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篇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答案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1949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

北平公元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

101毛泽东独立自主站起来了

和平民主社会主义被压迫民族

被压迫人民1951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西藏大陆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D5A

2B6B

3A7D

4D8C

9、(1)人民英雄纪念碑。

(2)鸦片战争。

(3)五四运动.

(4)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的成立。

(5)我们应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定的生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

牺牲、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等。(言之成理即可)

10、(1)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2)由屈辱到觉醒,最后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意思相近即可)

(3)说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积极向上,语言精练即可。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答案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美国鸭绿江台湾海峡保家卫国

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邱少云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C5B

2C6B

3A7D

4B8C

9、(1)抗美援朝,

(2)因为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3)彭德怀。黄继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影响: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威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

稳定的和平环境。(意思相近即可)

10、(1)

人物主要事迹共同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民族尊严

左宗棠收复新疆

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

(2)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朽等。

(3)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技强军,不断增强国防力

量;继承并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

(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课土地改革答案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农民1952少数民族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农民人民政权

生产力工业化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B5B

2B6B

3B7C

4C

8、(1)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说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9、(1)土地改革。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三者之问存在因果关系。

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

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

材料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和房产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

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

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10、(1)封建土地制度。

(2)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3)答案提示:围绕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2篇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⒉“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胜利⒊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⒋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⒌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仅剩9%,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⒍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D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⒏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发生于( ) 风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时期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⒐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⒑“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⒒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⒓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蒋道平 D雷锋⒔1955年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⒕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⒖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⒗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⒙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A《茶馆》 B《班主任》 C《屈原》 D《红岩》⒚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⒛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二. 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请回答:⑴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分) ⑵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三项)(6分) 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3分)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⑴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4分)⑵“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⑶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2分)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势力的法律。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请回答: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4分)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⑶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⑷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分子写一句心理话。(2分)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分子说: 2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请你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五个术语补充完整下列这段话:(5分)胡锦涛四点意见,充分表达了包括 在内的13亿 实现 反对“*” 根本利益的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2分)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3分)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举两例)(4分)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1年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材料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2004年、2005年相继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请回答: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2分)⑵请你写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会徽是“ ”、主题口号“ , ”。(6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做什么?(3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D D C B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B A D A B A B B二、非选择题(60分)21.⑴1953-1957年(2分) ⑵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一点2分 共6分) ⑶ 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分)22.⑴因为1978年底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所以说“是一个春天”。(2分) 这里的“春天”指改革开放。(2分) ⑵邓小平。(2分) 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 ⑶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2分)23.⑴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答一点2分 共4分) 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⑶不对。(1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 行为作坚决的斗争。(2分) ⑷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2分)24. 台湾同胞、中国人民、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答一点1分 共5分)25⑴费俊龙、聂海胜。(2分) ⑵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他乡或是异域,都会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自豪,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3分) 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条件。(3分) ⑷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答一点2分 共4分) 26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3分) ⑵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2分)、会徽是“中国印”(2分)、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尤其是学好外语,以文明上进、热情的姿态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学好一门外语,争取到奥运会当一名志愿者。(4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3篇

(2) 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分) (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分)2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回答问题:(18分) 图一1954年6月访问印度缅甸 图二1955年4月在万隆

图三 图四乔冠华大笑(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其内容是什么?(2分)(2)图二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4篇

一. 单项选择题 (28分) 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上表空格中。1、“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你认为下列什么事件能够说明“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A南京的解放 B新中国的成立C西藏的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2、1954年9月,李爷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3、“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 地点-------”该战争是;A鸦片战争 B人民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朝鲜战争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C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央领导集体5、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确立于A新中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初期6、“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建设成就是:① 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② 鞍钢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 大庆油田建成④ D ①② C A ①④ B ②7、时代特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下列名字反映新中国历史进程最早的是:A周跃进 B张纪宪 C李援朝 D马*8、2009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9、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 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C 确立邓小平的领导地位 D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10、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A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C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水平 D没有保护自然环境11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C西藏和平解放 D 新中国成立12、苏联有位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 道路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的道路13、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14、下列关于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是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召开的 B重新确立党中央的领导集体C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材料分析题 (32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上讲话材料二:图片材料三:请回答:(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什么?(2分)(2)请你给材料二中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4)简单分析一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3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邓小平多次强调: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引进技术资金是不可能的。材料二: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获得独立性和主动性,使责任,权利和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材料三 :1979年,深圳是一个小镇,到2006年,GDP,5800多亿元,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创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请回答:(1)填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__。在中共十五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产生什么影响(4分)(3)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并列出1980建立的其它三个经济特区。(4分)(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材料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 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回答:(1)结合材料1,、2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一国两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香港回归又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3)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是怎样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由此,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3分)参考答案一、1------5CBDCB 6------10DCBD C 11------14ACCD二、15 ①、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做主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④、A 一届政协为开国大典做准备B 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16、①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③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厦门④A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才能促进国家发展 B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意思相近即可)17、①“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点是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民洗血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看待:两岸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2分)调整:和平统一,通过对话与谈判,实现统一(2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5篇

一、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入题后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1.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黄河大合唱》 B.《大路歌》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2. 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 B. 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 完成了三大改造3.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C.掌握了经济命脉 D.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4.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1954年颁布的(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C.《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对此我国采取的对策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进行三大改造 D.实行土地改革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7.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 “铁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8. 在外交,有“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它指的是哪两国之间的关系( )A、中日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法关系 D、中俄关系 9.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引进外资和技术 B.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便于国外企业家直接投资办企业10.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一国两制”方针11.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1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在少数名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是( )A 计划生育 B 一国两制 C 西部大开发 D 民族区域自治13.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14.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民族团结 B.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 C.维护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和解15.邓小平在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 A.一国两制 B.和平谈判 C.对等协商 D.一个中国16. 2008年1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中国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30多年前中日两国外交出现转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田中角荣访华 B、安倍晋三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福田康夫访华17.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这首诗反映了他和台湾人民盼望 ( )A、祖国统一 B、看见大陆 C、葬于大陆 D望我故乡1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下列我国基本国策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1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 )A.云南世博会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二.填空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1. 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指 ,两个基本点是指 、 。23、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__________双方在上海签署了《 》。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4、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年到 年底,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的初步基础。25.APEC”指的是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2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28.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 的新时期29.改革首先从 开始,安徽 农民首先实行 ,自负盈亏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0、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31、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 的格局。32. 年 月 日,香港回归祖国,并设立 。33、在亚非会议上, 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34.1993年,海协会会长 和海基会董事长 在新加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二、综合题。(本题3小题,共42分)35.阅读以下材料:(15分)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请回答:(1) 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1分)(2)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1分)(3)这位“老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的含义是什么?它首先被运用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5分)(4)目前我国哪一地区与大陆分离?造成该地区与大陆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我国解决该地区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4分)(5) 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2分)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2分) 3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2分)(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2分)“中国农村改革”指什么?(2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分)(3)举出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简要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2分)(4)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5)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37.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 7才。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2分)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3分)(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3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5 DBDDA 6---10CABCC 11-15DDBBD 16-20 AAABB二.填空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2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3、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 》 197924、1953 1957 重工业 国防现代化25.亚太经合组织 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26、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27、大跃进、人民公社化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9.农村 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邓小平思想31、大杂居 小聚居32.1997.7.1 香港特别行政区33、周恩来 求同存异34.汪道涵 辜振甫 材料分析题:(共四题,40分)35. (1)“大救星”是毛泽东。(1分)(2)“老人”是邓小平。(1分)(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 9义制度 香港、澳门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4)台湾地区 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据台湾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武力。(5)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36. (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分)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2分)(4)、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内地(5)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2分)3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 10(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6篇

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中国大陆的解放2.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 A 1950年10月1日 B 1950年10约5日 C 1951年10月1日 D 1951年10月25日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 土地私有制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 ) ①鞍山钢铁公司的行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使( ) A公私合营 B劳资两制 C加工订货 D没收资本 6.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开展整风运动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为刘少奇平反 C、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D、十二大的召开 9.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 A 厦门 B 深圳 C 海南 D 上海浦东 10.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C 改革开放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1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困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是( ) A 外国势力的干涉 B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 姓资姓社的问题 D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12.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3.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这一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 ,促进共同繁荣”。横线中内容分别是( )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14.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歌曲(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 15.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6.我国人民空军是在下列那一兵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 海军陆战队 B 海军 C 陆军 D 野战部队 17.1955年4月,中国参加的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南南合作会议 D 东盟会议 18.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 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 19.“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大跃进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C 开辟经济特区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B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 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二、材料题 2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1分)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2分) ③为什么说1992你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3分) ④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3分) 22.材料一、在旧x藏,95%以上的藏族人民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x藏用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强一根”,并用“挖眼、砍手”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 材料二、(1)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里,少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 17.27% 正、副省长、自治区正、副主席 12.66% (2)直辖市、地区、自治州一级机构里,省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 14.22% 这些比例全都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的比例。 材料三: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值为36.6亿元其农业为31.2亿元,工业为5.4亿元;199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2.8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6倍。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旧x藏的政治情况?(1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2分) 2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①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分) 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③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 24: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2分)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4分) 参考答案C B C D A D C A D B C D A A C C A C D B 21. ①改革开放 ②深圳 广州 上海浦东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南方讲话 指出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问题 22.①x藏地区实行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封建农奴地位低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重视培养人用少数民族干部,发展经济,推进民族共同富裕。 ③党和政府贯彻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临到各族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是新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23.①八大背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结束(粉碎*反革命集团),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②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或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认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该问要求学生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进行概括,若学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学生仅举出相关史实,也可酌情给分) 24. ①一国两制 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②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③*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势力的分裂活动。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7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联系综合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

爱党情感

面对“文革”造成的**,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唯物史观

“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教学重点 “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三大改造”以来,出现过哪些缺点和失误?(A.三大改造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的后遗症。B.1958年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和灾难

1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

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

4

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          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2          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林彪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他的阴谋被毛泽东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

3          其结局怎样?(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周恩来、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势有所好转。)

5  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

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全国陷入混乱。)

6、“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7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要是没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练一练”:应选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8篇

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案例一: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在学习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导火线、开始、经过、转折、结果、性质、意义及林肯的贡献后,可组织学生回忆《美国的诞生》的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开始的标志、领导机构,美国诞生的标志,战争的转折,1787年宪法的制定,美国的政治体制、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意义,华盛顿的贡献等。

案例二: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回忆九年级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知识点:“巴黎和会”使德国的全部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双方的矛盾。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随着德国东山再起,果然在20年后再次发动战争,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案例三: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师可组织学生先回忆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两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性发明、理论基础、领先国家、新型交通工具、动力机器、新能源、对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等,再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自然地导入新课,还复习了旧知识,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区别比较,分清异同

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点互相混淆头疼不已,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有关知识点进行区别比较,帮助学生分清异同之处,准确清晰地把握历史事件。

案例四: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与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两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局部抗日战争和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比较:“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西安事变”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案例五: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可组织学生对三个知识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进行比较。相同之处: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都发生在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之间;中国军队都取得 胜利;都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 焰,振奋了我国的民心和军心。不同之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军队对敌作战,“台儿庄战役”是军队对敌作战。

案例六:九年级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比较。相同之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之处:英法的革命是为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为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和法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英国的领导者除了资产阶级,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法国建立了共和制国家。

三、连点成线,构建知识体系

很多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分散、孤立的知识点连成线,整合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案例七: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清政府在与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地从封建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整合: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案例八: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从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9篇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题

一、选择题?

1.明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A.1368年、1616年 B.1238年、1636年?

C.1238年、1644年 D.1368年、1644年?

2.废除在中国沿袭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将相权与皇权合而为一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3.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华民族民族英雄的有(

)?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俞大猷 ④郑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4.关于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下面对其最恰当的表述是(

)?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设锦衣卫,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加强君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5.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

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的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的能力?

7.明代之所以能实现郑和下西洋,其主要原因是(

)?

A.海路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速度很缓慢,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地主与商人不愿投资手工业?

C.清政府禁止海外贸易?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9.下列各项不属于右图皇帝政绩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二、非选择题?

10.连线题。

A.《本草纲目》 a.吴承恩?

B.《天工开物》 b.李时珍?

C.《三国演义》 c.施耐庵?

D.《水浒传》 d.罗贯中?

E.《西游记》 e.曹雪芹?

F.《红楼梦》 f.宋应星?

11.阅读下列材料: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见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对东南亚来说,“郑和崇拜”已从中国明朝的历史范畴演化成为具体本区域历史内涵的文化现象。?

请完成:

(1)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纪念?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

(2)根据材料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卷参考答案

1. 解析:此题考查对朝代起止时间的掌握。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答案:D

2. 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掌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答案:A

3. 解析:本题需要弄清“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区别。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而金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应排除①。答案:B

4. 解析:备选各项都是正确的,应选出最符合题意的,A、B、C三项是局部表现,只有D项才是突出特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答案:D

5. 解析:本题纯粹是考查记忆能力,要记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帝。?答案:D

6. 解析: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虽然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客观上也使儒家思想的统治得到强化。B项符合题?答案:B

7. 解析: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分析其主要原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故本题答案为B项。答案:B

8. 解析:要认识A、B、C三项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的具体表现。?答案:D

9. 解析:题目所给图中的皇帝为努尔哈赤,改女真为满洲,改金为清的是皇太极,即努尔哈赤的儿子?

答案:D

10. 答案:A—b B—f C—d D—cd E—a F—e

11.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第(1)问看似平淡,但考查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第(2)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参考答案:(1)600周年。指南针或罗盘针。?

(2)①传播宗教文化、风俗习惯。②指导当地百姓从事生产。③影响当地的生活习惯。

看了“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单元复习题

2.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3.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0篇

1.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 )

A.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B. 向贵族世袭制的过度

C.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 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2.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如琅城)与中国当时的城市的不同点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城市的规模大

C.一些城市拥有自治权 D.有强大的市民阶级

3.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聚集在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进行朝觐,此地应在(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4.以下关于欧洲中古时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B.教会垄断了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

C.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对瓦解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了重要作用

D.希腊罗马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5.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6.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明治维新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发动对外战争

7.“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这一内容出自( )

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马特改革 D.明治维新

8.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的共同点是( )

①都促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②都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③改革的背景都是内忧外患

④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

⑤都成为日本历的重大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②③④ D.③④⑤

9.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 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10.8世纪前期的查理•马特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日耳曼人的入侵 B.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灭亡

1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12.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3.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逃出庄园 B.商业发展

C.手工业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

14.在中古西欧,地位至高无上的是( )

A. 国王 B. 公爵

C. 罗马教皇 D. 皇帝

15.日本由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建立 D.壬辰战争16.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近1000年。西欧奴隶制终结是以( )为标志的

A.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分裂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7.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 )

A.幕府政治统治的建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 天皇制度的建立 D.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8.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B.提高了西欧的经济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封建地主加紧了对市民的剥削

D.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9.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拜占廷帝国被外族所灭 D.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20.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大贵族不得人心 B.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皇子的英勇 D.改革派势力大

21.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2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2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在

A.查理.马特改革之前 B.查理.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之前 D.大化改新之后

24.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25.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26.如图反映的是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7.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8.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教皇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

29.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③出 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30.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二、填空题

31.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4分)

(1)日本历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两次改革-------( )

(2)俄国走向近代的转折-------( )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

(4)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 )

32.杰出人物往往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请写出以下历史人物:

(1)7世纪中期在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是

(2)公元前5世纪使雅典达到全盛时期的执政者是

(3)完成人类历的首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担任“护国主”的是

(5)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是

世界历的第一。(每题1分,共4分)

33.世界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34.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

35.阿拉伯半岛 上伊斯兰教第一大寺是

36.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 和三、问答题

37.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 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二: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⑴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次改革的内容?(4分)

⑵请分别说出与材料中改革有关的人物各一位。((2分)

⑶这两次改革都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⑷请你结合中国的改革谈一谈改革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

38.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同时期北宋的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有居民20万户。请试分析西欧和中国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从布局、规模等方面入手)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 渡。所以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大化改新

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的认识。依据已有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商品经济发达,有强大的市民阶级形成,最终引发了要求拥有自治权的斗争。中国当时的城市商品经济欠发达,这是两者的不同点。故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3.A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中古时代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欧洲中古时代基督教会宣扬封建神学,神学凌驾一切,希腊罗马文化继续繁荣发展受到阻碍。故说法有误的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的相关内容。7世纪早期,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将分散的阿拉伯部落统一起来,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故选A。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伊斯兰教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其中“汉化”是指古代日本历史的上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变成了封建社会,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大化改新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等”,这是日本大化改新内容方面的反映,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的共同点有:都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学习欧美先进文化;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成为日本历的重大转折点,大化改新使由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 路,并且迅速成为亚洲的强国。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9.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天皇****的中央集权国家。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查理•马特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在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很多国家,其中大的是法兰克王国,统治者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也在不断发展起来。8世纪晚期,查理.马特人任宫相时,进行采邑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效忠和服兵役。封主则给予土地和保护。国王把土地和人口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也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下属,下属又封给下属,这样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制约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不一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只要附庸受封之后能够忠实地效忠封主就可以。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在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很多国家,其中大的是法兰克王国,统治者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也在不断发展起来。8世纪晚期,查理.马特人任宫相时,进行采邑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效忠和服兵役。封主则给予土地和保护。国王把土地和人口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也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下属,下属又封给下属,这样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制约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在西欧 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不一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只要附庸受封之后能够忠实地效忠封主就可以了。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教会也巧取豪夺,最终成为了西欧的土地所有者。不仅如此,教皇和教会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欧洲社会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在中古欧洲时期,教皇不仅是西欧的土地所有者而且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封建国家——日本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奴隶制终结的标志。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的封建国家。所以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结束,西欧封建社会开始了。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古老帝国的悲剧•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 意义。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D。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1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查理•马特改革的影响。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故选D。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查理•马特改革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学习先进的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大化改新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的相关内容。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公元622年,这一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了历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伊斯兰教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我们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内容。题干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是由于查理.马特改革之后,产生了西欧封建制度,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 改新的内容。题干中的要求“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而四个选项中A、B、D、涉及的都是经济方面内容,可排除,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日出之国”。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中只有默罕穆德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将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帝国。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26.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该图,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等级制,分为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其中前三个为统治阶层,上下等级之间以土地为纽带,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查理马特改革,将无条件的土地分封改为有条件的土地分封,由此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7世纪时,为缓和统治危机,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属于“汉化”。“欧化”指的是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脱亚入欧。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要求选出导致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的选项,联系所学知识,中古世纪欧洲罗马教廷和教会所掌握的神权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凌驾于一切文化之上,是人性和自由思想遭到扼杀的主要原因,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组合时序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的掌握情况。题文要求选出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的选项,,分析备选项,联系所学知识穆罕默德从事宗教和政治活动的顺序应是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出走麦地那,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

30.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要求选出材料中所给的改革名称的选项。阅读题文材料,获取到 的关键信息是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改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日本大化改新,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31.(1)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3)罗斯福“新政”

(4)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古代历,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变成了封建社会。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由封建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3)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为了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总统实施了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了难关。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节。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的一次重大改革,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考点: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日本大化改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动荡与变革•大危机与新政•罗斯福新政;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32.(1)孝德天皇;(2)伯利克里;(3)麦哲伦;(4)克伦威尔;(5)穆罕默德。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公元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2)本题考查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并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3)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的首次环球航行。

(4)本题考查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5)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6世纪末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33.《汉谟拉比法典》

34.《荷马史诗》

35.麦加清真寺

36.西班牙和葡萄牙

【解析】

33.试题分析:世界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点评:关于《汉谟拉比法典》,学生还要知道,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宣扬了汉谟拉比受命于神,颂扬了汉谟拉比的功绩,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34.试题分析: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荷马史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荷马史诗》

点评:关于《荷马史诗》,学生还要知道,作者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是他在公元前9——前8世纪,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作品。

35.试题分析:阿拉伯半岛上伊斯兰教第一大寺是麦加清真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麦加清真寺

点评:关于麦加清真寺,学生还要知道,它闻名遐迩,其圆顶、尖塔和精巧的装饰,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典型风格。

36.试题分析: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

点评: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学生还要知道,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条件包括罗盘针、航海技术、造船术的进步;航海家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影响: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

37.(1)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2)中臣镰足、查理•马特

(3)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查理马特改革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4)略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一中“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部民转为国家公民”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依据“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是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改革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天皇)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而查理•马特改革的主人公即是查理•马特。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社会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结合本题的材料及改革内容等方面可以归纳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

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证明,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38.

西欧城市 中国城市

规模 不大 大城市,有居民20万户。

布局 布局凌乱,建筑纵横交错 布局整齐,有规划

商业活动 白天商业活动多,夜晚沉寂 十分繁荣,还有夜市和娱乐场所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山品经济的发展,诞生世俗文化和新兴的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制度的转变没有起到决定作用。

【解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1篇

1.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 )

A.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B. 向贵族世袭制的过度

C.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 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2.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如琅城)与中国当时的城市的不同点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城市的规模大

C.一些城市拥有自治权 D.有强大的市民阶级

3.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聚集在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进行朝觐,此地应在(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4.以下关于欧洲中古时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B.教会垄断了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

C.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对瓦解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了重要作用

D.希腊罗马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5.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6.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明治维新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发动对外战争

7.“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这一内容出自( )

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马特改革 D.明治维新

8.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的共同点是( )

①都促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②都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③改革的背景都是内忧外患

④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

⑤都成为日本历的重大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②③④ D.③④⑤

9.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 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10.8世纪前期的查理•马特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日耳曼人的入侵 B.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灭亡

1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12.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3.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逃出庄园 B.商业发展

C.手工业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

14.在中古西欧,地位至高无上的是( )

A. 国王 B. 公爵

C. 罗马教皇 D. 皇帝

15.日本由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建立 D.壬辰战争16.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近1000年。西欧奴隶制终结是以( )为标志的

A.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分裂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7.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 )

A.幕府政治统治的建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 天皇制度的建立 D.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8.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B.提高了西欧的经济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封建地主加紧了对市民的剥削

D.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9.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拜占廷帝国被外族所灭 D.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20.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大贵族不得人心 B.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皇子的英勇 D.改革派势力大

21.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2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2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在

A.查理.马特改革之前 B.查理.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之前 D.大化改新之后

24.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25.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26.如图反映的是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7.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8.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教皇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

29.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③出 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30.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二、填空题

31.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4分)

(1)日本历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两次改革-------( )

(2)俄国走向近代的转折-------( )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

(4)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 )

32.杰出人物往往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请写出以下历史人物:

(1)7世纪中期在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是

(2)公元前5世纪使雅典达到全盛时期的执政者是

(3)完成人类历的首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担任“护国主”的是

(5)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是

世界历的第一。(每题1分,共4分)

33.世界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34.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

35.阿拉伯半岛 上伊斯兰教第一大寺是

36.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 和

三、问答题

37.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 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二: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⑴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次改革的内容?(4分)

⑵请分别说出与材料中改革有关的人物各一位。((2分)

⑶这两次改革都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⑷请你结合中国的改革谈一谈改革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

38.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同时期北宋的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有居民20万户。请试分析西欧和中国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从布局、规模等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 渡。所以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大化改新

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的认识。依据已有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商品经济发达,有强大的市民阶级形成,最终引发了要求拥有自治权的斗争。中国当时的城市商品经济欠发达,这是两者的不同点。故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3.A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中古时代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欧洲中古时代基督教会宣扬封建神学,神学凌驾一切,希腊罗马文化继续繁荣发展受到阻碍。故说法有误的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的相关内容。7世纪早期,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将分散的阿拉伯部落统一起来,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故选A。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伊斯兰教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其中“汉化”是指古代日本历史的上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变成了封建社会,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大化改新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等”,这是日本大化改新内容方面的反映,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的共同点有:都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学习欧美先进文化;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成为日本历的重大转折点,大化改新使由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 路,并且迅速成为亚洲的强国。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9.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天皇****的中央集权国家。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查理•马特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在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很多国家,其中大的是法兰克王国,统治者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也在不断发展起来。8世纪晚期,查理.马特人任宫相时,进行采邑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效忠和服兵役。封主则给予土地和保护。国王把土地和人口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也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下属,下属又封给下属,这样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制约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不一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只要附庸受封之后能够忠实地效忠封主就可以。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在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很多国家,其中大的是法兰克王国,统治者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也在不断发展起来。8世纪晚期,查理.马特人任宫相时,进行采邑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效忠和服兵役。封主则给予土地和保护。国王把土地和人口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也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下属,下属又封给下属,这样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制约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在西欧 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不一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只要附庸受封之后能够忠实地效忠封主就可以了。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教会也巧取豪夺,最终成为了西欧的土地所有者。不仅如此,教皇和教会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欧洲社会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在中古欧洲时期,教皇不仅是西欧的土地所有者而且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封建国家——日本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奴隶制终结的标志。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的封建国家。所以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结束,西欧封建社会开始了。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古老帝国的悲剧•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 意义。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D。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1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查理•马特改革的影响。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故选D。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查理•马特改革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学习先进的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大化改新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的相关内容。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公元622年,这一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了历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伊斯兰教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我们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内容。题干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是由于查理.马特改革之后,产生了西欧封建制度,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 改新的内容。题干中的要求“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而四个选项中A、B、D、涉及的都是经济方面内容,可排除,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日出之国”。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中只有默罕穆德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将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帝国。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26.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该图,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等级制,分为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其中前三个为统治阶层,上下等级之间以土地为纽带,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查理马特改革,将无条件的土地分封改为有条件的土地分封,由此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7世纪时,为缓和统治危机,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属于“汉化”。“欧化”指的是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脱亚入欧。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要求选出导致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的选项,联系所学知识,中古世纪欧洲罗马教廷和教会所掌握的神权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凌驾于一切文化之上,是人性和自由思想遭到扼杀的主要原因,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组合时序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的掌握情况。题文要求选出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的选项,,分析备选项,联系所学知识穆罕默德从事宗教和政治活动的顺序应是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出走麦地那,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

30.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要求选出材料中所给的改革名称的选项。阅读题文材料,获取到 的关键信息是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改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日本大化改新,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

31.(1)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3)罗斯福“新政”

(4)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古代历,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变成了封建社会。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由封建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3)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为了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总统实施了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了难关。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节。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的一次重大改革,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考点: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日本大化改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动荡与变革•大危机与新政•罗斯福新政;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32.(1)孝德天皇;(2)伯利克里;(3)麦哲伦;(4)克伦威尔;(5)穆罕默德。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公元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2)本题考查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并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3)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的首次环球航行。

(4)本题考查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5)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历史知识答题的能力。6世纪末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33.《汉谟拉比法典》

34.《荷马史诗》

35.麦加清真寺

36.西班牙和葡萄牙

【解析】

33.试题分析:世界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点评:关于《汉谟拉比法典》,学生还要知道,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宣扬了汉谟拉比受命于神,颂扬了汉谟拉比的功绩,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34.试题分析: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荷马史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荷马史诗》

点评:关于《荷马史诗》,学生还要知道,作者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是他在公元前9——前8世纪,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作品。

35.试题分析:阿拉伯半岛上伊斯兰教第一大寺是麦加清真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麦加清真寺

点评:关于麦加清真寺,学生还要知道,它闻名遐迩,其圆顶、尖塔和精巧的装饰,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典型风格。

36.试题分析: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

点评: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学生还要知道,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条件包括罗盘针、航海技术、造船术的进步;航海家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影响: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

37.(1)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2)中臣镰足、查理•马特

(3)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查理马特改革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4)略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一中“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部民转为国家公民”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依据“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是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改革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天皇)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而查理•马特改革的主人公即是查理•马特。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社会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结合本题的材料及改革内容等方面可以归纳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

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证明,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38.

西欧城市 中国城市

规模 不大 大城市,有居民20万户。

布局 布局凌乱,建筑纵横交错 布局整齐,有规划

商业活动 白天商业活动多,夜晚沉寂 十分繁荣,还有夜市和娱乐场所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山品经济的发展,诞生世俗文化和新兴的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制度的转变没有起到决定作用。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2篇

教材分析

1. 教 材特点

教材选用最新版的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主要复习以下内容:

《中国历史》分了四册,其中七年级上册和下册为中国古代史,主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及与世界的交往等情况。

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我国的近代时期的历史,讲述了中国近代时期外国的侵略及民族抗争、革命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经过,中国格局的变化。

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中国现代史,介绍了中国是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又有哪些挫折和失误,最后又是如何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等。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国家的重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经济、文化与社会牛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历史课的复习,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大趋势,知道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

四、主要措施:

1、对优生要求除了掌握教学大纲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上达到自我运用的水平,学会运用辨证唯物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课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多交流,通过培尖的形式加以沟通;作业布置加大难度,多布置分析性的作业;以面批为主。

2、对差生要求完成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上课认真督促、作业以面批为主;课后多补差;经常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了解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上进。

3、备课:深入钻研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任务,找出重、难点,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每节课要有简明、系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3、结合教材,结合实际使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结合,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语言力争准确、简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上好活动课,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

五、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提出重点研究的课题,并说明研究的课题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含观摩课、公开课、经验介绍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3篇

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18分)

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3、《礼记》描绘了“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C.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D.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 )

A.约公元前771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约公元前2070年

D.约公元前1046年

5、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用现代科技声光技术展现了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湖南 B.安徽 C.湖北 D.陕西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8、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A.铁器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9、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赵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材料题。共22分。

10、读材料: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封地的一部分分给士……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描写的是什么制度?(1分)是在哪个朝代实施的?(1分)

②上述材料中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分)

③这种制度中周王、诸侯、卿大夫等职位,谁才有资格继承?(1分)

11、读材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1分)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1分)

②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3分)

③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5分)

12、读材料: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①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2分)

②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③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2分)

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1 2 3 4 5 6 7 8 9

B A D C C

B A A C

二、10、①分封制; 西周;

②周王自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战时带兵随周王征战。

③周王、诸侯、卿大夫的正妻所生的长子。

11、①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②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推行县制。

③成功了。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①春秋时期

②儒家; “仁”

③整理《诗经》,编订《春秋》;

兴办私学,打破了只有官府才能办学的局面;

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等;

(任意答两点即可)

看了“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2.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4篇

花园式档案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庭院。它坐落在首府南宁市星湖路,占地22亩。院中树木婆娑,繁花似锦,荔枝、龙眼、芒果、番石榴、百香果等热带亚热带瓜果四季飘香。一排排高大的大王椰、木棉树和扁桃树簇拥着这栋设计新颖别致、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化综合管理设备的9层档案大楼。

档案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6800平方米,1989年2月竣工。为适应南方气候温度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库房建筑采用密封式结构,周围设置环廊,具有隔热防潮、密闭保温的功能,辅以中央空调和除湿系统,以确保库房恒温(22±2℃)恒湿(相对湿度55±5%)。同时有防火、防盗等多种自动化设施。

独具特色的馆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区内广阔的山乡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共12个民族。翻开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象跃然纸上:近代的金田起义、广西军民抗击法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邓小平等领导发动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领导的游击队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和进行迎接广西解放的武装斗争、解放后广西各族人民在党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在广西大地上所发生的这一切,是了解八桂历史的丰富矿藏,是八桂历史沧桑变迁的见证人。

截止200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共有303个全宗,约52.8万卷,音像3316盘(盒),照片2.5万多张,缩微档案2.3万多米,各种资料近7万册。

清代档案:数量虽少,弥足珍贵。

清代档案仅存157卷,大部分形成于清末,其中海关档案89卷。档案原件最早的为1879年(光绪五年)光绪皇帝颁给大臣桂全一家的一份“奉天诰命”。近代广西以梧州和龙州为水陆两路通商口岸,梧州海关始设于1879年,1885年法国人在龙州设立领事馆并设海关。现馆藏梧州、龙州(南宁)海关档案包括民国时期共存3571卷。两广总督府、广西巡抚部院、布政使司、提学使司等官府衙门档案68卷,内容涉及、自治、议事会议员选举、整顿警政、试办警察学堂及罪犯习艺所、修筑铁路、劝办养蚕及工业生产、征收地丁附税、教育经费调查及预算决算、各地粮价、各地发生水旱火风雹及兵匪灾害情况等。其中宣统二年四月至三年四月广西各地雨雪阴晴平均量数表、得雨次数分寸总单清册,详细记录了当时广西各地一年内的水、早、风、雹等自然灾害及其变化情况,是研究广西近代气候变化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鉴于广西历史档案尤其清代及其以前档案稀少,内容残缺不全,自治区档案馆成立伊始,即设立档案征集复制科,先后到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广东、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档案馆,进行广泛调查和征集档案。馆藏征集的档案复制件最早形成于1725年(清雍正三年),其中有1851年在广西桂平爆发的震撼清王朝的金田起义的档案,有关中法和议的记述及广西边界问题的材料,广西巡抚张鸣歧关于镇南关被革命军攻占的文电等。

民国档案:一部新桂系的兴衰史。记载了权力争夺的血腥惨烈,也见证了历史的远去。

民国时期,旧桂系、新桂系先后统治广西。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在辛亥革命后宣布广立,陆荣廷先后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1924年广西人民掀起了反军阀斗争,以李宗仁、黄绍为首的新式军人接受广州革命政府的领导,率部起义讨伐旧桂系,经过两年混战,于1926年了旧桂系军阀的统治,建立了广西省政府,此后长期统治广西,并以广西为据点,与等争夺统治权,史称“新桂系”。

馆藏民国档案共有69个全宗,25092卷,主要是新桂系时期形成的档案。其中孙中山和广州革命政府对李宗仁、黄绍兹的一组任命文件反映了新桂系崛起的历程。李、黄原为旧桂系陆荣廷部下统领(相当于团长级),1921年粤桂战争失败后,李、黄率领所部2000余人开往广西东南部的六万山区,据玉林五属,自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1923年3月黄绍秘密派参谋陈雄与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力量联络,在粤军第一师李济深部邓演达第三团的配合下,占领梧州。8月16日,孙中山委黄绍为中央直辖西路讨贼军第五师师长,11月2日,孙中山改委黄绍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军长。1924年7月。李宗仁、黄绍联合击败陆荣廷,占领省城南宁。11月24日,广州大本营任命李宗仁为督办、黄绍为会办、白崇禧为参谋长,成立广西全省绥靖督办署。至1925年7月,李、黄联军彻底消灭了陆荣廷、沈鸿英的旧桂系残余势力,统一了广西。这组文件共有20多份,黄绍视若珍宝,1944年秋日军第二次侵入广西,省城桂林失守,文件丢失,抗战胜利后,黄花重金赎回,保存于广西省银行。

新桂系在统治广西期间,基于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需要,励精图治,在推动广西近代工矿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所建树。馆藏档案既有广西省执行委员会、广西省政府及其直属机关、桂林绥靖公署、保安司令部、民团以及银行、海关等党政军和控制财政金融命脉机关的档案,也有诸如硫酸厂、植物油厂、煤矿公司、地产公司等工矿企业档案,铁路、电信、公路运输档案,农事试验场、家畜保育所等农牧渔业档案,通志馆、文献委员会等文化事业档案,广西大学、西江学院等高等学校形成的档案。这部分档案反映了新桂系的崛起和兴荣,也见证了新桂系的衰亡。

革命历史档案:记录了广西地下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也记录了百色起义的波澜壮阔。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广西地方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真实记录。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梧州建立了广西第一个地方组织,广西逐渐成为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省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浴血奋斗历程中,书写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光辉篇章,革命运动虽屡遭严重挫折,红旗始终不倒。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在接收旧政权机关档案的同时,公告,收集、征集革命历史档案,指示各级档案工作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收集工作。1958年12月在首府南宁举办了革命历史档案展览。自治区档案馆成立后,革命历史档案全部移交自治区档案馆集中管理。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形成时间为1924年至1949年,共107卷,记载了中

共广西地方组织的创建及其发展壮大直至迎接广西解放的历程。大革命时期的档案有中共梧州支部干事会在梧州、苍梧等地领导建立农民协会的章程、告农民书、宣言、会议纪录、会员名册;韦拔群在东兰举办农运讲习所的课本、笔记等。土地革命时期档案有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文件、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以及左右江苏维埃各级组织形成的档案等。抗日战争时期档案有中共广西省工委、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等组织的指示、通告、报告。解放战争时期档案有中共广西省城工委、省农委及其领导的游击队的指示、决议、计划、报告、宣言、布告;党员、干部名单、统计表;各群众组织的条例、章程等。这部分档案价值珍贵,是研究和编纂近代广西革命史、广西地方党史,以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史料。

其中,邓小平同志领导发动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档案是馆藏重点。1929年7月,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张云逸等同志先后来到广西,统一领导中共广西特委和广西军委,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准备武装起义。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邓小平同志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全国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南疆大地树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馆藏百色起义档案史料共66件,其中有邓小平在东兰县开展的《共耕条件》,以政治委员邓斌(邓小平)、军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名义签发的《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等,这些档案史料见证了邓小平同志早期的革命斗争生涯,是研究邓小平和中国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史料。2003年10月,百色起义档案史料通过国家档案局评审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现行档案:展示广西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内容丰富,齐全完整,是馆藏档案的主体。

这部分档案是自治区直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和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共有232个全宗,50万卷。档案内容记载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广西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反映了自治区行政区域划分、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以及全区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财政、金融、文教、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其重大成就,是领导决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信息资源,对总结经验、开展历史研究和编修史志,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其中重要的档案是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清匪反霸、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档案;广西壮族自治区酝酿和成立的档案;还有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档案;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西改革开放的档案等。其中1982年广西第三次人口普查档案达29万多卷,详尽记录了全区每个家庭的人口情况,齐全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少数民族档案是馆藏的又一特色。广西12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壮、瑶、京、彝、水等5个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解放前,各民族族别并没有得到确认。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推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独具特色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得以保存和发展,并形成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档案。馆藏的每一部分档案,都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档案中,既有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民族工作的档案,也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档案;有汉文书写的档案,也有壮文形成的档案;还有199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历届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档案。近年,自治区档案馆采取接收实物和档案史料、拍照、录像、复制文献古籍、采访记录等方式,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取得很大成果。

音像档案:以特定方式记录着广西许多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是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的音像档案,按载体及记录形式的不同,分为照片档案、录像档案、录音档案三部分。其中照片2.5万多张,录像带539盘、电影胶片36盘,录音带2741盘。其中珍贵的有民国广西政要人物、红七军、红八军主要领导人、广西革命烈士、日军轰炸广西和中国人民挺进广西的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广西的照片和录像等。2004年以来,自治区档案馆利用馆藏照片连续举办了《邓小平与广西――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张云逸在广西》、《八桂伟业――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广两组织建立八十周年》和《胡志明主席与广西》图片展,相继出版了《胡志明与广西》图文集、《邓小平与广西》画册、《张云逸在广西》画册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实》图文集。

此外,自治区档案馆还保存有图书资料近7万册。其中清代出版的图书资料7130册,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资料9160册,革命历史档案资料1470册。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5篇

曾在教研活动中观摩《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教学,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板书了1+1=2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自我盘点、解读历史”,置换板书。

一、“1+1=2”?一题多解

二、“1+1=2”!一式多义

数学式子赫然呈现在历史课堂的黑板上,不仅打破了常规,充满了创意,而且其中的历史韵味深远。

1. 数学表达式+ 历史元素= 课堂小结。历史课的课堂小结多以巩固回忆为主,历史元素是课堂之重,1+1=2打破了传统的小结方式,将数学形式与历史内容有机结合,成就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课堂小结,使一道最普通的数学式成为历史课上一道最不普通的亮点。

2. 老师抛石+ 学生之玉= 学生主体。当数学式出现在历史课堂上的一瞬间,就仿佛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此不寻常的“抛石”,巧妙地把黑板交给了学生,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3. 基本史实+ 发散性思维= 开放式板书。正如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样的基本史实却激起不同的思维火花,自然生成的板书如百花齐放,将课堂推向高潮和高效。

三、“1+1=2”……举一反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人所获得的信息中,听觉占11%,视觉占83%,且视觉比听觉获得信息记忆的时间要长好几倍。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比较容易理解,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板书,能给他们留下一目了然的视觉印象,成功的创意板书更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为课堂增色增效。

所谓创意板书,它既合常规又不落俗套,既能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脉络性、结构的完整性、表达的简洁性,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回忆自己的平时教学中也曾经有一些板书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 主题式――通过创设一定的主题情境,由学生完善板书。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时,结合新学期新老师的特定情境,我以介绍自我档案的方式导入新课,出示板书“姓名、籍贯、年龄、民族”等,在学生盎然兴致之时,链接新闻图片《走近“人类祖母”露西》(2009-04-12 11:56:14新华网),请学生查阅课文,为露西完善个人档案。

姓名:露西

籍贯:(非洲埃塞俄比亚)

年龄:(约三四百万岁)

种族:(无)

家庭成员:(无)

由于将远古的历史史实移至现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少了些许枯燥乏味,多了许多生活情趣。在完善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在“种族”和“家庭”两个方面争议较大,很多人开始以为很简单,后来又犹豫答案是“无”,最终明白了其中不简单的因果缘由,从而自主高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2. 线条式――以线条展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案例2: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时,我围绕“工业革命”辐射链接,引导学生构建了一幅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①由导言框“英国发生了一场不同的革命”导入新课,板书“工业革命”。

②查找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地点和标志,讨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板书“资产阶级革命”。

③列举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板书“瓦特改进蒸汽机”和课题“‘蒸汽时代’的到来”。

④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板书“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社会面貌变化”。

⑤联系1840年鸦片战争,从英国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板书“掠夺原料”和“打开市场”。

3. 图示式――通过简单的图示,将抽象的历史具体化、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