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1篇

2004年由著名华人作家白先勇领衔打造,集艺术家才情、智慧的青春版《牡丹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西岸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将昆曲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拉进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用事实再次证明了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后所产生的裂变效应。

传统文化借创意产业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的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昆曲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集中体现了中国的诗、文、曲等文学形式,是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雕塑、舞蹈和古典音乐等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标志性艺术。《牡丹亭》一直是苏州昆剧院的经典曲目。但此《牡丹亭》非彼《牡丹亭》。

事实上,青春版《牡丹亭》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经典剧目。白先勇先生立足当代美学期待视野,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让青春的话语、肯春的主题引领传统经典的永恒魅力,宣示古老昆曲的青春传承。在演员的挑选上,青春版《牡丹亭》一反过去戏剧表演注重舞台经验和技巧而忽视演员自身形象的传统做法,大胆启用年轻的“小兰花班”中有气质有形象有潜质的艺人,打破传统戏剧的门辈观念;舞美造型风格的典雅秀丽使江南水乡的“柔美”气质与昆曲特有的悠扬、温婉及《牡丹亭》中男女缠绵的爱情通过淡黄、粉红、嫩绿等主色调被烘托得淋漓尽致;演员服饰也打破过去“宁穿破,不穿错”的宗旨,材料选用辅以手工苏绣的丝绸,刺绣内容由中国传统意象如梅、兰、竹等组成,愈发衬托演员的身段体态。更为可贵的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审美节奏,青春版《牡丹亭》在保留原剧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主要精神的基础上,大胆设计情节,将原来的55折戏改成了27折。通过删减、再编排。青春版《牡丹亭》具有了现代意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普遍适应性,不再是“一板三眼”的水磨调,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视觉盛宴。

正是因为既保留了昆曲的文化精髓,又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大陆也引起巨大轰动。在百所名校巡演中,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走出国门,在美国加州连续演出12场,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新的奇迹。华裔和非华裔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20多分钟。在美国圣塔芭芭拉市演出时,该市市长宣布10月3日—8日为全市的“《牡丹亭》周”。2010年10月6日至28日,由苏州昆剧院与日本歌舞伎“国宝”坂东玉三郎合作的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东京ACT剧场连演22场,观众达3万余人。应当说,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是近年来中国戏剧界影响最大、最引人关注的事件。

作为一种脱胎于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青春版《牡丹亭》这一经典剧目的改编上演,使昆曲从乏人问津、濒临灭绝到引来日本艺术家的学习与合作,其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昆曲保护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在于这个文化事件成功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策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只有创意产业才能为传统文化插上高飞的翅膀。

创意产业借传统文化打造差异性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是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既然是产品,就必定要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众所周知,交换的前提是差异性的存在,正所谓“互通有无”。作为一种符号消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归根结底是一种差异性消费,没有独特}生,没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独特的符号价值,文化创意产品就缺乏竞争力。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文化差异中提取可用的文化资本,打造差异性文化创意产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其独有的,是不可复制的。其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稀缺性、独特性。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不同文化只有存在差异,才有现实存在的必要。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化存在的基础,也是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本的前提。很难想象,青春版《牡丹亭》如果不是根植昆曲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差异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至关重要,不能体现文化差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对此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当冯小刚拍摄由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投资的《大腕》时曾说:“需要做的是,减少影片中的地域性,使受众更广泛一些,不仅仅是中国的南北方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语种。”在把自己的影片推向国际时,冯小刚采取尽可能抹平文化的地域差异的策略,以更具同质化的形态去扩大文化认同的范围,结果遭遇惨败。究其失败的原因,梅特·希约特说得好:“只有当我们以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时,我们才可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企图径直接近符合国际口味的现存标准,至少在三个方面来看是失策的。首先,这样做会破坏对自我表现的真实性所做出的承诺,使获取国际认同的愿望南辕北辙;其次,如果我们根植于弱势文化,我们把握标准和达到标准的可能性便不会大;最后,要具有主流文化的影片制作技术,要使其摹仿能力让人拍手叫好,确是一件罕事。”事实上,我们也不乏由于成功地从文化差异中提取了文化资本而大获成功的文化产品,如《霸王别姬》、《洗澡》、《秋菊打官司》等,由于成功地将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文化资源,京剧、方言和旧式澡堂等引入文化产品的生产,大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差异与文化折扣——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的必修课

文化差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文化差异遭遇文化折扣,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又当何去何从呢?

文化折扣又称“文化贴现”。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因此对于那些生活在此种文化中以及对此种文化比较熟悉的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那些不熟悉此种文化的受众的吸引力则会大大降低,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其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折扣,它是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一般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都可以导致文化折扣的产生。

文化差异势必导致文化折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问题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否应该为了避免或减少文化折扣而放弃文化差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如何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个性,又能让我们这些根植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走出国门,获取文化认同,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难怪白先勇先生感叹“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让有600年历史的古典戏曲在21世纪重现光彩,拿捏分寸是最难的。”

但也应当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保留文化差异,减少文化折扣,就是要在彰显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努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并在审美取向上兼顾人类的普遍情感,使之更加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前面提到的青春版《牡丹亭》,它所表现的主题是爱情,这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所以即使它是以一种古老的方式展现,依然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心中引起共鸣。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成功案例——《云南映象》。《云南映象》的成功固然是由于整台舞蹈源于云南12个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充满中国风格,文化个性鲜明,但更重要的是它绝非原生态民族舞蹈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改编、创作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特有的粗狂、质朴的特点与现代舞热情、奔放、向上的艺术张力相结合,并用这种独特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来颂扬生命与信仰之美。正如杨丽萍所说:“《云南映象》既不表现甜美也不表现酸涩,她是一个充满人性的舞蹈,她是全人类共性的东西。”文化个性与文化共性在此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华人导演李安的“父亲三部曲”虽然选择的是中国老人在美国的故事,但其中涉及的伦理、情感、观念的冲突是全人类共有的,这类主题及对主题的现代化阐释,使李安的电影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个性也获得了文化认同,良好的口碑和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为他成为国际大导演奠定了基础。

减少文化折扣的另一有效方式是融入他同元素。2010年,苏州园林入驻威尼斯。由苏州艺术家叶放创作的、欧洲第一件来自中国的艺术园林作品——达园,在意大利威尼斯圣赛弗罗岛上动土开工。同林是中国苏州独有的传统建筑形式,苏州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同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达园——这座建于异乡的典型中国同林,既包含了苏州园林中最主要的要素:亭、台、榭、假山、小桥、水流,也涵盖了许多现代西方元素。园内池中用太湖石叠出的假山分别代表中国文化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架设于五条水道上的五座桥,对应着中同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属性。在常见的湖石假山和花草树木中,高达3米多的玻璃圆通门、青铜“滴水桥”、马赛克“瀛洲”等等,都是颇具雕塑意味的当代作品。在“方丈”峰下的石屋中,还设计了影像装置。达同作为当代艺术舞台上的一种独特表达,频繁亮相于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当代展会,成为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管理;影视文化;文学艺术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尽管如此,中国文化的发展却从未间断。本文将从传统习俗,影视与宗教文化,音乐艺术三个方面分别于文化产业的关系展开论述。

一、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管理

提到习俗,就一定会想起一些我国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当然各少数民族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有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自古以来,中国的各个民族始终团结互助,以共同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大量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科学典籍,特色建筑等等。我们现在处于物质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希望能有一些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作为文化产业管理者的我们可以将这些习俗文化进行规划整理,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也可以在红色革命老区兴办红色旅游,这样可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利于当地的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可以开展一些民族民俗文化交流的活动,比如:兴办文化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吸收和交流,也能够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文化产业管理可以将这些历史悠久积累下来的文化习俗和民俗民风更好的传承下来并且创新,使这种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前几年发生的端午节之争等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重视,更大力度的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文化的精髓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有了厚重的文化的积淀我们国家才会持久的稳定和和平。传统文化的稳定和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对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影视、宗教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

影视艺术提起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包括电影、电视等。说起影视艺术,它一方面是一门艺术,另一方面它也是传播其他不同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影视艺术直观明了的对人们生活、思想、行动进行直观的再现,在现实社会中,影视艺术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影视的传播方式也在不停的更新,例如从黑白彩电到现在的互联网等,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推动着影视文化的繁荣。它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当然也需要加强一些文化的管理。例如:中央出台的限娱令等等这些措施也体现了影视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影视文化虽然现在高度繁荣,但也出现了令我们担忧的现象,就是高超电影技巧的表现忽视了最本真的人的真实,缺失了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影视市场的管理,认识到影视应该是反映人们的生活、再现人们的合理想象的,不应该是追求高超的画面效果和科技的炫技。

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上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样的宗教文化反应了各地不同人的精神追求不同。宗教的出现也使人有了一定的信仰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利于人心灵的纯洁。但宗教文化里面也不免有些需要摒弃的地方,也会出现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等等,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加强宗教文化上的管理和制裁,当然宗教文化也应该提倡和发扬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产业管理就是要规范这种文化的杂乱的现象,使优秀的文化深入人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舍弃那些过时的腐朽的文化,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文化,推陈出新,去除糟粕。

三、音乐艺术与文化产业管理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也会随之产生一些变化,音乐是在人们的劳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地域性。作为音乐方向的文化产业管理人员,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各地不同的音乐,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其次都要积极努力的宣传介绍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提高全社会、全民族对传统音乐的认识。而且,要对传统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各级文化部门和领导机关都要对传统音乐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好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我们国家也有几千年的音乐历史,我们需要对这些留下来的音乐文献进行挖掘、整理、研究,通过一些遗留下来的音乐文化遗物也要能够从各方面都看出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并且加以创新和发展,与时代结合。这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要认识到外来的优秀的音乐元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的音乐文化,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全面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尽快跟上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现代化的音乐文化是开放的,要吸取精华,去除糟粕,跟上时代的脚步,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音乐天堂。

四、结束语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也证明了文化产业管理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文化产业管理就是将传统的文化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加以创新,也是对现在形成的文化进行统一的管理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它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民族的繁荣富强,更有利于我们每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可以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和凝聚力,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的国家一定会长久的稳定和和谐,也能推动国家经济的进步。作为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荣幸。文化产业的管理需要经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虽然现在还仅仅只处于萌芽的阶段,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国家的文化繁荣之景很快会到来。

参考文献:

[1](英)斯道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2010

[2]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何谓文化》,2012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七坊街;文化建设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在现代商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征,实质上构成了商品流通和布局的内在依据。同时,文化、科技在投入产出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智力优势正在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现代市场的发展也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商品消费的心理元素和审美要求,产业运作中文化关系、道德关系,精神纽带与产业链接,物质纽带,利益关系有着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的重要互补作用。文化、精神、道德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成为直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意产业以“投资少、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是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城市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纷纷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原有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聚合各种产业要素,形成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具有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核心,已经形成文艺演出、影视制作、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产业集群;长三角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的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产业集群;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的广告、影视、印刷、动漫、会展业产业集群;中部以湖南长沙的电视广播产业已形成独特的创意产业链。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基本处于集群发展的早期,在国际市场上的集群竞争力不强。[1]

乌鲁木齐七坊街成立于2009年4月28日,是对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的探索。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特色文化街正是这种将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使之相得益彰的独特经济和文化现象,它不仅为乌鲁木齐这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一个独特的魅力,而且成为代表中国城市活力和特色的名片。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特色文化街是传统的商业街进化,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尽管它的形式是商业街,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繁荣,但它最大的特点和核心价值,仍然是通过特色产业聚集、优化,通过注入和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文化性能和竞争力。这样说来,特色街群即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乌鲁木齐本身就是一个拥有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内容的城市,特别是维吾尔族民间工艺丰富多彩,魅力无穷,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奇葩。对于七坊街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当然是少不了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美术元素。民间艺术都来自市井和劳动人民,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或、风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以其通俗的形式、间接的造型、多方面的功能,满足老百姓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同时又较为容易被广大的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史上的民间艺术,不论是原始彩陶、石器,还是农耕时代的雕塑、绘画、工艺、建筑、服饰、音乐,歌舞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并且以其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在维吾尔族民间艺术的历史,因为它源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以家族式、部落式和师徒相授的方式为主要传承方式,加上长期以来的地域、文化、技术的封闭,使其保持了原来的艺术韵味,具有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维吾尔族的民间工匠技术精湛,我们在巴扎上欣赏到的各种手工艺品,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维吾尔族的民间工艺主要包括:

首先是金属工艺。铜器制作,维吾尔族的铜制工艺一般以红铜为原料,经过冷砸成型,打制出铜容器、盛具、饮器和装饰品,在这些器物的表面雕刻出或单一或成组的图案花纹。而花纹的题材一般都是植物样式等。金银首饰,这些来自民间的艺人,通过娴熟的技艺创造出种类繁多,做工细腻的首饰;小刀,特别是英吉沙县的小刀,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它造型美观,刀体整齐光亮,刀口锋利,刀把上镶嵌着银、铜、玉、骨、宝石等,组成民族风格具有的图案,并配有精致的刀鞘,便于携带。

第二是纺织品工艺。有驰名中外的新疆地毯,是代表维吾尔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深受维吾尔族喜爱的地毯图案有伊朗式、艾地亚勒式、阿拉尔式、恰其玛式、夏姆式阿那古丽等,花纹大都整齐、对称,线条粗犷,色彩对比强烈;有美丽的艾德来斯绸,艾德来斯绸是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工艺,按图案的要求,在经线上扎结进行染色的一种绸料,深受维吾尔族妇女喜欢。艾德来斯绸最常见的图案是巴旦木花、木板纹花和梳子花等图案;有维吾尔族民间印花布,它是维吾尔族典型的手工艺品。它的最大特色是把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术和民族风格的图案融为一体,具有装饰趣味和浓重的乡土气息;有维吾尔族的传统花帽,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绣有各种花纹的花帽,因为它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还有就是维吾尔族绣花枕头,它不仅是生活用品,而且也是一种工艺品。枕头上用刺绣、补纳、编织等手法绣有各种花卉、水果、禽鸟等图案,非常美丽。

第四是木器工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维吾尔族木箱。维吾尔族每个家庭的居室内都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木箱,除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维吾尔族家庭木箱主要有镶嵌花、彩绘花、雕花木箱三种。纹样雕刻在本色木箱面上,显得朴实无华,古香古色。还有摇床,乐器,木质器皿等不同形式的木器。[2]

第五是陶器,新疆的陶器工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这些陶器造型古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点。质地厚重结实,充满了艺术魅力。

第六建筑装饰,维吾尔族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民居建筑的装饰都十分的讲究。造型上的装饰手法繁复,建筑上的装饰图案是维吾尔族建筑的最大特点,主要的装饰有彩绘,石膏雕花,砖雕、木雕、琉璃砖、木拼花、砖拼花等。

还有些其它工艺,如制作毡毯、马具、造纸等。这些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经过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维吾尔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意识,而这种审美意识通过工艺生产体现出来。从造型、图案和色彩中表现出来。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其民间工艺不仅是伊斯兰教偶像禁忌的结果,也不仅是在生活中起到装饰功能,它体现的是维吾尔族长久以来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大自然表现出的尊重和亲近,体现的是维吾尔族人们的生活面貌,以及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点。

在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基本表现以伊斯兰教文化为核心的宗教情感。其造型即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伊斯兰文化之前本土文化的体现。

在工艺品上的图案以抽象的植物纹饰和几何纹饰为主,维吾尔族常用的植物纹饰主要有巴旦木、四瓣花、六瓣花、八瓣花、石榴花、无花果、大丽菊、波斯菊、麦穗、棉花、豆荚及藤、蔓、芽、蕾等植物,此外汉族常用的玫瑰、芍药、牡丹、葵花、梅花、荷华等也经过变化而大量使用,而火形纹、万字纹、古钱纹、回纹、阿拉伯字母等也穿插使用。还包括各种自然现象,和山水风景等,同时又有写实的表现,生活、生产用具,各种飞禽走兽,建筑样式。而图案结构则大致有自然形、几何形或自然几何结合形,纹样结构则有适合纹样、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及四方连续纹样等等。

在沙漠和绿洲环境中,对于生命的渴望和在生存环境中植物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同时,维吾尔人对植物表现出极大地关注,并且转化为艺术所表现的对象之一。植物纹饰的产生和广泛使用,可追述到古代维吾尔祖先“由畏天而拜,由信天而敬”的原始朴素的自然观,和维吾尔族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自然观。

在维吾尔族民间工艺中,常用是色彩包括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黑色。这些颜色经过长期历史沉淀而成为人们崇尚的颜色,色彩的运用热烈而丰富,偏向使用纯度高的固有色,注重色相、冷暖、明暗的对比,在色彩的使用上适应各类建筑、纺织物、生活器皿等不同的装饰功能。

维吾尔族早期信仰过萨满教、拜火教、祆教和其它多种宗教有关。萨满教崇拜火神,红色为主。认为火神不仅会赐给人们以财富和幸福,还可镇压邪恶。维吾尔族崇尚红色有着悠久的历史。 公元七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游牧民族产生和传播。在沙漠地区,绿色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是穆斯林民族传统的颜色,被伊斯兰教视为一种神圣的颜色。维吾尔人喜好蓝色,也源于维吾尔族古人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崇拜自然,当时,所有天地太阳,山脉和河流,闪电雷声等自然现象,人们都会崇拜。对蓝色天空的喜好也是属于对自然崇拜的一种而世代相传,逐渐演变为这种色彩喜好的民族心理。在新疆维吾尔族眼中除了是土地的象征,也象征着沙漠的颜色,它代表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生存环境。新疆维吾尔人对黄色的喜爱,也是起源于萨满教对自然的崇拜。新疆的维吾尔族崇尚白色,主要来自中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地阿拉伯喜欢白色的习俗。阿拉伯地区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阿拉伯人戴白色的头巾,穿着白色的长袍,住白色的石头建筑的房屋。这个习俗一代代沉淀在穆斯林民族的审美意识中。黑色,给人以庄重和素雅的感觉。新疆维吾尔族喜欢黑色,和喜欢白色一样,主要来自伊斯兰教的诞生地阿拉伯人崇尚黑色的习俗。

此外,新疆维吾尔族喜欢使用对比强烈,艳丽的颜色。这不仅是因为新疆维吾尔族人个性活泼、开朗、热情,同时新疆的环境大多是广阔的戈壁沙漠,自然颜色比较单调。新疆维吾尔族色彩文化广泛而丰富的,认识它,了解它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我们将维吾尔族民间艺术放在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的环境下,结合维吾尔人的家庭生活、风俗习惯、,日常生产等,就能够了解到维吾尔族的民间工艺反映了维吾尔族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表现文化艺术的特殊方式。正是维吾尔族文化在人类不同文化中有的独特形式,体现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工艺,是根据本民族的特点、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材料来源,经过岁月的淬炼演化形成的。民间工艺是新疆维吾尔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新疆维吾尔族信仰的物化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是民族情感和宗教文化的结晶。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DB].http://

[2]维吾尔族的民间工艺.[DB].http://

[3]文化建设案例丛书编委会.文化建设案例 第一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徐清泉.维吾尔族建筑文化研究.[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

[5]刘茜,刘国防等.维吾尔族:历史与现状[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漫产业;秦时明月;动画

一、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

翻开中国动画史的辉煌篇章,从《小蝌蚪找妈妈》到《大闹天宫》,在这些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中,传统文化与动画是和谐交融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而放眼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似乎难以在动画中找到生存的空间。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下的动画片要么盲目外化,跟风抄袭被视为全球最大的动画产业王国的美国不成,还平白为美国对全球的文化输出提供“助力”[1];要么是作为低龄儿童的启蒙教育,过于“幼稚”,受众面狭窄;要么政治意味过于浓重,承担了过度的说教功能。[2]

反观美国、日本的动画作品,许多都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如《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古典乐府民歌《木兰诗》;《功夫熊猫》更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挖掘到了极致;以清朝中国饮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小当家》,脱胎于中国名著《西游记》的《最游记》等。外国动画人运用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中国文化改头换面,而其主题宣扬的却是外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3]反观中国部分动画对日本动画的照抄照搬,把“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理解成简单的模仿与拷贝,这不但不能获得受众的良好共鸣,还使动画丧失了中国的民族风格,让许多人对中国文化本身产生了一些误解。这种尴尬的局面,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当代动画片的质量远不如中国早期动画片的质量。究其原因,除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外,更严重的问题是缺乏自身的文化底蕴。我国早期动画在“中国学派”的带领下不断创新,精品辈出:《小蝌蚪找妈妈》融合传统水墨画艺术,制作精良;《九色鹿》很好地保持和再现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独特神韵;《哪吒闹海》大量借鉴了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同时吸收了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而如今,动画人在进行动画设计时对传统文化生搬硬套,缺乏深刻的理解,只是流于基本元素、符号等的形式,却忽略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导致苍白无力,缺乏神韵,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形式先行的道路。

莫说动画行业如此,放眼我国整个动漫产业,这样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样的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国产动漫发展举步维艰,陷入了无限尴尬的“困局”之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产动画要想取得长足发展,仍需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汲取养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经历过《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一系列中国传统题材被外国翻拍并夺奖后,中国的动漫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渐渐转向了如何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动漫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在动漫中呈现出中国特色,同时又能发现其中富有创造性的新元素,使其不失新意,更好地迸发出产业新动力。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成功完成了国产动画的逆袭,它借助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凭借大制作、波澜壮阔的情节和活灵活现的人物等优势,在我国的动画市场中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二、《秦时明月》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改编自已故香港武侠小说家温世仁先生的同名系列小说作品,是中国首部3D①武侠动画。从2007年《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作为贺岁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开始就收获了无数好评,至今已连载至第五部《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并仍在持续更新中。该系列动画由于故事情节上摆脱了以往中国动画“以动物作为主角”“只知说教”的刻板印象,引起了广大动画爱好者的关注,是中国目前人气最高的原创动画片之一。凭借浓郁的“中国风”、细腻的画面、唯美的造型设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要素,《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吸引了广大观众。

可以说,《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把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到了极致,呈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让观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一)历史渊源

“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弘扬百世。”这是《秦时明月》每集开篇的}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贯穿这一系列的创作主旨。作为一部武侠动画,《秦时明月》从历史史实中汲取营养并进行创新,融入时下的流行元素,使之具有传统与现代杂糅的独特吸引力。一部历史题材的动画片最重要的是要有“分寸感”。对历史生搬硬套,就会导致作品变成无聊的“历史剧”,使受众产生厌倦感;而过度地创新也会导致历史的失真,或被诟病为不尊重基本史实,受众同样无法接受。《秦时明月》对这个“度”的把握可以说是比较精准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对历史的再现。《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诸子百家在片中陆续登场,为观众呈现了一段金戈铁马、唇枪舌剑的百家之争。[4]而在作品中这些学派的出现并非空有形式,而是力图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百家思想的精髓,展现“百家争鸣”的历史画卷。[5]《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中便有一段天明破解名家人物公孙玲珑辩题的故事,其中所采用典故“白马非马”便是历史上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诡辩论,而破其诡辩的便是墨子。这样的设计既欢乐逗趣,又开拓了动画所涉及的领域。该片还以天明的少年视角,再现了秦统一六国后修长城,造兵马俑,统一文字、度量衡等闻名遐迩的历史事件,并使其与剧情有机结合起来。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活用“大环境中的小人物”,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一番描绘,并在不影响历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进行了一些合理的幻想与臆测,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最佳效果。

其二,是对风云人物的重塑。与中国市面上大多数面向低龄受众的动画片将人物设置为简单的正邪双方不同,《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中的人物虽有对立的阵营,但亦正亦邪,要由观众自己来评判。因而《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剧中以卫庄等人为首的“流沙”组织才会有非常庞大的粉丝群,其数量甚至超过了主角团。另外,片中角色大多能在史书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但其人物形象不会局限于冰冷的史料,而是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立体鲜明起来。例如,主要人物之一盖聂原为嬴政身边的第一剑客,他的人物设定就既符合传统认知中气度不凡的剑客形象,又十分符合当下大众审美所追捧的“冰山”“面冷心热”的形象。片中的盖聂曾带着亡友荆轲之子荆天明四处逃亡,仗剑天涯。而按照史书的记载,盖聂是战国末年非常有名气的剑术家,荆轲游历榆次时曾登门拜访。这就让盖聂与荆轲相识的故事有据可考,却也留给观众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大呼新奇过瘾。《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带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如第三部《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的片头里,卫庄白发飘飞的造型融合了现代审美意趣与传统水墨风格的表达,既唯美又新潮。[6]

某种意义上说,动漫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反真”,即虚幻的境界。人们通过幻想,将实际生活进行了极大的夸张和变形。一部真正优秀的动漫作品,应当满足“幻”与“真”的有机统一,并且在实质上应当是社会生活“真”的反映。中国历代画家一再主张“以自然为师”,动漫也遵循生活自然第一原理。历史仅仅为动漫素材的发掘提供了汲取养料的平台,但它不应该被作为创作的唯一源泉。动漫真正的创作源泉应当来自于现实生活。[7]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正是如此。《秦时明月》正是秉承了“七实三虚”的创作理念,坚持“历史为骨,艺术为翼”,对历史进行了合理加工创作,同时联系中国市场受众的实际需要进行创作,才能在现今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古风动漫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二)艺术土壤

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特有的文化形式幻化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带有这些符号的动画作品,往往会产生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8]《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根植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土壤,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进行挖掘和运用,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借着《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播出得到了普及和发扬,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该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主要是先秦文学作品)的运用。《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延续了其原著小说考究的用词和悠远的意境,对白不像其他动画那样过于浅白,而是包含了古文、诗歌等许多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内容,深受许多“考据党”粉丝的喜爱。该片的台词多出自《楚辞》,例如第五部《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少羽谈起楚国关于扶桑神树的神话传说时,使用了《九歌・东君》里的句子作为台词:“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片中许多人物的名字也来源于文学作品,例如阴阳家的五大长老,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均来自于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把原本晦涩的文言章句融入动漫,既能增加其本身的文化底蕴,又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

其次是,《秦时明月》人物在着装上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借鉴。秦代作为《秦时明月》的动画背景,其历史中便将阴阳五行理论渗透进了服饰文化中,是中国古代服饰演化的重要阶段。而在动画服饰设计中,设计师在造型设计的许多细节处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力图还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9]例如,剧中秦始皇的服饰并非凭空虚构,而是遵照史料据实还原。深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帝冕,一袭玄衣上绣着金色龙纹,尽显王室帝胄的奢靡华贵。张良、颜路等所穿的儒家服饰也非常考究,通体以白、蓝为基础色调,大袖深衣,柔和流畅,衣袂与佩带有迎风飘舞之势,符合传统观念对于翩翩君子的定义。服装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服饰不同,所代表的身份地位也不同。片中关键的男性角色多为上衣下裳制,或着深衣;富贵人物多着玄色装束;平民百姓则一身素色短打。不同人物衣着服饰的鲜明区别不但富有民族特色,也使观众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角色的身份,一改大多数国产动漫的角色辨识度低的缺点。

另外,《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音乐设计也融入了古典民乐的元素。动画片多使用竹笛管弦等民族乐器作为配乐,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曾为中国大陆第一部校园题材动画《我为歌狂》担任音乐方面事务的音乐监督胡彦斌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国风”片头曲《月光》风靡全国,广受好评。剧中人物演奏的乐器也皆为中国古典乐器,别具风韵。片中的两个重要人物皆能使用音乐作为武器:高渐离擅长击筑,雪女则擅长跳舞与吹箫。箫是传统民乐常用乐器,筑则是战国时非常流行的击弦乐器,现今已几乎绝迹。《秦时明月》系列动画融入古典民乐元素,并对一些古代乐器进行复原,给观众带来了一鍪犹享受的盛宴,在无形中感受着传统民乐的熏陶。

(三)文化基因

“武”与“侠”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基本文化酵母。武侠者,惩恶扬善,劫富济贫,纵意而为。这种观念的出现,体现出了一种民间性的价值取向,故而可以说,武侠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某种亚文化。《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在国人对武侠的崇尚中脱胎,而武侠文化和侠义精神也构成了《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内核。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利用实时CG技术复原了许多常人难以完成的高难度武打动作,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侠客们酣畅淋漓的角逐,更胜在其中包含的对侠义精神的独特理解和对武侠文化内核的重视。

片中盖聂曾对天明说过:“所谓‘侠’,看其左边,为一个‘人’,代表一切人类行为,而右边是一个‘大’字加两个‘人’字②,代表一个愿意帮助两个小人的大人。只有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才能称之为‘侠’,而愿意帮助一切苍生的人才能成为‘大侠’。”这不正是《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侠”最浅白明了的诠释吗?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不能遗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拾侠义之心,心怀天下苍生,方能不忘本心,才有机会实现民族的复兴。《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引发了人们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并引发对人类文明的关注与反省,有利于侠义之道的复兴,唤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本能,实现了动漫产业在文化领域价值的升华。

盖聂在叛变秦国后一向以慈悲为怀,即使对敌人也不愿对其下杀手,这便是侠士的风度。《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在表现武侠文化这一主题的同时,不过度渲染暴力,而是挖掘掩藏在“尚武”之下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把正义、善良等积极的侠义精神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引导观众理解真正的武侠精神。在此层面上,《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于中国武侠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武侠文化的象征是剑。剑者,百兵之君,亦是百兵之师。剑在中国古代是王气神韵的象征,普通军士只能使用戈、矛、刀等兵器,不能佩剑,只有将军之类的指挥官才拥有佩剑的资格。著名香港导演徐克曾说:“剑是中国武侠文化里面特有的精神代号,它是兵器之王,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风度、心态,它所包含的哲学、修养和聚集的技术,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独有的。”

“渊虹”“水寒”“鲨齿”“干将莫邪”……《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核心剧情始终贯穿着“剑”,动画中几乎每一个侠客手中都有一把惊世名剑。他们行走于江湖,用手中的剑击退敌人和伸张正义。《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中便描绘了盖聂一人凭借手中的“渊虹”击退了秦军三百将领。这些剑在侠客手中不再只是一件冰冷的物什,变得富有灵性和生命力,它们被赋予了英武、刚直和坚毅的气质。[10]且人物的佩剑与其自身的性格、做派都是相匹配的。如《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儒家掌门伏念气宇轩昂,收放自如,其所配之剑为风胡子剑谱排名第三的“太阿”。风胡子曾说,只有内心之威才能激发出太阿的剑气之威。公子扶苏也评价此剑“大巧不工、端凝沉雄,非眼力、见识和胸襟得兼者难窥其妙”。③而赵高手下六剑奴之一的佩剑“乱神”则以紫色调为主,颇具邪魅之气,与其刺客的身份十分相称。剑所表达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气质。剑与侠客生生相息,交相辉映,深化了“侠文化”的内涵。

三、动漫产业与传统文化共荣发展之前景

上文归纳了《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在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而《秦时明月》系列动画能够取得成功,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它懂得利用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长久的经验积累中,《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已完成动漫品牌的打造,充分发挥品牌管理与营销策略优势,在集聚资本、引导受众消费、延长产业链条、获得高收益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更大竞争力[11],成为众多国产动画的楷模。

《秦r明月》系列动画改编自小说,当其有了一定呼声,获得了数量稳定的一批粉丝群体后,就开始策划漫画、对应动画的小说的发行。在系列获得反响后,继续将平台扩展,相继推出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增强了粉丝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为其进行线上推销商品打下基础。同步上线的手机游戏融合卡牌游戏的设计,十分新颖,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目光。其官方淘宝店也不断更新一系列《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周边衍生品,内容涵盖原创设计服饰、首饰、手办、玩具、文具等各个方面,足以满足各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同需要,且每周保持上新,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外,官方十分重视宣传,且注重使用时下流行的cosplay真人秀方式进行游戏和动画新作的会,宣传效果非同凡响。《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成功利用了多线并行的方式,为其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后盾,使其不至于像早期中国传统动画那样因为资金的短缺而夭折。

以动漫的形式传递传统文化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方法。以围棋为主题的日本动漫《棋魂》把围棋由原本枯燥晦涩的“夕阳爱好”转化为棋手紧张刺激的竞技游戏,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娱乐体验,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作者希望借助动漫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兴趣,并为日本棋坛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而在漫画热销,尤其是动画上映之后,日本的青年围棋爱好者数量的确有所回升。

但在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漫作品时,要学习《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理念,避免一味地生搬硬套和过于直白的呈现方式。许多国产动画名为复兴传统文化,实则表现方式直白,一味刻画其表象,而忽略了其意蕴和精髓,使其成为没有“灵魂”的动漫作品。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本末倒置,应当自觉摒弃。

总而言之,我国动漫产业现在仍处于曲折发展阶段,仍迫切地需要提升动漫的质量,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化。为此,动漫产业的发展必须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着力完成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多方面的不断创新,为中国动漫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满足受众扩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的应用,并利用自身优势扩展产业链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动漫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中华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广大动漫工作者应牢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把发展传统文化融入动漫产业中。

注 释:

①3D,即使用3D建模技术构建人物模型数据。3D动画更广泛的称谓是三维动画。

②“侠”字在当时系小篆书写,其形近似“b”,故而有此一说。

③《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的人物对话。

参考文献:

[1]谢雅卉.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6(6).

[2]于颖.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回归――以《秦时明月》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4).

[3]韩茗妍,赵宇,张贝妮.中国传统艺术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176.

[4]梁志成,陈伟.浅析动画《秦时明月》中的人文内涵[J].大舞台,2011(7).

[5]王海青.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代动画的结合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6]王晔.中国文化元素在动漫作品中的呈现和运用[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4).

[7]何坦野.动漫文化论纲:本体论与心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207-208.

[8]郭晓晓.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9]黄新霞.从《秦时明月》看当代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10]焦素娥,范玉雪.国产原创动画《秦时明月》的侠文化主题及其表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11]韩枫.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国产动漫品牌塑造[J].新闻爱好者,2015(12).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5篇

其一,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对动漫受众主体的影响。当下动漫的主要受众群体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21世纪出生的青少年儿童,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突飞猛进,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民族文化,而传统文化教育却明显滞后的时代,这致使儿童越来越习惯于外来文化的汲取,群体价值观念越来越偏离中国传统。随着奥特曼、机器猫、蜘蛛侠、海绵宝宝、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动漫产品的大量涌入,日本及欧美的动漫人物和动漫故事已经深深铭刻于中国孩子的心中。

其二,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的原创动漫严重不足。为了迎合时下儿童群体的欣赏趣味,很多中国动漫人在动漫制作中一味地模仿外来动漫,片面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悖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动漫产业应用中边缘化,大量地借鉴日、美动漫的娱乐化效应,甚至将这种娱乐性和趣味性作为动漫创意的核心。这显然违背了动漫创作的规律。事实上,文化是动漫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动漫产业也就失去了它的方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强的娱乐性也很难吸引观众。大量的事实证明,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国动漫民族化道路的基石和保障。

回溯世界动漫史,中国动漫也曾出现过为世界瞩目的辉煌。早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万氏兄弟曾取材于神话小说《西游记》,制作出了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该片一经放映,便盛况空前,得到了世人的称赞。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曾感叹:“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成功就得益于它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中国动漫产业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的“走中国民族之路,敲戏剧风格之门”的动漫创作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大量截取中国经典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资源进行改编创作,同时,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及戏曲等民间艺术技巧进行动漫造型设计,借用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来烘托动漫场景、背景等,打造出了一大批真正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动漫精品,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瞩目。如《大闹天宫》《九色鹿》《神笔马良》《哪吒闹海》等大量动漫精品。仅《大闹天宫》就曾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厄瓜多尔国际儿童电影节奖等多种国际奖项。这些殊荣奠定了我国动漫电影在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漫的发生和发展,再一次鲜明地证实了这一规律。

事实证明,动漫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动漫要想走出困境,屹立于世界动漫品牌之林,必然走民族化的道路。动漫以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形态,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是中国动漫创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来源。中国动漫只有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旗帜鲜明的动漫文化品牌。

日本学者加藤嘉一在同济大学的报告《中国的形象》中说到,中国在文化输出上远落后于没有其发达的国家,发展动漫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清华大学学者周庆安也认为,守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科技创意元素,动漫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动漫民族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我们的动漫产业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将是一种双赢。

第一,动漫题材的民间传统。一个好的故事题材是动漫制胜的法宝,动漫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美国著名动画大师华特•迪斯尼说过:“将世界伟大的童话故事、令人心动的传说、动人的民间神话变成栩栩如生的戏剧表演……对我来说,已成为一种超越一切价值的体验和人生满足。”②对迪斯尼来说,好的故事题材往往来自民间,传统民间文学中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都是动漫制作极好的选材。对于中国来讲,民间文学故事储藏量极为丰富,这些故事不管是从人物塑造还是情节安排上都是经过广大民众长期的锤炼而形成的,是智慧的结晶,它契合了群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因此,原创动漫应该从传统民间文学中挖掘精髓、吸取营养。

第二,动漫形象与品牌塑造的民族特色。动漫形象是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动漫产业文化的凝聚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承载和积淀的精神食粮,把传统文化融入动漫形象之中,势必会让动漫形象一开始就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会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耳目一新的异国文化感受。动漫形象的民族化不仅体现在其外在的形式造型,更体现在其内在的性格内涵。在动漫形象的形式造型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动漫角色注入鲜活的民间文化养料,设计出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皮影、木偶、水墨动漫等形象。在动漫角色形象的性格内涵上,也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特色。如我国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体现了百姓所推崇的仁义之心和叛逆精神,不畏险恶,极富同情心,爱打抱不平。

第三,动漫背景的民族化风格。动漫背景主要是指在动漫作品中起衬托作用,能够渲染和营造故事所需要的环境、气氛等的因素,它包括与角色、故事相关的时间、环境、场景、音乐、舞蹈等内容。宫崎骏的动漫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动漫背景充溢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氛围,将日本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神话传说、宗教伦理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中国动漫民族化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动漫背景的烘托。如1979年中国的木偶动画短剧《阿凡提》极具民族地方特色。其中阿凡提生活的环境带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茫茫戈壁到宗教建筑,从日常用品到花纹装饰,从神话传说到民间语言,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不仅如此,动漫背景音乐也要民族化。中国传统音乐素材丰富而多样,这为动漫的音乐制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国1963年的动漫《牧笛》因其绝妙独特的笛音而被美国评论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

第四,“传统是根基,突破是活力”的创新思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汪流曾认为,国产动漫电影在寻求发展突破的路上,内容多为经典故事改编,但缺乏突破和吸引力。动漫创作要立足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进行不断创新,动漫民族化道路才更有前瞻性。综观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些许经验。日本动漫不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类型上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它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广大民众的精神愿望、思想意识为目的。如日本第一部超宽银幕动画片《少年猿飞佐助》,故事虽然改编自中国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但人物形象、故事内容和主题都紧密结合当时国民的精神需求及文化追求,具有时代特色,因而,受到当时日本民众的普遍欢迎。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 传统产业 创新 融合与渗透

问题的提出

当前,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在蓬勃发展,这不仅仅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更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合与渗透,提升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带动各个领域的经济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此方面,美国好莱坞3D大片《阿凡达》堪称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这是影视传媒界在制作上成功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实现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完美结合。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借助自己享誉世界的文化品位和精湛的创新能力,吸引大量资本,在制作上的投入高达2.37亿美元,在发行推销上投入1.5亿美元巨资,该片一经上映,立即在全球刮起一股强劲阿凡达风,让很多人重回阔别已久的影院。影片《阿凡达》不仅为商家赚取了27.8亿美元票房,还创造了多项电影史上的纪录,成为世界上最为卖座的大片。阿凡达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相关文化产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阿凡达外景原型地张家界景区就巧借《阿凡达》热播之季,开展 “阿凡达之旅”、“探秘悬浮山”等系列主题营销活动,提升核心景区旅游品牌,使景区的游客大幅提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目前我国能像《阿凡达》这样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取得如此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2014年的《文化蓝皮书》显示,文化产业的门槛在2012年就已逐步放宽,但新闻出版发行行业却出现了投资增长幅度的轻微下滑迹象。在互联网信息传输领域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则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核心领域。虽然国内电影票房日益增长,电影事业蒸蒸日上,但国产影片面临的依然是难以走出国门的困难和尴尬。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发展总体格局相当于“铺摊子”,文化创意市场在较低水平上的迅速发展,使其从短缺走向过剩。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急需“上档次”,文化产业需要把发展的动力从政府转向市场,将发展的重点转向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在确保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其他相关传统产业相融合、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产业共同发展。

以“文化创意”提高传统企业文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化的润物,贵在无声处。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其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在我国传统产业的经营者往往过于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企业文化比较僵硬、教条,有的甚至出现政治化、口号化或者问题化等不正常现象。这种企业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危害还不是很明显,但是企业在发展遇到问题时,危害就会凸显出来,对企业或者产业的发展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高传统企业文化,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传统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对企业的厂貌等外部形象进行革新,有针对性地展示一些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文化理念的文化产品,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而在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成果,把本企业、同行业的先进事迹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教育员工,引导每个员工能积极接受企业文化,牢固树立以义取利、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引导员工主动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之中,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对外的宣传同样重要,也是当前提升企业影响、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一个有效手段,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应用,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拓展企业文化宣传的渠道。海尔集团作为传统产业白色家电的领跑者,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使自己的企业文化易于被接受,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制作了国产动画片《海尔兄弟》,并以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企业的产品标识,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强化了企业的认同感,海尔在产业创意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成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经典案例。

以“创意为先”引导传统产业发展

当前传统产业中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量产品生产成本高、能耗大、利润薄,总体档次不高,只能依靠打价格战占领市场,致使很多产业陷入低利润的恶性竞争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这种粗放的、同质化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传统产业要克服掉这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模式,就必须使产业逐步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的创新驱动模式。传统产业应该通过创意产业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实现差异化竞争,塑造出有特色的品牌,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需求,而是转向安全、绿色、休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生产商在食品生产中更加重视在产品包装与安全性方面融入创新意识。在产品设计中主动融入文化创意,用不同创意表现形式与创新意识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以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

如何将文化创意元素植入农业、旅游业等相关传统产业,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呢?这就需要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经验,使产业在融合中渗透文化元素。将独具地方性的农业与当地的地域和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进行产业上的创新,提升产业的档次与竞争优势。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将农业活动与极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结合起来,综合二者优势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生态、健身、休闲、娱乐为特色的一批重要的文化旅游圈和旅游精品项目,为地方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既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还能够改善产业生态,使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传统产业附加更多的文化色彩,让企业走出红海,实施蓝海战略,使传统产业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去发展,塑造有特色的品牌,由此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则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创新品味”提升传统产品内涵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世界,如果企业产品不想被周遭同类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那么就应该具备在企业产品中为数不多的品质品味。众所周知,一种产品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取足够的市场地位,其在设计中的创意至关重要,只有在设计中把握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通过丰富的创意,从中倾注足够多的文化内涵,才可能实现产业创新。

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企业具有创新品味的人才至关重要,但是,在许多企业中,具有创新品味的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没有丰富行业经验,缺乏把事情有机贯穿起来的创造力,没有足够多的“点子”,更没有把这些“点子”串成“线”的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对问题没有广阔的视野,他们只能对企业产品提供一些直线、单一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品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生的丰富阅历和对行业宽泛的理解力决定的,企业管理者的文化创新品味决定企业产品的内涵和生命力。当然,也不是品位好的产品都能产生令人兴奋的市场效益,但是,如果企业拥有好的品位人,就可以让企业不断地追求完美。企业要在完美和“实际产品”之间找到平衡,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切入点,把实际产品当成“实际交付的艺术品”来努力实现。

传统企业如何才能提升产品的内涵和品味呢?这就像是我们平时选择吃什么食物一样。厨师可以为我们做出各种类型的食物,这些食物的质量本身可能有好有坏,这些是由厨师决定的。但是,选择吃什么食物则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品位)来决定的。因此,传统企业提升自身的产品内涵和品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或产品设计者自身的品味及对文化创意的吸收和选择。

我们可以在产品设计上采用不同的创意,使产品变得有吸引力和实用性。据研究,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国家的经济结构就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中产阶层迅速扩大,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目前市场消费的主体和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来源是中产阶层,他们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此阶段,消费者开始注重追求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对于产品,不再仅仅满足其实用功能,而更看重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这就要求传统产业在产品研发时要注意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打通与新媒介之间的生产流程通道,在产品上附加一定特色的文化,以此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以“创意营销”提升传统产业经营策略

产品进入销售领域是产品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传统产业由于产品和市场的同质化,产量供大于求。这就更需要重视营销策略,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以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使他们产生共鸣或好奇来拓展产品的市场营销。

当前传统产业存在的营销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信息化程度低、创新性不足等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品的营销模式。提升产业的经营策略,就要恰当地使用创意成果,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营销,以此来改变传统产品一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改变企业被动地跟着市场需求走的局面。企业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在传统产业营销中植入创意产业的成果,才能提升营销策略。文化产业要形成响亮的企业品牌,依靠品牌的轰动效应,使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以人为本、创意为先”,要进一步理顺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与渗透,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与管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要明确的改革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的“特殊管理股”制度和国务院出台的“两个规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新思维、新坐标和新举措,针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并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在改革中的相关配套措施。这些文化经济政策,将使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民营资本也会进入文化创意领域,它们将会更好地扶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加速进入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通道,更多的突破传统产业原有的组织结构,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转型中真正的经济增长点。

1.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科学发展,2014(2)

2.杨英法,苗方朔.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王东,徐新国.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3(3)

4.肖应泽.文化创意: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J].大众文艺,2010(6)

5.温源.文化产业从“换档”走向“升级”[N].光明日报,2014-4-17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7篇

动漫是现代新兴的世界重要文化产业之一。它被称为是21世纪最热门的、最有希望的文化朝阳产业。动漫产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拉动和提升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着力加强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到今天,动漫产业已不是最初的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具体来看,它是“以创意为动力,以动漫文化为基础,以版权、形象权为核心模式,以动画、影视、游戏为内容主体,以电影、电视、网络、图书、期刊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为载体,并延伸至同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的新型文化产业”①。动漫产业关系一个国家文化和经济的方方面面,世界众多发达国家相继把它作为本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探寻与思考:我国动漫发展现状及分析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较早发展动漫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中期我国动漫也曾因 “中国学派”的出现,而产生了一本文由收集整理大批喜人的动漫民族精品,为世界他国所瞩目,然而这已经成为历史,从“文革”之后到现如今,我国动漫一直在摸索中艰难地行进,尽管近几年各地政府意识到了动漫产业在国家文化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动漫产业投入的力度,但我国动漫发展现况并不让人乐观,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动漫精品少之又少,动漫产业相比较发达国家仍比较滞后,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文化特色,缺乏文化大国应有的世界竞争力。

中国有一句俗语:“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的动漫产业再合适不过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动漫产业一直在追逐国际市场,原创动漫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得到观众认可的动漫屈指可数,中国的动漫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外来动漫。据调查,在最受中国儿童欢迎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国产动漫的比例仅在11%。为什么当代的少年儿童如此热衷于欣赏外来动漫呢?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对动漫受众主体的影响。当下动漫的主要受众群体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21世纪出生的青少年儿童,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突飞猛进,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民族文化,而传统文化教育却明显滞后的时代,这致使儿童越来越习惯于外来文化的汲取,群体价值观念越来越偏离中国传统。随着奥特曼、机器猫、蜘蛛侠、海绵宝宝、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动漫产品的大量涌入,日本及欧美的动漫人物和动漫故事已经深深铭刻于中国孩子的心中。

其二,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的原创动漫严重不足。为了迎合时下儿童群体的欣赏趣味,很多中国动漫人在动漫制作中一味地模仿外来动漫,片面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悖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动漫产业应用中边缘化,大量地借鉴日、美动漫的娱乐化效应,甚至将这种娱乐性和趣味性作为动漫创意的核心。这显然违背了动漫创作的规律。事实上,文化是动漫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动漫产业也就失去了它的方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强的娱乐性也很难吸引观众。大量的事实证明,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国动漫民族化道路的基石和保障。

回溯世界动漫史,中国动漫也曾出现过为世界瞩目的辉煌。早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万氏兄弟曾取材于神话小说《西游记》,制作出了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该片一经放映,便盛况空前,得到了世人的称赞。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曾感叹:“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成功就得益于它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中国动漫产业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的“走中国民族之路,敲戏剧风格之门”的动漫创作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大量截取中国经典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资源进行改编创作,同时,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及戏曲等民间艺术技巧进行动漫造型设计,借用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来烘托动漫场景、背景等,打造出了一大批真正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动漫精品,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瞩目。如《大闹天宫》《九色鹿》《神笔马良》《哪吒闹海》等大量动漫精品。仅《大闹天宫》就曾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厄瓜多尔国际儿童电影节奖等多种国际奖项。这些殊荣奠定了我国动漫电影在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漫的发生和发展,再一次鲜明地证实了这一规律。

事实证明,动漫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动漫要想走出困境,屹立于世界动漫品牌之林,必然走民族化的道路。动漫以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形态,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是中国动漫创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来源。中国动漫只有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旗帜鲜明的动漫文化品牌。

对策与突破: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与双赢

日本学者加藤嘉一在同济大学的报告《中国的形象》中说到,中国在文化输出上远落后于没有其发达的国家,发展动漫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清华大学学者周庆安也认为,守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科技创意元素,动漫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动漫民族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我们的动漫产业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将是一种双赢。

第一,动漫题材的民间传统。一个好的故事题材是动漫制胜的法宝,动漫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美国著名动画大师华特·迪斯尼说过:“将世界伟大的童话故事、令人心动的传说、动人的民间神话变成栩栩如生的戏剧表演……对我来说,已成为一种超越一切价值的体验和人生满足。”②对迪斯尼来说,好的故事题材往往来自民间,传统民间文学中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都是动漫制作极好的选材。对于中国来讲,民间文学故事储藏量极为丰富,这些故事不管是从人物塑造还是情节安排上都是经过广大民众长期的锤炼而形成的,是智慧的结晶,它契合了群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因此,原创动漫应该从传统民间文学中挖掘精髓、吸取营养。

第二,动漫形象与品牌塑造的民族特色。动漫形象是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动漫产业文化的凝聚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承载和积淀的精神食粮,把传统文化融入动漫形象之中,势必会让动漫形象一开始就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会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耳目一新的异国文化感受。动漫形象的民族化不仅体现在其外在的形式造型,更体现在其内在的性格内涵。在动漫形象的形式造型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动漫角色注入鲜活的民间文化养料,设计出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皮影、木偶、水墨动漫等形象。在动漫角色形象的性格内涵上,也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特色。如我国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体现了百姓所推崇的仁义之心和叛逆精神,不畏险恶,极富同情心,爱打抱不平。

第三,动漫背景的民族化风格。动漫背景主要是指在动漫作品中起衬托作用,能够渲染和营造故事所需要的环境、气氛等的因素,它包括与角色、故事相关的时间、环境、场景、音乐、舞蹈等内容。宫崎骏的动漫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动漫背景充溢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氛围,将日本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神话传说、宗教伦理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中国动漫民族化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动漫背景的烘托。如1979年中国的木偶动画短剧《阿凡提》极具民族地方特色。其中阿凡提生活的环境带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茫茫戈壁到宗教建筑,从日常用品到花纹装饰,从神话传说到民间语言,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不仅如此,动漫背景音乐也要民族化。中国传统音乐素材丰富而多样,这为动漫的音乐制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国1963年的动漫《牧笛》因其绝妙独特的笛音而被美国评论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

第四,“传统是根基,突破是活力”的创新思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汪流曾认为,国产动漫电影在寻求发展突破的路上,内容多为经典故事改编,但缺乏突破和吸引力。动漫创作要立足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进行不断创新,动漫民族化道路才更有前瞻性。综观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些许经验。日本动漫不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类型上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它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广大民众的精神愿望、思想意识为目的。如日本第一部超宽银幕动画片《少年猿飞佐助》,故事虽然改编自中国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但人物形象、故事内容和主题都紧密结合当时国民的精神需求及文化追求,具有时代特色,因而,受到当时日本民众的普遍欢迎。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8篇

本文着重论述音乐产业各行业分析及促进民族音乐繁荣的可行性:

一、音像制品行业

1. 行业描述与现状

音像制品行业是以磁带、唱片、cd、vcd\dvd 等有形实体为载体制作音乐产品,经过音乐创作、录音、加工、设计、包装、批发、运输,以物流的方式到达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终端,最终销售给消费者。随着 现代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音乐演出市场的日益红火、数字音乐狂潮的来势汹汹,使得传统唱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数据指出,网上传播盗版音像制品每年给音像行业带来至少50 亿美元的损失。尽管唱片业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力图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但效果甚微。

2. 行业特点

音乐产品分类全而细,能较大范围兼顾消费需求。如根据消费人群各个欣赏喜好的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流行音乐、港台流行音乐、大陆流行音乐、欧洲古典音乐、 中国 民族音乐(古琴、二胡、古筝等);根据生活需求(特定目的)的车载音乐、养生音乐、胎教音乐、幼儿 教育 音乐;这些人群在购买音像制品时,都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如作为兴趣爱好收藏、或者特定需要。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对某音乐类型、音乐风格、某一明星或者某一首曲子的喜爱程度来购买,这种消费具有购买的特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但是,音像业产品制作层层环节、烦琐工艺,使得产业链出现制造成本高、运作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诸多弊端。

3. 音像制品行业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笔者认为,发行商在音像制品发行内容上多偏向城市消费人群及青年,针对镇乡消费人群的音像制品发行力度不够。在广大的镇乡村,劳动人民更需要符合他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娱乐的音乐音像制品。偌大的音乐产业销售市场,音像公司不能只把眼光盯向城市消费群体、年轻人消费群体。应当积极努力拓宽镇、乡、村市场,挖掘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的音乐,制造 农村 消费群体喜爱的音乐产品。同时,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更可通过与音像制造业的结合实现商业化生产,发挥其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音乐商业演出

1. 国内市场演出

(1)行业描述与现状。国内市场的演出,主要有流行音乐演唱会、各交响乐团、民乐团的演出。据统计,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北京音乐厅的结算演出费由1993 年的12 万元增至2000 年超过1000万元。2007 年12 月22 日国家大剧院的开幕国际演出季从开始到4 月6 日,总计演出120 场,音乐类的比例独占鳌头。

(2)行业特点。音乐产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行业运作模式不同与音像业。消费群往往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具派生音乐产品商品价值的延续性和可再生性。如炎黄风情文化产业 发展 有限公司,在推出《炎黄风情》交响组曲时,逐步开发《炎黄风情》系列动漫产品、新媒体绘画、雕塑、服饰、工艺品等产品;流行音乐的粉丝们也会因为钟爱某歌手或明星而购买其代言的非音乐类商品。

(3)国内演出行业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从商业演出内容上看,每个剧场的演出内容不可能只有欧洲音乐,否则音乐产业必由单一演绎走向歧路。从观众消费角度来看,音乐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因文化审美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只有多领略各民族音乐,才能体会音乐世界之美。如2006 年国家大剧院上映的开幕演出季中,国内剧占的比例为67%。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场演出和剧场演出中,民族音乐同样可以找到发展之路。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应当做文化产业而不是娱乐产业,突显其文化价值,利用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欣赏与认同派生其商业价值,同样可以制造追“民族风格热”,派生“民族文化”内涵的非音乐商品。

2. 国际市场演出

(1)行业描述与现状。国际市场的演出是由承办和经营演出业务的专业公司组织的面对国际 音乐 市场的演出。如

(2)行业特点。音乐产品多具有民族性和代表性。行业定位准确,在针对国际市场挖掘利润空间的同时,旨在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内容题材选择不如音像业、数字音乐市场广泛,节目质量筛选精于国内演出市场。

(3)国际市场演出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国际市场演出是民族音乐做大做精的巨大推动力。在海外市场,开发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和文化,才是在国际音乐市场演出实践中一张制胜的王牌。正如2008 年“北京音乐与艺术市场现状及 发展 态势高层 论坛 ”中,某一国际演出公司老总谈到其公司成功经验时指出,在国际演出市场,他们公司主推原生态民族民间剧目和中国古典文化剧目。认为只有把民族点与国际接轨,吸纳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使我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性的独特语义系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做好“民族化”品牌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化运作,找到国外观众认同的文化的切入点。

三、数字音乐市场

1. 行业描述与现状

数字音乐市场不同于传统音乐产业行业。它是以数字信号方式传输、以 网络 为载体,有电信运营商、数字音乐服务商、技术开发商加入的新兴并快速崛起的行业。如手机铃声、彩铃、mp3、无线音乐等。据易观国际的《中国唱片业年度综合报告2006》,2006 年我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38.2 亿,无线音乐118.9 亿,互联网音乐1.17 亿。数字音乐市场的产值已远远超过传统音乐产业。它的出现,对于其他传统音乐产业行业,是个巨大的颠覆和挑战。

2. 行业特点

音乐产品极其丰富、复制性强;消费者选择自主、消费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多元化(用户选择音乐种类的多元、音乐资源分享的多元);发行成本低廉、销售方式高效快捷、商业反馈机制快。

3. 数字音乐市场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消费者对浩如烟海的数字音乐市场中产品的选择,除了个人喜好,也会按“新、奇、特”标准,筛选个性另类的音乐商品。而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吸引更多类型的消费者,尽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产品库,由此,以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商品,在流行音乐占据半壁江山的音乐数字市场中拥有一定份额。但是,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百度音乐、雅虎音乐等数十个音乐网站上搜索“民族音乐”时,给出链接的民族音乐都是由琵琶、古筝、竹笛、二胡等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各民族民歌作品甚少。即使有,也是耳熟能详的民歌,这说明开发商对民歌种类的挖掘力度不够。民族音乐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发扬,保护其类型多样化,应该引起业内业外的重视。利用民族音乐多元化这样的丰富资源,开发以“各个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产品,足以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双赢。

参考 文献 :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 包装 工艺 产品

引言

当提到英国的家具我们就会想到英国皇家的气派,当提到德国的产品的时候,也许你会马上想到某件产品本身的稳重感和产品的加工精细,但是当提到中国的产品又会联想到什么?很多企业为了笼络客源,开拓市场开始走起了“文化产业”道路,利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来不断进行设计、创新。

1 工业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包含内容及其丰富的,建筑、衣冠服饰、古玩器物、传说神话、琴棋书画、诸子百家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物质形态,无论是颜色还是材料,无论是服饰还是建筑,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1 古韵外观加以运用设计

从形态造型设计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些器皿的设计形态是千姿百态的,从自然的到刻意的,从写实的到抽象的,无奇不有,我们所知道的就有祥云火炬,祥云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卷轴和中国特有符号相结合加上现代设计进行的整合,就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奥运火炬。比如说我们要对酒瓶进行设计,那么就可以参考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青铜、彩陶器皿。

1.2 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创作理念

在思想方面,我们就有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庄子的“天人合一”,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不能破坏自然,与在现在人们关注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而可利用资源的日趋枯竭,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时候,提出的现代工业设计要讲求绿色设计是十分一致的,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要运用到这些先人的思想,比如我们的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就很好的运用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天圆地方”思想。

1.3 合理借鉴民间工艺

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工业设计也可在此吸取养分。剪纸就是其中一样,剪纸工艺是很宝贵的传统财富,很多丰富的图案造型都是在剪纸中体现出来。在一些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剪纸融入进去,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还有剪纸技术融入到家居灯上就给吊灯赋予了新的含义,形成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还有传统的中国结,就是利用了编织技术将绳子变得如此浓墨重彩。北奥运会徽就运用了印章的方式,很具有中国特色,在产品的设计中也可以将这些编织的技术融入进去。

2 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中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我们应该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设计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新与创作。在现代工业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全盘否定,当然也不可能是全部吸收。我们应该要做到创新,国家现在提倡“创新型”国家,就是要以创新为核心。我国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十分的吸引人,加上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创新,将现代工业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结合,融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那么我想我们就会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美。

3 包装设计的意义

3.1 包装设计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一种手段

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营销推广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亦即人们已用战略眼光来重新审视产品的包装。比如化妆品,精美的包装设计正是能够使商品富有年轻、青春、健壮、雅致、丰满、整洁、力量等一切你能赋予它的感觉,你可以通过包装使商品活灵活现,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这就是包装设计的魅力,它能使顾客满足心理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这也是包装设计赋予商品的额外价值。

3.2 包装设计的核心要落实到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

通过包装来达到产品的视觉冲击,达到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的目的,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设计人员,只有对本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工艺有一定了解,对现代美学有较深的研究,对消费心理学有充分认识,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内涵的作品。以此在包装上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由此推动我国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红忠,吴云.包装设计中无彩色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6(01).

[2]刘丽萍,魏风军.试论包装产品的极少主义设计[J].包装世界,2006(02).

[3]马海英.“无装饰”包装设计表现探究[J].印刷技术,2009(18).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动漫产业;开发与商业应用;产业品牌竟争力;对策

检索:artdesign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0101-03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其在动漫产业内容开发及商业应用的重构可以在新科技时代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弘扬中国文化的魅力,彰显中华文明的特质。目前,对于提出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提升福建动漫产业本土化水平的有效策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将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提升福建动漫产业本土化水平的有效策略,实现福建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产业发展的合理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际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美国和日本仍是当今世界两大动画产业强国,虽然它们在原创、技术、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其品牌和产品在不乏个性的同时皆具有国际化语言和市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这些国家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元素在商业应用中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美国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再加上所推行的全球化战略和对中国市场的日益重视,其动画题材必然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近年来中国元素更是受到了美国动漫产业青睐。例如,美国梦工厂2008年倾力推出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自上映以来便迅速风靡全球。整部影片制作历时近5年之久,从人物塑造到场景设计,从风格设定到细节设置,每个画面都充满了极具东方艺术的魅力与意境。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元素的使者,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商业上,同样也创造了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在全球收获了6.319美元的票房成绩。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日本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日本动画有大量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如《三国志》《西游记》《龙珠》《封神演义》《中华小当家》《棋魂》等。因为日本人有着特殊的“三国”情结,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各类关于《三国演义》的ACG产品超过了三位数。例如,日本早年流行的动画《三国志》,这部动画总共由《英雄的黎明》《燃烧的长江》和《遥远的大地》三部分组成,东映动画公司从1987年开始绘制这部漫画,在1991年制作完成,一共耗时4年。这部动漫影视作品为了营造出中国风格,创作公司几次来中国采风考察,在配乐设计方面也专门找到中国民族音乐家来演奏古筝等相关乐器,让整部作品特色明显。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扭转了中国动漫产业产品开发的窘境。这部改编和演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3D动画电影,把家喻户晓的神话题材,拍出了具有温暖真情的侠义情怀。影片在2015年7月10日以2D、3D和中国巨幕的形式在国内公映,即以优秀的口碑引发全国观众的认可。经过统计,该片最终票房锁定在9.56亿,成为国内动画电影的票房第一,高出第二名《功夫熊猫2》三亿多票房。《人民日报》认为该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该片上映同年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第12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长片金奖。猴哥,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神话人物,为中国动漫产业再次创造奇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福建动漫产业本土化中的发展现状

根据福建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的《2015年福建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福建省动漫游戏总收入达到210亿元,年增长23%。其中,咪咕动漫等5家单位收入超过10亿元,厦门飞鱼科技等20余家企业年收入超过亿元。2015年我福建省共完成并获准发行电视动画片25部10168分钟,相比2014年分别下降26%和31%;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动画电影6部,比2014年翻了一番;全省从事动漫游戏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多人。”福建省动漫产业在质量和效益方面得益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提升,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福建省动漫产业的本土化中去,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可以让动漫产品得到更加充分的商业-开发,创造更多的价值。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11篇

论文 关键词:动漫产业 文化输出 文化认同 民族品性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发现和输出的视角,结合国产原创动漫的“走出去”工程和民族化问题,以2008年各电影院线上映的国产动画片电影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为例,将国产原创动漫 发展 放置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国产动漫发展的政策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等问题,着重从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本土原创动漫的内容创新,创新中融入更多

“全球化”是一个交织着碎乱的兴奋与痛苦记忆的场域,也是一个不可规避的话题。在全球化的今天,“本土化”成为一个对抗全球化的口号。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保存并延续传统一直成为当代

三 政策扶植维度的转换

1995年,日本在《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中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并以此作为国家启动“日本第三次远航”。他们认为21世纪的成长型产业必然是“经营日本文化和文化符号”的产业,并试图“通过符号和实物的互动,把人们对观念和感觉的追求附加在物质产品上,又通过出售具有符号意义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对观念和感觉的追求。”可见,日本把民族文化资源作为 发展 文化产业的根,在文化娱乐业、信息业和制造业的交叉点上顺应 现代 产业融合的趋势。就从日本的动漫产品来说,大和民族的文化特性体现得是极为明显的。这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浸润民族文化的观点一直贯彻于日本的动漫产业。从《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恐龙特急克塞号》《名侦探柯南》、《四驱兄弟》等在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文化资源 传统产业 增值效应 转型模式

对于传统产业,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一直占据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地位,但是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所带来的粗放式发展后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诟病。而文化资源通过人们的创意开发,在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等环节被吸收、消化与利用,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新发展。

1、文化的资源性解析

1.1 文化是一种资源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因此,只要是能够用于生产过程以创造财富的要素,不管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人类劳动的结晶,都属于资源范围。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土地、普通劳动力、原材料是资源,而文化的注入,能够使原本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技术质量的商品大大提升附加价值,从而使其经济价值大为增加。因此,我们所熟悉的文化要素,不管是有形的物质载体(如土楼)还是无形的民间信仰与神话(如妈祖精神),这些通过人类的创意开发、为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等环节所利用、从而促进产业发展的,都可以视为资源。

1.2 创意创新是文化资源转化的手段

传统产业对文化资源的利用是在传统产品上对文化元素进行一定的技术与艺术的加工,合理的创意创新是文化资源转化的最重要手段。正如罗默所述,好的创意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推动力量之一。创意创新能够鼓励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硬约束,从而实现传统产业对文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文化资源对传统产业的增值效应

文化资源的投入能够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成本递减、带来高附加值,并且基于文化的产品市场需求增长不会停滞。所以,在其他投入要素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文化资源能够为传统产业带来收益的良性增加。

2.1 传统产业利用文化资源能够实现成本递减

2.1.1 主要生产过程中的边际成本递减

传统产业依附文化资源获得的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次投入研发创意,接近于无限的复制与重复利用。传统产业基于文化资源设计出的创意产品供给可分为生产过程和复制过程两部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等等,假设这些投入可以用货币来表征,而其产品的复制只需极低的单位成本。以下给出了基于文化的创意产品的供给成本状况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TSC表示基于文化的创意产品的总供给成本,ASC表示平均供给成本,MSC表示边际供给成本,PC表示生产(研发)成本,DC表示复制成本,0表示复制数量。

TSC=PC+DC (式1)

由于DC

DC=Q×MSC (式2)

ASC×(Q+I)=TSC=PC;

可以看出,传统产业在基于文化的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初期,即在Q

2.1.2 传统产业在利用文化资源生产时可以减少其他相关成本

首先,相对物质成本降低。传统产业在利用与开发文化资源时,生产要素的比例结构发生改变。核心生产要素转为文化、创意及必要的技术投入,物质性固定投入所占的比例将降低。例如剪纸艺术窗帘,窗帘的基本材料可以依旧是普通的布料与金属轨道,但可能只占总成本的20%~30%,主要是文化与创意的吸引力在吸引着消费者。

其次,营销成本相对降低。文化资源的积累并非通过从无到有的创造性生产,而主要是以传承的方式实现。在传统产品中注入文化要素,也就相当于注入了人们所选择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当一种文化为一个特定人群所共同拥有,那么拥有此文化附加特征的产品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宣传,就能够引导人们对该产品的认同,并激发需求。

2.2 文化资源能够为传统产业带来高附加值

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技术质量的商品,其经济价值会由于其附加的文化含量的不同而上升。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的“新增长理论”,文化作为要素投入生产中时,对其投入应用和改进越多,这个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产品的核心价值越高。传统产业以创意为手段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使得价格竞争已不再扮演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角色,差异化带来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传统产品才能够制定高价,成为高溢价商品,从而提高产业利润。

2.3 基于文化的产业市场需求增长不会停滞

2.3.1 注意力锁定

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往往选择购买最受其关注的产品。正如高科技产品中大量存在的注意力锁定现象,传统产业可以利用文化与创意强化竞争优势,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顾客,形成强的正反馈效应。这种效应为领先生产者赢得进一步的优势。

2.3.2 累积效应

传统资源所带来的“需求满足”一般是针对人们的生理需求或物质生活需求(如食欲等),这种需求总有一个限度,因此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达到一定数量后,带给人们的满足程度就会下降。而文化主要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或精神生活需求,而这种需求几乎是无限的,人们对附着文化的产品的满足程度不会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相反,消费者拥有的文化知识越多,他对其产生的需求就越多。例如,一个人刚开始对某种文学不熟悉,当接触后开始喜欢,会随着了解越多而更加沉迷。文化选择就是具有“增强效应”的“成瘾”,而拥有一定的文化思维,就会对掌握更多的同类文化产生更加迫切的需求,形成累积效应。

3、传统产业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增值的转型模式

通过上文对文化资源增值效应的分析,笔者认为传统产业通过文化资源实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思路应为: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将各种文化资源与产业的活动、产品、技术、服务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出差异化、富含文化价值的商品与服务。在此,笔者将传统产业基于文化资源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定义为“传统产业文化化”,并依此提出“产品一服务”文化化模式设想。“文化化”意为各种对文化资源的运用行为与方式。

文化根据其所展示的形态,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些文化是有形的,例如,古建筑景点如长城、土楼,还有传统工艺品,如面人、剪纸,有形的文化易于通过转移、嫁接从而附加到一般的商品与服务之上。而传说、故事、习俗、大众语言,这些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可以根据一定的创意总结、提炼出相符程度极大的特征符号,融入传统产业的产品与服务之中。因此,根据文化资源的“有形一无形”与传统产业项目的“产品一服务”之分,设计出传统产业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增值的“产品一服务”文化化模式,如表1所示。

在“产品-服务”文化化模式中,对于传统产业产品的设计,有形文化资源重在形象的提炼,灵活运用于产品的廓形、款式、包装与商标之上,因此对文化资源的创意化运用是资源转化的关键;而无形文化资源的利用重在对其精神价值的提取,融入产品理念的设计,在商品的营销之中易于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以较高的文化价值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模式中对于传统产业服务的设计,重在“体验”。可以从消费者对现代工艺流程文化的探索需求出发,整合企业的生产资源,让消费者能够观赏与体验现代的生产技艺;也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对商品在历史上工艺的文化认知需求,设计传统产业的服务体验项目,如“历史技艺重现模式”。企业通过复原一些传统产品在历史上的生产工艺与生产场景,如重现服装制造在历史上的纺织技术与古时使用的提花机、斜织机等传统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历史上的技艺、再现传统生产场景,将在特定文化消费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对于文化资源采用何种运用方式,应视不同产业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特性而定。有些行业的产品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例如陶瓷、红木家具,那么稍经整合,企业便可呈现较高文化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与体验服务,有些行业属于资源性行业,则可以思考塑造优质的工业景观,满足消费者的现代文化体验需求。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文化;艺术特征;发展;进步

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文化设计的文化相接

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内容甚广,由民间文化的积累产生了文化的代表元素,传统文化元素以人民长时间的生活积累经验为原型,在现代生活中的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元素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在当今社会,优秀的文化元素的运用对一个企业和产品都有起死回生的宣传效果。传统文化元素,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创造的,那是一种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也是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传统也是通过传承和情感信仰所产生的,所以民俗传统可以说是融合的元素。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有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京剧、中国的红颜色,等文化符号。还有出土文物,鼎、陶瓷器,棋盘式的格局,中国木构架的体系等,中国的红颜色、中国的园林、中国的斗拱等等都得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我们把这些元素加以整合、领会以现代的手法提炼构成东方之美的造型,来表达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成现代文化设计元素。

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如此之广,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对招贴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产品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与现代创造性转化

1.文化运用与产品文化内容转化

在这方面有一个统称的词语叫做“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依据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说法,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据此可以知道,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元素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2.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分别与分析

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反映了文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和自身发展阶段的特征。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提出了文化产业范畴,但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差异大,作为产业分类概念,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内涵标准。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上述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二是文化产业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是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与文化创意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内涵界定的角度不同。文化产业主要从产出的角度、从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精神文化性质着眼,只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都是文化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明显突出“生产业”的性质。从外延来看,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比较接近,主要差别有三点:一是创意产业包括整个设计业,而文化产业则在设计业方面只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服务,美术图案设计服务,展台设计服务,其他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而不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包装装潢设计服务,模型设计服务,其他专业设计服务”;二是创意产业不包括旅游业,而文化产业则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包括“旅游文化服务”;三是文化产业“相关文化服务”中还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创意产业则不包含这些。

3.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的发展与运用应当并进

元素的运用效果很醒目,在很多的建筑中都有运用。如奥运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哲学,由南到北形成代表“历史”“现在”“未来”的3个景观区,借用中国传统“门”的概念,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起点区域设置五环门,并以“起源”空间和“萌丘”作为空间序列的起点和终点,城市庆典圣火盆设计采用“天圆地方”的理念,以鼎这个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以及祥云图案为设计元素。顶部镂空的56朵祥云象征中国56个民族把祝福带到五大洲;四柱八面象征北京奥运会欢迎四面八方的宾朋。各空间的景观设计力求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精神。景观设计方案视觉效果独特,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并且寓意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有源远流长,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里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祖先在理想主义的浪漫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其向往美好生活、趋吉避凶的生活态度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具象与抽象是并行、共存的,抽象是从具象中生出,具象是抽象的表现,是感性与理性完美巧妙的结合。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造型背后的“意”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企盼与向往,因而传统文化元素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元素,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传统文化元素沿用,使我们的元素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将传统文化元素背后的吉祥意味沿用在现代设计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这也是现代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对于“形”和“意”的沿用,仅仅说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注重传神,对神的描写高于对形的描写,强调主观对客观物体的感受,注重审美的内心体验和对“气韵”的感悟,它不是靠“再现”的逼真去征服读者,而是通过以“物”传神的方式,使“神”超越感性现象在心灵中升华,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有的审美情趣。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设计

对于传统元素的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建议

1.进行文化月与有奖征集优秀元素运用与作品

在这个方面,文化月的举办有助于普及大众文化知识,而有奖征集优秀元素文化作品是一种提高人们想法的手段和方法。比较成功的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标征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整个标志造型借用传统艺术印章的表现形式,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物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该标志不仅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因此,我们应当看到,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把握住“神”与“意”,最终会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形”象的。总之,我们强调精神的吸收与融合,因为只有建立在哲学精神上的吸收与融合,才能实现审美意识上真正的融合。只有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才能避免照搬传统艺术的固定不变的模式,造成我国现代设计风格多元化和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在比较中吸收,在比较中继承,将是一条我国的现代设计走向辉煌之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艺术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现代感让全世界注目。在这方面文化月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文化月能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深度了解,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元素。有奖征集优秀文化元素是提升人们参与学习和发明新的文化元素的一种动力,在这动力下,文化元素形成了提升文化进步的一种氛围。

2.对于文化元素进行整理提高与再分析

文化元素的艺术性指“运用文化元素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化元素作品有文化元素气派和风格。”具有文化元素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文化元素艺术精华;吸收文化元素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文化元素个性消解。文化元素的进步不仅仅是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文化元素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文化元素艺术.艺术的时代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文化元素被容纳的形式和内容。

总结

传统文化元素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作动力,在现代其他各种文化艺术领域之中,例子不胜枚举。传统文化元素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也不会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运用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仅仅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要的是弘扬和发展文化传统元素的进步。进行进一步的发扬与光大。现代设计是不是就等于要将传统摒弃、淘汰甚至与之隔绝,又或是束之高阁,否则就是陈旧过时而体现不出创意感和时代感的。一些深入民心的文化元素标志设计的佳作是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互相融为一体的,进行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美]伯顿,《广告文案写作》[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月。

[2]滕雪梅,霍康,《图案设计教学与运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3]王力强,《平面构成》[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4]王怡颖,《创意市集》[M],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社,2005年7月。

[5]王序,《欧洲创造产品》[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1月。

[6]朱和平,《设计现代设计史》[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7]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8][美]纽瓦克,《什么是平面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1月。

[9][美]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10][美]利德威尔,《最佳设计100细则》[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

[11]安晓波,王晓芬,《设计艺术造型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14篇

文化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势分析

2.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悠久年代的遗存,表现出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至被称作“活化石”,它产生于本土,来源于本土,不断地发展演变,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带着某种强烈的民族情结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世居草原的藏、蒙古等民族的赛马、马术、射箭,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式摔跤,南方地区的龙舟等,处处可见民族性的烙印。

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起势良好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产业进行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且多与当地民族风格和节日风情结合在一起。如云南在确立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的目标后,将极具产业化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结合起来综合开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云南旅游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双赢也有力促进了云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程。陕西、四川、青海等省近几年也在快速起步,大力发展地方体育产业经济,并使其与旅游经济相结合,互动发展。这些良好的态势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西部地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一是地域辽阔,光热条件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储量大;二是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三是中国人口数量多,对体育产品具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中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获得“健康”、“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观赏参与体育,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则日益成为当代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四是长期建设形成的老工业基地、国防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集中了一批专门文化创意人才,初步有了创意产业发展和协作配套的条件。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途径

3.1突出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重点体育项目,打造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西部,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藏族的锅庄舞、赛马,苗族的高跷、黎族的斗牛舞等体育活动。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多,资源非常丰厚,但许多项目显露出粗糙、简单、不规范等缺点在低水平上徘徊,难以普及以及市场化,因此,我们应从其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路径出发,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一些优秀的、有特色的重点项目,加以整理,利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工艺,使其更加规范能够符合现代体育产业的理念和精神,打造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品牌。

3.2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形成以民族体育节日为形式的文化集聚区少数民族节日过程中体育文化产业不仅可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节庆活动是形象表现的载体,也是树立形象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举办成功的体育节庆活动将大大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知名度和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度。在发展过程中,只要符合人们喜爱,有发展潜力的节日、体育项目,我们就要做大做强,把发展民族节日体育和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民族经济与民族传统节日体育互相促进发展,如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如泼水节、风筝节、龙舟节等等。因此,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最终形成以民族特色为划分的各种少数民族体育节日为形式的文化集聚区。

3.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意元素的新奇度、体验性,并在双方相互渗透的基础上,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生态等多个领域的产业要素在产业链的高端有机整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所以,发展以民族文化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传导途径。因此,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链条,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基础。如云南、广西等开发的《东巴乐舞》、《香格里拉》及《印象•刘三姐》等表演,发掘了本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民族舞蹈项目,是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典范。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15篇

河北省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是在发展规模、经济贡献和投资数量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整体实力较弱

虽然河北省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其相关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无论是在经济中占的比重,还是在居民日常文化消费中的使用情况,都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河北传统文化产业在运营过程中,富有创意的传统文化产品相对较少,尚未建立以品牌企业为导向的产业链,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品牌化经营是制约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品牌尚待构建

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精品项目较少、有待形成品牌;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品牌相对匮乏,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有待深入,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有待利用,具有燕赵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的文化创意品牌尚未充分打造出来。

3.缺乏系统性的政策体系

虽然河北省政府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向来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不过当前仍缺少全面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政策体系来扶持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在文化精品方面,能打上河北标签的传统文化作品相对较少,有本地特色的优秀素材尚待进一步发现与整理,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

4.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人才,而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河北省内的相关院校多侧重于建筑和艺术设计领域,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相对缺失;此外,由于受制度、薪资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文化创意人才的外流现象也较为普遍,这都成为制约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1.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上,河北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承德市下属的平泉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县处于辽河的源头,同时还是契丹文化的发祥地;此外,该县以养殖菌类植物和活性炭闻名。基于以上资源优势,平泉县着力打造了辽河源契丹文化、中华菌文化、活性炭文化、山庄老酒文化等产业园,在对文化资源的创意应用方面成果显著,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吴桥杂技、武强年画、唐山皮影、永年太极、衡水内画、蔚县剪纸等都可发展成优势产业,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竞争力,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发展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河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要发展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其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将有地方文化内涵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打造以燕赵文化为背景、融合各地自身优势的河北特色品牌,有效提升河北文化水平和整体区域竞争力。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科学规划

在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起主导和组织协调作用;进行宏观规划,明确省内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和策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和制度,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投资,用于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