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72-02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将数字图书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资源。它通过科学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处理和存储,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满足了现代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 数字图书馆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空间

数字图书馆呈现出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式的状态,它利用存储空间小、信息集中而安全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对资源进行存储和利用,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丰富的知识资源和信息,使学生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领域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不局限于时间、空间的阅读和学习,利用数字图书馆强大的搜索功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实现知识的资源共享和利用。

数字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中心,它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优良的语文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这个数字化平台之上,学生可以无须担心资源缺乏问题,只需要进行自主的、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学习。在数字图书馆之中,它包括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2 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实践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参与,创建了小学语文师生互动平台 数字图书馆整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有利于转变原有的单向教学传输状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借助数字图书馆功能可以有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对话与交互。在这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浏览室,实现对小学语文知识的采集和利用,并通过网络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互动式学习。

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促进课程改革 新课改和标准之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突破教材和文本的限制和禁锢,要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照本宣科式的固定教学思维和方式,借助于数字图书馆平台,有利于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利用,可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增加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信息量,学生可通过数字图书馆查阅学习资源,成为学习资源的主动搜集者和开发利用者,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方便地通过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方式,实现与学生团队的合作,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化平台,实现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从而真正展示出丰富的大语文学习观和教学观。

注重与生活的关联,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化解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改革进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突显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探究性阅读行为,唤醒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经验,产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吻合的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兴趣和体悟,从而实现对语文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文本内容之中,不能简单地、表象地对语言进行阅读,而要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和内涵,探索作者深入生活、体悟生活的心境,并在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自主生活体验相链接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思维。

数字图书馆可以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其强大的数字化检索功能,实现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呈现出开放式的、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既有的生活情感体验,运用既有的生活化知识,实现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解读。

整合数字图书馆资源,实现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阶段。运用探究式的、自主创新式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和整合数字图书馆的语文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学生课前预习,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锻炼思维,更好达成课程目标。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查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素材,结合课程,对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知识要点形成良好的认知,有利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感内容和知识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突破难点、加深理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体悟,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查找和搜索相关的文章、图片、诗词等资料,这些资料要与济南的趵突泉密切相连,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济南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认识和了解趵突泉中“大泉”和“小泉”的特点,感受和体验趵突泉的美,激发学生的爱美之情。

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课外阅读能力 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丰富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思维能力,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电子图书、网络期刊、社会新闻等网络资源。学生的语文阅读通过数字图书馆得以延展和丰富,不局限于任何时间、地点,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数字图书馆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注意要点

要把握好数字图书馆与教师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具有突出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数字图书馆能否有效应用有很大影响。

要把握好数字图书馆与语文教材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应当是语文教材的辅助资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上,注意发挥数字图书馆的辅助作用,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数字图书馆的整合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语文探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数字图书馆整合应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整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从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构建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素琴.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201.

[2]尚学林.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学周刊,2014(4):64.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策略

引言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也给现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让初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1]。目前,大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以促进教学氛围、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课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还存在些许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当前,教师运用数字化资源构建语文课堂时,普遍存在以下误区。首先,选用的数字化资源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会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但创设出的情境却与课程内容不存在实质性联系,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还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误导,使其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2]。其次,教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并未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深入思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适用性、有效性,所选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推动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与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这充分说明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思考源于疑惑,疑惑源于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最终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但显然,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并未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最后,部分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忽视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会使学生产生怎样的情感,使学生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出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不到情感因素,相应的语文知识也就无法带给学生很好的触动与启发。同时,分析以往实践经验发现,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比较固化,如固定地在每堂课开始前简单地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播放一段视频等,就算完成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实际上,这样停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无法使实际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水平[3]。

二、数字化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鉴于当前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科学、有效运用,本文联系实际,就语文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有效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择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有效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语文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以保证最终教学效果。此外,选择、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深入思考所选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的衔接点,同时考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时机、运用方式,最大限度保证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的有效性,确保其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实质性帮助。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图片、电视、录像、电影、录音、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继而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进行有效学习,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丰收。再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相应的图画、动态视频为学生演示课文中所描述的风雨、花草等景色,并利用音乐等教学资源带领学生感受春天百鸟鸣啼、百花齐放的美好氛围,再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整体上为学生展示春的景色与气息,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对课文的有效学习[4]。

(二)正确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常说,未见易趣,必不乐学。在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至关重要。为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有策略地科学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作用,确保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紧紧抓住数字化教学资源图文并茂这一特点,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影响力、吸引力为学生创造形象生动的故事场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最终实现高效学习。例如,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若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口头阅读,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澎湃磅礴的宏大气势,很难让学生想象大潮来临时那种吞并一切的震撼景象。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利用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震撼,让学生感觉仿佛亲临观潮现场,目睹“从平静的江面,隆隆的雷声,到越来越近的浪头,翻滚的水墙,直至浪头齐头并进如山崩地裂”的整个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使其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效率得以提高[5]。

(三)科学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实现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运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尽量避免简单运用一张图片、一段音乐的固有模式,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整合,将有效的图片、录音、视频等串联起来,创设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实现对课文内容、课文意境的真实还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有效学习。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从网上下载一段视频、一张图片就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而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对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以达到最优效果。同时,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考虑在课堂的哪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启发与情感触动,让学生获得深刻感悟,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有效理解。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文中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如“父母的背影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之后适时引导学生观看散文视频,利用充满真情实感的视频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融入课堂,进行深入学习。

结语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3篇

一、数字化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数字化的教学模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其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趋势。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以促进数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不断融合。数字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数字化的方式处理教学信息,通过多媒体的技术,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应用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分为图片、视频等。它们形式各异,但各具特点,使初中语文教学得到共享、开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真正能更好地被初中生所认知、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使教学内容更加浅显易懂。例如在鲁教版初中语文“海燕”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在网上下载朗诵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出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对着篇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

2.数字化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依靠教学材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的过程以及内容都十分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是一个自我探究的过程,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进行尊重,因此,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开展数字化的师生互动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就是说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在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者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学习与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例如在鲁教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苏州园林以及我国其他地区园林的一些图片,学生分成几组对图片中的建筑进行分析,领略不同建筑风格的园林中蕴含的不同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学生的探究思路出现偏差的时候对其进行及时地纠正。这种数字化的师生互动模式能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拉近,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逸而功倍” “数字化语文” 语文教学

“逸而功倍”,这是《学记》的主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样的道理,“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劳而功半”。“逸而功倍”,数字化语文就能达到这种境界。

一、什么是“数字化语文”

“数字化语文”是以电脑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为依托,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得到充分优化的一种电脑软件系统。

1.完备的数字化语文课本

武进区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实现了语文课本的数字化,而且数字化课本不但有文本内容,包括教材,背景资料,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等,而且具有超文本性。超文本性:配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许多课文甚至有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在这样的一个专题网站上获得的信息,要比在教科书上获得的信息多得多。在学习之余,让学生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开阔视野,丰富积累,那将是多么愉快。

2.系统的数字化素材库

“数字化语文”还应有一套为教师服务的数字化素材库,也就是“数字化备课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应有以下内容:(1)课本和《教师用书》的全部文本;(2)主要经典著作的电子版和查阅系统;(3)主要字词典、语文工具书的电子版;(4)各课相关研究资料;(5)各课课件素材库(或称积件库)。素材库应包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音效、网页网站等。“数字化备课系统”中的各课课件素材库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以一当十的“各课相关素材”;(6)课件库和微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是征集来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是各级比赛的获奖作品。“微课件”指的是课件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

有了这样一套数字化备课系统,教语文就再不会是苦差事。目前已经有了许多这样的专题性网站,如“老百晓在线”、“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素材库”等都是信息、资料等相对集中并且运用价值较高的网站。

3.人机互动的数字化语文学习系统

这套系统也可以和“数字化课本”合在一起。它与“数字化授课系统”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内容。授课系统不一定要双向互动。但是,学生的“自学系统”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必须有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这表现在: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作业练习与反馈;模拟自测与反馈;学生质疑与教师辅导答疑;测试(单元的、期中期末的)与反馈。这些双向互动的内容,最好利用互连网或局域网,形成一个联系各地各类学校各个学生的大课堂。这套系统还可以比“数字化授课系统”有更多的图片、动画、音效等,以更具趣味性。

二、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模式

数字化语文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及其它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三、数字化语文教学将以其绝对的优势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独占熬头

1.解决了学生不爱学语文的问题。传统语文传授给学生的信息多是单一的语言文字,枯燥无味。学生总面对白纸黑字,当然提不起兴趣。按照心理学规律,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越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也越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与学习兴趣。现在,数字化语文的课本、自学系统中大多数都有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多感官的内容,知识信息变得直观、新奇、生动、形象,达到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当然大大提高学习趣味性,易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增加了学习的容量。数字化语文使学习中的知识、思想呈现出博大、密集与丰厚的境界,同时学生的积累也变得丰厚。《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理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则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数字化语文正是出于这种“强烈的资源意识”。

3.挑战了教师也解放了教师。从教师方面说,数字化语文能使教学资料的搜集、检索和处理变得轻而易举,备课也变得容易。把数字化语文光盘放进电脑,或进入校园网的OEM版的这个系统,鼠标点几下,资料就出来了。更为“逸而功倍”的是可以实现“无备课上课”(当然我们不提倡),实现“名师替你教语文”。

但真正驾御数字化语文系统的必须是掌握数字化的教师,它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现念、前瞻眼光和复合型技能。为此,构建数字化语文,还须从培养掌握数字化技能的语文教师队伍入手。培训内容也并不复杂:(1)掌握电脑基本的操作技能;(2)掌握网络技术;(3)学会诸如“PowerPoint”、“Front page”等一般的课件制作软件;(4)少数教师学习掌握“Authorware”、“Flash”等难度较大的软件技术,以及必要的图片处理、音频视频编辑技术,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高档的课件。

数字化语文的建成将大幅度提高一个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解决已经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学校存在的“有高速公路没有汽车、有汽车没有司机、有司机没有货源”的问题,更能解决缺名教师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拥有一套数字化语文系统,就等于请到一批名师,实现“名师教语文”的梦想。所以,数字化语文是未来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2]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特殊教育;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教育资源建设

一、研究背景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国对教育资源建设十分重视。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中文数字化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已成为历史。然而,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仍处于低水平建设的状态,尤其是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更是如此。

研究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律,提升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质量,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因为我国有2200万聋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聋人共享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助于高层次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因为聋人的特殊性决定了聋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聋人服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系统化的、适合聋人认知特点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可更好地促进聋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是因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事关中国手语的规范化和普及推广,基于中国手语规范的视频、动画等以喜闻乐见形式的多种文字字幕的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将促进我国不同地区手语的统一。消除方言性的地方手语对不同地区间手语交流的障碍。

基于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一方面投入十几位教师、几十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人力进行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合作,相应开发了《聋童康复训练软件》《手语900句视频》《手语动画》《手语视频电子书》《中国聋教育资源网》等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探讨,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特点

1.根据聋人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面向健听者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有许多根本性不同,普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聋教育资源建设中,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研究聋人的认知特点。并据此进行设计,必须坚持设计为先。已有的实践表明,不按聋人的认知特点开发设计的聋教育资源。对聋教育价值不大。

聋人与常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盲人的语言交流障碍主要在于存在听觉障碍,而听觉障碍导致口头表达障碍。通常有“十聋九哑”

之说,即是说聋与哑是相伴的,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哑是很少的,大多数的哑实际上由于聋引起,由于听不见人们的声音而无法习得用正常人的语言表达。

此外,绝大多数聋人不是全聋,不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而是有残存听力,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设计必须在了解聋人的这一基本点的情况下进行。要调动一切手段充分利用聋人的耳、眼、口、手来听、读、说、做。

研究表明,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通过手语的展示让国家标准手语在全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并成为声音与文字的形象性注释:通过声情并茂的配音与播放设备等结合。充分发掘聋人的残余听力,训练聋人的听力,进而促进聋人多感官刺激,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书面语言让聋人逐。

步提高文化知识和综合素养。逐步培养起具有与常人一样的学习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所建设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无论是《手语900句视频》,还是《手语动画》《手语视频电子书》,都是文字、声音与手语的结合,是“三语”型资源。“中国聋学习资源网”中的“手语故事”“情景DV”也都是“三语”型资源。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要符合聋人的认知特点。聋人的认知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概括说来,聋人具有以下认知特点:感知活动受到局限。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视觉表象更清晰、完整: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而有意注意发展迟缓,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视觉记忆相对占优势,对与语词关联密切的材料记忆明显薄弱;想象富于形象性和直观性;思维表现出更大的具体形象性。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中,要针对聋人的认知特点,坚持文字、声音与手语的结合,注意直观形象与语言的及时结合。帮助聋人由直观形象上升到抽象认知,培养其高水平的观察能力;在资源的表现形式上,应以视频、动画和图片为主,以充分发挥聋人的视觉优势。以促进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应注重新颖性、趣味性,以激发聋人的学习热情。运用无意注意规律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拓展其想象空间;在资源的知识点安排上,应尊重聋人的注意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尽量以“小步子”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一次不安排过多的学习内容;在资源的内容安排上,除了常见的知识类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安排“名人学习方法”等认知策略类的内容以及优秀聋人的励志故事等情感类的内容,以期培养聋人的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和自我认同感。

在资源建设中。还应提供内容的下载,以满足聋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聋人由于听觉障碍,信息渠道变窄,信息技术社会化程度较低,在学习资源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到聋人对资源的易利用性。

2.根据聋人的特殊需要进行设计

根据聋人的特殊需要进行设计,才可能建设有价值和生命力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聋人需要康复,需要听到文字的读音,需要规范的手语交流,需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些是本研究团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聋人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几大要求。聋教育资源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满足聋人的特殊需要,并作为资源设计的重点。

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应该按需设计:

(1)在聋人康复方面,设计开发聋童康复训练类软件,在聋学习资源网中设计康复科技栏目,以不断向聋人提供康复科技新信息以及新的康复训练的方法;(2)在聋人需要听到文字的读音方面,开发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凡属有大段文字出现,都配上声音,而且要力求使声音与文字一一对应,声文同步;(3)在聋人需要规范的手语交流方面。资源中凡属有手语的地方。都要配上国家标准规范手语,不采用习惯手语,而且对文字性内容要尽可能配上手语,并且开发手语故事。开发基于手语的情境故事,力求使聋人受到标准手语的潜移默化;(4)在聋人需要表现自己的平台建设方面,在建设资源中应该设计“聋人作品”“聋人之星”“情景DV”“手语故事”等栏目。“聋人之星”栏目重点推介聋人当中的先进者、出类拔萃者;“情景DV”是全部由聋人表演拍摄的情景短剧;“手语故事”栏目全部推出由聋人自己表演的小故事。此外。“手语900句视频”中的手语表演者全部为聋童。在满足聋人需要方面的设计思想是:尽可能让聋人参与建设,尽可能搭建展示聋人才华的平台。

3.需要形式创新

数字化资源建设从无到有的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然而创新有程度上的差别。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创新应该是所有资源建设中最高形式的创新之一。聋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创新至少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将手语、口语、书面语“三语”高度融合。单一的语言形式无法很好地培养聋人的素养和能力。

通常的数字化资源即使是多媒体的。往往也将各种媒体元素在界面上的不同位置出现,声音与文字不是一一对应的。而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聋人开发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要尽可能实现文字有解说或播读,并同时配有一一对应、高度吻合的手语,即用科学的、形象的、统一的手语来匹配口语和书面语言,共同实现传达知识的目的,促进聋人“三语”水平的提高。

二是利用多种载体表现。聋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拥有家电多寡、种类是不一的,利用多种载体开发表现资源,可使建设资源能适应更多的聋人家庭使用,进而较好地发挥资源的作用。在笔者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中。开发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既有电视片,又有动画,还有多媒体软件和网站。基本上做到了可让聋人各取所需。

三是开发网络资源。让聋人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有许多优势[3]:(1)符合聋人视觉感受性强的特点,交互操作好;(2)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适合聋人思维的单向性特点,学习者无学习压力;(3)即时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4)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旧传统,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5)教育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6)教师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化;(7)成本低。正因为聋人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有如此多的优势。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重在网络资源开发。

4.需要内容和方法创新

当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总量已相当大。然而是“千人一面”,同质化倾向太严重,且克隆式的资源太多。这种状况任其发展。数字化资源库就可能成为“数字化垃圾场”。这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创新,要创新建设新资源。缺少创新,在聋校自建资源中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聋校采用“拿来主义”

的办法,自己原创的学习资源较少,照搬普教资源或商业化的资源较多,这些学习资源有的不能适应与满足聋校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的是大量素材的堆积,可用性较差。

聋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比正常人的平均文化程度低得多。针对聋人建设的资源。一定要设法保证让聋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而且查找方式要多样。

要充分利用网络为聋人提供交流平台。在网上聊天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相隔千里,心却贴得很近。聋人利用聊天等形式进行网上交流,可以很自然地和不曾谋面的网友沟通。并从健听人那里吸取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因为聋人在社会中主要是用眼来观察。对社会缺少理性的认识,通过网上交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聋人不至于感觉和社会脱节。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更应立足于创新。当然,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创新建设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如此建设的资源才有价值。

三、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1.需要先进理念指导

首先,必须将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和谐社会包括多种因素、若干方面的和谐,其中包括正常人与残疾人之间的和谐。要通过构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聋入更好地学习、进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从而构建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高层次和谐。其次。聋教育资源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要通过聋教育资源建设,让聋人充分享受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们相信。只要以以上理念为指导,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己任进行聋教育资源建设,就会是动力大、干劲足、方向明。

2.需要发扬奉献精神

聋教育资源建设需要有人去设计,需要有人去摄制,需要人们付出大量艰辛的创造性劳动。限于聋人数量只有正常人的几十分之一(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

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004万人),我国至今还没有公司采用商业模式介入聋教育资源建设。政府也未在聋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我国聋教育资源建设更多地是凭聋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热情、兴趣、使命感和责任心在进行,对建设者而言,这种建设几乎是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弘扬奉献精神。

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从体量上看有小有大,有系统化的,也有零散的。系统化的、体量大的教育资源建设,无疑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同时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具有奉献精神。

在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建设中,教育技术工作者往往担负着资源建设整体架构和技术支持两大任务,而更多的是以后一项任务为主。人们对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期望很高。需要他们既精通技术又有高超的艺术。还要有不凡的理论,由此决定了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甘于奉献、甘为人梯、不计较名利与个人得失的精神。要以能发挥教育技术工作者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为荣。以能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荣。当我们以事业为重时,就会以苦为乐,老电教工作者具有这种精神,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今天,我们格外需要弘扬老电教精神。

3.需要质量意识

现有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存在大量质量问题。

甚至是大量文字错误,表明许多资源建设是轻率的。

甚至于是不负责任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在资源建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问题对教育资源而言是致命的。在此笔者大声疾呼,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资源建设时必须要有对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地把关。笔者建议教育部出台教育资源认证制度、教育资源评价制度。

建立劣质教育资源曝光网站,拿出比文字教材更为严格的把关办法来规范数字化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资源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质量是教育资源的生命。聋教育资源的质量关乎聋人的发展未来。我们不得不承认,聋人是我国的弱势群体之一。虽然我国聋人特别自立自强,然而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为聋人学习建设数字化资源。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必须最优化建设,来不得半点含糊,绝对马虎不得。在聋教育资源中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内容,不能有科学性错误,包括每个文字的书写,每个字词的发音,每个手语的一招一式都如此,因为聋人面对数量不很充足的数字化资源,缺少甄别正误的条件,有的甚至缺少这方面的能力,任何不当的资源所造成的误导。都可能会使聋人终身受害。

为了确保聋教育资源的质量,建议教育部和中国残联制定聋教育学习资源的建设规范。建立严格的评价、审核制度。

4.需要持续性建设

教育资源是需要持续建设的,只有持续建设。才能在内容质量上保持与时展同步。才能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对大多数教育资源而言,建设后如果不加以修改完善,不根据时展增补新的内容,则迟早会成为无效资源,对人们利用网络学习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许多教育资源建设在持续性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一种情况是由项目拨款资助的建设资源,一旦项目结束、课题完成了,或专项拨款用完了。

资源就不再修改、补充和完善;另一种情况是为申报精品课程而建立的教育资源。一旦被批准为精品课程了,“功成名就”,资源建设也就停止了,在校级、省级、部级精品课程建设中都存在该问题;还有就是资源建设凭一时的兴趣,兴趣没有了。资源建设也就停止了。互联网上许多教育资源,都可以说是半拉子工程。是烂尾工程。

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资源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要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专门队伍对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并建立资源的可持续建设机制。聋教育资源更需要持续建设。因为要聋人群体建设聋教育资源是困难的,而聋教育资源的建设要求又非常高。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中央电化教育馆联手,将聋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列入事业规划。

四、结束语

聋人对数字化资源怀有期待。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密切。优质聋教育资源建设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我们呼吁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聋教育资源建设,精心编制资源建设规划,投入一定的财力。集中优势力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事关几千万聋人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好,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大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权。聋校校本特色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36—37.

[3]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8—190.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6篇

0 引言

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须经常进行反复的视听训练,训练元素可以是单句、段落或意群。然而,无论是传统的录音/录像带,还是当前的数字化音像制品,要迅速精确地选定训练元素(如:句段),单靠人工操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此外,有效的视听训练不仅需要生动的音视频资源,还需要内容丰富的文本资源(如中外文字幕、生词注释、句段讲解、背景知识等),以及经科学整合而形成的一个声(像)文一体、同步可控、操作便捷的语言训练环境。

总之,实现句段的精准定位和视听资源的科学整合,是有效改善视听教学的两个重要条件。语音自动断句则是实现这两个重要条件的关键技术,是高效率地进行复读、跟读、听抄、会话等多种语言训练的技术基础。

1 外语教学资源概述

“教学资源已成为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制约因素,教学资源建设不仅需要媒体资源的数量,更需质量[1]。”外语教学资源是实施外语教学的重要元素,特别是视听资源,它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生动的高质量音视频资源,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最真实,最具趣味性的语言环境,通过视、听、说、读等全方位的综合训练,使各种语言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1 外语教学资源的类型

从广义角度来说,教学资源是实施教学所需的包括人力资源、教材资源、环境设备资源、教学信息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比如: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育制度、师资、教法、教材、课件、参考资料等。

本文所说的外语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及教学平台等软件资源,从媒介形式上分,有音频、视频和文本等。

⑴ 音频资源

语言本身是通过声音来传递的,因此音频资源是外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传统的音频资源是以录音带为载体的模拟信息,目前已不能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需要;而现代的音频资源则是以光盘、磁盘或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信息,它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表现出明显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⑵ 视频资源

视频是声像一体的教学资源(如电影、教学片等),它在外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一生中所掌握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 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2]。可见,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资源进行生动、形象的外语教学,使各语言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将得到明显提高。

⑶ 文本资源

文本(如字幕、生词注释、句段讲解及背景知识等)探讨最基本的外语视听教学资源,它能精准地表达语言本意,可描述任何语法现象和语篇细节,这是音像资源所不及的。尽管有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产生,但文字资源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六日,被美国媒体称为“打破寂静的日子”的首部字幕电视剧播出,从此,失聪及听觉有障碍的观众便可以通过字幕来欣赏电视节目了[3]。这充分表明,字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具有较强的学习功效。充分发挥文本资源的优势,将其与音视频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可使外语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1.2 教学资源的开发现状

目前,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轻易获得各式各样的外语视听素材,如:录音、录像、讲座、教学片及相关文本素材。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素材还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⑴ 自动化程度低

学好外语要靠大量反复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有赖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视听资源的支持。学生要反复进行某一句段的训练时,希望视听环境能提供迅速精准的句段定位功能,只需轻点一下鼠标即可如愿,以利于实现强化训练。然而,经笔者进行大量的调查统计发现,目前97%以上的教学资源不具备这些功能,自动化程度极低。比如,音视频文件一般都未进行句段标识和断句处理,直接导致句段查找与精确定位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的低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能够提供自动断句功能的软件很少,只有Aboboo、RepeatPlayer、EditLrc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且自动断句及资源整合功能大多较弱;而手工断句的工作量大,开发效率低,极大影响了外语教师对教学资源开发的热情。

⑵ 整合度差

外语视听教学资源涉及到音频、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和多项元素。各元素须经过科学整合才能形成一套完备实用的教学资源或教学系统。并且,“一个好的视听教学系统,必须考虑对上述教学元素的同步控制,使其在视音频信息流动的同时自动定位或展示其他教学元素。这样,受训者随时都能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也能极大提高训练效率和教学效果[4]。”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视听素材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缺乏科学整合,音视频与文本素材相互脱节、杂乱无序、系统化程度较低,如直接使用,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造成外语教学资源整合度差的原因主要有:①资源类型较复杂,既有文本又有音视频,整合难度大;②资源的开发整合技术较复杂,涉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教育技术等,较适用的开发平台不多。

⑶ 通用性不强

目前,很多外语视听教学资源的开发都是外语教师自发进行的,既没有明确的标准,又缺乏技术人员的支持,开发工作不少还停留在较初级阶段;开发的资源不具有较强的规范性、适应性和共享性,难以进行交流和推广,重复开发现象比较普遍。

2 语音自动断句技术

语音自动断句是开发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外语视听教学资源的关键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对音视频资源进行语音句段的自动分割,有利于提高外语视听教学资源的整合水平。下面介绍语音断句的概念、基本算法以及自动断句的实现方法。

2.1 语音断句的概念

语音断句,就是对数字音视频素材的语音信号以句段为单位进行切分处理。语音断句是通过形成一组句段标识数据而实现的对音视频文件进行的逻辑分割。这组标识数据用来标识一整段音频(或视频)中每个句段的起止位置,进而在程序的控制下,实现播放句段的灵活选择。

语音自动断句,实质上就是通过程序设计的方法来自动获得各句段的标识数据。这有利于学习者和课件制作者能够专注他们的教学活动。

语音自动断句是进行视听资源整合的基础,其自动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外语视听教学的训练效率、训练强度和学习效果,也决定着相关教学课件的开发水平。

2.2 语音断句的相关算法

目前,语音断句技术所涉及的主要算法有:基于隐形马尔科夫模型(HMM)方法、基于动态时间伸缩(DTW)方法、基于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方法,以及基于粒计算(granular computing)方法等。

由于音视频样本中声音信号的复杂性,尽管语音断句的研究工作已有较长历史,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如:算法的适应性较差、强背景噪音下分段困难、一些能量较低的爆破音和鼻音难以判断等。要克服这些困难,需对现有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和比较,再辅以其他手段并施加一定的人工干预(比如,人工判断背景噪音等情况并设置相关语音参数)。

笔者在编程实践中,自动断句的语音参数主要采用背景噪音、句间停顿、最短句长、允许杂音数等四个。通过改变它们的设定值,可灵活寻找句间停顿,并收集断点信息,能有效提高断句的精度。这四个参数的意义如下(如图1所示)。

⑴ 背景噪音:小于该值的样本算做静音,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多。

⑵ 句间停顿:大于该值的停顿才算句段,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少。

⑶ 最短句长:大于该值的非静音采样才被认定为句段,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少。

⑷ 允许杂音数:句间停顿允许存在的杂音数,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多。

2.3 自动断句的实现方法

考虑到语言训练重复性强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资源整合的需求,我们采用将音视频中的句段起止时间记录于媒体播放器外挂文件的方法,来实现逻辑上的语音断句。外挂文件有多种,我们开发的FLAVS针对的是lrc文件。

⑴ lrc文件的作用与结构

对于lrc文件,经常听音乐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它记录的是音视频文件中各句段的起始时间和同步歌词(或字幕),其作用就是为自动断句程序提供断点数据,为视听资源的整合提供同步数据。基于此,我们就可以设计程序,通过外挂文件来控制音视频文件的播放进度,进而实现语音自动断句。

外挂文件的文件名一般与相应的音视频文件相同,其扩展名则决定于外挂文件的类型,如lrc外挂文件的扩展名为“.lrc”。lrc外挂文件的结构如下:

上述文件中的前4行是通用信息,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第5行以后的内容是文件的主体,每行都由“时间”和“文本”这两个字段组成。其中,[ ]中的内容是时间字段,表示当前句段的开始时间,格式为“HH:MM:SS.mmm”,若时间小于60分钟,则表示为“MM:SS.mmm”;[ ]后的内容是文本字段,是本句段的同步显示文本,可设置歌词(或中外文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等。

⑵ 断句的实现

实现语音自动断句需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采集音视频样本中各句段的时间轴(即时间字段)数据,并将其写入lrc文件;二是根据时间轴,来控制播放指针的启停位置。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准确采集时间轴数据。

为此,我们在FLAVS早期版本的基础上,为其增加了语音自动断句功能,形成了FLAVS(v3.2)。程序中对时间字段的采集主要采用上述基于语音参数的断句算法,并设置了“背景噪音”、“时间停顿”、“最短句长”和“允许杂音数”等4个调节钮(如图2所示)。当各参数值调节到满意效果时,程序自动对音视频样本中各句段的起止时间进行采集,并写入一个与音视频文件同名的lrc文件中,进而可实现语音自动断句。

下面是使用FLAVS(v3.2版)进行语音断句的操作过程:

① 先通过“打开”按钮打开要断句的音视频文件(如The_Sound_of_Music.avi);

② 再通过“断句”按钮进入断句参数调整窗口,来调节“背景噪音”、“句间停顿”、“最短句长”、“允许杂音数”等参数(见图2);

③ 最后按“保存”按钮即可自动生成一个与音视频文件同名的包含时间字段的句段切分文件The_Sound_of_Music.lrc,并将句段切分情况显示于句段编辑面板中,如图3所示。

从位于图3下半部的句段编辑控制板中可以看出,经FLAVS(v3.2)的断句处理后,影片《The Sound of Music》的所有句段已全部被自动切分。之后,学习者只需轻轻点击句段编辑控制板中的某个句段,播放指针便会迅速准确地自动指向该句段的开始,以利于反复进行视听训练。

3 视听资源的同步整合

前面我们对视听资源之一的音视频样本进行了断句处理,为句段的快速选择和精准定位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要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仅有音视频资源是不够的,还需扩展和提供中外文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背景知识等文本资源,并实现声文资源的同步联动,使之形成一个句段选择精准、声(像)文一体、融合度高的资源结构体。

3.1 何谓同步整合

所谓“同步”,是指音视频资源与相关文本资源(如字幕、生词注释、句段讲解、背景知识等)在播放与展示时间上的吻合,即:在音视频文件的播放过程中,相应的文字信息以句段时长为切换节点而进行的同时展示。

所谓“同步整合”,则是指对视听教学中需要同时展示的相关资源所进行的同步设置和有机融合,实现对音视频资源与文本资源的联动和灵活控制。

“混合性、整合性、技术性是屏性媒介具备的重要的视觉特质”[5],在传统的音像作品中,有的嵌入了歌词或字幕,这勉强也算是一种同步整合,但不是真正意义的整合。真正的资源整合,是各种资源的表现方式不是呆板的、固定的,而是既相互关联又灵活可控的。这种灵活可控性(以字幕为例,其他资源类同)主要表现在:字幕的出现时机和文种变化,应由学习者根据学习进度来自主选择,自由控制。

此外,在外语视听训练的不同阶段,字幕及文种变化,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确定的。调查统计表明: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外文字幕的同步展示有助于“听清”,即听清楚每个句段的正确发音;在训练的中级阶段,中文字幕的同步展示有助于“听懂”,即听懂每个句段的真正含义;在训练的高级阶段,字幕的隐藏有助于“听熟”,即听说能力的加强、巩固和熟练。

3.2 同步整合方法

视听资源的同步整合需在自动断句的基础上,通过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

⑴ 程序设计思想

同步整合的实质是以lrc文件中的每个句段为单位,将各文本字段写入相应的时间字段之后,并控制其内容(如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等)跟随音视频的播放进度,在时间轴指示的节点上得到同步展示。

FLAVS(v3.2)系统就是依照上述设计思想而开发的。该系统具有整合效率高、性能稳定、资源灵活、操作简单等特点,既适于音频文件,又适于视频文件,还可将外文字幕、中文字幕以及句段注解等内容分类录入。

由于lrc文件是很多播放器共同知识的外挂文件,所以采用这种思想整合的视听资源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通用性。

⑵ 同步整合的具体实现

在完成断句的基础上进行视听资源的同步整合,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向lrc文件布局各句段的文本字段;二是控制相关资源的同步展示。后一项任务完全由程序自动完成,只有前一项任务需要人工干预和手工录入。

具有资源整合功能的软件有Aboboo、EditLrc、EnMp3Player及FLAVS(v3.2)等,建议优先选择FLAVS(v3.2)。

使用FLAVS(v3.2)进行资源的同步整合,可在如图4所示的听抄窗口中进行,以句段为单元将各类文本分别输入相应文本框,待所有句段都输入完毕,按“确认退出”按钮保存。

实现视听资源同步整合的前一项任务,还可不通过纯手工的方法完成。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软件,而是使用任何一种普通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直接对lrc文件进行编辑,将需要同步的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等文本资料录至相应的时间字段后。使用该方法,要注意“|”和“^”这两个字符的使用,因为FLAVS(v3.2)使用这两个特殊字符对lrc文件进行了兼容性扩展,其中“|”用于分割外文字幕和中文字幕,“^”用于分割中文字幕和注解。比如,图4中的句段内容在lrc文件中表示为: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旅游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133-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正逐步成为教育的重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在提高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更方便,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更适合于现代的学校教学。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如: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完成了专业数据库、教学图片资源库、专业书籍的电子书和一些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完成了部分课程资料的网络化。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并不完善,而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被教师和学生完全重视,许多教学网站、数据库、教学软件采购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很多资源处于闲置或者利用率不过高的状态,使用率较高的仅仅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资源形式上,导致部分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周期长,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跟不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教学资源缺乏互动性,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上的信息大多是单向流动的,学生无法反馈学习的成果或者问题,老师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各个行业所需的高学历、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对于技术实践的学习和培养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各个行业所需的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接待等服务。教学内容以旅游行业部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情景、工作流程为基础。

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行业英语教学改革,但大多进展比较缓慢,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也不够系统,知识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教师自主研发的成果也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如意。以《旅游职业英语》的教学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中缺少计算机技术较强、行业能力也较强的教师,教材开发也相对比较落后。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滞后与课程需要。

四、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措施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本研究的实例,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途径:

(一)通过调查分析,明确高职行业英语(旅游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需求

设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问卷(教师版)和《行业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问卷(学生版)对资源建设进行需求分析。选取100名行业英语任教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资源库的“内容、栏目、功能、框架、风格”等5个维度、20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依次是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资料库、媒体素材。学生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的依次是资料库、网络课程、试题库、媒体素材、案例库。对于栏目设置,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依次是教学课件、备课教案、视频资源、考试试卷、电子教材。而学生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有:视频课程、素材资料、职业案例、考试试卷、教学课件。经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了旅游英语行业英语资源库的框架设计和内容预设。

(二)制定总体规划,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内容、组建研发队伍

根据调查结果,整合各教学要素和相关资源,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内容和模块。具体可以划分为四部分:(1)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与教案、教学案例、视频资源;(2)学习资源,包括真实案例、拓展链接;(3)考试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试题库;(4)交流天地,包括作品展示与在线答疑。

平台内容确定以后,组建一支分工明确、计算机技术过硬、具有扎实行业英语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研发队伍至关重要。这支队伍中需要有高校教师、IT公司技术人员、英语教师和旅游业内人士。旅游业内人士需要在本行业领域有较为前沿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资源平台内容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三)采取各种具体措施,进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

1.搜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搜索来广泛收集网络上行业英语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有旅游职业英语特色的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宣传片、地方特产广告片、中、西式菜品介绍等。

2.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在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已经开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英语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相应的教案、课件,收集了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这些资源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添加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准化,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3.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展示型作品,主要学生作业的电子稿,如旅游景点的介绍、酒店设施、房型的图片、旅游特产的说明等等。教师可选择最优秀、最典型的学生作品,将其到网上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二是师生交流作品,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师生利用现代沟通工具QQ、微信等就某一问题的进行交流作产生的讨论结果,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答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搜集此类资料可以制作成电子作品集,供其他同学参考。三是教师对学生作品或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作品集,这部分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分数等级的教学评价活动。

4.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资源

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开发和建设一般由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建设者共同完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真实案例库等。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标准,参照已经开发的行业英语教材,对应其中的教学模块开发相应的支持性及扩展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结合学生需求和评价结果,进行后续更新

初步建设完成的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结合学生需求和技术、课程内容改变进行后续更新。除了以上手段开发制作的数字化资源外,也有一些新型的教学资源如电子书、应用APP等有待开发。

同时,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已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大的缺陷是信息流通的单一化,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缺少反馈。理想的方式是讲授和反馈同时进行,当学生遇到理解不了或是有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因此,后续过程中需要开设信息和问题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参考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的结果对行业英语数字化资源平台进行更新。

五、结束语

建设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行业英语课程的整合,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也必将在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对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将语言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有效方式,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这一主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以对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金忠伟.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3).

[2]李玉顺,胡景芳,刘宇光.区域级基础教育数学化资源共享与应用研究――以北京市的个案调研分析与发展建议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3]龚闪.中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8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书本文字型的教学形式,使数字资源已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让数字资源走进课堂,使常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并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促使语文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更适应了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师操作方便,学生便于接受。

【关键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传统的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就语文教学来说,这机遇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

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构成:一是数字化语文课本;二是数字化语文授课系统;三是数字化语文备课系统;四是数字化语文学习系统。“学习系统”,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又是在课堂上借助数字化资源形成对话平等权利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数字化语文教学的巨大价值:从学生方面说,能得到逸而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教师以电脑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为依托,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得到充分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有:

1. 以课本为文本的阅读对话变为电子板的教案与课件 这就要求教师去备课时,与文本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搜集相关资料,加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取得对话的权利。但数字化课本不能只有文本,还应当具有“超文本性”。就是配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还要深入阅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回答有意义的提问。从而使思考更深入化。如《三峡》一课,图片有:三峡地图、郦道元像、三峡四季风光、三峡工程资料及作者简介、经历、思想,研习课文内容的字词句意思及课文翻译,赏析写景特色,详略安排,说明三峡的地位及影响,中外人士对三峡的认识等,使得图文并茂,更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若再配有三峡的视频,课文朗读的录音,古朴的音乐,更把我们引向那三峡秀丽的自然风光,或制作成Flas,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积累,也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2. 在数字化的语文授课系统中构建自己的个性设计 这个系统就是课件。课件应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而教学设计必须注重文本的阅读和感情,注重对字、词、句、段、章的能力的训练,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都应有这样的几个重点环节:目标展示,导入新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作者介绍,预习指导,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和整体的理解;精彩文段的阅读,语言的品味赏析,知识的归纳和复习练习,知识的扩展和能力迁移,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不管是课上合作还是课下探究,都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功课,也应当是精彩有趣和扎实有效的。是能经得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种考验的。但网上课件不一定都能适合自己和学生,需要教师去构建自己的课件,既不能扩大图片等现代手段对文本的冲击,取代对文本的阅读和感悟,又不能撇开这一技术而不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思路、内容和方法。这样就要求教师去精心搜集微课件库,把一批成品的微课件,去备自己的特色课,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互相讨论的内容,有练习反馈的习题。

3. 整合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资源,查找资料,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给他们提供阅读文本及阅读要求的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主或分组合作、探究,提取文本信息,然后再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综合整合的各种信息,共同甄别比较,最后确立认识和形成观点。了解作者及作品产生的根源,掌握字词,理清思路,弄清主旨,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技巧等。注意根据不同文体做出不同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搭好舞台。

4. 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大语文”观念的普及,语文课程的学习,即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提供培养能力的技巧与方法,注重实践,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说话、写作有中心,有条理,具有真实时效性,善于合作,从而培养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的能力。

5. 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字资源提供清晰、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学生能简便、快捷地身临其境,这样就为学生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注重练习,强化指导,从而激活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的区域。

总之,运用数字化资源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教于乐,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问题为形象的记忆,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合理利用数字资源教学,就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宋凤梅

[2] 《灵活运用数字资源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百度词条:豆丁网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9篇

数字出版是 “云终端+云服务”移动学习的典型应用模式之一。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共享,以满足海量资源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数字出版领域中的核心问题。细粒度、对象化资源是关联高可用性教学资源和有效资源共享环境建设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学习的需求和汉语学科知识的特点,结合对象化资源设计的理论,应用细粒度、元数据描述的策略,提出面向数字出版的汉语学习资源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 数字出版;流语学习资源;学习对象;本体;细粒度

【中图分类号】 G40-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7—0083—05

一、问题提出

云计算以其为大规模用户提供“按需使用,随需应变”的“云+端”服务为特征,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云服务形态适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满足了任何人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分享“碎片化”信息的需要。“云+端”的环境支持细粒度和变粒度的信息按需服务,同时也催生出移动终端的新型数字资源应用模式——数字出版。为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明确将其列入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振兴现代出版业的重点工程。

数字出版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消费模式,人们对数字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移动终端按需服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数字出版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细粒度和变粒度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教育信息化中,细粒度学习需求一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学习个体对学习资源的服务需求因其知识背景、知识水平、学习目标和学习条件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处理不同粒度的信息。因此,为学习者提供细粒度和变粒度服务是学习资源服务的基本方式,资源的细粒度处理和构建是数字出版中面临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不同粒度上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加工和处理需求,数字出版中的资源必须具有满足学科中最细粒度学习资源的需求能力。

由此可见,在“云+端”新一代网络应用环境下,粒度、粒度划分以及对其描述是数字出版的信息资源构建的关键,结构化、碎片化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对知识重新组织定义,便于资源的重组和再次利用,为数字出版的有效存储和分发等“按需使用”提供了便利。在汉语学习资源的建设实践中,证明学习对象和领域本体理论为解决源细粒度和变粒度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数字出版中的汉语学习资源构建变得更加合理。

二、学习资源的对象化构建及其发展

网络学习资源的重组利用是实现其高效共享的重要标志。学习对象理论为构建高可用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环境提供了可能。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LO)最早是结合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科学思想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构件,能够在多种情境下重复有效地使用。从广义上看,学习对象是指在技术支持的学习中被利用、重用或参考的数字或非数字实体[1]。随着eLearning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学习对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融合了教育教学原理,成为“具有教育单元含义”的数字化教学资 源[2]。对象化资源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教学设计者可以建立适当大小的数字化教学构件,这种构件在不同学习情境下易于获取且能多次重复使用。由此可见,对象化的资源具有“独立”、“可重构”、“适当大小”等特征。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语义网、移动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以“构件”、“学习对象”进行资源构建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学习理念和信息技术发展驱动下,基于“学习元”的资源设计更加关注学习的情境性、个性化、非正式等特点,将学习活动、人际信息、生成性信息、语义本体信息等要素纳入到学习资源的共享范围,可以实现知识的自我与协同建构、人与人之间的联通、平台间学习信息的共享以及语义层面的资源描述[3]。

因此,学习资源的对象化构建是提高资源可重用性的基础,通过对资源内容的结构化、细粒度和元数据描述,实现资源的共享、重用/重组和可定制化,从而达到内容的动态更新和重新组合,满足学习者对细粒度和变粒度服务的需求。

三、基于本体的学习资源设计

基于数字出版资源的细粒度服务,必须有支持学习的独立的细粒度资源。这种“细”资源具有独立的、完整的“学习”意义,也就是能体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可见,细粒度学习对象实体是数字出版资源构建的基础,学习对象粒度的划分要依据本体知识的特征规律,完成领域学习任务,从而保证细粒度学习对象同时具有“学习”的意义。

(一)基于本体的学习资源粒度设计原理

本体(Ontology)在哲学上指的是“世界的本原或基质”,其实就是一种概念体系,关于相关领域的知识,是实现概念化和语义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信息技术中,本体指的是“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4]。利用本体分解和描述学习对象,是因为“本体是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5]。领域本体知识的特征往往决定了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知识分类以及知识的认知规律,因此,将“本体”引入到学习对象的表示、描述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建立学习对象中各个相关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关系。

面向数字出版的细粒度资源服务需求,我们可以针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分析领域知识的结构、层次和知识间的关系,确定学科知识点的粒度划分;确定相关领域共同认可的词汇,通过本体规范化的描述,实现知识相关联以及与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为领域知识共享提供可能;本体知识连接了学习对象和学习者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本体可以扩展学习对象元数据的语义功能。

(二)基于本体的细粒度学习资源的对象化设计步骤

对象化资源的设计是以本体知识为基础,具体设计步骤如下(图1):

1. 建立学习任务与本体知识的关系

教师和专家通过分析学习任务,确定主题任务和对应的领域知识。主题任务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知识构建的过程,可以将主题任务分为几个子任务,满足学习循序渐进的需要,并通过主题词表来描述主题任务。主题词表是一些规范化的、有组织的、体现主题内容的、已定义的名词术语的集合体。

2. 建立具有学习目标的领域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映射关系

按知识的分类,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6],陈述性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术语等,程序性知识指的是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陈述性知识是构建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知识间存在层次性和相关性,层次性体现在知识有不同的层次,相同层次的知识点往往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相关性则表现为在完成相关任务时,知识点与任务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概念图来表示知识点间关系的强弱,从而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语义关系,反映出知识间的映射。

3. 划分基于本体的知识粒度,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按照本体知识的特征可以划分学习对象的粒度,结合主题任务,可以使细粒度的学习对象具有“学习目标”的意义。

4. 选择可以完成学习目标的媒体类型

学习对象是通过具体的媒体承载的,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媒体形式来表示,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知识表征功能。

5. 制作细粒度资源,对语义元数据进行描述

图1 基于本体知识的学习资源设计

四、汉语学习资源对象化构建分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正持续升温,世界汉语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发展。随着汉语学习者多元学习需求的凸显,云终端和云服务环境下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汉语教学界的关注。移动技术促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分享海量的汉语学习网络资源。然而,作为云环境下的数字出版这一典型的应用模式,资源该如何构建才能真正有效地满足多元学习需求是关键。经研究表明,根据汉语学习者的需求、移动终端的特性,构建面向云环境下的汉语数字出版资源还必须遵循汉语知识体系特征与汉语学习的认知规律。

(一)汉语本体知识分析

1. 汉语知识具有可微型化和层次性的特征

汉语本体知识可以分为汉语基本要素和语用知识:汉语基本要素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知识包括言语规则、语体和修辞,最常见的语体有书面语和口语。

汉语本体知识的单位由小到大,有字、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等不同的层次,粒度越小,提供的语言信息就越多,应用的价值也越大。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音节可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根据不同的拼写原则可以形成所有汉字读音的组合。汉字是汉语的书面交际工具,是记录汉语的载体。汉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字形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包括结构、偏旁部首、笔画和笔顺。词汇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性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词作为最小的交流单位,依据交际功能理论,围绕某一学习主题的情景话题是由相关的核心词表和句表组成,这些核心词表和句表是构建汉语细粒度知识库的基础。汉语语法是汉语的构造规则,制约着汉语词语和句子组合的合法性。

在前文提过,对象化学习资源的重要特征是重组性,汉语语言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得汉语知识的学习具有可微型化的特点,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自由决定学习容量的大小。例如一个汉字的学习可以划分到读音、字形、笔顺、字义、组词等方面。

在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母语背景等是影响汉语学习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要求学习内容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做弹性处理。汉语本体知识的独立微型化特征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实现知识点的可重组。

2. 汉语知识间的形式语义

汉语语法是汉语本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定的构造规则,制约着字与词语、词语与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组合的合法性。此外,汉语语法还反映了汉语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形式。汉语学习内容包含着丰富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通过一定规则可以构成整体的汉语知识系统。如学习“打篮球”这一表述,可以将这个运动场景作为一项联结元素,联结到其他说法,如“玩篮球”、“打比赛”等;也可以以“打+球类运动项目”为联结元素,扩展出“打羽毛球”、“打排球”等。一个情境下的内容包含着很多微型化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语义关系。

3. 汉语知识可多符号表征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汉语语言学习的特性之一在于情景性,语言的实际应用需要依赖一定情景。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表征汉语知识内容,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增加学习者的注意力。多媒体的应用还有助于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例如在汉字教学中,由于汉字的“形”与“义”有着紧密的关系,大多数汉字具有外界事物图形化的特点(如山、鸟、象等),因而词语的意义往往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来表达。

从以上对汉语本体知识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知识具有可微型化、层次性、有形式语义以及内容可多符号表征的特点。结合学习对象的内涵分析,汉语知识是符合可重组特点的,语义特征的描述更有利于实现学习资源的聚合。因此,在对汉语本体知识进行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细粒度学习对象的构建,这一特点也适应了移动学习的需要。

(二)汉语学习资源的构建

在对汉语本体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细粒度的汉语知识库分为表征知识点的媒体层、细粒度汉语知识层、语用规则和应用层(如图2)。

图2 细粒度的汉语学习资源

1.表征知识点的媒体层

表示知识点素材的媒体类型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网络课程等八类。每种媒体对不同的知识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

2.细粒度汉语知识层

汉语的学习内容具有可微型化和层次性特征,汉语学习对象如何划分,划分以后如何组织、整合,是实现汉语资源有效共享和高效利用的前提。我们知道,划分的粒度越小,提供的语言信息就越多,应用的价值也越大。尽管汉语能划分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语音单位是音素,但在实际的交际中,词被认为是完成交际的最小单位。也就是说,以词为颗粒才能具有“学习”的含义。汉语本体知识体系内,用字组词,用词组句,用句组篇,具有由较小的语言单位形成较大的语言单位的规律。汉语各类表达式,尤其是句子表达式的深层部分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结构”。应用词法和句法规则可以判断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3. 规则层

除了汉语形式上的规则外,从汉语字、词、句到语篇,还受到语用规则的制约,如言语规则、修辞规则等。

4. 应用层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我们知道,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通过练习和训练将转化成为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四项言语技能。“听”是其中最首要的一项技能。听力技能是指人们利用听觉器官理解别人口头表达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是一种话语理解能力,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应用多种听力技能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识别、理解、判断和解码等信息实现的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转换为实际的应用技能是汉语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细粒度的汉语学习资源的表示

根据上文汉语对象化资源构建的分析,可以构建细粒度汉语学习对象(如表1)。

1. 知识层次

在本文中,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关于知识水平级别的论述,考虑到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特殊性,即语言知识的学习最终服务于交际这一目的,将汉语知识水平定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表1 构建细粒度汉语学习对象

[汉语

知识点\&细粒度

知识点\&学习资源

媒体类型\&学习对象

文件格式\&知识

层次\&汉字\&读音\&音频\&MP3\&识记\&部首\&图片\&Jpg\&笔顺\&动画\&Swf\&组词\&文本\&Txt\&合成\&多媒体集成\&Swf、PPT、HTML\&词语\&读音\&音频\&Mp3\&识记\&词性\&文本\&Txt\&词义\&文本(目的语/中介语)\&Txt\&理解\&图片\&Swf\&例句\&多媒体集成\&Swf\&应用\&合成\&多媒体集成\&Swf、PPT、HTML\&应用\&句法\&读音\&音频\&Mp3\&识记\&结构\&文本\&Txt\&理解\&例句\&多媒体集成\&Swf\&应用\&合成\&多媒体集成\&Swf、PPT、HTML\&应用\&语篇\&音频\&Mp3\&识记\&文本\&Txt\&理解\&图片\&Jpg\&应用\&多媒体集成\&Swf、PPT、HTML\&应用\&]

2. 汉语学习资源呈现方式

不同的媒体在汉语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具有不同功能,相同的汉语教学信息还可以应用不同的媒体来呈现。相同的汉语教学内容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和不同的教学媒体,以不同的教学目的(可以是语言知识的、文化知识的或者是言语技能的)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维度揭示知识的关联性。如汉字“长城”是表示其“形”,并作用于视觉;图像“长城”表示其“义”,作用于视觉;语音“长城”则是表示其“音”,作用于听觉。视频则可以同时呈现 “形”、“义”和“音”。因此,汉语教学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从不同角度来呈现,不同教学媒体可以揭示知识的多种关联,从而实现汉语学习者对同一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四)细粒度的学习对象语义描述

学习对象元数据是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和重组的基础。学习对象元数据用统一的方式对内容模型中的微单元、可共享内容对象和内容聚合体的属性分别进行描述。结合前文的分析,学习资源本体元数据包括三部分,即描述学习材料内容的元数据、描述学习材料使用上下文情境的元数据和描述学习材料结构的元数据,包括语篇元数据、字库元数据、词库元数据、句库元数据和交际任务资源元数据。(由于篇幅所限,见另一论文《面向数字出版的汉语学习资源语义元数据描述》)

五、结语

数字出版是 “云终端+云服务”移动学习的典型应用模式之一,满足海量资源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数字出版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数字出版的对象、采用的手段以及提供的服务是细粒度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有利于用户对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不同粒度的加工和处理。面向数字出版的学科学习资源粒度的划分要遵循学科本体特征,并通过对象化的构建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共享,才能满足在云环境中移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Wiley,D.A.Connecting learning objects to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A definition, a metaphor, and a taxonomy[DB/OL]. http: //reusability. org/read/chapters/wiley. doc.2000.

[2] 李玉顺,武林,顾忆岚. 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设计及流程初探[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

[3] 杨现民,余胜泉,王志军.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0,(6).

[4] Gruber TR. 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 Portable Ontology Specifications. Knowledge Acquisition5,1993 (2).

[5] S Castano, A Ferrara S Montanelli G Racca. Matching Techniques for Resource Discovery in Distributed Systems Using Heterogeneous Ontology Descrip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ding and Computing (ITCC'04). 2004

[6] Anderson,J.R..Language ,memory and thought .Hillsdale,NJ: Erlbaum,1976.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语言生态;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作者]陆勇,广西百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1)01-0136-005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新创文字大都是按照党中央的民族政策来制定的。对很多先前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同时也必须看到,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由于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拉丁化、中国人过分依赖方块汉字的历史传统等等,导致了在民族地区不少人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认同程度、接受程度、心理距离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语言态度等因素有直接的关联。

因此,树立科学的语言生态观,培育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认同情感,以唤起人们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觉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围绕语言生态观,以家庭双语教育和学校双语教育教学为契机,探讨少数民族新创文字与语言生态的相互关系。

一、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语言生态

语言学与生物学向来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施莱赫尔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的影响,提出了语言谱系学说,为历史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大脑有天然的语言习得机制(LAD),强调语言是人类特有心智和生物机制之一,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和普遍语法。钱冠连成功地运用了生物全息律原理,发展了语言全息论,提出“隔代激活音感”假设。语言生态或生态语言学的提出也并非偶然,它是人们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过去人们倾向于把语言当“问题”来看,而现在很多有识之士逐渐把语言当成资源来看。客观地讲,语言既是“问题”也是资源。陈章太按照语言活力程度的不同把我国的语言资源大致分成这样几类:超强势语言资源,如汉语普通话;强势语言资源,如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壮语,彝语等;弱势语言资源,如土家语,布农语,仡佬语等;超弱势语言资源,如满语,畲语,赫哲语等;消亡但仍有一定价值的语言资源,如古吴语,古越语,古楚语,古闽语等。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亦称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这里的“生态”是一个隐喻,“语言生态”是指特定语言与所在族群、社会、文化及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存发展状态,就好像自然界特定生物和非生物的生态。

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社会资源,有其特殊的语言生态系统。关于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界定和认识,我们可以参看西方所谓的正字法(orthography)。依照《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正字法界定如下:正字法,(orthography)指使得拼写(spelling)合乎规范的方法。换言之,正字法是正确的或标准的拼写。同拼写(spelling)这个术语本身一样,正字法用于字母书写而不是音节书写,更不能用于表意文字(ideography)的书写。一种语言的拼写系统有时是不同的、有争议的,甚至是重叠的几个原则的结果。以英语为例,这些原则包括语音原则(phonetic principle)、音系原则(phonological principle)、词源原则(etymological principle)、历史原则(his-torical principle)、同音异义原则(principle of homonymmy)、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美学原则(prineiple of aesthetics)、实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等。

国内很多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大多是拉丁化的拼音文字,选择标准点和创制时同样也考虑到上面诸多的原则。与西方拼音文字不同之处是,国内的新创文字的声调大都用最后一个字母来标记。如现代壮语的几个声调字母符号就有很高的象似性(ieoncity),体现了美学原则和实用原则。

目前,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认识有诸多的不足或偏见。究其原因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淡化以及语言生态意识的缺失。其表现为很多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远离学校正规教育、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民间的普及率低等。现在人们更倾向地认为,在中国学校正规教育只需要用汉语、英语就足够了。而在民族地区,现实的情况是:人们仅满足于能用民族语进行简单交流,遇到复杂些的情形或表达更丰富思想、情感则用汉语辅助交流,根本无需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其实这些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承传与发展,是民族语言生态观不良思想的表现。因此,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语言生态观,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使用新创文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创文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二、少数民族地区家庭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指称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语言和主体民族语言,这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教育体制;而“双语教学”则指在“双语教育”体制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具体的教学形式。双语教育在中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双语现象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双语教育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也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它符合中国的国情、族情、民族关系、语言关系以及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家庭双语或多语教育是民族地区推行新创文字重要举措之一。父母要担当好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尤其是母语教育的角色,要尽可能的把父母身上优秀的传统发扬光大。如果父母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并操不同的民族语,那么通过家庭双语或多语教育可以让他们的子女传承更多的多元文化内容。

关键是父母须有正确的语言生态的意识和理念,有科学的语言生态观。英国语言学家P.H.Mathews的论段发人深思,认为对语言学家来说,所有的语言都是财富。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不妨看看赵元任在《我的语言自传》(My linguistic au-tobiograpby)的现身说法:

“那一年(1920)我初次认得我太太杨步伟,第二年我们就结婚了,我太太是个医生,而且能说好几种方言。所以我们结婚后不久就定了个日程表,今天说国语,明天说湖北话,后天说上海话等等。最妙的是她居然进了三年的上海中西女塾,可是她跟同学们一直用她带南京、安徽口音的南方官话,这是她第一次给上海话说出声音来。可见学一种语言简直可以纯用听觉,听了潜伏在脑子里,后来一说就说出来了。这种纯粹靠听而不是听、说的办法固然未必是学语言的最好办法,不过

这至少是一种可能的方法。”。

赵元任与爱妻婚后制定的日程表,体现了一代著名语言学大师学习语言的风范,即任何语言对他来说都是平等的,都是宝贵的资源。在研究中不能对任何语言产生任何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语言生态观,是为人父母应该学习的,父母给自己的子女们多用几种语言交流本身不是坏事,相反可以培养他们的多语能力(polyglot)和增加他们的百科知识。赵元任没有过分强调听、说在学习语言的重要作用是对的。其实学习语言应该先口语后书面语(文字),两者最好能密切结合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早就对言语和语言做了严格的区分。言语相当于我们每个人所说的口语,语言相当于大家约定俗成的规范化了的书写文字或新创文字。口语和文字各有利弊。口语易变化,文字比较稳定,利于文化的传承。历史已证明,缺少统一使用的文字语言,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是要吃亏的。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各种功能。

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家庭双语(多语)教育的比较理想模式是:先给自己的子女在家中充分体验双亲各自的母语,熟练到一定程度且达到识字阶段后,再结合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和强势语展开双语或多语教育,但要强调双亲母语的重要性,把母语的应有地位排放好,母语的第一重要性再什么强调都不过分,毕竟它是一种极其“天然”的资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倾向于用共通语来交流,这无可厚非,但千万不可忽视自己的母语、忽视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如果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和民族语言持偏见或歧视的态度,势必会破坏整个语言生态的环境,这是对人类语言文化多样性不负责任的行为。

三、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育教学

在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教学中,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和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学校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生态观,注意言传身教,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教育,不可漠视或淡化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令人担忧的是,不少民族地区的教师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语言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在强势语言的影响下,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有很多偏见或很多认识不到位的地方,远远没有提高到科学的语言生态观的高度。为此,教师在双语教育教学中应努力成为多元文化传播的主要执行者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首先一定是一个身兼多元文化的文化人。这样才能在培养和塑造下一代多元文化人的光荣使命中担当起重任。民族地区的教师应熟悉本土语言文化和外来文化,既要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区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同时也要以开放的胸怀,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外来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中优秀、合理的内核,以此来丰富和发展本土文化,即所谓的“拿来主义”、“洋为中用”。

我们不妨以《布洛陀经诗译注》“Baed sam bauj fih ciq,Miuh aen cih fih daengj.(那时三宝神还没确立,那时庙宇没有盖)”中的现代壮语baed/pat/的来源为例,说明本土语言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联,从中可见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双语或多语教育教学中重要性及可行性。

Baed在现代壮语中有三个含义:(1)名词:神位、神堂、神龛ancestor shrine in a home,in-set in a wall:shrine同:ham;(2)名词:祖先的神灵:神灵spMt of an ancestor:ancestral spirit同:ham;(3)名词:佛陀、佛Buddhism,gouz sien baiq baed求仙拜佛entreat the gods and worship Bud-dha。baed/pat/在壮语中有“神龛、神”的含义,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深究一下为什么有这样的含义?其来源如何?却并非容易。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拿baed/pat/的古方块壮字(即利用和模仿汉字的构形特点再造形态和音韵上都与壮语相近或相似的方块字)与意义相关的汉字或英语比较就不好比。相反,拿baed/pat/的现代壮语与汉语“菩提心”的“菩”音和英语的‘Buddhism’(梵语借词)第一个音节‘bud’就有可比性,且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并得出壮语的baed本义就是佛教中的“佛”,是中古汉语从印度梵语直接借入后古壮语再从中古汉语借入的结果。佛教对壮族地区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Baed的“佛”本义之所以不易识别,笔者认为有如下三个原因:

a.宗教影响:壮族地区受佛教影响的同时也受儒家思想、道教等影响;

b.音变原因:“佛”大致经历了bud>hut>bat>pat>fat>fo等不同层次的历史音变并互相影响,尤其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f03s对中古汉语pad3的覆盖影响;

c.传统思维:壮族人们长期依赖方块字或没有文字的定势思维,缺少对新创拼音文字系统形态分析。

下面再以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8xyy020)“壮族典籍英译研究?一以布洛陀史诗为例”的第十一章“献酒还愿”中的一小节经诗为例,进一步说明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融入汉语或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以上现代壮文为五言体,汉语为七言体,英语为无韵自由散体。壮汉英三种语言一对照,还真看不出孰优孰劣,各具特色。但对于母语为壮语的壮族学生来说,新创壮语文字无疑比汉语和英语更易于激发他们的背景知识。如果学生的母语背景知识被激活后再学习新的目标语,如汉语或英语,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语际语的方法。假如学生母语的地位和母语的情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母语背景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地激活,那么目标语的学习可能会耗时又耗力。

其实,这种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完全可以有效地融入英语课堂和语文课堂,而不是徘徊在教室之外或远离学校。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学生们在语言学习或习得过程中,语言与语言系统之间、口语和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系统之间是可以相互激活的。关键是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激活,一个学生如能把他(或她)母语的语言能力有效的激活并迁移或转化为其他语言(如英语等)的能力,那么其发展潜力将会十分巨大。我国外语教学所占资源是我国全部教育的五分之二,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外语学习者的母语能力没有完全被激活,或处于休眠状态或半休眠状态。实际上,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系统和其相应的口语系统可以有效地激活他们相应的母语能力,为他们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其他语言做好准备。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已经着手进行整理、研究工作。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开发乡土课程语料资源或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典籍翻译成英、汉多种语言等等,这些丰富了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文化内容和语料资源,也为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走进汉、英文化课堂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扎根于壮族地区数十年的美国语言学博士白丽珠女士,通过语言田野的方法,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壮-汉-英对照)武鸣壮族民间故事》,真可谓是这方面一个成功的典范。又如百色学院韩家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西部课题《壮族典籍英译研究一以布洛陀史诗为例》(08xyy020)的成功立项和研究,对壮、汉、英三种语言的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等等。这些都将极大地丰富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文化内容和语料资源,促进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推广与使用,也是对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和谐发展的一大贡献。

四、结语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数字化 调研 规划 多措并举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当中,教育信息化悄然兴起,数字化教学资源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发展潜力的挖掘,还有助于学习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可以预见,数字化教学资源必将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将推动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仅就高中英语学科来谈一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希望能给一线教学工作者以帮助和启发。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其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即由数字化手段处理之后,可以运行于计算机或网络上的教学材料。这一材料是实现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可以推动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创造性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更便于学生检索和应用,更适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借助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高中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石家庄二中等知名学校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完成了部分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但是,从总体上看,高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任务仍很重,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现在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网站,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但利用率并不高,数字化资源的开发者的开发动力因此而受到了影响,导致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二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互动性较差,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从现在已经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来看,信息以单向流动为主,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地反馈给老师,老师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正在逐渐摆脱工具化的倾向,注意对学生公民基本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新课程方案来看,高中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拓展学生的基础学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化。具体到高中英语来说,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之掌握英语学习策略,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新课程改革之后,各高中学校都开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但成效和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教学资源并未实现系统融合,由教师自主完成的研发成果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高中英语教师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教材开发能力不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途径

结合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高中英语的学科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采取以下途径:

1.充分调研,了解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需求。要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首先要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实际工作中可以选取本校的英语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样本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和教师对资源库的布局、内容、功能、框架栏目设置等五个方面的需要,而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师生的需求。从笔者的调查来看,教师最为关注的是课件、教案、试题、拓展资料和相关媒体素材;学生最关注的是拓展资料、网络课程、试题、相关媒体素材和案例资源。在栏目设置上,教师认为课件、教案、视频资源、试卷、电子教材的重要性依次降低,学生认为视频课程、拓展资料、案例资源、试卷、课件的重要性依次降低。整理和分析这些结果,就可以得到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设计的主体设计框架和主要内容。

2.科学规划,确定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组织研发队伍。依据调查结果,对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进行整合,确定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当中的内容及其主要模块。从笔者的调查来看,可以分为四大模块:(1)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案、课件、课例分析、优质课视频;(2)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交际与阅读实例、拓展性教学资源;(3)练习与测试,主要包括基础性练习、拓展性训练和试题库;(4)交流展示,主要包括在线答疑和作业展示。

确定好平台模块和内容之后,就需要组建专门的资源开发队伍了。一般来说,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教师需要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扎实的英语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有必要,可以邀请高中英语教师、IT技术人员、省市教研员共同参与完成。

3.多措并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建设。

(1)利用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在资源建设初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询和搜索已经开发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了解当前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的现状,既为后期的开发建设储备资源,也为后期的开发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减少不必要的劳动。

(2)整理现有教学资源。现在各学校都已经拥有一部分自己的英语教学资源,甚至还开发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相应的教案、课件、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些资源只要经过数字化处理都可以分门别类地放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当中。

(3)师生共创数字化资源。主要是三类资源:一是展示类资源,以学生作业和试卷为主,教师可以扫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并到网上,供其他学生观摩学习;二是师生交流类资源,主要取材于师生借助QQ、微信等现代即时交互工具相互讨论的过程,或以通过截屏、录屏等方式制作成电子作品,供其他师生参考;三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或学生作业的指导与评价过程,可以是录像、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

(4)专业人员技术开发。专业人员技术开发是最为主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源,主要由高中英语教师和IT工作者共同开发网络课程、音像资料、课件等。此类资源的开发必须依据现行的英语教材、课程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并相互补充。

四、结合实际需要,及时进行更新的补充

当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初步建设完成之后,还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及时地补充和更新,特e是要不断地补充电子书、APP终端等。考虑到现阶段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存在信息交互单一化的不足,应该想办法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不断丰富师生信息交互的渠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讲授新课的同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足,教师据此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进度。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后续工作应该是反馈系统与评价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开发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必将有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显著提高。高中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得语言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为了一体,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交互滞后的现象,使师生即时互动成为了可能。但是这一课题的实践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开展实质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彩萍.中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模板资源的合理利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69-69.

[2]赵惠钦.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优化高中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2015(25):116-117.

[3]翁建梁.数字化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教师,2016,16(12):76-79.

[4]王曦.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c版,2014(12):13-13.

[5]梁雪丽.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4(9):25-26.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语言程序;数字化;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40-02

Visual Basic语言是当前通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许多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基础是语言、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法等方面的知识。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由于本身较复杂,难以掌握。再加上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起来有较大障碍,因此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该语言教学一般是采用Visual Basic6.0版本。为了提高Visual Basic语言的教学效果,我校根据学生的基础及专业,在《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传统的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与现状

计算机专业及其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历史不过数十年。数十年来,其传统教学方法过分注重语法形式的讲解,不重视算法的介绍,使得学生理论上学会了这门课,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实际编程作业。教学中一直困扰教师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编程的实践相结合等问题。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当代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计算机语言的复杂性和中职生对它的理解吸收能力之低,已远远超出了教材选编者和执教者的想象;在以一台未上网的普通电脑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传统的计算机语言语法形式的讲解及单一的编程技术训练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与时俱增的需求。以上原因使得学生厌学,教学效果差,学生实际需掌握的程序设计能力无法保证。在当前教育现代化日益普及的情景下,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不知道自己的课程究竟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的教学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创建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互联网环境下运行的,可实现共享多媒体学习的材料。它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和工具性等特点。教学专题资源库建设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也是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以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资源为主,为专业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为教师深入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优越的的环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既解决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问题,对提高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们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创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对现有的教学素材的收集。现有的教学资源或教学素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目前运用较广的教学资源大致可分为八类:题库、试卷、媒体资源、文献、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常见问题和资源索引。教学资源除了Visual Basic语言课程自身的专业知识点以外,还可以和互联网上的丰富的参考资料相链接,如视频、软件、计算机课程的专业网站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教师不仅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设计者和使用者。教学素材通常要经过搜集、分类、整理与数字化等过程,要方便学生的使用。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教程里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PDF文件;将课后习题制作成网页文件;将试卷和二级考试真题制作成网页或Word文档;将教材源程序制作成压缩文件供学生下载。搜集相关软件,包括VB语言集成开发软件,VB语言考试模拟软件等供学生使用。

2.制作Flas。为了使网页画面生动活泼,可以在首页应用Flash MX2004制作动画和标题滚动字幕。Flas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可以地极大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能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Flash可以让观赏者成为动画的一部分,学生通过点击、选择等动作,可以决定动画的演示进程和结果,这是其他传统动画所无法比拟的。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Visual Basic语言中一些抽象、深奥、难懂的概念,例如常用内部函数、参数传递等,我们制作了递归曲线的生成动画、递归调用的汉诺塔动画、显示回溯搜索过程的八皇后动画、显示广度优先搜索过程华容道动画等等。这些教学辅助动画形象地展示了算法实现的全过程,可以将静态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动态的展现,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的知识点。

3.开发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由前台开发技术和后台开发技术两大部分组成。前台开发技术即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技术,主要通过Flash、DreamweavMX、Fireworks等软件的应用来实现。教学网站导航的关键是要清晰度高、可操作性强。我们对网页的首页一般采用嵌套框架布局,上面一般是标题,左边是按模块组织的树型目录。每个链接单击后,目标文件便在右边显示,下面是网页版权、制作者信息和时间。在页面中使用了文本、图像、表格、超链接、Flas和视频动画等。后台开发技术使用了Web服务器编程技术ASP(Active Server Pages)。

4.编写脚本程序。编写脚本是为了达到生动的动画效果,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运用JavaScript脚本程序与HTML代码能够达到下述几个特殊的效果:(1)折叠式树型目录,可展开和折叠每个栏目。(2)滚动字幕,在首页标题上显示,用C语言程序设计代码实现。(3)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5.引用CSS样式。CSS样式即层叠样式是一系列格式设置规则,其作用主要是控制Web网页内容的效果以及网页的风格。在网页制作的过程中,CSS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网页制作的效率,还能提高网页的内在质量,可以极大地丰富网页的视觉效果,使网页的使用与表现方式显得更为灵活,更加便捷。可以在网页页面中定义大量样式、规格,统一页面背景、图片、字体等。

总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借助于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一定能有效地促进我校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数字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13篇

一、数字资源活跃英语课堂

多元化的数字资源使英语教学课堂不那么枯燥。我上课经常用的适合教学的课件,音频,随着网络发展,我慢慢的将FLASH,动画,电影,网上词典,在线课程,网络聊天室,视频,图片应用到了教学中,使得英语课堂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视觉冲击,精神洗礼。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主性比以前强多了。学生只要确定了学习目的,就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时间,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相应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所需资料,然后逐步完成一个个的学习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另外,电脑上还有学生所学课程的自学课程,教师的课件,大量听力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的另外一个益处就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段来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和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数字资源辅助语言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培养自主性,帮助其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真的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数字资源教学使得学生学会学习

我校每年都有好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从兄弟学习的经验都大力推崇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数字资源大大的迎合了这一点。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选拔、存储和获取所需信息;二是怎样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怎样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利用它来创造新思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单是知识,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学会利用无穷的数字资源并学会分析和利用无疑非常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是传统的书本所无法做到的。

三、数字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传递大量信息的时候如果有数字资源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就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VCD、幻灯片、PPT课件、电影、音频等多种方式将一些看似枯燥、晦涩的内容阐释和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实现图文并茂、灵活生动。除此之外,PPT课件可以成倍地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既节省了教书写板书的时间又使教师能从粉笔灰中解脱出来。应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学效果有所加强,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帮助。在此,我们需要注意,数字资源教学手段固然有许多优点,但传统教学方法仍具有许多无法取代的地方。因此,在运用数字资源于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尽力做到如下几点:①使抽象、深奥,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简单、直观、生动,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②运用色彩丰富、动态和悦耳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多媒体课件应容量丰富,单位课时内教学内容多,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④充分利用课外资料及数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范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数字资源辅助语言教学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帮助

对于英语语言学科,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数字资源辅助语言教学对英语听力教学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北师大版教材听力提供配套的光盘既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语音材料,又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选材大都以外国原版为主,兼顾材料的多样性和语言的真实性,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典范。如果教师再选用一些难度适中、生动有趣的教材,如《走遍美国》,作为辅助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听力的兴趣,对语言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五、数字资源辅助高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说的技能训练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语音断句; 外语教学; 视听教学; 教学资源; 同步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6-04-04

0 引言

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须经常进行反复的视听训练,训练元素可以是单句、段落或意群。然而,无论是传统的录音/录像带,还是当前的数字化音像制品,要迅速精确地选定训练元素(如:句段),单靠人工操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此外,有效的视听训练不仅需要生动的音视频资源,还需要内容丰富的文本资源(如中外文字幕、生词注释、句段讲解、背景知识等),以及经科学整合而形成的一个声(像)文一体、同步可控、操作便捷的语言训练环境。

总之,实现句段的精准定位和视听资源的科学整合,是有效改善视听教学的两个重要条件。语音自动断句则是实现这两个重要条件的关键技术,是高效率地进行复读、跟读、听抄、会话等多种语言训练的技术基础。

1 外语教学资源概述

“教学资源已成为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制约因素,教学资源建设不仅需要媒体资源的数量,更需质量[1]。”外语教学资源是实施外语教学的重要元素,特别是视听资源,它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生动的高质量音视频资源,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最真实,最具趣味性的语言环境,通过视、听、说、读等全方位的综合训练,使各种语言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1 外语教学资源的类型

从广义角度来说,教学资源是实施教学所需的包括人力资源、教材资源、环境设备资源、教学信息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比如: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育制度、师资、教法、教材、课件、参考资料等。

本文所说的外语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及教学平台等软件资源,从媒介形式上分,有音频、视频和文本等。

⑴ 音频资源

语言本身是通过声音来传递的,因此音频资源是外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传统的音频资源是以录音带为载体的模拟信息,目前已不能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需要;而现代的音频资源则是以光盘、磁盘或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信息,它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表现出明显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⑵ 视频资源

视频是声像一体的教学资源(如电影、教学片等),它在外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一生中所掌握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 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2]。可见,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资源进行生动、形象的外语教学,使各语言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将得到明显提高。

⑶ 文本资源

文本(如字幕、生词注释、句段讲解及背景知识等)探讨最基本的外语视听教学资源,它能精准地表达语言本意,可描述任何语法现象和语篇细节,这是音像资源所不及的。尽管有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产生,但文字资源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六日,被美国媒体称为“打破寂静的日子”的首部字幕电视剧播出,从此,失聪及听觉有障碍的观众便可以通过字幕来欣赏电视节目了[3]。这充分表明,字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具有较强的学习功效。充分发挥文本资源的优势,将其与音视频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可使外语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1.2 教学资源的开发现状

目前,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轻易获得各式各样的外语视听素材,如:录音、录像、讲座、教学片及相关文本素材。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素材还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⑴ 自动化程度低

学好外语要靠大量反复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有赖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视听资源的支持。学生要反复进行某一句段的训练时,希望视听环境能提供迅速精准的句段定位功能,只需轻点一下鼠标即可如愿,以利于实现强化训练。然而,经笔者进行大量的调查统计发现,目前97%以上的教学资源不具备这些功能,自动化程度极低。比如,音视频文件一般都未进行句段标识和断句处理,直接导致句段查找与精确定位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的低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能够提供自动断句功能的软件很少,只有Aboboo、RepeatPlayer、EditLrc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且自动断句及资源整合功能大多较弱;而手工断句的工作量大,开发效率低,极大影响了外语教师对教学资源开发的热情。

⑵ 整合度差

外语视听教学资源涉及到音频、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和多项元素。各元素须经过科学整合才能形成一套完备实用的教学资源或教学系统。并且,“一个好的视听教学系统,必须考虑对上述教学元素的同步控制,使其在视音频信息流动的同时自动定位或展示其他教学元素。这样,受训者随时都能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也能极大提高训练效率和教学效果[4]。”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视听素材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缺乏科学整合,音视频与文本素材相互脱节、杂乱无序、系统化程度较低,如直接使用,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造成外语教学资源整合度差的原因主要有:①资源类型较复杂,既有文本又有音视频,整合难度大;②资源的开发整合技术较复杂,涉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教育技术等,较适用的开发平台不多。

⑶ 通用性不强

目前,很多外语视听教学资源的开发都是外语教师自发进行的,既没有明确的标准,又缺乏技术人员的支持,开发工作不少还停留在较初级阶段;开发的资源不具有较强的规范性、适应性和共享性,难以进行交流和推广,重复开发现象比较普遍。

2 语音自动断句技术

语音自动断句是开发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外语视听教学资源的关键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对音视频资源进行语音句段的自动分割,有利于提高外语视听教学资源的整合水平。下面介绍语音断句的概念、基本算法以及自动断句的实现方法。

2.1 语音断句的概念

语音断句,就是对数字音视频素材的语音信号以句段为单位进行切分处理。语音断句是通过形成一组句段标识数据而实现的对音视频文件进行的逻辑分割。这组标识数据用来标识一整段音频(或视频)中每个句段的起止位置,进而在程序的控制下,实现播放句段的灵活选择。

语音自动断句,实质上就是通过程序设计的方法来自动获得各句段的标识数据。这有利于学习者和课件制作者能够专注他们的教学活动。

语音自动断句是进行视听资源整合的基础,其自动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外语视听教学的训练效率、训练强度和学习效果,也决定着相关教学课件的开发水平。

2.2 语音断句的相关算法

目前,语音断句技术所涉及的主要算法有:基于隐形马尔科夫模型(HMM)方法、基于动态时间伸缩(DTW)方法、基于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方法,以及基于粒计算(granular computing)方法等。

由于音视频样本中声音信号的复杂性,尽管语音断句的研究工作已有较长历史,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如:算法的适应性较差、强背景噪音下分段困难、一些能量较低的爆破音和鼻音难以判断等。要克服这些困难,需对现有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和比较,再辅以其他手段并施加一定的人工干预(比如,人工判断背景噪音等情况并设置相关语音参数)。

笔者在编程实践中,自动断句的语音参数主要采用背景噪音、句间停顿、最短句长、允许杂音数等四个。通过改变它们的设定值,可灵活寻找句间停顿,并收集断点信息,能有效提高断句的精度。这四个参数的意义如下(如图1所示)。

⑴ 背景噪音:小于该值的样本算做静音,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多。

⑵ 句间停顿:大于该值的停顿才算句段,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少。

⑶ 最短句长:大于该值的非静音采样才被认定为句段,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少。

⑷ 允许杂音数:句间停顿允许存在的杂音数,设定值越大,切分出的句段越多。

2.3 自动断句的实现方法

考虑到语言训练重复性强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资源整合的需求,我们采用将音视频中的句段起止时间记录于媒体播放器外挂文件的方法,来实现逻辑上的语音断句。外挂文件有多种,我们开发的FLAVS针对的是lrc文件。

⑴ lrc文件的作用与结构

对于lrc文件,经常听音乐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它记录的是音视频文件中各句段的起始时间和同步歌词(或字幕),其作用就是为自动断句程序提供断点数据,为视听资源的整合提供同步数据。基于此,我们就可以设计程序,通过外挂文件来控制音视频文件的播放进度,进而实现语音自动断句。

外挂文件的文件名一般与相应的音视频文件相同,其扩展名则决定于外挂文件的类型,如lrc外挂文件的扩展名为“.lrc”。lrc外挂文件的结构如下:

上述文件中的前4行是通用信息,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第5行以后的内容是文件的主体,每行都由“时间”和“文本”这两个字段组成。其中,[ ]中的内容是时间字段,表示当前句段的开始时间,格式为“HH:MM:SS.mmm”,若时间小于60分钟,则表示为“MM:SS.mmm”;[ ]后的内容是文本字段,是本句段的同步显示文本,可设置歌词(或中外文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等。

⑵ 断句的实现

实现语音自动断句需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采集音视频样本中各句段的时间轴(即时间字段)数据,并将其写入lrc文件;二是根据时间轴,来控制播放指针的启停位置。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准确采集时间轴数据。

为此,我们在FLAVS早期版本的基础上,为其增加了语音自动断句功能,形成了FLAVS(v3.2)。程序中对时间字段的采集主要采用上述基于语音参数的断句算法,并设置了“背景噪音”、“时间停顿”、“最短句长”和“允许杂音数”等4个调节钮(如图2所示)。当各参数值调节到满意效果时,程序自动对音视频样本中各句段的起止时间进行采集,并写入一个与音视频文件同名的lrc文件中,进而可实现语音自动断句。

下面是使用FLAVS(v3.2版)进行语音断句的操作过程:

① 先通过“打开”按钮打开要断句的音视频文件(如The_Sound_of_Music.avi);

② 再通过“断句”按钮进入断句参数调整窗口,来调节“背景噪音”、“句间停顿”、“最短句长”、“允许杂音数”等参数(见图2);

③ 最后按“保存”按钮即可自动生成一个与音视频文件同名的包含时间字段的句段切分文件The_Sound_of_Music.lrc,并将句段切分情况显示于句段编辑面板中,如图3所示。

从位于图3下半部的句段编辑控制板中可以看出,经FLAVS(v3.2)的断句处理后,影片《The Sound of Music》的所有句段已全部被自动切分。之后,学习者只需轻轻点击句段编辑控制板中的某个句段,播放指针便会迅速准确地自动指向该句段的开始,以利于反复进行视听训练。

3 视听资源的同步整合

前面我们对视听资源之一的音视频样本进行了断句处理,为句段的快速选择和精准定位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要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仅有音视频资源是不够的,还需扩展和提供中外文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背景知识等文本资源,并实现声文资源的同步联动,使之形成一个句段选择精准、声(像)文一体、融合度高的资源结构体。

3.1 何谓同步整合

所谓“同步”,是指音视频资源与相关文本资源(如字幕、生词注释、句段讲解、背景知识等)在播放与展示时间上的吻合,即:在音视频文件的播放过程中,相应的文字信息以句段时长为切换节点而进行的同时展示。

所谓“同步整合”,则是指对视听教学中需要同时展示的相关资源所进行的同步设置和有机融合,实现对音视频资源与文本资源的联动和灵活控制。

“混合性、整合性、技术性是屏性媒介具备的重要的视觉特质”[5],在传统的音像作品中,有的嵌入了歌词或字幕,这勉强也算是一种同步整合,但不是真正意义的整合。真正的资源整合,是各种资源的表现方式不是呆板的、固定的,而是既相互关联又灵活可控的。这种灵活可控性(以字幕为例,其他资源类同)主要表现在:字幕的出现时机和文种变化,应由学习者根据学习进度来自主选择,自由控制。

此外,在外语视听训练的不同阶段,字幕及文种变化,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确定的。调查统计表明: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外文字幕的同步展示有助于“听清”,即听清楚每个句段的正确发音;在训练的中级阶段,中文字幕的同步展示有助于“听懂”,即听懂每个句段的真正含义;在训练的高级阶段,字幕的隐藏有助于“听熟”,即听说能力的加强、巩固和熟练。

3.2 同步整合方法

视听资源的同步整合需在自动断句的基础上,通过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

⑴ 程序设计思想

同步整合的实质是以lrc文件中的每个句段为单位,将各文本字段写入相应的时间字段之后,并控制其内容(如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等)跟随音视频的播放进度,在时间轴指示的节点上得到同步展示。

FLAVS(v3.2)系统就是依照上述设计思想而开发的。该系统具有整合效率高、性能稳定、资源灵活、操作简单等特点,既适于音频文件,又适于视频文件,还可将外文字幕、中文字幕以及句段注解等内容分类录入。

由于lrc文件是很多播放器共同知识的外挂文件,所以采用这种思想整合的视听资源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通用性。

⑵ 同步整合的具体实现

在完成断句的基础上进行视听资源的同步整合,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向lrc文件布局各句段的文本字段;二是控制相关资源的同步展示。后一项任务完全由程序自动完成,只有前一项任务需要人工干预和手工录入。

具有资源整合功能的软件有Aboboo、EditLrc、EnMp3Player及FLAVS(v3.2)等,建议优先选择FLAVS(v3.2)。

使用FLAVS(v3.2)进行资源的同步整合,可在如图4所示的听抄窗口中进行,以句段为单元将各类文本分别输入相应文本框,待所有句段都输入完毕,按“确认退出”按钮保存。

实现视听资源同步整合的前一项任务,还可不通过纯手工的方法完成。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软件,而是使用任何一种普通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直接对lrc文件进行编辑,将需要同步的字幕、生词注释、句段注解等文本资料录至相应的时间字段后。使用该方法,要注意“|”和“^”这两个字符的使用,因为FLAVS(v3.2)使用这两个特殊字符对lrc文件进行了兼容性扩展,其中“|”用于分割外文字幕和中文字幕,“^”用于分割中文字幕和注解。比如,图4中的句段内容在lrc文件中表示为:

4 结束语

对于外语教学,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受训者只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不间断的语言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率和学习效果。这在客观上要求外语教学必须有内容丰富、通用性强、整合性好、自动化程度高、训练效果明显的视听资源作支撑。而语音自动断句技术,则是进行外语视听教学资源同步整合的基础,也决定着数字化外语教学课件的开发质量。尽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还存在着语义识别困难、语音背景噪音复杂等多种问题,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涵等.教学资源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探析[J].科技文汇,2009.3:126-127

[2] 成荣荣.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完善英语课堂教学[J].现代情报,2006.9:198-199

[3] 戴劲.影视字幕与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6(3):18-22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影视资源;听说能力;数字化语言实验室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by video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opening of digital language laboratory

Chen Yuhua, Liu Cun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anguage laboratory in college has realized the vision that the students’ English and speaking skill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use of video resource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uperiority of video resources i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opening digital language laboratory, and 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se video resources to enhanc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Key words: video resourc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digital language laboratory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逐渐探索并改进了原有英语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听说综合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引进与安装,使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成效得到优化,但由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课时有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是不现实的。怎样做到既能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资源,又能把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的改革模式得以贯彻,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目的,是笔者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对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开放的教学实践,探讨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资源库中的影视资源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优势与效果。

1 高校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开放的意义和价值

高校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开放,使英语教师试图通过影视资源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设想得以实现。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整合了传统模拟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其性能优越、设备稳定的优势逐渐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显现出来。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资源库配备有大容量的音、视频资料,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随时添加、删减其中的内容。其优于传统模拟语音室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满足诸多模式的听说课堂教学,更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进入语音室,可以通过座位上终端系统的数字转换设备,用鼠标随意点播资源库中的音、视频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对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开放,不但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使得听力课教学得到了扩展与延伸,更使影视资源运用于听说教学的优越性理论得以贯彻。尽管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意识到影视资源作为英语听力课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也有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影视资源应用于听力课堂的优越性,但理论上的可行性有时在现实条件下并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影视资源运用于听力课教学耗时费力的现实是难以避免的。其原因在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听说水平参差不齐,而影视资料一般内容较长,涉及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人物语言口语化,语速快,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时需要连续播放两到三遍,显然,在有限的英语听力课堂时间内难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在课下对所看影视资源的梗概及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对影视资源中难度较大的对白要提前为学生解说,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好地接受影视资源中的语言信息,达到训练英语听说能力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导致教师的备课相当辛苦,另一方面,导致影视资源的诸多优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而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自主学习功能,使得应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设想有了保障。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开放是英语听力课堂的延伸,也使英语教学模式得到了优化。在传统的听力课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课时、大班上课等限制,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往往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难以照顾不同水平程度的学生,学生只能作为教学客体被动地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模式进行英语听力训练,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教师虽然意识到影视资源应用于英语听力课教学的优越性,但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难以做到经常在听力课堂中放映影视资料,只能偶尔播放其中的精彩片段,借以达到优化英语听力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不完整的视频画面,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达完整的语言信息,不完整信息的输入也使学生难以达到很好的听力理解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改善。而语言实验室的开放奠定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周末或语言实验室的空余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便于学生自主安排课余时间,有计划地进入语言实验室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达到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的目的。这样,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了充实,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校的优质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利用。

2 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优势及效果

影视资源是一门融图像、声音、字幕、场景等多种传播介质于一体的信息总库,可以强化学生语言信息的记忆。因此,影视资源介入听力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影视资源可以为学生展现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英国语言学家提出,“语言必须在情景中呈现与练习”。有实验发现,“单纯使用听觉,三天后的记忆率为10%;单纯使用视觉,三天后的记忆率为20%;听觉与视觉并用,三天后的记忆率高达65%”[2]。该实验说明,以音视频结合的形式作为听力教学的输入材料,比单纯的音频形式更能提高听力理解和记忆水平。影视资源包含着音频资源所不具备的各种信息,其为听力学习者展现了真实生活场景,拉近了听者与说者之间的语言思维距离,便于听者更好地理解、接受场景中人物的语言,进而达到提高语言理解及表达的效果。

影视资源中蕴含着语言使用国家丰富的文化知识。语言既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也受到各民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语言与文化不可能相互脱离而单独存在。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相应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3]。影视资源蕴含的大量文化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影视资源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4]。影视资源中人物的语言、衣着、饮食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随着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学生可以轻松地通过影视资源的故事情节和真实场景画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由于文化差异而折射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进而达到学好语言的目的。

3 选择和编排影视材料以构建影视资源库

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影视资源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做好选材是前提和关键。首先,管理人员要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源。大学生毕竟还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好的影视资源可以成为引导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师益友,而影视资源中的恐怖、暴力与色情内容,可能给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以误导。这就要求负责开放语音室的管理人员与授课教师做好沟通,因为教师处在教学一线,能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其次,管理人员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语音室开放是面向全院学生的,学生听力水平参差不齐,要想让语言实验室的开放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向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推荐具体的影视资源,让他们有准备、有目的地观看。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后互动,以便与英语听力教学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优化听力教学效果的目的。再次,管理人员要对影视资源进行必要的编排。如将资源库中的影视资源制成文字目录,按由易到难的次序排列,以方便学生查找适合自己观看的影视资源。对于语言水平较低的初学者而言,可以为他们推荐情节与语言简单、脍炙人口的影视剧,如Little Women(《小妇人》)、Lord Jim(《吉姆老爷》)、We Bought a Zoo(《我家买了动物园》)、Ice Age(《冰河世纪》)、Shreck(《怪物史莱克》)等故事情节简单、背景画面清新明朗的影视作品。这样,既能提高初学者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对于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尽可能为他们选择蕴含文化等信息量大的经典影视资源,如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与偏见》)、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Jane Eyre(《简・爱》)等能反映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经典佳作。总之,利用影视资源能使学生置身于逼真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强化语言输入的效果,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与真谛,为进一步学习语言提供条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目的。

4 结束语

利用影视资源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非常具有优越性,然而影视资源应用于教学耗时、费力的现实又使得这一优势资源难以在有限的英语听力课堂中得到发挥,而高校通过向学生开放语音室,不仅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使影视资源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曹京华.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视听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美中教育评论,2006(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