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

会计思维导图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篇

(一)运用思维导图意义

1.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目前,在高职课堂上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训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教学演示—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阶段循环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在进行前两个阶段时,学生呈现的是没有头绪,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到了指导实训,自主实训的阶段,因学生前面没有认真领会操作流程,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很多很多麻烦,提的问题是五花八门,老师手忙脚乱,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重复回答很多遍,成了典型的“救火队员”,一些操作环节总有学生反复出错,同时还经常出现非法操作、系统错误、死机等问题。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是,教室在课堂练习时反复纠正错误,学生仍学的不明不白,教学效率低。在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后,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会计电算化内容,很多院校针对考试实务题范围展开题海战术,让学生对题库中的实训题只停留在机械地做题上,知其然而非知其所以然。认真的学生通过努力记忆最终也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科目考试,但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诸多,学过考过就丢过,原来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务操作很难进行下去,工作效率极低。2.实行思维导图的意义会计电算化课是作为会计专业的重点专业课,涉及知识面广、与实践结合密切、技能操作性能强,思维导图能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流程形象直观的通过学生的视觉思维反映到大脑皮层,增强短期记忆能力,整理杂乱内容、理清思路,增进理解、便于记忆,通过后期手工操作实训加强印象,达到深层理解记忆的目的,成倍提高学习效率。改进了反复说教的教学指导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优化。

(二)思维导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层面

1.在备课时可以采用软件版,在教学过程中,用手绘思维导图把所讲授的内容绘制出来。这种方式,比传统备课节约时间,且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把握讲课时间。教案简洁、易修改、易添加、易删减、易标注,实用性更强。目前,所有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是根据同样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编写,它们的操作大同小异,例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介绍用友T3账务处理流程的课堂导入新课环节,可先将准备好的流程图(图1)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脑海里对新课内容有一个总揽认识。使用这张思维导图,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此时思维导图好像一本书的目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就能从知识的迷宫中走出来,重点的深入与难点的突破,放在学生了解全局,掌握了流程才展开进行。2.课堂讲授环节的运用教师在讲授新课环节,告诉学生我们即将开启一次漫长复杂的实践之旅,请学生仔细聆听,快乐动手,最重要的是结合思维导图促使聪明的大脑不断去记忆和思考,思维导图能有效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让知识变得有层次、有结构、清晰易懂。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是一个体系,以前的教学难点总是在于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所有流程强记联系在一起,进行反复的操练,但学生对整个系统始终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数据到底是怎样集成化与共享化的,仍不清不楚。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理清思路,把握全局。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要用一张纸或者一个板书,就可以将一节、一章甚至一本书的体系化出来,让学生一眼看清问题与教材的构架。例如,在销售管理环节,针对两种销售状况,可以直接用导图的方式让大家对流程一目了然,图示如下: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出以上两图中操作流程的差异,进而在操作中注意相关步骤的循序渐进,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而不是通过文字的方式反复总结,让学生既感到厌烦又起不到效果。自己通过判断、分析得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教师从这张思维导图中可以发现知识了解程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3.课堂总结中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怪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后没有主动归纳总结,特别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备过程中,没有找到主干知识而一味的做题,碎片化的掌握零散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归纳知识点。在每次实训结束的上机报告中,不再要求学生简述实训操作流程,而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操作流程,标出关键点,画成思维导图,接着对图添加不同颜色,将薄弱环节重点强化学生记忆,在以后的课堂上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学习心得和成果。平时课堂上,教师授完新课后,需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合上书本,拿出一张空白纸,根据学生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老师上课给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哪些还模糊不清,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对所教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既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又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

二、运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点突出,清晰明了

根据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知识体系的不同,指导学生作图:把纸张横放在桌面,从中央开始画;次主题设计为3-7个,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然后不同级别主题的线条粗细合理,尽可能使用彩色;图形要有层次感。

(二)形成开放思维

指导学生尽可能的开放思维、联想知识点,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符号加深印象。

(三)指导学生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企业财务会计;应收账款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也是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企业会计要素的核算有了系统的认识,并具备进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做准备。笔者针对《企业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以思维导图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满堂灌”,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职学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开展,教师在讲解基础会计中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时进行了补充和深入,导致《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有部分的学习重复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处理,主次分明,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前面的基础课程而言难度有所提升,如果只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整个学习过程会比较枯燥。学完之后,不少学生觉得满脑子没完没了的会计分录,却处理不了企业的各项业务,而且学生的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教师“满堂灌”,不易把握学生的差异性,收效甚微。

3.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往往存在着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现象。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对于文字性多的内容缺乏耐心,不敢甚至不愿思考难题,更不擅长归纳和总结。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企业财务会计》课堂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所创的一种放射性的思维工具,从中心发散出来,利用图形和网状的结构,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压缩和优化,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中心可以是文字、数字、符号等,用关键词把各级隶属关系的关联性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层次感,加速了学习者的资料累积量,增进了记忆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

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会计》教材基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表等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对其所包含的会计科目以小模块的形式展开。每个小模块针对该会计科目的概念与内容、经济业务的核算进行阐述。新授课程的思维导图建议可以从会计科目为单位的小模块出发,这样涉及的知识内容不会太多、太繁杂,学生较易理清思路,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较大,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展也会较为顺利。

(三)具体案例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企业财务会计》第三章第一节“应收账款”为例。

1.第一环节:课前。教师在备课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展,理清思路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也能更好地控制讲课的节奏和时间。教师关于“应收账款”绘制备课的思维导图,可画图1,此图展示了教师在讲授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应收账款”,每人完成一张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帮学生绘制出一级分支,即“概念”、“核算”、“现金折扣”和“坏账”,而二级、三级分支则由学生自行完成。每个学生可视自身情况来决定分支所包含的内容和详略程度,尽量做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且风格独特。从学生上交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看出其预习的思维过程,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游刃有余、了然于胸。而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对本章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2.第二环节:课堂。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备课时设计的思维导图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教学,带领学生进行“应收账款”的系统学习。首先,教师确定主题并画出主干即一级分支,让学生明确本章节学习的重点。其次,向二级分支进行延伸,对每个关键词进行扩充。因为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和绘制,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框架,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根据关键词联想相关会计知识。再次,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思考三级分支,由于涉及到不同情境下经济业务的不同处理是本章节的重点且有一定难度,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课前各自画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程度不同、思路不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课堂上通过组内交流、讨论,原本独立思考时的难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画出的思维导图既具有个人风格,又聚有众人智慧,能把所有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业务流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成果,适时地引导,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全局。然后,可以让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最终成果图,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介绍构图思路,自评亮点,再进行组间互评。教师通过思维导图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程度,点评每组思维导图的特色,指导具有共性的问题,整合有效的思维导图设计,适当地修改授课前所画的备课思维导图,再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和难点。完成本章节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生成一张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的应收账款专题图。最后,针对应收账款专题图中涉及的经济业务,讲解例题并布置一系列专题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思维导图中的知识体系,不仅理顺了业务流程的逻辑关系,也掌握了经济业务的处理。

3.第三环节:课后。为了检测学生对应收账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再画一幅思维导图,可如图2。和之前不同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以T型账户的形式划出整个业务流程,要求独立完成。这一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是对本章节重难点的强化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哪些知识点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

三、思维导图在企业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了有趣的“画画”,挖掘了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利用简单明了的文字、线条和图像使原本生硬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变得生动起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起来简单很多,学习也更加有效。

2.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力。思维导图中心主题明确,通过关键词不断向下一级分支延伸,很好体现了整个章节的知识体系、重难点和业务流程。原本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化,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得到提升,专题思维导图的形成也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3.提升了学生的运用能力。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导图,在概括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把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与实际问题联系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

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设计思维导图可以给课堂留有更充裕的时间,同时督促学生认真预习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适时地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分析并整合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讲解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作者:周丽芳 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戴斌.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5,(11).

[2]林倩.基础会计核算流程图的中职会计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2014,(8).

[3]庄芳.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在中职《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3篇

1.备课中的实际应用。

在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过程中,可以利用手绘的方式或电脑软件进行绘制的方式。采用手绘的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具有较强的效果,但是这种绘制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部分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绘画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并利用思维导图合理融入教学内容,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在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整个过程中,拥有非常明确的教学思路,同时教师还能更加准确地对教学的时间进行控制。与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利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的教学方式非常的便捷,并且可以进行随意的修改或者是编著等,具有较多使用优势。

2.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培养学生学会更加全面的思考方式,把握全局。

利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准确的建立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以及层次感,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都非常的容易。在中职教学基础会计的实际教学中,所有的理论知识内容都属于一种非常系统的结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将所有学过的知识点都建立有效连接,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与讨论。在基础会计的实际教学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拥有比较明确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利用思维导图具体的教学方式,将比较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想形象简单,利用一张纸,将所有涉及的理论知识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并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轻松的了解整个知识体系的所有内容。因此,在中职基础会计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查阅书本中的目录,进行整体的阅读,并亲自动手绘制相应的思维导读,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对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标志,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内容,有效的解决各个重点内容中容易出现的学习内容。

(2)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有效交流,提升学生拥有的合作能力。

在基础会计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充分的发挥所有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具体内容的分析与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小组之间的合作以及探究活动,通过交流与讨论共同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建立属于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并将新知识的内容不断扩充到思维导图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更加完整的知识内容。其次,实现信息的交流以及共享。完成小组建立知识体系以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建立的各种思维导图进行详细的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也是对所有知识内容的概括讲解,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建立的思维导图,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帮助更多的学生记忆知识。在小组进行讨论以及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建立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并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将新旧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连接。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是所有教学中重要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正确的引导者。例如,在学习所有企业生产经营具体三个过程的知识时,学生可以充分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思维导向图,教师可以从全面的角度对具体的思维导向图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建立非常完善的知识结构。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向图,财务会计,课堂教学

一、引言

财务会计是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整个会计学科知识体系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不论是教师教学传授效果还是学生的知识的接收程度上,均表明效果没有达到双方预期的结果,目前总体呈现“双头受气”局面,一方面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讲授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运用,但最后不论从课堂学生的反映还是作业以及测试上效果都不理想;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比其他课程多,然而,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程的不断推进,容易出现前后知识点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因此,遇到实际业务时不知该如何入手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有许多的学者从财务会计构成体系出发,研究如何提高该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根据人体对知识的接受维度,研究思维导向图给财务会计教学造成的影响。

二、为何引入思维导向图?

思维导向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创建,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有效的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它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手段,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思维导图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主要集中于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将其引入财务会计课程的寥寥无几。纵观上述课程,从内容上,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而财务会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将思维导向图引入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中。诚如学者肖月华指出:“让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思维导向图的意义

(一)以图为结合点,传授知识脉络。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如何在讲授显性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将隐性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只将书本上、网络上等显现的知识简单加工后传授给学生,而应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发射性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自觉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诚如学者罗辉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把自己头脑里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财务会计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前后知识脱节,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接收效率。如何有机的将内容庞大的财务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即关注整体构,也注重每个知识点的面点融合的网络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思维导向图的引入,一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中,以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呈现;另一方面更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立足于系统的角度,充分把握各关键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核心课,但是由于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步感到课程学习难度越来越大,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一个业务往往同时结合了几个知识点,随着“理想与实现”间冲突的不断加剧,部分学生产生放弃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在后续内容的学习完全处于“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有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思维导向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能将所学的知识动手绘制成完整的体系图,并在该绘制过程中,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三)以图为引,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向图的引入,学生能自觉将财务会计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不仅每个模块自成一个网络,而且全部财务会计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群,并且能在该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功能、构成及运用等。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维导向图,财务会计,课堂教学

一、引言

财务会计是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整个会计学科知识体系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不论是教师教学传授效果还是学生的知识的接收程度上,均表明效果没有达到双方预期的结果,目前总体呈现“双头受气”局面,一方面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讲授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运用,但最后不论从课堂学生的反映还是作业以及测试上效果都不理想;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比其他课程多,然而,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程的不断推进,容易出现前后知识点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因此,遇到实际业务时不知该如何入手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有许多的学者从财务会计构成体系出发,研究如何提高该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根据人体对知识的接受维度,研究思维导向图给财务会计教学造成的影响。

二、为何引入思维导向图?

思维导向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创建,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有效的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它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手段,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思维导图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主要集中于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将其引入财务会计课程的寥寥无几。纵观上述课程,从内容上,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而财务会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将思维导向图引入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中。诚如学者肖月华指出:“让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思维导向图的意义

(一)以图为结合点,传授知识脉络。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如何在讲授显性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将隐性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只将书本上、网络上等显现的知识简单加工后传授给学生,而应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发射性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自觉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诚如学者罗辉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把自己头脑里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财务会计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前后知识脱节,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接收效率。如何有机的将内容庞大的财务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即关注整体构,也注重每个知识点的面点融合的网络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思维导向图的引入,一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中,以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呈现;另一方面更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立足于系统的角度,充分把握各关键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核心课,但是由于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步感到课程学习难度越来越大,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一个业务往往同时结合了几个知识点,随着“理想与实现”间冲突的不断加剧,部分学生产生放弃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在后续内容的学习完全处于“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有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思维导向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能将所学的知识动手绘制成完整的体系图,并在该绘制过程中,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三)以图为引,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向图的引入,学生能自觉将财务会计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不仅每个模块自成一个网络,而且全部财务会计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群,并且能在该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功能、构成及运用等。

四、结束

可见,思维导向图的引入,有效的满足教师与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传授与接受的同步需求。一方面能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因思维导向图的引入,要求教师不论是教学内容的准备还是教学知识的传授都要立足于从完整的体系出发;另一方面,随着思维导向图的应用,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利于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月华:“思维导向图在财经法规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7.2

[2]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165.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专题研习;学科式专题研习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Tony buzan在六十年代创立。至今,在全球已经为成千上万的人使用。它所依据的原理就是人大脑的思维模式。人大脑的思维模式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庞大的、分枝联想机器――一台超级生物电脑,成根的思维线条从一个几乎无限的数据节点处放射开来。这个结构反映了构成大脑物理结构的神经元网络。正是大脑的这种放射性思维模式,人具有了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就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

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用于自我分析、解决个人问题、记日记、做方案、讲故事、家庭学习、思考、记笔记、进行教学等等,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用“纸+笔”进行手工制作,也可以使用计算机。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这些软件都非常容易掌握,不仅是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中所附思维导图都是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的。

二、学科式专题研习

专题研习,也叫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专题研习的题材多与学生的学习或日常生活有关,可以是围绕某一科目或学习领域,也可以是跨学科或超越学校课程的界限。围绕某一科目进行的专题研习称作学科式专题研习。基础会计专题研习就是学科式专题研习。

目前在学科式专题研习中教师和学生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四点:

1.教师给出的参考题目范围较狭窄,学生不感兴趣。

学科式专题研习的题目一般由教师按照学科特点给出范围,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或者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既不愿意自己想题目又对教师给出的题目不感兴趣,通常是“这题目是老师叫做的!”或者“这题目是我们抽签得来的”。学生对研究的问题缺乏内在的兴趣和动力,造成为研习而研习。

2.教师给予的指导和反馈不够及时,学生得不到及时的鼓励。

由于采用的是大班制,一个班通常有四五十人,教师要看完每个同学的资料才能给予指导和反馈,而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大段的文字,造成指导和反馈滞后,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3.很多学生的作品只是资料的堆砌,因此结论一般也就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很少有新的体验或新的见解。

很多学生在作专题研习时,只是将不同来源的资料剪下来或抄下来,对内容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理解。学习能力停留在搜集和整理的低层次阶段,很少有分析、综合、批判、反思等高层次思维。

4.教师和学生感到作专题研习只是加重了双方的负担,缺乏成就感。

学生做的报告,除了精美的手工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他感到自己拥有原创性,因此也不会感到自豪。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熬夜赶报告的痛苦回忆。

教师加班加点看报告并给予评价,看到的只是堆砌的资料,毫无新鲜感,学生没有进步,教师觉得费时费力又不见成效。

上述四个问题,在引进思维导图后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进。

三、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的应用

专题研习一般包括六个阶段:确定课题、策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表达成果和评估优劣。在这六个阶段,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下面以确定课题阶段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的应用。

确定课题是所有专题研习中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在专题研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与课题不明确有关。在确定课题阶段,教师所遇到的最大矛盾是:如何在受到学科局限的同时,又可让学生享受高度的自及感到所落实的研习题目是内发的或符合自己的兴趣?要两者兼顾,采用的方法一是先由教师给出参考母题,再协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确定子题。

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教师先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了十几道题,然后要求对这些题目感兴趣的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制作思维导图。根据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最终确定课题。例如,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题目是“假如我有10万元”,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如图: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了,但是没有一个重点。此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一个或几个分支最感兴趣,期望得到哪方面的知识,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一个学生表示对办厂很感兴趣,因为她自己家里就有亲戚开厂,很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毕业后有条件的话自己也想试一试。经过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她将课题确定为《风采布娃娃厂》。下面是她制作的课题思维导图(部分)。有的学生表示对买债券、基金、股票等很感兴趣,确定课题为《我的投资组合》;有的对储蓄很感兴趣,确定课题为《我的储蓄组合》等等。每位学生都可根据确定的课题制作课题思维导图。

采用的方法二是,对于那些既对教师给出的题目没有兴趣又不愿意自己选题的学生,让他们先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与学科有关的资料,附简短读后感,并随时写下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感想。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从中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例如,一位不愿选题的同学,在他的随感中谈到有些学生有问题也不愿意提问。教师发现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就和他一起讨论他自己提问的时间、方法以及周围人有疑问时的处理方法,并建议他以此作为专题研习的主题,最后确定课题为《浅谈学业求助》。

学生选题后按照题目组成学习小组,有的小组每个人的题目都不一样,如刚才例举的“假如我有10万元”组;有的小组每个人的题目都是相同的,如“我的专业”组。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组内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制作的课题思维导图也不相同,此时就需要进行讨论,将小组中每个人的想法统合起来,最后形成课题思维导图。在讨论问题时,可以由一人担任秘书工作,把整个讨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对于每一个新的观点,秘书决定应该加在哪一个分支的下面。每个讨论者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利用这种方法,首先使每个观点都可以在图上根据它的位置而判断出其重要性。其次,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讨论正在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使参与讨论的人员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而避免跑题。再者,通过每个人使用不同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可以显示出是否有一两个人正在控制整个讨论过程,而刺激其他人员多发言。经过讨论,全组学生一起确定课题思维导图。学生总结说:“在专题研习期间,让我感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虽然途中有很多争吵,可每次争吵完之后的结果都是美好的。经过这次经历,我相信自己以后能更好的与人沟通与合作。”

确定课题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实施的方法、工具与过程以及预测结果,教师要求学生以下图为模板制作课题思维导图,学生在每个问题上填上自己的答案,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增加内容。

这幅思维导图在整个专题研习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题,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在专题研习全过程中按照这幅图进行,可以少走弯路,少做一些无用功。

四、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

(一)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好处

1.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思维导图启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很多职中学生不喜欢书写,认为文字的东西很难理解和掌握;他们喜欢图画,觉得图画更容易理解和制作。一幅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图画。在运用各种颜色的笔、多种多样的线条和随意想到的图形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享受到思维自由流动带来的快乐和原创的喜悦当中。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颜色鲜艳、形状各异、思路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主动要求制作越来越多的思维导图。

2.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要求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的每个分支都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又要进行抽象、概括等收敛性思维;在小组讨论中更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判断、综合、反思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专题研习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组与不使用思维导图的组相比,简单堆砌资料的现象下降了43.5%。

3.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只是将资料剪下来或复印下来,学生是学不到什么知识的。将每一来源的资料做成思维导图,就是将别人表达出来的思想记下来,并把它们组织成一个结构,让它反映出原来的思想。在做思维导图时可以合并从外部采集的信息(书籍、报纸、讲座和媒体)及从内部采集的信息(决策、分析和创造性思维),实现制作人与作者或讲座者之间的思想对话,进而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评估。制作一幅好的资料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提高一步。做得越多,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越强。

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自学了《市场营销》、《证券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等多门功课并能学以致用,为今后系统地学习这些课程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讨论,可以了解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在统合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有一个组,全组都是女生,开始时经常当面吵架,背后找老师告状,随着专题研习的深入,合作越来越融洽,大家都对对方有了一份宽容和理解。

(二)使用思维导图对教师的好处

节省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使用思维导图后,学生的思路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简洁且一目了然,教师可以迅速了解到学生所处的状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节约了时间。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2

[2]朱立峰著.《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3]赵李婉仪.《专题研习――学会学习的实践》.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跃进学校计划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工具;PPT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072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淑立(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牛晋丽(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苏亚玲(1989-),女,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0 引言

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它以直观形象见长,可作为语言文字的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图、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数理化等学科解题,经常是要借助图来进行分析、计算。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图,又称心智图、脑图、概念地图等,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通常呈树状结构。思维导图在国外的教学中应用已较为普遍,而在国内教学中的应用恰恰很少且不够系统化。因此,本文试图探究思维导图在教师制作课程PPT中的应用,以便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来促进教学,达到教学最优化。

1 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1]。它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化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2]。思维导图是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较好地表征知识[3]。

思维导图一般以主题为中心有层次地向四周延伸,内容由抽象向具体过度,呈发散形式。如果将中心主题比为圆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比作半径,那么次主题及由其延伸的细节则可看作以主题为圆心的同心圆,类似打靶时的靶子,一环套一环。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让人的左、右半脑同时运作思维,最终将思维线索用图画和线条表示,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4]。

2 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

(1)传统教学设计与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比较。传统教学设计,通常是指教师使用纸笔酝酿思路,灵感一现随即记录于纸上完成教学设计。其弊端是,教师在记录思路时,往往经典的灵感昙花一现。此外,传统教学设计采用纯文字叙述,中规中矩,逻辑性表现形式不够直观,导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而言,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即教师借助Mindmanager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呈现一个内隐的思维过程。教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理清思维脉络, 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5]。教师依据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等,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教学事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思,并将其呈现在思维导图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效果比较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比较

由图1可知: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是一味的文字陈述,结构刻板、思路不够鲜明;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则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依次罗列开来,主次可辨,思路清晰明朗。

(2)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互补关系。传统教学设计以文字为主,逻辑性差,易使教师认知缺失;学情分析片面,目标设计混乱,过程设计呆板,使学习设计显得刻板;再者,它对视觉信息挖掘不充分,又以语言互动为主,使教学互动迷失,难以实现灵活的教学效果。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所表现出的优点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它从发挥想像力、节省时间、建构教学框架三方面来促进教师认知,达到知识结构化;可以进行学习全景的设计,使教学环节互为系统、逻辑结构显得非常清晰;另外,思维导图在对话方式和有效互动方面也使得对话直观有效。因此,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构成了互补关系,前者对后者的优势互补如图2所示。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不仅仅于教师的教学有利,可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帮助学生合理做笔记,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且保持时间相对长久,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可更好地内化吸收。

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所呈互补趋势相当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优点,避免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扬长避短,使得教学最优化。

3 思维导图指导下的课程PPT制作

如何使PPT更好地为现代化的教学服务呢?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牢记课件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思想,所有形式都是为中心主题服务的;确定课件主题之后,要做好结构层次的整体规划,将所教内容合理地设计到PPT中,是关键之处;直观信息传递是课件真正价值之所在,根本之所在。

思维导图可以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7]。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优势不言而喻,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以制作出优质的课程PPT。

图2 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互补关系[6]

由于思维导图用到的是发散性思维,而对PPT的制作和讲演则是顺序性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制作课程PPT时要随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8]而行,其步骤如下:

(1)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中心主题是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高度概括,主要以关键字的形式呈现,以帮助回忆。在此,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即课程PPT的制作主题。

(2)考虑“次主题”,也就是上一层主题的延伸。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想象,及时记录中心主题包括的各方面内容并标记于图中。“次主题”即相应的课程PPT的主要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讲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分析(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事件、教学评价与反思。通常会设置超链接,以便使学生更快联想到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此时更要发挥想象力,将主要细节要点罗列于次主题之后,且要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这里所罗列的更为细节的要点是教师所讲课程具体内容的简要概括,在课程PPT中要依次做出相应的幻灯片。

(4)整理思维过程。该过程是把握大局的最后一步,教师要整理各个次主题及相应的具体细节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完整的可视化思维全景设计图。图中可巧妙运用线条、颜色、图形等加以辅助,使中心主题—次主题—具体细节内容得以联系,使之清晰且富有条理性。对应课程PPT制作中,教师要添加超链接,适当插入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加以修饰。最后教师对课件进一步完善修改,将设计好的课件系统演示并融会贯通即可。

4 思维导图在制作PPT《沁园春·雪》中的应用

MindManager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软件,其展现的思维导图可将《沁园春·雪》中零散的知识内容罗列图中,也将教师零散的知识信息在思维导图中一一呈现出来,形成体系,使思路豁然开朗。由此,教师在制作《沁园春·雪》的课程PPT时思路便清晰明了。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全景,如图3所示。

图3 导图式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景

制作过程如下:

(1)将整个课程以《沁园春·雪》为中心主题展开。

(2)图中罗列了课程的次主题即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的事件以及教学反思,清晰可辨。

(3)对次主题进行必要的详细知识点阐述,如教学对象分析包括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教学目标分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事件涉及到了导入新课、题解与背景、初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品读课文并赏析意境、名家朗诵并畅谈思想、最后布置作业。

(4)教师在备课之时,以该图框架为准,进行准备,思路就颇具条理性。

当《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的全景图呈现在眼前之后,

教师制作课程PPT就易如反掌了。按照主题—次主题—具体细节的思路,利用PowerPoint逐张制作幻灯片,巧妙利用超链接,适当添加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一个完整的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就顺利完成了。

5 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9]。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课程PPT逻辑结构清晰,教师在授课时顺着自己的思路,不仅不会迷航,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课程PPT所展现的可视化思维记录下来,通过课下的巩固学习,同化顺应为自己的认知,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同样是逻辑性很强的。因此,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思维导图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现了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BUZAN B, BUZAN T.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M].New York:Dutton,1994.

[2] 江永南,张健泓,王林.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

[3]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4] 向冬梅,孙冲武.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成学习的探讨[J].网络科技时代,2007(8).

[5] 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6] 王锐.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功能的再开发[J].浙江教育科学,2011(8).

[7] 高丽,孟素红.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8篇

大学计算机课程概念多、术语多,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为改革计算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分析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计算机教学;应用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大学生必须学好计算机课程,为日后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大学生虽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但仅限于玩游戏、看视频、聊QQ等方面,对于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透彻,这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大学计算机课程概念多、术语多,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为改革计算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分析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英国人东尼•伯赞提出的概念,旨在表达人们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图形思维工具,利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将各个主题的关系表达出来,并借助符号、色彩与图像将人们的思维过程画出来,这样可以将枯燥乏味的信息变成有颜色的、容易记忆的组织结构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提升思维能力,高效率地提高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业界推出了很多种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其中MindManager是其中一款应用较多的制作软件。这款软件易于操作,非常容易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MindManager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是:1.明确核心主题;2.选择制作模板;3.绘制分支节点,根据核心主题绘制子中心主体,包括二级、三级或四级菜单;4.完善外观,输出结果。在MindManager绘制软件的帮助下,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色彩丰富、条理清楚,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刺激,根据思维导图理解相关知识。

三、思维导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在计算机教师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大学计算机课程涉及很多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相关软件的应用、网络应用与网页设计等。这些内容对大学生来说似曾相识,但是真的要他们说出其中的计算机原理,他们又显得含糊其辞。这说明大学生并不透彻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但是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时一般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的计算机知识都交给学生显得不太现实,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混淆相关概念,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摆脱课件线性式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工具。在备课阶段,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根据计算机课程的核心主题,从整体角度把握教材总局,接着以章节为分支节点,制作层级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计算机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为学生呈现相关教学内容,并通过MindManager软件的折叠主题与展开,为学生展示计算机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掌握计算机知识结构,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以下思维导图,以子标题形式呈现相关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适当拓展部分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使学生补充知识点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为下次更好的实施教学提供依据。

2、在大学生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时需要做课堂笔记。为了提高记笔记效率,大学生应该在笔记中写下关键词,在传统模式下,大学生的笔记记录了太多的内容,导致关键词被一堆无用信息所埋没,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计算机教师应用引导大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让学生学会记录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树,并逐渐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了降低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难度,计算机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对这个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补充,直至输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趣味性。在集思广益下,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日渐成熟,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计算机知识。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熟练应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迅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师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现学习内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宗璞,许合利,赵珊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3.

[2]李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朱桂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4]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孙志梅.思维导图在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

[6]唐志刚.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9篇

【关 键 词】思维导图;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改进课堂教学中图

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78-0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理想。经过反思与学习,笔者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问题

(一)在教师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1.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已经逐渐在中小学课堂中进行普及,导致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有部分的学习重复性,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 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如果教学手段只停留在利用PPT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很容易感到索然无味,进而变成教师的“满堂灌”。

3.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差异性。

4. 教师过多重视学生的技能性培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在实际工作中迁移计算机知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在学生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习行为懒散,课前不预习,课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喜欢共享抄袭,课后不复习。

2.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对于难题不太愿意思考,对于文字太多的内容也没有耐性学习。

(三)在教学评价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完成上机作业为主,局域网的教学环境既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也为学生共享上机作业提供了平台。对于一模一样的作业,教师难以区分谁是原创者谁是抄袭者。

2.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过程,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所存在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看到并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通过进行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评价,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引入思维导图改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优势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 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与笔记方法,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挖掘大脑无限潜力的革命性方法。它的开发和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及建构主义思想等理论基础上,通过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为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建构知识信息提供支撑,特别适用于阅读、复习、笔记和备考,后来扩展到商业、教育、政府决策等很多行业和领域。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发展,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与技术,其理论基础、构图方法和应用技术等已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在很多的学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改进,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建立知识框架,突出重、难点内容,避免重复性学习。思维导图一般是以主题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通过树状的结构可以呈现出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可以按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数字排序,标明主次,有利于突出重难点内容,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是一个核心知识,承担特定的记忆,是记忆的激发器,一方面刺激大脑追寻记忆,组织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刺激大脑发散联系,建构新的知识。所以,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有所重叠的课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重新回忆、组织已学知识,避免重复性学习。

2.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通过使用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来突出重点,吸引注意力。一幅有吸引力的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触发无数联想,并帮助记忆。色彩单一会使大脑感到单调,容易瞌睡,而色彩丰富则会激发记忆力和创造力;充满立体感的图像和文字可使事物凸显出来,更容易被记住;线条粗细的变化可以给人一种层次感,标明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对于有厌学、畏难情绪和讨厌学习太多文字内容的中职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借助于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组成的简单明了的图形可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人类大脑不是以线性和单调方式思考的,而是以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为中心触发点,朝着多个方向同时思考。同样,思维导图起始于一个中心概念,向外发散,接收细节信息,它反映了人类大脑的活动。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着重于学生的技能性培训,却导致了学生变成机械化的操作,缺乏创新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突破收敛性思维的束缚,不断促进和提高发散性思维,产生创新方案。

4. 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思维导图是一个自然的思维工具,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而且思维导图只需要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可以进行制作。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在完成上机作业前先制作思维导图,用于反映做题思路。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检测学生对某知识或某操作掌握到什么程度,那学生就不敢直接抄袭上机作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另外,思维导图非常适合于小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经常使用到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某个项目。在整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点时,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然后利用组织有序的思维导图笔记,在组员之间快速交流完毕,提高学习效率。在制定完成项目的方案时,首先由各组员不受干扰地探索自己的思想,画出个人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换思想,对个人思维导图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集体思维导图。在这个共同思考的过程中,会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产生更多新的联想。

5. 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起到有效备考计算机技能证的作用。大脑的主要语言既不是口头的话语,也不是书面的文字。大脑通过感官在图像、颜色、关键词和思想之间为创建联系而工作。思维导图包含了这些重要因素,能够激发大脑联想,有助于更快地连接重要思想,准确地回忆信息、强化记忆。思维导图比任何形式的标准笔记都好,它中心主题明确,每个主题的相对重要性界定得比较清楚,关键概念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关键词立即看出来,复习信息快速、高效,这对于讨厌以文字为主的线性笔记的中职学生来说,是备考计算机技能证的有效复习工具。

三、探索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由教师在黑板上或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通过专门的思维导图制作工具软件辅助完成。MindManager是美国Learning Partnership公司开发的一款典型的思维导图软件,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初学者容易上手。

1. 整合教学资源,呈现知识结构,展示教学内容。计算机是一门更新换代很快的学科,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课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而且信息化时代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力求将众多的资源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系统而条理化地呈现给学生。PPT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笔者认为用PPT整合教学资源时还是偏重线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分类、理解,学生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多余的词语,才能够接触到问题的核心,而且PPT在呈现知识结构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漫无边际地不断延伸。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组织工具,它支持图标的插入、超链接,可以将教学的知识框架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在生动呈现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同时,能将各类资源(如有关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素材)有效地归并到一起,它弥补了知识呈现零散化的缺陷,只需点击任一概念,即可呈现相应的内容。

2. 实现知识建构,以学定教。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提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倡让学生做足准备进课堂,在课堂活动中自己生成课程知识。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用白纸画出思维导图,结果显示:这幅思维导图既包含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又包含了在预习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这幅思维导图,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原来学生对于这一章节已经掌握的知识比我们预想的多很多,而且可以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在哪些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与旧知识挂钩,说明旧有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或对新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这时就有了学习的需要。根据思维导图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更能有的放矢地作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学习。

3. 贯穿于项目教学法中,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操作性较强的课堂,其中的“教学项目”综合知识较强,具有一定难度。项目教学法一般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展示成果等环节。在每一环节中,学生都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制作个人思维导图打开思路,然后再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以此激发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创意与灵感,同时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要把发言者的创新想法加入到自己的思维导图中,不断扩展并改进彼此的思维导图,从而形成一幅集百家所长的集体思维导图。每一幅集体思维导图就是一个达成共识的小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只需按照这个决策来执行便可事半功倍,如遇到不可预测的困难时,可以通过再次讨论制作集体思维导图来解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项目教学活动中引入集体思维导图的制作,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自发开展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训练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照顾到计算机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发挥小组团队合作精神。

4. 体现思维过程,防止抄袭,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思维导图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过程,而每个人的思维过程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知识也会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思维导图。利用机房局域网的便利,某些懒散、不爱学习的学生可以直接抄袭他人的作业成品,但完成作业的思路却是无法抄袭的,因此笔者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上会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思维导图来体现完成作业的思考过程,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依据,这一措施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作业抄袭现象。

5. 取代线性笔记,用思维导图备考计算机技能证。思维导图具有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明白、激发联想的特点,其特有的图形化比文字材料更容易在大脑中长久保持,对强化记忆效果更好,更适用于复习备考。以往学生在备考计算机技能证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强化记忆、掌握技巧,都用文字整理出一些复习重点和操作步骤,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一向厌烦阅读密密麻麻的文字,不愿意去参考它甚至说根本看不懂,结果这种线性笔记既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又收不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后来,笔者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复习备考,反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思维导图可以用最少量的词语总结出最大量便于回忆的信息,犹如记忆激发器强化了学生记忆,所以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都能很轻松地把握复习重点,思考和消化所学内容,计算机考证总体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是顺应其学科特点要求,符合计算机教学规律的。教学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可将思维可视化、知识结构化,利用思维导图改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效的,但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还有很多,需要广大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不断探索和推广,以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英)Tony Buzan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2.

[2](英)Tony Buzan著,丁大刚,张相芬译.博赞学习技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8.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0篇

1.课程开发背景

2013年8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申报的《思维可视化》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项目,是基于未来社会需要培养既有现代化知识又有创新能力,面对未来未知世界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而设计的,它将充分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创建未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为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它将最大程度地整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开发及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并以整合高中各学科课程资源为抓手,结合人生规划与心理辅导等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纳入、糅合到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训练的体系中来。依托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这个学习新平台,在构建和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借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可以打通各学科学习的思维隔阂,为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实验项目将重点构建起“思维训练”、“云课堂”、“心理测试”、“创意学习”等四大课程体系。

为顺利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这一思维及学习方式,学校准备开设《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本课程通过学校开发的“思维可视化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科学习中能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思考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建立起来的“云课堂”已基本建成。这为开设《思维可视化》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教程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及学习技巧》,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大脑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掌握简单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2.课程实施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使高一年级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技术进行信息加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记忆、思维的训练课程,系统地掌握记忆方法(关键词链接、图像链接、归纳记忆、分类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图示化记忆、分解记忆等)和思维方法(发散、聚合、辩证、递进、转化、创新);并能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并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手工和用软件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将传统线性笔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用思维导图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自己总结的方法,理解基本知识点;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及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通过小组协作、自我总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导图的内在涵义,形成和保持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探求欲,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大脑思维方式的习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活动过程及作品,能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能遵守云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任、安全、规范地使用课堂中的各种软硬件,养成爱护公物、健康使用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目标层面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3.课程实施方法

针对高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概念零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对于思维导图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由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辅助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以上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带其他学科笔记,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思维导图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与优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的硬件优势,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作品的展示与上传,可通过HiLearning互动软件实现;对于小组协作过程中的作品的评比,可以通过HiLearning软件中的IRS功能实现;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可利用云课堂四块电子白板的“异屏方式”向学生展示和推送不同的内容。

课程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或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协作评价:通过自评与小组组员互评,对学生协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2.学生作品评价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每件作品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成员评价:对于小组协作任务,由小组成员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课程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 思维可视化与云课堂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云课堂初次开放,对于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未接触的,所以必须利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机会,包括云课堂的使用规范、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目标

(1)熟悉云课堂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云课堂使用规范。

(2)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

4.教学内容

(1)云课堂设备简介,云课堂使用规范。

(2)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

(3)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4)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介绍。

(5)确定分组及分组要求。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平板电脑、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Hiteach/Hilearning互动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良好: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第二讲 认识大脑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要了解思维导图,必须先从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开始。本节课内容从上述几个知识点讲起,帮助学生对大脑及大脑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

(2)了解左右脑各自的功能。

(3)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

(4)了解大脑的潜能。

4.教学内容

(1)大脑的基本构造,大脑结构图。

(2)左右脑各自的功能,左右脑功能图。

(3)大脑的思维方式,左右脑分工图。

(4)大脑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

(5)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良好: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第三讲 初识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从本节课开始,正式进入思维导图的学习。对于对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必须先使他们对思维导图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等,为绘制思维导图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

(3)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再次,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第四讲 绘制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了。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人生中的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从易到难,绘制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之后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3)能绘制出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扩散型。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①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②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③在每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并在每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④根据你的发散性思维,从每一个关键词上面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循环第3步操作。

(3)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4)绘制思维导图注意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形,每个关键词用一个图形表示它;每个分支用一种不同的颜色;分支越往外扩散越细,中心分支是最粗的。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完整地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基本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不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五讲 图像的力量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也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节课内容就是从图像出发,训练学生习惯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大脑潜能。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2)能深刻体会图像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

(3)养成在思维导图中多用图像的习惯。

(4)牢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点。

(5)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图像辨别测试――人脑对图像有特别强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一步掌握。

(3)绘制“家”的思维导图――养成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4)小组协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

(5)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点,绘制过程中的不足。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良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一般: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基本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较差:不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不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优秀作品为优秀,小组最差作品为较差。

附学生作品:

第六讲 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绘制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必须是精准的,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往往不会提炼关键词,每个分支上都是大段的文字,这对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大脑的记忆力都是没有好处的,故本节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能深刻感受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精准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3)能自己分析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

(4)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4.教学内容

(1)理科笔记中简短语句的分析,关键词的提炼。

(2)文科中利用“精准三法”(抓头尾,观重复,做总结)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

(3)学生操作练习:“野外迷路指南针”,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分析文章重点,准确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良好: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一般:能简单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基本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不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七讲 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三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回顾并展示学生以往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总结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为思维导图实战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之前几堂课的作品中找到绘制的不足之处。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能自己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以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

(2)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展示小组作品,评出班级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自评及互评。

附评价量表:

姓名 分工 参与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作品等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备注

第八讲 文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第九讲 理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的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导图;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是使用图形来组织和表达放射性思维的一种工具,也叫脑图,或者心智图。思维导图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围绕一个中心词,所有的分支都是对中心的扩展;主要使用图、线等元素不断发散。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

在绘制思维导图前,要把中心词定好,画出相关的草图,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即是一种表现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核心,绘制的工具是其次的。

(一)绘制思维导图主要有两种方式

1.纸、笔。制作工具:使用A3或A4大的白纸和各种彩笔进行绘制。首先确定主题,再定大分支,每个分支又确定次一级分支,以次类推。思维导图的层次感很分明,为了突出层次感,则最靠近中心词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词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整幅画看起来更平衡和美观。因此你画思维导图前,应先思考如何进行空间布局会更好。

2.使用电脑软件MindManager。方法和相关要求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先可以画一张草图,再用这个软件进行绘制。

(二)这两种方式的优势对比

两种方式应该各有利弊。使用纸笔能对大脑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能使得左右脑协同作战,缺点是不容易修改,不便于共享,特别当头脑风暴的时候,这种画画的方式可能会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而且受到纸大小的限制,会难以描述细节(很多人认为这是优点,觉得超过1张A3的纸就超出了思维的范围)。而使用电脑软件MindManager方便快捷,易于操作。

因此下面的典例采用的是MindManager 8.0来绘制。

二、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板书设计就像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画画,应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决不随意乱写乱画,使板书杂乱无章。板书设计的类型主要有:提纲式、演绎式(总分式)、对比式、表格式、辅图式等,平时老师们常用提纲式。好的板书设计它可以把课堂知识简明、形象、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它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象,提高记忆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教和学。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但传统的提纲式等线性板书会格式呆板、乏味,存在很多不足。

现在以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教学板书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的板书设计形式按照教材编排与教学讲解过程进行层层展开深入,表达的知识内容很丰富,条理分明,但从思维方式来看,这类板书形式属于线性思维模式,是直线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而思维导图设计的板书利用Mindjet_MindManager8.0软件制作。整节内容条理分明,思路清晰,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在的联系。既美观大方,视觉效应又非常好。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它与传统板书设计方法有非常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除了文字输入与编辑外,还可以插入图片或表格,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结构特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制作注意事项

一幅完美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应当是层次分明,文字简洁精炼,知识脉络清晰。在完成了基本的勾勒之后,应当对导图的分支进行适度的修剪。修剪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尽量以词或词组而非句子来表达要点及理据,用词要精简,概括性强

2.以简洁、清澈为原则,可以用汉字、符号,甚至图型来表明各要点

3.各节点走向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如第二层要有别于第三层,可以通过圈的大小、字体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方式来实现

4.以思路的完整、重点的突出为目的。去除无用的枝杈,重组不合理的分层,添加新的内容等等

5.对整体进行全面地知识梳理,确保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按思维导图口述内容,检验表达的清晰程度

每次进行思维导图的创作,都会产生相当多的体会;反思这些体会并时时加以总结,不断摸索适合于自己的构图方法。

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其关键点在于能够体现制作者自己的思维特征和制作目标,并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提高其思维水平。

总体上来说思维导图的特点是非常多的,以上观点认识仅是我的个人见解,若有不到位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产品概念开发;思维导图;运用

1.思维导图简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托尼・巴赞(TONY BUZAN)博士提出并发展出来的,是基于人类大脑的思考模式,并对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学科进行了大量研究,最终发现如果以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为基础,利用手绘的方式将思考要点进行记录和分析将大大提升大脑对信息的吸收、整理和记忆的效率。

2.思维导图的优势: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实践应用证明,思维导图法相对于以往的头脑风暴、即时贴、曼陀罗法等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其一、全脑思维、灵活快速

思维导图法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录,记录过程中借由颜色、图形、符号等的使用,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同步思考,增进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可以有效抓住思维灵感的突现,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点,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构想,使思维进入快速无障碍思考状态,提升了设计概念生成的效率。

其二、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开始,利用级别和分支相连,使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设计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关键点上,在记忆和分析上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又可以避免设计者在复杂的概念中顾此失彼,偏离主要设计方向。

其三、激发灵感和创意

思维导图基于大脑的发散性思考方式,可以帮助设计者进行有效地联想,充分发掘想法及创意。而其利用节点和分支相互联系的逻辑架构,展现了设计创意的全貌,不经意间的组合,可以激发设计者意料之外的灵感。

其四、利于沟通和交流

思维导图除了可以整理设计者自己的设计思路,还可以用于设计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这种以关键词和图形的逻辑记录方法,可以直观的向设计小组内其他成员传达设计想法,小组内其他成员由此产生的设计想法、与其关键点进行相互组合、重构,可以产生更多的设计创意。从而加快了概念生成的效率、提升了设计的质量。

3.思维导图在产品概念开发中的作用

产品概念开发(图1)是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设计而言,一旦产品概念定位错误,后面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由此,许多辅助方法被提出和发展而来,如:头脑风暴、即时贴、理念草图等。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工具,将创意思维转化成实际的直观图,这一过程,思维导图有效记录并整理了设计者的思路,随着产品概念的不断深入,设计思路也逐渐清晰,最后通过将不同概念点进行有效的嫁接组合,往往还能挖掘出新的创意想法。相对于其他几种方法,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除此之外,相对于以往独立的概念开发流程(图2),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生成产品概念、选择产品概念、测试产品概念三个阶段有效结合,大大节省了所需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所以,设计师借助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联想,同时进行组织整理,能快速开拓思维,激发创意,提高设计效率和概念准确性。

4.思维导图的制作

思维导图,其基本结构包括中心主题、节点、连线、图像、符号、色彩等。

思维导图的绘制有两种形式:手绘和软件绘制。手绘的自由性较高,对材料和载体的选择没有固定限制,而用软件则是美观大方、便于修改。所以,在制作思维导图形式的选择上,没有固定要求,只要发挥的作用相同,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即可。

4.1 具体实施步骤

(1)把中心词放在中央。在纸上写出或用图形表示中心词,为了使主题突出,使用冲击力强的符号来加强主题。然后寻找所有能发现的设计点向外发散思考。

(2)层级。从中心向外发散一级分支,以4到7个一级关键词为宜,由于其重要性仅次于中心点,所以也需要用较粗的标示标注,发散的主题用线连接。

(3)使用关键词和图形。为了方便记忆和联想,除了使用关键词外,使用图形和符号等可以更好的便于联想和发散。这样把更多相关的关键点连接起来,可以更快的进行无障碍思考。

(4)把第一次发散思维的关键点进行整理,将有关联的点进行连接、重构,激发新的创意。

(5)重新绘制思维导图,使其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有助于设计创意的传达和沟通。

4.2 实践分析

以儿童英语学习产品为例,在设计调研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儿童英语学习产品并没有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来设计,而是将成人学习的模式,照搬应用在儿童英语学习的产品中,所以为了改善现有产品的设计,我们进行了儿童英语学习产品的设计实践。

通过调研和对用户的研究,我们发现儿童学习英语最喜欢的方式是在游戏、歌曲、动画、鼓励、交流中学习,这些式不仅有趣,而且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在产品概念生成阶段,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创意,其中心词为儿童英语学习,一级关键词为游戏、记忆、鼓励、交流。

根据一级关键词,继续发散思考,从而产生更多分支和层级关键词。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现出来,把有创意的点重点标注起来。经过发散思维后,对儿童英语学习产品设计产生了以下有价值的构想(图3):

进行第二次重构。把第一次发散性思维的创意点进行整理:得到了(交互―翻牌游戏),(电子―连连看―单词),(竞争―赛车―单词能量加速),(交流―亲子互动―奖励游戏)。

最后,经过反复多次重构和整理后,创意点逐渐清晰明确。虽然大部分构想还存在部分不合理之处,但是这些构想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大致方向,许多点子如果继续完善,那必然会产生实际可用的概念。

5.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的记录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展现更多的创造力。在使用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清晰结构;突出重点、集中注意;便于记忆、提高效率。因此,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产品设计的概念生成阶段,在其他过程以及其他行业中也可以很好地利用,以此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Tony・Buzan,叶刚 译:《思维导图》,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迈克尔・米哈尔科 编,刘悦欣 译:《创新精神――创造性天才的秘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

[3] Tony・Buzan编,李思择 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作家出版社。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3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研究学生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弊端。教师通常只能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然而,学习分为学的过程和习的过程。现在的考试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学的过程。换个说法,教师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学的过程,也无法观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思维运作的情况,更无法有效地帮助他们。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学的过程清晰明了,或者说,能够演化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能显而易见地发现或判别学生学的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纠正?从这一思路出发,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工具,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偏差,从而观测学生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指导。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先提取关键信息点,再由关键信息点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关键信息点,用有颜色的曲线将主信息点与子信息点联想在一起,在曲线上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其优点是:①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图示等,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②具有思维暂存的作用。人在思考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③它能将碎片化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和体系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举例

在讲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基础》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几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生按照课本模式,采用了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旅行计划的设计。表格设计由于是线性结构,无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无法达到恰当处理信息的目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1.机房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安装XMIND8.0版本软件,机房内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明确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进行了小组划分。

3.课堂实施

(1)布置课堂任务

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旅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交通工具、成员以及其他因素等),讨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取。教师展示XMIND设计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的任务流程,讲解设计旅行计划的框架(如图1)。

(2)学生活动

学生在任务流程思维导图中添加详细的小组成员和旅游因素,根据旅游因素在内容修改中完善旅游计划表,并由小组成员讨论该设计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善,最后进行活动任务发布,将其发布在QQ教学群中,这也为后期开展详细计划奠定基础。

(3)学生任务

学生根据前期所制订的旅游规划流程图,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以旅游目的地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则以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教师将两种设计的优劣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旅游习惯。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以旅游地点或旅游时间为关键信息点所表现出的设计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小?M设计出了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旅游计划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学生用形象的飞机、火车、汽车图标代替文字,并将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核心的信息点,其分支还包括了花费、游玩地、美食等,配以各类鲜艳有趣的图标,让整个旅游计划变得生动形象。

(4)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QQ教学群上传小组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旅行计划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学生绘制的旅行计划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效率

思维导图的主干为关键词,也就是信息的关键点。教师要对目标任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清任务的主次,将任务分为主关键点和次关键点,并通过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任务的核心是找准任务的问题所在,同时了解制约解决任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任务有哪些影响。由此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能综合运用现有信息,进行问题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研究,对产生的疑问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求助。在思维导图绘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

3.能有效运用各类信息碎片,提高学习效率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46-02

【作者简介】1.陈岳庆,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2.王静芝,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外国语学院讲师。

一、思维导图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人的左右大脑分工不同。通常左边大脑皮质负责逻辑、语言、列表、数字和分析功能,右边大脑皮质负责节奏、想象、色彩、梦幻、空间感等。人们学习时,往往只用左脑,右脑处于放松或休息状态,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研究表明,当人们去开发那些原本并不擅长的思维领域时,不但不会损害其他的思维领域,反而会产生一种协同效应,即所有领域的思维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思维导图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由于思维导图利用自然结构,根据脑细胞的动态形状和形式绘制,其可以促使大脑快速、高效、自然地运作。思维导图作业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加学生实现目标的信心,有助于其高级思维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业设计,将其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记忆、复习等作业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探索新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传统作业的设计缺乏思维的背景

当前中学英语作业的布置存在诸多问题:(1)布置随意,缺乏目的。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来自于课本或课外辅导,缺乏原创性,导致作业布置随意,没有针对性,仅流于形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2)形式有限,趣味不足。传统作业仅限于知识的重现和机械记忆,大部分采用抄写、背诵以及听写的形式,内容枯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积极思考的机会,毫无趣味性。(3)忽视个性,缺乏层次。传统作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业水平,作业缺乏层次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作业的无效性。以思维导图形式设计的作业目的明确,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为改良传统作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的三种应用形式

1.全图思维导图作业。

其画面活泼、色彩丰富,是三种形式中最吸引眼球的一种,也是最符合大脑记忆原则的一种思维导图作业。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图像多元而且开放,在无人解说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误解,所以对于全图思维导图形式的作业,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一定的说明。下面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 54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中的截图做一张几乎全是由图像构成的导图,目的是给学生辅助背诵和复述课文内容。此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进行分层作业,做出不同的复述要求。对学困生而言,可以仅要求其能够运用本课的大部分单词、词组和句型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普通学生而言,则可规定其需要利用本课全部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来精确完成内容复述;对优等生而言,除了达到对普通学生的要求外,还可要求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图1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 54 Sticky fingers

2.全文字思维导图作业。

由文字和线条设计组成的思维导图作业,其特点是内容清晰,重点突出。初中英语作业中最常采用该种形式的就是语法知识导图。图2是初三语法复习冠词内容的导图,全部由文字构成,分a,an, the以及需要区别的词组四个分支。注意点和例句在图中都有显示,即使没有教师讲解,学生自己思考也是蛮有乐趣和收获的。该导图去除部分信息进行修改后,既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作业,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作业。作为课前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一级分支的信息,以明确作业方向,而二级分支则可通过标注填空要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探索三类冠词的功能以及本课需区别的重点词组,相应的三级分支则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举例。同样作为课后作业,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可见以思维导图形式设计的作业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索、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理念。

3.图文并茂思维导图作业。

由图、文字和线条组成,融合了前两种思维导图作业的优点,可谓既形象生动,又重点突出、内容清晰。是日常教学中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思维导图。在这种思维导图中,要加载重中之重的图片。因为图像比文字更能吸引大脑的注意力,可以让大脑第一时间吸收。图3 关于7A Unit 6 The Fashion Show的导图是典型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课文中有一半的篇幅是描述时装秀中各名学生的衣着。同时课文配套光盘中有四位模特着装的图片,可以把它们截取下来,学生在复述或背诵的时候只要描述所看到图像中人物的衣着就可以了。对于无法在图中表达的抽象概念,适当加些文字描述,可以很快地让学生掌握要点,尤其适合应用于当堂复述或背诵的作业。

图3 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The Fashion Show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UI设计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思S导图将词汇、图形、色彩等元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起来,充分运用人的左、右脑,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1 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

思维方式可分为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两种方式。

1.1 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即线性思维方式,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质。

1.2 非线性思维

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类似于人的大脑结构和血管组织,如发散性思维、系统思维。

非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非线性思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线性思维即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线性思维方式是目的,而非线性思维方式是手段。

思维导图正是这样一种非线性思维工具,帮助人们在很大程度促进思维的发散,拓宽思维的广度。利用思维导图制作UI图标设计,可以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的UI图标。

2 思维导图的制作

思维导图是以某一特定主题为中心,向外发射性发散思维,并以关键词为节点搭建起的类似于“知识树”的图,联想丰富、层次清晰、简单明了。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有:手绘制作思维导图和电脑软件制作方法。

2.1 手绘思维导图

2.1.1 制作工具

白纸、不同颜色的彩色笔。

2.1.2 手绘思维导图的特点

手绘思维导图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使用丰富的彩色笔进行绘制,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能够提高观看者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2.1.3 制作方法

首先,将主题文字写在白纸的中央;其次,在主题的基础上延伸主出多个一级子主题,每一个一级子主题为一个大分支,有多少主要的一级子主题就要有多少分支,且每条分支可以用不同颜色、粗线条表示出来。一级子主题下可以延伸出多个二级子主题,每个主题分支都需要有曲线连接起来。

2.2 电脑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2.2.1 制作工具

常用的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有Mirosoft onenote、Mirosoft Visio、Xmind、Mind Manager等,其Xmind是专业思维导图绘图软件之一。

2.2.2 电脑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特点

电脑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方便快捷;便于保存、复制、修改;有利于传播。

2.2.3 制作方法

现以Xmind为例制作思维导图。首先,添加一个中心主题;其次,选择中心主题,点击菜单栏中的插入/主题或按Enter键,即可添加子主题;单击选中某一个子主题,按Tab键即可插入分支主题。在主题框中输入相应的主题文字即可完成一个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的规则

应用思维导图的设计UI图标能够激发设计者的灵感,从而绘制出满意的设计图标。制作思维导图之前,设计者要清楚思维导图的规则:

3.1 自由思考

即要求参与者尽可能解放思想,在现有的时间内(大约5-8分钟)不受限制地思考,并第一时间将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2 以量求质

即参与者在规定时间能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

3.3 质的完善

参与者要积极进行补充、整理、完善。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进行整合,完善设想。

4 思维导图在UI图标设计中的应用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的界面设计被重视了起来。做界面设计的“美工”随之被称之为“UI设计师”。一个电子产品界面美观、交互简单易懂,不仅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简单的交互功能还拉近了人与商品之间的距离。

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UI设计不仅可以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位,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

UI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 interface的缩写。从字面意思上看UI设计是用户与界面两个部分组成,但实际上还包括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互关系。所以UI设计应包含三部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界面设计。

在UI设计中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图标设计、界面设计、banner、动画等设计。其中,图标设计是UI界面美观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要设计一个既符合其本身功能又美观的图标,设计者必须要了解每个图标功能的意义。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帮助设计者整理出大量的功能特点以及实物的联想。现以手机图标中的“音乐图标”为例,在制作“音乐图标”时,尽可能地联想出与音乐有关的事物、符合、图形等等元素。在联想出的主题中,筛选出需要的元素,并进行设计。由思维导图将联想的内容绘制如图1所示。

设计者将根据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与 “音乐图标”有关的元素,进行再次整合,整合出初步的设计思路,最后利用其它软件将图标效果制作出来。

5 小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快,UI界面设计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手机界面、触摸屏等电子产品。UI 设计师应该紧跟上社会时代的步伐,掌握最新信息的新动向,结合新的辅助软件,打开新的设计思路,在保留图标功能的基础上,使设计作品能够具有新思维、新理念,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帮助设计者打开联想的窗口,给设计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设计思维、设计想法,从而将这些想法用相关工具设计出来。这样,设计作品才能真正地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才能与人们的感情与思想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孟建华.UI 设计与应用[J].艺术设计,2009(04):49-50.

[2]顾文佳.UI 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D].中国美术学院,2012: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