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横店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它是我国影视拍摄基地和影视旅游经营单位中的一朵奇葩,其商业模式对影视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哈默尔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为基础,从核心战略、价值网络、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四个方面分析了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进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的措施。

一、哈默尔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

学者们普遍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通过对产品、价格、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安排,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在商业模式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盖伊·哈默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实践的、简单的商业观念。他识别了四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四大要素。而这些因素两两之间都形成一个界面,这些界面将四个要素紧密地连成一个协调运作的整体。此外,模式还要达到效率、独特性、一致性,并在利润助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效力。

二、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分析

自1996年以来,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横店影视集团,主要形成了旅游休闲、旅游开发、酒店服务、影视管理服务这几个业务。从哈默尔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理论角度来分析,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核心战略,2001年,在对影视城的资源特色、优势劣势分析之后,经营者提出了“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明确了影视是基础性资源,要利用影视宣传企业,利用影视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题材、手段等元素,使影视、旅游、文化三位一体,互相融合。②价值网络,政府的支持是横店影视城得到快速发展强有力的保障。浙江省委领导明确表态,要举全省之力,把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建好,使之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要素平台。横店发展影视产业,不仅能够享受国务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还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东阳市人民政府的多项优惠措施。旅游商是横店影视城扩大市场的利器。横店影视城始终坚持“三赢理念”,让商、公司及游客三者共赢的市场开发思路,通过反利大会及活动奖励,达成与各商的诚信合作。横店影视城还在人才储备、培训和教育上狠下功夫,主动与高校合作,如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共同创办了横店影视科技学院,培养影视表演、影视工程技术及影视制作现场管理等应用人才。③战略资源,横店影视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影视资源为基础,开发与影视结合的梦幻、快乐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具有“中国的、影视的、原创的、高科技的、充满魅力的、轻松愉悦的”产品特色。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媚俗的大宋市井图;秦王宫,气势恢弘;广州街·香港街,可让游客感受粤港风情;明清宫苑,再现堂皇的京都风貌。梦幻谷,堪称国内规模第一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其中有《暴雨山洪》、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为了维护影视基地良好的环境和旅游秩序,横店影视城制订了详细的《影视拍摄管理规定》,针对影视拍摄的各个环节,从制度上规范了管理和服务行为,健全了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制度,使横店的影视拍摄与旅游走上了规范、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④客户界面,横店影视城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影视摄制组,另一类是大众游客。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横店影视城在客户界面主要有以下亮点:拍摄免场租。从2000年开始对所有前来拍摄的剧组免收场租。这一政策降低了影视剧组的成本,提高了他们前来横店影视城拍摄的积极性。“一城一策”。“一城一策”就是要分析不同的市场客源地的人的经济水平、旅游意识、旅游习惯和适时发展,结合横店影视城的资源特点,提出不同的旅游概念,进行不同的旅游策划,组合不同的线路,制订不同的旅游价格,提高客源地对横店影视城的认知,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三、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提升对策

①实现横店影视城的国际化,要有全球化的意识,把握经济和政治的宏观形势,在影视发展上准确把握全球最新的影视文化动向、影视技术发展方向。主动与全球上先进的影视城合作,借鉴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上影视巨头合作,为他们来横店影视城拍摄提供优惠条件,通过更多国际化影片的制作,达到让国外影视界认识横店的宣传效果。加强海外营销,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横店旅游,体验中国特有的影视文化。②延长产业链,增加创收点,“影视+旅游+文化”依然作为横店影视城的核心战略,但为了增加创收点,使横店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实现影视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在延长产业链上狠下功夫,将多个产业链环节当中的交易费用转化公司的利润。在产业链的上游,集中影视策划与创作的优秀人才,编写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完善影视制作的统筹安排服务。在产业链的下游,加强影视后期制作和发行宣传,与更多的网上在线影院和大中小城市的电影院加强合作,在新电影作品的发行上分享到利润。纵向一体化不仅增加创收点,也使影视城拥有更多的影视核心技术,减少对产业中其他合作伙伴的依赖,提升影视城的竞争力。③持续不断地进行影视旅游产品创新,任何一项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生产,成长,成熟再到衰退,短则一个月之内,长则数十年。横店影视城的小型影视旅游产品基本依托于经典的影视片段,如的《英雄比剑》、《秦军剑雨》,但随着观众对电影热情的消退,此类影视旅游产品难以再引起他们的兴趣。横店旅游产品开发部门要根据最新的、火爆的电影,开发出经典的影视旅游产品,不断对影视旅游产品进行创新。④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横店影视店所展现的中华历史文化,如秦王宫的秦文化,明清宫苑的明清文化,清明上河图的宋文化以及大智禅寺的佛教文化、屏岩洞府的道家文化,但大都以建筑为依托,少有重现历史生活原态,更是缺少浙江当地文化、越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浙江的古越文化,以“建筑+演艺”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游客不仅在横店可以感受影视文化,还可以感受浙江本土文化。⑤提高旅游产品的游客参与度,横店的影视旅游产品都以静态为主,游客只能从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节目的精彩,身心上的共鸣有限,有必要开发一些能让群众充当主角的影视片段表演节目;在影视旅游中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将表演中使用的道具以记念品的形式送给游客等等。⑥注重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国家信息建设的发展,网民已成数量级增长,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网络营销将是营销的利器。网上营销还要借助其它网络平台,如携程、驴妈妈、途牛网等,与它们合作,利用它们的渠道向更大的受众提供横店的信息,共享营销收益。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2]胡盛强.商业模式的结构探索与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7.

[3]曾毓琳.横店传奇——横店影视城发展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许永安.打造横店影视产业链的成功尝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24-25.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IT创新发展迅猛,IT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居民消费模式向信息消费发展,破解原子消费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难题,促进“新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与发展。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与创新能力还远不如西方国家,存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配套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开展与促进信息消费相关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以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随后,国家在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导向上推动生产业,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尤其是通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是工业制造新现代化,要求传统产业大力引进信息化、电商方面专业人才,支撑商务模式的改造与创新,这也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各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商务”(广义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商务模式,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商务应用与高端人才需求的重大趋势,对满足互联网商务模式设计、开发、构建、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本文聚焦于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上的核心问题,提出通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研究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能力素质提升指标这六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培育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提供参考思路。

二、互联网商务模式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商务战略是在商务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务模式。商务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学术界,有关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与电子商务有关。Zott等的文献研究也证实其研究的49个商务模式定义中,四分之一同电子商务有关。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配置,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中,Afuah 和Tucci认为,决定互联网企业业绩的因素有三个:商务模式、商务运作环境和变化。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 整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个部分,还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商务模式各个部分的连接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产业中,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必须在其他公司迫使它们改变之前做出改变,这些能够引起公司改变的机制成为“动力机制”。Afuah 和Tucci随后将其构建的商务模式称为“互联网商务模式”,并建立了一个教学教材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与探索,亟需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具有全局观、战略观、实操能力的互联网商务建设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三、互联网商务模式通识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目的是培养互联网商务管理人才的基础理论,并系统地讨论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商务模式、决定因素、价值网络、竞争环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通过系统训练,让授课对象充分理解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互联网商务相关内容的科学定义及其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

互联网商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应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使学员理解应用互联网为何能获得竞争优势。并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经典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思维,把握最新动向,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商务模式、价值网络与环境因素。

2. 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部分、动力机制与评价方法。

3. 理解互联网商务模式竞争环境与宏观环境的作用。

4. 能应用基本概念、工具对互联网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分析方法;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采用1:3:6综合成绩评定体系。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程作业,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或考试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1,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四、互联网商务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商务活动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操作能力,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商机及陷阱,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新的商务模式并开展商务活动。课程系统研讨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决定因素、商务模式、价值网络、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提高学员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好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运作能力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开发与管理人才。

(二)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讨,教会学员应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并获得竞争优势。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创业思维,使学员了解互联网商务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捕捉知识经济环境中蕴藏的种种商机。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结构组成。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

4.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5.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驱动因素。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价值网、战略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2,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五、互联网商务模式研究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面向互联网平台的商务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人才。训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机遇及陷阱,提升对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的研究、分析、制定能力。

(二)教学形式

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演示、机会识别等,观察与分析互联网商务模式发展最新动向及趋势,撰写案例、培训材料及商业计划书。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4.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5. 创新商业模式实训。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识别与创新。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新商务模式构建。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论文撰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制作及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3,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六、展望

互联网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利润点、客户价值、实施策略、动力机制等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互联网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决定互联网商务业务的生死成败。高校通过互联网商务模式三层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培养商务模式的分析、构建与创新人才,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业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燕武,邓兴磊.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俞世峰.生态消费需求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5(04).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02).

[4]孙艳霞.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2(05).

[5]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C].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June,2010.

[6]Morris M,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01).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Osterwalder模型;魏朱模型;创新

一、Osterwalder和魏朱关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

(一)Osterwalder的九要素模型

该模型由Osterwalder提出,他指出商业模式应该包含四大支柱――产品或服务、资产管理界面、客户界面和财务,这些支柱下还包含九个构成要素――价值主张、目标消费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盈利模式。这个模型用于分析公司经营中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该特定实体所能为其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他还给出了各要素的内涵及之间的联系及每个要素的内在含义。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所建立的商业模式关系图如下:

其中,箭头指向部分表示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子要素,比如:对消费者分析时应该明确其分类标准,才能找到目标客户;对渠道讨论时要分析公司与消费者如何建立联系等。实线表示要素间存在的联系,对一个要素分析时应该连带考虑与之相连的要素。〖BP(〗比如:对渠道进行讨论时,应该结合价值建议和消费者的情况来考虑,他们会对渠道产生影响;对价格进行研究时,应该考虑产品或服务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其在渠道链中处于什么位置,这些都对价格的制定产生影响。虚线框表示四大支柱各包含的要素,比如:消费者界面包括:渠道和消费者分析。

该模型由于要素概括全面,关系表述清楚,四大支柱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独立分析模块使用,简明扼要的表示出组织的商业模式的优点,当时被应用于诺基亚研究院《诺基亚研发体系商业模式改进实施方案》项目。但运用者该模型进行分析时,需要对各模块的要素予以澄清;各个要素之间存在联系,容易造成归类不清楚;模型要素较多,较为复杂,对于商业模式较为简单的组织适用性较差,因此提高了应用了难度,并且有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待商榷。

(二)魏朱六要素模型

该模型由魏炜、朱武祥、林桂平(2012)提出,他指出商业模式应该包括以下6个要素: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如图2。其中定位指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产品、客户、需求和方式);业务系统指企业选择哪些行为主体作为其内部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构型:连接的结构;关系: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交易性质;角色:〖JP3〗有一定资源能力的利益相关者);盈利模式指以利益相关者划分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收支方式;关键资源能力指支撑交易结构背后的资源和能力;现金流结构指以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现金流流入的结构和流出的结构以及相应的现金流的形态;企业价值指未来净现金流的贴现,对上市公司而言,直接表现为股票市值。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打开了企业黑箱,能够为理解、诊断、设计、调整企业商业模式提供全面的视角,也使我们可以把商业模式与战略、管理等概念加以区别,凸显了商业模式概念和理论体系可以,而且需要作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但将商业模式定性为一种交易结构,本身值得商讨。如果说商业模式是一种交易结构,即商业模式里所谓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关系的一种列举和排序,仅仅是概括了商业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较少的反应角色之间的关系。〖BP(〗其次,这种商业模式模型包括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等六个方面,这类似商业计划书或者构建商业模式的框架,不能全面的反映商业模型的内涵。最后,从外延看,这种定义容易造成商业模式的狭义和趋同,企业有商业模式,其他组织也有商业模式,而对于有些非盈利性组织而言,它不一定必须是什么交易结构,也不一定非要什么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是为研究和实践独特的商业活动而诞生的,是一种有明显特征的个性的,是鲜活的,而不是共性的,也不应该成为一种概述商业活动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大而泛、广而全的定义。

二、创新视角选择

目前而言,有关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主张非常庞杂,从不同企业实际出发,自然会衍生出多种研究流派和观点,究其原因还是学者在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视角的好处在于帮助我们拨冗去繁,有效地避开细枝末节,准确地抓住所要研究问题的关键和要害。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可以基于不同的参照系或基点开展研究。而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各要素的作用及其关系,更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也可基于不同的视角:(1)基于不同类别的商业模式创新。原磊(2007)认为包含四大类商业模式,即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整合类商业模式,出现以上分类,均来源于研究学者的侧重不同,基于不同类别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更有针对性。(2)基于外部环境视角。由于企业经营都有一定的外部环境,本文提及了技术、消费者、竞争、商业环境,及它们构成的系统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基于外部环境视角能够关注到外部驱动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3)基于要素视角。对于系统类的商业模式,其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系统,系统有各个构成要素,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Alexander Osterwalder的九要素模型和魏朱的六要素模型较能反映商业模式的实质,因此要素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拿以上两个观点做参考。(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Afuah,A.,Tucci,C.L.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cs:Text and Cases[M].NY:Graw一Hill,2001.

[2]Osterwalder,A.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D]1University de Lausanne,2004.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4篇

据经营模式和行业领域差异的双重坐标,划分中小服装企业转型的4个不同模式。中小服装企业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和行业现状,向以电子商务经营为新型发展方向的转型优化。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并总结出不同发展模式下,中小服装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转型所需的相关能力要素,以便对中小服装企业转型能力进行较深入的探讨[12]。1.1同经营模式同行业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业领域依然相同,但是企业绩效和企业组织适应性明显比转型前优化。更加注重线上商城与线下实体店面的融合及业务流程的再造,采取与多家门店混合交互的策略,电子商务网站后端与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进行了无缝集成,使电商业务与线下渠道的融合更加紧密,共享库存。加大电子商务网页平台的调整和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整合的应用,以适应符合顾客购物心理和需要的诉求[13]。实现“五化”,即经营电子商务化(打通第三方平台、官网等方式打造电子商务基础标配)、分销网络门户化(创造传统品牌的线上分销网络商分类管理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匹配)、线上线下商品交易平台化(创造线下经销商的管理平台,实行期货制管理的线下终端);CRM生态化(完成对线上线下的会员数据库一体化管理);O2O线上线下联通化(实体店和网店互补,用网络去延伸实体店的丰富度)。此外,与专业公司联手共同打造电子商务云平台,提升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选择模式1进行转型的服装企业都具有在本行长期的生产制造经验,了解自己产品的受众和市场定位,选择在行业同一价值链上进行转型,这是比较稳妥且保险的方式。但是,这需要对行业发展趋势具有精准的洞察力;需要企业敢于做出与以往传统运作方式的调整变革,以找到新的相应突破切入口;需要企业勇于打破陈旧思想,依靠组织的感知和学习能力来识别内外部的挑战,调整策略进行发展;也需要企业匹配发展目标,引进培养相关的人才,对人力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对于业务和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合理地选择战略,根据转型前后企业需要的运作流程和业务转移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善和优化。否则,当企业在原有流程和业务下继续运作时,容易缺失方向,脱离轨迹。所以,组织管理方向的变革和业务导向的流程再造也是关键的因素。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企业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转变、流程再造。

1.2.经营模式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但企业仍然处在转型前同一行业领域,企业绩效和企业组织适应性明显比转型前优化。转型前以生产加工为主,转型打造品牌运营中心,组建一个全新的专业电子商务团队,开展全新的B2C业务,通过网络渠道,成功定位,快速打造自有品牌,实现赢利;通过品牌精准的运营方式和严格细致的组织管理,从战略制定到组织管理运营,不断细化分工和业务流程,依靠电子商务布局从线上走到线下,发展实体连锁的品牌扩张战略。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选择转型模式2的企业非常熟悉现有行业,对行业趋势有很强的洞察能力。但是,相较于模式1,尽管也是在相同行业的背景下,企业却需要在经营模式上相应变革,所以该模式的转型难度比模式1略难,需要在模式1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模式转换后所带来的企业战略发展、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化。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战略经营制定、组织架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转变和流程再造。

1.3同经营模式跨行业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业领域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非常有助于企业绩效和组织适应性的优化。在实际运营中注重品牌战略、经营和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明确,产品风格突出,以年轻时尚一族为对象;创新自主设计、生产、销售的“研产销一体”式链条。同时在配合电子商务,对公司的人力资源优化,将买手体制与电子商务开发衔接起来,顺应发展。凭借先进的技术装备,一流的设计队伍,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生产出独具个性的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双赢模式,以强大的物流系统支撑,利用EPR系统管理,开展一站式购物场所及优质服务,产品齐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14]。转型前,其经营产品较单一,转型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系列化,并且从原本的传统经营模式,跃升至电子商务市场,而取得显著成效。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这一模式一般是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公司敢于进入全新的行业并实施新的经营模式,除了需要勇气和果敢外,还必须有相应强有力的资源、人才和能力作为支撑。同时,企业还需要有很强的管理变革及市场识别能力,来制定清晰合理的战略、制度、激励措施,建立培训系统,对员工进行再培训。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战略经营制定、管理组织变革、市场导向及应变、有效培训员工和激励员工、业务流程再造。

1.4跨行业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相同,但处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实现企业绩效和企业组织适应性明显比转型前优化。公司以敏锐的市场识别能力,创立自有电子商务品牌,开设多品牌、多品种的网络营销业务,为了达到最佳的性价比,从原材料采购,联合优质制造商直接进行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通过快速反应,将成本降到最低。转型后公司主要以经营大数据库为核心,将网上电商业务、虚拟视觉营销、线下直销体感有机结合,在保留服装原行业的前提下,涉足其他相关行业,同时进行多品牌的混合经营模式,合理利用现有条件,扩大销售,不断完善网站系统外,为线下杂项品牌提供统一展示和销售的整合平台,统一升级,资源共享。运用领先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整合先进的制造业、以客户体验为主导,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品牌文化顺应互联网时尚消费的潮流、培育工作团队多年合作默契,市场敏感度及突出执行力等。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模式4下普遍存在几项共同特征,企业都是在原有的经营行业条件下,丰富与原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下,具有同类性质的产品线,借此机会涉足其他行业,构筑同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竞争的壁垒优势。这需要企业结合具体的产业特点,合理融合其他行业的产品;需要企业对多产品跨行业的品牌线进行多元化管理,提升资产增值的效率;这也需要企业摆脱原有的惯例和心智模式,积极适应新进行业的规则,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战略经营制定、管理组织变革、市场导向及应变、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业务转变。

2转型能力要素设计

2.1转型能力变量设计

依据案例调研分析所提取的5大转型能力来设计,对各个能力进行要素拓展并细分为30项,形成子问题进行调研。本文能力要素的调查主要通过施测人员的观察和理解,针对其所在企业的转型注重的要素打分,以5分制法计分,正向计分,以方便量化和统计。

2.2调查研究样本分析

2012年6-9月,在基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服装企业访谈和问卷的基础上,对施测的中小微服装企业转型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要素和结构进行匹配分析。问卷主要通过当面调查、电子邮件、论坛推广等形式发放,共回收20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8份。被调查样本男女比例为4∶6、年龄25~35岁占80%、大专以上学历超过90%、80%以上是企业管理者;被调查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及以下、100~200人和200~500人的各占30%;主营产品男、女、童装及皆有的各占17%、59.6%、11.7%及11.7%;有转型的企业占76.6%,其中,采取转型模式1、2、3和4的分别为47.9%、32.6%、13.8%和5.7%。

3统计分析

3.1信度与效度分析和描述性统计

1)总体样本可靠性分析。通过SPSS进行KMO及Bartlett检验,调查分析的KMO值为0.829,说明本文的调研适合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1598.4,表明达到显著水平,显示出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2)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因子方差表示认可的共同性,其因素间共同性结果最小为工作人员学历结构0.397,最大为职能结构0.831,其他大多数值均在0.6以上,如表1所示。3)因子分析。对中小服装企业电子商务转型能力要素的30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5个主要因素,解释了61.857%的变异量。总体样本转型能力要素分析如表1所示。F1为战略及经营能力、F2为组织管理能力、F3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F4为市场应变能力、F5为流程再造能力。计算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a)都大于0.6,说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较高且内部结构良好。4)描述性统计。对中小型服装企业转型能力要素进行问卷调查,其描述性统计结果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F3(平均数3.67,标准差0.546)和流程再造能力F5(平均数3.56,标准差0.616)居中等偏上水平,战略及经营能力F1(平均数2.79,标准差0.922)和市场应变能力F4(平均数3.06,标准差0.747)处于中等水平,组织管理能力F2(平均数2.39,标准差0.873)重要程度较弱。

3.2模式间的能力要素方差分析

对所有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得到5项能力要素,再以此为变量,应用SPSS软件对这4种转型模式做方差分析(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通过组间变差及不同模式间的变差,得出这5项能力要素在不同模式下存在不同的显著性,这就证明了不同的转型模式下,服装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条件下需要这5项能力要素的程度不同,即其转型能力结构存在差异性。

4结论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5篇

Abstract: Dongjiang free trade port area put "one line open, second line to hold, regional trade liberalisation" in the area of new open policy into practice to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rule reduce the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into the mechanism of the enterprise, make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enterprises need to rely on policy advantages, expand foreign trade channels, to achieve enterprise profit model type change steadily. Therefore, further study of Dongjiang free trade port area cross-border business profit model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rt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P键词: 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

Key words: Dongjiang free trade port area;cross-border electronic business;prof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752.5;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61-03

0 引言

东疆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试行后,跨境电商领域顺势兴起,引领了港口区域产业结构变革的浪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竞争加剧,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产品单一,产业结构缺乏创新,使得企业盈利困难,缺乏对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指导性研究[1]。我国电商企业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广告、会员制、商品交易、加盟共建、搜索竞价、网络在线游戏、软件音频下载、物流支付等八种盈利模式[2]。王颖纯、张磊[3]于2009年曾对天津港港口地区电商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运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对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将数学模型与盈利模式研究相结合,透彻分析了天津港电商企业盈利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述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在此基础上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出一套适用于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将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对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提出一套适用于东疆港的盈利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适用性进行准确评判,便于电商企业改进自身盈利模式。

1 波特五力模型解析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

1979年哈佛大学Michael E. Porter教授首次提出了行业领域战略研究理论模型―波特五力模型[4]。波特五力模型的五力具体指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竞争者持有的竞争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本研究总结了目前东疆港自贸区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现状,选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东疆港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做出初步判断,具体的影响分析以表格形式列出,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如表1、表2、表3、表4、表5所示。

2 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波特五力模型解析的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竞争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参考了相关文献,如兰彩虹(2013)综合分析了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种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归纳出八种电商盈利模式及对于八种盈利模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盈利模式的优化对策[2]。借助上述理论支撑,分析得出东疆港自贸区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十五个具体影响因素作为二级指标,并阐述如下。

①企业的盈利能力。1)收益能力;2)成长能力。

②营销影响力。1)社会知名度;2)客户粘性;3)客户口碑;4)市场占有率。

③客户价值。1)客户的购买能力;2)客户需求;3)客户范围。

④平台效果。1)平台设计;2)平台性能;3)平台交易量。

⑤政策措施。1)监管力度;2)国内外环境冲击;3)政策开放程度。

3 多级模糊评价法解析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适用性

依据东疆港自贸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影响因素的特性,选取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该盈利模式的适用情况。在指标权重值得计算过程中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德尔菲法进行计算,最后运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综合计算得出盈利模式评价结果,下文对具体计算步骤进行阐述[5]。

①在将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看做评价对象,根据评判标准,进行等级划分:令U代表评判标准集,ui代表每个评判指标标准,并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其中i=1,2,…,m,确定评判标准集U={u1,u2,…,um};

②按照影响因素分类情况,每一个影响因素代表一个评价指标,对每一级指标赋予权重值,权重值采取Delphi法与专家打分法来确定。

令V代表一级指标权重集,Vi代表二级指标的权重集,vi代表第一级每个指标的权重,vij代表第二级每个指标的权重,其中,i=1,2,…,m,j=1,2,…,n。

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B的取值为Bi中的最大值。

4 实例解析物流支付盈利模式适用性

为了验证上述模型有效性,对东疆港自贸区物流物流支付盈利模式的适用情况进行考察。为使研究结果尽量客观、真实有效,采用德尔菲法与专家打分法,邀请10位专家进行打分,综合得出盈利模式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如表6所示。

最后采用上述多级模糊评价法的步骤对物流支付盈利模式进行最终评价,以求了解物流支付盈利模式在东疆港自贸区大环境下的适用性。由公式(1)(2)(3)可知,最终评价结果B=max{0.54,0.30,0.15,0.02}=0.54。

5 结论

物流盈利模式的评价结果数值过半,并且符合评语优秀一栏的值域范围内,代表物流支付盈利模式在|疆自贸港区环境下的跨境电商企业中适用性比较优秀,有长远发展潜力,但是仍有上升空间。上述表格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级指标是评价盈利模式适用性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决定了企业盈利模式的发展潜力,社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口碑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相对较小,有待提高。因此跨境电商企业想要获得稳定持久有发展潜力的盈利模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后再辅助有效的营销手段,发展良好的客户源,打造受欢迎的电商平台,再加上实时关注东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变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借助良好的时机与适宜的企业经营战略就能形成适合在东疆自贸区大环境下长远稳步发展的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武金龙.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思考[J].港口经济,2014(08):9-12.

[2]兰彩虹.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3]WANG Ying-chun, ZHANG Lei, WANG Lu. A Study on the Profit Model of the Port E-Commerce Platform[A]. 2009:5.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上海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效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133(2013)01-0064-06

1 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市场分化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使得传统经济演化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市场、两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局面将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主要格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海必须正确把握未来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上海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根本保证。

2010年以来,商务部连续进行了《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旨在通过一定数量企业的调查,统计归纳有关数据,总结近年来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支持。

在对全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因素影响不是很突出。在不同规模企业中,电子商务对中型企业运作因素影响最大;在不同地区企业中,华北地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华东地区与华南地区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各方面的表现处于全国企业的中等偏上水平,华中地区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较差;在不同行业企业中,流通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最好,制造业的状况最差;在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中,三资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最好,国有企业最差。

在对全国数据筛选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样本中上海地区企业的数量最多,不同行业的企业数量分布也较均衡。因此把上海地区的企业数据单独筛选出来,发现在上海企业中电子商务虽然对不同企业的运作都有较积极的影响,但影响还不是很突出。本文在该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上海不同行业企业中哪些影响因素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上海市政府部门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的制定及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更具可操作性、更细节的参考意见。

2 数据分析

2.1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均值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商务部调查问卷设计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能力模块、影响力模块、管理因素模块、技术因素模块和运作因素模块。首先将原运作因素模块中的二级指标销售影响、采购影响、内部操作影响3个因子在通过KMO检验和Sig值验证后,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新的变量,称为新运作因素,作为因变量;再将能力模块、管理因素模块、技术因素模块中的数据也分别在通过验证后,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相应变量,作为自变量。

分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先确定对新运作因素起显著影响的一级指标,第二步将新运作因素分别与起显著作用的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作回归分析。普通的回归只能确定新运作模块是哪几个大模块的函数,却不能细致的反映这些模块中真正起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而本文在确定与大模块的联系以后分别与相关的模块作回归能够更好的分析隐藏在大模块后的二级指标,有利于做深入的研究,探究出不同因素对电子商务运作效果的影响程度。同时,为了突出竞争强度在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作用,单独分析了竞争强度对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情况的影响。

另外,本文还将受访企业分为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3个组别,通过均值法和方差法将现阶段各个因素的得分进行对比,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不同行业应当着重改进的方向。

2.2上海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综合状况分析

调查问卷的统计方法主要采用了均值法。得分区间为[1,7],7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上海受访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综合状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上海企业能力模块和影响力模块得分普遍较低,管理因素模块目前做的最好,但方差较大,即不同企业间的差异较大。

在能力模块方面,上海企业最重视开发能力的培养,支持利用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在把员工学习电子商务技术纳入日常工作方面有所欠缺,在基于电子商务的需要重新设计自己的商务流程方面也不够积极。

在影响力模块方面,上海企业大多受到了政府、行业、供应商及客户给予的应用电子商务的强烈影响,其次是同行业成功使用电子商务的示范效应。但除去强制因素,企业较少感觉到上下游使用电子商务对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压力。

上海企业管理因素模块得分最高,说明现在有一大批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对在企业运作中采用电子商务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制定电子商务的目标、标准、具体规划和了解竞争对手如何在商务运作中使用IT技术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技术因素模块的4个因素中,上海企业做的最好的是外部流程集成,技术兼容性方面做的最差。企业为使运作便利,正努力使用统一的标准及规则惯例,与商业伙伴的集成度较高,而在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数据传输、接入和处理环节的兼容性较差。

在运作因素模块方面,上海企业普遍认为自身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认为电子商务在销售、采购和内部操作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销售方面电子商务的影响作用还不很显著,说明电子商务在上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3上海企业运作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本文的分析思路,对销售影响、采购影响和内部操作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新的因变量;其他模块数据分别用因子分析法提出自变量,因子分析中,首先对变量进行KMO检验,均大于0.7,同时Sig值小于0.05,通过验证,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强度,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模型:y=-0.303+0.325*X1+0.05*X2+0.364*X3+0.324*X4 (1)其中,y表示新运作因素;X1表示能力模块;X2表示影响力模块;X3表示管理因素模块;X4表示技术因素模块。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能力模块(X1)、管理因素模块(X3)、技术因素模块(X4)对运作因素有显著影响。而影响力模块则没有显著影响。从调查的情况看,上海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主要受内部因素的驱动,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影响还不显著。主要表现在电子商务政策的覆盖面不广,电子商务还没有真正成为上海市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有关部门对电子商务的研究课题立项也较少。

对于产生显著影响的能力模块、影响力模块和技术因素模块,下面将分别作回归分析,找出起显著作用的二级变量。

2.3.1能力模块

能力模块的三个因子反映了企业接受新事物、应用新事物的基本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前提条件。其中,吸收能力主要是衡量员工能否正确理解电子商务和企业运作之间的关系,用好电子商务技术,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转变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有能力将电子商务运作与公司的商务运作整合起来,重新设计自己的流程;开发能力是指吸收新知识、变革老观念的能力。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能力模块二级变量数据与新运作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y=1.296+0.325*x1+0.331*x2+0.1*x3。 (2)

其中:y表示新运作因素;x1表示吸收能力;x2表示转变能力;x3表示开发能力。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能力模块中吸收能力(x1)和转变能力(x2)起显著作用。由于大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项目外包给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因而开发能力对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效果并不起显著。可以看出,在现阶段,良好的吸收能力和转变能力是上海企业取得较好的电子商务运作效果的关键。企业必须要敢于的接受新兴事物,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把握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的发展机遇。

由于所处行业不同,不同企业在能力模块二级变量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的3组企业在各个水平的均值和方差,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知:①制造业总体得分较低,表明上海市制造业企业(除少数企业,如宝钢)电子商务吸收能力和转变能力较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领导班子对世界市场发展和电子商务作用的理解认识,制订出适合本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②流通业各项水平分值较为均衡,但不同企业的转变能力得分方差较大,差距明显。表明目前上海市一部分流通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应用电子商务,例如百联公司,注重电子商务运作与公司商务运作的整合。但仍有较多的流通企业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经营,因此表现出明显的分化。③服务业在该模块得分高于总体均值,吸收能力和转变能力对于电子商务运作效果起到显著作用。例如,携程网在旅游业、盛大在线在娱乐业、前程无忧在招聘业中都表现出很好的吸收能力和转变能力。

2.3.2管理因素模块

在管理因素模块的二级变量中,经营理念是衡量公司管理人员对电子商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作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管理参与是衡量管理人员是否在商务运作中采用提出规划和目标,并采取了实际行动;管理人员的IT知识是衡量管理人员是否了解目前IT技术的潜力和局限。对管理因素二级变量数据与新运作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y=0.831+0.159*x4+0.545*x5+0.099*x6。 (3)

其中:y表示新运作因素;x4表示经营理念;x5表示管理参与;x6表示管理人员的IT知识。

如表4和回归模型(3)所示,管理因素模块的三个因素对于运作效果都起了显著的作用。其中管理参与(x5)的作用最为显著。可见,一个企业是否应用电子商务管理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和态度也决定了其应用的最终效果。而管理参与的重要性更显示了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实施方案,定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三组企业在各个水平的均值和方差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图4可知:①制造业企业总体得分较低,尤其是管理参与度较低,表明众多企业并未采取实际的电子商务运营措施。②在经营理念中,流通业普遍已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但在管理参与和管理人员的IT知识方面不同企业间差距较大,可能是由于流通业正在转型时期,应用电子商务的程度参差不齐,不少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正处于尝试阶段,导致其整体方差较大。③服务业在该模块总体得分最高,且方差较小,表明推进电子商务的力度较大,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取得进一步突破,还要增强自身的IT知识,提高管理参与度。

2.3.3技术因素模块

技术因素是电子商务推广的基础。技术因素模块有4个二级变量:外部流程集成是衡量企业商业流程、商业规则和惯例与商业伙伴的流程、规则及惯例的匹配情况;内部流程集成是衡量企业内部流程的衔接、集合程度;技术兼容性是衡量数据在内部不同部门网络系统中共享、监控和处理过程中的相容性;标准化是衡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所用技术的标准程度。技术因素模块各二级变量对运作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y=0.693+0.157*x7+0.389*x8+0.124*x9+0.169*x10,(4)

其中:y表示新运作因素;x7表示外部流程集成;x8表示内部流程集成;x9表示技术兼容性;x10表示标准化。

表5和回归模型(4)表明:现阶段技术因素模块对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情况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外部流程集成(x7)、内部流程集(x8)成和标准化因素(x10)都对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情况有显著影响;技术兼容性因素(x9)对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情况的影响不显著。

从上海市电子商务应用的特点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上海市企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是基础的关键因素。在企业内部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优化和推广等过程中和外部相关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对接、支付、安全维护等过程中技术因素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企业正处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很多企业都是重新设立独立的电子商务部门,采用线上、线下并行的经营方式;或是首先将电子商务应用于销售、采购等易于应用电子商务的部门。所以导致企业内部电子商务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因此现阶段技术兼容性问题还不突出。不同行业企业的技术模块的得分的均值和方差,如图5、图6所示。

由图5、图6可知:①制造业的整体表现较差且比较稳定。说明制造业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整体较低,或者由于上海市制造业大多集中于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很难应用电子商务。②流通业在技术模块的表现居中。不同企业的外部和内部流程的集合程度都相差较大,说明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表现差别较大。特别是在技术兼容性方面,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③服务业在技术模块的表现整体情况比较好。不同企业外部流程的集合程度相对较高,内部流程的集合程度差别较大。可能是因为服务业属于外向型和销售型企业,更加注重与外部流程的整合;而内部流程相对独立,集成程度的差别较大。

2.3.4竞争强度与运作效果

竞争强度是影响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将竞争强度作为自变量对运作效果作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y=2.458+0.421*x11 (5)

其中:y表示新运作因素;x11表示竞争强度。

不同行业企业的技术模块的得分的均值和方差,如图7、图8所示:

由图7、图8可知,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强度与应用电子商务的运作效果紧密联系:制造业所面临的竞争强度相对较低,因缺乏应用电子商务的动力,运作效果也较差;流通业普遍面临较大的竞争强度,其电子商务运作效果也相对较好;服务业应用电子商务整体较强,竞争状况相对平稳。

3 结论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反映出上海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如下特点:

1)目前电子商务运作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企业接受新兴事物的基本能力、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技术水平。相关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同时,随着市场竞争强度的增加,推广电子商务将是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2)制造业总体均值较低,且方差较小,可以表明各企业差距不大,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使用电子商务还未成规模。由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流程,同时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相对较小,其应用电子商务的动力也较小,这些现状给企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障碍。提高制造业,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上海市制造业企业发展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

3)流通业在各个模块表现都较为突出,但其总体方差较大,表明内部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处于传统的经营方式与新兴经营方式共存的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使用新兴经营方式的企业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使用传统经营方式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因此,上海流通业企业要树立危机感,大胆探索电子商务应用新模式,提高电子商务的管理参与度,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7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投资项目;决策;经济评价;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提高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重构价值链,甚至改变竞争规则。因此,商业模式对一个公司获取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并长远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关键因素来分析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提前思考设计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设计出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考虑到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和经济评价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和更好的运营效果。

一、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创新形式理解

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比如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共同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三维立体模式,包括“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和“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

为了更清晰准确地说明商业模式的含义,从阐明商业模式关键因素和其间逻辑关系的角度出发,个人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司在组织其可利用的各种资源(资金、原材料、设备设施、人力资源、品牌和知识产权等)选择、生产并销售服务和/或产品的过程(生产或/和服务方式、营销方式、客户关系管理等)中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并使公司获得最大限度经济效益的方式。

要解剖、分析一个商业模式,就必须分析清楚这个公司的经济效益产生过程中各种关键因素及其整体逻辑,包括选择提供的产品或/和服务、组织生产的方式、营销方式、收费方式等等。通常人们提到的商业模式创新,均以经济效益增加为目的,既指整体逻辑的创新,也指其中各种关键因素的调整创新。比如,通常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饵与钩(Bait and 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模式,或是“搭售”模式)就是“营销方式”这一关键因素的创新。此种模式出现在二十世纪早期,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如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等。下图有助于理解一个商业模式的各种关键因素和整体逻辑。

二、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设计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投资项目决策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一些因素,比如投资建设项目的目标产品/服务、需要建设的设施和购买的设备、建设期融资方式与成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销售价格等均也是商业模式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按照通常的经济评价方法,对这些只是进行市场行业情况分析从而做出预测,没有或很少和未来可能采取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但是,如果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及其整体逻辑不能确定,则在经济评价模型中输入的相关数值准确性就有待进一步提高,肯定会影响经济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从而会影响项目决策的质量。

对一个企业和公司来讲,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时,通常考虑的是某些关键因素的创新。因为在固有商业模式之下,整体逻辑创新是非常困难的,这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各个利益相关方进行竞争,大多数情况下创新出来的价值增值就是对方的利润来源。但是,对一个准备新建的投资项目来讲,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充分结合行业竞争情况,充分分析各个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提前思考设计商业模式,不仅会提高项目决策的准确度,也会为项目盈利创造先机。

如果不提前设计商业模式并且和项目决策及建设相结合,项目一旦建成投产,整体商业模式中的大部分关键因素已被固定下来,比如产品和服务的种类、需要建设或购买的设备设施的型号和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方式、原材料获取的方式等,后期可以调整的空间就比较小。一旦发现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可以采取的措施也将非常有限。

三、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设计商业模式需要考虑到的关键因素

1.投资项目产品类型和产能的确定要与商业模式设计相结合

一个投资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来提供的产品和/或服务类型及产能规模。这是投资建设生产和/或服务能力的基本目标。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选择产品及产能时,要考虑到产业价值链定位、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三个问题。

关于产业价值链定位,要重点考虑目标投资项目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可能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目标投资项目准备进入的行业不能有产业链主存在,即不能有价值链的龙头存在,因为优秀的商业模式应当具有发展成为龙头和链主的最大可能性,而不是在一开始发展就受制于别人。

关于市场定位,核心是否能够寻找到一个差异化的市场,为这个市场提供独有优势的产品。确立好的市场定位的关键是细分市场,并寻找到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来满足该细分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考虑三个最基本的问题:(1)是否进行了差异化的市场分析?(2)目标投资项目是否为目标市场和顾客创造了独特价值?(3)目标投资项目与竞争性产品是否有明显差别?

关于市场规模,关系到目标投资项目的产能规模的确定,在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里,最需要关注的是这样三个问题:(1)目标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2)是否能保证高速增长?(3)如何保证持续性的增长?

2.投资项目经济性分析要与商业模式设计相结合

产业价值链定位、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三个问题解决之后,产品及产能规模即可确定,接下来就要结合需要建设或购买的设备设施进行经济性分析了。在一个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决策衡量指标,如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都要以项目生命周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基础来测算。围绕这个基础,需要充分分析影响净现金流量的各个因素。总体来讲,可以分为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两个方面。

现金流出包括的因素有资本性投入、各年生产成本、各种税费等,涉及到融资方式与成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等各个方面。

资本性投入,在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是指项目建设期的支出。通常这部分资金数额会较大。从商业模式设计的角度考虑,应该是选择一种有效的“资本模式”。资本模式是指企业获得资本的方式以及资本运行的方式,这是整体商业模式的支撑体系。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生产成本是指项目每年的运营费用,包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等,需要设计出高效的“运营模式”,达到运营最有效、费用最小化的目标。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的结合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层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来精心考虑与设计。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营模式,即使再高效的销售模式也会由于缺乏持续而优质的产品服务供应而变得空心化。

现金流入包括的主要是销售价格,与商业模式中的“销售模式”和“收入模式”紧密相关。销售模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最基本体现,是商业模式的实现通道。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看起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没有用。麦当劳的连锁销售方式、安利的无店铺直销方式、微软的客户捆绑销售方式、携程的网络销售方式等均为比较典型的成功销售模式。“收入模式”是指针对服务和产品收费的策略,比如利润乘式模式是指从单一产品获取最大利润提升到重复多次利用这个产品盈利。

以上分析基本是围绕“业务选择、融资模式、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和收入模式”这个主链条开展的,遵循了现金流入转化为产品、产品流出转化为增值的现金这个基本线路。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决策及建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也基本依照以上主要流程展开,因此,结合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设计、决策十分有必要。除了针对以上各个关键因素进行单独考虑之外,还必须深入研究它们之间联合优化的可行性,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予以仔细推敲,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Mark Johnson\Clayton Christensen\\Henning Kagermann. 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8篇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销售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店面门市实体销售,网络销售也逐步成为销售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电子商务作为网络销售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深受消费者追捧。在我国的B2C电子商务模式中,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较低且数量不多,这使物流配送成本在商品的销售成本所占比例较大,造成物流效率低、缺少物流配送规模优势的情况。同时,我国物流起步较晚,物流配送成本高且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B2C电子商务。而物流作为贯穿于B2C电子商务业务的始终的重要环节,高居不下的物流成本以及不时的快递丢单和送货迟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因此一个合理、流畅、高效的物流模式对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尤为重要,是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的关键,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为迎合B2C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步伐,研究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配送模式则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模式关系的相关研究

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美国学者德鲁克指出,企业从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内降低总成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物流环节上却有降低企业成本的大空间。物流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泉 。

美国学者Haul Lee, Seungin Whang也认为物流是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指出物流是实现网上商品交易的最后环节,是完成电子商务活动的最终配送 。德博拉 L.贝尔斯研究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他认为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主要考虑自营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模式有利于B2C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而第三方物流模式则是可使B2C电子商务企业集中资金研发核心产品 。同时田纳西大学同佐治亚理工大学联合也就B2C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配送模式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物流配送模式的产生是整个社会化大分工的结果,并认为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能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1.2 ANP和TOPSIS的相关研究

ANP模型的研究可追随至1966年,Dikson因为他的工作需要,整理出23项可实现工作目标的评价准则,并进行了调查 。而后Weber对Dickson的相关准则评价进行了更新,在Weber的评价准则排序表中,为各准则提供了相应的权重 。

在此之后,为解决复杂多因素的决策,1996年美国匹斯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即网络层次分析法(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他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因素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网络层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构成,其内部是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ANP模型考虑了各因素及相邻层次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吻合实际决策情形。

同时C.L.Hwang和K.Yoon也提出了一种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即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这种方法是一种理想目标相似性的顺序选优法,适用于多目标决策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国外,国内在电子商务的模型研究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壮大,国内学者对推荐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张铎在《电子商务与物流》一书中提出,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王之泰在《现代物流学》中指出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和物流一体化的产物,是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共同创造出的,商品买卖活动需要再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下才能顺利进行 。

由于每个电子商务企业都有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尤为重要。陈岩,王广伟《电子商务环境中的B2C物流配送模式研究》就提出只有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企业相匹配,才能取得长期发展 。刘婵媛《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研究》中认为物流配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信息化、智能化是电子商务对物流所提出的要求。并在文中提出了几种适合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其中就有:企业自营物流体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实现物流配送模式 。宁明志 、邹丹,陈志高 、张宇等人也对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但都未全面考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决策的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都对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并未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决策指标中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系统分析电子商务应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配送模式。因此本选题在ANP以及TOPSIS理论基础上,研究评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三、 相关理论方法

3.1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之一,它又称为专家打分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咨询机构――兰德公司发明。它是以古希娜城市德尔菲命名,表示集中众人的智慧预算准确的意思。用德尔菲法进行定性分析的主要程序是①确定调查内容;②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成员征询调查;③专家以匿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④整理专家意见,并把不同的意见及理由以匿名的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并第二次提出自己的意见;⑤经过多次征询、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会逐步趋于集中,最后得到一致的判断结果,其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3.2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匹斯堡大学萨泰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复杂风险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单、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便于普及和推广 。

3.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1996年美国匹斯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即网络层次分析法(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他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因素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网络层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构成,其内部是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ANP模型考虑了各因素及相邻层次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吻合实际决策情形。根据ANP计算原理开发的计算软件: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极大提高了ANP计算的便利与准确性。其结果能表明各指标对应的全局权重值。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P.F.Drunker.黑色经济大陆说 [J].财富.1962

[3] Haul Lee, Seungin Whangm.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nce.2002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9篇

关键词: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钱慧敏(1964-),女,杭州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战略管理;何江(1992-),男,四川泸州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

一、引言

B2C跨境电子商务是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B2C外贸出口零售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所面对的最终客户为个人消费者,针对最终客户,以网上零售方式,将产品售卖给个人消费者[1]。B2C跨境电商近年发展迅速,代表企业有速卖通、亚马逊、DX、兰亭集势、米兰网、大龙网等。2014年也曾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2015年的交易规模为5.4万亿,同比增长28.6%,而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为11.5%。其中,跨境出易规模达4.49万亿元,跨境进易规模达9 072亿元。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主要分布在美国(16.5%)、欧盟(15.8%)、东盟(11.4%)等国。据阿里研究院与埃森哲最新的《全球跨境B2C电商趋势报告》,预计全球跨境B2C电商交易额至2020年将高达9 940亿美元,并惠及全球9.43亿消费者。2014-2020年全球跨境B2C市场将保持27%的高速增长,其中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将以53.6%的新增交易额贡献度高居榜首[2]。

跨境B2C电子商务是对现有跨境消费品贸易市场的一种有效补充,使得购物生活更加便利,消费品质与选择更加优化,引领消费观念全面升级并有效带动全球消费市场。与B2B模式相比,跨境电商B2C 模式的明显优势在于更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能对产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生产与服务,迎合全球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与传统对外贸易模式相比,B2C的最大优势则在于其能省去中间渠道,直接对接产品的销售方与消费者,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了利润率[3]。随着B2C跨境电商的不断深入发展,其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也越来越多,诸如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化尚未建立、通关结汇难、跨境电商人才缺乏、信用体系和争端解决机制以及物流、支付、通关手续、法律监管问题等。而跨境物流也面临着诸如清关障碍、物流成本高昂、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运输及配送周期长、逆向物流功能缺失等问题,同时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发展也缺乏有效协同。跨境物流存在海关监管等环节,而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环境、商务环境、税收政策、资本市场、语言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消费习惯等也都有所不同,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复杂程度相较于境内电子商务物流大幅增高,由此物流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性瓶颈[4]。目前B2C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主要有:邮政小包、国际快递、专线物流、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等四种。物流模式关系到产品价格优势、沟通优势、便利优势、服务优势和体验优势等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及企业绩效,也关系到买家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客户的购物体验,进而关系到卖家的销售表现和最后收益。物流模式决策是关系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成败的战略决策问题[5]。对跨境电子商务而言,选择物流服务必须在成本、速度、货物安全、消费者对在途商品的追踪体验等几方面权衡考虑,尤其是如何获得廉价、快速、安全的国际物流是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最关心的问题。随着跨境电商发展日趋成熟,行业竞争逐渐加剧,合理选择物流模式成了跨境电商企业赢取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且大都偏定性分析。因而,研究如何借助定量模型分析,帮助B2C跨境电商企业选取高效率、高质量、经济而适合的一种物流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借鉴国内B2C电商的有关研究,物流模式的选择决策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矩阵决策法、灰色多层次法、多阶段优化算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 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综合借鉴了李婵玉(2015)[6]、牛莉萍(2014)[7]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完善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分类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的方法构建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模型,并以B2C跨境电商典型代表兰亭集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二、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指标体系

(一)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划分

B2C跨境电商借助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以线上零售的方式出售给全球消费者,并通过跨境物流完成商品投递。当前有关B2C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分类方法众多,主要观点如表1。通过对表中观点对比分析,结合当前经常被采用的方法[8],本文将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划分为邮政小包、国际快递、专线物流、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等四种,并做了较为细致的优劣势对比分析,见表2。

(二)B2C跨境电商物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分类,有关B2C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主要有四种且各有优缺点。企业如何选择评估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选择物流模式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成为了本文需要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也对此问题各有研究。赵梦礼和王婷(2012)认为可以从物流成本、资金回收、运输速度、客户信任度、覆盖范围等方面考虑选择物流模式[13]。张宇和李琪(2012)将配送能力、配送价格、配送质量、客户服务、增值服务、合作风险等作为B2C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层次结构模型的准则层[14]。伍星华等(2014)选取了经济性、服务质量、稳定性、协调性、绿色度等五个维度作为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决策的相关因素[5]。牛莉萍(2014)将电商物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为电商货物所有形式、资金、成本、收益、客户满意度等[7]。柯颖(2015)将影响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约束条件分为经济和制度环境、顾客行为偏好、技术进步、交易成本四个方面,并将前面三个视为外部制约因素,将交易成本视为内部制约因素[1]。李婵玉(2015)认为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自身情况、物流成本、服务性能、产品物流特性[6]。黎继子(2016)认为企业选择物流模式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物流子系统的战略地位、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对企业柔性的要求、物流系统总成本、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企业规模和实力、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等[15]。柯丽敏等(2016)认为跨境电商的物流决策者应考虑运输时间、可预测性、成本和非经济因素等四个方面的绩效。通过参考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并梳理了其分类标准和要点,征询跨境电商相关专家意见,本文从整个跨境物流体系结构的跨境电商企业及其产品本身、消费者、物流供应、外部大环境等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分析形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物流系统成本、物流服务质量、企业自身特性、外部环境影响等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如表3所示。

表2B2C跨境电子商务不同物流模式对比分析

物流模式[]优势[]劣势[]价格&时效[]其他

邮政小包[]1.邮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比其他任何物流模式分布都要广泛。2.而且多为国营,由国家税收补贴,价格便宜。[]1.重量尺寸限制(限重2千克)。2.通过私人包裹的形式出境,不能享受正常的出口退税。3.速度慢,且丢包率高。[]以0.5千克从中国到美国为例:53.3元;时长20-50天(数据源于全球速卖通)。[]据不完全统计,约70%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包裹利用邮政系统寄出,而中国邮政约占50%。

国际快递[]速度快、服务好、丢包率低,一般2-4天就可以把包裹送到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1.价格昂贵,且价格资费变化较大。2.一般跨境电商卖家只有在客户强烈要求时效性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且会向客户收取运费。[]以0.5千克从中国到美国为例:90-280元;3-7天(数据源于全球速卖通)。[]以FedEx、DHL、UPS、TNT等四大国际快递公司为代表。

专线物流[]1.集中大批量发往目的地,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2.价格比国际快递低,速度快于邮政小包,丢包率也比较低。 []1.相比邮政小包来说,运费相对较高。2.揽收范围相对有限,覆盖地区有待扩大。[]俄罗斯快线/专线:55元/票起;8-15个工作日妥投(数据源于出口易)。[]根据目的地不同可将其分为欧洲专线、美国专线、俄罗斯专线以及澳洲专线等。

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1.用传统贸易方式走货到仓,可以降低物流成本。2.可以提供灵活可靠的退换货方案,提高客户的购买信心。3.发货周期短,发货速度加快,可降低跨境物流缺陷交易率。4.大大降低了清关的障碍。5.海外仓还可以帮助卖家拓展销售品类,突破“大而重”的发展瓶颈。[]1.有库存压力,最佳适用于库存周转快的热销单品。2.对卖家在供应链管理、库存管控、动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仓包括头程运输、仓储管理和本地配送三个部分。

(三)物流模式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表3中的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B2C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用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AHP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AHP模型及其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SAATY 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多目标决策方法[16]。该模型具有简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以结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实践经验并导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量化且目标系统异常复杂的决策类问题。其主要步骤如下:

(一)构造层次分析模型

首先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将问题条理层次化。在充分调研、专家咨询以及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决策的目标、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以及决策方案,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构造层次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A.L.Saaty等人提出的一致矩阵法,从第二层开始采用成对比较法并和一定的相对尺度构造判断矩阵A,直至最后一层。

A=(aij)n×n,aij>0,aij=1aji(i,j=1,2,…,n)

矩阵A中aij表示因素i与j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之比,aji则表示因素j与i的重要性之比,且二者成反比关系aij=1aji。为了使决策判断定量化,对于aij的取值,A.L.Saaty提出如表4所示的数字1至9标度法,并验证了可行性[16]。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构造单层判断矩阵以后,需要进行层次单排序。即先计算每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然后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同层各评价指标相对于上层某一指标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在对每一个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之后,应当进行判断者思维的一致性检验[17]。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由一致性指标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确定。当CR

(四)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要得到最终的决策方案,还需算出最底层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这就需要自上而下地将层次单排序的权重进行合并。对于层次总排序也应进行一致性检验,且检验方法同层次单排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常常可以忽略。

四、实证分析

兰亭集势成立于2007年,是整合了供应链服务的典型在线B2C企业,并于2013年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外贸销售网站。其目前主要销售品类包含服装、电子产品、饰品、家居用品和体育用品等,共有14大类约为6万多种商品。这些产品毛利相对来说比较低,其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制造成本的低廉和价格差。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兰亭集势物流成本费用率竟长期高于20%,这使其在由一般跨境贸易转型为跨境电商过程中处于劣势。整合改进物流模式已成为兰亭集势解决企业转型危机的重大难题。本文选取这家典型的B2C跨境电商企业作为实证分析样本,并利用yaahp软件作为辅助分析工具,旨在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为实际从事B2C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多物流模式选择的理论借鉴,也为后续理论研究者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一)AHP模型的构建与计算

在前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yaahp软件,构建出兰亭集势物流模式选择的AHP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如前分析。

在上述结构模型基础上,经过B2C跨境电商相关从业人士以及专家咨询,结合兰亭集势企业自身特点、产品特点、物流特点及其所处外部环境特点,对各层级要素相对于上层特定准则或目标进行两两比较,并用表5中1至9的标度值来构造判断矩阵。本文则利用yaahp软件,将上述判断矩阵比较结果逐个输入软件,并在输入的同时软件系统会自动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出现一致性比例CR0.1,则系统会自动提示不一致,此时决策者应当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中的数值,直至出现一致性比例满足CR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继续完成构建各指标层相对于准则层以及各方案层相对于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并根据系统提示检验一致性,对不一致的矩阵进行修正,分别计算得出指标层对准则层判断矩阵分析结果(见表7)、方案层对指标层判断矩阵分析结果(见表8)。

在以上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软件系统自动计算得出兰亭集势最优物流模式选择的最后总权重(如图3)。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得知,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模式占比为35.17%,国际快递占比为25.24%,邮政小包占比为23.31%,专线物流占比为16.28%。因而由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占比最高的为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模式,其次是国际快递模式。根据资料查询得知,兰亭集势主要依赖全球四大快递巨头以及中、美邮政等进行物流配送,且其所选的长期物流合作伙伴为四大国际快递公司中的UPS和DHL。同时过去八年中,兰亭集势与全球多数顶级物流商进行合作,相继在欧洲与美国设立了海外仓。2015年1月26日,兰亭集势宣布正式启动“兰亭智通”全球跨境电商物流平台,志在整合全球优良物流资源以降低自身物流成本。据201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营收为6 730万美元,证明其转型的成功与策略的可行性。这与AHP模型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突出了兰亭集势当下最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应为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模式,这也验证了模型的科学可行性以及近年来兰亭集势物流模式改革的正确性。

由表8得知指标层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权重最大的为运输总成本(26.84%),其后依次是运输速度(16.85%)、配送准确率(10.57%)、仓储总成本(8.95%)、增值服务(6.44%)、产品的物流特性(4.97%)等要素。这也说明了对兰亭集势而言,物流成本已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在改进物流模式时应当从运输成本、运输速度、配送准确率、仓储成本、增值服务、产品的物流特性等几方面着重考虑。此外,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模式为当前众多物流模式中的新兴模式且广受欢迎,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发货速度快、退换货服务便利等优点,然而前期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也成了很多跨境电商选择物流模式时的一大障碍。B2C跨境电商的物流模式除了本文归纳的四种主要模式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集货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边境仓、自贸区或者保税区物流等多种新兴模式。这些模式是跨境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但也都各自存在不足之处。在物流模式选择时,兰亭集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时展,对各类优势物流模式进行创新性组合,进而更高效提升其物流便利性,促进整个电商企业的快速稳健发展。

B2C跨境电商企业在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模式时,有以下几点策略建议:一是综合考虑物流系统成本、物流服务质量、企业自身特性、外部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各类物流模式的特点与产品特性。二是建立健全物流模式评估体系,提升整体物流管控、协调、响应与服务能力。三是根据商品销售的淡旺季特点以及客户的偏好和要求,进行物流策略的及时调整以及个性化服务创新。

五、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AHP模型创新性地应用于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研究,对评价指标体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整合改进,并以B2C跨境电商典型代表之一的兰亭集势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模型实例验证时,采用结合yaahp软件的方法,使得整个计算与分析过程变得格外简单便捷,对一般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较好且较低成本地促进B2C跨境电商企业优化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B2C跨境电商企业也会采用传统外贸物流+海外仓、邮政小包乃至第四方物流等物流模式。这也说明了B2C跨境电商最适合的物流模式并非绝对,甚至有的企业在选择一种物流模式的同时,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另外一种模式作为补充。因此对于B2C跨境电商物流模式选择而言,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物流模式。

在模型选择方面,本文采用的层次分析法在其评价过程中忽略了评价人员思考的模糊性,缺乏对模糊信息的处理能力,以致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忽略人力成本和便利性的基础之上,如果企业想要更加准确判断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也可以考虑尝试结合一般电商物流模式选择的研究方法,诸如矩阵决策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多层次法、多阶段优化算法、遗传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 、神经网络等。对此,也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尝试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柯颖.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5(8):63-69.

[2] 联商网.埃森哲报告:图解全球跨境B2C电商趋势[EB/OL].[2015-06-13].http://.cn/web/archives/2015/327106.shtml.

[3] 徐芳.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促进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125-127.

[4] 王霄宁, 李安渝, 王轶.物流大数据与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Z1):40-41.

[5] 伍星华,卜华白,何青.基于ANP-TOPSIS模型的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决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8):75-83.

[6] 李婵玉.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模式选择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5.

[7] 牛莉萍.基于AHP的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研究――以天猫与京东为例[J].商业时代,2014(31):58-60.

[8] 中商情报网.盘点出口电商的主要物流模式[EB/OL].[2015-08-07].http:///news/chanye/2015/08/07/17528x20d.shtml.

[9] 王铁骊,黎丽容,方修园.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决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24):118-119.

[10]孟玲,张宝明.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1):110-113.

[11]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3):23-25.

[12]徐金丽.外贸B2C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79-84.

[13]赵梦礼,王婷. B2C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研究――以凡客诚品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9).

[14]张宇,李琪.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人文杂志,2012(3).

[15]黎继子.电子商务物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43-46.

[16]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wa-Hill,1980.

[17]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商务模式 创新

商务模式的概念性回顾

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s)又译为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或业务模式,是企业界非常流行的术语,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经营企业的方式或方法。

从源头上看,商务模式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Business Models这个术语。此后,在信息管理领域,商务模式被应用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用以描述支持企业日常事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即描述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对企业的流程、任务、数据和通讯进行建模。

20世纪80年代,商务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而直到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并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商务模式才作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开始流行并逐步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此时的商务模式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的空间。

在商务模式的概念性研究方面,上述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和组成要素的定义是目前商务模式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是对现有的商务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是引发商务模式创新的直接原因,互联网商务模式或电子商务模式成为重要的议题。

商务模式创新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对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处于概念和分析框架的提出和归纳并辅以案例分析的描述性研究阶段。甚至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及其相关要素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研究者通常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和角度阐述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商务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讨论通常置于企业战略管理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下。这是因为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商务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是人们关注商务模式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熊彼特意义上的广义的技术创新囊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几乎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创新。其中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可以纳入商务模式创新的范畴,因为它们有别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两种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狭义的技术创新。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务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熊彼特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中分离出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有必要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商务模式的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中心的研究负责人Charles Oman博士在2000年初接受Economic Reform Today杂志采访时,从全球化的角度论述了新经济下商务模式的作用。他认为,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化的关键不在于贸易和资本流动政策的放宽或技术变化的速度,而在于推动经济竞争的商务模式的性质。Osterwalder在谈到商务模式的演变时认为,传统上价值是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产生和提供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在组织际合作网络中进行重组。这样的组织结构更适应那种需求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创新和快速响应的竞争环境。Slywotzky等认识到商务模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把商务模式看成是一种将来我们都能用来制定商务战略和投资战略的重要工具。他们认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商务模式认知之争,对商务模式的投资能够协助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获胜。Amit和Zott认为在IT技术所造就的虚拟市场上,由于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容易跨越,包含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商务模式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单元而取代传统的战略分析单元——企业或产业。技术进步是商务模式创新的动因之一,许多文献把商务模式放到一般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考察企业商务模式的作用。Chesbrough和 Rosenbloom从商务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可以看作是商务模式概念的前身,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把企业的经营与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而获取技术提供的最大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倾向于对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有时甚至达到过度投资的程度。而对于不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企业通常不会投资。这是因为技术不能凭空创造价值,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机会。由于商务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必须在一定的商务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为此,商务模式可以看成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机制。Viscio和Pasternack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几百家企业的结构、职能和业绩进行的研究表明,起源于19世纪的传统商务模式对于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已经过时。尽管没有对商务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他们还是看到了现行的商务模式对一些企业的竞争力正起着阻碍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和对创新的不断激励,和以往相比企业必须更频繁地寻找价值增值的机会。为此有必要围绕企业的能力建立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必须能使企业灵活反应,不断创造机会,迅速抓住机会并获利;这种新商务模式应能建立一种新的领导模式以有效地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Papazoglou等在研究一体化的价值链时讨论了商务模式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的商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商务模式,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能够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过去20年来,商业活动不断地调适组织并改变着组织的某一部分,但这种变化的效果是有限的。现在已经到了改变组织和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方式即商务模式的时候了。Hoque等在谈到商务模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决定谁是客户及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基础,它识别成功的机会,预测和确定与战略相联的未来行动。技术专家应在价值主张、运作实施和赢利方式等3大公司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识别构成商务模式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应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立商务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文献提出和使用商务模式概念的共同出发点是针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商务模式的作用是在原有的或新环境条件下,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瞄准组织结构及生产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低效部位,吸收和整合企业可以使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各种创新加以挖掘和利用,从而为投资者和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商务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既可以整合丛林似的众多管理理念和方法,又便于发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全球化竞争中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认识商务模式创新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商务模式已超越企业战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过渡和转换到何种商务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各种商务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本规律,探讨商务模式的设计和评价方法,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依据,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科学地评估投资价值并制定战略。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首先,有必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现有商务模式的特征和要素的界定,提出区别于传统分析单元的商务模式特征和要素,从而建立商务模式的分析框架,为进一步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奠定概念性的理论基础,使商务模式传统分析单元及其理论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相对独立的分析单元。

其次,以商务模式为分析单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商务模式分析框架下,研究商务模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商务模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商务模式要素组合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并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商务模式,实现商务模式的创新,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静态选择问题。

再次,商务模式创新不仅是新创企业所面临静态选择问题,也是传统老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商务模式创新可以是一个渐进演化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激进的变革过程。同时,无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激进式创新都存在一个创新的转化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这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在动态的过程中比较其转换成本,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这可以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动态转换问题。

最后,由于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因之一,所以需要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即从传统的所有形式的创新从属于技术创新的思维跳出来,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可以独立于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和验证不同类型商务模式创新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之间的可能关系、组合类型以及典型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约束条件和共同演化路径等。

参考资料:

1.Slywotzky, A.J. 等, 张星等译,利润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 创新 大数据 价值

中图分类号:F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17-03

一、引言

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对创新的不断激励,传统的商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甚至可能起到阻碍作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1}。随着数据量的急速增加,数据之间已不再是以前那种毫无关联的存在,而是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2}。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涌现出了一批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功的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掀起了一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3}。目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金融业、零售业、制造业等,并逐渐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4}。

本文将从大数据与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大数据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为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二、大数据的特性和商业模式相关理论介绍

1.大数据定义与特点。大数据的概念碓从诼罂衔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企业获取并分析大量的数据是商业模式创新开始的标志。国际数据公司(IDC)指出大数据的特点通常可以用5个V来概括。第一,数据量庞大(Volume),从以前的TB级别跃到PB级别,并逐渐延伸到EB和Z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具有多样性(Variety),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第三,数据价值大(Value),大数据中隐含着极高的商业价值,这种价值要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得以实现。第四,数据处理速度快(Velocity),所有的数据都是具有时效性的,因此处理数据的速度必须很快,这是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本质差别。第五,数据来源的真实性(Veracity),大数据来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这些内容来解释和预测相关事件。Viktor Mayer-Schonberger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并认为未来是数据化的社会{5}。

2.商业模式相关理论。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著名的管理学家Peter F.Drucker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商业模式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热门领域。2012年“互联网+”的概念兴起将商业模式推到了浪尖,各行各业都在追捧,尤其是新兴产业。

学术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仍缺少权威的解释与精准定义。Morris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整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Osterwalder在《商业模式新生代》中指出商业模式是企业维持生存的方式,指导企业生存与运营,帮助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刘丹等在《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中认为商业模式本质是对市场环境的反应,而作为其创新驱动要素的技术进步将会推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流程以及盈利方式的改变,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这也解释了作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大数据可以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6}。李振勇指出商业模式是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企业运营中的内外部要素,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运营系统,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还能提品与服务{7}。原磊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获取市场占有率,达到盈利的目的,而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建立内部结构以及与战略合作伙伴形成网络关系的过程{8}。

3.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创新形态,按照创新程度的不同有以下两种分类:一种是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其强调创造性的破坏,用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彻底地替换以前的旧模式;一种是渐进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是指商业模式中的部分要素发生改变,或者是要素间的关系与机制发生变化,又称商业模式改良{9}。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有五种:基于战略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系统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构成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基于价值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前两种的理论性较强,对企业的实践指导较弱。基于构成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有两种观点,一种是Weill等人认为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战略目标、核心能力、经济收入以及关键因素四个要素间的组合方式来实现;一种是Voelpel等强调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组织基础、收入以及消费者四个要素自身创新来进行的{10}。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以价值链为基础,整合链上的相关资源来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价值链延展型、价值链分拆型、价值链创新型以及混合创新型{11}。价值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价值链衍生得来的,该模式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除了存在竞争关系以外,还有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且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实现共同盈利,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12}。江积海、王琴认为这种模式已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是目前较为主要的商业创新途径{13}。这三种模式都是通过价值理论来分析商业发展需求的,通过对价值链上的各要素进行组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三、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商业模式创新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14},并且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具备全新的特征。苹果、亚马逊、淘宝等一批卓越的公司均已制定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规划。Brown指出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具有突出的标志,企业家们应当学会用大数据的思维去思考。

大数据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就在于能够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发现价值,从而改进原有运营模式,最终实现盈利。如图1所示,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瞄准目标客户,挖掘客户的需求,并依此进行企业决策。然后根据这些需求以及企业的决算,从产品、技术或者服务上进行创新,必要时也会重新设计供应链,优化流程,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通过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拓宽收入渠道的方法来实现盈利{15}。

这一过程也可以用图2表达,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以及价值实现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价值发现。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技术,企业可以全面的认识自身业务,这包括观察消费者需求以及竞争对手,预测风险和发现机会,从而了解到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发现客户的价值。Best Buy公司凭借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搜集到的信息改进了销售模式,提高了销量。通过搜集美国6000万个家庭的消费数据,Best Buy公司划分出了8个客户市场,并针对每个市场都有一套行之有效地服务方式。如吉尔系列的店就为工作繁忙的家庭主妇配备了高级的私人顾问,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店内的人均消费额。另外,还通过大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习惯,促使消费者进行再次购物。如在消费者购买数码相机后,就会立刻为其提供电子优惠券,该券可以用来购买照片打印机。

2.价值创造。大数据技术在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外部环境时,也会让其重新审视自身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流程,改善和创新企业的生产模式、合作模式等,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JCPenny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了商品价格灵活即时分析的能力,缩短了计算时间,并调整了动态预测信息分析,将供应商以及销售商在供应链上进行了整合,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公司存货周D率提高了12%,利润增加了5%以上。

3.价值实现。大数据在帮助企业成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使得价值链得以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链条上的每个流程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盈利。西班牙的服装品牌Zara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不仅在服装上进行了创新,还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使得Zara在服装行业表现突出,利润率达到23.6%,遥遥领先其它品牌。

四、案例分析

苏宁电器成立于1990年,刚开始仅是一家专卖空调的实体店,由于质量较高,销量增加,逐步发展成了综合电器连锁企业。2004年上市后便跃升成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品牌,2009年开始了国际化发展。2010年苏宁电器抓住互联网的商机,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开始打造电商平台。

传统油烟机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由制造商靠工作经验设计和生产产品,再投入销售。如果预测准确,商家就能大卖,实现盈利。如果预测不准,难以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就会导致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苏宁电器通过大数据在油烟机上的设计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2014年苏宁电器在818大促销时推出了一款法迪欧007的新式油烟机,其功能强大,得到公众的认可,销量大增。该款油烟机之所以能够畅销还要归功于苏宁的大数据平台,通过苏宁电器的大数据研究成果推动油烟机产业的升级,并延伸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苏宁电器的大数据平台,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开始就提供了相关的支持服务,为产品的设计指明方向,并为后续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提供保障。具体过程如下:

1.价值发现过程。苏宁电器的大数据团队从油烟机市场中发现自身产品的价值。首先,通过收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行为以及购买后的评价,建立消费者需求模型,从而测算出消费者对油烟机的需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员发现消费者对当时市场上的油烟机体验感较差。例如,消费者家庭中常用的T型油烟机,因其安装高度太高而使得吸烟效果不明显。虽然后续侧吸式油烟机克服了T型油烟机的缺点,但是由于在翻炒时较易碰到锅,影响炒菜水平的发挥。苏宁电器在消费者购买评价中发现他们对油烟机的需求其实不高:能够吸走油烟的同时还能保证炒菜质量不受影响。为了验证需求,大数据团队还进行实地考察,将理论研究的结果跟实体店的店员以及消费者进行沟通。

2.价值创造过程。大数据团队在获得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后,将其反馈给制造商,为制造商指明研发方向,并一起研究产品方案,方案出来之后进行大量的实验,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其吸烟效果和消费者使用体验进行评估,最后得出法迪欧007油烟机的产品方案。将方案投入生产中,生产出的产品返回给销售实体店,相比于传统的生产过程,大数据为其节省了大量的磨合时间,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该产品不仅符合吸烟的需求,也满足了客户的体验度。大数据使得苏宁电商的商业模式由传统厂家主导的采定销模式转成消费者驱动型的包销定模式。

3.价值实现过程。大数据帮助苏宁电器通过产品的创新和流程的再造成功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且使得法迪欧007得到大众的认可,并创造了中国新型产品最快发展速度的奇迹,为苏宁电器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从这个案例不难发现,苏宁电器之所以能够在电器行业表现优秀,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把握大数据时代的脉搏。通过对消费记录、购买行为以及商品评价的海量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再将信息提供给制造商,让他们进行产品设计,实实在在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出来后,又通过大数据的反馈进行不断的修正。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保证运营过程畅通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16}。

五、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少企业已开始尝试通过此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盲目跟风,缺少自主创新的动力。对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节约研发成本以及市场拓展的费用,还能帮助企业规避商业模式成长期的风险{17}。因此在资金和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模仿卓越企业的商业创新模式是一条捷径。然而许多企业在模仿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时,通常是盲目模仿,这种往往会以失败告终。从主观角度来看,企业是否模仿以及模仿的程度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在没有认真了解被模仿企业经济基础、实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照搬,这会导致了其失败;从客观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具有独特性。另外,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模式,而故意虚假信息使得模仿企业难以把握他们的真实状况。DELL公司利用大数据获得精准客户后便开始了直销模式,获利颇丰,于是其它企业纷纷效仿,最终都没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企业只是简单地模仿了DELL公司砍掉供应链下端的经销商,直接将商品供应给客户,而没有弄清其直销模式的本质。

2.仅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并没有关注其它层面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大数据技术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致使许多企业将创新的重点集中在了大数据技术上面,也使得它们的商业模式创新仅仅是通过大数据来进行企业决策与运营,没有考虑自身的特质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无法进行高层次的创新活动{18}。

3.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企业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目光不够长远或者受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在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企业往往只追求短期高收益,而忽视了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等关键问题,使得企业商业模式走入了误区,严重的还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19}。这种没有考虑全局的行为将无法设计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所以,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设计。

4.没有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其中。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但并非是唯一目的,还应考虑社会责任等,然而实现中许多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商机时往往只注重自身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环境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责任的缺失极易引起企业外部危机的发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下的价值观要求企业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要保障社会利益{20}。

5.缺乏相关的保护。经济学上利润和风险是共存的,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带来的高利润是企业进行变革的动力,与此同时创新的风险也是企业变革的阻力,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失败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就是创新的成果被其它企业剽窃。目前,国内商业模式创新还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这就让企业在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其研究成果被其它企业肆无忌惮地使用,这不但造成企业的利润受损,还会抑制它们的创新意愿。

六、启示与建议

大数据时代企业必须坚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利用大数据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等制度,充分做到一切来源于数据,一切用数据说话,让数据成为企业的资源。在大数据时代,笔者对创新商业模式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重视创意与构思。当今社会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可以说是影响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模式的创新要从已有的基础出发,但又不能局限于此。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不能简单地复制已有的商业模式或者仅仅通过查找过往的不足来得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深层次的挖掘以及全新的机制设计来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以及实现价值。

2.认真分析客户需求。企业研究和分析市场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大数据技术上,而忽视了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客户需求。一个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敏锐地捕捉客户的显在需求,同时又能够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发现别的企业看不到的价值。这一点需要企业通过大数据充分了解每个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针对客户的日常消费环境、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愿望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需求。

3.培育忠实消费者群体。电子商务的发展冲击着传统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要培育忠实的消费者群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传播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权衡各方利益。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除了用于分析客户的需求外,还应该重视自己的市场份额、竞争能力、市场地位以及供应链上各方的利益问题。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性思考考虑各方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这才能为后续的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

5.加强专利保护。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应该像技术创新一样受到保护。现实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由于不能制造或者以实物形态得以使用,往往得不到专利的保护。针对此类问题,欧美等国是将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入到商标、版权以及专利产品里,间接地保护商业模式的核心思想。国内相关部门可以借鉴该方法,采取有关措施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这样企业才有继续创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大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充分了解和学习现有行业中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积极改革原有的商业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注释:

{1}李鸿磊,柳谊生.商业模式理论发展及价值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16(9):186-199

{2}郑琳琳.探究“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6(3):87-89

{3}张金忠.大数据时代下商业模式创新探究[J].中市场,2016(46):59-60

{4}魏云捷,徐大为,杨一帆,等.商业模式变革研究:TCL案例[J].管理评论,2016,28(10):250-258

{5}奥地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盛扬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

{6}刘丹,曹建彤,王璐.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国家电网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4(6):20-26

{7}李振勇.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0

{8}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杂志,2008(5):35-44

{9}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对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视角的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28(1):25-33

{10}庄建武.基于构成要素的企业商业模式重塑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0,(5):60-61

{11}马继征.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探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5,31(7):57-60

{12}李华.基于价值网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内在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95-96

{13}江积海,李琴.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连接属性影响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Airbnb的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16,28(7):252-260

{14}蔡柏良.平台经济视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5-8

{15}宁玲玲.商业模式创新不只是技术[J].经济论坛,2016,(7):58-59

{16}迟考勋,杨俊.对商业模式设计的三个误解[J].企业管理,2016(9):61-63

{17}胡勇,乔元波.诸种商业模式与创新驱动的关联度[J].改革,2016(6):69-78

{18}刘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基于乐视网的案例分析[J].经济论坛,2016(6):92-94

{19}刘亚军.决定商业模式成败的能力因素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7):79-84

{20}熊国钺,袁婧t.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成功要素研究[J].管理观察,2016(2):72-74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7)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商务模式 创新

商务模式的概念性回顾

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s)又译为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或业务模式,是企业界非常流行的术语,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经营企业的方式或方法。

从源头上看,商务模式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Business Models这个术语。此后,在信息管理领域,商务模式被应用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用以描述支持企业日常事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即描述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对企业的流程、任务、数据和通讯进行建模。

20世纪80年代,商务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而直到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并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商务模式才作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开始流行并逐步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此时的商务模式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的空间。

在商务模式的概念性研究方面,上述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和组成要素的定义是目前商务模式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是对现有的商务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是引发商务模式创新的直接原因,互联网商务模式或电子商务模式成为重要的议题。

商务模式创新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对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处于概念和分析框架的提出和归纳并辅以案例分析的描述性研究阶段。甚至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及其相关要素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研究者通常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和角度阐述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商务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讨论通常置于企业战略管理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下。这是因为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商务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是人们关注商务模式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熊彼特意义上的广义的技术创新囊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几乎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创新。其中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可以纳入商务模式创新的范畴,因为它们有别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两种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狭义的技术创新。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务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熊彼特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中分离出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有必要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商务模式的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中心的研究负责人Charles Oman博士在2000年初接受Economic Reform Today杂志采访时,从全球化的角度论述了新经济下商务模式的作用。他认为,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化的关键不在于贸易和资本流动政策的放宽或技术变化的速度,而在于推动经济竞争的商务模式的性质。Osterwalder在谈到商务模式的演变时认为,传统上价值是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产生和提供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在组织际合作网络中进行重组。这样的组织结构更适应那种需求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创新和快速响应的竞争环境。Slywotzky等认识到商务模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把商务模式看成是一种将来我们都能用来制定商务战略和投资战略的重要工具。他们认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商务模式认知之争,对商务模式的投资能够协助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获胜。Amit和Zott认为在IT技术所造就的虚拟市场上,由于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容易跨越,包含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商务模式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单元而取代传统的战略分析单元——企业或产业。技术进步是商务模式创新的动因之一,许多文献把商务模式放到一般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考察企业商务模式的作用。Chesbrough和 Rosenbloom从商务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可以看作是商务模式概念的前身,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把企业的经营与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而获取技术提供的最大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倾向于对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有时甚至达到过度投资的程度。而对于不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企业通常不会投资。这是因为技术不能凭空创造价值,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机会。由于商务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必须在一定的商务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为此,商务模式可以看成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机制。Viscio和Pasternack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几百家企业的结构、职能和业绩进行的研究表明,起源于19世纪的传统商务模式对于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已经过时。尽管没有对商务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他们还是看到了现行的商务模式对一些企业的竞争力正起着阻碍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和对创新的不断激励,和以往相比企业必须更频繁地寻找价值增值的机会。为此有必要围绕企业的能力建立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必须能使企业灵活反应,不断创造机会,迅速抓住机会并获利;这种新商务模式应能建立一种新的领导模式以有效地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Papazoglou等在研究一体化的价值链时讨论了商务模式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的商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商务模式,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能够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过去20年来,商业活动不断地调适组织并改变着组织的某一部分,但这种变化的效果是有限的。现在已经到了改变组织和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方式即商务模式的时候了。Hoque等在谈到商务模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决定谁是客户及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基础,它识别成功的机会,预测和确定与战略相联的未来行动。技术专家应在价值主张、运作实施和赢利方式等3大公司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识别构成商务模式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应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立商务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文献提出和使用商务模式概念的共同出发点是针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商务模式的作用是在原有的或新环境条件下,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瞄准组织结构及生产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低效部位,吸收和整合企业可以使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各种创新加以挖掘和利用,从而为投资者和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商务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既可以整合丛林似的众多管理理念和方法,又便于发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全球化竞争中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认识商务模式创新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商务模式已超越企业战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过渡和转换到何种商务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各种商务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本规律,探讨商务模式的设计和评价方法,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依据,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科学地评估投资价值并制定战略。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首先,有必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现有商务模式的特征和要素的界定,提出区别于传统分析单元的商务模式特征和要素,从而建立商务模式的分析框架,为进一步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奠定概念性的理论基础,使商务模式传统分析单元及其理论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相对独立的分析单元。

其次,以商务模式为分析单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商务模式分析框架下,研究商务模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商务模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商务模式要素组合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并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商务模式,实现商务模式的创新,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静态选择问题。

再次,商务模式创新不仅是新创企业所面临静态选择问题,也是传统老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商务模式创新可以是一个渐进演化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激进的变革过程。同时,无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激进式创新都存在一个创新的转化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这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在动态的过程中比较其转换成本,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这可以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动态转换问题。

最后,由于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因之一,所以需要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即从传统的所有形式的创新从属于技术创新的思维跳出来,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可以独立于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和验证不同类型商务模式创新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之间的可能关系、组合类型以及典型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约束条件和共同演化路径等。

参考资料:

1.Slywotzky, A.J. 等, 张星等译,利润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 物流 模式 跨区域经营

引言

物流过程是企业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命线,对于零售企业尤其如此,无论是上游产品和原材料采购,还是下游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物流环节都必不可少。优质的物流系统可以在保证产品按时、按质、按量交付的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零售企业,物流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优质的物流模式可以缩短产品周转时间,经营和财务上更加具有灵活性,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

跨国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具有带动本土零售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知识的作用,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较为缺乏的背景下,跨国零售企业的先进物流管理优势体现不彻底,跨国零售企业面临物流模式本土化的问题,及时分析跨国零售企业本土化物流模式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不但可以针对目前不成熟的本土化物流相应进行调整,而且对于我国零售企业的物流绩效提升及国际化发展运营也不失为良好的借鉴。

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物流模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较为笼统的范畴,将外资零售企业的本土化物流模式纳入研究范畴的较少,如果将跨国零售企业本土化物流模式及影响因素分开来看,则对于跨国零售企业的本土化战略影响因素及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跨国零售企业的本土化影响因素

库里奇和霍尔夫(1986)从本土零售技能的专业化角度出发,提出跨国零售企业要平衡本土市场差异和操作的标准化优势。物流模式作为零售企业的专业技术,其跨区域、跨文化的操作转移要十分注重优势和劣势比较,仔细分析跨区域市场特点及自身经营特点,本土化决策在零售企业的跨区域经营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零售企业的本土化进程影响因素,leonidou和theodosiou(2003)提出了以行业、子公司、东道国以及母国为构成的四种主要作用因子。萨维特(1988)在其专著中也提到了区域环境、零售企业策略等对本土化的影响作用。luo(2002)在公司层面研究的跨国零售企业的本土化操作,认为所在国的政治、社会以及市场环境稳定与否关系到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流程,跨国零售企业子公司往往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时采取本土化战略,此外,与本土竞争对手和客户的关系好坏也对本土化具有明显的影响(朱春玲,2011)。

(二)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及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的物流模式分类,一种定义基于物流主体,认为物流模式是以主体作为区分而带来的产品运动形态分流;另一种定义建立在物流活动的系统性构成基础上,王伟(2006)认为物流模式是物流要素、收益以及功能的有机结合,涵盖物流区域、客户对象、产品、工具等整个物流服务体系。李飞(2007)认为零售企业往往会以竞争优势的建立作为出发点,倾向于将企业物流作为系统性流程纳入日常管理。周晓莲(2010)通过对跨国零售企业和本土零售企业进行分别采样,发现我国目前的零售物流以上游供应商作为主体,“供应商-零售企业-客户”的物流模式较为普遍,绝大部分零售企业以三方物流配送及自主物流配送两种零售物流模式作为企业物流的主要流程,或二者结合,或有所偏重,在具体操作方法有微小差异的情况下,依循这两种物流模式作为零售物流主要手段和工具。

家乐福、沃尔玛物流模式分析

根据跨国零售企业本土化战略及物流模式影响因素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以三种因子作为构成的所在国因素、行业因素以及子公司因素可以对零售企业本土化物流绩效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因此以“影响因素-本土化物流模式-绩效”作为研究切入较为适合,零售企业的主要物流模式归类如表1所示。

针对表1所示以物流主体和物流环节为划分的零售企业物流模式分类,通过案例分析法,搜集家乐福和沃尔玛的在华子公司经营相关信息及数据(李文静,2012),以行业因素、子公司因素以及所在国因素作

研究框架,建立零售企业本土化物流模式影响因素评价表,如表2所示。

(一)家乐福在我国的主要物流模式

在家乐福集团的母国法国,其采用统一采购和配送的物流模式,这种物流模式并未在我国得到直接推广,家乐福在华的物流配送策略是以“faster than competitor”为原则展开的,将大陆市场分为有中心领导的几个大区,各个区内采用自主为政的方式,分区采购。家乐福坚持其各个店铺超过95%的商品采用本地及就近原则采购,订货方式以“高频、低量”为主,保证商品的及时周转和灵活调配。目前,家乐福超市集中分布在以北京、天津、上海以及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母公司充分放权,赋予店长较大自主权,所以其商品的物流配送也多以供应商配送模式为主。

家乐福进入我国始于1995年,当时的竞争对手很少,国内的中小型商品供应商也比较多,家乐福采取的“profit from suppliers”供应链模式最初发挥很大作用,然而采用供应商直送模式的零售店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商品结构同质化的问题,随着我国零售市场进入大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家乐福的供货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分散式采购和供应商不统一的模式拖累了物流速度,三方物流模式对供应商形成冲击。为应对这一现状,家乐福采取了对于子公司的采购权力收回和建立自主区域性物流中心等策略,在改变中寻求突破(汪旭晖,2012)。

(二)沃尔玛在我国的主要物流模式

与家乐福不直接推广母国物流模式不同,沃尔玛集团采取了直接克隆其母国“集权式”物流管理模式的做法,商品集中采购和配送,为此,沃尔玛特地在天津、深圳、嘉兴等地建立了自主物流配送中心,各个城市店铺取消自主采购权,由需求中心进行统一集中调配。沃尔玛在华物流配送中心起到商品周转中心的作用,在功能性上与其母国美国的物流配送中心还存在较大差距。  内容摘要:本文以家乐福和沃尔玛两家外资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探析法,在对相关文献以及各自物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对外资零售企业本土化物流产生影响的所在国硬件设施、三方物流公司、本土化战略、行业竞争、供应商、子公司能力以及社会资源等因素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数据,分析了跨国零售企业实施国际化进程的物流模式选择问题,以期对本土零售企业跨区域经营有所启示。  沃尔玛进入我国的初期,其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发挥不完备,这其中既有店铺数量和规模的原因,也有初期我国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因素。沃尔玛在初期采取外包物流及供应商配送模式,从中国区总仓到各地分仓,再到各个店铺,中间的物流环节都由三方物流来完成,为防止物流调配的时间错配,沃尔玛和物流公司以协议形式规定缺货时由供应商采取直接配送服务,供应商的规模化便形成了服务的专业化。沃尔玛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统一配送模式下的低效率,供应商主体分散和集中配送之间的矛盾难以克服,在生鲜食品等周转时间要求较高的商品范围内,沃尔玛已经进行着尝试。

物流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讨论

(一)行业因素

跨国零售企业所在国的市场竞争程度往往决定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态度,较适宜的本土化回应及产品服务往往引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零售企业的合作关系及企业形象都是需要关注和维护的领域,这样才能在市场环境和价格质量比拼中得以生存。

家乐福和沃尔玛进入我国后,其物流模式事实上一直处于动态适应变化的过程。从零售企业成员关系看,沃尔玛以“顾客为上帝”作为理念,较少重视员工福利,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疏离,市场环境变化得不到及时反馈,员工消极怠工,物流模式的本土化调整较慢,且效率较低。沃尔玛倡导的“独立开店、自主经营”理念使得行业间的横向学习机会减少,与政府关系处理一般,潜在发展机会丢失,但值得借鉴的是其与供应商建立的平等合作关系,稳定了企业的长期供应链。

对于家乐福,其公司的管理层以中国人为主,管理层和员工关系较为紧密,本土化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较为顺畅,家乐福较为重视本地采购,和政府及供应商进行充分互动,对市场的环境变化可以做出及时的反应。然而,家乐福也存在行业间的恶性竞争现象,同供应商展开业务竞争,对于其长期供应链的完整性构成潜在威胁,本土化物流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二)子公司因素

与沃尔玛不同,在进入我国市场初期,家乐福就采取本土化战略,在零售超市中尽量多加入中国文化元素,而沃尔玛则以美国文化作为参照标准建立零售卖场,二者事实上都进行了本土创新,沃尔玛大量采取了折扣店铺形式,家乐福则取消了母国的冠军超市模式,据统计,1995-2012年间,两大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店铺数量实现了平均超过200倍的突破,如图1所示。

在子公司的零售要素规定方面,家乐福和沃尔玛都采取“母国物流-供应商管理-自主品牌-财务-地产策略”的一系列技术。家乐福立足我国实际,实行门店制管理、中心城区选址、分散化采购战略,本土化倾向最为明显,相比沃尔玛更为注重中国文化元素。沃尔玛在进入我国后的第五年(2001年)才开始大规模增加店铺,前期资源积累不足,母公司净利润回流慢,这些因素都阻滞了其本土化进程的实施,对比家乐福大刀阔斧的及时本地化改制,沃尔玛缺乏人才、不善组织、非店长核心、母公司支持力度等都一度落后。

至2008年,沃尔玛的大陆店铺数量在绝对值上超越家乐福,但增长速度趋缓,可知如果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的经营绩效增加,则其对母公司的信息反馈效率也较高,公司在物流方面的人才储备到了足够的专业化和精简化,本土化物流模式创新方能体现,外资零售企业的本土化物流与子公司资源呈现正相关关系。

(三)所在国因素

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的本土化物流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成本偏高,物流运输费用所占比重过大,跨国零售企业自主物流建设需要付出成本极大,因此自主物流模式逐渐被抛弃。沃尔玛在最初进入我国市场时就面临这一问题,而且初入的时候受限于经营规模等因素,物流配送中心没有达到成本控制作用,无论是仓储还是配送都必须采用外包模式,供应商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占据主导(杜霞,2012)。

沃尔玛集团的自主物流模式优势在华曾长期得不到体现,而我国整体落后的物流水平则倒逼零售企业进行物流模式的本土化创新调整。2008年以后,沃尔玛着力于补充及完善其配送中心功能的发挥,自主物流模式逐渐回归主流。家乐福集团认定我国三方物流水平不能满足其配送体系需求,因此建立了供应商集合物流系统,通过对于供应商物流能力的充分调动,不断缩减自主营运成本,同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配送协调,因此相对于沃尔玛集团具有更加迅速和高质的本土化物流拓展。据统计,2005-2012年,家乐福集团在华年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占据跨国零售企业在华业绩排名榜第一名的位置,沃尔玛次之,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如图2和图3所示。

根据《中国零售百强》及联商网站得到的数据,图2和图3列示了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业绩与本土化拓展的效果,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不适应所在国发展情况的物流模式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市场拓展造成影响,家乐福的收入额绝对值超过沃尔玛,后者的本土化物流模式创新策略在2011年后开始发挥作用,市场份额相对前者开始有所超越。

通过对以上家乐福和沃尔玛集团在华发展案例的分析,本文归纳出行业、子公司以及所在国对于跨区域零售企业本土化物流的影响,经过进一步总结,建立起本土化物流模式影响因素流程模型(见图4),即本土化物流影响因素以成本环节为中心对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物流创新拓展施加影响,最终影响零售企业的发展(赵卫旭,2012)。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外资零售企业的跨区域物流模式构建受到所在国基础设施和物流理念的制约,在借鉴母公司物流模式的基础上,必须做出本土化调整,而行业的竞争和上下游关系处理也使得企业的本土化物流模式加速,如果外资零售企业的子公司保持独立自主性,拥有适时决策权,对于本土化战略拥有意向,则子公司对于母公司的市场信息和高额净利润反馈会倒逼母公司放权,本土化物流模式程度也会得到提高。

(二)启示

根据以上结论,外资零售企业的跨区域经营要进行充分的区域市场环境分析,以组合拆分模式移接母公司物流模式,同时在战略上建立区域本土化调整意向,维持好同业及政府关系,有选择地区分外包物流、供应商物流以及自主物流配送比例,母公司适时适度放权,做到以区域配送调度中心为核心的“店长负责、绩效考核、灵活调配、精简成本、保质保时”的本土物流发展五原则,在不断的操作实践中完善本土化物流模式,熨平不利影响因素造成的企业

流及财务成长性波动。

参考文献:

1.朱春玲.关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1)

2.李文静.物流模式对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系统的影响:多案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3)

3.吉亚力,吴隽,贺宁.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26)

4.汪旭晖.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物流模式本土化及影响因素[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3)

5.杜霞.国外大型零售集团在华空间扩张模式的实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4)

6.赵卫旭.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国际化风险及规避[j].商业时代,2012(13)

7.沃尔玛的物流配送运作.联商网.http://linkshop.com.cn/web/article_news.aspx?articleid=91962

8.沃尔玛与家乐福中国物流模式对比分析.联商网.http://linkshop.com.cn/web/article_news.aspx?articleid=65741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14篇

关键词:TRIZ 物-场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改变了我们生活和互动的方式,也改变了企业运作的形态与竞争的方法。大量网络与电子商务公司如雅虎、GOOGLE、BAIDU、淘宝、盛大等迅速发展壮大,其他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与改造并诞生了一批以创新商业模式为竞争基础的企业,如苹果公司、如家快捷、DELL、分众传媒、金风股份等。与此同时,“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这个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名词,倍受关注。

商业模式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资源特别是知识、技能与信息资源高度分散于社会个体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实现其使命与愿景的知识、技能与信息等主要资源。企业必须以某种方式获取各种利益相关者所占有的资源,如从顾客处获取货币选票,从投资者获取财力资源,从员工处获取知识与经验、从供应商处获得协作与原材料……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利益相关者(股东、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竞争者等)的利益主张愈加强烈,权力日益增强,关系结构日趋复杂。传统的把企业仅仅当作“投资者赚钱的机器”或“满足顾客需要的载体”的观念,严重束缚了战略制订者的思考,阻碍企业价值提升的速度,越来越缺乏现实基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进行沟通,实现利益主张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交往界面。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或完善其商业模式,通过结构化的内部系统处理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 elskikh Zadatch)组成。TRIZ起源于前苏联,奠基人是阿奇舒勒(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阿奇舒勒通过总结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与法则,建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及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最终构建起 TRIZ理论体系(王仁辅等,2010)。本文将利用TRIZ理论中的物-场模型分析商业模式,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物-场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物-场模型分析是TRIZ用来解决各种矛盾的具体方法,是指从物质和场的角度来分析和构造最小技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学(王亮中等,2009)。根据TRIZ理论,任何一个系统经过分解后,其底层的功能都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元素(物质1、物质2和场)。将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将形成一个功能。这里的物质概念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含义,不仅可以是生活中所说的物质,也可以是技术系统、外部环境、各种生物、甚至管理模式、社会组织等。这里的场表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或效应。功能则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期望的、正常的关系。定义功能最简明的方法是采用动词+名词组成的短语表示(檀润华等,2002)。不同的系统功能可以用反应式和三角形两种形式表示。鉴于三角形形式简单实用且应用广泛,故本文将运用基本三角形形式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的物-场模型中,两个下面的角分别表示两种物质(S1,S2),上面的一个角表示场(F)。复杂的系统可以看作是多个三角形模型的组合。根据元素的完备情况及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把物-场模型分为四种类型:有效模型、不充分模型、缺失模型及有害模型。有效模型是设计者追求的理想状态,3个元素都存在且相互作用充分;不充分模型,3个元素都存在,但设计者追求的相互作用未能实现或只是部分实现;缺乏模型,3个元素不齐全,可能缺乏某一物质,也可能缺少场;有害模型,3个元素齐全,但产生的作用与预期相反,必须想办法消除有害的相互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的界定

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系统,它由不同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商业模式,它是能让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王秀先,2009)。商业模型是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实现其目的或目标的工具,商业模式是工具,利益相关者是对象。当现有的商业模式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冲突,无法实现企业目标或目的时,企业就会进行资源分析,寻找解决冲突的理想解。企业消除冲突,得到理想解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商业模式经分解后,每一底层功能均由企业、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场(相互关系)3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商业模式领域,场可以是生产场、资本市场、商品交易的市场,也可以是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交换的平台。比如企业、经销商、场形成配送的功能;企业、工人、生产场形成生产的功能;企业、股东、资本市场形成资金获取的功能。商业模式中最基本的底层功能是由企业、顾客、场构成。其他功能由此派生。企业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影响着系统底层功能的地位。当某些关键的底层功能无法有效实现时,需要引入另外的物质使系统完整或者改进系统以获得更好的功能。由此产生技术系统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生成、变换、吸收 等,物质一场模型的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张建辉等,200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是系统冲突,当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无法或不能很好实现企业目的或目标时,就会产生冲突。企业为消除冲突,寻求理想解,改变物-场模型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TRIZ为应对缺失模型、有害模型、不充分模型等提出了6种一般解法。如表1所示。

在对2005-2010年六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评选的60个最佳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所提及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或路径与六种解法不谋而合。故可基于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构造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

(一)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底层功能完整

当企业为实现其目的或目标,必须具备某种底层功能,由于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缺乏,无法实现该功能时,企业可以通过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企业商业模式的底层功能完整。

如阿里巴巴,在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与国外庞大的需求者之间缺乏相互作用的场时,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有效的物-场模型;如家快捷通过建立租用关系,形成了由如家、旧厂房或普遍房所有者、租用关系构造的有效模型;斯威特通过兼并收购,植入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形成了斯威特、传统企业、控制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加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在现有商业模式或某一功能系统中,当利益相关者与相互关系都齐备,但相互作用是一种企业不期望得到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有害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如百度向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却无法获取货币收益,通过引入广告商,实行竞价排名,解决了收入来源的问题,阻止了有害作用。类似的企业如迅雷、优酷等。

(三) 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抑制有害作用

当企业与特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不期望或有害的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抵制有害作用。如淘宝,买家与卖家之间存在不信任、欺诈可能的有害关系,通过引入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工具,构造新的支付市场,抑制有害作用。

(四)引入第二个场,增强有用效应

当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考虑引入新的场(相互关系),使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比如苏宁原有的物-场模型是由苏宁、顾客与店面交易关系构成,后来引入了易购网络平台,使得苏宁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充分;圣为纸业和金风科技通过引入整体解决方案,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用效应。

(五)引入新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增强有益效应

当系统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引入第三个利益相关者和第二场,增强系统的有益效应,如万通房产引入了泰达集团、联盟场增强了企业资金、政府关系、土地资源等实力。聚众传媒在企业与广告客户之间,引入商务楼宇、视频传播平台增加了系统的有益效应。蒙牛通过引入天娱公司、湖南卫视、掌上灵通等第三方物质及相关第二场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益效应。

(六)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

当物-场模型为不充分模型时,企业也可以考虑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如京东商场2003年之前,其物-场模型由京东、顾客、实体店场构成,后引入了网上商城替代原有实体店,实现了高速发展;盛大网络与韩国Actoz公司,原是关系,后引入资本力量把Actoz公司变成了控股企业,控制了产业的上游。

以上路径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企业应该首先基于由企业与顾客构成的物-场模型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模型的变化引起其他底层模型的变化,则变革相应的模型。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看作是这些路径的组合。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步骤

利用于物-场分析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冲突。对本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冲突。

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物-场模型的元素,进而建立物-场模型。

确定物-场模型的一般解法。根据物-场模型的类型,确定该问题的一般解法,即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问题有多种解法,应该将所有的解法列出来,再根据各种实际情况,确定最佳解法。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将最佳解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结论

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构成的复杂技术系统,是企业实现其目的与目标的工具。冲突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环境、技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变及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成长,会激化商业模式内部的冲突,从而引起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把商业模式分解成由企业、特定利益相关者、场构成的底层模型。通过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或组合,寻求理想解,创新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仕辅,郎坤,李芳.基于TRIZ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J].建材世界,2010,31(4)

2.王亮申,孙峰华.TRIZ创新理论与应用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9

3.檀润华,马建红,张换高.基于QFD及TRIZ的概念设计过程研究[J].机械设计,2002,19(9)

商业模式的分析要素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审计分析模型;集成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81-03

引言

当前商业银行围绕“大集中”主题,形成了“扁平式”,“大总行、小分行”的运营模式。数据大集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计算机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海量数据使以往的审计模式不再适用,在数据下载、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亟待探索新的审计模式;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财务软件的多样性,业务数据格式异构,使得商业银行的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得不到快速发展,需要开发一个新的集成软件来实现审计模型的通用;另外商业银行的审计软件还不够智能化,还不能将审计师的工作经验智能化的安装到软件中,这给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制约。

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全面升级计算机审计工具的功能,使审计软硬件能够支持网络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审计人员采用多种方式采集数据,再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减少了实质性测试阶段的盲目性,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为了推动对商业银行的网络审计,人们还引入了“技术”(即Agent技术)代替机械的人工检查工作,建立计算机审计专家系统,使计算机审计智能化。其次,培养复合型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加强计算机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最后,需要完善计算机审计法规建设,营造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的良好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会审一体”,形成会计支撑审计、审计制约会计的格局。

本文引入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思想,运用模型法分析及设计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促进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的快速发展。

一、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

通过对审计软件的发展历史和现在商业银行对审计软件的开发需求进行分析,同时了解了现有的软件审计技术,最终我们想通过建立分析性“中间表”和审计分析模型(见下页图1)进行审计,用模型法来开发商业银行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模型法即系统总结出构建审计分析模型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算法,用模型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而不再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

现代计算机审计模型主要是依据风险基础理论、现代金融风险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审计差异理论以及系统控制理论而设计开发的,通过对审计数据采集接口的设计和引入Agent技术分别实现审计模型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审计模型的建模方法分为数据建模和业务建模:数据建模就是对商业银行的原始数据进行下载、转换、分析整理生成审计数据标准表的过程;业务建模是计算机审计模型的核心和大脑,其就是将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的审计思路、审计步骤、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用计算机语言表现出来,通过程序运行,将审计人员需要查找的交易和数据识别出来。

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的集成化分析与设计

国内商业银行数据普遍表现出两个特点:异构,海量。不同银行间业务数据的异构给审计模型统一处理数据带来困难,同时数据量过大也导致数据难以存储和有效管理。这就要求银行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集成和整合,并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对客户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推动商业银行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一个标准数据库是解决海量数据难以统一管理的有效办法,要建立标准数据库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从不同商业银行异构的数据中构建出一个统一的中间表和如何将统一的中间表转换成标准数据库。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提供了一种与关系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的技术,通过XML技术,就可以实现异构数据间的数据转换,构建统一的中间表,从而构建出标准的关系数据库。

(一)数据库结构映射到XML文档构成统一中间表

1.构建元素树。XML用元素及其属性表达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对象间的链接,XML文档的内容是一种树状结构,结构上与面向对象数据库较为相似,它为数据库之间交换信息提供了一种公共的格式。数据库中的对象和XML文档都具有树状结构,数据库中的对象树是由对象、子对象、属性和对象与后两者间的连接构成的(见表1);XML文档的结构树有元素、子元素、属性、PCDATA和元素与后三者的连接构成(见表2),为保证数据的“保真”定义一种元素树映射模型(见图2)。

表1

数据库中的数据

表2 XML文档

按如下步骤可以构建元素树:首先,建立表—根结点和对象—子节点,数据库中的一张表对应元素树的根结点,一个对象对应地生成根结点的子节点;其次,映射生成子对象—子元素列表、属性—属性列表、对象与子对象和属性间的关系—其他信息,对象中包含的每个数据域映射成元素的属性;最后,把数据间的限制方式对应成内容模式结点,直到完成所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