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

高中生文学常识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常识;教学实践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中阶段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语文”教学的背景下,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一大重要根基就是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和掌握。笔者针对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对“文化常识”题的备考提供一些建议,以请教于方家。

一、文化常识的社会学内涵与概念范畴

“文化”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出自《易经》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我们可以把“文化”理解为能被传承的国家历史地理知识、民族风土人情、传统生活习俗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文化常识就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载体,可以陶冶、教化学生,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知识修养和道德信仰的“文化人”。

二、对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查的梳理

198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出现“文学常识”题;1983年将“文学常识题”改为“语文常识题”,除“古代文化常识”外,还包括默写、文体知识、作家作品常识、汉字构字知识等。1984年以后历年高考都有文化常识题,逐渐涉及历史知识(1986年)、历史典故、传统故事、对联(1987年)、史地知识和古代文献知识(1989年)、古诗中描写到的传统节令(1993年)、传统礼貌称谓(1994年)、古代人物称谓(1995年)等中国传统文化常识。①

从近三年高考试卷来看,2014年大纲卷考查“解褐”、“南面”、“故事”、《春秋》。

2015年新课标卷Ⅰ考查“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新课标卷Ⅱ考查“男子名、字”“谥号”“嗣位”“阙”。

2016年全国卷Ⅰ考查“首相”“建储”“有司”“契丹”;全国Ⅱ卷考查“中宫”“陛下”“吏部”“移疾”;全国Ⅲ卷考查“礼部”“教坊司”“致仕”“两京”。

可以看出,全国大纲、课标卷侧重对古代传统文化常识中“官职称谓、继承制度、科举司法、古籍常识、历史地理、风俗节日”的考查,内容广泛,范围不定,考查内容不具规律性,内容零散细碎,对考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识记准确性的要求很高。

三、文化常识积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直以来,文化常识因在高考内容中占比有限、内容庞杂不易总结规律而在教学中被忽视,只有个别内容会因高考涉及而被从教材中截取出来进行割裂语境的识记掌握。由于各个知识点内容孤立,且不定时出现在各篇章中,教师教起来蜻蜓点水,学生记起来费时费力,且成效不大。

四、文化常识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的方向和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阅读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必修的五册教材及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古诗文教授中,应注意挖掘古代文化知识,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适度讲读其与现实相关的深刻内涵。

高中阶段涉及的文化常识可作如下细致划分:

(1)制度与职官:宗法制、分封制、禅让制、客卿制度、古代官员的俸禄、退休、三省六部制、九品官人法、三公九卿等。

(2)教育科举:察举、征辟、孝廉、院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进士、举人、秀才、连中三元等。

(3)经济制度:井田制、屯田制、占田法、均田制、均输、平准。

(4)古籍常识:纪传体、编年体、起居注、方志、类书、善本、十三经、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与七阁。

(5)历史地理:“华夏”“中国”“九州”由来,四大名镇、洛阳史话等。

(6)古代礼仪:封禅、宗庙、丧葬习俗、五服、夺情、冠礼、笄礼等。

(7)风俗节日:元旦、人日、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社日、寒食、清明、端午等。

对于以上这些细致分类的文化常识,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梳理出各概念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努力探索学习积累文化常识的方法并总结有益经验,教会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其内在深刻文化意蕴,了解感悟其时代意义,摒弃死记硬背,采用灵活记忆、分类识记,条理清晰,提高效率。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常识的积累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大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丝微薄之力。

注释:

①⒅一.文化常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载体[J].社会科学论坛,2009(12下).

参考文献:

1.沈霞.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2010(7).

2.任浩之.国学常识全知道[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9).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科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文化常识 掌握情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52-0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化常识作为承载传统文化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的流行以及电脑的普遍使用,人们日渐淡忘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当前,在高等学府里,语文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有的高校甚至不开,这些现象都向我们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没落,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方式以发放问卷为主。这次调查发放问卷共600份,收回489份,回收率81.5%。我们以川北医学院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各专业抽取部分学生对其做问卷调查,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语言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回收问卷之后,用excel表格对调查的问卷进行统计,然后根据数据和统计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与数据分析

调查医学生对语言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我们主要从对语言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生活中了解语言文化常识的途径及语言文化常识的使用情况。从这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常识了解程度不足。川北医学院作为一所医学院,由于医学生在校学习课业较重,自身兴趣,学校不重视,了解途径少等因素,造成了当代医学生对于传统语言文化常识的不了解。

从表1看出,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表明不知道是如何形成的,知道传统语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仅占28.22%。从这些大的方面显示出川北医学院学生对于语言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和认知度不足,需要加强语言文化常识方面的学习。

从表2看出,大学生日常对语言文化的积累情况,大学生由于各种网络语言的使用,而降低了对各种广告用词规范程度的关注度,当代大学生查阅工具的习惯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三、可行性建议或讨论

中国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而语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 。语言文化常识在人类的发展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的道德素质得以提升,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因多多加强对于语言文化常识的学习。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增强大学生对于语言文化常识的认知力。

1.学校科学合理的开设语文、文化、语言常识类课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程度,再者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提升,展示个人综合素质的平台。大学生语言、文学、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培养综合高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目标的体现[2]。

2.开展丰富的有关语言文化常识类的活动,如办讲座,做宣传等。通过宣传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化的教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语言与各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3]。学习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爱国意识,扩大中国在世界的文化感染力有很大帮助。

3.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多途径学习语言文化常识。利用大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的特点,开设语言文化常识网络课程,增强大学生对语言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有意识的去了解一些关于语言文化方面的常识,如多看一些有关中国文化历史的书籍,报刊,杂志,或观看网络和电视节目。作为医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增强对语言文化常识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川北医学院是一所医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医学院的一个代表。从这个调查反映出的医学生对于语言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还不足。根据数据结果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医学高校。

参考文献

[1]周雪,张焕香,王盼盼,张宋磊,吴昌佶. 大学生中西方语言文化现状及策略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2012,04:158-161.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文化意识作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日常的英语课程学习中,常常出现因缺乏文化常识而产生理解障碍,由于高中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的缺失,使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脱离了文化语境,单纯地成为“语言课程”和“考试工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西方国家文化知识、语言习惯的讲解,导致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失去了英语课程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只是在英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并没有在英语文化层面获得发展。因此,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要突出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利于学生英语成绩、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正确认知和理解文化,突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要对英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也包括日常生活、习俗以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具体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这与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一致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意识水平,以文化的视角来学习和理解英语单词和语法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打破我国文化的思维定式,更多地运用欧美文化来理解英语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它是高于英语成绩的重要内容,要制订系统、长期的文化意识培养模式。在通过英语课程教学着力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转变英语课程教学观念,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理论水平和成绩的提高,考试和评价也以此为主要内容,造成了高中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偏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应该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努力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中落后的、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转变英语课程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理念来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教学,重视理论水平和成绩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会促进学生英语课程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形成文化意识培养和成绩的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模式。

三、深入挖掘英语课程资源,制订系统、全面的文化意识培养计划

文化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每个英语知识点都蕴藏着丰富的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生活方式,这些都体现了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属性。在充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制订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形成系统的、具体的实施手段和教学计划,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奠定制度基础。同时,根据教学需要,深入挖掘英语知识的文化内涵,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以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英语知识。

四、积极开展英语教师培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参与者、文化传播者,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同时,英语教师的文化认知、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会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文化意识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对英语文化教育具有正确的认知,掌握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因此,需要通过各种英语课程培训等继续教育形式来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学习欧美国家文化、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相关部门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到国外进行文化体验的机会,使教师在切身体会中真正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地为英语文化教学服务。

总之,文化意识培养应该先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欧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知识,为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4篇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过度追求语文知识的外显性学习,对于默会知识的了解较少。学生在课堂中只学习了外显知识,在课堂中表达的机会少了,且学习的知识无法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还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学习默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默会知识概念分析

默会知识这一理论是由英国思想家迈尔克提出的,心理学家滕伯格认为默会知识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默会知识强调了人们的领会能力,需要人们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把握。默会知识通常是藏在显性知识背后的知识,人们无法直接的观察到一个人拥有的默会知识[1]。教师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显性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默会知识进行培养,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2.小学生学习默会知识的作用

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属于对立统一的,显性知识是默会知识表现出的一部分,而默会知识则属于显性知识的拓展。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没有明确的规范,个人的经历以及特点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显性知识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而这些内容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直接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默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实际运用

3.1在教学情境中运用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通常强调的是知识的情景性,学生获得默会知识通常与特殊问题或者情境有关,是对特殊情境的综合把握,因此默会知识产生作用与情境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个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属于重要的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并创立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2]。例如教师在讲解《荷花》一文时,就可先引导学生创立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默会知识,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看待荷花的,再挑选一些学生扮演课文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荷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就能够体会到文中人物感到荷花的感受,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3.2改变师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尊卑的关系较为明确,影响了学生运用默会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师生地位,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默会知识与学生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且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视角与感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常与教师的感受不一致,此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运用默会知识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能以教师的身份镇压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运用默会知识理解课文,且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3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默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述中组织语言,从聆听中学习知识,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因此教师应当以文本为基础,指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实践,从听说读写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汉字入手,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记忆汉字,利用同音、汉字的象形等特点,还可用用编字谜以及加减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默会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记忆汉字。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当布置一些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制作手抄小报或者进行小作文比赛等,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默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4组织交流默会知识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默会知识的运用程度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已经掌握的默会知识[3]。通过默会知识的交流,就能够得到整体的认同,最终使全体同学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整体水平。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头脑风暴的过程,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讲解《小白兔与小灰兔》一文时,教师就可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默会知识进行学习,从多个角度感受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想法,更深入的理解文中两只兔子的想法,提高语文水平。

4.结束语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服务专业,服务就业”的教学理念随之产生。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可以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专业性融为一体,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将模块化教学引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出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语文教育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有的高职院校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选择将大学语文课程删去,也有的院校将大学语文与其他课程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导致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坚持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过分重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

我国从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开始,就不断改进现有的教育制度,重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但却忽略了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导致语文教育方向逐渐迷失。而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致使语文教育发展处于劣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

大学语文教学缺乏准确的课程定位,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旧的讲授法,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大学语文教学缺乏一些实训性的教学手段,导致大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比如,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但在实际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则变成了提问式教学,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没有体现出来。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模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入学时选用短时、高效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注重语文基础字词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力。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中显示,个体的机械性记忆力会在27岁之后逐渐下降,而个体的逻辑性记忆力会随之增强。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机械记忆力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培养语文阅读、分析能力

阅读教学模块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得以实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模块教学活动时,要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多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分析阅读材料,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阅读材料选择上,要广泛取材,丰富阅读材料的内容,选用多样化的文学体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对学生提出的阅读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启发学生深思。

3.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模块也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语文文学常识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在文学常识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文学常识进行分类,可以将文学常识分为文体常识、作者常识、文学名著常识等多个方面,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维度思维。此外,文学常识模块教学是分模块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教学也是可以的。在文学模块教学的初期,要注重文学常识基础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大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对文学常识的普及,提升文学素养。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文学鉴赏模块教学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思。在实际的文学鉴赏模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保障文学作品鉴赏的深度,在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作品中所要传达出的内在含义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才能多维度地进行鉴赏,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要有一定的广度,要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此外,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学作品鉴赏模块教学的效率。

5.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模块教学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模块教学。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是借助语文写作呈现出来的,在口语交际方面是少之又少。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进行实际的职场沟通交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交际圈。在实际的口语表达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开展相应的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学环节的“硬件”和“软件”,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整体素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进行自我突破,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让语文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焕发出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大学语文教学还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而模块化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桂英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考前复习 课堂趣味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基础课程,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来让知识成果的收获最大化。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目标,现如今语文的地位得到了各方的重视,语文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认可,教师要想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在考试中得到展现,就需要采用多种策略来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语文复习的课堂常常被认为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考前复习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适当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汲取语文知识。笔者认为,针对高中语文的考前复习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这门课程并不像它表面看上去那么无趣,教师倘若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调整教学策略,就可以让考前复习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高。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语文复习效率能够大大的得到提高,语文教师的复习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不小的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注重提高语文复习课堂的趣味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摸清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之后,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复习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教学。高中语文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复习起来常常会觉得疲惫,语文教师备课时也会常常觉得知识点过多,复习进度比较缓慢,更何况在复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常常能够发现学生的新问题。语文知识的范围广,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为了让学生们的复习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对语文复习课堂产生一定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复习课堂,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使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当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去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复习古诗词知识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装了学生名字的盒子,将学生的姓名写在小纸条上,然后随机抽取一张让学生起来背诵诗词或者默写诗词,这种考前复习的方式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复习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如果学生背诵默写的很好,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够完美,语文教师也不可过于责备,而是应当以积极地态度去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第二,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导入。高中语文的复习课堂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对所学过的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复习课堂往往是一遍一遍的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在这样高强度的复习环境中,学生的大脑常常感觉疲劳,学生的心理负担也比较重,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注重复习课堂的课前导入。具体来说,在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手段去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复习古代文学常识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这些知识概念相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文学常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导入课堂有助于塑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复习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粗略的为学生讲述这四本书的梗概,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堂,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有动力,因而他们的复习效率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二、注重考前复习技巧的传授

高中语文的复习有一定的技巧,如果学生一头扎到题海中去,那么很可能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还使自己的复习效率变得低下。尽管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这也需要学生的复习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既定的规律进行复习,那么学生的语文复习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复习方法不得当,那么学生的语文复习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考前复习这么紧张的时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注重复习的技巧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这不但能够节省学生的复习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

注重复习技巧的传授,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的语文复习重点突出。高中语文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语文教师如果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对学生强调突出复习重点的必要性,那么学生就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在不需要复习的内容上。例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配较少的时间在这些内容上,而如果某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的十分不牢固,那么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花费一些时间去加强巩固自己的薄弱之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复习时间更加有效率,使学生的语文复习重点更加突出,极大的弥补了学生撒网复习方式带来的复习知识不过关的缺点。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7篇

中职学校普通高考语文命题备考一、命题趋势

综观甘肃省2011~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考试大纲三校生高考大纲,文化基础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德育,但各科分值所占比重有所变化。就语文学科来说,2011年和2012年占50分,2013年提高到80分。因此,语文学科命题趋势稳中有变,其变化应该主要体现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会更广泛,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既有现代文阅读,也会有文言文阅读,对写作能力的考查会包括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和片段作文写作。

二、命题范围和题型

根据甘肃省三校生高考大纲的说明,文化基础考试语文科的考试范围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形、字义;词义、词性、词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修辞方法、语句含义、修改病句;文章重点句段、结构层次、表达方式、思路、主题;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正确运用语文综合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和现代文。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主要是名句默写)、选择题、现代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写作。试题难易度分布情况为较易题约占30%,适中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三、命题特点

根据甘肃省2013年三校生高考考试大纲的规定,结合甘肃省2011年、2012年三校生高考语文命题情况,可以看出语文科的命题范围紧扣考纲,突出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选择题型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语音、字形、修辞、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识记、理解以及准确使用词语、句子的能力。该题最大的特点突是突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命题和生活息息相关。如2011年试题第4题给出一副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让考生判断对联中隐含的年龄。第9题仿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让考生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哪一问题。填空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课内名篇名句的识记和课外常用名句的积累。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正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从文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文言文阅读题型或者诗歌鉴赏题型重点考查学生读懂文意(诗意),正确理解文言实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写作题型包括常见应用文的纠错、写作以及片段作文的写作。试题难易程度保持适中偏易。

四、备考建议

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

字音:正确认读常用的3500个汉字。要特别重视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复习和练习,掌握辨析多音字的方法,加强积累。

字形:正确书写常用的3500个汉字。要特别重视形近字、义近字、同音字的辨析、练习和积累。

字义:正确理解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的意思,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词语(包括成语)。要特别重视近义词和容易误用的成语的辨析、使用。

文学常识:熟悉课本内出现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知识,熟悉常见文学体裁知识。

文化常识:了解课本内涉及的重要且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年齡的特殊称谓: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排行的特殊称谓:伯(孟)、仲、叔、季。日期的特殊称谓:朔、望、晦。再如对联的知识: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仄起平收等。

修辞:掌握并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特别是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修辞格。注意区分比喻和比拟,比喻和借代,设问和反问的不同。

名篇名句默写:首先要能背诵并默写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名篇名段,教材里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篇目有《诗经·氓》《劝学》《师说》《赤壁赋》《石钟山记》《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长沙》《荷塘月色》;同时课外还要注意积累常用的名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著作中就有许多至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名言警句,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等,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印发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课外识记。

2.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现代文阅读理解,重点训练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按照要求从文章中筛选提炼信息和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文言文阅读理解,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学生理解常用文言实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粗通文章大意的能力。重点要复习好教材中选入的文言名篇,如《劝学》《陈情表》《师说》《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诗歌的阅读鉴赏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把握意象特点,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理解诗歌表情达意常用的艺术手法。

3.加强正确、规范运用语言的训练

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正确、规范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把正确、规范地进行语言表达作为学习重点。正确、规范的表达依赖于平时的语言积累,只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良好的语言感觉,才能达到这一要求。高考试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除了作文考查之外,还会涉及语病辨析,句段仿写以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常见的语病类型,掌握辨析语病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一般特点,如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4.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

应用文写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和内容,正确书写常见应用文。复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条据类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如通知、请假条、留言条、借条(欠条、收条)、启事(寻物、招领)。书信类应用文要重视求职信、介绍信、感谢信、表扬信、倡议书、申请书等的写法。

5.加强片段作文的写作训练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此过程中英语成为首要的交流语言,它的应用也是最广泛的。在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其他外语文化时既要保证本土文化不被腐蚀,又要对其学习的目的语文化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我国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其他语言,也有机会去了解它们的文化。通常,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我们开设的日常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当前的教学工作令人担忧,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开展了较多的实用性英语,也称为专业英语,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而且当前的大学也注重英语等级考试,高校学生常常为了应对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学习英美文学。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本原则有两个,即实用性与交际性。教学的文化内容,不仅要突出语言的实用性、材料的真实性,更加重要的是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他们合理的跨文化心态。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语言功底不够扎实,学习能力也偏弱,他们只能认识英美文学的表面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传授,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的内涵本质。语言不仅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它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1.提高英美文学课的地位

为了满足社会对英语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英美文学在高校中逐渐被一些实用性英语课程所替代。这样的状态使得英美文学处于下风,许多学生都不去学,甚至都放弃了这门课程。目前,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太少,有一份关于全国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表明,“70%的高校都减少了英美文学课的课时,其中5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增加课时”。英美文学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英美文化的底蕴,因此,增加英美文化课的教学课时势在必行。

2.加强高校师资力量

英美文化教学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师通常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英美文学的独特魅力。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成功。我们可以开展文化交流会,让教师充分地进行知识交流,不仅可以加强教师对英美文学的认知,还可以加强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

3.优化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

以往的英美文学课程教授的作品多是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虽然其阅读欣赏价值很高,但年代久远,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反映当今的英语国家文化现状。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需研读现当代外语文学作品,使学生从中感受、接触到当代西方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有整体规划,并且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讨论和演讲,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学习文学知识,又可以领悟到文学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提升文学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9篇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10篇

目前,各种版本的高中英语新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越来越重视文化背景的教学。新教材的编写者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其语言材料、教学内容、课后练习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族文化。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意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 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各种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 人们在交流中就要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避免误会,达到交流目的。

二、培养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应用语言的保障,它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三、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时代性原则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具有时代性,即既要反映语言的发展,又要满足时展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既要反映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精神面貌,又要使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2、实用性原则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手段,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更为直观和立体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创设各种语言场景,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和探究等方式,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

4、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仅仅传授教材中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不足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有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现规律。

5、思想性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涉及文化教学时,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四、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模块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材中从不同角度设置了不少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而且每个模块都有“Culture Corner”,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等方方面面,这为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如在必修2的Module3 Music一课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听一些中外名曲,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和探究等方式寻找到中西方音乐在创作主题、表现手法、主要乐器和代表性音乐人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感受和对比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学生可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角度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又如在外研版必修4的Module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一课中,从Body Language的定义、重要性、分类、应用和差异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和应用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以及在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二)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词汇的教学中渗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既是贯彻课程标准的正确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跨越文化障碍,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异同的敏感度。

如在汉语中“红”(red)被视为吉祥、喜庆、进步与觉悟的象征,而在英语国家,"red”是共产主义或共产党的同义词,表达这一意思时常常有贬义。英语中red常用作贬义,和战争、流血、恐怖联系在一起,常常表示犯罪和愤怒等意。如:red handed(正在犯罪的);red battle(血战);go red变得激进)。又如dog和“狗”:在讲英语国家,人们习惯将dog与“朋友、可靠、忠诚、勇敢”等联系在一起,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而在汉语中,却有“厌恶、势利、下贱”等负面内涵的特征。所以,中文中有“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说法。

(三)英语口语训练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11篇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方法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小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必备技能,更是学生培养和提高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生识字量的多与少、识字过程的快与慢将直接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及作文的写作水平。如果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一定文字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在语文阅读和作文写作中出现质的改变,而且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文字信息随着网络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而实现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量语文识字基础。如果小学生不具备语文识字能力,那么其它各科目的学习就无从谈起,可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打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小学语文识字兴趣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实际,通过实物展示、组织学生情景表演以及制作PPT课件等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课堂识字教学增添良好的互动气氛。从而,使得乏味难以理解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丰富起来,内容抽象的识字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拆分汉字结构上做文章,特别是对形声字偏旁部首的结构拆分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集中精力听讲,促使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先认识旧字再学习新字的小学语文识字效果。如:在讲解“闻”字时,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将字分为内外结构将其拆开向学生讲解:站在门内的人用耳朵细心听取门外的声音,这样,让学生就容易地理解了“耳”和“门”这两个字了,并且同时明白了“闻”字的含义,通过拆分形声汉字的讲解,不仅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感知汉字字形,又达到扎实记忆的目的。又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木”、“林”和“森”等三个汉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现场组织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问学生哪个字的所表示的树多一些,通过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即可以让学生记住了生字的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另外,在游戏中学习小学语文识字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学生能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将游戏融合到识字教学中,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可以小学生增强识字效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方法灵活,引导学生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规律

低年级学生对外界的事物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留意身边的事物[2]。如:广告牌、食品包装、各种报刊、杂志等读物等。因此,教师不能将语文识字教学仅限于学校,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放教学。家长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愿意听大人讲故事的年龄阶段,很多孩子通过学校的学习认识一些汉字后,都非常愿意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故事书刊。对此,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以家庭为主要学习场所,共同引导学生的学习识字,如:语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家长将家中摆放在显眼位置上的常用生活物品都用纸签写上汉字名称并粘贴上,并定期更换文字内容,这样,孩子在有意、无意间都能够读读记记。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里举行课外业余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目的,如:故事大王比赛、诗歌朗读比赛、猜字迷等活动,在课外业余活动开展之前需要让学生们提前做好文字准备,如:同学之间相互请教、查字典,可以结合彼此猜字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对识字游戏互动与交流,达到了小学语文识字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加强阅读,提高学生小学语文识字效率

识字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量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绩的最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内外文字阅读量[3]。如果将语文教师能够将语文阅读训练和识字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刚刚入学时,孩子们之间非常陌生,从未见过面,对新同学、同桌感到新鲜、好奇,如何知道新同学的名字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事情,所以,在新学期开始之初,语文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将新同学的姓名写在值日轮流表当中,以便学生们能够相互确认,这样,即增加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还增加了学生识字量。此外,为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很多学校都有专用教学、多媒体教学、音乐教室等,可以让学生认教室的名牌;学校内的校规、板报、班级名、课程表等,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学生们就会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将熟悉环境同识字认字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识字能力。此外,应充分利用电视资源,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大可不必对电视充满排斥性,可以利用电视节目中对学生有益的节目,如:动画片、儿童电影、手工制作、儿童科普等节目都含有大量的文字信息量,可以使学生获得在学校学不到的文字和知识。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当正确对待并引导学生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虽然在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是它是小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要把好识字教学这一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识字氛围,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小学语文识字,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小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识字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雯.渗透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新教育,2010,(10).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培养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08

1 引言

我国自加入了WTO后,一些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非常需要一大批懂英语的相关人才;外企大量涌入我国的市场开拓中,也一样需要高端英语的商务型人才。这时英语就成了人际交流过程中的工作语言,然而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障碍,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意识的薄弱。虽然有许多的人可以流利地进行英语表达,但是在外国人看来,却是不会说英语,是“没文化”的说英语者,是英语的“文盲”。

2 何谓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这一概念词非常广泛,如果给它一个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20世纪初期,就有许多的社会学家以及哲学家试图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进行文化概念的界定。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公认的定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我国特殊的社会以及行为准则,外国也有着外国的文化以及行为准则,在进行英语的交流过程中,文化意识的影响更加深远。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经验积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对方文化的尊重,进而避免英语交流中由于文化的冲突影响到相互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是国家之间的关系。英语的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是当前国际形势下非常重要的一种英语教学手段。进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将各个国家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特征结合到相对应的英语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所在

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以及英语语法,还有可能超越了英语教材大纲的标准。虽然他们在英语的写作中有着自己独到的建树,但是在对英语的阅读理解上却是停止不前的状态,在进行英语的口语表达过程中,以及人际英语的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比如在出现了这些错误的原因中,不是由于发音或者是词汇的理解,而是由于他们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由于外国的文化与本土的文化在各个方面有着差异和矛盾。所以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因此在进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一定不要忽略,要引起重视。

4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与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英语就是对新思想文化的探索与追求,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的魅力应当成为学生大量接触语言的动力。但是英语学习中结合文化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怎样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有效地与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将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进行突破,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直探索的问题。当中笔者在经过了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方法,提供了一些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

培养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我国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二十一世纪》、《新体验》等内容非常广,其中涉及到不少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比如说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以及政治、风土人情等其它领域。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将这些知识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到课程中,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异国风情的文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容。如何增强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具体策略实行如下:

第一,结合词汇教学,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都可以通过词汇进行传播。之前较为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于词的形式非常重视,忽视了词语中的文化背景以及含义。英语的词语教学中有许多的单词都是需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学习和掌握的。例如在《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第三册的第三单元中出现了Adam,Eve,God,Christian等一些和西方的宗教相关系的词语,而这些词作者又用来表现对于母亲高尚母爱的一种体现。此时需要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外宗教文化知识,然后再进行单词的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以及应用。

第二,培养主体文化意识。

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不要忽略了对于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它是指母语文化,也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进行交流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我国的历史以及经济制度,还有文化等领域,如果对自己本土文化一无所知的话,即使你有再强的交际能力,此时也会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以及尴尬的境地。所以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本土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叙述我国文化的书籍,观看一些表达我国民族文化的记录片等,对于我国的语言文化知识从不同角度、结构进行了解、掌握。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加得体地参加到各种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去。

5 总结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问题,培养文化意识的角度以及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材,环境,学生等,从各个方面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出更加符合21世纪复合型的英语人才,真正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外语教学策略中的文化意识培养[DB/OL].河北博才网, , 2013-10-14.

[2]王涛.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3).

[3]胡洁,李在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转化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国家和企业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拥有较高的应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中职学校积极参与到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努力,教育工作者提出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理论,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中职语文教师隐性知识的管理及获取方法研究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以传统的显性教学为主,而将大量存在的隐性知识进行了忽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针对中职语文教师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及获取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和技能是隐性知识的两个不同方面。隐性知识的认知层面包括不同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环境,同时还受到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内容的影响;而隐性知识的技能层面则包含了经过人们不断的努力而获得的经验教训和技巧等方面内容。促进中职语文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分享隐性知识就应该不断的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通过知识的积累不断思考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使知识得到共享。

在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直接外化的手段,即直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运用比喻和归纳等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一来能够促使个人的经验和想法进行直观的体现。

例如,在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教师网络交流平台SECI模型。现阶段知识创造与共享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便是日本教育家提出的SECI模型。在这一模型当中存在着四种转换手段,能够有效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其中包含了EMAIL、BLOG和微博等网络交流手段,双向反馈是该种类网络交流的最大特点。通过这一平台,教师能够及时的得到他人的隐性知识,同时还能够将自己的不解提出来,同时,这一平台还能够积极将知识进行组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的整理一些散乱的知识。该平台能够加强教师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流,能够促进教师从多角度开阔视野,不断提高个人能力。这样一来,能够丰富教师的阅历,促进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更加顺利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二、师徒传授中职学生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

在获取隐性知识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师徒传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教师的思维模式、学习手段和口头表达等能力进行观察,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掌握许多教师的个人技能和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课本上一些显性的知识,同时还学到了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考的思维模式和理解能力等隐性知识,成功的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因此,中职学校在选择语文教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文教师个人修养和知识渊博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模仿教师,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并接受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注重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个人魅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模仿和观察教师,获得大量有用的隐性知识。

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大量存在于生活中的隐性知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等,然而这些隐性知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无法用语言清楚的将其进行表达和转述,更无法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及时的发现和了解学生所掌握的隐性知识,并结合不同的符号和形式对其进行准确的表达。

例如,教师在进行《雨巷》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雨巷的图片和雨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设自己身处于一个雨巷当中,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此时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会表达出浑身湿漉漉的感觉,或者是撑伞路过的青年女子等,然后再由教师对雨巷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内心情感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更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中职语文教师要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的机会,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与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种种经历进行学习和反思,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以讨论的形式帮助其改正错误的观点,学会学习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大量的学习资源,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事物的重新认识过程进行表达,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中职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阐述,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并积极设立场景,引导学生用教学内容中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三、结论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将隐性知识进行显性转化,达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目的。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自己的行动和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形成和再现,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将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大胆展现出来,促进隐性知识不断得到显性化。

参考文献:

[1]朱文清. 体验式视频案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2]俞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和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

高中生文学常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 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8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我觉得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要着重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出发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在我们的整个学校学习阶段、日常生活中,阅读都是始终伴随在我们左右的。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的教师就要抓住他们的学情特点,制定合理的阅读指导方案,从而全面高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最主要的也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和今后的解题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指导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发现,我们所教的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在之前的学前教育阶段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那个时候他们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来完成阅读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我们的教育调研中可以发现,现阶段的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大多在阅读有拼音注释的简单易懂的童话书、故事书、还有少部分的缩略本的名著。这些书籍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都会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增加他们对于生字词的识记能力,激发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去学习更多的生字词,这也就更加有利于开展我们之后的教学工作了。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也是一个重点。这里我们就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一起来进行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希望可以给广大新入职的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首先,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广阔的语文图书世界。

阅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导致他们在之后步入中学更高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面对很大的难题。在这里我们的小学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解题能力,进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汉语是我们国家的母语,作为语言文化承载工具的汉语教学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而且这种培养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阅读童话故事、漫画书籍、经典古代文化常识是很感兴趣的,而且我们中华文化知识是异常丰富的,作为一名在职的语文教师,我们就要从小学阶段就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利用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古今的名著、名篇,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做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把握阅读的意义和宗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好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去记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一方面增加他们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很大的收获和提高。

其次,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识字教学、写作教学综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收获和提高。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不是单一的,都是可以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就可以有效地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因为,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识字的数量还较少,而且他们的阅读活动也是在拼音的帮助下完成的。这就启发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识字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给学生指定任何一个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他们去积累并记忆生字词。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相对较轻,他们有相当多的时间可以去阅读、去积累,我们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就要做好引导性工作。以便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学生去获得更多语文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遇见很多的生字词,这时,就要指导学生利用摘抄本首先把生字词抄录下来,然后再利用早读课时间去记忆,从而形成学生个人的知识积累的一部分,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日常的阅读积累,我们的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阅读能力,这对于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何也与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的选择有关。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所有语文任课教师都要去认真斟酌我们的阅读课程的教学,从而全面、高效地促进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

最后,针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还要善于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充满激情地去阅读、去学习、去思考,从而全面、牢固地掌握我们的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