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高质量科学研究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1篇

2、人力资源管理各大学的员工98%左右按合同管理,可以解聘,几乎是定岗定编定员,岗位职责明确。学术人员都要上课,科研课题多、经费多的可以少上,但不能不上。一般要求学术人员40%时间从事教学工作、40%时间从事科研工作、20%时间为学校做事,有新项目、新专业才会招聘人员。“三定”也是院系集体决定,报教务长和校长批准。学术人员薪金分ABCDE五级,相对较高较稳定,每年根据考核的结果会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教学评价是学生评价占50%,院系评价占50%,评价的最后结果会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本人,对工作不能胜任者,学校会特别告知,美其名曰是“帮助本人提升能力”。实际上,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员工、特别是被“帮助”之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会被淘汰。科研评价按院系特点,按平均水平要求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将影响员工的职称晋升、科研休假。成果转化或专利转让有1/3归发明家或公司,成果上市有股权等激励手段。

3、教育教学管理各大学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事务都归教务长管理。大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大院系、小机关,岗位职责明确。校级关注战略、规划、计划、预算与决策,院系关注执行。为了更好地营销院系品牌和管理,院系设有经理,协助院长负责非学术性事务,有企业化管理的风格,院长主要负责学术性事务,抓战略措施和规划的执行。大学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都得按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学校设有来自各管理部门和各学院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任何一所大学要开设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新的学位或调整已有的专业学位,必须向该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审核并给出是否同意或否决的意见后,先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批,最后报校长代表学校理事会审批。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按质量标准执行,有教育部的最低标准,也有8校联盟标准和学校标准。

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其中,阿德莱德大学校长提出了“尽量小班上课,大课尽量用网络教学”的理念,阿德莱德大学校长认为小班上课教授能和学生直接交流,对学生影响大,大班利用网络视频的形式上大课效果好。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很好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各大学学生成绩的评定一般都采用形成性评价机制。一般课程设两次阶段性作业报告(论文),占50—70%的分数,期末考试占20—40%的分数,到课和课堂表现仅占10%,避免了死记硬背,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08)建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又称澳大利亚名校,被普遍公认为是澳大利亚版的常春藤联盟,在南半球与环太平洋地区始终位居领导地位,其成员皆为澳大利亚历史悠久、享誉国际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我们此行访问的大学中就有悉尼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是八校联盟的成员。为了保障教育质量,2011年,八校联盟大学建立了质量保障机制,如,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采用的评估方法是由被评估学校提供一份各校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学生学业成绩报告,由其它八校联盟大学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以保持学生学业评价的一致,沟通八校联盟的教学情况。由此可见,澳大利亚一方面注重高校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注重标准的实现,强调在实践中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同时,正视各类大学的差异,既坚持标准,又实事求是。澳大利亚的大学对其教育质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确保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科学研究特点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重视批判性思维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社会,大学培养的人才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为经济社会服务,政府希望大学使学生成功获取学位、从事国际认可的原创性研究、创新知识,全方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使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针对这样的目标定位,澳大利亚的大学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研究国际化据悉尼大学的专家介绍,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有700万科研人员,1万亿美元用于科学研究。由于人类共同面临许多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全球的科研重点就是要找到一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必将导致科研工作愈来愈全球化。研发方面的跨国合作研究,15年前只占全球科研的25%,现在已经超过了35%。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科研合作,近年来,澳大利亚各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相关工作。一是调整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成立全方位支持科研的管理团队;二是面向全球招聘科研业绩突出的学术人员,增强科研竞争力;三是拓宽科研经费来源,多渠道争取经费。不仅注重从各级政府、各种基金会等渠道申请经费,同时还注重从行业、企业、校友、私人争取科研经费,不仅从国内申请,而且更加注重从国际组织、区域联盟、外国政府、外国企业和组织申请研究经费。在职工业绩评价上政府来源和非政府来源的科研经费都有同样的权重;四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几乎每所大学都在科研管理中成立专门公司帮助学术人员申请基金、申请专利,帮助学术人员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了解学术人员科研新成果,完善合同协议等,通过与企业、政府不断沟通,促进成果转化和专利转让,甚至申办公司或企业,负责或协助完成工商注册工作、协调学术人员股权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我们此行访问的悉尼大学人力资源部下设有学术人员招聘中心,全球招聘学术人员,服务大学战略和特别项目。悉尼大学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国际科研合作工作的机构———国际机构与政府项目部(IAGP,以下简称项目部)。目前,该项目部有一名项目主管,四名工作人员。项目部专门为学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项目部负责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学术人员撰写项目申请书。其合作伙伴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机构。如澳大利亚的外交部外事中心、国际农业科研中心、产业创新部门、林业部门;多国及双边合作机构,如联合国卫生组织、欧盟、亚洲发展银行,此外,国外的很多一流大学也都是其合作伙伴。其工作程序是:第一,沟通情况。工作团队人员与校内3600多名学术人员分院系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院、系的每个学科发展到的阶段,有何可挖掘的项目。与此同时,与国际出资机构沟通,了解其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具体途径是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学术访问团交流。开展内外衔接工作时,充分考虑大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院系的发展定位。分析机会时,还考虑学校的竞争力、全球发展的需要,及风险何在。第二,起草项目申请书。项目团队和院系的科研人员合作起草研究计划书,明确学校院系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责任,并依据专门的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评估,并做时间安排、财务计划、风险分析。研究内容由学术人员负责完成。项目计划书起草完成后,经学校内部审查、审批后提交。第三,规范管理。申报成功后,学校有一整套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学术人员负责研究工作,行政管理有专门的法律团队参与,财务管理也有专人负责;项目部负责内外沟通。第四,后续工作。项目完成后,评估研究目标是否实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项目建议。经该项目部努力,目前悉尼大学在研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有三项,一是欧盟的有关人权研究的项目,该项目每三年申请一次,研究经费为250万欧元,依托此项目,悉尼大学设置了一个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项目;二是英国的specialfoundation基金会提供资助的关于个人的投票行为的一个研究项目;三是澳大利亚政府和私人国际企业出资资助,有关在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如何减少粮食收获之后到进入市场的物流过程中浪费的项目,以帮助这些国家减少粮食浪费。据该项目部的负责人介绍,五年前,这样的研究是不大可能的,但现在这类研究已成为了悉尼大学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都有很多研究人员申报此类项目。2012年,就有120多份项目申请书提交。

(二)开展跨学科研究开展跨学科研究是目前世界科学研究的普遍趋势,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都成立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整合全校各学科的研究资源。如悉尼大学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就整合了校内外医学、农学、法学、商科、建筑设计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联合研究;光子学与光科学研究中心整合了校内物理学、工程学、数学和化学学科的顶尖专家开展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了纤维光学、激光光谱学、石英光纤及光纤器件、微结构光学纤维等等;显微镜与微量分析研究基金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组织。该研究采用显微镜和微量分析探索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经济社会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在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中,几乎都设立有技术转移中心,专门负责国内外合作科研成果的技术转让工作及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把成果实现转化、技术实现转移,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发展等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如悉尼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就是专门负责悉尼大学和国内外企业技术合作与转移工作的部门,也负责悉尼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该中心是悉尼大学和工商界联络的桥梁,负责整合全校的资源,为工商界直接组织研究开发和提供技术转让工作。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专门制定了“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该计划每年为被批准的项目提供5万至30万澳元的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要有合作伙伴,海外研究人员也可以申请该项目,但是,其中的商业研究合作伙伴至少必须有一家是澳大利亚的机构,而且项目一旦立项,商业合作伙伴需配套项目立项经费的25%用于研发工作。显然,该计划有益于促进大学和商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创造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长期的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悉尼大学有很多“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的成功案例。如SteveSimpson博士和SalahSukkarieh博士与澳大利亚蝗虫委员会在该计划资助下的合作研究。他们使用机器人技术及工程、数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了计算机模型,控制蝗虫的爆发,从而保护了粮食作物。成立于2007年的悉尼大学力拓(RIOTIN-TO)工矿自动化中心,由力拓集团投资建成,建设自动化的采矿中心。中心建设监控室就可在悉尼监控西澳矿井如何作业。目前,力拓集团还将继续投资开展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四)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澳大利亚各类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设立了一系列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如悉尼大学设有学生创业孵化器(INCUBATE),卧龙岗大学、麦觉理大学建有科技园,西悉尼大学设有辅助医疗研究中心等等。

悉尼大学的学生创业孵化器于2012年9月由悉尼大学学生联盟设立,是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第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创业孵化器,目的是鼓励创业,激发创造的力量,支持企业创业。该项目开放给学生、研究人员和悉尼大学2009年以后毕业的校友。成功团队将于每年暑假期间在悉尼大学校园内初创公司,还可以免费请创业顾问指导。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是悉尼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案例。2007年,悉尼大学3名博士生发起成立了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该项目从联邦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获得了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后来,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进一步获得了美国海军陆战队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合同为期5年。研发内容是为海军陆战队的智能目标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2008年,该公司研发的智能目标系统在西澳大利亚进行了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该系统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昼夜运行。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一,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经济的全球化决定了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国际化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应进一步多措并举,推进我国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适时成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介机构,建立一只专兼职的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质量评估专家队伍。由教育部出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由评估中介机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标”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同时,要适时调整对各类学校整体评估的周期,适当延长年限。加强专业评估,可依托各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并将评审结果在网上公布。

第三,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既要坚持标准,又要区别对待。国家在制订有关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评估指标体系时,要因地制宜地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充分发挥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评估应在坚持“国标”的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第四,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所高校要想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高质量科研的目的是创新知识,有效地应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挑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大学只有通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学生需求的互动链中起到核心和纽带作用,才能实现大学的使命,其功能才能发挥,大学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辐射源。大学不仅要关注当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也要关注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对的共同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该发现新的知识,增加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在应用研究方面,应主动服务大学所在社区、城市、国家及国际相关产业,为企业、行业解决技术难题。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本科 教学质量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教育目标,总结了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继而指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办学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员工的不懈努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后,一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主题的竞赛已经展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大校”的基础上建“强校”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的发展战略。谁能赢得胜利不仅在于其教学目标和计划,更取决于其认识与理念、魄力与能力,以及是否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拥有科学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系统的组织保障,等等。

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概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较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容易明晰二者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分析这两条法规,再去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专科”所作的表述:“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不难看出,“本科”特有规定性应该表现在,除去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之外,最应加以区分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特别是开展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学通常所强调的本科教学所应有的创造性和研究性,这是大学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在分析了“本科”的内涵之后,得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指大学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满足社会及学生需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活动满足需求的程度。

2.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目标

既然大学本科教学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那么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社会对学生品质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学生适用性的满意度;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3)上一级教育对大学教学的要求,即:大学里最高层次的博士教学对本科教育的要求:

(4)国家关于大学教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学质量区别于物质产品质量,因为在这里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教学品质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客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困难性。当然,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在理论上分别称之为教学的外适性质量、个性适应性质量、内适性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国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扩大招生之后,大学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明显,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然而大学的教学质量又与大学的领导和管理、教育经费、教育条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相关因素中目前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起点较低,教师难以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学生。

二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缺陷。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刚一入校基本都配备了个人电脑,加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松散,导致部分学生将大部分时问和精力投放在玩电脑方面,从而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三是教学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大学在大规模的扩招之后,对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激励以及津贴等方面的投入跟不上,网络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会议与教学活动经费都不足以满足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往往抱怨给“一表”学生和“三表”学生授课所付出的精力不同,但收入却基本相同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向民办高校,去赚取高额的讲课费,从而忽视了他们自己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过关的问题。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相关法律和规定的限制,往往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再加之学生往往不是按照本人的兴趣选择他们所修的专业,就会出现本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而外专业的学生却学不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甚至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出现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五是部分高校分不清科研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高校的科研实力固然标志着教师的研究水平,但是,研究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坏并无对应关系。我国学者韩淑伟等在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样就使教师那些本来就不多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科研上。

六是部分高校的教学领导与管理的水平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的教学比工厂里的车间生产要复杂得多,其教学质量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方法,可是现在很多大学教学领导与管理工作在制度上和方法上都没有达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

1.因材施教,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大纲,分层次进行培养

高校扩招之后,出现了学生数量大、学习能力相差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为此,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小班授课的原则,在高校里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体制,制定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大纲,让较高水平的学生学习较深的课程,而低水平的学生学习简单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岗位需求的人才。

2.完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及时修订学生的管理手册

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兴趣广泛化的现象,如果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和学生手册得不到及时地完善和修订,就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部分学生过分留恋网络,导致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缺课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制定相应的规定适当的对学生使用个人电脑进行限制。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强调过早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并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宿舍进行集中管理,限制他们宿舍的上网权限,让他们只能使用校园网,而不能使用因特网,只能够完成与教师的网络教学互动活动,而不能进行网络娱乐活动。当然,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该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可以在他们的宿舍里楼层建设网络教室,由专人管理监督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这样,既做到了学生上网的方便性和必要性,又做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的宿舍具有正常的网络环境,毕竟网络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有益的帮助。

此外,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当今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并每学期抽出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

3.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办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我国的高等院校由于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完善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不能很快、很自信地适应社会。高校的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自费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学习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但是,这部分学生却耽误了正常的本科学习活动,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在教学内容制定上的缺陷,也给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以下4个名词:

(1)计划内理论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等。

(2)计划内实践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

(3)计划外理论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课程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4)计划外实践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技能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在明确了这四个名词之后,高校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严格地进行计划内理论教学和计划内实践教学,进而完成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当然在课余时间,高校应积极的组织进行计划外理论教学和计划外实践教学,由学生自由选修并交纳一定的费用(远低于社会辅导班的费用),完成他们所希望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省去以往高昂的培训费用,又可以增强技术技能;而高校既可以优化配置本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增加教学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学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问题。

4.明确高校的类型与职能,突出科研或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学者将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划分为3种类型,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并就“研究型”、“教学型”本科院校类型划分和职能作了界定,如表1所示。在结合这种分类方法和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的有关部门规定之后,采用等级法对“本科”的教学质量要求予以如下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A、B、C表示在对应项目上应该达到的等级和水平,依次为A级最高,B级次之,C级最低。

由表1、表2可知,我国的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职能,因此,不同类型和职能的院校应该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需求。那么,我国的本科院校就理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秉持契合自己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质量观,突出各自对科研和教学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并坚持不懈,才能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领导与质量管理

教学需要领导,质量需要管理。领导能促进改革,质量管理能够提高质量,这已经是得到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教学领导不同于教学管理,教学领导更强调方向、发动、激励与改革,教学管理则更强调控制与程序。日本正是依靠质量管理使其产品由“劣质品”转变为“优质品”。我国近年来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质量管理体制与方法的广泛确立和运用。笔者认为,大学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一方面要强化教学领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此外,通常意义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大多数都是经验型的,总结出的影响因素也仅仅是思辨式的推论,缺乏科学和实证的依据。因此,世界各国在寻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时,虽有大致相同的方式、方法,却也存在不少差异,有些甚至相互抵触。美国学者Chiekering和Gamson于1987和1991年提出了大学良好运作的七条原则:师生互动、同辈合作、主动学习、给学生反馈、努力情况、对学生的高期望值、多元互动学习。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张雪梅通过实证研究,也给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有理由相信对这些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予以足够关注,也必将有助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教育目标,总结了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继而指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办学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员工的不懈努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后,一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主题的竞赛已经展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大校”的基础上建“强校”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的发展战略。谁能赢得胜利不仅在于其教学目标和计划,更取决于其认识与理念、魄力与能力,以及是否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拥有科学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系统的组织保障,等等。

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概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较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容易明晰二者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分析这两条法规,再去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专科”所作的表述:“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不难看出,“本科”特有规定性应该表现在,除去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之外,最应加以区分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特别是开展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学通常所强调的本科教学所应有的创造性和研究性,这是大学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在分析了“本科”的内涵之后,得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指大学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满足社会及学生需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活动满足需求的程度。

2.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目标

既然大学本科教学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那么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社会对学生品质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学生适用性的满意度;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3)上一级教育对大学教学的要求,即:大学里最高层次的博士教学对本科教育的要求:

(4)国家关于大学教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学质量区别于物质产品质量,因为在这里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教学品质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客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困难性。当然,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在理论上分别称之为教学的外适性质量、个性适应性质量、内适性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国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扩大招生之后,大学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明显,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然而大学的教学质量又与大学的领导和管理、教育经费、教育条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相关因素中目前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起点较低,教师难以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学生。

二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缺陷。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刚一入校基本都配备了个人电脑,加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松散,导致部分学生将大部分时问和精力投放在玩电脑方面,从而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三是教学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大学在大规模的扩招之后,对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激励以及津贴等方面的投入跟不上,网络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会议与教学活动经费都不足以满足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往往抱怨给“一表”学生和“三表”学生授课所付出的精力不同,但收入却基本相同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向民办高校,去赚取高额的讲课费,从而忽视了他们自己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过关的问题。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相关法律和规定的限制,往往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再加之学生往往不是按照本人的兴趣选择他们所修的专业,就会出现本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而外专业的学生却学不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甚至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出现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五是部分高校分不清科研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高校的科研实力固然标志着教师的研究水平,但是,研究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坏并无对应关系。我国学者韩淑伟等在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样就使教师那些本来就不多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科研上。

六是部分高校的教学领导与管理的水平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的教学比工厂里的车间生产要复杂得多,其教学质量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方法,可是现在很多大学教学领导与管理工作在制度上和方法上都没有达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

1.因材施教,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大纲,分层次进行培养

高校扩招之后,出现了学生数量大、学习能力相差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为此,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小班授课的原则,在高校里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体制,制定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大纲,让较高水平的学生学习较深的课程,而低水平的学生学习简单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岗位需求的人才。

2.完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及时修订学生的管理手册

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兴趣广泛化的现象,如果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和学生手册得不到及时地完善和修订,就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部分学生过分留恋网络,导致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缺课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制定相应的规定适当的对学生使用个人电脑进行限制。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强调过早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并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宿舍进行集中管理,限制他们宿舍的上网权限,让他们只能使用校园网,而不能使用因特网,只能够完成与教师的网络教学互动活动,而不能进行网络娱乐活动。当然,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该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可以在他们的宿舍里楼层建设网络教室,由专人管理监督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这样,既做到了学生上网的方便性和必要性,又做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的宿舍具有正常的网络环境,毕竟网络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有益的帮助。

此外,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当今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并每学期抽出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

3.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办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我国的高等院校由于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完善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不能很快、很自信地适应社会。高校的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自费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学习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但是,这部分学生却耽误了正常的本科学习活动,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在教学内容制定上的缺陷,也给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以下4个名词:

(1)计划内理论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等。

(2)计划内实践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

(3)计划外理论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课程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4)计划外实践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技能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在明确了这四个名词之后,高校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严格地进行计划内理论教学和计划内实践教学,进而完成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当然在课余时间,高校应积极的组织进行计划外理论教学和计划外实践教学,由学生自由选修并交纳一定的费用(远低于社会辅导班的费用),完成他们所希望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省去以往高昂的培训费用,又可以增强技术技能;而高校既可以优化配置本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增加教学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学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问题。

4.明确高校的类型与职能,突出科研或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学者将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划分为3种类型,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并就“研究型”、“教学型”本科院校类型划分和职能作了界定,如表1所示。在结合这种分类方法和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的有关部门规定之后,采用等级法对“本科”的教学质量要求予以如下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A、B、C表示在对应项目上应该达到的等级和水平,依次为A级最高,B级次之,C级最低。

由表1、表2可知,我国的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职能,因此,不同类型和职能的院校应该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需求。那么,我国的本科院校就理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秉持契合自己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质量观,突出各自对科研和教学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并坚持不懈,才能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领导与质量管理

教学需要领导,质量需要管理。领导能促进改革,质量管理能够提高质量,这已经是得到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教学领导不同于教学管理,教学领导更强调方向、发动、激励与改革,教学管理则更强调控制与程序。日本正是依靠质量管理使其产品由“劣质品”转变为“优质品”。我国近年来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质量管理体制与方法的广泛确立和运用。笔者认为,大学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一方面要强化教学领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此外,通常意义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大多数都是经验型的,总结出的影响因素也仅仅是思辨式的推论,缺乏科学和实证的依据。因此,世界各国在寻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时,虽有大致相同的方式、方法,却也存在不少差异,有些甚至相互抵触。美国学者Chiekering和Gamson于1987和1991年提出了大学良好运作的七条原则:师生互动、同辈合作、主动学习、给学生反馈、努力情况、对学生的高期望值、多元互动学习。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张雪梅通过实证研究,也给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有理由相信对这些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予以足够关注,也必将有助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心教研组 教学研究 探索

从1995年起到至今,笔者担任无锡市中心教研组的负责人,教研组的工作得到省、市有关各方的好评,在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师资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市级中心教研组的职责,更好地开展工作,笔者根据组织市级教研活动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活动的内动力

研究市级教研活动的内动力,就是要求活动的组织者熟悉所开展活动的各方的内在积极因素,认识和调动一切有利于活动的积极因素,应当成为市级教研活动提升活动层次及其质量的重要办法。

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对于普通教师个人而言,其内动力就是教师岗位业务自我发展的需要;对学校领导而言,其内动力就是学校培养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及扩大学校声誉的内在需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下属的技工教研室组织市教研活动的内动力,就是要从总体上促进各校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在新形势下技工院校的发展步伐。

鉴于上述原因,市学科中心组活动的内动力,必然是要自觉聚合各方固有的内在积极因素及其创造的条件,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大胆构想;必然是自觉地重方案、细心求证,重过程、缜密实践,重实效、虚心总结,归纳经验,稳步推进;必然是自觉地重创新,列出不足,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进步,坚持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活动内容的确定

在其他各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活动内容如何关系着市级教研活动的成败。要发掘老中青教师的热点、疑点、难点,提供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才能使得活动引起中心组成员、各校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

首先,要了解教师教龄、年龄等结构状况。中心教研组和各校是老教师比较多,中年教师比较多,还是新教师比较多,活动内容安排要有所侧重,并注意兼顾。

其次,把握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如在提高中技生基础文化知识方面,语文、数学、外语等是考试科目。学生在一个学年中学完上下两册教材,教师应当在教好和帮学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大课题。将其分解开来说,一是明确教什么,透彻领会大纲精神,依纲执教;二是怎样教,优化传统的教法,创新实践新教法,让学生易学、好学;三是为什么这样教,研究之所以这样教的目的,反思教法,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明确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见下表)。

再次,突出本学科活动的新鲜度和实效性。即使是老活动也要用心注入新内容,使老活动既有活力又有魅力。要努力处理好活动的新鲜度和实效性的关系。

三、活动方案的形成

活动方案的形成,其中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要努力实现活动的良性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科学规划市级各学科教研活动的一整套程序,以避免活动出现盲目性、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教研调查应找到市内相关学科的各方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了热点话题,就有了草案源头。通过酝酿,在讨论的基础上拟出草案,可以进入精心策划阶段,对方案进行细化推敲。征询协办单位,请领导签署意见,并对方案做过调整,推出活动方案。协办单位做活动前期准备,其间发现问题时,及时修正方案。改进后的方案为最终方案,认真实施,并努力达成预定目标(见图1)。

四、活动的三个阶段

要做好市级教研活动,必须明晰人员之间的彼此关系和职责(见图2),注意活动前期、中期和后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1.活动前期

中心学科组负责人组织拟订计划、定方案、发通知等工作,指导有关人员为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中心学科组长学校学科组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

图2

临时负责人,即协办单位中心组成员,负责安排协办单位活动场地等;主持所在协办学校学科组教师协助筹备市级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使得市级活动在协办单位真正起到教研的示范作用、学习作用,各校学科骨干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取经”的目的。

协办单位主要安排如下事项:会议场地、会标等布置;有关文字资料准备;相关活动的摄影、摄像、录音设备及技术人员;话筒、多媒体设备调试等。

2.活动中期

各校学科骨干,即中心学科组成员,如期出席教研活动会,明确活动目标――讲效率,出成果。各成员要将市教研活动精神,包括工作任务及要求带回去,传达到本校学科组。活动中期的注意事项:按方案定的步骤走;控制好活动时间;突出活动主题,防止偏题;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

3.活动后期

听取中心组成员反馈和意见,学校或个人报送相关活动资料;汇总活动的相关材料,整理形成可展示的成果,如文本资料、影声像资料等;确定活动奖评名单;认真做好中心组活动总结。

五、活动的评价

对一次市级教研活动,如何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呢?有茶水、有果品,是协办单位的礼仪和热情,有领导在座是活动得到重视和支持的体现,所有这些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但对一次市级教研活动要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最终还是要就活动本身进行审视,主要评价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参与的广泛性,统计实际参与活动人数应参与人数的百分比。二是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三是活动的实际情况记载,如录音、录影和录像资料,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书面资料,如活动备忘录、活动总结稿等。四是成果交流及其推广情况。市级学科教研成果作为各校学科教研组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源,应发挥应有的效用,跟踪了解成果是否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在省市级刊物上公开发表。

对开展市级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就是为了不断地探索满足广大教师需求的途径。组织富有吸引力、借鉴力、锻炼力和影响力的市级学科教研活动,应该成为组织者的一种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冰瑶.改善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培训,2011(8).

[2]李梦卿,罗莉.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用其效能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5篇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历史演进从宏观层面看,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微观层面看则是伴随着高校本身、受教育者的个适性需求的发展而发展的。质量的意识、文化和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怎样根据本国的国情和高校的现状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怎样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来建立适合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今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并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探研和完善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中,关键内容就是高校的自治、质量与有限的资源。高校需要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其中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首先要能够对自身的质量负起主要责任,并接受外部必要的问责与辅助。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看,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拓展高校办学自主权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进程中,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应该是一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作用于高校的努力所向。

我国学者在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时,选择的国别以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主,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于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历史发展、现状、运作机制等情况的介绍。总之,比较各项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和标准、新的发展趋势等。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常常将国外现有的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几种类型的模式,目前最常见的分类如:大陆模式、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民间主导型模式和官民结合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质量认证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院校审核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评估模式。

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实践价值

高校内部的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模式,是以一定的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以简洁的方式提出结构化的主要工作内容。由于教育质量与"体系"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基本上处于"边研究、边保障"的状态。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以"传统教育质量管理、现代企业界全面管理及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等质量管理思想方法为理论依据,对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模式进行探究。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有目的地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和施加作用,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它具有教学监测、评价和反馈等功能,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运行的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监控与调控作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实事求是地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运作情况,受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因此就学校自身评价看,应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把每一个培养环节规范化,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力求使其质量得到保证。

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和提升方法

教学活动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工作过程各个方面的运转情况。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有效的监控,实事求是地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进一步规范的要求,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作为实现教学管理目的、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手段,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真实地掌握教学工作情况,有效地为学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工作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决策信息和依据;第二,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引导教职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第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全面了解和掌握教与学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力的解决措施;第四,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及时对教学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要体现质量保障对"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要求,有效的评价、诊断与反馈是教学质量改进的重要前提措施,否则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只能停留于概念。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关于评价、诊断与反馈工作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评价的多元化(涉及参与主体、评价方法/形式、信息源、观测视角等等);其二,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合理与规范性;其三,评价结果的运用要体现对教师教学的实质促进作用,而不是一味地与物质奖惩挂钩。对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专家要提供建议或与教师交流;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诸如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提供条件保障,积极推动教师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教师自身在质量保障中的主动意识和有效能力会是持续改进和质量持续提高最为理想的因素。

质量保障区别于监督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评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诊断,进行有效的反馈,保证切实的改进。在教学质量保障过程中,绝大多数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诊断和反馈服务,中间媒介通常以评价报告和改进方案,最终通过问题的改进作用于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事实上,以上所述的借助反馈信息进行改进的过程己经涉及到了调控功能,除此之外,调控功能还体现在教学质量保障的承担信息管理与研究职能的部门,通过分类或综合的教学质量信息处理与分析,可以为相关的责任主体、决策机构提供有效的分析报告,这些主体或机构则可借此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相关支持资源进行调控。

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我们认为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仍任重而道远,仅提供如下意见仅供参考。

1、提高一线教师的参与热情

向全体教师宣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高一线教师的认识,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整个评估考核更科学、合理、全面、准确。同时,促进教师开展自评,及时发现自身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开展观摩教学,正确运用榜样的力量

对于在本专业领域内教学中极为突出的教师,教学督导团、学院领导应及时推荐到学校教务处,或者在学院范围内,或者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其他教师对其观摩学习,这种榜样的力量将促进教师改正自身教学中的毛病,弥补不足,形成教与学、教与教之间的良性循环。

3、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学生给任课教师涂卡打分中出现的不严肃、不认真等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懂得这是给他们学习自主权、参与教学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将起到促进作用,这对他们学习将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使其真正理解他们手中的权利将对教师评职晋级和改进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4、运用多种评估形式,建立灵活多样的监控体系

在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我们应适应调整指标体系,对多种类型的课程采用多种评价模式和评估指标体系,诸如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座谈等形式,同时,在各个专业内部征求教师意见,对不同专业设立不同指标体系,增加本专业内部的可比性。建立起在统一框架中的灵活多样的监控体系,使监控更具针对性,考核结果就会合理、公正、准确,这也会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全面和准确

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估纳入到学校整个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各个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势在必行的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应对此及早进行分析,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将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来,这样,考核结果对评价教师和改进教学的作用会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6、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监控的透明度,调动教师参与考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李良碧(1971-),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船舶制造工艺力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23-02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增长很快,除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更是增长显著。如何既达成培养目标,又能满足不同生源的需求,同时在培养质量上又有保证,[1]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质量问题目前已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区别的。[2]

国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开展得颇为广泛。美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其办学规模和专业分布也不断扩展。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至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全部硕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55%以上,而且涉及众多专业领域。[3]国际上专业学位硕士数量远多于学术型硕士数量,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在数量上仍处于劣势,与国际上75%的格局仍有不小的差距。[1]段丹等[4]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具有职业指向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程式和个性化职业指导体系以提升培养质量。许长青[5]以华南地区研究型大学为例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作了相关评估。

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社会急需大批高质量和实践能力强的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文将从生源、导师、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论文阶段检查和答辩阶段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原因,探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数是由于分数达不到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而选择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不是太了解,学习的动力较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足。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1.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的筛选

在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时,首先应严格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把好初试和复试关。除了应达到初试成绩外,对其进行面试时应着重关注学生对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体系是否了解,对自己的定位是否合适,是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因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带来今后就业及继续攻读更高层次学历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定心理上的准备。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行硕士论文阶段工作时,论文研究内容一般会与相关企业需求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一年级读完相应的课程后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在二年级时进入相关船企进行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论文研究,学生有较长的时间是在相关企业里度过的。

2.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宣传工作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向考生宣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实践环节培养上的优势。其中一些优秀的学生可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以积极的态度来报考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考生一般都能在今后的课程学习、实践培养、与企业进行合作项目及学位论文方面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好相关课程、较好地完成相关实践任务、做好毕业论文。

所以,积极提高生源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质量的保障

导师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除了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一般是以校内学术型导师为主,这样使得他们在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还是按照学术型研究生原有的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些只是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略微偏向于工程实践的课题或者根本就没有区别。因此,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关注导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问题。

1.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选拔

为保证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资格的选拔也非常重要。在校内导师选拔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职称的年轻导师一般建议有一年工厂的实习经历。我校船海学院年轻教师到校参加工作后一般都安排他们进入船厂或海工企业实践一年或半年以上。所以,当他们获得导师资格后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中年指导教师们一般选择有横向在研项目的或有相关企业经历背景的教师。同时积极鼓励指导教师走进企业,全面提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

2.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与校外导师

同时可聘请校外老师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指导。校外导师除了必须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经验,还必须有指导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校外导师应参与教学实践、项目研究和论文指导等多个教学和实践环节。校内导师承担部分教学工作,不仅教给学生们理论知识,而且要传授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我校船海学院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要求所有校内外专业学位硕士导师既有硕士人才培养的经验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程实践经验。

3.加强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指导

加强导师对论文的指导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导师。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论文质量的高低。将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水平。

随着近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增加,导师所带学生也大量增加,校内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往往承担者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及部分行政工作;校外导师不但要充分保证在企业的工作时间,还要顾及对学生的指导;这些势必造成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偏短,常常导致论文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应明确指导责任,预留足够时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及时和适量的指导,同时管理部门可下达阶段考核点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跟踪。并且管理部门也可以定期与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交流座谈,解决学生在各阶段遇到的困难,及时与导师沟通或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4.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

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来弥补一些年轻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上的不足。在校内,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指导教师由于一般都是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走出来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在导师团队有经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年轻的指导教师能很快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因此,组建导师团队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极其有益的。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保障

课程质量的保障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师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意识以及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1.组建多层次课程教学平台

组建好多层次课程教学平台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构建基础理论教学平台。一些数学等基础课程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其次是专业基础课,例如我校船海专业所开设的高等结构力学和高等流体力学等,学好这些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专业的前提。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针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学生可选择相关课程进行选修,为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做好必要的准备。

2.注重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工程项目教学、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任课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当前工程界热点问题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的实际案例,增设补充教材,开展学科前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以及实践课程,及时对不合理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的。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质量的保障

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中很大一部分主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而直接解决企业生产实际的课题比较少。他们习惯于指导学术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以选题一般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常常将专业型研究生当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6]因此,研究生导师应通过承担横向课题或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手段来对专业型研究生的论文进行合理选题。

1.论文选题的实践性

论文的选题首先应强调实践性。选题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在选题时应依据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导师在研的横向科研项目为背景写学位论文,确保所选题目很好地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注重将实践和理论提升并结合,因此论文的成果对生产实践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与科研项目相关联的论文选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把好论文开题关,对选题的工程实践意义进行审核,对于实用价值差的论文必须重新选题和开题。

2.论文选题的创新性

论文的选题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某一问题的解决除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外,同时还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而且方法创新的研究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总体水平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创新性的要求可以较学术型研究生有所降低。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学位论文题目是高质量学位论文是否能完成的前提。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阶段质量的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后,除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检查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保障上也非常重要。选题后首先要进行开题阶段汇报,此时相关学位论文评审教师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题目及内容进行评审。这个环节是学生是否能顺利开展论文的前提。

1.论文开题

学生在论文开题之后一般就可以开展论文工作。在论文进行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其论文进展外,学生们之间也可开展定期的小型学术交流,这样可获得他人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一些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在开题后一般自发组织定期的小规模学术交流活动,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不同学科之间有时可以产生新的思路和观点,这对高质量完成研究生论文是有非常有帮助的。

2.中期检查

对论文开展过程中的中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关注在开题阶段出现问题的研究生。同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位论文进行评估。中期论文检查小组与论文开题小组的评审教师基本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和完成质量。

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在各重要阶段进行论文检查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保障之一。

六、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阶段质量的保障

学生经过论文的开题及中期检查,最后到达学位论文的答辩阶段。这也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和最重要的阶段。

1.论文答辩前

在论文答辩前,研究生所完成的论文一般须由两名同行专家评阅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所申请的学位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都已采用外审匿名评审制度,这种方法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非常有效的。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上,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匿名评审制度。它们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两个内审匿名评审;有的是一个外审匿名评审,一个内审匿名评审;还有的两个都是外审匿名评审。因此,要很好地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评审制度逐步过渡到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样,都采用外审匿名评审制度是比较关键的途径。

2.论文答辩及评价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小组的成员应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区别。特别是一些在企业完成论文学生的答辩小组成员应至少有两名以上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参加。其论文质量应以应用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优劣作为其评价标准,论文的创新性可作为次要评价目标,这也是与学术型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的区别之一。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论文的最后阶段严格按要求把关和采用合适的评价体系,这对提高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君,高世乐.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2):10-11.

[2]李扬.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5):16-17.

[3]郭长义,王凤玉,欧桃英.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6):112-116.

[4]段丹,林洪.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体系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50-52.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考助学班;高等数学;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创立已有30多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在信息化的今天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助学班的教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工科高等数学课的现状展开分析,包括学生的基础、教学模式、教材内容,论证引入数学实验的必要性以及给出开展数学实验的例子。

一、自考助学班工科高等数学的现状

1.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因为自考助学班招生形式的多样,所以招进的学生有的来自应届或历届高考落榜生,有的来自中专、职高毕业生,有的来自在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等方面差异很大,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只是为了能通过课程的考试,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信息化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工科高等数学课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在课堂上以教师教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旧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非常枯燥乏味,渐渐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依旧是传统的教材内容

工科高等数学的教材内容过于偏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工科高等数学引入数学实验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我建构知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促进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三、一个数学实验的例子

工科高等数学带给学生的是抽象、难懂、学之无用等不好的印象,这跟所学内容的抽象、脱离实际应用背景有关,我们要逐步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高等数学的实验课可以提供给学生对数学的全新认识,让他们感受高等数学是有用的。下面我就将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开展数学实验,促进高等数学教学。

在学生学习了微分方程知识及Matlab软件知识之后,我们开展实验课。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宜兴的山区有以茶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茶园中欣赏美景,还可以亲手采摘鲜茶,在传统作坊手工炒茶,品尝亲手制作的茶叶,充分感受茶道思想。带领学生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又使学生有了认识茶的机会,通过亲身体会茶的相关工艺,领悟了茶道思想,得到茶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相关茶树虫害及对策等信息,比如在茶园中害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蚜、粉虱、飞蛾等的蛹及成虫,它们的天敌是蜘蛛,所使用的农药有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在除虫过程中通常使用农药除虫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有效的杀灭害虫,但频繁使用所导致的农药残留及害虫的耐药性问题就非常突出。我们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及收集的相关数据回到数学实验课的课堂,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查阅相关资料,建立用生物控制及药物控制的除害虫模型。

问题的提出:茶园中的害虫的蛹及成虫与天敌之间形成的生态系统就是食饵-捕食者模型,农药会导致害虫与天敌的死亡率升高。

模型的建立:假设天敌仅捕食成年害虫,设x1(t),x2(t),y(t)分别表示t时刻害虫蛹、成年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密度,α1表示成年害虫的生育率,α2表示害虫蛹的成熟率,r1,r2,d分别表示害虫蛹、成年害虫和天敌的死亡率,β,e分别表示成年害虫和天敌的种内竞争率,a,c分别表示天敌捕食成年害虫的捕食率和转化率,则建立如下模型:

x′1(t)=α1x2(t)-r1x1(t)-α2x1(t),

x′2(t)=α2x1(t)-r2x2(t)-βx22(t)-ax2(t)y(t),

y′(t)=cx2(t)y(t)-dy(t)-ey2(t)。

模型的求解:经过简单计算可得该模型存在害虫与天敌都灭亡的平衡点E0(0,0,0);当α=α1α2

Symbolo@@(r1+α2)-r2>0时,存在天敌灭亡的平衡点E1(α1α/(r1β+α2β),α

Symbolo@@β,0);当α>0且cα-βd>0时,存在正平衡点E*(x1*,x2*,y*),其中

x1*=x2*α1/(r1+α2),x2*=(αe+ad)

Symbolo@@(ac+βe),y*=(cα-βd)

Symbolo@@(ac+βe)。

运用特征方程、比较原理和迭代法可得下列结论:

结论1:当α<0时,E0稳定;

结论2:当α>0时,E0不稳定;结论3:当α>0且cα-βd<0时,E1稳定;结论4:当α>0且cα-βd>0时,E1不稳定;结论5:当α>0,cα-βd>0且βe>ac时,E*稳定。

结论的解释:结论1表明害虫和天敌同时灭亡了,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怎样才能办到呢?就目前而言,只有加大使用农药才能实现,但农药残留会很大,为了茶叶质量和销量,是不可以采用这种涸泽而渔的做法。结论2意味着害虫和天敌不会同时灭亡。结论3:说明天敌最终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害虫最终爆发,这是不愿见到的状况。结论4表示害虫和天敌不会灭亡。结论5表明害虫和天敌最终趋向稳定,害虫不会爆发,此时各方平稳发展,生态达到平衡。

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茶的知识、茶道思想,深化了茶树虫害防治的生物控制意识,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还化解了数学无用的认识,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将数学实验活动引入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给教学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教学的创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随着该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兰.浅谈自考助学班的教育教学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9-231.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开放  实验室  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的扩大,如何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研究生的教育,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管理层和教学实施环节中各个主体单位和部门所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除了必要的基础教学外,实践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配合理论课程学习的实验教学,研究生参与和进行课题研究所必须进行的实验工作以及研究生为了撰写学位论文等所进行的实验工作等。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合格研究生,关键要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而实验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人才的目标,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和综合性,甚至有些高校还提出了缩短理论课修课时间,强化实验能力训练,严格论文要求的改革措施。然而,很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是可以通过实验室手段加以训练和培养的。因此,通过建设专门的学科实验平台,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的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过程和环境,形成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更为完善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得迫切需求。

 为了使实验室管理体制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和房屋的效益,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我院以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培养宽口径创新优质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改革,并通过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改善,有效克服了原有管理体制分散、重复、低效和封闭的弊端,合理地配置了实验人员、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用房等资源,建立起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改革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高效发挥实验室基地作用的实验室工作体系和管理体制。打破了学科内部界限,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通过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使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统一建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本科生,学校有很多开放实验室提供本科阶段实验需要的各种设备、材料。而对于研究生来说,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基本上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一个导师指导若干个博士生或硕士生,多数导师依靠自己的科研项目经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若导师的科研项目多、经费足,则学生的实验条件相对较好,但科研经费较少的导师就只能勉强维持,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导师,他们在实验室启动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带领学生要给学生发生活费,学生发表文章需要版面费,购置设备需要资金,平时的药品耗材也要投入,这些切实问题都摆在面前,而科研设备的存量大都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小单位所有制,实验室基本上是在学科范围的基础上建立的,实验设备大多数归属导师名下管理和使用,这就导致各个导师和科研团队之间实验资源使用的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很好的协作机制,实验资源不能很好地共享。这样的科研创新平台综合性、交叉性就很低,集成创新能力就比较差。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院建立了针对研究生开放的学科实验大平台,凡是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项目的论证确定、管理制度的制定等重要事项,均从学科的全面发展来综合权衡,制订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办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实行专人负责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件设备的购买组织统一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益,提高了实验房屋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实验平台提供研究生自由做实验的空间和设备等,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并鼓励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大平台下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研究生参加工作从智商和情商两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 强化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了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和仪器、设备、材料、经费、资料、档案、安全、维修等较为全面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操作执行,使实验室工作基本上做到工作有目标、办事有规章、操作有规程、安全有制度,确保了实验室高效有序地运转。要保证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严格的开放管理制度。目前,实验室的开放制度为:预约登记,采取全校研究生可以提前预约登记的方法,按预约时间上机,并在实验记录本上认真记录,包括日期、时间和实验内容等。实验过程中不准离开实验室,如有紧急情况要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实验室的教师。实验完毕,要将设备和实验室清理干净方可离开。

 同时,我院还将现有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在校园网上详尽地介绍,尽可能充分地展现给研究生参考,让研究生们知道在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处的研究环境中有这些仪器设备可供选择,这样他们依据各自的需求合理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同时,实验资源可以做到跨学科、跨学校合作共享,既不但我校各学科实验室之间可以交叉进行实验,也可以与其他高校实验室协作开发实验项目,实现实验资源相对的动态流动,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 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为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实验平台的优势,必须尽快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增加高学历人员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并适时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加快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实验室要安排有一定资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全天候地在实验室中对前来做实验的研究生进行实验指导。一是要指导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要帮助专业基础薄弱的研究生尽快掌握实验设备操作规范,使他们少走弯路。另外,专职人员应该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在研究生教育期间能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问题,指导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直接力量。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研究生使用大型仪器,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我院目前实行研究生随时可以到实验室登记参加培训,登记到一定名额即可组织培训。培训采取集中讲解与具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即经过集中讲解后,实验技术人员要认真具体辅导每一位研究生的上机操作和处理数据,直到使他们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经过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独立上机操作的资格。

 除培训外,实验室还要将设备的具体使用步骤打印出来,并挂到实验室墙上,供学生使用时参考。实验平台开放后,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设备的损耗也必然增加,我们要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并加大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增加一些通用、常用仪器设备,改善实验环境。

 学科创新平台是支撑高校学科建设开展教学科研的主要支柱,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一直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地迅速发展,实验条件的改善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更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决定了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反之,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水平和实力又直接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应以学科发展为牵引,不断适应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需要,形成特色鲜明、机制灵活地运行高效功能强劲的中心式学科创新平台,以有力地支撑和促进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增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创造新能力、获取新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牢固的基础。

 实验室全面开放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实验验证开发平台。我院实验教学近年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2010年我院研究生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发表sci论文有34篇,发表ei论文25篇;申报国家专利16项。虽然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们对实验室全面开放在形式与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科实验平台建设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改进,尤其是体制结构及管理制度还需逐步完善,以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科实验平台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益.开放教学实验中心 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6(4):1~2

 [2]邓北星.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37~40

 [3]廖蓉.高校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新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57~158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开放 实验室 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的扩大,如何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研究生的教育,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管理层和教学实施环节中各个主体单位和部门所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除了必要的基础教学外,实践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配合理论课程学习的实验教学,研究生参与和进行课题研究所必须进行的实验工作以及研究生为了撰写学位论文等所进行的实验工作等。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合格研究生,关键要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而实验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人才的目标,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和综合性,甚至有些高校还提出了缩短理论课修课时间,强化实验能力训练,严格论文要求的改革措施。然而,很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是可以通过实验室手段加以训练和培养的。因此,通过建设专门的学科实验平台,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的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过程和环境,形成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更为完善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得迫切需求。

为了使实验室管理体制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和房屋的效益,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我院以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培养宽口径创新优质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改革,并通过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改善,有效克服了原有管理体制分散、重复、低效和封闭的弊端,合理地配置了实验人员、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用房等资源,建立起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改革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高效发挥实验室基地作用的实验室工作体系和管理体制。打破了学科内部界限,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通过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使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统一建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本科生,学校有很多开放实验室提供本科阶段实验需要的各种设备、材料。而对于研究生来说,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基本上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一个导师指导若干个博士生或硕士生,多数导师依靠自己的科研项目经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若导师的科研项目多、经费足,则学生的实验条件相对较好,但科研经费较少的导师就只能勉强维持,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导师,他们在实验室启动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带领学生要给学生发生活费,学生发表文章需要版面费,购置设备需要资金,平时的药品耗材也要投入,这些切实问题都摆在面前,而科研设备的存量大都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小单位所有制,实验室基本上是在学科范围的基础上建立的,实验设备大多数归属导师名下管理和使用,这就导致各个导师和科研团队之间实验资源使用的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很好的协作机制,实验资源不能很好地共享。这样的科研创新平台综合性、交叉性就很低,集成创新能力就比较差。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院建立了针对研究生开放的学科实验大平台,凡是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项目的论证确定、管理制度的制定等重要事项,均从学科的全面发展来综合权衡,制订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办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实行专人负责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件设备的购买组织统一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益,提高了实验房屋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实验平台提供研究生自由做实验的空间和设备等,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并鼓励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大平台下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研究生参加工作从智商和情商两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 强化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了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和仪器、设备、材料、经费、资料、档案、安全、维修等较为全面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操作执行,使实验室工作基本上做到工作有目标、办事有规章、操作有规程、安全有制度,确保了实验室高效有序地运转。要保证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严格的开放管理制度。目前,实验室的开放制度为:预约登记,采取全校研究生可以提前预约登记的方法,按预约时间上机,并在实验记录本上认真记录,包括日期、时间和实验内容等。实验过程中不准离开实验室,如有紧急情况要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实验室的教师。实验完毕,要将设备和实验室清理干净方可离开。

同时,我院还将现有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在校园网上详尽地介绍,尽可能充分地展现给研究生参考,让研究生们知道在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处的研究环境中有这些仪器设备可供选择,这样他们依据各自的需求合理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同时,实验资源可以做到跨学科、跨学校合作共享,既不但我校各学科实验室之间可以交叉进行实验,也可以与其他高校实验室协作开发实验项目,实现实验资源相对的动态流动,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 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为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实验平台的优势,必须尽快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增加高学历人员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并适时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加快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实验室要安排有一定资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全天候地在实验室中对前来做实验的研究生进行实验指导。一是要指导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要帮助专业基础薄弱的研究生尽快掌握实验设备操作规范,使他们少走弯路。另外,专职人员应该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在研究生教育期间能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问题,指导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直接力量。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研究生使用大型仪器,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我院目前实行研究生随时可以到实验室登记参加培训,登记到一定名额即可组织培训。培训采取集中讲解与具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即经过集中讲解后,实验技术人员要认真具体辅导每一位研究生的上机操作和处理数据,直到使他们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经过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独立上机操作的资格。

除培训外,实验室还要将设备的具体使用步骤打印出来,并挂到实验室墙上,供学生使用时参考。实验平台开放后,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设备的损耗也必然增加,我们要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并加大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增加一些通用、常用仪器设备,改善实验环境。

学科创新平台是支撑高校学科建设开展教学科研的主要支柱,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一直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地迅速发展,实验条件的改善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更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决定了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反之,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水平和实力又直接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应以学科发展为牵引,不断适应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需要,形成特色鲜明、机制灵活地运行高效功能强劲的中心式学科创新平台,以有力地支撑和促进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增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创造新能力、获取新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牢固的基础。

实验室全面开放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实验验证开发平台。我院实验教学近年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2010年我院研究生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发表sci论文有34篇,发表ei论文25篇;申报国家专利16项。虽然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们对实验室全面开放在形式与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科实验平台建设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改进,尤其是体制结构及管理制度还需逐步完善,以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科实验平台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开放教学实验中心 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6(4):1~2

[2]邓北星.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37~40

[3]廖蓉.高校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新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57~158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97-02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学生数量的快速猛增,同时很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以及教学管理方法上跟不上形式发展的要求,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滑坡。因此,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质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控已经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1],教学质量监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监控不充分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通过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独立进行监控。教学督导组织功能不充分,通常容易出现监督有余、指导不足的问题。

1.教学督导来源单一且人数较少,一般是本校退休的老教授或高水平高职称的资深教师担任。虽然这些老教授和资深教师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专业知识渊博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但是要求十几个至几十个教学督导完成整个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相对于他们的工作量和自身身体情况而言,完全不成比例。

2.教学督导工作形式主义。大多数高校督导通常只监督检查教师是否按时到岗,是否完成备课授课情况,而且有时听课后没有与任课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有些督导甚至碍于人情,只说优点,缺点一带而过,这使督导制度完全停留在了表面的形式上,因此导致教学过程监控“督而不导,众人不服;导而不督,众人难随”的尴尬境地。

(二)教学效果评价不完善

1.学生评教方面。由于一些高校对学生评教工作不够重视,在评教前没有事先说明评教工作的目的与意义,使学生不明白自己在评教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做出随意的评价。一些学生存在从众心理,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一些学生以个人喜好代替任课教师教学所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凭感情打分;一些学生由于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或者考试成绩不高,借机宣泄,影响评教结果的可信度,使评教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准确。

2.教师评教方面。现在大部分高校的教师评教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安排,制定适用于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统一评价标准,由各院系组织本部门教师进行填写,然后反馈给教务处,再由教务处把结果进行总结反馈给各院系,各院系根据反馈结果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再逐层下达。整个过程比较繁琐,从评教开始到反馈结束再到问题得到解决,周期过长。

3.同行评教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同行评价范围只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少有高校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导致同行评价范围较窄、不够全面,评价指标也不够科学。要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同行评价,很难准确量化。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要求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同时还存在时间教学和实验课程的情况,如果使用统一固定的模式规定量化指标,很容易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三)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

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建立起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实际及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信息员制度的队伍建设和执行效果也不同。首先,作为学生,学生教学信息员不能从学校或者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出发,客观、公正地提供教学信息。同时,他们对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相对而言较低,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很难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其次,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教学信息员制度,但是教学信息的反馈却不够及时准确,教学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使得学校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流于形式,在同学和老师心中可信度大大降低,对教学质量提高难以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打击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致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懈怠现象[2,3]。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与长效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与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教学信息反馈渠道,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学成果激励机制,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平台等。各部分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4,5]。

(一)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虽然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很难覆盖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但是根据课前课后教学工作质量、课堂教学质量、考试环节质量等具体的全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每个部分都进一步细化,并使用具体指标反映出教学环节实现和管理的全过程,可以通过对评价体系中信息的分析,识别出当前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出改进目标和措施。

(二)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教学信息反馈是一种双向的、返回传递的过程[6]。学生通过接收教师输出的知识,经过加工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情况与预想的目标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比较,通过自身语言或文字等产生反馈信息,提供给教师。教师在控制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输出知识,还不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吸收反馈信息,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这种调整与控制又反过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院校领导及督导等教学监控人员通过听课,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教师教学情况,规范教学管理,根据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督促各个教学环节标准的落实,确保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通过网上评教、网上反馈信箱等方式方法,建立教学信息异常情况反馈报告制度,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多方面收集教学相关信息,互相参照,综合分析,落实反馈,继而按照PDCA循环理论,形成一个完善、客观、可信的教学质量反馈渠道,以不断提高改善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体系的稳定运行和纠偏。

(三)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和关键是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项教学基本文件、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与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制度。通过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保证教学相关组织机构有效运转,使教学相关的管理活动科学可行,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科学、严密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使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科学的教学激励机制

科学的教学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激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两方面来完成[7,8]。对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而言,要发挥激励机制的最大效用,就应该针对其需求特点来调动他们的教学管理积极性。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教职员工有着十分显著的精神需求,一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一是教学成果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肯定与尊重。因此,将此种精神需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挂钩,可以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动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都希望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应该进行目标激励。

(五)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平台建设

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全过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平台势在必行。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平台主要以校园网为依托,连通到所有教学管理部门和基层教学单位,由教学质量数据采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数据处理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教学质量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资料数据的采集、培养活动数据的采集、学习活动数据的采集、监管活动数据的采集以及毕业生质量数据采集;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主要是对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教学质量数据处理系统主要是对教学质量数据的分析统计、教学质量动态反馈等。三个部分相互联系,实时监控,周而复始。建设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平台,可以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教学信息反馈渠道、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学成果激励机制、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平台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与长效机制。只有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督、评价、激励、考核机制,才能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从而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9],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顾永安,何东亮,费振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12-15.

[2]段安平,刘云峰,朱凯.教学信息反馈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147-149.

[3]孙素艳.教学信息反馈与运行机制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1):77-78.

[4]黄思明.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03-104.

[5]刘慧,汪云香.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0,6(5):99-100.

[6]BRANCH,WILLIAMT.JR.MD,PARANJAPE.FeedbackandReflection:TeachingMethodsforClinicalSettings[J].AcademicMedicine,2002,77(12):1185-1188.

[7]张顺堂,张代芹.高等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2):7-9.

[8]EDWARDP.LAZEAR.Teacherincentives[J].SwedishEconomic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党员;考核研究

[作者简介]华翔(1988-),女,汉族,湖北荆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4-0047-02

一、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情况与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出现了功利性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媒体文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方向出现了多元化形势。在入党问题上,理工科学生将入党当成自己的至高理想,全身心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然而依旧有少数大学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熏染,将入党当成任务或者荣耀来进行,入党目标不明确,具有一定的盲从性;而有些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追求功利,甚至随波逐流,把入党当成了一项政治资本,觉得能够加强其就业竞争度,或到单位企业后有着更好的发展空间,过度地看重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将入党当成谋取实际利益与社会效益的资本,误解了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跟党的性质与准则是违背的,处在信仰丧失状态。

(二)学生学习特点特别化

理工科的大学生思维谨慎,思想传统、守旧,做事讲究条理,重视传统的思想,导致其活跃度与创新性明显不够。关于有的传统文化理论,缺少归纳总结与提炼升华,所以学到的知识无法较好地吸收理解,更无法实现要求的思想共鸣了。同时,理工科院校专业性很强,培育进行当中,过分地看重专业理论与技巧的培育,忽略了人文素养与完善人格的培育。有的高校课程设定上,不但是文学、艺术型科目的缺少,有的连近现代史、哲学也并未放在合理的地位。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任务繁忙的状况中,就会变得功利性的去批判课程的重要性,被迫地学习知识。长时间的习惯方式,导致了学生重理轻文思想,所以,在思想层面无法实现需要的高度。

(三)党员发展体制不全面

大学生在入党的前后要求标准不一致,出现了严重的差异。入党之前,党组织会在思想、学习、社会工作、行为、群众根基等多个层面给积极分子完成全方位的调查。然而也出现了少数党员联系人党龄时间短,资历少,经验缺乏,不清楚党务工作,缺少责任感,再加之一个入党联系人通常要调查多名同学,直接导致了其跟调查同学缺少足够的沟通,联系人交谈记录不完善,只说优点不说缺点,考核培育过多在表面上。另外,还有客观层面,如推优、健档人情顾及,毕业班同学突击提拔等等。入党之后,许多高校缺少关于党员之后的考核评定,导致学生关于本身角色认知不够,无法用党员的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在平常生活上不能充分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效应。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系统的建议与策略

(一)设计理工科大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定指标系统

在设计大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定指标系统时,需依照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真实情况,创建一套合理的党员考核评定指标,指标重点包含:政治素养、平常表现、学习水平、工作表现与创新水平,分别对应的是R1、R2、R3、R4与R5,它们是一级指标,下面还设定了二级指标。为了确保评定指标系统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可适当应用层次探讨法,给有关的专家、高校党务工作者与院系辅导人员等完成系统的询问,对各指标的比例进行拟定,同时探究分析法关于评定指标系统的创建是否发挥了客观与可靠有效的用途。比如:大学生党员的平常表现是关于其发展评定的关键参照。其评定方法重点是查寻记录与整体评价。平常表现重点包含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品行、奉献态度与群众根基。在遵守法律法规中,能够应用查寻记录的方法,如果大学生有违纪违规登记,就需把当年的评定资格撤销。在道德品行、奉献态度与群众根基中能够利用调研问卷,通过该班学生与有关老师完成,最后算出平均值。政治素养评定指标。在党员评定指标系统中,政治素养是评定的关键标准。在给大学生政治素养评定指标系统中,重点应用整体评定与查寻记录这两个方法。其中包括了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与理论掌握等完成有效评定。在评定政治思想时,可通过大学生党课结业成绩来进行合理参照,查阅大学生的成绩,分数较高,那么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更优秀。学生党员的工作水平是创建量化评定指标系统中的必须标准。在关于大学生工作水平完成评定时,重点是利用证书凭证与查寻情况。工作水平重点包含了:组织水平、实施水平与实际能力。在评定大学生党员的组织水平时,能够利用评定对象本人带来的有关证书或聘请书,另外让有关学生组织者对其认真登记,假如评定目标担任了多项职务,则能够重复加分。实施水平与实际能力重点是查寻登记。查寻的实质包含:落实学校安排的任务、组织或参与集体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或志愿者服务项目等方面,其不错的表现能够增加较高的分数。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12篇

摘 要:一整套系统、科学、完整的评估准则,是保证评估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起步较晚,加之办学体制等原因,致使现行评估体系仍存在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单一、指标体系缺乏分类指导、部分指标内涵不清晰及评估指标体系较封闭等问题。本文则以我国普通高校为例,分析现如今各高等院校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它将客观地判定本科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评估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概念界定与评估核心

本科教学评估是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自评工作阶段是指从教育部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这个时间;学校整改阶段是指从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的一年时间;中间则是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认为只有专家组现场考察才是评估。

在评估的三个阶段中,自评的时间最长,在建设、改革与管理中能做的工作最多,能取得的实效也最大、最明显。其次,最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状况的还是被评学校自己,而不是专家组,只有被评学校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准确地找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优势与特色,也才能找准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也就是说,只有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最后,专家组在进校前通过认真审阅学校的自评工作报告,已初步了解了学校教学工作以及评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大量信息,并形成了初步的判断,其进校考察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学校的自评工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奠定了基础。

因此,自评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评的质量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质量。

二.教学评估体系方案制定的原则

我国教学工作评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水平评估以及独立学院教育评估等形式,评估方案的制订就是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以及教学效果。

2.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共性特征,但对各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所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在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得到反映。

3.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评价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方案设计的C级标准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A级标准的更高要求;又如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对有些内容作了强调和增减,如办学指导思想中的具有先进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

4.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现在的指标体系,比过去的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要简单,同时,也有一些量化指标,还有备注说明,力求体现简明易操作的原则。

三.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将会使得中国的高校获得新一轮的全面发展。评估不是改革,但是它却能促进改革,甚至成为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的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然,这才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对高校自治、学术自由等有着非凡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现了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即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

通过评估促使高等学校扎扎实实地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评估使高等学校的全体师生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四.总结

高校教学评估构建“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的”的价值取向能够引导各高校重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契合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使之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科教学评估对于学校意味着学校的排名,学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拨款也会受到评估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教育,优美的环境,还有找工作的时用人单位时很关注毕业的学校的,所以说评估对我们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评估工作需要全校每个人的支持参与,评估结果将对全校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将是对每个人的评估――动员每一个人的力量、考察每一个人的素质、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罗秋兰、泰福利、刘冰等编著,《本科教学评估运行机制研究》,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13篇

在来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把教学研究会的历史发展情况仔细了解了一下。教学研究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成立的,可以追溯到1998年12月。在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倡导下,在原来的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多年来,教学研究会秉承“研究、咨询、承办、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在理论研究方面,先后开展了 “21世纪初中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战略”和“21世纪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这样一些课题的研究。同时与教育部有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起,共同创设了“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这个“论坛”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先后举办了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化学化工、电子、机械、力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十类课程15次报告论坛,70多位院士、200多名著名教授和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000多名课程骨干教师参加了论坛。这个活动受到高校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与热烈欢迎,这是第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和理事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也代表教育部向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和理事单位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还要特别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些年来为教学研究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的大力支持。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一五”建设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全国高教战线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且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借这个机会,我想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将高等教育放到了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教育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实在座的各位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大家的体会是比较深的。首先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在稳步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基本的保证;第三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这就是说,我国的GDP的增长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直接关系的:第四是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的大学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尤其是“211”大学的建设应该说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第五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在已经占了我们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第六是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在不断地改善;第七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八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高,这里主要的证明就是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签署了学历学位的互相承认的协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不仅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立足于现在看,放眼今后的几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我们相信,回过头来看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座的各位都是学校负责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或者是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我们都认识到,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在“十五”期间,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01年的4号文件,即《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二是在2004年底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的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两个文件,在高等教育界和高等学校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教育部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比如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4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名学生采用计算机进行个性化、交互式的英语学习:建设了1100多门部级精品课程;设立“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了200名获奖教师;开展了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已经到了本轮次评估的最后阶段了;建设了84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了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统考,这是指的网络学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这是指的仪器设备的优质资源共享。这些措施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也是一个不断产生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比如素质教育,再比如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问题。当然也包括许多其他问题,比如各类学校的协调发展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办出特色,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把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这也是这次国务院工作报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十个字:“素质教育,普及、发展、提高”。也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面对新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对于高等教育,这一战略决策完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科学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

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当中,有一块是职业教育,总理在说到高等教育的三句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要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上狠下功夫,特别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当然也包括高技能人才。当前,要重点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而且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2.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和经费投入。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工作,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和社会兼职的关系,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同时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问题应该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4%的经费指标是针对整个教育战线的。但我相信,到2010年,4%的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3.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最近陈至立国务委员和周济部长的一些讲话都强调了管理的问题。可以说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教师倾心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认真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高等学校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其实,教学评估就是在这方面督促大家搞好管理工作,所以很多学校经过评估以后在这方面思想更加明确了。当然在评估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通过重视是可以改正的。

这是讲的是本科教育方面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于研究生教育,我们也有一些措施来保证培养质量,这些措施包括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包括对一些学科进行评审。最近我们在研究做一件事情,就是调查博士生的质量,我们希望把博士生的质量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弄清楚。在第23次学位委员会上充分讨论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感到很有必要做这个工作,我们又请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一起讨论怎么来做这件事,大家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

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同时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强化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改革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考虑的。其实有很多问题是新出现的。讲到应试教育的问题,现在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应试教育早在中学就已经出现了,也有人说其实在幼儿园就已经出现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措施,这种情况还是不能有所改善?这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何东昌同志曾经说过,素质教育的问题虽然表现在教育,但是根子在社会。那么到底在社会的哪些方面?哪些事情是我们教育系统一定要重视的,是我们要承担的责任,哪些事情是我们必须推动社会进行改革加以改变的?还有创新跟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者实际上是不可分的。实践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这些年是有所弱化,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有些还真不是教育内部的事情。比如就业与我们的毕业设计这个环节的矛盾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就业当然很重要,但是到了最后一年或半年,学生都不在那里做毕业设计,而是忙着找工作了。而作为校长或者老师,就怕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也就任他们这样,这也是一种无奈。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这一点我想谁都不会怀疑。我们说大学最重要的是有大师。我们的教师怎样地为人师表,怎样地教书育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年的教师节即将到来之前,我们正在酝酿举办向优秀的教师学习的一些活动,这次我们准备把张光斗教授推举出来作为战线上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依靠高校教师这支队伍,同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好高校教师这支队伍;要坚持教授上讲台,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要建设一大批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今年年初,教育部连续印发了2007年l号文件和2号文件,部署实施“质量工程”,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在本科教育方面,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抓手。“质量工程”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近年来采取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举措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如我们计划再建设3 000门部级精品课程,进一步遴选更多的本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等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再评选表彰5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再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都是在前一阶段改革和建设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这次,我们还首次启动了一些新项目,如资助15000名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实验,建设3 000个特色专业,1000个部级教学团队,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研制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等。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个项目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希望通过全国性的改革措施和激励政策,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中央财政的投入,调动地方财政和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带动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里的意思是说,这六个方面实际上是分列的几个项目,也是经过专家们的共同讨论得出来的,是比较好抓的。因此一定要抓准,这是很重要的。但它们只是一些抓手,一个信号,就是提醒大家应该在这些方面花力气,并不是

说靠这25个亿,教学质量就上去了,关键还在于学校自己怎么重视。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点,还可以增加一些自己认为有特色的项目。在这个基础上,各个地方的教委、教育厅都应该引起重视。

除了在本科教育方面实施“质量工程”以外,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财政部还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选择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支持。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这个示范工程实际上在全国职业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来了,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实施了。去年已经评了一批,当然是少量的,今年继续进行这项工作。我在这里强调几点:一是我们不希望高等职业院校再争着去升本科,要给自己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的卓越来。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有几条很重要。一是产学结合,一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就业率要高。另一点是现在职业教育有许多资助政策,现在实际上中等职业教育90%的学生可以得到资助,高等职业教育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可以得到资助,此外还有助学贷款。作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尽量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到让学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因为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比较贫困的,因此这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措施。还有就是专业要特别实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会的咨询、服务作用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合力。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教学要上水平,教学改革要取得实效,教学研究必须先行。只有深入、扎实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从教育理论和规律、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实践和经验等方面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改革方向,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教学、教改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改”的目的。借参加这次教学研究会换届大会之机,我想对教学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以下两点希望与建议:

一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当年,在周远清同志的关心下成立教学研究会、设立高教研究中心以及将《教学与教材研究》杂志更名为《中国大学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希望教学研究会与高教研究中心能与时俱进,围绕着高等教育提高质量这一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紧密配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实施,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作出新贡献。

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层次高、面广、规模大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及教学研究会、高教研究中心、《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三位一体的运作优势。在组织开展教学研究的实际工作中,既要注意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更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中各类高校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际问题。既要加强教学研究,更要注意搭建各类平台,加强广大高校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推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2-0075-06

一、引言

当前。市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随之出现的许多新的规律、特点,尤其是当前集中出现的就业难问题、出国留学人潮猛增等形势对本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同时也对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的下滑现象敲响了警钟。2012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了118号文《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明确了25项支撑数据。前24项非常明确,包括生师比、生均图书、就业率等内容,第25项则为“其他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这对规范本科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报告主体是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但本科生的参与度并不高。而且,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硬功夫,即看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进步程度,不能仅仅看学校的设备是否一流。“在大众化时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拥有不同的知识能力,这使发展教学和课程的任务更为复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所谓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在本科教学中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利益相关者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我们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和谐发展,必须给予大学教学这个复杂体系自身充足施展的空间,而不是盲目让教育教学在各种教育目标导向下疲于奔命。教学评估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教学质量的行政检查转移到学习主体即师生的教学相长上,提高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增强教育教学活力,突破人才培养机制障碍,才能保证办学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本文从教学质量的微观视角出发,深入调查分析教学环境、教学投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在不同院校和专业之间的差别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改进教学质量管理提供对策参照。

二、文献回顾

教学质量的管理既涉及教师和学生,又涉及质量监控、评价反馈等过程,现有文献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宏观管理视角探讨教学质量保障研究,认为对于专业评估只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而不能都采取统一的模式,提出寻找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并通过定期的课程检讨机制,反思学习效果。二是从专业本身探索教学质量的课程建设与质量改进,从观念、师资、教学改革、硬件设施、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是从师生本位视角研究教学质量的生成与检测,教学质量是由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干性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教学的耗散结构体系。学生的发展具有随机性偶然性或称混沌性,因此要建立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国际上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及其保障的关注,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内容,研究集中于课堂质量指标及信息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运用结构方程、聚类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验证教学质量的实际水平。此外,我国引进IS09000标准研究从以前的实践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开始,到现在已经转入理论研究为主,并主要集中研究引进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基本术语界定、标准体系的构建。

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把握住教学质量的根本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但缺乏对教学质量影响冈素的实证研究,尚未触及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反馈、教师教学改进等具体层面。从选题来看,近年来同类硕博论文选题研究中有评估方法、价值反思、评估中介机构、质量保障体系等研究,也有关于发展性评估制度的研究。但缺乏探究高等教育多样化质量标准和学生主体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不同专业之间的质量要素差异程度等问题。这些都给教学质量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留下了探索的空间。

三、调查与研究设计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选取广州地区2所985工程院校、2所211工程院校、2所一般本科院校,调查对象是来自公共管理、数学、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抽样方法为以班级为单位的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850份,最终回收703份,有效问卷为618份,回收率为83%,问卷有效率为88%。在调查的样本中,工程类专业学生192人,占总数的31.07%;数学类专业学生190人,占总数的30.74%;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236人,占总数的38.19%(如表1所示)。以学生为调查主体和对象,更好地反映培养对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分院校类型、专业门类进行统计比较。力争对每一个问题的分析都更为具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反映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的情况,进而比较准确地反映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

构成教学质量的要素很多,需要在实证调查中梳理出较为合适的因素来进行质量问题的探讨。我们选择美国斯塔弗尔比姆及其同事提出的CIPP模式,这种模式基于质量改进的目标取向,认为评价是提供有用资料以作决定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大致需要进行四种决定:规划性决定――指向确定方案目标的决定:结构性决定――指向修改方案或比较方案优劣的决定;实施性决定――指向方案具体实施的决定;考核性决定――指向判断方案最终实施结果的决定,”由此对应着四种评价: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等。该模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评价,可以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设计和改进方案的有用信息。教学质量作为一种过程性的质量系统,把握系统内的各要素有利于厘清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调查步骤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问卷采用Likert5分量表,从1-5程度递增,采用正向计分法,并运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经过“Cronbach’s alpha”系数信度检验方法,发现问卷的α信度系数为0.934,其中重要度和满意度的分量表α信度系数分别是0.93和0.94,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其中,KMO值为0.933,Bartletc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492.976,相伴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这些都说明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二次的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并配合最大变异法(Varimax)行正交转轴(orthogonal rotation),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4个,根据要素内容进行分类和命名,分别为:因子1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专业的兴趣,教学制度安排,课程目标突出知识与能力,教风和学风等六个方面,反映了教学的制度安排与环境。可命名为教学环境因子;因子2包括教学资源和经费投入,师资年龄、职称、专业、学缘等结构合理性,图书馆、网络资源使用效果,生师比的合理性,实验实训条件。师生互动的机会等六个方面,反映了教学资源投入与师资状况,可命名为教学投入因子;因子3包括教师专业知识,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自觉性,课程安排合理等五个方面,反映了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过程,可命名为教学过程因子;因子4包括就业指导水平,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专业知识和通识课程知识,专业社会实践渠道,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七个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可命名为教学效果因子。四个要素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0.54%,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各要素在教学质量标准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是:教学效果(17.30%)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科教学的基本状况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最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效。调查发现,对专业课程教师的评估,57.12%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的优点在于讲课条理清楚,49.8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在课程中呈现很多有价值的专业知识,这说明了教师基本能够传达专业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增长。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层次院校之间的学生在专业收获的差异非常显著,也就是说不同层次的院校,学生在专业收获上的评估不同――学校层次越高、学生的专业收获越高。

(二)不同层次院校之间教学质量的重要度比较

表3是不同类型院校对于教学质量各要素重要度的认识水平比较。总体上看,学生认为衡量教学质量的要素按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过程(平均值为3.87)

(三)不同层次院校和专业之间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差异

教学系统作为一个远离平衡态,对于外界始终是开放的,具有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教学目标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素,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的现象在教学领域非常普遍,即使同一专业的教学质量对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调查发现,教学质量各要素的满意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教学过程(平均值为3.33),教学投入(平均值为3.22),教学效果(平均值为3.21),教学环境(平均值为3.20),可见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投入、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教学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从独立样本二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来看(见表4),不同院校和专业在教学环境、教学投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之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显示其Wilks’A值均为0.97,sig=0.022

五、结论与建议

(一)本科教学质量现实问题的基本认识

1 高校教学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调查发现高校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实践条件不足、课后与学生交流不够等。同时,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毕业后走向影响明显。调查发现,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工作,远高于工程类和数学类;而数学类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倾向于继续读研深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掌握更加扎实的本领。原因之一在于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而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但管理类岗位相比工程类和数学类专业要多,提供给数学类和工程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相对紧缺。

2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明显增多,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的素质不如以前,学生数量的上升和素质下降,给教学质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不同院校必须为具有不同教学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服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应加大这方面的评估权重,而教学环境、教学投入作为学校积淀和资金充裕程度的差异所在,应根据不同的院校而区别对待。各类院校在改进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加以改进。

3 院校、专业之间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差异显著

调查表明,教学效果的重要度是各个专业都非常重视的要素,直接影响着本科教学的声誉和毕业生的市场适用度,今后还应在评估中加大权重。“教学最大的功能不是教给学生多少量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描述性、事实性和原理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优秀品格。”不同体验必然带给学生不同的教学质量满意度,这就向教学质量管理者提出要求,在教学质量评估中要对不同的教学要素进行深入的调查,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使得某些教学环节疏于改进。当然,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不可能只是依靠某一个或某一类指标,而必须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习主体的变化与需求,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教学质量。

(二)加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建议

1 制定分层分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一所高校内部有诸多的学科门类,每一个学科专业在本校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存在差别,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校、所有专业。因此,不妨给高校足够多的空间,使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的自选动作,即在确定教学质量标准时要因校情、专业发展实际而制定不同的基本标准和最高标准:对于不同的专业,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内部,也要实行不同的评估标准。

2 把握教学质量系统的各个环节

制定好质量标准关键在于认真落实,可是大学常常把资源集中用于科研评估的准备上,而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投入却相对较少。因此,要推动所有本科院校向社会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考察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同时让教学投入、教学过程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因此,各专业应该在恰当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的进步幅度。尤其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投入的数量之多寡、质量的高低、利用的充分程度都将会影响学生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满意度。

3 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动态考量

教学质量不仅看重就业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的满足。教学过程是根据培养目标来决定的,用人单位需要具有什么能力和知识的人才,高校就要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出具有相应能力和知识的人才。由于没有从业经验,在校生对课程的评估就有一个致命的局限,即无从得知课程对职业岗位的重要度和满意度。所以,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考察,不仅对其在校期间的素质表现进行评估,还要判断大学教学对其今后工作能力的影响。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本科教学质量 学生满意 指标体系

一、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部门,本科教学质量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行的高等本科教育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中,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其评估体系和评估指标主要侧重于教学方面,其评估对象主要是教师,尚未转到从学生的角度来测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上来,忽视了学生在接受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直接顾客,对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学生满意度最能真实反映高校教育的“内部质量”现状。因此从学生(消费者)的角度对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基于此,本文从学生满意角度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期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二、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大学生满意度测评理论研究的发展始于美国,1966年美国教育委员会使用CIRP(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测量新生的满意度;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Stephanie L Juillerat教授和Laurie A.Schriner提出了SSI量表,并组建了Noel—Levitz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测评工作,这就是著名的美国大学生满意度测评,试图把学生期望和学生满意之间的差距作为大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的突破口,在本领域的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设计了CSS(College Student Survey)调查问卷,从课程活动、与教师的交流、管理服务及校园生活四个方面收集学生满意度的信息;在英国,英国高等教育学会(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与Ipsos MORI共同设计了《大学生满意度量表》,量表中的调查项目由6个指标、23个项目组成,涵盖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另外国外在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方面比较典型的成果有:学者Roy、Gamelin从课程、教师、校园社会生活、职业指导、教职工指导建议、校园文化发展机会、卫生服务、在校居住时间、学院总体评价九个指标考核学生对学院满意度,建立了学院满意度指标体系;Dwayne D.Gremler和Michael A.Mccollough针对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满意度设计了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

在国内,我国的高校学生满意度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指标体系方面,许多学者对我国本科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嵇小怡等介绍顾客满意度测评的一般理论,提出高校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指标体系,将高校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的评价目标,确定满意度指标的权重和进行顾客满意度的计算,对如何利用满意度测评结果进行探讨;常亚平等在前期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5个城市的12所大学的抽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法和排序法,建立了一个可量化测评的中国高等院校学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李珂开展对大学生求学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分析、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依据顾客满意度理论、顾客需求结构和高等教育相关理论,并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设计了大学生求学满意度的指标体系,体系包括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目标和三级基础指标;张月琪等应用CS理论建立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和顾客满意度模型,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了CSI顾客满意度的测评研究,测评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基本功。

三、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含义

自1965年Cardozo首次将顾客满意度引入营销学后,顾客满意问题在企业界受到极大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可将其含义归纳为特定交易型满意、累积型满意、认知评价满意和感情性满意。本文根据企业界对顾客满意的不同理解,基于顾客容忍区理论定义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含义。顾客容忍区理论(ZOT)是指顾客心理接受跨度,在这个接受跨度中顾客认为所接受的服务是可以接受的,并且顾客在容忍区内对服务质量变化的感知性不如在容忍区之外的情形。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发现顾客对服务有两种不同层次的期望。第一种是理想的服务(de-sired service),定义为顾客渴望得到的服务水平,第二种是适当的服务(adequate service)。可以看出,ZOT的特点就是顾客的期望由一个点扩展到了一个区间。

基于顾客容忍区理论,本文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定义为,高校顾客在接受学校提供的教学服务的过程中,对事前期望(包括理想服务的期望和适当服务的期望)和事后感知(包括满意、不满意和愉悦)的相对差距程度的主观反映。其中,高校顾客是指高校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和家长,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将高校顾客定义为学生。

四、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