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药物流;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20-020引言

随着医药商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药品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而商品共性在扩大。在此基础上物流与医药的相互结合衍生出一个崭新的行业——医药物流产业。

医药物流的核心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1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

1.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20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952亿元,比2007年的6679亿元增长了5321亿元,年均递增约16.4%。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约占我国GDP总值(401202亿元)的3%左右。中国药品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零售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每年都在30%以上。医改成为市场扩容的政策支柱,医保的覆盖面扩大将直接带来医药市场500亿元左右的扩容。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1.2 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与迅速发展的医药工业相比,目前支撑医药工业的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三低”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中国有1.2万多家医药批发企业(GSP认证已经淘汰了0.4万家),而美国只有200多家,销售额前四名的医药批发商便占有全美医药批发商销售总额的85%。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批发利润率降到0.59%;而美国药品批发商的平均毛利率为4.5%左右,平均费用率不到2.5%。另外,产品重复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缺少集中性和竞争能力,渠道建设不规范,未与上下游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医药物流企业处于弱势普遍导致整体竞争能力低下。

1.3 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分析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症结与目前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有关。在目前的国内医药物流行业模式下(如图1),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事实上,能进入医疗系统的除了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大都是靠贿赂等不法手段维持经营的中小企业。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医药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另外,中国医药行业存在转包制的潜规则,导致在中间环节滋养了大量不必要的商和自由人。

同时,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过多导致了医药流通成本过高。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纯利率则不到0.6%;我国批发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由1.3%降到0.59%;而美国的批发企业则维持在2%左右。我国医药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的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上的指标只有2.6%。

此外,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2中国医药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医药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医药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药品流通环节。尽管目前医改最终方案还未公布,但相关法规已经开始启动。中国医药物流在发展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

2.1 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药店连锁经营的优势是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销售价格。中国零售药店市场与国外有所不同,原因是国外的药品主要是依靠零售药店或分销机构销售给患者,而中国的医药体制存在“以药养医”的体制,绝大多数药品都是通过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的。这种现状也限制了中国零售药店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医改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效仿国外医药连锁经营模式,以此摆脱一味价格竞争,谋求新的发展。

从近八年百强药店销售总额变化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百强连锁药店销售额增幅不断,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

2.2 各地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加大虽然药品零售企业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但只是数量增多,效益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零售企业自营配送中心效率低下。医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成为医药物流大发展的标志,为了推动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国家和医药企业开始大力投资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今年6月,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投资的皖西医药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安徽金安经济开发区,总投资4亿元,该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将大力推动皖西医药产业的发展;鄂企上市公司九州通将在武汉投资3.8亿元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可支撑年销售配送药品60亿-80亿元。

各地大型物流中心的出现将会促进现代化医药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优化。在新的运营模式(如图2)下,医药厂商的产品可以先汇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对各地的下游客户做配送,这样可以降低医药商业的管理成本和医药零售终端的进货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的集中度。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物流;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20-020引言

随着医药商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药品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而商品共性在扩大。在此基础上物流与医药的相互结合衍生出一个崭新的行业——医药物流产业。

医药物流的核心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1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

1.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20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952亿元,比2007年的6679亿元增长了5321亿元,年均递增约16.4%。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约占我国GDP总值(401202亿元)的3%左右。中国药品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零售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每年都在30%以上。医改成为市场扩容的政策支柱,医保的覆盖面扩大将直接带来医药市场500亿元左右的扩容。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1.2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与迅速发展的医药工业相比,目前支撑医药工业的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三低”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中国有1.2万多家医药批发企业(GSP认证已经淘汰了0.4万家),而美国只有200多家,销售额前四名的医药批发商便占有全美医药批发商销售总额的85%。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批发利润率降到0.59%;而美国药品批发商的平均毛利率为4.5%左右,平均费用率不到2.5%。另外,产品重复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缺少集中性和竞争能力,渠道建设不规范,未与上下游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医药物流企业处于弱势普遍导致整体竞争能力低下。

1.3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分析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症结与目前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有关。在目前的国内医药物流行业模式下(如图1),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事实上,能进入医疗系统的除了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大都是靠贿赂等不法手段维持经营的中小企业。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医药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另外,中国医药行业存在转包制的潜规则,导致在中间环节滋养了大量不必要的商和自由人。

同时,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过多导致了医药流通成本过高。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纯利率则不到0.6%;我国批发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由1.3%降到0.59%;而美国的批发企业则维持在2%左右。我国医药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的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上的指标只有2.6%。

此外,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2中国医药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医药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医药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药品流通环节。尽管目前医改最终方案还未公布,但相关法规已经开始启动。中国医药物流在发展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

2.1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药店连锁经营的优势是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销售价格。中国零售药店市场与国外有所不同,原因是国外的药品主要是依靠零售药店或分销机构销售给患者,而中国的医药体制存在“以药养医”的体制,绝大多数药品都是通过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的。这种现状也限制了中国零售药店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医改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效仿国外医药连锁经营模式,以此摆脱一味价格竞争,谋求新的发展。

从近八年百强药店销售总额变化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百强连锁药店销售额增幅不断,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

2.2各地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加大虽然药品零售企业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但只是数量增多,效益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零售企业自营配送中心效率低下。医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成为医药物流大发展的标志,为了推动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国家和医药企业开始大力投资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今年6月,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投资的皖西医药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安徽金安经济开发区,总投资4亿元,该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将大力推动皖西医药产业的发展;鄂企上市公司九州通将在武汉投资3.8亿元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可支撑年销售配送药品60亿-80亿元。

各地大型物流中心的出现将会促进现代化医药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优化。在新的运营模式(如图2)下,医药厂商的产品可以先汇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对各地的下游客户做配送,这样可以降低医药商业的管理成本和医药零售终端的进货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的集中度。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药流通 改革 政策变革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几经变迁,最终于2009年国家基础药物制度实施正式启动。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人们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保证用药健康以及监管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目前社会因素的主要影响,造成医药流通面临着市场调控失灵状态,对医药流通改革政策变革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自1949年我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医药流通体制主要是基于高度集中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医药流通体制还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同时可以被称之为医药调拨体制。医药商品的采购供应体系主要是通过中央一级药品采购供应站以及下属的二级药品采购供应站组成。并按照具体的供应站批次进行药品的调拨,在具体的价格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控以及统一的价格,具备高集中度的管理特点。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当时的医药流通的格局逐渐由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走向开放,管理的模式由高度集中向着分散模式转变,医药流通取得极大发展。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推动,使得我国的医药流通呈现出高速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按照层次调拨药品的模式,药品流通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实现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医药流通体制。当时的市场流通状况良好、市场竞争水平较低、流通的效率较高,实现了医药流通的工业以及商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承诺开放药品分销的服务体系,传统的医药流通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医药流通体制逐渐走向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期,形成新型的流通模式。这种新型的流通模式,导致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更加困难,呈现出规模小并且恶意竞争的局面。虽然这一次体系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扩展了药品流通的渠道以及市场,但由于各类药品批发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发展,使得药品流通长期处于市场竞争的状态,药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第四阶段:2004年之后,国家对于医药流通的调整力度加大,使得现代化的医药流通改革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推动。国有医药企业加快了兼并与重组,民营企业的发展力度迅速崛起,大量的零售企业也开始实现连锁经营的模式。2004年GSP实施,使得医药流通开始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并且全国多个医药物流中心开始投入使用,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得以发展。2009年,国际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启动,规定了在政府的调控之下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规范了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以及经营。近年来,为深入探索人民群众健康用药的基本目标,需要不断找寻新型的体制变革,保证满足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要求。

二、我国医药流通改革政策存在主要问题

(一)医药流通市场调控失灵

所谓的医药流通市场的调控失灵,主要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形成机制失灵,而市场形成机制最为重要的是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影响整个医药流通体制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反应市场状况的强有力的信号。目前,我国的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并呈现出节节攀升的状况,不能够有效的反应市场的状况,已经阻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当前医药流通市场调控失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求关系缺乏对价格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将近7000余家,并且多数企业存在操作以及生产不符合规范的现象。在这些小型的药品生产企业当中,其中生产仿制药品、产品科技含量低下、普通药品生产供过于求、恶意竞争等内容是中小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容。而流通环节当中的批发企业多达上万家,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样是规模小、费用高、品种单一以及恶意竞争等。同时,销售渠道也是影响医药流通的关键问题,大多数的药品流入医院,这就需要将价格折扣以及回扣作为主要的推销手段,造成药品的价格虚高现象,不能够体现出供求关系对于价格的影响。

第二,劣质药品盛行。目前在伪劣药品生命,良药逐渐退出市场的现象较为明显。由于我国出台的药品价格管理手段,使得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药品利润空间的缩小。药品的流通主要渠道为医院,部分医院以及医生受到利益的驱使,会减少对于低利润药品的使用,并将利润空间较高的进口药品以及同质高价药品进行代替。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药品流通方面呈现出性价比较低的药品驱逐良药的现象。

第三,药价虚高并且医药流通企业存在经营问题。在我国目前的药品流通方面,一方面消费者承担着虚高药价带来的沉重压力,但另一方面药品流通企业却濒临微利的边缘,经营逐渐困难。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医药流通企业规模小、效率低以及秩序混乱的影响,这是从浅层面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果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在药品的中间流通环节以及灰色交易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品的虚高价格。

(二)政府方面缺乏监管力度

药品流通市场的失灵现象,造成药品流通市场需要通过政府方面的监管才能够保证现代经营现状的改革。而目前政府对于流通领域的监管呈现出低效的状况,使得药品流通市场更加混乱,存在严重的体制弊端。政府方面缺乏监管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政策制定以及执行能力低下。在目前的医药流通市场,普遍存在医院、批发企业以及生产企业等各方利益链条以及主体进行结合,利用医药领域的发挥制度不健全的缺陷,与政府部门进行博弈,使得医药流通市场的行业潜在规则影响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针对于生产企业方面,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凭借信息方面的优势,虚报生产以及销售的成本。并且能够有效的通过重新命名、重新包装以及重新申请药品批号等手段避开政府的降价范围,并将所谓的新型药品推向市场;针对销售批发方面,对于利润微薄的药品,销售方面则不予销售,转而销售高价药品;针对医院以及医生方面,也能够充分的避开政府的执行力以及限制力,将低价药品下架,保证高价药品以及新型药品的开出。因此,政府政策的制定每一次都不能够起到实际效果,执行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药品定价与招标体系的不健全。在具体的招标过程中,医院、医药企业、招标公司以及厂家之间容易形成利益同盟,在药品定价以及新药审批环节中政府部门缺乏监管力度,极易产生寻租以及腐败问题的出现,扭曲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政府的实际监管效果。

三、加强我国医药流通改革政策建设的思考

明确了当前医药流通改革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坚定不移朝着规范医药流通完善方面进行改革。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程,需要充分的把握内在联系,合理的安排具体的改革进度,突出改革重点内容。同时,对于现行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以及医药流通的现状进行充分解析,保证体制改革的合理性。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医药流通新格局的建立。

(一)规范市场调控

规范市场无序状态。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各项改革的推行,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的适应形势的变化,敢于创新,将自身的产品优势进行深入挖掘,保证企业的规范化经营,满足现代医疗卫生标准。同时,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通过降低营运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塑造品牌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完善。在行业竞争的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监管措施的制定,避免“寻租”空间的产生。做到上述方面的内容,对于市场无序状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优化组织结构。我国药品流通企业不仅数量众多,并且具体布局极不合理,药品批发企业仍延续了行政区划分,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药品统一设置。且药品流通主要是集中于城市地区,对于农村地区零售网店的数量则相对较少。同时,我国医药流通已经逐渐走向全面对外开放的发展状况,想要应对国际医药流通的影响,就需要充分的安排以及优化组织结构,保证合理的布局。政府方面应该提升医药流通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兼并重组,实现结构优化。

实行医药分业。要认真解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农村合作医疗药物目录》以及国家基本药物与国家定价药品之间的关系。在原则方面进行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应该纳入到《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当中,各地方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酌减。对于国家控制的价格的药品,应该限于基本的药物。其他药品方面的定价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判断,可以充分的考虑药品供需、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价格的制定,防止虚高药品价格的出现。

(二)加强政府监管

完善医药审批以及定价制度。在现行的体制约束之下,想要完善医疗审批以及定价制度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药品价格管制体系来取来现代简单的药品价格管制。保证药品定价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实现定价规则的科学化、规划化以及透明化。在医药审批方面,应该对药品的各项标准进行审查,严格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使得审批方面更加规范化,保证工作的全面开展。只有做到上述方面的内容,才能够保证医药审批以及定价制度的完善,使得我国医药流通更加合理,从而实现政府对于药品价格的有效监管。

构建健全的招标采购制度。想要构建招标采购制度要从改革以及打破医院垄断地位和“以药养医”医疗补偿机制入手,保证医疗机构、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实施,将各方的利益链条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改变医院长期依赖于选择高价药品的局面。努力的改变招标的层次,防止由于药品流通链条方面的中标高价现状。同时,对于药品招标采购过程中滥收费现象、腐败行为以及暗箱操作行为加大整治力度,倡导与实施阳光制度的建设。只有建立健全的招标采购制度,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药品价格以及药品流通规范。

总而言之,任何一项改革的推动,都会涉及到各方的利益主体,需要通过一系列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的推动。完善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到医疗机构、医药流通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方面的实施,把握内在联系,在根本上解决医药流通的问题,促进我国医药流通体制的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博.基本药物流通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胡以一.我国供应链环境下的医药流通新模式[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连华庆.浅析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2011,(12).

[4]张师瑞.关于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中现代医药物流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5]简文.商务部加快医药流通改革进程[J].商业时代,2010,(16).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蒙药产业化 蒙药现代化 蒙药发展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医疗基础卫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蒙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和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研究价值及产业前景。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蒙药产业既可为内蒙古发展新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又可为内蒙古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长期物质资源支撑,这与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相一致。

到目前为止,对蒙药进行研究并分析的学者不是很多,总体可分为单纯的医药研究型和经济研究型两类。前者主要从医药学方面,针对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蒙药进行成分、药效及副作用等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危害或者优势,如吴双玉、月亮、梦宝鲁(2002)、明珠儿、刘振国(1994)、阿古拉、朱昱、于兰英(2005)等。这些文章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并未从实际的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蒙药生产及需求问题。经济研究类文章大都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指出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研发能力弱,基础研究落后,经济总量小,质量存在问题等,并相应地给出建议。这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时考虑的因素太多,泛泛而谈,针对某个问题不够细致深入;其次,学者并没有站在需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指出消费者对蒙药的认识及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结合之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并补充一些不足的问题,将研究建立在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蒙药生产企业供给以及蒙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这三个方面指出蒙药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把医药研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蒙药宣传、产业链条以及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最后给予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内蒙古蒙药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医药事业发展速度不断上升。2000-2009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与当年内蒙古GDP的百分比在0.60-1.36之间变动,并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1.19%,内蒙古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0.52%上升为2009年的1.4%。这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保健支出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内蒙古医药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呈上升趋势,这为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传来了一个喜讯。另一方面,通过跟全国数据对比发现,内蒙古医药行业占GDP的比值是偏低的,表明我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慢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其发展空间较大。

(二) 国内蒙药需求现状

1.从供给方面看

截至2010年, 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表1摘录了2005-2008年内蒙古主要蒙药生产企业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2005年3家企业总收入最高,为467458;而2008年的总收入下降很大比例。由此看到,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求升,发展空间很大。在内蒙古医药行业整体上升的趋势下,蒙药发展却有些吃力。同时折射出的问题是,国内蒙药需求仍然较少,甚至在缩减。

2.从消费者对蒙药的接触度看

目前,蒙医药的覆盖面狭窄。复旦大学孙畅等人对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的调查显示,高达72%的汉族人民并不经常接触蒙药,基本没有接触或听说的人员占24.2%,使用蒙药的主要人员仍然是蒙古族人民。由此看到,蒙医药仍然没有被广泛接受,传播力度不大,消费者对蒙药的了解也并不深入(如表2)。

(三) 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大型蒙药研究所共有6家,拥有蒙药生产企业6家以上;全区现有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蒙医药专业人员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以上;在蒙药材方面,蒙药材品种达1300多种,目前己拥有300余种蒙药制剂品种、11种蒙药剂型。由此看来,蒙医药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

1.蒙药发展战略转换

蒙药从萌芽时期到发展时期已经长达15个世纪。进入本世纪,蒙药的发展战略重点已经由最初的垄断生产逐渐转变为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然而,其转变并不成熟和彻底。

(1)蒙药产业化

蒙药产业化是指立足蒙药特色资源,坚持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导,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科研技术,加速蒙药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构建蒙药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为基本要素的蒙药产业集群,将蒙药从种植到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支柱产业并获得利益。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目前,内蒙古拥有规模较大的蒙药研究所和声望相对较好的蒙药生产厂,如通辽蒙药厂、乌兰浩特市中蒙药厂、库伦蒙药厂等,并拥有专业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

然而,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现状:第一,蒙药产业各环节相互独立,并不能很好联系并构成完善的产业链;科研所研究出的蒙药与生产企业相脱节,导致生产部门不能满足销售环节和广大顾客的需求;第二,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理论体系的薄弱又不能满足蒙药研究所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由研发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保障程度和蒙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2)蒙药现代化

在蒙药现代化进程中,质量标准是最关键的问题,蒙药制剂的现代化是根本任务。建立蒙药的系列标准和规范,做到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蒙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区蒙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经穴部位标准》、《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蒙药学研究人员和蒙医临床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协调;蒙药材来源不稳定,蒙药机理及副作用不明确。概括地说,可归结为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以及科研技术的落后。

2.蒙药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

内蒙古在加强蒙中医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的决定》等多个文件,在经费投入、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为蒙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将蒙医医院人员经费100%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为蒙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内蒙古确定了蒙医工作十一项重点,强调了蒙医药建设力度、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提高科研水平。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强化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蒙医药发展势在必得。

三、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蒙药需求现状和蒙药产业发展现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一)传播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相脱节,生产研发落后是蒙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蒙古族生活习性、文化主要为内蒙古地区居民所了解。无疑,蒙药目前现状也是如此,其很多药品种类不为人知。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蒙药了解不透彻,导致购买时存在疑虑,这是蒙药销售的瓶颈。因此,目前蒙药产品并没有广泛进驻一线城市及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导致蒙药发展受阻。

(三)在研发方面,自治区拥有的蒙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集中于医院,科研人员所占比例甚少,因此科研水平低下、科研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均导致科研进程的缓慢和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透彻,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生产和科研相脱节,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脱节。在销售环节,蒙药没有直接商,导致蒙药的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掠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整个蒙药产业链条的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科研水平,建立强大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生产和销售的坚强后盾。在全区最大的七个蒙研所中,雇佣员工共计1610人,不及一个大型IT公司的雇佣人数。没有足够的规模,蒙药企业就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赢得更广泛的顾客。

四、政策建议

(一)生产与科研一体化,巩固分散行业

任何一个产业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蒙药产业同样如此。因此,整合分裂的产业链条,合并分散的企业,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蒙医药队伍是当前蒙药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直接完善的销售基地,保证蒙药直接销售。通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蒙药产业的利润,还可以降低购买者的价格,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二)传播蒙古族文化、推广蒙药产品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营销局限问题,蒙药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营销策略,如在不同的地区开办加盟店、连锁店,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另外,为不同地区蒙药药店配备专业蒙医从业人员,运用蒙药二次配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药物试剂,针对不同的情况药师进行二次配方,充分发挥其蒙药药效。

(三)提高药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由于蒙药机理和西药有很多不同以及蒙药材的天然特点,使得蒙药具有药力强劲、荮效奇特、可以治疗疑难杂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蒙药生产企业能够保证蒙药产品质量,这将为蒙药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优势。蒙药产业应该严格运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检测药品成分及副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放心的蒙药。

(四)政府重点扶持并发展

内蒙古的六大特色产业为乳业、煤业、纺织业、硅资源、马铃薯、重要口岸,唯独没有蒙药产业。政府将蒙药产业发展定位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问题,而非整个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蒙药产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扶持蒙药行业快速发展,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蒙药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助、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必要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为保护蒙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蒙药生产公司必须和自治区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司法解释透明。

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nmgtj.省略/.

[2]徐天平.内蒙古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6).

[3]孙畅等.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调 查[J].中国药事,2011(1).

[4]娜拉.蒙医药业得产业化发展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乌力吉特古斯,那顺达来.蒙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设想[m].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10).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俄罗斯;传统医学;外国传统医学;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R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6-011-03

俄罗斯是一个现代医药学在医疗卫生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近年来传统医药学的治疗方法引起俄国民众的广泛关注。笔者对俄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现将俄罗斯的传统医药学发展概况进行简述。

1 俄罗斯传统医药学源流

俄罗斯传统医药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地的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俄国地域广阔,资源十分丰富,在俄罗斯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些应用草药治疗疾病。如自西伯利亚至乌拉尔山、一直到俄罗斯西部平原的森林里,有一种叫做“малина(玛丽娜)”的野果子(树莓),许多年来俄国人习惯在夏季制成果酱,在冬春季时用以冲热茶喝治疗感冒。同时还认为这种野果子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研究证实,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十余种氨基酸,常食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在乌拉尔山区与高加索山区盛产天然蜂蜜,大多数俄国人都有别墅,夏季在别墅养蜂自制蜂蜜,长年冲茶饮用,在感冒咳嗽时饮用蜂蜜热茶是俄国民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俄国矿泉、温泉资源较多,饮用矿泉或应用矿泉、温泉洗浴,也是俄国民间长期沿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另一类是传入的传统医药学的治疗方法。19世纪,来自我国地区的藏医经长途跋涉来到当时的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开了一家藏医诊所,使用藏药治疗疾病,治愈了许多当时的西医难以医治的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已经100年的时间过去了,藏医在俄国几乎无人不晓。尽管在俄国真正了解藏医、学习过藏医的人几乎很少,如今在莫斯科及其它大城市已出现俄国人开设的以藏医诊所为名称、以传统医药学手段治疗病人的医疗机构。近年来也有俄国人专程来北京找藏医院治疗或寻求合作。

20世纪50年代初期,前苏联卫生部派出首批赴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习针灸的医师,回国后分别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及喀山市的医学院工作,成为前苏联时期针灸临床教学与科研的骨干。由于当时来中国学习针灸的医师大都是神经内科医师,经学习针灸后他们认为针灸的作用机理主要与神经反射有关,因而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前苏联针刺治疗法也称为神经反射疗法,至今在俄国一般民众称针刺疗法(иглотерапия)这个单词,在医学院及各级医院中仍沿称为针刺反射疗法(иглорефлексотерапия)。前苏联已经正式认可针灸为医疗部门的临床学科之一,具有合法地位,并规定只有医学院毕业后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工作的医师经专门的神经内科专业进修后,才有资格学习针灸,经过医学院针灸专业学习班3个月以上时间学习后,才能取得针灸医师许可证从事针灸医师的工作。这个规定被一直延续至今。在前苏联时期,自20世纪50年代中末期就开始了针灸专业的医师培训,并形成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及喀山医学院三个针灸培训研究中心。50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在俄国的各个城市医院中都有针灸专业医师,阴阳图已经成为针灸科室门口特有的标志。如今一般俄国人所了解的中医药学就是针灸学,他们通常把针灸学称为中国传统医学。俄国教育部、卫生部已将针灸学及其它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归入康复医学专业,国家专业技术编码为140051。

印度的瑜伽功作为印度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之一也已传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及其它大城市都有教授印度瑜伽功的专门场馆。

2 学术概况

2.1学术著作出版状况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前苏联就开始陆续出版针灸专业著作,早期出版的有译成俄文的我国前著名医学家朱链撰写的《新针灸学》。1980年后出版的针灸专业著作逐渐增多,例如译成俄文版的《难经》,前几年出版的国内的《时间针灸学》一书也被译成俄文出版。据了解,近20年来俄国出版的中医药学著作有数十种之多,在这类学术著作中,有的是将中国的中医药书籍原文翻译成俄文出版,例如《中医基础理论》;也有的是将中医药学方面的较为实用的部分中药与方剂知识译成俄文汇编成册。

近20年来俄国还出版了不少反映其传统草药治疗方法的书籍,这些书籍中既有学术性与专业性水平较高的植物药理学方面的专著,也有供平民百姓阅读的科普性、实用性的书籍。此外,俄国还出版了一些反映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的书籍。

2.2 专业杂志状况

在俄国反映传统医药学内容的学术论文主要刊登在《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两个核心期刊,其中以《康复医学》杂志影响较大,与《俄罗斯医学》、《心血管病杂志》、《肺病杂志》等都属于同一档次。

2.3 科研状况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前苏联逐渐形成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喀山3个针刺疗法教学与研究中心。其中俄卫生部下属的莫斯科医学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规模最大,专业技术人员最多。该研究所位于市中心区域,其包括针灸门诊与基础实验室两部分。针灸门诊是一个独立楼房,有十几个诊室和教学用教室,病人很多。基础实验室位于门诊楼旁边的另一楼房内,有各种生理、生化检测实验设备,开展各种与针灸相关的实验研究。

2.4 学术交流状况

自前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每年都举办大量医学学术交流会,近年来各种医药学术交流会还有增长趋势。与针刺研究有关的论文主要在神经病学及康复医学方面学术交流会交流发表,也在其他各专业性学术会议发表,这主要与论文涉及的病种有关。每年除俄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外,还有不少地区性专业学术会议。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经常举办一些国际性医学学术交流会。

3 临床应用状况

3.1 在诊断学方面的应用

前苏联时期的医疗器械行业就已经开始研制小型穴位诊断治疗仪。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产的穴位诊断仪,开始进入前苏联医疗行业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就在中国大陆热衷于CT、核磁共、彩超等西医诊断仪器时,依赖于德国先进技术的计算机穴位诊断仪,以体穴诊断、手穴诊断、耳穴诊断3个系列,迅速占据了俄国医疗行业穴位诊断应用领域的几乎全部市场。十多年来,随着德国在计算机医疗诊断仪器应用方面的技术进步,销往俄国的德国产计算机穴位诊断仪已多次在技术上更新换代。如今在俄国的每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都有十几台这类德国产计算机穴位诊断仪,一般都在非公立医疗企业(民营性质)的医疗门诊中应用,收费水平大约相当于普通CT检查费的1/2。

3.2 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3.2.1 穴位治疗仪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穴位治疗仪在俄国民众中应用十分广泛。其可分为以下几类:激光穴位治疗仪,医疗单位用穴位电疗仪,小型家用穴位电疗仪。激光穴位治疗仪与大型穴位电疗仪在俄国应用十分广泛,一般市区级医院门诊部的理疗科中都有此类设备小型家用穴位电疗仪有中国大陆产、新加坡产、俄国自产等不同种类。俄自产小型家用穴位电疗仪已有许多不同品种,销售价位较低,较受病人欢迎。

3.2.2 针刺治疗的临床应用

在俄国的各级医院中从事针灸工作的医师均来自神经科专业医师,加之长期以来受针刺治疗与神经反射作用机制相关这一理论的影响,其针刺治疗的疾病主要是以神经科疾病为主,也治疗一些其它系统疾病。然而俄国医疗界长期形成一些片面看法,也令人啼笑皆非。例如,许多俄国医师都告诉脑血管意外(脑中风偏瘫)患者发病后的最初半年内不能接受针刺治疗,而这半年时间则往往是针刺治疗脑血管意外最有可能取得疗效的时间。目前俄国针灸医师经常应用的针刺方式主要有体针、耳针、手针3种。

3.2.3 中药的应用

中药进入俄国医疗市场主要是近十多年的时间。俄罗斯实行严格的医药许可证制度,中药要进入俄国市场,首先要注册申报许可证。目前在俄国境内可见到的中药不多,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入俄国境内:

(1)注册申报许可证后通过合法途径进入俄国市场。目前这类中成药不多,其申报的许可证大都是保健食品许可证。在俄国大城市可见到的中国大陆公司厂家以注册申报保健食品许可证方式在俄销售的中成药,有来自广东中山的冬虫夏草口服液及来自天津某公司的中药冲剂。此外,还有多种中国产含中药成分的减肥茶亦按保健品申请许可证进入俄国市场,这些保健茶大都正式报关,按批发手续在俄各地药店销售。例如,飞燕减肥茶进入俄市场已有近十年历史,并在俄建立了分装厂以降低成本。

(2)另一类是正式申报俄国的药品许可证后进入俄市场的中成药。由于注册费用高昂,目前此类品种不多。例如,广州生产的华佗再造丸于几年前就已取得俄国药品许可证,在俄国各大城市药店均有销售。

(3)通过不合法的灰色清关途径进入俄国境内。这类中成药在首都莫斯科常有专门的经销商,中成药往往夹杂在其它日用品之中通过灰色清关,经销商取货后因无许可证仅能在莫斯科市的中文报刊上登广告销售,销售对象主要是居住在莫斯科市经商的数万中国人。近年来,随着俄国加强市场管理,这类中成药已很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商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将越南产中成药注册申请药品或保健品许可证进入俄国市场,近十年来在俄各地城市药店都可见到印有中俄文说明、而是越南产的十全大补丸和十全大补酒等中成药。德国产的银杏叶制剂也早已在俄各地药店大量出售。

3.2.4 俄国草药的应用

俄国人早就有应用当地草药治病的习惯。在前苏联时期,各地城市的药店就少量出售当地草药制剂供顾客选用。位于首都莫斯科市和平大街地铁站附近全俄最大的草药店,已有数十年历史,出售俄产各种草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俄全面转向市场经济,许多俄国公司开始生产各种草药制成的制剂在药店出售,最简单的是制成茶剂出售,外包装上注明组成成份、主要功能、主治和用法,目前在俄国大城市药店里可见到几十种这类茶剂出售。近年来,还出现了俄国当地草药制成的药片经注册批准后在药店出售。

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良好的植被提示其具有丰富的草药资源。

4 中俄合作前景与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已经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条件。中俄两国地缘相邻,在经济上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4.1 合作前景

根据俄国目前传统医药学的实际状况与俄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医疗市场的需求,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对俄合作具有较好前景,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1 化学药品副作用明显的现实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关注传统医药学方法治疗疾病

俄国是世界平均受教育程度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这种受教育程度的高水平使得一般俄国人所了解的医药卫生常识要更多一些,更加关注健康(在俄国为健康干杯是最常用的祝酒词之一)。在这个以现代医药学占据医疗卫生领域主导地位的国家,人们对化学药品的临床副作用表现和危害,了解和经历的比中国人要更多一些,由氨基甙类抗菌素损伤位听神经功能引起的听力障碍、各种化学药品过敏反应的出现率都要更高一些。正是这些现实问题使得各阶层的俄国人都越来越多地关注传统医药学方法治疗疾病。

4.1.2 近十多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俄国民众对中国中医药学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以往俄国人只知道中医的针灸治疗,知道人参是中药。现在许多俄国人已了解到中药有数百种饮片,不仅可组成汤药治病,还有许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近年来俄国电视台的国家频道、第1频道、文化频道等主要频道,也都曾多次介绍中国的中医药是如何治疗疾病、中国的中医院、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知识,促进了俄国人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

4.1.3 自2000年以来,俄国经济一直稳定恢复增长,俄国人收入的逐提增高为中医药进入俄国市场提供了经济基础

自普京执政后,俄国经济步入稳定恢复增长阶段。自2000年以来俄国经济增长率每年在5%~7%左右。自2000年以来,俄国人的收入在逐渐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俄国人的消费提供了支持,也促进了人均健康消费的提高。

4.2 需要注意的问题

自1991年俄独立以来的十多年,俄的法规政策不断健全,要在俄开展医药合作,必须清楚了解俄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俄国的药品管理法规在继承前苏联相关法规的基础上,近十多年来不断补充完善。俄国对医疗服务性公司、医药销售性公司有一些法律方面的具体规定。俄国是一个高税、严税国家,税务政策也是需详细了解的。目前,俄罗斯进口商品不仅要交纳关税,还要交纳增值税;一般公司的营业税率为40%~45%;中成药产品进入俄国市场首先要按照俄罗斯相关法规办理注册申报许可证,无论是按保健品、还是按药品注册申报都需要相当一笔费用。了解这些才能对合作或投资后的经济效益有一个恰当的评估。

5 结语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药零售企业 药品零售市场 连锁经营 核心竞争力

2004年,是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讲也是改革力度最大,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一年。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已逐步开放。同时,wto还规定,要在正式加入后3年内零售市场完全放开,医药零售企业一方面面临加入wto的挑战,面临网络经济的发展机遇,面临具有雄厚资金实力、超前经营理念、高超管理水平、现代化经营手段的跨国商业集团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将面临国家gsp认证的实施,药品降价的冲击的压力。据专家预测,就目前的状况看,有50%的药店亏损。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医药零售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逆风扬帆,笔者意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现状

纵观过去,国内的医药零售行业呈现出连锁药店圈地、平价药店突起和外资药店挑战三大特征。目前,医药零售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经营模式散乱,形成不了规模竞争力

目前我国有医药零售企业16万多家,其中大的连锁店就有300家左右,但每个零售企业拥有的门店数量不多,与发达国家几千家门店比起来小得多。从全球范围来看,医药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在生产环节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竞争经验,但在流通领域却面临强有力的挑战。

进入壁垒不高,加剧了市场竞争度

自从国家放开药品零售审批制度之后,“门槛”降低了,零售药店就成为中小投资者趋之若骛的投资热点,行业内外的资本对医药零售业的潜在市场的容量有着过分高估,以及对潜在市场变现速度的有着过于乐观的期望,于是在医药零售业进入壁垒不高的环境下,过度地对城镇医药零售业进行低水平、大规模地开发,有限的市场份额与过多的零售企业形成冲突。一时间,各种商号、各种店式的药房遍地开花,各大中心城市医药零售资源过度饱和的状况比比皆是。

恶性价格竞争严重,零售行业利润受创

药店数量多,并不意味着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尚不成熟,药店数量多,势必导致价格的无序竞争。为了吸引顾客,不少药店只好利用降价来进行恶性竞争。一批“平价药店”的出现,给本来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业雪上加霜。平价药店是一个含糊的概念。老百姓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平价”,只知道便宜,所以,就出现了“平价药店”熙熙攘攘,其它药店冷冷清清的反常现象。没有顾客,就没有销售额,亏损在所难免。单纯追求“薄利多销”,只能说明销售额的增大利润的下降。

当前医药零售业的恶性降价,能否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将直接影响未来整个行业利润水平高低,影响未来零售业态的格局和模式,这种影响程度目前仍然难以估算。

连锁药店管理水平较低,有名无实现象突出

管理滞后也是影响我国零售药业发展的原因。时下,很多行业、企业以资本或品牌优势大开药店,先行建起销售终端,这固然有助于与即将全面进入的境外医药零售巨头相对抗,但由于药店的“附加条件”比较多,决定了其成本必然居高不下。另外,作为医药零售业重要环节的物流业也没有真正“上路”,物流业的不畅通,增大了经营的成本。如果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如同水中望月、镜中观花。

所谓“连锁”=“连接(联盟)”+“锁定”。“连”是外在的,“锁”才是其精髓,“连”而不“锁”,只是形似而已。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还是粗放型的。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总部与分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没有构筑起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核算和统一形象的连锁品牌体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连锁。

医药分业不到位,药店面临不公平竞争

造成药店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药不分家。表面上看,市场已经放开,实际上根本没有放开。国家虽然已经明确要求医药分家,像发达国家那样,医生只开药方,不许卖药(只允许有10%至15%的药品用于住院病人),患者持医生的处方到药店买药。但我国现在的情形是,医院既看病又卖药,卖药的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80%至85%。医药不分业,使医院一直扮演着垄断的角色。这样,对于十几万家医药零售店来说,销售份额微乎其微,只有15%左右,亏损是一种必然。

对医药零售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当前医药零售企业处于寒流的局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医药零售企业应向大型化、规模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医药零售业面向普通消费者,必须考虑遵循零售商业的运作规律,即在经营业态上形成规范的连锁“大卖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多、小、散、乱”的状况严重,未来的趋势只有通过行业的快速整合,将规模较小的独立药店逐渐淘汰出局,让少数几家全国性的连锁药店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提高行业素质,应对外资的进入。连锁经营是药品零售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连锁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价格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现代药品零售商能否具有足够的网络资源,从而增强其在价格谈判席上的影响力,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为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地方保护,支持我国连锁药业的发展。各连锁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也要严格准入条件,吸收那些管理模式先进、有成熟管理经验的企业加盟,并维护好已经构筑起来的营销网络。再者,国内医药零售业正在加速分化,传统的药品零售企业正面临无法逃避的变化。但从与海外药品零售巨头的抗衡的角度来看,这种变革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进一步加大医药零售业的优势整合,让大型企业集团各有专攻,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延续,树立市场分层意识。

优化竞争环境,建立完善的药品零售市场

首先,政府应加强药品经营许可工作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了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的条件。这些法规的实施严格了准入条件,对维护行业竞争秩序意义重大,各级地方政府应严肃对待,认真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

再者,加快医改和医药分业的步伐,将医药零售业的市场从“潜在”的状态推向现实状态。长期以来,城镇医药市场基本超过85%的比重在于医药一体化的各大小医疗单位中卖出,药店所占有的比例极低。因此我们可以说,医药零售业只是城镇公费医疗用药和劳保医疗用药的一种补充,是药品消费市场的一个配角。医保改革使医药零售业增加新的市场机会,这是市场变现的具体例子。但是,目前推行医保的城市都反映有共性的特点,就是持卡人凭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的机会很小,数量很少,医院普遍控制处方外流,这种现象更引人注目到千呼万唤的医药分业改革这块坚冰上。所以,医药零售业要获得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或者说医药零售市场真正能形成,需于医改和医药分业完全推开之后。

多管齐下,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信息化管理 针对上述医药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特点,医药连锁零售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信息统一管理。医药药品种类繁多,进行统一管理可防止编码混乱;药品和化学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进行统一管理可在销售时对特殊药品进行控制;药品对批号和有效期的要求相当高,进行统一管理,管理者可及时了解哪一种批次号的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给企业挽回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价格信息统一管理。价格信息统一管理可使企业对各个零售店的利润率进行控制,防止造成地区性价格差异,还可防止出现零售店追求高销售额不顾及利润的情况。

进销存相关数据进行网络信息集成。采购配送信息统一,使企业可以实现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了采配成本;销售数据的集成可使企业及时了解各零售店的经营状况,进行相关的销售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

统一财务核算。连锁零售的财务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财务核算,因为各零售店基本上都是非独立核算单位,所以零售店的财务都是由企业总部进行统一管理。

符合医药连锁零售企业管理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基础数据设置、药品价格管理、订货计划管理、零售店订退货管理、零售店库存管理、vip客户管理、零售管理、零售店销售分析、零售店数据传输和交换。

管理信息化将为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面对入世所带来的挑战提供有力帮助。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后在工作环节方面,减少了以前手工整理、复核、汇总单据的繁琐环节,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一笔业务的完成时间将缩短,人工成本也随之降低。

引进gpp,全面提升药房经营服务水平 gpp是《优良药房工作规范》的英文缩写。与目前国家强制执行的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不同的是,gsp是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硬性规范,而gpp则是一种行业自律规范,是在gsp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竞争平台,是全面提升药房经营服务水平的软件。

gpp作为行业自律规范,对药店主要有四点要求:药店的药学技术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首先关注的是患者的健康;药房所有活动的核心是将合适、合格的药品和健康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建议,监督药品使用的效果;将合理和经济地指导大众使用药品作为药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药房应该提供优质的、明确的、多样化的服务。

制定gpp,是适应我国深化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形势的需要,能满足广大群众自我保健、自我药疗观念日益增强的要求,它将充分发挥社会药房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作用。

内外并重,培育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包括品牌外延和品牌内涵两个层面的内容。品牌外延,是指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认知度;而品牌内涵,则表现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综合满意度。品牌价值将会受到该品牌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促销、广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如果要创造最佳的品牌价值,需要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一方面通过品牌内涵的提升拉动品牌外延的增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发挥品牌外延对于品牌内涵的促进作用。

随着药品零售业竞争强度的增加,许多的企业开始充分意识到忠诚客户培育的重要性。在药品经营日益同质化的情势下,专做“市场专业化”或“产品专业化”的药品零售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大家面临的客户群体没有显著差异。这个时候,如何建立有效的客户资源培育机制,就会成为药品零售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成功企业的品牌运营之路,最为重要的一点启示是企业本身不仅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宣传,而且对于品牌美誉度的培育同样十分关注。事实上,作为药品零售企业来说,药店的知名度可以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一个理由,但它却不能为企业带来长远可持续增长的顾客,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品牌外延与品牌内涵的共同成长。

一个药品零售企业不仅需要对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进行推广,如果要培育忠诚客户,更为重要的还是需要苦练“内功”,从药品质量、服务水平、价格优惠、购买便利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进。

参考文献: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7篇

第三终端的营销误区:忽视市场的区域性和差异化原则

占医药市场销售额近四成的销售终端是介于医院和零售药店之间的模糊地带,被称为第三终端,其药品销售受着医生、消费者、商业渠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这块市场的整体份额非常大,并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而许多医药企业的营销工作还未涉及到这类市场,或虽有涉足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投入产出效果,因此,第三终端这一市场开始引起了许多企业的重视,并有望成为药品销售的新增长点。也由于这类终端数量多,单个量小,整体量大,且以OTC产品占多数,因此,其在营销上应一手抓渠道拉动,一手抓终端促进。

开发医药市场第三终端的话题成为了2005年上半年行业的热门话题,许多企业在开始深化区域市场,同时着手对第三终端的开发。尽管时间较短,但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些企业不做市场调查和研究,盲目上马,一哄而上,简单地把市场增量指标都寄希望于对第三终端或周边农村市场的深度开发上。这是很不科学的,是医药企业在进行市场的深入拓展中出现的新的误区,其实质问题就是忽略了市场区域性和差异化的营销原则。从表面上看,营销工作是在向更深、更广的市场拓展,实际上这样的营销工作往往是在被动地推进。因为区域市场的差异让相同的拓展方案在不同市场中遭遇的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农村市场给销售增量带来无限商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使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水平处于严重不均衡状态,从而导致了区域化市场的市场容量和消化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化。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在华南和华东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第三终端的开发早就在进行之中,只是过去没有形成“第三终端”这个概念而已。由于这些地方的农村乡镇发展很快,一些繁华村子的人口数量及城镇化程度丝毫也不比内地一个小县城低,对其药品市场的拓展已经是许多医药企业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药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组织已经深入到了村镇。在处方药销售方面,县级乃至镇级医院都是医药代表必须花大力气把控的终端。以广东省为例,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顺德、中山等地,医药企业在进行市场推广时以镇为单位进行市场划分的模式已经形成。在这些地方,医药营销队伍之所以能下移到镇、村一级的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区域市场容量大,值得派驻营销队伍。而在东北和西北市场,许多地级市场的容量都远远不如发达地区的镇级市场,开发和拓展的价值不大,营销队伍进入后,投入产出比往往难以令人乐观。因此,笔者认为,营销工作在向第三终端发展时,必须综合考虑市场潜力和销量的提升幅度等问题。

随着各地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药品的农村市场和城市周边市场已经兴起,给产品销售增量带来了无限商机,也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序、合理地拓展第三终端市场,开发和深化三级周边市场,已成为医药营销人士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立体交叉式营销将成为第三终端的重要营销形式

从医药渠道的延伸来看,传统的通过一级医药商业公司分销到二三级医药商业公司的渠道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样化的渠道模式所代替。从一级医药商业流向二三级医药商业、再流向终端、流向消费者的纵向营销模式和通过数量较多的一级商业公司流向终端和消费者的横向营销模式,正逐步被注重区域性和差异化市场、兼顾一级和二三级市场的立体网络营销模式所取代。

目前医药市场的立体化网络营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从附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决定市场级别的不是行政区域的级别,而是市场容量和区域市场的消化能力。而影响到区域市场容量和消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建设水平,同时,区域市场中商业渠道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全国市场而言,营销中所采取的模式必定会是一种立体交叉的营销形式。

立体网络营销模式是对传统营销模式的补充

立体网络营销模式结合了渠道纵向和横向营销模式的优点,根据市场状况来决定营销的差异化选择,其最大的贡献是为企业提供了全面扩大产品市场销量的思路,以及提升销售量和以占领最大市场份额为目的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产品在目标市场实现最大程度的渗透和新的市场定位。同时,这种模式寻求的是营销的最终结果,而不是照搬照套的过程模仿秀,因为思维的清晰更加有利于营销手段的创新,使营销策略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在最近的20几年时间内,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作为代表的生物科技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企业界及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专家指出21世纪将成为生命科学的时代[1]。在生物工程研究及应用领域最活跃并且发展速度最快的就属生物制药,制药技术已经获得了生物科技领域中60%以上的研究成果,现如今总销售额远远超出10亿美元的生物产品大部分都出自于生物医药。因而,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21世纪的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难题

1.1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较低 自1985年左右开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迅猛发展,目前处于"厚积薄发"的时期。对药物的创新研制[2],不断可以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更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所以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各项资金的支持下,渐渐的从模仿制造变为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但是现阶段的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依旧较低,我国具有相应的基因工程技术而进行药物生产的企业仅为整个生物制药企业的1/3左右。

1.2缺少健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制度 科技成果的转化决定了其对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贡献度。但是,目前的生物医药研究的资金相对短缺,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宽广等原因,导致我国现阶段的生物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率依旧较低。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缺少技术转让的制度。针对产业科研来讲,唯有将科研院所研发所得到的成果迅速的被企业及市场营销推广,才可能实现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

1.3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短缺 各生物医药企业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情况,大多是机械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短缺严重,同时资金运转、项目运作、市场拓展人才也比较紧缺,特别短缺的是从事生物医药评估、合作及市场运作的专门型人才,现阶段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人员是一些中专或是大专生,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加入,来推进生物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方案

2.1以市场为主导来展开生物医药技术的开发研制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大部分是由我国各级科研机构完成的,研究人员自主选择研究目标,并没有顾及到技术的市场可接受性。这种科研制度知识我国的科研工作比较盲目,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及服务于企业的要求等。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浪费了我国的科研资源。

因此,强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本着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展开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状况的调研活动,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指出重点发展的领域及产品种类。所制定出来的战略不仅应该符合国计民生的需求,同时要顺应市场的认可并以市场为主导。这样,我国的各级科研部门就可以依据这个战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工作,所研发出来的医学成果也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市场的发展需求,更容易得到企业及风险资本的接受。

2.2加大生物医药的人才培养 培养及储备专业化人才是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生物医药人才的储备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方案,培养并引入具备一定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及营销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各类高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的优点,创建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对能够掌握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及前言、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医药特色的生物科技应用型高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3建立科学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 优良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及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标准。我国在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标准时要考虑产业的上升能力[3],进而着重的引导生物产业朝着快又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的研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点,建立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医药行业标准。

2.4通过政府开展的采购措施来降低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风险 ①应该把一些治疗症状广泛、疗效显著、安全性能较高并且价位较低的生物科技药物加入到目录,来开辟出生物医药产业的早期市场,将大量的资金引入到这个领域来,来缓解科研中的资金压力,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突破性的进展,重点是使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个优良的产业链,进而将整个产业带入良性的循环的轨道。②目前将生物科技药品加入医保目录还有很大的难度,解决产业化资金问题还要找到更好的办法。比如,利用企业内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来发展资金的初始积累,来达到企业的盈利,进而为生物医药科研提供充足的资金,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有可能成为现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发展方式中最可行的一种方式。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就可以进行灵活的创新,或者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或者买断技术进行产业化发展;或者企业内部完成一部分研发,实现企业创新技术主体的创新模式。总之,利用多种模式的建立及下游推进上游的模式来帮助企业完成内部产业链的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资金支持的良性发展的局势。

参考文献:

[1]丁锡申.中国基因工程产业化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与国际的差距和发展战略[J].生物工程进展,2011(19).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9篇

当前,医药行业正进行一场声势较大的整治商业贿赂行动,全国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从2006年4月开始到现在已经进入分析整改的第三阶段。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推销药品过程中以各种名义给予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回扣、提成等商业贿赂行为是此次整治的重点[1]。这对于我国医药企业在药品销售中多年来一直奉行的“潜规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最终对于药品促销中的商业贿赂的两个重要角色(行贿方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受贿方的医生)更是触动深刻。本文从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生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了解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存在的根源,为下一步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提供有益建议。

1医药企业采用商业贿赂方式促销药品的原因

首先,在我国目前的医药市场中,传统的用药习惯和现行医疗体制,使得医院药房的销售额远远大于社会药店的销售额。而医院里药品销售都是靠医生的处方进行的,这是因为药品的特殊性而造成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要获得占药品总销售额绝大部分的医院市场,医药企业就必须瞄准其直接客户——医生。因为医生对药品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权。又由于目前我国制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截至2004年底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有4 000多家,其中大部分属中小型企业,且仍然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产品结构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2],于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医院医生进行公关。为了获得医生对本企业产品的青睐,根据医生处方量给予一定的“回扣”成为企业促销药品的“潜规则”,这也是药品促销中商业贿赂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其次,从企业本身角度分析,这也是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商业贿赂方式。利用经济学上的博弈论进行分析,企业也有给以回扣的合理借口,由此也就必然导致了医药企业使用商业贿赂行为促销药品现象的出现。

2医院医生促使商业贿赂形成的原因

根据法律上关于商业贿赂构成要件的原则,商业贿赂必须由行贿和受贿双方共同构成,若受贿不存在,行贿也就没有对象,商业贿赂则无法构成。所以药品促销中的商业贿赂,医院医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在目前的医疗行业中,为数不少的医生拿药品回扣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成为公开的秘密,究其主要原因,除了国家医疗体制弊端、政府打击不力等客观因素以外,从医生本身的角度分析也存在一些根本原因值得我们探讨。

⑴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智力学习专业知识才能获得从医资格,而且医生每天面临不同的病人情况都有差异性,所以工作中一直要保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状态,这点不像其他一些行业工作重复性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相对较少。况且医生这个行业相比其他一些行业,风险较大,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危,所以医生的工作压力相对也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医生的工资收入应该比普通行业职工收入相对要高才合理,但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医生的工资收入相对普通行业无明显优势。这种状况造成医生心理不平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企业实施的“带金”销售方式恰好迎合了某些医生的心理和利益需求。

⑵药品回扣这种贿赂形式很隐蔽,回扣款从医药企业转到医药代表手里,医药代表再转给医生,且医药代表和医生之间通常是单线联系,这一系列的环节难以调查取证。对于医生来说,违法风险就减小,相反,收受回扣的几率就增加。对于国家的屡次整治行动,并不觉得有威慑作用,只当作一阵风,暂时由地上转为地下进行。这也正是国家多次整治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却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

⑶对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不够,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贿赂行为的行政责任是处以最高20万元的罚款,这与违法者通过贿赂手段赚取的交易利润相比往往微不足道,因此,难以起到震慑作用[3]。尤其对于医院医生来说,即使受贿行为被查实,由于监管存在“法不责众”情况,况且涉及到医生的面广,问题若处理不当对医生队伍的稳定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医生之所以敢于受贿是因为违法成本低、风险小。

⑷我国现行医疗体制的弊端、药品招标制度的缺陷、医院进药制度的不规范等一系列因素也给药品促销中的商业贿赂现象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3根除药品营销中商业贿赂行为的对策

3.1企业应该主动有所作为

首先,作为科技含量高、投资风险大的医药企业,要想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生存发展,主要就是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体现在新药研发能力上,所以我国的医药行业只有彻底改变当前以仿制药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的现状,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并增强与药物研究所的合作,争取到有前景的新品种,不断创新自己的核心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鉴于目前宏观环境的改变和未来发展趋势,企业不应墨守陈旧的营销模式,而应采用和推行新的专业化的学术营销模式,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宣传企业文化,使之深入人心,在医生和消费者中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

3.2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2.1加强调控,制止医药企业低水平重复仿制

调整医药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关并一些生产能力低下、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提高医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从而使医药企业进入良性发展、有序竞争的状态,为医药行业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2改革医疗收入分配制度,对违规、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国家应尽快改革现行的医疗卫生收入分配制度,比如提高门诊费和技术性的服务收费等,使之能真正体现医生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使医生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从而提高他们的地位、保障他们的利益,消除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不平衡心理。在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下,改进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医生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明确商业贿赂行为的界限。越过违法界限者一经查出,则严厉惩处,轻则吊销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触犯刑律则依法进行刑事处罚,真正体现法律的威慑力。

3.2.3建立举报人制度

针对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查处难的情况,国家应建立举报人制度,应规定要为举报人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举报人的真实身份;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雇或用其他任何方式打击报复举报人[4]。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医生也能起到威慑作用。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10篇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实为婚姻生活中的一句俗话罢了,他的意思是指恋爱三年为期,能走过三年结为伴侣的不多。结婚后夫妻之间相处到了七年就会有一场感情的劫难,这是一次家庭感情危机的考验,这个考验是婚姻中的“遵义会议”,一旦成功,婚姻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可能二人分道扬镳、分崩离析,最终可能导致婚姻解体、劳燕分飞。可见此“痒”之可怕,它是一道坎,是决胜成功与否的关键。相比较“痛”则感觉较为痛快、干脆,可以重头再来。“痒”在字典上解释为“轻微的痛”,但是真正得过瘙痒症的人才知道,“痒”之痛胜于断指之痛。正如我的这位同事所讲,在医药行业内工作了十几年,随着目前医药行业的营销环境的骤变,市场竞争激烈且不断加剧,欲离开却又不甘心,并且对新行业不甚了解和有把握;继续熬下去,又不甘于现状,此为“痒”之苦,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该如何摆脱和正确地待营销工作中的“痛”与“痒”呢?所谓此“痛”可以理解为明确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此“痒”可以理解为只知道困惑却不太清楚造成的原因,需要我们通过总结和分析、剖析去弄清原因。“痛”、“痒”都需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痛、痒”之道体现了总结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处理问题的方法,正确判断和总结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以此为镜,明鉴今后工作的目标和策略。

2003年是中国的医药营销市场环境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烈动荡和变革时期,中国医药营销开始由传统的以管理为本的营销模式开始向以提高整体企业营销系统效率和协同执行能力的经营为主的营销模式转变。竞争的方式和营销的模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回顾和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成功和失败,市场变化的状况。有太多的感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痛痒共享”!让我们暂时告别那些飘在空中、不痛不痒的理论,直接搔痒止痛,痛快一回吧。 医药营销之“痛”

回顾2003年真是多事之秋的一年,我们的医药行业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和苦涩,有机遇也有挑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医药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朗。医药营销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和学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总结归纳起来,2003年中主要对医药营销市场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此为营销之“痛”:

一、 医药行业自身状况对医药营销的影响:

1、针对制药企业――市场竞争依然严峻。

这些年通过国家药监局针对制药生产企业GMP认证和国药准子文号换发等举措,并没有改变目前医药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据国家药监局资料显示通过GMP认证使原有六千多家制药企业降低到三千多家,但又有新批建立的两千多家制药企业。而这些新的制药企业有许多是刚刚涉足医药行业的,原因是他们从其他行业看医药行业觉得利润丰厚,他们都是在其他行业累计了巨大的资金实力,尤其是近些年从原始资本累计雄厚的房地产等获利丰厚的行业进军医药行业的太多太多。山东有一家是做太阳能原材料的企业,行业内产品几乎处在垄断地位,几年来累计资金相当雄厚。其在山东投资了一家新药厂,仅药厂投资就在1亿元以上,由于营销上的欠缺,一直举步为艰,由于资金实力的强大,前期的损失未伤及其元气,目前通过高薪聘请医药质询团队,情况在逐步缓解。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与原有的制药企业不在一个水平的竞争平台上,给现有的已经投入了巨大资金进行GMP改造的企业来说,就是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在从企业的产品结构来看,虽然新审批建立的药厂需要新药的支撑,但是也许从市场获得利润的产品与市场上同类品种多,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入手。因此,目前的医药行业营销环境的相同产品重复率相当高,尤其表现在普药类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我们的消费者也趋于同质化,这样必然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产品过剩时期,产品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品牌就是在产品严重过剩时期人们最后选择的理由之一。另一个角度看,资金实力的拥有对于对付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2、针对医药流通企业――物流概念引发巨额投资风险

我们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是从这样的基础走过来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足、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等等。通过几年来国家GSP认证工作的开展,各地区医药流通市场相对规范化、正规化。新的医药流通格局正在形成,一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正在形成并在不断壮大,而2003年医药流通市场却出现了另一种潮流,就是各地医药流通企业纷纷青睐于大型医药物流公司,这是继连锁药店后医药领域中出现的又一股烧钱热潮,在全国各地,北京医药、广州医药、上海医药、重庆医药、太极集团、武汉同济堂等各路诸候,都在或已经开始筹措资金上马区域性物流中心,其投资一般都在1亿元以上。重庆医药股份在四川建立的四川和平医药公司仅从德国引进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就花费2500万元。而一些中型医药流通企业也在为建立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准备。大采购,大配送,大仓储,大调拨、大投入是否真正能够在当前这个微利时代换来合理的回报?现在的医药行业已经不是以前的医药市场,利润高,赚钱容易。目前整体医药流通行业的利润下降,配套成本却在增加。人均效率降低,人员出现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的现象。在与全国年销售量排名前几位的一大型医药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交流中了解到,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步,拼上老本也得上,不进则退吗。他们对医药流通领域内的激烈竞争还不是最担心的,他们认为凭自己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在该领域中站稳脚跟还是有信心的,其实最让他们心里最担心的是从其他行业带着雄厚资金进入医药行业的门外汉,拿着钱烧得你个半死就退出,刚打完胜仗的你还没有缓过气,接着又来一位门外汉进入,再烧你个半死。如此反复,自己再有实力也难逃一劫。这也是目前巨额资金投入到大型医药物流公司潜在的最大的危险。如何分清当前市场状况,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泡沫。在此营销环境变化最为激烈之际,看清局势,保存自己的经济实力,瞅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同时降低市场投资风险。同时加强医药流通企业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强强联合,共同维护该地区的稳定。这才是医药流通企业在目前状况下的合理选择。例如,日前重庆太极集团医药商业这一块正在与广州医药有限公司进行区域间的合作,为区域间强强联合树立了一个典范。

3、针对医药零售药店――平价药房降价风暴愈演愈烈。

2003年的平价风波在全国是愈演愈烈,药品平价旋风正在继续席卷广州、上海、重庆等诸多省会城市,大家匆忙开始价格战,谁能直接从厂家拿到更便宜更低价格的药品,谁就能打出药品的更低价格吸引消费者,一味比价格谁更低,却忽略了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日前报道说,浙江地区平价药房打出一元钱的感冒药和一元钱的抗生素却遭遇难堪。又有传来刚开几个月的平价大药房匆匆关门的消息。如南京的开心大药房的草草收场,南京宝丰大药房的濒临关门等等。我认为零售药店的竞争,将由目前单纯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发展为质量、服务、品牌等更高层次的竞争。譬如,非常大药房即将推出24小时送药上门服务,起步价从0.5元开始送起,长年定期为慢性病患者开设健康讲座,为长期购药者定期回访、设立健康档案等。

另一个角度来看,平价药房的兴起正是体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消费者所受渠道为中心的营销正逐步在减弱,越来越多的平价药房为获得更加便宜的产品进货价格,必须考虑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随着厂家产品在这些平价药房为代表的群体中销售量的提升,市场环境会促使生产企业逐步重视和考虑与他们合作的更大范围的合作和交流。产品进入终端渠道链的缩短是药品价格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市场格局的形成是需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培育,中国未来的渠道模式来看,以渠道为中心的营销会逐步向以产品和产品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转化。

二、 重大自然灾害对医药营销的影响作用:

上半年流行性传染病“非典”席卷全国,除与“非典”相关的药品销售有所增长外,其他绝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额,因那段时间医院和药店客流量的明显减少而销售量下降。对部分类别药品销售的影响因行政原因,还持续了一段时间,尤其是解热镇痛类药品。例如在部分地区如浙江、福建等省份感冒类药品纷纷下柜,当时患者在购买时还必须需凭医生处方。“非典”和“非典后”的社会现象改变了人民群众日常卫生习惯,例如,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预防流感意识增强;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纠正人们用药的盲目性,加强人们用药科普教育等等,对药品尤其是消费者可以更多自主选择的OTC类药品的销售影响较大。

同时,由于“非典”出现打破了许多制药企业全年的营销计划和品种结构的推广工作。在“非典”初期出现与“非典”相关产品的供不应求和“非典”后产品的严重过剩。在全年营销费用投放上,许多企业将上半年的销售政策和推广费用集中用在“非典”后的下半年使用,使下半年的医药市场竞争异常火爆激烈,尤其表现在感冒药的销售上。 医药营销之“痒”

2003年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加剧,使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倍感郁闷和困惑,此为营销之“痒”。下面列举三个比较突出的困惑在此分析。

一、 制药企业营销队伍和营销系统理解力和执行力的困惑。

目前制药企业的营销已经是企业整体营销系统的运转和协同的结果,这就需要企业内部与销售部门相关的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协调性,营销部门与公司领导层思路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营销管理人员和其营销队伍的主管能动性和实时创新性,同时增强各级营销人员对公司策略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当今的营销时代,已经不是过去机会造就企业的年代。以前领导一帮人,冲上去,干什么能成什么,市场环境也相对简单,外界影响也少。营销队伍的士气也因胜利而持续高涨。而现在的营销环境更加复杂,外界影响因素瞬息万变,营销策略和方案很难十全十美。很容易因执行过程中的毫厘之差导致失之千里。解决的方法核心有三条。1、加强营销过程的管理而不是结果的管理,即实现营销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注重不同特点的营销区域进行区别对待。同时加强营销活动的监督、反馈和及时纠正、处理的对应机制。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之间和内部与外部的沟通渠道。3、提高营销系统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素质。

二、 各种医药营销模式的并存给医药市场销售带来不同影响的困惑。

当前的医药销售已经发展到几种营销模式并存的时代。各种营销模式相互影响、作用使营销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困难。例如,大包形式的产品对销售各级渠道促销力度的灵活度对公司自身营销队伍相对固定促销力度的负面冲击。各种营销模式在员工工作激情,营销管理成本,销售队伍的维系,公司稳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利弊。如何选择?视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各有利弊。医药营销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是否能顺利启动和成长的关键。根据公司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现状,对产品发展的期望程度,公司发展的速度要求,综合各项因素选择切实可行的销售模式。例如,如果企业资金比较雄厚,又有一批管理素质过硬的干部,上层组织框架比较健全和开放,可以选择厂家直接建立营销队伍,在公司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自主经营,控制营销中一切环节,递进式的发展,最终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资金薄弱,管理水平相对差,营销企划水平低,可选择招商、制的销售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金和销售网络,推广启动市场速度快,企业风险小,初期绝对利润高,资金周转快。

三、 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变革使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更能吸引消费者倍感困惑。

这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在以药店终端为销售窗口的药品时,主要是OTC药品等。目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商业讯息不断丰富,整个社会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接受来之社会环境中的信息量太大,营销环境的变化已经让我们的消费者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准确的获得产品讯息,产生冲动购买,产品打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我们的消费者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在成长,那种一上广告,人们就蜂拥而至购买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在众多信息(产品的各种宣传形式中)中在辨别、在思考、在犹豫、在斟酌。从而导致从产品宣传、说服、教育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过程加长,难度增加。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讯息时代的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也给我们营销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消费者处在对产品信息辨别能力差的时候,对事物判断能力不准的时候,在消费者心目中取得具有一定信任度的人员的劝导和引导消费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药店营业员的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产品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以产品和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药营销“痛痒”之道

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还有很多很多,如何消除医药营销之“痛痒”,方法和办法也很多。万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要看清事情之缘由,认真分析和总结,消除此“痛痒”之病症是可以做到的。就2003年医药行业之风风雨雨,无数变革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如何对策?答案是该止痛就止痛,该止痒就止痒。总体原则是,以静止动,保存和积累实力,瞅准时机,抓住机会,铸成成就。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11篇

一、医药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

(一)加强医药企业并购的目的

随着医药改革工作的逐步落实,我国医药企业将迎来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是每一家医药企业均需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加强医药企业并购,有利于促进并购双方获得更多更为优质的资源,提高对市场的控制力,通过发挥并购双方的各自优势,提升企业价值链的核心能力。随着医药企业的并购,企业的发展速度将会得到明显提升,产品种类也会更加丰富多元化,加强企业并购行为,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并购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出并购企业的协同效应,利用资产经营或资本经营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目标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二)医药企业并购的现状

1、片面追求多角化经营

部分大型医药企业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未对企业本身情况、市场趋势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考量,盲目收购一些中小企业,且疏于对管理模式、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最终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始终停滞不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并购行为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2、未给予财物风险足够重视

部分大型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进行并购行为仅为节约生产成本,因此在收购中小企业以及亏损企业时,通常会极力压低收购价格,完全忽略了“企业整合成本同样是并购成本的组成部分”这一事实。考虑到中小企业、亏损企业的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员工整体水平等方面并不能与大型企业相媲美,因此大企业在收购这类企业后,往往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用于整合,进一步加大了财务风险。

3、逐渐呈现出垄断趋势

就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并购行为应始终遵循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避免垄断,培养良性竞争的基本原则。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医药企业的并购行为,虽然在原有基础上,真正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也获得了提升,但却逐渐开始展露出垄断的趋势。并购行为的开展,会导致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过于集中,市场份额占比重,最终出现垄断现象。这种情况,显然对市场和谐竞争环境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资产评估应用于医药企业并购的作用分析

(一)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的意义和方式

1、收益现值法

将评估对象在剩余寿命中的收益进行预估,然后按照合理的折现率进行折现,最终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将该数值作为资产价值参考的方法即为收益现值法。这种方法是以企业的未来收益作为切入点,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相较于其他方法,这种方法显然更具综合性,能够从多方面角度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权衡。不过,该方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客观性不强,且准确率不高,因为在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时,多少会受到评估者个人主观的影响,且折现率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最终估值的准确率并不是绝对的。

2、成本法

当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对企业各项资产价值与负债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即为成本法。成本法主要通过考察企业资产的重置能力,来评估企业的资产价值。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不过,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为它只能针对有形资产进行评估,极易忽略企业中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很显然,属于高成长性或主打技术资产价值一类的企业,并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评估企业资产的整体价值。

3、市场比较法

将被估资产与近期市场已交易成功的同类型资产进行比较,并在同类资产成交价格的基础上,按照被估资产与已成交资产的差异,对被估算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即为市场比较法。这种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在使用该方法时,为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务必要对市场价格、未来发展走势、同类型资产的差异等内容进行充分考量。所以,并不建议使用该方法计算企业的整体权益价值,不过,该方法用于评估土地、房产等方面均能获得理想效果。

(二)医药企业并购中的评估务实分析

1、医药商业企业并购侧重点

医药商业企业的主要业务主要包括药品的批发、零售、以及物流等。因此,商业企业应重视经营品种的独占性,这将会给商业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优质的产品将会有效提高企业的产品利润,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其次,商业企业定期调整自身在市场中的所处地位,避免垄断现象的发生,与其他竞争者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另外,还应密切关注应收账款、存活率以及付账款的周转情况,积极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以促进不同业务的稳定运营。

评估医药商业企业首先应对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量,一般情况下,可使用收益法对其进行评估。相较于其他评估方法,收益法更有利于提高未来盈预测值的准确率。一般情况下,相较于普通医药产品,新型医药产品的毛利率明显更高,不过,同一类型的药物毛利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最初毛利率高的药品,下滑趋势尤为明显。因此,应结合该企业今后的营运资本,在损益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未来资产负债预测,并将营销网络价值纳入评估范围内。

2、医药工业企业并购侧重点

医药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包括药品研制、生产,对此类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容易受到市场情况、研发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医药工业企业并购侧重点应包括:市场占有率、销售策略、销售预测、新产品上市时间等。考虑到医药工业企业的这一特征,可使用成本法对其进行资产评估,并使用收益法对新药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应将企业所有对盈利有贡献的无形资产均列入评估范围,分析未来盈利预测中新品种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结合国家基本国情与政策方针,如新医改政策、医药环保政策等,对未来医药成本的增加进行综合考虑。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12篇

1990年,越南人均药品消费量还不足0.3美元,缺医少药的状况相当严重。即使这样低的医药消费水平下,越南医药制剂工业的产量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30%左右,70%还需要依赖进口。现在,这种状况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首先,越南政府大力鼓励国内外企业或资金进入医药工业行业,并相应给予宽松的环境和优惠扶植政策,加速了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其次,近些年来,为了确保越南国内生产企业的药品质量,越南政府提高了医药工业的准入门槛,对在越南国内的制药工业企业实行必须GMP认证才能获准生产的准入许可政策。目前,越南已有25家国有、8家合资、16家独资的制药工业企业获得GMP亚洲认证体系的认证,获准生产药品。其中,有的生产企业还获得欧洲认证体系的认证或ISO国际认证,并获得多边合作生产药品的特许权,开展国际合作。如今,越南已形成了产能大、质量高的医药制剂工业体系,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医药消费和民众用药的需求,部份药品还出口外销。

但是,越南药品的经营体制尚未完全从以往的药品缺乏状态下的计划经济流通体制中解脱出来。目前,药品购销体系正处于旧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新的体系又未完全建立起来的“青黄不接”断带时期,药品流通渠道不畅,费用高、周期长、缺乏高效快速的药品购销体系,医药物流、网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品牌塑造销售等现代药品营销手段和经营理念仍处于空白,与当前不断增长的越南民众对药品的需求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越南的整个医药购销体系还很落后,快速有效供给水平不高,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容量的大幅度增加,具有8000万人口和民众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的越南药品市场,发展潜力相当可观,对于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同仁来说,其吸引力不小。仅十几年的时间,越南人均每年药品消费就从无足轻重的0.3美元猛增到如今近10美元,这一巨大的变化,不得不说是医药发展史上的奇迹,得到国际医药工商同仁的一致认同。有关专家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越南医药市场前景无量,还会有更加惊人的奇迹不断出现。

第一,越南民众对药品旺盛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发展,拉动市场快速增长。目前,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逐步向小康型方向转化,对药品的需求也相应地从被动型治疗转为主动型预防、保健和治疗。在这一转型时期,必将带来药品需求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市场细分及药品供求结构的巨大变动,药品销售的分类管理和多层次市场营销方式的产生,顺应民众对西药的需要,从而又反过来促进市场的快速向前推进。

第二,越南政府大力推进民众健康及保健事业,推动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南全国范围内已有30家中央直属医院,196家省级医院,2500家县级医院,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完整医疗卫生体系,并且,政府还鼓励开办私营医院及诊所,乡镇以上都配备有医师级以上的医务人员,国家每年都拨出专款用于培训医务人员,增加药师从业人员的数量,大力推进医保,建立医药科研体系等,大大促进了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调整增长。相当于使越南药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添加了催化剂。

第三,越南药品市场对周边国家的消费具有示范先导作用。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药品市场从规模到总量都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越南的周边国家中,如老挝、柬埔寨、缅甸等,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越南属于地区性大国的地位及作用相当显著,市场消费的先导效应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在药品的市场营销中,只要在越南市场上有所作为,经营好越南市场,进入其周边以及相邻的国家和市场则易如反掌,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越南药品市场又一诱人的因素之一。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13篇

摘要:利用SCP范式对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进行实证研究,对产业现状进行描述、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政策调整的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关键词:制药业;SCP;产业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03-01

1 理论简介

“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是贯穿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完整而富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学派的贝恩(J.S.Bain)提出,他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并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同时兼顾具体环节和系统逻辑的分析框架,即SCP范式。

根据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但不少人习惯于简化SCP结构,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也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结果、行为、绩效的影响,从而误解了SCP范式的真实意图和思想。

2 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内在联系的特征及形式。”其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

2.1 市场集中度

本文采用绝对集中度作为衡量我国制药业集中状况的指标,用我国医药制造业每年销售额最大四家企业占医药市场总销售的份额(即CR4)来表示,其数据是根据历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CR4(销售额前4的医药企业销售额之和/我国医药销售额)*100%。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CR4处在低水平徘徊状态,根据贝恩产业结构衡量标准,我国制药业属于原子型的市场结构,说明我国制药业还没有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2005年开始CR4开始下滑,是由于我国医药市场容量以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长,吸引着各行各业闲散资金的眼球,新企业不断进入,而在位大企业未能很好的借势扩张市场份额。

2.2 产品差异化

所谓产品差异化就是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在其向顾客提品和服务时,通过某种方法引发顾客对其产品的特殊偏好,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它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分开来,说服顾客选择自己的产品,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医药产业中产品差别化表现在药品的适应证、质量、剂型、服用方法、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它使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减小了可替代性。另外顾客忠诚度在非处方药销售中表现的比较明显。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我国制药业新产品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我国医药产品差别化水平在逐年缓慢提高。

2.3 进入退出壁垒

所谓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新厂商多承担的成本劣势,或者是产业中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企业数量达到了5000余家,这比许多发达国家制药企业总数还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对医药生产企业实行强制性的GMP认证制度,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不得进入医药产业或者被强迫退出医药产业,从而从政策法规和必要资本量角度提高了进入壁垒。

退出壁垒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它由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费用和政策法律限制等因素构成。相对于自然垄断产业而言,医药产业的退出壁垒应该低得多,特别是在行政法规壁垒上应更为宽松,但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使是经过股份制改造,也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再加上地方、部门利益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需要等的影响,我国制药业的退出壁垒被人为地提高了。

3 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又称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策略。制药业作为技术先导性产业,其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的特点,所以市场行为中应更多关注其新药研发行为。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新产品研发投入正在逐年快速增长,虽然2008年全国R&D费用总量不到辉瑞公司的六分之一,但是从其快速增长的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国内制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新药研发并不断加大费用投入,大企业逐渐由仿制、仿创结合转向更多的自主创新。

4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在产品价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最终经济结果。本文利用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来综合评价我国制药业的市场绩效。

表1 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专利数情况

表格2 我国制药业目前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从2000年开始缓慢提升,反映出制药企业盈利能力的逐步提升,产品销售率维持在94%~95%之间,低于国内平均水平(97.5%),说明我国制药业生产能力过剩,药品总体供过于求,产销一定程度上脱节,这很可能是由于制药业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过多的外部资金注入,短期内行业需求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供给量所致。

5 结论

从我国制药业SCP的综合研究结果(表2)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退出壁垒、新药研发以及产品销售率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相差较大,虽然理想值一栏为笔者综合了制药强国实际情况和一定的个人主观性,但笔者相信,理想值和实际值的差距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所以我国制药业的产业组织政策调整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著,史东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高技术产业司.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EB/OL].省略.cn/sjkl/gjscy/index.htm.

[4]冯国忠,任正华.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及优化[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1(7):55-59.

[5]杨建文,周冯奇.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14篇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零售药店的现状,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人员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零售药店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 药店 营销 策略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分销系统的全面开放,我国医药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零售药店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制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药店销售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状况日趋激烈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药品零售市场特别是大城市中的药品零售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而随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以及医疗机构药品分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更是使得药品零售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存在不公平竞争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占药品市场的85%以上,零售药店药品销售比例极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疗定点药店的设置,我国医药零售业呈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普遍存在因医院控制处方外流而导致药店处方量不足的现象,所以,医药零售业的发展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的改善有待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3 、零售药店经营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经营普遍存在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方式落后、竞争手段缺乏的情况。价格战、赠品促销方法仍是主流。而价格战对药店经营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赢取一定的市场,但大幅度降价带来行业利润水平的回落将与药店经营成本的走高形成一对更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企业把营销工作的中心转到以降价为主上来,是对企业的巨大伤害。

4 、药品零售业药学服务工作差距大

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绝大多数还不能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之转变, 药学服务包括用药咨询、上门服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健康关怀等,同时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利用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跟踪回访顾客,向顾客征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以全新的经营理念给顾客以全新的感受,在让消费者感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提高药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我国的药品零售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 、药学专业人员不足,执业药师的配备缺口大

由于我国药品零售业药学人才严重缺乏。且由于目前我国执业药师制度不完善,导致执业药师严重短缺,与零售药房的发展不成比例。我们在对广东省119家药店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这119家药店仅有17名执业药师,仅占专业工作人员总数的2%。零售药店这种状况,如何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如何保证药品分类管理的顺利实施,令人生忧。

二、药店营销策略分析

1 、价格策略

价格在中国永远是最锋利的武器,但价格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美国的连锁药店常常采取两种定价策略:每日低价策略和高/低价策略。我国药店可以从美国药店定价策略中受到启发,在定价时,应该考虑是否可采取每日低价的形式,并进行相应的促销策略。 尤其是对于常用药、保健品而言,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短期的、定期的价格促销或广告促销,可以对顾客形成紧张的气氛,促使其采取集中购买行为。此外,对于多元化经营的药店来说,这种策略还能起到招徕顾客的作用,带动顾客购买其他的产品。

2 、产品策略

药品零售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产品种类,实现产品组合多样化,制定产品上货架的清单制度,让销售额增长快的产品优先上架;提供低价和高档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收入和购买力人群的需求;储存在某个类别里的领先品牌产品,很多消费者非常注重与品牌药品的购买,如果企业仅能提供低价药品给消费者,可能就失去对品牌的追求消费群;密切注视新的“重磅产品”,即广告投入很大的产品,它能带来药店在某段时间很大的人流和销售的产品。

3 、渠道策略

药品零售强势企业纷纷进入上、下游,出现了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势头。生产是控制成本的第一源头,流通是优化商品与物流的重点保证,终端为王。强势企业均想提高利润、增强市场控制力,纷纷进入上下游,希望打通整个产业链。为了节约流通成本,降低药品成本,药品零售企业开始尝试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具体策略包括:向下一体化策略,如大的制药企业海王、桐君阁等先后涉足药品零售终端,双鹤等药品批发公司干脆就自己开起了药店;国控开始重视零售药店的发展,国控的国大药房和整合的一致1 000多家连锁药店,把连锁作为战略来发展;广药集团健民北京店和采芝林北京店两家旗舰店令人刮目相看;向上一体化策略,零售老大老百姓大药房先后涉足制药与医药物流,其医药物流公司组建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6亿元,另外的零售业强势企业如益丰大药房等也先后涉足医药物流与制药;海王星辰利用自身品牌大力发展自有品牌销售,通过和生产企业协约生产自有品牌,从而达到掌控生产,获取更高利润。

4 、人员策略

目前,在药品零售企业药学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是向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主要方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竞争能力。零售药店应不断规范员工的形象和服务行为,树立“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药学人员的服务态度应热情、耐心,服务用语应规范、文明,还应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给予消费者用药指导。同时零售药店还应对药学人员进行药品、医疗知识、销售技巧、消费心理学知识以及人际关系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可以更好地提高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

5、 促销策略

促销的策略包括:精心设计在药店正面入口处的装潢、店名招牌、广告招牌、展示橱窗等。根据消费者偏好调整药店陈列的橱窗、橱柜的形状、大小和排列,调整药品的展示以便于消费者易看、易拿、易挑选,店铺的通道设计应当流畅以便于顾客行走;店堂的招牌、POP等广告形式应当是药品零售企业的主要广告形式,这是由药品零售市场的消费特点决定的,对于准备购药的消费者来说,由于希望尽快买到药品以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广告必须在他们方便的前提下才会起到理想效果。

三、小结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第15篇

药品营销策划书范文(一)

第一部分 营销诊断

一、市场背景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压力大,加之过量饮酒、吸烟,空调、长期缺乏户外运动等因素,使人们的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失调就会造成体质虚弱,抵抗疾病能力下降,于是,有的人会反复得感冒、哮喘、肝病,有的人更赶时髦,流行病一来他就来者不拒.所以大家都需要调整免疫,增强抵抗力,可见保健品市场前景广阔。

二、产品优势

灵芝是传统滋补品。登瀛灵芝胶囊优选灵芝菌种,经现代生物技术加工而成,其中含灵芝多糖、多肽等功效成份。可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增强巨噬能力,有明确的免疫调节的保健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适宜于体制虚弱及免疫力低下及亚健康人群,尤其是肿瘤及肝病患者,因此灵芝保健产品市场潜力极大。

三、营销状况

独特的产品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前景,使灵芝产品保健业商家云集,竞争也日趋激烈,但目前该行业已有中华灵芝宝等强势品牌,因此登瀛灵芝胶囊需要解决以下几个的问题:

1、品牌知名度不够

2、产品定价不合理

3、包装设计无特色

4、营销渠道不畅通

5、缺少广告宣传支持

目前该产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营销问题,蓝岛是一个知名的旅游城市,灵芝胶囊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品,市场档次高,同时本品又是取自人间仙境的**,因此为将灵芝胶囊培育成蓝岛优秀的旅游纪念品和高档礼品提供基础的文化内涵。因此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整合优势,对产品进行整合优势营销包装,加快产品市场知名度,培育和开发市场。

为达以上的目的,建议市场策划方案如下:

第二部分 运作方案

一、确立营销目标

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树立行业强劲品牌。

二、明确营销策略

1、营销模式

(1)电视直销

(2)渠道分销

(3)建立会员卡,实行会员制

2、推广方案

立足蓝岛,建立市场,依此为试点,总结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建行业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3、市场营销目标

(1)近期目标

一年之内开发起蓝岛市场,使蓝岛市场目标销售网络渠道铺货率达70%,并且在蓝岛的选择目标县级市铺货100%,使登瀛灵芝胶囊成为蓝岛本地的旅游知名品牌和保健品牌,是蓝岛地区最受欢迎的礼品。

(2)远期目标

三年内将登瀛灵芝胶囊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成为灵芝类产品的主导品牌。

第三部分 实施方法步骤

一、成立项目小组

由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精英及电视台市场、策划、文案、设计、制作等专业人士组成,分工合作,逐步实施。

二、灵芝产品市场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通过市场调研为登瀛灵芝胶囊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制定最佳推广策略。市场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对手调查:对登瀛灵芝胶囊主要竞争对手在蓝岛市场的营销状况进行调研,采用竞争对比法,将行业内主要竞争品牌及企业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对目前企业在行业内的状况及产品品牌优劣势有个充分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包装设计、市场定位、广告支持、营销渠道、销售管理、品牌知名度等。

2、产品市场诊断:对原来的产品市场状况做市场调查,运用便利抽样以及配额抽样法,结合消费者深度访谈、营业员深度访谈、经销商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清楚,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调查的对象最主要包括以下人群:企业内部的相关的管理人员,企业内部相关的市场营销人员,产品原来的经销商,产品原来的零售商,产品的消费者市场调查的内容为:消费者是否知道灵芝胶囊这类产品 ?消费者是否知道登瀛灵芝胶囊这个品牌?消费者是否知道灵芝胶囊的功效?消费者购买灵芝胶囊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消费者购买灵芝胶囊的心理价位是多少?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什么?有何购买习惯?目标消费者是通过何种途径购买胶囊的?

通过以上的市场调查,做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科学,系统的市场调查报告,特别要确认价位、功能特点、独特卖点销售渠道等问题,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产品重新定位

为登瀛灵芝胶囊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和功能定位蓝岛是一座旅游城市,**是一处旅游、文化胜地,灵芝是传说中的世间仙草,可见登瀛灵芝胶囊极具地域、产品优势,配合蓝岛、**旅游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应将其定位为蓝岛市的旅游保健礼品合具有特殊供效的保健品。

(1)特殊功能保健品

(2)旅游纪念品

(3)时尚高档礼品

四、为登瀛灵芝胶囊找出目标消费群

根据以上的产品定位,登瀛灵芝胶囊目标消费群的构成大体如下:

(1)体质多病,急需提高身体体质的病患者;

(2)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身体抵抗力差,易感染流行病的人群;

(3)重视保健、追求健康生活的人(高档保健品);

(4)到蓝岛旅游的人;

(5)礼尚往来较多的人(高档礼品);

五、根据以上的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设置相应的新营销网络:

(1)作为特殊保健品:与蓝岛市各大医药公司合作,进入他们的网络;保健品专卖店店;超市保健品专柜。

(2)作为旅游纪念品:旅游专卖店;与蓝岛市信誉较好的旅游公司合作,把参观灵芝园和赠送灵芝知识讲座作为旅游团的特色推出;高档酒店、旅馆等场所。

六、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

任何产品的成功的市场运做,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市场管理,离不开市场一线的消费者和中间商的及时的信息反馈,因此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络必须做以下的工作:

(1)建立客户档案

(2)对销售人员进行产品和业务的培训:

A、产品的培训:通过市场调查,找出消费者针对此产品最可能提出的20个问题,由公司组织统一的标准答案,销售人员特别是专柜的促销小姐统一回答。

B、业务的培训:销售人员必须每天填写日市场拜访计划,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月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C、对所负责的经销商做定期的分析和总结。

D、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做定期的分析和总结。

(3)对销售人员进行成绩的考核:将以上的要求作为每月考核销售人员的标准。

七、为登瀛灵芝胶囊重新设计包装

根据灵芝胶囊的市场定位,目前登瀛灵芝胶囊的包装设计不能与其品质档次相匹配,因此包装设计必须改变,新的设计要体现出高档,又要体现出**的悠久的文化内涵,其包装规格建议分为两档:经济装(大众保健消费),精品装(高档健康赠品),但是基调必须一致,保持相同的VI。

经济装面向普通消费者,包装盒材料采取一般的白版纸;而精品装必须采用高档礼品装盒子,设计时内铺高档丝绸,外盒材料必须用高档版纸。

整个系列的包装设计必须大气、漂亮、陈列效果佳、具有浓厚的传统风格。

八、为登瀛灵芝胶囊重新定价

(1)经济档:一般保健消费、普通旅游纪念

(2)豪华档:高档旅游赠品

通过定价,也位灵芝胶囊符合高档保健品何旅游济品的形象,突出其产品的珍贵性和奇异性。

九、塑造企业形象 建立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以配合品牌传播及统一经销店形象。

(1)建立VI,统一企业视觉形象

(2)制作企业宣传画册

(3)制作企业形象片及产品宣传片

十、加强广告宣传,进行整合传播

在对外宣传之前,要确认产品的宣传定位。

为了使铺货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前期可以投入适量的广告,包括灵芝胶囊与保健的系列科普知识讲座文章和专题讲座电视片。报纸小版面即可,这样就可以给销售人员和经销商信心支持,知道有广告支持,使铺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配合整体销售工作,还应该设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促销点促销队伍,在重点商场、药站开展产品宣传、推荐。

当铺货工作达到预定目标的70%时,全套的媒体投放方案全面运行。

(1)广告主题: 仙山瑞草、人间极品

(2)宣传定位

名牌公关:

利用**的知名度、美誉度及灵芝动人的神话传说树立登瀛灵芝胶囊的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

直接对经销商公关:

召开新产品上市会,邀请蓝岛市各医药公司,旅游公司,和保健品商店,在会上请专家详细介绍产品的功能;公司营销部门介绍最新的价格以及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的利润分析;广告公司介绍市场支持计划,包括媒体和公关活动。

增强经销商对登瀛灵芝胶囊的营销信心,促使他们在经销登瀛灵芝胶囊上下功夫;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登瀛灵芝胶囊的销售中来,拓展、稳定销售渠道,抢占市场,避免直接竞争。

(3)媒体组合:根据蓝岛地区的媒体特点和在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又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建议在蓝岛地区选择以下媒体:

报纸--蓝岛晚报,其中针对报纸,选出一主题,并围绕改主题做宣传做系列广告;环环项扣,一定要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电视广告-制作专题片,专题片包括招商片和直销片两种广告带。同时在以下电视台播出。

A:蓝岛电视台专题广告--树立品牌及企业在蓝岛市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同时诚招商;

B:**电视台专题广告及电视直销--树立品牌及企业在当地的良好口碑,直接促进销售;在7:00-9:00的黄金时间,作为广告片定期播出,并作电视直销。以加深当地人对该产品的了解和认知,吸引商的注意;

C:由**台,向有关区市电视台的相关栏目,并作电视直销;

D:另外我们还将通过我们中心的技术信息系统网为您的产品向国外推广宣传。

户外广告

A:在公司、生产基地及**、蓝岛沿海主要景点设立广告牌;

B:向高档酒店、旅馆、旅游景点、高档写字楼等场所赠送企业画册;

C:在各大经销处放置宣传品,统一促销形象,并且在每个店开业时,都用统一形象的拱形门。

重视公关活动及现场促销

(1)请专家对灵芝产品的医疗保健功能进行讲解,并且赠送登瀛灵芝胶囊产品说明的VCD光盘。

(2)与旅行社联系,吸引各旅行团队来灵芝园中参观,由企业的讲解人员对灵芝的传说、特性、药用价值等等进行详细的讲述,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现场解答,并现场售药。

药品营销策划书范文(二)

一、中国医药市场环境的分析

1)医药企业的竞争环境

建国XX多年来,我国医药产业经历了不平坦的发展历程,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自我国第一批医药代表1988年出现在施贵宝公司,90年代初,以外资企业的医药代表进入终端医院促销为端始,临床推广并成为国内医药企业推动销售竟相仿效的一种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的进入,由外企到国企,私企,由少数到多数企业,不断的蔓延和发展,并在国内非良性的土壤中发生变化,以前那种临床推广发生了质的变化,医药代表不在仅仅是药厂和临床医生之间的产品顾问,给医生兑付处方费几乎成为促销的金科玉律。一些中小企业为求生存,临床工作成了促销药品的一大法宝,药厂和经营单位均把医院工作作为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纷纷向医院派驻医药代表,销售代表的良秀混杂,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使药品市场走向了一条畸形之路。同时伴随着那种无序,管理部门的管理脱节,恶性竞争带来的药价虚高这就是当前的医药市场环境,改变目前状况,不仅是主管部门的难题,也是医药企业想跳出这一怪圈的难题。

2)WTO下的医药竞争环境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开放,一些国际上的大制药企业和大的商业流通企业的进入,使我国的医药企业进入了一个整合期。国内一些制药企业以前以仿制为主的药品,由于药品的疗效以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其竞争力将会大为下降,以前国外企业是通过销售的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终将影响整个医药环境。

3)国家医药政策及医疗改革对医药市场环境的影响

9月30日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自查自纠结束,卫生部正在抓紧制定商业贿赂范围,进一步明确贿赂与正常商业赞助之间的界限,并对于如何防治打擦边球制定出标准和细则。防治医药行业商业贿赂将成为常态存在,带金销售的时代即将终结,专业化营销时代已经来临。 国家发改委《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颁布,给出医改5年时间表,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建立向社会药店开放处方制度,加快医药分家的进度,实现三级医疗保险制度,这将对处方药销售模式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在当前的医药环境下医药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

1)形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优势

首先加强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管理不仅可以出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的内容如生产管理,人事,营销,财务等,关键要针对企业本身情况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出效益,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一些在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药品,申请专利,利用它的不可替代性,取得相对较高利润,把利润再用于扩大于别的厂家同质量的品种的整体规模,从而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形成以无形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无形资源显得更为重要,优质优价在招标中胜出,品牌是一个霸权,是一连串的记忆,品牌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医药企业同其他消费品一样,好的品牌,就畅销,在OTC药品销售中更为突出。医药企业要想获得品牌,首先,要加强研发能力,开发出有特殊疗效的药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在处方药上取得临床医生的信赖。其次,加强公司的管理能力,以提高专业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无形中也树立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第三,要树立整体的营销观念,企业须切实树立起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的根本经营观念,从最终客户开始而不是生产过程开始策略,只有有一个好的营销策略才能树立起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品牌。

三、新形势下医药企业的营销策略

药品营销战略的制定过程是一个辨别,选择和发展市场机会,完成企业任务和目标的过程,具体营销方法和方式很多,重点包含药品市场的细分战略,药品市场竞争战略,药品市场发展战略和药品营销组合战略。

1、市场细分化营销策略,通过辨别具有不同类型消费需求和欲望的消费者群,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分市场。目的是要在大市场中寻找对企业最有利的细分市场,选择最有效的目标市场,制定最有效的营销策略,有利于企业把自己的特长和细分市场的特点结合起来,集中有限资源,经营市场空缺药品,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利于企业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2、药品的市场竞争策略,医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不仅要进行市场细分,迎合目标客户的需求,同时还要针对为相同目标客户服务的竞争对手,以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竞争策略就是企业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竞争中保持或发展自己的实力地位而确定的企业目标和达到目标争取的各项策略的有机结合体。制定市场竞争策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竞争地位,依据市场结构,明确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竞争者,从而采取不同策略。其次要采用药品使用价值,药品价格,研发技术,服务,时间的方面,来发掘适合自己的竞争优势。

3、药品市场发展策略,医药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市场策略的同时,还须研究和制定药品市场发展策略,即企业扩大再生产,开拓市场,发展经营策略,首先须认真确定企业现有业务和产品状况,对多项业务和产品的战略性盈利潜力要进行评估分析,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发展经济效益好的业务和产品中去。其次通过评估确定战略,部分业务被放弃淘汰。因此,需要发展新的业务,新的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企业新业务发展策略。

最后企业确定了目标市场,制定了相应的竞争策略和市场发展策略后,所面临的又一项决策任务就是从目标市场的需求出发,依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需求,为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由营销组合构成的整体营销组合。

4、药品营销组合策略,就是企业综合运用其可控的营销手段,对他们实行最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市场营销效果,采用4PS(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和4PS(顾客需求和愿望,顾客的成本,方便,沟通)等可控的营销手段。但营销组合受许多不可控的外部营销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目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医改政策的出台,WTO,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等,企业应密切监视宏观环境的动向,调整企业的营销组合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是企业取得主动,成功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善于使这些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相适应。

四、药品营销组合4PS方案

1、药品品种方案,使药品营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药品应是个整体概念,同时要树立起药品大质量的观念。药品品种方案要求企业随时注意自己所生产的药品生命周期处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竞争策略,同时必须注重重新品开发,不断更新产品,外资达公司正是凭借其新品研发技术而独步医药市场。

2、药品的定价方案,药品价格目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医改的重心问题,伴随着目前招标价格,顺加作价,平价大药房的冲击药品的定价方案尤其重要,WTO下一些进口药品的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势必使进口药品价格下调对国内一些仿制药品形成巨大的冲击,一些价格适中疗效好的药品对国内仿制品来说是一个灾难性冲击,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医药企业如何考虑自己产品的定价尤其重要。

3、药品分销渠道方案,国内制药企业长期的营销模式,使医药企业形成了很大的渠道依赖,医药企业需要建立起稳定的医药分销渠道。

4、药品促销方案,随着国家新的医药政策的出台,医药企业在新的形式必须引入健康的促销模式,新的营销机制,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营销:

1)要放弃以前那种对医生的诸如辛苦费,广告费,促销费,处方费等模式,坚持顾客服务导向,加速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培育,重新整合销售渠道。

2)可以通过学术推广会来促销,学术推广销售,主要指在医药销售过程中,以学术宣传和学术活动来推动销售,这种销售模式,对企业和业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企业有很完整的学术网络。很有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目前在外资企业应用的较多。在学术化销售过程中,如不很好的把握,也会涉及到商业贿赂问题。学术化销售,是目前销售形式中,在各方面是被认可的一种方式。

3)广告拉动抢滩OTC市场,从几年OTC市场的增长速度来看OTC市场占半壁江山。OTC市场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而这一市场的营销与医院销售差别较大,更多地体现出医药营销的共性,以超大规模品牌广告投入来拉动医药消费。

4)可开展数字化营销,IT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为市场营销注入新的活力,药品网上交易开始变成现实,用电子商务提速整个医药行业有着不可比拟的强劲优势,同时可以节省开支却生产出更大的效益,利用在线调查可以收集到客户的偏爱和购买方式,还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从而体现个性化营销时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