本进行振摇等一系列不允许的动作,以防溶血。在将整个血清分离完成后,应及时送往检测,如需要求对所采试样进行保存的话,可将试样置于冰箱内冷藏,不宜速冻,以防止因为反复冻融而对整个检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对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过程来说,激素类和治疗药物的使用要特别注意收集时间的变化以及检验人员的变化对整个测定结果的影响;其次,在采购人员对于相关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方面也同样对整个测量结果有着十分大的影响;作为整个检验的执行者来说仪器设备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整个检测结束后要注意地成套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工作人员要经常对温度计、水浴箱、酶标仪、稀释棒、恒温箱、吸量管、分光光度计等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设备进行核定、校正以及检查等工作,从而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减少实验过程中因为仪器所引起的误差,继而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最终为意识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提供最有用的保障。对于当今品鱼龙混杂,质量不一的试剂市场来说,慎重选择且经常对试剂性能进行有关试剂的检定工作是保证检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3.2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的主体,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最积极、表现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免疫检验过程工作的所有环节,都需要靠人来对整个试验进行操作和把握,最终实现对整个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目标。因此,在整个临床免疫检测过程中检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对整个免疫检验的质量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临床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每天按时对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消毒、搞好实验室的卫生;做好相关实验仪器的定期检查工作:如冰箱、恒温箱、水浴箱、酶标仪、荧光显微镜等,做好对整个实验仪器的记录使用情况,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按规定进行免疫检验的质控工作,并分析情况做好记录,签字等工作。

4 临床免疫学检验与生物技术

以现代新型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临床医学免疫检验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飞,其结果又在更深的层次以及更为广范的领域内促进了现代高新生物医疗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使诸如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着疫苗、基因工程抗体治疗以及重组细胞因子研制为主的生物工程制品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免疫学防治的开展,对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遏制作用,从而为挽救更多的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小结

因此,对于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而言,对免疫检验做好全面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对免疫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到对标本进行检验的这个过程需经历很繁琐且比较复杂的一系列环节,因此,就要求临床医师必须要熟悉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须做到规范化,完全按照标准进行,以确保免疫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淑贞,陈明涛,姚轶敏. 浅谈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12) .

[2] 王建兵,郑松柏,徐建华,黄,庄俊华,梁伟雄. 三种临床化学检测项目测量结果准确度验证方法的比较[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09) .

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5篇

2免疫学与诺贝尔奖的百年渊源

2.117项免疫学研究成果先后荣膺诺贝尔奖在免疫学领域,除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尚有拉斯克基础医学奖(AlbertLaskerBasicMedicalRe-searchAwards,1946年始)、加拿大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CanadaGairdnerInternationalAwards,1959年始)等重要奖项,许多拉斯克奖、盖尔德纳奖的获得者,随后几年都有可能问鼎诺贝尔奖。历史上也出现过一项免疫学研究成果同获数项国际大奖的情况。但是,无论从奖项历史还是学术影响来说,这些奖项无法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的[4]。学界、公众更多以诺贝尔奖为标杆,去衡量一项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算上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开始,在免疫学研究范畴内所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累计到了17次(表1)。除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8年蒂塞利乌斯(ArneTiseli-us)因研究电泳和吸附分析血清蛋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血清电泳技术也在免疫学的研究范畴之内,所以这项殊荣也应记在免疫学名下[4]。免疫学研究机体如何免除疫病及抵抗疾病的发生。研究内容与临床医学直接相关,研究成果(疫苗、移植、免疫耐受等)可以直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内被消灭”,这一人类征服疾病的最辉煌成果,便是得益于琴纳(Jen-ner)发明牛痘疫苗;现代免疫学研究更是涉及人体的生老病死等根本问题与普遍规律,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正是因为免疫学研究探索的是一个充满无穷未知和巨大机遇的领域,才使得近30位免疫学家最终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2诺贝尔奖见证免疫学发展历程1901年,第1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便颁给了使用抗毒素治疗白喉病的贝林(EmilvonBehring)。1908年,诺贝尔奖同时授予免疫学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理论的创始人(PaulEhrlich及ElieMetchnikoff),这常被看作免疫学诞生的标志。此后,诺贝尔奖又见证了免疫学从化学免疫学向生物免疫学的转型。长长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表1)清晰地展现出免疫学发展的百年轨迹。其中几次重要免疫学成果的获奖,更是成为了划分免疫学发展若干时期的历史节点。

2.2.1脱胎于微生物学的经验免疫学在中国,公元303年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使用患病狗的大脑预防狂犬病”,这可能是有文献记载最早的预防性免疫[9]。在西方,19世纪末已经出现了众多灭活疫苗,如琴纳的牛痘天花疫苗、巴斯德的炭疽疫苗、狂犬疫苗等。人类在与疾病抗争的长期实践中逐渐有免疫的概念,但是对于机体免疫应答的发生原理毫无认识,而从事免疫学研究的科学家多为微生物学家动物学家、胚胎学家、化学家等。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显微镜的广泛使用和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成熟。各种致病菌的分离、培养成为了可能。1876年,科赫发现炭疽热的病原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并进一步提出“感染是由致病菌造成”的“科赫假说”。几乎是同时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腐败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巴斯德的“病原学说”),并进一步的制成多种灭活疫苗。19世纪末,人类对于疾病成因的理论探寻,以及多种减毒疫苗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免疫学学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此时的免疫学更多是经验免疫学[10-11]。虽然早期的经验免疫学脱胎于微生物学,但是它进一步探寻病原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若从医学的角度看,这种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使得免疫学较此前的微生物学更近了一步[12]。值得一提的是,科赫在柏林创立的科赫学院(Koch’sInstitute)培育了EmilvonBehring、PaulEhrlich、JulesBordet等众多人才,而巴斯德在巴黎创立的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ePasteur)也先后培养了ElieMetchnikoff,DanielBordet等人,这些人为早期的免疫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在20世纪初先后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3]。

2.2.2免疫化学向免疫生物学的转型诺贝尔奖获得者贝林发现了抗毒素,在用动物血清治疗白喉患者中取得巨大成功。这也是免疫学上被动免疫和血清疗法的先河。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PaulEhrlich和ElieMetchnikoff分别提出了体液免疫学说和细胞免疫学说,这两大学说的提出,对免疫学的影响意义深远[15]。这标志着免疫学理论体系架构的初步完成,免疫学自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两位科学家被称为“免疫学之父”[14](图1,2)。此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论[16]。20世纪上半叶,基于化学结构的抗体研究不断深入,导致体液免疫学说的盛行,体液免疫学说取得许多辉煌的成就,如抗体侧链学说、模板学说、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等,这使得早期的免疫学更像是免疫化学[13,17]。但是,类似“锁-匙”这样简单的结构模型,显然不能解释一种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多种抗体的事实。关于抗体多样性的疑惑,成了免疫学上的GOD(the直到1957年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和此后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抗体多样性的问题才得到圆满的解释。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免疫细胞是随机形成的多样性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种特异性的抗体[19],这就推动了对淋巴细胞的研究,并逐渐揭示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1960年,F.M.Burnet因“克隆选择学说和获得性免疫耐受”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标志免疫学由基于抗体的免疫化学转向基于细胞研究的免疫生物学[10-11,17]。此后,抗体基因重排规律的解释(1987年诺贝尔奖)、MHC结构功能的研究、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研究(1980、1996、2011年诺贝尔奖),免疫学逐渐深入到分子免疫学的层面[13,17]。《免疫学史》一书曾将免疫学这段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形象地描绘为繁荣的细菌学时期、沉寂的化学免疫时期、复兴的生物免疫学[13]。

2.2.3后基因组时代的现代免疫学21世纪伊始,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为标识,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随着免疫学研究中使用的模式生物(如小鼠、猴、海胆等)和众多病原体(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艾滋病毒等)的完成基因组测序[20],现代免疫学的研究更多的借助于基因组学手段,从基因序列入手,预测基因功能,通过模式生物验证的反向免疫学[11]开始兴起。当代免疫学的研究范畴也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形成了细胞免疫学(cellularim-munology)、病原免疫学(immunopathology)、自身免疫学(autoimmunity)、免疫遗传学(immunogenetics)等众多分支学科。

3免疫学领域历届获奖成果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