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

高级审计师论文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年度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审考办字〔*〕1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做好*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发〔*〕148号)精神,结合我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情况,现将*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申报材料的时间、地点

*年度*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年9月1日至9月12日(星期六、星期天除

外),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年度*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材料地点

联系电话:

联系人:

二、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条件

我省*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条件,按照人事部、审计署《关于印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人发〔*〕58号)执行。

(一)适应范围。

我省从事审计专业技术工作的在岗人员,中央驻粤单位从事审计专业技术工作的在岗人员。

(二)高级审计师考试条件。

具有在有效期之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或有效证明。

(三)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博士学位,且从事审计工作取得相关业绩,或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3年,达到高级审计师资格条件。

(四)外语条件。

1.必须按照人事部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适用范围的规定,报名参加相应等级的考试(政策规定可免考的除外),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无有效期限制):

(1)*年以来取得的人事部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含*年*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或人事部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全国通用标准以上成绩通知单。

(2)1956年至1960年出生的,职称外语成绩仅供参考。

(3)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含行政区辖下的乡镇单位)工作的人员,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40分以上。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职称外语:

(1)获得博士学位;

(2)*年(含)以前出生的或*年恢复高考之前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且毕业的;

(3)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现不从事外语专业技术工作的;

(4)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5)出国留学或在国外工作连续时间在1年以上的;

(6)通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BFT(A)级考试,取得BFT(A)级考试笔试成绩合格证书;

(7)转换系列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与转岗前同档次专业技术资格,现资格是通过评审或认定取得。

3.行政区划变动地区(县改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凡变动前报名参加了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且取得有效成绩的,在有效期内,可凭合格证或外语成绩单,按原相关政策申报评审。有效期已过的,应按现行政区划报考相应档次的职称外语考试。

(五)计算机能力条件。

1.除符合条件可免考的外,必须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符合规定要求的成绩。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须参加4个及以上模块的考试;在地级以上市单位工作的,须参加5个及以上模块的考试。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1)取得博士学位;

(2)计算机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

(3)在计算机室(中心)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3年以上;

(4)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或水平考试获得程序员以上证书者;

(5)在农村乡(不含镇)属单位工作的,或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专业技术人员;

(6)1956年12月31日前出生。

3.转换系列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按规定提交合格证书。

(六)年度考核条件。

取得中级资格以后各年度或任职期满综合考核“称职(合格)”以上的证明。

(七)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本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八)审计工作经历条件。

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的主审5次以上。

2.主持实施全国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2项以上,或省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3项以上,或地市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4项以上。

3.担任审计署或省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2次以上,或担任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3次以上。

4.主持或承担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1项以上(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或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前述课题2项以上。

(九)审计业务成果条件。

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业务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担任主审的大中型审计项目中,有1项以上在省部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或有3项以上在地市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2.在承担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以上被国务院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审计署或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3项以上被省级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被审计单位或委托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承担有关部门交办的专案审计工作,其审计结果成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4.在主持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期间,有过审计方法创新或先进经验总结,被省部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且相应的审计机关已决定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其它单位正式采用。

5.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过地市以上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6.主持或承担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审计或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具有国内较高水平。

(十)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两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鉴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审计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审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十一)本《通知》相关概念的解释。

1.“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

2.工作资历计算的截止时间为*年8月31日。由此上推,凡未满规定年限的,一律不得申报。

三、申报评审材料有关要求

申报人必须认真对照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条件,实事求是地组织好个人申报材料。申报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应对申报材料认真进行审核,以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可靠。

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的申报表、信息录入表等表格,统一使用省人事厅*年启用的格式以及本文附件表格,材料规格以表格上的要求为准,请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上省人事厅和省审计厅的网站下载表格,使用旧表格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一)申报评审材料的名称及份数。

1.基础材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1份。

(2)《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1式20份,其中1份为原件。

(3)学历或学位证、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聘书等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需提供原件验证。

(4)有效期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证原件1份。

(5)符合条件的外语合格证书或成绩通知单原件1份;符合免试条件的,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需提供原件验证。若原件已用于申报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提供由省专业资格考试中心或地级以上市人事局或考试机构加具审核意见的证书复印件。

(6)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1份;符合免试条件的,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需提供原件验证。若原件已用于申报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提供由省专业资格考试中心或地级以上市人事局或考试机构加具审核意见的证书复印件。

(7)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各年度《考核登记表》或《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复印件1份。行政机关无聘任的,不提供《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

(8)继续教育证明材料复印件,需提供原件验证。

(9)本人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1份(3000字以内)。

(10)《*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原件1份。

(11)《*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原件1份。

(12)近期免冠正面大一寸相片1张(贴在表格《贴资格证相片页》上)。

(13)《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人所在单位基本情况表》原件1份(格式见附1)。

(14)《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人廉政建设情况表》原件一份(格式见附件2)。

2.审计工作经历材料:

提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能说明本人主要审计工作经历的材料,即有关审计通知书或审计报告底稿等复印件1份。

3.审计业绩成果材料:

提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主要审计业务成果,即有关审计报告、获奖证书或文件;审计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用的依据材料;承办的专案审计工作被司法、纪检部门作为案件审理依据的文字材料;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等材料复印件各1份。

4.论文、著作材料:

包括:论文、著作、教材等材料的复印件1份(包括:封面,有刊号页,目录,论文、著作或教材全文),需提供原件验证。不受理用稿通知。

(二)申报评审材料整理装订要求。

1.不需装订的材料:

《*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原件、《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原件1份及复印件19份、《*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原件1份、《*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原件1份、《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人所在单位基本情况表》原件1份、《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人廉政建设情况表》原件1份、《贴资格证相片页》、所有提供查验的原件。将上述材料装入1个材料袋,并将相应的《*省高级审计师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格式见附件3)贴在材料袋封面上。

2.需装订的材料及要求:

除上述不需装订的材料外,其余材料均需统一用A4纸的规格制作,编好页码,按目录顺序装订成一册。装订材料包括封面、目录(格式见附件4)及申报材料。其中申报材料须按附件4目录的顺序,分为基础材料、审计工作经历材料、业绩成果材料、论文论著材料四类,每类用分类纸分隔(格式见附件5)。装订成册后的材料装入材料袋,并将《*省高级审计师资格送评目录单》贴在材料袋封面上。

(三)其他要求。

1.申报人提交评审的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可靠,数量质量符合资格条件规定。

2.申报材料中所有复印件须由单位核对原件,并签署核对人姓名和审核意见,加盖公章。

3.申报人所在单位应设立审核评价小组(由人事职改干部、技术主管、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表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成果、工作表现以及填报材料真实可靠性提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意见(150字左右),填入《*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

4.单位应对申报人的评审材料审核鉴别,对申报评审材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如实填写《*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表》,必须将不符合条件要求及有争议尚未核实的材料剔除。

5.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学术成果,专业技术项目,论文、著作等,必须如实地注明本人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内容,所起的作用及排名顺序;对没有署名,确系个人所拟定的业绩成果材料(如审计报告等),须由所在单位出具认定证明。对学术技术成果以及完成的项目等的奖励、表彰,要注明授予的部门和等级。

6.《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填表说明(格式见附件6):

(1)“何时毕业于何院校何专业”,应填写获得最高学历或学位的时间、院校及专业。

(2)“现受聘何专业技术职务”,按现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填写,行政单位不实行聘用制,不需填写。

(3)“主要专业工作经历”填写:×年×月—×年×月在×

×单位任何工作。

(4)“任现职期间承担过何专业技术任务、完成情况及获奖情况”,填写任现职期间的审计工作经历及业绩成果。

(四)凡是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材料,省高评委办公室不予受理:

1.所提交的评审材料不符合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规定的质量、数量要求的。

2.填写表格不符合规范要求,必填栏目空白或填报材料不真实的。

3.不按规定时间、程序申报的。

4.未按要求整理装订申报材料的。

5.申报评审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高级审计师申报评审程序

(一)申报人向所在单位人事(职改)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规定提交有关表格及评审材料。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应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对,加具审核意见,将申报材料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必须张贴于单位显著位置,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如实填报《*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

(三)申报人所在单位或申报人将材料报所属市人事部门或所属省级主管部门人事(职改)机构签署意见。

(四)由申报人所属市人事部门或所属省级主管部门人事(职改)机构签署意见、加盖骑缝章,将申报评审材料集中报送省高评委办公室(亦可由上述部门出具委托书,由被委托人报送)。

(五)省高评委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将符合规定的评审材料整理后交省高评委会评审。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2篇

为做好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根据《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发〔〕58号)和《关于报送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的说明》(鲁人职字〔〕6号)、《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鲁人社〔2012〕44号)要求,现将报送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根据《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发〔2002〕58号)规定,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下同)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二)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有效期之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2.具备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或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职称外语成绩通知书。

3.具备规定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

4.取得中级资格以后各年度或任职期满综合考核“称职”以上。

(三)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的主审5次以上。

2.主持实施全国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2项以上,或省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3项以上,或地市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4项以上。

3.担任审计署或省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2次以上,或担任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3次以上。

4.主持或承担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1项以上(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或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前述课题2项以上。

(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业务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担任主审的大中型审计项目中,有1项以上在省部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或有3项以上在地市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2.在承担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以上被国务院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审计署或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3项以上被省级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被审计单位或委托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承担有关部门交办的专案审计工作,其审计结果成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4.在主持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期间,有过审计方法创新或先进经验总结,被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且相应的审计机关已决定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其它单位正式采用。

5.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过地市以上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6.主持或承担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审计或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具有国内较高水平。

(五)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两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鉴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审计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审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六)破格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从事审计工作年限,但确实有真才实学,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允许破格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其破格条件按照《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鲁人发〔2005〕15号)执行。

二、申报程序和评审方式

(一)申报程序。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办法。

单位组织申报推荐时,要成立7人以上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推荐名单。单位根据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提出的推荐名单,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情况,确定推荐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其中,事业单位申报推荐时,要结合岗位设置情况组织申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已超过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应设置的相应岗位数15%的,要从严掌握,一般不再推荐申报。

申报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所在单位认真审核后报经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呈报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省审计厅人事处)。

(二)评审方式。继续实行网络化评审,统一使用《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进行申报、呈报、审核及汇总。系统包括个人申报、审核管理、评审管理三个子系统,申报人使用个人申报系统采集基本信息;呈报部门使用审核管理系统,进行审查、修正上报数据信息等工作;评审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使用评审管理系统,进行申报信息的整理、汇总。申报人可登陆山东经贸网()的职称评定、软件下载、普通个人申报版等栏目,下载安装《个人申报子系统》,并与本市审计局联系申请软件序列号,按有关要求进行填报。

三、呈报的材料及填表说明

(一)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和数量

1.有效期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原件)。

2.《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1份(原件。此表在各市审计局领取,不得使用单页自行装订的表格)。

3.《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原件)。

4.《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一式3份(原件。由评审管理系统生成并打印,A3纸型)。

5.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报告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其中代表性著作不超过2部。

6.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7.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单位公布聘任的文件或聘书(原件)。

8.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有效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原件)。符合《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7号)、《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7〕19号)规定的免试条件的人员,须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须提供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

9.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书(原件)。符合《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2〕9号)第六、七条暂不参加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规定的人员,须由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省直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人事处出具《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暂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其中属免考部分科目(模块)的人员,须将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考试科目(模块)的合格证同时上报。符合《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7号)规定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人员,须提供《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

10.根据评审条件呈报的审计报告、审计通知书等有关材料(原件)。

11.《“六公开”监督卡》1份(原件)。

申报人员按以上顺序整理排放评审材料。

(二)填表说明

1.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2.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3.“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其他学历仅作参考。

4.“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5.《一览表》中“成果及受奖”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成果和奖项,应按要求填写“核心提纲、解决问题、效果”等内容;

(2)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3)“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4)“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

6.“论文、著作、作品”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应按要求填写“刊号、提纲、观点、文章字数”等内容;

(2)“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年×月;

(3)“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作品名称;

(4)“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7.“成果及受奖”和“论文、著作、作品”栏,要有选择性地提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最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

四、呈报要求

(一)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无异议的,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印鉴后,连同其他申报材料,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办事机构将组织专人对呈报的材料逐一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评审条件和呈报要求的材料一律退回。

(二)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的申报人员,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并加盖印鉴;

(三)需委托评审的,按分级管理原则,由相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四)个人、呈报部门一律使用《职称评审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审核、呈报,并上报系统生成的数据盘1份,连同《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材料上报情况统计表》(附件1)和《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人员情况表》(附件2)及用EXCEL制表数据盘1份,按规定时间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五)呈报材料时,呈报单位要将材料一次性整理好,过期不再受理和补报任何材料,一律不予受理个人报送的材料。

(六)将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或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成绩通知书(免试审核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暂不参加考试或免试有效证明),依次夹放在《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封面和首页之间。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夹放在《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尾页和前一页之间。

(七)将学历证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奖励、成果证书等原件单独集中放在一个文件袋内。

(八)上报材料所用的盒(袋,不用塑料的)要结实、统一,封面要标注呈报人姓名、单位及材料目录;

(九)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填写打印要正规,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漏字、缺页。

五、呈报时间和地点

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材料呈报时间为年5月3日至5月28日。请各市、省直各部门(单位)按规定时间,派专人将呈报材料报送省审计厅人事处(济南市共青团路88号,联系人:刘晓敏,联系电话:)。有关文件和表格式样,可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职称评审栏目和山东省审计厅网站()文件下载栏目下查询、下载。

六、其他有关事项

(一)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后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所学专业应是审计或相关专业,取得学历后需继续从事审计工作满3年以上。

(二)任职年限以及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呈报的论文、著作等资料的截止日期为年3月底。

(三)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收费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鲁价费发〔2002〕235号有关规定执行,评审收费360元。

(四)对评审通过人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颁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编号,各市、各部门(单位)统一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3篇

为更好地落实政务公开措施,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高级会计人才,进一步规范高级会计师材料申报、评审工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根据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职称[2001]2号)精神,结合会计业务工作特点,制定**省高级会计师材料申报评审工作程序。

从20**年度起,我省辖区内(**市除外)从事会计或会计相关专业人员按本程序申报评审高级会计师材料。

一、申报程序

1、拟申报人应自行对照《**省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基本符合规定要求的,可以向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2、各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对照《条件》对申报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并按本单位申报职称评定的工作程序决定是否同意推荐;

3、将同意推荐的申报人的学历、资历、专业工龄、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的时间、取得中级职称以来主要业绩及撰写的专业文章、论文、职称计算机考核有效证明情况等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4、公示无疑义的申报人员按照要求提供下列申报材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3份;

(2)《**省申报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

(3)《申报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初审登记表》1份;

(4)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一张;

以上材料不需要装订。对于上述(1)至(3)项表格请认真如实填写,并按照表上要求签字和加盖相应部门公章,未签字或盖章的无效。

(5)会计从业资格、学历、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计算机考核等有效证明材料;

(6)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报告(本人签名,单位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鉴定并盖章);

(7)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情况、证明专业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的有关材料、财会管理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推广情况;

(8)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本专业论文、论著或译著;

(5)至(8)项除论文、论著等需要提供原件外,其余可提供复印件,复印件应由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核实盖章并由核实人签字;各市申报的材料,其中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证书、继续教育证明复印件还应有财政部门核实人签字;

将上述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并编写《送评材料目录》编上页码,并将(1)至(4)项材料一并装入档案盒(档案盒封面格式见附件5)。

省级主管部门或市人事局职称办(无主管部门的省级单位由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或人事机构)在对本部门或本地区申报高级会计师材料审核其手续齐备后开具委托评审函,连同申报人员公示情况说明,在规定的申报时间内一并送我厅会计处;

对外省或部属等非本省辖区内单位会计人员需要我省会计专业高评委代评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应向省人事厅职称办办妥有关委托手续后,我厅才能受理。

我厅对收到的申报材料进行整理并报省职称办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的单位和姓名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七个工作日。

二、评审程序

公示结束,对无疑义的申报材料转入评审阶段。

1、向省职称办报送《评审委员会活动申报表》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审批表》

2、根据申报数量和评审对象情况,在省职称办的监督下,按规定从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专家组成专业评议小组和执行评审委员会。

评议小组对申报对象的业绩、成果及其他材料进行评议,形成初评意见,提交评审委员会会议审定。

评审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职称政策,对照《条件》对评审材料和评议小组意见进行审议。对于申报者有成果共用发生争议或申报材料与实际工作有出入、论文雷同等评委会会议认为需要进一步核实的,申报者应积极配合评审组织部门作出的安排,接受答辩、电话答辩或提供单位证明等。在此基础上,评审委员会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的执行委员三分之二(不包括三分之二)的为通过。

3、评审会议结束后,将评审情况、通过评审人员花名册及电子材料报送省职称办,同时将通过评审人员的单位和姓名在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七个工作日。

三、评审结果公布及材料退回程序

1、根据省职称办公布的评审结果(以省人事厅发文为准),及时办妥各项后续工作(包括申报表盖章、办理资格证书等);

2、公告省人事厅公布结果;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人员 自助式薪酬菜单 自我实现理论 激励理论

一、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把员工划分为5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以及合伙人,A级通常指的是工作年限在两年以内的员工,B级是工作年限在两年以上、五年以内的员工,一般指的是助理经理,C级和D级属于管理层,为经理及高级经理级别,而合伙人通常为一个分所的最高管理人员,属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范畴(李娅,2012)。本文所界定的审计人员是指入职一般在五年以内,承担具体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担任审计助理的角色,即普通审计人员,也就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划分的员工等级里面的A级和B级员工。审计人员由于入职时间较短,经验往往不够丰富。刚开始只是承担着如询证函、抽凭等基础审计工作,但随着级别的提升,也会逐渐转向收入、费用等关键项目以及审计报表的草稿拟定等关键审计工作。普通审计人员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决定着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声和竞争力。审计人员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是各会计师事务所甚至国家应当重点培养的对象。

2.审计人员的特征。本文所研究的审计人员是工作经验相对来说不足,大都承担的是抽凭等比较具体的审计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参与不同的审计业务需要进驻不同的审计单位,可能会经常出差,工作地点变动较为频繁。另外,审计人员承担不同审计客户的审计工作时,可能会归属于不同的项目组,员工归属较为灵活,这是审计人员的行为特征。而审计人员作为知识型员工,其必定会有知识型员工的特点,郑耀洲(2006)总结了知识员工的特点:内在激励;涉及整个任务;创造、革新和合成;同行认可;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单纯;道德感、责任感和正直的内化;崇尚精英,蔑视传统。综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审计人员的行为特征,可以得出审计人员的心理特点:内在激励;涉及整个任务;崇尚精英;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具有职业培训的强烈欲望。

(二)理论基础

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主要讨论报酬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员工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周三多等,2009)。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做出反应。以下列公式来说明:

Qp/Ip=Qx/Ix

其中,Q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Qx:自己对别人所获报酬的感觉;Ip:自己对所投入量的感觉; Ix:自己对别人所投入量的感觉。

如果觉得报酬是公平的,他可能会因此而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如果Qp/Ip>Qx/Ix,则说明该员工得到了过高的报酬或者付出的努力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一般不会要求减少报酬,而有可能会自觉地增加投入量,但过一段时间就会通过高估自己的投入而对高报酬心安理得,其产出便会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如果Qp/Ip

员工对比报酬的参照物除了别人外,还可以是自己。当员工刚进入某个组织并不太了解组织中其他员工的信息时,参照物只可能是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是组织所做出的许诺或是对自我价值的估价。这个时候员工会根据自己目前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目前的投入量的比值和自己过去所获报酬与自己过去的投入量的比值的大小,改变其相应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公平理论在会计师事务所激励制度的应用分析。对于A和B两个不同的审计人员,应当满足QA/IA=QB/IB,即各自得到的报酬与投入量的比率应该相当,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应越多。当然这里的回报或者说报酬不仅包括物质奖励还应包括精神奖励。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审计人员会拿自己的努力程度与同事相比较,如果其感到公平,会激发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审计人员觉得不公平,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其会降低努力程度,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实践证明,公平理论对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工作热情,降低员工的离职率都有很好的保障作用,也就是说公平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领导能给予充分的认识,并能将其有效的贯彻实施,定能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带来很强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事务所的经济收益,实现事务所的价值增值。因此,将公平理论运用在审计人员的自助式薪酬菜单中很有意义。

2.期望理论。V・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取决于以下三种联系的判断:努力――绩效、绩效――奖赏以及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审计人员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组织目标与审计人员个人目标的双赢,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管理者的预期,又达到审计人员的预期。具体做法为:先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一段时期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告知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让审计人员明确工作目标的预期;然后根据审计人员的特征以及工作的性质设定适当难度的工作目标,并帮助其实现该工作目标;最后在审计人员实现该工作目标时,给予符合审计人员期望的激励,使得激励效果实现最大化。综上可知,在对审计人员设计薪酬菜单时,加入获知组织的发展前景这一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3.团队激励理论。约瑟夫・F・斯坎伦于1938年针对团体激励提出的薪酬计划中提到团队激励的思想,团队激励的目的是通过团队中各成员的协作与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以团体整体作为激励的对象,来实现1+1>2的效果。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团队,团队整体的业绩最好情况是各成员的业绩相加之和,最差情况是1+1=0甚至为负数;如果给予该团队相应的激励,则很可能实现整体业绩远远大于各部分业绩之和的效果。审计人员在从事具体的审计工作时,往往隶属于某个特定的审计项目组。在审计项目组这个团队里与其他同事协商合作,共同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目标。如果只针对审计人员个人激励,则会出现信息共享、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意愿降低等问题,致使团队没有生机与活力,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下降。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项目组达到预期的目标时,除了个人激励外,还要将项目组作为一个团队进行激励,来达到鼓舞项目组士气的效果,使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工作。

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需要。人都是为达到一定目标和需要而行动的。在此基础上,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需要一般是针对A级审计人员而言的,刚参加工作或者工作年限在两年以内,主要通过这四个层面的需要满足匮乏性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针对B级审计人员来说的,匮乏性的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为了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自我,便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超越性需求。

二、文献回顾

(一)审计人员流失的原因综述

目前一些学者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才流失的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即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员的高素质要求以及当今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使得相当数量的审计工作者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进入更高层次领域的行业就业的跳板;二是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因素,即会计师事务所片面追求业务的发展,满足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需求,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离职率,员工的忠诚度降低。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与进步,对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水平、声誉以及国际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王宏键(2012)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社会与心理与其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我们认为,造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将组织绩效与员工个人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建立起相应的薪酬管理机制,单纯地把审计人员作为一项费用加以扣除而不是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资产加以培养,忽视了审计人员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胡春晖等(2010)认为以知识蕴涵为特点的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的最核心竞争力,企业以及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其知识化的程度,企业和国家为了获得战略上的竞争优势会竞相争夺优秀的人才。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审计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事务所的长期发展,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和事务所价值的双赢,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薪酬管理机制来满足审计人员的需求,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制度,但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物质激励单一、缺乏差别激励和团队激励等,满足不了审计人员各方面的需求。而薪酬菜单作为薪酬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从员工的特点和各自不同的需求出发,为员工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自助菜单,供审计人员自由选择。

(二)薪酬菜单的演进

传统的薪酬激励手段单一,不能吸引和激励现代企业的员工,时代价值观与员工队伍的变化,以及相关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使了自助式薪酬菜单的产生。自助式薪酬概念由美国密歇根大学John E. Tropman博士于1990年提出,并在其著作《薪酬方案》一书中将薪酬细分为五大类十种成分,以薪酬等式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体薪酬(TC)=基本工资(BP)+附加工资(AP)+间接工资(IP)+工作用品补贴(WP)+额外津贴(PP)+晋升机会(OA)+发展机会(OG)+心理收入(PI)+生活质量(QI)+私人因素(X)

国外学者对自助式薪酬菜单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传统报酬和非传统报酬。无论哪种分类,其菜单总体上还是以货币性薪酬为主(刘秀丽等,2012),没有考虑到员工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自助式薪酬理念作为一个新的思想在我国尚处于引进阶段,对此研究的学者有很多,他们针对员工的不同需要,设计相应的自助式薪酬菜单。比如马继兵、刘秀丽等针对研发人员的特点设计出符合研发人员需求的自助式薪酬菜单,杨旭华则根据销售人员的自身需求设计出销售人员的自助式薪酬菜单,以更好地满足销售人员的个性化需求。但对审计人员设计自助式薪酬菜单的研究却很少,审计人员的状态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根据审计人员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自助式薪酬菜单供审计人员自主选择,以吸引和留住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迫在眉睫。

三、审计人员自助式薪酬菜单设计

审计人员所在的生活环境、所处的年龄层次、性别、个人情绪智力的差异,使得他们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在设计审计人员的自助式薪酬菜单时,必然要考虑到这种差异。笔者在刘秀丽设计的研发人员自助式薪酬菜单的基础上,保留了审计人员和研发人员作为知识型员工相同的需求要素,结合审计人员的特点,将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团队激励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其中,设计出了一套符合审计人员需求的自助式薪酬菜单。如表1所示。

其中,经济性薪酬主要是指基本工资、个人出差补贴、奖金福利、各种保险等经济性回报,主要满足审计人员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为了激发审计项目组团队的士气,我们将团队激励理论运用其中,增加了团队收益分享这一薪酬要素。非经济性薪酬主要指的是审计人员对工作带来的归属感与满足感的认知,满足的是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归属与爱的需求中的带薪假是对公平理论的一种运用,众所周知,审计工作有其忙季和淡季,为了使审计人员在忙季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考虑在业务清闲的时候准予员工带薪假,这也是期望理论的一个体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满足这五个层次的需求的自助式薪酬要素里面,都有参与职业培训这一个要素。因为研究发现“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为知识型员工离职的众多原因之首,审计工作的繁琐和枯燥可能会使审计人员放弃当前的工作转向其他行业,因此在每个需求层面都增加职业培训这一要素以丰富审计工作,提升审计人员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沟通能力培训、网页制作、交际能力培训等方面的培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层次选择不一样的职业培训。另外,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职业培训比如沟通能力的培训和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促使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流的过程中节约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换句话说,职业培训可以同时使员工价值和组织价值提升,达到双赢。

四、总结

本文通过结合审计人员的特点与特征,将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团队激励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其中,设计出一套符合审计人员自身需求的自助式薪酬菜单体系,供审计人员自主选择,以减少审计人员的流失率,对于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声誉以及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国君,姜毅.审计学革命――从物本审计到人本审计[J].THE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2012,(10)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申报;评审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只设置了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副高)三个级次,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相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是不完整的,一直缺少正高职级。这种不够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待遇、职务级别、晋升空间等。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高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省份逐步探索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实际申报评审中,一些财会人员不熟悉申报条件和基本要求,没有能够及早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影响了正常的申报和评审。笔者在2015年通过申报评审取得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结合接受财会同行咨询问讯的经验,指出在申报评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拟申报参评人员借鉴参考。

一、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意义

我国从2005年起全面开展高级会计师(副高)全国统一考试和评审工作。随着取得副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人数逐年增加,财会人员对于更高层次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正高级会计师是会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最高级别,相当于高校教师系列的教授。自2003年深圳市率先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试点工作以来,全国至今已有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云南等15个省份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900多人通过申报和评审获得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这是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结束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没有正高职级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将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加快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奠定了基础,并将极大地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二、申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硬性)条件

(一)可以申报参评的人员范围

从多数省份试点情况来看,本省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参评,但不包含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专技人员也不属于参评对象。

(二)学历和资历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是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二是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8年;三是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10年。需要注意的是,除达到破格条件外,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不能申报参评,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年限及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应由所在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

(三)其他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的省份要求申报者参加当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如重庆市、河北省等,其他大多数省份不要求考试或考核;二是履现职(聘任副高级会计师职务)期间的年度考核均为称职或合格以上;三是除符合免试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外,要求取得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和计算机考试(正高级)合格证书,有的省份已取消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试要求;四是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要求

(一)总体要求

多数省份要求申报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精通本专业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指导(副)高级会计师工作的能力与经历,是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会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有人认为这一要求比较“虚”,难以具体体现和提供相应材料。实际上评委专家是很容易从申报者的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中找到相关证明依据的,因此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显得非常重要,拟申报者应当提前3-5年潜心研究并积极发表成果,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准备和组织科研学术材料。

(二)科研学术材料的具体要求

以云南省为例,一是要求独立出版专著1-2部;二是在省部级以上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会计专业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三是科研成果获得部级奖项,或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专著和论文的内容必须是会计专业方向,的载体是财会类学术期刊,全国核心期刊以时的“北大目录”为准,专著应有ISBN统一书号,字数不少于10万字;的刊物应当具有ISSN或CN刊号,在增刊和论文集发表的一般无效,每篇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有的省份要求3000字以上)。但实践证明,仅仅达到这些最低的基本要求是不够的,要让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完成的科研成果应当是质高量多比较好。

(三)怎样做好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

正高级职称对于参评者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要求很高,可以说大多数拟申报者就是在这方面难以达到相应的条件,以致不得不望而却步。当然,撰写专著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申报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开展研究;所谓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又找不到地方发表,那就是再想“正高”也只能是个梦想。所以,拟报评人员应当提前3-5年积极撰写和发表财会专业论文或专著,并积极申请主持或参与省、厅、市等各级财会课题研究。如果论文或专著能够获得省部级奖项,也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四、申报者应当具备的业务经历与工作业绩

申报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有较高的专业分析水平、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历。这项要求从总体上看也比较“虚”,难以提供比较具体的支撑材料。但是,这项要求又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如果你在单位组织或参与过公司上市、企业改组改制、重大投融资等方面的工作,或组织指导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大中型单位开展财务会计业务工作,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重大会计科研课题,或被聘担任过省级以上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经济论证、咨询专家,或负责主持起草地方性会计法规、全省性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绩突出、成效显著、获得较高评价的,就可以总结出来经所在单位签章证明后作为支撑材料提交。

五、申报参评材料应当全面完整

申报评审材料是评委会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重要依据,拟参评人员应当慎重对待这一环节的工作。实践证明,申报者用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梳理、组织、撰写、整理和报送一套全面完整的参评材料是非常有用和值得的。申报材料应当分为三个部分来组织整理和装订报送。

(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主表

要求填写和报送一式二份,手写或打印均可,表格部分的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据实填写。其中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难点,要求撰写聘任副高职以来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情况,因有字数(一般2000字以内)限制,应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分层次列出小标题予以总结,主要反映申报者的工作业绩、能力水平、突出贡献以及典型事例等,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的在于让评委会专家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评价。

(二)各种学历证书、奖励证明及反映个人业绩能力的材料

提供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审验公章,按照目录顺序编制页码,制作封面单独装订成册。在向评审委员会报送该册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提交原件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三)科研论文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此项材料一般较多,宜单独装订成册。主要提供聘任副高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学术成果复印件,每篇文章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每页均需加盖单位职改部门审验公章,并在报送该项材料时提交期刊杂志原件和成果结题证明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六、申报评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根据各省份当年的关于报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符合条件的财会人员可直接组织材料申报参加评审。各省份评审委员会一般按照“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评审表决-授予资格”的程序来安排并通知申报人员参加各阶段的评审。资格审查在报名参加评审时由评委会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其余环节和程序由评委会按期逐项开展。

(一)参加面试答辩

面试答辩是多数省份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考评的重要环节,一般采取自我简介和专家提问的方式进行,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申报者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自我简介应当简明扼要,主要介绍自己的专业成长、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等,突出介绍自己的亮点和重点,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答辩组专家结合申报者的自我介绍和申报材料的有关内容,一般提出3-5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要求申报者就自身情况、申报材料、论文观点和当前财会热点等主题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般不超过30分钟。对于国际国内涉及财会领域的经济热点问题,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和广泛的新闻阅读是难以应对和回答的。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申报者应着正装参加面试答辩,切不可随意应付,这既是对评委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举止仪表的一个综合反映。

(二)评委组织考察

面试答辩结束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者得分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同时评委会人员将分组到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报评者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申报者的政治素质、廉洁自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在单位及行业的影响力,以及申报者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考察组到达申报者所在单位后,主要走访单位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组织人事财务部门、分管财经工作的领导等,最后形成考察报告提交评审委T会。

(三)评委会表决评审

根据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单位考察等环节的综合评分和评价情况,由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最后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由该省份本届正高级会计师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通过对每位申报人员的测评和考量,最后由评委会对申报人员进行投票表决,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评委投票同意的则通过评审,授予正高级会计师职称任职资格。任职资格从表决评审通过之日起算,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兑现相应待遇则应从所在单位聘任之日起算。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保厅,财政厅.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试行)[M].云人社发[2013]143号.

[2]蒋建林.教授级高级会计师是怎样炼成的[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6).

[3]耿成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2(03).

[4]余红燕.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有望出台[J].中国会计报,2010-03-05(01).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复核;现状分析;效率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总体介绍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是复核人员客观评价审计过程中的重大判断和审计结论恰当性的过程,是对已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与适用的职业准则、审计方法的符合程度的复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中的复核包括三级复核、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同业复核等等,而本文所研究的复核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进行的项目组内三级复核以及项目组外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所谓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组内,由现场负责人所进行的一级详细复核、经理或高级经理所进行的二级全面复核以及项目合伙人所进行的三级重点复核制度,即由现场负责人、经理或高级经理及项目合伙人逐级对项目组审计人员所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的制度。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强,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会计师事务所内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存在差异,越低级别的人员专业素质可能越低。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制定和执行一套严格、标准化的质量复核程序。在三级复核中,一级复核一般由现场负责人担任,由其对下属审计人员在风险较低领域所执行的所有审计工作(包括所有工作底稿)进行详细复核,并有责任向项目组其他成员传达审计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二级复核一般由项目负责经理担任,复核重点是从总体上把握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已审财务报表是否得到公允反映等,在必要的情况下,项目负责经理可以直接参与审计程序的执行,包括涉及重要审计、会计及报告事项(审计调整事项)等高风险领域。三级复核由项目负责合伙人担任,是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及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复核,是对整个审计项目质量的重点把握。建立三级复核制度虽然不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强制要求,但目前已经作为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保证其审计质量的必备程序。

所谓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报告日或报告日之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编制报告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要求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包括下列工作:(一)就重大事项与项目合伙人进行讨论;(二)复核财务报表或其他业务对象信息及拟出具的报告;(三)复核选取的与项目组作出重大判断和得出的结论相关的业务工作底稿;(四)评价在编制报告时得出的结论,并考虑拟出具报告的恰当性。在实际操作中,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项目组外质量控制复核时,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对复核质量的不同要求及复核难度,额外增加技术复核、税务复核及IT复核等专项复核程序,以进一步保证审计项目质量。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的意义

从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壮大的趋势来看,重视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全面的审计复核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常说,风险质量控制不仅是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品牌的基础,更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的确,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生命,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一套完善严格的审计复核制度,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审计复核队伍应当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每位合伙人的高度重视。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文化”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审计复核人员的执业素质必须建立在其高水平的质量理念之上的。审计复核人员的质量理念在其审计复核工作过程中,通过沟通、制度等方式传达到整个事务所,并且通过制度和相互牵制等手段保证其有效的实施。笔者认为,高水平的审计复核人员对质量控制的态度以及对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长期发展的重要关系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事务所的发展。审计质量复核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取向、理想追求以及发展规划等,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现状来看,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复核程序上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会计师事务所普遍不重视审计复核的作用,缺乏全面复核的意识,也因目前我国相关审计准则中并未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三级复核做出制度规定,使得审计复核工作并未达到相对规范的程度。同时,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业过程中所处的大环境来看,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因缺少科学的复核方法、复核成本与审计质量之间利益矛盾始终存在以及审计复核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等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笔者以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为例,具体列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复核级数严重不足

虽然三级复核制度并未形成成文的制度规定,但三级复核机制已成为更多的事务所进行审计复核的必备程序。然而,国内一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业务简单等原因,仅设置了二级复核机制,即由现场项目负责人进行一级复核,部门经理进行二级复核。部门经理无论从业务水平、执业经验还是从对客户的了解上,的确可以更好的把握项目质量。但是,从全面复核到重点复核,尤其在对重要认定和重大异常事项的处理上,由于部门经理的经验和水平远达不到重点复核的要求,因此审计质量控制存在较大风险。

而在某些会计师事务所,虽然设置了三级复核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则将“三级复核”沦为“二级复核”,甚至“一级复核”,复核人仅限于复核流程中的签字作用,而实际并未执行相关的复核程序,从而使其该级次的复核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此种情况在各级别的复核中都有可能出现,比如:现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组审计人员的详细复核工作不到位,项目组人员由于业务水平和执业经验相对缺乏,审计底稿的编制以及对关键控制点的把握都可能出现问题。而现场负责人的一级复核工作存在疏漏,使得来自项目现场第一手资料的价值大打折扣。底稿编制人可以获得最多的审计证据,形成详细的底稿记录,然而,现场负责人的一级复核执行不到位,不仅使底稿编制人的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出现底稿结论性语言与支持性证据相矛盾、底稿数据简单勾稽出现错误等低级问题,更重要的是,底稿编制人因获得了被审计单位的第一手资料,其底稿记录的详实程度与判断偏差度,也为后续逐级执行的二级和三级复核产生影响。

(二)复核时间严重滞后

复核时间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的普遍问题,尤其在每年进行的年报审计中尤为突出。由于年报审计期间,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许多项目组在外勤工作时没有留出足够的复核工作时间,而是于现场审计结束后,开始执行一级复核程序。笔者认为,复核时间的严重滞后,对审计质量和客户维护方面的不良影响是非常重大的。离开项目现场后进行一级复核,使得在发现问题后不得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再次沟通、了解甚至获取审计证据,而在这一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付出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这里的成本,不仅是项目组审计人员本身所付出的人工成本,更是对客户维护方面所产生不良印象的阴性成本。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审计质量是事务所的旗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客户资源是每家事务所重点考虑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项目组离开现场后,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二次甚至三次“电话审计”,将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和执业风格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客户的维护在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执业过程中的表现,执业水平和执业质量反应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中。

(三)复核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会计师事务所在三级复核制度中,往往出现审计复核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比如:一级复核一般由现场负责人担任并进行详细复核,以及在必要时向项目组其他成员传达审计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二级复核一般由项目负责经理担任并进行全面复核。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两级复核往往仅限于满足审计底稿规范性的编制要求,对于底稿的具体内容、审计底稿与审计计划的关联性以及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关联性等方面的关注仍较欠缺。比如:审计人员获得的审计证据并没有经过详细核实,则已作为支持性证据记录在底稿中;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之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因果关系,而复核人员的复核仅满足于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形式上“存在”;复核人员的形式性复核给较低级别的审计人员形成误导,使其认为审计工作即满足规格形式条件下的填表。

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一,我国目前仍缺乏科学的复核方法,大多数复核人员凭借自己多年的执业经验进行复核。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虽然强调了质量控制和审计人员的责任,但对于审计复核只有指导性的政策和建议,没有科学的复核方法和程序。复核人员在没有科学的复核体系指引下,只能依靠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摸索,其效率和效果不佳。其二,复核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这不仅包括三级复核,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以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为例,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成立了质量监管部,但是质量监管部人员的素质却良莠不齐。会计师事务所对复核人员的任职资格并没有统一规定,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员工因无法忍受高强度工作和长期出差而离职,该情况导致审计人员相对缺乏。在此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为保全审计业务,则安排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外出上项目,而复核人员的业务水平则相对较低,导致审计复核质量不高。

(四)复核成本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利益冲突

目前的CPA行业尚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也直接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在生存和质量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毕竟,复核成本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利益冲突始终存在。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复核要求付出大量的人工成本,复核人员与实际执行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沟通成本已在审计复核实际操作中越来越凸显。例如:审计人员对复核人员提出的某项复核记录并不认可;审计人员与复核人员在对某类事项的风险评估上存在意见冲突,从而对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产生意见分歧;审计报告由于经历较多层级的复核和修改程序,推迟了报告出具时间,导致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发生矛盾;甚至项目负责合伙人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管部在风险评估上存在意见分歧,导致复核成本和业务创收中存在利益冲突。为此,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执业环境中维持质量和收益的平衡,是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人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四、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制度,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制度化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中出现的复核级数严重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为审计复核制度尚未建立,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复核结果和执行情况,无法实现强有力的监督。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制定标准化的复核方法从而替代经验式的复核方法不仅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证监会等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一种科学、标准化的复核方法。在实现制度规范的基础下,审计复核有章可循。审计复核制度化,也同时强化了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督作用,防止审计复核工作严重缺失;审计复核制度体系的建立,也为防范复核工作流于形式提供了保障。

(二)提高复核人员专业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尤其是事务所内部质量监管部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复核的质量。人才是会计师事务所加强风险管理和业务质量控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力量。因此,为强化审计复核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注重提高审计复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积极落实人才发展战略,根据员工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专业发展目标,实施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专业人才结构规划,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合理配置和战略储备,保证审计复核人员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形成事务所自己的质量文化,也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7篇

为贯彻落实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各项措施,公平、公正地选拔和评价高级会计人才,建立程序规范、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有效的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机制,根据省职称办《**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附件1),并征得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同意特制定**省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则。

本规则规范的范围包括组织会计专业高级资格申报、审核、评审全过程。涉及申报人和申报人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或人事机构)、市以下(包括市)人事职称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评审工作的专家评委。

申报人指在**省境内从事会计及会计相关工作,符合有关条件并已报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的人员。

二、申报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及时公开高级会计师申报、评审条件以及申报程序、申报时间和具体要求。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实行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申报人符合《**省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以下简称《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手续齐全,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规范,申报程序符合规定。

(一)申报

1、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可以向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申报人对本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对照《条件》对申报人提交的材料及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对审核项目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并按本单位申报职称评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决定是否同意推荐。

(二)受理

1、申报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受理人员负责对申报材料手续完备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予以退回;对不符合规定程序的材料应限期办齐手续后送达,过时不再受理。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上报人,受理人员填写《申报材料审核表》(附件3-1)随同申报人材料一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

2、市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整理汇总符合申报条件人员信息资料,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报市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并将审核确认的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向社会公示。

3、市财政部门将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申报人资料、申报人公示情况说明、《委托评审函》按规定的程序报省财政厅(附件3)。

4、有主管部门的省级单位应将申报人公示结果及申报材料上报省级主管单位的人事部门,主管部门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将所属单位中符合规定条件和要求的申报人资料,统一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并按规定的要求报省财政厅。

无主管部门的省级单位由本单位将被推荐人基本情况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并按规定的要求报省财政厅。

5、外省或部属等非本省辖区内单位会计人员需要我省会计专业高评委评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应向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办妥有关委托手续后,连同以上应提供的资料,送省财政厅受理。

破格申报人的材料在上报和公示时应特别说明。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对各市及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的申报人资料进行审核,及时受理符合申报程序、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的申报人资料。

(三)公示

1、申报人单位在推荐申报人前,应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申报人姓名及有关情况(附件5-1),公示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2、市财政部门公示经过市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符合申报条件人员姓名等基本情况(附件3-3),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3、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公示经初审并报省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姓名和单位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不少于七个工作日。

(四)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人应如实填写各项资料,并要求材料齐全、手续完备、装订规范:

1、不需要装订的资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3份;

(2)《**省申报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

(3)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一张(背面写上单位及姓名);

(4)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本专业论文、论著或译著的原件。

2、需要装订的资料及要求

(1)会计从业资格、学历、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计算机考核等有效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财政部门受理后退回原件;

(2)本人签名的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报告;

(3)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情况,反映专业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的有关材料、证明、财会管理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推广情况,本人签名,单位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盖章并由审核人签字。

申报人提供的反映其专业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的材料在本行业、本系统或县(含县)以上范围推广应用的,该证明材料还应有主管单位财务部门或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国资、证券等部门)核实盖章,并由核实人签字。

申报人提供的复印件应由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核实盖章并由核实人签字。其中各市申报人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证书、继续教育证明复印件还应有财政部门核实人签字。

将需要装订的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并编写《送评材料目录》,编上页码,连同不需装订的材料一并装入档案盒。

(五)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市财政部门应提供的资料

(1)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应提供《关于报送年度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的报告》(附件5)及其附件

(2)市财政部门应提供《关于报送市年度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的报告》(附件3)及其附件。

三、评审管理

公示期满,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将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提交给评审委员会。保证评审过程符合规定程序,客观、公正、公平评价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

(一)评审政策

1、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制定统一的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政策,明确审核评审标准;

2、组织参加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审核评审的专家评委学习评审政策,统一审核评审标准;

3、建立评委评审政策协调制度,协调、统一评审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或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二)评审工作要求

1、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高级会计师评审。评审可实行集中评审与分散评审、单项评审与综合评审相结合灵活的评审与组织形式;

2、按规定从评审专家库中抽取参与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评审工作的评议专家和执行评委;

3、填报《评审委员会活动申报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审批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4、评审工作分评议阶段和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在集中评审工作期间,应由不同的评议专家向评委会提交对评审材料的审核、复核、评审意见,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1)评议工作阶段,可根据情况将评议专家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评议。审核人员和复核人员应分别独立评价评审材料,在《评审考核意见表》(附件12)上表达意见并签名;复核人意见与审核人意见不一致的,应说明不一致的理由并签名,不得更改他人的意见。

(2)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参加执行评委会会议的评委应对经过评议的材料进行审核,表达意见并签名;意见与评议阶段不一致的,应说明不一致的理由,不得更改他人的意见;召开评委会会议,由执行评委在高级会计专业职务评委会表决表上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执行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不包括三分之二)的为通过。

(三)评审工作纪律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制定《评委评审工作纪律》,规范专家评委纪律要求。宣读评审工作纪律,与专家评委签订《评审纪律承诺书》(附件14),明确职责。

(四)公示

评审会议结束后,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将通过评审人员的单位和姓名公示不少于七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四、专家评委的产生

(一)**省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库的建立

根据《**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考虑新老评委搭配及地区、行业等因素从会计理论界、实务界推荐、选拔若干名高级会计专家报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建立**省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任期三年。

(二)评议专家及执行评委的产生

评审工作开始前,根据当年申报材料数量,按随机原则产生本次评议专家及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执行评委,并报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五、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工作要求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就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中涉及的评审标准、审核和评审、申报材料的管理、评委及执行评委的产生以及评审组织工作全过程予以规范,明确组织工作人员纪律,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参加审核评审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一)分组分工

组织评议阶段和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评审工作的负责人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评审组织工作应设标准组、审核组、综合材料组。

(二)工作职责

1、标准组:负责评审政策、标准的解释,并形成书面材料(附件15、16);召开评委协调会议,研究专家评委提出的需要集体讨论的问题,明确评委协调会议确定的标准。

2、审核组:负责组织专家评委审核、评审工作,收集专家评委在审核过程中提出的需要集体讨论和研究的意见,核查专家评委提出对申报材料的复查意见(附件17),保证专家评委审核过程中申报及审核材料的安全完整,维护评审工作秩序;

3、综合材料组:负责评审材料的收发、登记、管理和保密工作,及时记录专家评委意见,并统计汇总《审核、复核、评审结果一览表》(附件18)。按回避及随机原则发放申报和审核材料,并记录《评审材料发放表》(附件19)、《审核材料发放表》;

投票统计和复核、唱票与监票为两组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承担。

六、后续管理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及时向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通报评审情况并做好各项后续管理工作。

(一)后续管理工作

1、将公示通过的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和电子文档及时报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

2、公告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确认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3、填写评委会评审意见,加盖相应印章,办理资格证书;

4、整理相关工作底稿和申报人资料一并归档。

5、公告领取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证书和退回申报人材料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退回材料;

(二)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

2、《**省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

3、《评审政策协调意见表》;

4、《评审纪律承诺书》;

5、《**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

6、《申报材料意见表》;

7、《评审考核意见表》;

8、《高级会计专业职务评委会表决表》;

9、《审核、复核、评审结果一览表》;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8篇

在国际文献中,有一个关于文化与审计过程关系的假定:国家文化影响其审计环境,后者又影响审计过程的结果。所有文献都试图把审计过程与Hofstede研究中提到的文化维度联系起来。依照Hofstede的观点,文化差异总是存在的,并且影响审计师的决策。按Hughes等人的说法,三个文化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常与国家审计环境差异相关联。在审计过程中没有人去分析每个具体阶段,因为他们只能按国际审计标准运作,没有给审计师留任何空间表达他们的专业判断。Donald等分析了资产预算中的民族文化效应。他们比较了欧洲审计师与美国审计师的资产预算。他们从丹麦、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荷兰和英国的六大公司选择了181名欧洲高级审计师(高管和经理),然后与美国的样本(83名高管和经理)进行比较。所有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样本选自每天都要做决策的高级审计师。然而,研究没有告诉我们作者是否考虑到被试国籍。如今,按欧洲联盟国家间的协议,欧洲人在另一个欧洲国家找一份工作相当容易。因此,被试国籍可能改变调查结果。一些研究分析文化维度在国家内的效应和它对审计师的影响。Donald等认为“假如要避免不确定性,来自高不确定性回避国家的审计师将增加财务报表的公开程度”。

另一方面,有人发现每个国家大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开程度与不确定性回避呈负相关,对某个国家而言,不确定性回避得分越高,公开级别越低。并推断高不确定性回避国家往往有低级别财务公开。Hughes等假定随着不确定性回避增加,将会降低执行精确审计。Wingate对39个国家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模型。他指出:如果不确定性回避增加10分,平均资产预算也将增加24,200美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国家不确定性回避文化维度得高分,按Wingate的发现,我们可以预期不会有精确审计。通过比较墨西哥与美国的文化差异以便了解文化差异对审计过程的影响,Hughes等发现墨西哥审计师很少报告财务报表中资产虚报的巨大风险,即便企业和公司诸多事件提示有虚报现象,他们也不会如实报告。墨西哥审计师的态度是受他们的文化驱使的,Hofstede把他们的文化界定为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性回避和低个人主义。另一方面,美国审计师有相反的文化特征,我们可以预期:当未审计的账户余额与预期不符时,他们会比墨西哥审计师更准确地评估资产虚报的风险。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个人主义文化维度也与审计关联。

Arnold等发现个人主义维度与做额外审计工作以澄清可能存在审计问题的主动性呈负相关。集体主义文化维度把雇员视为圈内成员和按团体利益行事,在这些文化中就业可能会类似于家庭情境,并且有高的相互义务和忠诚度。此外,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是不太可能形成或表达个人的、独立于团体的判断。在审计中,Yamamura等建议集体主义社会审计师将回避质疑客户,爱提问可能被视为不合格。相比之下,Arnold等强调个人主义文化维度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个人主义与独立强烈关联,更可能问一些尖锐的问题,更信赖个人判断。我们知道,文化能影响许多组织内部事务,例如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或员工行为,Chan等强调这样一种看法:文化是影响会计事务和管理控制制度的重要环境因素。

审计师要适应客户所在地的审计程序。在高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国家,审计师必须认识到公司财务报表有很多会计差错。Hofstede在他的研究中提到:高权力距离国家,机构员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这些国家工作的审计师更应担心雇员欺诈,应更重视内部控制效力。此外,相对于集体主义文化,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有公司更大的划分和归类错误。Chan等发现个人主义公司的划分错误和归类错误分别比集体主义公司高349%和117%。另一项研究考查了中澳文化差异,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审计师(归类为强不确定性回避、高个人主义、小权力距离和短期取向)的高道德推理分高于中国审计师,与Hofstede文化理论预测一致。同样,其他研究也怀疑审计师的独立性,特别是在高权力距离文化中。他们可能很少质疑高级客户人员,更愿意默许权力客户的压力和不愿质疑客户提供的财务结果。不幸的是,这些做法导致与审计独立性背道而驰的行为。

二、文化对分析程序的影响

分析程序一直是受关注的领域,它能把审计师的专业判断与机构文化联系起来。分析程序的目的是要求审计师使用专业判断。因为分析程序需要专业判断,通常是由高级审计师和经理制定的。然而,有研究发现相对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执行实质性分析审核程序表达审计判断。分析程序特别注重财务平衡报表中出现的“意外波动”。

分析程序的目标之一是把审计师的预期延伸到客户的财务报表。由于文化差异,每个审计师会有不同的预期。Chan等认为:无论权力距离高低,审计师从财务应收账款平衡表中查出的错误结果是不同的。Hughes等把分析程序与特殊文化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和个人主义)相关联。在分析程序中,如果涉及社会最佳利益,低不确定性回避文化国家会更愿意忽略规则。换句话说,审计师可能更依靠专业判断,而不是规则。这将导致审核员能够更好地确定各项账目中何处存在重大错报高风险。Tsui等强调:低不确定性回避国家的审计师,依靠专业判断,不拘泥于规则,在专业上是安全的,并且工作更舒适。Hughes等发现美国审计师,由于他们的文化特征,比墨西哥审计师更多地依赖专业判断。此外,美国审计师愿意与客户人员讨论财务平衡期望和实际财务平衡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墨西哥审计师不愿意向客户人员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希望回避可能引起客户冲突的情境。

因此,文化差异会影响审计过程和误报解释。在此研究中,他们清楚地发现墨西哥审计师倾向于回避高风险评估,这可能需要更多地与客户人员交谈,交谈就会有冲突,以及需要附加审计程序。这项研究结果需要谨慎对待,他们表达的观点只代表他们的文化背景,在审计公司环境中工作,他们表达这些观点,作为审计师必须遵循规则。

三、结束语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9篇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把员工划分为5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以及合伙人,A级通常指的是工作年限在两年以内的员工,B级是工作年限在两年以上、五年以内的员工,一般指的是助理经理,C级和D级属于管理层,为经理及高级经理级别,而合伙人通常为一个分所的最高管理人员,属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范畴(李娅,2012)。本文所界定的审计人员是指入职一般在五年以内,承担具体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担任审计助理的角色,即普通审计人员,也就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划分的员工等级里面的A级和B级员工。审计人员由于入职时间较短,经验往往不够丰富。刚开始只是承担着如询证函、抽凭等基础审计工作,但随着级别的提升,也会逐渐转向收入、费用等关键项目以及审计报表的草稿拟定等关键审计工作。普通审计人员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决定着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声和竞争力。审计人员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是各会计师事务所甚至国家应当重点培养的对象。

2.审计人员的特征。本文所研究的审计人员是工作经验相对来说不足,大都承担的是抽凭等比较具体的审计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参与不同的审计业务需要进驻不同的审计单位,可能会经常出差,工作地点变动较为频繁。另外,审计人员承担不同审计客户的审计工作时,可能会归属于不同的项目组,员工归属较为灵活,这是审计人员的行为特征。而审计人员作为知识型员工,其必定会有知识型员工的特点,郑耀洲(2006)总结了知识员工的特点:内在激励;涉及整个任务;创造、革新和合成;同行认可;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单纯;道德感、责任感和正直的内化;崇尚精英,蔑视传统。综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审计人员的行为特征,可以得出审计人员的心理特点:内在激励;涉及整个任务;崇尚精英;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具有职业培训的强烈欲望。

(二)理论基础

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主要讨论报酬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员工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周三多等,2009)。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做出反应。以下列公式来说明:

Qp/Ip=Qx/Ix

其中,Q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Qx:自己对别人所获报酬的感觉;Ip:自己对所投入量的感觉; Ix:自己对别人所投入量的感觉。

如果觉得报酬是公平的,他可能会因此而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如果Qp/Ip>Qx/Ix,则说明该员工得到了过高的报酬或者付出的努力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一般不会要求减少报酬,而有可能会自觉地增加投入量,但过一段时间就会通过高估自己的投入而对高报酬心安理得,其产出便会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如果Qp/Ip

员工对比报酬的参照物除了别人外,还可以是自己。当员工刚进入某个组织并不太了解组织中其他员工的信息时,参照物只可能是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是组织所做出的许诺或是对自我价值的估价。这个时候员工会根据自己目前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目前的投入量的比值和自己过去所获报酬与自己过去的投入量的比值的大小,改变其相应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公平理论在会计师事务所激励制度的应用分析。对于A和B两个不同的审计人员,应当满足QA/IA=QB/IB,即各自得到的报酬与投入量的比率应该相当,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应越多。当然这里的回报或者说报酬不仅包括物质奖励还应包括精神奖励。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审计人员会拿自己的努力程度与同事相比较,如果其感到公平,会激发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审计人员觉得不公平,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其会降低努力程度,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实践证明,公平理论对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工作热情,降低员工的离职率都有很好的保障作用,也就是说公平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领导能给予充分的认识,并能将其有效的贯彻实施,定能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带来很强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事务所的经济收益,实现事务所的价值增值。因此,将公平理论运用在审计人员的自助式薪酬菜单中很有意义。

2.期望理论。V?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取决于以下三种联系的判断:努力――绩效、绩效――奖赏以及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审计人员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组织目标与审计人员个人目标的双赢,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管理者的预期,又达到审计人员的预期。具体做法为:先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一段时期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告知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让审计人员明确工作目标的预期;然后根据审计人员的特征以及工作的性质设定适当难度的工作目标,并帮助其实现该工作目标;最后在审计人员实现该工作目标时,给予符合审计人员期望的激励,使得激励效果实现最大化。综上可知,在对审计人员设计薪酬菜单时,加入获知组织的发展前景这一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3.团队激励理论。约瑟夫?F?斯坎伦于1938年针对团体激励提出的薪酬计划中提到团队激励的思想,团队激励的目的是通过团队中各成员的协作与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以团体整体作为激励的对象,来实现1+1>2的效果。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团队,团队整体的业绩最好情况是各成员的业绩相加之和,最差情况是1+1=0甚至为负数;如果给予该团队相应的激励,则很可能实现整体业绩远远大于各部分业绩之和的效果。审计人员在从事具体的审计工作时,往往隶属于某个特定的审计项目组。在审计项目组这个团队里与其他同事协商合作,共同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目标。如果只针对审计人员个人激励,则会出现信息共享、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意愿降低等问题,致使团队没有生机与活力,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下降。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项目组达到预期的目标时,除了个人激励外,还要将项目组作为一个团队进行激励,来达到鼓舞项目组士气的效果,使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工作。

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需要。人都是为达到一定目标和需要而行动的。在此基础上,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需要一般是针对A级审计人员而言的,刚参加工作或者工作年限在两年以内,主要通过这四个层面的需要满足匮乏性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针对B级审计人员来说的,匮乏性的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为了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自我,便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超越性需求。

二、文献回顾

(一)审计人员流失的原因综述

目前一些学者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才流失的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即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员的高素质要求以及当今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使得相当数量的审计工作者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进入更高层次领域的行业就业的跳板;二是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因素,即会计师事务所片面追求业务的发展,满足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需求,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离职率,员工的忠诚度降低。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与进步,对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水平、声誉以及国际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王宏键(2012)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社会与心理与其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我们认为,造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将组织绩效与员工个人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建立起相应的薪酬管理机制,单纯地把审计人员作为一项费用加以扣除而不是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资产加以培养,忽视了审计人员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胡春晖等(2010)认为以知识蕴涵为特点的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的最核心竞争力,企业以及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其知识化的程度,企业和国家为了获得战略上的竞争优势会竞相争夺优秀的人才。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审计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事务所的长期发展,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和事务所价值的双赢,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薪酬管理机制来满足审计人员的需求,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制度,但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物质激励单一、缺乏差别激励和团队激励等,满足不了审计人员各方面的需求。而薪酬菜单作为薪酬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从员工的特点和各自不同的需求出发,为员工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自助菜单,供审计人员自由选择。

(二)薪酬菜单的演进

传统的薪酬激励手段单一,不能吸引和激励现代企业的员工,时代价值观与员工队伍的变化,以及相关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使了自助式薪酬菜单的产生。自助式薪酬概念由美国密歇根大学John E. Tropman博士于1990年提出,并在其著作《薪酬方案》一书中将薪酬细分为五大类十种成分,以薪酬等式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体薪酬(TC)=基本工资(BP)+附加工资(AP)+间接工资(IP)+工作用品补贴(WP)+额外津贴(PP)+晋升机会(OA)+发展机会(OG)+心理收入(PI)+生活质量(QI)+私人因素(X)

国外学者对自助式薪酬菜单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传统报酬和非传统报酬。无论哪种分类,其菜单总体上还是以货币性薪酬为主(刘秀丽等,2012),没有考虑到员工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自助式薪酬理念作为一个新的思想在我国尚处于引进阶段,对此研究的学者有很多,他们针对员工的不同需要,设计相应的自助式薪酬菜单。比如马继兵、刘秀丽等针对研发人员的特点设计出符合研发人员需求的自助式薪酬菜单,杨旭华则根据销售人员的自身需求设计出销售人员的自助式薪酬菜单,以更好地满足销售人员的个性化需求。但对审计人员设计自助式薪酬菜单的研究却很少,审计人员的状态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根据审计人员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自助式薪酬菜单供审计人员自主选择,以吸引和留住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迫在眉睫。

三、审计人员自助式薪酬菜单设计

审计人员所在的生活环境、所处的年龄层次、性别、个人情绪智力的差异,使得他们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在设计审计人员的自助式薪酬菜单时,必然要考虑到这种差异。笔者在刘秀丽设计的研发人员自助式薪酬菜单的基础上,保留了审计人员和研发人员作为知识型员工相同的需求要素,结合审计人员的特点,将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团队激励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其中,设计出了一套符合审计人员需求的自助式薪酬菜单。如表1所示。

其中,经济性薪酬主要是指基本工资、个人出差补贴、奖金福利、各种保险等经济性回报,主要满足审计人员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为了激发审计项目组团队的士气,我们将团队激励理论运用其中,增加了团队收益分享这一薪酬要素。非经济性薪酬主要指的是审计人员对工作带来的归属感与满足感的认知,满足的是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归属与爱的需求中的带薪假是对公平理论的一种运用,众所周知,审计工作有其忙季和淡季,为了使审计人员在忙季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考虑在业务清闲的时候准予员工带薪假,这也是期望理论的一个体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满足这五个层次的需求的自助式薪酬要素里面,都有参与职业培训这一个要素。因为研究发现“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为知识型员工离职的众多原因之首,审计工作的繁琐和枯燥可能会使审计人员放弃当前的工作转向其他行业,因此在每个需求层面都增加职业培训这一要素以丰富审计工作,提升审计人员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沟通能力培训、网页制作、交际能力培训等方面的培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层次选择不一样的职业培训。另外,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职业培训比如沟通能力的培训和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促使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流的过程中节约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换句话说,职业培训可以同时使员工价值和组织价值提升,达到双赢。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10篇

根据省财政厅、省人事厅和市人事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依据省人事厅《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在职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在符合申报条件的前提下,均可申报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

二、申报时间

20**年度我市高级会计师资格申报受理时间为20**年10月16日至20**年10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受理机构为**市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会计处,地址:**路20号,邮编:*****,电话:*******

三、申报条件

按照省人事厅、省财政厅有关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执行。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向本单位人事(职改)部门提出申请,领取并如实填写有关表格,提交申报评审材料(以下简称材料)。

(二)所在单位加具审核意见,并对材料进行核对;申报人所在单位应对材料进行公示,如实填报《**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

(三)所在单位应将材料报送各区(县级市)或市主管单位的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再向市高评委办公室报送材料并缴交评审费。

五、有关要求

(一)今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必须使用省人事厅20**年制定的新版《**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表格。凡未采用20**年新版评审表的,评委会不予受理。

(二)申报评审材料名称及份数: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其中1份为原件。

2.《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一式20份,其中1份为原件。

3.学历证、会计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继续教育证(或证明)复印件各一式1份,需提供原件查验。

4.符合条件的《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合格证或成绩通知单原件。

5.符合条件的外语成绩通知单或合格证书或免试证明原件。若原件已用于申报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提供由省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心或市人事局或考试机构加具审核意见的证书复印件。

6.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证明,复印件一式1份,需提供原件查验。

7.取得会计师等资格以来的年度考核或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复印件一式1份,需提供原件查验。

8.《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申报人所在单位基本情况表》一式1份(原件)。

9.业绩、成果材料,包括取得会计师资格以来的主要专业工作业绩、成果,即有关论文、著作、奖励、成果、业绩等方面的证书或证明材料,或本人作为主要专业技术贡献者完成的项目,获得社会、学术技术团体或专业主管部门评价、鉴定证书、文字评述材料等各一式1份。

10.论文、著作(代表作),包括:学术、技术或专业论文、著作、译著、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材料、撰写的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办法等材料各一式1份。

11.本人取得会计师资格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报告(3000字以内)一式1份。

12.《**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一式1份。

13.《高级会计师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一式1份,有关要求见附件1。

14.相片页(含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1张)1份。

15.《**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1份。

(三)申报评审材料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申报人提交的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可靠,符合资格条件规定。

2.申报人必须将上述所提交材料统一按A4纸规格制作,并按《高级会计师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的顺序,整理装订成册,编写页码,整册材料包括封面、目录及相应材料。将装订好的材料装入材料袋,并将相应的《高级会计师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贴在材料袋封面。

提交的《**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原件、《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的原件及19份复印件、所有提供查验的原件、相片页、《**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不需装订。将不需装订的材料装入1个材料袋,并将相应的《高级会计师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贴在材料袋封面。

3.所在单位审核评价小组(由人事职改干部、技术主管、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表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成果、工作表现以及填报材料真实可靠性提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意见(150字左右),填入《**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和评审登记表》。

4.单位应对申报人的材料审核鉴别,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如实填写《**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材料中的复印件须由单位核对原件,并签署核对人姓名和核查意见,加盖公章。审核鉴别必须将不符合条件要求及有争议尚未核实的部分剔除。

5.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学术成果,专业技术项目,论文、著作等,必须如实地注明本人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内容,所起的作用及排名顺序。对学术技术成果以及完成项目的奖励、表彰,要注明授予的部门和等级。填报和提交的论文、著作应是公开发表的。

(四)凡是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材料,市高评委会办公室不予受理:

1.所提交的材料不符合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规定的质量、数量要求的。

2.填写表格不符合规范要求,必填栏目空白或填报材料不真实的。

3.不按规定时间、程序申报和呈送的。

4.未按要求把材料整理装订成册的。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11篇

一、申报范围

在我市各级党校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本次申报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底止,凡在此期限内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一)业务条件

宁波党校系统教研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业务条件详见甬党校〔2013〕34号文件附件。

(二)学历要求

市委党校教研人员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或具有本科学历并进修硕士研究生4——6门主干课程;县(市)区党校教研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历取得前后的专业工作年限可以相加计算。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获得4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条件仍按浙人专〔2006〕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外语要求

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继续教育要求

参照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

(六)考核要求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者,方可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者,近三年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或年度考核中有一年为优秀。

(七)破格申报

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但教学科研成绩特别突出者,可破格申报。破格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仍按浙职改办〔1992〕23号文件、浙党校职改办〔1992〕4号、5号文件规定从严执行,不得越级破格申报和学历、年限双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任职年限的提前最多不能超过1年。

(八)转岗人员申报要求

因人才流动或岗位变动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岗一年后应及时申请转评现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转评一年后方可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前后专业技术聘任年限可以累加,原专业技术资格予以保留。

(九)公示要求

学校应对申报人的评审材料以一定方式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曰,以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公示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申报对象要对本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上签字。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或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并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

(十)其他

1.对下基层锻炼、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等一年以上的教师,其当年的教学工作量可放宽要求。

2.上年度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未获通过者,本年度需有新的研究成果,否则不得申报晋升。

3.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等厅级及以下项目、课题必须结题后,才能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晋升的成果。

4.年、年连续两年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未获通过的人员,根据浙党校职改办[]2号文件的规定,须隔一年方可再次申报,今年不得申报。

三、材料报送要求和送审时间安排

(一)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须提供“浙江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信息表”和电子版照片。

(二)县(市)区人力社保部门出具的委托书一份。

(三)申报对象的工作岗位与所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不相符的,不予受理。

(四)《评审表》一式三份,市委党校教师填写《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正反面复印装订整齐,缩印至16K纸);县级党校教师填写《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正反面复印装订整齐,缩印至16K纸)。各种相关证书复印件必须按表中对应栏尺寸缩印,并粘贴在《评审表》中规定的位置,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不予受理。

申报人必须将所、著作的刊物名称、刊号(书号)、刊物期号、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填写清楚,所有科研课题项目需注明立项号。各党校对申报者的教学、科研情况要进行核实,由各教学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盖章。专家鉴定意见、外语成绩、计算机成绩、教师岗前培训成绩和研究生主干课程成绩等复印件都需粘贴在《评审表》内。

(五)《评审综合考核表》、《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县级党校教师填写)用计算机打印,所填写的内容要与《评审表》内容相一致。与《专家鉴定意见》一并装订(《专家鉴定意见》附后),一式30份,统一用A3纸复印。

(六)送专家鉴定的代表性论文、著作,必须是申报者任现职以来至2013年8月31日前在公开期刊正式发表或正式出版的。送专家鉴定的论文和著作必须是独著或第一作者,并已经正式发表或出版的(用稿通知的论文和著作清样一律不予送审)。送专家鉴定的代表作可以用复印件,要求封面、目录、版权页、文章内容复印齐全。评审时报送的科研代表作必须是原件,著作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其他表中所填论文,须送复印件,论著送封面、目录和版权页,复印件由各党校审核并盖章。

(七)代表作送专家鉴定时复印3份,并填写《专家鉴定表》和能反映申报者业绩的材料(可自行设计表格或依《评审综合考核表》中一、二项内容填写)3份。代表作送审阶段填写的《专家鉴定意见》要用8K纸打印(专家鉴定意见返回后评审时再上报的《专家鉴定意见》要用A3纸复印30份上交),上述材料分3份独立装袋,并填写好《评审论文、著作送审清单》粘贴于每份文件袋正面,于6月19日前报送市委党校组织人事处。

(八)现任职务《评审表》,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书、聘任书、课题立项证书及获奖证书复印件各一份,复印件由各党校审核并盖章。

(九)“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名册”应分学科填写,一式二份,同时报送电子版一份。

(十)破格申报者须报“破格事迹材料”及“破格推荐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份,并注明符合哪几项破格条件。

上述材料中,原职务《评审表》、学历学位证书、聘书复印件装订一册;各类获奖证书、课题立项材料、代表作复印件装订一册。

(十一)各县级党校对报送材料、相关表格中有关教学工作、论文著作、教学科研项目以及各类奖项荣誉等内容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并提供审核结果的书面证明材料一份。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审计;教学软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99-02[ZW(N]

[作者简介]高景丽(1972―),女,四川大邑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

审计学是会计、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很大程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审计教育在教学计划上一贯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很少安排甚至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上以理论为主,少有实务技能的传授,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然而,审计学又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强。市场要求的会计、审计人才是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如果学生只接受单一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务技能的培训,则难以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需要。针对审计教学改革的需要,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已开发出一系列审计教学软件,促进审计教学贴近实务。高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审计教学软件,开设实验课,增强审计教学的实践性。本文以青蓝公司审计教学软件为例,探讨审计教学软件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的运用,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青蓝公司审计教学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功能模块

为进一步促进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与长沙青蓝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会计综合实验(实训)系统软件》,其中包含审计实验系统软件初、中、高级实验。初级部分的设计是按课程知识点设计题目,分练习和考试部分。系统支持可按照《审计》教材中的各个实验单元、章节任意开启练习或考试模式,教师可实时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度以及考勤状况。这部分是理论与实验的衔接,强化实验前所必备的知识。

中级实验是对审计课程知识的全面、综合、直接的实验,该部分以某一个上市公司两年的财务数据为背景,结合该企业背景资料、财务制度、人力结构、公司政策以及三年的各类账、证、表等,让学生根据这些详细资料进行“现场审计”。按照审计准备、实施实质性程序、终结审计的程序进行,最后出具审计报告。教师可实时控制实验进度、最终的审计实验结果能提供教师人工评分和系统自动评分两种模式。主要模块为:审计准备阶段、控制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审计终结工作。高级实验则是提供一套数据实现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跨课程综合实验。

二、审计课程中增加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及课堂设计

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教学内容加入围绕审计教学软件设计的实验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和专业技能。审计实验课的开设需要一定的课堂学时,需纳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学分等总体考量。一种方式是开设单独实验课,与理论课同一学期开设。另一种方案是实验课作为理论课一个环节开设,这样审计课程的总学时适当增加,同时适当精简理论课内容。

下文以青蓝软件为例阐述审计实验课堂设计。利用该软件开设的实验课既可分小组进行,也可由每名学生独立操作。初级实验适合独立操作,中高级实验适合分组,每组学生人数5名以下为宜。例如,在审计证据这一部分讲授基础知识后,学生对形式多样的审计证据并没有形成直观认识,可以开设2学时的相应内容的初级实验课,由每名学生独立操作。教师课前登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导入学生学号,选定实验内容、级别、班级等,并开启实验。学生通过电脑登陆服务器,进入教师所选定实验,同时系统在教师端生成考勤数据。初级实验的内容是题库,以选择题为主,在操作界面上可点击调出相关的仿真原始凭证。学生可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调出相关各种单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条件下这些单据形成证明力,成为审计证据。做完十几题后,实验系统给出自动评分,作为实验成绩的参考,实验结束。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写出实验报告。这堂实验课的主要目的并非完成几道题,而是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调阅凭证单据获得对审计证据的直观认识,为实务学习打好基础。这堂课教师引导的关键在于围绕系统提供的单据,让学生认识具体的审计证据,这也是理论课不能达到的效果。

上述实验课的设计实施中,我们看到实验课能够与理论课形成互补,巩固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审计实验的教学效果反馈及初步评价

作者使用青蓝审计软件,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审计的时候,同步开设审计学理论部分初级实验3个、审计实务中级实验2个。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实验能很快发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主动地去巩固和提高。从课后的实验报告中看到:几乎全部学生认为实验课是有用的;有的学生认为审计的应用性很强,仅从书本学习还远远不够;很多学生从查找错账的过程中认识到审计工作需要耐心细致,也需要技巧和团队合作;有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扎实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实验课可以推动自己进行主动学习。有学生写道:“你说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

从实验课的教学反馈信息中,我们认为学生都能在实验课上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实现从记忆到理解应用的深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找到自身欠缺处,由被动式学习变主动式学习,有的学生认为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审计课程本身难度较大、枯燥,实验课对突破课程教学难点有所助益。学生通过实验课初步体会到审计工作的开展思路,认识到基础知识包括先行课程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会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知道理论知识为什么而学,怎样才算牢固掌握。

总体而言,恰当运用审计教学软件开设审计实验课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四、对审计教学软件教学运用的思考和建议

从青蓝软件的教学运用及反馈中,可以获得对审计教学软件设计和使用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在软件设计上,侧重审计学原理和实务的结合。青蓝软件中有些倾向于理论的初级实验可以精简省略。现代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软件设计应该进一步突出风险导向思维。

在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方面,引入更贴近实际案例的数据,增强实验的仿真性。综合性实验的难度较高,在进行实验时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并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提高效率,体验合作对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课堂学时有限,审计教学软件的实验实训开展的时间应不受限于课堂学时。通过校园网络建设提供的技术支持,学生在寝室利用课外时间也可进行审计实验操作。审计实验的时间地点扩展到课堂内外,学生方可获得充分的练习,而不是匆匆进行,草草结束。

软件设计中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填写的练习内容。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文档,是审计证据的载体。青蓝软件的中级实验包含工作底稿的填写,但工作底稿的形式还比较单调,应该结合实验内容设计更多样的工作底稿让学生填写。当学生结合实验动手填写工作底稿后,就能理解工作底稿的重要性,并获得填写工作底稿的技能。有的实验报告可以采用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

审计实务工作中使用的是通用审计软件,通用审计软件按经济业务的共性设计,具有强大审计功能。国产的审计软件正在发展中,如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审计之星、用友审易等软件已有广泛应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选择具有较好代表性、较强通用性的审计软件进入审计教学,从而使学生“一通百通”,将来能够迅速使用其他审计软件。将通用审计软件作为教学软件使用,要通过实验模块的设计体现其教学功用,与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衔接。

参考文献:

[1]毕瑞祥.审计软件应用实训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62.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级会计师;审计风险;预防

【引言】:高级会计师审计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提出意见,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自从1981年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民间审计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使得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越来越大。

1.高级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1.1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又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1】。

1.2审计风险的成因。

1.2.1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1.2.1.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1.2.1.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但审计人员又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

1.2.1.3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衍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業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审计准则中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谨嗔”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法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人员面临的风险将日趋增大。

1.2.1.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记录都已变成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然而储存在电脑中的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删除或转移,而且并无明显的痕迹,从而也就加大了审计风险。

1.2.2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1.2.2.1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审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因此对人的要求就相应较高。如果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职业道德水平较差,那么审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则就会造成很大的工作失误,而形成审计风险。

1.2.2.2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人员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他们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及其代表的整体主观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可能存在一定偏离,从而形成一定审计风险。

1.2.2.3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当前,我国有许多的被审计单位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影响对其经济活动记录的会计报表真实性、合法性,进而加大了审计风险【2】。

1.2.2.4被审计对象的复杂化。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谋求发展,所进行的交易也就日趋复杂化,这就使得会计核算中记录不恰当业务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大了,从而审计风险,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2.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审计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树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2优化审计方法。

在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方法。如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适用于各种书面资料的检查。它是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但审阅法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方法,运用审阅法常常只是提供审计线索,为了更好地收集审计证据,必须将审阅法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交叉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这样所获得审计证据不论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都显得更为充分,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3】。

2.3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被审计单位应从加强经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激励制度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经济活动经济资料合法性合理性。

2.4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和法律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是非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随时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审计的法规应除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方面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结束语

高级会计师审计风险主要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事务所质量管理和法律环境等因素产生。为了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会计师事务所要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和复合型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改进事务所质量管理,并且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使得审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薛相.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2]刘全林。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0(07)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14篇

信号传递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于1972年提出,并运用于劳动力市场。此后,该理论运用于审计领域中,用来解释经理(受托人)与股东、债权人(委托人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号传递问题;把的创办者或经理作为信号的发送者,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信号的发送对象,而把审计作为保证信息有效传递的措施。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提供者)作为信号的发送者,将股东、债权人等(审计服务的需求者)作为信号的发送对象,再运用信号传递理论分析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行为。

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中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两者都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还会使市场交易根本不会存在。本文主要讨论事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当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时,会出现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信号传递是指拥有信息的一方先行动,而信号甄别是指没有信息的一方先行动,两者都是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交易。

在斯宾塞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首先假定求职者对于自己生产能力的信息比雇主掌握的要多,因而把劳动力市场的求职问题看成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将种族和性别等不可改变的东西视为指标,而将受程度视为信号(原因在于它是可以改变的),在信号传递中,信号成本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在作用上,它以一种可说明信号传递可靠性的评价取代了那些相关的间接成本和收益,而这种评价只有那些劳动力市场上更优秀的求职者才能获得。所以只有当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呈负相关时,求职者才能被信号有效区分,这种信号也才是有效信号,能产生信号分离的作用。

如果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正相关时,那么就会出现信号混同,此时将无法区分求职者的优劣,这种信号就是无效的,会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下面进一步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分析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上的竞争行为。

会计师事务所的信号传递

在审计市场上,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级差信息的掌握上是处于信息劣势的。因此,审计服务的提供者和审计服务的需求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为避免逆向选择,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事务所就必须向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发送有效信号。

我们首先对信号传递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作一个重要假设,即只有当信号成本与会计师事务所级差(以下简称事务所级差)呈负相关时,事务所发出的信号才是有效信号;事务所级差越高,其所承担的信号成本越低。这里的事务所级差是指把不同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视为存在级差的产品。事务所声誉、行业专长或特殊技术、地域分布、对客户需求的回应质量以及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能力都是产生级差的因素。一般认为,事务所规模代表了审计质量、独立性和声誉,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事务所级差。级差的概念可将本来无差别的产品(一般认为事务所都是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因而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视为有差别的(本文认为,差别性指事务所所处的地域、以往审计质量、现有的客户数量和规模及给客户的印象和感觉等),从而使得事务所发送信号以获得较高的审计收入成为可能。

在信号成本与事务所级差呈负相关的假设下,事务所为提高事务所级差,必须扩大事务所规模。因为在提高事务所级差和追求高质量审计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客户产生较多磨擦,客户可能会通过变更事务所达到收买会计政策的目的。事务所会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事务所仍能坚持高质量的审计就值得思考了。De Angelo(1981)指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更能抵制客户不许报告欺诈行为的压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多的客户,由于某个客户更换审计师而引起的“准租金”损失很可能小于报告欺诈行为对事务所审计收入造成的影响。因此,大规模的事务所比小规模的事务所具有更高的独立性,或者说,相比之下,大规模的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

事务所与客户签订审计合同后,对于审计质量的优劣,双方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果将事务所也看成一个“合理经济人”,那么它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在现有审计收费的前提下,如何以尽可能低的审计成本完成审计任务,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这也就是前文所讲的事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存在于所有委托的关系中。在委托关系中,如果委托人不对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而委托人对人进行监督,要么成本极高,要么就无法进行监督。所以实际上,委托人一般采用激励的办法避免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审计中,审计的委托人对事务所的工作进行监督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不过,由事务所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意见,向公布后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监督可以由国家和社会公众进行。国家进行监督的手段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使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诉讼风险。诉讼风险太高,会导致审计行业无法生存;审计风险太低,又会导致对审计行业的监督不力,从而产生普遍的道德风险,最终使得审计委托人无法信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同样会导致该行业的消失。因此,如何规定恰当程度的诉讼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诉讼风险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在行业可承受的范围内,诉讼风险越高,审计质量越高,产生道德风险的概率越低。反之亦然。诉讼风险的存在也给了事务所赚得额外利润的空间。在既定的诉讼风险下,事务所如果把审计成本降低至临界水平,会获得额外利润。当然,随着诉讼风险的提高,额外利润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同时诉讼风险也会影响到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因为较低的诉讼风险会使得审计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从而降低审计市场集中度,不利于事务所规模的形成。

审计市场信号传递的比较分析

现以美国和我国的审计市场为例,从诉讼风险的角度对事务所的信号传递进行比较分析。

在美国,大约有40000家事务所。这些事务所的规模差别巨大,既有仅有一个注册会计师的小所,也有超过30000名合伙人和雇员的超级大所。美国一般按照规模大小,将会计师事务所分为世界级超级大所、全国性大所、地区性事务所和地方性事务所四个层次,其中超过95%的事务所都是那些只设一个办事机构、雇员少于25人的小所,它们主要为一些小企业和非盈利机构提供会计和税务服务。同时,在美国,会计师实行等级制度,共划分五个等级,通过统一的等级,取得上一等级的任职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各事务所的级差就会产生差异,各自提供的产品也会产生差别。

美国涉及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成文法主要有《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当受害第三者指控注册会计师时,首先应当确定这项指控是根据交易法还是根据证券法提出的。《1933年证券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颇为严格,表现在:(1)只要注册会计师具有普通过失,就对第三者负有责任;(2)将不少举证责任由原告转往被告(注册会计师),原告(证券购买人)仅须证明他遭受了损失以及登记表是令人误解的,而不需证明他依赖了登记表或注册会计师具有过失。不过,《1933年证券法》将有追索权的第三者限定在一组有限的投资人即证券的原始购买人中。与《1933年证券法》相比,《1934年证券交易法》将大部分的举证责任转往被告,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所减轻。但《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注册会计师要对上市公司每年的会计报表和买卖公司证券的任何人负责。从经济角度来看,举证责任就是诉讼的成本问题。将举证责任转移给审计师,相当于由审计师承担全部的诉讼成本(刘峰、许菲,2002)。由此可见,美国审计市场存在很高的诉讼风险,对审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

下面援引西方学者南希。曼戈尔德(Nancy R. Mangold)做出的一项研究来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信号作用。曼戈尔德把以前有关审计师变换提供解释的研究列出一个表(见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事务所的信号发送在发行审计市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客户可根据各事务所发出的不同信号,选择适合自己的事务所。选择那些信号代表高审计质量的事务所的客户,在某种程度上,也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着可靠的会计信息。这种有效的信号暗示作用对于形成美国“寡占型”的审计市场非常有利。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有注册会计师6万余人,事务所4600多家,截止2003年4月30日,沪深两地共有1244家上市公司。我国审计市场分为上市公司审计和非上市公司审计。上市公司审计只能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因此,我国审计市场被人为地分成两个部分。上市公司由于资产规模大,业务复杂且资产流动性高,并且经事务所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存在极其广泛的使用者;非上市公司的报表经审计后使用者范围窄,影响小。因而从总体上,非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较上市公司审计更低,竞争更为激烈。如果说美国审计市场是“寡占型”,那可以说,我国非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就是“完全竞争型”。在这样的市场,诉讼风险非常低,事务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事务所也不存在信号功能。因为这只会增加无谓的成本。

从证监会首席师办公室2002年的统计资料来看,在审计市场和发行审计市场上,上市公司选择事务所的首要因素是地域因素,即偏向于选择本地域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本地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成为本地域审计市场的首要竞争对手。如果出现异地审计的情况,一般是由于审计风险较大、本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承接的原因。吴溪、李辉(2001)以1998年底已上市的825家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表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中,财务困境、审计意见与地域因素对审计师变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公司规模则具有相对较弱的负面影响;审计师级差、是否增发新股、公司上市时间对审计变更不存在显著影响。耿建新、杨鹤(2001)对1995年至1999年度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被出具过“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比未被出具过的更容易变更事务所;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后,其审计报告中的标准意见显著地多于“非标意见”,并且更倾向于聘用与公司在同一地域的事务所。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审计市场,各事务所提供产品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域差别,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事务所对于提高级差没有较强的动力,其信号传递存在但不明显,市场对高审计质量的需求不强,从而降低了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当审计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事务所为避免逆向选择,会向审计服务的需求方发送信号;但只有当信号成本与事务所级差成反比时,发送的信号才是有效信号,此时,审计质量与事务所承担的诉讼风险正相关;只有当诉讼风险能有效促进审计质量时,事务所的信号才会被审计服务的需求者有效地需求。因此,在诉讼风险非常低的情况下,如果事务所提供的产品不存在差别,事务所级差也不存在,事务所发送信号只会徒增成本,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也不存在;只有当诉讼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时,市场对事务所发送的信号才具有明显的需求。

由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促使事务所发送的信号能有效传递,提高审计质量,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事务所的诉讼风险。首先,加大诉讼风险会相应地降低利益第三方或其他第三方的诉讼成本,增强对事务所信号发送的需求。其次,加大诉讼风险会更有利于提高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促使事务所规模的形成。再次,加大诉讼风险会进一步促使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最后,加大诉讼风险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地位。任何一种职业,其应承担的责任与其社会地位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只有当准备承担责任并对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要求而引起的后果负责时,其地位和执业水平才会被社会认可。随着注册会计师社会地位的日渐提高,其所负的责任也在不断增长,这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种趋势。

2.取消对审计市场的人为分割。审计市场的人为分割只会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由本文的可知,非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高审计质量几乎不存在,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又由于较低的诉讼风险使得高质量的审计没有有效的需求。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取消对审计市场的人为分割,让事务所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步入良性轨道。

3.促使事务所级差的形成。事务所级差的存在可将本来无差别的产品(即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视为有差别。只有在存在差别的前提下,事务所才有可能发送信号。因此,各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定期审计市场的分析报告等),促使事务所级差的形成。但本文并不赞成由官方或类似的机构评级标准或定期公布各事务所的所在级别。因为这会导致黑箱操作,影响到信号传递的有效性,严重的会出现信号混同,从而最终对审计市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好比劳动力市场上的信号传递。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是根据求职人员的受程度对其生产能力进行最初判断,并且根据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制定初步的工资表。这些最初的判断形成是建立在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负相关的假定上的。可当教育市场上降低了高学历教育所应付出的成本,如原来必须经过严格的和定期的脱产教育才能获得的学历(或学位),现在可通过降低标准的考试(有的甚至免试入学)和函授教育就可获得和原来一样的学历(或学位)。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就无法对持有这些学历(或学位)的人进行有效区分,从而出现信号混同。那么在审计市场上,必须严格控制类似情况的出现。

关于审计市场的信号传递,仍有以下有待研究:

1.关于审计风险的再讨论。一直以来,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但笔者认为,审计风险除了以上三个风险外,还包括个别风险。个别风险是指因被审计客户经营失败的风险和因此承担诉讼风险的乘积。一般而言,只有当被审计客户经营失败时,才有可能导致事务所承担法律责任。事务所对被审计客户的经营风险的评价也会对诉讼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事务所信号传递的必要性。

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感知的审计质量 事务所规模

公司会计盈余有着长长的生产链,受着诸多因素影响。审计是该生产链的最后一道工序,审计师相当于质检员,审计质量影响会计盈余质量。但是,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并不整齐划一。一般认为,大事务所由于声誉机制与深口袋效应会更加注重其审计质量的提高。即大小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差异,且前者质量更高。对此,投资者能否感知呢?这是一个既关乎投资者理性,又关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理论分析认为:大事务所具有声誉机制,审计失败时客户流失与声誉价值损失也更多;大事务所还具有深口袋效应,审计失败时利益相关者要求的赔偿往往也更多。声誉机制与深口袋效应迫使大事务所致力于审计质量提高。但是,审计质量却是难以评估的。这不仅在于审计的产品——审计报告,已被格式化且绝大多数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还在于曝光的审计失败也较少见。通常,研究者只能以盈余管理程度、非标审计意见的准确性或概率等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研究这些替代变量与大事务所的相关关系。大体上,这些研究获得了大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的经验证据。

若果真大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对此,投资者能否感知呢?国外经验研究结论基本上是肯定的。我国经验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有肯定与否定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虽然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较短,投资者散户化特征也较明显,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投资者理性等还是可以预期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显示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对此,我国投资者应能够感知。

事务所规模的大小划分,典型方法是以是否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区分。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指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20世纪90年代末指“五大”、2002年后指“四大”(为叙述方便统称“四大”)。为此有假设一:相对于“非四大”,投资者认为“四大”的审计质量更高。

近两年,我国本土事务所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合并联合浪潮,展开了规模化运动。为深入研究本土所,再把“非四大”分为“本土大所”与“本土中小所”。并有假设一推论:相对于“本土大所”,投资者认为“四大”的审计质量更高,以及假设二:相对于“本土中小所”,投资者认为“本土大所”审计质量更高。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

1.研究模型

为检验投资者对“四大”、“本土大所”、“本土中小所”审计质量差异的感知,以研究会计盈余与个股年持有回报间关系的报酬模型为基础。报酬模型中,会计盈余对个股回报的解释能力,表明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所以,在报酬模型中增加事务所规模变量、事务所规模变量与盈余的交互项。通过考察交互项的系数是否显著为正,即可考察投资者对不同规模事务所审计质量差异的感知。具体地,为检验假设一、二,构建模型(1)、(2)。

R=α+β1E+β2E·Big4+β3Big4+控制变量+ε (1)

R+α+β1E+β2E·Top10+β3Top10+控制变量+ε(2)

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R,个股年持有回报。计算公式为∏(1+Rj)-1。其中,Rj为当年5月至次年4月的考虑现金分红再投资的月个股收益率。

(2)解释变量。E,会计盈余。计算方法为当年净利润与上年末总资产商,即总资产报酬率。选用总资产报酬率可使资不抵债公司包含于样本中。Big4,“四大”。公司当年审计师是“四大”时,Big4取值为1,否则为零。Top10,“本土大所”。公司当年审计师在“非四大”中排名前10名时,Top10取值为1,否则为零。排名依据A股客户总资产。

(3)控制变量。Size ,公司规模。以上年末总资产自然对数作替代。Lev ,公司偿债能力。以上年末公司负债总额与总资产商作替代。Eff,公司经营效率。以上年末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总资产商作替代。Ind1~Ind21,公司行业。以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基础,把制造业(C类)再依第一位代码细分为十个行业,与其他行业构成22个行业。综合类上市公司为基准组。Year2~Year4,数据年度。样本数据包含2001年~2004年共4个年度。2001年为基准组。

3.数据来源及样本

研究所需的数据,除会计师事务所名称手工收集于上市公司年报外,其他均来源于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2006版)。本文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使用Stata 8.1软件。各年度的样本及事务所聘任情况见表1。 

三、实证检验结果

1.“四大”与“非四大”的审计质量差异

表2的第(1)列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投资者对经由“四大”审计的盈余给以更高评价。假设一得到经验证据支持。

2.“四大”与“本土大所”的审计质量差异

表2的(2)列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投资者感知到“四大”与“本土大所”审计质量差异,并对经由“四大”审计的盈余给以更高的评价。假设一推论也得到经验证据支持。

3.“本土大所”与“本土中小所”的审计质量差异

 

表2的第(3)列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投资者能够感知两者审计质量的差异,并认为“本土大所”审计质量更高。假设二也获得经验证据支持。

注:*、**、***分别表示10%、5%、1%水平上显著(双尾);括号中是t值;截距及控制变量结果未报告

四、结语

本文基于会计盈余与个股年持有回报间关系的报酬模型,将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分为“四大”、“本土大所”、“本土中小所”三个层级,就投资者能否感知各层级间审计质量差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投资者能够感知到“四大”与“非四大”、“四大”与“本土大所”、“本土大所”与“本土中小所”间审计质量差异,并对前者给以更高的评价。即投资者认为“四大”、“本土大所”、“本土中小所”三个层级间审计质量存在层级差。

研究在提供投资者对不同规模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经验证据同时,可解事务所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困惑。“做大”并不意味着放弃“做强”。在投资者更认同大事务所审计质量的背景下,选择“做大”可向投资者传递审计质量提高的决心与行动。研究也可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事务所做大做强总体目标的落实提供经验证据支持。研究结论也潜在地呼吁我们对当前这一轮的事务所合并浪潮给以更多包容与肯定。

参考文献:

[1]DeAngelo, L.E.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3):183~199

[2]Dye,R.. Auditing standards, legal liability and auditor weal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Vol.101:887~914

[3]Teoh,S.H.and T.J.Wong. Perceived auditor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3(April):346~366

[4]王咏梅 王 鹏:“四大”与“非四大”审计质量市场认同度的差异性研究[J].审计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