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随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职责、构建有效的资产监管体系、明晰资产产权关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从完善管理制度、搭建信息平台、科学配置资产、规范经营秩序、实行阳光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总是忙于行政上的工作,对资产疏于管理,资产管理方式落后、不科学,存在着盲目建设、公物私用和浪费资源等情况,不能使资产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分散在相应的各职能部门中,存在着管理制度、标准、口径、方法不统一,管理责权难以划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的问题。

(三)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单位不重视资产信息管理,致使账物基础信息薄弱,有些资产“账实不符”、“账务不明”,资产流失后难以查账、核账。一些单位将资产自行出租出借或置,不入账经营所得,存在“坐收坐支”、“体外循环”等现象。

(四)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一些单位资产浪费严重,往往所购大于所需,购置后又疏于管理,资产的借用、调拨往往较为随意,无法跟踪资产的去向,没有形成详细的信息记录,造成资产流失。

二、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一)完善管理制度,定制一把“标准尺”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牵涉面广,涉及单位利益分配,必须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健全运行机制加以规范。资产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各项资产监管制度,从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处置、清查、评估等环节入手,对各个环节的办理程序、审批手续、违规处理等进行规范,从制度上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堵塞管理漏洞。资产使用部门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保做到“物物有人管”。通过完善制度,定制一把“标准尺”,对资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二)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一本“明白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与部门预算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流程无缝对接、数据共建共享。应建立“使用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三级联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搭建“点、线、面”一体化的监管平台,实现对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使用单位进行资产信息录入、变动、查询、申请、报表管理等业务操作;主管部门适时查询、汇总、管理下属单位资产情况;财政部门通过对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实行在线审批和实时监控,推动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信息平台应具备资产编码录入、在线审批、查询、对账、盘点、报表等功能,贯穿资产整个生命周期。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一本“明白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三)科学配置资产,构筑一道“防火墙”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推动资产配置和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相结合,是规范资产购置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资产配置标准不一、效率不高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制定完善的资产配置办法,建立统一的配置标准并严格执行,构筑一道“防火墙”,避免配备“旱涝不均”、使用“效率低下”、资产“跑冒滴漏”等“病毒”的侵害。使用单位根据资金预算、资产配备情况提出资产购置申请报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在严格控制单位超编、超标购置的基础上核定购置费预算,提出纳入政府采购的建议,使用单位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资产购置。

(四)规范经营秩序,打开一扇“通风窗”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是其实现既得利益的载体,也是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经营秩序进行统一规范,打开一扇“通风窗”,防止“坐收坐支”、“体外循环”等现象发生。对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申报,资产在投入经营前须报请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否则收缴其经营所得。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由国有企业统一运营,实现经营性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按照非税收入征管有关规定,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统一缴入国库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实行阳光处置,把好一个“出口关”

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的“出口关”,把好“出口关”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方面。在资产处置工作中,要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严格按照资产公开处置的规定,引入招标、拍卖机制,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对需要处置的每笔资产,要现场调查核实资产的数量、价值和使用状况后才能下达处置批复,尤其对于房屋、土地、车辆及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处置,要在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处置方案。

参考文献:

[1]陈义迪.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2篇

在工程管理中,有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不能做到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做到进度有效控制,只是根据自身经验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往往在实际施工中与计划相吻合,其实是在工程控制方面也缺乏及时有效合理手段。一是合理安排施工工程总进度。落实进度控制责任,针对施工单位进度情况落实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责任,例如执行每天检查人员机械数量制度,随时掌握施工单位施工情况,发现进度有延缓迹象,立即开会分析原因,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尤其是施工单位人员的严重缺乏和材料的不及时供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应变措施。二是进度控制应奖励为主,惩罚为辅配合使用。提出进度控制节点后,建设单位也可制定奖励及惩罚措施,用以激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积极性,如采用奖励各作业班组方式效果更佳,建设单位可以灵活运用。三是协调好施工外部环境,确保施工进度。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政府部门、周边居民,当地恶势力团伙等。建设单位应提前办理政府规定的各类相关施工证件,避免以后影响进度控制;针对周边居民,当地恶势力团伙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因灵活应对,尽量避免与其接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四是严格检查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近几年虽然国家及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但是有些施工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建设单位很有必要及时掌握施工单位农民工资发放情况,做到及时管控,避免因农民工资问题影响工程进度,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在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一是保证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及行业规范技术要求严格施工,确保施工正常进行。二是通过技术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水平。达到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三是要充分发挥施工企业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加强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技术学习。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作为施工现场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卡”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否则因专业技术不强,造成的工程损失无法估量,首先建设单位必须有自己的人才体系,需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然后合理配置现场工程师人数,同时合理安排现场工程师工作量,切记不可因工程师管理内容太多,造成管理漏洞;最后创造现场工程师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样可以尽快的现场工程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三、造价控制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要发挥专业技术知识,一是图纸会审阶段与设计院积极沟通,尽可能减少施工图纸中不必要的设计。例如建筑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的有些做法存在成本较高,建设单位难以承受,为达到同样的使用效果,可以寻找替代其他设计做法;二是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变更,对投资造价影响不大或者降低造价的及时进行变更,对于增加成本但又不变不行的变更,应组织相关专业进行技术分析,最终选择最经济的可行性变更方案;三是工程签证方面,建设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工程签证流程审批制度,如实行监理工程师、总监、主管工程师、项目组负责人、工程管理副总、总经理、董事长、效能监察部审核层层把关,对于不应该支付的签证坚决退回,对于确实发生并应该支付的签证进行严格的费用审核,杜绝此项费用的不合理支出。

四、安全文明施工

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第一、明确落实安全责任。要求各参建单位要能够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前提和保障,按照各方任务明确安全生产职责,落实责任人。第二、深刻认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社会态度。必须做到安全设施的投入、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制定具体的安全实施方案和措施。第三、在每项工程开工前期,必须做好工人安全教育工作,要求签订相应的劳务合同,安全交底,时刻牢记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每月的安全巡检及不定时巡检,要求各项目必须做到“现场文明施工”。

五、作风建设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 地勘单位 实施途径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但无法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还可降低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精细化管理企业财务,以控制财务风险,实现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一、地勘单位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企业单位的全过程,尤其是地勘单位。因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备复杂、繁琐性特征,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的应用可为日后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最终的管理目的。一般来说,地勘单位中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的实施具备这样几个优势:一是该管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充分挖掘地勘单位潜力。所谓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保证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周到,最大的体现人、物价值;二是该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性的财务数据,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地勘单位的会计运行情况,从而做出正确性判断,提供相对较多且准确性的信息;三是该管理措施贯穿整个单位的管理过程,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促进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四是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的实施通过对相应资源的整合,促进地勘单位工作人员、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二、地勘单位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地勘单位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地勘单位的运行中,成本的核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本核算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可保证相应成本信息贯穿各个管理环节。这就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的控制成本费用体系,实现单位成本上的精细化管理;加大财务数据的跟踪力度,及时分析财务情况,按时或不按时的分析财务数据,便于及时发现潜在性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强化核算控制

因地勘单位涉及的范围、项目相对较多,再加上管理内容过于丰富,一旦财务管理中稍有不慎,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加强各个项目类别的区分力度,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从地勘单位资金来源角度上来看,可将其分为财政项目管理和社会项目管理。故而,需做好上述项目的核算控制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相关管理需求,并借助先进性的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将地勘单位项目中涉及到的费用、名称等详细、准确的输送到系统中,从而及时掌握项目上的支出情况,为日后工作的执行奠定基础。

(三)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树立,是保证地勘单位更好管理财务工作的关键。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在改变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功能的结合,更加准确的把握设备生产、维护成本,优化配置资源。此外,通过地勘单位工作人员财务管理理念的改变,可有效控制运行成本,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并树立相对完善、系统化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的转变财务管理手段,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节,促使地勘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实现总体管理水平提高的目标。

(四)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需从这样几点进行:一是根据地勘单位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规范性的编制程序,真实的反映地勘单位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二是财务预算要求相关部门按照规定执行程序,且执行期间一旦出现需及时变更的问题,应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协调;三是根据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执行情况,从而提高地勘单位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从地勘单位工作性质、组织结构等角度建立责任中心,将各个预算指标细化到每位工作人员身上,并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布局;五是完善考核机制,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度,进而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五)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

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保证相应工作落实到底。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今天,地勘单位要想从根本上实施精细化管理,需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在规范财务核算的同时,预防财务风险,提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想使该工作顺利实施,必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相应工作有据可依,可从这样几点进行:一是完善地勘单位的财务制度,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二是综合考虑各个角度,打破传统部门界限,制定符合地勘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体系,精细化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标准,进而形成严密性的管理标准。

(六)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精细分工

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地勘单位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需加大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力度,精细化分工、设置工作岗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工作岗位的培训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细化岗位职责,保证相应岗位处于相互制约、监督的环境下。通过对地勘单位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可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还需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如:日常经营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行资金,以减少资金的使用量;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人员是地勘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人员,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群体。故而,做好地勘单位财务人员岗位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地勘单位需根据自身的情况情况,做好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精细化岗位职责,监督、管理相应岗位;量化地勘单位财务工作的考核制度,制定奖罚制度、岗位竞争制度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地勘单位较为重要的部分,不但能保证相应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还能提高地勘单位的工作效益。为更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体制的发展现状,地勘单位需及时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地勘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探究,从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核算控制、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等角度阐述该管理措施的实施途径,旨在保证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精细化管理;管理策略

当今时代,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对于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等的大力应用,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施工企业之间围绕着管理展开的竞争也逐步加剧。目前的施工管理状况已经严重地落后于现代化的施工管理需求,施工企业必须努力地推动精细化施工管理策略在管理中的应用,才能够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从施工的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应用精细化管理的策略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及其重点管理问题,并谈论了推动精细化管理顺利开展的几点措施。

一、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要点

我国目前的施工管理工作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施工管理的现代化需求,极大地阻碍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以及施工效益的获得。因此,施工单位当前正在努力采用有效的精细化管理策略来进行施工管理。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的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我国当前的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施工企业必须采用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策略来扭转施工管理的局面。一方面,目前的施工管理的工作队伍还缺乏必要的管理工作素质,大部分的管理人员根本不具备充分的管理知识以及能力,而且管理人员的理念也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无法开展有效的现代化施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当前的施工管理工作不具备有效的技术支撑,工程施工建设的资金被普遍的应用于材料、设备的购买以及施工人员的薪资发放等,技术的研发及投入相对较少,具体的施工工作不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的技术要求来开展,这就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再一方面,我国的施工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力度,施工监理人员通常不能全面地对具体施工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监控,使得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缺失的状态。

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采取新的施工管理策略以推动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企业工程施工建设的一种必然。而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能够为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极大的助益,施工企业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建立在基础的常规管理基础之上,能够将常规的管理延伸到更加完善的状态中,同时保证施工管理工作以最少的管理成本获得最高的管理效益。另一方面,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工作是环环相扣的,它能够切实地在施工管理及监理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牵制,从而推动每一项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再一方面,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可以对施工工作进行精细的划分,确保任何一个需要管理的环节都处于管理工作之下,能够极大地提升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而就精细化的施工管理的要点来讲,这项施工管理工作要想切实地在施工中得以落实,就必须努力地做好对于施工整个流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保证各项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会受到气候、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影响,保证施工技术的采用与施工要求密切相符。而且,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施工管理人员的高素质以及高能力水平等。

二、建筑工程企业进行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管理策略

当前时期,精细化的管理策略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已经成为了施工管理的一种必然。本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论一下推动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工作实施的几点策略:

1、完善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组织工作

精细化的施工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不仅涉及到施工设计、施工监管、工程验收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还包括了其他工程施工之外的工程管理划分、人员管理及施工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复杂性,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部门,才能够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得以有效实施。具体来讲,施工单位要为管理工作确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及检查部门,然后对各个部门进行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以及严密的工作制度编制,同时保证各个部门自身工作的独立及工作之间的相互牵制,确保每一个部门在独立完成自身工作的基础上,为其他的施工工作提供下一步工作的前提保证,推动管理工作的协调实施。

2、建立严密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系统

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将管理工作延伸到了更为深入的局面,施工单位要想推动精细化管理有效实施,还必须为其建立一个严密高效的施工管理系统。一方面,施工单位要为精细化的管理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以及电话等传输手段,以推动管理信息的及时有效的传递。另一方面,施工管理部门还应该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来为管理工作的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反馈等编制合理的计算机软件,保证管理信息能够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渠道得到动态的处理及反馈,进而推动施工管理工作对于施工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监控,确保施工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实现最快速的发现、调整以及补救。

3、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精细化施工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以及负责任的态度,工程施工企业要保证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还应该通过将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划分到个人来实现。首先,工程施工单位可以为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设立项目管理的经理负责制,然后再对责任经理下面的各管理人员进行逐级划分,保证精细化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具体人员的清晰有效的实施。其次,企业还应该针对精细化管理工作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以及揭发制度,通过具体明确的奖惩条例来督促管理人员切实地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同时通过揭发制度及时地将不作为的管理人员撤掉,保证管理人员队伍能够始终处于高精神状态。

三、结语:

施工单位对具体的施工工作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不仅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工的必要措施,还是使施工企业获得较高收益的必然要求。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于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推动其在施工中的进一步优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尤峰. 怎样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3)

[2] 贾先国. 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探讨[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精细化 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促进财务改革

在事业单位财政改革中,账务透明、政务公开是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促进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对每项资金的来源与用途进行详细说明,有助于达到账务透明、政务公开的目的。由于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水平低,各项资金的运用情况很难说清楚,即使会计人员遵守相关规范,也依旧存在财务不清晰情况,尤其是大型事业单位,这类问题更为严重。所以,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账务透明、政务公开,采取合理措施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可有效促进财务改革。

(二)提高各项财产使用率

目前,各项财产使用率低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不少事业单位铺张浪费现象严重,若不及时予以处理,会给国家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主要有管理资金预算、控制重要业务活动,实施该管理可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全面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方式存在的漏洞,有效提高国家资产和资源使用率,优化配置稀缺资源,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2]。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是其核心工作,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而财务水平的提高主要由事业单位的“三个转变”实现。(1)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各项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2)工作作风逐渐改进,服务型工作风取代机关型;(3)财务管理职能逐渐转变,经营管理型职能取代记账核算型职能。所以,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全面、真实的反映各项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全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3]。

二、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措施

(一)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认识

为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转变财务相关人员观念,提高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1)财务相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充分认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从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严密监督会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害的违法行为,并坚决抵制违法活动。(2)事业单位领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正确认识财务工作的意义,从而重视财务精细化管理,并在实际财务决策工作中,充分运用精细化管理,同时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坚决批评制止违法行为和活动。

(二)营造和谐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谐工作环境的营造,主要从两方面出发,即外部工作环境与内部工作环境。外部和谐工作环境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咨询理解不透的新政策、新制度与难以把握的特殊情况,同时积极争取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对财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以利于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内部和谐工作环境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主动的向领导汇报财务管理工作,并积极争取领导的信任、支持;日常工作中,财务领导应关心财务人员,优化人员职位配置,充分挖掘其才能,加强人员间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主要有以下方面:(1)资产管理方面,资产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科学、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有效管理资产,并定期实地盘查各项资产,及时处理无法正常使用的资产,同时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体系,提高财产使用率与资产管理水平[4]。(2)收入管理方面,收入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加强事业单位创收管理,并对创收途径进行规范,采取措施杜绝各种违规创收问题,如违规津补贴、“小金库”等。(3)成本支出管理方面,成本支出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核算分析成本,对成本支出项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利于降低支出,成本分析可以提高资金预算准确性,实现预算资金的合理安排,此外,成本控制激励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支出管理的精细化。

(四)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可全面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与文化修养,这是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根本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仅要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还应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服务质量。事业单位工作具有特殊性,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所以财务人员应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树立责任意识,做好基本财务工作,对业务管理流程熟练掌握,确保财务精细化管理。

三、小结

总之,事业单位是一个服务性机构,有利于保障社会公益利的发展,对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审计工作的日益深入,促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以改进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改革,提高各项财产使用率和财务管理水平,为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必须不断提高财务相关人员精细化管理认识,营造和谐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J].商业经济,2009(22):52-53.

[2]王丽珍.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1):144-147.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近几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要尽快转变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靠拢。财务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细化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及其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精细化管理财务可以将财务内容进行细化、分解与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与财务工作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1.财务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理念最初产生于日本,后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理念逐渐被引入到我们国家,并引起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大变革。精细化管理是在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方式中引入更深的思维与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单位要具备更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程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效益。现在世界上各国家许多大型的企业公司都在使用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事实证明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更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值得我们国家采用并推广。

2.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特征。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因为财务管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特别是对于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不仅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支持,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精细化管理的专业技能。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主要依靠专业化的管理体制和人员支持。为了确保能够顺利科学的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并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阻碍,就必须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当然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努力。高素质的专业化人员能够根据管理工作中的各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明确的判断并及时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精细化管理战略的有效执行,因此他们是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同时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的执行离不开科学统筹的系统化的支持。系统化的管理是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性保障。当前我国许多大型的企业都在使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而对于精细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企业来说,它们更需要成熟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财务管理复杂的工作环节更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的处理,而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难以保证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因此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性,实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完美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1.认清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摆脱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进行内部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事业单位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作为单位的上层管理人员要从自己的思想抓起,以身作则,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践意义,并积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单位的领导人员要认真尊重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站在支持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角度上进行企业的各项决策,并对违反相关制度的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只有上层领导人员的认识与行为提高了才能够带动企业的各层员工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推动精细化管理工作相关措施的实施。作为员工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和制度,树立单位工作的主人翁意识,维护单位的利益,推动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造和谐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能够推动单位决策的实施与推广。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单位内部工作和谐环境的创造。和谐工作环境的创造首先要重视事业单位外部工作环境的和谐性。事业单位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领导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准确把握相关的新政策、新制度,并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积极配合新政策、新制度的推广与执行。其次还要重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环境的和谐性,相关的单位部门要信任并支持领导的安排与政策,积极配合领导的决策并及时汇报自己的工作状况。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也应该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坚持为单位利益服务的态度,保持各部门间的团结合作。财务的相关负责人也要尊重自己的员工,关心爱护职工的生活工作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增强事业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规范会计核算审计工作。

(1)严格进行单据的审核,确保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规范性。财务管理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进行原始单据的管理,它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资料。因此在进行原始单据的审核时一定按照相关的程序规定进行逐一的核实。对于数额比较大的原始发票相关负责人要进行网络认证,查询发票的真伪。

(2)加强财务人员的修养,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而且还要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不做任何违背法律原则的事情,为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

(3)严格把关会计核算,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要进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就必须要对账单进行详细的处理。记账时要尽量写清楚人物、地点以及时间、事情;同时,在核算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把握账单的重点,善于发现其关键点和易错环节,从而保证账目的准确性。

(4)现金支付。随着对预算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管理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对于额度的申请,财务部门可以对款项进行分类,严格出纳程序。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精细化的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传统粗扩式财务管理模式向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过渡,我国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财务管理的整体化水平都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文贞.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4(09):127-128.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广泛运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在不断完善与提升,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因此,水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正视制约水利工程中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瓶颈因素,采取科学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平稳运行。

1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相较于原有的管理方式,它能够使水管部门把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对职能、岗位、具体操作、管理制度诸多环节;强化管理过程中对工程质量、技术以及造价等工作,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提升人员素质、注重内部控制,完善管理,总体确保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可以说,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摒弃了原有的陈规陋习,使职工不再严重依赖、接受上级行政命令,避免头痛医头,脚疼治脚,促进工程管理全面升级,向人水和谐转变。

2精细化管理

实施存在的制约因素受原有管理方式的影响,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制约因素。

2.1前期管理简单化

部分周期短、规模小的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在进行工程初步设计时,并没有制订相应的规划与项目建议书,以至于工程前期管理过于简化;部分单位对工程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论证工程建设技术的经济性,单纯以主观经验来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从而出现考虑不周全,边改边管理等问题,影响管理工作精细化程度。

2.2监管不严谨

水利工程建设是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环节、施工工艺,如果不加以科学周密的考量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水利工程涉及面范围广,监督部门难以进行全面性的监督;现行工程体制下监理单位地位与作用被弱化,对部分工程施工环节不能实现有效监督与管理,致使在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控制、进度控制与造价控制等多个方面难以展开有效监督。

2.3规划不科学

尽管部分水利工程出台规划与设计方案,但安全性和科学合理性不高,甚至存在严重的漏洞,在施工中出现偏差。一些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管理方案过于简单,分施工工序的施工管理方案表述不明确,使施工管理方案难以实施,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3精细化管理实施新途径

水管部门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建立起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体制。

3.1树立新理念、新意识

水管部门要紧跟时代脉搏,跟随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水管知识,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把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日常管理中。

3.2深化体制改革

要想适应新形势,就必须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配套措施,明确分工,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建立完备的组织考核程序,提升人员积极性。

3.3创新技术

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研发工作,积极引进并应用先进技术,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在具体的实践中,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尽量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并且随时跟踪国内外最新进展。精细化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做保证,融入了信息技术的精细化管理能够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办事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无缝隙对接的网络系统,对水利工程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汇总,降低水利工程运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3.4提升队伍素质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人是主体,为了有效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必须积极培养大量具备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强化管理技术培训工作,坚持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人才职业素质,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满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还要实施一定程度的奖惩措施,激发工作积极性。

水利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正视制约水利工程中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瓶颈因素,采取科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平稳运行。

作者:毕炳军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东鱼河流域工程管理处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财务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内容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针对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一个概念,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其主要内容是指在其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争取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全部支出与收入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对各个岗位做好价值质量管理与考评,争取从源头上抓起,控制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做好相应的考核与监督工作,规范好其全部经济活动与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与自身价值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

2.基本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从事前预算着手,核算具体医疗项目,从细节出发,全面考虑各项可变因素,实施全面监控,确保项目预算符合实际,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预算偏差;对于各个项目的收支情况要根据预算全面进行财务监控,落实收支项目的执行单位与责任人,对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预算收支项目在可调控范围内;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多收少支的单位与责任人按照服务量与工作量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嘉奖,以保证各项目单位与责任人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执行。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模式粗放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员工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只是一个说辞,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无多少差异,并没有对原有的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出多少改动,创新管理意识差,仍旧照搬原来的工作模式,只是简单地进行算账、记账与报账,没有将财务管理内容向深层次上发展,此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核算的内容也不够细致,这都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展缓慢。

2.财务预算与监督工作不到位

在大多数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对预算的编制与监督工作并不太重视,并没有认识到全面编制财务预算的真正意义,并没有将全面预算作为一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推进财务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下去,只是笼统的对主要的医疗项目编制预算,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涵盖范围也不够广泛,无法反映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发展的真正状况。另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工作也不够全面,往往只是走走形式,导致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临时支出较多,无法满足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3.财务人员素质不足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领导大多重视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对财务人员能力的重视,这严重制约了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会计人员是因为无法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工作而从事的会计工作,这导致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业务处理能力不强,财务专业知识老化,财务管理创新意识淡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形同虚设,财务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无法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与价值。

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提高财务管理的地位,贯彻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精神,积极改进原有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创新意识,突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特色,做到涵盖范围更广泛、更细致,以财务精细化管理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各项目的完成,使财务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并得到各部门的参与与配合。在财务核算方面要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增加核算范围,争取做到全员参与,互相配合,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2.加强财务预算与监督工作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只有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与精细程度才能确保财务精细化管理切实有效。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以每个项目为基础,从细节入手,考虑周全,深入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争取做到将每一分钱都纳入预算中,减少临时支出;同时,要注重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每一分钱支出把好关,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去,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行之有效。

3.注重财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

在选拔与任用财务人员方面,有关领导要予以重视,尽量选择学历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从而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与业务操做水平;同时,要注重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与工作效率,使之能够更加适应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脚步,并为其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总结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提升自身价值与效益的重要手段,尽管医疗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其只要决心改革,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预算与监督工作,注重财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一定会使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业主方: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1-0112-02

1 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古至今的成败之理,尽在其中。细节决定成败成为当今管理学的最热门的理念。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管理将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砝码。因此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市场化运作中大行其道,成为了经营管理的金钥匙。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的号角早己吹响。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的热闹场景。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实在令人叹服。但在提倡“两型社会”的今天,作为百年大计的城市建设,必须要对此进行冷静的思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成本、高质量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城市建设具有周期长,消耗资源大,引入技术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国内外的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才能达到高品质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中,一个工程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的设计,最后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工程的施工建设这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的把理念变为现实,使图纸成为实物,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不可或缺。推进工程施工建设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高要求城市建设的必然。

现在行业内大多研究的是施工单位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因为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其实在工程建设中,业主方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好坏往往对工程建设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项工程的业主方,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有综合的把握。如何做到这一点?下面谈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方建设施工管理精细化的一些想法。

2 业主方的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质

所谓业主方工程施工管理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组织与工程相关的各个单位参与建设施工全过程,监督施工主体单位和监理单位各行其职,协调工程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并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有一个总体的控制。虽然施工建设的主体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优劣,但业主方工程施工管理则能弥补其缺陷,改善其不足,加强其力度。

3 业主方的工程施7管理常出现的问题

业主方的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

3.1 业主方的自身管理体制的不足

业主方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认为自身管理对施工建设管理影响较小,业主方工程施工的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结果常出现自身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不足且不全,且对管理人员制定的工程任务目标、要求很不明确、不细致。常常出现管理过程中管理人纪律性不强,惰于管理,任由工程随意进展:管理水平不高,误导施工建设的开展;责任心不强,出现问题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阻碍不能及时排除,影响工程进度:施工过程中的疏忽不能及时发现,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影响工程成本等不利局面。

3.2 业主方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的不足

业主方工程施工的管理主要是对工程本身的管理,以及对工程施工直接参与单位(主要是施工单位)的管理。业主方长年管理经验的累积,会对工程建设形成一套固定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但是不同的工程其自身特点、外部环境:工程施工单位自身管理模式:业主方对施工方委托模式都有不同。因此业主方用同一管理的模式去应对不同的工程,势必会出现管理模式不适应工程的需要的情况。业主方与施工方因为相互管理上的不适应,产生矛盾,甚至会出现相互间不配合,相互抵触的现象。这样则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展。

这些问题在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发生。如果业主方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完善,细化管理措施,避免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4 业主方工程施工管理要做到精细化管理

与施工单位相比业主方没有直接参与具体的施工管理,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建设的前期工作:完成工程场地的拆迁、三通一平:监督施工建设按要求完成:控制造价等工作。业主方工程施工管理精细化程度普遍不高。而现在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施工单位管理的精细化的程度正日益加强。工程的施工建设好坏就像是木桶效应,参与施工的任何一家单位的管理跟不上去都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因此业主方这种粗犷的管理方式显然已不适应现在高标准城市建设的需要。

根据精细化管理的特点,针对业主方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这些一些问题,业主方工程施工管理要做到精细化,必须改变态度和观念,采取强而有力的有效举措,根据工程实际细化管理。

4.1 要改变观念,端正态度,要求管理者实现从监督、控制为主的角色向服务、指导为主的角色转变。

业主方相对于施工方,其主要职能是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两者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态度上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当然是对施工单位趾高气昂,发号施令。这样的一个管理态度和观念很容易使施工方产生对立情绪,特别是在工程施工不顺,施工成本太高的情况下,容易使双方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严重挫伤施工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

精细化管理是要强调无微不至的服务意识。业主方的管理者在完成基本职能的同时要从根本上改变态度和转变观念,使施工单位从被管理者向被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监督施工质量、控制进度和成本的同时,更要积极的帮助施工单位解决问题,排除障碍,度过难关。业主方要积极的参与施工的全过程,认真听取施工单位的意见和遇到的问题,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及时的为施工单位排忧解难,使建设施工能够更顺利的进行。

与此同时,加强业主方管理的服务意识,还能增强施工单位的施工的积极性,使业主方作为管理者能够对工程和施工方进行更好的控制、监督和管理。

“商业教皇”布鲁诺・蒂茨说得对: “一个管理者要有明确的管理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这个理念就是服务理念,这个细节就是对被管理者无微不至的服务和指导。

4.2 业主方自身要细分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令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都把分工看成是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重要根据。因此如

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细化分工,也就是要细分内部组织机构,细化岗位职能,尤其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衔接和协作。

亚当・斯密曾经分析了分工带来的三大好处

劳动者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可以免除更换工作造成的时间损失:

使人的注意力倾注在单一事物上,更易在工作方法的专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更有利于工作创新。

“欲要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工程建设施工的复杂性使业主方工程施工管理更需要细致的分工。一项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业主方的职能要求,设分内部组织机构。管现场施工的部门要细分管质量,管安全,管工程计量,管协调等专业岗位。管技术的部门可以细分分成专管现场技术处理的技术人员与设计单位衔接的技术人员等。每项工程根据它的特殊性还要特别增设特殊岗位。除此之外,还要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责任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流程,防止出现问题相互推脱,,不负责任等现象的发生。

4.3 调查研究,管理模式在大的的框架下细化,以适应不同工程建设的需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要求日益提高,工程建设日益复杂多变。为了适应这一特点,业主方单一,固定的管理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现在工程建设的需要。只有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细化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一项工程的建设施工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管理,具体如下:

(1)不同的工程,其形式、外部环境不同   每个工程项目都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外部环境。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施工之前,建设方要对工程自身特点,自身要求,外部环境进行详细考察研究,对症下药,制定一个适合的管理模式。

比如大部分房建工程它是在一个固定比较封闭的区域,三通一平基本能够保证,但是房建的安全,质量的责任大。根据这一特点业主方的管理就要着重加强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的力度,专设岗位,专人专管。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区域比较开阔,拆迁遗留问题大,协调任务艰巨。业主方就要增设专门、对口的协调岗位,积极联系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协调工作,提前发现问题,提早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还有一些技术难度大的工程,就要加强业主方的技术力量,聘请专家,衔接外界专业人才,为施工单位当好参谋。

(2)不同的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模式不同

为了适应日益多变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施工单位自身都有不同的管理的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优劣。比如很多大型的国有施工企业,技术力量足,管理人员专业性强,但管理机构比较臃肿,模式比较复杂,施工反应慢,不灵活。在施工过程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材料调配效率不高,管理人员跟进不积极等现象。而有些私有施工企业,资金技术力量不强,但管理机构精简,施工反应快而且灵活。按惯例,业主方在工程开工之前都会组织对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审,分析改进施工方案。与此同时,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如果对施工单位的自身管理模式也进行一次详细的评审,看看能否适应工程的需要,然后深入调研,通过商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要求施工方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增进和补充,这样业主方对施工方的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效果会更好。

(3)不同的工程,其施工任务的委托模式不同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

1.前言

我国的各界领导人一直以来都倡导走“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道路,因为实践证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会造成大量的资源被浪费,管理效果极其低下,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也不例外,要想切切实实的增强施工管理效果,就必须走精细化的施工管理道路。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参与的人员是很多的,既有专业人员也有非专业人员,加之施工面临的客观环境复杂多变,所以,加大了施工管理难度,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人员往往不能为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管理制度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管理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施工中存在大量的违章操作现象,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巨大的威胁,甚至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者则早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3.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安全、环保、和谐、耐久、节约的建设新理念,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基础上,建立以合同为依据,涵盖项目管理、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细化管理目标、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

4.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优势

4.1 首先,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可以密切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关系,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精细化的施工管理效果和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个人效益实现了直接的挂钩,工作人员奖金数量的多少直接受到施工管理效果的影响甚至是决定,精细化的施工管理模式使得以往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互不信任的现象得到避免,二者的关系更加和谐与密切,矛盾不复存在,施工人员的情绪得到很大程度的稳定,施工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更加积极和热情。作为施工现场的最小组织单位,所有班组以及组成人员都为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促进了企业稳定发展。

4.2 其次,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可以明确每一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具体职责,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强调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各项工作的细化和量化,每个工作岗位以及在职人员都被分配了具体的任务,无论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还是班组负责人甚至是最为基层的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这样就直接使得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每一位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同时管理人员也力求发现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处理,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4.3 最后,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可以在施工单位内部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并进一步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开展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和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相对应,施工人员会更加细心谨慎,完全按照施工规定进行操作,直接杜绝了粗放型的施工管理方式下的施工人员自作主张、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和发生。此外,在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下,施工人员会更加自觉地接受管理单位的管理,敬业精神大大提升,使得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应运而生,而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最终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5.1组织机构的设立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质检、技术、计划、物资、设备、试验、测量等部门及施工队等单位的主管领导组成,项目经理部下设质量监察部具体实施该项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5.2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5.2.1强化对于全体员工的质量培训与教育。向全体员工宣传质量法规知识,借助于法律法规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观念。

5.2.2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对全体员工开展定期的技能培训,以期强化其专业技能,满足工作岗位提出的要求,让员工加大对于相关造作规范标准的学习和了解,使其在施工的时候有章可循。

5.2.3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采购各种施工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产品质量出厂合格证书的生产厂家,尤其是水泥、钢材等基础性材料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因此一定要在源头处保证其质量,进场之前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只有经过检测发现质量合格才允许投入工程使用,相反,一旦检测的时候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并驱逐出场防止对施工质量形成破坏。

5.2.4建立并实施质量自检制度。质量监察部要开展定期的工程质量检查,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而总工程师也要开展检查,频率是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5.2.5建立奖惩机制。如果在质量评定过程中建立奖惩机制,将无疑对保证工程质量产生积极作用,如果工程质量评为九十分分以上,应该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反之则进行一定的处罚,奖罚不仅仅在施工单位中实施,要严格落实到个人身上。

5.2.6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无论是项目部,还是工程施工队,都应该建立并实施领导责任终身制。层层的分解质量目标,工程总包和分包单位都要意识到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性,将质量管理工作全程的落实起来。

5.3保证质量的控制措施

5.3.1工程工艺控制。单位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时申报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5.3.2施工操作控制。施工人员是和施工直接相关的因素,其必须遵循持证上岗的原则,严禁缺乏上岗证书的的人员上岗工作。将三检制度贯彻到施工的始终,不合格的工序不能够交工。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前言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造价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文化,其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造价,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业主的工程投资效益和施工企业的利润目标。当前,纵观部分建筑业的工程造价,其仍采用粗放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造价一超再超、工期一拖再拖”的现象。为此,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为了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必须进入到全过程精细化新时代。在此,本文就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简要阐述,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2、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上至经理层,下到各个施工班组,把降低工程造价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还要建立各种激励措施,将施工各项成本与领导层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奖惩严明,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造价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造价管理体系,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3、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

3.1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限额设计是在限额设计的基础上,深化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首先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对成本占比较高的项目指标进行分析及量化,由设计人员对量化指标进行逐项落实,并给予适当奖惩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其核心是确定哪些指标可以作为限额设计主线,并决定项目最终造价。

一般,精细化限额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指标分析:在设计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和设计单位就设计的核心指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以确定限额设计的指标;(2)指标输出:在多方的分析后将确定好的限额设计指标下达给设计单位,并将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要求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并做好限额设计的交底,使设计单位能明确限额设计指标的责任;(3)指标核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安排造价师配合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然后由设计师向施工企业提交一份完整的指标计算、工程量计算及施工图预算文件,最后施工单位应组织造价师对各项指标进行复核;(4)在限额设计指标设计结束后,对于降低了限额设计指标的设计单位应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超出限额设计指标的单位则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更好的强化设计师的造价意识,使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

3.2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1.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材料采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采购流程没有优化,就有可能导致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优化整个建筑材料的采购流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其次,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减少订货周期,并可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第三,企业内部须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材料能及时、准确的供应。第四,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前,由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企业内部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实验,以确定是否购买。

2.材料供应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一般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领发料,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从而确保施工中实际材料成本能核算准确。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材料浪费。

3.3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对于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采购或租赁的施工设备能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对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增加施工机械,暂停使用不合格的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维修制度、操作手册,对建筑施工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维修,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而形成的设备维修费用,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

3.4施工合同精细化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所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生产经营活动均与所签订的合同有关,如果合同管理中不注重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不严谨等,均有可能使承包方不能如期履约,或是出现造价增加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施工合同进行精细化管理。即:(1)建立完善系统的精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体系,在整个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过程中,对其中涉及双方义务、权利、价款和索赔条款等方面都要清楚了解。对于需对分包的合同详细规定分包的工程量及材料等,在数量及价格上严格控制,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指标、工期必须详细写明等。可以说,对于工程中涉及到合同相关的内容均以书面形式进行事件记录保存,确保各工程活动均有根有据的高效实施进行。(2)推行权责利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明确项目合同管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责”“利”关系,贯彻执行“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合同管理责任分解责任制和“收益和成本挂钩、分配和上缴挂钩”的合同管理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监督管理。(3)高度重视和提倡合同公证管理,以确保合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效优质的执行。(4)注重合同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由于工程施工会因为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导致工程发生变更,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则很有可能出现索赔事件,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变更的签认手续,并收集索赔的相关资料,同时为了能有效转移合同风险,建筑企业应采取与社会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化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5)加强项目施工分包合同管理,认真划清分包合同界面,明确合同双方各自权利和义务,做到合同条文的精细化划分。

3.5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中,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施工的主体;同时人工成本的支出也是资金支出的一大方面,因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做好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人工成本的支出和工人的具体劳动量挂钩,因此人工成本的制定要根据市场的用人行情进行工资的制定,同时要具体结合施工项目以及施工的任务和工作特点,使成本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具体的造价管理时,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即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另外,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工成本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只有根据工程进度来弹性安排人工,方能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工程造价。

3.6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前,应根据合同签订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的施工进度计划,年、季、月度的施工进度计划和短期的施工作业计划,并经工程项目经理审核后,向管理部门及施工人员进行通报,以保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工程项目的良好执行。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定期开展进度的协调和调整的总结会,以期能在施工进度范围内对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另外,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进工程建设中,要实行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还可在工程中引进网络计划以及计算机工程等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控制,使实际的施工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计划进行。

3.7工程竣工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项目竣工进行的各项结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工程竣工结算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方面是和甲方进行的竣工结算,另一方面是和对分包工程单位进行的竣工结算。首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地质等多方面不可抗力的因素,工程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更,由此就可能会增加造价,因此当工程变更发生后,施工单位要依据合同的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和工程监理办理相关手续,并与甲方协调好,让甲方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法律效力的签章,以获得竣工结算的合理凭证。其次,在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对租用的设备、购买的材料、人工费及工程施工的各项费用做好结算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尤其是隐蔽性分项工程的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进行造价精细化管理,可很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时间损耗,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在本文中,只是从7小点来分析探讨了在降低造价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方面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造价控制,也有待于更多的造价人员进行精心的探讨和予以实施。

参考文献:

[1]许利波.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精细化管理探析[J].山西建筑,2011(35).

[2]黄景业,,彭发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精细化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是一种发展趋势。传统的粗放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事业单位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需要。面对新形势的变化,事业单位应该对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对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定义及特点

对适应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发展需要,2008年我国财政部提出要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首次官方名义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段。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对财务管理的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目的在于彻底杜绝浪费,追求效率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财务风险,达到提高财务工作质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等方面的特征。

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对财务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梳理,以“细”为出发点,要求单位领导,财务人员以及单位的全体员工要加强学习,自觉参与到单位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精细化财务管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2008年我国财政部提出的财务管理精细化变革与发展,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现实工作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清

部分事业单位的员工,甚至是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清晰,错误地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有国家财政作保证可以高枕无忧,缺乏对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视,或者片面地认为单位的财务管理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身无关,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居高不下,财务管理难以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要求,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功能作用的发挥。

(二)预算管理不到位

我国财政部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事实上还有不少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真正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预算的编制并未真正根据事业单位下一会计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仅仅采用简单的增量预算法,在原有支出的基础上增加预算额度,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费用开支居高不下,难以反映单位的真实费用需求量,也使得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

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是还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单位财会人员配备不足,使得不相容的职位由同一财会人员负责,极易造成工作中现象的发生,增加了财务和经营风险,最终导致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为单位的财务舞弊埋下隐患。此外,部分单位未设内部控制制度,或是虽设置,但不能有效地执行,有章不循,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难以真正起到单位内部权责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作用。

(四) 会计核算混乱

会计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是单位财务管理成效的重要保证。然而仍有不少事业单位中却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工作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具体会计核算操作中,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这些必需的会计工作常常不能得以有效的执行,而单位内部审计的定期会计稽核监督检查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改进措施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为解决上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得财务管理精细化,本文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从转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认识、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深化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要想真正有效地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在思想上对财务管理有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单位领导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财务精细化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要求的行为必须予以批评制止,在决策过程中各项工作都要从精细化的角度出发,转变粗放式、经验式的财务管理观念。同时,财务人员应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必修课,不断充实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理财,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同时还要在单位内部对全体员工进行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知识普及,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精细化与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调动员工参与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精细化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运行。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预算管理的支持与保证。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评价等环节。财务精细化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并就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具体的说,事业单位每年年初都要编制预算,并尽可能地按照预算执行。在预算实施过程中,财务人员应该做好预算执行的总结分析工作,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数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是分析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将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实际需要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尤其是财政政策落实以及一些部门在制定政策和管理运行中的问题作深入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服务。同时,在实施预算管理的同时,应该注意将预算关于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即将预算的执行结果与绩效考核相联系,而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与员工的工资或者奖金等经济利益挂钩,激励员工真正重视预算管理,避免预算管理仅仅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更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保障。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内实施管理,同时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更加严密完善,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单位内部各个层面的管理工作都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流程梳理,对关键内部控制节点实施有效控制,真正贯彻落实。从单位各个层级的授权审批、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做到职责清晰、责权分明、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内部控制,更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当然,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时,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本单位的特殊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约束财务行为。同时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四)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

深化内部成本核算是推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财务管理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财务核算的精细化和财务监督的精细化,为保证财务管理精细化,就必须从财务的基本职能――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入手。通过有效地成本核算,能够较好地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单位实施预算提供更加详实、准确、全面的财务基础信息,达到有效节约资金,提高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建立成本核算中心,并将成本核算工作于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探索内部成本核算深入进行的激励机制,如将成本核算的结果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工效挂钩成本,改变过去单纯以收入指标确定职工分配的做法,让全体人员都参与到事业单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中来,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此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还需要建立精细化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系作为支撑。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细”为起点,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具体环节, 包括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以及收入的精细化在内都应该建立相应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在实践中狠抓落实,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事业单位的每一个领域, 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各司其职,既能够相互团结合作,又能相互牵制,通过行使财务监督, 拓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实现事业单位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我国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提出的新要求。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发展的新方向。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事业单位应该转变观念,树立财务管理精细化意识,从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以及整个单位财务会计体系的建设方面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3)

[2] 赵燕.《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商业经济,2009(11)

[3] 刘广宾,《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现代经济信息》,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一个产品、一件工具等都不能离开“质量”这个词汇,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用的家用电器、电子设备、交通工具等也离不开“产品质量”这个词汇,产品质量不合格、不能正常使用,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一座座科学的、现代化的输变电工程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工程项目的质量内涵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工程承包单位要想实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用科学的质量创新意识谋求在市场竞争中不败之地。

在工程建设中,通过抓好施工每个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有考核、有总结、有评比的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工程管理部门、设计部门、监理部门、施工单位等共同携起手来,打造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为城乡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抓好“精细化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2.1 领导要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

工程建设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人的思想观念往往决定他的行为。经过多次的工程建设实践中发现,人的质量意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与劣,所以,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要真正把工程质量重视起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对于提高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公司领导要对工程质量高度重视,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是工程的具体管理者,他们的质量意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发挥和体现,所以项目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质量意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意识,上下齐抓共管,并且,在施工每个细节、每个步骤、每一个点都做到“又精、又细”的管理,并且得到良好的控制,就能够使工程施工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验收规范、设计标准、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依据

设计标准、验收规范标准和企业规章制度等,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度量尺,设计、厂家、施工、监理、工程主管部门等都要无条件的去执行。工程建设从设计方面、设备制造方面、施工方面、监理方面、专业验收方面等等,在落实和执行验收规范、设计标准、企业规章制度上都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在施工前确定执行有关验收规范、设计标准、企业规章制度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条件,确定了标准之后,执行标准是关键,往往在工程检查验收中,提出的很多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是由于执行的设计标准、验收规范、企业规章制度不精、不细、不实而造成的,给工程顺利移交生产运行及达标、创优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说:执行设计标准、验收规范、企业规章制度是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更是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依据。

2.3 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消除工程管理上的漏洞

“精细化管理”是工作中的法宝,更是确保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石,在各项管理工作中,重点突出“精、细”两个字。“精细化管理”工作是指施工项目部在工程建设中,将施工中的每个阶段管理工作,按照规定的管理程序和步骤精确、细致的完成,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即:工作任务按照标准程序计划、布置到每个细节,防止疏漏;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按照标准程序制定、落实到每个细节,杜绝隐患;质量关键点按照标准程序分析、控制到每个细节,不留死角;现场施工按照标准程序定位、规范到每一个细节,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将每一个单位工程、每一个分部、每一个分项、以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节点都始终按照“精细化管理”去控制、去实施、去完成,而且每项工作都要求按照“精细化管理”程序认真开展下去,并且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这样使每项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验收阶段,都能够有章可循、有制可守、按标准执行、防止半点疏漏。开展好“精细化管理”工作,小到班组,大到施工项目部及一个单位,各方面管理工作都能够有很大的提升,能够使施工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2.4 设备、材料到货检查“精细化”能杜绝不合格品在工程中使用

设备、材料进场前检查,也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消除不合格产品或带有严重缺陷的产品使用到工程中去的有效手段,是输变电工程开展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备、材料及构配件是变电所工程建设的实体,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工程整体质量紧密相联,所以,把好设备、材料及构配件到场的检查关十分重要,不仅能有效控制产品在运输中受到损伤或在出厂时带有缺陷的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消除了设备、材料及构配件等损坏责任不清的问题,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或施工项目部及现场监理人员,按照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要求,认真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在货物到场后精确、细致的检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设备、材料及构配件,防止和杜绝不合格产品运用到工程中去,从而把好设备、材料及构配件进场关,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5 “成品保护”精细化能有效预防成品遭破坏

“成品保护”工作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开展工程过程控制,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要想真正的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就必须先抓好施工“精细化管理”工作,因为,“成品保护”工作是以“精细化管理”为依托,“精细化管理”是施工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全体参建人员的“成品保护”培训及教育工作,在思想上提高全员“成品保护”意识,掌握“成品保护”技术知识,在施工中对“成品保护”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严格执行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做到按照精细化管理程序施工,避免重复施工、交叉施工、无序施工,每一个分项工程、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按照指导书内容得到有效得控制。第三,建立“成品保护”责任机制,定期召开成品保护会议,对成品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将成品保护工作纳入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中,做到有责任人、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有评比。因此,“成品保护”工作如果能够做到精细化,就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成品在施工中遭到破坏,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工程管理;基本要求;保障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运用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手段,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并应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精细化管理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是工程管理领域的创新,可以说,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应,使得在保证施工单位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

1 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1.1 精细化管理内容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核心内容是“精、准、细、严”。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准是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工作细化、管理细化、流程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主要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1.2 精细化管理目标

精细化管理就是运用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手段,以制度检查、考核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机制创新。针对我局工程管理现状,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以抓落实、抓执行为重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经过逐年的推进,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设备管理精细化、日常管理流程化、工程考核标准化、人员培训制度化,使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是完善制度。对各管理岗位职责和水工建筑物检查及维护、闸门检查及维护、机电设备检查及维护、供水调度、水文测验、水质监测、通讯设备检查及维护等工作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建立岗位责任、效能问责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是规范流程。对工程运行、巡视检查、工程检修、设备维修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整合。按照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标准和维修养护等规程的要求,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细化闸门及启闭设备操作、高低压电气操作、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检查维护、机电设备维护(大修)等作业流程,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使管理目标具体、责任明确。

三是考核绩效。以制度管理、岗位管理、标准管理、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对各项制度、作业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进一步细化工程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3 做好精细化管理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我局负责制定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和维修养护技术标准, 负责整个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计划编制工作。各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所属维修养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其维养工作主要有:日常维修养护、专项维养项目与更改大修工程等。几年来的工程管理实践证明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为促进工程维养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维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学习、业务素质不高等,对规范化、科学化的维养有很大制约性。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支高素质的维养队伍呢?

3.1 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的职业行为,而且还影响着他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会爱岗敬业。

3.2 必须熟练掌握维养工作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

文化基础知识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条件,一个较好的工程维养人员要有读懂基本专业技术书籍和看懂一些基本图纸的能力。工程维养在技能方面包含有不同类别的内容, 主要有: ①日常的维修保养:包括日常保洁,混凝土大坝、土坝、上坝公路、护坡、坝上机电设施设备、大坝观测设施等维修养护;②专项维养项目与更改大修工程管理: 包括工程计划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验收等;③维养质量管理:包括维养质量总体要求、检查评定方法及手段、维养质量检查评定内容、养护质量管理实施等;④维养技术管理:包括混凝土大坝维养技术、土坝及护坡维养技术、闸门及启闭机维养技术、大坝监测维养技术、技术档案等;⑤养护作业安全管理;⑥养护工程计划与成本管理。

3.3 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维养能力

学习应贯穿于维养工作的始终, 作为维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维养人员学习应有计划、有重点、有考核、有奖惩以增强学习能力,适应管理和技术更新的需要。

3.4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对各类施工作业现场,严格坚持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作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特别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要严格把关,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和完善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规范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监察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并善于管理,坚持安全关口前移,监控危险点,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4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

结合自身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为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固化流程、试点运行、总结提高和逐步推广,使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

4.1 学习培训

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丰富内涵,做到在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提高、行动上统一、工作上积极。分批、分层次组织有关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和调研,提升干部职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全局范围内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个工程管理岗位,为精细化管理奠定思想基础。

4.2 明确责任,确立目标

各单位要根据工作实际,将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根据岗位特点,结合人员的特点、特长,明确岗位责任人,制定相应的岗位管理表,明确岗位责任、岗位要求和目标,使管理的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同时,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和考核,确保职责到位。

4.3 细化标准,规范管理

在现有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工程管理标准,修订、补充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对各项规范性管理文件的落实,强化工程的日常管理。转被动突击式管理为规范化管理,重点在工程检查、监测及工程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上规范各项检查、运行操作、维修养护记录,做到记录详实、具体、规范。工程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形成制度化、程序化,促进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确保工程设施设备运转灵活、安全可靠,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奠定基础。

4.4 规范程序,固化流程

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根据工程管理标准以及检查、操作运行、维修养护等规程的规定,制定详细的、规范的工作程序。结合具体的作业内容,按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精、准、细、严”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使流程固化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同时,在制度化、流程化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岗位工作手册的编制工作,做到“一个流程一个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一项任务一个手册”,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反馈、项项有考核”的局面,实现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

4.5 试点运行,总结提高

精细化管理工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稳步推动”的模式。先选择几项管理工作试点精细化管理,在总结试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下阶段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要结合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考评考核体系,用科学的考核机制推动工作的落实。我局对各单位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工作目标是否明确、责任落实是否到位、流程是否清晰、关键环节是否明了、过程控制是否严密、细节管理是否有效、问题处理是否及时、最终结果是否达标、影响因素是否找到、整个过程是否完善、改进之处是否有待多个方面检验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等。同时,针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改进落实的意见。需要强调的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作为年终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基本依据,严格绩效考核。

4.6 逐步推广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标准、考核、奖惩体系,推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逐步落实考核、奖惩体系,用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动工程精细化管理。

5 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统一思想,精心组织

推行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新举措,各单位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认真做好精细化管理实施工作。

5.2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单位结合工程管理的重点、难点,细化标准、固化流程、完善考核,力求做到制度标准化、责任明确化、任务定量化、过程流程化、运行经济化。

5.3 强化监督,落实考核

加强对精细化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和考评工作,重点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程序履行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同时,将精细化管理工作纳入工程管理考核和目标考核,达到以考核促管理、以考核促执行的目的,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要发展工程管理必须跟得上,再好的工程项目如果毫无控制地粗放管理也会失败。因此,推广应用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现有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把工程做优做精,我们才能确保获得应用的效益,才能在行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5篇

关于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精细化管理在矿实施已有一些时间,取得的效用是显而易见的。就拿我们矿各单位的工作标准和流程来说,现在已经很规范了,也是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然结果。但是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更是任重道远,更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结合本单位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和本人的思考,提出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清除思想障碍

矿自推行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声势不可谓不大,势头不可谓不高。但在我们一部分的干部和职工思想中,确实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好像一提起精细化管理,就与订个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形成个本本等简单化的工作模式联系起来,就与“处分、罚款、淘汰”等字眼联系起来,就与精细化管理没有标准、就是强制命令、无情操作,甚至蛮不讲理、随心所欲、想怎么罚就怎么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的个别行为挂起钩来。我认为,这是与我们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是与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内涵相悖的。其主要原因,还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没有真正被我们的干部职工所完全接受,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实质上,这里面也有一个解放思想,变革理念,克服习惯思维模式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区别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群体深入浅出的向人们灌输和传授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使大家真正明白什么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安全生产、对质量标准化、对经济效益、对职工的切身利益会带来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道理搞清楚了,我想大家会乐于接受并付诸实施的。

二、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完善理论体系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管理模式的一种改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也是我们煤矿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的一种进步,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科学的模式应该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依据,包括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定义、主要内容、管理的标准、方式方法、一般和特殊程序、目标定位、精细化管理所要和所能产生的效果和变化、达到的最终目的等等,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基础。而且要把这些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具体到我们煤矿内部的各个系统中去,变成操作性和可控性很强的程序化、规范化模式。让大家知道,实施和深化精细化管理应该怎么做,每一步的程序是什么,考核标准是什么,再深化一步应该怎么做,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让理论上的科学管理模式变成伸手可见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模式,使大家在工作中自觉地加以运用和落实,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