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地理教学;应用

案例研究法是最适宜于教师个人操作品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是从感性出发,从实践中提出教育教学的观点;在地理案例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师生间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一、什么是案例研究法

《高中地理课程》,对地理学科与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定位,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同时又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案例,是对个体对象,决策行为或某个实践中发生的情景的真实描述。它可以是对学生,班级等特定研究对象的成长过程的描述,或者对教学过程的精彩回忆,甚至是对师生交往经历的描绘等等。通过对某种情形的真实描述,向大家提供具体背景、场合、人物、事件及后果,引导人们反思。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而真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的形式及分类

案例是新增的教材体例之一,具形式丰富,灵活多样,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案例的形式

教材中案例通常以图文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其在文中存在的形式而言,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正文夹案例,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穿插在课文中间,这些案例多是不求全面的小案例,用以验证或分析某个地理原理。

正文即案例。有些自然章节以案例分析为主体,正文很少。这种案例侧重培养学生提取和运用信息分析,归纳地理原理的能力,学生需掌握其中部分内容。

隐性案例。教材有些内容类似于案例分析,有些"活动"也与案例分析具有相似功能。

2、案例作用分类

案例具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隐含问题,引发思考,揭示规律的作用。案例揭示地理规律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例析式。

有些案例反映和揭示了一般性地理原理和规律,如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

(2)例证式。

有些案例通过给出一些真实,典型、说明性强的事实材料,用以实证或诠释特殊地理原理。用事实说话,说服力强,更起到强调,加深印象的作用。

3、教材案例的主变式运用

案例的文体多是描述或叙述式的,往往要有较多的细节和充足的资料,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

(1)补充。

教材中个别案例过于简洁,对学生装未知的,或可能遗忘的内容叙述很少,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尽量使学生能从中找全需要的信息。另外,在使用案例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使案例更具可读性。

(2)削减。

案例要有较多的细节,也要围绕特定主题,精练地组织语言,力争使案例的每一句话都有阅读、分析的价值。教材中有些案例存在一些与地理原理关系不紧密的语句,增加了学生阅读案例的负担,挤占了学生分析,推导地理规律的时间,适当削减其中不必要的资料内容,教材中有些案例过于完整,将本该由学生分析,归纳的内容全部展示出来,削弱了案例的思考价值,教师可以通过精简和重组,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转贴于

(3)、改变。、

一是改变教材案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陈旧资料。很多资料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而教材案例使用的材料则是相对静止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予以更新。二是对原案例的变式使用。在对原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规律后,通过改变案例的情境条件或某些要素,使其蕴含的地理问题和结论发生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装进行再思考,再分析,让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认识地理事实和理解地理规律,进而得高案例的使用效率。

三、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基于新课标广泛收集、选编案例

案例为"虚",地理原理为"实",案例素材身并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才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教材,而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立足新课标,从多渠道广泛收集、选编新案例,力求做到"因人选案""因材选案"、"因地选案"和"因时选案"。

选编地理案例。一要注意获得充足的地理素材;二要具有丰富的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三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地理案例的编写程序包括选择课题、搜集材料、编写案例,设计讨论等。案例编写要求首先是所选案例必须真实,来自地理事实。如果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案例,也须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其次是案例必须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再次是案例必须适时,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第四是案例必须精选,"信手拈来"的案例,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均难以符合要求。

2、案例在教学中的处理

(1)案例导入

新课标教材中配备了许多可进行案例教学的案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的必修部分,每章、每小节都有配有超过教材正文内容的案例,教师需要将话题引导到案例的讨论中来。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时,居核心地位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或提出具体解决策略,讨论通常分为四步:第一步引导问题;第二步讨论疑难问题,一般要花费一定时间讨论疑难问题的特征,这是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依据;第三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至少要提供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对各自方案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第四步讨论如何实施方案,通常也是由学生讨论出多个方案,最后选出最行之有效的方案。

(3)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94-01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对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

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

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第一,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第二,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第三,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第四,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引言: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1.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2.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3.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4.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案例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历史由来已久,面对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出的诸多要求,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大趋势了。实践中,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案例教学的理念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事业,相当一部学校和地区的软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还没有被建立健全,尽管以远程教学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为先导的现代化教育教学革命已然到来,学校似乎在教学理念层面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针对这样现实情况,在践行案例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中培养的僵化的、唯分数论的传统理念,依托案例教学的相关手段,更加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通识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成长,助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

二、着眼案例,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相关工作也不例外。在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相关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并寻找当前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给一线教师和学生一些自,除了规定一个固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不再为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予以规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在互联网学习中获得快乐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便利性,发挥网络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着眼于案例教学,善用互联网

网络的深入发展,让远程教学成为了可能,当前,随着学校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网络教育教学机制的深度创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大远程教育方面的投入,力求用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和设备,推进案例教学环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课程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应当绝对杜绝“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才有可能可持续的发展,新技术才有能不断地被应用于实践。

四、依托案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的初衷,随着当前高等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不断进步,很多采取的教学改革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因材施教理念的践行。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学校毕竟是集体学习的地方,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不过是在集体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我们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强调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的时候,还要强调大课、中课和小课的互补学习,其中集体课是教授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中课是针对主体学生的开展的一般难度的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而小课的开设则是走向了两个极端――针对学习程度最好和最差的两组学员进行的单独教学。

五、改革考试制度

考为了推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长远发展,对于学生考察中,应该将考试和考察的方式多样化,将更加丰富的考察形式带入到高中院校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教学的考察模式中。学校应该考虑改革现有的考察模式,以配合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和相关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学分制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改革方向。就是说,把以往用于考察学生学习程度的固定的学分标尺,改变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定义的相对概念。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从繁重的课业和练习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尽早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主见,建立自信。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在已有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2014(23):78-79.

[2]刘剑英,宋鹏.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中学报,2012(3):12-13.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选了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月相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由于大纲中没有规定讲述月相的内容,因此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处理为选学。

    虽然学生们对月亮的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找到了月球仪,可以很好的演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月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仪器时才可以看清楚。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我把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

    在上月相课之前,我从隔壁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的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月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这一问题,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并且在后面的两个班时我也及时做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相,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6篇

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选了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月相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由于大纲中没有规定讲述月相的内容,因此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处理为选学。

虽然学生们对月亮的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找到了月球仪,可以很好的演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月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仪器时才可以看清楚。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我把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

在上月相课之前,我从隔壁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的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月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这一问题,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并且在后面的两个班时我也及时做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相,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学地理教学;运用

案例教学法其实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实质上就是提出一种教育两难的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办法,老师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只起到设计者和指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案例教学法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遇到案例也都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占据了很大的主导成分,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时间一长很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遇到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直接等待教师来公布答案。这种格式化的答案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适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中学地理教学,老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提前将案例下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的限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案例,交流各自的经验,不但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再为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不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一种激烈的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奋发向上,进而努力学习。

2.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知识并不等同于个人能力,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加以利用,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管理本身是重实践、重利益的,学生如果把全部的经历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比如在地理课程中,讲到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深远影响。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间接地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

3.能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课的实际效果并不能当堂显示出来,只能等到做测验的时候,才能切实的知道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但是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之后会主动查阅各种学生自己认为的分析这篇案例需要用到的地理理论知识,这个知识查找的过程自然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查阅完资料之后,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分析案例的方案,学生通过这一步的锻炼,更加提升了自己实际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向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会跟据学生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而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二、案例教学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选择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非常慎重。选择的案例要能反映地理知识体现的规律,能揭示各种地理现象本质关系。不具备代表性的案例,不能作为同类地理事物的代表,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2.过于依赖案例教学法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更是在学习一种理念,一种生存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符合所讲授的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因为每一次案例教学都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如果过多的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减少学生案例讨论分析的时间。所以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应该与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要点

1.合理选择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先对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选择真实的案例或者是自己编写案例,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案例必须要符合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并且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到实践当中。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当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索。如:让学生读新疆自治区的自然景观分布图,说出新疆自治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组织学生分析气候对新疆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画出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学生通过锻炼能提高自己读图、画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还能间接地提高对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

2.注重案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有很多种形式,不能总是拘泥于一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讨论,还可以在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综合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师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实验,利用多媒体软件来真实的模仿水循环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显示的试验过程直观的了解水循环的运动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水在地理环境中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需要的条件,帮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传统教学法应该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现在很多中学地理教师过分的依赖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教师应该了解到,案例教学法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当成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学生只有在熟练的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以后,才能更好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这样才有助于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总的来说,地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而案例教学法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启发性,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我们仍然需要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换个角度来讲,从案例的分析、整理和决策方案的提出,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每分析完一个案例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信心,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间接地提高了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雅君.也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2011,11(12):11-13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10(10):22-23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8篇

(一)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案例教学的教学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学习的地理知识针对某一个问题可以深入的进行研究与分析,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学生要想针对某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展开自主讨论就必须要具备相对应的地理知识,必须要了解解决这一案例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有哪些,才能够展开案例分析,这样就使得学生必须要加强对于课本内容的了解与巩固,更要理解课本知识所要讲述的内容有哪些,其内在含义是什么。例如:在学习地理工业区位的选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一课题,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对于工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以及有利与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认识到工业的布局,通过对于一个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巩固了地理知识。

(二)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地理课堂案例教学的开展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要对问题自己理解,培养了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于不同的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整个地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因为地理课堂本身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每一个案例分析都是对于社会上所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会对地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了整个地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使得学生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

二、地理课堂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展示案例,做好案例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所谓展示案例就是在课前教师将整个课堂引入到主题中,利用对媒体设备将本堂课所要讨论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再将本堂课所要进行的案例分析需要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通过简单的图片引入到整个案例分析中去。

(二)提出案例讨论的问题

提出案例讨论的问题,教师对于案例分析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紧紧地围绕着这节课的主体展开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案例分析中的难题。仍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例,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2.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案例分析。

(三)开展案例讨论,学生开始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案例分析的问题后,学生就要开始对于案例进行分析,讲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对于案例开展讨论。通过讨论每个小组要总结出自己小组所讨论出来的成果,在案例分析的讨论阶段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空间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进行案例总结,巩固知识

通过讨论,每个小组会总结出不同的结论,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出对于案例分析的结论,哪些问题仍然需要讨论解决,集中大家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在租出本堂课的总结工作,让学生对于知识能够更深的巩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案例的分析,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9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高职教学方法也开始发生变化。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实践、理解能力。案例教学法对于中高职会计教学而言,能够营造案例环境,有效提高中高职会计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高职会计 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会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职业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培养专业化综合应用型人才为主,中高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案例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重视具体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总结其规律性,并将规律与实践相结合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高职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会计不但重视操作性和专业性,同时也重视方法性和理论性。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方面更为突出。中高职院校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学习和培训,使其通过学习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专业的要求。虽然一些中高职院校学生在上学期间都能够掌握并了解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内容,但在会计实践方面的能力欠缺。因此,中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偏差,对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并不十分感兴趣,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在中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理念落后,阻碍教学实施

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与案例相结合,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或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增加了案例分析的环节,然而却只是进行应试理论学习,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存在不足

案例分析法要求中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对本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并针对具体的实际工作,从专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专业化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点,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然而实际中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这样不利于中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化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师生关系存在局限化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识,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拓宽思路,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而,中高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偏差。中高职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案例教学在中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受到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更好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具体作用,课堂教学气氛仍然不够活跃。

(四)缺少合适的企业分析案例

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很多企业的会计数据并未对外公布,案例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只能编造案例,不能有效反映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由于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很难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分析,仅局限于现有资料的计算。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就数据算数据,而不能深入解释企业真实的会计问题。

(五)案例教学的学时数较少

在会计教学中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正确进行会计数据的核算和审计等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要将基本会计知识讲授面面俱到,才放心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这导致理论学时数与案例教学学时数分配不均,真正用于案例教学的时间太少,无法吃透案例,只能草草了事。

三、提高案例教学法在中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一)重视中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中高职会计教师应当从教学思想上进行转变,将案例教学法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能单纯地只是进行课程设计而不重视具体方法。中高职院校应当重视会计教学方式改革,认真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方式,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真正地做到案例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教学实践。提高案例教学在中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地位,重视案例设计质量和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充分发挥出教师在会计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案例教学在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效能。

(二)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

由于高等院校与中高职院校在学生素质和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更应当采取案例教学法。首先应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这样可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案例内容,实现案例分析教学的效果。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专注案例教学,而忽视其他相关的教学方式。中高职会计专业主要由基础理论类和实务操作类两种不同的课程组成。基础理论类重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以讲授式和启发式为主。而实务操作类则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在具备了基本会计理论基础上,培养其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应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相关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中高职会计教师的重要角色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交换。与此同时,良好的讨论学习气氛,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出中高职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绝大多数的中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提高学生的胆量和创新力,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点评,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习惯。案例教学方法主要以思考、辨论和推理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过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应以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为主,教师更多的是以倾听者的角色出现。在会计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应当在分析、思考案例内容,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应对涉及到知识点的案例进行重点分析,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评价,同时对积极参与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正确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案例教学作用的发挥。

(四)选取真实典型案例

会计行业的案例量多复杂,使用案例教学,首先要选取真实可靠的案例。只有分析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学生才能在案例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其中,正确分析数据,找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其次要选取典型启发式案例。案例教学要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专业知识。但如果启发过度则会造成学生偏离分析的主线,把握不住案例分析的目的,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组织案例分析时,要启发学生充分挖掘案例信息。同时要求教师多接触企业,关注行业信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掌控整个案例分析的框架,案例分析教学才能得到实效。

(五)加大案例教学的学时数比例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教学过程中推广,但并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案例教学的效果,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学时数,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创造最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中高职一年级学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适当降低,主要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主;中高职二年级学生的案例教学比例要与理论教学比例相符,主要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分析为主;中高职三年级学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超过理论教学比例,甚至在综合实训方面,可以完全取论教学,主要以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拓展应用为主。

在中高职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形态过渡到技能应用形态,符合学生知识接受的理解层次。在中高职会计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死记硬背的会计公式用生动的案例表述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X

参考文献:

[1]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0,(1).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随着对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的不断深化,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特别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然而,地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把握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为此,进一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区域地理教学实施中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什么是地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事件或实例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的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方法实施之后,对学生能力培养收效显著,被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被推崇。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运用具体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案例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由地球与地图、区域地理两大板块构成,以区域地理为主,其中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新课标p3页)很显然,这里指的“其他区域”仅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新课标p12页)和“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新课标p17页)的案例。从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编排来看,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世界地理总论安排在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安排认识地区与国家,八年级上册为中国区域地理总论,八年级下册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仔细研究教材,不难看出: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在认识区域部分多以案例方式呈现。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分区地理,安排了日本等六个国家和亚洲等六个地区,实际上这些国家和区域本身都是案例,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区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地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初中地理教学,针对性较强。

三、案例教学法在区域地理教学实施中的策略

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旨在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初中案例教学的实施一般需要经过案例导入———案例呈现———问题质疑———分组讨论———知识拓展———教师点评与知识体系形成等过程,同时必须把握好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策略设计。

1.确定案例教学实施的整体方案

教学目标的承载性和针对性是所有课堂教学基本的原则。地理案例教学目标承载性包括总体目标的承载性、阶段目标的承载性及案例分析课的目标承载性。案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包括学情的针对性与目标指向性。案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能力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不能期待通过一两节案例教学课使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各项技能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整个初中案例教学步骤有明确的规划。一是对整个初中阶段案例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有明确的部署。二是根据学情设计每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突破目标。三是针对学情与所选案例的特点选择每一节案例教学课的突破目标。

2.构建区域地理教学分析模

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总体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构建一套区域地理教学思维模式,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初中地理认识区域从亚洲入手,意图在于建立区域地理的学习框架。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在第六章教材设计思路中指出:本章教材以叙述式课文———亚洲为案例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地理位置定位、自然环境分析、人文环境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构建区域地理分析模式时,教师不必过于追求区域要素分析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应采取粗线条突点重点要素,注意地理思维的逻辑性和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性。如地理位置定位教学必须一以贯之地遵循空间位置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即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顺序建模。自然资源主要抓住土地、气候、河流和矿产四大要素。

3.渐进性运用区域地理分析

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阶段,合理设置案例分析的难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难度过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可能出现教师“唱独角戏”或只有个别学生参与探讨分析问题的情况。如过于简单,则达不到推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为此,案例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思维的缜密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处于开发阶段,直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必将导致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必然是先学习模仿———运用——创新提高的过程。教会初中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现状和发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分析思维框架———建模,其次是运用区域地理分析思维框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案例分析巩固分析模,在学生基本掌握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再真正启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的能力。以七年级下册为例,在第六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亚洲分析的两大模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分析有了初步构架。为此,我对第七章案例教学的总体思路设计为:建模(导向性教学)———以例释模———以例促模(固模)———活模(对比性案例教学,提高分析能力)。第一节课为分析模块构建,即对区域地理学习模块构成进行梳理,构建区域分析知识框架,建立区域地理分析思维程序,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一个地区和国家。第二节课以《日本》为例巩固分析模式,初步理清自然和人文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联系。第三节课以《东南亚》为例进入实际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模板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能力。第四节课以《印度》为例巩固学生运用模板分析区域地理的能力。第五节课采取《日本》、《俄罗斯》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分析模式的能力。4.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只有明确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确保案例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案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就教师而言,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点拨、拓展和课堂的调控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打破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根据教师提供的具体事实、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的独立思考或与他人进行讨论,探索最终结论。因此,每一节案例教学课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主体性原则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一个活动环节。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实现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案例:日本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片段。教学总思路:以二战后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为主线贯穿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重视学习者参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个人积极思维或小组集体探究实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兴趣,调动和激发学生思维,减少抽象理论学习产生的单调感和枯燥感;有利于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案例教学过程是学生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探究性教学方法,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活力与魅力,值得我们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江晔,刘兰.再谈地理案例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0).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可谓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真实典型性原则

地理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都是自然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亦或者是当前、曾经发生过的地理事物。所以,在对地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落实真实典型性原则,确保地理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若将虚假的案例直接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会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还会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亦或者是实地考察之后而得来的,是真实且精挑细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也应该遵守真实典型性这一原则。

2.学科发展性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还需要遵守学科发展性这一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应用的案例能够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亦或者是规律。案例类型可以丰富多彩,角度与内容也可以多变且不同,可是不管从案例的任何角度来分析,地理教学案例都应该呈现出地理这一学科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案例分析与探究过程中掌握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综合全局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综合全局性这一原则。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学科独立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综合性。所以,教师在案例设计时,不仅要把握住国外地理走向,而且还需要关注我国历史人文风情,在揭示规律的时候让学生从正面进行剖析,案例涉及最好容纳政治、历史、建筑以及旅行等多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综合性这一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而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地理教学案例时,最好按照教育原则来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调度。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知识的传授并非关键,要加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来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合学生实际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案例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守学生实际情况,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案例设计与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最好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亦或者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来差异化设计案例,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最好将逻辑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的案例作为首选。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让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关键还在于课堂应用实践,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呈现地理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案例呈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较为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案例呈现的方式较多,如文字、图像景观、地图以及数据表格等都是常见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大段文字阅读材料的形式来呈现出我国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以及治理情况,教师还可以使用示意地图来呈现其地理位置,或者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案例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案例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合理把控时机,整个案例呈现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设置疑问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为学生呈现案例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思考与探究中,然后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内化,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时,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首先,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紧扣主题,不仅要和地理事物相联系,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在完成问题设置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引路者”作用,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教师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呈现出以下教学案例:“中南地区在我国属于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整个社会经济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石油、煤炭以及其它金属等资源却因为使用过渡而呈现出了贫乏的现象,如何让其再次腾飞也是现如今发展重要问题。”教师在展示教学案例之后,可以结合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现如今我国中南地区在工业这一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2)若想要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3)鲁尔区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在上述几个案例问题中,学生能够先对中南老工业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还会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措施,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就能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提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合理设疑的重要性,结合教学案例来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3.分析讨论地理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案例内容与地理知识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以此来揭示地理案例和地理原理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到案例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讨论,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积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讨论环境,激发学生自主讨论与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对案例内容形成大概了解。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集体优势,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让案例讨论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最好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可以为4-6人,组长则可以轮流安排,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对要点和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集体讨论与交流,即由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案例中知识点的把握,促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真正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227-03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案例教学法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开案例教学之先河。20世纪8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开始被介绍到我国,此后,我国的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尝试案例教学。但究竟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如何进行案例教学,人们的认识还不统一,做法也不一样。为了避免认识上的误区,本文首先要对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什么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一) 案例教学法的界定

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并不统一,归纳总结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 (2)案例教学法泛指通过案例或实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重视实际操作能力为主,通过具体案例或实例的处理或操作,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应用学科的教学上,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况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4)所谓案例教学法,也称为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核心,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等多种手段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

以上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但笔者认为,其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均不够全面,也未能正确的解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本文认为,案例教学法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第二,要有针对性强的具体典型案例;第三,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分析案例(特殊情况下,还包括旁听审判和模拟法庭等)。基于此,本文对案例教学法作如下界定: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学科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典型的案例,采取组织学生全面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讨论方式,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尤其是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相比较而言,具有如下特点:(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教学活动是单向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双向互动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不再是主导性地讲授,其更多的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学生与老师通过互相讨论、争辩的方式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交流,这种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知识,也使得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2)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是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了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必须亲自查阅与案例有关的资料,独立地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关键,首先要求真实生动,其次要求能够营造一种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向难题进行挑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完成对知识的获取。(4)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主要在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在发表自己意见和与不同意见争论的过程中,其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法,其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于已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因此,不能盲目地不看对象地随便应用这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的成本高,投入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如果一学期内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课程多,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因此,一学期内不可能安排较多的课程同时采用这一教学方法。(3)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条件要求高,教师需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组织不好,引导不力,这一教学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也不一定高,甚至还可能影响教学进程,影响学生学习。案例教学法虽然存在上述局限性,但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法和学生见习等其他教育方法不具备和不能代替的。所以,在具备条件的课程范围内开展案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行政法教学中引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行政法学》是高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中唯一一门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内容十分广泛,是法学主干课程体系中比较难学难考的科目之一,涉及到以行政、行政主体、行政权、行政行为、行政责任、行政程序、行政救济等为内容的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法等领域,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习的难度很大,被同学们认定为最难学的法学专业课之一。

当前国内法学教育以传统教材授课为主,传统的行政法教学一般依次介绍行政法的概念、原则、体系等基础理论,然后结合一些具体法律介绍行政法学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如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内容,在大多数的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未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操作技巧,不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所接受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应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法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意义如下:

(一)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法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法学原理分析说明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而言,收获很大,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也会相对深刻。比如,在介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时候,涉及到很多有关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的理论问题,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的过程,既是学生运用原理、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过程。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学生必须要开动脑筋,苦苦思考,这样学生判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学生在讨论、归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是的一个两难的困境,没有分析,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可以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行政法是调整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法,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却很难将行政法的理论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比如,行政处罚是一种很重要的行政行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如交通违法被警察罚款,但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什么和行政法有关,同学们却很迷茫。而通过案例教学就可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学习行政法基本原则――法律保留原则这一理论时,同学们感到很抽象,认为跟实际生活没什么关系,这时如若让学生分析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理解行政行为基本原则的要求,就会大大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四)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法学》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在《行政法学》中的运用,以行政处罚为例,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一) 精选典型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内容,也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所以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所选择的案例应有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应和教学内容相吻合。(2)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生动性。(3)所选择的案例的应具有综合性,综合性案例要涉及行政法的多个领域的内容。(4)所选择的案例的应具有理论性。案例教学选编的案例要将适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明确地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及准则,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对实务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从而有效演绎出复杂实务问题的处理程序与措施。根据以上原则的要求,在行政处罚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就要在新近发生的行政处罚案件中挑选有影响的大家都感兴趣同时又有争议的典型案例。比如,就可将2014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对著名影星黄海波予以行政处罚的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这一案件涉及到行政法多个领域的问题,如:行政处罚的实体与程序问题、行政法基本原则合法性、合理性、正当程序原则的问题,还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问题,这个案例兼具针对性、新颖性、真实性、生动性、典型性、综合性及理论性的特点,应该是一个合适恰当的案例。

(二)教师介绍案例,提出思考题,推荐参考文献,学生进行准备

案例教学法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为确保教学效果,案例分析前,教师首先要简明扼要地讲授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下进行准备。以黄某某案为例,老师首先要通过一定方式介绍案情,比如口头介绍或将案例进行编写打印交予学生,让学生对案例有个详细的了解,然后提出分析讨论的问题,如北京市公安局对黄某某实施的一系列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并分析原因以及黄某某可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等问题,最后推荐一些与此案有关的法条与文献让学生去阅读,如《治安处罚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等法条及书籍与文章。

(三)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分组讨论

要求学生从自身角度来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不要去猜测教师的思路、评价结论,或实际做法,不要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应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不同意见鼓励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气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干涉,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只是适当维持秩序。

(四)课堂发言,全班交流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在老师主持下案例的正式分析讨论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积极发言,另一方面要在案例讨论中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问题展开,不要轻易参与讨论。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角,一方面要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言要求尽量做到有理有据,言简意赅;另一方面还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结合自己的观点,从中汲取并总结出更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讨论情况独立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理由和根据。这是达到全体学生能力普遍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教师归纳总结

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讨论和分析报告完成后,教师应对案例进行总结。首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其次,教师要对案例本身结合理论进行讲解,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经得起推敲的明确的结论,让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所涉及的相关法理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最后,可以再留一些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在本次案例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论证。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卓有成效,应该广泛运用。

注释:

[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裴国智.法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反思与重构;李文燕主编.走向现代公安法学教育之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商务管理 案例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74-02

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扎实掌握企业组织管理的各项相关知识,还要具备应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商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进行安排,突出应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在开展管理类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笔者在实践中积极地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商务管理教学。

一 对案例教学的认识

1.案例教学的具体含义

案例教学,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而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案例教学,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选择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专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

2.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体性,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研发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案例。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具体呈现的过程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采用教师口头描述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将案例的具体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接着,教师要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案例涉及的教材知识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讨论。最后,教师还要带领大家一起,对本次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进行评价。

二 高职院校商务管理的教学需求和现状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所以较为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商务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商务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较少进行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于是,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多只限于“纸上谈兵”。

三 高职院校商务管理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商务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

下面,以“企业员工忠诚度”教学为例,研究商务管理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案例选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案例贴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内容新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案例。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紧密围绕“企业员工忠诚度”来选择案例,并尽量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

案例:广州一家电子企业十分重视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很快便拥有大量优秀的技工,并迅速帮助企业提高了订单量,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老板十分高兴,并提高了这些骨干的福利待遇,以为可以提高大家的忠诚度,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好景不长,这些技术骨干受到金钱观念的腐蚀,变得自私贪婪,并打起企业的主意。于是,一些技工开始,消极怠工,并以集体跳槽威胁老板。老板怒不可遏,于是辞退了这些人。但是,也导致了该企业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2.案例思考

在为学生介绍完案例之后,引导大家思考问题: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呢?只增加福利待遇的方式行得通吗?通过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是否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呢?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是依靠私人感情还是制度管理呢?

3.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来分析教学案例中涉及的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从案例中获取有关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有用信息,并互相交流、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案例中出现的培养员工忠诚度方面的问题,讨论最佳培养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引导者,同时要注意掌控整个课堂,合理地驾驭课堂,并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引导,保证学生始终围绕具体案例和“企业员工忠诚度”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不断促进课堂讨论的深化。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聆听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要过早表露自己的观点,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新颖观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解答与总结

通过分析和讨论后,到了案例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在解答与总结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总结环节中,敢于发表个人观点并提出质疑,倡导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互动。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分析。教师要注意在总结中明确指出学生观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应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最后,教师要注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回顾,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再次强调重点知识。

四 总结

总体来讲,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案例教学也存在着效率较低的问题,所以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各高职院校积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商务管理的案例教学。总之,案例教学法值得大力提倡,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注意扬长避短,合理地进行应用。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商务管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华、艾泽银、周美芳.管理沟通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商务信函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30-01

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教学,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本世纪80年代也引入我国,案例教学重视现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面对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由原来的知识接受转变成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学科特有的性质,是跨自然和人文的学科,是和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这些特征又符合案例教学的特点,所以把案例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从案例选取、呈现、课堂教学都得科学合理。

一、案例的选择科学合理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案例的优劣决定着教学效果,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良好案例会让地理教学事半功倍。所以,教师选择地理案例时务必慎重。一是要紧紧围绕地理课程标准选择案例,案例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案例学习获得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方法,地理能力。二是案例本身要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就是案例本身呈现一定的事实,也有一部分让学生自主讨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总结,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三是案例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能够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现实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体现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个课程标准。

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中课本应用的是《南昆铁路的建设》,关于南昆铁路学生比较陌生,特别是沿线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所以本人换成起点在我们莆田本地的《向莆铁路的建设》,呈现出从福建的莆田到江西南昌向塘的地图,这幅图是以地形图为底图,加上重要城市、港口、居民点、矿产资源、人口分布。向莆铁路是一条勾通中西部和东南沿海的铁路大动脉,通车以后现在实现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湄洲湾港口腹地的扩展,也使中西部的资源优势得以“借船出海”,促进内陆和沿海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完成山海合作。

二、呈现案例要灵活多变

平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一直用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学生连教师下一步要做什么都知道,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教学呈现模式要多样,展示案例的手段较多,如:印试卷材料、教师口描述、多媒体动画情境再现、多媒体视听材料、师生模拟对话表演等。几种展示方换使用,让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课堂更加灵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更高。

在平常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比较简短的案例,采用教师口述表达案例内容。如:在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讲到国防因素时,教师直接口述表达生产东风的十堰汽车城主要分布在湖北的武当山脚下,其主要原因考虑的是国防安全的需要。相对较长的较枯燥的案例为了不影响学生思考判断,一般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或是多媒体情境模拟演示,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案例,具用代表性的,就用试卷印发给学生,方便以后复习用。如:案例向莆铁路的建设。在案例呈现时机应该科学把握,大部分案例在教材内容讲解以前呈现,这样会让学生形成头脑风暴,答案可以丰富多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如果在教材内容讲解后呈现案例,那学生的思维定势,答案可能会高度一致,这种情况的案例只能流于形式了,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案例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地理知识,判断、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如果教师在展示完案例之后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就等同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等同于教师全程包办课堂,这样就让案例教学停留在形式上。案例呈现完后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分析,拥有自己的观点。但平常案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呈现完案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判断、分析。在这个时间段里教师每隔半分钟就给学生一个说明,一个提示,让学生无法专心钻研案例,大大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四、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以往教学课堂中经常出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课堂较多,而成绩差的同学只能轮为看客,案例教学法不管学生的基础知识层次高低,课堂中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案例教学,从案例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案例《向莆铁路建设》中,针对案例问题的设置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如:地形,资源等的判断,较难的问题如:向莆铁路修建过程中碰到的障碍有哪些?修建的意义有哪些?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

五、分析案例要全面,但不偏离主题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对待问题的分析所持的角度也是各不一样,有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偏离主题,在这关键时刻教师应该适当引导,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否则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又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总结到位

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判断、分析完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分析结果,对这些分析结果进行客观的反馈评价,最后进行总结。总结不一定是教师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引导个别学生来完成。总结过程中语言表达要科学,特别是地理专业术语的应用,重要的知识点要突出,知识要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如:《咸海的忧虑》中,总结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教师适当引导来总结,做到全面的分析咸海面积减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开源和节流)。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案例选取、呈现、分析、总结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地理知识建构的方法,地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定龙,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中学地理参考 2002.4。

[2]车 娟,高师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教育探索,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Wu Dong-xi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ase teaching i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based on the objectives, by putting in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raw materials, case reports and other facts relevant to scree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composed of factual material , presented to the students in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cases, investigation, analysis, discussion, practice, thinking and induction of an open teaching methods. Use 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both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but also to train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alyze geographic problems. Introduced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se method is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classroom teachers.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d to actively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In the new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but also many cases designed geography, which illustrates the case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Key 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Case Method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也被叫做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法,则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案例的选择

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选取案例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必修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弄清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要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原理,以便能够选取相应的案例去验证、论证知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使案例更具丰富性、递进性。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参与、分析、讨论的机会。再次,时代在不断进步,所以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其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我们又可以从哪些地方选取案例呢?

案例的选取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时事新闻。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还能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能充分体现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从能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的,那么就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

2.案例的课堂应用

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案例的运用,而这主要在课堂内进行。

2.1 案例的呈现。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或者其他形式。而呈现手段也是多样的,有印发案例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示、模拟再现实际情境、学生表演等。案例在课堂中呈现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可以先“案”后“理”,也可以先“理”后“案”,还可以“案”“理”同步。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手段和时间。

在《区域农业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所选择的两个案例作用不尽相同,所以在呈现上也有差异。

案例1----无锡的农业发展情况,在课堂之初就直接呈现给学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有关无锡农业的景观图片和农业产品的图片,然后由学生简述无锡农业情况。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此案例的简单分析形成分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案例2----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在由上述案例得出基本思路之后呈现给学生。呈现的材料主要包括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文字描述,以及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比较的数据和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等,这些主要印在学案上发给学生。同时还用到了课本给出的东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图等,在分析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在黑板上。希望学生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2 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和运用,从而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而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

3.案例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寡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能感觉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它能为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共同交锋,互相获得反馈和启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有益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过程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