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监理;法律责任;责任风险;风险管理

0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监理工程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我国多数大中型工程都全面有效地实施了工程监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关键时期,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公平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2000年南京电视台事故,监理工程师被追究刑事责任;2005年北京西单脚手架倒塌事故,监理工程师被判刑[1]。这两起事故开始引起人们对监理工程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如何承担这些责任的争论和思考。承担责任就意味着有风险的存在。在现行条件下,我国监理面临着哪些责任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监理行业的规范发展,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1 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在建筑工程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建设方式由自建演进为承发包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2]。

我国自1988年开始在建设领域实行了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主要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FIDIC合同条件中以咨询工程师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FIDIC合同条件中,对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有较为明确的规定[3]。

监理单位大多依据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体系与业主等签订合同,明确约定各方的责任。能直接推导和界定监理法律责任的渊源,主要以三个方面的形式存在:一是法律法规,二是技术规范,三是合同条款。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违反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的必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违反刑事法律的必须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因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委托监理合同从而给委托人或第三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合同责任,以及在从事监理服务的过程中因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或人身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工程监理的责任风险

《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都规定了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有责任就会有风险,监理工程师认识和防范责任风险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因此,本文分别就质量和安全责任风险、工作技能风险、技术资源风险、行为责任风险、职业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等几种主要的责任风险进行探讨。

2.1质量和安全责任风险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理一直是监理工程师的中心工作,所有的监理工作都是围绕工程质量展开[4]。工程项目建设质量问题关系着工程的成本和进度,如果监理质量出现了问题,工程成本和进度就失去了意义。

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条例从法律角度明确了监理企业的安全监理责任和义务。由于建设工程的行业特点,施工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设工程也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5]。

因此,对于监理工程师而言,质量和安全责任越重大,相应的责任风险也就越大。

2.2工作技能风险

由于监理工作是基于专业技术的技术服务,因此,尽管监理工程师履行了监理合同中业主委托的工作职责,但由于监理工程师本身专业技能的限制,可能并不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某些需要专门进行检查、验收的关键环节或部位,监理工程师虽按规定进行了相应检查,其程序和方法也符合规定要求,但由于监理工程师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的限制,可能仍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随着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也要相应提高。如果发生事故,监理工程师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3技术资源风险

新材料、新工艺的层出不穷,使得监理人员未必都能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相关所有的知识,同时这些刚推出的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规范做法和标准,监理在现场中也就很难做到完全把握和控制。

即使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无任何行为上的过错,仍然有可能会承担由技术和资源带来的工作上的风险。由于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限制,监理工程师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部位、所有环节都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检查,这样,监理工程师就需要面对技术资源方面的风险。

2.4行为责任风险

行为责任风险是指监理工程师未能正确地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监理职责,在工作中发生失职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我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FIDCI合同条件都明确了监理的行为职责与义务。

对于监理工程师而言,行为责任风险来自三个方面[6]:一是监理工程师超出了业主委托的工作范围,从事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造成了工程的损失,因此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监理工程师未能正确地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在工作中发生失职行为,承担失职的责任。三是监理工程师由于主观上的无意行为未能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并因此而造成工程损失。

2.5管理风险

对于建设工程监理,明确的管理目标、合理的组织机构、细致的职责分工、有效的约束机制是工程监理的基本保证[7]。这种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监理单位与项目监理机构之间的管理约束机制。监理单位既要给所派的项目总监充分的授权,同时也要对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建立强效约束机制,从而减小监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责任风险。

第二是项目监理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项目监理机构内部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各个层次人员的职责分工模糊,员工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也就不能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从而增加了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

2.6职业道德风险

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是监理工程师在执业活动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监理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追求,是对社会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8]。

监理工程师必须廉洁自律,洁身自爱。如果监理工程师不遵守职业道德,自私自利,敷衍了事,回避问题,甚至为谋求私利而损害工程利益,必然会因此而面对相应的风险。

3 责任风险管理

责任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及采取合理的回避、分散、减少和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3.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如果风险不能被识别出来,那么它就不可能被分析、控制以及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风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不容易准确的识别和预测出来。

通过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工作分解结构WBS法、头脑风暴法[9]等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识别来自业主的风险、勘察设计单位的风险、施工单位的风险、监理单位自身风险以及来自环境的风险。经过风险识别,可以得到主要责任风险因素清单,并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编号和排序。

3.2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目的是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而研究,探讨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分析与评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0]:一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二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三是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四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危害程度。

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故障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对风险进行的综合性定量的分析,然后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对其进行分级和排序,进而找出关键风险,做出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

3.3责任风险对策

在完成风险分析和评估后,需要有针对性地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消除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风险发生后可能导致的损失。根据工程监理责任的不同来源、影响和性质,对于识别出的主要责任风险因素,可以做出适当的风险对策。一般来说,风险对策分成三类:风险回避、风险减轻和风险转移。

风险回避是积极主动的风险对策,风险回避的做法通常是通过中断风险发生的途径使得风险不会发生。风险回避排除了风险的来源,从根本上避免了风险带来的损失和不确定性。例如,对那些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但是建设单位又执意要选择的施工单位的情况,工程建设监理要表明自己立场,切勿迁就,必要时可以考虑选择中止工程监理合同的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减轻是指减少责任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责任风险造成的损失。在进行工程监理责任风险管理时,要尽量在工程施工的初期,提前主动采取降低责任风险的措施,这样比风险发生后再进行补救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开工前,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培训,提高监理队伍的工作技能和对责任风险认知和管理的水平。

风险转移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转移并不能消除风险,而是将风险管理的责任移交给了他人,使得管理者不再直接面对风险。由于我国不允许监理业务的分包和转让,风险转移主要是以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方式。

4 结论和建议

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责任风险的考验。这些风险或来自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或来自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自身。对于不同的责任风险,主观上,监理工程师应提高工作技能水平,加强风险认知和管理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客观上,则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提供。

参考文献:

[1]王家远,邹涛.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永泉.建筑法与房地产法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晓华.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及责任风险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4]曹辉.我国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探析[J].河南建材,2010(1):94-95.

[5]李宝琴.工程安全监理责任风险初探[J].山西交通科技,2011(4):83-84.

[6]刘建.关于对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与责任保险的几点思考[J].建筑安全,2013(3):20-23.

[7]何继平.小议监理的责任风险与应对措施[J].建设监理,2010(11):48-51.

[8]闫慧萍,谈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责任风险与规避[J].建筑安全,2011,37(35):204-205.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2篇

何谓“监理责任”?深圳大学的王家远教授认为,该责任是合同责任的总称,具体来说,凡违反我国相关现行法律,以及监理委托合同未被履行或被不适当地履行,从而给委托人或第三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那么被委托方即监理单位或从事监理服务的工程师必须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工程监理责任风险因素

工程监理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非法律责任等,造成工程监理责任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在对工程监理责任风险进行识别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得出责任风险因素。

2.1工程监理责任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工程监理责任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包括核对表法、因果分析图法、工作分解结构WBS法、事故树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历史文献分析法等。本文综合釆用了工作分解结构WBS法、专家调查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三种方法对监理质量责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2.2工程监理质量责任风险因素分析根据上文所述方法,可将工程监理质量主要责任风险因素归纳为:①监理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②质量管理体系未被有效实施;③内部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④监理工作未得到业主的积极配合;⑤业主未及时提供资金;⑥施工所用机械设备不配套;⑦施工材料以次充好;⑧施工方案缺乏合理性,作业人员未接受良好的技术培训,作业水平较低;⑨工程被施工方挂靠承包,甚至多次转包,其设计规范脱离实际,所设计的施工方案可行性不高;⑩主管部门未规范管理监理中的问题。

3对责任风险因素的防范策略

为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和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必须完善监理单位和监理机构内部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管理风险。监理单位应强化内部约束制度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针对质量和安全问题制订明确的方针政策。

3.1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在约束

3.1.1从合同管理方面降低质量责任风险

监理合同的订立过程不仅复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风险性在合同内容上有所体现,因此,监理单位必须仔细研究合同条款,分析其是否存在风险,以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监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不仅要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还要积极防范欺诈、串通和胁迫等合同风险的发生,对违背我国法律制度的强制性规定、如何解决争议以及对不同语言文本的解释和效力界定等风险也要作出防范。

3.1.2重视对项目部人员的管理

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监理工程师所提供监理服务的优劣,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升专业水平,这是现代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要求。如果不注重业务学习,只是依赖以往的经验,墨守成规,那么必然会与时代脱节。监理工程师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强化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在现有技能不足的情况下抵御潜在的风险。

3.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外在约束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还有待完善,加之行业标准和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还未能全面覆盖工程监理领域,因此,建议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科学、合理地规划监理质量服务的各个环节,对服务深度作出具体规定,细化和量化“三控二管”,并具体阐述监理成效。业主、监理和承包方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约束三者的问责机制直接关系到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为防止失责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强制度实施机制,强化监控力度,完善管理、约束和激励等机制的建设,杜绝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只有严格管理现场监理人员的行为,完善约束制度,从根本上避免承包方寻租行为的发生,才能大大降低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风险。

3.3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和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3.3.1完善职业道德教育

要防范监理工程师因职业道德缺失而造成监理质量责任风险,就必须建立该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未对此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现有的一些职业道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在充分考虑监理工程师职业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明确的职业道德标准,以便监理工程师依规行事,并基于此标准强化其职业道德建设,使监理工程师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另外,监理行业协会也应在日渐完善的监督机制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2完善监理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当前,人们的社会信用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不同的人,对信用的认知、认同和信赖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人们较为认可由政府部门的信息,因此,我国监理市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总体上应遵循以下思路: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发挥其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依靠社会各界建立和完善信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市场信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3.4推行质量监理职业责任担保与保险制度

质量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监理单位所承担的质量责任风险。投资巨大、与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监理单位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因此,一旦出现重大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可能会发生人员伤亡的情况。在此情形下,监理单位根本没有应对事故赔付的能力。如果监理单位投保,那么经济赔偿将由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承担,会大大缓解监理单位质量责任风险的压力。此外,由于监理过程中存在潜在的质量责任风险,因此,监理单位可以采用保险这一方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这样更能体现出公平、合理的精神。监理职业责任保险的实施,促进了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3.4.1引入监理质量责任担保制度

监理质量责任保险已经获得我国学术界的认同,知名学者谭庆链(我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曾经谈到,在世界范围内,工程质量保险已被广泛使用,而我国才刚起步,因此,可逐步实施监理质量责任担保制度。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就可通过保险来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无论对建设单位来说,还是对使用者来说,都是利大于弊。保险公司在接受监理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业务后,可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比如对工程前期规划设计的审查、对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等,防患于未然,降低自身风险。

3.4.2监理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

监理工程师的麻痹大意和过失会损害建设单位和委托监理工程师工作的第三方的利益。如是是故意行为,则不属于监理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赔付范围。例如在某工程项目中,监理工程师由于自身疏忽,未进行检查,或者虽然进行了检查,但未发现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单位遭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承包商需要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而且担任监理的工程师也必须为此负责,承担职业责任。

4结束语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院校;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72-04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专业课程建设密不可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强调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以现实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融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是一种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的课程开发模式,尤其适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笔者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改革,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监测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取相应的职业从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定位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前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污染监测、污染治理和企业环境管理的能力,面向企业、工程公司、环保部门及环评机构等相关岗位。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即通过行业需求调研,对本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职责,再对岗位职责进行分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转换成学习任务,最终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二)课程定位

由表1可知,“环境监测技术”属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的方法及程序,了解环境监测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环境监测职业技能及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也为从事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管理等岗位工作提供一定的专业技能储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应用化学”、“仪器分析”、“分析质量控制”、“化学分析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的综合应用,也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同时可为水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废气处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在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仍需提高,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也有待加强。因此,“环境监测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除需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监测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外,还需加强学生合作意识、责任感以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的培养。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背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环境监测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模式,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融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全过程,从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工作任务到形成教学内容,再到实施教学方案,整个过程都有企业参与,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课程开发基于真实的环境监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的组织和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的确定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

以相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首先,通过召开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会、问卷调查、深入企业调研、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确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即环境监测岗位、污染治理岗位、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及其他分析检验类岗位,这些岗位中与“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相关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水及废水监测、环境空气及废气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等;然后,由专业教师及行业技术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方面分析完成这些岗位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

(二)参照岗位工作实际,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参照岗位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借鉴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从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任务中提炼出学习任务,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融入其中,设置了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4个学习项目、8个子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学习任务,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每一个学习项目又分为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两个子项目,其中第一层次项目属于基础性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项目过程;第二层次项目属于主导性项目,学生在完成第一层次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整个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的作用。相较于第一层次子项目,第二层次项目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每一个子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种递进式的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逐步形成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在项目设计上,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周边环境作为我们的监测对象。如环境水体监测我们选取南通市的护城河――濠河水体作为监测对象,大气环境监测及生活垃圾监测选择学校附近的居民区,城市交通噪声的测定选取学校门口的青年路主干道,废水、废气及噪声监测选择校企合作企业。这样做一方面考虑到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将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将来的工作环境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环境监测方法、手段发展迅速,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兼顾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增加环境监测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以工作情境为基础组织教学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采取仿真化的情境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营造职场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环境监测实际工作流程。具体教学过程包括任务导入、分析探究、方案实施、综合评价等阶段。现以水和废水监测第二层次项目××企业生产废水监测为例。

任务导入 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每组4~5人,教师作为项目委托方,将对某校企合作企业生产废水监测的任务交给每个工作小组,并签订项目任务书,按照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完成项目工作,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及建议,最终形成监测报告。

分析探究 各工作小组接到任务后,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用水情况,废水的类型、排放量,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排污去向,废水处理情况,排污口的位置及数量等,然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确定监测项目、点位,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采样及分析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完成监测方案的制定。然后各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PPT汇报,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最终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穿插讲解。

方案实施 各工作小组按照最终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监测分析工作。教师作为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如对所用到的采样仪器及分析仪器的使用进行介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综合评价 项目实施结束后,各工作小组展示最终的项目成果,小组成员与教师一起从方案设计合理性、实际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点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取知识及技能,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以项目带动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推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对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的素质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任务导入阶段,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分析探究阶段,多采用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用到各类采样仪器及分析仪器,可采用演示讲解法、现场教学法,在综合评价阶段,运用自我评价法、学生互评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对于采样点的布设、分析仪器的结构及操作过程、监测机理等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的表现力和教学效果。同时,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课件、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练习题、在线答疑等,构筑一个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课程学习网站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课程的自学,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决课程学习中的疑点。

(三)拓展实验实训的途径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拓展实验实训的途径。

良好的实训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每一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应推行实验室开放机制。如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整个过程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其中样品制备及预处理所耗费的时间很长,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提前预约时间完成部分工作任务。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教学。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企业环保部门等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邀请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做专业知识讲座,了解最新的环境监测手段、技术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课程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考核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以学生完成每个学习项目的过程评价为主,期末考核为辅,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过程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每个项目中的综合表现,从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学习态度、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结果分析、项目报告等方面加以评价,如表4所示;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占70%,期末考核占30%。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1-8.

[3]杨春和,蒋云霞,闫生荣,等.高职环境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41-43.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4篇

(一) 关于教学质量

本文将教学质量定义为高职教学情境中的“质量”。这一定义包含如下两层意思:

第一,要考虑教学活动的情境化。

第二,要考虑如何理解"质量"。

(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基础

1、系统科学的理论

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过程中要遵循系统论原理,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入手,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关系中揭示教学质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间的联系。

2、现代大学制度理论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相统一的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的总称。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教学过程以及管理过程中建立必要的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利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全面质量管理过程。

4、高等教育评价理论

高等教育评价是通过全面地收集信息,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为了判断和衡量教学质量并加以调整与控制,教育评价作为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发挥着重要的工具性作用。

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特点

(一)理论教学监控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应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二)专职教师监控与兼职教师监控并重

高职院校教学监控不仅要加强对专职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监控,而且要高度重视对兼职教师的监控。

(三)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

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为重要指标而不仅仅看重理论考试的分数。

(四)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

高职院校就需要把学生取得“双证”率作为考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重视社会评价。

三、高职教学监控的现状分析

(一)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

1、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设立、人员选聘等基本到位

从高职院校现状看,大部分均设有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监控机构。多数学校都设有专门机构,配备有专门人员,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

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初步建立

各校都非常重视教学制度建设,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出台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管理方法。

3、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逐步形成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地推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学优秀(合格)评价体系》的指标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4、评估重点偏向外部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多过于注重外部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对教学质量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完整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高职院校质量内部监控体系。

5、开展学生学业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质量监控

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业评价多以综合测评的方式体现,因而评价效果不明显。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点,不能完成真正监控的职能。

(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体系尚未形成,监控重点不明确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立了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构,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但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偏重对教师理论课教学监控,而对其它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疏忽;对理论教学监控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有效方法。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办法没有涵盖到全部教学环节,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待系统化、科学化。

2、监控机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到位

质量监控机构不健全、监控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信息不准确等现象在许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教学管理机构集教学决策、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与监控于一身,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主要依靠管理者的自我反馈,不利于教学决策中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3、常规教学管理未能经常化,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对教学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多为随机性的教学检查和对教学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人为性,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

4、对教学质量监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流于形式

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普遍缺乏全员参与机制,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应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在内的高校所有成员,但任课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正确认识,使得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流于形式。

5、缺乏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

虽然大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教师的课酬、奖励、职称评定挂钩,但评估结果优秀者与评估结果一般者区别不大,不能对大多数教师起到长效促动作用,质量监控的激励奖惩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6、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质量管理手段,教学信息分析处理不及时

教学质量监控涉及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要素众多,包括了培养方案监控、师资力量监控、课堂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条件监控等一系列内容,需要采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偏离目标因素进行改进。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很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管理缺乏整体质量意识,难以建立统一的质量监督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7、教学监控人员自身理论素养参差不齐,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甚至部分人员属于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理论高度和前瞻性,这成了制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水平提高的又一瓶颈。

这些问题与当前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水平相关,就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教学管理理念落后,缺少科学的质量意识。

一方面,当前少数高职院校存在盲目跟风情况,将他人成果生搬硬套,没有将质量监控工作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导致质量监控组织和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没有充分分析现代大学制度下高职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导致监控的力度和广度都无法达到目标。

其次,监控制度不健全,分工不明确。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影响,在组织和制度方面改革力度不够,组织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水平下降,监控机制难以正常运行。

最后,缺乏教学质量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处理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预警机制的缺失,使得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处于被动、消极状态。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和原因,高职院校内部尝试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然要求。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5篇

笔者所在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合作建设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由学校建设在监测总站内部,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监测总站提供部分设备、实验资质和技术人员。该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企业生产任务,也在运行初期用于对学生的生产型实训教学。经过初期的运行反馈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生产型实训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学生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有距离,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体现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三是联合实训中心教学特点不明显,依托联合实训中心,改进教学过程使之与生产过程接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四是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出生产型实训教学的效果,需改进评价体系使之能正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分析工作内容,重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分析采样员和分析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材料试验与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件资料管理、环境检测、客户服务五个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原有专业实施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体系,确定建筑与工程材料“定岗跟单”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如表1所示。和原有的专业实施方案相比,“定岗跟单”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6%。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来源于企业,理实结合,系统培养。

(2)调整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年学制安排分别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和识岗实习。识岗实习为了指引以后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对岗位职责、工作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和待遇认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价值的认识;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专项技能和考证实训。专业教师挖掘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功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设计,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与企业差距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专项岗位认知更为全面。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承接监测总站的检测项目,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喜好灵活机动对学生岗位进行合理调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岗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避免以往顶岗实习岗位选择完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推荐,学生自己没有判断。

(3)引入标准规范,开发教学项目。将职业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内容凝练成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要求。借助“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教学项目来源于真实工作项目,专业教师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化学分析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服务流程的文件资料(岗位任务单,采样原始记录、样品流转单、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和汇总表),这些岗位表格包含国际标准、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任务单上的要求,步骤、实施方法和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规范,比如,环境检测教学项目中,学生掌握查询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涉及的国家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和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在工作环境中正确判断室内通风情况和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按照企业所用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绘画采样测点示意图,并养成及时填写实验设备仪器(空盒气压表、温湿度计、秒表、风向风速仪等)的型号、编号、类型的职业习惯。学生在处理和完成真实岗位任务单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所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出版类似配套项目化教材4本:《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化学分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3.场所师资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发挥不同场所作用,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总面积约为800m。为了配合学生能够在和实际生产过程接近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过程训练,联合实训中心按照明确的工作生产任务分为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实训室和教室八个不同场所。这八个不同场所在教学中也分别承担不同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的任务,识岗实习在企业和环境总站进行,技能和考证实训在实训室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在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展开。

(2)课程模块化,创设不同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和企业实际生产同步,监测总站的业务有周期性,一段时间业务特别繁忙,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资源,过一段时间又会比较空闲,因此设计教学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将教学项目按照老师讲解、操作演示、模仿、独立操作、简单操作、简单连续操作、复杂连续操作、熟练复杂操作进行划分,分解成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任意组合和灵活调整,方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实践活动,从而逐渐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需要的技术或技能。此外,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同步,教学过程又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冲突,联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室设在监测总站内,为进行具有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教学项目提供有利资源。实训室的教学可以结合监测总站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资源(企业实地、工作人员、企业文件资料、企业仪器设备和企业制度文化)。教师可以方便地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将企业实地、现场生产演示、设备仪器、企业人员、企业标准,岗位工作单等转化成课程讲义、课程设备仪器、课程工具和耗材。以《材料化学分析》课程为例,根据企业测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任务,将教学项目分为课程模块1:掌握GB18581-2001中的专业术语;模块二:内标物、固定剂溶液的配制;模块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参数调正;模块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测定,见表2。教师创造真实现场的学习环境,按产品采样到检验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技术专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定岗跟单”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让校内专业教师和监测总站的专业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上实现对接,具体措施如下。①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双师型”专职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组织灵活,能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工作任务。②利用联合实训中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分批组织专业教师采取脱产、假期下企业和带学生实习等方式去监测总站挂职锻炼,同时要求和企业人员考一样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教研室。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改进课程项目设计,商讨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教师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比如:微课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4.考核标准统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员工一样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化学分析工、废水分析工、能效检测工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主要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一部分以工作过程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的过程式评价;另一部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教师、企业专家对学生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效率考核、质量考核的工作成果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统一。

四、小结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6篇

1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与内容和任务

1.1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

《环境监测技术》是直面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技术岗位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联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构成诸多后续课程的支撑平台。其实践性和操作性均强,通过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水环境监测工(中、高级)、大气环境监测工(中、高级)的职业能力,毕业后能担任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行业多种岗位的分析测试工作。因此该课程在本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教学地位。

1.2该课程职业岗位中的作用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我们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岗位(群)的业务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认真研究。由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分解得出众多知识点和技能点都与本课程密切相关,再进行分类、归纳、提炼、综合,按知识的相互关系进行课程结构的组合,并安排与之相匹配的实践环节,组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确保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编制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与环境监测技术相关的实践项目与操作堆积。

1.3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的内容从纵的方面涵盖了各监测介质的现场调查、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采样与分析方法技术、质量保证以及信息数据的处理、评价报告的形成这样一个系统性工程。从横的方面看是一门环境介质(如水质、大气)、污染物(如SO2、COD、BOD)、监测方法(化学和仪器分析)、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四大块内容纵横交错,监测方法机理复杂、流程多且较难懂、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时代感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是介绍水和废水的监测、大气和空气污染的监测、固体废物、土壤、生物污染和噪声、生物产品和室内空气质量等的监测。

1.4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

在于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污染物为主线掌握从布点、采样、样品保存、预处理到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的环境监测全过程,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并投身到环境保护这个朝阳行业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2.1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

2.1.1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足:在最初几年的教学中普通、分析、环境化学和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都是独立设置的课程,前者为专业基础课,后者为专业技术课。因此,前三门化学课多作为环境监测的前导课程。实际上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是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三门课程单独设置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不熟悉专业技术的教师上课时,就很难把握与专业课程衔接的重点和难点,重复浪费学时,不能充分地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

2.1.2改革不合理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紧跟职业岗位技术更新进程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环保企业、行业新技术应用及推广现状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贯彻环保新思想、新政策,引入新技术课程、新实训项目,介绍新设备、新工艺、新手段,缩短教学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的最新知识。按照高职的教育理念将本课程内容分解为:课堂理论教学———环境监测的概述、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并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废水处理新工艺、室内污染监测与处理的新方法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中。现场直观教学———水、气、固废等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优化布点、采样及样品的运输保存;分项模块理实合一的一体化教学,结合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对各监测项目的检测———水和污水的监测、大气和废气的监测、噪声污染监测、土壤和生物污染监测、固体废物和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等各项目的监测分析操作过程边讲、边练。这些改革使学生通过老师讲解后直接进行相关实验,能够快速上手,记忆深刻。让学生融入真实环境,营造职业氛围,培养职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环境质量评价、追踪污染物的迁移、进行环境介质的监测、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要专业是文理歉收,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定,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教学深度有所取舍,难度有所下降,不求面面俱到,更注重监测环节之间的逻辑配合和相互支持。如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获取准确的监测分析结果的过程,应重点学习有关的基本操作分析方法,并加强监测过程的操作训练和职业氛围与质量意识,而对系统理论只做简要介绍,实施因材施教,注重掌握理论够用和实用的度的问题,讲求实效。

2.1.3改革后的理论教学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对专业理论的讲授坚持“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为度;⑵每个章节教学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和具体;⑶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与各种演示手段等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⑷适当进行现场教学,使教育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职业氛围。

2.2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

通过对污染企业、行业的调研,针对职业岗位实际需要,构建了既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实践教学课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为丰富和增强实践教学内容创造宽松条件,而且实践教学进程安排循序渐进,符合职业岗位技能形成的规律,尽可能把实训效果考核与技能考证相结合,保证“多证制”顺利实施。

2.2.1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对实验项目进行重组由于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比较欠缺,目前环境监测专业的实验方面仍侧重于分析化学方面实验,仪器分析的实验偏少,而环境监测则主要是这两类分析方法的综合,如COD、BOD等单项的测定为主,往往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中重复性开设。经过整合凡涉及化学分析的单项目归于分析化学课程中,凡涉及仪器分析的单项目归于仪器分析化学课程中,把涉及到水质污染、大气与废气、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生物(农产品、畜产品)、室内空气污染等环境监测中的一些综合性的或较复杂的大项目(从采样到分析结束在2-4学时内无法完成的)列入环境监测课程中,如某环境介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某污染水体各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的测定、市区噪声污染的监测等,这些项目有的需要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往往把这些实训放在每学期1-2周的教学实习计划中进行,有的则安排在连续四周的综合实训期间进行(毕业实习前在校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2.2.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利用本地现有环境资源以申报院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环境介质监测训练;对二年级班级开放有限的实验室分批让学生自主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组织环境监测专业技能竞赛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训练,在培养整体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专业教师的职业胜任力也得到不断提高,此外也为参加院外乃至全国环境监测技能大赛选拔优秀的学生创造了条件。

2.2.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素质,利用暑期让学生到环境监测与治理相关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环保行业的职业岗位与工作内容、体验生活、感受职业氛围、进行认知实习,如通过到市郊垃圾处理场、污染处理厂、自来公司、部分工矿企业的“三废”污染与治理等现场参观实习;此外当环境监测站等对口职能部门的工作任重,人手不够用需要我们支援时,经协调安排我们的学生去当他们的助手一般10-20天(也可在假期则时间可更长些,分组轮换),深入到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实际感受和认识及某些方面的实际动手实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意识。为带着问题和兴趣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等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随时随地在环保网上查询有关国内外环境污染与治理方面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环保信息,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2.4打破传统模式实施工学一体教学的实效性本专业的实验、实训需要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及熟练的操作人员,这需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在生源不稳定的情况下学院是不可能做到的,又必须实现高职的教育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通过主动与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如地、县环境监测站和具有相关介质污染检测的企业,可以对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污染物的采样、预处、检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执法管理等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真枪实弹地操作,林而增强了他们对环境监测与治理相关职业的感性认识和对以后上岗就能顶岗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尽可能分组在不同的岗位上轮换进行实践训练,同时按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严格操作。并按指导教师的要求编写质量分析报告,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管理和协作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2.2.5结合地方特点开展综合实训促进双证书证的获得为了使实践教学更能贴近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真实性,我们利用铜仁城区锦江河段污染的情况,设立了多个监测断面;部分城区依据功能划区进行空气污染情况、噪声污染情况作为综合实训基地,涵盖了水质、大气、噪声监测所需从方案的制定到监测报告的形成的工作过程训练。同时组织“水环境监测工”和“废水处理工”的职业技能考核资格。(我院在2005年就具备这两项中、高级工资格考核),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能获得学历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还建议和鼓励学生参加环境监测上岗执业资格的培训和考试(因费用较高参与者不多),这对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实现高职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创造了条件。

2.2.6毕业顶岗实习为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更多而可靠的就业机会,加上环保行业,一个单位在同一时期不可能接纳太多的学生实习,所以尽可能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为主的实习方式,这里自主的含义是学生真正变为主体,成为主角。由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特殊性,单个学生实习更容易被容纳接收,有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作全面了解,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在以前从未接触过环境监测与治理实际的情况下,通过自主顶岗实习,初步建立起了环境监测与治理的职业意识,缎炼了实际能力。亲身体验未来职业岗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机会。同时还注重学生顶岗实习与论文素材的搜集撰写等,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不仅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就具体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的职业素质。注重过程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包括获取信息能力、项目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特别是完善的人格和创新意识,这种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巩固专业技能,开阔视野,鼓励和促进学生深入一线学习,加上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确保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3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高职教育特点

3.1以环境监测技术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技能训练得到了加强和体现,增设了综合实训、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以科研活动与技能竞赛等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此外课时数在授课计划中所占的相应比例均有明显提高,为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平台;

3.2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学生个性培养。通过实验实训、综合与顶岗位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使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训练,注重教、学、做(练)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接受真实职业氛围和工作过程的实践训练,其综合素质得到了快速提升;

3.3实践教学体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岗位与能力要素来设置教学环节,并充分利用校內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载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不仅是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且更强调职业素质训导。使之符合现代环境监测与治理要求的职业习惯,也培养学生了安全、质量意识、文明生产意识等等;

3.4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更趋完善。完全改变过去那种以一份实验、一份设计作品、甚至一份试卷来作为评价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而是更加注重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过程按一定比例的综合考核评价。

4环境监测技术课程下一步的思考

4.1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紧贴环保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做成课件和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具有的直观、便利、信息量大等优点,它能够解决改制后学时缩短给教学带来的问题。尽可能地把监测基本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及其主要步骤等通过动画等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们,如把有关监测的实验仪器和装置、环境监测的实验现场以及图片等信息方式“搬”进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延伸和完善作用。

4.2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环境监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院很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已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各实训基地均配备相关的实践指导教师。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本课程教学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4.3以培养目标为主线调整职业活动内容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针对学生面向环保行业第一线工作这一特点,着重增加环保设备维护管理、环保仪器设备(或相关产品)调试、水处理(或大气污染控制)工艺设施操作运行管理、环境监理、室内环境监测、噪声监测等职业活动,拓宽实验面,以突出高职院校环境专业的特色。

5结语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路监理;道路质量控制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公路监理作为公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公路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质量监理、费用监理、合同监理、进度监理、安全及环境监理等。公路监理专业为我院的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在该专业的学习中质量监理是监理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经过第一轮课改我们将《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课程中的道路部分与《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按照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使用的方法合并成为了一门课程《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

1 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 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为公路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作用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完成道路工程施工工序检测、分项工程交工检测与质量评价、分部工程交工检测与质量评价的能力,这些都是质量监理岗位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1.2 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目前针对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教材大部分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部分教学的编写也把该门课程按照控制要点来进行组织,而对于具体质量要点检测的具体操作过程并没有涉及。所以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开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2 课程开发思路

2.1 对课程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2.1.1 公路监理职业岗位分析

本学习领域的设计是在企业调研、岗位调查的基础上,大量听取和学习职业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学习指导书的前提下,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任教师针对新疆公路建设市场公路监理行业职业岗位(群)分析,与本课程专职教师共同研讨开发的。目前公路监理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企业、施工企业、公路设计企业、公路管理部门等,再经过岗前培训而从事公路监理工作。因此,公路监理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公路监理企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企业、以及施工企业的部分岗位。

2.1.2 公路监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公路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任务主要为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施工阶段的监理和交工验收阶段的监理,在不同的监理阶段,监理人员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所要求的能力也不同。《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课程在公路施工监理工作过程中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就是公路检测监理员。

2.2 分析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2.2.1 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本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公路检测监理员”,对该工作岗位进行详细的分解:

(1)公路检测监理员岗位,需要招聘对象一般具有:公路工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员资格证书;1年以上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认真、谨慎细心、勇于承担工作任务;

(2)公路检测监理员岗位要求的工作内容为:负责确定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负责对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检测;负责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负责用试验报告显示检测的结果;完成试验检测工程师交代的相关工作。

2.2.2 典型工作任务划分

根据对确定的工作岗位分析,研究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工作的内容,对《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提出学习型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表1

序号 学习项目名称 典型工作任务

项目一 质量控制的程序 任务一、制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任务书

任务二、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任务三、制定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

项目二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 任务一、熟悉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任务二、进行几何尺寸检测

任务三、进行内在质量检测

任务四、进行外观评定

任务五、进行综合评定

项目三 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 任务一、熟悉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任务二、进行基层混合料质量检测

任务三、进行基层几何尺寸检测

任务四、进行基层内在质量检测

任务五、进行基层综合评定

项目四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 任务一、熟悉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任务二、进行面层混合料质量检测

任务三、进行面层几何尺寸检测

任务四、进行面层内在质量检测

任务五、进行面层综合评定

2.3 对课程的学习情境和课业进设计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我们把该门课程分为4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方式的组织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过程,这4个项目(见表2)。

经过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任课教师根据给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制定适用于不同教学班级的教案。教案应该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最好为每2学时设计一次有针对性教学实施方案,每个教学步骤都应该有达成的相应的学习目标。

3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技能操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质。通过学习情境的模拟,使学生真实的体验工作过程。然而高职教育的改革如果只依靠学校的努力,仅仅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得到政府和广大企业的支持,开办各种教学企业、实行顶岗实习,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接触到企业和工作,能接触到真实的项目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真正具备了一个高职人的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洪军明.高职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开发研究[J],2009(07).

[2]曾波.林冰.裘汉琦.工程监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张孝忠.周慧兰.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价值工程[J].2011(11).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 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石碧清(1967- ),女,山西大同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闾振华(1965- ),男,四川郫县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39-02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拉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将课程建设划分为合格课程建设、优质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三级课程建设体系。精品课又分为校、省和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监测综合实训”课程2011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课程是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专门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重点强化学生环境监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尽量展现环境监测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水质、空气等环境要素的监测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为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就业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本课程培养目标具体表现为:(1)基本素质教育目标。具有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工作作风等。(2)知识教学目标。掌握环境监测采样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常规项目分析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等。(3)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具有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环境监测样品的采集和运输、保存的技能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会以及对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研,确定了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工矿企业和环保公司以及环境监测站等。与环境监测相关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污废水监测、空气质量与废气监测、噪声监测和土壤监测等。根据这些反馈信息,以及对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分析,确定了以环境监测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环境监测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模块化课程的设计理念。

在对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环保公司以及学生就业单位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监测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工作岗位,归纳了课程所对应的环境监测职业能力,确定了根据环境监测站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的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具体是实训模块对应监测站工作岗位,学习任务对应监测站工作岗位,实训内容对应监测站职业技能。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思路

在听取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毕业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单位的意见反馈,确定了课程内容的选取思路。根据环境监测站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为了保证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我们坚持“以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为主导,设计模块化教学过程”“以提升学生监测技能为导向,进行实训任务整体设计”“采用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实训活动”“以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设计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等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以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为主导,设计模块化教学过程”原则是指按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工作领域将课程设计成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质量保证三个教学模块。具体是环境监测实训室对应环境保护监测站,模块一对应采样室,模块二对应分析室,模块三相对应质控室。“以提升学生监测技能为导向,进行实训任务整体设计”原则是指在实训内容的选取上,依据环境监测站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选取了水、空气、土壤、噪声监测领域有代表性的监测项目,同时也兼顾了分析方法的全面性。将三个教学模块分解成19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和环境监测综合实训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以及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模块、实训工作任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灵活、综合地运用了模块化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法”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基于环境监测工作过程将本课程的实训教学过程分成样品采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三个模块来进行教学。三个模块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相互联系。按照工作流程先采样,再实验室分析,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则贯穿于整个环境监测实训过程。

“现场教学法”是运用真实直观的现场案例,引导学生从现实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可行性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教学中,在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空气监测方案、土壤监测方案、噪声监测方案时将学生带到现场进行教学。在现场学习监测断面、监测点位的设置等。这样学生感觉就像在真实的工作岗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小组合作教学法”从教学过程的集体出发,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两位学生。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整个实训过程是分工合作完成的。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互相合作的快乐,既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又能及时校正自己操作中的错误。

“视频形象教学法”是利用由声音和图像相叠加的动态系统,将复杂的工作过程和抽象的概念展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和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单元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理解能力。在讲授实训操作时,指导教师除了示范操作,还采用了播放操作视频和再现实训操作照片的方法来更形象、生动地呈现实训过程,使学生在进行实训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实训效率。

五、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职教学的评价应该在考试的同时,增加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量,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职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根据环境监测综合实训课程的特色,参照环境监测实际工作的监测质量控制方法,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实际操作过程的规范化考核、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考核以及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考核三个部分。为此,我们以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制定了操作考核评分表和实训过程原始数据记录表以及环境监测报告模板(如下表)。实训操作部分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监督的方式进行。原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过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以及监测报告由考评小组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根据特定职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形成职业道德,获得职业从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很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体现,精品课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监理工程师 ; 职业责任 ; 责任风险及保险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insurance supervision engineer occupation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engineer; occupation liability; liability risk and insurance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为监理单位提供一种专业技术技能,为业主单位提供高智能的管理服务,对工程建设实施专业化的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以及造价、安全、环保和健康等问题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密切。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明显的作用。

一 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

监理工程师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及岗前培训教育,并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社会公众对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服务存在较多的依赖,监理工程师所从事的职业客观要求他们对社会公众担负更多的责任,如可能的民事责任、道义责任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本文的讨论仅仅限于职业责任的范畴。

建设监理是由监理工程师提供的一种专业技术服务,应用合理的技能,谨慎而勤勉的工作是监理工程师应尽的义务,在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其职业责任可以分为两类,即过失责任及合同责任。过失责任,是指监理工程师没有履行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履行的责任,或是做了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做的事,而这些过失恰恰造成了业主或第三方的损失,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合同责任,是指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合同当事人的一方违背了合同的规定,没有适当的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从而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害,因此,必须依据合同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监理是一种需要多专业配合协调的技术服务,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往往是一种集体的行为,这一点又有别于其他,如医生、律师等专业人。我国的监理制推行是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建监理机构并代表监理单位全权负责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监理义务。总监在监理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监理服务的成效最终是由监理机构的整体服务来体现的,监理单位和总监之间,总监和监理机构其他成员之间的约束机制也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造成影响,在职业责任的分工方面,也要充分考虑这一方面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他们工作的对象是投资巨大,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项目,一旦损害发生,其责任设计到的经济额度往往较大,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但在另一方面,对致害的一方来说,损失也是巨大的。监理工程师依靠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业主提供技术服务,自身的信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赔偿外,自身声誉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极有可能对其职业生涯和监理单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监理工程师作为致害人同时也是受害人,也就是说,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具有两重性。

二职业保险的保险责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监理工程师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但职业责任保险所针对的仅仅是职业责任。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保险内容,主要考虑如下方面。

1监理服务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其职业责任保险可以以监理工程师所属的执业机构名义购买,也可以以监理工程师自身的名义购买,究竟以什么名义购买较为有利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实行的是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项目总监负有相当重要的责任,因此,以项目所属的监理企业以监理费的额度购买较为合适。但是,除了投保人自身外,即总监理工程师责任,还应包括现场监理机构中从事监理服务的其他人员,如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等的专业疏忽行为。例如,当项目总监在提供监理服务时,以他的名义购买了职业责任保险,若由他领导的其他监理人员或前任在工作时发生疏忽,而总监本人也未能发现这种从专业角度来说本应该发生的疏忽,这也视为总监的一种疏忽,保险公司也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2职业责任保险所承担的责任,通常有六种形式,保险责任的界定是保险制度的重要环节。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因注册监理工程师过失行为违反其业务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发生如下经保险人认定的保险事故,则保险公司应当予以赔偿:1未按照法律法规和委托监理合同履行监理职责和义务,造成不良后果,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的;2监理人员在现场未发现施工企业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而未予以制止导致不良后果的;3总监理工程师因疏忽为发现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而未暂停施工指令而引发不良后果的;4工程监理企业因疏忽未审查出施工企业安全措施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不良后果的;5违反监理合同约定的因疏忽的其他不作为行为;6保险责任条款中约定的其他赔偿责任。如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合同同意的为减少或缩小对委托人的经济赔偿责任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上述行为必须是过失行为而非恶意渎职和。

下列行为不属于赔偿范围:1监理人员违章指挥或者错误指令;2将不合格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3 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4对应检查的项目未检查或者对应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未实行旁站监理的;5转让监理业务的,造成质量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6违反监理合同约定的其他失职或者渎职行为;7保险合同约定的其他失职或者渎职行为。由于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风险的发生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上述第二种承保方式能较好地适宜职业责任风险的这种特点,可以考虑作为主要的承保方式,不过,这承保方式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较大,保险公司必须对监理工程师过去的从业记录有充分的了解,为了能更好的控制风险,也可以考虑对保单规定一个追溯日期,追溯日期的长短由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双方商定,在保单的有效期内提出的索赔,只要导致索赔的时间发生在保单规定的追溯期内,保险公司都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生;顶岗实习

一、当前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在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没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致使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疏于管理、教育和自我约束,导致未能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具体情形如下所述。第一,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对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企业在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需要给予相应的工作指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只注重学生的顶岗,不注重学生的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顶岗实习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给予他们实习锻炼的机会,接受专业的指导和业务培训,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能从企业那里学到职业技能,那么顶岗实习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第二,教师不能全程进行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是根据专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单位实习锻炼,由于专业类别较多,学生被分散在各地,实习时间较长,而教师教务工作繁重,不能全程性地参与到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能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管理,致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不到相应的知识,专业技能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第三,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走向实习岗位后在前期由于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能够在实习岗位上认真地工作,积极学习相应的专业技能。但是,随着实习时间的加长,长期从事一定的工作,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自我放纵,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学校顶岗实习的相关要求,进而导致实习失败。

二、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中职学生实习的管理

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前期的准备筹划、中期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以及后期的考核评价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多个环节组成,为了保证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有序、顺利地开展,学校必须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顶岗实习的监督与管理。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前期运用信息技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首先,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向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教师以及顶岗实习的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专业的实习情况以及学校和企业关于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等。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对实习能力的要求,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让企业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做好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监督与管理。从上文叙述可知,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自身都没有做好各自的工作,这正是由于在此过程中缺少系统、全程性的管理才导致各方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所以,在此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监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可以安排相应的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监督,做好学生实习过程中表现的数据统计,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通过长时间的监督和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具体表现。其次,利用信息技术监督企业工作。学校在学生实习规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监督管理学生,也可以监督企业的相关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给予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防止监督管理人员不作为,督促监督管理人员做好管理监督工作。第三,运用信息技术做好顶岗实习后期考核考评。学生顶岗实习后期考评由企业的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以及学生本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表现进行总体的评价与分析,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让学校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1篇

1、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特征

建设监理是由监理工程师提供的一种专业技术服务,它是在业主委托的范围内,由监理工程师运用合理的技能,谨慎而勤勉地工作,以达到监理合同的要求。关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1.1工作具有委托性

是否委托监理,或者在哪一阶段委托监理,就可根据需要由业主确定。国家虽然对实行强制监理的范围进行了规定,但由哪家具体的监理单位来实施,则由业主按照市场方法来决定。《建筑法》明确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并且双方应订立书面的委托监理合同。监理工程师必须在委托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开展工作。

1.2专业技术性强

监理工程师所提供的服务,是基于自身专业技能的管理、技术或咨询服务。因此,在同样的工作范围及权限内,不同的监理工程师提供服务的成效可能大不相同,这与监理工程师本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有关。

1.3绩效受主观影响较大

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具有较大的弹性,因而监理的工作绩效界定起来较为困难,好坏难以运用定量的标准来衡量,其工作绩效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关。这种主观能动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取决于职业道德的约束;二是取决于监理工程师自身对监理工作的热爱;三是业主的支持。

1.4绩效具有集体性

监理是一种需要多专业配合协调的技术服务,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更多地体现为集体行为。我国的监理推行总监负责制,但是监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最终是由监理机构的整体服务来体现的。只有整个项目监理机构有效的运作,监理的绩效才能得到体现。

1.5工作责任巨大

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客观上决定了监理工程师需担负非常重大的责任,因为工程项目投资巨大,且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旦损害发生,涉及到的经济额度很大,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另外,工程质量的好坏、造价的高低以及工程建设周期的长短都和社会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利益密切相关C

2、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

从上述监理的工作特征来分析,监理工程师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1)行为责任风险。监理工程师的行为责任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监理工程师违反了监理委托合同规定的职责义务,超出了业主委托的工作范围,并造成了工程上的损失;二是监理工程师未能正确地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在工作中发生失职行为;三是监理工程师由于主观上的随意行为未能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并因此造成了工程损失、

(2)工作技能风险〔监理工作是基于专业技能基础上的技术服务,因此,尽管监理工程师履行了监理合同中业主委托的工作职责,但由于其本身专业技能的限制,可能并不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3)技术资源风险。即使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并无行为上的过错,仍然有可能承受由技术资源而带来的工作上的风险。某些工程质量隐患的暴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诱因,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不可能保证所有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另外由于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限制,监理工程师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任何部位、任何环节都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因此,也就有可能面对这一方面的风险。

(4)管理风险〔明确的管理目标、合埋的组织机构、细致的职责分工、有效的约束机制是监理组织管理的基本保证。尽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但如果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理工程仍然可能面对较大的风险、这种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监理单位与监理机构之间缺乏管理约束机制。由于监理工程的特殊性,监理机构往往远离监理单位本部,在日常的监理工作中,代表监理单位的是总监,其工作行为对监理单位的声誉和形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监理单位对总监的工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即监理单位和总监之间应该建立完善、有效的约束机制二是监理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监理机构中各个层次的人员职责分工必须明确。如果总监不能在监理机构内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则风险仍然是无法避免的。

(5)职业道德风险。监理工程师在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必须十分谨慎、小心,表达自身意见必须明确,处理问题必须客观、公正,同时应勇于承担对社会、对职业的责任,在工程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相冲突时,优先服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在监理工程师的自身利益和工程利益不一致时,必须以工程的利益为重,如果监理工程师不能遵守职业道德的约束,自私自利,敷衍了事,回避问题,甚至为谋求私利而损害工程利益,必然会因此而面对相当大的风险。

(6)社会环境风险。社会对监理工程师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这种期望,无疑对建设监理事业的继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人们对监理的认识也产生了某些偏差和误解,有可能形成一种对监理的健康发展不利的社会环境。现在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的人士认为,既然工程实施了监理,监理工程师就应该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出了质量问题,首先向监理工程师追究责任。应当知道,承包商的工作属于承包性质,承包商有责任为业主提交一个质量合格的工程,但是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是委托性、咨询性的,是代表业主方进行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作的任何工作并不减少或免除承包商的任何义务、推行监理制,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不能替代承包商来担保工程不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3责任风险的规避 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警觉和防范,减少和控制责任风险。针对上述监理工程师责任风险的来源,可以考虑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I)严格执行合同。这是防范监理行为风险的基础。监理工程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合同意识,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不折不扣地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又要注意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随时随地以合同为处理问题的依据,在业主委托的范围内,正确地行使监理委托合同中赋予自身的权力。

(2)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提供监理服务的必要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是监理工程师所从事的职业对自身提出的客观要求。监理工程师绝不能满足现状,必须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功底,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防范由于技能不足可能给自身带来的风险。

(3)提高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和监理机构内部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作是否有效,是发挥监理工程师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也是防止管理风险的重要保证。因此,监理单位必须结合实际,明确质量方针,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尤其是在监理责任的承担方面,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监理单位的监理义务最终需落实到监理工程师身上。损失实际上是由具体的监理工程师造成的,但是由监理单位对业主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因而在监理单位内部,总监与监理机构其他成员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同样应该制定明确,这对于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责任心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职业道德约束。要有效地防范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带来的风险,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需要对监理工程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做出明确的界定。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较为粗糙、薄弱,虽然对职业操守作了一些定义,但缺乏实际上的操作性;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遵守职业道德成为监理工程师的自觉行动;三是需要健全这一方面的监督机制,监理行业协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完善法律体系。迄今我国建设领域法律体系的建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许多不协调乃至矛盾抵触的地方;法律、法规还大量存在覆盖不到的范围,不少法律的定义不明确。除此之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水平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一方面需要不断立法,完善法律、法规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需要理顺现有法律的关系,对相互矛盾之处要进行修订。政府行业主管理部门及有关的行业协会,需要自觉执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并且在社会上积极宣传有关的监理法律、法规,使社会能对监理工程师承担的责任有个正确的认识。

(6)推行职业责任保险。监理工程师可能因工作疏忽或过失造成合同另一方或第三方的损失,因而需对其承担赔偿的职业责任进行投保,一旦由于职业责任导致了业主或第三方的损失,其赔偿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索赔的处理过程也由保险公司来负责。也就是说,通过市场手段来转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没有有形的物质载体,其保险的是你的责任。因此,要开展这种保险,必须一首先对监理工程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研究分析,搞清楚职业责任和其他责任的区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是多方面的。并不是监理工程师的任何责任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来解决。职业责任保险所针对的仅仅是职业责任,即只针对监理工程师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在提供服务时由于疏忽行为而造成业主或依赖于这种服务的第三方的损失。且这种行为在主观上必须是无意的,并仅限于监理工程师专业范围内的行为,而不负责和专业范围无关的疏忽行为造成的损失,职业,责任保险在国内尚无开展的先例,但目前已经在工程设计等领域开始试点。

参考文献:

[1]美)罗斯金。工程师应知: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工作特征;责任风险;规避

随着《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建设监理制在我国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监理的作用和地位己得到明确。但值得指出的是,在监理应当承担的责任方面,却存在许多盲区,人们只强调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但对监理责任的内涵这一关键问题至今未进行过深入探讨。认识和防范监理责任风险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 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特征

建设监理是由监理工程师提供的一种专业技术服务,它是在业主委托的范围内,由监理工程师运用合理的技能,谨慎而勤勉地工作,以达到监理合同的要求。关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1.1工作具有委托性。

是否委托监理,或者在哪一阶段委托监理,就可根据需要由业主确定。国家虽然对实行强制监理的范围进行了规定,但由哪家具体的监理单位来实施,则由业主按照市场方法来决定。《建筑法》明确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并且双方应订立书面的委托监理合同。监理工程师必须在委托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开展工作。

1.2专业技术性强。

监理工程师所提供的服务,是基于自身专业技能的管理、技术或咨询服务。因此,在同样的工作范围及权限内,不同的监理工程师提供服务的成效可能大不相同,这与监理工程师本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有关。

1.3绩效受主观影响较大。

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具有较大的弹性,因而监理的工作绩效界定起来较为困难,好坏难以运用定量的标准来衡量,其工作绩效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关。这种主观能动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取决于职业道德的约束;二是取决于监理工程师自身对监理工作的热爱;三是业主的支持。

1.4绩效具有集体性。

监理是一种需要多专业配合协调的技术服务,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更多地体现为集体行为。我国的监理推行总监负责制,但是监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最终是由监理机构的整体服务来体现的。只有整个项目监理机构有效的运作,监理的绩效才能得到体现。

1.5工作责任巨大。

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客观上决定了监理工程师需担负非常重大的责任,因为工程项目投资巨大,且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旦损害发生,涉及到的经济额度很大,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另外,工程质量的好坏、造价的高低以及工程建设周期的长短都和社会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利益密切相关。

2. 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

从上述监理的工作特征来分析,监理工程师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1)行为责任风险。监理工程师的行为责任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监理工程师违反了监理委托合同规定的职责义务,超出了业主委托的工作范围,并造成了工程上的损失;二是监理工程师未能正确地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在工作中发生失职行为;三是监理工程师由于主观上的随意行为未能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并因此造成了工程损失。

(2)工作技能风险〔监理工作是基于专业技能基础上的技术服务,因此,尽管监理工程师履行了监理合同中业主委托的工作职责,但由于其本身专业技能的限制,可能并不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3)技术资源风险。即使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并无行为上的过错,仍然有可能承受由技术资源而带来的工作上的风险。某些工程质量隐患的暴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诱因,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不可能保证所有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另外由于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限制,监理工程师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任何部位、任何环节都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因此,也就有可能面对这一方面的风险。

(4)管理风险〔明确的管理目标、合埋的组织机构、细致的职责分工、有效的约束机制是监理组织管理的基本保证。尽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但如果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理工程仍然可能面对较大的风险、这种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监理单位与监理机构之间缺乏管理约束机制。由于监理工程的特殊性,监理机构往往远离监理单位本部,在日常的监理工作中,代表监理单位的是总监,其工作行为对监理单位的声誉和形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监理单位对总监的工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即监理单位和总监之间应该建立完善、有效的约束机制二是监理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监理机构中各个层次的人员职责分工必须明确。如果总监不能在监理机构内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则风险仍然是无法避免的。

(5)职业道德风险。监理工程师在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必须十分谨慎、小心,表达自身意见必须明确,处理问题必须客观、公正,同时应勇于承担对社会、对职业的责任,在工程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相冲突时,优先服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在监理工程师的自身利益和工程利益不一致时,必须以工程的利益为重,如果监理工程师不能遵守职业道德的约束,自私自利,敷衍了事,回避问题,甚至为谋求私利而损害工程利益,必然会因此而面对相当大的风险。

(6)社会环境风险。社会对监理工程师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这种期望,无疑对建设监理事业的继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人们对监理的认识也产生了某些偏差和误解,有可能形成一种对监理的健康发展不利的社会环境。现在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的人士认为,既然工程实施了监理,监理工程师就应该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出了质量问题,首先向监理工程师追究责任。应当知道,承包商的工作属于承包性质,承包商有责任为业主提交一个质量合格的工程,但是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是委托性、咨询性的,是代表业主方进行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作的任何工作并不减少或免除承包商的任何义务、推行监理制,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不能替代承包商来担保工程不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

3. 责任风险的规避

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警觉和防范,减少和控制责任风险。针对上述监理工程师责任风险的来源,可以考虑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严格执行合同。这是防范监理行为风险的基础。监理工程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合同意识,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不折不扣地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又要注意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随时随地以合同为处理问题的依据,在业主委托的范围内,正确地行使监理委托合同中赋予自身的权力。

(2)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提供监理服务的必要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是监理工程师所从事的职业对自身提出的客观要求。监理工程师绝不能满足现状,必须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功底,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防范由于技能不足可能给自身带来的风险。

(3)提高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和监理机构内部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作是否有效,是发挥监理工程师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也是防止管理风险的重要保证。因此,监理单位必须结合实际,明确质量方针,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尤其是在监理责任的承担方面,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监理单位的监理义务最终需落实到监理工程师身上。损失实际上是由具体的监理工程师造成的,但是由监理单位对业主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因而在监理单位内部,总监与监理机构其他成员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同样应该制定明确,这对于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责任心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职业道德约束。要有效地防范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带来的风险,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需要对监理工程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做出明确的界定。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较为粗糙、薄弱,虽然对职业操守作了一些定义,但缺乏实际上的操作性;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遵守职业道德成为监理工程师的自觉行动;三是需要健全这一方面的监督机制,监理行业协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完善法律体系。迄今我国建设领域法律体系的建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许多不协调乃至矛盾抵触的地方;法律、法规还大量存在覆盖不到的范围,不少法律的定义不明确。除此之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水平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一方面需要不断立法,完善法律、法规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需要理顺现有法律的关系,对相互矛盾之处要进行修订。政府行业主管理部门及有关的行业协会,需要自觉执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并且在社会上积极宣传有关的监理法律、法规,使社会能对监理工程师承担的责任有个正确的认识。

(6)推行职业责任保险。监理工程师可能因工作疏忽或过失造成合同另一方或第三方的损失,因而需对其承担赔偿的职业责任进行投保,一旦由于职业责任导致了业主或第三方的损失,其赔偿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索赔的处理过程也由保险公司来负责。也就是说,通过市场手段来转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没有有形的物质载体,其保险的是你的责任。因此,要开展这种保险,必须一首先对监理工程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研究分析,搞清楚职业责任和其他责任的区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是多方面的。并不是监理工程师的任何责任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来解决。职业责任保险所针对的仅仅是职业责任,即只针对监理工程师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在提供服务时由于疏忽行为而造成业主或依赖于这种服务的第三方的损失。且这种行为在主观上必须是无意的,并仅限于监理工程师专业范围内的行为,而不负责和专业范围无关的疏忽行为造成的损失,职业,责任保险在国内尚无开展的先例,但目前已经在工程设计等领域开始试点。

参考文献

[1]美.罗斯金。工程师应知: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质量监控;五级监控;监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5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第十四,十五条提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满意的人才。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教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让不懂知识的人变成知识的拥有者,并不断的吸收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教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组织,有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符合岗位发展需求。

(二)质量。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博士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

结合上述观点,从教育方面来说,质量好坏是指培养的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高低,综合素质的优劣,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质量监控。监控是指监督,调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就是通过组织机构,按照程序,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和环节,进行规划、检查、反馈和调控,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现状

(一)监控定位不明确。不重视客观条件,发展目标过高,对学生要求过高。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属于四批二的层次,英语水平,综合能力都一般。应该根据本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情,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紧张。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条件为例,目前商务语音室有两个,但是设备陈旧,仅能播放听力,不能播放商务英语视频。商务情景模拟室一个,但是设备简单,很难满足商务场景模拟需求。

(三)师资缺乏。外语系绝大部分老师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少有老师有在外贸企业从业经验,知识跟新不快,实践能力不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省培,国培之类的培训项目,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之又少。

(四)监控生源质量下降。大学扩招必然使录取分数线下降,高职学生分数偏低,学习基础较差,对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带来了难度。

(五)监控技术落后。采用传统监控方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等,结合实际情况,切勿死搬硬套。

(六)监控对象受限。监控对象主要是教师上课情况,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监控较少,校外监控较少。

(七)缺乏高职特色。拘泥于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监控,校内外实训监控缺乏。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探索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岗位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规范各种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学生在刚入学时,应用英语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能力进行摸查工作,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岗位需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是质量监控的依据。分别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校内,校外实训条件,教学质量,学生就业质量等。

四、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原则。质量监控包括监控部门的确定,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监控内容的设计。相关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要参与,注重全面和重点监控。

(二)动态原则。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发生相应改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也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三)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组织机构清晰,职责分明,具体到各科室,各人,操作性,延续性强。

(四)开放性原则。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不能闭门造车,要收集企业,行业,社会的相关信息,要社会,企业,行业更多的相关者加入到监控主体中。

五、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应把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合理确定实践教学比重,学期初制定实训指导书,根据学生的实训输出,写出实训分析报告。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鼓励学生参加POCIB全国贸易从业能力大赛,鼓励学生考取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秘书证,翻译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高低最终要得到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我们要重视校内评价,但是第三方评价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点。

(一)建立五级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组织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系部分管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构成五级监控。强化教师和领导的质量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教职工质量觉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分管教学副院长按照职业院校发展的目标,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方向,指挥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工作,使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能高效运作。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教务处向分管教学副院长汇报,教务处直接管理各教学系部。教务处成立质量监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教学系部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座谈情况,并汇集,分析,反馈质量监控信息。

应用英语教研室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单位,应用英语教研室主任及本教研室老师要了解自己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的制定工作。组织,监督,检查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收集,汇总教学反馈信息。

辅导员收集学生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相关信息,及时跟上级组织汇报,反馈。

(二)建立检查制度。以教务处为龙头,对应用英语教研室展开,检查每个学期采取不定期抽查形式,检查内容包括:教室,实训室,实训设备,教师上课资料(教案,工作手册,学生点名册),学生作业,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表。

(三)建立听课制度。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每个学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了解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情况。与学生,教师进行座谈,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收集,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

(四)建立教学人员考核机制。每个学年学期初,商务英语教研室老师与系部签订目标责任考核。每个学年结束时,按照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对教师进行考核,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五)建立教学激励制度。每个学年,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分数最高的教师,为本教研室优秀教师,系部进行奖励。教师参加省赛,国赛获奖,学生参赛获奖,系部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奖励。

(六)建立校外专家监控。结合本校学生学情,行业,企业专家监控应用英语教研室的主要教学文件,分别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等。

(七)建立学生监控。商务英语专业建立QQ群,公共微信号,公共邮箱,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质量监控,讨论的主要内容即专业课教师上课情况,校内实训情况,校外顶岗阶段的建议等等,学生可以在上面各抒己见。并推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定期向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反馈学生质量监控信息。

(八)建立理论教学质量监控。选取符合学生学情的高职商务英语教材,按照各项标准监控教师教学过程,制定合理的理论考核模式,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制作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九)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我们要突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监控主体一定要纳入行业专家,监控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训计划,学生实训输出,教师实训分析报告。

(十)建立信息反馈监控。由外语系副教授组成的团体通过教学检查反馈,辅导员反馈,学生反馈,用人单位反馈,家长反馈,社会反馈等收集来的质量反馈信息,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标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针对性地反馈,促进决策层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制定决策,相关部门落实和执行改进措施。改进后的信息通过文件,报告,必要时开反馈会议,反馈到质量督导部门,督导部门进行再检查、再评价和再反馈。

(十一)建立评价监控。评价主体体现多元化。校内评价系统由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师生等组成;校外评价系统由用人单位,顶岗企业,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等组成。通过专业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满足社会、企业、多方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形成评价一反馈一整改一改进一再评价的过程,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现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

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英语专业教师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外语系的生存。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关键,要时刻把握人才市场的发展,岗位需求,建立符合学情,切合实际的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15-36.

[2]汤长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研究[J].职业教育,2009(2):168-172.

[3]许峰.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教学管理新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6-98.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四个“嵌入”;通信工程设计;监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24-03

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专业是我院2010年新增专业,2011年增设了监理方向。通信行业、产业不断发展和升级,特别是3G、LTE、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对通信工程施工、调测、运行维护、工程监理及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且本专业学生就业层次较高,后期发展空间较大,职业岗位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我院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具有现网运行环境的实验实训平台5个,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第二年选择参加与江苏邮电建设工程、江苏海迅等公司的校企合作“订单班”。本专业探索和实践了“工学交替,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大赛引领”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

专业定位与设置分析

专业设置背景 (1)通信行业、产业不断发展和升级,特别是3G、LTE、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市场对通信工程建设类人才的大量需求;(2)通信工程建设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调测、维护、工程监理及管理)工作岗位实践技能要求较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与之相符;(3)当前此类代维、施工就业企业较多,岗位需求量较大。

专业特征分析 (1)本专业方向就业岗位层次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但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实践技能要求也较高,职业岗位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例如,可以由简单的勘测员、线路及室分设计员、设计工程师成长为设计经理,由普通的施工人员、工程督导、工程经理成长为项目经理。(2)毕业生就业企业多数为通信代维、施工类企业,学生就业多数定位于设备安装、调测,线路施工、维护等岗位,部分学生从事通信工程设计类工作。(3)通信技术更新较快,因此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并加以运用的能力。

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通信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监理及管理三大类职业岗位群,毕业后可以担任查勘员、设计员、工程制图员、设备安装工程师、线路维护工程师、调测工程师、工程督导、监理员及工程项目经理等。其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所需职业资格认证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有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调测、维护、监理及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后能从事通信设备安装调测、通信线路施工及维护、基站勘察设计、线路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及项目管理等工作。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监理工程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责任风险;控制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

1.1站在业主角度进行分析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监理的过程中,业主会对工程建设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些要求都是不合理的,甚至无法实现。比如,业主会要求缩短施工的工期,对于业主来说,这一要求可能只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监理人员来说,却是一个高难度的要求,因为工程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中间的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业主提出的很多要求增加了监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使其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更大。有些业主会越过监理人员和承包商进行沟通,让承包商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施工,这样的做法也影响了监理工作的开展。

1.2站在监理工程师角度进行分析

监理人员在实际开展监理工作的过程中,会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来开展监理工作,而不是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监理,这样就使得监理工程师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例如,监理人员在监理中会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更改,这样的情况就使得正常的施工工序被改变,出现问题的几率大大提高。另外,从监理工程师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还存在着技术、职责以及管理风险。所谓的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监理人员对于施工中所需要使用的技术并不是十分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理人员无法作出准确的质量评价,进而导致监理工作存在问题。职责风险主要是指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知法违法的行为,进而导致监理工作不到位。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监理管理体系并不健全,监理部门职责较为混乱,监理工作人员出现了恶性竞争等问题,进而使得监理作用无法发挥出来,监理工程师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风险。

1.3站在承包商角度进行分析

承包商在工程建设中,需要以监理工程师的意见为主,也就是说,开发商需要配合监理师,但是在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有部分开发商将追求经济放在首位,在工程建设中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行径,这样就导致监理工程师需要承担更大的监理风险。另外,有些监理工程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开发商狼狈为奸,对开发商使用质量不好的材料或者是偷工减料等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工程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2对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责任风险进行控制的具体措施

2.1从业主方面入手

想要有效的对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责任风险进行控制,可以先从业主方面入手,业主应该了解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自觉配合监理工作的开展,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业主还应该尊重监理人员的工作,维护监理人员的劳动成果,若是有合理意见,可以和监理人员进行沟通,而不应该直接找开发商沟通,只有业主尊重监理工作制度,监理工程师所要承担的监理风险才能得到控制。

2.2从监理人员方面入手

监理人员在执行监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监理合同进行分析,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内容来开展监理工作,同时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敷衍了事,包庇开发商的不良行为。与此同时,监理人员还应该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监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监理水平,只有监理人员认真对待监理工作,将此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效果,降低责任风险。

2.3从承包商方面入手

承包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体,在选择承包商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在公平、公正并且公开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开发商,同时还应该对开发商所提出的方案、施工质量等内容进行审核,必须保证这些内容都是符合要求并且合理的,这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才能有效开展,其质量才能得以保证,监理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