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教学

医药市场被人们称为朝阳行业,行业的利润增长很快。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医药分家趋势的明朗化,再加上外资巨头的纷纷涌入,使得我国医药市场营销竞争愈演愈烈。所以医药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医药代表与国际一般的医药代表群体不同,国内的医药代表医学,药学的专业人员以外,还有很多都是毕业于其它毫不相关的专业,甚至还有一些医药代表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培养既懂医药专业知识又懂营销技巧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医药市场营销》的课程,就是为了能够培养这样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仍然有许多地方急需提高。

一.《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

鉴于医药行业本身专业的特殊性,普通的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的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由此《医药市场营销》作为培养洞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活动规律,讨论医药市场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应用型课程也就应运而生。虽然是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但是其内容都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被动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实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找到适合市场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进,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医药营销人才。

二.对《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1. 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医药市场营销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大体分为前修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前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关系、高等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营销学、企业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医学、药学、医药基础学、解剖生理学、医药商品学等课程。前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必备前提,而且这些都是今后学生从事医药营销具体工作中会用到的知识。

2.丰富教学材料与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黑板板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特别是这门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好的教学活动包括合理的教学计划,精心编排的教材,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库,行业数据库,还需要借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用ppt来展示具体的图标信息,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由于今后学生工作会用到特殊的软件来进行市场问卷的设计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还要教会他们使用营销实训软件等等课本以外的知识。近几年国家正在大力改善高校的教学设备,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还有一点也要改变,由于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属于理论研究方向的,所以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市场分析,营销策划,案例讨论和模拟实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培养。

3.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当做教学工具,通过营销市场的真实案例所呈现的营销行情,引导、鼓励和要求学生从复杂的医药市场表现中,运用所学的营销知识,在案例的启发下,学到通过书本难以讲授的市场营销思维和实际运用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作为案例总结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沟通和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站在药企和医院的角度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介绍民营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通过对医疗市场针对性的营销,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其市场竞争力毫不亚于部省级的公立医院;在讲授品牌策略时,介绍河南宛西制药―一个曾经既无区位优势,又无地域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河南的道地药材“怀地黄”,以及医圣张仲景这一中医名人的品牌效应,伴随着“药材好,药才好”的口号,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一举打造成了六味地黄丸的第一品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关注和留心生活中的成功的医药营销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对今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4.改进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当前各大院校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时候,大多把药与营销分开,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求具备营销的技巧以外,还要具备完整的医药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知识,才能向医生和患者提供完整的作用原理,副作用和用药禁忌,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打开市场,所以具体教学的时候尽量穿插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讲授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时,可以介绍现代化的药物剂型如控释制剂、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现代化的制药工艺等;讲授品牌策略可以结合“地道药材”等,知识的交叉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灵活运用。随着近些年医药市场的放开,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为医药市场的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通过开展社区营销,会议营销,演讲营销等方式,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疗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给相应的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将会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市场环境,让学生明白,从上游产品的生产到终端的医疗服务的营销整合,才能最大化市场。

5.加强校企合作,强调实战

《医药市场营销》的教学要服务于实际的市场,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学校要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比如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写实习报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邀请往届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佼佼者回学校做主题报告,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建议;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开展订单班,通过学生自己报名,企业考试选拔的双向培养模式,使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尽量培养那种出了校门就可以上岗进行工作的复合型的人才。

三.总结

总之,只要付诸行动,同时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最终肯定会获得成功。也正是所有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的需要,也是培养中国医药营销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朝阳.论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来源的模式创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周筱莲.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6)

[3]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5)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我国的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医学科研机构和其他共九个类别。医院是主要的药品消耗单位,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等也消耗一定的药品,但相对来说后者数量要少得多。医院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三种,其结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医院数目变化情况(家)

分类 195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8年 2008年

综合医院 2692 7859 10424 11872 12599 12902

中医医院 4 678 2080 2591 2518 2610

专科医院 85 694 1362 1543 2271 2494

医院数合计 2803 9902 14377 16318 17764 1839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

诊疗和入院人次增加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22.03亿次。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为21.32亿次,占96.8%;营利性医疗机构为0.63亿次,占2.9%。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诊疗人次数的88.7%。在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中:医院13.05亿次,占5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46亿次,占2.1%;卫生院7.03亿次,占31.9%;妇幼保健院(所、站)0.86亿次,占3.9%。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数增加0.92亿次,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减少0.07亿次。2008年门、急诊人次数为21.05亿次,占总诊疗人次的95.6%。综合医院分科门诊构成情况是:内科占30.7%、外科13.4%、妇产科10.2%、儿科7.5%、中医科6.6%、其他科室占31.6%。2008年全国居民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平均次数为1.7次。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为6,669万人,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为6,500万人,占97.5%;营利性医疗机构为143万人,占2.1%。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入院人数的91.9%。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中,医院为4,668万人,占7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万人,占0.2%;卫生院1,621万人,占24.3%;妇幼保健院(所、站)307万人,占4.6%。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人数增加509万人,卫生院入院人数减少5万人。医院、卫生院每百诊疗人次入院3.1人,每百门、急诊人次入院3.3人。2008年全国居民每万人口入院526人。

门诊和住院费用上升

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医疗费增长幅度略有上升。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急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117.7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8.8%;出院病人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为4,283.7元,比上年增加373.0元,增长9.5%。与上年比较,门诊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上升0.2个百分点,住院医疗费增长幅度上升0.8个百分点。医院级别越高,病人医疗费用越高(见表2)。

表2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2.5%,检查治疗费占29.7%;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在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3.7%,检查、诊断、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6.6%;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检查诊断费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用药金额呈现上升态势

根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hina Pharmaceutical EconomyNet(以下简称CPN)”推总数据显示(以下如无特定说明,金额均指推总金额),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的总金额为981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半年已达到金额573亿元,与2008年同期比增长率达到23.85%。从图1中可以看出,医院购药金额随着季度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呈现上升态势。按此趋势预测,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CPN药品分类采用WHO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ATC)编码,共分为15个大类。在2008年医院用药大类排序中,全身用抗感染药仍雄居首位,全年用药金额为28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28.76%。其次为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用药金额为17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7.51%。首位比次位高出64%,显示出全身用抗感染药仍有明显的优势。第三位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为12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2.43%。第四位是作用于消化系统及代谢药,总金额为11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83%。第五位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总金额为10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00%。前五大类药品购入金额占2008年医院购药总金额的81.53%。

2008年上半年,各大类药品均呈持续性增长,大类排序未见变化。与2008年上半年同期对比,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增长13.23%,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长22.11%,心血管系统药物增长34.09%,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增长29.09%,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增长18.57%。在前五类药品中,增长率最快的是心血管系统药物,而第一大类全身用抗感染药已明显放慢了增长速度。从图2可以看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类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购药市场中还有很大的差距,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用药市场中要超越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类还需要一段时间。

图1:2008年~2008年上半年全国医院购药趋势及预测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药流通;医改;转型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一、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地方保护问题突出

医药流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保障医药流通规范进行。受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对药品流通严格的监管,药品在国内范围内流通并不顺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贸易壁垒,阻碍外区域药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通过药品检验、审查等行政手段影响一些非本土药品的本地销售。地方政府的地方贸易壁垒不仅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还使一些地方药品流通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第69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设立药品流通地方保护政策,但从国内药品流通的现状来看地方保护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造成药品流通地方保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内相关的法规机制不完善。

2.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制药产业发展带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但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差。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医药流通还是以国营为主,民企医药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度药品流通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但平均市值只有152.54亿元,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潜力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仅为425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药品物流需求。“多、小、散”的产业生态还是当前国内医药流通的主要现状,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几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统计如表1。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内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价值链组成分析

医药行业价值链由医药原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品、顾客等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医药流通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 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随着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需要高效的医药物流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医药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由于医药流通不完善,药品流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不高,导致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医药流通成为了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

2.医药行业价值链保障措施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的主体部分是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此外就是价值链价值保障的组成部分分析。保障组成部分包括规范的医药市场秩序、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医药物流创新服务、雄厚的资金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等,是保障价值链各个环节发展的关键。在价值链模型分析中,明显能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在相关保障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例如: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现状和规模来看政府不及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

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转型的策略

1.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发展一批规模型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美国,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集中在麦卡森、卡地纳、美源博根三大公司。由于业务高度集中,这三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支持医药流通模式创新。例如:对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在龙头医药物流企业的带动下,美国国内医药流通水平大大提升。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不仅包括行业内整合,还包括上下游行业整合,打造一批核心药品流通服务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也能在医药流通行业内引发鳗鱼经济现象,提高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的活力,从而实现提升流通效率、下降流通成本的改革目标。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行业整合实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动力。为实现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集中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市场向医药流通企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可以鼓励上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增加市场活力。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与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一些专业物流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将促进医药流通的大发展。

2.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利润增加是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应该以利润增加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无疑是流通企业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转型过程中流通企业要正确定位自己,认清当前的市场形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营销观念,积极开展营销渠道建设。结合价值链模型分析,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消费终端和生产企业的重要环节,掌握销售市场才是流通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转型中营销渠道的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为主。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例如:某知名医药流通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建立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获得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思维创新方面国外有很多方式可以借鉴,例如:医院药房托管业务。积极拓展医院药房托管业务,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一定能为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客观的利润。管理思维理念上需要打破常规,可以通过让销售终端入股的方式,牢固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联系,还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发展资金。

3.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为企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坚决治理医药流通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受国内传统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管者。这样的现状是完全不利于医药流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国内医药及医药流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医药行业流通保障机制十分必要。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及审批制度不断修订,但与欧美药品审批制度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法规体系由三级组成,包括了基本法案、具有法律强制作用法律及技术指导原则。欧盟的法规体系则分为法规、法令、通知、指南四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建设,将药品准入检测交给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实现地方政府对药品监管部分放权。监管中将社会监督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淘汰一批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机制的创新还要避免药品流通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四、结束语

在国内医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加快医药流通行业企业的转型步伐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行业价值链分析,发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当前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策略,科学制定企业转型战略规划。加强行业整合、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完善医药流通的市场规范机制,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必然能促进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更好的发展,促进行业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冬生.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趋势及策略[J].商,2013(04).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一)行业发展迅速

我国政策一直对医药行业进行大力支持,这种政策支持引致医药行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我国医药行业自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高达22%,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幅的两倍还要大[1]。

(二)监督管理制度越发完善

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也不断加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从产品数量到产品质量,从产品结构到成品治理,有关机构的审批力度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都十分严格,实现了医药行业在产品信息方面的透明化、审批程序的法律化和监督方面的专业化。

(三)医药外贸额发展迅速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医药外贸额稳中有升,特别是最近几年,医药外贸额增长迅速。我国的外汇收入中,医药行业创收占比不断提高,即便在2008至2010年经济危机的萧条时期,我国医药行业外贸额依旧保持同比增幅继续提高的态势。

(四)外企进军我国,加大行业竞争性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催生了“银发经济”,“银发经济”主要利好医药行业,因为未来人们对药品和医药器械的需求很大。很多国外的商人嗅到了这块可口的蛋糕而进军我国,以合资的方式在我国成立医药相关企业,加大了行业竞争性。

二、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融资的特点

1.对资金需求大。医药行业最主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资金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先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后通过销售回收资金,这种高成本的研究开发使得医药行业对资金需求大。

2.高风险与高收益性。研究开发新药前期需要巨额投资,但研究成果在临床试验阶段风险极高,新品成功率几乎为千分之一。但风险与收益同在,企业一旦推出新药,那么新药将会在市场上形成垄断效果,企业也很可能成为对应同类药品的龙头,获取高额收益。

(二)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1.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我国医药企业的规模和国外医药企业的规模相差巨大。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研究开发新药,导致企业不能突破规模瓶颈。有数据显示: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只能部分或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企业没有1~5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有1.6%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2]。

2.我国医药企业制度不完善,普遍面临融资难现状。企业融资一般按照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权益融资。但大多数企业在制度方面不完善,各项指标无法满足上市条件,特别是医药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多数医药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前文介绍了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相伴的行业,而银行是典型的“锦上添花”但不会“雪中送炭”的作风,为了规避贷款难收的风险,银行对医药企业的贷款审批十分严格,对医药企业惜贷明显。药企因为制度不够完善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又无法从银行融得资金,导致陷入融资难的现状。

3.我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匮乏。企业融资一般按照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58%[3]。可见我国药企缺乏权益融资和一般的债权融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医药企业的权益融资渠道可以依靠新三板。

综上所述,我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并且在企业常用的权益融资方面面临发展瓶颈,一方面是因为权益融资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权益融资对融资企业的制度有所要求,而我国医药企业和资本市场显然存在问题。总结起来,我国医药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在于三方面,其一是资本市场不健全;其二是融资渠道有限;其三是医药企业方面的制度不完善。

三、完善我国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以提高融资效率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出了新三板,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医药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以下两方面还存在问题:

1.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基础。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许多企业在证券市场中利用法律的球,以谋求自身利益并规避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我国医药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机构严格的监督管理。

2.对中介市场加以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散户无法获得上市医药企业的真实信息,所以,为了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散户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医药企业。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通过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实现医药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化。同时还要加大对证券市场不法分子和违规操作人员的惩罚力度,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拓宽医药企业融资方式和改变融资渠道

1.加强国际合作以吸引外资。我国医药企业应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走出去”是指我国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获取国外医药企业在新药研究开发方面的经验;“引进来”是指我国医药企业应加快与外国医药企业的合作,利用外国的资金和医药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我国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以此解决我国医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加强企业兼并和企业联盟。医药行业属于规模经济的类型,所以在面临重大问题的时候我国医药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兼并和采取企业联盟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统一的高效管理,并且可以将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之间的优势叠加,企业之间通过相对优势来获得各自的好处,以使得企业在医药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三)完善我国医药企业相关制度

1.完善医药企业法律制度。完善我国的医药企业法律制度需要以《宪法》、《公司法》作为基础,及时根据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修订,应该加大在法律上对医药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补贴和利率优惠等。

2.完善医药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医药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需要医药企业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之上,应积极推进有利于医药企业融资的监管政策,对违规融资的企业法人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理,通过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银行与医药企业、股民与上市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以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0(5):59-66.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药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医药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企业的顺利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就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医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能够把握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进而分析判断其成长情况和未来发展能力。

通过医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总结分析和评估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时,主要是采用比率分析法,结合医药行业的生产实际制定出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的相应财务指标,以此来保障相关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投资资金的安全性和预期收益的稳定性。

一、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内容分析

偿债能力反映的是企业未来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也反映了企业对未来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和承受能力,具体来讲偿债能力包含了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对于医药上市公司来讲,要想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就需要企业自身具有充足的现金流入以及充足的资本或者资产。

医药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跟流动负债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企业的流动负债主要是依靠流动资产来进行偿还,通过计算企业流动负债跟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分析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则说明医药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拥有的营运资金越充分,能够用于变现以及偿还债务的资本越足,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权益越能够得到保障。资产负债率是医药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反映企业债权人的权益保障程度以及企业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反映的是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在医药上市公司总的资产中的比例。通过分析流动比率及资产负债率来分析医药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益水平高低。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财务指标来分析判断。营业利润率为企业营业利润跟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营业利润率越高,则说明企业所具备的发展潜力就越大,竞争能力就越强,获利能力也就越高。总资产报酬率为企业的利润总额与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而净资产收益率则是企业净利润跟平均股东权益之间的比例。这两者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低。

营运能力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资金的周转速度,体现了企业运用资金的能力以及经营管理的效率。也是对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的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赊销净额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间的比例,而存货周转率则是在一定时期内营业成本跟企业的平均存货余额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者越高,则说明企业的资金等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时间越短,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越高。

二、进一步提升医药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措施建议

首先,进一步改进医药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通过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日常经营风险的强弱,偿债能力较弱则意味着企业未来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与此同时,也有可能损害医药上市公司的形象及信誉。正是基于此,医药上市公司应当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自身偿债能力,就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重点强化医药上市公司的产品管理能力、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应收账款的收回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企业的负债比例,强化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建设。

其次,进一步改进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对于医药企业来讲,盈利能力是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医药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尽管医药整体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盈利能力却不断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医药上市公司成本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医药企业应当进一步创新,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型药物。基于此,企业应当在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的前提下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减少重复投资及资本扩张,从多层面、多角度有效推进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建设。

再次,进一步改进医药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医药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质量的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营运能力指标反映和体现了企业资产管理效率高低,体现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以及经营管理效率。正是基于营运能力的重要意义,医药上市公司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完善自身生产资料配置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性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强存货管理,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效率,切实提升医药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为其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财务报表能够有效反映医药上市公司的价值,也是对医药上市公司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尤其是伴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强化对医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和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重点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判断,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参考文献: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济南 药膳 市场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紧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收入的增涨使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药膳”一词涌入人们的生活,它在解决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上将发挥卓越“功效”。因此课题小组对济南药膳的发展状况做了简单调查,通过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并修改调查问卷。

1调查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济南市中心及周边随机调查的200名群众,男女比例1:1。而关于信任问题,30%喜欢有执照的中医坐诊,20%有专业部门监督,24%的人认为安全无害重要,有26%的人更偏于亲眼见到制作的材料。但被问及是否愿意尝试药膳时,有80%的人很愿意尝试,只有5%的人不敢尝试,条件允许的话50%以上的人都选择经常去吃药膳。说明多数人对药膳还是很有兴趣的,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

2结论

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加工制作,具有提供人体营养,保持人体健康,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的膳食品。由调查发现,药膳在济南的市场并不广泛。但是调查显示,市民对药膳的需求又使得它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大部分市民都认可它的价值只是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机会。要解决好药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且不断进步,才能够打开市场,发挥药膳作用。

3分析原因

3.1群众认知

群众对药膳的认知由此可见济南市民对药膳的了解甚少。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药膳是处于亚健康或者慢性疾病的人才会吃。其实不然,健康人也可以通过食用,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济南市民对药膳的认知程度不够,使得药膳难以推广。

3.2药膳制作

药膳餐饮行业制作出的药膳不专业,味道更是不理想,这样的环境人们根本吃不到专业的药膳,也就得不到预想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使得人们对药膳失去了信心。

3.3药膳价格

物以稀为贵,济南的药膳稀少,价格昂贵,而且做法糙杂,色不纯味不美,效果不显著,因而市民觉得药膳是一种价格高的奢侈品,对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都不会去吃药膳。而广大工薪阶层又是市民群众的主力军,多数人能接受的价格都在一百元以下或者一百到两百之间。群众接受不了的价格,药膳就不会有好的市场。

3.4养生观念

“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告诫医生在病人的初期应该先以食物来调理,因为药食同源,很多的中药都属于食物。而药膳就是一种调理初期病情的最佳选择,可是通常很少会有人选择在得病初期或者之前选择药膳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进展。

3.5政府监管

药膳市场并不规范,只是有少数酒店餐厅兼营药膳,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大。药膳虽然是一种膳食,中药无毒的观念也被广大人群公认,但是中药中的配伍禁忌也是需要注意的。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药膳监督管理机构,更没有一部关于药膳的科学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质量标准和监督管理的条例和法规。

4济南药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人们面邻着找工作和维持业绩的巨大压力,身体状况已经不能被自己所掌握。“身体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等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适合的方法,药膳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养生防病方法。早在2007年时,国家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问题,把中医药推向国际化。国家的各项政策都显示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近几年中医事业又处于起步上升期。而且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愿意接受并尝试药膳。被调查者认为药膳在济南很有发展前景,这都为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指导老师:王晓妍)

基金项目: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A2014067。

参考文献

[1] 周宜,刘樊.中医药膳养生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A].中国长沙世界中联第二届药膳养生国际学术大会・理论研究论文集[C]. 2011:19-21.

[2] 鲁明源.中医药膳学科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3] 陈明之.中国药膳保健食品现状及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3).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环境;医药市场;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药卫生市场的逐步开放,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快速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买方市场,导致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不投入其中,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场在及资源配置作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完成自身的转型发展,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营销完成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营销策略探究。

一、基本市场环境分析

(一)现有市场环境分析。医药生产行业作为一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产品取得盈利前就必须进行大量研发与市场推广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在完成从产品到商品“惊险一跳”之前,其回报率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形成市场占有率,产品回报率却比较高。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的市场互动也越来越频繁。现在国际市场增长率约为每年7%-8%,但是以北美欧洲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了被稳定供货人,而中国市场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人们手中支配财富的迅速增加,对于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也越加苛刻,继而药品市场增长度也快于国际市场,尤其目前中国人均用药量人仍旧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并且在广大后发地区以及一部分先发地区的消费者并没有建立起与自身收入水平相匹配的购药用药常识,这意味着在现实条件下通过适当的医药产品推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市场占有,实现资本回报。

(二)未来市场环境预期分析。对于未来市场环境来说,首先,最明显的是国际国内联动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质量问题,随着新闻无国界状态的形成,消费者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最高意识”即其标准瞄准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标准较国内更为严格,所以未来市场环境国际国内条件将逐模糊,甚至于国际药品风波,会在一夜之间传到国内形成公关危机。其次,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大大扩大,并且在将来五到十年内形成中国药品市场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布局,在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但是随着城镇化过程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从医院到消费者还未形成自己固定的消费习惯,但是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其基本的消费习惯形成只是时间问题。第三,传统非处方药市场扩大,随着人均用药量的恢复性增长,其增长方向是可预期的即为非处方药,故在未来市场整体分配中非处方药是其中发展重要方向。

(三)市场环境整体作用分析。市场环境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起到先导与基础作用,在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中,市场环境就是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对于市场环境未来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未来营销策略未来的着力点,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自身市场定位实现企业营销策略的实际化、有效化,通过整体市场研究课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市场定位,是保证企业资本回报率重要的方面。

二、在之前市场环境下竞争策略分析

(一)原有策略以及发展阶段研究。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完成基本回报的根本手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药品从产品变成商品需要通过基础生产机构到中坚流通环节到最终销售终端,而这三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流通环节,而流通环节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九十年代初形成“卖方市场”而进行的“饥饿营销”,到之后的质量营销,再到现在初具模型的公关模型营销。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的变化营销策略也在不断进行改变,同时市场也在通过自身规律进行营销策略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半统制经济下,政府政策转向对于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政府工业化策略的变化,与价格双轨制的废除,最终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对于药企营销策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策略积极性研究。三个阶段策略都满足了当时市场发展方向,同时适应了当时市场发展状态,以90年代初为例,当时药品缺额很大,尤以胰岛素为最,所以当时药品生产部门都加班加点积极下进行生产,满足了市场“量”的需求,实现“有”的状态;质量营销则是面对当时重复生产状态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为了完成市场需求的有一次改变,提高了药品市场质量,进行了较有效的末位淘汰;公关营销,一方面大规模药企技术与产量已经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当时市场已经基本分成完毕,想要实现企业盈利就需要通过市场广告与公关,通过信息轰炸实现知名度,在药效大致相等的状况下选择本企业产品,但是通过此种营销侧面上促进了药品市场的扩大以及基本医药知识的宣传。

(三)策略消极性研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策略明显带有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大多数企业并无自身长时间发展方略,仅仅是跟随市场趋向起舞,由此造成大量不必要营销支出。在之前两个阶段,营销支出并不很突出,但是在第三阶段浪费就十分明显,同时也导致企业在第三阶段缺乏质量精神,大量依赖于宣传与营销,典型就是前些年充斥于电视的虚假药品广告,这些手段一方面降低了企业作为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对于药品市场营销的逆反心理,同时也助长了市场上的无序竞争,造成市场信任危机。更重要的是,这些营销手段大多建立在“坐商”基础上,对于自身的推广停留在“借力”上,对于现在网络以及自媒体缺乏利用,或者利用手段粗糙,由此可见较适应于原有的计划经济或班半计划经济模式,对于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适应,颇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

三、市场影响下竞争策略再编制

(一)数字化发展方向研究。上文可知市场策略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现在网络时代里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产业方向,对于医药市场营销来说也不例外。所谓数字化,一方面对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进行数字化编组,做到消费者查询方便,价格透明,另一方面采用网络宣传与推广,可以有机结合类似于小米手机的网络营销法,同时通过网络建立客户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在网络上进行产品质量调查,以八亿网民为基准进行自身产品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取向研究,以及市场竞争力测试研究,以数据为支撑为企业未来具体市场营销活动打下基础。

(二)直观化发展研究。所谓直观化,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上传自身产品图片,让消费者能够了解自身产品及其功效,另一方面就是组织,通过网络直播以及组织车间参观团,通过此等手段建立对于企业的信息透明的信心,同时通过直观化的营销满足人们内心打破知识黑箱的渴望,满足人们猎奇心理。通过此完成医药产品市场推广。

(三)理性化发展方向研究。这是针对于之前盲目采用所谓明星效应进行广告宣传,同时过分看重于医院市场而忽视平价药品市场的状况而采用理性化营销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整体化的营销理念以及营销计划,并做到责任到人,合理计算成本收益,通过一线营销人员反馈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实现营销策略适时而动的状态。

(四)整体化发展方向研究。整体化就是要求在影响策略有目的,有主从,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在市场营销过程分清楚主从关系,面对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瞄准新兴的平价医疗市场,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原有的销售渠道,通过公司产量以及市场占有整体化发展研究,完成销售策略整体化与专业化的转型,克服原来销售过过程中不成体系的弊端。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基本市场环境分析认为现在市场处于网络化内外联动的状态下而原有的销售手段由于其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存在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的特点,无法适应市场环境,而通过数字化、直观化、理性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医药市场营销有效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SCP范式医药制造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仿制药多,产品创新性差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研究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医药制造业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建议。

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医药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市场规模:15年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5,5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2)利润水平:2016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4%,1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2.6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5.3%;整体上,1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达28.1%,销售利润率达10.1%(3)终端市场: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3万亿元,10年至15年复合增长率15.41%。

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达到7116个,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10%,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年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为0.236万亿元,增长15.5%。整体上说,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维持“一降一升”趋势,即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利润规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鼋峁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反映产业集中状况,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绝对集中度(CRn)对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销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业,N表示行业中所有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以及相关企业年报计算2011年到2015年5年医药制造业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数据:

按照贝恩法可知,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CR4

(2)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根据日本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的分类标准,规模市场比重的公式为:(S为总产量,N为行业内企业数。)2015年我国共有7116家医药制造业,d=1/7116=0.014%

(二)市场行为

(1)定价策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属于竞争激烈产业,横向合谋不易产生。但是,目前医药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药品渠道不畅通等使企业选择高定价高让利的营销手段,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产生产销纵向合谋的定价机制。

(2)广告行为:医药制造企业的广告投放一直较多,近年来始终保持整体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亿元,药品广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长8.5%。由于受众对电视媒体信赖度最高,因此企业多选择此类渠道。而医药电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时性等原因尚未发展良好,因此投放较少。但是医药电商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几年来搜索、导航和联盟网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扩张能力。处于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利润、满足经营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来的政策改革,医药制造企业并购整合不断展开,2015年上半年,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企业并购案就高达47起。

(三)市场绩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净利润(万亿元)和资产报酬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来,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呈增加态势。15年的净利润是06年的7.81倍,资产报酬率较平缓,但相较于06-10年有较大增长,表明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处于总体上升趋势,绩效不断改善。

(2)偿付能力: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偿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间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意味行业财务杠杆逐渐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逐年减小。同时,行业产权比率呈现下降的态势,资产结构趋向合理化,长期负债能力不断改善。

四、建议

(1)鼓励企业间并购: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完善、技术先进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其他规模小、竞争力弱和有互补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利于进行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等壁垒,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增加市场占有率。

(2)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革:我国医药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引进国际技术加以更新改进,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创新性产品。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荆何夜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低,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之中,造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局面;而行业退出壁垒高,众多亏损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导致资产流动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正确调整进出壁垒,改善市场竞争坏境。

(4)发挥我国医药潜在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医药企业需要加快中药研究,提高中药产品技术与品质控制,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

五、结语

医药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朝阳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伴随医疗体系改革,医改政策出台并稳健落地,我国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动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此外,医药电商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莹.基于SCP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09.

[3]张洁.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28

1 引言

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攀升,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全球市场上医药产业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巨大。

2 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对于医药制造业的研究主要针对研发新药、知识产权等领域。Jorg C・Mahilich和Tonmads Roediger-Schluga(2003)通过研究医药产业R&D投入,发现R&D投入强度决定着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Daron Acemogl、Joshua Linn(2004)从规模效应角度出发研究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医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影响。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其中大多使用指标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DEA法。穆荣平、吴灼亮(2005)立足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现状,综合评价分析医药制造业后发现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产业规模不大,由此提出了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六个重点问题。韩娟(200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张海燕(2014)根据我国医药制造业现状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我过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他国的差距。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数量丰富,但有关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中国与医药制造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度比较分析较为稀缺。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与英、美、德、日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钻石模型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3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依据科学性、数据的可得性原则,本文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指数)四个指标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文以UN comtrade的数据为基础,将当前世界市场上医药制造业较为发达的英、美、德、日与我国进行比较研究。

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IMS)①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可用来反映一国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如果比重提高则说明该国的该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增强。IMS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呈正向关系。

由表1可知,德国医药制造业IMS最高,美国次之,表明两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劲;英国虽与德、美相差甚远,但与我国相比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日本则低于中国。2000-2015年期间,唯有德国的国际市场份额处于扩大状态。中国虽略有下降,但与英、美的大幅度下降相比属于小幅度波动。因而表1的数据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尚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2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②,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在其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于TC指数剔除了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变量影响,因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之间可比。

通过对表2进行分析可知,就TC指数而言,德、英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最明显,中、美居中,日本则处于明显弱势。我国自2000年以来总体上处于下跌状态,TC指数自2012年开始由正转负,因而我国医药制造业并不具备比较优势。表2中除德国的TC指数有所提高外,其余四国均处于下滑趋势,可见与德国相比,其余四国的医药制造业并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3.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③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的比例。RCA指数反映该国这一产品在该国出口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根据比值的大小确定这一产品在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表3数据显示,2000-2015年英、德呈现出增长趋势;美国则持续小幅度波动,且2000年与2015年持平;中、日则处于递减趋势,且日本的下降幅度略大于我国。以2015年为例,英、德RCA指数在1.25-2.5范围内,表明两国医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而我国则为0.19,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与英、美、德相比并不具备竞争力优势,且与三国差距较大。

3.4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指数)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简称RTA指数)④体现医药制造业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相较于其他指标能更准确地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

从表4数据来看,RTA数值均为负,可见五国的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均处于下降状态。由于日本从2000年开始持续处于负值,可见该国的医药制造业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而原本竞争力优势最明显的美、德的竞争优势也逐步削弱。我国从2012年降为负数,可见我国医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比较优势逐渐弱化。

4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行为及政府行为来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4.1 生产要素

高技术产业必然带有高投入的特征,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大量的R&D投入是必然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大多为仿制药而非原研药,究其原因为R&D投入不足。2015年美国辉瑞医药公司的R&D投入为76.9亿美元,占其销售收入的157%,而我国药企仅为4%-5%。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强度远远低于医药制造业发达国家。而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之一的医药制造业,研发能力、研发投入极为重要,我国医药制造业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增强R&D投入必不可缺。

4.2 需求条件

1978年至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药制造业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是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最辉煌的30年,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刺激着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内需。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医药制造业的需求将会持续U大,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4.3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程度将会对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强弱产生重要影响。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集群范围内企业之间的交流,扩大知识溢出效应范围,减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产业发展。医药制造业R&D投入成本高、长久的研发周期与较高的投资风险,都需要产业集群范围内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配合,从而降低风险,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4.4 企业行为

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CR4、CR8分别为9.3%、10.8%,根据贝恩分类法,属于原子型。我国的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医药制造业市场企业兼并行为频发。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为了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医药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需的。

4.5 政府行为

由于无法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而钻石模型中政府行为属于可变因素。我国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这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的支持对于医药制造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而言尤为重要。

5 结论

本文从市场能力角度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MS、TC指数、RCA指数、RTA指数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测算分析,并与英、美、德、日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2000-2015年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不具备比较优势,在与英、美、德、日四国的医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比较中,我国仅略强于日本。文章最后基于钻石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医药制造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角度。

注:①IMS = XijXig,其中。

②TC指数=,其中:Xij为j国i产品的出口,Mij为j国i产品的进口,Xij|Mj为j国净出口, Xij+Mij为j国i产品的进出口总额。-1

③RCA指数=XijXjXigXg,Xij表示j国家i产品的出口额,Xj表示j国家总出口额,Xig表示i产品全球出口额,Xg表示世界所有产品总出口额。RCA指数越大,则说明该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具有竞争优势。

④RTA指数=RCA指数-MijMjMigMg,Mij表示j国家i产品的进口额,Mj表示j国家总进口额,Mig表示i产品全球进口额,Mg表示世界所有产品总进口额。RTA指数正值表示某种商品相对于另一国具有相对优势,负值则表示不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彬.美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4):81-91.

[2]张海燕.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杨秀云,郭永.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从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1):90-97.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W医药公司 经营现状 对策分析

一、C医药公司现状介绍

W医药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卫生服务开发公司,由2002年改制为W医药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经营团队,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全面改观。公司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物流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及部分Ⅱ、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过了新版GsP认证,拥有符合GsP要求的仓储条件。公司的经营宗旨即,质量方针:质量为先,规范经营;质量目标:品质安全,优化管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舟山市各区县,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岛卫生院的配送网。

公司现有零售药店3家:舟山新城W售药店(舟山医院门口);舟山北门W零售药店(舟山妇幼保健院门口);舟山东门W零售药店(舟山市中医院门口)。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销售额达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在舟山市五家医药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72亿)。

201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浙江省新一轮药品招标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标工作尤为出色:新增外资企业12家,新增大型国企5家,新增首营企业85家,新增首营品种550个,实际新增品种280个;新开发医疗机构:普陀区分布于各小岛的乡镇卫生院6家,嵊泗县乡镇卫生院5家。

医用耗材的配送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主要产品强生医用缝合线已覆盖全市所有大医院。

北门药店通过了GSP换证检查;三家零售药店的药品结构正在调整中,三月份起主动降低零售价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资金全额到位。

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断货缺货现象多见;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流畅;政策变化快,相关信息不够通畅;人员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够细致;大病保险药品目录少于预期等。

二、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端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目前由于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无法在技术上和欧美一些国家抗衡,现在我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药的创新。但由于中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致其创新能力匮乏,结构发展失衡,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虽取消了除品和第一类的政府定价,但各省(区市)卫计委组织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尤其是“带量采购,价格联动”方案,使药品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已成为继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之后的第三大药品销售“终端”。

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也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1.新药品种研发逐步提高。2.新修订的GMP稳步实施,药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3.兼并重组比较活跃。4.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从药品品种研发逐步提高方面来看,研发数量不断增多,各类仿制药品相类似药效药品不断开发生产出来,为重大疾病治疗和较低医疗成本提供支持,并且开发出质量可控度较高的品种,而从医疗器械方面来看,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获批上市,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使医药业不断良好地发展。

近几年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发展,新修订的药品GMP稳定地实施,使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此外,许多优势企业开始占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并购实现快速良好地发展。

最后一点,我国药品制剂国际化正呈现着良好的趋势,制剂出口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国内企业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使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与国际接轨等。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未来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保证医药创新研发,满足医药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那么现阶段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而站在W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卫W医药公司作为一家医药流通公司,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药品的能力,故W医药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即不断加宽,加深已有业务的发展,并展望创造新的业务。

故由此可看出W医药公司在如今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下应仍能有所作为,把握住优势领先的层面,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断进行发展壮大。

三、W医药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个产品市场情况

W医药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与中成药类,稍微涉及医药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医药公司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主营的药品批发方面,在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占据着27%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基层乡镇市场份额大占32%),舟山存德医药公司(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大占23%),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行业中,销售成本相对较高,库存成本比较低,而W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中间转手差价,并A.W医药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销售成本,故现在销售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可以着重于此。

(二)产品竞争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销售的重点是在大医院,占59.7%多(20774万元/34774万元),乡镇卫生院仅占6.3%的份额(2208万元/34774万元):而药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医药公司在舟山普陀两家大医院中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分析W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的原因,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故在同样的条件下合作机会大,次数多,相应的市场份额就较多。而如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这些大公司进货渠道多,货源足,W医药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从这些公司进货,其实际的市场份额当高于报表。但W医药公司等公司亦能从中获取相对比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润,故从此中可以看出W医药公司产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医药公司需保持在本地医药公司中的领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情况,分析优势劣势

W医药公司有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其市场分布较为合理,大医院市场仅占40%多,明显少于W医药公司的近60%,特别是其基层乡镇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占有32%的乡镇市场;舟山存德医药公司主营业务在大医院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在药品零售市场上仍占有近23%的份额;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是W医药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实现了销售总额3.72亿(含零售)的好业绩。其经营团队业务熟,人脉好,其基药的销售网络延续着原普陀区医药公司的团队,特别是在普陀区的乡镇各小岛上尤为实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已经相当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给公司日常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是舟山市级医药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龙头企业,但自改制以来,经营团队变化频繁,近来的主要负责人又非医药行业出身,加上控股公司万事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集团上层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医药业较为轻视,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国药控股舟山公司虽是国企下属企业,拥有国企的很多优势,但其经营团队原是从普陀医药公司分化出来的一批中层,近来与集团公司下派的负责日常业务的经理问的矛盾多发,已有多人离开了该公司,其业务除舟山医院和普陀医院两家大医院外,一直未能与别家公司竞争。

而域外企业如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宁波医药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响,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限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药品配送权而在几家大医院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外,在基层医院尚无明显优势。

四、卫W医药公司SWOT分析

优势: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已相当大;公司资金运转较为正常,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医药企业形象良好;具备能够较好完成招标药品的配送能力;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轨;在全市主要的大医院周围都设有自己的经医保部门认可的零售药店;销售网络遍及全市各区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竞争态势;且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优;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成本优势等。

劣势:因公司地处海岛,目前市场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虽为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仅100多万,市场规模小;公司本届经营团队起步稍晚,基层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普陀医药药材公司,零售市场则逊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普陀区和嵊泗县的多数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都分布在远离舟山本岛的偏僻小岛上,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业发展的局限,且大多数高端产品都为二次转手经营,相对于大公司,w医药公司所获取的利润较少。总的来说,存在一些企业内部劣势因素,起步较晚,取货渠道较少,获取利润相对较少等。

机会:行业发展大环境尚属良好,有意向与W医药公司合作的大型企业已抛出橄榄枝: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机会是基层乡镇市场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非禁即入”必将促进社会办医,私营医院也将是一新市场;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给零售药品带来一块“大蛋糕。总的来说,企业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环境良好,有许多拥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扩大开拓进货渠道等。

威胁:药品招标政策变化快,应对稍不及时就会影响销售;市外多家大型医药企业正加大对舟山市场的关注度;中标药品二次议价;“史上最严限抗令”舟山6月1日实施,必将影响在大医院的销售。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威胁方面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对手因素等。

五、提升W医药公司竞争力对策

改变原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找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场的既有竞争力,同时也可扩大高端药品的经营品种,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产品,这些原研产品都是各大医院的当家药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当以增加注册资金为必需条件,为公司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也可尝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资金得到财政支撑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院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如利用现阶段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现状,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冷藏药品设备提供资金担保的方式,扩大公司在基层的市场份额。

采购部门应加大与外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商务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争取高端药品和高毛利产品在舟山的配送权。

销售部门可建立激励机制,以扩大高毛利品种的市场份额为重点;同时也应积极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岛上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服务网点,趁其他公司尚未重点投入的时候,尽早的扩大基层的市场份额。

储运部T适当增加与公司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人员配备,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提升公司在药品配送方面的良好形象。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1篇

摘 要:旨在分析中国医药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并由此说明中国医药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医药产业;跨国经营;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004-03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国际直接投资将代替国际贸易的趋势下,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国医药产业应迅速组织和发展自己的医药产业跨国公司,早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是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既定方向、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医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医药跨国公司的健康成长必将促使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出现历史性的飞跃。

1 中国医药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处在初始状态,国际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例,在全国4000余家医药生产企业中,按国际化经营的状况划分,大体可归为三类。

(1)尚不具备国际化经营条件的企业。中国的绝大多数医药企业尚不具备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条件。这些企业距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条件要求有很大差距:产品技术含量低,多为低水平重复的无特色品种;管理水平低下,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人员素质偏低,技术开发能力差;企业规模小,成本高,产品无竞争优势;生产效率低,生产效益差。入世后,这部分医药企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实行国际化经营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2)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条件的企业。此类医药企业已经完成GMP改造和建设,生产的软硬件条件较好;人力资源状况和产品质量较好,生产的品种比较适销对路,部分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管理比较科学、规范;经济效益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就总体而言,这类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条件,可以从产品贸易起步,逐渐向深层次国际化经营方向拓展,但眼前尚没有开展大规模的、高水平的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和实力。

(3)已经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此类医药企业是本行业的佼佼者,它们之中有些已有多年的国际化经营经历,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它们较早地完成了GMP建设和改造,生产的软硬件条件均较好,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管理比较科学规范,经营理念好,竞争意识强,产品在国内有很强的竞争力,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它们主要是通过贸易,特别是产品贸易开展国际化经营。

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包括化学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进出口总额达243.5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49.9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19%;出口商品结构中,西成药进出口额为36.22亿美元,生化药进出口额为11.87亿美元,化学原料药仍然保持霸主地位,进出口额为195.50亿美元。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85.94%,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9.8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出口占2.63%,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方式出口占1.08%,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占0.23%。2007年,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135.64亿美元,占西药类商品同期出口总额的90.46%[1]。2007年1~11月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占我国医药产品同期进出口总额的3.94%,达到13.74亿美元,1~11月份,中药类产品出口额达到10.56亿美元,中药类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医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76%[2]。但就其经营水平来看,主要是通过对外营销的形式,具体讲是主要通过原料药贸易来进行的,许可证贸易、专利、资金、技术贸易、出国合资办厂等还很少。应该说这些企业已具备了向更广阔、更深层次的国际化经营方面扩展的能力,但是要成为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 全球医药跨国经营的现状

跨国经营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对外贸易,二是参与国际投资,三是组建跨国公司。加入WTO,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步伐会加快,跨国经营将越来越普遍。医药需求的世界性和医药生产的集中性,使医药产品成为国际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也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跨国经营作为一种较高形式的经营方式,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埃及的32%、阿根廷的50%、印度的70%、巴西的78%、厄瓜多尔的90%以至许多非洲国家的100%的市场份额都被跨国医药公司所占领。跨国医药公司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和购并,已经形成了少数跨国医药公司统治着国际医药市场的局面。前100家世界性的医药企业供应着全世界80%的药品。并且,全世界近90%的药物生产是来自发达国家:美(30%),日(24%),德(13%),法(9%),英(6.4%),瑞典(4%)[3]。可见,医药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费用,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医药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大型(或优势)医药企业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财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名牌产品和营销网络,从发展前景看,能有效地将国外子公司的发展纳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第二类是国际化经营能力强的大型(或优势)医药外贸公司。这些公司率先走向国际市场的优势是,经过多年发展,它们已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经验,拥有大批精通业务的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较健全的信息网和营销网。

3 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和中药制造业两个产业[4]。因此,文章主要从中药和原料药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3.1 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

3.1.1 中国、日本中药产业企业规模和生产集中程度比较分析

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营销手段等方面比小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常常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日本比较,中国中药企业规模和生产程度集中度是较低的。从企业规模来看,日本企业的总体规模水平远远大于中国中药企业的规模。日本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津村1999年销售额6.12亿美元,而1999年中国最大的中药企业同仁堂的销售收入为22.017亿人民币(约2.65亿美元),不及津村销售额的一半。从企业规模结构来看,中国中成药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00年中药产业销售收入的前10位合计占25.8%,利润的前10位合计占30.55%。日本中药产业销售额的前10位合计占978%。[5]

3.1.2 中国、日本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日本中药产业科研开发能力较强,专利申请以企业为主,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日本政府加大对中药研究的投入,对中医药研究拨款逐年增加。日本汉方制剂生产的机械化、连动化、自动化以及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体系,使日本汉方制剂生产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中国中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申请专利件数不断提高,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还没有成为申请专利的主体。中国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远远低于日本中药企业科研投入水平。中国中药产业的整体工业水平还比较低,在纳入中医药局统计的1059家中药生产企业中,中小型企业1018家,占96.1%,中药制药装备落后,制剂设备仅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国际水平,品种规格少,系列化、标准化、配套能力差,自动化水平低,质量检测装备滞后,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经验。

3.2原料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

化学原料药产业是目前整个医药产业中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中国在青霉素、头孢菌素及其中间体、维生素C、维生素E、皮质激素类、抗癌药物等非专利药物原料方面,很多品种的销售规模都达到国际前三四位的水平。

从出口额与国际竞争力看,目前中国化学原料药贸易额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两个具体产品的事例是:地塞米松经过10余年的技术革新曾将法国罗素等国际巨头挤出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的VC也使得国际市场价格从10多年前的13~14美元下调到3美元以下,很多国外大公司被迫退出市场。

但我们也要看到,出口产品在人用药上的比重仍比较低,如:抗生素中的55%用于兽药和植物用药,而人用的只占45%;维生素类、有机酸类更有70%是用于食品添加剂、饲料补充剂等。估计这种面向低端的出口产品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4 中国医药产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4.1 中国医药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中国医药产业既不具备新药创制的基本条件,也没有抵御进口药品冲击的能力。虽然国内市场需求和医药产业都不断增长,但国际医药厂商与中国医药企业争夺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会加速医药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使其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在开拓世界市场上,中国医药企业面临许多困难:资本不够雄厚,销售渠道没有优势,产品难以得到国际认证,缺少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

4.1.1 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

在国际医药市场中,规模竞争是决定性因素。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规模也不到国际大型医药企业规模的5%,并且市场分散化也导致了技术开发资金不足,从而使产业技术进步日趋艰难,其直接后果就是使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医药市场中缺乏竞争力,跨国经营举步维艰。

4.1.2 新药研发能力弱

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先导型产业,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主要是新技术的竞争,具体表现为新药研发的能力。国际上大制药公司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其销售额的15%~20%,在这一点上,国内企业无法与之相比,这也是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关键因素,而创新能力不强致使企业无法参与专利药市场的竞争。

4.1.3 出口结构不合理

化学制剂出口额所占的比重很小,仅占医药出口总金额的9%左右。原料药的出口仅次于世界第一制药大国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但大部分产品档次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没有竞争力。中药出口75%靠中药材,而中药材出口也仅占世界植物药市场的5%左右的份额,加之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工艺落后,附加值低,成药的出口也难与日本、韩国相抗衡。并且中药仅在部分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国际华人区域)中有一定的市场,中国的中药面临着国际上强有力的竞争。

4.1.4 国际营销力量薄弱

中国医药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国际医药营销体系。现有的中国国际医药贸易绝大部分是效益较低的出口贸易,很少进行直接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的经验,在这一方面,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医药公司,而且落后于其它发展中的医药大国,如印度和巴西等。

中国医药产业严重缺乏大量合格的医药营销人才。医药营销人才无法用一般的国际贸易人才来代替,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4.2 解决对策

加入WTO,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但我们不能再等待,那将更落后,我们必须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首先,通过与国外大公司竞争,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世界著名企业都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竞争,企业的发展缺乏动力,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次,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扩散时,发展中国家通常通过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来获得发展良机。

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实施扩大投资、启动消费、推动出口等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并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重点扶持一批大型企业,加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都将增强中国医药企业跨国经营的实力。虽然中国医药产业跨国经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否我们要等待条件充分之后再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去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借助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中跨国经营应作如下选择:

4.2.1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和切实加强宏观管理

中国政府对开展跨国经营很重视,早在1985年,国家有关部门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支持,并在税收和外汇留成上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鉴于中国医药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其国际竞争力薄弱,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制定《跨国经营法》、《海外投资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倾斜政策,鼓励和扶持医药企业形成跨国生产经营体系。医药企业应充分借助国家的相关机构,收集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的医药投资环境、投资机会、市场准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为跨国经营服务。有关部门还应对医药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在投资方向、发展规模、区域选择等方面制订长远规划,加强宏观管理,避免投资分散和过度竞争等问题。

4.2.2 鼓励国内医药企业走外向型发展道路

中国医药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应根据国际医药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的优势以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逐步发展。依据技术转移梯度理论,寻找技术水平低于中国的市场,实力较强的企业或国内市场已出现饱和的产品应率先开拓国际市场,抢占并提高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的份额。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鼓励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引导它们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4.2.3 重视中国中小型医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

一是以中国较强的外贸专业公司为依托,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多样化的特点,按照国际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扩大出口。二是以参股形式,依靠大型(或优势)医药企业集团的优势,共同拓展国外投资。三是确立正确的投资方式、结构、区域和规模。当前,中小医药企业的投资方式应以输出设备为主,尤其应以闲置机器设备作为投资,这样既输出了资本,又减少了资产的闲置,报批也容易获准,可谓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1] 2007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浅析及2008展望[EB/OL].中国经济网,2008[2008-02-28].省略.

[2] 2007年1-11月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数据分析[EB/OL].云南医药网,2008[2008-01-15].省略.

[3] 王婷.把中药卖到美国去[N].财经时报,2006-01-19(C03版).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医药物流;竞争力;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0日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医疗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这带动了药品需求的增长,为药品流通业提供了市场机遇。随着医药物流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物流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型医药集团主导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趋势将加剧,传统的以仓储为主要功能的医药物流中心将会转向具有商业交易功能的健康产品交易园区,中小医药物流企业组建联盟式医药集团将逐步形成并与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形成抗衡局面。但总体上说,我国医药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生保障性商品,而医药物流行业则为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保驾护航。“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新医改重大举措陆续推出以及全国性行业的大整合,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将进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伴随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百姓的用药需求在持续释放,因此从市场需求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加大,医药需求将会快速增加,形成对医药物流的巨大需求,医药物流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地域优势看,石家庄有“药都”的美誉,也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药品中转分拨优势突出,为医药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医改方针,以及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破除以药养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房托管等重大举措的不断出台和实施,给医药物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是,在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随着药企规模的不断扩张,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和药品快速分拣处理能力等因素将会是决定医药物流企业运作水平的关键,伴随我国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物流管理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医药物流企业长期生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现状

1、行业主体多、小、弱。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总体上存在着数量偏少,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等特点,药品销售网络不发达,对于医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极为不利的。

2、医药物流起步晚,难以与国外同业抗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放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药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小等问题。外资之所以进入到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归结主要原因正是医药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但是外资以及外企一旦进入必然会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短期内无法相抗衡。最终原因主要是当前医药物流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所导致。

3、现代化程度较低。从当前的医药物流企业整体来看,医药物流运作的手段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人工为主的堆积,储运,技术和设备落后,运营成本较高,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经济效益偏低,管理方式简单,管理环节薄弱,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物流信息技术使用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不能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三、石家庄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快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据石家庄医药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交通优势,并结合人口、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努力构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健全医药物流节点网络。充分发挥石家庄区域物流节点作用,支持医药物流企业在石家庄周边区、县建设现代医药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加快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药物流园区建设。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华药、石药等医药物流平台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石家庄医药物流园项目的规划建设,促进专业化医药流通企业集聚,壮大第三方医药物流规模。积极吸引全国和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入驻,推动医疗机构和医药生产企业剥离物流配送服务,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广泛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全国药品市场数据、电子监管等信息平台,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推广使用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完善特殊药品物流技术保障措施。

2、资源整合,降低医药物流运营成本。首先,医药物流企业要合理规划配送模式和路线,采用严格、科学的规划方法约束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其次,通过资源整理,提高各个要素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将竞争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下的一些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使得医药物流整体运作更加规模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最后,也可以将自身资源进行一定的优化,从仓库选址到空间分配,运输工具的配载,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等等,通过资源优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各个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医药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现代化医药物流需要的是既具有交叉跨越医药业、物流业两个领域的经验,又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高精专的医药物流人才队伍是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可以考虑在高等医药院校增设医药物流专业,培养药学知识全面且又精通物流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医药物流企业自身也可以有意识地对自身拥有的物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医药物流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竞争,加快对自有员工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当务之急。根据岗位的特点,合理划分医药物流人才的培训要点,将是医药流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晓丽.混合型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优化设计[D].山东财经大学,2013.5.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3篇

摘要:利用SCP范式对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进行实证研究,对产业现状进行描述、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政策调整的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关键词:制药业;SCP;产业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03-01

1 理论简介

“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是贯穿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完整而富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学派的贝恩(J.S.Bain)提出,他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并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同时兼顾具体环节和系统逻辑的分析框架,即SCP范式。

根据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但不少人习惯于简化SCP结构,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也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结果、行为、绩效的影响,从而误解了SCP范式的真实意图和思想。

2 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内在联系的特征及形式。”其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

2.1 市场集中度

本文采用绝对集中度作为衡量我国制药业集中状况的指标,用我国医药制造业每年销售额最大四家企业占医药市场总销售的份额(即CR4)来表示,其数据是根据历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CR4(销售额前4的医药企业销售额之和/我国医药销售额)*100%。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CR4处在低水平徘徊状态,根据贝恩产业结构衡量标准,我国制药业属于原子型的市场结构,说明我国制药业还没有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2005年开始CR4开始下滑,是由于我国医药市场容量以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长,吸引着各行各业闲散资金的眼球,新企业不断进入,而在位大企业未能很好的借势扩张市场份额。

2.2 产品差异化

所谓产品差异化就是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在其向顾客提品和服务时,通过某种方法引发顾客对其产品的特殊偏好,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它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分开来,说服顾客选择自己的产品,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医药产业中产品差别化表现在药品的适应证、质量、剂型、服用方法、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它使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减小了可替代性。另外顾客忠诚度在非处方药销售中表现的比较明显。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我国制药业新产品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我国医药产品差别化水平在逐年缓慢提高。

2.3 进入退出壁垒

所谓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新厂商多承担的成本劣势,或者是产业中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企业数量达到了5000余家,这比许多发达国家制药企业总数还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对医药生产企业实行强制性的GMP认证制度,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不得进入医药产业或者被强迫退出医药产业,从而从政策法规和必要资本量角度提高了进入壁垒。

退出壁垒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它由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费用和政策法律限制等因素构成。相对于自然垄断产业而言,医药产业的退出壁垒应该低得多,特别是在行政法规壁垒上应更为宽松,但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使是经过股份制改造,也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再加上地方、部门利益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需要等的影响,我国制药业的退出壁垒被人为地提高了。

3 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又称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策略。制药业作为技术先导性产业,其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的特点,所以市场行为中应更多关注其新药研发行为。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新产品研发投入正在逐年快速增长,虽然2008年全国R&D费用总量不到辉瑞公司的六分之一,但是从其快速增长的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国内制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新药研发并不断加大费用投入,大企业逐渐由仿制、仿创结合转向更多的自主创新。

4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在产品价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最终经济结果。本文利用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来综合评价我国制药业的市场绩效。

表1 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专利数情况

表格2 我国制药业目前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从2000年开始缓慢提升,反映出制药企业盈利能力的逐步提升,产品销售率维持在94%~95%之间,低于国内平均水平(97.5%),说明我国制药业生产能力过剩,药品总体供过于求,产销一定程度上脱节,这很可能是由于制药业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过多的外部资金注入,短期内行业需求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供给量所致。

5 结论

从我国制药业SCP的综合研究结果(表2)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退出壁垒、新药研发以及产品销售率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相差较大,虽然理想值一栏为笔者综合了制药强国实际情况和一定的个人主观性,但笔者相信,理想值和实际值的差距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所以我国制药业的产业组织政策调整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著,史东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高技术产业司.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EB/OL].省略.cn/sjkl/gjscy/index.htm.

[4]冯国忠,任正华.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及优化[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1(7):55-59.

[5]杨建文,周冯奇.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4篇

>> 北京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模式研究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现状及展望 北京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北京地区P2P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 红豆挺进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渐趋细分 在生物医药领域自由驰骋 生物医药领域平台促进创新 北京地区银行业交叉销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倍道兼进,腾飞的北京生物医药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 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地区大学生网购风险认知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热点与前沿分析 北京郑氏润慷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 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OL]. 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OL]. 2006-02-09. http:///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 htm.

[4] 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 叶仙蓉.药学人才培养与国家自然基金人才项目的概况分析[J].科研管理,2013,10(10):142-144.

[7] 王长锐,孟宪平.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评审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09,(1):34-36.

[8] 彭英,姜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13 年药理学资助项目的回顾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1):1485-1492.

[9] 付剑江,毕明刚,陈君,等.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0-13.

[10] 陈治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年夯实基础研究,谋求源头创新――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基础[J].科技潮,2010,(12):12-19.

[1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2014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网站.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OL]. 2014-07-10. http:///cms/jh/106695.htm.

[13] 陈斌.目前企业科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1,(44):21-22.

[14] 马廷灿,曹慕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我国各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J].科学通报,2011,56(36):3115-3121.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学;市场需求;教学改革

伴随着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综合能力强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同时也是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挑战。本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析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出综合能力强、高素质、适应医药市场需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1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药学、药事法规、经济学、管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医药市场营销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学生今后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医药市场营销学科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一些医药院校才开始逐步探索开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随着课程研究不断深入,课程建设也是不断进步,但与市场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

相比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其他药学专业课,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普遍重视度不高,一些学生不感兴趣,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排斥和反感;还有一些认为课程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拿到学分、考试过关足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1.2教学环节比较单调

医药市场营销学开设课时较少,致使课程教学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主要以教师课堂“灌输式”的讲授方式为主,缺少教学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再加上营销案例老化,使学生会觉得理论脱离实际,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点难以透彻、深入地理解,无法促进学生形成营销职业能力。

1.3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核,然而这种方式偏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存在一定缺陷。同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4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

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对师资要求较高,要求任课教师要有医学知识背景,熟悉医药行业的特点,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还要有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后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目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师资水平来看,同时具备这些能力很难,基本达不到这种理想水平。

2教学改革探索

2.1结合政策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医药行业是严格法制化管理,因此医药市场营销的很多环节均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约。比如,近年来,新出台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发〔2019〕18号)《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新修订的《进口药材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会给医药市场营销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需结合相关政策变革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串联相关知识点,分析政策变革对医药市场需求、医药市场营销以及学生培养带来的影响。

2.2构建双向介入式教学运行机制

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双向介入式教学运行模式,通过双向介入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一方面,邀请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及专家参与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根据市场需求为课程改革、见习实践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邀请医药企业销售经理、医药代表和杰出校友来学校开办讲座、沙龙,与师生分享成功经验,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进入医药企业、药店及医疗机构,增加见习机会,使学生对医药营销人才市场需求、职业特点、医药企业运行管理模式等有更加深刻、更加感性的认知。通过这种校企双向介入式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医药营销实践经验,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营销理念。此外,通过校企双向介入的方式,还能够加强学生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使一些学生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今后用人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机会。

2.3改革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向、案例教学、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重点内容时,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入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再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比如结合专业知识撰写相关论文,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查阅文献资料,还能培养他们调研、分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给学生提供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营销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2.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医药市场营销学线上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教师、学生教与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平台设计课前预习、课后在线测试等板块,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知识印象和理解的同时,还能在线上课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升教学效果。

2.5改革考核方式

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成绩分为理论考试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侧重与平时表现,包括小组讨论、课堂问答、撰写论课后实践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积累,吸收医药市场营销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6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医药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培训以及到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一线单位去挂职锻炼,拓展相关实践经验;同吸纳一些懂理论、有实践的药品经营商以及医疗机构的药学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