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途径

1.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与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覆盖范围较广,不仅包含马列主义、思想等内容,还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道德教育。通过对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极强的教育效果。因此,充分融合高校的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探讨,分析高校体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2.1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作为开展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促进实践[1]。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如果认识脱离了实践,其自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具体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究,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归根结底在于对高校体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正确的指导,因为重点研究最终能够起到促进实践的作用。

2.2能够促进高校体育的顺利开展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体育教育起到动力性保障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必须把身体练习作为基本手段,对自身的特点与要求较高。第一,负荷性特点与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大学生的身体要承担一定量的负荷,因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大学生必须具备顽强的毅力克服这些苦难;第二,规范性特点与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以队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次数等规范练习,并且遵照所学项目的规范展开,因此,在体育课中培养大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习惯;第三,多样性的特点与要求。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项目形式多样,大学生要想掌握各项目运动技巧,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调整自身状态。由此可见,高校体育中,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训练,都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否则体育教学质量便会大打折扣。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3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想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得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将会使得大学生的教育发生偏移,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学生终身。对高校而言,基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高校体育的任务也是如此[2]。广大高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修养与品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发掘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体育课程中不仅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2.4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

在高校体育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可以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接收到理论指导,而且可以完成对理论的检验,促进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问题,最终对理论起到丰富与完善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二者的融合,使高校体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3.高校体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3.1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思想性内容比较丰富,广大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展开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教学内容本身的思想内涵。例如,在球类项目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体育健儿在竞技中夺冠的视频,能够培养大学生顽强奋斗的品质,激发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3.2与课堂堂规相结合

作为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课堂堂规需要每一位师生共同遵守。在一些思想含较深的项目教学,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例如,在单双杠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保持队形,遵守秩序,久而久之,学生能够逐渐养成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

3.3与教学现实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实践性较强,学生练习时相互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教师要对此多加注意,找出问题的根源,抓住重点及时对大学生展开教育。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由于犯规引起的口角冲突,教师应该多角度展开教育,使犯规者与不犯规者同时做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逐渐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4.结语

充分融合高校的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必须做到在体育教学内容、堂规、教学现实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香妞.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有效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2):226-22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影响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体育中的主要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体育中建立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健康积极的体育观。纯粹的体育理论、体育规则和体育技巧教育,尽管可以帮助锻炼者更好地实践体育活动、掌握运动窍门、投入运动过程,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催化和点化,具有独立思想又涉世未深的高校大学生更易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了解中国体育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例如了解国家队乒乓球、羽毛球项目上取得的成就,中国女排在04年雅典奥运上逆转夺冠,国家队在08北京奥运上的空前成绩等等,从而能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还能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在体育对抗赛中学会跟团队成员进行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正确面对比赛对手,不但要重视取得体育成绩,也要重视建立体育友谊。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对自身、对民族、对国家的好处,摒弃上课走过场、下课不问津的体育参与思想,真正养成体育强身强国的良好意识和坚持日常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在体育中完善人格、磨砺意志。在体育运动中,从大的角度讲,比赛中难免遇到胜利和失败;从小的角度讲,参与任何的体育锻炼难免会由于经验不足、体力不够而遭遇挫败感。如果任由学生自己在不良情绪中自我徘徊,甚至陷入泥潭,进而影响对体育参与的热情和表现,甚而对日常生活也造成消极影响。适时、及时、恰当的在体育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则往往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思想,矫正行为。例如,让学生明白事物总是曲折发展的道理,懂得胜利和失败都不是必然的,进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至于一蹶不振或乐极生悲。

3.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规范性。在进入高校之前,大多学生们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尽管自己有一套思想,但毕竟很多时候是在家长、老师的庇护下成长、与人打交道,若在可以推卸责任的情况下,更容易任意妄为,做出一些出格甚至违法的事。而在高校体育中,学生们参与运动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体育规则,结合运动规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人的社会性以及社会的规范性。

例如,学生在足球运动中被罚红牌离场,教师不妨在适当时机对其进行教育,让其明白自己违反了什么样的体育规则,对对方队员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为本队带来了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进而让其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规范日后的体育参与行为。久而久之的教育下,学生就会明白,作为社会的一员,违反规则不但自己要接受相应惩罚,而且还可能给他人造成困扰或伤害,因而便会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4.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体育竞技运动要面对竞争,那么,学生是应该学会承认自身的缺点、欣赏对手的优点,还是简单地敌视竞争对手、否定竞争对手呢?最坏的情况是,如果在竞争中获胜,有些人会骄傲,进而蔑视对手、固步自封;如果在竞争中落败,则会暗讽对手的侥幸、忽略自己的不足,未能知耻而后勇、蜕变成长。

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面对竞争,让学生学会发扬和摒弃的思想,习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不论是面对成功失败,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分析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良好的竞争心态,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也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才有可能不断促使自身追求进步、创新突破。

二、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能的影响因素

诚然,加强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能收到许多正面效果,但是切莫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随意使用,如同药物一样,任何药物都要在适当的时间对适当的病症使用,不因时施救、不对症下药、下药份量失误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也同样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受教育对象的性格特质、某个时刻的心理状态、过往经历对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对理论或实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此外,对于施教者而言,也要充分考虑在什么情况对什么学生该采取什么教育方法,例如解说道理、情感融入、树立榜样、批评惩罚、竞赛评比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高校体育中只有正确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而如何正确开展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成为日后相关研究的其中一个方向。参考文献:

[1]罗义文.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35-02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包括很多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概括论述,目前学者们比较集中论述的具体功能主要有:

(一)保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于党的领导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可靠保证,是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可靠保证。保证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性。

(二)导向功能。是指运用说服、教育或批评的方式把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比如在经济上引导人们合法经营,不偷税漏税,不做触犯法律的事情。在理想信念上教育人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上教育学生们要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出自己的一份力等等。

(三)凝聚功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凝聚力是很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特有的内容和方法,把人们分散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四)激励功能。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在抗日战争年代我们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了建立新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需要激励全社会的劳动者,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身。

(五)调节功能。就是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进行人的情绪调控,人的心理调适和对人际关系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六)育人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完善品格的功能。 这一功能对于在学校的学生尤其重要。它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品格,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七)认识功能。 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认识到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等等,从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以上论述的这些功能外,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虽然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功能的充分实现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因素

所谓内部因素,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及其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

毫无疑问,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起主导作用。教育者本身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内容以及教育的重点、难点和教育的目的,所以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按常理来说,教育者本身的个人综合素质越高,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就会越好,从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相反,教育者没有良好的素质,他就失去了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基本资格。此外,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会产生强烈的影响。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非常的认真负责,就越能将自身的能力展示出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

2.受教育者的自身条件

我们都知道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这个过程就无法正常完成。受教育者的自身条件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条件包括:一是受教育者的遗传素质;二是受教育者的经验阅历、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受教育者的精神状态和对接受教育的态度。其中第三个条件是变动比较大的一个条件,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的精神状态和态度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如果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完全不在状态或者态度不端正,其接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如果教育者采用过时或者错误的理论或知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仅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效率,甚至还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性质,使教育走向反面,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选择和论证,特别是要及时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能符合时展的要求。

4.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者施教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接受的过程。从接受的角度看,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的教学最能引起关注,也易于被接受。相反,形式呆板、方法老套的教育即使内容非常正确,也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育效果极其重要,应该受到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外部因素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时刻都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因素即外部因素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

1.社会的政治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指向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因此,社会的政治因素是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最直接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1)政治环境。无论是国际政治环境还是国内的政治环境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人们心理和思想上的稳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2)政治体制。在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中,人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在言论上享有很大的自由,这种体制符合人的需求和人的思想变化,因而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好的发展。但是在专制或独裁的政治体制中,大多对人们采取愚民政策,这就非常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3)指导思想和政策路线。指导思想和政策路线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性质和方向。

2.社会的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其中最突出的影响因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只有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的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3.社会的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它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封闭的文化氛围和在开放的文化氛围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效果肯定大不相同。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带来影响。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素/结构/功能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当代社会的主要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进行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代社会面临着空前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着全方位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比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仅彻底地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凸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方位和运行轨迹;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社会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编织着一幅更为复杂和广阔的现实图景。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当代语境和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出实践回应。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着眼,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内涵、要素、结构和功能转型,对于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毕业论文

一、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系统方法

系统论是一种考察事物发生、发展的科学方法。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体,事物内部要素的结构方式决定着其发展水平和整体功能,主张从事物的诸要素以及诸要素的整体联系中探寻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系统论对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内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由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1]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状为现实基础,也以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承接,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创新;既内涵着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也带动着其整体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发展。只有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时空为坐标,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轴心,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发展,我们才能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发展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具体来说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载体等要素的发展。/毕业论文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总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或代表一定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成分较为单一,他们主要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和个体。而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一体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我国社会开始出现了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阶层,它们都有进行政治表达、政治参与的政治意愿。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许多社会成员开始从行政组织里游离出来,出现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身份转变。所有制、分配方式、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社会的阶层分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政治诉求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人们接受思想政治影响的渠道朝着多样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这就相应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多样化和社会化,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许多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协会等)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如村委会、社区委员会)等将会成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新兴主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成为一定社会政治集团的自觉政治实践之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认同是模糊和不明确的,还没有出现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随着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逐渐开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众多拥有现代科学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规模得到扩展,而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思考、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得到了增强。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下,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民利和自由,改革开放也进一步解放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的说教,而是要在多种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之间进行思考和选择。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思想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又容易在纷繁复杂、变动不居、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中迷失方向,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空前地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不仅催生了许多反映时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推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也使得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得以滋生和蔓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庸俗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社会思潮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着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矛盾和争夺呈现出日益激烈的形势。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广大社会成员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重塑广大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其思想鉴别和选择的能力,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展的重要历史课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生活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政治主导一切、政治冲击一切时代的结束,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代。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对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观的灌输,这种“圣贤道德”又具有浓厚的政治化倾向,同社会大众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产生了严重脱离,因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严厉的批判和抨击。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由于受到错误的思想路线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

面出现了严重的泛政治化倾向,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治生活日益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社会主要矛盾开始从政治领域转变到经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定位为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突出政治向注重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必须体现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我们既不能走突出政治的老路,也不能走向淡化政治甚至不讲政治的极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展既要实现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结合,走群众路线,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在两者之间寻求契合点和共鸣点。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趋势。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最为活跃和显著的要素,也是当前学术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性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运而生。比如,各种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新载体。它们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快捷和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又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创新,但并不是单兵突进式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多种载体的协同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创新中的综合。网络载体建设的确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其难以克服的弱点,比如缺乏主客体之间真实而直接的思想和情感互动,而这恰好可以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弥补。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出现多维、多向、多作用点的网状发展的情况下,只有综合运用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各种载体资源,发挥合力,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内部诸要素的发展,而且还包括诸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回路的缺乏和思想政治教育同环境之间的适应不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通常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灌输与被灌输、控制与被控制的主体中心模式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这一结构模式中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其思想观念、情感意愿等接受心理几乎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完全忽略了,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也不能从客体身上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到主体的反馈回路,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呈现出一种单向式的、封闭运行的状态。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具体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单一而又低效的信息传递方式)的限制,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信息传递的方式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一旦置身于现代开放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的现象。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蛇口风波”的出现就是这种适应不良现象的典型表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人的权利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改变了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客体的主体性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获取和消化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的垄断地位。这些都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善于从客体身上学习,主动地适应开放的环境,加强自身对信息环境的即时监测、吸纳和引导,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必然会彻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式结构,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开放互动的新的结构方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金字塔模式向网状模式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态上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金字塔结构,即占社会极少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居于金字塔的基座。前者享有绝对的话语霸权,后者则只有被动接受的义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从金字塔的顶端向基座辐射。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形成是由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政治关系决定的,是社会的政治关系结构在思想关系结构上的表现。而随着专制制度的解体、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政治关系上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朝着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必须首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要首先接受客体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教育,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可以成为对教育者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来回传递。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就形成和扩展出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每个社会成员都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纽结。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结构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单一向多样发展。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被限制在政治功能的狭窄范围内。在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生产和再生产既有的政治关系,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培养所需要的社会成员服务上。在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甚至在无限扩张的情况下被严重地扭曲,导致了适得其反的后果。有学者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在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运动首当其冲的手段,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统一性,从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为政治运动服务,经济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文化领域被全面卷入政治运动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能突出地表现为单一的政治功能。”[2]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就失去了价值依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传统的以夺取和巩固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权力政治”逐渐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渗透的“社会政治”转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可以通过直接的、政治教育的形式来实现其政治功能外,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来间接地实现其政治功能。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政治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指出:“老式的宣传方法是讲解或举例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但这种老式的宣传已毫无用处,因为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整个宣传工作应该建立在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上。……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正应当根据这些来安排整个鼓动工作和宣传工作。”[3]列宁的论述充分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主要的政治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拓展到经济建设的层面。当前我们党所制定的政治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是由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向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各领域的立体式功能发展,必须从社会功能向个体功能深化,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现实要求。只有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实现。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上。不管是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引导,还是对社会成员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为了达到实现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同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实现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要社会依据,因此规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如果失去了规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丧失了其真正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加要强化社会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成员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对于规范社会的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以实现规范为唯一价值目标,绝不是以规约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为落脚点,而是通过规范的中介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是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规范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主导着规范。如果片面地强调前者,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一种约束人、管理人、压抑人的工具,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的表现。在这种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只能生产循规蹈矩、毫无创造力的顺民,而不能为未来社会塑造具有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充满创造精神和发展潜力的积极公民。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的,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塑造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必须放在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上。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思想政治素质又是核心和基础。只有以人的素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彰显。因此,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0(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53-02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得以不断深入与完善。这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工作重心所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为迎合经济建设的需要,其功能逐步转变为培养经济建设所需人才,以及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此种功能上的转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但需要我们认清的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其功能的转变仍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内容,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存在功能错位的现象。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做细致的探究,以此找寻出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因此,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究”分析,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错位

(一)对政治功能的过度强调

作为时代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用到的思维模式应当做相应的转变,即以经济建设与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以培养适合经济建设所应用的人才为其教育目标。不能仅依靠传统教育方式中的有利手段而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此种守旧现象,必然会偏离教育主线。同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可认识到其具有意识形态性质,这使得其虽具备政治功能,但应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合理调整,并拿捏好分寸,不应对政治功能一味过度强调,更应明确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具备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因此,应充分且明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能使其演变为政策的解读工具,同时,其也不完全具备党的政治思想喉舌功能。此种做法,只能是将其科学性与独立性淡化[1]。

(二)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过度加强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当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秉承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为经济建设做出相应的服务工作,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经济功能。然而,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为经济建设做出服务经济的功能,但却不能将服务经济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部,此种认识是极为片面与主观的。在此形势与环境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更多的体现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的引导和矫正,并非是对市场需求做出全方位的服务与迎合。此种功能错位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部分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功能性错误认识而导致的。

(三)缺乏业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现阶段的企事业单位中还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认知。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者均未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企事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其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不能真正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增加员工的收入。同时,在众多高等院校中,不在少数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既枯燥乏味,又缺乏实践的结合,且在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减少明显,这些都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难以得到理解和认同,从而导致职业自信缺失的现象极为普遍且严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错位的成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错位的原因多样,但主要原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的偏差和局限。从本质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功能大致可分为四点,即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2]。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四大功能认识错位,也便是对其功能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言,其虽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但任意单一功能却无法涉及到人类全面的活动范围与内容,更无法使单一功能包含全部功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特性,且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主要功能也各不相同,比如,在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政治功能得以凸显,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功能便能够发挥出相对主要的作用,若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中错误或片面地认识其功能性,便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错位现象的发生。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明确定位及完善工作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建设发展影响的。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政治教育,提升到法治与道德教育层面,且针对的教育主体也应是具备完整人格的自然人。由于教育主体的诉求在新形势下产生了变化,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并针对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方向,逐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整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并且,在工作中还应明确教育主线,切勿因主次矛盾以及主、支流间的关系而导致教育方向偏离,若存在此种情况,则会导致不能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做出积极的应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性降低。新形势下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既有信仰危机带来的思想意识松动,又有因道德滑坡而导致的政治思想沦丧。对于道德滑坡现象而言,其是现阶段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其具体表现是:对于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占据了思想意识的主要方面,而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则极为忽视,或在与物质追求衡量后,对精神追求做摒弃处理。具有此种道德问题的人,很难以明确的法律与道德作为基准,不仅会演变成具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个体,更会导致道德与理念的缺失。对于此类问题,唯有通过以思想素质角度为切入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其逐渐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同时,也会使其政治素养得以提升,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阶段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做对比,便不难发现两者所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截然相反,且天差地别。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其出发点为“大家”,即国家与社会层面,而现阶段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以“小家”即个人或个体为出发点。这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长期的发展,虽未出现本质性错位,但却逐渐认识到此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与约束性,不仅不利于个体思想的发挥,更会对个体的人性起到压制作用。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则能够表明此种现象是时展所需要,且教育者应做出积极应对的与时俱进理念呼应。但这仅意味着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明确受教育者的教育诉求,且与其教育工作不发生实质上的冲突,更不会影响到教育者的道德基准和所具有的政治立场。此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既能增强教育者的教育意识,又能较为客观地帮助受教育者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4],并且还能够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增强,从而便于教育者达成教育效果。

(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工作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逐步树立起坚定的理论与学科自信心,这不仅是其从事价值观念教育的根本,更是促使受教育者提升道德意识与增强信仰的积极手段。其中,教育者所应树立起的学科自信由三点内容构成。首先,是学科基础理论科学性的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充分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科[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逐步转变与完善,具备极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基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愈加具备科学性与价值性,这便为其学科理论基础做出了进一步的夯实。同时,在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更要结合市场经济的现状,并将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与精髓做深入且细致的探索和挖掘,以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其次,是学科价值性。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其所创立的时间较短,需要通过时间来逐步的打磨和验证,并且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检验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对此,唯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逐渐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弊端与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尤其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若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将与时代和现状脱离。因此,应积极探索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使其符合且满足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变、错位的成因以及所做出的有效应对措施,可以清晰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教育目标、方向、理念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与完善的。同时,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观念、方式还是目标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的需要,唯有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进与变化,才能确保不同经济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符合时展需要,进而为此学科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正为,秦正良.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100.

[2] 董海涛.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再定位[J].鸡西大学学螅2016,(12):4-7.

[3] 朱晓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网络财富,2009,(1):175-17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素/结构/功能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当代社会的主要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进行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代社会面临着空前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着全方位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比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仅彻底地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凸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方位和运行轨迹;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社会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编织着一幅更为复杂和广阔的现实图景。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当代语境和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出实践回应。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着眼,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内涵、要素、结构和功能转型,对于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系统方法

系统论是一种考察事物发生、发展的科学方法。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体,事物内部要素的结构方式决定着其发展水平和整体功能,主张从事物的诸要素以及诸要素的整体联系中探寻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系统论对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内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由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1]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状为现实基础,也以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承接,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创新;既内涵着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也带动着其整体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发展。只有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时空为坐标,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轴心,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发展,我们才能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发展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具体来说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载体等要素的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总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或代表一定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成分较为单一,他们主要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和个体。而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一体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我国社会开始出现了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阶层,它们都有进行政治表达、政治参与的政治意愿。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许多社会成员开始从行政组织里游离出来,出现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身份转变。所有制、分配方式、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社会的阶层分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政治诉求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人们接受思想政治影响的渠道朝着多样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这就相应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多样化和社会化,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许多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协会等)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如村委会、社区委员会)等将会成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新兴主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成为一定社会政治集团的自觉政治实践之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认同是模糊和不明确的,还没有出现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随着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逐渐开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众多拥有现代科学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规模得到扩展,而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思考、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得到了增强。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下,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民利和自由,改革开放也进一步解放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的说教,而是要在多种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之间进行思考和选择。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思想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又容易在纷繁复杂、变动不居、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中迷失方向,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空前地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不仅催生了许多反映时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推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也使得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得以滋生和蔓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庸俗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社会思潮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着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矛盾和争夺呈现出日益激烈的形势。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广大社会成员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重塑广大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其思想鉴别和选择的能力,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展的重要历史课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生活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政治主导一切、政治冲击一切时代的结束,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代。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对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观的灌输,这种“圣贤道德”又具有浓厚的政治化倾向,同社会大众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产生了严重脱离,因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严厉的批判和抨击。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由于受到错误的思想路线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

面出现了严重的泛政治化倾向,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治生活日益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社会主要矛盾开始从政治领域转变到经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定位为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突出政治向注重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必须体现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我们既不能走突出政治的老路,也不能走向淡化政治甚至不讲政治的极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展既要实现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结合,走群众路线,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在两者之间寻求契合点和共鸣点。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趋势。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最为活跃和显著的要素,也是当前学术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性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运而生。比如,各种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新载体。它们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快捷和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又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创新,但并不是单兵突进式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多种载体的协同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创新中的综合。网络载体建设的确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其难以克服的弱点,比如缺乏主客体之间真实而直接的思想和情感互动,而这恰好可以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弥补。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出现多维、多向、多作用点的网状发展的情况下,只有综合运用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各种载体资源,发挥合力,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内部诸要素的发展,而且还包括诸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回路的缺乏和思想政治教育同环境之间的适应不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通常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灌输与被灌输、控制与被控制的主体中心模式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这一结构模式中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其思想观念、情感意愿等接受心理几乎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完全忽略了,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也不能从客体身上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到主体的反馈回路,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呈现出一种单向式的、封闭运行的状态。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具体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单一而又低效的信息传递方式)的限制,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信息传递的方式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一旦置身于现代开放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的现象。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蛇口风波”的出现就是这种适应不良现象的典型表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人的权利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改变了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客体的主体性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获取和消化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的垄断地位。这些都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善于从客体身上学习,主动地适应开放的环境,加强自身对信息环境的即时监测、吸纳和引导,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必然会彻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式结构,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开放互动的新的结构方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金字塔模式向网状模式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态上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金字塔结构,即占社会极少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居于金字塔的基座。前者享有绝对的话语霸权,后者则只有被动接受的义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从金字塔的顶端向基座辐射。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形成是由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政治关系决定的,是社会的政治关系结构在思想关系结构上的表现。而随着专制制度的解体、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政治关系上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朝着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必须首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要首先接受客体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教育,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可以成为对教育者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来回传递。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就形成和扩展出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每个社会成员都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纽结。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结构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单一向多样发展。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被限制在政治功能的狭窄范围内。在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生产和再生产既有的政治关系,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培养所需要的社会成员服务上。在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甚至在无限扩张的情况下被严重地扭曲,导致了适得其反的后果。有学者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在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运动首当其冲的手段,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统一性,从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为政治运动服务,经济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文化领域被全面卷入政治运动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能突出地表现为单一的政治功能。”[2]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就失去了价值依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传统的以夺取和巩固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权力政治”逐渐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渗透的“社会政治”转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可以通过直接的、政治教育的形式来实现其政治功能外,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来间接地实现其政治功能。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政治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指出:“老式的宣传方法是讲解或举例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但这种老式的宣传已毫无用处,因为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整个宣传工作应该建立在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上。……

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正应当根据这些来安排整个鼓动工作和宣传工作。”[3]列宁的论述充分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主要的政治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拓展到经济建设的层面。当前我们党所制定的政治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是由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向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各领域的立体式功能发展,必须从社会功能向个体功能深化,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现实要求。只有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实现。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上。不管是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引导,还是对社会成员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为了达到实现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同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实现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要社会依据,因此规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如果失去了规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丧失了其真正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加要强化社会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成员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对于规范社会的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以实现规范为唯一价值目标,绝不是以规约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为落脚点,而是通过规范的中介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是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规范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主导着规范。如果片面地强调前者,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一种约束人、管理人、压抑人的工具,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的表现。在这种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只能生产循规蹈矩、毫无创造力的顺民,而不能为未来社会塑造具有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充满创造精神和发展潜力的积极公民。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的,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塑造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必须放在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上。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思想政治素质又是核心和基础。只有以人的素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彰显。因此,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0(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7篇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及社会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P5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P162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P294

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内容和信息,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P392

思想政治教育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P324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二】简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P9

1、按范畴性质分: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

2、按范畴作用分: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重点范畴、具体范畴

3、按范畴体系分:高层次范畴、中层范畴、低层次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P17

1、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2、思想与行为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

3、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4、思想与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P12

(一)特征:1、客观性

2、流动性

3、抽象性

4、阶级性

(二)功能:1、认识功能

2、方法功能

3、构建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P15

1、起点范畴:思想行为

2、中心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传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4、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

5、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构建的原则:P24

1、实践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创新原则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P35

思想政治教育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为理论基础。

1、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

2、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征:P45

1、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3、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P66

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

2、渐进与飞跃相结合

3、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

4、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八、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回应:P71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原则

4、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思想政治的着力点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视发展:P83

1、领域发展:向宏观领域、未来领域、微观领域和“生活世界”发展

2、功能领域:向超越功能、多样功能和创新功能发展

3、形态领域:向主导型、交往式、网络式发展

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P115

1、实践性

2、阶级性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规律:P127

(一)服从:1、受社会政治制约

2、受社会经济制约

3、受社会文化影响

(二)服务:1、为社会政治发展服务

2、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P130

1、导向功能

2、保证功能

3、开发功能

4、育人功能

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P136

1、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P149

1、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2、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

3、道德教育的基础

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P166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目的性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

十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结构:P169

1、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

2、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

3、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4、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5、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P173

1、引导政治方向

2、激发精神动力

3、塑造个体人格

4、规范调控行为

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P177

1、政治价值

2、经济价值

3、文化价值

4、生态价值

5、时代价值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规律:P189

(一)途径:1、灌输途径

2、接受途径

(二)规律:1、神行统一规律

2、真善美统一规律

3、虚实转化规律

二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本质表现:P202

1、对政治教育的主导

2、对思想教育的主导

3、对品德教育的主导

二十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客观基础:P205

1、社会经济基础

2、社会阶级基础

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功能:P207

1、规范功能

2、评价功能

3、控制功能

二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P209

1、教育主体的多样性

2、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3、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4、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5、教育考评的多样性

二十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P213

1、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两者辩证发展

二十五、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价值:P217

1、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对个体政治价值、信仰价值、道德价值选择的主导

2、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对社会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

二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P236(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

2、教育客体

3、教育介体

4、教育环体

二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分析:P241

(一)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

2、教育客体起主动作用

3、教育介体起纽带作用

4、教育环体起条件作用

(二)主客体的关系:

1、民主平等关系

2、双向互动关系

3、主导与主动关系

4、相互转化关系

(三)结构方式:

1、主体中心模式

2、客体中心模式

3、多元主体模式

4、等级结构模式

5、双向互动模式

二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P253

(一)个体目标:1、思想素质目标

2、政治素质目标

3、道德素质目标

4、心理素质目标

(二)社会目标:1、经济目标

2、政治目标

3、文化目标

二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P261

1、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

2、政治教育: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法、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3、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4、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

三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类型:P263

1、政治主导型

2、思想主导型

3、道德主导型

4、心理主导型

三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P264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核心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

三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P271

(一)构成:1、教育者主体性

2、受教育者主体性

3、教育活动主体性

(二)层次:1、独立自主性

2、积极主动性

3、开拓创新性

三十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互动模式构建:P286

1、教育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2、教育伦理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3、教育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教育实践观:理论教育实践化

三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P295

1、按影响范围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2、按性质分:良性环境、恶性环境

3、按状态分:开放环境、封闭环境

4、按内容分:社会物质化境、社会精神环境

三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功能:P297

(一)特点:1、多维性

2、复杂性

3、开放性

(二)功能:1、强化功能

2、导向功能

3、感染功能

三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方法、措施:P316

(一)原则:1、整体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二)方法:1、环境选择实验法

2、环境选择隔离法

(三)措施:1、优化传媒环境

2、优化单位环境

3、建设教育场馆和社会教育基地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三十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P321

1、集体学习情境创设

2、认知情境创设

3、人文感化情境创设

三十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P327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内在机制?)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2、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点等。

3、受教育出生者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另据、朋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7、现代大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记、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三十九、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P338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目标

3、拟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四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P367

1、疏与导相结合

2、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5、教育与自我教育

四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发展:P373

1、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原则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主旋律教育,培养棉线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教育。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原则

3、自主性与社会化相统一原则

四十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P381

1、探索满足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咨询与辅导防范

2、发展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教育防范

3、推广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管理评估方法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四十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P386

1、针对性

2、综合性

3、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成立的基本条件:P393

1、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

2、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和控制

3、能够联系教育的注意和课题,并且能够促使两者之间发生互动

四十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和功能:P394

(一)特征:1、承载性

2、中介性

3、可控性

4、目的性

5、阶级性

(二)功能:

1、信息的承载和传导功能

2、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功能

3、渗透教育内容的蕴含功能

4、导向与养成功能

四十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P397

1、语言载体

2、行动载体

3、传统载体:谈话、开会、理论教育

4、现代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

四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准则:P422

1、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4、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四十七、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特征、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P427

(一)特征:1、弱结构性

2、价值倾向性

3、前瞻性

4、动态性

(二)基本要求:1、决策科学化

2、健全决策组织体系

3、培养素质优良的决策队伍

(三)原则:1、目的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

4、预见性原则

5、可调性原则

(四)方法:1、专家研讨法

2、集体磋商法

3、经验谈判法

4、系统分析法

5、试点法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P444

1、职业形象:强健的体魄、兼任的意志品格、良好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

2、职业理想

3、职业技能:调查研究能力、思想宣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P45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P458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

2、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的依据,是其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作用的程度以及其效果如何也直接地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我国近年来有关实证调查结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一般市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程度比较低。在造成这种现实的各种因素中,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对其功能的认识存在不足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系列问题,为了深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有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设与完善,就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做一番更为深入的学理思考。

为了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学界已形成的功能研究成果。功能概念最早是出自物理学,在被纳入到社会科学的各理论体系后,对功能的认识便有了不同的理解。在西方,19世纪的社会学较早使用“功能”一词。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们内部也非是铁板一块,其内部意见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那么,这些认识与看法是否真实和准确地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质内涵?这些认识与看法都是在学者们努力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成果,凝聚着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但为了能够可关于准确地把握和适应现实情况,与时俱进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我们还是有必要对现有的认识加以反思,特别是那些具有比较影响的认识进行再认识:

目的论。这是“主观论”的代表性认识。例如,涂尔干在其一般社会学理论中,强调对“功能”和“目的”要严加区分,但是一论及教育问题,却又在事实上将这两个概念互换使用。帕森斯虽然没有在表述上将教育的“功能”直接混同于教育的“目的论”但在实际内涵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帕森斯所说的“期待”与涂尔干所说的“目的”同属于主观愿望的范畴。在我国,有些学者把德育功能说成是“育德”,并把德育功能与德育目标混同起来。当然,有一点需要承认,任何功能的存在都是要合乎一定目的性的,特别是在人类力量可以营造人化世界时,事物的功能更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以此作为自己存在和实现价值的依据,很多功能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人们的目的而成的,但是这些主观的目的无非是创造什么功能的目的,希望功能能够达到什么样效果的目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但这些目的却不是功能本身,所以把功能视为促成功能产生的人之主观动机,这样就是把功能与其生成动机的联系性视为相同性从而否认了功能自身的存在主体性,这样的功能必将是任意的,也必为无益之物。

作用论。持此论者不在少数,如有的学者就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也有学者把功能解释为一种现实的或后续的作用,但无论这种作用是否是持续的,他们都是一致地把作用视同功能。而在一些著作和教材中,一些持此论者则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综合在同一层次进行体系式地论述。大致存在“地位一作用分说”、“地位一作用合说”、“意义一作用说”、“地位一功能说”以及“功能一作用一地位说”等不同表述。当然,把功能视同作用的观点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得到支持,其对功能的解释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在此我们暂不对《现代汉语词典》的科学性提出质疑,但我们要明确的是作用的含义,作用既可以视为一种过程,也就是一种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的发挥的始终,也可以把作用视为作为一种过程的作用所形成的现实成果,在此,作用同效果。但无论是那种涵义的作用都与功能之间存有巨大的差异,作为过程的作用实质上是功能发挥、物化的过程,功能就是作用的“物质”,作用就是功能发挥效能的过程;而作为现实成果的作用即效果也只是功能发挥效能、物化的结果,而非功能本身。可见,无论那种意义的作用都与功能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但它们都不是功能本身,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种种做法是欠妥的。

能力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指实施这种教育活动的作为能力,这种看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而成:功能是事物潜在的能力,是事物的要素或要素组合因其特定的性质及组合方式而具有的特殊能力,而事物是否由于具备这些能力而必然发挥可满足一定需求的作用及结果是未定的。而把功能视同为能力这样一种观点也可从《辞海》中得到支持,在此,功能与“结构”相对,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我们知道功能是任何事物都可能具有的,无论是有无生命的物质或事物都会在人们的需要驱动下形成一定的功能,在这里只要事物或系统内部的特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在与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而无生命的存在物是不具能力的,能力是与主观意识相同生的,甚至可以说能力是专指人所具有的在经过一定培养和努力而形成的在一定事务上能够如何以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基于人之自然属性和条件在经验的培养下形成和提高的,而社会中的任何功能的发挥都是在人的驱动和操作下实现的,就是说功能的运作是需要主体具有一定能力素质的,功能是在能力的驱动下发挥作用和达成一定效果的,它本身并不是什么能力,而把功能视为能力无异于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自为自在的实体,这种看法实不足取。

结果论。有的学者则指出,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的一种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什么主观性的意向(目标、动机、目的),若不能科学地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性的意向,则必然导致教育功能的分析上的混乱。一些学者以学校品德教育为例,在逻辑上进行分析并指出,教育的功能至少在“育人”方面讲,“功能即能力而非结果”的观点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其他的持此论者也认为,功能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更为广大的体系来说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有些学者认为,功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从一定程度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以视为一种结果,既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互动所生成的一种属性,但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角度来说,它却不是结果,而是可以到成一定效果的各种原因之一,所以只是把功能这一过程的最后阶段即结果视同整个功能过程是很片面的做法,并不能全面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价值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指这种教育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如有的学者在关于“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的表述中,则将功能与价值并列起来使用,并在很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文章中把其具体功能作为价值的具体表现。在此,必须要明确一点,即功能与价值之间的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建立起来的,这是因为价值是专属于人的,是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而功能的存在则是不必依赖于人,由此可见这两者不但有联系更有差异与不同。价值依赖于功能,功能是价值的现实基础,没有功能就不会有价值,虽然功能在人的存在的情况下具有价值性的,但功能绝不是价值。持此论的学者把价值等同于功能,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他们把马克主义哲学中的价值概念直接套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身上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是把事物的价值理解为事物自身的有用性,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出发,是很容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等同起来的,而持此论者并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转贴于 此外,还有些学者提出了效用论,用“效用”这一概念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功能就是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发挥的效用。限于篇幅故不作详述了。功能本身的多重含义与用途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既受到的启发与指导,也在无形中规矩了人们的分析视域,使人们不能从对功能的一般概念的理解中跳跃出来,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审视其功能,而单从功能的某一特性或与之相关的事物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或者把功能的多重含义中的一种来生搬硬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正如一些学者在对价值的把握上直接地把马哲的价值概念直接套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上,而没有认真的区分一下什么是一般、什么是具体的,而是直接把一般生套在具体事物之上。功能本身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理解,原因在于人们对功能的观察与认识视角的不同所致,有的学者强化了功能的存在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联系,故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的则是从静态的视角而只看功能所造成的结果或产生的现实作用;而有的学者则是把功能所促成的现实效果的有效性──在马哲视野中就是价值──视为价值的具体体现,故由此把功能等同为价值,当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时,便把思想政治功能的具体化作用作为价值体现列举出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学界往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解为功能所具有的某一特性,或者是把与之存在着因果联系的因素视为功能本身。当然这种做法在认识功能本身是必要的,可以联系地全面地认识功能,但关键还是必须要从功能本身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般来说,功能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一定属性或特征(无论是人造的还是自然的),在进入到社会人群的生活视野后,在人的需要存在的前提下,对人的需要所具有的合乎人的目的性要求的作用或效用以利于人的需要满足,这就是一般的功能。功能是基于机构体的一定的自然性的,即使是人造的能够发挥出一定作用的事物或结构也是都是基于自然性的。社会中的事物或机构组织等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在人的参与和作用下而形成的能够促成或帮助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属性和作用。功能是在人化的自然中存在的事物的存在依据,而社会事物的存在关键的就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功能来帮助人们满足一定的自身需要,不同事物因为自身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无论是何种事物,特别是人造的非自为、自在之物要存在必须要具有一定功能来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从而获得了存在的依据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就在于它所具有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发挥状况。从实际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以过程的形式而存在的属性,是多重因素共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属性,当然这一特殊类型的功能的作用必然是具体的,因为驱动功能运作的目的是具体的,作用对象是具体的,时空亦是具体的。但是不能因功能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下起到了具体的作用,就把这种具体的作用或者说具体的功能表现便视为整体性的功能本身,这些具体的功能表现必然要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整体结构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动因是人们的主观目的性的需要,在实施主体的能力和素质的运作下,按照主体的目的要求而作用于一定的事物或人,通过对人的思想的预期性作用而达到对人行为模式的影响,从而造成一定的现实效果,以达到主体的目的、满足主体的需要。

最后,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是基于事物内部的各种构成的角色、结构及结构关系等诸多物质性的精神性的要素的综合互动而形成的,需要有主体的一定素质和能力来驱动的能够作用于事物而造成一定可预期的现实效果,因而为人们所认可而具有价值性的只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内在属性。当然这点认识绝不是此问题的研究上的终止,因为时势的变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变化与发展,这要求我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也必须要发展,以适应时势之需。

参考文献

鲁杰, 教育社会学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傅维利, 教育功能论[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王瑞孙,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雷鸣强,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J]

南京师大学报,1996,(2)

檀传宝,德育功能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1999,(5)

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6)

卢跃青,试论德育功能与德育实效[J]教育探索,2001,(1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作用。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认知和交往的手段,所具有的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和交往能力,使其掌握必要的公共生活准则,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绪上的愉悦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本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存在天然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存在的内因。从本质上看,二者具有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都反映了社会上一定阶级和群体的根本利益。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这就意味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有较大的包容性。这样一来,要求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反映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以外,需要从形式到内容上反映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反映社会的整体进步,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又要发挥非意识形态功能。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容和载体的关系。意识形态(主要是指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灌输意识形态的载体和途径,任何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和灌输的都是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别的意识形态;反过来,统治阶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比如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第二,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但是其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指导思想,成为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指导思想。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三重任务:一是传播本阶级的意识形态,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必要时还要斗争和扬弃;三是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发展创新,以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使之既正确反映社会现实,又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一元性与多层次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即使是多党制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功能,所灌输和传播的意识形态也只能是一元的,不可能同时传播多种相互冲突的主流意识形态,否则就会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所适从。因此一元性是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意识形态功能的多层次性,其功能的发挥需要照顾到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和利益,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性。

第二,灌输性与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灌输。在这里“灌输”是中性的概念,是原则而不仅是方法,包括通过各种途经和手段进行正面的、显性的教育或者通过隐性途经开展的教育都属于灌输,不是单向的“你打我通”式的灌输方法。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不是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之中,而是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及人们的心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犹如一种“普照之光”,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都产生影响,从而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第三,批判性与建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批判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今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世界中,一方面,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主要在于弘扬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反击和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们的渗透和攻击,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在揭露传统和西方意识形态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吸收传统和西方意识形态中的合理因素,并结合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革和创新,构建体现时展需要、与人们思想需求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和观念体系。

第四,继承性与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继承性体现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因为任何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脱离其历史文化传统和已有的精神资源。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现实必然性

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这一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态势是,在我国国内处于强势地位,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态势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社会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反映这一客观条件的理论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一个政党而言,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自觉地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政党自身角色与地位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是加强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内在要求。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受到破坏,必然危及到国家的安全,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重要,不能轻视。

第二, 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推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就是要大力倡导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的价值取向,弘扬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提高共同理想的凝聚力,反对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理想、不顾集体利

益和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坚持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反对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其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保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就是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使市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而不至于在西方的和平演变下被不知不觉地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范畴。

第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表现在:其一,坚定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社会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二,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升人们的道德认识和精神境界;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其三,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就是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通过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好,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总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对于我党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途经,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3.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5. 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0篇

    1.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即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起到引导方向、提供动力、营造环境的作用。但这不是一种自发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这种影响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本身就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而这些文化要影响社会成员就必须凭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它的传播,从而使社会成员对这些“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实现内化、外化,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只有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才能达到用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掌握群众的目的,才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

    1.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阐述的是传播文化,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则说明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在一个社会体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因子,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该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呢?这必须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结合,并对社会生活中众多的文化因子进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除了这个根本目的,还有具体的目的,如个体目的、社会目的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致的文化因子我们应该积极吸收、整合,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使之成为对社会成员有积极影响的教育体系,最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达成;反之,对于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一致的文化因子我们应该坚决抛弃,并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以减少其对社会成员的负面影响。

    1.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功能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之后,接着就是怎样传播这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而文化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深入社会成员的头脑之中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另外,当今社会除了主流文化之外还有一些亚文化,甚至是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吸收其中的一些合理的文化因素,以利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些亚文化、反文化都有一定的自发性,其中包括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发挥主流优势,渗透到其他文化之中,引导其发展方向。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势力总是此消彼长,甚至相互冲突。主流文化失去控制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将失去方向。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功能,使社会的主流文化引领各种文化的发展方向,调节各种文化的冲突,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进而把亚文化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服务。

    1.4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传播文化,但是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并不是对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进行照搬照抄,而是创造性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方面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进行整合、调整以有利于社会成员的接受;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功能、渗透功能,对亚文化、反文化的合理方面进行积极的吸纳、接收,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使自己得到发展,而且还可以丰富社会的主流文化内涵,引导社会的其他文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创造功能的充分体现。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2.1社会主义文化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必定要借助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离开特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失去存在的基础。而这里所说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就是指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方面对文化所发挥的积极有利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发挥的基础。文化传播功能,以文化为对象;文化选择功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标准;文化渗透功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氛围;文化创造功能,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统一。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接受与消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外,社会主义文化也是判断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的参照系,没有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将无从判断。

    2.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指导,具体地说,在当前应该始终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一致。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科学和文学艺术要回答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要回答如何引导人的问题。这一切都依赖于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相应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保证其发展方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要向全体人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集体主义价值观等,以培养“四有”新人。同时,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为此,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经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这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文化渗透等功能对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处于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调节着各种文化矛盾,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各种亚文化中,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导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对反文化,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导其发展方向,把它引入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这就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必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把处于储存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转变为现实的、活跃的政治伦理文化。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引导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为”方向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要求我们在文化领域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到正确处理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二为”方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实现目的和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十分重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才能保证性质、体现目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做出选择。肯定性选择把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吸纳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否定性选择把与思想政治教育异向的文化因子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纯洁性,以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大力宣扬主流文化,拒斥那种不利于人民、不利于社会的消极、反动的文化,才能保证各种文化的性质。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网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功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已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最具有魅力和活力的开放度最高的“第四媒体”,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高校,网络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

“载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也就是说,载体是某些能承担着他物进行活动的物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语言、文字、开会、谈话、理论学习、政治理论课程、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等,都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1]。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客体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如教学、办研讨会、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必须首先要理解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严格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和介体。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客体与介体的统一,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介体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教育,它包括接受教育的形式、内容、承载的信息等,即我们所说的载体。第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其次,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教学、办班、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也包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管理、文化活动、大众传媒等现代载体[2]。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就是通过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向广大学生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接受广泛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以网络为载体,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使教育对象在接受广泛综合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82亿人。预计20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2.44亿人。报告透露,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达33.8%。即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较2006年增长33.8%,预计2008年较2007年增长率将达34.1%。预计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亿,网民数位居世界第二。而对网民个人信息分析发现,学生占网民总人数的36.2%,是最大的一个上网群体,而这些学生中高校学生的人数超过一半。这说明,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网络最为密集的群体,网络已经占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

网络载体和其他传统的教育手段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相比,又具有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网络载体具有开放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整个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域和民族的限制,将整个世界融入到一个地球村中来,以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信息传送、辐射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任何网友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输入信息、加载信息并输出信息,建立了一个全世界都可以交流的广阔平台。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

2.网络载体具有高效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高效性的传播途径。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具高效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各种信息在这一公路上传播、浏览、交换、输出,传播速度的快捷、高效,传播内容的高速、信息更新的快速,是其他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网络载体具有平等互动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双向平等互动的空间。在这种平等互动的氛围里,交流的双方或多方是平等的、双向互动的,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网站,积极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参与社会生活。因此,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在提供选择和引导的教育过程,又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之间平等交流、有效互动的活动过程,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体现平等性和交互性。

4.网络载体具有资源共享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共享性的文化环境。整个网络是全世界共同所有的,每个人都可以是网上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可以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占有市场,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社会的要求、学校的期冀、家长的希望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性的、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原先滞后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成了更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内容,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扩展到了整个网络[2]。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般具有承载功能、传递功能、联结、互动功能三大主要功能。网络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之一,它具有一般载体的功能,同时其功能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保证、导向、交互和覆盖渗透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在网络载体的四大功能中,保证功能和导向功能是网络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一般功能,交互功能和覆盖渗透功能则是网络载体特殊功能的体现[3]。

1.网络载体具有保证功能。保证功能是网络载体首要的和基本的重要功能,它是网络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服从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网络载体的保证功能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行为层面。在思想层面,网络载体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思想意识上的重要保证,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保持正确的方向;在现实行为层面,网络载体能够指导大学生日常的行为活动,行为和思想保持一致,力求做到行为规范。网络载体的保证功能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的:第一,通过网络教育,使教育者和大学生在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上达成共识,消除政治分歧。第二,联系大学生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思想动机和思想方法上取得一致,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第三,在达成政治共识和取得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明确行为规范,防止行为越轨和异常。三者的合力有助于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方向性,从而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

2.网络载体具有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网络载体的根本功能,它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目的性和超越性的本质体现。导向功能主要有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规范导向三个方面。理想信念导向和奋斗目标导向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意识层面的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导向是强调现实行为层面的导向功能。网络载体的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思想意识和现实行为两方面来体现并发挥作用的。

3.网络载体具有交互功能。交互功能是网络载体的特殊功能,它是指网络除了提供技术性的工具之外,还能引导使用者加入互动的活动过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交换意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网络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就为在网上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4]。以网络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的社会互动沟通,也是一种情感传播的过程,在网络信息的平台上实现人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传播的双向互动行为。网络媒体的交互功能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网络载体具有覆盖渗透功能。覆盖渗透功能是网络载体的特殊功能,它是指受教育者通过访问覆盖无限空间的思想观念传播载体的网络所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之受到影响和感化。网络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的空间得以扩大,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影响力得到增强。网络载体的覆盖渗透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不利因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得以进一步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广泛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2]程秀娟,王士恒.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征及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8,(18):8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2篇

原因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社会变革纵观中国历史,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古代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与此相近的提法,但是皇权统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对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个人发展上都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从传统的政治一体化社会走向了政治民主化社会,由农耕经济向计划经济再向市场经济转化,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每经历一次变革,经济和生产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发展不仅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上层建筑为其服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甚至决定上层建筑性质与方向的重要因素。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国人民,增强民族向心力的重要环节,中国要想持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随之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中各阶层利益矛盾不断激化,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人民道德滑坡,国内外价值冲突日趋激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凸显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影随形。

比较政治传播学理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的可行性

(一)政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似的构成要素及实践路径政治传播就是由政治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的政治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过程。政治传播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政治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与受众群体。其目标就是要影响目标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当代社会政治传播的主体主要是执政党、政府、团体组织或是个人。传播载体主要是各种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也包括传播主体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构成要素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及教育载体。其教育载体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外活动以外,在现阶段更多的是通过大众媒体。相比较两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不难发现政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似的构成要素与实践路径,这使得两者在实践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成为可能。(二)政治传播学的政治可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功能上的不足目前,学术界对于政治传播的功能大致有四功能说、八功能说、六功能说以及两层次功能说四种主要观点。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有其根据及合理性,很难说出哪种观点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但这些观点却都反映出政治传播的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政治活动上。尤其是通过西方学者的研究理论与美国总统大选中政治传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发现在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社会化方面的功能尤为突出。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其目标是以政治性准则作为内在的价值依据,以政治内容和政治手段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这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逐渐由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代替,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给人们的只具备政治功能的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泛政治化”成为现在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的误区。政治传播学的政治功能完全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功能的不足,甚至是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

借鉴政治传播学理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

(一)政治功能拓展政治传播学简单地说是政治学与传播学交叉形成的学科,深层次地它还包含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媒介学、文化学、公共关系学等20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政治传播要想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不是简单地将政治意图或政治信息单向分散的传播给受众的过程,而是一个资源经过整合,强调横向和纵向协调一致地传播过程。因此“谁?“”在什么场合?“”通过什么渠道?”“说了什么?”“主体与受众双方产生了怎样的互动”等一系列的具体情况都成了直接影响政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要注意,在国内外不同时期与不同社会形势下,调节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从而达到不同的政治功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弱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善于运用传播手段,混淆传播与宣传的概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达到其政治功能,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授课、会议等形式进行特定的政治宣传,这样并不仅不能达到其政治功能,反而会引起民众的抵触。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政治功能拓展,要使“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国内与国外并重。一方面,在国内,社会出现政治信仰危机、政治态度消极、政治立场动摇不稳时,要采取强制学习,去除扰乱民众政治信仰的源头,使政治功能显性化。而当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应更多地营造某种与政治方向相一致的舆论环境以对大众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引导和影响人们正确政治方向的同时,又对政治方向歪曲者施以必要的压力以改变其政治倾向,最终统一、团结社会成员,凝聚社会成员思想,达到整个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媒体对中国强制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企图通过政治传播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达到他们政治霸权的目的。我国除了要抵消这种政治干扰外,更需要借助政治传播对其抗衡,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政治理念、国家形象,进一步化解国内外政治矛盾。(二)文化功能拓展政治传播在发挥其政治功能的同时通过传媒隐性地生产各种意识形态的产品,通过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曲折地复制其政治意图,从而影响受众的政治倾向。尤其是通过电影等文化产品间接地树立和培养民众的国民精神来提高政治认同,甚至是经由大众娱乐方式传播国家动员的情感。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涵盖在政(文秘站:)治功能中,这是根据社会现实情况而决定的。在经济全球化的现阶段,文化的地位同政治与经济一样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肩负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责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原有的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进行功能拓展。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和解放社会成员的思想,把以马列主义、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同时,融合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的、为人民服务的、有科学和民主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的主文化,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要创设文化环境,引导人们形成特定的国民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一切沿用传统的实践路径明显满足不了现阶段文化功能拓展的需要,我们要借鉴政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各种文化产品,重视特定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受众间的互动,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下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多种文化协调并存。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系统;教育体制;改革; 实施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0-01

一、 学校要深入对思想政治体制研究

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从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有序性等角度认识事物,力求把握事物的整体质与系统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由各个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系统,也是一个由各个子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机制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的视角,可以将其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发挥不同的功能,表现出不同的运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客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思想共享、情感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交流功能、传导功能和反馈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系统中各沟通要素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说服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主体根据说服对象的思想行为状况,将科学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说服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理论传授功能、价值认同功能以及行为转化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系统中各说服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达到一定激励目标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激发功能、巩固功能以及纠偏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系统中各激励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鉴定功能、引导功能和改进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系统中各评价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就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机制的系统建设,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建设成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运转有序的有机系统。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的四个子机制形态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把握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中,沟通机制是前提,说服机制是核心,激励机制是关键,评价机制是保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同配合、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从整体的高度,通过协调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其有机关联性,从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

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决定作用。通过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体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序发展,仅仅依靠我们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通力合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就需要积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也就是要通过改革,努力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领导体制。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组织行为高度集中且相对单一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4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干扰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序运行。我们要在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领导体制,促进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对管理的作用重视不够,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等弊端,从而制约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教育活动,又是一项管理活动,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因素、途径、方式更加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及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保证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起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长期性、稳定性。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制度,用制度说话、用制度评判、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各项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界限,在责任上有明确划分,各项制度相互配套、相互协调,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因此,要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临时性、随意性,要及时把那些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在实际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总结好、运用好,积极探索并建立一些新的制度,从而使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持续地发挥作用,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持续稳定地发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调动群众的主体能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制度的贯彻者、执行者、获益者,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遵守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规范保证作用。要充分利用好群众、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以确保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得到严格贯彻落实,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建构的规范作用和保证作用。

总之,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群众的团结协作,共同保证思想政治体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224-02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近年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进行及时整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克服该问题研究过程及内容的感性化倾向,是相当有必要的。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探讨。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粗略统计,从1989年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直接指涉文化问题研究的论文有300多篇,专著、博士论文4部,有10多部专著进行了专节研究,这凸显出这一研究问题的现实价值[1]。但是,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热潮,我们更需要热问题冷思考,一方面,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另一方面,要对其研究的重点和盲点进行反思,这对于推动这一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总体审视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有的学者从文化底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并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2]。有的学者从文化环境的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就是指围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的文化要素的总和。进而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结构、特征、功能和运行等[3]。有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入整个文化系统进行思考,努力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观察思想政治教育[4]。有的学者是从文化整合功能视野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发挥文化整合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促使社会文化体系关系和谐、增强和提升社会自身有序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进而讨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5]。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系是一个由众多衍生功能组成的复杂结构,精神文化功能是核心功能,物质文化是作用对象、外显、载体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精神文化,发挥文化建设功能的外显和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物质平台[6]。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活动对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建构、塑造和导引的作用、影响、能力及其结果[7]。有的学者甚至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概念,认为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品类所具有及发挥的作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人的本质与整体,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之力;它是教育者借助人性通悟而启发受教育者对生活意义追问与反思所形成的精神生产之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文化场力对人们的影响而激发出来的意志创造之力[8]。还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9]、高校网络文化视野[10]等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看做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内容有所交叉的系统,进而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或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定场景中去看文化,或从大文化的特定场景中去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理论内容。这就忽视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身的内涵和逻辑结构。而本文则试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身的逻辑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领域旨在回答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是什么。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为核心构成的一组概念体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性和专属性。要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首先必须先了解文化的内涵。我国学者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将文化视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我国学界的“文化”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广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义的文化观是将文化定义为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意识形态。在这里,我只认为最可取的是广义的文化观。广义的文化相对于“自然”而言,“文化”即“人化”,是人活动的成果及其活动的模式。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时,许多学者往往从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进入这一领域,并研究其功能、特征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文化安全的关系等。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种宏观和表层的研究,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形式化和感性化,因此,需要从微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进行理论建构。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过程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有形客观存在,其表现为看得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原则以及技术层次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中最表象的、为人感知的层次。这个层次即通常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第一个层次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精神或价值以及这种精神内涵得以表达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过程。(2)思想政治意识或者观念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这第二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的萌芽及其观念化。它承担着双重的任务:一是将社会总体文化精神转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一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又表现客观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使客观文化发挥社会功能,即它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系中输入和输出的双重功能。(3)运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手、脚、牙齿及其活动方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运转方式。这个层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生存的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调整的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推动本学科领域理论体系的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差异性和流变性。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异中有同。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流变性也不是毫无连续性的变动着的,而是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与其他文化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道德观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三大功能:认识功能、创造功能和践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认识、了解、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表象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为前提的,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中才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创制、完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体系等的功能。创造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需要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需要,并设计、选择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整方式,而后在社会实践中创制新的规范或者改变旧有的规范,从而达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学者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提出新的调整方法和方案,或者是吸收外域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华并内化到现有的理论中去,从而达到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再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指导人们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推动其实现的功能。当人们选择某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行为的具体行为方式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及其评价便会参与决策的过程;当人们选择某项目标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便会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决定取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视角之一,是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统一。学界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能够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这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及其逻辑结构的微观把握,它需要在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学科属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2]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

[3]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7.

[4]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J].理论学刊,2007,(11).

[6] 王革慧.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J].理论导刊,2007,(5).

[7] 刘先进,李经纶.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J].求实,2007,(5).

[8] 李焕明.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40-02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这就要求它要与我国社会生活的时代主题相结合,拓展自身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地满足社会的新需要。具体来讲,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四大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对于人来说基本的需求就是情感,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情感。情感对于人的价值观的确立,人的认识活动的完成和良好的习惯形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新的时期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多元化,要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对我们党的认识,必须加强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体现人性化,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既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情感,也有自己的尊严。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说的尊重人,是指教师在教育时必须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重视他们,尊重人们的各种需要;理解人就是人是独立的主体,不忽视和压抑人的情感需求和表露,并且能够了解人们的心灵与情感世界,了解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关心人是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它可以促使人们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怀,联通人们彼此之间的心灵与情感世界,从而相互感知彼此的情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就是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进行人的情绪调控、人的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的调整,从而达到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目的,保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来化解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校的教和学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能够处理好群体与个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现在我们国家,各种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尤其是群体和个人的矛盾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就得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去调节群体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在当代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心理调适、情绪调适、人际关系调整还是利益调节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发挥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

综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当中,一定要从大目标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调节制度,建立有效的调节机构,确立合理的调解程序,这样才能使人们能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自身的发展目标得到顺利实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精神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化的创造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使受教育者深刻领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并使受教育者更深层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人才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它的目的是要培养高度的人的自觉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最终使人们形成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通过理想信念来凝聚社会,激发动力,指导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真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使其内容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并将其中优秀因素传递给教育对象,不断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二)主流文化是主导,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主流文化是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要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当代中国社会加快了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益复杂化,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社会组织多样化,都势必会对主流文化形成挑战。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这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开始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就在于使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操作层面上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功能在于帮助人们将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统一起来,道德责任和生态责任统一起来。对于学校来说,要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教学,使生态学当中的一些准则成为一种行为规范,从而培养人们的道德良心、道德信念,使生态的责任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灵并与道德责任感融合在一起,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崇高道德情操。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类的精神文明层次不断得到提升,使他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克服自我的近视与短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有效地处理好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所具有的种种矛盾,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抛开既得利益,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二)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树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恩格斯说过: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说明了人和自然界谁也离不开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使人们懂得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在当代社会,如何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呢?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在这一方面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就是要改变人在自然面前征服者、占有者、索取者的传统观念,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同样人在自然中也必须以主体的身份,把促进和推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自然的可再生能力的维持和发展作为己任。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新功能。第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自然资源非常有限以及现在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这种状况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只有协调发展,和睦相处,才能共生共荣,获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这几项功能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相当高的时代价值,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最应发挥的功能,它是否还具有其他功能,要随着时展而继续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也不是固定的,它必然要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巩固并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功能的同时,根据现实的社会需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功能,并有效而快速地把教育功能转化为现实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功能,切实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8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