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互联网+”思维;图书选题策划;数据挖掘

【作者简介】:姜军,男,中译出版社社长,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出版学、融合发展、跨媒体发展研究。

【责编介绍】:思涵,女,今传媒杂志社社长助理,主要从事传媒理论和实践研究。

选题策划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源泉及核心,这是因为优秀的选题策划可以深入读者的内心,探寻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发挥媒介效应,拓展市场开发路径,对图书知识领域做出全面性的前瞻预测和判断。在“互联网+”概念提出以后,基于数字科学互联网技术的图书选题策划环境与出版环境也发生了巨变。因此,出版社也应该积极调整图书选题策划战略,多多利用“互联网+”配合传统出版技术与选题策划技术来实现全新的企业发展策略,为全媒体时代下的图书选题策划创造新思路、新模式,同时也极力发挥选题策划的立体化、全方位规模,为市场建立图书知识品牌,为选题策划工作增值增效。

一、“互联网+”思维与图书选题策划

1.“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内涵

本文所谈到的“互联网+”思维是基于图书选题策划的互联网科学技术运用,即“互联网+图书选题策划”。图书选题策划是一项贯穿于出版社图书制作始终的内容,随着当代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量变大,图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版社也面临着必须革新,创造新业态的局面。因此在图书从组稿、编辑、设计、宣传到销售等一系列流程中融入“互联网+”思维,不但能够提升图书选题策划的效率与创造性,也能提升出版社自身与市场、与它社的沟通能力,进而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第一时间调整图书选题策划蓝图,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在图书选题策划过程中的价值内涵所在。

2.图书的选题策划

图书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前期的重要工作,它是为了达到图书制作的特定目标而制定的相关计划方案。出版社将图书选题策划视为是一项特殊的系统工程,这就是因为它的选题策划过程会贯穿整个图书出版的始终,对出版社全员的业务能力都是一种深度考量。具体来说,图书的选题策划应该被归纳为5个步骤。

步骤1:收集信息。图书选题策划是系统工程,更是创意工作,所以大量的创意信息是不可或缺的。收集信息时,应主要注意所收集信息的用途以及对有价值信息的捕捉。前者所考察的是图书编辑的能力,而后者则强调对图书市场的了解程度。

步E2:立题。立题,即为图书确立中心思想,并在掌握大量的信息基础上,建立工作实际目标,确立图书选题。立题需要注意三方面:第一,要以出版社的特色来进行定位,争取打造特色品牌并试图闯开市场;第二,在策划大众读物时,应该开放视野,挖掘大众阅读兴趣,找准切入点;第三,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

步骤3:市场调查。图书市场调查是选题策划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它担负着选题的确定与出版社的投资问题。当选题与投资落实以后,就要开始进入选题工作。选题的根本在于多多调查图书市场、社会各个层面,了解市场中一切与所策划选题图书相关的知识业务领域。同时要了解同行的动态,确立自身竞争优势,打好图书未来销售策略的前期基础。

步骤4:市场定位及生产。当图书选题确定并做好市场调查后就要实施市场定位工作,该工作的重点在于确认市场调查结果,并确定图书的开本、用材以及整体设计风格,然后再根据市场状况为图书设定页码、定价,并根据不同的目标读者来定位市场前期销售计划。

在生产制作层面,则意味着项目投资的正式开始。在这一环节中,出版社要控制的是生产费用以及印刷质量,希望在印刷前将一切质量问题完全解决。

步骤5:营销策划。营销策划也是选题策划的最终环节,它的基本实施步骤有两点。其一,在图书出版前的营销策划,这段时间内要为图书的出版积极造势,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其二,在图书出版后的营销策划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首先就是要做好线上线下渠道的图书发行工作,确保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发生,并保证图书在最快时间内在最广范围内上架铺货销售;其次就是面向目标读者,引发他们购买行为的图书发行后宣传活动及营销活动,确保图书持续保持稳定的销量。

二、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的图书选题策划

1.数据的提取

以国内某图书购物网站为例,它的每一个图书商品页面都涵盖了图书的相关信息框、图书文本属性,可以利用网页信息抽取技术来对网页中的数据进行数据信息挖掘,并最终放入到图书的原信息资源库中,它可以作为随后图书选题策划的元数据来使用。

基于“互联网+”环境,选择网页抓取技术,从图书中抓取图书实体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构建相应的资源库。因此,该图书购物网站的图书元数据提取模拟过程如下:

首先,先提取图书的ISBN号,并为图书信息附加如“按销量排名”“猜你喜欢”等URL标识参数,拼接成为该网站图书的高级搜索URL。

第二,模拟HTTP请求,在html中抽取相关的商品链接,并最终获取该网站图书商品的真实html链接与商品ID。

第三,根据上一步骤而得到html地址,并通过http请求来获得图书商品的具体页面信息,此时利用网页抓取技术抓取图书中的详细数据,可将其作为出版社图书信息的资源库资料。

第四,再根据第二步来获取图书商品的ID,并根据互联网中的图书信息拼接它的图书评价页面URL,抽取用户的评价详情,作为选题策划的市场动态信息数据备用。

2.选题策划的数据挖掘

选题策划的数据挖掘基于两点完成,浅度挖掘和深度挖掘。以某书《投资是一场旅行》为例,以下为它的选题策划数据浅度挖掘与深度挖掘分析。

首先,浅度挖掘会根据所收集的《投资是一场旅行》的元数据与市场数据来进行对比性的市场数据统计分析,并浅度挖掘其内在比较有利的选题策划信息。例如可以在网站直观看到的读者评价、销量等。根据这些信息来为图书选题策划奠定信息资源基础。

其次是深度挖掘。深度挖掘相对复杂,它根据图书的选题策划信息,利用到了贝叶斯算法,并基于大量数据来得出分析结果。贝叶斯算法的整个流程要划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准备阶段,网站系统会根据图书选题策划基本数据来生成相对应的训练数据,也同时为第二部分分类规则提供相应数据参考;第二部分的主要任务则为建模,系统会自动根据客户需求来生成相关的训练数据,并计算其中各个类别的计算数据。在每个被计算的图书信息属性中,都要为图书选题策划信息划分属性类别,并在信息发生的前提下验证信息出现概率,进而建立贝叶斯模型;最后一部分则为分类阶段,系统会自动根据第二部分所建立的贝叶斯模型,对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样本计算设计概率,进而获得较大的信息分了概率,并推测出图书选题策划样本的属性归类,最后获得选题策划信息。

3.互联网+数据挖掘的图书选题策划设计

(1)需求分析

出版社一定要根据图书市场的发展走势、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反馈以及媒体的评价、图书应力状况来获取舆情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个环节与互联网融为一体,提升数据量,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并获取利于选题策划的相关信息。另外,为了满足互联网用户的现实需求,应该在系统设计中满足选题策划需求,基于数据挖掘来将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划分为四大模块:图书元数据与市场信息提取模块、图书市场信息管理模块、图书市场信息存δ?橐约笆据挖掘模块。采用Jsoup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分析,并利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图书信息,为以后的选题策划奠定资源基础。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挖掘图书选题策划图书设计模块整体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相关功能设计

这里要利用到Jsoup软件工具对图书选题策划数据进行有效提取与分析,同时基于Hadoop生态系统技术来为图书市场挖掘有效信息,以供选题策划使用。它所涉及的相关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图书的元数据与市场信息提取。该功能基于互联网HTTP模拟技术完成,可以直接获取图书商品的信息页面,并通过超文本文件分析与处理来去除无用信息,获取相应图书中所存在的市场信息、用户行为信息以及元信息数据等等。对它们的提取有利于出版社的信息数据库建立。

第二,数据挖掘模块。如上文提到,它被分为深度与浅度挖掘两种。对于海量的数据选择而言,它有利于对出版社图书选题策划的信息功能分类,并深入选题策划内容。

最后是信息反馈,通过分析选题策划结果所涉及的图书制作交互日志来进一步获取数据挖掘方案,帮助出版社明确图书选题策划决策。

三、总 结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社应该妥善合理地选择相关选题策划技术,并围绕“互联网+”这一理念来丰富自己的技术理念与技术实操效果,充分发挥某些技术交流平台的作用来完善图书选题策划市场。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技术,将图书选题策划的运用科学化、人性化、丰富化。

参考文献:

[1] 余人,段雨.“互联网+”时代图书选题创意从哪里来[J].出版广角,2015(14).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03-1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策划编辑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一)选题捕捉能力。这也是策划编辑工作最基本的职能要求。策划编辑作为选题灵感的始动者必须要对图书选题有敏锐的把握能力,不仅要在工作中探讨研究各类图书选题,更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才会灵光一闪,有好的选题点子冒出。如果只是有了好的点子,确定了图书选题方向,这也只能称得上是传统的策划编辑。新形势下,策划编辑在确定图书选题后,头脑中必须要有一个相配套的图文设计、印制、装帧、宣传及发行的初步方案,这就要求策划编辑还要懂装帧设计。

(二)熟悉图书装帧设计与印刷工艺。策划编辑在头脑中形成选题点子后,紧接下来就应该立即想到如何配合选题的主旨对内容实体进行装帧设计,如选择何种纸张、使用何种印刷手段、需要哪些特殊工艺、整体的设计风格应如何与选题定位相适应等。这就要求策划编辑了解出版工艺,熟悉印刷流程,头脑中对每个产品的形象都要有一个初步的设计定位。而这个设计定位一方面要服务于图书选题的整体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受众的接受程度。这样,对图书本身有了明晰概念后,策划编辑就应结合选题定位及外观形象着手考虑图书发行问题了。为此,这又要求策划编辑必须懂市场会发行。

(三)掌握市场营销知识。这是新形势下对策划编辑的新要求。现今策划编辑的意义已不仅局限于策划选题点子的范畴,甚或是对稿件的编辑加工,而已拓宽到市场经营上了。这是因为,选题的好坏不能只凭内容质量来评定,市场也是重要的检验标准。图书在营销学的范畴来讲它就是一种产品,只是与其他产品不同,图书是一种同时具有精神与物质两种属性的特殊产品而已。普通产品设计成功与否靠的是市场检验,而图书产品的双重属性又决定了评价图书策划水平的双重性,即,要看图书出版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鉴于此,策划编辑在有了好的选题点子后,不仅要对图书内容进行必要的把握,更要考虑到此类选题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

(四)具备组织协调,统筹运作能力。因策划编辑的工作要跨越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策划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统筹运作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更加有效地利用团队的优势完成图书出版的构想,把自己的策划方案转变成真正的产品,并在市场中取得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从策划编辑工作职能要求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编印发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不太可能完全胜任此项工作。他们可能在各自本环节内游刃有余,但对于策划编辑岗位基本职能要求来讲却又有所欠缺。而在这几个环节中,编辑处于出版流程中的龙头位置,应该是最有可能产生出策划编辑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地方,这也许就是“策划编辑”这个称谓的由来吧。但我本人对采用这个称谓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策划编辑的重新定位。由以上谈到的内容,我们看到,策划编辑的工作实际上涉及到了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而把做此项工作的人单纯称为策划编辑似乎有点牵强,而引用管理学中项目经理人这个概念应该更恰当些。若按此思路推断下去,计划经济下传统的出版流程(即按编印发分工的模式)则可能要发生改变。众所周知,传统的出版领域中各出版单位内部是按编辑、出版、发行这三个方面来分工的,其他各部门的建制都是在此基础上来构成的,各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这三个环节来展开的。新形势下,若要真实体现出策划编辑部门在出版流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则应把完成此项工作的部门定义为策划部(或更具市场经济特点,称之为图书研发部)更恰当些。其实策划编辑这个称谓或多或少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味道,是一种传统出版思维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因此,从更深层次上来讲,这种称谓的改变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但在这里,我并不是赞同在出版社内部搞“一条龙”,因为已有很多实例证明这种模式并不符合我国出版体制现实,可能影响出版社内部的团队战斗力,施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二)策划编辑的工作内容。在工作过程中,策划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作者自投稿的包装策划,二是要有原始的创意灵感。具体来说,当有作者自投稿到达出版社时,首先要送交的就应该是策划编辑,由他们来审阅评定稿件的质量,并与相关部室协商论证,对认可的选题提交一份详细出版策划方案,要涉及到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策划编辑要经常考察市场,体验生活,时刻掌握出版市场动态,从而在工作中主动提出创意新颖、视角独特的图书选题。这方面的工作更能体现策划编辑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我本人赞同的策划编辑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形势下,靠等是不能获得有价值选题的,策划编辑应主动出击,要经常进行考察与调研,时刻掌握营销动态,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并且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作者群。策划编辑不仅能提出选题,更应能做到任何时候有把握联系到最适合的作者来实施自己的策划案。在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的观点是:策划编辑的选题方向不能过泛,而应有所长,有所策重,这样才能使自己策划出来的图书成系列有特点。

针对新形势下策划编辑的工作特点,我感觉跳出出版界这个固定的思维框架,引进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会对策划编辑这个岗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图书出版成本及管理现状概述

图书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一直都是图书出版行业在谋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管理问题。图书出版行业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对图书纸张费、制版费、印装费和作者稿酬等方面的控制上。这些方面的成本通常可以占据图书出版过程中直接生产成本的60%到70%。为了降低这方面成本,在执行图书出版之前,出版社一般会采用计划成本法的管理办法,对上述图书成本进行核算,设定一个较为合适的计划成本率和产品成本差异率。但是计划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实际上只是单纯对出版企业图书成本的事后核算,同时由于核算项目的局限性,成本核算的结果很难反映出出版?D书的实际成本。因此,这种传统的成本核算办法相对浅显和粗放,难以对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随着市场作用力在图书出版行业的不断凸显,图书出版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图书出版预测工作对图书成本控制的作用。对于出版企业来讲,社内畅销书的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大部分图书出版在实际出版中面临着成本控制与出版发行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图书一版印刷总量超出市场预期值过多,造成了图书在出版企业由于销路不畅产生的库存积压严重,图书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畅销书类在印刷过程中一版印刷费用、制版费用、市场营销等费用居高,图书单册成本过高,导致了图书利润下降,给出版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图书市场的现状给图书行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逐渐成为了当前图书出版企业潜在的亏损因素以及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图书出版行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降低图书成本是当前出版行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途径。

二、当前出版行业图书成本管理难点

(一)图书库存成本增加

图书出版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的,往往会倾向于采用压低单册图书直接出版成本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在一本图书稿酬一定的基础上,在出版过程中可以从纸张购置、增大印刷数量、选择价位较低的印刷厂等方面降低图书的印制费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增大图书印刷量成为了降低单册图书成本的不二选择。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单册图书的印刷数量同单册图书的成本成反比。也就是说,图书印刷数量越多,则单册图书的成本越低。但是,从图书出版行业的现状来讲,实际上真正能够为图书出版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扩大利润空间的图书只占到了图书出版总量的20%左右。因此,通过盲目的扩大印刷数量来降低单册图书的印刷成本不但难以起到有效的成本管控的目的,反而会因为大量印数的书册存货大量积压增加图书策划成本、库存管理成本和市场营销成本等间接成本,导致了图书出版企业实际经营总成本的居高不下。

(二)成本管理目标松散

图书的印制和发行包括了从内容策划、撰稿加工、编辑校对、设计装帧、印刷、包装营销等多个环节。因此,随着我国图书出版行业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图书出版管理逐步向着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图书的各个制作环节中,各部门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能力较差,导致了图书在出版过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目标是分散到各个部门中的,没能够形成统一的成本控制目标体系。这种松散的成本目标管理办法,使得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只能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成本的跟踪和核算工作,大幅度地增加了出版企业财务核算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种类、市场面向和生命周期的图书,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需要将成本核算目标分别下放到不同的图书生产部门中去,这种成本管理办法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导致了成本核算专业性不强,在实际的数据归集整理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信息失真和疏漏,导致了图书出版的原始目标难以实现。

(三)单书成本核算办法老旧,成本计算失真

单书成本核算作为当前图书出版企业成本管控中的重要手段,对核算并控制企业总体经营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图书出版企业在单书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单书成本核算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财会部门的独立核算。通常情况下是建立在企业总体成本核算结果基础上,根据单册图书的销售与利润情况及出版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再加工工作,在财务立项中大多是按照出版印刷数量和该类图书出版总成本之比用以表示单册图书成本,并进行相关经济效益的核算。例如,某出版企业策划出版一册图书,书号及编审费用3500元、稿酬费用8000元、设计及印制费用26000元、仓储及营销费用4000元,则该册图书成本总数约为41500元,以一版印刷5000册计,单书成本约为8.3元/册。但是,这种核算方法由于企业出版突出产品批次与种类较多、印版之间由于纸张、装帧、营销等变量影响产生的差异较大等原因,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单书成本核算工作表现出难度较大、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四)成本账务处理管理混乱

目前,图书出版企业的财会管理能力发展的不足也对图书出版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首先,虽然近年来图书出版行业财务管理部门在逐步引入和建立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当前财务部门信息化财务硬件和软件都还有待完善,财务部门之前的相关账目也无法实现完全的信息化档案建设。这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导致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记账混乱、信息分散、核算口径难以统一等问题。尤其是出版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对企业各部门的整体控制,致使财务人员在清点库存书册、统计发行量、计算营销及策划费用过程中难以及时获得有效的统计数据,造成了成本核算结果信息同实际出版成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由于财务部门成本核算账目管理粗放的原因,财务人员在进行成本项目核算过程中为了平衡成本支出项目,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进行人为的调节,把不应计入该成本项目的费用一并计入该项目中,导致了单项或总体成本虚亏实盈等现象出现,造成了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混乱。

三、图书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

为了实现图书出版企业成本管控工作的有效性,要格外注重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问题。当前出版企业的图书成本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图书策划、编辑印刷、图书发行、管理、资金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对实现当前图书出版企业的全面成本控制均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一)图书策划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出版单位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因素对图书出版工作的影响逐步加深。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图书出版企业在图书出版之前的市场调研工作上要求也在逐步增强。因此,当前的图书出版成本中,图书的设计策划成本费用在不断增长。为了保证图书成册后的销售,图书在出版前的选题和策划上就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判定。图书选题策划成本主要包括图书市场调研费用、项目立项费用、相关人员的差旅费用等。为了实现图书策划成本对图书市场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图书出版企业可以通过提升选题质量、加大对图书销售市场目标预测、提升图书增值服务等提高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和单书册经济效益,通过降低图书策划成本在图书总成本中的占比实现对图书设计及策划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编辑印刷成本

图书的编辑印刷成本是图书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编校费用、装帧费用、纸张费用、印装费用等方面对成书后的图书质量和图书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上,图书书册封面、环衬、扉页、插图、纸张材料、版面样式和印装方法都对图书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图书编制印刷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降低纸张用量和纸张费用、更新制版印刷技术,来实现图书出版成本的控制。例如2013年美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通过采用数字印刷技术,实现了企业次年度成本下降3%的管理目标。

(三)图书发行成本

图书的发行成本主要包括图书营销方案策划、营销渠道整合、宣传征订、仓储运输等方面。上述环节中,每一个环节控制的失效都有可能造成图书出版成本的增加。随着当前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渠道成为了当前图书发行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图书宣传策划工作中,出版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书店、微博、专业论坛等对发行的书籍进行宣传工作,减少在实体书店举行图书宣传活动,从而节省图书的营销费用。同时,出版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营书店的形式,开展线上业务,通过在线购买和支付等直接面对图书消费群体的方式,减少图书营销的中间环节、加速图书营销周转速率,从而实现降低图书的销售、仓储和物流成本的目的,有效地对图书发行成本进行控制。

(四)管理成本

图书出版企业的管理成本相对复杂。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图书出版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职工薪酬、办公费用、水电费用、场地费用、招待费用及缴纳税金等方面的内容。图书出版企业的管理费用在统计和核算工作中由于涉及的项目较为复杂、资金名目过多导致了出版企业的管理费用作为单项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实现图书出版企业管理成本的控制,财务部门要严格出版企业日常经费的使用审核和复核工作、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财务制度规定体系来降低不必要资金的支出,以不该花的不花、能少花的少花为原则,实现出版企业日常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

(五)资金成本

随着出版企业经营项目的市场业务不断扩大,企业也在不断通过融资、贷款等方式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从而实现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在资金筹集和运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定的资金成本,给出版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压力。因此,为了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成本与控制管理,将出版企业的资金成本纳入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工作成为了一种必然。一方面,企业应将资金成本严格纳入企业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保障资金成本在图书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资金成本过高给图书出版工作造成过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图书库存、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避免资金过度占用等手段,实现对资金成本的控制,从而保障后期图书发行与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降低图书出版成本的措施

(一)落实成本管控,实现直接出版成本降低

为了实现图书出版成本的降低,要坚持落实图书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首先,在出版企业中要落实成本控制思想,将成本管理同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结合起来。不但要引起领导层次对图书出版工作中成本管理的重视,更加要让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书籍出版与发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中去。同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直观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制度,将图书出版中的直接出版成本,如稿酬、编辑校对费用、纸张及印刷费用、设备及场地费用、版权费用等看得见的图书出版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成本的节约,从而在直观层面上实现企业图书出版成本费用的有效降低。

(二)把握市?鎏?势,提高图书经济收益

在出版过程中,增加图书的市场经济效益、提高图书利润率,是图书出版企业降低成本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的市场化管理观念,增强图书在制作、营销和管理中的市场意识。在图书选题之初,就要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拓展相应的读者群体来实现图书销量的提升。以《于丹心得》、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为例,通过模糊了学术出版物同大众读物之间的概念,创造了符合当前环境下大众需求的学术性读物,不但实现了图书销量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出版物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降低图书营销的后期成本,加大对市场及读者群需求的调研是当前出版行业有效提高销量、降低库存、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图书出版全过程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以企业预算为手段,实现对企业经营资金、财务、人力、经营、管理及相关信息的综合性管理。对图书出版企业来讲,通过整合图书出版过程中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数据,可以通过预算将图书出版流程编制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实现图书出版过程中选题、编辑、印刷、出版、发行、营销等环节的信息对接和统一管理。这种将图书预算成本各环节和各阶段统一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成本控制目标过于分散、成本执行困难的难题。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财务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方便财务部门根据图书出版发行预算,制定有效的成本支出控制办法,优化当前图书的成本结构,从而实现图书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做好图书策划,要熟悉出版的具体操作流程。图书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图书策划就是选题策划,通俗地讲就是提出新创意、新点子;广义的图书策划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选题策划、生产策划和营销策划三个环节。曾经营销出版过《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出版人杨葵曾指出,成就一本畅销书,除了编辑对书稿的市场直觉外,更重要的是将成书与推广的步步环节做实。他形象地把潜在畅销书的操作过程描述为“加减分的过程”。

如何把这个“加减分的过程”做好,进而实现“图书可能得百分,甚至获得进入超级畅销行业的附加分”,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图书策划的流程进行解析,来谈谈我对图书策划的认识。

一、调研市场。定位选题

图书出版的要义是树立形象品牌,赢得读者,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图书选题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地定位选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譬如要出版某一类图书,必须对此类图书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分析此类图书的市场动态和读者群,研究此类图书的销售范围、市场占有率、图书的时效性等。只有经过全面细致的市场调研,我们才能为选题定位找到准确的依据。这是图书策划的基础。

在图书市场相对饱和与读者阅读倾向个性化的今天。编辑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要进行图书市场细分,有助于寻找到准确的选题定位。一本书如果没有亮点,也就没有卖点,很容易淹没于浩瀚的书海;一本书只是知识的堆积,不给读者以方法的指导,很难让读者产生购买的欲望。

同时,进行图书市场细分一方面可以找准自己的读者群,切实为读者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对图书市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培育市场,为出版社树立品牌形象。为避免与摄影类图书,出版领军者的直接冲突,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团队将自身科技出版的优势与数码摄影紧密结合起来,组织数码暗房类图书的出版,以《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典型实例》为代表的一批图书成为读者欢迎的热点。从而在更加细分市场的领域为自己创造出新的优势和利润增长点。

对于一个初入行的编辑来说,通过细分市场的方式来进行选题策划,则是一个图书策划的好方法。在市场上同_类图书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细分市场,寻找选题定位,可以使策划的图书有更多的阅读附加值或者是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科技图书的畅销奇书――《时间简史》则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编辑李永平在寻找与当前同类图书的鲜明差异卖点中,为该套书定下了“弘扬科学之美、体现思想之美”的人文基调,从而把该书打造成为在国内发行约30万册、‘在全球畅销600万册的经典畅销书。

二、执行策划。落实选题

选题定位以后,策划出版的图书的读者对象已十分明确,这时,关键的就是寻找适合写作这本书的作者,找对作者尤为关键。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文笔才能形成一流的文稿。根据选题策划方案,该作者一定要对策划图书的目标读者有所了解,进而做到在内容、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满足读者的需求。也就是说作者必须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本专业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具备比较强的语言功底,同时,还能和策划者相互沟通、交流,在写作中真正体会和阐述策划者的本意,甚至弥补策划方案的不足。

为了使写作提纲尽量贴近策划的思路,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书稿正式撰写之前,与作者的沟通十分关键。笔者曾参与《民航与旅客面对面》一书的策划工作,由于该书稿是面向社会人士以及民航从业人员的科普图书,要达到让旅客喜欢、读者欢迎的效果,本书在写作内容以及风格把握上有着独特的构思:一方面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地回答旅客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语言的叙述方式生动活泼,增加可读性与趣味性。所以在作者的选择上,采取谨慎的态度,经过多方面的调研与分析,本书决定成立编写委员会,分属不同学科的作者,各有所长,能够保证书稿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本书的编写采取专业化的组织和管理,即从一开始就定位于精品图书。在编写大纲的拟定和审定过程中,听取多方意见;经过多次协商和讨论,制订了详细的编写大纲和编写计划。在内容上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定稿时,为了保证书稿的高质量和权威性,又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了审阅,最后根据专家的建议修改后定稿。在每个环节中,笔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包括提供编写要求、编写大纲的审定、与各个作者的多方面交流以及及时关注最新进展,以保证组稿的高水准和书稿的高质量。

,对于新入行的编辑,在选择作者上要多方面考虑。为扩大影响,要寻求“大腕”作者,一定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同时,注意进行过程监控,作者每写完一章,立刻交付责任编辑,有何修改意见及时沟通、调整,防止作者全部完稿,而编辑才发觉内容、风格与原始策划出入很大的问题发生。后续加工,关注细节

书稿完成后,出版社要对书稿进行编辑、整理和加工,这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完成了选题策划、作者选择、样章文案乃至全部文稿。只能算是编辑工作的一半工作,剩下的工作,如配合美编完成的开本选择、版式设计,配合发行完成的定价确定、广告语言等,是编辑工作的后一半“征程’:。

书是个六面体的产品,需要做细每一步,封面书名、扉页、正文的版式、天头地脚、字体的变化,甚至页码的形式……所有这些都需要关注,因为它们是商品的外在体现,与该书能被读者的接受程度有直接关系。

书籍的装帧设计包括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开本、用纸、印装方式等几个方面。新华出版社副社长要力石提出“封面能顶半本书”,因为读者最关注的是有特色的封面设计,只有当他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后,才可能拿起来翻阅书的目录,最后决定购买。封面设计最好能具备以下几条要素:风格独特、设计新颖、雅致时尚,视觉冲击力强。当然不同内容的书,在封面设计上也有不同的风格要求,需要在用色、构思、布局、用字上下工夫。

一个好书名,也往往让作者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所以对书名也要进行策划。

另外,编辑在加工和整理书稿时,要注意书稿内容的完整、体例的统一、资料的准确和语言的顺畅。在保证图书质量和贴近市场需求的同时,编辑要尊重作者的权利,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如需较大的改动,一定要和作者商量,最好由作者按照图书策划者的意图对书稿进行改动,避免造成不愉快的结果。

对于新入行的编辑来说,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配合美术编辑完成确定图书开本、厚度、美编风格等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卖点提炼、封面导语等亮点的设置。

三、协助宣传。促进营销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出版社都越来越重视图书营销。但相对于大众读物,科技类图书的营销策略则是少至又少,以至于专业图书的销售不温不火。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市区因临近沂河,因以得名。临沂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有许多历史名人,如曾子、匡衡、诸葛亮等都在这里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其中晋代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就出生在临沂市,是临沂市历史文明的代表人物。然而 这样个文化古都、书圣王羲之出生的地方,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市,竟一直没能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文化建设方面逐渐地落后了。

大兴土木,事倍功半

由于临沂市地理位置重要,陆路交通方便,经过这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进出口产品的集散地之一,经济实力大增。在此经济基础上,2002年,临沂市新一届政府,试图努力恢复文化在这个文化古都中的应有的地位。为发扬临沂市古代文明精神,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的文化场所,在城区的中心地带,通过大量的拆除、搬迁,兴建了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文化中心。地下是商业中心,地上为广场取名“文化广场”。

然而广场下面建有商业设施,地面不能种植高大树木,本来就很大的广场更显得十分空旷了。铺有花岗石地面、设有大型喷泉,充满几何图案的广场中心有一组红色雕塑广场轴线的西侧端头布置了一组弧形的尺度巨大、充满雕刻的西式古典柱廊,算是广场空间序列的终点。这个广场没有场所性,更不具有地方特点。除了柱廊内刻有介绍临沂历史的浮雕外,其实“文化广场”并设有任何其它“文化”设施。

多方协调,果断决策

非常巧合,山东省新华书店在文化广场的中轴线上的西侧尽端(中间隔着一条城市道路――新华路)拥有一块建设用地,并准备投资兴建图书销售中心及办公大楼。而这时临沂市政府决定在临沂市北,沂河河畔兴建一个新的行政中心,并计划在新的行政中心规划建设临沂市图书馆但是新的行政中心距离传统的中心区较远,如果图书馆兴建在那里,对经常到图书馆阅览的人员将非常不便。如果能将图书馆建在“文化广场”旁,并和新华书店的图书销售中心及办公大楼建在一起,不但能方便人员阅览,还可方便购买图书,更能吸引更多的人到文化广场来。对于临沂市,则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文化在这个传统文化古都中的影响。放眼国内,在一个城市的主要广场上的中轴线上端坐的,不是威严的市政建筑,就是高大的纪念性建筑在一个城市的中央,一个中心广场的中轴线上修建文化综合设施则是绝无仅有的,这突出体现了该市的文化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临沂市可借此营造一个新的文化形象――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古都也是一个重视文化的先进文明的新城。业主、建筑师、有关部门之间就此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及讨论,并向市里提出建议。市里非常赞赏这个建议,市府及规划部门很快就决定;将临沂市最重要的文化建筑――山东省临沂市图书馆综合楼建造在文化广场的中轴线尽端――新华书店的建设用地之上。

精心布置,统一规划

山东省临沂市图书馆综合楼的设计方案由两部分组成裙房设计成图书馆,主楼则设计成新华书店办公大楼。

由于建设用地是恰好在广场西端,而且并非是事先规划预留的,因此用地十分局促。为了保障图书馆和大楼都置于广场中轴之上,在总平面安排上建筑师做了很多的工作另外,用地和文化广场还隔着一条城市道路(新华路)。为了使图书馆更好和广场融合起来,使其看起来像是文化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方案中将图书馆的屋面向上倾斜。从广场望去,图书馆就像是文化广场的地面逐渐升起而形成的。图书馆屋面天窗上的一抹弧线,与广场已有的弧形柱廊是一组同心圆。如此设计将图书馆及文化广场上的柱廊雕塑都紧密地串联起来,改善了文化广场的尺度,使建筑与广场融为一个整体。

出于吸引更多的广场上的人群来到图书馆的考虑,也为适应局促的用地环境,在设计上,建筑师听从业主的建议一改过去图书馆在设计上过于严肃的特点,把检索大厅及阅览部分都放在了二层及二层以上部分,而在图书馆的首层则设置了咖啡厅、快餐、新书展厅、小型书店、放映厅、儿童游戏室等设施。这样做,不但缓解了用地紧张的问题,还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给图书馆未来的经营带来了盈利的基础,而且也大大强化了“文化广场”的场所性,使其成为市民生活的有机部分,图书馆也变成了临沂市市民的客厅。

文化广场,名至实归

在人民广场中轴线这个空间序列上,如果说柱廊在讲述着历史,图书馆在预示着未来,那么,历史和未来之间还有新华路阻隔着,广场上的人群还不能直接到图书馆中去,阅览人员也不能直接到广场上去休息。作为一个建筑师如何才能更多地赋予文化广场以文化内涵呢?历史和未来如何联系起来呢?我们决定兴建一座“桥”。这座桥同样位于广场的中轴线上。从文化广场西侧地下商业的出入口处架起,横跨新华路,直达图书馆二层的门厅及检索大厅。这桥不但在象征意义上将历史与未来联系在一起,使广场上的人流可以直接进入图书馆,而且在现实意义上也将广场和图书馆联系起来,图书馆的人群也可以到广场休息。这样不但缓解了图书馆用地的紧张,广场还延伸了建筑的用地空间,成为了建筑用地的一部分,建筑也成为了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广场的“文化”二字也有了现实的含义。

尽管这是在建设用地红线之外,市政府及规划部门却非常同意这个设计方案。

至此,文化广场真正做到了名至实归。

文明新城,意义深远

临沂市图书馆综合楼方案设计得到了业主及临沂市规划局的大力协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设计过程也与临沂市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市政府及宣传部门有关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主楼将高达140m,将是临沂市最高的建筑最近,市政府又决定将紧邻新华书店用地的临沂市电影公司用地交由山东省新华书店一并考虑使用,统一规划,彻底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问题。新华书店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华置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这里,将兴建影视城等更多的大众文化娱乐设施,并计划开辟一条文化商业步行街,更加充实这一区域的文化功能。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设施,是一个地方文化文明水平的体现。而临沂市图书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更是带动了这一中心区域的文化与文明建设。

可以想象:每当夜晚来临,图书馆共享大厅的灯光汇集着人们关注的目光――山东省临沂市图书馆综合楼赋予了临沂市文化广场新的内涵,将成为临沂市文明的标志(本项目正在施工中)。

业主:山东省临沂市政府 山东省新华书店

开发商:临沂市新华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高建宇 王雷 张硒

设计内容:建筑方案设计

工程地点:山东临沂

设计时间:2003年

建筑规模:60000m2

建筑高度:140m

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钢结构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图书市场准入规制;民营资本准入;数字出版;变革路径

图书出版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出版体制改革沿着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条路径不断深入,而体制外的改革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图书市场准入规制的变革之路。把握市场准入规制改革的过程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微观之处入手,以更加清晰的思路理清图书出版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

建国初期,基于苏联出版制度和战时出版体制的影响,我国建立了计划出版体制。图书市场准入规制正是基于计划出版体制建立的背景,为了确保计划体制顺利实施而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计划出版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市场准入,简单的说就是货物、劳务和资本进入市场程度的许可。所谓市场准入规制,是指当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时,政府对其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和程序规则进行管理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总称。市场准入规制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基本制度,既是政府管理市场的起点,又是一项基础性的、极为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

由于图书出版业同时具有一般商品意义的产业属性和精神思想意义的意识形态属性,我国对图书市场实行非常严格的进入规制,从而决定了我国图书市场准入规制的特殊内涵。我国图书市场准入规制是指政府允许某些经济要素通过一定的渠道,按照一定的条件进入图书市场的程度,是政府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图书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一种宏观掌握和控制。图书出版市场准入规制是国家对图书市场进行干预的基本规制,“既是政府管理图书市场的起点,又是一系列后续管理措施实施的基础”。①目前,我国图书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即法人准入、业务准入、岗位准入。法人准入,是指依靠法定标准,批准图书出版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准入,是指按照保证文化安全、导向安全、产业安全原则,批准图书出版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岗位准入,是指图书出版机构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和认可。

建国初期,作为计划出版体制一部分的图书市场准入规制,在出版机构设立方面来看,实行计划指令性政策,明确限制出版机构的经济成分,只允许国营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的存在。中央设立人民出版社、新华印刷厂和新华书店总店,直属出版总署;地方也相应设立地方人民出版社、新华印刷厂和新华书店,直属于地方出版行政机关,同时也分别受中央的人民出版社、新华印刷厂和新华书店总店的领导或指导。在出版机构业务方面来看,实行严格的专业化分工:一是出版业中编、印、发三个环节的分别由出版社、印刷厂、新华书店执行;二是出版部门内部出版社的专业化分工。在从业人员资格标准方面来看,出版事业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出版、发行、印刷企业的干部和技工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建国初期的图书市场准入规制无论是图书出版机构的设立、出版机构业务界限的设定,还是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都直接受行政指令的安排。

(二)

改革开放初期,国民对图书的需求十分迫切,遭受了十年“”重创的出版业不能满足国民的需求,买书难的呼声十分强烈。加之计划出版体制自身的弊端逐渐暴露,买书难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实行了30年的出版社管出版、新华书店包发行的体制,既不能调动出版社的积极性,又制约了新华书店的活力,图书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生产者的文化事业和企业单位来看,严重缺乏积极性,文化生产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从消费者方面看,文化产品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文化消费的需求”。②为此,作为权宜之计,计划出版体制开始寻求体制外民营资本的力量,市场准入规制改革也以此为缺口拉开了帷幕。

图书市场准入规制的变革之路实际就是民营资本和外资逐步规避市场准入规制,进入图书出版业的过程;是民营资本由非法者转向合法者的身份变化过程;是民营资本由图书出版下游边缘领域向上游核心领域渗透的过程。

(1)图书发行领域准入规制的变革。

对民营资本来说,图书发行领域的准入规制逐步放松,改革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逐步接受民营资本――民营资本成为图书发行渠道的必要补充――扶持民营书业――允许民营资本触及二级批发权――民营资本二级批发权的公民待遇――总批发权放开的变化过程。计划出版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市场需求的无法满足,为发行准入规制改革打开了一道缺口,从此民营资本在发行领域长驱直入。但是民营资本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政府的市场规制一直与民营资本的市场属性处于博弈状态,在两者较量的过程中,政府准入规制逐步妥协,以致最终的全部放开。如果说图书发行市场准入规制的放松始于计划出版体制弊端的暴露,那么随之出现的政策调整无疑是这一规制演变至今的重要条件,政府改革的自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图书出版领域准入规制的变革。图书发行市场的放开使得民营资本经营权限在无形中扩大,民营资本难以满足现状,普遍存在拓展图书市场、谋求更大利润空间的诉求。图书出版业利润分配最大的是出版环节,历来有“印刷厂跪着要饭吃,新华书店站着要饭吃,批发商坐着要饭吃,出版社躺着要饭吃”的俗称,③但出版环节一直是民营资本的,民营资本的市场本质和趋利属性,使得民营资本需要通过与国有出版社合作,以迂回介入的方式才能将触角伸至图书出版业的上游。

民营资本与出版社合作介入出版领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协作出版(也叫做“委托出版”),一种是承包制。1985年1月1日,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在协作出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协作出版的含义:“目前,在改革中出现了协作出版(有的地方称合作出版或委托出版)的形式,即供稿单位取得出版社的同意,使用该社书号出书,同时还承担编辑、印刷、发行等任务。这种形式能补出版社编辑、印刷、发行力量之不足,从而能增加出书、缩短周期,已经受到相当广泛的注意。看来,它不失为对出版社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承包制则是由安徽科技出版社为了调动出版社员工积极性,促进出版内部机制的变革,于1984年率先实行的一种出版制度。“至1988年底,将近17个省市先后实行了出版局向省财政、出版社向出版局、编辑室向出版社,由上而下的层层承包。”④结果承包单位为了完成承包任务,不得不向社外寻求资源,这就为民营图书工作室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协作出版还是承包制,民营资本介入出版领域的主要窗口是选题策划。民营资本凭借其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丰富的选题资源和人才以及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擅长捕捉市场热点,能在第一时间推出市场需要的图书。凭借策划、营销优势,民营资本通过成立民营图书工作室与出版社合作,从事图书选题和策划业务。政府对图书出版领域的进入规制改革是通过对协作出版、承包制的规范以及对书号资源的控制展开的。

“书号是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旨在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⑤新中国书号制度始于文化部出版局在1956年2月颁布的《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简称全国统一书号),国务院出版口于1972年12月对该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最初书号是由出版单位向出版管理部门领取进行无偿使用。但是只有经国家正是批准的出版单位才能从事出版活动,才能领取书号。

始于1956年的书号制度成为政府控制民营书业进入出版领域的制度安排,因为国家规定只有国营的出版社才能获取书号。也正因为如此,民营资本为了规避出版领域的准入规制,最先是以灰色身份进入了图书出版领域,在利润驱动下开始向出版社买卖书号,国家对书号的规制政策相继出台。虽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4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肯定了出版工作是的重要性,并提出“积极探索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开展国有民营联合运作的试点工作,逐步做到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鼓励国有出版企业在确保导向正确和国有资本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多种方式的合作,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搭建发展平台”,但是政府对书号的控制始终没有放松。政府对书号资源的规制和民营资本对书号资源的反规制的博弈此消彼长,一方面,民营资本对通过书号资源的抢占为自己进入出版领域打开一道缺口;另一方面,政府通过严守和规范书号配给制,严格把守出版领域的准入关卡。至此,这种冲击与防守的博弈处于僵持状态。

(三)

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媒介形态的产生,在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数字出版的兴起。出版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对其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随着技术和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层出不穷,不断翻新。本文所讲的数字出版是将其界定为“数字化”+“出版”,是指用数字化技术从事的出版活动,是数字技术手段在出版环节的应用,主要包括原创出版物内容、编辑加工处理、现代印刷生产营销发行和阅读使用等五项数字化。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数字出版在改变传统出版的流程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的图书市场准入规则,这种颠覆则是通过规避书号资源的限制而展开的。自从1956年《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以来,书号始终是图书必须拥有的内容,也是图书市场准入规制的重要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准入规制改革,但是政府对书号控制始终没有改变,书号成为了准入规制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数字出版的出现为民营资本和外资介入图书出版提供了新的途径。

目前数字出版产业中产生收益最多的产品形态是网络作品和电子书。“2012年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阅读基地中,电子书和网络文学作品的市场规模达到33.5亿元。”⑥其中基于PC互联网的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纵横中文网等专业的文学网站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出版流程。他们的图书资源多来自注册作者,这些作者通过文学网站的平台作品,并与文学网站签订电子协议,文学网站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按一定方式给予作者一定报酬。从这一过程来看,从作者寻找、作品写作、、再到稿酬的支付,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图书出版流程,没有“三审三校”环节,以及图书实物生产环节,这一过程从头至尾不存在书号。有关部门虽然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目前如果想为数字出版物设定书号还存在诸多困难。电子出版自身的流程特点以及电子书书号管理的不现实造成了书号制度在出版准入规制中的瓦解。

书号制度作为出版领域市场准入规制的重要手段在图书出版发展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已经渐失效果,政府对书号的控制势必会像图书发行领域的二级批发权和总批发权一样,对民营资本呈逐渐放开趋势。

结语

自改革开放图书市场准入规制开启变革之路以来,其改革成效有目共睹,其变革之路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首先,图书市场准入规制逐渐放松,改革呈逐渐深化的状态。在改革路径方面,由出版下游市场准入逐步向出版上游市场准入延伸,呈现逆出版产业链条的特点;在改革深度方面,由改革初期的尝试性放松向改革后期的大部甚至全部放松转变。其次,每一领域的准入规制改革都是一个非国有资本和国有资本、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的博弈过程。这一过程既是非国有资本基于市场逐利属性扩张渗透的过程,又是国家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变革的过程。如果说图书市场准入规制改革的现实动因是民营资本扩张渗透的需求,那么其根本动因就是政府规制变革的自觉。第三,对书号资源的控制将成为图书市场准入规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图书市场上游准入规制的变革基本完成,但是下游准入的博弈还在继续。政府基于对图书出版业特殊属性的考虑,虽然在出版环节的某些方面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但未放开对书号资源的控制。书号制度成为图书市场准入规制改革的难点。最后,数字出版的发展推动政府加快了对书号控制的改革,书号制度将沿着继续放松管制的改革路径,使得图书市场由目前的垄断竞争真正进入到自由竞争的状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注解

① 姚德权:《我国新闻出版市场准入规制内涵与动因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第11期,16页。

② 凌金铸:《文化体制改革的缘起》,《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年第1期。

③ 博玫:《中国出版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④ 刘革学,刘芳:《中国民营书业调查――中国民营书业出版蓝皮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法;测绘法;五个统一

1.强化测绘管理,维护城市建设的统一性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确保成果、成图质量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行工作,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资料。它为城市规划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是城市各项用地和建设项目定点、放线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各项规划、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进程,优良的城市测量成果,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基础,城市建设效益的可靠保证,城市现代管理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测绘战线的工作人员,对成果成图负责。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测的一切成果成图力求高质量。坚持自检互检的好作风,各级检查人员都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图式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对违反规范作业的成果成图有权拒绝检查验收。

《测绘法》明确规定了必须杜绝无证测绘,所有的测绘单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在取得相应的等级资格后方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测绘生产。目前测绘市场发育不健全,存在一些无证测绘,超范围测绘的现象。尽管各地测绘主管部门为有效加强测绘市场的管理,以法规建设为前提,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个别测绘单位及个人利用各种关系和手段进行非法测绘,给城市测绘业务带来混乱,给国家建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严格控制无证施测,是测绘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从城市发展和总体规划的要求看,从事城市测绘都应该具备测绘资格和遵守城市测量规范,任何无证单位及个人在城市进行测绘是不允许的。城市测绘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坐标系统,统一高程系统,统一图幅分幅编号,统一技术要求,统一资料管理。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和城市建设的统一性。

2.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市场管理

目前,城市测绘工作还没有普遍被人们所重视,社会地位相对还比较低。人们对城市测绘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误解,片面认为,城市测绘工作是城市规划部门为收取建设单位费用而变着法子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可有可无的一项行业。要提高测绘工作的社会地位,就要搞好立法,加大《城市规划法》、《测绘法》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加强管理。长期以来,由于测绘管理工作未能及时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测绘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测绘市场的混乱,一些非法测绘单位及个人在从事测绘,绘制的地形图在使用;有的地形图用的是假定坐标、假定高程,地形图的比例尺、坐标、高程系统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正常实施,影响到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强城市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

城市勘测主管部门还必须督促城市勘测单位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城市测绘质量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城市测绘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测绘市场的治理整顿。提高城市测绘成果、成图质量,是保证科学地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勘测单位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按照建设部部署,由城市勘测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达标检查验收,以推动勘测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行工作,它为城市规划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是城市各项用地和建设项目定点、放线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各项规划、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进程。优良的城市测绘成果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基础、城市建设效益的可靠保证、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所有测绘战线的工作人员,对成果成图质量负责。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测的一切成果成图力求高质量,坚持自检互检的好作风。各级检查验收人员都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图式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成果成图,违反规范作业的成果成图有权拒绝检查验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施测,将给国家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措施,一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对所有的成果成图实行三级检查,二级验收、总工程师负责制度。所有工程都有任务书和具体要求,大型工程、重点工程都有技术设计书。我院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手段,可靠的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测绘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关键在于单位是否严格实行检查验收制度,是否重视质量管理。因此,加强技术业务管理,提高成果成图质量,确保测绘资料的真实性,是目前测绘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城市勘测单位在进行城市工程测量时,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绝不能违背规划要求测量。特别是一些道路中心线定线、楼房施工成线等,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实地放线,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难以保证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规划能否正确实施,完全靠勘测单位的严格把关,所以,我们的工作心须认真负责,在精度和操作上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在征地、施工放线中,必须满足规划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测绘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必要的成果审验制度。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测绘成果、成图须由主管部门审验,不经审验不得使用。同时,应严禁使用假定坐标、假定高程,一个城市只能使用一套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以及图幅和编号,决不允许另设第二套,确保测绘资料的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

4.加强测量标志管理

测量标志是国家的宝贵财产,是经济建设、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依据,又是测绘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城市测绘管理部门应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测量标志保护的法律法规,设专职负责管理和维护测量标志。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市民广泛宣传测量标志的作用及重要性,宣传国家保护测量标志的有关规定,使之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市民保护测量标志的自觉性。对在城市范围内建立的永久性标志,各有关测绘单位应委托当地有关单位和个人负责保护,签订委托保管书,并将保管书和测量标志位置说明书报市测绘管理部门备案。同时对损、毁测量标志的违法行为应严肃处理,办理审批拆迁测量标志的事宜。定期进行测量标志普查和维护,加大测量标志的管理与维护的力度。

总之,城市测绘成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地形图所反映的信息要素和可靠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详细规划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测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它是为城市规划设计服务的,但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又起着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加强计生文艺宣传工作汇报

 2012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的工作部署,强化措施,真抓实干,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依据本部门的职责,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年初,我局把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组织创作计划生育文艺节目,采取戏曲调研,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作广泛的社会宣传,列入“三下乡”活动重要内容,并配合宣传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出文艺节目,开展“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在城区、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活动,为广大群众展示近年来全市涌现的小品、相声、三句半、戏曲等优秀计生节目。市直文化单位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作、排演了现代戏《山东汉子》以及《关爱》、《惊喜》、《我爸我妈》、《光荣证》、《甜甜的心愿》、《欠条》等计生小品,其中《山东汉子》先后获省计生委、省文化厅颁发的山东省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国家计生委、文化部等七部委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金奖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舞美设计、最佳男、女演员奖等六个单项奖,《关爱》、《惊喜》、《我爸我妈》参加我市第三届人口文化节文艺调演演出,《关爱》获一等奖;《惊喜》、《我爸我妈》获二等奖。2011年12月至2012年元月份,承办了由市计生委、市文广新局主办的“计划生育百场戏曲乡村行”演出活动,演出覆盖我市八县一区各大乡镇,演出100余场,受益群众超过50余万人。2012年,戏剧院启动“送戏下乡”活动准备再次与市计生部门联手,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百场戏曲乡村行”演出活动,在为当地百姓送上精彩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计生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市博物馆举办了《暑假里的笑-全市少儿书画大展》,组织社区育龄妇女前来参观。参展作品有的构图严谨、格调高雅;有的创意新奇、色彩奔放;有的拙朴可爱、童趣横生;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充分显示出我市少年儿童良好的艺术素养。广大育龄妇女看后由衷感叹到:“还是只生一个孩子好!”为了丰富全市广大妇女的文化生活并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博物馆和市妇联联合举办了《庆“三八”全市妇女书画作品联展》,全面展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风貌 。市群众艺术馆于4月份、9月份相继在大剧院广场举办文化汇演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大型文艺展演,活动期间编排、穿插了如《说娃娃》、《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群众喜闻乐见计生节目,参演人员近千人,演出形式有戏剧、曲艺、音乐、民间艺术等,观众达2万余人;全年举办少年儿童古筝、二胡、笛子等学习班,于每年7、8月份组织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专业技术人员,举办音乐器乐考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的提高全市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为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艺术研究所为更好地开展计生工作,单位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演出活动,如山东琴书演员演唱的《新风曲》、《王大瓜休妻》等,深受群众喜爱。***艺术学校组织二十几位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了戏曲《只生一个好》、《独生子女不孤独》、《尊老爱幼我当先》、《我是一个孝顺娃》等,先后到九九敬老院、刘庄社区、佃户屯敬老院演出,观众达300余人、共演出六场,受到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计生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市直文化各单位通过直接多样的形式、生动鲜活的内容,极好的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我局要求各县区文体局在广泛开展文艺宣传的基础上,还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图书借阅活动,在图书馆阅报栏中设计布置了计划生育有奖问答,并在每年一度的大型有奖猜谜活动中,溶入计生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使读者在看书读报和休闲娱乐中能够学习到计划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知识,自觉贯彻落实计生政策,遵守计生法规。如:牡丹区组织文艺创作人员集中创作了反映计划生育内容的小品,如《打工归来》、《生男生女都一样》、《关爱》、《查体》、《我是女孩》、《三厢情愿》等,在送文化下乡活动及重大节庆日开展的各种广场活动、社区活动中演出。元月份以来,分别在万福、吴店、皇镇、黄罡等乡镇办事处放映了计划生育题材的故事片《新甜蜜的事业》、《美丽的音符》和科教片《生男生女都一样》等,共放映100多场。此外,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作用,不定期在牡丹体育广场中心舞台播放共享工程资源中的《新生儿疾病与防治》、《孕期保健ABC》、《预防畸形儿:孕妇必须增补叶酸》等专题片。巨野县精心筛选了豫剧《劝儿只生一孩》、三句半《基本国策架金桥》在春节晚会中播出,我们组织创作、编排戏曲小品《生男生女一样好》、《歪打正着》、两夹弦《臭妮子变成了香姑娘》等节目,组织排练戏曲节目坚持不断的下乡演出。县梆子剧团骨干及业余团体,先后创作排练坠子《谁说女子不如男》、《亲家误》、《花木兰出征》以及琴书《流与留》、《算账》等戏曲节目,先后到全县各个乡镇等60多个村开展演出活动,在城区演出15场,既活跃了群众生活,又提高了婚育意识;郓城县文化馆、剧团排演的计划生育折子戏《孙子迷》、小品《虎口脱险》在全县巡回演出100余场,推动了“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的开展。图书馆购置计划生育图书2000余册,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文化馆创作的《夫妻夜话》、《只生一个好》、《男女一样》等计划生育题材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文化馆还举办了“关爱女孩”大型书画精品展,展出书画精品120余幅,历时三天,接待观众2000人次。成武县组织演员排演计生题材的四平调戏曲《悔心泪》、《传孙楼》、《娶鬼认妻》结合送戏下乡在每个演出点上演,小型戏剧《小两口算帐》,在全县共上演120次,观众达8万人次。东明县在1月6号配合宣传部举办大型民间艺术汇演时,张挂计生宣传条幅50条,参与计生节目2个,散发传单1000份;1月16号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中,编排演出计生节目《计生宣传员到我家》、《儿大不由爷》、《家和万事兴》等5个;1月7号与计生局联合举办了大型计生元宵节灯谜活动,其中计生谜面300多个,散发宣传画800余张,发放奖品2000余件;单县组织文艺创作人员编排《巧遇》、《南柯新梦》、《计划生育春满园》等曲艺、小品类文艺作品7个。鄄城县图书馆在繁华地段举办无偿阅读有关计划生育内容的图书展销活动;文化馆在“三下乡”活动中小品《投亲路上》、戏曲小段《建立文明幸福的家》、琴书《抓阄》及有关歌曲在全县农村群众中受到普通好评。定陶县结合县计生局,在举办的“计生宣传”月,县文化馆编排节目戏曲联唱《计划生育就是好》等13个,全县共演出100余场;县剧团为全县40个行政村,每村演出新编计生题材剧目《国策情》15场,散发计生宣传材料30000份。

我局把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与文化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共同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O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教材管理;高校图书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2)05-0058-04

一、教材管理业务内容及形式

从传统上看,高校教材管理主要由教材科负责,主要业务内容是从事高校教材征订和收发工作,教材管理业务更多地被定义为简单的“收收发发”的计划管理。具体操作上,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及教学计划,结合统一规定使用的教材,以预定渠道如新华书店统一批量购入,收妥入库后,在开学前由学校统一组织,按专业、分年级班级转发给全校师生。这一传统业务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以计划指令为准,按部就班,它以简单供应为手段,确保达到“人手一册”的基本要求。与简单的业务模式相对应的是单一管理模式,即“教务处―教材科”二级管理模式,该模式中教材科直属于教务处管理,教务管理决定教材管理。业务模式的计划性也就决定了管理模式中的周期性规律,管理的职能仅局限在“计划―执行”的简单操作层面上,无法充分发挥。在这样的传统计划条件下,教材需求内容基本由外部决定,高校除数量外基本按既有习惯和方式保持不变,而单一管理模式也较好地发挥了工作效率高的优势,确保开学后即“人手一册”的准确性。

随着教改的推进,教材管理的内涵也不断深化,外延也相应扩大,而内容则更加复杂,这首先体现在教材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大。有学者将教材管理的阶段性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包括“教材选用管理、教材计划管理、教材建设管理、教材信息管理”[1]。这一时期的教材管理,由传统计划性的教材管理向前后延伸,使得教材管理不再局限于教材征订和简单收发(教材选用管理和教材计划管理):向前扩张到教材建设管理问题(这也是2004年所强调的需要加强的核心问题),向后涉及教材信息的管理(可理解为教育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可见,教材管理不再局限于“怎么分配”,而进一步扩展到“用什么”“怎样用”。2009年,胡格同样将教材管理分为四个模块,即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选用和教材供给。[2]这与前文周范林归纳的四个部分相比较,内容上有所变化:其中教材供给替代原来的教材计划管理,教材研究替代了原来的教材信息管理。在发表于2010年的文章中,胡格更是明确表述教材管理应是“编、研、选、供”相结合的现代综合管理型。[3]这一转变实际是教材管理工作在内容上更加完善、方式上更加科学的结果,它由单一供应分配管理,向前沿至选用问题,向后扩充到改进评价问题:首先,教材计划管理这一传统称呼随着体制的改革,已经逐步被淘汰,尤其是在市场化背景下,教材在来源和渠道方面,已不再由新华书店统一代购,而是向多元化、多渠道发展,并被教材供应所代替,因此这一内涵表达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教材研究比教材信息管理的层次更高,不仅强调在实际工作中收集、运用教材信息的重要性,还强调对教材信息如教材使用情况、教材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完善教材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教材最大功效。

教材管理内涵由过去“收收发发”单向的模式,转变为涵盖教材编写建设、教材选用征订、教材调配供应和教材统计研究四个大方向的综合管理。这样的变化,最显著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供应环节的市场化,二是由此带来的教材建设与研究的多元化。

出版市场的繁荣为教材的选用带来更多选择,但另一方面,出版社直销、二级书商、代办点的出现,更加剧了市场的竞争;采购渠道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教材管理由“人手一册”的单一目标,向更高的综合要求迈进,这使得教材建设和研究逐步多元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教材管理需要更加灵活的机制,同时也需要更加精确的管理,如如何筛选、使用适合的教材,如何协调各种教辅教参等。而学分制、选修课的推广使许多课程计划以及教材购买的决策,不再由学校统一规定或已既定成文,而是由学院(系部)、教研室自主制定,这更加大了教材管理复杂性。相应的,学生在教材购买方面的自主性也不容忽视。

二、教材管理模式及特征

业务内容的复杂化,使得教材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首先,在业务发展模式上,我们可以将目前教材管理模式按照参与市场的程度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统购型:受传统计划教材管理模式影响,仍由学校统一管理,仍旧按计划执行,无论业务模式还是管理模式均与前文所述传统模式类似;业务模式上唯一不同的是,在市场化趋势下,供应环节取消了新华书店统一采购形式,改为指定某一经销商或学校代办站采购的形式。

开放型:业务模式基本不由学校统一管理。受市场经济影响,尤其是学分制和选修课的推行,教材管理由学校统一计划实施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加大。部分学校以内部书店形式,供学生自行选定和购买教材;更有学校采用国外高校模式――学校并不指定教材,教师仅制定课程计划和大纲,并提供可参考的教材书单,教材选用和购买更多由学生根据需要自行购买。教材管理的这一现状对教师导向性和学生的自觉性提出更高要求。

综合型:目前我国较常采用的模式,学校统一管理与其他部门、学生自主决定相结合。鉴于教材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在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上,各学院、系部、教研室、任课教师各主体均有相应自。因此,高校多采取分类管理,在一些必修课和指定购买书籍(如思修类书)上多采用统一购买,而部分专业课、选修课,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购买,或在学校代办站、书店购买。

教材行政管理模式变化是教材管理改革的另一特征。宁波大学王昌明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后我国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分为四类:管理服务型、管理经营型、经营型和开放型。[4]他在该文章中主要考察了经营方式、教材供应部门从属和经济收入三个方面,发现教务处、教材科、供应方三者在行政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他认为每种模式各有优缺,“在我国教育教学机制不够稳定,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不适宜全面推行经营模式,或行政业务脱离教务处的教材管理模式。各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经过实践检验后,最终会得出一个适合本校实际,行之有效的教材供应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使教材管理工作走上科学管理之路,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4]。

总体来说,随着目前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教材管理模式正在向更加开放(市场化)、更具互动(自主化)、知识指导(信息化)的模式方向发展:

首先,市场化特征明显,是指传统指令的破除和统一渠道的取消为教材供应管理向多元主体、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为适应这一变化,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不得不随之变革,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单一指令管理转向各种供销中心、代办站、校内书店等经营性主体,多元化经营。这一变化,使得教材管理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服务性质,同时,也给高校教材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尤其是教材质量的监管上。因此,现代教材管理模式比以往更应注重对教材质量的监督和把关,在这一意义上来说,完全的市场化暂不适合目前形势,“管、放”必须结合,度的把握极为重要。

其次,各主体自主性增强。学分制是新时期下对传统模式的一大挑战,学分制要求教学管理更加灵活、教育更具自主性,然而我国学分制仍旧是在学年制、教学计划统一管理下的不完全学分制,仍处于改革摸索阶段。在具体教学管理上,出现了高年级教学中的行政管理班、专业教学班的分化;而在教材管理中,则体现在同年级同班级同专业但不同方向学生的需要、选订的教材有所不同。专业方向更多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自主选定,因此,教材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系、教研室这一层面,对专业方向选择更具有决定权。在教材选定、供应、使用、评估等各个环节,应充分留有回应、互动空间和余地,同时又需要进一步规范制度和流程,比以往更加注重效率。

最后,信息资讯化特征更加明显。可供选用教材的种类繁多、选修课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教辅教参的日趋重视,使得教学中除使用主要教材外,更多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教辅、教参甚至专业期刊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注重的是引导,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要求、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等等,这也可看作是对学分制改革的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管理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需要更加灵活的应对机制。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内涵在原先只强调供应的基础上,向教材研究趋势发展;从强调实物书本管理,向知识、信息管理方向发展。

市场化、自主化、信息化是今天教材管理的新课题,也应是教材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只有充分回应现实状况,才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图书馆参与下的三级教材管理模式及效用发挥

面对市场化,教材管理在充分发挥效益的同时,更需灵活应对。我们强调经营意识,但教材市场的良莠不齐也使得我们应更加注重教学管理的主导性,教材服务于教学这一主要目标不容替代。无论经营型还是服务型,都无法脱离教学管理、教务计划,即便是王昌明研究员提到的管理服务型的模式。虽然部分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在行政体系中有归属于图书馆的实例,但具体业务操作中与各院系的衔接和联系却仍然需通过教务处这一教学管理部门来进行协调。脱离教学管理,没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教材管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它的单独存在也没有意义。

强调教学主导性,不等同于强调教务处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传统模式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但面对市场化、自主化、信息化的趋势,单一模式、指令化系统已经无法应对,它缺乏灵活性,在市场化、自主化和信息化条件下,更难以满足需求。

“教务处―图书馆―教材科”三级管理模式与前一教材管理归属图书馆二级单位相比,主要区别体现在图书馆同样在行政上归属于教务处管理,在行政统一下保证了业务条线的连贯性,从而基本解决了“行政与业务分离状况”的问题。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将图书馆这一学校教育资源部门引入教材管理职能当中,丰富了教材管理的内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情报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发挥,更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灵活性缺失的问题。[5]该模式的有效发挥和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予以体现:

首先,发挥教务工作在教材管理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教材的建设和使用从属于教育教学,教务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心,教材管理的目标要针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确立。教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统筹学校教学管理,在协调各教学部门和其他部门联系上具有传统优势。在业务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上,以教务为条线的管理能够吸收以往管理模式的有利经验,同时使教材管理业务贯穿整个教务教学管理之中。面对教材供应环节市场化的趋势,面对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和错综复杂的供应渠道,坚持以教务为中心更有利于以服务一线教学为出发点协调各部门,从而把握好教材供应质量关,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供应的市场化和外包模式,切实提高教材选用的效率,对教材采购实现“零库存”管理,降低损耗和管理成本。

其次,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有利于教材管理和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灵活学分制的推进,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除了强调系统性,更注重的是适用性。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异性,单一教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图书馆的参与能够在教育辅助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提供更多帮助。图书馆充足的资料图书资源既能为教师教参提供支持,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期刊和数据库弥补了教材更新速度较慢的缺陷,为学习内容更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图书馆的资讯功能和咨询服务,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选取适用教材。

对于教材管理各环节来说,在教材供应方面,市场化使得教材筛选、教材验收等环节更为复杂和困难,图书馆图书资讯优势和图书选购的管理经验优势则有利于效率提高和教材质量的提升。而在教师用书和教参辅导书方面,图书馆的库存优势以及图书资料流转和更新速度,既在成本上节约了资源,同时在获取最新书本和资料上,有力辅助了教材管理工作。随着学分制、选修课改革的推进,图书馆的资讯咨询服务更有利于解决教材管理传统模式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最后,三级模式使得整个教材管理流程更加连贯。

三级管理模式能够同时发挥教务处、图书馆的优势,以教务为中心保证教材管理服务教学核心不变,而图书馆的参与弥补了传统模式在教材供应市场化、学分制以及选修课改革等新问题上的不足。教务处、图书馆、教材科模式在行政上的条线管理,满足了业务模式与行政归属相协调的问题,避免了教材管理上多头管理的现象。三者按各自职能发挥作用,教务处起到协调教务教材工作,图书馆协调教材教参以及教辅管理,教材科具体负责教材实际工作。

当然,教务处、图书馆、教材科三级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一样,同样存在自身缺陷:至少,图书馆作为学校三级单位,与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相违背。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样的模式并不限制图书馆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我们也并不强调行政管理的层级,而是强调怎样在教材管理中引入资讯管理和咨询服务,其关键是怎样在教材管理中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或者进一步也可以说是引导图书馆职能在教材管理方向上延伸。

参考文献:

[1] 周范林.高校教材管理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2] 胡格.浅谈高校教材管理工作[J].前沿,2009(11).

[3] 胡格.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4] 王昌明.高校教材管理模式特点的思考与实践[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3(9).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心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规划区是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市区、近郊区面积(185平方公里),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1.2平方公里)。具体界定的行政区域范围附后。

第四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市人大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和有权机关批准的区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 **市城乡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 城市规划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制度。

第七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一书两证”及配套的文件、图纸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章 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第八条 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互为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含技改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大、中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报计划部门批准之前,必须持有关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选址定点,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属上级有权机关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项目,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上报。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是报批项目建设书或可研报告的必备文件。

第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建设用地或在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上扩建改建的,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现场勘探,初步拟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范围;

(三)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征询和综合协调有关部门意见后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应包括初步确定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红线图应标明:范围界线、城市道路边线、建筑退让线、高层建筑线及规定设计通知书的文字注明。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内容包括: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地坪标高、建筑限高、进出口位置、体量和管线的走向和配套设施要求。

(四)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规划设计;

(五)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会审。城市重要地段应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共它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六)建设单位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并按规定交纳城市规划管理有关费用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制规划用地红线图和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图或总平面图。加盖城市规划专用章的红线图和规划图,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必备附件。

第十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规划用地红线图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土地管理部门如对规划用地红线有异议,须书面反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复核或调整。

第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变更(招标、拍卖、协议出让或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总门参与编制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计划,组织编制变更地块的详细规划,提出变更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变更地位位置范围、地坪标高、用地面积、使用属于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停车场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率、须经过的城市管线、须配套的公共设施、建筑界线以及其它要求,作为土地变更合同的必备条款。拟定变更地块,按第九、第十条规定,以土地管理部门的名义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转移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注明地块编号,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其它有关费用,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变更的依据。已经确定规划设计条件的变更地块,需分块招标、拍卖、出让的,应重新办理分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第十二条 用地单位征用城市规划道路两侧的土地,须同时征用道路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和拆迁安置地,作为开拓城市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不得它用。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按规划道路红线外征地面积计算。在已有道路两旁征地的,应负担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十四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准办理村(居)民零星批地建房,新村建设和拆迁安置用地要纳入城市规划,统一安排,并按上述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不得侵占道路广场、公共绿地、测量标志、水文观测点、电力、电讯走廊或压占地下管线涵沟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第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确需临时建设用地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地。

第三章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项目的可研批复;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填写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规划用地红线内,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使用功能、室内标高、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配套设施、停车场地比例、绿地率、管线敷设和衔接要求、房屋间距、四周退让距离、防灾、防空、防洪和空间环境要求。

(三)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临街建筑、重点地段的各类建筑,均应提供两个以上设计方案,并附有建筑方案电脑透视效果图;

(四)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设计方案会审会议,形成方案会审会议纪要或修改设计方案通知书,设计方案经修改并经审定后,发给审定方案通知书,方可进行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五)初步设计按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审批,建设单位在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前,应征求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六)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报送的施工图进行复核无误后,通知建设单位缴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七)由市测绘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建设工程规划放样(其中包括各个转折点坐标、标高、配套设施位置等),填发建筑放样核样单。建筑工程竣工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换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和规划验收报告。

第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修建道路、桥梁、公交车站、驳岸、码头、河闸、单位门口通道、围墙和给水、排水、电力、电讯、广播有限电视、燃气等工程管线,必须参照本规定第十七条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道路管线部分)。城市道路的标高、坐标及控制红线宽度,必须依据城市规划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在城市道路上架(敷)设工程管线,应服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各种管线原则上应埋设地地下,城区现有电力、电讯、路灯等架空线应逐步改为地下埋设。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项目开工申请。建设单位确实不能按上述规定办理的,应当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并经批准,逾期未提出延期申请或未经批准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吊销。

第二十条 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从规划道路红线退让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层和多层建筑物:支路不少于3米、次干道不少于5米,主干道不少于8米;

(二)高层建筑物:建筑高度小于50米的,退支路不少于8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0米;建筑高度50米以上,退支路不少于10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5米;

(三)公共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建筑、与规划道路标高有高差的建筑,应增大退让距离,具体要求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河流两岸防洪蓝线以外的绿化带用地宽度,旧区不少于15米,新区不少于30米。集中绿化地段应按详细规划要求严格控制,不得侵占。

第二十二条 建设用地的总平面布局与建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总平面平局对停车场(库)、绿化、公厕、垃圾收集中转、污水处理、泵房、变配电、邮政信报、空调和消防等设施要统筹兼顾,配套布置;

(二)停车场(库)面积不少于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10%,宾馆、饭店、写字楼、影剧院、商场、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应按规划要求增加停车场(库)面积;

(三)旧城改造必须降低建筑密度,绿地率不少于25%。新建区绿地率不少于30%,学校、医院等用地,应相应增大绿地率;

(四)总平面布局经批准后应进行竖向设计和各种工程管线设计。各种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设计,对户外给水排水、消防、电力、电讯、邮政信报箱、绿地、公用电视管线等设施应同步设计;

(五)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其锅炉、烟囱、泵房、配电房、厨房、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得临街布置。临街面安装空调机的要进行立面设计处理。建筑物屋顶需要放置水箱、水塔时,应做隐蔽美观处理并与建筑立面相协调,不得直接外露;

(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其安全防护要求的间距,应按有关规定在本单位用地内解决;

(七)临街建筑和高层建筑应进行夜景工程设计和广告造型布置。

第二十三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含住宅)的建筑南北向间距按建筑高度计算,在旧城区应不低于1:0.8,新区不应低于1:1.0。其东西向端墙间距,不少于4.0米;

(二)高层(建筑高度50米以内)民用建筑物(含住宅),其南北向间距应不少于25米;建筑高度超过50米,其南北间距应不少于30米;侧向间距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确定;

(三)非民用建筑之间的间距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消防、环保、卫生等规定要求确定,民用建筑与非民用建筑相邻或混合布置,建筑间距在两种要求中按间距大的确定;

(四)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间距(含东西向、南北向)在6米以下(含6米)的,此间距内不得外挑阳台、楼梯。建筑物外挑的走廊、阳台、楼梯等,当连续长度超过4米时,应以外挑部门的边缘计算建筑间距。

第二十四条 建筑从本单位用地边界退让距离,南侧和北侧应不少于规定间距的0.5倍以上,旧城区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东西侧不少于2.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加大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 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原则上采取方案设计招标(设计标书由建设单位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建设单位应报送二个以上符合规划要求的设计方案(方案应包括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的立面图、电脑透视图或鸟瞰图,有条件的应制作建筑模型,设计说明书捌份以上)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评选,择优录用。

第二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内,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片区、街坊、组团成片开发形式进行审批。除小区配套建设外,不予审批零星规划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区内,近期旧城改造范围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旧城改造区域和已经有权机关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确定的用地不予审批单位和个人房屋的改建、拆建、翻建。

城市核心区内,不予审批农民新村建设,经鉴定属危房,且不符合审批条件需要安置和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可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优先在农民新村内安置。

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原则上不得进行临时建设。确需临时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含临时搭盖、破墙开店等)不得影响城市规划实施,不搞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设,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分别参照本规定第九条、第十七条执行。

第二十八条 城市道路两侧、广场、公共绿地、建筑物和其它公共场所的雕塑,户外广告构架载体和其它构筑物、宣传牌等应统一布点,统一设计,符合城市规划。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和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为便于规划跟踪管理和社会监督,每项建设工程应在施工现场的显目位置悬挂标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拆除施工临时搭盖,清理场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关部门应凭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文件方可给予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证》。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九条、《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提请市人民政府责令违法建设单位退回占用的土地,对该土地上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

第三十一条 未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城市规划区内挖取砂石、土方,堆放弃土、垃圾和废物,围填水面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责令其整理现场,赔偿损失,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00~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影响城市规划,尚未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数额为该违法建设项目整体工程造价的5%至15%。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使用性质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强制改正,并处以该项目整体工程造价的10%至20%罚款。

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核样,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三博士学位的规定处以该项目整体工程造价的3%至5%罚款。

限期拆除的违法建设不得继续施工。限期采取改正措施的,必须均作出处罚决定机关检查认可并重新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继续进行建设。

第三十三条 违法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接到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建设通知书或者处罚决定后,继续进行违法建设的,由城建监察队伍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予以查封,直至拆除继续违法建设部门。

临时建设使用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城建监察队伍强制拆除。

拆除违法建设的费用由违法建设者直接支付或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预交的抵押金中扣除。

第三十四条 未办理征地手续的违法建设,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上进行违法建设,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负责处理的部门应视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或处罚决定。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规划行政执法人员应依法持证进行规划监督、检查。阻碍规划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市人民政府每两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并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九条 市属各县(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第一条 为加强**中心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市人大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和有权机关批准的区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 **市城乡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 城市规划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制度。

第七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一书两证”及配套的文件、图纸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章 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第八条 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互为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含技改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大、中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报计划部门批准之前,必须持有关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选址定点,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属上级有权机关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项目,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上报。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是报批项目建设书或可研报告的必备文件。

第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建设用地或在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上扩建改建的,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现场勘探,初步拟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范围;

(三)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征询和综合协调有关部门意见后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应包括初步确定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红线图应标明:范围界线、城市道路边线、建筑退让线、高层建筑线及规定设计通知书的文字注明。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内容包括: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地坪标高、建筑限高、进出口位置、体量和管线的走向和配套设施要求。

(四)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规划设计;

(五)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会审。城市重要地段应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共它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六)建设单位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并按规定交纳城市规划管理有关费用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制规划用地红线图和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图或总平面图。加盖城市规划专用章的红线图和规划图,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必备附件。

第十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规划用地红线图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土地管理部门如对规划用地红线有异议,须书面反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复核或调整。

第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变更(招标、拍卖、协议出让或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总门参与编制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计划,组织编制变更地块的详细规划,提出变更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变更地位位置范围、地坪标高、用地面积、使用属于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停车场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率、须经过的城市管线、须配套的公共设施、建筑界线以及其它要求,作为土地变更合同的必备条款。拟定变更地块,按第九、第十条规定,以土地管理部门的名义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转移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注明地块编号,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其它有关费用,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变更的依据。已经确定规划设计条件的变更地块,需分块招标、拍卖、出让的,应重新办理分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第十二条 用地单位征用城市规划道路两侧的土地,须同时征用道路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和拆迁安置地,作为开拓城市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不得它用。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按规划道路红线外征地面积计算。在已有道路两旁征地的,应负担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十四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准办理村(居)民零星批地建房,新村建设和拆迁安置用地要纳入城市规划,统一安排,并按上述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不得侵占道路广场、公共绿地、测量标志、水文观测点、电力、电讯走廊或压占地下管线涵沟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第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确需临时建设用地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地。

第三章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项目的可研批复;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填写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规划用地红线内,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使用功能、室内标高、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配套设施、停车场地比例、绿地率、管线敷设和衔接要求、房屋间距、四周退让距离、防灾、防空、防洪和空间环境要求。

(三)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临街建筑、重点地段的各类建筑,均应提供两个以上设计方案,并附有建筑方案电脑透视效果图;

(四)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设计方案会审会议,形成方案会审会议纪要或修改设计方案通知书,设计方案经修改并经审定后,发给审定方案通知书,方可进行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五)初步设计按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审批,建设单位在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前,应征求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六)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报送的施工图进行复核无误后,通知建设单位缴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七)由市测绘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建设工程规划放样(其中包括各个转折点坐标、标高、配套设施位置等),填发建筑放样核样单。建筑工程竣工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换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和规划验收报告。

第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修建道路、桥梁、公交车站、驳岸、码头、河闸、单位门口通道、围墙和给水、排水、电力、电讯、广播有限电视、燃气等工程管线,必须参照本规定第十七条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道路管线部分)。城市道路的标高、坐标及控制红线宽度,必须依据城市规划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在城市道路上架(敷)设工程管线,应服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各种管线原则上应埋设地地下,城区现有电力、电讯、路灯等架空线应逐步改为地下埋设。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项目开工申请。建设单位确实不能按上述规定办理的,应当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并经批准,逾期未提出延期申请或未经批准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吊销。

第二十条 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从规划道路红线退让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层和多层建筑物:支路不少于3米、次干道不少于5米,主干道不少于8米;

(二)高层建筑物:建筑高度小于50米的,退支路不少于8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0米;建筑高度50米以上,退支路不少于10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5米;

(三)公共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建筑、与规划道路标高有高差的建筑,应增大退让距离,具体要求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河流两岸防洪蓝线以外的绿化带用地宽度,旧区不少于15米,新区不少于30米。集中绿化地段应按详细规划要求严格控制,不得侵占。

第二十二条 建设用地的总平面布局与建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总平面平局对停车场(库)、绿化、公厕、垃圾收集中转、污水处理、泵房、变配电、邮政信报、空调和消防等设施要统筹兼顾,配套布置;

(二)停车场(库)面积不少于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10%,宾馆、饭店、写字楼、影剧院、商场、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应按规划要求增加停车场(库)面积;

(三)旧城改造必须降低建筑密度,绿地率不少于25%。新建区绿地率不少于30%,学校、医院等用地,应相应增大绿地率;

(四)总平面布局经批准后应进行竖向设计和各种工程管线设计。各种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设计,对户外给水排水、消防、电力、电讯、邮政信报箱、绿地、公用电视管线等设施应同步设计;

(五)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其锅炉、烟囱、泵房、配电房、厨房、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得临街布置。临街面安装空调机的要进行立面设计处理。建筑物屋顶需要放置水箱、水塔时,应做隐蔽美观处理并与建筑立面相协调,不得直接外露;

(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其安全防护要求的间距,应按有关规定在本单位用地内解决;

(七)临街建筑和高层建筑应进行夜景工程设计和广告造型布置。

第二十三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含住宅)的建筑南北向间距按建筑高度计算,在旧城区应不低于1:0.8,新区不应低于1:1.0。其东西向端墙间距,不少于4.0米;

(二)高层(建筑高度50米以内)民用建筑物(含住宅),其南北向间距应不少于25米;建筑高度超过50米,其南北间距应不少于30米;侧向间距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确定;

(三)非民用建筑之间的间距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消防、环保、卫生等规定要求确定,民用建筑与非民用建筑相邻或混合布置,建筑间距在两种要求中按间距大的确定;

(四)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间距(含东西向、南北向)在6米以下(含6米)的,此间距内不得外挑阳台、楼梯。建筑物外挑的走廊、阳台、楼梯等,当连续长度超过4米时,应以外挑部门的边缘计算建筑间距。

第二十四条 建筑从本单位用地边界退让距离,南侧和北侧应不少于规定间距的0.5倍以上,旧城区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东西侧不少于2.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加大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 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原则上采取方案设计招标(设计标书由建设单位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建设单位应报送二个以上符合规划要求的设计方案(方案应包括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的立面图、电脑透视图或鸟瞰图,有条件的应制作建筑模型,设计说明书捌份以上)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评选,择优录用。

第二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内,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片区、街坊、组团成片开发形式进行审批。除小区配套建设外,不予审批零星规划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区内,近期旧城改造范围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旧城改造区域和已经有权机关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确定的用地不予审批单位和个人房屋的改建、拆建、翻建。

城市核心区内,不予审批农民新村建设,经鉴定属危房,且不符合审批条件需要安置和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可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优先在农民新村内安置。

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原则上不得进行临时建设。确需临时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含临时搭盖、破墙开店等)不得影响城市规划实施,不搞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设,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分别参照本规定第九条、第十七条执行。

第二十八条 城市道路两侧、广场、公共绿地、建筑物和其它公共场所的雕塑,户外广告构架载体和其它构筑物、宣传牌等应统一布点,统一设计,符合城市规划。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和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为便于规划跟踪管理和社会监督,每项建设工程应在施工现场的显目位置悬挂标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拆除施工临时搭盖,清理场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关部门应凭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文件方可给予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证》。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九条、《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提请市人民政府责令违法建设单位退回占用的土地,对该土地上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

第三十一条 未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城市规划区内挖取砂石、土方,堆放弃土、垃圾和废物,围填水面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责令其整理现场,赔偿损失,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00~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核样,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三博士学位的规定处以该项目整体工程造价的3%至5%罚款。

限期拆除的违法建设不得继续施工。限期采取改正措施的,必须均作出处罚决定机关检查认可并重新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继续进行建设。

第三十三条 违法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接到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建设通知书或者处罚决定后,继续进行违法建设的,由城建监察队伍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予以查封,直至拆除继续违法建设部门。

临时建设使用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城建监察队伍强制拆除。

拆除违法建设的费用由违法建设者直接支付或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预交的抵押金中扣除。

第三十四条 未办理征地手续的违法建设,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上进行违法建设,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负责处理的部门应视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或处罚决定。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规划行政执法人员应依法持证进行规划监督、检查。阻碍规划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市人民政府每两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并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九条 市属各县(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第一条 为加强**中心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市人大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和有权机关批准的区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 **市城乡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 城市规划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制度。

第七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一书两证”及配套的文件、图纸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章 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第八条 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互为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含技改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大、中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报计划部门批准之前,必须持有关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选址定点,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属上级有权机关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项目,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上报。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是报批项目建设书或可研报告的必备文件。

第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建设用地或在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上扩建改建的,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现场勘探,初步拟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范围;

(三)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征询和综合协调有关部门意见后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应包括初步确定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红线图应标明:范围界线、城市道路边线、建筑退让线、高层建筑线及规定设计通知书的文字注明。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内容包括: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地坪标高、建筑限高、进出口位置、体量和管线的走向和配套设施要求。

(四)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规划设计;

(五)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会审。城市重要地段应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共它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六)建设单位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并按规定交纳城市规划管理有关费用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制规划用地红线图和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图或总平面图。加盖城市规划专用章的红线图和规划图,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必备附件。

第十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规划用地红线图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土地管理部门如对规划用地红线有异议,须书面反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复核或调整。

第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变更(招标、拍卖、协议出让或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总门参与编制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计划,组织编制变更地块的详细规划,提出变更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变更地位位置范围、地坪标高、用地面积、使用属于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停车场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率、须经过的城市管线、须配套的公共设施、建筑界线以及其它要求,作为土地变更合同的必备条款。拟定变更地块,按第九、第十条规定,以土地管理部门的名义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转移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注明地块编号,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其它有关费用,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变更的依据。已经确定规划设计条件的变更地块,需分块招标、拍卖、出让的,应重新办理分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第十二条 用地单位征用城市规划道路两侧的土地,须同时征用道路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和拆迁安置地,作为开拓城市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不得它用。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按规划道路红线外征地面积计算。在已有道路两旁征地的,应负担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十四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准办理村(居)民零星批地建房,新村建设和拆迁安置用地要纳入城市规划,统一安排,并按上述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不得侵占道路广场、公共绿地、测量标志、水文观测点、电力、电讯走廊或压占地下管线涵沟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第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确需临时建设用地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地。

第三章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项目的可研批复;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填写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规划用地红线内,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使用功能、室内标高、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配套设施、停车场地比例、绿地率、管线敷设和衔接要求、房屋间距、四周退让距离、防灾、防空、防洪和空间环境要求。

(三)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临街建筑、重点地段的各类建筑,均应提供两个以上设计方案,并附有建筑方案电脑透视效果图;

(四)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设计方案会审会议,形成方案会审会议纪要或修改设计方案通知书,设计方案经修改并经审定后,发给审定方案通知书,方可进行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五)初步设计按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审批,建设单位在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前,应征求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六)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报送的施工图进行复核无误后,通知建设单位缴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七)由市测绘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建设工程规划放样(其中包括各个转折点坐标、标高、配套设施位置等),填发建筑放样核样单。建筑工程竣工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换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和规划验收报告。

第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修建道路、桥梁、公交车站、驳岸、码头、河闸、单位门口通道、围墙和给水、排水、电力、电讯、广播有限电视、燃气等工程管线,必须参照本规定第十七条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道路管线部分)。城市道路的标高、坐标及控制红线宽度,必须依据城市规划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在城市道路上架(敷)设工程管线,应服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各种管线原则上应埋设地地下,城区现有电力、电讯、路灯等架空线应逐步改为地下埋设。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项目开工申请。建设单位确实不能按上述规定办理的,应当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并经批准,逾期未提出延期申请或未经批准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吊销。

第二十条 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从规划道路红线退让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层和多层建筑物:支路不少于3米、次干道不少于5米,主干道不少于8米;

(二)高层建筑物:建筑高度小于50米的,退支路不少于8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0米;建筑高度50米以上,退支路不少于10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5米;

(三)公共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建筑、与规划道路标高有高差的建筑,应增大退让距离,具体要求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河流两岸防洪蓝线以外的绿化带用地宽度,旧区不少于15米,新区不少于30米。集中绿化地段应按详细规划要求严格控制,不得侵占。

第二十二条 建设用地的总平面布局与建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总平面平局对停车场(库)、绿化、公厕、垃圾收集中转、污水处理、泵房、变配电、邮政信报、空调和消防等设施要统筹兼顾,配套布置;

(二)停车场(库)面积不少于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10%,宾馆、饭店、写字楼、影剧院、商场、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应按规划要求增加停车场(库)面积;

(三)旧城改造必须降低建筑密度,绿地率不少于25%。新建区绿地率不少于30%,学校、医院等用地,应相应增大绿地率;

(四)总平面布局经批准后应进行竖向设计和各种工程管线设计。各种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设计,对户外给水排水、消防、电力、电讯、邮政信报箱、绿地、公用电视管线等设施应同步设计;

(五)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其锅炉、烟囱、泵房、配电房、厨房、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得临街布置。临街面安装空调机的要进行立面设计处理。建筑物屋顶需要放置水箱、水塔时,应做隐蔽美观处理并与建筑立面相协调,不得直接外露;

(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其安全防护要求的间距,应按有关规定在本单位用地内解决;

(七)临街建筑和高层建筑应进行夜景工程设计和广告造型布置。

第二十三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含住宅)的建筑南北向间距按建筑高度计算,在旧城区应不低于1:0.8,新区不应低于1:1.0。其东西向端墙间距,不少于4.0米;

(二)高层(建筑高度50米以内)民用建筑物(含住宅),其南北向间距应不少于25米;建筑高度超过50米,其南北间距应不少于30米;侧向间距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确定;

(三)非民用建筑之间的间距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消防、环保、卫生等规定要求确定,民用建筑与非民用建筑相邻或混合布置,建筑间距在两种要求中按间距大的确定;

(四)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间距(含东西向、南北向)在6米以下(含6米)的,此间距内不得外挑阳台、楼梯。建筑物外挑的走廊、阳台、楼梯等,当连续长度超过4米时,应以外挑部门的边缘计算建筑间距。

第二十四条 建筑从本单位用地边界退让距离,南侧和北侧应不少于规定间距的0.5倍以上,旧城区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东西侧不少于2.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加大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 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原则上采取方案设计招标(设计标书由建设单位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建设单位应报送二个以上符合规划要求的设计方案(方案应包括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的立面图、电脑透视图或鸟瞰图,有条件的应制作建筑模型,设计说明书捌份以上)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评选,择优录用。

第二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内,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片区、街坊、组团成片开发形式进行审批。除小区配套建设外,不予审批零星规划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区内,近期旧城改造范围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旧城改造区域和已经有权机关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确定的用地不予审批单位和个人房屋的改建、拆建、翻建。

城市核心区内,不予审批农民新村建设,经鉴定属危房,且不符合审批条件需要安置和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可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优先在农民新村内安置。

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原则上不得进行临时建设。确需临时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含临时搭盖、破墙开店等)不得影响城市规划实施,不搞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设,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分别参照本规定第九条、第十七条执行。

第二十八条 城市道路两侧、广场、公共绿地、建筑物和其它公共场所的雕塑,户外广告构架载体和其它构筑物、宣传牌等应统一布点,统一设计,符合城市规划。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和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为便于规划跟踪管理和社会监督,每项建设工程应在施工现场的显目位置悬挂标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拆除施工临时搭盖,清理场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关部门应凭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文件方可给予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证》。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九条、《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提请市人民政府责令违法建设单位退回占用的土地,对该土地上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

第三十一条 未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城市规划区内挖取砂石、土方,堆放弃土、垃圾和废物,围填水面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责令其整理现场,赔偿损失,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00~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核样,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三博士学位的规定处以该项目整体工程造价的3%至5%罚款。

限期拆除的违法建设不得继续施工。限期采取改正措施的,必须均作出处罚决定机关检查认可并重新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继续进行建设。

第三十三条 违法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接到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建设通知书或者处罚决定后,继续进行违法建设的,由城建监察队伍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予以查封,直至拆除继续违法建设部门。

临时建设使用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城建监察队伍。

拆除违法建设的费用由违法建设者直接支付或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预交的抵押金中扣除。

第三十四条 未办理征地手续的违法建设,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上进行违法建设,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负责处理的部门应视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或处罚决定。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规划行政执法人员应依法持证进行规划监督、检查。阻碍规划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市人民政府每两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并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九条 市属各县(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书籍策划;美术编辑;书籍装帧;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图书编辑规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具有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又彼此独立,各具特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彼此相生的有机整体。只有抓好出版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实现双效益的统一。

一、书籍的选题策划

编辑工作范围的扩展导致选题环节的内涵和意义发生深刻变化,起初的美编工作流程主要是从图书发稿之日开始,美编收到设计单开始进行设计,这时候书籍的开本,纸张,装订形式都已经有了定论,不需要美编参与什么意见,也就是说,整个选题策划阶段是不需要美编参与的。从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1998年)前后,书籍的整体设计工作演变到每部书稿,都要指定一名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编辑担任责任设计编辑。主要负责提出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或委托他人设计和对设计的成品质量进行审定。根据国内出版社的经营现状和内部组织结构,责任设计编辑的职责通常都由某一位美编或者一个设计团队来担负。那么实际情况就是,美编从选题策划阶段就与策划编辑一同参与到书籍的整体装帧设计和内容设计上来。

二、书籍的宣传策划

书籍设计艺术不是锦上添花的雕虫小技,美术编辑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书籍做装饰,而应是以升华图书精神内涵为目的,对书稿所能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文字、图像、材质、色彩等)进行梳理,将抽象的书稿内容以最佳的具象形态表现出来。美编在图书宣传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媒体不同特点,讲究不同时段、不同媒体、不同方式的宣传组合; 配合策划编辑通过策划各种有创意的活动宣传图书。

美术编辑不同于装帧设计师,就像工程监理不同于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提供建筑设计图纸,工程监理按照设计图纸监督,建筑单位用钢筋水泥建造成一栋立体的建筑实物;装帧设计师按照美编的要求提供书籍设计稿件,美术编辑按照设计稿件的要求协调编辑出版、印刷制版等环节,用文字、图书等信息来“建造”一本立体的“书籍建筑”。美术编辑的工作流程就是结合书稿要求,组织最合适的装帧作者、将作者交付的设计图纸,通过处理审核设计来稿及进行编辑加工、安排设计稿打样、签发样稿、提出装帧工艺材料意见并予以落实、下厂督印、检查样书等,最终将作者交付给出版单位的设计稿制作成一本“书籍建筑”的过程。

四、书籍的制造策划

要熟悉一本书的内容,根据这本书的主旨和风格设计封面,装帧图书,而出版社涉及各个方面,这就要求美编有广泛的知识面。运用电脑设计技术和美术手段表达时尚,有丰富的想象力去装帧设计。图书整体设计要有总体构思和方案,包括封面设计的各项设计都要服从总体构思,色彩布局、装帧风格要互相协调,浑然一体,既显其个性美,又显现和谐的整体设计美。

五、书籍的营销策划

过去,出版社的图书型制设计较为简单,供选的开本、纸张规格不多,出版物的制作问题,较多地涉及出版物的排版、印订质量。随着出版产业和印刷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业已进人了一个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细分市场迅速发展的阶段。现在的图书制作,开本、纸张、装订形式等变数令人目不暇接;做书的工艺及材料选择余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扩大数倍。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过剩出版业”的显现,读者对图书的出版印制策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势促使美术编辑须在图书的制作过程中下足功夫。

(一)注重版式设计的创新与策划。现在的图书策划工作不仅要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还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版式设计要力求新颖、独特,强调图文并茂。图书在内容和编排上不能只是单一的叙述,而且应有组合性的表达;不仅有优美的文字,最好还要有精美的图片。到位的版式设计来自于对图书内容的准确把握,也来自于对图书策划的全面兼顾。首先,美术编辑一定要积极主动地了解该图书的内容和特色,并与策划编辑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领会策划编辑的版式要求和设计意图。其次,也应该在版式设计上出谋划策,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并针对策划编辑在版式要求上可能出现的偏差作出及时的判断和纠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参与出版用纸的选择与策划。近几年来,出版社用轻型纸替代书写纸、双胶纸作为正文用纸已成为一种趋势。一定要适应这种产品转型的趋势,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轻型纸的产品特性和上机印刷性能,为图书正文用纸的选择出谋划策,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纸张的性能与质量对图书印刷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编辑在选择正文用纸时,还要注意根据图书的内容和印制要求的不同来物色纸张。

(三)对图书整体形象策划的提升。对一本书稿从“抽象”到“具象”的策划能力上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站在出版单位的高度上,对全社图书的整体形象进行策划。教材教辅图书在当今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如“过江之鲫”。有些图书出版社为使本社教辅产品在同类教辅图书中脱颖而出,整合自身教辅品牌,树立统一的教辅图书装帧形象,在读者心中,在竞争激烈的教辅图书市场争得了一席之地。对本出版单位图书整体形象的策划与把关,是美术编辑适应图书市场发展的新的工作内涵。许多出版单位设置书籍艺术总监的岗位,就是为提升美术编辑对全社图书进行整体策划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国辰.第六期全国科技出版社策划编辑培训班讲义DD医学图书出版的几点体会.2010.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书业;竞争;图书市场;营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图书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嬗变,出现了需求多样化趋势。需求就是市场,读者的需求变化为书业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挑战与契机,现代书业企业已能熟练地掌握和全面地认识图书价值,并试图将图书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承载、传播优势和其独有的形态优势结合起来,全方位服务读者利益需求,利用市场价值规律,赋予图书以超常价值内涵,巧妙地进行了市场化运作,以期营造独特的畅销氛围,使图书跳出了“低值易耗”圈子,以其潜在的、客观的动态价值成为精神消费的“新潮一族”。畅销书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大众化、出版运作市场化和读者阅读时尚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畅销书的营销策划中,出版业的各种资源在市场化运作的整体书业产业价值链中得到了优化配置,而成功的营销策划有赖于出版者对时局和读者心理的认知,是文化大众化和商业化在图书出版业的集中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策划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业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其营销策划是对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所进行的策划,是图书如何进入市场并占领市场的策划(包括图书选题、组稿、装帧设计、价格、印刷、宣传及销售手段等方面) 。因此,目前书业市场的竞争呼唤营销策略。

一、书业竞争的现状

我国的图书出版社一直隶属于宣传部门。20世纪70 年代前定位为“事业单位”,一切全由国家包办,不用考虑经济方面亏盈。80 年代后,定位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实行自负盈亏制。但由于一直是事业单位建制,实质仍是政企职责不分以及单纯强调出版的事业性单位,因此其组织建设仍是行政型的管理模式,根据出版过程分为编辑部、生产部和发行部三大部。出版和发行被人为地分割成几个互不相干的出版环节,整体书业产业价值链条被割断,出版社仅负责编辑和出版,新华书店完全负责发行,出版社几乎不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活动。由于其不是围绕图书市场运作而进行机构设置的,因此,不能形成一个由分析、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组织的健全的营销管理模式[1 ] 。

目前的图书市场仍残留有计划经济模式痕迹。由于长期以来在强调图书宣传的社会属性的同时,对其商品经济属性重视不够,在图书商品的销售上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运作,缺少营销战略思考。而作为图书商品生产源头的出版社,更是对图书营销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失,只有“发行”的概念性的认识,即认为图书市场营销只关乎图书产品的销售发行环节。在这样的机制条件和意识下,出版社对图书市场往往缺乏全盘考虑(即全程营销大策划) ,图书的出版与发行仍处于分割状态,且出版社本身各环节间也缺乏总体的协调和监督,往往在图书印制完成之后,销售环节不能真正了解图书选题的目标细分市场,致使图书市场流通不畅、信息不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重编辑轻发行”一直是传统书业的疾瘤,更是摆在现代书业市场竞争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书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日益增大的“生存压力”使出版人意识到再按过时的运作机制操作图书市场,绝无立足之地。尤其在现今除了纸质传媒,日趋呈现电子媒介与纸质媒介文化交叉、互动并存的文化传播多元时代,图书市场中的“文化”不再是唯一选择。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继重视“选题策划”之后,业界又高举“营销”大旗。营销策划和营销战略问题突显出来,且成了能否使图书顺利完成“产品—商品—用品”这一流程过程的关键。

从目前书业市场来看,有三种类型的图书:第一种图书文质兼修,无需做任何促销也会好评如潮;第二种虽具有特殊的宣传点和卖点,但读者也许并不知道其价值所在,因此营销宣传是必要的;第三种是所谓的“死书”,即本身品质较差,即使强拉硬拽,也很难“扶上墙”。而从源于国情的读者市场现状来看:一是我国读者总体文化水平偏低;二是成熟的市场主体———高知识阶层的购买力尚未成熟;三是长期以来,文化的独立思维品质缺乏,舆论一律,往往造成读者阅读倾向一窝蜂。因此,面对已从旧的计划经济同质化卖方图书市场转为现行的市场经济的异质化买方图书市场的既定状况,可以利用一定的炒作策略,适当导入商业市场营销运作模式,作为图书营销实践活动的尝试这是很有益的。控制在一个能够承受的合理范围内的市场营销炒作是不为过的,至少可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图书营销“探路”。当前图书市场营销中的图书“炒作”问题,只是为了让人们来关注图书市场,而不是改变作品本身的质量。对于作者队伍来说,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创作中去,不论出版人还是作家无论如何不可忘记“给读者带来什么”。但反过来说,读者市场的不成熟也同样给营销炒作和培育图书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书市场的营销炒作不能一概以恶意而论,恶意的炒作是一种商业欺骗或是商业强暴;而图书营销则是图书对市场的引导和培育。利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思潮来引导阅读者,是适应读者、提高读者和创造读者。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这也是出版业对图书市场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迫切的任务[2 ] 。

二、书业竞争发展的三种观念

(一) 图书品种竞争观念

从1978 年到上世纪90 年代中期,我国书业基本上属于品种竞争阶段。由于“文革”所造成的文化荒芜,图书出版严重滞后。改革开放后随着读者需求的日益增长,图书市场焕发出旺盛需求,图书出版量大幅攀升。1979 年的全国出版工作会极大地解放了出版生产力,当时印刷业也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技术时代,总印数、总印张特别是图书品种更是急速增加。

品种竞争是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战略,其主要任务是扩大和发展编辑出版及印制的生产能力,市场几乎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有着无尽需求,基本不存在问题和风险[3 ] 。

到90 年代中后期,品种的增加渐渐不能立即带来图书印数的增加,印数不断下降,市场已不再那样可爱、充满生机,出版社间竞争加剧,品种经营观念开始转向市场推销观念。

(二) 市场推销竞争观念

90 年代中后期,书业基本上处于市场渠道的推销竞争时期。这时出版重心开始从编辑转向发行,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扩大发行部门或市场推销部门力量以赢得市场。而图书发行的分片管理和推广、发行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推进了发行渠道的畅通、促进了销售。渠道推销是一切问题的中心,因而针对渠道的宣传和推销,就成为这一时期市场竞争的最主要手段。

然而,市场变幻莫测,它逐渐变成了带刺的玫瑰,须小心翼翼地采摘才可能占一席之地。过去的出版业是一个自成系统、较为清高、偏安一方的行业,现在的出版业从空气清新变为清浊混杂。

随着大书城建设和图书零售市场发行网点的渠道对市场占有进程的不断定型,读者———这一图书流通环节中的最终消费者,其消费惯性和消费倾向越来越像一把利剑刺向出版业。读者选择偏好的重要性急速提升,买方市场格局更加强化。面对日益丰富的图书供给和庞大的图书品种堆积,其结果是图书库存迅速增长。这样,迫使书店采取寄销制,退货如决堤之水横冲而来。出版社在遭受了品种、数量增长策略的抑制后,又碰到了市场渠道推销的抵制。渠道推销不仅不再是促销法宝,而成为制造风险的手段———它一方面把图书迅速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市场的法则又几乎是同样迅速地把图书从市场中倒流回到出版社。

这个时期渠道推销策略也已不再是万能的了,也不再是书业市场的直接代表,对渠道的推销也不再能够直接带来书业的“双效”,渠道推销观念开始变得角色模糊,问题的中心转向书业市场的最终决定者———读者[4 ] 。

(三) 读者个性化竞争观念

进入21 世纪,出版业基本上进入了读者个性化竞争时代。这一时期出版重心又开始重新转向编辑———以市场读者需求为中心的编辑活动,即把整个图书出版流程建立在市场读者的需求基础上,读者需求成为所有问题的中心,为读者服务、出版读者需求的图书成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3 ] 。

目标市场差异化选择及个性化竞争,是一次新的洗牌。由于书业市场定位越做越细,与目标读者的需求接合度更紧、更甚,读者的共鸣和体验也会更强烈,因而图书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销量急速增加,形成畅销书效应。在今天,畅销书已不仅仅作为一种特殊出版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对社会文化、观念和时尚的影响力、波及面迅速蔓延。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畅销书把出版业推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台。靠图书品种和推销渠道吃饭的时期已经过去,由畅销书鸣锣开道的读者个性化竞争时代来临了。

读者个性化竞争是现代小康社会书业的主要竞争形式。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购买力大大提高,图书市场总量也在迅速扩大,这一时期书业竞争发展的观念是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特征的,面对各种各样差异化需求特征凸显的读者群,为了满足和争夺细分的目标市场,一切从读者出发、为读者的利益需求全方位服务,这时的书业竞争急切呼唤图书市场营销策略,营销———成为现当代出版领域最时髦的词语,被广泛传播和应用[4 ]

三、书业竞争呼唤图书市场营销

上述三种竞争观念是随着出版生产力和图书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出版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进的营销理念正在成为现代书业营销实践的主导思想。目前,我国年出版图书19 万种,品种日趋丰富,读者主权意识逐步形成。书业强化营销观念,是以读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为中心,以满足读者和服务社会为宗旨,使书业经营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 图书营销理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将“市场营销学”定义为:市场营销个人和群体通过所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图书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书业领域中的应用。图书营销的定义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图书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要、实现图书出版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一系列商务活动过程。因此,图书营销系统应该贯穿书业的整个流程(选题- 出版- 宣传- 促销- 市场组织- 销售- 搜集反馈需求信息) ,具体就是图书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选题开发、图书定价、渠道选择、图书促销及售后服务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从宏观角度看,图书市场营销,注重整个出版经济基础体系中“出版社- 图书- 销售”和“图书- 读者”的流动过程,并指导图书流通环节的所有社会行为。

从本质上说,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购买欲望为向导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体现。营销与推销的区别在于推销注重卖方需要,营销则注重买方需要;推销以卖方需求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为现金,而营销则考虑如何通过产品,在创造、传递产品给最终消费者时用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按照市场营销观念,书业部门所有环节都要考虑顾客,为顾客需要和期望而作。而图书营销部门既要了解、关注整个出版流程内部各环节的工作,还要担负起对外图书销售的营销策划任务。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观念更新,建立起成熟的图书市场营销理念。 转贴于

进入21 世纪后,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图书总发行权回归出版社,出版社成为图书营销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目前的书业市场已开始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转变,这就要求出版管理者必须成为开拓型的出版家、企业家、营销专家,不但要有强烈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事业心、责任心,而且要有丰富的图书营销知识,精通图书产业经营之道[5 ] 。

(二) 加强图书信息的营销宣传活动

图书营销中,图书广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图书信息的广告宣传工作。图书宣传必须把营销宣传重点放在读者需求那里,而不仅仅是图书经营商。要通过一步到位的广告宣传活动,进一步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直接使图书为读者所认知,让读者自己去选择,使潜在读者市场变为现实读者市场。

图书商品的文化含量决定了一次性宣传不可能使人一目了然,也不可能保持长时间记忆,所以,图书广告宣传特别是科技图书,在进行传媒选择时要考虑媒体的广告价位,必须考虑其费用承受能力,力求较低价位,以保持营销宣传的持续性,不断地强化读者记忆,这也是图书在导入市场后能够迅速进入引入期、延长成长期和饱和期、减缓衰退期这一生命周期的有效措施。

(三) 建构图书营销组织

在图书市场营销中要依据图书营销学,借鉴现代市场营销部门的各种组织方式,构建图书营销组织。

1. 按功能设置图书营销机构。这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的主要优点是易于管理销售图书,但同时其效益较低,责任难以明确,纠纷较多。

2. 按地理区域设置图书营销机构。它是伴随着出版物地区差异不断扩大、出版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开始出现的,便于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经营的图书营销组织。

3 图书产品的营销管理组织和图书市场的营销管理组织。这两种组织方式分别由图书产品经理和图书市场经理对其负责,同时还要建立现代营销计划工作体制,以精细的图书营销组织来进行管理。计划工作的程序要求经理们首先要考虑图书营销环境、图书营销机会和图书竞争趋势等,然后分别制定宏观和微观的图书营销战略,进行图书销售利润预测,并说明工作绩效[6 ] 。

目前,由于出版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仍属于传统型生产,其营销职能未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扩展和开发。因此,出版社所有机构都要围绕图书市场需求来设立,将读者市场需求既看作终点也看作起点。

(四) 加强差异化目标市场行销

部分出版社定位模糊、市场行为盲目是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其一,出版社未根据自身出版资源和编辑条件进行细分市场定位,总认为自己的书能拥有全国图书市场的各类读者,而结果在图书品种上缺乏个性,失去了与同类出版社竞争的优势。

其二,缺少准确的目标市场选题,出版选题跟风现象严重。比如,出版文艺类图书的文艺出版社看到教辅读物和计算机图书在市场上分别走俏后,便奋力挤进它们的市场中,结果由于缺乏相应的编辑力量,所出版的这两类图书均在市场上竞争不过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造成图书严重积压和资金浪费。像这样的出版社并不少见,此类出版社特点是图书出版“以我为中心”而非以读者为中心,没有拓展产品的品牌策略,没有稳定的市场合作伙伴,缺乏近期和长期的营销计划。

目标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是差异化(包括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人员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 ,有效差异化的原则是重要性、盈利性、可接近性、明晰性的体现。出版社必须运用图书营销学的四种策略(4P′S) 即图书产品策略、图书价格策略、图书分销渠道策略、图书促销策略,来决定推出多少差异、推出哪些差异,避免定位过低、过高,定位混乱和定位怀疑。同时出版社要注意把细分的目标读者的差异化定位与各种图书市场营销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并向外传播[5 ] 。

(五) 构建图书营销渠道,建立图书关系营销

在建立图书营销渠道时,出版社图书的营销工作可由专职的图书推销商完成。这些商各自负责特定区域,互不交叉。一家出版社要雇请多少图书商与出版社的产品和销售额有关,即与出版社希望在多大程度上占领市场、出版社商业网络应用多密集有关。图书销售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出版社雇用的,属出版社人员,在出版社领取一定固定工资和一定提成。这种图书商相当于出版社图书营销人员,这种类型适合于较大规模的出版社。另一种是“自由”商,这些图书商不在出版社领取工资,只收取一定提成。小规模出版社可采取这种方式,以降低图书营销费用。

图书关系营销,是指与关键成员——顾客、图书供应商建立长期满意关系,目的在于保持与他们长期的业绩和图书业务。这种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双赢”关系,是靠不断承诺和提供给对方高品质的图书产品、优良服务和公平图书折扣来实现的。图书关系营销的结果是相关双方建立了经济、技术和社会方面的纽带关系,还可以减少图书交易成本和时间,在最佳状态下,图书交易可以把每次都要协商的模式变为惯例[7 ] 。

总之,图书营销是引导现代书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出版经营者、管理者的经营思想或商业理念,它概括了书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其基本作用就是通过出版社有意识的营销经营活动,正确处理读者需求、出版利润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且努力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解决图书出版与图书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畅销书的打造,掀起了书业营销的狂飙,营销、推广、策划等市场化运作理念已最大限度地深入到了出版领域,迎来了图书出版的营销时代。我国现在的出版业正处于一个欣欣向荣的历史时代,只要看准方向,坚持以传承人类文化为己任,我国的出版事业定会蓬勃发展,开创一个出版历史上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 变迁的轨迹—浅析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历程[J ] . 出版广角,2008 , (6) .

[2 ]黄振伟. 中国书业“悬崖”: 无序竞争“悲剧性”增长[N] . 财经时报,2006 - 02 - 27.

[3 ]黄健. 从书荒时代到书业繁荣的历史跨越[J ] . 出版广角,2008 , (4) .

[4 ]刘拥军,现代图书营销学[M] .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12 - 18.

[5 ]要力石. 图书营销策划的意义和方法[ EB/ OL ] . 出书网,2008 - 10 - 27.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图书编辑;市场调研;调研内容;调研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75

图书市场调研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图书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活动,旨在为出版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策划的图书更好地适应市场。

市场调研是编辑工作的起点,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申报什么样的选题,所申报的选题是否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编辑对图书市场的调研。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更是把市场调研作为编辑考核项目之一,每年要求编辑至少提交两份市场调研报告,同时在严谨性、逻辑性、完整性、深入程度、参考价值等方面对编辑提交的市场调研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市场调研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可以引起市场变化的因素,可以影响市场营销活动的因素,都属于市场调研的范围。这里仅介绍图书策划编辑在调研时常用的内容和方法。

1相关政策调研

在市场调研活动中,编辑首先应该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标准更新、最新动态、技术革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这可以通过时常浏览政府、机构、协会等官方网站,收看收听电视、广播,阅读行业报刊,参加行业论坛等途径获取。编辑不仅可以在政策调研中发现市场需求,主动出击,而且可以为图书出版降低风险。例如,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8个。针对这些新增和合并专业,编辑可以开发很多新选题或者更新改版已有系列教材。

2读者需求调研

读者是图书的阅读者和消费者,编辑只有真正地了解读者,才能生产出满足他们的书籍。编辑要想真正了解读者需求,就应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问问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是我需要的吗?作者的水平怎么样?定价可以接受吗?编辑最好让自己成为相关行业的半个专家,深入到行业一线,与读者面对面沟通,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后再策划选题,甚至引导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例如,笔者关注建筑类图书,笔者的同学在建筑企业工作,同学聚会就是最好的调研时机,聊天式的深入谈话比机械问答要好得多。做机电类图书,编辑最好有机械或电气专业背景,或者从事过相关工作。做教材教辅类图书,编辑就该多去院校跑一跑,多和一线教师聊一聊。做旅游类图书,编辑本身最好也是旅行爱好者。

3市场需求调研

市场需求调研主要是估计图书市场规模的大小及图书潜在需求量,可以在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两个大方面展开。

在实体平台方面,图书订货会、大型书展、书市、新华书店和专业书店等都是编辑进行市场调研的好去处。品种齐全的图书展示、畅销图书排行榜、新书会、专家和作者的讲座和论坛等活动让编辑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大量的图书信息,接触大量的业内外人士,对市场上的图书品种、内容、开本、封面、版式、定价、上架情况、订货数量、销售情况、读者行为等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和对比,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归纳分析,编辑可以看出图书发展趋势、开拓出版思路、找到市场潜在需求和空白点等。除了上述这些业内展和书店以外,业外展的作用不可小觑。科技前沿的行业展会、权威嘉宾出席的学术会议、干货较多的专题性论坛等,都是最直接有效的调研场所,编辑可以从中把握行业发展态势,找到市场需求、选题方向和优质作者。例如,《装饰石材应用指南》就是编辑在“全国石材行业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石材产业论坛”上,与专家讨论关于石材背胶、护理方面的内容时,聊天聊出来的。笔者在参加了“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议”之后,了解到现在已有将近500所本科院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30余万,教材需求量很大,萌生了策划一套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的想法。

在网络平台方面,策划编辑首先可以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阅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资源,获取相关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读者的需求及分布情况、相关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情况等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的信息量虽然庞大,搜索便捷,省时省力,但有些网站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及时、全面和准确,编辑不宜采取对任何信息都“拉到篮里便是菜”的态度,应该耐心浏览、不断筛选,经过识别、整理、核实后,剔除出过时、重复、片面、不可靠和错误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免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可以通过当当、亚马逊、京东、天猫、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获取图书基本信息、图书排行榜、销售数量、商品评价等,了解图书趋势、市场需求、读者喜好等。例如,对比各大电商网站图书排行榜可以发现,《解忧杂货店》《岛上书店》《偷影子的人》《小王子》名列前茅,说明治愈系文学作品在2015年受到热捧;英语四、六级考试类书籍和经济管理类书籍分别稳居考试和教材图书榜首,说明英语和经管类图书市场需求依旧旺盛;畅销图书作家榜上多是外国作者,引进版图书品种多样,体现了读者阅读高品质化的趋势。再例如,编辑经常阅读商品评价,特别是负面评价,往往能够分析出这些评论背后的潜台词,排除一些发货和快递问题,可以找到很多图书自身存在的缺陷和读者需求。

最后,可以通过关注一些专业的网站和论坛,粉丝、阅读量和转发量多的微博、微信等,了解行业热点信息、专业知识、专业读者需求,寻找选题素材,判断选题的可行性,物色有潜力的作者。例如,2012年6月,肖杰以亲身实践整理出《100种常见多肉植物图鉴》,并发表在博客中,赢得广大网友好评,点击率近15万次,是网络上最受爱好者追捧的多肉植物实用图鉴。博客“二木的花园”也被爱好者们称为多肉新手的福音,被当作教科书一般。2013年5月,《和二木一起玩多肉》正式出版,年销量13万册。再例如,2013年7月,张嘉佳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故事”,该故事系列微博数度被转发超200万次,超4亿次阅读。11月,这些故事结集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目前该书销量已冲破60万册,在各大图书排行榜名列前十。

4同类书调研

同类书调研要从同类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结构形式、价格、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出版数量、市场销售情况和读者反映等方面进行客观的、细致的分析,并力求使这种分析对于策划中的选题具有比较、参照意义。同类书调研包括社内同类书调研和社外同类书调研。社内同类书调研主要是通过本社官方网站、图书销售系统获取数据。此外,社内销售部门长期从事图书营销工作,哪些品种好卖,哪些品种不好卖,他们都了然于心。编辑应多与他们沟通,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每种图书的实际销售情况和读者需求,快速捕捉到选题方向和选题信息。售后服务部门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他们通过网络和电话与读者沟通,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这些买家评价都是编辑市场调研的宝贵资源。

社外同类书调研主要是通过外社官方网站、电商平台、实体书店、编辑同行、相熟的专家和作者获取信息,看看其他出版社在做什么,如何做。如果自己已在同类书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就持续保持优势,提高图书质量、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如果自己在同类书中不占有重要地位、实力不足,就分析强者的不足之处,开发具有相对优势的图书,填补市场空白,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例如,笔者在开展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出版情况的市场调研时,通过走访书店发现,市面上同类书很多,其中更是不乏实力强劲的一类出版社,而且多是十一五、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作者也多为一本重点大学教授,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笔者同时也注意到,现有教材在体例结构上多以传统的篇、章、节形式为主,内容偏多偏深,主要针对学术型本科学生。因此笔者把该系列教材的读者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本科学生上,内容不求多而全,要求少而精,与课程学时数量配套。

市场调研是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把握图书市场趋势、有助于出版物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加工、有助于制订营销方案。市场调研要以选题策划为中心,而选题策划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选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调研质量决定的。如果缺少市场调研这一步骤,凭空想象、闭门造车,选题就必然是无本之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编辑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意识,能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市场调研是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每个编辑都要具备对市场进行有效调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初级[M].武汉:崇文书局,2007

[2]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