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化;核算流程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愈发广泛,传统的财务核算理念及流程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优化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核算效率效果迫在眉睫。优化财务会计流程是企业管理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优化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提高财务工作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服务水平,从微观上说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价值,从宏观上来说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核算流程优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系统工程,在流程优化的准备阶段必须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清楚地认识,深入剖析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优化财务会计流程。

一、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现存问题

1.“业财分家”,财务信息难揭示运营状态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经营流程也在不断的优化,而此时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由于没有采用科学的会计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财务核算流程的信息记录方式存在一系列缺点:速度慢,操作复杂,信息运用不及时,由此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无法通过财务信息及时的表露和反映出来,企业的财务流程无法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的运营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财务信息与业务活动的融合产生了阻碍,降低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导致企业不能以财务信息为依据对业务活动进行调整,时滞效应较大,妨碍企业进行战略决策。

2.信息片面,经济活动未得到充分反映

财务会计流程经历了从手工记账到半手工记账的过渡,传统会计核算的特点是核算工作围绕各种会计凭证进行。会计人员根据经营活动的产生的原始凭证编制和登记记账凭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编制财务报表,从会计人员按一定顺序独立完成记账过渡到后来对针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操作。虽然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精确度较高、易于操作等优势。但由于各系统之间存在独立性,无法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由此造成财务信息较为片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难以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3.信息滞后,难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由于科技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传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是在企业业务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会计核算与业务发生时间的不同步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此外,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流和物流信息的搜集也常常晚于业务实际发生时间,相关的会计信息未能及时有效地搜集。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滞后性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没能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反映出来,可能导致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失误。

4.信息断流,缺乏联系失价值

现阶段企业应用的传统的财务核算流程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的,各个核算体系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和联系,在传递过程中各模块孤立存在,缺乏信息传递应有的综合性和统一性,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业务信息,但由于没能将不同模块,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串联与融合,使得这些孤立存在的信息缺乏应用的价值。

二、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优势

随着经济技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提高竞争实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进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所必须做到的,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以信息化作为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促进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的紧密联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基。

当前,发达国家企业在财务核算流程上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中主要以部门职能划分核算单位的固有壁垒,采用了按照企业财务运作流程统一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务信息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有效实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减少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重复性地对原始凭证的核对审核的步骤,可以有效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流程下会计信息核算后信息间的人为传递。因此,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应该摒弃传统的人工核算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在信息录入阶段需要人工向核算系统输入有关数据,此外在核算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都是由企业的财务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三、以信息化来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具体措施

基于会计信息化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切入点和着手点:

1.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繁琐复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顺应时代需要,逐渐被时代淘汰。要实现财务会计流程一体化模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企业通过数据库实时获取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便捷性,保证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企业要善于将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信息转为记账凭证,及时录入数据库中,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对于流程中不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应予以删除,广泛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业务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数据共享,扩大信息系统运用的覆盖面,将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统一数据标准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优化财务会计核算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企业要对内部经营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建立、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成为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各部门、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源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可以实现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按照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标准要求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设着,逐渐向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标准化靠拢。

3.重组会计部门组织结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势必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影响,也会使得各部门的职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由之前的整理、收集数据转变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优化后的财务核算流程将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的工作交给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也被转移到各业务部门,会计人员从原有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主要工作职能由信息核算到分析财务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转换。为推进信息化财务核算流程的实施和应用,会计部门需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主要是由系统部门完成的,该部门还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原有的信息系统或开发更适应企业的新系统,财务小组的工作重点则是由被动核算转为主动管理,更好利用财务信息为企业服务。

4.建立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不仅仅是仅关系到财务部门这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的角度上来说,优化企业财务流程是涉及企业整体运营的事情,是整个企业的事情。因此,要想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对企业现有财务核算流程进行优化,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核算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从体系建设上、从制度上保证基于信息化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进程是顺利的、稳步推进的。

四、结论

财务工作核算和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效信息以供决策,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营方式和信息传递使用方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必须利用信息化条件,顺应时展的趋势努力优化其财务核算流程,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便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佳雯,杨国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6(02).

[2] 娄凌云.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5(10).

[3] 褚跃龙.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及实施路径[J].商业时代. 2013(25).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2篇

一、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现存问题

1.“业财分家”,财务信息难揭示运营状态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经营流程也在不断的优化,而此时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由于没有采用科学的会计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财务核算流程的信息记录方式存在一系列缺点:速度慢,操作复杂,信息运用不及时,由此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无法通过财务信息及时的表露和反映出来,企业的财务流程无法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的运营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财务信息与业务活动的融合产生了阻碍,降低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导致企业不能以财务信息为依据对业务活动进行调整,时滞效应较大,妨碍企业进行战略决策。

2.信息片面,经济活动未得到充分反映

财务会计流程经历了从手工记账到半手工记账的过渡,传统会计核算的特点是核算工作围绕各种会计凭证进行。会计人员根据经营活动的产生的原始凭证编制和登记记账凭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编制财务报表,从会计人员按一定顺序独立完成记账过渡到后来对针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操作。虽然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精确度较高、易于操作等优势。但由于各系统之间存在独立性,无法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由此造成财务信息较为片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难以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3.信息滞后,难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由于科技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传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是在企业业务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会计核算与业务发生时间的不同步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此外,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流和物流信息的搜集也常常晚于业务实际发生时间,相关的会计信息未能及时有效地搜集。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滞后性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没能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反映出来,可能导致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失误。

4.信息断流,缺乏联系失价值

现阶段企业应用的传统的财务核算流程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的,各个核算体系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和联系,在传递过程中各模块孤立存在,缺乏信息传递应有的综合性和统一性,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业务信息,但由于没能将不同模块,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串联与融合,使得这些孤立存在的信息缺乏应用的价值。

二、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优势

随着经济技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提高竞争实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进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所必须做到的,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以信息化作为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促进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的紧密联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基。

当前,发达国家企业在财务核算流程上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中主要以部门职能划分核算单位的固有壁垒,采用了按照企业财务运作流程统一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务信息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有效实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减少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重复性地对原始凭证的核对审核的步骤,可以有效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流程下会计信息核算后信息间的人为传递。因此,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应该摒弃传统的人工核算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在信息录入阶段需要人工向核算系统输入有关数据,此外在核算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都是由企业的财务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三、以信息化来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具体措施

基于会计信息化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切入点和着手点:

1.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繁琐复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顺应时代需要,逐渐被时代淘汰。要实现财务会计流程一体化模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企业通过数据库实时获取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便捷性,保证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企业要善于将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信息转为记账凭证,及时录入数据库中,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对于流程中不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应予以删除,广泛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业务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数据共享,扩大信息系统运用的覆盖面,将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统一数据标准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优化财务会计核算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企业要对内部经营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建立、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成为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各部门、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源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可以实现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按照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标准要求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设着,逐渐向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标准化靠拢。

3.重组会计部门组织结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势必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影响,也会使得各部门的职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由之前的整理、收集数据转变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优化后的财务核算流程将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的工作交给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也被转移到各业务部门,会计人员从原有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主要工作职能由信息核算到分析财务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转换。为推进信息化财务核算流程的实施和应用,会计部门需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主要是由系统部门完成的,该部门还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原有的信息系统或开发更适应企业的新系统,财务小组的工作重点则是由被动核算转为主动管理,更好利用财务信息为企业服务。

4.建立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不仅仅是仅关系到财务部门这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的角度上来说,优化企业财务流程是涉及企业整体运营的事情,是整个企业的事情。因此,要想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对企业现有财务核算流程进行优化,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核算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从体系建设上、从制度上保证基于信息化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进程是顺利的、稳步推进的。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化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流程;再造方式;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先后开始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传统的会计财务核算流程无法再适应当前石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因此大多石化企业都先后选择在会计财务核算过程中实行流程再造,使会计财务核算流程可以得以优化和升级,促使石化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实行集中式会计核算

集中式会计核算必须经历三个流程,第一个流程是设置财务套帐中的辅助核算项目。石化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财务信息系统,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部门核算或者是成本中心,再结合零售与批发的不同核算要求,在部门核算与成本中心里再细分出零售单位以及批发单位。此外,还应充分结合加油站内部的成本核算要求,于部门核算与成本中心下设置单个的加油站,以此方式分析每一个加油站的实际经济效益。

第二个流程是采集以及录入各项财务数据。由各个录入点的专职财务人员负责,针对所负责的油库与加油站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财务核算以及管理。再利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对某一责任中心财务数据进行归集,从而对财务数据实行逐级归集,并把最终结果归集到总公司的责任中心。

第三个流程是合并与出具会计财务报表。在新帐套正式运行之后,出具报表的整个流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已经升级成为财务处进行统一的编制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石化企业的报表合并由责任中心直接出具,而每一个责任中心内部的报表也能够同时进行出具。

二、对成品油实行零库存式会计核算

一般情况下,石化企业中成品油的库存可以分为三种,除了一级库存之外,还有二级库存和加油站成品库存[2]。一级库存主要指将成品油存储于一级库中,而一级油库的工作任务包括以下两种:其一是将成品油调拨至各个地州市中的二级库;其二是负责储存北油南调的成品油。二级库存从本质上说是中转库存,主要是将成品油存储于二级库中。二级库存也有两个用途,即把成品油调拨至加油站或者是直接进行批发销售。而加油站成品库存主要应用于零售,指将成品油储存于加油站的油罐中。

对成品油实行零库存式会计核算,必须从两个方面实现。第一方面,由于许多控股油站的经营权与管理权、控制权都还没有被石化企业完全取得,因此在财务核算方面仍然根据非零库存的管理方式进行核算,而油品调拨也是根据实际的销售业务进行处理。

第二方面,针对一些统归式资源仓储的专业线采取库站管理的方式进行,对财务账面的油品实行零库存的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加油站以及油库的各个油品罐存中的油多为存货,而每一个库站内油品的盈亏情况都由石化企业内部的责任中心进行财务核算。企业总部的责任中心在库存商品科目下对每一个库站油品的收发以及存储等物流信息进行归集,每一个下属级别的责任中心又在库存商品科目下对库站油品的进货、销售以及存储等商流信息进行归集。到月底时,由每一个财务信息的录入点对零售销售与批发的成本进行结转,结转之后企业库存商品的下级科目中成品油的月末余额就会变成零,实现零库存的核算目标。

三、垂直化的预算管理方式

我国的石化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鼓励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进行十分严格的考核,并且已经成功的形成了具有极强操作性的、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在编制预算的流程中,主要实行上下相结合的形式,将预算的指标下达至各个分公司内部。而部分石化企业在完成了营销体制的改革之后,大多省市的企业大多纷纷取消了管理职能,各分公司也不具备预算主体职能,预算指标无法正常的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而如果再把预算的指标下达至各个分公司,实质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鉴于此,石化企业会计财务预算管理的方式应该升级成条线型的预算方式,并把预算指标具体的分解至各个专业线内部,经由专业线负责专业控制与归口管理工作,而财务人员主要承担着分析与预警的职责,指导及反馈各个专业线在预算编制流程中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石化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流程再造方式需要对各个石化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分析与总结,根据石化企业实际需要选择最优方式。对于石化企业以及各种销售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流程来说,流程再造是加快运行资金周转、提升核算工作效率以及财务质量的保障性措施。此外,会计财务核算流程再造还可以使石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武,毕强,彭飞.浅析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相关体系的构建―――以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例[J].财务与会计, 2012,01(01):32-3

[2]黄淑敏.流程再造与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2,07(03):174-175

[3]李媛媛.石化企业实施财务流程再造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5(5):107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公司; 一本账; 会计核算

1 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集团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分散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对应的是各会计主体采用分散式会计核算模式,由各成员企业对会计资源进行分别运作,财务组织机构的权力也相对比较分散,并且总部对各分部的控制也相对比较松散,其通过定期的报表报送,然后由总部进行简单的加总。它往往是一种事后的监督和控制,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项目业绩的低下,集团战略缺乏整体规划性。这种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不利于资源的整体调配,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上下游资源发展的不一致性和不同步性。随着现代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上述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带来的管理弊端就迅速凸现出来,并成为制约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在集团企业财务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将整个集团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的风险集合于一身,达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集中和共享,实现对各个成员企业的财务权力进行重点收缩和监控,对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调配,实现集团总部对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掌控,进而做到实时监控企业使用资源的风险。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建立起了以财务信息系统为依托的集团财务管理网络,使财务核算与经营环节实现了集中统一的在线管理与控制,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个职能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 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流程重组为手段进行集约管理,把集团内部原来按照产权和职能关系设立的多层级多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归并为单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有经济业务都由财务人员直接以集团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①,集团及各所属单位通过集团账套数据生成相应地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表,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它是实现企业所有交易事项、资源控制情况、项目投资情况等等集中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一种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压缩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供给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传递,进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必须服务于集团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整体性、复杂性和监控性的需求,是一种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手段,能够简化会计信息传递的流程,加快会计信息流转的过程,并且减少集团资源的浪费程度,有利于控制和监督相关业务的风险,实现企业财务要素的优化配置,它注重的是效率和效益。

3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3.1 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南方电网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应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2.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3.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

3.2 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型对于电网集团企业,有两种符合电网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方式一是直接对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各分账套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取消原各会计核算分账套,实现“实体一本账”。方式二是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保留独立实体账套,通过在财务信息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将各单位分账套数据中的主要科目栏目信息汇总抵销生成“逻辑一本账”。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的优势是实现了集团企业所有财务数据的整合,并有利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得集团报表的生成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集团总部掌握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监控更加到位;劣势是会计核算主体复杂,账务数据整合操作难度大,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税收风险和系统实施风险,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巨大,可能导致“一本账”初期企业运作的不顺畅。后者的优势是实施难度小,与现有的会计核算法规不存在冲突,只是生成了虚拟的一本账,对原会计核算主体产生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法律税收风险;劣势是不能将分账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集团总部获取的信息有限,监控不到位,并且没有解决集团内部单位的往来财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很难获得与财务数据相关的业务信息,集团财务报表的生成仍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②,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此,笔者建议在“一本账”运作初期采用第二种方式,通过网公司统一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的格式,以此为基础进行抵销平台数据的合并抵销,等到南方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这些企业的业务和流程中实现对接后,才考虑对这些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

3.3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3.3.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一本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统一各成员企业的核算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规范集约化式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

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3.3.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3.3.3 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

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

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1)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2)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3)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4)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

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3.3.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4 结束语

电网公司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长的工作,必须合理地进行前期规划,分阶段地稳步推进,确保集中核算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化;核算;流程;问题;优化

众所周知,通过财务会计可以得到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基本状况,进而了解企业的盈亏状况,可见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近年来,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流程出现了诸多不足,导致核算中的信息收集存在滞后性,账目出现时间断带,缺乏时间的连贯性,采集的财务信息间的联系并不大,造成财务信息不准确,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鉴于此,文章针对现行会计核算流程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有所裨益。

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暴露出的问题

(一)记账的各个阶段关联性较差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为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步伐,现阶段,各行业均进行了财务会计的改革和实践,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尽管如此,目前企业会计记账的各个环节却缺乏有效的联系,各时间段的会计核算信息衔接性不强,各类会计信息处于孤立状态,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必须加快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步伐。

(二)会计信息的收集存在滞后性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分开的,因此,会计核算在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状况方面总是滞后于物流信息;同时财务会计对所收集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也相对滞后。因此,根据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得出的财务信息缺乏一定的时效性,需要进行再加工处理后才能提交给领导或决策者。

(三)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目前,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因受到技术和制度的限制,在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采集时,对所采集财务信息的全面性缺少必要的保证,通常会存在着财务会计信息缺失的现象,这就导致不能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财务会计流程的真正作用和职能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

(四)各类财务信息间存在孤立性

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在某一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孤立性,与相关财务会计活动的联系不是很强,加之固定模式下的会计流程,独立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导致会计信息之间缺乏联系,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效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流程优化的管理理念

(一)会计核算流程分析与诊断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流程重组前,需要企业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诊断,因为传统的会计信息核算形式中,大部分会计数据及会计信息在收集的过程中,均会涉及到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在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重组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诊断,妥善保管一些有价值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将一些比较繁琐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核实之后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确定会计核算重新组成的相关范围以及会计数据的深度以及各种会计核算的方式。

(二)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再设计

建立在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对现有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进,逐渐的促使会计核算趋势合理化,因为现在的经济发展在会计核算方式上需要更好的掌握住信息化技术的形式,会计核算的流程分析再设计并不是与原有的手工流程相同,而是需要将现在的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式进行更好的相互融合,更加完整的进行企业的流程设计,需要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尽全力的展现出信息的集中体现,支持适时的数据变换与企业政策的快速决策。

(三)会计核算流程重组的实施

在流程重组的实施阶段,主要是将之前的两个阶段进行总结与使用,将流程重组真正的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与管理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信息化的重组,并且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使用的时间比较久远,所以在进行重组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改善,核算流程重组是一项艰难并且非常复杂的改善过程,其中涉及很多的企业组织之间的调整,企业工作人员职能与权力之间的调整与改变,以及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很多的方面。企业财务方面的流程重组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巨大的业绩与经济发展进步,但是若是在改善中实施的措施不当,同时也会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危害。

三、信息化条件下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

(一)实现财务会计核算标准的统一

这里的财务会计标准实际指的是财务数据标准,想要确保财务会计流程的顺利开展,财务数据标准需首先得到统一,因为只有统一了财务数据的标准,会计记录的标准化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在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中,第一环节必须先为财务数据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并且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的源数据,也可称作数据库。如此,财务会计凭证、账簿等才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凭证中所记载的数据结果才会更加可靠。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建立起共享的源数据以后,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直接从源数据中获取需要的财务数据,这一举措促进了无纸化会计的发展,使财务会计数据的搜集、查找和利用变得更加方便。

(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在合理运用财务会计流程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依托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快捷、简便等优势,加强会计数据的实时传递,提高会计信息的输入效率,防止数据出路出现重复的现象。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中,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繁琐的流程要善于精简化,使之能在有效的流程内发挥作用,通过会计核算流程的简化,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进而提升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

(三)合理统一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与业务流程

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中,财务信息的收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根据企业的整个经营、操作流程,可以得出,财务会计流程是对业务信息的一种加工过程,换而言之,业务流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将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质量与效率,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致性,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将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及业务流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二者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由于传统会计流程顺序是在人工工作基A上建立起来的,企业财务和其他部门是分离的,导致企业财会人员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而会计工作与其他部门间缺乏联系,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但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对其进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而且企业建立了共享的信息资源系统,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资源共享,这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确保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部门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必须加快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通过分析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不足找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将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简化会计核算流程,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6篇

【关键字】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分散管理;集中管理

在很多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的分散管理显然不利于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集中管控,给资金的流失带来可能,从而给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将原来财务的分散管理改成集中管理模式。财务核算中心就是基于对集团内部成员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要求而建立的平台。它要求构建统一的系统平台、采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操作流程。在此,本文就如何在集团公司搭建财务核算中心,实现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一、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平台的构建背景

财务的分散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对成员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对于集团公司而言,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有利于搭建财务核算中心平台的条件。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统一的财务运营,提升核算质量、提高核算的标准化、一致性及信息的透明度。

一是集团下属成员企业比较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分布区域比较广;二是联合重组前各企业股权形式不一样,有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各种股权形式,管理模式也不一样;三是企业财务人员核算水平也有高低悬殊;四是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的产品比较单一;五是每个企业的财务核算都能够按统一的规则和流程处理,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有机结合,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六是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处理,将业务信息按照信息规则自动生成财务信息,从而保证财务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用性,更好地为财务集中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七是集团公司总部都期望提升对成员企业的管控能力,追求“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二、集团公司构建财务核算中心的基本条件

从原理上来看,财务核算中心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构建财务核算中心,首先必需进行集团范围内的财务制度统一和财务处理流程统一。

1.制度统一

对财务制度与政策统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政策,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仍然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操作标准与流程,通过有效整合后,把制度政策嵌入到系统中去,保证各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要求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

制订统一的财务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报账流程、审批权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实行三统一,一是使用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二是采用统一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三是实行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印刷了相关报销凭证,规定了票据的粘贴要求,规范的会计凭证的整理和装订。

2.流程统一

核算中心平台的本质,是流程的共享。核算中心平台流程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建立流程管理机制,进而规划、优化这个机制,使之真正实现稳定高效。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财务业务审批流程,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在OA系统中设置财务事由审批的模版,设计电子化和手工审批相结合的流程。

三、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平台构建的具体操作

1.信息平台的建设

建立核算中心平台的前提就是以信息化为载体,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来强化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才能实现“财务协同、集中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成员企业把数据准确及时录入系统,做到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财务模板,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让业务数据自动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可以运用系统标准执行减少偏差,降低各种风险;可以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提示和预警;可以利用系统的开放性建立各数据共享服务,满足各方不同需求;可以通过系统定期生成不同管理要求的各类报表。

企业的财务信息平台是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信息系统支持下,财务集中核算才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因此,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关键环节。

2.搭建核算中心平台,提高成员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度

一方面在核算中心的平台统一支撑下,可以优化财务运营流程,将财务信息集中处理,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对所有的核算单位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对纳入核算中心的单位的财务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单位整合数据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建立核算中心可以把各单位共有的、重复的会计职能分离出来,合并到核算中心,可以减少人员的数量从而降低人工成本。纳入核算中心的企业地域涵盖浙江、安徽、江苏、上海4个省市,最远的距离超过400多公里,在总部财务审计部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陆续完善了涉及集中核算各方面具体业务操作实施细则,包括会计单据审核制单权限的分配、原始单据传递整理流程、会计凭证稽核、装订流程、资金审核,总账月末结账的核对、报表的填报、上报等等,这些业务实施细则使会计集中核算趋于标准化、流程化。

3.集中核算人员的分工

集中核算人员不隶属于各核算单位,直接受上级业务领导部门领导,能够实现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财务核算中心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互相牵制、强化考核、管理规范。分成本费用组和资金核算组,成本费用组财务人员定位在“会计核算”及履行“会计监督”职责两个方面,包括本企业成本费用会计核算、交叉审核他单位资金业务并会计核算、月末各业务模块、总账结账、财务报表、管理报表填报、原始凭证整理、会计凭证装订等。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定期清理往来款项,避免长期挂账,定期核对往来账,督促业务部门进行对账,避免坏账的形成。资金核算组财务人员按总部下发的资金报表编制规范,审核上报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依据审核批准的资金收支计划,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认真履行资金会计监督职责,对不符合资金预算的事项不予核算。加强了预算管理,凡是没有计划或超预算计划的支出一律不得支付,如有临时性的资金支付的一定有追加计划后才可以支付。真正做到没有预算不得开支,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

4.成员企业财务职能发挥

纳入核算中心的各单位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这一原则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各成员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负责人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实行集中核算并不是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收权,也并不意味着对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就可以削弱,而是各单位企业财务部门不再履行会计核算职责,其部门职责要从目前的“核算型”逐步向“管理型”转变,将财务部门“有效管控、高效服务”的职责切实落实,“有效管控”主要体现在预算、资金、审核、协调等方面的管控,“高效服务”重点体现在定额管理、成本分析、成本节约等方面,成员企业财务部门要从以往对数字的计量与纪录,转向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再加工、深加工,要深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成员企业下设材料核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主要职能,一是负责督促本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岗位角色人员完成业务数据及时录入及审核,并完成发票审核维护工作,材料出库核对、检查,检查收发类别、出库部门等是否正确,以保证月未能及时、准确对材料出库进行成本计算。二是单据整理,各单位传递至核算中心的原始单据必须整理好,保证原始单据的规范性、及时性传递。报销凭证必须使用核算中心统一单据。三是每月编制资金计划表,合理安排各项成本费用支出。

5.检查与辅导两手抓,持续夯实财务基础

按照规范、统一的原则,以国家财经法规、集团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核算中心每月按财务检查规范自查,范围覆盖全部纳入集中核算的全部成员企业,这些问题小到会计单据粘贴的规范性、会计科目的运用,大到业务风险的管控。针对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技能“跟不上、不会做、做不好”的现象,核算中心建立了“辅导员帮扶”制度,以核算中心业务骨干为主,实行“传帮带”形式辅导、指导,“以人盯人、师傅带徒弟、一带二、二带四”,时时跟踪、月月检查的模式。制定岗位说明书,采用科学、标准的作业规范、流程,按照岗位要求、作业规范来培养财务核算人员,并进行评价。

6.加强学习,搞好队伍建设,促进财务团队可持续发展

人员的管理,先从态度管理开始,态度管理的目标就是雇佣军向志愿变,从被动工作向积极主动工作转变。企业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对符合态度的员工予以表彰及奖励。一个核算中心就相当于一个大团队,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心要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核算中心财务人员除积极参加集团内部举办的业务培训外,还争先参加各种后续教育、职称考试,财务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提升。财务人员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职业化的培养,向尽心、尽智、尽职、尽责方向陪养。核算中心团队的每位人员都勇于奉献,辅导指导从不叫苦喊累,有非常强的执行力。

会计核算逐步走向规范、预算编制日趋合理、资金管理准确率逐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重在落实、执行,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措施如果不在实际工作中去落实执行,一切等于零,因此各成员企业财务负责人要把总部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区域公司财务部关于会计核算、资金、预算、税务等方面日常检查、审核出来的问题一一落实、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的分散管理削弱了集团公司对成员公司的管控力,给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隐患。在确保集团公司制度、和管理流程统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可以以网络财务信息平台为载体,集中核算人员,搭建核算中心平台。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精湛的财务管理团队,明确核算中心人员和成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责,采用检查与辅导两手抓的方法,促进集团公司财务的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胡瑜.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J].现代商业.2013(05).

[2]郝凤英.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建设之我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7).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集约化管理;一本账;会计核算;

引 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经历了从政府部门到电力企业的历史演变。财务会计工作见证了从“增减记账法”到“借贷记账法”、从“拨改贷”到“资本金制度”、从“拨算盘”到“计算机”的改革与进步历程,财务会计工作发展迅速。新的经营形势及财务管理的更高要求,呼唤全新的财务管理。

一、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和意义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流程重组为手段进行集约管理,把集团内部原来按照产权和职能关系设立的多层级多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归并为单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有经济业务都由财务人员直接以集团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集团及各所属单位通过集团账套数据生成相应地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表,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它是实现企业所有交易事项、资源控制情况、项目投资情况等等集中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一种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压缩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供给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传递,进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

集中化会计管理要落实到实处,必须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不再单纯扮演“管理者”角色;处理问题既要满足制度要求,又要善于利用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网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处理好管理和经营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已经无法寄托依靠支行进行会计管理缓冲,分行会计部门必须改变原来把握大原则的“粗放式”工作方式,更多地采用“落实到细处”的“精细化”工作方式。

三是预防管理真空,处理好管理半径和管理效率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可能由原来管理十来个支行变为管理上百个网点,管理半径可能超出理想的范围。如果无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可能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效率低下,对部分网点会计管理频率和力度不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二、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一)、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会计核算“一本账”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

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2、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

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

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此,笔者建议在“一本账”运作初期采用第二种方式,通过网公司统一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的格式,以此为基础进行抵销平台数据的合并抵销,等到南方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这些企业的业务和流程中实现对接后,才考虑对这些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

(二)、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一本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统一各成员企业的核算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规范集约化式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3、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

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

(1)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

(2)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

(3)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4)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

(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

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核算;优化方式

现在的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在成熟,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正在逐渐的增强,作为经济建设主心骨,企业经济需要不断的使用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下更好的生存,为国家创造相应的价值。本文主要很针对的是企业中会计核算存在的意义与会计职能方面进行的相应的完善,在信息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在的经济发展需求,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进一步的了解了现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需要改善的部分,并且提出了相关改善的具体措施。

一、信息化发展形式下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根据相关的文件表述进行定义,其中具有两个主要的特征:第一个就是需要我们面向顾客,其中包括企业组织内部与企业财务组织内部的顾客,第二个就是超越企业各种职能的部门以及企业中的分支机构或是企业中的子单位相关之间的界定。

在企业进行经营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会计流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以及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流程。企业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会计信息,经过详细的核算加工之后将正确的会计信息传递给信息的管理部门,信息的管理流程中利用会计管理流程提供的各种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经营的管理活动,逐渐的对企业进行计划管理与控制评价、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管理、经营模式的设计、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信息的加工与正确性有效性的掌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信息化管理形势下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不足

因为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体制主要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过渡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一直不断的企业提供着会计信息业务,并且在一定期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企业不管是从管理方面还是从企业的经营方面都在逐渐的进行着优化,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企业的转变,在此期间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形式逐渐的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的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方面的服务,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在企业运行的流程中逐渐逐渐的将不足充分的显现出来: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每个环节的会计都需要按照严格的相关规定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工作,这种会计核算形式基本上属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会计报表。总体的来讲就是根据证账表的形式进行会计的核算,工作方式比较单一无趣,没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活跃性,在企业中会计核算系统与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分离的,这样的形式不能很好的实现会计数据方面的衔接,所以逐渐的造成企业在进行核算流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不支持企业进行实时的掌控,这样就只是企业不能及时的做出相关的经济决策,面对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旦企业出现一点风险就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在会计信息方面不能及时的进行措施的制定,这样会导致企业对相应的经济风险适应能力比较弱,在无形中就会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受到企业的工作形式与工作流程的限制,对企业会计数据核算的精准度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导致企业的会计数据在核算期间达不到准确的程度,所以企业不能很好地的通过财务核算的数据掌握企业实际的经济发生情况以及企业全面的经济发展状态,根据上述的企业财务核算中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与核算流程方面存在很多的弊端,在这样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已经严重的妨碍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所以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企业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更新与完善,顺应现在信息化发展的形式进行信息化的转变。

三、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中的核心管理理念--BPR

企业财务管理核算方面需要一个固定的核算流程进行核算,其中的各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在进行企业的流程再造环节中,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从传统的管理形式向信息化管理形式进行转变,其中包括主要的三个环节,分别是:

1.流程的分析与诊断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流程的重新组成之前,需要企业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诊断,因为传统的会计信息核算形式中,很多的会计数据以及信息的收集方面涉及到很多的商业机密,在进行重置之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诊断,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妥善的保管,将一些比较繁琐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核实之后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确定会计核算重新组成的相关范围以及会计数据的深度以及各种会计核算的方式。

2.会计核算流程的再设计过程

在进行会计核算再设计的流程中,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我们重新进行设计与改进现在已有的流程,逐渐的促使会计核算趋势合理化,因为现在的经济发展在会计核算方式上需要更好的掌握住信息化技术的形式,会计核算的流程分析再设计并不是与原有的手工流程相同,而是需要将现在的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式进行更好的相互融合,更加完整的进行企业的流程设计,需要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尽全力的展现出信息的集中体现,支持适时的数据变换与企业政策的快速决策。

3.流程重组的实施

在流程重组的实施阶段,主要是将之前的两个阶段进行总结与使用,将流程重组真正的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与管理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信息化的重组,并且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使用的时间比较久远,所以在进行重组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改善,核算流程重组是一项艰难并且非常复杂的改善过程,其中涉及很多的企业组织之间的调整以及企业工作人员职能与权力之间的调整与改变,以及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很多的方面。企业财务方面的流程重组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巨大的业绩与经济发展进步,但是若是在改善中实施的措施不当,同时也会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危害。

四、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现在的经济发展属于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技术发展逐渐成熟的当下,信息技术逐渐的被各大企业引入到各种生产应用中,并且不管是企业的内部还是企业的生产中都正在逐渐的进行着信息化技术的转变,信息化的形式已经彻底的将企业原有的商业经营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进行了颠覆,现在的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形式以及生产技术非常有利的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并且将企业的效益进行了更好的提升。所以面对这样的企业生产管理形式与发展状况来讲,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会计核算功能的增强,不断的优化财务管理形式上的核算发展,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促进企业会计人员向综合型与创新型进行不断地转变,才能更好的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新趋势,才能逐渐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管理效果,企业才能更好的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根据这样的经济发展情况,在进行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方面的改革时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从几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形势下的财务管理改革。

1.简化会计核算中的流程环节

因为我国企业中的传统会计核算系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并且反应有点迟钝的,在企业的前期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导致现在的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中需要不断的将会计核算的程序进行简化,重新进行会计系统核算机制的构建,例如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有记账编制等很多繁琐的环节,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整顿之后将会逐渐的消除记账、编制等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会计核算的繁琐的环节,利用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逐渐的实现各个部门之间关于会计信息的传递与资源的共享。这样的改革形势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以及会计核算方面的简介方便,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在财务数据上的重复率的发生,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2.建立完整的数据统一标准

信息化财务会计管理对于企业来讲非常的有利,实现这种信息化的转变另一方面是需要企业加强对于内部数据的掌握以及核算数据标准的制定与建设,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数据标准。现在的信息化形势下的会计核算管理主要的形式是进行无纸化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的形式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且在信息的传递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适时性,企业能够及时的掌握到各种生产经营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经济发展对策。这样的信息化财务改革可以很好的将企业的原始数据通过编码的形式进行统计,并且能够很好的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根据相关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标准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与账簿的设置报表的统计等,不仅提高了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速度,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逐渐的实现了现在的会计记录中的电子化与无纸化的管理形式。

3.进行企业会计体制的创新

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一个完善的会计体制的建立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效率。完善的会计体制的建立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发展,企业中的核心主要就是财务方面的管理,企业财务核算系统对于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来讲是一种信息集成的管理,是整个企业部门中的中心。建立比较健全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可以增强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逐渐的实现企业对于财务的统一领导与管理,逐渐的实现企业会计方面以及经营价值方面的提升。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将企业的经济利润提升到最高。还需要优化企业中的会计核算人员的管理以及职能的提升,在当今信息化发展的现在,会计人员在这方面占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会计人员的管理以及业务方面的培训,努力的提升自身的会计业务素质,不断的更新会计理念创新会计方面核算思想。

五、结束语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的到了信息化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以及技术化的发展形势已经是企业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竞争的重要措施。企业中的核心就是关于财务方面的管理与核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会计核算方面,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进行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改革。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形式也是为了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财务会计自身核算的能力,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减少企业中不必要的支出,逐渐的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占凯.新形势下高校会计网络平台的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3-85.

[2]仇铭燕.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182-183.

[3]李沛林,蔡林娥.向更高更深更宽更实方向发展--湘钢实施管理会计情况调研报告[J].冶金财会,2015,08:1+4-14.

[4]《财务与会计》2015年总目录[J].财务与会计,2015,24:70-77.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9篇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目前各职业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与本科教育同质性的问题,传统的教材按照会计要素划分章节进行教学,保证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课程的实践性不突出,教学内容不能直接与实际工作过程接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最近有教师提出按照会计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根据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各个教学情境的具体学习内容。这种教学设计直观性强且职业能力与教学内容相对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但这种以会计岗位划分教学情境的做法,知识点分散、理论系统性不强。综上所述,《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从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来看,基本上包含了商业企业、生产企业、金融企业等各种行业,不同行业对会计人员基本能力的需求是大同小异的。基于上述原因,在《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中引入了通用会计能力培养的理念,以使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能更好符合市场的需求。

二、会计职业能力的构成

会计职业能力分为基础会计职业能力、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和专业会计职业能力。

1.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基础会计职业能力是通过学习会计原理等基本素质课程,熟悉会计基本核算程序,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了解有关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技术和电算化的基本知识,为后续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通用会计职业能力。通用会计职业能力是在具备基础会计职业能力的前提下,通过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会计诚信和敬业精神及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熟悉会计法的内容,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工作规范,熟悉中小企业基本业务知识并熟练掌握其基本会计核算方法,掌握税款和财政规费计算与申报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三个月左右的专业会计知识学习,到中小企业就职后,马上就能胜任会计工作。

3.专业会计职业能力。专业会计职业能力是在具备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拓展的专业会计知识的学习,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具备专业会计素质,掌握一般商业、粮食企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具备了专业会计职业能力,就可以实现学生岗位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通用会计能力为基础设计《财务会计》课程

1《.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思路。《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重点为中小企业培养一线会计人员。现行的《财务会计》教材体系大多是按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以会计要素为章节设计的,而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去向多数为中小企业,甚至是新筹建的企业,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会计应用能力,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按中小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企业会计制度认知和会计业务流程认知内容,培养学生根据企业类型选择适用的会计制度和以工作任务顺序为程序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在完成“日常业务核算”的理论教学后,增加“会计凭证识别与审核”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会计工作场景,体会会计在没有文字表述题目只有外来原始凭证的情境下如何识别、判断和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在完成《财务会计》教学任务后,使学生具备在一个新筹建的中小企业里,可以为其制订相关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科学设置帐户、准确进行所有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当前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充分说明了加强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

1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和意义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流程重组为手段进行集约管理,把集团内部原来按照产权和职能关系设立的多层级多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归并为单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有经济业务都由财务人员直接以集团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集团及各所属单位通过集团账套数据生成相应地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表,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它是实现企业所有交易事项、资源控制情况、项目投资情况等等集中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一种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压缩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供给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传递,进向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

会计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 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2.1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会计核算“一本账”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

(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2)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

(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

2.2 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2.2.1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一本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统一各成员企业的核算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规范集约化式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2.2.2 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厂听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2.2.3 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

(1)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

(2)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

(3)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

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4)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

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

(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2.2.4 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日趋重要。财务管理担负着为企业稳健理财,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任。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将原来守财、保值、记账型的财务管理转变为生财、增值、决策型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真正肩负起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责任。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11篇

关键词:ERP;会计核算;业务流程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利用信息化改造和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施应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对企业原有传统管理模式展开了挑战,ERP系统的实施应用对企业包括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及行为模式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探讨了ERP实施对会计核算的一些作用。

一、ERP系统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撑

1.通过ERP项目实施,计算机的全面配置和网络的运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随着计算机在企业里的普及,我单位财务部从2004年开始推行ERP系统,逐步建立起了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平台的搭建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先进的生产线。

2.通过ERP实施,管理流程的重组与优化为会计核算生产线打通了“瓶颈”。经过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整合了采购职能,集中了物资管理,整合了销售管理,集中了成品管理,更重要的整合了财务管理,系统平台使原来分散办公变成了零距离,全厂不同地域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核算,运行了几十年的两级核算改成了一级核算,打通了核算生产线的“瓶颈”。

3.基于ERP系统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及自动会计核算方法,为会计核算人员身份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ERP后,实现了业务处理与财务核算同步,因此会计核算人员其职能进行了分化,其中很少一部分人负责对系统进行相应会计处理设置,以及系统出现异常时对系统进行分析,这部分人可以理解为“技术员”,除此之外,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等主体流程相关的主要经济事项,其会计业务的核算全部是通过自动会计进行处理,其工作主要成了对收付款业务数据进行输入,对完成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凭证进行规集、审核和整理归档。因此,这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的身份已经转化成了会计核算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

二、ERP应用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作用

1.ERP对会计核算形式和方法产生的作用

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和某些核算方法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为减少或简化计算工作量所致。实施ERP系统管理,在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效率更高、计算更精确的会计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在使用时,会计人员不必再考虑具体的核算方法,只要财务管理子系统所提供的核算是正确的,在操作时执行指定的功能,计算机就可以高速、快捷、及时、准确地完成相应的工作。

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因此,从物理层面看,ERP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等。以现金管理模块为例,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对现金、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软件中,一般都具有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ERP的应用将手工模式下繁重的成本计算工作量大大简化了。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中,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时,采用ERP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编制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2.ERP对会计人员角色转变的作用

实施ERP系统管理,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当企业应用了ERP系统后,许多资料直接由资料产生处的人员来输入,会计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入账,同时进入相关分类账,并自动产生报表,且许多资料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这样,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使财会人员从繁重劳动中得到解放,工作重点转向信息的深加工。一个角色可以拥有多个用户,而一个用户也可以分属于多个不同的角色。未来财会人员将以企业诊断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出现,但要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从单一的财务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知识结构转变,还要求其提高预测、分析、控制、决策方面的能力。

3.ERP对账表存储方式和输出过程的作用

在传统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总账、明细账、日记账都有严格区分,并有其特定的格式,而且存储介质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纸张。在ERP财务管理子系统中,账簿、报表所需的数据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光、电、磁介质上的,当需要查看这些账簿或报表时,只要执行相应的会计信息生成和输出功能,系统会按事先设计的程序自动从数据库文件中取得数据并进行筛选、分类、计算、汇总,然后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将指定的凭证或账簿或报表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或送到打印机打印出来。

4.ERP对财务部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要求各部门及所有员工都必须能为企业创效创收,ERP实施后,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要求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但核算、服务是管理的基础,近两年,财务部组织了全体人员进行流程培训,特别是今年开展一带一学习和成立专题学习小组,通过不断学习的形式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本人还建议,财务部也应该像生产厂一样,对各流程应该培养和授予专业技术尖子,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并且要求其能像生产工程师一样来确保系统和流程的良好运转。

5.ERP对优化核算过程的作用

核算过程要求按照“流程负责、流程服从、流程支持”的管理新思想来组织会计核算。原有的科层职能式会计机构由于机构复杂、层次多,信息传递慢,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反映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在核算组织方面设立了总账报表、费用报销、应付核算、库存核算、应收核算、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等主要核算流程、各个流程就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会计核算应基本上是按车间的生产来组织。如应收流程主要负责对企业主要产品的销售结算、货款收回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在这条生产线上客户档案的维护,货款的收取、录入与复核,运费单据的分配、结算单据的导出,销售价格的调整及销售折扣的计算,各个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另外,通过对流程关键点、关键环节(如收付款岗位)设置复核岗位,来增强对关键环节事后检查监督,即加强对会计信息产品的质检。再是由对主要流程设立主管和总监职位,实行经办——主管审批——总监监督三权分离,减少事前的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事后检查监督,提高核算质量,使会计机构能高效运作。

6.ERP对提高核算人员工作理念的作用

要树立“日事日毕”的观念,一方面,会计核算从接收、接受入库至付款结算、生产消耗至工单完工、收款至销售出库,在建工程发生、固定资产增加、减少至折旧提取,以及各模块导入总账、总账过账直至报表编制,从核算流程来说是一环套一环,尤其是一级核算后,几个法人在结算中心所开内部存款账户的收付款每月达上千笔,牵涉几个模块,如果收付款不及时入账,内部银行集中月初对账,则财务部关于5号出报表的要求只能是一句空话。另外,企业决策层及其他管理部门不再单单需要传统的财务报告,更需要的是能提供个性化的动态财务报告,因此,“日事日结”是核算生产的基本要求,不能像以前一样将事情集中到一起处理,甚至集中到月末处理,要做到“日事日毕”。

7.ERP对优化会计核算相关业务流程的作用

传统的管理流程只要求业务流程中涉及财务部分的资料送到财务部门去处理,导致了财务系统对其他同样重要的管理信息的遗漏。而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很多,如以供应链为主的物流,以生产管理为主的生产流等。在这些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需要和资金流管理相协调,一旦产生财务信息,要并行送入财务管理子系统进行加工、存储和处理,财务管理子系统同样会及时将产生的有关数据送给业务系统,从而保证财务与业务步调一致、协同前进。

参考文献

[1]曹丽娟.浅论ERP系统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6).

[2]孙万军.企业信息系统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12篇

1 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比较

按照物流企业的特点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物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有“主营业务成本”和“制造费用”。物流企业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发生时直接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物流企业成本中的间接费用,发生时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需分配时,再分配记入各项“主营业务成本”。

产品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时需设置的“制造费用”账户、“生产成本”账户等主要会计科目。对于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生产费用,可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对于不能直接记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生产费用,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根据不同的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分别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营业务成本”(损益类账户)和“生产成本”(“成本类)账户上,前者影响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后者一方面影响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当产品已销售时,)另一方面影响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当产品还未销售时)。

2 成本项目的内容比较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品成本对象的费用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物流企业有其特殊性,它依靠的是大量的物流设置及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因此其成本构成中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占的比例少,而间接费用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设置的成本项目大不相同。其设置的成本项目具体包括有物流活动中的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成本、物流信息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等。这一设置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在按劳务种类不同来划分的。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制造企业中的成本项目是作为成本核算明细账中的项目来设置的,而物流企业中的成本项目则是作为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中的二级账来进行的。如“主营业务成本――堆存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装卸支出”等。这应该是物流企业会计有待需要规范的内容。

拿“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这一内容来说,其成本项目又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四个部分。这一体系的设置除了具体内容以外,与制造企业还是颇有些相似。这样看来,物流企业的成本项目分了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劳务种类划分的,二是在具体劳务种类中又划分不同的成本项目。

3 成本核算对象的比较

在制造企业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表现在各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上,而成本核算对象又是由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决定的。在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产品的批别、产品品种及其所经过生产步骤。

在物流企业会计中,以运输成本为例,有以运输车队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有以各运输工具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沿海运输成本核算中)、还有按照运输作业项目、运输组织方式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等等。以装卸成本为例,物流企业经营装卸业务时,应根据机械化作业、人工作业分别核算成本。如以机械作业为主可只计算机械作业成本;如以人工作业为主,可只计算人工装卸成本。对于一些大型配送中心,只是采用按月归集实际费用,另外还有一些物流企业采用了按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每项企业为成本核算对象。

4 划分的界限及成本核算程序的比较

成本核算中,程序是核算的根本,只要确定了程序,核算工作便已完成大半,好比是建房屋时搭好的“框架”。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需要划分的各种界限是:各种支出的界限、各期费用成本的界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各种产品成本界限、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一般采用的成本核算程序是:生产经营费用的审核和控制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程序中,需要划分的界限是: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物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物流成本和非物流成本的界限。一般采用的成本核算程序是:由于物流业务的现代化,其经营业务涉及的范围广泛,其成本核算程序不一而定,有的成本核算程序基本与制造企业成本一致,如运输成本的计算;有的则与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程序不一致,如作业成本法的程序是:界定物流企业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确认资源动因,把资源分配到作业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5 成本核算期的比较

成本核算期是归集费用到成本对象的时间范围。成本核算期有的与会计期间一致,有的与会计期间不一致。

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合同导向的物流服务,合同签订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如签定的契约型合同,可长达5-6年,若是要等到该项合同履行完之后才能提供其成本信息,不符合财务会计的及时性原则。再说物流企业有的服务合同是短期的,特别是当物流企业提供适时制配送,在这种情况下,若以营运周期作为成本核算期,实务中是很难达到这个即时成本信息要求的。鉴于上述分析,物流企业应看成是服务业,采取与会计期间一致,至于时间跨度长于会计期间的合同,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其当期的成本。

6 核算方法的比较

而对于物流企业,关于其核算方法,有不同的说法,有按支付形态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的,具体表现为配送费、按运费、物流利息等;有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的,具体划分为包装、配送、保管搬运、信息等;有按适用对象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的,如把商品、地区、顾客或营运单位作为适用对象的;有采用作业成本法的, 也就是以作业为基础,根据资源动因将企业消耗的资源分配到作业,以及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一种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物流企业会计》,王晓兰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二版。

[2]《成本会计》,鲁亮升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第五版。

[3]高国云,白玉翠.物流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05:141-142+145.

[4]百度文库,《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实录》。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13篇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税务制度改革成为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税务事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在“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在收入核算、成本核算、现金流管理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具体而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收入核算的影响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营改增”改革之前,企业工程造价、利润等,都是缴纳营业税的重要依据。而在“营改增”实施之后,建筑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为价外税,也就是说,建筑业企业在增值税的缴纳过程中,纳税依据就成了不含有增值税的工程造价。此外,在实际的税务工作中,由于存在一部分增值税无法抵扣的问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税务负担,进而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

在“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发生了一定变化。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价加税,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进项税额;另一部分就是实际成本。而在“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缴纳,需要销项税与进项税发票相抵扣计算。这样一来,企业成本核算环境发生了变化,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的差距越大,那么,建筑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越多,反之越少。

专用发票的开具,也是“营改增”改革之后,建筑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很多小型建筑企业,由于无法开具专用发票,进而出现难以抵扣的问题。这样一来,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良好的现金流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现金流的增减与企业税负存在直接联系。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利润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税负、成本。因此,现金流在“营改增”的改革中受到影响,对企业会计核算也势必带来影响。在“营改增”改革之前,其营业税的缴纳依照工程进度的百分比进行计算,于是就出这部分税缴税金纳高于应缴税款。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可以在整个项目工程结束之后,进行税款的缴纳。这就有效避免了企业现金流减少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可用现金流。

二、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改革影响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强化对“营改增”改革的适应性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十分显著。为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的税务环境,建筑企业应逐步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夯实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首先,建筑企业要针对“营改增”改革,对现有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优化与调整,契合当前改革的现实需求;其次,为适应当前改革需求,制度的建立应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会计核算制度成为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规范的重要导向,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有针对性调整会计核算方式,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在“营改增”的影响之下,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为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方式的调整,对会计核算进一步细化,实现从过去的整体核算向单独核算进行转变。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也要强化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优化,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资料系统,便于企业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三)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的会计制度、“营改增”的改革推进,都强调建筑企业在适应“营改增”的过程中,应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夯实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首先,建筑企业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其次,强化综合型人才的引进工作。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营改增”背景之下,企业强化财务工作建设的重要基础。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14篇

1.账务处理的差异。由计算机来处理财务会计的业务之后,原始凭证的汇总成为为数不多的需要手工来完成的工作,除了需要手工向计算机将信息和指令输入进去之外,剩下的之前需要手工完成核算的部分基本都可由计算机全部完成。这样就使得电算化在电子处理和手工人为处理上产生了差异,例如:手工核算的过程中出现了书写上的错误,手工核算可以直接在账面上改正然后盖上个人的印章或者签字,表明出责任人即可。但是电算化的会计核算,如果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只需要操作者输入指令改正之后即可回到原始状态,没有任何改动的痕迹。但是,会计核算的流程本来就是一个信息数据处理的过程,在账面上应该清楚反映财务信息处理的全过程。

2.信息安全的差异。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化会计核算流程相对于人工的会计核算来说,精确度明显在其之上,除了由于指令输入错误或者软件错误而造成的失误以外,一般不会再出现其他数据计算上的错误。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在迅速快捷精确的完成核算的同时也给财务信息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财会从业人员现今用的财务软件基本没有屏蔽木马、病毒等功能,这就使得财务信息有着泄露的风险。而传统的手工会计只要计算无误、保管会计账簿的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就不会有泄露财会信息的风险。

3.信息处理过程的差异。传统的手工会计是将数据信息的整理与会计业务的过程分开的,由于前者只负责采集和存储,而后者则负责加工和处理,由于信息处理的复杂,难免会使财务会计人员和负责业务管理的相关人员之间产生摩擦和隔阂,可能会导致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增加不必要的过程,从而不能更好的控制会计的核算流程。

4.信息处理程序的差异。传统的手工会计将数据处理的方法以直线式的方式出现,而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算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中通畅以记账凭证、数据收集、总体处理、信息共享为主要的操作方法。

5.牵制方法的差异。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来说,财会人员相互之间的牵制主要是通过各自职责的分离来实现的,而由于电算化的会计核算流程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这样就使得手工处理过程中某些能使人员相互牵制的内容失去它的功效。

二、优化信息化下的会计核算流程的措施

面对信息的日益更迭,企业要想时刻紧跟市场的脚步,必须将财务会计的各个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不断提高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促使企业的财会从业人员向综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转变,鉴于此,笔者对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提出了自己的几点优化措施的建议。

1.简化核算流程。传统的会计核算存在程序庞大、环节冗杂、信息处理迟钝的问题,核算程序的过分繁杂反而影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天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环境下,企业应该精简核算流程,例如,取消某些像记账、编制等对于创造经济价值无关的核算环节,反言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将信息化办公贯穿于企业的工作中。这样的优化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某些数据的重复多次出现,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2.优化部门结构。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不需要对工资、资产、项目成本等的分开核算,而以此划分的部门和岗位也就不需要了,所以要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必将财务会计的有关部门进行调整重组。

3.建立统一标准。企业加强对企业内部数据标准的建设,建立一个统一的应用财务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标准,就能够实现原始数据向标准编码数据的转换,就能够更加快捷的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数据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会计记录逐步向电子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4.推进体制创新。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输出系统,是对经营中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的企业业务进行的集成性的管理,是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健全会计核算环节,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可以增加企业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可以实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会计业务的统一化管理,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5.提高人员素质,转变陈旧观念。财会从业人员是优化信息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关键所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下激烈的企业竞争要求财会从业者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1)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讲座和知识训练;

(2)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时时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思想。

(3)摒弃陈旧观念,认识到会计核算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可行性;

(4)要有风险观念,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改变消极态度,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预测风险、控制风险。

(5)要有信息系统观念,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环境下,要有信息化的会计观念,重新研究和构建会计的特征和理论架构。

三、结语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成本收益

随着我国企业化进程的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纷纷引入和制订了针对自身的成本效益原则。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强化和加大了企业税法的征收和管理条例;具体说来,由于企业的税务会计以税法为导向的原则进行企业财务活动;而财务会计主要以会计准则为导向进行企业财务活动;在计划经济时代两者职能发展同于企业中并不冲突或者矛盾并不凸显,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发展,两者职能导向的发展给企业收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企业中融合或者分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在企业中的定位原则、关系以及模式分析对比对我们理清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对企业收本收益造成的客观影响有一定意义所在。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的差异性

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两者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核算的结果会影响税务会计核算结果,税务会计核算结果会影响财务会计核算结果,当前企业中两者没有分离的时候,最后进行制定财务报表为两套。因此,企业中财务和税务同为会计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税法导向原则使税务会计首先要遵从税法;第二,税务会计核算必须如实纳税,不能偷税,不能引起风险,数据真实,调整要真实,财务会计进行企业成本核算要根据税务真实的数据而进行;第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核算的时候,税务会计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程序,不完全树立财务会计,这样有助于增加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最后,企业中财务和税务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一是纳税活动,应纳的税额进行全面核算,形成准确的纳税申报表。二是在核算基础上,依据税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业务产生的成本基础上进行真实的财务数据和报表以协助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决策。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是与投资者报告信息,为投资者服务。税务会计是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服务,目标不同;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依据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企业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以税法进行;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对象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资金投入周转循环产生的一个过程,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反映税款用的过程以及税款从征集、上交到退还的过程。

4、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原则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肩负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企业税务会计是以税务为导向原则,两者侧重点不同;

5、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程序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以做报表、记帐的程序,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是按照在会计核算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形成纳税申报表这样一个方式运作。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的职能分析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它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组合,循环往复的不断运作过程。资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价值方面一个反映,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正常运行起点和落脚点。没有足够的钱,是不能正常运作企业,不赚钱,这个企业无法长久存在。对于企业成本收益原则就是我们所进行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当中所进行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分析、考核等管理工作的总的职能体现。

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财务会计对企业资金的管理的职能和行为以及一切税务会计进行的税务管理的职能和行为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与企业成本收益核算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企业进行成本收益核算时有两个核心的内容,一是保证正常依法纳税,合理节税,不偷税,不受处罚,二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核算要以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为导向;两者对企业成本收益中的核算管理都占到很大的比重;因此可见,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各自职能层面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企业中财务会计的职能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权益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并且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或者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的一系列工作。

三、企业税务会计分离的企业成本效益分析

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同时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其职能以及企业成本收益核算结果的差异性不同为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成本收益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相应把企业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管理中分离出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企业设立专职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由于企业中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企业税务的主要履行功能,一是纳税活动,应纳的税额进行全面核算,形成准确的纳税申报表。二是在核算基础上,依据税法对企业经营活动业务进行税收筹划,协助企业管理决策。

在企业中设立独立核算的税务会计,可以核算的更加精确准确,对税法了解更加透彻。税收会计从事税收会计的核算业务,对税法也很了解,知道哪个地方可以节税,哪个地方不能节税,通过科学筹划,帮助企业不违法情况下,少纳税。税务会计跟税务局关系来往很密切,有利于协调一些争议矛盾,减少争议。通过独立税务会计核算,能真实反映企业纳税信息,也有利于监督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运用税务核算信息为企业决策服务。

2、建立相对独立的税务关系的重要性

在企业中把企业税务会计独立分离出来还有利于增强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会计核算会计的,税务核算税务的,两个适当分离,财务会计随着企业改革下发会计自主权,在准则基础上选择自己灵活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制度越来越灵活,企业根据自己需要灵活制定会计制度去核算,从而通过财务报表等系列工作能够反映出企业资金流乃至企业成本和收益的真实情况,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和有用的决策信息。

四、总结

企业税务会计的分离对于企业成本核算以及企业成本收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每个国家维护自己主权独立性前提下,为了从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中获取最大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越来越多向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靠拢,全球化一体化,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财务会计国际通用会计语言准则将越来越趋同化,这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