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篇

只有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学习、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工作技巧与岗位要求。而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课程体系延用着传统的章节教学,这种课程体系按照章、节进行教学内容的序化和安排,知识的学习被割裂,学生虽然学习了每一部分的知识,但知识是零散的,不能有效的将所学内容连接起来,不仅无法对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的整体认识,而且无法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流程以及各分流程是如何衔接的,无法掌握企业实践的工作特点,这种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养成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特征

1990年管理大师哈默将Reengineering引入企业管理界,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其认为市场中的顾客只注意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企业的各种流程通过创造而产生的,因此企业应该从顾客出发,从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出发,来设计我们的工作流程。流程化管理强调将企业所有的业务、管理活动都视为一个大流程,注重它的连续性,以全流程的观点来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观点,强调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打破职能部门本位主义的思考方式,将企业的各种流程整合起来,并且将流程中涉及到的下一个部门视为顾客,鼓励各职能部门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也就是重视顾客需要的价值。基于这种流程化管理的思想,笔者认为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强调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流程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流程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作为载体,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序化教学顺序,以相关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原则,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安排。在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点以及各流程的衔接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优点

(1)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为载体,进行教学模块重新再设计,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讲授企业内部各个物流流程的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知识,这样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之后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来理解工作,保证了学生的能力发挥,并给企业和自身带来更大的效益,这从根本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2)从企业物流管理的流程出发,打破传统的章节教学,分别按照供应物流管理流程、生产物流管理流程和销售回收物流管理流程的顺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保证了知识的连续性,使学生在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知识体系。(3)按照企业物流管理流程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工作岗位意识,向学生介绍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况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际做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无论从知识上、能力素质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缩短进入企业的不适应期,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高职教育 培养理念

高职学生的培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实际从事作业的能力,尤其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而言,更要重视和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我们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物流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改革探索。

一、课程开发设计思路

1、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结合物流企业工作特点,以及高职学生就业的方向,将来从事的岗位要求,注重对学生毅力、学习能力、刻苦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职业生涯发展的通用能力结构。

2、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根据物流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技能需要的知识体系提炼专业能力,作为知识培育的切入点和考核点,重组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3、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整个的学习构架以工作结构为基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框架,构建学习机构,安排在学校三年要进行的课程结构,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围绕工作流程而展开。让学生进入专业初始就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流程有清楚的认识,根据工作过程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5、以工作实践为起点。完成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工作者,变被动填鸭式教学为主动吸取,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去探索去追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采取物流专业课程开发角度是面向整个物流职业,而不是单纯面向职业岗位能力,见图1。

该构架模型中层面划分基于物流理念、物流活动、物流过程、物流流程、物流信息、物流决策、物流分析及物流优化。层面的递进针对学生认知规律而设定,能带上去的同学尽可能推送到比较高的层面,带不上去的则力争在较低层面有所收获。每一层面有相对应的出口(岗位层面和岗位类型)。不论哪一层面教学,均以现实物流活动及应用为导向,构建有内容(数据、案例、项目、任务等),有方法(调查、建模、演绎、归纳),有工具(project、excel、word、PowerPoint、flexsim),有成果(方案、模型、分析报告)的多维、但清晰的教学空间。

二、培养理念革新

让学生了解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企业背景,了解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时可能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些职业需要掌握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应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解惑者,必须要让学生贯穿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来。将“爱”、“懂”、“会”始终贯穿于学习中,让学生因为爱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而去不断探索,寻求发展这个行业的新的领域,为了发展就要求懂,这样自然就会不断的遇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再是老师提问,而变成学生提问,在这种反复提问,不断总结的过程中,许多的知识就消化和吸收了,从而达到会,自然就想去应用,整个培养过程从校内实习、实验室实训转向企业现场实习,自然而然从一个学生转为一个物流行业的从业者。

三、课程的设置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学院1+4+1的培养模式设置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安排如下。

1、讲座和参观。作为课堂教学的一大延伸,一方面邀请企业界物流从业人员走进来,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们走出去,现身说法,身临其境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物流企业、职业和行业,开阔视野,激励学生学好专业。

2、社团活动。由学生组建物流专业社团,由教师引导以项目小组形式开展物流市场调研、企业联络、培训考证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近的认识物流行业与企业;推动物流专业持续建设。

3、市场调研。一方面设计有关物流岗位分类与要求、物流业务类型、物流市场状况等有助于认识物流业的课题,促进学生自主的去认识物流;另一方面在物流专业社团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承接社会需求的市场调研课题,锻炼学生的做事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岗位,作业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按照工作过程开设课程实训,分别设置运输模块、仓储模块、配送模块的实训环节,利用校内实训室通过软件模拟操作,完成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设计及解决作业方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熟悉常见物流硬件,能应用物流信息系统模拟相关业务流程。

在二年级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到一起,三年级则以实际企业为背景进行应用与创新实习,完成毕业设计。

4、企业实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开展不同类型的实习。早期安排短期的企业认识实习,带领学生走访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不同的物流业务和岗位,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后期则安排较长期的顶岗实习,每个学生选择一家企业为宜,实际承担岗位职责。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努力尝试各类实习工作,以锻炼基本素质和能力。目标在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多了解社会,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反馈和经验总结,我们已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解决教学难点、重点。课前提问上节课内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意知识点,每次课都设计出重点和难点,还要保持内容的完整,注重知识的一贯性,课后总结。不断的变换切入问题方式,使学生感觉新颖有好奇心,想要去探索答案。

2、“案例和实务操作”法。 根据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物流人才,在课程教学中引用大量物流作业的实例,通过案例分析解释基本概念,通过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训软件,将现场作业引入课堂,实现一对一的技能训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

3、互动教学法和激励机制法。课程教学按照学生的感知性、运动性、思维性、记忆性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主动发问,主动参与课堂内容的学生给予奖励,允许答案的发散性和非确定性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判断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知识,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现场认知加视频及图片法。在教学过程安排物流市场调查、物流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走进工作现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书本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加感性认识。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3篇

1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国内相关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各种专业课程投入的关注度极高,按检索的情况看,2013-2016年以来,论文题目中有“物流”和“课程”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时各省、市、区、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组织开发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等,对专业技能、技能实训的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实践。但是,对认知性课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较少,论文题目中有“认知”和“物流”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从2005-2016年以来,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仅1-4篇。

1.2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多,按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达954所,有在校生24万。据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开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近30余所。虽然各学校开办的专业名称一致,但是从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主要针对岗位的差异、聚焦细分领域的差异等,造成所建课程体系难以统一,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示范院建设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青岛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或供给趋势调查)》项目课程就属于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再且不同院校设置的大部分课程虽名称相同,但课程的内容因前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避免的主客观差异,则实际教学结果必然带有自己院校的独特特点。因这种培养过程中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的偏重或节略,再加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为快速转变过去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行了“理论够用”的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指导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在专业课中也对理论部分进行了压缩和精简,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最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状态快速融入企业岗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体物流管理专业领域掌握不全面,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向于某一细分领域,对整个物流产业和各类物流岗位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弱化理论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对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甚至在毕业时,存在认为物流管理就是“管仓库的”、“送快递的”等不正确的物流专业认知,对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缺乏全局性的认识。

1.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本身包含的“众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门领域的基层岗位工作,在前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毕业生入职后因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经过短暂适应期后,其工作业绩可以快速突显,再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综合锻炼,一般在3年左右有较大的机率上升到中层管理岗位。但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后,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如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向更高层次岗位晋升的现象。

2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思路

2.1明确课程认知性质的定位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是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整体培养出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从过去的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惯性中摆脱出来,转换到高职阶段必须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对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明晰今后该如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形成学生未来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为其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从各高职院校公开的资料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包括铁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一般均开设有专业概论性的课程。以湖北省的情况为例,这类课程所采用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常见的包括:物流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职业规划、物流认知、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实务等。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开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类似,实质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是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产业和物流岗位的形成初步认识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的启蒙课程。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认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物流认知课程是各门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序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领域上的重叠。例如物流认知课程中必讲的运输内容,就与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课程的领域重叠。一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两门课程内容重复,再加上物流认知课程由于具有内容的全面性、广泛性,具体到某一方面时,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讲授细节,导致甚至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删减物流认知课程,将该课程内容直接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明确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物流认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在内容上是即有衔接又有不同的,在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时必须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协调,不能孤立的进行开发和研究。物流认知课程在运输领域的教学就应着重于运输的概况和全貌,体现出运输与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其他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应让学生明确在未来学习物流运输专业课程时应如何去学,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运单就只需要介绍什么是运单,起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而运单的填写,应用流程等细节则是专业课程所需解决的问题。物流认知课程需要在提供学生对物流的整体概况的同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服务于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别是要对因专业培养定位导致的部分有关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等方面没有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给学生了解的机会,确保学生形成整体物流专业认识。

2.3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

物流认知课程设计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了该课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的开发,需要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目标,综合物流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将学习领域进一步重构,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物流常识和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标准成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开发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3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构想

课程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依据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建议课时、课程内容结构、推荐的教学实施方法、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课程标准做为一个标准,要有普适性,能广泛的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此应考虑具备柔性化,保证在实施中便于执行。经过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的课程名称确定为《物流基础》。该课程要解决物流理念导入、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专业认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构想如下。(1)认识物流。主要体现现代物流如何实现并促使价值的增值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观念。(2)物流产业环境。主要认知物流产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规划、物流标准及政策趋势;物流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产业技术状态、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全面清楚的认识,把握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3)物流企业环境。主要认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供应、生产、销售、逆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内容;采用全方位视角寻找解决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建筑业物流实际问题的思路。(4)物流岗位环境。主要认知物流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层次各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5)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认知物流成本、质量、服务、标准化、效益、供应链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6)物流业态。主要认知当前的各种新型业态,如快递、电商、冷链、物流金融等业态的基础常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流业态的兴趣,明确不同业态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7)物流职业规划。主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物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通过这7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的起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开端。设计合理的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将有助于后续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筑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

作者:许迅安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冲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2魏杰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通识素养与教育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3许丰恺.重塑高职物流概论类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4篇

    按照我院对人才的培养定位,结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型,并能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相关的工具解决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且物流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6],使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院校在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借助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条件[6],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强调与理论教学衔接的同时,重视技术工具的熟练使用,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7]。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可概括如下:①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方法、技术和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要点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具体步骤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③培养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物流类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系统、全面和可行性为原则[4]。在结合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开展的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成功的实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我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设计出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此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该课程的4大类实践教学项目和每类实践教学项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下面详细分析该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流程。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

    1.1实验类项目与内容配合《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和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实验等。这些实验类项目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4]。关于前三个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工具可详见相关文献[4,8]。下面以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和实验内容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①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三种典型移动方式的特点;②掌握不同移动方式下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能绘制加工示意图;③掌握含运输时间的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生产周期公式的推导;④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的算法流程,能够设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计算生产周期,而且能精确绘制加工和搬运甘特图。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包括:①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WindowsXP;②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③程序算法流程图设计工具、加工与搬运示意图绘制工具:MicrosoftVisio2003;④报告撰写工具:MicrosoftWord2003。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①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在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让学生推导含运输时间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②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形绘制工具,完成实验背景资料中生产周期问题的计算;③分析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算法流程,并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数据有效性验证符合规范要求),用②中计算出的结果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④利用开发的程序,绘制背景资料中可行方案的加工与搬运图形,并借助该图形分析最少的搬运次数。

    1.2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设计考虑的要点是强调学生能有效利用理论教学所学到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突出学生在调查中自主参与、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类项目主要包括: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和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等。

    ①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战略的相关内容,并掌握该企业制定战略的相关过程。项目的内容是调研某企业的物流战略,并对该物流战略定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或建议。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物流企业或者有物流战略的生产企业,分析目前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采取的相应企业战略;针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该企业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层次和作用,并分析该物流战略定位的合理之处以及不太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本组认为合理的物流战略方案;针对本组的分析和设计结果,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的建议,之后改进相应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物流战略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解计算,并能对应用不同供应选择方法得到的优质供应商做出评价,分析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的内容是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并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查阅相关材料,选择一个综合多种因素供应商选择的案例,案例中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基本指标至少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提前期3个基本因素,其他指标可能会涉及交货可靠性、技术水平、售后服务、地理位置等,同时案例中要有每个供应商对应指标的相关数据(或者在本地选择一家生产企业调研该企业在外购某种零件或部件时,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并获取各对应指标的实际数据);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其中至少要用采购成本比较法和TOPSIS方法,考虑实际情况可以再利用AHP和ANN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在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时,利用Excel软件完成求解);最后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每个小组将上述分析、设计和对比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

    ③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在库存管理与控制中采用的方法。项目的内容是选择当地一家小型生产企业,对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订货量的确定、订货时间的确定、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小型生产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物资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给出本组的改进建议;针对本组的分析结果和改进的设计方案,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和方案设计的建议,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对于涉及用EOQ模型或其他控制模型计算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清晰的结果,做出规范的图和表。

    ④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项目的内容是调研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其中,包括分析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效益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调研分析报告。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物流教学应用

一、物流教学问题的提出

中国物流业近7年才开始起步,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而中国目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的迅速发展,是个大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物流人才的热度直逼IT人才。仅上海一地,人才缺口就达60万。

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物流人才的紧缺,促使物流学科成了各职业学校最热门的专业。但是由于物流行业的新兴化、现代化、技术化的特点,给物流教学带来了如下的问题:

1.物流行业与学生生活脱离甚远,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没有感性认识。许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物流,没有见过港口、码头、集装箱、自动立体仓库,对配送、流通加工等概念更是闻所未闻。

2.物流学科技术含量高,内容高、抽象、难以理解,而学生专业知识少,专业基础薄弱,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例如各种货架的比较、保管作业流程的图表(见下表)。

3.物流行业和物流学科的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物流教学中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世纪运用困难的问题。例如《物流技术与实务》中,拣货策略中的订单别拣货、批量拣货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定义及其延伸策略的应用,知识量大、容易混淆,运用起来困难。

物流学科的以上问题给实际授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多数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很难对知识产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从教学过程入手,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参与课堂,把抽象的内容变成了现实中易懂、有趣的东西。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吓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按照数学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新精神,采取鼓励手段,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原理分析

物流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限时间的讲授,对所新学知识获得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是认知结构经过顺应和同化得到发展。然而,由于原有认知结构的不同,学生在相同信息的刺激下产生的心里活动也不痛,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物流认知结构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而反映出对输入信息的学则、整理和加工的能力的不同结果,一次,只有通过交流、论辩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才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互动式”教学模式正是遵循了这条认知结构发展原理

2.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必须提供信息,但是掌握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超越所给信息,将得到的信息通过外推、内插、变换等方法,以超越所学的信息。物流课不应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记忆知识点,而应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通过自身的加工处理,达到提高能力、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进入主动积极地状态,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互动式”教学课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质疑、答辩,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了共识,整个过程始终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在物流教学中的时间应用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针对物流学科的特点,从实践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初互动教学模式在物流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一)运用直观互动,增加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

由于物流知识距离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如果按照传统的讲解模式,教学变得很空洞,学生不能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相结合,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学习边的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直观互动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该方法,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比如在物流教学中,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堆垛车等,我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与影片,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对于抽象的概念与原理,我尽量利用图片、图表喂学生讲解,如配送的基本流程。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技术,我采用录像教学。如在学习《自动立体仓库》一节,我运用网络下载了一段国外自动立体仓库的工作流程,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不仅充分认识了走动拣选系统,而且根据录像总结出了自动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分类、核心组成部分等知识。实践证明,这样方法很快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采用案例分析互动,解决难题,增强学习能力

大量的案例研究本专业非常重要。由于物流专业性质决定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故学生会对周而复始的理论学习产生枯燥与反感情绪,如果这是增加适当的案例分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在中职学校使用。

采用案例教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结合教学上的讨论法来进行。比如,在讲到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时,我先把物流中心选址已更改考虑的因素一一列举给学生,并详细的讲解每个因素的内涵,然后再提供一个有关物流中心的案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内容,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案例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如何进行的,最后分组讨论和发言,再由我来进一步总结。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开展积极的讨论,可以发扬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第二种是结合教学上的发现来开展。比如讲到《配送的工作步骤》时,我给学生一个案例:假设物流公司就在我们学校,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为附近的快餐店进行午餐送饭。然后给出不同的地方的不同客户的需求,必须**单位的要麦当劳巨无霸汉堡10份。让学生先阅读案例,然后让他们设计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思考影响配送的因素、车辆的配载问题、员工的分配、交通条件与道路状况,然后根据这些综合因素设计配送的路线。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做最终的总结。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巩固知识。

(三)运用情景模拟互动,使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容易受课本章节的限制,对知识不能形成宏观的知识体系,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我运用情景模拟互动法。情景模拟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拣货策略》一节,由于内容较多、抽象难懂,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把教室变成模拟仓库,在各个角落放上不同科目的书,让学生自行选择拣货策略、安排拣货人员、组织拣货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我给出的订单(见下面表格)。学生在拿到订单后,对这种工作非常感兴趣,主动分析个张订单的不同、书放的位置,然后根据教室书放的位置调整订单的拣货顺序,同时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分工,比如体力好的男生进行拣货,比较仔细的女同学负责二次分货和最后的验货工作。整个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高涨气氛中进行,把大容量的课堂内容消化在了快乐工作中。

订单内容:

运用此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这种方法拣货的过程中,能对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心反思评价,总结出拣货工作注意的问题、两种拣货策略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将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升华。在享受自己分析成果的基础上,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教学模式在物流教学中的优势

(一)真正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伤取决于问题意识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去操作时间,小组讨论,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发挥他们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必须经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所以当学生在获取新知同时,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反之,当学生能力发展增强了,将促进学生更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就会获得更多的新知。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思和群体合作精神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6篇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我院对人才的培养定位,结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型,并能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相关的工具解决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且物流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6],使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院校在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借助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条件[6],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强调与理论教学衔接的同时,重视技术工具的熟练使用,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7]。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可概括如下:①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方法、技术和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要点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具体步骤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③培养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物流类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系统、全面和可行性为原则[4]。在结合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开展的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成功的实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我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设计出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此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该课程的4大类实践教学项目和每类实践教学项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下面详细分析该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流程。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

1.1实验类项目与内容配合《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和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实验等。这些实验类项目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4]。关于前三个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工具可详见相关文献[4,8]。下面以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和实验内容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①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三种典型移动方式的特点;②掌握不同移动方式下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能绘制加工示意图;③掌握含运输时间的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生产周期公式的推导;④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的算法流程,能够设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计算生产周期,而且能精确绘制加工和搬运甘特图。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包括:①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WindowsXP;②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③程序算法流程图设计工具、加工与搬运示意图绘制工具:MicrosoftVisio2003;④报告撰写工具:MicrosoftWord2003。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①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在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让学生推导含运输时间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②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形绘制工具,完成实验背景资料中生产周期问题的计算;③分析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算法流程,并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数据有效性验证符合规范要求),用②中计算出的结果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④利用开发的程序,绘制背景资料中可行方案的加工与搬运图形,并借助该图形分析最少的搬运次数。

1.2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设计考虑的要点是强调学生能有效利用理论教学所学到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突出学生在调查中自主参与、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类项目主要包括: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和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等。

①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战略的相关内容,并掌握该企业制定战略的相关过程。项目的内容是调研某企业的物流战略,并对该物流战略定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或建议。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物流企业或者有物流战略的生产企业,分析目前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采取的相应企业战略;针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该企业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层次和作用,并分析该物流战略定位的合理之处以及不太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本组认为合理的物流战略方案;针对本组的分析和设计结果,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的建议,之后改进相应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物流战略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解计算,并能对应用不同供应选择方法得到的优质供应商做出评价,分析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的内容是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并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查阅相关材料,选择一个综合多种因素供应商选择的案例,案例中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基本指标至少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提前期3个基本因素,其他指标可能会涉及交货可靠性、技术水平、售后服务、地理位置等,同时案例中要有每个供应商对应指标的相关数据(或者在本地选择一家生产企业调研该企业在外购某种零件或部件时,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并获取各对应指标的实际数据);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其中至少要用采购成本比较法和TOPSIS方法,考虑实际情况可以再利用AHP和ANN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在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时,利用Excel软件完成求解);最后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每个小组将上述分析、设计和对比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p#分页标题#e#

③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在库存管理与控制中采用的方法。项目的内容是选择当地一家小型生产企业,对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订货量的确定、订货时间的确定、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小型生产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物资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给出本组的改进建议;针对本组的分析结果和改进的设计方案,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和方案设计的建议,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对于涉及用EOQ模型或其他控制模型计算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清晰的结果,做出规范的图和表。

④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项目的内容是调研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其中,包括分析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效益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调研分析报告。

1.3认识实习类项目与内容在学生学习完《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物流管理有一定了解后,可选择一些有特点的生产企业或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高校物流实验室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学习学生的兴趣。认识实习类项目主要包括:天津康师傅方便面生产基地、国药控股天津物流中心、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博物馆等。①认识实习项目的要求和目的。实习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每天对实习情况做日记,日记应准确反应实习当天的情况,包括实习时间、场所、岗位以及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等。实习的主要目的: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生产企业、物流服务企业的运作状况,以及制造企业物流与流通领域物流的异同,熟悉物流设备以及物流设施,掌握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企业物流管理》知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②认识实习内容:参观相关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安排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企业和高校实验室的参观和文献资料,撰写认识实习报告。其中实习报告的包括:前言(实习背景和实习环境)、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总结(实习体会、意见或建议)等内容。

1.4竞赛类项目与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与校外物流大赛,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企业物流管理》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或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和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将所学的企业物流管理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4]。①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术希望之星。该项目由学生自行筹建与组织,完成特定选题中的某个选题的论文写作、PPT的制作,并对本组所撰写的论文进行陈述以及接受评委现场提问。②首都高校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该项目由人员选拔、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技术路线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案例提供企业的实地调研、方案修改与完善、答辩准备和现场答辩等环节构成。解决方案中涉及《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主要包含在企业物流战略与组织、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服务管理、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等章节。

2《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院校的成果以优化自身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逐渐摸索出适应不同实践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法。表1是满足不同实践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法。其中,实验类项目的教学流程如图2[5]所示,调查分析类项目的流程如图3所示,认识实习项目的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物流大赛类项目的教学流程如图5所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分析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分析目前,《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指导2005-2008级四届学生中,共有6人获得我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其毕业设计中应用了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相应知识点、技术和方法论。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或教改课题,并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7篇。学生团队在全国或地区物流设计大赛中共获各类奖项3项[4,9]。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利用“规划求解”工具求解“项目最优投资”问题的结果如上表2所示。

2《企业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影响分析①从获奖的角度分析。在该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下,物流工程专业课题组教师在我院青年教师针对性培养“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我院“优秀教师”称号的老师有2人;物流工程专业教师在各类物流设计大赛中担当指导教师获奖5项。②从研究成果的角度分析。目前,物流工程专业课题组教师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1项,课题名称为《<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改革研究》;出版《企业物流管理》教材一部;发表与之相关的科研和教改论文9篇。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运输管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接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22-02

一、引言

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物流工作者具有从事其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物流企事业单位招聘、录用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职业证书制度作为其一项重要内容必将成为劳动者就业的门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制定的,它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其认证考核与鉴定方式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参考依据。《运输管理》课程是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确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它是针对物流运输相关工作人员,从事不同运输方式下货物托运、合同签订、运费核算、单证制作、单证流转、货物跟踪、货物交付等工作,解决物流运输过程中实施运输计划所涉及的货物的接、转、发、交等问题而设置的课程。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运输管理》也是物流师所应具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对高职院校《运输管理》教学方面的理论探讨较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二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运输课程开发与设计。而针对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与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物流市场及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以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为基准,合理设置《运输管理》课程的典型学习任务,探寻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运输管理》之后,能够掌握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基本概念,明确运输的实质和工作要点,掌握运输的基本原则、常用操守和技能,为将来所从事的运输服务、国际贸易、第三方物流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输相关工作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

为了使物流专业运输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证书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吻合、教学方案与不同等级的职业标准相对应、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与座谈会,组织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对运输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针对岗位进行工作过程剖析,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构建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的学习内容。

1.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将物流行业运输方面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了整理,归纳出典型的工作学习任务(主要包括:不同运输方式单证的处理,不同运输方式交通工具的选择,运输作业及过程的跟踪,运输调度安排的执行等)。

2.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运输管理技能要求介绍。物流师是专门从事物流行业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从事供应、采购、运输、储存、产成品加工、包装、回收的安排和物流相关信息的处理等工作的人员。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的技能要求中分别对运输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具体如下页图1。

3.运输课程内容与行业就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运输管理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运输作业―>运输执行―>运输管理为总线,以行业企业调研为依托,提炼出运输作业及过程的跟踪、运输方式与交通工具选择、运输调度及运输路径优化、运输商务管理、处理单证处理等一系列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结合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中对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三个不同等级的要求,总结出各个层次需要的学习任务(如:运输概论、五种运输方式的组织与管理、不同运输方式费用的计算、联合运输管理、运输计划编制与调度安排、运输市场管理、运输成本管理、运输优化等),这些教学任务可以根据不同院校培养目标中不同的要求,再进一步的细化,制定满足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

三、总结

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从实质上反映了不同工作岗位对课程结合的要求,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关键。将行业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列入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要学的知识,明确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宜彬,于蕊,薛彦登.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资格和专业教育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220-221.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8篇

1985年的夏天,烈日灼人。在高中运动会5000米的跑道上,奔跑的选手们挥汗如雨,跑道两旁的观众呼声鼎沸,此起彼伏。离终点还剩最后一圈,此时的崔维星已经气喘吁吁,汗水也渐渐模糊了视线。但一个声音却始终在他脑海里回响:坚持,坚持,坚持……

崔维星开始了冲刺,积聚的力量瞬间爆发,将一个个竞争对手抛到了身后,此刻的崔维星心里想着“一定要拿第一,一定要赢”。坚持……冲刺……拿第一,比赛的结果已成定局。终点的哨声响起,和以往一样,崔维星又一次第一个冲过了终点,又一次实现了拿第一的目标。

2007年3月的某天,在他物流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总经理办公室,崔维星陷入了沉思。此时的他物流已经开始了全国扩张的步伐,过往一些被视为标杆的同行企业已经被远远的甩在后面。卓于同行的业绩并没有让崔维星止于现状,此刻的他想得更加长远:如何让他物流快速发展以应对未来国际物流巨头的竞争,如何让他物流的事业长青不衰……崔维星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加持久、更加激烈的“长跑竞赛”正在悄然进行,要想赢得胜利,所有的他人必须全力以赴。

“坚持,是我的性格。从小爱长跑,跑最长的,高中跑5000米,大学跑10000米。每次比赛都竭尽全力争取第一名。我喜欢长跑,因为它不但拼实力,更要有耐力以及合理分配体力的长远策略。办企业和长跑一样,也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长远发展的眼光。”

面对着皮肤黝黑、貌不惊人的崔维星,倾听着他的艰难创业故事,我们清楚地感觉到这位“他物流”的创始人,在几经沉浮和挫折后,已经给这个发展迅速、实力强劲的物流企业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这个烙印是什么?它的辐射力多强?如何将这一烙印体现在全体他人的日常工作行为中?……这些问题对我们同心动力他物流项目小组而言,将是一个挑战。

【走进他】

走进他,是为了清晰他的组织文化基因和关键成功要素,更是为了解决管理问题、实现战略共享。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我们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企业内外部访谈,我们力求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充分的调研是我们解读他企业文化核心的关键,更是后期文化管理手册撰写的实证基础。

1、清晰梳理他物流文化发展历程,提炼文化基因

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他物流从一个小的门头,发展到网点遍布全国、正在迅速扩张的大型企业。其文化历程也随着企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雏形和成长阶段。在这三个文化发展阶段,分别形成了以下的特色文化基因:

第一阶段文化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他物流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灵活求变,员工具有强烈的创业激情和进取心。在该阶段,“创新、拼搏、奉献、激情、进取”文化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文化雏形阶段

这一阶段他物流传承了萌芽阶段的文化核心因子“创新、拼搏、奉献、激情、进取”,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注重员工能力提升和发展,严格管理,规范控制等。员工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激情进取意识。

该阶段“服务、规范、人本管理、目标管理”的文化开始形成,“创新、拼搏、奉献、激情、进取”文化因子得到继承,从而他物流的文化初现雏形。

第三阶段文化成长阶段

这一时期他物流继承了文化雏形阶段的文化核心因子“服务、规范、人本管理、目标管理”,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进一步的规范和控制、精细管理、有诺必践、旨求长远,同时规范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进一步增强。

该阶段“诚信、精细、客户导向、长远发展视角”的文化形成,“规范、服务、人本、目标管理、创新、进取、激情”的文化因子得到提升。

另外结合他物流的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整理,最终我们总结出他物流的文化基因如下:员工激情进取、拼搏奉献;实行人本管理,关注员工的能力提升和发展;求变创新,持续改进;客户导向,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规范、精细管理;始终以长远发展视角来看待公司发展。另外,从中我们也分析得出,在内部沟通和团队协作方面,他物流作的不够好,需要进一步加强。

2、细致调研外部认知,深刻认识客户反馈

外部认知部分的分析主要依据对他物流外部客户的访谈调查,通过对这些调查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公司外部对于他物流的认知与期望。

同心动力坚信,任何一个组织的工作内容一定包括两个重要部分:内部运营和外部发展,其中外部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客户(业主)对于他物流的认知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公司未来文化的定位。

细致调研外部认知,深刻认识客户的反馈是本次项目的重点。调研得出的结论,外部认为他物流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他物流的品牌做得好,感觉公司很有实力,对他物流很放心;

他物流的时效性较好,速度比较快;

诚信,承诺的事情能够做到;

公司的信息化程度高,能提供货物跟踪服务;

公司创新性好,能提高较多附加服务;

公司比较注重长远利益;

服务比较好,索赔等处理的比较恰当;

员工年轻有激情,比较上进;

公司管理比较规范、精细,比如店面形象和货物摆放都很好;

外部客户认为他物流需要提升的方面包括:

服务不统一,在不同网点提供的服务有差异;

网点形象不统一;

价格较高;

货物破损比较严重,某些外场装卸的时候动作太大;

填单较为麻烦,字太小看不清楚,容易出错;

3、关注员工期望,界定个性特征

全体员工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物流未来文化的重点。

调研发现,员工期望他物流的未来包括以下文化元素:

诚信,客户满意度是衡量工作绩效的最重要指标;

团结和谐、激情四射、有上进心;

不断变革、持续改进;

一切用业绩说话,讲究快速和效率;

更加的规范和专业;

务实稳重、可信赖;

实现员工价值,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百年基业、国际化、旗帜插遍全国;

员工期望的文化类型是:以团队支持导向为主导,层级规范导向次之,市场绩效与灵活变革导向均衡发展的企业文化。即员工期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公司的管理,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授权,希望他物流培养团队意识,实行亲情化、人本化管理,加强有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作。另外公司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公司的制度、流程,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进一步的规范、精心化管理。

综合自我认知、外部认知和期望认知,对于他物流企业文化个性特征进行清晰界定,即:客户导向、规范精细、长远视角、持续改进、激情进取。

需提升的个性特征:团队意识、标准规范、服务意识。

这些文化的个性特征其实就是他物流价值观的真实反映,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如何让广大的员工认识并认同这些价值观,则是他文化管理的重点所在。

【长青法则】

在以上的调研结果基础上,项目组对他文化的认识已经趋于一致,并初步将其命名为《他长青法则》,原因有二:

一、基于企业个性特征提出“长青”的概念。从该企业创始人崔维星的成长历程和性格,我们可以判断他是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且严格的企业家,而在他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已经将自身的性格和特征融入到了他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说“长远战略眼光”已经在他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烙印,在公司发展战略中也体现无遗。

二、基于企业自身文化管理现状提出“法则”的概念。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虽然该企业自己先前进行的文化建设工作系统性不强,但还是借鉴了《华为基本法》的结构和行文方式,并在员工中形成了较好的指导规范作用。因此他项目组因此原因,而提出“法则”的概念,与之前已经深入人心的“他基本法”见而呼应。

通过对他物流的历史文化基因、员工的敬业程度、文化核心的认知度和认同度、现状文化类型、期望文化类型、主要管理问题对文化的需求、外部客户对文化的需求、竞争环境和战略对他文化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项目组提出以下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使命:为中国提速

其内涵有四:

为客户:以优质服务体现客户的购买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特色服务项目和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帮助客户创造、提升货物的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

为员工:创造坚实的员工职业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简单的人际关系,让大家舒心工作。

为股东:让股东的资本持续增值,实现股东的长远利益。

为社会:他物流立志成为更为卓越的企业公民,承担更多的企业公民责任,以此为中国物流发展和经济发展提速。

愿景:中国人首选的国内物流运营商

对愿景,我们做了以下描绘:

我们的企业在国内物流行业成为中国人的首选。在陆运和空运领域里,他成为物流的代名词。在中国人心中,他物流是国内物流行业最值得信赖的品牌。:

我们拥有国内最杰出的物流人才队伍,他物流真正成为培养物流人才的“黄埔军校”。

我们的网点遍布全国各省市,并逐步向地、县级地区发展,发挥出集团网络专线的巨大优势,利润持续、稳健增长,股东收益不断提高。

我们的物流技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丰富的服务。

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专业的管理团队、集团化运作的网络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形成了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

我们的员工都以成为他人而倍感自豪。

价值观:

成就客户--竭尽所能满足目标客户

卓越运作--没有好的运作,一切都是白费

创新发展--要做创新的人,不做教条的猪

长远视角--30年后成功才算成功

激情进取--绝不被淘汰

在文化体系中,项目组对他物流以往的文化进行了去糟取精的工作。以下的话语在他员工中广为流传,并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因而做为该公司的警示语被保留了下来:

人品出问题,一切都是多余的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

【未来之路】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药物流产;安全隐患;预防

潍坊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自2004年开展药物流产以来,共收治孕妇306例(表1)。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在实行药物流产的过程中发现,因为部分患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不足,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心理承受能力等原因,使这项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孕妇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药物流产的效果观察

1.1 服药方法 息隐(米非司酮)25 mg×6片,早晚各一次,早1片,晚2片,一共两天。米索(米索前列醇)0.2 mg×3片,第三天早上一次服。注意事项:服药前后2 h内禁食水;每两次服药间隔12 h;如发生吐药,要及时补服一次;如发生腹痛及阴道出血,应及时去医院;服用米索要到医院观察;保留阴道排出物,请医生检查;服药开始后,一定有人在身边或者身边有电话等一些安全救护措施。

1.2 效果评价方法 (1)完全流产:用药后自然排出胎囊或虽未见明确胎囊排出,但B超、血或尿HCG证实已完全流产,阴道出血自然停止并转经者。(2)不全流产:用药后未见胎囊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仅为残留物而刮宫或已见胎囊排出;随访中因出血过多、出血时间长、血、尿HCG迟迟不能转阴,或第一次转经出血多等种种因素而行刮宫者。(3)失败:用药后8日内未见妊娠物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有完整胎囊或有胎芽、胎心搏动,最终用负压吸引终止妊娠者[1]。

1.3 流产效果分析 见表1~3。资料显示:完全流产比例为91.8%,不完全流产比例为4.6%,失败比例为3.6%。效果满意。表1 妊娠次数与流产效果表2 婚姻状况与流产效果 表3 年龄情况与流产效果

2 药物流产易出现的问题

(1)不按医嘱服药,影响流产效果。有时因为个人的疏忽;有时因为不重视,没有在医生监护下服用米索。(2)隐瞒孕史,导致治疗不及时。例一孕者17岁,学生,隐瞒其一年中第三次流产的历史,在流产失败实行刮宫术时,因子宫内膜变薄、宫腔粘连引起大出血,由于处理及时,未引起更严重的后果。(3)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接待流产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对于流产者,无论是否有过流产经历,流产对她们都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容易增加她们的不安,甚至增加心理压力,对顺利流产以及产后恢复,都会产生负面影响。(4)流产后担心被人觉察,常有流产者不吃药、不休息、不按时复查,导致子宫复旧差、感染,或者大出血。这样的情况常见于学生、打工者、未婚者。她们多数是利用周日或者长假,进行药物流产,这样才不容易被家长、朋友、同事发现异常。

3 药物流产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对药物流产认识不足,所以常常把它当做是终止妊娠的最佳选择,也成为不积极采取避孕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3.1 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少,不损伤身体 很多人误认为,药物流产不伤身体。所以,在流产后,她们并不注意休养和治疗。其实,只要是流产,不管手术刮宫还是药物流产,除了对肉体上的损伤外,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难以觉察的。简单地说,经过正常妊娠的分娩,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机体的每个系统都会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流产是对妊娠人为的中断,机体要紧急应对这个变化,就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突然改变,这对人体隐性的打击是很大的。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最小的也容易引起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增多。

3.2 药物流产轻松、可靠 有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药物流产有严格的禁忌证,不是每个妊娠妇女都可以做的。在施行药物流产前,还要进行血液、心电图、B超等检查。它适用于早孕7周以内、子宫极度倾曲、近期做过剖宫产或有人工流产史以及对人流有恐惧心理者。而年龄超过40岁、宫外孕、带环妊娠、心肝肾及肾上腺功能不全、青光眼、哮喘、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者,都不宜采用药物流产。并有20%或失败的可能性,一旦失败,就要实施刮宫术。和人工流产一样,药物流产也要进行休息和药物治疗。所以,药物流产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3.3 药物流产无疼痛,简单易行 这种认识,是很多人选择药物流产的理由。统计显示,95%的药物流产者,感觉疼痛;8%的人认为疼痛难忍。初次药物流产者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买了药物、吃下去,胚胎自然就排出来了,好像来了一次月经一样简单”。甚至,不按医嘱服用消炎药、促子宫复旧药、不重视休息、不及时复查等。最终导致感染、大出血、不孕等严重后果。这样的人群中,以未婚者居多。

4 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从药物流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中,不难看出,在施行药物流产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流产不全或者失败,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对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在一定时期里,最大限度地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保证了其人身安全。(1)治疗程序、工作制度、服务承诺“上墙”,加强医护与流产者的相互监督。这样能有效防止医护人员工作不细致,排除医源性事故隐患。(2)耐心地讲解,增强流产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针对那些妊娠知识不足的流产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她们讲解,少用或者不用医学术语,矫正她们对药物流产的不正确认识,以引起重视,降低后遗症的发生。(3)提前发放自编的知识手册。给每位流产者发放知识手册,并要求他们仔细阅读。其中包括有关药物流产注意事项、急救电话、求助方式等。(4)认真严格地签订手术协议书。这是维护医护与流产者权益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日后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双方都要严肃对待。(5)重视心理辅导。药物流产过程中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临床护理方案能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积极配 合治疗,从而有利于提高药物流产效果[2]。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护理程序,遇到特殊孕情的流产者,实施特殊的护理措施。另外,我们设立专门观察室,减少环境影响,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6)专人负责,及时回访。为了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增加流产顺利进行。我们建立健全了登记制度,派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对没有及时来医院服药、复查的流产者,进行联系、回访,确保她们的身体安全。采用这样的工作方式以来,已经有效的治疗了9例不全流产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5 小结

根据笔者对306例药物流产者的观察护理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对待流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矫正孕者的认识误区,及时观察并正确处理出现的症状,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干扰,就能降低流产对身体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障流产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药物流产;安全隐患;预防

潍坊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自2004年开展药物流产以来,共收治孕妇306例(表1)。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在实行药物流产的过程中发现,因为部分患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不足,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心理承受能力等原因,使这项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孕妇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药物流产的效果观察

1.1 服药方法 息隐(米非司酮)25 mg×6片,早晚各一次,早1片,晚2片,一共两天。米索(米索前列醇)0.2 mg×3片,第三天早上一次服。注意事项:服药前后2 h内禁食水;每两次服药间隔12 h;如发生吐药,要及时补服一次;如发生腹痛及阴道出血,应及时去医院;服用米索要到医院观察;保留阴道排出物,请医生检查;服药开始后,一定有人在身边或者身边有电话等一些安全救护措施。

1.2 效果评价方法 (1)完全流产:用药后自然排出胎囊或虽未见明确胎囊排出,但B超、血或尿HCG证实已完全流产,阴道出血自然停止并转经者。(2)不全流产:用药后未见胎囊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仅为残留物而刮宫或已见胎囊排出;随访中因出血过多、出血时间长、血、尿HCG迟迟不能转阴,或第一次转经出血多等种种因素而行刮宫者。(3)失败:用药后8日内未见妊娠物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有完整胎囊或有胎芽、胎心搏动,最终用负压吸引终止妊娠者[1]。

1.3 流产效果分析 见表1~3。资料显示:完全流产比例为91.8%,不完全流产比例为4.6%,失败比例为3.6%。效果满意。表1 妊娠次数与流产效果表2 婚姻状况与流产效果 表3 年龄情况与流产效果

2 药物流产易出现的问题

(1)不按医嘱服药,影响流产效果。有时因为个人的疏忽;有时因为不重视,没有在医生监护下服用米索。(2)隐瞒孕史,导致治疗不及时。例一孕者17岁,学生,隐瞒其一年中第三次流产的历史,在流产失败实行刮宫术时,因子宫内膜变薄、宫腔粘连引起大出血,由于处理及时,未引起更严重的后果。(3)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接待流产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对于流产者,无论是否有过流产经历,流产对她们都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容易增加她们的不安,甚至增加心理压力,对顺利流产以及产后恢复,都会产生负面影响。(4)流产后担心被人觉察,常有流产者不吃药、不休息、不按时复查,导致子宫复旧差、感染,或者大出血。这样的情况常见于学生、打工者、未婚者。她们多数是利用周日或者长假,进行药物流产,这样才不容易被家长、朋友、同事发现异常。

3 药物流产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对药物流产认识不足,所以常常把它当做是终止妊娠的最佳选择,也成为不积极采取避孕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3.1 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少,不损伤身体 很多人误认为,药物流产不伤身体。所以,在流产后,她们并不注意休养和治疗。其实,只要是流产,不管手术刮宫还是药物流产,除了对肉体上的损伤外,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难以觉察的。简单地说,经过正常妊娠的分娩,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机体的每个系统都会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流产是对妊娠人为的中断,机体要紧急应对这个变化,就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突然改变,这对人体隐性的打击是很大的。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最小的也容易引起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增多。

转贴于

3.2 药物流产轻松、可靠 有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药物流产有严格的禁忌证,不是每个妊娠妇女都可以做的。在施行药物流产前,还要进行血液、心电图、B超等检查。它适用于早孕7周以内、子宫极度倾曲、近期做过剖宫产或有人工流产史以及对人流有恐惧心理者。而年龄超过40岁、宫外孕、带环妊娠、心肝肾及肾上腺功能不全、青光眼、哮喘、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者,都不宜采用药物流产。并有20%或失败的可能性,一旦失败,就要实施刮宫术。和人工流产一样,药物流产也要进行休息和药物治疗。所以,药物流产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3.3 药物流产无疼痛,简单易行 这种认识,是很多人选择药物流产的理由。统计显示,95%的药物流产者,感觉疼痛;8%的人认为疼痛难忍。初次药物流产者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买了药物、吃下去,胚胎自然就排出来了,好像来了一次月经一样简单”。甚至,不按医嘱服用消炎药、促子宫复旧药、不重视休息、不及时复查等。最终导致感染、大出血、不孕等严重后果。这样的人群中,以未婚者居多。

4 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从药物流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中,不难看出,在施行药物流产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流产不全或者失败,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对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在一定时期里,最大限度地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保证了其人身安全。(1)治疗程序、工作制度、服务承诺“上墙”,加强医护与流产者的相互监督。这样能有效防止医护人员工作不细致,排除医源性事故隐患。(2)耐心地讲解,增强流产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针对那些妊娠知识不足的流产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她们讲解,少用或者不用医学术语,矫正她们对药物流产的不正确认识,以引起重视,降低后遗症的发生。(3)提前发放自编的知识手册。给每位流产者发放知识手册,并要求他们仔细阅读。其中包括有关药物流产注意事项、急救电话、求助方式等。(4)认真严格地签订手术协议书。这是维护医护与流产者权益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日后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双方都要严肃对待。(5)重视心理辅导。药物流产过程中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临床护理方案能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提高药物流产效果[2]。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护理程序,遇到特殊孕情的流产者,实施特殊的护理措施。另外,我们设立专门观察室,减少环境影响,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6)专人负责,及时回访。为了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增加流产顺利进行。我们建立健全了登记制度,派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对没有及时来医院服药、复查的流产者,进行联系、回访,确保她们的身体安全。采用这样的工作方式以来,已经有效的治疗了9例不全流产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5 小结

根据笔者对306例药物流产者的观察护理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对待流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矫正孕者的认识误区,及时观察并正确处理出现的症状,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干扰,就能降低流产对身体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障流产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药物流产;安全隐患;预防

潍坊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自2004年开展药物流产以来,共收治孕妇306例(表1)。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在实行药物流产的过程中发现,因为部分患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不足,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心理承受能力等原因,使这项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孕妇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药物流产的效果观察

1.1服药方法息隐(米非司酮)25mg×6片,早晚各一次,早1片,晚2片,一共两天。米索(米索前列醇)0.2mg×3片,第三天早上一次服。注意事项:服药前后2h内禁食水;每两次服药间隔12h;如发生吐药,要及时补服一次;如发生腹痛及阴道出血,应及时去医院;服用米索要到医院观察;保留阴道排出物,请医生检查;服药开始后,一定有人在身边或者身边有电话等一些安全救护措施。

1.2效果评价方法(1)完全流产:用药后自然排出胎囊或虽未见明确胎囊排出,但B超、血或尿HCG证实已完全流产,阴道出血自然停止并转经者。(2)不全流产:用药后未见胎囊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仅为残留物而刮宫或已见胎囊排出;随访中因出血过多、出血时间长、血、尿HCG迟迟不能转阴,或第一次转经出血多等种种因素而行刮宫者。(3)失败:用药后8日内未见妊娠物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有完整胎囊或有胎芽、胎心搏动,最终用负压吸引终止妊娠者[1]。

1.3流产效果分析见表1~3。资料显示:完全流产比例为91.8%,不完全流产比例为4.6%,失败比例为3.6%。效果满意。表1妊娠次数与流产效果表2婚姻状况与流产效果表3年龄情况与流产效果

2药物流产易出现的问题

(1)不按医嘱服药,影响流产效果。有时因为个人的疏忽;有时因为不重视,没有在医生监护下服用米索。(2)隐瞒孕史,导致治疗不及时。例一孕者17岁,学生,隐瞒其一年中第三次流产的历史,在流产失败实行刮宫术时,因子宫内膜变薄、宫腔粘连引起大出血,由于处理及时,未引起更严重的后果。(3)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接待流产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对于流产者,无论是否有过流产经历,流产对她们都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容易增加她们的不安,甚至增加心理压力,对顺利流产以及产后恢复,都会产生负面影响。(4)流产后担心被人觉察,常有流产者不吃药、不休息、不按时复查,导致子宫复旧差、感染,或者大出血。这样的情况常见于学生、打工者、未婚者。她们多数是利用周日或者长假,进行药物流产,这样才不容易被家长、朋友、同事发现异常。

3药物流产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对药物流产认识不足,所以常常把它当做是终止妊娠的最佳选择,也成为不积极采取避孕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3.1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少,不损伤身体很多人误认为,药物流产不伤身体。所以,在流产后,她们并不注意休养和治疗。其实,只要是流产,不管手术刮宫还是药物流产,除了对肉体上的损伤外,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难以觉察的。简单地说,经过正常妊娠的分娩,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机体的每个系统都会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流产是对妊娠人为的中断,机体要紧急应对这个变化,就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突然改变,这对人体隐性的打击是很大的。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最小的也容易引起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增多。

3.2药物流产轻松、可靠有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药物流产有严格的禁忌证,不是每个妊娠妇女都可以做的。在施行药物流产前,还要进行血液、心电图、B超等检查。它适用于早孕7周以内、子宫极度倾曲、近期做过剖宫产或有人工流产史以及对人流有恐惧心理者。而年龄超过40岁、宫外孕、带环妊娠、心肝肾及肾上腺功能不全、青光眼、哮喘、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者,都不宜采用药物流产。并有20%或失败的可能性,一旦失败,就要实施刮宫术。和人工流产一样,药物流产也要进行休息和药物治疗。所以,药物流产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3.3药物流产无疼痛,简单易行这种认识,是很多人选择药物流产的理由。统计显示,95%的药物流产者,感觉疼痛;8%的人认为疼痛难忍。初次药物流产者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买了药物、吃下去,胚胎自然就排出来了,好像来了一次月经一样简单”。甚至,不按医嘱服用消炎药、促子宫复旧药、不重视休息、不及时复查等。最终导致感染、大出血、不孕等严重后果。这样的人群中,以未婚者居多。

4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从药物流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中,不难看出,在施行药物流产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流产不全或者失败,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对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在一定时期里,最大限度地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保证了其人身安全。(1)治疗程序、工作制度、服务承诺“上墙”,加强医护与流产者的相互监督。这样能有效防止医护人员工作不细致,排除医源性事故隐患。(2)耐心地讲解,增强流产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针对那些妊娠知识不足的流产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她们讲解,少用或者不用医学术语,矫正她们对药物流产的不正确认识,以引起重视,降低后遗症的发生。(3)提前发放自编的知识手册。给每位流产者发放知识手册,并要求他们仔细阅读。其中包括有关药物流产注意事项、急救电话、求助方式等。(4)认真严格地签订手术协议书。这是维护医护与流产者权益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日后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双方都要严肃对待。(5)重视心理辅导。药物流产过程中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临床护理方案能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提高药物流产效果[2]。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护理程序,遇到特殊孕情的流产者,实施特殊的护理措施。另外,我们设立专门观察室,减少环境影响,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6)专人负责,及时回访。为了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增加流产顺利进行。我们建立健全了登记制度,派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对没有及时来医院服药、复查的流产者,进行联系、回访,确保她们的身体安全。采用这样的工作方式以来,已经有效的治疗了9例不全流产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5小结

根据笔者对306例药物流产者的观察护理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对待流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矫正孕者的认识误区,及时观察并正确处理出现的症状,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干扰,就能降低流产对身体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障流产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2篇

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本学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进行实习。我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运营管理,增强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对这一物流形式学校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给我们一个更广泛的了解机会,软件中分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运输中心、四个角色来模拟现实的物流公司在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学生成立物流单位,各单位在同一市场下竞争来完成订单。通过路线优化、运输陪送、仓储规划、危险处理,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由教师控制和调整市场环境的各种因素来增加各物流公司操作难易度来增强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实际所学的物流知识相结合。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

公司总经理: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叉车,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调度中心:对总经理发送过来的货运单,托运单进行处理,对货运单进行补货将货源信息于仓库中心进行补货,对托运单进行暂存入库或直接生成运输单将信息发送至运输中心,另外调度中心还担有信息查询、风险管理、报表、财务结算等职能。

仓库中心:首先对总经理发送来的仓库信息进行仓库设定、对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入库操作(入库通知-运输单确认-入库卸货-开具入库单)、出库操作(出库通知-出库备货-运输单确认-出库装货-开具出库单-发货)、另外还但当这货物存放、拣货装配、货物移库、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增值业务、财务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

运输中心:对调度中心发送的运输单处理、车辆管理(是否要采用其他公司的回程车)、当所用的车源不足时向总经理请求购买或改变运输方式。对司机管理的要认清是否有相匹配的司机,车辆提醒、风险管理、报表等。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3篇

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本学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进行实习。我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运营管理,增强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内容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对这一物流形式学校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给我们一个更广泛的了解机会,软件中分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运输中心、四个角色来模拟现实的物流公司在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学生成立物流单位,各单位在同一市场下竞争来完成订单。通过路线优化、运输陪送、仓储规划、危险处理,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由教师控制和调整市场环境的各种因素来增加各物流公司操作难易度来增强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实际所学的物流知识相结合。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

公司总经理: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车,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调度中心:对总经理发送过来的货运单,托运单进行处理,对货运单进行补货将货源信息于仓库中心进行补货,对托运单进行暂存入库或直接生成运输单将信息发送至运输中心,另外调度中心还担有信息查询、风险管理、报表、财务结算等职能。

仓库中心:首先对总经理发送来的仓库信息进行仓库设定、对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入库操作(入库通知-运输单确认-入库卸货-开具入库单)、出库操作(出库通知-出库备货-运输单确认-出库装货-开具出库单-发货)、另外还但当这货物存放、拣货装配、货物移库、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增值业务、财务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

运输中心:对调度中心发送的运输单处理、车辆管理(是否要采用其他公司的回程车)、当所用的车源不足时向总经理请求购买或改变运输方式。对司机管理的要认清是否有相匹配的司机,车辆提醒、风险管理、报表等。

实训小结:

经过这几天对物流管理上机模拟软件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流工作的复杂性,但在在此实习中充分了解物流企业相关的运营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增强我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切身体会到工作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针对这些操作每天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发现了不同的问题,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训感受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教学实践 全英文课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主要涉及固体废物的产生、性质、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途径,填埋、焚烧、热解、堆肥、厌氧发酵等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相关工艺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应用条件等内容,力图通过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目前,为实现“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陆续开设了全英文的工程专业课程,本课程也是其中的一门。但由于课程本身涉及的工程知识及专业词汇等都有一定难度,用全英文开展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挑战。本论文介绍了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介绍了我们在该领域所采取的一些有效方法,最终提出了仍然未解决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方案,以期为增强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1.全英文工程专业课程授课所面临的挑战

1.1工程专业课程仅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有全面认识。

课堂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但是对于工程知识,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却比较难于让学生全面、直观地掌握相关知识的特点,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中针对废物性质和组成部分的教学,课堂上用图片和一些数据可以表达清楚废物本身的性质,却难以让学生从废物组成出发形成深刻印象,并针对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1.2学生的参与提问不积极。

跟国外学生相比,学生普遍在课堂上参与度有限,提问不够积极。

2.全英文教学方法的尝试

2.1鼓励学生提问,营造活跃的课堂交流氛围。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所以,在课上我们通过提问和适时的停顿来鼓励学生多提问,营造活跃的课堂交流氛围,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实际的工程技术加深认识。

2.2调研强化学生对废物性状的了解。

本课程中让学生针对自身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物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统计、归类、分析,并且对学校不同场所,如宿舍、教室、实验楼的废物收集点收集的废物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地点废物的性质不同。并且在后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类别的废物适宜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废物组成的认识。学生反映该环节教学是很有效的,对学生深入认识废物的来源与组成之间关系,以及后续合理选择废物处理处置环节至关重要。

2.3加强课堂学生的参与。

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留部分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交流也是增强全英文课程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教的过程需要有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反馈出来,所以学生会进行周密的准备,通过事前阅读相关文献、书籍、媒体材料,准备个人讲演材料,加深了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的消化吸收,该环节我们是通过团队合作找资料、讨论、共同分工协作来完成的。所以一方面促进了知识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4参观环节强化学生对技术的理解。

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之后适当增加参观环节,有利于学生强化对技术本身的原理、工艺、设备等的感性认识。另外,很多工艺到现场看过后,现场的工程师对工艺更清楚,所以对工艺中的各种控制参数的讲解更到位,参观环节可以强化学术对技术的深入理解。

2.5研究性作业强化对工程专业认知。

在课堂教学之外,课程设计了一些研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阅读辅助教学材料来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这种手段大大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英文能力,深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3.仍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全英文课程建设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最明显的是语言的障碍。部分专业词汇,如果不提前给学生教会,就很可能使全英文课程变成了专业英语课程,学生记专业词汇都来不及,所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更肤浅。另外,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对全英文教学的接受程度差别很大。部分学生仍存在对英文授课的排斥现象。所以要想真正全面普及英文专业课程的授课,就要各方都做好准备。

4.可能的解决途径分析

4.1提问学生的阅读要求,增强预习效果。

针对之前提出的专业词汇障碍就是语言障碍等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前布置给学生阅读要求,让学生在上课前有充分的时间扫清语言障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原版的专业书籍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带着问题来听课,从而使课堂的交流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预习是全英文授课非常重要的手段和保障。

4.2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大学教学中可能出现上完课,课后学生跟教师沟通较少的问题,所以平时跟学生增加交流的渠道,尤其是现代信息时代,通过各种网络辅助手段,如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手段,让老师始终在学生身边,他们有问题,可以即时提出,及时解决。课堂外的中文交流是全英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专业知识,更深入地讨论技术背后的问题。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一、物流企业及其企业文化概述

1.物流企业含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对物流企业进行了界定[1]。解析该标准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物流企业的几个特点。第一,物流企业是一个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且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第二,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的业务类型有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第三,物流企业一般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系统使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完成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并能使该物流企业进行日常的经营组织和管理[1]。

2.物流企业文化含义及特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其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WilliamOuchi)的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实践和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价值理念体系,该体系具有企业个性特色并且同时能为组织的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另外企业文化也包括这些理念在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传统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而来的物流企业文化,其内容当然也包括那些能够被识别的物流企业符号、服务方式以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价值观、理念等,这些促使物流企业在不断地融合与创新之后塑造其特有的企业形象。每一个物流企业在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如何保留和吸收传统企业文化中适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精髓,努力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在借鉴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精华的同时又探寻发展物流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综上所述,物流企业文化以传统企业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发展,因此物流企业文化既有企业文化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总体说来,笔者认为物流企业文化具有以提供物流服务为中心、以提高效率为保障、以主动学习为导向、以实现双赢(多赢)为目标等特性。

3.物流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杰克•韦尔奇(JackWelch)(通用电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曾说过:“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同样的,物流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与作用呢?通过实践与学习,我们认为,物流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凝聚、导向、约束、激励等作用。

(1)物流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精神理念和行为准则,可以把员工紧紧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同一个方向上,使得他们工作目的明确,在思想意识上逐步达成共识,在实践行动中做到“劲往一处使”,使得他们把自己的利益和物流企业的利益目标联系起来,促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实现共赢,并形成一个充满和谐性与协调性的组织。这种作用可以使得员工在企业内部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不用管理层的“硬性”管理,而自觉地认真工作,为物流企业发展进行努力,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指物流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对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主要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两方面。该导向作用可以为物流企业管理在激烈的市场冲击和竞争下提供长远、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物流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依据。例如“服务第一”的文化可以提醒该物流企业发展决策和管理时要时时注重服务品质,“速度第一”的文化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发展要以速度为首要考虑因素和原则。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是企业价值观念的核心和基础,是物流企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保障手段。

(3)物流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内在动机与潜在能力产生的激发效应,激励着员工热情地投入工作、积极创新,为企业创造高价值的回报。“速度”和“安全”两方面是物流企业最大特征和优势,实践表明,在激励条件下这两方面因素可以发挥地更好。激励是一种从精神上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可以使得物流企业员工能力得到提升。激励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但是企业文化可以使物流企业这种管理手段发挥最大效果。

(4)物流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

物流企业文化对管理层和员工在行为和工作上都有一定的约束效果,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通常是通过“硬性”的严格制度与“软性”的文化影响两条途径实现的。“硬性”的严格制度是指那些渗透了企业文化理念的制度、规范与流程,对员工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同时又因为融入了企业文化的软力量,从侧面保障物流企业有序运转。“软性”的文化影响,主要是从精神和思想层面进行,它主要是提醒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哪些行为不该做、不能做,减少破坏企业利益的事情发生。物流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能够从意识层次提高员工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员工工作规范化,提高责任感和敬业感;同时,企业文化约束作用的发展壮大可以促使物流企业向社会展现企业自身良好形象,树立信誉和影响。

二、物流企业文化研究现状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和研究物流企业文化这一议题。目前,针对绿色物流、物流企业战略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等方面,学者和专家们都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研究方面,从2009到2014年,有很多学者研究行业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实践建议,如2012年,石丽慧[2]分析邮政速递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及发展环境,分析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探讨推进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措施;王翠敏[3]等在分析河北省民营医药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围绕着企业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构建“服务核心、效率先行、人本载体”的范式。也有结合地区进行研究分析,如2010年,陈宏、池仁勇[4]在对浙江省物流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浙江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及特征;2012年,方桂芬[5]在分析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有效建设物流企业文化的对策,以提高其文化竞争力;汪传雷[6]等通过对安徽三家物流企业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安徽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安徽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从徽商文化中获得启发,培育企业文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结合具体的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如易荣英、谢棋[7]在2014年以华航集团为例等等。从文献中发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作用及影响已达成普遍共识,本文以福建省物流企业为例,分析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探析建设思路。

三、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总体上较之行业起初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笔者发现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简单,建设流于表象,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科技化、现代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软件系统及先进管理手段的应用,商品流通从早期的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向简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方式转变。物流企业在这种竞争状态和环境中体现出一种快速反应、服务系统化、过程一体化、技术专业化、网络化等特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也应该改变从而适应这种改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福建省有一些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还是强调单一的、独立的物流基本职能,忽视各个职能间的关系。“二律背反”现象在不同的物流职能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的关注点更多是放在员工数量、仓储面积、营业额、利润等“量”或“绩”的数字上面,在整个企业发展规划中,系统的企业文化被忽视了,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也很模糊或基本没有,这就导致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上流于形式了。

2.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建设流于表象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或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理解上存在着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如一些A级及以下企业由于本身规模不大,机构设置不多,为了省事或管理,这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安排到同一部门,甚至还有些企业直接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另外还有一些物流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开开讲座、贴贴海报就可以了。第二,对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足。这些企业侧重于搞一些形象工程,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设计企业标识、斟酌企业标语口号等方面,支持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形象。我们在许多公司的内部墙上都能看到诸如“效率”、“服务”、“创新”、“客户满意”之类的口号;另外有一些企业把精力放在了设计统一的员工服、精美的公司徽章等能够彰显企业外在形象的物件上。这只是简单地将形象设计等同于企业文化,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企业精神——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在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同时在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有企业精神的痕迹,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文化缺乏强有力的生命活力,当然也没能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另外,还缺乏对物流企业文化内涵进行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这将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3.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当前国家对福建省多项政策,各物流企业面临各种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同时需求市场增大,挑战也随之而来:各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从事运输、仓储以及综合服务的都有;但是企业依然缺乏创新和发展的积极性。在调查中,企业规章制度就是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中“流行”甚广。在他们看来,组织员工学习已经制定出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接着严格实施,然后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水到渠成得以开展、完成,企业精神也随之能培育,最后逐渐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但是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决不能将二者等同;虽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这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还有些物流企业出于从众心理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物流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为本企业量身定制具有特殊个性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体制、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福建省物流企业的一些“本位”观念束缚了管理者对独立个性的追求,导致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进而出现企业文化雷同的现象。

4.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近几年福建省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断趋好,区域物流合作不断拓展,对台口岸建设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些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同时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于2011年到2016年先后出台或印发了《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促进大中型物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福建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助力物流业的发展。抓住机遇,福建省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截至到2016年8月底,福建省共有274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11家5A级企业、68家4A级企业、176家3A级企业、16家2A级企业、3家1A级企业。因此,本文认为福建省物流企业应进一步抓住机遇,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更进一步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为此,本文初步建议,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做好长远规划

首先管理者应认识到物流业不仅是一个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还是一个兼有劳动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特点的行业,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必须认识到在这种不进则退的变化中企业必须适应并积极应对,不是置身事外而是亲身参与其中,同时不断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认真地做好长远规划。第一,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在第一时间应对;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根据物流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确定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实施规划及步骤,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工作部署。第三,部署安排并逐步启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保障工作,即根据战略目标与规划为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实施条件,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具体如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部门等。第四,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深入调研与分析、系统梳理与完善,结合自身实际与未来发展需要,总结、提炼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构建相应的基础体系,如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等。第五,实施、评估与改进。从物流企业的培训、传播等体系全面入手,做到从宣传到岗位实践全面推进,将企业文化深度融入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与凝聚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评估机制,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及实施效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评考核,总结经验与成果,同时改进、提升,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改进、完善。

(2)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建设物流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专家和学者们都对“企业文化是需要人来创造、实施、丰富和发展的”这一点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将其作为检验企业文化优良与否的一块“试金石”。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以及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即客户)即本文说的“人”,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最大功效的也是“人”。哈佛大学教授狄尔和甘乃迪对美国80家著名公司的调查显示,以崇高信念、价值和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公司取得了卓越的绩效;以追求利润为追求目标的公司却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这一调查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中心,实行人本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每一个员工都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意识和心智模式,从而真正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第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体现为以员工为根本,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当前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就更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员工的认同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认同的关键则是参与,企业文化需要被全体员工认同,因此应该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文化建设的各项内容。

福建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逐步实现作业机械化、信息化;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切实构建“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企业物质文化。第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属于服务性行业,而物流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认为是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同时该服务质量的优劣又是物流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引导、激励、推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树立“大家的文化大家建设”的意识和氛围,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广泛参与,上下左右齐心协力,让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实践中要求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的需求,努力使客户满意。“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功效的:第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第二,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第三,服务质量提高获得客户的满意、肯定;第四,客户满意、肯定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如市场占有率等;第五,企业获得利益后通过某些措施激励员工继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此循环反复,最终员工、企业、客户都得到收益。

(3)建立品牌文化,加入“本土”特色

跨区域、跨文化、跨时间展开业务活动决定了物流行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同时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要求是进行物流合作的基本前提。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不得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需要与不同地区客户合作的物流企业。因此要想在业务开展地区获得良好的发展,建议物流企业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当前福建省物流企业数量较多,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A级物流企业保有量达到251家,位列全国第四位。品牌具有双重标识意义,对客户来说,品牌是认识物流企业主要的标识,它可以帮助客户在众多企业中进行快速选择;对物流企业来说,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可以吸引客户的眼球,让该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因此本文认为建立品牌是进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客户变化的文化需求,在品牌建设中突出本企业的各种特色标识。其次,准确定位企业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的市场定位能为物流企业创造出发展空间。物流企业品牌定位既要坚持差异化原则,凸显企业特点;又要坚持个性化原则,创造出体现企业服务的个性化特色。最后,物流企业还要积极宣传企业品牌,号召全体员工保护品牌。物流企业应站在战略的高度,遵循开放融合的方针,加强与内外部的交流互动,保持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加入“本土”特色是指物流企业在对外交流互动过程中,应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了解,积极吸收和融合先进思想,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了解不同客户的文化背景,确保不触及所在地区的文化敏感区域,避免潜在的压力和冲突。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在企业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本土文化的精华、去其槽粕,在避免文化冲突的同时,不断丰富、创新物流企业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同时立足于物流行业的发展特点,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调整与创新发展,使企业文化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述容.物流企业经营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石丽慧.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邮政研究,2012(5):32-33.

[3]王翠敏,胡玲玲等.关于河北省民营医药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13(1):41-43.

[4]陈宏、池仁勇.浙江省物流企业文化现状及特征分析[J].网络财富,2010(18):156-157.

[5]方桂芬.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湖南农机,2012(7):143-144.

[6]汪传雷,王如正,姜培培.基于徽商文化的安徽物流企业文化管理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7-69.

[7]易荣英,谢棋.着力打造江海同舟勇争一流航运物流企业文化品牌——华航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7):215-218.

[8]叶坪鑫,何建湘,冷元红.企业文化建设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