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策略;课堂教学

如何从教学手段入手,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一直在追寻的课题。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竟是仅仅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并非掌控者。而课堂教学还是目前教学的主渠道,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促成高效课堂教学,而有效教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四个策略:不计形式、做比讲先、调节提升、激励评价,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不计形式――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过于计较教学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一节课下来看起来好象很精彩、热闹,可是学生不见得真正的理解明白课堂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难点。教师过于追求模式化的教学不见得会是真正有效的教学。中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学习活动还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其实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的内容有很好的现实生活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情境创设。

比如教师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与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异同,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此可见,设置现有知识创设情境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各种有效的联系,是教师为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有效的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为学生亲自得到新知识创造可能,它可以培养学生复习旧知的习惯,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喜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做比讲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当前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做比讲先”就是教师在教学每一节新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先带着练习去预习、自学,然后老师和学生讨论完成这些练习,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巩固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这样可以看出来学生在哪些方面没有看懂,自然而然,教师在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就能真实的确定出来了,为教师后面的课堂讲解讲指明了方向,可真正的体现出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同时,教师的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单独能做出来的不讲。

(2)学生单独不会做但讨论能做出来的不讲。

(3)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去讲,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

(4)超出考试范围和学生认识水平的不讲。讲也包含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讲。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的传递信息,最后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的认知更上一层楼,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维及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调节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正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所学、所思、所想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变化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变化来调节教学与习题等,帮助学生提高完善数学知识水平,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通过调节提升练习,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交流与总结,完成知识转化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层次的必经阶段,不仅学生自己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重组,达到更高一级的数学水平,更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实际体现。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在这个时侯的数学教学才是最有效果的。

四、激励评价――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氛围;问题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91-01

新课改的实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学以自用,不读死书,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去,这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全力关注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该结合学生所具有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以及数学特点等综合因素,认真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研究出一套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得学生想学、愿学、活学,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教育意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要谈谈一下观点。

一、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但不失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反之,教师如果板着一副生冷的面孔,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去摆布、指使学生,怎能使他们对该门功课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有趣的笑话、数学故事、趣味推理、数学乐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诱发其创造性思维。如教学“乘方”一节知识点时,可先讲述“棋盘上的学问”这一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以及主动学习的愿望,然后再引出问题:国王到底有那么多米吗?此时学生会感到非常地好奇,注意力也会特别集中,课堂气氛也跟着活跃起来。这样,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的到了数学的无限神奇和乐趣。因此,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低负担的心理学习氛围,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二、充分把握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如今课堂教学已不再停留于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更多的是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想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巧妙设计。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先不急着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首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自己裁剪出平行四边形,之后分组互相展开讨论。讨论完毕后各组到黑板上写出各自的讨论结果。这时候老师再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修改补充。最后验证出正确的平行四边形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主动思考的机会。分组讨论可使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实践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样,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教的主动权,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的资源,注重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当中,以向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化技术领域当中有着许许多多、形形的教育教学产品,如幻灯、课件、多媒体技术等等。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等特点,他们对于这些形象直观形象的展示更感兴趣。把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利用多媒体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上课充满积极性,当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多媒体、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的运用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互联网则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简捷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往往还会有些学生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如何制作,如果能适时培养他们制作多媒体,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具有更大的透彻性。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模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1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就是从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并不断地改进模型,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当前,在“应试教育”,高考制度以及数学学科独特的学科特性基础下,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称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块短板,即我们如何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思维?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了解现阶段数学建模素养在高中教学中的发展现状,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2数学建模素养发展现状研究

2.1数学教师建模素养意识淡薄

对于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大多数的教师都不够了解,加之目前关于核心素养的解读较少,导致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不深,思想观念还未及时得到改变,不知如何转变课堂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得意识较为单薄,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

2.2数学建模素养能力水平较低

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以及市场的更迭变化速度加剧,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面临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教师的职业压力使得现如今教师以“高考”为标杆,考什么则教什么,尽管有教师培训,也大多以高考展开,教师自身不太重视自身素养的提升,造成素养水平低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考什么学什么,题海战术,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然低下。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教育俨然成为一种“颈上教育”。

2.3数学建模素养测评方式单一

通过朱先冬,康世刚两位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核来看,六个素养都有所涉及,但是对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水平考核权重分配不均,尤其数学建模的考核权重占比较少,远远达不到六个核心素养的平均权重占比,达不到新课标对数学建模水平的要求,与其位项严重不符。六个核心素养的发展很不均衡,忽视社会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本领,忽视具有真实的、多样化的、开放的问题情境的应用。

2.4学生自主活动空间较少

通过吕世虎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有所突出,但是教师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仍不足,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本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太少,不利于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3培养数学建模素养的教学策略

3.1深化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意识

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理论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利己性。让学生形成自觉得运用数学建模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心理建设,主动提升数学建模素养。教师要认真阅读高中课程数学课程标准(2017),提升自我深化意识,将数学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与数学素养相融合的自我教学风格,适应新时代所要求的“立德树人”教育重任。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校作数学建模相关的学术讲座,扩宽学生专业知识,获取建模前沿发展信息,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新的认知。

3.2打破传统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采用“题海战术”模式,训练学生形成习惯思维,每一种题型一个套题模板,学生只需记住题型、模板,就能得到很好的成绩,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数学建模的创新思维,思维不够发散,这一点可以在各种国际创新大赛中得以体现。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需得潜移默化,因而需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打破为考试做题的教学训练模式,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面对一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大胆创新,学有学法,学无定法,比如对一问题可采用“头脑风暴法”。

3.3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在“高考”的重压下,数学学习的评价功能更突出“选拔”与“甄别”的功能,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仅仅将学生学习的结果用一张试卷进行考量与测评,使得学业成绩成为高中唯一的话语权。这种评价模式造成学生只重视成绩,给当下的教育造成恶性循环。现如今,时代在不断改革,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而不断革新,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仅依靠测试卷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课堂语言,肢体动作,以及一个眼神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支持与引导,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学习态度,专注力,问题回答等方面进行因时因地评价。评价方式呈多样化,包括口头提问,小组互测,还可以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发挥评价在促进教学改进,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3.4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数学的学习,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材料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模型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才是对数学建模素养真正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3.4.1创设问题情境,萌发建模意识

数学课堂导入这一模块教学,可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进行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生活情境问题。这一教学过程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在生活情境中探究数学趣味,发现数学问题,从实际问题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模型,即便是平常提供给学生的课堂或课后练习题,也应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例如在数列的学习中,要使学生感悟什么是数列,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国际象棋的传说:每格棋盘上的麦粒数排成一列数;(2)将正整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数;(3)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数一数,2,4,6,7,8。从以上三个问题得到三组数据分别为:(1)1,2,22,23…263;(2)1,2,3,4,5,…;(3)2,4,6,7,8…设计问题串:(1)观察每一组数据,有什么规律?(顺序性)(2)每一项与序号的对应关系?(3)三组数据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对上诉数量材料的感性观察、分析,提炼出隐藏其背后的本质属性。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a1,a2,a3,…,an,…简记为{an}。

3.4.2利用应用问题,渗透建模方法

数学中的应用题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情境问题,并对其进行抽象简化、假设、设立参数最终形成的应用型问题。一般而言,高中的数学应用题是由命题者完成数学建模的前两个步骤:设立问题和模型假设,学生只需进行模型的建立、求解和验证。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此类题型(应用题),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特征,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水平阶段理论,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抽象能力发展较为活跃,此时,教师将生活实际问题改变成数学问题(应用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创造、组织能力,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与生活情境有关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并积极渗透数学建模方法。比如课标(2017)中给出的案例26(鞋号问题)就是给出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命题者进行了模型假设,给出具体问题:(1)找出满足表中对应规律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脚长a计算出鞋号b;该问题的设计实际是考查学生数据观察能力,观察两组数据的规律,将两行数据看作是两个数列,找出这两个数列满足的递推关系。若学生能够完成该问题,则可以达到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一的要求。(2)根据计算公式,计算30号童鞋所对应的脚长是多少?此问题则是在第一问题的基础之上,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一问题其实并不难,主要是建立在第一问题的基础之上,此问题的完成,可以认为达到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二的要求。(3)如果一个篮球运动员的脚长为282mm,根据计算公式,他该穿多大号的鞋?该问题的设计其实是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了要将数学回归于生活的意愿,在网上购鞋,我们不能选择通过一双又一双的试鞋来选择合适的鞋子,对于脚长282mm的客户需要选择合适的鞋码,我们只有利用已知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找到规律,建立模型,求解问题,这样才能买到一次性合适的鞋子,当然,实际问题还需实际分析,这就是数学模型的独特之处,在这里,我们所求解的鞋码可能是一个含小数的鞋码,穿鞋子尽量要舒适,还有要穿袜子,垫鞋垫之类的,因此在选择鞋子是不是简答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学结合具体实际运用于生活之中,在这一过程之中(应用问题解决)也就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

3.4.3联系生活情境,发散建模思维

数学建模素养的教育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学生遇到问题所拥有的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联系生活情境,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并将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方法应用于生活情境问题的解决。例如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课程引入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在上课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童谣引入数列概念,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童谣切入课题,使课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列概念的求知欲。通过如上表的4组数据,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直观感悟等差数列的特征,为概念形成提供直接经验。也通过生活实际将问题做抽象化处理,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后续进行模型建设奠定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在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学策略,即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追求。为了每个孩子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希望,我们要思索,我们要改革,我们也要进步和发展。

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数学教师也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采取什么有效策略呢?

一、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四关注”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2、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3、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4、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二、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把握“三重要”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能力点”;备教法和学法。

2、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1)练习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三、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做到四点”

1、结合实际。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2、注重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内涵

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它在质上表现为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思维训练、数学策略优化、数学情感态度价值孕育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其中,有效教学时间是指课堂L除去学生一无所获的、白白浪费的时间,这种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并表现不同程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观需要强调效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发展性等要素。就全面性而言,要充分考虑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效果、效益的多方面性或系统性,要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数学课堂教学结果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等多项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就合理性而言,要遵循数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数学课程教学的规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预期目的以及数学课程教学规律的相互作用,强调数学课程教学效率评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就发展性而言,应强调通过数学课程教学效率评价引导,促进师生在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文化、价值等维度的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既有学生的,又有教师的。

二、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根据前面的分析,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比如,可思考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策略、教学组织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等等。限于篇幅,拙文自然不可能全面展开论述,仅结合本人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考察以及上述策略构建的相关要素,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1.增强效率意识。

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比如,不少教师迷信于讲,迷信于练,迷信于死记硬背:不少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不少数学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外在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亟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不过,这种效率意识的增强不应仅是数学教师和学生的事,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数学教师(学生)而言,要能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经常反思自己数学教(学)的活动,以寻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要注意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既教(学)会又要会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而言,要引导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教育理论的意识和水平,引导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数学教育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是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致性,要考察数学教师是否真正运用数学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设计教学并有效实施,引导数学教师在遵守正常课时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安排,真正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具备能进行有效数学思维的禀赋,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种禀赋,不少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通常与他们数学思维习惯不好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不高有关。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呢?这自然有多方面的要求。从教师教的要素来分析,笔者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以下3点:第一,教学中应尽可能拉长学生有效数学思维的长度,并通过教师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张与弛不断激发并引导学会归纳与演绎,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第二,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数学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注意在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注意合理运用“激趣”手段进行“启思”,注意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包括复述策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反思。第三,教学中应关注数学学困生群体。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效率,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平衡点,而缩小个体差异除了要分析学困生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因素(许多学困生知识表征不合理,存在知识缺陷,情感态度体验消极)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困生思维品质结构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困生的数学思考及影响数学思考的各种因素,要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学困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努力提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这在本质上要求从“个人”与“集体”两个维度来衡量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情意”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地,应当对效率低下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跟踪、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帮扶”、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数学教学艺术,并夯实以下诸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数学教学要素精益求精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这种能力才能使教师对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精炼而富于启发性,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才能既有难度又有坡度、清晰度。第二,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地,应当防止数学教学思维的片面性与简单化导致形式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泛滥。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有所区别的,有的侧重于讲解、有的侧重于练习、有的侧重于探究,对数学教师而言,课堂上哪些内容该教师讲,如何讲,哪些内容该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清晰的数学教学思维。尤其是对那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数学教师清晰的教学思维,及时地捕捉信息、重组信息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第三,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数学方法的掌握克服解题的盲目性,透过不同现象抓住其本质,训练创造性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第四,妥善整合各种教学关系能力的培养。就教学对象而言。要能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在面向全体的理念指导下努力面向每一个个体;就教学目标而言,要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方面目标整体上的全面性、均衡性与具体课堂中的选择性、侧重性的关系;就教学方式而言.要能注意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建构学习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教学过程展开而言,要能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尊重数学教学文本的基础上超越和创新数学教学文本;就教学结果而言,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应用意识的培养;解决数学问题;计算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教学的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表面积、 体积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再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利用动画效果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在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具,对长方体进行一排,再一层的分割再聚合,将清楚的演示出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一画面联系起来,不用教师多讲,也就能准确、快速地理解掌握。

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三、引导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四、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 、“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习;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备课;策略

教学中,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照那些优秀教案或备课手册进行备课,但所备的教案到了课堂之上却不能顺利实施,起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让许多教师为之困扰。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年级阶段也应当有着不同的备课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不一,因此在备课的方向和策略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着眼的重点不应当是备课这个外在的形式,而是在参考优秀教案进行备课的同时必须要结合自身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备课的焦距对准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心理、习惯等了解清楚、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教案。

如,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均安排了“统计”的学习,并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找规律”,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猜想、实验验证等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习方法也较为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困难。在掌握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让教学过程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才能达到备课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二、备课的重点要瞄准“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来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手段。而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因此,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在备课时首先应当予以重点设计的部分。我们应当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

三、备课的内容要涵盖“课堂全程”

其实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统筹帷幄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好比是“战”前的筹划和“盘中推演”,既要在此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又要布置好开展教学的“战术手段”,两者不可偏废。首先,要把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作为备课中最为主要的工作,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而不是生搬硬套网络上的备课手册或者是优秀教案。其次是要明确该课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当一节课内需要串讲几个知识点时,需要在备课时就明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明确主次之分后就能更加科学地对40分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再次是要安排合理的时间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即安排一定的课堂训练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训练加深对当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最终形成能力。而所设计的课堂训练要充分涵盖当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注意趣味性、生活性和差异性,确保既能体现学生当节课学习的效果又能反映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部分。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 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18-01

1.注重诱思探究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烦燥不安地走进教室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教师情绪状态应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得学生兴奋的情绪状态保持长久,课堂气氛充满生气和活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注意分析教材中各种思想感情、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备好情感因素方面的课。理科教材中出现的科学知识,大多以学说、定律、规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的名称和类似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庄严”、“神圣”、“神秘”的感觉,似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样子。其实不然,这些知识也是人类在长期探索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实践、反复探索后所取得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在教学中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如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陈景润的故事等,将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言语表达出来,使课上得既传神又传情,即用表情来传递教材内容的情感,即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即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赋予适当的情感色彩,把教师的自身行为和教材情感因素充分表达出来,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氛围,学生处在兴奋愉快的状态之中,思维活跃。

2.注重“诱”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2.1多方设疑,启发思维

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存疑设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解决疑问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促其思索,帮其解疑,使之开窍、顿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作y=A sin(wx+φ的图像时,我作了以下设疑:

①φ对图像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②w对图像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③A对图像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④y=A sin(wx+φ)与y=sinx的图像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⑤y=Asin(wx+φ)的图像能否由Y=sinx的图像变化而来?其变化规律和步骤是什么?

⑥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能否迅速准确的作出函数y=A sin(wx+φ)的图像?

学生在逐个解疑中,由浅入深地不断处于思维亢奋状态,思维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从而把教师的“教”通过诱转移到学生的“思”上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2创设情境,深化思维

在诱思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如:在学习排列组合问题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的情景创设:

①全排列问题

②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排列问题(优先安排)

⑦相邻问题(“捆绑”处理)

④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

⑤定序问题(除法处理)

⑥局部排列问题(局部处理)

⑦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

经过设问、讨论,实践,层层“剥皮”,使学生沿着一条思路,始终处于活化和积极思考的状态,自然地踏上教师创设的思维情境的阶梯,层层诱导,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2.3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G623.5

小学数学在所有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面临年幼的、自制力差的、喜欢活动的小学生,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显的由为重要,如何合理的使用课堂教学策略实现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

一、加强课堂合作学习

(一)明确课堂合作学习内容,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现在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先解决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同时又使学生在合作时可以资源共享。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更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时间致力于教学难点的攻克研究上去,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因而在很多重点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由此可见,课堂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有价值、高效的教学策略,应该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在课堂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策略,多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例如可以在教师讲授完一个例题后组织课堂合作学习,又学生解决余下的例题,又或是对一下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意见,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更好,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为不懂的学生进行讲解,在帮助不懂的同学理解时再次巩固了学会的同学的知识,达成有效的教学。

(二)注重对课堂合作学习的进行有效提取与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师组织课堂合作学习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小组成果的反馈与评价。合作成果的汇报往往选择的是这个小组都认同的观点,能够代表这个小组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学生反馈的内容进行甄别与理解,明白学生解决了什么内容但是在什么问题上又有缺漏或错误,帮助学生解决答案中潜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听取完学生反馈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反馈内容给予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是需要被认同而由此获得内心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保持客观性,对于内容的正误给予正确的评判,但是又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认可,不能打击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的积极性,减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程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完合作教学之后,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内容的客观判断与对学生的心肝需要相结合的问题,掌握好评价的度的问题,是学生既能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情感的满足,喜欢上数学课,愿意上数学课,愿意在数学课上进行表达、交流与分享。

二、利用情景教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增加教学背景的趣味性

数学课堂与文科课堂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课堂不生动,缺乏趣味性的问题。数学课堂是逻辑的课堂,是客观的真理,不容捏造与改变,因此要加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就不能从知识内容本身出发,而是要从教学案例的背景出发。小学生正是好奇的阶段,因此在数学案例的背景编排中不能还是老实的苹果、梨、橘子的数量变化,而应该加入当前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学生爱看的动画人物,例如学生喜欢的故事人物,例如科幻悬念的内容情节等多种丰富的内容取代早已用了几代人的苹果、梨案例背景。通过案例背景的改变,有利于学生调动阅读e极性,解决学生愿意阅读的问题,如果学生练题都不愿意阅读又何谈解答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案例中下功夫,改变传统案例背景形式,运用现代学生喜欢的话题增加数学题目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二)增加课堂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以增加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环节,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纸的方式亲身实践寻找规律,在运算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道具展示实验,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可以携带各种物体让给学生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并说明自己分类的依据,等等。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动手意识与参与实践活跃度最高的时期,因而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会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加强对文化的记忆与熟识,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原理也可以进行实践检验,也是由生活常态抽象出来的,从而培养学生思辨的意识,在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好的成长。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取全篇讲授法和提问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很低,使得教学内容的接受与落实程度大大降低,不利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模式使数学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游戏、竞赛、实践等多元方式进行教学,避免传统的单一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入竞赛的环节,通过知识竞赛、结果抢答、算术比赛等多种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在数学课堂展示自我,愿意表达自己的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或者是自己的见解与疑问。数学是多元性很强,它没有唯一性的解答方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解答思路,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中的多种教学模式的使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考意识和主动表达的意愿,创建平等课堂,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

三、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理性以及小学生学习需要兴趣的客观事实使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与研究,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结合,在落实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教学策略问题,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有效课堂教学在全国蓬勃展开。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到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要达到有效教学,老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有所提高和改进。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要实现全面转化: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在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两全、三动、一参与”。“两全”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学习,二是通过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用关爱之心和关怀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往,主动深入学生中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畅谈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令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协调好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发表见解和观点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见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这些情景的设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增进学生探求新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数学概念习题化,增进课堂教学趣味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鉴于以上原因,教师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的测定、反馈测试结果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趣味性,通过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笔者借助丰富的教学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采用小组抢答的游戏形式,看哪个小组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找出最多的对称图形,又让两个学生进行动作相对性的演示。学生在进行找寻的过程中,将知识的巩固融入到游戏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灵活,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同时,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和课标要求为前提,精心选择,才可以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精彩不断。情境可以来源于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也可以来源于生活实践,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情境。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效果;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针对问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学生作为能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独立个体,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师的教授,形成了探究知识、实践探索等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的良好氛围,注重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内容后,笔者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实践题目:“小明今天不小心将一块圆形的玻璃镜打破成了两块,现在小明将其中的一块带了过来,你能帮他重新画一块完整的玻璃吗?”通过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教师要注意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及时改正。对学生既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使学生在不断提高的学习成绩鼓舞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张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1.11.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1篇

华蓥市观音溪初中罗付勇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审视和剖析,提出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

实效性的策略,为日后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 策略

引 言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课堂教学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发挥。衡量课堂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即用合理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为此,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最优化的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实效性具体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法、途径)

本人结合近几年数学教学谈一些肤浅的认识:我觉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脱离不了生活,它可以作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应该:

一、 注重合理的预设与巧妙的生成(目标性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

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师要精心预设,会为巧妙的生成创造可能,所以,教师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确定目标、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上,应浓装重彩,大下工夫,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思考,真诚地倾听学生心声,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生成。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

二、 注重用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志趣性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听“山上有座庙,庙里传出不断的钟声”的故事,再听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出现了不断重复的效果,此时教师适时引入数学上有一种特殊的数,就象闹钟的嘀嗒声一样,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就叫做“循环小数”。这样,就建立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揭示规律(活动性策略)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或许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能获得提高。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学生掌握了怎样测量圆形物体周长后,让学生对自己已经测量过的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物体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学生讨论,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然地提出了圆周长可能和圆的大小、直径、半径有关。接着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圆周长可能与直径、半径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学生从测量的有关数据中不难发现圆周长与直径、半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这时,学生自然迫不及待地动手测量计算,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从测量中体会,发现并提出猜测,再进行较为科学的实验,整个过程完

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感受到数字来源于生活实践,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要努力,到处都可以探究出融于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四、模拟生活实况,开展演练(实用性策略)

数学知识和技能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因此把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做导演,让学生做演员,这对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对于相遇问题的关键要素:相对(相向)、相背、同向、同时„„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不透,容易混淆,教师可以编导几个情境让学生两个两个表演:1、同时从两地相向(相对)而行后相遇;2、同时从两地相向(相对)后不相遇,而是相距;3、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相距„„表演完后,并能用语言编题叙述,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同时、相向、相背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再如,在教学打折时,让学生模拟开办了一个百货商店,进行换季倾销,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挑自己喜欢的商品,又要看哪件商品打的折扣多,还要看是否对自己有用,从而培养他们合理、正确消费的观念。在这些模拟实境中,它用的是数学知识,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真有趣,生活真有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五、以生为本,高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主体性策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确定目标、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目前来看,教学可分别以“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活动参与”为主要策略,这些策略都要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这些策略中,应当摆正自己的地位,扮好组织、引导角色。当课堂松散、学生无心学习时,你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情景;当学生有疑难或不同见解时,你要鼓励他大胆提出,并给予正确引导;当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你要给出有益的指导;当学生满怀激情活动时,你也要真情投入,积极参加;当课堂过分活跃,你要能恰当收拢。总之,教师良好的课堂驾御艺术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有条不紊地听课、思考、讨论、发问和实践。

六、返回生活天地,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创造性策略)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因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1、增加实践题,如教学比例尺,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后,画出这个房间的平面图。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2、改变题型和内容,如一般三步计算应用题,选取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购物事物,题目为形式作了变化,编了这样一道题:小林带10元钱到商店买了5支铅笔,他还可以买几支圆珠笔?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使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并不象我们以往的应用题,每一个条件都有用,要学会选择有利信息。

3、设计开放题,用2个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 ),也可能是( )。这样的题目,使学生养成一种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2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记笔记,而最后学生有没有听懂,学生有没有真正地学到知识大家都不得而知,并且老师一味地讲课这种方式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新课改之后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问题,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教学策略提出之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许多,并且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

二、如何更好地实行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现在小学生的课堂都提倡趣味教学,一堂好的教学课,老师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可以在提问中增加一些小游戏,比如说举行分组擂台赛,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就给一些小奖品。这样在游戏中进行提问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答题和思考的欲望。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也可以设置抢答模式,看谁答得最快,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三、对于提问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做什么

首先,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比较不明白的地方,以便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也要不厌其烦地去引导。其次,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所提出的问题既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不能太简单,以免学生对答题失去兴趣。再次,教师要设置好问题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兴趣,也就是老师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设置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反馈,老师的反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肯定的反馈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并喜欢上数学,即使学生答得不好,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进行否定,因为一味地否定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提问式教学策略应该遵循哪些点

首先,要保证提问的科学性,针对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应从设计问题入手,设计的问题要有意识地体现课程的重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规律认知和思维特点,最好在各个问题之间形成一定的上升梯度,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次,要掌握多种方法,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因为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因素,知识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在提问中将新旧知识结合,通过旧问题引出新问题,让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要捕捉提出问题的准确时机,小学数学的编排主要是按照学习的逻辑性进行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把握提问的准确时机,可以通过提问低层次的基础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适时地根据逻辑提出高层次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效率意识;思维;现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85-01

一、增强效率意识

数学教师要能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经常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以寻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比如,不少教师迷信于讲,迷信于练,迷信于死记硬背:不少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不少数学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外在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亟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要注意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既教会又要会教。数学教师要在遵守正常课时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安排,真正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前面的分析,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应当是1个多元化的体系,比如,可思考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策略、教学组织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等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具备能进行有效数学思维的禀赋,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种禀赋,不少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通常与他们数学思维习惯不好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不高有关。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努力提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这在本质上要求从“个人”与“集体”两个维度来衡量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情意”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地,应当对效率低下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跟踪、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帮扶”、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数学教学艺术,并夯实以下诸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数学教学要素精益求精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这种能力才能使教师对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精炼而富于启发性,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才能既有难度又有坡度、清晰度。第二,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地,应当防止数学教学思维的片面性与简单化导致形式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泛滥。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有所区别的,有的侧重于讲解、有的侧重于练习、有的侧重于探究,对数学教师而言,课堂上哪些内容该教师讲,如何讲,哪些内容该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清晰的数学教学思维。尤其是对那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数学教师清晰的教学思维,及时地捕捉信息、重组信息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第三,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数学方法的掌握克服解题的盲目性,透过不同现象抓住其本质,训练创造性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第四,妥善整合各种教学关系能力的培养。就教学对象而言。要能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在面向全体的理念指导下努力面向每一个个体;就教学目标而言,要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方面目标整体上的全面性、均衡性与具体课堂中的选择性、侧重性的关系;就教学方式而言.要能注意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建构学习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教学过程展开而言,要能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尊重数学教学文本的基础上超越和创新数学教学文本;就教学结果而言,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数学成绩

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提问教学策略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记笔记,而最后学生有没有听懂,学生有没有真正地学到知识大家都不得而知,并且老师一味地讲课这种方式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新课改之后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问题,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教学策略提出之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许多,并且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

二、如何更好地实行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现在小学生的课堂都提倡趣味教学,一堂好的教学课,老师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可以在提问中增加一些小游戏,比如说举行分组擂台赛,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就给一些小奖品。这样在游戏中进行提问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答题和思考的欲望。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也可以设置抢答模式,看谁答得最快,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三、对于提问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做什么

首先,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比较不明白的地方,以便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也要不厌其烦地去引导。其次,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所提出的问题既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不能太简单,以免学生对答题失去兴趣。再次,教师要设置好问题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兴趣,也就是老师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设置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反馈,老师的反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肯定的反馈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并喜欢上数学,即使学生答得不好,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进行否定,因为一味地否定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提问式教学策略应该遵循哪些点

首先,要保证提问的科学性,针对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应从设计问题入手,设计的问题要有意识地体现课程的重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规律认知和思维特点,最好在各个问题之间形成一定的上升梯度,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次,要掌握多种方法,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因为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因素,知识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在提问中将新旧知识结合,通过旧问题引出新问题,让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要捕捉提出问题的准确时机,小学数学的编排主要是按照学习的逻辑性进行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把握提问的准确时机,可以通过提问低层次的基础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适时地根据逻辑提出高层次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的发展

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提出的初级阶段肯定是以老师提问、学生抢答为主,那么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呢?个人观点是要发展到学生开始提问,因为当老师提问的多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之后,学生肯定也会在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那么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了学生开始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开始提出问题了,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也会突飞猛进,课堂教学也会进入一个特别融洽的氛围,所以,提问教学的策略前景会是一片光明。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问教学也是如此,它就是利用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有效提问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举一反三开始主动提问,以此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众所周知,小学数学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问也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使其学会自主学习,至于老师怎样去有效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对数学真正地感兴趣,是老师要通过教学实践慢慢研究的一项长期的课题。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数学;兴趣;情景;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2-25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机械模仿掌握所学知识,不注重培养思维拓展能力,缺乏实践操作与探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会主动克服困难,自觉学习,并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习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学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之处不是勉强学生学习,而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因为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同时注意生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范围内进行教学,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置。一个好的问题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指明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巧妙地提问,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三、利用游戏,优化教学

数学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其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其自制力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倦怠感。有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尽情玩耍,上课前几分钟仍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教师直接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若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就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并自然过渡到课堂教学。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中,一上课时,我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听老师口令,你们做动作,举手,放下,举手,放下,举手,放下,举手,放下,猜一猜,下一次老师会说什么?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学生认真配合老师。我说:“做得很好,猜得真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纷纷说出看法。我又说:“老师发现小朋友的座位排列也有这样的规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生活 ,像这种规律排列的东西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四、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