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1篇

卢凤菊

(上海海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135)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特征,并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但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如风险因素、折现现金流量、比率评估都无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做出准确预测和价值评估。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契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潜在不确定的特征,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能更好地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重建期五个发展阶段的特性,有利于实现风现投资项目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价值评估;实物期权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新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对于我国来说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时不我待,意义重大。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与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有3个特点:

一是成长性,新兴产业往往有着良好的成长预期,发展速度一般快于传统产业;二是新颖性,技术新、形态新、结构新(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等);三是不确定性,因为用户的需求市场条件、未来的进步等尚存在着很多未知因素,新的业态新的技术能不能形成规模,能不能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前期的高额投入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在未来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传统的信贷方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融资工具,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在现实环境下,风险投资的定位与功能正好契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而项目价值评估是风险投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准确的估计可以为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传统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中存在的缺失

传统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投资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风险因素评估法,折现现金流量法和比率估价法等,本文主要介绍风险因素评估法、折现现金流法和比率估价法在战略新兴产业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风险因素评估法

风险因素评估法是一种定性的方法,通过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用合理的方法赋予权重比例以期从总体上把握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的高低次序,并评估与项目价值的联系。

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从产品的研发到投入生产都要面临各种投资风险,而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其风险特征也不相同,这就需要风险投资者有效地评估各种风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价值评估体系。而风险因素评估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方法,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需要较多的人为判断,这对新兴产业的价值评估不利;而且风险因素评估法的评价体系中的许多数据来源于历史数据,而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它的许多数据都需要预期而无历史数据可查,且其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风险因素评估法在实际运用中很难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作出准确的预测不利于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

(二)折现现金流量法

折现现金流量法是由美国西北大学的阿尔弗雷德· 拉巴波特于1986年提出的,是一种定量的方法,其核心是净现值法(NPV)。 所谓净现值是将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按照一定的贴现率分别折现而得到的净现值。计算净现值的公式为:净现值NPV=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

折现现金流量法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处在成长阶段,其未来发展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项目经营失败,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就要选择放弃,这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其次折现现金流量法从项目开始时就开始预测未来各年的现金流,并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折现率对未来各年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新兴产业的新颖性决定了很难对未来的现金流其准确的预测;最后新兴产业无形资产比重大,而这些无形资产多半在账面上体现不出来,具有隐形性,按照折现现金流量法无法准确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项目价值被低估,将可能导致投资者错过投资机会。

(三) 比率评估法

比率评估法是一种定量的方法,对于经过综合指标计价法评价的风险投资项目,可进一步进行评价。其中,市盈率估价法是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有效方法。市盈率以企业所属行业平均市盈率来评估该企业的价值,即:

修正的市盈率=可比企业实际市盈率/(可比企业预期增长率*100);

每股价值=修正市盈率*目标企业预期增长率*100*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但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性,很多项目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很难找到具有相同特征的可比企业;而且市盈率指标无法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在的增长能力,也无法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所以采用比率估价法也很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

三、实物期权法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传统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很难适应处于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而运用实物期权法正好契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实物期权的概念最初是由Myers(1977)在麻省理工学院所提出的,他提出一个投资方案其产生的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价值就等于净现值与实物期权价值之和。净现值部分可以运用传统的净现值法,实物期权价值部分可以运用B-S模型或二叉树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实物期权法应用于新兴产业风险投资的价值评估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更加符合新兴产业不确定性的投资环境。新兴产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给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投资机会。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可以看作看涨期权,即:投资者获得了一项对未来进行投资的权利,为下一阶段的投资创造了机会。在投资环境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执行期权,否则就不执行。这样即使前期投资不产生现金流,也为后期的投资创造了投资机会。

(二)有利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新兴产业拥有很多无形资产,而按照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会低估企业的价值,运用实物期权法,新兴产业拥有的这些无形资产,使得企业拥有了一种在未来使用这些无形资产的权利,同时也拥有放弃使用这些无形资产的权利,企业考虑这些权利时,项目的价值就能公正地体现出来。

(三)能更好地体现新兴产业多阶段的特性。新兴产业一般有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重建期五个发展阶段,中国创业风险投资项目所处阶段的总体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重心主要集中在后期,对种子期投资的金额仅为10.2%,投资项目仅占19.9%。这说明在种子期风险比较大,风险投资的价值评估也比较困难,许多评估都是基于经验判断,这样用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其作出的评估就会不准确,忽视了项目后期投资者的选择权,而实物期权法考虑到了各个阶段投资所具有的选择权,这样更能体现新兴产业多阶段的特性,从而更好地预测新兴产业的价值。

(四)有利于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最大化。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是由未来的增长权决定,而不是由现在的现金流所决定。对于新兴产业来说,企业进行的投资活动并不能立即获得收益,而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短期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企业前期投入的资本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某种专利权或者进入市场的潜力。传统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忽视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期权特性,使得投资者低估了项目的价值,导致投资者会做出不利于企业的决策,不利于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对其进行风险投资价值评估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实物期权方法正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相吻合,这不是对传统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的否定,而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找出更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如果能同时正确的使用实物期权法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元,张晓原,赵明鹏.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1[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2篇

通过对近年在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的估值调整协议典型案例的梳理(表1),可以看出,在风险投资中,估值调整协议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权益作为激励手段。在风险投资中,企业家既想获得发展需要的基金,也不愿失去企业的拥有权,因此,令企业家在盈利能力良好时获得企业较多的权益,在盈利能力不好时,失去企业部分权益,能有效的激励企业家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因此,应用于风险投资中的估值调整协议,多以权益作为激励手段。其次,没有单方面的赢家。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若企业做强做大,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出售权益而获得高额利润,若企业经营不善,即使风险投资获得较多的股权,替换管理层,也有可能使管理目的扭曲,经营中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达到估值调整阀值,即获得了融资,又获得了较多的权益,若达不到阀值,将有可能失去企业。因此,企业家盈利水平到达估值调整阀值时,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实现共赢,是双方共同期待的结果。由此可见,在风险投资中,估值调整协议通常是利用权益(由固定权益和变动权益两部分构成)补偿投资机构的风险,因此,固定权益和变动权益两部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特别是双赢结局的出现与否,如何影响这两部分权益的构成,对于揭示估值调整协议风险补偿的作用机理有重要研究意义,是合理应用估值调整协议,科学选择风险投资金融工具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

对于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的研究,目前学者主要利用期权理论、合约理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激励和风险问题展开,在激励问题方面,项海容提出估值调整协议对创业企业家存在激励作用,激励效应的程度受到目标难度的影响,目标设置的难度越高,企业家的努力程度就越差,而目标难度的设置受到项目风险、创业企业家的能力和项目互补等因素决定,只有当这些项目内部的环境被充分考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效果,同时还证明,当目标的难度有差异时,造成的社会效率也不同。张波指出当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中性的时候,估值调整协议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收益和激励管理层,解释了现实案例中所涉及的投融资双方行为以及收益分配结果。胡晓珂分析了对赌协议在不完全契约状态下表现出的射幸性特点,论证了基于企业估值调整所进行的条款安排并不违背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和效率目标,孙艳军从合约理论的角度,剖析了估值调整协议的应用基础,阐述了估值调整机制的合理价值,认为估值调整协议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风险管理方面,程继爽从我国企业签订估值调整协议融资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估值调整协议的涵义和要素,进而指出了我国企业抵御风险和提高利用估值调整协议融资质量的途径。刘冰和杨明国首先从期权角度分析估值调整协议的特性,通过摩根斯坦利对永乐并购中的估值调整协议的应用,从企业的风险意识,估值方法、估值标准、风险防御能力等方面给出了对我国企业的建议。

专门针对估值调整协议的国外研究甚少,而与其相似的或有权益(或有控制)形式的合约研究较多,其中PhilippeAghion和PatrickBolton得出的关于“怎样建立一种可以让委托人都满意(目标一致)的初始合约”的结论与估值调整协议最为相似。PhilippeAghion和PatrickBolton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建立一种可以让委托人都满意(目标一致)的初始合约,二是,何时初始合约不能实现委托人的目标一致性,此时控制权又当如何分配以实现有效性。为了解决以上这两个问题,作者进行了许多假设:有许多的投资者都在寻找好的投资机会;企业家有好项目因此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并提出一个“takeit–or–leaveitoffer”给投资者选择;在合约执行中存在许多的风险,例如,一些重要的决定是否会被合理的描述;货币收益都可被双方证实;企业家除了在意货币收益外,还在意如荣誉、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收益;还假设了双方的收益和控制权分配。通过这些假设和一个不完全合约的分析,作者提出在项目投资收益为好的状态时,将控制权给予企业家,使其继续经营;在项目投资收益为差的状态时,将控制权给予风险投资家,让其选择对项目进行清算,这样就能确保实现有效率的行为选择。

对于基于估值调整协议的权益分配问题鲜有研究,学者们主要利用双向道德危害模型,基于权益投资、轮次投资等不同的形式,对风险投资权益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岳意定,邹福阳和刘丹指出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在给定的股权结构下存在一个与股权相关的均衡努力水平,对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比例进行设计,研究了融资顺利进行和道德危害有效防范的问题。徐玖平和陈书建构建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之间的道德危害模型,证明合约设计、分阶段投资、监督、股权配置和声誉机制的建立等激励机制对风险投资机构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AnatRAdmati和PaulPfleiderer研究了一种多轮次投资中的问题,证明一种固定权益比例的合约会给风险投资家在所有的投资轮次中固定的权益比例,这会使得内部的投资者作出最优的投资决策,并在今后的投资轮次中,不会对证券作出错误的估价,Hellmann对可转换证券中的上市阶段的最优权益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他提出双向道德危害下,最优权益分配与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的工作效率和努力效果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的权益分配仅是基于纯股权融资模式,实际上,当金融工具发生改变时,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家的激励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最优权益比例也会随之改变。与本文的研究内容相近的有Casamatta,Hellmann和晏文隽及郭菊娥的研究,其中Casamatta,hellmann为本文基于双向道德危害的模型构建提供了基础,而晏文隽和郭菊娥通过对蒙牛和摩根士丹利对赌协议的分析,给出了风险投资中的估值调整流程(如图1),是本文模型构建的依据。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在对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较为匮乏,该问题的解决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应用估值调整协议管理项目投资风险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根据估值调整协议的权益分配形式(如图1),基于双向道德危害风险,构建风险投资中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模型,研究估值调整协议应用下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及其影响因素,并给出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或有(绝对)控股的充分条件。

2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模型构建

2.1基本假设结合文献[1]的研究结论,应用估值调整协议的背景下,当创业企业表现优异,价值达到权益转让的标准,即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取得双赢后,风险投资机构选择在企业价值到达V*时退出。

2.2基本模型根据假设可知,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的效用函数为为企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各自的激励约束,他们都会付出努力以最大化各自的效用。

3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模型分析

根据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模型基本假设,可得出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的解,及其影响因素,即定理1,同时还能够得出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或有(绝对)控股的充分条件,即推论1。

3.1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及其影响因素定理1:在满足模型基本假设下,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为。该定理说明,风险投资机构在应用估值调整协议进行投资时,所获得的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除了与工作的效率和努力程度有关之外,还与实现双赢的先验概率(1-p)和调整的那部分权益,即估值分歧a有关,而风险投资机构受估值分歧和双赢结局发生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在推论1中给出证明和解释。同时定理1还说明,调整的权益和双赢发生的可能性,共同组成风险投资机构获得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的边界条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实现双赢的可能性有多大,估值分歧不能过大,这是因为,分歧大时,若实现双赢,则风险投资机构惨败,若未实现双赢,则创业企业惨败,两种结果皆不能实现最优权益比例。该推论1的1)式说明,当双赢出现的可能性较大,风险投资机构失去部分权益的风险较大,此时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与调整的权益成正比,也就是被调整的权益比例越多,估值分歧越大,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通过越多的固定权益比例补偿失去权益带来的风险。当双赢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企业家失去权益的风险增大,此时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与调整的权益成反比,也就是随着被调整的权益比例增多,风险投资机构固定权益比例需要减少以实现对企业家的有效激励。

3.2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或有(绝对)控股的充分条件该推论说明,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权益分配比例,依赖于风险投资机构可能输给创业企业的价值。当创业企业努力工作,不断实现创新力,提供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使得盈利水平超过估值调整规定的标准,创业企业会拥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权[16](如推论2中1)式),但若风险投资机构承担损失较大时,风险投资机构会令估值调整前的权益比例超过半数以弥补承担的风险,此时风险投资机构获得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如推论2中2)式)。若要风险投资机构始终不获得绝对控股权,则需要一方面创业企业家非资金的贡献大,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承担的现金损失小(如推论2中3)式),根据以上分析可得表2。

3.3数值诠释根据定理1,根据最优固定权益的解析解,令创业企业的最高价值每份权益转换的价格K=1,创业企业工作效。根据图3,风险投资机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eˆ,随风险投资双赢可能性(1-p)的增大而增大。实现双赢的可能性增大,说明在与企业对赌的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将很可能输掉部分权益。因此,风险投资机构需要较多的固定权益比例补偿风险,保护自身的权益。根据图4,随着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之间估值分歧a的增加,风险投资机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eˆ的变动,受到风险投资双赢的可能性(1-p)的调节。当双赢的可能性较大,以图4①为分界,此时(1-p)>0.77,随着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估值分歧的增加,风险投资机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也要增加,这是因为双赢可能性大,导致风险机构估值失败的风险大,风险投资机构将权益输给企业家的可能性增大,为此,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通过保有较多的固定权益补偿这部分风险。当双赢的可能性较小,即(1-p)<0.77,随着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估值分歧的增加,风险投资机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减少,这是因为双赢可能性小,则企业家估值失败的风险大,风险投资机构赢得企业家权益的可能性增大,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减少固定权益比例,实现对企业家的有效激励。同时,估值分歧和对赌结果将共同构成风险投资机构要实现最优固定权益比例的边界条件,如图4②,风险投资机构要实现最优固定权益比例的前提是对企业家进行有效地激励。因此需要估值分歧和实现双赢构建平衡。特别是估值分歧不能过大,这是因为,估值分歧过大,无论是否双赢,都将令估值失败的一方损失惨重,将无法实现最优权益分配结果。

4结论

估值调整协议是风险投资中常用的金融工具,构建估值调整协议应用下,风险投资权益分配模型,分析风险投资权益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和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或有(绝对)控股的充分条件,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创新之处。首先,估值分歧和双赢发生的可能性,共同组成风险投资机构获得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的边界条件,估值分歧过大,将不能实现对投融资双方的有效激励,无法实现最优固定权益分配。其次,风险投资机构获得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与估值分歧和风险投资双赢的可能性有关。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随着实现双赢的可能性增大而增大。而估值分歧与最优固定权益比例的关系受双赢概率调节,当实现双赢可能性大,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估值分歧越大,风险投资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越多以补偿失去权益的风险,当实现双赢可能性小,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估值分歧越大,风险投资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减少以实现对企业家的有效激励。其次,若当风险投资机构的非财政贡献能力小于企业家时,风险投资机构估值调整后的最优固定权益比例将小于半数,此时企业家有绝对控股权,这也实现了对企业家的激励。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3篇

风险投资就是投资者要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项目中,在项目成功的运作中获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在进行风险投资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选,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程序包括:

1.价值评估前的信息收集

风险投资家要对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首先是要进行信息的收集,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2.评估方法的选择

由于单一的评估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投资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评估,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根据企业的现金流以及市场预期,选择适当的折现率,以降低评估方法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风险。

3.折现率的选择

被投资者普遍接受的折现率为内部收益率,然而内部收益率会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不同的投资阶段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资者在选用折现率时要结合多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风险投资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实物期权方法可以减少对投资项目价值的错误估计风险,并且还可以为项目的投资和退出选择恰当的时机,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激励风险投资家,使得投资项目的价值最大化。从具体的实物期权方法分析过程来看,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揭示影响项目价值的各种因素以及所造成影响的程度,为价值评估和管理行为提供了依据。

三、实物期权法在风险投资决策评估中的缺陷和建议

1.实物期权法的缺陷。

实物期权法作为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一种战略分析思想,不仅是对传统方法的创新,更是一种突破。但是实物期权方法在作为资产定价方法和投资决策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实物期权和金融期权有本质的区别,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不能使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估计,由于实物期权的标的资产不具有非连续性和不可交易性,因此不得使用无风险套利均衡定价原理;

(2)实物期权的某些输入变量不容易被确定,例如波动率等难以观察或处理,而且实物期权没有像金融期权那样成熟的交易市场,另外实物期权比较容易随着时间变化给其时间应用操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3)复合期权的价值不易被确定,由于复合期权是由多个实物期权结合而成的,所以在确定价值时受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确定价值的不易程度;

2.风险投资运作中应用实物期权方法的建议

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理论上实物期权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科学全面的评估方法,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对于实物期权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项目的筛选阶段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在项目的评估谈判阶段可以用这种方法决策。实物期权方法在项目筛选过程中的应用在于它可以识别项目全部的潜在价值,是对投资项目价值的一种初步判断;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于评估阶段是要系统的定量分析评估项目的价值,是对所投资项目的全方位评估和深入理解。实物期权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的安排投资的比例,也可以使投资者正确判断投资退出的时机问题。具体来说,遇到以下这样的情况是,可以应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进行投资分析:

(1)涉及的投资数额量巨大;

(2)投资项目未来收益不确定性较强;

(3)实物期权的标的在产能够清楚的识别;

(4)有可比较的类似投资项目存在;

(5)投资项目不需要快速做出评估决策;风险投资者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选定运用实物期权方法来进行评估决策后,要重点关注实物期权标的资产的识别以及对影响定价的变量要进行合理的估计和预测。对于非关键性环节的工作,比如复杂的计算过程,投资者可以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计算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投资者的负担,也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结语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我们在利用传统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很少考虑到项目在投资和管理中的选择权问题,实际上,选择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自古以来就无所不在。文章首先介绍了金融期权,然后对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引言

过去,我们在利用传统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很少考虑到项目在投资和管理中的选择权问题,实际上,选择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自古以来就无所不在。如人们在经营过程中,会根据经营的状况选择是否继续经营,或者扩大、缩小经营,甚至是放弃经营。这种经营的灵活性使 企业 可以在经营中因势利导,适应形势的变化,降低经营的风险,提高经营的效益,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而今,随着 经济 的进一步 发展 ,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如股票期权、可赎回债券等的相继出现以及衍生金融市场的建立,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进行选择权交易,选择权的价值被进一步体现了出来。如果我们在评估过程中,尤其在对高科技企业这种选择权价值占企业价值绝大多数的企业评估过程中,还沿袭以前的做法,不考虑选择权的价值,必然会扭曲企业价值。

针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近20年来,学者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比较典型的是期权定价的方法。ross(1978)曾撰文指出,风险项目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视为另一种期权形式——实物期权,并由此引发了对实物期权估价理论的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经济学家——myron scholes robert c·merton,以表彰他们在金融领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问题,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利用这一理论,以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评估领域,比较地研究集中在对实物期权法的研究。在下面的研究中,笔者将首先介绍金融期权,从而引出对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方法的探讨。

二、金融期权

金融期权是未来一定期限内的选择权。其持有者在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权力金)后,享有在将来某一时间某一时期内以预定价格(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基础资产的权利。它有两种基本形式,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是一种持有者按约定的价格买入某种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则是一种持有者按照约定的价格卖出某种资产的权利,按照执行期的不同。期权又可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的持有者只能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时间买卖某种资产;美式期权的持有者则可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买卖某种资产。因而美式期权比欧式期权更加灵活。期权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期权持有者付出一定的成本(不可逆性)后,面对预先不能准确预测的环境(不确定性),就有权力但是没有义务(灵活性)行使期权。期权是否被执行,完全取决于持有人,如果最后不执行,其最大的损失仅以付出的权力金为限。

以基础资产为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为例,投资者以价格p买入一份执行价格为e的该看涨期权。股票的价格用s来表示。并假设到期日的股票价格为st,到期时间为t。则到期日时,期权持有人持有期权的价值为max(st-e,0)持有人的损益情况π如图1所示。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st-e>p时,投资者执行期权,可以获得盈利;当0<st-e<p时,投资者执行期权,亏损部分初始成本;当st-e<0时,投资者放弃期权,亏损全部初始成本。对于欧式看涨期权的卖方而言,由于买卖双方实际是零和博弈,买方盈利时卖方必然亏损,则卖方的损益状况与买方正好相反,当st-e>p时,买方执行期权,卖方亏损;当0<st-e<p时,买方执行期权,卖方赚取部分期权费;当st-e<0时,买方放弃期权,卖方赚取全部期权费。卖方的损益情况可用图2表示。

三、实物期权方法

在风险投资中,由于项目的期权价值是以实物资产为基础的,因此,其有别于金融期权,被称为实物期权luehrman(1998)认为,项目的npv与期权价值高度相关,二者在t=0时相同,任何 计算 npv的数据均包含有计算c的价值,因此不必放弃传统的现金流量贴现系统。但同时指出,传统方法遗漏了投资带来的后期决策柔性所带来的额外价值。因此,在实物期权理论下,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的内在价值,它是静态的、被动的、直接的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二是投资带来的期权价值,是由经营柔性带来的,该期权的价值可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出来。其项目价值可以表示为:项目价值=静态的被动净现值npv+柔性经营的期权(投资机会)价值c。

静态的被动净现值npv的计算可采用传统的dcf法,而柔性经营的期权(投资机会)价值c则可采用二项期权定价模型或black-scholes模型。由于与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相比,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期权价值所需的参数较少,大大减少了计算所需的信息量。因而,在评估的实践中,多数采用的是sblack-schkles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下面我们从分析black-scholes模型中的变量入手,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结合风险投资期权的特征,在对比股票期权与风险投资期权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使用black-schoes模型计算风险投资项目期权价值时各参数的取值。

1.基础资产的价值(s)。股票看涨期权中基础资产的价值指的是基础股票的价格,这个价格实质上体现了此股票所有远期流量的现值估价——包括红利、资本收益等等。在风险投资中,基础资产的价值指的是风险投资项目中所能得到的全部流量的现值。

2.期权的行使价格(x)。行使价格是期权到期时的预定价格。在股票期权中,行使价格是在购买期权时约定在未来一定时间购买股票的价格。在风险投资中可以将风险项目有效期内预期的投资支出i看作期权的行使价格。由前面分析的结论:执行价格越大,期权的价值越低。因此,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对相同的项目,投入成本越高,利润空间越小,投资价值越低。

3.基础资产变动的方差(σ2)。对于股票期权来讲,基础资产变动的方差是指与股票有关的远期现金流入价值变动率的方差,而标准差的值则被称为基础资产的波动率(σ)。就风险投资而言,波动率是指与被投资项目有关的远期现金流入价值变动率的标准差,由于期权具有锁定损失的特征,不论风险多大,其损失最多就是已投入的资本,而风险越大则同时意味着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因而投资项目的风险越大,投资价值就越大。与传统投资不同,风险在这里成为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因而被投资项目未来可取得的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高,期权价值越大。

4.有效期(t)。有效期t为期权到期的时间。在风险投资中,它的等值含义是指上一轮投资距离下一阶段投资的有效时间。在这一有效期内,投资者有权对是否继续投资进行决策,并且可以根据项目经营的情况对投资时机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期的长短取决于投资协议、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到期日越长,期权价值越高,越适宜等待相关信息推迟投资;到期日越短,期权价值越低,越宜于投资。

5.无风险利率(r)。对股票投资来说,无风险利率一般是指无风险证券(主要指政府债券)的年利率。在风险投资中,与股票期权中的含义一致,无风险利率指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虽然这二者在含义上相一致,但却是有实质性差异的。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差异,应用投资套利理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均衡的状态是投资组合的收益为无风险利率的状态,而对于风险投资市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高不确定性的特殊性,投资者无法使用套期理论来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必须要以高回报来补偿其无法规避的风险,市场的完全均衡难以达到,只能达到所谓的次均衡状态,此时收益率是一个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要高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因此,如果按股票的无风险利率作为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参数,则按该模型 计算 出来的评估价值有失偏颇。

6.基础资产的预期红利(d)。在股票投资中,红利指定期付给股东的钱。而在风险投资中,红利则是由期权有效期内流失的价值来表示的。这可能是为暂时回避竞争或为保留期权所发生的费用,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已实现投资于类似的高技术风险项目,提前获取红利或占领市场而发生的损失。如同股票的红利为股票投资者创造了现金流,但却减少了股票的价值一样,对风险投资而言,现金的流失也意味着期权价值的减少。我们可以将上述分析的结论列表如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物期权法是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没有考虑经营柔性价值的缺点,增加了风险投资灵活性的潜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决策中通常低估项目价值,丧失投资机会的状况。并且由于这种方法并非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全盘否定,它结合了传统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对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评估方法——收益法的一种重大改进,使之更加符合风险投资的实际状况。它的出现为 现代 评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是一种较为合理和 科学 的评估方法。

参考 文献 :

1.宋逢明.期权定价理论和1997年度诺贝尔 经济 学奖.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abelab.“options,the value of capital and investment”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1,iss:3,1996,p:753-778

3.赵秀云,李敏强,寇纪凇.风险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估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0(3)

4.羊利锋,雷星晖.实物期权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决策借鉴,2001(6)

5.周晓宏,程希骏.期权理论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应用.运筹与管理,2002(1) 

4.有效期(t)。有效期t为期权到期的时间。在风险投资中,它的等值含义是指上一轮投资距离下一阶段投资的有效时间。在这一有效期内,投资者有权对是否继续投资进行决策,并且可以根据项目经营的情况对投资时机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期的长短取决于投资协议、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到期日越长,期权价值越高,越适宜等待相关信息推迟投资;到期日越短,期权价值越低,越宜于投资。

5.无风险利率(r)。对股票投资来说,无风险利率一般是指无风险证券(主要指政府债券)的年利率。在风险投资中,与股票期权中的含义一致,无风险利率指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虽然这二者在含义上相一致,但却是有实质性差异的。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差异,应用投资套利理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均衡的状态是投资组合的收益为无风险利率的状态,而对于风险投资市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高不确定性的特殊性,投资者无法使用套期理论来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必须要以高回报来补偿其无法规避的风险,市场的完全均衡难以达到,只能达到所谓的次均衡状态,此时收益率是一个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要高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因此,如果按股票的无风险利率作为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参数,则按该模型计算出来的评估价值有失偏颇。

6.基础资产的预期红利(d)。在股票投资中,红利指定期付给股东的钱。而在风险投资中,红利则是由期权有效期内流失的价值来表示的。这可能是为暂时回避竞争或为保留期权所发生的费用,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已实现投资于类似的高技术风险项目,提前获取红利或占领市场而发生的损失。如同股票的红利为股票投资者创造了现金流,但却减少了股票的价值一样,对风险投资而言,现金的流失也意味着期权价值的减少。我们可以将上述分析的结论列表如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物期权法是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没有考虑经营柔性价值的缺点,增加了风险投资灵活性的潜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决策中通常低估项目价值,丧失投资机会的状况。并且由于这种方法并非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全盘否定,它结合了传统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对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评估方法——收益法的一种重大改进,使之更加符合风险投资的实际状况。它的出现为现代评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是一种较为合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宋逢明.期权定价理论和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abelab.“options,the value of capital and investment”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1,iss:3,1996,p:753-778

3.赵秀云,李敏强,寇纪凇.风险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估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0(3)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5篇

1.风险评估技术分析。

1.1根据均值—方差进行评估。在风险评估技术中,利用均值—方差进行的金融风险评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评估方法利用均值、方差对金融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和理论性风险进行验证。在金融投资中,投资风险的大小和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是没办法被准确估算的,但是根据损失相关风险系数,并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对其估算出一个大概数值。而在风险估算时,可以利用变异风险系数和均值—方差方法等有效评估方法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估算。在风险评估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某项金融投资的实际效益对变量随机达成的期望值进行估算,即这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是指评估平均值离散范围与大小后产生的数值,即方差的平方根。当标准差数值比较大时,各组数据间就会呈离散状态,在这种状态表明投资损失有了较为明显的波动,也代表投资造成损失的几率和金额会非常大。而当平均值相同时,在对可能造成风险的多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标准差对部分数据进行直接操作,但是在两组数据的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则需要分析其离散程度,同时利用变异风险系数对其进行对比操作。正常情况下,变异风险系数与偏差之间是呈正比例,在变异风险系数变小的时候,偏差一般不会很明显,也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金融投资风险;而在变异风险系数变大的时候,偏差也会随之变大,这代表金融投资出现较大风险的几率也变大。

1.2根据β系数进行评估。β系数作为评估系统性风险经常使用的指标之一,其指的是资产收益率和市场组合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依据市场组合来反映出资产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数值。其计算方法。Rm是指市场平均收益率。为了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可以利用在β系数计算方法中加入调整后的收益率,即收益率=(股票买卖价差+股利收入)/股票买价=[±(最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2]+1/市盈率。

1.3根据风险价值度进行评估。为资产组合提供的独立风险度量就是风险价值度,其作用是为了显示出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其计算公式是:Prob=(P﹥VaR)=1-α,其中,Prob是指资产损失比损失上限大的几率,P是指资产在持有期i内的损失金额,α是指确定的置信水平,VaR是指α水平下可能出现的损失上限。在利用风险价值度进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时候,可以进行以下讲解:在i时间段内,损失金额不超过VaR的几率有α%。在这里,VaR指的是i时间段和置信区间α%的函数。另外,如今VaR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较为常用的管理度量。

2.风险评估技术较常出现的问题分析。投资前无法对投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利用均值—方差与β系数对未来的投资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都是使用一定的历史数据,这就代表评估出来的结果只是体现出了资产在历史某个阶段所出现的损失状况,无法对未来进行准确评估,因为未来和历史是承接关系,有历史才有未来,但是未来也不仅仅是历史的重复,其是历史存在因素和新兴因素的综合体。这就显示出这两种评估技术都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准确评估未来的风险。利用风险价值度进行风险评估也是使用历史数据,因此其也存在滞后现象。

二、风险评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优点进行评估。定量分析的优点是逻辑性比较强,且对数量的分析也比较严密,而且在评估过程中还会利用相应的模型对不同发展趋势进行体现。但是,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缺点。例如由于部分影响因素不能量化,在应用定量分析的时候就不得不将这些因素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评估结果。定性分析的优点能够很好的弥补定量分析的这一缺点,因此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优点进行结合,以便确保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数值的准确性。另外,风险图评估法也是国际金融投资行业较常使用的风险评估技术。

2.利用压力测试方法对VaR计算模型进行检测。利用压力测试方法对VaR计算模型进行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极端情况下金融产品组合的定价。这种压力测试一般包含两个步骤,一是使极端市场产生一定的变化;二是根据极端市场的不同变化情景为金融产品组合定价。根据研究显示,假如VaR计算模型能够和压力测试结合,压力测试方法的使用则会被更加重视。此外,压力测试作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督促金融机构对定量分析方法忽略的因素造成的极端现象进行充分考虑,并促使其研究出能够有效解决这些极端现象的方法,从而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利用这些测试结果对金融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结语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6篇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与类型

(1)金融风险的概念分析。金融风险是指与金融方面相关的风险,如产品风险、机构风险、市场风险等,根据常规金融理论,若某金融机构出现金融风险,其产生的后果会比金融机构自身承受的影响更严重,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将会对金融结构的整个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金融机构的其他体系不能够正常的运行,如果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将会导致金融结构的整体体系失灵,甚至是导致整个经济秩序出现混乱,同时也会导致政治出现危机。

(2)金融风险的类型分析。金融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股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2)结构失衡导致的风险。3)财政与金融方面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

(1)均值-方差衡量法。对金融投资风险的大小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不能够准确的评价投资风险,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同时对相关的偏差大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确定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标准或者变异系数和方差的模式,能够有效地确定金融投资风险。文章以企业A、企业B以及企业C三股为例,三个企业2011年5~8月的交易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三家企业三只股票的变异系数由低到高分别为:企业C、企业B、企业A,三只股票的投资封校由小到大依次为:企业C、企业B、企业A。

(2)β系数估算法。β系数估算法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β值是用来衡量资产市场风险的一个指标,表示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需要承担市场风险之间的现行关系,公式表示为:,公式中rf表示风险资产的收益率;E(ri)表示预期收益率,为了方便计算,通常采用β系数计算方法以及经调整的收益率,表示为:1/市盈率+[±(最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

(3)风险图评估法。风险图评估方法是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大小以及风险的严重程度来制定,严重性风险对于企业业务造成的影响较大,发生的概率指的是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面临众多的风险因素。例如,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已经经济因素等,将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等进行统计,并绘制风险图,风险图包括四个象限,分别为:低可能性、低严重性风险;高可能性、低严重性风险;低可能性、高严重性风险;高可能性、高严重性风险。对于高可能性、高严重性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与手段进行应对,最好采取退出战略,这样能够帮助企业规避许多风险。

(4)风险价值度评估法。风险价值度评估法能够为资产组合提供一个单一的风险量度,为资产组合提供的独立风险度量即风险价制度,其主要作用是现实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风险的计算公式表示为:,公式中Prob表示资产损失比损失上限大的几率,ΔP表示资产在持有期内的损失金额,α指的是置信水平,VaR表示在α水平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上限。在采用风险价值评估金融投资风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i段时间内,损失的金额必须小于VaR的概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VaR已经成为比较常用的管理度量。

三、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存在的缺陷

(1)均值-方差评估方法与β系数评估方法都是对未来的预测,虽然两种评估方法都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关联性进行评估,但是未来并不是历史的重复,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影响金融投资。因此,这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对于未来的预测都具有一定的偏差,导致预测的未来存在失真的可能。

(2)不同评估技术获得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各种评估技术的理论以及样本数据存在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估技术评价金融投资风险时,会遇到结果相互矛盾或者冲突的现象。

四、金融投资评估风险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优化评估结果。定性分析的优点在不更好地确定金融投资风险的类型,定量分析的优点在于对数量的分析非常严密,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如果单独使用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定性分析能够弥补定量分析部分影响因素不能量化的缺陷,更好的评估金融投资风险。

(2)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能够显著地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由于每一种风险评估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综合分析金融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技术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能够有效地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3)在使用风险价值度评估方法时,应该对VaR计算模型进行压力测试(如KS检验、偏度检验、峰度检验等)与后验测试(是一种情景分析方法,通过创设不同的市场环境,在各种环境下计算资产组合或者资产的风险值,以此评估价值可能发生的变化)。

五、结束语

企业金融投资存在许多风险,如何辨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文章介绍的几种风险评估方法各有优劣,为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的准确度,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此获得更加准确、有效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结果,避免由于投资决策错误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

风险投资由于其特定投资对象是刚刚成立或起步未上市的新兴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这决定其在技术、市场前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使风险投资成为一种高风险投资行为。要想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关键要在投资前准确地做出风险预计,投资后对其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要做到这一点,在投资前就必须用客观公正的价值评估体系对投资进行充分、准确的价值评估,从而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本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对阐述基于Tyebjee-Bruno模型建立的定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我国风险投资目前状况和价值评估具体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对该模型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一种能够恰当评估风险投资价值的方法。

一、风险投资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

美国Santa Clara大学Tyebjee和Bruno两位教授在1983年调查了90家风险投资公司,获得了风险投资公司在对风险企业评估时考虑的23个因素,最终根据实际操作中的主要环节分析了影响投资决策的16个主要因素,分成四类:市场吸引力、产品差异度、管理能力和对环境威胁的抵制能力。

该模型通过一系列分析指标来衡量项目的期望收益率和可预见风险的关系,并做出投资决策,具体如图1-1所示。

注(1)++,+,,表示各因素的影响力权重

(2)+,表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上述Tyebjee-Bruno模型主要依据对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调查得出,但是不一定适合我国现有状况。笔者根据中国现有风险投资的状况对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正,在模型分析时增加了政府扶持、财务状况、退出机制潜力三个因素,从而得到修正后的模型。下面介绍修正的具体原因:

1、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基本上都有政府行政上的扶持。国家不但从政策和税收上对创业团队和企业给予优惠;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了以高科技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又规定了很多更为具体、优惠的措施。在实践中许多风险投资家非常看重高科技创业企业和团队的政府支持力度,他们的公关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风险投资家的决策。因此,在此模型中增加了政府扶持的分析因素。

2、风险投资公司敢冒风险大胆投资,就是为了获高额回报。风险投资家必须构思出一个资本退出方式,以使资本安全撤出,完成整个风险投资计划,所以在对企业进行回报与风险权衡时资本最终撤出的难易程度将极大影响风险因素。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没有完善的风险投资资金退出机制,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预期风险而减少了期望回报。所以,在该模型中笔者增加了退出因素的考虑。

3、在Tyebjee-Bruno模型中,财务状况的影响并不大,只是在管理能力中考虑到管理者的财务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资金周转较容易。我国风险企业现金周转较困难,获利空间相对有限,财务风险更大。因此,我国目前风险评估市场上财务量化的数据是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设计模型时把财务因素单独作为一个影响期望回报为正的因素,在设计财务因素指标时从现有资产价值、财务现状、融资、投资收益等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另外,在量化可预见风险时也考虑到财务风险这一指标。

4、目前风险投资中进行定性价值评估时,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缺乏深入量化研究和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使得对风险企业定性评估结果一般只有分析说明,没有具体的量化结果来说明评估结果,从而投资决策主要还是靠主观判断。所以,笔者借鉴了尹淑娅量化的方法,用线性代数法对修正后的Tyebjee-Bruno模型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最有利的投资决策。

二、模型指标的量化过程

(1)逻辑关系1的量化步骤:本文以市场吸引力为例,用线性代数的方法量化市场吸引力。

(2)逻辑关系2的量化步骤(以期望回报为例):

数学表达式中,用f,g,h,k表示退出机制潜力值、政府支持、管理能力和对环境威胁的抵制能力的权重。

表达式说明:b,c,d,e,f,g,h,k值由不同行业的特征决定,所得ER越大,风险企业(项目)的期望回报能力也越大;所得PR越大,风险企业(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根据计算出来的ER和PR值,投资者可以从定性方面对风险投资对象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估,更全面地了解投资对象,从而有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三、结论

在进行风险投资分析时可利用修正改后Tyebjee-Bruno模型,用线性代数方法对模型中各主要因素进行量化,通过计算结果做出合理投资决策。需要指出的是在模型量化中,因素的权重主要依靠由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采用打分方式确定。风险项目的各方面能力则由创业企业选择的风险投资家来确定。但是,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在内。

还必须说明,笔者提出的修正后模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当期望回报和可预见风险的数值计算出来后,应如何确定这两个因素的权重,如何确定有效最优值范围等,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将会更完善此评估模型。当然利用Tyebjee-Bruno模型进行分析时,只能判断出该风险投资对象是否值得投资。而对如果进行投资,高科技企业价值到底为多少,风险投资家与高科技企业在未来收益中的分配应如何确定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解决。因此,有必要对高科技企业的价值再进行定量评估。

参考文献:

[1]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收益法,房地产估价,资本重获率

 

一、收益法及其原理

收益法是国际上公认的房地产估价基本方法之一。其适用条件要求是:评估对象使用时间较长且具有连续性,能在未来相当年内取得一定收益;评估对象的未来收益和评估对象的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能用货币来衡量。它与另外两种基本方法即市场比较法和成本法相比,收益法相对较难,但它却以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收益性或有潜在收益性房地产的估价中,在实际操作中,收益法集中的难点是未来纯收益和资本化率的确定,特别是资本化率,对资本化率的确定准确与否,将极大地影响到采用该方法所得出评估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造成房地产估价师轻易不敢使用该方法,使其常被束之高阁。在估价中仅用市场法和成本法,长此已往,将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估价事业的发展。

收益法是运用适当的资本化率,将预期的待估房地产末来各期(通常为年)的正常纯收益折算到估价时点上的现值,求其之和得出待估房地产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论文参考网。收益法的理论依据基于预期原理,即未来收益权利的现在价值。它又分为直接还原法(direct capitalization approach)和折现分析法(yieldcapitalization approach)。直接还原法是将某一年的净经营收入除以还原利率(资本化率)或乘以一定的收益乘数来求解房地产价值的方法。折现分析法是将投资期内各年预期的收益以一定的折现率折算到估价时点上的现值之和得出估价房地产价值的方法。

二、传统资本化理论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房地产资本化主流理论认为,若待估房地产的未来纯收益、资本化率都已知,收益资本化法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对于前两种情况即①式和②式,收益法是一种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必然隐含着几个假设:1)房地产投资者必须将房地产纯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再投资。这与市场经济的自由投资原则是相悖的,因为原投资与再投资两个投资行为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的联系,投资者可以自由安排其投资。2)再投资收益率必须等于原投资的房地产收益资本化率(见资本重获率的分析部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再投资不一定投资于房地产,即使投资于房地产,由于区域因素、房地产类型、房地产位置、物业的新旧程度等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的影响,再投资的房地产收益资本化率也不会与原投资的房地产收益资本化率相同甚至相近。3)所谓资本化率实际上是折现率。而折现率与实际资本化率无论在含义还是数值上都是不同的,因此,这种折现率若按资本化率确定,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既然传统资本化理论的这几个假设都是错误的,应用传统收益法进行房地产估价的准确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问题的解决

由于投资购置有收益或有潜在收益房地产,是一种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因此与其说是买房地产本身,还不如说是购买该收益性房地产的未来收益,这是收益法的理论基点。但这种收益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却不仅仅是投资收益,还包括投资回收,因为任何投资者都可以将资金作为定期存款存入银行,每年取得利息,到期取回本金,进行投资与存入银行相比,区别仅仅在于后者基本无风险但利息率低,前者有风险但收益率高,高收益是对高风险的补偿,而投资却必须回收,否则投资者便宁愿将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而不进行投资。所以任何投资者都需要在投资期限结束前收回全部投资,以便继续投资或存入银行。国外收益法的资本化率就是由资本收益率和资本重获率(Capitalization Rate)组成,前者体现投资的报酬,后者体现投资的回收,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我们看一下引入资本重获率后资本化率的计算方法。

四、资本收益率的确定

资本收益率是从房地产纯收益中提取作为资本收益的部分与房地产价格的比率,其数值的确定是求取资本化率的关键。传统资本化理论的资本化率实际是资本收益率,因此资本收益率可按传统收益法确定资本化率的方法加以确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1)市场提取法(2)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3) 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4)投资复合收益率法。这四种方法的关键都是确定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在这里暂不论述。

五、资本重获率的分析

资本重获率是从房地产未来各年的纯收益中提取作为资本回收的部分与房地产价格的比率。要理解资本重获率的涵义从而正确的计算其数值,必须先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投资与风险:资金有两种获取收益的方法:一般投资和无风险投资。无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作为定期存款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债券,其收益是存款或债券利息,收益率较低,但基本没有投资风险,可获得稳定的收益并按期收回投资;一般投资是指无风险投资以外的投资即有风险投资,其平均收益率较高,但存在投资风险,收益率可能比无风险投资还要低,甚至不能收回投资。论文参考网。任何投资都要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是对投资所承担风险的回报,投资风险高则投资收益率高,投资风险低则投资收益率低。

2)投资与再投资:再投资是指将房地产纯收益的投资回收部分在全部投资收回之前进行有风险投资的行为。如前所述,原投资与再投资两个投资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原投资收益是对原投资所承担风险的回报,再投资收益是对再投资所承担风险的回报,两者都应归房地产投资者所有,而传统资本化理论实际将再投资收益归房地产出售者所有,这必然使计算的房地产价值增大(详见下面分析),影响估价的准确性。

下面看资本重获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偿债基金法

由于上述原因,虽然实践中房地产投资者几乎总是将房地产纯收益的投资回收部分进行再投资,但在求取资本重获率时却不能按再投资计算。不进行再投资时房地产投资者必然将该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债券,于是,房地产收益年限结束时其未来各年的资本重获与该资本重获的存款或债券利息之和应等于房地产价值。论文参考网。即:

上式与传统资本化理论的房地产价格计算公式②完全相同。因为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率或国家债券利息率肯定小于资本收益率,所以用传统资本化理论计算的房地产价格要高于其实际价值。

2、直线法

由前述讨论可知,用上式计算资本重获率时所得房地产价格要低于其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艾建国、吴群主编:《不动产估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协奎主编:《房地产估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俞明轩、丰雷编著:《房地产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估值方法;选择模型

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从200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经历了数年爆炸式的增长,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随着一个个投资神话的诞生,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VC行业淘金。社保基金加大风险投资比例,保险巨头则直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纷纷成立,许多实业界企业也把进军风险投资业纳入其多元化经营战略之中。对于风险投资基金而言,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的估值,既是投资盈利的保证,更是控制投资风险的关键。

1、风险投资中的估值难题

1.1财务估值与“投人”偏好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核心的资产是创业者本人,最大的风险也是创业者本人。因此,业内才有了“投资就是投人”这句话。同时,好的个人不等于好的团队,好的技术团队不等于好的经营团队。除了甄别创业者本人,评估创业团队也至关重要。对创业者的评估全靠投资人的经验,但仅仅依靠短时间的尽职调查很难保证不会“投错人”,不会“投错团队”。所以在“投人”的同时,还要重视财务估值。财务估值是风险投资估值的基础,但财务估值又很难反映企业家才能这一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显然,这是一个估值难题。

1.2市盈率估值法的天然缺陷

目前业内普遍流行市盈率估值法,但这一方法存在着天然的缺陷。缺陷之一是市盈率法以净利润为计算基数。净利润一方面受行业周期影响,波动性很强,另一方面净利润这项财务指标很容易纵。缺陷之二是市盈率估值法的使用前提就是目标企业的利润稳态增长。对于除了Pre-IP0和并购以外的其他投资阶段,这一前提显然是不成立的。缺陷之三是合理市盈率倍数的选取依据难以确定。实践中通常是在行业基准倍数基础上“讨价还价”来确定市盈率倍数,但行业基准倍数未必是目标企业的合理市盈率倍数。

2、企业估值的各种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企业估值方法分为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相对估价法、资产评估法、期权定价法四大类。本文从上述纷繁的诸多方法中选取红利贴现法、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经济增加值贴现法、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这五种方法进行探讨。

2.1红利贴现法(DDM法)

红利贴现法的理论基础是股权价值等于其分发红利的净现值,它假定股东收到的红利是获得的唯一现金流。具体计算公式是:

EV0=∑niDi(1+Ke)n+Pn(1+Ke)n(1)

其中,Di表示第i期的分红,Ke表示权益资本的成本,Pn表示n年后的出售价值。

可以看出,对于稳态增长且分红比例较高的企业,红利贴现法能够准确地估算其价值。DDM法是西方国家的经典估值方法,主要由于西方国家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企业利润已经进入稳态增长期,高分红低增长是这些企业的主要特征。红利贴现法适用于弱周期行业的现金牛型企业,不适用于周期性行业和成长型企业。

2.2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FCFE法)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选择的现金流量是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在支付债务的利息和本金,并满足投资需求之后所剩余的净现金流量。

则股权价值EV0=FC+∑niFCFEi(1+Ke)i(2)

FC为当期净资产,FCFEi为第i期的股权自由现金流,Ke表示权益资本的成本。

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以能够为股东自由支配的现金流为计算依据,避免了红利贴现法过于受分红政策影响的缺点,反映了“销售为虚、利润为实、现金为王”的经营理念。对于现金流比较稳定或增长率可预测的企业,FCFE法测算的企业价值最为接近真实的企业价值。FCFE法不仅适用于现金牛型企业,也适用于扩展期和成熟期的成长型企业。

2.3经济增加值贴现法(EVA法)

经济增加值贴现法是以货币形式度量投资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异,以度量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表明只有在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都得到补偿之后,才会为投资者增加财富。

则公司的价值为:EV0=FC+Cap0+∑niEVAi(1+WACC)i(3)

其中,NO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 + 优先股股利 + 利息*(1 ― 所得税税率)。WACC为资金成本,表示在目标资本结构下,债务融资成本、优先股资金成本、普通股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值。

经济增加值贴现法以企业获取的经济利润而非会计利润为计算基数,能够客观地反映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管理制度、经营模式等会计方法不能核算的生产要素的作用,是企业估值法中理论上最为科学的方法,EVA法能够精确估算企业的真实价值。EVA法不仅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估值,也适用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估值。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对高科技企业估值时,EVA法比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更为有效。

2.4市盈率估值法(PE法)

市盈率估值法是实践中常用的估值方法,目标企业价值:EV0=PE×net•profit(4)

实践中,PE倍数大多随行就市,用上年度的净利润做计算基数,有时也使用当年预测净利润做计算基数。市盈率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把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综合考虑进来。适用于有形资产较轻,主要依靠人才、技术和商业模式盈利的行业。也适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加工、快速消费品等弱周期行业。但对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不适用,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家电、纺织等制造业的各行业部门和矿业等资源类行业。PE法的其他缺点在1.3中已经介绍,不再赘述。

2.5市净率估值法(PB法)

市净率估值法的计算公式是:EV0=PB×book•value(5)

Book value为企业的净资产,即账面价值。市净率法与市盈率法正好形成互补。PB法仅能反映会计方法能够核算的资产,不能反映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管理制度、经营模式等要素,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优点一是可以规避周期性行业的波动性,二是可以防止净利润指标纵,三是可以衡量陷入困境的企业的价值(没有盈利也缺乏现金流的企业只能用PB法估值)。PB法主要适用于制造业中的强周期性行业、矿业等资源类行业以及不良资产并购等。PB法不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少的第三产业。

3、基于产业演进阶段与行业周期性的估值方法选择模型

产业演进通常经历四个阶段:(1)产业演进的初创阶段。企业主要靠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没用形成稳定市场需求,企业利润和现金流均难以预测。加之产业技术路线尚未确定,单个企业面临较大风险。(2)产业演进的规模化阶段。新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获得市场认可,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大量企业进入行业淘金,供给大幅上升,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洗牌逐步展开。这一时期,企业为谋求快速发展,通常采用低分红政策,抢占行业资源,提升行业地位。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较不稳定。(3)产业演进的集聚阶段。经过规模化阶段剧烈的行业洗牌,产业集中度和行业进入门槛均大幅提高。由于产业的技术路线和市场需求都趋于稳定,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量都比较稳定且可预测。(4)产业演进的平衡与联盟阶段。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和竞争结构,产业演进到了寡头竞争的格局。这一时期,行业成长性降低,企业通常采用高分红政策。因此针对处于不同产业演进阶段的行业,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估值方法。处于初创阶段和规模化阶段的企业,很少有分红也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只能使用经济增加值贴现法进行估值;处于集聚阶段的企业一般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具有高成长低分红的特征,不适用DDM法,而适用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处于平衡与联盟阶段的企业普遍具有低成长高分红特征,所以适用红利贴现法估值。

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是一对互补的方法。市盈率法适用于弱周期性行业的估值,市净率法适用于强周期性行业的估值。那么,我们根据以上五种估值方法的特点,用产业演进阶段和行业周期性特征作为选择估值方法的依据,构建出二维估值方法选择模型,如图1所示。

使用该估值方法选择模型,在风险投资中投资人就可以快速选出适用目标企业的估值方法。基于产业演进阶段和行业周期性特征来选择估值方法,克服了实践中仅仅使用市盈率法存在的缺陷,为解决风险投资中的估值难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

图1基于产业演进阶段与行业周期性的二维估值方法选择模型

4、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风险投资中存在的估值难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建构了风险投资估值的框架和步骤。即第一步是判断目标企业所处的产业演进阶段和行业周期性,运用估值方法选择模型选取合适的估值方法;第二步是运用该估值方法进行财务估值;第三步是依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选择该阶段的主导竞争力因素,对财务估值结果进行调整。

在风险投资实践中,普遍使用单一的市盈率法进行估值。鉴于市盈率法存在的缺陷和适用行业的局限性,本文综合比较了红利贴现法、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经济增加值贴现法、市盈率法、市净率法五种估值方法,探讨了这五种估值方法的优劣和行业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业演进阶段和行业周期性的二维估值方法选择模型。认为在产业的初创阶段和规模化阶段,适用经济增加值贴现法;在产业的集聚阶段,适用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在产业的平衡与联盟阶段,适用红利贴现法。对于强周期性行业,适用市净率法;对于弱周期性行业,则适用市盈率法。

在进行财务估值之后,是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对财务估值结果进行调整。对于初创期的企业,重点考虑企业家才能和核心技术两项因素;对于成长期的企业,重点考虑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产业链等因素;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则应重点考虑市场占有、行业地位、产业链、股东背景等因素。

参考文献:

[1]Nicholas Ho, Norman Hui & Linus Li, 2000, ‘Does EVA Beat Earnings? Round 2: Evidence from Internet Companies ’,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 李斌,冯兵:《风险投资基金:中国机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3] 吴晓灵:“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金融》,2007年第11期。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CAPM 调整■值 确定性等值

一、导言

Markowitz(1952)基于均值方差(Mean-Variance)理论,提出可以通过选取变化不完全同步的股票组成投资组合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而总结出投资组合结构的基本原理,为此后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组合需要不断的重新配置,而且随着证券数量不断增多构造投资组合的过程变得十分麻烦,这使均值方差理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Sharp(1964)、Liner(1965)和Mossion(1966)分别独立提出了建立在理性预期和均值方差理论基础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奠定了研究资本市场价格的理论框架。经过不断的修正和发展,CAPM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运用CAPM的核心问题在于参数的估计,而■是CAPM模型中较为重要的参数。用于估计■值的方法主要有截面回归和时间序列回归两种。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公开数据采用截面回归和时间序列回归对企业的■值进行估计。而对于非上市公司和投资项目而言,它们既没有足够的横截面样本又没有长期的时间序列数据,所以不能利用横截面或时间序列方法对■值进行估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值进行调整,进而求出非上市公司和投资项目■值的方法。本文从估计■值的一般方法、基于上市公司■值调整法和基于确定性等值估计法三个角度研究如何确定非上市公司和投资项目的■值。

二、估计■值的一般方法

■系数是一种风险系数。它用于衡量单只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对于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性。市场投资组合的贝塔值为1。若股票的■值大于1,代表股票的市场风险高于市场投资组合风险,反之,则小于市场投资组合风险。

另外,投资组合的贝塔值是组合中各只股票的贝塔值的加权平均。即

其中■代表股票j在投资组合中的权数,■为股票j的■系数。

较常见的估计■系数的实证方法主要有基于定义估计法、基于指数模型估计法和基于CAPM模型估计法。

(一)基于定义估计法

■系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定义:

■(2)

其中, ■代表股票j的收益与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的协方差,■代表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但由于■的收益率在不断变化,在用(2)估计■时常常要假设在一小段时间内,收益率保持相对不变,得出各小段时间内的■值,再将各小段时间所得■相加得到某一时间段内的■值。即常常利用下面的式子:

■(3)

其中,■表示股票j在t时间(例如,小时,天、周)内的收益率,■表示■在t时间内的收益率,T代表某一时间段。利用公式(3)时,需要较长时间内的股票和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数据。

(二)基于指数模型估计法

指数模型也叫市场模型,它是利用单一因素对股票收益率进行分析的方法,具体可以表示为:

其中,rj代表股票j的收益率,RM为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为回归方程的截距,■j为回归方程的斜率,■为回归残差。Fama 和 MacBeth(1973)利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数据对CAPM进行检验时,就利用了指数模型进行线性回归估计■j。但是他们考虑到收益率和■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构造了考虑时间因素的指数模型,即:

他们以天为单位记录每支证券的均值和方差,并将这些数据表示在均值―方差坐标图上,大致拟合成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值。

(三)基于CAPM估计法

在CAPM模型中,某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就是无风险收益率加上这种证券的系统风险溢价。它的数学表达式是通过对下面的公式两边求期望而来。

Black、Jensen 和Scholes(1972)就曾运用CAPM估计■j时,在考虑时变因素后,他们将模型限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构造了时变的CAPM模型:

对比公式(5)和公式(7)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仅在于公式(5)是采用总收益率,而公式(7)是采用超额收益率估计■值。通过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可知,当rf为常数时,对这两个模型进行回归后的结果一致。而相比CAPM模型,指数模型更加简便,所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更偏好于用指数模型估计■值。

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时均需要大量的截面数据或较长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由于上市公司获得数据的便利性,它们常常采用以上三种方法估计■值。而非上市公司或投资项目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出一家或几家与自身性质相似的上市公司,在这些上市公司■值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得出■值。

三、基于上市公司■值调整法

基于上市公司■值调整法主要包括选择上市公司、基于财务杠杆不同调整■值和基于经营杠杆不同调整■值三个方面。

(一)选择上市公司

对于非上市公司,一般从行业出发,选出多个上市公司,再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确定一个上市公司的■值或几家上市公司的组合作为调整■值方法的基数(以下简称调整■值基数)。而对于投资项目,它可以同非上市公司一样,通过考虑各种因素选出调整■值基数,也可以将本企业的■值作为调整■值基数。在确定了调整■值基数后,如果选出的上市公司或构造的上市公司组合与非上市公司或投资项目的财务杠杆或经营杠杆不同,则需要对■值进行调整,进而确定非上市公司或投资项目的■值。

(二)基于财务杠杆不同调整■值

财务杠杆是对固定融资成本的运用,它是衡量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当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或投资项目的财务杠杆不同时,它们所面临的风险水平也不同,故需要对■值进行调整。当存在负债和所得税时,通常会有税盾效应,即负债的利息费用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另外,当财务杠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负债的增加不会使成本和破产成本增加,此时,企业或投资项目的价值可以表示为:

■ (8)

A代表资产,VA代表有财务杠杆时企业(投资项目)资产的价值,OA代表无财务杠杆时企业(投资项目)的资产价值,即经营资产价值。TXA代表节税收益的现值,为了简化,本文假设负债为永久性负债,则TXA可表示为:

■ (9)

其中,TO代表企业所得税率,D代表债务总额,rD代表债务利率。

可以把企业(投资项目)资产看成是经营资产和节税收益的投资组合,则企业(投资项目)的资产■可以表示为:

■ (10)

又根据资产负债表平衡原理,资产=资本,即■,则有■,则■。并且,假设企业不存在偿债风险而且所得税率相对不变,即节税收益的系统风险为0,即■。式(10)可变形为:

上面各式中的■A值和■C值即为利用CAPM求解企业或投资项目资本成本时所使用的■值,即最终要得到的企业或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

当选定上市公司或构造的上市公司组合有财务杠杆时,可用式(14)将其股票或股票组合的■值(■E)调整为不存在财务杠杆时的■值(■OA),再根据预期的非上市公司(投资项目)产权比率(D/E),利用式(11)求出的■A值。

当选定上市公司或构造的组合没有财务杠杆时,其股票或股票组合所体现的■E值即为其■OA值。然后,既可以将此■OA值和非上市公司(项目)预期的产权比率值代入式(15)求出项目的■E值,再将■E值代入式(13)求出■C值,也可以直接将■OA值和非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的预期产权比率值代入式(11),求出■A值。

一般而言,高财务杠杆具有较高的■值,企业在调整■值时应根据非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的风险承受力和资本的可获得性确定融资方式,进而对调整■值基数进行调整。

(三)基于经营杠杆不同调整■值

经营杠杆是对固定经营成本的运用,它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当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的经营杠杆不同时,就会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因而需要对■值进行调整。企业(投资项目)生产性经营资产的现金流可以分解为收入、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即

■ (16)

其中,OA是日常生产经营资产,CEOA代表生产性经营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 CER代表收入现金流,CEFC代表固定成本现金流,CEV+C代表可变成本现金流。OA可以看作是收入R、固定成本FC和可变成本VC的投资组合。所以有:

企业首先根据基于不同财务杠杆调整■值的方法调整出不包含财务杠杆的■OA值,再根据上市公司或其组合的固定成本现金流与经营性资产现金流的比值,利用式(19)分离出上市公司或其组合的■R和■VC值。最后,根据非上市公司或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固定成本现金流与经营性资产现金流的比值,利用式(19)求出调整后的■OA。最后,根据非上市公司(投资项目)预期产权比率和■OA,利用式(11)求出非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值。

一般而言,高经营杠杆的企业具有较高的■值。企业应首先评估非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结构,进而对■值进行调整。

四、基于确定性等值估计法

当证券市场上不存在合适的上市公司时,常利用确定性等值法估计非上市公司和投资项目的■值。在同一时间T内,用无风险收益率贴现确定性等值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用风险性贴现率贴现风险性现金流的现值。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20)

CFt代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风险性现金流,CEFt代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确定性等值,i为用CAPM或其他方法确定的风险贴现率,rf代表无风险贴现率或零■收益率。确定性等值现金流一般小于风险性现金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21)

其中,■为现金流■系数,它等于未来现金流量与切向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除以切向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

■ (22)

在已知风险性现金流、确定性等值、切向投资组合收益率以及无风险收益率或零■收益率时,可以利用式(21)求出■值。在已知风险性现金流与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时,可以利用式(22)求出■值。

CAPM是确定企业资本成本或投资项目资本成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而CAPM中的■值代表了企业(投资项目)收益率对系统风险的敏感程度,是运用CAPM进行证券投资或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要估计的参数。本文根据非上市公司和投资项目不存在足够的横截面数据和较长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际,提出了基于财务杠杆不同和基于经营杠杆不同对上市公司■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并且给出了当不存在合适的上市公司时估计■值的方法――基于确定性等值估计法。因此,本文对于企业或投资者确定非上市公司和投资项目的■值进而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格林布莱特,施瑞丹・蒂特曼,贺书婕等译.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詹姆斯・C・范霍恩,小约翰・M・瓦霍维奇,郭浩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第十一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理查德・A・布雷利,斯图尔特・C・迈克斯,弗兰克林・艾伦,方曙红等译.公司财务原理(原书第8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王荆杰.深市行业贝塔系数的稳定性与时变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4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折现率;房地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04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08- 02

折现率一直是资产评估实务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折现率稍微一变化,就可能导致被估资产价值的重大变化,因此,确定正确的折现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本文中初步探讨了折现率与资本化率的一点区别,以及折现率在房地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确定的方法。

1 折现率与资本化率

折现率与资本化率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将未来的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只是适用场合不同。折现率是将未来有限期的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资本化率是将未来永续性预期收益转化为现值的比率。

在内涵上折现率与资本化率也稍微有些区别。折现率可被视为投资中对收益流要求的回报率,需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折现率一般由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组成。前者通常由政府债券的利率决定,后者取决于特定资产的风险状况。资本化率除了反映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外,还反映资产收益的长期增长前景。用公式表示为: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资本化率=折现率-未来年收益的增长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收益增长越快的资产价值也就越高。因此需要将未来收益增长率从折现率中扣除。只有当资产的年收益增长率为零时,折现率才与资本化率相等。

由于在现实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而且高增长意味着高风险,即需要较高的风险报酬率,所以未来收益率不可能超过折现率。

2 房地产评估中的折现率

折现率实质上是房地产投资的报酬率,在进行房地产评估时所估算确定的资本化率应等同于与获取评估对象产生的净收益具有同等风险投资的收益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房地产,由于投资的风险不同,折现率并不相同。主要有3种方法求取折现率:

(1)纯收益与价格比率法。即通过收集同一市场上类似房地产的纯收益、价格等资料,选用相应的收益法计算公式,求出折现率。这种方法所采用的数据资料均来之于市场,能直接地反映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计算出的折现率能够反映房地产投资的报酬率。

(2)累加法。累加法是以无风险报酬率为基础,再加上风险调整值作为资本化率的方法。计算公式为:资本化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调整值。无风险报酬率,也称安全利率。在我国可选择1年定期存款利率或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风险调整值应根据评估时社会经济环境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估计出风险程度来确定。

(3)排序插入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收集社会上各种类型投资及其收益率的资料,按收益率大小进行排序,并制成图表,评估人员再根据经验判断待估房地产的资本化率应该在哪个范围内,从而确定出所要求取的资本化率。

3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折现率

3.1 确定折现率应遵循的原则

(1)不低于无风险报酬率的原则。在存在正常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条件下,政府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是投资者进行其他投资时,在考虑和权衡投资报酬率时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如果折现率小于无风险报酬率,就会导致投资者将投资转存银行或购买无风险的国债,而不愿去冒险进行得不偿失的投资。所以,投资者除了要求获得相当于政府债券利息或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以外,还需要获取额外的收益以补偿其所承担的投资风险,折现率不应低于无风险报酬率。

(2)以行业平均报酬率为重要参考指标。行业平均报酬率是衡量一个行业同类企业平均净收益水平的指标。任何买主或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于某一企业,是期望它的投资起码能获得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报酬率。因此在确定被评估企业折现率时,应以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报酬率为重要参考指标。

(3)折现率和资本化率与收益额相匹配的原则。折现率或资本化率的确定和选取要与企业的预期收益相匹配。通常情况下,如果预期收益中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和其他比如税收因素的影响,那么在折现率中也应有所体现;反之,如果预期收益中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在折现率中也不应单向反映。

3.2 折现率与收益额口径的对应

在具体的资产评估业务中,由于选用的收益额口径不同,因此折现率的选定必须也与收益额的口径相一致。而且,选用不同口径的收益额和相应的折现率,收益还原结果的价格涵义也不同。

(1)评估中如果选用企业利润系列指标作为收益额,则折现率应选择相应的资产收益率;如果以净现金流量系列指标作为收益额,则应以投资回收率作为折现率。

(2)在同一系列中,收益额指标又有不同的口径。如在利润系列指标中,可作为收益额的指标有净利润和息前税后利润,而在净现金流量系列指标中,也有净现金流量和息前税后现金净流量指标。

3.3 折现率确定的方法

(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不同融资成本的加权平均值。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企业不可能只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例如,同时采取股权式融资和债券式融资。如果评估人员为了评估企业含长期负债的投资价值,并且能准确掌握企业各种资金来源在资本总额中的构成比例,就可以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来计算折现率。公式为:r =∑RiKi。R代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i代表第i种个别资本成本,Ki代表第i种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认为,折现率包含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两部分,每一部分可分别求取,然后相加得到折现率。政府债券收益率常被用作测量无风险收益率的替代值。折现率的风险报酬率部分必须反映两种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与特定的被评估资产或企业相联系的风险。因此,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而且对于每一个潜在的投资者而言都会有所不同。

在实践中,常用到β系数法。β系数法可用于估算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报酬率,也可用于估算企业自身的风险报酬率。基本思路是,行业风险报酬率是市场平均风险报酬率与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平均风险和市场平均风险的比率系数β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Ri=(Rm-Rf)×β。其中,Ri表示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报酬率,Rm表示市场平均收益率,Rf表示无风险报酬率,β代表被评估企业证券的风险报酬率与证券市场上平均风险报酬率的比值。

资产期望回报率=无风险报酬率+资产市场风险补偿×β=无风险报酬率+(资产平均回报率-无风险报酬率)×β

关键问题是β的取值如何确定。在美国,β值的确定主要来自于证券市场的数据分析,各种方法和模型都依赖于历史数据、市场数据、基础数据或者它们的综合。我国利用β系数法的条件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没有较长的时间序列资料作为β值测算的依据;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管理政策的多变和投资者的投机动机过强导致股票价格波动较大,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信息失真,使股票价格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关联度较低。

(3)累加法。用累加法估算企业股本收益率的思路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要面临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行业风险的挑战,企业总会要求较高的资产报酬率以补偿承担的这些风险,将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行业风险对投资报酬率的要求加以量化并予以累加,再加上无风险报酬率,就可得到企业要求的资本报酬率。即: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行业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累加法是目前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用来确定折现率的最常用方法。但由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的量化,目前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其粗略性是明显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行业发展前景、市场状况和同类企业竞争情况基础上,运用经验判断才可能趋于合理。

4 结 语

在具体资产评估实务中,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折现率。加权平均成本法和累加法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各有其优势,但只是提出了折现率确定的大致范围,显得不够精确,也欠缺客观性。要想科学确定折现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谨慎地从多角度、多途径来考虑影响折现率的因素,考虑多种方法的相互检验,以减少误差。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正确的折现率,才能帮助评估人员正确评估待估资产。

主要参考文献

[1]谢虹,郑炳南.论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性质与选择[J].中国资产评估,2007(1).

[2]玉峰,傅莉.关于折现率的选择与计算[J].中国农业会计,2005(9).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12篇

内容摘要:收益还原法是收益性房地产估价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但由于还原利率的确定较为困难,很难确定其是否准确、是否科学,导致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笔者通过分析现行较通行的还原利率确定方法,得到以复合调整法确定还原率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房地产估价还原率复合调整法

房地产估价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要想使评估活动高效、准确、公正,必须注重活动过程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房地产估价收益法,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资产评估方法之一,该法是利用资金时间价值原理,将房地产未来收益折现求其现在市值的一种评估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收益法有一定的难度,集中难点是未来纯收益和资本化率的确定,特别是资本化率的准确与否,将极大地影响到采用该方法所得出评估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在运用收益还原法评估房地产的价值时,还原率确定的准确与否对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还原率实质

由于房地产具有位置固定性、不可再生性、个别性、永续性等特性,且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属性,使得使用者在占有某房地产时,房地产不仅能为其提供现时的纯收益,而且还能期待在未来年间源源不断的继续取得。因此可以把购买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房地产价格作为购买若干年房地产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房地产价格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预期收益高低,由此产生了房地产估价收益法。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为:

收益价格=年纯收益/还原率(年纯收益相等,且为无限年期的情形)

还原率是一种资本投资收益率,或被称为获利率、报酬率、利润率、盈利率和利率等,是用以将房地产纯收益还原成为房地产价格的比率。还原利率的实质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还原率会随着所投资房地产的地段、用途的不同而不同,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还原利率其值必须为正值。如果还原利率小于零,则表示该宗房地产投资收益亏损,不能取得年纯收益,那么收益还原法的应用将丧失其基础,计算是无意义的。

还原利率其最小值必须高于银行同期定期储蓄利率或国债利率,否则投资收益将不高于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因此不合算。

还原率与投资风险的大小成正比。若预期未来会产生高通货膨胀率,或该收益性房地产未来的年收入存在较大风险,且更具有投机性时,则资本化率就较高,房价就低。反之亦然,即房地产未来收入更具有确定性,或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则资本化率就较低,房价就高。

在采用收益还原法评估房地产价格时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估价师对纯收益和还原率的确定,尤其是还原率,它的微小变化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选择一个适当的还原率对估价人员来说更为重要。确定合理的还原率是准确计算房地产价格的关键问题。

还原率求取的常用方法

对确定还原利率有许多观点,例如:市场提取、平均银行利息率、借贷利率、资本投资在有息证券上的利息率、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率、资本增值率(机会成本率)、抵押与自由资金组合法得到的利率地方的一般利率、租售比率,等等。以上观点各有其特点,其利率的求取各有所侧重。从理论上看,房地产估价人员根据不同的估价项目合理选择,即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它是建立在估价人员对市场的充分了解基础之上,因此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在还原率的确定过程中,影响因素颇多,主要有自有资本所占比率、外来资本利息、因折旧或功能下降等产生的贬值和收益降低、因通货膨胀带来的房地产增值和收益增加、还贷后自有资金的增加。另外,风险的补偿、免税政策以及房地产类型、位置、年代、租约、结构等也影响还原率,因此房地产还原率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且难以确定的,不能简单的用银行利率代替,这就更加要求估价人员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确定一个与房地产市场价格最接近的还原率。

本文将对实践中常用的几种还原率的求取方法及其比较进行系统阐述。

(一)市场提取法

此法适用于房地产市场发育成熟且交易比较活跃、市场租金和交易价格比较容易收集的情况下,该法直观容易理解和被人接受,准确度比较高,一般计算分为有限年期还原率和无限年限还原率。有限年期还原率计算较为复杂,可用逐渐趋近迭代法求取。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市场租金(收益)/价格比法求取还原利率时,所选取的市场实例必须是要与待估房地产相类似的实例,即要求是同一供需圈近期发生的,在用途、结构、功能、权益等方面是相同或相似的实例。另外,为了避免偶然性所带来的误差,需要抽取多宗类似的房地产,并求其纯收益与价格之比的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待估房地产的还原率。

这种方法的缺陷是要求市场资料丰富,可比实例众多,并且还需要估价人员对某些特殊交易情况等做出修正后才能应用,计算比较繁琐。而且每个可比实例的建筑条件、经营时期都可能不同。此外,市场上出售的房地产的未来收益年限不可能完全一致,而还原利率又和未来收益年限相关。假如估价对象和可比实例的未来收益年限不相同,则所得到的还原利率实用性不大。而且对于该法,我国许多估价师都认为,既然有市场可比实例,倒不如用市场比较法,毋需用收益法。

(二)累加法

累加法又称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是评估实务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投资者为了投资,须获得相应的补偿;其出发点是选择一种近于无风险的投资的收益率,称为安全利率。如国外认为美国国债的利率是接近无风险的,我国则经常使用一年定期银行的存款利率为安全利率。在安全利率之上加各种劣于产生安全利率的调整额,一般加总的因素有额外投资风险、缺乏流动性、管理负担三项,求得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再减去预期的收益增长率,便可得出房地产的还原率。

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的不足之处是:其一,安全利率的选择缺乏一定的准则;其二,在我国存、贷款的利率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房地产的价格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三,影响投资因素的加数大小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并且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风险水平大小通常是很难确定的,加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同一个房地产的不同权益,实际得到的风险利率是有所不同的,因而结果也就存在着差别。

(三)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

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即找出相关投资类型及其收益率,按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判断,依据经验判断风险性的高低将各种利率排序分析后获取收益率。如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2%,一年期国债的利率为2.72%,企业债券收益为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5%,投资股票的收益率为12%,考虑投资房地产的风险大于银行一年期贷款而低于投资股票,其收益率应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而低于投资股票的收益率,故可以确定还原率在5.85%-12%之间。

该法从宏观层面来把握房地产与其他投资资产(银行存款、贷款、政府债券、保险、企业债券、股票及有关领域的投资收益率)的收益与风险关系,其前提须确定其他投资资产的收益率,笔者将其归结到各种投资资产的收益与风险问题。在竞争有序的投资市场环境下,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是种可取的方法,但当房地产投机因素增加,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应该谨慎地把握还原利率在各类投资收益率中的排序。另外,如上所述,5.85%-12%之间数据的范围还是比较宽的,对估价结果的影响很大,所以此法对估价人员的经验依赖性较大,对于估价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并且对其最终取值也难以作出科学的解释。

(四)收益风险倍数法

收益风险倍数法是在参照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的基础上,对安全利率加调整值法加以改进的方法,即把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中要求取的风险调整值改变为确定房地产投资与安全投资年回收额的多出倍数。因房地产投资的风险高于国债,在投资收益率排序上,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应高于同期国债年利率。其的具体思路是:假设以房地产投资方式购买收益性房地产的总价额为V,尚可使用年限为n,资本化率为r,年纯收益为a。同时以安全投资方式(购买国债)投资金额为P,期限也为n,年利率为i,连本带息年回收额为A,则有:

V=a/r×[1-1/(1+r)n]

P=A×(1+i)n-1/i×(1+i)n

由于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收益均要比国债投资大,如果两种投资额相等,收益期相同,那么房地产投资的年回报额(纯收益)要比国债投资的本息回收额要大。假定房地产投资的年回收额比国债投资的本息回收额高出的倍数为b,则有:

a=(1+b)×A

因V=P,故有:

(1+i)n-1/i×(1+i)n=(1+b)/r×[1-1/(1+r)n]

该公式就是收益风险倍数法确定资本化率的基本公式,式中的b称为收益风险倍数。利用此公式,只要事先知道i、n,就可根据收益风险倍数,确定资本化率r。此法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倍数,而倍数的确定则取决于估价人员的经验判断。

(五)复合投资收益率法

此方法是将购买不动产的抵押贷款收益率与自有资本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还原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R=M•RM+(1-M)RE

式中:R—还原率(%);M—贷款价值比率(%),抵押贷款额占不动产价值的比率;RM—抵押贷款还原率(%),第一年还本息额与抵押贷款额的比率;RE—自有资本要求的正常收益率。

其使用的前提是需要确定房地产融资的抵押贷款利率、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以及它们所占总价值的比例。要使投资收益最大化,抵押贷款占总价值的比例有一个合理值,我国一般在60%~70%之间。这个值不是越高越好,太高会带来债务风险。一旦各个参数都能合理确定,便得到一个客观合理的资本化率。但正如难以确定风险补偿一样,自有资金投资(产权投资)收益率是较难确定的。另外,按此公式若假想贷款价值比例为0,则还原利率将等于自有资本的要求收益率,而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六)行业基准收益率加物价指数调整法

以这种方法确定房地产的资本化率前提是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来看待。假设以P价格(资金净流出量)投资一房地产,每年可得纯收益(年资金净流入量)为a,并假设每年a不变,可收益年限为n则:

FNPV=a/(1+R)[1-1/(1+R)n]-P

式中,FNPV为财务净现值,R为折现率。

令FNPV=0,则:

R=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

当FIRR>RC(行业基准收益率)时,FNPV>0,投资房地产可获得超额利润;当FIRRC时,FNPV<0,投资房地产会出现亏本;当FIRR=RC时,FNPV=0,这是市场竞争最可能的结果,这时房地产的价格P=a/(1+RC)[1-1/(1+RC)n],由此可看出RC即是房地产的资本化率,然后再对RC作物价指数的调整,得出经过物价指数调整后的资本化率R=(1+RC)/(1+f)-1(f:物价指数变动率)。

此方法简单易行,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比较准确,目前被较多地采用。但该法的缺点是仅求出房地产的一般还原利率,将这种一般的还原利率调整为待估房地产的具体还原利率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

还原率求取方法的优化

以上六种还原利率的确定方法均是目前较为通行的方法,但有些自身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缺陷,有些不能完全充分地反映还原利率的实质,有些则过分依赖于估价人员的经验。笔者总结还原率在实践的确定过程,依据对于还原利率实质的分析,将几种对还原利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综合起来,彼此进行必要的复合与修正得出所需要的还原率。具体如下:

(一)第一步,确定基准还原率

选取一年期国债利率作为还原利率的基准,以明确还原利率的收益性;选取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作为还原利率的一个修正值,体现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把国债利率和行业平均利润率两者相加后取其平均值,确定出某一时点(基准点)的还原利率,并将其作为基准还原利率确定下来,公式如下:

基准还原率=(一年期国债利率+行业平均利润率)/2

例:一年期国债利率为2.72%,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为12.2%,则基准还原率=(2.72%+12.2%)/2=7.46%

由于这两项都有官方认可或行业统计的现成数据支持,所以估价人员一般比较容易确定基准还原率的值。

(二)第二步,进行价格指数修正

查询该房产所在地估价时点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与基准点的价格指数相比较,得到估价时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物价变动情况(以百分数表示),以其值作为价格调整系数,得到估价时点的还原利率修正值。

例:基准点与估价时点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03.6和126.7,则由第一步结果可得估价时点还原率修正值=7.36%×(116.7/103.6)=8.29%

这项数据也不依赖于估价人员的经验,可根据权威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计算获得。

(三)第三步,进行风险调整

估价人员依据土地风险较小、房产风险较大,住宅风险较小、商业用房较大的原则对于待估对象房地产的风险作出判断,从而得出其风险调整值,并确定最终的还原利率。

例:假设风险调整值为0.5%,则最终可推出还原率为8.29%+0.5%=8.79%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13篇

一、引论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04年12月30日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其中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这就是说,还必须要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这较之前我国企业界所要求的采用成本法评估后再用收益法进行验证的说法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收益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的价值是由其在未来给投资者所带来的效用(即收益)决定的,故评估结果反映的是该项资产所创造的未来收益在现时应支付的价格。随着《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该方法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显得举足轻重。但收益法的理论研究一直是资产评估方法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收益法的参数确定在实际评估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其参数之一折现率的选取问题尤其突出。基于此情况,笔者对折现率的内涵进行阐述,就目前折现率的选取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折现率的优化与发展,从而使收益法能在资产评估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折现率的理论探讨

折现率是一种期望投资报酬率,是投资者在投资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对投资所期望的回报率。它是根据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这一特性,按复利计息原理把未来一定时期的预期收益折合成现值的一种比率。

折现率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正常投资报酬率即无风险报酬率;二是风险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反映的是在本金没有违约风险、期望收入得到保证时资金的基本价值。风险报酬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投资风险的大小,风险大的投资,要求的风险报酬率就高。

折现率确定的一般原则为:1.折现率不低于投资的机会成本;2.折现率应体现投资回报率;3.折现率应与收益口径相匹配。

三、折现率的选取方法

折现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股权投资回报率和全投资回报率。股权投资回报率多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估算,该种折现率需要与针对所有者权益的现金流匹配使用。全投资回报率通常采用资金加权成本(WACC),该种折现率应该与针对全投资或者称无负债现金流匹配使用。

由于确定折现率的观点很多,有的国家在一些法规中规定了求取折现率的方法。例如日本规定,“决定折现率时,以认为最有一般性的投资利润率为标准,并比较观察该投资对象所相关的不动产个别性,即考虑投资对象的风险性、流动性、管理的困难性,作为资本的安全性等加以综合考察,以求得折现率。”

《欧洲评估准则》中规定 “折现率应当与现金流预测中的假设相匹配,尤其应当反映投资资本的成本;评估企业价值时,折现率应当能够反映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评估权益价值时,折现率应当能够反映权益回报率。”“资本化率和折现率必须通过市场证据获得,通常表现为投资者在相同风险条件下所要求的回报率。”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1996年5月公布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规定:“对于非亏损企业,整体企业的未来收益额可根据未来税后净利润来确定,即折现率可以以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为基础,再加上3%-5%的风险报酬率。除有确凿证据表明,具有高收益水平或高风险外,折现率一般不高于15%。”

2004年底中评协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九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确信资本化率或折现率与预期收益的口径保持一致。”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评估师在采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往往不论企业性质、市场情况的差异,折现率都不突破15%;而且,在确定折现率时,只是将简单拟定的风险系数相加,也不加以应有的解释说明;对于有关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的统计数据,也不加分析地予以使用。而新的指导意见实际上是要求评估师应当分析企业的具体风险,并将企业特有风险与行业风险、宏观经济环境中所存在风险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合理确定折现率。

国外对折现率的选取相对较成熟,计算权益资本成本一般有四种方法――红利折现模型、风险叠加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最常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风险叠加模型;计算全投资回报率即采用资金加权成本。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964―1966年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简・莫辛(J. Mossin)、约翰・林特内(J. Lintner)等人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定权益的机会成本等于无风险证券收益率加上公司系统风险(β值)与市场风险价格(市场风险溢价)的乘积。CAPM有很多基本假设条件,如:投资人是风险厌恶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市场是完全可分散和可流动的等。折现率采用CAPM则评估的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CAPM的大部分假设不适合于非上市公司的投资。这些投资很少能充分多样化,却经常流通性较差,交易成本较高,并且投资者的行为常受避税动机的影响。CAPM在评估非上市公司权益,尤其是小企业时不够有效。为了克服CAPM的不足,有了修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MCAPM),加了小公司溢价和特定公司风险溢价。

(二)套汇定价模型(APT)

1976年,美国金融专家斯蒂芬・罗斯(Stephen, A. Ross)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简称APT)。套汇定价模型认为是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类似的多因素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把证券收益率解释为单一因素的函数,称为市场指数,通常测定为一个充分分散化的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套利定价模型不是对系统风险的一个因素而是对多个因素进行测定。每一β值测定公司股票收益率对经济中某一相关因素敏感度。

CAPM和APT都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资产定价模型,都是通过某些系统性风险因素的贝塔系数来度量证券的风险,并且都认为剩余收益的期望值必须与因素的β系数成一定比例,但两者在前提假设、对风险的提示方法、关注的风险对象还是存在区别。

1. 前提假设不同。CAPM假设资产的收益服从正态分布,且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项曲线型。而APT则没此假设。

2. CAPM重点关注的是收益与β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APT主要解决的是组合中各种证券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对风险的揭示不同。

4. 影响因素不同。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由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简称WACC)是一种折现率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股权成本与债务成本的加权平均,是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息息相关的一个成本。在估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与价值评估的总体方法以及需要折现的现金流量的定义保持一致。折现率采用WACC则评估的是企业整体价值。

(四)风险累加模型

将确定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主要风险因素所应获得的回报率累加所得。这种方法非常主观,但它能够直接反映伴随各主要风险而应该得到的风险报酬。该方法列出了各风险的组成,并标出对应于各种风险所能得到的风险报酬数额的大小。风险包括行业、经营、财务风险等。在国外,由于其资本市场研究成果很多,提供的参考资料和参数也很丰富,所以评估师往往可以很容易利用各方面成果,使其主观判断也有相当的依据。

(五)红利折现模型(股息增长模型)

该模型一个重要的假设是:增长率在预产期内能保持稳定,且该增长率必须小于期望报酬率。明显地,上述假设过于苛刻。尽管如此,该模型已被证实在对那些与自身经济寿命直接相关并具有商业前途的知识产权类资产的估价中比较有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也只适合于那些稳定增长阶段的企业。

四、现有方法的适用性

目前的CAPM模型、WACC模型和APT模型的建立是以西方的资本市场为研究平台的,对各模型在国内的适用性,业内有不同的看法。

周海珍在《浅论收益法中折现率的确定》中提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利用现有股票市场,同时借鉴CAPM来确定权益期望收益率,条件还不成熟。她建议折现率的确定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1.从投入角度分析折现率,即采用国外的WACC模型;2.从产出角度分析折现率,一般可以采用资金利润率来反映;3.进行风险利率分析。

高波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确定及方法模型》中提出因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不发达,CAPM中的风险报酬率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难以操作。提出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方法,可以在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与行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比较、调整来确定。

崔劲在《中美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中提出: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就中长期模型而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对市场的拟合程度与美国证券市场基本相当,这将为中国评估师解决收益法评估中的折现率问题提供重要的方法与参数基础。

汪海粟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提出:CAPM是一个有待实证检验的模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只有十余年历史,成熟度远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市场的不稳定性强。因此,评估人员在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数据应有CAPM模型时,应谨慎检验模型的应用条件,并采用其他方法,结合经验判断对CAPM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做出合理的判断。

王少豪在《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中提出: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析得出的折现率是在高度流通的证券市场上,针对少数股权交易情况分析所得出的。故CAPM模型估算出的折现率是适于高度流通的少数股权状况的。而关于投资控股和缺乏流通性的考虑需要在求出基础价值后单独考虑。

五、关于折现率确定方法的优化与发展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选择与确定是十分重要的量化参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也必将从简单化向科学化发展。

(一)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评估处在《法国国有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研究》中指出:预期收益每年都发生变化,折现率也会因银行利率、社会经济的变化、通货膨胀、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发生变化。现金流与折现率的匹配原则为一定的现金流对应一定的折现率,现金流趋于稳定后,对应永续现金流的是永续折现率。折现率可以不断变化,最终等于永续折现率。

李延喜等在《基于动态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定量模型》中提出: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呈现动态变化的,从而导致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发生变化。随着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现金净流量和下一期的现金存量,并影响到企业下一期资本结构和各类资本的权重,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引起折现率的动态变化。

单纯运用静态分析估测折现率只是一种简单的公式化的估测手段,评估结果可能会失真。利用变动的折现率对整体现金净流量进行折现,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动和风险大小,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价值。故对折现率的确定,要考虑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数据缺乏有效性或有效性不足均会增加折现率选取的不确定性,故对所选取的数据还需做必要的定性分析,如数据的统计口径、数据内涵、数据计算方法、是否适合被评估企业等。数学上如何精确地计算也只能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就其性质而言,折现率的选取在某种程度上是主观的,它们通常受到评估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的影响,也受到评估师所进行调查的深度的影响。故评估人员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要对被评估企业及所在行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对折现率的选取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

模型分析的突出特点是必须依据某些假设条件,在这些假设条件的前提下,我们所获得的结果是在一个规范且完美的市场条件下的折现率。而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模型分析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并不完全具备。故模型分析方法在理论上可能是优先选取的方法,但实际中的应用性还存在问题。因此,如何将模型分析与因素分析相结合以符合我国的现状是国内评估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单链接聚类法;均值-方差模型;正定性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1-0066-05

Mean-variance Based on Filtered Single Linkage Cluster

HUANG Fei-xue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finite length of the asset return time series, the estimation of the Markowitz’s mean-variance portfolio model unavoidably associated with a statistical uncertainty. So we use the single linkage cluster algorithm to filte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to avoid this. Then we choose the daily data from 2004 to 2007 of the 50 stocks composing the SSE 50 index to compare the new and the original solution of portfolio optimization and find that: (1)the average reliability of the portfolio composed by the new method is 0.067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ortfolio composed by the original method; (2)the realized risk and the predicted risk of the portfolio composed by the new method are respectively 0.1 and 3.3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ortfolio composed by the original method; (3)the effective size of the portfolio composed by the new method is 0.0321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portfolio composed by the original method, which proves the new one can better disperse the risk. So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ngle linkage cluster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mean-variance Model.

Key words:single linkage cluster algorithm; mean-variance model; positive definiteness

1 引言

Markowitz提出的均值-方差投资决策模型解决了持有一定资本的投资者如何在证券市场众多证券品种中做出合理选择的问题,该模型将证券收益率看成随机变量,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风险。然而,模型中相关系数的估计由于收益率时间序列的有限,会存在一定的统计上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模型估计的失败。针对这一缺陷,本文采用单链接聚类法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过滤,从而消除这种不确定性。

Markowitz提出了均值-方差投资决策模型[1,2],但该模型是在假设市场无摩擦条件下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它与现实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将经典的均值-方差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其更符合现实市场的特点,众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Sharpe在研究了市场均衡时的证券价格行为,提出了最优组合模型的简化形式,并导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3]。Rothschild和Stiglitz分析了一般效用函数下的最优证券组合、风险测度和证券收益特征[4,5]。Merton在扩散矩阵正定而且允许卖空的假设下解决了单期均值-方差投资组合问题[6],接着Merton提出了资产定价模型[7]。Levy等研究了不同投资期限对证券组合和资产定价的影响[8]。但上述研究忽略了证券投资组合中相关系数矩阵的作用。相关系数矩阵的估计不可避免的与一些统计上的不确定性相联系,所谓统计不确定性是指由于采样不充分或判断方面的误差而引起的不确定性。Markowitz假定收益率的均值μ已知,而实际上μ并不知道,而只能用样本均值来进行估计,但是根据具体的组合不同,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也会不同,况且由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有限性,概率分布的估计会存在统计上的不确定性。而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正是基于收益率的概率已知固定的情况下计算得出的,所以相关系数矩阵存在着统计的不确定性。

近来,有一些研究在这些减小统计上的不确定性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Mehta提出了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 RMT)[9],近期被应用到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当中,即通过RMT方法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Burda等利用S&P500的数据研究随机矩阵与协方差矩阵的关系,认为S&P500数据得到的协方差矩阵的稳定性是符合随机列维矩阵理论的[10]。然而,这些关于运用随机矩阵的研究并未指出变换后用于运算的协方差矩阵是正定的。屠新曙等认为关于均值-方差模型的争议焦点就在于协方差矩阵的正定性[11]。Tumminello等证明当有单链接的聚类过程获得的超度量相关矩阵的所有元素都是正的时,相关系数矩阵由单链接聚类过程得到的相关矩阵是正定的[12]。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均值-方差模型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刘仁和等从机会成本角度论述了均值方差模型的适用性[13];林旭东等在正态分布为假设条件的建立了均值-CVaR模型[14];闫伟等提出了基于风险价值约束的动态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15];熊和平等证明了在单期收益率较小时,投资期限的长短对最优投资组合选择没有影响[16];迟国泰等建立了“均值-方差-偏度”的三因素套期保值优化模型[17];张鹏等提出了限制性卖空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优化模型[18]。但上述研究大都仅考虑了投资组合中单个证券风险的大小,而忽略了这些证券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提出通过采用单链接聚类法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过滤,使其变为超度量矩阵,进而消除统计上的不确定性。选取上证50成分股2004~2007年的日数据,对原始均值-方差模型与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

2 方法和过程

2.1 马柯维茨最优资产组合理论

当γ=0时,最优投资组合是最小方差投资组合。

这个均值-方差模型分别建立原始的投资组合和经过单链接聚类法过滤了相关系数矩阵的投资组合。

2.2 相关系数矩阵的单链接聚类分析过滤算法

聚类分析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利用样本在多维空间的相对位置将样本分成多个不同类组的方法。单链接法是一种层次聚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距离最近的样本归入一类,即合并的前两个样本是它们之间有最小距离和最大相似性;然后计算新类和单个样本间的距离作为单个样本和类中的样本间的最小距离,尚未合并的样本间的距离并未改变。在每一步,两类之间的距离是它们两个最近点间的距离。

由于单链接法每次并类后都是将该类与其他类中距离最近的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作为该类与其他类的距离,所以此聚类方法的逐次并类距离之间的差距一般来说可能会越来越小。但是只要单个样本之间的相异度小,就认为两个组就是紧密靠拢的,而不管组间其他样本的相异度如何。这倾向于合并由一系列本身位置(原始数据集中样本的排列)靠近的样本。

当有单链接的聚类过程获得的超度量相关矩阵的所有元素都是正的时,相关系数矩阵由单链接聚类过程得到的相关矩阵是正定的。这种情况在股票投资组合中的财务数据中是很常见的。本文提出应用某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均值-方差模型中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过滤,然后利用这一矩阵代替原始矩阵进行模型的求解。因为聚类分析能够过滤多个变量的数据的相关信息,并且前人已证明,聚类分析能够很好地消除因为样本区间有限而产生的估计误差,尤其是系统聚类分析在处理分层组织的数据时,这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

2.3 投资组合的指标评价体系

(2)风险大小

用来比较不同方法的量仅仅是估计的风险P。显然当一个投资组合的估计的风险小于另一个时,它的风险较小。一般来说,一个预测的风险小的投资组合不一定比一个(预期)风险大的组合好。事实上,如果安全投资组合的估计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大的话,投资者会面临大的波动,并且,会认为预测的风险比估计的风险小的组合比估计的风险比预测的风险小的组合风险更小。

(3)有效性

用来衡量投资组合优化方法的量是投资组合有效集的减小幅度。处理一个大的投资组合是成本很大的,因为投资者想重新变动资产比重时是要花费交易成本的。即使不考虑资产重置与基准问题,希望能计算有效的有大量现金投资的股票数量。令N(eff)表示投资组合的有效大小,根据Bouchaud and Potters[19],计算这一数值如(9)式所示

(4)投资表现

投资表现是说应用构建的投资组合在实际中应用后的其风险和收益的大小。用实际的数据估计了投资组合模型中的风险和收益,进而构建一个投资组合,这个投资组合在估计的时间范围内是最优的,即同样的收益率条件下风险最小,同样的风险条件下收益最大。而在别的时期这一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也是我们所关注的,这也是衡量投资组合优劣的一个指标,即在别的时间范围内能否同样的收益率条件下风险最小,同样的风险条件下收益最大。

3 实证结果的比较分析

3.1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单链接聚类过滤法在投资组合优化理论中,即运用该方法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为使研究样本具有充分性、代表性,选取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这50只股票。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上证50指数从2004年提出以来,每半年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调整一次成分股,但是因为研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区间,所以选用的研究样本只是2004上半年的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不随它的调整而改变。

在实证分析部分要对构建投资组合并对其进行评价,按照马克威茨的假设,需要知道证券的基本信息,故应用2004~2007这四年中的前两年来收集信息,即算出这50只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协方差等数据;而后两年,即2006年和2007年则作为投资年份,也就是说,由2004、2005两年的数据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利用这一组合在2006、2007两年进行投资,然后评价已构建的组合。

3.2 修正模型前后的评估比较

所谓的新方法就是应用单链接聚类法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过滤后,应用新的相关系数矩阵代替原有的进行均值方差模型的计算,得出持股比例,根据(3)式。而旧方法是指原始的马克威茨均值-方差模型。

3.2.1 可靠性

为了评估组合的可靠性,首先要知道这一组合的估计的风险和预测的风险。根据(3)式两种方法构建的投资组合的持股比例,并根据(7)式2004~2005年的这50只股票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出估计的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在收益率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得出经过聚类分析构建的投资组合的风险要小于马克威茨方法构建的投资组合。

根据(2)式,为了评估修正后的单链接聚类过滤法和修正前的模型构建的投资组合的可靠性。希望R的值越小越好,因为估计风险和预测的风险相差较小才能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通过计算知道,单链接法构建的投资组合的可靠性更高一些。马克威茨法投资组合的R值比单链接法的平均高7.597%;这说明单链接法聚类分析构建的投资组合的可靠性较高。

3.2.2 风险

一个投资组合仅仅预期收益率很高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较低的风险。本模型中,是在给定预期收益率来计算投资组合的,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运用单链接法聚类分析构建的投资组合无论是估计的风险还是预测的风险都明显小于马克威茨方法构建的投资组合,估计风险方面,单链接法投资组合要比马克威茨法投资组合平均低0.096,相当于后者的46.556%;预测的风险方面,单链接法投资组合要比马克威茨法投资组合平均低3.329,相当于后者的78.273%。所以,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条件下,单链接法投资组合比马克威茨法投资组合的风险要小,并且应用过聚类分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要比未使用的风险小很多,这体现了单链接聚类分析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中应用的价值。

3.2.3 有效大小

投资组合的有效大小就是用来衡量投资组合的减小幅度,投资组合当所有财富都投资于一种资产时上式等于1,而当平均地投资于N种资产,即wi=1/N时,计算结果等于N。关注投资组合的减小幅度是希望能通过改变持股比例来尽量减少投资组合有效大小,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交易费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会影响投资的净收益,在交易成本较大时,投资者也很有可能因此选择非最佳的投资组合,也就是需要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基于这些因素,投资组合的有效大小也成为评价投资组合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建立投资组合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散风险,有效的大小较小的话,说明风险分散的程度不高,也就是说,该组合是比较有风险的。

本文计算了二种投资组合的有效大小,由实证可知,修正后的模型投资组合的有效大小较大,而修正前的模型投资组合的有效大小较小。修正前的模型比修正后的模型投资组合小0.0321,表明其风险分散程度更低。因此,修正前的模型构建的投资组合更大地减小了投资组合的幅度,而修正后的模型投资组合更好地分散了投资风险。

3.2.4 投资表现

由实证结果可得同样是经过2004~2005年的数据构建的投资组合,修正后的模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在0.175~0.275之间,风险在0.400~0.500之间;而修正前的模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在0.364~0.378之间,风险在1.080~1.116之间。无论在风险还是收益方面,都是修正后的模型投资组合小于马克威茨法投资者组合。修正前的模型投资组合的风险平均是修正后的模型投资组合的2.5倍。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修正前后模型的评估比较得到:

(1)单链接法投资组合的可靠性比马克威茨法的高7.597%,表明运用单链接聚类法后建立的模型可靠性更高,即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2)单链接法投资组合估计风险和预测风险分别比马克威茨法投资组合平均低0.096和3.329,即运用单链接聚类法后在相同的收益率下能够构建比马克威茨法更小的投资组合;

(3)马克威茨法投资组合的有效大小更小,风险分散程度更低;

(4)在投资表现上,两种方法构建的投资组合分别落在不同的区间,原始马克威茨法更适合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应用单链接聚类法的投资组合更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基于单链接聚类过滤法的均值-方差模型构建的证券投资组合在可靠性,风险和有效大小方面优于马克威茨均值-方差模型。

参 考 文 献:

[1]Markowitz H M. Portfolio selec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7(1): 77-91.

[2]Markowitz H M. Foundations of portfolio theory[J]. Journal of Finance, 1991, 46(2): 469-477.

[3]Sharpe W F. Capital asset prices: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J]. Journal of Finance, 1964, 19(3): 425-442.

[4]Rothschild M, Stiglitz J E. Increasing risk: I: a defini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0, 2(3): 99-117.

[5]Rothschild M, Stiglitz J E. Increasing risk II: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1, 3(1): 66-84.

[6]Merton R C. An analytical derivation of the efficient portfolio frontier[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Analysis, 1972, 7(1): 1851-1872.

[7]Merton R C.An intertemp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J]. Econometrica, 1973, 41(5): 867-887.

[8]Levy H. Equilibrium in an imperfect market: a constraint on the number of securities in the portfolio[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8, 68(4): 643-658.

[9]Mehta M L. Random matrices: revised and enlarged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0.

[10]Burda Z, Jurkiewicz J, Nowak M A, et al.. Levy matrices and financial covariances[J]. Acta Physica Polonica, Series B, 2003, 34(10): 4747-4763.

[11]屠新曙,王键.现资组合理论的若干进展[J].系统工程,1999,17(1):58-62.

[12]Tumminello M, Iallo F, Mantegna R N. Hierarchically nested factor model from multivariate data[J]. Europhysics Letters(EPL), 2007, 78(3): 30006.

[13]刘仁和,朱华成,蒋晓阳.从机会成本角度论均值方差模型的适用性[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12(4):375-379.

[14]林旭东,巩前锦.正态条件下均值-CVaR有效前沿的研究[J].管理科学,2004,17(3):52-55.

[15]闫伟,李树荣,孙焕泉.基于风险价值约束的动态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的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7,22(2):169-173.

[16]熊和平,徐绪松.投资期限的长度对投资组合选择的影响[J].预测,2006,25(2):78-80.

[17]迟国泰,杨中原,王玉刚.基于重大损失控制的套期保值优化模型[J].预测,2007,26(6):57-63.

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第15篇

一、集成熵权—AHP法的基本步骤

(一)定量权重的计算证券投资风险根据其成因可以归纳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这两类风险是证券投资过程中内外生变量的共同作用。一般认为,证券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模糊性[3],因而证券投资组合定量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将受到显着影响。熵是数据无序程度的一种度量方式,熵越大则相应数据的无序程度越高。证券投资风险的评估数据本身由于其量纲等影响,可以看作一系列无序数据。熵权法在证券投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消除无序数据带来的噪声影响,得到一组基于定量方法的证券投资风险权重指标。1.评价指标标准化证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数值可以看作一个含有m个评价单位,n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矩阵。其中,公式(1)适用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即收益性指标;公式(2)适用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即成本性指标。2.熵值的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值是该指标重要程度的衡量,且是负相关关系。3.熵权的计算指标的熵权与其熵值呈反比关系,因而引入差异系数来表示该关系。定义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权为:

(二)定性权重的计算根据风险的可预测性,证券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一般认为,系统风险可测,而非系统风险则依赖于先决经验判断,这个判断过程往往是一种定性分析过程。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基于定性评价分值的简易决策方法[6],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并对评价单位进行排序,设基于AHP法的证券投资评价指标权重为ωj2,该权重是证券投资风险的经验性主观判断的量化。

(三)集成熵权-AHP权重的计算证券投资是一种基于主观经验和客观事实的综合决策。主观判断体现了指标的价值量,而客观分析则包含了指标的信息量[3]。文献[1]从证券投资的主观赋权方法入手研究投资的定性风险,文献[2]则研究了证券投资的定量风险。而集成熵权-AHP方法则兼顾了主观和客观赋权,该方法在获取指标价值量的同时耦合了指标的信息量,对于证券投资风险量化更加接近事实。基于客观赋权法指标权重ωj1和基于主观赋权法的指标权重ωj2可以看作n维空间中的两个向量,这两个向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也就是一定程度的信息重叠,但又有部分变异。因此同时与这两个向量拥有最小距离的新向量ω*j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这两个向量的共同信息。基于这个分析,集成的熵权-AHP权重计算可以表示为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二、集成熵权—AHP法的实证研究

文献[1]和[2]用同一组数据分别研究了定性和定量证券投资风险,本文引用这组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并把研究结果与文献[1]和[2]作比较来说明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一)集成熵权-AHP权重计算把ωj1、ωj2和yij代入公式(5),通过MATLAB7编程计算可得基于集成的熵权-AHP权重算法的证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ω*j,表1是基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定性分析结合的证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比较表。从表1可以看出,ω*j的值介于ωj1和ωj2之间,缩小了ωj2因为来源于主观赋权而带来的较大标准差,也就是说弱化了评价指标之间的价值量变异影响;与此同时也扩大ωj1数值之间的差距,为评价指标信息量的度量提供区分度。为说明集成熵权-AHP权重算法的相对优越性,进行了SPEARMAN相关系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表2显示,ωj1和ωj2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说明定量或者定性分析本身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证券投资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但是ω*j与ωj1和ωj2的相关系数则大幅度提升,这个现象表明基于集成熵权-AHP权重算法所得的权重更好地解释了事实。

(二)证券投资组合风险评估证券投资组合风险估值可以表示为证券投资风险评价矩阵和评价指标权重的线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