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铁路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0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面临的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铁路工务工程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延长铁路相关设备寿命的基础。我国铁路运输速度的加快,铁路运行密度的增加导致铁路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这些故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依靠传统的工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工务工程的需要,同时传统的铁路工务工程管理常常会因为巨大的维修工作量而导致一些潜在的故障被忽视,结果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加强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基于铁路工务工程对铁路运输、铁路设备以及铁路管理的重要性,研究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是铁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铁路工务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内在本质。

1.1 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改制的完成,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铁路运行周期更加紧密,这样一来就会给铁路工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铁路运输速度的提升、运行周期的缩短,导致工务人员的检修、维修工作量会增加,工作难度也会提升。基于国内外工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可知:传统的铁路工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铁路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借助先进的管理设备以及工具,实现工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工务信息的科学分析与传递。而所有的信息统一管理与分析就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因此在铁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铁路工务信息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 现实意义 铁路工务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既要负责铁路沿线设备的安全、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还要负责铁路安全隐含的维修与上报。铁路工务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输,如果在铁路工务中出现了检修不及时的现象,就会导致铁路在运行的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铁路工务所消耗的费用要占到整个铁路运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铁路维修则几乎占到整个铁路工务成本的二分之一,因此为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延长铁路设备使用寿命,需要对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铁路工务的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化管理可以对铁路工务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铁路的维修与保养等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规划,保证铁路工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降低铁路建设与运营成本,实现铁路的安全运输、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应用计算机管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原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发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包含了铁道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其主要采用 Mapstreme作为GIS作为平台,其已经在我国很多铁路线路中得到应用;北京铁路局采用的“北京铁路局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其主要由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工务防洪地理信息查询以及工务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构成。其主要利用Geo Graphics Gis软件和DB2大型数据库对铁路的地形、切面、配线图等病害进行查询、分析、管理等;上海铁路局利用的“沪宁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搜索铁路地形以及图像的功能,实现对铁路分段信息的查询,以及播放相关铁路活动图像的功能。

但是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①工务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铁路工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必须要求铁路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不高,虽然铁路工务工程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工务工程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管理者还是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他们对工务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而没有将这些单独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整合,实现工务工程信息的共享。

②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以GIS为基础,其对工务设备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但是其只能反映静态的技术,而不能提供具有动态化、主观性的数据情况,比如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不能将直观的相关数据反馈出来,不利于铁路便利快捷的维修。

③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辨别。由于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建设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率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的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地辨别,结果导致大型机械设备做出的结果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致因为大型设备而进行质量检测所造成的隐患遗漏,信息系统不能辨别。

3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铁路部门对各种数据的收集、积累以及共享的基础上,因此铁路工务信息化管理贯穿于铁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从铁路勘测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因此构建铁路工务工程数字数据库是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2篇

1.1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改制的完成,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铁路运行周期更加紧密,这样一来就会给铁路工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铁路运输速度的提升、运行周期的缩短,导致工务人员的检修、维修工作量会增加,工作难度也会提升。基于国内外工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可知:传统的铁路工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铁路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借助先进的管理设备以及工具,实现工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工务信息的科学分析与传递。而所有的信息统一管理与分析就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因此在铁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铁路工务信息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现实意义

铁路工务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既要负责铁路沿线设备的安全、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还要负责铁路安全隐含的维修与上报。铁路工务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输,如果在铁路工务中出现了检修不及时的现象,就会导致铁路在运行的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铁路工务所消耗的费用要占到整个铁路运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铁路维修则几乎占到整个铁路工务成本的二分之一,因此为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延长铁路设备使用寿命,需要对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铁路工务的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化管理可以对铁路工务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铁路的维修与保养等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规划,保证铁路工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降低铁路建设与运营成本,实现铁路的安全运输、提高其经济效益。

2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应用计算机管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原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发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包含了铁道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其主要采用Mapstreme作为GIS作为平台,其已经在我国很多铁路线路中得到应用;北京铁路局采用的“北京铁路局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其主要由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工务防洪地理信息查询以及工务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构成。其主要利用GeoGraphicsGis软件和DB2大型数据库对铁路的地形、切面、配线图等病害进行查询、分析、管理等;上海铁路局利用的“沪宁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搜索铁路地形以及图像的功能,实现对铁路分段信息的查询,以及播放相关铁路活动图像的功能。但是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工务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铁路工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必须要求铁路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不高,虽然铁路工务工程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工务工程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管理者还是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他们对工务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而没有将这些单独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整合,实现工务工程信息的共享。②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以GIS为基础,其对工务设备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但是其只能反映静态的技术,而不能提供具有动态化、主观性的数据情况,比如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不能将直观的相关数据反馈出来,不利于铁路便利快捷的维修。③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辨别。由于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建设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率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的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地辨别,结果导致大型机械设备做出的结果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致因为大型设备而进行质量检测所造成的隐患遗漏,信息系统不能辨别。

3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铁路部门对各种数据的收集、积累以及共享的基础上,因此铁路工务信息化管理贯穿于铁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从铁路勘测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因此构建铁路工务工程数字数据库是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3.1铁路工务工程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

为统一管理与分析铁路工务工程信息,需要将铁路工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以此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处理,铁路工务工程数据库系统是将铁路工务设备的各种数据进行录入、管理以及打印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2系统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

3.2.1线路地理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存储和管理线路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可以为线路检测维修人员提供该方面的数据资料,为工务设备、病害等的定位提供依据。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和输入输出操作。

3.2.2工务设备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了工务设备的各种属性信息,如桥梁、隧道、钢轨、路基等设备信息以及曲线、坡度等的信息。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为线路检测维修人员提供设备的基础信息和统计信息,是工务部门技改、维修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除了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外,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如把数据输出到或者输出到打印机。

3.2.3线路秋检资料模块

主要功能是为养护维修人员提供线路秋检信息,包括正线、站线、道盆等的秋检资料,使养护维修人员能更好更方便的了解线路情况,线路病害等问题,并据此制定线路养护维修计划。除了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外,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如把数据报表功能。

3.2.4铁路动检资料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保存线路的各级超限资料和动检数据,为养护维修人员提供超限类型、超限等级等指标,从而制定应对措施和维修计划。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如把数据报表功能。

3.2.5轨道质量状态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保存轨道质量指数(TQI)资料、TQI综合统计信息和钢轨磨耗信息。为各级工务管理部门对轨道质量状态的宏观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支持养护维修人员编制维修计划,指导轨道养护维修作业。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3.2.6轨道质量状态汇总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保存轨道不平顺公里小结数据、TGM综合统计数据、钢轨检测区段汇总数据,提供综合反映轨道质量好坏的指标,工务管理部门可以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指导相关养护维修作业。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3.2.7设备养护维修资料模块

设备养护维修资料模块主要功能是保存高速铁路工务设备各种维修规则、维修计划、工务设备维修情况等数据,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3.2.8线路养护维修机械信息

该模块的功能是保存各种养路机械作业情况、机械的定期检查情况、制定的机械维修计划等。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4铁路工务工程应用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4.1加快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

一是稳扎稳打,做好信息拓展优化。要求宏观布局,思维意识超前,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工作。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整个信息系统建立的核心。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指对于铁路工务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到使用(包含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的全面规划。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动和使用。要使工程建设的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之间的频繁和复杂的信息交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是铁路工务工程建设信息化应认真贯彻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建设工程信息化的要求,把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统筹加快推进。以市场化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坚持植根现场,自下而上,广泛发掘,开放推广,鼓励参建单位自主创新,广泛开展工程实践。

4.2规范管理工作,加快信息管理建设和应用

一是在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过程中,要配套工作,分步进行,坚决执行实施—培训—应用推进这一工作程序,发挥建设单位的领导作用,合理调控考察施工、监理等部门单位的工作,增强其主观能动性;二是建设单位核心地位的应用发挥,推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把握工作的进程,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在内部建设施工中总结经验,带头实现系统的全覆盖。建设单位是整个铁路工程工作的核心,保证建设单位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加快整个工程进度。

4.3铁路工务工程建设信息化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中心、云技术、物联网等正在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同时以BIM技术为代表的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正在改变一些传统的思维模式。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一定不能受传统思维的禁锢,应充分地把社会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手段运用到铁路建设工程上来,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铁路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4.4对系统运营进行专业的维护,确保系统正常有效的工作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纸管理;信息化;铁路工程

当今中国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推行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了“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根据此项要求,工程项目施工图也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传统的施工图管理

传统的施工图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个流程包括从业主(建设管理单位)接收图纸、图纸整理入库、发放、借阅以及图纸回收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人工记录量大,同一份图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复记录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寻,特别对于较大项目,图纸多,需要时凭记忆查找,寻找困难且工作量大;三是图纸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图纸的详细信息往往只有资料员清楚,相关领导和需要的人员对图纸的信息只能靠资料员通知才能获取,通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安排,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二、图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图纸信息化管理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行业正在全面强制性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个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如果仍用传统的人工图纸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图纸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2.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对图纸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设单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体现。3.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纸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据,施工图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效率,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趋紧张,要求工程施工各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施工图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施工图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使用条形码技术为每一份图纸定制“身份证”,以便实现快速查找和追溯。2.图纸数据库与OA(办公软件)系统关联,实现图纸到达和图纸流转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层次需用者及时获取信息。3.使用OA系统连接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经常性使用的图纸进行现场查阅。

四、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施工图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应建立建设单位、标段指挥部、施工项目部三级施工图管理机构,配足施工图管理人员2.建立信息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要能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在建设单位设置OA系统,标段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用户终端(电脑),在作业层(队)设移动用户终端,其网络图如下:3.确定系统管理模块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开发施工图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图纸仓储管理模块、图纸使用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档案管理模块,如下图示:(二)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发放借用、销毁等作出详细要求,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三)对施工图进行分类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一般可按照铁路工程预算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场设备及建筑物、大临和过渡工程等,在每一个大类下还可以再划分一些小类,比如对路基工程还可以划分为地基处理、路基附属、路基挡墙、绿化工程等,总之,以便于查询为原则,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四)给施工图标定“身份”1、条形码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物品识别、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图数量较大、信息准确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点,施工图条形码宜选用CODE二维码制作条形码,如下图所示:2、由建设单位资料员在接受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后,在每一份图纸上贴上一个50×25mm的条形码,从而,该条形码就作为图纸的“身份证”,直至该图纸的“寿命”终结。3、扫码抢与电脑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抢扫描条形码,在电脑上即可显示某一图纸的一切信息,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条形码可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反复录入,节省了资料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施工图“入库”暨到图信息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按照既定的分类规则,将有关信息录入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并在OA系统上,信息应包括到图日期、供图单位、图名、图号、份数、图纸分类。使用OA系统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都可以同时得到施工图到图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图信息完成登记后,即分类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将存放位置录入仓储管理模块中,完成施工图“入库”工作。(六)施工图审核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入库”的施工图通过OA系统向专业工程师发出要求审核图纸的请求,专业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管理方法的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后,登陆OA系统“图纸使用管理模块”填写审核意见,提交部门负责人,由部们负责人确认后,返回给资料管理人员,由资料管理人员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发图通知。(七)施工图领取和现场发放施工、监理等单位接到发图通知后,到建设单位登录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办理领用手续。然后,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向项目部、作业队的图纸发放,发放的信息要及时录入“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施工图发放和使用情况。(八)图纸的快速检索传统的图纸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图时,往往需要资料管理员翻阅图纸登记台帐,逐项逐条查找,费时费力,而在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只需要输入已知的几个关键字符便可实现瞬间查找到它的位置,状态及其它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现场施工图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现场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图必然会遭到风吹、灰尘侵扰,甚至会遭受雨水、湿气的侵蚀,往往施工图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会变得字迹模糊,甚至破损不堪,因此,对于经常反复使用的标准图、参考图、通用图、定型图、构件图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图转换成不可更改模式的电子图,二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图纸,将其转化电子图纸。电子图录入“图纸管理模块”中,作业人员使用手机利用无线传输在工地现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施工图,避免图纸破损、减少了作业人员携带图纸的麻烦,同时手机用户可按照需求无限扩展,克服了使用图纸人员的局限性。

结束语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4篇

1.髙速铁路信息化的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人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离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傕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人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人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人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髙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髙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髙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离速铁路倌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髙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力卩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髙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其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质量监测严,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下面将进一步介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化在高铁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铁路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管理协调十分复杂等特点,应用信息系统对于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降低造价、积累信息财富、提高大型基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工程建设虽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但由于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主动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项目建设的规范推进和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和科学化管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不加以改造提升或重建,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为此,需要通过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搞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应用系统模块和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控制和协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使其既能有效地为业主方的业务层、管理层和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服务。

三.信息化在高铁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铁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尤其是山区铁路更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贯彻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高铁工程桥隧比例大,要建设成百年不朽工程,造福于民,安全责任重大,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管理,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强力支撑。

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中指出,充分利用和发展好信息化,可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信息化是高铁建设的有效支撑手段

我们深知:“高铁安全至关重要”、“确保质量和安全是对高铁最重要的要求”,我们要时刻铭记高铁质量高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手段。

2.信息化的推行可有效控制投资和预防腐败

新一轮铁路建设投资大,资金安全管理和使用严格,社会关注度高。推进信息化手段,细化建设投资管理,强化建设投资控制,能促进工程建设依法合规,保证资金高效、安全使用;也能准确有效对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环节的资金流向实施监控,这对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信息化的推行可促进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

铁路建设推行信息化,有利于加强过程控制、及时生成工程档案,及时向管理单位移交准确、完善的工程信息资料,为从严进行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提供保障。

4.信息化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我国能否适应国际高速铁路建设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我国铁路建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迫切要求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展示建设成果和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咨询、投标等工作,以提高竞争力。

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本质与核心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在内的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步地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神经网络。

五.高铁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功能

1.施工安全监测与监测子系统

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自动化视频监控,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跟踪画面中的人、车辆、指定的物体等目标,自动检测入侵、逗留、遗弃物品、盗窃、计数、违章行驶等异常行为,同时支持视频元数据提取,便于事后快速检索分析,在单一通道上支持多场景自动切换;用录有人员信息的ID卡来实现人员出入管理,无卡通过时自动报警并记录,还支持远距离自动刷卡;集中了勘察、环调、设计、施组等基础资料管理的沉降监测和报警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管理、现场巡视、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预告、安全预警、报告报送、新闻等功能,即时掌握生产进度情况,收集数据。

2.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工程网路计划数据库,实现工程建设网路计划的编制、实际工作进度上传、浏览;建立征地拆迁档案库,实现拆迁计划录入、拆迁量入录、完成量入录,形成进度图形报告、定期拆迁报告,通过网络计划图,直观形象化显示;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实现质量、监理、物质、设计、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3.工程调度指挥子系统

运用GIS技术,可以开发出基于GIS的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辅助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方便而准确地了解到整个施工现场的各种信息,并可以对其进行实时更新,为用户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有力工具;通过信息系统将施工组织设计的各类资源和业务工作流程管理起来,使其自动化、规范化、可追溯化;对高速铁路各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机构及人员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与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

六.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繁重的系统工程,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项目管理理念、人员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多方协调。随着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一定的要求,因此,作为工程人员需要不断对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和加入新元素,使信息化管理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提高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高速铁路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东海,宋向群.工程项目进度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胡红萍,蒲浩.一种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工程形象展示系统开发[J].交通与计算机,2005(5):105—1O7.

[3]葛乃康.罗四维信息工程建设监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4]张振军.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研究[J].2010,7.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铁路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工程建设物资“粗放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施工管理的要求。为适应现代铁路建设需要,应创建工程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以网链结构实行物资精细化动态管理,实现招标采购、施工需求、资金结算和质量保障等信息管理一体化,进而实现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目标。

1、传统工程建设中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工程建设物资管理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计划分析工作被动

在铁路建设工程中,由于施工组织调整造成设计变更的情况较多,而物资计划管理方面又缺乏信息系统支撑,导致无法对施工生产中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掌控。因此,在铁路工程建设中,传统的物资管理计划分析工作非常被动。

1.2、管理流程控制性差

传统的工程建设物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制度可以对审批、招标、核销和周转等过程进行控制,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因此,传统的物资管理人为因素影响大,不能形成闭合的流程控制机制,经常出现计划与采购、结算等管理程序脱节,导致急需、特殊规格的材料难以购置,普通材料库存较大。其结果是既影响施工建设进度,又占用大量建设资金。

1.3、“价”和“量”双控难度大

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由于铁路建设施工作业面多,大部分以线状分布在铁路工程线上,又多在荒郊僻野,各工区的物资管理难于形成统一管理模式。由于大多数工区通过材料包干控制成本,无法进行成本精细核算及成本考核,导致对物资成本”价”和”量”的双控只能在局部实现。

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通过笔者调研,现以某某铁路广州枢纽项目为例,简单介绍一下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

某某铁路广州枢纽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流程如图 1 所示。

2.1 创建物资管理信息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业主负责制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以物资管理信息化为主要载体,项目相关方统一参与建设物资管理体系,规划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信息,实行分级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项目物资管理标准化文件,如招投标管理、材料供应与过程控制、甲供、甲控材料与设备采购、建设资金与结算、合同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供应商信誉评价机制,各参建方全过程共同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做到公开透明,信息共享。

2.2 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在物资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是建设计算机网络,并逐步提高参建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覆盖面;其次是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将相关纸质、图片等资料数字化,通过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形成二次文献,同时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检索利用及资料追朔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选拔综合素质高的人员从事物资管理工作;二是组织参建各方物资管理人员进行市场预测、数理统计、法律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定期培训;三是利用供应商技术力量,举办土建施工、常规设备、系统设备、轨道等专业物资技术讲座,使供需双方面对面交流,掌握物资技术标准、施工工艺,设备主要特性和安装工艺等,更新、扩展物资管理相关知识。

2.3 加强物资管理计划及招标信息管理

业主和参建单位要分工协作,做好现场调查、施工图审核和现场复测等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将采购计划与甲供(控)物资招标信息逐个对比,分阶段、分期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招标申请,及时招标信息,公示招标结果,并及时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增强物资招标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2.4 强化采购供应环节物资信息管理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工作量和消耗定额等基础信息,编制物资供应分期供应计划。完善《物资进场时间表》和《物资库存表》,将其作为确定采购时间、安排保管和装卸搬运设施等的依据,并汇总形成 《物资采购合同信息汇总表》,以便于履行确定催货时间、双方信息沟通和质量监督等合同。严格执行供应商信用评价机制,从签订合同开始填写《合格供方评价表》,对供应商履约合同的能力进行评价;动态管理《合格供应商目录》,通过定期评审,及时从目录中取消不合格供应商名单

2.5 形成全线资源调配共享机制

建立物资集采平台,通过该平台收集、整理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物资市场状况,收集供应商信息,通过共享、评价,保留实力强、信用好、服务好的企业,提高市场调研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保证物资质量等。并通过该平台,及时共享同一项目、或距离较近的项目不同工程局、不同项目的库存情况,通过调剂降低库存,提高利用率,并可在市场紧张的情况下,有效缓解问题的突出性。

3、物资管理信息化在项目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在某某铁路广州枢纽工程建设中,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突破,提高了参建各方物资管理水平,为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提升建设项目物资管理标准化水平

推行物资管理信息化,是铁路工程项目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立足铁路工程特点和建设管理实际,严格贯彻落实铁路建设物资管理的方针、政策,从采购成本分析、供应商评价和市场评估等方面强化过程控制,更加贴近现场实际,做到信息对称、科学可靠、公正透明,使参建各方共享信息资源,物资管理更为有效,也为施工单位物资管理标准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2 通过整合物资采购信息资源控制采购成本

为控制采购数量、降低采购成本,从物资招标工作开始,通过整合项目物资采购信息资源、及时招标信息等方法,全方位、多渠道扩大物资采购信息,吸引更多供应商参与投标,从战略上调整供应商结构,扩大市场范围内的调控资源渠道。同时,通过推进物资管理信息化,采取缩短供货周期、增加发货频次和减少库存等措施,以及让利供应商以降低间接采购成本,争取更大价格优惠和更优质的服务,最终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3.3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采购质量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强化网络建设和流程再造,加速信息流转,优化参建单位物资管理流程,做到可随时查询物资供应和施工作业节点上的物资消耗、供应商名录及其信用评价、库存物资及资金结算状态等,大大提高了物资管理工作效率。同时,统一物资质量验收管理标准,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范围得到有效开展。对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工程监理通报为信息平台及时予以通报,拒绝供应商不合格物资进场,形成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三者之间的互动,及时掌握工程物资的质量及物资供应商的服务水平,从源头控制住物资采购质量,确保参建各方物资设备的质量和物资供给的可靠性。

3.4控制物资采购风险

物资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施工单位及时有效地把握工程项目的进度要求以及对物资供给的需求,提高供应链中供应商的响应能力,及时调整供货周期,以满足建设需要。同时,当建设项目发生不可预见问题时,通过信息平台的及时反映,施工企业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抓紧资金结算,使供需双方将物资采购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较好地发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防范风险的作用。

结束语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大幅度提高铁路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还能够实现管理跨度的延伸,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当然,目前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如在物资管理定额、资金结算方式、集约化监督和调节物资的流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这也是今后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尚辉.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J].中国西部科技,2010.9 (11):66-67.

【2】缪氏江.建设上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上业出版社, 2005.

[3】王李刚.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1(6): 104-108.

[4]赵志强.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铁路物资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2012(11): 119,122.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7篇

【摘 要】文章针对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阐述了围绕信息化建设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及如何围绕信息化建设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论文关键词】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 发展 历程 铁路局机务部门引入信息化技术进程一直走在全路的前列,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功能简单的单机操作程序,如工资程序、 会计 程序等,开始服务于生产,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会计电算化、乘务员待班管理等一批 网络 版软件系统,一些需要多人依次协作完成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减少了工作量,压缩了完成任务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进入新世纪后,铁路信息化建设化开始新的纪元,在铁道部推进TMIS、DMIS等一些系统建设同时,机务部门也开始与一些IT 企业 合作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尝试用管理信息系统来改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逐步建成运用安全管理系统、检修过程控制系统等某一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 促进了铁路局机务部门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当管理者想在信息化建设上走得更远,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时,就不得不思索导致已建成信息系统 应用 范围有限、出现重复建设、投资浪费、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得不思索如何才能搞好信息化建设。 二、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 问题 【摘 要】文章针对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阐述了围绕信息化建设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及如何围绕信息化建设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论文关键词】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 发展 历程 铁路局机务部门引入信息化技术进程一直走在全路的前列,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功能简单的单机操作程序,如工资程序、 会计 程序等,开始服务于生产,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会计电算化、乘务员待班管理等一批 网络 版软件系统,一些需要多人依次协作完成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减少了工作量,压缩了完成任务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进入新世纪后,铁路信息化建设化开始新的纪元,在铁道部推进TMIS、DMIS等一些系统建设同时,机务部门也开始与一些IT 企业 合作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尝试用管理信息系统来改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逐步建成运用安全管理系统、检修过程控制系统等某一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 促进了铁路局机务部门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当管理者想在信息化建设上走得更远,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时,就不得不思索导致已建成信息系统 应用 范围有限、出现重复建设、投资浪费、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得不思索如何才能搞好信息化建设。 二、铁路局机务部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的引导。铁路局机务部门建成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多,基本上覆盖所有的部门。但是由于没有信息化建设规划,建成的系统往往只站在局部的、业务的层面,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开发建设的厂家不同,使用不同数据库平台,相互之间没有接口,从而导致各信息管理系统出现重复投资、各自维护工作量大、应用范围有限、总体效益差的局面。 (二)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各部门及职工的支持与参与。铁路局机务部门几十年不变的管理模式,几十年相对固定岗位职责,使很多职工对信息化建设持消极态度。职工普遍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部门的事,是领导们的政绩,从一开始就被动接受各项工作,而没有各部门及职工的支持与参与,建设的系统往往从开发阶段就脱离业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8篇

铁路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它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极高,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铁路工程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做好铁路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才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铁路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很多问题必然存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铁路工程建设设计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属于卖方市场,由于他们在工程造价设计阶段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导致铁路工程建设的工程造价设计质量不高,漏洞百出。第二,铁路工程设计费用与工程总费用成正比,这就使得在利益驱使下,铁路工程设计费用要高于实际的施工费用。第三,铁路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导致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出现问题。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创新:

1.加强交叉知识培训,提高铁路工程造价人员综合素质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与科学的工作,它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铁路各专业知识,更必须具备专业的造价管理能力,为此,加强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交叉知识培训,是做好铁路工程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针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知识、技能所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专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培训机构,加强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同时,针对现代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要求,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增强他们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水平。总之,加强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交叉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铁路工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点。

2.铁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铁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最复杂的环节,也是最难操控的环节。为此,施工单位应该选择那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对于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第一,在保证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建材用量以及价格做好跟踪与观察。第二,严格控制铁路工程项目变更问题,针对工程项目变更及时做出反应,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管理。第三,造价人员应该深入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通过观察或者各种手段搜集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资料,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做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此外,由于铁路工程项目的结算环节将决定铁路建设的实际成本,并最终确定工程造价,因而也应受到相关建设主体的广泛重视。

3.加快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9篇

铁路行业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一直都作为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运行,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但大部分单位对检查工作认识不足,需要动用技术力量对系统进行扫描、渗透并部署采集设备时,各单位普遍有畏难情绪,运行维护部门又担心会影响正常的业务使用。总体来看,检查工作本身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从而无法真实并准确反应单位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现状,也就无法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加固及整改。.

2应对措施

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是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有利于铁路行业信息系统的发展。针对上述铁路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建立铁路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新模式,结合铁路行业现有组织管理架构,借鉴已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的地位、目标、原则以及策略,从组织管理、制度及应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和等级保护管理几个方面来深入考虑和分析,采用体系化管理方式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1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方面,建立并逐步健全一套自上而下的安全组织机构,成立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领导机构,作为系统安全管理的常设组织。同时,采用分层结构,以适应铁路行业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3级管理机制。铁路总公司领导机构作为全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常设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全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铁路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区域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有:负责各铁路局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与安全专家协商讨论安全执行方案,执行安全响应中心制定的具体安全策略,定期向上级汇报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下设多个安全管理决策小组和管理执行小组,管理执行小组主要负责监督和协调铁路局下设各车站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工作。车站级信息安全执行分组包括安全监督员、安全检查员、安全执行员3类安全工作人员。

2.2强化制度建设及工作流程管理

2.2.1管理制度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不仅要强化系统建设,更要做好内部安全管理建设,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专门的安全防御组织:针对铁路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铁路总公司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网络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铁路局、基层站段相应的部门,对铁路基础网实施自顶向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2)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各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条例,杜绝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和了解铁路核心网络设备与技术,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对有权了解、处理关键信息的内部人员制定更严格、更详细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个人在信息安全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以及发生责任事故后的处罚。

(3)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针对铁路核心业务系统的关键数据,需要建立完备的本地和异地备份制度,同时,采用双机备份、物理隔离的技术方案,定时增量备份。

(4)定期实施漏洞扫描和系统补丁升级:系统管理人员需定期对网络进行扫描,以检测和评估网络漏洞。检测范围包括所有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同时扫描网络内所有主机系统的配置及安全漏洞。

(5)定期实施计算机安全检查:针对处理关键数据的计算机,应建立完善的日志,记录所有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安全日志不仅要完整的记录安全事件,而且需要具备防篡改、抗抵赖功能。

2.2.2标准制度

以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和技术规范及不同层次的信息安全制度为重点,构建科学严谨、有效适用、系统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制度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业办法等,明确工作标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规范作业行为。按照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完善,不断加强铁路信息安全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使铁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2.3工作流程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包括信息安全培训工作流程、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流程、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流程、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流程、信息安全监督检查与改进流程等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持续改进、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使铁路信息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2.3建立信息安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2.3.1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心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分析和评估系统的风险源和安全威胁源,并根据各类信息资产的重要程度和价值,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减缓风险。铁路局要组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从理论上,风险只能降低或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选择控制措施的原则是既能使铁路信息系统受到与其价值和保密等级相符的保护,将其所受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准,又能使所需要的费用在预算范围之内,使铁路行业能够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和成功运作的状态。另外,系统的风险是动态的,风险评估活动应定期进行,特别是在系统的核心功能及技术发生重大变化和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风险评估应重新进行。

2.3.2安全运行维护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管理依托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铁路总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心运行维护平台可实现对系统中的网络、主机、安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设备和应用系统的可视、可控、可管理,协助运行维护人员监控系统和及时发现问题。各铁路局安全管理部门运行维护人员应通过使用运行维护平台,积极开展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现铁路局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与铁路总公司安全运行维护工作的有效连接。对各地区安全管理部门能够处理的事件,按照路局区域内管理流程执行,并定时向铁路总公司安全管理中心上报故障情况并提交运行维护处理单。

2.3.3安全应急响应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建立应做好以下5个阶段工作。

(1)保护阶段:制定应急反应工作流程计划、确定预警和报警的方法、建立备份的体系和流程、建立安全的系统、进行应急反应事件处理的预演。

(2)预警与报警:识别和发现各种安全的紧急事件。在紧急情况发生前,产生安全的预警报告,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产生安全警报给应急反应中心。应急反应中心将根据事件的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3)牵制与反馈:在确认紧急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应急反应中心将根据预先制定的反应计划,进入应急反应流程。同时,应急反应系统本身将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紧急事件的影响降到最小。

(4)消除阶段:对于系统内部病毒,应该采用最新的病毒专杀工具清除。对于系统的外部入侵和非法授权访问等,应该通过专用的漏洞扫描工具发现系统存在哪些漏洞,然后采用相应的手段消除漏洞安全隐患。对于入侵攻击或超量访问要采用有效的拦截和限量访问措施,使系统资源处于可控范围。

(5)恢复阶段:在数据或者系统被破坏,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应进行系统的恢复,且恢复要依据预先制定的恢复流程严格进行。

2.3.4安全策略优化

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当原有安全策略无法满足现有系统的安全需求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以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保密性为主,采用多层次保护、最小授权、综合保护和严格管理等措施。

2.3.5安全检查审计

安全检查审计依托安全管理平台,通过对铁路信息系统中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判定现有系统安全控制手段的有效性,检查系统的误用和滥用行为,统计系统的安全事件,并按照安全事件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从而验证当前安全策略的合规性,为以后的归纳总结,安全系统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依据。安全管理平台根据从专项的日志审计产品、终端审计产品、数据库审计产品和应用审计产品中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进行审计规则匹配,发现违规行为并进行告警和响应。通过安全审计与安全管理平台的融合,使得安全审计体系的建设与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达成了一致,有助于铁路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并通过对安全事件的分析,把握系统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形成日报告或周报告进行定期安全信息通报,为系统的安全策略优化提供决策性指导。

2.4建立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为切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铁路行业需要借助等级保护这一安全抓手,将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将信息安全管理全面纳入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维护”和属地化管理原则,逐级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建立地方与总公司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为了在纵向上实现对等级保护的控制,铁路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家文件政策指导下,应制定符合本行业安全需求的等级保护行业标准、行业等级保护实施方法等文件,用以指导本行业的等级保护工作,保障铁路运输及生产安全管理。

2.5建设铁路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为保证铁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需要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旨为铁路总公司及下属单位开展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综合工作平台,功能将覆盖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支持公安部等级保护管理工作。平台主要提供以下3类功能:

(1)以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测评和检查等规定步骤为主线,实现等级保护工作任务的下发、执行、进度监控和督办;

(2)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事故通报等专项管理功能;(3)日常办公的综合管理、培训教育、标准管理等。

3结束语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铁路;建设;信息化;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一、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要求

铁道部、路局要求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对铁路建设而言,隧道施工安全一直是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重点,以信息化实现超前预报、围岩量测的过程控制,成为了新形势下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面对铁路建设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等特点,只有充分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高效集成、高速传递、充分共享,才能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成本、进度实施有效控制。

2、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要求

信息化也是提升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有力手段。各参建单位人员在知识结构、管理经验、认识水平的差异,最终会在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方面反映。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一个能涵盖工程管理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才能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涉及的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实现高效、统一、规范、协调的管理和控制。

二、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不够完善,总体思路形成较早,但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及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要。通信网建设滞后,首先体现在设备稳定性不足以应对庞大的运输压力,信息传输通道拥挤、堵塞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IT设备安全性不能跟上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操作系统的防破坏性、数据的安全性、各硬件对抗恶劣工作环境的能力还不能完全匹配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展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特别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够及时、准确、完整,与实用要求有差距。采用信息技术后,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信息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技术部门和应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导致有的信息系统建成后功能不完善,有的系统存在重复开发的问题。

三、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1、坚持高起点规划

加强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制定和推行,加快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建立与管理。实事求是、有特色、有远见的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投入、风险、成效和进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条件,立足于施工生产的实际需求,有主次、有侧重的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避免信息化建设成为空架子、形象工程。

2、坚持高标准建设

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项目立项和审批措施,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中的监理制度、项目的调试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评估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在信息化的规划、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中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铁路信息化健康发展。

3、坚持高质量人才培训

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建立健全各级信息技术培训机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素质,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必须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4、坚持高水平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而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着规模大、投入高、管理难的特点,因此在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中,既需要遵循和运用一般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又要有自己特定的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规范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强化业务部门与技术开发部门的沟通管理,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规范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工程建设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保证系统建设质量。

四、信息化实施及应用

1、质量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原材料控制、工程过程试验及现场检查、工程质量验收等手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主要使用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块、监理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来完成此控制功能。采取对拌合站和中心试验室检测数据的采集并自动录入检验批,加强对工程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通过对监理人员现场及时签认检验批和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如为了加强工程管理,更多的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监控项目进展,辅助管理决策,研发专用终端PDA设备,开发监理移动办公平台以支持监理相关工作,引入身份验证、GPS定位等技术支持现场检查工作,可以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针对性验证;通过无线3G传输技术将数据及时反馈给信息系统控制中心,解决数据采集及时性问题。

2、进度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信息化进度控制主要通过收集各单位工程完成情况,系统自动汇总检验批完成情况,形成整个项目的实物进度报表,并以形象进度图的方式直观对重点桥、隧进行实物进度管理;通过网络计划的制作形成整个项目的时间进度图,对于项目的超前、滞后信息进行直观反映或报警。工程进度仅用传统进度报表的形式无法形象、直观的表达,施工单位在长期施工过程中总结经验,按照设计或施工工序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工程完成进展情况,称之为工程形象进度。研发工程形象进度动态管理系统,对图形功能进行扩充,通过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的状态。

3、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的实施

根据相关安排和要求,开发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并应用于新建铁路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梅家庄隧道。在软弱、破碎围岩及部分浅埋隧道地段应用自动量测手段,及时采集和预警围岩变形收敛的信息,应用超前地质预报模块,实现地质预报的远程诊断和变形超标自动告警功能。在独头掘进3km以上的长大隧道应用施工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取代翻牌制度,实现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功能。在高瓦斯隧道,应用自动化瓦斯监测功能开展瓦斯动态监控和预警,实现瓦斯浓度超标自动报警功能。

4、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的实施

在铁路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工程项目对整个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而影响,所以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系统应运而生,用来进行原材料试验检测过程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施工配合比的下达、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监控、梁厂养护环境的监控、试块检验评定试验过程的监控,将“事后把关”的混凝土质量管理模式转向从源头上把关,实现混凝土质量全过程监控。

结束语

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咨询单位以及前期的勘察设计单位等组成了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随着近年来铁路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化、大型化及国际化,信息的传播交流日渐繁,运用传统的故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工程管理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狭路工程项目管理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武晨,张福德.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01:35-36.

[2]黄传兵.浅谈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248-249.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干部信息;信息化管理;优势;措施

铁路干部信息记载着干部的个人情况、思想品德、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等相关材料,因此,铁路干部的信息是全面考察与了解干部的主要依据,更是对干部提拔的主要标准,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是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主要手段,不断加强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干部档案工作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具体实施的措施。

1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1完善干部信息管理的现实要求

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是完善干部信息管理的现实要求。干部信息涉及到以后的评价、选拔,更是铁路干部的基本凭证与重要依据,干部信息具有不可再生性与不可替代性,独一无二。现实工作中,如果要查阅铁路局某一位干部的信息,查阅量与阅读量都非常大。在频繁查阅干部信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造成纸质材料受损,而且多人同时进行查阅还无法避免出现任意涂改、撤销、遗失等等现实问题。铁路局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纸质档案(原始档案)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查阅纸质档案过程中出现材料耗损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无疑是防止更多人接触到原始档案,造成涂改、遗失等等情况的发生。

1.2完善干部信息管理的必然要求

干部信息记录了干部的学习层次、年龄结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等等,因此,干部信息属于第一手原始资料,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但是干部信息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现实工作中统计难度比较高,尤其是存在干部信息统计数据不精准的问题。另外,铁路局干部由于单位、职责、任务等等方面的差异性,干部信息管理、流程、人员的分工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很容易造成原始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而且存在数据遗漏等等问题。因此,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统计干部的信息,并且具有高效的存取检索功能与分类统计分析功能,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干部信息使用的效率与质量。

1.3完善干部新管理的发展要求

随着现代化信息的高速发展,铁路局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2014年2月,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化就是现代化的体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铁路干部管理要顺应潮流的发展,逐步建立干部信息网络、数字化、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对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更是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规范的发展要求,这是创新干部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2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提升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干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铁路局要及时更新干部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硬件设置,开发符合铁路局干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软件,以干部信息化管理软件为基础逐步建立符合铁路局实际情况的数据管理系统。健全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信息查阅、接收、检索、存储等等功能。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数据的建立是干部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将每一个部门的信息管理数据统计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限度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与质量,要保障铁路干部信息能够承受反复检索、查阅与使用,积极推动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2.2加强部门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对于铁路局来说,干部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核实必然涉及到铁路局很多部门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铁路局干部信息化管理负责人应该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实现干部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促进干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铁路局各个部门都需要提供更加客观、真实、准确的,有关干部信息管理对象本身的人力、财力情况,再由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负责人整合多方面的信息,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干部信息化管理还必须重视网络的作用,以干部信息为核心,与信息需求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让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工作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2.3做好干部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措施

虽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为干部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更多便捷,但是现代信息化技术毕竟是通过电脑应用软件来管理干部信息,现实工作中会涉及到在网络上传递干部个人信息,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避免非法用户窃取干部信息,要保障干部信息不会外流,逐步加强干部信息化管理的用户管理工作。例如:设置登录权限,根据使用者职位设置权限等级与密码,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干部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干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干部信息资料备份工作与隔离处理,最大限度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如果发现用户越权操作或者是非法操作,必须及时制止并利用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3结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干部信息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加强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晗.建立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初探[J].科技展望,2016(10):246-247.

[2]魏小红.浅谈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171.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干部信息;信息化管理;优势;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42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74- 02

铁路干部信息记载着干部的个人情况、思想品德、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等相关材料,因此,铁路干部的信息是全面考察与了解干部的主要依据,更是对干部提拔的主要标准,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是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主要手段,不断加强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干部档案工作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具体实施的措施。

1 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1 完善干部信息管理的现实要求

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是完善干部信息管理的现实要求。干部信息涉及到以后的评价、选拔,更是铁路干部的基本凭证与重要依据,干部信息具有不可再生性与不可替代性,独一无二。现实工作中,如果要查阅铁路局某一位干部的信息,查阅量与阅读量都非常大。在频繁查阅干部信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造成纸质材料受损,而且多人同时进行查阅还无法避免出现任意涂改、撤销、遗失等等现实问题。铁路局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纸质档案(原始档案)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查阅纸质档案过程中出现材料耗损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无疑是防止更多人接触到原始档案,造成涂改、遗失等等情况的发生。

1.2 完善干部信息管理的必然要求

干部信息记录了干部的学习层次、年龄结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等等,因此,干部信息属于第一手原始资料,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但是干部信息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现实工作中统计难度比较高,尤其是存在干部信息统计数据不精准的问题。另外,铁路局干部由于单位、职责、任务等等方面的差异性,干部信息管理、流程、人员的分工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很容易造成原始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而且存在数据遗漏等等问题。因此,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统计干部的信息,并且具有高效的存取检索功能与分类统计分析功能,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干部信息使用的效率与质量。

1.3 完善干部新管理的发展要求

随着现代化信息的高速发展,铁路局实施干部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2014年2月,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化就是现代化的体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铁路干部管理要顺应潮流的发展,逐步建立干部信息网络、数字化、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对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更是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规范的发展要求,这是创新干部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2 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提升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干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铁路局要及时更新干部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硬件设置,开发符合铁路局干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软件,以干部信息化管理软件为基础逐步建立符合铁路局实际情况的数据管理系统。健全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信息查阅、接收、检索、存储等等功能。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数据的建立是干部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将每一个部门的信息管理数据统计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限度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与质量,要保障铁路干部信息能够承受反复检索、查阅与使用,积极推动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2.2 加强部门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对于铁路局来说,干部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核实必然涉及到铁路局很多部门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铁路局干部信息化管理负责人应该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实现干部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促进干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铁路局各个部门都需要提供更加客观、真实、准确的,有关干部信息管理对象本身的人力、财力情况,再由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负责人整合多方面的信息,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干部信息化管理还必须重视网络的作用,以干部信息为核心,与信息需求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让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工作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2.3 做好干部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措施

虽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为干部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更多便捷,但是现代信息化技术毕竟是通过电脑应用软件来管理干部信息,现实工作中会涉及到在网络上传递干部个人信息,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避免非法用户窃取干部信息,要保障干部信息不会外流,逐步加强干部信息化管理的用户管理工作。例如:设置登录权限,根据使用者职位设置权限等级与密码,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干部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干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干部信息资料备份工作与隔离处理,最大限度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如果发现用户越权操作或者是非法操作,必须及时制止并利用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3 结 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干部信息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加强铁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晗.建立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初探[J].科技展望,2016(10):246-247.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信息化 铁路企业 财务改革 措施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下,铁路企业已实施了网络售票服务,有效推动了铁路企业信息化发展,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步趋向信息化,但在财务改革方面还不完善,仅财务核算信息化,无法有效满足铁路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改革,应采取一定措施,改善财务信息化系统。

一、铁路企业财务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

我国铁路企业有关财务核算的软件较早,因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有限,财务核算软件的分析处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应用,软件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大部分铁路企业改革了财务管理,但财务信息化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电算化,极大降低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不过财务核算多体现于事后核算,会计电算化仅能是财务改革的基础,并未真正形成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在财务管理上,还需要进行事前计划、事后分析与事中控制,铁路企业的财务改革需要基于信息化,并以价值链管理作为导向。

(二)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硬件投入较大,但缺乏高端信息人才

在铁路企业中,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硬件设施,铁路部门重视性高,铁路部门正在完善网络的基础配套设施,如网络购票,进站的电子信息检查等,这些为企业的财务信息改革打下良好硬件基础,便于企业基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构建,但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段、站缺乏信息投入重点,并且在综合高端人才方面也非常缺乏,尤其是懂高端的信息技术与铁路生产管理的综合人才,很多铁路部门在财务信息化方面,仅局限在核算功能上,并未认识现代财务管理对信息化的高需求,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铁路企业内部,包含各种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计算机控制等方面,在财务信息建设中,各自均存在一定局限,综合高端人才较为缺乏。

二、基于信息化的财务改革措施

(一)加强信息化财务改革进程

在铁路企业当中,基于信息化的科学规范财务管理,可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给铁路企业搭建良好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增强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通常来说,铁路企业财务核算量大又复杂,财务信息化改革,可让财务人员自繁重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高层次财务数据的分析当中,给企业管理层提高可靠决策参考依据,为增强铁路企业管理发展与竞争力,加大财务软件信息化投资是可行的,尽快完善财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加强铁路企业全面预算与资金管理软件的应用

在铁路企业当中,广泛应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同时,还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软件的应用,促进企业的良好财务改革,全面预算管理是种管理工具,或者系统管理方法,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可合理分配企业的财物人等方面的战略资源,以协助企业实现制定战略目标,用绩效管理监控企业的战略目标进度实施,对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对财务状况、资金需求与利润等进行预测。全面预算软件,还能预算定额、预算编制申请与标准成本等,协助铁路企业实施全过程、全员及全业务的预算管理,根据全面预算软件的调研报告可知,我国的全面预算软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中,这势必会促进铁路企业在全面预算软件方面的应用。资金管理软件主要以企业资金流转为主,该软件能够提供大量的资金预测、存量及预算结构等分析,实现企业资金的明细信息与余额信息多维的分析,以实现企业资金同比分析,该软件还覆盖了有关资金的收入、还款、支出与借款等业务,从不同角度对核算项目给予分析,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大量详尽实时的报表,资金管理软件的广泛业务覆盖,可有效适应铁路企业的各种应用,如收付款、国际结算、内部结算、贷还款、存取款、金融信息平台与外汇买卖等。

(三)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管理效率

在铁路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是运用数据计算与项目模拟环境来实现的,经过大量数据检测管理,将原有成功经验运用可行操作手段给予规范化,适应目前信息技术要求,财务信息管理应该将用户需求作为中心,对项目规划与成员分配间的任务确定后,对任务间的次序、分配与步骤进行计划评估,同时提供项目方案与文档管理,给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有效增强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并降低铁路企业的管理成本。

(四)选择恰当信息系统软件,并实现软件标准与开发的统一

信息系统软件优劣主要在其应用效果上,有些系统软件对某个企业非常适合,但在其他企业可能完全不行,应该根据实践业务对软件进行开发优化,这是软件义不容辞责任,对铁路企业进行量身订制是适合的,这也符合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这样铁路企业方能感受信息化所带来益处,开发信息化财务软件,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支持,获得一线人员推动支持,对实际操作问题进行信息化改进,这样才能发挥作用,给铁路企业贡献财务力量。同时铁路企业在开发软件中,要对其规范、编码、设备配置、平台与开发工具等进行统一,以开发适应铁路企业的财务软件,充分体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财务软件的统一,可让企业财务的信息标准统一,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共享度,信息编码统一,还能增强信息利用的效率,让信息系统得以更有效运转,经过财务软件统一,可提高铁路财务信息化,给财务管理供以高效率的价值服务。

(五)树立信息化理念,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铁路企业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铁路企业经营当中,只有控制好现金流与财务管理,才能有效增强铁路企业管理水平,铁路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需要树立财务信息,控制现金流量,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资金控制与财务管理,实现铁路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数据真实性与利用率,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并增强内部控制。铁路企业要想促进财务信息化发展,离不开高端综合人才的支持,企业应积极培养懂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的综合人才,同时,强化现有财务人员有关计算机技术培训,尽快组建起财务信息与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铁路企业要想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组成,其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铁路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采取合理的信息化措施,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有效推动铁路企业的财务改革。

参考文献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档案;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逐渐地深入市场,关于铁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在日趋完善。在当前各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铁路档案管理的工作也正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开始广泛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建立了相对健全的档案管理信息体系,使铁路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好的为铁路建设事业服务。在一定意义上,通过积极探索铁路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途径,研究铁路档案整理的客观规律,从而整合铁路内部系统的各个方面,使得铁路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促进了我国铁路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铁路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所需保管的档案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光靠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铁路日益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保证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为我国铁路档案管理事业开辟崭新的格局。而且,在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利用高效的网络技术对大量的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与整理,并将其储存在计算机设备中,使这些档案信息能够更好的共享,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效率,更好的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 铁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管部门对于铁路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在铁路建设项目中,许多铁路档案管理的主管部门意识都很淡薄,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很多铁路建设项目参建单位没有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未经过档案专业系统学习和培训,管理不规范。当技术、管理人员调动、变更时,会出现档案资料移交不到位,档案资料流向不确定,甚至出现无人收集、整理和保管等情况。由此导致项目档案的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到日后档案的归档及使用。

(二)铁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细节处理不到位。

如今的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可是却由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细节处理不当从而引发许多问题。一是项目资料归档不齐全,特别是项目前期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签订的各种立交、迁改协议等资料归档不到位,施工单位施工过程很多隐蔽工程验收原始记录收集不全,造成档案资料缺失。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竣工文件资料签字盖章手续不完备, 质量记录手工填写与电脑打印混杂。三是信息化的表格使用不当,无法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及完整。

(三)铁路档案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铁路企业属于特殊的国有企业,其管理体制还具有计划经济的特殊性,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尚不成熟,因此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且铁路档案的管理人员在评聘中存在“终身制”的问题,能上不能下,缺乏灵活性,没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淘汰机制,存在诸多隐患。可能还会因为c铁路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相比,铁路档案的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内心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解决铁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对铁路档案管理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首先,要加大对铁路档案管理人员的指导和培训,除开工准备阶段档案管理制度的宣贯指导外,还要帮助各参建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深入学习和理解有关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从而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组织专家系统编制项目档案编制手册、表格模板,下发各参建单位指导项目资料表格的填写。定期邀请上级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业务咨询等活动,组织本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到外单位参观、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其次,要加大对在建项目各参建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对现场检查、指导,不仅能随时了解档案资料编制、收集工作的进展情况,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和修改。

(二)从过程控制入手,做好铁路档案管理的细节处理。

铁路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运用计算机编制各种专题目录、索引、卡片、等检索工具和相关参考资料,达到便于操作、便于查找利用的目的。根据铁路建设各阶段产生的各类问题,应归档文件内容和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从而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系统提供保障。同时,尊重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层次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操作便利,也有利于归档文件分类检索和查找。

(三)健全铁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建立、健全科学的铁路档案管理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铁路档案,并积极维护铁路建设的相关合法权益,我们必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结合铁路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合法的铁路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好铁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序。

铁路档案管理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关系铁路建设事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工作。只有从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约束机制、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加大建设项目全过程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入手,才能提高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质量,更好地为铁路建设和发展服务。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物资信息化;经济成本

中图分类号:F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最近几年来,各个铁路施工企业都积极参与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把物资工作的不同职能都统一起来,这一决定顺应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并且提高了铁路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铁路施工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构筑清楚明了的责任制,让物资采购管理控制有一定的程序

通过《物资采购管理准则》与《物资采购控制过程》控制其服务质量与采购的过程,从而使得采购的产品在最大程度上是符合相关的要求。相关的控制过程如下:根据项目约定把物资需求量汇总表做好,根据此表调查物资的供应方;对供方严格把关,通过调研和评估,制定《合格的供应方名单》,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每年必须对供方进行一次复评,并填写好《供应方业绩评估表》,根据复评的结果,比较、分析、帅选出优异的供应方;根据项目的需要,及时编制出物资的采购计划,其中包括总计划和月计划,项目总负责人审核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在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严格把关物资的采购层次和买卖合同;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向供应方提供采购计划、采购合约和其他一些有助于采购进行的文件,让供应方了解项目的物资需求信息;严谨对待物资的验收,采购物资缺少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的。

二、建立了适合我国市场规律的招标投标采购的体系

招标采购是招标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约定,将降低采购成本作为寻求供应商的最终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铁路施工企业的施工供应项目物资中建立招标采购体系,并且制定相关的《招标采购规则》,让招标采购的组织、准备、签约等三个阶段能够得以明确,并且落实到整个过程的负责人,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成本与规范了采购的行为。但目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目前在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文件都是手工编制,缺乏数据管理软件,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统计核算时工作量大、误差大,影响物资工作质量,资源不能共享等等方面,使得物资管理不得不向信息化发展。

三、提升铁路施工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上级信息管理部门要有效发挥其作用

铁路施工企业的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提高离不开上一级信息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发挥其宏观把控、合理配置的作用。第一,对铁路施工企业的物资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彻底的检验调查和做出合理评价,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充分研究,整合出一个优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地集成各个专业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第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需求,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企业项目和信息化高度融合,及时合理地优化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专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开发前,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论证审批,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铁路施工企业系统的实际,留意数据结构的采集,集成标准和接口的规范,避免管理系统的重复建设,推出一个适合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系统。

2.拓展铁路施工企业业务模式,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物资管理体系

全面、完善、健全的系统深深影响了铁路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施工模式。铁路施工企业可升级平台,进而改善、优化、拓展系统的业务模块。把系统管理中的物资成本核算、搅拌站管理、周转材料管理等内容由信息统计转化为决策的支持,进而让物资占有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源头上控制物资的采购成本。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实时掌握相关的物资管理信息,这样才能够有效帮助铁路施工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自然而然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

3.物资信息化的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想提高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信息化建设是依据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人员是核心,所以,将“化”人看作是促进物资信息化的核心。从某种程度而言,铁路施工企业要注重物资管理人员的影响,这样才可能吸引人才,推动物资管理队伍向专业化发展。

4.适应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恰当的物资采购机制

为了能够解决传统的物资采购方式中采购透明度不高、市场信息获取量不足、缺乏有效控制采购成本、采购渠道狭窄等不足,铁路施工企业要大力研究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从而能够在新时代下开展新的物资采购。例如,通过某些较为成熟的采购平台,“阿里巴巴”采购平台等等从而开展电子采购的业务。据调查显示,已经实施电子化采购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10% 以上的采购成本,简化了采购的交易程序,减短了订货周期,采购的过程也更为高效率、科学性与透明性。

参考文献:

[1]骆中华.浅议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6,04:59-60.

[2]赵严.高速铁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邵凤琴.浅谈施工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J].安徽建筑,2014,01:159-160.

[4]胡菁颖,薛,李秀娥.信息化物资管理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11(07).

[5]胡忠民,邓玉龙.信息化――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J].国外建材科技,2006(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