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一、案例介绍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支持“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对于现阶段金融事业的发展,有效补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弥补政府在财政资金分配与政策性投资照顾不到的边边角角,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及“三农”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以其小额度、便捷的特点在中小型城市和乡村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客户大多都是乡镇的中小微型企业,大多数都具有较弱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对于这些企业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和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所发放的贷款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这就需要对于这一类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定其相对应的政策和方法。因此我就以华茂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为案例来说一说我对小额贷款的发放和管理风险的控制的一些感悟。

华茂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是无极县唯一一家拥有正规金融牌照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的贷款形式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一般都为长期的整贷零还,抵押贷款中除房产抵押外一般都为短期贷款。所以这些贷款所针对的客户群体有所不同。针对与不同的客户就需要有不一样的风险管理方式,但是一般都是三个步骤: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这三个步骤在不同类型的贷款当中也会有一些区别,下面我就这三种贷款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二、案例分析

第一种,信用贷款一般针对的是上班族,如政府、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一般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或其他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这一类的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是非系统性风险,比如道德风险。首先要做的主要就是对于借款人的收入和背景进行调查,通过收入来考察他们的还款能力,这里需要的材料就是他们的工资银行流水账单和征信调查和单位证明,这些都需要实地考察它们的真实性。并且需要走访借款人的亲属和同事来调查借款人是否有不良嗜好,当然这一部分需要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以免使客户感到不适。一般每个公务员的贷款额度都控制在五到十万之间。对于这种贷款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贷前教育,在发放贷款前就要告诉借款人逾期还款或者违约的后果,使借款人对于惩罚措施有详细的了解,可以降低借款人违约的风险。一旦如果借款人违约的话,即风险发生以后,一般都是走法律程序,到法院,这样借款人就会被加入国家的“黑名单”,出行不能乘坐高铁和飞机,尤其是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如果借款人欠款不还的话其子女甚至不能在重点中学读书,并且还会冻结借款人的工资账户,对借款人的基本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主要是增加了借款人的犯罪成本,因为一般它们的借款金额都不大,所以一旦进入了法律追偿过程一般都可以使公司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种,担保贷款主要面对的客户一般是中小微型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经常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资金缺口,一般都为十万到五十万不等。一般来说这些企业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银行贷款,但是想要到银行贷款所需资料繁多,手续复杂,往往不能及时的帮助这些小型企业,然而这些企业需要资金的特点就是时间紧,周期短,所以这时就体现出来了小额贷款的优点。对于这些客户,小额贷款公司所需要做的就是现场实地走访收集资料,一般需要客户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法人身份证、贷款卡、公司章程等复印件、并且需要核对原件,同时对企业的运转和资金的用途做一个详细的了解,确定资金用途的合规和合法性。并且应该从该企业所处的行业为出发点,通过对其行业地位、产品市场等多方面来分析客户的经营生产能力。还要了解其股东和实际管理者,对于他们的个人背景进行调查。因为客户一般为中小微型企业,所以基本上公司的日常经营记录和财务报告并不全面,所以这就需要贷款客户经理经常到企业实地考察,一般正常还款的客户半个月去访问一次,对于那些还款困难可能会出现逾期或者违约的客户则需要至少一星期访问一次。一般这些企业之间都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互相拖欠货款,这就需要对于这个企业做调查的同时,还需要对于其上下游企业进行一定了解,来评估其贷款的风险。对于这一类的贷款客户降低风险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让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就是需要一家同等规模或者规模更大的公司来为其担保,并且担保人需要提供和借款人企业相同的资料和接受审查,作为担保人其拥有和借款人同等的还款义务,就是一旦借款企业无力承担贷款则担保人就需要担负起还款的义务。这样以来,担保人也会自觉的肩负监督的任务,并且担保人也可以要求被保企业同样为其担保,形成互保,这样担保人在需要资金的时候由于已经在公司备案,所以会很方便的获得贷款。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贷款经理的个人素质,因为这种企业需要贷款经理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对行业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该企业的贷款金额和风险水平,所以如果贷款经理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判断也会增加这笔贷款的风险。一般担保贷款一旦发生违约,首先是要求担保人为其偿还贷款,如果担保人也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话,只能通过法律程序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拍卖,但这样费时费力,即使最终贷款收回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担保人的挑选也至关重要。

第三种,抵押贷款,这种贷款相对于前两种贷款来说风险要相对少的多,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贷款,借款人需要有抵押物抵押到贷款公司。一般抵押的多为房产和车辆,公司会有相应的资产评估师根据抵押物的状况对抵押物估价,然后一般借款人只能取得抵押物估值的60%到70%的贷款,这样一旦借款人出现违约,公司可以通过拍卖这些抵押物来收回贷款。其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有抵押物的减值风险和抵押物产权存在瑕疵产生的风险,好比市场情况忽然变差或者抵押物产权存在纠纷,这样也会为贷款的收回造成一定的麻烦。

三、个人建议

首先是由于经营不规范带来的风险,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信用评定制度不规范所带来的风险,在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评定过程中,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决定贷款金额大小和利率高低的主要方面,对于这方面的不规范管理可能为贷款带来重要隐患。第二个方面是小额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

再就是员工素质的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员工素质对小额信贷的效率、成本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有重要影响。员工应该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和专业培训,最好是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小额信贷面对的是城市低收入者和较贫困的农户,其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员工的沟通能力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及时为客户解答疑问、克服困难并传授技能,一方面帮助客户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提高还款率,降低资金风险。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2篇

在管理学中“案例”由于它能够有效地结合实际问题,因而在考试中更能检验考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于是,越来越得到各类管理类考试的认可,并逐渐流行起来。从近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所涉及的案例来看,案例比例越来越高,案例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从国内外情况分析,涉及的案例有国内案例和国外案例;从领域和行业划分,有生产企业案例、销售企业案例、金融机构案例等;从案例的效果看有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等。视角不同,检验考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这些案例的目的就是要在考生学习和掌握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考核,让考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案例试题——这种浅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从2009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新增本科目以来,可以看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直强调案例型试题的重要性,并在各类复习和应试中不断强调。这是由于案例型试题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型试题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型试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使考生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路,还从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目前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案例型试题的比重和难度占有重要地位,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案例型试题能引导考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使考生更好地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所以,大家在复习和回答案例型试题时,需要明确考核的知识和考核内容,这就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关注经济管理时事,很多案例是来源于政策制定和教材知识点的融合,这为案例试题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很多案例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理论知识与政策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这也为考生提供了一条复习的渠道和捷径。如果能把教材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些案例试题,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案例型试题也伴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体现出来。这一点从历年的试题中可窥豹一斑。

客观地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体系,不仅包括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等内容,还包括各类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流动和资本运营、业务创新(特别是各类金融衍生品)、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可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个集理论与实务的“大杂汇”课程体系,这个群组直接涉及到了企业管理、金融、数学、国际经济、财政、贸易、汇率、利率、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和内部控制等具体的知识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应试中,要紧密联系目前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历年考试中案例型试题分析

案例型试题的重点是以培养考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在案例型试题的全过程中,考生通过组织考生开展研读案例,查找并分析背景资料、思考判断、反复思索、答题、校正等环节,训练、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考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如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强,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快,热点、重点问题多等。面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学的这些特点,需要在应试方法上注重培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避免考生由于缺乏对于基本理论的完整接受和理解而导致的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学习方法,应当将基本理论讲得尽可能的清楚透彻,并多用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课后习题练习与考试或考查中体现出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从而提高课程的应试效果。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考前准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庞杂,要达到寓基础理论于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之中,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很多案例型试题的目的是从以往的事件中获得启发而编制的试题。应试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教材理论和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从应试实际看,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单纯的案例也不行,二者必须兼备,否则,就失去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真正意义。对考生而言,进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案例型试题的考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一定的应试经验。

对考生进行案例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应试技能,掌握所学知识。在案例型试题中有两个环节需要重视:其一,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应根据应试内容、应试目的练习一定的案例。其二,案例的应试与技巧。要从案例中总结知识和相关理论,对考试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提高应试效果。

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中,应遵循相关性、典型性和正面引导的原则合理筛选案例。同时,案例型试题不能取代其他题型,在进行案例型试题时,应注重多种应试的互相配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原理的相关性,案例不能脱离原理。案例一定要和所要应试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的基本名词、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等相关,这是案例 型试题的前提条件。

案例型试题的重点是以培养考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在案例型试题的全过程中,考生通过组织考生开展研读案例,查找并分析背景资料、思考判断、讨论交流、总结反思等环节,训练、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型试题要达到较好的应试目的,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准备和安排,否则只能使这种有效的应试方法流于形式,难以获得案例型试题应有的效果。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3篇

在管理学中“案例”由于它能够有效地结合实际问题,因而在考试中更能检验考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于是,越来越得到各类管理类考试的认可,并逐渐流行起来。从近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所涉及的案例来看,案例比例越来越高,案例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从国内外情况分析,涉及的案例有国内案例和国外案例;从领域和行业划分,有生产企业案例、销售企业案例、金融机构案例等;从案例的效果看有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等。视角不同,检验考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这些案例的目的就是要在考生学习和掌握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考核,让考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案例试题――这种浅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从2009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新增本科目以来,可以看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直强调案例型试题的重要性,并在各类复习和应试中不断强调。这是由于案例型试题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型试题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型试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使考生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路,还从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目前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案例型试题的比重和难度占有重要地位,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案例型试题能引导考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使考生更好地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所以,大家在复习和回答案例型试题时,需要明确考核的知识和考核内容,这就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关注经济管理时事,很多案例是来源于政策制定和教材知识点的融合,这为案例试题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很多案例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理论知识与政策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这也为考生提供了一条复习的渠道和捷径。如果能把教材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些案例试题,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案例型试题也伴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体现出来。这一点从历年的试题中可窥豹一斑。

客观地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体系,不仅包括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等内容,还包括各类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流动和资本运营、业务创新(特别是各类金融衍生品)、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可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个集理论与实务的“大杂汇”课程体系,这个群组直接涉及到了企业管理、金融、数学、国际经济、财政、贸易、汇率、利率、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和内部控制等具体的知识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应试中,要紧密联系目前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历年考试中案例型试题分析

案例型试题的重点是以培养考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在案例型试题的全过程中,考生通过组织考生开展研读案例,查找并分析背景资料、思考判断、反复思索、答题、校正等环节,训练、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考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如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强,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快,热点、重点问题多等。面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学的这些特点,需要在应试方法上注重培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避免考生由于缺乏对于基本理论的完整接受和理解而导致的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学习方法,应当将基本理论讲得尽可能的清楚透彻,并多用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课后习题练习与考试或考查中体现出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从而提高课程的应试效果。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考前准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庞杂,要达到寓基础理论于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之中,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很多案例型试题的目的是从以往的事件中获得启发而编制的试题。应试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教材理论和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从应试实际看,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单纯的案例也不行,二者必须兼备,否则,就失去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真正意义。对考生而言,进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案例型试题的考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一定的应试经验。

对考生进行案例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应试技能,掌握所学知识。在案例型试题中有两个环节需要重视:其一,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应根据应试内容、应试目的练习一定的案例。其二,案例的应试与技巧。要从案例中总结知识和相关理论,对考试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提高应试效果。

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中,应遵循相关性、典型性和正面引导的原则合理筛选案例。同时,案例型试题不能取代其他题型,在进行案例型试题时,应注重多种应试的互相配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原理的相关性,案例不能脱离原理。案例一定要和所要应试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的基本名词、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等相关,这是案例型试题的前提条件。

案例型试题的重点是以培养考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在案例型试题的全过程中,考生通过组织考生开展研读案例,查找并分析背景资料、思考判断、讨论交流、总结反思等环节,训练、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型试题要达到较好的应试目的,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准备和安排,否则只能使这种有效的应试方法流于形式,难以获得案例型试题应有的效果。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金链,风险管理,财务共享,良性循环

2017年6月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关于湖南新一佳商业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以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的公告》宣布了湖南新一佳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掀起了零售业的轩然大波。新一佳这一曾经年销180亿、全国排名22的零售超市二十载如昙花一现,仿佛一夜之间就破产,带给了零售业太多的教训:资金链断裂、盲目扩张、管理不善、人才流失、因循守旧。在网络经济、全球经济的今天,资金链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早在2012年浙江省银监局就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资金链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可见,资金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是公司的命脉,保证资金安全、现金流循环顺畅,永远是零售企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变革的前提,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稳定、可靠的现金流,一切都是空谈。本文分析了资金链的基本构成,以及引起资金链风险的原因,结合新一佳破产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进行资金链风险管理,才能建立资金链良性循环的相关观点。

一、企业资金链风险概述

(一)资金链及其组成

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必然离不开现金—资产—增值后的现金的良性循环模式,而这个循环的资金链条就是企业的资金链,它是企业的鲜血和生命,打破这个资金链条的良性循环,就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从财务管理上的现金流来看,资金链不仅仅包括现金流中的资金总量,还包括资金结构、资金周转和资金增值问题。具体来说,资金链的循环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资金的筹集,即资金的来源,第二个阶段是资金的使用阶段,即投入到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运转过程,第三个阶段就是资金的回流,即实现资金增值后再流回企业的过程,例如应收账款的回款、投资回收等。资金链条就是伴随着这三个阶段进行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保障这三个阶段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安排,才能保证资金链条的长期稳定运转。资金链条的三阶段组成可用下图来表示:

图1资金链的三阶段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资金链条包括:经营净利润、经营非现金(折旧摊销)、经营非运营(利息及投资收益)、流动资金(即资产负债表运营资金项目变化)、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筹资现金流(负债及其股东权益变化)、现金变化(资产负债表现金部分)。

(二)资金链风险

1、资金链风险的概念。风险就是一种可能性,资金链风险就是企业资金在三个运转阶段上出现问题给企业正常资金运作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例如,企业资金流入和流出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这种缺口持续出现将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的风险。企业资金流入由企业融资和经营回款决定,企业资金流出由企业投资项目以及企业资金支出决定,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资金链风险的决定因素在于企业销售状况、融资状况、生产投资成本等等。例如上述的新一佳,就存在经营成本激增、回款不足、供货商催款、银行收贷等造成的企业资金链风险。资金链风险一旦发生,将带来资金链断裂,引起一系列的危害,例如,导致国家宏观经济受到冲击,某一家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往往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行业或者大范围的资金问题,尤其是国家支柱产业或者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出于稳定社会经济的考虑,往往由国家财政承担风险损失,例如美国政府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企业;投资人和银行也会直接受到损害,众多投资者不仅无法得到利益保障,往往也无法规避股价大跌带来的损失或者被套牢,资金链断裂还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不良贷款,即使变卖企业也无法弥补银行贷款损失。

2、资金链风险的特点。资金链风险的特征主要是基于资金作为企业鲜血这样的地位所产生的,主要包括:(1)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资金链中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回流等都受宏观经济、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宏观政策等的稍微变动就会波及资金链条,例如,房地产企业来说,国家的房地产调整政策就会随时波及企业的资金链条;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整个宏观经济是否景气对其资金链条影响也很大;(2)动态性。企业资金链条的风险影响因素时刻在变化,导致风险也在变化,需要企业持续动态关注;(3)复杂性。企业资金链条的影响因素众多,外部的、内部的、宏观的、微观的因素等等,甚至有些因素同时作用的方向还是相反的,错综复杂,导致资金链条风险也是错综复杂;(4)行业性。资金链风险的行业性比较强,各个行业风险程度不一样,同一国家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负债率都会有不同。例如,零售业和房地产行业,就完全不同。

3、资金链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一,营运资金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扩张过快,例如分店或者连锁扩张过快,超过了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经营量,也就是过度交易,从而造成营运资金不足。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前文所分析的新一佳,门面扩张过快,超过了管理能力,再如乐视,其遭遇资金危局,管理层就曾经公开表示,主要是因为“发展太快”与“自身能力不足”这两大错误导致的。企业的“超前”发展,其发展速度与管理能力、财务能力明显不匹配,必然导致资金链风险。其二,账期风险,即应收账款过大而无法回收,这个风险主要发生在零售行业和外贸行业。生产商为了吸引客户,会在规定时间内给予零售商一定金额的信用额度,零售商在信用额度内不用付款就可以进货,但是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回款,这个规定时间内的周期就称为账期。但是零售商为开新店或者扩大经营规模,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款,长此以往,既会让供应商资金周转不畅,对进货、缴税等带来负面影响和经营风险,也可能让零售商存在突然关闭、老板卷款逃跑等风险。例如典型案例就是亚细亚商城的覆灭。其三,流动性枯竭,主要由流动负债难以归还导致。流动负债有利有弊,虽然能有效地为季节性信贷需要进行融资,但是需要持续地重新谈判或滚动安排负债,一旦企业用短期贷款来为永久性流动资产融资,就容易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引发资金断裂。典型案例就是辰华纸业的倒闭,在扩大经营的同时,导致银行贷款激增,与此同时遭遇了银行贷款政策突变,从而导致了资金链断裂,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其四,对外投资或者担保失误。无论是担保还是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一旦失误或者失败,也会带来资金链风险。例如山东济宁蓝天包装有限公司,为济宁活塞公司做了3000万的担保,不幸的是这家活塞公司老板卷走了10亿元而倒闭了,蓝天包装公司被迫为担保偿还,导致银行封号、供应商拉回原材料等,最终导致停产。

(三)资金链风险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资金链风险的因素复杂多样,是诸多因素相互促进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1、宏观因素分析。企业资金管理的宏观环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行政管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作用于企业的资金链风险,例如政治扶持、文化的影响等等,但是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等因素。例如金融危机这一大的经济形势当时就成了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国家政策对其资金链影响很大。就目前来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思路,导致房地产交易量下降,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

2、微观因素分析。企业资金运作的各个阶段,微观因素都影响着企业资金链风险。例如在企业资金筹集阶段,企业的信贷政策、资金结构等影响企业资金链风险;在资金使用阶段,主要是企业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管理者经验、管理体制、资金使用效率等等;在资金回流阶段,主要是应收账款、偿债能力、生产周期、营销能力等等。笔者主要从资金链风险意识、内控机制、筹集策略、财务杠杆等方面来分析。(1)资金链风险管理意识从基本层面影响着企业的资金链风险,如果从意识上忽略财务危机,缺乏警惕性,就会造成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障碍,无法实现企业的财务共享,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的变现能力低,一旦哪个弱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整个资金链的瓦解,带来不可避免的资金链风险。(2)内控机制就是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如果企业内控不健全,例如家族企业内部集权严重,天然封闭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也会导致资金链问题。(3)企业的筹资策略,例如过度的信用交易、非法资金的获取、过高的财务杠杆等,也会很大程度作用于企业的资金链风险,过度依赖短期甚至临时性负债,必然引起企业的长期投资增长过快,一方面造成营运资金吃紧,另一方面造成融资成本过高,负债比率过高,从而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融资成本,资不抵债。中航油、中信泰富的巨亏就是其典型的案例。(4)企业的盲目扩张,如忽略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就会占用大量的现金流,导致企业正常经营现金流受限制,引发企业资金链风险。

二、新一佳破产案例回顾及分析

(一)新一佳发展历程

1995年刚刚30岁的李彬兰创办了新一佳超市,在深圳注册,从事国内贸易、物业租赁、货物零售等业务,其前身为1993年的新一佳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其特点是价格亲民,接地气,在大批外来务工者涌进深圳创业的淘金年代,物美价廉的新一佳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在1995年至2000年这五年时间,新一佳抓住了零售行业的先机,迅速在深圳布点,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是深圳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2000年,李彬兰不满足于深圳本土市场,开始全国扩张,到2003年,新一佳在全国拥有50多家分店、50多亿销售额,坚持“立足深圳、巩固广东、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成为广东第一、中国第十二大的商业连锁公司,是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还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视察。新一佳将企业定位为大型连锁超市,2007年引入OUTLETS时尚名品折扣店模式,成为了当时年轻人热切追捧的消费场所之一。2010年鼎盛时期,新一佳年销售额达到174亿,位居全国商业连锁企业第22位,1995—2008年间获得荣誉达70项左右。

无尽扩张和繁华之后,问题开始显现:2009年因18个门面工程的筹建,新一佳拖欠供货商装修款和货款逾千万元;2012年、2013年新一佳相继退出东莞、江门、徐州、荆门等地;2015年,新一佳销售门店和年销售额均下降;2016年新一佳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大规模供应商讨债游行活动,在业界曾引起轰动。事实上,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曾牵头召集各相关债权人商讨帮助新一佳渡过难关的方案,但最终仍无法挽救这家昔日的巨头。2017年6月5日被湖南省邵阳县法院公告,以10000元悬赏找新一佳创办人李彬兰,案件涉及4850万元及利息;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湖南省新一佳商业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以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27日,湖南省新一佳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有资产12.8亿元,负债10.8亿元。20年昙花一现,资金链断裂成为了新一佳倒闭前的“临门一脚”。

(二)新一佳破产的原因分析

对于突然倒闭的新一佳,业界展开了众多的分析。总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负债累累是压垮新一佳的首要原因,资金链的断裂成为压死新一佳的“最后一根稻草”。新一佳倒闭最首要的原因是由于资金出了问题,供应商闹事,员工队伍不稳,企业风雨飘摇,从危机曝出到宣告破产,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深圳商报》的报道来看,自2016年4月以来,新一佳因资金链紧张,拖欠货款,部分供货商前往新一佳位于深圳宝安公园路的公司总部追债。有供应商向媒体反映,新一佳80%的店不盈利。而这也在重组实施方案中得到了验证。新一佳集团通过自查,截至2016年8月31日,资产估值总额为288105万元,负债总额为251689万元,负债率为87.36%。重组资料表示,电商的冲击加上人力物业的成本,使得新一佳集团面临巨大的压力,从2015年以来,银行对下属公司连续抽贷10.98亿元,导致资金链断裂,迫使集团在2015年6月爆发债务危机。尽管新一佳在2016年的裁员方案中自称公司资金链断裂是因为受宏观经济形势及银行抽贷影响,但是更多的是自身并没有对资金链进行风险管理。

2、企业未抓住转型良机进行积极地转型和改革。这里主要是来自于电商的强大冲击,2012年中国零售业整体进入“寒冬”,这并非针对新一佳,而是所有的零售商,但是很多零售企业都进行了积极地调整,例如沃尔玛主动关闭业绩欠佳的店面、积极发展线上业务、山姆会员店等,家乐福强化采购、开展配送中心、上线电子商务等、湖南步步高超市也开展了线上业务、大力发展餐饮等,这些都助力企业渡过寒冬。但是新一佳除了关闭店面外,没有针对自身做出任何战略调整等,没有抓住良机积极转型,而是固步自封,被动挨打。

3、太过于快速的扩张和粗放式的管理是新一佳破产的根本原因。零售企业的特点是高强度竞争、劳动密集型、成本高、利润薄,最需要的就是“管理出利润”。但是就新一佳来看,一是初期快速扩张带来巨大负担,没有清晰的战略思维,同时物流中心的投入不足,供应链管理能力差,二是管理层缺乏创新能力,形象管理差,缺乏品牌识别度。新一佳扩张速度之快,曾被媒体称之为“深圳速度”。仅2003年这一年就开出新店18家,成为广东省开店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经营面积最大的超市企业,当经济高速运行,销售增长良好时,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可以掩盖很多问题,而一旦经济放缓、经营压力增大,庞大的规模和巨大的体量往往成为企业负担。盲目的扩张背后并没有稳固的根基和成熟的后续管理作为保障,从而使得这种扩张式、粗放式的模式变为“自掘坟墓”。

4、内部腐败加剧了企业的倒闭。董事长李彬兰后期任人唯亲,导致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元老们纷纷离去,一方面是人才的流失,一方面内部腐败现象严重。据报道,新一佳商场的租赁户,没到合同续租时,就要将红包存放物品柜,再将密码发送给新一佳相应的采购负责人;人事部门收受烟酒等贵重物品,多给员工放假休假;在采购部门,谁送红包就卖谁的产品,导致商品不具备竞争力,降低了产品档次。

从上述分析来看,不仅仅是零售业,其他企业同样要奉行“现金为王”,一定要像保护心脏一样维护好资金安全、保证现金流循环顺畅。必须在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所需,即供应商贷款、员工工资、偿还短期银行借款及债务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多元化拓展。这些都是资金链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我国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前文资金链风险表现形式以及影响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遏制或者减少企业资金链风险。如何保障企业资金正常运转,为企业提供鲜活的血液,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

(一)意识决定成败——提高资金链风险管理的意识

风险管理曾经风靡一时,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尤为要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资金链风险管理。只有高效的资金链风险管理意识,才能有效减少或者避免截留信息,避免提供虚假信息导致的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等情况,从基础层面奠定资金链风险管理的基础。一是可以采用目前比较完善的财务共享模式,借助计算机、远程等手段,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与其他信息的无缝对接,实现资金链各个要素之间的流畅,二是可以建立预警机制,采用科学的预警模型来及时识别和分析风险,从而及时处理风险,避免资金链的断裂。

(二)筹资阶段资金链风险管理措施

1、充分利用国家法律的保护,合理取得资金。避免不良的资金来源,确保企业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合理性是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企业要有风险意识,国家有可能出于某个方面的考虑收紧信贷政策等,企业要预留足够的回旋余地。

2、把握好企业的负债结构和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的运转和拓展都离不开资金,一方面企业要拓展融资渠道,多方位筹资,另一方面,企业要把握好融资规模、负债比例和融资成本。在以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手段来保证企业融资过程的同时,也要以市场化的手段抑制融资成本,合理分配长短期融资和权益与债务的比例。债务融资虽然具有杠杆效应和抵税效应,但是若采用民间借贷而需要短期归还,势必给营运资金造成巨大的压力,若逾期归还,势必带来资金链风险。事实上,笔者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可以考虑资本市场上的资产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

3、注重企业信用等级。提高企业信用等级,诚信纳税等等,可以为企业争取到缩减贷款流程和手续等便利,从而尽快取得银行贷款和更加宽松的贷款期限和条件,也是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

(三)使用阶段资金链风险管理措施

资金使用阶段要控制资金链风险,涉及材料采购、产品售出以及售后服务等,其核心思想是管理好营运资本,主要包括:

1、合理控制营运成本。新一佳倒闭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营运成本逐年增加。这里的营运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笔者认为这涉及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再造,因为若企业业务流程不完善,就会导致成本失控、销售不畅、存货积压等,对企业营运资金造成很大的压力。所谓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要处理好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售后服务环节的衔接等,确保流程之间资金的畅通和良性循环。

2、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款。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包括信用标准、期限、现金折扣政策等,既要减少企业的坏账呆账,又要确保销售业绩,促进企业资金的周转速率。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信用政策的关键,有些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就是由于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导致。一般来说,那些超过信用期限越长的账款无法回收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变成坏账呆账,企业要按年或者按季度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及时发现坏账呆账,也可以采用资本市场的质押方式,尽快回收应收账款,盘活应收账款。

3、制定合理的扩张政策。在企业扩张、扩产的问题上,笔者认为既要审时度势,更要采用谨慎性原则,因为在企业扩张阶段,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将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并不是说不要扩张,而是要确保储备资金的情况下,扩张速度和规模与自身管理水平相匹配。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5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 Management,the paper uses a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s system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uhan bio-engineering center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isks of this project,then giv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those risks. This has a positive effect to decrease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loss of those risks. At the same,it's meaningful to use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for reference on other project,due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most of projects have many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Key words: risk;risk management;risk response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16-01

0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程项目的建设高峰期,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工程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更由于受经济危机等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项目开发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由于任何合同形式的工程项目,其合同双方的行为本质都是商业行为,最终目标都表现为经济利益,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独特性等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存在各种风险。然而我国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不但年轻而且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风险管理方法及手段与市场经济并不完全相适应,同时相关政策措施也相对落后。随着我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等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建设项目由拨款改为贷款,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风险管理显得必要且及时。

1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风险程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计划、识别、估计和评价、应对和监控等,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的过程[1]。风险分析阶段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的计划与识别两大内容,而风险管理阶段则主要做好风险评价和应对及风险监控两方而工作内容[2]。

2武汉生物基地项目简介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是构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高新大道以南、京广高速铁路以东、二妃山以北、光谷三路以西的九峰乡三星村。规划占用土地面积80公顷,合1200亩,其中一期建设占用土地面积36公顷,合540亩。

2.1 建设规模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80000万元,建筑面积约23.9万平方米。

2.2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7164.46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及公共设施投资73799.46万元,建设期利息3365万元;流动资金2835.54万元。

3生物基地项目风险管理

3.1 风险识别本项目风险识别采取专家会议法,邀请行业内在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工作经验的项目负责人、评审人等对本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罗列和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3]:①新增竞争性项目出现的风险;②销售量波动风险;③技术风险;④资金风险;⑤社会风险;⑥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影响本项目财务收益的主要风险因素为销售量和项目投资规模。

3.2 风险评估本项目风险评估采取基于专家咨询的概率树分析。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通过多轮专家咨询,确定销售量的变化程度、投资规模变化程度及其概率分布情况;②拟定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③构造概率树分布,将各风险影响因素组合带入财务计算,得到不同风险因素组合条件下的FNPV和FIRR及其各自的概率;④计算FN PV≤0和FIRR<基准财务收益率的累计概率,从而对财务风险做出评估。

3.2.1 风险因素分布咨询结果。根据对专家咨询意见进行汇总,得到销售额变化、投资规模波动的概率分布,见表1和表2。

3.2.2 期望值计算。将各风险影响因素组合代入财务计算,得到在20年运营期的情况下,不同风险因素组合条件下推荐方案的FNPV和FIRR及其各自的概率和期望值。

3.2.3 风险评估。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FNPV和FIRR进行累积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FNPV大于零、FIRR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累计概率为85%。

风险评估结论:按20年运营期计算,本项目的财务抗风险良好,但项目的盈利能力波动较大。

3.3 风险对策通过对本项目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分析,在经营期为20年的情况下,本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良好。鉴于未来发展环境存在的不可预见性,为更加充分的进行风险防范,有必要对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防范对策:①适当延长项目营运期限,提高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②充分考虑、谨慎预测项目所在地购买材料的可行性以及价格变化趋势,削减市场变化带来的投资规模波动风险;③参加工程投保。④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政府提供较明显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基地的销售收入。

参考文献:

[1]张辉.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6).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6篇

【 abstract 】 lar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o guarantee the country or region of the normal social economy important premise, often and politics closely.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causes and performance to carry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from actual conditions, combin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avoid risk, to reduce the engineering enterprise in the overseas investment of political risk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olitical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从案例分析看政治风险 槟城的供水项目的业主是槟州水务局(PBA),其合同总价折合约6,000万美元,但都是以以当地货币林吉特支付,当时汇率为一美元兑换2.54林吉特。该项目由马来西亚的中央联邦政府的长期无息贷款资助,PBA是槟城州政府机构。 项目总工期是5年(包含1年保养在内),时间从1995年5月24日至2000年5月23日。为了避免高达15%的预提所得税,降低工程造价,PBA的CWE的同意合同授予CWE的(M)的全资附属公司在当地注册的CWE的操作。

(一)宏观风险

A.政治稳定

该国的执政党,巫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政党,在国民阵线政府的内阁中占主导地位。现任总理是马哈蒂尔党的十多年的领导人,该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亚洲四小龙第一。作为东盟的国家(在当地被称为东盟)成员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特别是随着不断增长的双边经贸关系,马来西亚政府向中国示好经常,当地媒体称,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在“蜜月期”。最近的选举表明,流行,现任总理马哈蒂尔已决定继续任职四年,根据该国的实际情况和马哈蒂尔一直稳定,成熟的政治战略,据估计,至少在未来四年,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的国内和外交政策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国家的政治稳定,更好地有利于投资项目,危险系数是微不足道的。

2:经济因素

据公布,政府在1994年,全国的4%以下的通胀率,的通胀最高为过去五年率不超过6%,并实现了所谓的“零”的经济政策,政府的信息通胀“。该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逐年上升,目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的因素都非常好,但该国的外贸逆差已增至今年,有可能影响该国未来的外贸政策和汇率变动的项目中,微观风险分析应寻求对策。

3:文化因素

该国属于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它的四个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主要是马来西亚相信),佛教(主要是在中国),印度(大多是印度人相信),基督教(超过上层阶级相信在欧洲,中国等)的人的社会,各族人民多年来国内能生活在和平与共同发展,这是非常罕见的,不同的影响到社会稳定。中国的生活水平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因此,文化的差异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或略不计。

(二)微观层面

1.可能存在相互冲突的目标和对策

(1)货币政策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大规模的项目较多,其中除了对外国公司的合同。应当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率的规模越来越大,势必会对通胀问题。虽然政府提出的“零通胀”的目标,但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已经很长一段时间,紧缩下来是很难预测。这些情况下,若因政府原因,严重的通货膨胀,该项目的成本将显着增加。对这种风险,除了加快建设的项目有在合同条款是明显增加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索赔条件,并指出,大家都同意由政府人工工资,钢铁,水泥和石油价格中的一部分,由业主承担。以当地货币,设备采购价格的未来回报,支付进口原材料和中国人员的条款和条件,工资和上缴给母公司的管理费,利润等,需要很多免费的外汇,如果马虢国的混乱或外汇管制,从而导致林吉特,该项目的外汇亏损折旧将是非常惊人的。

税收方面

该国主要靠电子产品,棕榈油和橡胶出口,汽车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已被远销海外而定为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信用良好,槟城水供应项目是有关国家的旅游景点和硅谷地区 ——槟城万人生活在水的问题,总理马哈蒂尔将亲自参与该项目的剪彩,该项目还涉及到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因此该项目的资金来源将不会被打断由于政治事件,据估计,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导致企业的税收负担的增加是不可能的。因此,两个政治风险因素没有考虑。

(3)经济保护主义

该国拥有雄厚的经济保护主义思想,尽可能本地化或土著的外国公司,除非特殊行业的一些高科技行业和政府法规,否则不要允许外商独资。此外,国家要保护他们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外国公民进入该国的严格限制,除非他们属于国家的迫切需要和该国并没有拥有的人才或国家的移民当局颁发的工作许可证(工作证)。首先,与当地公司合资,以规避这些风险,通过该项目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获得由该国移民当局事先批准进入指标。

二: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的评估具有覆盖面广,辐射力强,造成损失大和不可抗拒的功能,所以在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应加强政治风险的管理。资源在该国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评估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特征和风险的大小。一个在国际市场上的分类评估方法,与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的进入,政治风险评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伦敦的控制风险集团(CRG),按照四类规模的政治风险的实践,可以忽略的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1)风险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稳定的政府在安理会中的适应,如瑞士和奥地利政府。

低政治风险:政治制度的完善,任何政府通过宪法程序,缺乏政治连续性的变化,政治上的分歧可能导致一个国家领导人,如西欧国家的突然变化。

中等的政治风险:往往发生在那些政府权威保证,但国家的政治体制仍在发展中,或在危险的国家,如委内瑞拉,进行军事干预的存在。

具有较高的政治风险:政治体制的国家是非常不稳定的,政府有可能被驱逐出境的国家,如阿富汗。

四、政治风险的防范措施

政治风险准保险 在国外投资抵御政治风险的方法很多,应该尽量减少投资者的风险资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可能会导致没收财产,能够控制事件,减少东道国政府没收,并没收机会,或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减少的价值。这些方案,虽然在理论上是非常有吸引力,但实际上这是很难实现,因为这些措施与东道国的利益是对立的,而东道国的法律的存在降低了这些措施的成效。

2、国家间条约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儿科病房;应用效果

医疗护理风险即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配合较差等原因,给患者或者医院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在临床护理中,轻微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导致患者救治不及时、病情恶化等结果。尤其是儿科,由于患儿年纪小、自主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低,增加了儿科护理的风险性。本组研究主要探究了在儿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护理工作人员共计32名,平均年龄28.3岁,平均工作年限为8.2年。按照学历划分为:本科22名,大专10。本组研究将我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患儿基础资料如下:患儿共计200例,其中男性患儿122例,女性患儿为78例,年龄最大者为14岁,年龄最小的患儿1岁,平均年龄为(7.5±1.7)岁。

1.2方法

1.2.1分析目前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本组研究开展前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目前儿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调查对象为儿科现有护理人员、儿科医生以及患儿和患者家属。组织现有护理人员进行《防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并做好相关的培训结果评价。分析现有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工作中的弱项。按照我科对于风险防范的要求不断的完善《防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2.2护理风险识别在调查分析中发现,护理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是导致护理风险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风险识别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风险识别是一个对风险动态检测的过程,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缺乏预见性,很难在繁杂的护理工作中识别风险。对此,我院贯彻落实“三查七对”的制度,对于儿科病房常见的风险要素进行专题培训。例如儿科病房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跌倒、坠床、压疮、药物使用错误、误吸后窒息等等。通过相关风险因素的专题培训,有效的减少了护理事故、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1.2.3风险预防①加强警示案例教育。加强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促使功能人员充分认识风险因素是预防风险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警示案例教育则是护理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案例教育能够促使护理工作人员对以往的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反思,有利于其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定期开展护理风险教育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利用信息化平台对于我院以及其他医院的典型护理风险管理案例进行通报。②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更好的识别风险,我科不断的完善护理风险识别系统。根据我科患儿的接收数量、治疗现状具有针对性的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及时排查、识别、分析目前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点。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权责。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我科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涵盖了护理工作流程、风险预案、告知流程等。除此之外,还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护理工作权、责,让护理工作有章可依,一旦发生护理事故能够及时追责。但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并非一时之间能够完成,还需要我科管理人员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减少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儿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事故发生率。

2结果

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医护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应对能力均有所提升,护理满意度为97%(194/200),护理事故发生率为1%,优于常规的护理方式。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系列案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52-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学专业教育在中国有了蓬勃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规模扩张的阶段,进入了追求质量深化内涵的新阶段,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中国金融市场迅速成长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本文拟从提高金融专业教育课堂效果的角度出发,以金融学专业的重要课程“金融风险管理”为例,探讨一下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20世纪2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它是一种适合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金融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宗旨是让学生站在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角度,扮演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学会审时度势,进而作出合理的金融投资决策。

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在国外大学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并不一定意味着适合这些门类的所有课程。因为这些学科课程往往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该领域的知识框架和原理,案例教学法不太适合采用。更为关键的是金融风险管理在国内外高校中开设时间相对短暂,故很有必要根据《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在特质,来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国内学者陆春(2009)认为,考察某门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适应性可以从十个方面的标准进行权衡考量,(1)学院自身建设,(2)教师数量,(3)案例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重,(4)教师的知识结构,(5)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知程度,(6)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7)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状况,(8)课程的性质目的,(9)理论知识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例,(10)教师的教学经验。邢小军等根据金融学专业的另外一门重要课程《国际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并结合实践教学法的特点,采用DELPHI法对陆春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充实,形成了更加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判断此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可以借鉴邢小军的指标体系,来判断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是否适用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两门课都属于金融学的专业方向课,相对其他金融类课程来说,课程产生的时间都不长。具体的指标标准分述如下:

(1)课程的教学目的。如果学生是科学型硕士或者更注重理论研究的话,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法的适用性较弱;如果是本科学生或者MBA学生,那么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就较强。

(2)建立案例库的难易程度。如果课程无法建立数量充足的案例库,那么教师即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案例教学法也只能勉强维持。

(3)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比例。理论适合循循善诱地讲解,不适合案例讨论和实践模拟;故理论知识的比例越少,课程越有利于案例分析法的采用。

(4)教师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知识储备,案例大多涉及金融管理决策问题,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往往需要将金融学的各种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必要的综合。另外,案例分析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经验,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突况的处理能力。

(5)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肯定不能是一张白纸,学生必须事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拥有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才能够完全融入课堂讨论的氛围之中。

(6)教学工具的完备程度。电脑、投影仪等常规工具是最起码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有案例讨论室、网络链接、交互式教学工具等,否则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将很难体现出来。

(7)学校的政策支持程度。由于案例教学法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故高校的绩效考核政策倾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在课堂上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工作量的确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是在课前的准备设计的工作量将会成倍地上升,因而在工作量的计算方式上需要作出一定的倾斜。

(8)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偏好程度(喜好或厌恶的程度)。学生是教学的受众,所以学生的态度将会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学生喜欢、至少不厌恶抵制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学生们最大程度的配合支持。

(9)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态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及秉持的基本态度,会显著影响其采用的积极性与具体的使用效果。

(10)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对教学效果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教学中应该尽量选用真实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得案例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而且使其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风险管理这个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前些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都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乃至社会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愈来愈多的高校开设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直接目的,就是让金融专业的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金融风险,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置各种金融风险。通过这门课的名称不难看出,尽管它有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但它最大部分内容还是属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这是该课程适用案例教学法最根本的原因所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汇率浮动化,各类经济主体都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各种风险事件以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所有这些都给该课程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为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层次选择相对适合的案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将是新的教学方法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因素。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赶上了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可以轻松方便地从网上获取,他们最缺乏的是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因而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比较厌倦,除了少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渴望通过课堂学习直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案例教学法恰好能满足学生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让他们身临其境,自己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接受灌输。

二、系列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从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起步,到目前主要采用了系列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稳步上升。

目前商学院一般课程教学中,往往在讲授一章内容时比较习惯地采用单一的案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堂教学更容易组织,讲授的内容重点比较突出。我们认为采用系列案例教学法由浅入深,更符合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避免一开始就面临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例,学生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我们在进行每章内容教学时,往往同时提供三个案例,构成一个完整的案例系列,由导入案例、讲解案例和思考案例组成。

导入案例的主要作用。导入本章所要讲授的主题,一般要求短小精干,对时效性要求稍高,最好是选择近期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案例深入了解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案例系列中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讲解案例在系列案例中居于核心地位,一般要求案例情节交代完整,与本章讨论的主题紧密相关,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一定是最经典的。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比较深刻理解某种决策方法如何运用的精髓。思考案例主要供学生课后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技能,一般要求难度比讲解案例稍低,案例设计中尽量避免设计过多的陷阱,这样将保证大多数学生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都能找到答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思考案例在整个案例系列会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我们在讲授债券市场风险管理这一章时,选取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导入案例选择的是欧洲债券危机事件,属于宏观层面的债券市场风险。选择这个案例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该事件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虽然欧债危机的最黑暗时期已经过去,但导致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依然存在,仍然有关注研究的价值。二是它主要涉及到债券的信用风险问题,这是最常见的风险,在未来的金融实践中学生还会大量地面临此种风险,因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搞清楚相关各方究竟如何来化解信用风险。讲解案例选择的是武汉钢铁集团2002年公司债券案例,属于微观层面的债券风险案例,主要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发行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避险措施的选择,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充分揭示公司债券面临的各种风险,充分理解债券条款设计的合理性。思考案例同样选择的是微观层面案例,超日太阳公司2014年债券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学生深刻理解除了债务人直接违约外,由于债券发行人信用等级下降,也会给债券投资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我们认为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完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丰富的国内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案例;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也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大学生,21世纪的学子更喜欢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以为,采取系列案例教学模式既遵循了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我们期待案例教学法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中被更多地运用,结合其他先进教学法的采用,为实实在在地提高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陆春.我院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9.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5日

引言

近年来,我国目前处于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高峰期,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时间越来越长,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我国的大多建筑企业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和技术,抵御风险能力弱等不足,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拖期、项目预算超资和重大事故频发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使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能够降到最低。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透彻,本文引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对风险管理及其应对策略进行逐一分析。

案例:我国某工程联合体(某央企+某省公司)在承建非洲某公路项目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工程严重拖期,亏损严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承包商的声誉。该项目业主是该非洲国政府工程和能源部,出资方为非洲开发银行和该国政府,项目监理是英国某监理公司。

在项目实施的四年多时间里,中方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于2005年7月到期后,实物工程量只完成了35%。2005年8月,项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不顾中方的反对,单方面启动了延期罚款,金额每天高达5,000美元。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中方承包商在我国驻该国大使馆和经商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006年2月,业主致函我方承包商同意延长3年工期,不再进行工期罚款,条件是中方必须出具由当地银行开具的约1,145万美元的无条件履约保函。由于保函金额过大,又无任何合同依据,且业主未对涉及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做出回复,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维护我方利益,中方不同意出具该保函,而用中国银行出具的400万美元的保函来代替。但是,由于政府对该项目的干预往往得不到项目业主的认可,2006年3月,业主在监理工程师和律师的怂恿下,不顾政府高层的调解,无视中方对继续实施本合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中方不能提供所要求的1,145万美元履约保函的名义,致函终止了与中方公司的合同。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并委托律师,争取安全、妥善、有秩序地处理好善后事宜,力争把损失降至最低,但无论如何努力,这无疑已经是一个失败的工程了。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中方在投资和施工建设的风险管理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更没有很好地应对风险,最终导致工程项目的失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是指造成建筑工程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指那些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消极的不确定性。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即是对这些不确定性的管理,它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履行的是一种管理的功能。就是在识别,评价及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有效地处置风险,使其向有利条件转化,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风险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用它来系统地、连续地识别风险存在的过程,风险因素的识别这项工作是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识别,其中最重要的也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去了解并寻找项目所有可能遭受损失的来源,也就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目前,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核对表法(Checklists)和面谈法(Interviewing)等。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对自己所熟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后汇总确认。建筑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均可进行风险的识别,这样有利于实现项目风险的动态管理。

上面的案例中,中国在投资建设方面就有两大风险因素:1、外部风险。项目所在土地全部为私有,土地征用程序复杂,地主阻工时常发生,施工天气条件险恶,每年只有1/3施工日,这就对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2、承包商自身风险。在陌生的环境特别是当地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中方的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不能适应于该项目的实施,会导致项目不能稳定地进行下去。

(二)风险估计和分析。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存在于建设项目的各个过程中,这些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风险识别是从定性的角度了解和认识风险因素,但是要想掌握风险,就必须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分析和评估的量化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辨识主要的风险因素,其量化分析的结果有利于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减少风险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现在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敏感性分析(Sensitive Analysis)、调查打分法(Checklist)、模糊数学(Fuzzy Set)及影响图(Influence Diagrams)等。

风险定性分析是评估已识别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其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风险量(值)=概率(P)×风险影响(I),在定性分析中主要依据是:(1)风险管理计划;(2)已识别的风险;(3)概率范围与后果;(4)假定的条件;(5)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在定性分析中也可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对施工控制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要进行再次细化分析和管理控制。例如,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中的风险因素其风险发生后的影响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或工期的严重拖延,成本的大量增加,就需要加强管理。

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在定量分析中要善于采集相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按照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分类列表。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通过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施工成本、质量和时间目标的概率,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趋势。(图1)

通过对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在上述案例中,中方公司在招投标前期做的工作不够充分,对招标文件的熟悉和研究不够深入,现场考察也未能做好,对项目风险的认识不足,低估了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对可能造成工期严重延误的风险并未做出有效的预测和预防,造成了投标失误,给项目的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是确定项目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针对案例中的工程项目风险,结合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对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策略总结如下:1、有效的风险规避。例如,中国承建方在面对国情复杂和施工条件恶劣的业主国,应及时减少或中断投资建设,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合理的风险承受;3、尽可能降低风险。例如,中国建设方在面对不可抗力等情况下,应及时做出合理的管理和施工方案,将施工风险降至最低点;4、必要的风险分担。例如案例中我国建设方要选择保险公司对所施工工程进行保险,确定恰当的保险险种、保险范围、免赔额、保险费等,这样可以对风险有一定的分担,减少一定量的损失。总之,风险应对策略往往是结合运用的,同时单位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以上应对策略,案例中中国建设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中方内部管理不善,泛滥地使用设备,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不适合该国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都造成项目进度仍然严重滞后,成本大大超支,工程质量也不如意。

(四)风险监控。风险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都很难完全消除风险,而且即使将原有的风险消除后,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此,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就是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风险监控的内容包括:评估风险控制行动产生的效果;及时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跟踪、评估残余风险的变化和程度;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提供启动风险应变计划的时机和依据。通过风险监控尽量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都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对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中该项目由某央企工程公司和某省工程公司双方共同出资参与合作,项目组主要由该省公司人员组成。项目初期,设备、人员配置不到位,部分设备选型错误,中方人员低估了项目的复杂性和难度,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又过于强调客观理由。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在一个以道路施工为主的工程项目中,道路工程师却严重不足甚至缺位,最后导致工程以失败而告终。

二、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再加上近年来人们对风险越来越重视,因此对风险的管理正在成为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对项目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控制,无疑对项目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是有益的。这也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又添了一把保护伞。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只有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之间通过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采取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将工程项目风险降至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许霞.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27.

[3]胡波.浅析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7.

[4]刘伊生.建设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信息工程监理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价

在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时,风险是影响结果的重要环节。监理方受业主委托,依法对信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协调业主方和承建方的关系。监理方不仅要对自身风险进行分析,同时也要为承建方及业主进行风险评估。

一、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及风险管理的含义

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条例规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项:三监理(事前监理、事中监理、事后监理)、三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两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

2.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对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和结果的一种评测。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

二、IT监理风险来源

本文从信息工程项目的内部、外部环境两方面,来分析IT监理风险的类型。

1.外部风险

国家、全球政策风险:因政府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变动,例如加入世贸组织、双边贸易摩擦等造成的影响。

经济环境风险:在监理过程中,由于预测失误、供求关系变化、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所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社会环境风险:近年来,监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对监理工程师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同时人们对监理认识也产生了某些偏差和误解,有可能形成一种对监理的健康发展不利的社会环境。

2.内部风险

业主引起的风险:在我国由于信息工程监理刚刚起步,某些业主对信息工程监理认识不清,对监理人员不信任,对监理工作不配合,使监理工作失去理性和相应的权利。

信息工程承建商引起的风险:例如,承建商对监理认识不清,不配合监理工作。许多系统集成商误认为监理是业主派来监督他们的,所以不愿意接受监理,自然不会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信息工程监理方引起的风险:有的监理咨询机构为了迎合业主的意图,对工程质量、工期及投资控制进行不切实际的盲目承诺或采取压价的方式来承揽项目。使监理工作不能正常运行,达不到监理效果,直接损害了业主的利益,同时也使监理组织的社会形象受到极大损害。长此将失去社会及业主的信任,给整个信息工程监理行业带来巨大的行业风险。

三、IT监理中的风险评价

风险分析方法常用的有定性、定量的方法,其中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是在定性的基础上而实现的。本文将着重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风险分析中的运用。

1.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是凭借专家的判断性描述产品(风险)的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其目的是界定风险源,并初步判明风险的严重程度,以给出系统风险的综合印象。几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初步危险分析法(PH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因果分析法等。

定量分析是借助于量化的指标,运用模型、曲线、公式等手段定量评价产品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期望货币价值分析;敏感性分析;蒙特卡罗法等。

定量分析法克服了定性分析的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不确定性高等缺点,但具体操作往往比较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定性分析中引入数学手段,对定性问题进行量化处理,即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从评价主题根据具体情况所给定的、可能是模糊的评价尺度出发,进行首尾一致的、无矛盾的价值测定,以获得对多数人来说可以接受的评价结果,为正确决策提供所需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涉及的许多经济、技术概念,都具有模糊属性。因此,对于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的风险管理项目,评价时应当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面用具体的案例来介绍该方法在监理风险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

案例:随着企业信息化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某企业也准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现有A、B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相应的预期收益如表1所示,请分析应该向企业决策层推荐那个方案?(A方案采取了监理方式,B方案没有采用监理方式)

备选方案的风险―收益表 单位:万元

步骤:

(1)建立项目风险评价因素集,包括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一个集合式中―因素集,为n个影响因素集。在本例中,从项目风险的质量风险、进度风险、投资风险三方面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从而构成了项目风险评价因素集。即={质量风险,进度风险,投资风险}

(2)确立评价集。它是专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项目因素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既

式中为m个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在综合考虑所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评价集中得出一响应的结果。在本例中,采用李斯特5分法,分为“很高,比较高,一般,不高,无”等五种,即={很高,比较高,一般,不高,无}。

(3)确定权重集。权重集反映了项目风险评价因素集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评价。一般通过对各个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组成的集合。在本例中,假定三个因素(质量风险、进度风险、投资风险)的权重。

(4)建立模糊关系矩阵。也就是建立从U到V的模糊关系R。采取专家评审打分的方法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例如,就A方案的质量风险而言,假设有25%的专家认为很高,55%的人认为比较高,10%的人认为一般,10%的则认为不高,没有认为无。于是,对单因素“质量风险”的评价为(0.25,0.55,0.10,0.10,0.10,0.0)。同样,对“进度风险”、“投资风险”的评价分别为:(0.25,0.55,0.10,0.10,0.0)、(0.30,0.20,0.30,0.10,0.10),则模糊关系矩阵为

同样,建立B方案的评价模糊关系矩阵

(5)模糊综合评判。根据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为:。即

上式中为模糊综合评价集;为模糊综合评判指标。

对进行归一化处理,有且满足

因此对A方案有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计算结果表明:A方案隶属“很高”,“比较高”,“一般”,“不高”,“无”的程度分别为27%,41%,18%,10%,4%;B方案则分别为15%,13%,21%,24%,11%。

(6)综合决策。以评价对象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方案的状态概率,计算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并据此决策。

由于。因此应选择方案A,即应向决策层推荐A方案:采取监理方式。

五、结论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11篇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10月以来,我局结合实际,在全市国土房管系统全面部署开展了“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为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和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我局研究制定了《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以减少廉政风险、提高行政效能、提升作风形象为目标,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把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工作统一起来,充分“渗透”到土地房屋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在全局范围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

为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重点选取了土地整治、征地拆迁、土地评估、测绘管理、地质调查等职能单位,围绕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和效能梗塞点,着眼健全内控机制建设,开展了廉政风险点查找试点工作。通过及时将试点单位的经验和成果在全局进行宣传推广,统筹指导全局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

一、廉政风险查找主要做法

我们突出围绕“找、防、控”三个环节,从个人岗位和职权运行流程“两条线”入手,将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落实到“五个一”,即:一份岗位风险表格、一张业务流程及风险分析图、一份职权风险等级及防范措施目录、一系列风险情景案例,形成一本《廉政风险点防范指南》,构筑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

(一)以岗为点,分类确定廉政风险点,编制岗位风险表。突出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岗双责”制,明确并区分三类廉政风险,即:廉政风险点、效能风险点和领导责任风险点。其中,廉政风险点主要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效能风险点主要是在政风行风、工作效率方面的风险;领导责任风险点主要是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监管风险等。在区分三类廉政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职责划分,编制两种《个人岗位廉政风险表》: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岗位廉政风险表,重点针对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结合主管或分管职责,从法律政策、社会环境、体制机制、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等环节中查找出领导岗位的廉政风险和责任风险,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执行“三重一大”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二是非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岗位廉政风险表,重点针对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社会交往以及行使自由裁量权和内部管理权等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和效能风险点。

(二)以程序为线,科学划分廉政风险等级,编制业务流程及风险分析图。我们综合职权性质、重要性和廉政风险发生的机率等因素,按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将廉政风险点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风险:主要针对在职权运行中可能违反法律法规或处置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和的廉政风险。b级风险:主要针对在职权运行中可能违的纪律规定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发生的廉政风险。c级风险:主要针对职业道德风险、作风不实和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

在划分风险等级的基础上,依托业务流程,查找职权运行中各环节的廉政风险。具体做法是:各单位对本单位的所有职权(包括行政执法权和内部管理权)进行清查梳理,制定职权目录,逐项编制职权运行流程图。同时,对照梳理出来的各个流程图,评估确定各个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并在流程图上一一标注,从而形成一张职权运行流程、廉政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三位一体”的业务流程及风险分析图。

(三)以权定责,实行层级负责制,全面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在查找风险点过程中,我们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层级审核制。在查找方法上,采取横向查找和纵向查找相结合,通过四个步骤,力求风险点查准、查实、查透:一是自己找。每一个工作人员对照岗位职责,全面查找各自廉政风险点,认真分析风险点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填写《个人岗位廉政风险表》;二是群众帮。各部门召开内部讨论会,相互点评各自岗位风险点是否查找准确到位、全面细致;三是集中评。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召开评析会,由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本部门岗位风险和工作流程风险排查情况,并在会议评析,对于一些查找不准确、不深入或有遗漏的,要求限期改进;四是组织审。各单位领导以及各岗位风险点查清以后,将廉政风险点登记汇总、建立台帐,由本单位领导班子审定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通过逐级、广泛深入的查找,7个试点单位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351个。

(四)以制度为面,制定防控措施,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进一步对确定的廉政风险点进行防范措施的落实,力求从点到面、从横向到纵向,实行承诺制、情景案例教育制等,全方位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一是签署一份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承诺表。针对岗位廉政风险,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组织每一个工作人员签署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承诺表,提出岗位廉政行为规范,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防控观念。二是要求各单位编制一份风险等级及防范措施目录。通过确定职权运行风险点及其等级,明确责任人,分析现有制度漏洞,制定和完善预防各类廉政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制度,统计编制《职权运行廉政风险等级及预警防范措施目录》,固定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三是编写一个风险情景案例。要求各单位岗位风险相关人,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采取自编自学的方式,编写岗位廉政情景案例。试点单位共编写风险情景案例112个。同时,召开案例点评会,每个人说明和演示自己所编撰的情景案例,并对别人编写的案例找漏洞、提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案例。四是组织测试,以案说法。将案例汇编成册,从中选取典型案例,结合《廉政准则》,编制试题,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测试,并将情景案例教育运用于日常会议、学习活动中。五是编制一本单位廉政风险防范指南。以处室、科室为单位,将本处(科)室的职责、所有的职权目录、业务流程表、各廉政风险点以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和责任人,等等,形成融“职责、职权、廉政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为一体的《廉政风险防范指南》。

二、工作体会

此次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我们按照部里和省、市的要求,把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工作融入到具体业务工作,实现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与行政执法、依法行政有机结合。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有四点切身体会:

一是要注重领导垂范、带头指导。我们将“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落实纳入廉政责任,

局长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与派驻纪检组签订廉政承诺书(开创了我市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从自觉接受监督到主动要求接受监督的先例),与各位分管副局长签订廉政责任书;各副局长与其分管的机关处室、局属单位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通过签订层级廉政责任书,一层抓一层,督促各级领导带头推进工作、切实履行责任。局领导带头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查找,从分管工作的高度,查摆和分析行政管理、业务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廉政风险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明确廉政风险梳理框架,强化全程指导督促。同时,我局研究出台了《加强效能建设增强执行力提高服务能力的内部问责规定(试行)》,推动全局系统以准确、规范、高效、负责的标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二是要注重全员参与、全程互动。“全员参与”是指:全员参与风险点查找、风险点分析梳理、工作流程图制作、情景案例编写、案例讨论交流。“全程互动”是指:工作流程图制定过程中的互动式征求意见,案例编写过程中的互动式相互启发,案例修改过程中的互动式问题聚焦,领导审议的互动式集体讨论。通过一系列的全员参与、全程互动,真正做到“风险定到岗、教育落到岗、责任落到人”。

三是要注重创新形式、教育同步。廉政风险排查工作与岗位廉政教育密不可分。我们以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组织每一位干部职工编写情景案例,使“人人知晓廉政风险、人人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识深入人心。采取“边学边做”的方法,先由试点单位领导小组编撰范本供大家学习,鼓励大家在内部网上挂出自己编写的案例,发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作用。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12篇

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在国外大学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并不一定意味着适合这些门类的所有课程。因为这些学科课程往往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该领域的知识框架和原理,案例教学法不太适合采用。更为关键的是金融风险管理在国内外高校中开设时间相对短暂,故很有必要根据《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在特质,来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国内学者陆春(2009)认为,考察某门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适应性可以从十个方面的标准进行权衡考量,

(1)学院自身建设,

(2)教师数量,

(3)案例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重,

(4)教师的知识结构,

(5)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知程度,

(6)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7)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状况,

(8)课程的性质目的,

(9)理论知识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例,

(10)教师的教学经验。

邢小军等根据金融学专业的另外一门重要课程《国际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并结合实践教学法的特点,采用DELPHI法对陆春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充实,形成了更加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判断此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我们认为,可以借鉴邢小军的指标体系,来判断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是否适用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两门课都属于金融学的专业方向课,相对其他金融类课程来说,课程产生的时间都不长。具体的指标标准分述如下:

(1)课程的教学目的。如果学生是科学型硕士或者更注重理论研究的话,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法的适用性较弱;如果是本科学生或者MBA学生,那么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就较强。

(2)建立案例库的难易程度。如果课程无法建立数量充足的案例库,那么教师即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案例教学法也只能勉强维持。

(3)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比例。理论适合循循善诱地讲解,不适合案例讨论和实践模拟;故理论知识的比例越少,课程越有利于案例分析法的采用。

(4)教师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知识储备,案例大多涉及金融管理决策问题,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往往需要将金融学的各种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必要的综合。另外,案例分析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经验,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突况的处理能力。

(5)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肯定不能是一张白纸,学生必须事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拥有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才能够完全融入课堂讨论的氛围之中。

(6)教学工具的完备程度。电脑、投影仪等常规工具是最起码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有案例讨论室、网络链接、交互式教学工具等,否则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将很难体现出来。

(7)学校的政策支持程度。由于案例教学法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故高校的绩效考核政策倾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在课堂上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工作量的确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是在课前的准备设计的工作量将会成倍地上升,因而在工作量的计算方式上需要作出一定的倾斜。

(8)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偏好程度(喜好或厌恶的程度)。学生是教学的受众,所以学生的态度将会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学生喜欢、至少不厌恶抵制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学生们最大程度的配合支持。

(9)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态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及秉持的基本态度,会显著影响其采用的积极性与具体的使用效果。

(10)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对教学效果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教学中应该尽量选用真实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得案例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而且使其具有更高的说服力。风险管理这个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前些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都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乃至社会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愈来愈多的高校开设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直接目的,就是让金融专业的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金融风险,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置各种金融风险。通过这门课的名称不难看出,尽管它有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但它最大部分内容还是属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这是该课程适用案例教学法最根本的原因所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汇率浮动化,各类经济主体都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各种风险事件以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所有这些都给该课程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为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层次选择相对适合的案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将是新的教学方法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因素。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赶上了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可以轻松方便地从网上获取,他们最缺乏的是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因而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比较厌倦,除了少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渴望通过课堂学习直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案例教学法恰好能满足学生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让他们身临其境,自己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接受灌输。

二、系列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从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起步,到目前主要采用了系列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稳步上升。目前商学院一般课程教学中,往往在讲授一章内容时比较习惯地采用单一的案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堂教学更容易组织,讲授的内容重点比较突出。我们认为采用系列案例教学法由浅入深,更符合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避免一开始就面临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例,学生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我们在进行每章内容教学时,往往同时提供三个案例,构成一个完整的案例系列,由导入案例、讲解案例和思考案例组成。导入案例的主要作用。导入本章所要讲授的主题,一般要求短小精干,对时效性要求稍高,最好是选择近期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案例深入了解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案例系列中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讲解案例在系列案例中居于核心地位,一般要求案例情节交代完整,与本章讨论的主题紧密相关,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一定是最经典的。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比较深刻理解某种决策方法如何运用的精髓。思考案例主要供学生课后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技能,一般要求难度比讲解案例稍低,案例设计中尽量避免设计过多的陷阱,这样将保证大多数学生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都能找到答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思考案例在整个案例系列会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我们在讲授债券市场风险管理这一章时,选取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导入案例选择的是欧洲债券危机事件,属于宏观层面的债券市场风险。选择这个案例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该事件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虽然欧债危机的最黑暗时期已经过去,但导致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依然存在,仍然有关注研究的价值。二是它主要涉及到债券的信用风险问题,这是最常见的风险,在未来的金融实践中学生还会大量地面临此种风险,因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搞清楚相关各方究竟如何来化解信用风险。讲解案例选择的是武汉钢铁集团2002年公司债券案例,属于微观层面的债券风险案例,主要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发行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避险措施的选择,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充分揭示公司债券面临的各种风险,充分理解债券条款设计的合理性。思考案例同样选择的是微观层面案例,超日太阳公司2014年债券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学生深刻理解除了债务人直接违约外,由于债券发行人信用等级下降,也会给债券投资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结论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13篇

1.靖宇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站,吉林白山 135200;2.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吉林白山 1352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以及其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6月来该计划生育指导站院接受无痛人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管理,而对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性管理,以观察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以及临床总满意率。结果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按照护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7.1%,而对照组的则为80.0%;且比较临床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风险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性管理效果,由此可知,风险管理可以在护理管理中进行推广和应用,从而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便利。

[

关键词 ] 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总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079-02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LI Yingnan HU Yanan

1.Th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 of Jingyu County,Baishan,Jilin Province,135200,China;2.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yu County,Baishan,Jilin Province,135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ts effect. Methods Select 2013 June to our planning guidance Station hospital analgesia stream of people 7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at is, giv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given routine manage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observ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ect of management and the total satisfactory rate. Results Nursing activities by giving different nursing management schem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bserve the rate of 97.1% groups of clinical total satisfaction, control rate of 80% groups of clinical total satisfaction,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indexes of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indicators group,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roug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different nursing management schemes ar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effect, thus it can be seen, the risk managemen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in nursing management, so as to bring the gospel to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Nursing management;The total satisfactory rate

[作者简介] 李英楠(1980-),女,吉林靖宇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该研究以计划生育指导站在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以计划生育指导站在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因为各患者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可以进行比较。随机的把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4~42,平均年龄为(26.78±2.01)岁,患者的孕期时间为12~38 d,平均孕期时间为(20.73±2.48)d;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3~41岁,平均的年龄为(26.48±2.11)岁,患者的孕期时间为14~40 d,平均孕期时间为(21.48±2.31)d。

1.2 方法

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别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本计划生育指导站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一般情况下,风险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医务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患者的病情、医患之间的沟通[1]、医疗设备的安全、手术运行程序等,这些方面因素均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准确评估[2];其次,成立专门风险控制安全管理小组,并且设立组长,为了保障安全管理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则对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3];第三,将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然后将风险管理工作内容分配给安全管理小组,对此还需要设立质量监督小组;第四,定期开展小组例会,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为这些问题而探讨相关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以控制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4]。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通过应用调查问卷以及电话随访方式以了解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程度以及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同时,注意对患者的病历隐私信息内容进行保护,总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采用的为风险管理方案,其临床总满意率为97.1%,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常规性护理方案,其总满意率为80.0%。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风险管理方案,其临床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高[5];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风险管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效果比对照组要好,因此风险管理可以在护理管理中进行推广和应用,从而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便利。

[

参考文献]

[1] 陈妙霞,陈华丽,李晓玲,等.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住院病人口服给药流程的改造[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94-95.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管理 纳税评估选案 税收遵从

一、OECD国家纳税评估选案系统的理论基础

纳税评估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进而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程度和信誉等级做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1]。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建立了类似的纳税评估体系和税收评估模型,有的国家称为评税或税务审计,纳税评估工作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税务局的核心工作。从理论上说,纳税评估是对纳税不遵从行为或纳税人诚信水平的评判、测量,从而成为连接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有效载体。经过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避免稽查环节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征管效率和税收管理水平。

有关纳税主体税收遵从的研究1979年起源于美国,此后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先后开始纳税遵从理论的研究。其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为两方面:

第一,针对税收遵从与不遵从类型的研究。西方学者对纳税人依法照章纳税状况的评估和描述,通过“税收遵从”来体现,其理想状态是:按要求进行税务登记;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要求报告相关的涉税信息;及时足额缴纳或代扣代缴税款。而偏离理想状态的行为均可称为税收不遵从。在税收实践中,税收不遵从是更为普遍的状态,也是税务管理产生的原因。根据对纳税人行为方式的研究,税收不遵从分为无知性不遵从(愿意自觉纳税,但不能准确理解税法和法规)、故意性不遵从(不愿意自觉纳税,主观存在减少自身税负动机)[2]。一般而言,税收遵从的研究对象为故意性不遵从,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的设计也基于此。但在实践中,特别是计算机自动化的选案系统,由于错报或漏报事实已经发生,因此很难在动机上严格区分两种性质的不遵从行为。一些国家采取合并无知性不遵从与故意性不遵从的原则作为税收审计选案的理论基础。

第二,针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国外对税收遵从成本的实证研究表明[3][4],税收遵从成本不仅数额巨大,而且负担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收遵从成本;另一方面,小型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负担重于大型企业。高税收遵从成本易引发纳税人的不满情绪,特别是小型企业和个体户,较高的遵从成本使他们感受到在税收上不公正的待遇,导致严重的偷税问题。这种行为具有较强的积累性,对形成自觉申报、诚信纳税的税收氛围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5]。因此,中小型企业 [①]在很多国家代表着税收不遵从的高风险群体,成为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

二、OECD国家几种代表性的纳税评估选案系统[6]

1、集中化/自动化方式——美国国内收入署(IRS)

美国税收审计选案系统主要以“判别函数工作量选择模型”(Discriminate Function Workload Selection Model)为基础,并通过DIF建立一个公平的全国性的长期评分方式,即“纳税人遵从测度程序”(Taxpayer Compliance Measurement Programme),来识别最有可能具有遵从风险的个人和资产较少企业的纳税申报。

IRS服务中心遵从风险系统运作框架,如图1:⑴纳税人提交的申报表进入服务中心子处理程序;⑵进入程序的“提交分析模块”(Filing Analysis Module)。FAM会将提交的申报表分类、打分和筛选,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归类。FAM根据9个指标:被动活动损失(passive activity loss)、自我雇佣税、可选择最低税、投资的利息费用、双重课税抵免、生活费或赡养费、教育扣除、儿童照顾扣除和慈善捐赠,设置标准,检查企业是否违例。一旦申报情况符合企业违例标准,即违例标准被“点燃”(fired),申报即被送入“提交事后分析模块”。⑶进入程序的“提交事后分析模块”(Post Filing Analysis Module)。根据FAM的评分,PFAM将进入模块的申报作适当分类。⑷违例标准没有被“点燃”,申报被IRS接受归档。⑸申报表被分为勤劳所得税收抵免 [②]预先退税(EITC Re-refund)、勤劳所得税收抵免事后退税(EITC Post-refund)、非勤劳所得税收抵免事后退税(Non-EITC Post-refund)三类。⑹⑺基于PFAM的分析,PFAM针对高风险或低风险申报表为工作人员分配合适的工作量。⑻具有非遵从风险的申报表进入“工作量分析模块”(Workload Analysis Module)。同时被检验和调查的申报表也被反馈到WAM。WAM将根据“服务中心测试工作计划”中每个地区的经验值水平、每个案例花费的时间和纳税人回应率等因素权衡分配工作人员和相应需要调查的纳税申报。⑼在适合的情况下,存在高风险的申报表也被转入其他模块,例如针对小企业或自我雇佣的情况。⑽以WAM的分析结果为基础,纳税申报进入“服务中心检查”程序。⑾非遵从风险高的申报表检查程序终止,IRS将申请强制执行判决的诉讼。⑿在适当条件下,具有高风险的申报也可以进入选择性的处理程序,比如非强硬性警告等。⒀具有低风险的纳税申报进入选择性的处理程序。⒁所有处理结果反馈到“处理事后分析模块”(Post Treatment Analysis Module)。⒂PTAM的结果再提供给FAM,以便未来分类和选案使用。⒃对那些已被IRS接受并归档的申报而言,数据会由PFAM直接反馈给FAM,作为历史记录保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风险识别方式——英国国家税务局(UK Inland Revenue, UI)

UI的风险识别处理是一个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结合的过程,由两个层面展开。首先,从中央层面:局部选择完全审计 [③]案例的比例在中央的指导下进行,余下的部分则为地方性选案。而且所有地方性选案由中央自动化风险评估系统予以支持,地方税务机构时可以使用全国性统一的风险标准和参数系统了解纳税人的概况。数据挖掘和聚类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识别带有高风险特征的纳税申报表,其结果有利于明确需要实施完全审计的中央选案比例,以及协助地方RIAT进行地方性选案。其次,从地方层面:每个地方税务机构中都包括一个风险智能和分析小组(RIAT),其主要作用是对本地区所有纳税申报表实施风险评估,并识别哪些个案需要被审计,而审计的实施则由地方税务机构的其他小组完成。表1为2003--2004年UI完全审计大体的构成情况:

表1: 英国税务局2003—2004年完全审计选案情况

选案方式 中央/地方选案 完全审计的比例

随机审计 中央选案 10%

中央指导 针对存在高风险的交易部门或问题由中央负责,进行局部选案 35%

地方性选案 地方有选择审计 55%

3、国内增值税风险分析——奥地利联邦财政部(Austrian Federal Ministry of Finance)

奥地利的增值税风险分析系统是多量纲的选案系统,以客观的风险因素、基础数据的频繁更新、持久的风险评估处理程序为基础,只适合于中小或较大的业务量企业的风险评估。目前使用的客观风险因素指标有35个。例如提交申报表和支付税款有无规律性、申报表中的数据、填报数字与无规律性周期之间的比较、由于重大变化产生的风险、案例的历史和当前的状况以及其流动性问题、增值税申请退税的信息等。风险评分根据每个风险因素指标或其风险属性水平,分配到每个实际案例,并通过发生特定事件情况下更新风险分值的方式,针对特定纳税人不断地积累分值。风险分值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总和可以体现案例的实际风险。例如以下特定事件:是否提交申报表、是否履行支付税款的义务、是否有税务审计结论、是否有年度评估的结果等。但是由于“积累风险评分”系统一般不能体现新企业存在的任何高风险,税务机构需要对特殊风险进行分类,人工选案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4、增值税退税中的风险评估——英国税务与海关总署(UK Customs&Excise)

英国增值税制度允许在独立的纳税申报中,对购买的进项税额超过销项税额的差额部分予以退税,从而引发不足额缴纳税款的潜在风险。增值税退税中的风险评估依赖于“退税前可信性程序”,其任务是在退税前从众多退税申报中筛选出存在最高风险的申报表,核实是否应予退税。“可信性程序”具体分析步骤为:

首先,风险因素(变量)的识别阶段。包括交易分类、应纳税流转额的规模、应付税款净额、提交申报的平均延迟天数、申报表的类型(漏报或正在接受评估),以及债务历史等。这些风险变量一般不被加权。因为在申报表中,有些变量的信息可能缺失,所以各变量的权重没有区别。但从风险角度考虑,一些变量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是否有漏报的情况等。

第二,风险状况的评估阶段。对一个申报企业来说,如果一个或几个风险变量发生的频率值较高,说明存在税款流失的高风险,其风险分值就会比较高。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每个企业一个或多个风险变量发生频率值的命中率、每个企业多个风险变量发生频率值的平均命中率,以及一旦风险发生每个命中率可能流失的税款金额。风险分值就是,所有命中率中的最大值与每个命中率可能流失税款金额的平均值的乘积。根据风险分值,纳税企业被排序为没有经过审计、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异常风险五个组,来决定审计人员的数量,以及向各地区税务机构分配不同风险水平的申报表。

5、分散化的风险识别处理——法国一般税高级理事会(French General Tax Directorate)

法国的风险识别处理过程不由中央管理,而是由地方性或专门的高级理事会负责,并通过3909表格完成当地税务机构对纳税人信息的采集工作,作为风险评估的基础。表格记录了地方税务机构掌握的有关纳税人的所有税收遵从信息,包括由此推定的潜在风险。

其次,OASIS和SYNFONIE风险分析软件,会对所有集中到专门的高级理事会的3909表格进行处理。首先,OASIS对3909表格中各种信息的作进一步细致分析。这些分析包括对企业增值税、公司税纳税申报表,以及自我雇佣行为的研究和比较;计算一系列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财务状况报表中不同行之间的比率;对同一纳税人以前年度(三年或四年)的纳税申报表,或有同样行为、同等流转额水平的不同纳税人之间,做局部性、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比较和比率计算;以及对不同申报表中要素间进行交叉稽核。其次,SYNFONIE通过给每一份申报表划分风险等级来完成风险评估过程。每一个风险按1~5给予分值划分等级,分值越高的申报表,其风险越高。一般情况下,超过20分的申报表就可作为怀疑对象。

三、我国增值税纳税评估现状的基本分析

1、 增值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状况

从增值税分行业税负角度,2000~2004年,批发零售业实际征收收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平均为14.87%左右,工业 [④]实际征收增值税收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平均仅为10.85%左右 [⑤],而且目前我国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户数约占增值税纳税人总户数的80 %~90 %,对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方法以4 %和 6 %的征收率征收,其实际税负要超过一般纳税人17 %的税率[7]。从税收遵从成本角度看,通过对纳税人及税务机构的调查,增值税纳税人填写申报表的时间相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花费时间最长,折合为货币成本的金额也最大。另外,从我国近年来偷逃税的大案要案上看,基本都是增值税案[8]。

2、 增值税纳税评估选案的基本方法

1998年国家税务局确定峰值分析法作为选案的基本方法,使用销售额变动率、税负率、销售毛利率、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和成本毛利率5个指标与正常峰值进行比较。正常峰值由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本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峰值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被使用者理解和掌握。但缺点也在于评判标准过于简单。由于峰值法的分析原理是衡量个体指标偏离行业平均值的程度,所以评估人员在实践中通常根据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出现异常值,判别申报的可靠性。如目前增值税的纳税评估一般仅限于零申报、销售变动率和税收负担率为零或很高三种情况,而其他分析指标的权重相对较小,因此误判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税收负担率、销售毛利率、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税收负担差异率幅度和销售利润率是人工选案的首要考虑对象,典型的峰值选案模式很容易被企业以各种手段伪装而失去意义。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增值税纳税人税收遵从度较低。由于批发零售业的实际税负高于工业部门,增值税评估对象只限于一般纳税人,以及增值税的遵从成本较高,使得增值税纳税人、特别是大量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具有较高的非遵从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纳税评估系统自身存在方法上的缺陷,评估指标单一,凭税务人员个人经验的选案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不仅降低了选案准确率,也不利于控制税收管理成本。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以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判别为基础的计算机评估系统、加强对增值税纳税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日常监管。

四、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的经验总结与对完善我国增值税纳税评估系统的启示

1、国外选案系统是以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测度为基础的,并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的纳税诚实申报判别模型是税务审计选案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这得意于其在对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上述国家都将纳税人遵从风险的识别作为评税流程的第一步。一方面,可以使税务稽查工作量、税务人员根据不遵从风险的高低进行合理配置,优化有限资源,控制税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根据一个或几个异常值来判断纳税企业存在疑点的误差,影响选案的准确率,使稽查更加有的放矢。

纳税诚实申报判别模型可以简单描述为:有2个总体Y1(不逃税类企业)和Y2(逃税类企业),其分布函数分别是F1 (x)和F2(x),均为n维分布函数,对给定一个新的纳税申报表x,判断x来自哪个总体。一般来说,维度高一些,即指标个数多一些,可以使分界线的分辨率更高一些。这样可以克服我国目前峰值法的不足,避免个别指标值异常对选案的误导。

2、国外税务审计选案比对标准多样化。上述国家都通过金融部门、或其他可以提供第三方信息的机构提交的纳税申报,来获取与企业相关的外部非数据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处于不断更新与完善中,其更新速度的频率基本为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不等。其比对标准基本可以分为纵向的宏观与微观指标,横向的硬指标 [⑥]与软指标。相对软指标(定量指标)而言,硬指标具有“肯定性”,这类标准一般不需要测算,可以在税收法律法规中直接获得,将纳税人情况与其进行对比,从中发现疑点,通常是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软指标是度量“可能性”的指标,通过量化的数据与标准进行比对的异常情况由税务人员根据经验进行推断,所以存在误判的概率。而宏观经济指标则有助于对整体税收形势的掌握,为选案提供指导方向。

我国目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税收负担类指标、资产管理能力类指标、企业盈利能力类指标、企业偿债能力类指标以及企业性质和信用状况类指标组成。其中定量指标占了绝大多数,而硬指标和宏观经济类指标比较缺乏。如在目前计算机选案指标体系中,可以加入税务登记情况类指标;账簿、凭证管理情况类指标;纳税申报情况类指标:税款缴纳情况类指标等。除此以外也可以增加一些更为深入的分析指标,如奥地利使用的一些客观风险因素指标:提交申报表和支付税款有无规律性、申报表中的数据、填报数字与无规律性周期之间的比较、由于重大变化产生的风险、案例的历史和当前的状况以及其流动性问题、增值税申请退税的信息等,从而使遵从风险的测度结果更为客观。

3、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普遍设计了学习与反馈机制,并建立绩效评估程序。这种机制用来记录税务机关负责评估的案例、部分法院判例,或者对纳税人非遵从行为的处理措施,作为历史信息保存在系统内部,为未来有争议的案例的处理提供指导依据和参考。学习与反馈机制对于一个选案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的系统。虽然美国的税收制度没有实行增值税,但其针对所得税,识别纳税人遵从风险的运作框架却值得借鉴。

4、国外税收审计选案方式基本有中央集中选案,如美国。有中央集中化和地方分散化相结合的方式,如英国。也有由一份特殊的电子表格为选案线索,由地方汇集到某个部门集中选案的方式,如法国。这些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国家层面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中央与地方,不同地理区域间的数据共享。

我国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纳税评估选案属中央税种税收管理范畴,由各地国税系统行使税收管理权。相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中,除了增值税特定分税种评估指标外,还会用到各税种通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如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评估指标。如果国、地税相互独立进行纳税评估选案工作,会造成数据信息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的数据库是增值税纳税评估选案系统开发的基础,而且增值税风险分析与所得税风险分析的系统整合也是国际税收审计计算机选案系统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行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

[2]马国强, “正确认识与开展税务服务” [J],《涉外税务》, 2005(3),5-8

[3] B.Tran-Nam, C.Evans, M.Walpole and K. Ritchie,"Tax Compliance Costs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ustralia," National Tax Journal, 53,2,229-52.

[4] J.Slemrod,"The Simplification Potential of Alternatives to Income Tax," Tax Note, 66,1331-8

[5]雷根强,沈峰, “简述税收遵从成本” [J],《税务研究》,2002(7),42-44

[6] OECD, Information Note: Compliance Risk Management Audit Case Selection Systems: Case Study, 2004.10, 14—45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管理纳税评估选案税收遵从

一、OECD国家纳税评估选案系统的理论基础

纳税评估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进而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程度和信誉等级做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1]。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建立了类似的纳税评估体系和税收评估模型,有的国家称为评税或税务审计,纳税评估工作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税务局的核心工作。从理论上说,纳税评估是对纳税不遵从行为或纳税人诚信水平的评判、测量,从而成为连接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有效载体。经过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避免稽查环节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征管效率和税收管理水平。

有关纳税主体税收遵从的研究1979年起源于美国,此后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先后开始纳税遵从理论的研究。其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为两方面:

第一,针对税收遵从与不遵从类型的研究。西方学者对纳税人依法照章纳税状况的评估和描述,通过“税收遵从”来体现,其理想状态是:按要求进行税务登记;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要求报告相关的涉税信息;及时足额缴纳或代扣代缴税款。而偏离理想状态的行为均可称为税收不遵从。在税收实践中,税收不遵从是更为普遍的状态,也是税务管理产生的原因。根据对纳税人行为方式的研究,税收不遵从分为无知性不遵从(愿意自觉纳税,但不能准确理解税法和法规)、故意性不遵从(不愿意自觉纳税,主观存在减少自身税负动机)[2]。一般而言,税收遵从的研究对象为故意性不遵从,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的设计也基于此。但在实践中,特别是计算机自动化的选案系统,由于错报或漏报事实已经发生,因此很难在动机上严格区分两种性质的不遵从行为。一些国家采取合并无知性不遵从与故意性不遵从的原则作为税收审计选案的理论基础。

第二,针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国外对税收遵从成本的实证研究表明[3][4],税收遵从成本不仅数额巨大,而且负担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收遵从成本;另一方面,小型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负担重于大型企业。高税收遵从成本易引发纳税人的不满情绪,特别是小型企业和个体户,较高的遵从成本使他们感受到在税收上不公正的待遇,导致严重的偷税问题。这种行为具有较强的积累性,对形成自觉申报、诚信纳税的税收氛围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5]。因此,中小型企业[①]在很多国家代表着税收不遵从的高风险群体,成为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

二、OECD国家几种代表性的纳税评估选案系统[6]

1、集中化/自动化方式——美国国内收入署(IRS)

美国税收审计选案系统主要以“判别函数工作量选择模型”(DiscriminateFunctionWorkloadSelectionModel)为基础,并通过DIF建立一个公平的全国性的长期评分方式,即“纳税人遵从测度程序”(TaxpayerComplianceMeasurementProgramme),来识别最有可能具有遵从风险的个人和资产较少企业的纳税申报。

IRS服务中心遵从风险系统运作框架,如图1:⑴纳税人提交的申报表进入服务中心子处理程序;⑵进入程序的“提交分析模块”(FilingAnalysisModule)。FAM会将提交的申报表分类、打分和筛选,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归类。FAM根据9个指标:被动活动损失(passiveactivityloss)、自我雇佣税、可选择最低税、投资的利息费用、双重课税抵免、生活费或赡养费、教育扣除、儿童照顾扣除和慈善捐赠,设置标准,检查企业是否违例。一旦申报情况符合企业违例标准,即违例标准被“点燃”(fired),申报即被送入“提交事后分析模块”。⑶进入程序的“提交事后分析模块”(PostFilingAnalysisModule)。根据FAM的评分,PFAM将进入模块的申报作适当分类。⑷违例标准没有被“点燃”,申报被IRS接受归档。⑸申报表被分为勤劳所得税收抵免[②]预先退税(EITCRe-refund)、勤劳所得税收抵免事后退税(EITCPost-refund)、非勤劳所得税收抵免事后退税(Non-EITCPost-refund)三类。⑹⑺基于PFAM的分析,PFAM针对高风险或低风险申报表为工作人员分配合适的工作量。⑻具有非遵从风险的申报表进入“工作量分析模块”(WorkloadAnalysisModule)。同时被检验和调查的申报表也被反馈到WAM。WAM将根据“服务中心测试工作计划”中每个地区的经验值水平、每个案例花费的时间和纳税人回应率等因素权衡分配工作人员和相应需要调查的纳税申报。⑼在适合的情况下,存在高风险的申报表也被转入其他模块,例如针对小企业或自我雇佣的情况。⑽以WAM的分析结果为基础,纳税申报进入“服务中心检查”程序。⑾非遵从风险高的申报表检查程序终止,IRS将申请强制执行判决的诉讼。⑿在适当条件下,具有高风险的申报也可以进入选择性的处理程序,比如非强硬性警告等。⒀具有低风险的纳税申报进入选择性的处理程序。⒁所有处理结果反馈到“处理事后分析模块”(PostTreatmentAnalysisModule)。⒂PTAM的结果再提供给FAM,以便未来分类和选案使用。⒃对那些已被IRS接受并归档的申报而言,数据会由PFAM直接反馈给FAM,作为历史记录保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风险识别方式——英国国家税务局(UKInlandRevenue,UI)

UI的风险识别处理是一个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结合的过程,由两个层面展开。首先,从中央层面:局部选择完全审计[③]案例的比例在中央的指导下进行,余下的部分则为地方性选案。而且所有地方性选案由中央自动化风险评估系统予以支持,地方税务机构时可以使用全国性统一的风险标准和参数系统了解纳税人的概况。数据挖掘和聚类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识别带有高风险特征的纳税申报表,其结果有利于明确需要实施完全审计的中央选案比例,以及协助地方RIAT进行地方性选案。其次,从地方层面:每个地方税务机构中都包括一个风险智能和分析小组(RIAT),其主要作用是对本地区所有纳税申报表实施风险评估,并识别哪些个案需要被审计,而审计的实施则由地方税务机构的其他小组完成。表1为2003--2004年UI完全审计大体的构成情况:

表1:英国税务局2003—2004年完全审计选案情况

选案方式中央/地方选案完全审计的比例

随机审计中央选案10%

中央指导针对存在高风险的交易部门或问题由中央负责,进行局部选案35%

地方性选案地方有选择审计55%

3、国内增值税风险分析——奥地利联邦财政部(AustrianFederalMinistryofFinance)

奥地利的增值税风险分析系统是多量纲的选案系统,以客观的风险因素、基础数据的频繁更新、持久的风险评估处理程序为基础,只适合于中小或较大的业务量企业的风险评估。目前使用的客观风险因素指标有35个。例如提交申报表和支付税款有无规律性、申报表中的数据、填报数字与无规律性周期之间的比较、由于重大变化产生的风险、案例的历史和当前的状况以及其流动性问题、增值税申请退税的信息等。风险评分根据每个风险因素指标或其风险属性水平,分配到每个实际案例,并通过发生特定事件情况下更新风险分值的方式,针对特定纳税人不断地积累分值。风险分值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总和可以体现案例的实际风险。例如以下特定事件:是否提交申报表、是否履行支付税款的义务、是否有税务审计结论、是否有年度评估的结果等。但是由于“积累风险评分”系统一般不能体现新企业存在的任何高风险,税务机构需要对特殊风险进行分类,人工选案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4、增值税退税中的风险评估——英国税务与海关总署(UKCustoms&Excise)

英国增值税制度允许在独立的纳税申报中,对购买的进项税额超过销项税额的差额部分予以退税,从而引发不足额缴纳税款的潜在风险。增值税退税中的风险评估依赖于“退税前可信性程序”,其任务是在退税前从众多退税申报中筛选出存在最高风险的申报表,核实是否应予退税。“可信性程序”具体分析步骤为:

首先,风险因素(变量)的识别阶段。包括交易分类、应纳税流转额的规模、应付税款净额、提交申报的平均延迟天数、申报表的类型(漏报或正在接受评估),以及债务历史等。这些风险变量一般不被加权。因为在申报表中,有些变量的信息可能缺失,所以各变量的权重没有区别。但从风险角度考虑,一些变量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是否有漏报的情况等。

第二,风险状况的评估阶段。对一个申报企业来说,如果一个或几个风险变量发生的频率值较高,说明存在税款流失的高风险,其风险分值就会比较高。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每个企业一个或多个风险变量发生频率值的命中率、每个企业多个风险变量发生频率值的平均命中率,以及一旦风险发生每个命中率可能流失的税款金额。风险分值就是,所有命中率中的最大值与每个命中率可能流失税款金额的平均值的乘积。根据风险分值,纳税企业被排序为没有经过审计、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异常风险五个组,来决定审计人员的数量,以及向各地区税务机构分配不同风险水平的申报表。

5、分散化的风险识别处理——法国一般税高级理事会(FrenchGeneralTaxDirectorate)

法国的风险识别处理过程不由中央管理,而是由地方性或专门的高级理事会负责,并通过3909表格完成当地税务机构对纳税人信息的采集工作,作为风险评估的基础。表格记录了地方税务机构掌握的有关纳税人的所有税收遵从信息,包括由此推定的潜在风险。

其次,OASIS和SYNFONIE风险分析软件,会对所有集中到专门的高级理事会的3909表格进行处理。首先,OASIS对3909表格中各种信息的作进一步细致分析。这些分析包括对企业增值税、公司税纳税申报表,以及自我雇佣行为的研究和比较;计算一系列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财务状况报表中不同行之间的比率;对同一纳税人以前年度(三年或四年)的纳税申报表,或有同样行为、同等流转额水平的不同纳税人之间,做局部性、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比较和比率计算;以及对不同申报表中要素间进行交叉稽核。其次,SYNFONIE通过给每一份申报表划分风险等级来完成风险评估过程。每一个风险按1~5给予分值划分等级,分值越高的申报表,其风险越高。一般情况下,超过20分的申报表就可作为怀疑对象。

三、我国增值税纳税评估现状的基本分析

1、增值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状况

从增值税分行业税负角度,2000~2004年,批发零售业实际征收收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平均为14.87%左右,工业[④]实际征收增值税收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平均仅为10.85%左右[⑤],而且目前我国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户数约占增值税纳税人总户数的80%~90%,对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方法以4%和6%的征收率征收,其实际税负要超过一般纳税人17%的税率[7]。从税收遵从成本角度看,通过对纳税人及税务机构的调查,增值税纳税人填写申报表的时间相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花费时间最长,折合为货币成本的金额也最大。另外,从我国近年来偷逃税的大案要案上看,基本都是增值税案[8]。

2、增值税纳税评估选案的基本方法

1998年国家税务局确定峰值分析法作为选案的基本方法,使用销售额变动率、税负率、销售毛利率、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和成本毛利率5个指标与正常峰值进行比较。正常峰值由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本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峰值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被使用者理解和掌握。但缺点也在于评判标准过于简单。由于峰值法的分析原理是衡量个体指标偏离行业平均值的程度,所以评估人员在实践中通常根据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出现异常值,判别申报的可靠性。如目前增值税的纳税评估一般仅限于零申报、销售变动率和税收负担率为零或很高三种情况,而其他分析指标的权重相对较小,因此误判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税收负担率、销售毛利率、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税收负担差异率幅度和销售利润率是人工选案的首要考虑对象,典型的峰值选案模式很容易被企业以各种手段伪装而失去意义。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增值税纳税人税收遵从度较低。由于批发零售业的实际税负高于工业部门,增值税评估对象只限于一般纳税人,以及增值税的遵从成本较高,使得增值税纳税人、特别是大量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具有较高的非遵从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纳税评估系统自身存在方法上的缺陷,评估指标单一,凭税务人员个人经验的选案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不仅降低了选案准确率,也不利于控制税收管理成本。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以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判别为基础的计算机评估系统、加强对增值税纳税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日常监管。

四、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的经验总结与对完善我国增值税纳税评估系统的启示

1、国外选案系统是以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测度为基础的,并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的纳税诚实申报判别模型是税务审计选案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这得意于其在对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上述国家都将纳税人遵从风险的识别作为评税流程的第一步。一方面,可以使税务稽查工作量、税务人员根据不遵从风险的高低进行合理配置,优化有限资源,控制税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根据一个或几个异常值来判断纳税企业存在疑点的误差,影响选案的准确率,使稽查更加有的放矢。

纳税诚实申报判别模型可以简单描述为:有2个总体Y1(不逃税类企业)和Y2(逃税类企业),其分布函数分别是F1(x)和F2(x),均为n维分布函数,对给定一个新的纳税申报表x,判断x来自哪个总体。一般来说,维度高一些,即指标个数多一些,可以使分界线的分辨率更高一些。这样可以克服我国目前峰值法的不足,避免个别指标值异常对选案的误导。

2、国外税务审计选案比对标准多样化。上述国家都通过金融部门、或其他可以提供第三方信息的机构提交的纳税申报,来获取与企业相关的外部非数据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处于不断更新与完善中,其更新速度的频率基本为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不等。其比对标准基本可以分为纵向的宏观与微观指标,横向的硬指标[⑥]与软指标。相对软指标(定量指标)而言,硬指标具有“肯定性”,这类标准一般不需要测算,可以在税收法律法规中直接获得,将纳税人情况与其进行对比,从中发现疑点,通常是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软指标是度量“可能性”的指标,通过量化的数据与标准进行比对的异常情况由税务人员根据经验进行推断,所以存在误判的概率。而宏观经济指标则有助于对整体税收形势的掌握,为选案提供指导方向。

我国目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税收负担类指标、资产管理能力类指标、企业盈利能力类指标、企业偿债能力类指标以及企业性质和信用状况类指标组成。其中定量指标占了绝大多数,而硬指标和宏观经济类指标比较缺乏。如在目前计算机选案指标体系中,可以加入税务登记情况类指标;账簿、凭证管理情况类指标;纳税申报情况类指标:税款缴纳情况类指标等。除此以外也可以增加一些更为深入的分析指标,如奥地利使用的一些客观风险因素指标:提交申报表和支付税款有无规律性、申报表中的数据、填报数字与无规律性周期之间的比较、由于重大变化产生的风险、案例的历史和当前的状况以及其流动性问题、增值税申请退税的信息等,从而使遵从风险的测度结果更为客观。

3、国外税收审计选案系统普遍设计了学习与反馈机制,并建立绩效评估程序。这种机制用来记录税务机关负责评估的案例、部分法院判例,或者对纳税人非遵从行为的处理措施,作为历史信息保存在系统内部,为未来有争议的案例的处理提供指导依据和参考。学习与反馈机制对于一个选案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的系统。虽然美国的税收制度没有实行增值税,但其针对所得税,识别纳税人遵从风险的运作框架却值得借鉴。

4、国外税收审计选案方式基本有中央集中选案,如美国。有中央集中化和地方分散化相结合的方式,如英国。也有由一份特殊的电子表格为选案线索,由地方汇集到某个部门集中选案的方式,如法国。这些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国家层面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中央与地方,不同地理区域间的数据共享。

我国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纳税评估选案属中央税种税收管理范畴,由各地国税系统行使税收管理权。相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中,除了增值税特定分税种评估指标外,还会用到各税种通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如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评估指标。如果国、地税相互独立进行纳税评估选案工作,会造成数据信息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的数据库是增值税纳税评估选案系统开发的基础,而且增值税风险分析与所得税风险分析的系统整合也是国际税收审计计算机选案系统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行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

[2]马国强,“正确认识与开展税务服务”[J],《涉外税务》,2005(3),5-8

[3]B.Tran-Nam,C.Evans,M.WalpoleandK.Ritchie,"TaxComplianceCosts:ResearchMethodologyandEmpiricalEvidencefromAustralia,"NationalTaxJournal,53,2,229-52.

[4]J.Slemrod,"TheSimplificationPotentialofAlternativestoIncomeTax,"TaxNote,66,1331-8

[5]雷根强,沈峰,“简述税收遵从成本”[J],《税务研究》,2002(7),42-44

[6]OECD,InformationNote:ComplianceRiskManagementAuditCaseSelectionSystems:CaseStudy,2004.1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