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间业务;城商行;产品创新;营销创新

一、导语

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其中中间业务由于收益高、风险低,能够在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同时,大幅提升银行的利润率,成为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主要领域。而城商行作为事实上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第三梯队,近年来在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上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总体竞争力仍然偏弱,其营业利润也大部分来自利差。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其经营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无论从发达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还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的导向看,城商行大力进行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都是势在必行。

二、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现状

在我国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狭义上的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而广义上的中间业务则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向外借入资金和不必动用自己的资产不适用或者较少使用自己的资金,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技术与设备,为客户办理各项收付、咨询业务,或者通过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来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中介业务。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附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参考分类及定义》,中间业务可以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类、其他类。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以下两大特点:

1.发展较快,占比仍较低

2001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法可依,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以我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收入中中间业务的收入从2000年的35.3亿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324.9亿元,占比也由2000年的4.9%增长到了2014年的20.1%,15年间实现了将近40倍的增长。而相比于四大行,国内的城商行由于机制比较灵活,机构网点下沉城垛较高,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也更快,如作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商行,盛京银行在2010年的中间业务收入为6507万元,占营业收入总比重仅为1.2%,而到了2014年,中间业务的收入就达到了13.7亿元,占比也提升该到了11.6%。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在所有业务收入的占比上都有了较大发展,但这两项数据仍然较低,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在2010年的时候,全球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平均占比是45%,而欧美等国家的银行几乎都在50%甚至更高的水平,而像花旗银行这样的全球银行领军者,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7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还处在十分初级的发展阶段。

2.传统业务品种占比大

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来看,其绝大多数中间业务的产品和服务仍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如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产品等。这一点在城商行表现的最为突出,仍以盛京银行为例,其及托管业务手续费占到了中间业务89.7%,排名第二的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占到了7.8%,几乎没有以交易类和咨询顾问类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辽宁省另外一家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大连银行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62.4%以上中间业务收入来自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等传统业务。

总体而言,在国内商业银行都大力将中间业务作为新的赢利点的大环境下,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仅和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类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较低,中间业务收入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结构有待优化。

三、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问题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低、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很多,除了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宏观因素外,还和我国的金融监管环境、城商行自身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有关。

从国外银行的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通过综合化经营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摩根大通银行就是通过开展被其称为“一站式对公金融服务”的特色服务,主打企业并购和重组、证券交易和销售、投资管理、私募融资和银团贷款、私人银行等业务,进行了成功转型。但金融是目前我国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对金融的准入资格即金融牌照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极大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中间业务的拓展。从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城商行缺少信托、保险、券商、基金、期货、租赁等金融牌照,这都极大影响了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

一方面,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多数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业务,其开发和运营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既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又具备营销和市场判断力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运营。但由于历史、地域、品牌等问题,城商行科技信息职能整体发挥偏弱,系统开发能力不足,管理和控制力度需加强,人力资源对中间业务的支撑不够,尤其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比较薄弱。以最直观的学历结构为例,如下图所示,辽宁省的城商行如铁岭银行、鞍山银行、朝阳银行、丹东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和国内较大的上市城商行比有一定的差距,辽宁省内的城商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明显偏低,而专科及以下人员比例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城商行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

四、利率市场化下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1.成立金融租赁控股公司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历史,可以说与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分不开的,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慢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分不开的。但2004年1月《商业银行法修正案》的颁布,被广泛的认为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正式开始,也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政策便利。

从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德国银行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另一种就是以美国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成为全能银行不符合《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投资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转变为全能银行,需要经历涉及到金融资源重组、监管体制变革的剧烈的制度性变革,很容易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对于缺乏存款保险制度的我国,给金融体系带来脆弱性和传导性风险。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发展不成熟的现状,采用金融控股公司不仅可以对存量金融机构进行整合,还可以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的冲动。而在现实的金融实践中,我国已进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践为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实现向金融混业经营平稳过渡积累了经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独资或合资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中银国际控股集团、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都为这些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随着监管的逐渐宽松,与银行信贷最为接近的金融租赁业务成为中小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如2014年。银监会再次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将行业准入门槛降低,进一步鼓励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据称,如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以及部分农商行都在进行金融租赁公司的组建。具体到辽宁省本地,辽宁省内目前包括金融租赁在内的租赁业并不发达,虽然大部分租赁公司虽然注册地在辽宁,但业务总部却在北京等大城市,辽宁本地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租赁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辽宁省内的城商行,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如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在国家放宽金融牌照的大背景下,积极获取金融租赁牌照,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拓展银行客户融资渠道,来扩大中间业务,优化资产结构,缓解利率市场化进程带来的利差缩窄、利润增速放缓的压力。

2.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相结合

以欧美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普遍超过50%,一方面是因为通过多年的混业经营,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间业务产品超过20000多种;另一方面也和他们多元化的中间业务营销策略分不开。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不仅中间业务产品较少,推出的新产品也较为趋同。更重要的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普遍存在分散化的特点,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下属分支机构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营销推广,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在对个人客户进行营销的时候还有可能发挥作用,但面对大企业或者集团客户的时候局限就很明显,不仅品牌能力得不到突出,而且作为卖方的议价能力也严重不足。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扩大巩固传统业务,创新开拓新兴业务如私人中间业务、金融衍生品等。还应该同时重视营销策略的创新,一方面,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的网点和分支机构大部分集中在辽宁省内,组织结构一般多为总行-支行而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支行的模式,决策速度较快,因此城商行应该充分利用其网点集中、管理层级少的特点,开展总行和分行一体化营销,突出自身特点进行品牌营销,如盛京银行的红玫瑰系列理财产品在辽宁省内是知名度较高的中间业务创新品牌,银行应该以这类著名品牌为依托,打包销售其他中间业务,进行品牌的组合营销,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整体资金管理方案。

另一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营销的时候十分重视外部联盟,不仅通过同业进行中间业务的联合营销,还和广大的非银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合作进行销售。在我国,辽宁省的城商行相对较多,不像其他省份经过合并和整合形成了几家较大的城商行,除了盛京银行、大连银行之外实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可以考虑仿效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在省内结成城商行联盟,建立统一的结算网络、支付平台,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密集型中间产品,对中间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更重要的是打造统一的销售平台,进行中间产品的销售。

五、结语

随着金融脱媒和市场利率化的推进,中间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市场、制度的限制,中间银行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比重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如果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存活甚至脱颖而出,应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吸收和创新,结合自设特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中间业务产品体系和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蔡则祥,王艳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12月

[2]张日旭.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租赁研究.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年第5期

[3]薛萌萌,王建国.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河北金融,2013年第6期

[4]胡琰欣.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及对策.金融经济,2013年22期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其中中间业务由于收益高、风险低,能够在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同时,大幅提升银行的利润率,成为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主要领域。而城商行作为事实上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第三梯队,近年来在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上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总体竞争力仍然偏弱,其营业利润也大部分来自利差。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其经营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无论从发达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还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的导向看,城商行大力进行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都是势在必行。

二、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现状

在我国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狭义上的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而广义上的中间业务则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向外借入资金和不必动用自己的资产不适用或者较少使用自己的资金,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技术与设备,为客户办理各项收付、咨询业务,或者通过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来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中介业务。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附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参考分类及定义》,中间业务可以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类、其他类。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以下两大特点:

1.发展较快,占比仍较低

2001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法可依,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以我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收入中中间业务的收入从2000年的35.3亿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324.9亿元,占比也由2000年的4.9%增长到了2014年的20.1%,15年间实现了将近40倍的增长。而相比于四大行,国内的城商行由于机制比较灵活,机构网点下沉城垛较高,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也更快,如作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商行,盛京银行在2010年的中间业务收入为6507万元,占营业收入总比重仅为1.2%,而到了2014年,中间业务的收入就达到了13.7亿元,占比也提升该到了11.6%。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在所有业务收入的占比上都有了较大发展,但这两项数据仍然较低,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在2010年的时候,全球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平均占比是45%,而欧美等国家的银行几乎都在50%甚至更高的水平,而像花旗银行这样的全球银行领军者,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7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还处在十分初级的发展阶段。

2.传统业务品种占比大

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来看,其绝大多数中间业务的产品和服务仍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如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产品等。这一点在城商行表现的最为突出,仍以盛京银行为例,其及托管业务手续费占到了中间业务89.7%,排名第二的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占到了7.8%,几乎没有以交易类和咨询顾问类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辽宁省另外一家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大连银行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62.4%以上中间业务收入来自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等传统业务。

总体而言,在国内商业银行都大力将中间业务作为新的赢利点的大环境下,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仅和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类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较低,中间业务收入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结构有待优化。

三、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问题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低、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很多,除了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宏观因素外,还和我国的金融监管环境、城商行自身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有关。

从国外银行的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通过综合化经营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摩根大通银行就是通过开展被其称为“一站式对公金融服务”的特色服务,主打企业并购和重组、证券交易和销售、投资管理、私募融资和银团贷款、私人银行等业务,进行了成功转型。但金融是目前我国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对金融的准入资格即金融牌照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极大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中间业务的拓展。从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城商行缺少信托、保险、券商、基金、期货、租赁等金融牌照,这都极大影响了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

一方面,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多数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业务,其开发和运营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既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又具备营销和市场判断力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运营。但由于历史、地域、品牌等问题,城商行科技信息职能整体发挥偏弱,系统开发能力不足,管理和控制力度需加强,人力资源对中间业务的支撑不够,尤其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比较薄弱。以最直观的学历结构为例,如下图所示,辽宁省的城商行如铁岭银行、鞍山银行、朝阳银行、丹东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和国内较大的上市城商行比有一定的差距,辽宁省内的城商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明显偏低,而专科及以下人员比例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城商行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

四、利率市场化下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1.成立金融租赁控股公司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历史,可以说与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分不开的,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慢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分不开的。但2004年1月《商业银行法修正案》的颁布,被广泛的认为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正式开始,也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政策便利。

从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德国银行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另一种就是以美国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成为全能银行不符合《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投资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转变为全能银行,需要经历涉及到金融资源重组、监管体制变革的剧烈的制度性变革,很容易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对于缺乏存款保险制度的我国,给金融体系带来脆弱性和传导性风险。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发展不成熟的现状,采用金融控股公司不仅可以对存量金融机构进行整合,还可以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的冲动。而在现实的金融实践中,我国已进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践为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实现向金融混业经营平稳过渡积累了经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独资或合资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中银国际控股集团、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都为这些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随着监管的逐渐宽松,与银行信贷最为接近的金融租赁业务成为中小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如2014年。银监会再次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将行业准入门槛降低,进一步鼓励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据称,如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以及部分农商行都在进行金融租赁公司的组建。具体到辽宁省本地,辽宁省内目前包括金融租赁在内的租赁业并不发达,虽然大部分租赁公司虽然注册地在辽宁,但业务总部却在北京等大城市,辽宁本地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租赁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辽宁省内的城商行,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如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在国家放宽金融牌照的大背景下,积极获取金融租赁牌照,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拓展银行客户融资渠道,来扩大中间业务,优化资产结构,缓解利率市场化进程带来的利差缩窄、利润增速放缓的压力。

2.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相结合

以欧美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普遍超过50%,一方面是因为通过多年的混业经营,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间业务产品超过20000多种;另一方面也和他们多元化的中间业务营销策略分不开。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不仅中间业务产品较少,推出的新产品也较为趋同。更重要的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普遍存在分散化的特点,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下属分支机构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营销推广,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在对个人客户进行营销的时候还有可能发挥作用,但面对大企业或者集团客户的时候局限就很明显,不仅品牌能力得不到突出,而且作为卖方的议价能力也严重不足。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扩大巩固传统业务,创新开拓新兴业务如私人中间业务、金融衍生品等。还应该同时重视营销策略的创新,一方面,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的网点和分支机构大部分集中在辽宁省内,组织结构一般多为总行-支行而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支行的模式,决策速度较快,因此城商行应该充分利用其网点集中、管理层级少的特点,开展总行和分行一体化营销,突出自身特点进行品牌营销,如盛京银行的红玫瑰系列理财产品在辽宁省内是知名度较高的中间业务创新品牌,银行应该以这类著名品牌为依托,打包销售其他中间业务,进行品牌的组合营销,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整体资金管理方案。

另一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营销的时候十分重视外部联盟,不仅通过同业进行中间业务的联合营销,还和广大的非银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合作进行销售。在我国,辽宁省的城商行相对较多,不像其他省份经过合并和整合形成了几家较大的城商行,除了盛京银行、大连银行之外实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可以考虑仿效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在省内结成城商行联盟,建立统一的结算网络、支付平台,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密集型中间产品,对中间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更重要的是打造统一的销售平台,进行中间产品的销售。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

0.引言

商业银行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小企业的也在近几年蓬勃发展,所以,当前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必争之地就是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要素,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一直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借贷的一些政策也逐渐出台。但是,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也必须考虑自身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所以,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信贷业务上也存在博弈。如何让双方在这样博弈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弹性空间,是双方发展的共同需求。

1.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分析

1.1融资问题依然存在,融资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陕西省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33万户,2009年1―11月,全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45亿元,增加值283614亿元,同比增长18.12%,实现利润总额52411亿元,同比增长16.23%[1]。从这个调查数据中可知,陕西省中小企业已经在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从这个调查数据中还可以看出,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动力。虽然,中小企业行业被看好,但事实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资金短缺现象,融资仍然是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而且,陕西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关键是靠银行贷款,渠道的单一也极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1.2金融产品体系不全,金融业务发展受限

从陕西省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形式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贷款上,大部分都是一年期内的贷款方式。但是,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短期贷款,中小企业要完善企业自身的设备、增加企业人才等都必须依赖与商业银行的长期合作。而且,就目前陕西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来分析,商业银行并没有做好长期与中小企业合作的规划和设计。所以,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并不是完全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产品,商业银行对这些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做的还不够好。

2.完善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体系对策

2.1健全企业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就目前其发展状况来看,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2]。其实,从中小企业发展之初,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这一问题虽然长期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之中,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和处理。要让中小企业不再感觉到融资困难,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一个健全的融资平台。这个融资平台不仅要实实在在的平台,更需要的是中小企业在今后的融资过程中,要走出以往的就模式,以企业为中心,牢牢把握信贷流程这一核心,时刻记住将信贷市场作为企业融资导向,坚持多项原则,从中探索出既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又能将商业银行风险降到最低,实现银行利益的新的融资道路。

2.2健全金融产品体系

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其无法适应和满足当前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3]。要解决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信贷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体系。同时,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使之能够完全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建立健全的金融产品体系中,商业银行需要做的是,第一,制定与中小企业合作的长期方案,规划和设计好以中小企业发展金融信贷业务的长效机制,从而使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第二,必须确定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事实,从而研制出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方针,实现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第三,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形势,所以,选择的金融产品不可能始终如一,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推出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第四,银行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肯定存在一定风险,银行必须综合考虑,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才能适应银行与企业的共赢。

3.结语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问题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还是要依靠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双方的协作,从双方的管理体系当中去探索最佳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孙雅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3(4):34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商业银行信贷的国别风险与管理策略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对其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

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利率的市场化转型——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模型研究

银行信贷中的行业风险测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基于ANP模型的研究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模式的创新

《巴塞尔Ⅲ》解析

声誉风险视角下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分析

低碳金融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管理探讨

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状态——基于宁波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

金融论坛2010年总目录

拓展学术交流范围 稳步提高办刊水平——《金融论坛》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评刊会在北京召开

金融新作拾零

《金融论坛》理事会成员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能教授

国际资本抽逃对国有控股银行股价稳定性分析

以上海为龙头推进“长三角”地区票据一体化进程——基于区域票据市场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分行传统业绩评价的缺陷及重建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衡量与管理方法及其运用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管理研究

资产管理与银行综合化经营研究——贝莱德经验对我国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启示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银行信贷文化体系

中介机构信用卡套现问题研究

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性思考

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变量设置研究

信用卡业务的创新发展路径及其实现模式——基于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信用卡业务的分析

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产品竞争力分析

议发展聚首晋阳 商大计收获硕果——2009年《中国城市金融》、《金融论坛》评刊会在太原召开

次贷危机中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及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视角下的私募股权融资研究

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变革对收益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金融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江苏制造业现状与工商银行经营策略研究

试论关系借贷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机理——基于非标准化信息模型的分析

工商银行竞争力研究——基于工商银行江西分行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比较与驱动因素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研究现状及启示

基于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贷款核准制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什么是场外交易?

金融研究动态

金融新作拾零

投稿体例

次贷危机中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及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视角下的私募股权融资研究

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变革对收益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金融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江苏制造业现状与工商银行经营策略研究

试论关系借贷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机理——基于非标准化信息模型的分析

工商银行竞争力研究——基于工商银行江西分行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比较与驱动因素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研究现状及启示

基于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贷款核准制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什么是场外交易?

金融研究动态

金融新作拾零

投稿体例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 发展现状 优劣势分析 发展策略

一、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有的促进作用。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其发展初期,严格定位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利用其体制上的灵活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容量大幅上升,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盲目进行规模扩张,发展方向出现严重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战略与大银行相比存在严重的趋同性。大多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没有对所处的金融环境和自身实力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无视其与大银行在网络覆盖、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偏离了自己的战略宗旨和方向。二是同质同构现象严重。所谓同质,是指各商业银行客户和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在质地上差异很小或无差异。所谓同构,是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的低水平重复,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效率的提高。

二、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一)与地方经济交融的地缘性优势

大多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有着密切关系,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缘优势和时效优势,对当地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效果掌握得更详尽准确。

(二)集中经营优势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地缘优势,能够专注于所在地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因此能够克服规模局限,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这一区域,深化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更好地满足客户群的需要,获得实行多角度经营的大银行所难以具有的比较优势。

(三)风险识别优势

贷款风险主要源于银行掌握的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对目标市场进行集中经营,又在经营区域内拥有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能够获得相对充分得“软信息”。因此,比大银行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这对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十分重要。

三、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营结构以及信贷资产状况不合理,中长期贷款比率大,贷款集中度高

近年来,由于市场信贷环境的缺陷,中小型银行纷纷将企业集团作为主要客户群,盲目追逐大客户和集团客户,出现了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贷款集中度超标的情况。

(二)资金规模小、风险大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我国银行业资产结构中,中小商业银行所占资金比例大约在32%左右。在各个中小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同时都面临着资本金缺乏的问题,必须探求新的资本补充机制。

(三)信誉度不高

在我国普通居民的心目中,国有经济的概念根深蒂固,四大国有银行都是有政府撑腰的,人民对政府、对国有银行深信不疑。目前看来,我国的信用次序混乱、信用环境差,对银行的正常发展形成了不良影响,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就更深了。

四、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一)进行跨区域发展

跨区域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要求。通过跨区域发展,一是可以追求规模经济。银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非常突出的行业,规模扩大了,能够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规模和提高了盈利能力。二是可以规避区域风险。对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如果仅限于所在城市,那么就可能面临较其他银行更集中的风险。三是能够提升品牌价值。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与其他银行竞争时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城市商业银行现了跨区域经营,能大幅提升品牌价值。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主要是中小企业,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贷款难,因此中小企业贷款是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当前最基本的业务,根据当地中小客户需求,不断改进和加强小企业贷款。一是建立小企业贷款管理部门和专业队伍。二是简化小企业贷款业务流程。三是探索小企业贷款的新模式和新产品,积极开辟具有特色的业务品种。

(三)积极拓展中间业务

在目前利差缩小的情况下,中间业务相对来说风险小而利润不菲,因此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中坚业务。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哪家银行能在更多的领域内和更大程度上快捷准确地解决客户的金融需要,客户就会主动和自愿地选择哪家银行,哪家银行就会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更多的业务和收入,哪家银行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否则,就会失去客户,业务就会相对萎缩。在拓展某些新中间业务,如开办信用卡业务、储蓄卡业务、信用证业务、工资、保险业务、代收各种费用、开展承兑汇票业务,均可吸收大量的低成本存款。

(四)拓展中小商业银行网络业务

与国有大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网点特别是跨区域的网点偏少是显而易见的,建立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由于受到资产规模、机构网点、地理位置等限制,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网络银行的出现将改变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网上银行的竞争力在于宽空间、低成本与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因此,网络金融服务将为中小商业银行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程慧霞著.中小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供应链 融资业务 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在的1000多家企业中70%为中小型企业,它为我国的总体生产总值做出了绝大部分的贡献,为我国的继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保持我国中小型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提供相应的便利服务以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成长。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筹资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从而增加了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不能为它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种绿色环境。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

其实,不管在政策上还是程序上,现在的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不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的。其中,包括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不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政策的制约以及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领域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缓慢。

就目前我国银行贷款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总额占总发放额不到15%。而且,从近几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额即使在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下也只是小幅度的增长,并未达到真正的目的。所以,总的说来,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中小型企业中发展不快,并且未得到普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第一,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视不够。现在商业银行在选择客户对象时更倾向于大型企业或者好企业,这样可以降低银行承担不良资产的风险,为银行的正常运作提供了一个保障。同时,对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业务时需要深入了解该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资产情况,从而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而这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并且,中小型企业受自身发展的限制所需的资金数额不多,进而不能够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在选择客户时很多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没有投以足够的关注力度。

第二,对中小型企业的营销缺乏战略部署,对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就目前商业银行的营销方式而言,他们更多地采用争抢大客户、个别营销等手段,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型企业的了解和合作中,从而对整个市场的环境以及结构缺乏了解。同时在银行营销内部,通过定指标、派任务等方式促进业绩,从而也使得营销人员对大型企业的追捧和对中小型企业的忽视。如此一来,依靠营销人员与终端客户的关系维持融资业务的营销模式使得营销人员不愿意花费时间争取不多的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进而影响他们对企业的真正深入的了解。

第三,基层客户经理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缺乏兴趣。在商业银行中,基层客户经理是压力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承担着造成不良资产的风险、承担着融资失败的风险。但是,就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来看,它们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没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基层客户经理不愿意接受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业务,进而影响了营销人员客户目标的选择。

第四,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不够重视,所以在金融产品方面没有很好的开发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进而对中小型企业在选择融资对象时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针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产品的开发不足包括新产品品种不够、推销力度不强、营销手段不丰富等等方面。

(二)外资银行的大肆入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已经对中国这块肥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外资银行大肆入侵,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及压力。其中在中国设立分行的就有许多世界大银行,如花旗银行。

由于这些入驻我国的外资银行多为世界性的大银行,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实力。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以后,纷纷针对我国企业开设了不同的融资业务。并利用自身优势,以更具诱惑力的条件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的参与。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无法比拟的,进而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方面的发展。

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国际银行也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方面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本土银行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的名气以及自身实力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从而使得我国大型企业以及跨国公司都纷纷向外资银行投出了橄榄枝。所以,在这种竞争面前我国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了现在的金融危机时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名声。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是并不能直接与外资银行进行抗衡。这就需要一个过程慢慢积累,不可一触而就。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趋势分析

如今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发展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应对世界其他银行的发展是现在我国银行解决自身问题、提高业务能力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在外资银行不断渗透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现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第一,加强灵活性,培养优质中小型企业客户。现在的大型企业以及跨国企业更愿意选择条件优越的外资企业,从而减少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把重点逐渐转移到对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开发中,以争取更多的业务来源。从我国现在的发展现状而言,这是可行的。因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同时政府为了保证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惠利政策。但是,中小型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在选择中小型企业客户时应该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深入了解,能对该企业形成正确的判断。通过对这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挑选出优质的中小型企业客户以构建中小型企业客户群。

第二,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利用现在政府出台的扶持中小型企业的政策,结合银行自身发展特点,开发一些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业务以增加中小型企业的客户流。这里的全方位融资服务不仅是新产品的开发,也包括对中小型企业申请融资业务流程的简便处理。只有通过这些惠利政策,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选择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

第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创新奖更受重视。在同外资银行以及国内各大银行竞争过程中,客户信息资料是十分关键的数据,对业务的开发十分重要,其中有些数据涉及到企业的机密信息。因而加强银行的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以及进行是举足轻重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运用的普及,未来更多的业务流程将直接在计算机客户端进行,这样既简便了业务办理流程,也减少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而这些都依赖于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创新,所以以后银行在这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小结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还存在外忧内患的状况,所以及时调整自身战略方向、完善银行营销手段以及提高技术服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商业银行关于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还望后续工作者在这个领域继续努力,为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良策。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公司银行部)

参考文献:

[1]周小川.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财富论坛,2005(5).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中小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因素分析

1.特定风险因素影响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

首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先天不足。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部分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低、资产质量差、财务亏损严重,社会信誉下降,导致经营状况恶化。

其次,我国银行业长期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中小商业银行只能获得有限的金融资源。

再次,从不同市场层次分析, “ 大客户偏好”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被动陷入价格竞争、人脉关系竞争的低层次金融生态圈中。

2. 普遍风险因素影响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

普遍风险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表现如下:

(1)业务结构上存在风险状况;

(2)资产负债结构上的矛盾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

(3)收益率曲线风险;

(4)基差风险;

(5)期限选择权的风险;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能力的分析

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主要用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

1.资本充足率分析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据调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比较低,且2009年不断下降的趋势又进一步减弱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资产负债率分析

资产负债比率能够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资产负债比率越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差。从银行历年的分析报告看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各年的资产负债比率大部分都高于95%。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都处于利率风险比较大的状态。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工具的选择

随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增大,中小商业银行有必要积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风险管理模式,通过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等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1.中小商业银行采取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分析利率风险状况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尚属于起步阶段,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尚低,会计、统计和信息体系还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各项计息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很难提供持续期模型分析所需要的准确数据。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以原始成本会计为基础来计算资产负债,和我国银行自身的会计核算原则相一致。同时,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主要反映利率变化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一致。因此,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分析利率风险状况。

2. 合理选择表外风险管理方法

当前主要的利率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交换等。根据各种利率衍生工具的特性,本文认为在能合理预期利率走势的情况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期货合约和远期利率协议来锁定未来的贷款利率和借款成本;利用利率期权来保护投资组合;利用利率互换改变银行对利率波动的风险敞口和借款成本。此外,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和杠杆性会给投资者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侧重于以套期保值为根本目的参与金融衍生交易。

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中小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科学定位选择风险管理战略,并通过资源配置以及建立风险战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战略的价值和作用。

1.建立和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人才培养。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文化中增强利率风险意识,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此外,中小商业银行急需培养一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2)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程序。针对我国目前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分散、专业性不强和机构设置不恰当的状况,中小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

(3)提高中小商业商业银行缺口管理水平,改善资产负债失衡状况。银行要提高缺口管理能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实现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2.大力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1)准确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中小商业银行应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同中求异”,不断满足多层次潜在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做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性选择。

(2)加强资本管理,优化盈利结构。银行要高度重视对经济资本的科学管理,加快运用EVA等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强化分支机构对风险资产的自我约束。银行还要在客户选择、资源配置、业务结构调整、收入结构等方面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引导业务健康发展。

3.改进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开拓同业业务及中间业务市场

(1)改变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改善经营策略。中小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把拓展同业业务和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度来对待,充分认识到同业业务和中间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2)拓展传统中间业务市场,开发新兴中间业务市场。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用机构与网点的优势做好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需善于发现和挖掘社会经济生活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选择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并能发挥银行优势的中间业务品种,满足客户消费多元化和投资多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立新 王瑾: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J]. 江苏商论,2004,(2)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中小商业银行;互惠互利

一、我国小微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面临局势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小微企业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曾经在一次会议论坛中指出: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量的98.5%以上,这些小微企业为中国劳动人民提供就业岗位占的比重大约为84.8%,小微企业中的新产品比重约占76%,申请的专利比重约占64%,小微企业产生的GDP约占61%,纳税比重约占52%。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活力最强的因素。虽然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此重要,但是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困难远远大于大型国有企业。主要原因是,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资金借给大型国有企业。从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数额逐年递增,但是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多数贷款流向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能够得到的贷款依然非常少。小微企业中资金问题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的位置和我国小微企业在我国企业中的位置类似,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在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产物,中小商业银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资金上都无法与国家大型商业银行相媲美。为了银行的持续发展,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的扩张,但是这种盲目的扩张并不能有效的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的口号,具体包括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以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内容。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必须建立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发展战略,以满足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小微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小微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由很多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两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对各自优点和缺点的补充和完善。

1.从小微企业方面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小微企业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国内众多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通顺,特别是通过银行借贷的渠道存在很大的阻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小微企业本身存在很多缺陷导致很多商业银行不敢把资金借给小微企业,这些缺点主要是财务状况不透明、企业信息披露不完善。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真实,且财务报表的编制非常不规范,在财务报表中随意选择编制基础,随意变更会计估价等。这种情况下的财务报表根本不能真实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同部门的检查,企业会编制不同的财务报表进行应付,对监管部门有一套财务报表、对银行有一套财务报表、自己又有一套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银行对小微企业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我国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的事实使得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变得异常困难,很多银行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把资金借给小微企业。

(2)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

在我国的信贷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大型商业银行更偏向于把资金借给大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的违约风险相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要低很多,这样一来大型商业银行就不用承担过多的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原因使得大型商业银行偏向于大型企业,包括:第一,上文所提到的小微企业本身存在很多缺陷;第二,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需要建立专门的服务部门,这样一来大型银行的成本就会增加,为了减少成本没必要设立有这样的部门;第三,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成本较高、收益低、管理困难、成本收回风险大。

(3)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存在缺陷

随着近几年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地的小微企业担保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作用却没有明显增加。主要因为:第一,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有限,有限的资金限制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再加上小微企业的担保费用偏低,导致一旦小微企业违约就会带来较大损失;第二,担保体未形成完善的对企业审核、审批和操作流程的机制,因而出现了因担保手续不全使担保合同失去了法律效力,不能对被担保企业有力的约束,容易产生违约风险;第三银行、小微企业、担保方互不信任。银行始终对小微企业保持警惕,对担保方的担保能力保持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建立起三方的相互信任。

2.从中小商业银行方面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1)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放贷成本较低

因为中小商业银行能有效的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具有信息优势,这些信息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的放贷成本。中小商业银行的放贷成本较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调查成本较低。因为中小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地方银行,这些银行对当地的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比较了解;第二,放贷以后的管理成本、监督成本较低。因为中小商业银行以及小微企业处于同一区域内,能够实时的跟踪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三,处理问题成本低。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少、内部结构简单,委托环节比大银行短,出现不良问题的可能性小,从而问题成本比较低。

(2)中小商业银行能够集中经营

因为大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对当地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相当于资金从本地转移到本地,对资金的管理较为容易。再加上客户都是本地的小微企业,非常的集中,银行能够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为当地的小微企业服务。在这种集中经营过程中由于客户单一,有利于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专业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成本。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面对众多复杂多样的客户,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培养出能提供专业性很强的服务人员。

(3)中小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具有先天优势

一般情况来讲,当地的中小商业银行多为当地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这些中小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处于同一个地方,对彼此之间经营状况、信用状况非常熟悉。此外,由于中小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鼓励当地小微企业和当地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刺激小微企业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自身存在很多缺点、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歧视、小微企业担保存在缺陷等原因,我国的小微企业很难从大型银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但是当地的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表现出众多优点,例如放贷成本低、集中经营等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地小微企业的一些缺陷。这样一来小微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三、小微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途径

我国小微企业的各种缺陷以及中小商业银行的优点和缺点决定了两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必要性,但是在这些缺陷的存在同样制约着两者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因此要实现我国小微企业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必须全面提高两者本身的质量。

1.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克服自身缺点。

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克服自身缺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加强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小微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杜绝一切造假账的行为,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使用一份统一的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能够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缓解小微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行内理层应及时了解银行相关业务,做好内部管理调整以适应银行新的业务变化的需要;其次,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时刻注意诚信,尤其是在和银行的合作中要更加注重诚信,保证按照与中小商业银行签订的合同内容适用贷款资金,及时归还已经到期的本金和利息。在小微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信誉,加强银行的信任;最后,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小微企业要通过不断地对外学习,学型企业以及国外先进的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组织形式等,不断完善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管理模式。

2.加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自身建设。

加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自身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找准市场定位。近几年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服务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在相关的专业领域与大型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鉴于中小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中小银行更应该注意从客户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客户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等级,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有特色、有个性的服务;其次,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美国各区域当地的中小银行之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关键在于强调所有员工包括股东、中高管理人员组成一个整体,以激励他们自觉的维护银行的整体利益。因此我国的中小银行也应该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国中小银行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3.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的贷款方式。

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的贷款方式指的是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贷款的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中小银行应该利用经营机制的灵活性优势根据小微企业对贷款数额、贷款时间、还款时间等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贷款方式。也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信息披露状况、内部管理制度、经营状况制定不同的审批条件,从而促进小微企业不断地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这种策略称之为差异化审批策略,这种策略还能够避免因同一种审批策略过于单一而失去潜在客户。此外当地中小银行还可以根据当地小微企业处于不同时期、不同的融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授信额度,这种差异化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参与进来,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和中小银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四、结语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小微企业和中小商业银行结合在一起,让两者优势互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互惠互利。小微企业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侯景波,王李.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借贷的博弈选择―一个源于后危机时代的思考[J].宁夏社会科,2010(03):53-55.

[2]罗正英,周中胜,王志斌.金融生态环境银行结构与银企关系的贷款效应―基于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金融评论,2011(02):64-80.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社区银行;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与困境;片区服务;产品创新

一、社区银行的概述

(一)社区银行的概念

在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双重冲击下,社区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跑马圈地的战场,是商业银行追逐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产物。在国内,对社区银行有不同的理解,巴曙松认为社区银行是“一个全民专注于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并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关系”;王爱俭认为“与我国现状和国情比较接近的社区银行概念重点在资产规模、产权结构、市场定位三个方面,认为在我国,社区银行资产规模应该在20亿元人民币,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模式,服务于当地社区经济。”目前对社区银行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资产规模较小,二是主要为本地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服务。

(二)社区银行的特点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跨国银行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社区银行依然能逐渐发展,得益于社区银行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特点。

1.区银行资产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节约了劳动力和机构设置成本,降低金融服务价格。

2.社区银行对社区的居民和企业更为熟悉,能及时获取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

3.社区银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居民,服务更加全面化和个性化。

4.社区银行在设立过程中,不同于国有垄断投资或纯粹的民营资本,社区银行投资呈现多元化。

二、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一)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推出了第一个具有社区银行概念的机构――上海农商银行,此后,民生、兴业、光大、中信、浦发等众多股份行都纷纷加入社区银行发展与布局的行列,并开始探索其独特的运营模式。社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一跃成为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之后的第五大行。

近些年随着缓解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揽储业务的冲击,在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建立社区银行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社区银行的出现是富有创新与时代性的,但是也存在严重的漏洞和风险。

(二)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困境

1.社区银行的业务开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家法律的束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只分“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其中“有人”网点必须持牌,“无人”则必须为自助,不存在中间形态。《通知》还规定,社区银行一般不办理人工现金业务,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社区银行深挖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能力。

2.社区银行建立的要素筹备困难。选址难,必须与人口基数、面积与价格等多种因素互相协调。人才少,设备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很难将员工自身利益与当地经济联系在一起。

3.社区银行的服务容易被同质化。社区银行的服务内容很难在现有普通银行的服务内容上再创新;由于规模较小,其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也大大减少,不利于风险的降低和控制。

4.社区银行缺乏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社区银行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当地政府对于这种新型银行体制的影响缺乏经验,造成了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尴尬局面。

三、对我国社区银行走出困境的思考

针对以上对我国社区银行的优势与劣势的总结与分析,围绕以下三个思考要点,对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瓶颈提出建议。

首先我国的社区银行在现阶段仍应由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进行牵头。我国金融业实行牌照制度,发展新成立独立分散的社区银行存在较大难度,但在大银行牵头下成立的社区银行,既能够克服民众对社区银行的普遍不信任感,也能够帮助社区银行充分的发挥关系型优势,形成以人际关系为网络的金融服务系统。

其次社区银行应在合作中谋求机会。 由于对信息的充分掌握,社区银行能够比大银行更好的预测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社区银行应该发挥其信息优势,对周围片区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咨询,积极寻求与居委会以及相应片区政府机关合作,推出便民利民服务。

最后社区银行业务的开展应以服务为中心,以片区居民和中小微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克服产品同质化,加强金融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体验。

四、根据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困境提出建议

(一)社区银行可以由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入股成立,二者形成母子关系。一方面社区银行作为子公司,相对于作为大型股份银行的支行来说更加具有资金运用上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负盈亏,社区银行的管理者相对于支行的管理者来说更具有积极性。

(二)社区银行可以为片区内居民以及商户提供类似于“一卡通”的联名卡便民服务,具体如下:区内商户协商,让居民能够直接在商户处使用该卡消费;进一步与当地政府机构协商,将水电费、煤气费等费用纳入该卡的刷卡范围。为进一步激励居民和商户使用该卡,可以通过将该卡的消费量与个人消费信贷和小微贷款额度相匹配。

联名卡便民服务的好处有:①扩大银行在片区的影响,增加银行的业务量;②简化支付程序,降低银行的营业成本;③强调了社区银行的服务性质,有利于树立社区银行的形象;④对社区银行来说,该卡的消费信息将成为银行实行交叉销售很好的分析材料:银行通过对个体消费习惯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每个个体的特征和需求,节约了银行在获得信息方面的其他成本费用。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社区银行能否成为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突破口[J].现代管理科学,2002,(7).

[2]王爱俭,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模式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07)

[3]钟伟.中国民营银行宜走社区银行之路[J].上海金融,2004,(6)

[4]晏露蓉,林晓甫,中国社区银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分析[J].金融研究,2003,(10)

[5]钱水土,李国文,社区银行机器在我国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2)

[6]翟建宏,高明华,中小企业贷款难与社区发展[J],金融理论与是加班,2006(3)

[7] 龙超,邓琨,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银行发展――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启示[J],经济学动态,2011

[8]楚尔鸣,周嫦琦,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现代服务业 金融支持路径

一、A省现代服务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A省现代服务业对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融资方面的需求。以A省T市为例,根据A省T市“十三五”规划资料,T市现代服务业项目需要社会资本帮助进行的资金达到194亿元,占总所需投资额的30.15%,而发展规划中指出T市在2015年的财政收入为135亿元,仅凭借政府投资毫无疑问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而社会资本中,银行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目前信贷支持通常被作为融资的主要手段,来自银行机构的融资往往会成为最为重要的支持方式。如在A省棚户区改造时,国家开发银行承担了该项目的全部信贷需求,在2015年发放贷款共计342.9亿元,对推进A省棚户区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来自银行机构的融资支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服务业对融资方面的需求。

二、商业银行的支持路径探究

(一)信贷支持探究

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对行业的贷款余额金额和同比增长率作为衡量金融机构对现代服务业支持力度的重要指标。笔者通过分析行业数据发现,A省金融机构一直保持着对现代服务业较大的支持力度,其对现代服务业内各产业提供的贷款余额量在“十二五”期间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现代服务业能够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较为充足信贷的支持。

而通过相关数据进一步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银行的信贷发放对象多为政府牵头的大型公共工程项目或者是政府项目,如中国农业银行在高铁、机场、水利设施和公共设施综合项目上的信贷发放量就达到了89.7亿元,而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所发放信贷的对象多为企业和个人,如中信银行H分行现代服务业有效户1709户,一般性贷款余额达103亿元,这些客户多为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二是商业银行在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偏好,具有国家大力支持,拥有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或者有优秀发展前景的重点行业往往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明星行业,商业银行也倾向于在这几个重点行业中集中开展业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或者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还能力均较强,金融机构获利的机会增加,风险减小。另一方面是因为拥有相关政策的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如发放信贷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甚至会获得相应的来自政府的鼓励。三是商业银行将提供创新服务作为信贷支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模式。有12家银行针对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提供了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7%。综合来看,商业银行的着重点主要有三点:①制度创新,利用配套制度的创新以提高贷款发放速率,如简化手续和放宽授信测算、核定程序,简化相关信贷业务流程等;②产品创新,各大银行针对所在地区的金融情况,服务业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目标客户的经济状况,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③机构创新,目前多家银行积极推进其机构创新,利用互联网商务高速发展的特点,将互联网商务和银行对服务业业务相结合,积极建立一体化网上金融平台和创新型机构网点,为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服务提供便利。

(二)信用体系建设探究

一般来说,传统金融服务要求申请贷款的企业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作为信贷抵押,但是由于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其企业的资本多为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等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较少,同时还有一部分业内企业属于小微企业,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造成了资产的缺乏,其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往往在寻求信贷支持时被银行机构中进行信用评价和风险评估的部门拒之门外,这种情况导致行业内的小微企业较难获取所需的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小,一般申请的多为小额贷款,贷款额度小,频率高,这样也加大了可能存在的风险。近年来由于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和监控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对风险较大的贷款发放呈审慎态度,加大了银行对此类贷款发放的难度。所以从现状来看,A省现代服务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状况不容乐观。

而目前A省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A省现代服务业内企业的信用资料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领导开发的企业征信系统进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这个系统保持对行业内信用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而商业银行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度不高,仅会在企业提出信贷要求的时候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目前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A省的现代服务业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各方予以大量优惠政策支持,但是由于行业内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财务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导致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障碍,从而降低了企业申请贷款成功的概率。除去企业本身财务管理状况混乱的问题以外,还有部分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等原因并未向该系统报送数据或未加入该系统,银行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估的时候无法获得相关财务管理数据,从而无法确定其信用状况并向其发放信贷。所以目前商业银行在信用信息的获取上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较为依赖由监管部门和寻求信贷支持的企业所提供的信贷信息,如果这方面的数据缺失便无法提供相关的信贷服务。

(三)服务平台建设探究

笔者所研究的21家商业银行中,拥有专门向现代服务业提供融资和服务平台的商业银行有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和徽商银行。正在建设面向其现代服务业客户的服务平台的商业银行有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两者共计占全部研究对象的23.8%。从现有资料来看,目前三家银行现代服务业支持平台的服务对象均为其行内的客户,而平台的服务则局限于相对较窄的范围内,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以目前拥有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平台的三家银行为例,中信银行的“银校通”服务平台是面向A师范大学的收缴费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仅向A师范大学提供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局限在收缴费和信息查询方面。兴业银行的“运通贷”在线融资平台是其研发的面向广大物流终端的平台,其涉足的行业为现代物流业,主要功能是为现代物流业中的中小企业快速提供小额信贷。目前该平台拥有客户50余户,授信金额1500余万元,贷款余额约1300万元。能够得到该平台所提供服务的行业被局限在现代物流业内,且该平台只能提供信贷查询和贷款功能,客户群体定位于兴业银行的客户,客户规模也相对较小。徽商银行的小企业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是面向其客户,提供移动端的支付结算,资金增值功能服务的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仅面向徽商银行客户,目前客户群体有39户,客户群体规模相对较小。

目前来看,现在全国商业银行为A省现代服务业提供的平台服务支持拥有以下特点,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覆盖较为单一,多集中服务于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客户,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企业。平台的服务功能较为集中,多将功能集中在平台所服务的行业需要的功能上,如融资服务和支付结算服务、客户规模较小,不同银行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平台均只面向自己的客户开放,商业银行对其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也并不是很大,导致使用这些平台的客户人数较少,服务平台的规模也较小。A省内并没有多家银行合作建立或者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的大型现代服务业支持平台,这导致了目前存在的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功能尚未建立,各平台之间的数据也不共通,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平台对现代服务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效率。

(四)政策支持探究

政策支持在金融支持的定义中被多次提及,定义中所涉及的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非金融机构的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商业银行本身政策的支持。

A省政府于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促进省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类方案和政策鼓励辖区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省政府的相关政策多为指导性意见和总揽性政策,多是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性指导,布置省内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文件。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多为对辖区内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具体支持政策。两种类型的政策相互配合,有力支持了A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配合政府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A省内商业银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省内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同时也推出了具体优惠政策如支持公共服务业发展,降低其贷款门槛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政策以保证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而商业银行的政策主要是响应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号召和鼓励,自主制定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政策。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对现代服务业明确提出了相关政策的一共有6家银行机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徽商银行、招商银行,占总研究样本数量的28.6%。其中,有4家银行在政策中指出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点是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拓展企业的融资方式;4家银行指出要将对现代服务业支持的重心放到重点行业中来。而值得注意的是,有具体支持现代服务业的政策的银行对现代服务业的授信额度也较多,6家商业银行中,有5家分别是信贷余额中排名前六的商业银行,其中徽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位列信贷余额排名中的前四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信贷门槛降低,对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导致客户获得贷款的难度降低,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数额。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效果可以通过其对现代服务业信贷支持的力度显现出来,也从侧面证明了笔者在信贷支持分析中的部分观点。综合商业银行的支持政策内容,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降低信贷门槛、加大授信力度、扩大信贷支持覆盖范围和支持重要产业发展这几个方面。

总体来看,A省的商业银行在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路径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政府和人民银行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均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而商业银行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路径体现出了如下的支持模式:由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指导性和宏观的政策支持,而商业银行则是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具体需求提出符合自身信贷状况和客户状况的支持性政策。而银行的支持性政策起到的效果则很大程度上通过其向企业所提供的信贷支持额度所体现出来。

三、金融支持策略的结论和建议

(一)金融支持路径状况总结

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对A省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路径发展状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利支持了A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目前的四条金融支持路径中,信贷支持路径发展较为成熟,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均向现代服务业提供信贷发放支持,虽然不同银行之间所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同,但是各家银行的合力助力共同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信贷支持路径成为商业银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信贷发放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偏好性。规模较大的全国性银行受政府影响较大,其信贷投放往往会趋向于政策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同时,得到政策大力支持的和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往往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信贷支持。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也有力地推动了信贷支持力度的增加。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现代服务业内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A省所使用的企业征信系统也存在着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对信用信息的收集方面较为被动,出现了在信用信息分享和收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的情况,无法很好地满足所有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对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A省的服务平台支持路径还处在较为初始的阶段,拥有平台的银行机构数量不多,平台覆盖的行业范围较小,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单位对象群体数量较小,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孤立无法分享。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制约了该金融支持途径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度。在政策支持方面,A省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无疑已经针对目前A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状况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A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而其他银行的积极响应形成了政银联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格局。商业银行本身的政策支持主要作用是降低客户融资难度,增加其对现代服务业信贷发放的额度。

(二)金融支持路径角度的建议

1.共同推进信用建设,优化融资环境

综合来看,目前业内部分企业存在的融资难、渠道难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咎于省内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推进信用建设无疑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应该不仅仅满足于被动的收集相关信用数据,将希望寄托于企业和人民银行所提供的数据,而是应该主动收集其客户的信用信息,并对信用信息缺失的客户提出相关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其信用信息。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响应中小企业的求助,通过为业主教授相关信用建设知识,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的方法将信用建设的意识和方法传递到相应的企业中去,为要求授信的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后,商业银行应对企业中信用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缺失提出建设性意见,协助企业进行修正。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积极交流信息的方式,协助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其企业征信系统,督促企业主动向系统中申报资料,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通过自己的行动支持A省信用体系的建设。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扩大发挥平台支持作用

目前来看,A省的服务平台所存在的问题是规模较小,信息交流存在短板。综合实际情况,商业银行可以与中国人民银行等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合作,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联合金融机构、政法、公用收费以及其他银行机构等部门,依托征信系统搭建多方合作的金融支持服务业融资的平台,各商业银行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助力大型融资平台的搭建。由于不同部门所服务的行业不同,多部门共同建设平台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平台服务内容较少,涉及业务范围和行业较为单一的问题,同时由于其多方合作的特性,不同银行机构的客户可以在该平台内交流信息,及时地获得各方面的融资消息和服务信息,有效地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而对于目前存在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平台。商业银行也应该适当扩大其平台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种类,加强对平台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客户了解并使用平台,更好地发挥平台的集聚效应。没有自己的服务平台的商业银行也应加快平台建设的速度,尽可能快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服务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济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庄树坤.生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08.

[3]傅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4]梁越.区域金融创新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5]孙健.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D].山东大学,2012.

[6]黄雯.安微省生产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7]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12.

[8]杨翠兰.关于现代服务业内涵的理论思考――对传统“服务”理论的反思[J].商场现代化,2005,(26):362-363.

[9]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与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3):44-46.

[10]华兴顺.安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探讨[J].理论建设,2010,(3):33-36.

[11]丁玉敏,胡艳.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安微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0-64.

[12]彭玉婷.安微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安微农业科学,2012,(36):17813-17814,17817.

[13]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安微省铜陵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EB/OL].2016.

[14]彭冰.商业银行的定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4-123.

[15]博斌,张建友.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趋势及其定义调整[J].昆明大学学报,2007,(1):41-43.

[16]钟志勇.商业银行之定义与商业银行法之适用范围[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5):698-701.

[17]杨力.安微省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J].金融纵横,2011(4).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信贷营销管理;信贷客户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更大的地域主导性和地方产业性,其特点也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和服务对象上有其特有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就城市商业银行的特色业务来看,信贷业务始终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一块重要业务领域。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就其地方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与各地区的大小政府机构和事业部门的密切合作,其业务创新以及客户营销一直是个难解的课题。究其根本原因来讲,信贷客户的优良,决定着城商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信贷业务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利润。对于信贷流程,可以将其定义为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并收回贷款本息,其中一部分为工本费用,大部分将成为银行的最终利润。本文将对信贷营销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信贷业务的影响

首先,作为信贷业务的银行主体,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城商行的整体经营规划,这将对银行的文化理念、经营模式、市场服务、客户对象等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信贷业务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业务,对银行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下面,通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背景予以了解。

近几年,各项监管指标显示①,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呈现向好状态,从资本状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资本状况来看,平均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8%的基础上;从盈利能力来看,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打压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普遍存在着下滑的状态,而城商行保持了稳定不下落的态势;从流动性来看,很大比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较好。从整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均处于较好的水平,这对于城商行来说无疑是发展业务的好时机,在此基础上的业务创新,规模扩张,市场推广等活动都会顺利进行,基本上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处在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中。

二、城市商业银行关于信贷客户选择的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缘其成立发展的地域性,其信贷业务便特定的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故其客户选择也应有其地区性和特殊性。在城市商业银行收回贷款本息的行为中,信贷客户的选择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最切身的利益,为防止恶性贷款的发生,城商行在客户指引性选择上形成独特的判断力。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定性分析

可靠有效的客户定位,应该将企业作为特定的对象加以评判分析。常用的方法——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衡量。首先是要确定企业的成长阶段,可将其分为五段:起步阶段、存活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成熟阶段。其次,在这五个阶段中,又应该分别从企业的存在状态、经营管理、财务状况、战略取向、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充分分析企业作为信贷客户的选择对象的适合性。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即是要借助一些参考数据,构建模型,通过对销售额、资产负债、营业利润、资金投入等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再加上信誉指数、专利指数、无形资产指数等序数列的数值,在模型中加以权数计算,得出数值,作为判断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参考值。现存的计量模型,如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分别表示企业规模函数,企业发展后劲函数和企业无形资产函数等。其中,衡量规模的指针包括员工数量、营业额、有形资产;衡量发展后劲的指针包括资金状况、产品市场前景和管理实力;衡量无形资产的指标包括品牌、信誉、技术专利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快速简便的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了解,以衡量其作为信贷客户的价值度。

时期不同,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资金需求、投资结构都会有所不同,银行应判断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于信贷业务的受理与退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期的企业,银行应该扩大对其的信贷投入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对于繁荣期的企业,大部分投资已经在运行阶段,故只需做信贷量的调整或维持现存信贷规模即可;而对于衰退期的企业,银行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信贷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后期的服务对于银行信誉以及今后的客户关系都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在讨论了上述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现存状态后,城市商业银行正在向新的战略发展动向迈进,不少商业银行为了补充资本选择了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增加资金规模,为信贷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城市商业银行正在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单一的资金服务转变为多元化的全方面的业务服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在信贷领域的“互利共赢”,真正达到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的银行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传送带作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发展中成为金融领域的先驱者。为了进一步发展信贷业务,营销管理正在逐步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经济开放化合作的转变,城市商业银行在树立营销观念的同时,必须使理念文化作为银行形象的品牌,打造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的龙头信誉,这就要求将工作踏实稳步的进行,在恰当的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下抓住时机,大步迈进。

注释:

①刘煜辉,等.2010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摘要)[J].《银行家》研究中心,2010(09).

参考文献:

[1]刘煜辉,等.2010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摘要)[J].《银行家》研究中心,2010(09).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2篇

1998 年和1999 年,两年时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市场效应好、潜在优势大、信誉好的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瓶颈问题,对此,笔者探索了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升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活力。

一、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和困境

1.中小企业自身劣势,制约了银行贷款的获取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的弱势,这些弱势条件限制了商业银行对其银行贷款的发放。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能力较弱,企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有限,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并且加之产品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原材料和产品受价格波动明显的特点,中小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加大,因此商业银行鉴于风险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第二,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财务状况是商业银行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依据,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专业管理人才不健全,企业资产证明、供货证明等轻易获取,造成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为了减少风险银行不愿意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第三,中小企业产权不清晰是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重要因素,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兴起的乡镇企业存在产权结构不清晰问题,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往往会存在所有权分立、合并等风险问题。

2.社会环境制约了中小银行的融资

国外的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多种金融服务,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渠道,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或者是准机构,银行进行贷款的风险很小。但是对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考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均是间接融资,创业板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运作。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私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收费项目较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很大。综合考虑银行也不愿意对其进行贷款。

3.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受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经营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极其谨慎的态度,制约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

第一,受到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响,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方法贷款,认为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少,但是对中小企业存有不放心的态度,不愿意进行贷款。

第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态度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前几年我国坚持“抓大放小”的政策倾向,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影响,认为中小企业发展国家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发展没有前途,不愿意冒着风险向中小企业贷款。

第三,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大,商业银行风险意识越来越强。对商业信贷质量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质量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银行经济效益逐年减少,并且商业银行为了使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要求,只能不断压缩风险资本的比例,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是各类银行的共识。另外,由于银行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信贷人员为了避免风险,也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

第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手续复杂、程序严格,企业贷款的成本很高。根据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是普通大型企业的5 倍,贷款的成本是大型普通企业的6倍。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特点是,资金额较少、需求的频率很高、时间要求很紧紧张、成本较高。对规避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问题,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审批时往往十分严格,抵押程序复杂,时间周期长。

二、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首先,加强央行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政策的指导,成立信贷政策委员会。加强央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支持,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提升和改进,总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经验和措施,促进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体系的完善,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程。

其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贷衡量标准。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监管,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另外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衡量标准,淡化以企业发展规模为主要衡量的标准,重视对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发展前景等指标的衡量。确定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名录,为商业银行贷款提供借鉴。

最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制度。加强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制度的建设,切实做好抵押登记、抵押资产评估和抵押物处置等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出现的抵押难,抵押物难以变现的现状。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为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明确银行也担保企业的关系,严格履行财务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根据“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原则,促进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实现有序合作。商业银行也应该利用国家有利政策的机遇,加强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合作和沟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担保机构基金存款专项管理,做好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管理工作;明确担保机构赔偿条件和程序、加强担保倍数管理。

3.商业银行要积极做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第一,调整信贷结构,满足高质量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首先实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和产品的多元化,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丰富化自我信贷产品,以便满足优质的中小企业金融信贷需求,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开办小额抵(质)押贷款,、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通过这一方面满足中小企业多种需求。其次公开信贷政策,缩减审批手续和流程,切实方便化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分析基础上,可以适当缩减审批环节,对低风险、可提供抵押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实现最快时间的贷款发放;对信誉好、资产结构好、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信贷服务。最后,商业银行信贷实施突出重点,优先扶持的原则。某些中小企业尽管规模小,但是其公司业务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其发展的潜力的很大,商业银行应该加强扶持;对产品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应该给予优先发展,促进其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二,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撑不仅仅体现在信贷支撑上,还包含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加强商业银行优质服务供给是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首先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网络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结算服务。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我国绝大多数银行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网络体系管理,中小企业发展中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络优势,通过商业银行网络系统为其提供结算服务,减少在途资金占用率,加强企业资金运转。其次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综合信息优势,针对相关政策、市场发展态势、法律法规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指导。同时可以利用银行人才优势为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知识指导。

第三,参与中小企业改制和重组,加强金融支持。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优势,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过程中去,积极协助中小企业有关部门完善改制、重组方案的确立。经过改制和重组以后,产权清晰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该优先考虑进行信贷扶持。另外,商业银行应该以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为切入点,协助企业实现强强联合等合作方式,从而优化中小企业资产结构,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

第四,严格信贷管理,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双赢。加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还要建立一个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从而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这就要求贷款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审查,对企业法人、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进行深入考察,弄清贷款企业的发展现实情况;贷款时要严格审核贷款资料,实行审贷分离管理机制,根据贷款审核程序,严格遵守;贷款发放以后要加强信贷使用状况的跟踪,构建信贷员驻厂管理办法,协助中小企业资金的管理,盘活企业资金,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

三、结论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中重要的主体之一,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对策:首先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主要有加强央行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政策的指导,成立信贷政策委员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贷衡量标准;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衡量标准,淡化以企业发展规模为主要衡量的标准,重视对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发展前景等指标的衡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制度;调整信贷结构,满足高质量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参与中小企业改制和重组,加强金融支持;严格信贷管理,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双赢。

课题项目: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票据业务不但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也形成了与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的局面。从狭义角度来看,票据业务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业务之一。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伴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

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在这一时段内,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调高了贴现率,同时再贴现的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票据业务不但没有受到影响,相反还出现了业绩迅速增长的局面。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票据贴现余额为2.53万亿,票据的累计签发量为6.39万亿元,累计票据成交量为12.31万亿元。这三种数据是衡量票据业务发展的主要指标,这三种指标相对于2000年平均增长了近11倍。但是在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出现了信用膨胀风险和票据运作过程中的原发性风险,以及票据经营风险。

2.商业银行成为了票据业务发展的载体和市场

在我国的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作用上来说,商业银行成为了票据业务发展的载体和市场,这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看:(1)商业银行的载体作用:票据业务发展之初,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在2000年率先成立票据营业部开始的,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其他的商业银行也效仿工商银行成立了自己的票据营业中心。从这一点来看,商业银行的载体作用明显。(2)商业银行的市场作用:票据业务的经营过程是一个买卖过程,商业银行不但为票据业务提供了载体,还为票据业务找到了市场,即,利用票据业务的作用,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所以,这使商业银行成为了票据业务中间市场。

二、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从2000年至今也有12年的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票据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业绩上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不可否认,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主要的问题和风险如下:

1.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发展中遇到了融资问题

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实际上就是一个融资过程,票据业务的交易方式主要是贴现,其中包括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等。在这些交易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了票据虚假的情况,就会造成无法融资。

2.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发展中遇到了利率与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中,对中小企业办理信贷业务通常会采取以下方式:主要的方式是先由小银行给与票据承兑贴现,而后由小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办理转贴现。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利率和流动性容易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制约。

3.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发展中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发展中面临着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实际交易的票据业务中未收取保证金或者收取的保证金比例较低,二是在实际交易中担保合同的金额小,不能提供足额的担保。因此,造成了一定的信用风险。

4.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操作风险

在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过程中,考虑到市场竞争激烈的因素,许多商业银行实行了先办理票据贴现,然后进行企业核查的操作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使一些商业银行承揽到了票据业务,但是却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最直接的风险是复查日期比贴现日期滞后,另外企业的票据是否符合贴现规定也是不确定的。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票据业务有效开展并取得积极的效果,需要采取具体措施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健全的风险监管机制,防范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根据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票据管理情况,需要及时对《票据法》进行补充和完善,并根据银行的运作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机制,实现风险监控,对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和预判。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保障票据业务交易环境。目前的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票据管理中的一项主要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社会信用现状,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用制度来保障票据业务交易环境,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2.建立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对于票据信息的管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票据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将所有参与交易的和需要审核的票据都放在管理信息平台上,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有效保证票据信息的真实性。

3.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做好制度保证

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管理,需要从制度上入手。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形势,以加强票据业务管理为契机,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保证票据业务管理落到实处,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大力,魏金亮.简述加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商界,2010(08).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杜邦模型;财务绩效;小微企业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一、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河南省的城市商业银行在省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金融支持角色。截至2011年12月末,河南省全省17家城市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420.57亿元,同比增长29.03%,其中发放小微企业贷款6万多户,余额约475亿元,较年初增加155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48%。河南省17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805.99亿元,较年初额增加568.40亿元,同比增长25.40%。所有者权益229.60亿元,较年初增加85.91亿元,增幅为59.79%,当年实现利润37.76亿元。各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得到了优化,评级整体有所提升。

二、河南省五家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体系是将各项财务比率在进行比较之后向下一级分解,逐级分解至经营的每一环节,可以从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推导出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状况,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评价。本文所用分解模型为:权益资本利润率=EBIT利润率*财务成本率*税收效应*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将各银行年度财务报表数据代入以上模型计算,可得出以下结论: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洛阳银行2011年ROE指标以29.09%保持领先,高于郑州银行的21.15%,新乡银行的30,33%,三门峡银行的20.10%,以及鹤壁银行的17.58%,并且稳步增长,虽然其资产规模在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中并不是最大,以及其EBIT为75.57,相对较低。这与其积极发展银行议价能力较强的小微企业贷款这一业务原则有关系。郑州银行和三门峡银行的业绩相对往年均有所提高,郑州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由2009年的12.27%增长到21.15%,三门峡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由2009年的13.69%增长到2011年的20.10%。新乡银行和鹤壁银行则有所下跌,新乡银行从2010年的23.12%下降为20.33%,鹤壁银行从2010年的22.50%下降为2011年的17.58%。因为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共同影响了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所以由进一步的分解指标可以看出,郑州银行权益乘数最高为8.31,即资产负债率最高,承担财务风险也较大。郑州银行由于近年增资扩股,权益乘数大幅下降,为其资产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三门峡银行、鹤壁银行的息税前利润率都较高,分别为86.62和76.80,但是权益乘数与郑州银行和洛阳银行相比,都显得较低,分别为12.45和11.02,资产扩张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其平均资产利润率无法提高。这说明河南省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业绩受资产规模的影响较大。另外,从存贷比指标可以看出,鹤壁银行2009年至2011年平均存贷比只有55.32%,低于洛阳银行的62.26%和郑州银行的61.97%。

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其成立之初,都受到过政府不当行政干预,产生关联坏账,这使得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在之后的运营中产生慎贷倾向,而资金也较倾向于投向风险较低的货币市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并未带来充足的利润,尽管可能监管指标因此得到了满足。事实上,从2011年中国银行业数据来看,很多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都超过了70%,离75%的监管红线并不遥远。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在完全满足监管指标要求的前提下,也有一定的空间适度提高存贷比。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以及监管部门应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改变惜贷现状,努力优化资产结构

在城市商业银行中高级人才相对短缺,发展理财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改变惜贷现状,以增加利息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增收手段。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规模经济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一 引言

“城商行”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称谓,与其说是先验计划的结果,不如说是改革进程的偶然产物。为了解决城市信用社遗留的诸多问题,国务院于1995年9月《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分批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后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初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体系。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商行共有145家,总资产在全国银行业占比近10%,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2004年6月起,在银监会的地域经营限制逐步放松后,城商行群体开始了“更名重组、跨地域经营、上市”为主题的大规模改革与发展浪潮。以此为契机,部分实力较强的城商行脱颖而出,相继迈出了跨区域发展的步伐,城商行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其突破地域限制,进行跨区域发展有利于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推动我国银行体系的良性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资产质量下降和经营风险增加等问题。由于城商行最初的市场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而现实中城商行大规模扩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思索:城商行的“去地域化”会给中国的金融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城商行的规模是越大越好吗?银行规模是否存在一个最佳区间?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综述

城商行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特殊产物,在国外没有这个概念,但由于城商行本质上是商业银行,因此国外关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对于我国城商行克服缺陷,促进自身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六七十在这些研究中,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研究关注的焦点在于银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以及规模经济在多大的范围内存在。

针对中小银行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肇始于Benston(1965,1972)和Bell、Murphy(1968)对银行成本问题的研究。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Benston、Hanweck和Humphrey(1982)才首次用更有弹性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CF)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他们利用美国1975~1978年数据对美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规模经济进行了分析,得出不管是整个银行还是单个银行的分支机构,美国的商业银行长期成本曲线是U型或是向上倾斜的;在存款规模在100万美元与250万美元之间,存在着最有效规模,低于这个规模或是高于这个规模,银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

Hunter和Timme(1986)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对1972~1982年美国28个州的91家银行控股公司进行研究,考虑了技术因素对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发现单银行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其规模经济的上限时42亿美元,而对于多银行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其规模经济的上限则可以提高到125亿美元;Hunter,Timme和Yang(1990)将这一上限重新界定为250亿美元;Shaffer和David(1991)则认为应该是370亿美元。Lawrence(1989)认为,在小型金融机构中规模较小的银行存在规模经济,在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银行中,往往存在规模不经济或规模经济不明显的现象。

受经济体制、理论水平及银行数据资料的限制,我国学者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早期主要采用的是利润指标分析法,(于良春、鞠源,1999)。后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得到广泛应用,(徐传湛、郑贵廷和齐树天,2002;阚超、王付彪、沈谦和陈永春,2004;程婵娟、郭芳玉,2008;朱建武,2006)结果发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的效率存在差异,大型银行一般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中小银行存在的非理性规模扩张行为导致其规模经济逐步递减,这和运用其他方法研究的结果大致相同。

国内的研究比较多地关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的研究比较少。多数学者把重点放在银行的效率变化趋势,认为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逐渐显现出规模不经济的状态,不过也有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本文将着眼点放在城商行的规模经济这一问题上,力图用数据与实证呈现出我国城商行目前大致的规模经济发展状况。

三 模型设定和数据选取

1.研究方法的选择

在研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参数估计法主要是以银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分析对象,估计出生产边界函数中的参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具有易估计性和包容性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研究银行效率的主要方法。非参数估计法主要是指包含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线性规划方法。鉴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已经成为一种研究银行规模经济的成熟的方法,本文利用这一方法对我国城商行的规模经济情况做实证检验。

2.模型及变量的设定

在选择指标的时候,首先注意所选择的指标能够满足银行规模经济效率评价的要求,能够客观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其次是从技术上应避免投入(产出)集内部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在上述原则下,将以上投入和产出指标选择的方法相结合,我们将营业支出总额(记为TC)作为银行的总成本,将存款(记为Y1)和贷款(记为Y2)作为产出指标。由于现有的公开资料中,大部分城商行并不提供职工工资和福利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等具体数据,而将其归入财务报表的业务及管理费中,所以本研究选用业务及管理费替代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成本的支出总额。这样既可以反应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成本支出,又可避免使用估计值或均值引入误差之类问题的发生。同时,经统计发现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净值与银行总资产高度相关,因而使用资本费用率(等于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资产总额,记为P1)作为劳动力价格和实物资产价格的替代指标。将存款价格(等于银行的利息支出总额除以存款总额,记为P2)作为投入变量。根据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形式以及所选择的投入产出指标可以建立以下成本函数模型:

(1)

其中Yi为第i项产出数量,i=1,2;Pj为第j项投入价格,j=1,2;均为待定参数,为随机误差项。

由投入要素的线性同质性和交叉影响项的对称性,可得如下模型参数约束条件:

(2)

将约束条件带入(1)式,并化简得:

(3)

本文研究的是银行经营规模变动对银行总成本的影响,因此,

定义总成本对银行规模的弹性系数E,用来衡量银行的规模经济性。E等于(1)式关于lnY1和lnY2偏导数之和:

(4)

展开得:

(5)

规模弹性系数E表示银行规模变化1%将导致总成本变

动的幅度。当E=1时,表示银行规模变动1%将引起总成本发生1%的同比例变动,此时银行处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临界点;当E>1时,表示银行规模变动1%将引起总成本发生大于1%的变动,此时银行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当E<1时,表示银行规模变动1%将引起总成本发生小于1%的变动,此时银行处于规模经济状态。

3.数据的选取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我国24家城商行2006~2009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将这24个城商行又根据资产规模的大小分为三组,资产规模大于800亿的为大型城商行;资产规模介于300亿和800亿之间的为中型城商行;资产规模小于300亿的为小型城商行。据此分类,本文选取的大型城商行有12家: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天津银行、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包商银行和重庆银行;中型城商行有8家:西安商行、齐鲁银行、河北银行、锦州银行、富滇银行、南昌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洛阳银行;小型城商行有4家:烟台银行、日照银行、莱商银行、乌海银行。本文数据来自各城商行公布的年度报告,由于个别年份部分银行的数据缺失,共采集到的有效样本点96个。

四 数据的描述统计与计量结果

本文的样本为24家银行4年的面板数据,因此在计量方法上将运用Paneldata模型进行分析。面板模型分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两种,对于具体应该使用哪种Paneldata模型,应该进行相应的检验。因此在本节的实证分析之后,会对选择的模型是否正确进行检验。

1.回归结果

本文的数据均以2006年为基期进行了价格调整。由于本文仅是对我国的城商行进行研究,所以选取固定效应模型比较适宜。本文采用的估计方法为最小二乘法,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eviews 6.0软件。经过回归,得到模型中的系数估计值(见表1):

*表示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商行公布的年报整理所得。

表中只有系数a0的估计值在统计上是非显著的,其它系数的估计值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利用这些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得到各银行E值(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是这24家城商行大都呈现出规模经济的状态,只有个别银行的个别年份规模经济系数大于1,呈现为规模不经济的状态。说明我国城商行目前规模经济状态良好;二是从2006年到2009年,部分城商行的规模经济效率值有一个逐渐增大的轻微变化,说明规模经济的程度在逐渐减小。这说明我国城商行正处于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阶段,且下降的幅度日趋缩小;三是2008~2009年的转折点,规模经济状况趋于显著,可能是金融危机影响了国内金融市场,城商行趁机发展的缘故。这样的结果显示了我国城商行还有很大的扩张区间。

将各种类型的城商行的产出弹性进行求和平均,得到不同规模城商行规模经济状态,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虽然整体显现出规模经济状况,但相对于大型和小型城商行来说,中等规模的城商行的规模经济状况更让人满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2.对模型选择的检验

对上文的回归结果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4:

由P值可以看出,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估计系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拒绝原假设,应该对模型进行固定效应估计。说明本章选取的模型形式正确,模型的参数估计是有效一致的。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城商行的数量在逐年增多,竞争日益激烈,高服务质量、高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结构完善的银行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从实证的结果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商行处于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阶段,呈现出规模经济,但是近些年来,规模经济的程度在不断减小。而且相对于大型和小型城商行来说,中等规模的城商行的规模经济状况更为显著。

为推动我国城商行的发展,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快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步伐,学习国际经营理念。借助外力推动,以国际经营管理理念来引导改革是解决目前制肘城商行发展的瓶颈行之有效的办法;二是减少地方政府干预,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地方政府直接持股比越高,对城商行的干预就越多,城商行的效率就越低。城商行可以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入股,提高抗地方政府干扰的能力;三是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从研究的结果看,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显著影响规模经济的情况。城商行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对不良贷款进行专项稽核,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四是扩充资本金,建立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资本金不足是城商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障碍。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应当成为城商行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五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目前有些城商行把谋求跨区域经营、规模扩张作为其发展目标,但是不是所有的城商行都适合跨区域经营之路。特色银行、社区银行和微型精品银行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关键在于结合所在地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背景和发展模式,找准自己的市场地位、办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阚超、王付彪、沈谦、陈永春.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1992~2003[J].金融研究,2004(11)

[2]王聪、邹鹏飞.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

[3]徐传湛、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J].经济研究,2002(10)

[4]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与发展[J].经济研究,1999(8)

[5]赵怀勇、王越.论银行的规模经济[J].国际金融研究,1999(4)

[6]朱建武.我国中小银行资产扩张效应实证研究(1987~2004)[J].财经研究,2006(8)

[7]Benston G J .Economics of scale and marginal costs in banking operations[J].The National Banking Review,1965(2)

[8]Benston G J. Economics of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J].Journal of Money,Credit&Banking,1972(1)

[9]Bell F W,Murphy N B. Cost in commercial banking: A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ank behavior and its relation to bank regulation[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1968

[10]Benston G J,Hanweck G A, Humeury D B. Scale ecomomics in banking:A restructure and reassessment[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2(14)

[11]Hunter W C and S. G. Timme.Technical Change, Organization Form,and the Structure of Bank Production[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6(18)

[12]Hunter W C,S. G. Timme and W. K. Yang,An Examination of Cost Subadditivity and Multiproduct Producion in Large U. S. Banks[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0(22)

[13]Shaffer,S. and E. David. Economies of Superscale in Commercial Banking[J].Applied Economies,19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