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相同点:

1、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在内容上都表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几方面音乐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知识的必要途径。在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体裁与形式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与知识。人教版与人音版的习题设计中都包含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分别进行陈述。

①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表现要素包括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构成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是形成音乐不同风格、情绪、特点的重要依据。对音乐的鉴赏需要对音乐各种表现要素的熟悉了解,也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必要手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音色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3页欣赏《丰收锣鼓》,习题为:“按照乐曲中主奏乐器出现的顺序填写序号”。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二题为:“判断下面两首乐曲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辨能力,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音乐的熟悉和了解,积累音乐语言。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力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9页欣赏《飞来的花瓣》习题为:“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强弱对比非常鲜明,你听出来了吗?请你找出乐谱中的力度记号。”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缤纷舞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三题为:“聆听《波莱罗》舞曲,感受、体验乐曲的力度变化,说说它在力度变化方面的特征。”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感受、体验作品中力度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速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第4页唱歌《青春舞曲》习题为:“请你用中等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第四题为:“聆听刘天华作曲的二胡独奏曲《月夜》,比较第一、二段极慢板与第三段快板在音乐表现上有何不同?”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变化的体会,使学生感知速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进一步在实践中感受速度在音乐作品中的使用特点。

d.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节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28页欣赏《太行颂》习题为:“这首歌曲中有许多地方使用了附点、切分节奏,欣赏时注意体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轻歌曼舞》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伴随下面的旋律,敲击两种探戈节奏,体验它们的音乐风格。”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欣赏、实践,让学生体会不同节奏的律动特点、音乐表现特点,进而加深对不同节奏的认识。

e.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旋律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第14页欣赏《祖国颂》习题为:“以谱例第一个音作为横线所在位置,按音高变化画出旋律线。”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电影插曲《冰山上的雪莲》,依照图形谱随着音乐唱一唱,试着分析高潮在哪里?为什么旋律越唱越高,然后急转直下结束在底音“6”上?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旋律进行的特点,进而了解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和重要地位。

f.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结构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6页习题为:

这首歌的音乐结构是:A AB ABA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判断音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请用图形谱画出它的结构及音乐特征。”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音乐作品结构而设计的。通过类似习题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不同结构和结构划分方式,了解结构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对音乐情绪与情感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不同的音乐作品会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正确分辨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用语言描绘音乐作品的情感是感受与鉴赏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作品情绪和情感的辨别、体会和实践做出了相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歌剧之夜》第1 6页欣赏《猎人进行曲》课后习题为:“请你说一说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表现怎样的情景?”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分小组、按角色,用赞颂、自豪的情绪演唱《唱脸谱》。”

这类习题的设计多是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传达的情绪和情感,进而了解音乐作品在表达不同情绪和情感时的方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③对音乐体裁和形式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体裁和表现形式,音乐体裁包括进行曲、夜曲、艺术歌曲、交响曲等,音乐形式包括独唱、合唱、独奏、齐奏等,对不同音乐体裁和形式进行介绍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不同的习题方式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分别设计了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载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欣赏《月夜》的习题设计为:“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与人声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你能结合欣赏这首歌曲,说说钢琴伴奏的作用吗?”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倾听《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体会抗日军民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体裁,并认识不同体裁的音乐特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形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2页欣赏《红河谷》,习题为:“试将《红河谷》的齐唱与合唱形式作一比较,谈谈他们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 、 和 四个声部。此外还有 参与其中。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作品的音乐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知识的积累,并认识到不同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力,进而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

④对音乐风格和流派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对风格与流派的了解是欣赏与鉴赏内容的重要部分,音乐风格和流派代表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发展,增加学生对风格和流派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如对西方维也纳古典乐派进行学习,将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体载奏鸣曲、交响曲以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内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风格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听赏让学生分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对作品音乐风格形成感性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流派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洋乐话》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六题为:“搜集有关印象主义(印象派)的绘画、诗歌、音乐,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

这类习题是围绕音乐流派进行设计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音乐特点有所认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

2)表现

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充分体现音乐实践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表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出要求和加深认识,也是课后习题设计的重要针对性内容。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表现方面的习题设计内容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唱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唱歌《送别》的习题为:“背唱《送别》,从中体会歌曲的抒情意境。”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学唱《大海啊,故乡》。试一试将歌曲中的主导节奏用‘强强弱’的方法演唱,体会一下大海波涛起伏荡漾的感觉。比较一下第一、三、五、七句中的。大海啊。每次演唱时有何不同?哪一句像在低吟轻叹,哪一句像在动情地呼喊?以你喜欢的方式演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唱歌教学提出的要求,通过类似习题设计让学生学习唱歌的知识、技巧,并熟悉一部分歌曲,进而表现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9页竖笛教学: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自己选择乐器,练习演奏《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演奏教学提出要求,增加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并提高演奏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综合性艺术表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3页音乐活动:“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智斗》,判断三个角色各属于哪个行当?试着分角色做表演。”

这类习题多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表演,是对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增加学生音乐实践的机会。

3)创造

创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即兴创作和用音乐材料进行创作,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在创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材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对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就对创造的难度有了新的要求,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阶段教材针对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即兴创作和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音乐创作设计了相应的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即兴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第49页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习题:“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并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美丽的村庄》,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这类习题多强调即兴性,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临场发挥,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力、观察力和对临时事件的控制力。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1页习题:“请你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用你喜欢的变奏方式,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这类习题是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利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对音乐创作知识的积累。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待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识。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的习题设计中表现如下: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社会生活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9页音乐情景剧习题:“请你谈谈自己保护动物的经历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课后习题第五题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社会属性的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姊妹艺术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第四题为:“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各表现了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情景?看看相关的歌舞、绘画、雕塑、书籍、电影、电视等资料,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增加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了解,并了解同一题材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5页习题为:“同学们,请你创作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并为它选配背景音乐。”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第六题为:“在中国地图中,把自治区用色笔勾画出来。你听过、收集过哪些藏族歌曲?把这些歌的名字写出来,唱给同学们听听。”

这类习题是借助音乐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地理、人文风貌,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为一门人文艺术学科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2、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课后习题都要以文字的方式形成,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实践练习。文字介入的方式根据语气表达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提问式和叙述式。提问式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展开联想,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叙述式是通过陈述提出要求,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提问式,还是叙述式,在问题提出的角度和达成结果方面都可以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主观题是针对具体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问题形成准确地认识或得到明确的指令,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性内容的了解。客观题是为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而设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提问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0页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习题为:“你能听出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

此处针对欣赏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提出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并给出两个答案进行选择。问题提出的目的十分明确,答案也十分明确,目的是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到《月光下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葫芦丝,并认识这种乐器。答案具有唯一性和针对性。

提问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第1 7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五题:“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议论一下在现代音乐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非洲音乐的影响?你印象最深的非洲地区音乐有哪些?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这道习题为拓展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多方面了解而设,每个学生的理解和回答都是不一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方面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答案具有多样性和发散性。

叙述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电子空间站》第48页:

这道习题是为训练学生对音高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题目中明确提出了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写出正确的答案。

叙述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一题:“用满怀深情的歌声唱好《让世界充满爱》(全曲的第二部分)。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学其他段落,并在集体活动中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这道习题用叙述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目的是锻炼学生识谱能力和自学能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习题虽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但着重点与主观题不同,结果没有统一性,而是对学生客观能力的一种认识与提高。

3、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填空式、问答式、判断式、选择式、论述式。

1)填空式

填空式是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填空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并学习用文字的方式解释音乐。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3页欣赏《母女夜话》习题: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 、 、 和 四个声部。此外还有

参与其中。

2)问答式

问答式是采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问答有针对性的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分析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百鸟朝凤》习题为:“你能想象出唢呐模拟了哪些动物吗?”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经典交响》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比较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有何不同?《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与第一乐章有什么不同?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判断式

判断式是采用听音乐做判断或根据给出的音乐知识点进行判断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掌握不同的音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唱天地》第21页音乐活动: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4)选择式

选择式是采用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习题内容进行选择,得出正确结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在于通过选择让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风格、流派、表现情绪等有正确的判断,并积累音乐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34页习题: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

聆听三首进行曲片段,将它适宜的演出场合填入()内。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手( )

A婚礼仪式 B葬礼仪式 C迎宾仪式

D博览会开幕式 E学校运动会开幕式 F国家庆典活动

5)论述式

论述式是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论述的习题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并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听电子合成器或电脑多媒体演示音色与节奏变化,讨论并预测电子音乐可否取代人的歌声和各类中外乐器的演奏?”

二、不同点:

1、呈现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分散在每单元中,多显示在教学内容的下面。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7页。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集中在每个单元的后面,统一在一个栏目“实践与创造”中。在这个栏目中,设计了与每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包括对教学要求和音乐实践性的练习等。如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的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

2、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虽然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但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单明了,多是针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明确提出问题或教学要求,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蜻蜒点水》的习题为:“乐曲高潮部分在情绪、速度等方面都有一些变化,你听出来了吗?”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婉转,提示性和暗示性较多,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音乐能表现光明、美好的事物,也能表现黑暗和残暴现象。聆听乐曲《祭献之舞》,你能否通过音乐感受以少女祭祀大地仪式的野蛮、怪诞?你认为在这首音乐中旋律和节奏谁属于更重要的地位?你是否喜欢这种音乐,为什么?”

3、习题设计角度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在设计角度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多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方面的教学要求,问题多比较简明;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往往针对一个作品提出几方面的教学要求,综合性比较强。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33页欣赏《万马奔腾》习题为“这首乐曲描绘了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你听出来了吗?”

这道题是针对《万马奔腾》音乐作品提出的问题,问题的直观性很强。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和《手拉手》片段,了解这两首歌曲的创作演出背景。试着随音乐唱一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B段和《手拉手》合唱部分,体验其节奏及演唱的特点。说一说这两首歌曲表达了人类哪些共同愿望”。

这道题也是针对欣赏教学提出问题,但问题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样。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在每单元设计了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习题外,在七年级上册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单元《旋转舞台》,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回顾,通过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乐器的音色、音乐表演形式、音乐体裁等加深印象,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小学阶段音乐知识的一种复习。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设计了每单元的课后习题外,在每册教材的后面增加了“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通过习题的方式进行自我测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每册学习过的音乐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4、主客观题比例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问题设计的主、客观倾向上有所不同。根据统计,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8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111道,习题总数为193道,其中主观题为51%,客观题为49%。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7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97道,习题总数为169道,其中主观题为26%,客观题为74%。人教版教材习题中主、客观题的比例基本持平,人音版教材习题则以客观题为多。

三、综述

通过对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设计方面各有优劣: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分散在单元教学内容中,与音乐作品结合紧密,直观性、操作性较强;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统一在每单元的后面,从教材体例上看比较规整,但学生学习时缺少直观性。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针对性强,问题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综合性强,问题角度比较多样、拓展性强,但教学中存在材料上的难度,操作性容易受到影响。

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中的习题设计外,在七年级设计了独立的习题单元,对知识进行回顾,目的在于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期对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的习题设计外,在每册后面设计了独立的“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进行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每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加深学生的认识,但由于初中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进行大量习题教学,操作上有很大难度。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初中音乐教材歌曲部分的分析

2012年版新教材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而成。全国共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16套音乐教材。综观这些新的教材,歌曲部分在整个教材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材中歌曲的体裁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思想性融入艺术性之中,贴近生活。歌曲所呈现的文化背景,即人物、历史事件与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并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培养其音乐感。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歌曲部分的构成与内容,现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为例做简单分析。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12册,简、线各6册)共有演唱曲目四十余首、欣赏曲目百余首,演奏曲目近十首、自主选唱(随心唱响)曲目十余首。从歌曲的类型和题材来看,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以校园生活题材和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风格为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增加了外国歌曲的数量;八年级上册在歌曲类型方面有所变化,出现了外国歌剧咏叹调、声乐套曲和通俗歌曲等体裁;八年级下册的歌曲以中国古典歌曲、合唱曲目为主;九年级上册选用了多首京剧音乐唱段、加大了通俗歌曲的数量;九年级下册增加了黄梅戏、评剧、豫剧和越剧等曲种的唱段,也选用了多首不同风格的外国流行歌曲。

从以上分析来看,教科书中所选的曲目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作品,所选的作品仍然侧重于美育、人文因素,体现了音乐教育重要的宗旨。编排方式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从选编歌曲的训练体系看,所选歌曲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这些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高度统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词曲的鲜明特色,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品格;在读谱训练、歌唱技能的训练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能使学生领略歌曲美妙多彩的同时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无疑这些经典的歌曲能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歌曲学习带来良好的影响,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歌曲美、旋律美和节奏美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歌曲作品选择恰当与否决定唱歌教学的成功与否。那么,在歌曲曲目的选定方面如何考虑呢?

一是必须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唱歌教学的导航灯,只有研读透,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唱歌教学的困惑。

二是应该尊重教材文本。2012年版新教材丰富的内容给唱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从课程目标出发,与音乐教材亲密接触,走进音乐教材的世界,真正打开教材文本构成的本体世界,才能领略教材歌曲音乐构成的绚丽风光,才有可能上好唱歌课――引导学生在教材文本构成的歌曲海洋里领略音乐的美、实现歌唱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是唱歌教学歌曲学习的目标。歌曲对体现唱歌教学的核心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教材的歌曲内容虽丰富多彩,但音乐老师要有“歌曲意识”,在突出歌曲作品的特点、找准歌曲学习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要素、整体目标呈现等几个方面重点考虑,注重情感态度、歌唱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歌唱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初中唱歌教学的起点

在唱歌教学中,教学的起点往往决定了师生唱歌的方向和质量―唱什么、怎么唱、从唱歌中学到什么。

在以往的一些初中音乐唱歌课中,教学的起点往往由教师掌控,学生在教师的调度下,以“情景”进入唱歌教学,或以“歌词分析”进入唱歌教学,或以“认识作者”进入唱歌教学……看上去虽然紧扣歌曲的主题,让学生在进入教学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接触歌曲,但在看似直接的掩盖下,掩盖的却是初中唱歌教学“低年级化”倾向,即多见老师一遍又一遍教唱歌曲,讨论歌词的构成框架、指出需要注意的歌词和节奏,然后反复地纠正声音。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有很多不当之处:一是停留在孤立的歌曲学习上。这种教学的关注点仍然是声音与歌词大意;二是唱歌教学环节与教学整体的割裂。这种割裂不仅是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更是歌唱学习内在线索的错位;三是低起点。这种唱歌教学看上去显得流畅,但缺失了真正的歌唱学习的价值体现,学生思维在较低的层面徘徊,教学的发展性不足。

那么,初中唱歌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起点?

一是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感受体验的获得。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决定了唱歌教学内容应该以歌曲为主,致力于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歌曲体验的初步知识,即使有些不熟悉的歌曲,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强调学生对歌曲体验感受的关注,对音乐的理解自然会发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寻找所学歌曲的审美要素和表现要素,融会贯通。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探美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18-02

诗人流沙河曾经说过:“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内心的一根弦,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弦,就要立足于吟诵,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搭建互动探究平台,加强鉴赏创造和拓展迁移的思维训练。作为有20余年教龄的语文学科一线教师,笔者总结了一套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即“立足吟读,初步感知――说读写画,互动感悟――探究亮点,局部突破――设疑质疑,鉴赏创造――精炼主题,拓展迁移”的“品韵・悟神・探美”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套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立足吟读,初步感知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多数文言文讲究音韵,读来韵味无穷。只有吟读方可通晓其义,也只有通晓其义方可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吟读得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饶有趣味的教学环节,并在吟读的过程中醉心于其中的韵律以及这些韵律带来的快乐。吟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背景音乐伴读,有教师范读,有结伴对读,有团队创意诵读,有音频导读,有多媒体视频范读,还有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师生齐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走近作者成为了可能,走进文本成为一种需要。《岳阳楼记》(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通过骈散结合营造的长短错落、抑扬变化的音韵美会让学生陶醉;《与妻书》(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绵长情意中的慷慨悲愤会使学生感同身受。

二、说读写画,互动感悟

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桥的两端一边站着的是作者,一边站着的是读者。只有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文章,经得起反复推敲。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想摆脱呆板的说教和灌输性的解读,教师就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细细读一读、互相说一说、尝试写一写、动手画一画的方式解读文章,构建读、说、写、画的互动平台,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让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文言文版游记,说一说游览小石潭的导游词,写一写文言文版的家乡胜景游记,循着作者的足迹画一画小石潭导游图。在互动的教学中,原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都得到了落实。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让学生读一读这篇言辞酣畅、气势恢宏的论说文,说一说其他历史名人经过磨砺终有成就的事例,写一写现代版的运用事实说理的论说文,画一画课文的逻辑思维结构图。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了论说文的写作技巧,感受很深。

三、探究亮点,局部突破

善教者启思导疑,强调思维的引导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析文中的亮点,力图突破局部,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例如《爱莲说》(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文,托物言志和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是其亮点,在教学这篇文言文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读品味其语言的音韵美,还要引导学生精析文中对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的描写,分析作者是如何状物的,那些描写为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引导学生体会将莲与、牡丹作对比的好处。此外,笔者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花语入手,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抒发自己爱花的情感,并让学生撰写与之相关的广告语,或者制作贺卡。又如,《强项令》(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故事脉络清晰,教学这篇课文,让学生看着连环画讲故事,而后分析人物形象,是增强阅读趣味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果教师再让学生组建团队演一演这个故事,体会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为深刻,也会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四、设疑质疑,鉴赏创造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质疑能力是创造性鉴赏的基础,也是完成拓展迁移的必要条件。一位在课堂上能以巧问点拨引领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同样一名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也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相信,只要把设疑、质疑的机会交给学生,在文言文的课堂上,学生也一定会有奇思妙想。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一课时,在鉴赏了作者用白描手法点染的雪笼西湖的景色后,笔者设计了设疑、质疑创造性鉴赏的环节。有学生提出:“这段雪景的描写与《周庄水韵》(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周庄仲春雨景的描写一样尽显朦胧之美,但一处是冬景,一处是春景,一处写旷达和痴迷,一处写欢喜和优雅,虽有差异,却都尽显作者用笔之妙。那么,我们在写作训练中如何把握情景交融的技巧呢?”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出这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实在难能可贵。至此,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一个生生互动的高潮。教学《三峡》(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学生还将今天的三峡和课文中的三峡作对比,表达了对新三峡生态环境的忧虑。文笔描绘的三峡奇景让学生啧啧称奇,也让学生为其奇景无法再现而遗憾不已。学生走出文本,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五、精炼主题,拓展迁移

我们知道:理想的课堂,教学主题简洁明了,教学语言醒豁到位,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并能由主题引申到现实生活,进行拓展迁移。古今贯通是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所在。教师应让学生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学会类比设喻的规劝说理方法,学会精辟地说理;从《愚公移山》(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故事中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为家乡的景区开发出谋划策;从《曹刿论战》(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学会从国家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的重要性和礼贤下士的必要性,评价当前的社会热点;从《答司马谏议书》(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中学会如何进行针锋相对的驳论,并试着评价当前一系列改革的利与弊,对新一届政府领导实施中国梦想将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能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和精神的自由“穿越”,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件“很时尚”的事,他们乐意为之。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任务: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 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练习。 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 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

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的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聆听 〈〈晨景〉〉、〈〈渔舟唱晚〉〉

第二周 表演 〈〈清晨〉〉、〈〈晚风〉〉

第三周 聆听 〈〈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第四周 表演 〈〈 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第五周 聆听 〈〈红梅赞〉〉、〈〈红星歌〉〉

第六周 表演 〈〈 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第七周 聆听 〈〈天黑黑〉〉、〈〈 可爱的家 〉〉

第八周 表演 〈〈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第九周 聆听 〈〈思乡曲〉〉、〈〈乡间的小路〉〉

第十周 表演 〈〈故乡的小路〉〉、〈〈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十一周 聆听 〈〈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

第十二周 表演 〈〈叮铃铃〉〉、〈〈雏鹰之歌〉〉

第十三周 聆听 〈〈雨滴〉〉、〈〈踩雨〉〉、〈〈暴风雨〉〉

第十四周 表演 〈〈踩雨〉〉、〈〈雨中〉〉

第十五周 聆听 〈〈乘雪撬〉〉

第十六周 聆听 〈〈踏雪寻梅〉〉

第十七周 聆听 〈〈打虎上山〉〉

第十八周 表演 〈〈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三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核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7首歌曲:清晨、赶圩归来阿哩哩、苹果丰收、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七、考核标准

1、期末考核的成绩应以平时成绩(20%)和期末成绩(80%)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20%)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纪律等,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1次扣3分,纪律严重不好者,经老师多次批评后屡教不改者扣1分。

2、因为艺术课不像语数外可以用一定的标准(考试分数)来衡量,不能用一定的视觉或听力去辨别出好与坏、差与优之间的绝对距离,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制定的考核标准也就不太相同,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我想在本学期末要求每班学生考试的优秀率平均在40%上(个别班级除外),合格率在75%以上。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3一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差生情况分析(含差生名单,现状和差因分析)(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差生分析:

姓名 性别 差生原因

王云飞 男 好动,所学内容接受不了。

张余迪 男 懒惰,上课纪律不好,不求上进。

储聪 男 智力差,对音乐课缺乏兴趣。

张培 女 好动,上课纪律不好。

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2、质量目标。

一、知识目标: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二、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四、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 教 材 分 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首,选用歌曲二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听音选择,合唱练习,用直线乐句合唱练习,选择结束音。听:欣赏歌曲,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几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器乐: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提高演奏能力。。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歌曲表演,做题目,欣赏。 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四 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8、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教科研课题研究

1、课题名称

怎样教孩子学唱歌

2、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

1、学习《江苏教育》、《福建教育》等杂志。 2、《音乐教育心理学》 3、有关音乐方面的各种资料。 4、《课堂教学模式选择》

3、操作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兴趣特长参加兴趣小组、合唱队。

4、活动安排

利用课余时间安排:文艺录象 教师辅导5次 学校文娱演出1次 配合班主任主题班会1次

5、成果显示

班队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研究活动

章(或课)、节内容及课时 作文、实验、劳技操作内容及课时

1 《种太阳》

2 《种太阳》 《盼红军》

3 4课时

4 《牧童》 3课时

5

6 《我爱我的家乡》 3课时

7 《杨柳青》 3课时

8 《美丽的黄昏》

9 3课时

10 《拾稻穗的小姑娘》

11 4课时

12 《踏雪寻梅》

13 4课时

14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课时

15

16 《童年多美好》 3课时

17

18 《踩雨》 3课时

19 《小号手之歌》 复习考试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4一、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悟,本学期将继续对本年级音乐教学实施较为更加系统训练。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共有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第五单元:绿色畅想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2、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单元总要求:

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单元总要求: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单元:绿色畅想

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唱歌及音乐活动,使学生们了解鼓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

3.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鼓的对话”。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进度计划:

课题

内容

课时

周次

一、西部风情

拉萨谣

2

2

北京喜讯到边寨

1

3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

4

二、古诗新唱

梅花

2

5

静夜思

2

7

古诗朗诵演唱会

1

7

三、美丽的草原

天堂

1

8

牧民的一天

1

8

美丽的夏牧场

2

9

四、欢快的舞步

大河之舞

1

10

稍息 立正 站好

1

10

大家一起来

1

10

五、绿色畅想

手拉手,地球村

2

11

绿色的歌谣

2

12

森林狂想曲

1

13

六、欢乐的鼓声

龙腾虎跃

1

13

木鼓歌

2

14

鼓声传情

1

15

七、音乐中的故事

彼得与狼

1

15

八、美好的祝福

平安夜

1

15

花好月圆

1

16

难忘今宵

1

16

新年音乐会

1

16

期末复习与检测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同学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同学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同学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同学已是高年级同学,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局部同学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同学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同学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局部

1、紧扣教材、课程规范,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同学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同学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和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同学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局部: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示;唱时坚持音高,声音要丰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局部: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同学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同学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

限度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同学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布置:

课次

周课题

课时

第一课

《朝夕》

3

第二课

《农家乐》

4

第三课

《足迹》

4

第四课

《可爱的家》

3

第五课

《故乡》

4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3

第七课

《雨花》

4

第八课

《冬雪》

4

第九课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55-01

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论断:“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欣赏是情感复杂的审美思维活动,其价值是任何艺术技巧的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美术欣赏教学仅仅停留在直观感受的感性层面,方法和形式也不够丰富,本文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 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二 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六册《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 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课的质量

1.欣赏与动手、表演相结合。欣赏教学与绘画、表演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绘画、表演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表演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如:教师通过对欣赏作品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欣赏欲,使他们心情舒畅,表达各自的感想,同时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画一画,进而起到良好的欣赏效果。也可以根据欣赏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模仿的动作表演,如:在学习《演个小小猪八戒》时,我让学生表演猪八戒的各种动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让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把握。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多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不断相融。作为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而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苏州园林》和《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大多数学生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视频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1、第8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二、巧用多媒体,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1.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自豪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人民那种严守钢铁般的纪律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投影教学,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巧妙运用,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相应的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影视教学,加深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诚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活化语文课堂教学。但要巧用,不能滥用,否则会物及必反。

参考文献:

[1]郭根福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一、当一名巧妙的魔术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有《漫画・卡通画》一课,学生喜爱接触卡通但恐惧手绘卡通是普遍现象。为此,我特意设置了一节卡通头像设计课:“卡通形象受大众青睐,各式各样的卡通形象让我们爱不释手,它们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欢乐。但是自己动手设计卡通形象又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入手。”学生立刻发出身同感受的感叹。我抓住学生的情绪状态,在黑板写上一个字母“K”,说:“我可以用五笔将这个字母变成一个卡通形象。”此刻,学生脸上表情告诉我,他们的思维已经启动了。我在“K”上增加了“二”“三”“3”“6”“7”,卡通形象展现在大家眼前,此时学生紧张、疑虑的表情一下子跳跃为喜悦的状态。接着进入比拼环节,布置了两个字母“L”与“G”,让学生四人小组在4分钟内完成并进行展示。学生在这次巧变形象的导入里获得了自信、发散了思维,改变了设计卡通形象难的想法,最终在五官拼凑游戏环节中出现了许多优秀卡通头像。

二、音乐是最能抓住学生情绪的武器

八年级下册有《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一课,展示的雕塑作品数量少而且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所以只有新的雕塑形象才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对雕塑的更多了解。课堂一开始,我便说:“古希腊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默默地留给世人灿烂的文化,其雕塑以永恒的美著称。在欣赏作品前,我们通过图片走进希腊雕塑的世界里,感受其慑人的美。直接阅览图片是枯燥的,品红酒要配音乐,那么品味杰作,我给大家配上一段希腊优美的乐曲。”随着音乐响起,《主神宙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自杀的高卢人》等形象随之出现,它们在音乐的衬托下更显优雅。学生在音乐衬托中陶醉在优秀雕塑品里,更投入到希腊艺术的氛围中。以这样的形式导入还解决了学生对于雕像的羞涩感,认识到这是纯洁无暇的诗章和对人的尊严的认同,大胆走进多元文化中吸取知识。

三、猜一猜激起学生共同参与的兴趣

八年级上册《有性格的形象》一课,我将两个人物的脸分割成六部分,制作成“猜一猜”游戏:“人脸由简单的五官组成,但模样却有千千万万,每个形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色,这些特色就是从五官中反映出来的,依靠五官特征,警察可以破案。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警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竞猜活动,我会将分拆好的人脸局部一个个展示并进行组合,在此过程中,猜到人物名字的举手说出便是胜者。”屏幕中旋转出一只耳朵,学生笑声不断。一个额头飞速出现,学生渐入眉头深锁状态。一个鼻子弹跳着出现,学生兴奋地喊出“成龙”。第二组人物组合中首先弹出的是一个额头,接着一个下巴浮现,此时讨论声不断,最终以鼻子决定了姚明的身份。通过以上的游戏满足了学生爱参与、爱表现的特点,也流畅地引出了课题。

四、看视频寻答案

八年级下册有《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一课,课本内展示了少量青铜器,若单纯依靠看图欣赏,学生的兴趣会相对较弱。因此,我选择了一段视频:“在初一课程中我们对何为之青铜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们对青铜器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并分享优秀代表作。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卡通片,里面精彩地重现了古人发现青铜、使用青铜的景象。”说到这里,学生兴奋起来了,我说:“卡通片固然精彩,但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视频结束后,谁能最快举手正确回答就会获得一份奖品。请听题:人们为何会使用青铜器呢?究竟它在多少度高温下会变成液体呢?制作不同青铜物件的铜锡比例是怎样的呢?”学生自主稳固吸收知识的动机明显增强了。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有效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38-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它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 尝试着将中小学生的识谱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依据新课程标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低年级阶段:

1、模仿动物。利用小孩子喜爱动物的天性,让他们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初步感受节奏。例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这一课中,学生分别模仿小鸡说话“叽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老牛说话“哞―哞―”,初步感受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

2、律动游戏。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于是在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粉刷匠》这一课中,我让学生上课时每人带一把小刷子,边听音乐边模仿粉刷匠刷墙,有的学生边刷边念:刷刷刷刷,有的学生边刷边念:刷―刷刷,有个调皮的学生把小刷子拖好长,念道:刷―――,我把学生念的节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各种节奏的正确写法。这一堂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复习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并认识了全音符。

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又如学唱《勤快人和懒惰人》这首歌时,我让学生分别模仿擦桌子(擦擦)扫地(沙―沙―),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诸如这方面的训练,还可以让学生把他们跳橡皮筋、做游戏时边玩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大大提高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二、中年级阶段:

1、设置情境。小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如三年级教唱名5(sol)、3(mi)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座小楼房前面的草地上,有两个好朋友在聊天,小猫说:“公鸡大哥,你的声音真亮、真好听!”“噢!不,喔-喔-喔!你的声音细细的才好听!”出示5 (sol) 。小猫也很谦虚:“喵!我们一起唱歌更好听!咪-咪-咪!”出示3 (mi)。在讲他们的音高时我告诉学生,公鸡大哥住在五楼上,小猫妹妹住在三楼上,它们可是很要好的邻居哦。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比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

2.快乐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写有唱名的小鸟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状似楼房的五线谱上,排完后把五线谱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在训练音及音程的高低的听辨能力方面,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高人与矮人”的常规游戏。要求学生听音乐做起立坐下等表演,如弹奏“2,5”就站起来当高人;如弹奏“5,1”就坐下做矮人;如弹奏“5,5”就在原位置上举平双臂。就这样通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游戏等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分辨音的高、低能力。

3、“柯尔文”教学。用柯尔文手势搭桥,训练学生能迅速地唱准唱名,为视唱打下基础。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逐步认识唱名,为此,我每教一个唱名就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及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同时,还让每个学生制成“唱名”卡片,师生一起做《小音符找家》的游戏。我将画有小房子的图片摆放在黑板前,每个小房子分别标有“1、2、3”等音,学生用手中自制“唱名”卡片,按我弹奏的音能唱出某个音来准确地找到相应的小房子(即找到家),再做柯尔文手势模唱,然后可过渡到让学生听单音,迅速找到“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听音能力及注意力。

4.器乐协奏。乐器引进课堂也是识谱教学较好的实践活动,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小学三年级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坚笛的学习和演奏。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如在苏少版四年级下册《飞吧,飞吧》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会唱这首歌之后,我要求学生试着用坚笛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吹奏出来,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打击乐器伴奏,这样的教学不光丰富了听觉效果,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年级阶段: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康有为;乐教;国乐改良;以西化儒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2.003

[CDF10〗

作者简介:黄敏学(1983~),男,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王旖轩(1980~),女,文学硕士,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兰州 730070)。

收稿日期:20121130

清末民初,康有为无疑是学术思想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是今文经学大师,亦为吾国近代倡导新式学校音乐教育之第一人。正如其于1898年在《请开学校折》中所言,“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限举国之民,自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术、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1],把音乐作为新式学校中的一门普修课程。事实上,对中国音乐历史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实施,康氏在前的早期著作中即有所阐述,并于1891年创办万木草堂讲习礼乐,进行音乐教育实践。变法失败后,康氏流亡印度,继续苦心规划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修订完成集中反映其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名著《大同书》,进一步阐发其音乐思想,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同时,他在各种讲学笔录中对中西方音乐均予讲论,是其音乐思想最为生动鲜明的体现。

一、儒家乐教与康有为早期礼乐思想

综观康有为的乐学著述及其音乐教育实践,可知其之所以提倡音乐教育虽受国外重视音乐教育之影响,然其思想实质却是植根于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与之一脉相承而又有所深发,注入新的时代因素。

在1886年所著《教学通义》一书中,康有为提出,“夫礼乐不兴,治何能洽?不待礼乐而治洽,则礼乐何用?何必兴哉”,而如今国运衰颓,列强环饲,若要国力强盛,抵御外辱,则必先振兴礼乐,“食不必精,要可以抱;衣不必绣,要可以暖;礼乐虽不及先王,要可以移民”[2],这无疑是对《乐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吸纳与继承。在1898年所撰《与沈刑部子培书》和他在万木草堂的授课笔记《万木草堂口说》中,他不止一次地强调礼乐的重要性,对宗周礼乐文明表现出无限眷恋与追思,“三代之学不教人博闻强识,而惟以戈戕(戟)、诗书、琴瑟、干羽和习之,有旨哉。后世礼乐既亡,嗜欲群攻之,所余毫厘义理,又为训诂、辞章所蠹,纵论及此,不能不慨然而追思三代也”。[3]有清一代学者专事考据而于乐教实践重视不够,康氏对此亦深表惋惜与不满。在《万木草堂口说》“乐学”一节中,他不仅对中国音乐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与概括,亦开宗明义地指出“礼乐皆本于人情之所不能已,阳明谓戏本能择忠孝者有补”,之后是诸如“《诗》皆入乐”,《书》教胄子,专言乐”,“《周礼》有乐,乐言、乐舞、乐器甚精”,“乐是孔制,孔子去黄帝三千年,或以为六千年”,“六代乐皆孔子作”,“晏子传其学,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等是”[4]等有关先秦礼乐的论述。虽不过是剽袭他书的只言片语,且讹谬甚多,但也反映出康氏“修起礼乐”的迫切愿望。而对于西洋乐理,康氏亦有所发挥,“五声二变,外国亦同,外国半声即二变”,“索拉古勒明,即古国之宫商角徵羽,又有佛西二变声”,“外国有三品八级”,“吕阴,律阳,外国分刚柔、半刚半柔、三刚八柔、二刚七柔”,“欧洲乐太大,非中声”[5]等,当然也只是些言之不详的最浅近的乐理基础知识。

同时,对于宋儒乐学,康氏仍毫不留情地站在今文经学的立场上予以驳斥,他首先指出,“宋用弦过竹,元明用竹过弦,而乐乱矣”;其次以为“宋儒发义理而不甚言乐,朱子与元定,学而不精”[6],而后进一步指出朱熹与蔡元定讲论乐学之谬误,“朱子与蔡西山亦言乐,但以十六调求之,仍未得圣人制乐深意,因十六调以琵琶起故也”,“孔子之乐,自朱子而尽削之,所谓不非而非”,因此,“孔子之乐,逮晋已亡……及宋而尽亡”,最终造成“今中国言礼乐,俱与士人不相关,不独不下庶人已也”[7]礼坏乐崩之颓局。正所谓“宋贤未通礼乐之本,较量律吕,求古乐之复,则古乐不可复。于是弃乐黜歌,暗蹈墨学,而不知乐为天籁,歌为人性,卒不可禁,则淫声、凶声、慢声、哇乱声四出嘈奏,士大夫无雅乐可托寄,乃悉归之,则适以荡佚风俗”。[8]

究其原因,康氏从音乐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自隋龟兹苏提婆旦执琵琶入中国,始行变孔子之乐。盖孔子之乐用竹,始诸笛;而琵琶之乐用弦,以弦变竹,而宫商角羽之四声皆非真矣,所谓名存而实亡也……汉至今日,不独孔子之古乐亡,即晋之荀勖八十四调,隋之苏盛、杜达二十八调,宋之范镇、朱子、王恕司十六调,元之九字调俱亡矣。今日只有七调。今之所用纯是回部之乐,今之琴律从琵琶起,非复古琴矣。今日乐律乐器俱亡……道光以后有乱弹,有二簧,有梆子,皆亡国之音,今只有此三调而已。陕甘俱重之,今听乱弹、二簧,知乐者能无惧乎?”[9]如此的礼乐沦亡与“亡国之音”论,对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进行种种肆意曲解与误读,不由使我们回想起这与朱子遗绪汪烜的论乐言论,何其相似乃尔。何况康有为一直是站在今文经学反理学的立场上,而在兴复古乐的问题上,处于近代的康有为的认识反不如其前辈如毛奇龄、江永、凌廷堪、徐养原等欤?

二、维新时期康有为国乐改良思想的形成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如黑格尔所言,“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康有为看似与时代矛盾的音乐思想背后必然有其顺应时代需求的合理性因素,否则他也无从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在此我们有必要对康有为的音乐史观予以全面分析,方合乎历史唯物主义。

首先,康有为贬斥今乐的目的断然不是为了恢复孔子时代的所谓“古乐”,因为在他看来,孔子之乐已是荡然无存,千载而下,安有复兴之理?“今言教学,皆不泥乎古,以可行于今者为用。朱子曰:‘古礼必不可行于今,如有大本领人出,必扫除而更新之’,至哉是言也”。[10]可见其真实目的仍在于借孔子之名以行托古改制之实①,即朱子所谓“大本领人”。这是他在维新变法中的惯用手法,人所共知,毋庸赘言。因此,在康氏看来,我国的礼乐圣意没有为国人所继承,却在泰西各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得到长足发展,并在清代以后开始反哺华夏民族音乐,不由使我们又想起了康熙时代盛行一时的“西学中源”论。故康氏有言:

泰西之乐有七音,亦同中国五声之变……外国乐律与中国极相合,所谓天也……外国燕饮会谈皆有乐律,大得孔子之教。[11]

今西人礼拜堂犹有琴弦乐歌以应讲经之节,听讲者又舞蹈赴之,其学亦于每日中以一时学乐习舞。释氏讲经,亦有钟声以为之节,绕行膜拜以习其礼,盖有三代之遗意焉。惟吾中国吾儒家独无之,嗟夫!周之国子属于乐正,意深矣。令吾生于三代时,吾气质岂若是哉?于是益念先王之教治不容已也。[12]

而此时的中国已是“歌舞既尽,礼乐皆衰,故中国于今乃可谓为无歌乐之国可矣”,“道光后有乱弹之乐,遂召红(洪)匪之乱,此亦一原因也”,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其次,正是为了师法孔子音乐教育之伟业,使乐教在“制造新国之才”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创设音乐诸科,购置礼乐器以供师生演习,“今拟先购钟、磬、鼓、琴、瑟、管数事,以时习之,以宣血气而导和平,庶几不失古人以乐为教之意,亦安定遗法也”[13];还亲自编创《文成舞》一套“以授生徒”,门生梁启勋回忆在师门演礼学乐之情形,称其场面宏大,歌舞升平,“钟磬齐奏,干戚杂陈,舞姿英发,礼容甚盛”,可见康有为在改良国乐的过程中身体力行,“鄙人咏仁蹈德,鼓舞轩鼚,愿为协律,再赓《天马》之乐章,乐写歌诗,愿作中和之乐职”[14],非为纸上谈兵,大言欺人耳。

复次,也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要求废科举、兴学校时,极力主张仿效外国学校体制,把音乐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非像洋务派学校那样只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吾国周时,国有大学、国学、小学三等,乡有党庠、州序、里塾之分,教法有诗书、礼乐、戈版、羽籥、言说、射御、书数、方名之繁”,“臣不引远古,请近校于今欧美各国,而知其故矣”。[15]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痛定思痛,在20世纪初成书的《大同书》中,曾经设想出一个从出生之前的胎教,直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在人本院中,“终日常有琴乐歌管”,“盖声音动荡,最能感人,其入魂尤易,但取其最中正平和者,常以声乐养其耳,必能养性情而发神智”,“产室常有人鼓琴于将产已产之时,产母未能自由之日。其琴诗之作虽有时亦听众母之所欲,其琴诗旨意,皆仁爱慈祥、恺悌中正、和平安乐之音”[16];在育婴院中,“婴儿能歌,则教仁慈爱物之旨以为歌,使之浸渍心耳中”[17];在小学院中,针对儿童好歌的特点,“当编古今仁智之事,令为歌诗,俾其习与性成”[18];在中学院中,康有为主张“可以学礼习乐矣”,“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19];而在最高学府大学院中,“以大学更重德性,每日皆有歌诗说教,以辅翼其德,涵养其性,而所重则尤在智慧也”。[20]

最后,《大同书》中集中体现出康有为的音乐教育思想。《大同书》是康有为维新改良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著作,以今文经学的变易思想和公羊学“三世说”为基础,把传统儒学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大同说与西方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相结合,设计出一套人类社会由据乱世而入升平世,再由升平世进入太平世,从而实现世界大同的乌托邦。从其对音乐教育作用的认识看,则仍是儒家乐教思想的延续,即音乐教育所重首在育德。不过,基于其进化论哲学观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目的,其音乐教育旨在发扬古人以乐育人之圣意,并非为恢复古代礼乐的僵化之质,而是要“去国界合大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家界为天民”、“去类界爱众生”,其所言“礼”亦非封建等级之礼教,而是明显带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所谓自由、平等、博爱之“世之公理”。虽然康有为对“乐”没有给出明确说明,但绝不是已走向僵化没落的宫廷雅乐,而是因时世变化而变化的、具有资本主义道德伦理思想的新音乐。在1898年编成的《日本书目志》中,他还开列出百余种学校唱歌书、音乐理论书、歌集、曲集等供国人参考,并借此指出:

日本为东方乐国,谣俗冶化靡靡,然侠风激昂俊上,时有夏声,周遍上下。施及士夫,采听风谣,亦足以闻声知政焉。日人自隋唐时来学乐,效吾诗章,其作者雅健有可采者。惟地邈音殊,学之良苦,郐邾陋小,终不能抗衡大国。然日人之苦思好学,善师法人之长,故学中、学西,转圆捷疾。[21]

由此可见其“制礼作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正所谓“中国他事尚或有可存,惟戏乐则太钝下湿涩,无一可比人者,当泛扫一空而甘心折节,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更无疑义者”。[22]同时,康有为也认为“复古乐,弊在六律度过求古人尺”[23],“中国之礼乐俱亡,以太尊古之故”,“讲求乐律之大,近今泰西亦最盛”[24],“今欲复乐学,古人遗迹犹可推求(番禺陈兰甫京卿《声律通考》,据荀勖笛《开元乐谱》以追古乐,披析甚精,今据以之考《律吕正义》续编)……房庶曰:以今之器采古之声,亦何不可”[25],可见其绝非空言复古,而是要求乐随世改,只要能遵循孔子以乐育人的圣意即可,“蔡邕谓以人声为主,求其感发人性情。总之求其加法相生,不必泥古无定也,要之有度便是”。[26]何况对于民间音乐,康有为也绝非一味否定,反以童谣、民歌皆太古元音、出于天籁,“孺子歌谣多用韵语,按控合节,全出天籁,为诗学所自始,实太古之原音也,今苗人有歌,秋雨庵多录之,其风致与《三百篇》无异,其音节与古乐府相类,然则诗歌固人道所不废,亦地球各国所尚也……读其《旧约》所载,其散漫逾律,发于天籁,与中国楚骚略为近焉。此皆最古之体格,不可绳之以律者也”[27],可见其音乐思想是发展而非僵化的,与其变易进化的自然观和社会史观是相一致的,具有明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正如其于《孔子改制考》中纵论中国音乐历史发展大势所言:

乐声要眇,其传最难,以其音阶铿锵,寄之于声,易于变失……通计古今乐,无能久存者。汉以后文字日备,然自汉至元三百年前之乐,无一存者。即乐器,亦自琴瑟易而筝琶,今则筝琶亦废。曲声之存于今者,最古仅有明嘉靖之昆曲,然自梆子、乱弹出后,亦几等广陵散矣。嘉靖去今仅三百余岁,若嘉靖前之乐,则无几微之存。汉章帝谒鲁孔子庙堂,尚能陈六代之乐,安有黄帝、尧舜至章帝将三千年,而《咸池》、《韶》乐乃能存乎?观墨子之所改,故知孔子之制作明矣。《韶》乐托之于舜,有揖让之盛德,民主之大公,尤孔子所愿望,故《春秋》录之,制氏传其铿锵鼓舞是也。[28]

三、康有为国乐改良思想的

定型及其历史影响

由此可见,在哲学思想上,康有为一方面深受《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传统辩证法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又受西方进化论和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影响,形成其独到的“托古改制”、“张三世” ②、“通三统” ③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其借用《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又附会《礼记·礼运》中“大同”、“小康”的说法,以人类社会最终会演进到“太平世”,即“大同”社会的政治主张,强调“言教通治,言古切今”,依附今文“三统”说以力主变通,揭橥孔子改制以宣扬变法革新。这种资产阶级民主改良主义无疑是其音乐思想的重要来源。而对西方先进文化的不懈追求与利用西乐改造华夏旧乐,“追复古而是正之”,以期恢复孔子时代的雅正之声,则是康有为音乐思想之理论基石和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在1904年写就的《丹墨游记》中,康氏极为透彻地阐释了其论乐之旨:

孔子六艺,以乐为一,其言治国尤重之。既非墨教,何事弃乐。不意宋儒汛扫之至此也。今西乐之琴,既和且平,可谓得雅乐之意……然则可谓吾辽世千年已亡之雅乐,而今欧人续之可也。故西琴者,吾直谓之古乐返魂焉。中国古乐亡于隋,唐代以龟兹之筝琶,皆非为我物。然则今乐之宜扫荡,而宜代以西乐,吾可直谓之逐去异族而光复可也。今欧人他乐有铙、鼓、角、吹,虽粗厉猛起,乃我汉世军乐,亦可谓之复古。且置之万国竞争之世,以乐感民,奋厉廉峭,乃以发尚武之神……至于歌乐,吾则一概汛扫而更张之,摧陷廓清,比于武事,而以西乐代之……吾欲推求而张以八十四律,则庶几盛德太平之音复见,以传于后太平世乎!然此渊永眇微之音,亦非今日与国民共之者也,故西乐决宜尽行也。[29]

在他看来,近代中国不但国力孱弱、武备不修,音乐艺术则更是一落千丈,几成“无歌乐之国”。不过西洋音乐虽然美听,究其实质不过是“古乐返魂”,西洋音乐中优秀艺术形式,乃是华夏古乐影响所及,“亦可谓之复古”。因此,中国理应改弦更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更应该全面学习西洋音乐,“西乐决宜尽行也”。

而且,康有为还一反传统地认为乐非为礼之附庸,自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不仅要以乐辅德,更要以乐开智,“所重尤在智慧也”。开智、制造新国之才是康有为资产阶级教育改革主张,而“以乐开智”更是发前人所未发,亦可视为吾国音乐智育论之萌芽,这与传统封建乐教思想也有着质的不同。为此,康有为再度祭起汉儒“审乐知政”的大纛,多次强调礼乐关乎国运隆衰,为政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借此为其以西化儒的改良主义思想张本:

皆奏军乐,其乐声清哀而不壮,此西班牙所以弱也。吾昔游南洋,听印度、霸厘、廓尔喀、缅甸、爪哇诸乐皆哀咽,如泣如诉,真亡国之乐也。欧北诸国乐,皆古铙,吹以笳角筚篥,多屈折而加高之,故声最雄壮。所谓夏声,必大发扬蹈厉,宜其强哉……时久在南洋,日听亡国之乐,故闻声而能辨之,乃叹闻乐知政为不谬也。昔万宝常闻隋乐而决隋亡,吾昔甚惊其神明,由是观之,乃正无奇异,不过备闻兴亡之乐,则自能审音知变耳。今观班乐之比于欧北诸国,亦可鉴也。[30]

夫乐者,感物而动,故治国之音雄以乐,乱国之音乱以厉,亡国之音哀以思。吾尝游印度、缅甸、爪哇、安南而闻其乐,哀涩呜咽,断续不成声,信乎亡国之乐也;又游突厥、暹罗、波斯而闻其乐,哀紧乱嘈,信乎乱国之乐也。然闻欧乐则高明广大,庶几夏声,虽强武豪激,非韶奏石声之和平,然真治强之乐也,乃知先圣谓象功昭德,应政而作,非迂论也……今之亟亟议乐歌者,为应接外使,润色文明也,实则为步武泰西,俾与齐同耳。以外人有国乐,则吾亦不可无国乐云尔。[31]

综上所述,结合康有为音乐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音乐实践活动,笔者以为,其音乐思想与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艺术教育思潮也是不谋而合的。“所谓艺术的教育学说,其中大约包含艺术教育论与美的教育学二大部分”,其要点有:

第一,为以艺术为有价值者而取为教育的内容的思想……到了今日,则更以艺术为教育的内容的一部分,而认它与其他的部分智育、德育、体育具有同样的价值;

第二,为以艺术教育的内容互及趣味与创作的两方面的思想,这是美的教育论者以及儿童本位的教育论者共同的主张,其目的在养成趣味与创作力;

第三,为尊重国民文学、历史、图书、唱歌、手工、体操等的教材的思想;

第四,为视教育活动自身亦为一种的艺术的思想。[32]

在艺术教育思潮中,特别强调文化价值中的美与艺术美为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可以培育国民品质,提高国民道德修养,甚至具有相当的经济实用价值。如现代艺术教育运动的先驱英人罗斯金即以为“现代之社会的、国民的堕落之原因,实由于艺术界之堕落,本此见地,遂欲培养真挚的艺术心,以振起社会国家之气运”,“艺术的人生观,因人具有忠实敬虔之情,故唯藉此乃能解救现实教化之灭裂与颓弊。总之拉琼士(罗斯金)之说,是对于十九世纪过重功利的社会,欲从高尚的艺术作内部的救济,其中具有热烈的情绪,但非专为学校的艺术教育而发,乃属于一般社会的艺术教育论”[33],这与康有为及其后继者梁启超以西化儒的“乐教”思想何其相似乃尔。康氏在游历欧洲,遍观各国之乐后有言:

以我所游各国,皆闻其歌乐,诚德国为冠矣。瑞典之歌,高唱入云,顿挫浏亮,真可绕梁三日。不知古之秦青何如。盖瑞典在六十度,地度极高,故歌喉亦极清高。此诚天然,无与争锋,虽欧土各国犹甘逊之,况于吾华乎。[34]

在业师的影响与感召下,梁启超亦屡次强调音乐教育之时代功用,且尤为注重儿童音乐教育,从娃娃抓起,以此贯彻其维新时代的“乐教”思想。在《变法通议》中梁氏提出儿童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其中尤其强调应当效仿西洋和日本,注重音乐艺术的熏陶与养成:

吾未克游西域,观于其塾与其学究,顾尝求之于其书,闻之于其人,其与今日之中国,何相反也……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血气也。[35]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和其血气”,“使无厌苦”,这与其业师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更何况还可以利用“歌诀书”来开发儿童智力,普及科学知识,增进爱国情怀,“令学子自幼讽诵,明其所以然,则人心自新,人才自起,国未有不强者也”。[36]我们且看梁启超为8—12岁的儿童所开列的一张学校课程表,其利用音乐教育来贯彻业师以尊孔重教的政治主张可谓昭然若揭:

每日八下钟上学,师徒合诵赞扬孔教歌一遍,然后肄业……五下钟散学,师徒合诵爱国歌一遍,然后各归。每十日一休沐,至日,师徒晨集堂中,祀孔子毕,合诵赞扬圣教歌一遍,各散归。[37]

此外,梁启超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与培育,在他看来,“中国人无尚武精神,其原因甚多,而音乐靡曼亦其一端,此近世识者所同道也……吾中国向无军歌,其有一二,若杜工部之前后《出塞》,盖不多见,然于发扬蹈厉之气尤缺。此非徒祖国文学之缺点,抑国运升沉所关也” [38],“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中国乐学,发达尚早,自明以前,虽进步稍缓,而其统犹绵绵不绝……本朝以来,则音律之学,士大夫无复过问,而先王乐教,乃全委诸教坊优伎之手矣”。[39]因此,“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其后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沈心工在1905年出版的《小学歌唱教授法》中亦言,“世人往往以泰西之音乐,为不合于吾国民之风趣,而大加摒斥,可谓愚甚。世间万物,皆有新陈代谢之机,否则立致腐败。嗟乎,处此二十世纪开明之时代,犹以古来之音乐为优美,而条用各种古曲以教儿童,其不足以感发心志,又何待言乎”,“欲感动一时之人情,必制一时适宜止音乐,此自然之势也”。[40]次年,立宪派代表人物汤化龙在为《唱歌教育集》所写的序言中亦以传统音乐“仅为朝廷张皇太平之具,蚩蚩者流,概付诸不识不知之数……妖则尊鬼神之权而替人治,淫则剥醇厚之性而长颓风。沿迄于今,村夫里妇之讴歌,芜秽支离,率不出于淫妖之外”,而“扶桑岛国,吸星宿之流而扬其波,音乐专科,永定学制。三尺童子,束发入塾,授之以律谱,教之以歌词,导活泼之神,而牖忠爱之义,浸淫输灌,养成能独立、能合群之国民,黑子弹丸,一跃而震全球之目”。[41]甚至连清朝的学部官员都直接提议“古乐存者,仅十中之一二,欲复兴之,良非易易,故鄙意谓不如袭用外国音乐,较为便捷”。[42]可见在清末西乐潮涌、国乐不振的历史大背景下,更兼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首倡之,全盘输入西乐以改造华夏旧乐的思想意识遂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于是以“全盘西化”论为主导的“中国音乐改良说”也便应运而生。

结语

康有为在尊孔的旗号下力图恢复孔子时代传统乐教的音乐思想,其实是在欧风美雨和明治维新的影响下,以西学中源论为据,援西入儒,以西化儒,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艺术教育思想引入儒学,从而化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西学与儒学在康有为的思想世界里呈现一种相互发明、交互阐释的复杂关系。因此,康有为的音乐理论及其音乐实践虽然没有匪石等人的激扬文字,没有沈心工等人的躬亲自示,但仍旗帜鲜明地立足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立场,远追欧美,近采日本,知西洋音乐理论之盛,技艺之精,以此来改造华夏旧乐,重塑国民性,“有以陶畅其性灵,舞蹈其手足,故人多成材”,“如今者,亦必遍游欧美,尽聆乐音,乃能正乐也”,进而借兴复礼乐来发挥其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孔子之道乃大行于欧美,而反失于故国也。今学者更当光复故物,以求成材矣”。 [43]此即康有为国乐改造思想之精髓,亦为其后“中国音乐改良说”之肇始。中国新音乐的曙光,已遥遥在望,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型,也在清末民初西潮激荡下的中国新音乐运动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注释:

①《桂学答问》:“孔子所以为圣人,以其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也。其心为不忍人之仁,其制为不忍人之政。”

②《南海师承记》:“《春秋》托始于据乱世,中而升平世,进而太平世。”

③《南海师承记》:“孔子立三统范围万世。尚忠、尚质、尚文,所谓三统也。”

[参考文献]

[1]康有为.请开学校折[A].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98.

[2]康有为.教学通义[A].康有为全集(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7.

[3]康有为.与沈刑部子培书[A].康有为全集(第一册)[M].384.

[4]康有为.万木草堂口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5.

[5]同[4],97.

[6]同[4],97.

[7]康有为.南海师承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84.

[8]康有为.日本书目志[M].康有为全集(第三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40.

[9]同[7].

[10]同[2],137.

[11]同[7],184—185.

[12]同[3].

[13]康有为.长兴学记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0.

[14]康有为.复教育部书[A].康有为政论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867.

[15]同[1].

[16]康有为.大同书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97、202.

[17]同[16],205.

[18]同[16],208.

[19]同[16],209.

[20]同[16],213.

[21]同[8].

[22]康有为.瑞典游记[A].康有为全集(第七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80—481.

[23]同[4],96.

[24]同[7],183.

[25]同[13],130.

[26]同[4],96.

[27]同[7],175.

[28]康有为.孔子改制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1.

[29]康有为.丹墨游记[A].康有为全集(第七册)[M].:466—467.

[30]康有为.西班牙游记[A].康有为全集[M]第八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79.

[31]同[14],862.

[32]蒋径三.西洋教育思想史(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64.

[33]雷通群.西洋教育通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410.

[34]同[29],466.

[35]梁启超.变法通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01.

[36]同[35],115.

[37]同[35],122—123.

[38]梁启超.饮冰室诗话[M].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101.

[39]同[38],106.

[40]沈心工.小学唱歌教授法[A].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218.

[41]汤化龙.教育唱歌集·叙言[A].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152.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朗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24-1

一、朗读是语言学习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朗读的质量、数量,在每个年级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更是对朗读和背诵青睐有加,背诵只不过是一种暂时内化、高水平的朗读而已,它是朗读的升华。

英语和语文同样是一门语言,朗读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习基础英语更为重要和有效,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要背,成人更加要背(英语专家陈林)。”而熟练的朗读是背诵的必经之路。

二、语言习得的量变引起质变

幼儿最初对母语的学习其实只是一种机械的重复,是不断地对周围输入的语言符号的朗读或者背诵,在积累到一定的量之后,逐渐能够把语言符号和人的动作、表情等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对语言的理解,进入了理解和创造的时期,其实这是量变引起的质变。这些语言符号是长期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积累起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因素。中学生学习英语本来就没有比较理想的语言习得环境,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朗读,没有量的积累哪来质的飞跃,英语将“羞于出口”,永远学得那么艰难、晦涩。

三、朗读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什么

1.通过朗读增加语言素材的积累

如果有人突然问:你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你究竟学到哪些,还能想到什么。笔者首先会想到的是yes, no,Thank you, sorry, Thats all right. Im fine, and you?等,深思一下,当然还有很多,但我们一下子就想起来的恐怕也不多了吧,为什么会这样?想想看,从接触英语的第一天,这些词汇我们要朗读多少遍。没有人天生就会说某种语言,都是后天习得积累起来的,这种积累是在不断地重复所接触的语言符号,并在不断的重复中理解语言在所处环境中的含义。

2.通过朗读体会英语这门语言的优美

我们先来看教材对语音的安排,以江苏省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和下册为例,内容均安排在每个单元的Study skills这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的安排如下:

Unit1Unit2Unit3Unit4Unit5Unit6Unit7Unit8

Vowels

(Ⅰ)Vowels

(Ⅱ)Consonants

(Ⅰ)Vowels

(Ⅲ)Vowels

(Ⅳ)Consonants

(Ⅱ)Consonants

(Ⅲ)Syllables

in words

七年级下册的安排如下:

Unit1Unit2Unit3Unit4Unit5Unit6Unit7Unit8

Stess in

a wordLinking

soundsStress in

sentencesFalling

tone and

rising tonePronouncing

the ed ending///

教材上册安排七个单元学音标,旨在让学生了解发音的基础,如同了解音乐中的乐谱一样,第八单元认识音节,这就是一个转折阶段,如同开始认识音乐中的节拍。然而,如果没有前七个单元的学习,是无法分清音节这一概念的,更无法体会朗读单词时的那种节奏感,那么他们看到一个单词,特别是长的单词,不仅无法正确朗读,而且会心生怯意,比如:fa・vour・ite, ham・bur・ger, po・pu・lar等。下册书中重音、连读实质上也与音节有关,有了重音和连读,使得英语在朗读起来时更有节奏感和韵味,再加上句子中的升降调学习,英语应该是越来越美,而且下册书的第八单元出现了简单的英文诗歌“Poems about pets”欣赏。

3.通过朗读加强记忆和理解

词汇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基础。记单词的方法当然很多,但最有效的还是根据读音来进行记忆,一般来说,如果发音准,单词也基本不会拼写错误,很多学生习惯默读课文,不喜欢读出音来,虽然心中有数,甚至于能默写出音标来,但由于不读出来,口腔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一旦需要张嘴,却是“心是口非”,对记忆也就造成了影响。

学习者针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很多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语法规则,规则就是规则,没有什么为什么。我们通过反复的朗读,不断地去“习惯”各种语法规则,就不会出现“心是口非”的现象,习惯之后,很多练习自己会“感觉”有道理,却“有理说不出”,也许这就是语感。从这一点来看,朗读并没有白费时间,并没有与应试“背道而驰”,花时间朗读也给了我们“应试”方面的收获。

四、做一个用心的“读者”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1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二年(1)班林丽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它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本学期执教本册教材计划试拟如下:

一、班上情况分析

本班孩子经过一个学年的教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的孩子思维活跃,凡事能举一反三,而且敢于发现、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这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本学期我在教学上的主要目的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CCC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CCC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CCC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CCC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政治思想方面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遇事多动脑筋和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从小养成环保意识,热爱科学技术。

2、语文知识方面

(一)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7.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四)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五)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六)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四、教学措施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字形,并创设多种情境复习巩固生字。

4、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重视朗读指导,读中悟,读中积累并学会运用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培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口语交际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教学进度

月份周次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1~51、第一到第三单元课文内容教学;

2、各课前的知识准备;

3、古诗作者介绍准备;

4、语文园地知识准备;

5、课外知识扩充。

十月份6国庆放假

7识字3——第十课教学;

8十一课——语文园地三教学;

9识字4——十四课教学。

十一月份10~141、十五课——十七课教学;

2、语文园地四——十八课教学;

3、十九课——语文园地五教学。

十二月份15识字6——二十三课教学。

16二十四课——语文园地六教学。

17~181、第七单元教学;

2、识字8——三十二课教学。

一月份19~201、余下课文教学;

2、全文复习;

3、期末考试。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课堂 音乐语言 交流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语言艺术应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音乐语言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有一定指向性的点缀性音乐,其中包括音乐课中的师生问好、起立坐下、鼓励、过渡、情绪渲染等。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音乐课如果过了十分钟也不出现音乐,这堂音乐课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因此,音乐课中决不能缺少音乐,音乐教师应充分运用音乐代替语言与孩子交流,让音乐语言贯穿于整堂音乐课,使学生沉醉于音乐气氛之中。

一、课前准备用音乐交流

(一)进(出)教室

音乐课我都要求学生打铃前在音乐教室门口排好队进教室,上课铃响起后我就会弹奏初中每册书前的《歌唱祖国》,前奏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整队,进入歌曲弹奏后学生边唱边随着音乐节奏踏步走入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好。

(二)准备静心阶段

等最后一位学生就坐后,我就演奏九年级18册《森林之声》A段,舒缓愉悦的音乐让学生马上可以安静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进教室的音乐可以一周更换一首作品,既营造了一种教学前奏的氛围,对于学生也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积累过程。

二、课之伊始用音乐交流

当学生有序地走进教室坐好,教师依然可以不发一言,微笑用音乐来说话。教师以手抚琴弹出( 1 3 5 11 -1 -),学生会自觉起立。

教师弹唱:1 2 3 4 5

同 学 们 好!

学生接唱:5 1 5 5 1 5 5 1 5 4 3 2 1

老 师 好 老 师 好 老 师 您 好 您 好!

再随教师( 1 5 3 1 1 -1 -)的琴声坐下。整个过程轻松、自然、有序,虽然是一些很常规的训练,却隐含着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感受了音乐的节拍、感受了音的跳进和级进,建立了基本的音高概念。

三、课中活动用音乐交流

常规的45分钟音乐课,若想学生一直安静地坐着听教师讲课,那是不可能的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应给他们设计一些合作参与式或自由表现式的离座活动,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如何在活动组织中做到自如呢?可以用琴声来组织。

(一)组织教学维持秩序。如果我想终止某个活动,而且希望学生能够快、静、齐地回座位坐好,或者课堂正处于一片混乱中,可以利用一些欢快的乐曲片段来组织管理,如弹奏九年级18册《森林之声》中的B段2遍,要求学生听到这段音乐立即回位,可以轻松地用琴声、用音乐声告诉孩子们“快回座位做好啦!”“赶快安静下来啦”,同时也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也不用费太多口舌。

不过,课堂组织教学的音乐也不能滥用,要适时地、恰到好处地用,不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组织教学消化反思。对于学生来说,不可能一节课都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老师便可以在课中间舒缓地奏起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孩子们养成安静休息并回想课堂所学的习惯。音乐声一起,学生便自觉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休息,直至七年级下册的《青春舞曲》音乐响起。

(三)组织教学活跃氛围。当《青春舞曲》音乐响起,由指定的领操员带领全体学生做一些头、手臂舒展运动,哪怕只是短短的一遍音乐,对学生的身心都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同时听到该音乐也是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坐姿,随时进行调整。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英语;导入;方法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科学巧妙的课堂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课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巧妙地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八年级下册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谈谈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英文歌曲导入,轻松活泼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激活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能带给人们无穷的感受,使人们产生联想和共鸣。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学习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本课我以歌曲“If you’re happy”引入,当歌曲响起时,熟悉、欢快的音律,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一起哼唱起来,课堂气氛轻松而活泼,也迎来了学生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放完后,我问“Are you happy now? If you’re happy, what will you do?”引导学生回答用“If I am happy, I will...”句型,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带出新知。

二、呈现图片导入,直观形象

呈现图片导入,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种直观形象的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易于初中学生接受和理解。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9“Have yo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单元为例,本单元让学生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询问、谈论自己及他人过去的经历。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我去法国旅游的一些照片,然后呈现句子“In 2008,I went to France. But now I’m in Pengjie. So I have ever been to France.”让学生了解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之后,提问“Have you ever been to France?”学生会说“No.”然后再呈现游乐园、动物园、水族馆等的图片,提问“Bu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an amusement park/zoo/aquarium...?”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新知识点中来。

三、温故知新导入,新旧关联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以旧知带出新知,便于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与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掌握。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以“谈论问题及提供建议”为话题,谈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并能为自己和他人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且由于本单元承接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中有关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首先呈现一幅Alice感冒发烧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谈论问题以及提建议的表达方式。Teacher: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What’s the trouble with her?/ What’s wrong with her?Student1: She has a fever.Teacher:What should she do?Student 1: She should drink lots of hot water.接着再呈现同学之间争吵,一女生感慨衣服过时的图片。Teacher: And what’s wrong with Bob? Students: He argued with his friend.Teacher: So what should he do?Students:He should...从而从谈论“疾病提建议”转入到了本单元的主题“谈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提建议”中来,与此同时,又学习了本课时出现的“argue with,out of style”等新词组。

四、创设情境导入,身临其境

创设适合本课的情境,可让学生身临其境,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8“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如何给别人买礼物以及用各种句型建议别人买礼物。因此,我创设了要为我老公买生日礼物的生活情景。Teacher:Hey,guys.Are you happy today?Students:...Teacher:I’m glad to hear that./Me,too.But/ Because my husband’s birthday is coming.I want to buy him a gift.But I don’t know what to buy.Can you help me?What should I get my husband for his birthday?然后引导学生用“How about/What about/Why don’t you/You’d better/You should...”回答,我再用“That’s too.../ They’re too.../That sounds good...”对学生的建议予以评价。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热情相当高,个个为我献计献策,充满想象力的学生们,总能想到让人哭笑不得的礼物,让我惊喜不断。

五、设疑悬念导入,启迪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无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运用间接引语转述他人话语”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上课之初,我点击幻灯片响起了手机短信的声音,假装自己收到了弟弟Allen的信息,并将自己事先设好的手机信息通过投影仪,呈现给大家“Hi,Selena.I’m going to visit my friend tonight.”我特意问大家“What did Allen say?”由于是新知识点,学生未能一下反应过来,因此,我将句子写在黑板之上“Allen said he was going to visit his friend tonight.”借此将间接引语的表达结构呈现,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用法。接着再点击幻灯片又响起了手机短信的声音,假装自己再次收到了Allen的信息。不过这次,并不马上点击进入查看内容,而是让学生运用间接引语猜测我弟弟发我的第二条短信。此时,整个课堂沸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大胆地进行了猜测,在练习间接引语表达的同时,启迪了他们的智慧,训练了大家的发散思维能力。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4篇

以传授钢琴初级演奏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材都属于钢琴基础教材。基础教材选用的含义:是否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最新成果;是否体现了基础教学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当的基础教材进入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钢琴基础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结构、内容、进度、趣味、音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根据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天天练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等,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坚实有力和灵活。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 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音乐表现是目的,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处理此课题上有一定的突破。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5篇

    以传授钢琴初级演奏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材都属于钢琴基础教材。基础教材选用的含义:是否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最新成果;是否体现了基础教学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当的基础教材进入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钢琴基础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结构、内容、进度、趣味、音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根据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天天练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等,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坚实有力和灵活。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着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 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音乐表现是目的,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处理此课题上有一定的突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