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金融技术分析 有效性

Charles Dow于20世纪初提出道氏理论(Dow Theory),标志着技术分析的诞生。MURPHY(1986)对技术分析的定义是:“技术分析是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趋势为目的,主要通过使用走势图,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爱德华迈吉,股市趋势技术分析,1992)。因此技术分析是一门科学,它通常以图像的形式,记录某一股票或者某个“平均值(Averages)”交易的实际历史(价格变化、交易量,等等),然后,从勾画出的历史里推导出可能的未来趋势。由此可见,技术分析(Techn ical A nalysis)是对历史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 寻找股价起伏的周期,从而建立起买卖证券的规则,以优化收益、规避风险的一种投资理论(韩杨2001)。

一、关于技术分析有效性的争议

金融技术分析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种金融产品价格行为的规律,决定技术分析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市场价格行为的规律是否客观存在,对此分歧一直很大。在金融分析流派中基本面分析派坚持“股市趋势不可知”的理念,认为金融市场无趋势、无规律、不可预测,因此技术分析无效。随机漫步理论流派(Random Walk)也坚持在金融市场中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更谈不上预测。这种随机性是非理性的,并不具备操作的有效性。

二、现代经济理论对于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对技术分析持否定意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效市场假说(EMH)(Fama,1970,《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他们认为技术分析所谓的原理与弱式有效市场理论是冲突的。技术分析根据历史价格走势分析出未来价格趋势,这一点有效市场理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众多投资者已经通过对历史的价格信息的研究,做出了自己该做的投资选择,目前的价格实际上已经反应了过去的历史信息,以后的价格只能随机波动,和以前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在弱有效市场成立的条件下技术分析无效,不能获得额外收益。

三、基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下的现代金融技术分析有效性的解释

美国技术分析师.艾略特(R.N.Elliott)根据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发现股价结构性形态和宇宙中一些自然现象相吻合。提出波浪理论,用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并强调波动原理的预测价值。而对于通过观察宇宙规律硌芯咳死嘈形,中国古代亦做出过不少的努力,比如古人的天人合一等等,因此我们能否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找到现代金融技术分析有效性的解释,从而说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及其存在的意义。

(一)现代金融技术分析的核心概念――趋势

趋势的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技术分析要求必须研究判断市场趋势,然后顺应趋势交易,决不可逆趋势而动。而且市场的趋势不会朝任何方向直来直去,市场运动的特征就是曲折婉蜒。因此我们从技术分析的核心概念--趋势入手,看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趋势的存在和有效性的研究,从而论证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下对于趋势的理解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并制约于一个自然法则,这个自然法则无论在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都起作用,否则就会混沌,出现秩序上的紊乱,而就算是人类社会行为如果按照自然法则运行一定会很顺畅,完美,包括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时都按法则运行,比如四季交替就是很典型的自然法则秩序规律的严格运行,这种秩序,按照古代传统文化的假设就是恒定不变。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的群体行为,都会重复秩序,那么人类社会曾经的群体导致的事态周期性变化,也将重复,也就是历史会重演,而且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秩序,甚至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地上预测未来,以为事态会顺着历史的规律进行,趋势就是其中一种。

中国古人一直很强调对“势”的把握,著名军事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再有《孟子:公孙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t基,不如待时。”

对于趋势的力量论述,孙子兵法也上有记载,“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激烈的流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趋势的力量,在宋代,学者陈亮的《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中提到:“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就谈到社会运行的趋势不是人能改变的,也间接论述了趋势的自主性。战国商鞅《商君书・禁使第二十四》中也有关于趋势的论述,“凡知道者,势、数也。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不恃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瓢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这段文字也承认了趋势是存在的,而且应该顺应趋势,可以借助趋势的力量发展的更好,也体现了趋势的力量具备自我发展性。

四、结论

“势”字,从“力”,与力量有关,古人解释“势”为“盛力”、“权”。古人从经验直观中很容易发现“力”是决定事物成败、发展的关键,而概括出“势”这一重要范畴。“势”作为一种客观力量决定着世界中事物的兴衰成败,而人作为是生存于世界之中,通过与世界万物打交道的方式以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一个物种。客观的“势”所造成的结果对于人而言则有利害两种情况,人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智慧存在当然不会也不应该被动地接受“势”所造成的结果,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对于有利之势则积极利用,以造成有利于自己的最大成果;对于不利之势则尽力回避,以免造成损失。同时,在有些人类活动中还可以人为造势,以获得尽早和更大的结果。就技术分析而言,由于市场行为的庞大性,当然很难造势,通过对“势”(趋势)的研究,人们还是可以对趋势加以把握和利用,以获得投资利益。中国古人对“势”的理解和运用,坚定了我们对技术分析之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信心。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古人是认为趋势存在的,而且主张要顺应趋势,只有顺应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获得更大投资收益。这和现代金融技术分析不谋而合,哲学层面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墨菲著.期货市场技术分析[M],地震出版社,1994.

[2]向文葵,胡忠林.论技术分析在我国证券投资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8(3).

[3]韩杨.对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研究[J].经济科学,2001,(3).

[4]胡荣才,龙子泉.我国证券市场技术分析理论有效性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1(2).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城市广场;

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在其设计中的艺术魅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涵义的景观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宣扬主题

城市广场作为一个体现城市文化的核心,其景观是这个城市民族地域的文化象征。主题标志物作为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要素,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生活习俗、地域特色等,而民族地域的内容差异则是将灵感集中在本民族典型的文化内涵上,寻找一种活力的源泉,通过载体――富于结构美的景观元素来表现这些本身无形的文化,营造出具有地方风采的典范,充分宣扬本民族、本地域的主题思想,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重庆市涪陵某现代休闲广场,景观主体浮雕墙设计以地方历史文化――世上独有的“水下碑林”――白鹤梁和传统榨菜手工制作程序为内容,反映了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形式、风格和手法上体现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可见,在当今变幻莫测的景观审美倾向上,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满足人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情感依赖,也是对未来地域特色城市景观一种精神主题的宣扬。

一个整体有意义的景观设计是由相对独立的景观元素通过某种内在的秩序融为一体,利用直观的艺术形式风格来构筑,达到功能、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建筑,其形式、手法也可多样化,创造性地表现主题景观设计,生动地再现地域文化格局及民族色彩语汇,不仅景观的感知性好,还赋予了新形式的景观内容,更加鲜明地宣扬了地域文化的精神与主题。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内涵

1 地域文化

“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与一贯性,也强调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的综合。地域文化与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以及人们行为方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开放空间,是人们从事生产、文化、生活活动及科技交流的主要场所,是不同城市文化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广场作为其中一类独特的场所,将各个城市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还能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发扬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地域文化的形式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艺术价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从一种观念找出一个民族文化的踪迹,体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血脉相连。将传统地域文化符号、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提炼、概括,运用形式美构成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组合,传承其浓郁的民族地域气息。每一件景观作品,都是在追寻从随时光流逝中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的艺术结晶,传承一种民族艺术美,探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重视景观要素的风格和形式美感,更应重视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内涵是颇具信息传达功能的,它既是民风、民俗的传承,也是从精神上对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样,带有某种精神内涵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品,也是大众所关心、熟悉、喜闻乐见,以及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从这点上看,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必然。如重庆某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紧紧围绕蜀国古都的历史文化展开,其中以日(凸起向上金属圆雕,代表一种阳刚之气)月(凹下水池,代表一种阴柔之美)相辉映为主体,体现了刚柔相济、天地合一、阴阳相生的世俗传说,整个景观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象征某种寓意的神秘文化,体现了其地域作为理学发源地的特点。可见,根据民族地域的民风民俗及其历史文化合理地设计尺度空间,营造一种舒适亲切的景观环境,是一种独特文化观念的继承与发扬。总之,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融合传统地域文化,创造性地延续了地域历史文脉,传承了民族文化的信息,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传统地域文化指导下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科学发展及主观认识发生一定的变化,未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营造,应根据地球环境变迁,总结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人类视觉感受需求出发,创造性地沿袭与利用传统地域文化形式与风格,融合现代的观念和技术,创造科学的、各民族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另一方面,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吸取传统文化生态知识,突出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借助自然设计一种传统的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的心理“意境”之园,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如: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形”“神”“意”综合作用下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依赖传统地域文化,综合运用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心理,是探求景观艺术至高境界的方式之一。

1 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广场作为人们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场所。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广场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支持人在广场空间中的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表达,实现城市广场空间的“人性化”。

1.2 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设计延续历史、合乎时代的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是每个城市都面临发展的问题。怎样在已有传统与时代变迁两者之间做到平衡与结合,往往成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一大难题。文化需要历史文脉的积淀与继承,同样也需要随着时代激荡而创新与发展。

1.3 突出个性的原则

西方早期的城市美化运动单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造成城市景观的枯燥与空洞和雷同现象。今天出于延续地域文化目的,对古代建筑形式的简单模仿依然不能起到传递文化的作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对地域传统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应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融汇。形式上注重对地域特色的提炼;材质上注重新材料、工艺和质感的表现;空间上注重对原有传统装饰元素本质特征的保留。

结语: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城市广场的理想景观。城市广场景观概念在文化层次上的含义也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使其构造方式、表现手段发生变化;发扬优良传统,借鉴现代设计观念,以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为旨归对传统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使其富有新的活力;保护、开发和创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的城市广场景观。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更是意义非凡,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时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思想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企业中的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中占据很高的地位,传统文化也对企业的营销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全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然后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品牌发展的作用,最后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辽西;蒙古文化;产业化;客源市场;分析

辽西蒙古地区蒙古文化特色浓郁,蒙古史诗、民间故事、胡尔沁说书等蒙古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至今仍有广泛的民众基础。阜新玛瑙雕、蒙郭勒津刺绣等工艺源远流长,匠心独具。蒙古勒津婚礼、蒙古勒津安代等民俗传统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辽西蒙古文化传承至今,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如何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并使之走向产业化的道路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

1 辽西地区文化购买力情况分析

2011年《中国民族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均GDP为2024美元(1.26万元人民币);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人均GDP为2842美元(1.77万元人民币),不仅远低于辽宁省人均GDP6232美元的平均值,且在辽宁省8个自治县当中,处于最低水平(2010年辽宁8个自治县人均GDP平均数为2.71万元)[1]。在近些年CPI指数连续上扬的形势下,喀左和阜新地区的CPI指数持续上扬,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持续下降。2010年,喀左地区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2.9%,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服务类消费下降0.7%;阜新地区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2.5%,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服务类消费下1.4%;2011年,喀左地区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4.9%,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服务类消费下降0.9%;阜新地区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服务类消费下0.9%。两地农村住户年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少于450元,城市住户年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少于780元,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文化消费的能力有限[2]。

按照国际经济的发展经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行列,社会经济要从资本逻辑向文化逻辑的发展模式转变,社会发展类型要从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要真正进入文化消费时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辽宁省已经迈入文化经济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以喀左和阜新为代表的辽西蒙古地区,仍然是一个温饱社会的民生经济发展阶段,本地的文化消费能力有限。因此,我们认为辽西蒙古文化的开发模式,应该是面向外部市场的开发模式,辽西蒙古文化的客源市场目标应定位于高于辽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源地市场当中。

2 辽西蒙古族文化产业化开发客源市场分析

由于蒙古文化产品是我国蒙古族群众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分析辽西客源市场构成时,将我国的蒙古族群体设定为一级客源市场;将社会公众设定为二级客源市场,采取访谈和网络平台发放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向两级客源市场发放问卷400余份,总计约850份,回收有效问卷约800份,通过对问卷回收结果的标准分析和交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关注辽西蒙古文化市场调查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年龄在19岁至45岁之间,职业主要为国家机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与服务性行业,收入集中在2000至4000元人民币之间的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客源群体。

2)在过去的一年中,以蒙古族为群体的一级客源市场蒙古文化产品消费位列前四位的分别是蒙古族音像制品、蒙古纪念品、蒙古演出及蒙古文化旅游;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二级客源市场则大多数未进行任何蒙古文化产品的消费,占调查总数的70%,其次为蒙古文化旅游及蒙古纪念品,占调查总数的10%。(本题为多项选择题)

3)在对一级二级市场的自然区位交叉分析中得出,较为了解辽西蒙古文化的蒙古文化的群体依次是蒙古族群体、东北三省客源区、西北地区以及华南、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北上广深津和港澳台地区是了解最少、参与度最低的地区。

4)在对蒙古旅游产品消费指数的分析中得出,一级客源市场呈现两极化的消费特征,即在过去一年当中,蒙古族群体500元以内的消费者和1500以上的消费者占总消费的80%,而500元至1500元之间的消费群体则数量较少;公共客源市场中,未进行任何消费的占70%,300元以内的消费群体占24%,呈现了消费程度低迷的特征。通过关注群体地缘、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交叉分析我们得出,参与度和消费程度较低地区,一般客源群体的收入较高。华中、华南、北上广深津等收入较高地区的受访者很少消费蒙古文化产品。

5)在对客源市场获取蒙古文化信息渠道的分析中得出,网络、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是获取蒙古文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日常交流和旅游信息,表示渠道很少无从了解者占约占调查总数的20%。

6)在对客源市场对辽西蒙古文化特色项目认知程度的交叉分析中得出,在所有受访者里,有近82%的受访者表示对辽西蒙古文化特色并不了解,17%的客源群体对辽西蒙古文化的特色有所了解,仅有1%的客源群体表示较为了解辽西蒙古文化。

在18%表示了解辽西蒙古文化的群体里,一级客源市场对辽西蒙古文化特色项目较为了解的有东蒙古民间故事(34%)、阜新蒙古医药(32%)、东蒙古短调民歌32%。二级客源市场较为了解的有阜新蒙古医药(10%)、阜新玛瑙雕刻(10%)。(该题目为多项选择题)

7)在对客源市场对辽西蒙古文化旅游认知度的分析中得出,一级客源市场对阜新敖包文化节(79%)、瑞应寺(19%)较为熟悉;二级客源市场不了解任何文化景点的占61%,其次是敖包文化节(22%)。(此题目因全国各地蒙古地区均举办敖包文化节而产生波动,实际了解阜新敖包文化节的受访者应低于测试结果。由个别样本指标数据出现的异常而产生波动结果符合抽样调查规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辽西蒙古文化缺乏品牌影响力,缺乏鲜明的形象识别。现阶段制约辽西蒙古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客源市场对辽西蒙古文化的特点不了解,应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介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应找准一个形象的切入点树立辽西蒙古文化品牌,给客源市场留下深刻印象。开发辽西蒙古文化产业,不能忽略全国蒙古族这个巨大消费市场,同时要面向全国潜在市场进行开发,尤其是对蒙古文化认知度低但消费能力高的大型城市和发达地区。现阶段蒙古文化产品对公众的供给主要仍集中在传统民俗和传统工艺上,应该积极引导市场向高新技术、娱乐文化转变,产品开发要走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道路。这要求我们在产品开发时,文化创意要是原生性的,但是产品类型应该是现代的,流行的。旧有的蒙古影印制品、歌舞节目等类型单一的产品,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我们要将蒙古文化的元素,更多的引导在主流文化的市场中。比如将蒙古故事开发为动漫、漫画,把蒙古服饰中的蒙古元素放置在流行服饰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开发客源市场消费能力时,应重点面向中端消费群体,刺激低端消费群体,开发高端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形象;操作模式

我国当前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很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探讨。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大部分现有的成果,几乎都沿袭这样一个模式:提出相关概念或指出构建旅游形象的必要性――分析评价城市旅游资源――形象定位――设计出城市旅游形象或提出旅游形象口号――营销推广。这种模式往往把问题简单化,以致不同学者对不同地域的形象构想和分析有雷同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创新,可操作性不强。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考察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流程,希望能为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帮助。完整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一般应包括如下7个步骤: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形象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主题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形象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形象塑造推广与传播、形象评价与管理。

一、城市旅游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

(一)成立城市旅游形象工作委员会

城市旅游形象的调查分析与诊断应在城市旅游形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应在旅游局和政府宣传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部门参与协作,成立领导小组,与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工作委员会,共同组建设计队伍(见图1)。其任务是确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进行部门协调和调查研究、提交方案、宣传促销、督促实施等。

(二)形象调查与分析

1.形象调查

形象调查主要包括时间调查和空间调查。在时间上,调查显然要包括各项内容的过去、现状及未来发展,可称为历史形象调查、现实形象调查、发展形象调查;在空间上,调查则分为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如市场分析中的形象认知调查既要调查城市内、也要调查城市之外的有关部门和公众,了解他们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看法和评价。调查的方法可应用定点和随机等方法,可以是现场考察、问卷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2.形象分析

形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地方性分析、市场分析及形象替代性分析。

(1)地方性分析

地方性分析,也可称为地格分析,或叫地脉与文脉分析,内容包括5个方面: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积淀、旅游产业现状和城市经济发展。

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旨在把握旅游城市在地理方面与区域内外其它城市截然不同的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分析主要是对旅游城市的历史过程和文化传统进行考察分析;社会心理积淀分析更多地揭示城市所在地域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地域文化所折射出来的市民心态;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旨在明确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从而为确定城市旅游核心形象、辅助形象、延伸形象提供依据;城市经济发展分析主要是从旅游业的关联性与乘数效应的角度出发,构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形象产业价值链提供逻辑支撑。

(2)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旅游者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与偏好,目的在于揭示公众对旅游城市的认知、态度、印象和预期。

(3)形象替代性分析

形象替代性分析是在城市旅游发展背景和形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所在区域内外的其它城市的形象空间格局和联系,以及未来可能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为独特性形象的构建提供依据(见图2)。

(三)形象导向模式的确定

城市旅游形象自身具有多样性,但它并不意味着一个城市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导向模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目的论和比较优势论。

1.目的论

政府在决定城市旅游形象的优先发展权时,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首先,某一形象是否符合城市旅游的发展战略;第二,该形象的发展潜质;第三,市民的接受程度;第四,兼顾旅游者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同。由此遴选出来的城市旅游形象应该对未来的旅游者有足够的吸引力,以使二者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目的。

2.比较优势论

城市旅游形象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这决定了政府在根据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选择形象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旅游形象的比较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旅游功能优势和外部竞争优势,而旅游功能优势表现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三个方面。

二、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就是城市旅游目的地根据资源、市场等优势,通过有效的宣传,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起独特的风格和吸引特质。定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领先定位法、比附定位法、逆向定位法、空隙定位法、重新定位法(再定位)。

形象竞争分析是制定形象战略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6个环节:找出谁是竞争对手、描述竞争对手状况、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掌握竞争对手方向、洞悉竞争对手意图、引导竞争对手的行动和战略。一般而言,有4种因素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竞争,即区域内外城市旅游形象的竞争、新的替代形象的威胁、公众对形象的压力,以及城市旅游供给中某些要素的威胁。

三、城市旅游形象中的主题形象研究

主题形象是城市在前期形象调查分析诊断、形象定位分析和竞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确定的方向性战略发展目标,是城市旅游资源和产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主题形象是标志形象,是质量级别、知名度、影响力最具有垄断的形象,是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代表。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关键是主题形象的设计。

主题形象也是城市旅游地主动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反映,是城市旅游地市场差异化战略的表现,其本质是反映出城市最具优势与特色的资源和产品,以及主要目标市场的选择。其内容可分为3类,一是一次性节庆活动形象,二是年度性专题形象,三是全面性、长效性的形象。主题形象的确定应遵从以下原则:总结性、艺术性、简洁性、一致性、点题性、系列化。

四、城市旅游形象中的微观形象研究

微观形象是由区位、资源、环境、设施和项目、服务、客源、经营管理等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其研究应从城市旅游支持系统形象、城市旅游服务系统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形象、城市旅游游憩康乐系统形象等方面进行(见图3)。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并优化城市旅游微观形象系统结构,可调控旅游形象系统的运行,以达成旅游形象系统的最佳功能。

五、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与协调研究

(一)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的内容

城市旅游形象系统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空间上落实,在城市的各个旅游功能区中体现。城市旅游形象空间,主要指城市中的外部空间,它们是由建筑物的实体所围合的,并在建筑物实体之外的空间形式,大体可 分为点状景观要素(或节点空间)、线状景观要素(或线状空间)和面状景观要素(或面状空间)。

点状景观要素,最典型的就是以不同街道相互交叉而成的“十”字形、“丁”字形、“x”字形、“Y”字形等路口为代表的节点空间。线状空间是指通过形体的排列所限定的空间形式,具有立体的形态美感。与点状要素相比,线状要素的尺度和规模更大,涉及到的景观元素也更多,具体主要包括街道和边界线(天际线和城市轮廓线)。面状空间是指多样而复杂的立面空间,它由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所构成。城市中,最主要的面状空间就是广场。

城市景观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城市中人的活动、汽车穿梭、时间改变、季节转换、云彩、植物色叶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景观要素。在进行旅游形象空间配置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二)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的协调研究

1.与城市软硬件建设的一体化

硬件建设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和市政建设融入旅游和园林意识,努力营造城市旅游环境。软件建设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软环境。

2.与城市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城市旅游空间的美感是蕴藏在整体之中的,即使那些片段也会激发起人们对城市旅游整体风格的记忆。城市旅游形象配置应超越对传统旅游空间物质形态片段的修补,而应在整体旅游环境进化的意义上,探究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美学的结合。

3.与城市传统空间的统一性

城市旅游空间特色的探寻,从城市生活的角度上,应促成现代社会生活与旅游空间实体形成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从心理和行为角度上,应塑造有识别性的旅游形象,满足受众的审美要求、文化要求和认知要求;从经济角度上,应塑造有个性的旅游形象,寻求城市传统旅游空间文化特征的时代认同,同时,减少商业牟利行为对城市旅游空间正常演进的影响和干扰。

4.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延续性

历史的轨迹对于今天的城市旅游空间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传统旅游空间的更新不仅是城市旅游物质形态的延续,同时也是旅游空间生活内容的发展。为此,现代的城市旅游形象空间设计要想超越历史,就不应去模仿、掩盖或复制,而应挖掘那些传统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旅游空间的时代功能,表现出尊重过去、重视现在、展望未来的形象设计理念,使传统空间在时间发展轴上留下真实遗迹,在空间形态的演进中整合地域风貌。

5.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空间得以延续的前提,将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城市旅游空间形态的更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传统空间功能的现代拓展。在城市旅游形象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宜跳出既定的空间形态框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注重引导空间持续发展的对策,借助于优化城市旅游结构、恢复社会活力和提高空间效率等措施,来改善城市传统空间的旅游质量,实现其持续发展和繁荣进步的目标。

六、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与传播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出来之后,还必须经过相应的形象传播,才能让目标客源市场全面了解和接受,并最终形成强烈的共鸣和引发出游动机。

就推广组织而言,广义上说,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主体是目的地的全部成员;但从操作层面上看,政府和企业联合参与目的地形象推广将是未来旅游推广的方向之一。另一条思路是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实现机构创新。第三条思路是“借力”组建“联合舰队”:当本地推广资金、人力不足时,联合其它地区力量进行整体推广,形成资金合力、资源合力和经验合力,进而形成竞争力。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是针对公众(潜在和现实旅游者)对目的地现状、特征等的主观看法和态度倾向所开展的量化研究和调查,是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的依据。形象测量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即“结构法”和“非结构法”:前者的基本思路是选取一系列不同的评价因子,运用标准工具,构建评价模型,之后通过采集和处理被访者的评价,得到一地的形象资料;后者则使用自由问卷记录被访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描述。

在推广策略上,可具体采用形象广告策略、旅游节事促销策略、旅游公共关系策略及Jntemet互联网宣传等手段。

七、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与管理

在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中,对城市旅游形象评价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薄弱,形象评价和形象管理上的弱势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

城市旅游形象评价主要指对城市旅游形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检测城市旅游实际形象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更好地定位和改善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依据。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可从实力形象、服务形象和外观形象3方面展开,评价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4)。

(二)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

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城市旅游形象的动态性、循环性特征,主动及时获取、分析形象的最新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形象问题。对已出现的形象问题与形象危机,预备纠正措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纠正措施,并制定出符合形象实际的科学的形象管理标准。

八、结论

旅游城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按旅游功能类型可分为:资源型,如桂林;历史文化型,如北京、西安;经贸型,也称现代综合型,如香港、深圳、上海;宗教型,如麦加、耶路撒冷。显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战略和实施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本文所探讨的城市旅游形象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主要在于总结其一般性规律,在实践操作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对象城市的职能、性质、结构、产业现状等因素而有所侧重和修正。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的7个步骤主要体现在战略决策、计划实施和组织管理3个层面。从操作实际来看,可划分为4个阶段: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阶段、战略策划与实施策略策划阶段、系统策划阶段、实施反馈阶段(见图5)。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某个具体城市进行时空两个层面的形象调查,分析该城市的地方特性和市场特性,并综合考虑该城市周边其它城市的旅游形象,在形象替代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城市的旅游形象导向模式。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城市景观、设施、地脉、文脉、旅游者认知偏好及旅游地各类主体的行为,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总体定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竞争城市旅游形象及该城市现有产品及活动,从核心形象、延伸形象和辅助形象3个角度来确定该城市的主题旅游形象。在主题形象的实施过程中,可将其分解为年度性专题形象、全面性长效性形象和一次性节庆活动形象。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该城市的主题形象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微观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主要从旅游支持系统、旅游服务系统、空间结构系统和游憩康乐系统4个方面展开。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彝族 漆器 纪念品 系统设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表征。这些表征大多以器物、绘画、服饰、建筑等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资源。四川凉山地区是彝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为四川地区的山高水险、交通不便等原因,在该地区至今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独特的风情和其在悠久历史中所创造的民族艺术。

在凉山地区,彝族漆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保留了彝族人民的历史、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凉山彝族特色的精美的纪念品也就意味着代表了凉山彝族。当前漆器纪念品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我们运用新的设计模式来改变现状,促进发展。

一、凉山彝族漆器纪念品现状及新探索可行性分析

(一)凉山彝族漆器简介

中国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四川凉山彝族漆器在中国传统漆器的基础上,融入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漆器瑰宝。而交通不便、社会发展等因素使其至今保留有殷商时期“墨博其内,朱绘其外”的原始彩陶艺术特色。

凉山彝族漆器以木胎为主,同时还有皮胎、动物角等多种胎质;器型从过去游牧到后来农耕的生活方式演变而变化,是实用与美学的结合;品种从生活用具、餐具、武器到祭祀器物,可以说漆器是彝族人民生活的主要用具;颜色使用彝族传统的黑、红、黄三色,显示的是彝族尚黑以及火崇拜的传统;纹饰大都取材于自然、生活、文化等方面,体现的是彝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特性。可见凉山彝族漆器是结合了彝族人民传统的文化、历史、生活、传统等方面的元素,形成了彝族的标志。(图1)

(二)彝族漆器纪念品发展现状

凉山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开发自身优势资源,由民间漆艺传承人在多个地区创办漆器加工厂,将传统的漆器制品大量生产,进行漆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发展迅猛,工业技术大力提高,传统的漆器纪念品开发就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在开发、销售等多方面都遇到了困难,这就阻碍了漆器的进一步发展。

1.生产工艺问题

经调查,在生产过程中,首先由于自然资源减少,木材不能大量供应,漆器生产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加工,分布零散;其次,漆器生产多以手工制作彩绘,导致其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大批量的订单。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一些漆器艺人开始建厂生产,但是目前漆器厂的规模多是十几个,或几十个人的“手工作坊”而已,离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2.产品单一、销售规模小的问题

彝族漆器纪念品的品种基本是以小型生活用具为主,虽然不少生产厂家在传统彝族漆器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创新,增加了不少新的品种,但仍没有脱离过去的发展范围而向更大的领域发展。同时没有形成品牌性,无法提升漆器纪念品的档次。

凉山彝族漆器市场仍处在萧条状态,生产规模跟不上的根本原因是漆器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不佳。漆器的销售市场可以分为凉山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漆器产品在本地市场没有形成规模化,漆器只在一些小型的彝族用品商店和专柜有售,销售规模不大。同时也就无法推进外地市场的发展。销售状况不佳导致生产规模小,而生产规模无法扩大、没有创新又反过来形成市场销售低迷的状况,如此恶性循环,严重阻碍彝族漆器的发展。

3.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

传统工艺传承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方面,而受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加上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复杂、原料考究、市场销售不容乐观,愿意传承、制作漆器的人越来越少,这项经过历代彝族人民传承下来的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三)系统设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面对出现在漆器纪念品发展面前的诸多问题,急需我们对设计方式作出新的探讨。要推进彝族漆器纪念品的发展,只是设计一些新的品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系统论的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在解决设计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上,就是要从整体上、全局上、相互联系上来研究设计对象及有关问题,从而达到设计总体目标的最优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的最优。[1]

我们的目的是促进漆器纪念品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所以针对的是整个开发的系统进行设计,需要对整个系统中每一方面元素都要顾及,包括产品、消费者、生产商、设计师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且融合社会的、环境的、文化的各方面因素来进行设计。

系统方法要求我们把所设计的对象放到系统中去进行研究,形成对整个系统的研究。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研究对象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的科学方法。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查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其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2]将系统方法引入彝族漆器纪念品设计中,使得我们以一种统筹的眼光去审视整个过程,看清楚系统中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间的作用和联系,可以归纳出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系统的目的是以纪念品为形式达到传播彝族文化,形成彝族漆器纪念品良好的形象及销量。其他任何子系统都需要为这个“整体”来服务,不能顾此失彼。

2.综合性。综合性是说对漆器纪念品设计系统中的元素师为实现我们统一目标所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漆器的工艺、彝族文化、市场、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内容。而我们对其的研究,就是要对各要素的作用、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察。

3.最优化。我们用新的设计探讨来试图弥补传统方法所形成的缺憾,而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最优化。针对彝族漆器纪念品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从整体上、全局上去针对设计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和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方式的最优化。

二、系统设计模式下的纪念品设计探讨

一个产品的系统设计,主要为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两个方面。系统分析和综合是系统论的基本方法。系统分析是系统综合的基础,系统综合是系统分析的目标。

(一)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要求我们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按照系统长远性和最优化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析。针对凉山彝族漆器纪念品系统,我们首先进行一个设计开发的进程分析,即设计开发的一般过程是:需求――设计、生产――品牌、销售。

1.需求分析

首先针对用户的分析,凉山彝族漆器的消费者主要分为三个人群:当地群众、本地单位、外来游客。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漆器是自古以来生活的必需品,他们所需要的是实用性为主,同时随着经济水平和审美性的提高,对于漆器的美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但远达不到对工艺品的审美需求。所需要的是贴近生活的产品,同时兼具美得特性。对本地单位来说,主要是作为一种礼品赠送,而这对于漆器的精美性、包装性的要求都是特别高的。他们所需要的实用功能并不是主要的,所体现的是一种符号性,是一种等级的标志。对外来游客来说,要的的一种纪念性、体验性。对于游客来说,最能体现当地文化、风俗的产品才是最好的,精美、有特点、丰富的品种都是重要的方面。当然纵向上从实用需求,审美心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由低到高的需求层次也是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漆器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件物品,同时是凉山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所要体现的不只是传统的样子,需要继承和发展,以新的面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2.设计生产分析

在凉山地区,传统的漆器设计生产都是由漆艺传承人一个人进行的。在原料加工中,设计稿已经在艺人心中产生,结合传统的技艺、艺人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多年的经验将产品制作出来,设计和生产都是由一人完成。这样设计和生产不分开的模式,一方面使得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另一方面个人的思维有着局限性,不能促进产品完善的表现。同时漆器的生产工艺复杂、用料考究,需要的是科学的规划及生产方式的创新,兼具时代的快速发展性和产品的文化传承性。

3.品牌销售分析

传统的销售模式主要就是零散的个体销售,包括在博物馆、宾馆、旅游区等地的销售,而单位订单量小,市场规模小。主要的问题就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经营理念。优秀的产品形象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及销售服务,提升了漆器纪念品的档次,改善的就是整个市场的状况。品牌的创建,需要的是产品形象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建立、完整的设计开发模式、良好的服务体系。从各个方面来促进产品的发展。

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形成明确的目标,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制定出不同的目标,进而结合技术、文化、时代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产品开发,统一的品牌形象贯穿始终,代表着四川凉山彝族的形象。

(二)系统综合

确定好了系统目标后,就是根据这个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进行从设计到评价再到设计再到评价的不断重复的设计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目标和方式的最优化。一件好的漆器纪念品必然是多方面的,工艺精美、符合时代、凸显文化传统……好的设计必然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步骤去开发完善,同时对于时代的理念、法规政策都需要严格遵守。在创作的基础上要符合社会的要求而健康的发展。

好的漆器纪念品成功出现后,需要的是不断的优化。我们系统的目标是实现最优化,在设计开发中所形成的的是经过优化的产品,而时代在发展、人民的观念在变、同时市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要达到产品的最优化就需要不断地根据试验、市场状况、竞争情况、时代潮流等信息来完善产品。要强调的是优化是针对整个系统、整个过程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系统健康地发展。

结语

四川彝族漆器是艺术的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设计开发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现在在的市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漆器纪念品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发展。用系统的理论严格管理整个过程,进行科学的、完整的规划和设计,才能促进四川凉山漆器健康的发展。

注释

[1] 张福昌:《工业设计中的系统论设计思想与方法》,9~14页,《美与时代(上)》,2010(9)。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3251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9。

参考文献

1 刘畅、黄强苓:《论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川西民族文化保护》,《包装工程》,2010(7)。

2 叶德辉:《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包装工程》,2011(8)。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7篇

整合营销时代,人们容易忘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市场细分,但是,市场细分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何在整合营销中进行市场细分也与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是有显著不同的。

1.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是基于市场调研之后的一个步骤。而整合营销中的市场竞争是基于资源分析后的步骤。

具体来看,传统意义的细分的资料来源是一个背景的系统分析,它为细分提供论据。比如,我们在进行亚文化分析的时候,其实就是为细分奠定这样的基础。整合营销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细分的前提是资源分析,目的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产品营销。

2.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内容主要是消费者群落的划分,而整合营销中的细分是对于资源可以最大利用层次的类别划分。

也就是说,细分的目的是要实现最大化的利用这个类别或者区域的资源。

当然,二者的区别不仅于此。

那么,我们如何在新型的营销战略中进行市场细分呢?

笔者认为,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 综合资源分析

一、资源分析

内容包含:

1.社会生产力。

企业只有把社会生产力化为自身资源,借助外力才能够更快发展,而这也是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的要素之一。比如,新技术的诞生会带给整个社会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比较直接地作用于营销决策。其中,新技术的含义不仅在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的进步同样可以推动营销战略的实施。“绿色产品”概念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产品冠以绿色的概念之后就迅速走红,行销全国。

2.市场资源

这个概念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市场分析。市场已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源。并且,这个资源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拥有的。从最初的共有资源逐步被瓜分,最终化归各个品牌,或者品牌拥有者。 但是,这里的市场资源指的是广泛的没有被划分的状态,主要指市场容量(其中包括市场的周期)。

二、内部资源分析

内容包含:

1.人力资源

2.财力资源

3.公共关系资源

4.企业形象资源

5.市场资源(划分后) 第二步 资源排列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8篇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掌握信息和购物交易的人迅速增长起来。据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较上年增加5987万,增长率为24.7%,使用率从42.9%提升至48.9%,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4.9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3856万人,增长率为8.5%,使用率为79.3%。由于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作为PC端网络购物渠道的补充,手机网络购物在移动端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1.44亿。[1]在此背景下,传统营销模式及依托平面媒体的推广方式受到了挑战,通过个性化分析完成广告的精准投放优势越来越显著,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交信息传播工具在宣传推广、销售、质量跟踪等方面发挥着传统营销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一个地方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密切关注信息发展的前沿技术,借助网络在宣传、推广、销售方面优势,否则市场会受到挤压。

二、服务平台构建的需求分析

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政府扶持下各种类型的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如:榆林煤炭交易中心、陕北小杂粮交易中心、宝鸡钛产品交易中心等。交易中心在整合本地产业资源、整体包装、实现产品多样化、丰富化,能够完成单个的企业无法完成的经济活动的优势,对于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交易中心具有投资小、宣传广、效益高等特点,是实体交易中心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目。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宝鸡拥有根雕艺术、马勺脸谱、草编、泥塑、面花、皮影等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技能。这些工艺品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由于个体小、同一企业产品单一等特点,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很难形成规模,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做支撑,制约着这些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服务人力成本高,技术更新速度快,使得当地这些工艺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和推广处于初级水平。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门户网站,但后期维护和更新跟不上,属于僵尸网站,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宝鸡文化艺术品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但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多的替代品,在其他地区使用网络营销的情况下,其市场空间一定会受到挤压。因此由政府牵头,建设宝鸡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文化艺术品不同于煤炭、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交易,具有交易额度低,体积小、附加值高等特点,不需要资金担保及物流运输等大宗交易中心所需的配套设施,成立以网上交易、推广、服务为主,实体交易中心为辅的宝鸡文化艺术品网络交易服务中心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交易服务中心框架设计构想

交易服务平台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为经营者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产品推广的信息化平台。据此,我们将系统设计为基于电子商城和门户网站的WEB系统,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辅助信息采集系统和基于信息采编推送服务的推广系统三部分,其总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在图1中消费者、经营者及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使用智能手机、PDA、移动终端及计算机等设备,通过WEB应用系统进行网上交易、市场信息获取及与交易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交流;中心工作人员能够使用交易中心提供信息工具和数据采集辅助工具进行信息收集、采编、入库、信息、推广等活动。服务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辅助采集工具和推广系统是使用C#语言编制的C/S软件。前者使用爬虫技术,对包含市场信息、价格信息、技术服务知识的网页进行抓取和存储,后者对抓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将其作为素材编制市场舆情分析报告和相关艺术品知识、风土人情、鉴赏服务方面的文章,在交易平台、微信、微博、博客、论坛、QQ群进行,以服务和知识传播为载体,达到推广目的。由于市场舆情、价格、相关等信息采集采用多线程对指定的网站进行拉网式的搜索,对数据库的访问频度很高,为此专门设定本地SQLLITE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临时数据,避免对中心数据库带来冲击与不稳定,对经采编整理后的正式数据则要全部写入中心数据库做永久性保存。

四、功能设计与实现

系统功能设计为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前者是面向消费者网络交易及互动信息平台,也是面向经营者的市场信息查阅平台,后者是针对交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信息收集的辅助工具等。系统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框图中红色部分只对经营者,需登录认证才能阅览,对消费者是透明的。1、前台系统交易大厅:按艺术品门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所要销售的产品,消费者能够在此进行商品购买,售前咨询等活动;网络会展:按艺术品门类设置专题展厅,设有根雕展厅、马勺脸谱展厅、皮影展厅、面花展厅、盆景展厅等;艺术大师:对艺术品制作艺人进行介绍,包括艺人资质证书、代表作品、获奖情况等;网上拍卖:通过拍卖、幸运大转盘、抢红包等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注册,挖掘潜在消费者;工艺介绍:对艺术品制作场景、工艺、维护保养进行介绍,提供相关知识与服务。对艺术品来历、风土人情、传说故事等进行编辑,工艺介绍可以是文字性内容,也可以是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提高艺术品宣传的传播速度。现场咨询:通过QQ、腾讯通等即时通讯工具,提供一对一即时在线服务;互动论坛:开放式论坛,用户可以对艺术品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会员注册:参与交易或论坛的用户均要求用户使用邮箱注册,获取潜在客户信息;市场舆情:经营者查看已经市场舆情,价格分析、客户群体分析等资料。近期活动:向经营者近期举办的实体活动信息,如:会展信息、广告活动等。2、后台系统信息维护:对交易大厅、网络会展、网上拍卖等前台内容进行维护和更新;统计分析:对销售情况、库存情况、收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客户分析:对注册客户、公众号、微博、博客的粉丝等潜在客户进行分析,分析客户关注点、兴趣爱好,识别潜在的消费者;客户关怀:在客户分析的基础上,对潜在消费者通过广告投放或购物卷赠送、发红包等方式,培育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信息: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社区论坛、QQ群等社交工具,艺术品鉴赏、保养服务、知识讲座等信息,吸引更多的客户关注交易中心;舆情监测:对论坛、网上卖场、微信、微博的信息进行定向搜索,自动提取市场动态和价格信息,将其存入数据库中,提供后期的价格市场分析;系统管理:系统设置和权限管理等内容。

五、结果与结论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SCP范式;传媒产业;市场集中度;价格行为;大传媒产业;4G;云报纸;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5-0111-07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把广播电视产业称为创意产业,认为这是最需要自主创新的产业。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体系尚未成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实力及规模不足,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行政区划、诸侯割据现象普遍存在。从历史和产业角度看,中国传媒产业化发展的时间较短,长期事业管理下的传媒产业结构、行为和业绩模式至今仍有很深影响。要大力发展传媒产业,就必须继续进行更广范围和更大力度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产业化历程,发掘和创新适合中国传媒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就成为时代需要。

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一门学问,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其核心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研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分析现实中的市场、产业和企业之间在数量、规模上的竞争与垄断关系,为政府制定旨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和指导。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是该理论的主要分析范式。

一、文献回顾及综述

(一)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

从发展的阶段来看,经典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radition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IO);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以策略理论、产品差别化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等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IO)。

1. 关于产业集中度方面的研究。AL-barram和 Dimmick在Concentration and Economics of Multiformity in the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中通过对美国通信产业的集中度分析认为,多元化是日益增多的企业并购行为的一种战略反应;Ekelund,Ford 和Koutsky在Market Power in Radio Marke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ocal and National Concentration中分析了当地广播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对广播电台利润率的影响;Brown和Williams在Consolidation and Advertising Price in Local Radio Markets中也分析了集中度对当地广播电台广告价格的影响,认为当地方某产业集中度提高时,广告价格也会温和提高。

2. 关于垄断竞争理论。垄断竞争理论是产业组织问题的核心,是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垄断关系的理论概括,是一种既含有垄断因素,又存在着激烈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结构的理论。E.H.张伯伦于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于同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书是形成垄断竞争理论的经典之作。在《垄断竞争理论》一书中,张伯伦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的整个价格制度是由纯粹竞争市场、垄断(即完全垄断)市场,以及垄断竞争市场(指垄断竞争和寡头两类市场)中的价格体系所组成的。垄断通常意味着对供给进而对价格的控制。纯粹竞争的唯一先决条件是没有人具有任何程度的这种控制。[1]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中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即将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两者有效协调。鲍莫尔、约翰・潘扎(John Panzar)和罗伯特・威利格(Robert Willing)发展了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著作《可竞争市场和产业结构》(1982)中,他们对可竞争理论作了十分完整的解释,并提出了三个独立的模型,创造了“凸状变化线”(Tray-ray Convexity)的概念,这是规模经济的一种有效形式。

3. 产业组织与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是后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领域,其思想渊源于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竞争中变化发展的市场过程。它以历史的不可逆视角观察经济现象。马克思、马歇尔、凡勃伦和熊彼特等大师均贡献了丰富的经济演化思想。[2]Klepper和Miller在Entry,Exit,and Shakeou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New manufactured Products中从企业数量研究了演化问题;Iwai在 A Contribution to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of Innovation中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对产业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Audretsch D.B的 Innovation,Growth and Survival论述了组织演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机制;Das S.和Das S.P 的Dynamics of Entry and Exit of Firms in The Presence of Entry Adjustment Cost对企业持续进入、退出某一产业等现象作出解释。

(二)国内关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现状

1.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的译著和著作。1985年,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编印的《产业组织经济学》比较系统地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介绍;1988年,卢东斌译日本学者植草益著的《产业组织论》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译著;[3]1990年,陈小洪、金忠义编著的《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一书出版,这是第一本由国内学者编著的系统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专著,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最基本的分析框架进行介绍;张东辉译F.M.谢勒的《产业结构、战略与公共政策》(2010)利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对美国九个重要产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全面实证检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陆续出版了如水的《产业经济学》(2010)、谢地的《政治经济学》(2008)《产业经济学》(2007)、杨公仆的《产业经济学教程》(2008)、减旭恒的《产业经济评论》(2009)、吴汉洪的《产业组织理论》(2008)等专家学者编著的作为教材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的著作和译著。

2. 关于产业组织演化。谢地的《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1999)提出产业组织优化是实现我国经济集约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江小娟的《建国以来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回顾》(2004)分别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和90年代以后四个阶段对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每个时期的经济现状、政治背景和理论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述评;谢富胜的《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演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阐释》(2005)从分工与技术演进的角度,探讨了产业组织的演化;王军、杨慧馨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由静态到动态的变革》(2006)用演化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产业组织演化的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3. 关于产业集群。李世杰的《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2007)构建了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框架,并结合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论证;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2011)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一方面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模式、体制、机制、布局、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代表城市――北京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对其近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戚聿东的《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1999)指出政府应当鼓励资源在市场中自由流动,促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状况

1. 传媒产业总体概况。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年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7 600.5亿元,比2011年增长13.4%。[4]从整体趋势上看,传媒产业与GDP增加值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5]

2. 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2012年传媒各行业产值大部分呈现上涨趋势。传统媒体的报纸和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份额的31%,互联网业务(网络加移动增值)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1.7%,保持了与传统媒体二分天下之势。2012年网络广告收入超越报刊,2013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 100亿元,几乎追平电视。传统媒体中,电视市场不但保持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且较2011年的18.7%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广播、期刊、音像、电影等媒体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但广播广告收入近两年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报纸、图书、音像和电子制品的销售增长率均低于GDP增速,其中报纸的市场份额从12.37%下降为9.8%,成为2012年最大的输家,报纸广告同比下降8.1%,6家报业上市公司中,有3家广告收入降幅超过两位数。[6]

三、传媒产业基于SCP范式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SCP范式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相互竞争的厂商之间在数量、规模、市场份额上的关系及其竞争或垄断的关系和形式的总和,体现了产业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的程度。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特征、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及市场进退壁垒。

1.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集中程度和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家最大厂商(通常是前四位、前八位或前十位)所占的份额。常用的指标有:绝对指标――绝对集中度(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熵指数等和相对指标――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方差指数等。本文采用绝对集中度指标CRn对市场结构进行研究。其中:

CRn=■Xi/X

CRn表示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设测定范围内全部传媒企业的销售收入为X,其中Xi 为第i个传媒企业的销售收入,N为行业的企业总数,则i个传媒企业的集中率为Xi/X。贝恩(J.S.Bain)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

笔者从传媒产业的47家上市公司中,按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的大小分别选取前四位、前八位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表3所示。

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约为8 800亿元,总资产为1 675.14亿元。根据表2的营业收入计算,CR4=2.34%,CR8=3.22%;根据表3的总资产计算,CR4=29.7%,CR8=48.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年营业额还是从总资产来看,两项指标的CR4均小于30%、第一项指标的CR4远远小于30%,第一项指标的CR8远远小于40%、第二项指标的CR8小于50%,可见目前中国的传媒市场处于市场集中度较低的竞争阶段。相对于拥有几家年收入1 0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传媒集团的美国而言,我国传媒产业集团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通过进行较大力度的整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达到规模经济。

2.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在实体要素上,或在提品过程的诸条件上,同其他同类产品及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厂商相区别的,足以引诱购买者的特殊性。贝恩(1956)认为,产品差异化能够使生产厂商相互独立,更多地采取非价格竞争策略。

当前,我国传媒市场表现出成熟期的初步特征,包括传媒市场同质化竞争程度加剧、市场进入的资金与技术壁垒快速提高、广告收入增速减缓、产业利润率降低等。所谓同质化,通常是在经济学中形容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功能、外观等出现雷同,从而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某一产业内,同类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只存在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差别,因而不同企业的产品竞争主要是成本和价格的竞争。除价格差异外,产品之间还存在着其他诸如能给目标使用者带来高价值的利益、能以一种更加与众不同的方法来提供该产品或能够优先赋予使用者某种利益等的差异。

传播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具备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和调节身心四项社会功能。这四大功能构成了人们对传媒产品的利益预期核心,并且由于传播环境和传媒使用群体的不同,形成了各有偏好的传播功能结构。采取差异化战略就是要求传媒企业就传媒使用者的利益预期来定位传媒产品功能,提供独到的服务。传媒使用者偏好的变化其实就是传媒产品价值的指向标,传媒企业要根据这些使用者需求偏好的变动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以使供需两者之间达到较高的匹配度。就传媒业的现状来看,传媒作为“社会雷达”的监测环境及信息传递功能和作为“社会按摩”的娱乐消遣及调节身心功能尤其突出,后者正成为传媒产品差异化的重点关注方向。

3. 市场进入壁垒。市场壁垒研究的是市场中已有产品供给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特征,以及国家监管规制等内容的总和。市场壁垒侧面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贝恩认为,市场进入壁垒产生的原因包括规模经济、客户忠诚度、资本金投入、转换成本、必要资本量及埋没费用、产品差别、绝对费用、政策法律、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等。传媒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可分为制度性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经济性进入壁垒,具体来说,包括规模经济、媒介产品差别及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占有和投入。我国传媒产业按照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类运营,且仍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因此制度性壁垒较高。

媒介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应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受众范围、栏目设置、内容编排等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媒介的品牌影响力,减少可替代性,维持一批忠诚度较高的受众,从而建构媒介的市场进入的结构性壁垒,如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节目,虽然同类的节目较多,但因其在内容设置和服务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致使其品牌优势凸显持久。传媒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经营趋势在不断拉高产业的资金“门槛”。《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等在20世纪80年代创始初期进入市场的启动资金只需要30万元左右,2001年,《京华时报》的创刊时启动资金则迅速升至5 000万元,两年之后,《东方早报》启动资金已经接近1亿元。[7]时至今日,一个传媒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能达到100多亿元人民币,高“门槛”的资金需求大大增加了投资的风险程度,形成了极高的市场进入经济性壁垒。

(二)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研究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经营目标所采取的战略行为的总称,包括价格竞争行为、非价格竞争行为和组织结构调整行为,在SCP逻辑框架中是连接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中介。

1. 价格行为。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盈利水平和更大的市场份额,通过定价行为进行市场竞争和调整的行为即价格行为。价格是调节市场的重要杠杆,价格的变化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企业所采取的价格行为主要有合作性定价行为和非合作性定价行为,非合作定价行为又包括掠夺性定价、限制性定价和多元化定价等方式。目前中国传媒市场在寡占Ⅴ型至寡占Ⅳ型中间徘徊,处于集中度低的竞争阶段,传媒产品价格作为市场竞争的结果,反映了传媒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以报业为例,报纸的价格因素对发行量的变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媒机构一再降价以提高其发行量,抢占市场份额,以发行量的上升带动广告收入的增长。2012年我国的报业经营出现了严峻局面,主要报纸全年广告营业收入普遍减少,相对应地,在发行方面,2012年各地都市类报纸征订均遇到了较大困难。[8]

2. 移动互联上的大传媒平台。传媒产业的边界已经跨出了传媒业,可以用一个“大传媒产业”的概念来描述这种现象。所谓大传媒产业,被凯文・曼尼描绘为能够向人们提供覆盖面极广的全方位资讯、通信、影视、音乐、商业、教育等内容及娱乐生产的全部内容、设备和过程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概念和传播方式。大传媒产业的形成,给传媒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及受众的信息消费模式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口学结构、受众媒介使用方式、受众使用国外竞争产品等方面。在大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下,传媒产业内部的子产业之间以及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都存在大量的产业融合现象,从而导致产业界限模糊甚至重划。[9]例如O2O即Online To Offline,这种新兴的商务模式是将互联网与线下商务机会结合在一起,使互联网称为线下交易的平台。随着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媒的商业模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以Apple和Amazon为代表的垂直整合①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开放模式也逐渐被各行业的大公司所接受,由此促进了垂直非一体化的发展。传统媒体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既可以成为O2O的Online端,也可以扮演Offline的角色,O2O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将是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Google、苹果、电信服务商等移动媒体巨头的发力点也将转向服务和应用层面,成为一支新的竞争力量。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成为“大传媒产业”新格局的核心。

3. 传媒发展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传媒企业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过程,而且由于传媒产品的特殊性,使得规模效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敏感。因此,有可能通过多元化获得的规模/范围经济、协同效应与互补性资源对齐(complementary resource alignment)对于传媒公司的经营无疑应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国“十二五”规划促使传媒市场化媒体的规模分布、市场份额及市场集中度发生改变,各地区的传媒业继续沿着跨地区、跨媒体合作、跨产业融资的合作与融合的趋势发展。[10]在媒体合作方面,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资源互换、共享内容与渠道是当今传媒业的大势所趋。如2012年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和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与腾讯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是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媒体平台合作项目;湖北广播电视台与香港电讯盈科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跨地域的尝试。在产业融合和行业合作方面,众多非传媒行业尝试通过内容合作、资本投入的方式跨入传媒业,如北京同仁堂与亚太卫视合作成立的北京同仁堂传媒(香港)有限公司;南航集团与CCTV―发现之旅频道的合作;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战略投资信阳银行,“试水”资本市场等。随着报业和广电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媒体开始进入物流及传统零售业。报业集团的发行团队组建独立的物流公司,电视台开辟出电视购物的新市场。当媒体进入数字时代,网络成为重要传播媒介,传媒关联产业的范围日益扩大:电子商务网站从最初的营销服务商转型为商业平台,改变了传统零售业格局;互联网电视使传媒企业涉足生产制造领域;财经媒体和ICT的结合开辟了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联姻正挑战银行储蓄业务,如腾讯推出的“微POS”产品,打造了用户数据分析――市场推广――消费――支付的完整商业生态圈,不但挑动了银联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神经,还将加剧银行金融业务的市场竞争。

4. 传媒集团与上市公司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在“十二五”系列政策导向下,文化传媒公司上市进行得如火如荼,传媒类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券商投行重点关注的领域。截至2013年2月,传媒行业的47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公布了2012年年报,从其业绩来看,实现增长的企业有24家,增长较快的版块主要有营销服务、影视动漫和新媒体公司,表现较差的版块是报业经营。其中,2012年4月人民网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打开了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资本市场运作的空间,人民网是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其整体上市成为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实现了大资本和大传媒的融合,从而为传媒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并完成战略转型提供了路径。

5. 网络视频、移动游戏、自媒体成为资本驱动的新的传媒产业增长点。2013年,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市场增长迅猛,市场规模分别达到892亿元和128亿元,同比增长32.9%和41.9%,发展速度领跑传媒产业各行业,其中移动视频和手机游戏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2014年移动视频和手游市场将会借4G的东风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社交媒体的出现创造出“自媒体”概念,依托微博、微信等平台,个人、企业和专业自媒体形态大量涌现。2014年3月,微信正式向公众服务号开放支付功能,自媒体商业生态圈逐步成型,大到腾讯、网易、搜狐的聚合型自媒体,小到用户个人生产和销售内容,自媒体有可能再次颠覆传媒产业生态结构,并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三)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度量市场运行效率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企业的某种行为所引致的产品质量水平、技术水平、产品多元化、产品价格及经济利润等方面的经济效果。它是度量一个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所取得的成效的指标。对某个产业市场绩效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财务绩效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市场绩效进行直接的单因素描述和评价,笔者认为目前衡量传媒产业市场绩效应该主要考虑产业财务绩效状况、市场结构的规模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二是要研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对导致某种市场绩效的原因做出解释。

1. 传媒产业的财务绩效状况。首先从总产值来看,2007―2012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从3 827.7亿元上升至7 600.5亿元,增幅达到98.56%,年均增长率为15.68%。可以看出,2007年至今传媒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和繁荣。将传媒产业按照不同的收入模式分解为15个细分行业,各分行业的年产值和增长率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2年传媒各行业产值均呈现上涨趋势,从近年来传媒产业形态表现也可以看出,广播广告收入、期刊广告收入和电子出版物销售收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而音像制品销售收入、报纸营业收入和移动增值业务的增长率均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

2.市场结构的规模效率。它是用产业内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来考察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实现盈亏平衡传媒机构的营业收入占整个传媒市场的比例及其能否接近或达到规模经济等。如前所述,前八家传媒上市公司基本垄断了近四成的传媒市场,说明我国传媒产业市场中拥有一定规模经济的传媒上市公司己经成为传媒产品及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我国传媒产业的规模效率己有大幅度提高。

3.资源配置效率。即净利润与资产之比,它常采用资产收益率(ROA)指标来衡量传媒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笔者选取2012年营业收入前二十家传媒上市公司的指标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从统计资料来看,前二十家传媒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为8.14,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利润。

4.技术创新。产业技术进步是指产业内的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扩散)的过程。技术创新渗透于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并且最终会通过营业收入增长和产业进步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研究我国传媒产业技术进步主要是指该产业吸纳和接受新技术的程度和状况,分析传媒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介质整合提升产业资源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十二五”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广播电视网,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发改委与工信部联手的“宽带工程”战略直接导致了4G时代的到来。2013年底,中国联通已经率先引入了4G技术,除了具有通信速度快、资费更低、智能性能高、网络频谱宽、通话质量高、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等无可比拟的优点外,还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为提升传媒产业的经济利润做出巨大贡献。[11]以此为契机,通信营运商开始把眼光瞄到4G通信终端产品上,通过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既为手机用户随心所欲的漫游和随时随地地享受高质量的4G通信提供了终端保障,又延长了4G技术的产业链,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

OTT互联网电视(即OTT TV,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是另一个触动神经的字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跨界和多屏联动成为发展的主题,OTT互联网电视成为产业链各方发力的重点。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和设备制造商等已经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屏媒体”成为各方的角力场。据预测,2016年OTT TV将成为占互联网流量91.19%的主要服务产品形式;以高清、3D、4K为特色的OTT TV必将成为未来视听行业的主流。

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在探索将互联网技术与纸媒完美融合,“云报纸”应运而生。云报纸是将互联网云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融合媒体。除了全媒体阅读,云报纸还能实现广告的立体展示,并且可以与电子商务结合,读者通过云阅读手段观看生动的视频广告之后,可以很方便地连接到该商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点击购买,具有纸媒所无法想象和无可比拟的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出版业的数字阅读市场在不断的成就和问题中前行,继续保持着其旺盛的生命力,虽然其盈利模式尚未成熟,但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无疑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络广播和手机广播也正在为音频广播带来新活力和新空间。结合了传统电台和网络电台的“微电台”也在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其打破地域限制、文字化及图像化的广播节目形式及强互动性的特点,为广播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及市场空间。

(四)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结构较分散,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需要做进一步相关性定量研究。其中,市场绩效可分为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部分进行研究。

1. 皮尔逊相关系数。它描述了两个定距变量间的紧密程度,计算公式为:

rxy=■

其中,r为样本相关系数,取值为[-1,1],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其取值范围具体见表6。

传媒产业市场集中度由传媒上市公司按照主营业务收入前四家和前八家企业的数据作为衡量的依据。相关分析数据如表7所示。

通过spss19.0对表7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传媒产业的代表市场结构的CR8与代表市场经济效益的广告收入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74,说明广告收入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着强正相关关系;市场集中度与传媒业社会效益的衡量指标总期印数、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0.747和0.762,说明市场集中度与社会效益间存在着强正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着强正相关关系,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在于提升传媒的产业市场集中度和实现规模经济。

四、结语

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个驱动因素。一是技术驱动。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所依赖的技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内容生产与存储的云化、传输渠道的互联网化、终端的智能化和多屏化,为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我国传媒产业步入了基于数字标准的新常态时期。二是消费驱动。主要体现在我国对文化传媒产品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升级,传媒产品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扩大了影响力和传播力,传输渠道多元化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受众获得传媒产品和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带来了传媒受众的持续增加。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预期、高清互动电视的推广及自身新媒体战略的推行,给传统广电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广电新媒体马太效应凸显,初步形成了寡头竞争的格局。三是政策驱动。2013年以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的机构职能整合为代表的大部制改革有效地深化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驱动资本与传媒的进一步结合,传媒上市公司的跨行业、跨媒体重组迅速做大,横跨广电和平面媒体的大传媒集团应运而生。传媒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投资,实现了大资本和大传媒的融合,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完成战略转型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垂直整合是指一家企业同时具备终端产品和零部件的控制力。在科技行业,苹果是最为垂直整合的企业,苹果已经推崇了35年的垂直整合模式,采用集成化的硬件和软件发展方式。不仅有自己的全球零售店,iPhone和iPad的硬件和软件都由苹果设计,甚至还配备了苹果自主开发的处理器,iPad内最关键的处理器A4芯片是由苹果自己收购开发的,操作系统是苹果的iOS,而且苹果还运营数字内容平台。

参考文献:

[1]管理百科.新张伯伦模型[EB/OL].http://,2010-05-23.

[2]MBA智库百科.演化经济学[EB/OL].http://,2010-05-07.

[3]戚聿东.中国产业经济学30年:回顾与展望[C].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2008.

[4]崔保国.在融合中转型 在转型中创新――2012中国传媒产业分析与展望[N].中国报业,2012-04-15.

[5][6]崔保国.大传媒时代的“变”与“势”[A].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

[7]陶喜红.传媒产业结构性进入壁垒探析[J].新闻界,2008,(4):10-12.

[8][9]崔保国.大传媒时代的“变”与“势”[A].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9,10-15.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传输容量 市场均衡 影响分析

就电力行业的发展来看,国际上各个国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组或变革。线路传输容量的约束对电力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选择了通过相关数学模型和计算的方式,对线路传输容量的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实现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电力市场分析

所谓电力市场是指通过经济、法律等相关手段,以公平公正、自愿互利为原则,对行业中的发电、供电以及输电等进行组织协调的管理运行体制[1]。为了保证电力市场的稳定和秩序,体现电力市场的公平公正,电力市场中的各个参与方都必须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平等原则,电力市场中的发电方和用户组之间都要坚持平等竞争。由于发电供应和价格是电力市场中比较核心的问题,所以要求发电方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价格和规定进行计算,严禁任意提高价格。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对电力市场中的各种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化,为用户合理选择用电方案提供便利。

二、线路传输容量分析

在线路传输过程中,负荷阻抗等于线路的波阻抗时,会使线路中的各个节点电压、电流没有幅值差,而只有相位差,那么线路传输的自然功率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UN表示线路首端电压。线路传输的输送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n是自然功率,δ是线路的允许传输角,β是6。/100km,l是指线路的长度)。线路的经济输送容量计算公式为:。

三、线路传输容量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

通过3节点系统对线路传输容量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可以借助以下公式计算,各个节点对注入功率和线路的输送功率灵敏系数φji可以表示为:

其中,0节点的是用户组,1、2节点是的发电方,所以对应的参与者就分别是参与者0、1、2.

(一)在没有线路约束的条件下最优相应曲线

在没有线路约束条件下,数学上就可以满足以下公式:

由于是3节点系统,在优化模式的最优条件下可以推算出参与方的最响应曲线:

(二)线路容量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响应曲线

如果线路在传输过程中有容量约束的话,参与者的决策空间φ会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约束和不约束[2]。在约束的条件下,传输容量约束是一个严格的等式,在没有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则是一个严格的不等式。假设φ1为严格的不等式,φ2是严格的等式,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其最优响应曲线的交点。

就φ1区域而言,由第二节中的最优响应曲线公式可以推断,如果市场均衡点在这个区域的话,就可以推断出线路传输容量太过于松,那么对市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如果假设在该区域内的参与方的最优响应曲线不相交,那么市场均衡点只可能是困在另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两个区域的边界上面[3]。

就φ2而言,由于在该区域的传输线路容量是一个严格的等式,也就是说,所以ISO模型就可以有如下表示:

其中,qi≥0,i是指发电方;qi≤0,i是指用户。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力市场和线路传输最大允许容量的介绍,以及对线路容量约束条件下的不同区域的最优响应曲线的分析,可以推断出线路传输在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可能不存在有均衡点,如果存在的话,只能是存在与一条线段上。本文主要选择了3节点的系统为例进行的分析,如果是节点和线路更多的复杂网络,其分析过程一样,但是其结果是同样的。

参考文献:

[1] 刘有飞,吴复立. 线路传输容量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5:1-6.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民族工艺品;云南民族娃娃;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推广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23.102

长期以来,云南民族娃娃的销售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与云南日益火爆的旅游市场相比,作为旅游副产品的特色工艺品却如三岁孩童般纯真中透着浓重的无知,缺乏品牌意识以及品牌战略,不能适应市场,民族娃娃作为最能体现云南特色文化的工艺品已经到了“惊醒梦中人”的时刻。基于民族娃娃目前薄弱的品牌效应,我们唯有走“品牌营销之路”,打造云南民族娃娃工艺品第一品牌,用品牌来提升企业和产品价值,用高附加值产品来取悦消费者的芳心。本文通过对民族娃娃市场的详细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品牌形象推广策略。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读者对当今民艺品品牌化的一些思考。

1 市场环境状况分析

1.1 内部分析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对传统工艺品的宣传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首先,人们外出旅游大多会选购当地最具特色的物品作纪念,传统工艺品作为旅游业的附属品无形地被游客们宣传到各地;其次,我国艺术文化博大精深,身处这样一个艺术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中,人们的潜意识中也会有着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喜爱。

1.2 外部分析

中国文化现已遍布全球,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一些具有神秘和民俗特色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感兴趣,也正因为这样,传统工艺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前景机遇大,在国外市场更具有开拓的价值,且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1.3 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I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民族娃娃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3.1优势(S-strengths)

(1)云南民族娃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2)云南民族娃娃美誉度极高。1999年参加了昆明世博会展览,2010年又出现在上海世博会,外交部已将其定为外交国礼。

1.3.2 劣势(w -weakness)

(1)民族娃娃这类传统民族工艺品多为手工作坊生产,各手工作坊产品市场形象难以统一。

(2)缺乏品牌意识,不注重品牌和企业文化培养。

1.3.3 机会(O-opportunity)

(1)云南地处边境,其外部贸易面广,能抓住时机,扩大国外市场。

(2)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催生了民族旅游工艺品,并促使民族旅游工艺品快速发展(民族旅游工艺品是指以民族工艺品为基础应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商品,它是在原有传统工艺品的基础上开发和创新出来的,它的出现主要是为满足外来旅游者对目的地审美留恋或馈赠的需要)。

1.3.4威胁(即是挑战)(T-threat)

(1)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仿品比比皆是。

(2)特色民族工艺品百花齐放,对民族娃娃销售造成冲击。

2 消费者分析

按照消费者消费水平及消费认知程度对云南民族娃娃的消费群体进行分类,可归纳为以下两类消费群体:

(1)大众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容易跟风,会购买一些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工艺品,对工艺要求不高,要求其价位低,品牌认知较弱。

(2)中高端消费群体: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文化水平,要求工艺品具有高文化含量,对品牌的认知较高,注重口碑宣传,能接受较高价位的工艺品。

3 云南民族娃娃品牌形象推广的现实性

根据以上分析,纵观目前的市场,可见云南民族娃娃虽是最具云南特色的民族旅游工艺品,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底蕴,出现在两届世博会上,被定位为外交国礼,深受游客喜爱,美誉度极高,但其也未能摆脱大部分民族工艺品的通病:多为手工作坊生产,各手工作坊产品市场形象难统一,无品牌意识,缺乏识别性和记忆性,给粗糙伪劣的仿品可乘之机,让民族娃娃形象大打折扣,无法体现出它原本具有的文化品位。

就目前消费者分析来看,大部分消费者以游客身份购买民族旅游工艺品主要是为了纪念、收藏和馈赠亲友,对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品牌认知都较注重。云南民族娃娃为游客展示着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云南民族特色的缩影,自然成为游客旅游纪念品的首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有地方特色,越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对于云南民族娃娃来说,应当对其具有的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地配置和开发利用,给其确定一个合适的品牌形象,进行品牌化的策略性设计,注意品牌的识别设计、文化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才能走出目前的窘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4 云南民族娃娃品牌形象推广策略

4.1 品牌形象推广设计

所谓品牌,是指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用于市场竞争,而为其生产的商品或劳务确定的名称、图案、文字、象征、设计或其互相协调的组合。对于传统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来说,给其确定一个合适的品牌形象是走出成功品牌的第一步。“品牌形象是抽象的、理性的、全面的,它是靠企业名称、标准字、象征图案、办公用品、服装、车辆、外观建筑、旗帜、陈列展示、公益事业、赞助活动、公共关系等直观地向社会传播,为社会所接受。”品牌形象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其中,内在形象主要包括产品形象、质量形象、服务形象、信誉形象,外在形象即我们常说的视觉识别系统,它又包括两部分:基础设计和应用要素设计。

云南民族娃娃首要解决的就是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从外在形象上与低劣的仿冒品划清界限,塑造鲜明独特的形象。

4.1.1 基础设计策略

基础设计主要包括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云南民族娃娃可通过基本要素的设计,形成一个最直接的视觉形象,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具体的符号,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以求得广大消费者认同。

(1)将云南民族娃娃的品牌名称设计为“客哪哩”,意为云南方言“去哪里”,以此作为品牌名称不仅有利于记忆,又具备民族针对性。“客哪哩”诱使消费者在购买时对商品充满猎奇心理,同时也对地方语言及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文化的交流促进产品的销售;“客哪哩”也暗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南民族娃娃“土特产”披上“洋包装”,即将走出本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 LOGO采用文字设计,跟品牌名称一致,使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注意到“客哪哩”三个字,方便消费者记忆,并由此引发兴趣和购买欲。文字字体设计采用借代手法,借代是将一件事物的性格借到设计中,常常会成为一件作品的点睛之笔,处理得当将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可将一些云南民族特色的图腾风格或者文字风格借到logo的字体设计中,如少数民族图腾和傣文、彝文、东巴文等文字风格,使标志的文字看起来充满文化气息和神秘的民族风情。

(3)标准色的设计。标准色是用来象征公司或产品特性的指定颜色,是标志、标准字体及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标准色必须选用能够体现产品特性、行业性质等的色彩,同时这种色彩又要与众不同,令人难忘,必须充分利用色彩对人的知觉刺激和心理反应作用,准确传递企业形象。云南民族娃娃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穿戴各民族美丽服饰的玩偶娃娃,云南民族服饰映衬出各民族同胞独特的审美观。服饰是一种思想的形象,文化的载体,艺术的语言,文明的标志。通过对云南民族服饰颜色的综合考察,来确定标准色的设计,更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体现浓郁的民族文化。

红、黑、蓝、白这几种颜色是大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中主要运用的颜色,如云南彝族“聂苏”支系的花腰妇女服饰,喜欢以红、黑色为主;纳西族的“披星戴月”衣以黑色、蓝色、白色为主;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为尊贵;怒族妇女最为偏爱选用深蓝色制作服饰……选用这几种颜色来做标准色,是典型的民族色调,体现出民族文化精髓。

4.1.2 应用要素设计策略

应用要素是VI视觉识别系统论中企业应用领域的规划设计。对于民族娃娃品牌塑造来说,应用要素设计项目中当务之急要进行的就是包装设计和广告招牌类设计。

(1)包装设计。进行包装系列化设计,各系列包装通过“客哪哩”基础设计的标志、标准色等元素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系列化的云南民族娃娃包装设计既有多样的变化美、又有统一的整体美;上架陈列效果强烈;容易识别和记忆;能缩短设计周期,便于商品新品种发展设计,方便制版印刷;增强广告宣传的效果,强化消费者的印象,扩大影响,树立名牌产品。

(2)广告招牌类设计。利用路牌广告、灯箱、霓虹灯、夜间显示牌等广告媒体形式,对“客哪哩”品牌进行宣传,对统一了品牌形象的系列包装和产品进行宣传。

4.2 品牌信息传播

创建一个品牌有很多途径。建立品牌不是只意味着做广告,所以品牌的管理工作不能只由广告商来承担。相反,在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的指导下,企业应对传播活动和相关媒体进行整合和分配,让它们共同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传播技术高度发达、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的社会,在激烈的信息浪潮冲击下,品牌很容易被信息的大海所淹没,渐渐被消费者所遗忘。此时,品牌更需要有效的传播策略。云南民族娃娃要使自己的品牌成为被大众所认知的名牌,就必须借助信息的传播,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培养潜在的未来消费群体。以下是提出的几点品牌信息传播策略:

4.2.1线下活动

(1)广告媒体宣传:与本地电视、电台、报社等媒体合作。

(2)与旅游景点合作。如在景点的地图手册中加入宣传册或招贴广告。

4.2.2网络营销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网络营销,建立自己的企业形象网站,并在一些B2B信息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世界工厂网上自己的信息。云南民族娃娃作为传统工艺品,应更加重视网络营销,加快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洽商和合作的步伐,互联网的应用将使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快速有效地传播出去。

4.2.3媒体推广

户外媒体,如路牌、公交站台、灯箱等等,能够很好地树立和强化品牌广告,保持品牌一个良好的形象和市场份额,让目标受众能够感受到品牌的实力和人气。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策划 ;文化习俗;运用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与竞争日益加剧,房地产营销策划已逐渐为整个行业特别是开发商所重视。专业性房地产营销策划机构发展势头迅猛,各种营销理念粉墨登场,其中既有成功的典型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探求成功秘诀,对其进行文化习俗分析,这样的分析很重要。

房地产营销策划通常是指房地产企业以经营方针、目标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资源分析,找出机会点,选择营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经过创意将物业与服务推向目标市场,以达到占有市场目的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商品以及消费者之间谋求达成共同信息,形成某种制度的过程,是培育消费者对该公司产品产生偏好的博弈过程。房地产企业为达到预定的市场营销目标,从新的营销视角、新的营销思维出发,形成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创意,这种创意必须被目标市场消费者普遍接受。消费者一旦接受该公司创意,就意味着对该公司产品产生偏好,公司与消费者在产品上达成一致,产生共同信息,形成一项制度,占领了目标市场。

一、文化运用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各种思潮、文化、时尚不断涌入,促成消费者众多不同的审美偏好,这为房地产策划提供了大量素材。概括起来,策划中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主要有:

(一)传统文化

以大文化为例,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视人际关系、重视家庭、孝敬长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等特点。传统文化在房地产营销策划过程中,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能被受众理解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取得最大的诉求效果。比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儒家、道家文化两千多年的熏陶,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态:崇尚和谐、注重等级秩序、家族观念比较浓厚等等,这种价值观念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家庭美满祥和等。营销策划应着眼于消费者的特点,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美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二)文化运用

房地产营销策划者应善于发现传统文化,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策划中的传统文化运用包括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筛选、传统文化创新。

鉴于传统文化的生命周期不同,每一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目标消费群的规模大小也不同,所吸引的目标消费群也是不同。因此,应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对目标消费群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且其生命周期不短于房地产营销的合理期限的传统文化,从而获得可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以血缘传承为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之下衍生,其精华是以血缘传承为载体的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可以说,宗族和家族观念已经渗透到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随着改革开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空前剧烈的变化,人们对心灵安顿和精神休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家族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不期然地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重要途径,这点在房地产策划中得到很好的凸显。这对中国广大恋家的人群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中国有着浩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更是数不胜数。从众多可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中选出极优传统文化,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中加以应用,应与房地产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资源分析以及机会分析相结合,从而找出对于房地产营销策划有用的传统文化,进而为营销策划方案提供一个良好的方向。

二、文化习俗在策划中的体现

(一)文化的利用

房地产,不再仅仅是钢筋水泥加设备器具的组合,它已经成了业主本身的追求、业绩、理念、归宿甚至一种精神的映射。房地产文化营销的操作,可以发掘历史渊源和传统,塑造楼盘的品种和个性,渲染楼盘的艺术氛围和情调,以迎合特殊消费群体的心理和物质需求,并以此提升产品的价格。文化品牌又可以细分为三种,即人文文化牌、金融文化牌和商业文化。一张张“文化牌”无疑提升了楼盘的价值,也说明了房地产产业正不断走向成熟。这不仅使房地产产品的品位提高了,对居民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环保是共识

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已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一切环保举动都有可能的到民众的支持,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众多民众的消费观念。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正是这种认识的总结,尽管民居风格各异,但从选址、布局到环境设计及用材,无不体现这种朴素的生态精神。这种精神 都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是居民的一种共同信息,是一种固有观念。

环保意识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映射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消费者消费观念中的刚性制度。一旦策划以该制度为基础,就意味着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就物业及其服务已经具有共同信息、策划风险、策划成本人人降低。

(三)风水文化

中国传统民居在选址、朝向、房间布局等多方面都很讲究“风水”,是否符合“风水”的基本原则是众多消费者对物业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风水说诚然不一定完全科学,有关“风水”运用的观点也褒贬不一,但首先我们要承认它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固有观念。策划中充分考虑“风水”因素,并非为了要倡导“风水”问题不能一概否定,只要目标市场消费群有讲究“风水”的风俗,策划中就有理由考虑“风水”因素,要充分利用这一传统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汉服;复兴;西安市场;营销策略

一、引言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传承。汉民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种族,民族服饰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自从满清入关后,汉服在满清政府“剃发易服”的民族压迫政策下被人为禁止。西安作为汉唐王朝的,拥有着汉服市场茁壮成长的养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现如今汉服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在西安,从事汉服的商家只有4-5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充足,精神文化需求正在不断上升,对于民族传统服饰和文化的渴求也随之而来,汉服以及汉文化元素的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汉服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日本的和服和韩国的韩服已经通过文化推广成为自己的民族服饰并被世人所周知,作为传统文化和文明发源地的中国更应该把汉服作为一种民族服饰发扬推广,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汉服是中国的民族服饰。我们要复兴我们的民族文化,因为它是老祖宗几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是整个世界的瑰宝,要让更多的民族来了解她并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结合,走自己的文化道路,而不是简单的盲从。

二、汉服市场概况及前景分析

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语见《易—系辞》)。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语见《左传正义》)。这两句古语可以看出服饰与我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族之服装对民族的重要性。

经过基本的调研和市场分析,我们认为汉服在当代尤其是在西安是有广阔市场需求的。观点如下:

1、汉族服饰有着和华夏文明同样悠久的历史,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化和服饰对我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人开始崇洋,而我们可以从服饰上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进一步培养起爱国情怀。

2、汉族服饰一脉传承,是世界服饰史上的一大奇迹。经过时代的锤炼,我们的汉服更是可以和任何一种名牌服饰的风格和特色相媲美。

3、汉族服饰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工艺水平,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完全达到,汉服的精美工艺同样可以给一部分想要走高端路线的人提供了选择。

4、汉民族自古就有重衣冠的思想,不但有先圣哲人的典籍论着,更反映在传统中国的方方面面,衣冠文明与华夏文化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不论如何发展演化,只要有华夏文明的存在,就要受到汉族衣冠文明的影响。比如现在的戏剧影视等的服装,就可窥见一斑。

三、西安市汉服市场环境SWOT分析

我们首先用科特勒的STP工具来做分析。先是Segmentation市场的细分,现在的服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汉服的市场现在还待开发,是一个以很有潜力的新型市场;其次是Targeting目标顾客市场;最后是Positioning定位。

(一)汉服推广活动的中坚力量

这部分人群的主要特点是对汉服本身有很高的文化自觉性,热爱汉文化的传统,身体力行地去推广汉服,这部分人以在校学生和知识分子居多。这部分人群虽然热爱汉服,也愿意去推进汉服的社会推广,但是这部分人却并不合适被定义为主体消费人群:

1、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对汉服有自己的理解,不容易受到商家的消费引导。

2、多数人属于无收入(学生)或者月薪金在2000元以下的中低等水平。

3、对汉服推广事业报有更多的社会理想,一定程度上排斥以世俗需求为主导的商业化行为。

这部分人虽然不适合做为消费主体,但是却是很好的宣传主体,如果产品的专业概念对他们引导成功的话,他们会成为公司产品和品牌理念的积极推销者。他们的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组织的方式,可以得到媒体的主动关注,造成范围很大的社会影响,从而带动起主体消费人群的形成。

(二)汉服的审美敏感人群

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对汉服系统有比较深的了解,但是介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这部分人群以16-30岁的女性居多,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化修养。具有以下特点:

1、对新款汉服有很强的尝试性,习惯于自行制作服装,或者自行设计样式,再找裁缝代为加工;

2、摄影等尝试,遇见重大仪式如结婚,也很容易倾向选择传统华服的形式;

3、喜好华丽的汉服和发式,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

总的说来,这部分人群虽然不能作为消费主体,但是可以作为先行尝试的群体,给予一定的优惠争取对方的好感,在更新产品的时候,可以由他们来指导产品的审美方向,并通过他们的敏感和喜欢炫耀的特点,扩大影响力,对新品建立起好评的基础。

(三)主体消费人群

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

1、对汉服和古礼有简单的了解并向往,容易接受商家的引导;

2、月薪在2000以上有消费能力的城市白领阶层,或衣食无忧的在校大学生;

3、18-35岁之间,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追求的小资阶级,追求另类和个性,以女性居多;

4、少年儿童,对色彩鲜艳,精美的服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有经常穿着的条件,以女童为主。

这部分人群需要通过前两类人群及商家主动的宣传引导而获知,宣传须抓住美丽、个性、文化雅涵、时尚(紧随影视潮流)等几个要素,不能一味强调复古,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四)被动型人群

这部分人群对汉服和古礼了解甚少,属于行业的陌生群体,兴趣也小,属于不愿意去主动尝试的类型,只能通过他们身边的人和媒体的大量宣传来影响他们。

最后是Positioning定位,商家的定位是让每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服饰,做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

四、西安市场汉服营销对策分析

(一)产品和服务

1、汉服与汉元素时装的专卖店。通过跟江浙的布坊、中小型服装加工店合作,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聘请设计师来进行创意设计,做现代改良版汉服,建立汉服专卖店。

2、做汉服版的学士服和校服。作为国家教育结果的一种体现,学位服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文化气质。做中国自己的学士服,设计制作符合接轨国际的新式汉服学位服,在西安部分重点院校试行,并通过官方推行于全国。而学生们的校服也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学校意见在部分重点有特色学校推全校穿汉服校服和汉服班,设计适合学校文化与学生需要的新式汉服校服。

3、提供汉服婚庆,汉服摄影。每年都有数千万对新人结婚,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新人愿意选择汉服婚礼,但是现在极缺少这方面机构与良好的运作。如果通过媒体宣传普及,以后甚至可以达到七成以上。

4、成童礼,成人礼,毕业礼,生日礼物。汉服同时可以作为生日礼物与新年礼物,可以通过汉服租借和汉服订制与汉服摄影来推广市场。

5、提供给传统文化的培训单位。目前除了学校类,各大中院校均有国学社,还有私塾班,国学堂,古琴班,古筝班,书画班,太极班,武术班,及至各类武术学校与武术太极比赛所有涉及到传统文化领域的学习班均需要汉服。在同等费用下,汉服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更加标志层次氛围的与众不同。

6、大型的庆典礼仪会展活动。每年的三皇五帝三王祭典,祭孔,祭天等仪式都应当和各政府部门合作采用正规汉服。汉服要直接参加全国相关产业的展会,如广交会,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婚博会,非遗会,文化创意展等大型展会,间接或直接面向市场客户群体。开发设计新型汉服运动服与礼仪小姐服饰,使汉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7、做汉服娃娃及一系列有关汉服的周边产品。结合西安汉唐历史可以拟造历史人物的汉服娃娃,也可以做出相关的手工艺品。

(二)渠道

1、B2C模式(商家对客户)。其表现模式主要为网络直销,人员直销,专卖店直销。在西安成立专卖店并在网上成立网上卖场。和中国汉网与百度汉服商家吧进行合作作主题活动来提高商家的知名度。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电话销售模式,方便汉服的订购。

2、B2B模式(商家对商)。在前一阶段销售前景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扩充经销商数量,在市场前景较好的地段设立连锁店,商,方便西安各地区的消费者购买汉服。在公司中成立传统文化活动工作室,通过策划传统汉服婚礼,高校成人礼,企事业单位的传统文化活动等形式来赚取一定费用。

3、C2C模式(客户转销)。可做汉服营销发展新策略考虑。

(三)促销

1、人员促销。在春节,花灯,上巳,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里联合西安汉服社和西安高校汉服联盟在西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文艺演出来吸引公众,通过演出向大家宣传汉民族文化,培养并及时发现潜在消费者,增强人们的民族意识。

2、广告策略。商家应在市区的汉文化著名旅游景点区域(如西安大唐芙蓉园,大明宫等)显要位置设置平面广告,宣传介绍汉服婚礼等业务内容;在网络新型渠道如新浪微博等媒介打出自己的投入期广告,宣传品牌。

3、公关策略.可以着汉服去参加一些收视率比较高的电视节目进行炒作;可以参与一些政府背景、公益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如祭祀黄帝;参加服装展览会,服装展销会活动,如西洽会等。

(四)其他营销策略

1、零售渗透。汉服目前的销售以零售为主,抓好零售关,才能使汉服融入大众服装消费市场。

2、客户中心策略中心。汉服目前销售应了解消费者可以接受什么价位的汉服,何时购买,购买数量等,掌握客户更多信息,从客户需要的角度将汉服引入消费者视野。

3、CRM(客户关系管理)。因为寻找一个新客户要比留住一位老客户多花费5倍的资金(Customer Retention,2007)。而按80|20原则,即80%的收入掌握在20%的客户手中为了。商家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注意汉服圈内的口碑,以及客户团体。

4、CEM(客户体验管理)。汉服商家可以与高校社团等文化社团互动,也可以定期举办出游活动。这可以让客户变成商家的粉丝,使汉服商家在市场营销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艺璇.汉服[M].青岛出版社,2007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商务出版社,2007

[3]溪山琴况.溪山琴况文集[Z].百度汉服吧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SCP范式;宣纸产业;文化优势;路径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大会”上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说明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并且已受到政府的重视。

对企业而言,为了提升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造和升级,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但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因其固有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在面临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其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较为困难。

对于传统产业的现状及转型升级研究,就国外而言,Edpausa认为,价值链由下游向上游转移是中国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必由之路。就国内而言,苏维微认为,泾县宣纸产业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原材料和成本上升较快、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产品发展的市场规模有限和企业没有获得相应利润。

本文主要是从文化经济的视角出发,依托区域文化优势来研究传统产业如何具体实现转型升级。基于传统产业对文化的运用,本文将其定义为传统产业文化化,分别结合泾县具体实际从产品文化化和服务文化化两个方面展开,为研究魍巢业转型升级理论提供新的视角。

二、宣纸产业的发展现状

美国哈弗大学产业经济学学者贝恩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模型。本文将依据此模型从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角度分析泾县宣纸产业目前的状况。

1.市场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整理得出泾县市场前4家和前8家较大宣纸生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泾县宣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和CR8基本稳定在50%和84%左右,对比贝恩给出的行业集中度分类依据,泾县宣纸产业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的产业结构,从理论上宣纸产业拥有相当的行业垄断力量,但通过历年数据的变化情况看,实际值变化幅度并不大。通过数据发现大致呈现销售额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宣纸行业的CR4和CR8却波动不大,这就说明了宣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虽然销售额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行业的总体情况并没有出现强者更强的市场结构。

2.市场行为分析

(1)价格竞争行为

泾县宣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主要策略为价格竞争,其竞争的实质是原料成本的竞争。但结合泾县宣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结构,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的宣纸产业依然停留在原料成本的竞争上,而不是理论上的具有一定市场垄断规模的产业已经在较低生产成本和原料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将生产向科技含量和先进技术设备进行转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型瓶颈”,因其固有的生产“惯性”,一旦当其面临原料问题时就会陷入“发展瓶颈”之中。

(2)非价格行为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宣纸生产企业。公司旗下的安徽省泾县宣纸厂生产的“红星”牌宣纸是目前书画界公认的书画用纸的最优者。为了改变原来的销售惯性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在非价格行为中,中国宣纸集团在销售策略上采取了“饥饿营销”的方式。即通过对商品生产产量的控制来维持红星宣纸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同时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3.市场绩效分析

资本利用效率--产业利润率分析

收益率的一般计算公式是:R=(π-T)/E,式中:R为税后资本收益率,π为税前利润,T为税收总额,E为自有资本。通过调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到泾县宣纸产业2010年-2015年的产业利润率。

通过数据分析,宣纸产业六年的税后资本收益率基本在0.3左右,而由CR4和CR8指标我们分析出泾县宣纸产业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与之相匹配的理论收益率应在0.6以上,两者的偏差较大。这就说明宣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成本付出与利润回报之间的差额反映了产业总体的投入和产出状况及结构上存在问题。

三、文化视域下转型升级的路径建议

本文从文化经济视域出发基于这个要点又可将传统产业文化化分解为产品文化化和服务文化化两个方面。前者可以使产品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后者可以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扩展。

1.产品文化化,推动产品走向高端价值链

“产品文化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含有和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要素巧妙融合到产品中,并结合现代工艺进行产品“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基于“产品文化化”的角度,转型路径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路径一:“经典文化元素提炼-市场营销”,即可以充分利用体现皖南泾县“家客文化”和部分徽商文化的元素,将其提炼并进一步设计成可以在宣纸上展现的皖南生活文化图景,这需要在宣纸生产环节的捞纸过程中对捞纸工具进行改良和设计,开发宣纸产品的衍生品,进而可以有效增加宣纸品种,开发宣纸市场规模。

路径二:“衍生品生产-特定市场销售”,通过产品授权模式在特定地点进行宣纸销售。这种路径可以与泾县的文化旅游资源相融合,像皖南事变历史博物馆等,利用旅游景点作为特定的销售市场。此路径将文化元素与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开拓人群流动量大的景点作为市场,一方面有效增加宣纸的销售量,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景点为媒介进行宣纸文化的宣传与对外交流。

2.服务文化化,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扩展

“服务文化化”一是指不局限于原有宣纸生产流程,而是在此基础上增设新的项目。二是指将传统产业的历史工艺水平重现,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生产体验项目。基于“服务文化化”,宣纸产业转型路径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路径一:“消费者参观与体验”,即通过宣纸生产过程的整合确定在哪些生产流程可以开辟体验项目,并配以产品制作机会和技术人员辅助。通过这一路径,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文化的体验需求,同时也展示了企业的生产环境等,无形中达到宣传和消费心理认可的效果。

路径二:“复古景观游”,即通过复原和重现宣纸产业在历史上的生产场景与工艺水平,通过重现方式达到与消费者内心的共鸣,将传统宣纸的制作历史和体现“工匠精神”的工艺水平通过画展和画廊的形式陈列,并配有相关体验项目,在参观和体验的同时达到文化认可的作用。

基于一个要点和两个方面,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定义为“传统产业的文化化”,将传统产业放置在文化经济的视域下,通过文化的视角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基于产品文化化和服务文化化这两个方面,分别以宣纸衍生品和体验项目为核心,实现宣纸产品走向高端价值链和高附加值扩展。产品文化化使得市场的价格不再扮演决定性的作用,而是通过利用文化元素以创意为核心的衍生品开发来实现差异化的产品销售。服务文化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其中,对外的服务体验项目让顾客对宣纸文化产生认同度,进而起到良好的宣传,做到对文化销售。

基于文化经济视域下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一个视角启发的作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并将其融入到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对其他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以升.经济转型知易行难[N].第一财经日报,2014:3月21日(A2版).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营销;营销对策

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相关概念

1.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并世代相沿不觉,至今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效应,还没有被现代化的体育及竞技体育同化的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则是指于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各种旅游活动①。

1.2 4P的涵义

4P理论是由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的,基于4P理论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活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概括为三个圆圈——旅游企业的激情梦想、旅游企业的先天基因、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把旅游营销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成千上万的因素概括成四个大的因素,即4P理论——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这些因素的合理应用和有机结合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开发的基点。4P理论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营销行为真正有目的有计划成体系地展开的理论依据。

2.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现状

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分析单位,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不能够控制的,如政府旅游政策、新出台的旅游法律法规,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旅游地的人文环境素养、传统体育旅游的地理位置等环境因素,称之为不可控因素,这也是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种是可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控制的,如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产品价格的定制、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等营销因素,称之为企业可控因素。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产品价格的定制、产品的广告宣传营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如果能够打造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定出适当的产品价格,并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那么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就会占据市场,获得成功。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

3.民族传统体育市场的营销分析

3.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是提供给目标市场的各种服务的集合,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还包括服务和保证等因素。民族传统体育的产品是旅游产业中各类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基础,旅游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用物美价廉的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去赢得市场。

从PLC理论角度来看,一种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应该缩短形成期与成长期,保持成熟期,使产品的衰退期尽量长的推迟。

3.2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定价分析

价格是掌握的市场承受能力来制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定价的理想情况,是既低于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亦能够让旅游企业有所盈利。这就需要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需要及时的变更,以求得营销效果和收益的最大化。

3.3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的促销分析

旅游企业往往通过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方式,将合适的产品,在适当地点、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的信息传递到目标市场,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一个好的旅游产品促销组合,往往能起到多方面作用,使企业的全部促销活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促销目标。

3.4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是沟通消费者与旅游企业的桥梁,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活动进行的必要因素之一,拥有良好的渠道才能够顺利实现营销目标。而渠道的选择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渠道结构充分评估之上的。

4.民族传统体育营销对策

4.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产品策略

旅游企业根据掌握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的变化前景,在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于市场的旅游新产品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扩展或加深具有良好成长机会的旅游产品,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延伸产品的宽度和深度,延伸出旅游产品的使用密切联系的一系列配套需求。

4.2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定价策略

旅游产品的季节性比较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在定淡季定价时保持产品的基本标价不变,通过对实际价格的调整,把一部分利润转让给消费者,鼓励消费者购买,以此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游客,增加企业的利润。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进行特殊定价,吸引消费者,增加品牌效应。

4.3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渠道策略

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要求其的渠道建设要上下紧密连接,形成大中小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大型旅游公司渠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低沉本的、便捷的一揽子服务,同时中小旅游企业成为大型旅游企业的商,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降低成本、获得支持、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铕生,程琳利.旅游市场营销[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