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

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语言;特点;要求

教学语言是人类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业性用语,从其产生的历史来看,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初步的教育体系,自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今天的素质教育,均离不开教学语言。从教学语言产生的时间来说,教学语言的出现远后于人类语言的出现,它是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教学语言的含义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语言的总称,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中使用的工作语言,它即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职业语言,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他们传播知识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语言。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必要的教学手段外,语言的使用是最频繁最简明的方法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语言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这一媒介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语言架起教与学的桥梁。

二、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类型,它受到交际的时间、场合、话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语言特点具有多样性。

(一)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上。第一,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准确使用概念、判断、推理,做到传授准确无误,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程度,做到简明扼要,语句清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第二,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做到发音标准、用语、用字规范,尽量不要使用方言土话,不要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等。第三,教学语言的简洁性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语言要简明精练,不能含糊罗唆,避免使用口头语、口头禅,做到干净利落。第四,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课堂教学中要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做到一环紧扣一环、一步接一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达到一个由领会、理解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分析的过程。

(二)目标性

教学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目标性。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目标性,这种目标性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它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必须运用适宜的语言让学生明确每一堂的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并认真去完成各项任务,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会使用相应的语言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纯的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求知型转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互动性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一方面是教师准确、有效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文明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学生以便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教学互动最好的办法是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中选择特定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以便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互动性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师生互动,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情绪来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兴趣或震惊,在课堂学习和教师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意识并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并领悟到创造带来的愉悦。

(四)艺术性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果的语言。因此,艺术性成为了教学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形象性和情感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形象性就是要求教学语言能够绘声绘色地描写叙述过程现象,使学生听了之后能够产生有关事物的鲜明的表象,能够随着教师的言语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画。教学中的情感包括对学生、对职业、对学科的热爱和深情。同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不限于形象化的语言和情感,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到里、由粗到精的言语组织也是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因而,教师语言艺术是建立思想修养和知识智力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的,它是基础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教师要想纯熟地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必须具备坚实的思想、道德、法治、心理学、逻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语言的要求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专门行业的职业用语,要实现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功能,就必须符合清晰、流畅、准确的基本要求。

(一)清晰

清晰就是教师所用语言能够说得清、听得懂。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技巧:一是音量要适中。讲求语言的合理响度,把音调和音强控制在适当的程度,让学生既能听得清楚,耳感又很舒服。音量过大,学生会感到过于刺激,容易产生听觉疲劳。音量过小,后排学生听起来劳神费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师大小、学生多少、室外噪音等因素,科学把握教学语言的响度,合理设定音量,既让学生听得清楚,又让学生听得舒服。音量应该以最后排学生能听清楚为标准。二是语速要适度。语速的快慢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要适应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反馈能力。语速过快,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频率过高,学生思考反应的时间不足,收取信息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信息的遗漏和积压。语速过慢,单位时间语言所传递信息量少,滞后于学生大脑信息处理的速度,就会使学生尽力涣散,甚至产生厌倦和疲惫心理。教师语速一般以每分钟250个字左右为宜。

(二)流畅

流畅就是教师语言的流利动听。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技巧:一是节奏要富有变化。包括字调和语调的高低配合,语句间的间歇停顿等。明细流畅的语言能为拨动学生心弦创造良好条件,富有变化的节奏有利于表情达意。因此,教学口语的节奏要疏密得当、疾徐有间、跌宕起伏、富有变化。二是语调要抑扬顿挫。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情境,合理恰当地调整和运用好平直调、上扬调、曲折调、下降调等语调类型,产生语流中的千变万化,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准确

准确就是清晰恰当地传情达意。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技巧:一是运用规范。要把握好词语的语体要求和感彩,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做到描述生动、比喻精巧、诱导谐趣。二是表达正确。明晰动听的教学语言可以使知识信息持久地印刻在学生的感知中,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而精准地选择词语,并正确地表达出来。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教学语言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引导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王 芳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 高丽 试析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特点[J].新课程学习,2013,(03.

[3] 顾成军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J] 四川科技报,2014(004)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2篇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明确和规范性上。语言的明确和规范主要是指符合思维逻辑、词汇语法的准确、读音语调的标准等。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的词汇使用准确性、普通话的规范性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对语言的准确含义和感彩进行充分的掌握,在向学生进行内容讲解时要清晰准确,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由于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对象,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口语要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接受,要尽量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可接受性特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选择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并且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语言时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喜好进行选择,例如风趣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动画片有关的例子等。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抽象思维训练,当学生升入到高年级后再进行严谨的语言教学。

三、规范性特点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由于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职业,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产生影响。教师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主体,所以教师的语言对小学生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规范性,使教师的榜样力度和示范效果得到体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小学生不管是在心理还是智力的发展方面都不够成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对语言的规范性进行重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力,超过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而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模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管从哪方面出发都会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词汇、语音、语言等内容的传授时,要进行慎重的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艺术性特点

艺术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表达技巧,对美的语言进行巧妙的应用,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使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从审美角度出发,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仪态美。使用丰富自然的姿态和表情结合到演讲中;②流程美。沟通融洽,衔接紧密,节奏抑扬;③语境美。完美的逻辑推导,出神入化的进行讲解;④内容美。语言含有哲理,耐人寻味。

五、趣味性特点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既具有语文教学的语言共性,又具有小学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能力,基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两个方面出发,探寻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等方面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鲜明特色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性语言特点

“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视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性的语文教学语言,严格控制语言、词汇及语法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误读、读错、乱读现象。如某些区域受到地方性语言特色的影响,将“杭州”读成“黄州”,将“故意”说成“得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区分“zhi、chi、shi”与“z、c、s”,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不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造成学生无法区分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无法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性语言特点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关键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语言的科学性特征,保证字、词、句等方面语义的正确传达,情感的合理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等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递科学性内容。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落花生”中“落”字是动词,引导学生将“落”换成“种”,并讨论两个动词互换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师对题目的望文生义,缺乏语言应用的科学性,也表现出教师查阅资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学语文语法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有歧义、多余或缺失等问题的句子,教师必须通过句子基本结构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形式,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洁与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无法深切理解“幽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语言:“冬日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茅屋”的描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幽静”的内涵,用动静结合的语言表述衬托幽静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2]。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语言特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语言是“活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感性色彩,当教授比较欢快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通过情感语言的表述,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当教学比较严肃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语气的变换,使学生表现出肃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通过自身情感的渗透与参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心灵震撼。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或者展示济南冬天的各类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现在济南的冬天对比,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感受与体验,促进语文教学情感性目标的实现[3]。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变换与转化,形象生动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3(2):11-14.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语言 教学 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05-01

我国开办语文教学的真实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指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无意识的影响着学生以及他们今后语言的形成。把握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其自身的实质更接近。以下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几个显著性特点:

1 把握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其本质就是应该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最准确合理的思想传达给学生。

首先要把握语言中的规范性。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其学习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生在接受教学时最直接的效仿对象就是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普遍都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而且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正是其语言能力成熟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日常的教课过程中的语言规范性对小学生自身的语言系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语文中的一些语法、发音、词汇等方面的的影响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中将“师范”读成“思范”或者将“你先走”说成“你走先”这些不规范的用语及其容易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时要注重自身的普通话用语遵守规范性原则注意语调适度自然、语音清晰洪亮、语句顺畅。

其次要把握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科学性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正确准确的掌握语文中一些句子、词汇等的真实含义,在向学生传达知识时确保将最为正确的意思传授给学生,在对学生的一些观点进行评述时一定要注意语意的明确,如“该学生的阐述,有些人认为不正确,但是我认可”这样的语句有不同的理解角

度,对学生也产生了一些歧义,应该说成“该学生的阐述我认为是正确的”要向学生非常明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要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淆。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十分明确的指出相关观点,让学生尽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最多的知识。

2 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

情感一直都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所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几乎占据着整个学科,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一层的在诸多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需要学生在字词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进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理解能力。在教学中《长江之歌》一文中教师为了唤起学生们热爱长江和祖国的感情,不仅要在教学言语中饱含深情打动学生还可以采取其他途径如给学生播放《话说长江》中的精彩片段并要求学生谈谈观后感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情感。

在语言教学中其艺术性也是不容小觑的。口语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师的表达技巧上面,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表达技巧让学生在教师的表达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语言能够生动活泼也能幽默诙谐,正确运用好语言个各种技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不自觉的带入到课文中去。

3 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这一特点正好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相符合,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名人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能够完全把握住文章中的深意,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也能更好展现文章感情,带动文章内容的推进。让学生在教师具有生动化语言的引导下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深意,在不断的理解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而言不仅仅是其思维认知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课堂都充满趣味性,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愉快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身心更加的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乐趣。

3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语言形成还有其今后的学习态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特点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便利和轻松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正确掌握语言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提升整个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为今后的学习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5篇

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具体课程的改革变得越来越受重视,除此之外,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培养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教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师语言的把握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极大地影响,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意义上都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师语言的灵活应用。

二、新课改形式下对教师语言的新要求

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小学的年龄特点还有我国教育本身具有的特点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好好利用教师语言的特点,发挥教师语言的示范、引导和影响作用,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语文。当前,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师语言的把握、应用技巧和能力是老师素质的极为重要的表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教学素养、教学风格等等,因此,一定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师语言能力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语文能力。由于,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具有独特性,更加需要对教师语言的把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很好的把握教师语言的特点,从而,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小学语文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最为强的一个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并且,他们还能够很快的适应这些新的知识。小学是增长知识,培养和锻炼同学们认知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教师语言,要以同学们所喜闻乐见,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讲授。语文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认知能力,不断地锻炼同学们的理解能力,从而,这就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牢牢地记住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老师在课堂中对教师语言的应用和把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教师教师语言素养的提高,以及教师灵活应用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同学们才可以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第一,小学教学语言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教师的教师语言应该要充分体现老师的自身情感。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心去上课,教师应该理解、感悟、合理的运用语言,更好的挖掘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潜能,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教师语言去引导同学们更好的进步,更好的提升同学们的能力,不断地激发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可以产生有效的、积极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教师清楚和熟悉的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使自身语言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上课走神。教师教学最为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师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中,教师说话时抑扬顿挫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变换语调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结束语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6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丰富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本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语文知识也越来越有深度,这就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根据课本中这些内容的特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参与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学生遇到难懂有深度的文章时,就需要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分开文章内容为学生进行由浅及深的讲解,使学生逐渐掌握文章内涵,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帮助学生转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老师在学生眼中不但要做“良师”,还要是“益友”。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也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准确地表达、传递信息,教师只有掌握语言词汇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理解文章内涵,为学生清晰表达文章内容,抓住细节,突出重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艺术性

教师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语言丰富,语言技巧娴熟,语言的情感丰富,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的熏陶下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艺术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的高涨,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生动性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语言相对死板、缺乏生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而被严重的压抑,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应该具有生动性,只有教师的语言变得生动而充满情趣,才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只有生动性的语言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生动有趣的语言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的特点。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言;工具;特点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科的教学语言都有自身的语言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教师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有效地组织呢?除了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养还要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

我想,教师的语言特点在这里有一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如下特点。

一、语言必须标准化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是基础的教育,是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的。语文教师就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给学生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让学生能发出标准的声调。教师要时刻以标准化的语言组织和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并且在生活实践中随时指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如平翘舌不清,声母n、l的混淆……还要经常训练学生用标准化的语言与别人交流。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做到说话字正腔圆。

二、语言必须精确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精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仅40分钟的课堂,如何用较少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就要靠语言的精确,不说废话。一些教师都会有嗦的毛病,总是担心学生接受不好,三番五次地强调。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重点,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极其不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也不要单纯地控制语言少,而提倡无止地少讲。我强调的是要提高教师语言的质量、精确度。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内容的重点,留给学生大胆想象和讨论的空间。最后,教师的语言要形成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语言必须具有评价的真实性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3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是一门比较伟大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规范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程度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规范和准确的教学语言, 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使得语文教学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宽广和有深度,这样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 就是能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比较有内涵的文章,学生就很难理解[1]。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该透彻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使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 使教学效果更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语言,做学生的楷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会导致教学成效低下、阻碍小学生的语言发展[1]。例如,有些小学教师常常念错平舌音和卷舌音,将“老师”读成“老思”;也有教师会将音调读错,把“教室”读成“教驶”;有的教师则直接将口语化读音带进课堂中,把“我说过”说成“我有说过”,把“你吃了吗”说成“吃了吗你”等等。这些表达形式都不规范,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通用普通话,既能够规避自身的语言出现问题,又能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正确引导。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所以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必须以科学准确的语言来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运用词语前,要先弄清词语在情感和语境色彩上的真正含义,深度挖掘、分析和传播知识[2]。有时候,教师会直接根据词语表面上的含义进行教学活动,误导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也有教师在表述上含糊不清,比如“有人并不赞成这位学生的说法,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教师究竟是认同这位学生的说法还是认同并不赞成该学生说法的人呢?实在费解,所以教师一定不能使用带有歧义的句子。此外,口语的科学性也与口语的简洁精炼与否相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嗦繁重的语言往往会使学生抓不住话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当突出精华部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要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活力就是其具有生动性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结合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文学作品中要传递的艺术境界里,使学生完全体验形象生动的意境,不断地解决自身的疑惑进而理解文章,最后使形象思维得到延展。例如,在讲到《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说:“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小草探出了头,树木穿上新装,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温暖的阳光下,终于显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一提到春天,我们总是感到无穷的力量,因此从古至今,很多诗人都会写诗来赞美春天的美景。”这样表述能够使学生想象出春天到了的繁荣景象,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能体现他们的认知过程,还能体现他们协调心理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恰到好处的场所和时机下,着眼于巧妙运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指引学生,使教学充满张力和感染力[3]。让课堂充满笑声,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智慧,领悟事物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教师可以“投机取巧”,称宋词为宋代的流行歌曲,拉近宋词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欢笑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学到知识。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能够将无聊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感知到语文教学语言的美。

5、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成了一种艺术,而口语的艺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用富有创造性的美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感知到语言不论在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的魅力,进而对美具有一定的鉴赏、感知和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通常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运用词语和各种修辞上凸显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教学语言要传达出深刻具体的思想意义,这就是内容上的审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总之,语文教学语言富有规范性、趣味性、情感性和艺术性等,这表明语文教学语言有很高的境界,这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语言应当具备诗歌语言的简练、散文中语言的优美、形象的小说语言、风趣的相声语言、雄壮的演讲语言等,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最终追求。语

参考文献:

[1] 李建丽.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 2012,15(09):67-68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特点 研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0-01

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言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交际等方面的教学。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小学生们基本的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老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这个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巨大进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地帮助学让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让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老师教学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地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调控,老师要注重对教学语言地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1)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2)过度语言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3)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慷慨激昂。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等方面来体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学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语言,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老师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调配信息,合理地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差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更有利于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些导语,可以让学生稍作休息,然后再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还要先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再合理地组织语言,才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的特点。老师讲课应该带有丰富的感情,理解、感悟、合理地运用语言,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练地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学生听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10篇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语文,从根本上来讲,它的含义是语言的学习,小学语文的作用就是让语言能力不强、表达能力弱的小学生学习中国语言的基础,为之后的学业道路提供便利,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其地位不容忽视。小学生处于发育阶段的童年阶段,注意力较为分散,容易被有趣新鲜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用成熟的思维去面对小学生,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用自身的能力给予小学生最大限度的吸引,使他们主动学习并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1、典范性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教师是智慧与知识的化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可以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无形的模范,或者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为,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就可以说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无声的言语,同时也是一种有形的示范。我们经常说的“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典范性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这时教师具有典范性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可以为未来学生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保证语言使用的标准型。同时,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所有教师都要通过“全国通用普通话”考试,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语言的顺利发展。

2、可接纳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安排,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小学口语教学应该与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相贴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方法,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结合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要尽量浅显、简单,尽量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并对他们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意识的拓展。而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则要侧重使用严谨的口语表达,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诗歌《瀑布》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入教学课程: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小溪中的水在缓缓的流淌着;我们的祖国有长江,长江中的水在奋力的奔涌着。不论是小溪中的水还是长江中的水都在连续不断的流淌着。但是有一种水却与小溪、长江不同,它从高处倾泻而下,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水吗?(这时学生们很快会想到瀑布,参与课堂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那么大家有谁见过瀑布吗?“瀑布”的名称究竟从何而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本节课,看一看课文是怎样展示瀑布的。这种教学引导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原有生活体验(小溪、长江)进行回顾,又引发学生对瀑布的好奇心,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引导方法。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老师是否可以灵活地对教学语言加以运用,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为了加强语文的教学效果,老师就需要进一步对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好语文的特征。

一、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要担负起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责任,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以培养,所以传情达意一定要合乎科学、准确细腻,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可以准确掌握词语的含义,以及词语所蕴含的感彩以及语体色彩,可以深刻地传授以及分析知识。比如说,一些老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落花生》一课时,由于没能更详细地查找资料、询问等,错把“落花生”,当成了“种花生”,导致知识性错误出现;又比如说,一些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常常会说“这位同学的说法,一些人觉得不对,我觉得是对的”,这句话能够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这位同学的说法,我觉得是对的”,以及“一些人觉得不对,我觉得是对的”,所以这句话存在语意模糊的问题,令人感到费解。所以,老师一定要能准确表达语意,不可存在歧义。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注意突出精华、抓住要点,以司驾繁、以少胜多,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情感性

语文教学蕴含着大量的思想充足、情感充沛的文学作品,所以,语文老师也应当使用情感丰富的教学语言。首先,语文老师要深刻地理解课文,将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与教学语言相融合;然后使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深受感染,使学生可以随着老师的教学语言而慢慢地融入文学作品中,使学生可以体会到,或者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章的真挚情感。

对于语文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学语言的质量高低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质量,利用语言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的素质,以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12篇

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保证语言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小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会把教师看作是无所不能的人,他们在这一阶段对老师说的话唯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老师所做所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可能会在经年累月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点的,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被学生学习到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以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充分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语文课程时,需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在教学时一定要坚持语言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尽量使用标准的书面语言不要出现方言等。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因此老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正确的书写和使用规范语言。

二、保证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他们的知识量和语言储备量都远远不及高年级学生,因此,对于很多事物甚至不能清楚的表达,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由于认识的汉字较少在理解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偏差。这也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题,并且要求老师积极开动脑筋解决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教学时,如果遇到了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甚至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老师可以将其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图片具有易于理解和形象的特点,即使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但是凭借图片也能在头脑中对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此外,经过研究表明,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将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相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给学生讲解“瀑布”这一词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肯定都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亲眼看过,那么这样陌生的词汇教师就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逐个解释。相信对于这样新奇的东西,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被激发学习兴趣的。

三、教师在教学时要保证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13篇

语文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人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艺术性对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对抽象事物缺乏思考和准确的、 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语言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保证准确的使用教学语言,只有这样在上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使用知识,最终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小学生咋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保证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保证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语言的典范性

教师被认为是智慧和知识的化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将教师的语言比作是无形的模范的化,那么教师的行为就是无声的语言和有形的暗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也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口语使用的要典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语言能够发挥正面的积极的教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语言必须采用典范性的教内容。尤其是在这一时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都是模仿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典范性的行为其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典范的语言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空间,确守使用的词语和语句符合国家的词汇的要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南北强调的问题,还需要对教师的普通话进行考核,保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真正做到咬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调湿度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保证教学清晰和资源。

二、语言的科学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本质就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传达作者细腻的情感,保证教学符合科学的意味。例如在讲解《落花生》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重视文章的标题其实花生的另一个名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主观臆断的认为这个名字就是种花生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否定词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产生歧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白句子的意思,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不存在任何的歧义。此时,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去教学,凸显教学的精华部分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画龙点睛,更要做到在次要位置惜墨如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保证教学简约而不简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无限的知识,从而真正的达到是驾轻就熟,以少胜多的最高语言教学境界。

三、语言的生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动性主要是指教学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和有活动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做大与小学课堂教学教材和小学生思维能力相适应,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形象的生动。在小学教材中很多生动的形象和耐人思考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教材中创设的意境和形象,解除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的各种疑虑,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到最为生动形象的事例、作为典范的人物以及最具吸引力的情节上,既要降低细致入微,又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讲的有声有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抽象为具体的势可感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月光曲》过程中,在对幽静一词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依据词典中的意识进行教学解释的话,虽然这种解释的方式比较科学,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个词汇过程中,能够创设一个生动的环境进行解释的话,其教学效果就会显得十分的轻松和简单了。例如,在讲解这个词汇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在一个夜色朦胧的秋天夜晚,在小镇的河边存在着一条没有踏入的小路,穿过这条小路,通过闪烁不定的灯光下能够看到一个茅草屋,从茅草屋中传出了悠扬的琴瑟声,这个情境大概就是描绘幽静的最高意境了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描述,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沉浸在这个氛围当中,从而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安静致远的意境。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 语言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06-01

一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众所周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当前,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有严格规定,对语言学和教学有明确规定,教师要严格根据规定开展教学。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而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化身,他们无所不能、无所不晓。小学生很崇拜、敬佩教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学生,随着时间推移,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考虑到教师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组织者,因此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规范性,这样才能展现出教师的榜样力量和示范效果,从而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论是从智力发展上看,还是从心理上看,小学生都会表现得不成熟。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规范性。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有时模仿能力甚至超出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以及知识学习就是一个模仿阶段。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身的重要性。不论从哪个方面和角度出发,小学教师教学时,都不能影响课堂质量。从教学经验来看,教师的课堂质量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进行教学时,应从语音、词汇等方面来分析,慎重地进行选择,努力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除了使用规范性语言之外,还应该保障语言的可接受性。小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开发阶段,教师在选择教学用语时,应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语言。学生感受到这些语言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从身边例子感受到。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从实际上看,教师在选择语言时,应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另外,鉴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不突出、形象思考较为发达的情况,所以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等到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采取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

三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规范性要求比较高,语言使用比较有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点:(1)要充分考虑语言使用的明确和规范。语言规范主要是语调规范以及读音规范,词汇搭配准确,能够符合逻辑思维。在小学阶段,语言学习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使用标准的发音和规范化的语言,这样学生在模仿时,才能保障语言学习的准确率。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语言教学的情感因素,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成分,使用准确的表达,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把握词语的含义,在日后学习中能灵活运用。(2)应充分考虑教学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是小学生。因此,教师使用的语言也应符合学生需求,且是学生能接受的语言。教师开展语言教学时,尽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最好是接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还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词汇,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语言学习,实现教学目的。

四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不应是无趣的,语文是一门美妙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更加浓厚。其中语言的描绘更加精准,文采奕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趣味性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见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汇,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灵活使用比喻手段,恰到好处的比喻促使学生更易理解词汇。学习课堂被激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以提高,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应保证语言的趣味性。但是把握好趣味性有一个难度,教师在提升课堂活跃度时,还需要保持严肃性。做到活跃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好奇心被激发了,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他们乐意参与课堂学习,投入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其思维得到了训炼,提高了学习质量。

五 结束语

小学教师身负重任,小学正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使用正确的发音,要吐字清晰。进行词汇知识讲解时,善于使用比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会影响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应做好知识储备,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特点 改进策略

语言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不仅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联系的桥梁[1]。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与“学”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因此语言在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2]。”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和知识性兼备的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语文这种特殊的特点和地位,需要讲究教学语言特点的运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情绪化变动相对较大,更需要采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语言。确切地说,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语言。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第一是语言必须标准化。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打下坚实的发音基础,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目的,也是其他所有学科学习以及未来个人发展的基础。第二是语言必须精确化。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对所用的语言高度的凝练,言简意赅,切忌废话连篇,让学生找不到重点[3]。第三是语言必须要艺术化。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的提炼。总之,让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课后要能够回味,愿意听。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改进策略

1.语言表达要以人为本。新课改的理念提出教学改革要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改进策略首要的也要以人为本,包括教学进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尤其是提问和课下交流的时候,更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语言运用的艺术。比如提问的时候,对于胆子很小的学生,教师适宜采用启发式、渐入式的语言方式;对于比较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适宜采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式的语言方式;对于性格刚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问题的本质。另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更多采用关爱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教师每一句话都是在关心着自己。

2.语言表达要区分对象。以往很多语文教师都是跟班走的,结果是各个年级所采用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不区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也不区分学生的特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初步向抽象过渡,但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以形象思维主导,尤其是一部分发育稍晚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直观形象,这样才更具感染力[4]。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抽象思维能力,现在的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们智力发育相对要快,教师需要转变语言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力增强。

3.语言要富有情感色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伟大的,但之所以有些学生不愿和教师交流,主要原因就是感觉和教师有距离,而这种距离的来源又和教师平时教学时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关。不少教师感觉自己是在为学生好,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就不说了,却把小错误夸大,批评多于表扬,目的在于让学生不犯第二次错误。想法是好的,但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需要更多的赞扬和带有浓郁感情的话语,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有话也愿意和教师说了。而当教育的交流一旦达成,课堂有效性也就容易形成了。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而且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科本身的特点加上学生年龄的特点,共同使教学语言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目前小学生的思想状态、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除了在传统教学语言基础上加以改进外,还需要注意新时期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性格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张敏.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征浅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7).

[2]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淄博师专学报,20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