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

账务处理论文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投资

 

一、事业单位:

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单位。如,工业、商业、交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化、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事业单位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

是指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利用闲置的货币资金、利用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以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按照投资对象分为:

1、债券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购入其他单位发行的各种债券(如,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

2、经营投资(相当于企业的其他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共同出资,组成合资(或者联营)实体的对外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按期限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是因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主要从事的是非盈利性活动。

四、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科目设置

1、设置“对外投资”科目

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论文提纲格式。借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财务管理论文,表示对外投资的期末结存额。

2、设置“事业基金”科目

这个科目的设置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在处理投资业务时的自身特点。

该科目属于净资产类科目。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由事业单位自行支配的给余资金。它起着蓄水池的作用,以后年度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入增加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年度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

该科目贷方登记事业基金的增加额,借方登记事业基金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事业基金净结余额。

“事业基金”科目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1)“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历年滚存结余资金、接受捐赠等。

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是:事业单位在动用资产类的货币资金、存货、无形资产等投资时,也要同时动用净资产类的“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我个人在工作的体会是: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这项资产,所占用的是“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设置“固定基金”科目

该科目属于净资产类,核算事业单位掌管的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贷方登记因固定资产增加所形成的固定基金增加额;借方登记因固定资产减少所引起的固定基金减少额;余额在贷方,反映事业单位掌管的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固定基金”余额反应的不是固定资产的净值,而是固定资产原

五、事业单位投资业务账务处理

(一)债权性投资

【例1】 2007年3月1日,G大学开出转账支票203 000元,购入利隆公司发行的3年期债券,债券面值为200 000,年利率为9%,每年年末付息1次。2008年4月1日,将持有利隆公司的债券全部转让给其他单位财务管理论文,实际取得价款为205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论文提纲格式。

⑴C大学购入债券时:

借:对外投资——白云公司债券203 000

贷:银行存款203 00

同时,调整事业基金明细账: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03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03 000

⑵200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时:

利息额=200000×(9%÷12)×10个月=15 000(元)

借:银行存款15 000

贷:其他收入——债券利息15 000

⑶2008年4月1日将债券转让转让时:

借:银行存款205 000

贷:对外投资——白云公司债券203 000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2 000

(二)经营性投资

事业单位的经营投资(即其他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即期末对外投资的账面价值按投资时的原始成本反映。

对外投资时,应区分不同的投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

1、 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2、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 (按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同时,

借:固定基金(按账面原价)

贷:固定资产(按账面原价)

【例2】D大学像秀华联营公司投入1台旧设备,账面原价值20 000元(未提折旧)经投资各方协议确认的价值19 000元。

借:对外投资19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19 000

同时,

借:固定基金20000

贷:固定资产 20 000

3、 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⑴借:对外投资(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账面原价值)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⑵借:对外投资(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账面原价值)的差额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例3】E大学以场地使用权向宏利联营公司投资,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80000元,各方协议确认的价值为90000元。

借:对外投资90 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80 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80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80 000

4、以材料对外投资时,应区分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和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来处理:

⑴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出已作增值税进项税额处理的材料时:

1)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2)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贷: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例4】F大学向金利联营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经营用材料财务管理论文,账面成本10 000元,原已入账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 700元。协议确认价值15 000元,增值税销项2 179.49元[15 000÷(1+17%)×17%]。该大学为一般纳税人。

借:对外投资 15000

贷:材料1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 179.49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 820.51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10 000

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 10 000

⑵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出材料(已含增值税)时:

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2)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贷: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例5】G中学(为小规模纳税人)向金鑫联营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经营用材料,账面成本10 300元(含增值税)。协议确认价值15 000元。

借:对外投资 15000

贷:材料10 3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4.37 [15 000÷(1+3%)×3%]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4695.63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10 3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0 300

(三)投资期内收到分派来的红利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四)收回投资的账务处理

1、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回额)

贷:对外投资(账面投资成本)

其他收入(实际收回额>账面投资成本)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2、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回额)

其他收入(实际收回额<账面投资成本)的差额

贷:对外投资(账面投资成本)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限于篇幅,举例从略。

参考文献:

[1]罗绍德.预算会计[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投资

 

一、事业单位:

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单位。如,工业、商业、交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化、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事业单位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

是指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利用闲置的货币资金、利用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以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按照投资对象分为:

1、债券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购入其他单位发行的各种债券(如,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

2、经营投资(相当于企业的其他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共同出资,组成合资(或者联营)实体的对外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按期限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是因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主要从事的是非盈利性活动。

四、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科目设置

1、设置“对外投资”科目

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论文提纲格式。借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财务管理论文,表示对外投资的期末结存额。

2、设置“事业基金”科目

这个科目的设置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在处理投资业务时的自身特点。

该科目属于净资产类科目。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由事业单位自行支配的给余资金。它起着蓄水池的作用,以后年度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入增加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年度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

该科目贷方登记事业基金的增加额,借方登记事业基金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事业基金净结余额。

“事业基金”科目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1)“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历年滚存结余资金、接受捐赠等。

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是:事业单位在动用资产类的货币资金、存货、无形资产等投资时,也要同时动用净资产类的“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我个人在工作的体会是: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这项资产,所占用的是“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设置“固定基金”科目

该科目属于净资产类,核算事业单位掌管的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贷方登记因固定资产增加所形成的固定基金增加额;借方登记因固定资产减少所引起的固定基金减少额;余额在贷方,反映事业单位掌管的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固定基金”余额反应的不是固定资产的净值,而是固定资产原

五、事业单位投资业务账务处理

(一)债权性投资

【例1】 2007年3月1日,G大学开出转账支票203 000元,购入利隆公司发行的3年期债券,债券面值为200 000,年利率为9%,每年年末付息1次。2008年4月1日,将持有利隆公司的债券全部转让给其他单位财务管理论文,实际取得价款为205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论文提纲格式。

⑴C大学购入债券时:

借:对外投资——白云公司债券203 000

贷:银行存款203 00

同时,调整事业基金明细账: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03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03 000

⑵200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时:

利息额=200000×(9%÷12)×10个月=15 000(元)

借:银行存款15 000

贷:其他收入——债券利息15 000

⑶2008年4月1日将债券转让转让时:

借:银行存款205 000

贷:对外投资——白云公司债券203 000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2 000

(二)经营性投资

事业单位的经营投资(即其他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即期末对外投资的账面价值按投资时的原始成本反映。

对外投资时,应区分不同的投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

1、 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2、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 (按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同时,

借:固定基金(按账面原价)

贷:固定资产(按账面原价)

【例2】D大学像秀华联营公司投入1台旧设备,账面原价值20 000元(未提折旧)经投资各方协议确认的价值19 000元。

借:对外投资19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19 000

同时,

借:固定基金20000

贷:固定资产 20 000

3、 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⑴借:对外投资(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账面原价值)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⑵借:对外投资(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账面原价值)的差额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例3】E大学以场地使用权向宏利联营公司投资,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80000元,各方协议确认的价值为90000元。

借:对外投资90 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80 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80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80 000

4、以材料对外投资时,应区分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和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来处理:

⑴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出已作增值税进项税额处理的材料时:

1)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2)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贷: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例4】F大学向金利联营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经营用材料财务管理论文,账面成本10 000元,原已入账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 700元。协议确认价值15 000元,增值税销项2 179.49元[15 000÷(1+17%)×17%]。该大学为一般纳税人。

借:对外投资 15000

贷:材料1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 179.49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 820.51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10 000

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 10 000

⑵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出材料(已含增值税)时:

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2)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贷: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例5】G中学(为小规模纳税人)向金鑫联营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经营用材料,账面成本10 300元(含增值税)。协议确认价值15 000元。

借:对外投资 15000

贷:材料10 3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4.37 [15 000÷(1+3%)×3%]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4695.63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10 3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0 300

(三)投资期内收到分派来的红利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四)收回投资的账务处理

1、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回额)

贷:对外投资(账面投资成本)

其他收入(实际收回额>账面投资成本)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2、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回额)

其他收入(实际收回额<账面投资成本)的差额

贷:对外投资(账面投资成本)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限于篇幅,举例从略。

参考文献:

[1]罗绍德.预算会计[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以带息商业汇票的背书转让为例,对商业汇票背书转让过程中,背书人和被背书人的账务处理进行解析。

关键词:商业汇票;背书转让;账务处理

一、带息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的概念

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是票据转让的一种重要方式。商业汇票的背书转让是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背书栏内记载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的背书文句,并将票据交付相对人,表明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他人的票据行为。这里的持票人称为背书人,受让人称为被背书人。

二、带息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的会计核算

带息商业汇票转让的不仅是将来收取票面金额的权利还有收取票据利息的权利,因此在带息商业汇票的背书转让过程中,背书人是以票据的到期值为计价基础来换取一定的财产物资,对于已经计提的票据利息通过“应收利息”账户转出,尚未计提的利息,通过“财务费用”账户转出,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库存商品等(购进财产物资的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

应收利息(已经计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尚未计提的利息)

银行存款(差额;可能在借方)

如果背书人转让的票据是银行承兑汇票,票据到期付款人无法付款,票据的承兑人(银行)会垫付款项,所以对于被背书人不涉及追索的问题;如果背书人转让的是商业承兑汇票,票据到期付款人无法付款,被背书人就会行使追索权向背书人索要票据款项,这对于背书人来说,则形成一项或有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如该或有事项存在,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则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被背书人收到商业汇票时,是以票据的到期值为计价基础出售商品物资,对于将来应收到的票据利息,先暂时计入“财务费用”账户,待将来计提利息或者收到利息时再冲减“财务费用”账户的余额,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票据(票据面值)

财务费用(票据利息)

银行存款(差额;可能在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售货物取得的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计提利息或者收到利息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三、例析带息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双方的账务处理

下面以一道例题分别从背书人和被背书人角度,对该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进行解析。

1、甲公司(背书人)的账务处理。背书转让票据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收票据 10000

应收利息 100

财务费用 150

银行存款 1450

资产负债表日,如该或有事项存在,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甲公司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该或有事项。

2、乙公司(被背书人)的账务处理。20×1年11月15日收到票据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票据 10000

财务费用 250

银行存款 14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20×1年11月30日计提利息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 150

贷:财务费用 150

借:应收利息 50

贷:财务费用 50

20×2年1月31日到期收回票款时,账务处理如下:

贷:应收票据 10000

应收利息 200

财务费用 50

如果乙公司到期不能收回票据款项,需要将该应收票据的款项转入“应收账款”账户,账务处理如下:

贷:应收票据 10000

应收利息 200

财务费用 50

此时,乙公司可以行使追索权向票据的背书人及出票人索要票据款项。

待将来收回票据款项时,账务处理如下: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在已有的正方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假设和部分会计原则产生冲击。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具有特殊性和短暂性。例如有观点提出,虚拟公司的临时性和构成不确定性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对于虚拟公司的运行管理,往往更关注关联各方主体的利益分配和费用分摊,为虚拟公司本身划定主体进行核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另外,非虚拟公司的经济组织,其组织规模和构成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也会中止经营,只是较为平稳罢了。真正将虚拟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开展核算,大多是特殊要求下的个案处理,事实上很少能见到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告。

还有观点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联机实时报告,冲击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由于经济业务运行总要持续一定时间,会计信息系统对其的反映,总会产生时间差,会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实时报告误差较大,必须依靠会计分期报告来加以修正。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

此外,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从未改变哪个国家业已确定的会计要素,也未改变会计程序和会计循环。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仍建立在复式记账法基础上,会计科目仍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的基本经济数据元。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存储与输出分离方法对会计记录与报告“工艺”产生深层影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会计软件,具体功能各异,但大多以账务处理模块为核心。并且账务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逻辑模型是趋同的,基本上以记账凭证文件和科目余额文件为数据存储元文件,按照手工环境下的会计账簿惯例性格式或者使用者特殊要求,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会计信息[2].计账簿数据文件是非元性数据,往往以临时文件形式存储,存储的数据与记账凭证文件相比,不具全面性,一般不是数据备份的对象文件。会计账簿具有非常强的“虚拟化”特征。这种模式得到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的认同,现已形成共识。

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多种,其中科目汇总表处理流程似乎和上述计算机处理流程相同。仔细分辨,发现区别很大,执行上述计算机数据处理流程的会计软件,能够生成和手工环境下的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生成的总账相同的总账。严格讲,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数据处理逻辑模型与任何一种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都不同。

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在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关系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对于手工环境会计处理“工艺”,数据存储与信息输出是一体化的,二者无法分离,只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一种信息格式,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就要按照这种格式存储数据。一种会计信息输出格式必然决定一种会计信息存储格式,造成数据重复存储。会计信息格式越多,重复存储现象越严重。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按照数据库理论,数据存储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方式实现;数据输出根据应用要求,以外模式/模式映像和外模式/应用映像方式实现。二者有关联,但可以相互分离[3].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逻辑模型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关系设计的,实现了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的相互分离。会计数据按照唯一的结构存储,根据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会计信息以多种方式输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账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相互分离,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工艺”的深层影响,也是根本影响。

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分离对传统会计簿记理论影响的一些具体表现如下:

1.会计账户类别的减少。传统的会计理论,将明细分类账账簿格式分为三大类,即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如果会计主体有外贸行为,上述分类要在引入非本位币后进行扩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会计软件,如用友、安易等软件,一般在初始化模块中,将账户格式(或称为科目格式)分为四种,即三栏式、复币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复币式。与传统会计理论相比,少了多栏式。会计软件并没有抛弃多栏账,而是将其列入账簿输出格式类别。之所以这样作,是考虑到多栏账与三栏账不同,仅涉及到输出格式的变化,并未引起存储格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像方式加以实现。会计软件初始化,本质上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只需解决模式定义问题,无需解决外模式定义问题。至于账簿信息输出,是外模式或者用户应用问题,亦无需在初始化阶段定义。

2.跨月记账的出现。所谓跨月记账,指在不结账前提下,非序时的进行记账,如先记3月账,然后再补记2月或者1月账。在会计实务中,能够让本月末的账项调整工作和下月初的收付款业务并行处理,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这种方式在手工环境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手工环境记账必须通过序时手段记录,以保证信息以序时方式输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由于数据存储与输出是相互分离,可以先用非序时手段存储记账凭证,后用序时手段输出账簿信息。

3.辅助核算数据的平行登记。目前市场主流会计软件,一般均提供往来、部门、项目等辅助核算功能。辅助核算功能,在会计实务中极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支持会计管理工作。但手工环境处理以会计科目为元数字,会计科目是层次型数据,随经济业务与之共生的部门等辅助数据,与科目是平行关系,二者存在结构性差异,无法一体化登记并一体化输出,只能通过登记备查账进行规范化处理,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实际工作往往通过半平行半层次的混合方式处理,以缩减工作量,结果却使信息输出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管理功能的发挥。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会计数据与信息输出可以分离,可以通过宽口径的模式定义,将会计科目层次特征数据和往来、部门、项目等平行特征数据以捆帮方式,平行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然后根据管理需要,分别输出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等分类信息。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灵活性,可以打破原有的层次关系逆向输出,以“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层次或者“往来(部门、项目)——会计科目”方式输出,以满足个性化的管理需求,有力支持了会计管理活动。

4.记账凭证类型与记账凭证电子格式的分离。在手工环境下,分步进行记账工作,对记账凭证进行分类,将特定的记账凭证格式与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相对应,以减少记账凭证的积压和等待时间,流畅流程,提高效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记账工作可以采用实时或者批处理方式进行,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积压问题。单从这一点,记账凭证分类已无必要。为了保留传统会计工作习惯,主流软件仍设计了记账凭证分类功能。但在处理方式上发生变化,认为不同格式的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属性没有区别,不涉及存储格式变化,仅涉及输出界面的变化。记账凭证类型是模式和外模式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是应用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与相应记账凭证类型可以是多对一关系。同一个类型的记账凭证,可根据用户习惯灵活加以选择,可以套用多种电子格式。

5.记账凭证可转化为普通日记账。我国账务处理程序与西方有所不同,从登记记账凭证开始账务处理程序,目前主流会计软件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设计的。但现在很多主流软件按照存储与输出分离的原理,已经设计了以表格形式查询记账凭证的功能,表格形式的记账凭证实际上就是普通日记账。

综上所述,计算机会计软件的许多功能,都源于数据存储结构与信息输出形式的分离化处理。已经成为计算机会计不能简单模仿手工会计的理论基础。由于分离关系的多样性,使得各种会计软件功能上的微观差异较大,对会计软件的通用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加以规范。建议有关部门跟踪这种变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并在适当的时候,出台“计算机会计具体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

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导言10.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在已有的正方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假设和部分会计原则产生冲击。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具有特殊性和短暂性。例如有观点提出,虚拟公司的临时性和构成不确定性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对于虚拟公司的运行管理,往往更关注关联各方主体的利益分配和费用分摊,为虚拟公司本身划定主体进行核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另外,非虚拟公司的经济组织,其组织规模和构成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也会中止经营,只是较为平稳罢了。真正将虚拟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开展核算,大多是特殊要求下的个案处理,事实上很少能见到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告。

还有观点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联机实时报告,冲击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由于经济业务运行总要持续一定时间,会计信息系统对其的反映,总会产生时间差,会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实时报告误差较大,必须依靠会计分期报告来加以修正。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

此外,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从未改变哪个国家业已确定的会计要素,也未改变会计程序和会计循环。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仍建立在复式记账法基础上,会计科目仍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的基本经济数据元。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存储与输出分离方法对会计记录与报告“工艺”产生深层影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会计软件,具体功能各异,但大多以账务处理模块为核心。并且账务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逻辑模型是趋同的,基本上以记账凭证文件和科目余额文件为数据存储元文件,按照手工环境下的会计账簿惯例性格式或者使用者特殊要求,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会计信息[2].计账簿数据文件是非元性数据,往往以临时文件形式存储,存储的数据与记账凭证文件相比,不具全面性,一般不是数据备份的对象文件。会计账簿具有非常强的“虚拟化”特征。这种模式得到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的认同,现已形成共识。

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多种,其中科目汇总表处理流程似乎和上述计算机处理流程相同。仔细分辨,发现区别很大,执行上述计算机数据处理流程的会计软件,能够生成和手工环境下的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生成的总账相同的总账。严格讲,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数据处理逻辑模型与任何一种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都不同。

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在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关系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对于手工环境会计处理“工艺”,数据存储与信息输出是一体化的,二者无法分离,只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一种信息格式,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就要按照这种格式存储数据。一种会计信息输出格式必然决定一种会计信息存储格式,造成数据重复存储。会计信息格式越多,重复存储现象越严重。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按照数据库理论,数据存储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方式实现;数据输出根据应用要求,以外模式/模式映像和外模式/应用映像方式实现。二者有关联,但可以相互分离[3].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逻辑模型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关系设计的,实现了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的相互分离。会计数据按照唯一的结构存储,根据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会计信息以多种方式输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账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相互分离,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工艺”的深层影响,也是根本影响。

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分离对传统会计簿记理论影响的一些具体表现如下:

1.会计账户类别的减少。传统的会计理论,将明细分类账账簿格式分为三大类,即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如果会计主体有外贸行为,上述分类要在引入非本位币后进行扩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会计软件,如用友、安易等软件,一般在初始化模块中,将账户格式(或称为科目格式)分为四种,即三栏式、复币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复币式。与传统会计理论相比,少了多栏式。会计软件并没有抛弃多栏账,而是将其列入账簿输出格式类别。之所以这样作,是考虑到多栏账与三栏账不同,仅涉及到输出格式的变化,并未引起存储格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像方式加以实现。会计软件初始化,本质上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只需解决模式定义问题,无需解决外模式定义问题。至于账簿信息输出,是外模式或者用户应用问题,亦无需在初始化阶段定义。

2.跨月记账的出现。所谓跨月记账,指在不结账前提下,非序时的进行记账,如先记3月账,然后再补记2月或者1月账。在会计实务中,能够让本月末的账项调整工作和下月初的收付款业务并行处理,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这种方式在手工环境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手工环境记账必须通过序时手段记录,以保证信息以序时方式输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由于数据存储与输出是相互分离,可以先用非序时手段存储记账凭证,后用序时手段输出账簿信息。

3.辅助核算数据的平行登记。目前市场主流会计软件,一般均提供往来、部门、项目等辅助核算功能。辅助核算功能,在会计实务中极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支持会计管理工作。但手工环境处理以会计科目为元数字,会计科目是层次型数据,随经济业务与之共生的部门等辅助数据,与科目是平行关系,二者存在结构性差异,无法一体化登记并一体化输出,只能通过登记备查账进行规范化处理,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实际工作往往通过半平行半层次的混合方式处理,以缩减工作量,结果却使信息输出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管理功能的发挥。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会计数据与信息输出可以分离,可以通过宽口径的模式定义,将会计科目层次特征数据和往来、部门、项目等平行特征数据以捆帮方式,平行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然后根据管理需要,分别输出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等分类信息。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灵活性,可以打破原有的层次关系逆向输出,以“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层次或者“往来(部门、项目)——会计科目”方式输出,以满足个性化的管理需求,有力支持了会计管理活动。

4.记账凭证类型与记账凭证电子格式的分离。在手工环境下,分步进行记账工作,对记账凭证进行分类,将特定的记账凭证格式与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相对应,以减少记账凭证的积压和等待时间,流畅流程,提高效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记账工作可以采用实时或者批处理方式进行,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积压问题。单从这一点,记账凭证分类已无必要。为了保留传统会计工作习惯,主流软件仍设计了记账凭证分类功能。但在处理方式上发生变化,认为不同格式的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属性没有区别,不涉及存储格式变化,仅涉及输出界面的变化。记账凭证类型是模式和外模式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是应用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与相应记账凭证类型可以是多对一关系。同一个类型的记账凭证,可根据用户习惯灵活加以选择,可以套用多种电子格式。

5.记账凭证可转化为普通日记账。我国账务处理程序与西方有所不同,从登记记账凭证开始账务处理程序,目前主流会计软件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设计的。但现在很多主流软件按照存储与输出分离的原理,已经设计了以表格形式查询记账凭证的功能,表格形式的记账凭证实际上就是普通日记账。

综上所述,计算机会计软件的许多功能,都源于数据存储结构与信息输出形式的分离化处理。已经成为计算机会计不能简单模仿手工会计的理论基础。由于分离关系的多样性,使得各种会计软件功能上的微观差异较大,对会计软件的通用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加以规范。建议有关部门跟踪这种变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并在适当的时候,出台“计算机会计具体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

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导言10.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在已有的正方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假设和部分会计原则产生冲击。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具有特殊性和短暂性。例如有观点提出,虚拟公司的临时性和构成不确定性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对于虚拟公司的运行管理,往往更关注关联各方主体的利益分配和费用分摊,为虚拟公司本身划定主体进行核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另外,非虚拟公司的经济组织,其组织规模和构成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也会中止经营,只是较为平稳罢了。wwW.lw881.com真正将虚拟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开展核算,大多是特殊要求下的个案处理,事实上很少能见到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告。

还有观点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联机实时报告,冲击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由于经济业务运行总要持续一定时间,会计信息系统对其的反映,总会产生时间差,会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实时报告误差较大,必须依靠会计分期报告来加以修正。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

此外,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从未改变哪个国家业已确定的会计要素,也未改变会计程序和会计循环。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仍建立在复式记账法基础上,会计科目仍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的基本经济数据元。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存储与输出分离方法对会计记录与报告“工艺”产生深层影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会计软件,具体功能各异,但大多以账务处理模块为核心。并且账务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逻辑模型是趋同的,基本上以记账凭证文件和科目余额文件为数据存储元文件,按照手工环境下的会计账簿惯例性格式或者使用者特殊要求,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会计信息[2].计账簿数据文件是非元性数据,往往以临时文件形式存储,存储的数据与记账凭证文件相比,不具全面性,一般不是数据备份的对象文件。会计账簿具有非常强的“虚拟化”特征。这种模式得到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的认同,现已形成共识。

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多种,其中科目汇总表处理流程似乎和上述计算机处理流程相同。仔细分辨,发现区别很大,执行上述计算机数据处理流程的会计软件,能够生成和手工环境下的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生成的总账相同的总账。严格讲,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数据处理逻辑模型与任何一种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都不同。

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在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关系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对于手工环境会计处理“工艺”,数据存储与信息输出是一体化的,二者无法分离,只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一种信息格式,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就要按照这种格式存储数据。一种会计信息输出格式必然决定一种会计信息存储格式,造成数据重复存储。会计信息格式越多,重复存储现象越严重。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按照数据库理论,数据存储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方式实现;数据输出根据应用要求,以外模式/模式映像和外模式/应用映像方式实现。二者有关联,但可以相互分离[3].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逻辑模型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关系设计的,实现了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的相互分离。会计数据按照唯一的结构存储,根据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会计信息以多种方式输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账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相互分离,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工艺”的深层影响,也是根本影响。

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分离对传统会计簿记理论影响的一些具体表现如下:

1.会计账户类别的减少。传统的会计理论,将明细分类账账簿格式分为三大类,即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如果会计主体有外贸行为,上述分类要在引入非本位币后进行扩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会计软件,如用友、安易等软件,一般在初始化模块中,将账户格式(或称为科目格式)分为四种,即三栏式、复币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复币式。与传统会计理论相比,少了多栏式。会计软件并没有抛弃多栏账,而是将其列入账簿输出格式类别。之所以这样作,是考虑到多栏账与三栏账不同,仅涉及到输出格式的变化,并未引起存储格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像方式加以实现。会计软件初始化,本质上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只需解决模式定义问题,无需解决外模式定义问题。至于账簿信息输出,是外模式或者用户应用问题,亦无需在初始化阶段定义。

2.跨月记账的出现。所谓跨月记账,指在不结账前提下,非序时的进行记账,如先记3月账,然后再补记2月或者1月账。在会计实务中,能够让本月末的账项调整工作和下月初的收付款业务并行处理,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这种方式在手工环境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手工环境记账必须通过序时手段记录,以保证信息以序时方式输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由于数据存储与输出是相互分离,可以先用非序时手段存储记账凭证,后用序时手段输出账簿信息。

3.辅助核算数据的平行登记。目前市场主流会计软件,一般均提供往来、部门、项目等辅助核算功能。辅助核算功能,在会计实务中极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支持会计管理工作。但手工环境处理以会计科目为元数字,会计科目是层次型数据,随经济业务与之共生的部门等辅助数据,与科目是平行关系,二者存在结构性差异,无法一体化登记并一体化输出,只能通过登记备查账进行规范化处理,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实际工作往往通过半平行半层次的混合方式处理,以缩减工作量,结果却使信息输出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管理功能的发挥。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会计数据与信息输出可以分离,可以通过宽口径的模式定义,将会计科目层次特征数据和往来、部门、项目等平行特征数据以捆帮方式,平行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然后根据管理需要,分别输出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等分类信息。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灵活性,可以打破原有的层次关系逆向输出,以“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层次或者“往来(部门、项目)——会计科目”方式输出,以满足个性化的管理需求,有力支持了会计管理活动。

4.记账凭证类型与记账凭证电子格式的分离。在手工环境下,分步进行记账工作,对记账凭证进行分类,将特定的记账凭证格式与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相对应,以减少记账凭证的积压和等待时间,流畅流程,提高效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记账工作可以采用实时或者批处理方式进行,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积压问题。单从这一点,记账凭证分类已无必要。为了保留传统会计工作习惯,主流软件仍设计了记账凭证分类功能。但在处理方式上发生变化,认为不同格式的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属性没有区别,不涉及存储格式变化,仅涉及输出界面的变化。记账凭证类型是模式和外模式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是应用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与相应记账凭证类型可以是多对一关系。同一个类型的记账凭证,可根据用户习惯灵活加以选择,可以套用多种电子格式。

5.记账凭证可转化为普通日记账。我国账务处理程序与西方有所不同,从登记记账凭证开始账务处理程序,目前主流会计软件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设计的。但现在很多主流软件按照存储与输出分离的原理,已经设计了以表格形式查询记账凭证的功能,表格形式的记账凭证实际上就是普通日记账。

综上所述,计算机会计软件的许多功能,都源于数据存储结构与信息输出形式的分离化处理。已经成为计算机会计不能简单模仿手工会计的理论基础。由于分离关系的多样性,使得各种会计软件功能上的微观差异较大,对会计软件的通用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加以规范。建议有关部门跟踪这种变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并在适当的时候,出台“计算机会计具体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

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导言10.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实践

一、概述

(一)账务处理能力为导向教学实践概述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入门课,理论性强、专业性高。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账务处理实务作为引导思维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从实务导出理论;引导学生在实务中设疑,在理论中找到解答;并寻求实务、理论与实训的前后呼应,这是账务处理为导向的教学法设计思路。

(二)账务处理能力为导向教学法作用

第一堂课学生就动手练习“怎么做账”以及以后课程强调先实务后理论,理论与实务相互融合,加强实务操作的比重,使枯燥的课程学习变得形象而生动。第一堂课就看到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等内容,学生感觉非常新鲜、好奇且激动,而这情绪与感受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课程的情感,调动良好课堂氛围。研究表明,学生们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时,学习的效果最好[1]。本教学法还致力于提升课程对学生的相关性与趣味性,“账务处理”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通过“账务处理”训练、重点内容背诵、课堂默写、个性化的思维图制作等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教学强调“个性化图表”的设计以帮助学生将会计概念形象化。个性化的图表,有的是结构简图(类似于思维导图),有的是信息归纳图表,还有的利用现有图表(如资产负债表)对信息重新加工整理出延伸的图表。众所周知,会计的知识点非常多,个性化图表设计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记忆的质量,还创新地把不同知识串到一起。例如: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融合到资产负债表中,学生不需要记忆就知道这几个账户的增减方向、期初期末余额所在位置。

二、账务处理为导向教学方法的操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从现实世界账务处理的视角来学习和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这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实践的一条主线和基本精神。基于这一精神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具体的会计基础理论与丰富多彩的企业账务处理操作结合起来。现实世界的“味道”贯穿于每个章节。财务处理能力的核心是“会计是干什么的,怎么做”。也就是要掌握:自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根据账薄编制财务报表(简称四大内容)。在开学前两周,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四大内容的操作步骤;二周之后围绕四大内容以及书写会计分录讲授理论;最后,以《基础会计实训》夯实前面的实务与理论。也就是说,课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二)具体操作

1.第一阶段:会计初体验(开学前2周)仿真实训为主穿插核心理论,学生模仿四大内容操作步骤。模仿之前,要求学生当场背下四大内容,以建立实务工作的基本框架结构;简要介绍财务报表,把“背诵财务报表”的第一次课后作业布置给大家。背诵报表有助于理解财务目标,有助于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打开会计思路,有助于深化对报表本身的掌握,为后续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打好坚实基础。课程讲授不从总论而从报表起头,因为以形象化的方式讲解抽象原理是本教学法指引。财务报表是基础会计里最形象且是理论知识中最为提纲挈领的部分。教学从这里作为切入点,整门课程是以知识网而非切割成零星知识点方式传授给学生。背诵时学生需关注报表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表中所隐含的恒等关系,探索式的理解报表项目、计算公式,尝试计算报表金额,并与老师的答案作比较。接下来是正式的会计初体验环节,思路如下:(1)以实物方式向学生展示原始凭证、账薄、报表等。其中出库单、入库单、各种结算凭证、发票、差旅费报销单、领料单、纳税凭证,需请学生仔细观察里主要记载事项。(2)学生模仿填三张代表性的原始凭证。建议填增值税专用发票、现金支票、入库单。(3)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只需填“通用记账凭证”,教师需要强调分录在各种考试中比重,以往同学没入门,问题基本上出在书写分录上,多角度向学生灌输,分录书写是难点、重点。(4)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跟着老师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等。此处需向学生传达平行登记的概念。(5)报表填制。操作方法此处先行省略。只需要给学生展示课本样例。到此学生虽理解有限,后面的两个阶段可弥补这一不足。2.第二阶段:编制会计分录与四大内容理论(第3周开始)编制会计分录分书写理论和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处理,处理思路:(1)编制分录理论。本阶段开始前,学生需要记住并理解:①会计科目表(包括代码),理解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关键词8次以上;熟悉科目隶属于哪个会计要素。②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③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上述内容除课堂讲解,还要默写、书面测试加以强化,此外课外还要求学生加强自学,以达到背诵的目的。背诵能有效帮助快速建立初步概念,被迫调动思维,这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高职学生必要且有效。在此基础上,讲解编制会计分录理论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2)“三轮式”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①分解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但凡基础会计教材,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均集中在一章;但是,作为初入门要克服的难点与重点,集中讲解并要求熟练掌握,学生“压力山大”。从第一次课起,主要经济业务的分录尽量分配到每节课,以举例方式每次10分种为宜,并作为当天的课后作业要求进一步复习巩固。特别是采购材料,领料,产品完工入库,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结转已销产品成本,结账损益类账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有关分录要讲到。这是逐步积累的第一轮。②第二轮讲解分二段。第一段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固定资产、期间费用,这段放在讲完如何书写正确分录理论之后。第二段为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这块放在账薄之后、报表之前。最难掌握是损益类科目的结转、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所得税计算、本年利润的结转,这些分录在讲解时要放慢速度、多加训练。③分录的第三轮学习。所有理论结束后,以一个小型企业的案例形式给出,让学生在课程综合实训中的巩固、串连所需掌握的分录。(3)四大内容中的其他。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理论的理论知识学习,下面以记账凭证填制为例。先回忆第一阶段填过的记账凭证。出几道经济业务,老师不讲解学生各自直接把分录填到记账凭证上,校对答案。对于曾经做过的内容若再出错,学生必然印象深刻。分发收款、付款、转账凭证。让学生总结三种凭证的相同与不同点,思考不同点的填写方法,随后老师再一起总结、补充。再分别给出几笔收款、付款、未涉及到收付款的经济业务,学生猜测填哪种类别的凭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三种凭证的填制。取现存现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判断该填哪种凭证。做完以上内容,再讲记账凭证的分类,按用途、填列方式。对于纯理论知识部分,教会学生关键词学习法和用EXCEL整理思维图的方法。所谓关键词学习法,要求学生重视关键专业词汇。具体有形象化、粗显化、多次重复、异想天开式的想象(想得越离奇,记忆越深刻)等。所谓用EXCEL整理思维图是用EXCEL工具把每一小节的内容按并头脑思考问题的方式,把知识点理成合乎自己思维的内容。使用此法后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之前零散抽象知识点变得形象具体而系统,此外整理是把书从厚读到薄,精简知识点的过程。需强调,这种整理强调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否则学习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了多张记账凭证后,再听有关理论,学生就不会再那么茫然与没有知觉。而凭证的填制要求,在做的过程中已经掌握,这里只是系统化整合的过程。凭证的审核需要结合会计技能大赛的样题来讲解。因为大赛审核成本会计与会计主管填制的凭证是总账会计的职责,这个岗位没有尽责的危害,同学们一听便触目惊心,从而印象深刻。同样道理,账薄、报表处理的思路基本上相似,此处不再展开。3.第三阶段:综合实训(20个课时)在实训老师的协助与指导下完成小型工业企业的一个月经济业务的完整账务处理。达到真正入门,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了解的重点难点,搭好初级会计工作的结构框架。至此,学生体会到“会计知识深如海”,对学好会计需要的投入耐心、精力有了充分的认识;产生学习紧迫感。受到以上启蒙教育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动性更强。而这正好满足大学阶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要求。

三、账务处理为导向教学法注意事项

(一)强调课前课后的背诵与预习复习需注意,虽然我们强调背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并不认为它是唯一的好方法。背诵的最终目的是迫使学生被动思考。而思考才是学好会计最好根本途径。预习复习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会计知识深如海,任何个体没有个性化整合知识的过程是学不好会计的,不按着自己的思维梳理,学习便是呆板的死记硬背。课堂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演奏的交响乐,而预习则是正式演出之前的预演,新的课程犹如新的曲目,合奏者必须都熟谙此曲,否则上台之后,就成了教师的独奏[2]。归根结底,背诵预习复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其他注意事项在分配本课授课任务时,最好选同时具备企业经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承担。学精会计是很难的,倘若入门课授课教师经验丰富,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更好的启迪,势必在专业的学习生涯中将少走许多弯路。教师要多设问,鼓励学生多提问,以勾起学生思考欲望。有疑问才有自主的思考,进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悟出答案,而非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把灌输知识化为吸取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结束语

总之,本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尽量使课程充满趣味性,它使相对枯燥的会计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形象。从现实世界的账务处理的视角来学习和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现实世界的感觉贯穿于每个章节,并能轻而易举地使学生对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利比.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会计核算 转变 创新

1. 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2.3 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2.4 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重新构造会计模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红立.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核算形式的转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3).

[2] 金光华.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J].微型电脑应用,1997(4).

[3] 柳伟.关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3).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9篇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为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时间和方式

(一)校内实习

校内实习为2003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在宪梓教学大楼307财经系手工会计实验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手工模拟实习,实习计划另见财经系会计电算化专科专业毕业实习(校内)计划。

(二)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为2003年3月17日至4月18日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习单位由系里统一联系,学生在实习单位财务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本次毕业实习。

三、校外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企业概况、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财务部门职能及企业经济核算体制;

2、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

3、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循环——筹资、投资、运营资金、成本及利润分配管理,及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财务方面的应用,重点了解企业在资金和成本管理方面的特色。

4、了解企业财务与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目前与国家财政、税收、投资制度改革的关系。

(二)全面熟悉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1、深入科室和生产车间,请财务人员围绕实习内容介绍情况,了解实习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及会计工作组织情况,如会计机构设置、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查阅财会资料。

2、了解实习单位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3、会计账户设置。了解实习单位开设的总账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账户、账户的开设原则及各账户核算的主要内容。

4、复式计账法。了解实习单位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使用情况和在该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及各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5、填制与审核凭证。了解实习单位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与审核方法和传递顺序等。

6、登记账簿。了解账簿的基本要素、账簿的形式、账页的格式、账簿的启用方法、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更正错账的方法、平行登记的要点和对账、结账及更换新账的方法。

7、成本计算方法。了解实习单位产品成本包括的内容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8、财产清查。了解实习单位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及各种实物的清查方法,学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9、编制会计报表。学习编制企业对外及对内报表。

(三)开展毕业论文的写作调研

在完成上述实习任务的同时,学生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在企业调研的结果再拟订论文题目。

四、校外实习的基本要求

1、保守秘密。服务实习单位财务人员的安排,不能随意摘抄会计资料数据,格守财务和会计的制度,不处传实习单位的财务和会计信息。

2、安全第一。实习阶段注意安全,在厂区内要服务安全人员的指挥,不准随意走动,否则将酌情在实习成绩中做扣分处理。

3、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和实习单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地点,不准无故旷课矿工,迟到早退,不准寻衅闹事,打架斗殴,若有违纪行为,按学校规定处理,对不尊敬老师和现场秩序的学生,视情节严肃处理。

4、虚心向实习单位财会人员请教,尊重领导;注意精神文明建设,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同时与实习单位搞好团结。

5、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应带回由实习单位负责同志签署意见并密封的“实习表现鉴定表”,未交回鉴定表的,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不能取得毕业实习学分。

6、撰写实结,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上。

五、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本专业的毕业实习成绩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分别计分,两者按百分制计分。校内实习的计分标准为设账10分,编制凭证30分,登账10分、成本核算10分,试算平衡10分,会计报表20分,装订5分,出勤5分组成,满分100分。校外实习的计分标准为毕业实习表现为20分,实习过程为50分,实结为20分,实习鉴定表为10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前两项由实习单位给出初评分数,后两项由系指导教师评分。然后将校内实习分和校外实习分均按50%的比例计入毕业实分,实习成绩及格者方可取得规定的毕业实习学分。

请实习单位配合做好对实习生的实习鉴定及评定其实习表现分和实习过程分。实习鉴定表及实习表现评分表另见附表

5、填制与审核凭证。了解实习单位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与审核方法和传递顺序等。

6、登记账簿。了解账簿的基本要素、账簿的形式、账页的格式、账簿的启用方法、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更正错账的方法、平行登记的要点和对账、结账及更换新账的方法。

7、成本计算方法。了解实习单位产品成本包括的内容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8、财产清查。了解实习单位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及各种实物的清查方法,学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9、编制会计报表。学习编制企业对外及对内报表。

(三)开展毕业论文的写作调研

在完成上述实习任务的同时,学生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在企业调研的结果再拟订论文题目。

四、校外实习的基本要求

1、保守秘密。服务实习单位财务人员的安排,不能随意摘抄会计资料数据,格守财务和会计的制度,不处传实习单位的财务和会计信息。

2、安全第一。实习阶段注意安全,在厂区内要服务安全人员的指挥,不准随意走动,否则将酌情在实习成绩中做扣分处理。

3、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和实习单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地点,不准无故旷课矿工,迟到早退,不准寻衅闹事,打架斗殴,若有违纪行为,按学校规定处理,对不尊敬老师和现场秩序的学生,视情节严肃处理。

4、虚心向实习单位财会人员请教,尊重领导;注意精神文明建设,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同时与实习单位搞好团结。

5、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应带回由实习单位负责同志签署意见并密封的“实习表现鉴定表”,未交回鉴定表的,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不能取得毕业实习学分。

6、撰写实结,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上。

五、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基于工作过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8-02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觉得付出很多,讲得很清楚,但仍有许多学生不明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会计原理不易入门,谁学起来都不容易;二是教学设计存在问题,无论怎样编排上课内容顺序,往往是将若干典型业务一起介绍,以便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设计,结构严谨且合理。殊不知,初学者才接触会计原理,特别是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把许多经济业务串在一起讲,学习者根本就看不清业务的办理过程对各个账户的影响,即不理解每一笔业务产生之后进行会计处理的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让学习者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增值税的计税及核算结合起来学习可谓是难上加难。为此,笔者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立足工作过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学习、认识、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经过多轮业务处理过程讲解和示范,才能完成借贷记账法的知识点介绍。

一、总体教学设计

1.会计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了解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设置、账户结构、T型账的介绍等。

2.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学习、见识、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经过多轮业务处理过程的讲解和示范,才能完成借贷记账法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具体安排

(一)会计基础知识(4学时)

会计对象、要素、方法、规范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设置、账户结构、T型账的介绍等,仅是介绍其存在,作为了解性要求。

(二)借贷记账法(6学时)

重点有两个,一是在账户结构,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借方登记增加或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或减少,仅需要强记资产类账户结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结构推论得出:与资产的相反;收入、费用与利润的账户结构可以根据产权关系推论得出,无需强记),需要强记的内容并不很多;二是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50学时)

工作过程:建账(根据案例资料设置若干账户)经济业务发生(根据案例资料,准备好: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第一轮和第二轮只讲总账说明账户的功能(讲解会计核算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对报表数值的影响),假设仅有该项(或若干项)经济业务,通过记账与结账,经济活动的相关数值如何在报表中得到反映(初识报表结构与构成项目)。结账前,要进行对账和试算平衡,以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结账之后,形成的账户核算结果(期末余额),作为下一期间的“期初余额”;损益类账户结账后无余额,新建的该类账户无期初余额。

设计三轮经济业务核算,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系列,让学习者逐渐感受和认识“会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

1.第一轮学习(8学时)。给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表。经济业务设计:(1)从银行提取现金1单。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编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包括建账,第一轮只计总账和日记账),总账与日记账均采取逐笔登记,对账和错账更正、试算平衡、结转损益账户、结账、根据账簿记录确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目的金额。各步骤均用实物凭证、账簿、报表,实行手工操作,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第一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发生1笔业务,对相关账户、报表项目的影响及结果表现。

2.第二轮学习(6学时)。假设第一轮业务存在的情况下,本月增加如下(2)~(5)业务。处理过程与第一轮基本相同。本轮4笔账加上第一轮1笔账对报表数字的影响是汇总体现,而不是分别处理,因此,所进行的试算平衡是4+1,共5笔账的发生额试算平衡,同时做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这就比第一轮相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经济业务设计:(2)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1单。(3)投资者追加投资,投入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三种形态的资金各1单。(4)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单。(5)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1单。

第一轮仅涉及1单业务,最简单、直观。第二轮涉及到新增4单业务,共计5单,但仍是仅涉及基本等式关系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第二轮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发生若干笔业务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以及对报表的影响,又一次体会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到报表的操作过程,领会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

3.第三轮学习(36学时)。既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涉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成本账户,逐渐由第一轮的最简单,到第二轮的涉及会计基本等式的若干笔业务,过渡到第三轮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但仍不考虑相关税费,主要目的是体现掌握借贷记账法为主。经济业务设计:(6)购买办公用品1单。(7)购买原材料1单。(8)领用原材料1单。(9)核算工资及福利费1单(涉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10)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单(涉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11)支付周转贷款利息1单。(12)支付广告费1单。(13)分配结转本月制造费用1单。(14)从银行转账到职工账户发放工资1单。(15)产品完工入库1单(产品成本计算)。(16)销售商品,取得收入1单。(17)结转已销商品成本1单。(18)将损益类账记结转本年利润。(19)核算利润总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结转本年利润。(20)利润分配,提取10%。(21)结账前实施对账,发现错账运用错账更正的方法进行更正,设计错账更正:业务(2)存入银行金额10000元,记账凭证误记为1000元,已经登记账簿,用补充登记法进行错账更正;业务(6)购买办公用品金额为677元,记账凭证误记为877元已登记账簿,用红字更正法冲销多记的金额;业务(8)领用原材料直接材料20000元,车间公共耗用材料3000元,管理部门用材料2000元,记账凭证全部记入直接材料,已登记账簿,用红字更正法,编制练字凭证冲销原来的错误凭证,再编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业务(12)用银行存款转账支付广告费126800元,记账凭证没有错误,登记账簿误写为:128800元,用划线更正法,对账簿进行更正。(22)计算平衡。(23)结账。设计该套经济业务归属某年12月份,以便介绍月结、季结、年结等特点。(24)编制简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以上三轮业务题的设计以一个企业为基础,业务之间相互关联。每1单业务处理过程均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编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第一轮和第二轮只设置和登记总账、日记账,第三轮增加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同时增加三栏式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第三轮增加业务类型:错账更正、结转损益账户的讲解。各步骤均用实物凭证、账簿、试算平衡表、报表等,实行手工操作,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三轮的学习,在各笔业务处理过程讲解和示范中,反复介绍借贷记账法的相关要点,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借贷记账法,不断加深印象,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学生逐渐明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达到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三、教与学的具体要求

1.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根据上课进度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以及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2)教师要能够逐个步骤示范建账、填写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写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每的各个环节。教学示范应以手工操作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做手把手的示范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上课班级的人数普遍较多。

2.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要带齐学习用品,包括黑笔、红笔、铅笔、直尺、回形针或小夹子等。(2)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思路,配合好教师各个步骤的操作练习,勤于思考,认真完成各项知识点的预习、记忆任务。(3)课后复习所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立足工作过程实施案例教学,设计经过三轮业务处理过程示范和学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既直观又符合经济业务核算逻辑,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轻松地学习,并能熟悉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最终达到理解和能够应用借贷记账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戚素文.基础会计实务(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33.

[2]林艳红.关于“基础会计”教学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0,9(下):137-138.

[3]罗平实.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初探[J].财会月刊,2010,9(下):105-107.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比较转换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相同点

1.会计目标一致。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必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营管理,参与并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履行会计工作职责。

2.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防止舞弊行为。

3.复式借贷记账原理相同。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运用复式借贷记账原理,设置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再进行排序、分类、计算、记录、判断等加工处理,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4.都需要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

手工会计的档案由装订成册的凭证、账薄、报表等构成。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了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外,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和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都必须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以方便查阅与审计。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点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不同。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账户、建立会计科目、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公共基础资料的设置,会计科目引入,凭证类型设置,期初余额的录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会计电算化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了与中文科目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3.凭证审核签字方式不同。

手工条件下,审核凭证由审核人员审核后亲笔签字确认。电算化条件下,只有凭证审核权限的会计人员调出凭证并“签字”确认,确认后才能记账。若审核发现问题,计算机程序将拒绝签字,并告知填制凭证人员修改或删除。已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不能修改,只能取消审核后才能修改。

4.账表的存储介质不同。

手工条件下账表是书写在纸介质上,无论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还是账薄都要顺序编号。电算化条件下,账表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内容不是永久存在于计算机中,而是在需要查看、打印时临时生成的,它既不影响使用者获得资料的速度,又节约计算机存储空间。财政部要求把相关账表打印出来,日记账天天打,明细账、总账至少一年一次。

5.资料的查询速度不同。

手工条件下,要查询历史会计业务,必须一册册翻,不仅速度慢,而且准确性难以保证。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根据查询资料应满足的条件,就能准确、快速查到数据。数据资料的不断积累,还为账务分析、预测、决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对账工作的要求不同。

手工会计核算的对账工作,一般可分为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核对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电算化条件下除账实核对以外,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对要求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账证核对,需进一步加强。这是由于从原始凭证的归集、整理、审核到填制记账凭证,这一系列过程是依靠人的处理来完成的,因此差错必然会出现。同时由于计算机对资料的自动处理和共享调用,使记账凭证向计算系统的录入近乎是会计核算的惟一数据输入环节。它的正确决定了后续其他各环节。账账核对基本可以取消,因为登账工作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资料是一致的,以核对为目的的账账核对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由于各单位业务情况千差万别,会计科目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账表核对应区别对待。

三、手工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转换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学校应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与转换,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训。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金蝶或用友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

2.学校应将会计模拟实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训,要求学生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二层次是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与转换的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数据,按照商品化财务软件功能模块,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训资料。会计电算化实训可分成若干个单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流程。第三层次是实训总结,学生通过比较手工会计实训及电算化会计实训的结果,写出书面的《实习报告》,总结实训过程的经验,同时找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结合与转换,增强了学生对两种会计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巩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和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参考文献:

[1]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会计研究,1997,(11).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当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得到基本普及,在应用过程中与以往的手工记账相比优势明显。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

会计电算化以功能模块组合工作方式代替人工自动完成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包括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结转、自动对账、自动结账等,甚至能够“反记账”、“反结账”。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是,计算机毕竟依靠的是人为设计的程序化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相应地会产生许多新问题。其中,关于“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可行性争论就比较激烈,笔者认为“反记账、反结账”做法有利有弊,不可片面妄下定论。

“反记账”是指将已经记账的凭证通过记账的反向处理,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反结账”则是在已经结账的期间,通过取消结账的做法,解除封账,恢复到结账前的状态。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笔者认为这些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一,实际工作中如果存在错误的记账凭证,不施行“反记账”的话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从复核的角度来看,虽然错账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正,但当复核人员浏览到一笔又一笔的错账时,并不能忽略跳过,还是会影响工作效率。如果有“反记账”功能就可以先取消记账,把错误凭证全部更正后再重新记账,账簿中的冗余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账簿信息就会简洁明了,便于利用。

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在结账前后要分情况处理。结账前如果发现错误凭证需要“反记账”时,直接进行即可。结账后此会计期间已经封账,就必须先进行“反结账”激活本期间账簿处理功能,接着才能顺利进行“反记账”。也就是说从清除数据库中冗余信息,保证账簿数据准确、明了的层面上来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当存放会计账簿数据的计算机硬盘扇区遭受物理损害,或者账簿数据库在没有启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情况下被人为非法篡改时,就完全可能导致账证数据信息混乱、不符。无论是账簿错误还是凭证错误,或者账簿、凭证都有错误,都无法像手工会计那样采用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或红字冲销法来更正,因为此时的错误属于由非正常情况导致,最好的办法就是施行“反记账”。因为,对于不甚精通计算机的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意外情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下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最好的方法就是干脆恢复到最初状态。如果凭证数据正确,仅仅是账簿记录有误,取消错误的账簿记录后将正确的凭证数据转入即可;如果是凭证有误,则不管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均应先取消账簿记录数据,再对错误凭证一一进行更正,审核无误后重新登记入账。

另外,当计算机意外断电、病毒侵袭等非常事件导致记账或结账过程意外中断时,会计人员更是无从下手。操作者无法确定在出现意外的刹那间计算机后台数据处理的进度,为防止数据丢失,最保守的做法就是进行“反记账”或者“反结账”,恢复到可控制阶段。

以上的这些做法在相关法规中也得到认可。《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规定,会计软件“应当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强行关机及其他原因引起内部和外部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显然,要恢复到“最近状态”就需对不确定的数据处理进行“反记账”或是“反结账”。

第三,现今阶段为满足会计电算化的岗位需求,在职人员必须进行电算化培训,在校生必须进行专业学习。在培训和教学中,“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从实验练习的角度上讲必不可少。学员在教学练习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错误操作,导致形成大量的错误数据信息,而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一旦进行了记账或者结账,所有的数据都会转为后台存储,前台只能浏览不可修改,这给教学辅导带来很大障碍。要想准确找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所在,让教师“对症下药”,进行指导和更正,就必须利用“反记账”或“反结账”功能再现学员的错误操作。

同时,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教学软件为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财务软件的演示版,也就是说学员在课堂上学习和练习的软件还是具有相对的真实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细节演示,提高考核标准,这样学员在学习完毕后才能做到以最短的时间符合岗位要求。那么,在课堂上需要重复演示或练习相关操作步骤,这其中凭证、账簿是重点,因此,“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给教学带来很大便利,它们的施行让操作过程可以逆转,便于学员进行提高熟练程度的练习。

因此,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电算化实务工作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实验的角度来说,“反记账、反结账”功能都有一定的可取性。

但是,我们在此也不能就肯定地说“反记账、反结账”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事实上它们还是存在很多不客观和不完善的地方。

第一,“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与现行法规相违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反结账”功能可以解除封账,“反记账”功能可以进行反向记账处理,这些做法相当于在数据库中完全擦去原来结账或记账的痕迹,恢复到结账前或记账前状态。这实际上是对账簿进行了典型的“刮擦、涂改或重新抄写”。同时,“反记账”、“反结账”给做假账提供了技术支持,便于某些会计人员要进行舞弊。结账之后可以轻松取消结账,进行相关的处理;记账之后利用“反记账”功能可以在以后的任意时间简单、方便、无痕迹地直接修改凭证的相关数据,这无疑都使财务会计系统的安全性大打折扣,给作弊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的风险。

另外,《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虽然要求会计软件具有数据恢复的功能,但是也同时进行了限制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者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而“反记账”功能的存在使这一制度在实务操作中很难得到落实,很少有人如此更改错误,而大都倾向于直接“反记账”进行彻底无痕迹修改。

第二,“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绝对安全的。目前大多数核算型的财务软件产品,记账时都要涉及许多辅助核算数据,如往来核算数据、数量核算数据、外币核算数据等,记账后这些数据在相关的功能模块中将被进一步处理,当需要数据恢复时,纵然能够顺利“反结账”,这些数据在记账的反向处理中也难以全面、准确恢复。同时,由于会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电算化人员业务水平及对软件功能理解的偏差,如果操作有误,很可能产生系统数据错误、财务混乱,甚至导致整个账务系统的瘫痪,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滥用“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不但影响会计处理的严肃性,也会大大增加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反记账”及“反结账”功能具有很强的两面性,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其作用,但是也需要正视其弊端。因此,笔者认为对“反记账”及“反结账”功能的使用如果进行严格、合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就既可以发挥其长处,又能够限制其危害。新晨

实务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使用者如果确定需要“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则在购买和选取软件时应由专业软件人员对此功能反复进行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测试,确保反向记账时各方面数据能够完整、准确地恢复到记账前状态,并且尽可能少地给会计人员带来技术障碍,确保数据恢复和存储的方便、安全。

2.“反记账”功能的操作者必须是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原记账人。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记账人员应对账簿的正确性负完全责任。设置“反记账”功能的目的,就是取消部分甚至全部的错误账簿记录后重新按正确数据记账,从本质上讲,这是对错账的一种更正行为,但是从形式上说存在管理漏洞。因此,为了保证记账操作的谨慎性,避免滥用“反记账”功能,操作者必须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后才能进行“反记账”。

3.尽量避免“反结账”。结账的意义在于把本期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并确认无误后予以封账。进行结账操作就意味着不允许输入本期的记账凭证,也不允许对本期经济业务进行记账和反记账。虽然,“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经常需要伴随发生,但我们仍然要强化结账的意义,不能滥用“反结账”功能,不能随意逆转账务处理程序。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13篇

1.1主要联系

(1)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2)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4)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5)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6)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1.2主要差异比较

(1)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2)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3)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4)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2.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1)使财务会计工作统一规范。企业单位可以轻松实现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避免了传统会计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工作中标准模糊以及主观人为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改变了会计数据和账务处理方式。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进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都大大提高,财务处理程序也很简便。

(3)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加强。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原来账簿之间互相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

(4)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各财会岗位的资源共识,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会计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加及时、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为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情况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3.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改变

3.1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2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特点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会计教学 银行 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经济各领域无论是经济业务内容还是生产的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银行业来说,这种变化不仅是业务内容上的增减,而且操作方法、操作手段、制度规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职员原有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不再适应当前实务操作的要求;原有的会计教学不能满足银行第一线各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这种冲突和矛盾直接体现为银行会计教育的滞后和现行实际从业实务内容、方法的不断改变之间的矛盾。纵观这些年来银行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指导远远跟不上现行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而使得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要走上银行的工作岗位还需要最少三个月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这不仅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且使得银行会计教学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双倍浪费社会的资源。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银行会计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从而提高银行会计的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银行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深化教材改革,满足银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核算要求

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随着银行办公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信息化要求改造银行账务组织体系。

针对会计电子化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集中处理能力强、网络传输速度快的特点,简化原有的综合核算体系,即取消总账、科目日结单等综合账务,细化、深化明细核算内容,将原来为统计、管理等方面所需的登记簿、台账纳入银行电子化明细账务核算体系。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账簿的登记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集中自动化处理来完成的,总账和分户账之间不存在相互核对的问题,总分核对已无实质性意义;银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打印账簿,也只是多一种可查的会计档案资料而已,目前实现了银行会计电算化的银行,平时并不打印账簿,只在会计期末或检查时才予以打印,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所谓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而在计算机内部不存在手工意义上的各种账薄,因此,将会计账簿分为日记簿、总账及明细账的价值和必要性已经不大;会计电算化以后,只要给出一个会计科目,计算机就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而不管这个科目是存款科目还是贷款科目,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而且所有的账都可表现为一种统一的形式;在银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条件下,输入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因此,不需要用划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即使账簿记录有问题,也一定是合法性问题,往往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

(二)实行综合柜员制的银行外部业务由单人临柜,一人操作。

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流程中,记账工作完全由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其内部的账务处理流程根据数据流程来设计,从而调整和取消了银行会计中因手工操作或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人为增加的诸多重复性环节的内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可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环节,其控制的重点是在输入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中间过程都在电子计算机系统内部自动完成,而需要的任何信息资料,都可以通过“查询”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不会发生遗漏、重复记录和计算差错等手工操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故某些手工操作方式下的账务核对环节将不复存在。

(三)按照电算化、网络化的要求处理具体业务。

银行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流程由于与电算化的帐务组织与手工操作不同,所以其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及相关规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凭证的处理要求、传递方法、传递要求等与手工操作有明显的不一样。另外,会计凭证也将由以实物凭证的传递为主转变为主要传递“电子凭证”的方式(实行“票据载留”制度)。

(四)改按科目顺序为按业务流水顺序整理会计凭证的档案管理办法。

实现银行会计电算化后,记账凭证主要有:手工编制的零星业务的手工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三个来源。记账凭证也相应分为手工凭证、机制凭证和固定凭证三类。其中,手工凭证是人工编制、手工录入的,后两者都是机器自动编制、自动转录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所关心的已不再是该凭证是哪个科目的凭证问题,而是凭证的来源。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以后银行对记账凭证按其业务流水顺序来整理而不是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整理。

(五)在会计报表、档案管理、会计职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银行会计的这种变革,作为银行会计教育的导向――教材,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才对,这几年出现许多银行会计的新教材,但大多都还沿用传统的理论和手工操作的方法。比如银行会计的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双线核算内容还是沿用手工操作的内容;其操作程序也按手工操作的程序来进行处理;具体业务处理方法也还沿用手工操作的做法等等。除此以外,目前银行会计教材的滞后还表现在业务内容的陈旧上,对近几年来由于金融创新而产生的新型的业务内容的处理方法则没有提及。所以必须对目前的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编写要与银行的账务组织、账务处理以及具体业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相适应,同时要注意吸收国内外银行会计处理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适应面,增强职业的适应性。

二、建立与现行银行相适应的银行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

理论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岗位,是目前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教学中能够进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然而如何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却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仿真的模拟实验总是很快就滞后于银行现行实务实践。为了顺应现行银行的操作要求,应该尽快改建、扩建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安装与银行目前操作方法、操作手段相似的仿真教学软件。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特别是近年来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得突破性进展。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其特点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其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新的教学方式,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可以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愉快学习、情景学习、交际学习等,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的方面,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等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共享,校内甚至校外可得到广泛使用。可见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

会计教育是培养一线人才,在这些岗位上可以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熟练的操作技能却是必须具备的。所以银行会计教育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在非职业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 2∶1,甚至更小,而在职业专业的课程没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应在1∶1,甚至更大。当然增加实训课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的教学,因为没有理论作为基础,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像无源之水,从而导致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可能真正掌握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这样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银行的有关规定稍微变化,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把正确的理论知识和现行的实务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自身必须对这个专业的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群体却大部分都是从学校走入学校没有实践经验的一个群体,加上以往所学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跟得上银行现行的操作要求。

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与银行联系,构建教学与实践沟通的平台,让专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到银行业务内容以及银行相关规定、制度、操作方法、要求的变化。其次,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应当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能够定期到一线顶岗实习,保证每个教师都能深入第一线提高职业实践能力。这样为教师在教学中的理论教授以及实践指导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同时还能匡正教材中滞后于实践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内容,避免出现教学与现行操作实务之间出现冲突的矛盾。最后,积极培养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参加经济师、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成为“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

[2]许汉友,汪先娣.高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困惑及校正[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7).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债务重组;固定资产;用友U8V10.1;信息化处理

一、债务重组概述

债务重组,是指当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按照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债权人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重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1)用资产清偿债务:①用现金清偿债务;②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2)债务转换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4)以上三种方式结合。

本文以非现金资产--固定资产清偿债务作为分析对象,选择固定资产这一非现金资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历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固定资产是技能大赛中的一个重难点,而且固定资产在用友U8V10.1中的增加方式相比U8V7.2有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是在今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后,关于固定资产(不动产)的进项税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国税总局的第13号文---不动产的进项税按11%实行分期抵扣,购进当月抵扣进项税额的60%,剩余40%等购进的固定资产满一年后再进行抵扣)。因此,本文选择固定资产这一非现金资产作为典型。

二、以固定资产进行债务重组信息化处理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如已对重组债权计提坏账准备,该差额应先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冲减后仍有余额的,再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多计提的坏账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应计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应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视同销售)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

样题:2016年6月8日,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其所欠甲公司的货款500万元(含税)不能按期足额偿还(甲公司已计提坏账准备30万元),现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乙公司以一固定资产抵偿债务,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420万元,已提折旧80万元,公允价值360万元。

1.甲公司(债权人)的业务处理流程

(1)①固定资产为动产时,理论上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612000,坏账准备300000,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488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5000000。

②固定资产为不动产时,理论上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237600,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158400,坏账准备300000,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704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5000000。(一年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58400;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158400)

(2)在用友U8V10.1中,完成该固定资产债务重组业务的操作流程如下,以动产为例:

①固定资产增加。第一步:在供应链模块进行资产(固定资产)采购处理,首先在采购模块填写采购订单,根据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到货单,然后在库存模块根据采购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最后在采购模块生成采购专用发票(依据采购入库单),根据采购入库单和采购专用发票进行采购结算;第二步: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采购资产处理,填写使用状况、部门等必要信息,保存后生成一张固定资产卡片;第三步:在应付款模块,进行应付单的审核和制单,生成凭证,借:固定资产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612000;贷:应付账款--乙公司4212000(如果该固定资产为不动产,需要修改其税率为11%,并在最后生成的凭证上将进项税分为两部分)。

②坏账发生。在应收款模块,进行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坏账发生操作(意义:确认本笔业务的坏账损失),输入本笔业务的坏账金额30万元,生成凭证,借:坏账准备300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300000。

③转账处理。在应付款模块,做应付款冲销应收款操作,生成凭证,借:应付账款4212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4212000。

④录入收款单。在应收款模块,录入一张“虚拟的”收款单(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收款),结算科目选择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结算方式:其他)。生成凭证,借: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488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488000。

⑤核销。在应收款模块,选择手工核销,将乙公司的此笔应收账款核销。

2.乙公司(债务人)的业务处理流程,以动产为例:

(1)债务人理论上的会计分录为: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3400000,累计折旧800000;贷:固定资产4200000。

②借:应付账款--甲公司500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12000,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788000。

③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200000。

(2)在用友U8V10.1财务软件中,完成该固定资产债务重组业务的操作流程如下,以动产为例:

①固定资产减少。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资产减少操作,选择减少方式为“债务重组”,生成凭证,借:固定资产清理3400000,累计折旧800000;贷:固定资产4200000。

②录入应收单。在应收款模块,录入一张“虚拟的”应收单(非实际意义上的应收款),表头部分(借方):金额421.2万元;表体部分(贷方):“固定资产清理”,金额36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额61.2万元。生成凭证,借:应收账款--甲公司4212000;贷:固定资产清理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12000。

③转账处理。在应收款模块,进行应收冲应付操作,生成凭证,借:应付账款--甲公司4212000,贷:应收账款--甲公司4212000。

④录入付款单。在应付款模块,录入一张“虚拟的”付款单(非实际意义上的收款),结算科目选择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结算方式:其他)。生成凭证,借:应付账款--甲公司788000,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788000。

⑤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在总账模块,手工录入一张固定资产的处置利得凭证,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200000。

⑥核销。在应付款模块,选择手工核销,将甲公司的此笔应付账款核销。

三、结语

在用友U8V10.1中,正确处理以固定资产进行债务重组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掌握营改增后关于固定资产(动产/不动产)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2)固定资产增加的操作,首先要从采购模块进行采购增加,然后在固定模块生成卡片,最后在应付款模块生成凭证;(3)期初设置时在存货档案中设置其外购、资产的属性。(4)注意信息化处理前后操作的连贯一致性。

当然,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关于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的债务重组可能会更复杂,比如会涉及收到、支付补价。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些处理思路,以供技能大赛学习和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6]36号文《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Z].2016-04-14.

[2]郭小芬.债务重组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中的实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9):212-21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