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幼儿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思维转换的灵活程度,通俗地说就是“脑子活”。思维灵活性强的幼儿通常都较其他幼儿更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所获得的答案也较别人多,因此也更容易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自信。

例如,幼儿在活动室中悬挂吊饰,怎样才能让吊饰之间的距离一样大小呢?一个幼儿用一块长板积木作为吊饰间间隔的依据,每隔一块饫板积木就挂一个吊饰,于是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从此例中可以看到,当幼儿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不能另辟蹊径是他们能否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就要经常把幼儿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去,通过引导其“换个角度思考”来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另外,还可以提供幼儿做正排序、逆排序等需要逆向思维的活动机会,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式。

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学习中,幼儿的思维深刻性受以下煞矫娴闹圃迹阂环矫媸芪侍饨饩瞿芰Φ闹圃迹即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受联系此问题的背景经验的制约,即幼儿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无足够的相关背景经验,以及幼儿能否有效地调用这些经验,经重组后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这是他们化解问题的核心。如果联系问题的背景经验不充分,必将影响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而这种背景经验往往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幼儿不满足于个别的、特殊的结论,而要注意探索其一般的规律。引导幼儿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是培养其思维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和幼儿讨论5棵小树可以用几表示?5只大象可以用几表示?5座铁塔可以用几来表示?……(要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多地列举)最后再问一问: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那么,它们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呢?这样,幼儿对“5”的认识就是建立在一般规律上的认识,也是最接近其本质的认识。

三、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对幼儿学习数学来说,思维的逻辑性就是指幼儿思维具有的合理性和条理性。幼儿的逻辑思维虽然剐刚萌芽,但是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沿着一条思路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并养成注重逻辑的习惯,对幼儿学习数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借助数学本身包含的“类”、“序”、“对应”等数学思维的主要元素,让幼儿在领会和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从而获得逻辑性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让幼儿穷尽“把5个物体分成两份”的各种方法以后,引导幼儿比较并总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从中找出有序分解的方法,再引导幼儿将这样的方法推及到其他数的组成学习中去。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幼儿能有效地获得组成式的排列、比较、概括、迁移等各种能力,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1.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式。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学习中,幼儿的思维深刻性受以下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受问题解决能力的制约,即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受联系此问题的背景经验的制约,即幼儿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无足够的相关背景经验,以及幼儿能否有效地调用这些经验,经重组后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这是他们化解问题的核心。如果联系问题的背景经验不充分,必将影响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而这种背景经验往往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幼儿不满足于个别的、特殊的结论,而要注意探索其一般的规律。引导幼儿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是培养其思维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和幼儿讨论5棵小树可以用几表示?5只大象可以用几表示?5座铁塔可以用几来表示?……(要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多地列举)最后再问一问: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那么,它们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呢?这样,幼儿对“5”的认识就是建立在一般规律上的认识,也是最接近其本质的认识。

五、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启蒙开发智力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关注度持续升高。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接触知识的第一站,并千方百计地要求掌握各种本不应该掌握的知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幼儿思维的开发以及相关知识的启蒙。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对智力的开发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二、幼儿园智力开发分析

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在当前,考察幼儿智力成长的考量标准主要在于四个方面: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记忆力以及观察力。

1.形象思维的开发

考察幼儿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组成了我们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而在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自然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但是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不能令人满意,这就是我们当前世界不缺乏人才,但是缺乏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原因。

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在让幼儿认识各种符号、学习发音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道具,而这些道具往往在形象上十分卡通,很容易引起幼儿思维上的发散以及联想。比如说,老师在教学字母“a”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个a的符号形象,并进行相应的发音练习,学生在进行反复练习后能够学会字母a,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并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对这个形象进行充分的联想。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这个形象或者字母只能是a,但是幼儿的思维并不认为如此,所以有了现在的蒙氏教育。不断的联想就促进了幼儿形象思维的开发。

2.逻辑思维的开发

严谨的数学家、天才的计算机工程师以及威严的法官都拥有令人羡慕的逻辑思维。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管理我们逻辑思维的是我们的左脑。从思维深度的角度出发,形象思维的广度很高,但是深度较浅;逻辑思维的广度不够,但是深度很深,需要很强的专注力。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合理开发逻辑思维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简单的数学练习以及逻辑性较强的游戏能够很好的促进幼儿在逻辑思维方面的成长。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老师十分重视各种游戏的开展,其中很多游戏对逻辑思维的依赖度很大,需要参与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幼儿在参与这些游戏的过程中,会不断练习自身的逻辑思维。

3 .记忆力的锻炼

记忆力永远是人们考察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英国小说《福尔摩斯》中的主角神探的记忆力就是很强,能够记住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幼儿阶段对幼儿记忆力的锻炼十分重要,我们在进行数学课时,1+1=2、1+2=3,这样的简单的算术运算都是幼儿不断的练习和记忆,反复的练习,幼儿在掌握基本运算结果的同时,渐渐掌握记忆的诀窍,从而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4 .观察力的培养

天才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拥有令世人羡慕的观察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也十分重要。幼儿对图画十分感兴趣,幼儿的课本上有很多的图画,就能够让幼儿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三、加强智力启蒙的措施

1 .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习惯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使用疑问环节以及提问环节,不要过早地将答案公布出来,疑问的设置,会加强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促进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这对于幼儿记忆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好处。

2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

幼儿园在课堂的安排上,适当安排一些观察的环节,让幼儿形成自己的观察习惯,而且在环节的设置上要安排一些只有通过认真观察才能够发现的小成果,这些小成果要充分趣味性,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鼓励幼儿对事物发表自我的看法

幼教老师要估计幼儿发表对事物的自我看法,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对一个事物进行充分的思考,我们接触的事物需要我们多种思维的共同合作,才能够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记忆力以及观察力。

4 .完善幼儿家庭教育环节

家长要配合园方完善家庭教育环节。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十分重视,但是却存在着种种误区,这十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以及思维的开发,不要急切的要求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短期内认识多少单词、会背诵多少唐诗、能够进行多大难度的算术运算,而是要按照园方的要求,积极配合好家庭教育环节,促进幼儿在智力方面全方位的发展。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 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 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 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 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 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智力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接受到的第一次教育,之前在家里的教育,多是孩子在自己的好奇心驱使下,去探索学习,通过反复练习直至最后成功掌握某种技能。幼儿园是一个人真正意义上接受系统教育,对于以后义务教育和以前家庭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同其它的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这样,幼儿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既来自现实世界的直接抽象,也来自人类思维的能动创造。数学对于幼儿智力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1数学对于幼儿智力发展影响

1.1培养孩子抽象性思维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语文,幼儿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只要有一个语言环境,就能学习好。幼儿园时期,孩子由于年龄小,思维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特点,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早期的数学学习能促进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帮助其思维方式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1.2 培养孩子逻辑性思维

幼儿园的处于三到六岁,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数量估算能力,只不过合理估算的水平较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园小朋友会逐渐懂得用数学的逻辑来解决问题,数感发展和数量估算能力都会在学习中提高。比如教儿童理解“7可以分成几和几”,一般都会引导他们将7个苹果分给爸爸和妈妈,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在学习数学之前,很多儿童都感到为难,因为7只苹果无法平均分配,于是就分给爸爸和妈妈各3个,还剩1个则放在一边。这个时候儿童的大脑里面没有任何逻辑性思维,他们考虑的仅仅是自己分得是否公平,这是一件现实的问题。 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儿童思维的抽象性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后来儿童学习之后会明白,不论是分7个苹果、7个桃子、7个玩具还是其他7,他们不会单独将这些看成是不想关的操作,而会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即遇到是分7个东西,儿童都知道怎样分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理解了数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1.3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

幼儿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识图能力、画图能力、识符和画符能力的培养。这些学习都会不自觉的扩大孩子感知力,观察力,培养他们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让孩子画一个桌子,孩子会在脑子里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桌子,通过“实物比较”,然后自然的灰构建一个桌子的形象,在笔下画出他所想象到的这个桌子。

2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

2.1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幼儿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在潜意识中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多次的重复是形成习惯最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思维习惯,一个孩子做对了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他知道下次也应该这样做,多次重复之后,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数学习惯,这种越早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对于早期开发智力也是很有用处的。

2.2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能寻找到数学的影子,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孩子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对于数学一开始就不擅长的孩子,应该予以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始终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在幼儿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要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是针对幼儿年龄小,认知特点,加上数学本身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决定的。教师应该采用引导发现发,立足实际的生活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学习,让他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反应。

2.3激励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能够让人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数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建构的问题,平时在带领幼儿娱乐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创设应用机会 ,鼓励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来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并予以全班表扬等奖励。这种激励情感教育能推动幼儿的智力发展,他们在激励作用下,会自主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带动智力发展。

3结论

国内外很多心理与教育的实验和实践都证实,早期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时期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都是构成一个孩子智力的一部分,而且占了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幼儿园数学教学,有利于智力发展,对孩子一生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牟晓峰;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2]蒙杰新,谢昌慧;新世纪面向农村数学教育策略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蒙氏教育;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就目前的学习状况来

说,数学已成为一门令多数幼儿头疼的学科之一,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幼儿在今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越来越吃力,所以,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很关键,以下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营造轻松健康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重要,因此,幼儿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蒙氏教育中也强调,主张幼儿的学习环境不仅要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还需教师们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课堂游戏等等。将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实物拿到课堂,例如将颜色相同和形状相近的水果归集到一起,然后数数有多少相同,有多少不同,或者找出与幼儿兴趣有关的游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小木棒”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行将小木棒组拼成不同形状,然后让其他幼儿猜,拼小木棒的时候,幼儿就已经用到了数学概念,增强了思维的灵

敏性。

二、给幼儿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放纵,而是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为前提。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每天沉浸在各种题海中,为了应试,他们不得不逼迫自己在各种题库中煎熬,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日渐减弱。所以,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数学能力,并非以题为主,而是更多地让幼儿自己主动探索知识,例如,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会将其变为哪些形状,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答案,让幼儿自己操作实现,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面对思维缜密的数学学科,怎样减轻幼儿和教育工作者的压

力,需要我们共同研讨和总结,通过蒙氏教育理论,我们不难发现,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幼儿抓起,教师要多以儿童为中心,摒弃不良的教育模式,给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爆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美丽的火花。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实施的教育,可以说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这个时期的教育不仅仅与婴儿教育相衔接,而且与之后的初等教育相衔接,是一个人教育发展的重要而且特殊的阶段。所以,我们要对这一阶段孩子的智力开发进行不断的研究。

在幼儿教育的智力开发中,幼儿园的教育十分重要。所以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是当前幼儿教育的最主要奋斗目标。所以,在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开发,完成幼儿园教育在智力开发中的使命。

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之一就是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我们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两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随着科技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的逻辑思维的开发比较充分,所以从幼儿开始,我们要从小进行形象思维的开发,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比如,在幼儿园教育中,要使用一些道具,来和孩子一起学习,引起孩子无限的联想和想象。

在幼儿的智力开发中,逻辑思维的开发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幼儿教育中简单的数学练习和逻辑性较强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成长。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各种游戏的开展和进行。

记忆力永远是考察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对于在幼儿阶段来说,所以,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记忆力的锻炼十分必要,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

许多天才总是具有超强的观察力,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汇中,我们可以通过实物的观察和教孩子画画,来锻炼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所以,对于幼儿园来说,孩子的智力开发应该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不要单纯的从一方面来培养,也不能从单方面就否定孩子。

1.指导孩子发挥想象

2.培养孩子的兴趣

四、早期智力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出现的主要问题

2.应采取的措施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家长和幼儿园都应该以孩子为本,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希望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可以得到很好地发展,不仅仅对于早期智力的开发,而且对于以后孩子的发展都会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所以,我们早期智力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了有助于孩子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这将是我们幼儿教育开发最大的成功。

[1] 陈进隆.《创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浙江教育出版社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言表达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教学中应提供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孩子关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培养幼儿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数学活动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幼儿用语言表达,如:教师讲解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孩子倾听教师讲解后需要反馈对数学操作规则的理解或对操作程序的记忆。

(二)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任何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才知道是否正确。在进行数学思维交流时,只有良好的数学口语能力,才能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正确的见解。

(三)幼儿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语言表达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幼儿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幼儿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幼儿把自己“溶入”课堂活动中,首先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幼儿想“说”,敢“说”。为此,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二)准确示范、培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注重言传身教,教师自身语言要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孩子做出榜样,通过自身的语言示范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概念的表述要准确、简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交给幼儿正确的数学概念,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幼儿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幼儿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孩子起一个示范作用。

(三)有效提问 培养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课堂上多用启发式提问,使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出示一个红色灯笼一个黄色灯笼后,问学生:“图上都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幼儿“说”的过程中,当出现不够顺利时,我帮他们进行梳理,把零散的知识连贯成完整的知识。又如:在教学大大班复习“5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加法”时让幼儿观察放风筝图,复习2的组成问:图中有几个孩子?几只风筝?1人放一只风筝,2分成了几和几?让幼儿尽量回答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像小朋友喜欢吗?今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这类问题没必要多提。只有通过有效的提问才能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锻炼说话的能力。

(四)有效操作 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幼儿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由于幼儿语言区域狭窄,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如:在教学“拼一拼”时,每个幼儿一套七巧板和若干三角形图卡,教师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说出名称,再观察书上图:这幅图上有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幼儿自由拼图并说出拼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拼的?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老师演示讲解,拿出4支笔,请出2个小朋友,问:1人可以分几只?(把笔分给2人),4支笔平均分给2人,1人几支?每人分到的笔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实际操作分一分,然后用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就这样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同伴交流 培养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一、数学到底有多重要

有人把数学比喻成生活中不能缺少盐。数学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如此重要,而幼儿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人,幼儿学前期数学启蒙教育对其今后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有时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需要同成人一样进行计算和逻辑判断。幼儿数学教育对于幼儿数学逻辑能力的发展是有重要帮助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幼儿通过简单的排序、分类等活动,获得简单的数学逻辑推理,为学习其他的学科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许多国家都将数学教育列为基础教育,而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兴趣是其情感的表达形式,也是学习和实践的原动力,幼儿对活动的专注靠的就是对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学习感兴趣的幼儿,与一个厌恶学习的幼儿对比。前者学得很好、很轻松,后者总是学得很被动、很吃力。为了有助于幼儿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怎样使幼儿喜欢数学

1.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

例如,幼儿在学习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就设置迷宫,自制骰子,这样幼儿走迷宫的时候,学会根据点数走,使孩子学会了手口一致,在幼儿熟悉后,我再根据教育的内容更换骰子,通过实践证明这项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活动中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创设“娃娃家”的游戏环境,在提供物品时,第一阶段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第二阶段再提供不一样多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材料的选择和准备上我们既要考虑趣味性、美观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注意形式多样、丰富有趣,这样孩子才对其感兴趣。根据学前期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发现,这个阶段的幼儿尤其喜欢运动和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并且深受幼儿的喜爱,将数学活动融入到游戏中,幼儿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并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探索。这样,就会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变得生动起来,我尝试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游戏和运动中学习,实践后发现在游戏、运动中学习数学幼儿知识的掌握更多更牢靠。

3.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 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 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 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 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 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 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 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 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 。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 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 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再如,教幼儿序数时,由于对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义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序数词和 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使幼儿错误地认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间房”。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 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着 眼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通过对实物的交叉分类,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 概念。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 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 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教幼儿感知2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这个问题叫幼儿无法理解。又如,在 教幼儿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幼儿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幼儿 数的组成时,幼儿将8个圆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师问:“为什么8能分成3和5?”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罗嗦。如在要求幼儿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 物放在盒子里时,教师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 ”这个词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教师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 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 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 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有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 视的问题。目前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以青年为主体,她们接受新的教育观快,但在用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我们有机会观摩了大量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发些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明显地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 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 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 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 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 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 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 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 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 。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 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 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再如,教幼儿序数时,由于对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义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序数词和 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使幼儿错误地认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间房”。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 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着 眼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通过对实物的交叉分类,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 概念。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蒙氏教育思想 数学素养 学前教育

由蒙台梭利创立的有着一整套教育理念及配套教具的独特教育方式,是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实践研究的热门。各地不断涌现了专门培训蒙氏教师,配备蒙氏教具的教育机构,各幼儿园也纷纷举办“蒙氏班”,运用蒙氏教育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蒙台梭利课程是必要的且可行的,尤其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是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以幼儿教育为基础,创立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学者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有三个非常重要且缺一不可的要素:预备好的环境、谦逊的教师、干净整齐的教具。其中,预备好的环境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它能够提供一个足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谦逊的教师应该具有谦虚有礼、温柔亲切、省思自我的特质,同时具备多重角色,如儿童的观察者、协助者、示范者、解释者、环境的预备者、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者,是推进教育成功的主导因素;科学的教具是教育成功的媒介,这些教具的制作原理包含了孤立化的原理,感官教育的对比、排序分类的构造性原理,以及由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的系统性,教具的自动订正等。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她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其主要特点:以儿童为中心;不教的教育;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完全人格的培养;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混龄教学;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摒除奖惩制度;爆发的教学成果。

二、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具体说,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在他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以下特点:在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强调定义,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在观察问题时,习惯于抓住其中的关系,在微观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考虑;在认识问题时,习惯于将已有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广义化,用于认识现实中的问题。

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建立的数学情感、形成的数学观念、优秀的数学品质和意识的综合。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认识数学素养更有意义,广义的理解指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的能力、数学推理的能力,了解数学和现实的联系以及对数学学习价值的再认识等。狭义地说数学素养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和语言、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和意识或者说是数学文化中最基本的素养等。因此,我们倾向于把数学素养当作是学习、探究数学并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水平,是一个稳定的、可以终身受益的数学学习的学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发展幼儿的思维结构以及要将幼儿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等。在实践中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数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特殊专业,具有基础文化素质培养与艺术技能教育双重性特点,而本专业学生入学时起点不高,数学基础薄弱、数学理解能力差、缺乏数学兴趣,这些都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普遍较低,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尤为重要。

三、启示与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借助于数字、图表、字母等方面的转换,通过空间、数量、推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人们的逻辑、计算能力的学科。数学教育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认为让儿童在生活与操作中自然地认知数学,这样不但可以为儿童奠定稳定的数理基础,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使我们懂得了数学是一连串的逻辑性思考与串联,经过比较、分类与归纳,找出其间的关联性,并借助计算方法得到理想的答案,因此数学不仅包含数字的组合与罗列,还蕴藏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法则。

1.操作性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让我听……我随后就会忘记,让我看……我就能记住,让我做……我就能理解。”因此,依据数学学习的内容,蒙台梭利设计了与之配套的幼儿数学学具,幼儿在数学学具操作中感受系统的数学知识,获得了生活的经验,将数值化的量抽象为数概念。

作为将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能指导幼儿操作优质的、优秀的教具、学具,而且自身也能完成由数学中抽象的、理念性强、思维意识强的概念或物体转化为可操作的、科学的、合理的外在形式,运用所学到的相关数学知识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实施,自行开发设计儿童玩、教具,能为幼儿培养空间想象力、数的运算等技能得到提高和提升,并学会运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改进蒙台梭利学具中为幼儿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情绪状态,自我修订中易产生的“偷懒”现象,这些都需要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

2.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蒙台梭利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是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蒙氏教育里的“让孩子们自己去打开吸取知识的灵窗,运用自己的思考,而日新又新”。让我们从一句问话中来体会这种不同:

传统式:小明,你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是大的?哪一个是小的?

蒙氏:来!小明,摸摸看这两个球,你发现了什么?前者的问题,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规定好儿童必须回答些什么问题。后者的弹性非常宽,他不仅要小孩亲自摸摸看,去体会感觉,更将问题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脑子,发现事物的种种不同和奥妙。再来,前一个问题,是老师“期待”的有限答案;后一个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各种的答案。观点与立场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样更能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在深入研究和学习蒙氏教育思想以及实际操作蒙氏教具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以前所学的数学相关知识在蒙氏教具中的灵活运用,更能感悟到曾学习过的深奥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对相关的数学知识逐渐地明白了,提升了她们数学理解能力。

3.自由式教育原则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数学是一门因果关系紧密、逻辑严谨、推理性强的学科。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类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字进行计算、量化、推理、归纳、假设等复杂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些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与演练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儿童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儿童将来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主客观的交互作用而获得思维上的发展,激发兴趣,把外部的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的操作,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头脑中进行,切实地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段云波.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蒙氏教育思想 数学素养 学前教育

由蒙台梭利创立的有着一整套教育理念及配套教具的独特教育方式,是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实践研究的热门。各地不断涌现了专门培训蒙氏教师,配备蒙氏教具的教育机构,各幼儿园也纷纷举办“蒙氏班”,运用蒙氏教育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蒙台梭利课程是必要的且可行的,尤其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是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以幼儿教育为基础,创立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学者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有三个非常重要且缺一不可的要素:预备好的环境、谦逊的教师、干净整齐的教具。其中,预备好的环境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它能够提供一个足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谦逊的教师应该具有谦虚有礼、温柔亲切、省思自我的特质,同时具备多重角色,如儿童的观察者、协助者、示范者、解释者、环境的预备者、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者,是推进教育成功的主导因素;科学的教具是教育成功的媒介,这些教具的制作原理包含了孤立化的原理,感官教育的对比、排序分类的构造性原理,以及由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的系统性,教具的自动订正等。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她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其主要特点:以儿童为中心;不教的教育;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完全人格的培养;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混龄教学;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摒除奖惩制度;爆发的教学成果。

二、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具体说,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在他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以下特点:在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强调定义,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在观察问题时,习惯于抓住其中的关系,在微观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考虑;在认识问题时,习惯于将已有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广义化,用于认识现实中的问题。

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建立的数学情感、形成的数学观念、优秀的数学品质和意识的综合。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认识数学素养更有意义,广义的理解指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的能力、数学推理的能力,了解数学和现实的联系以及对数学学习价值的再认识等。狭义地说数学素养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和语言、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和意识或者说是数学文化中最基本的素养等。因此,我们倾向于把数学素养当作是学习、探究数学并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水平,是一个稳定的、可以终身受益的数学学习的学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发展幼儿的思维结构以及要将幼儿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等。在实践中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数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特殊专业,具有基础文化素质培养与艺术技能教育双重性特点,而本专业学生入学时起点不高,数学基础薄弱、数学理解能力差、缺乏数学兴趣,这些都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普遍较低,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尤为重要。

三、启示与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借助于数字、图表、字母等方面的转换,通过空间、数量、推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人们的逻辑、计算能力的学科。数学教育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认为让儿童在生活与操作中自然地认知数学,这样不但可以为儿童奠定稳定的数理基础,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使我们懂得了数学是一连串的逻辑性思考与串联,经过比较、分类与归纳,找出其间的关联性,并借助计算方法得到理想的答案,因此数学不仅包含数字的组合与罗列,还蕴藏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法则。

1.操作性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让我听……我随后就会忘记,让我看……我就能记住,让我做……我就能理解。”因此,依据数学学习的内容,蒙台梭利设计了与之配套的幼儿数学学具,幼儿在数学学具操作中感受系统的数学知识,获得了生活的经验,将数值化的量抽象为数概念。

作为将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能指导幼儿操作优质的、优秀的教具、学具,而且自身也能完成由数学中抽象的、理念性强、思维意识强的概念或物体转化为可操作的、科学的、合理的外在形式,运用所学到的相关数学知识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实施,自行开发设计儿童玩、教具,能为幼儿培养空间想象力、数的运算等技能得到提高和提升,并学会运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改进蒙台梭利学具中为幼儿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情绪状态,自我修订中易产生的“偷懒”现象,这些都需要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

2.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蒙台梭利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是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蒙氏教育里的“让孩子们自己去打开吸取知识的灵窗,运用自己的思考,而日新又新”。让我们从一句问话中来体会这种不同:

传统式:小明,你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是大的?哪一个是小的?

蒙氏:来!小明,摸摸看这两个球,你发现了什么?前者的问题,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规定好儿童必须回答些什么问题。后者的弹性非常宽,他不仅要小孩亲自摸摸看,去体会感觉,更将问题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脑子,发现事物的种种不同和奥妙。再来,前一个问题,是老师“期待”的有限答案;后一个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各种的答案。观点与立场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样更能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在深入研究和学习蒙氏教育思想以及实际操作蒙氏教具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以前所学的数学相关知识在蒙氏教具中的灵活运用,更能感悟到曾学习过的深奥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对相关的数学知识逐渐地明白了,提升了她们数学理解能力。

3.自由式教育原则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数学是一门因果关系紧密、逻辑严谨、推理性强的学科。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类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字进行计算、量化、推理、归纳、假设等复杂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些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与演练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儿童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儿童将来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主客观的交互作用而获得思维上的发展,激发兴趣,把外部的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的操作,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头脑中进行,切实地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段云波.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幼教数学 主动建构 启发性原则 操作活动 成功体验

当前,数学已经成为幼师教学较为薄弱的一门学科,这其中既有幼师生数学基础差,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程度难以把握、数学教学难度高的旧在因素;又有当前教育改革中越来越重视把“幼师数学教育与幼儿数学教育相衔接”的革新因素;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师生呈现出“怕苦、懦弱、浮躁、逃避”的心理特性恰好跟数学体现的“条理、理智、意志、迎难而上”的良好素养背道而行。加上,社会各界对幼师数学教育采取怀疑的态度,学生、家长、其他领域工作者甚至教育者都在质疑:幼师数学是否有用?学习幼师数学的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改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幼师数学的作用更明显、更有效。

调查指出,绝大多数幼师生无法体会幼师数学在幼教数学中的作用,加上学习数学的困难性,绝大多数幼师生放弃了数学的学习,致使她们丧失了在幼教数学教学中必要的数学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整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幼师数学的教育改革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除了帮助幼师生更新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式外,还要重视哪些重要因素呢?让我们首先把目光投向幼师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上,以下是我对幼师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几点略见。

一、 主动参与建构法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前者联系性、偏重于新概念的知识,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例如《集合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等。主动建构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先对新知有一个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归纳,指出重点形成新知,其基本程序是:自学―交流―归纳―建构―巩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观察、思索、尝试总结,然后对知识进行建构,这样一来学生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师学生数学基础差,对于新的概念,由于它跟前知识没有多少联系,这些新概念既引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减轻了学生对旧知识茫然的心理压力。主动建构法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自主的知识获得,对开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幼教数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幼儿园大班、学前班的教学中就含有分类、排序、量的比较等内容,在教幼儿序数时,如果对集合中元素的无次序性质理解不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可能使序数词和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造成意义上的错误。

二、 讨论启发法

教育不再是盲目地灌输,需要贯彻启发性原则。幼师数学教育更要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来进行。讨论启发法指的是:教师针对课程要求,提出有关讨论的问题,然后把自交给学生,让其互相交流想法、启发激励、联想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讨论启发法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创新的灵感。

幼儿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刚处于萌芽状态。幼教数学活动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例如在幼儿园大班数学向小学数学的过渡中,它的内容就体现在:直观的图求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如果幼师生没有足够的逻辑思维去把握这些变化与过渡,就达不到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效果。因此,在幼师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注意采用讨论启发法来培养幼师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学习《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对通项公式的获得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先展示出一系列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数列,让学生探讨说出这些数列有什么规律:项的符号是什么?结构是什么?项与序号的关系是什么?

例如数列:-,-,-,-…我们可以分步启发学生分析:项符号是-,+,-,+,-,+…:,所以通项公式肯定存在:(-1);项结构是:,所以通项公式结构是:(-1);项与序号的关系是:每一项中的数比它对应的序号多1,总结可得通项公式是:a=(-1),解答水到渠成。

三、操作活动教学法

在《立体几何》章节的教学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在幼教数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便是教具。为使幼师数学数学的作用更明显、更有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实用性的目的,我们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自主制作立体几何模型;除了制作立体几何模型,还让学生认知平面几何图形对其动手作画,并对其概念加以区分。因为在幼儿美工活动如绘画活动中,幼儿时刻都在运用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来进行几何认知。

制作模型和绘画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成功体验法

幼师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观念赶不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她们没有自信和意志,遇到困难立刻打退堂鼓。面对这些,我们要深入了解她们的心理情况,尽量创设新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为她们创造成功体验,让其体会自身价值的存在。

例如在学习了抛物线的定义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活动:讨论赵州桥桥拱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还是圆形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建立坐标系―测量数量―假设圆锥曲线方程―验证数据的合理性―得出结论”这五个方面去探索问题,结论发现,看似抛物线的桥拱原来却是圆形的一部分。此过程由学生亲自去验证,得到结果后有“恍然大悟”的成功体验,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除了上述教学方式,由于幼师学生接受和强化知识的能力差,思维条理性不强,因此很容易产生知识缺失、紊乱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对学生多点强调、提示、巩固新知,利用强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特别要对章节进行总复习,以便让学生全面复习巩固本章知识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知识的应用,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当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

参考文献: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 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 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 、加减法、 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 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 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 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大 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 “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 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 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 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 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时, 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 ,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 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 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 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 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相邻数 :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 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 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并会判 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 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 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 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 、加减法、 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 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 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 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 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大 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 “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 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 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 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 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时, 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 ,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 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 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 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 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 )相邻数 :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 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 (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 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并会判 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 )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 )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 )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 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