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

化学中的归纳法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归纳法;化学规律;化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不管是对于获取理论知识还是习得实践知识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化学通常都被很多学过化学的人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很多理科尖子在化学考试面前也一筹莫展。为什么?学习化学很轻松,不用费很大的劲,但是很多学生却感觉到想得高分很难,总觉得很多物质的性质很难记住,记住了马上就忘,所以造成局部失分。通过对历年高考得分情况的分析也可以看出,物理满分通常都比化学多,这也说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的确有一些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些化学规律、化学计算、化学知识,将珍珠一样零散的化学知识串成一条线,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消化吸收。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轻松有趣,充分享受学会学习化学的成功感。

中学化学主要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元素化合物三大块内容。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运用归纳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其他方法使化学学习事半功倍。

一、归纳一些常见的有特殊性质的物质

如:常见的有色无机物。虽然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色彩缤纷,但是在无机物这个大家庭中,在中学要求学生识记的并不是很多,所以到了化学学习的后期,尤其是在复习解决无机推断题的时候,有必要组织学生一起归纳出常见的有色无机物,然后记住。在归纳有色无机物时,也要对这些物质适当分类,否则物质太多太零散,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学生认为记不住的畏难情绪。如:有色的化合物、有色的单质、有色的离子等。如: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归纳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特殊颜色如下:①水合离子带色的:Fe2+:浅绿色;Cu2+:蓝色;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2-;MnO-4:紫色:血红色;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对于无机推断题中的一些溶液中有特殊颜色离子的题目恰好就是该题的突破口。

除了归纳颜色以外,还可以归纳有特殊气味的物质等等。

二、归纳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化学规律

如:学生在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时候,常常找不着东西南北,尤其是既有原子又有离子,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的时候。所以,笔者在讲解这一问题时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主要因素,然后归纳总结出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性地去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如:第一,决定半径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层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第二,当电子层数相同,一般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第三,当比较相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时,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简称“阳小阴大”。

三、归纳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历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的重要题型,那么在学习了怎样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以后,在学生自己判断几类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基础上,从出现几率和判断的难易角度总结出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如:我的学生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总结出了以下方法: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应注意“四查”:一查原理;二查是否该拆;三查是否守恒;四查反应物用量是否合理。查原理是指化学反应原理错误,此类情况出现频率较少,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如:2Fe+6H+=2Fe3++3H2;查是否该拆是检查各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是否在方程式中拆成离子;查守恒是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满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一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还要满足电子守恒。查反应物用量是否合理是查反应物之间的比例以及过量和少量的问题等等。如:过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Ca+2+2OH-+2HCO-3=2H2O+CaCO3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同样也培养了学生清晰严密的化学逻辑思维。

四、归纳一些易记的朗朗上口的化学口诀

很多教师都总结出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化学口诀作为化学教学的杀手锏。如: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盐的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一般来说,先要求学生熟记、强记口诀,然后用典型的题例来说明记住了口诀有哪些用途,有哪些益处,让学生尝到背口诀的甜头,也减轻了学生解题的负担。如:记住了化合价口诀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写错化学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和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甚至到了高三都会经常把化学式写错,可能也是在入门的时候没能把元素的化合价弄清楚,一旦写错后造成思维定式,就不容易改掉了。

从笔者的从教经验看,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使用归纳法,降低了一些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再觉得化学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因此采用归纳法教学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点。“全面发展”的提出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而化学教学也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易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前提和理念,并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情感、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体现其有效性,归纳法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运用归纳法的原因

归纳法即通过若干个别事例,并从中找到一个具有概括性的通用规则。此种方法是将既有的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最终总结出一个较为概括的结论。

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没有秩序的,而是在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可循,这些规律、秩序具有可知性,而不是完全不可知。这种现象决定了面对各种事物要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逐个地认识事物并将它们归纳总结,同时形成一定的核心思想。

对化学这门学科来讲,与其他理科相比,化学的知识较为零散、系统性也不强,具有一点“半文科”的性质,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不利于系统化的形成,使得学生当时弄懂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因此,归纳法在化学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面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化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中显得极为重要。

三、归纳法的基本思路

归纳材料之间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从外在的一致性到内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说是由偶然的一致到必然的一致。归纳法所要寻找的就是隐藏在必然的一致之下的宇宙本体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充分的必然性自然会使本体更加暴露。这样,人们认识宇宙本体和事物本质的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在“表现—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有根据”的假设,只是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已。

四、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

1.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理科,归纳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高中的化学课本中的很多定理和内容都可以通过归纳法进行说明,特别是基础理论。因此,归纳法同样是编写新的教材的重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思路,让学生学起来简单,而且容易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运用归纳,效果还应更好

一节课程是否完整,除了有良好的开头和精彩的过程以外,还需要有精简的小结。小结是对整个一节课精髓部分的提炼,是对课堂内容的归纳,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可见其重要性。

为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提炼能力,我们可以将课程小结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通过此节课,您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2)您学得到的知识对您有用吗?

(3)难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问题?

(4)通过这次课,您觉得还能延伸出什么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积极思考,所谓众人力量大,笔者认为正是如此。

3.归纳法运用到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效果更佳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3篇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探究,我认为,归纳法是化学复习课上非常实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将零碎的化学知识、复杂的化学原理、不同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简单化、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化学复习课课堂条理清晰,知识点明朗,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路清楚,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下面,就简单谈谈在中考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妙用归纳法。

一、归纳异同点:

在化学中许多物质的性质、组成、反应现象都具有相似之处,将其进行归纳,可强化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譬如: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常常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都是“纯净物”,那么在复习时,要着重强调这三个字眼,以便加深学生印象。再如:氧气、一氧化碳、甲院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都要放热等。

对化学中易混淆知识概念进行对比,归纳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本质区别,可以防止知识间特别是概念间的混淆,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单质和化合物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在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能不能再继续溶解等。

二、归纳以某种物质为中心的题型。

初三化学课本中,很多物质常常是某些题型的中心。学会归纳这些物质牵涉的题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对水从不同思考角度提出的系列问题: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②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最小的粒子是? ③在一个水分子中含有多少种原子核? ④水是混合物吗?⑤水分中含有氢分子吗?水是由和组成。 ⑥水是一种氧化物?⑦水分子式的意义?⑧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⑨含氧量为90%的水是否为纯净物?⑩在10g氯酸钾固体中经测定其中含氢量为0.05%则:此混合物中的纯度为多少?

再如,对熟石灰的考点归纳:1、检验二氧化碳;2、检验含铵根离子的氮肥;3、改良土壤酸性、治理酸性废水;4、配置波尔多液;5、制取氢氧化钠等。

三、归纳繁难知识点。

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实验等,若用简明扼要的字、词、数字或韵语加以概括,可以轻松搞定繁难知识点。例如: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移、熄”(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2、电解水口诀(正氧体一能助燃;负氢体二能燃烧);3、过滤实验操作的要点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等。

四、以数字为中心进行归纳。

巧用数字记忆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而且记忆效果好。

(一)、物质的构成中的 “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3、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非金属单质。

(二)、物质的性质中的“三”

1、初中化学常见的并且应该识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

2、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有氢气、一氧化碳、碳。

(三)、化学实验中的“三”

1、取用药品之“三不”:(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过滤操作之“三靠”:(1)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末端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放待过滤液的烧杯尖嘴处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事实证明,如上所述的归纳法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将化学知识点归纳为一个个小框架,学生就如同进入分类合理的超市购物一样,对所学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知思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4篇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探索意识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趣”、“导思”和“示范”的功能,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向导。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激趣导思,突出实验的探究性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思维活动。激趣与导思相辅相成,服务于科学探究。为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注意将一些验证型实验转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例如,在金属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将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金属钠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性,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实验演示,注重实验的示范性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实验演示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实验操作示范,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安装到现象的观察,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通过实验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和精彩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探究的健康发展。

3,优化设计。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有些演示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坚持无污染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为追求最佳实验效果,我们注重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系列现象分解化,提高了演示效果,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做铵盐的分解实验时,学生容易将氯化铵的分解与碘单质的升华混淆,为突出分解的化学特征,我们将演示实验作了改进(见下图),通过pH试纸的颜色变化和洗气瓶中的白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了氯化铵分解过程一系列现象的化学本质,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科学态度

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是学生运用知识,亲身体验化学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抓好分组实验,我们致力于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实验预习。培养自学习惯督促学生实验预习是搞好分组实验的保证。我们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求学生必须复习有关知识,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抓好实验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计划性,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

2,指导规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组实验教师少,学生多,时间紧。学生在操作中易犯一些常识性甚至危险的错误。教师要“以人为本”,在学生动手之前,对重要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演示,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强调,同时要求学生之间自查互检、相互交流和配合。这样不仅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协作精神。

3,改变教学程序,营造探索环境传统的学生实验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的,由于演示实验的“前摄抑制”,学生对相应重复实验的激情已淡化。在教改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尝试将常规教学中要待新课完成后才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变革为新课学习的探究性实验,以强化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4,写好实验报告,培养科学品质实验报告是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知识升华为能力的途径。在实验中常有些同学忙于操作,没认真观察和分析现象,或“只观不察”缺乏记录,结果导致对实验过程印象模糊,写实验报告只好搬书照抄或凭空臆造,使实验的实践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在实验后也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整理记录,完成实验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促进感性认识的飞跃。对实验失败的学生,我们允许他们在分析原因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补做实验,修改实验报告。强调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为今后社会实践活动中撰写社会实验报告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协同实验是综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类过渡型课堂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的化学实验,它常应用于新课的学习。是学生最喜欢、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

1,优化教学程序,强调师生互动设计科学的实验教学程序搞好协同实验的关键,学生是协同实验中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及问题讨论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实验目标的引导、教学环节的调控和实验操作的指导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选实验思考题,协调“讲授――实验――讨论――训练”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当主角,教师当参谋,通过师一生互动和生一生互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2,创设实验氛围,培养合作精神协同实验通常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师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要明确,协同实验是激思导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目的,不能把协同实验上成游戏课。为保证协同实验课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建立活跃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对协同实验的宏观管理,调控教学节奏,强调实验的纪律,确保“放得开,收得拢”。教师还要强调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讨论、合作实验,通过协同实验课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5篇

一、温故导入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的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在讲CO■的实验室制法时提问O■的实验室制法自然就过渡到后者,在“碱的通性”一节开始,提问酸具有哪些通性?酸为什么具有通性?自然地过渡到见碱的通性。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降低将要学习的知识的难度,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在课堂上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就自然跟着老师运转了。学习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时,教师可以引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觉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眼球。

三、直观导入法

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以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做如下实验:铁钉和CuSO■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NaCO■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第一组实验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第二组实验反应后质量减少,第三组实验反应后质量增加。然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四、谜语导入法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又如,在讲“氢气的性质”一节时,一上课先给学生说了一个谜语:符号像倒工,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学生兴趣盎然,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这个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五、开门见山导入法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这些正是授课的关键。教师可直接出示本堂课的教学提纲或点明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这样学生能够从总体上了解新授知识的框架,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做到一目了然,有的放矢。例如在讲解“铁的冶炼”这一节时,由于同学们对铁的冶炼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一开始就直接讲铁冶炼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又如学习“氧气”时,我开始就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讲述,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

六、联系实际导入法

化学是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通过化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究意识。

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就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电线、保险丝、铝合金门窗及自行车钢圈等导入新课。在研究矿物质元素有关性质时,可以从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导入。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了自然的吸引力,使他们自觉地探索和实践。

七、实验魔术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肥皂泡炸弹,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又如,在讲“燃烧、缓慢氧化”这一内容时,教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边表演一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完好如初。同学们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做好了铺垫。

八、图片展示导入法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绪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课件,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如化学世界的绚丽多彩,各种高科技材料等。学生觉得化学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迫切心理。

九、习题练习导入法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归纳法;有效教学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在化学教学中一直采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归纳法。实践证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不定期的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归纳法,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素质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归纳法是人类必须、也只能采用的认知策略。具体到化学这个学科,因为化学学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可以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要达到有效,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用归纳法,因为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被学生接受。况且,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按归纳法来阐明,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归纳法是编写教材的一种重要思路,自然也应该成为教师讲课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来体验、感悟科学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把知识和方法都变为学生自己的,达到 “授人以渔”的目的。

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普遍感到化学知识零散,似无规律,难记难学,再加上从初三到高一化学知识梯度较深、跨度较大。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学生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觉知。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本节内容采用归纳法来讲授、学习,具体来讲,就是从大量的例子和事实中发现、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将 1――20号元素作为个体,分别画出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因为学生参与了发现规律,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感受到自己也能从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个体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引导学生归纳出知识规律时,教师要以开放的、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无疑会更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的运用。课堂小结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则是 “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为此,应将课堂总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4)你还想知道什么?等。要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伸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的得到收获、自信和新颖的问题。课堂总结既要求学生唱主角,又要求教师适时的引导,而不能完全的放任自流,否则,会使归纳变得无序而降低效率。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如学习了化学平蘅一节后,我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出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此,我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来归纳出它还有那些表观特征,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生 --生互动合作,不仅能使学生互相促进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还可以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的运用。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复习课,更应多归纳,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归纳。归纳那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

复习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 “把厚书读薄”。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聚,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高三复习,要注重运用归纳的方法。(1)整理笔记的方法。如: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章节,按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来归纳整理。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做到对本章学习内容一目了然。(2)分类归纳法。在复习完一个模块或一个阶段的知识后,可以按着知识体系的不同,对同类知识内容给予归纳。如:对元素化合物按金属、非金属来归纳,金属元素又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非金属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盐来归纳。(3)按序归纳法。这是按照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的一种方法。这种归纳方法有利于帮助我们建立起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住知识内容。(4)绘表归纳法。按照知识类别及要点项目,使用表格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可以绘制归类表、对比表。这种表格归纳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列表比较四个概念,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5)列知识树法。这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知识概念为主干,对知识细类及细目进行层层分解的归纳方法。它体现了知识概念的等级次序,对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大有益处。(6)题型归纳法。这是按照高考题型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速率和成功率,对高考复习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贺湘善主编,《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中学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归纳效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善于归纳和学习的事例很多。从信息技术实行会考到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尽管时代进步了,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许多老师和学生仍把反复练习、多多练习作为复习的主要手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反反复复练习却见效甚微、甚至很快就忘记得一干二净时,是否也该反思: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其结果可想而知:知识点和知识面都放大了!这使得他们越练越糊涂,忘记得比学得还快,他们的大脑仿佛成了电脑的RAM,一旦“断电”,信息就立刻清空啦!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恰当地运用归纳法进行教学,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巧用归纳法将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经过几年的运用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以下五方面去运用归纳法和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实施教学归纳前引导学生先归纳

要让学生学好、学牢,教师就得围绕知识设计归纳性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知识在他们的头脑里扎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运用归纳法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力争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案例:《文件的类型》数据文件部分,书上给出一长串常见的文件扩展名。根据教学要求,需要这些文件分类。

我曾经听过多节不同老师这节的教学,多数老师在设计处理此知识点时,都是直接在花括号后边写上类型名称,然后将该类型常见常考的扩展名列举于相应类型之后,此处教学活动就结束了。整个归纳过程基本由老师一人完成了,这种归纳无异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同样的内容,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却别具一格:他先让学生阅读该段文字,根据信息时代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个性心理,边引导边在花括号后写出文件类型的名称,接着给出讨论与交流任务:试对书上给出的数据文件格式归类。待学生将书上所给类型归纳完毕,教师点拨评价。然后一转:展示常见常考的其它文件格式,让学生再试着归类,最后老师归纳和点评。这位老师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试归类(教师点评)――成果初成――学生对其它文件格式归类(教师归纳点评)――分类完成,仿佛恰到好处地用针将知识“穿”了起来,真是妙啊!

以上两种设计虽然最后得到的数据文件分类的归纳结果完全相同,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却截然不同。那位老师活用归纳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归纳的过程,他们思维激烈碰撞时产生的火花,足以照亮知识扎根的土壤,从而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潜移默化中,也让学生学会去归纳,一举两得。

二、将知识难点化整为零进行归纳

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那些较难的章节知识时,我们经常会面临学生无从下手、毫无头绪的处境。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形容真是恰到好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教会学生将知识化整为零去归纳总结,化难为易,各个击破,让他们走出“庐山”,从而达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特征,轻轻松松把知识装在记忆库里。

三、筛选和归纳知识点,精练典型练习

时代在进步,教学在改革,过去的“题海战术”已经行不通了。哪怕考试在即,我们也不能让学生“淹没”在题海里,而应该精讲精练,指导学生在众多的练习中归纳知识点,把多份练习浓缩成一份练习,大大减少反复练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Word知识点安排到五个专项练习中,知识点在各练习中有重复,每个练习5道题。选取两个实验班:高二(19)班、高二(20)班。任务:完成五个Word专项练习。时间:2节课。在接下来的两节课里,在高二(19)班,老师不给学生作学法点拨,采用常规练习法;在高二(20)班,老师给予学法指导,采用沙里淘金式的练习法,边做边排查和归纳。练习结果:高二(19)班2节课完成2个练习的只占班级人数87.2%,完成3个练习的占班级人数的29.6%;而高二(20班)2节课完成4个练习的占班级人数100%,完成5个练习的占班级人数的96.6%。同样的练习,同样的难度,同样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可见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的确有奇效。

四、将易混淆知识点对比归纳

学无止境,在知识的海洋里,总是不断出现很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尽管教师在教学时再三强调,在对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时,结果总是很不令人满意。经过反复摸索,发现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对比起来归纳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案例:《保存网页与收藏网页》

对于信息时代的中学生,这部分内容本身是容易题。然而当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教学内容时,学生的表现却让我非常吃惊:他们认为两种操作都一样。为了让学生把握两种操作的实质,我先引导学生把两种操作各做一遍,再断开外网,让他们去打开刚才做的结果,完成如下表格(表1),让学生对比归纳两种操作结果的区别:

表1 保存网页与收藏网页区别

五、画龙点睛――结课归纳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归纳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归纳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一种较为严谨的推理总结方法。通过数学归纳,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数学结论,提升数学知识水平,也能够在数学归纳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数学推理、归纳、总结等能力。教师要重视数学归纳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数学题材,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方法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学生数学归纳能力的提高的根本在于其在自身原有的经验、认识以及数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推理、归纳等行为培养数学归纳思想。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情境,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对于“生产30个机器零部件,要由小王和小李两人共同完成,其中小王做的数量是小李所做数量的2倍,那么小王和小李分别完成了多少个机器零部件的生产?”这个数学题目,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贯彻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想,教师就可以把题目进行修改,改成“要将3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甲和乙,甲得到的苹果数量是乙的两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各得到多少个苹果?”,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表扬和赞赏的艺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推进。

二、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归纳能力,对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间的本质联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也就是数学归纳方法。学生总结和归纳数学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体验和思维扩展的过程,要注意配合老师的引导和教学实践,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数学归纳思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是一致的,所以数学归纳法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进而学生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推导和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规律。例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推导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和归纳推导的方法,最后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验证归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归纳数学解题方法十分必要,在这一过程中数学归纳思想能够逐步渗透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践中,而学生通过验证数学归纳法方法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归纳思想的理解和应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推理验证和归纳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论证平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鼓励学生验证和证明数学归纳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答数学问题。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验证数学归纳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归纳法和数学解题规律验证数学归纳法的合理性。最后,教师要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充当着学习指导的角色,要注重数学教学的过程,找到学生的缺陷和不足,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为了加强数学归纳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出发,在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之后,引导学生熟悉和熟练掌握数学结论的推理和归纳总结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数学归纳思想实际应用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水平,为学好数学这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树高.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

2013(20).

[2]赵国胤.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2(24).

[3]马丽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J].赤峰学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归纳假设;归纳推理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讲凡是关系到自然数的结论都可以用它来验证.学习和应用数学归纳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观察能力、数学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另外,它也是每年高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是得分点,同时也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的一个纽带。下面我介绍数学归纳法及在几何中的应用。

1数学归纳法

1.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n=1]正确时,若在[n=k]正确的情况下,[n=k+1]也是正确的,便可递推下去。虽然我们没有对所有的自然数逐一的加以验证,但事实上,这种递推就已经把所有自然数都验证了,这种方法就是数学归纳法。

1.2运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

(Ⅰ)验证当[n=]1时,某命题是正确的;

(Ⅱ)假设[n=k]时,命题也是正确的,从而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是正确的。因此,命题正确。

容易悟错的是:既然[k]是任意的自然数,[n=k]是正确的,那么[k+1]也是正确的。即[n=k]与[k]应该表示同一个意思。何必还要证明呢?这很容易理解,[k]虽然是任意假设的自然数,但是,一旦假定了[n=k]时,[k]就是一个固定的自然盗耍换句话说,[k]就是一个有限的数。因而,能否从n=k时命题正确,推出[n=k+1]时命题也是正确的,这就不一定。如在[n=k]时正确,推出了[n=k+1]也是正确的,这时,问题就出现了一个跨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k]到[k+1],便是由有限变化到无限的过程,这正是数学归纳法之精髓。

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都要有一些相应的变化,下面有两种变形。

数学归纳法在很多学科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要很好的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就需要熟练的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数学归纳法的几个步骤.

参考文献:

[1](苏)L.I格拉维娜 I.M雅格洛姆著,姚时宗、童增祥《数学归纳法在几何中的应用》,莫斯科米尔出版社,1979年.

[2]华罗庚.数学归纳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3.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10篇

由此可以看出,总结归纳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所以就有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

习惯是由于重复式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经常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中多次重复同一动作行为的基础上养成。

于是,我决定立足课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一、让学生认识到总结归纳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总结归纳的好处,我以一节课为例,在讲完这节课时,顺其自然地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谈一谈总结归纳的好处。

学生让我很欣慰,他们总结得很好,说得也很贴切,我趁热打铁,向学生阐明总结归纳的重要意义,为我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学生充分认识了总结归纳的好处之后,我按计划,精选恰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几种总结归纳的方法,并通过多种方法的重复,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强化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总结归纳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

学习完《空中飞行的动物》(探究鸟类适行的特点)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应用摘要式总结归纳鸟类适行的特点,总结完后,向学生交代这种总结归纳的方式是摘要式,并简要介绍了它的特点。为了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只要求学生知道这种方式是摘要式,知道它的特点,但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这些,只是点到为止。因为我还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教学内容不同,应用的归纳总结方式也不同。

学习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我用表解式归纳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用这种方法归纳总结了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之后我又选择了一节复习课,利用提纲式总结归纳学过的动物类群。

学习完第三单元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图解式作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框架图”。因为包含的知识内容多,这种方法比前几种方法要难一些,还要注意框架图的直观性和对称性。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了几种归纳的方法,有了归纳总结的意识,再遇到这种归纳方法,他们也能很轻松地掌握了。

上述各种总结形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弱点,为了优势互补,利用综合式,把几种方法综合在一起,可以对一个稍大一点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综上,首先教会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之后随着教学的进行,带领学生应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这些总结方法的应用,并让学生逐渐形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我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了总结归纳的习惯。

三、培养习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

苏霍姆林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成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归纳逻辑 科学方法论 正确认识 科学发展

归纳逻辑从建立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历程。围绕着“归纳问题”,人们对归纳逻辑的争论延续了200多年,至今对它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典归纳主义者强调归纳是科学认识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对归纳推理的结论深信不疑,这是片面夸大了归纳的作用。现代归纳主义者否定归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只承认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理论的证实作用;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甚至否认科学理论的可证实性,转而坚持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这是片面贬低了归纳的作用。以上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归纳逻辑及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好、发展好、利用好归纳逻辑,使之为人类能动的科学认识活动服务。

一、要正确认识归纳逻辑及其作用

(一)辩证地认识归纳的作用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归纳法有着客观的本体论前提。客观世界存在着客观的因果规律,客观事物有着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一般和个别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一般通过特殊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运用归纳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了解寓于特殊性中的普遍性,从而得出超出经验事例范围的一般性结论。

(二)在实践中认识归纳的作用

“归纳作为认识的方法,其目的就是指导实践,因此,必须把实践纳入认识的过程,并作为实现这种方法的根本前提。归纳作为认识的方法,究其实质来说,也就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用以观察事物得出普遍原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它是使实践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方法或科学方法”。[1]因此,认识归纳的作用,离不开实践。

(三)具体地认识归纳的作用

现实的科学研究并不是一种方法在起作用,单靠归纳法是不能得出普遍必然的知识的。早在十九世纪,恩格斯就指出:“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2]列宁也不否认幻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说:“在数学中也需要幻想,甚至没有它也就不能发明微积分。”[3]因此,我们不能强调哪一种科学方法,而贬低其他科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的方法几乎是任何科学研究中所不可缺少的,有的方法只是在某些科学研究中起作用;有些方法在某种问题的研究中起着决定作用,而在别的一些问题的研究中起的作用较小。归纳法在经验科学中运用得较多,作用比较大,而在理论科学中运用得较少。因此,认识归纳的作用,要把它同其他科学方法,以及具体的科学研究活动联系起来。

(四)历史地认识归纳的作用

科学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科学发展的早期,人们的认识基本上是限制在可观察的视野之内,知识的获得基本上通过人们的感官、通过实验收集大量可观察到的东西,那时,归纳法起着主要作用”。[4]培根和牛顿时代,科学家们运用实验的归纳法获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事业的发展,由于显性经验定律的几乎穷尽,科学研究工具不断精确化,以及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多样化等诸多原因,经验的归纳法似乎已显得不那么令人信服和重要了,但这并不是说归纳在现代社会的科学认识中毫无作用了,事实上,归纳逻辑还在一定范围内起着作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因此,认识归纳的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历史的观点,既要认识到古典归纳逻辑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曾经的作用,又要看到现代归纳逻辑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乐观地看待归纳法和归纳推理。

二、要把归纳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与发展结合起来

(一)以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来带动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

既然归纳逻辑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人们对科学方法论的探索,那么我们对于归纳逻辑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还要依托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

科学方法论是以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的形成、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其历史演变和相互关系,以及正确使用这些方法的基本原则。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与科学自身的发展同步的,科学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研究科学发现和促进科学发展依赖的方法。随着科学越来越发达,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传统科学方法方面,人们对于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证明与反驳等逻辑方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克服它们的缺点,做了大量有效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如何使这些传统科学方法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科学发现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方面,科学方法论研究者们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构建,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繁荣景象和丰硕成果,对于带动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工作非常有利。系统方法和传统科学方法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把归纳同其他科学方法密切结合起来,有力地弥补了归纳逻辑的不足。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归纳并不是在一切场合都起作用,也不能单独地发挥作用,它的缺点需要其他方法弥补。归纳只有同其他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方法是人们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在对某个问题全力倾心关注的过程中,由于特定环境或者某一关键因素的触动,灵感突然闪现。这些思维方法以思维的跳跃为特征,简约或者跳跃了逻辑思维的有序、可描绘、可操作的思维过程。因此,特别是当人们没有条件运用归纳等逻辑思维或者运用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无法得到理想的结论时,非逻辑思维可以成为辅助思维方式。所以,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方法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弥补归纳逻辑的缺陷。

定量方法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把定性归纳和定量归纳有机结合起来。古典归纳逻辑重视定性归纳,现代归纳逻辑重视定量归纳。然而,归纳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不仅取决于前提中所提供的事例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前提中所提供的事例的质量。因此,提高归纳结论的可靠性,要求我们不仅尽量多地收集经验事实,而且尽量寻找对归纳结论至关重要的高质量事例。

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提高归纳推理的技术水平。人的思维往往受到精力、情感、先念、环境和能力的限制,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归纳的质量。人工智能则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使归纳更精确。因此,要提高归纳结论的可靠性,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高归纳的技术水平。

因此,旧的科学方法的完善和新的科学方法的兴起并不排斥归纳法,而是为我们研究和发展归纳法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加快归纳逻辑的研究及现代化工作。

(二)以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来促进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

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因此,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促进科学认识的飞跃。

古典归纳主义者对归纳逻辑的研究致力于为归纳逻辑制定推理规则,现代归纳主义者对归纳逻辑的研究致力于如何提高归纳结论的概然性,但就其实质目的而言,古典归纳主义者和现代归纳主义者都是期望归纳推理的结论更加真实可靠。沿着培根和穆勒的方向,勃克斯建立了因果陈述的公理系统,冯・赖特表述了一个概率演算系统,并提出了确证理论和条件化归纳逻辑理论。沿着概率论方向,凯恩斯、卡尔纳普、赖欣巴哈等逻辑学家们纷纷提出各自的归纳逻辑系统,归纳逻辑不断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并且呈现出极度繁荣的景象。

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发展对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方面,归纳法本身就是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发展正是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科学方法论除了研究归纳法之外,还要研究演绎、观察、实验、分析和类比等传统科学方法,以及直觉、顿悟等新的科学方法,归纳逻辑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思路,可以为这些科学方法所借鉴,促进这些科学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这些科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些科学方法的不足,使这些科学方法更好地发挥作用;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这些科学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提高它们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质量,共同致力于科学认识活动,推动科学的发展。

总之,正如冯契所说:“只要我们能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现代逻辑以及现代科学中的逻辑问题,就一定能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上开创出新的局面,在发挥哲学、逻辑学对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苏越.试论归纳的两重性及其处置[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社复印报刊资料,逻辑.1984,(1):23.

[2]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206.

[3]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列宁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1985:282.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12篇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所谓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的教学。从教学角度谈“全面发展”,则“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习。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也就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觉知,那就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有效。所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素质方面都有所发展。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不定期的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归纳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

一、基本思路

归纳材料之间的一致性总是由 “外在的一致”而到“内在的一致”的,外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是“偶然的一致”,内在的一致则是“必然的一致”。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在归纳法中所要寻找的宇宙本体与事物本质,正是潜藏和表现于这个“必然的一致”之下,这个“必然的一致”越充分,这个本体也就越暴露,人的认识也就越能够发现它。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通过这样的 “表现――发现”的过程而获得的“有根据”的假设,只是假设作为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已。得到证实的假设就是“思想”,它反映宇宙本体及事物本质,并在人类精神中建构起一个类似于客观存在世界的主观存在世界。思想与知识不同,思想同宇宙本体、事物本质一样,具有普遍性、无限性与唯一性,而知识只具有个别性、有限性与多样性。通过唯一的思想去掌握众多的知识,即通过“一”掌握“多”,是自然赋予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

二、具体运用

1.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要达到有效,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用归纳法,因为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被学生接受。况且,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按归纳法来阐明,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归纳法是编写教材的一种重要思路,自然也应该成为教师讲课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来体验、感悟科学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把知识和方法都变为学生自己的,达到 “授人以渔”。

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普遍感到化学知识零散,似无规律,难记难学,再加上从初三到高一化学知识梯度较深、跨度较大。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学生教法和学法,才能使学生觉知。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本节内容采用归纳法来讲授、学习,具体来讲,就是从大量的例子和事实中发现、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将 1―20号元素作为个体,分别画出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因为学生参与了发现规律,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感受到自己也能从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个体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引导学生归纳出知识规律时,教师要以开放的、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无疑会更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运用归纳,效果还应更好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则是 “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为此,应将课堂总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4)你还想知道什么?等。要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伸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的得到收获、自信和新颖的问题。课堂总结既要求学生唱主角,又要求教师适时的引导,而不能完全的放任自流,否则,会使归纳变得无序而降低效率。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如学习了化学平衡一节后,我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出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此,我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来归纳出它还有那些表观特征,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生――生互动合作,不仅能使学生互相促进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最后,归纳出了九个表观特征:(1)反应混合物各组分质量或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不变不能理解为相等)(2)气体混合物各组分浓度、分压保持不变。(3)同一物质,消耗速率=生成速率。(4)同边物质逆向速率(一种物质是生成速率,另一种物质是消耗速率)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异边物质同向速率(两种物质同是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5)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保持不变。(6)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不等的反应,当衡温、衡容时,气体的总压强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7)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不等的反应,当衡温、衡压时,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8)对于吸热或放热反应,绝热体系的温度不变。(9)对于有颜色气体参加的反应,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3.归纳法如能运用到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效果更佳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13篇

abstract: from mulle’s discussion of the probability, after w.s.jevons’s foundation to the probabilistic inductive logic, until the system of modern probabilistic inductive logic which carnap represents. this article inspects the process of which probability inductive logic developed, promulgates the reason which it rises, and analyzes some new tendencies of the modern inductive logic .

keywords: probabilistic inductive logic; theory of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概率归纳逻辑旨在以数学的概率论和现代演绎逻辑为工具构造归纳逻辑的形式演绎系统,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

18世纪 40年代,休谟指出归纳推理不具有逻辑必然性,认为它只把真前提同可能的结论相联系,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曾想到当时概率论所揭示的或然性的客观意义及其对归纳的可能应用。穆勒在《逻辑体系》中以很大篇幅讨论了偶然性问题,认为概率论只同经验定律的建立有关,而与作为因果律的科学定律的建立无关。惠威尔也对偶然性作过讨论,但与穆勒一样,并未想到把概率论应用于归纳。直到1859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w.bunsen)和基尔霍夫(g.r.kirchoff)用统计方法分析太阳光谱的元素组成等科学活动,进一步引起科学方法论家对统计推理问题的注意。许多科学方法论家认为科学结论不是确定的,而是或然的,开始尝试把归纳还原为概率论。

最早将归纳同概率相结合的是德摩根和耶方斯。德摩根将一般除法定理和贝叶斯定理应用于科学假说。但是布尔(boole)抓住了它的缺点,即运用贝叶斯推理给科学假说的概率带来更大的任意性,至此否定了概率归纳逻辑的方向。在70年代耶方斯作出重大开创性工作之前,这方面的工作基本趋于沉寂。耶方斯发展了布尔代数,他一方面有着关于归纳本质的方法论考虑,另一方面,他将数学应用于发展演绎逻辑的同时,也将数学应用于发展归纳逻辑。他在《科学原理》中说明:“如果不把归纳方法建立于概率论,那么,要恰当地阐释它们便是不可能的。”[1] 耶方斯认为一切归纳推理都是概率的。

耶方斯的工作实现了古典归纳逻辑向现代归纳逻辑的过渡。

二、现代概率归纳逻辑

现代概率归纳逻辑始于20世纪20年代,逻辑学家凯恩斯 、尼科(nicod)及卡尔纳普和莱欣巴赫(reichenbach)等人,采用不同的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及对概率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学派。

凯恩斯将概率与逻辑相结合,认为归纳有效度和合理性的本质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不是经验的或形而上学的问题。他提出了“概率关系”的概念:假设任一命题集合组成前提h,任一命题集合组成结论a,若由知识 h证实a的合理逻辑信度为α,我们称a和h间的“概率关系”的量度为α,记作a/h=α。并着眼于构造两个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合理体系,但未取得成功。而且他认为,大多数概率关系不可测,许多概率关系不可比较。但他在推进归纳逻辑与概率理论的结合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一位“开路先锋”。

逻辑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的代表卡尔纳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概率逻辑系统,这一体系宣告了归纳逻辑的演绎化、形式化和定量化,将概率归纳逻辑推向了“顶峰”。卡尔纳普认为休谟说的归纳困难并不存在,归纳也是逻辑,并且也有像演绎一样的严格规则。施坦格缪勒(stegmuller)指出:“ 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开始把正确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昭示世人,同样,卡尔纳普现在以精确表述归纳推理的规则为己任。”[2]演绎的逻辑基础在于它的分析性,所以,从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waismann)就开始致力于把它改造为逻辑的概率概念,以使概率归纳成为分析性的。卡尔纳普完成了这一发展。他说:“我的思想的信条之一是,逻辑的概率概念是一切归纳推理的基础……因此,我称逻辑概率理论为‘归纳逻辑’。”[3]他并把此概念直接发展为科学的推理工具:“我相信,逻辑概率概念应当为经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即一个假说为一给定证据所确证的概念提供一个精确的定量刻画。因此,我选用‘确证度’这个术语作为逻辑概率刻画的专门术语。”[3]与凯恩斯一样,卡尔纳普把概率1解释作句子e 和 h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式是c(h,e)=r,读作“证据e对假说h的逻辑确证度是r”。这样,归纳便是分析性的了,演绎推理是完全蕴涵,归纳推理是部分蕴涵,即归纳是演绎的一种特例。此外,卡尔纳普所想要的归纳逻辑还是定量的,他希望最终找到足够多的明确而可行的规则,使c(e,h)的计算成为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以将他与凯恩斯严格区分开来。

20世纪30年代,莱欣巴赫建立了他的概率逻辑体系,被称为经验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他用频率说把概率定义为,重复事件在长趋势中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却带来两方面的困难。首先,上述极限定义是对于无数次重复事件的概率而言的。那如何找出一种测定假说真假的相对频率的方法呢?其次,对单一事件或单一假说怎么处理呢?所以频率说只适用于经验事件的概率,其合理性的辩护非常困难。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由频率极限过渡到单个事件概率的适当途径。为此,莱欣巴赫建议把“概率”概念推广到虚拟的、平均化的“单个”事件,引进了单个事件的“权重(weight)”概念,试图把理想化的单个事件的概率或“权重”事先约定与对应的同质事件的无限序列的极限频率视作同一。但这与他的初衷相背,频率论者不得不由原先主张的客观概率转向主观概率了。

对概率的前两种解释都着眼于概率的客观量度,然而对随机事件的概率预测离不开主观的信念与期望。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拉姆齐(f.p.ramsey)和菲尼蒂(de finetti)。它将概率解释为“合理相信程度”或“主体x对事件a的发生,或假说被证实的相信程度。”表明,如果按贝叶斯公理不断修正验前概率,那么无论验前概率怎样,验后概率将趋于一致;这样,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们终将淹没在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之中。一个人对被检验假设的验前概率是由他当时的背景知识决定的。

主观概率充分注意到推理的个人意见及心理对于概率评价的相关性,意义重大。但是,人们在做出置信函项时,除了“一贯性”的较弱限制外,很难在多种合理置信函项间作出比较和选择。

三、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

概率归纳逻辑是伴随现代科学、现代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本身的发展而兴起的。

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大致有:(1)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只能采用概率的方法,因此,西方科学界出现了否定因果决定论而接受概率论的观念。(2)较完备的概率理论。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它具备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3)归纳逻辑本身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精确化。人们要求对单称事件陈述对全称理论陈述的归纳支持作出量的精确刻画。逻辑的数学化,数学的逻辑化,穆勒已经注意到归纳与概率的关系,耶方斯等将归纳与概率结合。(4)以数理逻辑为主干的现代演绎逻辑逐渐成熟,从而使得一些逻辑学家热衷于将现代演绎的形式化、公理系统方法与概率论方法协调起来,以运用于归纳逻辑的研究。(5)对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探索。休谟的归纳问题一直是个哲学难题。现代归纳逻辑的种种体系,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个问题不断作出回答。上述三种概率归纳逻辑体系也无例外,都是为求得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或对归纳论证进行改进,或把结论改成概率的陈述,使归纳逻辑被构造成演绎逻辑的一个分支,或用实用主义策略使归纳即使不是有效的,至少也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说概率逻辑是以现代演绎逻辑和概率论为工具,形式化、定量化的归纳逻辑。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等相关学科取得新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使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面临归纳演绎化的困难,出现了非概率化、非数量化的趋势,有的用有序化、等级化来代替,有的将定性的研究重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又再度重视如模态、因果概念的结合使用等等。

第二,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将纯逻辑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就不能只限于语构层次,而要考虑语义、语用层次,就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不能脱离所涉及的具体过程(实验)与学科。

第三,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与整个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归纳是一类复杂性问题,决不是单靠纯逻辑所能解决的。归纳远比演绎复杂,须与多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第四,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当前的科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申农提出的信息论仅是相当于语形的统计信息模型。而信息的语义层次的研究都出自卡尔纳普之手,再经辛迪卡(hintikka)等人的论作又已形成信息逻辑这一分支。这揭示了逻辑与信息科学的联系。再如,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对归纳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若能将人工智能与归纳结合起来,必将带来新的进展与突破[4]。

概率归纳逻辑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大大发展了归纳逻辑,也昭示了归纳逻辑的发展机制,为我们出示了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w.s.jevous. 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m]. london:dover press,1877.197.

[2] hintikka,j.(ed.). rudolf carnap,logical empiricist[m]. d.reidel pub.co.,1995.lix.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14篇

一、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

18世纪40年代,休谟指出归纳推理不具有逻辑必然性,认为它只把真前提同可能的结论相联系,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曾想到当时概率论所揭示的或然性的客观意义及其对归纳的可能应用。穆勒在《逻辑体系》中以很大篇幅讨论了偶然性问题,认为概率论只同经验定律的建立有关,而与作为因果律的科学定律的建立无关。惠威尔也对偶然性作过讨论,但与穆勒一样,并未想到把概率论应用于归纳。直到1859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W.Bunsen)和基尔霍夫(G.R.Kirchoff)用统计方法分析太阳光谱的元素组成等科学活动,进一步引起科学方法论家对统计推理问题的注意。许多科学方法论家认为科学结论不是确定的,而是或然的,开始尝试把归纳还原为概率论。

最早将归纳同概率相结合的是德摩根和耶方斯。德摩根将一般除法定理和贝叶斯定理应用于科学假说。但是布尔(Boole)抓住了它的缺点,即运用贝叶斯推理给科学假说的概率带来更大的任意性,至此否定了概率归纳逻辑的方向。在70年代耶方斯作出重大开创性工作之前,这方面的工作基本趋于沉寂。耶方斯发展了布尔代数,他一方面有着关于归纳本质的方法论考虑,另一方面,他将数学应用于发展演绎逻辑的同时,也将数学应用于发展归纳逻辑。他在《科学原理》中说明:“如果不把归纳方法建立于概率论,那么,要恰当地阐释它们便是不可能的。”[1]耶方斯认为一切归纳推理都是概率的。

耶方斯的工作实现了古典归纳逻辑向现代归纳逻辑的过渡。

二、现代概率归纳逻辑

现代概率归纳逻辑始于20世纪20年代,逻辑学家凯恩斯、尼科(Nicod)及卡尔纳普和莱欣巴赫(Reichenbach)等人,采用不同的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及对概率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学派。

凯恩斯将概率与逻辑相结合,认为归纳有效度和合理性的本质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不是经验的或形而上学的问题。他提出了“概率关系”的概念:假设任一命题集合组成前提h,任一命题集合组成结论a,若由知识h证实a的合理逻辑信度为α,我们称a和h间的“概率关系”的量度为α,记作a/h=α。并着眼于构造两个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合理体系,但未取得成功。而且他认为,大多数概率关系不可测,许多概率关系不可比较。但他在推进归纳逻辑与概率理论的结合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一位“开路先锋”。

逻辑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的代表卡尔纳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概率逻辑系统,这一体系宣告了归纳逻辑的演绎化、形式化和定量化,将概率归纳逻辑推向了“顶峰”。卡尔纳普认为休谟说的归纳困难并不存在,归纳也是逻辑,并且也有像演绎一样的严格规则。施坦格缪勒(Stegmuller)指出:“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开始把正确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昭示世人,同样,卡尔纳普现在以精确表述归纳推理的规则为己任。”[2]演绎的逻辑基础在于它的分析性,所以,从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Waismann)就开始致力于把它改造为逻辑的概率概念,以使概率归纳成为分析性的。卡尔纳普完成了这一发展。他说:“我的思想的信条之一是,逻辑的概率概念是一切归纳推理的基础……因此,我称逻辑概率理论为‘归纳逻辑’。”[3]他并把此概念直接发展为科学的推理工具:“我相信,逻辑概率概念应当为经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即一个假说为一给定证据所确证的概念提供一个精确的定量刻画。因此,我选用‘确证度’这个术语作为逻辑概率刻画的专门术语。”[3]与凯恩斯一样,卡尔纳普把概率1解释作句子e和h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式是c(h,e)=r,读作“证据e对假说h的逻辑确证度是r”。这样,归纳便是分析性的了,演绎推理是完全蕴涵,归纳推理是部分蕴涵,即归纳是演绎的一种特例。此外,卡尔纳普所想要的归纳逻辑还是定量的,他希望最终找到足够多的明确而可行的规则,使C(e,h)的计算成为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以将他与凯恩斯严格区分开来。

20世纪30年代,莱欣巴赫建立了他的概率逻辑体系,被称为经验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他用频率说把概率定义为,重复事件在长趋势中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却带来两方面的困难。首先,上述极限定义是对于无数次重复事件的概率而言的。那如何找出一种测定假说真假的相对频率的方法呢?其次,对单一事件或单一假说怎么处理呢?所以频率说只适用于经验事件的概率,其合理性的辩护非常困难。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由频率极限过渡到单个事件概率的适当途径。为此,莱欣巴赫建议把“概率”概念推广到虚拟的、平均化的“单个”事件,引进了单个事件的“权重(Weight)”概念,试图把理想化的单个事件的概率或“权重”事先约定与对应的同质事件的无限序列的极限频率视作同一。但这与他的初衷相背,频率论者不得不由原先主张的客观概率转向主观概率了。

对概率的前两种解释都着眼于概率的客观量度,然而对随机事件的概率预测离不开主观的信念与期望。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拉姆齐(F.P.Ramsey)和菲尼蒂(DeFinetti)。它将概率解释为“合理相信程度”或“主体x对事件A的发生,或假说被证实的相信程度。”表明,如果按贝叶斯公理不断修正验前概率,那么无论验前概率怎样,验后概率将趋于一致;这样,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们终将淹没在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之中。一个人对被检验假设的验前概率是由他当时的背景知识决定的。

主观概率充分注意到推理的个人意见及心理对于概率评价的相关性,意义重大。但是,人们在做出置信函项时,除了“一贯性”的较弱限制外,很难在多种合理置信函项间作出比较和选择。

三、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

概率归纳逻辑是伴随现代科学、现代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本身的发展而兴起的。

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大致有:(1)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只能采用概率的方法,因此,西方科学界出现了否定因果决定论而接受概率论的观念。(2)较完备的概率理论。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它具备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3)归纳逻辑本身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精确化。人们要求对单称事件陈述对全称理论陈述的归纳支持作出量的精确刻画。逻辑的数学化,数学的逻辑化,穆勒已经注意到归纳与概率的关系,耶方斯等将归纳与概率结合。(4)以数理逻辑为主干的现代演绎逻辑逐渐成熟,从而使得一些逻辑学家热衷于将现代演绎的形式化、公理系统方法与概率论方法协调起来,以运用于归纳逻辑的研究。(5)对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探索。休谟的归纳问题一直是个哲学难题。现代归纳逻辑的种种体系,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个问题不断作出回答。上述三种概率归纳逻辑体系也无例外,都是为求得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或对归纳论证进行改进,或把结论改成概率的陈述,使归纳逻辑被构造成演绎逻辑的一个分支,或用实用主义策略使归纳即使不是有效的,至少也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说概率逻辑是以现代演绎逻辑和概率论为工具,形式化、定量化的归纳逻辑。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等相关学科取得新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使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面临归纳演绎化的困难,出现了非概率化、非数量化的趋势,有的用有序化、等级化来代替,有的将定性的研究重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又再度重视如模态、因果概念的结合使用等等。

第二,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将纯逻辑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就不能只限于语构层次,而要考虑语义、语用层次,就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不能脱离所涉及的具体过程(实验)与学科。

第三,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与整个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归纳是一类复杂性问题,决不是单靠纯逻辑所能解决的。归纳远比演绎复杂,须与多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第四,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当前的科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申农提出的信息论仅是相当于语形的统计信息模型。而信息的语义层次的研究都出自卡尔纳普之手,再经辛迪卡(Hintikka)等人的论作又已形成信息逻辑这一分支。这揭示了逻辑与信息科学的联系。再如,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对归纳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若能将人工智能与归纳结合起来,必将带来新的进展与突破[4]。

概率归纳逻辑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大大发展了归纳逻辑,也昭示了归纳逻辑的发展机制,为我们出示了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方向。

[摘要]从穆勒等人对或然性的探讨,经耶方斯对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到卡尔纳普代表的现代概率归纳逻辑体系,考察了概率归纳逻辑的发展历程,从中揭示其兴起的原因,并分析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关键词:概率归纳;逻辑;概率论

参考文献:

[1]W.S.Jevous.ThePrinciplesofScience[M].London:DoverPress,1877.197.

[2]Hintikka,J.(ed.).RudolfCarnap,LogicalEmpiricist[M].D.ReidelPub.Co.,1995.LIX.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第15篇

摘要:从穆勒等人对或然性的探讨,经耶方斯对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到卡尔纳普代表的现代概率归纳逻辑体系,考察了概率归纳逻辑的发展历程,从中揭示其兴起的原因,并分析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关键词:概率归纳;逻辑;概率论

Abstract:FromMulle’sdiscussionoftheprobability,afterW.S.Jevons’sfoundationtotheprobabilisticinductivelogic,untilthesystemofmodernprobabilisticinductivelogicwhichCarnaprepresents.Thisarticleinspectstheprocessofwhichprobabilityinductivelogicdeveloped,promulgatesthereasonwhichitrises,andanalyzessomenewtendenciesofthemoderninductivelogic.

Keywords:Probabilisticinductivelogic;Theoryofprobability;Probability概率归纳逻辑旨在以数学的概率论和现代演绎逻辑为工具构造归纳逻辑的形式演绎系统,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18世纪40年代,休谟指出归纳推理不具有逻辑必然性,认为它只把真前提同可能的结论相联系,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曾想到当时概率论所揭示的或然性的客观意义及其对归纳的可能应用。穆勒在《逻辑体系》中以很大篇幅讨论了偶然性问题,认为概率论只同经验定律的建立有关,而与作为因果律的科学定律的建立无关。惠威尔也对偶然性作过讨论,但与穆勒一样,并未想到把概率论应用于归纳。直到1859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W.Bunsen)和基尔霍夫(G.R.Kirchoff)用统计方法分析太阳光谱的元素组成等科学活动,进一步引起科学方法论家对统计推理问题的注意。许多科学方法论家认为科学结论不是确定的,而是或然的,开始尝试把归纳还原为概率论。最早将归纳同概率相结合的是德摩根和耶方斯。德摩根将一般除法定理和贝叶斯定理应用于科学假说。但是布尔(Boole)抓住了它的缺点,即运用贝叶斯推理给科学假说的概率带来更大的任意性,至此否定了概率归纳逻辑的方向。在70年代耶方斯作出重大开创性工作之前,这方面的工作基本趋于沉寂。耶方斯发展了布尔代数,他一方面有着关于归纳本质的方法论考虑,另一方面,他将数学应用于发展演绎逻辑的同时,也将数学应用于发展归纳逻辑。他在《科学原理》中说明:“如果不把归纳方法建立于概率论,那么,要恰当地阐释它们便是不可能的。”[1]耶方斯认为一切归纳推理都是概率的。耶方斯的工作实现了古典归纳逻辑向现代归纳逻辑的过渡。二、现代概率归纳逻辑现代概率归纳逻辑始于20世纪20年代,逻辑学家凯恩斯、尼科(Nicod)及卡尔纳普和莱欣巴赫(Reichenbach)等人,采用不同的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及对概率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学派。凯恩斯将概率与逻辑相结合,认为归纳有效度和合理性的本质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不是经验的或形而上学的问题。他提出了“概率关系”的概念:假设任一命题集合组成前提h,任一命题集合组成结论a,若由知识h证实a的合理逻辑信度为α,我们称a和h间的“概率关系”的量度为α,记作a/h=α。并着眼于构造两个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合理体系,但未取得成功。而且他认为,大多数概率关系不可测,许多概率关系不可比较。但他在推进归纳逻辑与概率理论的结合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一位“开路先锋”。逻辑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的代表卡尔纳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概率逻辑系统,这一体系宣告了归纳逻辑的演绎化、形式化和定量化,将概率归纳逻辑推向了“顶峰”。卡尔纳普认为休谟说的归纳困难并不存在,归纳也是逻辑,并且也有像演绎一样的严格规则。施坦格缪勒(Stegmuller)指出:“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开始把正确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昭示世人,同样,卡尔纳普现在以精确表述归纳推理的规则为己任。”[2]演绎的逻辑基础在于它的分析性,所以,从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Waismann)就开始致力于把它改造为逻辑的概率概念,以使概率归纳成为分析性的。卡尔纳普完成了这一发展。他说:“我的思想的信条之一是,逻辑的概率概念是一切归纳推理的基础……因此,我称逻辑概率理论为‘归纳逻辑’。”[3]他并把此概念直接发展为科学的推理工具:“我相信,逻辑概率概念应当为经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即一个假说为一给定证据所确证的概念提供一个精确的定量刻画。因此,我选用‘确证度’这个术语作为逻辑概率刻画的专门术语。”[3]与凯恩斯一样,卡尔纳普把概率1解释作句子e和h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式是c(h,e)=r,读作“证据e对假说h的逻辑确证度是r”。这样,归纳便是分析性的了,演绎推理是完全蕴涵,归纳推理是部分蕴涵,即归纳是演绎的一种特例。此外,卡尔纳普所想要的归纳逻辑还是定量的,他希望最终找到足够多的明确而可行的规则,使C(e,h)的计算成为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以将他与凯恩斯严格区分开来。20世纪30年代,莱欣巴赫建立了他的概率逻辑体系,被称为经验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他用频率说把概率定义为,重复事件在长趋势中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却带来两方面的困难。首先,上述极限定义是对于无数次重复事件的概率而言的。那如何找出一种测定假说真假的相对频率的方法呢?其次,对单一事件或单一假说怎么处理呢?所以频率说只适用于经验事件的概率,其合理性的辩护非常困难。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由频率极限过渡到单个事件概率的适当途径。为此,莱欣巴赫建议把“概率”概念推广到虚拟的、平均化的“单个”事件,引进了单个事件的“权重(Weight)”概念,试图把理想化的单个事件的概率或“权重”事先约定与对应的同质事件的无限序列的极限频率视作同一。但这与他的初衷相背,频率论者不得不由原先主张的客观概率转向主观概率了。

对概率的前两种解释都着眼于概率的客观量度,然而对随机事件的概率预测离不开主观的信念与期望。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拉姆齐(F.P.Ramsey)和菲尼蒂(DeFinetti)。它将概率解释为“合理相信程度”或“主体x对事件A的发生,或假说被证实的相信程度。”表明,如果按贝叶斯公理不断修正验前概率,那么无论验前概率怎样,验后概率将趋于一致;这样,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们终将淹没在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之中。一个人对被检验假设的验前概率是由他当时的背景知识决定的。主观概率充分注意到推理的个人意见及心理对于概率评价的相关性,意义重大。但是,人们在做出置信函项时,除了“一贯性”的较弱限制外,很难在多种合理置信函项间作出比较和选择。三、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概率归纳逻辑是伴随现代科学、现代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本身的发展而兴起的。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大致有:(1)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只能采用概率的方法,因此,西方科学界出现了否定因果决定论而接受概率论的观念。(2)较完备的概率理论。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它具备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3)归纳逻辑本身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精确化。人们要求对单称事件陈述对全称理论陈述的归纳支持作出量的精确刻画。逻辑的数学化,数学的逻辑化,穆勒已经注意到归纳与概率的关系,耶方斯等将归纳与概率结合。(4)以数理逻辑为主干的现代演绎逻辑逐渐成熟,从而使得一些逻辑学家热衷于将现代演绎的形式化、公理系统方法与概率论方法协调起来,以运用于归纳逻辑的研究。(5)对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探索。休谟的归纳问题一直是个哲学难题。现代归纳逻辑的种种体系,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个问题不断作出回答。上述三种概率归纳逻辑体系也无例外,都是为求得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或对归纳论证进行改进,或把结论改成概率的陈述,使归纳逻辑被构造成演绎逻辑的一个分支,或用实用主义策略使归纳即使不是有效的,至少也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说概率逻辑是以现代演绎逻辑和概率论为工具,形式化、定量化的归纳逻辑。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等相关学科取得新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使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第一,面临归纳演绎化的困难,出现了非概率化、非数量化的趋势,有的用有序化、等级化来代替,有的将定性的研究重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又再度重视如模态、因果概念的结合使用等等。第二,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将纯逻辑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就不能只限于语构层次,而要考虑语义、语用层次,就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不能脱离所涉及的具体过程(实验)与学科。第三,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与整个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归纳是一类复杂性问题,决不是单靠纯逻辑所能解决的。归纳远比演绎复杂,须与多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第四,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当前的科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申农提出的信息论仅是相当于语形的统计信息模型。而信息的语义层次的研究都出自卡尔纳普之手,再经辛迪卡(Hintikka)等人的论作又已形成信息逻辑这一分支。这揭示了逻辑与信息科学的联系。再如,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对归纳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若能将人工智能与归纳结合起来,必将带来新的进展与突破[4]。概率归纳逻辑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大大发展了归纳逻辑,也昭示了归纳逻辑的发展机制,为我们出示了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方向。参考文献:[1]W.S.Jevous.ThePrinciplesofScience[M].London:DoverPress,1877.197.[2]Hintikka,J.(ed.).RudolfCarnap,LogicalEmpiricist[M].D.ReidelPub.Co.,1995.LIX.[3]Schilpp,P.A.(ed.).ThePhilosophyofRudolfCarnap[M].OpenCourt,1978:72.[4]王雨田.归纳逻辑导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