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

高校管理措施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贷款现状缓解贷款风险措施

Abstract:.Appropriatemeasurementstopreventandminimizetherisk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loan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statusquo,preventandminimize,therisksofloans,measurements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为寻求更大的发展,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和高校学生学费不可能有较大增幅的情况下,利用银行贷款资金,增加对基本建设投入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缓解了扩招任务给高校带来的巨大压力。高校贷款实际上是用银行的钱办学校的事、用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高校通过贷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巨额的本息支付使高校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沉重的债务负担和还贷压力,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一高校贷款的现状

据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其实,如果深究远不止这个数。截至2006年2月末,陕西省高校贷款余额总计92.8亿元;截止到2006年底,江苏省高校的贷款余额总计约100亿元;截止到2006年底,广东省高校的贷款余额总计约125亿元;截止到2005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贷款余额75.4亿元;吉林大学贷款余额总计30亿元等等。

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靠收取学杂费用于归还贷款利息都不够,更别说将经费投入到教学中去了。

二缓解高校贷款风险的措施:

㈠由政府出资归还贷款本息

由于高校贷款要么是为完成国家交给的扩招任务,要么是大学城建设需要。高校贷款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国民素质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高校贷款存在着极大的无奈,试想想,谁愿意借款过日子。事实上,高校贷款与政府有着直接紧密的关系,高校巨额贷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默许,高校贷款的风险,实际上是政府责任的转嫁。

因此,本人认为,政府默许的高校贷款本息的偿付应由政府“买单”,个别高校对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偏大、依靠贷款铺摊子、盲目追求高标准,则应由其自行解决还款任务,让其“自食其果”。目前,江苏、浙江、广东几省将由政府出资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做法,引起了热烈关注。有消息称:2007年江苏省省政府将拿出43亿元为高校贷款还本付息、浙江省省财政将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还本付息。

㈡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教育投入比例。虽然与国际相比,我国教育经费中的财政投入比例较大,但总体投入量不足,从未达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标准,由于缺少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法律保障,直到2006年,这个目标仍未达到。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1996年为1654.2亿元,2006年为4752.7亿元,10年间增长1.87倍,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左右徘徊。据统计,发达国家平均5%,发展中国家平均4%。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以2006年为例,投入的教育经费为4752.7亿元,当年的GDP为209400亿元,按教育经费投入应占GDP的4%计算,2006年应投入教育的经费应为8376亿元,实际投入缺口

达3623.3亿元。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约占教育总经费的20%~22%),国家少投入高等教育经费约700亿元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应努力提高教育经费所占GDP的比重,争取尽快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家4%的水平,或者更高的水平。通过发挥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主渠道的作用,提高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和还贷压力。

㈢增强高校自身还贷能力

在财政投入不足和学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通过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等增强高校自身的还贷能力。高校举债的根本原因是资金来源的较为单一。在我国,政府一直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但现有的财政投入力度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国家应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引进民资、外资等多种途径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实行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在保证本院校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筹措资金的稳定来源。它的收入比校办企业的收入更直接、更稳定、风险小。因为,校办企业牵涉到资金、人才及各方面的投入,又受到产品销路、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成人教育不仅可以很快得到资金,且又能优化招生结构,不失为一种风险小、成本低、收效快的筹资渠道。

㈣成立大学基金会

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大学基金会,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这些大学的基金会对高校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美国大学基金会一般是非独立法人,多数隶属大学机构,一般由大学自己管理,大学会派出一个投资委员会负责基金投资决策。

大学基金会资金来源除了向校友募捐和某些富豪的慷慨捐赠外,主要依靠在各个领域的投资收益(如股票市场的投资、固定收益投资、房地产市场投资等)来滚动积累。主要用于支援大学的学生奖学金、教授研究基金、兴建实验室和教学大楼等。

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基金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大学基金会数量很少。从理论上说,成立基金会是现代大学融投资的一种必然趋势。另外,通过基金会管理自营资金,也对避免产生类似于天津大学那样违规挪用资金炒股而导致学校巨大损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①。

目前,广东省只有中山大学成立了广东省中山大学发展基金会,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想法设法引进更多的社会捐赠资金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②。

㈤置换旧校区

为了归还贷款,政府部门应允许高校将规模小、效益差的旧校区按市场价格置换出去,而效益好的旧校区应坚决予以保留,因为效益好的旧校区也是高校赖以生存的保障,保留的目的是增强高校自身筹资和归还贷款的能力。当然,由于高校资源是国有资产,可以从一个学校向另一个学校流动,但对广东省政府将广东某省属重点高校的一个校区无偿划拨给另一所职业学院的做法不敢苟同。本人并不是反对无偿划拨,而是认为在划拨前,最起码应聘请一个中介公司,对无偿调拨校区的现值进行评估,这对各方都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各种政策广开财源,如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高校的还贷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乐、王卡敏:《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和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06年第12期《经济师》第117页

2、邬大光:《高校贷款热的冷思考》,《南风窗》杂志,200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本管理;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17-02

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组织群体重要资源,根据人性格、心理状态和兴趣的不同对其实行不同的管理,一切从人性和人的需求出发,围绕如何更好的开发组织内人力资源,服务与组织利益相关者,从而让组织实现相应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管理制度制定都要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导。由此可见,人本管理是一种以服务于人目的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作为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并把其作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过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一切从人出发、尊重教师、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从而调动并激发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校和谐健康发展做铺垫。高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是拥有良好的素养和高知识水平的人,因此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理解更为深入,对非人本管理的事情或制度更为敏感。高校管理中应充分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人本管理在高校营造一种环境,激励教师和学生自觉的为高校的荣誉而奋斗,从而促进高校和师生和谐全面发展。

一、高校管理中人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高等教育中,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为高校增添荣誉。实施人本管理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应为师生营造“人人平等”的文化氛围,让师生有被服务的感觉,形成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也就是说在管理过程中应树立“服务性管理”的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原则,尊重教师的科研劳动成果,发挥学生自主性,进一步推行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不但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被服务的对象,教师、学生、高校,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生态链,应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校方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另外高校应积极做好对外工作,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非人本管理的情况,更有甚者忽视和阻碍师生个体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及时的改变。

(一)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缺失个性化发展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的管理模式过于侧重于教学和对学生的管理活动,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学生状态大同小异。该模式的缺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模式过于机械化。高等教育本应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化的人才,可是,我国许多高校依然施行类似于高中教学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缺乏辩论性和学术讨论性,极大的扼杀了学生创新和想象能力,掐断了学生的好奇心,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等院校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做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授课,贯彻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性。

2.专业设置过于呆板。从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来看,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及其个人的需要,这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高校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生自主择业和自费上学体制的完善,这些因素都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更重视学生的需要,让其自主选择所需课程。可是,当今高校普遍现象是教育培养时专业化过强,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膜,一些理工院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语文等学科,使学生的眼界仅限于专业以内。学生一经录取后只能按照本专业安排的课程上课,很难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未对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专业提供条件。尽管近几年来高校给少量同学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可也只能由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转向录取分数较低的或是同等分数的专业。远没有全面开放学生进行专业自主选择。

3.学生缺乏个性化发展。由于本科院校过于注重培养规格和模式,这种统一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差异,使得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尽管推行学分制,实行必修和选修的授课模式,可是必修课所占比例过大,使选修课成为摆设,再者,那些选修课也都是校方选定的,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权,如此就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忽视,起主导地位未能充分发挥

人本管理的基础就是要坚持“两个中心”。在教学管理方面,一些高校管理者给师生过多的限制,让师生不能在一种自觉自动的状态下传授和接受知识,制约了教师的主动性,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失去了主导作用。

1.教师的自受到侵犯。在专业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自由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决定权、参与权和知情权,高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权利,要深刻理解自主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是对其教学主导地位的确证。目前,很多高校过于干涉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失去教学自,特别是迎接教育部评定时,教师的自更是被一些硬性的指标取缔,例如,有些高校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教材都有硬性的指标规定,要求教师必须写出详细的教案,并按照教案内容执行,这才很大程度上羁绊了教师的授课。

2.教师创造性受到了侵犯。高校管理者本身就是由教师的职位一步步的上去的,其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些管理者为增加头上的光环,私自窃取教师的科研成果,使得教师的创造性受到了侵犯,教师迫于种种原因有苦难言。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对科研项目失去兴趣,严重危害了高校及教师自身利益。

二、高校实施人本管理的措施

1.坚持落实“两个中心”重要原则。管理二字,在理不在管。高校应严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及时解决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让老师感觉到校领导对其的重视,让学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管理者只有放下领导者的价值,树立起一切管理服务于人的理念,才能打好高校人本管理的基础。

2.尊重教师自,形成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精神层面的安慰只是唤起人动力的催化剂,管理者应制定更多有利于人的激励方案,让教师能有切身真实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激励的实质是满足人们合理的需求,及时有效的激励是促使人们高效工作的动力源泉所在,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在对待教师科研成果方面,高校管理者应自尊自重,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窃取教师的科研成果,反之,对于那些善于创新、勇于突破现状的教师要予以鼓励,比如,可设置相应的现金奖励或根据科研内容、成果大小提高上进教师相应的职称,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结束语

人本管理措施的实施是高校改革进程中的基础,高校管理者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注重“两个中心”的落实,尊重教师的自和科研成果,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样才能能达到人本管理的最佳效果,为祖国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凤阁.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及实现[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优化措施

高校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率的标准。放眼世界,当下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因此国家也大大增加了对高校的投入。然而高校获得较大投入,却忽视了内部的管理。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这大大降低了资产的利用率,造成巨大的资产浪费。这也是如此多的高校表示科研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

一、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投入,轻管理

高等教育的规模相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为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不仅加大了政策上的支持,也不断加大了财政上的扶持,除此之外,高校还通过企业赞助、校友捐款等途径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然而,流入学校的资金并未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科研项目搁置或放弃,教学仪器得不到及时补充。这些现象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都时有出现,极大影响了资金效率。2.传统的管理观念要办好高校,不仅仅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要管理好整个高校的资产使用与共享。传统的管理理念使得很多高校在缺乏专业性管理的情况下随意处置资产,导致高校资产的分配和使用不合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资产产权界限不明

高校的资产产权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之分。二者的区别在于经营性资产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并具有保值、增值的的特点,而非经营性资产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国家的行政任务或社会活动。前者的产权不清晰将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如:有些高校为了弥补办学经费不足而置办校办产业,没有及时对学校资产的使用进行补偿。后者产权的不清晰将会导致权责不对称的现象,造成管理与使用脱节。而资产产权界限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未能按资产的不同形态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国有资产的权责不明、保护不力以及流转不畅;二是无形资产管理体系不规范,使得相关的发明、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账实不相符合

高校的账实不相符合主要在于对购进资产没有及时地按规定登记入账;对于处置的,没有进行及时地账务处理。另外,在资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中资产的流失也是导致账实不相符的原因之一。

4.配置不合理

由于高校各部门之前存在着资金、人员的差异,配置不合理容易导致资产不足或过剩,资产到位不足容易导致项目无法开展,无法进行正常的科研活动,而到位过剩的容易导致腐败现象。总之,这会使得资产分布不均,配置效率低下。

5.使用效率低

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不科学的资产购置计划。高校资产是用来维持高校正常科研项目得以开展,盲目地借款购置或使用各类资金将会导致资产闲置或浪费,资产得不到合理利用,容易导致利用效率低下。

6.资产管理效益评估体系不健全

资产的使用是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收入与支出应得到合理的配置,并且作为资产使用和处置的重要依据,因此进行资产绩效评价是势在必行的。然而,许多高校对于资产仅限于管理,而很少进行评估,如在科研、教学的资产成本核算、计算折旧工作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方面得不到应用。

7.管理机构欠缺、管理制度不健全

如今,高校在资产管理这一方面主要由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负责,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资产的使用管理严重缺乏科学性。一方面由于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隶属关系不明确,缺乏相应的配合和监督;另一方面各部门间横向联系差,办事效率低下,管理制度被搁置,无法落实,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8.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偏低

首先,资产管理人员的招聘没有像其他职位一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难以开展工作。其次,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得不到重视,从业人员没得到专业的培训,甚至导致相关人员在购置器材时对仪器的基本属性和使用率缺乏了解。

二、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措施分析

1.转变资产管理观念

一方面,重投入、轻管理的观念已不再适用于现代高校的发展,重投入而产出得少只会让高校的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必须要努力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实现少投入高产出,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钱重物轻的观念,要把实物、货币、有形资产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所有权把握好、掌控好,把使用权使用好、落实好,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人员,提升员工素质。转变资产管理观念是进行管理的基础,关系到资产管理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转变管理观念要坚持从上至下的原则,涉及资产管理的全体人员都要做好转变观念的准备,树立各类资产的价值观,建立资产档案,增强产权保护意识。

2.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必须要建立资产三级运营管理体系,尤其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首先,应该建立学校层级的资产管理的统一机构,由学校领导负责,接受其他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无论对经营性资产还是非经营性资产坚持统一的法人责任,坚持权责统一的原则。其次,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资产的登记、验收、保管、使用等,对于报损、转让、变卖等的规定也要进行详细说明。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是资产使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要加强资产使用监督,固定资产要严格审查明细账,检查是否有个人非法占用的情况。

3.明确产权关系,明确责任

明确产权关系是管理清晰的重要前提,涉及财产的使用、占有、收益、出资、让渡等权利,各权利之间应当保持明确的责任关系,以保证流转顺畅。产权关系在整体产权管理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只有明确占有者所占有的资产,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私人占有、资产浪费以及腐败的现象。对于非经营性资产有偿性使用的转型,各个高校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支付资产使用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资产使用率;二是对于校办企业,要努力实现校企分离,形成产业的独立运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产权关系也会发生动态性转变,这需要高校掌握好产权发展的度,把握产权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产权关系现代化,适应现代管理体系,如以租赁的形式出售使用权,即买方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高校资产投资的收益,也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4.规范绩效评估体系,提高使用率

如今,各高校都会以各种方式向国家、企业争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这说明高校并不缺资金、人员的流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会使得高校使用各方面的资产去从事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因此,一个健全的评估体系的建立是刻不容缓的。财政主管部门应对高校进行及时的资产绩效评估,做好合理配置资源的工作,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注重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也能给高校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体现在绩效评估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完善体系前,要健全资产购置、登记、使用、评估等方面的制度法规,能够做到有规可循。在一个完善的体系下,管理人员越能够按照规则办事,避免出现资产随意处置的状况。

5.优化管理队伍,加强职业培训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优化管理队伍旨在增强管理的专业化、科学性,这意味着资产管理每个环节的效率都将得到提高,如在科学仪器的购置上就不会忽略应有的指标,造成资产浪费。同时,奖惩激励制度应被应用到资产管理中,因为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率。新形势下,做好资产管理的工作已成为高校良好运作的重点,成为高校维持日常管理运营的重要保障。如今,时代的变化迫切地要求高校转变资产管理观念、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逐渐明确产权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作者:孔晓波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武.论国有资产管理对合并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扬州大学学报,2000(3).

2.李侃,纪静.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若干顽疾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3.李国助.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Z1).

4.索俊颖.浅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5.吴民.论如何使高校资产管理不再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6.宋鑫超,尹思懿.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员培训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4篇

当前的高校管理中,如何做好校园网络管理,使其真正发挥出合理有效的网络化作用。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这是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在深入分析网络管理的基础上,从服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全面阐述了在高校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构建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高校网络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实现途径并展开解析。

【关键词】高校网络 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 强化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仅是科研技术研究的专利,不可阻档的速度在高校中普及,成为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高校教学的研究、管理、开发、创新的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网络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网络安全、网络优势资源利用、网络系统运行效率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己经防碍了高校网络的运营与发展。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网络的辅助作用必不可少,它已应用于高校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存储库。校园网络建设毕竟是一项大型的网络工程,使用的人群较多,设备也非常复杂,这给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 高校网络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事件屡见不鲜,高校网络在享受互联网工Internet所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面对黑客的攻击、病毒的入侵,这时内部网络的保密性、安全性受到了威胁,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给教学科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高校各个院系交流沟通媒介,以及教学系统享受公共资源的平台,高校网络操作系统漏洞百出,是导致黑客屡袭屡成的原因之一。高校多数使用的系统是以Windows为主,其普遍性导制Windows系统安全性能低,最终导致校内数据丢失或者是被窜改,从而造成了经济损失。

(2)校园网络毕竟不能跟一般的互联网相比,它具有用户多而带宽设备不够到位的缺点,往往造成了应用过程中的多种问题,这是困扰高校网络管理的问题之一。

(3)从高校网络管理来看,高校在网络运营成本投入上偏重硬件投入,轻视软件投入。高校为了争取所谓的“名校”,在网络硬件措施上不惜财力、物力,在软件管理、投入方面却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看得见、摸不着的软件其作用远远高于看起来很强大的硬件措施。这就好比一个人,外表上看光鲜亮丽,但是,在思想没有正确的引导,在思维上不能正常的提高,这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渺小的。高校网络看似网络功能很全面,设施很完善,不能发挥高校网络其内在作用。

2 高校网络管理工作的强化措施

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加上高校扩招给校园网络管理带来的诸多压力和困难。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从多个方面来创造有利条件,使校园网络能够充分发挥,为教育教学和科研作好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大资金投入量,加强高校网络内部核心技术的建设。加强人员、技术力量的投入,特别是软件方面的投入,积极发挥机房的优势,指定专人及时搜索、限制、删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当言论,避免进一步传播。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环境和运行规律的网络管理队伍。

(2)高校要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还要设计与建设好校园网络,使校园网建设出一个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网络。主要就是为了提供教学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它是高校校园内外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之一。

(3)加强网络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网络管理员应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高校发展动向,教育青年学生爱校、爱党、爱国家作为重点,力争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社会重任!

3 结语

高校校园网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我们应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校园网虽然与一般的互联网有所不同,它仍然属于网络体系,必然会有漏洞存在,我们一定做好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防范有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破坏网络系统资源,要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一般来说,网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网络协议、网络流量、查找异常主机、分析异常流量等。我们要设计好网络管理工作,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及安全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优化网络环境,以实现网络更快、更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军.高校校园网的几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王关祥.浅谈我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电子商务,2010(06).

[3]田燕萍.浅谈网络管理在院校网的应用与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4).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 管理人员 现状分析 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69-01

在高校改革逐步推进的当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教育队伍必不可缺的管理人才,担负着评估教学质量、辅助教师教学和提供师生咨询平台的重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决定了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联系目前的管理人员现状,有必要重点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满足其工作需求,激励行政管理人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实现高效工作,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 激励措施理论支撑

激励措施的支撑理论主要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和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学说提出了人的五种需求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才可以有效地激发积极性。根据双因素理论,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满足所有的保健因素不一定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当激励因素也得到满足后,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激励措施的相关理论支撑着激励措施的有效实行。

2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分析

2.1 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受阻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热情受阻的工作现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缺乏创造性的工作,充满了繁琐枯燥的意味,入职的员工本身拥有着较高的学历,自我期望值会比较高,现实的繁琐与他们的期待有着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会造成一定的工作热情受损。在行政管理体制中,人际关系网络简单,行政管理人员的交往对象无非是处于同一体系中的员工,每个体系的人数不会超过编制,打交道的至始至终便是各级教务处的人,长此以往便容易打击积极性。从一开始便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员工在将来的晋升道路上困难重重,如果行政管理人员期待获得高职称评价,那么必须付出科研成果教学实验等充满技术含量的工作业绩,事实上行政管理人员难以做出实在的成果,比起那些教授和研究员的高职称评价,突破重围获得晋升还是很困难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难免因此产生负面情绪。

既然高职称难以实现,那么高收入更加困难了。目前我国高校实行收入与职称职务挂钩的评估方式,对于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在行政岗位上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一直被忽视,待遇难以得到提升。大学教师拥有着高校都给出的激励与资助计划,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逐渐与教师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增加了行政管理人员的不平衡感,打击了其工作动力。

除此以外,高校还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缺乏认可的问题。高校考核行政管理人员一般采用固定笼统的考核原则,这种原则难以区分部门层级,从事不同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考评结果没有公平的标准,结果失去其真实性,对于那些勤恳工作的人员是不公正的。高校主要还是关注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为了鼓励科研和教学的纵深发展,高校往往设置很多奖项和慷慨分拨资金给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和研究员,至于幕后的行政管理人员,总是难以更多的关注目光。

2.2 管理人员服务责任感弱

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受阻,实际上,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还铸就了行政管理人员习惯服从的天性,习惯服从使他们丧失了创造能力,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得过且过。在遭遇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协助的工作时,行政管理人员便可能没有干劲,容易烦躁,对于工作对象没有一定的好脸色和服务意识,久而久之,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其在高校体制中的评价和人际关系。

3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

3.1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

提升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可以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并且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在高校体制中,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地位的提升会增加其他岗位的员工对其的工作评估,重新审视其在高校运转中发挥的作用,巩固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实现对其工作的认可。在收入方面,缩小教师和研究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差距,建立健全新的薪资标准,确保实现待遇的公平性,以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自信心,提高工作积极性。

3.2 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调适

高校应当更多的关注目光于行政管理部门,对他们的能力进行正面的评价,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客观的称赞,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认同感。针对行政管理工作本身的特性,重塑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发掘他们服务的重点在于维持高校运转,而不是对于金钱名利的追逐,肯定其作为幕后人员的价值,进行合适的角色定位。

3.3 完善考核制度

高校改变原有的单一固定的考核制度,根据从业人员的特性,对于不同行政部门不同级别的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制度,确保考核结果可以反映事实情况。不仅仅让领导对人员进行评价,还要抽取与行政管理部门接触较多的部门员工实现评估,这样可以拉开一定的差距,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问题不仅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还有体制的局限性造成的,因而,高校相关部门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造,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合适的定位,最终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朱红.探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困境和激励措施[J].价值工程,2011(22):260-261.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收费管理机制; 学生欠费

一、高校收费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向学生收取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是学校教育事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收费在高校财务工作中越来越重要。但是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种类越来越多,收费标准各异,再加上学生的特殊情况如学费减免、复学、转专业、部分缴款、欠款等情况,导致了高校收费管理工作繁杂无序。可以从三个角度总结高校收费管理工作现状及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其一,收费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收款人与收费管理人员不是同一人,可能会因疏忽造成欠费名单核对不准。其二,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催缴工作不力。收费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各部门如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等的协作与配合。但因催缴工作的好坏与相关部门无直接利益关系更无配套制度,致使其对催缴学生欠费的积极性不高。其三,学生欠费情况严重,欠费原因多样,收费难度加大,而且欠费生比例逐年增加。

二、高校收费管理机制的缺陷

(一)高校收费管理机制的不系统性

学校对收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收费管理体系。

1.收费工作管理部门的协调性弱

为了分散职能及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学生收费工作不是也不能仅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必须由学校内部多个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以及各学院(系)等共同协作来完成。各职能部门虽然各司其职,但是有时配合不够密切,使得信息流通不顺畅,容易导致某一事物交叉管理,而又管理不到位。例如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收费科室,集中收费时全员出动,平时学费管理又是兼顾工作,这样也导致了学生拖欠学费。

2.收费管理制度执行力差

各高校为了加强对学生收费的管理,普遍制定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等环节的收费管理制度,但由于学校对于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比如休学、转学等)没有做明确规定,助学措施方面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组织宣传力度,导致了收费管理制度执行乏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校收费管理机制的低效率性

收费管理工作的低效率性表现为收费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的滞后。有相当大一部分高校的收费仍然是采取新学年开始时现场收费的方式。以前我校采用这种收费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出现学生排长队、秩序混乱的现象;现在我校采用的农行收费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手段和数据库的不完善,在实际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交费不方便,对账任务加重等,直接影响收费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此两者都不是便捷、高效率的收费管理机制。

三、某艺术学院学生欠费情况及原因

(一)高校大学生欠费的情况

据某艺术学院财务处统计,在2005年到2007年间,欠缴学费的学生人数随着招生人数逐年上升,欠费学生人数所占应缴费人数的比例呈直线上升。具体的缴费情况如表1:

可见,高校学生欠费情况日趋普遍,日趋严重化,因学费收入的不及时到位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作。

(二)学生欠费的原因

1.家庭经济因素

毋庸置疑,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欠费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校实行并轨制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数相对增加,有的高校达20%左右,主要原因是收费标准大幅度提高。有资料显示,1997年我国高校学费上涨了10%,1999年上涨了20%,而艺术类院校是小班教学,生均成本更高,相应的学费增幅远不如支出的增幅。即使这样,家住偏远山区的学子们翻山越岭来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高校就读,本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就不大,面对着高昂的学费及相对高消费水平,对于农村这些低收入家庭而言,学费占用了家庭一年收入的70%,再加上数目不小的学习、生活费用,家庭的经济负担可想而知。从各高校欠费学生的统计情况看,这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欠费占整个欠费比例的90%以上。对于真正贫困的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及国家助学金、生活补贴之类的辅助措施可以帮助他们暂时解决问题。

2.大学生素质因素

诚信缺失是重要因素。诚信是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部分学生的欠费却是因为诚信缺乏引起的。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将父母寄来的学费用于自己的高消费,或买手机,或买电脑,或是请客吃饭,追逐潮流,过着富足的生活,在学校追缴学费时却说家庭困难需要申请缓交学费,或者想方设法将自己“编入”家庭经济困难者的队伍,他们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认定难的机会,行剥夺真正经济困难者权益之实。还有少数学生恶意欠费,他们有的将学费存放银行赚取利息,有的把学费用于投资。这种隐瞒父母,欺骗学校的行径使欠费现象严重,这是高等教育体制要慎重关注的问题。

3.收费管理机制因素

学校管理上的漏洞,校内缴费氛围严重不足。如上所述,高校学生欠费当中那些恶意欠费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钻了收费管理不严的空子。由于有相关规定――迟交学费不收滞纳金,为“造假贫困生”敞开了方便之门。一般高校的《学生手则》都规定,每学年开学,学生须缴纳学费才能取得新学年的学籍,即“先缴费,后注册”,只有注册后才是学校的正式学生。但事实并非如此,不缴学费的学生照样能注册、报到,读书听课、照常考试,未缴学费者可照常享受“奖、贷、勤、补、免”等待遇。于是学生就缺少了交纳学费的积极性。

高校收费管理机制与学生的欠费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学校收费管理机制在操作上的漏洞,比如收费情况在信息传输中的失真或断节,没有准确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欠费情况等,给学生钻空子欠费提供了机会。学校学费催缴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学生在拖欠学费上不以为然,没有及时地警醒欠费学生的愧疚心理,没有及时的鞭策措施,学生可能会迟延缴费,产生能拖便拖的想法。

四、完善收费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引进网络化的收费管理信息系统及安装POS终端机

采用现代化的收费方式和手段,也就是利用网络系统,开发“银行代收学杂费”系统。采用网络化手段进行收费管理是提高收费工作效率,减轻收费人员工作负担的正确途径。实现网络化管理后,所有收费数据直接输入电脑,统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欠费名单等大量工作都由微机完成,避免了重复劳动,降低了差错率。按照网络管理权限和各部门对学生收费管理的职责,对学生收费进行管理,既方便又快捷。我校与中国银行合作,采用“银行代收学杂费”系统。银行收费操作平台与学校的收费管理平结,财务处收费人员建立学生交费数据库,根据数据库打印带有交费号的学生交费通知单,随录取通知书寄给新生;老生在每学年结束前,了解下一年度交费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学生证上的号码作为交费号,可在全省任何中国银行网点交费。银行于次日归集汇总收费情况,打印收费流水账。银行收费操作平台提供学生交费信息的数据库,学校可随时了解学生的交费情况。电脑管理人员将学生交费信息挂到财务网上,各学院负责催费的老师利用授权的密码查询所管理的学生交费情况,学生个人也可登陆财务网站查询历年交费信息,这样就实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便于用户查询。由于近年来银行业务扩增,基金、外币、证券等金融业务火爆,到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川流不息,银行各网点总是围得水泄不通,有些学生到银行取号交费时,前面已有上百号人在等候,致使有些学生宁愿不交学费,也不想继续等候。因此,我校为方便学生尽快交费,安装了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的POS终端系统,让那些未及时到银行交费的学生可拿着银联通用的各银行卡到财务处刷卡交费。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学费催缴管理体制

催缴欠费工作是各学生管理部门及各院系所做的工作,而这项工作一定要财务科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例如,学校招生管理部门需在开学前向财务处报送学生入学基本情况及按专业分类花名册,学生入学后的变动情况也应及时通知财务科,如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留级等,以便财务科能将学费与学生对号入座,及时调整更新,保证收费的正确性。与此同时,财务处也应定期向学生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反馈学生欠费信息,与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催缴欠费工作。催缴学费不仅要有硬件措施,也要实行软件措施。硬件措施是对欠费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缴费的义务上升到法定义务,强调其不履行义务的后果,即惩罚性后果,打消欠费学生的侥幸和攀比心理。不少高校认定无正当理由欠费学生的考试成绩无效,不予记载他们所学课程学分,并按学生管理规定对未注册学生进行学籍处理。其次是鼓励性措施,对于按时交纳学费者,学校记录其缴费优良情况,在评优方面会有优先权,或者说是评优分数中的一个加分点。对于经济确实困难者,有优先得到各种补贴的权利,这也突出了国家的“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具体实践。

(三)完善助学制度

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学校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走自立、自助的道路,通过勤工助学活动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发挥勤工助学的助学和育人的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简化贷款环节和手续,配合银行直接面对学生贷款。

二是加强奖学金、助学金的管理,确保落实国家政策,奖学金、助学金提取足额到位。规范学校的奖、助学金公正公平地发放,应该严格按照评选标准确定贫困生,不容许个人。

三是完善勤工助学制度。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勤工助学领导机构,负责为贫困生安排勤工助学的岗位。学校也尽量在图书管理、行政管理、绿化卫生、安全保卫等部门安排勤工助学岗位。

【参考文献】

[1] 曾向红,汪双喜,陈志红.大学生欠费问题原因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年第1 期.

[2] 明文聿.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教育财会研究,2007年第4 期.

[3] 李玲.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3卷第2期.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 节能管理 意义 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大环境的压力。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往往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十分脆弱,北京2013年1月份严重雾霾使北京有史以来第一次启动雾霾橙色预警,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面对当前的环境危机,党的十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高校作为与政治、经济机构并立的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在传播社会先进理念、引领时代潮流方面理应肩负重大使命。因此,高校做好节能管理工作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下面本文将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全国节约型学校示范单位时的相关成功经验为基础,探讨高校开展节能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措施。

1 高校开展节能管理的意义

1.1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开展节能管理,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当前社会,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都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导致现在我们国家空气水污染严重,环境十分脆弱,高校进行能源管理,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客观上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

1.2 是节约高校开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高校动辄上万人,人口密度大,能耗也大,有统计研究表明,高校的能源开支可以占到一个学校全部支出的20%[1],占据了其资源费用的40%[2]。很多高校建校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建校之初,由于资金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很多设备的采购都不会考虑节能和环保的问题,如行政楼、教工宿舍能耗极高的空调、锅炉、路灯等等,导致高耗能问题一直困扰着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同时,能源浪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高校当中,很多高校的科研、教学、办公等部门使用的能源,并没用采用一个明确的计量措施进行管控,节能和环保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节能工作开展的好坏没有奖惩措施,每个部门的老师水电使用多少都一样,这就导致很多老师节约意识不强,人离开空调不关、电脑空转等现象经常发生。这也表明学校有较高的能耗节约空间。

1.3 高校开展节能管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校园节约文化不仅有利于树立和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而且有利于发挥教育机构的社会影响力。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场所,最大一个群体就是大学生,他们引领时代潮流、善于发现和接受新事物,具有社会责任感,也更容易接受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同时,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还具有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大量科研设备与技术资源优势,通过科研和创新,不断革新技术和设备,创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新产品。而高校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所,其所培养的具有节能减排环保意识的大学生,一旦他们步入社会,他们所具有的节能减排的意识将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3]。

2 高校开展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不够。学校的教师员工节能意识不强,很重要的原因跟节能管理部门的宣传形式不对、力度不强有关系。很多高校的节能降耗的宣传仅仅在6月10日这一天,或者这一周举行,会采取发通知贴海报的方式进行宣传,这样的宣传并不能使节能降耗观念融入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也不会对全校师生的节能意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甚至部分师生会觉得节能降耗工作是某些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关,节能降耗的管理和宣传部门并没有对此问题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更多的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文件精神而已。

2.2 观念落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该成为当今高校节能降耗工作的根本动力。但是部分高校节能观念却相对落后,把学校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仍然放在宣传角度,尤其是传统宣传形式上,通过一些发通知、贴海报、发传单的方式,提高师生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仅此而已。并不是说这种方式不重要,但是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信息化和智能终端普及的今天,这种传统的节能宣传方式,仍然是当今高校节能降耗工作的组成部分,但是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其重要性已经下降,只能成为开展高效节能降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2013年“光盘行动”的宣传模式应该成为高效节能降耗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

2.3 资金投入不够。当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途径就是节能设备的更新换代,动辄就需要几百上千万的经费,大部分高校目前都没有设置节能降耗专项经费,而高校的主要工作是科研和教学,把资金优先配置于教学和科研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和趋利的,其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一个组织也是如此,而对于节能降耗设备的更新换代所需要的资金,所产生的效益,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马上显现,回收效率较低,且回收周期比较长,如果学校的决策层认为节能降耗的某项措施所投入的资金与产出并不一致,其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那学校的的这笔资金可能会优先投入到其他方面,这就在客观上导致很多高校的节能改造工程因为资金的原因被一拖再拖,一个项目论证完几年才上马,当工程结束的时候,却发现新上的设备已经落后了。

3 高校开展节能管理的主要措施

下面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时的成功经验为例,重点阐述高校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于1993年开始筹建,学校由清华大学建筑系规划,借香港科技大学建筑风格,由香港同胞霍英东等人捐款6000万元建设,建设的要求较高。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节能工作,于2005年成立学校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节能工作宣传、组织、实施等。近几年学校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面主要以宣传开路、技术先行、管理落实的节能工作为思路,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节能式热水系统改造。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对校园内的老旧能源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于2005年投资100多万元将原有的太阳能与柴油加热热水系统改造成太阳能与热泵热水系统,这种太阳能与热泵热水系统比太阳能与柴油加热热水系统节能、环保,通过实际运行,采用新技术的新设备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方面均有较大改善,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设备存在以下缺点:①不能根据太阳强弱控制热泵运行;②热泵运行不是在热效率较高时段;③热水系统不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加热的温度;④热水系统不能根据用热水量补水;⑤加压水泵在开始供热水时不停运转,浪费能源。针对热水系统存在的缺陷,广州番禺职业技学院吴昭九副教授经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五项节能技术的成果,其中二项取得国家专利。五项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于学校太阳能与热泵式热水系统改造成。2007年,学校继续投资400多万元新建西区学生宿舍节能式的热水系统和改造原有学生宿舍热水系统。改造后热水系统与传统的太阳能与热泵热水系统相比,实现了根据环境温度自动控制热泵运行、根据环境温度自动控制水温、自动检测太阳光照强弱、自动检测热水压力,控制回水时间等特点。同时为确保热水供应、减少浪费,学校先后投资开发了中央热水远程监视与能耗自动统计系统,使用该系统能时时监视全校热水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节能效果明显。

3.2 学生宿舍节能平台项目。学校原有的学生宿舍电能统计、付费采用的是普通电表,存在着四大问题:一是抄表依靠人工、抄表不及时,二是抄表统计不准确与人责任心有关,三是计费不规范并有少数学生采用不法手段盗电,四是学生不能及时知道自己用电情况。2004年-2009年间,学校投资90万元采用智能集中式电表,2010年投资5万元开发了学生宿舍节能平台系统,2010年-2013年投资45万元对原有学生宿舍机械式电表进行改造,形成学生宿舍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集中式用电计量与管理、用电购电信息自动记录、低电预警、预防用电事故等。经过上述设备升级改造,2010年学生宿舍用电总额约211.9万度,生均用电196.6度/年,2011年学生宿舍用电总额约191.1万度,生均用电179.4度/年,2011年比2010年节电20.8万度,2011年比2010年生均用电数下降了8.7%(生均节电17.2度)。在管理服务方面,该系统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宿舍管理员日常在用电查询方面的工作量,管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宿舍管理、巡查等工作,增加了后勤管理工作的效能。

3.3 校园路灯节能改造项目。学校占地面积约137.41万平方米(约2061亩),有高路灯122盏、低路灯74盏,高路灯原采250W钠灯,低路灯原采用150W白炽灯。经过调研和对比试验,125W的无极灯的亮度超过250W纳灯的亮度能耗减少50%,80W节能灯的亮度超过普通灯的亮度能耗减少40%。学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分年对路灯进行节能改造。从2008-2013年,学校先后投资18万元用125W无极灯更换了250W钠灯,采用80W的普通节能灯更换150W白炽灯。同时根据学校的规律学生晚上24:00已经休息,校园道路基本没有学生行走,仅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开部分路灯,学校自行研制控制电路,晚上24:00时自动关闭50%的高路灯。

路灯节能显著,学校路灯一般从19:00打开第二天早上6:00关闭(采用光控自动开、闭),每天运行11小时,74盏低路灯每天节电56.98度,年节电2.08万度,122盏高路灯每天节电167.75度,年节电6.12万度,每天24:00后关闭66盏高路灯每天节电57.51度,年节电2.10万度。路灯采取这三项节能措施,一年可节电10.3万度。

3.4 教室T8日光灯节能改造。2013年投资7万元改造教室日光灯,采用T5节能日光灯更换T8日光灯,现已完成,节能效果明显。学校教室、实训室照明灯约每天运行5小时,经测试40W T8日光灯每小时耗电43WH、28W T5日光灯每小时耗电27WH。一盏28W T5日光灯每天节电0.08度,1盏28W T5日光灯一年节电22.4度(一年学生在校时间约280天)其改造后年节电为44800度。

3.5 空调节能改造。空调是学校耗能较多的设备之一,国家要求室温控制在26℃,虽然加强管理大力宣传,但成效不太理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试验,与广州市铭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出分体空调节能控制器。空调节能控制器是控制空调在室温26.5℃时空调压缩机才能运行,当室温达到25.5℃时空调压缩机停止运行仅室内风机运行,使空调维持室温在26℃,经对比测试,环境温度在30℃,二台同为输入功率为2.75KW的空调,一台不装空调节能室温控制在24℃,另一台加装空调节能控制器,同时运行8小时并装电表,耗电量分别为14.08度和10.59度,空调室温每降低1℃耗电量增加10%左右。2013年投资10万元改造全校空调933台,初步预计平均每台空调2KW,空调每年使用约100天,每台空调每天节电约2.5度,一年933台空调节电约23.33万度。

3.6 教学区、办公区节能平台。学校虽然进行了各种能源、资源的统计、分析,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进节能工作,效果不太理想,其原因是统计、分析不细,抓不住关键,需要建立教学区、办公区节能平台(统计、分析系统)。2013年投资70万元建设教学区、办公区节能平台,节能平台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办公区用电节能平台、第二部分为教学区用电节能平台、第三部分公共区域节能平台(食堂、路灯等)、第四部分为全校用冷水节能平台,该节能平台实现了不同分区域之间用电量比较、用电特征分析、远程开关等功能。

4 结语

以上措施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时所采取的一些方案,高校开展节能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均不一样,因此,该工作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节能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伟.创建节约型校园与高校后勤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06(5):80-81,83.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as an aspect of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d 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nter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0 前言

在如今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的高校后勤管理效率的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自身水平较低。二是,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三是,后勤产业的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下面就针对于上述三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介绍。

1 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低

在如今的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专业知识不全面,管理能力欠缺,在工作中,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效率较低,进而严重的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阻碍了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一大问题。在高校的管理中,针对于后勤管理这一方面,主要是成立一个后勤管理处,具体的管理事宜都交给社会企业进行经营[1]。高校的后勤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非常无序,不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1.3 后勤产业服务水平滞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因而高校学生对于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如今高校后勤产业中,服务水平滞后,服务产品较为单一,服务意识不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不进行后勤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将会严重的制约着后勤整体服务的质量,严重的阻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2 解决措施分析

2.1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针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应该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具体我们应该做如下3个方面的努力。一是,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引进专业的后勤管理人才,将先进的后勤管理的理念带入到高校的后勤管理中来,不断促进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我们应该对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就是有关于后勤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专业的管理知识以及实用的管理技能。在对管理人员培训之后,还应该进行相关的考核,以了解管理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2]。三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对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能够进一步促使管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2.2 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

高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要想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做好后勤管理的工作,我们应该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的时候,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规定约束,凡事有制度监督等等,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能够依据规定的流程,按照制度办事 [3]。因而高校应该一方面引进先进的人才,对后勤的管理机制进行有计划的建设,一方面强化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管理工作的时候,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按照流程办事,进一步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3 提高后勤产业服务的水平

高校还应该根据后勤产业服务水平滞后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后勤产业服务管理的水平[4]。后勤的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服务广大师生的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切实的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全面的了解师生的需求和要求,进一步丰富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后勤产业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的师生做好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稳步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全面的了解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因此,在日后的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确保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恩沛,梁方君,曾田.浅谈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Z2).

[2] 王琦.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问题初探[J]. 经营管理者. 2009(11).

[3] 孟兰生.浅谈高校后勤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设性意见[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4] 张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4).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管理理念;学生管理措施;以人为本

在高校方面,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也日益显露,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旧式的高校学生管理的滞后性,已经严重的使得我国在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和建立现代大学的进程中受到阻碍和制约。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其意义

高校管理工作在经过中外高校多年的研究和事实证明下被认为是对高校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所一流的好大学,不过是有好的教学研究成果,还需要有好的高校管理模式作为支撑,只要有好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那么随着学校的发展,这所高校也将由落后变到先进。对于高校学生管理而言,便是高校在对学生的学习及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调控,让学生可以全面接受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学生管理一直是高校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进,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学校甚至是国家与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目前我国学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受到多方面牵制的,由于我国传统高校教育体制一直是党政共管体制,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在党委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共同管理下进行的,有关的机构有很多职能交叉,没有明确的管理范围,使得学生管理混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往往只注重外在的学生事务管理,抓出勤率和各种考评,没有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与学校的管理政策对抗,起不到全面发展德智体的效果。再就是我国计划经济是遗留的政治控制,使得学校与学生处于对立面而不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学校利用政策对学生施压,试图让学生一切听从学校的安排。这样使得学生对学校没有服务意识,让学生利益得不到体现。

三、高校学生管理措施的改进方法

要对高校学生管理进行有效的改进,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全按照我国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处理问题,不但要合理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要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有利的引导,体现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要对学生管理体制进行改进,这要从国家社会的多个方面对学校进行有力的支持与投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制,并且应该建立专门为学生服务的学生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应该负责与学生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管理,而且机构内各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但同时又相互协调合作达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让学生跟快贴近社会。也要让学生组织,社团加入到学校的决策中,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校一分子,能够让学生与学校关系融洽。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使命,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人才进行可持续性的培养与提高,高校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为核心主体,坚持做到教书育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完成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从而完成高校的使命。

要打破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所存在的“社会本位”思想,要重视学生的需求,要以人为本,将两者互相融合。实现学校管理与学生管理相互促进达到统一,让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天性释放,让学生做真正的自己。在管理过程中,要在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服务,可以让学生也积极加入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借此机会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再就是,在高校学生管理措施中要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可以在公平的竞争后获得付出努力后的成果。激励的目的要为学生好,激励的目标要灵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激励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严格,而高校学生管理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进,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学校甚至是国家与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措施的不断改进已迫在眉睫,而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新方法的探索与实现已经是我国教育工作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为学生管理措施所提供的方法都能很好的改进学生管理,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在学生生活,让学校管理制度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籍庆利.大学生管理问题分析及策略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3] 远雅彬,徐仁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 邱正祥,孙松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

[5] 王长倩.关于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4).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编制;改进措施

引言

高校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既承担着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与下拨,又须对各项经费收支进行核算、对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进行管理,参与学校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投资行为的决策,参与大宗物资采购和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审议等,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及各项建设的发展。随着高校不断扩大规模以及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经费渠道多元化,高校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且逐渐深化,加之基建的招投标、对外的投融资及学费收缴等存在巨大经济利益。因此,如何加强高校高校财务管理任重而道远。

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缺乏或不够完善,一些高校有内控制度但未能有效执行,流于形式。较为常见内部控制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属于非盈利组织,财务亦非核心部门,高校管理层未能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②部分领导权利未受有效约束,审签批时无视相关制度,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③高校人员编制的紧缺导致了财务人员短缺,财务岗位未能真正做到权责分离,不相容不得兼任。

1.2未健全相关监督机制

部分高校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足,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各高校在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时,普遍仅存在领导事前审批,事后财务把关原始凭据,而缺乏过程中的跟踪监督。部分高校在财务事项运作时仅仅依靠惯例,具有较大随意性。

1.3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力

预算管理中不规范、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高校财务编制预算报表时时间短、任务重,未能与相关执行部门形成有效沟通,仅按“增量预算”法只增不减上报,经上级审批而确定最终数,从而导致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终审数有着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期预算执行的困难。在执行预算时具有较大弹性,并没有对执行情况及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分析以及调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预算执行跟财务预算难以相符。

1.险意识薄弱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号召,高校纷纷向银行筹资改扩建,但相应的财务风险随着而来,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部分高校的招生规模难以达到预期,近年来,教育部门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和学杂费标准,高校学杂费等收入难以达到预期,偿债压力较大。困难学生无法如期如数上交学费,也给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影响。学校基建项目付款与银行贷款的放款无法一致,资金先到会增加不必要的利息费用等使用成本,资金延后则会引发工程纠纷,引发财务风险。

2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2.1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形成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高校领导班子应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建立健全管理法律法规、组织机构设置、预算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及财产保全等相关制度,形成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动态管理的财务约束体制。内部审计部门不定期检查评价内控制度,及时发现并改善内控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营造良性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领导班子带头遵守内控制度,由上至下在全校职工中形成诚信守纪的氛围。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于分级管理的部门,要分工明确,将经济责任落实到个人,各自开展经济活动,积极创造部门效益。对于统一领导部门,财务部门要加强资源调配和收支计划。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加强高校财务控制活动。如推行货币资金支付限额制度、集体审议决策重大资金项目制度、公开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周期性核查各项业务收支活动,定期实施会计岗位轮换,明确岗位职责等。

2.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校领导负责。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截留收、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扩大监督范围,对基础建设等大额支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有效控制项目期间各项支出。对于直属院系等可控二级单位,可通过委派会计进行财务管理质量监控。对于后勤公司、校办企业等不可控二级单位,则需要规定其任职资格及机构规模,定期通过财务报表详细掌握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动与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接受外部审计机构审计,合力监督以确保高校利益和财产,防范财务经济犯罪行为。

2.3加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它包括年初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年中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年末预算的考评等环节,是高校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对预算编制细化到部门或单个项目,预算执行落实到各部门或项目负责人。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以发展的眼光调整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与相关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确保预算数与执行部门所需资金相匹配,从而保障预算的有力执行。其次,须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切实控制预算内经费支出。严格按预算文件执行预算,防止擅自变更使用用途或乱用、套用资金,坚决杜绝超预算和无预算的经费开支。专项经费需严格审批权限,指定专人管理,便于对经费的后期执行情况跟追追责。建立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制度,评估预算执行的情况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及时向各部门预算负责人通报。

2.4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资金筹措与管理的长效机制,组专业小组对改扩建所需资金进行定量分析,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规范资金的使用,降低财务风险。建立健全银行贷款管理和偿还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拓宽经费渠道,打破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及银行贷款这一现状,广泛寻求社会资源,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成立战略分析小组,分析历年数据及当前环境,合理预测近年来入学学生人数以及未能如期上交学杂费的困难学生人数,并随之增减相应的师资配备,合理分配资金。

参考文献

1黄舒平.浅析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4)

2刘凤超.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刘同起,边红霞,赵香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与管理[J],2006(9)

4李晶,刘剑.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非完全契约高校财务治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5(2)

5石素霞.高等院校财务治理相关问题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

6孙平.基于多元产权的高校后勤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7王宏,许延明,王燕.公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财会研究,2012(1)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等教育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益利事业,高校属于国家的全额预算单位,资金、招生、学生分配等由政府统一管理。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人代表。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就使得高校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高校从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到独立自主的法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种角色的转变迫切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从理念、目标到手段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革。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精英教育逐步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日渐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学校领导进行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工作流程侧重事后监督,相对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所以,目前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存在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的弊病。像学校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测算、经济效益分析、办学成本测算以及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经济预测等财务信息向学校领导提供反映的不多,不利于学校领导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工作决策。

2 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而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没有科学、真实、可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了部分高校一方面办学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却又低下。许多高校在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方面显得不足,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和高校科研优势及智力资源优势尚未有机结合,限制了高校的发展。

3 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资金使用上,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而是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缺乏全校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校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挫伤了一些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 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好处是行政权力集中,便于直接管理,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没有从根本上理顺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现在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甚至于不交钱,更有甚者其会计资料严重失实,无法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5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纵观各高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无不与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有关。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2)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运行机制层面的原因;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领导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要求重建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使高校向理性的经济人转变,为高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要切实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 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是财务数据的核算,忽视了对学校重大决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供积极建议。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应该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拿出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的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工作,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财务顾问服务。

2 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计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必须作根本的改革,即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高校成本核算不仅是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开展绩效管理、考核评价高校财务运行绩效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活动成本补偿与成本分担机制、制定高校财务政策的客观需要。

3 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根本改革,它要求高校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进行基本数据收集,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的有关规定准确地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高校财务制度应当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对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收支核算管理及财务报表编报等进行重新规范,确保部门预算改革措施在高校的贯彻实施,有效防止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两张皮”现象的再发生。

4 理顺高校财务管理的体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不管执行那一种财务管理体制,各个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经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并明文颁布,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凡学校的重大开支、校内有关部门代表学校签署涉及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协议、合同和其他文件,均应征求财务处的意见,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没有财务处的委托或同意均不能向学生收费。

5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当前高校要特别重视货币资金、校内结算中心、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明确。

6 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高校绩效考核评价提供依据,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现行《高校财务规则》虽然对高校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作出规定,但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及经费自给水平、定员定额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一般性分析层面。这些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的一般情况,根本不能反映高校整体的业绩和效率、效果、效益,离绩效考核评价还有很大的距离。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7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高校事业的大发展,要求财务管理必须作为高校基本的管理控制机制之一,这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是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在做好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的同时,做好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上来,保证和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绍德。新编预算会计。暨南大学出版社[m],2002,(10)

[2]阎达五,赵西卜。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3,(3)

[3]章晨。关于高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会计思考[j].教育会计研究,2001,(4)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12篇

一、升格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升格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队伍中的一员。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改变过去以管理为中心的局面,突出教育为中心,实现和谐教育。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是指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在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教育管理机制选用,教育管理运作中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协调为纽带,使之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育人的功能。但是,升格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经常发生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内在要求与残存的中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碰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更新没有到位。旧的理念需要革除,新的理念尚未确立,主要表现为高职办学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还经常滞留在以管理为中心的中专学生教育管理层次,因循守旧的现象仍大量存在。缺乏以引导教育为中心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意识和氛围,视野狭窄,缺乏积极性、创新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层次的办学变化的需要。

第二,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学校升格,忙于机构设立、规章制度修订,在中专学生教育管理习惯的作用下,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经常出现重外在约束,轻内在规范;重学生行为的控制,轻学生观念的转变;重刚性管理,轻柔性教育。忽视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忽视校园文化建设。这种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强调对学生的监督、控制,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不是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而是使学生墨守成规;不是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激发,而是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第三,学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主要表现为学校的职能部门与基层教育管理单位的关系不和谐,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职能部门或过分注重权威,重在布置工作,无法真正有效地调动基层教育管理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或简单将教育管理的工作推给基层教育管理单位,使上下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扯皮,顺畅、快捷、有效、稳定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第四,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尚未形成研究型的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研究,对高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了解不多;对高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够。教育管理的思路不够开阔,方法较单一,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积极引导的少,工作总体上处在探索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

从以上情况看,要使升格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形成自身特色,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努力构建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在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中,要以和谐理念中的“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为指导,关注学生的价值。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要从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要遵循和谐理念追求的目标--发展,以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将“人人发展,发展人人”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努力提升学生的价值,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与提供服务,倡导师生相互的尊重、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要将和谐理念注重事物的整体关联性思想应运于学生教育管理,建立相互协调的教育管理机制。

二、构建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就是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和谐理念的丰富思想,建立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系列具体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果得以长期保持和不断提高。

1、建立和形成学生教育管理骨干队伍的成长机制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团队素质是确保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的根本因素。目前必须把学生教育管理骨干队伍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学生教育管理骨干队伍的成长机制包括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选拔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工作考核和奖惩制度等。建立和形成学生教育管理骨干队伍的成长机制的主要措施有:(1)强化责任意识。从观念上、制度上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完成工作任务奠定思想基础;(2)提高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技巧。形成定期的工作培训、交流、研讨制度,提高他们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能力,掌握进行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方法,使之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3)健全结构化的工作评价体系。考评由服务对象、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任课教师的评价组成,并将评价结果与评优、奖金发放、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直接挂钩;(4)提供较好的工作、生活的条件。学生教育管理者工作量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投入的精力多,因而要在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以保护其积极性。

2、建立和形成校园文化熏陶的育人机制

大学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象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它对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意志品质的形成,行为规范的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熏陶是巨大、持久、深远的。校园文化熏陶的育人体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包括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高昂上进的舆论和行为导向;洋溢在广大师生身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健康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高雅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景观等。升格高职院校大多处在建院初期,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校园主流文化尚在形成中,正是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建构的时期。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各校的办学历史和优势,尽快培育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立和形成校园文化熏陶的育人机制的主要措施有:(1)通过向师生征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活动,提炼和确定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2)通过学校宣传阵地和舆论导向的建设,并统筹校广播、网络、有线电视台、《学校通讯》等多种媒体在宣传中的作用,唱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3)通过强化班风的建设和引导,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班级;(4)通过校团委、各系分团委积极推进第二课堂活动、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使主流校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5)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主题实践等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校园改造和建设中,加快校园景观建设,美化校园,使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新的提高,并发挥出熏陶与育人的功能;(7)认真抓好文明宿舍创建活动,进行文明宿舍评比,引导学生养成加强良好的日常生活规范,使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实践意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巩固和提高。

3、建立和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院办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今后职业生活和事业成就,直接影响到在校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和行为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主要包括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案;切实可行的教育实施方式;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认知实践等。建立和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的主要措施有:(1)制定每个年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整体方案,并分学期实施教育,使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必须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2)辅导员、班主任对所属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实施办法要熟悉,能讲解、会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应成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3)专业培养方案要在学生入学进就向学生公布,并组织学习,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要求,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标;(4)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要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之一,融入教学中,使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落实到每门课的教学过程;(5)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要融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之中,要结合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提出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规范,并严格执行;(6)充分利用节日、假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或打工,改革教学模式,按企业的要求和规范组织教学实习,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4、建立和形成困难学生资助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困难学生群体在高职院校呈现上升趋势,高职院校必须将它列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困难学生群体包括经济上的贫困生、学习上的困难生、心理上的障碍生。困难学生资助机制主要包括即时、恰当的资助方式;帮助、教育、激励的制度等。建立和形成困难学生资助机制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输血型资助与造血型资助相结合的对贫困生资助方式,并以造血型为主。切实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使国家、学院的资助真正落实到急需资助的学生身上,体现国家的关怀,实现公正、公平。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勤工助学之路,设立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支持学生利用课余、假期的时间走向社会进行勤工助学,并与应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2)形成学习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困难,大量地表现在学习困难上。对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的帮助应成为学校资助的重要内容和对象之一。开设高职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实现从高中应试学习到高职专业技能学习的转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各班级成立助学小组,给以关怀和帮助,使这部分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经常开展心理讲座和辅导,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克服心理缺陷。

5、建立和形成预防与制止学生违纪机制

预防与制止学生违纪是学校经常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预防与制止学生违纪机制主要包括较为完善、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运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等。建立和形成预防与制止学生违纪机制的主要措施有:(1)强有力的、长期性的、有效的宣传教育。预防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使学生树立是非观念,荣辱观,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造成守纪光荣,违纪可耻的氛围。宣传教育应贯穿始终,通过广泛开展学校规章制度的普遍教育活动,使学生熟悉并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违纪情况发生时加强个别教育,并进行跟踪指导,鼓励改正,预防重犯;(2)抓好重点阶段、群体的教育,防患未燃。根据学生违纪的阶段性特征,在违纪多发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分析违纪的高发群体,进行善意的劝告,有针对性的引导;(3)过程管理要仔细、到位、及时、严格。制止的着眼点在于措施得当,切断违纪的可能性,使少数有违纪侥幸心理的人失去违纪的条件。仔细、到位、及时、严格的管理可以减少学生违纪的可能性。及时发现违纪苗头,使违纪停留在萌芽状态,是预防与制止学生违纪的有效办法;(4)违纪处分要及时、客观。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要及时调查核实,依据有关制度及时做出处理,起到警示作用。

6、建立和形成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催促剂,动力源。根据高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思想的特点和成长的规律,掌握和运用好激励机制和方法,就容易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内在欲望和动力,掌握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动权,因而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必须努力建立、健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激励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确立以引导、鼓励、激励为主线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较为完善的、体现激励理念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以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等形式多样的激励形式;催人上进的宣传教育机制;客观、及时、公正的反馈评比机制等。建立和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激励机制主要措施有:(1)实现教育管理思想、方式、工作机制、评价标准的大转变,学生教育管理要从重事后的批评、管理、处罚转到重事前的引导、鼓励、激励、表扬的方式上来,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2)充分发挥学校各种评先评优制度的激励功能,开展有引导、有组织的创建活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讲各种评先评优制度,实现入耳、入脑,进而激发学生内在成才的欲望,鼓励、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内省来发展自己,组织好各项评选并对评选结果进行广泛的宣传;(3)抓好学生骨干队伍的教育、培育,发挥其示范作用,并积极引导学习有困难、行为有缺陷的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勤奋学习,文明处事,有所提高;(4)组织学生既要向时代杰出人物学习,又要向有作为的校友、学友学习,要收集、宣传校友的风采,树立在校生的典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5)开展好学校内部的各种竞赛,尤其是科技文化艺术节和毕业生习作成果展示会,同时以校外竞赛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参加校外各种竞赛,进行横向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成才的信心;(6)开设心理学讲座,进行激励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

7、建立和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由教育管理的理念、目标、途径与办法、评价标准、结果反馈与奖惩等部分组成,是确保学生教育管理目标实现的实施系统。建立快捷有效的运行机制的主要措施有:(1)确立切合实际的、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管理理念;(2)完善的、合法的、体现办学理念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实现办学和管理理念的制度化;(3)保证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运行程序;(4)通畅快捷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5)客观性的、操作简便的检查、评价与奖惩办法。因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上,要学习新理论,形成新理念,通过研讨制定出工作方案,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宣传、教育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与评价。对专项教育管理工作要形成规范化的工作运行程序,使创新性与规范化结合起来。

三、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的支撑体系

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是学院整体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其他方面工作的配合、支持。建立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跨越式转变离不开以下条件的支持。

第一、良好学风的支持。

良好的学风既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结果,又是学生教育管理实施的条件,良好的学风会引领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常言道“无事生非”,学生若主要心思不在学习上,主要时间不花在学习上,必然增加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如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努力,课余时间主要投入学习中,必然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容易被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因而,没有良好学风的支持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是难以实现的。

第二、全员育人机制和环境的支持。

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是教职工的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应成为考核的主要内涵之一,给予客观的评价,并在聘任、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真实地体现出来,以此引导和督促教职工投身于学生教育管理事业,努力促使全员育人良好局面的实现。推行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问责制,以确保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实现。

第三、各系强有力的组织实施环节的支持。

在校系二级管理体制下,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由系组织实施的。系组织实施的效能,以及二级管理运行顺畅程度直接关系到各系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实现。因而建立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客观上要求各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来提供支持。各系学生教育管理要有创新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实施方式。根据学校规模,系机构设置和人员状况,业务熟悉程度具体界定系学生教育管的职责,并不断完善。同时在经费提供、场所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给系学生教育管职责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校园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的支持。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国有资产管理; 共性问题; 强化措施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首先源于被调查高校的个别原因,因而应在系统归纳各高效个别原因前提下,从中提炼出普遍原因作为解决这些问题基础。对被调查高校个别原因、普遍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所示。

具体而言: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信息不对称使部门协调沟通不畅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从领导到教职员工普遍存在的重资金投入,忽视资产管理倾向导致资产价值分离,管钱与管物脱节,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监督和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另一方面,现行高校资产管理实行财务、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三者相结合管理体制,由于缺乏协调,使得实际工作中资产价值核算、实物流动和管理与占有使用相互脱节导致固定资产虚高。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将高校固定资产分为6类,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又将固定资产分为16类。这样,高校资产财务管理和资产实物管理采用两套不同分类体系,造成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统计对账工作困难;另一方面,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报废除账以前均以原值反映,不计提折旧。用原值记账只会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严重高估。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决策程序不科学

从管理整体上看,未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内部管理情况看,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动态管理机制。上述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决策者对高校教育经费使用和国有资产利用缺少客观公正评价机制,导致盲目投资、一些项目建设规模过大或购置资产不适用等现象出现。

(四)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缺位

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固然有高校相关人员主观思想上的原因,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是更深层次原因。

(五)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盲点

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过百年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起较为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但大部分著名高校,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如对以学校声誉在国内外招收各类学生、与国内外大学或企事业联合办学没有纳入无形资产管理范围。

四、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一)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管理责任制

高校各级领导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和宣传力度,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资产管理意识,在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中形成共识,并将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高校工作目标,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建立资产监督与责任体系;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和管理水平高的资产管理队伍,把高校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纳入正常化轨道。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核算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措施。高校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同时,应结合高校实际建立本校可具体实施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2.根据高校发展需要,明确一些原来制度没有规定的资产核算科目,完善资产核算制度。3.细化资产管理,建立不同资产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财务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无缝对接,便于不同系统间资产的统计核对。4.统一固定资产分类,完善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5.尽快修订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便真实准确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实现资产配置与利用绩效最大化。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1.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明确的四级管理机制。该管理机制包含四层次:第一层为校级管理层(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处),代表高校对资产行使有效管理;第二层为各归口管理部门(财务处、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进行监管,同时对资产管理处负责;第三层是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具体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第四层是各教研室、科室和实验室,负责所使用资产的维护、保管。2.严格界定产权关系,理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者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投入经营性资产实施有偿使用原则,确保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统一高校资产配置标准,为科学核定高校资产配置预算提供依据,为建立科学化、精细化资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四)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资产绩效评价机制是合理配置和整合高校资产的重要依据,也是适应财政部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管理要求。为此,应把资产预算与目标任务结合,制订资产管理绩效目标,以建立高校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对资产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

(五)建立适应高校的无形资产评估、核算体系

1.尽快研究和出台高校无形资产核算办法,将高校无形资产要素纳入财务核算范围,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2.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3.建立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可借鉴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运用配比原则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六)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库,加强财政监管

1.利用校园网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并作为编制和安排学校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实行资产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坚持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3.创新高校资产监管机制。在中央财政即将实施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资产预算综合监管的大背景下,首先,应构建高校预算审核机制,授权专员办对高校部门预算进行审核,提高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通过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年检制度进一步强化对高校财务的日常监管;再次,严格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的日常检查;最后,建立定期巡视、约谈制度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结束语

总之,就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看,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资产使用的低效率;就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各高效资产配置管理层面存在的个别问题及产生原因成为形成共性问题和普遍原因的基点。因而,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最基本的可行措施在于实施资产、预算、财务的“三结合”监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S].2008.

[2] 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S].2008.

[3] 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S].2009.

[4] 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关于合肥工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0.

[5] 财政部驻大连专员办.关于大连理工大学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0.

[6] 财政部驻黑龙江专员办.关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R].2010.

[7] 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2010.

[8] 财政部驻湖南专员办.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调查与思考[R].2010.

[9] 财政部驻吉林专员办.关于对吉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0.

[10] 财政部驻陕西专员办.西安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R].2010.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校; 精细化预算; 管理措施

所谓预算,主要是指经过法定的程序审核、批准国家年度集中性的财政收支计划,对于学校而言则是学校年度集中性的财政收支计划。精细化预算管理就是将预算的各项内容和流程做到细致入微,或者尽可能地令其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大部分高校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因此如何做好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进而做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便成为了高校财务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成为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为了提升预算的编制与使用水平,为了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建设,应该尽快建立起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制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管与使用。

一、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体制的建立,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在学校财务管理上最具体的例证。预算管理贯穿于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定、财务目标的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等各项工作的始终。但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经费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推进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对高校由外延扩张转变为实践内涵的发展以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精细化预算管理理念的建立,使得高校能够通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好的分配来达到加强资金规划、用活盘活资源的目的。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是高校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经管理体制后的一项创新型举措,是一种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的体现。

(三)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增强高校预算执行效率及提高其财务管理效能的具体实践

从实践来看,高校推行预算精细化管理使得高校建立了一套与其财务管理工作相一致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保障了业务工作的职责分离,并且通过深化、细致的实施预算管理,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特定管理措施,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增强了预算管理的水平。在高校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采用绩效管理的模式作为手段或者方式。实践证明,根据绩效设定定额工资加绩效奖金,使得人员经费、科研经费有了更好的分配。

(四)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减少预算赤字

由于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坚持了刚性原则,因而对于领导任期较短等原因造成的预算赤字有了很好的控制。通过坚持刚性的预算管理原则,针对高校的各项业务活动属性,可进行分项目、分部门以及分科目的核算和控制,使得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在预算制定上真正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也有效地提高了预算编制水平及预算执行管理绩效,从而确保了资金的高效利用。从实践来看,通过对高校的预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不仅完善了预警系统、实现了高校财务的全面管理和全方位监控,而且还确保了高校财务的安全性。

二、高校预算管理粗放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

部分高校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只重视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忽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只关心学校当年的预算收支,没有将学校的长期发展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只关心账面的数字,缺乏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的关注和参与。由于领导层的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也就没办法进行精细化。

(二)窄口径的预算编制

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虽然对高校提出了全口径的预算编制要求,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一是因为操作不便;二是因为高校收入有很大一部分,如科研收入、社会捐助收入等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不便于进行预算编制。所以目前高校收入预算仍采取的是以财政年初拨款加学杂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窄口径的范围,没有实行全口径的预算编制。

(三)仍然采用落后的预算编制方法

现在很多高校还是采用基数增长法的预算编制方法。所谓基数增长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上一年的支出为基数,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分配资金的方法。这种预算编制的方法简便并且易于操作,但是十分不科学、不规范,也不公平,不能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要求。基数法编制预算往往不能考虑高校各部门变化的实际情况,只是在基数上进行简单的累加或递增,预算安排与实际动态过程不能同步,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且预算基数逐年增加,预算金额随之逐年提高,不利于对预算经费的掌控,而且还容易滋生突击花钱等违规现象。

(四)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

一般而言,大多数高校制定了预算编制的标准程序,但是由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有冲突,往往会为了争取预算而争执不休,财务部门无法解决时就会请示领导,通常由领导进行最后的拍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由领导敲定,财务部门直接编制预算的情况,制定的预算编制程序形同虚设。

(五)预算编制缺乏定额标准

高校预算编制涉及到多个部门,业务范围广,经费类型多,因此预算定额很难确定。现在多数高校采用的是统计法与经验评估法来制定定额标准,所谓统计法就是指以高校前几年的财务数据、记录为基础,并依据同行业的统计数据确立预算定额;而经验评估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确定预算定额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缺乏精确性和科学性,根本不能精确地确定预算定额。

(六)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考核

由于上述高校预算编制的种种问题,造成高校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不准确,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预算偏差大,随意变更预算经费用途,任意增加或减少预算项目,预算执行力弱,预算执行结果和目标不符等问题。没有合理的预算执行监督和绩效考核,预算编制变得毫无意义。

三、加强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全员精细化管理理念,实行全员共建预算精细化管理

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离不开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普及精细化预算管理的观念,可以请一些专家组成精细化预算管理团队,从而提高全校上下对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以此实现对预算的有效管理。高校应该选择上下结合的编制方式,以实现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该管理体制涉及到各个管理部门,使得各部门共同参与编制预算,加强了预算的可操作性,也使高校以更快的方式完成发展目标。

(二)建立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并公开定额标准

要通过建立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制,对预算的各种收入、教学经费、人员经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开支范围、收入分配、监督考核、审核权限、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此来保障预算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定额标准的制定要针对不同时期数据、记录形式的不同,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定额标准。比如根据本时期同等水平的其他高校的统计数据,结合本校当年的收入、物价等情况进行预算管理,这是客观的预算管理要求,而根据专家的经验判断建立的预算体系则是经验评估的实例。因此,高校要选择不同的、适合自己的预算管理办法来制定学校的公用经费定额、人员薪酬定额、专项经费定额等。

(三)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办法

细化预算的编制,要求高校能够按照“钱随事走、责权结合”的要求,根据预算的具体内容、项目的不同类型来进行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要全部细化到具体的支出科目,这样才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地反映学校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具体内容。

(四)制定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

规范的预算编制程序应该是:第一,由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进行财务预算布置。第二,采用“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并严格执行,一是高校各部门编报部门预算建议数,此为“一上”,编报部门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层层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编成部门预算建议数,上报财务部门;二是财务部门下达部门预算控制数,此为“一下”,财务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平衡后,汇总成全校预算初步方案报高校领导,经批准后向各部门下达预算限额;三是各部门上报部门预算,此为“二上”,各部门根据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务部门;四是财务部门批复各部门预算并向全校公布正式财务预算,此为“二下”。

(五)建立与薪酬制度挂钩的精细化预算考评制度

高校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与预算管理相匹配的预算考评制度,这就要求高校预先确定任务指标,根据其要求,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使得业绩评价与前期的预算完成情况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高校总体目标顺利完成。

(六)加强预算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高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来推进高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建设,这是信息化高速发展对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在掌握大量数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工明确、职权划分清楚的管理系统来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进行管理,这对高校提高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从而提出了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理念,并对精细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阐释,以期国内各类高校都能加入进来。

【参考文献】

[1] 赵善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中旬刊),2011(1).

[2] 刘莉.地方性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通讯,2009(20).

[3] 石美玲.浅议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2).

[4] 叶小丽.高职院校教育精细化预算管理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5] 王颖.高校精细化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档案 特点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18-01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前,加强高校的内涵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成了高校健康、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其中,加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介绍了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特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财务档案管理的几个措施。

一、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特点

1.高校的财务档案既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记录和反映高校经济业务、财务状况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财务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体现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财务档案由财务部门归集,一般是先在财务部门保存1~2年以后,才移交到学校综合档案室。这就涉及到财务档案在财务部门的归集、装订和保管存放,移交到档案部门的内容、移交时间、相关的借阅手续、保管存档时间、过期档案的销毁手续和程序等。

3.在高校财务实务中,财务档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比如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工资津贴发放表、银行存款对账单及其余额调节表,以及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等;另一方面,是财务收入票据类,比如行政事业单位非税统一收入票据(学生学费收据)、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票据、服务业统一收据,以及校内收据等。这两方面的财务档案构成了高校财务日常经济业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完整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

4.随着高校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档案实行的是纸质档案与磁性介质档案并行的管理模式,历年的会计数据不仅以打印的纸质形式保存,还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软盘、硬盘、光盘等载体上。这就存在磁性介质档案的保管要求和相应措施。

二、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当前状况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档案是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的历史记录,连接当前业务,并作为未来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作为相关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在意识上普遍地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少、工作繁杂的情况下,对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往往被忽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日常系统的管理。

2.财务档案没有专人负责。《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档案管理。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普遍没有安排专职人员管理财务档案,一般情况下,往往是除了出纳之外指定某个财务人员兼管资料档案,分工不明确。以至于平时其他相关的财务人员手中都有档案资料,各自为政。这对财务的内部控制的实施,防止经济犯罪都有不利的影响。

3.财务档案没有专门的库房。高校财务档案移交到综合档案室之前,一般就存放在财务办公室,有的财务资料存放零乱,有的容易潮湿、破损,本部门财务人员随意查阅。有的财务部门因办公条件有限,存放财务档案的地方其他人员也可以随意进出,与档案库房的防盗、防火、防高温、防虫、防潮、防光、防尘、防鼠等要求相差很远,缺乏档案资料存放的安全性,难以保证财务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改进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

1.增强管理意识,加强财务档案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是提高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学校领导应该提高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高度重视财务档案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网络,根据高校规模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关文书工作,处理文件的收发、整理、归档,并做好财务档案的日常管理、查阅接待、登记工作。

2.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当前,高校财务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知识的专业系统培训,财务部门也没有具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因此,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比如:综合性的规章制度,立卷归档、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保卫制度,开放档案的利用制度,未开放档案的利用制度,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从根本上加强财务档案的管理环境和制度建设,以保障财务档案的日常管理规范、有章可循。

3.加强财务档案的库房建设。财务部门是高校的一个行政服务窗口,财务办公室可以说是一个公共场所,并不适合作为档案库房。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档案库房和办公室应该尽量分开,门窗加固,以防盗窃。从档案安全的角度来看,档案库房要求有防火、防潮、防尘、防热、防磁、防冻等严密的措施。因此,加强财务档案库房建设是高校硬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加强专职人员的配备。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各种科研经费的增多,会计核算和岗位设置的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普遍应用,相应的财务档案资料数量日益庞大,由会计人员兼任档案管理显然已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和建设的发展要求。应该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负责财务档案的日常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日常维护,以及财务部门的日常查账工作,确保财务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档案管理活动的规范性。

5.加强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日常要进行备份保存,财务系统要进行日常维护和及时升级,年终形成会计电子档案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电子档案时应当实行双备份,备份时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和操作人员的姓名,并贴上写保护封签,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引起整个财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不可恢复性。同时,保存电子档案的位置要远离磁场,注意防磁、防潮、防尘、防火等,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6.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保密性,要求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且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一方面,要求淡泊名利并充分认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脚踏实地、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不仅要熟悉财务部门的职责,会计档案的分类,以及对不同的文件材料能按照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编目、立卷和归档。还要了解和掌握时事政策、财政税务、财务系统的电脑操作等。所以,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教育,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多提供学习先进的机会,多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以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总之,财务档案管理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高校的教学评估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所以,根据财务档案管理的特点,改进管理现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Z],1998

2.李建周.如何加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