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尤其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在向数字化的方向转变,传统形态的纸质资源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变,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创建、存储和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全面的知识整合。做好图书馆的知识整合工作,需要以知识管理为基础。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能够为高校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共享,提供良好的知识性服务。图书馆知识整合能够为读者创造获取知识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在对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济的兴起阶段、知识需求的高涨阶段以及知识技术的保障阶段。第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通过知识的整合,能够对各种层次的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和类聚,这样能够形成一个全新知识体系。通过开展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整合工作,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方面的异构性进行有效的消除,还能够为图书馆员的日常活动提供良好保障,这样能够对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工作还能够促进知识创新和共享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渐提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图书馆业务各个方面出现的数字统计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交流活动,逐渐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1]。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与构成分析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整合工作之前,需要对图书馆已经拥有的知识资源以及需要不断补充的资源进行了解,主要包括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业务部门的通用知识资源以及专家、教授和学生们的特殊知识资源等,同时还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知识资源的存储方式、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察。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构成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能够对整个高校知识库的内容进行划分,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这就为后续进行知识库的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不同业务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探讨,从而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增强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运作效率[2]。

 

(二)规划和设计相应的知识分类标准

 

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做好相应的资源构成和需求分析工作之后,需要对涉及到的知识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可以将通用的资源分类标准当成基准,同时还需要参考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分布规划情况、高校图书馆知识体系以及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等。在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分类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效识别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中的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这项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最终的知识整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三)规划和开发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

 

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开发,是当前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进行整合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在实施的时候,需要重点把握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想要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通用性,需要积极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软件功能,并不需要每个部门均使用一些专门的特定性功能,而是需要对这些软件功能表现效果进行相应的设置。而在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个性化的过程中,需要对高校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对相应的知识库系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这样能够针对各个部门、岗位、读者之间的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充分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能够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推进高校图书馆知识的良好共享效果[4]。

 

(四)设立查询和维护图书馆知识库的知识主管

 

高校图书馆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知识主管,这样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行,对知识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知识主管主要负责的工作和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针对图书馆的各项信息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了解到图书馆受众的知识需求情况[5]。第二,知识主管需要为创建图书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而努力,高校图书馆需要一个经验互享、创新氛围较为浓厚、学习气氛较为良好、合作过程充满信任和热情的良好环境,这其中就需要知识主管的不断努力,知识主管能够及时了解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而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步骤改进高校图书馆的现有工作情况。知识主管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知识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整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存储,这样对于读者快速查找到自身需要的图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第三,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的工作,满足高校图书馆受众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同时积极接收读者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根据,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知识管理和创新。

 

(五)积极建立和应用知识交流平台,推动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

 

积极建立起知识交流平台,能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开发,有效使用该平台,能够让读者们获取到更多更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知识,这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积极创建其良好的学习协作组织,能够对读者和馆员的专业技能、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分享和展现。当前高校图书馆积极鼓励图书馆管理员不断学习知识,通常是通过开展学术性讲座的形式和发表一些论文的形式进行的。同时图书馆管理员还能够自行进行有效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在一些论坛和网上课程上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和其他学员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从而积极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通过建立和积极使用知识交流平台,这种自主学习方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管理员们的日常学习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能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在知识交流平台上,管理员们能够积极应用其在线留言系统,对于一些读者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较难的问题还能够将其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之中,为读者们提供反复查询的机会和条件。

 

(六)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和参考咨询的服务机制具有较多的联系和契合点,这两者都是为了积极推进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因而可以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发挥两者的作用,并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图书馆将知识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这样就不能够对知识管理的工作有所忽视,而是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出发,把知识管理的思想有效贯穿到现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当中,并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们的业务能力进行有效的利用,针对知识的隐性资源进行充分的显性化,这对于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能够积极推进现代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需要以知识管理为重要基础,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作用,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高效图书馆在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良好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的需求和构成进行全面分析,规划和设计相应的知识分类标准,规划和开发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设立查询和维护图书馆知识库的知识主管,积极建立和应用知识交流平台,推动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建设,以及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一、 图书馆的工作

建立符合和满足师生需要的藏书体系。要求:

1、 结构合理、品种丰富、重点突出、复本适量。

2、 做好图书登录、图书分类、图书编目、排列上架等典藏工作。

3、 开展书刊宣传、借阅检索工作,提高书刊利用率。

4、 对学生进行阅读辅导。

5、 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

6、 做好教师服务工作。

7、 积极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

8、 科学管理(业务、财会、设备)

二、 图书室制度

三、 图书室的建设:环境、配套设施、图书、期刊、档案资料

四、 图书财产登记:总括登记、个别登记(含注销登记)及记帐凭证

五、 图书室的管理

1、专人管理、定期开放,阅览室门口公布《开放时间》。

2、建立《分类目录》、按制度办事,图书、阅览室保持环境优美。

3、指导小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借阅、归位以及卫生工作。

4、及时修补破损图书、定期审查、护好图书室

六、图书的借阅

1、阅览

2、外借

七、图书室的导读服务

1、推荐书目,新书通报

2、开设辅导课

3、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八、做好图书室管理需注意的几点。

1、环境:图书、阅览室要作为自己家一样布置,体现温馨、安静、环境优美,能留得住人,能通过环境育人。

2、小管理员:要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帮助管理图书室,既培养人又能使忙碌的图书室经常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3、档案资料:要积累体现阅览工作的资料,图书室工作日志、借阅记录(电脑里有数据)、学生阅读摘抄与心得等。

4、图书排架号的标记,以《李自成》为例。

5、怎样是合适的分类

小 结

一个目录:与图书排架一致的书本式《分类目录》

两本帐:总括登记帐、个别登记帐(含注销帐)带记帐凭证。 三个一致:图书标签、排架与电脑数据一致。

四个建设:环境、配套设施、报刊书籍、档案资料。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对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它丰富了图书馆学体系的内容,填补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自20世纪90年代,刘洪波、彭修义、王知津、王子舟等专家学者对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知识组织、知识扩散等问题所作的探讨已经相当深人。2004年,由吴蔚慈教授主编的《图书馆学基础》已经将知识管理写人图书馆学教科书,但现有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研究多是分散的、某一方面的个别研究。柯平教授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年11月出版),对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研究进行了整体的、系统的整合研究。它明确围绕图书馆学的全面创新这一目标,从当代知识管理角度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读了此书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问题提出。《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一书阐述了知识管理基本理论问题,对国内外知识管理文献进行了分析,全面系统地概述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主要理论,展示了知识管理的研究前沿,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叙述了本领域重要文献与观点,然后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图书馆基础理论特别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体系的研究甚少”,这一关键问题,从而引出《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就是为了弥补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这一空白点。

第二,理论部分。深人浅出地介绍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一书将知识学、知识管理学、图书馆学、知识资源论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对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馆进行了分析,从知识视角研究了图书馆进化过程,全面分析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的深刻影响,对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信息管理进行了比较,阐明了知识管理影响下图书馆员的知识角色,最终引出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这一主题,揭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基础和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以及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

第三,实践部分。探讨如何对图书馆进行具体的知识管理操作,并提供了国内外案例。通过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设计,讨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资本,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模式,以及图书馆知识资本评估的原理与方法,从战略知识管理的理论出发,阐述图书馆战略知识管理和学习型图书馆的原理。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典型案例分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第四,再上升为理论。作者在以中外图书馆学体系发展进化为基础,探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体系,运用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发现了图书馆学的知识基础和图书馆的知识本质,确立了知识在图书馆学中的地位,以知识资源论为基础构建新的体系。包括宏观图书馆学创新体系和微观图书馆学创新体系,进行了学科的抽象描述和发展的探索。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1.1管理理论基础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学理论,依靠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组织,经过统一的指挥协调与控制,实现了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与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1.2管理对象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员、文献、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方面;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图书馆文化与管理技术方面。

1.3管理重心不同。理论上来说,传统图书馆管理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都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重心进行管理的。但实际上,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很难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重心集中在一般性的事务管理工作上;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优化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重心,将知识服务与创新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创新,突出了6项管理内容的创新。

2.1知识创新管理。将知识作为主要的创新对象,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与理论基础进行革新,也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针对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改良,拆分、重组了部分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将文献的采访过渡为知识的采集工作,将文献的组织工作过渡为知识的组织工作,将文献的服务过渡为知识的服务。

2.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构建了虚拟的网络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便于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查阅,同时拓展了业务服务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全面服务,逐步完善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全面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检索需求。

2.3知识传播管理。知识传播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便于知识的查阅者及时地获取相应的知识。

2.4知识服务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更为全面地实现用户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质量。

2.5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将培养具备全面知识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目标,加大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2.6知识产权管理。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对网络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中,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理论,加强图书馆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二、结束语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摘 要 题】理论纵横

【关 键 词】理论图书馆……

1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与历史任务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应当是系统总结19~20世纪世界图书馆学的理论成果,在准确把握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历史基础的同时,确定新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建设——理论图书馆学研究的学术使命,而建立21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为2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建设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则是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理论图书馆学的基本任务一般可归纳为3个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关于图书馆的理论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系统;通过建立起上述两个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构筑图书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1.1 关于图书馆的理论系统

(1)图书馆的理论系统应具有如下理论功能:

①准确把握并系统阐述图书馆的哲学本质

对图书馆的名称与概念的准确把握是对其哲学本质理论把握的前提。关于图书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称谓,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关于图书馆的概念,各国也往往根据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认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概念加以定义。这些具有不同民族和历史文化特征的社会称谓和定义不仅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生存环境的实际状态,而且对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中图书馆的社会组织形态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就图书馆的社会称谓而言,在中国历史上就有“院”、“馆”、“楼”、“阁”等一系列名目繁多、各具细微语义差别的社会称谓[1]。就图书馆的概念而言,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概念加以定义。大体而言,世界各国对图书馆概念的定义基本上有3种不同的角度。其一是从图书馆的内容角度加以定义,指“为阅读、研究和参考而收集的一批书”;其二是从图书馆作为一种具有藏书和阅读功能的建筑和场所的角度加以定义;其三是从图书馆作为一个具有文献收藏和利用功能的社会机构的角度加以定义[2~7]。然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所作出的定义,伴随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发展和人们对图书馆认识的深化,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将关于图书馆概念的最终认识统一在分别从上述三个角度所作出的定义的统一之上。

根据以上对图书馆概念的认识,图书馆的哲学本质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记录、承载于一定物质载体和社会载体并传输于相应传通媒介的人类知识的集合。即图书馆的本质是其知识本质、技术本质与社会本质三者的统一。这三合一的统一体由作为精神层的知识本质、物质层的技术本质和社会层的社会本质三个层次结构而成。就是说,图书馆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不仅有其精神内容,而且有其物质存在手段和物质存在形式,同时还有其社会存在手段和社会存在形式。即图书馆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存在,而且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存在。在精神、物质、社会这三者关系中,图书馆精神层面的知识本质是图书馆本质即其内在规定性的哲学基础与核心要素,即图书馆本质的核心层;图书馆物质层面的技术本质是图书馆的知识本质赖以物质性存在的技术手段,是人类知识的物质外壳,是人类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一形式是图书馆本质的中间层;而图书馆社会层面的社会本质则是图书馆的知识本质与技术本质的统一体赖以社会性存在的社会手段,是以信息技术为表现手段的人类知识的社会外壳,是人类精神、信息技术与具有相应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现实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一形式是图书馆本质的外层。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于图书馆本质的整体。吴慰慈教授所提出的图书馆中介性的本质,其深层意义即应是以这一由精神、物质和社会这三层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性综合性很强的哲学本质为基础的[8]。图书馆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其中介性这一本质特性,以信息和知识为内容,以信息技术和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为手段,在人类历史上有效发挥着精神媒介、物质媒介和社会媒介的传通作用。

②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知识本质。图书馆的知识本质是:与具有一定历史文明特征的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形态相联系的人类知识的集合。这一知识集合是表现为人类知识的历史文明形态。

③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技术本质。图书馆的技术本质是:关于人类知识、信息的记录、存储、传输技术的社会应用形式即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形态。

④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社会本质。图书馆的社会本质是: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即人类知识资源的整序、存储、传通、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管理形态。

⑤阐释构筑在上述知识本质、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基础之上的社会属性(基本属性和一般属性)的社会功能。

⑥阐释图书馆社会功能的社会实践形态——社会职能。

⑦阐释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具体的社会实现形式。

⑧揭示通过上述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所反映出来的由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内在的社会生存依据、社会发展基础和社会发展动力所构成的关于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运动规律。

⑨揭示图书馆在与其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时代背景这些外在因素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这些外部联系所构成的图书馆的社会运动规律。

⑩揭示通过上述内在规律与其社会规律的互动与融合所形成的关于图书馆本质与其事业发展的总规律[9~10]。

(2)在阐述图书馆事业发展总规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阐述其社会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其理论关键是在准确把握图书馆本质的基础上,把握以下图书馆与相关社会要素的互动原理。

①图书馆与其知识本质的现实基础——人类知识的互动。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和存在形式,是图书馆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图书馆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其发展和发达程度是人类文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所达到的历史水平的历史标志。人类知识发展的直接结果对图书馆而言就是其本质和内涵的深化。而图书馆本质和内涵的深化反过来又为人类知识创新的社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资源。二者之间这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同步发展的循环与互动过程构成了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意义的重要一环。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的信息、知识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与此同时,作为人类社会信息、知识资源系统的社会标志的图书馆与人类知识创新的社会实践二者之间这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同步发展的循环与互动过程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构成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知识化进程的核心内容。图书馆与人类知识以及人类文明三者内在的统一与一致以及这种统一与一致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决定性作用是准确把握21世纪图书馆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依据。

②图书馆与其技术本质的现实基础——信息技术的互动。

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是图书馆的技术本质所揭示的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因此,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和本质的内在联系。正因其如此,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与飞跃,无不引发图书馆事业的历史性剧变与进步。而图书馆作为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的社会应用领域,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互动过程中,同时交织着图书馆与人类知识发展的互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互动与同步发展的历史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信息技术的变革与飞跃所引发的历史效应决非图书馆的消亡,而恰恰相反,是人类社会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的迅速发展与历史深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正在给传统图书馆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今天,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这一历史规律意义重大。

③图书馆与其社会本质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态环境的互动。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和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与其社会环境,具体而言,与其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社会组织环境和社会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明条件下,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对人类知识资源进行整序、存储、传通和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形态。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明条件下所形成的图书馆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构成了图书馆社会组织形态的历史沿革。

图书馆的知识本质、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反映在社会表象上,相应表现为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特征的知识形态、信息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管理形态。这三种性质不同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质形态的结合与统一构成了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形态。即图书馆的社会形态是其具有一定历史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现实特征的知识形态、信息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管理形态的统一。

在人类文化史上,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和各国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往往呈现为各具特色的社会形态。

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构成了当代人类社会和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形态。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人类客观知识得以空前活跃与便捷的方式生存与交流的虚拟空间。这一虚拟的知识空间,启动了人类客观知识虚拟化的历史进程,结束了人类客观知识只能固化在物质实体之上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和图书馆的知识形态——由单一的物质实体形态转变为实体形态与虚拟形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消长的互动形态。图书馆信息技术形态与知识形态的质变,必然引发其组织管理形态的变革。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和发达国家所十分重视并竞相实施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已经启动了这一变革的历史进程。这样,21世纪图书馆的社会形态,尤其是其社会组织管理形态的变革趋向不仅仅是理论图书馆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世界图书馆界所十分关心和密切关注的现实问题。

上述三个方面的互动构成了图书馆与其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的互动原理。对这一原理的准确把握,是把握图书馆发展规律的理论前提。与人类文明相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历史进步的方向相一致是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规律。

1.2 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系统

以知识和知识时代的社会发展为基础构建21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应考虑以下研究内容:

(1)世界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史

通过对世界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总结,结合对图书馆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把握,把图书馆学的学术思想与知识和知识时代的社会发展建立起内在联系,构筑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历史基础。

(2)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基于图书馆的知识本质,以图书馆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必须把其研究工作深入到关于图书馆的本质——人类知识的研究。这样就必须把哲学及其分支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作为其核心层次——哲学层次的理论基础。图书馆学对知识的研究,不仅关注人类个体认识和个体知识的形成规律,以探索图书馆在促进人的个体发展中的社会作用,同时更十分关注作为社会群体的社会认识和社会知识的形成规律,以探索图书馆在促进人类整体发展中的社会作用。这样,社会学与其分支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学、社会认识论必然是其第二个层次即与其核心层次相对应的社会知识层次的理论基础。基于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本质,图书馆学必然十分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特别是与图书馆之间互动关系与相互影响。这样,科学学、信息科学便构成了当代图书馆学科学技术层次的科学与理论基础。基于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即人类知识资源的整序、存储、传通、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管理形态这一社会本质,传播学和与之相关的知识交流学、文献交流学、情报学、档案学、知识社会学等,以及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分别从社会知识信息交流、社会经济、社会管理乃至社会文化诸方面为图书馆学提供了社会与文化理论层次的科学基础。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信息知识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在这一形势下,越是高层次的社会竞争,越体现为对社会信息知识资源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科学水平上的竞争。因此,信息知识资源管理便构成了当代社会管理的核心领域。与此同时,以信息知识资源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信息管理科学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学学科群的核心研究领域。从研究对象角度加以分析,21世纪的图书馆学显然是信息管理科学群的一个分支学科[11~13]。基于整体大学科群与小学科群乃至具体分支学科的关系,社会管理学和信息管理科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层次和理论层次构成了21世纪图书馆学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如上所述,在信息和知识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学与众多学科建立了各种复杂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图书馆学在当代人类科学体系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图书馆学应在与上述各相关学科的交流与互动中,一方面及时吸收这些学科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理论营养,一方面用自己的学术思想促进这些学科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推动当代科学的整体发展。就是说,21世纪的理论图书馆学应该发展成为上述众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成果,形成21世纪综合性最强,最能代表本世纪科学整体发展趋势的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

(3)21世纪图书馆学的基本问题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基于知识价值链视角,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大学图书馆进行知识导航的必要性及知识导航的架构。

知识导航是一个新概念,当前有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则很少。由于大学图书馆与知识天然地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以往的大学图书馆管理中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知识导航,但总体而言表现出无意识和粗糙简约的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深入细致地以知识导航促进大学图书馆发展,已是大学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1 知识的剖析——价值链观点

要研究知识导航,首先必须明确知识的内涵。要完整地把握知识的内涵,需要将它和与其关联的概念——数据、信息、智慧进行整体考虑,才能有清晰的认识。

数据是对观察到的事实所作的记录。例如大学图书馆的面积、读者以及知识工作者人数、藏书的数量等,都是大学图书馆的数据资源。

数据经过整理、赋予含义后,就上升为信息。例如大学图书馆的索书记录,集合了许多信息,对研究读者需求来说有重要意义。

知识是在信息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当经过人的思考,信息被赋予意义后就上升为知识。例如,图书馆工作者掌握的读者阅读动机的知识,是来自于对读者阅读情况的调查,再加上对心理学动机理论的了解,融会贯通而形成的知识。

智慧是利用知识来指导行动的能力,是更高意义上的知识。例如,两个图书馆工作者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一样的,但一个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成效明显高于另一个,这是与该人相关的一种智慧。

但是这种分层的价值链模型人为割裂了不相邻概念之间的联系。如从数据到知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并不需要经过信息这个环节,而是能直接转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通常能从一堆分散的数据中找出供人们决策参考的知识。

事实上,不少学者已经倾向于不采用简单的层次结构描述四者的关系了。如有学者所说,将数据、信息、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进行清晰的层次划分,这是最实用的知识导航方案。有学者将知识价值链总结成图1的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知识价值链有一条公认的主线,即: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另外,还有从数据直接到知识,从数据、信息直接到智慧的几条辅线。因此,可以将知识价值链绘成如图2的网状结构——我们称之为知识价值链四边形。

数据到知识的辅线。该线表明,数据通过人们的推理、关联是可以产生知识的,如众多数学定理都是这样产生的。

信息到智慧的辅线。该线表明,信息和具体个人相结合,可以产生指导其行动的智慧。日常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如网上购物,通过搜索需要的某类商品,相关网站上可列出众多同类商品的信息,购物人可以直接分析这些信息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数据到智慧的辅线。该线表明,数据反映到具体个人那里,与其个人知识相结合,可以产生新的知识,这就是与个人相关的智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知识价值链四边形的三条辅线表明了价值链上不同层次对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间存在跳跃式转化的可能,但并不是说这些对象间的转化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对象。事实上,他们是离不开促成这种转化的主体——人的,而人是联结这些对象的综合体,也就是说,是离不开已存在于主体中的其他对象的。

在上述四边形的内部,还有两条螺旋线,一条是从智慧到知识到信息的螺旋,表示从智慧到知识、信息的转化关系。事实上,人类知识的积淀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可以记载的知识、信息而不断流传;另一条是从知识到信息到数据的螺旋,表示从知识到信息、数据的转化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可编码化的知识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信息、数据,得以分析和利用。正如彭特·赛德马兰卡说,“你为管理、控制或是获取知识所作的努力越多,它就越可能变回信息和数据。

知识价值链的这种网状关系,符合知识导航的基本特征,利于信息、知识在组织间的快速传递。事实上,在知识导航的知识服务模式下,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化、网络化的,就是对这种关系的最佳佐证。言下之意,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就要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2 大学图书馆进行知识导航的必要性

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就需要大学图书馆员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识别,向读者提供知识导航式的信息服务。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拦截“垃圾”信息,如何分析、鉴别、选择信息,如何引导读者有效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进行知识导航式的信息服务应该深思的问题。

具体讲,大学图书馆进行知识导航的明显益处可作如下表述。

提供更多且更容易取得的知识——刺激相关人员使用知识——提升大学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价值——增进大学图书馆的效能与形象。

提供更多且更容易取得的知识——增进相关人员对专门技术的了解——更有效使用知识——在资源使用上节省运作的成本。

提供更多且更容易取得的知识——增加知识分享与创造——较快速的决策——较快速的反应——促进相互关系。

提供更多且更容易取得的知识——快速的知识更新——对于需要什么知识有更清楚的了解——更有效的个人发展方案——更快速地实现目标。

一句话,知识导航的作用就是通过知识的开发、利用、共享等一系列工作,使读者从文献中汲取知识信息,再通过读者的思维,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3 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架构——价值链视角

关于知识导航的理论架构,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关注组织活动(过程观),二是关注信息技术(技术观)。在“组织活动”方面,强调组织成员必须分享知识,与他人共同协力完成任务,并强调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而在“信息技术方面”,则强调信息技术为知识导航的基础,能将知识在合适的时候提供给合适的人员。

在这里,我们以“组织活动”为基本出发点,从管理过程角度来分析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的一种可行架构,如图3所示:

该架构可用一条主线、两个循环、两条辅线、一个核心来概括。

一条主线是指基础管理——学习管理——创新管理——服务智慧的价值链。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从基础管理开始,通过基础管理活动的完善,增强图书馆的组织能力,促进大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知识传播的完成,在良好的组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分享、科研等手段,实现知识创新,提升大学图书馆的竞争能力。这是一条从基础管理到服务智慧层层递进的价值链。此价值链的四个环节——基础管理、学习管理、创新管理和服务智慧都是知识导航的重要内容。

两个重要的循环,一是基础管理——学习管理——创新管理——基础管理的循环,另一个是创新管理——服务智慧——学习管理——创新管理的循环。第一个循环中,良好的基础管理工作促进知识传导目标,而学习能力提高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反过来又促进基础管理,如此循环,实现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第二个循环中,知识创新是服务智慧的助推器,而服务智慧不但是提升大学图书馆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还能更加有利于大学图书馆将知识传导目标提升到新的高度,知识传播目标的提高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提高。

除了上述一条主线、两个循环外,两条辅线分别是从基础管理到创新管理的价值提升以及从学习管理到服务智慧的价值提升。这两点也很好理解,即良好的基础管理是创新管理的基石;良好的知识引导常常能导致服务智慧的直接出现。

推动大学图书馆知识价值链循环的核心是知识导航,如上所述,大学图书馆围绕知识的上述四项活动都以有效的知识导航为支撑,知识导航是整个价值链的核心。

上述四个环节中,基础管理一般包括图书馆组织设计、图书馆人员管理、图书馆制度、图书馆文化、科技支撑等方面,体现出知识导航要求管理加科技两条腿走路。学习管理一般包括读者教育、图书馆馆员培养等,体现大学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创新管理一般包括知识分享、科研管理、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等,是大学图书馆竞争力的基础。知识服务智慧一般包括知识应用、服务业绩评价等,是大学图书馆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上述价值链模型表明,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事,它涉及大学图书馆管理的方方面面,知识导航本质上是在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具体环节上增添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思想,而不是单搞一套管理理论。我们认为,围绕上述知识导航活动来实施知识服务,可以体现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随着现代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把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智力资源转化为高效生产力和创造力,为了实现信息与人类、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信息的完美结合,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应运而生,即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应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为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指对知识的搜集整理获取、精心加工再造、妥善合理科学存储以及应用和广泛传播等过程中的管理;另一方面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对与有关的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作为资产管理、知识使用设施管理、开展知识相关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化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知识管理属于广义知识管理。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以及具体措施

2.1知识管理在理论上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管理是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的书籍和人员进行调配使用,让馆内藏书得到充分利用,完成图书馆传播普及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任。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用科学系统知识管理新模式,对图书馆所存大量珍贵资料进行科学配置及使用,充分展示新时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各项功用,使图书馆传播知识、普及教育的功能发挥淋漓尽致。图书馆管理理论基础是传统管理学,管理对象以工作人员、图书资料、文献信息等信息为主。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在规范知识的基础上,实施的创新管理方式,为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图书馆知识管理还会侧重一些重要的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2.2知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包括:协助、集成、专家以及事物四大创新模式。知识管理协助模式应以全局为基础,对各个方面知识全面统筹综合考虑,不仅调动历年储备多种知识,分期分批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经年累月积存复杂的问题,还要求建立学习型组织模式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培养科学自助又互助的管理理念,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或集体的改革进取完善优化意识。知识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把整体最优的观念当成关注的重点,协调各个不同的部门,采用集成的方法在图书馆管理中实现信息反馈和目标共享。使更多部门在功能决策中共同发挥作用。知识管理的专家模式在专业基础上确立核心业务,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激励办法,吸引专业性的知识人才,使图书馆管理队伍中优秀的管理者具有更专业的素质。知识管理的事物模式突出特点是知识的规范化,为确保重要业务及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不断发展,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对重点业务知识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总之,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是在规范知识的基础上,实施的创新管理方式,为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2.3知识管理办法的创新以及措施

目标管理是传统图书馆管理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制定总目标,但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目标不一致,也不是所有部门员工统一行动参与,不能很好地发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自觉地努力工作的意识,难以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任务目标。图书馆知识管理方法不仅完善目标管理方法的种种不足之处,还采用科学统筹集成管理方式,对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成效作出贡献。图书馆知识管理提倡提拔和重用知识性人才,把用户服务至上,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宗旨。对用户的信息、数量、组成特点,阅读方式,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针对图书馆不同层次用户需求,及其变化发展,建立科学的用户信息交流渠道和客观的评价系统。从而强化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对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技能培训,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为新兴的电子阅读方式,开辟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用信息化集成的知识管理取代传统的目标化管理,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局面。

3总结

总之,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图书馆正是肩负着传播普及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任,只有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在理念模式办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适应信息化社会,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收集整理保存知识和传递普及知识的价值。所以,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普及。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最佳选择。

作者:钟永文 单位:吉林省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山西大学,2010.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 理论 观点

中图分类号:G25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73-02

通过更好地研究图书馆基础理论可以知道,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知识和储备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最为重要的不仅仅是基础的物质建设,还有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在工作当中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年前,甲骨文字开始发展,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藏书结构,这些对于图书馆理论发展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1 重要性

1.1 基础理论

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对于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在搜集到不同的信息和书籍时要将文献保存并且流传下去,在社会当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图书馆的信息数据当中,可以知道每个朝代的立法和历史的记载,在信息时代当中,图书馆的信息对于很多机构来说,能够得到最为重要的实用价值,如果对于最为重要的信息,就可以得到特别重大的事情。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和学科来说,能够得到研究的是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在交叉的学科当中可以得到很多核心的内容,得到发展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就能知道学科建设水平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在基础性的研究当中,能够得到图书馆的一些发展规律,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

1.2 研究内容

对于图书馆来说,基础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图书馆的每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和理论结合图书馆事业以及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研究,在工作当中可以明白的是图书馆的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在文化系统里面,图书馆承担的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职责,要有强有力的责任心才能胜任这份工作。要有一个爱图书馆这份事业的心思,才能在提供给公众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未来的发展当中做到公共事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图书馆现象的一种思维性的理论研究,对于图书馆的每一个分支都是不一样的。

2 图书馆精神文化

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就是在图书馆管理实践当中,得到了一定背景的社会化研究,针对意识形态的形象可以得到长期不同的文化和精神的融合。在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系统当中,管理层的精神态度和政治思想对于图书馆能够产生不同的影响,图书馆的核心观念不仅仅要有正确的三观,更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始终秉承“读者满意、服务至上”的奉献精神,要爱护图书馆的一花一草,一册一书,所以针对于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一个自我进取的精神,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2.1 职业道德

对于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事业单位企业当中才要有的职业道德。服务于图书馆这样公共事业的职业道德,更应该具有一种自觉的行为,要有实际的工作范畴,要自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强大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

职业道德离不开法律约束,在规范性的建设问题当中,我们要秉承着服务于大众的理念,不仅仅要靠社会的监督,同时要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义务的表现,对于文献要爱护,对于书籍要珍爱,对读者要有耐心,同事之间要和谐相处。

2.2 强大的责任心

对于图书馆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收集文献和书籍,把重要的文献保存下来。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来说,我们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满足所有读者的不同需求。

2.3 形象塑造

图书馆形象是图书馆文化的外显形态,既是图书馆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图书馆文化的载体,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具体是指环境、馆藏资源、服务方式、服务效果、公共关系以及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等具体因素。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精神的提高和升华,体现着图书馆一种具有远见性的培养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它又是抽象的。

图书馆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大力加强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活动和形象的塑造活动,树立起良好的图书馆形象。良好的图书馆形象对内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对外可以使广大读者获得对图书馆的信赖,是图书馆的无形资产,在图书馆生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基础理论的意义

3.1 发展图书馆事业

对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我国在很久之前就开始,特别是针对于图书馆理论研究体系的进步,针对于不同的理论研究教材,有很多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在建设和发展当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3.2 发展趋势

基础理论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最为核心的,是图书馆的灵魂、精神和价值核心所在。如果说图书馆事业发展是人体躯干的话,那么基础理论就是图书馆学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在图书馆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对于清晰的研究和方法,可以得出最优化的方法,在方法的选择上面,才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图书馆目前的研究情况来说,我们有很好的信心进行展望,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发展,不管是城市的变迁还是农村变为城市,知识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图书馆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世界都是必须存在的。我们可以从图书馆获取到前人的学识和思想,也可以在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服务中提升自我的修养,得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图书馆研究的方向来说,可以很好地发展图书馆和研究学术,将全面研究图书馆学,同时我们需要研究它的基础理论,只有把基础理论研究准确才能了解图书馆学的真谛。

3.3 图书馆知识管理

图书馆所广泛采用的、现存的各种分类法和索引法,更多的是用以组织文献,而不是组织知识。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资源中心、知识中心,我们要从信息管理转向综合的知识管理,以知识服务为重点,将图书馆可获得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这样才可以对知识进行管理和分配。管理的时候要运用我们在各个学科学到的主要观点,并且运用到其中。

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管理、知识教育和知识服务。知识管理是基础,知识教育是保障,知识服务是目的,最终通过知识服务实现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在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中,知识管理是基础,通过知识教育保障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知识教育和知识服务又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管理。

4 结语

图书馆是为人民服务的图书馆,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地点。我们将图书馆学分为应用技术部分,还有一部分称之为基础理论部分,基础理论的研究主题就是如何应用发挥好图书馆在生活当中的主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最为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要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结合影响下,形成基础理论强的图书馆学本职事业的研究发展,这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昌荣.图书馆文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2] 付立平.论图书馆文化价值[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25-26.

[3] 杨黎光.论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5(6):114-116.

[4] 柯平,闫慧.关于图书馆文化理论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6):12-15.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9篇

1基本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2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

2.1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

2.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2.3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

2.4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2.5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

2.6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3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六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

3.1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

3.2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

3.3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软件、内部网、工作流程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

3.4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3.5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3.6认知,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动力原则、效益原则[2]。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如下原则:

4.1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

4.2共享性原则。当图书馆成员间的知识得到共享时,图书馆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地增长,而转让知识并不损失成员任何东西。而且由于知识的共享是一个过程,需要转让者和接受者共同的参与,因此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

4.3激励性原则。图书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或者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3]。

4.4发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

4.5合作性原则。基于知识共享性,图书馆团队间的协作活动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团队活动才能真正将知识资本挖掘出来并加以形式化和资本化,因为只有在知识得到共享之后,知识才能与知识的拥有者——图书馆员的个人相对独立,才能说明图书馆对知识有了更大的所有权。当某个图书馆员离开图书馆时,他们的知识才会留存在图书馆中。

4.6增值性原则。由于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图书馆员工通过知识共享,可以分享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减少团队的学习时间,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与功能放大。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0篇

图书馆基础管理发展

1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引领了信息产业革命性的变革。为传统的信息业尤其是图书馆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图书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管理,如何持续发展、如何更好的为社会、为广大师生服务,成为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并且积极探索和扎实推进的一个重要课题。

2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越来越成为科研、讲学、求知等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2l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信息传播速度也加快。面对庞大复杂的文献资料,对其归纳、分类、检索成为了图书馆管理中重要的职能。作为图书的管理场所,图书馆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书馆具有五大基本社会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社会文献整序的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的五大职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整体,是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保障。

图书馆是一个动态的信息集散场所。图书馆里安静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有助于培养人们良好公共道德,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关系。

3图书馆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由于图书馆管理历史遗留下来的惯性工作模式,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简单、僵化的手工操作。对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文献信息管理技术认识不够。对于图书馆管理更是缺乏创新。图书馆多年来沉淀了不少没有经过专业素质培训的工作人员,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

3.2重视硬件建设、忽视服务意识

在图书馆界,许多人仍然受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所束缚,在评价图书馆工作时仍然以馆舍面积的多少、拥有藏书的种册数作为衡量的标准;仍以被动服务为主,等待信息用户上门,缺乏市场服务意识,在主动开发信息服务市场方面更是力度不够,使得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社会效益差。

3.3文献信息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犬部分图书馆都已配置了计算机、通讯设施等相关的电子设备,有些图书馆已通过各种网络将自建的数据库向用户提供服务。但却无法提供高标准的文献信息。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馆工作人员由于知识素质和经验等问题,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处理并不一致,尤其在建立书目数据库时,各有各的标准,这对今后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是极为不利的。没有针对信息市场和信息用户需求,而是盲目地上项目、建数据库,致使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处于无序状态。

4图书馆基础管理思路

图书馆服务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工作要以是否能满足读者学习的需求为判断基准。以此不断推进图书馆基础管理的改革,进而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为学校教育的作用,不断丰富和提升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也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图书馆要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履行自己的职能,满足读者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就必须树立一种创新的理念,建立一套有力的创新制度。把创新转化为每一个馆员的内在需要,使馆员由依赖变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集体创造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而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工作,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建设。

5提高图书馆基础管理的基本措施

5.1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础管理队伍

计算机技术是刚刚兴起但又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一旦与图书馆的基础管理相结合就将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面临全面的改革。

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需要一批掌握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等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熟悉网上资源的分布情况,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具有提供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将信息及时的搜集归类。还精通信息理论和技术,又熟悉图书馆学,可以不断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新动向,为用户提供新的知识信息。

此外管理人才队伍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信息获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不断提高。同时也要注重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的提高。

5.2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市场观念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主要侧重于对馆藏资料的“管理”的角度,管理人员好承担的主要是“图书管理者”的角色,体现的是“以书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网络环境下,一定要坚持以“读者为本”的原则。管理人员的服务由被动为主动、为积极,一定要以读者或用户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用户可以是个人、团队、企业或者是某个行业。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用户群体。要急其之所急,想其之所想,购其之所需,解其之所难,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

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查询等优势,为企业开展包括情报检索服务、重点课题服务、网上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定期向企业提供所需的相关的专题综合信息,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小结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1篇

一、基本理论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两者有以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管理注重对馆藏文献资源管理,体现出单元化特征,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载体及资源结构的多样化,从而使管理呈多元化特征。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员、馆藏文献、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③虽然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能彻底地贯彻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而图书馆知识管理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④侧重点不同。图书馆管理往往只注重对显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却重视不足。而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注重显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而使显形知识实现共享,使隐性知识得以激活,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融合起来,使之产生知识资本,以达到创新增值的管理目标。⑤图书馆管理中对知识组织的管理,只是图书馆员单纯地对文献的单元整理与排序,这种以文献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管理仅仅是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数序排列进行管理,而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组织管理是以知识单元为加工单位,它不仅注重对文献的学科、内容的揭示,而且更注重对文献所载的知识单元的管理。

二、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①知识创新管理。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信息为基础的创新的目标。②知识应用管理。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③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图书馆知识管理运用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的多种现代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例如知识捕获的管理、知识共享的管理等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传播效率。④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⑤人力资本管理。对人力资本的有效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把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已不仅仅限于对馆藏文献的借还服务上,它已由静态、单一、被动,转向动态、灵活、主动多方位的服务。这就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合格的馆员必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有极强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技能,加强人力资本管理,重视馆员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使馆员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潜能,合理安排职位,积极培养能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已成为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⑥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的新策略和新办法。以尽量避免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三、管理职能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管理开发知识信息,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充分满足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为管理对象,图书馆知识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和发展,重视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管理,重视效益模式转变。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例如镜像系统和数据库。通过搜索工具和文件管理系统,对存储的知识进行分类,找出图书馆知识库中各信息源之间的内在联系。②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存储设备里提取知识,并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进行重新布局,通过筛选、过滤去发现与知识需求者相关的知识。内化能帮助需求者或科研人员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观点进行沟通,并澄清那些与以往通过外化得到的相抵触的知识、问题或观点。③中介。就是把明确、固定的知识进行传送,它将知识需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通过追溯个人经历和兴趣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例如某科学研究人员,在研究某一课题时产生了疑问,而在图书馆的知识库中却找不到相关资料,这时中介技术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联机检索等方法来提供另一国家有关研究人员的资料和最新研究动向。④共享。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能促进知识共享,也能帮助科研人员或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可以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⑤学习。知识管理能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到知识收集、整理、积累、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知识更新,使之变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⑥认知(创新)。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既可以帮助各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新的有用的信息,是推动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也可以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2篇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管理创新策略,以期为突破传统图书馆管理提供参考。

1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1.1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并由美国的知名国际咨询公司提出,图书馆知识管理属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理念下的管理方式创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起源于管理学,知识管理即运用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我国图书馆在管理创新中也应把握集中应用智慧,积极提出一些改进图书馆管控水平的措施。时至今日,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创新和定义上仍然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是目前图书馆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将信息管理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主要是让图书知识信息和图书知识处理二者之间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图书馆管理在对知识管理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共享。

1.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及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等。图书馆管理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知识,知识在图书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馆管理不仅包含了显性知识管理,还包含了隐性知识管理。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出其管理的潜能,将知识资源和对应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对各类知识管理进行合理利用,促使图书馆资源优化最大化。人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元素,图书馆必须注重人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来实现图书馆水平的提升,将个人目标和组织进行有机统一;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使图书馆得到更好的发展。知识创新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推动着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发展。知识管理将图书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注重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达到知识创新管理的目的。

2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包含了对知识的收集、识别、整理、处理以及分享等操作。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各个图书馆的知识需求,为更多的读者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整理、存储以及传输信息,使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建立起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动的平台,以此来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信息时代,图书馆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用户逐渐开始要求阅读多元化知识,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强大的信息帮助,尤其是商业信息咨询变得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图书馆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当前,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进行知识环境和信息技术革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知识多元化的需求。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组织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并且还建立了知识委员会以管理图书馆。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并将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之中。但是,我国在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仍然相当落后,图书馆作为我国信息资源的汇集地,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借鉴他国的管理模式,充分挖掘我国的知识信息资源,推动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为社会推动图书馆建设提供重要动力。

3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保障机制

3.1科学人力资源保护机制

科学的人力资源保护机制主要包含学习机制和竞争机制两个方面。其中学习机制主要是通过学习来造就图书馆员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可通过馆外培训、馆内讲座、学术报告等方式来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学习机制旨在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并以此来激发馆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重要保障。竞争机制主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开展竞争机制非常重要。很多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铁饭碗,致使一些图书馆员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知识服务意识,造成服务水平不断下降。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员数量调整,并实现岗位的重新规划,以激发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2加强图书馆知识管理质量的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以便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知识管理应及时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以及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从而不断改进图书馆的工作。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方式是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具体做法有:①提升用户反馈意识。用户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对于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②图书馆必须注重信息收集和整理。图书馆要鼓励用户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反馈,通过反馈内容的收集和整理引起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③图书馆准确处理反馈信息。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对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反馈信息也存在很多的主观性和多维性。图书馆对于收集的信息要进行鉴别,必须做到客观、公正,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要及时采纳有价值的信息,增加改进措施,对于缺乏证据或失真而不能采纳的意见,图书馆应给予正确而合理的解释。

4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途径

4.1管理理念创新

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有调整以及有控制的手段进行管理,使图书馆可以将资源整合配置,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很多图书馆知识管理革新了陈旧的图书馆管理手段,通过革新知识管理理念实现对图书馆各种资源的整合。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为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为提升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打下坚实基础。革新图书馆管理理念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基础存在着差异。一直以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以理论作为知识管理基础,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则以传统管理学作为管理基础。②知识管理与传统管理的管理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主要是对图书文献资料、图书管理人员、设备、费用、建筑以及各类技术手段进行管理,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主要是对信息和人力、财力、知识、技术以及图书馆文化综合形成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管理。③知识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虽然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基本上都是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且图书馆一度沦为事务性信息管理,将图书馆知识管理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2管理内容创新

图书馆管理内容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主要包括人事管理、行政管理以及业务管理等几个方面。而知识创新管理主要指对图书馆理论进行创新性管理,以图书馆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对于图书馆管理学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做出革新。现代的图书馆管理业务流程主要以知识流作为主要管理线路,以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知识管理研究中从以前的文献采访、组织和服务逐渐转变为知识收集、组织和服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图书馆为所有人提供更加系统性的服务,在建立起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同时还要满足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需求。知识服务管理应帮助读者用户实现知识使用,使图书馆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对用户的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

4.3服务工作创新

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服务工作创新主要从读者服务和知识服务两个方面着手:①读者服务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方面下功夫,致使图书馆发展中出现很多弊端。图书馆知识管理应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服务,切实了解读者的信息反馈,将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信息结合起来,收集读者的读书结构、读书倾向等信息,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②知识服务创新。当前,人们对于图书馆的知识性要求较高,因此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也不能局限于传统固有模式,而应该积极进行革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必须加强对现代知识的开发和创新,不断推动新知识的挖掘和发现。知识服务创新必须将原有信息资源和系统知识资源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处理,以满足社会对于知识的需求。知识创新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扩展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图书馆知识管理必须结合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这对当代的图书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知识创新管理应积极利用现代管理理念,以读者作为知识服务的核心,充分发挥出信息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陈亦子.2006—2015年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2):13-16.

[2]李迎春.知识管理视角下普通高校图书馆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3(2):50-54.

[3]崔明淑.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祖国,2016(19):91.

[4]刘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探究[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4(2):20-22.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3篇

摘要:文章结合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在阐述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文献利用率、信息技术整合性、文化服务质量及人力资源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推广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探寻有效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117-03

图书馆在面对信息量增大、交流需求明显扩大的情况下,推广知识管理势在必行。通过知识管理模式提高信息管理能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推动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掌握知识管理的应用策略,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中提高创新应变能力,在实现图书馆自我发展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其中,邱均平教授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的概念阐述。他认为,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理解。狭义上的知识管理主要指知识本身的管理,而广义上的知识管理则除了管理知识本身外,还涵盖了和知识具有联系的各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管理,具体涉及知识组织、资产、设施、人员和活动等的管理。虽然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总结各有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结果,即以人力资源为中心,以知识创新为目标,通过人对人、人对知识信息的管理产生创新,从而最终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而知识管理落实到图书馆管理中,则带有图书馆信息文化管理的特色。通过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经验融入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每一层面,科学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全面激发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大众对信息文化的需求,这是图书馆管理模式实现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1]。

1.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高。图书文献、电子数据资源等客观知识以及图书馆的读者用户、工作人员等将成为知识管理模式实行的重要基础。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共享性。在知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图书文献等知识资源能有效的整理、分类和编排,有利于实现知识的集合和共享,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特点。

2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实施的必要性

2.1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性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文化积累、创新和传播的主要场所。知识管理的有效推广能促使图书馆人员更全面地掌握文化知识的发展方向,了解世界范围内知识发展的动态。同时,知识管理还转变了传统的图书文献整理方式,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存储、组织、共享等环节进行优化,使得文化信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这不仅使得读者能更便利、快捷地获取有效信息,而且能有效降低文献资源管理、交流的成本,从而大大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性[2]。

2.2增强信息技术的整合性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文化传递的速度,在这种条件下,读者无须亲身到图书馆就能实现信息检索和查询,快捷地获得所需的图书文献资料。这在提高图书馆服务便利性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挑战,图书馆如果不及时更新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竞争力,便将会被社会淘汰。为此,图书馆应内化知识管理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对浩瀚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处理,让广大读者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快速找到所需的书刊资料。在知识管理的推动下,图书馆能以日益完善的知识系统不断推进基础理论性研究和实践,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创新,进而提高图书馆的自身竞争力,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2.3提高人力管理的人性化

高素质的人才是图书馆实现科技革新和资源重组的重要基础,是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但由于传统图书馆只是一个辅的服务机构,且往往使用传统管理方式,即以准则为行动指南,以任务项目为中心,围绕文献资源、设备实施等开展工作。在这种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模式下,图书馆的发展前景和薪酬待遇等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并导致工作人员不拿出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工作服务热情。此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图书馆缺乏人才培训意识,导致工作人员的再学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知识管理的引入则能革新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对其管理机构、组织方式、人力资源、工作流程等进行改进,使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人性化,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水平[3]。

2.4提高文化服务的精准化

知识管理能实现用户信息、资源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确保图书馆有更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实效性。通过树立“以用户为本”的思想,提高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等信息的重视,并不断完善用户数据,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为图书馆完善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的精准化,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更高要求。

3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3.1转变传统服务理念

图书馆要在实践层面推行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思想渗透到各个管理层面,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服务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知识管理中加以重视,并以服务作为知识管理价值体现的途径。图书馆应积极更新传统管理理念,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应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图书文献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提高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3.2形成主动服务意识

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是围绕图书文献资源而开展的,是以馆内阅览、图书外借、参考咨询等工作为主。这类服务主要由读者提出,图书馆被动提供,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被动服务的习惯,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这不仅导致读者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且降低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效率和流动性,严重偏离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面对这些问题,图书馆在推行知识管理时应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深入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需求,了解读者等用户群体对知识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知识管理的转变。同时,图书馆在开展服务时应提高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智力性。借助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和知识技能帮助用户获取信息,避免信息搜索和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便捷程度。②特色性。针对不同读者用户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让不同的用户都能在服务中得到满足。③主动性。转变传统被动服务的习惯,运用各种方式掌握用户信息和需求,主动通过信息推送、图书展览等途径向用户提供服务信息,增强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4]。

3.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观念和主动服务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实践是需要人去完成的,为此图书馆应大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知识管理奠定人力基础。图书馆不同工作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需求各有不同,图书馆应建立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素质人才[5]。在知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要素:①对人才的选拔和职位升降应坚持能力本位和资历本位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评工作人员。②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同能力优势,如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广博的学科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等,进行科学的人员调配,让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③推行分工和梯次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图书馆不同工作岗位的权力义务和职责等不同的利益,让利益梯次能与人员的才能素质相协调。同时,图书馆还应对员工的知识能力程度进行动态考核,合理调整馆员的工作岗位,避免馆员因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而形成工作倦怠心理。这些措施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馆员的潜能,发挥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管理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3.4完善知识管理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实现各项功能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以图书馆的硬件设备管理为例,信息化技术能提高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的处理速度、管理容量和存储条件,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和通讯环境。为此,图书馆员应提高对元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检索技术以及共享技术等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管理应重视人的参与,通过组织馆员学习以及专业知识活动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图书馆从不同层面构建起知识管理系统,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6]。

3.5建立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推行知识管理模式首先要对知识进行整合,即对组织内部的知识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信息文化资源链接起来,形成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服务功能的管理氛围。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应发挥信息优势,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调配集成的信息资源,以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信息手段为读者群体提供便捷服务。因此,图书馆应将知识管理理念渗透到软件平台的建设上,建立具有图书馆资源共享特色的数据库系统。其中,应强调图书馆系统的专业特色,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平台。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但由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导致读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使服务受到消极影响。为此,图书馆应突出资源特色,建立凸显自身文献资源优势的数据库,与兄弟馆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共享制度,实现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推进电子资源的广泛共享。

4结语

知识管理理念在近年来已逐步推广到图书馆管理中,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实践积累,但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文献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图书馆对知识的管理,高度重视图书馆对文献的利用性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性,以及人力管理的人性化和文化服务的精准化的影响,并从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开始,形成主动服务的意识和习惯,优化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完善图书馆用人制度,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具有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实现信息技术的深度知识管理,为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ZK(#]郑淑萍.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学园,2014(26):89-92.

[2]温建英.图书馆与知识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26-28.

[3]吴冬梅.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J].俪人:教师,2014(19):43-45.

[4]张琳琳.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趋势和知识创新能力[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2014(7):51-52.

[5]丁丽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构建与创新服务[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12-15.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作为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部门,图书馆正积极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以产生巨大的价值。然而,目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涉及。通过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指标的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管理学领域,是针对企业解决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的发展、传播和利用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人创造的知识和拥有创造知识能力的人的管理来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为其基本内涵。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来改善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升图书馆管理职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过程。它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绩效评估方法最初用于企业管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美国图书馆界首次把它引入图书馆。关于图书馆绩效,国内外图书馆界有多种定义。在比较多种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倾向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即“图书馆绩效”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效能以及拨款和资源利用在提供服务中的效率”。也就是效能和效率的有机契合。“效能”(Effectiveness)是指对所设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测评,即一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达到设定的结果,便是有效能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既定目标实现中对资源使用情况的测评,即在一项活动中最小限度地使用资源或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情况下能做出更多成绩,被视为有效率。“评价”是指对服务或设备的效能、效率、利用及适应的测评程序。可以看出,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照统一的指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图书馆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对图书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在~定时间内经营图书馆所取得的业绩和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各项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益进行评价和测评。简言之,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图书馆各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的比较。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目标是否实现,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如何?这就需要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最终需要一个体系进行检测。绩效评价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改进管理实践,可以使图书馆管理者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从而能有效地改进图书馆管理的现状,为图书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

2.1知识资源结构

知识资源结构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有机组成之一。知识资源结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以图书馆类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经过系统化、长期化采集、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不同学科内容、不同类型资源、不同级别收藏、不同媒介的资源的综合体系,包括纸本、多媒体、缩微、电子以及数字资源等多种形式。另~方面指图书馆员工、用户、供应者、伙伴等所拥有的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工作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包括个人隐性知识(如专门知识、创造力和无法解释的诀窍等)和个人显性知识(如可以解释的个人技能和知识),以供员工、用户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共享与利用。

2.2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架及粘和剂,是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以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为目标,致力于将组织内员工的智力资本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与新价值。为了挖掘人力资源,组织必须更多地运用员工的知识。组织结构功能之一就是建立一系列类似数据库一样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鼓励员工相互沟通和学习。除了加强人员联系外,组织结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许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东西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一旦人员离开,这些价值也就随之而去。管理者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即寻找即使发生人员流失图书馆仍然可以留下和利用这些知识(隐性知识)的方法。组织结构利用设立标准和程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即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3知识管理系统

为了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设计且易于操作的知识管理系统,最新的信息技术必须尽可能地被运用上去。知识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知识仓库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管理的系统,是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图书馆内部员工之间传播的知识管理技术集合,在这个系统里包含了对人的管理和对知识的管理。它的核心是网络技术和知识仓库。知识管理系统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框架或工具箱,能够帮助用户更容易、更精确地创造、组织、理解和交流思想;知识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系统,它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组织、分类与理解、调试与编辑、搜索与检索、传递与共享等。

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动态管理,增进员工对知识的捕获、开发、利用、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通过知识生产率的提高带动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知识管理系统有四项基本功能:发现知识、显性知识交流、隐性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馆内互联网必须能够用于支持知识管理的功能,使之能够共享文献、作品、学习课程的出版物以及最佳实践等,广域互联网也必须用于用户、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研究员和项目专家)、出版者、政府机构、商业和工业组织提供知识交换的机会。

2.4用户满意度

用户满意度是指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形象、服务质量以及其它方面认识的信息,往往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用户调查和用户意见簿(包括网上意见簿)等方式得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图书馆管理者及时和准确地了解本馆知识管理的用户效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2.5图书馆形象

图书馆形象主要是指图书馆的用户、学校其它部门、其它图书情报机构、社会公众以及与图书馆有业务往来关系的客户等对图书馆、图书馆行为、图书馆各项活动的综合评价。这些关系与图书馆的发展水平、领导能力、国内外影响:力以及与外界交流程度密切相关,直接反映的是图书馆的影响因子和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大小,图书馆影响力的提高有助于其所在学校知名度的提高。

2.6员工竞争力

图书馆员工的知识以及所积累的经验构成了各类图书馆的智慧资产,应该受到重视和共享。员工竞争力是指图书馆内部所有成员的知识、能力、技术、经验等的集合。它可以从员工素质和员工满意度等两方面来进行衡量。员工竞争力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最强的资本。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就是要尽可能有效地挖掘员工的潜能和专长,这对组织创新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员工价值取向是构成图书馆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向用户传递这种信息,提高图书馆形象。

3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指标的选取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从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要素很多,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3.1.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一项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面是否科学。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评价研究的任务,也要符合客观现象本身的特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以定性认识为前提。

3.1.2系统性原则

人类知识活动系统是物质再生产、知识再生产、智力再生产的统一体。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职能作为人类知识活动系统的缩影,同样是智力再生产、知识再生产、物质再生产的统一体。因此,作为以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为出发点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因此在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指标体系时需要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综合系统进行分析,使该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

3.1.3客观性原则

系统、准确地反映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客观实际情况,克服因人而异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设计要本着简明扼要、定义明确、分类界限清楚的原则,逐步完善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这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3.1.4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在设计中要注意使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按照这一原则,要求这~套指标体系是对多个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图书馆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须是各图书馆知识管理共有的指标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保证指标的可比性,以增强评价指标的分析功能。

3.1.5代表性原则

所谓代表性是指我们在选取指标时应抓住问题的实质,即抓住主要矛盾。影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要素范围很广,指标体系不可能把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有关的一切要素都包含在内,这就决定了应该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和那些代表性强、综合性强的指标,从而较为准确地刻画出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指标并非越多越好,相似的指标过多,容易造成信息的重复,影响评价效果。而且指标数目过多,将会加大计算量,且不能够突出重点。因此,指标的代表性是关系到评价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问题。

3.2指标的设置

评价指标的设置,是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指标设置得是否合理和准确,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综合评价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评价目标以及评价决策要求等,按照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建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评价问题全貌的综合评价要素指标体系。

如前文所述,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主要由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图书馆形象和员工竞争力六个方面来反映,这些组成了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所以,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考察及评价,必须立足于这六个基本方面。而这六个方面又是由不同的要素来体现的,每一种要素都有表征其属性特征的指标。这些要素指标的组合就构成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的二级指标(见表1)。

3.3指标的权重

在上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中,由于下层各指标对上层某一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并非一样,即一些指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或超过另一些指标。因此,为了衡量下层各指标对上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需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即绩效指标在考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绩效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是每个绩效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的体现。各个绩效指标相对于不同的考评对象来说,会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考评主体、不同的考评目的、不同的考评对象、不同的考评时间和不同的考评角度,以及各绩效指标对考评对象反映的不同程度而恰当地分配与确定不同的权重。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6日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应运而生,成为当今时代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之一。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集中平台,时代的发展需要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应用知识管理的模式。知识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图书馆信息服务应以知识管理作为引领,结合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一、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数据管理和信息管理逐渐被知识管理所取代。图书馆的管理最初仅限于对数据的管理,即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及简单的加工和处理等。随着管理难度的加大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数据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信息的流动也更加的频繁,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便从此产生。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扩大信息管理的范围,提升组织管理高度,进而提升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

(二)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针对人们的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工作的对象为显性知识的管理,即建立一种显性知识管理的有效办法。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要将传统的信息资源作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最终的信息化产品服务。数据库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存储平台,需要按照资源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类处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数据库等信息产品的价值并不是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数量,而是提供信息资源的价值。因此,信息服务不能仅仅局限在提供低层次的信息上,而是需要深入地跟踪和分析用户的需求,进而揭示知识产品。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在知识管理引领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就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创新信息服务工作,以现代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进而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管理水平。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单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知识的检索和咨询的分类服务上。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结构和内容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就是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在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不断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增长。为了完成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在知识管理的引导下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以及转化,建立相应的服务系统,并且制定相应的实现机制。在信息和知识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组织系统的管理,其整体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

(一)资源建设系统。资源建设系统主要的功能是为了完成图书馆显性知识的组织和管理。图书馆显性知识的管理流程可以分为采集和加工。因此,在资源建设系统中要进行知识的采集,如采集特色的信息资源、电子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等。知识的加工主要是对传统的馆藏资源进行信息化加工和整合,建立特色的资源库,并且建立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相配套的网站服务系统等。资源建设系统可以通过建设特色信息服务资源来完成。

(二)人力资源系统。在知识管理引导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价值是无限的,需要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智慧。因此,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的建设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建立人力资源系统,重视对馆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不断增强馆员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规划,为馆员制定自我发展的个人职业规划,不断提高馆员适应新环境新变化的能力。

(三)知识库系统。建立知识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库不同于数据库,知识库既能够实现结构性知识的存储,还能实现非结构性知识的存储,既有显性的知识,也有隐性的知识。建立知识库系统目的是为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编制总目录,建立各目录之间的联系,加入了隐性知识资源的部分。知识目录描述了人与文献、文献与文献之间以及馆员与馆员之间等多种联系,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知识地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服务系统。图书馆应当在传统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在建好图书馆服务网站的基础上,实现文献的续借、预约等在线的流通服务,并在网络上图书馆的服务信息,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服务途径。通过开展信息服务网站实现网络化的服务功能,解决了用户受开馆时间、借阅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等方式进行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构建策略

(一)构建的目标和原则。在知识管理的方法引导下,实现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充分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服务需求,方便用户获取知识信息。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图馆信息服务要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实现馆员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首先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图书馆信息服务不仅需要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还要对内部知识体系的采集加工和转化等,最终服务于用户。开放性能够加大馆际之间的合作力度,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其次要坚持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其本质也是一种创新服务,能够通过服务创新的方式进行内容和手段的创新;最后要坚持共享性的原则。知识不会因为使用而逐渐减少,只有实现知识的共享才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对策措施

1、更新管理观念。知识管理是新型的管理措施,图书馆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人力、技术和知识资源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各项工作顺利的完成。一是树立知识为基础的观念。知识管理的基础是知识,这是时展的要求,更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必要条件;二是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便捷化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最适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运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观念。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因此在提供信息服务前需要重点了解用户的需求,开展科学前沿预测。

2、改革管理方式。首先,管理的重点要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设备的管理转向对读者和馆员的管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要以馆员和用户作为管理的对象,充分地发挥人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创新;其次,管理的评价要转向软件。评价图书馆管理的好坏不能单凭图书馆的设备以及外部的环境条件,更要注重馆藏的内容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服务的质量以及范围等;最后,组织机构的工作要按照服务功能设置。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着很大的外部环境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用户的需求,需要重新划定业务范畴和部门,改革现有的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以信息服务为原则,建设管理的结构,理顺各个业务层之间的关系。

3、加强人才队伍。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专业性较高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图书馆馆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角色逐渐定位为信息的导航员和知识的新者,这对馆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在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时代,馆员如果缺少专业学科知识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空谈。因此,图书馆应当重点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的青年学生充实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制定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推动人才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再教育,鼓励在职员工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重点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素质及知识开发和利用能力,进而更好地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4、搞好资源建设。资源建设是保障图书馆信息服务长效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图书馆将无法实现信息与知识之间的转化,也无法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图书馆的大量信息基本上分散于各个部门和不同的人手中,分散于不同的档案和文件中,而知识存储在人的头脑中,缺乏整体的集合和整理,不利于信息服务的深度展开。因此,应当建立知识资源库,绘制知识地图,加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馆际合作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与其他图书馆建立联盟关系。图书馆应当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确定统一的信息服务模式,保障信息服务资源的全面共享,一旦图书馆联盟建立起来,将会为广大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服务带来福音,从而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

四、结语

知识管理是当前知识经济时展的产物,是对知识的智慧管理,进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深度开发利用。对于图书馆来讲,知识管理就是创新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和知识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服务需求,为用户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进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晶晶,郭晶,徐Z等.“拜访教授”服务机制构建与信息需求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23.8.

[2]王彩杰,陈威莉,庞楠等.数字时代读者互动服务机制的建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1.

[3]黄燕华.面向科技创新团队的“学科馆员+科研管理人员”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