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

脊柱手术的护理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1篇

作者:黄崇平 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百色

【关键词】 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护理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并发症之一,持续脑脊液漏会阻碍切口愈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致伤口不愈、伤口感染,甚至椎管内感染。我科自2005年以来共行脊柱手术34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7例。由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处理与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3岁。脑脊液漏均发生于腰段,发生的时间为术后1~3 d,均为保守治疗后治愈,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为4~8 d,平均4 d,无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测1次,直至平稳。观察病人有无头昏、头痛、腰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同时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光线良好,温度、湿度适宜。脊柱手术后一般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早期发现脑脊液漏可以通过观察切口引流液进行诊断。术后24 h内引流液为血性液体,一般不超过300 ml,术后第3天逐渐减少。若24 h后引流液明显增加,色稀薄,为淡红色或淡黄色,可考虑为脑脊液漏的可能。鉴别脑脊液漏的方法为:将一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淡红色血晕即为脑脊液[1]。

2.2 护理

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应及时抬高床脚20~30 cm,取头低脚高位。同时取俯卧位对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2]。可以让病人俯卧位和侧卧位交替进行,即俯卧1 h后,侧卧10 min,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若引流量逐渐少至100 ml以下,3 d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则为脑脊液漏已痊愈。在脑脊液漏愈合前,禁止坐起或下床活动[3]。

2.3 切口护理

脑脊液漏时由于切口渗出较多,切口敷料潮湿,脑脊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不但漏口皮肤切口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引起逆行感染,甚至波及颅内危及生命。因此,应杜绝一切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应尽快拔除引流管,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或加密缝合。对已有感染的脑脊液漏,不能抬高床脚及腹带加压包扎,以免下腰部炎性脑脊液流向脑部或椎管其他部位,形成或加重脑膜炎。本组无1例病人术后发生感染。

3 预防

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筋膜。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安置患者于正确,避免脊柱扭曲,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应低于切口部位,防止逆流。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术后不宜负压引流,可接无菌引流袋常压引流,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护士应向医师了解术中情况,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针对性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卫华,盖 芸.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3,8(3):270.

[2] 孙垂国,陈仲强,齐 强,等.胸椎黄韧带骨化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造成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2):724.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脊柱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也是医院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脊柱骨折主要是由于直接力和间接暴力导致,患者一般表现为严重的伤情和复杂的病情,甚至部分患者可能致残和死亡[1]。目前对脊柱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为了确保手术的快速顺利开展,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本院接受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进行的80例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病例。术前均经脊柱三维CT(或脊柱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确诊,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3]。通过数字编号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2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7±5.01)岁,包含腰椎骨折患者26例,下胸段骨折患者1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3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6±5.12)岁,包含腰椎骨折患者25例,下胸段骨折患者15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术前准备、生命体征检测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护理内容包含:①术前访视护理,在手术前,巡回护士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如血尿常规、血气分析、体温、呼吸、心电图等,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压疮和截瘫等不良情况。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手术所需抢救药物及物品,并做好物品检查,提醒手术医师准备足够的血液制品。②术中配合,在麻醉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配合好麻醉医师,并加强动脉穿刺血压的监测。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者头部下方放置头圈,并做好患者四肢的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静脉输液通路和尿管通畅,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报告医师,确保及时进行处理。为了减少对手术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且人员尽量减少走动。③术后护理,在监护病房内,需要每隔15min至30min进行呼吸、脉搏、血压及心电等指标检测和记录,同时加强引流管管理,定时观察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变化,如术后24h引流量超过500mL,(术后2h>400mL提示有活动出血,数据需再查证)颜色变深,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若术后2d至3d,引流液呈淡黄色清亮液体,同时患者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表明患者可能出现脑脊液漏。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待患者神志恢复后依据调查表进行主观评价,评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分至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便秘、压疮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属于临床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很容易并发截瘫、尿路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症状,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目前对脊柱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本身需要承受脊柱骨折伤痛所带来的压力,且因为对手术效果不了解,继而加重心理负担,出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状态[5]。因此在手术期间,为了确保患者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成功案例等,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姓名、床号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并安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实施输血输液和静脉麻醉。手术完成后,需要确保动作快、稳、平,避免因为变化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改变,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律变化。本次研究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配合度,且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术后患者经受痛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综上所述,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琛,张军花,江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8):1119-1120.

[2]赵霆.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7):1466-1467.

[3]江翠金.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57-158.

[4]钟建.非全身麻醉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需求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122-124.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3篇

作者:黄崇平    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百色

【关键词】  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护理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并发症之一,持续脑脊液漏会阻碍切口愈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致伤口不愈、伤口感染,甚至椎管内感染。我科自2005年以来共行脊柱手术34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7例。由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处理与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3岁。脑脊液漏均发生于腰段,发生的时间为术后1~3 d,均为保守治疗后治愈,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为4~8 d,平均4 d,无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测1次,直至平稳。wWW.133229.cOM观察病人有无头昏、头痛、腰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同时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光线良好,温度、湿度适宜。脊柱手术后一般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早期发现脑脊液漏可以通过观察切口引流液进行诊断。术后24 h内引流液为血性液体,一般不超过300 ml,术后第3天逐渐减少。若24 h后引流液明显增加,色稀薄,为淡红色或淡黄色,可考虑为脑脊液漏的可能。鉴别脑脊液漏的方法为:将一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淡红色血晕即为脑脊液[1]。

    2.2  体位护理

    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应及时抬高床脚20~30 cm,取头低脚高位。同时取俯卧位对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2]。可以让病人俯卧位和侧卧位交替进行,即俯卧1 h后,侧卧10 min,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若引流量逐渐少至100 ml以下,3 d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则为脑脊液漏已痊愈。在脑脊液漏愈合前,禁止坐起或下床活动[3]。

    2.3  切口护理

    脑脊液漏时由于切口渗出较多,切口敷料潮湿,脑脊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不但漏口皮肤切口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引起逆行感染,甚至波及颅内危及生命。因此,应杜绝一切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应尽快拔除引流管,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或加密缝合。对已有感染的脑脊液漏,不能抬高床脚及腹带加压包扎,以免下腰部炎性脑脊液流向脑部或椎管其他部位,形成或加重脑膜炎。本组无1例病人术后发生感染。

    3  预防

    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筋膜。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安置患者于正确体位,避免脊柱扭曲,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应低于切口部位,防止逆流。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术后不宜负压引流,可接无菌引流袋常压引流,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护士应向医师了解术中情况,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针对性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卫华,盖 芸.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3,8(3):270.

[2] 孙垂国,陈仲强,齐 强,等.胸椎黄韧带骨化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造成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2):724.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4篇

作者:黄英,曾 俊,岳 蕤,吴治敏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手术麻醉科,重庆 400038)

【关键词】  脊柱手术;术中唤醒;护理

    脊柱矫形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其难度大风险高,目前最常采用后入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3]。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到2007年共完成手术20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均较术前好转。现将术中唤醒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206例,其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13~54岁,平均27.6岁,多为脊柱侧弯或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弧度,强直性脊柱炎以向后 突为主,特发性脊柱侧弯以脊柱右侧突为主,此外严重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

    1.2  唤醒方法

    唤醒试验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病人,嘱患者按要求完成肢体动作,并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造成患者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最小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唤醒时间5~10 min。

    2  护理

    唤醒的护理主要有:①术前查看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用双手感受病人双脚的肌力以便与术中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及双脚肌力做对比,告知病人双脚活动方法及活动双脚及脚趾的重要性以便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中与病人交谈,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术中怎样活动双脚和脚趾,当上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时提醒麻醉医生20 min后需唤醒病人,以便麻醉医生控制麻醉用药。③当麻醉医生示意病人可以唤醒而手术也刚好做到矫形需要唤醒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大声指导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并同时双手探至无菌单下,用双手触摸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必要时掀开无菌单或者请医生亲自查看病人的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整个矫形过程中一定指导病人持续进行双脚和脚趾活动,以给手术医生继续操作的指标。唤醒过程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加深麻醉深度,而手术区域的无菌单如果被污染应立即加盖或者重新铺无菌单。

    3  讨论

    脊柱矫形手术由于难度大风险高,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高,对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要求同样高。手术组成员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及脊柱解剖,而且对手术要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术中应经常与医生沟通,达到默契地配合,特别是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的良好而默契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而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唤醒配合指导也很重要,术前一定要注意向病人交代清楚术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的合作,这对手术成功非常有益,手术中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大声一点,以便病人能够听清楚并配合好,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体位调整适当,各种导管固定好,以便能够术中透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暖与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晶洁.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j].重庆医药,2007,36(15):1487-1488.

[2] 董明岩,崔宽龙,陈君长.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受限的决定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34.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手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93-02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1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1]。脊柱侧弯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预防畸形加重和减少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最佳方法[2]。一般>40°考虑手术治疗。通过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矫正脊柱侧弯和恢复脊性正常曲肢的同时,保持了脊柱的平衡,减少脊柱手术融合的范围,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的功能,防止脊柱侧弯的不断加重。

本院2008~2010年共进行了18例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7例。年龄15~22岁,平均17.8岁。按照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推荐的King方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1例,V型4例。疾病均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及学习,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发育,其中有1例为自闭症患者。18例患者均行脊柱侧弯后路三维矫形术。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胸腰椎后路下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剥离棘突,清除椎板小关节囊附近残余韧带及脂肪软组织。分别放置椎弓钩、腰椎椎板钩、横突钩。再进行小关节植骨融合,凿去骨皮质,准备好植骨床,放置凹金属棍矫正凹侧畸形。再进行凸侧畸形矫正,安置DTT,使整个小孔成矩形。最后进行植骨融合。C型臂机下再次确定手术效果,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缝合皮肤。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4~48 h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4 d出院,随访1年,12例侧弯椎体基本复位,6例症状明显改善。全部患者采用脊柱矫形器械,植骨融合固定术,畸形得到矫正,暂无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

3手术配合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青少年,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肺功能。脊柱侧弯不但使人体的优美形态遭受破坏,严重者会影响心肺的发育和成熟。且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诊断、病期、预后等认知不足,常常对面临的手术充满紧张、恐惧、态度消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3]。因此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查阅病历,做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重视患者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疾病和离开家人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手术后效果一般跟患者就诊时机有很大关系。早期治疗甚至能够完全将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形态。如果治疗晚,比较僵硬,那么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早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

3.1.2物品准备术前了解术式,熟悉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备常规骨科手术器械、电钻、手控高频电刀、双极电凝、C臂机、神经监测仪、微型高速磨钻系统、2%H2O2溶液等。脊柱矫形特殊器械、矫正内固定器械由器械厂方提供,检查性能,确保正常使用。备齐各种抢救药品,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2手术中护理

3.2.1 巡回护士配合①患者准备。首先核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管,协助麻醉师行全麻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测压、深静脉穿刺等。②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垫明胶垫或一小头圈,注意保护眼部。胸部纵形垫两条条枕、骨盆处放一圆型海绵垫将患者的骨盆垫起,防止生殖器受压。双膝关节下垫小海绵垫,胫腓骨下方垫一方枕。保持头部、颈部、臀部三点一线在同一纵形中心线上。③协助医生连接神经监测仪,以免消毒时打湿或移位影响监测。④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注意卧位受压处皮肤情况。及时准确地保证台上物品的需要。

3.2.2 洗手护士配合①显露术野。常规整理好器械台,清点器械、纱布、缝针、脑棉片。协助消毒铺单。固定电刀、电凝、吸引器。递圆刀切开皮肤,递电刀沿棘突连线切开皮下组织、筋膜等。②暴露椎体。递拉钩牵开周围组织;递组织钳夹棘上韧带,电刀切开;递骨膜剥离器作双侧椎旁肌、椎板骨膜下剥离,递自动牵开器牵开组织,咬骨钳取除椎板上软组织。③纠正畸形。根据侧弯的类别,确定其安装相关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在需安装椎弓根螺钉椎体的椎弓根处用手锥徐徐钻孔,并用探针探查所钻孔是否在椎弓根及椎体内,丝椎扩孔,置入螺钉,拧上螺母。④检查固定。递无菌中单铺盖术野,C臂X线透视检查固定情况。⑤植骨加固。切除近侧脊柱棘突、椎板外侧皮质,用0.9%NaCl溶液纱布保留好剪下的骨组织,用骨凿把椎板凿毛糙,将咬下的棘突剪成火柴棒状,在棘突纵轴线上进行植骨,并在两根连接棒之间固定1~2组横向连接器,使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框架结构,增加稳定性。⑥唤醒实验。协助麻醉师唤患者的姓名,使患者动下肢。⑦关闭切口。彻底止血 ,冲洗切口,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宽胶布加压固定。

4 小结

手术室护士只有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及物品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通过本组手术的配合,笔者体会到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应重点注意的是,此手术为严格无菌手术,要求术中控制参观人数,有报道空气中细菌密度随手术室内人数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明显正相关[4]。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各项无菌操作,对于术中使用的各种无菌用物均要认真检查灭菌效果[5-6]。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手术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启彬.脊柱侧弯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7.

[2]陈慧,杨小蓉,许宁惠.经胸腔镜前路松解及后路矫形一期治疗严重硬性脊柱侧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21-822.

[3]彭湛贤.骨科手术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8,15(1):81-83.

[4]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11-13,16.

[5]班开洪,蒋笃东,肖巍,等.S-F后路脊柱稳定性的重建[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1-12.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脊柱侧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49-01

脊柱侧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凸出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1]。脊柱侧弯分先天性、特发性等,以特发性多见,约占7 3%。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5例,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脊椎侧弯矫形术为重大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女4例,男1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5岁,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两侧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65度(40~95度)。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后,行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身体上的畸形诸如驼背、身材矮小使得他们感到自卑,但在他们内心既对矫形抱有较大的期望,又恐惧手术的疼痛和风险。因此,我们首先以同情关心的语言问候,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长说明手术有关知识,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介绍这种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长的担忧。从而使他们奠定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手术期的思想基础。

2.1.2术前检查: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常规行脊柱全长过伸过曲、左右侧弯X线片检查,肌电图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观察有无脊髓神经结构异常,有无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纵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肺功能训练:患者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一边宣讲,一边指导

胸腹式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俯卧位训练、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常规测肺功能,术前即进行肺功能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4牵引的护理:术前1-2周做悬吊牵引,使椎旁挛缩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松动,以便于术时使畸形达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具体的方法是:令患者站立,用枕颌吊带托住其下颌向上牵引,所需重量以足跟离地(脚尖着地)5-10cm为宜。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决定牵引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牵引时应有人看护,防止下颌带滑向后方,压迫气管而发生意外[3]。

2.1.5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潴留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6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手术和术后康复。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术后24-48小时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 病情平稳后每30-60分钟观察记录1次,48小时内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每天2次雾化吸入以助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护理:术后病人是否合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搬运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缘。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全麻术后呕吐。6 h后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侧卧位以45度为妥,身体下垫软枕,预防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断棒,导致手术失败。

2.2.3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因此渗血多,术后一般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定时挤捏引流管。引流液过少时,要及时检查,排除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畅;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酌情决定是否停止负压吸引,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当引流量24h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

2.2.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 关节的活动,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饮食指导:术后3d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3d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仁丸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取平卧位,轴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①术后24h内应限制上肢、下肢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②1 周后开始进行背肌训练,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并抬高臀部约1-2cm,坚持5s,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的姿势。③术后2周拆线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动,逐步练习步行。首先侧卧,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嘱患者不要紧张。

4出院指导

出院前1 d指导患者佩戴支架3~6个月,除沐浴及睡觉外,其他时问都应佩戴,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饮食,勿负重行走。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松脱。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继续功能锻炼。每3个月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宁宁主编.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79

[2]李明.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144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优质护理

脑脊液属于脊柱外科患者完成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针对患者如果未经有效处理,会导致患者表现出低颅压症状、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以及出现颅内感染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患者研究有效方法进行疾病并发症的防范,将治疗方法进行改善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确定最佳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脑脊液漏患者,临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02月-2015年02月94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分组。在C1组的47例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7岁-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2±1.9)岁;在所有患者脑脊液漏患者中,属于颈椎患者9例,属于胸椎患者13例,属于腰椎患者25例;在C2组的47例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9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2.1)岁;在所有患者脑脊液漏患者中,属于颈椎患者11例,属于胸椎患者16例,属于腰椎患者20例;对比两组脑脊液漏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C2组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主要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针对C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步骤为:

1.2.1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认真观察

完成手术后,要求患者选择去枕平卧位,时间为6小时,对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认真观察,认真完成记录工作,直至患者表现正常。同临床医师进行密切沟通,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无出现硬脊膜损伤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双下肢活动情况进行观察,有无表现出头疼症状、腰部疼痛症状以及头晕等系列症状【2】。

1.2.2 对患者实施护理

针对脑脊液漏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要求患者需要绝对卧床,将床尾适当抬高,距离为20厘米-30厘米,将脊髓腔脑脊液压力进行有效降低,将患者的颅腔脑脊液压力有效增强,将颅腔同脑脊液腔间脑脊液压力表现出动力学变化进行有效改善,成功避免出现脑脊液漏出的情况,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低颅压头痛症状【3】。

1.2.3 对患者实施术口护理以及实施引流管护理

在放置引流管的过程中,要求高度需要小于患者的手术切口,防止因为出现了脑脊液回流情况,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脑脊髓膜炎症状。对于引流袋需要每天进行更换,对引流液的颜色等相关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在准备将引流管拔出之前,需要将引流管进行夹闭。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一经表现出红肿等系列症状后,及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处理【4】。

1.2.4 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

针对此类患者内心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消极情况,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真讲解脑脊液漏的有关知识,针对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最终将患者的心理疑虑有效消除,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预后质量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评分以及患者疾病并发症出现概率进行对比观察。

1.4 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中,针对所有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选择模糊数字评分法【5】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实施评分,评价分数为0分至100分,最终分数越高表示预后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越优,最终进行组间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X2检验以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两组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预后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评分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脑脊液漏患者(P

3、 讨论

对患者完成脊柱手术后,较易表现出脑脊液漏的情况。针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能够有效明确患者是否表现出脑脊液漏的现象。针对脊柱术后表现出脑脊液漏的患者,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患者的脑脊液压力降低,最终有效促进患者硬脊膜的有效愈合。如果患者表现出严重脑脊液漏的情况,临床需要选择持续引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针对患者除需要研究有效方法治疗之外,确定合理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中,两组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预后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评分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脑脊液漏患者(P

总而言之,针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自身安全性,最终显著提高脊柱术后脑脊液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鲜芝.腰椎段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病情观察及护理分析[J].现代养生,2014,5(12):223-224.

[2]于从,方晶,郭伟壮,龚敏.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及其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2,3(06):66-67.

[3]王婷,李芳.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7(16):104-106.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术中压疮; 护理干预; 脊柱手术; 俯卧位; 手术室

doi:10.14033/ki.cfmr.2016.33.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106-02

手术是脊柱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选择合理的手术不仅有利于手术操作,还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了使手术切口充分暴露,脊柱手术常选择俯卧位作为术中。由于脊柱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如安置不当或缺乏保护措施,最易导致患者皮肤损伤,发生术中压疮。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压疮,以术后1~3 d最多见[1]。据统计,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骨科及神经外科的发生率更高[2]。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降低甚至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对2015年1-12月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的75例脊柱疾病患者早期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拟行脊柱手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6~67岁,平均(44.76±11.35)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脊柱畸形13例,脊柱骨折20例,脊柱脱位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巡回护士常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前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利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制定相应干预计划,尽可能减少术中压疮发生。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头宽调整架、头托的宽度和高度,在受压部位涂石蜡油后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器械护士认真做好手术器械的维护和核对,避免术中因器械因素增加手术时间。调整手术床位置,保持床整,控制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1.2.2 心理护理 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普遍认为脊柱手术比较复杂,手术风险大,担心手术失败对家庭、工作的影响。术前访视时,护士要及时干预,详细告知患者拟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医生资历、科室开展该类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预后,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另外,要强调不良情绪对手术预后的负面影响,教会患者如何调整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发生,避免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术前,患者容易紧张、忐忑不安。手术室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及时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1.2.3 摆放 全身麻醉完成后,金霉素眼膏涂眼,贴上眼部保护贴。极度消瘦者在骨突部位贴保护贴保护。术中摆放时使肢体保持功能位,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即麻醉师负责保护气管导管,保持患者头部与躯干同步呈轴线翻转。巡回护士保护输液通路。手术医生分别托住患者肩部、臀部和下肢,呈轴线翻转,手术床对侧医生接住,并安放在架上。将头颈部置于头托后固定,额部、颧弓及下颌处贴上减压贴。在患者胸前、髋部及膝部垫上软垫减少受压,小腿处垫上软垫,使大腿与背部呈20°,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双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双手自然弯曲放于两侧托手架上[3]。同时,要注意保护女性的双侧以及男性、阴囊,避免摆放不当受压而损伤。摆放妥当后,在患者臀部、腿部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

1.2.4 术中巡视 手术过程中,巡回o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等,查看垫是否移位。随时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如手术时间较长,在不干扰手术的前提下,每30分钟左右调整头部和其他受压部位一次,尤其要避免眼部受压;每1小时调整约束带松紧度一次。观察皮肤颜色,一旦出现组织缺血缺氧可以使用25%奴夫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如出现水肿还必须要保证渗出物及时吸收减少水肿[4]。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5 ℃左右,用棉被遮盖患者身体,冲洗术野时使用接近人体温度的温生理盐水,保持体温。

1.2.5 术后观察 术毕,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将患者轴线翻身至平车,呈仰卧。去除眼部保护贴,检查受压部位皮肤,详细记录发生压疮的部位、大小、分期,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加强随访,分别于术后24、72 h至病房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

2 结果

手术完毕,患者前额、颧弓、肋缘、髂前上棘等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压红者共26例,占35%。解除压力30~40 min后,23例患者受压皮肤先后恢复了正常的反应性充血,3例患者先后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其中出现在前额1例,颧弓1例,髂前上棘1例。

3 讨论

众所周知,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以及皮肤潮湿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脊柱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长时间的俯卧位使患者固定部位需承受持续压力,增加了术中压疮形成的风险。在摆放、手术过程中都可能造成患者身体与接触部位发生移位,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皮肤浅表及深层组织损伤。术中,冲洗液及血液外流,使患者皮肤、手术单等处于潮湿状态,不仅降低了皮肤的防御能力,还增加了相互间的摩擦。另外,手术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等也是引起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年龄偏大,皮肤衰老,机体保护性反射减弱,长时间受压后容易出现压疮。体重过重,对局部皮肤组织压力大;极度消瘦者缺少皮下脂肪保护,皮肤血管受压后易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都可以形成压疮。此外,低蛋白血症也是压疮形成的一个诱发因素。因此,巡回护士要利用术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态,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合理的安置是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摆放患者手术时要避免拖、拽增加对局部皮肤的摩擦。脊柱手术一般选择俯卧位,受力点为前额、颧骨、双侧胸部、肋弓、髂前上棘等脂肪及肌肉组织较薄、骨突明显的部位,是压疮的好发部位[5]。因此,要在这些部位用减压贴防护,尤其要保护眼部不受压。对体重过重、极度消瘦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于术前涂抹石蜡油后局部按摩,术中适时调整受压部位。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6]。术中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2 ℃~25 ℃,用棉被遮盖患者躯体,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术野,避免体温降低。通常情况下,手术时间越长,受压组织低灌注(缺血状态)时间越长,损伤发生率越高[7]。术中,手术医生熟练操作,器械护士配合娴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受压时间。据研究,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极易引起急性压疮[8]。脊柱疾病患者,尤其是因外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患者,心理负荷大,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在术前访视时要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术后,及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尤其是压疮患者,以便早期干预。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现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不允许压疮发生。为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高度重视术中压疮的防护。术前基于患者一般状况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对年老、肥胖或极度消瘦、手术时间长、有基础性疾病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术中压疮发生。对于心理压力大的患者及时给予疏导,减轻应激状态下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合理安置患者,根据患者身体条件调整架位置,并在关键受压部位贴上减压贴防护。术中加强巡视,定时调整受压部位,避免受压时间过长;观察皮肤颜色,发现缺血缺氧时及时处理;监测体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体温下降。术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并定时随访。通过以上早期干预措施,本组75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未出现其他分期压疮。因此,对选择俯卧位的脊柱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美兰.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在脊柱俯卧位手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214-1216.

[2] Cuddigan J,Berlowitz D R,Ayello E A.Pressure ulcers in America: prevalence,inc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Adv Skin Wound Care,2001,14(4):208-215.

[3]潘婕,吴伟东,侯文进,等.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与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2):174-176.

[4]吴玉霞,何瑞h,樊燕青.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难免压疮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120-122.

[5]骆如香,陈云超,欧春红,等.舒适护理在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5):607-608.

[6]林百凤.脊柱手术俯卧的安全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17.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侧弯是指患者的脊柱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的弯曲畸形,它不但影响患者的身高体型和劳动,重者可导致发育不良、胸廓缩窄、骨盆倾斜、心脏移位、心肺功能不全,甚至截瘫,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1℅,其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4[1],可致严重畸形及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素质及生活质量。早期手术治疗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是矫正脊柱结构,重建脊柱功能,挽救心肺功能。 我科于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脊柱侧弯患者17例,13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例行前路松解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7例,男5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均15岁,经X线拍片、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30°~88°,平均60°,术后Cobb角为10°~40°,平均24°,身高增高为4~7 cm。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皆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由于脊柱侧弯影响正常生活,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对疾病的发展和自己的未来感到恐惧与沮丧。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介绍手术成功病例,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积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除常规检查外,还需要完善双下肢肌电图、脊髓诱发电位、全脊髓磁共振、脊柱全长过伸过屈侧屈位X片、椎弓根CT平扫和二维重建的检查,同时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详细评估患者术前的身体状态,如存在其他疾患,应先纠症处理。认真做好术前备皮、备血、药敏试验等常规准备。

2.1.3 术前功能训练 ①呼吸功能锻炼: 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肺扩张受压,肺活量减少,加之手术采取全身麻醉,术后易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吸气、呼气锻炼,如每天练习吹气球2~3次,每次10~20 min,训练患者咳嗽、咳痰能力,鼓励患者做有效的扩胸运动和上下楼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并预防感冒。②脊柱柔韧锻炼:对脊柱畸形僵硬患者术前行反悬吊引或颈盆牵引2~3周,使椎旁挛缩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松弛,以增加脊柱柔韧度,为术中矫形创造条件,力求畸形达到最大限度的矫正,使手术效果更理想。③唤醒试验训练:术前指导患者俯卧于床上,听从医护人员口令做握拳、伸屈足趾活动,以便术中在麻醉状态下能配合医师指令,了解脊髓有无损伤。④训练:手术多采用俯卧位且手术时间长,术前指导患者俯卧位训练,以提高手术特殊的耐受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教会患者正确轴线翻身,以便术后配合;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正确使用便器,预防术后尿潴留及便秘。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的护理 脊柱侧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易发生血容量不足,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严格控制输液输血速度,一旦出现血压下降.低氧血症等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22 护理 术毕返回病房及术后复查X片时,严防脊柱扭曲,术后平卧位12 h,12 h后每隔1~2 h为患者轴线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发生骶尾部压疮。

2.2.3 伤口观察与护理 本组患者4例行前路松解术,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该手术创伤大,渗血多,术后放置创腔(负压)引流管,引流期间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量,若引流量>50 ml/ h,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引流管一般放置48~72 h,若引流量

2.2.4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脊柱矫形手术中有可能因脊髓牵拉、缺血或漂移引起脊髓损伤[2]。术后应立即进行唤醒试验,评价神经功能,观察双下肢感觉活动状况,尤其是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功能,并牵引尿管观察反应。同时,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如肢体感觉困倦或发麻,肢端剧烈疼痛或肢端无法移动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避免不可逆神经损伤的发生,加之周围组织水肿,术后2~3 d有出现迟发型截瘫的可能,故术后需密切观察72 h。本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甲强龙治疗,术后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2例出现右足部麻木,1例出现右下肢无力,术后MRI未见椎管血肿,无明显脊髓损伤,考虑脊髓牵拉或漂移所造成损伤,经给予神经药物等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好转。

2.2.5 饮食护理 术后6 h后可饮水,少量进食流质饮食,3 d内避免进食生冷易引起胃肠胀气类食物,如牛奶、豆浆等,可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饮食原则逐渐由流质,半流质过度到普食。

2.2.6 预防并发症护理 ①褥疮:该类患者需卧电动气垫床。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定时为患者轴线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建立压疮患者翻身纪录表。②坠积性肺炎:患者卧床,活动减少,加之因惧怕疼痛而拒绝有效咳嗽。尤其是经胸腔入路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呼吸道痰液不易咳出,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应帮助患者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物雾化吸入,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对咳痰无力者可使用纤支镜排痰,清醒患者鼓励其自己吸痰。③泌尿系感染:尿管定时夹闭开放,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鼓励患者饮水2500~3000 ml/d以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病情许可时尽早拔除尿管。④复胀及便秘:由于实施全麻,术中肠道受到牵拉,刺激腹膜神经丛,以及腹膜后积血或病变本身造成腹膜的粘连,故术后容易出现腹胀及便秘[3]。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的同时,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少食牛奶豆质类易产气食物。多饮水,保持肠道足够的水分。指导患者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对腹胀明显患者给予肛管排气,3~5 d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纳肛。

2.2.7 康复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6 h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踝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在耐受疼痛情况下指导患者行双下肢直腿抬高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神经根粘连;术后1周可戴支具适当床上坐起,术后2周佩戴支具可下床适当活动,活动范围和强度应循序渐进。

3 出院健康宣教

叮嘱患者佩戴支具3~6个月,除沐浴及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应佩戴,抬头挺胸收腹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劳逸结合,勿负重行走,加强腰背肌及腹肌的锻炼,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直立,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做上身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衰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4 体会

青少年脊柱侧弯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脊髓神经功能,积极发现及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加强健康宣教,对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叶启彬外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7.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引流; 护理干预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脊柱手术过程中硬膜破损导致术后脑脊液流出体外的一种表现,形式分脑脊液自手术伤口流出和在引流液中出现脑脊液[1]。据报道,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7%~9.37%,如不及时有效处理,极易出现继发伤口感染、椎管内感染、脊膜假性囊肿,严重者并发颅内感染,如蛛网膜炎、脑膜炎等,从而危及生命[2]。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更换伤口敷料,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能起到控制的效果,但伤口愈合慢,容易诱发其他感染[2]。近年来,基于引流方式的护理在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受到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脊柱手术的3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或X线片检查确诊并发脑脊液漏者50例,其中脑脊液自伤口流出症状30例,术后引流液中发现脑脊液20例。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4~72岁,平均(50.2±2.4)岁;颈椎前路手术13例,胸椎后路手术22例,腰椎后路手术9例,腰骶椎后路手术6例;43例均采用硬脑膜外手术,其余均为硬脑膜手术。50例患者均于1~3 d出现脑脊液漏,均给予抗感染预防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16例、B组17例和C组17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A组采用传统的脑脊液漏护理措施,主要是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再根据脑脊液流程量大小适时更换敷料,一般1~3次/d。如果脑脊液持续流出7 d以上,且流出量未见减少趋势的患者,应立即重新检查患者病情、伤口感染情况以及必要的血液检测,评估症状程度决定是否再行手术。B组从引流护理角度进行干预,主要采取延长手术切口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延长引流量留置时间对评估脑脊液漏及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术后第2天引流量>150 mL,术后第3天仍>100 mL,且引流液呈稀薄状则判断为脑脊液漏出现。一旦确诊脑脊液漏,不应负压吸引引流[3],建议术后早期改为低位正压引流,引流管放置高度一般要低于手术切口约20 cm,过低会增大引流量,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内压反应,过高又会造成脑脊液回流引发脑脊膜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引流过程中应实时延长引流时间并调节脑脊液引流量,引流时间延长至7~10 d,引流量可控制在15~240 mL,避免过度引流,至引流量减少甚至消失后停止引流。C组护理思路与B组相似,但采用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护理,引流装置选用基于电脑控制的脑室引流装置,该装置既能预防血块堵塞管道功能,又能实现经蛛网膜下隙注入抗生素。大致方法是经腰部将近似于麻醉导管的长细管置入蛛网膜下隙5 cm左右,6例患者手术部位在颈椎,5例位于胸椎,均于L3~4和L4~5椎间置管,其余6例均于下腰椎手术,经上腰椎板间置管。全部细管置入蛛网膜下隙内5 cm处。术后当日置管时,通过医用引流袋与三通管与体外导管进行完全封闭连接,一次引流量为100~200 mL/d,由于引流袋与蛛网膜下隙完全封闭,因此可任意变换引流袋高度,根据患者舒适度和症状缓解情况控制脑脊液的流出速度、引流量大小,待脑脊液漏逐渐减少至消失后5 d后拔管,本组大部分患者脑脊液的引流量为150~200 mL/d。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容易发生导管堵塞或逆流,因此该护理方法特别适用于颈、腰椎手术引流后脑脊液流出伤口或术中硬脑膜损伤修复困难患者[4]。对于B组和C组而言,引流过程中的护理至关重要。因饮食不当、体位不当或情绪失控等原因,均会引起腹内压增高,进而引起脑脊液压力陡增,反而加重脑脊液漏或对脑脊液漏引发的破裂口修复愈合难度加大。B组1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剧烈喷嚏引起腹内压异常增高,C组1例因排便用力诱发腹内压升高。经处理后恢复。建议行引流过程中做好预防感冒护理,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高声说话或深呼吸等行为。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三组伤口愈合率、护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无效是指脑脊液漏持续7 d以上,脑脊液流出量未见减少,或合并伤口感染或脊膜炎[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16例患者颈椎前路2例,胸椎后路手术9例,腰椎后路手术3例,腰骶椎后路手术2例。经治疗干预后7例伤口愈合,有效率43.6%。其余9例护理失败,其中2例脑脊液流出未见减少,4例合并脑膜炎,2例并发伤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37.5%(6/16)。B组17例患者颈椎前路8例,胸椎后路手术5例,腰椎后路手术2例,腰骶椎后路手术2例。引流时间4~9 d,平均(6.5±1.6)d。17例患者均护理干预后,未见脑脊液再流出,有效率100%。1例出现逆行性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5.8%,经处理后得到控制。术后10 d均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C组17例患者颈椎前路3例,胸椎后路手术11例,腰椎后路手术2例,腰骶椎后路手术1例。引流时间3~7 d,平均(5.3±1.3)d。17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未见脑脊液流出,无逆行性感染,有效率100%。术后7 d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 A组护理有效率43.6%,显著低于B组的100%和C组的100%,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护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脑脊液漏护理干预,针对性引流护理更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而从引流护理角度而言,基于延长手术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对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相对较差,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护理在护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优。 

3 讨论 

3.1 关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认识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将引发伤口感染、脊膜假性囊肿等,严重者将出现蛛网膜炎、脑膜炎等病症,危及生命[5]。许多脊柱手术患者在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后,不得不再行补充手术,影响术后恢复,并发症风险也会因此增加[6]。分析导致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主要为术中手术损伤硬膜所致,硬膜损伤为脑脊液漏提供了条件,基于此,临床也多采用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膜来达到预防脑脊液漏的目的,临床实践来看,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膜预防脑脊液漏是可行的,有效的,然而问题是即使在术中对破损的硬膜进行了十分精致的处理,仍然会发生脑脊液漏,且病例并不少见,至于原因仍不明确。 

3.2 关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方法 关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以往多认为术后脑脊液漏预后普遍较好,只需术后早期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处理,然后适时更换伤口敷料即可,实现破损硬膜的自然愈合,脑脊液漏随之得到自行修复[7]。不过,对于许多症状复杂、程度严重的脑脊液漏,保守处理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且并发症高发,反而严重影响预后[8]。本研究A组即采用抗生素+更换敷料的传统方法,16例患者经治疗干预后7例伤口愈合,有效率43.6%。其余9例护理失败,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膜炎、伤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7.5%(6/16),大部分不得不再行手术或改为引流。近年来,随着脊柱手术方式的多元化,以及院内感染在护理层面的日益被重视,以往自然愈合的“被动护理”思路开展转向主动解决医源性并发症问题上来,即缘于真菌感染、医院感染的对症处理思路,通过引流操作来降低或避免感染成为脑脊液漏护理的主流思路,陆续出现了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伤口持续引流、硬膜外自体血注入等方法,途径多样,但这些方法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不过,无论何种方法或思路,有效引流至为关键[9]。 

本文重点探讨了伤口持续引流和蛛网膜下隙引流两种护理方法,两种方法均以引流为思路,不同在于引流路径不同。伤口持续引流,其实质就是通过延长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以实现彻底的脑脊液引流,减少术后频繁的侵袭,使伤口在良好的环境下愈合。该引流方法比较简单,易操作,甚至可实现家庭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优势[10]。本组17例患者行延长引流护理,术后随访未见脑脊液再流出,有效率100%;平均引流时间(6.5±1.6)d。10 d均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期间仅有1例出现逆行性感染,经处理后得到控制,不良反应率5.8%,远低于A组的37.5%,总体来看效果值得肯定。不过,该护理方法的缺陷在于,由于始终处于置管状态,患者脑脊液带来的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尤其是对一些硬膜破损面大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大,不但不利于脑脊液的持续引流,而且长时间的蛛网膜下隙高压会引起血肿,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的护理方法不适应于硬膜破损面积大的患者,仅适合硬膜破损不大或破损面积<5 mm的患者[11]。另外,如果患者的脑脊液自伤口流出,那么再行伤口引流便失去意义。相比之下,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1)脑室引流装置可实现脑脊液的流出速度和引流量的信息控制,这有利于控制脑脊液的流出,并做出伤口情况评估;(2)经腰椎部置管,远离颈椎和胸椎部位,有助于减少激发伤口感染的风险;(3)通过自主调节引流袋高度,可实现对脑脊液引流量的调节[12]。本组资料显示,17例采取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流出,也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有效率100%。至于该护理方式常见的逆行性感染并发症,本组亦未见出现。平均引流时间(5.3±1.3)d,明显少于B组的(6.5±1.6)d,这或利于减少长时间引流诱发的相关并发症。不过,鉴于逆行性感染是各种引流操作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临床应随时对流出的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评估是否感染或感染程度。 

3.3 预防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其他护理措施 无论是延长引流量留置时间,还是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均认可了引流是避免脑脊液漏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不过同时还需要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脑脊液漏发生[13]。 

3.3.1 体位护理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卧姿是抬高床尾10°~30°,取头低脚高位,去枕平卧或仰卧位,直至脑脊液漏愈合。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2-02

1.临床资料

本组 108 例, 男性 48 例, 女性 60例; 年龄 17―71 岁, 平均 36.7 岁。诊断:腰椎结核 49 例, 腰椎结核合并骶椎结核3 例, 胸椎结核 41 例, 胸椎结核合并腰椎结核 12 例, 颈椎结核 2 例, 颈椎结核合并胸椎结核 1 例, 椎体结核伴椎旁脓肿38 例, 合并截瘫 15 例 (Frankel 分级: C级 3 例, D 级 12 例)。本组 108 例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下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确诊均为结核。15 例截瘫患者除 1 例 C 级恢复为 D级外, 其余 14 例恢复为 E 级。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 应绝对卧床休息, 否则病椎在承重时将加速破坏变形, 甚至发生脊髓受压造成截瘫。卧床休息有利于结核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同时教会其床上轴线翻身, 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发生;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进食、有效的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防止因下床活动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而加重脊柱的损伤。指导患者使用有效合适支具, 以利手术后下床活动。

2.1.2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因病人来自不同社会层次, 其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和认知、接受能力不同, 在护理过程中, 要因人而异, 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情、尊重、安慰病人, 以诚相待, 想他人之所想,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让患者及家属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 并适当地与病人分析病情, 讲解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意义,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治疗。

重视社会团体及亲情力量。由于该病病程长, 病人体质弱,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甚至丧失, 部分病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应注意观察其病情变化, 多给予鼓励和安慰, 使其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适时真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取得积极主动配合, 坚持治疗, 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1.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告之患者,该病病程长, 抗结核药物使用时间长达1―2 年。手术前一般使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3- 4 周, 防止因手术引起的病灶扩散。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毒副作用, 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坚持治疗。如果出现比较重的毒副作用, 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对药物加以调整, 但不能擅自停药, 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因用药合理及精心指导,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2.1.4 饮食护理: 因为抗结核药物多数都有食欲减退的副作用, 所以在该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营养。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 瘦肉、蛋类、豆类、鱼类、麦片、新鲜水果和蔬菜, 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其色、香、味、形等, 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增加食欲, 保证养分的供给和吸收。

2.1.5 术前准备: ⑴查看病人各种辅助检查是否完备; ⑵严格术区备皮; ⑶药物过敏试验; ⑷术前备血; ⑸术前禁食12 小时, 禁饮 4 小时; ⑹术晨常规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生;⑺术晨常规灌肠 (有禁忌症者除外); ⑻术前留置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卧硬板床, 按全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床旁备吸引装置一套, 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 心电监护, 雾化吸入每日 2- 3 次;密切注意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术区敷料渗湿情况,若有负压引流器者, 按负压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并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如发现: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异常及引流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且为新鲜血样或为淡血性液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相应处理。麻醉清醒后在保持脊柱轴线的情况下进行翻身, 每 2 小时一次。特别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下床活动的时间根据脊柱的稳定程度而定, 本组患者均经内固定一般为术后 2-4 周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

2.2.2 饮食护理: 在术前饮食要求的基础上, 增加促进切口愈合的食物, 即富含胶原纤维、微量元素的食物。

2.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坚持应用抗结核药物, 术后当天禁食的情况下, 遵医嘱静脉给予抗结核药物, 术后第一天起按术前用药继续。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防止结核病灶复发。

2.2.4 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体温过高、腹胀、便秘、切口窦道。本组术后当天体温超过 39℃者 25例, 及时予以物理降温, 如物理降温无效, 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 于术后第 2 天 16 例病人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9 例于术后第 3 天恢复到正常范围; 腹胀 2 例为腰椎结核病人, 均发生于术后第 1 天, 及时嘱其禁食、遵医嘱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加大静脉补液量 1 例于术后第 2- 3 天腹胀缓解, 进流质饮食后未出现腹胀; 便秘 7 例, 嘱其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 遵医嘱予以开塞露注入后 6 例便秘缓解, 1 例遵医嘱肥皂水灌肠后缓解; 切口窦道 1 例, 予以及时换药,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遵医嘱予以异烟肼注射液冲洗, 于术后 28 天切口愈合。

3.功能锻炼

鼓励并协助病人练习翻身、起坐和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下肢运动, 以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上下肢的肌力。卧床时间较长者下床活动时应注意配带支具, 先在床上取半坐位, 然后床边坐位,在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室内行走, 活动时应注意不能疲劳, 防止摔倒。

4.出院指导

(1) 加强营养, 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 注意休息,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诱发因素; (3) 遵医嘱继续抗结核治疗 1―2 年, 定期到医院复查, 有副作用时告诉医生,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药物; (4) 半年内下床活动时应配带腰围。(5)遵医嘱按时复查。

5.讨论

通过本组病人的护理使我们了解到: (1) 术前心理护理是病人配合手术治疗前提; (2) 各种术前准备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3) 手术的成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4) 手术早期的护理是病人能否康复的关键; (5) 饮食、药物治疗的护理、功能锻炼是病人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秀英,文静.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J].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7(08)

[2] 杨有红. 83例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 2008(12)

[3] 于建丽,武士科.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19)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护理

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常发生于交通及工矿事故等, 患者脊髓平面以下伴有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及括约肌等功能障碍, 且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郑州市骨科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 其中男29例, 女15例;年龄19~71岁, 平均(46.9±4.8)岁;交通事故伤15例, 重物砸伤8例, 高空坠落伤21例;胸椎骨折14例, 腰椎骨折23例, 颈椎骨折7例, 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脊髓损伤。保守治疗6例, 其余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10例, 行后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8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积极采用心理学知识, 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 诸如与患者亲切交流, 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 适时给予体贴及关怀, 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原理、目的、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讲解平卧硬板床的作用, 积极引导, 以维持脊柱水平位, 有效避免二次损伤, 进而主动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翻身, 可手托患者肩部及臀部, 保持肩部、腰部和臀部呈三点直线, 翻身后将枕头置于肩胛部, 嘱患者不要用力, 略向后靠, 下肢曲髋屈膝位, 两膝间夹一软枕;此外, 还应多与患者家属交谈, 以最大程度取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基础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诸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确保患者用药及时、合理、有效, 并给予准确记录, 包括量、形状等;保持患者各个管道固定引流畅通, 避免打折、扭曲;要求患者严格卧硬板床, 保持患者脊柱处在水平位, 并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2]。

1. 2. 2. 2 伤口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并及时给予更换敷料, 保持患者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避免发生感染;术后若患者留置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 应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 固定牢固 , 确保引流通畅, 可15~20 min挤压引流管(由内向外), 以有效预防血块堵塞而保持有效引流(注:一般在术后24~72 h内将引流管拔除)。

1. 2. 2. 3 并发症的预防 ①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强化呼吸肌训练, 诸如有效咳嗽练习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等, 以进一步增强肺活量及改善肺功能;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 以稀释痰液。②褥疮预防:患者脊髓损伤, 皮肤调节功能降低, 加上长期卧床, 极易诱发褥疮, 应在保持床铺整洁, 干燥及皮肤清洁的同时, 每2 h对患者进行轴线翻身1次, 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③泌尿系统感染:做好患者会的护理工作, 保持其尿道周围的清洁, 同时每天对尿液引流管和尿袋进行更换, 每周更换一次尿管;每天采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两次, 有效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发生。

1. 2. 2. 4 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 对于未瘫痪肢体可做关节屈伸及肌肉收缩运动, 诸如上肢做松拳、握拳活动, 肘、腕关节屈伸练习, 以有效锻炼上肢臂力及手指功能、躯干肌的肌力;对于瘫痪下肢, 经常帮助患者进行双下肢按摩, 通过有效的被动运动, 以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等。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进一步减轻关节僵硬, 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进而有助于加快恢复健康, 因此应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积极作用, 使患者知道术后功能锻炼是恢复健康的关键环节。一般初期主要为床上锻炼, 维持其四肢功能, 大约3周后, 逐步指导患者自主床上锻炼, 4周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离床锻炼及带护围拄拐锻炼等。

2 结果

4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均恢复良好,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因椎体发生移位或者碎骨片突出椎管内, 导致脊髓或者马尾神经出现程度不同的损伤[3]。以腰胸椎损伤最为常见, 患者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严重者甚至截瘫, 而颈段脊髓损伤可致使患者四肢功能发生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 恢复较为缓慢, 且治疗费用较高。本组资料显示, 4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表明强化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效地预防了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并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术后功能锻炼等, 均是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重要护理步骤, 最大限度为患者的康复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 良好的护理措施及方法, 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对患者以后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泽艳, 邹家柳.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内固定术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3(3):295-296.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负压引流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84

我科自2000年2月起采用脊柱手术后负压引流袋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应用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35例。男75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7岁。

采用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引流接管系永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塑料制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启封即可使用。普通医用无菌橡皮管、普通一次性无菌引流袋。

方法:①脊柱手术后135例,将病人随机分为3个组,即接负压引流组50例,接普通引流袋组45例,放引流条组40例。分为术后吸收热,吸收热持续时间,伤口延期愈合3个指标来进行判断。②病人术后分别放置引流管、引流条,病人返回病房后,将置有引流管者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装于塑料袋中的负压引流袋和接管或普通引流袋,与伤口引流管连接。

结 果

50例使用负压引流袋的患者除2例出现吸收热,且持续时间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而另两组分别出现吸收热且持续时间长,伤口延期愈合。见表1。

护理要点:①严格做好安全护理,确保负压引流袋完好无损。用前要认真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病人手术后返回病房立即接负压引流袋于引流管上。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以免小血块阻塞管腔而致引流不畅。经常巡视、观察引流装置各部分有无漏气或脱落,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折叠等,保持引流有效[1]。特别是帮助病人翻身时应随病人移动引流装置,防止引流管压迫、脱落。负压引流袋的负压程度,以引流袋始终处于半瘪扁状态为宜[2]保持通畅是防止血肿形成的重要环节。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特别要注意术后24小时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等变化并做好记录。④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始终应低于伤口水平,防止引流物倒流。倾倒引流物时,用血管钳夹紧引流管防止气体和液体倒流,以免引起伤口感染,并恢复引流袋成半瘪扁负压状态时再与引流管连接。⑤拔管指标。术后24~48小时引流量每日小于30~50ml并用手挤压引流管,若无液体继续引出,切口周围并无渗血渗液,即可通知医生拔除引流管。按拆线法拆除固定引流管的缝线,注意无菌操作[3],拔管后注意引流管是否完整拔出,若有残留必须将其取出。拔管后48小时内仍需观察切口周围有无肿胀、疼痛、积液、积血,创面敷料是否干燥[4],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讨 论

本文就脊柱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问题进行了护理探讨。从观察结果看,使用负压引流袋要优于普通引流袋和引流条组,负压引流组中仅2例产生吸收热,但持续时间短,且伤口愈合好。这种吸收热均为外伤引起的腰椎骨折脱位处产生血肿机化,手术前持续发热的现象。负压引流袋可缩短吸收热持续的时间。

提高切口愈合率。通畅的引流可使伤口或切口中的渗出分泌物及时排出体外。可减少组织间的张力,增加血液循环,供养条件充足,从而降低感染机会,减少并发症,使伤口或切口按期愈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利于引流物的观察。这种四周无色透明的引流袋,使护理工作具有可视性。对术后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清晰可辨。这种可视性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对术后渗血判定的难度,并可使这一指标准确的量化;就护理工作量而言,有经济、简便的特点,且引流袋的使用避免了术后渗血污染敷料、衣物和床单等。节省了医务人员因此更换敷料和床单的时间,也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

减少并发症。脊柱手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袋可以有效的预防血肿压迫脊髓、腰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资料证明,特别是全椎板切除的病人术后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严重腰腿痛等临床表现。在我们负压引流组的病人中无一例出现上述这些并发症;使用普通引流袋及引流条者,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虽经临床护理观察得到了及时改善,但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

因此,脊柱手术后切口常规持续负压引流1~2天,有助于创面渗出分泌物及时排出体外,有效预防血肿压迫脊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腰椎间隙感染,减少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发生,使切口按期愈合,减轻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 赵文英.硬膜外导管在腰大池引流中的应用与护理.护理进修杂志,2001,12(16):937。

2 陈兆记,薛广炎,周进生.自制负压引流器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河南肿瘤杂志,1999,12(3):250.

3 陈群,等.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球引流效果的研究.护理进修杂志,2001,12(16):892.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14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70-01

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常导致截瘫,造成终生残疾,还会继发其他系统并发症,危机患者生命。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有效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行脊柱内固定术30例,重视围手术期护理,30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想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岁到60岁。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术前病人及家属大多有焦虑恐惧心理,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从不同角度讲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术后康复知识,使病人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术前应认真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有无腹痛,皮肤颜色,评估尿色,尿量,掌握病情变化,防止感冒。

1.2.2 术后护理 术后将病人置于监护房或重病房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四肢感觉运动的恢复。并且病人术后应保持正确。采取正确,促进愈合,减轻疼痛。患者术后应平卧于平板床上,术后24小时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情况。通过观察及时发现肢体血运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应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时发现情况。

2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20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1~11级恢复到111~1V级病人能部分生活自理,6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111~1V级恢复到IV~V级,病人能完全自理,4例由0级恢复到I~II级需要依靠轮椅生活。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5-01

脊柱骨折有着较为复杂的伤情,常常出现脊髓损伤等症状,且伴发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截瘫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本文就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20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均通过CT检查进行确诊,其中15例下胸段脊柱骨折,63例腰椎骨折。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切开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骨科常规护理的要求,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1.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有着较为危急的起病,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无法正确的认识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心理上出现恐慌、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关心病人,与病人交流,鼓励表达对疾病及预后的看法,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以轻、稳、准等操作进行干预,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增加,对于患者的需求要尽可能满足,使患者与治疗积极配合。

(2)术前准备措施。手术前对患者的瞳孔、心率、脉搏、血压等进行严格观察,对患者受伤时间、部位、、原因,暴力的性质、方向和作用部位,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抢救措施,搬运方法及所有工具等进行掌握,并且将备血、皮肤准备、过敏试验等工作完好的准备。

1.2.2术中护理

(1)对生命体征改变严格观察。因为脊柱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有着较多的出血量,所以应该对中心静脉压进行严格观察,通过分析尿量、血压等方面的改变,采用输血输液将血容量补充。另外,还应该防止循环有着过重的负荷,避免出现肺水肿、心衰等症状。一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向医生报告。对患者皮肤微循环、体温等情况进行严格观察。

(2)输液途径的选择。在患者颈外、颈内、上肢等构建静脉输液通道,对静脉导管进行良好固定,避免改变时导管出现滑落的情况。由于输液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会导致手术位置出血的情况有所加重,因此,防止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输液处理。

1.2.3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对呼吸改变、脉搏、血压、意识等进行严格观察,每隔15min~30min左右进行1次心电监护,对引流液的性质、量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面色等改变情况,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冷汗、恶心头晕、早期休克等表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患者完成手术后6h内应该在硬板床上给予仰卧位平卧,确保术后有着通畅的尿管、引流管。

(2)观察引流管以及伤口。患者完成手术后应该将引流管妥善固定,确保有着通畅的引流管,避免出现反折、受压、扭曲等情况。倘若引流液在24h内>300ml,则表示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倘若完成手术后2~3d引流液以清水样呈现,则表示可能出现脑脊液漏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对伤口肿胀、渗出等情况进行观察,有着较多的引流液渗出时,则进行换药处理。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运动恢复、双下肢感觉等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

(3)护理。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该尽可能在硬卧板床上平卧,如患者是通过硬膜外麻醉的,则应该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垫枕或者去枕平卧位的方式给予休息;如患者属于腰椎麻醉,那么在手术后则有着6h的平卧;如患者属于全身麻醉,那么在效没有全退的情况下,采用去枕平卧位的方式将头部往一侧偏向,等待患者麻醉全退后,则分析患者的情况,采用软枕给予患者休息。患者完成手术后将仰卧位转变成侧卧位休息时,应该通过板状或者轴线的方式给予翻身,将胸腰背部位置作为制动的位置,医护人员的左手、右手在患者臀部、肩胛部的相同侧,确保患者的臀部、肩部、颈部处于一致的状态,避免脊柱出现扭曲的情况。患者在侧卧休息时应该将软枕在腰背部垫好,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通过SPSS 16.0 统计包处理,通过x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骨科疾病中脊柱骨折对机体创伤性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大部分患者会丧失劳动力、遗留残疾、无法自理生活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以耐心的态度面对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病情、病程等区别,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让患者对疾病给予正确态度,加快疾病康复速度。另外,加大手术前访视力度,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视呼吸、等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