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学习 心理表现 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9-02

一些省市高考物理不计总分,只计算等级,但学生学习负担并没有减轻。江苏高考中,语数外总分超过本科线很多,但物理等级没达到B级,而无缘心仪学校的考生不在少数。因此,提高物理考试成绩,仍是不少高中学生的当务之急。而物理学习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笔者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实际,从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心里表现、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究高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一、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心理表现

1.消极被动。

这些学生受到高考模式变化的影响,主攻语、数、外,以消极被动的心理应对物理学习。他们思维灵活,在物理课上,能跟上老师思路能听得懂,但是课后,他们不花时间通过一些练习巩固知识。结果物理学习华而不实,随着物理学习内容的增多,不够扎实的基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必将导致考试成绩一次又一次的不尽人意,乃至失去物理学习的信心。这种学生本来是能够学好物理的,但由于思想麻痹、消极应对,导致失去了学好物理的先机。

2.怕苦畏难。

这些学生非常想把物理成绩搞好,但学习意志比较薄弱,控制行动的意志水平较差。他们学习物理仅靠一时热情,如果能轻而易举地提高物理成绩,他们将非常愿意、而且往往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对物理学习是一项极为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认识和心理准备。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会感到恐惧、彷徨、无可奈何。他们学习物理态度总是处在矛盾之中:天天喊学习,天天想学好,他们也许找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没有坚持到底意志力,物理成绩很一般。

3.埋怨自负。

这些学生也想搞好自己的学习,但他们的性格大都显得比较怪僻,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窄很偏,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旁若无人的特点很突出,极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每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问题时,很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没问题,问题就在于老师讲得不好,老师对他的态度不好,同桌挤兑他,班里的学习氛围不好等等。总之,在问题面前特别爱找客观原因,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学生不但不能改进且认识自己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接受新的、好的、更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这种心理的负面影响不仅涉及物理学科, 也必然波及到其他学科。

4.自怨自艾。

跟第三点相同的地方,这些学生性格大都也是显得比较怪僻,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窄很偏,跟第三点不同的是,他们把一切失败都归结于自身能力的缺乏,要“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但却没有这个能耐。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自信。越是想学好,越是学不好,甚至自己和自己较劲,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5.不思进取。

这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好逸恶劳、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根本就不想学习,再加上初中成绩本来就差,家长仍然逼迫他们来到高中。他们学习没有动力,真是身在校内,心在校外,希望能早点离开学校。

二、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心理原因

1.错误的学习观点。

高考模式发生改变,物理成绩不计入总分,只是以等级划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态度上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有惰性,逢到难事都会不由自主的躲开,高中九门功课都要学好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物理本来就是很抽象、难学的科目,现如今高考物理不算分,只算语、数、外总分,理所当然的都在这三门上多花时间。但是请注意,物理算等级并不意味着不考物理。高考录取是先按照分数来投档的,如果出现的相同的分数报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剩一个名额那么就会参考你的这些等级来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是高中物理学习是大学理工科物理继续深造的基石,高中不学好物理,必将导致后来的学习、研究的专业选择面十分狭窄。

2.较大的心理压力。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和过程既复杂又抽象,教学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刚上高中学生来说要求很高。跟初中相比,大部分的学生一致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且对现在物理成绩感到很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当然,这仅仅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压力,班级、学校、家庭乃至社会还会有更多的压力施加过来,这往往会使学生不堪重负。

3.不当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对逻辑判断要求更严密,对抽象思维要求更深入。当下很多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来源只限于课堂上,完全依赖老师的传授,思路狭隘,没有自己的空间想象力,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学物理,只会熟记概念和规律、套用公式,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更不会搞创新,思维僵化。遇到综合性稍强的考试,生搬硬套的方法就失去战斗力,成绩不理想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一次次的努力,却导致一次次的失败,产生心理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比一百种智慧强。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为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先决条件。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积极调整心态,认真研究应对策略。

1.充满自信,积极面对。

要保持良好心态,要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相信自己的能力。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原则》共十七项,第一项就是积极的心态。他说,只要你能把积极的心态与其它原则中的一部分结合起来,那么你就会成功。对于学生,每天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使自己的独立学习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作为老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当地加以表扬,这样能加强和强化学生更进一步的认知心理倾向,促进学习情感向更高级的层面发展。作为物理教师,由于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特点,我们更不能吝啬对学生适时而恰当的表扬,应积极地侧重于调整他们浮躁、不稳定的心态,诱发他们自信、奋发向上等心理因素,教给他们各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创在奇迹!

2.培养习惯,研究方法。

要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物理是初级物理只是一些最表面的、最基本的现象,而高中物理更加的接近与物理的实质与真理,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独立工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对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

另外,要学会与人交流。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将人际关系智能列为人的八种智能之一。我们同学,在自己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跟班里的同学讨论,由于大家都在一起,所学所想十分接近,互相帮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效果更佳。作为教师,除了要细致地讲解如何理解概念和规律,如何去应用,如何去复习等方法以外,还要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只听、只看而不动手,以及死做出习题而不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扭转他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

3.调整心态,正确应对。

作为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物理学科。仔细研究,物理高考说明可以发现,说明中基础知识占40%,知识熟练的运用占 50%,最后的10%应该给所谓的灵感,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考试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出而耿耿于怀。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通过巧妙的构思找出形象的比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形象的比喻,不要搞“满堂灌”,禁锢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适量的训练。题做得多了,物理题的基本流程就会很熟悉,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然就找到窍门,得心应手。题做得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处理的方式也就多、思维也广阔。反之,没做过足够多的题目,解题方法就难以巩固,更不用说灵活应用。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高中物理题型其实不太多,所以,牢固的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考方法,并不是不能做到的,只要坚持下去,我们解题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自然得到了提升。

高中生现在的年纪应该是充满活力,思想活跃,好奇心很强的时刻,但既然选择了高中的生活,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要学会控制自己,正确对待每门学科尤其是物理,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高中的每一天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适的物理学习方法,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心理问题 辅导对策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育工作中,学生关于物理的认识只有一个字“难”,高中物理课有如此难学吗?从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形成高中物理难学这一认识,心理层面的制约因素要远大于知识层面,下面我就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心理层面障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难度加大,畏难心理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物理过程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配合简单的分析、推理和论证。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所研究的现象相较初中比较复杂和抽象,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来说,要以数学为工具,以语文为基石,以自然界为背景,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教学要求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渡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的运算,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难跨的一道铁门槛。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初中物理尖子生,从原来的佼佼者变成中等生甚至差生,接受不了这一残酷的现实,从一开始的“自我感觉良好”到后来的“节节落败”,巨大的落差使他们对高中物理学习有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久而久之,若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则难免形成恶性循环,继而破罐子破碎,使物理学习变成一摊烂泥。

二、学法不当,惰性心理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方法。而某些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着做作业,对概念、规律、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样一来,少了求知的热情和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

三、思维僵化,定势心理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侧重点不同。初中物理教学基于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不够深入透彻到位,而高中物理教学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深入解决初中的遗留问题,这时新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冲突,对学生建立概念和规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之间的差异,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出现偏差。如在电流方向的认识上,学生认为在任何导体中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受旧知识的影响,忽视导体不同所存在的差异。

2.由于思维定式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由于没有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与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等。

四、性别差异,自卑心理

在感知觉方面,女性的感受性较高,触觉、嗅觉较敏感,听觉能力较强。男性则视觉能力较强,在接受外来信息时,男性发达的视觉通道大大弥补了其他通道的不足。由于具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男生分析物体运动等空间表象能力优于女生。

在记忆力方面,女生一般偏重于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记忆面广量大,短时记忆较优,因此影响长期记忆的效果。她们在复述物理概念、规律时,习惯于用课本的语句逐字逐句背诵,而不甚理解其物理意义。男生则倾向于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在广度上虽不如女生,但比较深入,记住的信息能保持比较长时间。

在注意力方面,女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并在这种关系发生变化时很快地顺应,所以她们听课时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主动与教师配合。男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物,并且喜欢探究物体内部构造的奥秘,但注意力的稳定性稍差,上课时易分心。

在思维方式上,女生倾向于模仿,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和细节,但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较差。男生独立思考较多,分析综合能力较优,处理问题时较为重视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对细节注意不够。在操作技能方面,由于男生倾向于“物体定向”,从小爱摆弄物体,男孩的玩具多是车辆、武器、各种工具等,并喜欢对之进行拆卸、安装,以致改装。所以男生在物理学习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乐于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有较高的创造性。女生由于倾向于“人物定向”,女孩喜欢的玩具多是布娃娃之类,对无生命的物体不感兴趣,也很少愿意对之进行探究。所以女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物理实验中女生较适应规定步骤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女生有较强的感受性,她们在实验中观察较仔细认真,数据记录较准确。

由于在智能品质和类型上男、女生之间存在上述差异,而物理学习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理解力,这些智力品质正是女生较薄弱的方面,这就造成男女生物理成绩分化严重,女生产生心理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解决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研究物体道理的一门学科。而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在上课时多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喜爱。物理教材中出现的规律、定理、法则、公式,给人以“神圣”的感觉,似乎它们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完美无缺,被供奉在科学的殿堂里。其实不然,这些物理知识,都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挫折、失败、反复摸索后才取得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多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知识。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志向。

其次,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物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其特点是联系实际广、思维程度高、过程分析难。学习物理首先要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规律的条件和方法,然后通过练习检查知识的理解,培养能力。学物理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五个环节即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复结是少不了的。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题多解的例题,要特别讲解清楚,并要求课后务必整理一遍。对于已知条件字母化、物理过程不明确的开放性习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出现各种情景的可能性,讲清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情景的道理,以及思考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通过画草图揭示出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问题 处理方法

一、普通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厌学心理。主要表现在不重视基础学科,学习意识淡薄,学习自觉性差。厌学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1)社会环境因素。第一,改革开放后,部分未读多少书的人富了起来。第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升学后不一定能有个好工作;另外,就业难的呼声日高,使莘莘学子过早地感到了就业困难。第三,源于日益淡化的吃苦精神。(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第一,源于教育体制本身。虽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高考制度依然存在,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应试依然是教学的导向,产生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第二,源于普通班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合理。第三,源于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不和谐。(3)家庭环境因素。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不错。对学生而言,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认为就算考不上大学,没找到好工作,有父母在,也不用愁吃愁穿,即没有忧患意识;对家长而言,因子女好玩、善动、基础不好而对其期望不高,并不期望子女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考上大学。

2.早恋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中学生早恋现象具有普遍性。早恋既会影响正常的学业又危害心理健康。学生早恋的原因有:(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学生身体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2)学生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他们缺乏自控能力。(3)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单独交往。(4)应试教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忽视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沟通。(5)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遭遇粗涉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6)相互吸引。(7)从众心理影响。(8)社会大环境的影响。(9)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3.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障碍。形成原因有:(1)身体的缺陷,如身材、长相、身体残疾。(2)误视自己能力不强,只看到别人的优点,没看到别人努力的过程,没认识到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锻炼提升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家庭条件差,或父母的地位、文化、存在的生理缺陷,常受人嘲笑。(4)家庭不完整,从小没体验到足够的父爱、母爱,缺少成功体验,做事成功率不高,受挫折过多。(5)自我认识不足,过低地估计自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或者过高地评价自己,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优势丢失时便产生一种失落感。

二、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1.厌学心理的处理方法。首先,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强调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归因倾向。归因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推理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因为努力因素是受意志控制的,所以我们应当尽量使学生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上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班级学习氛围,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合作而力争进步的气氛,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2.早恋的处理办法。首先,教育者应当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自然地交往,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处理自己的感情,学会认识和把握自己。青少年的这种体验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不能“谈恋色变”。学校、家庭对学生恋爱问题限制得越严,其情感交流的需求就不能通过合乎规范的渠道得到满足,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最终就会变成神秘感。其次,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明确性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中学生“抵制”性的欲念,更不是盲目崇拜西方的性自由,而是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性生理和心理发展。

3.自卑心理处理办法。首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营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没有被冷落忽视。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树立榜样,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别人的肯定评价中增强自信心。其次,注重开展家访,密切师生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有自卑心理学生的家访尤显重要,教师要注意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多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变得乐观,愿意主动和他人交流。同时,教师的家访有效地密切了师生关系,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心理社团;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学生心理社团是由对心理学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以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自助、他助、助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提高自我,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希望成为自主、自强、自立的人;高中生有发展的独特性,希望成为爱好多、兴趣广、有特长的人;高中生有潜在的创造性,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心理社团迎合了高中生的成长发展的需求,利用所学知识做好周围同学心理问题的初级发现和辅导工作,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心理社团是高中生实现心理互助、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但是现实的高中生心理社团建设却不如人意。

1 高中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心理社团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将心理社团仅仅作为学校在迎接检查和对外宣传中的一项工作内容。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对社团建设放任自流,没有必要的指导和约束。 由于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等原因,学生社团活动时间难以保证,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心理社团有名无实。

1.2 心理社团体系不健全。很多普通高中心理社团在创建之初主旨并不清晰,缺乏对社团建立、运行的整体思考,因此社团创建、成员招募的程序并不严谨,各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导致在以后的社团活动中遇到困难和矛盾难以解决,社团无法良好运行和发挥作用。

1.3 心理社团缺乏活动经费和时间保障。由于课余时间有限,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可利用的时间较少,部分老师缺乏对社团活动的正确认识,担心学生贪玩影响学习,所以不允许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此外学校对社团活动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环境布置也很难满足社团活动的要求。

1.4 心理社团成员缺乏自主性。很多社团虽然是学生自主管理,但是社团成员的组成、任免、活动内容实际上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缺乏对社团建设的思考,自主性受到限制,使得心理社团并没有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义。

1.5 心理社团影响范围有限。社团成员因为共同的兴趣组织在一起,因此活动的内容大多局限在社团成员中,针对全校同学开展的社团活动大多为讲座、知识宣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加之很多心理社团在招募成员时只注重了个人品德和兴趣,缺少了对成员责任意识的考虑,很多社团成员在班级影响力不够,因此,心理社团并没有真正发挥维护心理健康,实现朋辈教育的作用。

2 以我校学生心理社团的实践,谈谈上述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避免心理社团开展的种种弊端,我校在成立心理社团之初,便对社团创建和发展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讨论和思考。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心理社团于2010成立,是在校团委领导下、由校心理辅导老师直接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团体。校团委在团费中设定专项资金用于社团建设,并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第二课程的内容之一,将活动时间排进课表,保证了社团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社团成员均由品学兼优、乐于交往,有志心理素质提高的高一学生组成,主要从事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维护和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社团采取社长负责制,设社长、副社长各一名,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编辑部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由部长负责,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并通过《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心理社团章程》明确了社团的组织形式、入会条件、社团制度等内容。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编辑社刊《心·视·界》 ,为学生心灵交流提供平台。为了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纠正的方法。社团编辑部定期出版心理报刊《心·视·界》,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让大家学习心理知识、交流心情故事、一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根据各年级 各班级的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较集中和普遍的问题,并征集相应的心理感悟文章。期刊设有几个固定的板块,例如社团近期活动介绍“我们的社团”,还有老师来解答心理困扰的“心语信箱”板块,刊登学生征文的“文采飞扬”板块。同时,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内容,例如开学初对高一新生开设的“适应新环境”专栏;针对高三学生开展的临考心态与应试策略的“高考进行时”栏目;围绕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开展的“驿动的青春” 栏目;还有 “心理小测试”、“笑笑吧”和介绍心理图书电影的“精神脊梁”等栏目,成为校园中广大学生炙手可热的读物。学生们在设计和编辑社刊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同时也丰富了心理知识。

2.2 校园广播专栏“心理加油站”,是陪伴学生心灵成长的驿站。每周三的“心理加油站”校园广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设计不同主题的内容。例如:“心灵美文”:阅读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美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给全校师生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来信解答”: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以信件形式放在心语信箱,经技术处理后由主播读出,先由周围的同学帮助解答,最后由心理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性的解答,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扰;“成长故事”:通过讲述中学生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或者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启发学生心灵成长。“心海扬帆”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心理保健知识,如心理减压、考试应对、人际关系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2.3 团体心理辅导,拓展学生自助互助助人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协会的常规活动项目,在活动内容上,涉及到环境适应、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潜能开发等,活动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演讲辩论等互动形式展开,在团体辅导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分享、体验、感悟,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启示。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自我成长。

2.4 “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心育氛围的契机。每两年的 5月份,心理社团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主题辩论比赛、心理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关注心理健康,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到广大学生心中。

2.5 心理剧表演,角色扮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直观的心理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亲身体验、角色置换的形式去思考心理和行为模式,学会换位思考,获得心理感悟。我们将在今年11月份开展心理剧表演,并由心理社团的各班心理委员牵头,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评比,力求把校园心理剧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形式保持下午,提高学生发现心理问题,探索交往模式,解决心理困惑的心理品质。

3 高中生心理社团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我校学生心理社团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崭新渠道,为培养高中生的自主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心理社团健康、繁荣发展,我们还需要做以下一些工作。

3.1 建设学生心理社团的专属网站,扩大社团覆盖范围,开辟相应专栏介绍心理社团的近期活动,让全校广大师生乃至校外关注心理健康的人士也能及时掌握社团的动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另外,也可以在网站上设置心灵问答的论坛或BBS,学生可以把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以不记名的方式呈现在网上,社团成员给予相应的建议或解答。

3.2 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侦查员”、“排雷兵”作用。班级心理委员这是目前在大学中比较普遍的朋辈互助模式,因为同龄人往往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人生经验及生活方式,心理委员可以由学生心理社团的骨干兼任或通过心理社团招募,并定期进行专门培训,他们平时在与同学交往中可以主动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同学排解困惑,并可以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心理老师反映,便于及时发现同学中普遍的和个别的心理问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帮手。

总之,学生心理社团是中学阶段值得重视和大力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新模式,丰富了学生团队活动的形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校应当不断发展和探寻心理社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结合点和增长点,使学生心理社团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传勤,加强社团建设,培育健康心理[J].陕西教育,2007,11

[2] 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7.9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5篇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的工作。并且与学生、教师及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度访谈。本次调查的问卷借鉴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这8个方面,了解当地中学生的焦虑状况。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习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动机不足,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成就感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适当的引导,欠缺对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掌握有效地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同时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这些不良后果可能包括身体的症状、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活水中学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8个方面的焦虑水平状况。

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向普及的大趋势和内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摸索到了一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最基本的因素。农村中学由于交通的不便、信息网络的闭塞,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得、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农村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课应坚持以活动课的形式,充分考虑农村少年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纯理论的课堂学习形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二、重视家庭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源于家庭”,而许多家长缺少心理辅导方面的意识和相关知识,所以对家庭开展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应有目的的向家长授课,使困惑的父母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教育的初步方法,给家长一把“成功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定期开设家庭心理辅导讲座,让家长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和沟通技巧,从源头上去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恋爱、心理状态

一、高中生恋爱问题分析

本文对某高中男女各占一半的三个年级共300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2%的学生想要谈恋爱;有23.6%的学生因为恋爱相关事情烦恼,希望他人能够给他一些建议和引导;有3.1%因为恋爱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其中,由于男生相比女生来说好奇心更强,更想谈恋爱,而且男生更加主动,所以男生谈过恋爱的比率高于女生;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由于父母需要将爱分担给其他的兄弟姐妹,相比于独生子女,他们所受到的关心较少,所以他们更希望有人能够关心、照顾自己,多以非独生子女谈恋爱的比率高于独生子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断发展,相比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各加成熟,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也更强,所以高年级谈恋爱的比率高于低年级。

二、高中生谈恋爱的原因

(一)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和生理变得更加成熟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青春期,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转型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第二性征愈发成熟,从而内心的成人意识不断发展壮大,想要独立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高中生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对于性的意识也更加明显,同时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也很强烈,随着成人意识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学习、生活、家庭和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恋爱成为了高中生发泄压力的出口之一,最终给父母和老师造成了困扰。所以高中生想谈恋爱的想法越来越浓烈,从而不断将想象变成事实。

(二)获取信息途径增多,造成思想误导

而在当今发展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的发达以及电视的普及使得高中生有更多的渠道去获得与爱情有关的信息,而随着信息的发达,基本上每一个高中生都有手机,手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样一来,高中生随着获取资源途径的增加,所看到的、听到的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他们,那些不好的信息就会对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举动,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去除恋爱造成学生对学业不重视等不利影响。

三、高中生恋爱类型分类及心理辅导策略

(一)高中生恋爱类型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一昧的强制学生不准恋爱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而且一昧的认为所有的恋爱都是无用的,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正确的,父母和老师要试着去理解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一些学生出于自身想法,把自己的恋爱想象成成人式的恋爱模式,属于真恋爱,而一些学生由于自己与异性的交往方式不同被别人认为在谈恋爱,属于假恋爱,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由于家庭或是社会的某些原因使得他们用谈恋爱的方式去抒发。由于高中生恋爱是青春期的特殊产物,所以在恋爱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老师和家长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恋爱进行明确的区分,从而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问题。

1.面子型

面子型的学生在恋爱学生中的占比最少。部分学生认为有男朋友或是女朋友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能够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类学生往往男生多于女生,且自尊心较强。很有可能这类学生在高中之前一直很优秀,受到其他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很多关注,而上了高中之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很多,自尊心受到打击,老师的关注也逐渐减少,从而使得他们以谈恋爱或是打架等方式来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度。而针对这类的学生,老师需要尽量去了解学生之前所经历的事情,尽量的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老师可以将班上的某个职务交给他承担,从而使他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自我价值。

2.玩乐型

玩乐型学生相比面子型学生在恋爱学生中占比较多。有些学生认为谈恋爱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看着别人谈恋爱,就越激发自身的好奇心,所以就很想尝试,这类学生往往也是男生多于女生。而针对这类学生,老师和家长需要教给他们正确的爱情观,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多正确的与爱情有关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误导他们。同时,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明白他们现在的重任是学习,通过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缺失型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极度缺失父母的爱和关心,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个能够照顾自己、关心自己的人时更加容易产生爱意,而这类的学生往往是女生多于男生。而针对这类的学生,如果老师或家长强硬的制止学生谈恋爱只会使得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强烈,再加上大部分缺乏关爱的学生是出于家庭的原因,所以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应该对与这类学生交流,与他们成为朋友,多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聆听他们的心事,从而在爱情和学习上更好的引导他们。

4.挽救型

这类学生一般是女生学习成绩很好,而男生学习成绩很差,由于女生看到了男生身上的某一个特点,所以在一起。而在恋爱关系中,女生充当着帮助男生的角色,而男生也很听女生的话,使得男生能够努力学习,所以这样的恋爱类型是积极的,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不能理解这个女生,女生家长觉得男生拖累了女生,会影响她的前途,从而强制的禁止双方的恋爱关系,这样一来只会让学生由于不能理解老师和家长的做法从而变得越来越叛逆。而这对这类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采取的方法不应该是强硬的制止,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们,充分发挥他们恋爱关系中积极的一面,从而使得双方不仅在学习上,在恋爱上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5.理智型

理智型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控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从而将两者置于平衡位置,他们不会因为恋爱而影响了学习,而是相关鼓励、帮助,使得双方的成绩都能更上一层楼,他们的恋爱关系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针对这类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以未来的发展和梦想引领他们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更好的把控学习和爱情的关系。

(二)全方面的早恋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心理教育对他爱情观的树立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调查,明确学生的恋爱心理状态,通过学校、老师、父母、家庭共同的力量对不同恋爱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青春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1.理解学生,用心交流

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在与学生交流恋爱问题时都要摆正态度,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去惩罚、制止他们的行为,首先要做的是去理解他们,从而以更加合理的语气和口吻用心与学生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明白你不是在针对他,避免他们形成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2.深入调查,在进行教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老师或家长发现学生正在恋爱时,不要一昧的去制止。首先老师和家长要对他们的恋爱关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谈恋爱,现在的关系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在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再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理解老师和家长所做的行为,所说的话,从而试着去接纳他人的建议。

3.分析与评估,明确恋爱类型

老师和家长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不要只是对学生做教育工作,而更需要注重对他们所说的话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其恋爱类型,从而能够针对其恋爱类型想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需要定期的开设心理教育的讲座和活动,并开设相关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明确的体会到不同状况下的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无论是在受到任何伤害的情况下都能够坚强。

5.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

学校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和性方面的知识,而不是让其他不良信息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举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等,使其能够正确的发泄压力,而不是选择恋爱的方式。

6.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在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三分应该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学校来说,通过老师充当正确表率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时刻保证自己行为的得体性。对于家庭来说,父母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一昧的制止他们的任何行为,而是要正确的疏导他们情感上的问题,使得孩子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社会来说, 由于社会既可能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社会教育是很重要的。

7.构建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由于老师和家长的特定属性,很多学生不能够轻易的向其说出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所以学校应该创建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帮助学生将不敢向老师或服务倾诉的问题说出来,帮助学生正确抒发心里的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结语]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恋爱方面的问题并不是让老师和家长一昧的去制止学生的恋爱。作为老师和父母,首先要理解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发展恋爱关系的原因,明确学生恋爱类型,从而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同时,学校需要开始心理课程,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不断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衡量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老师和家长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更好的处理情感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文斌. 花开应有时――高中生早恋问题分析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5,24:171+126.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职高生 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旷课,顶撞任课教师,上网,谈恋爱,打群架,素质低。这些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在1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教育者和学生管理者没有把职高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加以区别,而是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恰当解决中等职校生存在的诸多问题。

1.对价值观以及是非观念的认识存在模糊性

中职学生去扫墓时,满脸笑容,欢呼有机会游玩,意识不到是那些革命先烈的生命赋予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他们讨论什么样的人物是英雄,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当今的娱乐明星是英雄。问他们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提高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有2%的学生会说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答案,如贩毒、抢银行,等等。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既因为自身没有好好学习而模糊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受到社会和家庭的一些负面、不利的影响。

2.不爱学习,对生活感到疲惫

中职学校,不像中学那样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在学业上不再有压力。有很多中职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一张毕业证,找到一份工作。他们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缺乏理想和目标。对于自己的前途、理想,大多数的学生是生活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盲目中,没有什么憧憬,没有为之心动、值得付出的目标。

许多学生看起来总是无精打采,表情麻木、疲倦,上课昏昏欲睡,下课无所事事,更多的学生对国家、本地区甚至学校的事都不太关心,对学习没兴趣,也没有什么个人的兴趣爱好或特长。中职生的疲劳不像普通高中生是因为学业负担,中职生的疲劳更多的是因为生活的单调而引起的心理疲劳。因为精神空虚,以致许多学生都认为,谈恋爱是因为“生活无聊,找个寄托”。

3.自卑、孤僻、冷漠

中职生经历了中考的失败,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这些中职学生在初中受到的批评指责最多,他们的需求和烦恼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充分关注,他们少有机会以成功者的形象去体验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业上长期的不得意,应是造成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最主要因素。他们带着几分不情愿、几分遗憾,百般无奈下,只好读职高。

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存有偏见,认为中职生是学生中的“三等公民”。成绩好的学生去了重点高中,成绩一般的学生去了普通高中,只有剩下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进入了职高。中考失败后,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失败的问题,表现出失望、遗憾,甚至气愤、冷落的态度。这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使他们有负罪感和低人一等的感觉。

孤僻心理表现为少言寡语,独来独往,极少与人交流,喜欢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厌烦别人打扰,常常独处;冷漠心理主要表现为面无表情、难得一笑,“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与集体活动。产生的原因既有天生的性格,又可能是遭受外界不良的刺激。孤僻、冷漠也是中职生对外界的逃避,对失败经验的回避。

4.缺乏公德意识

在中职学校,卫生差和公共财物损失严重是学校最为头疼的事情。刚刚打扫过的校园,几分钟后就随处可见垃圾。寝室内的地面在学生入住一段时间后变成黑色,室内气味难闻,寝室脏乱差在男生宿舍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室的垃圾篓几乎没有空的时候。公共财物被破坏是学校后勤部门面对的棘手问题。班级门窗、课桌椅子、校园的花草、走廊灯,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余“娱乐”的对象。

5.逃避现实,不思进取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增强,随之带来自尊心增强。学生希望自己优秀,受人尊重。但在中职学校上学这个事实使他们难以摆脱歧视和偏见。这产生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学生渴望摆脱困境,便借助某些方法麻痹自己。所以中职生上网、谈恋爱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虚拟网络获得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尊重、成就感和自信。在谈恋爱中找到慰藉,暂时忘却现实。

6.通过异样的方式满足自我需要

学生最重要的需要有三种:一是归属的需要,即学生渴望受到关爱,受到器重,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获得信任感与归属感;二是完成学业的需要,即能掌握教学内容,胜任学业和其他社会任务,获得效能感或胜任感;三是有自我决策的需要,即有独立选择的自由,有影响环境、影响他人的机会,获得权利感或控制感。

有的同学由于初中基础不扎实,上职高后成绩进步不很明显,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经常会寻找机会表现自己,有的学生专门在课堂上或公众场合,故意发出异样的声音,或做出与场合不相称的动作,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以免自己在集体中遭受“冷落”,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班级同学和他人中寻找一个扭曲的位置,来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我提出一些建议,以有益于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体系。

①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子女。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学生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子女,促进子女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采用主题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结合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③教学管理者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学生多阅读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体系。

(2)疏导厌学情绪。

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帮助中职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如讲座、主题班会等对中职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让中职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另外,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也是改善中职生厌学状况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②让每一个中职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教师一定要对中职生充满信心、耐心和热情,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体验学习的成功,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改变以往的厌学状况。

(3)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未来。

①国家加大对职业高中学校的投入,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材课程等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提高职业高中的教学水平和社会适应程度,这些措施能从根本上转变职高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同时,国家应该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改变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水平低、地位低等错误的认识,为职高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和前途。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近三年来,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关键是中职生在校时能否学到一手过硬的专业技能。

③吸引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消除孤僻冷漠心理。经常举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以外的其他特长,有利于中职生树立自信心。年轻人在一起集体活动自然就有了交谈的话题,有助于消除隔阂,消除对他人的戒备。

(4)创造满足学生需要的环境。

一个中职生表现欲较强,除了天生的性格以外,通常的原因是平时没有得到公众认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感到懊丧茫然,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误推理的基础上,即认为违纪行为、哗众取宠可以使他得到他所盼望的社会认可。教师应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与学生多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合理需求,创造一个能满足学生正当需要的环境。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以中国知网为平台,以“高中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选择了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纵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发现某些研究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到民族差异、学校类型差异等较新的方面。

一、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青少年步入高中后大多面对的是应试教育,而这又致使家长和学校过分重视成绩,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焦虑、自卑和抑郁等,导致心理不平衡。

对河北某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52. 4%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1]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的调查发现,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 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 5%,北京某高中学生抑郁率达35.2%。[2]对广州市城区和农村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5%。[3]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组自治区学生,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占16.59%。[4] 对银川市高中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5%。 [5]关于包头市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表明,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二、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性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对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显示,女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自我强迫、情绪不稳定5项因子上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抗干扰能力、性格方面差异有关。 [7]赞成其结论的有崔婷对西安两中学及张媛媛对地震灾区高中生的调查研究。[8] [9] [10]

对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女生抑郁、恐怖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偏执、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平衡性等方面问题检出率比女生高。原因可能在于,学校纪律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压抑了男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却使女生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而且女生与男生相比,在面对挫折和烦恼时更善于发泄。[11] [12][13]

对广西侗族高中生调查表明,男生较女生情绪更不稳定性、性格更内向,可能是侗族传承着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习俗,女生在这种生活环境里比男生能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有关。 [14]

对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在5个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上,男生的敌对、偏执、强迫等3个因子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女生的忧郁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则无显著差异。 [15]

现阶段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应根据不同性别心理问题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民族差异

调查表明与全国中学生水平比较,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随和、活泼开朗,但情绪稳定性较差,造成其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可能与他们生活在贫穷山区环境有关。调查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高中生个性更为温和,可能与该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区有关,不同民族间的广泛交流可以使不同民俗逐渐同化,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14]

还有研究发现壮、瑶、侗族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且男生心理问题比女生稍重。存在个性偏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个性特征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上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6][17]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校差异

本文关注的学校差异,主要指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私立中学与公立中学的差异。

研究表明银川市直属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严重,而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总体上不如示范性高中学生,他们具有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险性。[5]另有研究指出,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总体上包头市重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私立高中生。 [6]对唐山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与重点高中3类学校进行调查,发现重点高中学生总体均分和学习焦虑均分最低,职业高中学生在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分上比较突出。 [18]

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非示范性学校、私立、职业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三、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索的研究及展望

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本文就生活压力事件这方面做详细论述。

生活事件易形成负面应激反应,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性,而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事件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首先,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如学业成就、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再者,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19][20]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 [3]

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今后对此问题研究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多套用成人,这样就使其与成人等同,抹杀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应统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的统计表明,研究者多采用测量法、观察法,很少甚至不使用个案法、实验法,所以应提倡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第三,应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最大程度为高中生服务,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海俊.河北某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

[2]孙玮.北京市某校高中生抑郁症状及求助现状调查 [J]. 中国学校卫生,2009,(9)

[3]任杰.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

[4]张青.石河子大学及石河子市3所不同性质高中在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5]马丽.银川市示范和非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

[6]关明杰.包头市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

[7]方琪.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

[8]崔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9]张媛媛.地震灾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

[10]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6,(10)

[11]林东.广西高中生SCL-90常模的建立及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

[12]黄永新.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

[13]胡春梅.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1)

[14]陆雪萍.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特征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

[15]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16]林东.广西不同民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

[17]林东.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

[18]蔡青.唐山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问题解决 心理因素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知”与“学做”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完新知识以后,往往必须通过“学做”去验证。可是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许多的问题,而我们经常听到是:学生反映在“学知”时看似已经掌握的知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考完试或者讲解完一道题后,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或是其知识面上的缺失,而是在解题中缺乏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的缺失,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笔者就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及对策谈几点刍见。

1.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1.1 思维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的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方面的巨大差异,很多学生仍然沿袭着初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在高一数学课上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一张长方形的纸片,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当时很多学生马上回答剩下五个角,也有部分学生说剩下三个角。其实这个问题在高中数学中,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分类讨论问题,只要学生拿一张纸比划一下,不难得出答案是多样的。从这个问题来看,思维上的定势,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 学习动机。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活动也同样如此。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人的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1.3 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是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怕学数学,例如有些同学害怕立体几何,于是一看到立体几何的题目就头痛;有些同学害怕应用题,于是考试一遇到应用题就放弃,以致成绩波动很大。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题目也放弃,令人懊悔不已。

1.4 情绪。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2.针对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的策略。

2.1 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的高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己把需要学习的东西找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又体验到失败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2.3 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实践与体验,从解题中体会到“以退求进”、“能进能退”等方法,有效地培养在“逆境”中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鼓励他们尽量独立完成,只有在经过多番的尝试后才能问老师或同学。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自己重新、认真的纠正过来,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应付困难,面对挫折的坚强品质。只有在体验过“挫折”与“失败”后,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0篇

一、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的问题

升入高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负担重,不能及时调解,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钝。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局限于好、坏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最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二、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疏导策略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最主要的来源。进入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大关,不仅学业加重,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很多学生由于初升高之后,无法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恰当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压力加重,而产生焦躁、厌学的心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躁情绪。

3.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的训练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咨询 高校学生 发展性问题

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务性工作,实际上这些日常工作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是促进学生成长最有力的手段。这也就要求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引入心理咨询的一些理念和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高校学生工作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一、用心理咨询原则指导学生工作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能否深入的前提,也是心理咨询效果得以保证的前提。在学生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同样可以帮助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尊重以真诚为基础,意味着完全接纳、信任对方。尊重学生的意义在于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成熟,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尤其需要尊重学生,不损伤他们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们的能力与成绩,建立和谐的沟通交流模式。

(二)真诚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所以真诚对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辅导员真实展现自己,另一层是真诚地对待学生。辅导员的真诚不仅可以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而且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受辅导员的真诚感染和暗示,学生也会逐渐诚实地开放自己、表达自己、袒露自己的内心。

(三)共情

共情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同理心等,就是站在当事人(学生)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而且要将这种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如果理解仅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随意宣泄内心情感,不顾学生的感受和环境气氛,不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导致师生双方沟通的失败,最终形成失败的师生关系。

(四)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也称之为正向关注、积极关怀,含义是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面、长处和优点予以特别的有选择的关注,强调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拥有正向的价值观。积极关注是让学生相信他自身具备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相信可以通过努力继续完善自己。对学生的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师生关系,还能促进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自我成长。

二、心理咨询方法在大学生发展性问题上的运用

大学生整个大学教育中会遇到大致相同的各阶段发展性问题: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大二、大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恋爱问题、学习问题,大四毕业生的择业问题。在面对大学生这些阶段性问题时,心理咨询原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保证,但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求辅导员娴熟地掌握心理咨询方法,教会学生应对发展性问题,促使学生顺利地度过每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上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入学适应问题是新生入校将面临的第一道坎,许多学生跨省跨地区来求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同时大学学习模式与高中的严重脱节更给了这些初来乍到的新生当头一棒,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也成了一个很大的教育问题。很多学生一入校就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对一个班进行了两次团体辅导,第一次主题为:大学是什么?请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大学感悟,随后大家讨论自己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第二次主题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在班级内部随机设计了若干个小组一起完成的游戏,比赛过程中要求组员默契,最后全班分享感受,增进学生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经过两次团体辅导,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明显好转。

(二)心理剧在人际关系问题上的运用

心理剧是当事人通过扮演某一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借此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和谐。校园心理剧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事件,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从而达到思想的碰撞、心灵上的共鸣,达到人际关系的重现,以取得较好的心理辅导作用。不妨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用心理剧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恋爱关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时常困扰着这些青年男女。经过实践,我发现心理剧也是解决恋爱问题的很有效的方法,在心理剧中,男女恋爱关系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指导学生形成了非常清晰、合理的恋爱观。

(三)行为刺激法在学习问题上的运用

行为刺激法包括强化法和惩罚法,每当当事人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减少了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立刻奖励强化,以增强此类行为出现的频率;反之予以及时的惩罚。辅导员工作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仅靠执行学校宽泛的学习纪律文件是不行的,更需要逐步建立具体奖惩机制,刺激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我学习。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建立完善的外部奖惩机制,用外界的物质的反馈物及时强化学习效果,培养班级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各班级中实行的“学生综合测评”激励学生;第二步:内化奖惩机制,用内在的精神的反馈逐步取代外在强化物,以“班级评优”、“党支部进班级”等一系列推评学生做主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励学生的民主意识,营造“为我学习”的自觉学习气氛;第三步:综合奖惩机制,强化班级的班风学风,对班级的成就予以集体奖励,对错误集体惩罚,班级间进行经验介绍,班级间评比,流动红旗制等方式,最终形成我为班级一份子,为自己学习、为班级学习、为荣誉学习的良好学风。

(四)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问题上的运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心理咨询中职业发展指导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通过对大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分析,辅导员可以对班级学生做一个分类,进而指导学生分类发展,实现学生自我的最大化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要求高校的职业指导师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从心理咨询中发展的原则出发指导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心理咨询技术是更加系统、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要勇于将学习的理论用于实践,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技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辅导员工作,必然使辅导员工作更加有据可循、有理可依,使工作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罗晓春,王丽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黄琴.发挥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协同优势[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袁雅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3,(8).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2篇

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体现,它要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水平等智力因素影响,同时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也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高中生的数学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强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培养。降低影响他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形成稳定、健全的心理品质在当前的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学习”与“巩固训练”是要有机结合起来的。学习完一个新知识点以后,必须及时进行巩固。往往就是在这个“训”的过程中,问题重重,教师们经常会说:学生“知识学习”时回答积极、气氛活跃。好像已经掌握了知识点。但到“巩固训练”时,就会发现学生迷茫畏缩,无从入手;好多时候,在测试结束、讲评以后,会有学生懊恼:“这么简单的思路,我怎么就没想到!”

研究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指出:数学问题的解决就是从尝试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运动过程,它是一系列指向目标的心理操作。固然,影响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的一素是存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缺陷,但更主要的因素在于心理。高中学生的心理已经趋于成熟,但他们往往过于自信,经常表现出对事物认识片面,且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实践经验,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数学问题的解决在于观察、分析、猜想、尝试、推理、概括、判断、验证、探究等思维过程中,数学思维的逻辑过程容易受阻于心理障碍,近而影响问题的解决。下面对影响高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作些简单的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对教师的依赖思想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以主导身份出现。在学生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对的,是不容置疑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他们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也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这种依赖心理成为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绊脚石。

2、问题解答的思维定势

在十几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将形成解答数学问题的固定思维格式和惯性。虽然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比较顺利地求得同类数学问题的答案,但又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缺失举一反三的能力,问题稍有变化就会无从下手。

3、个人对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活动也同样如此。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认的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4、解决问题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是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怕学数学,例如有些同学害怕立体几何,于是一看到立体几何的题目就头痛;有些同学害怕应用题,于是考试一遇到应用题就放弃,以至成绩波动很大。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题目也放弃,令人懊悔不已。

5.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情绪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应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超常发挥的“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所以在教学的同时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辅助修正:

1)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着力改进学习方式。数学的高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己把需要学习的东西找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学习学习目的,激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力。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又体验到失败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3)侧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养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耐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实践与体验,从解题中体会到“以退求进”、“能进能退”等方法,有效地培养在“逆境”中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鼓励他们尽量独立完成,只有在经过多番的尝试后才能问老师或同学。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自己重新、认真的纠正过来,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应付困难,面对挫折的坚强品质。只有在体验过“挫折”与“失败”后,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专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史以来,数学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每个人更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素养。因此,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数学始终是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但是,在高中阶段经常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却更差,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放弃数学学习。之所以会如此,除了数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征以外,心理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这些心理问题简单地进行归类,以期帮高中生找到克服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一、当前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1、心理依赖

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形成了依赖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依赖表现在:一是期望教师在教学中多进行归纳概括,在此基础上一一讲述,否则学生自己就抓不住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在解题中示范详尽,学生慢慢地也就养成了模仿硬套的习惯。这两种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逐步变成学习的“机器人”。

2、心理满足

和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相反,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过于自信,盲目乐观,但是却在停留在某一阶段踯躅不前,这都是自我满足的心理造成的。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就自以为是,不再继续努力,不再继续深入,殊不知,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然而有些学生只要解完题得出答案就万事大吉,对其他的解题方法不予钻研。这种“踩油门总是不踩到底”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成功,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是处于中游状态,不好不坏。

3、心理畏惧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初中阶段说,更加抽象化。以数学语言为例,初中阶段的数学语言往往形象、通俗易懂,学生只要认真听课理解起来都不是太困难。但是,在高中阶段,数学语言就变得十分抽象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旦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只是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导致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心理厌烦

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常常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上课常常处于厌烦,焦躁与抑制状态,久而久之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了一种负担。还有的学生由于个人情感好恶,对数学老师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影响到对数学的学习。

5、心理闭锁

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交往有隔阂感,不愿表白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特征称作闭锁。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是“缺乏勤学好问的心理”,很多学生宁可自己完成也不请教别人,怕被别人瞧不起。

6、心理抵触

有些学生的基础差,知识缺陷严重,但家长和教师却要求他们与优生一样,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畏惧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7、应付心理

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选择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而且升入大学如果选择文史类专业的几乎不上数学课,所以很多学生都持应付的态度学习。

8、松懈心理

经过中考后,高一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低,继而影响学习信心和兴趣。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高中学生的学习,也使得数学教学效益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因此,高中数学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从上述心理问题出发,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

要帮助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不断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首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必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保证学生有高效率的心理投入。这种心理投入使得学生心情轻松愉快,这时是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的最佳时机。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状态,树立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要经常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自己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要重视学生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改变部分学生“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总之,帮助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状态的目的是要发挥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成功的满足中体验到快乐,学习自信心倍增。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问题 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自信心比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表现的也比较差。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对这些数字没有兴趣,不感冒”数学学习情感障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3.思维障碍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偏面性。(2)不习惯扩散思维及逆向思维。(3)抽象思维有困难。(4)分类讨论问题有困难.由于这些思维的障碍,往往带来思维结果的错误。

4.学生害怕考试

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怕的就是学生考试失常,我们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十几年苦读,就是看最后的成绩,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识,却到最后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相信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还要大的了。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l)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答完卷。(2)心里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3)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于是在做下一个题目时,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4)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不得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些数学教师总是绷着一张脸给学生上课,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的是不冷不热,似乎只有这样冷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神圣和严谨,然而教育应当对学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学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高中数学学困生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麻烦”的高中生,他们比其它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困生大多是长期得不到数学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他们对数学缺乏情感,甚至充满了恐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和被关注,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的信任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精神。

2.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发动学生,要认识到学困生是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联想散漫,思维贫乏,充分理解他们,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特别有价值。课堂上,经常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少数的学优生已经把答案或方法喊出来了,这一方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太伤自尊了,长此以往,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要引导学优生,不要过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同时,往往能够促进全体同学的深入思考。

3.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有的老师为节省教学时间,上课常常找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虽然在课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但对他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变相的惩罚,许多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伤害,逐渐失去了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事实上,上课提问时,估计他们能解答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来解答,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而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一方面便于课内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学困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学的问题。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或者说要小心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纠正错误时是就题论题,不要伤学生自尊,纠正他们应挑最重要的错误纠正,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4.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困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力较弱,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课下的主要工作是应付作业,根本无时间反思。教师在上课时应着力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如在解题教学中运用“你以前见过它吗?”等类似的反问的形式可以提高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除了教师的提示语,还应重视学生的“出声思考”,尤其是让学困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给他们机会和时间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会如何反思。

三、结论

“学困生”并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因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思维障碍、考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我们要为“学困生”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努力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问题 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自信心比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表现的也比较差。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对这些数字没有兴趣,不感冒”数学学习情感障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3.思维障碍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偏面性。(2)不习惯扩散思维及逆向思维。(3)抽象思维有困难。(4)分类讨论问题有困难.由于这些思维的障碍,往往带来思维结果的错误。

    4.学生害怕考试

    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怕的就是学生考试失常,我们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十几年苦读,就是看最后的成绩,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识,却到最后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相信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还要大的了。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l)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答完卷。(2)心里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3)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于是在做下一个题目时,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4)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不得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些数学教师总是绷着一张脸给学生上课,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的是不冷不热,似乎只有这样冷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神圣和严谨,然而教育应当对学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学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高中数学学困生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麻烦”的高中生,他们比其它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困生大多是长期得不到数学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他们对数学缺乏情感,甚至充满了恐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和被关注,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的信任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精神。  2.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发动学生,要认识到学困生是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联想散漫,思维贫乏,充分理解他们,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特别有价值。课堂上,经常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少数的学优生已经把答案或方法喊出来了,这一方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太伤自尊了,长此以往,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要引导学优生,不要过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同时,往往能够促进全体同学的深入思考。

    3.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有的老师为节省教学时间,上课常常找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虽然在课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但对他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变相的惩罚,许多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伤害,逐渐失去了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事实上,上课提问时,估计他们能解答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来解答,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而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一方面便于课内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学困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学的问题。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或者说要小心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纠正错误时是就题论题,不要伤学生自尊,纠正他们应挑最重要的错误纠正,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4.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困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力较弱,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课下的主要工作是应付作业,根本无时间反思。教师在上课时应着力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如在解题教学中运用“你以前见过它吗?”等类似的反问的形式可以提高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除了教师的提示语,还应重视学生的“出声思考”,尤其是让学困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给他们机会和时间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会如何反思。

    三、结论

    “学困生”并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因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思维障碍、考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我们要为“学困生”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努力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