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篇

根据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特点,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1)西安市构建的交通管理系统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的政策、标准和规范。

(2)系统具有兼容性,设计的规模应根据西安市城市交通需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具有模块化结构的参考。

(3)充分满足城市交通管理和安全保障的需要,本着整体规划和统一安排,分批实施,逐个完善的原则。

(4)保证系统的高质量的同时,考虑到城市交通和经济现状的基础。

(5)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构建满足西安市未来发展的城市交通管理的系统。

2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公共交通的利用率,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交通使用者和管理者。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是一套在城市范围内能够实时、准确、高效的服务于交通使用者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完善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成统一的应用平台,能够协调西安市的人、车、路相互之间的关系。该系统涵盖了智能交通建设的三个层面,结构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1)交通信息采集:路口采集系统、环路数据采集、闭路电视监控、车牌识别系统、GPS系统、民警与公众报警等。

(2)交通信息数据传输,包括有线通讯网络、无线通信网络。

(3)交通管理信息应用和服务:应用服务器、接入网关、内网交换机和数据库。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将采集来的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把有用的交通信息实时的出去,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实现各种交通管理信息共享服务的整合,满足公共交通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为相关部门提供交通信息。

3结束语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2篇

管理子系统的整个制作过程。作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文中讲述了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信号灯管理子系统的实现以及用户界面的制作过程。特别是运用了数学建模的理论对具体的流量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使得道路使用率得到最优配置,实现道路使用最大化,减缓交通压力。

关键词:交通管理系统 信号计算管理 智能交通

1 概述

交通管理,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它包括道路管理,车辆信息,交通环境,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多方面管理关系。交通管理者的使命是尽可能高效的根据现有交通条件为车辆及其他交通工具提供服务。信号灯管理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效率化的一环,追求的是车辆驶过路口时间的缩短和交通信号配置更加合理化。同时追求有效控制信号必将对路口管理方式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调研天津市各关键交通路口、路段的交通流量,红绿灯指挥、道路设置等状况,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使模型具有合理分配信号灯变化时间,以及推测下一时段车辆通过路口的情况的功能,实现智能管理。从成本上来看,它远远优于其他的解决方案。所以,合理的控制信号灯可以大大改善道路拥堵状况。

2 通过流量控制信号灯的基本理论和环节

2.1 信号灯管理的定义

信号灯管理系统是由汽车、道路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信息和人组成的一个共同完成交通管理的综合服务系统。这个系统由各种不同系统的形态所组成,它包括自然与人造、实体与概念、静态和动态及控制和行为等系统,这个系统中渗透着上述系统的各种形态。信号灯管理系统是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最优化,并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2.2 通过流量合理管理信号灯的意义

过去,由于我国交通行业智能化程度低,所以要集中采集交通信号并加以处理是难以实现的,尽管有不少部分地区应用了一些交通信息广播电台,它不断通过广播告诉司机哪些路段堵车,哪些路段通畅。这种靠广播加上司机对整个城市的熟悉情况共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智能交通的雏形。由于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不能达到高效率、低成本以及柔性化的要求,以上手段随着日益增长交通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因此,选择合理的信号灯管理方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立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仅要解决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更要做好信息采集和应用工作。交通信号灯管理的灵魂是方案选择,因此,对它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 通过流量管理信号灯的基本环节

3.1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是信号灯管理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严格说来,信号采集应叫做交通流量采集,在不同的技术支持下,信号采集的来源不同,这里有的是用电子车牌技术来采集需要的流量信号。这里的车流量信号采集是在车辆未进入路口时采集的,也就是车行驶在相应道路上时采集的流量信号和车辆信息信号。

3.2 信号传递

信号传递是指将道路上采集的车流量信息通过一定的硬件设备,将信号传送至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当然,数据传输的起点是相对固定的,但数据传输的终端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为不同的计算机组织系统,因此,以后的工作既可以实现独立的路口的处理,也可以实现多路口的协同处理。

3.3 信号存储

信号存储这一部分涉及到数据库中相应表的处理,采集来的信号将被存入相应的表中,以便用于不同的处理方式,为此,每一个路口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存储空间。

3.4 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是整个信号控制最为关键的一步,它需要事先为系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算法。目前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处理方法。车辆信号流按照其控制的范围,分为若干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控制目标、实现方法和手段都有差异。信号控制的层次主要分为:孤立路口控制、主干道控制、区域控制。常见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离线优化方法,在线的方案选择,在线的方案生成。在几十年的交通控制实践中,这些方法都有应用,每种方法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4 流量问题的数学模型

流量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解决方法:

在信号灯管理过程中,必将考虑到各个道路上的交通流量问题。因此考虑如何控制车流量就是考虑如何对信号灯分配合理的相位。在以下两个模型中,对于交叉口的基础设施设置都是以只考虑汽车的情况,对于行人和自行车的情况没有进行考虑。交叉口全部设置为十字交叉口,共设置了四个相位,如下图所示:

图1 四相位图

信号周期不能太短,要有一个下限值。但也不能太长,周期越长通行能力就越大,但随着信号周期长度的增加,路口延误时间也增加,因此信号周期长度又一个上限值。

根据Webster公式:

C0=(1.5L+5)/(1-Y) (1)

其中,C0表示信号周期,单位为s;

L表示总损失时间,单位为s;

这里的L=∑D0+∑I;

D0表示车辆启动的延误时间,根据现场观测,一般取2S;

I表示绿灯间隔时间,根据现场观测,一般取2S;

因此四个相位的总时间损失为4*2+4*2=16秒,即L=16秒。

Y表示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比,该流量比Y用下式求得:Y=■yi (2)

这里的yi代表第i相信号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所谓临界车道是指每一信号相位上,交通流量比最大的那条车道,即yi=max(实际的进口道交通流量S/进口道交通能力Q)。

yi=max(实际的进口道交通流量S/进口道交通能力Q)(3)

其中,实际的进口道交通流量S,由路口的检测系统自动测量实际的流量数。

进口道交通能力Q,则是依据以下的分析得出的:

结合我国的情况,汽车驾驶员“根据时速确定前后两车间距,一般以时速公里数为间距米数……在晴雨天都比较适用”的原则,若以v(km/h)计车速,一般车身长度以5m计,则有如下关系式Q=(1000V)/(V+5) (4)

其中Q为每车道每小时的通行车辆数,即进口道交通能力。

由dQ/dv=8000/(v+8)2>0(对3式求导),说明车流的通过量确实是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多的,但按(3)式,混合车辆数又以每小时通过1000辆为其极限值。

根据我国的车速、车况,每车道混合车型流量每小时以900~1000辆为宜,同时交叉口的理想通行能力只有路段通行能力的50%,实际上只有路段通行能力的30~45%。

因而,可以得到交叉口最大通行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对于每一进口道来说)

Q=1000*45%(5)

因此,根据Webster公式:

C0=(1.5L+5)/(1-Y)

我们已经得到了式(1)中的L,又通过检测器得到Y,因此可以对C0(信号周期)进行求解,则式(1)可以变为:

C0=(1.5*16+5)/(1-Y)

Y=∑yi(i=1、2、3、4(即分别对当前四个相位的流量求流通比)

在得到最佳周期以后,按各相位车道的交通流量比进行比例分配,第i相信号相位的绿灯间gi为:

gi=yi×(C0-L)/Y

从而得到各个相位的通行时间。

在由各个进道口所得到的实际流量分别求出,四个相位中,八组车道组中(车道组11、12、21、22、31、32、41、42)相对应同一相位中两个车道组的差值,并由小到大排列,取其最小差值得相位,作为首先开通的相位,并从小到大依次开通。

上述对模型的求解方法可归纳为:①获得各个进入口道路上车流量Si(i=1、2、3、4)和每车道每小时的通行车辆数Q。②求各出各个入口道路上的交通流量比yi(i=1、2、3、4),将它们相加,得到总的流量比Y。③通过测量得到总的损失时间L。④根据Webster公式:C0=(1.5L+5)/(1-Y),得到最佳周期时间。⑤根据公式:gi=yi*(C0-L)/Y,算出各个相位的绿灯时间。⑥根据车道组实际流量的差值,依次得到开通相位的顺序。

参考文献:

[1]徐中明,贺岩松.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动向[J].汽车工业研究,2000(1):62~67.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智能交通系统;运用

1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建立在传统交通系统的基础之上,同时结合高新智能装置,通过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出现,更好的消除了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技术局限。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完成了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正是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智能变革产物。信息技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渗透到交通运输的各个管理控制环节当中,很多大中城市以及引入了交通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在道路交通违章管控、交通事故处理以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方面都有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更好的优化了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2交通运输管理中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分析

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主要由三个分支组成,分别为交通流检测控制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交通运输违法监控系统。此类系统覆盖了整个城市的大部分主干道及交通快速路,其系统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其中集合了信息采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显示功能、控制功能以及指挥功能,能够为交通运输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直观的图像信息。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合理应用能够为公共交通的控制、指挥和引导提供有力信息支持,便于为公众的出行提供管理服务,优化交通管理人员的决策选择。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用于对具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进行协调自动化控制,以便实现对于交通车辆运输秩序的管理。该系统能够根据交通实际运输流量进行协调。当交通流量达到峰值的时候,该控制系统可以采用最大通行控制模式,当交通流量处于普通值的时候,系统自动启用性协调控制功能,如果交通流量较低,系统会启用感应协调功能实施管控。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译码器装置、定时装置以及脉冲信号发射装置组成,其中脉冲信号发射装置主要用于提供标准的时钟信号源,控制装置主要负责系统中的调控译码器和定时装置。不同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由译码器装置进行调控,电路被驱动之后,信号灯会自动启动。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应用:该系统主要应用了GIS技术,系统中具备交通控制管理、交通勤务指挥、应急保护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如果交通运输过程中突发紧急事故,会触发应急调度系统,系统将以事故地点作为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的半径范围内,能够显示出相应的信号控制信息、图像监控信息以及交通警力资源配置等,并辅助交通应急调度人员制定出应急控制决策,科学的进行警力配置和事故处理。

交通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当前在城市交通中,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和供给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控制要点,也是当下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难题,例如常见的交通故障、交通堵塞及尾气污染等情况。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交通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该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最及时的交通实时信息,例如特殊车辆的行驶、各路段的实际车流量、噪声指数和行驶天气预报等等,并通过互联网系统、交通广播系统、智能手机以及车载导航系统等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交通驾驶人员。借助该系统,驾驶人员能够根据实施路况和自身需求对出行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减少道路拥堵概率和事故发生率。数字化执法管理系统的应用:该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数字化非现场执法和数字化现场执法。无线网执法管理终端系统具备手写功能、IC卡处罚功能、录音功能、摄像功能以及打印功能等,交通路面执法管理人员通过该终端系统,能够对各类存在违法行为的驾驶人员的车辆进行校验并给予相应处罚,并将相关执法信息上传到系统当中。非现场执法系统主要设置在城市中的主干道中,与道路交通违法检测设备关联在一起,能够监控违规变道、闯红灯或者超速等违法行为,通过应用该管理系统,交通执法站和检测部门能够实现交通运输信息的共享,形成严密的闭环管理控制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三个分支单元组合而成,分别有网络通信设备单元、交通信息单元以及系统信息终端。该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系统能够完成信息数据的采集。其能够与多个交通智能控制系统实施关联,获取不同渠道的交通信息并实施综合。其次,该系统具备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功能。通过对交通数据的融合处理和分析,能够明确交通运输实时状态,并为驾驶人员提供交通路径引导、捷径搜索、停车引导以及事故提前预警等信息服务。第三,该系统具备信息功能。借助相应的交通无线通讯和广播系统,其能够将用户所需交通信息及时发送到驾驶员信息接收终端上。

3结语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ATMS 先进交通管理系统 道路拥挤 系统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正蓬勃兴起。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产业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为建设全方位、适时、高效、准确、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所以说在我国发展和普及智能交通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一、ATMS介绍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ITS中最基础的部分,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同时也将简单静态的交通管理转变为智能动态的管理,实现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和利用的静态交通信息,满足了社会不断扩大的交通需求。

ATMS是指先进的交通监测、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它是ITS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它利用多种现代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将交通工程规划、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事故发现和救援与信息等多个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指挥管理。它的另一特征是信息的高速集中传输与快速处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能够将控制的实时性提高,ATMS在城市的应用则是使交通管理系统中交通参与者与道路以及车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最终达到缩短行程时间、减少道路拥挤和阻塞、减少交通事故、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合理分布交通流等目的。

二、ATMS结构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的结构主要部分:

信号收集:设置在道路上的光信标、超声波式微波式车辆检测器、图像型车辆检测器、交通流量监视摄影机AIV等装置。

管理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信息分析,同时将收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处理,从而生成控制策略进行信号控制,显示交通信息,得出交通限制信息。

管理信息:交通路口信号机进行通行控制,将信息于交通信息板。

三、ATMS功能介绍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是由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交通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若干个系统组成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它负责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监控,对自行车、行人不同交通模式交叉口的控制,以及实施交通事故管理、交通设施维护管理、交通紧急事件管理和对城市道路、公路交通的车辆收费管理等功能,同时通过辅助管理系统将收集处理后的信息实时传输到交通信息交互中心,最终实现信息的利用与增值服务。

实现这些基本功能的前提条件是:ATMS系统能够及时并且准确地采集到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并且精准地进行处理,提供满足各功能子系统的信息需求。交通信息是对道路设施、交通参与者等交通管理中各客观要素的描述,它具有动态和海量的特征,并具有空间数据的特征。ATMS的信息采集系统使用多个或多种传感器进行组合,完成信息采集的功能,以保证ATMS系统得到的交通状态信息是及时的、准确的、可靠的,因此需要ATMS对各种交通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

四、ATMS的道路应用

美国的ATMS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高速公路与城市的交通管理结合起来,减少旅行时间,提高效率,更好地自动检测事故并建立事故的反应系统。

在交通高峰期发生事故将引起上百辆乃至近千辆车的长时间延迟,也会引起撞车,因此TCC的事故检测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事故管理,即快速的事故检测和为尽快恢复车辆行驶正常所进行的指挥、协作功能。

五、结论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我们的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作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手段,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将各种新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到整个交通运输的管理体系中,从而保证庞大的交通系统实时、准确而又高效的运行。

ATMS是交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机动化已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与道路发展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下,大量的交通能源由于交通拥堵而白白地浪费,同时机动车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交通信息的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大量发生,信息和通讯业的飞速发展作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进了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重点便是推广和完善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因此研究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应用对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大森,刘小明.汽车智能运输.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公共交通;系统架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bstract: Public transit is now facing double predicament. On one hand, public transit infrastructure is springing up with urban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oad is seized by private car. Implementing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PTS) is a key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means of satellite positioning and GIS analysis, APTS can achieve tasks like spatial analysis, vehicle scheduling, path query and analysis, and travel query. This works first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PTS or I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it will take ‘Zhongshan’s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for example to analysis the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y of the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Last but not least we will prospect the future work of IP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public transit; software architectur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CLC number: Document code: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当前我国公共交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无线电车为主体,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公共交通虽然发展良好,却面临着一边需求在不断增长,另一边可使用道路资源在萎缩的两难困境。我国已实施了“优先发展公交”政策,鼓励公交出行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统计数据[1](见表1、2)显示,全国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为主体,并呈较快增长趋势;轨道交通快速发展,2011年运营车辆数量比2010年增长超过20%,运营线路总长增长超15%,客运量增长近30%。然而,由于私人汽车保有量无论在基数和增幅均远超过公共交通,挤占了大量道路资源,导致目前大中城市普遍面对着交通拥堵、出行时间过长、环境恶化等问题。我国主要大城市历年公交运量/公交运力比值更是出现大幅下降[2]。如何提升公共交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改善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状况,以及为广大出行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成为目前公共交通管理的热点问题。

表1:2010-2011年全国公共交通及私人汽车增长情况

表2:2010-2011年全国公共交通客运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2011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

1 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3][4]中关于公共交通管理的应用,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5][6]是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应用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公交车辆监控管理、安全监测、出行信息服务,以便开展交通规划、管理、政策制定、安全性能分析等有关研究。

国外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对ITS的研究。但由于ITS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依托于交通基础设施,因此各地对ITS研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美国在近20年来,从ITS概念、体系建设、系统应用、标准化等多层次进行探索,目前已将ITS发展重点放在信息服务、安全监测方面。日本从交通信号控制的研发和应用开始,不断加强对交通的控制管理,逐渐形成ITS的总体构想并实用化。目前通过先进的通信系统和车载系统应用,重点研究道路管理、物流、道路安全和出行信息服务方面。欧洲的ITS研究重点同样是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安全,但较美国和日本重视ITS标准化建设工作。

国内从20世纪末开始对ITS进行研究,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城市是我国“十五”智能交通系统科技攻关的示范城市。借鉴国外经验及技术,国内ITS研究主要将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技术应用到运输系统中。目前国内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应用主要方向包括公交车辆智能调度、公交IC卡、综合信息服务等。为适应城市发展,中山市编制了《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2008-2010)》,制定常规公交线网改善方案及场站、车辆配置方案。中山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建设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以支持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公交总体服务水平。

2 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分析

2.1 APTS系统架构

中山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主要是实现对中山市公共交通(公交车、出租车)进行监管及利用空间分析功能对公共交通数据进行管理。系统主要由公共交通行业监管子系统、公共交通地理信息子系统和数据接口子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公共交通行业监管系统下设三大模块,即:公共交通调度与监管模块、公共交通公众信息服务模块及公共交通数据采集模块。其系统整体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1. 中山市交通管理系统结构图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6篇

本文以数字化中关村西区为例,描述了数字化园区总体架构中,数字化园区应用管理平台上的园区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数字化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基于GIS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并与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及交管中心等系统联网,使中关村西区交通管理迈进了现代化管理的行列。

关键词:中关村,数字园区,智能交通

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概述

1、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GIS为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的、实时的、可视化的交通信息采集和以及管理的系统。

2、为实现对园区地下交通以及地上道路交通状况的动态管理,系统提供园区内、园区周边及进出园区实时的交通状况信息,通过对交通状况信息综合分析、统计以及对各种交通数据进行处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园区道路的通行能力。

3、与交管部门的相关系统相联接,对园区交通发生的紧急事件/事故及时上传。

4、在园区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整合下,本系统可与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动。当交通管理出现紧急事件时,可以依托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合紧急处置。

5、系统可以模拟交通状况和预测交通变化的发展趋势,模拟评价交通方案,为园区交通的宏观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中关村西区地下交通环廊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1、地下交通环廊简介

园区内有13条城市道路以及建设的地下交通环廊。地下交通环廊全长1.9公里,与地面道路以及园区内各大厦地下停车场相连。交通环廊如下图所示:

图-1.地下综合管廊交通环廊

2、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图-2.系统逻辑框图

三、系统功能论述

(一)系统功能结构

图-3园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图

(二)基于GIS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

2.1集成管理平台总体实现功能

1、园区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综合集成和整合园区可视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交通监控子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及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形成了统一的园区交通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

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的图形管理界面,可以使园区交通管理者通过可视化管理界面方便的对各子系统进行管理和联动。

3、在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内,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与园区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

4、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综合管理,并完成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归档、打印输出等工作。

5、实现各子系统信息的一致性和融合的综合处理。

2.2集成管理平台框架结构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由可视化交通监控、交通指挥调度、交通指挥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录入与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组成,实现了各子系统数据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使交通管理能够通过一个可视化的界面,管理及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集成平台构架结构如下图:

图-4 GIS可视化集成管理平台构架结构

2.3集成平台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由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动态数据交换模块和数据处理分析模块组成,实现交通管理静态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动态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该子系统采用C/S结构。

图-5 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

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交通管理对象、道路及道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管理者几类数据。可视化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主要是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中对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包括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统计、备份等功能。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功能

(1)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录入: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录入界面对需要添加信息的各种属性进行录入;

(2)静态数据的可视化标注: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标注界面在电子地图上对新添加信息的的空间地理位置进行标注;

(3)静态数据的可视化修改:静态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修改界面对数据的属性进行修改;

(4)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删除:当静态数据需要更新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删除操作界面,对数据中需要更新的信息进行删除;

(5)静态数据的历史记录备存:删除后的静态数据保存到历史记录中,以待需要时进行查询;

(6)静态数据维护的统计: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等维护操作进行分类统计;

(7)日至文件记录:记录每次对数据录入与维护的操作,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事件等信息。

2)静态数据内容

(1)交通管理对象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及交通枢纽,公交、地铁、出租车站;

b、园区重要单位的位置及与市政道路接口位置;

c、地下交通环廊及园区交通配套公共设施。

(2)道路及道路设施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园区道路、路口、地下交通环廊与地面交通相连以及与各大厦停车场的相连的坡道口;

b、道路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车道数等信息,道路各路口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等信息;

c、道路设计车速、道路容量、交通环廊疏散口、车道划分、应急停车道等;

(3)交通管理设施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交通标志、标识、标线、交通管理信号机和信号灯;

b、地下交通环廊及地面道路监控设备、交通诱导显示设备,地下交通环廊送排风口、诱导风机、排水设施、照明灯具、配电箱、配电室;

c、地下交通环廊消防设备及设施、防火分区、消防报警设备(消防排烟、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消防电话、消防广播、感温电缆等);

d、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设备,智能化交通管理控制室;

e、地下交通环廊顶部各种线槽及管线;

2、动态数据交换模块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动态数据交换模块,要建立与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的动态数据接口,从而实现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与这些子系统的数据交换,完成动态数据采集、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以及将控制信息发送到这些子系统的功能。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 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

1)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1)与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信号配时、信号灯状况、车速、车间距、车流量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2)与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道车辆流量、地下交通环廊进出地面及各大厦停车场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车道占有率、车速高速行驶报警信息、车速低速行驶报警信息、逆向行驶报警信息、特定区域车辆行使及停车报警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3)与车辆检测记录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辆检测数据、视频信号、机动车辆进出地下交通环廊及停车场的历史纪录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4)与交通诱导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当前显示各大厦停车场的停车以及进出地下交通环廊诱导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交通诱导显示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5)与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接口,从该子系统采集信息,为集成管理平台提供分析及制定决策的依据。

(6)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接口,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动态信息;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突发事件预案执行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7)与其它弱电系统的接口,实现集成管理平台与公安交警控制中心、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消防系统、送排风系统、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执行相应的联动功能。

2)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管理功能

(1)可以启动、暂停、停止、重启与各子系统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2)可以实现对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运行状态的监控,实时监视各接口的运行状况;

(3)可自动将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的运行状况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并生成统计报表,供动态数据接口的管理、维护及查阅使用。

3、数据处理分析模块

从各子系统采集的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模块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一方面滤除采集信息中的错误信息,另一方面对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产生完整、有效、可靠的交通信息,提供给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以及交通指挥子系统。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7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

2.4可视化交通指挥子系统

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由交通指挥监控模块、交通指挥调度模块和交通指挥管理模块组成,实现在园区总控制中心对地下交通环廊的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调度及管理功能。

图-8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组成

1、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信号机、信号灯的当前工作状况和配时方案,查询信号机和信号灯的相关属性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对实时交通流量态势的影响。

2)监控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视频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视频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信息及视频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实时交通流量态势。

3)监控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车辆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车辆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车辆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

4)监控交通诱导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目前显示信息。

2、综合交通指挥调度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调度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综合调度、联动调度处置、应急预案的实施等综合调度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可视化综合调度工作

控制中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利用可视化的界面对交通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向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发送相应的调度控制指令,使各子系统协调工作,完成指挥调度任务。

2)可视化联动处置工作

联动处置工作是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的综合交通信息,及时发现地下交通环廊发生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交通违章、一氧化碳超标等事件后,系统报警并自动弹出相应的控制窗口。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紧急事件类别进行相应交通联动调度处置,如联动排送风机给交通环廊通风;联动车道信号控制系统关闭相关入口禁止车辆驶入,开放相关出口引导车辆就近驶出;联动交通诱导系统,为交通使用者提供相应指引信息等。

3)应急预案的实施

当有意外及紧急事件发生时,切换控制中心的闭路监视画面,联动摄像头转向紧急事件发生位置提供直观的现场视频图像,并进行录像录音。控制中心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可视化的界面调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预置的应急预案,并启动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紧急事件的处置进行综合指挥调度。

3、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

1)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车道信号控制等各子系统的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报告及报表输出的综合管理工作,查询和统计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形方式显示。

2)交通信息报表以及各种报告输出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1-0225-02

0引言

程控交换设备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例如华为CC08程控交换机。CC08交换机可提供丰富的PSTN、ISDN业务并且可提供个性化的集团用户行业化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主要地区2000多万集团用户。可见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加强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与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基本原则及基本任务

1.1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基本原则

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1.2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基本任务

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运用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为企业提供最佳的技术装备,保持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最佳状况,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通过择优选购、合理配置、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以及适时地更新改造,达到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技术状况好、能耗低、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的目的。

2 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2.1分析数据关联,处理故障

某Centrex用户申告,需拨3个“0”才能呼叫话务台而不是用户要求的一个“0”。查看Centrex用户数据相关表格:“Centrex群数据表”、“Centrex出群权限表”、“Centrex号码分析表”、“Centrex话务台表”、“出群字冠描述表”,在未发现问题症结所在。进行多次呼叫试验后发现只要“quot;0XX”均可呼叫到话务台,说明呼叫拨3位后才开始处理,此时发现Centrex用户和普通用户共用了一个呼叫源,预收号位数为3。而Centrex用户通常要拨一个接入码到话务台,拨一个出群字冠听二次拨号音,再进行出群呼叫。因此Centrex应另用一个呼叫源,预收号为1。修改数据以后呼叫正常。在日常维护中,理清各种制作数据思路,清楚了解正常呼叫接续的径路,才能更好的维护设备稳定运行

2.2加强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点检管理

点检制较传统的日常保养有如下优点:

1)及时发现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隐患,有利于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进一步劣化及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事故的发生。

2)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点检制符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预防维修的重要基础。通过点检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性能稳定,延长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寿命。

3)参加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日常点检,对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结构、性能进一步掌握、理解,提高自觉地爱护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责任心和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保养水平均有好处。

4)点检制是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运行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之一,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点检也是编制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维修计划,提高计划准确性的重要资料。

2.3加强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使用管理

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贯彻“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使用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应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熟悉所使用的设备性能特点和维护、保养要求。所有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要求进行,严禁超负茶运转。所有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在使用期间要按《设备保养规程》的规定做好日常保养、小修、中修等维护保养工作,严禁带病运转。

2.4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优化

在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过程中,一般将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视为独立的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使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发生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不具备预防事故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以致故障发生后,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通过与设备操作人员交流设备操作的过程,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错误,降低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故障,同时能逐渐掌握一些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另外,也要培养维修人员具有完成抢修任务和应急修理的能力,做“一专多能”的人才,通过对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以达到良好的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效果。

3 结论

为了充分发挥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管理与维修。切实执行相关的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孙莉萍.试析程控交换机机房和设备的管理维护措施[J].企业导报,2009(3).

[2]吴桂玲.程控交换设备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铁道通信信号,2004(S1).

[3]宋继成.浅析程控交换机的维护与管理[J],2005(1).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

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

智能交通系统(ITS)指的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采用先进的数据通信传输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以及电子控制技术等进而使得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能够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和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高效能的综合性运输管理系统。6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进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80年代中叶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研究和开发。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家相继成立了全国性的智能交易管理系统发展协调组织,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了信息时代,并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我国的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思考

2.1夯实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基础。

公安智能交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车、路以及环境因素都会对智能交通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进行培训内容的完善和充实,不断加大考试力度并进行分类管理等措施来提升驾驶人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二,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机制来提升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第三,加大对低速车辆的控制力度、逐步淘汰农用车不断进行车辆构成的优化,通过提升车辆的安全系数来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四,不断提升车辆的检测质量,通过建立健全道路工程技术标准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等。通过建立健全交通安全责任制,不断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措施来保障道路安全。

2.2深化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涵

为了促进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长效发展应不断深化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加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以及监管共享机制。通过不断挖掘公安交通管理信息资源的价值来制定统计分析机制,进而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其次,通过建立交通部门、海关部门以及保险等部门之间的双向交互平台,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来搭建交通信息平台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资源更加丰富,进而为交通参与者的日程安排提供便利。

2.3提升道路交通的控制与诱导能力

为了更好地监测道路交通状况可以在城市与绕城道路之间的连接段、主干道路的路口、路段以及城市快速路等位置设置交通流的信息采集点,进而更加及时的发现交通紧急事件。通过建立公安智能交通信息处理平台来汇总和分析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而更好地判断出路段以及各个路口的拥堵情况和畅通情况,为交通紧急事件的处理提供便利,在第一时间来作出反应。通过建立交通诱导标志规划逐步形成区域路网的交通信息互联诱导系统。

2.4强化道路交通事故的管控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的科学管控能力,应制定严格的事故现场紧急吃了规范,通过建立健全急救员制度、开辟紧急绿色通道等途径来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伤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交通事故成员综合分析模型并进行交通事故的模拟,不断提高交通事故的分析研判的质量。

2.5建立长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保障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长远发展应建立长效的制度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等来明确公安部门的任务与职责。并针对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指导意见和技术标准,不断规范化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工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人员保障以及经费保障来推动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现

为了有效促进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应建立综合性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通过设置登录模块、车辆查询模块、车流量分析模块、日志管理模块、违章处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数据维护几大模块,进而为客户提供一个清晰便捷的操作界面,为当地的基层交通管理部门以及交通警察的工作提供便利。

3.1用户登录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是公安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于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用户登录模块通过设置密码并限制密码的输入次数来有效保障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在系统登录界面,用户在规定的次数内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入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用户的权限根据系统功能的界面以及系统菜单的不同而不同。

3.2车辆查询模块

交通警察可以通过车辆查询模块来处理交通事故也可以在该模块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车辆查询模块交通警察可以查询相关驾驶人及机动车辆的相关信息,交通警察可以在该模块查重事故现场的照片及录像进而及时定位事故责任人并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效缩减交通警察调查事故原因的时间。除此之外,通过车辆查询模块交通警察还可以根据驾驶人、车牌号以及违法类型等条件进行违规车辆的信息查询,并且可以导出违法记录的数据等。

3.3车流量分析模块

车流量分析模块可以对数据库中所记录的车辆信息进行分类和过滤进而总结车流量的规律。在进行该模块的设计时主要是通过select语句将具有车辆标记的相关信息筛选出来并在界面上进行显示。在操作界面可以根据车辆类型、道路名称以及时间等多个维度来进行过滤分析。

3.4日志管理模块实现

服务器管理人员通过日志管理模块能够更加便利的操控和管理综合管控平台,开发人员通过该平台能够更及时的定位系统定位并进行问题分析。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日志管理模块包括日志、错误日志、调试日志、用户登录信息日志、记录日志以及错误日志等。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开发人员通过该系统解决系统问题,进而确保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5违法处理模块

违法处理模块主要是通过采用网络技术将电子警察系统所发现的违章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服务器,之后服务器再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进而获取违规证据、车牌号以及违规记录等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进而方便交通警察以及驾驶人来查找相关信息。

3.6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该模块包括数据库管理、人员权限管理以及登录日志查询等功能。其中,人员权限管理会对车辆驾驶人以及交通警察的权限进行分配。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可以通过该模块来备案和保存新来交通警察用户,删除离职交通警察的用户权限,增加和修改不同部门交通警察的权限等。车辆驾驶人只能登录驾驶人信息平台。管理员还可以通过该模块来完成驾驶人的申请备案变更、用户申请备案以及驾驶人申请处理等功能。

3.7数据维护模块

公安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库维护模块来及时归档和备份比较重要的资料。公安交通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会形成许多重要的会议记录和文献等资料,通过该模块可以及时的进行归档和备份进而确保这些资料的安全,并且有助于公安部门在后期进行交通事件的统计工作。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9篇

摘 要 随着高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不断地进步。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耗时耗材大工程,这就需要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监督,但是在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不是那么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各样的信息还不够多,功能还比较的单一,本文就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分析,对其进一步完善,更好的利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企业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分

引言:轨道交通在代表国家的发展情况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它是一个国家运行的快速的象征。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轨道交通也在飞速发展,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在轨道交通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虽然消耗了大量的石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但是在建设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快速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缺陷存在,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一、轨道交通现状及其特点

最近几年,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很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利处。高科技的轨道交通慢慢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地铁,悬磁浮列车等,这些都在快速的运行。高科技的运行使得轨道交通一步步趋向于完善,在保证人们的安全的同时又在不断的提高本身的价值。地铁的出现是轨道交通的一个里程碑,它改变了城市之间只有公交汽车这一种交通工具的局面,并且地铁的运行速度是公交汽车无法达到的。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用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就是指在城市之中沿着特定轨道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具有运量大、速度较快、安全实用、准时等特点。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在2013年年末,中国累计已经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这样飞速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建设

轨道交通快捷,实用,保护环境等优点被大家广泛的信赖并使用,在建设轨道交通时也是非常的大的工程,地铁公司,轻轨公司,磁悬浮公司等在建设过程中都能够顺利、安全的完工,并且顺利的投入使用,人们也能够享受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但是在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并不是那么完备,仍存在着很多的纰漏点。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大量数据的存在,人们在不断地更新数据库,并且在不断地创新,提高数据库的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在高科技的管理推广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不断地成熟起来,给之后的企业运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业是否是现代化企业的标志,是一个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只有在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下,企业才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跟着时代的潮流并稳健发展。

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加直接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系统是关乎管理服务的,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各项管理需要,轨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研究轨道建设过程中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决策的整个环节过程中,并对这些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的一种方法。建设过程中,这需要人类,计算机,各种通信的设备等一系列的硬件、软件等共同组成的,再对收集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存储,使用等应用一门科学。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轨道交通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确定了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方向,促使着轨道交通企业在不断地向着信息化建设发展,使得企业本身处于在一个信息化灵敏的,管理过程科学正确,各项决策都比较合理的发展过程,给轨道交通企业本身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其建设

(一)我国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我国在轨道交通的各方面发展都是比较合理,比较迅速的。轨道交通建设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很大人力物力,需要轨道交通企业更好的去服务,更好的管理。在轨道建设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好的服务于工作者,在建设完成之后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就目前形势看,我国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是那么的完善,里面仍然有很多缺陷,不能够很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日常。

(二)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一个企业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整个企业运行的过程的管理进行服务的。在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方面,高科技的注入使得原来陈旧的管理模式不再被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轨道交通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成为可能,大大的提高了在轨道交通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方面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利益最大化。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得企业本身的管理融合在一起,管理形式慢慢的变的规范化,又因为高科技的使用,使得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推进入现代化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大的提高了轨道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更加完善,更加便捷,更加促进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建设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内容比较繁琐,枯燥,管理人员差错也很大,又因为人为的因素使得管理模式主观化,比较片面,不能够客观的正常运行,这就给企业本身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素存在,不能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管理信息建设模式

在管理信息系统在一九八五年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戴维斯提出来之后,被广泛的认同,并慢慢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也在不断的慢慢的接受现代化管理信息学系统带来的便利,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处理工具,现代化慢慢的融入到企业的信息,通信方面,以现在化,高科技的通信设备为最基本,最普通的运输设备,在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断地给外界提供大量的有用,及时的信息。在轨道交通企业中,在管理信息过程总是会遇到很大信息量的数据、信息,这些麻烦的数据分析,信息交流都交给了计算机,并且很快,很准确的给出了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所需的数据分析,在这种高新技术下,计算机系统与人为的工作联合在一起,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所在,这样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也给轨道交通企业带来了轻松、高效的工作效率,带来了企业本身的利益最大化。 四、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快捷方便

轨道交通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完成之后的运行过程的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信息来支持整个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抛弃了以前的人为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轨道交通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很快捷方便的完成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给管理服务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效率高

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从工作量上提高了管理者的效率,在工作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高。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分析使用都很迅速的完成工作任务。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大量的数据分析都给管理者带去了很大的麻烦,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下,运用到高科技,使得信息查询,分析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现代化

轨道交通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融入了高新技术,使用计算机等一些通信设备,改变了以前陈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了人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不断地运用到企业管理信息当中,改变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人员也跟进时代的步伐,充实自己,让自己慢慢的跟应时代的步伐,实现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现代化。 五、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前景

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大的提高了企业本身的工作效率,带给企业利益最大化,也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轨道交通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高新技术,不断地完善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六、结语

在这现代化步伐开速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摒弃以前的管理模式,才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给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吴珏.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江西测绘,2012.03.15.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共交通行业;管理会计系统;思考;实践

一、管理会计系统概述

管理会计系统(MAS)是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及工具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控制、评价的内部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由众多管理工具构成,主要有全面预算管理、EVA考评、关键绩效指标(KPI)、ABC/ABM系统、战略成本管理系统(SCM)、价值链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系统的四大职能为: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风险、提升企业价值,管理会计系统的重点是企业现金流管理、成本控制、资源优化配置、经营风险控制。有效的管理会计系统包括以下五点:第一,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及设计必须直接涵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即事前决策、事中控制及事后考评;第二,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且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管理会计系统目标的设定须对接企业发展战略,且能够基于企业现状分析、评价企业战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风险性;第三,管理会计系统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价值,因此,要求管理会计系统具备价值创造的功能。管理会计系统的切入点为:在充分分析、判断企业最大短板或经营瓶颈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并导入管理会计系统,突破企业的经营瓶颈;第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管理需要,合理选择管理会计工具。每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基本原理、实施环境要求、优劣利弊皆不同,这要求企业在导入管理会计工具时应深入分析企业现状、经营管理环境、亟待解决的难题及经营短板,因地制宜地选择管理会计工具;第五,关注企业文化、组织制度等企业软环境是否与管理会计系统匹配。

二、公共交通行业财务现状分析

公共交通行业作为促进并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具有一般行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公共事业的社会效益。由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内部管理理念及手段更新的迟滞,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经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一,财务管理目标难以定位。公共交通行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公共交通行业应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统一,但是,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的量化、两种效益的协调及最大化是交通行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难题;第二,公共交通行业运营资金较紧张。由于票价的国家指令化、生产资料价格的市场化、公共交通行业运营成本的攀升,财政补贴难以弥补交通成本与票价的背离,资金紧张成为制约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的瓶颈;第三,资产萎缩与减值过快。由于公共交通企业的营运载具、维修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强度大,造成固定资产老化快、减值严重;第四,由于票价的国家限制,公共交通行业营业收入增速缓慢。公共交通行业的公共服务性质导致其经营必然受到政府行政干预,使得票务价格难以市场化。

三、公共交通行业导入管理会计系统的思考与实践

通过对公共交通行业财务现状的分析可知,交通行业面临财务管理目标难以定位、运营资金紧张、资产萎缩与减值过快、营业收入增速缓慢的难题,这正是制约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的瓶颈及“短板”。公共交通行业应将此作为导入管理会计系统的切入点,明确其经营管理目标,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实现交通行业现金流的管理、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经营风险的控制。

(一)管理会计工具的选择及导入

引入平衡计分卡,提高公共交通行业的管理效率。平衡计分卡能够有效解决因交通行业具有公共服务性质造成的经营目标难以定位的问题,将公共交通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量化并转化为一套完备的关键绩效指标,为交通行业经营绩效的评价、考核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平衡计分卡(BSC)是一套将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相结合的指标评价体系,用于衡量与企业战略实施相关的要素,包括财务指标、客户、内部控制和成长绩效指标,实现了企业战略目标实施与经营绩效考核的挂钩。公共交通行业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公共交通行业BSC绩效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点:第一,充分考虑公共交通行业的典型特征。公共交通行业的特征包括公共服务性、行业的市场属性(运营成本如燃油、人工等受市场影响大,收入主要为票务)、较私人交通工具的环保性等;第二,根据公共交通行业的公益性,将BSC四个方面分为两个层次,财务目标为公共交通行业经营业绩,即经济效益;其他三方面用于衡量公共交通行业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及效果,即社会效益。2.四个维度的目标及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第一,财务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标分解。财务指标体系的目标是营业收入的增长,过程指标为净现金流,结果指标为利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第二,客户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标分解。客户指标的目的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过程指标为客户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结果指标为分担率和政府满意度;第三,内部流程指标体系的目的及指标分解。内部流程指标的目标是促进新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指标包括运营方面、保修方面、场站方面、基础管理、业务拓展方面;第四,学习/成长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标分解。该指标体系的目标是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过程指标为培训人次、员工结构、员工满意度、企业凝聚力等,结果指标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四个维度的指标结合公共交通行业特点、经营战略,将日常工作进行量化,提高了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目标性。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强化现金流管理、控制运营成本及风险。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根据交通行业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收支计划,强化运营资金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控制公共交通行业财务风险。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对公共交通行业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有效组织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目标。

(二)管理会计系统的导入、实施环境的优化

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提高财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首先,加快公共交通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领导层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积极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发展,培养管理会计的企业文化。其次,通过组织管理会计的学习研讨会、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财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综合业务能力。加快公共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先进的ERP企业管理系统,并加强与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智能技术引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公共交通行业对信息的挖掘、分析能力,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ERP系统是覆盖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人薪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高度集成信息系统,引入ERP系统能够有效整合交通行业财务管理信息,优化其资源配置,加速资金流转和效率,有效改善交通企业经营绩效。同时,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引入企业管理中,及时发现经营短板和问题,有效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军.交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

[2]杜娟.浅析企业管理会计系统建设[J].现代国企研究,2015(04).

[3]汤谷良,栾志乾.企业如何有效导入管理会计系统[J].财务与会计,2015(01).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ITMS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一、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念及组成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念。当前社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国际上管理城市交通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它充分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即电子传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控制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构建的城市管理交通的现代模式。

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从各项报道中,我们得知,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普遍应用于管理城市交通中,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交通顺畅,具体过程是通过查看指挥中心从监视区域传回的图像,根据实际情况派专人去实地进行实时疏导,调整信号来疏散交通拥堵,引导人们改变行驶路线。

2.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在城市智能公交的调动方面,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重中之重,它先对车辆进行定位,采集交通信息,然后对行驶车辆路线进行引导和为其规划路线,来适时的解决重要路段及交叉通拥挤,让各类行车人可以获得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交通路线,提高交通效率。

3.电子警察系统

电子警察系统不是一项简单的监管系统,它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监控区域内的全部行驶车辆实行每时每刻的记录。这些技术包括为,信息网络通信、远程数据监控、检测视频等,人们也称这种系统为“闯红灯记录系统”。

4.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为了可以智能调动公交,高效准确进行排班,从而使公交车的利用率提高,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减轻道路拥堵现状,主要是使用3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指挥、GIS技术以及GPS进行实时实地定位以更好保证交通正常秩序。

5.突发事件响应系统

除上面几项先进技术之外,还有针对于交通意外突发状况使用的突发事件响应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道路拥堵和混通治安等事件发生,从而使相关部门可以迅速解决紧急事件,以减轻道路拥堵,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伴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越来越来越健全,我国各级政府会越来越重视现阶段还年轻且不成熟的智能交通系统,同时现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在交通与道路的控制和规划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例如科技委等组织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交通管理系统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专门开发研究,此现象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此项管理系统技术的重视程度。对于交通智能化的研究步伐自1998年ISO/TC204设立以来就从未停过,同时多次参加此类技术系统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私家车的出现,交通问题也渐渐提上议程。由于交通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道路使用效率低,众多资源配置浪费,无法满足当今需要。我们在对我国众多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交通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严重,且道路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也逐渐显现,管理秩序混乱,使得出行困难,公交效率低等问题。

三、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一)建立ITMS 框架体系

设计ITMS 框架的原则。智能交通管理框架的有效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精简性

设计框架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其功能的有效性,在这个前提下就要考虑用户的感受,方便使用和操作,尽量使设计不繁琐冗长,保证其精简性。

2.完整性

ITMS 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子系统是一个任务,同时为子系统设置出显示其未来变化的系统也是一个任务。

3.实用性和延展性:

ITMS 这样一个为了管理交通而设置出的体系,首先要具备可用性,能在现实生活发挥其有效性,同时还要能预测到未来的变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4.灵活性和可发展性

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出的系统能适应外在情况变化,使用上具备灵活性,另一方面设计方案也要能适应环境变化,可供调整。延伸性更具前瞻性,可以在有效利用现时系统的同时,探索出新系统,完善ITMS。

(二)合理设计ITMS 的方式

智能交通管理框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框架体系,因为要应用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还要利用信息化提高其应用效率,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尤其是要在系统工程的指导下,将信息学、运筹学、管理学等融入实践中。系统工程设计在科学理论和有效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实现。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各具特点,首先系统分析是在把握全局的眼光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避免不了各种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就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化整体为若干个子目标,有效实现子目标的任务,进而实现系统任务,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框架。框架建立后,工作人员还要对其进行完善,这就涉及到了系统设计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对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细节完善,最终形成实体框架。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交通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汽车购买力的增强,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促使有关人士不断探索有效管理城市交通的方法。影响交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拥堵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快信息的传播,把握交通的控制力,不能使其出现失控的局面。可见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按照信息的特点,可以将ITMS 系统分成以下四个层次:

1.基础层

对于发挥信息的影响力方面,基础层主要负责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形成通信网络的搭建。

一方面,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以方便通信网络的搭建;另一方面,通信网络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为了便利交通管理而设置的基础设施属于信息中的静态方面,

比如说道路、路牌等,由于道路周围的标志性建筑也能影响交通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也属于静态信息。动态信息的获取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人工采集获取的,工作人员利用相关通信设备进行动态信息采集;第二种是机器采集,利用交通检测设备如电子眼等,主要用检测的方法获取信息。信息获取后要建立通信网络,目前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分析总平台和子平台间,整体路面状况与单元状况间,局域网、广域网等。

(2)主要用于传播公布消息的平台上,如调频播音机、移动通讯设备、广播等。

(3)主要为了方便更好更快的查到信息,利用有线设备如电话、电视等。

(4)完善数字通信平台建立,如光纤、卫星等。

2.功能层

功能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际应用领域,在大量有效的交通信息获取后,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大量的功能型设备,简化人工管理的繁琐性。功能层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智能设备进行交通管理,为公众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出行路线等,其中包括电子监控、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等内容。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最能适应智能化的管理,主要优势体现在其自我适应力上,比如在交叉路口处,可以自行调控,适应周围实际环境,能有效管理动态的情况。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上,首先通过高效的途径获取具有有效性、实时性的交通信息,然后通过传送到分析机构,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获得最佳路线图或者出行方案,为需要出行的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化建议。因为无线通信的广泛利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路线转变,在遇到突况下,可以更有效的选择最快的路线。

3.共享信息层

共享信息层主要体现在其信息的共享力上,同样建立在上一层――功能层的基础上的,这一层次主要通过获取功能层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利用,设计出最佳交通方案,这个层次需要更多的利用各类信息处理平台,将信息转化成资源,对规划出行路线、有效管理交通运输意义重大。

4.服务层

服务层是智能交通管理设计的最终目标,与使用者联系最为紧密。首先对出行者来说,出行者可以通过服务层收到最及时有效的信息,方便出行者自己制定出行方案,也可以给出行者具体的方案建议;其次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了解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能够提高对管理重点的把握,使管理更加有效。当然服务层与出行者和管理者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服务层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指导,还要从他们处获取信息,了解出行者和管理者最想要的服务,尽量为他们提供可行的并且符合他们要求的方案,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效率。

四、智能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方案

RFID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说,此技术的应用也能为其带来更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它的物理性能高,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存储空间大、可对其进行加密处理,而且具有防水性,能有效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次是该技术的识别能力强,对于一切动态信息它都可以进行精确的处理和消化,不管是从个体方面还是整体方面都能给出参考。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有着其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和智能交通管理的流程最为匹配,优势最为明显。

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使得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得以建立并广泛使用,

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ETC的使用,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是在过江隧道等收费站,我们都能很容易的发现“ETC”的标志,主要原因在于其明显的优势上。首先,运用这项系统有效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司机不需要停车缴费,收费人员也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收费流程,大大缩短了司机过收费站的时间,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该项技术的运用作用非常明显;其次,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交通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工收费被电子收费系统代替,不再需要花钱购买用于人工收费的相关设施,同时不需要像工作人员支付更多的工资,交通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最后一大优势体现在其公平公正性上,人工收费难以避免工作人员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的过路车辆,有时候遇到熟人或者亲戚,难以避免会免收相关费用,但是电子设备是没有感情的,只要有车经过,它就会在程序的驱使下直接对过路车辆进行自动扣费。所以,ETC这项技术在国内外运用都比价广泛,我国也在加大此项技术的投入使用,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又进了一步。

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RFID技术的另一大应用体现在TMS上,为了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进而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效率。交通主要就是由道路和车辆等组成,所以要想管理好交通问题,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车辆问题。TMS同样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实现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集于一体的作用,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得对车辆进行管理,充分考量路线的可实用性以及车辆出行的最优路径,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3.电子注册管理(EVR)

EVR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部门的管理难题,主要原因是它能有效对车辆进行追踪和智能化管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能力购买汽车,所以注册登记和再检查的工作强度不断在加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用EVR技术来实现。首先,由于智能技术的运用,车辆在登记的时候可以缩短时间,并且每辆车都可以有一个“身份证”,只要是对车辆植入一个ID码,这个号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追踪,并且每一个号码都是不同的,甚至不能被修改,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好处,一是偷车的人很容易被追踪,假的车牌照因为不含此技术也很容易被查出,由此方便了公安机关打击罪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犯罪率;二是交通管理部门不需要开展流动检查就可以进行对车辆的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部门的效率。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未被广泛应用,只利用到军用设备上,但是其应用效果显著,带来的的利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兰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D].长安大学, 2010:55.

[2]张宏正,马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J].中国信息化,2012(12):105.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交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 A

一、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交通系统内部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交通系统的管理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对外、扩张新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地区经济、全球经济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环境背景下,竞争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交通系统正面对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还要面对不同的法律规范和管理机制,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得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履步维艰。此外,交通系统扩张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适度规模的对外扩张是系统永续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有人力资源的支持,扩张就有了基础和保障。在该种形势下,迫切需要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增强战略性和前瞻性和。

2、新理论以及新技术对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实践中可以看到,其原因和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交通系统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改进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地创新管理工作方式。二是,随着交通系统管理创新需求的快速增长,专业管理研究机构在研究上的投入非常的大,大量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理论应运而生。然而,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的产生,必然会给交通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迫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必须创新和改进。

3、交通系统对发展战略的重视、再造工程的实施,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影响

对于交通系统而言,其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方向、目标,发展战略的优劣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系统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从这一层面而言,交通系统之间的竞争就是发展战略层面的竞争。当前形势下,国内外企业集团对发展战略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制定了前瞻性非常强的发展战略,交通系统也不例外。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迫切要求制定、执行符合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要求尽快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逐渐向现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4、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路交通队伍的庞杂,使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然而现实缺少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机制。随着公路基层管理部门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人才的交流调动更加频繁。对于公路基层管理部门和技术岗位的许多职工,由于长期从事单一岗位,且学习方法单一,形成目前单技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状况。由于公路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与其他行业专业管理人才相比,公路基层管理部门队伍中的专业人才,大多属于简单操作应用型,能够在重大行业管理及其他方面有新思路、创造性、先导性的人才较少。而且相关的培训机会较少,没有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因此,缺乏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使得其整体素质己经难以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例如,工程、养护、路政三条专业线,技术性较强,但科班出身人员较少,整体素质和公路交通发展新形势有差距,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二、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对当前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挑战研究,笔者认为要想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以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人才机制

对于国内很多交通系统而言,在人才选拔、任用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标准模糊、以及决策不规范问题;传统的模式下,国内交通系统基本上不存在外聘人员的现象,因此系统内部的高校人才比例非常的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交通系统国内开始对外招聘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才通过招聘会、网上招聘等形式招揽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竞争机制下的人力资本价值、人才地位不断提升,交通系统应当根据实际发展要求,制定以任职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以竞争上岗、以及岗位交流为主的多元化人才管理制度,使集团内部实现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在交交通系统人才不具备晋升途径、或者岗位空缺甚至出现断层的情况下,采取人才竞争上岗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交通系统内部优秀的人才的脱颖而出,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热情,具体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还要积极推行岗位交流机制,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岗位的交互锻炼,来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对于防止重要岗位不良现象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VTS系统;规范化交通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

引言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英文简称VTS)由雷达、CCTV、AIS、无线通讯等子系统组成,利用甚高频(VHF)和雷达影像,结合电子海图(ECDIS)和卫星定位对在港湾或进出港口的船舶实施监控、协调,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系统[1]。VTS的投入与使用,大大提高了港口效益,降低了船舶事故率和环境污染频次,为船舶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巨大帮助。但是,我国VTS管理效能并不是很高,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合理细化我国VTS系统运行过程的不足,精确分析相关制约因素,提出与之相关的合理化的建议和技术,将为我国VTS系统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VTS系统的发展历史

1985年《VTS指南》出台前,世界范围内的VTS系统规模不统一、立法、技术、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范围内使用简单的声、光、电信号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系统作为船舶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1948年,Cossor雷达公司在马恩岛建成第一个岸基雷达监控站;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批岸基雷达链在欧洲国家港口相继建成,以港口雷达和无线电话的方式对覆盖水域进行交通管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管理水域从港口延伸到外海或覆盖整个河川航道至入海口,并以雷达加VHF(甚高频)无线电话对船舶进行跟踪并显示所跟踪船舶的有关运动数据;20世纪80年代至今,管理水域由河川、港口扩展到沿海,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运而生,VTS系统逐渐趋于合理化、标准化。目前世界上已建成VTS系统500多处,它们在提高船舶交通安全和效率,保护水域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1958年,我国在大连港进行了岸基雷达导航试验;1970~1977年,向国外专家学习VTS经验,主管部门、院校及科研院进行了相关现场试验,为我国VTS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78年,我国在宁波兴建了第一个VTS中心;20世纪80年代,按照国家计划,我国先后建成了宁波、秦皇岛、青岛、大连黄白嘴、连云港5个VTS中心;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VTS设备,新建了沿海成山头、天津等10个港口和水道VTS及长江下游南京等4个VTS中心,并对大连、秦皇岛、青岛、宁波的VTS系统进行了更新或扩建;截止到2013年,我国共建成VTS中心49个,基本覆盖了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水道和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水域,绝大部分VTS系统已达到中等国家水平,新建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当前VTS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VTS系统能够全天候对覆盖水域内的船舶进行监控和交通组织,较好地实现以下六项功能[4-5]:(1)维护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2)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降低水上交通事故率;(3)打击水上交通肇事逃逸;(4)为事故现场提供现场证据;(5)有效支持定线制的实施;(6)在防台风、雾航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随着海事的不断发展,各VTS覆盖区内的船舶呈现船舶流量加大化,船舶类型多样化、船舶靠离泊频繁化,升级优化VTS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对VTS系统的研究还并未成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四项不足[6-7]:(1)VTS系统立法不够完善;(2)VTS系统运行人员职权不明确;(3)VTS系统中的大部分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所需时间相对滞后;(4)船舶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水平较差。

三、VTS系统研究对策及建议

在分析我国VTS系统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VTS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优化VTS系统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进我国VTS系统的发展。

(1)加快VTS立法,统一规范VTS系统运行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是我国仅有的一部关于VTS系统的法律,原有的各项规定没有对VTS的各种管辖权进行区分和明确,也没有对VTS中心、VTS值班员、船长、引航员间的法律关系进行明确,再者传统的VTS管理理念已经有所变化,因此我国应根据当前航运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VTS立法,确保我国VTS健康发展。

(2)完善人员培训机制,合理配置VTS系统运行人员

确定VTS系统人员培训、考试、发证标准,严格要求VTS系统运行人员持证上岗。将VTS系统运行人员划分为管理级、主管级和操作级,明确管理级人员对VTS系统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组织协调;明确主管级人员对VTS系统的运行进行日常管理;明确操作级人员负责VTS系统的具体值班工作。这样以来,才能准确划分VTS系统各运行人员间的职责,保证VTS系统高效有序运行。

(3)建立VTS系统信息数据库,实现VTS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交换和共享

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以下简称C/S方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以下简称B/S方式)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VTS系统数据库,其具体表现为:数据查询、统计采用C/S和B/S方式,各种航行管理计划采用C/S方式,远程调用采用B/S的方式,这样建立的VTS系统数据库既便于数据的统计查询,又便于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使用Webservice技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将VTS系统与多家第三方系统形成一个星型结构,将数据的存取封装成一种服务,各业务系统通过双向的服务请求和调用来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4)建立自定义接口协议,实现异构智能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整合,提高VTS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水平

集雷达系统、AIS系统、VTS系统、CCTV监控系统等当下的主流的智能交通服务系统,构建海上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依赖当前开放式数据库协议ODBC、中间件技术CORBA、XML脚本语言、WebService等技术,对多种异构系统的输入数据进行采集、解码、标识、分类、整合与运用,从而实现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共享与。该综合信息平台能够对海上船舶实施视频监控、对海上航行环境实时监测和管理,实现船舶交通智能服务、船舶信息共享服务等功能。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4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排队系统作为一种服务性系统,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出现以后,排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很多西方国家排队技术的应用已经形成一个产业模式,并有相应的行业规范,排队技术产品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时期。同时,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加密技术和IT产业技术等不断发展,排队系统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1],使得排队产品在功能、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排队系统的使用范围也从传统的银行业融入到更多的行业,如医院、银行、通信营业厅、药店甚至政府的政务大厅[2]-[4]等。服务功能也从传统的改善服务环境和管理次序融入到客户的服务系统管理之中,使之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服务手段。目前客户办理业务排长队,长时间的站立、拥挤等现象比较普遍,不仅使客户感到疲惫不堪,而且排队秩序也很难保持,既影响了办事效率也容易使客户产生不满情绪。鉴于此,排队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客户在办理业务中所遇到的排队、等候、拥挤和混乱等现象,真正创造舒适、公平、友好的等候环境;也能对客户情况及职员的工作状况做出各种统计,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2.交通管理业务排队叫号系统设计

为了优化窗口业务单位秩序、执法工作质量监督考核,实现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取号、叫号办理车辆业务、驾驶人业务和违法业务,实现业务办理反馈评价,系统开发具有下述功能:提供群众办理交通管理业务排队等候、群众对工作人员考评及主管部门领导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功能;确保排队叫号工作流程和工作考评信息安全,有效避免插队、控制黄牛、劣评信息删除等影响公平性和安全性的情况;实现交通管理业务流程与排队叫号、考评工作流程无缝衔接。2.1架构设计排队叫号系统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考核、评价而衍生出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排队过程的合理引导,保障业务办理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灵活性。排队信息采集及文本信息、语音信息电子化和展现,实现快捷、方便、全覆盖的信息采集、和提醒。实现安全、可靠的单键考评和复杂评价。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2.2功能设计交通管理业务排队叫号系统功能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取号机、叫号设备、评价器、大屏、窗口显示屏、音响等组成的排队叫号部分,功能模块图如3所示;另一部分是内嵌在交通管理综合服务中的参数设置、工作考评、业务监管和查询统计部分,功能模块图如图4所示。两个功能模块之间紧密结合,实现必须叫号之后才可办理业务;完成业务评价之后才可办理业务;业务评价和业务流水进行关联等。2.3主要业务流程(1)申请人取号。通过触摸屏排号机选择业务类型,提示所有人为个人用户(非军官证)需使用二代身份证取号,然后通过调用“公安部取号判断接口”根据身份证号、业务类型和取号机IP查询该人是否可以取号,如果不能取号则给出提示信息,如果可以取号调用“公安部取号信息写入接口”将取号信息数据库,数据写入成功后打印序号小票。(2)工作人员叫号。查看当前窗口是否处于已叫号未办理状态,否则通过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系统呼叫器向排队叫号系统服务器发送叫号信息。查看取号队列信息,了解目前队列数量。(3)业务办理。验证待办人员取号小票,验证通过的办理相应业务。业务受理时,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已经完成叫号,如果没有完成叫号,则提示必须先进行叫号;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存在未评价的业务,如果有,则提示必须先完成评价。(4)业务评价。通过叫号器上的评价按钮提示申请人对本次服务进行评价。

3.交通管理业务排队叫号系统实现

3.1环境平台(1)软件环境互联网服务平台应用软件采用J2EE架构技术开发;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或UNIX、LINUX中间件:Tomcat5.5或WebSphere7.0数据库:oracle10g10.2.0.4客户端:浏览器MSIE6.0/7.0/8.0/9.0/10.0分辨率:1024*768;WINXP以上(2)硬件环境供电:交流220V5A单路。3.2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系统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系统主要针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增加排队叫号系统与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系统。平台之间信息交互接口用于取号、叫号及评价、叫号及相关评价提示窗口以及用于业务监督管理的工作量、评价信息统计分析功能。3.3排队叫号系统实现根据需求分析及上述系统功能结构。整个交通管理排队叫号系统由一个排队机主机、多个窗口终端和多个大屏幕及一个音箱组成。其中,窗口终端及大屏幕和通讯控制器相连,连接方式可采用有线方式。通讯控制器与主机通过AMP接口模块连接。由于工作分工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原因,本文不讨论硬件系统的详细设计问题,而仅给出排队机软件部分。(1)设备控制层:负责用户输入输出过程的设备驱动和控制,包括窗口终端控制、微型打印机控制模块、大屏幕控制模块、语音播放控制背景音乐播放控制等模块。(2)业务逻辑层:有数据I/O控制和排队过程控制两个模块。其中,数据I/O控制模块用于数据库的访问控制;排队过程控制用于整个系统排队过程的控制,是系统的核心控制过程。(3)数据层:主要是系统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运行的各种参数。客户选择所要办理的业务后,系统驱动打印机进行客户票号的打印,然后客户从打印机中取出已经打印的号票到休息区等待叫号。打印小票如图5所示。

4.结束语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交通诱导 项目管理

正文

通过交通诱导显示系统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网络使用效率,同时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交通诱导显示系统主要利用道路交通流实时检测系统、交通信号系统、视频监控系统、GPS系统、交通事故接处警系统、GIS系统等的交通信息来源,实时处理和分析交通动态状况,根据交通动态状况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指挥调度指令等,由控制中心的指挥决策者通过自动或人工的方式,及时向安装在重点街路旁的交通诱导显示屏和显示交通诱导信息,有效地对交通流进行诱导,合理地控制和均衡交通流分布,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率,为驾驶人员安全快速行车提供良好的服务。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原有各个独立的交通诱导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指挥中心接收道路实时动态信息;信息处理和交通诱导方案的生成;实现交通诱导与动、静态交通组织整合;实现对交通诱导显示屏进行编组;通过电子地图对交通诱导显示屏进行操作;对诱导信息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实现诱导信息的查询等功能。根据功能划分原则为依据,对交通诱导显示系统进行模块划分为: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接口转换模块、显示控制模块、用户界面显示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方案生成模块等。

系统采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运行在交通指挥中心内部的专用网络平台上。系统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交通诱导显示系统中来,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显示、处理能力,使得交通诱导显示系统的操作更直观、更便捷。

项目工期紧,规模大,子系统众多,对质量要求较高,信息中心及交通指挥中心对该项目的配合力度,尤其是在需求调研、功能确认和项目实施协调方面的配合程度,成为影响项目开发完成的主要问题。项目所需的运行环境,例如交通指挥中心网络平台的搭建,现场交通信息采集设备的安装、调试、通讯接口的按时提供,通讯光缆链路的接通,重点街路旁新安装的及以前安装的交通诱导屏的调试及接口协议的提供等也制约着项目完成,项目安排不合理,协调不好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工作,也会对项目的完成造成影响。

合理、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是项目控制的依据。在制定项目管理计划阶段,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对于分解后的各个子任务,首先采用类比法来估算工作量,由于交通诱导显示系统中信息处理部分的动态路径诱导部分是一个对实时性要求相当高的部分,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对于这个技术难点,我们邀请了交通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估算工作量,并预留了半个月的冗余时间。邀请了道路交通流动态信息实时检测系统的供应商,通讯光缆链路提供商等项目合作方共同参与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确定他们参与项目的具体时间及内容,以及完成各自工作的具体时间,从而保证现场交通信息采集、传输的实现。项目管理计划最后通过评审,取得项目干系人的共识,作为项目实施的基准。

本项目的重点活动包括:在指挥中心接收现场信息,接收信息要求及时、准确,对实时性要求高。另一个重点是对原有各个独立的交通诱导显示系统进行整合,需要相关集成商的及时配合,接口协议的准确提供。

在实施重点活动的管理过程中,在资源供应方面,严格按照资源供应计划,及时组织资源的供应工作,确保以上活动实施所需资源的及时到位。

本项目的难点是信息处理部分的动态路径诱导,它对实时性要求相当强,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随机系统。诱导算法的建立必须考虑诱导信息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如果路径诱导系统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则无法被用户所接受。由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交通诱导信息,这是交通诱导系统比较高级的使用方式。同时,研究诱导策略,还应该充分了解交通诱导与交通信号控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流诱导的一体化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针对此难点,我们聘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和集中培训,提高项目组成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组织了资深的工程师集体进行攻关。界面显示模块为减少返工,采用原型法。通过采取以上各项措施,确保项目管理不失控。

项目组通过分析项目管理计划网络图,让项目中无前置关系的任务并发执行,在项目分配时尽量避免一项任务等待另一项任务,进而延误工期的情况出现。通过分析,信息接收、信息处理及方案生成、信息相对独立,但要把握联合调试时间。编组、评价、查询也可以并行,因此,对上述几个子系统进行并行开发,加快项目开发进程,并保证联合调试的时间。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根据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的特点建立基于项目组织的各种责任制度,将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与部门、个人的利益分配相结合,明确每个项目组成员的责任,定任务、定人员、定目标,做到责权利一体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项目实施阶段,每周召开工作会议,汇报上一周的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否已经解决,未解决的问题是否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需要哪些资源,需要哪些协调措施等。了解各成员的任务执行情况,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重要里程碑任务是否按时完成,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项目管理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实际完成情况偏离管理计划,首先对偏离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纠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