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创新能力决定着发展的成就,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化大型工程,它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所有领域,当然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总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生产技术日益先进,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更加艰难,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更加先进的适应时展的管理思想理念,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1.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遭拒率要比大型企业高得多,贷款难始终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项难题,究其原因,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数额小、产权制度不够明晰、账目透明度不达标、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社会信任度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的结果①。从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金融支持不力,虽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支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延长、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等,但是事实上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银行方面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工作,突出了规避风险为工作要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艰难。而银行在实施贷款时,在同等的贷款数额上,对于中小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而对大型企业则要简单一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必然做出利益选择,更加倾向于大型企业。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始终呈现增加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WTO规则以自由贸易为目标,这方便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但是同时,中国政府必须承担减让关税、放弃限制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等义务,这就使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随着原来的一些保护性政策的消失,企业只能向增强非关税措施方向寻求保护。另外,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风险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会造成更大的冲击,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缩减也对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3)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国际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能源与材料价格也持续走高,同时因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平均上调了12%,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了22%左右。另外,近年来全国各地企业的环保支出费用不断增加,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必须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企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和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这些环保措施成为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价格转移能力相对较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来转移运营成本,这就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还有就是企业承担的税率过高,我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费占税收比重的60%以上,而且大量的间接税费也隐藏在企业或消费者身上,这就造成谁生产和消费的多谁就交的税多,这种税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大都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小富即安的思想导致一味抱着过去的成功不思进取,而忽视了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变化,这就使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加艰难。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内外环境随机应变,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管理方式。另外,企业家缺乏创新管理意识,很多企业家认为创新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没有意识到管理上的创新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家认为,战略思维和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的,而中小企业只要有生产经营计划就行了,他们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高瞻远瞩的胸怀和长远的战略性思维,有的企业家甚至抱着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思想,缺乏战略性眼光直接导致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自身调整的主动性。

(2)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中小企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他们大都利用廉价劳动力,满足为大型企业做代加工工作,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也不会高。有的中小企业家即便有品牌创建的意识,但其自身条件并不具备品牌运作能力,因此品牌创建工作只好放弃。

(3)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据调查,我国的员工流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高,三成以上的应聘者在工作的4年之内会更换新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不到两年就换一份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职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求职者想要追求新的挑战,再有就是对工作薪酬不够满意。企业培养一名优秀员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会对企业造成无形的损失。而随着人才的离开,也带走了一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就会造成企业和员工难以形成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1.培养企业家的创新发展精神

管理创新其实是一场心理革命,思想上的转变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者,他们对管理创新的认识直接影响着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企业家必须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魄力,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下,企业家更需要拥有战略眼光,培养创新发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融资困难、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技术创新和投资风险加大等实际情况时,做到高瞻远瞩,敏锐地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够有效组织社会资源,大胆开发社会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家具备创新发展精神,企业才能加强战略管理,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优点,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而只有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后,才能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目标。在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这有利于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并且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分工不明确、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弱点就暴露出来并被放大。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因此出现决策风险的概率更高。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增强资本增殖能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聘用适当的经营管理者,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企业所有者更好地掌控企业,通过健全的财务制度可以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在相对独立的财务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考核经理人,企业主可以脱离日常管理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控制上。

3.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是产品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模式的比拼。据统计,在美国有60%的企业创新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与盈利方式构成的一个三维模式组成的。通过关注企业经营的某个环节,就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例如:瞄准什么类型的客户、研究市场潜力、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营销体系等。中小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有限,如果在产业链上参与的环节太多,就会导致不可控因素增加,因此一旦确定了发展的切入点,就要集中资源在这一点上做精做强。例如:雷士照明最开始是卖产品,通过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之后,公司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2011年该公司推出了“照明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使客户覆盖面延伸到高端工程。雷士照明勇于创新,抓到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突破点,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其成功在于推出了一套新型商业模式。

4.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人才的匮乏,怎样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始终面临的一项课题。要想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众志成城实现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不管是物质方面的激励,还是精神方面的激励,都能对员工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要千方百计让员工最大程度地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实现利益捆绑。物质载体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另外,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思想理念,这种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励、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企业员工来自不同地方,他们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结语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1.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无论是在在资金、人才、信息,还是在环境、管理、创新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如果拘泥常规不思进取,不能进行自主创新,就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吞并或者直接被市场竞争淘汰。中小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如果不能进行积极创新,就容易使企业处于劣势之中。而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例如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足,缺乏战略意识、只顾眼前利益,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水平较低,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而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社会劳动力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高,诸多因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很多新的挑战需要认真面对并解决。在这种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发展中赢得主动权,就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深刻认识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不断学习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创新能力决定着发展的成就,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化大型工程,它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所有领域,当然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总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生产技术日益先进,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更加艰难,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更加先进的适应时展的管理思想理念,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1.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遭拒率要比大型企业高得多,贷款难始终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项难题,究其原因,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数额小、产权制度不够明晰、账目透明度不达标、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社会信任度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的结果。从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金融支持不力,虽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支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延长、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等,但是事实上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银行方面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工作,突出了规避风险为工作要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艰难。而银行在实施贷款时,在同等的贷款数额上,对于中小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而对大型企业则要简单一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必然做出利益选择,更加倾向于大型企业。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始终呈现增加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WTO规则以自由贸易为目标,这方便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但是同时,中国政府必须承担减让关税、放弃限制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等义务,这就使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随着原来的一些保护性政策的消失,企业只能向增强非关税措施方向寻求保护。另外,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风险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会造成更大的冲击,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缩减也对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3)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国际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能源与材料价格也持续走高,同时因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平均上调了12%,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了22%左右。另外,近年来全国各地企业的环保支出费用不断增加,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必须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企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和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这些环保措施成为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价格转移能力相对较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来转移运营成本,这就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还有就是企业承担的税率过高,我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费占税收比重的60%以上,而且大量的间接税费也隐藏在企业或消费者身上,这就造成谁生产和消费的多谁就交的税多,这种税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大都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小富即安的思想导致一味抱着过去的成功不思进取,而忽视了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变化,这就使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加艰难。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内外环境随机应变,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管理方式。另外,企业家缺乏创新管理意识,很多企业家认为创新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没有意识到管理上的创新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家认为,战略思维和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的,而中小企业只要有生产经营计划就行了,他们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高瞻远瞩的胸怀和长远的战略性思维,有的企业家甚至抱着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思想,缺乏战略性眼光直接导致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自身调整的主动性。

(2)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中小企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他们大都利用廉价劳动力,满足为大型企业做代加工工作,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也不会高。有的中小企业家即便有品牌创建的意识,但其自身条件并不具备品牌运作能力,因此品牌创建工作只好放弃。

(3)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据调查,我国的员工流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高,三成以上的应聘者在工作的4年之内会更换新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不到两年就换一份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职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求职者想要追求新的挑战,再有就是对工作薪酬不够满意。企业培养一名优秀员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会对企业造成无形的损失。而随着人才的离开,也带走了一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就会造成企业和员工难以形成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1.培养企业家的创新发展精神管理创新

其实是一场心理革命,思想上的转变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者,他们对管理创新的认识直接影响着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企业家必须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魄力,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下,企业家更需要拥有战略眼光,培养创新发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融资困难、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技术创新和投资风险加大等实际情况时,做到高瞻远瞩,敏锐地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够有效组织社会资源,大胆开发社会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家具备创新发展精神,企业才能加强战略管理,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优点,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而只有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后,才能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目标。在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这有利于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并且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分工不明确、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弱点就暴露出来并被放大。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因此出现决策风险的概率更高。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增强资本增殖能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聘用适当的经营管理者,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企业所有者更好地掌控企业,通过健全的财务制度可以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在相对独立的财务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考核经理人,企业主可以脱离日常管理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控制上。

3.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是产品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模式的比拼。据统计,在美国有60%的企业创新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与盈利方式构成的一个三维模式组成的。通过关注企业经营的某个环节,就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例如:瞄准什么类型的客户、研究市场潜力、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营销体系等。中小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有限,如果在产业链上参与的环节太多,就会导致不可控因素增加,因此一旦确定了发展的切入点,就要集中资源在这一点上做精做强。例如:雷士照明最开始是卖产品,通过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之后,公司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2011年该公司推出了“照明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使客户覆盖面延伸到高端工程。雷士照明勇于创新,抓到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突破点,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其成功在于推出了一套新型商业模式。

4.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人才的匮乏,怎样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始终面临的一项课题。要想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众志成城实现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不管是物质方面的激励,还是精神方面的激励,都能对员工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要千方百计让员工最大程度地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实现利益捆绑。物质载体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另外,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思想理念,这种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励、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企业员工来自不同地方,他们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结语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一)管理人才缺失。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企业的落脚点都是“人”,而管理的核心也是“人”。管理人员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落实与成效,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多数企业的经营者仍采用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用人观念,导致企业中出现无能的人独揽大权,真正有才之士在企业中却难以施展拳脚,也难以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能使企业人员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中优秀员工辞职、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在当今经济趋势的引导下,人才资源无疑是中小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强力支柱。

(二)管理思维落后。管理思维,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用以指导其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和一系列思想。包括改革创新思维、智力开发思维、竞争思维、战略思维、人才思维、决策思维、时间思维、效益思维、市场思维等。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思维影响着他们的认知,主导着他们的行为。一般而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也就导致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高度集中,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划清界限。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没有专门的管理系统与机构,随意性较大,个人独裁较严重,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现有的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落后的管理思维限制了自身的进步,难以接受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创新无法落到实处,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管理机制缺失。企业管理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是企业管理机构和制度的有效结合。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以及工作或流程等制度。目前,不少企业管理制度落后,如企业组织机构设计不科学、,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严密等,这都导致企业管理运行不畅、人才流失、发展停滞。多数中小企业需要建立一种更规范、更高效的管理制度来统一协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率。

(四)客户关系管理体制不健全。改革开放至今,各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然而,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却并非会持续增加,这也就导致国内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随着可选择性的增加,顾客主观优势愈加明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谁能掌握最佳的客户源,谁就在同行竞争中占据了先机。目前,能够真正落实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小企业数量并不多,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空喊口号的阶段,在计划上有目标、有动力,在实践上却没措施、没行动,综其原因是企业还停留在过去的经济体制中,没有真正地将客户关系管理重视起来。因此,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体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问题及漏洞,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综其原因就是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缺乏创新理念,陈旧、僵化的管理观念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想要适应新形势,新市场竞争体系的要求,获得快速、有效、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中小企业管理体系改革。

(二)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较,创新型的管理模式更能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更能切合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构建稳固的管理机构,才能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强大的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管理人员创新。在企业经营中,人本观念一度备受推崇,企业以人为本,才能最大化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财富。这里的“人”既包括管理客体也包括管理主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可以为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流勇进,许多时候更多的是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管理者是否具有常人没有的思维方式,是否具有超乎想象的思维火花。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创新,体现在招聘与选拔中。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所要求的不仅是既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潜力。一般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理念和思维:一是管理者要具有前瞻性,视线要始终瞄准行业前沿与发展趋势;二是管理者要具有前进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身理念与思维也要不断地进步;三是管理者要具有创新性,不仅自身创新,还要善于吸纳他人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创新,体现在企业对人员的管理中。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高度,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员的支撑度。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人员管理制度,从人才储备、人才培养到人才安置进行细致规划,为企业留下真正有能力、享有资源并创造资源的人。

(二)管理思维创新。企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但却不能随波逐流。管理思维决定管理成效,管理成效决定企业业绩。传统管理的思维模式更加适用于供不应求,以生产为中心的时代,然而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跳出传统管理落后僵化的思维模式。一是企业自身创新。企业根据自身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分析,寻找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量身打造一套企业管理规划。企业拟定一份长期战略规划,并根据规划期望逆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二是企业引进创新。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自身研发创新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难以真正实施,因此,引进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就有着相当的必要性。企业管理部门应时刻关注市场最新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并随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在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管理机制创新。

1、管理机构创新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前提。据调查,很多中小企业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功能不明显,管理服务体制不够畅通,很难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管理模式所造成的历史遗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以亲属和旧部为核心,非专业化管理,经验管理,家庭式管理,这些不规范的管理,都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甚至公司发展停滞。因此,当代的中小企业应当把管理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健全管理机构,摒除用人唯亲的传统理念,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或团队,将企业产权和企业家产权分开,最大限度地避免家庭式的管理。

2、管理制度创新是实现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制度普遍表现为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当今市场处于转型阶段,已逐渐由生产中心论转向消费者中心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能否把握市场方向,调整自身节奏至关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全面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并加大管理力度,全力推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3、激励制度创新是实现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有前进方向、有工作奔头、有追求目标的工作团队。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大激励的力度,不断更新激励的方式与内容(提供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提供深造和学习的机会等,对于掌握重要技术的员工,可以考虑提供股份奖励)。

(四)客户关系管理创新。在如今的社会经济的条件下,客户关系管理正在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在社会导向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必须在客户、企业和社会长远利益之间做出平衡的选择,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所以,如何选择和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将会是企业要关注的重要环节。首先,中小企业要更新客户管理管理理念,建立专门的客户关系管理机构来保证客户的开发与维护,设立专岗专人,并对员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培训,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和专业服务精神。并且利用CRM建立全新的客户管理系统,建立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并通过接触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偏爱和购买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借用客户管理系统平台,可以改善客户购物流程,增进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消费体验。通过对客户信息的管理与挖掘,不仅有助于产品的销售,还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忠诚客户。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企业的正常运转要以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有效的管理制度能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积极运转,但是当前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管理制度存在认识错误当前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两种缺陷:(1)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对于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认识不足,甚至不愿意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只想保持原有的管理方式不变;(2)部分企业管理者虽然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创新过程中工作片面,使企业制度创新和改革创新不能同时进行,严重制约了管理制度创新的成效。

(二)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造成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有:(1)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着偏差,过分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思维,造成了管理工作权威性不足;(2)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并且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产品的安全生产中,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使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三)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对完备的操作流程,但是在真正的执行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先进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些企业中,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情关系,很多企业在执行管理制度时,往往需要衡量人情关系,人情大于制度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制度创新带了严重的阻碍。

二、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措施

复杂的市场形势需要中小企业及时改变自身的经营策略,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盲目地坚持传统的管理思维,不能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接轨,迟早会被淘汰。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管理思维的创新研究调查显示,部分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足,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经营思维,思维的落后造成了工作的落后,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经营问题,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使企业彻底陷入了经营的泥潭中。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并针对企业自身制定完备的管理流程,对于企业生产、销售、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重新的规定,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企业的管理制度革新中,要把握住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对于企业中人才的管理,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要采用优秀的人才执行,并给予其充分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事务的管理,要根据事情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分割,并把管理工作安排到位。

(三)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引导着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因此,企业要任用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权利信任,以确保企业在正常的轨迹上发展。

三、结论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经营顾客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营销战略,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帮助企业从顾客需求出发,打破传统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以“顾客占有率”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在以“经营顾客关系”为核心的企业,顾客不再仅仅是营销的目标和对象,而是营销的参与者,并且是启动和控制营销的决定者。顾客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利润的源泉。经营顾客关系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与顾客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友好关系,把顾客培养成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好顾客。经营顾客关系是时代的产物,概括起来说,经营顾客关系产生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长的极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随着人口过度膨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阻碍制约作用,对社会生活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很大成效。这表明新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人口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追求顾客数量的增长已不可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追求顾客质量的提高,而要提高顾客质量,企业就必须重视经营顾客关系。

目前,我们正处在商品丰富、多数产品市场饱和的后工业化时代,到处商品泛滥、型录充斥、卖场林立、品牌满天飞。以过剩为标志的买方市场已经到来,形成目前消费者对整个市场极度繁荣而眼花缭乱,再加上各种商品在技术、质量、价格等要素上的同质化而无从挑选,从而使顾客越来越挑剔。现在顾客绝不会因一个广告做得多而盲目冲动购买,这使得许多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感慨:生意太难做了,顾客太挑剔了,赚钱的买卖太难找了。企业的营销人员只有提高顾客忠诚度、留住现有顾客,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

2.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化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及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化,企业经营者们逐渐品味到了市场竞争的酸甜苦辣,一些优秀的企业发现自己不再优秀,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发现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使自己屹立潮头呢?这成为厂商心中“永远的痛”。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光靠差异化营销或技术营销、降价打折等老套的做法已无多大作用。新世纪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对顾客的争夺与占有。如今市场上不再是以“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一决雌雄,转而依靠“顾客占有率”及“顾客维系率”来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人口增长已达极限及商品泛滥的环境中,要获得顾客,只有从竞争者那里去抢夺,只有减少竞争对手的顾客占有率自己才能成长,而成功需依赖对消费者高度的关切,并发展突破性的工具与技巧,将与顾客的关系扩展至最大。

3.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一方面使得消费者可以极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消费者的选择性大大增强,主控权也已经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他们遵循的购买原则是“你的产品不是物有所值,我不买;你的产品不是正宗的,我不买;你的服务让我不满意,我不买。”总之,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不再会盲目冲动购买一个并不熟悉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由于有众多的选择而变得越来越喜新厌旧,没有品牌忠诚度,不会长久使用一个品牌的东西,他们希望经常换品牌,尝试各种新的产品。

4.消费价值观的变化

如今,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仅靠产品本身功能特点已很难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已从理性消费及感性消费时代过渡到感情消费时代,现在的企业要明白:顾客买的不只是产品,他们买的是“经验”——产品包装、顾客见证、服务、公司形象和设计等,他们更看重在整个购物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尤其是商品的附加价值。“感受”好与坏,已成为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购物的标准。一般来说,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并不是买它的价格和使用功能,而是要感受那种令人愉悦的“全新感受”。

在理性消费时代,旨在提高产品品质的质量管理战略得到超级发挥。在感性消费时代,旨在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的CI战略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消费者已步入感情消费时代,CI战略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企业呼唤新的战略诞生,以“经营顾客关系”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应运而生,它满足了感情消费时代消费者的价值需求。

二、经营顾客关系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经营顾客关系理念是时展的产物,是应时而生的,它是公司或企业成功的致胜法宝。具体,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说来,经营顾客关系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几方面的价值:

1.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这是经营顾客关系给企业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今天这个市场疲软的年代里,追求顾客忠诚度成为商业中永不过时的哲理。麦克尔管理咨询公司的副总裁鲍伯·威伦德说:“规程发生了变化,产品来了又去,今天的商业价值是以与顾客的关系来衡量的”。

提高顾客忠诚度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销售业绩。美国商业研究报告指出:多次光顾的顾客比初次登门者,可为企业多带来20%~35%的利润,固定顾客数目每增长5%,企业的利润则增加25%。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不仅可以使顾客重复购买,而且可以产生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惠顾,使企业的业绩得以增长。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还可以降低顾客的损失率,减少顾客的流失。据研究表明,公司减少5%的顾客折损率,所带来的利润将增长25%~85%不等。一家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银行发展速度是同行的2倍,这样的业绩得益于公司把顾客折损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是同行业平均顾客折损率的1/2。

提高顾客忠诚度还可以增进企业与顾客间的友谊与交流,拉近营销人员与顾客的心理距离,并可从中了解到顾客的真实需求及需求变化,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从而为顾客提供适时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新世纪企业竞争根源就是对顾客的争夺与占有,如果你能比竞争对手先一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真正关怀顾客,一旦顾客在你这里获得了高度的满足,他们就能放心地从你这里购买商品而不会被任何竞争对手“挖走”,使你在竞争中获胜。

因此,经营顾客关系会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越牢固,企业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3.提升销售业绩及增加利润

企业致力于经营顾客关系,一方面可以留住老顾客,使顾客重复惠顾,增加购买次数与购买金额,这意味着由竞争对手处偷取市场占有率,从别人的手中赚取营业额,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80%的销售业绩来自于20%的关系户,一个老顾客比一个新顾客可为企业多带来的20%~85%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赢得口碑宣传。在美国,20%~40%的银行新客户是通过顾客推荐赢得的。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利用交叉销售来提升销售业绩。如果企业可以让只买一种产品或是品牌线上的某一类别产品的消费者来买两种,或是让只在一部门购物、或只在你购物中心的单一店面购物的来宾多逛一家店的话,你便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加倍的业绩。利用交叉销售提升业绩及维系顾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亚马逊书店,该书店从销售书籍开始,紧跟着是销售CD、录像带,然后是芭比娃娃。

4.降低营销成本

据美国管理学会估计,开发一个新客户的费用是保持现有顾客的6倍。新顾客不仅开发费用高,而且成交机会也少得可怜。平均而言,将产品或服务向一位曾经成交的旧有顾客推销的成交机会却有50%。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维系顾客,防止顾客流失。若是流失一名最好的顾客,企业要多花7~10倍的力气去寻找一名替代顾客,或找更多的普通顾客来弥补业绩及利润的损失。有家公司最好的顾客平均消费为3500美元,而普通顾客平均消费为275美元。该公司每次只要损失1名最佳顾客,就要找到13名普通顾客才能弥补那3500美元的业绩。想想看,这需要耗费多少成本啊。

5.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

经营顾客关系的前提就是要了解顾客,时刻关注着顾客的需求变化,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经询顾客意见,把顾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及时反馈到企业顾客数据库中,企业对市场信息反馈越迅速及时,就越能有效地解决顾客的问题及抱怨等。更好地服务顾客,最重要的是还能挖掘潜在的需求,开发出顾客乐于接受的新产品或新的服务项目。

三、如何经营顾客关系

1.搜集顾客数据,建立顾客数据库

在开始接触顾客前,要通过市场调查等途径了解顾客,搜集顾客的有关数据及信息,顾客数据库一般都必须包含这样的信息:顾客是何许人也,顾客想付多少钱,顾客现在使用什么样的产品,目前的趋势怎样,顾客寻求什么样的特性和利益,顾客从何处购买,顾客为何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选择别人的,顾客的欲求是什么,何时会有欲求,如何才会有欲求及肯花多少钱来满足欲求等等。企业收集到数据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检查、挑选、巩固和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与及时性。

2.识别、挑选顾客

经营顾客关系理念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定义你的顾客”。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的顾客,也不是所有顾客的忠诚度都要提高,你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关注的只能是可以为你带来效益的顾客。企业要争取的顾客应当是能给企业最大启发的顾客;是教导企业如何超越现有产品和服务,提供最大附力口价值的顾客;是能提出挑战,让企业想出办法后也可以嘉惠其他人的顾客。

企业可以通过RFM分析法、同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工具从顾客数据库中挑选出对企业有价值的金牌顾客和潜在目标顾客群。

在识别挑选顾客前务必对顾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且要视自身及市场竞争状况等条件而定,切不可好高鹜远,盲目求多求大,把所有的消费者都视为自己的潜在目标顾客,要仔细分析顾客需求及其购买模式与消费偏好,集中力量经营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3.与顾客接触联系

大部分的业主认为,关系建立的过程始于第一次的交易及为资料库获取姓名的行动上。事实上,企业在与顾客进行第一次接触时,要做的应当是了解顾客,知道顾客是谁,购买满足了什么需要,以及产品或服务有什么利益可以让顾客感到兴奋,顾客还有什么未满足的需求及不满的地方等。

如果企业想与顾客达成交易或与他建立长期的关系,第一次接触务必要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此就有必要在顾客身上多下点功夫,接触管理也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接触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头戏,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管理好接触点的员工,确保每一个接触点传达的信息一致性、利益一致性及服务的统一性。因为真正的决胜,发生在第一线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那一刻。一个汽车制造商曾计算过:经销商的服务部门每销售100万件产品,就能与顾客产生500万次的接触机会。如果这其中的一些接触效果不佳,反过来将影响顾客对你的产品的接受程度。如将损的部件迟迟不到,各处的服务标准不统一,或对顾客的不满置之不理,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除了可以通过接触管理取得初次接触的有效性外,也可以通过非销售性沟通和向顾客提供免费服务、保养、小附件等方式来减少顾客心中的疑虑,最重要的是可以建立潜在顾客对企业的信赖,这样顾客才会来买你的东西,从而取得初次接触的成功。同时也可以通过免费试用,提供五条件退款保证,借助于知名顾客的使用事实来增加顾客的信赖,展示公司的实力以及对此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等途径来降低顾客购买的风险,以达销售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

4.维系巩固顾客关系

顾客维系的秘诀就在于与顾客建立一种有价值的永久关系。顾客若要与其他公司拥有同等的关系,必须耗费成本重新发展关系,这是成功最重要的秘密。企业若想与顾客长期合作交流,必须让顾客从这种关系中受益,得到一种独特的、附加的价值。如果业主能持续让顾客对其购买的决定感到满意,顾客就会一直购买其品牌或在其商店里购物,要不断地让消费者有这样的感觉:只有购买这个品牌,才会得到额外的价值,这是别的晶牌办不到的。

建立持续性的对话,了解顾客的关系中到底看重些什么,由此创造规格化产品及服务的组合,以增加附加价值,由每一次的接触或是从顾客的角度进行正面沟通,便能将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扩充至极限。

要巩固和维系顾客企业还必须主动与顾客经常联系,为顾客提供便利及反馈通道,鼓励顾客回馈。“乔丹店”是一家北加州的家具店,在每位顾客接到运送到家的家具的当天,即使只有一件,都会打电话给他们,只是想听听顾客想说的话。搜集到的意见都会被一字一字地键入电脑化的资料库当中,并存档5年。在建档的当天,会把这些意见上呈给高层主管过目。每天这些高层主管会读约20页顾客想说的话,不会把顾客的意见搁在一边。一旦有问题发生,他们会马上知道。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先天不足,如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再加上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面临更多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突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图变求新,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积极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创新理论由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社会创新理论”里第一次把创新理论引入管理领域,认为创新就是赋予企业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企业通过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外管理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Ray Stata将管理创新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相区别,指出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企业管理中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他认为管理创新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与欧美国家依赖技术创新不同,日本是第一个靠管理创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实力的国家。

国内关于管理创新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资源整合论。芮明杰把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二是管理方法论。常修泽等人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的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 “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把降低交易费用视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三是创新综合论。赵登华则把管理创新定义为除技术创新以外的各种创新,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战略创新。根据这一概念,管理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即“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其中,新经营思路和新管理模式要求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新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创新必须是可行的,并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决策缺乏理性。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1. 创新管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引领企业成长的导航灯。中小企业若想在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并且成长为一流企业,就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汲取成功者的经验,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思想,与时俱进地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济学家历以宁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受到冲击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人才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的占有,而是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才已成为21世纪决定企业价值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尊重人才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之势;其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趋势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充分地了解顾客需求,并通过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要紧紧围绕顾客的需求加快产品研发和服务的创新,不断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更加完善贴心的服务。第三,要树立现代竞争理念。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企业要由竞争转向竞合,与同类企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企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创新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管理学家孔茨认为,正式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指挥链、职权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那种产权模糊、管理薄弱、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缺乏协调相互脱节的局面。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并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责利明确,在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其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共享,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已不受管理制度的制约,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其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客户的能力。因此,这种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正是未来企业组织创新的新趋势。

3. 创新战略管理。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动态性、系统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导致其高成长率和高死亡率并存。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当企业面对重大变化时,如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外部环境恶化,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对环境变化和内部条件的敏感把握能力,做出冷静、理智和准确的判断,找准企业的定位,选择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企业成功突围。实施战略创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外包策略。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战略创新要求管理者有更高的智慧和现代竞争意识。美国的斯穆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竞争管理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要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与对手形成战略联盟,最终实现共赢。

4. 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长期积累,做大量的潜移默化的细致工作。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史不长,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与大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文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创新的成败,因为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体现,指导着企业的决策和个人的行为。企业文化创新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继承发展。即将企业文化建设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本身的管理风格之中,在继承中求发展,同时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二是要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功打造并形成其“平等”文化,阿里巴巴公司形成了自己的“绩效”文化。当然,企业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应结合企业实际,吸取并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三是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知识经济时代围绕着个人的技能和经验整合成组织系统知识而建立起来的开放性文化,是成功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注重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人是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尊重员工并不断满足员工的需求是企业的宗旨,使人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将带给企业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是死亡。”21世纪必定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是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发展,需要在了解企业自身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在经营理念、战略思想、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德林.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时代经贸,2007(10).

[2]王乐鹏,周礼婷.试论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企业论坛,2010(13).

[3]高鑫.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问题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12).

[4]刘翠,郭敏杰,李德明.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探析[J].企业发展,2009(10).

[5]刘爱华.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7).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7篇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创新理论由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社会创新理论”里第一次把创新理论引入管理领域,认为创新就是赋予企业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企业通过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外管理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Ray Stata将管理创新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相区别,指出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企业管理中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他认为管理创新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与欧美国家依赖技术创新不同,日本是第一个靠管理创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实力的国家。

    国内关于管理创新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资源整合论。芮明杰把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二是管理方法论。常修泽等人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的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 “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把降低交易费用视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三是创新综合论。赵登华则把管理创新定义为除技术创新以外的各种创新,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战略创新。根据这一概念,管理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即“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其中,新经营思路和新管理模式要求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新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创新必须是可行的,并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决策缺乏理性。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1. 创新管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引领企业成长的导航灯。中小企业若想在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并且成长为一流企业,就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汲取成功者的经验,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思想,与时俱进地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济学家历以宁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受到冲击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人才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的占有,而是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才已成为21世纪决定企业价值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尊重人才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之势;其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趋势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充分地了解顾客需求,并通过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要紧紧围绕顾客的需求加快产品研发和服务的创新,不断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更加完善贴心的服务。第三,要树立现代竞争理念。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企业要由竞争转向竞合,与同类企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企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创新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管理学家孔茨认为,正式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指挥链、职权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那种产权模糊、管理薄弱、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缺乏协调相互脱节的局面。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并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责利明确,在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其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共享,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已不受管理制度的制约,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其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客户的能力。因此,这种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正是未来企业组织创新的新趋势。

    3. 创新战略管理。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动态性、系统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导致其高成长率和高死亡率并存。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当企业面对重大变化时,如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外部环境恶化,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对环境变化和内部条件的敏感把握能力,做出冷静、理智和准确的判断,找准企业的定位,选择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企业成功突围。实施战略创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外包策略。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战略创新要求管理者有更高的智慧和现代竞争意识。美国的斯穆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竞争管理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要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与对手形成战略联盟,最终实现共赢。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尽管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很大,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企业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国家政策不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分析企业目前的现状,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管理模式的探究,运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正处在初期探索阶段,由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间非常短,国内可借鉴的成功企业管理模式非常有限。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落后,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与日本、西方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差甚远。因此建立一种最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及中小企业相关概述

生命周期狭义的是指生物体从出生、成长、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随着概念的广泛延伸和发展,逐渐地被应用于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的领域,也就逐渐的形成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是美国学者伊查克.麦迪思博士发表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随着诸多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各不相同,但是总体来说,主要的界定还是比较相似的,都是经历企业的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成熟期后期等几个发展时期,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问题。每个阶段的划分见下图1

中小企业的界定是2003年2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下企业促进法》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行业暂行规定》。它以法人企业或单位企业规模的划分对象,以企业人员、销售额及资产总额三个指标为划分依据,并结合行业的特点,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做出具的的规定。从该规定中可以看出,以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地中小企业进行界定,既能更好的揭示中小企业的本质,又能更好地精确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是中小企业的范畴。

2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2.1 在中小企业的创业期自身内部资源有限,对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在企业的创业期,由于企业的资源投入少、员工人数少、经营规模也少,而且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简单组合,企业主要依靠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者的经验水平摸索前进发展。企业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主要依靠企业业主与其他企业业主之间,而企业员工则无法获知企业的信息、交流、反馈,使得企业的计划只能依靠仅有的管理者和业主。而对于企业业主来说,其管理思想仍然是“我即企业,企业即我”的陈旧落后管理理念,创业期的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限,企业也不可能意识到管理方式方法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2.2 在中小企业的成长期盲目扩大企业,对企业内部暴露的问题不重视

中小企业经历了创业期,开始有一定量的资金积累,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发展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随着企业的规模和人员数量的逐渐扩大,也会同时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财务问题、人员岗位匹配问题、业务发展等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何对此时的企业进行管理,如何做好未来企业规划发展计划,但是由于创业期形成的复杂亲属企业人事关系,会限制企业新进人员的创新发展、受到企业老员工的排挤等,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人才的流逝。

2.3 在中小企业的成熟期管理能力逐渐成熟,容易形成保守的思想,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

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在管理管理上已经具备成熟的管理能力,逐渐的进入到平稳发展的轨道,但是安于现状的思想会产生于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之中,企业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此时如何促进企业的再发展、怎样把老员工留住、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到企业就业成为企业的发展重点。企业的愿景和文化是吸引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企业的长久发展过程中。内在企业文化的提升也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4 在中小企业的成熟后期逐渐进入到缓慢、衰退的阶段,是否采取新的创新模式和战略决定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

成熟后期的企业一般情况下会逐渐放慢发展速度,甚至是出现衰退的表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此时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状态都达到疲倦的程度,内部的各种问题不断出现,那么企业此时需要通过产品改造、管理制度优化更新、企业形态转型升级等途径实现企业的创新蜕变。

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中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主要是从静态模式分析企业管理。然而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管理主要是从动态发展中寻求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方式。动静管理模式结合,创造中小企业管理新模式。首先是从企业规模、营业额的增长、所有者的管理风格、制度化的管理四个衡量指标分析了中小企业各阶段的特点,如图2:

3.1 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应用于中小企业管理的创业期

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存在共同的特点:经营规模上较小、经营条件较差、资金短缺。此时企业的主要管理目标就是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完成既定的业绩,解决资金短缺。成立初期的企业没有相应健全的企业制度,采用家族式的管理,往往能够起到高效益的发展。这样的企业的管理决策权往往也是只集中在企业业主或者少有的几个管理者手中,业主或者是管理者要对企业的各种事务做到亲历亲为。

3.2 标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期

经过企业初创期的发展,成长期的企业规模上有所扩大、经营条件逐渐变好,资金回流。此时企业的主要管理目标是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技术,逐渐完善企业的体制,将企业做精细。中小企业的规模也不应该盲目扩张,企业管理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供求与需求做好准确对接,将产品及时的销售。在企业的基本目标实现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要注重企业的制度体制建立,为员工提供一个值得信赖并且可长久发展的企业环境。标准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的方式,在员工的工作态度、思维、机能、观念等方面实现这种标准化。主要体现在首先企业结构上管理上的分权,使各部门之间完美对接;其次,企业战略管理上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再者,企业内部的机制透明化和标准化,外部根据市场规则,制定企业的竞争机制。

3.3 文化导向的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企业的成熟期

在中小企业的成长期,逐渐完善企业的发展,进入到成熟期,此时的企业各项都达到最大,可能会经历最快速发展到缓慢前进过程,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理念产生一些企业文化,但是这些企业文化散乱不全面,为使企业更好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将这些文化整合,构建出符合本企业特色的文化。文化导向管理模式的指的是树立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管理。首先,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能使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思想结合、统一,就如同志趣相投的人一样,增强企业的内部的凝聚力;其次,文化的建立也陶冶员工的情操,使得员工的精神面貌不断地往好的方向发展,也为员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在文化建设上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3.4 创新导向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企业成熟后期

当中小企业经历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进入到成熟后期,似乎是将要完成一个企业生命周期。成熟后期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会出现管理思想怠慢,凭借以往的管理观念的和模式可能不再适应企业的长久发展,需要企业者及时的改变管理模式,采取先进管理策略促进企业发展。创新导向的管理创新模式是将企业的发展重点放到创新上,主要是经营方式、先进技术、产品换代、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创新策略,实现企业的再一次发展,产生第二次的成长期。这个时期应该注意的:第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创新机制;第二,在市场上重新为企业定位,实现战略调整,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依据国家的宏观政策,转型升级到新型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中小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应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以理论为指导,实际应用到企业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分析。

【参考文献】

[1]洪生伟,李小群.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管理[J].市场论坛,2010(6).

[2]郑和平.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及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方向分析[J].企业活力,2003(1).

[3]卢启程.企业管理模式理论与发展研究[J].时代经贸,2006.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9篇

.lzk808 { display:none; } 论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与理论模型研究

一、创新组织要有敏锐性

一个企业创新的成功归根结底离不开组织者的领导与指挥,这个组织可以是各级领导,也可以是各级管理人员。创新组织者的“创新敏锐性”应具体体现:要有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必须掌握管理新理论、新方法。要站在企业发展的前沿,紧跟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潮流,对有价值的、可操作的企业外部管理理论、方法,要积极引进、吸收并消化,为我所用,从而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善于发现管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捕捉和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难点和问题。通过不断深人调研、跟踪和分析,摸清企业管理现状,发现和明确制约管理发展的瓶颈在哪些方面,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哪些领域,为创新工作构建突破的平台。能够准确把握创新工作的发展方向。通过掌握的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并有效地引进、嫁接,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从而解决管理难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

1、训练系统的思维方式

(1)训练系统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可以尽量避免和克服这些不足,它有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发现结症所在,并有利于我们超脱狭隘的和短期的利益,还有利于我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矛盾所在。所以,要进行管理创新,首先要加强系统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以看清事物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和矛盾,产生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按经验办事。系统思维已成为管理创新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2)学会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思维逻辑与一般人的相反,善于从新的视角看问题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具有逆向思维方式的人,往往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喜欢思考问题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把问题想得更透。

2、更有效地利用管理方面的知识。知识依其存在方式和内容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描述性知识(know-what)、分析性知识(know-why)、运用性知识(know-how)。在知识经济中,智能通过对信息和理论的综合和运用,创造出新的事物,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因此,智能在知识经济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知识。由于管理科学的客观存在性和实践应用性,人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管理科学的共识,即管理是运用性知识。barnard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将管理这种运用性知识称之为“艺术”的论断,他认为“艺术”属于一种“行为知识”,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艺术”。barnard的论断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毕业论文网

三、企业管理创新跨案例分析与理论模型研究

1、案例研究数据的结构化。本文通过“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案例研究,探讨和分析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所以选择“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过程进行剖析需要这样一种研究背景:允许在各关键管理问题上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则具有满足该要求的几个特征。首先,“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是由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联合主办的评选活动,从2001年第一届至今已经进入了第6年事实数据说明它是中国目前各类评选中最严谨和最认真的,是颇具权威性的评选活动。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每一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都由几个核心企业所主导并扮演了关键角色,由于它们极力宣传自己的企业管理活动,在其官方网站上均有管理经营比较详细的资料,包括大事记、新闻、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这些公开文件和宣传材料为我们理解企业在管理创新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和竞争重点提供了机会。第三,由于这些企业是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著名企业,因而享有广泛的媒体报道,产生了大量较为详细的二手资料,从资料的易获得性来讲,可以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第四,国内外学者对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广泛关注,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文研究了海尔集团、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春兰集团这12个案例。为了更加便于跨案例研究的开展,除了以文档形式来表示个案研究报告外,本文还制作了个案研究汇总表,表格结构如表1所示,表1同时标明了每个案例相关研究方面证据的充分程度。在正式数据库中,所有证据都被排列在表格的相应位置,包括资料的来源及其内容,以便于下一步跨案例研究的开展。 论文

2、跨案例研究的分析思路。跨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总结出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并构建理论上的模型,研究将首先依据管理创新概念的分析框架,运用管理特质分析方法中的一种。依据案例分析框架,从“管理创新的基础”,“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任务创新”和“管理目的创新”四个关键维度出发和运用。结合理论研究与跨案例分析,以及上述归纳出的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本文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模型,见图2。

四、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分析

1、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企业管理创新是顺应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求,为企业注入新思想、新理念,发展管理企业,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应对市场需求,它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中小企业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创造全新的管理模式、相应的管理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制定更新计划。为了顺应时势的发展,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引入本企业管理体制中。在企业管理原有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甚至进行重新排序组合以便有效实施可行性变化,从而创新出一种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应该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加强对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整合运用科学技术,把企业置身于创新的实践中。 论文

2、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我们应该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力争为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要具备规范性和灵活性。首先,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要有先决发展战略,要设置规范化的企业规章制度,明确分配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当然企业的管理创新中,也要注重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进行的更进,对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的分工进行重新调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内部及外部条件下,适当做出管理上的变化,避免企业的资源浪费,体现企业管理的灵活性。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自主创新;文化;对策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容

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文化氛围商业银行在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方面建立了科学的人才观,利用自身的中小企业文化去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合理地储备人才,最大限度地使本中小企业员工各尽其才。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环境,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自己与中小企业融为一体。这些措施主要有:一是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政治环境,努力创造民主氛围,使员工真正拥有平等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只要有付出就会有相应的回报;二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不断完善各种文化设施,广泛地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创造一个安全、文明、舒适、清洁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需要文化传承

(一)中小企业思想文化的传承是影响自主创新的根本因素

思想文化观念决定了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价值观、愿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文化主要来自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管理理论二个方面:一方面是本身拥有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的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如人性、和合精神等,指导着人们战略管理的实践,时常可见其神奇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是西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自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管理理论中的名词、观念,在人们的言语、思想中逐步显现,如科学管理、组织管理、行为管理等,在实践中已呈现了旺盛的生命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基本上是由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理论在人们思维与实践的不断冲突、融合、取舍形成的。

(二)中小企业的愿景传承是自主创新的主线

中小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共同愿景激励着人们进行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目标引导着人们的活动方向。中小企业管理者首要任务是发现问题、确定中小企业新的战略目标。战略是中小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的长期配置纲要。管理者在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总目标下,依次确定自主创新主目标、次目标、分步目标等,在征得相关利益者的认同后实施,再进行实际的资源整合过程。在这自主创新过程中,因管理者在决定目标时有优先权,实施目标有操作权,加上中小企业决策信息的不对称,就出现了中小企业的相关利益者的目标被模糊、缺失的情况。如自主创新在规划时的中小企业愿景是资本利润率的最大化,但在实现这个愿景过程中,则被“自主创新”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小团体利益最大化等目标,这种自主创新轻则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则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因此传承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主目标是自主创新的主线。

三、中小企业战略协调性的传承缺失

自主创新活动是一种“协同作战”。协调性是自主创新活动系统的根本要求。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决策机制中的一个缺陷是协调性太差,主要体现在:①自主创新决策过程的单向性。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决策,缺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信息交流过程。②决策者与参与者的整合性不强。直接反映在缺乏决策过程中的合作机制。③中小企业在决策过程中,缺乏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与用户、中小企业与政府的协调。在我们国家最缺乏的是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人们更多的是把同行看成是竞争的对手,而没有把它们当作合作的伙伴。事实上,国外许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奥秘是从决策过程一开始,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就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协作和相互支持。

四、中小企业文化传承与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必须传承,没有传承,割断历史,等于放弃中小企业长期积累的精神文化资产;但是中小企业文化也必须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中小企业文化传承与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能顾此失彼。然而当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仍然存在重自主创新,轻传承的问题。

(一)重“自主创新”,轻“传承”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与时俱进,开拓自主创新;然而,开拓自主创新不是花样翻新,不能割断对历史的传承。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培育形成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石油会战过程中创造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对夺取石油会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大庆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二次创业初,面对干部职工心理失衡和情感不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还要不要?新一代决策层旗帜鲜明地认为,大庆精神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赋予更多新时代的特点、新时代的内涵;大庆精神在社会转型时期,不仅需要,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于是,他们将一次创业中诞生的大庆精神经过提炼升华、传承自主创新,高度概括凝缩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并赋予与时俱进的新内涵。由于这一中小企业精神深深根植于新老大庆人的内心世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因而在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中扎实落地生根,在全员自觉践行中自然开花结果。

(二)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关系的建议

首先,在团队中,员工最易接受来自同一团队队员的信息,很多员工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都是从同事中“道听途说”来的,包括趣闻逸事、历史变迁等等。其次,员工间形成的团队氛围对员工做出决策和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影响员工离职的诸多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不是薪酬和待遇,而是本人工作的环境氛围。第三,个人行为决策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体现文化,所以员工间有效、积极的沟通是员工具有良好工作环境的保证,是中小企业文化有效传承的主要通道和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杨淼.技术自主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J].成都高等纺织专科学校学报,2002,(1).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注册的登记的中小企业以超过1000万家以上,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40%,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场所和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方式,成为保持社会核心稳定的重要基础。如何为我国中小企业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因此,要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入手。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即创新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东西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随着对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又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即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曼斯菲尔德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首次使用某种新的工艺或生产新的产品,并且被引入市场,被消费者所使用的过程。吴桂生(2000)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通过新的构想,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到最终应用的实际生活中,并能够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过程。由于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学术界对公司治理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古典的和现代的管家理论。在以委托理论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理论中,股东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人。人有着不同与委托人的目标和利益,人为了自身利益会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不能将公司仅仅看成是股东所有的主体,应让债权人和员工一起来参与公司的治理,债权人、供应商、客户、雇员、消费者对公司贡献了特殊资源,因此也应享有公司治理权。古典管家理论表现为股东至上,以信托为基础的股东与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使得管理者会按股东利益最大化行事。现代管家理论认为,荣誉、责任和成就等是比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激励管理者的因素,管理者出于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需求,会像善良的管家一样勤勉的为公司工作。

二、文献综述

(一)治理模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Andrew和Emmanuelle(1999)对欧美四国的企业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很大,对技术创新的高度有决定的作用。Isabel和Andrew指出,若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则会导致经理人员的短视行为,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不利影响,若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则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华锦阳(2002)认为,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公司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发展协调,才能真正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推动企业发展。任广乾和王昌明(2007)认为,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产生作用,最终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二)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Ester(1999)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能力水平的不同会影响其对创新态度的不同,进而影响对创新种类的选择。Shaker和Hitt认为,对管理者加强激励,是管理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相一致,管理者会从企业长期利益出发增加企业创新的投入。杨建君(2007)指出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明显的公司治理属性,对管理者的激励势必会影响其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对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

(三)董事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Lipton和Lorsch(1992)认为,董事会的监控能力会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但由此带来的成本也将超过上述利益,这种情况在技术创新项目成败对董事实际损益影响不大的条件下更为明显。刘羿(2001)认为董事会规模的缩小,外部董事数量的增加,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都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Zahra等(2000)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离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的提高。

(四)股权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Madden和Savage认为企业私有化更加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Parrino(2005)认为,由于大股东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收益,因此如果大股东能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大股东就会更主动承担创新风险,增加创新投入水平。梁能(2000)认为,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完善,公司股权的高度分散性,流动性和短期性,使得管理者更注重短期内股票的升值,因此对技术创新缺乏长远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从股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大股东和小股东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因此对待技术创新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大股东通常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已获得最大利益,而多数中小股东则以追求短期盈利为目标,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并不关心。而技术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大股东比中小股东更关心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提出假设:

H1:股权结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U形关系

目前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严重。内部人控制会带来经营者行为短期化,同时,技术创新的高风险还会给经营者带来工作上的不安全感。独立董事作为独立于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人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公正客观地发表意见,帮助做出有利的决策。另外,由于独立董事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够帮助管理层发现好的创新机会。由此假设:

H2: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重与企业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两职合一是指领导权结构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董事长作为股东的代表,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倾向于最求技术创新带来的高回报,而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是对管理者的巨大考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可以避免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意见不同,并能集中目标,使政策得以很好地贯彻。所以两职合一可以使公司做出更一致,更快的决策来应对环境变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假设:

H3:两职合一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

管理层对技术创新的关心程度与对管理者的激励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当管理层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无关或关系不大时,管理层往往会通过其它途径寻求自身的利益,这往往会造成短视行为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当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时,管理层更加注重企业长期的发展,能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和股东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可见,管理层激励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假设:

H4:高管年度平均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

H5: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由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过高的负债会使经营者面临较大的现金压力。因为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会抵减公司的当期收益,甚至造成亏损。同时,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时,债权人可能会制约企业资金的使用,从而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假设:

H6: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实证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横截面样本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研究的正确性,对其执行如下的筛选程序:剔除业绩过差和年报真实性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剔除年末研发费用缺失的上市公司。经过上述程序,最后获得46家样本公司。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与巨潮资讯网(http://csrc.省略)公布的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通过对年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形成分析样本。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基于以上假设,本文构建以下多元线性模型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R&D=?茁0+?茁1C10+?茁2C102+?茁3ID+?茁4DUM+?茁5AP+?茁6MSR+?茁7AD+?茁8LNSIZE+?茁9LNSIZE2+?着

在公式中,?茁0为截距项,?茁1至?茁9为系数,?着为服从数学期望为0,方差为?啄2的随机扰动项,即?着-N(0,?啄2)。本文实证分析使用EVIEWS5.0统计软件进行。各变量定义如下:第一,因变量。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性质,很难直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只能通过一些替代指标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常用的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方式有两种:以人均研发投入支出或研销比来衡量。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研销比(研发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R&D)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变量。第二,自变量。根据假设,本文设计了以下六个公司治理变量: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C10),反映公司的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ID)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人数的比值;两职合一(DUM),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取1,否则取0;高管年度平均薪酬(AP);高管持股比例(MSR),高管的总体持股数量占公司股本的比例;资产负债率(AD)。第三,控制变量。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公司规模就被认为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变量。因此本文引入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对数衡量企业规模,表示为LNSIZE。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各变量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研销比的均值为2.8%,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仍然较低。各变量的具体统计数值见(表1)。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 多元线性回归对多重共线性敏感,在多重共线性程度较高时,系数标准误差的股价将产生偏差,因此首先对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中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和容忍度(TOL)作为检验指标。(表2)显示了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各自变量的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因此可以认为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不会对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产生大的影响。为了排除异方差的影响,因此对回归方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从中可以看出,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三)回归分析 (表4)是对全体样本公司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其中,模型的F值在5%水平下显著,在0.371104以上,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除了股权结构,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和一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假设1,股权结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股权结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明显的关系;假设2,独立董事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独立董事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明显关系,并没有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推动作用;假设3,两职合一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有同一人担任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明显关系;假设4,高管持股比例系数为正,但没通过假设检验,说明我国中小企业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对技术创新不会产生影响;假设5高管薪酬的回归系数为正,并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中小企业中高管人员年薪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越高;假设6,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为正,并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较高的负债使得企业受到债务合同的约束和面临被接管的威胁,对技术创新的约束作用明显。

五、结论及建议

对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小企业中,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其中,股权结构、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和一对中小企业没有显著影响;高管人员的平均年度薪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受到的激励越强,越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资产负债率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呈负相关关系,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束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公司治理改革也在进行当中。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完善董事会结构,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的董事会,保证管理层在进行管理时所必须的控制权,特别是进行技术创新的权利,保证独立董事与公司无重大关系,独立于管理层之外,具有公正性,并且其数量也应该能够影响董事会决策。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人力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宝贵资源,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完善对管理层的激励,大力推行管理层持股,使管理层的目标与公司的长期价值相统一,是管理层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改善外部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作用,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便利。另外,政府应该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力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华锦阳:《试论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第2期。

[4]杨建君:《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

[5]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Andrew Tylecote.Emmanuelle Conesa.Corporate govemance innovation systems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Industry and Innovation,1999.

[7]Lipton, Lorsch.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Business Lawyer,1992.

[8]Zahra,et a1.Entrepreneurs in medium-size companies: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system.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生命周期 中小企业 管理模式

一、企业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相关概念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概念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在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虽然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划分数目上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大多数理论的研究结果都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企业生命周期是指将企业视为一个系统,虽然企业运营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企业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并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问题。

企业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等几个重要阶段,企业在每一阶段的特征及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下面进行详细讨论:

1、创业期

在此期间,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在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还是在技术投入上,与大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以上几点的匮乏,企业管理上就难免会存在诸如契约关系、资源组合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漏洞。相对于人员投入和技术投入来说,企业资金投入来源是最严峻的问题,如果创业者无法妥善处理资金问题,企业将无法进入成长期而直接进入衰退期。

2、成长期

成长期是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在此期间,中小企业不仅在营业额上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还会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在管理方面需要处理的内容就会比创业期多且复杂,创业者在创业期独自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企业的发展步伐。这时,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很多创业者或多或少都会授予高层管理者一部分权力,如何妥善用人就成了该阶段的一个关键点,如果仍然运用陈旧的管理方式,不重视人才培养,企业就不能稳健发展。

3、成熟期

在这一期间,中小企业各项业务处于稳定状态,在管理模式上也趋于成熟,中小企业已经有着一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特点,企业的各项权利也呈发散形式。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较成长期放缓,处于稳健状态。中小企业在成熟期必须注重企业文化发展,积极为企业塑造良好形象,以赢得客户青睐,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中小企业的成熟期一般较为短暂,容易受市场竞争影响,稍不留神就会导致业务萎缩,致使销售额下降而进入衰退期。

4、衰退期

企业进入衰退期,发展较为缓慢,业务水平较成长期和成熟期相比明显出现滑坡,内部管理也会因为业务萎缩而导致员工懒散、责任心差、内部争权夺利的情况。为此,中小企业在此期间必须针对企业形态进行灵活转换,充分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新的产业领域,通过创新进行蜕变。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相关概念

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被视为一套动态的管理规则体系,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中,很多包括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体系等,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断调整变化的,任何企业的管理模式都必须要满足清晰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要求、较为完善的管理架构及其责权关系、合理、稳定的运作流程以及健全的自我改进机制等几点要求。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中小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

目前,有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很多大企业都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但整体效果也不理想。而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负责人由于企业事务繁忙,都把精力集中在业务上,而忽视了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作用。同时,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部分人对管理模式的应用掌握不到位,更甚者根本就不了解管理模式是什么,更谈不上重视管理模式了。此外,很多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不重视对管理模式的相互交流,致使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不统一,最后造成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情况的发生。

(二)部分中小企业没有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

很多中小企业在自身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而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每个企业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情况、内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差异,照搬照抄其他企业以及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仅不能“对症下药”,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没有实际的效果,而且还很有可能起反作用,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健发展。

(三)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上缺乏创新

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发展周期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企业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如果企业不清楚地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积极去调整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就会出现混乱,直接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企业稳健运营。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基本上都采用家族化管理模式,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较其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通过亲缘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巩固企业发展基础,此时企业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都较强。但是,一旦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这种管理层次较为简单的管理模式就难以妥善处理内部各项事宜,企业内部的各要素此时就无法进行最佳匹配,家族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桎梏企业的发展。

(四)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形式大于实质

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其管理理念,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高效的管理规则体系。企业之间的相似度越高,企业管理模式的可借鉴性就越强。我国一部分中小企业虽然能够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借鉴到的内容很少,主导权还是在企业负责人手中,虽然部分管理人员能够向其提出一些建议,但能否被采纳还是需要看企业负责人的主管意识,朝令夕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企业的决策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激励机制无法有效形成,企业管理模式的借鉴形式大于实质。

三、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在创业期可以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初期也被称为企业创业期,在这一期间,企业的经济实力、发展规模、生产技术以及经营条件都较为简陋,企业负责人没有能力去进行系统管理,很多企业负责人在生产经营方面都是亲力亲为,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家族式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负责人更好地建立领袖形象,虽然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口头等简单的沟通方式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积极把握发展机会,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保证企业在发展初期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企业的发展规模。中小企业创业期间产品结构、潜在市场、生产技术、客户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创业者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在这一时期中小企业规模发展过快,家族式管理模式很可能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步伐,致使企业管理效率下降;第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家族式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功之后,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各项基本规章制度的完善,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因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都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制度来提高管理效率。

(二)在成长期可以选择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

企业经过创业期的成功后,就会进入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企业必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才能得以顺利发展,由此可见,其继续发展的趋势便是职业化、控股化,这是资本社会化的选择。企业成长期最合理的管理模式就是标准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员工观念、思维、知识、技能、态度、心理上的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而且还能够使工作状态归于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企业可以通过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有“法”可循,组织机构通过分权式管理方式给予企业各个部门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利,能够更好地促进各部门之间实现无障碍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团队。选择标准化管理模式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要不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人员的选聘上执行严格的标准,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第二,对自己进行科学定位。在企业成长期,企业不能再像创业期那样重视眼前的事宜,而是应当对未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制定一个明确的长期战略。

(三)在成熟期可以选择文化导向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无论是在业务发展上,还是在管理制度上都趋于完善。如果想要稳健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地促进企业各个部门凝聚力的提高,伴随企业的发展全过程。所以,中小企业在成熟期可以选择以文化导向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树立以企业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意识,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利用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理念,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强化。选择文化导向管理模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员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培养企业员工的健康情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员工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高,为企业的日常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间接地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取文化导向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谨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虽然企业文化具有各种各样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但是企业文化是靠人建立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员工来开展;第二,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要想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仅靠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通过建立鼓励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来培养员工在企业里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使其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导向的管理模式的作用,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在衰退期可以选择以创新为主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进入衰退期后意味着其即将走完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此时,企业的业务发展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如果只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做文章已经不能扭转企业的衰退局面。企业要想获得重生的机会,摆脱走向灭亡的命运,必须通过创新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所以,在衰退期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以创新为主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创新的形式有很多种,不仅指产品上的创新,也可以是观念、技术方面的创新。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矩阵式组织结构促进组织弹性的增强,加快产品组合优化步伐,实现技术性突破。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型组织结构形式,分离经营规模与组织规模,并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企业的再发展。采取以创新为主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以创新为核心。企业要时刻突出创新的作用,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两种形式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激励员工积极配合创新工作的开展;第二,对企业的市场定位进行调整。必须积极调整其发展战略,可以通过诸如联合或并购等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使企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伟,李小群.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管理[J].市场论坛,2010(6)

[2]林柱英,马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3(2)

[3]王建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4(9)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3篇

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一位质量论文 href="/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9%dc%c0%ed%a1%a1&x=35&y=9">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

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

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

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12.5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融资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是指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的企业。本文对“创新型”的界定为有新技术发明和技术改进能力,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等开发、推广和应用能力,有新商业模式创造和实施能力。我国12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国家贡献了超过50%的创新成果,涉及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我国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托举起来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要走出危机的阴影必须立足于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而非“比较优势”,必须立足于经济转型,而经济转型离不开民间投资的启动和中小企业的真正复苏。融资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融资结构优化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尝试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

二、相关理论回顾与评析

按研究方式划分,企业融资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体系:以杜兰特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以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和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中心的新资本结构理论。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承接杜兰特等人的观点形成两个主要分支:税差学派(主要研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之间的税差与企业融资结构的关系)和破产成本学派(主要研究企业破产成本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问题),这两个分支又归结为以梅耶斯等人为代表的平衡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取决于各种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新资本结构理论出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优序理论、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

上述融资结构理论尽管分析视角有较大差别,但暗含着共同的假设前提:研究对象为成熟企业。成熟企业未来现金流可预期且相对稳定,有可预期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传导机制、激励机制等,可以作为企业融资决策的依据。融资结构分析的出发点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融资结构分析的路径为寻求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的最优均衡点。一般分析路径为:企业拟订若干方案,分别计算出各方案的投资收益率或平均成本率及风险水平,选择收益率大于加权平均成本率的方案,相同加权平均成本率下风险水平最低的方案或相同风险水平下加权平均成本率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根据财务杠杆原理计算各融资方案的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的最优均衡点,以确定企业最优融资结构。

三、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理论分析

(一)融资假设条件

1、严重的信息非均衡与信息不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通常较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多关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推广前景的内部信息(外部投资者很难清楚了解),对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倾向于内部融资,而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则倾向于外部融资。信息非均衡条件下,作为博弈对象的投资者可预见外部融资项目一般风险较高,因此倾向于不向该项目投资。信息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对项目未来盈利水平并没有相对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优势。

2、风险水平高。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普遍高于传统企业,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风险主要源于信息不完善,未来盈利能力的高度不确定导致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外部投资者都难以有效评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第二个层面的风险主要源于严重的信息非均衡。不对称的风险收益关系更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对企业控制权有强烈的偏好。创新具有连贯性,依赖于有效的内部控制保障实施。研发管理团队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决策和控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企业与外部投资人对未来风险、收益的预期不一致时,分散企业控制权将导致内部协调成本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决策效率,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二)融资特征。与传统企业相比,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以下特征:

1、重视现金和现金流。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的开发、推广,新商业模式的创造和实施通常以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为先导,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较传统企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更高。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外部投资者更加注重项目建成后的净现金流和项目本身的资产能否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更加关注项目及企业的未来收益而非目前的资信状况。

2、对融资时机和时间敏感度高。创新型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市场垄断地位,对市场变化敏感度高,融资需求时效性强,最佳融资时机变化快,关键资金需求时间短,资金需求量往往呈现震荡性变动。

3、注重创造长期最大价值。创新型中小企业通常将财务目标设定为创造长期战略价值,并以牺牲短期收入为代价。

(三)融资结构优化分析的逻辑起点。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研究给定投资机会时,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确定最佳融资结构,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战略目标?它以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组合比例作为融资结构优化的核心问题,认为该比例直接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控制权结构,并成为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控制手段。

然而,独特的融资特征决定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分析范式不同于传统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开发过程中,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尚未启动,投资收益率、平均成本率、风险水平难以测算,企业市场价值无法有效评估。传统的融资结构成本收益分析法因缺乏有效的计量工具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结论。

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旦开发成功,其投资利润率将远远高于一般项目,并可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市场,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战略目标。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能力及速度、新产品的技术独特性、新商业模式的市场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关注的焦点不应是各种融资工具的成本收益,而应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化成功的速度,是企业能够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快速整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分析应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化成功的概率为研究的出发点。

(四)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分析。企业能力理论定义融资结构优化为企业通过成功融入非同质资本经初始产权重组完成资源优化整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融资结构优化实质上是对上述过程的管理调控,其核心要素为:资本的非同质性、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分析的路径可表述为:资本市场融入非同质资本初始产权优化重组构建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权结构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持续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战略目标。

1、从资本市场融入具有互补性、先进性、相容性的非同质资本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化成功的前提。资本所有权代表着非同质的企业资源要素。创新型中小企业原有股权代表的资源要素为无形资产(技术与创新能力),资本市场的风险资本股权代表的资源要素为资金和风险管理经验,两者具有突出的非同质性。为促进资源有效整合,非同质资本还需具备“互补性”、“先进性”和“相容性”。“互补性”是指风险资本的附加价值(如风险管理经验、市场咨询等)与企业技术优势及原有治理结构形成互补。“先进性”是指创新型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各自代表的资源要素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容性”是指创新型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的经营战略、价值观及文化的相容或能有效沟通(如都拥有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背叛、专家至上及敢于冒险的价值取向)。融入资本的相容性是构建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权结构的基础。

2、产权清晰和未来利益分享主体确定是融资结构优化的保障。风险资本有效融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本保障是产权清晰。如果创新型中小企业或风险资本的产权不清晰,引入风险资本后,产权重组和资源优化整合的难度和进度都将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协调成本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过高的内部调控成本将直接制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高风险也要求企业未来利益分享主体相对确定。因此,严格界定企业未来利益分享主体,有利于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内部控制权结构,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3、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是融资结构优化的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整合资源,为顾客提供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特殊价值、附加价值的能力。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核心不仅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在于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持续竞争力必须依赖一个有效的过程管理体系创造出来。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引入资金及科学管理方法和市场竞争机制,经整合形成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权结构和高效的过程管理体系,按照过程管理程序实施企业动态控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持续竞争力,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4、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是融资结构优化的目标。这里衡量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未采用传统财务管理中比较分析融资方案的平均成本率和收益率等基本分析工具,而是考察创新型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能否发挥各自资源功能优势、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保持密切合作与有效共同控制,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机制等方面的劣势,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更复杂一些,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对该问题做一些深入回顾和思考,对促进和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技术创新的研究历史和概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影响出发,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技术创新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才是资本主义增长的主要源泉。”从那时期,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对技术创新的规律进行了研究,这一时期集中体现以非均衡非连续为基本特征的技术变革经济分析。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开始针对性地系统收集技术创新的案例与数据,并提出对技术创新的专门定义,这一时期,技术创新也引起了除经济学家以外的其他学者(如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技术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对企业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政策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技术创新管理是国外管理科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被认为是一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很多,主要的观点有:

索罗在1951年发表的《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提出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义是“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度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费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缪尔塞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搜集了多篇论文,并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后,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就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1)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竞争会促进技术的变革。而熊彼特则强调垄断在创新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市场垄断地位是企业承受与创新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先决条件,“大企业是技术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对于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卡米恩(Kamien .M);施瓦茨 (Schwartz.M)、谢勒尔(Scherer)等提出两个假设:①大企业会促进创新而小企业则会妨碍创新;②不完善竞争的市场比近乎完善竞争的市场更有利于技术的变革。此后,各国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述两个假设进行了考察,结果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支持熊彼特的大企业创新观点,另一种则拥护古典和新古典的观点,即竞争驱使下的中小企业能最有效推动技术创新。

1967年曼斯菲尔德通过对一些产业的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垄断的关系因产业的不同而不同。纳尔逊(Nelson)也得出同样结论,认为熊彼特关于垄断有利于创新的理论是一个阈值理论,即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这一阈值随产业不同而不同。

(2)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

目前,许多学者几乎都把创新能力看成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能够实现,并完成技术创新行为的诸种内在要素的总和。由于各自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对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的分解方式也各有差异企业传统的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从文献来看,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以分成四类:企业创新的静态能力、投入产出能力、过程能力、综合能力。

①企业创新的静态能力实际上是创新的基础能力,如Abernathyand Clark(1985) 把企业创新能力分为11项能力,即技术的设计与实施、生产系统与组织、(劳动、管理与技术)技能、供应商关系、资金设备、知识与经验基础、客户关系、市场声誉、销售与服务渠道、用户知识和用户沟通模式。这是一种事前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②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能力是一种宏观的创新能力,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奥斯陆”技术创新统计法为代表(Scheirer,Mansfield,1980;Bound,1982; OECD,1993)。这种方法强调输入和输出指标,而不是创新内部过程的描述,是对企业创新进行宏观绩效分析的较好方法。这是一种事后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③企业创新的过程能力研究主要以技术创新过程为对象,测量和收集创新过程的各种信息,从而达到调整创新活动、提高创新绩效的目的。这方面的研究以Chiesa等(1996)为代表,其创新能力模型包括二个维度,即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绩效,其中核心过程有四个:新概念产生、产品开发、工艺创新和技术引进;并通过计分卡和深度审计二个层次进行评估。

④企业创新的综合能力是集投入产出能力和过程能力于一体(陈劲,耿雪松,Richard Smith,1 997),更好地反映企业创新的当前实际能力和绩效。

(3)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潘旭明(2002)从网络环境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他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在传统条件下主要是企业的技术基础、经济条件、人员素质等。在网络环境下,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传统因素外,还应当关注企业的社会网络和信息管理能力。徐晟(2005)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和方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灰关联的静态和灰色GM(1,N)协调模型动态分析,找出了严重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平均每个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及企业资金占经费筹集比重等。

池仁勇(2003)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效率主要由企业内部因素决定,如企业制度、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性、创新方式的选择等。而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只能是改善宏观市场环境,政府的补贴和税收减免不是技术创新的真正动力。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成果的回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扶持、企业规模、市场结构、研究经费、创新意识、研发人员决策、领导重视等内外因素。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两条:一是文化因素;二是国民收入。

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是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共同体现。西方文化强调对个人的价值和权利的尊重,对私有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西方文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事物的细节、严谨认真的风格,这对于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文化里的有些因素严重阻碍创新思想,比如中庸之道让人平凡;过分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打击个人创造积极性;不重视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使创新者利益受损;不求细节、急功近利导致粗制滥造等。

转贴于  国民收入、社会福利因素的影响。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年~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芬兰、瑞典和丹麦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前四名,中国名列第48位。这四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民收入都很高、社会福利制度都很好,说明高工资和高社会福利不会阻碍创新和竞争力,相反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要素禀赋、需求情况、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以及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国家在要素禀赋、需求状况方面都不占优势,说明他们强大的竞争力来源于相关行业和公司竞争能力。

这个问题可以做以下解释。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们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教育、医疗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企业由于用人成本较高,无法实行低价竞争的策略,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长期依靠压低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带来的恶果是,一方面导致大量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不愿在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入,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就面临困境。今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不利因素,东部沿海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已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三、对策和建议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资金相对短缺,科技人才匮乏,研发条件简陋,技术薄弱,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只有针对以上提出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

政府的扶持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李时椿(2001)对美日技术创新机制比较认为,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杨礼贸(1999)研究了韩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认为:政府的政策法规是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对R&D的支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要解决我国文化中创新能力阻碍因素,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民从小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尊重和崇尚创新,逐渐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应完善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私有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和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造、创意欲望。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职工工资,工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特别是应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职工收入,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过渡,同时应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显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硕士论文,2002.3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常朝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企业管理,2002,(9):102-104

[5]孟庆伟等: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2,(2)

[6]魏江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核心能力的关联[J].科学管理,1998.11

[7]顾良丰: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博士论文.2005.4

[8]李时椿:美、日技术创新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1,(10):60~63

[9]潘旭明: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分析.商业研究,2002,(13):14~16

[10]徐 晟:基于灰色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8):849

[11]池仁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