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对将施行的护理措施的决策能力。它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真正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个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1],才能具备病情观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自2011年以来试题中临床病例题比例增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就能达到,教师在护理教学中早期重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导向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所在院校在暑期安排了护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现报告如下。

一、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直到临床实习期间才能接触,中间存在很大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临床思维能力缺乏,影响实习效果,医院在实习初期对护生的评价也不甚满意。教材是按照系统进行疾病分类,拿外科护理学来说,教材的前面部分是外科总论,后面是消化系统、胸部疾病、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部分,而医院是按照科室来划分。外科系统的疾病主要科室有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手术室。普外科收治的疾病种类较多,主要是腹部疾病及其他。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时,可以拍一些外科病房图片,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去看哪个科室。这个科室收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把手术室环境拍下来,甚至可以拍些刷手、术前书中小视频等,这样讲解手术室分区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手术室的护理也就比较好讲好学了。尽早熟悉这些,学生在进入临床医院实习时才会尽快适应,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二、典型临床案例选择和整理,收集教学素材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纲,而实践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医院的数量以及师资方面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因此,中国的医学教育要想在早期就培养学生的 临床思维能力,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就要精心设置相应的临床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要把死板的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人,就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合适的病例。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并非只限于临床实习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2]。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单纯的典型病例,不宜选择有合并症的病例,以免主次重点不分,干扰学生的思维。另外,要选择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病例,也可以选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作为对照。比如急性阑尾炎,不要选择那种合并胆结石的病例。这样医生的医嘱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少了很多干扰因素。医嘱太多,教师要选择主要的部分,不能全部照抄拿来用。还有检查,由于很多是不必要的辅助检查,与本病无关的检查就不能拿来讲,主要收集与本病相关的检查。护理措施也一样,不能把护理记录单上的内容都拿来讲,也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有问题有意义的内容。比如高热的护理、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护理等等。重点要选择术后回到病房的护理、术后一天、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刀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拍一些患者伤口局部的图片,或者医生换药的小视频,形象生动,很直观,学生如身临其境,记忆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不但要搜集护理方面的素材,也要搜集临床医生方面的素材。因为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是系统的疾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教师来说,跟随医生查房、换药、手术都是必要的。甚至到一些医技科室比如影像科去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补充教材不足的部分

高职院校的教材在讲治疗时就讲治疗原则,很概况很笼统,让护生了解疾病常见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术后常规用哪些药物,像止血药、电解质、营养药等,怎样静脉补液。还有术前备皮范围、术前常规检查、术后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都可以用图片或者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上只是护理诊断的罗列和护理措施的陈述,没有针对什么样的护理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措施。精心挑选存在护理问题的护理记录单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四、制作课件,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打破教材以疾病为中心的顺序,传统讲授法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的顺序进行讲授。现在已经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临床路径教学法以患者的就医流程贯穿整个课堂,更贴近真实的临床病例,可以尝试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患者入院情境、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情境、出院指导情境等,进行情景教学,课件以临床真实病房图片为背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临床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讨论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思维 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11-01

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对将施行的护理措施的决策能力。它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真正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个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1],才能具备病情观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自2011年以来试题中临床病例题比例增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就能达到,教师在护理教学中早期重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导向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所在院校在暑期安排了护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现报告如下。

一、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直到临床实习期间才能接触,中间存在很大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临床思维能力缺乏,影响实习效果,医院在实习初期对护生的评价也不甚满意。教材是按照系统进行疾病分类,拿外科护理学来说,教材的前面部分是外科总论,后面是消化系统、胸部疾病、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部分,而医院是按照科室来划分。外科系统的疾病主要科室有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手术室。普外科收治的疾病种类较多,主要是腹部疾病及其他。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时,可以拍一些外科病房图片,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去看哪个科室。这个科室收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把手术室环境拍下来,甚至可以拍些刷手、术前书中小视频等,这样讲解手术室分区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手术室的护理也就比较好讲好学了。尽早熟悉这些,学生在进入临床医院实习时才会尽快适应,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二、典型临床案例选择和整理,收集教学素材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纲,而实践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医院的数量以及师资方面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因此,中国的医学教育要想在早期就培养学生的 临床思维能力,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就要精心设置相应的临床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要把死板的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人,就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合适的病例。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并非只限于临床实习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2]。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单纯的典型病例,不宜选择有合并症的病例,以免主次重点不分,干扰学生的思维。另外,要选择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病例,也可以选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作为对照。比如急性阑尾炎,不要选择那种合并胆结石的病例。这样医生的医嘱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少了很多干扰因素。医嘱太多,教师要选择主要的部分,不能全部照抄拿来用。还有检查,由于很多是不必要的辅助检查,与本病无关的检查就不能拿来讲,主要收集与本病相关的检查。护理措施也一样,不能把护理记录单上的内容都拿来讲,也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有问题有意义的内容。比如高热的护理、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护理等等。重点要选择术后回到病房的护理、术后一天、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刀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拍一些患者伤口局部的图片,或者医生换药的小视频,形象生动,很直观,学生如身临其境,记忆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不但要搜集护理方面的素材,也要搜集临床医生方面的素材。因为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是系统的疾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教师来说,跟随医生查房、换药、手术都是必要的。甚至到一些医技科室比如影像科去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补充教材不足的部分

高职院校的教材在讲治疗时就讲治疗原则,很概况很笼统,让护生了解疾病常见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术后常规用哪些药物,像止血药、电解质、营养药等,怎样静脉补液。还有术前备皮范围、术前常规检查、术后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都可以用图片或者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上只是护理诊断的罗列和护理措施的陈述,没有针对什么样的护理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措施。精心挑选存在护理问题的护理记录单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四、制作课件,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打破教材以疾病为中心的顺序,传统讲授法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的顺序进行讲授。现在已经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临床路径教学法以患者的就医流程贯穿整个课堂,更贴近真实的临床病例,可以尝试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患者入院情境、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情境、出院指导情境等,进行情景教学,课件以临床真实病房图片为背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临床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讨论

护士的临床思维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真正按照护理程序_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尝试用多种方法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3]。角色扮演法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及语言沟通能力。护理是服务于社会人 群的专业,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4]。角色改变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交流和心理沟通,同时也体会到不同的言行在病人心理上所引起的不同感受,深刻领悟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情景模拟拉近了学生与临床的距离,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在表演整体设计及角色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训练了护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创新性思维有所提高[5]。

护理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旨在加强院校合作,使教材与临床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人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和整体护理的发展,全面强化和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护生严谨、理性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当下护理专业教师面对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晓敏,罗金桃,王学锋,等. 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探讨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 护理研究,2012,26(3):855-856.

[2]王钜,陈振文,卢静.开办“医学实验动物学”本科学历教育的构想[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4,21(2):58-61.

[3]郭佳,尹作娟,隋树杰.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8A):1-4.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内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学好内科护理学对护生来说至关重要。尽管许多医学学生在校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对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掌握了。但到临床后,面对具体的患者就不知所措,犹豫不决,处理比较困难。而我们的带教教师也常常感到学生学的知识比较死板,临床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比较差,缺乏临床的判断思维能力。为何学生欠缺临床思维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学的医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临床,本校内护教研室通过近几年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尝试,得出以下几点。

1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

1.1 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缺乏护理实际经验和技术

内科护理专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多数来自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往往从医学院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虽然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因所学专业知识是临床知识理论,且多数教师没有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尤其缺乏护理实际经验和技术,另又不能及时的把临床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融合到教学内容当中,故在引导和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上存在一定欠缺。

1.2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的内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死板。理论教学方式主要是班级授课,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实践教学方法:带教人员演示,学生模拟,忽视了教学与临床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综合性医学护理知识、人文知识等得不到实际应用而荒废[1]。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死板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无法独立思考,研究气氛不够,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注重临床课的模拟训练,或者是没有机会到临床实践中去,缺乏联系、想像和综合分析能力。最终阻碍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观只强调教师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学生如何学、学什么、怎样学很少去研究。所以,如果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教研室通过研究与实践,认为在改变教学观的同时,要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视野,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钻研能力的培养。而另一方面在临床课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临床课的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创造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如病例分析、临床模拟及讨论等方法,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应对措施

2.1加强教师的培养,发展双师素质

首先,教师自己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平时要注意收集和整理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临床的新进展等,增加知识的积累和扩大知识领域;学校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安排专业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目前这项举措正在我校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其次,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疗技术护理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和专业教师互补长短,共同提高。

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把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当中。

2.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使内科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2.2.1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案例分析穿插其中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给学生精讲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临床思维能力。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理论内容讲授完以后发放给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先让学生有一个熟悉和讨论的过程,然后,在下次理论课前教师可采取提问、启发、引导等方法,分析总结病例。既达到了知识巩固的目的,同时,对学生来讲似有一次临床实践的体验。另外,病例的选择最好是以每一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也可选择一些重症、急危症的病例,这样既能考察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处理能力,学生自己似有一种亲自实践的感觉[2]。

2.2.2模拟临床情景教学,强化临床思维

教师以典型病案为模版,创设生动、形象、并与临床工作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模拟护士、患者的角色进行演练。在模拟演练前必须让学生熟悉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要点,这样才能模拟成功。在模拟过程中学生第一次尝试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兴趣很浓,而且对模拟问诊、护理中感到不熟练、记忆模糊的一些知识,课后会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积极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其对相关临床课理论知识的记忆。

另外可设置一些临床常见的护患沟通问题,让学生自己处理,把职业教育和护患沟通技巧又融入到了教学,使教学更贴近临床。最后教师可根据讨论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类等精讲评价,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及时引导、启发、点拨、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训练。

2.3临床见习辅以社会实践,身临其境感受临床氛围

临床见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也是临床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有健康评估及内科护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跟随临床带教教师走近患者。另节假日期间开设兴趣小组,学生自愿参加,在敬老院和社区进行社会劳动实践。带队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到敬老院和社区的老年慢性病人医疗服务,同时也承担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工作。通过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巩固和加强了基础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讨论

内科护理教学通过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案例分析、模拟临床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锻炼了临床沟通和交流能力及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学生顺利进入医院实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传染病护理学;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iem 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以病案和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并辅以教师引导的小组教学法。按照“临床症状、体征一疾病病因分析归类叶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治疗与预防”的临床逆向思维模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病例运用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自学,再将各自获取的临床推理集中讨论交流,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1-2]。PBL教学法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实验选取长沙卫生职业学院2012级高护1班64名学生,以随机抽签方式决定32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授课;3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讲授的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h learning,LBL)授课。两组学生年龄、学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内容和方法

1.2.1内容

两组学生的授课章节均为《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一节;授课同时进行,授课时间按教学大纲要求为3学时。

1.2.2 方法

实验组(PBL)采用教师课前发放病例分析、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思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上课课前2周发给每位学生,所有的案例与问题,先不给学生答案,让其发散性思维,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往往是一人一个问题地查找。课上分组(每组8人)讨论,回答病例中提出的问题,回答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最后教师对本章节重点内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强调和总结。对照组(LBL)由另1名教师带领在其他教室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授课过程可采用多媒体等传统教学方法。

方式。

1.2.3统计分析

上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统一进行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和病历分析,试卷由同一名教师阅卷,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基础知识(概念、填空、选择、简答)的掌握程度及临床思维能力(病历分析)两方面的成绩,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实验组(PBL)、对照组(LBL)学生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一节,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的成绩对比见表1。在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成绩对比见表2。

表1 两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的成绩对比

两种教学方法经统计学分析,按P≤O.05检验水准两种教学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认为PBL教学组与LBL教学组学生在概念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的平均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基础能力掌握无显著差异。

从表2看出,实验组病例分析的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t病例分析=3.35,P=O.002,有统计学差异,可认为PBL教学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优于LBL教学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PBL)、对照组(LBL)基础知识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的比较见表3。基础知识包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合计60分,36分及格,54分优秀。

从表3可看出两组学生基础知识全部及格,及格率为100%;其中实验组有5名学生成绩优秀,对照组有4名学生优秀,优秀率分别为15.63%和12.50%,经统计学检验,χ2=0.004,P=O.845,认为PBL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与LBL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PBL)、对照组(LBL)病例分析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的比较见表4。病例分析满分40分,24分及格,36分优秀。

从表4可看出在病例分析题上,实验组(PBL组) 优秀水平1人,优秀率为3.13%,对照组(LBL组)优秀水平1人,实验组(PBL组)有23人及格,及格率为71.88%;对照组(LBL组)有17人及格,及格率为53.12%。经统计学检验分析,χ2=4.165,P=O.056,可认为PBL组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高于LBL组学生。

3结语

本研究从平均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三方面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PBL组学生与LBL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法不相上下。在临床思维能力(病例分析)方面,PBL组学生病例分析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高于LBL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说明PBL教学法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法的一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忠信,陈庆,林艺雄.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8):72-74.

[2]王红梅,罗德欣,刘阳.PBL教学法及其对临床教学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90-91.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思维教学法;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胡颖辉(1974-),女,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项目“临床思维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23167)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118-03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将某护理学院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专科2009级11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单、双数原则分成两组,单数学号护生为实验组,双数学号护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7名,均为三年级女生,年龄17~20岁。两组护生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总学时、授课教师均相同。

(二)方法

1.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教学:按教学大纲要求,老师在讲台上讲授,护生在台下听及做笔记;实训教学:教师演示-护生模拟训练-教师总结指导。

2.实验组教学方法。临床思维教学法,即包括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的理论教学和智能仿真实践教学。(1)教学前准备:分析教材与大纲、最新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等教学资料,选取适当教学内容准备进行教学干预,即临床思维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入临床科室选择合适典型的临床病例,建立好临床病例资源库;(2)教学实施: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临床病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护生学习、研究及展开“头脑风暴”讨论会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需要准备一个恰当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一周交给护生,让护生去思考,使其在课前先阅读、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再现病例,将护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护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展开“头脑风暴”[3],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并将病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进一步讲解。

智能仿真教学是利用智能仿真模拟人具备真人的特征对护生进行实践教学,采用"简短理论温习-综合模拟演练-视频分析讨论"的模式。课前护生分组,每组人数一般7~8人,教师在课前一周把病例及要求分发给护生,护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组内开展讨论,明确分工,熟悉相关操作流程。课堂上,教师先进行课程理论内容简短温习,并讲授所给病例的特点(15分钟),然后每组护生在规定时间内(15~20分钟)在模拟病房完成操作演练,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护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点评,以启发思路为主,对具体操作是否正确不作评价。全体护生操作完成后,通过录像回放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3.评价方法:(1)两组护生理论与综合技能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均进行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随机化安排考场顺序,从标准化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统一考试,试卷阅卷采取盲法,将试卷密封,流水阅卷。综合技能考核采用标准化病人考核方式,统一评分标准,任课教师不参加考核;(2)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该问卷是在结合我院专科护理教育专家的实际教学经验,广泛查阅文献,并经相关领域护理教育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的反复修订最终形成,问卷内容为护生对各自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反馈,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有5个选项,1表示非常不赞同,2表示不赞同,3表示不确定,4表示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赞同和非常赞同归为认可。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当场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4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100%。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测,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

4.统计方法: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理论与综合技能成绩

从表1可见: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二)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比较

从表2可见:实验组护生对临床思维教学法的认可程度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比较,P

三、讨论

(一)临床思维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临床思维教学开展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以临床病例引导教学活动,用生动形象的病例陈述抽象的理论,病例多重剧情化且情境符合现实与逻辑、生动化及临床化,具有趣味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病例讨论没有标准答案,护生可对病例展开头脑风暴式讨论,进行大胆假设,从多个角度寻找答案,激发了护生对其新知识的热情,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智能仿真教学为护生在学校早期接触临床提供机会和条件[4],仿真模拟人表现出一些“生理反应”真实再现了临床情景,大大地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护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没有标准的护理操作流程,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运用护理程序,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从表2看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临床思维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2.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有利于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教学,有意识地让护生接触临床实例,缩短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5],小组围绕临床病例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为护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挖掘了护生的思维潜能,护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智能仿真教学的课堂模式更接近临床工作程序,智能模拟人通过极其逼真地模拟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实际情况,护生必须综合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发挥临床思维能力,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诊断、实施相应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可以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护生时刻观察“病人”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应急处理。仿真系统的可重复性及无医疗风险,允许护生在实训中犯错并改正,促进了护生“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和临床思维的成熟。可见,这种安全、可控的“临床环境”[6],即智能仿真教学课堂具备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及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加深了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及应用,培养了护生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临床思维教学法更能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表1中实验班的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

3.有利于提高护生沟通、协作能力。护理工作性质要求护士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护士需要与患者、医生、药剂师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护生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环节,可极大程度地锻炼同学间交流沟通及协作能力。智能仿真实践教学,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式的技能训练,训练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积极沟通、通力协作,共同决策,同时,随着模拟病例的运行,护生还需要不断地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智能仿真实践教学可很快锻炼和提高护生的沟通及协作能力,有利于今后临床工作。由表2可见,实验组对锻炼护生的沟通及协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临床思维教学应注意的环节

临床思维教学环节中,病例选择是关键,所选病例必须既要考虑护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既能使护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又能突出外科疾病的特殊性。

临床思维教学强调护生的主体作用,由于课时的有限,这就需要护生在课外精心准备,大量查阅并复习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保证护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实训。但由于护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制约,临床思维教学又不能离开教师“导”的作用,从病例设计、教学方案制订、课外预习到课堂,在强调护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使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临床思维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学院必须有更好的配套设施做保障,如供护生及教师查阅的图书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具规模的高端模拟实训室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等。

(三)临床思维教学对护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

临床思维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及护理教学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求教师经常深入临床,了解最新进展,对临床中护生常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从实际中寻找适宜教学的病例[7]。

临床思维教学法中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的理论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坚实理论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护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8]。智能仿真教学,教师只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实践技能兼容,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设计临床情境,驾驭教学过程,顺利解决护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9];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熟练操纵计算机的能力,这样才可能在智能仿真教学中熟练操作智能模拟人。

因此,护理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手段等,都需要不断地扩充自身,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及综合教学能力,才能保证临床思维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四、结论

临床思维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锻炼了护生沟通、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护生今后临床工作,教学效果明显。但要在今后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临床思维教学法的优势,还需多方配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俊杰,马小琴.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

[2]湖波.中医妇科学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改革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39.

[3]李运萍.头脑风暴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126-128.

[4]姜文莉,等.仿真综合实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55-56.

[5]樊新霞,姚鸣.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杂志,2009,24(7):643-644.

[6]Caroline SM, Marian KT.The role of simulation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0,(30):827-832.

[7]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5-66.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6篇

护理临床思维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病人健康状况的评估、诊断、护理、预防等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1]。新护士进入ICU工作,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及专业知识面缺乏等情况,在进行科学的临床分析时,面对病人繁杂的临床表现很难透过现象抓到本质,解决关键问题。针对新进护士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和实施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对提高ICU新进护士护理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1新进护士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

1.1临床思维的被动性:传统的危重病护理教学模式着重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似乎成为绝对和必然的正确者,护士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护士学到的只是具体的知识点而不是思维方法。

1.2临床思维的经验性:新进护士思维偏重于感性认识和经验,在自己过去科室长期接触或护理某些疾病,会形成一定的经验思维模式,俗称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的形成往往造成新进护士忽视一些危重病症的特殊表现,忽略了对病人的细微变化的观察、影响早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临床思维的依赖性:先进的仪器及监测手段为观察病情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方法的先进并不等于结果必定正确。如果盲目的依赖监护仪器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及图像,容易延误病情。如病人有时T波过高,心电监护仪器可能就将病人的心率数成双倍,新进护士就可能会盲目把数字记下来。这时指导老师就会告诉他们,如果你看看病人的有创血压波形和数脉搏,就会发现病人的心率没有那么快。

1.4临床思维的表面性:思维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新进护士很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应用临床护理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如看到呼吸机高压报警时,就只想到病人气道阻塞,却忘了查找呼吸机管路折叠、气道痉挛等因素。

2对策

2.1规范新进护士专科理论培训,提高监技能:针对ICU新进护士临床思维过程中缺乏重症医学的基础知识,我科对新进护士进行1-2周的脱产专科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自己的岗位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有ICU各岗位职责、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危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等等知识。

2.2严格考查带教资格,提高带教老师素质: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保证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我科要求带教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最好是大学学历或取得ICU专科护士证书者,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责任心强、事业心强,要深得同事的敬佩和欢迎,还要使病人及家属乐于接受。对新进护士我科实行1-3月的跟班带教制度,即新护士在专科理论培训完后,跟指定的带教老师上班1-3月并考试合格后,再单独上班。

2.3加强护理教学查房:教学查房是一项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护士长要很好地利用这一机会,结合病例让新护士学习正确分析病情的临床思维方法。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用系统化整体观念综合分析。我科要求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都必须书写并主持护理教学查房,同时新进护士在1-3年内也要求他们提交查房病历。在教学查房时,鼓励新护士提问及回答问题,在护士长及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2.4定期举办讲座:由于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为了让新护士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我科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使他们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开拓了视野。

2.5加强晨间提问:在晨会交班后,护士长对夜班工作进行评价,并结合病人病情等进行相关知识提问,主要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三基"知识等,一般在15min左右,不影响当天的工作。通过3年的实践证明,该方法有利益提高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及专科知识。

2.6定期进行案例讨论:对于临床上的一些疑难病例,新护士在以前的工作岗位可能没遇见过。在疑难病例讨论中要求每个新进护士发表意见,最后由护士长或教学老师作出启发式的讲评和小结。这样,既丰富了新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也避免他们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培养新护士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达到培养临床思维的目的。

总之,每个新进护士都要经历入新科室的不熟悉阶段,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护理人才素质的关键。对于刚刚接触ICU的新护士,缺乏专科临床经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显得更为重要。帮助新进护士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对于他们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提高护理理论知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7篇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000

【摘 要】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发展过程及转归的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学生从基础医学学习中对疾病接触的开始。在病理学教学中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翻转课堂,情景模拟教学等可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人事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操作铺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病理学;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思维

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的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多,理论知识记忆难,师生交流不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技能,限制了主动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其后的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中难以运用,所以在教学中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 临床思维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临床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思维,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临床思维的建立和形成要靠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融成一条线,让高职护理的学生在校的学习就能和临床相结合,毕业后就能和医院做到有效的无缝对接。

2 传统病理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高职护理病理学的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护理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由于病理学的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多,在平时教学中就把大量的抽象概念与形态描述等“填鸭式”的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疲累,并且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和乏味。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也会穿插病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但在讲解过程中总是以老师对病例的分析和解答出发,常常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思维,自我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临床思维的定式总是以老师出发,缺少自我对问题的理解和判断。

3 高职护理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3.1 学生思维的形成

在传统的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上记,逐渐形成一种对知识“灌入式”学习思维,而缺少自我的思考,自我的发现及自我对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改革,让学生能从问题出发,自我思考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3.2 和临床工作的对接

作为护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面对各种疾病的发生,让学生在工作能理解患者疾病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操作是决定疾病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学校的教学中就模拟医院的场景,让学生能在学校就有“临床感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病机制,转归等全过程。

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医学技术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3.3 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自我提升

在新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对病例问题分解,对现实特例结合书本的讲解等,付出精力和时间,这样一方面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学生更易于接受,同时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得以提高和丰富。

4 高职护理学生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

4.1 PBL 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 .PBL)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一种以患者的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在PBL 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性的加强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临床实践的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编写临床实用性的PBL 问题及病例。并在PBL 教学前一周布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小组任务及要求,学生分组对病例进行讨论、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并提交讨论提纲,教师在上大课时进行总结式讨论,对大多数同学提问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引导。这样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所在,并自主对问题进行解决,最后得到分析结论,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4.2 情景模式教学法

采用以培养临床思维和技能为主的情景模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知识的过程接近临床工作过程,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比如:教师编写案例,让同学扮演病人的角色,让护理学生对病人的疾病做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操作,在整个过程中还可以添加护患纠纷的过程,充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临床的确切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和临床契合,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提高处理临床疾病的能力,也对疾病的本质掌握由表及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临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5 小结及建议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教学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任务繁重和教学理念落后的学校往往只看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短期的学习效果,而常常忽视对学生的长远培养。因此,学校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教学体系,各相关教学部和系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适应和推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达到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护理专业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丽梅, 邱雪彬, 王恩华, 孙宝志,闻德亮. 病理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06).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反向交接班模式对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病区和普外科病区N1级护士分别进行传统交接班模式与反向交接班模式实践,对N1级护士理论知识、护理程序的运用、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以探讨反向交接班模式对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反向交接班模式中N1级护士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的掌握、床边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均P<0.05。结论:反向交接班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专科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临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提高了N1级护士护理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 反向交接班;临床思维能力;N1级护士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49

Influence of reverse morning shift model for the N1 level nurses 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QIU Yan-hua

(Lianyungang Traditional Chinese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Lianyungang22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verse shift model effect for the N1 level nurses 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ethods:Put the traditional shift model and reverse shift model into practice,the N1 level nurses were evaluated on theoretical knowledge,the use of nursing procedur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ults:The mastery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nursing skills,the bedsid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N1 level nurses in the reverse shift model are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shift model,P<0.05.

Conclusion:The reverse shift model mobilized nurses′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of learning specialist knowledge,enhanced abilities of the clinical finding problems,analyz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 N1 level nurs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Reverse morning shift change;Nursing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N1 level nurse

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决策能力[1]。护士的临床思维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真正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根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护士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将临床护理岗位分为N1~N4 4个技术级。N1级为基本级,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3年左右,护理专业技术职务中护士、护师(第1~2年)阶段的护理人员。为探讨交接班模式对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我院护理部选择心血管、普外科病区作为试点病区,在2012年7~12月分别进行传统交接班模式和反向交接班模式进行晨间交班。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护理部随机选择心血管、普外科病区护士进行传统与反向交接班模式。将心血管病区作为对照组,床位40张,护士20名,其中N1级护士7名,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大专学历5名,本科学历2名。将普外科病区作为试验组,有床位40张,护士15名,其中N1级护士8名,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大专学历6名,本科学历2名。两组护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者礼貌问候对方共同清点物品器械、药品并进行交接晨会口头交班床头交接。

1.2.2试验组采用反向交接班模式交接班流程:责任护士提前到岗,主动查阅重点患者相关资料,至患者床边主动介绍自己,并进行护理查体,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阳性体征等情况医护人员在办公室进行晨会口头交班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床边交接班,责任护士主动提出分管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上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点评,并指出当天护理工作的重点。

1.3评价

1.3.1评价指标在国外,对临床思维的评价也只是各专科的独立评价,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尚未见报道[2-5]。郭佳等[6]研究建议将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评价指标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思维的独创性和思维的批判性。我院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和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护士病情知晓率、护理程序运用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作为护理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指标。

1.3.2评价方法

1.3.2.1基本理论知识考评以江苏省护理学会印发的《护理三基应知应会》及第5版护理教材中的专科知识为题库,由护理部每月出题进行笔试考核。其中客观题占70%,主观题占30%,试卷为百分制,90分合格。

1.3.2.2基本护理技能考评以江苏省护理学会印发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2011护理实践指南》为考核标准。由护理部组织相关护士长及部分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每月对N1级护士进行考核,90分合格。

1.3.2.3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以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评表》对护士床边查房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评

定护士评估病情的能力,发现问题后,使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方便抽样对N1级护士进行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各组共进行30次考核。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评表(百分制)中,护士病情知晓率占40分,护理程序运用占40分,沟通能力占10分,应变能力10分,单项得分乘以90%为每项合格分数线。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表2)

3讨论

有研究指出[7],护理临床思维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诊断、护理、预防等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临床思维是一个思维层面的问题,但是体现在能力方面就是一种执行能力。临床护理要求护士能够全面细致地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并能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实施护理措施和执行医嘱的治疗措施后能观察和评价其效果;能全面评估和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需求,并积极地采取适当的干预。这些既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也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有更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传统交班以报告式、背诵式等交班方式多见,主要是针对病情变化的客观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交班,对重要护理信息缺乏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一般情况下除交班护士外,其他护士被动接受信息,参与性不强。N1级护士工作经验有限,交班后多忙于应付常规处置,临时医嘱的执行以及护理记录的书写,缺少对护理问题本质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的分析,对患者的信息掌握缺乏连续性,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护理措施不到位[8]。传统交班模式N1级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少,经常盲目地执行医嘱或某项操作,对上级护士有依赖心理,只满足执行护士长或上级护士分配的工作,难以主动钻研专科知识。而反向交班模式中,责任护士主动获取患者相关信息,通过查体客观、真实、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促使N1级护士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专科技能,主动学习能力较传统交班模式增强。N1级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少,专科知识缺乏,缺少对护理诊断的认识,得出的护理诊断与实际情况不符、遗漏或相关因素分析不正确等问题尤为明显[9]。反向交班模式中,责任护士遗漏患者病情或者评估不到位时,上级护士或护士长在补充讲解的过程中,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以问题为中心,对患者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护理措施有效,哪些问题需要改进措施,对患者病情逐一进行分析判断讲解,逐渐培养了N1级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加强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与患者的交谈还可以了解患者的需要,以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从中收到反馈信息,使护理工作能更好地开展。在主动床边接班的过程中,N1级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指导,既提高了N1级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专科知识的运用与巩固。同时增加了N1级护士与患者接触与交流,N1级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专科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滞后明显减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反向交班模式能够促进N1级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深入掌握,激发N1级护士学习、工作的主动性,临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护患沟通能力增加, 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润平,何永清.培养新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5(9):89-90.

[2]Gill F,Leslie G,Southerland K.Evaluation of a clini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ol (CPAT) within a critical care context[J].Aust Crit Care,2006,19(3):105-113.

[3]Mason S,Fletcher A,McCormick S,et al.Developing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 competence--a pilot study[J].J Adv Nurs,2005,50(4):425-432.

[4]Simpson P,Tarrant M.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nursing practice scale[J].J Fam Nurs,2006,12(4):413-425.

[5]Forneris SG,Peden-McAlpine.Evaluation of a reflective learn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in novice nurse[J].J Adv Nurs,2007,57(4):410-421.

[6]郭佳,隋树杰.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途径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3(18):2777-2779.

[7]吕一婷.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13-115.

[8]柏亚玲,孟涛,董艳,等.轮流主持晨会在护士培养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74.

[9]田继书,刘希照.新毕业护士临床思维培训初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70-71.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护理教学

随着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对临床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临床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实习生对临床教学质量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院校向社会输送合格护理人才的问题[1]。如何满足临床所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如何满足护生日益提高的教学要求?这些是我们临床带教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经过临床多年带教实践,总结出几种教学模式,均取得了成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主要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的护理人才。

1 教学模式

1.1 “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PBL学习是始于散乱、复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演绎等,能够发展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确保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当天回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临床判断能力。在运用PBL教学法的三年临床教学中发现本科生理论基础扎实,主动寻找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能养成每日反思临床常见的疑难问题。

1.2 目标教学法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大纲、临床需求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日目标、周目标,老师通过不定时地提问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保证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和主动性。

1.3 情景教学法

将护生分成几组,让她们分工合作,进行情景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她们评判性思维的应用能力,学会了合理分工合作。演练使她们形象而深刻地掌握了各种抢救流程、应急预案如坠床预案、宫外孕抢劫流程,也锻炼了她们的心理应急能力。

1.4 案例教学法

对于科室的疑难杂症,由护生收集病史,搜索相关疾病的最新发展动态,科内护生一起讨论学习,比如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肾上腺皮质瘤等等。通过这些疑难杂症、罕见病例的讨论学习,护生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开阔眼界,也提高了她们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性。在护生满意度调查中发现,护生对案例分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在教学法运用中,总结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 教学总结

2.1综合能力培养

实践证明,传统临床带教值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了综合能力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不能适应当代护理模式[3]。在临床带教中,要求护士管理1-3张床位,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每日护理,要求她们下病房、勤巡视,指导她们专科病种观察要点,运用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结合个案分析进行健康教育,学会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并能掌握每种疾病的健康评估,收集病人的整体资料进行护理查房,并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地为病人护理。同时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护理文件书写,大大弥补了以前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空白、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与病人沟通的欠缺,也得到了病人对护生的信任感。在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人点名表扬护生率也增加了,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提高了她们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2.2创造性思维培养

护理学科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也需要创造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带教老师培养护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带教老师要有先进的护理理念,不断接受新的护理发展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将新的知识传授给护生,特别是一些本科生和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她们更能去思考,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去探索新的奥妙。带教老师要启发她们,帮助她们去积累一线临床资料,去科研去创新。这将大大提高护理事业的发展。

3 小结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是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有效方法,来满足护生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和临床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促进护理学科发展,临床带教老师还需要摸索,创造更科学、实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肖美莲,陶新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评价的调查.现代护理,2008,14(1):110-112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31-02

“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即“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评判性思维贯穿于人类的问题解决、决策、推理性质询和专业实践中,被确认为知识发展、专业实践和公众教育的重要因素[1]。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和全美护理专业认证委员指出,进入21世纪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核心能力,它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在决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综述如下。

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1.1 美哲学学会1987年在Facione[2]的引领下,对评判性思维做出了较为统一的定义:评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以及背景的综合考虑而形成的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阐明、分析、评价、推论和解释。

1.2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定义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3]。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部分。

1.3目前临床护士多由于机械地注重处理医嘱,完成护理操作等任务,有一定的从属性、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评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被应用到。

2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2.1 学历: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增长,学历层次越高的护士所具有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更能适应社会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4]。但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分层次使用护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常担任相同的护理工作[5],因此各层次均需加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2.2 人格特质:护士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人特特征中的精神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示精神质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6]。性格较外向、乐观、好交际的学生更为珍惜学习的机会,这种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们善于自我控制,容易学习与接受新事物,能较好地适应环境[7]。这与曾佳凤、胡荣等研究中示性格内向者在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优于外向者,面对问题时,内向沉稳的性格可能更能全面正确地认知、分析问题的观点相反[8]。

2.3临床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汤根芬.徐彩华的研究结果显示[9]有意识、有目的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使逻辑推理、解释及论述的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反思日记法、询证护理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在临床带教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2.4 临床培训:新进岗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临床上大多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很难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培训是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国外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护士的反应和临床推理能力[10],国内邓友芳等[11]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

2.5 阅读习惯 有调查研究结果示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总分及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无阅读习惯的学生,呈正相关关系[12]。

3 评判性思维的特质

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中(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13]由英文版翻译后经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彭美慈等两岸四地的护理教育专家评定修改后制定。该测量工具包括七个维度:即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性。各维度得分大于40分的有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为正性的特质表现,表明护生有这方面的评判性思维意向。求知欲在各特质中得分最高[14],但在寻求真相和系统化能力方面得分小于40分[15],这与张艳等的研究中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倾向相对较弱相符,但与开放思想倾向相对较弱的观点相反[16]。通过对评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分析各维度的现状,对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现在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对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对医生的过分依赖,在对医生的诊断和执行医嘱时对医生的用药没有应有的客观判断能力,不加思索、盲目执行造成临床的医疗事故。由此可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17]。评判性思维无形中促进护十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各种技术,主动关心患者、观察患者,从而更好的完成救护任务。

总之,从护理学科的发展及社会对护理专业实践的要求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名合格护理人员必备能力之一[18]。评判性思维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通过护理继续教育,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了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随着优质护理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杨春红.郭瑞红等.护理专业中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J].护理研究.2007,21(1):2-4

[2] Blenda S,Yvone J.Using structured clinical preparation to stimulate reflection and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4):182-185

[3] Xataoka-Yahlro M,Saylor C.A.critical thinking model for nursing judgment[J].J Nuts Educa.1994.33(8):351-356.

[4] 常广明.芦桂芝等.不同学历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11B):16-17

[5] 付丽燕.朱念琼.不同学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88-89.

[6] 姚已娟.王伟.丁莉.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00-801

[7]符丽燕.衡阳市三级医院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8] 曾佳凤.胡荣.黄翠莺等.本科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2799-3801.

[9] 汤根芬.徐彩华.临床护生带教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9.30(23):2495-2496

[10] 毛静.赵宁军.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研究进展[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9.

[11] 邓友芳.姚琴,刘中俊.护士cT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5,20(24):48―49.

[12] 邹玉莲.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J].护理职业教育.2010.10(28):79-80.

[13] Giancarlo CA,Fadone PA.A look 8cro昭font years at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J].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02,50:50.

[14]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15] 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199-200.

[16] 张艳.杨培常.张涵等.河南省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29-30.

[17] 董蓓.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护理研究:192.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影响因素

“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即“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评判性思维贯穿于人类的问题解决、决策、推理性质询和专业实践中,被确认为知识发展、专业实践和公众教育的重要因素[1]。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和全美护理专业认证委员指出,进入21世纪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核心能力,它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在决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综述如下。

1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1.1美哲学学会1987年在Facione[2]的引领下,对评判性思维做出了较为统一的定义:评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以及背景的综合考虑而形成的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阐明、分析、评价、推论和解释。

1.2 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定义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3]。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部分。

1.3 目前临床护士多由于机械地注重处理医嘱,完成护理操作等任务,有一定的从属性、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评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被应用到。

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2.1学历: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增长,学历层次越高的护士所具有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更能适应社会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4]。但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分层次使用护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常担任相同的护理工作[5],因此各层次均需加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2.2人格特质:护士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人特特征中的精神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示精神质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6]。性格较外向、乐观、好交际的学生更为珍惜学习的机会,这种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们善于自我控制,容易学习与接受新事物,能较好地适应环境[7]。这与曾佳凤、胡荣等研究中示性格内向者在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优于外向者,面对问题时,内向沉稳的性格可能更能全面正确地认知、分析问题的观点相反[8]。

2.3 临床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汤根芬.徐彩华的研究结果显示[9]有意识、有目的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使逻辑推理、解释及论述的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反思日记法、询证护理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在临床带教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2.4临床培训:新进岗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临床上大多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很难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培训是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国外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护士的反应和临床推理能力[10],国内邓友芳等[11]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

2.5 阅读习惯 有调查研究结果示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总分及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无阅读习惯的学生,呈正相关关系[12]。

3评判性思维的特质

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中(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13]由英文版翻译后经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彭美慈等两岸四地的护理教育专家评定修改后制定。该测量工具包括七个维度:即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性。各维度得分大于40分的有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为正性的特质表现,表明护生有这方面的评判性思维意向。求知欲在各特质中得分最高[14],但在寻求真相和系统化能力方面得分小于40分[15],这与张艳等的研究中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倾向相对较弱相符,但与开放思想倾向相对较弱的观点相反[16]。通过对评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分析各维度的现状,对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转贴于

3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现在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对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对医生的过分依赖,在对医生的诊断和执行医嘱时对医生的用药没有应有的客观判断能力,不加思索、盲目执行造成临床的医疗事故。由此可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17]。评判性思维无形中促进护十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各种技术,主动关心患者、观察患者,从而更好的完成救护任务。

总之,从护理学科的发展及社会对护理专业实践的要求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名合格护理人员必备能力之一[18]。评判性思维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通过护理继续教育,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了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随着优质护理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赵海平.杨春红.郭瑞红等.护理专业中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J].护理研究.2007,21(1):2-4

[2]Blenda S,Yvone J.Using structured clinical preparation to stimulate reflection and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4):182-185

[3]Xataoka-Yahlro M,Saylor C.A.critical thinking model for nursing judgment[J].J Nuts Educa.1994.33(8):351-356.

[4]常广明.芦桂芝等.不同学历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11B):16-17

[5]付丽燕.朱念琼.不同学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88-89.

[6]姚已娟.王伟.丁莉.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00-801

[7] 符丽燕.衡阳市三级医院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8]曾佳凤.胡荣.黄翠莺等.本科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2799-3801.

[9]汤根芬.徐彩华.临床护生带教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9.30(23):2495-2496

[10]毛静.赵宁军.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研究进展[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9.

[11]邓友芳.姚琴,刘中俊.护士cT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5,20(24):48—49.

[12]邹玉莲.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J].护理职业教育.2010.10(28):79-80.

[13]Giancarlo CA,Fadone PA.A look 8cro昭font years at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J].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02,50:50.

[14]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15]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199-200.

[16]张艳.杨培常.张涵等.河南省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29-30.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12篇

评判性思维;影响因素

“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即“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评判性思维贯穿于人类的问题解决、决策、推理性质询和专业实践中,被确认为知识发展、专业实践和公众的重要因素[1]。美国护院协会和全美护理专业认证委员指出,进入21世纪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核心能力,它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在决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综述如下。

1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1.1美学会1987年在Facione[2]的引领下,对评判性思维做出了较为统一的定义:评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以及背景的综合考虑而形成的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阐明、分析、评价、推论和解释。

1.2 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定义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3]。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部分。

1.3 目前临床护士多由于机械地注重处理医嘱,完成护理操作等任务,有一定的从属性、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评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被应用到。

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2.1学历: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增长,学历层次越高的护士所具有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更能适应社会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4]。但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分层次使用护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常担任相同的护理工作[5],因此各层次均需加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2.2人格特质:护士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人特特征中的精神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示精神质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6]。性格较外向、乐观、好交际的学生更为珍惜学习的机会,这种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们善于自我控制,容易学习与接受新事物,能较好地适应环境[7]。这与曾佳凤、胡荣等研究中示性格内向者在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优于外向者,面对问题时,内向沉稳的性格可能更能全面正确地认知、分析问题的观点相反[8]。

2.3 临床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汤根芬.徐彩华的研究结果显示[9]有意识、有目的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使逻辑推理、解释及论述的能力显着提高,尤其是反思日记法、询证护理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在临床带教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2.4临床培训:新进岗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临床上大多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很难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培训是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国外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护士的反应和临床推理能力[10],国内邓友芳等[11]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

2.5 阅读习惯 有调查研究结果示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总分及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无阅读习惯的学生,呈正相关关系[12]。

3评判性思维的特质

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中(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13]由版翻译后经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彭美慈等两岸四地的护理教育专家评定修改后制定。该测量工具包括七个维度:即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性。各维度得分大于40分的有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为正性的特质表现,表明护生有这方面的评判性思维意向。求知欲在各特质中得分最高[14],但在寻求真相和系统化能力方面得分小于40分[15],这与张艳等的研究中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倾向相对较弱相符,但与开放思想倾向相对较弱的观点相反[16]。通过对评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分析各维度的现状,对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现在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对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对医生的过分依赖,在对医生的诊断和执行医嘱时对医生的用药没有应有的客观判断能力,不加思索、盲目执行造成临床的医疗事故。由此可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17]。评判性思维无形中促进护十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各种技术,主动关心患者、观察患者,从而更好的完成救护任务。

总之,从护科的及社会对护理专业实践的要求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名合格护理人员必备能力之一[18]。评判性思维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通过护理继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了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随着优质护理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赵海平.杨春红.郭瑞红等.护理专业中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J].护理研究.2007,21(1):2-4

[2]Blenda S,Yvone J.Using structured clinical preparation to stimulate reflection and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4):182-185

[3]Xataoka-Yahlro M,Saylor C.A.critical thinking model for nursing judgment[J].J Nuts Educa.1994.

33(8):351-356.

[4]常广明.芦桂芝等.不同学历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11B):16-17

[5]付丽燕.朱念琼.不同学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88-89.

[6]姚已娟.王伟.丁莉.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00-801

[7] 符丽燕.衡阳市三级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8]曾佳凤.胡荣.黄翠莺等.本科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16(31):2799-3801.

[9]汤根芬.徐彩华.临床护生带教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9.30(23):2495-2496

[10]毛静.赵宁军.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研究进展[J]名族民间医药.29.

[11]邓友芳.姚琴,刘中俊.护士cT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5,20(24):48—49.

[12]邹玉莲.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J].护理职业教育.2010.10(28):79-80.

[13]Giancarlo CA,Fadone PA.A look 8cro昭font years at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J].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02,50:50.

[14]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15]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199-200.

[16]张艳.杨培常.张涵等.河南省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29-30.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13篇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由医疗团队依据相同的路径去实施医疗照顾行为与计划,并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持续不断的评估及修正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护理工作转变为有计划、有遇见性的流程。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直观简洁地了解整个住院过程中所需配合的各种事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读的2011级本科护生268人为研究对象,此阶段本校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其年龄分布于20-22岁,均为全日制统招本科生,将这268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在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路径程序的制定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下发的2009版临床路径和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张春林主编的《临床护理路径》,以尹安春主编的《内科疾病护理路径》为蓝本,设计出支气管哮喘、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肝硬化腹水、2型糖尿病等4个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以供教学参考。如讲解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为例:(1)入院第1日:入院常规护理,避免诱因,急性期卧床休息。遵医嘱采集动静脉血标本;根据医嘱进行治疗与处置: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激素、茶碱、B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每分钟氧流量为1-3L;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是否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监测呼吸音、哮鸣音变化,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必要时可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哮喘严重发作,一般药物治疗无效,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时,准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住院第2日-第3日: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必要时予吸氧,观察氧疗的效果。指导病人咳嗽咳痰的方法,必要时吸痰。鼓励患者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而排出,重症遵医嘱及时充分补液。指导病人掌握吸入器的用法,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3)住院第4日―出院前1日:病情观察:了解各项检查结果,遵医嘱实施护理措施:吸氧,行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自我监测及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4)出院日:完成医嘱相关的治疗、处置,进行出院指导:指导病人正确的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药物指导,自我监测及提高自护能力等。

1.2.2 教学设计

将2011级护理学专业本科1-6班共268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两组学生理论课教学以同一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指标。

《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且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2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的调查。调查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临床处置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提高操作技能等六个维度。

1.3.2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理论成绩与技能操作成绩的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技能操作成绩比较中,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生见习带教效果调查表

如表2所示,实验组见习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临床处置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及协作能力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14篇

美国护士Kavenue Zander 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护理程序与路径的概念,即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根据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兼顾效益―成本的高质量标准护理流程[1]。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由医疗团队依据相同的路径去实施医疗照顾行为与计划,并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持续不断的评估及修正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护理工作转变为有计划、有遇见性的流程。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直观简洁地了解整个住院过程中所需配合的各种事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读的2011级本科护生268人为研究对象,此阶段本校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其年龄分布于20-22岁,均为全日制统招本科生,将这268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在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路径程序的制定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下发的2009版临床路径和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张春林主编的《临床护理路径》,以尹安春主编的《内科疾病护理路径》为蓝本,设计出支气管哮喘、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肝硬化腹水、2型糖尿病等4个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以供教学参考。如讲解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为例:(1)入院第1日:入院常规护理,避免诱因,急性期卧床休息。遵医嘱采集动静脉血标本;根据医嘱进行治疗与处置: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激素、茶碱、B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每分钟氧流量为1-3L;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是否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监测呼吸音、哮鸣音变化,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必要时可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哮喘严重发作,一般药物治疗无效,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时,准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住院第2日-第3日: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必要时予吸氧,观察氧疗的效果。指导病人咳嗽咳痰的方法,必要时吸痰。鼓励患者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而排出,重症遵医嘱及时充分补液。指导病人掌握吸入器的用法,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3)住院第4日―出院前1日:病情观察:了解各项检查结果,遵医嘱实施护理措施:吸氧,行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自我监测及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4)出院日:完成医嘱相关的治疗、处置,进行出院指导:指导病人正确的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药物指导,自我监测及提高自护能力等。

1.2.2 教学设计

将2011级护理学专业本科1-6班共268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两组学生理论课教学以同一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指标。

《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且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2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的调查。调查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临床处置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提高操作技能等六个维度。

1.3.2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理论成绩与技能操作成绩的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技能操作成绩比较中,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生见习带教效果调查表

如表2所示,实验组见习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临床处置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及协作能力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提升病人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效用。它将“早日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2],减少了医疗行为的随意性。伴随着临床路径的发展,为架构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桥梁,在护生的教学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就有一定的必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教学,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能力、护理服务意识及临床处置能力方面均高于传统见习教学模式。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求护理人员运用评判性思维有选择的获取知识[3]。传统的内科护理学见习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忽略了思维训练的培养,不少学者均提及多种有效的途径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4-8]。本研究实验组护生,见习课提前获取临床护理路径表,在见习具体病人中,所见为该病人的疾病进程的某一横断面,但所想为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检查、治疗与护理的流程。护生在此过程中临床思维的培养具有连贯性,由于具有思考性,面对真实的病人会较平时传统的见习教学更能引起其学习的兴趣。且由于提前给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学生有些知识点较清楚,有些知识点可能较模糊,因为有兴趣的指引,护生会联合使用教材、网络上的精品课程资源、视频资源等求证,这个过程是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评判性思维形成的基础,两者互相促进,共同促进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这里临床处置能力就水涨船高的得到的发展与锻炼。即将来走向临床实习中,碰见相似的病人,所见所想就不再是某日我在某科室见过这样的病患,而是对该患者的疾病进展中的检查、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的内容都心中有数。临床护理路径引入见习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见习教学中的横断面教学,流程化、路径化的教学犹如思维的泉水源远流长,促使护生提前适应未来的护士角色,缩短护生在进入临床的适应期,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良好过渡,这也就是开展见习课的初衷。

【参考文献】

[1]Shingleton BJ.Crandall AS.Ahmed H,et al.Pseudo exfoliation and the catarate surgeon:preperative,intraoperative,and postoperative issues related to intraocular pressure,cataract,and intraocular[J].Cataract Refract Surge 2009,35(6):1101-1120.

[2]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

[3]郭瑞红.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7,1.

[4]王维利,陈元鲲,陈姗姗,等.评判性思维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34-836.

[5]蒋小平,郑显兰,冉孟芳,等,反思日记对提高实习护生评判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45-47.

[6]魏秀红,王爱华,杨晓,改革见习方式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22-323.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体外循环;模拟教学;临床思维;核心技能

体外循环(CPB)作为心血管外科领域极其重要的一项辅助技术,具有高风险和学科交叉等特点[1],对实施此项操作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然而目前国内针对体外循环技术的专业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教学模式、手段的应用性不强、系统化不够。如何在开展体外循环教学实践时更好地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临床思维和专科核心技能,对于体外循环技术的开展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4],学生临床思维的确立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发展必须基于教学手段和质量的提升,基于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善。本课题在结合手术室及体外循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高仿真模拟系统的体外循环模拟教学模式。本文将以实验观察的形式评估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高风险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实践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方便抽样原则选取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共40名纳入研究,其中男2名,女38名,平均年龄(22.1±0.8)岁。具体教学实验开展时间定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教学团队由本院具备多年体外循环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师牵头组织实施,全部入组护生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模拟教学的设备与平台将与专业培训内容相匹配的全方位生理驱动型模拟硬件系统及其软件配置平台应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包括:(1)OrpheusPerfusionSimulator型灌注模拟器:该模拟器由整身人体模拟组件、计算机交互模块、监视屏幕及打印设备等组成。模拟器的核心组件模拟人可与人工心肺机器及监测仪器连接,可以实时模拟并反映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如真实情境下手术机体各项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性质、正常生理学与心脏病理状态下相关动脉和静脉血气值、气体流量和氧气浓度、温度控制以及活化的凝血时间等;计算机交互模块可以根据单项体外循环操作内容开展系统进气、停泵训练,也可以针对具体病例进行插管选择、深低温停循环处理操作训练。(2)体外循环设备与辅助耗材:包括STOCKERTS5型人工心肺机、配有实时生物监测系统(平面监测—心脏停搏液压力监测—动脉端泵压监测)、MAQUET7800鼓泡氧合器、动脉微栓过滤器、Medtronic氧饱和度监测仪、成人体外循环管道、心脏停搏液管道、管道钳以及预充液等设备或耗材。(3)体外循环模拟软件:包括CAPP规划系统、UG设计、Mimics图像重建、Adams运动仿真等二次开发的个体化软件平台,为“Orpheus”模拟设备体外循环操作提供客观、科学的技术支撑,实现逼真的体外循环与心脏手术配合环境、过程及动作检测。1.2.2模拟教学的方法构建(1)教学理念及资源准备:根据体外循环培训特点,教学开展前进行集体理念转化的构建培训,对教学路径进行实际分析,统一相关教学原则、目标及流程,强调在创立高仿真临床情景下突出基于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启发教学,要求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学习(每组3~4名护生为一组,设立组长1名),并明确分阶段考核验证指标。(2)以PBL为基础的教学路径设计:带教教师将体外循环过程以及心脏手术配合中各项操作项目、任务手段以“病例引导下的问题学习”方式设定教学计划,突出启发式、自主式互动教学。首先,教学团队要给予护生心脏解剖、病理生理、血流灌注、循环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生建立基本的专科思维;具体理论讲授中,教师要以思维导向引领出发,对体外循环操作中涉及的护理诊断、过程控制、病情监测等知识单元设置思考题,提出问题。给予充分高仿真情境下的基础模拟训练,将临床中各种体外循环场景进行有效整理设计,在教师指导下,使护生在表现出符合逻辑的各种心脏手术临床场景、事件、体征面前,大胆求证,大胆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训练过程要突出病例分析特点,在尽量贴近典型操作项目的情景再现下进行大量实操练习;要以“设问—观察—实验—纠错—再实验”为步骤,教学语言突出PBL策略,从纵横两方面进行辩证教学,尽量拉近临床与模拟的距离。(3)高仿真情景下的模拟训练内容:①全身肝素化、体外环路建立后开始体外转流。②转流过程中各种可能的异常表现、高危突发状况处理。③血流生理参数的实时模拟监测,使护生系统掌握CPB各种技能操作要领,及时准确调节流量和压力;提高对CPB中诸如主泵压力增高、液平面过低、静脉回流不畅、动脉系统进气、氧合器氧合不佳及功能下降等不良风险事件的判断、预警及处理等,使护生在知识内化中实现感性认识并最终完成能力转化,从而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环境时可以抓住主要矛盾,做出迅速反应。1.2.3评价方法(1)培训任务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中文版[4]对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CTDI-CV量表由7个维度共70个条目构成。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级,负性条目赋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6分,正性条目反向赋分。总分70~420分,得分281~350分表明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强。CTDI-CV量表经国内护理教育家评定,显示具有较高信、效度,α系数0.9。(2)在参考文献基础上[5-8]设计体外循环操作评价标准,对护生CPB专科技术技能进行过程性阶段考核及终端考核,具体考核项目包括:CPB基础理论测评、灌注技术操作和CPB不良事件处理,每个亚类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结果分为优(80~100分)、良(70~79分)、平(60~69分)、差(<60分)4个等级,计算优良率。(3)采用教学评估问卷获取护生对体外循环模拟教学应用的满意度,该测量工具由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9-11]设计完成,由“促进知识内化”“提高辩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实操体验”“发展潜能与创新”4个项目构成,采用“满意”“不确定”和“不满意”进行调查描述,统计满意率。由研究者统一指导语,护生现场填写,做好过程控制。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定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PB专科技能培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结果(见表1)2.2CPB专科技能培训护生过程性考核及终端考核结果(见表2)2.3CPB专科技能培训护生对体外循环模拟教学的评价结果(见表3)

3讨论

3.1临床思维、核心技能对CPB管理有重要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体外循环(CPB)作为维持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生命支持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CPB的安全操作和管理直接影响手术成败和患者安全[12-13]。临床实践表明,CPB管理人员除必须具备熟练的人工心脏专业技术外,还应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和临床经验,而临床思维、专业核心技能是上述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临床观察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形成基础,是临床决策的起点。可以认为临床思维、专业核心技能对临床绩效、专业工作态度和行为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实践表明,临床思维、专业核心技能需要在不断的系统化临床实践活动中逐步建立,必须依靠所在医院临床专科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实施来达成。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及其学科体系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有形势下CPB护理从业者对临床思维、核心技能的培养需求。

3.2护生体外循环模拟教学有助于临床思维过程的形成和内化

近年来国内有关临床专科教育的多模式研究逐步加强,伴随的医学模拟教学应运而生。有文献报道[14],模拟教学是一种在先进临床教育理论指导下紧密围绕临床实际情景来展开学习的形式,可以让无经验的学习者在没有医疗风险的环境下展开实践,一定程度优化了专业技能演练的过程。本研究基于模拟教学的优势,根据体外循环专业实际,精心设计了体外循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开展中,由高年资体外循环技术人员牵头,团队制定了标准化的教学步骤。以实操演练为主,辅以理论授课并穿插过程性考核。在实操演练环节,合理利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硬件系统并依靠强大的软件功能,通过模拟系统创造出多种CPB管理场景,护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利用模拟设备的高仿真、可重复、操作过程可控性等特点,大胆反复训练,多层次给予护生循证医学实质的培养。这样既加深了护生对模拟病例的理解,又使学生临床思维得到启发和锻炼。研究结果显示,规定培训课程结束后,参培护生CTDI-CV量表总分及相关维度得分较入组前基线评分显著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印证了开展护生体外循环模拟教学初步实现了依托模拟技术创立高仿真学习环境的思路,有助于护生临床思维过程的形成和内化,能够有效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3.3护生体外循环模拟教学有助于CPB专业核心技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